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时间:2022-03-19 05:30:25

导语:在初中地理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尝试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一线工作者的基本任务,我们必须积极面对,认真思考,抓紧落实。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有效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一、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

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

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去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说明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

二、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

1、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勇于尝试的表现机会。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学会阅读,运用地图和图表,学会实地观察,社会调查,初步掌握分析地理资料的基本方法.这就需要教师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如何调动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与学生建立现代师生交往观,建立真正的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亲和,友善,慈祥的教师新权威,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师生互动的情景,一定要有生生互动的活动,要在互动中把课上“活”上“灵”,在充满活力与灵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教育学生。

2、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好奇乐学的积极兴趣。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的目的。地理学科本身的独特性,以及它丰富的内容,为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去领会,去感悟,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把学生带入和谐,自然;轻松,愉快的学习境界,增强地理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教师要教的内容是学生想学的,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人文素养。

3、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主动的成功体验。成功与兴趣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学生的积极性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而学习的积极性又是学习动机伴随学习兴趣形成的,兴趣带来成功,成功激发兴趣。而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是提高基础地理教学质量,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对教学教法过程进行精心设计,采取适当的方式,提供恰当的感知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功能,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使他们真正乐学,成功。

三、灵活渗透的教学策略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也没有固定方法。从教学设计取向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也可以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在不同取向指导下,各种不同渗透形式和渗透方法的灵活运用便构成了不同的渗透策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地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普遍存在“渗透死板”的问题,如我们在各种“公开课”中最常见到的一幕,往往是教师在该节课结束前集中渗透几分钟,或者让学生在稿纸上写心得给听课者看。显然,这样的渗透方式“痕迹”太重,过于呆板,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信息技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作用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和家庭当中.在教学工作中它不仅能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地理教育上的应用,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而且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加强,并且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的运用,还会更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心理更加协调,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五、总结

我们应该致力于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学生创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愉快的适应学习环境;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从而使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取得学习成功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摘要:教师在学习、钻研信息科学中,要多留心新闻,多关注时事、科教片、多做投影片、多媒体课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由“时间+汗水型”的教学向“效益+科研型”的转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现代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直观 丰富 优化

现代地理教学的改革迫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重视图式教学,创造学生身临其境的氛围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锻炼,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教师在学习、钻研信息科学中,要多留心新闻,多关注时事、科教片、多做投影片、多媒体课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由“时间+汗水型”的教学向“效益+科研型”的转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现代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首先,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可通过三维影视宏观纵览地理环境,微观放大展示地理模型、标本,使地理课堂比较生动和直观地模拟地理现实。此外,它使媒体转换更方便迅速,可代替教师现场的讲解、板书和演示,尤其对重复授课多的地理教师来说,大大减轻了教师重复、繁杂而机械操作的劳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获得了丰富而直观的教学信息 ,增加了地理课堂教学容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前的导入对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总是对新鲜的事件充满好奇心,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憧憬。

教学中,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电影、cd、vcd、摄像系统等都将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无限渴望。例如,在初中地理第三册中有一节《收听天气预报》,若老师在课前用录音机录下前一天的天气预报,在课堂上,先播放,然后引出所学的内容,这种新颖的导入可紧紧地套住学生的注意力,自发产生一种对了解有关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的兴趣,如果教师边作板书边分析天气预报中用到的符号,并由此引申到世界各地的天气预报,必将大大提高学生对地理的感性认识,激发探索地理奥秘的激情。

第三,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地理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的媒体进行综合教学,必将优化教育。学生不但要具备科学的思维、工作和生活能力,还要不断摄取增强素质的新知识和使用新知识的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则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宽广的条件。上课时,学生通过观看各种颜色的地图、图片、引人入胜的动作、优雅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消遣。课后,老师可布置相关的作业,强化学生主动学习机制,将师生协作、生生协作的互动学习引入学校、家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从广度往深度上发展,在注意观察地理现象的同时,认清现象的本质特征,理解掌握它。这样让学生分辨出知识的主次关系,去伪存真,培养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四,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多媒体计算机能把各种地理事实材料:平面的和立体的、静止的地理事物图像和动态的变化过程、外部的形态和内部的结构等展现在学生眼前,而且计算机的可控性,使学生能够有选择地更仔细地观察到各种地理事实材料,不致漏掉某些关键的信息,这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正是因为学生能充分接受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的地理事实材料,才有利于学生认真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得出所要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因为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创设出接近真实的地理事实情景,让学生带着疑问观察,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可能出现的结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当结论与验证结果一致时,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问题。

第五,点面结合,扩大学生视野

以形象生动的现代教学媒体为载体,相信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效果会更好。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良好的视觉优势,其通过投影片、录像片、教学电影、电脑多媒体软件等视觉、听觉媒体,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的活动,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加强初中地理教学的学科渗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摘要】地理学科集自然、社会和环境于一身,其知识构建涉及许多学科,并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撑。由于其本身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容易找到学科渗透的结合点。地理中的自然部分与理、化、生等学科密切相关,人文部分与语、政、史等学科紧密相联。本文着重阐述地理与其他学科间的结合点、交叉点、生长点,并以之为根据在教学中进行学科间有机渗透,强化学生渗透意识,增强综合素质。

【关键词】学科渗透;综合素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其他学科是构建地理学科体系的重要基础,已经与地理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地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科渗透,不但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策略,而且还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加强地理与其他学科知识渗透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突出个性,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更加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将初中地理与其他学科间渗透的结合点、交叉点予以阐述。

1 语文在地理中的渗透

在许多语文知识中隐含的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在地理中渗透语文知识既增加趣味性、探究性,又可提高文学修养。

1.1 诗词歌赋、名家名篇。例如:“橘生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说明淮河南北气候的差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让学生在体会诗句的意境中去勾勒诗句所描述的地形区;“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揭示了地球自转的规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句表达气候、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规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诗句中包含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特点、影响范围的知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峨眉高万仗,夔巫锁西风。江流关不住,众水尽朝东。”分别描绘了泰山、桂林、钱塘江、三峡优美壮观的风景;“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说明洞庭湖具有调节长江径流、削减洪峰、调节气候等作用,从而说明围湖造田的危害和退耕还湖的意义。

1.2 谚语、成语、顺口溜(口诀)、谜语。①谚语:如农业方面:“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业季节性)。水文方面:“百川归海”(海陆间水循环)。气象方面:“春雨贵如油”(华北平原春旱严重)。②成语:如为了区分天气与气候分别用一些描写天气与气候的成语如“大雨倾盆”、“四季如春”。再如有关省区简称的成语,“秦晋之好”、“得陇望蜀”、“黔驴技穷”等。③顺口溜(口诀):如中国地形区特点的口诀,“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再如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记忆可编口诀为,“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西边巴基斯坦,还有阿富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④谜语:如在学习34个省政行政区时,让学生进行谜语竟猜:船出长江口(打一地名)—上海、欧洲停战(打一省会)—西安、碧波万顷(打一省名)—青海、两个胖子(打一省会)—合肥、久雨初晴(打一省会)—贵阳、银河渡口(打一地名)—天津等。

2 数学在地理中的渗透

在地理教学中巧借数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应用能力。初中地理计算主要包括:

2.1 比例尺计算:主要内容:①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②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记为“大小详、小大略”)。③两点间距离计算 :在比例尺地图上: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2 相对高度计算:在等高线地图上,两点间或陡崖相对高度:公式:(n-1)d ≤h<(n+1)d (n为两点间或陡崖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3 温度计算: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约6摄氏度。公式:t=(h?1000)×6 (h为两地相对高度,t为两地温差)

2.4 区时的计算:①求时区:时区数=已知经度/15°(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②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取值原则为“东加西减”,时区差原则为“同减异加”)。

2.5 日界线日期的计算: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记为“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

2.6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①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②死亡率=(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③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出生率-死亡率。

2.7 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单位:人/平方千米)。

此外初中地理教材中配备了大量的统计图表,如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这些图表提供的数据是说明地理问题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解问题的能力。

3 英语在地理中的渗透

在教学经纬度、经纬网时,对于东西经、南北纬的符号,学生难记易混,我便教读学生几遍单词 :东(east)、西(west)、南(south)、北(north),或者将四个字母组合成单词“news”( 新闻 ),学生很快就明白这几个符号原来就是这每个单词的头个字母,并且迅速记住。当还有少数学生仍不够明确时,又提醒大家,物理课上看到的磁铁,n表示什么?s又表示什么?这时大家就都记的住了。此外,在讲解一些重要地理事物和概念时,充分利用教材附录中的中英文对照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物理在地理中的渗透

