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化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2-03-15 10:24:48

导语:在化学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化学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唯物主义化学教学论文

一、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初中化学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融入相关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从物质的角度来理解身边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对客观事物有更为直接的认识,通过分子结构、中子等概念的学习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对物质的构成有更多的了解,使其能够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唯物主义精神,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将环境教学渗透于化学教学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环保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理念和措施.在化学教学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也相对较多,如化学元素的学习、化学反应等,都会涉及环保的话题.将环境保护理念与化学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使学生更为注重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观的内涵.结合环保教育的内容,对化学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并且完善教学方式,对于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环境教育的融入,能够使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化学问题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其对环境、资源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其更为关注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三、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初中化学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一些化学元素以及化学反应是以发现它们的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在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化学家的故事来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通过思想道德教育相关内容的引入,教师可以将化学家与爱国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并且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播放一些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以及与化学相关的新闻事件、视频或者著名化学家的相关视频资料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化学学科,引导学生从人生的高度来看待自己的学习和以后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从而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四、以初中化学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化学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门新鲜的课程,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作为一门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此外,在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教师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示范教学,使学生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也使其认识到规范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学实验的开展,教师对学生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使其能够掌握正确的规范和标准,并且养成做实验记录和填写实验报告的良好习惯.这些都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使化学教学中贯穿更多行为规范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结语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是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知识的开始,这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思维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社会实践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将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与概念的学习以及化学反应、化学实验操作等有机结合,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客观性,更好地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化学结合,为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奠定基础.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完善,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化学体验,使其更好地理解化学与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朱先林 单位:贵州湄潭县石莲中学

化学教学论文:物理化学教学论文

1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为主,偏重于灌输,忽略和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起学生厌学和逆反心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克克方程时提出“在高原上煮鸡蛋能煮熟吗?为什么?”,在讲胶体分散系时,可以提出“江河入海口处的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明矾净水的原理是什么?”。在讲化学动力学时,提出“不同的药品为什么每天吃的次数会不同呢?”等问题。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教师就可以结合课堂内容,与学生一起分析并找出答案。此外,教师要对教材充分了解,深入分析,区分重难点内容,加深教学内容与医学专业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但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内容也更具有针对性。比如在讲热力学定律的时候,这部分内容与药学专业的联系不大,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可以将热力学内容和药物反应联系在一起,以药物为例,设计几道计算题,这样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在讲授动力学内容时,可增加药物储存期,有效期的测定相关内容。同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由于物理化学课程知识点多,公式多,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比如自发过程的判据包括三个,熵,吉布斯自由能,赫姆霍兹自由能,但是适用条件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2理论联系实际

虽然物理化学这门课程理论性比较强,但也是从大量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把物理化学中的抽象的概念,理论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加深学生对这门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渗透压的时候,可以介绍临床使用的0.9%生理盐水,以及与血浆渗透压的关系。在讲电解质使胶体聚沉的机制时,可以介绍“卤水点豆腐”,卤水中主要含有MgCl2,豆浆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蛋白质具有胶体的性质,胶体遇到电解质会发生聚沉,所以豆浆遇到卤水会变成豆腐。在讲开尔文公式的时候,可以解释土壤含水保湿的机制。在讲表面张力的时候,可以和学生一起做肥皂膜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表面张力和力的方向。物理化学实验作为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实现了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讲到多组分相图的时候,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能直观的理解这章内容,但是通过实际操作双液系相图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这章内容的理解,使教学效果更加完善。比如在讲到燃烧热时,在强调只有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才是燃烧热,以及根据各物质的燃烧焓求算反应焓以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燃烧热测定》实验的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堂内容,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将基础理论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随着现代科技逐渐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的内容,应将教学知识扩展,将课内与课外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把学科发展前沿的新技术和新成果渗透进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物理化学这门课程不再敬而远之,而是自发地想要学好这门课。例如超临界流体萃取这一高新技术结合了物理化学中的溶解度定律,分配定律以及焦耳-汤姆生效应等理论;现代文明离不开磁性材料,如家用电器,磁悬浮列车,发电机等,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铷铁硼永磁材料是利用凝固点降低原理和二组分体系相图等技术设计的。在介绍表面活性剂时,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石油开采过程,简单介绍一次开采,二次开采等概念,使学生更加轻松地吸收新的知识点。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比如,在讲到催化反应动力学时,就可以介绍教师的关于催化剂制备的科研项目,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其中,从查阅文献开始,设计实验方案,最后进行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结束语

实践证明,通过初步的改善教学方法,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等方式,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今后我们会继续根据学生的反应,进一步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

作者:薛莹雪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药学院

化学教学论文:探究式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一、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之前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某些技能,对新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发现,利用自己设计的实验去探索和解决一系列问题.探究式教学一般有如下程序,首先得有问题的情境,然后学生根据问题提出一定的假设,在此假设下通过实验去探究,得到探究的结论,最后进行一定的拓展应用.探究式教学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教授知识,只为完成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作用,忽视了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探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的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结论,使学生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在这种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先导,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化学的学习,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模式无疑是培养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去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学生会被某些实验的现象所吸引,产生好奇心.初中阶段的学生,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一点,有助于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紧抓教材问题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是在问题提出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方案,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在完成课堂目标的前提下,利用教材中的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相对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对于相对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后,同学相互间交流意见,选出代表来进行回答,对于不恰当的地方,由教师进行引导,带领学生寻找恰当准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扎实,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学生对于问题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同一个问题,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以实验为主导

化学这门科目,往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更加直观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的良好途径.在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同一个实验结果进行不同的设计,以不同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究问题的答案.

3.师生互动式教学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探究式教学,让教师与学生达到良好互动.在教学中,教师要让教学方法更加新颖、更加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完成相应的化学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相关学习问题,由教师来解答疑问,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教师要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作用.利用探究的方式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判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学习力,这是培养全面发展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张云芬 单位: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

化学教学论文:思想品德教育化学教学论文

一、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初中化学有机结合

初中化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教材是理论教学的基思想品德教育础,化学是一门新增学科,学生对其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但也相对的陌生,基本的化学概念以及化学反应等使得学生无法很快地掌握相关知识.化学教学中,许多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周围的化学现象,并且通过化学实验的应用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客观世界中的诸多现象.化学所具有的客观性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化学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提供了一个连接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融入相关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从物质的角度来理解身边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对客观事物有更为直接的认识,通过分子结构、中子等概念的学习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对物质的构成有更多的了解,使其能够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唯物主义精神,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将环境教学渗透于化学教学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环保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理念和措施.在化学教学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也相对较多,如化学元素的学习、化学反应等,都会涉及环保的话题.将环境保护理念与化学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使学生更为注重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观的内涵.结合环保教育的内容,对化学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并且完善教学方式,对于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环境教育的融入,能够使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化学问题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其对环境、资源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其更为关注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三、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初中化学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一些化学元素以及化学反应是以发现它们的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在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化学家的故事来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通过思想道德教育相关内容的引入,教师可以将化学家与爱国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并且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播放一些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以及与化学相关的新闻事件、视频或者著名化学家的相关视频资料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化学学科,引导学生从人生的高度来看待自己的学习和以后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从而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四、以初中化学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化学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门新鲜的课程,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作为一门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此外,在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教师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示范教学,使学生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也使其认识到规范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学实验的开展,教师对学生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使其能够掌握正确的规范和标准,并且养成做实验记录和填写实验报告的良好习惯.这些都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使化学教学中贯穿更多行为规范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结语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是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知识的开始,这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思维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社会实践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将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与概念的学习以及化学反应、化学实验操作等有机结合,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客观性,更好地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化学结合,为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奠定基础.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完善,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化学体验,使其更好地理解化学与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朱先林 单位:贵州湄潭县石莲中学

