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0 06:09:03
导语:在市场营销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
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构成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的合理组合。这种组合方式是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因此一种教学模式,必有一套成型的教学操作程序、规则和方法,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运用。“工学结合”既是教学指导思想,同时也可以作为教学活动结构的框架。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工学结合”中的“学”理解为“教与学”“,工”理解为做,因此工学结合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应该做到的是“教、学和做合一”,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包括了教学模式的六个基本要素: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师生交往系统,反馈方式,支持条件。教学模式的六个要素各有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彼此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构成完整的教学模式。
2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不足
2.1教师间沟通不够,教学上各自为政
市场营销学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系基本上都是属于专业基础课,是每个专业的必修课程。一般都是有两位以上的老师担任该课程。由于没有统一备课,也没有统一的市场营销学课程设计,教师在进行市场营销教学的时候基本上是各上各的。除了期末的考核的方式统一之外,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也没有办法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教学的效果究竟如何。
2.2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
这一方面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高职院校教师很大一部分本身并不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所以对于教学模式的理解不深。另一方面主观上高职院校也容易忽视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的总结和提高。其实许多高职院校在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探索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比如课程内容的调整、课程结构的整合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但是没有去归纳和总结出来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因此只能算是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无法被其他老师模仿或者使用。因此如何把市场营销学中形成的各种有效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就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2.3课程教学随意性比较强
实际上这是第二个问题的衍生问题,因为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可以遵循或者学习,因此每个上这门课的老师只能够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都存在问题。因此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保证,效果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评估。
3《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重新设计
3.1教学指导思想
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媒体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化设计课程的教学结构、活动程序等要素,在教学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团体学习进行指导,进一步实现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目标,同时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
3.2教学目标
对于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等,要使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地掌握,在经济条件下,充分认识企业和其他组织对市场营销加强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营销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市场购买行为,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同时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在分析、解决市场营销管理能力方面,进行重点培养和提升。
3.3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
传统的教学结构基本上就是理论+例子或者案例,这种教学结构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因为都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学生参与性不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从根本上被发挥出来,自然教学效果也有限。“工学结合”强调“教学做合一”,实际上就是对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按照“教学做合一”对市场营销教学结构进行深入的改造,把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特色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大都来自于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因此,需要改革市场营销课教学模式,由于市场营销课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不能只教不做,更不能只学不做,在做中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市场营销学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在营销理念、营销策略、营销方法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为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保证。因此,我们强调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既要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设计,也要对课外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设计。按照“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要求,我们把理论学习和实践的比例控制在4比6,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我校为例,市场营销学一个学期总课时为64课时,实践课安排要求至少不低于24课时。同时在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上,讲授与分析讨论的比例控制在6比4这个比例上,这样就从时间上保证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节理论课的教学结构设计及时间分配:问题导入(3分钟)———阐述理论内涵(20分钟)———案例提出(3分钟)———分组讨论(12分钟)———案例总结(7分钟)。当然时间控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实践教学活动主要采用项目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开学初就应该针对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的特点,有选择性的事先安排好几个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实践的项目,比如市场细分理论、产品和促销手段都可以设计实践项目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市场调研。具体的操作程序:布置调研项目———设计调研方式方法———项目实施及检查监督———项目总结。市场营销课的主要活动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老师根据每个章节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方式,或者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3.3.1理论知识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也就是“教和学”。
教有两个问题,教什么和如何教;学同样有两个问题,学什么和如何学。当然这里的学可以是狭义的也可以是广义的,狭义的“学”是相对于教师的“教”而言,广义的“学”就是指学生在校内校外的学习行为了。下面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教”的方法。多媒体与网络资源并用,帮助学生树立参与意识,提高互动效果。第一根据讲授的内容,教师需要事先作好课件,借助多媒体课件讲授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第二利用网络指导学生搜索相关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第三利用微博等工具,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第四利用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方法:①探究式的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枯燥,我们可以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设计问题时应注意,首先要紧密结合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然后问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能让学生感觉枯燥或一眼就看穿答案。②案例教学。本校在讲授市场营销学的过程中,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这种授课方法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注意:一是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现象。二是选取与大学生生活相关的或同学感兴趣的。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选取珠三角范围内的中小企业案例。三案例最好是真实的,有真实的情境可以进行对照。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起引导作用,自己的观点不要直接暴露,避免对学生的思维造成影响。通过创造自由讨论的环境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案例教学的主体,进而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
3.3.2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也就是“工学结合”中的“工”的环节。
“在做中学”,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市场营销学理论知识的精髓,实现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在做中学”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的方法和手段。①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也可以说是课堂上的实践环节。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参与感不强,令许多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的时候都碰到不少问题,比如学生们不主动发言,甚至很多学生根本不愿意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想法,因此也就无法展开课堂讨论;或者学生更愿意讨论与课程无关的话题,根本没把注意力集中到课程上来。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情况,教师恐怕要自己检讨一下,是自己的方法不对,还是自己找的话题让学生不感兴趣?我把课堂讨论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师的铺垫阶段,这个阶段是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对讨论的话题产生兴趣。第二阶段是分组讨论阶段,让同学自行组成小组进行,由组长分配任务,组织成员讨论和发言。第三个阶段是汇报阶段,各小组根据讨论的结果向全班汇报并把结果写到黑板上;第四个阶段是评价阶段,分成两个部分,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是让学生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投票,得票最多的小组为优胜队伍,可以获得教师的奖励。教师评价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生讨论的结果对讨论的话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概括。这种课堂讨论一方面便于进行分工协作,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在进度和时间方面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控制。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将相关的资料和要求,提前一节课发给学生,在课前要求同学仔细阅读,查找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总结,便于课堂发言。②模拟经营。这个环节主要包括:一是在假期安排课外实际企业的模拟实习。同学们通过学校组织或自行联系的方式,进入企业的营销部门进行实习,在主题方面,由教师布置或者自行确定,教师进行指导;二是利用营销实践模拟平台的软件,通过计算机对实际进行模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③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所有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参加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和创业策划大赛。大赛以市场营销知识为基础,以企业营销策划方案设计和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为具体的操作形式,选出优秀的作品参加全国市场营销案例策划大赛。大赛的策划、组织和实施都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的作用是动员、指导学生收集、分析、整合资料以及营销策划方案的制作。比赛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筹备阶段,老师把学生一起制定比赛的规则并组织参赛者组队报名参加大赛;第二个阶段是培训阶段,老师对参赛队伍进行规则和策划案写作的培训;第三阶段是撰写策划案阶段,由教师初评并给出入围作品的修改意见;第四阶段为答辩阶段,学生修改后组织决赛答辩。组成教研室教师作为评委进行评议,最终产生选拔出优秀的作品。学生可以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营销企划方案的设计能力,锻炼增强组织管理的能力。
3.3.3考核形式的改革。
考核形式与营销策划大赛紧密结合起来。考核内容为撰写营销策划案,成绩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营销策划书成绩,占60%,现场答辩各个评委给出的平均分为最终成绩;二是课堂发言成绩,占20%,考察同学综合表达能力。三是团队配合得分,占20%。此项成绩先由教师根据团队的整体表现给出一个分数,然后由组长组织组内同学根据各自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例如某小组成绩为80分,该小组共有4名同学,则小组总分为80×4=320分,组长根据各自贡献的大小来分配这320分。
3.3.4教学助教制度及反馈。
结合市场营销课的特点,我们把教学模式当中的交往方式定义为教学助教制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热爱本专业,学习认真,工作主动活跃的学生为教学助教,组成教学组教团。教学助教团主要做三件事情:一是事先熟悉教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并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查找与课程相关的资料;二是在课堂教学和实践中带动其他的同学积极参与到讨论和实践中来,帮助和指导其他的同学进行学习。三是让助教团成为教师和其他学生当中的纽带。助教团及时地向教师反馈其他同学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等情况。
3.3.5教学支持条件。
任何教学模式都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效力。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的支持条件包括实训基地、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等)教学设施、教学软件等。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对于物质条件的依赖程度愈来愈大,建议学校应当认真研究并保障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教学模式,成功达到预期目的。比如说课堂讨论的组织就很容易受到教学环境的限制,如果所有的课桌和椅子都是不能移动的,前排的学生要跟后排的学生互动非常困难。
作者:邹剑峰崔译文单位:私立华联学院
一、目前《国际市场营销学》培养人才的现状
双语教学或双语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通常指英语和汉语)作为媒介的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和学的媒介教学。对此,欧盟采用的英文表述contentandlanguageinte-gratedlearning(学科内容与语言整合)能更好地反映双语教学的本质特征:学科内容与语言技能的整合学习。双语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将语言学习与学术内容领域相结合,将教学重点从语言学习转移到以语言为媒介的具体学科内容学习上。通过将语言和专业知识的结合,一方面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学习和掌握,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如何展开双语教学,不同的高校根据自己的师资情况、学生的实际水平及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教材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通常来说,双语教学有三个不同层次:一是半外型,即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中文教学、中文评价;二是混合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中英文混合型教学、英文评价;三是全外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全英文授课,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也是全英文进行[1]。通过双语教学的广泛推广,为培养国际市场营销学人才打下了坚实的语言与知识相结合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主要从市场需要和学生实际素质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语言和专业知识基础,采用半外型和混合型结合的方式,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并结合一定的中国市场营销特色案例,中英文结合讲解,难点重点的部分使用中文评述,对学生学习和实践要求运用规范的商务类英语。
二、《国际市场营销学》培养国际化商务人才的重要性
(一)市场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国际化经营模式的形成,来自国内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日益激烈,对于同时具有语言能力和专业背景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愈演愈烈的就业市场上,单一的具有良好语言能力或者深厚专业知识的学生,越来越难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随着开展国际性业务企业的增加,对人才需求也从对相关专业的重视发展成为对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重点关注。因此,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国际化商务人才,成为各个高校必须面对的一个紧迫课题。国际市场营销学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对市场营销规律及活动过程进行研究,对多种传统及新型营销模式的探索学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指导企业合理规划设计市场营销方案,让产品真正走向市场、走进市场。一方面,在专业知识上,需要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将不同的政治、文化、法律与营销实操相结合;另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过硬的语言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外语环境下商务沟通、交流的技巧,并能胜任相关的商务接待、翻译及洽谈。由此可见,国际营销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型课程,应以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为导向,培养学生以扎实的语言基础为平台,掌握丰富的营销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而现阶段,各高校对国际营销学尤其是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仍处于不断的探索中。以教师单向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向学生参与为主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发展,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有很大的改善。但受到师资力量匮乏、学生综合素质不平衡、商务环境不理想等因素影响,国际营销学专业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模式的课程特点
