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0 10:36:29
导语:在教育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应用
1.1复杂演示简单化
大多数装备结构复杂,许多实验受器材、设备的限制,实验现象无法展现。多媒体技术可提供声音、图像、文字和动画等多种信息,使复杂演示大大简化,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某些设备原理、构造课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讲授发动机燃油系统原理、构造时,部件结构与连接传动的关系相当复杂,教学难点很多,利用教学软件演示各部件内外部结构、各部件零件之间的连接和燃油供给情况,可使复杂结构便于观察,复杂演示简单明了,缩短了授课时间,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结构在课堂上讲解难、表述难和演示难等问题。
1.2昂贵实验模拟化
新设备价格昂贵,实装短缺,使新装备在实验教学中面临着很多困难。进行多媒体训练模拟化教学是一条低耗、高效的道路,学员在计算机上可进行各种设备使用维护技能的模拟训练、排故训练和应急情况处置训练。近年来,研制了一系列与装备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这些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可进行空中操作模拟教学。应用这些教学软件缓解了新装备短缺的压力。在实验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学员掌握各种设备的维修能力、排除故障能力和各种应急状态下的紧急处置能力。
1.3抽象知识形象化
在装备实验教学中有许多概念、原理是在理想状态下推导出来的,用一般的实验设备无法验证或显示。对于这类知识,学员很难理解和掌握,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模拟装备教学中要求的理想状态,将高度抽象化的内容具体化,有利于学员理解概念、原理,方便记忆,从而减轻学员的学习负担,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比如,在旋翼桨叶轨迹检查和调整的实验课上,分析直升机在垂直飞行状态下旋翼旋转过程中桨叶在挥舞平面上的受力情况和锥角变化时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了各片桨叶旋转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和锥角大小,使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便于掌握。
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
2.1加速了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
在装备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知识面窄、内容陈旧等问题,因此,应积极研制实验教学软件。我们多次安排教员赴工厂、研究所,收集装备技术资料,拍摄装备结构、工作原理视频,并对不同型号的装备开发了大量的教学软件。这些与装备基础课、专业课相配套的教学软件,可形象地展示装备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大大地丰富了装备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促进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实验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员创造力和合作精神的环境,使学员形成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积极参与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正确运用了实验教学设计原理,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逐步实现了实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进程。在考查教员实验课的授课质量时,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促进了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入。
2.3提高了学员学习的自主性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装备实验教学,可提供给学员声音、图像、文字和动画等多种信息,对学员的学习形成多感官刺激,并使教学活动打破了时空范围,实验教学不再局限于实验室,个别化教学也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决定学习的时间和内容,从而大大提高学员学习的自主性。比如,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发动机构造实验教学中,学员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3处理好“三个关系”
3.1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是相辅相成、拾遗补缺和协调发展的。在装备实验教学中,认为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可完全取代传统实验教学手段的思维是片面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装备实验教学可分为3步:①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实验教学手段起到了补充和辅助作用,即一些传统实验教学手段难以实现或表现效果不好的内容,可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表现;②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实验教学手段相结合,采取现代教育技术为主、传统实验教学手段为辅的方式;③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建立和完善,可逐步实现装备实验教学的开放化和远程化。
3.2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要想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装备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就必须加强理论研究,使理论对教学实践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网络和多媒体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教育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有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探讨,比如网络多媒体实验教学的功能、实施方法和与此相关的实验教学思想和观念等。实践证明,同样的实验教学形式或教学手段在不同思想的指导下,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装备实验教学中,如果只重视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不重视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进步,则一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3.3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电教手段相比,对教员的要求更高。因此,存在如何普及和提高的问题。目前,在开展网络多媒体装备实验教学中,有时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盲目追求高层次、短期效益,影响了网络多媒体装备实验教学的普及和发展。开展网络多媒体装备实验教学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教员中普及网络、多媒体知识,使教员掌握必要的多媒体软件和网络的使用、制作技术;搞好多媒体课堂应用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装备实验教学中,解决了常规实验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有利于学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增强了实验教学效果,提高了学员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了装备实验教学改革。在装备实验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应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作者:李青峰 吕伯平 胡进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部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1.1创设虚拟情景教学
外科护理学具有前沿性、实践性的特点。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医疗技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临床疾病的护理措施在教材上得不到及时更新,使理论与实践脱节,而有些疾病发病率低,平时难得一见,在课堂讲解时教师有“无从说起”之感,更谈不上让学生见习或实施护理操作了。针对这种情况,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改善这一状况。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需求,创设虚拟情景,即利用模拟系统程序创造出多种真实病例和临床急救场景,使学生能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融入特定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1.2搭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为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等,把教学课件和学习资料上传到“群共享”,设置“在线答疑”。学生可利用班级群下载文件、交流、讨论等,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等充分进行交流互动,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对教学内容、进度、方法等适时调整、改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学科的最新进展信息反馈给学生,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学科前沿信息的能力。
1.3构建多元化学习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使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变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而是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视听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使传统教学法中抽象的书本知识变得易于学生接受,使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视觉与听觉功能,满足了思维的多元化和学习的多元化需求。
2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1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激发教师教学热情
我校外科护理学课程组教师大部分是青年教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教学方法也不够丰富,在授课时往往照本宣科,内容讲解无新意,授课无特点,久而久之教师会觉得授课枯燥乏味,逐渐降低了教学热情。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优势,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制订新颖的现代化教学方案,从而培养青年教师勇于创新、善于求变和勤于反思的现代教学理念,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
2.2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将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应用到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如在讲解“泌尿系结石”时,由于知识点零乱、抽象,仅通过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了解它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但教师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图片、动画来展示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排出过程以及引发肾绞痛的原因,通过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
2.3利用网络资源,突破教学难点
为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制作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讲授“烧伤患者的护理”这一章时,在讲解“烧伤深度评估”这个重点内容时,可应用网络教学图库资源,通过皮肤组织结构图片清晰而直观地展示不同程度烧伤所达到的皮下组织深度;还可通过列表比较来直观展示“三度四分法”不同级别的相同点和区别,使平时在课堂上难以表达的重点内容形象、直观地再现出来,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深刻地记住它们。
2.4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使学生在学习各种临床护理操作时,如同亲临医院真实场景,可真切感受临床护理工作程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5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建立起“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多向交流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强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与反馈,创造了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师生在积极的互动中产生教学共鸣,实现教学相长。
3效果评价
学期末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授课班级学生随机进行抽样调查。统计显示,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P<0.05)。
4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不但弥补了外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脱离的缺陷,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为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者:陈春燕 要雪晴 单位:河西学院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演变及其应然定位
1.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演变
(1)从技术型人才转向技能型人才。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创建的职业大学。1982年教育部在《中国短期职业大学和电视大学发展项目报告》中提出“使学生将来可担任技术员的工作”。从中可看出,职业大学创建之初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5年在《三所高等技术专科学校座谈会纪要》中要求:“三所高等技术专科学校培养出大批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于1987年在《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国发[1987]59号)中强调,高职教育要为企业事业单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由此可看出,高职教育发展初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技术型人才。1991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发[1991]55号)中明确提出,要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9年)颁布后,高职教育的地位得到确立,相关部门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定位于技术型与技能型人才培养之间。如《关于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发[2000]19号)指出,高职院校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要求,高职教育应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创办高职教育的最初任务是培养地方经济需要的技术型人才,然而,在高职教育大发展过程中,由于对高职教育定位认识的不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逐步转向技能型人才。
(2)由技能型人才回归技术技能型人才。
