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5 09:59:02
导语:在化学环保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化学教育中应渗透环保知识教育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化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利用,又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地危害人类的健康,阻碍了工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而合理地将化学教学和环保知识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以现行教材为载体,充分利用其中的环境教育因素,融环保知识教育于化学教学过程之中。中小学的环保知识教育有多种方法,如渗透法、活动法、考察法、实验法、问题解决法、专题法、模拟法、游戏法等。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渗透法,即结合学科教育渗透环保知识,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环境保护的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是目前最广泛、最有效、最可行的主要方法,是中小学阶段进行环保知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应对化学教学中环保知识教育的因素和结合点做到心中有数,把环保知识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并结合化学教学内容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内容的备课、讲课和考查。
一、结合化学教学,渗透环保知识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包含相当多的与环境有关内容,重点有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及防治、温室效应、酸雨,白色污染、臭氧层空洞、室内装修污染等内容。在教学中,要介绍各物质的性质、危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紧紧地扣住污染和防止污染这一关系。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知识教育
我们要配合环保知识教育的实验,多以环境样品为分析对象,如测定雨水的ph值、检测水中的某些离子、净化水的实验等。这些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和认识。在教学时,应对某些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对某些有有毒气体(如so2、co等)放出的实验,应采取一定措施,或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这样做,一方面是减少了有毒、有害气体对实验室空气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而应倒入废液缸中或放到指定地点。这样做既保护了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密切联系实际,开展环保知识教育
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环境题材,教师应及时搜集与化学和环境有关的资料,结合到日常教学中去,比如每天的空气质量日报、水泥厂和石灰厂排放的烟尘、造纸厂和化工厂排放的废水、汽车排放的尾气等。不过,联系实际进行环保知识教育,最好是组织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专题讨论等。这样做,可使学生真正感到化学与环境的关系,真正感到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学生的直接参与必定使其获益匪浅。
四、环境保护要落实在行动上
进行环境教育并不能只停留在宣传教育上,而应落实在行动中。在日常生活中有相当多的与化学和环境相关的问题,如充分利用能源、节水、节电、节约用纸、少用一次性用品、减少废弃物污染、防止旧电池的污染、防止室内空气污染、不用破坏臭氧层的喷发胶、分类处理垃圾等等。如果每一位学生都能自觉地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我们的环境状况就会逐渐得到改善。
五、开展多种活动,进行环保知识教育
由于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要十分注意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创设一种人人参与的环境和气氛,让每位参与者真正动起来——不仅是动口动手,更重要的是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真正思考人的作用和责任。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环保知识教育是贯彻执行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全民的重要任务。为了孩子,为了地球,为了未来,我们每一位教师应主动担负起环保知识教育这一神圣使命。
"化学教学与环保意识教学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三大污染。防治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这一环境问题。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已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它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关系到国计民生。环境问题,在我国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由于我国对环境的治理起步较晚,法制上还不十分健全,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也很淡簿。最近看到蚌埠市民买水吃的现实,这又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环保确实应该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了。
所以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和环保法制的教育,己显得特别重要。
为了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首先,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恶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首理,深入浅出地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了做好环保教育工作,作为化学教师平时应等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先进科技成果,把收集到的材料自然渗透到教学中,使化学教学要为生动活泼,紧密联系实际。
其次,为了改进实验教学,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气体、液体)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乱淌。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如制取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氯气等有毒气体时,对其尾气的处理,可用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
再则,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易分解租挥发,污染空气。再如液溴贮藏时用水加封液面和用蜡封瓶口,溴水现配现用,防止溴蒸气逸散空中污染环境。
在实验操作中,还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学生一昧追求趣味而乱动手摆弄。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如铜和热浓硫酸反应,铜和硝酸反应。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有明显的结果,学生能观察到其物质的存在,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就可以了。
还要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一定要按指定处倾倒或回收。然后统一处理,严禁随意胡乱倾倒。如用硫化亚铁和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后,未排出的气体要用碱液吸上。
为了使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可以到现场去教学,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工厂去参观,(如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制革厂等)。去看一看,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还可以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的处理意见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通过实地环保教育,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掌握一 些实际的环保知识是有好处的。
重视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热点,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趋高涨。2006年4月17日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在漫天的浮尘中召开。开幕式上,从黄色沙尘中走来的国务院总理的开场白振聋发聩。温总理提醒代表们: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集中出现。目前全世界每年因沙尘暴损失480亿美元,我国损失也达65亿美元。如果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与时俱进,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则能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一现状,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呢?下面浅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各章节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初、高中学生化学储备知识不一样,所以进行环保教育要有针对性,不可一视同仁。
比如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中阶段主要应抓住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列举了1995年6月20日我国上海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教材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一章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对于高中的学生,教学上应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在各知识点的讲解中引入环境科学领域中新信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注意把知识性教育与环保共寓一体,学生的环保意识就会点点积累,逐步深化。如讲述高中化学教材中“硫及其化合物”时,列举一些事例比如国外的海湾战争、伦敦烟雾事件等。为了引起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又列举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庆市连续的“四潮黑雨”事件;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并趁热打铁与学生共同分析酸雨的危害、形成,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甚至自发地寻找消除措施:有的同学就提出改农村的分散取暖为集体取暖。最后采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有关“酸雨”的题目,在测试题中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化学教材中还有很多知识点可跟环保教育紧密结合,如: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等。抓住时机把环保教育穿插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关注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二、环保教育应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据了解,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而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优为重要。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重视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热点,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趋高涨。2006年4月17日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在漫天的浮尘中召开。开幕式上,从黄色沙尘中走来的国务院总理的开场白振聋发聩。温总理提醒代表们: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集中出现。目前全世界每年因沙尘暴损失480亿美元,我国损失也达65亿美元。如果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与时俱进,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则能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一现状,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呢?下面浅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各章节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初、高中学生化学储备知识不一样,所以进行环保教育要有针对性,不可一视同仁。
比如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中阶段主要应抓住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列举了1995年6月20日我国上海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教材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一章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对于高中的学生,教学上应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在各知识点的讲解中引入环境科学领域中新信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注意把知识性教育与环保共寓一体,学生的环保意识就会点点积累,逐步深化。如讲述高中化学教材中“硫及其化合物”时,列举一些事例比如国外的海湾战争、伦敦烟雾事件等。为了引起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又列举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庆市连续的“四潮黑雨”事件;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并趁热打铁与学生共同分析酸雨的危害、形成,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甚至自发地寻找消除措施:有的同学就提出改农村的分散取暖为集体取暖。最后采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有关“酸雨”的题目,在测试题中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化学教材中还有很多知识点可跟环保教育紧密结合,如: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等。抓住时机把环保教育穿插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关注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二、环保教育应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据了解,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而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优为重要。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
化学与环境保护存在着紧密联系,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状况,采取巧妙的方法,将环境意识和化学知识巧妙、适宜地结合起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环境保护教学寓于化学教学之中。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环保教育呢?