传统的《国际市场营销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深厚的市场营销学技巧。然而,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使用汉语学习专业知识的,所学的内容更多的是研究中国本土的市场营销,所以在频繁的高水平的国际商务活动中,这样的人才往往受制于语言,很难将自己的所学较好地运用在实践中。而新生的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其发展还未成熟。很多高校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很难清晰地界定语言和专业知识的课程设置,往往会因为师资、课程设计等原因,造成专业和语言能力两方面的培养发生脱轨或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往往会更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经贸专业知识,或者语言与专业知识分开培养,而脱离了彼此的联系性,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很难快速有效地融入当前的国际市场经济环境中。
三、《国际市场营销学》培养国际化商务人才的途径
(一)开展新型的《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模式
1.课堂讨论式案例双语教学
《国际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结合大量的实际营销案例,通过深入研究讨论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首先,在案例的选择上,既要引入一些国外原版教材中的经典案例,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对英文案例的阅读提高他们的英文阅读能力和使用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市场营销运作的差异,使用一些我国市场营销中较为经典的案例,联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其次,需要教师组织与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件的讨论分析中,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案例分析和演示,使其能够加强语言和知识的结合运用,同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化巩固,并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课堂双语讨论式的案例导入法,不仅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软件模拟式教学
软件模拟式教学是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构造一个模型,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平台,将现实营销中的复杂问题简单化,并以主要经营活动为模拟范围进行定量设置,学生在此范围内作出各种经营决策,而系统会自动计算模拟结果,给出相应的反馈。在这种模拟式教学中,教师应当起到引导和指示的作用,“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模拟营销环境加以分析,并且大胆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决策。这样的模拟式决策并没有“标准化”的答案去衡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析做出完全不同却都符合市场的营销策略,如低价抢占市场份额或高品质高价格以获得极大的利润空间。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以模拟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并为他们设定相应的任务目标,以任务的完成度为考核标准,既帮助学生对所学基础理论加以巩固,又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学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2]。
3.小组交互协商合作及presentation教学模式
交互协商,通常又称为对话互动,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互相沟通、互相协作下,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并以此形式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将这种交互协商法运用到国际市场营销的双语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交互协商学习搭建一个平台,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定相关的教学任务,比如分析营销环境,制定相关的营销策略,并在完成相关任务步骤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市场营销报告。而学生可以5-6人一组,合理分工,共同协商,共同合作,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在课堂讨论阶段,要求学生尽量使用英语交流,既要深入掌握营销学中的基本知识,又要突出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国际性,辅导学生做出合理的英文营销方案并完成相应的报告论文。在论文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的研究结果以pres-entation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Presentation意为“陈述,展示”,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一个话题或研究的准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对此话题及研究结果进行讲解分析展示。在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中,大量使用presentation教学法,不但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通过上台进行全英文演讲,展示PPT等方式,有效锻炼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办公软件的应用。将“学习”与“实践”完整的统一,最终完成对本门学科知识的意义构建。
(二)《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设计与实施
1.教学内容
根据市场营销学的学科需求,以基础市场营销方案为框架,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将整个课程具体细分为8个主题,具体内容为:营销的性质(Thenatureofmarketing);全球营销环境(Theglobalmarketingenvironment);消费者行为(Cus-tomerbehavior);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定位(Marketingsegmentation,targetingandpositio-ning);产品管理(Productmanagement);价格策略(Pricingstrategy);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分销管理(Distributionmanagement)。
2.教学目标
根据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特点,结合未来市场实践的职业需要,在双语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learnbusinessthroughEnglish”的教学目的,笔者将具体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专业知识掌握要求:(1)清晰理解整个市场营销学的框架及八个教学主题间的逻辑关系;(2)学会如何制定营销计划和战略;(3)学习如何做营销调研和掌握信息系统;(4)进入到现实市场中,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语言表达运用要求:(1)能看懂原版的国际营销学教材,将英文表达和专业理论有效结合;(2)掌握基本市场调研,完成全英文的营销策划书;(3)能就策划内容进行准确的英文说明及策划论证。
3.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模式下的国际市场营销学注重学生实际市场营销实践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双重培养。因此,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使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一是采取课堂讨论式案例双语教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实践性强的学科特征决定了案例教学在本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用原版英文案例,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成功营销案例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通过Burberry,Beckham和BigBrother的案例,让学生们了解如何进行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而Gorenje集团的“一万英镑冰箱与新的欧洲品牌”奇特案例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产品与品牌的管理;IKEA宜家家居的分销管理享誉全球,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研究分析,加深对分销管理的理解。二是采取小组交互协商合作及presentation教学法。交互协商合作教学法可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将学生分组,通过groupwork的方式,在课堂上开展全英文的互动式讨论或练习。例如,让学生们制作新产品的开发,从创意产生、创意筛选到最终产品商品化的流程,都以小组讨论,互相辩论的方式最终决定出方案,并小组推选代表以英文向全班对本小组产品进行说明。同时,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家或几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完成一份完整的英文市场营销报告的调研、制作及撰写。通过presentation的方式,将本组的营销理念呈现给大家。三是使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除了选定的教材外,笔者向学生们推荐大量营销相关的书籍。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日新月异的营销市场环境。另外,多媒体、网络甚至电影、纪录片都是让学生更好了解营销世界的途径。例如,《Ingoodcompany优势合作》、央视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华尔街》等电影或纪录片的片段都可以真实而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一个真正的商业世界。四是设置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并不以单一的期末考试为主,通过多个学期的研究改进,笔者最终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模式进行成绩评定,其中平时成绩70%和期末成绩3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5%、课堂参与度5%、英文案例分析20%及小组英文营销策划报告40%。而教师则通过课堂上对各小组案例分析结果及最终的英文营销报告予以点评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基本理念和如何将语言良好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多样化设置,可以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压力,通过考查学生将语言运用到营销理论实践中的能力来实现语言性和专业性双重考核,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课程结束后,笔者通过学生们在课堂的案例分析表现以及市场营销报告的制作和展示,可以看到,通过课堂互动等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对营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是良好的,并且基于双语教学理念,在期末时,学生基本都能较好地将英语运用到营销实践中。双语教学为国际市场营销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笔者以营销方案为基础,将整个课程划分成为8个主题,并辅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打乱了教材原有章节的顺序并加入大量的教材外资料,让习惯依赖教材进行学习规划的学生们在教学初期感觉不适,对变动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感到迷茫、紧张。因此,在学期初,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较为被动。分组以自愿为原则,导致小组间的水平差距较大,组员的学习能力、参与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小组态度认真,积极投入;有的小组消极怠工、责任划分混乱。对于互相学习、切磋、帮助、提高的教学目标没有最大化地实现。8个主题的难点重点划分不清晰。有的主题内容丰富,是教学中的重点,但实际理解操作难度都不大,花费大量的课程时间,影响了课程进度,但事实上学生早已掌握。有的主题内容单一,课时安排很少,但实际上,学生们觉得难以理解,对于掌握和应用该知识点都很困难。基于以上的问题,为了更好达到教学目的,笔者建议:首先,根据划分的8个主题,教师应该在课前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搜集资料,了解到难点重点所在,并合理安排整个学期的课时分配。同时,在上课过程中,大量和学生沟通,对于难点主题,尽可能地介绍详细,并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们掌握该主题的知识点和运用方法。对于虽然内容丰富但实际易于理解的主题,尽可能简洁,不影响课程进度。其次,在学期初期,对学生详细讲解本学期该门课程的教学安排,通过对八个主题间的逻辑关系、重点难点把握、教学资源应用的详细说明,让学生们对该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减少初学的不适感。第三,参与到各小组的课堂讨论活动中,加强与学生们的课堂互动,并对各小组的营销方案制作给予最大的指导和帮助。对于积极主动的小组有效引导、积极反馈;对于消极沉闷的小组,要主动参与他们的课堂互动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及时答疑解惑。总之,在我国高校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双语教学改革中,如何改善教学课堂,将教学和实践相关联,将语言与专业相结合,培养出最适合社会需要的综合专业型人才成为我们亟需考虑的课题。
(三)提升《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思考
1.搭建专业发展平台,提高双语教师素质
我国的双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高校双语教学的水平和师资力量的建设参差不齐。作为双语教学的直接实行者,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英语水平。对高校而言,应该探索如何为双语教师搭建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创造更多的学习培训和研修机会,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其专业发展。对教师个体而言,一方面,教师要大力加强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双语环境;另一方面,要在专业方面进行自我强化,钻研国外高校的原版教材,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结合我国的实际市场营销现状,实现双语教学中语言和专业的有效结合。
2.明确教学目的
一个良好的教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明确教学目的。《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是以培养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从事国际性商务活动的人才为目的。此类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以适应双语甚至多语环境下的沟通交流及具体业务的实施,还必须掌握并且能够真正应用相关的商务营销知识。鉴于此,双语模式下的《国际市场营销学》,其教学目的应当明确定义为“通过英语来学习专业知识”,即将专业内容与语言技能进行整合的方式进行教学[3]。
3.教材及配套资源的选择与配置
目前,各高校双语模式下国际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对教材的选择并没有明确选择的方向。在教学实践中,部分高校会选择原版英文教材,让学生接触到最先进最前沿的国际市场营销知识,方便学生整体系统地把握国际市场营销的理论框架,“原汁原味”地获取国外学术信息。但原版教材也往往存在一些不足:大多数高校由于缺乏相关商务专业的先修课程的铺垫,使得学生缺乏足够专业知识基础,而原版教材的信息量又非常庞大,学生对于原版教材的理解非常有限;另外,原版教材往往是对国外本土化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而缺少与中国实际情况相联系的具体分析。因此,随着双语教学的展开以及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发展,部分高校组织编写了一些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使用的国际市场营销专业教材。这些教材都是在国外原版教学的基础上,将篇章结构做了修改、调整或删减,并辅以对应的中国市场典型案例分析,相关的配套资源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4]。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选用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院校双语教学适用教材———两位国际知名营销学者戴维·乔布尔和约翰·费伊合著的《市场营销学(第三版)》。使用这一教材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概念,同时可以阅读到大量的英文例子和真实案例,帮助学生掌握英语专业术语并良好地掌握英文理解营销学的基础知识。再者,通过大量的阅读,将英文案例与现实实践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及使用能力,且熟练地掌握市场营销的技术和方法,将英语语言与营销学知识有效地结合。另外,在使用难度适宜的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笔者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将整个课程按照制作市场营销策划的主体架构,将原版材料内容予以调整,对其中的相关章节进行适当的增加或删减,并通过制作图像及影音材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国内的营销实例,并有效地同所学知识联系在一起。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国际化商务人才,必须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现教学实践相关联,语言专业相结合,以期培养出社会及市场急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作者:陈星宇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以前,《市场营销学》课程考核,一般情况下是由任课教师出卷,闭卷考核,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僵化的考试形式也束缚了学生思维和创新空间。新的课程考核体系应注重考核学生对于市场营销技能的掌握程度。成绩构成是期末考试成绩加上平时作业成绩,平时作业也就是每个章节后面提出的问题,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计算方式,给定学生成绩。因为考试成绩跟保研、就业、评优有着极大关联,导致大多数学生只看重考试成绩,不关心是否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
2.考试内容片面,偏离素质教育的要求。
考试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集中在理论知识,而实践实习方面流于形式。这情情形,诱发了学生考前找老师划定好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等不良现象,或是学生通过各种关系从往届学生那里找来以前的试卷,学生只要提前死记硬背,就可以应付过关。
二、探索考试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要树立教学改革观念,实施素质教育。课程考试方式如果单纯用闭卷考试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就会导致学生看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轻视对知识的理解、综合运用和深层次的分析,学生掌握的也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积累或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单复述,学生的实力在考试中难以发挥,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以前的一次性闭卷考试已经远远不适于目前课程考试的需要。
1.改革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由原来单纯的、一次性期末闭卷考试,改为在期末以开卷形式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考核重点在于考核学生运用市场营销理论解决营销情境中的实际营销问题,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为题的综合能力。开卷考试,学生可以翻书,查阅资料,但不可以互相讨论,解决了学生死记硬背的问题。
2.考试内容,成绩评定。
命题时侧重试题对学生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活跃思路、拓宽知识,充分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考试这个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求知识的智育过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考试成绩构成为期末的市场营销大案例分析,占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30%,其中平时作业主要由两次大作业成绩和考勤成绩组成。两次大作业为:做一次市场调查并写出市场调查报告;做一个关于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英文资料的幻灯片。
三、总结
