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凹陷上二叠统大隆组泥页岩裂缝方解石脉体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启示

摘要:针对湘中涟源凹陷上二叠统大隆组黑色泥页岩中油气特征及微观保存条件,选择涟源凹陷XY1井大隆组泥页岩中高角度裂缝方解石脉体,开展了脉体岩相学和阴极发光观察、脉体盐水包裹体和烃类包裹体特征及温压研究,结合泥页岩有机质成熟度及油气生成阶段分析和埋藏-热演化-构造抬升史模拟,确定了裂缝脉体形成时期和深度,讨论了泥页岩油气微观保存条件。研究表明:大隆组泥页岩有机质成熟度R_o为1.2%~1.3%,原始有机质中发育有机孔,泥页岩孔隙内液态油中很少发育有机孔;裂缝方解石脉体由早晚两期形成,边界清晰;早期脉体中发育大量蓝白色荧光的液相烃包裹体和气-液两相烃包裹体,发微弱荧光的气相烃包裹体和不发荧光的甲烷包裹体,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介于93~138℃间,对应古埋深为2 000~3 000 m;晚期脉体中包裹体发育程度差,仅零星见烃类包裹体,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介于50~62℃间,对应古埋深为900~1 100 m;依据早期裂缝方解石脉体中甲烷包裹体激光拉曼参数和甲烷体系状态方程估算甲烷包裹体捕获压力为28.92~41.47 MPa,相应古压力系数为1.10~1.57。根据早晚两期裂缝方解石脉体中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和烃类包裹体的发育程度以及捕获温压信息推断,在燕山-喜山期大幅度构造抬升和地层剥蚀过程中,泥页岩中多期裂缝形成和开启以及成脉古流体活动,对大隆组泥页岩中滞留油气的微观保存条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 涟源凹陷  
  • 二叠系大隆组  
  • 裂缝方解石脉体  
  • 流体包裹体  
  • 古温压  
  • 含油气性  
  • 保存条件  
作者:
吴忠锐; 何生; 何希鹏; 翟刚毅; 黄亚浩; 赵文; 韩元佳; 杨锐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4; 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南京210011;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北京100029; 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武汉432100
刊名:
地质科技情报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

地质科技情报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是一本综合性双月刊,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82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有很重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