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将“高技能人才”列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发[2004]5号)中提出,高职教育要“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中指出:“高职院校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标志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转向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将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教育部、财政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中要求,发挥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作用。随后,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一时期的重要制度政策,均围绕技能型人才培养展开,也是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不清的时期。直至2012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发[2012]9号)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此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又重新回归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对技术型人才培养实践活动进行新探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的颁布,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定位为“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高职教育服务面向、人才培养规格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
2.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探索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实践过程中,首先要对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社会人才分类,按照知识和技能大体上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人才。其中,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由于“技能型人才的智力技能成分不断增长,而动作技能成分相对减少”,导致两者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现象。从历次政策制度对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特征规定看,技术型人才强调技术与技能、管理与应用、操作与创新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技能型人才侧重技能与实践、高端技能与应用及职业素养的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既有差异又有共性特征。因此,不管从人才分类层面,还是从政策制度层面,高职教育很难明确限定仅仅培养某一类人才。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人才结构中某一区域人才更为合理。由于个体差异和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应单一化,既可以技术型为主、技能型为辅,也可以技能型为主、技术型为辅,技术与技能并重。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技能侧重于高端技能,高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教育在本质上应体现办学的高教性,帮助学生获得高等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术操作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高层次阶段,高职教育更需要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够用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理应体现高教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另外,高职教育学制年限相对较短,以及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在后示范建设时期,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应科学定位于重点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具备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操作技能和组织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应用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拥有与技术应用能力相适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二、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1.深化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示范建设阶段,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需要深化产学研结合,通过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等方式产生造血功。”产学研三者联系紧密,但又是三种不同的社会性活动。“产”和“研”依赖于技术型人才完成相关实践活动,“学”则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实践活动,三者各有自己的任务。厘清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诉求,是深化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起点。企业产学研结合的根本利益在于与生产紧密联系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员工培训等;科研机构产学研结合的根本利益在于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根本利益在于把学生培养成技术应用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联系密切,从本质上说,“高职教育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教育,其持续健康发展植根于它对经济社会的适应、调节和引领,其历史使命在于通过人才培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于此,高职院校深化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接区域支柱产业设置专业,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坚持需求导向,依据区域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调研和预测区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优化专业结构,保持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同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型人才。二是转变办学理念,实现校政行企合作开放办学,主动开展校政合作、校行合作、校企合作,实现“三个合作”办学。三是积极服务企业,鼓励教师开展立地式研发,养成教学实践智慧。高职教师主动服务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项目策划等“立地式”研发服务,不仅能满足区域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还能及时更新课堂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紧密联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高职教师能形成教学实践智慧,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在胜任教学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
2.构建“三层次目标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能促使学生获得实践技能和感性知识,在具体工作情景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结合自身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综合评估课程体系开发与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已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偏离高职教育规律的现象。由高职教育本质属性决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充分体现职业性、高等性和区域性特征,还要依据学生技能水平递进规律,进行系统化、分层次设计,形成“三层次目标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第一个层次目标定位是学生基本技能训练。通过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第二个层次目标定位是综合技能训练,实施措施包括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校内生产性实训目的是实现以“学”为主的“工”,校外顶岗实习目的是实现以“工”为主的“学”。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形式上像工厂,实质上是教学场所;校外顶岗实习则是以岗代训,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第三个层次目标定位是创新意识培养。师生共同参与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以“师带生”为组织形式,以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为考核依据,在具体的企业研发服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技能与技术应用能力。
3.建立“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
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关键是,提升学生运用技术技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建立与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该基地的设备配置必须具有生产性、先进性和教学性,源于生产又高于生产,因为它具有教学功能。”然而,当前企业顶岗实习并不能有效满足这一需求,迫使高职院校尝试建立“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以“学做合一”和“生产性”实训为基点,以技术型人才培养实训为目标,以技术开发与服务企业为载体,由“课堂与实训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技术服务基地三部分构成,即实现高职院校教室与实训室合一,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合一,学生毕业设计与企业技术或产品开发服务合一。通过学做合一基地,融合教学与实训,实现“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的教学和实训互动;通过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促进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完成产品生产和实训项目;通过技术服务基地,促使学生参加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完成应用性毕业设计。
4.创新多样化育人课堂
技术型人才离不开硬技能培养,更离不开软技能培养。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高职院校学生软技能培养决定硬技能发展。企业拥有培训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技能的服务,却没有培养其软技能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技术型人才过程中,理应创新多样化育人课堂,积极培养学生软技能。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技术型人才软技能培养路径,“除了重视第一课堂外,还要把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将能力与素质教育延伸到课外,扩大到校外,构建三个课堂相结合的育人体系”。第一课堂重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第二课堂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第三课堂在专业教师带领与指导下,实现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三课堂相互延伸与补充,形成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大课堂育人思路。
作者:祝成林 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1.1创设虚拟情景教学
外科护理学具有前沿性、实践性的特点。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医疗技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临床疾病的护理措施在教材上得不到及时更新,使理论与实践脱节,而有些疾病发病率低,平时难得一见,在课堂讲解时教师有“无从说起”之感,更谈不上让学生见习或实施护理操作了。针对这种情况,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改善这一状况。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需求,创设虚拟情景,即利用模拟系统程序创造出多种真实病例和临床急救场景,使学生能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融入特定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1.2搭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为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等,把教学课件和学习资料上传到“群共享”,设置“在线答疑”。学生可利用班级群下载文件、交流、讨论等,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等充分进行交流互动,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对教学内容、进度、方法等适时调整、改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学科的最新进展信息反馈给学生,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学科前沿信息的能力。
1.3构建多元化学习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使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变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而是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视听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使传统教学法中抽象的书本知识变得易于学生接受,使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视觉与听觉功能,满足了思维的多元化和学习的多元化需求。
2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1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激发教师教学热情
我校外科护理学课程组教师大部分是青年教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教学方法也不够丰富,在授课时往往照本宣科,内容讲解无新意,授课无特点,久而久之教师会觉得授课枯燥乏味,逐渐降低了教学热情。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优势,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制订新颖的现代化教学方案,从而培养青年教师勇于创新、善于求变和勤于反思的现代教学理念,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2.2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将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应用到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如在讲解“泌尿系结石”时,由于知识点零乱、抽象,仅通过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了解它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但教师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图片、动画来展示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排出过程以及引发肾绞痛的原因,通过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
