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供应室护理论文

时间:2022-03-15 04:29:58

导语:在供应室护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供应室护理论文

供应护理论文:消毒供应室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17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护理管理后的医疗器械管理水平、环境管理水平、清洗和消毒质量以及包装质量较于护理管理前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的满意率由64.7%提升至94.1%,而差错率由2.4%降至0.8%,护理管理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管理;消毒供应室;护理

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管理等各项工作,其工作的技术性要求很高,其关系到医疗器械能否安全应用于临床诊疗当中,需要得到严格、精细的予以管控。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安全,其工作中所涉及到的诸多细节都不容忽视[1]。保障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以更好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提高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等各项工作的技术水平,降低安全风险,全面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本研究围绕我院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展开讨论,探究护理管理在其中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17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名,女性14名,最高龄48岁,最低龄22岁,平均年龄(36.9±2.8)岁。

1.2管理方法

2015年1月,我院消毒供应室开始进一步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严格、规范的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消毒供应室管理体系,需要依托于严格规范的制度,形成标准化的专科技术规程,提高护理人员的组织性、自律性及其执行力。施行责任监管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相关职责,根据其专业技术能力、护理质量、服务水平,结合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投诉率,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合理进行人员分配,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以及发放等各项工作均有专人负责,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为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进行排班,避免高负荷工作,减轻其工作负担,保持良好的工作精力,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2]。②持续化改进:结合既往的护理经验,分析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强化对薄弱环节的管理。由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针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计划,并在接下来的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予以执行,根据实践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在循环的实施和检查当中予以改进,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③细节管理:从细节着手,全面改进消毒室护理管理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对相关器械的名称和用途予以详细的了解,能够在护理工作中予以正确、合理的分类,便于回收、包装与发放,并能够准确提供给医护人员。根据护理人员的年龄、临床经验、操作水平以及创新能力,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职业防护,医疗废物的处理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护理人员避免与其直接接触。保证消毒供应室的清洁与干净,护理人员进出均需要接受消毒。合理利用资源,有效管理医疗器械,着重加强对针刺伤、锐器划伤以及感染的预防[3]。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x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管理前后的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评价2.2护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的满意程度2.3护理管理前后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分别选取实施护理管理前后的各500件医疗器械,调查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差错。实施护理管理前,出现护理差错12例,差错率为2.4%;实施护理管理前,出现护理差错4例,差错率为0.8%,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主要是将消毒后的医疗器械供应给临床医疗服务,其工繁杂,易产生缺陷和漏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工作质量,所供应的医疗器械难以保障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临床患者的生命健康[4]。在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任何细小的环节都不容忽视,小的差错很可能酿成大的安全风险,这就对于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工作标准化程度[5]。建立严格、规范的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提高护理操作的技术水平,形成完善的质控体系。评估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给予针对性和持续化的改进,结合临床经验,制定更为科学、完善的护理管理计划,加强对医疗器械管理,严格、规范的清洗、消毒、包装等工作。加强环境管理,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保证其工作质量。从细节着手,在严格的检查中寻找安全隐患,不断予以改进和升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全面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水平[6]。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管理前,消毒供应室的医疗器械管理、环境管理、清洗和消毒以及包装的质量评分分别为(84.3±5.2)分、(85.4±4.6)分、(84.7±4.9)分以及(86.7±4.7)分,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的满意率为64.7%,护理差错率为2.4%。护理管理后,消毒供应室的医疗器械管理、环境管理、清洗和消毒以及包装的质量评分分别为(96.4±2.68)分、(97.1±2.2)分、(97.5±2.4)分以及(96.1±2.6)分,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的满意率为94.1%,护理差错率为0.8%,护理管理后的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人员的满意率更高,而护理差错率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加强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其护理效果,保障医疗器械消毒供应各项工作的安全、高效,其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俊梅 张荣葵 单位:淄博市中心医院

供应室护理论文: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供应室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开展了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选取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名男性,14名女性,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为(28.12±4.71)岁。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供应室未开展质量控制管理时期的工作人员共计20例作为对照,包括7名男性,13名女性,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为(28.93±5.38)岁。对两组工作人员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展开对比研究。

1.2方法

本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开展了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2.1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

[4]消毒隔离制度是医院供应室确保灭菌物品能够达到标准的重要保障,供应室要对以往的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严格规范各项消毒隔离操作流程,对标准规范和责任进行明确,如不同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应遵循的操作流程,工作人员交接班制度、高压灭菌器应用维修制度、无菌物品质量监测制度、差错事故上报制度等。要求每位供应室工作人员对制度内容牢固掌握并严格执行,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消毒技术制度。同时,制度要随着医院的实际需要变化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调整。

1.2.2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供应室的工作人员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加强对其培训和管理不可或缺。定期组织各区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丰富其消毒技术知识,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和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使其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提升操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同时开展对自我保护的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的同时避免自身受到感染[5]。增加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其责任感,在工作人员之间开展广泛的相互监督机制,对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监督[6]。

1.2.3加强对消毒、灭菌的监测

加强对供应室消毒、灭菌的监测,保证高压灭菌质量过关,确保灭菌物品达到合格标准。定期开展监测工作,对结果进行记录,做到有据可循。(1)每天更换消毒液,做到现配现用,监测消毒液的配制浓度,每月抽样进行污染菌监测。(2)每周一次监测灭菌柜,脉动真空灭菌器使用前应先进行BD试验。加强对外来器械的监测和消毒。(3)每月监测一次操作台、物表、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加强空气监测,无菌物品的无菌试验结果应该为阴性。(4)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紫外线消毒情况的监测[7]。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供应室开展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前后的情况进行分析,开展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后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仅有1例,原因是器械未彻底消毒,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5%,开展质量控制管理前发生4例院内感染,原因分别为器械未彻底消毒3例,灭菌不规范1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0.0%。经比较,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后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院供应室是将全院可重复利用的医疗器械和无菌物品进行回收、消毒、包装、灭菌及发放等工作的重要科室,供应室的每个环节对于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都有重要意义。在供应室开展护理质量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消毒技术,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安全保障,可显著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使患者享受到更安全放心、舒适满意的护理服务[8]。

作者:马凤芝 单位:内蒙古一机医院

供应室护理论文:供应室精细护理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在供应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供应室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后相关护理质量资料,并与2010年至2012年12月精细化护理管理前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重点观察与分析精细化管理前后护理质量以及管理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精细化管理后供应室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差错防范意识、安全识别能力评分分别(94.6±5.6)、(94.8±4.7)、(92.1±2.5);精细化管理前上述评分分别为(80.4±4.1)、(79.5±2.3)、(78.6±3.2),前后评分差异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精细化管理实施后管理人员、临床医护人员满意度达95.5%,实施前满意度为82.3%,前后满意度差异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供应室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能够提高供应室护理质量,提升管理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供应室;精细化管理;院内感染

医院供应室为临床各科室提供手术无菌器械、器材、敷料及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部门,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护理质量,是医院预防与控制感染的关键部门,同时供应室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消毒剂、清洗剂、包装材料和水电等,又是医院能耗、耗材较多的部门[1]。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与临床开展手术的日益增多,医疗器械周转率的逐渐升高,供应室的管理质量越来越得到医院管理部门以及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2]。为保证供应室供应的物品质量安全并达到低耗高效,我院供应室引入精细化护理管理理念,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起在我院供应室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2年12月精细化管理前的相关资料,比较精细化护理管理前后护理质量以及管理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满意程度。精细化护理管理前后供应室组成人员与做出评价的管理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在学历、职称、数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精细化护理管理前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包括日常消毒、质量管理、控制等,精细化护理管理在上述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具体如下:(1)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成立供应室精细化护理管理小组,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供应室专科知识培训,定期考核基础知识、供应室专科知识以及核心制度,使每一位护士都深刻领悟精细化管理的精神内涵和实质,使精细化管理固化为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及工作习惯;加强供应室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消毒、回收、废物处理制度,严防院内感染[3]。(2)供应室环境要求:周围环境整洁无污染源,室内干燥、通风、光线充足,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低于70%,配备净化设施,保持室内正气压。(3)合理布局供应室,使无菌物品存放区、灭菌区、检查包装区、去污区和工作辅助区根据工作流程科学安排,保证污染、清洁、灭菌这一流程,防止交叉感染。(4)消毒过程中重视基础清洗质量、消毒流程与包装质量:根据器械的种类与污染程度配置合适的酶洗溶液与消毒液,对结构复杂、污染严重的器械进行手工预处理,每天检查清洗质量,配合院感部门完成院感监测;严格按操作流程、操作参数进行操作,灭菌仓载量控制在5%~90%之间,根据物品特点与使用要求选择规范、合格的包装材料,包装外标识准确、清晰,明确注明包装人、物品名、灭菌时间、失效日期、灭菌批次等,责任到人,包装内外放置灭菌指示卡以了解灭菌效果。(5)无菌物品分类摆放,正确存储:采用敞开式置物架,处理灭菌物品必须戴灭菌手套,发出的无菌物品、掉落地、误放不洁处的无菌物品均需重新灭菌处理,按照灭菌日期先后顺序分类、分科放置,取物符合先进先出原则,即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的顺序,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有效期。(6)加强与临床沟通,了解临床需求,减少不必要的物品消耗[4,5]。

1.3评价指标。比较精细化护理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和管理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对供应室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采用供应室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差错防范意识、安全识别能力来评价;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