化学教学论文:自主学习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1课堂设计及实施

1.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中核苷酸代谢章节安排了2学时,教师与学生通过课前沟通,明确本章节教学目标:(1)掌握核苷酸合成的原料及主要合成过程、嘌呤和嘧啶的分解产物;(2)掌握核苷酸拮抗物抑制核苷酸合成的机理;(3)熟悉各类核苷酸的相互转变及核苷酸代谢的反馈调节;(4)理解核酸的降解过程以及降解的酶类。其中核苷酸拮抗物抑制核苷酸合成的机理和嘌呤的分解代谢是本章节的重、难点,这部分内容虽然比较抽象、知识点多,但与临床联系比较紧密,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看书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围绕教学大纲及临床相关病例,核苷酸代谢章节设计如下问题:(1)从核苷酸代谢角度分析核酸营养品有效吗?(2)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方式有几种?简述其合成原料、组织定位、关键酶、调节以及生理意义。(3)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之间是如何转变的?(4)一碳单位如何将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联系起来?(5)简述肝细胞中氨基甲酰磷酸的来源和去路。(6)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产物和关键酶是什么?试从生化角度解释痛风症的预防、发病病因以及治疗原理。(7)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产物的最大差别是什么?(8)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有哪些?分别与核苷酸合成过程中的哪些原料结构类似?(9)简述6-巯基嘌呤的抗肿瘤机理。(10)简述5-氟尿嘧啶(5-Fu)的抗癌机理。(11)简述甲氨喋呤的抗癌机理。(12)简述氮杂丝氨酸的抗癌机理。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本章节内容展开,逐步引出重、难点。首先提出生活中的保健品核酸营养品是否有效(问题1),接着分析核苷酸的合成途径(问题2和3),这个过程涉及原料的来源,由此引出物质代谢之间是存在联系的,例如一碳单位将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联系起来(问题4),再如氨基甲酰磷酸是尿素合成和嘧啶核苷酸合成的原料,但是有什么区别呢(问题5);其次分析核苷酸的分解途径(问题6和7),由此引出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有关的疾病痛风症,并分析其病因和治疗原理;最后从整个核苷酸代谢过程来分析合成是如何受到调节的,有哪些临床上使用的药物是通过影响核苷酸代谢过程来达到抗肿瘤生长的疗效(问题8~12)。通过这些启发式的问题,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逻辑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

1.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课前将设计的问题发给学生,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后,课堂上分组讨论,并选出一名代表回答问题,或者对问题进行扩展性阐述,同时接受其他组成员的提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除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教师总结归纳

学生将所有问题讨论完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总体评价,并对一些知识点进行补充,最后对本章节内容作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2教学效果评价

2.1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普遍反映自主学习方式更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学习与讨论,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课堂活跃度,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对教学问题的思考,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课堂的分组讨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提高了个人的表达能力。

2.2实现“教”与“学”对等

自主学习使教师由主讲者向引导者转变,有利于教师从讲授知识向传授方法的转变,实现“教”与“学”对等。课堂上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的过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增进了师生感情,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思考

自主学习是教育领域对教与学新的认识,强调学习者自身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因此,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的配合是自主学习效果的关键。沈波等以生物化学学习为例,通过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调查,表明在当前的大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状态,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对自主学习没有信心、长期习惯于传统课堂学习,不适应自主学习方式。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小组讨论中过分依赖组员。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意义,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主讲者,而是引导者,因此,需要其精心设计自主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采用的自主学习是由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课外)、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汇报(课堂)、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测试(课后)3部分组成。因此需要教师课外向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提供设计的问题,课堂上实现教学相长,课后还要在网络平台上统计学生测试结果、分析学生掌握情况。虽然自主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优势,但是还存在不足。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一般安排在二年级进行授课,加之生物化学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自主学习方式只能限于部分章节使用。而在传统授课方式中,教师可在短时间内系统讲授教学内容,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的优点,因此也不能完全否定传统授课方式。自主学习方式和传统授课方式各具优、缺点,只有围绕教学目标合理使用,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作者:颜冬菁 张云霞 蔡望伟 单位:海南医学院

化学教学论文:化学错题管理有效教学论文

一、错题管理意义

1.体现思维过程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通过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些潜在的问题,从而方便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而错题就是反映学生的学习思维所存在问题的一种方式.教师和学生通过加强化学错题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解决化学题目时思维中所存在的错误,使教师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增强理解能力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错题其实是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理解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错题管理,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充分意识到化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反映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二、当下化学错题管理所存在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在强调错题管理的重要性,并督促学生进行相关整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对于错题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使得化学错题管理相关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阻碍了错题管理进一步发挥作用.

1.缺乏充分认识

认识是所有工作开展的前提.只有提高认识,才能使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对于化学管理来说,缺乏有效认识,会直接导致学生没有对错题引起足够重视,从而导致错过的题目一错再错,影响学习效果,也浪费了时间.

2.管理方法落后

通过化学教师督促,很多学生已经开始了错题管理工作,但是其管理方法却十分落后.学生虽然准备了专用错题本来记录错题,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总结工作,却没有很好地进行.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简单地将错题抄到错题本上,直接附上答案.这样学生只是完成抄写工作,没有整理归纳,错题管理工作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三、化学错题管理工作改进策略

化学错题管理工作最根本的目的是督促和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发现错题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并且采取相应调整策略.

1.以预防为主

错题管理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减少错题.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有时为了整理错题而整理错题,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教师应该将错题预防工作放在首位.在做题时,学生应该认真检查题目中的条件和细节,尽可能杜绝因马虎粗心所造成的错误,从而使错题可以真正反映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及时进行归纳

对于整理的化学错题,学生需要及时进行归纳和整理.做错的题目需要反复拿出来做,从而强化相应知识点.对于教师来说,需要主动督促和帮助学生对错题进行整理.错题只有经过整理,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因此,教师的着力点不应该仅仅放在错题收集工作上,而是应该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归纳和总结上.对学生的错题本,教师要及时进行检查,对于有困难学生,则应帮助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症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能得到提升.

3.建立错题档案

对于教师来说,应及时对学生的错题情况建立相应档案,甚至是一些简单记录.只有这样,才能看出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复习和引导.

四、结语

总之,虽然从近年高考政策调整中可以看出,化学所占比重正在不断下降,但是化学依然是我国中等教育体系中一项重要考核科目.因此,化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错题管理体系,从而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曹凤芹 单位:江苏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化学教学论文:家庭小实验化学教学论文

一、开展家庭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将学生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将枯燥单调的家庭作业以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完成,成为学生乐此不疲的事情?这一课题应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比较头疼的问题.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将一些问题寓于实验中,将化学作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去课后动手、思考,可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状态中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因为化学实验本身对初中学生来说绚丽多彩、千变万化,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而家庭实验更因其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趣味,学生可以亲手操作,所以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布置学生完成一个家庭实验,可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此外,完成化学家庭实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回忆课本知识,巩固新学内容,深化对新知的理解掌握.

