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应力场特征

摘要:本文收集了1976—2018年发生在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15°~55°N, 65°~125°E)的4303个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了该区震源机制解和P、 T轴空间分布特征,并使用这些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二维构造应力场分布。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云南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华北华南大部以走滑型应力性质为主,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控制着中国西部地区,大量的逆断型地震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周缘和西域活动地块的天山地区。青藏高原内部也存在正断型地震,且应力场方向在26°N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位于青藏高原东构造线以南的滇缅活动块体,最大主压应力σ1方向在大致100°E发生突变,由以西的NNE方向偏转到NNW方向。中国东部的东北块体到华北块体再到华南块体,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有一个从NE向逐渐转变成EW向再变化到NW向的旋转趋势。应力场总体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应力场主要受到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对欧亚大陆俯冲的作用,中国西部主要受印度板块向北碰撞欧亚大陆的影响,块体内部相互作用、块体与断裂带相互作用也对应力场变化产生影响。

关键词:
  • 构造应力场  
  • 震源机制解  
  • 中国大陆  
作者:
田建慧; 罗艳
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36
刊名:
地震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地震

地震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1-1893/P。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81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