1.4统计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精细化护理管理后供应室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差错防范意识、安全识别能力评分分别(94.6±5.6)、(94.8±4.7)、(92.1±2.5);精细化管理前上述评分分别为(80.4±4.1)、(79.5±2.3)、(78.6±3.2),精细化护理前后上述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化管理实施后管理人员、临床医护人员满意度达95.5%,实施前满意度为82.3%,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供应室为医院手术器械、消毒物品的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无菌物品的质量与临床医护质量、患者的生命直接相关。国外呈有统计显示约约42%的医院感染与医疗器械的污染相关,而无菌物品受周围环境、湿度、温度、气压以及科室人员业务水平、素质以及管理的影响。随着国家卫计委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要求越来越高,消毒灭菌已经被纳入国家正式法规,为确保医疗安全性,降低感染率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加强供应室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其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医疗安全。精细化护理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将以往经验型、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科学化管理,将程序性与连续性相结合,保证了每个程序的工作质量,减少或避免了管理中的盲目性、主观片面性,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供应室引入精细化护理管理理念后,转变了科室护理人员工作理念,精确、细化各种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建立各项工作流程,对每件事、每项工作的每一处实行精细化管理,使每项操作都有规范的程序和可控的质量标准,突出管理重点,提高了管理效率[6]。通过精细化护理管理能够合理、高效、科学的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由于做到了岗位责任明确、分工细化、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使供应室工作做到了无缝管理,从而保证了供应室质量,有效地控制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了临床医护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综上所述,供应室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各项工作得到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工作效率、质量明显提高,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升医院管理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蒋艳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

供应室护理论文:消毒供应室细节护理管理探讨

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医院内各个科室使用器材和物品的统一消毒,任务在于为各个部门提供无菌器械和物品,其集中消毒的管理工作非常关键,是降低医院内感染事件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我院的消毒供应室进行护理管理过程中细节管理应用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消毒供应护理室的所有护理人员150名,其中男性护理人员34名,女性护理人员116名,其年龄20~48岁,平均为30.7岁。

1.2方法

对护理人员消毒护理工作中进行细节管理的实施,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细节管理措施进行消毒工作的实施,首先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设立护理长和责任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的监控,在工作中明确分工,对消毒工作中的护理质量进行监督,同时进行护理人员、护理环境以及物品管理的抽样调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同时加强监控和管理,在此过程中还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在接受新消毒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建立完善的新工作理念,同时开展相应的培训内容,组织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的管理和制度设定,对于新入科的护理人员也要进行岗前培训,同时熟悉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制度,进行统一考核后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消毒供应室进行工作分区非常必要,根据清洁度分为生活办公区、污染区、清洁区以及灭菌区和无菌区,根据不同区域的管理办法进行设定,尽可能将设备、器械、物品等都安排、放置在合理位置,同时要求专业人员进行环境正常秩序维护,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同时采用消毒机进行环境空气的净化,同时做好消毒处理,定期对环境表面以及空气进行相应的细菌学检测,同时结合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相应指标的控制,在管理过程中要紧密把关各个环节,同时对医护用品的质量进行控制,防止出现伪劣产品,做好物品和器械的消毒监控、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其责任;在物品管理中首先要将回收物品按照其类别进行分类,同时结合其性能进行清洁方式的选择,另外在清洁消毒后进行干燥、包装措施,写好消毒日期的同时相应的责任人也要签署姓名,对于出现消毒失误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管理,另外也要已消毒好的器械和物品要由专业人员送至各个科室,保证在运送过程中不会出现污染现象,并且回收车每次需要消毒后用于下次使用。对消毒供应室的150名工作人员的细节管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估,将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率之和。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才用平均值表示,细节管理前后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管理前,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总体满意度为80.7%,实施细节管理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总体满意度为96.7%,细节管理后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护理管理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医院消毒供应室是无菌物品的供应科室,涉及器材和药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以及供应等工作,其虽然是医疗用品的集中消毒场所,同时也是病原微生物非常集中的地方,因此对院内进行感染的控制和质量管理非常重要,不可因为工作失误导致医院引发异常感染,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病情恢复。其不仅不利于医疗服务的完善和进展,同时还给医疗教学和科研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因此积极做好消毒供应室的护理非常关键。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中必须做好每个细节的保证,严格控制细节,完善管理制度,同时积极开展消毒灭菌管理的正常运行体系,做好质量控制,同时保证服务态度的同时提升护理质量,完善安全识别功能,降低失误和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对护理人员的感染监控工作中进行细节管理的应用对于各项管理环节的落实非常关键,在加强仪器规范操作的同时增强医院的运作安全系数。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安危,同时体现了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做好人员的配置、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以及操作规范、仪器保障等非常关键。因此,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对我院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进行细节管理的应用和探究。本研究中,管理前,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总体满意率为80.7%,实施细节管理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总体满意度为96.7%,细节管理后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护理管理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因此,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结合细节管理能够明显提升护理管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裴爱芹 于翠兰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

供应室护理论文: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及防护措施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70名供应室护理人员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以及防护措施予以调查。结果 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位危害主要来自于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等,经实施职业危害管理后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知识的掌握水平有显著提升。结论 结合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特点以及职业危害因素,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佩戴安全防护用具,严格遵守各项清洁与消毒操作程序。

关键词: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

供应室是医院内部多种无菌用品的供应单位,其职责主要是对各种医疗器材予以清洗、包装、消毒以及供应[1]。供应室护理人员需要承担多种污染医疗器械的回收处理工作,在整个操作过程可能会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形成威胁,因此需要为供应室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防护措施,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本次研究中选取院内70名供应室护理人员为对象,对其工作期间的职业危险因素以及防护措施进行全面调查,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院内在2015年开始逐步实施职业危害管理,为此特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70名供应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70名护理人员中: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0±5.3)岁;学历:中专29名,大专31名,本科10名;职称:护士47名,护师20名,主管护师3名。纳入标准:所有护理人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已经离职护理人员。

1.2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2.1健康教育 利用培训的方式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相关职业危害知识与防护措施教育,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各项在供应室工作期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讲解,同时针对各项工作环节的任务进行危害因素细化,加强护理人员的掌握[2]。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可采用专家讲座形式或实际案例分析的形式,专家讲座是请相关护理学专家对供应室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职业危害知识与防护措施进行理论讲述;实际案例分析是请供应室专业护理人员结合发生过的职业危害事件进行案例分析与讲述,针对实际案例展开职业危害相关知识培训。健康教育培训课程设计可针对供应室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制定。

1.2.2安全防护措施

1.2.2.1生物学危害 针对污染后的医疗物品与各项手术器械进行回收处理过程中,需要佩戴安全防护手套与口罩及必要的防护用具。一旦发生器械刺伤,立即对伤口进行挤压,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反复冲洗,最后消毒处理[3]。

1.2.2.2化学性危害 护理人员需明确各项化学消毒剂的成分、药性、毒副作用等,在消毒剂配制过程中需要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确保做好自我保o措施。另外护理人员要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化学试剂,一旦化学试剂损伤到眼睛,立即用清水冲洗。化学消毒剂用过之后需要做好保存工作,每次使用完需要进行洗手与消毒。

1.2.2.3物理学危害 在消毒间内部给予必要的消音处理,对各项消毒设备进行定期保养,避免在使用期间发生危险。

1.3观察指标

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护理人员的职位危害知识以及护理措施掌握评分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

2 结果

经实施职业危害管理后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知识的掌握水平有显著提升,与实施前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3.1.1物理因素 供应室物理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紫外线、噪音、高温、锐器损伤等。其中紫外线作用于皮肤表层可能造成护理人员光照性皮炎,甚至引发皮肤癌性,作用于眼部则可能引起结膜炎;噪音主要来自真空杀菌或清洗剂工作期间,护理人员长期置于噪音环境中,可能形成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耳鸣等问题;高温主要来自高压蒸汽灭菌器散发的大量热量,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可能发生中暑、烫伤等问题。

3.1.2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指在对医疗器械进行回收处理时,需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理。该过程需要护理人员配制化学消毒剂,而配制过程中则可能受到化学试剂的损伤。

3.1.3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细菌感染等危险因素,供应室工作需要对医疗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而回收的医疗设备均是污染后的,包括手术所用设备等,回收的医疗器械残留着一定的病原菌,可能黏附血液,其危险因素包括乙肝、艾滋病原等。护理人员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清洗过程中会接触污染物,受到尖锐物刺伤,进而引发感染。

3.2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来自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以上危害因素的统一特点是接触性危害,因此在提升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回收的医疗设备与化学消毒剂等,降低风险。另外在物理性危害因素中噪音与粉尘等也是威胁护理人员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供应室进行消音处理,同时控制供应室的空气质量。

3.3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中为对现代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危害性因素进行统计,特选取70名供应室护理人员资料为对象,对其工作内容、危险因素以及防护措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所受到的危险性因素主要来自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三方面,护理人员的主要防护措施是佩戴必备的安全防护器具,在我院实施职业安全管理措施后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掌握水平有明显的提升,证实了职业安全管理得到了一定的成效。

综上所述,供应室护理人员所受到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三个方面,主要表现为接触性危害。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佩戴安全防护用具,严格遵守各项清洁与消毒操作程序。

供应室护理论文:护理新理念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护理新理念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消毒供应室管理中护理新理念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护理新理念实施前后消毒供应室物品消毒灭菌情况。结果 护理新理念实施前,消毒供应室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为86.33%,物品洗涤合格率为85.67%,物品包装合格率为84%,护理新理念实施后,消毒供应室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为96.33%,物品洗涤合格率为96.67%,物品包装合格率为96.67%,实施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

