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1 10:52:20
导语:在资产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1.1闲置固定资产利用率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也在不断进步,国有企业在多重刺激下不断地扩建和发展壮大。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这不可避免的不断更新生产设备这就使企业产生很多闲置的陈旧的固定资产,这是企业生产工艺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举个例子来说,国有啤酒企业,生产活动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机器设备,如灌装封口机、啤酒发酵罐、连续灭菌设备等,在企业引入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后其设备必然需要购入能满足新技术需求的机器设备原有的设备就会淘汰。这些被淘汰的设备以及在企业扩建过程中产生一些闲置厂房,以及在生产中损坏或报废的设备等均成为闲置的固定资产,不仅占用了大量企业资金,且对其进行管理也成为了企业的负担。在这种问题不断积累的情况下,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的闲置固定资产在不断增加,最后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产生了阻碍作用。而很多国有企业却并没有对这些闲置下来的固定资产的再利用价值进行充分考虑,最终使得很多陈旧的设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无人问津的地步。没有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时间一长这些被闲置下来的固定资产也不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规制和处理,逐渐地使这些固定资产因为保管不妥而损坏,最终造成了国有企业的财务损失。
1.2固定资产的管理处置不规范
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合理的固定资产登记单,但很多企业却并未照此做法实施。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专业人员的日常护理,而是主要依赖于财务部门的账面资产。还有一些闲置报废的资产,在没有经过审批处理,也没有经过任何处置手续就对其随意处理,造成了不必要的固定资产浪费。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大多情况下都存在不经过任何财务调拨手续就擅自对各种固定资产进行随意转移的现象,这会造成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和账目不相符合的情况发生。比如说,国有企业在对车辆进行集中管理的时候,对二级单位的车辆进行集中,使其和企业进行同意的调配,在此过程中没有办理资产调拨的首先就将车辆擅自调配到企业门下,这样一来,固定资产的转移就不能够被财务所得知,进而也不能将其记录在帐,最终会导致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产生。而且也有很多国有企业在办理审批手续的时候,忽视了相关规定,使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随意购置,浪费了企业的大量财产。
1.3固定资产的日常经营不善
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经营不善会造成固定资产经营的效率较低,这会对固定资产的运营以及企业的正常运转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因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着混乱的局面,毫无章法可循,使得在对一些固定资产进行处理的时候,很难以根据相关的组织程序来进行,严重地影响了办事的效率。一些企业单纯地重视相关考核指标,对于固定资产的修理计划却没有按照相关程序严格执行,这所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其应该发挥的功能不成正比,甚至会对其正常工作产生阻碍作用。同时操作相关固定资产的人员很少有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在业务熟练程度和业务掌握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从而致使一些固定资产被闲置下来,因此而引发的固定资产浪费问题相当严重。
2.强化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分析
2.1提升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提高对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进行全面科学的调整,首先,应做好对闲置或已报废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其再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固定资产闲置。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全面的掌握闲置资产信息,并合理处置相关固定资产的使用等问题。对闲置下来的固定资产也要进行必要的养护与合理保管,组织专业人员对其定期进行检查与养护,避免在闲置过程中出现破坏或二次损毁。其次,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结构配置进行合理的优化。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自身对相关核心业务发展的需要的前提下,确立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并以战略目标为立足点,对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最优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以减少固定资产的闲置。为了更好地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着手处理。第一,强化固定资产日常的管理功能。可以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来实现资产的调拨,在增加固定资产前对原有固定资产作出合理评估避免不必要的采购与建设。第二,对固定资产的功能进行盘点统计,按照相关功能来合理处置固定资产,可以确保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率。第三,设置固定资产的查询功能。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查询功能,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对单一的固定资产的相关使用情况进行查询,能够提高其利用效率。第四,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安全防护功能。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进行安全加密,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可靠性。
2.2完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体系
目前,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相对成熟,但监管体系略显薄弱,因此应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加大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必须做到能够确保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特点的相关情况来成立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小组并确立监督管理机制。这样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小组不仅要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控,更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化使用。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化管理,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从采购到使用直至设备的报废。同时企业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标,定期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检查或不定期进行抽查。比如企业可以采取账目抽查和实物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来考察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是否合理。如果发现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首先需要及时做出正确处理,要防止因为固定资产的流失为企业带来的损失,然后迅速确定责任人并针对涉事责任人的情况进行一定处罚,若只是工作中的人为失误造成的则要根据情况做出合理处罚,若是财务人员或企业其他内部人员以获利为目的做出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则必须通过法律途径严肃处理。此外,也需要对企业固定资产的预算加大监管力度,合理的预算可以确保所有涉及到的固定资产的资金都能用在恰当的地方提高资金使用率,避免由于预算的不合理造成固定资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也极为重要,。
2.3做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强化,需要做好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确保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账目管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严格防止固定资产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比如单据不完整或科目的设置有失规范性等。笔者认为从三个方面来加以干预可以有效避免日常管理中违规问题的出现。第一,对于企业固定资产采购、建设等一系列账目记录和原始单据做出妥善保管,必须保证原始单据的可靠性。针对于此做出明确的规定,一切采购、建设活动的采购申请、采购单据、入库单据、有效发票、固定资产注册等单据必须完整。单据移交后财务人员对其进行保管,在处理每一笔业务后均标注负责人姓名并由另一名财务人员确认无误后签字认可,做到每张单据均可找到对应负责人财务人员之间相互监督。第二,对固定资产的账务工作进行准确的处置,对会计科目进行合理选择,做好明细账目的细致核算工作,做好固定资产的全面账务处理工作。第三,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制度要不断地累计健全,针对以往出现的问题,研究合理的应对措施,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消耗等要加以合理的统计和调查,以此来确保固定资产核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结语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固定资产不仅影响着其经营管理的水平,也影响着其经济效益的提升。所以企业自身应该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做好相关的管理工。
作者:郭铭 单位: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
一、分析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因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够完善,基本处于盲目状态,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部分医院在医院资产管理上的意识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收、医疗等工作上,相互之间沟通不够,资产管理的交接措施不规范等。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不健全,缺乏制约,没有明确工作人员及各部门的责任,在分级管理上常出现脱节现象,缺乏管理和维修,新设备购进未及时入账记录,导致出现账账不符、帐实不符等现象。有些医院为加强自身竞争力,盲目扩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不考虑设备的实用性,造成高投入低回报或高投入无回报的现象,导致资金大量浪费,同时固定资产使用缺乏协调、统一的机制,资产管理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出现重复购置、固定资产闲置等现象。另外,因使用不当造成设备损坏,未按正常程序进行人为报废,导致固定资产流入账外资产,造成医院固定资产流失。还有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比较落后,很少采用信息化管理,而是采用手工登记,管理效率较低。
(二)职能管理部门分工模糊,职责不清
大多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由财务科负责,未设立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临床各个科室是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因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健全,而各职能部门之间沟通较少,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维修等不及时记录,不按时盘点,无法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的账物不清、账目不明,难以责任到人。大部分医院重视医疗设备的购置而忽视保管,致使固定资产的使用率降低,出现浪费现象。另外,由于医院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缺乏一定的管理力度。另外相关部门中的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未经过专业培训,对资产管理知识了解不够全面,管理能力缺乏,导致出现工作混乱情况。
(三)缺乏严格的审计制度
审计部门专业人员较少,多数是由其他部门人员担任,或直接和财务部门合并,造成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不了解,导致固定资产流失或账外使用现象,固定资产的审计工作发挥不到应有作用。
二、解决方案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医院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应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转变医院领导及相关人员的观念,将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向全体职工宣传,提高有关人员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主要有四个部分构成,分别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院长及相关人员组成的管理机构,负责医院资产管理的指导及监督工作)、使用部门、后勤部门以及会计审计部门,采用分级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明确各部门工作人员责任,使固定资产管理有序进行。
(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结构
固定资产管理应从效率性、经济合理性、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考核,将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管理等内容纳入各科室绩效考核中,有利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实施。建立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对管理不善、违规操作的人员,根据绩效考核制度对其进行惩罚,同时对责任性强、资产管理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以不断提高各科室和人员的管理水平。同时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机体培训,通过专家讲座、组织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三)制定严格的固定资产审计制度
医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应首先了解医院现有固定资产。在清查过程中,需做到账物相符,明确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对固定资产按照名称、规格进行分类,设置专门账户,进行分类管理。定期对财务收支状况、科室经济分配等进行审计检查,通过检查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使固定资产管理不断完善。
(四)完善资产管理细则
在采购医院固定资产时,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并公开招标,给予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可行性报告,管理机构需仔细审核后批准,才可采购,避免盲目引进先进设备,而造成浪费现象。对固定资产应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固定资产保管档案,严格出入库单制,对资产的借用、领用、调用等经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后,凭单领取,对资产的购置、调入进行登记,对资产的增减及转移进行详细记录。成立固定资产维护机构,由其对使用率高的设备如呼吸机等进行统一管理、维护和调配。定期清点固定资产,对出现盘盈盘亏现象,应将原因查明,并责任到人,做出相应处理。对于固定资产的报废,需经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并上报财政部门,进行报废处理。
(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应积极引入计算机技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方便快捷。
三、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需从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制度如监督机制、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内部审计等方面进行改革,同时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档案,同时积极引入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以上措施,能进一步改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医院的整体发展,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作者:李迎春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效率与效益
简单地说,效率要求的是正确的做事,效益则强调的是做正确的事。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效率与效益研究,就是要求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从资产购置、数据统计、信息反映等基础工作向降低购置成本、使用成本、优化采购方案,提高资产效益,减少资产流失损失等延伸,从单方的注重效率逐步向效率与效益并重,在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利用有限的资金保障人民银行各项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逐步实现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效益的统一。
二、制约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效益提高的因素分析
(一)缺乏绩效评价体系,存在重效率轻效益的现象