2.3利用网络资源,突破教学难点
为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制作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讲授“烧伤患者的护理”这一章时,在讲解“烧伤深度评估”这个重点内容时,可应用网络教学图库资源,通过皮肤组织结构图片清晰而直观地展示不同程度烧伤所达到的皮下组织深度;还可通过列表比较来直观展示“三度四分法”不同级别的相同点和区别,使平时在课堂上难以表达的重点内容形象、直观地再现出来,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深刻地记住它们。
2.4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使学生在学习各种临床护理操作时,如同亲临医院真实场景,可真切感受临床护理工作程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5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建立起“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多向交流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强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与反馈,创造了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师生在积极的互动中产生教学共鸣,实现教学相长。
3效果评价
3.1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
学期末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授课班级学生随机进行抽样调查。统计显示,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
3.2期末理论考核及综合能力测评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后,期末理论考核优秀率79.2%,综合能力测评优秀率89.9%,总体效果较好。
4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不但弥补了外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脱离的缺陷,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为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者:陈春燕 要雪晴 单位:河西学院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需要老师和学生的配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如果教师不愿使用或者不会使用,学生不感兴趣则势必影响它的普及及运用效果。针对山东省高校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个问卷,在济南和青岛两地高校做了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117份。分析结果如下:教师年龄在30-39岁使用占比最多,达43%,专业课教师使用比例最高,达57%;教授和副教授合计使用76%,商科使用比例达79%,理工科占21%,在上课过程中多媒体的使用情况几乎每次课都用,使用率在80%以上占86%,经常使用,使用率超过50%的占12%,说明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中使用情况十分普及;其中96%教师主持或参与过院级省级精品课的建设,在上课时会利用曾主持或参与过的精品课网站进行教学,几乎每次课都用,使用率在80%以上占27%,很少用,使用率不足50%占31%,22%几乎不用,说明重视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精品课程网站的利用率较高;上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来源是基本都是自己制作的67%,21%利用网络资源下载并适当修改,9%课程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3%直接用同课程其他老师的,说明教师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的比例较高,多数教师已经具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基本能力;56%认为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的改进有有较大帮助,41%认为非常有帮助,0%认为不太理想,说明教师普遍认同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100%教师使用过多媒体课件,62%使用过视频录像,50%使用过模拟操作软件,20%播放过动画,18使用过网络课程,说明还是传统的课件使用更多,因为使用方便,制作一次,今后只需要不断补充完善就可以继续使用,而其他方式,搜索较难或者制作难度大,如动画,因此不如课件使用率高;91%觉得多媒体课件对教学的帮助较大,56%选择了视频录像,56%选择了模拟操作软件,24%选择网络课程,21%选择动画;在利用信息化资源主要完成什么任务这个问题上,排序依次为课堂教学、提交作业、综合考核、网络教学、课程考试和讨论答疑,说明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比较普遍,其他用途还有待继续开发;在回答使用信息化资源辅助教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2%的教师根据课程情况自主使用,12%是因为学生有需求,6%因为学院有统一要求,说明教师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比较普遍;在回答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推广的主要阻力在于什么这个问题上,50%教师认为阻力在于学院的硬件和软件条件,20%教师认为是自己的接受程度和积极性,11%教师选择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积极性,5%受教学模式的限制,说明相关软硬件仍需加大投入;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上,58%认为课前的准备工作量太大,52%是软件操作不太熟练,36%在硬件设备使用中存在问题,12%认为课后与学生交流时间太多;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97%使用POWERPOINT,16%使用FLASH,11%使用Authorware,只有3%使用3DsMAX;有50%没有参加过,想尝试下慕课、微课的录制,24%没有参加过,对此也没有兴趣,51%的教师教授课程大部分推行项目化改革,18%已经全面实行,也还有5%没有进行过教学改革。从问卷中可以得出结论,一是硬件水平较低,经费投入不足,硬件设施的先进性及数量都存在不足。有些学校只有部分教室是多媒体教室,配备的电脑软件版本较低,不能上网,导致教师只能放课件,不能展示更多的课程网站和网页;而在实训环节,实训教室不足不能完全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只能满足部分课程或者课程的部分内容使用;教学方面没有资金建立教学资源库。二是软件方面。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技术培训能力提升投入不足,绝大多数教师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也认可这种作用,大部分教师有能力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会自己制作课件等简单的技术运用,但是,复杂的软件使用频率就较低,而且,自己制作课件的水平也比较低级,教育技术的运用也很初级。三是师生意识存在问题。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也存在花费准备时间较多、课后与学生交流时间较多、硬件设备不熟悉、软件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影响了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而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要学生在课下付出更多时间自学,准备上课并且自己尝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某些问题。
二、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有效性的方法
1.观念转变。
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由讲授者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更生动的学习资源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需要学习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可以在校内进行多媒体教学比赛、课件展示、微课比赛等;学生积极转变学习观念,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精品课网站、教学资源库、微课等进行探究式的自主学习,培养自己动手能力以适应今后职业岗位需要,为提高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可以进行网络学习竞赛等活动。
2.学校要加大投入。
要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学校的硬件水平,配备充足的多媒体教室,实训室,软件及时升级,购买或开发合适的模拟操作软件,模仿学生将来工作的实际场景,实现校园信息化,让师生能随时运用网络找到需要的资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加大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培训教师学习使用FLASH、Authorware、3DsMAX等软件,投入资金组织人员建立教学资源库,建设精品课网站;针对现代教育技术使用过程中课前的准备工作量太大和课后与学生交流时间太多这个问题,可以考虑配备学生助手,帮助教师做一些简单的录入工作和统计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不断出现,高校的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把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才能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适应高校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从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才能实现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的转变;只有实现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才能实现从重继承转向重创新,才能最终实现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作者:陈虹 程炜杰 张泳 单位: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1对教学活动方面的影响
1.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营造一个十分轻松、优美、愉悦的教学环境,能够促进幼儿提高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幼儿教师通常都是自己朗读课文,让幼儿跟读,这样虽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幼儿教师往往难以引起所有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得教学效果十分有限。而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课件,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将课文展示给幼儿,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将文章的内容展示给幼儿观看。让幼儿轻轻松松地就能掌握整个的故事内容,并且针对课件中各种语言对白的声调、语速、神态等各方面的不同,让幼儿进行模仿和训练,可以很有效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师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就能够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
1.2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技素质
在幼儿教育中,科技方面的教学是其中比较重要,同时也是比较困难的内容之一。在传统幼儿教学当中,由于这方面的知识和内容相对较为枯燥和乏味,理论和概念性的东西偏多,教学效果始终不理想。因此,一些幼儿教师对此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幼儿在这方面的基础十分薄弱。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让幼儿教师改变了这种教学思想,他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科技教学的一些成果或实验等展示给幼儿观看,通过神奇的科学现象,引起儿童的兴趣,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
1.3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提出“歌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歌”,他认为,音乐艺术对幼儿性格的发育和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幼儿园中的广播和班级中的各种录音设备、多媒体软件等,对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性格的形成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应当分别在早操、午餐、午睡、下午的课外活动等时间段,有针对性的仔细挑选段不同的音乐来播放,通过大环境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对游戏活动方面的影响
2.1营造氛围
在传统幼儿教师的教学思想当中,对于游戏活动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认为只要组织幼儿做游戏就可以,忽略了氛围的重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游戏时,幼儿教师往往只是给幼儿播放录音,效果十分不理想。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下,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音乐、舞蹈、动作等立体、直观的展示给幼儿,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声音、画面、动作相结合的和谐效果。运用教学课件,将音乐与画面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将以前难以描绘的情境直观的展示出来,更加有利于幼儿的理解和模仿。
2.2积累经验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当中,对于游戏经验的积累,条件较好的幼儿园会带领学生到一些活动场所实地进行参观了解;而对于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幼儿园,只能通过图片、文字等枯燥的、乏味的讲解和展示,让幼儿慢慢了解和掌握,效果十分的有限。而如今,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这些需要进行了解和体验的场景以视频的形式拍摄下来,让幼儿在不能现场体验的情况,也能有一个相对比较直观的感受,大大缩短了幼儿教师的讲解时间和讲解难度,提高了游戏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3对日常生活方面的影响
3.1有利于幼儿拓宽视野
在幼儿园课间休息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等设备,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让幼儿可以自行浏览和观看,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增加幼儿的知识面。应当注意选取一些生动、活泼、趣味性强,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兴趣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3.2方便于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
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网络等方式,加强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园的网站等渠道,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日常学习、生活的情况,观看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以对幼儿的日常表现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以适当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对幼儿教师及幼儿园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网站交流掌握家长们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采纳,以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提升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从而使幼儿教育变得更加完善和高效。