关键词:护理新理念;消毒供应室;物品消毒灭菌;物品洗涤;物品包装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工作的核心,承担着医院所有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洗涤、包装工作,意义重大。消毒供应室的每一项工作均可对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与水平产生影响,严重的将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威胁[1]。因此,应不断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提高管理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以确保医院其他医疗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进一步分析护理新理念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开展本研究,并做出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护理人员,所有护理人员1名男性,其余均为女性,其平均年龄为(31.5.5±4.5)岁。其中护师5人主管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1名,共9名。

1.2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消毒供应室护理新理念实施前消毒灭菌、洗涤、包装的物品300件,对其消毒灭菌、洗涤、包装的合格率进行有效统计。之后以护理新理念为依据在我院消毒供应室展开各项工作,具体的操作措施如下:

1.2.1消毒供应室中的护理人员应对工作环境进行改善,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工作积极性。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消毒技术规范、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等,提升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医疗事故处理能力和消毒操作水平,培养其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可有效识别潜在风险,积极预防、严格控制,以减少消毒供应室风险事件发生率。

1.2.2不断调整、完善消毒供应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为依据,制定消毒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消毒、灭菌操作流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科学、高效的工作流程;完善、系统的岗位职责等。全面推行制度化管理,规范护理人员操作流程的同时加强约束,实施岗位监督责任制,提高管理效果。

1.2.3充分引入奖励机制,成立护理质量监督控制小组,定期对消毒供应室进行质量管理量化标准检查,全面、真实的了解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完成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开展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相应的奖惩机制挂钩,以提升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1.2.4充分运用金算盘软件,提升物资出入库管理水平,加强监控与数据管理,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另外,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详细记录设备的运行状况,例如灭菌日期、灭菌物品、灭菌批次等信息,提高设备管理质量。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经过SPSS13.0数据处理系统的分析与处理,在结合t检验和χ2检验的基础上以P

2 结果

2.1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 护理新理念实施前,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4%,实施后,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3.67%,实施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

2.2其他指标对比 护理新理念实施前,消毒供应室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为86.33%,物品洗涤合格率为85.67%,物品包装合格率为84%,护理新理念实施后,消毒供应室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为96.33%,物品洗涤合格率为96.67%,物品包装合格率为96.67%,实施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全医院所有医疗器械的消毒、洗涤与包装工作,意义重大[2]。消毒供应室在工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错误均有可能对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的提升产生消极影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问题逐渐受到人们关注[3]。医院的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的核心部门,其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医院应不断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提高管理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使其为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做出应有贡献[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护理新理念实施前,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4%,实施后,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3.67%,实施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

综上所述,护理新理念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有效实施不仅可提高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物品洗涤合格率和物品包装合格率,且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室服务的满意度,对促进消毒供应室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供应室护理论文: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应关注的细节问题分析

摘要: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消毒物品的集中存放区域,同时也是医院内部污染物的集中存放区域,以此该区域中一方面承担着医院的消毒供应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污染的高发区域,因此做好医院内部消毒供应室的细节管理工作对于医院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将针对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消毒供应室的有效管理策略和优化策略,提高细节管理水平,维护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安全。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细节问题

医院内部的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内部的综合性科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消毒供应室中对于操作性、技术性以及科学性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该科室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医院内部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同时也决定着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因此,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应该特别突出的强调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护理工作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细节性问题,这对于医院整体的工作质量和安全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1 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由于医院的护理工作中还没有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因此导致护理工作中的监控管理还存在缺陷,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比较重视形式上的管理,而忽略了对实践工作的规范和管理,管理中也没有真正的立足于实际,因此导致许多护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缺乏良好的、明确的责任意识,因此导致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风险隐患[1]。特别是由于医院中的相关管理制度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同时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人员以及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等,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完全遵守消毒原则当中的相关操作规范,在没有仔细阅读、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就薪金使用,或者并未对相关清洗器材等进行清点,因此使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1.1护理人员应注意的职业风险问题 护理人员的职业防风险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①由于化学因素而引发的职业风险。例如消毒供应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相关物品等进行清洗和消毒,在消毒的过程中若未能做好有效的自我防护工作,就很可能使污染物进入到人体的皮肤中,造成皮肤感染[2]。同时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还会经常的使用到各种类型的化学消毒剂,而这些化学消毒剂的腐蚀性以及刺激性都非常强,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或者操作不规范等,都非常容易造成护理人员的皮肤损伤或者呼吸道损伤。②由于微生物因素所引发的职业风险。例如在回收相关的医疗污染器械时,通常上面都会留存血液、体液以及其他污染物等,若不能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就很可能使部分微生物进入到护理人员的身体中,进而导致传染病等。

1.2护理人员职业防护中应注意的问题

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严格依照医院消毒室中的相关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护理工作,这样不仅能有效的确保自身的安全,同时还能有效的维护各项工作的安全实施。也可每日在医院内部实施全员的自检工作,进一步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同时还应该进行严格的监视,避免相关器械等收受到污染,避免在回收中出现意外情况而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护理人员还应积极的学习血液传播疾病等相关的安全防护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工作意识,若在器械消毒时受到伤害应立即挤出污血,并用生理盐水进行彻底的冲洗,最后在利用碘伏等进行消毒,必要时可以对相关的感染着者行为期3~5个月的跟踪查体[3]。另外在护理人员需要对各项医疗器械的消毒机制进行明确掌握,包括各项器械的消毒药剂选择、温度控制、消毒环节等,每一类医疗设备都应经过针对性的消毒操作,如不能够按照其相关要求标准进行操作,则可能出现器械消毒不彻底等问题,最终引发医疗卫生事件,影响整个医院治疗效果以及护理质量。

2 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2.1强化医院内部消毒供应室人员管理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消毒人员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包括消毒工作和灭菌工作,着直接关系到医院内部的消毒与灭菌质量,同时也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强化消毒人员的管理中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是工作人员的上班与下班管理,第二是相关灭菌设备的操作规范及流程以及相关操作方法等,在操作中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执行标准进行执行,同时对于相关灭菌物品和灭菌设备等都应该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实施装卸和发放等,同时还需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针对消毒灭菌人员的教育及培训工作,提高消毒人T的综合知识水平和职业操作技能。同时还应该严格规范相关灭菌物品的监督工作,注意相关物品的使用期限等妥善保管物品和设备,避免消毒器材等受到损害。

2.2提升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应该通过教育培训工作或者宣传教育工作等不断提升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以及责任心,每一名护理人员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爱岗敬业精神之后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也才能在工作中更具有责任心。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不断的接受培训和教育等,以便不断的更新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实践中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有效的避免医疗事故等发生。同时还应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共组的效率,做到处处为患者着想,转变工作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水平。

2.3做好灭菌质量监督工作 在医院的消毒供应室的日常工作中要特别注重灭菌质量的监督和检测工作,严格确保工作的质量安全。在实施灭菌质量监测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我国卫生部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当中提出的相关消毒操作规范,同时在消毒中更应该做好消毒记录,同时还应该把握好相关物品的采购环节,须与医院的采购室进行密切的合作,严格把关相关器材的质量安全[4]。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属性的医疗设备所需要的灭菌药物选择与温度选择存在着不一致性,需要对其予以关注,针对不同属性的医疗设备给予科学合理的灭菌处理。

2.4完善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功能区域划分 医院消毒供应室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执行标准进行消毒室的区域划分,使消毒室内部的相关工作区域得到合理的规划,促进消毒供应工作的顺利实施与展开,同时依照《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优化完善消毒供应工作流程,提升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3 结论

综上所述,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内部综合性非常高的科室,该科室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医院的工作水平以及质量安全,因此进一步加强消毒供应室内部的管理工作十分关键。同时由于消毒供应室内部的物品种类非常多,护理工作也比较复杂,因此进一步加大了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难度,一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忽略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等,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将细节工作落实到每一名护理人员身上,从根本上提高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水平,维护医院的安全与稳定,减少医患纠纷。

供应室护理论文:供应室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防护的方法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防护的方法和效果,以提高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供应室的1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人员职业防护的专项教育和监督指导?比较职业防护专项教育和监督指导实施的前后,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职业防护行为的执行率,以及职业损伤的发生率?结果:经过职业防护专项教育及监督指导之后,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和职业防护行为的执行率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前后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

关键词:供应室;护理;职业防护;危害

供应室承担着为整个医院供应无菌物品的职能,而这项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护理人员面临着很大的安全风险?每日与锐器?致菌物质?危险化学物质等接触,以及暴露在不适合人生存的环境中,使得他们受到职业损伤的可能性增大[1]?而职业损伤所引发的后续问题,比如病毒感染等,又使得职业损伤的危害性增强?为了降低职业损伤给供应室护理人员带来的伤害,我院对职业防护问题做了专项研究,分析职业防护的实施方法和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供应室的1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中的护理人员全部为女性,年龄为23―55岁,平均年龄(40±2.3)岁;工作时间为1―38年,平均工作时间(10±3.1)年;文化程度:本科1人,大专3人,中专3人,高中1人,初中2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3人,消毒人员2人,工人2人?