很多地理规律中渗透着物理原理,借助于物理学科中的光学、热力学、电磁学等知识可以解释某些地理现象。如通过海洋和陆地比热容差异解释同纬度海陆气温的不同及季风气候的成因;根据气温和气压的关系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根据地月吸引力解释钱塘江潮的形成;通过“不同介质对波传递的影响”说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

5 化学在地理中的渗透

许多地理现象的发生,往往是化学作用的结果。比如岩石的风化、喀斯特地貌形成,以及当今世界突出的环境问题的产生如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都与化学有关,如果教师适当应用化学知识加以讲解,会使教学难点浅显易懂。例如,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化学方程式为:caco3+h2o+co2= ca(hco3)2.此外,利用化化学手段和工艺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最重要的途径。

6 生物在地理中的渗透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地理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是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因此地理教学内容和生物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在地理教学中适时穿插生物知识和原理进行讲授,也是十分必要的。如联系气候条件解释新疆瓜果优质及西藏青稞亩产高的原因(如新疆瓜果特别甜是因为新疆夏季白天光照强、气温高,光合作用强,夜间气温低,呼吸作用微弱,营养物质分解少,使产生的糖分得到积累。);在讲中国农业时,结合各种农作物的习性和环境条件的关系说明中国农业布局和耕作制度;在讲世界气候类型时,可借助植物个体形态、生理机制等方面的特点来联系各种气候的特征。

7 思想政治在地理中的渗透

地理学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如人口、聚落、文化、语言、宗教、社会、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相关内容,地理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舞台,在地理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主要渗透以下方面: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热爱和平的教育、环保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唯物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关心时事教育、法制教育等。如在教学西亚地区时,可联系当前的巴以冲突和以往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海湾战争,让学生对中东地区局势有初步了解,再结合教材让学生明白冲突的主要原因有地理位置、石油资源、水资源等因素,从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学台湾一节时,给学生描述连战、宋楚瑜、吴伯雄的大陆之行,陈水扁的台独阴谋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台湾是祖国领土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如给学生介绍印度洋的海啸、海地智利的地震、墨西哥湾漏油、舟曲泥石流、青藏铁路的修建、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的进展等等,既让学生了解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又让学生认识了外面的世界,起着一箭双雕的作用。对于人文地理中的资源、人口、工业,农业等知识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树立生新的资源观,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例如,讲工业布局时,要让学生认识: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合理的工业布局应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体现。哲学方面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和“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大都可以运用其分析许多重大自然地理事件和人文地理热点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如“长江流域水灾的成因与治理”、“黄河下游断流原因及治理措施等”。

8 地理与历史的渗透

进行史地知识的有机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任何历史事件必然发生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任何一个地域,必然有它的过去、现在,地域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历史把这一地域的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讲到世界人种和语言分布时可联系西方列强的贩奴史和殖民史;讲到第二亚欧大陆桥时可联系古代的丝绸之路;讲到 “中国土地资源保护”时可联系古巴比伦王国的兴废;谈到城市布局,工业分布不禁要联系到工业发展史;提到中东石油就自然联系时政中的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及当今的石油贸易等。

9 音乐在地理中的渗透

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在地理教学中适时引入歌曲,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曲《长江之歌》能让学生在激昂的旋律中去领略滚滚长江的气势;一曲《洪湖水,浪打浪》能让学生在婉转的歌声中去品味江南水乡的韵味;一曲高亢的《青藏高原》可让学生加深对青藏地区的了解;一曲粗犷的《黄土高坡》可让学生增强对季风气候的认识;一曲《天路》展现了青藏铁路宏伟的工程场面和艰辛的劳动景象;一曲《乌苏里船歌》展现了赫哲族人民勤劳朴素的民族风情。

10 美术在地理中的渗透

画图能力是学习地理的一项重要技能,地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审美方式去发现美、创造美。譬如学习了34个省级行政区后,让学生剪、拼、描、画中国政区图(七大洲、六大板块、重要国家、长江、黄河图也可以这样)。

总之,强调学科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反映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对地理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吸取新的科技信息,特别是知识交叉点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钻研新教材,探讨新教法,与其他学科教师加强交流,努力熟悉地理与其他学科知识规律上的个性和共性,使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向广博和精深方向发展,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有效利用多媒体的尝试

多媒体教学已经走上众多学校和学科的课堂,成为课堂常规教学重要的一部分,它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了信息传递的一体化,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表现效果,扩大了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手段,注入新活力。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和复杂的变化过程及细微的结构等,有效地利用多维空间,动静结合,潜移默化地一一化解,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用自己的“三板斧”,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而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带领学生进入一种新奇的、探索的学习氛围。如,讲“海陆间循环”时,制作动漫“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的旅游路线图(海洋-陆地-海洋),讲述海陆间循环过程(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陆地径流-回到大海)。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激发其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多媒体形成地理事物的直观化和具体化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无论是抽象知识还是具体的知识,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在现有的条件下,教师只用“一支粉笔、一张挂图、一张嘴”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把多媒体技术合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地理事物由表及里、由远及近、由静到动、由繁到简、层层叠加、逐步剥离,形象生动地再现地理事物。如,“黄赤交角”是一个二面角,对于高一学生而言,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设计一个三维动画,用两个平面分别代表赤道面和黄道面,使它们沿着一定的角度分别切入地球,最后再显示黄赤交角的度数。再如“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过程”,以动画的形式,演示锋面雨的形成以及随着时间,沿着不同地点的移动过程,这样,学习的内容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读图和用图能力

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左图右书”已成规则。地图犹如“语言”,它能够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表示地理事物的形态,显示地理事物的规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地图和教学挂图是课堂教学必需品,一节课多次用到地图和挂图,有时讲一个问题就得变换几张地图,在课堂上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且其内容是静态的、无声的,带给学生的印象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而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学生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由虚变实,从无到有、由远到近,这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如,讲“我国的地势和地形”时,用投影机放映我国的空白轮廓图,利用多媒体技术分步呈现:“地势的三级阶梯分布、主要山脉及走向、主要大的地形区等”,这样一副有血有肉多维立体画面展现在课堂上,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增加信息传送速度和容量

地理课内容涉及的范围广泛,包罗万象。而地理课每周只有2~3课时,时间有限,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收获,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信息的传送速度和传送量。而多媒体技术具有传送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在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时,作用特别明显。如,讲“等值线图的判读”专题时,教师在黑板画图讲述,费时费力,在单位时间内,讲不了多少内容,学生听起来也特累。如果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讲述,各种“等值线”图的转换、剪切等都非常快速,便捷,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学习了大容量的系统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地理学科具有文理兼容的特点,有些地理原理、现象比较抽象,单靠传统的讲解,学生掌握起了很费劲。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如,讲“四季的形成”时,可将这部分内容通过多媒体组合课件加以演示,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认识地球如何绕太阳转动,运动的方向以及四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分别落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建立空间感,突破重难点。

六、运用多媒体检验和巩固知识

地理练习题,多附加图表,若用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而多媒体教学随着教学的进度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他具有目的性强、形式多样、省时方便等特点。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更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如,讲“水资源”时,可以用挑战“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五只羊”的办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五只羊分别对应”选一选、填一填、试一试、猜一猜,想一想“练习题目。这些练习内容,不仅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对新课程改革起到助燃和推进的作用,它是当下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其它教学手段,如,板书、版图,版画,实用性很强的教具等。只有合理,恰当地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要“点睛”,不要“添足”。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近几年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几年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

一、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二、让学生动起来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

三、创设新颖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脑)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四、充分利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教师。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是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而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地理教师还要注意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

五、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学业评价的评定是:在教师采用百分制批改的基础上,以六十分为界对学生给出及格与不及格两种评定。地理结业评价试题的特点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事实;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开放性,如暑期去云南旅游的情境题中,有方位、距离、行车速度、气温等的查算等。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了。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摘 要】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知识认知,还为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奠定了基础。可是,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不仅导致学生未能很好的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还直接影响了学生高中阶段地理知识的后续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 问题 对策

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初中地理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具体有:教学理念转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转为探究以及合作的模式。就课本的知识内容来划分,初中地理可以分为自然地理以及区域地理,其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和高中阶段高一的地理课程有很大的关联性,而区域地理部分则在高考试卷中占很大的比重。所以,初中地理在整个地理的学习中至关重要。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专业的地理教师。