4结语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幼儿教学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技术手段。而现代教育技术对幼儿教师教学思想的影响也已经十分深入。幼儿教师应当充分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利用,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使其能够更加符合当前幼儿教育的要求,为幼儿将来的良好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徐华勇 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研究工具
通过调研《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结合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师对调查的实际需求,笔者设计了《师范生教育技术公共课学习情况调查》量表。通过信度检验,该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652,问卷信度属于可接受水平。问卷从师范生的学习态度、技术观、学习期望、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结果等六个维度设计,共计21道题目,每个维度设几个分问题,答案采用里克特量表形式进行积分,分为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无所谓(一般)(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五个级别,得分越高说明学习情况越好。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1)学习态度
在学习态度维度上,每题平均得分4.27分(注:每题最高得分5分),在六个维度中得分最高,可见师范生观念上清楚教育技术能力对于教师的重要性。55%的学生非常同意教师必须具备很好的教育技术能力,41%的学生同意这一观点。
(2)技术观
技术观维度上,平均得分为3.5分,较之学习态度维度得分偏低。“多媒体教学效果反而不如传统教学效果”问题、“技术主要为教师上课演示服务用”问题上平均得分分别为3.02分、3.46分,得分偏低,表明师范生对教学中应用“技术”的期望偏低。但是师范生在回答“技术作用在于支持学生学习”问题上,得分4.02分,处于较高水平,表明师范生观念上又对技术予以一定期望,认同技术作用在于支持学生的学习。表3给出了“技术主要为教师上课演示服务用”问题回答的具体比例。同意“技术主要为教师上课演示服务用”及非常同意达43.4%,不同意及非常不同意达48.1%。进一步卡方检验表明,χ2(df)0.05=χ2(3)0.05=9.40,χ2=117.163>9.40,师范生对于“技术主要为教师上课演示服务用的”问题的回答存在显著差异,反对“技术主要为教师上课演示服务用”的人多于支持的人,但是应当看出两者的比例是“相当”的,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人持“技术主要为教师上课演示服务用”的技术观。
(3)学习期望
在学习期望维度上,每题平均得分3.28分,得分最低。对于“教师对技术掌握满足教学就行”的问题回答上,46.5%同意或非常同意,40.3%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这也表明师范生对教师的技术掌握要求比较低。
(4)学习内容
在学习内容维度上,每题平均得分3.5分。其中“希望教育技术课程内容更加针对自己的学科教学应用”题得分4.09,说明师范生普遍同意这一观点。问题“理论学习几乎没有什么用”得分3.47分,得分较低,这倾向于说明师范生对教育技术中的理论学习上认识还不够透彻。“我只对技术学习感兴趣”平均得分2.97分,说明师范生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出现偏差,学习中往往只想抓“技术”。事实上,教育技术强调的不仅仅是利用技术去支持课堂教学,还强调教学系统设计能力、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和评价。
(5)学习方式
在学习方式上,每题平均得分3.95分,得分相对较高。在“课程应该采用分专业授课”的问题上,绝大多数人同意和非常同意这一观点,高达75.9%;在“采用小组项目学习”问题上,72.8%同意或非常同意这一结果;调查中有85.3%的师范生表示“希望看到任课老师用更好的实用技术进行教学”;另外,有88.3%的学生表示“希望看到目前中小学教师使用技术教学的优秀案例”。可见师范生对这几种上课和学习方式的需求还是比较强烈的。
(6)学习结果
在学习结果维度上,每题平均得分3.767分。85.3%的人同意或非常同意“至少会使用两种软件制作课件”;79.9%的人最精通的教学软件是PowerPoint;86.1%的人同意或非常同意“备课时会在教学情境或任务中多些技术元素考虑”;31.8%的人同意或非常同意“习惯于传统教学设计”,而37.2%的人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这一观点,略微高于前者。
2.相关性分析
为了研究不同维度变量与学习结果是否存在相关,笔者将学习态度、学生技术观、学习期望、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数据显示结果如下:学习态度、技术观、学习方式在99%置信水平上与学习结果存在相关,进一步表明学生对教育技术公的学习态度、技术观、学习方式影响着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学习结果。
三、结论与建议
1.师范生应树立正确的技术观
学习态度的调查表明,师范生清楚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在技术观念上,持“技术主要用于支持学生学习”观点的得分明显高于持“技术主要为教师课堂演示用”观点得分,不认同“技术主要为教师上课演示服务用”的人也多于认同的人。学习结果上,师范生的教学软件掌握能力尚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会加入技术元素的考虑。这些都表明观念上大部分师范生是认同技术支持学习的。但同时应注意,有相当一部分师范生倾向“习惯传统教学设计”、认为“技术主要为教学演示服务的”、“技术掌握满足教学就行”,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技术的理解有偏差。另外,师范生的教育技术应用意识不强,虽然多数师范生能够意识到教育技术对优化学科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但只限于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缺乏主动应用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的意识。就教育技术应用上来说,师范生应该树立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教育技术强调的不仅仅是利用技术去支持课堂教学,还强调教学系统设计能力、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和评价。因而,师范生不仅要掌握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还要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意识,树立正确的技术观,充实自身的教师专业化素质,为展开信息化教学做好准备。
2.完善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方式
从学习方式调查结果上来看,师范生大多希望教育技术公共课程能够采取分专业进行教学的方式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科课程与教育技术学习整合。一方面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对于教学软件、教学资源有着不同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进行教育技术实践中,学科专业一致的课堂更具有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大课件制作技术在课程中的比重,原因在于一来课件制作对于师范教育来说比较重要,二来师范生对此也很感兴趣;在学习方式上可以采用小组项目方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考核上,可以采用期末笔试与作品展示相结合的手段,注重对学生教学设计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评价,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
3.优化教育技术课程设置
学习内容维度的调查表明,师范生往往只重视技术学习,而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一方面学生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做到“理论”“技术”两手抓;另一方面,应当优化教育技术课程设置,调整理论在教学中的比重,改进理论学习与技术学习的关系,适当减小理论教学的篇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太多的理论教学会让学生对理论学习抱抵触态度,教学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四、小结
信息时代,社会对师范生提出了在加强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每个教师必须努力的方向。通过本研究调查,广大师范高校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课学习现状,并及时调整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学生也能发挥最佳状态来掌握教育技术能力。本研究中发现师范生中普遍存在的“重技术而轻理论”问题,是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和教育技术教师对调研的实际需求,设计的师范生教育技术公共课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分析、提出了目前师范生在学习教育技术公共课时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笔者所选的调查学校是苏州一所高校,调查的地域范围较窄、样本容量较少,所以本次研究的结论普遍适应性可能不强,仅供借鉴。但就教育技术公共课来说,如何提高师范生对教学理论的兴趣、教学设计、整体能力的把握将会是长期的问题,师范生作为潜在的“职前教师”,对职前“教师教育”任重而道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作者:范竹青 单位: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将声音、文字、图表、影像结合成教学课件,通过视觉和听觉享受,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寓学于乐,激发学习兴趣、克服畏惧心里。提出问题可来源于专业需求方面、生产实际当中、知识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或者历史故事。例如,以积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提出积分问题。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等数学中,许多重要知识点难点是非常抽象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概念、图形通过动画展示,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止为运动,可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地掌握。例如:通过对极限双变过程的动画演示,讲授定积分的概念及几何意义。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创新教育
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可能出现的关键点,发挥现代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变连续点为间断点,观察面积变化,引导学生将可积条件由连续变为有限间断。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产生冲动、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有目标的自主积极的学习。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创设情境”:1)猜想式。教师对某一问题提出猜想,激发学生去思考和证明。教师提出的猜想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例如:教师在讲授完“定积分的第二换元法”之后,提出“定积分的值只与被积函数和积分区间有关,而与积分变量用何字母表示无关”的猜想,让学生去研究。2)引导式。教师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完“定积分的第二换元法”之后,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题目,这些题目隐含着怎样巧妙地处理对称区间积分的问题。学生在作这些题目时必然会遇到这些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3)提问式,教师根据教授的内容,明确地提出问题,并提供资料资源,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教师在讲授完不定积分的凑微分法后,明确提出凑微分法有哪些常用的凑微分形式,让学生归纳总结。
(二)独立操作,自主探究
学生在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下,按照自己设想的探索途径去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以达到自定的学习目标,它当然涵盖教材的学习,一些优秀的教辅书籍,再有网上资料的查询等。例如,对前面提到的专题,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或自愿组成研究小组,通过一定的时间段,一步步达成自己的目标,继而完成自己的专题研究。
(三)交流合作,信息重构
给学生一个主题一个主页,让学生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例如在学校“QQ群”上建立“学生论坛”栏目,让学生把自己的专题研究报告出来,让大家评议和交流,学生也可以在“学生论坛”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寻求解答等。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做”
本文的“做”是指学生在数学实验室做数学实验。
(一)第一层次数学实验课
第一层次的数学实验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例如在讲授完定积分的计算之后,安排学生做“求定积分”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掌握Matlab及GeoCebra求定积分的方法。做完例题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可个人独立操作,也可以结成小组共同讨论。
(二)第二层次数学实验课
第二层次的数学实验课安排在一个完整的知识单元后进行。实验题目可以是具有代表性难易搭配合理的应用性题目,也可根据学生的专业课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建模题。例如:对经管类学生设计一个价格调整模型进行实验实践证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构建高等数学“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解决高等数学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问题。
作者:闫婷婷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一、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特点,其直观性和形象性使教学充满情趣。因此,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渲染气氛,触动心灵,增强效果。在教学《散步》一课时,我在导入环节首先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并设计了一段导语:“大家能说出这首歌的名字吗?知道这是歌唱谁的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散步》,感受作者对他母亲的爱。”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旋律,深深感染了学生,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迅速进入了新课。
二、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著名科学家培根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乐于思维、勤于探究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漫画、图表、视频等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三峡》一课教学时,我从网络上下载了一段三峡风光视频短片,引导学生欣赏,并配以适当解说。然后过渡:“同学们,眼前的三峡美丽吗?想去吗?今天,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先生笔下的《三峡》。”由于三峡美景的呈现,学生注意力瞬间被吸引,兴趣被瞬间激发,渴望了解、渴望探求的思维也被瞬间开启。
三、比较教学,深化理解
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无论是哪个教学环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比较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网络对于相近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任何数量的用于比较的文章,这是其他教学手段很难实现的。如教学作品《卜算子.咏梅》时,我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在课件中展示出来,更有利于进行直观比较。在教学朱自清《春》的最后环节,我将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绿》用多媒体全文展示出来,进行比较欣赏。可见,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比较法作用的发挥,更深化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拓展迁移,提升能力