经过这次考改革的探索,以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的成绩作为期末考试的主要成绩的考核形式,非常适合《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在以前以闭卷考试为主时,虽然也有案例分析题,但是由于所占比例有限,并不能反映同学们灵活运用市场营销原理的情况;而通过这次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使同学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原来由于闭卷考试时间的关系,联系八条市场营销原理就能得满分,而这次要求至少联系二十条所学的市场营销学原理,并且可以正确阐述、表达清楚。这次考试中有的同学甚至联系出了四五十条市场营销学原理,由此来看,这种形式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市场调查,同学们对市场调查方法有了全面的了解和实践。从市场调查报告看出,同学们能够积极认真地对待这次市场调查。大部分同学采用了市场调查问卷的形式并辅之以其他的市场调查形式,有的同学以面谈为主,但是无论采用什么形式,他们都有足够的调查量,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的市场营销学原理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营销策略。通过亲自进行市场调查获得了很多从课本上学不到的经验,所以这次市场调查是成功的。通过制作英文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幻灯片,同学们了解了相关的英文市场营销学习网站,学习到了前沿的关于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理论方面的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用英文完成作业不仅没有成为他们的绊脚石,反而因为能够看到更多课本上看不到的资料而对英文写作更加感兴趣。每个同学都制作出了满意的幻灯片。总之,这次考试改革是成功的。因为,通过同学们对平时作业的重视,锻炼了同学们的市场营销的实践能力。最后一次大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也比以前的仅只一次闭卷考试更能反映出同学们掌握并综合运用所学市场营销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考试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市如何真正将市场营销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体现出来,培养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各高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作者:肖立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
[摘要]本文依据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改实践,对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构成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的合理组合。并按照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功能目标、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师生交往系统、反馈方式、支持条件六大要素构筑了市场营销课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市场营销学》课程,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应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师本身缺乏实际营销管理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力不从心;教学方法组织不当,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等等。根本的原因在于市场营销教育本身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还没有形成为各院校公认的教学规范和教学模式。对《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一、教学模式的涵义及其基本要素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课堂教学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教学过程的诸要素在时空上的组合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构成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的合理组合。这种组合方式是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因此一种教学模式,必有一套成型的教学操作程序、规则和方法,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运用。因此,教学模式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对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若干变量(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对师生活动不同安排,就构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应包含以下六个基本要素: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教学功能目标。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师生交往系统。反馈方式。支持条件。以上六大要素各有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彼此联系,相互蕴含,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二、《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设计
1.教学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为:在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多种媒体,对课程的教育系统及要素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实行交互式学习,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的要求。
2.教学功能目标。总目标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企业和其他组织加强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分析营销环境,研究市场购买行为,制定营销组合决策,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能力。除了总目标之外,沿着市场营销的学科主线,每一章都有更具体的教学目标。
3.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结构有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没有突破,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二是老师讲课的方法仍然沿用“原理+例子”的模式,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也力争引进国外案例教学的方法,但在传统的重原理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影响下,一个“案例”实际上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动手”的机会,实习时间不多,即使有,其目的也不过是验证老师讲授的“原理”,调动不了学习兴趣;四是最新的营销理念、策略和方法难以引入课堂。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强调的是按既定的大纲讲课,按既定的大纲要求命题考试;五任课教师没有多少实践经验,而有经验的企业营销专家却因为各种原因难以聘任。
用这样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很难培养出头脑灵活、富有创新意识的营销人才,必须进行改革。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大都来自于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因此,市场营销课教学的改革,必须从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点出发;同时,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创新性极强的科学。不断创新、不断更新营销理念、不断更新营销策略与方法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保证。
基于上述考虑,设计市场营销课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如下。
(1)课堂教学。①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并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互动效果。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事先制作好(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PPT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课件来进行理论课的授课,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将课程相关内容放置于校园网,供学生学习参考。本课程要大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校园网络,不断完善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给学生学习提供方便;指导学生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信息,以开阔视野,丰富学习内容;利用校园网对学生进行答疑和辅导。②进行案例教学。近年来,市场营销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同学们十分欢迎这种授课方法,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案例教学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要有:案例选取不规范,教师选择案例比较随意,且案例陈旧,大多是经验介绍型;教师往往注重理论研究,对市场营销的实践不甚了解,这就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案例教学的方法简单陈旧,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组织驾驭不够,有些老师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说明,忽视调动同学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这使得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同学不感兴趣。
案例教学的改革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统一选择基础案例。但并不限制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内容增加相应案例,这既保证了案例选择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又不至于影响和限制教师的自由发挥。案例选取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选取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和现象。选取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和事件无疑会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刺激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市场危机时,选择“阜阳劣质奶粉”和“肯德基苏丹红”等当时被各种媒体广泛报道和引发争论的案例,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或上网或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不仅对市场危机及其处理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对竞争激烈的液态奶行业和快餐行业也有一定了解;选取与大学生生活相关的或同学感兴趣的。笔者所在院校为邮电类大学,同学毕业后的去向大多是邮电通信企业,在讲授市场营销环境时选择了通信行业作为分析的重点,在为同学说明环境分析模式的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为同学今后的择业提供了有用的信息;选取一些只提供背景材料的案例。大多案例教材是在叙述说明,这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选取外国企业的案例时要注意中外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的差异。在教学中使用经典案例对于教学帮助较大。但是要注意国外的案例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的国情;适度选取一些反面案例。反面案例中隐含了一些带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问题,启发性较大。比如提出“三株口服液”和“郑州亚细亚”的实际案例,让同学分析失败的原因。
其次是课中案例教学的组织。案例选取后的工作是精心设计案例的问题和要求,应该环环相扣,在讨论中突出重点和难点。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对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同学来说适应能力不强。教师对此应当有充分认识,通过典型示范引导等方式鼓励同学积极参与;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起引导作用,不要直接暴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创造自由讨论的氛围,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课的主角,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公务员之家
(2)实践教学。①案例的课堂展示。教师设计两次案例的课堂分析。一次是教师给定背景材料回答问题,另一次,教师给出去年营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同学自行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重点是长处和不足。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对营销界的现状有一定认识。让同学自行组成小组进行。要求每一个小组都为自己的小组选定一个实名,这个实名代表小组的精神。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由组长分配任务,组织成员讨论和发言。案例讨论通常要收集各种不同的资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这既利于分工协作,又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控制好进度和时间。应当在课前将案例和相关要求发给学生,要求同学在课前仔细阅读,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以便课堂发言。为防止同学对案例的过分展开和对案例分析的敷衍了事,应当规定每个小组发言的时间,一方面引导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小组讨论的精华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对那些敷衍了事的同学也有约束作用;重视同学发言完毕后的点评环节。教师应在每节案例讨论课中留出一定时间对案例和同学发言进行点评。同学的发言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难免有分析不到或者分析不够正确的一面,如果不进行点评,而是就此了事,则对理论的掌握就有一定欠缺。通过点评环节,指出同学分析问题的差错面,并补充分析不够之处。这往往也是同学较为关心和期待的环节,否则他们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分析讨论的结果到底是否正确,是否全面。②市场营销的模拟实习。这个环节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课外实际企业的模拟实习,可以安排在假期进行。学校组织或同学自行联系企业的营销部门进行实习,由教师布置或同学自行确定主题,教师进行指导;二是利用营销实践模拟平台的软件,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际,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③积极组织和鼓励同学参加二课堂活动,组织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大赛以市场营销知识为基础,以企业营销策划方案设计为中心,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形式。竞赛的计划、组织和实施都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的作用是动员、策划,指导学生收集、分析、整合资料以及营销策划方案的制作。同时为学生做针对比赛的讲座。由教师初评并给出入围作品的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后组织决赛答辩。组成由教师和企业营销专家组成的评委进行评议,最终产生冠军。学生可以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营销企划方案的设计能力,锻炼增强组织管理的能力。由于学习和兴趣相结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达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教师指导学生也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可望大大提高。
(3)成绩评定。案例分析成绩按小组记分,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案例分析报告成绩;二是课堂发言成绩,考察同学综合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计评个人得分。增加这一评分程序是考虑到按小组记分可能产生“搭便车”行为,此项成绩由组内同学自行打分,由组长组织组内同学根据各自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例如某小组成绩为15分,该小组共有10名同学,则小组总分为15×10=150分,组内同学根据各自贡献的大小来分配这150分,比如A同学贡献较大得18分(最高不超过20分),B同学贡献较小只得10分,组内同学得分加总为150分。这样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搭便车”现象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同学团队精神的培养。
(4)师生交往系统。结合市场营销课的特点,师生交往的方式、方法、地位、角色、关系、相互作用等的不同配合考虑采用温和型(如“探究──发现”模式、合作模式)。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相当,教学民主,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意义建构,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5)反馈方式。反馈方式指教师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对学生的外显行为作出反应。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不符合常规和习惯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应当一味否定,这可能恰恰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表现,应予以适当的引导和保护。
(6)支持条件。任何教学模式都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效力。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的支持条件包括实训基地、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等)教学设施、教学软件等。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对于物质条件的依赖程度愈来愈大,应当认真研究并保障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教学模式,成功达到预期目的。
摘要:进入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21世纪后,我国企业应抛弃简单的模仿学习模式,结合中国企业自身特色,创新市场营销理念和方法,积极应对严峻的市场竞争。
关键词:服务营销;网络营销;绿色营销;关系营销;整合营销。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的显著特征就是企业朝多元化、一体化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改革与创新也不断的深入,其涉足的领域更广,竞争更为激烈。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繁荣与衰败、取胜与出局,更换交替,不断轮回,其间唯一不变的活跃因素便是营销。因为不管市场经济如何推动企业发展,企业自身的营销理念才是生存之本,它决定一切,主宰企业兴衰。注重营销,注重用户的需要,注重与其他企业的协调发展,注重企业整体形象与整体素质,已成为新世纪的企业求生存、谋发展。迎接新挑战的战略指导思想。
营销适用于一切企业,首先体现在大企业,综观层出不穷的行业大战,多为大企业充斥其间,它们资本雄厚,人才济济,市场经验丰富,有敢于争夺市场的先决条件。而中小企业往往势单力薄,资源匮乏,它们又如何面对激烈而又残酷的市场竞争呢?答案就在营销战略上利用有限的资源,挖掘最大的潜力,创造无尽的价值。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及发展演变,已受到广泛的认可和重视。根据其特性和规律,制定市场操作规范,完善运营机制,重点围绕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激发营销队伍的创造性来开展科学营销,牢固树立市场决定一切的经营观念。由此看来,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应该把如何创新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按照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结合行业和企业背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服务营销。