二、开展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不可能满足人手一套的器材与设备,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相对较少,这无疑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大缺陷.而家庭小实验,可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例如,在讲“水的净化”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自制家庭简易净水器的实验.学生在回家后通过查阅资料和教材,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自己动手,自主设计,虽然最终的效果还差强人意,但学生的这一经历可能会永远留在自己的大脑深处.

三、开展家庭小实验,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生浓厚的探究精神,对事物来龙去脉的刨根问底的精神是学生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因.新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强调将问题让学生去探究,让学生去总结、归纳,从而激活学生内在的创新因子,竭尽所能地完成探究任务.家庭小实验,因为没有现成的实验方案,没有现成的仪器和药品,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在实验过程中寻求最佳的实验方案,势必能够打破学生原有的习惯,改变在课堂上的被动接受,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动手、动脑,整合、优化,将课堂知识迁移运用,生成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知识.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后,我启发学生能否也可以自己在家中尝试着完成类似的实验.学生经过类比思考,有的学生用食醋和鸡蛋壳,甚至水垢来当反应物,因陋就简地随地取材,汽水瓶、饮料管都成了反应装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面对实验中的现象,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自主探究、收获成功的快乐,逐渐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得到滋养.

四、开展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犹如不断进步的阶梯.发展创新教育也正逐渐成为广大有识之士的共识.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创新教育、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举步维艰,而通过开展课外家庭实验,可给那些在化学学习上有着浓厚兴趣、具有独特天赋的学生提供一个平台.特别是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更是促进了学生科学方法和良好态度的形成,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实验技能,塑造良好的实验素养,在实验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例如,在讲“二氧化碳”后,有的学生利用饮料瓶装入适量白醋,在小玻璃瓶中装入少量纯碱,用细线套住玻璃瓶,然后将玻璃瓶轻轻放入矿泉水瓶中,自制了小小灭火器,用以熄灭蜡烛.当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取得明显效果,将蜡烛熄灭后,大家都为这样的创新而鼓掌雀跃,深刻感受了学生智慧是无穷的,学生的智慧更是让我们深为折服.

五、开展家庭小实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当前困扰我们生活的一大难题,也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作为与此息息相关的化学学科,理应在教学中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任.但一些化学知识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在较短的时间里无法感知结果,因此学生印象不深、理解不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布置学生课后开展小实验,悉心观察,则可克服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让学生认识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树立起环保意识.

六、结语

总之,开展家庭小实验,能够轻松理清课堂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更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作者:赵娟 单位:江苏淮安市淮海中学

化学教学论文:助理医师医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文

1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是合法行医的前提

按照农村医学专业教学计划,生物化学属医学基础课,在第二学期开设,每周3学时,共54学时。临床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基础知识部分涉及生物化学内容一般有15个选择题(15分),题虽不多,但涉及面较广,难度较大。针对考试涉及知识范围而言,生物化学学时少、内容多,且抽象难懂,教学难度大;再者目前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学生基础差,要学好生物化学更为困难。笔者通过多年教学的不断摸索、实践,采取以下措施,使生物化学日常教学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紧密衔接,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化学成绩,学生毕业后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时,生物化学答题正确率、得分率普遍有了提高。

2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

2.1考纲引导教学法

第一次上课笔者就把当年新颁布的临床类执业助理医师生物化学考试大纲印发给学生,并明确告知学生,今后生物化学课程就是紧紧围绕这个大纲来教学的。每次开课前,先给学生展示本次课对应考纲要学习的内容,明确达成目标,按目标进行教学。

2.2内容摘要引导学习法

由于生物化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并且开课的第二学期节假日较多,会耽误一些课时;加之学生书写较慢,只顾抄笔记,影响了听讲,导致学期教学任务难以保质保量完成。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将教学中学生要做笔记的板书,以及归纳总结的重要内容课前印发给学生,减少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为学生赢得深入思考、记忆和做题的时间。

2.3复习题引导师生一对一考核法

农村医学专业开设课程多,学生平时学习任务繁重,需要教师加强平时学习过程的督导;生物化学教材每章后只有少量选择题,为使学生全面掌握、理解、记忆考点,笔者制作了一份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常用缩写符号及结构的综合性复习题印发给学生,题目涵盖了考点,同时将复习题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题目,将每类题所占分值进行公布,平时考核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即20分),由教师对学生一对一考核获得。具体实施如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完一章或一节后,做复习题上有关的题目,由教师课堂提问学生,并点评、讲解。到学期中期,用两节课时间和课余时间,学生按自己掌握的程度主动找教师进行考核,教师按每类题所占的分值随机抽取复习题上的各类题目逐个对学生进行考核。

2.4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题强化法

为了使生物化学教学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零距离,笔者参考当年的临床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卷,以及历年考试真题和最新公布的考试大纲,编印了生物化学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模拟题。每学完相应章节,就布置相应章节的题目让学生来做,通过批阅发现存在问题,进行点评讲解,强化学生记忆,使其在校期间就接触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部分真题,减轻毕业后考试的压力。

3效果分析

按考纲进行教学,做到了有目标、有内容;内容摘要引导学习法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使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复习题引导师生一对一考核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为懒惰的学生,有了面对教师考核的压力,不得不去学习、记忆,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了期末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考核合格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助理医师资格考题强化法,让学生了解了考题类型与难度,毕业后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时,生物化学答题正确率普遍提高。课程结束后,对农村医学专业3个班共156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如下:认为内容摘要引导学习法好的学生人数占75%,较好占20%,一般占5%;认为复习题引导师生一对一考核法好占77%,较好占19%,一般占4%;认为助理医师考题强化法好占64%,较好占32%,一般占4%。

4结语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以上教学方法减轻了学生学习压力,学生较牢固地掌握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知识点,增强了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生物化学日常教学与临床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紧密衔接,提高了学生生物化学考题得分率,为其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顺利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杨萍 单位:云南大理卫生学校

化学教学论文:人文教育与医学化学教学论文

1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教育专家逐渐认识到这些问题,他们认为专门的思想道德课程,对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帮助不大,在课程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更深入、更持久,学生也乐于接受。因此,在医学院校化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是促进其成长为复合型人才的起步。

2医学化学教学与人文教育情境结合

医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精神,还要培养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以追求真、善、美的崇高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2.1具体实施

(1)化学教学设计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

教师除了讲授物质的化学结构、性质、作用外,还要分析该化合物的合理使用、使用不当或滥用对医学、环境、食品卫生、人体健康的影响。明确化学物质既可以成为挽救生命的良药,也可以成为损害人类的利器。由教师提供或在学生互动中选择一些共同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讨论,紧跟社会相关热点信息。导入化学知识,由点入手,点滴渗透,使学生在参与中理解并巩固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逐步构建与现实相关的化学知识情境,形成学习兴趣与行为规范。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加实验室和化学药品安全使用的考核