1.2方法

1.2.1职业防护专项教育

本次研究的10名护理人员全部纳入职业防护专项教育的对象范围?首先安排好培训日程?以周日作为职业防护专项教育的固定时间,每周授课一次,每次半个小时,二十个课时之后结束课程?其次,将培训计划落实:①给每一位护理人员发放职业防护知识手册,让她们了解基本的职业防护知识,从而丰富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理论知识?②在护理人员对职业防护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培训人员就要结合理论知识来为护理人员演示防护行为的操作方法,并要求护理人员亲身实践,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防护实践能力?③培训人员在对职业防护做深入的讲解与培训时,要结合供应室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培训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技能[2]?一般而言,职业防护技能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正确使用超声清洗机?自动清洗机?干燥机?灭菌器等,正确包装物品器具,紧急预案,等等?

1.2.2职业防护的监督与指导

培训人员要对参加职业防护专项教育的护理人员进行每月一次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职业防护的理论知识以及职业防护的实践技能[3]?如果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不达标,那么就要组织这部分护理人员继续进行学习,直到他们考核通过?

1.2.3储备防护用品

防护用品需要提前准备好,因此,护理人员要对供应室的工作区域所需的防护用品进行统计,再根据统计结果统一购买,从而使防护用品处于充足的状态?

1.3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经过职业防护专项教育和监督指导之后,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与之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

2.2经过职业防护专项教育和监督指导之后,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行为执行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前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

2.3经过职业防护专项教育和监督指导之后,护理人员的利器损伤?化学物质腐蚀?紫外线伤害等职业损伤的发生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前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

3.讨论

相对医院其他科室的工作人员而言,供应室的护理人员所遭受的职业危险因素要多很多?在回收?清洗?包装?灭菌等护理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发生诸如利器刺伤?烫伤?粉尘损伤等职业伤害[4]?而发生职业损伤之后,护理人员可能遭遇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危险?特别是针刺伤害?刀刃伤害,一旦这些损伤给护理人员造成流血事件,那么病毒很快就会从伤口入侵,进而可能给护理人员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5―6]?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强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加强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职业防护专项教育和督导,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监督考核的方式,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够对职业防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提高职业防护能力,降低职业损伤?而研究结果也表明,这种方法对提高职业防护行为的执行率具有良好的效果,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更加注重自我防护,在操作方面更加规范,因而职业损伤率得到大大的降低?综合以上所述,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应从积极开展职业防护专项教育及督导开始,护理人员要对职业防护抱以足够的重视?

供应室护理论文:供应室器械消毒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供应室器械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未对供应室器械进行护理干预,将此时期供应室工作质量作为对照组,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消毒器械进行护理干预,将此时期的供应室工作质量作为实验组。结果①实施后,实验组对器械回收、洗涤、包装、外观不合格数分别为4、5、1、6,对照组分别为16、18、7、15,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供应室;器械消毒;护理;体会

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负责向科室、门诊提供一切无菌物品(包括敷料、设备、无菌器械)。各种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1],因此,做好消毒器械的护理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将研究护理干预在供应室器械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未对供应室器械进行护理干预,将此时期供应室工作质量作为对照组,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消毒器械进行护理干预,将此时期的供应室工作质量作为实验组。

1.2一般方法①提高意识:加强临床护理服务的思想教育,培训与消毒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增强护理工作者的责任感;②强化临床各科室之间的联系:安排供应室人员深入科室,了解器械的应用情况;③为各科应用的器械编号,统一清理、回收;④对器具、器械进行专业消毒,将需要消毒的器械放在含氯的消毒液中浸泡,后准备1:270的多酶消毒剂(辽阳市康洁消毒剂厂),将器械再次浸泡,时间以10min为宜,成功消毒后,再次清洗器械,完毕后把器械烘干,上油包装,给予高压式灭菌。

1.3评价指标①统计护理干预前后供应室器械回收不合格数、器械洗涤不合格数、包装不合格检出数、灭菌后外观不合格数,并进行临床比较;②统计实验组脉动真空灭菌柜B-D试验、生物监测结果。

1.4统计学分析将数据录入Excel表,借助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处理,借助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用比率表达,差异以P

2结果

2.1两组供应室消毒质量对比分别抽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2012年12月――2013年11月900个回收器械、1200个洗涤器械、120个包装待检器械以及14200个成功灭菌器械,实验组不合格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干预在压力真空灭菌柜的应用效果在供应室实施护理干预后,B-D试验及生物监测的合格率分别为96%、100%,提示生物监测效果较佳。

3讨论

消毒供应室与临床护理服务的联系密切,它是一个具有服务性、专业性的医疗部门,研究指出[2],在供应室中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最大限度的满足科室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院感染事件,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有学者[3]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室,结果显示,医院门诊、病房、各科室对于医院消毒管理的满意度显著升高,表明优质护理可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减轻科室负担,提升服务质量。本文研究了护理干预在供应室器械消毒中的应用效果,实施护理干预后,我院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明显提高,与实施前相比,器械回收、洗涤、包装、外观不合格数显著减少(P

综上所述,在供应室应用优质护理措施,可提高工作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供应室护理论文: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14年7月-2016年6月护理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分析应用PDCA循环前后的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清洗消毒灭菌质量以及临床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的医疗器械管理、环境管理、清洗和消毒质量以及包装质量等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PDCA循环;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工作,以保证医疗护理质量,为患者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在临床医疗服务当中,相关医疗设备、器械及物品都需要经由回收、清洗、消毒、灭菌以及包装等一系列处理,方能再度投入使用,而消毒供应室在其中起到着重要的作用[1]。PDCA循环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多个行业领域的应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当中,PDCA循环开始得到有效的应用和实施,针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予以持续性改进,提高其工作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等风险事件的发生。本研究围绕笔者所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14年7月-2016年6月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探讨PDCA循环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共有人员13名,均为女性,年龄30~53岁,平均(40.4±4.2)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消毒员3名,工人2名以及工勤人员2名。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7月-2016年6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

1.2 方法

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开始实施PDCA护理管理,2014年7月-2015年6月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而2015年7月-2016年6月则是基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PDCA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护理管理计划的制定(Plan) 加强对临床科室的走访巡视,发放临床满意度{查问卷,了解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及相关建议,采纳合理化意见。针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予以有效改进和完善,进而制定完善的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计划。提高职业防护力度,并将其全面落实于各工作环节当中。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水平的同时,强化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而保证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制定严格的查对制度并予以有效落实,保证良好的护理服务态度。完善医疗器械、设备及物品的消毒技术水平,彻底予以清洗和灭菌,保证包装质量,确认合格后方可再度投入使用[2]。

1.2.2 管理计划的实施(Do) 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的过程中,着重加强对职业危害的预防,准备防护用具。加强手卫生管理,制定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办法。规范化执行医疗设备、器械以及物品的消毒和灭菌操作,优化回收流程,设计专门的污染通道和出入口,由专人进行管理,严格予以清点、核查和分类,经过清洗和消毒后,检查清洗效果。加强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检测合格后进入无菌间,正确予以分类,固定其位置,清楚予以标识。抽样检查消毒及质量。加强细菌学检测,对重点区域加以防护,提高灭菌质量。根据患者的临床满意度,积极询问患者对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意见,对于当前管理计划当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予以改进和完善,并对接下来的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予以严格的监督检查[3]。

1.2.3 严格的监督检查(Check) 加强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监督和测评,从多个侧面了解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情况,全方位、多角度的检查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完整予以登记和记录,总结每日、每周、每月以及每季度的工作,阶段性进行检查、整改,并总结整改效果,实现循环管理,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

1.2.4 持续性改进和处理(Action) 通过严格的监督检查,总结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计划的实施效果,吸取经验教训,持续性改进和处理相关问题,进一步完善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计划。将新计划再度投入到“实施”“检查”以及“处理”的过程中,实现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持续化改进,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升护理管理水平和质量[4]。

1.3 观察指标

(1)PDCA循环应用前后的消毒供应室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包括医疗器械管理、环境管理、清洗和消毒质量以及包装质量等几项内容。(2)PDCA循环应用前后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分别选取PDCA循环应用前后各150件经过清洗、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以相关物品,检测其质量。(3)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分别对PDCA循环应用前后各30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为十分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PDCA循环应用前后消毒供应室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

PDCA循环应用前后的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PDCA循环应用前后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比较

PDCA循环应用前合格141件,合格率为94.0%;PDCA循环应用后合格148件,合格率为9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PDCA循环应用前后临床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PDCA循环应用前的护理人员满意度为85.3%(256/300),PDCA循环应用后的护理人员满意度为96.0%(288/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医院医疗活动当中,应加强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一名医护人员的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标准,优化护理管理操作流程,实现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的持续性改进,提高工作质量,有效预防院内感染,保障医疗安全[5]。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集中处理医疗器械及相关物品,保证其再度投入使用时的安全性。提升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和包装质量,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呼吸管路清洗消毒以及灭菌物品的合格率,着重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预防[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通过“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等一系列流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监督和评价机制,在制定护理管理计划、实施管理计划、监督检查以及持续性改进和处理的循环过程中,有效改进和完善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7]。

由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共同参与进来,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操作水平,强化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岗位管理,制定严格质量管理标准。规范化执行消毒、灭菌以及包装等操作,全面落实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阶段性进行监督检查,整改护理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临床护理人员的临床满意度,采纳其对于临床护理提出的相关意见,持续性改进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进而保障临床一线的工作安全,为患者的治疗与恢复提供有力的保障,对于医疗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8]。