因为过往的教学原因,地理曾经被列为边缘学科,不仅是中学阶段的地理教学时间短,另外高考也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考察地理,所以导致了地理教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且专业的地理教师数量也非常有限。当前,由于地理教学的进步要求,不少专业的地理教师都调到高中进行地理学科的教学,造成了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并非专业的情况,进而致使初中地理教师无法进行深层的教学活动,只能进行基本地理现象以及常识的讲解,不具备专业的地理理论根基以及素养。这样不仅严重限制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抑制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

2.教学手段陈旧。

不少学校的地理教具十分匮乏,挂图等辅助教学设备相当破旧,更有甚者整个学校都没有一张最新的世界地图。尽管不少教师都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可是真正可以灵活应用的只占很小一部分,能够制作出精良教学课件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教师基本上就是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非常初级的图片或者文档,这些都表明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手段非常陈旧,先进的教学技术并没有得以良好的利用。

3.教学方法守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发学习与探究,这里我们所说的探究与被动接收知识是完全相反的,提倡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就要改变过往的那种接收学习、硬性记忆、反复做题的教学,转为让学生自发参与、勤于探究、勤于思考的教学,这无疑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过遗憾的是,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可是初中的地理教学基本上还是沿用着过去的接收式模式,探究学习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推广。

4.缺少教研活动。

尽管很多初中地理教师有做科研的积极想法,可是实际的科研能力仍然非常薄弱。很多教师并未亲身参与过任何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的相关论文也很少,不少地理教师几乎从未认真阅读过专业的地理期刊以及杂志。因此,初中地理需要进行更多的教研活动,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升地理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地理教学不足对高中的制约

1. 拖慢高中地理的教学。

比如在初中地理中学习的气候这一节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判断各地区的气候种类,等到了高中阶段再研究为何各地区会存在不同的气候以及气候形成的原因。如果学生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没能掌握良好的气候类型判断能力,那么在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时,高中地理教师还需要对该知识进行重新的详细讲解,并安排相关的练习,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这样必然会拖慢高中地理的教学进度。

2.加重高考的复习负担。

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没能良好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比如区域地理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所处的位置、自然条件、气候变化等,这就一定会使用到地图分析技能。区域地理部分的内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在这部分丢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地图的分析技能不足。因此,在进行总复习的时候,高中地理教师就必须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区域地理技能的补充教学。

三、改善初中地理教学的对策

1.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初中的地理教师不仅需要拥有丰富专业的地理知识,还需要注意拓展和地理有关的其它知识;不仅拥有普通的教学能力,还需要拥有将先进教学方法和地理教学新要求相融合的能力,安排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学习以及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不少初中地理教师都期望可以提升教学水

,基于这种情况,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有效的措施,构建出让专业和非专业教师能够进行自由交流的教学大环境,提前定好需要解决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安排合适的时间与地点,让教师交流各自的教学,进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另外,还可以安排权威的专家、优秀地理教师组织讲座,到教学成功的学校听课学习等。,让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得到最好的推广。

2.正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教师队伍不够专业、缺少教学辅助设备、不具备职称评比优势,是地理学科得不到足够重视的重要原因,其它的还有:过去的课程设计十分不人性化、未能充分体现出地理知识的价值、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等。因此,我们不仅应该正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改变初中地理教学不理想的现状;也应该进行自我反思,由我做起,转变当前初中地理不受重视的现状。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学,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不断钻研如何更加有效的进行科学教学,从而改变人们轻视地理学科的现状。

3.创设生动的地理课堂。

教师想要在课堂上表现的从容自如,就一定要掌握着丰富的教学材料,不然的话,教学肯定会相当单调枯燥。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校极度缺乏教学的辅助器材,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办法做出相应的演示实验,更谈不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部分学校根本未订阅任何的与地理相关期刊或者杂志,教师无法进行课程拓展资料的查阅。因此,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的领导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在学校有能力的情况下购买一些地理教学的辅助材料。比例如:地球仪、最新地图、影像教材、优秀课件、相关期刊等;另外还应该加强地理教师、同校师生、异校教师之间的教学沟通以及教学合作,让教师与学生都能掌握借助哪一些方式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教师借助最大限度的使用优秀教学资源,可以构建共享教育资源的生动地理课堂,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要求。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初中地理的学科地位,也可以充分体现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的教学不但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后续学习,还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与看法,因此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初中地理教师应正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的改善工作,将初中地理教学提升至一个新的层次。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的教与思

摘要:将地理当作一个独立的学科来学习,是从初中开始的。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式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是学生的打基础阶段,这一时期地理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而,教师应高度重视这一学科的教学,在过程中,教学与反思交叉同步开展,从而使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教学反思

在几何科目的教学中,教师都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固步自封,满足于自身的教学现状,躺在教学的成绩单上睡大觉,就不可能达到教学水平跟上时展的脚步,也就不能满足学生更高的素质发展需求,因而,教师应不断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回头看”,总结自身教学的优点以继续发扬,反思自身教学的不足以调整优化。

一、怎样才能教好初中地理

1.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

人的大多行为,都是在情感的驱动下进行的,初中的学生虽然年龄不算大,但他们同样拥有丰富的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情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学习的效率就会呈现相应的结果。学生在快乐、和谐、自信、活跃、积极的情感下,开展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非常高;而学生在消极、沉闷、无趣、自卑的情感下,开展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低下。这不是简单的主观臆测,而是依据了人的大脑和身体机能的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所以,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同时,也要时时关注学生学习情感的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学习情感,通过有效的引导,通过教学方法和改变,通过自身积极情感的感染,将学生的情感牵引到积极的学习方向上。影响学生情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抱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放,教学过程刻板而无趣,没有新意、缺少创意,使学生逐渐产生无趣的情感。再如,教学内容单调没有新意,教学拘泥于教材,不敢寻求教学突破,对新时期信息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的,教师用大量的时间耗费精力精讲课本上的基础内容,没有拓展、没有生活、没有时代感,学生的学习情感自然不会高起来。所以,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内容,采用更丰富、更有趣的教学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比如,为学生构建起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境,营造出能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注重对自身行为的设计,用心设计自己的着装打扮、心态表情,不应在课堂上散漫低沉、动作粗犷,应注意肢体动作与语言的使用,既不能粗俗搞笑,也不能恶语相加。只有教师给学生带来和谐、友好、尊重、平等的学习情感,学生才能在这样的情境下、氛围中高效地开展学习。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他们综合全面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特性,引导他们自觉地研究地理,对地理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地理是一门生活化、社会化很强的学科,它不仅有高大上的宇宙宏观知识,也涉及到工农业、国防、资源、环境等与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微观上的内容。知识体系本身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让学生体验到地理知识的魅力所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价值所在,就一定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意愿,从而实现地理教学的有效化和高效化。如在讲授“地球仪和经纬网”这一知识时,学生们地球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对经纬这两个在地球上本来就不存在的知识就不太容易掌握了,教师比划半天,学生也就是似懂非懂。所以,我干脆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地球仪。给学生分组,每组一个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去研究一下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先激发他们的兴趣,再说。学生拿到地球仪后,就漫天的琢磨起来,有研究自己家乡在哪里的,有研究北极、南极的,有寻找世界最小国家的……等学生“玩”了一会儿后,学生对地球仪已经比较熟悉了,这时我就问,“谁知道北京在哪?”学生们很轻松就能找到。我再问,“利比里亚在哪里?”学生找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我就说“在西经10度北纬8度左右找”,大部分学生仍然找不到。这时,我就又回到了经纬的教学中,这时学生的学习欲望被调动了起来,明白了不学好这个知识,看来是不行的,学习的自主性就调动起来了。

3.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动力,如果学生对地理知识没有学习意愿,没有兴趣,再怎么努力,也不太可能学好。而地理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是相关联的,也有许多有趣的现象能够吸引学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关键是教师要引起注意,不能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调动,不然就会影响教学的效率。如“形成气候的主要原因”这一课,教师如果不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直接平铺直叙地讲,因为所以的讲起来,学生们本来是带着兴趣来的,学着、学着兴趣倒没了。无论是学生或者是教师,都很少有机会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实地体验,所以,学生对气候的认知是相当有限的,他们的气候体验基本也就停留在对家乡气候的认知上。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全球各地的风光图片和视频以及各种典型气候的典型风景图片等等,一边播放教师一边绘声绘色的向学生讲各种气候的不同特点,讲课的过程变成了带着学生旅游的过程,学生们在课堂上大开眼界,对世界的奇妙充满好奇。这样,学生完全沉浸在“兴趣”之中,教学效率自然就得到了保证。此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可通过情境构建的方法。情境设计巧妙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也能将学生引入学习的过程中。如,在讲“世界的人口”时,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几张图片,分为两组,一组是人口密集的生活场景,一组是人烟稀少的生活场景情,如中国过节时旅游区的场景,通过长焦镜头极度的压缩感,给学生强烈地视觉触动,再对比着草原上稀稀落落的居民场景,这种强烈的对比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了对人口问题这个内容中。