将《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及《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的学习和执行情况纳入学生实验考核中,监督其做好危险化学药品的取用记录。教导学生本着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待化学实验的每一个环节,指导其精准、规范、合理地取用化学药品。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训练其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互动的实验环境是师生相融、合作交往人文精神传播的良好契机。

(3)社会活动的实践教育。

通过化学科普以及相关讲座、社会调研将人类精神文明成果通过公益性活动传播至全社会。将所学知识融入社会实践,科学普及与人文精神培养十分重要。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不仅是人类一切知识的原点,而且还是人类的信念之基、力量之源,昂扬向上的现代人文精神是激发一切创造的灵魂所在。因此,让学生参与医学化学科普,能够使其人文素养普遍提升。

2.2实践中的改进

(1)医学化学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有限,相关课外科普活动也要占用很多时间

学生在选题、查找资料、参与社会调查、分析讨论、总结汇报时,需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分配时间,课内与课外开展指导教学活动。由于采用主动型学习方式,学生在选题初期会无从下手,选题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迷惑。应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入手,将知识获取、平时学习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作为人文关怀的重要载体,在实际活动中引导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2)医学化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融合,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学识水平与人文修养。

只有加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教师才有能力和经验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还要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进行引导,从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推动教学过程中化学知识与医学情境的融合。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时,要以平等、博爱的心去关注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3医学化学教学与人文教育情境结合的意义

教学实践与医学人文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应对现实环境中各种矛盾和外界影响的能力;学生在感受物质神奇的化学变化的同时,从中也能体悟到人与人交流互动的温暖。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在利用所学知识参与社会活动中,增加其学习热情和社会存在感。通过导入知识点的情境教育,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团队合作精神。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医学化学教学与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新视野。

作者:刘晖 单位: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教学论文:化学问题下启发式教学论文

一、创设情境给予学生启发

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首先就要启发学生观察物理现象,该物理现象将是学生要探究学习的方向.教师可应用问题启发的方法、故事启发的方法、多媒体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不管教师用哪种方法启发学生学习,其启发的重心就是要让学生对物理现象产生兴趣.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这一节课的知识为例,一名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物理学家伽伐尼在解剖青蛙的时候,把青蛙放在铜制的解剖盆上,它用一把铁制的解剖刀去解剖青蛙时,发现死去的青蛙抽搐起来.伽伐尼刚开始的时候,以为生物中会存在一种特别的能量,它能在某种环境中被激发出来,伽伐尼为了证明生物中存在这种能量,就将实验环境改为木质的解析盆,依然使用铁制的解剖刀解剖死青蛙,此时伽伐尼却发现死去的青蛙不会再抽搐.经过数次实验以后,伽伐尼发现只有使用两种不同的铁器才能使死去的青蛙产生抽搐的现象.教师给学生讲完这个故事以后,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吗?学生听到这个故事以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始思考.学生觉得这个故事绝对不可能存在灵异现象,也就是不可能存在“生物能”这种概念,理由是如果存在生物能,不应该换了一个解剖环境以后“生物能”的现象就不存在了.死青蛙会出现抽搐现象,应该是铜和铁之间产生了一种反应,导至产生电能,因为青蛙本身是导电的,如果铜和铁之间能出现电能,那么电流通过死青蛙的躯体,它是能够产生抽搐现象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得到了一个化学推测,学生在一边接受教师的启发,一边思考化学问题时,就会了解到这一次将要探索的化学问题.教师要启发学生探索化学问题,就要巧妙地创造情境,让学生对情境中的化学问题产生兴趣,从而找到自己想要探索的化学事物.

二、对比实验给予学生启发

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以后,会对化学问题展开联想,然后结合自己学习的知识、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到一个推测,然而此时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化学问题,就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这一节课的知识为例,学生在教师创作的情境中思考,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到一个化学答案.他们认为将两个能量不同的铁器放在液体中会产生分子位移的现象,这就产生了电能,这个故事描述的是金属产生电能的现象,而不是动物本身存在生物能.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伽伐尼用两种不同的实验来探索青蛙会抽搐是因为生物本身存在“生物能”,还是有别的能量作用在青蛙身上,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探索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能否产生电能呢?学生经过教师的启发,将能理解到要证明自己的化学猜想,就要用对比实验来证明.学生经过思考,设计出以下的实验:人的身体是以电解质的形式存在的,那么,将两种不同的金属放在青蛙的两端可以视为放在电解质的两端.那么可以先实验,将两种金属放在电解质中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实验1:将锌片和铜片平行的放进电解质中,不让两者接触,观察化学反应.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锌片的表面出现气泡了,而铜片的表面没有气泡.学生认为铜无法与稀硫酸产生反应.实验2:完成实验1后,让锌片和铜片接触,观察化学反应.学生看到铜片四周也开始出现气泡,学生依铜与稀硫酸不能产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可以推测到铜片周围的气泡是从锌上移过来的.即铜与锌接触,锌产生的分子能量会转移到铜身上.实验3: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将电流接在锌片和铜片之间,电流表开始转动,由此可见,锌铜这两种金属若被连接,它们在电解质中就能产生电能.

三、总结数据给予学生启发

学生通过对比实验,能够推测出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还需用启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化学现象产生的规律.教师若要让学生发现化学现象产生的规律,就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数据.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这一节课的知识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化学能转为电能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引导学生用清晰的逻辑思维记录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数据。 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时,要用科学数据整理的方法启发学生找到化学现象产生的规律,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掌握化学知识.

四、总结

化学教师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启发契机,就能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索化学知识,本次研究提到的启发教学法的实践可作为化学教师教学的参考.

作者:伏秋霞 单位: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化学教学论文:学校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论文

一、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化学教学现实问题

针对高中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很久了,但是高中教育的现实问题依然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困难.从以前的升学率、升学比,到现在的重点大学升学率、升学比,升学率依然是评价学校好坏的关键.中国式教育一直阻碍着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题海战术、疲劳战术依然是高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高中化学学科作为一门偏重点学科,其受重视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化学实验、化学研究、化学实践等创新性化学教学方式更是难以实施.

2.高中师生现状问题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迫式教育,缺乏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往往是在教师的全程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在师生交流上,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很多学生畏惧教师,不愿意向教师请教.由于化学学科兼具文科和理科的特点,教师往往更加偏向于逻辑思维能力更加优异的学生,不利于学生的普遍成长.在新课程理念普遍推广的背景下,教师一味追求学生的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学生的自主性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做法

1.情境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高效的化学课堂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电化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的情境式导入策略.课堂伊始,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电池是谁发明的吗?又是怎样发明的呢?我想,做过预习功课的学生就会知道是伏特发明了电池.最开始,他从青蛙的肌肉中发现能量的存在,经过反复的实验,他发现是电流在其中起作用.为了研究电流的形成,他也是尝遍了“百草”.他将不同金属片构成的回流放在舌尖上,体验电流的味道.在不懈努力下,他终于发明了原电池,将电池的工作原理公布于世.于是,化学教师可以引出本节课的化学电池教学.相信学生在如此趣味性故事的诱导下,化学学习的兴趣必然可以得到激发,高效的课堂导入环节也得以实现.