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服务营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国已经加入WTO,外资企业纷纷抢滩中国,中外服务市场营销大战将出现白热化的态势。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服务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服务产品,产品为顾客创造和提供的核心利益主要来自无形的服务。另一种是功能服务,产品的核心利益主要来自形成的成分,无形的服务只是满足顾客的非主要需求。贝瑞和普拉苏拉曼(1991)认为,在产品的核心利益来源中,有形的成分比无形的成分要多,那么这个产品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商品”(有形产品);如果无形的成分比有形的成分要多,那么这个产品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服务”。与服务的这种区分相一致,服务营销的研究形成了两大领域,即服务产品的营销和顾客服务营销。服务产品营销的本质是研究如何促进作为产品的服务的交换;顾客服务营销的本质则是研究如何利用服务作为一种营销工具促进有形产品的交换。但是,无论是服务产品营销,还是顾客服务营销,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都是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来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实现营销绩效的改进和企业的长期成长。
二、网络营销。
互联网络是一种利用通讯线路,将全球电脑纳入国际联网的信息传送系统必将是未来市场营销最重要的渠道。网络营销的特性包括;可24小时随时随地地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电脑可储存大量的信息,代消费者查询,可传送的信息数量与精确度,远超过其他媒体;能因应市场需求,及时更新产品或调整价格;减少印刷与邮递成本;且无店面租金,节约水电与人工成本;可避免推销员强势推销的干扰;可经由信息提供与互动交谈,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互联网络是一种功能最强大的营销工具,它同时兼具渠道、促销、电子交易、互动顾客服务以及市场信息分析与提供的多种功能。
它以声光互动沟通的特质,作为跨越时空的媒体,已深深吸引年青一代人的眼光。此外,它所具备的一对一营销能力,正是符合[分众营销]与[直效营销]的未来趋势。
网络营销可视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渠道,它并非一定要取代传统的渠道,而是经由信息科技发展,来创新与重组营销渠道。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营销必然会给传统营销造成冲击,因此商业界必须要注意这种趋势,并与软件产业作密切的联系与合作。以广告业为例,在最新媒体时代,销售是从开始到完成的一贯作业,就是说由吸引注意、引发兴趣、造成购买欲、进行采购,一气而成,而广告公司将参与营销的全程。商业企业也有必要改变传统的组织形态,提升新媒体部门的功能,引进兼具营销素养与电脑科技的人才,未来才能具备市场的竞争优势。
三、绿色营销。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社会和企业在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清洁型无公害产品需要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按照环保与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的策略,是建立在绿色技术、绿色市场和绿色经济基础上的、对人类的生态关注给予回应的一种经营方式。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非常广泛,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和消费导向上和消费质量等原因,还无法真正实现对所有消费需求的绿化。以我国为例,目前只能对部分食品、家电产品、通讯产品等进行部分绿化;而发达国家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立法等,来推行和实现全部产品的绿色消费。从而培养了极为广泛的市场需求基础,为绿色营销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以绿色食品为例,英国、德国绿色食品的需求完全不能自给,英国每年要进口该食品消费总量的80%,德国则高达98%。这表明,绿色产品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市场需求非常广泛。
绿色营销只是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营销理念,也就是说,绿色营销还不可能脱离原有的营销理论基础。因此,绿色营销模式的制定和方案的选择及相关资源的整合还无法也不能脱离原有的营销理论基础,可以说绿色营销是在人们追求健康、安全、环保的意识形态下所发展起来的新的营销方式和方法。现代企业只有树立起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营销的经营理念,努力开展绿色营销,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生产,才能和可持续发展潮流相适应。同时,企业还可进一步“导向消费者”,促成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全面建立和实现,承担起促进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的责任和义务,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四、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是指企业在赢利的基础上,建立、维持和促进与顾客和其他伙伴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参与各方的目标,从而形成一种兼顾各方利益的长期关系。关系营销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正确处理企业与这些组织及个人的关系是企业营销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关系营销突破了传统的4P组合策略,强调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如顾客、分销商、供应商、政府等建立长期的、彼此信任的、互利的、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关系营销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的色彩,而少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关系,它更注重和消费者的交流和沟通,强调通过顾客服务来满足、方便消费者,以提高顾客的满意与忠诚度,达到提高市场份额质量的目的。如何留住顾客,并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是关系营销的实质。要维持现有顾客,培养对企业高度忠诚的长期顾客,企业必须重视建立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并为顾客提供能带来价值增值的服务。在关系营销管理中,顾客服务是企业获得高市场份额质量的关键,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五、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是一种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念与方法。
整合营销就是为了建立、维护和传播品牌,以及加强客户关系,而对品牌进行计划、实施和监督的一系列营销工作。整合就是把各个独立地营销综合成一个整体,以产生协同效应。这些独立的营销工作包括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包装、事件、赞助和客户服务等。
整合营销理论主张重视消费者导向,其精髓是由消费者定位产品:(1)不要卖你所能制造的产品而是卖那些顾客想购买的产品,真正重视消费者;(2)暂不考虑定价策略,而去了解消费者要满足其需要与欲求所须付出的成本;(3)暂不考虑通路策略应当思考如何给消费者方便以购得商品;(4)暂不考虑怎样促销,而应当考虑怎样沟通。与传统营销4P相比,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是4C:即相应于“产品”,要求关注客户的需求和欲望,提供能满足客户需求和欲望的产品;相应于“价格”,要求关注客户为了满足自己需求和欲望所可能的支付成本;相应于“渠道”,要求考虑客户购买的便利性:公务员之家
相应于“促销”,要求注重和客户的沟通。目前,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已在国内营销界引起了一股“研究热”和“应用热”,对提高应用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能力,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运用整合营销的原则是为了控制消费者的心理转变过程,目标是使消费者对公司产品产生信任的心里感觉而购买公司的产品。这种营销有效地克服了制造商和经销商各行其是,各自为战的弊端。因此,认真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欲望并在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中加以满足,为客户量身定做全过程的服务,这是整合营销的关键一步。对最终服务客户的运营商而言,就需要牵头建立产业价值链。价值链核心是上游为下游服务,以客户需求为整个价值链的努力方向;要开放,所有有能力的都可加入;要合作,为整个市场的持续增长而努力;要共赢,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获得与其付出相对应的收益。因此,在每一种新业务推出和技术重大革新前,制造商应向运营商提出初步方案,运营商应主动全面调查潜在目标客户的需求,并建立相应业务模型,准备运营模式,向终端制造商提出要求。业务开发成功后,应组织客户试用,根据试用情况再加以改进。如果每种产品在推出之前都实现市场、终端、渠道特别是客户就绪,那这种产品的前景十分光明。
【摘要】灌溉供水是实现供需的手段,也是市场行为。因此,市场营销学也适用于灌溉供水。本文就洛惠灌区冬灌用水怎样实行营销策略,并将取得喜人的效果介绍给大家。
【关键词】营销学灌溉管理作用
针对巨大而疲软的冬灌用水市场,我们从营销学的理论入手,先分析市场,制定正确策略,围绕棉田和果树冬泡,广泛搜集市场信息,积极做好市场调查,科学做好市场预测,结合市场营销理论,采取“三改一加强”措施,打开冬灌用水局面。
1改变经营思路,从适应市场到创造市场
棉花下播前,不灌水无法下种。这是群众对棉田冬灌泡地的习惯认识。抓春灌用水,是我们去适应市场。棉田冬泡能高产,激发棉农进行冬泡,是我们去创造市场。创造冬泡市场,实际上就是争取泡地的群众。客户往往并不知道他们真正的需要,这就是需要去刺激和鼓励。首先要及时宣传,有效动员。宣传用语要有亲和力、富有吸引力;多讲冬灌的效益,少谈不灌的危害。过多强调不灌的后果,反而引起群众的逆反心里。冬灌积极性会越来越少。我们会有这样的体会:本没有买某件商品的意识,在广告宣传的反复刺激下,就会心甘情愿地去消费。其次,要长远考虑,抓好示范。人都有趋从和仿效心里。看见别人在干,就有可能跟着干;听说别人挣了钱,自己就会学着做。事实是打动客户心里最好的钥匙。就像移动公司送话费,目的就是为打开长远市场。第三是精心策划,及早准备。创造市场,必须进行实现策划和准备,把握火候。学会知道要下雪,提前去送碳,知道朋友饿,及早架好灶。冬泡应该在12月份上冻前期进行,等到12月份该冬泡时再抓冬泡工作,显然为时已晚!这时地已上冻,群众无法犁地整田,也就不可能再冬泡。因此,必须提前做好先期工作,11月份就成为抓好冬泡工作的黄金时间。
2003年,西渠头站为了冬灌果树的用水市场,集思广益,全站职工每人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写一份宣传材料,最后归纳整理成站上的宣传材料。要求站上职工亲自发放,宣传材料,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发放完后紧接着搞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查果农对材料观点的看法。这实际上是再一次加深宣传效果,提醒群众总结经验,刺激果农冬灌的欲望。据调查,这次宣传活动,使站上果树冬灌面积提高了30%以上。
2001年,西渠头站为了打开棉田冬泡的用水市场,做出了“只要有一户群众愿意冬泡,我们就会把水送到田间地头”的服务承诺。当年冬泡棉田2.6万亩,每亩增产籽棉70公斤左右。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成为后来宣传的活广告。冬泡面积2002年上升到3.2万亩,2003年突破4万亩。2004年冬灌宣传时,材料中引用了大量的农谚,虽然客观原因(2003年50年不遇的秋涝),但2004年棉花面积未减少。
2改革经营管理,从计划供水到营销管水
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灌区用水市场的差别划、个性化不断增强。洛惠渠供水不但受作物需水规律和天气的影响,更受洛河来水的严重制约。用水紧张时,河源反而没有水。这就要求我们把按计划用水,靠提高价格增加效益的经营模式,改为依托自流从洛河取水的优势,进行合理定价,抓住先期,提高市场占有率。
2.1打破用水原计划的条条框框,全站内部灵活调配,通过零星带动,打开用水局面。
2.2结合市场情况,考虑各种因素,寻求最佳的供水模式。棉田泡地最佳时期是3月中旬到4月上旬的30天时间。以西渠头站为例,全站实有面积不足6万亩,棉田不足4万亩,冬春灌任务引水778万m3,收入181万元。要完成任务,,需引水600万m3,日需流量2.34m3/s,要满足这个流量,义井需水13m3/s。显然这不可能!如果4万亩泡地放在春灌,每亩按120方需水,共需水480万方,价格按0.3元/m3,才可收入144万元;若在冬灌期间能泡地4万亩,春灌一亩地80m3就够了,4万亩地320万m3水一个月时间就有能力供够。
2.3要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合同供水可以抓住先期,提前占领市场,平衡上下游负担,缓解矛盾,但若管理跟不上,容易产生浪费水量现象。将合同供水和节约用水两者进行有效嫁接,统一实施,对洛惠灌区来说不算难事。“三改两全”灌水技术方案等,是洛惠渠过去创造的享誉国内外的地面节水灌溉技术,只要对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进行和完善,就能起到双赢的作用。公务员之家
3改进服务质量,从强化管理到全面服务
推销界有句金言:顾客永远是对的。灌区的每一位群众都是我们的潜在用户,要善待群众。中国有句名言:关系是金!与灌区群众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他们就会成为我们的义务推销员。顾客的满意也是我们最好的广告。按照乔.激拉得调查总结出的250定律,即一个人影响250个人的关系法则,如果对一个群众的用水问题处理不好,我们就会失去一片忠诚的客户。不要和客户对立,失去关系。当我们吵架赢了的时候,也就是效益损失的开始;当请求群众理解我们的无奈时刻,就是我们信誉下降的转折点。为什么失灌面积都在下游,为什么个别群众或个别地区长期不用洛惠渠水,我们应进行深刻反思,从自身找原因,不断改进工作,重新找回失去的市场。
3.1建立浇地专业队,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3.2及时掌握水情,为用户提供信息。
3.3合理调配流量,确保下游流量稳定和群众用水相对稳定,减轻群众负担。
3.4工作前移,事前杜绝,避免问题发生和处理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优质服务就能赢得顾客,赢得了顾客才能赢得市场。我们的服务每改进一步,灌区群众的满意度就能增加一份,我们的竞争力就会提高一度。
4结语
优秀的营销人员需要培训,经过培训的优秀营销人员,是一般人员工作效率的400倍。要组织职工学习现代化管理理念,学习市场营销理论,掌握推销技巧和方法,提高驾驭用水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影响市场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但只要遵循市场的价值规律,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锲而不舍,创新管理,给灌农提供至臻至善的供水服务,我们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市场营销学的核心概念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指企业为搞好与公众的关系而采用的策略和技术,其目的是改善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建立良好的公众舆论,是一种间接的促销手段。市场营销组合营销组合是指企业可以控制的各种营销因素的综合运用。这些因素包括:产品、渠道、定价、促销。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对顾客需求的细分。企业按照某种标准将市场上存在需求共同特征的顾客划分成若干个顾客群,每一个顾客群构成一个小市场,即将整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小市场,不同的小市场间,顾客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市场细分旨在更针对性地运用营销组合制订营销战略,是选择目标市场的基础。
市场细分的作用有:(1)有利于企业发掘新的市场机会;(2)有利于企业针对目前市场制定适当的营销方案;(3)有利于企业扬长避短,获得竞争优势。一个有效的细分市场应该具备“可计量、够规模、可操作、可进入”等四个方面的特点。
目标营销目标营销是指企业在市场细分基础上,通过评估分析,选定一个或若干个细分的消费全体作为目标市场,并相应地制定营销策略的过程。企业的目标营销策略有三种:无差异性营销策略、差异性营销策略、集中性营销策略。整体产品整体产品是指产品是能够给购买者带来任何有形和无形利益的载体,能满足购买者需求与欲望的物体与服务。整体产品包括:一是核心产品,即顾客购买某种产品所希望得到的根本利益;二是有形产品,即产品的实体,如质量、功能、款式、品牌、包装;三是附加产品,即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所得到的附加服务或利益,如提供信贷、免费送货、安装维修、售后服务、产品保证等。有些企业还能够为客户创造某种惊喜,如酒店为客人提供豪华车辆接送、建立客人的生日档案,届时寄送贺卡。大营销观点大营销观点是在市场营销观点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根据该观点,从事国际营销的企业,其营销活动的重点不仅仅是利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的营销观点单纯适应和满足市场需要,而是还要依靠权力和公共关系突破目标市场所在国政府和特殊利益集团所设置的市场的环境障碍,进入市场。权力指企业由自己或其代表----国家采用政治或其它策略及技巧,从目标市场所在国政府,立法机构和企业那里取得进入该目标市场的特权,以及取得这种特权所采取的强制性手段。公共关系指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增强有利于企业的舆论力量,影响公众的态度,争取公众的支持,建立并保存企业和产品的良好形象。潜在市场潜在市场是指该市场上的购买力和购买意愿(或称购买欲望)正处于潜在状态。市场潜量市场潜量是指市场需求的最高界限,既指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以及一定营销环境和一定的营销费用水平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的商品总量。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指一定的顾客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市场营销环境和一定的市场营销方案下购买的总量。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分为介绍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
心理因素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消费者的购买型为主要受到动机、直觉、习得行为和态度四个方面的心理因素影响。
一、动机。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各种活动的愿望和理想。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它推动和诱发人们从事某种行为,规定行为的方向。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人的需要有许许多多,动机也就有多种多样。在一定时期,许多动机中只有一个最强烈的动机能引起人们的行为。
消费者购买动机,就是推动消费者实行某种购买行为的一种愿望或念头,它反映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要。消费者购买动机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类:
1、生理性购买动机。也称为本能动机。就是指消费者由于生理上的需要(如吃、穿等)所引起的购买满足生理需要的商品的动机。
2、心理性购买动机。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激起人们购买行为的心理性动机往往占重要地位。心理性购买动机比之身理性购买动机更为多样。心理性购买动机,一般可分为感情动机、理智动机和惠顾动机。感情动机包括情绪动机和情感动机两种。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惧七情,是消费者基本情绪表现形式。凡是有这些情绪所引起的购买动机,称之为情绪动机。由情绪动机所引起的购买行为,具有冲动性,即景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情感动机是由道德、集体感、美感、愉快感、幸福感等人类高级情感引起的动机。由情感动机引起的购买行为,一般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往往可以从购买中反映出消费者的精神面貌。
理智动机是建立在人们对商品的客观认识之上,经过分析、比较以后产生的动机。具有客观性、周密性和控制性等特点。在理之动机驱使下的购买,比较注重商品的质量,讲求实用、可靠、价格适宜、使用方便、设计科学、效率较高,服务周到等等。
回顾动机基于感情与理智的经验,对特定的商店、厂牌或商品,产生特殊的信任和偏好,使消费者重复的、习惯的前往购买的一种行为动机。惠顾动机往往产生于企业较高的信誉、周到的服务、完备的设施、价廉物美的商品、便利的交通等。
二、知觉。知觉就是理解了的感觉。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必须对商品有一个从感觉到知觉的认识过程。消费者要通过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形成对某一商品个别属性的反应,这就是感觉。随着感觉的深入,将感觉到的材料通过大脑进行综合分析,对商品的各种属性进行理解、整理,得到知觉。人们会对同一刺激物产生不同的知觉,这是因为人们会经历三种知觉过程,那就是: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曲解和选择性记忆过程。
1、选择性注意。在人们感觉到的刺激物中,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少数,多数被忽略掉。有关调研结果表明,人们对以下三种刺激较为注意,它们是:与当前需要有关的刺激、人们期待的刺激和非同寻常的刺激。
2、选择性曲解。人们倾向于对自己的先入之见,用支持而不是用挑战的方式来对信息做出阐释。每个人总想得到的信息适合于他或她现有的思想形式。选择性扭曲就是人们将信息加以扭曲,使之合乎自己意思的倾向。
3、选择性记忆。人们在生活中,往往容易记住那些与自己态度、信念一致的东西,而忘却与己无关的东西。
三、习得行为。
习得行为是人们经后天学习后所表现的行为。人类除本能驱使力(饥、渴、性)支配的行为外,其他行为皆属习得行为。习得行为是某一刺激物与某一反应之间建立联系时所发生的行为。心理学家陶拉德和米勒将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分成驱使力、刺激物、提示、反应与强化等。
该模式又称“刺激——反应”模式或“S——R”模式。这个模式中的驱使力是指人受本能或心理动机的作用而产生的购买商品的冲动力;刺激物是客观存在的能够满足人的动机需要的商品或劳务;提示物是加深对“刺激物”印象的次刺激物,如广告宣传、商品的外观形态、陈列展览等;反应是指购买者对“刺激物”采取的具体行动;强化是具体行动之后进一步加深对刺激物的印象。比如,一个行人在路上突然感到饥饿,产生了食欲。他正好看到路旁小吃店在卖宁波汤团,于是想起宁波汤团的招贴画,他就决定去小吃店买宁波汤团来充饥。这位行人吃了非常满意,打算下次感到饥饿时再去购买。在这个例子中,行人的食欲就是驱使力,小店的宁波汤团是刺激物,宁波汤团的招贴画是提示物,行人买宁波汤团来充饥是反应,吃后的满意感就是强化(一种正向强化)。
4、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态度对人们的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由他或她对所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态度所支配。态度是一个人对他人或外界事物、环境所持有的一种较具持久性和一致性的行为反应倾向。态度本身包括信仰、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消费者信仰包括对产品或服务所具备的知识;情感包括对产品或服务的喜、恶、爱、恨及其他在情绪上的反应;行为倾向则是指对产品或服务所采取买或者不买的行为。
如何根据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来确定广告促销策略?