一、挖掘教材内容融进环保素材
新课程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约占30%,教师要在讲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添加与环境保护有关内容,寓环境教育于化学知识教学之中。在讲授“空气的成分”一节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空气大约为12m3~16m3,空气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接着列举空气污染的典型公害事件:1952 年冬,伦敦天气阴冷潮湿,家家烧煤取暖,空气中so2浓度增大,由于无风,烟雾下压,多天不散,许多人出现了胸闷、喉痛,年老体弱者死亡4000 多人。
为了让学生对空气污染有一个更真切的认识,笔者组织了一个小调查:你有多久没有看到天空中的星星了?最近一次看到是在何时何地?没有看到星星的原因是什么?看到这些问题学生们都很兴奋,纷纷表示很久没有看到城市天空中的星星了,而乡村的夜空是星星的乐园。紧接着就组织学生开展“空气污染物来源”的查找活动,同学们积极准备,热烈发言,最后总结出空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上化学燃料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so2、氮氧化物、粉尘等;汽车尾气的排放;农垦烧荒,树叶、麦秸、垃圾的焚烧;建筑工地上的扬尘;家庭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二、延伸课本内容提高环保意识
化学教师应该抓住课堂上的各种机会,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将其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在讲授“水和溶液”一章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缺乏、分布不均匀及严重污染情况,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在课堂上引用大量数据。地球上的水,总量估计有2×1018 吨,其中海水占97.2%,冰山、冰川占2.15%,人们可以利用的淡水只有0.65%左右。我国水资源排世界第六位,而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量的1/4,随着人们用水量的日益增加和严重的水污染,占陆地面积60%的地区已面临淡水不足的困境,缺水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同时,组织学生到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地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有关数据,并要求学生了解家庭和学校的用水情况,紧接着进行“我的节水小窍门”的交流活动。活动中学生们提出各种节水、护水的小办法,例如,洗衣服不要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洗菜的水可以冲厕所和拖地。
三、规范实验操作养成环保习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要有效地结合实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许多化学实验,生成物中都有有害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生成,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环境污染。所以在实验时要特别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初中化学实验大多数是通过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定性探究物质的性质,药品的用量不影响反应结果,所以在教学中,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提倡化学药品用量的微型化。微型化实验不仅节约药品还减少污染。同时,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合理安排实验顺序,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等待时间,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例如,在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二氧化碳一经产生就是连续的,所以,提倡学生制取气体之前,做好收集气体和探究气体性质的准备,实验一气呵成,减少药品用量,降低污染。实验结束时,要求学生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应倒入教师指定的容器里,能够回收的,尽量回收。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联系生活实际争做环保主人
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将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拿出来进行讨论、交流。例如,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禁止使用方便袋”,教学中可以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为什么要禁止使用方便袋,方便袋“不方便”在哪里,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在使用,当你看到你的家人还在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时进行劝解了吗?再比如,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倡低碳生活。针对这个话题,教师和学生都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了反思,例举出自己和家人低碳的生活习惯,还有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通过这些时尚话题的讨论,使学生们知道环保离人们生活并不遥远,它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更是与人们息息相关,同时借助学生对家人进行宣传教育,为全社会的环保教育做一点贡献。要从点点滴滴入手,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的同时,还要将其付诸行动,从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张纸做起,最终成长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一个自然人。
人类在20世纪中叶开始了一场新的觉醒,即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人类正遭受着严重环境问题的威胁和危害,既关系到当今人类的健康、生存与发展,又危及地球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20世纪70年代,我国已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向学生介绍温室效应时,可利用教材113页的阅读《温室效应》,结合86页图 5-9 二氧化碳的循环。借助电脑动画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并意识到,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大家在切身感到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同时,接触了温室效应的概念。师生共同分析温室效应可能带来的危害。在教学中介绍环保知识,让学生既认识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又认识环境改造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的同学纷纷立志为改造环境而刻苦学习化学。
二、结合化学实验,强化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了许多化学药品,体验到了许多的化学变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借此机会,使学生在体验化学实验的时候,体验环保,强化环保意识。
1、利用药品的贮存方法,规范化体验环保。如易挥发的浓硝酸、浓盐酸等要封闭贮存;对大多数有机物如苯、甲苯、丙酮、甲醛等用专柜避光保存;对剧如汞、白磷等用专柜上锁保存,定期检查贮存情况。
2、演示实验中强调尾气的吸收处理,体验环保。如在讲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时一定要通过演示实验讲清吸收的原因(有害气体不允许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强调尾气吸收的重要性,使学生深深认识到只要涉及气体的排放问题就应考虑尾气处理。
3、规范实验操作使实验在严密的情况下进行,体验环保。化学实验中,师生都要接触有害物质和无害物质,在实验中也会闻到有害和无害气体。因此,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实验。严格教育学生规范操作,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取有毒性原料。甚至如何盖瓶盖、放置试剂、取药品的各种工具的选用,取用药品量的多少都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改进实验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尽量采用封闭措施,减少师生被动接受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实验结束后,处理化学废物和实验中产生的废气。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桌面,这些都要认真细致指导,使实验活动从始至终成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课堂。
4、实验微型化,防止使用过量药品实验体验。目前在常规实验中,药品用量较多不仅造成浪费,还污染环境。因此,在实验中,用玻璃管弯制各种可加热的替代实验仪器、安培瓶、点滴版等进行微型系列实验。这种方法药品用量少、反应产物少、操作安全,实验不会造成危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同时也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如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要求学生不用试管做实验,而是改用点滴版,实验时只需取一滴稀盐酸在孔穴处,在取一滴硝酸银溶液滴在孔穴处,立即可见白色沉淀生成,然后取一滴稀硝酸滴入沉淀中,沉淀不溶解。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操作中不仅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而且把化学实验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渗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育环保行动
1、专题讲座。对教材中讲得少而对环保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如针对有的学生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造成的,与自身没有太大的关系的观念。可举办《家庭生活与环保污染》讲座,实际研究表明:工业污染占污染的41%,家庭污染占59%。据有关专家统计,一个人一天平均要制造0.9kg垃圾,5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2-3个一次性饭盒;一个人因洗发、洗澡、洗衣服等等一天平均制造200升废水在污染着河流、大海和土壤;一个人每天平均用20克的化学用品在污染着环境。可见环境保护不止是国家、环保部门的事,每个人都应从家庭污染出发保护环境。通过这些信息的传递,使学生感到自身在制造污染破坏环境,都多么可怕又多么可悲,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化学用品,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而改变生活习惯。
2、课外实验。积极利用课外实验配合课堂教学,开展环保教育。“河水、雨水酸碱性的检测”“模拟水体受硝酸汞、硫酸铜等污染的检测及危害”“干电池的收回和利用”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强化环保意识。
3、实地参观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邻近的自来水厂、污水处理站、化工厂并进行实地调查。如空气污染调查、水污染及对策调查等调查报告,并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能使他们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4、展览板报、墙报。利用教室及校园的黑板报、墙报进行环保展览宣传,以增强环保安全等意识。组织学生植树种草,绿化环境,减少噪音,为保护环境出一分力量。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以上的各种途径,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环保的主人,进而让全社会都关注环境问题,这是我们持续努力的目标。
【摘要】化学新教材渗透大量的环保知识 ,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意识的培养是每个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新教材 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培养
在新版的化学教材中,有两条线贯串全册教材:一是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二是始终渗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化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利用又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地危害人类的健康,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所以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化学教学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环境保护的知识,重点介绍大气水体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下面就新教材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如在进行初中化学co性质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重者使人死亡。矿物质的燃烧,硫酸厂、硝酸厂的废气,发电厂的“黄龙”等是重要的污染源。氮氧化合物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其毒性为co的五倍,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强于co;氟里昂(ccl?2f?2)排入大气后可破坏臭氧层。目前臭氧层已经出现了空洞,减弱了臭氧层对阳光中紫外线的阻挡作用,使人类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增加。在讲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后,联系近来倡导的“低碳生活”,一方面解释“低碳生活”的含义,告诉学生“低碳生活”并不难,只要平时多留心、多动手就能实现。比如电脑、电视不用后,随手切断电源,将白炽灯换成节能灯,少开一点空调可节省用电,这就属于“低碳生活”的范畴。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尽量因地制宜地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象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hno?3,稀hno?3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3.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总之,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因为环境是跟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新教材渗透大量的环保知识,为此,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倡导绿色化学实验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专《医用化学》教学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时是化学实验课,由于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在实验课堂上,不仅涉及到水、电、气等,更要涉及到大量的试剂以及玻璃实验器具,会存在许多的有毒有污染的和大量的浪费现象,可以说化学实验就是一个小的环境污染源。因此要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中,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倡导绿色化学,这不仅对实验教学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
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以创建绿色化学实验室为目标,坚持“节约资源”和“废弃物无害化与最小化”两个原则,积极开展绿色化学实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
1.宣传绿色化学理念,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树立绿色化学理念,是创建绿色化学实验室的理论基础。首先我们通过组织学生深刻认识领会绿色化学的内涵实质,通过学习《环境保护法》,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污染环境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不断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强化学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其次对学生进行节约教育,引导学生能少用的就一定要少用,能回收的就一定要回收,能循环使用的就一定循环使用,这样一举两得,既节约了实验经费,又减少了“三废”保护了环境;第三教师在讲授实验原理时,一定要讲明化学试剂和实验产物的毒性,排放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及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原理和方法。
2.注重实验各环节,实现实验过程绿色化
2.1精选实验内容,科学进行试验
(1)选择无毒无害实验:选择实验内容是,要在典型性、代表性、高重复性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反应物廉价易购,产物毒性小,反应过程副反应少,尽量使用生物催化剂,并严格控制反应条件。
(2)科学使用试剂:①减少试剂用量。通过调整试剂用量、减少反应容器体积等途径实现试剂减量,既能减少污染又能节约成本。如酸碱滴定时将原有的实验体积减半使用,依然可以收到很好效果。②替换有毒试剂。③选择使用污染性小的试剂。如将“纯液体饱和蒸汽压测定”实验中的纯有机液体就可用纯水来代替。
2.2改进实验方式,实现绿色实验
(1)通过购买实验光盘和自制cai课件,对那些需要消耗大量药品和产生一些废弃物、或易燃易爆、操作不容易控制或必须使用有毒有害试剂的实验,采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化学仿真实验,既形象生动又能实现绿色化。
(2)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将一些试管实验,改用点滴板操作,同样能达到实验效果,由此节省了实验经费,减少了环境污染。
