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减贫的结构效应及门槛特征

摘要: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财政支农扶贫政策,关于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理论界存在分歧。通过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借助2007—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财政支农的减贫效果,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农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贫困的发生,但存在结构效应:社会性支农减贫效果最为显著,生产性支农减贫效果微弱;财政支农减贫具有明显的门槛特征,生产性支农支出越过特定门槛值后,对贫困的影响减弱,而社会性支农支出和专项扶贫支出越过特定门槛值,对贫困的影响则增强;不同类型财政支农的门槛值表明,大部分省份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存在优化空间。政府在持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的同时,更应该因地制宜地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结构,才能更充分发挥财政支农的减贫效应。

关键词:
  • 财政支农  
  • 减贫效应  
  • 门槛特征  
  • 地区差异  
作者:
邹文杰; 林航; 朱鹏颐
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刊名:
东南学术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东南学术

东南学术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35-1197/C。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88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