4.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以培养其知识的自我造血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给学生留下教学空白,将一部分知识不讲出来,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和学习,放开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能量去主动获取知识。如在我国“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这一知识,我就没有向学生展开了来讲,只是点播了一些要要点和重点,然后就安排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书籍来自己完成对我国各地文化特色文化差异的调查研究。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发现,学生们调查的知识,无论从内容的丰富性上,还是从拓展性上,都远远突破了教材。再如,“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课,在向学生传输环保的理念时,学生对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这个理念没有理解,只是从理论上记忆了这个知识,但为什么植树能保护水土、保护环境,道理是不明白的。我就带学生走到户外去,在一个小土坡上做实验,引导他们探究学习。让他们分组建一个小土山,然后往上面浇水,小土山很快就崩塌了,而另一个小土山上“种”上一些小草和植物,再浇水时,土山由于被植物的根抓住,就没那么容易塌了。

二、认真做好地理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中墨守成规,迷恋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放,教学水平原地踏步,是不能满足新课程的教育目标的。因而,在教学中,教师一边实践,一边应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通过发现问题、发扬优点,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1.地理教学反思什么

反思的是通过对教学的自我评价和总结来分析教学优劣。反思的内容应包括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形式的反思、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教学内容的反思,等等。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在教学之后应想一想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是否指向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需求,有没有真正针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了教学设计。在教学形式上,要思考一下,教学的过程中,课堂的氛围是否活跃、教学的情感是否积极、教学的设计是否适应了学生的情况和特征。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反思的是,所采用的方法是否高效,是否调动起了学生的自觉性,是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问一问自己,教学的内容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吗?拓展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且是对学生有用的?

2.地理教学反思的方法

初中地理的教学反思,不是教师的闭门思过,而是教师主动优化自身教学的手段。通常情况下,地理教学的反思可采取课下向学生征求意见、通过测验检验教学效果、课堂上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向其他教师取经等方法来开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教师的教学就是为学生服务的。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课堂下放下身段虚心向学生征求意见和建议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反思方法。从学生处得到的反馈是第一手的,也是最能准确体现教学问题的。教师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就应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向教师敞开心扉,让教师得到真实的教学反馈。总之,在初中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对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都要高度重视起来,二者是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没有教学实践,教学的反思就没有可靠的资源,也就没有意义,没有教学反思,教学实践就只能停步不前,最终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推进步伐。初中的地理教师应不断探索并实践高效的教学,并同时经常对教学进行反思回顾,从而将自己的教学引入一个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之中,为培养高素质的新时期人才做出努力。

作者:赵艳 单位:山东德州市德城区明诚学校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摘要:如今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逐渐深入到教育领域。在初中地理教学方面,运用了微课系统进行教学,替代了传统意义上黑板粉笔课本式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接受度,是教学领域的一大变革进步。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微课;应用研究

微课教学模式具有精短的特点,但其内容丰富且有逻辑性,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将教学课程进行分解细化,运用视频等多种媒体文件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视频的教学讲解远比教师在课堂上枯燥的口头授课有趣得多。初中地理运用微课教学的举措,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课应用的问题

尽管我们知道,微课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力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这仍然属于一种新型的模式,难免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整体效果不佳,不管是学生的接受程度还是教师本身,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才可以自由操作该项新模式,只有认识这些新问题,才可以找出对应解决办法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展。

(一)初中地理运用微课的难点分析

地理是一门涵盖多种内容的复杂的课程,山川地貌、形成过程等对于初中学生都是具有难度的。而微课的使用是将其教学内容展示在短视频中,再由教师进行简要概括,要想学到地理的有效知识,就需要认真观看视频并对其理解分析。而微课是一种多媒体运作的教学模式,其特点便是趣味性,初中学生对于视频的理解很难联系到知识难点,只会关注于上课视频本身的内容,不能自主得进行学习,单纯得看视频,只会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停滞不前,甚至还不如传统的教授模式。所以如何对微课进行合理的安排制作,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知识引导,是教师在制作微课时需要认真考虑的。

(二)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考核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授课模式,对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有着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师年龄过大或者接受新事物能力不足,就不会熟练操作并制作教学视频,就难以将微课形式正常投入使用教学。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首先是课程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制定完善的教案,然后有重点地进行制作,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符合课程要求的文件素材进行微课制定。教师在微课展现给学生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学生看完视频以后可能出现的提问进行预测,尽可能改善微课视频的内容逻辑性,让学生可以受其指导,除了轻快的学习气氛,还能真正的学习到内容。所以微课的投入使用对于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功底的要求尤其高。

(三)初中生的性格特点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差,性格尚未稳定成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微课的一大特点就是其趣味性,微课视频往往为了迎合初中生的兴趣习惯,融入他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热点元素,会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但是初中生需要老师的管理约束,在课堂上对于这类兴趣话题难以自由收放,导致课堂秩序的紊乱,场面可能失控。所以微课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稳定课堂秩序,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又不会受话题影响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松散。

二、使用微课的方式及意义

第一,初中地理课程包含的内容信息有的十分抽象,教学难点颇多,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很高。而且初中是学生初次接触地理课程的时段,缺乏基础,导致在课堂上,即使老师讲解非常详细,也难免有学生晕头转向,毫不理解。例如地球的运动部分,对于刚刚进入初中接触到地理这门学科的孩子来说,很难想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等等,而如果在教学中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制作成微课视频,播放给孩子看,不仅可以直观的让他们看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特征,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像传统授课,出现学生难以理解老师讲授的难点的现象,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地理知识体系基础,对以后长远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微课的制作主体是教师。对于视频制作技术有着一定的要求。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各方条件因素,制作出让学生喜爱又符合教学目标的优质微课视频。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素材上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范围,使得课程播放的时候能够产生共鸣,才能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有利于下一步的学习。另外,微课视频不仅仅是简单的课程视频,它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分层次的制作,突出重点知识,在内容上可以增加上一节课的知识点,然后进行衔接,使课程具有连贯性,不至于导致知识链的截断。让学生有联系地进行记忆,不断回顾复习,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进行新课程的理解及学习。第三,微课的应用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因此学习到新的知识,是书本上所没有的有效信息。培养了学生热爱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对微课视频的学习,与其他学生交流互动,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脱离了枯燥的书本固定知识,让学生开始有了动脑的好习惯,跳出了传统教育的禁锢之门。

三、结束语

微课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产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信息化的传播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投入可以使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点制作成短视频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利于学生消化新知识,使得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不知不觉增加了学习的深度,又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

作者:谈淑琦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反思的运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教学反思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时也实现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本文主要是就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教学反思

一、引言

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促进了自身监控意识的有效提升,同时也为其课堂教学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仅要加大教学理念的创新力度,同时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思考研究能力,才能实现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和质量有效提升的目的。

二、学生地理素养培养生活化反思的目的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地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本身的学习和实践的应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冲破以往的记忆知识的怪圈,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促进其地理素养的不断提升,才能达到将其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的目的。比如,教师在地理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运用了《46亿年之恋》这部电影的名字,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虽然46亿年这一奇怪的限定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点不知所措,但是学生通过深入的学习地理知识后,知道了原来46亿年是地球诞生以来的年龄。这种将具体实例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生活与地理知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而更加注重知识本身的学习和实践的应用。

三、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的反思与创新

以往教师所采取的灌输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无法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种被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也呈现出逐渐淡化的发展趋势。所以,为了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教师必须积极地进行教学理念的改革和创新,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地理课堂实践过程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反思,才能确保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四、教学过程反思的目的

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反思大多针对的是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比如,教学难点的突破是否准确、教学重点的把握是否恰当、重点知识的讲解是否到位等。经过这样的反思过程,将其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地理知识,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实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另外,现阶段大多数教师所推崇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也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

五、教学方法反思的目的

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影响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必须对这方面的内容予以充分的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地进行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在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的同时,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充分地激发出来。虽然地理知识的教学内容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在教学操作上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反馈反思的目的