2.3妥善处理废弃物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总有一些废水、废气、废渣需要排放,随时收集、集中处理的和回收使用是人们对绿色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废水处理:化学实验室废水的数量相对较大,实验室内设有废酸桶和碱桶,对不含有毒害离子的稀酸和稀碱废水,在实验时随时收集于相应的桶中,达到一定数量时相互中和并调节ph值达到6.5-8.5后,直接排入下水道;实验室内还设有多种废液瓶,对有毒、高浓度或可回收利用的废液,分别收集在不同的废液瓶中,标记并妥善保存,待期末进行综合实验时处理。
(2)废气处理:对于废气,化学实验室设置了排风罩和通风橱。现在无论是在实验室楼附近还是在楼道内还是在实验室都不再有原来那种化学实验特有的刺鼻的气味,保护了师生的身体健康。
(3)废渣处理:化学实验室废渣量相对较少,主要为实验剩余的固体原料、固体生成物和废纸、碎玻璃仪器等无毒杂物。对于固体原料,无论剩余多少一律回收,留作下次实验用。对无毒杂物,不允许学生随便丢放,要求放入指定的垃圾桶,集中后倒入指定的地点。对于固体生成物,能综合利用的尽量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的,就要在回收后进行无毒化处理。例如:对于在实验时或打碎水银温度计后不慎撒落的汞要仔细收集于研钵中,放入硫粉研磨,使其全部转化为难挥发的黑色硫化汞,而不至于散发到空气中。有毒废渣、有毒废液处理生成的沉淀和已处理的固体有毒药品,要小心放入废品瓶中,积累至一定量后与水泥混合,以固化后深埋于地下指定地点。
2.4实验操作规范化,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化学实验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基本操作正确而且规范,无论是从药品取放还是到仪器的使用,都应做到动作准确,规范灵活,操作娴熟,避免操作失误而造成的重复实验,正确把握药品取放的用量、方法,避免方法违规而造成药品损失。
总之,我们寓环境教育于化学实验之中,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解决了实验资金短缺与环境污染治理之间的矛盾,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肃认真、高度负责和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今后还要进一步不断探索,一定能够实现绿色化学实验的目标,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
高校化学教学中涉及到很多化学实验、化学药品,化学专业毕业所从事的行业中也涉及到大量的化学物品和实践工作,而化工行业的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或者污染物,这些废弃物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极易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所以在高校化学教育中必须要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成为绿色环保的践行者。因此主要对高校化学教育中环保意识的提升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
高校化学教育;环保意识;渗透;策略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实验教学内容,同时也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化学工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先进、便捷,但是也为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其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因此我们需要适当的放缓化学工业发展的脚步,将环境保护融入到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强化学生们的生态理念。
1化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是高校化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好基础知识以及应用知识,还需要能够引导学生将化学与环境保护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基础上也能够关注到化学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等。在高校的化学教材中存在很多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是对化学知识的延伸,不仅能够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同时也能够将化学与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结合。比如在学习关于氮元素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其在战争中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知识的阅读,来将化学知识与环境保护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看到化学的工业介质以及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危害等,帮助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比如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有机化肥工业的相关内容,为学生设置研讨课,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有机化肥厂的地址、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要求通过学生的设计既要能够保证化肥厂的效益,同时也能够做到对环境的保护。
2通过化学实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点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高校的化学教学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对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行验证以及理化性质的分析,通过对实验的操作和现象的观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化学反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为培养实践型人才奠定基础。高校的化学实验室中具有大量的实验药品和仪器,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但是同时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化学药品的无公害处理,有毒有害气体的收集装备等都不够完善,容易对实验室中的人员造成身体上的损伤。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通过对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来提升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比如对于一些产生大量废气物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减少药品用量的方式来进行实验,开发微型实验,进而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对于能够生成有害气体的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气体的性质,研究气体收集装置来减少气体的污染。此外,在化学实验中还可以采用真实与模拟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对于一些危害性比较大的化学实验,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器材和装置,然后通过虚拟实验的方式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播放,这样学生既能够观察到实验程序以及现象,同时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对于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发出模拟软件,使学生通过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实验,体现真实实验的过程。
3通过社会实践鼓励环保行为
通过社会实践能够使学生将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的工作中,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等综合能力。在传统的高校化学教学中,都是通过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使得与社会实践分离,不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无法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化学,更不利于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所以在高校的化学教学中,还需要能够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更好的应用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直观的看到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而为学生树立环保理念。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一些化工厂进行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以及这些物质的处理方式等,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被污染的河流附近进行调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化学生产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使学生在认识到化学价值的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其对环境的污染,并鼓励学生能够根据化学生产或者环境的具体污染情况,设计一些能够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或者修复环境的相关实验设计,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够有意识的将环保作为生产的第一考虑要素,能够科学的设计化学反应和化学生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化学专业是培养化工行业的理论研究人才以及技术生产人才的主要途径,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其创造出很多的新型材料、物质等,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甚至殃及子孙后代,所以在当前高校的化学人才培养中,需要能够渗透环保意识,使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同时还能够具有理性的化学研究思路,保证化学工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爽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摘要:
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化学教学中,把环保问题与化学教学结合起来,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初中化学;环保思想;渗透
近段时间各地区持续的大范围雾霾,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再次引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很多,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呢?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环保思想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思想,既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时,使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适合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但近几百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在学习《自然界的水》时,让学生认识到水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知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水质恶化,以致给人类造成灾难。在学习《碳和碳的化合物》时,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循环对生态系统的作用,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吸烟危害健康、煤气中毒与一氧化碳的关系。在学习《燃料及其利用》时,让学生了解煤燃烧时会释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引导学生探讨温室效应、臭氧的困境、酸雨、汽车尾气等多个影响环境的问题。在学习《化肥》时,既要让学生了解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积极作用,又要让学生知道施肥不当或过量使用不仅会使农产品品质变差、产量降低,而且会造成土壤、水源、大气和农产品的污染。
二、加强宣传教育,渗透环保思想
在教学中,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一些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如:工厂里冒着黑烟的烟囱、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土地板结断裂等,向学生讲述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还可以讲述身边实例,使学生从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中产生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还可以结合“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与环保相关的纪念日,发动学生收集我国在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促进节能减排,打造低碳交通等方面的措施。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并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牛越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第七中学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有效了解环保知识
课本中涉及很多的控制化学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知识,教师应该在上课前做好对教材中环保知识内容的全面挖掘和合理延伸,形成科学系统的教案,在授课过程中巧妙地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举出实际生活中关于化学污染隐患的现象和化学污染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并适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延伸,使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对化学污染及环保有一个合理、科学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抑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例如,在讲“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时,教师可以介绍有关空气污染指数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方法,由此引入“温室效应”的概念,接着让学生了解近年来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因为人类消耗能源的迅速增大,森林资源受到破坏的现象,紧接着对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进行讲解和分析,步步导入,向学生讲述其造成的危害和恶劣影响,随后让学生了解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因素构成有哪些,最后引发学生对于防止“温室效应”能够采取的方法的探究与讨论,使学生在课堂互动、主动思考中掌握环保的有关知识.
二、合理设计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有些易产生污染或实验效果不明显的化学实验,要秉承无污染实验设计理念,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实际操作过程有进一步的认识,这样才能达到实现实验有效性和环保的双重效果,并且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第一,合理改进实验装置,降低环境污染.可以对一些涉及有毒物质的实验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把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污染和危害降到最小.同时,可以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第二,有效处理、充分利用实验废物,降低环境污染.对化学实验中生成排出的大量废物垃圾要进行妥善、适当的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实验废弃物进行净化排毒处理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观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节约实验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通过对实验中的废物处理操作和降低污染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环保理念,使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第三,合理控制实验药品的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对于大多数实验,可以尽量用较少的实验药品和器材来完成实验过程,并从中掌握具体实验方法与技能,达到真实可靠的效果,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实验资源的浪费,降低污染,实现环保的理想目标.例如,在做“铜与稀硝酸反应”时,可在注射器的活塞上先放上一小片铜片,再吸取少量稀硝酸,立即在针尖上扎上橡皮塞密封起来,将注射器竖立起来,产生的气体将活塞推开,当铜片与稀硝酸脱离时,反应自行停止.可观察到一氧化氮气体的产生,再打开橡皮塞,轻轻拉动活塞,吸入少量空气,一氧化氮立即转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现象明显.采取小型、微型实验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实验资源,实现实验效果的最佳化以及普及范围的广泛化,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强化了实验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节约实验资源的良好习惯.