供应室护理论文:细节管理融入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对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M行探讨。方法 我院从2016年3月开始在消毒供应室引入细节管理模式,将细节管理实施前后的临床护理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①实施后的总满意度为92.2%显著高于实施前的7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细节管理;消毒供应室;护理;效果观察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一个重要的部门,其承担着向全院各个科室供应无菌敷料、器械及其他物品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第一步,其工作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临床科室医疗安全,也是体现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1]。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配置、仪器设备的保障程度及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等,均是影响其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医院应该加强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从细节着手,大处着眼,力争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提上一个新台阶[2],本研究旨在对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6年3月开始在消毒供应室实施细节管理措施,分别对实施细节管理前护理质量和医护人员对供应室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为调查医护人员满意度,分别在细节管理实施前后抽取医护人员90名作为进行调查。

1.2方法 细节管理方法:①成立专门的质控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其余成员为责任护理组长,年资较高,经验丰富的护士作为质控组组长,小组内明确分工,由护士长及责任护理组长定期对各个环节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不定期的对护理人员、物品管理及护理环境进行抽查,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反馈,并及时予以纠正;②加强科室人员的培训:重视对科室成员的培训,定期组织本科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的学习,加强新入人员的岗前培训,培训工作由高年资有经验的护士担任,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才能上岗;③规范包装物品:根据的具体状况,选择例如医用无纺布、纸袋、纺织品等不同硬质的容器。同时,根据无菌物品的性能、包裹大小和临床使用情况选择以延长有效期、降低物力、人力浪费的合适的包装形式。对包装内物品的清洗质量、数量、性能、是否齐全等确认无误后再行包装。包装完成后,用清晰无涂改的字迹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以及有效期。定期对消毒装置实施监测,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发放无菌物品时,应该严格的执行查对制度;④收送规范化:将送物车和回收车行明显标志,严格分开使用送物车及回收车。定期对送物车及回收车进行消毒,并存放于固定地点,下收下送应该分开,回收人员不得接触无菌物品,下送人员也不得接触污染物品。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9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满意度从对供应室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下收、下送是否及时,下送物品是否送对科室,供应无菌物品的质量,等多方面进行判定。

1.3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细节管理前后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满意情况及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细节管理前后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满意比 由表1可见,观察组人员的总满意度为9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细节管理前后科室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比较 由表2可见,实施细节管理前后科室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差错防范意识及安全问题辨别能力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病就医时的要求也相应增加,不仅要求能够治愈疾病,同时还希望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对于医院而言,只有能够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医疗行业立足[3]。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为院内各个科室供应着无菌物品,主要承担着复用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该科室的护理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医院医疗治疗的高低,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4]。因此加强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管理势在必行。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性质要求其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其隐患,从细节着手,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为科室提供高质量的无菌物品,推动整个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5]。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实施细节管理后总满意度为92.2%显著高于实施细节管理前的7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在消毒供应室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实施细节管理,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以及提高护理质量,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供应室护理论文:综合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探析

【摘要】 目的 探析综合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6月集中消毒供应室应用常规管理阶段作为对照组, 2015年7~12月应用综合管理阶段为观察组, 对比两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服务质量评分为(94.5±17.8)分、护理质量(91.5±15.8)分、收回供给及时度(96.5±16.7)分、服务意识评分为(96.5±18.8)分、安全意识(93.5±15.6)分、防范意识(97.5±16.8)分优于对照组的(77.5±5.8)、(74.3±6.1)、(80.2±6.7)、(67.5±4.6)、(68.3±4.8)、(67.2±4.3)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综合管理;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实践效果

集中消毒供应室是进行医院各个科室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器具的清洗和消毒的科室, 其目的在于为院方各个科室提供无菌物品, 因此, 集中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对预防出现医院感染事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以本院集中消毒供应室实施综合管理前后的2个阶段进行对比, 探析综合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6月本院集中消毒供应室应用常规管理阶段作为对照组, 随机抽取12名集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和其他临床科室工作人员进行调查, 以2015年7~12月应用综合管理阶段为观察组, 随机抽取12名集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和其他临床科室工作人员进行调查。

1. 2 方法 2013年度本院集中消毒供应室应用常规管理。2014年度应用综合管理:①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 明确小组成员的任务, 对集中消毒供应室的改革工作环节进行全方位监察, 采用全程监控的方式以便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并且对新入职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制度、服务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岗前培训;②环境管理, 针对集中消毒供应室的不同区域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案, 合理防治科室内的各类型设施、用物,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合作, 确保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质量;③物品管理, 遵循分类回收原则, 根据物品的性能等采取合理的清洗方式, 并做好记录工作。

1. 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科室满意度;②集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防范意识, 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其中科室满意度以科室人员对集中消毒供应室的服务质量、护理质量、收回供给及时度方面的评分进行评定, 临床科室满意度和集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防范意识指标均采用0~100分的计分制。

1. 4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科室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服务质量评分为(94.5±17.8)分、护理质量(91.5±15.8)分、收回供给及时度(96.5±16.7)分, 对照组的服务质量评分为(77.5±5.8)分、护理质量(74.3±6.1)分、收回供给及时度(80.2±6.7)分,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421、7.181、6.405, P

2. 2 两组服务意识、安全意识、防范意识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服务意识评分为(96.5±18.8)分、安全意识(93.5±15.6)分、防范意识(97.5±16.8)分, 对照组的服务意识评分为(67.5±4.6)分、安全意识(68.3±4.8)分、防范意识(67.2±4.3)分,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95、10.917、12.355, P

3 讨论

集中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医疗器械消毒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工作任务是确保医院的医疗器械卫生和安全, 由于医院的诊疗器械和相关物品需要重复使用, 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携带一些病菌, 集中消毒供应室需要对上述器具进行严格消毒, 为了避免出现院内感染, 在管理方面, 需要严格做好质量监控工作[1]。

常规的管理模式未重视就科室内不同的功能区进行相应的管理, 对科室的各个工作环节

监管工作力度不够, 也未充足的重视和采购科等相关科室之间的协调合作, 造成医护用品质量难以确保, 临床科室的满意度较低等现象, 本次研究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是从工作人员入岗位之初, 就对其进行专业的工作制度、服务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岗前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为其优质工作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并且通过成立管理小组, 切实的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并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处理问题, 针对集中消毒供应室的各个功能区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针对物品管理, 依据其性能做好消毒清洗, 从而达到为各个临床科室提供无菌的诊疗器械和相关物品的目的[2, 3]。

根据研究结果, 实施综合管理后, 观察组的临床科室满意度(包括科室人员对集中消毒供应室的服务质量、护理质量、收回供给及时度方面的评分)、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防范意识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综合管理, 能够有效的提高科室医务人员认可度, 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 防范意识, 值得进行推广。

供应室护理论文: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的细节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的细节管理。方法:选择我院消毒供应室2013年1月-12月实施的护理管理设定为对照组,选择我院消毒供应室2014年1月-12月护理管理中增加细节管理设定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细节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医院管理理念也在不断完善,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模式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1]。为改善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消毒供应室2013年1月-12月实施的护理管理设定为对照组,选择我院消毒供应室2014年1月-12月护理管理中增加细节管理设定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护理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消毒供应室2013年1月-12月实施的护理管理设定为对照组,选择我院消毒供应室2014年1月-12月护理管理中增加细节管理设定为观察组,两组选择相同的医务人 员7名实施护理管理。

1.2方法

对照组在2013年1月-12月实施的护理管理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根据规章制度与各项规范实施管理。观察组在2014年1月-12月护理管理中增加细节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建立管理小组:建立管理监控小组,由护士长、骨干护理人员及责任护理人员组成,有着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小组成员要定期对消毒供应室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护理中的不足,及时做好上报与反馈等工作。对于可能发生倾向性问题要做好预见、预查与预防,防止发生不良结果[2]。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细节管理和护理服务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水平细胞管理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高效护理服务也是在护理中的各个细节表现出来的。所以,细节管理可以有效培养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护理人员可以以患者为中心,真正实现对患者的关爱,增强责任心。

清洁及灭菌管理:护理人员要做好医疗器械的清洁,可以保证灭菌的顺利完成。器械处理要先将血迹与污迹等清除干净,再对器械进行灭菌处理。包括了冲洗、洗涤和漂洗、终末漂洗等步骤,灭菌则分成清洗、消毒、灭菌这三个环节。做好医疗器械的清洁和灭菌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医疗的疾病感染[3]。

护理人员细节管理: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知识储备,才能面对医学的进步与工作中的需求。护理人员既要掌握护理知识,还要学习物理机械及化学反应等学科知识,学习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等知识,学习医院消毒供应相关管理规范,为消毒供应工作提供更专业的知识。护理人员通过岗位培训,提高整体水平,改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人员还要定期接受安全教育,以检查会议的形式,找出安全问题的各项隐患,日常护理中坚持无菌操作,做好生物监测与灭菌,保证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还要提高职业防护意识,消毒供应室的特殊性导致工作风险比普通科室高,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同时,还要指导护理人员做好职业防护,根据消毒技术规范操作,加强安全教育,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做好通风换气,减少疾病发生。

1.3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中根据我院自拟调查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发放问卷30份,实际回收30份,回收率100%。护理满意度包括了服务、发放、回收、包装等调查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护理质量包括服务意识、风险防范能力及安全识别能力等,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回收满意度(9.8±0.2)分,发放满意度(9.4±0.6)分,包装满意度(9.8±0.2)分,服务满意度(9.4±0.3)分;对照组回收满意度(8.0±0.1)分,发放满意度(8.2±0.7)分,包装满意度(7.9±0.4)分,服务满意度(7.7±0.7)分;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情况