教学过程是影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那么要想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学生理解地理课堂知识讲解的程度,就必然会涉及教学的反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及时地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和不理解的知识,同时还要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及时地分析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估。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法。另外,新的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对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等各方面知识的掌握也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相对较强的学科,这几方面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紧密配合,同时还应该通过课堂练习以及作业练习等方面的及时反馈,才能确保教师全面详细地掌握学生学习知识的实际情况。另外,作业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学生练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习和巩固知识的过程。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知识作为一门承上启下的学科,其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实现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目的。而学生则在积极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将其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蕾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十二中学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创新教育探析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1现今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中学地理教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一是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忽视能力的培养;以毫无遗漏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为教学目标,甚至是简单的重述教材,照本宣科,重点抓不住,难点突不破,学生缺乏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二是教师独占讲台,唱主角,学生只听,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一堂课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讲到底”,教学效果差,根本谈不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谈不上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影响教学质量。三是把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唯一”途经,不重视课外活动等其他教学形式,使学生的知识获取局限于教材,没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环境。

2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措施

2.1激发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开展创新活动的观念和意识,表现为对创新的重视、追求和开展创新活动的兴趣与欲望。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和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包括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等。(1)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2)要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要使学生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2.2启迪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常规思维相比较有几个特点,即流畅性、灵活性、求异性、综合性、图像性。因此,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对地理图像的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对地理图像的理解、记忆与知识迁移的能力。(1)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想方式。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方法。(2)加强逆向思维训练:逆向思维是创造发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面对需要创新的问题,当从正面难以突破时,如果能反过来思考,或颠倒过来考虑,那就能获得与众不同的新想法、新发明。地理科中有必要不失时机地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促进思维的流畅性。教师如果能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的设计一些超乎寻常、进行假设性推测的例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或练习,既可丰富学生的想象,加深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加强读图填图训练,强化思维的图像性:各种地理现象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里,地理科学是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突出的空间性特点,组成地理环境的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则要通过地理图像加以展示,才能清楚了解。地理图像直、简明地表述了地理现象及其特征。注意地理图像的使用,特别是读图填图技能的培养,有助于知识的记忆、理解、运用,进而培养地理创新思维。另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运用各种现成的图像(课文插图、地图册等)外,还应结合教材创造性地将文字转变成图像开进行教学,从而在培养学生的一般空间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思维的图像性。例如讲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的规律时,如果单纯用语言说明,学生掌握这一点知识点要花很大精力;若设计成示意图,边讲边绘,变成一幅简图,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培养创新能力

3.1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善于质疑问难、发现问题,不仅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创新品质。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出新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思考与探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2过程让学生去感受:学习科学知识,是让学生单纯地记忆和背诵结果,还是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是能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探索,把学习过程变成再次发现人类积累知识的参与式活动。3.3结论让学生去总结:例如,在学习“长江”一节时,关于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提前向学生布置学习目标:(1)自然原因有哪些?(2)人为原因有哪些?(3)你认为长江洪涝灾害加剧的原因中自然原因为主还是人为原因为主?由于学生做了大量准备,所以课堂发言异常热烈,甚至形成了“自然派”和“人为派”两军对垒的激烈场面。两派引用实例,各抒己见,唇枪舌剑,经过争辩,最后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人类活动使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不断加剧。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大力倡导创新精神,这是摆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创新素质,我们地理教师责无旁贷。

作者:高玉蕊 单位:山东省郯城县实验中学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摘要:

地理课堂中应用微课程教学,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更加有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因此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学习和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分析探讨了“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地理教学者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

微课教学;初中地理;优势;作用;应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的改进和创新,许多新理念、新方法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微课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应用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教学者的关注和重视,被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过程当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冲击。初中地理教学应用微课教学,适应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大大提升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一“微课程”定义与特点

所谓“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规频为主要表现形式,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就某个知识点而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通俗来说,就是传统教学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的创新,一般时间较短,控制在10分钟以内,教学目标具体而明确,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形象的说明一个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包。地理“微课程”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较强,目标明确,主题突出,一般围绕一个地理知识重点或难点,进行集中讲解,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主题更加突出。二是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是随着时间的加长在不断地降低,时间越长,注意力越逐步下降,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微课程时间紧凑,一般控制在8-10分钟,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三是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地理微课程一般由画面、文字和音乐组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想象力和思考力得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增强。四是高效快捷。初中地理微课程授课方式方便灵活,不受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时间较短,可以占用较零散的时间,学习的场所也不受限制,可以在学校、家中,室内或室外,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授课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随着网络的普及,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在线学习与远程学习等多种形式,方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方式。而且可以利用电脑、手机或各类设备来观看“微课程”,不仅实现了移动化教学,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观看,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反复播放,对于较易掌握或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选择跳过,极大的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二“微课”与传统教学相比的优势所在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更容易掌控,主题鲜明。从学生方面来看,突破了传统的“说教式”、“填鸭式”课堂,通过视频观看,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中掌握了知识,学习兴趣更加高涨,学习主动性目的性加强。从教师方面来看,“微课”视频教学使教师从繁重的讲授式课堂脱离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程”,有选择的将适合的资料视频下载保存到电脑、笔记本或手机等设备上,可以进行移动式授课,特别适合观摩课、评优课等教学。相对与传统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自由,一次成功的“微课程”可以反复多次使用甚至一定时期使用,也可以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可以说,“微课程”一经使用便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以其高效、优质、灵活等诸多特点,或将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对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培养和成绩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微课程教学对初中课堂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思考力的培养。地理虽然是一门文科,但是其很多知识点涉及到理科的思维,很多思维不太敏捷的学生,遇到一些偏理性的知识点便无从下手,很难理解和掌握。教师如果一味地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可能更加无所适从,甚至出现理解上的误差。采取生动形象的“微课程”教学,展示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和丰富,从声、色、形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更加直观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疑难问题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2.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度成为教师冥思苦想的重要环节,提问法、故事法、创设情景法、引导法、反问设问法,等等,一代代教育者为此苦不堪言、绞尽脑汁的去尝试和探索。而使用“微课程”教学,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个难题,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般的,通过视频的观感享受,直接调动起学习兴趣。比如地理教学中一些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各种地理风貌,只要通过视频展现出来,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接受,更容易被吸引到教学中来。所以,“微课程”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手段。3.有助于巩固教学成果。“微课程”教学可以将学生不容易接受的难点知识,变得更为直观和形象,学生可以较为容易的接受。另外,初中地理的知识点较为杂乱无章,知识点琐碎,如果不能及时的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概括和总结,很容易漏失知识点。微课的引入,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的反复观看和复习,更加自由和快捷的学习和巩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对一知半解的问题或者衔接性紧密的知识点,学生可以有所选择的去复习,或者可以系统的去观看整个章节的教学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梳理一个阶段的知识点,使教学知识点更加连贯,通过知识点的串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四初中地理微课程的应用1.初中地理微课程制作设计。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程”教学需要精心的设计,首先要确定教学主题,微课程一般针对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难点或重点进行设计,一般只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时间上要有所控制,内容上不能繁杂。另外设计的教学方案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导入环节、讲解环节、点拨关键点、归纳总结等各个关键环节要条理清晰。还需要注意的是,制作时准备的素材要丰富而实用,要搜集与本微课程内容关联性紧密的素材,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都要和教学内容相匹配,能让学生形象直观的得到知识点的传授。同一教研室的教师要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共同讨论、设计和制作出优质的微课,更加高效的服务于地理教学。2.丰富地理微课程的内容。初中地理微课程除了优秀的教学设计外,要融入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的元素,或优美动听的音乐,或活泼形象的动画,或具有跳跃感的画面,都需要地理教学者扎实的微课制作的基本功,熟悉和掌握微课制作的技巧和方法,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地丰富微课的内容,要使教学的内容有个性、有特色,能被广大学生认可和接受,需要广大教育者不断学习探索和创新,在教学中加入丰富的设计元素,让教学内容更加的形象、生动而具体,活灵活现的展现给学生,并把复杂的知识点通过技术化处理,更加的容易理解和接受,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更加明确,学习地理的兴趣更加浓厚。3.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的本质实际上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一种新型的简单快捷的辅助性的学习形式。在地理学习中,一些学生读图能力较弱、地理问题分析和探究能力水平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地理知识相对较为薄弱,针对这些学生,在具体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微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把“微课程”资源带回家作为自主学习的资源,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实际需要,有目的性的选择某一知识点的学习,从而解决自身学习中没有理解的问题,补足学习的短板,促进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4.合理开展异步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一般只采用同一套教学内容和同样的教学手段,来从事教学活动,整个班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区别对待。而微课程有效的避免了这一尴尬的问题,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资源的便利性特点,对学生进行异步教学,还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特点,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制难易度不同的“微课程”资源,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和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受到教育,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从而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和能力,提升教学成绩,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5.要重视教学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初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要重视各个教学细节,要经过深思熟虑和实践的检验,通过设计者的辛勤制作,设计出一个不仅有深度、有广度、有内涵、有特色的优质微课程,要让学生从微课程中找到一种愉悦的观感享受,不仅能接受知识的熏陶,更能引起深层次的思考。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时,实时加入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要条理清晰、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带入到地理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中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想象力和思考力。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起到了更好的辅助性教学的作用,学生通过微课程的学习,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都得到了“双提升”,因此也符合新教学理念。广大教育教学者今后要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创新,使更多优质的微课程层出不穷,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发展。

