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花风铃木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摘要:以黄花风铃木(Tabebuiachrysantha)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测定并比较了各个浓度组合处理下黄花风铃木幼苗的生长指标以及生理特性,研究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GGR、IAA、PP333)不同组合对黄花风铃木幼苗的生长和抗性生理交互作用影响,得出提高黄花风铃木幼苗的抗性的最佳浓度组合。结果表明,11号处理(GGR浓度为400 mg·L^-1、IAA浓度为400 mg·L^-1、PP333浓度为400 mg·L^-1)根系各生长指标大于其他组合处理,地径增长量8号处理最大,11号处理次之。8号、11号、15号苗高生长量高于其他处理。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GGR对黄花风铃木幼苗根系生长,地径增长和苗高增长起主导作用,IAA和PP333作用不明显。11号处理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大于其他处理组,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是4、11和12号处理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合。经分析得出GGR对黄花风铃木幼苗的可溶性蛋白、SOD以及POD起主导作用,IAA和PP333作用不明显。PP333对黄花风铃木幼苗MDA含量影响显著,IAA和GGR对MDA含量作用不明显。通过对黄花风铃木幼苗各个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的适宜浓度组合为11号处理(GGR浓度为400 mg·L^-1、IAA浓度为400 mg·L^-1、PP333浓度为400 mg·L^-1),在此浓度下黄花风铃木幼苗生长情况及抗性生理最佳。本实验揭示GGR、IAA和PP333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交互作用对黄花风铃木幼苗的影响,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提高园林植物抗逆性,培育抗性品种等方面的运用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依据。

关键词:
  • 黄花风铃木  
  • 植物生长调节剂  
  • 生长特性  
  • 抗性生理  
  • 最适浓度组合  
作者:
黄杰; 施福军; 李曼清; 王凌晖; 滕维超
单位:
广西大学林学院; 南宁530004; 广西南宁树木园; 南宁530000; 中南速生材繁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南宁530000
刊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34-1162/S。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57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