进行拓展训练,实现知识能力迁移,是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传统的教育手段不仅方式单一,且效果低下。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完全改变了这一切。如在《三峡》一课教学的最后环节,我运用多媒体展现了三峡工程实施后的新三峡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今三峡与古三峡相比有哪些变化?初步讨论后,再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络搜集三峡工程的相关资料,并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研究思考:三峡工程对于现实生活及今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学习《三峡》后的知识得到更加丰富了,对《三峡》的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拓展了。
五、开阔视野,增强素养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使语文教学资源无限扩大。语文资源从本质上来说是无限的,但由于传统教育技术的限制,很多资源并未得到真正挖掘,学生素养的提高受到明显制约。而现代教育技术,使大量资源抬头可见,伸手可得,这将大大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素养。在教学《“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一课时,我将学生带进网络教室,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询“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情况及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情况。学生在查询的过程中,不仅从大视角了解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还感受了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学生素养由此得到大力提升。
作者:姚茂贤 单位:安徽铜陵县流潭中心学校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课程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然、接触自然和探索自然,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生物学现象入手,通过细致的观察、严谨的探究与脚踏实地的实践等学习方式,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因此,在生物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利用多种教学媒体把纷繁的生物现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生物课程教学己经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达到优化教学效果是非常值得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二、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生物课程教学效果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有助于更好地完成生物课程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程教学的主体是课程,是“教”与“学”的整个过程,而非教育技术本身。二者结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完成生物课程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果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为了使用而使用”、“只要技术不要教育”,不重视甚至忽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课件设计与制作过分追求“精美”与好看,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多样性与花哨),其结果必将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以致违背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初衷。
(二)教师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又必将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过程。建构主义提倡的是在以学习者为中心、配以教师指导的学习形式,它一方面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接受者转变为信息获取和建构的主体,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促进者以及高级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借助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建构主义学习氛围和情境,优化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同时应增加人与人之间、人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交互性,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沟通,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优化”过程必须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承担着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角色。因此,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呈现知识信息,又要重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协作性和探究性。教师“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帮助”,使学生能自发地去探索、体验、创造和合作,促进学生学习的正向迁移。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程教学的体现就是要在教学媒体的作用下,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和谐、合作的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和创新的能力。在这种教学结构下,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多方位地获取媒体元素和信息资源,教师则更加关注的是信息资源开发、设计和管理,以及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使“主导”的形象日益丰满,同时也使得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呈现多元互动的教学形态。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体验。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这里的学生指的是群体而不是个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能够使全体学生受益。这就要求教师能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设计要能够关注课堂的弱势群体,并给予鼓励和帮助;能够按照“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在教学设计上注意层次和梯度,促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甄别、加工和整理能力,将外在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通过学习获得深层次的认知体验,逐步形成一定的质疑能力和组织信息的能力。此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有利于学生广泛的参与、积极的情感投入,并能使其在学习中体验到愉悦的成就感。
(五)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整合。
一个学科的教学规律、方法和手段,是前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总结和完善获得的,如果教师能够合理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同样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一样,都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优化的手段,它们之间没有贵贱优劣之分,而且现代教育技术也不是万能的,要想发挥其优势就必须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认真分析哪些内容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即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也就是说,现代教育技术应当是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化与整合,而不只是单一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中的运用。
三、结论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为生物课程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它在改变教学环境同时,也将改变课堂结构,从而促进生物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应该以完成生物课程教学目标为前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认知体验,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并能将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整合,优化生物课程教学效果。
作者:杨芳 单位:滨州市滨城去第三中学
1研究概述
1.1研究方法和目的
此次的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内容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着手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现状和问题的收集和分析,提出改革课程相应的策略。内容研究法主要是为了弄清此课程在教学方面的研究情况,包括了研究结论的几个方面:when,where和who。具体来说是指发表的时间、在哪儿发表的及研究的对象与如何遵守。
1.2研究样本
此次的研究主要通过中国知网的期刊论文,进行关键词等多种方式的搜集和搜索。由于搜集的时间范围是从2009到2013年。使用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筛选后符合研究主题的有125篇。
1.3研究结果分析
1.3.1发表时间分析
总体来说研究比较积极,但是在近几年论文的数量有所减少,说明理论的研究比较成熟,而对策和实践的研究比较少,这是今后的重要方面。
1.3.2发表期刊分析
发表的期刊主要指论文在2009到2013年发表的期刊中的数量关系。从是否发表在重要期刊加以分析,发表在核心和重要期刊的总体较少,而且很不稳,波动较大。
1.3.3研究的对象
可以将这些研究的对象按不同学校分为专科及以下,本科,211及985大学和其他。从图3中可以看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在本科的学校,而专科和211以上的学校很少。因此此公共课的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我们应该加大对其他方面的研究和重视。
2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125篇论文进行分析汇总后,拿出其中34篇提及到公共课现状问题方面的论文进行研究,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类,分为以下5类:
2.1教学培养与目标
课程培养途径单一,课程定位与目标不清楚并且与社会脱轨。绝大多数高校的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都是以公共课的形式进行的,其统一课程内容的设置忽略了师范生各专业的差异。同时教师很少联系实际,大部分学生甚至有些代课教师都不清楚学校对于教育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
2.2教学内容
通过对以上论文及对各高校和市面上教材的考察和翻阅,发现教材内容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比如实践与理论的脱节,没有照顾到各个专业师范生的学业背景等等,总体来说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真正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具体来说表现为:内容很多,但没有重点;未兼顾各专业学生的学科背景;教材编写不成熟;课程内容和讲授的不足;没有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方面的知识。
2.3教学评价
评价理念落后,不重评价反馈,评价标准不合理这三点是通过对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的结果。许多高校对课程的评价基本都是些比较轻松的笔试。并且笔试中主观题居多,只需简单记忆即可。同时教师和高校教学方面的紧张,如班级容量大,学生多,难以进行有效评价。
2.4教学观念和手段
2.4.1教学观念落后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就要运用现代的教学观念,及时更新和学会新的教学理论,剔除过时的不适合学生发展的理论,但在多媒体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大多数的教师仅仅把所讲的内容搬到了课件中,实质没有多大变化。而且代课教师对当今教育思想、进步的教育方面的技术理论、时新的数字媒体等缺少了解。
2.4.2教学手段和方法过于传统
基本还是老师说,学生听。学生大多数只能看看图片视频等,甚至只能通过文字自己想象,结果造成学生没有兴趣听,教师往往也失去动力继续讲下去。
2.5其他方面
除以上几大问题以外,还发现了许多和本课程开设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
2.5.1教学环境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作者对教学环境的理解,现代教学环境是指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为优化和提升教学效率、效果而建立的系统化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与条件,建立学校现代教学环境,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包括现代硬件和软件环境。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教学环境的问题,尤其同学们对教学环境存在的很多缺陷有很多感触:①学校软硬件条件落后,限制了课程实施;②校园网建设缓慢,功能不完善,网络资源匮乏;③多媒体网络教室设备陈旧,网络接入问题百出;④缺少与硬件相关的配套应用软件,多媒体的数字资源满足不了日常的教学活动等等。
2.5.2学校教职员工和领导的不重视
大多数的教职员工和领导都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课程,缺乏对该门课程的清楚的认识,对于培养新型教师的缺乏信心,同时也不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如今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监管力度不够,管理松弛。
2.5.3实验课开设的问题
实验课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但是在对此课程的实验课的调查中发现:开设课时数少;学生纪律差;缺乏必要的评价;实验课时使用设备媒体落后,有的无法进行实时操作。
3教学对策探究
3.1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学培养和目标方面的现状的分析,再结合《中国教育技术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两个标准对现今中小学教师以后的专业化发展提出的目标,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1)能够理解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2)能够有效利用教育技术;(3)能够进行各种管理和设计等工作;(4)能够从社会责任角度促进学生在利用技术、资源方面能够全面、公平、健康、安全、规范地成长。
3.2教材内容
可以从以下着手改进:(1)适当增多课时数;(2)开设相关课程以便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援。比如开设PS、FLASH等软件课程,或者在必修课“计算机基础”中增加相关内容,使得学生有相应的实践基础;(3)针对各专业学生设置不同的内容分类;(4)在教学内容中,应该体现出学生为主的先进观念。
3.3教学评价
科学、正确、合理的教学评价在教学的作用毋庸置疑,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各种展示的机会,另外加强学生互评和自评。本课程的考核可采取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过程性评价采取电子档案袋、作品评价等形式进行考核。期末考试占30%,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试中笔试占70%,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分值分别是30分、10分、10分、20分、30分。实验操作成绩占30%,笔试和实验成绩各为100分。
3.4教学观念和手段
3.4.1教学观念