三、组织化学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定期对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控制污染方面知识的教育,指导他们实事求是,把课堂所学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回收再利用有效废弃物,尽量使用无污染、洁净物品.教师要组织多种多样的环境监测和保护活动,如,指导学生进行大气中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浓度,测试某次雨水中所含的pH以及判断其是否符合酸雨标准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污染物的危害,树立他们的环保意识.教师要开展化学课外知识讲座,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四、结语
总之,通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合理地引入环保的概念及知识,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教学导入、化学实验规范教育、化学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从理论、实践等方面对环保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此,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有效、科学的环保知识教育与指导,为整个社会的环境健康和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惠娟 单位:江苏盐城市第一中学
1师生一起,培养环保理念
中学的化学课程还是在教师的演示和指引下进行实验的,如果教师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处理出现问题,那么,学生也会不加注意,甚至会模仿。因此,首先我们要注意教师在实验演示中的各种行为,以及对环保理念方向的宣讲。比如我们在做稀硫酸与锌的反应的化学实验时,教师除了对实验过程的演示讲解以外,还要注意渗透,实验结果所产生的硫酸锌溶液应该妥善处理,否则就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实验的新奇很容易使他们忘记实验后对残液的处理,如果老师在上课时不断的提示和宣讲,学生们就会在潜意识中形成这种良好的环保理念,不至于一个随手的动作对环境产生破坏。
2注重实验室建设
作为化学教师,要不断的根据实验产生的残留物,对不同的实验垃圾进行回收,哪怕是一个小的纸张也是如此,比如我们在进行气体类实验时,一定要打开实验室的排风设备,保持实验室不被有害的气体污染;在做液体的化学实验时,我们要放置残液搜集桶,以便在实验结束时对残液进行有效的回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并使学生在生活中就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再有,在做一些容易产生有毒或有害气体的实验,教师要尽量开动脑筋,能用无毒药品能演示出效果的尽量用无毒药品实验来演示,如果实在没有别的选择,则可以通过减少药品的配比来实现实验的效果,以保证环境不被污染。
3注意实验与生活相结合
虽然说化学实验大多是属于基本的化学元素实验,但如果任课教师能够精心准备,好多还是可以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当前,不少家庭都采用天然气来为家里提供能源,而未来的理想能源则是氢气,在这里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分子式和反应方程来进行对比,为什么氢气是我们未来的理想能源,这样,在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环保理念的培养。另外,我们在进行盐酸的实验时,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的一些如氯化钠等来让学生们了解盐酸和酸盐的差异,并养成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活学活用的习惯,真正的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再有,我们在讲解氨的特性时,还要让学生知道,这种气体是有毒的,但对庄稼的生长又是十分有益的,化学药品就是一个双刃剑,既可以有益处,也可以有害处,关键是你选择使用的地方一定要准确,否则,就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4注意培养学生节约的好习惯
在我们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并不是多使用药品,实验效果就越明细,因此,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一定要经常督促学生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量,用最少的化学药品进行实验。这样,不仅降低了实验的成本,同时也可以少产生化学残物,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再有,在做一些有危险的实验时,教师也一定要叮嘱学生,一定要注意药品的比例,不可随意增加,否则不但会影响化学实验的效果,也会对学生们的安全与健康产生影响。再有,在养成教育方面,教师要不断叮嘱学生不要随意的使用药品,否则不断实验失败,而且可能还会产生危险。比如我们在做反应剧烈的镁的燃烧实验时,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会造成危险。还有在使用酸液时,虽然我们实验室的酸液在浓度上都是低的又低,但如果我们不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果一旦学生用此来嬉戏的话,很有可能对学生皮肤或眼睛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教师一定要多多叮嘱学生,告诫学生,不让做的实验千万不要乱作,否则会给实验室和学生本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5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被引入到课堂,许多复杂的教学内容被变得简单,所以,在我们进行化学教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长处,使之能够为教学更好的服务。比如我们在有些化学实验的演示时,有可能这个实验反应的很剧烈,学生还来不及看就已经结束;而有的则反应的很慢,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反应,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把实验的情况演示给学生,就会在适当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各种化学元素的特性,同时也减少了二次实验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还有一些我们课上无法演示的,容易产生有毒或有害气体的式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这样,既让学生们能够看清楚实验的整个过程,也防止了有毒有害气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无论对环境还是学生都是十分有利的。
6结语
综上所述,在环保的理念下,我们的化学实验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不仅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把规定的化学实验按照操作规程做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们节约、环保意识,并注重在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只有这样,我们中学化学老师才能够在完成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的同时,来培养起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独有的热爱,从而产生对环境的热爱之情,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不容忽视。
作者:果会金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第十三中学
【摘要】有关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受人类的关注,环保教育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不能被忽视,而且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肩负起保护环境的使命。
【关键词】化学教育环保意识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对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却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沙尘暴”以及“酸雨”等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环保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作为化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担当起提高全民族环保素质的教育任务,从学生抓起,不失时机地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1紧扣教材内容渗透环保意识
在教学中介绍环保知识,让学生既认识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又认识环境改造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的同学纷纷立志为改造环境而刻苦学习化学。例如在学习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结合教材中的选学内容《臭氧》,向学生介绍“臭氧层空蚀现象”。师生共同解析危害:如果臭氧层大量损耗,其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使达到地球的紫外线明显增加,受到较强紫外线辐射可引白内障,还可以诱发皮肤癌,降低人体的抵抗力,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易发生多种疾病。师生共同探究空蚀原因:事实证明,罪魁祸首是氟立昂,广泛存在于生产空调、冰箱、冰柜,使用的制冷剂和生产柔软有弹性的海绵时使有的发泡剂之中。鼓励中学生做一名爱护臭氧层的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购买带有“中国环保标志、爱护臭氧层”或“无氟氯化碳”标志的产品如气雾剂罐、冰箱、空调、灭火器等。
2结合实验探究增强环保体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同样担负着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比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自己做实验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可切身实地地进行环保教育。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环境中经常出现的污染物作实验样品做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例如,做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以事先让学生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吸收生成物,减少污染的方法。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既让学生接受直观的环保教育,同时又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提高。
3利用课外活动培养环保行动
进行环保教育的课外活动形式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组织学生参观本地邻近的自来水厂、污水处理站、化工厂并进行实地调查,或者采样分析,如空气、水污染等。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环保科技活,搞一些与环保有关的论文比赛、演讲比赛、抢答赛或者办展览和出墙报的活动,这样寓环保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能使他们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4以课题研究方式拓展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方面的研究性课题。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观察、思考、亲自去检测、调查了解,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培养亲自动手动脑解决环境问题的自觉性和实际能力。例如:燃料使用及其污染,干电池污染,本地区主要工业污染源及其污染物的处理调查等。把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就上述现象形成的原因,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目前的解决办法及同学们的设想等诸多方面展开专题研讨,既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拓展了知识体系,同时通过专题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肩上的重任。
5关注热点话题落实环保教育
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化学生活化也是成功教学的一个标志,经常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话题,如:苏丹红事件、低碳活动等,以上都是化学物质和人体健康的话题。不妨在课堂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在教给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和关注社会的公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可结合学校实际指导学生做到不乱扔脏物,不随便丢弃废旧的碱性电池,参加拣塑料袋、拣废纸等活动。可指导学生在学校种树栽花、美化校园。
总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在中学阶段通过各种方法将环保知识一点一点的渗透给学生,这样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每个学生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这正是我们在化学教学教育过程中开展环境保护知识教育的目的。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促进社会各项生产事业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更为方便,由此也带来各种公害以及破坏自然环境的隐患.只有当人们,尤其是作为跨世纪劳动者的中学生普遍树立起环境意识之时,才能形成社会力量,来共同保护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
人类以其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但同时却给自身带来环境污染的不幸.近代屡屡发生的公害事件终于使人们承认了这一事实,并发现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治理已发生的污染固然重要,而根本大计还在防患于未然,要使人们在建设的同时考虑到环境的影响,树立“环境意识”.可见,在中学向学生介绍有关环境化学与防止环境污染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1加强中学生环境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国广大农村这块净土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问题.“八五”期间报道,当时我国大气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时期,每年的排尘量为2300万吨,年排放SO2量达14610万吨.到本世纪末,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将对大气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务必从中学教育抓起.