观察组安全识别能力(9.3±0.7)分,风险防范意识(9.2±0.8)分,服务意识(9.2±0.7)分;对照组安全识别能力(7.2±0.8)分,风险防范意识(8.1±0.5)分,服务意识(8.1±0.4)分;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消毒供应室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主要场所,所以,一定要提高护理管理,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的配置与整体素质、器械等都会影响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只有重视细节管理,才能避免医院内发生感染,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细节化管理模式把护理管理从小处着手,避免护理管理发生风险,提高了临床管理质量。本次研究与报道一致[5]。可见,要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就要加强消毒供应室细节管理,抓好每个细节,完善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机制,保证每个消毒、灭菌等流程都根据规范操作。每名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都要坚持热心、精心、细心、耐心和暖心作为工作准则,坚持到工作流程中,将细节管理进一步落实,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总之,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应用细节管理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临床护理质量,使消毒供应室保持良好的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供应室护理论文: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对供应室护理人员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摘要:目的 探讨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对供应室护理人员安全防护知识和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供应室50例护理人员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介入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将50例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职业防护行为及清洗灭菌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生物损伤、化学损伤等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专业技能培训;供应室;护理人员;安全防护

供应室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它担负着医疗器材的清洗、包装、消毒和供应工作,供应室内每项工作均关系到医疗、教学、科研的质量,但供应室护理人员工作中长期与粉尘、化学消毒剂等危险因素相伴,因此提高供应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我院供应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应用于供应室管理中,现将临床应用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供应室2014年5月~2015年5月50例护理人员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男5例,女45例,年龄18~32岁,工作年限在3~11年,按照是否介入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将50例供应室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5例,女45例,平均年龄(23.9±2.6)岁,工作年限(8.2±1.7)年,受教育程度中中专17例,大专28例,本科6例,职称中护士28例,护师19例,主管护师4例,对照组50例,男5例,女45例,平均年龄(24.2±2.4)岁,工作年限(7.9±1.8)年,受教育程度中中专15例,大专20例,本科15例,职称中护士30例,护师15例,主管护师5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培训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在带教模式基础上介入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具体培训方法包括:培训时间,此次培训时间初步确定为8个月,培训2~3次/w,培训时间2h/次,对于培训考核效果不佳护理人员可延长培训时间和频率;培训内容,培训可采用理论教育、实践技能操作、现场演示等方式,理论教育使用我院自制的培训教材,培训教材根据供应室工作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1],同时按照工作特点制定各项紧急预案,防范各种可能的危险事件,理论教育选取年资较长的护理人员轮流授课,实践技能操作和现场演示则由各小组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到更高等级医院进行学习,实践操作采用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超声清洗、干燥柜、医疗器械回收清洗、包装等环节均可采用实践操作,实践操作过程中由专人进行现场考核,当场指出实践操作不当护理人员,并进行指导操作,培训过程中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延长培训时间及频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职业防护行为及清洗灭菌合格率。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及职业防护行为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调查内容包括化学损伤、生物损伤、心理损伤及物理损伤等内容,每项调查内容设定4~9个问题,回答正确率超过90%即为熟悉,问题回答率在50~89%即为掌握,低于50%即为了解[2],职业防护行为调查内容包括工作过程中是否戴口罩及手套、脱去手套后是否洗手、浸泡消毒时是否加盖子、搬运物品是否屈膝屈髋、锐器是否有专门的存放盒、锐器伤手后是否挤血及流水冲洗、艾滋病职业暴露时是否登记报告等,比较两组采取上述措施的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比较:观察组生物损伤、化学损伤等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供应室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的职业暴露风险,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心理因素等,生物因素如各种污染品收集、整理等过程中会伤害工作人员,实际工作中操作不慎即会发生伤害事件,再如物理因素中噪音、尖锐物等不仅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而且极易忽视其危害性,因此加强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及提高安全意识,对于保护工作人员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生物损伤、化学损伤等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经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后各项职业防护行为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职业防护应从预防入手,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树立防护理念,规范操作行为,医院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完善监测系统,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不断的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要始终明白;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和患者。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保险箱",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作为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要不断的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规范工作,才能更好的为临床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为医院的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反复多次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使我院的消毒供应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由此说明,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能显著提高供应室护理人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降低供应室工作人员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保证供应室工作人员自身安全,在供应室安全防护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供应室护理论文:细节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对细节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我科于2015年1月起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重实施细节管理,分别选择2014年间在我院工作的40位医护人员及2015年间在我院工作的40位医护人员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模式以后,两组在满意度方面相比较显示,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细节管理;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

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供应必不可少的链条,承担了医院灭菌、一次性用品供应及清洗医疗器的重任,其工作质量对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问题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对于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不能有丝毫疏漏,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医院感染等风险事故的发生[1]。所以对消毒供应工作做好严格的把控,杜绝出现医院感染事件,是每个医护人员都要重视的事情。为了更好的管控集中消毒供应室的各个环节,我院采用了细节管理,为了对细节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特进行此次研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5年1月起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重实施细节管理,分别选择2014年间在我院工作的40位医护人员(对照组)及2015年间在我院工作的40位医护人员(观察组)进行对比研究,对我院行细节管理措施前后两组的护理质量和临床科室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普通管理,观察组实施细节管理,对两组的临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细节控制方法如下。

1.2.1构建质量控制小组 将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划分小组,并进行差异化组内分工,责任到人,每一个人都需对自己的责任范围及任务有确切的认识。临床实践显示,很多的消毒问题都是因为护理人员间没有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而导致的,职责范围不明确会造成重复工作或是交叉错漏等多种问题的出现。构建质量控制小组,并选择专人对消毒的过程进行把控,不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而且还可以对护理人员的消毒情况进行评比,督促工作能力的提高。另外要注意定时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从各个方面提护理护人员的工作素质及业务水平[2]。

1.2.2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清洗质量。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回收器械等进行分类清洗,按照器械不同的属性来分类,以防止对医院的环境造成污染,避免产生细菌或感染病毒,并注意按照操作规程选择正确的方法清洗、消毒。在清洗、消毒等工作完成之后,要及时将物品转交到包装部门进行包装,根据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包装时要认真检查器械的清洁度、干燥度及数量等,标明已消毒物品的灭菌时间、有效使用时间等。

1.2.3环境控制 消毒供应室是整个院方消毒、灭菌的工作中心。要进行合理的分区,区域划分明确可有效防止细菌及病毒感染的发生。选择专门的护理人员对区域内器械进行贮藏及管理。

1.2.4发放流程控制 消毒供应室完成消毒工作后将物品发放到临床各科室,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核查及交接规定,防止出现混乱。回收及发放物品人员要分工明确,需要回收的物品坚决不能使用发放车运输,发放的物品也杜绝使用回收物品车装载。消毒供应室要与各科室之间做好联系,处理好工作的交接问题,保证物品发放过程中无其他不良影响因素出现[3]。

1.3统计学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

2 结果

两组在满意度方面相比较显示,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消毒是医院医疗器械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等工作的关键环节所在,是控制及预防感染的重要工作,集中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不可缺少的一个部门,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大量聚集的地方,所以做好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一个重点,必须将细节管理认真落实[4]。临床实践显示,在行集中消毒供应工作时实施细节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满意度良好[5]。在进行细节管理时可具体分解医院的医疗工作,对整个工作内容做出合理计划,重视消毒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以构建工作小组的方法将责任分派到人,提高每个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针对性及责任心。在消毒供应护理管理中采用细节管理,能够有效的抑制病毒传播,查杀感染源,提高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此次研究显示,两组在满意度方面相比较显示,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细节管理模式应用于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科室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供应室护理论文:探讨护理新理念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新理念应用于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对我院消毒供应室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实行护理新理念管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实施前后消毒供应室内的无菌医疗用品的消毒情况以及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在消毒供应室开展护理新理念管理之后,无菌医疗用品的消毒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P

【关键词】护理新理念;消毒供应室;管理;应用效果

为了提高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水平,对其中的护理人员实行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案十分必要。为了探讨护理新理念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文章对我院消毒供应室的所有护理工作者开展了护理新理念管理,现将详细的过程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这段时期内我院消毒供应室中的所有护理工作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开展对象,所选对象共16名,年龄均在21~46岁的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28.7±3.4岁,其中,男性4名,女性12名。职称:护士4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护工3名。工作经验:所有护理人员中工作年限最短2年,工作年限最长25年,平均工作年限11.8±1.9年。工作内容:包括对全院内各个科室中可重复使用的所有医疗用品进行消毒、包装、检查核对、发放、回收及处理工作。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室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实行护理新理念管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实施前后消毒供应室内的无菌医疗用品的消毒情况以及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情况。

1.2.2 管理方法

1.2.2.1 实行“五常法”管理:“五常法”包括常整顿、常清洁、常自省、常组织、常规范等五个方面的内容[1]。通过对我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上述五方面内容的约束和管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同时从根本上对消毒供应室的环境进行了整顿与改善。在运用“五常法”进行管理的同时,不仅要不断完善管理方法和制度,还要进一步督促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与互帮互助精神的提高与培养。

1.2.2.2 贯彻“三化”理念:“三化”理念包括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以及物品摆放整齐化等三个方面的内容[2]。通过在我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贯彻“三化”理念,从而保证该科室工作环境的安静、整齐与美化,一方面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对工作环境的满意程度,另一方面还可提高无菌医疗用品的消毒程度。