首先代课教师要对当今先进的教育理论有所了解,其次应该结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树立培养适应网络多媒体等的信息化新型教师的教学新观念。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放在主导的地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等等,运用教学新观念指导教学。同时,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们的不同学科背景的问题,这种观念的确立对于更好地促进教学很有帮助。比如英语专业的师范生在现实中需要多练习文字编辑软件和英语学习软件的应用,而对数据处理软件的掌握则不需要太精通等。
3.4.2教学手段
此课属于公共课,课时数比较少,但师范生较多,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①抓住重点。教师在课前应该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的风格特点等的分析,设计出适合的教学方案,运用适当的教法,提升教学效率;②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准备详细的例子并运用多媒体模拟真实场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③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使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充分发挥创造性,设计出高水平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总之,教学方法的变革,除了需要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和探究,还需要他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作,享受学习、探究、配合的过程,真正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综合利用和实践动手能力。
3.5其他方面
3.5.1教学环境
高校应加大加快网络信息环境的建设进程,使学生能用上新型的网络或者计算机软件各种软硬件资源,加强校园网的构建和应用工作,帮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切实增强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但还应认识到教学环境的维护和管理的重要性,如果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学生就不能有效地使用软硬件资源,教学过程和实践中的珍贵资料就不能及时地更新和上传,无法保证学生能持续不断地获取最新的资料。
3.5.2教学队伍
(1)邀请学科内权威的学者参与教学实践研究。通过之前的统计分析,鲜有教育技术领域的学者关注和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教学理论和网络计算机及多媒体等技术结合的一门科学,这种结合不只是融合和简单的加法,相当于乘法甚至超过乘法的一种结合,会在教育领域和技术领域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因此应该鼓励或者督促业界学者和专家关注和参与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把教育技术的精髓注入此课程中,使其真正能承担起培养新型教师的重任。(2)构建稳定、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团队。通过背靠高校中的电教中心或者教育技术专业这个大树,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团队。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并且突出实践性,可以根据教师的不同优势,分成各个小组,比如,编程能力较强的教师分在编程组,善于教学系统设计的教师分为一组,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快更好地完成研究和教学任务。
3.5.3实验课
在每次实验课前,除去在课堂中讲解的理论知识外,还要进行实验前的指导,做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教师还应及时收集他们的作品,给予正确积极的评价。还可以结合校园网和论坛等形式及时进行交流和评价。
4结束语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发展很快,其课程内容也会不断更新和完善,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各种技术等的发展,也需要运用各种不同新技术去实践。我们应该在遵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教学的评价手段,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使课程体系合理完善。
作者:李鹏飞 单位: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1更新观念,营造氛围,形成机制,强化教育技术意识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关注教什么和如何教,了解学生需要掌握什么、如何学习、在哪里和通过什么方式学习等问题。作为学校领导,必须做好学校定位,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更新教学理念,创造良好的教学平台,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能为教师提供数据、内容、资源、专业技能和各种学习体验等多层面、全方位的支持。因此不管是教育决策者,还是教育者都应该意识到现在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升应用能力。学校领导重视,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机会,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另一方面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制定科学、规范、长效的培训机制,组织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特别是对青年教师,在从业后的2年内必须完成现代教育培训的内容,达到培训的目的,取得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训证书,否则在晋升方面将会受到阻碍。这为培养一支既掌握教育基本理论、精通现代教育技术,又能熟练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师队伍作出了硬性要求。第三方面是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教学改革经费,专用于资助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改革结合的课题,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对在教改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相关类别奖项或的教师,在年度评优或个人先进评选中等优先推荐,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第四方面学校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实现知识共享。由于高校课程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抽象性,且学科专业教师的应用特点,容易出现屏障,教师无法进行交流和资源共享,失去相互交流的机会,教师能力难以提升。因此,学校出台“传、帮、带”的规定,要求每个学科要指定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辅导新引进的教师,实行一对一的帮扶,形成合力,培养团队,鼓励教师交流与互助。
2合理规划,建设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平台,丰富教育教学资源
由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政府政策和高校内部等因素,西部民族地区的高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经费投入不足,无法建设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平台,教师成为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十年前,我校还是以粉笔、黑板为主要教学工具,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学校领导教学理念的改变,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方法和模式改革,紧抓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契机,以“合理规划、分步实施、充分利用、提高效益”为建设宗旨,加大投入,加快步伐,先后完成了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扩容、专业教学录像拍摄教室、虚拟实验室等建设,为课堂实际教学提供了先进、适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另外成立了计算机协会和现代教育技术协会等,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教师和课程教师及学生组成团队,负责开发和收集教育教学软件,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电子文献、网络课程、医药素材库、多媒体教材、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微课课件、名家讲堂等,整理各种资源,融合形成符合我校需求的庞大、丰富的教学媒体资源库,为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优质的教学素材,为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奠定了基础。
3优化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整合,提高教学质量
施行更新观念和统筹规划重点在学校,优化教学重点在一线教师。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某一门课程的具体教学中去,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3.1教学模式优化,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
要培养高质量的医药型人才,教师就要考虑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新型教学模式关键点是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逻辑思维。要解决这几个问题,首先大容量存储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组织安排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CD-ROM光盘,为学生提供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具有交互功能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开展学习活动。其次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往往把学生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隔绝,课堂枯燥、无味,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慢慢被否定。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利用互联网络、局域网络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形声色等技术手段,将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性的学习,甚至实施模拟情景教育,让学生分析情景特点,养成思考和总结的习惯,提高学习的能动性。第三是要授人以渔,教师要教会学生从网络或资源库获取信息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检索和查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2教学内容优化,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课程教学
在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重构课程内容的工具,采用合作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问题教学理论等,设计切合实际的课题内容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认知能力等。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2.1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注重内容与目标的吻合
教育技术为教学内容服务,教学内容帮助实现培养目标。把教学目标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学科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学科概念、原理和观点,熟悉实验材料和方法及过程的操作。
3.2.2精简内容,简洁明了,注重学科教学内容及呈现形式上的整合
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内容及学生的特点,优化课程内容,使学科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前沿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使教材文本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以此有的放矢地扩充教学知识量。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可由原来的文本性、线性结构形式变为多媒体化和非线性结构形式。但是,切记,拓展的内容不能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而盲目增加,呈现的形式也不能五花八门、眼花缭乱,这将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压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2.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
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不再是从一个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师生之间知识互动双向反馈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如发现性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混合学习等多种形式结合。教师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果单纯地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工具,把师生的关系定格为教师—机器—学生的关系,这是纯粹的“人机关系”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学效果肯定不好。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两者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3.2.4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体系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前提,是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原则,以新的教育理论为依据,多主体评价为特征,做到评价指标体系科学,使教学质量评价客观公正。在教学评价中,学习结果评价和学习过程评价同样重要。因此,学生最终成绩要综合衡量,不要单以卷面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要把学生对信息资料的收集、分类和处理能力等考虑其中,综合评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假设和验证等能力。在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我们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改革和探索,我校“民族地区医科院校创新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人体解剖学》系列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PBL-共同体多元化教学法在民族院校《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等为课题名称的项目,分别获得了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人体组织胚胎学网络课程、生理学课件和免疫学课件等一大批网络课程、课件获得国家级、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比赛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不同地区、不同院校教学资源、教师能力、学生基础有很大的差异,以上是结合我校的实际对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总结、归纳,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作者:莫小强 黄健伟 黄衍强 黄亮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
1网络多媒体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
1.1多媒体教学理念被片面理解