2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境化学教育
2.1通过课堂教育把环境保护作为小公民自觉行动
环境化学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去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以及反应机制、积累和归宿等.由于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相适应的.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当学生在做制取Cl2,NO2,H2S等有毒气体实验时,应强调学生注意对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化学药品用量的适当(尽量采用微量,只要达到实验效果明显即可)、以及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等.实验完毕,还应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2通过实验开展环境化学知识教育
中学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为社会造就合格的后备劳动者.中学化学教育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将起着启蒙作用,应很好地利用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多,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例如,制取溴苯实验过程中逸出的臭味是溴蒸气,它既污染了教室环境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是制取溴苯的装置不够严密,因此在反应过程中逸出的Br2通过长玻璃管时不可能完全被冷凝成液体,因而会从导管口逸出.要避免实验中Br2的逸出,就应设法改进实验装置,使整个涉及Br2的反应过程在一个密闭系统内进行,即将反应安排在“Y”形管内进行.在反应装置和HBr气体的吸收装置间串联一个洗气瓶,内装四氯化碳以吸收气体中的Br2.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认识
3.1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内容、新能源、海洋、卫生保舰食品等方面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要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线索,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3.2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类生态问题
运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引导分析“温室效应”,使他们了解到由于大气层CO2浓度逐年上升,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因而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还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3.3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超级秘书网
3.4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节假日、夏令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如何?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4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报道1993年全年生产和使用化学农药达25万吨,农村改革后,单纯依赖使用化学农药的单元从过去60万个生产队,扩大分散到亿万农户,直接接触农药的约有2~3亿人,每年全国因农药中毒伤亡人数超过10万人.由于缺乏生态、环境意识与农药常识,环境科学教育又未跟上,因而全国各地滥用剧毒化学农药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不仅危及亿万农民的生命安全,也祸及全社会几亿个普通家庭.通过学生向亲人、朋友及社会各界宣传环保知识,不仅可促进当地环保工作的开展,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而且还可推动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和使用.
摘要建立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出发,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转向治本。为此,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物料,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是从“本”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绿色化学;环境保护;生物技术
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由于人口急剧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保问题就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已开始从治标,即从末端治理污染转向治本,即开发清洁工业技术,消减污染源头,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绿色技术”已成为21世纪化工技术与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科技前沿。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化学可以粗略地看作是研究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转化的科学。传统的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学则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可以变废为宝,可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绿色化学已在全世界兴起,它对我国这样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1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新物料
1.1原料选择
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新物料,它们在不断改善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生活废物,使人类的生活环境迅速恶化。为了既不降低人类的生活水平,又不破坏环境,我们必须研制并采用对环境无毒无害又可循环使用的新物料。
以塑料为例,据统计,到1989年美国在包装上使用的塑料就超过55.43亿kg(20世纪90年代数量进一步上升),打开包装后即被抛弃,这些塑料废物破坏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掩埋它们将永久留在土地里中;焚烧它们会放出剧毒。
我国也大量使用塑料包装,而且在农村还广泛地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研制可以自然分解或生物降解的新型塑料,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成功的方法,例如: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前者已经投入生产。光生物双降解塑料研究是我国“八五”科技攻关的一个重大项目,已取得一些进展。
1.2溶剂的选择
大量的与化学制造相关的污染问题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而且源自在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最常见的是在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剂。在传统的有机反应中,有机溶剂是最常用的反应介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能较好地溶解有机化合物。但有机溶剂的毒性和难以回收又使之成为对环境有害的因素。因此,在无溶剂存在下进行的有机反应,用水作反应介质,以及超临界流体作反应介质或萃取溶剂将成为发展洁净合成的重要途径。
1.2.1固相反应
固相化学反应实际上是在无溶剂化作用的新颖化学环境下进行的反应,有时可比溶液反应更为有效并达到更好的选择性。它是避免使用挥发性溶剂的一个研究动向。
1.2.2以水为溶剂的反应
由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差,而且许多试剂在水中会分解,因此一般避免用水作反应介质。但水作为反应溶剂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因为水是地球上自然丰度最高的“溶剂”,价廉、无毒、不危害环境。此外水溶剂特有的疏水效用对一些重要有机转化是十分有益的,有时可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更何况生命体内的化学反应大多是在水中进行的。
水相有机合成在有机金属类反应,水相Lewis酸催化的反应现都已取得较大进展。因此在某些有机化学反应中,开发利用以水作溶剂是大有可为的。
1.2.3超临界流体作为有机溶剂
超临界流体是指超临界温度及超临界压力下的流体,是一种介于气态与液态之间的流体。在无毒无害溶剂的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项目是开发超临界流体(SCF),特别是超临界CO2作溶剂。超临界CO2是指温度和压力在其临界点(31.10℃,7477.79KPa)以上的CO2流体。它通常具有流体的密度,因而有常规常态溶剂的溶解度;在相同条件下,它又具有气体的粘度,因而又具有很高的传质速度。而且,由于具有很大的可压缩性,流体的密度,溶剂溶解度和粘度等性能可由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来调节。其最大优点是无毒、不可燃、价廉等。
1.3催化剂的选择
许多传统的有机反应用到酸、碱液体催化剂。如烃类的烷基化反应一般使用氢氟酸、硫酸、三氯化铝等液体酸做催化剂,这些液体酸催化剂的共同缺点是:对设备腐蚀严重,对人身危害和产生废渣污染环境。为了保护环境,多年来人们从分子筛、杂多酸、超强酸等新催化材料入手,大力开发固体酸做为烷基催化剂。其中采用新型分子筛催化剂的乙苯液相烃化技术较为成熟,这种催化剂选择性高,乙苯收率超过99.6%,而且催化剂寿命长。
2化学反应的绿色化
为了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合成效率成了当今合成方法学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合成效率包括两方面,一是选择性(化学、区域、非对映体和对映体选择性),另一个就是原子经济性,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为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的转变为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弃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为此,化学化工工作者在设计合成路线时,要减少“中转”、增加“直快”、“特快”,更加经济合理地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减少中间产物的形成,少用或不用保护基或离去基,避免副产物或废弃物的产生。实现原子经济反应的有效手段很多,在些不作赘述。超级秘书网
3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化工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它将成为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重要产业体系。采用生物技术已在能源、采油、采矿、肥料、农药、蛋白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学品的制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从发展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它最大的特点和魅力就在节约能源和易于实现无污染生产而且可以实现用一般化工技术难以实现的化工过程,其产品常常又具有特殊性能。因此,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倍受青睐。
绿色化学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中转向治本。绿色化学的发展不仅将对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为我国的企业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
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我们涉及的主要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生存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阳光、空气、水、土壤、野生动植物等自然物质与一定的地理条件结合,就形成了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所建造的人为环境,如城市、农村、工矿区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人和环境的关系称为环境道德。在我国环保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于1990年9月成为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约国。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和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选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类则是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的活动造成的污染,也就是环境污染的问题。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围绕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进行的,矿藏的开采,各种金属的冶炼,都是取其中一部分加以利用,其余部分作为废物抛弃。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由于世界人口数量不多,生产规模不大,人类抛向自然界的废物毕竟数量较少,大自然有足够的时间和容量将其分解、稀释、净化。那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太大,在环境自净能力范围之内,即使发生污染问题也是局部性的。
但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飞跃进步,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人类每年都有数以几十亿吨计的废物抛弃到环境中,日积月累,终于达到大自然再也消化吸收不了的程度(所谓的环境自净能力)。全世界每年消耗掉的化石燃料,20世纪初不足15亿吨,到70年代已增至70亿吨——80亿吨。人类每年都在实验室制造出成千上万种新化学品,并投入环境后,在环境中扩散、迁移、积累和转化。南极大陆冰原覆盖层、荒无人烟,但从处息在那里的企鹅体内也检测出滴滴涕;在北极附近格陵兰的冰盖层中,近几十年来,铅和汞的含量不断上升。因此可以说,污染无所有在,世界上几无净土。
由于原生环境的消失、人类的捕杀和环境污染,世界上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急剧减少,成千上万的物种已经灭绝,将无法再生,无法弥补。
文字资料:1984年12月,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的毒氯泄漏事件,造成2000人死亡,乌克兰基辅北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放射性物质大量外泄,造成31人死亡,237人受放射性伤害,13万居民紧急疏散。
一“酸雨”的危害与防治