广告促销策略是一种紧密结合市场营销而采用的广告策略。此种广告策略,不仅告知消费者购买广告商品有什么益处,以说服其购买,而且结合市场营销的其他手段,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附加利益,以引起消费者对广告的兴趣,在短时间内收到即效性广告效果,有力地推动商品销售。
确定广告策略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
第一,要确定广告的目标和目的,解决为什么要做广告,做什么广告,如何做广告和达到何种广告效果。广告的目标和目的,不在于广告的内容如何,而在于广告能否改变或加强人们的观念,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动机和行为。如让消费者了解本企业及产品,让企业及产品在消费者心中形象化、观念化,可以作为广告的目的和目标。
第二,决策目标市场。就是把产品投向已有的市场还是开辟新的市场;是面向国内市场还是面向国际市场。不同的市场,应采取不同的广告促销策略。
第三,决策预算分配。不同的广告方式,需要不同的推销方式配合。在预算费用的分配上也应作出相应的决策,以保证不同产品的不同推销组合顺利展开,达到预期的促销决策目标。
第四,决策创见观念,采用不同的媒体策略。由于产品或劳务的消费领域不同,广告在为目标市场进行诉求认知企业及其产品时,应根据产品或劳务随着更新换代,以新观念制定广告策略,采取不同的广告媒体,揭示广告内容,以改变人们旧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人们生产生活的消费效率、消费观念。
顾客是上帝,所以我们应该揣摩消费者的心理,从而根据其购买欲望来进行生产和促销。
[摘要]本文依据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改实践,对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构成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的合理组合。并按照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功能目标、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师生交往系统、反馈方式、支持条件六大要素构筑了市场营销课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市场营销学》课程,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应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师本身缺乏实际营销管理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力不从心;教学方法组织不当,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等等。根本的原因在于市场营销教育本身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还没有形成为各院校公认的教学规范和教学模式。对《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一、教学模式的涵义及其基本要素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课堂教学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教学过程的诸要素在时空上的组合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构成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的合理组合。这种组合方式是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因此一种教学模式,必有一套成型的教学操作程序、规则和方法,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运用。因此,教学模式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对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若干变量(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对师生活动不同安排,就构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应包含以下六个基本要素: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教学功能目标。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师生交往系统。反馈方式。支持条件。以上六大要素各有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彼此联系,相互蕴含,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二、《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设计
1.教学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为:在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多种媒体,对课程的教育系统及要素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实行交互式学习,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的要求。
2.教学功能目标。总目标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企业和其他组织加强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分析营销环境,研究市场购买行为,制定营销组合决策,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能力。除了总目标之外,沿着市场营销的学科主线,每一章都有更具体的教学目标。
3.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结构有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没有突破,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二是老师讲课的方法仍然沿用“原理+例子”的模式,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也力争引进国外案例教学的方法,但在传统的重原理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影响下,一个“案例”实际上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动手”的机会,实习时间不多,即使有,其目的也不过是验证老师讲授的“原理”,调动不了学习兴趣;四是最新的营销理念、策略和方法难以引入课堂。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强调的是按既定的大纲讲课,按既定的大纲要求命题考试;五任课教师没有多少实践经验,而有经验的企业营销专家却因为各种原因难以聘任。
用这样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很难培养出头脑灵活、富有创新意识的营销人才,必须进行改革。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大都来自于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因此,市场营销课教学的改革,必须从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点出发;同时,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创新性极强的科学。不断创新、不断更新营销理念、不断更新营销策略与方法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保证。
基于上述考虑,设计市场营销课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如下。
(1)课堂教学。①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并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互动效果。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事先制作好PPT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课件来进行理论课的授课,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将课程相关内容放置于校园网,供学生学习参考。本课程要大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校园网络,不断完善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给学生学习提供方便;指导学生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信息,以开阔视野,丰富学习内容;利用校园网对学生进行答疑和辅导。②进行案例教学。近年来,市场营销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同学们十分欢迎这种授课方法,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案例教学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要有:案例选取不规范,教师选择案例比较随意,且案例陈旧,大多是经验介绍型;教师往往注重理论研究,对市场营销的实践不甚了解,这就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案例教学的方法简单陈旧,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组织驾驭不够,有些老师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说明,忽视调动同学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这使得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同学不感兴趣。
三、案例教学的改革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统一选择基础案例。但并不限制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内容增加相应案例,这既保证了案例选择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又不至于影响和限制教师的自由发挥。案例选取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选取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和现象。选取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和事件无疑会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刺激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市场危机时,选择“阜阳劣质奶粉”和“肯德基苏丹红”等当时被各种媒体广泛报道和引发争论的案例,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或上网或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不仅对市场危机及其处理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对竞争激烈的液态奶行业和快餐行业也有一定了解;选取与大学生生活相关的或同学感兴趣的。笔者所在院校为邮电类大学,同学毕业后的去向大多是邮电通信企业,在讲授市场营销环境时选择了通信行业作为分析的重点,在为同学说明环境分析模式的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为同学今后的择业提供了有用的信息;选取一些只提供背景材料的案例。大多案例教材是在叙述说明,这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选取外国企业的案例时要注意中外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的差异。在教学中使用经典案例对于教学帮助较大。但是要注意国外的案例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的国情;适度选取一些反面案例。反面案例中隐含了一些带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问题,启发性较大。比如提出“三株口服液”和“郑州亚细亚”的实际案例,让同学分析失败的原因。其次是课中案例教学的组织。案例选取后的工作是精心设计案例的问题和要求,应该环环相扣,在讨论中突出重点和难点。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对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同学来说适应能力不强。教师对此应当有充分认识,通过典型示范引导等方式鼓励同学积极参与;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起引导作用,不要直接暴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创造自由讨论的氛围,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课的主角,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实践教学。①案例的课堂展示。教师设计两次案例的课堂分析。一次是教师给定背景材料回答问题,另一次,教师给出去年营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同学自行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重点是长处和不足。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对营销界的现状有一定认识。让同学自行组成小组进行。要求每一个小组都为自己的小组选定一个实名,这个实名代表小组的精神。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由组长分配任务,组织成员讨论和发言。案例讨论通常要收集各种不同的资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这既利于分工协作,又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控制好进度和时间。应当在课前将案例和相关要求发给学生,要求同学在课前仔细阅读,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以便课堂发言。为防止同学对案例的过分展开和对案例分析的敷衍了事,应当规定每个小组发言的时间,一方面引导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小组讨论的精华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对那些敷衍了事的同学也有约束作用;重视同学发言完毕后的点评环节。教师应在每节案例讨论课中留出一定时间对案例和同学发言进行点评。同学的发言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难免有分析不到或者分析不够正确的一面,如果不进行点评,而是就此了事,则对理论的掌握就有一定欠缺。通过点评环节,指出同学分析问题的差错面,并补充分析不够之处。这往往也是同学较为关心和期待的环节,否则他们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分析讨论的结果到底是否正确,是否全面。②市场营销的模拟实习。这个环节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课外实际企业的模拟实习,可以安排在假期进行。学校组织或同学自行联系企业的营销部门进行实习,由教师布置或同学自行确定主题,教师进行指导;二是利用营销实践模拟平台的软件,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际,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③积极组织和鼓励同学参加二课堂活动,组织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大赛以市场营销知识为基础,以企业营销策划方案设计为中心,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形式。竞赛的计划、组织和实施都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的作用是动员、策划,指导学生收集、分析、整合资料以及营销策划方案的制作。同时为学生做针对比赛的讲座。由教师初评并给出入围作品的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后组织决赛答辩。组成由教师和企业营销专家组成的评委进行评议,最终产生冠军。学生可以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营销企划方案的设计能力,锻炼增强组织管理的能力。由于学习和兴趣相结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达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教师指导学生也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可望大大提高。
(3)成绩评定。案例分析成绩按小组记分,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案例分析报告成绩;二是课堂发言成绩,考察同学综合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计评个人得分。增加这一评分程序是考虑到按小组记分可能产生“搭便车”行为,此项成绩由组内同学自行打分,由组长组织组内同学根据各自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例如某小组成绩为15分,该小组共有10名同学,则小组总分为15×10=150分,组内同学根据各自贡献的大小来分配这150分,比如A同学贡献较大得18分(最高不超过20分),B同学贡献较小只得10分,组内同学得分加总为150分。这样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搭便车”现象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同学团队精神的培养。公务员之家
(4)师生交往系统。结合市场营销课的特点,师生交往的方式、方法、地位、角色、关系、相互作用等的不同配合考虑采用温和型(如“探究──发现”模式、合作模式)。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相当,教学民主,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意义建构,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5)反馈方式。反馈方式指教师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对学生的外显行为作出反应。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不符合常规和习惯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应当一味否定,这可能恰恰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表现,应予以适当的引导和保护。
(6)支持条件。任何教学模式都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效力。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的支持条件包括实训基地、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等)教学设施、教学软件等。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对于物质条件的依赖程度愈来愈大,应当认真研究并保障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教学模式,成功达到预期目的。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进程不断推进,买方市场的普遍形成,面对这一形式,市场营销日益成为各类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航程中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因此,社会对专业化、年轻化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基于此,本文从《市场营销学》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手段来提高《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粗浅的建议。
引言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也是经济管理各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因此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对提高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核心课程的建设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市场营销学》课程在全国高职院校普通开设的同时,各种各样的教材、教学方法在不同的院校出现,虽然这样有利于避免教学的单一化,但若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不成功的。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和调研发现,认为《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相对滞后、创新力度不大,所存在的深层次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占主要地位。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主要把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采用“一言堂”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即使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但采用的案例也是老一套,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有时会出现教师“一张口讲,学生就知道讲些什么”的尴尬局面。这种教学方法严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严重了偏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这样培养出的人才被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步伐抛到了后面。(2)专业型教师严重缺乏。由于《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特殊性,必然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市场学的理论功底,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具有从事市场营销的实战经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专业型教师在高职院校里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使得教师只能从一些参考书上借鉴一些理论知识和案例给学生讲解,实事求是的说,有的教师备一次课用上几年,教学内容严重滞后,所授课的内容与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潮流不相吻合,学生求知、求新、求异的欲望难以得到满足,导致学生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严重“缺钙”。(3)教材建设滞后,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明显欠缺。虽然近几年全国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市场营销学》教材有几十种,但是主要内容相互借鉴部分太严重,缺少特色,尤其是能适应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从学生基础知识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编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
2几点思考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扎实有效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要在短期内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营销人才,对高职院校来说,任务相当繁重。因此必须在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对《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技巧》、《商务谈判》、《公共关系学》、《企业管理学》等几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删去这几门课程的共同部分,从整体上把课程内容的讲授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各科教师就能突出重点,能有充足的时间从整体上保证本专业的教学效果,课程内容经过重新组合后,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更加突出,给学生能留下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以便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是实践锻炼后,学生进入社会,就非常容易的把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的营销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有效防止“理论”与“实践”两张皮不相粘合的现象,这样就能够在短期内为各企事业单位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市场营销人才。2.2教学手段的创新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那种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必须要改变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换角色,换位思考,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认为以下几种教学手段需要加强:
(1)案例讨论
现在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有限,只讲授《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很难调动起来,这样就会陷入“学生厌学一教师厌讲一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提高一教学效果不理想一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陷阱,最终导致学生很难准确地理解、掌握基本理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教授与案例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使市场营销的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启发性,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里掌握市场营销学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有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角色互换