网络多媒体教育方式不完全等同于教育模式,多媒体只作为教学的技术方式之一,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都有不足之处,经调查显示,80%的学生在长时期昏暗封闭的空间内接受亮光的直射,眼睛会倍感不适和疲劳,且课件的PPT是内容确定的,在课前被固定后,很难在课堂上对它进行灵活的调整。相比之下,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和学生通过讲台及黑板进行教学的讲解,更加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能及时吸收课堂知识。老师更能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并融入幽默、有趣、对比、夸张等表现手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消化老师传授的知识。老师讲述、板书、提问并组织学生们课堂讨论和练习,学生聆听、记录、回答、交流,使老师在活跃生动的气氛中达到教学目的。
1.2课程内容集中,进度快
近年来,为了完成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的,大学校园各专业方向的课程课时减少,课程内容都有所增加,很多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丰富学生专业知识,一般运用网络多媒体教育技术传授知识,但是网络多媒体数据多,进度快,学生无暇顾及上课的内容,记笔记的速度更是跟不上。上课时,学生必须聚精会神的注意PPT内容,一旦松懈下来,便很难理解课件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不管PPT的内容有多丰富,教师理解的多透彻,都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所以,网络多媒体的教育技术一定要符合现实规律,内容不要过于集中,速度不能太快,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也要悉心观察同学的动态,与学生进行课程交流,询问学生的教学意见,使学生的思路跟上来,并能够在网络多媒体的运用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
1.3注重教学形式,忽略课件内容
很多老师的PPT过于注重形式设计,过于突出画面,色彩的质感,而忽略了设计课程的目的,以致于同学们课堂上把目光和注意力分散到网络多媒体中,忽视了课件内容的思考和学习。还有很多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过于迷糊,课程内容不明确,语言缺少合理的组织和提炼,论文、期刊或课本内容堆砌,没有重点,没有有效结合文字、声音、图像做出明确表达,而仅仅是完成任务式的机械制作过程,只能看见文字堆砌和图片整合的轮流切换,完全没有设计和组织编排,也没有体现网络多媒体所能体现的影响、动画、声音等教学功能。网络多媒体有直观生动的教学优点,课件设计是很重要的环节,如未掌握好,效果就不如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具有形式多样性的特点,一般来说,根据教学目的和课堂环境的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课程教学、自学等。所以老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教学课件。
2网络多媒体教育技术运用建议
2.1重视课件设计内容,提高课件质量
课件设计是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步骤之一,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要掌握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明确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充分准备课程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科学地制作课件,才能收获好的教学效果。课件设计的内容应该与课程内容相关,依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将知识分类,并通过多媒体技术表现出来。课件的形式要简单直观、知识层次分明,易于操作,能有效结合文字、声音、图像做出明确表达。
2.2网络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科学、有效、恰当的运用网络多媒体教育技术,依据专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环境选择最有效的课件形式。在网络多媒体运用过程中,不可废弃传统的讲解、板书等步骤,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势互补,更能发挥网络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功能。适当的讲解和板书,不仅可以活跃老师的课堂气氛,使老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学习重点,完成学习任务。
3结语
多媒体作为教学方式的技术之一,还有很多提高和改善的空间,在运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要把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巧妙、科学地融入课件之中,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进度,并结合传统的教与学模式,使网络多媒体在教育技术上真正体现它的优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跟上思路,与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采用多种模式教学,取得最好的教学成果,使学生们能在网络多媒体的运用过程中收获丰富的知识。
作者:王青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95979部队训练部电教资料室
1.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1.第一,有些教师过于依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断深化应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也逐步明显和加深,尽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有着众多的优势,但是如果教师应用不当,如何过度的依赖,就会出现喧宾夺主的问题,把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变成音频、视频的播放场地。随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越来越少,这就导致课堂气氛过于热闹,而小学生也只顾观看多媒体材料,忽视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这就使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1.2.其次,小学数学教师不能精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当前,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是当前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把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难度。尽管每年都有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但是只是简单的技术培训并不能让小学数学教师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还需要多多练习。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完成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成为当代教育专家和数学教师必须要探究的问题。下面本文将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2.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方法的研究
2.1.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教师对信息设备的操作,在课堂上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演示所开发的教学多媒体课件,使抽象、复杂的教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为了突破“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儿”这一教学重点,设计计算机辅助课件,显示大、中、小三个圆的周长分别展开,成为三条长短不同的线段,三条直径分别去测量各自的周长后都剩余一小截并闪动。这个动态的教学情境的设置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新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2.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无论是什么教学内容,只有学生对知识学习充满兴趣,才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而数学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事物的兴趣比较简单:好奇心强、多动、自制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新奇、不断变化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保持他们的注意力。而结合数学教学的国过程,我们不能只把激发学生其兴趣点放在教学开始之前的导语部分,把他们的注意力从课堂之外吸引到课堂之内,吸引到数学教学内容上。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兴趣,时不时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的手段,以便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在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取学生的有意注意,让他们持续保持对教学内容的关注,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的思维特点,多用一些图片和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把一些复杂的知识分解开来,通过直观展示的方式来降低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理解。这样,不但减轻了数学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2.3.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使用信息技术。
无论任何技术的使用都要符合接受者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使用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需要充分研究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他们的思维特点,这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完成它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在低年级阶段,好奇、好动,没有自制能力,思维形式都是直观思维;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数学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要充满动感,具有童趣,直观展示,同时还要和学生保持一定的互动性,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学习,这样一方面消耗了学生多余的精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参与,让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的印象,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3.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因此,我们作为新时展下小学数学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科学的应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的多媒体课件,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作者:常文臣 单位:昌黎县葛条港乡草厂庄完全小学
一、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特点,其直观性和形象性使教学充满情趣。因此,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渲染气氛,触动心灵,增强效果。在教学《散步》一课时,我在导入环节首先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并设计了一段导语:“大家能说出这首歌的名字吗?知道这是歌唱谁的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散步》,感受作者对他母亲的爱。”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旋律,深深感染了学生,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迅速进入了新课。
二、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著名科学家培根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乐于思维、勤于探究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漫画、图表、视频等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三峡》一课教学时,我从网络上下载了一段三峡风光视频短片,引导学生欣赏,并配以适当解说。然后过渡:“同学们,眼前的三峡美丽吗?想去吗?今天,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先生笔下的《三峡》。”由于三峡美景的呈现,学生注意力瞬间被吸引,兴趣被瞬间激发,渴望了解、渴望探求的思维也被瞬间开启。
三、比较教学,深化理解
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无论是哪个教学环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比较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网络对于相近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任何数量的用于比较的文章,这是其他教学手段很难实现的。如教学作品《卜算子.咏梅》时,我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在课件中展示出来,更有利于进行直观比较。在教学朱自清《春》的最后环节,我将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绿》用多媒体全文展示出来,进行比较欣赏。可见,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比较法作用的发挥,更深化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拓展迁移,提升能力
进行拓展训练,实现知识能力迁移,是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传统的教育手段不仅方式单一,且效果低下。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完全改变了这一切。如在《三峡》一课教学的最后环节,我运用多媒体展现了三峡工程实施后的新三峡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今三峡与古三峡相比有哪些变化?初步讨论后,再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络搜集三峡工程的相关资料,并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研究思考:三峡工程对于现实生活及今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学习《三峡》后的知识得到更加丰富了,对《三峡》的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拓展了。
五、开阔视野,增强素养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使语文教学资源无限扩大。语文资源从本质上来说是无限的,但由于传统教育技术的限制,很多资源并未得到真正挖掘,学生素养的提高受到明显制约。而现代教育技术,使大量资源抬头可见,伸手可得,这将大大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素养。在教学《“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一课时,我将学生带进网络教室,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询“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情况及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情况。学生在查询的过程中,不仅从大视角了解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还感受了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学生素养由此得到大力提升。
作者:姚茂贤 单位:安徽铜陵县流潭中心学校
一、美国对“教育技术”界定的变迁
(一)AECT在1970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一种根据特定目标来设计、实施与评价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它以对人的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人力、物力资源,以达到更有效地进行教学的目的。