2.凝练化语言,提高教学效率

在化学教学中,笔者注重自身语言的凝练性,编撰了很多方便记忆的顺口溜,赢得学生的好评.有时学生只要能够记住口诀,加上一定的理解,原本复杂难懂的化学概念就变得简单.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积累和总结,利用凝练化的语言,提高教学效率.

3.合作式课堂,拉近师生距离

在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式教学越发成为高中化学课堂的主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凸显.尤其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教师可以提供该实验所需的天平、石棉网、镁条、烧杯、铁架台等实验仪器,要求学生自主连接仪器.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将实验目的展示给学生:研究镁条燃烧的现象以及燃烧过程的质量变化等.实验开始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目的一步步地实施,并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实验完成后,学生讨论总结出实验现象: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热量,产生耀眼的白光,同时有白色粉末产生.对于燃烧产物的质量,不同小组之间的结果存在差异,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产物质量减少,因为氧化镁扩散到空气中;产物质量不变,因为损耗的氧化镁与增加的氧元素质量相同.如此一来,实验的目的达到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得到改善,学生不再是课堂的听众,而是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

4.反思式教学,及时纠正弊端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材在变,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在变.对此,教师有必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对化学课堂教学、化学日常训练等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对于学生而言,作业就是最好的检验,学生的作业情况能够有效说明学生的听课情况.对于化学教师,不仅仅需要为学生精选作业内容,更需要不断思考:有效的化学教学方式是什么,日常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教师可以采用教师之间互相评价、学生评价等措施,对自己的备课、授课、习题训练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点评.将反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坚持将化学学科的有效教学落实到实处.此外,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理论,与时俱进,将最新鲜、第一手的化学快讯带给学生.

三、结语

总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现需要相当长时间.化学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只有教师教得有效,学生才能学得有效.新课程理念对于高中师生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需要教师沉着应对.

作者:张航 单位:江苏射阳县高级中学

化学教学论文:学生自学阅读化学教学论文

一、化学教学中自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措施

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正确指导学生并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阅读,重在培养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化学用语的自学能力。

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这些内容的学习难度不大,但都很严谨,学生只要通过认真阅读、仔细推敲就可以掌握。课前一天,教师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用语编成《课前训练》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习或课外时间自学课本的相关知识,完成《课前训练》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做到有目的地阅读教材,带着问题去探索知识。对于一些容易混淆不清的概念,提出问题,上课时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同时要求学生对重要的概念以勾、画、圈、点等方式做出必要的标记,以加深理解和记忆。课前自学阅读有利于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既给学生下水导“游”,也借以启发其巩固练习,掌握阅读方法。

2.课堂阅读,重在提高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入课时创设阅读情境,即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教材上很多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很强,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充分运用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针对课本上静态知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多种课件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课下自学阅读的兴趣。(2)课堂阅读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图象、图表、数据。高考考试大纲要求学生要具备“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图形、图表或数据来说明,可以使之形象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概念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引领学生阅读分析这些图表、图形、数据。首先,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图是学习化学实验的最快捷、最便利的语言。在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图的阅读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以下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1)实验的目的;(2)实验的原理;(3)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4)实验装置图各个部分的作用;(5)实验要求的条件和注意事项;⑹推测实验时的正确现象和结论。其次,化学课本中还有许多图形、图表和数据。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图形,让学生理解图形中横、纵坐标的化学意义和图上点、线、面的化学内涵。化学课本还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图表数据,而这些数据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实验积累而得出来的,这些都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在化学课堂阅读中,要培养学生从数据图形中读出问题,读出规律,导出概念的能力。

3.课后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发散思维,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学生课后阅读能使教师反馈信息,检测学生自身阅读是否有效进行。(1)课后阅读是学生对某一阶段已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学完一章后,必须让学生对全章知识进行再次阅读并进行归纳总结。为达目的,教师要把阅读、思考、归纳的时间充分的留给学生,并对学生归纳总结的知识点进行批阅,有针对性的对所有有进步的学生表扬,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做即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2)课后阅读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过程。在学习完选3第一章第一节的能层、能级、构造原理、能级组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推测第八周期能够容纳多少种元素?在学习完NH3的溶解性及喷泉实验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推测还有哪些物质在哪些情况下可形成喷泉?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中要多联想、多角度思考,以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使知识容量增多,思维过程灵活。(3)学生从课后阅读中,获取新信息,提高分析应用能力。学习过程中,题目反馈出的信息在课本中不是直接体现出来的,要将所有信息整合,结合书本已学知识,理清思路,才能顺利解答。针对课后练习题,要学会删选、分析、判断和推理,要学会归纳总结,以提高学生自学阅读能力中的分析应用能力。

二、结语

化学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重丰培养学生自学阅读能力,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提高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轻松自如。

作者:焦秀珍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卫中学

化学教学论文:林业物理化学教学论文

1教学内容改革

1.1所学内容紧扣学生专业特点

物理化学课程涉及的公式约有150个,教学时,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公式的推导和证明,能用基本公式去解决一些实际性问题.提倡学生平时自学,上课前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强调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利用高等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物理化学公式.如从卡诺循环可以推导出可逆热温商之和为零;从理想气体发生PVT变化,可以求焓变、熵变、吉布斯函数变和吉布斯函数判据等参数;从肥皂可以了解润湿和乳化等概念.将现实生活中的某事件引入学习中,与物理化学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1.2引入物理化学科学家的故事进行励志教育

在学习物理化学课程时,会涉及到很多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讲到相关内容时,教师会讲解他们的个人简历和趣闻逸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缓解课堂的学习气氛;另一方面,每一位科学家的成功都离不开其自身不断努力奋斗的过程,通过了解他们的经历,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学生对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兴趣,对科学家产生了崇拜,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如首次提出物理化学这个概念的是1901年和1909年先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两位化学家:荷兰的范特霍夫和德国的奥斯特瓦尔德,正是他们的研究促成了物理化学学科的诞生.其中范特霍夫是首位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他50多岁时还经营着一家牧场,亲自送牛奶,被誉为“牧场化学家”.在讲到稀释定律时,介绍奥斯特瓦尔德的生平事迹,他出身普通家庭,求学时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1884年在博士论文中提出了电离假设,1888年提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奥斯特瓦尔德稀释定律,1909年因在催化作用、化学平衡和氨制硝酸等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