人民银行不属于生产经营单位,固定资产是人民银行开展各项职能的物质条件,其产出收益难以量化,同时人民银行处于非竞争性领域,固定资产的购置、维修费用主要是国家财政资金,固定资产管理只考虑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缺乏绩效评价体系,这使得各级人民银行选择的大多是最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方案,对被选方案是否也是最适宜的方案考虑的不多。最常用见的是在固定资产购置时没有进行绩效评价,未充分论证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发展前景、设备的使用效益,缺乏长远的考虑,购置后很快就由于某项任务的完成而不再使用,或者脱离了单位的实际,因为不能适应新工作任务的需要而放弃,造成设备使用效益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其余在方案选择中应该租用的选择了购置;应该维修的选择了更新;应该更新的选择了维修,这些都降低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益性。
(二)部分固定资产购置未建立标准,高标准购置的现象比较突出,整体购置成本过高
人民银行只对房屋类固定资产根据不同的级次明确了的配置标准,交通工具的配置按照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标准执行,对其他固定资产的配置缺乏统一的标准,这造成了有些行、有些部门在固定资产配置中选择高端、高配,一味追求“超前”、“高标准”、“多功能”,固定资产的相关性能远远超过了业务处理需要,整体购置成本过高,但资产整体利用效率却不高,有的行甚至随意乃至盲目购置,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三)缺乏有效的共享共用机制,存在重复购置和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
一方面目前各级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采取的各级行管理下的处(科、股)负责制,这种管理方式强化了固定资产的单位或部门占用观念,弱化了资产的共享共用机制,另一方面随着一些大型或临时活动的开展,各级行都根据需要购置了一些使用频率极低但又临时急需的资产,这些资产往往在活动结束后就不再需要,一些行购置了闲置,一些行又重复购置,造成了部分固定资产的闲置,利用率不高,极大的浪费了资源。
(四)使用过程管理力度不够,重购置、轻养护,部分固定资产快速老化或提前不能使用
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采取分工负责的方式,会计财务部门是综合管理部门,注重的是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财产管理部门负责实物资产的管理,财产使用部门负责财产的使用。但从整个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强调的较多的是财产价值、实物的管理,对使用过程的管理较少,固定资产管理重购置,轻使用现象突出。有些行只热衷于添置新设备,对于正在使用的设备保养和维修不到位,造成设备快速老化;有些行在使用管理中没有落实到个人,责任人的权责不明晰,造成了有些设备过度使用或长期不正确使用,造成了设备的提前报废。
(五)处置时效性差、方法落后,造成了固定资产闲置浪费严重
人民银行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权有明确的规定,这保证了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但也同时造成一些闲置和利用效率不高的资产无法及时地进行处置,很多闲置但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只能闲置到报废期后做报废处理,实物虽然没有流失,但使用价值却白白随时间流走。
三、提高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效益与效率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增强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效益
构建固定资产效益评估机制,建立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维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合理的科学的效益评估办法,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购置或租用、标准高或低、更新或维修、报废或变卖等多项管理内容采取多种选择方案中进行效益优选。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处理好改善与提高、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能发挥效益的地方,让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既正确做事,又做正确的事,兼具效率和效益。
(二)建立固定资产的购置标准,合理配置资产
按固定资产类别采用多指标、多体系,合理科学的确定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如办公设备按人民银行分行、省会中支、地市中支、县支行的级别建立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明确办公用机、打印机、复印机及笔记本电脑及其他办公设备的型号,人均配置的数量;发行机具按各级发行库的库容、业务量建立配置标准体系,明确不同级别的发行库配置资产的种类、标准。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固定资产配置标准的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的进行处罚,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的则予以奖励,促进各级人民银行合理配置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
(三)整合资源,建立共享共用机制;对部分使用频率低又必须配置的固定资产采取集中配置资产,调配使用,实现固定资产的共享共用
创新固定资产管理理念,深入挖掘现有存量资产的价值,特别是注重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手段,促进部门、系统内部的资源共享共用,有效地盘活大量闲置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对于大型活动和临时需要的资产可由上级行统筹协调集中采购,使用单位办理借用手续,借用到期将资产交还,解决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等问题,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四)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使用维护制度,尽可能的增大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一是将固定资产管理应贯穿于固定资产使用的全过程,从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开始进行全程管理,涉及采购、使用、维护、财产清查、报废等各个环节,都要有科学的管理计划。建立健全包括使用登记、保管、安全防范、损坏赔偿等内容的固定资产使用维护制度,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二是将固定资产的使用直接落实到个人,由使用单位对使用人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固定资产做到使用登记、精心维护、妥善保管,对于损坏资产造成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五)加快资产处置的时效性,在及时资产评估的情况下加大资产处置力度,提高资产运营效益
为使国有资产能够保值增值、物尽其用,对未到报废期但闲置超过一定期限、可以预期将来不会在用的固定资产;或已到报废期、尚有使用价值、但无处可用的固定资产;或虽已报废但维修后尚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要及时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确保以合理的价格进行处置,在充分发挥资产使用价值的同时增加资产处置的收益。
作者:迟翔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顺、制度缺失。
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改革有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是没有完全理顺,管理主体不明,管理职责不清,管理制度不健全,种种不规范的管理体制必然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不力,甚至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依靠财政投资,长期以来各单位对国有资产不够重视,管理力度也不够,资产与财务管理没有结合起来,很多制度仅仅流于形式;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关管理制度与法制建设远远滞后于实践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具体完善的财产管理制度将直接导致国有资产的损失和浪费。
(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脱节。
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其资产管理基本采用分散管理、分散使用的形式,从而使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离,主要表现为有的资产购置后不及时办理财务手续,有的调拨或捐赠资产长期账外运行,有的资产随意报废、报损,从而导致资产台账不健全,无法进行正常的财务核算,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缺乏对资产有效的财务监督。同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严重脱节,部分单位预算编制粗糙,只重视资产购置、不重视资产管理,只求拥有资产、不求资产效率,资产购置随意、盲目、重复,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严重,这不仅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而且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国有资产管理监管乏力。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普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双重缺失极易引起国有资产的流失。从内部监督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大都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没有专人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常常出现账物分离或者账账、账物不符的现象;从外部监督来说,财政、审计等国有资产管理监督部门工作繁杂,人力有限,很难对国有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监督力度薄弱,很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要形成国有资产管理的观念,树立全员参与,共同管理的意识,从根本上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重视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转变其重购置轻管理的旧有理念,应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人员,要让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资产的管理中去,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要使国有资产管理更加透明,将国有资产管理落到实处,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首先要确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政府分级所有并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原则,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级管理,厘清各级各部门的责任,真正做到产权清晰、责任明确,切实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是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根本保障。随着时代的进步,一方面对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制度做必要的调整与修改,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废弃那些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工作的制度规定,出台新的管理制度与方法;另一方面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和今后发展趋势的新要求,建立一些新的、必要的制度。加大技术和资金支持,建立健全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并保证其全面贯彻执行,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及资产管理能力,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
(三)强化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的结合。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财务管理制度,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资产与财务管理办法,对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与监督,全面掌握本单位的资产状况,杜绝账外资产的存在。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大对资产预算管理的重视,建立合理可行的资产配置制度,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强化预算约束机制,科学编制预算,加强预算执行力度,科学、合理地使用和配置资产,通过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乏力,极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首先从自身出发,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确定专人管理,定期不定期的对资产和账务抽查,对出现的盘盈盘亏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国家资产管理监督部门,应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完善国有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重要环节相应的制度和程序,对容易出现问题和漏洞的环节加强审计监督力度。此外,应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执法力度以及资产管理的激励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积极性,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为适应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清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正视其中的问题并努力加以改正,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
作者:高菲 单位:南开大学
一、新旧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的差异
对比分析新旧会计制度的内容,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的不同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价值认定标准的改变
在新制度中,“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而在旧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认定为“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新制度与旧制度相比较,可以认定为固定资产的资产价值提升了一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的单价逐步提高,1997年制定的固定资产价值标准已经无法很好地适应现在的社会。如果按照原有规定,不仅极大地扩大了固定资产的范围,增加了管理难度,也不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二)固定资产分类的调整
在新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分类进行了调整。相比旧制度,新制度将原有的“房屋和建筑物”调整为“房屋及构筑物”;将“一般设备”调整为“通用设备”;将“图书”调整为“图书、档案”;将“其他固定资产”调整为“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两个分类没有改变。新制度对资产分类没有做出重大的调整,仅是对原有分类的微调。相比旧制度,新制度的分类,更加明确、具体、规范,更加有利于实际操作中的具体使用。目前各校在实际使用中通常采用教育部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编码手册》中的16类分类标准进行。该标准为2000年制度并颁布实施的,此次新标准按照六大类分类并结合16类分类标准对固定资产分类管理更加细化。更加明确、清晰的固定资产分类,可以使各高校采用统一分类标准,进而采用统一的折旧口径,增强数据的可比性。
(三)新增固定资产折旧
新制度中正式提出了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的问题,改变了旧制度下缺少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问题。新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规范管理。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等,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新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管理最大的变化,也是最重要的变化。
二、新制度改变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大意义
新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全新领域,是在以往高校财务工作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领域的不断改革,高校可以获得资金的渠道不断增加,增强了学校购置固定资产的能力。高校的固定资产数量持续不断的增长,固定资产存量及其庞大。固定资产随着日常的使用、闲置,都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有形、无形的损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更新的时间缩短,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科技设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新一代产品推出以后,导致已购入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急剧下降。按照旧制度,固定资产只在登记时候,记录其原值,在报废阶段进行一次性清账处理。在此期间,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使得账面资产的价值偏离于实际价值,会计信息长期处于不真实的状态。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以较为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出各个时期内,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可以有效的摸清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和期末净值,为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理等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有利于精确核算教育成本