要提高《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师单纯教的模式,在教学设计上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有目的的安排一些课程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学生可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知识,可到网络上搜索一些案例,可通过报纸、媒体等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也可以亲自到企业进行调研或亲自实践,这样围绕一个教学主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到讲台进行10分钟的主题发言,通过角色互换,学生能更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知识,教师除认真听学生教授课之外,要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循环滚动式教学
所谓循环滚动式教学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可以分成相关大类,一个阶段讲解每一大类每一部分,等第一大类第一部分讲完之后,接着讲第二大类的第一部分,如此循环下去,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对同一类知识的听觉疲劳,可以给学生不断补充新鲜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提前全面了解本课程的教学框架,避免学生出现“学着前面的忘着后面的”的现象。笔者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得知:把市场营销的“4PS”分阶段的循环滚动式教学比单纯的按章节依次讲下去教学效果要好的多,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循环滚动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系统性。
(4)情景模拟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科学加艺术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巧妙地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厂商、推销者、顾客等不同角色,给教学相关知识点创设一个平台,使学生把学习知识融入到一定得场景中,达到在演练中学习,在演练中提高。正如笔者曾经在课堂上讲授促销的手段时,就把男女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确立一个组长,分头讨论每一个小组要促销的商品和采取的主要促销手段,然后创设情景演示让学生演示,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参与气氛非常热烈,每一位学生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时教师要认真的总结,针对学生的疑问和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解答和指导,这样可以拉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学任务在和谐、活泼、轻松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3教学考核的改革
为了有效地提高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果,推进教学考核手段就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在教学考核中可以适当缩减营销理论的考核成绩,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学生的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的考核部分,注重学生平时课程的学习成绩。通过教学观察把理论考核、实践考核与平时成绩的考核按照3:4:3的比例是合适的,这样有利于改变传统单纯的理论考核成绩,有利于把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成绩发挥出来。
考核的方式一旦变化,学生就会灵活的跟着成绩的“指挥棒”走,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营销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进一步加强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程度。
4结语
总之,《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授课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新的教学方式之外,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全新的思维不断优化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大胆尝试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才能把《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果推进一个新的高度。
论文关键词: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进程不断推进,买方市场的普遍形成,面对这一形式,市场营销日益成为各类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航程中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因此,社会对专业化、年轻化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基于此,本文从《市场营销学》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手段来提高《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粗浅的建议。
0引言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也是经济管理各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因此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对提高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核心课程的建设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市场营销学》课程在全国高职院校普通开设的同时,各种各样的教材、教学方法在不同的院校出现,虽然这样有利于避免教学的单一化,但若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不成功的。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和调研发现,认为《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相对滞后、创新力度不大,所存在的深层次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占主要地位。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主要把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采用“一言堂”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即使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但采用的案例也是老一套,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有时会出现教师“一张口讲,学生就知道讲些什么”的尴尬局面。这种教学方法严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严重了偏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这样培养出的人才被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步伐抛到了后面。(2)专业型教师严重缺乏。由于《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特殊性,必然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市场学的理论功底,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具有从事市场营销的实战经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专业型教师在高职院校里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使得教师只能从一些参考书上借鉴一些理论知识和案例给学生讲解,实事求是的说,有的教师备一次课用上几年,教学内容严重滞后,所授课的内容与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潮流不相吻合,学生求知、求新、求异的欲望难以得到满足,导致学生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严重“缺钙”。(3)教材建设滞后,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明显欠缺。虽然近几年全国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市场营销学》教材有几十种,但是主要内容相互借鉴部分太严重,缺少特色,尤其是能适应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从学生基础知识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编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
2几点思考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扎实有效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要在短期内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营销人才,对高职院校来说,任务相当繁重。因此必须在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对《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技巧》、《商务谈判》、《公共关系学》、《企业管理学》等几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删去这几门课程的共同部分,从整体上把课程内容的讲授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各科教师就能突出重点,能有充足的时间从整体上保证本专业的教学效果,课程内容经过重新组合后,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更加突出,给学生能留下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以便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是实践锻炼后,学生进入社会,就非常容易的把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的营销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有效防止“理论”与“实践”两张皮不相粘合的现象,这样就能够在短期内为各企事业单位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市场营销人才。
2.2教学手段的创新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那种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必须要改变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换角色,换位思考,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认为以下几种教学手段需要加强:
(1)案例讨论
现在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有限,只讲授《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很难调动起来,这样就会陷入“学生厌学一教师厌讲一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提高一教学效果不理想一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陷阱,最终导致学生很难准确地理解、掌握基本理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教授与案例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使市场营销的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启发性,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里掌握市场营销学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有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角色互换
要提高《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师单纯教的模式,在教学设计上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有目的的安排一些课程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学生可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知识,可到网络上搜索一些案例,可通过报纸、媒体等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也可以亲自到企业进行调研或亲自实践,这样围绕一个教学主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到讲台进行10分钟的主题发言,通过角色互换,学生能更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知识,教师除认真听学生教授课之外,要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循环滚动式教学
所谓循环滚动式教学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可以分成相关大类,一个阶段讲解每一大类每一部分,等第一大类第一部分讲完之后,接着讲第二大类的第一部分,如此循环下去,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对同一类知识的听觉疲劳,可以给学生不断补充新鲜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提前全面了解本课程的教学框架,避免学生出现“学着前面的忘着后面的”的现象。笔者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得知:把市场营销的“4PS”分阶段的循环滚动式教学比单纯的按章节依次讲下去教学效果要好的多,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循环滚动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系统性。
(4)情景模拟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科学加艺术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巧妙地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厂商、推销者、顾客等不同角色,给教学相关知识点创设一个平台,使学生把学习知识融入到一定得场景中,达到在演练中学习,在演练中提高。正如笔者曾经在课堂上讲授促销的手段时,就把男女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确立一个组长,分头讨论每一个小组要促销的商品和采取的主要促销手段,然后创设情景演示让学生演示,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参与气氛非常热烈,每一位学生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时教师要认真的总结,针对学生的疑问和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解答和指导,这样可以拉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学任务在和谐、活泼、轻松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3教学考核的改革
为了有效地提高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果,推进教学考核手段就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在教学考核中可以适当缩减营销理论的考核成绩,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学生的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的考核部分,注重学生平时课程的学习成绩。通过教学观察把理论考核、实践考核与平时成绩的考核按照3:4:3的比例是合适的,这样有利于改变传统单纯的理论考核成绩,有利于把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成绩发挥出来。
考核的方式一旦变化,学生就会灵活的跟着成绩的“指挥棒”走,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营销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进一步加强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程度。
4结语
总之,《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授课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新的教学方式之外,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全新的思维不断优化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大胆尝试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才能把《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果推进一个新的高度。
一、教学模式的涵义及其基本要素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课堂教学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教学过程的诸要素在时空上的组合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构成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的合理组合。这种组合方式是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因此一种教学模式,必有一套成型的教学操作程序、规则和方法,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运用。因此,教学模式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对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若干变量(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对师生活动不同安排,就构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应包含以下六个基本要素: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教学功能目标。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师生交往系统。反馈方式。支持条件。以上六大要素各有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彼此联系,相互蕴含,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二、《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设计
1.教学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为:在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多种媒体,对课程的教育系统及要素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实行交互式学习,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的要求。
2.教学功能目标。总目标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企业和其他组织加强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分析营销环境,研究市场购买行为,制定营销组合决策,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能力。除了总目标之外,沿着市场营销的学科主线,每一章都有更具体的教学目标。
3.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结构有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没有突破,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二是老师讲课的方法仍然沿用“原理+例子”的模式,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也力争引进国外案例教学的方法,但在传统的重原理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影响下,一个“案例”实际上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动手”的机会,实习时间不多,即使有,其目的也不过是验证老师讲授的“原理”,调动不了学习兴趣;四是最新的营销理念、策略和方法难以引入课堂。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强调的是按既定的大纲讲课,按既定的大纲要求命题考试;五任课教师没有多少实践经验,而有经验的企业营销专家却因为各种原因难以聘任。
用这样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很难培养出头脑灵活、富有创新意识的营销人才,必须进行改革。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大都来自于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因此,市场营销课教学的改革,必须从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点出发;同时,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创新性极强的科学。不断创新、不断更新营销理念、不断更新营销策略与方法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保证。
基于上述考虑,设计市场营销课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如下。
(1)课堂教学。①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并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互动效果。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事先制作好PPT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课件来进行理论课的授课,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将课程相关内容放置于校园网,供学生学习参考。本课程要大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校园网络,不断完善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给学生学习提供方便;指导学生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信息,以开阔视野,丰富学习内容;利用校园网对学生进行答疑和辅导。②进行案例教学。近年来,市场营销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同学们十分欢迎这种授课方法,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案例教学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要有:案例选取不规范,教师选择案例比较随意,且案例陈旧,大多是经验介绍型;教师往往注重理论研究,对市场营销的实践不甚了解,这就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案例教学的方法简单陈旧,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组织驾驭不够,有些老师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说明,忽视调动同学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这使得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同学不感兴趣。