2.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采用粉笔板书的方式,书写需要一定时间,导致学生接受知识量较少.而利用PPT课件,结合Flash动画,能使教学内容生动、信息量大,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提高课堂效率.物理化学课程公式多,逻辑性强,有些问题比较抽象,单纯采用多媒体呈现,导致学生思维跟不上文字显示的速度,因此不能仅用多媒体一种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实际,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学生能充分地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教学速度适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2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方法普遍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两大块的组合,存在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比例偏重的问题.考核方式改革前,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这种考核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期末考试前突击,因而不能起到督促学生平时学习的作用.考核方式改革后,采取平时成绩占20%,阶段考试或考核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的形式.在原有基础上,降低了期末考试的比例,规定小于等于48学时的课程,期间加一次阶段性考试或考核;大于48学时小于等于64学时的课程,期间加两次阶段性考试或考核.虽然教师的工作量比改革前增加了,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生要想取得优秀的成绩,就不能忽视阶段性成绩.另外,也尝试在总评成绩中增加其它一些(如课堂讨论、课程论文等)考核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3设计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结合物理化学课程内容构建实验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四部分:(1)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实验教学目的、要求、有效数字、相关实验技术、误差分析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表达方法等.(2)验证实验训练.如燃烧热、液体饱和蒸气压测定,一级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测定等18个实验.通过实验训练,使学生对物理化学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着重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动手能力.如学生通过测定一定质量的蔗糖的燃烧热,将测试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Origin或Excel软件绘雷诺温度校正图,计算蔗糖的燃烧热,研究系统与环境热交换的关系,从而理解摩尔恒容燃烧热和摩尔恒压燃烧热的差别.(3)综合及设计实验.结合化工企业生产的典型案例和教师的科研成果凝练实际项目,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增强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指导专业基础好、操作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通过参赛锻炼学生的实验思路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物理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数据表.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改进.作为林业院校,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已经做出一些尝试性的改革与创新,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有一些工作需要做.如结合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来提高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只有不断地创新和改革,结合东北林业大学的发展,把不同专业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工作做好,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作者:方涛 王玉峰 孙墨珑 刘本才 张秀成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理学院

化学教学论文:药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文

1教学内容优化

1.1选择适合药学专业的教材

合适的教材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教材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授课的逻辑性以及学生学习的系统性。生物化学课程相关教材种类繁多,如何选择适合药学专业学生以及符合课程安排的教材显得十分重要。王镜岩的《生物化学》第3版无疑是最为权威的一版教材。这本教材吸收了国内外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章节按比较传统的先“静态”后“动态”组织编排,符合我国生物化学的教学习惯,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但是这套教材内容过于详尽,具有一定深度,对初学者难度较大,并且该教材着重于生物化学领域知识,鲜有与药学专业特殊性相关的知识拓展,同时价格昂贵,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将这部教材列为参考书目。经过筛选,我们将姚文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第7版)作为我校药学专业生化指定教材。这部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姚文兵和主审吴梧桐均是我国生物技术与生化药学专家。主编姚文兵是我国生物技术与生化药学专家、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他承担教育部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名牌课程药学生物化学基础的创建工作;主审吴梧桐也是我国生物技术与生化药学专家,他长期倡导生命科学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药学教育模式,建立了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工业微生物学与现代药学相结合的综合性生物制药学科体系,主持创办了生物制药专业和生物制药学院,其权威地位也保证了本教材的高水平呈现。该教材在第6版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第三篇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第三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内容,还加强了遗传信息传递和结构分子生物学的内容,以及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充实了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物质代谢、代谢调控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内容;扩充了生物药物的近代概念,介绍了生物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书末附有生物化学专业名词英语注解等。教材重点阐述了现代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尽可能反映生命科学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药学研究模式的特点,突出了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与现代生物技术的进展及其在现代药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非常适合作为药学专业生化课程学习的教材。

1.2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指定的教材在顺序上仍然是先静态后动态的模式,但这种传统的编排方式并不利于学时较少的药学专业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解生物化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和精髓。因此我们改变了先静态后动态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整本教材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即能量代谢模块(包括糖化学、糖代谢、生物氧化、脂类化学、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模块(包括蛋白质化学、酶学、蛋白质代谢)和核酸代谢模块(包括核酸化学、核酸代谢、遗传信息传递)。每个模块在知识构件上,以某一生物大分子的代谢过程为主线,其他知识内容为支线,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的优化设计有利于学生对于生化过程的系统理解。以能量代谢为例,能量代谢模块以葡萄糖分解代谢为主线,首先用较少的学时介绍糖的结构及糖的化学性质,以及在消化道内的吸收过程,然后详细讲解进入细胞后的彻底生物氧化过程,包括经过无氧分解代谢为丙酮酸,再经过脱氢作用以乙酰辅酶A的形式进入柠檬酸循环完成C的最终氧化形成CO2,最后由携H的载体将H带入线粒体内膜系统经过电子传递最终形成H2O并释放出能量。在掌握这一条葡萄糖的分解代谢的主线之后,其他的知识点例如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糖原合成与降解等过程作为这条主线的支线知识内容,二者结合最终成为一个复杂而又有逻辑关系的能量代谢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各个途径的生理功能代谢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

1.3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课是生化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应当使学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照本宣科的现象比较严重,即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流程和实验结果都在实验前给学生描述清楚,学生的实验过程仅仅是重复流程观察结果而已,缺少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因此我们针对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在理论课上抽出时间,将实验课要进行的实验做预先的铺垫,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实验课上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主参与实验过程,得出一些结果并讨论分析。例如油脂酸价测定这一实验,在理论课上讲解油脂酸价测定的原理方法,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的食用油的酸价是否正常?经过暴晒后的食用油酸价是否会发生变化?反复油炸后的食用油酸价是否正常?以此提高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兴趣,也可由学生自行采样,在实验课上进行不同样品食用油酸价的检测,得出结果后再进一步讨论分析。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该实验方法原理的理解,也可以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4跟踪生化研究动态

由于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信息量大,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前沿知识和相关学科渗透知识的掌握,是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对于生物化学课程的授课教师来说,科研工作的内容能够极大地丰富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水平,对生物化学前沿研究的把握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将生物化学前沿成果融入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本内容。例如在讲授细胞膜转运蛋白的内容时,可穿插介绍2014年4月由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领导研究组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即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该转运蛋白的作用在于转运葡萄糖,从而为细胞提供能量,该研究成果将有利于人们掌握转运蛋白GLUT1的工作机理,可能实现葡萄糖转运的人工干预,切断它的转运过程,从而“饿死”癌细胞。通过这种具体的、最新的科研成果的描述,不但使学生较为形象地理解了转运蛋白生理作用方面的知识,还对于转运蛋白作为药物靶点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极大提高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及科研兴趣。

2教学方法优化

2.1合理高效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全程为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本、动画为一体,为学生营造出形象逼真的学习环境,可以使不同感官在同一时间内接受到同一信息源的信息,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但是多年的多媒体教学经历也使我们看到了多媒体教学的弊端。例如有些教师过分依赖预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仅充当“解说员”角色,缺乏恰当、生动、形象的讲解,使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讲授速度快,单位时间传授的信息量大,导致少数学生课堂笔记跟不上,有的学生甚至干脆放弃记笔记的过程,而以下课拷贝课件取代之,因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减弱,缺少主动性的思考,对教学内容掌握不扎实。如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避免弊端,关键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驾驭课件的能力及组织教学的能力。因此学院加强了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条件培养教师制作、使用多媒体的技能,还建立了课件共享平台,为不同教师制作准备课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课件制作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课件,合理设计课件的程序形式、播放顺序,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在授课过程中,多设计与学生互动的环节,每个章节结束后对本章节进行小结,并列部分习题,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2.2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知识点繁多的生物化学课程,利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掌握复杂的代谢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生物氧化一章,电子传递链的传递过程十分抽象,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用比喻启发的方法,在教学中把线粒体内膜上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递氢体和电子传递体比喻为接力赛的参赛者,而把电子比喻为接力棒,使得整个电子传递的过程形象而生动;此外诸如糖酵解与糖异生,以及脂肪酸的合成与分解的生化过程,看似相互可逆的过程,但是却有着极大的差别以及截然不同的生理生化作用,因此可以利用对比启发的方法,列表显示各个生化过程的异同,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促进积极思维,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又可培养进行对比分析鉴别的能力。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设问启发、联系启发、案例启发、悬念启发等,多种方式的启发可以使生物化学课程当中抽象的概念和代谢过程变得生动形象,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3网络教学