在旧制度下,固定资产只在购置时进行会计核算,一次性计入教育事业支出等相关科目中。而固定资产在购置以后,会因多种原因导致实际价值变化,不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会导致与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有所偏离。在固定资产购置的高峰年度,支出大幅度增加,而在低峰年度,则大幅度的减少。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通常较长,尤其是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长达几十年。在固定资产的存续期间,因使用等方式产生的价值的改变,是每一时刻都存在的,也是教育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会导致固定资产的支出记在某一年度,并仅作为该年度的教育成本,这样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也会导致学校教育的总成本和生均教育成本与实际偏离,不能较好地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新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等,不计提折旧”。可以使支出较为平均的分摊到各年,较为合理的反映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是精确计算教育成本的基础之一。近些年,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合作办学等新的学生培养模式,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精确的计算合作办学成本,是开展此类项目的基础。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正式实施,将为更好的开展合作办学提供支持。
(三)有利于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在各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中,通常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这样可以较好的记录固定资产的信息。但是,由于不进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工作,各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远没有高校财务管理严格。在管理制度方面,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权责分明的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形成全过程管理体系。各部门、各院系都按照自身的需求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同时各科研项目也按照项目所需采购固定资产。这样没有统筹的固定资产购置方式,导致了固定资产购置的重复率较高,也容易导致部分固定资产闲置,影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可以促进资产管理部门更加详细地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了解固定资产年度变化的情况。详细掌握现有固定资产状况,可以更好地审查各部门、各科研机构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对于各类新增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可以首先考虑在部门之间调配闲置设施,进行统筹安排,然后才可以考虑购置新设备。这样就减少了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节约资金,同时也提升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对于各部门闲置的固定资产的调配,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实现闲置资产的部门间的转移,既减轻闲置固定资产管理方的管理压力,又可以有效减少固定资产的浪费。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工作,会使高校的固定资产价值逐年降低,会促使其产生紧迫感,促使高校在做出购置固定资产的决策时更加谨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与相关固定资产管理规定配合使用,可以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约束,促使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责任明确,减少固定资产的不必要减值与闲置,提高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有利于高校开展固定资产有偿使用。高校在开放自身设施给其他科研机构使用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将成为制定使用费用的基础,在减少固定资产闲置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新旧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对接的途径
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规定有很多改变,尤其是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方面,是从无到有,这就要求必须建立新旧制度对接的方式、方法,实现新旧制度间的无缝对接,使高校财务工作平稳地过渡到新制度,保证高校的正常运作。
(一)按照新制度价值分类标准规定重新确认固定资产明细
现在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较长时间,固定资产庞大,总的来说具有种类多、数量大、价值高低不均匀、使用分散、管理分散等特点。同时,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也涉及到众多的使用部门,管理与使用分离。这些特点,导致高校盘点固定资产存在较多困难。因此,在进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前,要彻底清查高校现有的各类固定资产,主要包含固定资产购置的相关信息、资产的使用情况、资产的磨损情况、资产的损坏情况、资产的报废情况等等。这些基础信息,是进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基础工作,是必要的前提条件。对于盘点清晰的固定资产,要按照新制度规定的价值进行重新认定固定资产范围,将不再属于固定资产范围的资产剔除,将现有的固定资产登记,录入系统。高校要综合利用现代的各项技术手段,例如物联网技术等,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同时也可以使用系统按照折旧方法进行自动折旧,降低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使之投入到更有需要的工作中去。
(二)按照新制度制定固定资产折旧范围、方法及其年限
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等,不计提折旧”。也就是说,按照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将只有四大类(除动植物)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在对高校固定资产盘点的基础上,确定本校需要折旧资产目录,是完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基础条件之一。新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年限平均法,适用于那些在预计使用年限内,提供效用以及自身损耗速度都较为均衡的固定资产如房屋和构筑物、一般设备等。而工作量法则更加适用于那些损耗程度取决于工作量而非使用期间的固定资产,如精密仪器、精密机床、载客车、运货车等。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度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要对不同固定资产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确定采用哪种折旧方法时,要极其审慎,并且一旦确定就不能更改。盘点过的固定资产,通过分类,可以按照类别确定不同的折旧方法进行。新制度没有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作出明确的规定,仅仅提出“省级财政部门可以会同主管部门制定计提折旧的具体办法”。也就是说固定资产的具体折旧年限,将作为配套方案,另行规定。一旦方案出台,固定资产折旧也就有了可以参照执行的依据,有利于各高校财务制度的统一。
(三)旧制度下补提,新制度下月提,完成账务对接
在全面盘点高校固定资产的基础上,对于2013年12月31日前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确定其状态。对于根据新规定已经达到折旧年限的固定资产要提足折旧,但应继续使用;对于还处于固定资产折旧期的资产,应当一次性提足本阶段的折旧。对于2014年1月1日以后仍登记在册的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已经确定折旧方法,按月提取折旧。此时,因折旧方法已经确定,利用系统即可以完成相应的工作,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是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进行汇总。
四、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新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制度的要求规定,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流程
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就是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建立一个完善的,可执行,可操作的管理制度,是加强管理的核心。只有管理制度建立起来,工作起来才有所依据。固定资产管理可以建立学校、学院、系三级管理体系。第一层级,建立学校主管领导领导下的国资管理部门总负责制;第二层级,在学院或者与之平级的各单位建立行政领导负责,专职人员管理的制度;第三层级在各系,或与之平级的研究所等机构,设立负责人领导,使用人负责的管理制度。三级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较好地分配各层级的责任。各使用人作为固定资产的直接受益人,有义务管理好、使用好固定资产。校级的国资管理部门主要是统筹管理学校的固定资产,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采购、维修等做出审核。同时,校级国资管理部门应该监督下级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对于闲置资产应及时做出调整,分配给有需要的部门。对于重大采购事项,也应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购置,积极推动各机构互通有无,实现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二)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率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对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目前,各校多采用管理系统集中管理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上张贴条形码,利用条形码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该技术已经比较普及,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这种技术可以通过扫描标签的方式确定固定资产的信息,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条形码方式,最适合对不可移动固定资产的管理。可移动的固定资产,因其位置的不确定性,无法使用条形码追踪到,不便于管理。这时可以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该技术由可存储信息的无线射频标签和读写器以及管理系统组成,一旦贴有标签的固定资产移动,即可被读写器识别,通过无线系统,通知相关管理人员。同时,在一定的范围内,还可以识别其所在的位置,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有效地管控,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
五、结语
在新制度下,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有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制度实行,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种促进,将更加有利于反映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更加精确的核算教育成本,同时也可以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和高效率,实现资源的共享,最终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赵志勇 沈玥 单位:天津城建大学
一、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应用价值偏低,从而影响固定资产的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大幅度加快,在给人们带来新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卫生事业单位也不例外,由于工作性质,通常会使用一些专业机器设备及电子产品以及一些办公用品等,这些都是固定资产部分。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更新较快,在短时间内容易贬值,所以给管理带来了较多的麻烦。
(二)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导致闲置及浪费现象严重
在卫生事业单位,通常出现设备闲置和浪费的现象,这主要由于这些设备是国家投资的,并不是单位自己拿钱购置的,所以从心理上不重视。另外,虽然近年来国家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纳入到管理范围,并通过了全面清算资产,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并且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和工作业绩联系在一起,导致员工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意识淡薄。此外,还和员工的思想认识及责任心有关,大多数管理人员在固定资产的态度上,认为固定资产是单位的,管理好坏和自己没有过大的关系,只是管理人员的事情。而管理人员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到资产管理,这诸多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等现象。
(三)固定资产检查制度不健全
随着国家对民生工程的不断重视,投入到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的也就增多,购置的固定资产的量也就相应的增加。但由于主管部门的业务量不断增多,对自己下属部门的固定资产无暇进行严格的清查。各卫生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盘点清查程序,但并没有定期的清查,导致清查工作流于形式化。这直接导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经不起清查,并且一旦清查,就会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原因也无从考据。
(四)约束机制不够有力
任何管理,在执行中都有相应的监督,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提高管理效率。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也不例外,也应具有监督机制,才能使固定资产发挥有效作用,避免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化。在卫生事业单位,约束机制的缺乏主要表现在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及协作,所以应建立相互制约的控制制度。
二、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完善措施
由上述可知,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众多不足,有体制方面的,也有管理方面的,要有效解决,需要从制度、体制等方面入手。具体如下:
(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及自觉性
要使管理工作做到位,首先应让管理人员及员工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这样,管理人员才能深入管理,员工才能自觉遵守管理规定,使管理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卫生事业单位要使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提高,应建立全面、详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管理人员及员工彻底理解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了资产混乱使用。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订时,要着眼与单位现状,并结合当下市场经济体制,使管理制度具有可执行性。
(二)推进资产管理新技术运用,构建并完善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
在互联网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充分运用条码技术,有条件的甚至可以直接引入RFID技术。对于条码技术,就是给单位每个固定资产一个唯一的条形码,记录好每一资产的名称、类别、登记时间、使用科室、使用状况等信息,通过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在系统中建立实时的资产台账,达到对资产进行全程动态跟踪管理。对于RFID技术,可以说是条码技术的再升级,改进了诸多条码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用中的不足,如条码易损坏、读取数量少、读取方式不便、无写入功能等等。通过新技术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确保资产的完整和有效利用,并极易形成各类需要的报表,为其他工作提供数据分析基础。
(三)加强制度建设,并将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
首先应建立详细的资产登记制度。无论是国家投资的固定资产,还是公益捐赠的,都应在使用之前详细记录资产基本状况、存放地点及时间、计入卡片及账实等。其次就某项固定资产,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包括维护制度、维护费用、使用规范等。并对资产使用情况定期检查,包括使用中出现的故障、使用人员等。再次,制订报批制度。对于一些陈旧、运行效率低的固定资产,应按照规定,在上级部门及财政部门批准后,办理报废、转置、调拨等相关手续。
(四)完善固定资产监管制度
建立监管制度不仅是保证固定资产合理应用的重要条件,而且为各科室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提供条件。所以应完善固定资产监管制度,加强资产负责人员的监管责任,并积极争取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建立明确的管理责任制度。另外,对照责任范围合理划分,并安排对应的负责人员,使资产管理和责任负责人员有效的对应,以做到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及存放的监督工作。
三、结束语
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庞杂的工作,涉及到很多管理环节。随着卫生事业单位的改革,固定资产管理也面临这改进,才能适应当下的经济发展。本文就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不足进行分析,并给出了解决策略,希望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坐着:陆健 单位: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顾客资产的涵义
对于顾客资产的涵义,学术界存在分歧表现在顾客资产的界定标准上,主要体现为顾客范围的确定。顾客资产被首次定义时,顾客的范围仅是指现有的顾客,后来鲁斯特等人指出顾客资产所指的“顾客”,是最有价值的顾客而非所有顾客在其生命周期内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显然他们是从顾客价值角度分析这一问题。RobertE.Wayland和Paul.M.Cole(1998)通过调查一些企业,对他们的顾客进行走访,得到企业顾客盈利能力的相关数据,测量分析后得出企业顾客的盈利分布状况模型,发现顾客忠诚度与企业利润贡献量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他们按照顾客忠诚度和利润贡献量二维标准得出结论:忠诚度高、利润贡献量高的顾客越多,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基于此,企业应该将贡献最大利润流的忠诚顾客作为顾客资产的计算对象,而不应将非忠诚顾客或零散顾客纳入到顾客资产范畴。“顾客”的范围应是那些持续为企业创造利润贡献的现有或未来顾客。