1.2.2.3 制定并严格执行工作流程:根据护理工作人员的职称、工作年限以及个人特点等进行工作流程的制定,务必使工作流程满足科学化、规律化等特点。在日常工作当中,要求护理工作者严格按照工作流程中的相关内容与规定进行操作,避免工作差错与失误。

1.2.2.4 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室的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中,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出与整理,对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积极解决和处理。同时,定期开展例会进行讨论,将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列入下一个PDCA循环当中。

1.2.2.5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对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排班、考核等管理时,利用信息技术来操作,以提高效率并减小差错。在日常对护理人员操作的监督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监控,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警惕性和积极性[3]。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5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所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计数数据和计量资料分别使用卡方和t方法进行检验,设定显著学水准为a=0.05,当所得P值小于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实施护理新理念前后的无菌医疗用品消毒情况及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情况见表1中所示。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知,实施后无菌医疗用品消毒情况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消毒室供应室在医院作为一个综合性科室,是全院的核心所在,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科学性及操作性。其不仅负责向医院提供无菌敷料、无菌医疗器材以及其他类型的无菌医疗用品,也是对已经使用过的医疗用品进行处理的主要场所。同时,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开展与管理质量与医院中发生热源反应、院内感染、预防感染与降低感染率以及微粒危害等各方面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对医院整体的医疗效果、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保护具有间接的影响作用[4]。

对消毒供应室的所有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新理念管理模式具体是从转变管理方式、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宣教及推广、严格监督及考核等几个方面来实行的,能够把“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落到实处,充分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无菌用品消毒与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其服务技术和服务意识[5]。同时,还促进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程度,在改善消毒情况的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对我院消毒供应室的所有护理人员实行护理新理念管理模式后,无菌用品消毒效率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均明显提高,证实了该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开展。

供应室护理论文:护理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消毒供应室是向医院各个科室提供各种无菌辅料、无菌器械以及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水平质量与医院热源反应、院内感染的发生息息相关。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如何提高供应室人员自身素质及工作水平、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熟练掌握消毒灭菌仪器使用方法和规范护理行为等方面的护理质量控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供应室;应用

0引言

消毒供应室是向医院各个科室提供各种无菌辅料、无菌器械以及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水平质量与医院热源反应、院内感染的发生息息相关。医院应该合理规范重新建筑消毒供应室,更新更换先进设备,周密细致制定各项工作流程、岗位职责、质量控制标准,使消毒供应室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整个医院医疗器械和其它污染物品的回收及无菌物品的发放任务,杜绝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本文就护理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制度落实和护理质量的细节管理

1.1相关制度的有效落实

对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进行完善,促使相关工作的有效组织进和开展。确保护理制度的严格落实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对此需要以“重点查,反复查”的原则促使其制度意识的强化,从而加强护士工作的过程管理,最终实现各种查对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1.2护理质量的细节管理

对消毒供应室标准化质量文件及操作流程进行完善,促使护理质量的良好实现。由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对这项工作进行实施必须具备较强的独立性。通常是由一人对各项工作进行实施,其中消毒灭菌物品的操作就会容易出现各种失误,而只有相关操作的质量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护理工作的实施才能得以确保。此外,还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的规程,充分履行护理工作者的职责,从而确保护理质量的提升。细节管理是促使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护理工作需要依靠一个个细节的实施才能得以完成。优秀的护士在按时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细节措施及管理的实施,才能获得良好的护理工作质量。作为护理管理者,不仅需要促使宏观控制的实现,还必须通过细节管理的执行对各项工作进行监控。只有这样,工作中的各个细节才能得到工作人员的重视,护理质量的提高效果也就更为突出。

2消毒供应室安全意识的细节培养

2.1 加强护理人员岗前安全培训, 强化其护理安全意识

细节管理是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的重要保障,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消毒供应室的管理目前也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因此,护理人员要胜任这项工作,除了掌握相关护理知识之外,还要对机械物理知识、电工电学知识、化学和数学知识以及医院感染和消毒隔离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故有必要定期组织全科的医务人员学习《消毒技术规范》以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对其加强岗前的培训,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确保临床工作质量。

2.2 定期分析护理安全形势

科室必须要建立相关护理缺陷的管理登记本,要对所有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定期召开安全管理会,查找出问题的关键,分析护理安全形势,尽量把护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要对高压消毒包的灭菌效果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测,并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从而确保防范工作的落实到位,防范医院疾病感染的发生。

3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的细节管理

护理管理是以各项质量标准为原则,制约、促进医院护理行为活动的整体护理质量。为此,护理质量标准的执行过程中,细节管理占据的地位非常重要,而细节管理的实施与否,对护理质量的影响非常巨大。如消毒供应室中消毒包的发放和回收,护理人员未能严格的进行相关项目的登记,在进行发放的过程中就会容易发生丢失等较为严重的发放错误。所以,对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的实施而言,细节管理作为一种手段对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通常可以通过下列措施促使细节管理活动的实施,以促使护理质量的有效提高,确保消毒供应室能够顺利的进行各项工作及活动。

3.1要熟练掌握消毒灭菌仪器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应了解消毒灭菌仪器简单故障的维修方法和显示信号的含义,熟悉和掌握消毒灭菌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功能、操作步骤,坚持做到定期保养。及时去除发现的结晶、腐蚀的线板,擦拭干净先用去离子水处理后用纱布或棉签擦干,禁止用无水乙醇。特别要注意仪器存放的环境,防潮、防尘、保持操作台的干净。同时,应该建立回收―洗涤―包装―灭菌―发放不逆行的工作程序,形成由污到净的合理布局,防止交叉感染。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质量控制标准,对针管每批做澄明度、PH值、氯化物监测和每月一次试验热源监测,高压蒸汽灭菌柜严格进行程序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对一次性使用的输液器等物品认真兑换、回收、毁形,杜绝重复使用,避免社会污染。

3.2规范护理行为

应建立护理风险报告、预警制度,控制护理差错发生;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中开展百日全勤无差错、全年全勤无差错等安全竞赛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服务意识;重视护士职业安全管理,并实施护理职业风险报告制度,保证医、患安全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护理质控组织,按省护理中心护理质控标准对护理质量实行定期检查、公布成绩、书面反馈整改以保持护理质量的持续性。同时,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全面提高护士素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医学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从法律责任的高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护理人员应学法、懂法、用法,增强防范纠纷的意识和能力。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职责、制度,规范护士的行为,不定期地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建立完善的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4总结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使消毒供应室工作走向了规范化和标准化,有效防止了院内感染,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供应室护理论文: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集中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措施和质量监控作为研究对象,从护理的质量和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两个方面考核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情况;结果 细节管理开展前后,护理人员在服务意识、安全问题辨别能力和差错防范意识等方面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关键词】 细节管理;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

在医院中,专门设立了一个集无菌物品和诊疗物品以及器具械灭菌、消毒、清洗为一体的部门,被称作消毒供应室,清洗医疗物品上的各种细菌和病毒。为此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可有丝毫的疏忽,倘若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引发严重的感染事件。本文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集中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措施和质量监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细节管理,成效卓越,具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88例,均为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对我院集中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措施和质量监控情况进行评价的医务人员。

1.2 方法

对消毒供应室进行细节管理,具体情况如下:(1)成立质量监控小组,强化消毒隔离和安全防范意识,第一责任人为护士长,要和质控组长相互配合,对各个环节都要予以严格的检查。强化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心,在对工作负责认真的情况下保障物品的安全和质量。同时要组织小组内进行供应室应急预案、流程、制度和职责的学习;(2)清洗操作的流程要规范,确保清洗的质量。回收的物品、器具、器械要按照规定予以清洗和消毒,而后对其进行分类;(3)物品、器具和器械的包装要规范,以其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恰当的包装材料,例如布包布、纸塑袋、一次性的医用无纺布[1]等;(4)下送下收制度要明确,下收车和下送车不可混合使用,要明确分开,并且标有显著的记识,按照要求分区域停放、消毒和清洁;(5)临床科室要与消毒供应室建立相互沟通的联系本,全面的采纳各个科室的意见和建议,以完善工作。上述各个细节管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医疗物品、器具、器械的清洁和安全,这不仅有利于增强护理的质量,还能够确保护理服务的顺利开展。

1.3 观察指标

对开展细节管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是从护理的质量和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考核。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为P

2 结 果

2.1 细节管理开展前后的护理质量对比

细节管理开展前后,护理人员在服务意识、安全问题辨别能力和差错防范意识等方面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表1 细节管理开展前后的护理质量对比

2.2 细节管理开展前后的医务人员满意度对比

细节管理开展前,医务人员的总满意率为75%,实施细节开展后后,医务人员的总满意率为94.32%,前后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表2 细节管理开展前后的医务人员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现在,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所以他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的质量,同时对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就医院而言,不仅要提高治疗的水平,还应该提升服务的质量,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才能够在不断加剧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只有将护理服务渗入至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才能够确保护理的质量。在进行细节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责任,这样不仅能够强化人员的责任心,还能够在出现问题时迅速找到根源的所在;其次是加强对过程的管理,就集中消毒供应室而言,所有的物品和器械全部要按照规定进行消毒,不可有任何遗漏,消毒完成后要对其进行分类和包装,在回收和下发的时候也要做到明确和详细,不可出现混淆等情况;最后是要积极的听取建议和意见,这样才能够不断的完善。医院内的消毒供应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所以在细节管理中,要加强对其工作人员的培训,这不仅可以强化其专业知识,还能够提升个人素质,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以前的研究中,在对消毒供应室开展细节管理后,感染率明显降低,而且满意度颇高[2]。在本次研究中,经过周密的细节管理后,护理人员在差错辨别能力、安全防范意识、服务态度等方面明显提高,而且经医务人员反馈发现其满意度已经达到了94.32%。这也就表明,细节管理的实施对于消毒供应室的管理非常有效。