案例教学的改革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统一选择基础案例。但并不限制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内容增加相应案例,这既保证了案例选择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又不至于影响和限制教师的自由发挥。案例选取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选取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和现象。选取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和事件无疑会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刺激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市场危机时,选择“阜阳劣质奶粉”和“肯德基苏丹红”等当时被各种媒体广泛报道和引发争论的案例,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或上网或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不仅对市场危机及其处理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对竞争激烈的液态奶行业和快餐行业也有一定了解;选取与大学生生活相关的或同学感兴趣的。笔者所在院校为邮电类大学,同学毕业后的去向大多是邮电通信企业,在讲授市场营销环境时选择了通信行业作为分析的重点,在为同学说明环境分析模式的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为同学今后的择业提供了有用的信息;选取一些只提供背景材料的案例。大多案例教材是在叙述说明,这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选取外国企业的案例时要注意中外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的差异。在教学中使用经典案例对于教学帮助较大。但是要注意国外的案例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的国情;适度选取一些反面案例。反面案例中隐含了一些带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问题,启发性较大。比如提出“三株口服液”和“郑州亚细亚”的实际案例,让同学分析失败的原因。其次是课中案例教学的组织。案例选取后的工作是精心设计案例的问题和要求,应该环环相扣,在讨论中突出重点和难点。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对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同学来说适应能力不强。教师对此应当有充分认识,通过典型示范引导等方式鼓励同学积极参与;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起引导作用,不要直接暴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创造自由讨论的氛围,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课的主角,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实践教学。①案例的课堂展示。教师设计两次案例的课堂分析。一次是教师给定背景材料回答问题,另一次,教师给出去年营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同学自行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重点是长处和不足。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对营销界的现状有一定认识。让同学自行组成小组进行。要求每一个小组都为自己的小组选定一个实名,这个实名代表小组的精神。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由组长分配任务,组织成员讨论和发言。案例讨论通常要收集各种不同的资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这既利于分工协作,又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控制好进度和时间。应当在课前将案例和相关要求发给学生,要求同学在课前仔细阅读,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以便课堂发言。为防止同学对案例的过分展开和对案例分析的敷衍了事,应当规定每个小组发言的时间,一方面引导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小组讨论的精华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对那些敷衍了事的同学也有约束作用;重视同学发言完毕后的点评环节。教师应在每节案例讨论课中留出一定时间对案例和同学发言进行点评。同学的发言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难免有分析不到或者分析不够正确的一面,如果不进行点评,而是就此了事,则对理论的掌握就有一定欠缺。通过点评环节,指出同学分析问题的差错面,并补充分析不够之处。这往往也是同学较为关心和期待的环节,否则他们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分析讨论的结果到底是否正确,是否全面。②市场营销的模拟实习。这个环节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课外实际企业的模拟实习,可以安排在假期进行。学校组织或同学自行联系企业的营销部门进行实习,由教师布置或同学自行确定主题,教师进行指导;二是利用营销实践模拟平台的软件,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际,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③积极组织和鼓励同学参加二课堂活动,组织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大赛以市场营销知识为基础,以企业营销策划方案设计为中心,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形式。竞赛的计划、组织和实施都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的作用是动员、策划,指导学生收集、分析、整合资料以及营销策划方案的制作。同时为学生做针对比赛的讲座。由教师初评并给出入围作品的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后组织决赛答辩。组成由教师和企业营销专家组成的评委进行评议,最终产生冠军。学生可以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营销企划方案的设计能力,锻炼增强组织管理的能力。由于学习和兴趣相结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达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教师指导学生也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可望大大提高。
(3)成绩评定。案例分析成绩按小组记分,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案例分析报告成绩;二是课堂发言成绩,考察同学综合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计评个人得分。增加这一评分程序是考虑到按小组记分可能产生“搭便车”行为,此项成绩由组内同学自行打分,由组长组织组内同学根据各自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例如某小组成绩为15分,该小组共有10名同学,则小组总分为15×10=150分,组内同学根据各自贡献的大小来分配这150分,比如A同学贡献较大得18分(最高不超过20分),B同学贡献较小只得10分,组内同学得分加总为150分。这样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搭便车”现象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同学团队精神的培养。
(4)师生交往系统。结合市场营销课的特点,师生交往的方式、方法、地位、角色、关系、相互作用等的不同配合考虑采用温和型(如“探究──发现”模式、合作模式)。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相当,教学民主,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意义建构,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5)反馈方式。反馈方式指教师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对学生的外显行为作出反应。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不符合常规和习惯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应当一味否定,这可能恰恰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表现,应予以适当的引导和保护。
(6)支持条件。任何教学模式都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效力。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的支持条件包括实训基地、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等)教学设施、教学软件等。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对于物质条件的依赖程度愈来愈大,应当认真研究并保障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教学模式,成功达到预期目的。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对市场营销学教学的指导作用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在学习营销理论过程中,如果缺乏对实际应用的亲验和探索,就不能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体系,而且,由于这一学科的应用性特点,它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动态系统,新理论和观点不断涌现,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开放性和主动性,将无法及时更新营销理论和知识,其知识体系也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笔者认为,市场营销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建构主义教学观原理,扩展传统教学中的“三尺讲台”,使教学的时间、空间、方式得到延伸和拓展。
(一)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即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主动搜集有关资料和信息,探索性解决问题,还应当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平台和条件,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纠正错误和偏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捕捉营销理论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对知识进行同化、顺应、再同化、再顺应地消化吸收,从而使其营销知识体系得到拓展和更新。
(二)协作学习充实学生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认为,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学习的协作化是指学生在团体中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而进行的互助式学习。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组织实施的互助或互动学习模式,进行交流合作,组员之间或师生之间进行思想碰撞、优势互补,不仅使学生验证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扩大了个人对问题认识的视野,从而完善了营销知识认知体系的相关性和完整性。
(三)情境学习提高学生的营销实战能力
建构主义主张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之中,使知识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能更广泛地迁移。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基于案例的“学习环境”,如营销游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训练方式,使学生能对营销实战进行亲验,不仅参与其中,而且能学于其中,从而提高营销实战能力。
二、建构主义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特征决定了高职系列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宗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基于此,笔者认为,利用建构主义教学观原理进行高职系列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实验,这对于学生建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市场营销学知识体系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一)开展互动式课堂教学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方法基本是“满堂灌”的“机械式学习”,大大限制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在改革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探索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应结合理论知识及时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还应适当讲评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实践知识,鼓励学生对一些市场营销的热点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讨论,例如,笔者在讲授市场营销调研时曾向学生提出思考题:针对潮汕人内敛的性格特征以及潮汕地区浓厚的人情文化,小型企业应采取什么有效方法搜集某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为学生构建了“探索式学习环境”,启发和诱导他们主动发现实际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施互动式课堂教学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业务技能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完善和充实自身的知识结构,善于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引进课堂,丰富课堂教学信息,如将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理念融入到营销实践活动中,并加以讲解点评,开拓学生学习的思路。还应能把握好对学生学习指导的“度”,充分考虑思维的多样化和个体的差异性,尽量激发其思维创造力。(二)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典型的市场营销实战案例,师生以及学生之间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总结营销理论,提炼营销观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营销实战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看,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情境学习的平台和“学习者共同体”,使学生能在协作的团体中亲验学习,使他们能以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新的营销知识体系。在培养企业营销人才过程中,案例分析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营销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在对案例讨论和探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了企业营销实战经验,从而丰富和完善了原有的认知结构。
案例分析一般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总结分析法。即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分析,然后进行提炼,总结出案例体现出的相关知识点,最后针对以上案例和营销知识点再向学生提出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营销问题或营销热点,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二是个案分析法。即选取规模较小、事件较简单的案例,就某一侧面进行重点分析,把相关知识融入到案例中,通过对案例的深化和知识扩充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便于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深层次把握和透彻理解。如对爱多VCD价格战进行个案分析,可以从企业实施价格竞争的优缺点入手,层层剖析推进,一直涉及到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策略。
(三)开展实训教学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要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尽量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科学,是企业市场营销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教学过程除了有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以外,还应适当增加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嵌入更为丰富的信息。
实训教学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建设和使用市场营销摸拟实验室,实验室可以某个具体企业的整个经济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基本活动为主线,设置多个摸拟营销活动模块,让学生扮演企业营销主管,从各个角度分析实战案例,进行营销决策,探索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亲临其境,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组织开展与营销活动相关的社会实践,可考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如市场需求调研、促销策划等,并撰写专题报告,教师对实践过程进行事前筹划、事中督导、事后交流、检查和评估。通过实践,使学生参与了企业的实际营销活动中,可以综合运用和融合贯通所学知识,达到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
运用建构主义原理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客观上要求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师的业务水平均应达到一定的标准。有鉴于此,课程知识体系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市场营销学理论的动态性和多样化,正如专家所言:“市场营销所倡导或培养的是这样一些企业家——他们不象工程技术、会计、金融那样专门化,却又在各类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管理中无所不至”。市场营销学教科书不仅应有基本原理的阐述,更应注重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性研究,还应积极采用多媒体知识载体来丰富教学资源和信息。教师则应关注国外新的理论和学术领域的动态,参加学术交流,捕捉营销新信息,将最新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引入校园和课堂。
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在任何时候都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进行?笔者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也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制度,依然顽固地统治着今日的大学。它使得理论教学脱离了生产实践。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学老师选择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教的课堂教学。它的特点是缺乏情趣,效率不高。本来,加强“双基”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致力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我们的老师把目光仅仅只盯在知识和能力上。他们把学生当成“容器”,而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太窄的空间,太少的自由。因此,在这样的课堂里常常是缺乏情趣,缺乏生机,学生学得很累,而教学的效果却并不高。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它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其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
1.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目标中占有同样的比重
市场营销是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所以理论必须与社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对此,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实践型教育模式是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实践型教学阶段往往和其它教学阶段在时间上相割裂,而且,由于教育经费的紧缺和实践场所的设置限制,使其难以保证应有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在法学教学模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更加紧密地相结合,并且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具体认识,在教学活动中逐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案例讲解、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的内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案例,如何准确地表述案例发生的背景是关键所在。如何引导学生对具体案例采取最合理的操作程序、对不同结果进行最充分的判断,才是案例教学期待的目标。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做到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充分地表达各自的观点,并对基于自己的观点产生的后果有足够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实际上有很大的困难。
3.教学资源的缺乏是目前困扰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结合相关专业应用特点,保证教学质量,就成为市场营销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在高职院校中,师资力量的差距也较大,信息渠道各不相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各院校、各学科画地为牢,各自为政,造成了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良性发展。加强学术交流,特别是加强校际同专业之间的学术交流,对促进学术发展,保证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跨专业的横向学术合作,教学机构和实际工作部门的纵向合作,都有积极的实际意义。尽管目前这样的交流合作也逐渐多了起来,但基于交流形式和合作基础的限制,还远远不能与现实需要相适应。
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1.课堂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课堂教学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实施的,“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科素养又可分为四个方面的素养——基础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
(1)基础素养,指本学科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人文素养,主要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3)科学素养,主要指过程和方法等方面。这是时代的新要求,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4)信息素养,狭义的理解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广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听、读、思、辨等过程搜集和处理课堂信息的能力。
2.综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1)选用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型教学模式一直是教育实践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因为在这种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能根椐各自的需要和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兴趣学习、实践学习、创造性学习和个别学习。甚至有的理论认为所谓“主体性学习模式”就仅指此模式。但是,绝对的学生主动型模式很难规模性开展,原因主要是应用这种模式的条件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如学生的学习素质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资金短缺、教学硬件不能配套、教学机构功能紊乱,以及目前以学历为标准、以集中教学为常规组织形式的应试教育体制等。因此,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普遍采取的一种形式,其最大的优点是能顺应目前的教育体制以便经济有效地组织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忽略了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作用,忽略了教学对象个体性的差异,容易产生僵硬呆板的学习气氛及教育出无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正好能够弥补前两种教学模式的缺点,并且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因此其积极的教学意义是值得推广的。
(2)选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实时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并超越了过去的多媒体组合技术。多媒体教学模式则是指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分享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从前面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优点正好弥补了目前市场营销学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冲突和不足。作为一种媒体技术,它所承载传输的信息形式是多种类的,覆盖了教学系统的各种要素,具有全面性和形象性;它提供了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和各种要素信息之间联系的信息通道,具有多向性和交互性。因此,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充分、形象地模拟教学环境,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最经济、最直接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如通过网络,将校园课堂和企业联接起来,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收集相关市场营销学资料并参加讨论,实现互动开放式教学。