二、顾客资产的驱动要素
Rust等(2000)提出顾客资产的驱动要素模型,此模型基于顾客价值理论,与他们所提出的顾客资产概念相匹配。该模型指出顾客资产由三个驱动要素组成,分别是价值资产、品牌资产和维系资产,并伴随有11个亚驱动要素。此后诸多学者在此模型基础上研究顾客资产相关内容,但在随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一些不易被观测的因素也在影响顾客资产,资深咨询顾问FrederickReichheld(2001)发现推荐效应、增量采购、知识建议、价值溢价以及成本节约等这些重要因素影响忠诚客户产生利润。随后,Berger引用弗雷德里克﹒莱希赫尔德的研究成果发现影响客户现金流的重要驱动要素有:时间关系客户收入的自然增长、满意客户的推荐收入、老顾客的成本节约和老客户所支付的溢价。由此可以发现难于观察的非购买行为影响顾客资产,这些非购买行为称之为感知资产。国内学者邵景波等(2009)对传统的顾客资产模型进行改进,得到四维驱动要素模型,这对于顾客资产相关研究是一个新的思路。本文借鉴Rust等人的研究结论,认为价值资产的驱动要素是质量、价格和便利性;品牌资产的驱动要素略有不同,本文认为品牌认知、品牌偏好以及品牌美誉度影响品牌资产,其中品牌认知反映顾客对品牌认识和了解的程度,品牌偏好是指顾客对品牌的一种偏爱,品牌声誉、顾客对品牌的接受程度以及顾客对品牌的道德感觉组成品牌美誉度;关系资产的驱动要素也略有不同,本文从关系理论出发,认为关系资产是由顾客信任、顾客满意以及顾客忠诚这三个要素影响的,是指顾客对企业的信任程度,满意程度以及忠诚程度。但由于关系资产的特殊性,需通过具体维系活动来表现其影响因素具体形态,这里笔者借鉴帕拉苏拉曼关系营销的三个层次,将企业顾客维系活动划分为金融层面活动、社交层面活动和结构层面活动。邵景波等人(2009)提出的四维驱动要素模型,认为感知资产是由口碑宣传和交叉购买两个要素影响的,本文则认为感知资产是由以下五个因素影响:口碑宣传、交叉购买、知识建议、重复购买以及价格溢价。其中,重复购买和交叉购买是相似的。重复购买是指顾客购买相同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行为。知识建议是指客户向企业提供的信息,包括客户满意度信息、客户需求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改进知识信息等。价格溢价是指对企业产品价格敏感度低的忠诚顾客购买企业边际利润大的产品,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感知驱动要素是顾客对公司产品整体感知结果对顾客资产的影响,它与其他驱动要素共同作用影响顾客资产价值。
三、顾客资产的测量
对顾客资产的测量建立在顾客终身价值(CLV)计算基础上。Blattberg和戴顿用以下方法来计算顾客终身价值:首先,测量每位顾客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公司的期望贡献。然后,按照公司投资的目标收益率将上一步的期望贡献折现成净现值。最后,将所有现存顾客折现后的期望贡献加总得到顾客终身价值。后来诸多学者研究CLV和顾客资产测量问题都延续这一思路。国外学者的顾客资产测量方法主要是在顾客资产三个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测量和评估,分析不同方法、策略对这三个不同驱动因素的影响,最终得以提升顾客资产。学者们已经建立了诸多模型来描述顾客资产测量的问题。这些模型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计算CLV的模型。此类模型可以概括出五种:这类模型包括计算顾客终身价值的模型和配置资源使CLV最优化的模型。以上模型均是使用企业内部数据库的模型。企业内部数据库的数据有时间序列性,用于测量单个顾客、某个群体以及整体顾客的顾客终身价值。前三个模型需要大量个人层次的信息,若从整体层面上使用需要对每个参数进行单独估计。数据可用的情况下,它们的优势在于易于实施,但这三个模型没有考虑参数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考虑竞争者行为,更无法模拟出顾客潜在的行为。后面两种模型适用于顾客处于流失的情景,这种情景下很难观察顾客是保留下来还是离开。相较于前三个模型,这两个模型考虑了顾客购买可能性,将顾客购买行为的不确定性结合到测量过程中,不易观测的行为得以显现,测量结果更为精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以上这类模型所使用的数据可靠、具体、详细,企业根据模型测量结果,将资源进行分配,针对不同顾客制定不同营销方案,体现个性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这类模型存在以下缺点:首先,缺乏与竞争企业的交易信息,没有模拟竞争的影响,所得测量结果存在偏差;另外,该类模型需要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数据不详细会导致测量偏差,这就要求企业需拥有较成熟的数据库技术,这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很有难度。第二类是顾客群分析模型。此类模型可以为顾客终身价值计算提供数据。Pareto/NBD模型是这一类模型的代表。Schmittlein和Peterson(1994)还提出了Pareto/NBD模型参数的合适的估计方法。此类模型是在第一类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顾客群模型,所用的数据也是来自企业内部的数据库,只是将具体参数扩大到群体,以整体来进行测量。这类模型考虑了顾客购买行为的不确定性,在测量过程中首先测量整个顾客群的过去购买行为,以此推出下个时期顾客购买的可能性,这样使测量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第三类是CLV规范模型。主要是通过调查数据来计算顾客资产的模型。这类模型的优点是,它不需要复杂数据库中的数据和建模技术,这对于缺乏数据的小型企业更有意义。这类模型均很好地模拟了竞争的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大大提高。此外,企业通过此类模型可以明确顾客资产驱动要素的重要性,资源配制得以优化。目前对基于调查数据的模型应用最为广泛,因为通过使用调查数据建立的模型新颖、全面、真实,比较符合学术研究人员的不同要求。但是调查数据的随机性特点,可能使样本数据的质量易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在数据收集完成后,尚需对这些因素进行处理,增加了研究工作量。对上述测量模型比较分析,Rust等人的营销收益模型是最佳的,虽然仍存在诸多局限,但它已在顾客资产测量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原因有三点:首先,营销收益模型考虑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的期望终生价值的同时,考虑了顾客的“获得”和“保留”。在计算净获利时,使得顾客获得成本更加准确。其次,营销收益模型进行了明确的模拟竞争和品牌转换。再次,Rust等人在提出该模型时进行了实证研究,有详细的统计过程,所用数据是稳定且无偏。最后,营销收益模型根据购买次数折现,而不是根据时间折现,这对于某些需要长期经营获利的行业来说更为合适。
四、顾客资产的增值
顾客资产增值是通过提升顾客获利能力来实现的,企业将精力集中在传递顾客利益上,最终使企业的利润(即顾客支付的资金与服务于顾客的成本之间的差值)全面增加。顾客资产获利能力分析有效地指导了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其成功之处就是可以确保企业能在获取、保持与发展其目标顾客上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以最适当的投入获取、保持和发展目标顾客)。国外学者对顾客资产增值的研究主要建立在两大基础上:首先是划分顾客群,其次是确定顾客资产驱动要素。研究思路是:影响不同顾客群体的顾客资产驱动因素之间存在差异,针对不同顾客制定不同营销策略,能够使企业顾客资产增值的机会加大。国外学者Rust等(2000)通过对银行业顾客的数据进行调查统计,技术分析后得出他们的顾客金字塔营销理论模型在银行业的适用性,顾客金字塔中不同层级的顾客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随后,他们针对顾客金字塔模型的各个不同层级,通过价值、品牌和关系驱动要素的影响作用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把获利能力差的顾客变成获利能力强的顾客。在此基础上,国内学者郑浩、胡正明(2005)结合PhilipKotler对全方位营销架构的论述,提出了顾客资产增值管理的实施模型,包括价值探索过程、价值创造过程和价值维系过程。探索过程是指顾客资产份额和顾客金字塔结构的确定过程,这是实施模型的基础;创造过程是指价值资产、品牌资产的创造过程;维系过程是指维系资产的创造过程,然而此实施模型缺乏感知资产的创造过程,一些不易观测的非购买行为未被考虑,顾客资产的测量可能不准确,从而影响企业制定切实的营销策略。刘建新、陈雪阳(2005)提出顾客资产增值的实施策略—顾客范围策略,主要通过加强价值权益、品牌权益和关系权益的开发和管理,提高顾客的获得率和顾客增值购买率。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尝试新的研究思路,希望通过改进顾客资产测量模型来实现顾客资产增值。邵景波等(2009)以移动通信企业的顾客资产提升为例,利用四维驱动顾客资产测量模型先确定了影响顾客资产的各亚驱动要素的权重因子系数,随后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企业顾客资产的相关提升策略,为顾客资产增值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顾客资产增值的研究中,学者们对顾客群划分的结果虽然有多种,但基本都是以顾客的盈利能力为划分标准,而在确定顾客资产的驱动因素时,存在不同的界定方法,这使得学者所做的实证分析数据来源标准不一,一定程度上缺乏信度,在这一点上仍有待学术界深入探索,形成归于统一的方法。
五、结论
通过上述对已有研究的归纳、分析,顾客资产管理研究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拓展和深入。
1.在会计分录下对顾客资产加以衡量,增强模型的可操作性。
研究学者们认为与会计分录下的其他有形资产相比,顾客资产可以在未来较长的时间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但是顾客资产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无形性等特殊性质。目前学者们对于顾客资产的研究,仍只停留在理论模型和概念上的认识,可操作性的模型甚少。且大部分研究主要针对过去静态地去考虑顾客的经济获利能力,忽略了动态因素对它的影响。因此,要真正的在会计分录下对顾客资产加以衡量,即结合实际,对测量模型的假设和相关参数予以修正,使其准确反映顾客资产的价值,最终将顾客资产纳入会计核算系统中,进行资产平衡运算。
2.基于顾客资产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可以提升顾客资产价值。
无数事实证明顾客资产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企业应将吸引、维系顾客的相关活动与提升企业竞争力联系起来,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与顾客资产的管理联系。已有的研究通过对顾客资产的驱动要素模型的改进,对提升顾客资产价值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静态的组织能力已经不能保证企业可以获得持续较高的顾客资产,必须开发动态能力,才能应对竞争环境下顾客资产价值提升。顾客资产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顾客资产的价值资产、品牌资产、关系资产以及感知资产。
3.企业营销活动促进顾客资产形成。
企业通过产品定位、需求策略、价格策略、品牌策略等营销手段影响顾客行为,以期其产品及服务使顾客满意,获得忠诚顾客。企业顾客资产的价值源泉是对产品服务满意而最终忠诚的顾客,企业通过与顾客的交易往来以及信息沟通获得购买、口碑、信息等顾客价值,形成顾客资产。学者们通过研究顾客资产与市场营销的内在联系,明确营销对顾客行为的作用方式,从而实施各种有利的营销活动,促进顾客资产形成。营销影响顾客资产的各个驱动要素,企业采取营销活动可以鉴别出各驱动要素的重要性,这对于企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后的研究可以尝试改进顾客资产驱动模型,针对不同影响要素相应安排营销活动,以及改进顾客资产测量模型,通过测量结果对不同层次的顾客使用不同的营销手段,以期找到符合企业自身的营销策略。
作者:张宇 张慧敏 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高中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未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法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应按照使用年限、工作量每月计提折旧,期末以资产可变现净值与市场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而按照《高中会计制度》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高中固定资产按照采购金额计入“固定资产”借方,计入“资产基金”贷方,资产存续期间不计提折旧及减值准备,期末报表中的固定资产金额仍反映历史采购成本,无法反映资产真实的价值,造成资产的虚增。
2.高中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目前,在高中中由于未建立科学完备的资产管理制度,造成高中资产潜在流失。一是会计基础核算不规范。虽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总账、位置账核算,但均浮于形式或由一人管理,入账不及时,极易账外资产,为贪污舞弊、资产流失提供机会。二是资产采购、使用、处置程序不规范。相关资产卡片、位置账、领用记录不健全,未由独立部门进行定期资产盘点,造成高中固定资产流失现象频发;资产购买申请未征求资产使用部门、高中其他部门的意见,采购的资产无法达到使用标准,造成重复采购、过度采购,给高中教学经费带来巨大的浪费;处置环节中存在未经审批、或先处理后审批等现象,不但易造成高中贪污舞弊的发生,同时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3.高中资产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无法彻底摸清高中资产家底。
目前高中资产的管理体制为,财务处从资产的金额上对资产进行管理,各业务处室分别管理本部门使用的实物资产(如校图书馆管理的图书、实验室管理的各种仪器),由于各部门分别归口各副校长分管,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造成高中财务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准确地从金额、实物两方面摸清高中固定资产家底。同时,由于各部门沟通不畅,也造成资产的重复采购,例如,某科室向财务处申请采购一批桌椅,财务人员只能从财务角度进行审核(如是否达到政府采购标准、有无校长签字等),实际上拟采购的桌椅中可以从其他科室中调剂使用,造成了经费的极大浪费及资产的闲置。
4.高中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造成资产的毁损、丢失。
目前,大多数高中未建立起资产监管机制,未能引起各业务部门领导对保护固定资产的重视,资产保管责任人保管责任淡薄,认为资产丢失、毁损后就可直接申请采购。同时,高中无有效的奖罚、考核制度,不但无法提高使用人员爱护资产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高中资产的账实不符。
二、加强高中固定资产管理应采取的若干措施
1.增强资产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高中办学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目前虽说是多渠道筹措资金,但国家财政拨款仍是主渠道,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经济核算概念淡漠,也就导致了人们国有资产观念淡薄。认为高中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同于企业,搞不搞国有资产管理无所谓。这种认识必须端正。因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一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二是加强自身发展的需要。要使大家明白对高中财产的管理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有责任,增强保护国有资产权益的主动意识,自觉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从而形成共识。
2.建议出台新高中会计制度,真实反映高中资产的公允价值。
建议财政部出台新高中会计制度,借鉴企业会计准则作法,在固定资产存续期间对其计提折旧,于期末按照市场价值对账面成本进行调整,使账薄及报表记录真实反映高中固定资产的市场公充价值,为国家掌握真实的国有高中资产价值提供可靠依据。
3.完善高中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实现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建立固定资产内控控制制度,设置内控复核、采购审批权限,保证固定资产相关业务按照规范的财务处理流程进行,降低高中资产贪污舞弊发生概率。二是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由财务部门牵头,各部门积极配合,定期对高中所有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完善固定资产卡片、位置账、领用记录制度,由相关部门定期对各种记录进行抽查,对不合格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处罚;建立资产处置上报、集体决策机制。规定各部门在处置本部门资产前必须向财务部门进行申请备案,并经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通过并报上级部门审批后方可处置,处置时由财务部门及资产使用部门人员共同参与,避免处置过程中贪污舞弊现象的发生。
4.建立统一领导、左右协调的资产管理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沟通。
由校领导牵头成立高中资产管理小组,各部门负责人出任小组成员,定期召开资产清查、申报会议,组织资产保管、财务部门定期对各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点,摸清高中实物资产的家底;各部门购进、调拨本部门使用的资产时需到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备案,使财务账与实物资产保持一致;采购部门在进行采购可行性评估前,应与各部门取得沟通,考虑所采购资产是否可以通过部门之间调剂而避免重复购买。
5.建立高中资产奖励、考核、监管机制,提高教师保护资产的积极性。
将高中资产安全、完整作为年底考核干部、教师或作为评定老师职称的指标,对在日常固定资产保管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一定奖励;高中成立独立的固定资产监管管理小组,对各处室管理的固定资产从数量、质量方面进行盘点,将资产管理不规范的部门或工作人员及时汇报校领导,引起各部门、教师对保护高中资产的重视。
作者:李楠 单位:沈阳市第54中学
一、军工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对科技条件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不断增加。我国军工科研院所的大部分固定资产都是国家财政拨款形成的,其管理成效直接影响着国家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军工科研院所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军工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完善内控制度、防范科研生产经营风险、减少资产损失、真实反映科研院所的资产及财务状况、提升基础管理、科学评价和规范考核科研院所经营绩效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使用,对于加快科技研发速度,合理、有效使用科研经费也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国防军工固定资产管理,保护固定资产完整无缺,挖掘固定资产潜力,不断改进固定资产利用情况,不仅可以提高固定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还有利于军工科研院所增加产品产量,扩大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而且可以节约国家基本建设资金,以有限的建设资金扩大固定资产规模。