作者:杨再香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二中学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摘要: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创新思维的工具,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起到重要作用。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方法,为初中生更好地展示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地理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做出积极贡献。因此,如何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提升初中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就成为了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地理教师必须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为初中生建立知识框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逻辑;课堂氛围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是意义深远的,不仅有利于设计人性化和开放性的地理教学方案,还可以优化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进一步深化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程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以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巧妙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初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尝试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引导初中生积极实践,交流学习经验,反思学习地理的体会。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紧密结合地理教材,营造高效课堂氛围

很多初中生面对抽象的地理概念都会感到迷茫,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紧密结合地理教材,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节奏,给初中生讲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积极的学习动力,让初中生对地理课堂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找回学习地理的信心。比如,讲初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我深入研究地理教材,给初中生绘制了内容丰富的思维导图,用简单的线条把整章的知识点都清晰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梳理学习的思路,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在思维导图中分别向初中生介绍了自然界的水循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加强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减轻初中生的学习负担,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对于考点,我通常会让初中生在小组中探究,共同分享学习心得,如暖流和寒流,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我还会给初中生设计小专题研讨活动,如研究三峡工程的意义,移民安置政策,面临的挑战等,让初中生有展示才华的机会。

二、构建正确知识体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初中生对地理课感兴趣,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的配合地理教师完成教学人物。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注重初中生的情感体验,运用多种有效教学方式,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为初中生构建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比如,讲初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为了加速初中生对地理知识的积累,我利用思维导图给初中生分别展示了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空间变化,并且给初中生分析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人口的数量变化时,我告诉初中生目前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我给学生列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对比图,以及人口增长的速率随时间发展的曲线图。在讲人口的空间变化时,我告诉初中生目前人口的空间变化只要表现为人口迁移,我给学生讲解了人口迁移的过程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最终提出人口的合理容量,让初中生明白人口的变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三、拓展地理学习思路,利用网络开发资源

有的初中生学习思路不开阔,学习动力不足,对地理资源掌握的有限,针对这样的问题,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学情,充分利用网络,挖掘更多的学习资源,从而拓宽初中生的学习思路,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全体初中生的共同进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地理教师勇于探究,积极实践,引导初中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比如,讲初中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为了让初中生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我制作了思维导图,带领初中生一起分析和讨论,让初中生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等。我还在网上给初中生下载了许多与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源,初中生对山西省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逐渐学会了分析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初中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提升。

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将需要初中生掌握的地理知识设计成思维导图,让初中生找到学习的方向,避免初中生过分依赖答案和地理教师的现象。同时,初中地理教师还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积极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活跃地理课堂氛围,展现新时期初中生的风采。比如,在一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将本学期地理教材的全部知识点都制作成了思维导图,并且分层次的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和训练,降低地理知识的难度,优化初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再如,对于某一知识点的复习时,我通常会将知识点制作成思维导图,便于初中生从中找到学习规律,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总之,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地理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还要注重教学的多元化和全面性,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水平,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思维导图,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建秀 单位: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道文山小学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对策

【摘要】地理是我国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也是我国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去学习地理知识、思考并解决地理问题。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本篇论文中,笔者主要对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良好情境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创设情境

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目的性地结合一些与教学知识有关的、形象的、生动的具体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1.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合理情境

众所周知,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地理是一门具有实用性特征的学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遍布地理知识,这也就代表着,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基于这样的原因,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联系日常生活,创设合理情境,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买羊毛衫时,经常会看到标有“100%澳毛”字样的羊毛衫,其代表着这百分百从澳洲进口的羊毛,通过这样一个细节,可以联想到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羊毛出口量最大、绵羊数量最多的国家,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被称作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澳大利亚”这一知识点[1]。其实,某些时候并不需要煞费苦心地去创设教学情境,仅需要稍稍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可以发现很多地理问题。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情境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化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已经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具。在素质教育不断普及、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着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抽象问题难以理解的问题。此外,多媒体技术这一有效教学工具,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这是因为,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具体的、形象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前提下,学生只需动用感官,就可以良好的学习、理解理论知识,无需枯燥、乏味地进行听课、记笔记。基于这样的原因,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情境。例如,在对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以往教师只能先作版画予以描述,再配合图片、模型进行讲课。但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就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地理素材,不管是简化、精确的教学视频,还是可见的形式,都能弥补以往所缺乏的直观性、立体性,在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感受到地球是一个立体的球体在进行公转,就可以在学生的眼前真正的展示黄赤交角,从而能够加强学生对地球公转相关知识的理解、认识与记忆,最终可以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3.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创设有效情境

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已经对生活有了真实的接触与一定的经验,能够观察到很多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也可以切身感受到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均与地理知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基于这样的原因,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让学生把自身已有的理论知识、生活经验当作基础,去发现、找出自己以及周边的地理知识与地理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思考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2]。例如,在“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活动课中,教师应将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搜集资料,如服饰、动植物、美食等,并将其作为研究主题进行探讨,因为这个课题本身便具备开放性特征,气候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均可以成为研究主题。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查找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透过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生活现象,去推敲、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像“为什么南方人吃米饭、北方人吃面食?”、“西北地区的人为什么裹着头巾生活?”、“西南地区的人为什么能吃很多辣椒?”等。若是没有这一地理活动课,对这些现象学生有可能是一眼略过,不会认真思考,但通过这一地理活动课,学生便会关注这些现象、探索其背后的原因,产生了求知欲与好奇心,便会有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这就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不断普及、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新兴的、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就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先进多媒体技术、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来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情境。

作者:许燕玲 单位:东莞市黄江中学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

【摘要】地理是我国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也是我国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去学习地理知识、思考并解决地理问题。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本篇论文中,笔者主要对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良好情境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创设情境

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目的性地结合一些与教学知识有关的、形象的、生动的具体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1.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合理情境

众所周知,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地理是一门具有实用性特征的学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遍布地理知识,这也就代表着,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基于这样的原因,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联系日常生活,创设合理情境,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买羊毛衫时,经常会看到标有“100%澳毛”字样的羊毛衫,其代表着这百分百从澳洲进口的羊毛,通过这样一个细节,可以联想到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羊毛出口量最大、绵羊数量最多的国家,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被称作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澳大利亚”这一知识点[1]。其实,某些时候并不需要煞费苦心地去创设教学情境,仅需要稍稍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可以发现很多地理问题。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情境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化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已经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具。在素质教育不断普及、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着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抽象问题难以理解的问题。此外,多媒体技术这一有效教学工具,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这是因为,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具体的、形象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前提下,学生只需动用感官,就可以良好的学习、理解理论知识,无需枯燥、乏味地进行听课、记笔记。基于这样的原因,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情境。例如,在对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以往教师只能先作版画予以描述,再配合图片、模型进行讲课。但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就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地理素材,不管是简化、精确的教学视频,还是可见的形式,都能弥补以往所缺乏的直观性、立体性,在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感受到地球是一个立体的球体在进行公转,就可以在学生的眼前真正的展示黄赤交角,从而能够加强学生对地球公转相关知识的理解、认识与记忆,最终可以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3.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创设有效情境

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已经对生活有了真实的接触与一定的经验,能够观察到很多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也可以切身感受到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均与地理知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基于这样的原因,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让学生把自身已有的理论知识、生活经验当作基础,去发现、找出自己以及周边的地理知识与地理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思考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2]。例如,在“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活动课中,教师应将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搜集资料,如服饰、动植物、美食等,并将其作为研究主题进行探讨,因为这个课题本身便具备开放性特征,气候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均可以成为研究主题。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查找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透过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生活现象,去推敲、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像“为什么南方人吃米饭、北方人吃面食?”、“西北地区的人为什么裹着头巾生活?”、“西南地区的人为什么能吃很多辣椒?”等。若是没有这一地理活动课,对这些现象学生有可能是一眼略过,不会认真思考,但通过这一地理活动课,学生便会关注这些现象、探索其背后的原因,产生了求知欲与好奇心,便会有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这就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不断普及、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新兴的、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就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先进多媒体技术、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来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情境。