文字资料:酸雨的成因主要是空气中SO2和氮的氧化物(NOX),它们主要来自于煤的燃烧,硫酸和硝酸工作未被处理的尾气,以及汽车尾气等。酸雨里含有许多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多数是硫酸和硝酸,通常以硫酸为主,90%来源于煤的燃烧。
文字资料:由于酸雨产生,以及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世界上面积最大热带雨林区亚马逊热带林近十年已有40万平方公里夷为平地。世界粮农组织估计到2000年,全球每年将流失土地240亿吨。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许多的生物种类将濒危和灭绝。
图片资料:2000年前雅典人创造的希腊巴台农神庙的建筑和价值连城的雕塑被严重侵蚀。
图片资料:我国故宫里的由花岗石和汉白玉雕刻成的盘龙柱受到酸雨的严重侵蚀,已面目全非,模糊不清。
在触目惊心的事实面前,同学们展开讨论,由感而发,畅所欲言,都认为整治酸雨保护环境势在必行,也立志要勤奋学习,要用自己的知识去改变污染的环境,去保护环境。
附表:我国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影响
二、臭氧层破坏
大气中离地面17—18km为对流层,22—27km为平流层,臭氧层处于大气平流层,O3能吸取太阳光线中大部分的紫外线。
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有制冷剂CF2XL2等氟氯为烃和NO等氮的氯化物。
大气在臭氧层的破坏或损害,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大量增加,损害动植物的基本结构,降低宵作物的产量,危害海洋生命,使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异强烈的紫外线辐射还能降低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
三、温室效应
CO2、O3、CX4等气体虽不影响太阳对地球表面的辐射,但能阻碍由地面反射回高空的红外辐射,这就像地球罩上一层保温膜,使地球表面的气温增加,产生“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给人类生活会带来很大影响。可能导致地球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世界上许多城市。此外,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导致土地沙漠化。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消耗的共同影响下,还会造成气候的反常,如厄尔尼诺现象等,导致动物反常迁移,植物反常生长,甚至动植物种类的消失等。
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为了人类自身,为了了解后代的生存,通过许许多多的曲折和磨难,人类终于从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念中醒悟过来,认识到两者协调统一的可能性,终于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了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20世纪80年代是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发生飞跃的阶段。1987年4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有所损害,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漫长斗争的时候,虽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然而,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到了今天,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频繁,环境与生态的危机也越来越剧烈和深刻了。
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依照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1、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
2、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的生产潜力相协调;
3、像森林和鱼类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使其不会耗竭;
4、像化石燃料和矿物这样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的速度应考虑资源的有限性,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资源不会枯竭;
5、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要把对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6、物种的丧失会大大地限制后代人的选择机会,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好物种。
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
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和回收价值
文字资料:研究表明,铝制易拉罐可在野外存200—500年不变,塑料制品可存留450年,玻璃可存留400年以上。
废旧电池、煤灰、建筑渣土、果皮、菜叶、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应首先分类回收其中可利用的废旧物资,如废纸、废金属、旧织物、玻璃等,然后再进行以下处理:
垃圾:①垃圾填埋:既可处置废弃物又可复土造地②垃圾焚化:原体积大大缩小,便于填埋,同时消灭了各种病原体③垃圾压缩处理:减小体积,便于运输和填埋。近年来,高压制成的垃圾块用作填海材料。
我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订了一系列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法律、法规。并从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合理规划建设、治理污染、加强科学研究、开展宣传教育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相信,在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一定会把环境问题解决好,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同时提高。
我们深感世界和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我们深感全社会有必要立即行动起来,拯救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为此,我们特向全国的中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学习和生活中每件小事做起。
2、节约用低,在校内外不乱扔纸张,包装袋,不随地吐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泡沫饭盒和一次性木制筷。
4、爱护花木,关爱绿地,不攀折花木。
5、不抽烟,不燃放烟花爆竹。
6、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资源。
7、拒吃野生动物。
8、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向家人、亲戚宣传环保知识。
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是一个备受全球瞩目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亚洲地区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据报道,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亚洲人不能享用无污染的饮用水,至少有二分之一的亚洲人不能在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下生活。环境污染正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一、我国环保意识形势
我国古代现环境保护事例很多,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以“石烟多似洛阳尘”描述了炭黑生产所造成的烟尘污染。明末清初的方以智在《物理小识.金石之类》中描述了硫的氧化物的危害:“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
现在我国更重视环保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制度。但是,多年的改革开放使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工厂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以城市为中心的污染,蔓延至广大农村,生态破坏范围扩大。没有被吸收的农业化肥随雨水流入江河,造成水源污染,使鱼虾遭殃。机动车辆带来的噪声,排放的尾气,直接侵犯着人民生活。废弃的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给工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今年,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比往年来得早,来的猛,影响了工作,阻碍了交通。这说明,我国北部某些地区环境遭到很大程度破坏。据报道,今年夏季,太阳之舌地球表面,臭氧层破坏严重,紫外线增强,导致人们的得癌几率增大。等等情况表明保护环境,就是暴击我们自己,我们应号召全国、全球人民共同保卫家园。
二、环保意识必须从小培养
环保工作不是一两代人可以完成的伟大事业。首先,应让大多数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污染的危害性,使我们每个公民都来保护环境,守卫家园,要给我们的后代留下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我们有责任培养我们的孩子的绿色文明意识,使青年学生了解环境状况,参加环保活动,让他们从小养成热爱大自然的习惯。
我们可通过植树节、世界卫生日、无烟日等纪念日开展知识讲座、文艺演出、竞赛等活动,使我们的学生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养成热爱环境的思想。
因此,解决环境问题从教育入手仍是基础途径,化学教育,特别是化学实验教学,对此责无旁贷。
三、从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科学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文明与进步,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危害。环境教育从化学教学入手,特别是从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环保意识是普及几代人的大事。
目前,有的学校化学实验教学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中学将近170个化学实验,大都是有毒、易燃、易爆实验,做演示实验时,毒气泄漏是非常普遍,有的废气任意排放,有的在通风橱中进行,这样教室内的小环境保护了,而室外大环境却被忽视了,这仍是一种对环境不负责任的做法。做学生实验污染更大,试验后“废弃物”没有得到较好处理,乱扔乱倒,污染水源土壤,导致学生形成了污染不可避免的错误观念。也有学生认为倒点废液,放在毒气无所谓。这都与我们的教育方法有关,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我们应从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改进实验方法,减少环境污染
化学实验产生有毒气体是不可避免的,而污染空气是可以避免的。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做实验要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制作一些全封闭式的装置。考虑在添加或更换药品时不让毒气排出的方法。还有,实验结束后,终止反应,装置内的气体彻底清理等问题。
如:做铜与硝酸、浓硫酸反应时,往往毒化教室,影响师生健康,我引导学生在试管口塞上带导管的胶塞,将多余气体导入相应吸收液。同时将铜片改用铜丝,完成实验,即可抽出铜丝,反应停止,这样不仅节约药品,减少污染,而且使学生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教育。
化学实验室用的排气扇和通风橱,应外加导气管将所排毒气通入相应溶液进行处理,普通仪器加消毒部件,使我们的实验向无污染方向发展,使我们的学生心里有环境,有改变污染的创造意识。
(二)废物妥善处理,提高环境认识
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毒废物,必须进行无害处理,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也能节约资源,变废为宝。
1)费酸可用石灰乳或碳酸钠中和反应后埋入地下。
2)萃取水中碘,用四氯化碳做萃取剂,那么含碘的四氯化碳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用分液法回收四氯化碳,再利用。
3)做完银镜反应的试管,可用硝酸清洗,得硝酸银溶液,变废为宝。
4)含砷的废液可加入含二价铁离子溶液剂石灰乳,使含砷化合物沉淀而分离。
演示实验中,对有毒废物的妥善处理,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保证了实验的完整性、推广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化学实验微型,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微型的化学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而获得比较明显的反应结果和准确的化学信息的一种新型试验方法。
它具有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节省材料和实验时间,减小污染,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成本低,可以利用废弃物如:青霉素瓶做试剂瓶、集气瓶,输液管做导气管,墨水瓶改装酒灯等,试剂用量少,完成实验所需时间大大缩短,产生的有毒物质减少了。
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型实验,把一颗锌粒放入2毫升小安瓿瓶,滴加1毫升稀盐酸,点燃产生的氢气,立即放入盛有少量高锰酸钾的小试管中,滴入浓盐酸,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导管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青霉素瓶里,不到半分钟,试管里产生了苍白色火焰。本实验优点:操作方便,生药省事,效果明显,防毒安全。
总之,联系实践教学,环保意识增强
通过让学生亲自做环境实验,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污染问题,使他们认识并感受到有毒物质就在我们身边,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损害我们的健康,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1)做温室效应的演示实验。
2)吸烟危害演示板的制作。
3)进行酸雨检测活动。
4)汽车尾气中铅的测定活动。
5)水中营养元素氮、磷的测定。
近几年人们呼吁,环境需要绿色包装,许多不易回收利用的塑料包装造成广泛而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通过大量实验研制出了生物降解塑料盒或制餐盒,从根本上消除了非生物降解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燃油汽车的增加,使城市的噪音和空气污染严重,人们实验制出了燃油汽车,它噪音低,燃烧彻底,对环境污染明显减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是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活动和讲解生活中环保事件,调动广大学生的环保兴趣,从化学实验中,创造出改变环境污染,增加社会财富的技能。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提高国民素质环境教育势在必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无环保工作者和宣传员。通过学生向家庭、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使环保社会化。让我们人人都关心环境,保护自然,爱护我们的家园吧!