二、军工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军工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体系主要由负责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的规划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核算的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采购及台账管理的物资部门、负责设备维修保养的机动部门及固定资产使用单位等构成。各部门各自承担其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职责,共同形成军工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多位一体”的管理格局。军工科研院所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六方面。一是根据军工科研院所目前的产品品种和科研生产规模,以及未来发展需要,经论证确定科研生产的固定资产需用量。二是严格按照军工科研院所制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流程来组织实施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三是固定资产购建完成后,及时对设备进行调试和清点,验收合格后,贴上标识铭牌,并办理结算手续。四是进行固定资产的领用、日常使用及维护保养。使用部门设立设备管理员,对其所在部门设备使用和变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精密贵重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归口管理部门还应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进行操作。固定资产进行归口管理、部门指定兼职管理人员、建立总分台账,定期进行固定资产台账与实物核对。一方面核实固定资产价值,摸清家底,了解资产的现状及现在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核对,建立相互监督机制,防止私自处理固定资产等问题的发生。对拟处置的账销案存的固定资产,尽量利用,不能利用的按规定程序做好变现处置工作。
三、军工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划分不合理,缺乏统一管理
从科研院所目前资产管理的情况看,涉及资产管理的所属部门往往超过四个。财务部门只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台账管理,规划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各自负责不同渠道固定资产的计划,物资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及实物台账管理、机动部门则负责固定资产的安装维修保养、质量部门负责设备仪器计量等。由于各单位、各部门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要求不同,管理工作存在交叉重复,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过程混乱,表面上各部门都在管理,但实际上管理却不到位,造成部分原始数据丢失、固定资产建账不全和资产流失的后果。最后,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损坏处置职责不清,出现问题相互推诿。
(二)不重视实物管理,管理方式落后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重财轻物”、重投入轻效益、重使用轻管理的思维意识还没有彻底转变,致使经费变成实物之后的管理力度迅速下降。比如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属于繁琐、复杂、强度较大的工作,但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却长期固定一个人在管理,且基本上是手工操作或简单的电子表格,管理方式相对落后,难以暴露出管理的漏洞。这就导致账面价值的统计不准确,固定资产的存量和流量管理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管理和财务价值管理脱节,家底不清,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简单的手工操作管理方式亦不能及时、动态、完整反映资产的存放、使用、定置、转移、维修等情况。虽然所有固定资产均会落实到专人保管使用,但针对人员的调动或更换,没有相应的资产收回机制,容易造成资产流失,不知去向。整个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主要依靠人员的自觉性和责任心,缺乏明确的奖惩制度,只设有设备管理奖而无相应的惩处措施。
(三)重复购置现象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设备利用率偏低
军工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一般是通过项目团队开展的,每个项目进行预算时,都会安排仪器设备的购置资金。由于管理部门重视经费的争取和使用,轻视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对同一个科研院所内部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各个项目,各自按照各自的预算安排仪器设备采购,因此就单位整体而言,同类资产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现象较为严重,而高端科研资产相反又缺乏资金的投入,存在有的设备闲置、有的设备不足的现象。另外,军工科研院所的仪器设备由于针对性和精密度较高,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使得当前的固定资产与未来类似项目所需设备存在不兼容的问题,一旦当前项目完工,该项目的固定资产就被闲置,造成许多专用仪器设备或长期闲置,或设备利用率低。
(四)重视新增固定资产,忽视对已购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维护和更新改造管理
出于需要,军工科研院所愿意花费大量精力来申请购置科研仪器设备,而在申请预算大量经费采购的同时,却很少考虑设备的日常运行和后续维护使用。设备仪器等资产购置时,仅考虑采购价格,没有关注其生命周期的运行、维护及处置等情况。军工科研院所设备一般精密度较高,而其操作或管理人大多为兼职人员,由于专业、时间、精力等因素,对设备的维护较差,往往只能依靠设备的售后服务。许多高端科研设备的使用、维护费用都相当昂贵,且一些重要部件也有一定的寿命要求,如果没有长期和固定的经费支持,常常会造成设备仪器搁置。由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缺乏经济意识,许多闲置资产长期搁置直至报废,没有及时维修或改造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四、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流程
科研院所应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调整归并各部门的职能职责,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有效、责权利分明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和制度,明确资产从购置、使用、保管、清理到处置各个环节的审批程序,确保有章可循,照章办事,责任到位,保证固定资产管理运行顺畅。将所有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和使用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调度”的原则,防止多头采购、分散管理、随意使用的现象发生。
(二)强化固定资产实物管理,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首先,通过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推行全员、全过程管理,做到职责权限明确。可配备专业人员实行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完善“三账一卡”制度。总账和一级分类明细账由军工科研院所的财务部门负责,对资产总类实行总量控制;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细分二级分类明细账并做好归类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卡由管理具体资产的专职人员负责建立,详细准确记录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财务与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及清查,保证账账、账实相符。同时,在军工科研院所的信息化建设中,把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列入实施,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管理的优势,解决手工或简单电子表格信息量不足、反映不全面、台账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现有商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已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购置、增减变动情况,目前需要加强的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网络化进程,使单位各个层次固定资产管理实现数据联网共享、信息流与实物流同步,简化保管工作量,便于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错误和漏洞,提高固定资产保管工作的准确度和效率。
(三)加强固定资产科学用量预测,做好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固定资产综合利用率
结合军工科研院所盲目、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单位在申报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科学用量预测。固定资产用量预测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家底;以现有资产现状做基础,把固定资产的扩建、革新、挖潜和更新结合在一起;以预测期内的研制、生产任务作为依据,并充分考虑生产的发展方向、相关的科研项目及生产规模等方面的因素。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将固定资产预算纳入单位年度预算编制范畴,主管部门应严把固定资产预算关,召集相关人员进行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的科学论证,尽量减少重复购置和低效购置,降低军工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率;同时改变布局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使科研仪器设备投资优化布局合理,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提高固定资产的综合利用率;加强购置项目的跟踪评价,按“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责任追究,确保投资效果。
作者:苟新东 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化资产管理平台不健全,资产管理部门责任缺失,资产购置缺乏合理有效论证,以至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浪费。
高校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有财政一般限额拨款、财政专项拨款,学校行使政府职能收取的学费等构成。各部门在编制资产采购计划前期论证时,因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对购置资产现有存量占有及使用情况无法统计、衡量对比分析购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有的高校资产归属各使用部门,不对外使用,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以至于不得不重复购买,造成资源浪费,使用效率低下。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处置流程不完善,难以反映高校真实资产状况、结构及分布,经费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基础信息支撑。
高校资产存量基础数据是编制全面预算时资产购置和维修费分配的合理依据,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因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购入、使用、保管、处置致固定资产反映的情况和实际上的情况不符。对实物资产管理缺乏严格的验收以及使用和保管制度,责任不落实,造成财产损坏、丢失无人追究,造成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账账、账实、账务不一致。固定资产的账面数量与实存数量的不符,使得资产购置和维修费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分配基础,也难以科学配置资产增量购置经费和修缮费、设备维修费等公用经费分配与资产实物量相脱节。同时,因账实不符、家底不清也使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虚提折旧核算的实施缺乏合理的计提基础,难以有效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和资产存量。
(三)管理部门各司其责,资产管理流于形式。
一般来说,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涉及:资产采购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资产采购部门负责资产的招投标、办理固定资产入账登记手续和资产报废处理。资产使用部门负责资产采购计划的编制、资产询价和资产的保管使用及废旧物资的上缴。财务部门负责款项的支付和废旧物资处置款的缴纳。在资产管理过程中,资产采购部门依据资产使用部门提供的资产采购申请,仅依据所采购的资产是否有资金来源,决定是否组织采购,对同类购置资产占有使用率和采购必要性并不进行审核。资产使用单位在编制采购计划时,仅考虑自身的需求,且在询价的过程中缺乏纪检委的监督,有的与厂家协商好价格并依此价格作为招投标的限价。同时在资产保管使用中,资产保管使用人发生变化时没有及时到资产采购部门办理变更手续,造成资产保管信息失真。一旦资产流失毁损,损失无法追回。财务部门依据资产采购资金使用计划和预算、合同对照办理付款,往往因资产使用部门报销手续办理不及时,使得资产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账面数据存在误差,不能反映学校真实的资产状况。
(四)未按规定办理招投标手续或招投标手续流于形式,使不合规的资产购置因为履行招投标程序而合法化。
受政府集中采购弊端的影响及高校设备采购技术要求的独特性,一般高校都是自己组织招投标,在学校对外公开网络上公布招投标信息,参照政府招投标流程办理招投标。虽然信息渠道公开,但是鉴于知晓范围有限和资产使用人的有选择的询价和信息泄露,参与竞标的厂家一般不超过三家,有的投标厂家仅有一家,招标结果可想而知。而招标评委构成一般是资产采购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和纪检委监督部门,没有邀请相关专家参与,有时采购的设备因为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长期闲置。
二、解决思路
(一)搭建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高校应搭建先进科学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提供现有资产存量及使用状况。建立校内资源共享平台,开放实验室,打破现阶段资产使用部门对资产的独断占有局面,加强学校对资产的调控,合理的布置,统管统用、合理调剂通用资产使用,提高现有资产使用效率,降低资产重复购置,节约资金。同时,依托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提供的现存资产信息,启动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评价机制,作为对资产使用部门购置设备论证的重要依据,增强论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解决高校资金分配不公平、资源配置不合理和资产利用率低下的资产管理现状。
(二)建立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及责任制度,使资产购置、使用、清查盘点制度化、规范化,资产处置流程化。
各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些内部的规章制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从资产购入到处置的内部管理制度,日常监管细化,并管理到人(或部门)。按“谁使用、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记录日常使用过程中的转移、维修、调拨、报废等内容。同时,将固定资产信息变更及时上报资产采购部门,更新资产管理系统,以真实反映资产存量、存放地点、使用状况。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对于闲置资产进行积极的盘活,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三)完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建立各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合理分工,共同管好固定资产。
以财政要求事业单位2014年按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内部控制为契机,科学设置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合理配置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相关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固定资产登记、采购、使用、盘查、修理、出租、出借、评估、损坏赔偿、报废等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对大额固定资产购置、报废实行集体决策制度,提高固定投资的科学性。梳理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各个风险点,查找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多个环节的管理“真空”和“漏洞”。识别风险采取措施,建立一套完整的资产采购计划编制、科学论证、预算资金分配、定价机制、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招投标、合同的签订、验收、付款、使用、报废、处置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将制度镶嵌到每一环节流程图中,减少人为的操纵,为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四)执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规范招投标手续,建立招投标反腐屏障,真正发挥招投标作用。
高校应当以所采购资产的类别,按照政府集中采购制度要求,分别采取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谨慎选取招标评委,增加外聘技术专家所占份额,防止资产使用部门暗箱操作,假借招投标名义使之合法化,而给学校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建议政府部门建立政府采购监管、信息交流平台,使遵循政府采购制度的采购人能真正得到采取“集中采购”带来的实惠,对政府采购中存在的弊端搭建通畅的投诉平台,为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作者:闫亚梅 单位:河北大学
一、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烟草行业作为垄断行业,是国家第一纳税大户,随着烟草人的不断努力,烟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国有资产规模增长迅速。在烟草企业国有资产规模扩大的过程中,烟草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上一些问题凸显出来,如下就针对烟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思想上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够深刻
目前,我国烟草企业不论在收入和还是资产规模上都增长较快,一些管理者思想上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视程度尚需加强,在建立资产管理制度上仍不健全,漏洞较多。此外,部分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方式虽然取得较大进步,但仍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资产产权不清,使用效率低
