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离型微地块:洋陆转换带和洋中脊变形机制

摘要:板块构造理论从其诞生起已经统治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半个世纪,然而也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板块“登陆”、起源以及动力学等问题。微地块构造理论的提出有可能解决板块构造的这三大难题。拆离型微地块是9种微地块中非常重要的类型之一,在慢速‒超慢速洋中脊和洋陆转换带中广有分布。围限这类微地块的边界主要是切割岩石圈的拆离断层,使其脱离母板块而成为独立演化的微地块。因此,岩石圈尺度的拆离断层也应为除洋中脊之外的第二种离散型边界。根据拆离块体的属性及发育的构造位置,拆离型微地块可进一步划分为拆离微陆块和拆离微洋块,分别对应了陆缘和洋内拆离断层作用的结果。研究拆离型微地块形成和演化过程对于丰富和发展板块构造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重点综述拆离型微地块的概念、特征、成因机制以及构造意义,以拓展微地块构造理论内涵。

关键词:
  • 拆离断层  
  • 洋陆转换带  
  • 微地块  
  • 海洋核杂岩  
  • 海底扩张  
  • 板块构造  
作者:
李阳; 李三忠; 郭玲莉; 周在征; 索艳慧; 王光增; 朱俊江; 刘一鸣; 刘博; 周洁; 李园洁; 张国伟
单位: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和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山东青岛266100;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237;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陕西西安710069
刊名: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44-1595/P。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77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