(岷县岷州中学 甘肃 定西 748400)
摘 要:在高中化学新课标里明确建议化学科学的学习要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内容和素材,培养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行为。
关键词:环保意识;环保教育;绿色化学
化学科学的发展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材料,而伴随它的发展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引起的区域性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而解决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是走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高中化学新课标里明确建议化学科学的学习要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化学新课标教材中增加了丰富的环保教育内容和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素材,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并充分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可使学生们产生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行为。
一、通过环境污染事例激发环保意识
正处于思维发展活跃时期的中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现象,在化学教学中通过环境污染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树立绿色化学思想,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一)结合历史上环境污染事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教育学生,如世界十大环境污染事件等;(二)利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事件教育学生,如2010年7月,福建省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2009年8月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2009年8月,湖南武冈县文坪镇、司马冲镇因工厂污染,导致上千儿童血铅超标;2005年底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等。(三)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环保教育,如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各种呼吸道疾病、皮肤病及各种癌症病人的增多,很多大城市的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充斥于河道和路边的“白色污染”,气候反常及温室效应等。
二、利用化学教材中环保材料和内容培养环保意识
在高中新课程教材中将环保教育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教育形式多样、材料内容丰富,充分利用教材中各种形式的环保教育内容、挖掘教育价值,精心组织教学,促使学生形成“社会与环境协同发展、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化环保内涵。(一)在物质性质的学习中突出其对环境的影响,如碳的氧化物CO、CO2、硫的氧化物SO2、SO3;氮的氧化物NO、NO2,卤素及其化合物Cl2、氟氯烃及重金属的盐:CuSO4、Hg(NO3)2、AgNO3等。(二)在化工生产中突出环保教育,如氯碱工业中对氯气的收集和处理,工业制硫酸和硝酸过程中对尾气的处理,金属冶炼中对废气废渣的处理,电解电镀中对废液的处理等等都是先回收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三)通过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科学史话、科学探究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化进行环保教育。(四)通过化学习题深化环保认识拓展环保教育,在教材中习题题目涉及化学反应、物质制备、物质性质检验、分离提纯等过程和结果对环境的影响。
三、利用化学实验培养环保意识
新教材将化学实验分散在每一个知识板块里,增加了实验设计和自主探究实验,突出了化学科学的实验性、科学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变换实验内容、创新实验方法,追求绿色化学,培B环保意识。(一)规范演示实验、突出环保教学。演示实验直观、简便、现象明显,要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器官,认识污染物的危害,如重金属离子的污染、一些离子生成沉淀、一些物质颜色的变化和一些反应生成气体的气味等,所以演示实验时应注意对有害有毒腐蚀性的物质的取用和使用(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汞)、制取气体和收集气体装置中气密性的检查以防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实验后尾气的吸收处理或净化排放及废液的回收等。(二)培养学生自主实验、引导学生实践环保理念。如改变实验内容及实验操作方法、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等,借此鼓励引导学生思考对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方法,在实验室自主实施实验并在组内组外互评环境保护方面的优缺点;又如实验室药品的分类摆放、垃圾处理、卫生扫除等为主题的小环境治理,达到创新、分析、实践的环保目的。(三)组织参与探究实验、形成自觉环保习惯。精心组织以环保为主题的探究实验,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如探究校园或家庭废弃物的种类及处理方法;探究河水污染物的化学成分、对人类的危害及处理方法;探究农药化肥的施用;探究城市生活废水的排放及处理等等。
四、举办活动拓展环保教育促进形成环保意识
活动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而举办环保教育活动则能促进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举办一些日常生活中变废为宝的创造发明和科技成果展,举行环保知识辩论大赛等来进行环保教育。(二)利用身边的化学和现实生活进行自我环保教育,如居室内甲醛等气体的成分测试、教室卫生扫除、空气成分分析实验、美化校园环境等活动。(三)做环保监督员、评选环保模范、评选环保班级等。
五、开展环境调查研究发展环保意识
调查研究是一个集知识、思想、行动为一体的综合活动,是知识在实践中的全面运用。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调查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环保意识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利用课外时间,让每位同学都要亲临现场、亲身体验,取样分析、走访调查、查阅资料、运用化学等综合知识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一些环境问题,将经验和成果向校内外推广,形成辐射状的教育力量,作用和效果不可限量。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化学知识和原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文章主要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意识;培养
随着社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人们开始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初中化学教学中很多内容涉及环保问题,很多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引发环境问题。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将环保意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教材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还涵盖了一些环保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环保教育知识,适时地将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向学生讲明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生产所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此外,在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教学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注重对学生环保教育方面的渗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形成一种环保意识,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教材与生活实际情况之间的联系,将实际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融合到实际的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讲到与“空气”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进行自由发言,教师再适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探讨环境变差的原因和影响环境变化的因素等方面的内容。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并着重对污染环境的相关因素进行强调,得出相应的结论,深化学生的环保认识。
二、在化学课外实践活动中融入环保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活动,还应有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环保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环保意识。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境问题社会调查,让学生亲自去学校周边的矿厂对排除的污水进行实地考察,也可以对学校食堂排出的污水、废水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了解产生污水、废水的原因,并掌握废水、污水的处理方法。学生也可以直接向矿厂和学校食堂管理阶层进行访问,了解污水和废水之中的成分,再利用自己所学得的化学知识对污水、废水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会涉及有毒气体和有毒液体等物质,这些都会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有些化学实验药品在实验结束之后,要进行妥善的处理,不能随便放置或者不管。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规范自身的实验操作行为,在化学实验演示操作过程中,要注重环保教育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这个实验中,会产生一氧化碳尾气,还需要对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检测,这时教师要联合实际的生活例子对一氧化碳的危害性进行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气体的认识。教师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选择少量的药品进行实验演示,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将环保教育融入进去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还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社会环境的保护,降低环境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正宁县纪村初中)
我们知道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三大污染。防治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这一环境问题。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已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
中学化学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育的同时,将环境保护的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既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活跃课堂的气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笔者就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环保知识渗透到教学中略述一二:
一、学习了“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后,介绍“酸雨”的有关知识及危害。
成分:硫酸(H2SO4),硝酸(HNO3),有机酸等。
形成:含硫、氮燃料的燃烧,化工生产中废气的任意排放。
事实及危害:40年代英国工业城市伦敦的“酸雨”,50年代美国某工业城市的“酸雨”。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庆市连续的四嘲黑雨”。
“酸雨”可以使工业机械锈蚀,寿命缩短;可以使河流、湖泊中沉积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化合物溶出,从而进入鱼、贝体中,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可以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可以使一些价值很高的古文物腐蚀。消除措施:①减少污染源,采用低硫的煤,或者对含硫燃料进行加工脱硫。②开辟新能源,如太阳能、原子能的开发利用。③优化产业结构,对工业废气进行综合处理,提高回收利用率,化害为益。
学习了“氧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后,重点介绍“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
成份:氮的氧化物(NOX),硫的氧化物(SOX),以及作为冰箱致冷剂的“氟氯代烷”等。
形成:氧化物的来源同“酸雨”部分,氟氯代烷来自于人类致冷剂的大量使用。
我们可以看出氟氯代烷分解产生的原子氯在臭氧的分解中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臭氧的分解,使臭氧层中臭氧减少,从而形成了臭氧层“空洞”。氮、硫的氧化物在人类生活的空气中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经过光化学反应,便形成光化学“烟雾”。
事实及危害:1952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世界上首次“光化学烟雾”,称为“洛杉矶烟雾”,有500余人在此事件中丧生。1995年6月2日,我国上海市也发生了“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能严重地刺伤人的眼、鼻、喉,严重时可使人呛出眼泪,引起呼吸道感染而发玻这是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
地球上空离地面25千米――50千米处存在着一层含臭氧90%左右的臭氧层,太阳辐射的光经过臭氧层时,其波长为200――300微米范围的,对地球上的生命有害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吸收,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延续。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太阳辐射的紫外线穿过“空洞”直射到地球,从而祸及寰球生灵。近几年来人类癌症、眼科疾并皮肤病及一些无名病不断地发生,一些植物不明原因的枯死,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紫外线辐射。
消除措施:氧化物的消除方法除前述“酸雨”部分的方法外,限制超高速飞机的飞行是非常重要的。超高速飞机的飞行高度在20千米以上,它排放的氮、硫的氧化物对臭氧层的破坏尤其严重。氟氯代烷是致冷剂的主要成份,限制使用氟氯代烷,寻找新的无污染的致冷剂,是当今制冷工业发展的方向。据报道,新型的无卤制冷剂已经合成,并开始用于工业生产。
三、学习了“烃、石油、煤”的知识后,重点介绍“温室效应”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我们称为“温室气体”。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氟氯代烷。
形成:含碳燃料(如石油煤)的燃烧,动物的呼吸,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工业生产中废气的任意排放。更重要的是森林的大面积毁坏,绿色植物的减少,破坏了人与自然界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固有平衡,导致二氧化碳过剩并不断增加。