一些烟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购进一些固定资产,在取得资产后,由于产权意识不强,并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有关权证,造成资产产权不清;另外在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中有的烟草企业在未取得土地使用证情况下直接开工建设,然而在办理权证时由于基建等相关资料不完整、不合规导致办理难度较大甚至会交纳大额的滞纳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此外,在购进固定资产后,由于长期受“重购置、轻管理”思想的影响,利用率较低,部分固定资产闲置或者过早淘汰,从原因看,烟叶生产的季节性导致资产使用的周期性闲置,一些固定资产维修不及时引起资产故障导致资产闲置;另外由于目前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烟草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盲目新添新设备,一些“旧设备”过早闲置,缺乏新旧设备衔接管理的计划性。
(三)资产管理责任不清
烟草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上并未明确划分责任归属问题,各个部门资产管理界限模糊,责任分工不明确,没有把资产管理责任细分至每位员工身上。由于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管理松懈,导致下属员工对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不强,当国有资产遭受损失或流失时,无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责任不清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性。
(四)国有资产处置尚需规范
由于烟草企业领导思想上对国有资产管理十分重视,但在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资产处置决策不规范,相关的处置流程并不健全。在处置后续工作上款项回收不及时,资产处置透明性不强,存在暗箱操作问题,加剧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五)国有资产核算存在账实不符问题
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是提高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但目前烟草企业国有资产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具体的管理软件并不统一,未能与财务系统软件进行有效对接,引起了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与财务核算所需数据的脱节,往往产生实物部门入账而财务部门未入账的问题,导致账实不符,资产数据的失真。
二、烟草行业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国有资产是烟草企业发展的根基,针对烟草企业存在的问题,结合新会计准则提出如下建议:
(一)增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
烟草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意见,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应以国有资产完整及保值增值为原则,管理者应以身作则,树立员工主人公意识,增强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上之下形成良好的资产管理风气,应将资产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切实加强资产管理调研,加强与其他烟草企业关于资产管理经验的交流;另外不断完善本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为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保障。此外,要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责任机制,明确不同管理者在资产管理中的职责,增强外部条件对员工的约束。
(二)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烟草企业应增强对资产从购进到处置全过程管理,加强资产购进环节的审批,建立固定资产购置审批机制,同时发挥预算管理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对所购资产的收益性、使用年限、成本进行科学论证,确保资产购进的效用最大性,通过审批杜绝盲目购买固定资产现象的发生。在资产规模上,应以投入产出比为衡量标准,在扣除税收基础上,通过测算投入产出比控制企业资产总量的增长。对目前已购置的资产,管理者应及时转变“重构建、轻维护”的思想,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和保养,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对于效率低下的固定资产应及时进行更新改造,若已达到报废年限及时购进新的资产,保持生产经营的持续性,实现现有资产效率最大化。此外,应建立国有资产调配制度,对本系统内国有资产数量和规模进行摸底调查,实现下属单位或部门间资产的有效流动,对于闲置的资产应通过对外出租等形式增加收益,避免资产闲置。
(三)明晰产权,加强产权登记管理
结合目前烟草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不明问题,烟草企业应根据产权不明的类型进行区分,对不同类型的产权问题分阶段实施整改措施,如对购置固定资产不及时进行产权登记问题,烟草企业应加强购置资产登记管理,完善新资产建设、购置手续,制定产权登记流程,对相关操作人员开展产权知识培训,建立相应的奖罚机制,加强考核监督,确保购置资产的产权明晰。而在大型工程建设方面,烟草企业应事前做好产权登记工作,针对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类材料及时与对方沟通,并建立产权纠纷应急处理机制,从而减少因产权问题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四)加强国有资产处置规范管理
烟草企业应严格遵守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制度,完善资产处置决策流程,根据新会计准则对待售固定资产进行界定,如待售固定资产必须满足决议+协议及转让必须在一年内完成的条件,对处置的资产应进行评估、备案及公开处置,提高处置资产的透明性,资产必须经企业高层一致通过后方可处置,坚决杜绝随意处置资产问题的发生。此外,要加强国有资产处置预案的分析,财务部门做好处置资产台账及预案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国有资产处置环节的监督,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会合外部审计、纪检、财政及舆论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实现每笔资产处置都在阳光下操作。
(五)加大固定资产清盘力度,加快建立信息化国有资产管理系统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大大提高了企业整体运营效率。烟草企业应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逐渐建立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系统相结合的有效信息化系统,在系统中应明确不同部门的功能和职责。在固定资产清查方面,财务科应联合综合科,制定资产清查方案,遵循完整、真实、全面的原则,实地盘点实物,实物管理部门应及时做好资产登记工作;在实物盘点的基础上,将实物信息上传到公司财务系统,建立资产数据库;财务部门应根据实物管理部门系统中的信息及时对资产进行入账,资产变动应及时在系统中反映出来,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确保账实相符,保证了资产的完整性。
(六)提高财务人员固定资产核算能力
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方面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烟草企业应及时组织单位财务人员外出开展新准则培训学习工作,了解固定资产新变化内容,应重点关注与本单位相关的固定资产核算内容的变化,如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涉及处置条件、计量原则、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列报和披露等。对于待售固定资产转变为非待售资产时,财务人员应结合旧准则了解资产计量原则以及资产出售与收回金额差额处置问题。此外,财务人员应结合新会计准则内容及时调整国有资产核算方式,新增或减少相关会计科目,确保资产核算的正确性。
三、结束语
烟草行业是由国家出资组建,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直接关乎烟草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烟草企业领导应从思想上转变国有资产管理观念,尽快适应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内容的变化,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定相关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加快信息化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建设,规范处置流程,增强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才能真正实现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阳 单位: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卷烟厂
一、实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重大意义
(一)实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是强化单位责任意识的有效手段
把资产的管理与绩效评价机制相融合,使资产管理与各企业各部门实际利益相联系,不仅有利于增强各企业各部门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责任意识,而且对于管理绩效理念的提高也是十分关键的。同时各单位也会受其影响,不断地激励本单位努力的把对资产管理的理念转化为内在的需求和动力。只有这样,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才会真正走上自发、主动、积极管理、勇于管理的道路。
(二)实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是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的必要方法
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并不是简单地以评价的结果衡量某个单位资产管理的水平高低,评价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对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上级部门可以根据各个单位所填报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信息的情况,从而对企业和部门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管理者既可以清晰地发现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也能够很好的将每个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进行汇总、分类和分析,从而达到对资产的总体情况、分类情况、分布结构等信息更加全面准确了解的目的。正是在此基础上,才能使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得以有机结合,这对于实现资产配置的合理引导和调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三)实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是推动预算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依据
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预算管理是进行资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而资产管理是进行预算管理重要依据。在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资产情况分析,只有这样才会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真正的融合,这样不仅可以作为编制预算、配置资产的依据,对于预算编制的细化也是十分有利的。与此同时,通过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开展,用指标体系来分析比较各单位资产配置以及资金的使用状况,很容易发现资产配置的公平性以及资产组成结构合理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就为更好地开展资产绩效管理指明了方向,打下了基础。因此,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是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要纽带,是实现预算管理科学性和规范性的重要依据。
二、国有企业资产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方面所存在的不足
持有某个特定的资产组合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国有资产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但是企业在资产的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隐患。
(一)产权问题
根据我国现如今的实际情况,很多的地方对于公共产权主体不是很明确,这就导致监督成本的不断增加,公共产权的外部性,甚至有可能会导致逆向选择引发道德风险等问题。在国有企业特别是设立时间较长的国有企业中,还存在大量的国有划拨、调配资产,历史原因形成的产权不明晰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由于资产管理者与资产所有者权责不明的缘故,使得资产的收益与损失不能很好地与管理者的利益相联系,这就会使管理者在资产管理中的出现短期化决策,使得国有资产在管理方面的个人化行为严重缺失,造成资产的产权不清、权责不明。
(二)约束问题
企业内部对于国有资产管理在机构设置、制度建设、职能定位方面还不健全,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综合的资产管理部门。同时,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对资产的管理者没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因此在资产的使用、处置过程中,滥用、私分、变卖国有资产的情况屡有发生,且无有效地追偿、惩罚措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运营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对国有资产的使用都是无偿的,至少是没有充分考虑其成本的,因此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者对资产的运营效率并不关注,再加上资产的管理观念落后,管理运营机制不健全等缘故,效益不好的企业难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效益好的企业避免不了投资冲动、过度配置资产,出现重复投资、产能过剩等现象。
三、如何构建国有企业资产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有效地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国有企业管理者进行资产管理的重要工具,只有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对资产管理者的权、责、利进行规范和明确,才能对资产的管理进行有效地规范、监督、约束,提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最终实现资产的有效利用和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更新观念,领导重视是基础
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是程序复杂、具有很大利益相关性的系统工程,评价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把手的决心和力度。各企业应把资产绩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一把手亲自抓,根本转变以往重投入、轻管理的思想。
(二)实施方法至关重要
为了使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真正发挥作用,首先是要制定好绩效考核的目标,科学有效的考核目标才能使得绩效考核变得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了确保绩效评价在推行过程中能够更加公平,所以要对绩效评价进行反馈和更新,加强绩效评价监督工作。必须根据评价结果对过去的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深刻分析和总结,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才能使绩效评价对资产的管理产生应有的促进效果。
(三)绩效评价主要内容
国有企业要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要为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支持。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要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资产的安全关系到绩效评价,只有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要保证国有资产的经济性,资产的经济性指标,主要是指企业在资产运营管理中要对其经济效益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例如对于资产处置的价格以及租金等收入;要检验资产配置的合理性,通过对产能、有效作业率等一系列非经济性指标的分析,评价国有企业资产是否合理,评价投资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内容还要包括对资产要有目标性,国有资产的最终目是为国家人民活动提供各项物质保障,为国民的生活提供便利基础,因此,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在进行国有资产评价时,还要对国有资产利用的最终结果进行考察,细化国有资产评价的内容。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资产配置、使用不当,小到企业、大到国家长此以往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对国民经济造成致命的伤害,因此构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者必须从社会、经济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经验,有效推动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钱克元 单位: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无形资产的管理
所谓无形资产管理,就是指对无形的资产的管理方法。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飞速进步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现代信息的不断膨胀使得世界各国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与技术,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也是一样。特别是进入了21世纪,知识、技能、人力资本和信息等无形资产的产生和应用,促使每个国家都将无形资产管理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可想而知,现代企业重视无形资产管理也就理所当然。无形资产管理内容丰富,涉及的领域广泛。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无形资产管理按管理层次分为:无形资产宏观管理与无形资产微观管理;
2、无形资产管理按无形资产各要素分为厂商名称管理、专利权管理、商标权管理、技术(经营)秘密管理、域名管理;
3、无形资产管理按无形资产形成的阶段分类
开发设计阶段管理、申请权益阶段管理、权益维护管理、应用管理;
4、无形资产管理按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分类
无形资产的内部管理与无形资产外部管理;
5、无形资产管理按区域划分为国内管理与国际管理。