网络已成为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对网络的接受程度和使用率也较高,已成为多数青年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进行生物化学网络教学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不但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我校依托校园网络,定制课程包括课程简介、教师简介、教学大纲、学习纲要、课程录像、课件共享、网上交互等板块,其中课程简介、教师简介、教学大纲以及学习纲要板块主要为学生了解本门课程提供参考,并且提示每章节重难点;课程录像为教师上课的录像,为学生课余时间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课件共享为教师上课所用课件,可作为学生课下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为广大教师的备课过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网上交互板块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教师在线回答,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上网浏览,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充分体现了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学习环境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的教学理念。此外,这种交互式、开放式的自主学习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3结语

高校必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从各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走向社会后的适应能力。对于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存在着与生物专业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以及学时上的差异,因此优化教学内容势在必行。通过对药学专业生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化,更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生物化学课程的精髓内容,掌握生化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毕业后考研就业等发展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作者:南文滨 井长勤 单位: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化学教学论文: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教学论文

一、目前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现状

1.化学知识点模糊

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存在的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仍然对化学的一些概念的知识点比较模糊,许多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概念的错误.学生在进行化学现象以及化学事实的实践和学习过程中,未能对其中的化学概念进行有效的总结,这样就无法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学习中没有对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层次分明的整合和构建架构框架,在做题上就导致学生对题目很难进行全面的思考.

2.化学复习过程中审题不清

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审题不清的现象,有些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书写不规范的错误,尤其是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上经常会出现错误.

3.化学复习综合应用项目存在不足之处

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在综合应用项目中存在不足之处.许多学生在进行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或者是新类型题解答时,常常因为自身的分析能力不够,自学能力存在问题,导致学生应对这样的题目一时不知道如何进行解答,出错率比较高,在化学考试中丢掉很多的分数.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高考化学题目很多是联系现实生活的,这些题目的出现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程度,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在高三化学复习实践过程中,学生一般只是复习课本的知识,没有对化学知识进行整体上的复习和吸收,这样在做到联系实际的题目时,经常会因为自身的能力不足而出现错误.

二、有效进行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实践的措施

1.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有效加强高三化学复习教学质量,教师应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就像化学物质的化学反应一样,它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因此,在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在高三化学复习阶段,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烦躁等负面情绪,这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整,根据化学知识的架构体系进行复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带着兴趣去复习,对于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对于还不太扎实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和补充,以此来为学生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使学生能够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复习,提高复习效果.

2.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整体复习和掌握

在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整体复习和掌握,对于基础知识,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务实的复习和掌握,对于重点知识的复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首先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掌握,然后针对经常做过的题型进行复习,对于学生的知识弱点进行重点复习,抓化学的主干知识,对知识进行整合,主要是围绕着课本进行复习,并且能够结合考试大纲,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统摄能力,使学生在做题阶段严格规范做题步骤和解题步骤,进行过程性教学,使学生注重解题的过程.

3.加大化学题量练习

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每节课都应该安排一定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这样能够针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针对化学的每一章节也要进行习题练习,及时进行修改,根据学生的试卷成绩进行分析和总结,针对学生错的比较多的题目加大巩固力度,同时每周再进行一次综合考试,这样能够使学生进行整体的复习,对知识点能够融会贯通.

4.适当加强实验的操作,使学生加深印象

在化学复习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适当地增加实验练习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仪器操作,能够帮助学生通过仪器的熟练掌握,从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点.

三、结语

总之,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对学生的高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化学这门课程分值不是很高,但是在高考中也是占据一定的地位.在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通过知识梳理、习题练习以及实验操作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作者:王春生 单位:江西遂川县遂川二中

化学教学论文: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观念已不能满足我国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完全以书本为主,在实验操作时完全按照书本上的操作步骤来实验,学生完全丧失了自主思考与探索的机会,对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作用不大。导致在以后做实验时,给一个书上没有出现的实验时,学生就不知道该怎样去操作了,这样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学生也没有学习到什么有用的知识。

第二,由于一些化学药品有毒,有的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在化学时,学生经常接触到一些酸碱,这些化学物质有可能腐蚀人的皮肤,在使用时存在不少安全隐患,而且,很多化学仪器都是玻璃,很容易破碎划伤皮肤。目前,我国很多大学生保护环境的意思不强,对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随意排放,而且化学药品的成分复杂,累积起来对环境的污染将不容忽视。

二、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目前,我国大学化学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对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也能够很好的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索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下面笔者将就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阐述改革措施。

第一,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学生对于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应该多开设化学实验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化学实验,让学生能够很好的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从而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老师也可以有计划的布置一些书上没有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体验成功背后的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加强对学生化学实验的管理。由于有时候进行化学实验时会出现实验仪器不够等现象,因此,学校有必要安排专人对仪器进行管理,达到对仪器进行统一发放和回收的目的,防止在实验过程中仪器丢失了却仍然不知道,从而影响到下一次的实验。

第三,学校多安排一些校企合作的项目,让学生体验到在工厂中对于化学实验能力的要求,让化学专业方面的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需求。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抛弃原来的传统的化学实验方式,让学生真正学习到对以后有作用的知识。同时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并对其进行适应现代化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培养,让老师能够更好的培养大学生。

第四,在进行化学实验前,老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有关药品不慎粘在手上的合理处理方法,同时加强学生对于药品和仪器的合理使用,从而减少学生因做化学实验时出现安全事故的频率。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处理化学实验过后的废水,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结束语

化学实验已经成为化学教学中重要成分之一,加强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能力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实验时化学的灵魂,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我国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已刻不容缓。

作者:刘彦平 单位:郑州市中州大学

化学教学论文:化学课堂教学论文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问题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十分推崇的.他曾经提出用生活来进行教育和教育就是生活的观点.前几年,化学学科由于来自中考、小高考、高考的多方面压力使得很多老师疲于应付考试带来的巨大压力,十分不重视对教学内容的灵活化研究使得教学内容相对死板而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越来越遭到忽视.

新课改如一阵春风吹来,让教师们有时间、空间、渠道来更关注教学本身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就是教学设计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注重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巧妙的跟教学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化学.

例如在学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时候,笔者在设计“物质的量”的教学内容的时候就设计了一个生活化的内容.这是一个小的问题链:你到超市买了五斤梨子,请问有多少个呢?接着你又买了五斤芝麻,请问有多少粒芝麻呢?然后你又买了五斤装的纯净水,请问有多少H2O分子呢?这个问题链不仅来自生活,同时也由大而小的带领学生逐步的从宏观世界走进了微观世界.通过无法一个个数出来的矛盾促进学生主动的去探究物质的量、单位、以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等内容.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跟原本比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拉近了距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教学实验的生活化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动手进行化学实验是检验理论知识、巩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各种神奇的化学现象,更能够引来学生的关注的目光,吸引更多学生的全身心参与.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太过局限,仅仅就是书本上的实验按部就班的做.得出的结论也是早已知道的.这对于实验教学的长远发展显然没有好处.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有更加精心的设计,可以在坚持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兼顾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以及化学学科的开放性原则把生活中的一些元素加入到实验教学中来,丰富实验教学.