事实及危害:由于“温室气体”阻碍了地球上能量的扩散,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气温变暖,水的蒸发速度加快,大气环流紊乱,造成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温室环境使害虫、老鼠的繁殖速度加快,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有资料报道,由于地表温度的升高,极地及高山的冰川和冰冠开始融化,加之温度的升高引起海水体积的膨胀,可能导致海平面水位上升,使一些沿海平原和三角洲淹没,土地减少,引起世界性的人口流动,增大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消除措施:最简单、最实在的措施首先是大力发展绿色植物,植树造林,还地球山青水秀的本来面目,恢复生态系统之间的固有平衡。其次,控制污染源,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寻找新的、无污染的燃料,开辟新能源。
通过化学教学中有关环保知识的渗透,首先,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恶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首理,深入浅出地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其次,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们为了防止大气污染,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气体、液体)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乱淌。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如制取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氯气等有毒气体时,对其尾气的处理,可用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
将环保知识渗透到教学中,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我们将来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深刻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利于祖国的持续繁荣昌盛,有利于我们的子孙后代更好的生活,意义非凡。
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应该成为环境污染的祸首,而应该是美化环境的先导。为此,中学化学教育应该把环境保护的知识贯穿于始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指导工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美化地球。
摘要:文章阐述了现阶段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了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加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最后对环保教育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几点概述。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环保意识;环保教育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以成为世界性热点,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趋高涨。保护我们的家园已经刻不容缓。而增强我们每个人的环保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尤其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增长较快,加之技术与管理水平较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相当严重。担任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任务,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脊梁的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因此,中学化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1 现阶段环境污染的现状
1.1 大气污染物 各种形式的大气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例如,CO、SO2、NO、NO2、H2S、 NH3等,不仅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而且使农作物、果树等生产受到损失,导致农业欠收。另外,植物体内如果积累了污染物,动物摄取了含污染物的饲料,则会发生疾病。在这些污染气体中,CO是一种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和臭氧发生反应,使臭氧层破坏,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加,伤害动植物的生长。NO在空气中发生氧化时产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形成的化学烟雾严重污染着大气。SO2、NO2等气体可导致酸雨,对金属、建筑物产生腐蚀,破坏森林,对河流湖泊造成污染。大量的飘尘会产生于采矿和金属冶炼的过程中,当飘尘由0.1-10微米之间的颗粒组成时,就会以气溶胶的形式长期漂浮在大气中。飘尘是一种危害性特别大的大气污染物,是很多大气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除此,大气污染还可能有其他有机物引起,比如,碳氢化合物,易挥发的溶剂(如甲苯、二甲苯、甲醛、甲醇等),制冷工业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都能严重破坏臭氧层。因此,这些物质要经过净化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1]。
1.2 液体污染物 废水会在工业生产中大量出现,大量的有机化学物质存在于造纸厂、化肥厂、炼钢厂和炼焦厂等排放的废水中,除此还有一些重金属离子、酸碱类物质,如果排放前未经处理就会严重危害土壤、地下水、江河湖泊等。尤其是富含磷元素的合成洗涤剂的废水,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是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藻等过度繁殖,我国很多近海海域上“赤潮”的产生就与此相关。有害物质同样存在于化学实验后的废液中,像酸碱溶液、重金属盐等,如果未经处理就排放掉这些废液,同样会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1.3 固体污染物 作为材料发展史中的一次重大突破,合成材料的出现使人们只能使用天然材料的历史结束。因为原料较易获得,加工制造简单,且有灵活的性能,所以合成材料迅速的被广泛应用、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得到很大方便,但因为它带来的污染也越来越重,想各种包装袋、塑料膜、食品袋,各种一次性餐具等,稳定的性质使这些塑料制品难以降解,严重污染了突然、地下水和海洋水体。
2 加强环保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1 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 很多与环保相关的知识存在于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教学的内容涉及到了很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也涉及到了各种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穿插这些内容,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环保意识。例如,“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危害及保护措施。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以及氟氯氰等大气污染物是由于含硫、氮物质的燃烧、制冷剂的大量使用产生的。氯原子会在氮氧化物及氟氯烃进行分解时产生,可以催化自氧的分解,使臭氧分解加速,减少臭氧层中臭氧含量,形成了“臭氧层空洞”。当空气中的氮、硫的氧化物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光化学反应便形成“化学烟雾”[2]。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于1943年在美国洛杉矶市发生,此后,这种烟雾先后出现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洲一些地区。进行反复调查研究,一直到1958年才得出这一事件的原因是洛杉矶市的250万汽车的使用。每天有大约160吨的汽油被这些汽车消耗掉,使得1000多吨氢化合物和大概400吨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在阳光的作用下,危害人类的光化学事件便产生了。目前我国内的汽车油耗高,控制污染的水平不高,汽车污染日益加剧。臭氧含量在部分大城市超标严重,已潜在具有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发生的危险。还有,化石燃料、含硫矿石的燃烧,生产硫酸、只讲排放的废气都含有大量的氮氧化合物,它们在降雨时溶入雨水形成酸雨,酸化河流湖泊,对鱼类的生长繁殖造成影响,同时使建筑、桥梁、电缆的腐蚀加速,酸雨危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农业损失达15亿元。因此可以向学生提一些与回收处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了不是生产产生的废弃扩散的空气中,应采取何种措施进行回收。让学生在讨论中归纳出一些解决措施。如利用碱液可以吸收酸性物质,吸收碱性物质时则用酸液,有毒物质可转化为沉淀,如可将H2S通入CuSO4溶液,形成CuS沉淀。依据具体教学安排,讲述怎样避免二氧化硫气体中毒,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等[3]。进而给学生渗透一下治理措施:①减少污染源,使用低硫或脱硫燃料,减少硫化合物排放量;②开辟新能源,如开发利用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等;③优化产业结构,综合处理工业废气,对其进行回收利用。进而归纳出要减少使用煤炭等燃料,节约能源,开发使用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同时要教育学生保护树木,支持国家植树造林事业,对破坏树木、植被的行为进行禁止。当然,水污染、重金属污染也属于环境污染,初、高中教材都有所涉及,要把其危害和形成过程给学生讲明白,是学生更加关注环境污染。
2.2 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时,要注意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从我做起”的环保观念,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发展。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尤其是进行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的制备时,以及铜与酸的反应实验中,可能会使教室、实验室的空气毒化,对师生健康产生影响。所以可以利用一个倒挂漏斗将制备中产生的多余气体和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有毒气体进行吸收。尽可能地将有害气体通过化学处理使其排放量降低或消除。化学实验过程中,对实验不断进行改进(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HNO3,稀HNO3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如此一来,不仅使药品节约了,还减少了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要尽可能的回收利用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如回收利用银镜反应产生的废液,同时按照规定倒掉不能回收的废弃物,以便清理[4]。借实验的机会,向学生讲述环境污染的危害,让学生对环保问题自觉重视,让他们经常直观地感受到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2.3 结合课外活动,加强环保教育 首先,要组织学生对身边的污染问题进行调查,让学生对污染的危害有一个直观地认识。如可以深入工厂了解污水的处理情况,检测污水排放情况,测定河、湖水的污染度等。在参观调查后,提出解决污染问题的法案。其次,还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环保意识,如节约用水、用电,回收废旧电池,将生活垃圾分类存放,污水排放按照相关规定去做,与污染环境的行为坚决做斗争,对自己周围的环境积极保护等。
2.4 结合法律法规学习,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有关法规常识,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和文化方面的认识。
新《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能源、海洋、卫生保健食品等方面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对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拓展上。要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础,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线索,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6-7]。
环境教育是“学中做”的教育,需要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加强对环境的意识、理解力和各种技能。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全民事业,涉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也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学生自觉参与,是搞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小学学生在环保意识提高的基础上,必然产生保护、改善和建设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因此,需要提高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自觉地参与环境保护的各种活动。
3 进行环保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3.1 要注意正面引导 受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影响,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看待较为片面。所以在向学生讲述环境的现状,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本身的能力,进行实事求是的分解,客观评价污染的程度,避免引起学生的反社会情绪,造成学生逆反心理。中学教育最主要的是要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自觉保护环境。
3.2 要注意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 在环保意识上,首先需要教师树立较强的意识,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使之与化学知识相结合,使环保教育生动活泼。要避免生搬硬套,导致学生厌恶。
3.3 要注意使活动有计划性和指导性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组织环保宣传或环境监测等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对活动进行周密计划,活动中及时指导。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要有计划进行活动,对学生所做的实验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进行正确的指导与帮助,并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使其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习惯,全面发展。
3.4 要率先垂范,从我做起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首先,教师要将教材和实际紧密结合,对教学的内容和语言全面设计,把环境科学的知识有机的深入到教学活动中,使环保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让学生不断解惑环保观念。其次,教师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注意环保,积极参加各种环保相关的宣传活动和公益活动,使其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贯穿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应尽的职责,要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爱护环境,自觉抵制环境污染,为人类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