不管一个企业如何管理企业中的无形资产,都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并配备具有专业知识技术的人才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二、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在我国国有资产流失成为经济改革中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阻碍,在国有企业改制、改造过程中,人们普遍重视有形资产的流失,往往忽略了无形资产的流失,因此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建立无形资产保护制度是防止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的必然要求。会计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企业财务制度》、《金融企业财务制度》,部分企业陆续根据这些规定,将无形资产纳入了账内核算,形成了资本金的一部分,但是并没有在实际经营中将制度彻底实施。由于无形资产未纳入账内核算,企业“实收资本”反映不完整,就难以做到将企业的经济实力进行全面展示,由于管理不善无形资产的流失成了企业经营的隐疾。纵观大局,全面搞好财务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也必须把无形资产纳入账内核算。无形资产不按规定进账核算,不仅不能完整地反映“实收资本”状况,也极易发生丢失、被盗和侵权等企业间恶性竞争的现象。有一些单位,由于无形资产意识和价值观念较淡薄,管理不善,在企业转制中和与外商合资经营中,就会出现漏洞,造成无形资产流失。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在新旧制度转换的过渡期,因此无形资产的管理就如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孩一样,还处在起步的初级阶段,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因而造成无形资产严重流失,并且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使得部分企业的相关部门无法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核算制度与管理办法,造成了无形资产核算管理的改革进度迟缓,甚至大部分企业还处在无形资产管理“零”的阶段。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受经济体制与管理模式的影响,对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在企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还不是很成熟,也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和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使其发展缓慢,很难与飞速发展的经济同步。改革开放以来,各个企业在资产的管理上更加注重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资产,却忽视了没有实物形态的无形资产的管理,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培育、保护和评估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对无形资产在资产中的定位出现偏差,对无形资产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认识模糊,甚至没有真正认识到无形资产是社会资源中最有效、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都还没有出台一部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全面的无形资产管理法规或制度。导致无形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队伍松散,管理人员数量偏少,政治和业务素质尚待提高。在具体管理中,由于没有及时更新技术手段与专业知识,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性导致大量的无形资产不能在会计账簿中真实反映,众多科技成果没有及时申请专利保护,使得无形资产流失严重。虽然无形资产在很多技术型科技型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没有及时对自己企业研发的科学技术进行申请和保护,就出现了技术随着企业人员流动而流失的现象,导致信息技术泄露,使企业的竞争力下降,使得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甚至带来更糟糕的影响。
三、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1、健全法规制度,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颁布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政策、法规,各系统企业的主管部门,应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结合本部门的情况,制定完善相应的核算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限期清理评估、登记,报经上级审查批准后,按要求建立账簿,将现有无形资产全部纳入账内核算,严密监督各项法规、制度的落实,在执行中不断发现和堵塞漏洞,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实施监督力度,切实搞好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加强领导,组织专业人事负责并组织监督具体落实,内部审计部门要与国家与社会各监督部门积极配合序时逐项实行检查监督,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与企业主管部门、单位内部监督部门密切协作,有机配合,发挥总体监督作用,有效地促进各项政策、法规、制度的全面落实,使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2、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宣传。
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在我们国家还是一项新的工作,但是它是现代会计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管理内容,是资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无形资产发挥效用而吸纳资本金,也将为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助一臂之力。但是,不得不说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能量,至今还没被我国多数企业家所认识,因此要广泛宣传无形资产的有关知识,提高认识。
3、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工具。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企业,应积极学习运用科学的无形资产理念和信息技术,清楚地掌握企业的无形资产资源的情况,对无形资产资源进行有效的监管,充分了解本企业无形资产资源状况,将无形资产相关信息进行汇集、整合、分类,使之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助力军,提高企业自身技术经济实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4、加强无形资产保护意识。
企业取得和创建任何一项资产都需要进行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无形资产也不例外,并且企业所创造的无形资产还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如果保护不到位就会使无形资产流失,如专有技术、商誉等,既要求企业自身加以维护,又要防止他人侵犯。因此,企业必须学会运用法律武器,防伪打假,以保护好企业的无形资产不受侵害。与此同时,还必须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商品意识能力,对无形资产的监管落实到实处,促使无形资产发挥它应有的效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
5、明确管理目标,及时对已有的各专业技术水平进行评估。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内部进行科研创新,这就要求企业对所开展的每一项科研工作进行及时验收评估,使今后的科研成果能及时列入管理保护程序中。企业应当创立技术档案记录技术秘密的内容、价值、开始使用时间、创立人员及其流动情况等,使企业的无形资产一旦受到侵权有据可查。对于技术资料应分部分管理,以防被人一次全部窃取。企业与掌握技术秘密的人签订保密合同,一方面限制其在一定时期内流动;另一方面规定其流动后的保密义务。
作者:杨天一 张宇虹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一、教育性资产在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及其涵盖内容
1.教育性资产的来源及特其特征。
教育性资产即为开展教育活动,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主要以固定资产为主,涉及房产、设备仪器,软件、实验器材等专用设备。近些年,由于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国家也加大了对高职院校建设的投入,这些资金的投入的具体表现也就是在教育性资产的逐年追加上来体现的。与之对应的是社会各阶层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积极性也有稳步提高,校企合作项目比比皆是,捐赠的专业设备也成为教育性资产的一个不可小视的组成部分。这样的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的职业教育方式,造就了教育性资产的多元化特征,迫使管理者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其发展。
2.精密仪器设备比重增加改变教育性资产格局。
在教育性资产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精尖技术专用设备、大型精密仪器、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加入到其行列之中。这也打破了之前教学用房屋、桌椅、板凳等基础设施作为教育性资源主体的格局,但是这些资产归根到底还是包含在固定资产的范畴内。由此说明教育性资产的关注点仍然应该在各个高校的固定资产上。
3.教育性资产以使用价值为主发挥效能。
教育性资产属于教育资源,它不像一般企业的厂房、机械和设备,它一般不对计提折旧进行专门的核算,它所产生的价值是无形的转化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上的,这样的价值无法转移变现,而对其价值的管理也只是流于形式,对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来说更值得关注的是教育性资产的使用价值,所以其有用性管理就成为教育性资产发挥效能的关键。
二、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性资产管理的漏洞和缺陷
教育性资产种类繁多,价值不等,分布位置复杂,对其进行统一管理难度较大。当前高职院校资产管理还未实现精细化管理,也为建立资产与财务结合,预算与管理结合的管理模式,其教育性资产管理的主要缺陷和漏洞如下:
1.管理意识淡薄,经营理念落后。
由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部门缺乏对教育性资产保值增值的正确认识,使得诸多教育性资产闲置、浪费的怪现象与日俱增。从思想意识上分析,管理者认为这种教育性资产是无偿的、是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设施,所以不需要重视它的使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只重视购买不重视管理,只重视使用不重视维修等思想,是的诸多教育性资产闲置、浪费、损坏不维修,造成其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效能的事实。
2.权责不明,职能部门推诿扯皮。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性资产管理中,一般是根据资产的类型划拨给相关部门分头管理的,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调节机制,这样分散的管理无法根据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进行调整和预判,也无法对已有资产进行合理配置或是统筹调节,更没法做到精细化管理。各部门分管的教育性资产往往也存在交叉的中间地带,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势必会造成管理的混乱,相互推诿。
3.制度不健全,无约束力、无执行力。
合理健全的管理制度是管好教育性资产的前提,“国无法则人无矩,法不公则国不稳”拥有好的资产管理制度也是一样的,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是对权责的落实和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约束力、执行力等问题最好的回答。有了健全的制度还要有配套的考核办法,来规范管理。而制定一些科学准确的资产管理技术指标,也是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目前,能够反映学院资产总量、及其结构的技术指标内容上尚不完善,如资产利用合理比例和资产闲置存在问题都还没有相应的指标。而这些考核指标的不健全,也势必会影响到管理者的进一步决策。
4.配置不合理,效能低下。
高职院校的规划与建设多是以二级系、部,以及下属专业实验实训场所而建设的,较为分散,各自力求全面,导致一些基础性设备仪器大量的重复性购买,降低了教育性资产使用率的整体水平。据估算,大型设备仪器的年运行费用与维护费用至少要占到该设备总投入的8%,再加上设备的物理损耗和经费损耗,大型设备仪器的年均成本将在总投入资产的25%左右。如果这些设备闲置或者未能充分利用,则会对大量不易资产,产生的资源浪费。
5.缺乏奖罚机制,造成资产流失。
资产管得好不好都要有一个评价和奖罚,没有明确的区分是不能调动资产管理者的积极性的。一旦有了“老好人”、或者“不作为”的人出现,将会影响到整个资产管理的进程,最终会导致资产的流失。
6.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落后。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已经能够在各行业帮助人类想要完成的许多事情,特别是在辅助办公等方面有了较为突出的表现,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高校还沿用早期的手工管理模式,这使得其数据更新数度慢,不能及时上报资产的存量及动态,使得归口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无法满足其协调性,最终导致卡帐不符、账实不符。
三、加强人员配置,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在经济体制改革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高职教育也随大潮向高精尖技术领域拓展,这势必加大对教育性资产的投入,对资产管理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从原来的简单房产、桌椅、板凳,到如今一些专业性强的专业设备,都需要资产管理人员对其性能、用途,及使用效果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资产的使用效能。而具备这样的素质,单薄的资产管理队伍是办不到的,应当有专业性的技术型人才补充到资产管理的队伍当中来,再加上具有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技术型人才进行指导。使得整个资产管理的团队变得日趋规范和科学。不间断的参加资产管理培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也是管好资产的必要条件。
1.提高认识,增强管理意识。
开展资产管理的前提,是提高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主要在于如何深入到资产使用者、监管者全方位思考的意识中来。摒弃资产管理只是决策者、管理者的事情的思想,激发资产使用者、保管者的潜力,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科学合理的使用资产发挥其效能。最终达到资产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双重管理的效果,把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顺利开展的高度来认识。
2.统一规划,统筹管理。
设立统一管理的资产管理机构是确保政令畅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良好方法。对时展高职院校教育性资产多元化发展已成定局,把实物、产权、效益相结合的统一性管理机制有效的应用于各部门教育性资产的管理中去,才能彻底解决各部门自成系统、重复建设、低效运行的现象。
四、信息化导向高效、快速、实时监控资产状况
采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管理资产工作,是实现高效、快速、实时监控资产状态的必然趋势。由于信息化在数据运算、处理方面存在的优势和高效性,我们可以把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反应的数据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资产的使用状况和利用程度,最终实现对资产效能的常态化评价和分析,从而提供足够的管理经验,为管理者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处置方案。最终实现以信息化为向导,高速快捷管理教育性资产。
五、配套制度建设,有据可依,有理可循
在教育性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建立一套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是保障资产管理执行力的最好手段,能够根据国标分类建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也有利于推进资产精细化管理的进程。所以,我们应从教育性资产的购买、使用、处置、核查等四个方面来建立相关制度,提纲挈领,以点带面投射到各类资产的管理当中去。
六、结语
总体上来看,由于时展的浪潮已经悄然而至,深化高职教育的机遇就摆在面前,教育性资金的规模也日趋增加,所以深入研究高校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就显得更加重要。而做好教育性资产的管理就是进一步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应当转变观念、拓展思路,搞好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和运营,提升资产使用效能,为提高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水平迈出坚实的步伐。
作者:张梦薇 董明明 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重购置轻管理思想严重。
在固定资产的购置过程中,各项制度也都得到了不断健全和完善,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首先这些问题就体现在思想观念上,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使得大部分医院在固定资产的购置过程中仍然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在购置以后,管理者对于固定资产很少进行深入持续了解,对于资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成本等相关要素也不管不问,进而造成了部分固定资产闲置的问题,甚至出现损坏也得不到及时的维修与养护。
2.管理职责有待明确。
虽然固定资产是医院总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的资产管理工作中许多财务管理人员仍然很少站在财务的视角上去进行资产管理,具体表现为重钱轻物。虽然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形式上,大多数医院都实行了三帐一卡制度并且配备了专门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但是对于资产管理人员的配备要求却并不严格,专职管理人员在数量上存在一定缺口,大多都是兼任其他工作,在人员的流动性上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并且缺少具备专业技能和素养的人员。对于负责二级明细账的会计岗位来说,长期以来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该岗位不重要,结果造成了该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往往达不到相应的工作要求和标准。而设备维修人员也普遍缺乏,很多都是经过简单培训之后就上岗,结果严重影响到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此外,许多医院还存在资产随意处置的问题,部分医院在固定资产的报废问题上仅仅凭借资产使用者和维修工程师的意见就能够随便报废价值过万甚至数十万的设备。由于缺少相应的约束机制,使得相关部门过度热衷于设备的更新换代,维修工程师也碍于人情,很多情况下不会对设备的情况进行认真检查便在报废单上签字,造成了医院固定资产的极大浪费。