现在,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向智能化、全球化、多样化等多方向发展。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CAI)的开发和应用在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市场营销学教学CAI在实际开发和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①大量的课件表现为讲授式课件,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直接照搬,尽管可能实现了教学资源配置,但是没有表现出多媒体教学应有的互动式、交互性和现实模拟性等优势特征;②课件的开发也往往是各自为政,缺乏合作,质量良莠不齐;③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开展,缺少相配套的基础硬件的保证,如校园网络建设滞后、计算机配置数量与教学需要不相适应等。
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首先,在有限的教学投入中,将多媒体教学的硬件建设作为重点投资对象,以保证教学模式顺应现代化的需要;其次,加强专业课件的开发应用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优秀师资力量,组织专业软件技术工作者,在一定教育体制的监督下,制备多种模式的教学课件以供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环节的选择,如课堂教学类CIA、课外活动类CIA、个别授导类CIA、合作学习类CIA、情境模拟类CIA、远程教学类CIA等[3],特别是市场营销学教学课件(指多媒体教学素材和知识的单元,一种课件的半成品)的开发和应用,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和灵活性,是目前课件开发的重点内容。第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教学过程做到教学课件的应用和网络的应用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四,增加教学课件的信息量,真正体现多媒体技术效果。
(3)选用探究式课堂教学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探究式课堂教学怎么探究,实际是要回答教学过程怎么操作。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可分为四步进行。
①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人,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人口。教师简短的导人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自学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师要为学生自学探究提供不少于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学生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
②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付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选用哪一种更好。这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最多不超过百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以往组织课堂讨论,主题不明确,时间不充分,气氛不和谐,图形式走过场多,讨论探究效果很不理想,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一定要引以为鉴的。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干什么?回答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③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学生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实践探究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学科要求和特点决定,个必强求统一。总之,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时机,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
④激励评价引深探究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另外,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不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怎么能培养出更多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探究式课堂教学四步操作程序,只是提供基本程序,并非固定不变,各学科可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教学步骤。不过,自学探究和讨论探究集中体现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特征,各学科教学都应选用或采纳。
【摘要】本文讨论了市场营销学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并结合其模式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方法
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基本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运用各种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活泼的教学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市场营销学常用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法
理论讲授适应于理论架构的讲述,具有逻辑性,能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学生的思路脉络更加清晰流畅,利于学生理解理论和流程。但单纯的理论讲授相对枯燥乏味,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营销理论的发展史,采用生动的案例进行阐述,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运用福特T型车的兴衰史讲述市场营销从生产观念到产品观念的转变;用万宝路香烟从女性专用到剽悍男人的最爱说明什么是产品定位。理论讲授法简单易行,教学效率高。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能提供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商业场景,为学生创造接触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了解现实企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案例要尽可能选择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有代表性的、高质量的、具有时代感的本土案例,可从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多种媒介上获得,也可通过实地采访等方式获得。案例教学法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案例讨论法。由学生阅读现成的案例而后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其营销的流程、方法技巧及其可借鉴之处。学生可对案例发表看法,对其某些问题提出不同的方案或解决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在案例讨论法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发言,发挥引导和激发作用并最后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和补充与提高性讲解。这种方法占用学生课外时间较少,能有效借鉴前人经验,反馈效果较好,但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须花费相当多的精力。
(2)学生自讲案例法。由学生自己收集整理感兴趣的案例素材,暂时取代教师的位置进行课堂讲授。这种方法优点突出,教师只做适当进行补充的配角,而把讲与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节都交给了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因学生在案例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模拟情景教学法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将企业的营销活动或模拟的企业营销活动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并进入角色,真正站在企业营销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模拟情景教学法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沙盘模拟法。由学生分组成立若干“企业”,每个“企业”的不同职能部门由不同的学生来担任经理,在市场环境下进行若干年度的模拟营销活动,学生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完成体验式学习。在沙盘模拟法中,通过实战模拟,学生可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分析、计划与执行,从而从整体上了解整个市场营销活动的运作过程,并且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学习如何合作,如何协调不同部门、不同人之间的关系。
(2)营销软件辅助教学法。营销软件是模拟实际营销环境开发出的营销流程软件,因软件设置的流程性和交互性,学生可以仿真地体验营销整个过程并对其营销效果作出积极的反馈,从而调整营销思路或策略,以期达到最初设计的目标。营销软件因其网络性,能够使每一位学生在同一商业环境下进行营销活动并比较营销效果,更能体现实际营销的竞争性,进而促使学生优化营销组合。营销软件辅助教学法能使学生透彻了解整个营销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
4.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指由学生亲自参加市场营销系列活动,从中积累学习经验。例如,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营销实习、支持学生在学习之余在企业做兼职等,使学生学会对身边的营销机会进行分析、定位,锻炼和提高学生运用营销组合策略进行业务推广的能力。
二、与以上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结合以上教学方法添加以下教学策略。
1.课程结构模块化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将打破原来的按学科、课程设计的做法,而代之以模块的形式,一级模块有职业素质模块、职业能力模块、就业准备模块及选修模块,每个一级模块下再设若干二级子模块或项目。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标准体系设置,打破专业基础、专业课的界限,从而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而实习与毕业设计则是对模块教学后学生素质及能力的检阅。
2.采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方法
为了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管理方法上采用学分制。学分制的实行,从理论上来说,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即存在提前修满学分予以毕业的可能,这对学习优异的学生来说将提供提前就业的机会。因此,学分制不仅是一种教学管理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激励机制。
3.推行“师傅带徒弟”式的导师制
推行导师制,其主旨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给予个性化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做法是,与学生一进入专业学习后便确定的团队结合起来,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一个团队配备1-2名导师。导师全面介入学生的专业教学及课内外实习、实训、订单式培养、自主创业、公司项目经营,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同时也可以按照学生的个性和经历帮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达到全面发展。导师制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推行,将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每个导师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依靠日常的言谈举止、身体力行、思想交流、答疑解惑,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学生,将能有利于形成全方位育人的环境,使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获得学习和实践的方法,养成对专业的浓厚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成才。
总之,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积极总结方法和经验,才能很好地提高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摘要]案例型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地位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案例型教学的现状、案例的设计、实施以及完善等方面的分析,探索适应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案例型教学模式,以促进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课程案例教学设计实施改进
一、案例型教学法的意义与现状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研究市场运营规律、消费者行为及企业营销管理的应用学科。因此,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要适应时展的需要,使学生既能牢牢掌握理论,又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激发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市场营销学教师,要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结构式课堂教学,着重教师传授理论体系,缺乏学生参与,学生往往死记硬背,对知识不求甚解,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案例型教学,由传统封闭型向现代开放型转变,学生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用实践来测试理论,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同步协调发展。案例型教学直观生动使学生如临其境,使感性认识通过分析、研究、讨论而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运用案例阐述理论,让事实说话,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教,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而是知识的创造者,成了每个案例的导演或指挥。
案例型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然而在我国现行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虽然各个学校都在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无详细的实施办法,只在口头上要求相关教师尽量实行,至于什么是科学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如何实施?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应占多大比重?必须分析的案例数量是多少?要进行多少次课堂讨论?一次多长时间?一次讨论多少个案例和问题?哪些问题是指定回答的?哪些问题是自由回答的?分几个小组讨论?每个学生在一堂讨论课上可以作多长时间的发言?案例考核等问题均没有相应的要求。在专业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中,只确定了课程的总课时,至于理论教学、实验或讨论各占多少课时,并不明确。而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案例教学只是各位教师自己的事,其质量和效果基本上是由教师个人的热情和自身素质决定,致使案例型教学在实施中往往流于形式。
二、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选择案例并非意味着从诸多案例中选出若干案例的简单行为,案例的选择要真实、典型、贴近生活,内容必须充实、精炼。如果案例庞杂,教师和学生会被案例的数量和细节所拖累,造成事倍功半。案例的来源途径和形式也力求做到多样化,可来自经典案例集、报刊杂志以及电台录音和电视录像,还可由教师根据现实资料自行编写。案例的形式可以是:
(1)实证型案例实证型案例指的是在教学中可说明某一观点、原理、方法而列举的实例,在具体运用中可分为演绎法、归纳法。前者是先讲清基本原理,然后以实例来说明;后者是先举出实例,通过分析归纳出原理。
(2)分析型案例分析型案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剖析的案例,可以是专题,也可以是综合。
(3)模拟型案例模拟型案例即在教学过程当中依据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性实践活动的案例。
(4)操作型案例操作型案例是为了配合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而进行实际操作的案例。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相关企业或单位或自立项目进行营销活动实际操作。
2.问题的设计
由于案例型教学并不是以传递信息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所以在向学生展示案例的同时,也应该将所要讨论的问题提供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实战感,能针对性地分析案例,查阅资料,制定研讨提纲,从而提高课堂讨论的效果。设置的问题应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展开,多选择开放性的问题,不提供被选答案。设计问题常用的方法有:
(1)全面贯通式主要是对案例的整体进行设问、引导和考察学生思考问题的全局观、系统观。比如“请谈谈你对这个策划的看法或见解”“你认为此案对你有何启发”等。
(2)藏头去尾式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删节,或隐去前面的背景分析,或中间的策略,或最后的结果,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分析来解决问题。比如“通过前面的背景分析你能得出哪些结论”“下一步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等。
(3)移形换位式主要是通过换位思维、逆向思维,让学生充当营销活动中实际角色,进行高仿真式的训练,培养学生实战的经验,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假设你是该项目的市场总监,你有何高见”等。
(4)抛砖引玉式主要是利用报刊杂志或业界的一些与案例相关的评论,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这类问题的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对于什么是营销。整合营销传播之父舒尔茨说:“营销即传播,你认为呢?”对市场进入,业界提出“得三北者成诸侯,得京沪者得天下”这一看法,“那么你认为对不对呢?”或“该公司老总说……,你怎么看?”等。
(5)自由发挥式发挥学生的优势,使其言无不尽。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树立打破常规的勇气。如“就这一点,你有何独到的见解?”等。3.准备工作
(1)学生的准备案例课堂讨论前,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老师在案例课之前一星期把案例发给学生阅读和熟悉,推荐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并把思考题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去读案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做好批注和心得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所得。阅读完以后,还要做的就是预讨论。组内成员各抒己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拟定方案,作出决策,达成共识,为课堂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2)教师的准备教师为课堂所做的准备工作要远远超过学生,准备工作具体包括:提前确定讨论的核心主题,对案例进行反复揣摩从而确定一系列问题,预测学生的可能反应,对各种反应该如何应答以及怎样开始讨论、如何组织教学等。
4.课堂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激发和培养学生临场发挥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引导和点拨可借助提示、追问、反问;恰当的肯定、表扬以及创造幽默自由的讨论气氛,可激发学生的热情、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愉悦之中高效率地参与,使其既学到知识,又提高学习的能力。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对学生们的发言及其观点进行总结和概括,一方面,肯定学生们的成绩和优点,保护和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希望、目标要求和方法建议。
5.课后工作
(1)教师总结。在整个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结合课堂讨论,针对教学目的,总结从该案例可以学到的知识及对实践应用的启发。从而明确下一步需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2)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通过书写案例分析报告不仅可使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思想,还可作为教学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这也是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包括案例简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
(3)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市场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的每一个方案都有成功的可能,只是不可能一一验证罢了,因而在案例教学中注重的不是求唯一解。由于案例教学的答案是多元的,这就给学生成绩的评定带来一定困难。实践中,也常常由于缺少必要的规则和评判标准,使得案例教学出现许多随意性,为了使学生成绩的评定更加客观和直观,可以将一些重要因素进行定量化处理,从而得到最终评分。成绩评定主要包括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等;其次,是对学生技能的考核,它主要包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交际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另外,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考核。
6.多媒体手段
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传播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多媒体案例展示的时间,在上一次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应将下一次课堂讨论的案例提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准备的时间。还可以将案例的视听资料输入课程网站或挂在校园网公共账户文件夹中,供学生随时调阅、讨论。
三、完善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1.借助集体备课,完善案例教学的设计。在案例教学的设计过程中,组织教研室老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拓宽营销案例信息的来源,实现信息共享;二是不同的老师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在集体讨论中可以使思维在相互借鉴、相互碰撞中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两方面相互渗透,同时进行,对案例教学设计的完善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开展营销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取长补短。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不能仅限于校内,要注意争取校外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应走向全区、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3.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使案例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案例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案和方法是否适应学生心理特点,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准确的获取这些信息,首先要消除学生对发表意见的顾虑,鼓励他们大胆发表意见;其次要采用多种调查方法收集意见,在案例教学的改进过程中,运用了典型学生个别深度访谈、座谈会以及调查问卷等方法,并将三者结合起来,相互对照和印证,去伪存真,这对于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是至关重要的。
4.实施教学控制,及时修正案例教学的内容、进度和方法。案例教学的控制,主要是检查案例教学的过程和结果与教学计划目标发生偏差的程度和原因,然后根据其原因,对案例教学进行调整或修正,以减小和消除偏差。
5.加强与企业、社会的联系,使案例教学更贴近市场现实。邀请市场上成功的企业负责人和其它杰出的营销管理人员到学校作报告、谈经验、讲案例;同时组织师生到企业实地考察市场营销运作过程,增强对市场营销的感性认识,并修正和丰富市场营销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