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盘头滑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摘要:缓倾顺层岩质边坡由于其岩层倾角较缓,具有不易察觉其失稳且识别难度大的特点。以一个典型的缓倾顺层岩质边坡(贵州云盘头滑坡)为例,基于工程地质勘察,建立边坡地质模型,并结合底摩擦试验、二维离散元和有限元模拟等方法,探讨云盘头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结果表明:云盘头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可分为微裂纹发育阶段、裂纹拓展阶段、滑体变形阶段与完全破坏阶段,并在坡脚存在关键块体;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坡体经过开挖导致软弱夹层出露,坡体内部发育垂直于软弱夹层的拉裂纹并将滑体分割成块体,随着坡脚关键块体向临空面滑移,后部次级块体随之移动并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坡体发生整体滑移,变形模式属于典型的滑移-拉裂式。研究成果为探究缓倾顺层岩质边坡的失稳破坏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 缓倾顺层岩质边坡  
  • 工程地质勘察  
  • 边坡地质模型  
  • 底摩擦试验  
  • 云盘头滑坡  
作者:
张灵熹; 陈筠; 刘恋嘉; 王麒; 池昌峰
单位: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贵阳550000; 贵州理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 贵阳550003; 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610000
刊名:
长江科学院院报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长江科学院院报

长江科学院院报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42-1171/TV。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84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