综上所述,将细节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中不仅提高了其管理的效果,还明显增强了其护理的质量,颇受好评,临床应用价值大。

供应室护理论文: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分析

【摘要】 目的:对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参加供应室护理者14名,对其发送问卷调查,就护理职业暴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结果: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中,物理因素高于化学因素,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措施

本文主要根据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参加供应室护理者14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参加供应室护理的14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全是女性,年龄(27―54)岁,平均年龄48岁;工作年限≥10年有13人,5年≤工作年限≤10年有1人,文化程度为大专有4人,中专9人,本科1人。分别对其进行供应室职业护理暴露等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原因。

1.2调查方法

分两步对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问题进行调查,第一步,结合本院供应室护理常见问题,就护理职业暴露因素进行分析,依据相关参考文献制定相关调查问卷内容。第二步,对参与护理职业的14名护理人员发放问卷调查14份,要求护理职业者按照实际情况填写,并将问卷全部收回。对14份问卷进行选项统计,以此明确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从而制定相关防护措施。

1.3观察指标

对供应室护理职业中物理因素的利器损伤、紫外线损害、噪音以及烫伤等进行分析记录;对化学因素中的化学消毒剂,生物因素中注射器感染、分泌物传染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包完成统计分析,一般的资料应用标准差为(x±s),计量资料应用t完成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完成检验,当P

2 结果

2.1职业暴露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比较

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主要表现为化学、物理及生物三大因素,其中,物理因素高于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物理因素、化学及生物因素比较(n)

2.2职业暴露具体危害因素比较

在职业护理暴露具体危害因素中,紫外线损害与利器损伤因素明显比化学消毒、噪音以及烫伤等危害因素高,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供应室中护理职业暴露因素比较(n)

3 讨论

目前,我国医院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因素呈现不断增涨趋势,主要包括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化学因素三大方面[1]。在物理因素方面通常表现为利器损伤、粉尘、高温以及噪音等。由于供应室护理在护理中对护理包处理不当,导致使用过的刀片、注射器、缝针等造成了护理人员刺伤,而护理人员自身存在伤口或利器被污染,则会对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巨大损伤和威胁。在供应室护理中高压灭菌以及烘干的普遍使用,致使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发生烫伤的概率较大,也给护理人员造成一定的身体伤害[2]。因此,在对锐利器械进行护理期间,可通过戴手套的方式避免划伤,例如刀片注射器等医用器材则不用手直接接触,护理人员对器械护理前需对自身是否存在伤口进行详细的检查,避免被感染而造成的不良影响[3]。另外,护理人员在面对噪音时,可佩戴防辐射隔音效果强的头套,缓解噪音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和情绪。

生物因素方面通常表现为供应室护理人员在对使用过医用器械进行回收护理或处理时受到的损伤,例如,使用过的针头、注射器以及注射剩余药水等,这些医用器械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沾有患者的分泌物、体液以及血液等,且大多具有传染性能。护理人员在对医用器械进行清洗处理或清点护理过程中,极易导致微生物病菌通过人体年末或者是皮肤进入人的体内,从而对身体造成感染,严重影响到护理人员的生命健康[4]。因此,对使用过的针头注射器等,护理人员可通过钳子和镊子的使用,护理人员应禁止将患者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具有传染性物件进行直接分离操作,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具有传染性的生物病菌。另外,高压水枪在对管道或医疗场地进行冲刷处理时,产生的微生物极易被人体吸入,从而引发呼吸道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此项操作时,需戴防毒口罩,以此加强防范。

化学因素通常指的是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在对医用器械设备进行消毒时,大多消毒剂因具有强烈的挥发性、腐蚀性以及刺激性,容易对护理人员身体带来不良反应造成不良影响,尤其对眼睛、皮肤等脆弱部位。另外,供应室的仪器设备在使用时携带的化学成分对护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了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情绪和工作效率。因此,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护理人员需穿戴防毒口罩或面具,避免挥发性刺激性的化学物品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5],在回收使用过的剩余药品中,极易发挥的药品会造成支气管炎甚至呼吸系统的损伤,同时,药水极易溅到皮肤和眼睛上,引发皮炎或结膜炎,护理人员需穿戴防水防腐蚀围裙、口罩、长袖隔离衣以及防水靴等,减少化学因素对护理人员的伤害。

本研究表明,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因素种类复杂多样,主要以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为主,其中物理因素高于化学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供应室护理职业中危害因素以物理因素为主,同时以利器损伤为主要体现,因此,医院有必要针对护理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制定相应措施,使供应室护理者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作者简介:唐喜艳;性别:女 ;籍贯:广西河池;学历:大学本科;出生年月:1980.02;职称:主管护师;主研方向:护理管理

供应室护理论文: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对策浅析

【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分析危险因素,探讨保护与处理对策。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及防护措施。结果:全部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经过消毒供应室危险因素预防教育,同时强各种防控力度及配套设施后,6个月时间内未发生因危险因素预防不到位而产生的人员损伤。结论:加强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教育,积极预防危险因素,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安全与对策

每个医院的消毒供应室都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科室,是医院中集中处理各种医疗垃圾的场所,包括处理临床各科室使用的所有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及器械,由消毒供应室专业人员进行的回收、清洗以及消毒处理。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长期暴露在各种消毒灭菌因子及污染物品下,受到化学和生物等多因素的威胁,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保护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健康及安全。本文探究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分析危险因素,探讨保护与处理对策,现报到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我院消毒供应室于2011年6月-2012年1月间对医护人员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消毒供应室危险因素预防教育,同时强各种防控力度及配套设施,分别对教育及措施执行前6个月(2011年1月-2011年6月)及教育及措施执行后6个月医护人员经历危险因素及预防情况进行统计。

1.2危险因素预防及处理方法

1.2.1标准的隔离措施

回收物品时须戴双层手套,戴口罩,穿一次性隔离衣和鞋套,如果上述物品发生破损时应立即更换;对供应室采取区划管理,分为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工作人员离开污染区时,脱掉鞋套、口罩、手套和隔离衣后应重新洗手,回到污染区时要再次穿戴未污染的防护用品。

1.2.2作好清洗消毒

消毒清洗感染性污染物品时,须采取正确的使用方法来使用消毒剂,使用的同时要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做好防护。若医护人员不慎被锐利的器械刺伤,应及时将伤口淤血排除干净,并用大量无菌水冲洗伤口,之后使用碘酊消毒;必要时应接种免疫球蛋白。应对定期跟踪检查刺伤的人员,供应室全体人员都应接种乙肝疫苗。

1.2.3人体消毒防护

医护人员应坚持经常洗手,并对皮肤和手进行消毒。即使操作时戴着手套,每次操作完成时也应该洗手。洗手时应按照六步法认真清洗双手,这样才可有效的清除掉手上所携带的大部分微生物;医护人员要同时明确所接触过的污染物品,需要用碘伏等皮肤消毒剂对皮肤进行消毒。每次洗手后使用一次性纸巾擦手。

1.2.4预防及防护措施及教育

一切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于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要让医护人员接受职业安全的防护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因为在基层医院的消毒供应室人员中,存在部分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低,缺乏相关知识和医学教育,自我防范意识较差。因此须定期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供应室工作的危险性,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使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自觉主动地执行防护措施,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1]。

2 结果

全部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经过消毒供应室危险因素预防教育,同时强各种防控力度及配套设施后,6个月时间内未发生因危险因素预防不到位而产生的人员损伤。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常见的危险因素

3.1物理因素

消毒供应室中的物理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消毒供应室常用到的各种物理灭菌设备,如日常消毒工作中常用到的远红外干热灭菌,紫外线照射灭菌和压力蒸汽高温灭菌等,无论是红外线、紫外线还是高温蒸汽,这些灭菌条件对于暴露在其中的工作人员都是危险因素,其中紫外线和红外线会损害人体的眼睛、皮肤;而高温蒸汽环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人体健康。

3.2化学因素

在日常临床医疗活动中常用到各种化学消毒剂,均存在一定的刺激性、毒性和腐蚀性,有些实际不仅存在毒性还有一定的腐蚀性,例如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经常操作使用这些消毒剂,难免会有直接接触或吸入,接触后可能会对呼吸道产生刺激,接触到皮肤或黏膜会产生相应的皮肤黏膜损伤。

3.3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消毒供应室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污染器械的回收及清洗过程中,有可能被剪刀或针头等锐器刺伤。而医用注射针头是造成医护人员刺伤的最常见的锐器。据报道显示,全国有80%的护士曾受过针刺伤[2]。针刺伤本身并不可怕,但在消毒供应室回收的各种污染器械通常带有病人的血迹和分泌排泄物等,这些物质可能会存在大量致病的微生物,如果每天接触,会使医护人员受到感染的可能,有报道称,健康的医务人员所患的80%-90%血液传播疾病都是由针刺伤所致,其中主要包括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疟疾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