作者:许燕玲 单位:东莞市黄江中学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是地理学科教育之起点,更是使得学生能够得以热爱地理学科的开端。在当下的新理念中,指向性更强的课堂教学模式也需要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做好教学反思。于教学活动实施的前、中、后反思各个教学影响要素,才能让初中地理教学发挥最大作用,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学反思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教师自己。

一、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开展前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前的反思侧重于对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主体、环节的反思,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有一些预见和应对的方案。首先,教师应对初中生的地理知识基础情况有所掌握,参考现阶段初中生的年龄、性格、喜好等特点。这些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地理学习意识不足,地理学科的学习目标与会考没有直接关系。大多数初中学生没有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方法,且学习情绪不太稳定,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进行反思,选择分层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正确的教学手段,会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其次,对课堂即将呈现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等加以反思。目前所使用的新教材往往时代感、思维跳跃性较强,技能体现新的学习思想,也是对课程标准的精确解读。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内容强调地理知识的生活性与实用性,是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学生的传统学习思维。部分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一些地理知识,认识不到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无法重新选择学习方法。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够让教师在规划教学时,打破教材排版的限制,更深入地挖掘初中地理教材的实际意义。

二、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很高,教师需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在动态生成中寻求绝佳的能力提升通道。首先,教师要对地理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自己所用的教学方式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模式是否仍然以自己为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于往常。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地理学习的自由以及探究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的分布”内容时,在介绍世界人口分布相关联知识点时,部分学生参与热情较低。可以及时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由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图形、表格等材料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状况。这种及时的调整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课堂低效现象的蔓延。其次,教师要对地理课堂资源使用效率进行反思。课堂时间与空间资源是极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以及教室空间资源,给学生展示地理知识。每一节地理课,教师都要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开放式地讨论,促进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加强地理学习的深度。例如在讲解“多变的天气”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下今天的天气以及观看天气的技巧,促进学生思维在地理课堂中活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在学习能力上有不同,他们的差异导致其课堂学习反应也不同。教师要在教学中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不同学习反应,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问题。例如,在讲解“板块的运动”知识时,教师给学生描述板块运动的过程,一些学生一边思考一边想象,一些学生则皱起眉头。教师要关注这些学生,并记住这些学生可能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在之后的教学中重点训练。

三、课堂教学后的自我反思

很多教师十分重视教后感,往往会在备课笔记上记录下这一课的所得和存在的不足,期待能够发扬优点,规避不足。在每一次课后坚持教学反思,就可以使得闪光点越来越多,遗憾逐渐消失。首先,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是需要反思的第一环节。倘若我们的导入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激发他们的兴趣、没有引导他们更为深入的思考,下一个班级或是下一课就需要调整。其次,教师也应关注课堂教学的反馈。走进学生,了解他们这节课的收获,适当提问,检查布置的适量作业,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来讲,教师会引导学生做一些课堂练习得到教学反馈知识,为之后的教学规划提供依据。在教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共同弱点,下节课重点强化。教学反思不只在于其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更可以持久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手段会更加灵活,教学思维也会更加丰富。教师于教学实践中反思,于反思中修改,于修改中成长,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地理学习条件。

作者:康晓青 单位:江苏如东县河口镇直夫初中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相关概述

所谓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作为主体,采取合适的教学对策来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最终促进课程教学效率与效果的不断提升。应该来说,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教学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师对于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归纳,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课堂教学需要,是一种能够切实提升教与学效率的方法。那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教师只是他们的指导者与辅助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与研究,并通过教学实践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1.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们投入到积极主动的思考与讨论当中去。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究热情,并通过问题探究来锻炼相关的思维与意识,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地理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用地理知识来指导地理实践。

2.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不断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意识与能力,让他们的地理知识变得更为开阔,还可以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地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它可以有效改善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基本上都是那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转变这种局限性的教学方法,转而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辅导和帮助。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动力所在,积极主动的探究地理知识,从而切实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三、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从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这就是说,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选取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感受到亲切,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也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只有地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才可以真正有效参与到学习实践当中去,才可以直接解决与地理学科相关的问题。

2.选择难易适中的教学材料。初中地理教学中采取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必须满足这样一个条件,即教学材料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那么,地理教师就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设置一些合适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快乐,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经过一定程度的努力之后取得成果,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与探究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获得学习成功的快感。

3.引入时事热点作为探究素材。初中地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注时事热点问题,从而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比如说,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把一些自然地质灾害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深入其中进行自主探究,找到问题的症结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初中地理教学就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实践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探究情境,比如说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让地理知识更为形象直观,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课堂提问与质询。换句话说,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具体来说,地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并思考相关地理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要对学生的质疑给予热情的指导与引领,切不可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这样,初中地理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在质疑过程中,不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此外,初中地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当然,初中地理教学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与其他相关方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最终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效果。

作者:陈雪梅 单位:福建省莆田四中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读图兴趣,做到“心中有图”

1.请同学们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中国、美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2.请你们在中国的地图上找出宁夏省以及其邻省的位置。

3.请你们在宁夏的地图上找出自己家乡的位置以及省会的位置。这些问题很简单,学生们也能够很容易的找到对应的答案。学生们在找答案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激发了他们的读图兴趣,这样,学生喜欢上地理课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厚了。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些和时事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地图去寻找答案:请你们在地图上找出叙利亚、马来西亚、汶川以及玉树的位置。当学生的读图兴趣被激发出来后,我再抛出了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地理课主要学习的是什么呢?学习地理又有什么用处呢?怎样才能学好地理知识呢?这一节课,既激发了学生的读图兴趣,又让学生做到了“心中有图”,培养学生看图的好习惯,因而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地图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刚接触地理知识,对于一些经纬线、地球运动以及大陆板块等内容都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一点都不了解。这个时候,教师如果单纯地结合文字教学进行讲授的话,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加的困难,在无形中也打击了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如果结合地图进行授课的话,将地图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状况。结合地图进行教学,可以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或者概念更加具体、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们看,而且还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教学《美洲》这章节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北美洲自然环境》地图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告诉学生这是一张地形图,我们主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是北美洲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气候造成的影响等,然后再并提出问题。接着,我是先指导学生看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图例,让学生知道不同的颜色则代表着不同的海拔高度,紧接着,再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他们说出北美洲各地形的名称、分布以及平均海拔和地势起伏等情况,然后再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他们很顺利的总结出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及冰川作用显著的特点。正是结合地图学习,使得这章节的重点内容顺利地被突破了,且教学效果不错。

三、启发诱导,养成填图、绘图的习惯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科中的很多信息都浓缩到地图上了。所以说,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因此,在教学时,地理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读图、析图以及绘图,培养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学会用图的好习惯和能力。例如,在和学生一起探究“中国的土地资源”这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真切的去体会我国“人多地少”这一基本国情时,我列出了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美国以及加拿大和法国等国家的国土总面积、耕地总面积以及林地总面积和草地总面积等信息,此外,还将人均国土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以及人均林地面积等两两一组进行绘制,绘制出柱状图加以对比,这种柱状图既清晰又明了,学生一眼看去也能很快了解且掌握其中的信息。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通过绘图、对比,从而很快的得出:我国虽然在总面积上位于世界前列,但是在人均各项土地资源上却落后于其他国家。这种由学生自己去绘图,然后通过自己的绘图去感知我国在资源总量上虽然是大国,但是在人均资源上还是一个小国,既能加深学生对此节知识点的记忆,又能让学生意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结语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一扇窗户。要想学好地理知识,要学会读图、识图、用图。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因此,这也需要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结合地图进行教学,将地理教材中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通过地图呈现出来,使其更加的直观化、具体化,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兴趣。此外,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读图技能,强化学生的读图训练,让学生养成从地图上去获取一些地理信息的好习惯,这样也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运用地图掌握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逐渐的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地理基本素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宏文 单位:宁夏盐池县第一中学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建构主义下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一、创立良好的情境

1)笔者最先尝试的方法有:

①给出经线纬线的定义。纬线:垂直地轴并且环绕地表一周的圆圈;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点,并且垂直于纬线的半圆。讲解的过程中用经纬仪演示,留出几分钟让学生总结经纬线特点。②经纬度的划分规律,纬度的标注规律是从赤道开始,分别向北和向南增大,度数向北增大是北纬(N);度数向南增大是南纬(S),最大度数为90°。经度的标注规律是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东和西度数增大,向东增大为东经(E),向西度数增大是西经(W)。同时辅助板书用箭头标注其增大的方向。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①能较好地理解,而在②的理解与运用中问题不少,尤其是“北纬南纬”和“东经西经”就像是两个理不清的线团,学生们是时而清楚,时而糊涂,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地理解划分规律。

2)改进后的方法是利用桔子进行教学:

①置疑:走进大型的火车站和飞机场内,地面上画有垂直相交的箭头符号,并在箭头顶端标有四个大写字母,分别是N、S、W、E,大家知道有什么用途么?有的同学说出答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进而教师明确答案,图中的N是正北方向,S是正南方向,W是正西方向,E是正东方向,分别是四个方向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方便世界各地人们辨别方向。如此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南北纬,东西经的字母混淆问题,看上去与本节主题无关,其实关系密切。②利用桔子做模型,共同学习经纬线的画法和经纬度的划分规律。桔子上两个凸起的部分,上方为北极点,下方为南极点,过南北极点插入一根中性笔芯或棍子,即为地轴;纬线的画法是垂直地轴环绕桔子一周的圆,经线的画法是连接南北极点且与纬线垂直的半圆。边讲边画,然后总结经纬线特点。同学们可以在桔子上多画几条纬线和经线,最中间最长的纬线是赤道,给它标为0°纬线,从它开始,赤道上半部分的纬线度数向上逐渐增大,叫北纬(N),南纬相反。经度的标注规律是从桔子上的任一条经线开始,标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度数向右增大即为东经(E),西经度正好相反。不明白的同学可以向周围明白的同学请教,共同达标。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习题,自主完成所有内容,考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事实证明,经过调整之后的学习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这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了教与学的合作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造有利的情境,或有问题使人疑惑,或有刺激令人兴奋,或有场景引人入胜等。总之,教师需要创设有利的情境,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二、形成良好的师生、生生交流

初中人文地理的教学中,有很多开放性的活动,比如:农业区位选择、城市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交通运输工具的选择、发展与合作等等,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辩论,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例如,笔者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深化教学中,因为之前学习气候类型时,已经涉及到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学生能合理讨论出平原发展种植业,山地地形陡峭发展林业,地势低洼河湖众多的地方发展渔业,但对于丘陵地带发展什么,讨论热烈,无法形成统一定论,教师此刻并不是置身度外,而是走到学生中去,融入他们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们通过这样的主动思考学习,对于农业区位选择修正了一些错误、弥补了一些不足,对这个知识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们见证并参考了同伴之间的思维活动,既能接触到同伴清晰的、令人信服的思维过程,也能接触到同伴粗心大意的、疏漏的思维过程。这样的交流活动,由于学生自身的智力参与,成为了信息的加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使得意义成功地得到了建构,新意义也纳入到了学生已有的认识建构中去。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常会发现学生的知识体系不连贯。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自我调节的学习,学生采取增进理解和帮助思考的策略,不断思考自己和同伴的见解的合理性如何、是否与自己经验体系一致、是否符合经验事实、以及推论是否含有逻辑错误。如果发现自己有哪一方面知识点的欠缺,可以及时在这一次的学习中复习巩固。教师在教学的开始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而随着教学的进行,随着学生知识的增进和技能的获得,教师就要逐渐让学生更多地去监控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探索活动。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建构起新的意义。

作者:杨金娜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六中学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论文

一、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美好的品质

中学地理教材在编排上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大量运用了彩图、插图、示意图,给人以直观、具体的形象。在引导学生欣赏图画的过程中,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思想上引发共鸣,产生强烈的情感意识。比如利用教材中的《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彩图,让学生了解到了祖国疆域广阔,神州处处生机无限,从而激励他们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勤奋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建设可爱的祖国。另外,地理教材中会涉及许多人物,其感人的事迹、优秀的品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范例。如在讲授非洲和南美洲时,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补充了迪亚士、哥伦布有关环球探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应该从他们身上吸取优秀的品质,以启发学生认识到,凡事都要勇于实践,敢为人先,才能有所作为。

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德育应结合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德育的基础和根本之所在。因此,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要紧扣地理教学内容,抓住培育“三观”这个根本,有效打牢学生的思想道德根基,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真正内化为道德素质。抓好“三观”教育,最主要的是结合学习“人类、资源、环境、社会与发展”等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的物质观、联系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如在讲授“宇宙是物质的”“大气的物质组成”“自然资源的物质属性”等内容时,教师要突出物质观教育;讲授“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陆地水的循环和转化”等内容时,要突出运动观教育;在讲授“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资源”等内容时,要突出联系观教育;在讲授“天体演化”“气象气候变化”“城市聚落的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等内容时,要突出科学发展、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三、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及道德精神不可能在狭小的教室空间内完全形成,因此,地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选择课程资源,如教材、学具、电影、多媒体课件、录像、图片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社会调查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开发与利用,如让学生看天气预报、参加气温测量、谈天气对生活的影响等;还需要培养学生多关心时事、关注民生,从时事中寻找教学资源,如神七的发射、长江防洪、松花江水污染、三峡工程、四川地震等。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除了教材以外,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同样是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地理学是科学的、系统的、现实存在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地理课外活动也能取得课堂教学所无法想象的德育渗透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之机,让学生投身大自然,感受真实的自然美,在高山中感受博大,在流水中感受灵动,在万物葱郁中感受生机。这些触手可及的高山流水、明月清风、树木鱼鸟等,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体验,自可唤醒学生潜藏的审美之心,培养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又如,讲地形图时,可以实地考察一下本地山川,参观当地的地理博物馆,了解一下当地的地形山貌、文物古迹,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不仅巩固了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亲眼目睹了祖国秀丽的山河及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此外,还可以召开有关地理的主题班会、时事地理报告会,进行旅游观光、参观访问,观看有关的影视、录象等,都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极佳方式;或者因地制宜地开展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活动展览,展示地理墙报、校刊物、地理教具、地理标本等。

作者:吕春亮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乌尔其汉第二中小学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教学质量下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采取合理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

经过初中地理的教学工作,作为教师的我发现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明显的问题:首先是学生的地理成绩两极化,中间存在断层的现象,通过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我发现,学生成绩的好坏与他们的兴趣相关。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比较感兴趣的,能主动学习,在课堂上保持积极的态度,认真听课。对于那些没有兴趣的学生而言,地理的学习就显得比较枯燥了,课堂上他们多表现为一言不发,精神和注意力基本不在我们所讲授的知识上,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学生成绩低下,所以成绩的好坏与兴趣息息相关。作为初中的地理教师,我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着重激发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的兴趣。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在实际的课堂中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来实现,初中生的年龄多在十四五岁之间,对于事物都存在着一定的好奇心,所以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也是比较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够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从而激发他们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为了解决他们的疑问,就会在实际的课堂上积极听讲,这样就能提高地理的课堂效率。在实际的课堂中我们可以提的问题有:结合生活现象,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呢?一年四季的变化时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现象呢?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是都与我们所要学习的地理的知识息息相关,学生就能够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就能够提升他们对于地理的兴趣,这样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的。

二、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所以作为合格的教师来说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这是因为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教学质量。对于地理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课后布置一定的题目让学生去完成,这样虽然也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要想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实际的课堂中,我们可以在课程之前进行精心备课,设置好相应的教学任务,根据实际课堂的问题设置不同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课堂进行之前能够怀着问题去思考,这样在整个课堂中学生就能够比较认真地听课,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我们还应该根据不同的问题来调动课堂氛围,只有保证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程度才能够得到提高。地理本身的学习就是比较单调无趣的,所以要想更好地完成地理的教学任务,我们应该在课堂的丰富性的问题上下工夫,这样才能显著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丰富课堂的措施有很多,比如让学生进行分组式的学习,初中的学生好胜心比较强,所以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其中,通过各个小组之间比赛性质的教学,大家就能够更加乐于去学习,教学的质量就有保证。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教学,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来说,除了上述一些综合性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新的教具来完成教学任务,如今科技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地理课程的教学我们不再是只有地球仪教具的时代,多媒体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教学,我们可以将其放到我们的教学中,多媒体有着众多的技术和优势,这样我们可以好好地利用这些优点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地理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来制定更加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保证地理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

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提倡向课堂要效率,所以我们更加应该注重课堂的教学特点,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地理是一门学习实用知识的课程,所以在实际的课堂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来,重视学生的课堂的参与程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为主体的模式限制了课堂质量的提升,所以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现象,在合适的时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可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氛围,这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是很好的保证。比如,在讲授“昼夜交替现象”的时候,我让学生上讲台上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讲授,让他们利用地球仪进行操作,讲授出其中的奥秘,这样学生通过讲解可以加深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印象,听者也会有同样的效果,这样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来说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初中地理的教学是系统的工程,涉及的方方面面也是比较多的,要想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注重上面所提到的几点,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进行教学的创新,寻求更加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求更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作者:苏战英 单位:河北省行唐县上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