例如在原电池一课的实验教学中按部就班的从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电流的产生逐步的进行知识的讲授,并根据书本进行正负极的判断以及装置特点的阐述.而案例甚至实验还是跟书本中的铅蓄电池、锌锰电池等为例子的话.学生难免觉得无趣.而笔者则设计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化实验.请学生从家里带了水果来制作水果电池.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首先将水果压榨成果汁放入烧杯中,并把准备好的Fe、Cu放置进去并用金属夹、灯泡以及部分导线连接成闭合的回路.学生们在看到效果之后十分兴奋.这种生活化的实验设计使得学生跟化学实验以及化学学科的距离走的前所未有的近.学生会自主的进一步进行思考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大胆.在培养化学学科品质的同时提高了科学素养.

作者:韩春宏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南莫中学

化学教学论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一、巧用多种形式,增强实验效果

1.强化演示实验,理解抽象知识

为了将各种化学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便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概念,掌握规律,教师可以设计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形象的直观材料,还能吸引学生感官和思维的参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措施的引入,生动直观地演示实验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更具形象化。如:做硫或者磷在空气中燃烧,为避免产物造成空气污染,可用播放视频做这两个实验;讲解如何还原氧化铁中的铁时,可通过动画演示或模型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再现;进行粉尘爆炸实验时,由于存在危险,可用视频形象地展示实验过程,学生既能明白实验原理,有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事实表明:适当的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的印象和理解,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重视分组实验,培养多种能力

分组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分组实验中,获得了实验操作机会,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一定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其具体做法为:实验前师生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实际内容,教师反复研究实验内容,准备好药品和必要的器材,掌握成功的条件,学生精心预习,了解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时做好实验指导,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发现问题,鼓励质疑,要求学生认真合作,探究新知,做好记录;实验后及时反思,剖析实验问题,使实验教学有效高效。

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实验前将学生分组,准备澄清的石灰水和蜡烛,并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然后指导各组学生进行实验,要求他们切下一小块蜡烛,把它放入水中,然后拿出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再让学生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各组描述现象。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鼓励各组学生质疑白烟是什么物质,蜡烛为什么会重新点燃。最后各组汇报实验,总结反思。由此可见,分组实验,学生动脑、动手,边观察边操作,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乐学,教学效果显著。

3.鼓励家庭实验,体会实验乐趣

家庭小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在注重有关的安全教育的前提下,为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化学教师就编入教材中的小实验,可以倡导学生独立完成,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通过上网、向老师咨询、查阅图书杂志等方式收集资料、然后自主设计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数据等。有效的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如:“调查空气质量”“自制简易净水器”“调查家庭用水情况”“酸雨的测量”“化学肥料的使用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等,单靠课内讲授不够具体的、直观,实验需时较长的,均可安排家庭小实验。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亲自观察、记录,然后分析思考,这些小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扩大了学生视野,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验证巩固原有知识,获得新知识。

二、重视实验反思,提升实验作用

为达到实验目的,为了激活教和学智慧,师生必须进行实验反思。做到实验前反思有预见性:预设一些问题,杜绝实验的盲目性;实验中反思有针对性,关注实验细节,彰显实验魅力;实验后反思有全面性:增加探究性练习,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做收集氧气的实验,实验前笔者反复强调收集氧气的正确操作,但实验中仍然有许多学生在加热前已经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内,收集到不纯的氧气,造成后面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不明显。及时反思,设置探究性练习,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来收集氧气,实验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表明:通过层层反思,学生明确并理解实验的做法,养成有目的做实验的习惯,也是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举措。

三、总结

实验教学是实施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化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

作者:陈晓东 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十四中学校

化学教学论文: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论文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孔子曾经说过,问题是“思之始,学之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听课以记概念、背方程式以及做习题为主,完全没有问题意识,更不要说体现探究的精神。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效果,让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失去了学习动力。因此,进行探究式教学,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

首先,教师要能够提出能激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例如,在讲授“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时,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酒精灯不能像蜡烛一样吹灭?为什么酒精灯的酒精不能够填满?在学生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就能够将酒精灯的使用牢牢记在心里了,与让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在讲台上讲,下课再去背诵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其次,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否则就会打击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由学生提出问题,要比教师提出来更自然,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及时找好时机为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二、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在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首先,教师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明确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去组织教学,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其次,要建立开放自主的教学观念,不能再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以教会学生科学探索的方法、培养他们科学探索的能力为主。

三、建立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以成绩为主的评价机制已经不适应探索式的教学方式,要想充分发挥探索式教学方法的优势,就一定要建立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评价机制。在这个评价机制中,除了成绩,还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实验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只有既注重量化评价,又注重质性评价的评价机制,才适合时代的发展,才对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意义。除此之外,还应该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改变以学生考试成绩、毕业学生的升学率评价教师的能力的现状,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将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与教师的教学评价做到统一协调,才能够让评价机制真正表现出选拔与淘汰的功能,才能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

四、结束语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研究性思想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教学和研究进行有机结合。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要避免将探究式教学做得形式化、表面化、教条化,要将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课堂设计和实施的宗旨,把握好教材和学生,这样才能够将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表现出无限的精彩。

作者:高秀环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第十四中学

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优化教学论文

一、化学教学生活化,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与化学知识有关的生活实际引入课堂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走近现实生活,了解化学常识与化学原理,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氛围中学习。在“含氮化合物”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将生活中的含氮物质引入课堂,了解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对生态的影响。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材料。材料一:烟雾事件;材料二:洛杉矶光化学事件;材料三:硝酸和硝酸盐的形成过程。这三则材料展示了含氮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现象,这些物质对我们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防治,从而可以使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含氮化合物的知识,同时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爱护自然环境意识。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文化氛围

高中生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比初中生具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在心理与认识水平上更具有创新性,在态度上更具有自主性与主动性。高中生更倾向于自主学习与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1.利用实验创设课堂氛围。实验是化学课程教学的主体,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趣味性。这在客观上要求学生通过现象了解本质,不能只重视化学实验的表面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趣味性上转移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上。如在“卤素”教学中,教师制作其实验过程的操作步骤,设计化学实验流程。按照课前的实验设计进行化学实验。此实验共有四个小实验,当学生看到第一个实验后,兴趣高亢。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及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

2.利用化学史创设课堂氛围。化学史是化学知识长期发展的历史。许多化学家都将一生的研究成果奉献给我们,它们的研究理论影响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但是,高中生对这些科学家却了解不多。这样,我们可以创设化学史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伟大贡献,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性。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

四、总结

在“有机化合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性。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结合教学内容与课外读物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分组讨论的情况进行有选择的讲解。这样,不但提高教学效率,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何婷 单位:河北省新河县新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