(二)AECT在1972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
(三)AECT在1977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
(四)AECT在1994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及实践。
(五)AECT在2005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
上述定义的变迁说明人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逐步深化,也反映出教育技术发展的两种基本趋势:
(一)教育技术研究的目标由强调“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目的”(1970年)转变为“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2005年),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重大转变;
(二)人们越来越注重对教育技术的正确的、适当的利用,将那些违背基本教育原理和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论及实践排除在教育技术之外。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演变及发展趋势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点:第一,现代教育技术是由教育硬件、软件、方法和理论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也是运用系统方法对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以及教学模式构建等方面进行优化整合的过程。因此,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融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所包含的七个维度的知识和技能。第二,教师在将教育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居于非常关键的主导地位,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其对技术实施的各个阶段进行引导、监控、评估以及及时采取补救性措施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任何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改革都不能抛弃“教”,而完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第三,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学习和改进绩效”这个中心,不能为技术而技术,更不能违背基本的教育规律和教师道德规范,滥用或错用技术。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必须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作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
自从2003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式启动以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日益普及。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动下,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正朝着自主化、个性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实证研究表明,计算机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优化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升教学质量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因受自身素质和客观条件所限,对教育技术主观认识片面,并在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滥用和低值利用。教师对教育技术认识的片面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些教师认为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必然能够改进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度地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在PPT课件的制作上花费过多的精力,却忽略了对教学内容和本质的探究,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二)有些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实际上,在情感、人生观等教育功能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绝不可能取代教师。教师在实践中对技术的滥用以及低值利用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英语课堂教学娱乐化和低智化。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过多的与英语学习毫不相干的英语影视,浪费了学校宝贵的设备资源和学生的时间。
(二)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几乎不对参考课件作任何修改,上课时也基本上是从头到尾不停地翻PPT,课堂气氛十分沉闷,缺乏语言学习中所需要的人与人之间起码的情感交流。大学英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不足成为制约教育技术和大学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瓶颈。大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仍然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缺乏教学设计,交互性和趣味性不强,缺乏熟练使用先进教学管理平台的能力。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在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方面接受的在职培训相当有限,状况非常令人担忧。
四、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要积极地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深入地研究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摒弃对于教育技术的消极的、错误的态度和看法,系统地掌握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地设计和开发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较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其次,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而绝对不是为教师减负,教师的作用比以往更加重要。所以,必须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从分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入手,帮助学生制订合适的学习目标;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必要的监控,并提供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同时,应经常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最后,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以及各高校应该不断地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种投入和技术支持,通过定期进行校本培训、外派学习等形式,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逐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作者:王国良单位:湖北医药学院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它对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加速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发挥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能动性;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想、发展智力;对于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纪律,形成崇高理想;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对于发现人才,使有才能,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虽然还不太普及,但是,从我们的初步实践中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对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确实是大有可为的。
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语文能力
在学习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狱中联欢〉〉着篇课文之前,布置学生看电影或电视〈〈红岩〉〉,看后组织学生讨论,谈看法,谈感想,谈收获,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写成文章,在墙报上发表,在同学中阅读。这样,既使学生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又培养了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和鉴赏等语文能力。
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为结合教学,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伟大的中华”为主题的红领巾读书会,在现有的教学软件中,挑选了“北京”,“万里长城”,“大运河”等课件,在队会上演示讲解,通过直观的展现,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历史知识,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而且有效地激发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进行基本训练和智力训练
为了使学生的课外活动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我使用了一些自编自制的录音带和电脑课件,对学生进行拼音、词句、说话、朗读和智力训练。所选材料有谜语、寓言、童话、故事、诗歌、对话,以及有关各种词句的各种问题。在训练中,有的要求判断,有的要求辨析,有的要求改错,有的要求复述,有的要求说话,有的要求朗读和欣赏,还有的要求对问题分析和评价等等。
由于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的声音、形象、色彩等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保障课堂教学纪律,这就为课堂活动的开展在时间上提供了保证。由于多媒体教学在内容上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这就促进了课外活动质量的提高。比如电影、电视、录象和目前的电脑课件,把人、事、物、景等,通过声、光、色、形的谐和,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听得清楚,看得明白,知识和道理易于被接受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把这些电教媒体应用于课外活动,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听、说、读、写和欣赏、鉴别等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道德、纪律等教育,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精心备资源:搜集和整合多媒体资源,创设学习情境
1.导课多媒体资源选取: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
根据物理学科特点,物理知识源于生活,而又运用服务于生产生活。而物理学科新课程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是从质疑起始的。所以在导课中可以运用图片、动画、音乐与视频等形式,创设问题情境。从相关知识的生活现象、物理故事、物理实验等入手搜集选取材料,激发学生质疑。例如:《声音的特性》一课可以搜集《春江花月夜》纯音频作为导课素材,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课中,可以搜集有关龙卷风的视频作为导课素材等。
2.自学合作释疑环节多媒体资源选取:有利于学生完成教师预设的自学指导问题,帮助学生释疑
在“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中,合作释疑环节由教师针对本节教学目标预设每循环学习指导问题,编制学案;学生根据课本文本素材、实验、多媒体等学习资源自主、合作解决问题。因此本环节的多媒体的资源选取应是针对问题的文本、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源,并且是课本文本学习资源、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学习资源的补充,不能以现代教育技术的仿真实验代替教师的演示实验及学生的实际操作,应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如在《变阻器》一课可以搜集变阻器的构造和动态连接的动画资源等。3.展示评价环节的多媒体资源选取: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点汇总的展示。学生对合作释疑环节的问题处理结果的展示,教师在评价环节应做精当的点评并对该环节的知识点进行汇总。此时资源的选取根据需要针对知识点内容,可以是文本、知识脉络图等。
二、定位在“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四环节循环”课堂的立足点是“辅助”,教师运用时应该适时适度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所以选取多媒体素材的整合应以“辅助”教学为立足点。调研发现,部分物理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只是在形式上符合“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课件结构非常完整,操作性强,但教师使用后教学效果不好。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过于依赖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展现教师的主观能动课堂设计,“隶属”于课件,课件的“辅助”变成“统领”,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这就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如把四个环节内容制作进课件,按顺序演示,教学中并没引导学生进行四个环节的学习活动;又如自学质疑环节不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创造问题环境;还有把自学指导的学案内容放入课件,分页播放时一带而过,学生无法记录自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多媒体课件的结构可以做得比较松散,只提供导课资源、学习资源、知识点展示或课堂训练题,创设学习情境。内容比较多的自学指导的学案可以选取纸质媒介,如课堂练习册、印制学案等,不应制作入课件,因为不方便学生记录。课件内在的结构联系并不重要,这样的课件可能看起来没有成型,但教学是动态的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能否有效达到时教学目标为尺度衡量的,在使用时,把握住“度”,要给学生看、听、想、做留足发挥的空间,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三、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四环节循环教学高效物理课堂
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中,除了应用多媒体课件外,还可以运用实物展台辅助教学。例如:
(1)不方便观察现象的演示实验,老师可以在展台上进行实验;
(2)在展示评价环节,对于学生问题处理结果展示,实物展台可以发挥很大优势,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得出的结论以文本、图片、实验等方式,通过实物展台展示给全班学生,引导全体学生进行评价,使得“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更高效。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推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利的辅助手段。如何提高我市现代教育技术在“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水平,打造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和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需要我们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
作者:刘晓莉 单位:永城市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