二、关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确保全员参与。
为了切实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解决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就必须从多方面共同入手,这也是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首先,医院方面应当强化思想上的认识程度,转变管理思想观念改变过去重采购轻管理的思想观念,严格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以及分级负责和责任到人的管理准则,真正将固定资产管理任务落实到具体员工身上,并且在员工中广泛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提升其医院全体员工的重视程度。医院要想使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取得应有成效就必须动员起医院的每一位职工,确保全员参与。
2.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能。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指出,各级财政部门以及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应当遵循此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对管理机构和相关人员进行明确规定和要求,切实做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医院方面除了要坚持“统一领导、综合监管、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外,资产管理部门还应当制定出专门的资产管理制度以及审定资产采购计划,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当资产处于报废阶段时应当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呈送报批手续。而归口管理部门在此过程中则要肩负起资产采购、领用、调剂以及维修和清理等相关核算和管理任务。财务部门要对固定资产的总账进行有效管理,筹集采购资金和监督好资金的利用情况,参与到固定资产的处理工作当中来等等。各部门之间明确自身的职能和任务,对本部门所负责的内容要进行认真对待,避免在本部门的工作环节上出现失误。
3.强化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医院的资产管理水平,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着力强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整体素质,使其能够胜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这也是提升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保证资产保值增值,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保障。为此,医院要对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最大限度上调动起管理队伍的工作潜能,定期对这些员工进行培训和技能上的强化,逐渐提升这部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除了对这些人的工作要予以严格要求之外,还要解决这部分人在生活和职称待遇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保证其不会受到工作外的因素所干扰,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条件。
4.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
鉴于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种类过多,数量较大,且价格之间相差较为悬殊,传统的人工管理很难做到保质保量,因此医院方面应当适时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努力为医院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供有利条件。计算机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将资产管理的终端相连接,进而实现资源上的共享,做到信息互通,在这样的条件下医院的管理人员可以对整个医院的资产分布和使用情况具备一个直观的了解,为其决策和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其为医院的未来发展做出长远规划和科学决策。而财务部门和相关的设备管理部门也能够根据资产的具体属性对其进行编号和分类,进而实现有序化和规范化管理。
作者:刘丽 单位:唐山市乐亭县医院
一、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1.缺乏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
近年来,经济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然而,许多企业的相关固定资产目录却未及时更新,影响了管理部门的正常运转。同时,由于每一种固定资产管理项目的管理方式与记录方式会存在差异,这也增加了统计工作的难度,使得统计部门之间缺乏统一标准,给固定资产管理造成了诸多不便。此外,一些企业固守成规,不愿或未能及时接受新思想,仍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或是未从思想上予以重视,结果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许多弊端,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2.闲置或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不合理
电力企业的闲置固定资产主要是闲置的房产、设备。出现闲置资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①科技进步快,导致固定资产无形损坏进而闲置,尤其是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②违规途径方面导致的闲置,比如一些企业利用各种手段避开监督,购建了一些外固定资产却未生成任何有效益的资产。这些闲置的固定资产则是非生息资产,占用了大量资金,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已被损坏失去使用价值,或者无法达到资产安全运行条件而遭淘汰的设备,则属于报废固定资产。在对闲置或者报废固定资产进行处理时,应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保证固定资产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保值、增殖,预防资产流失。
3.定期检查工作不到位
企业若想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认真落实各项责任,重视对固定资产的检查。在电力企业中,大部分固定资产基本为提前购置,故容易出现贬值问题。账面上的信息往往比实际价格高,给工作人员评估信息造成了较大干扰。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在新项目方面的投入比例较大,增加了大量资金支出费用,而构建项目的价值却远不如实际价值。所以,在这方面,必须加大监察力度,最大限度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减少由于信息失误导致的资产损失。
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策略
1.注重对闲置固定资产的盘活管理
电力企业中往往存在大量的闲置固定资产,非生息资金占用量较大,影响了资产的利用率,不利于企业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应加强固定闲置资产的盘活处理。比如,引入先进的资产评估程序,并采用拍卖、竞价出售等方式开展评估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的顺利、足额回收。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使其服务于内部控制工作,减少操作风险,创造更多的固定资产价值,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2.提高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我国电力企业发展历史相对较长,已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与数量,电力企业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所以,电力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在管理中引入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的信息化程度。通过在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对施工项目与业务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对固定资产信息的定期维护,保证各个时期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目标的实现。
3.重视对报废固定资产的管理
对于已被鉴定为报废的固定资产,电力企业应从制度上加强监管。第一,企业应建立并健全自身的评估与审核手续体制,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对于固定资产的报废申请,应由专部门负责填写报废资产申请表,然后交给相应部门审批,在制度上实现对它的监管。第二,对于已审批的报废固定资产,应采用专门的方式或手段进行处理。比如,企业可通过相关的信息化平台这些资产信息,并在企业内部流转、发售。由于电力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申请报废的材料中也会出现一些存在使用价值的材料,可作为其他材料的替代品,进而减少购买新物资的费用,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所以,在对资产的日常监管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闲置资产,实现固定资产的价值最大化,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占据着重要位置,对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影响。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并健全各种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技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强闲置固定资产的盘活处理,使固定资产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作者:刘庆军 单位:国网山东利津县供电公司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有很多是没有使用或者很少使用
由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同时在购买之前又缺少相关的购买计划和预算管理制度,购买时未能及时有效的考虑单位库存量和用量,这就容易导致出现重复购置,购买数量多的情况。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对国有资产缺少相关的规范使用管理制度,导致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的状态。
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中,没有统一的相关标准
致使各单位和单位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资产配置差距大。主要在人均办公面积、人均电脑数量、车辆配置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3.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流失现象
一些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存在监管职责不严,管理意识缺乏,没有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致使有的单位没有经过批准擅自将闲置不用的资产自行出借或者给予。或者在单位范围内随意调拨,转让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同时,我们在日常的管理改革中,要重视对事业单位坏帐、挂账进行重点监察。
4.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不清,管理制度缺失
造成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常常出现很多纰漏。同时,上级监管部门监督监察力度不够,造成下级部门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足,缺少积极主动的管理态度。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措施
1.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责任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本身缺少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且在管理方面出现很多不对的地方。例如:国有资产缺少科学合理的配置方法,导致国有资产的预算非常随意和盲目。而且在购置购买资产时,没有考虑现有资产的用量和存量,造成重复购买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根据国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制定好符合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建立相关的统计报告,明细账目和监督检查记录等,做到随时有帐可查。明确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的相关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责任制度。倘若单位对国有资产进行出租、转让等工作时,必须严格的做好申报审批手续。同时,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本单位无形资产流失的监管,如:专利权,专著转,土地使用权等。综上所述,只有建立健全好的责任管理机制,才能有效、科学的管理国有资产。
2.建立相应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使用管理混乱,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这主要是使用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不负责任的直接表现。为了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能够得到合理高效的使用,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国有资产使用制度。借助对国有资产使用结束后的验收、检查和保管等制度,来规范工作人员对国有资产的使用行为。同时我们应加大管理力度,主要增加国有资产的利用率,使其都能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完整性,来防止对国有资产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坏和资产流失。
3.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制度,是解决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方法。现在,大多数事业单位在购买资源和配置资产使,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甚至出现单位领导为了多要财政拨款,尽可能多的占用国有资产的便利,编制夸大工程的必要性,提高预算投资。为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的预算体制,并且相关的预算部门应该严把资金审核关以及后期的工程验收等,同时对单位现有的国有资产进行综合分析,审核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推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制度
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一套完成的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建立平台,实行资源化管理,完善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财务管理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共同管理,实时监察控制。可以随时通过管理系统,及时掌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变化、去向等,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信息和依据。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加强管理,统一规范标准,减少国有资产流失,也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前提。
作者:王艳红 单位:承德市庙宫水库管理处
一、村财镇管下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帐实不符,底子不清
一直以来村集体组织固定资产有物无账、有账无物,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现象比较普遍。各村财务移交给镇农村财务管理服务中心时,基本上都是以移交表为建账依据,固定资产只是一个累计总数,明细账和实际固定资产情况不符,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有的村级账册只设固定资产总帐,没有设置资产明细账记录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2、有的村虽然有固定资产总账明细帐,但明细账记账不全,对固定资产数量及价值增减并未及时、如实进行登记;3、有的村级组织设置了总账明细帐,但不见固定资产实物;4、不按相关制度计提折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
(二)固定资产未指定专人管理,责任不明
村级固定资产基本未指定专人管理。由于是集体财产,村民可共同使用,丢失损坏等现象层出不穷,有的被村民借出后损坏了向村干部说一下就不追究责任;有的资产被长期无偿占用也无人过问;有的固定资产是接受捐赠而来,管理得更为松散,甚至成为村干部的私人财产。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明,管理不严,时间稍久,到底姓“公”还是姓“私”,就无人能说清。核算和管理上的脱节,造成农村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漏洞,不仅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且容易导致集体资产流失,诱发和滋生贪污腐败现象,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不利于农村的稳定与和谐。
二、村财镇管下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村干部意识淡薄,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现行村民自治管理条例的执行,村民们通过选举产生的村委会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决心和信心是值得村民信任的,但由于他们对专业的财务知识接触较少,加上村级事务繁忙,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知识的学习,认为只要会计出纳做好帐,不贪污,不乱花就行了。加上缺乏完善的村级资产管理制度作支持,必然导致村级固定资产监管缺失,由此造成村级财务管理薄弱。此外不重视村干部离任时的移交工作,缺乏相应的制度和监督。村干部离任后,往往只是重视公章和流动资产的移交。镇会计移交时交账不交物,新任干部不注意对固定资产的账实核对,因此资产真实性难以保证,很容易造成资产流失,责任划分不清。
(二)镇村两级没有搞好固定资产管理的衔接沟通,账务处理不及时、不规范,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不能在账务上及时
正确反映实行村账镇管后,资产在村里,账务在镇上,对账务和实物的核对应由村报账员负责还是由镇上会计负责、或是由村干部负责,没有明确,监管职责不明确,使“管”成为形式,使得账实核对落不到实处。同时,镇记账的会计人员对村集体经济活动情况不能完全掌握,部分村在建账初期形成的固定资产明细账,几年都没有发生变化,这当然不是村级固定资产没有发生增减变化,而是存在添置不增,变卖不减的情况。对于村级通过接受捐赠、上级调拨、变卖、损坏报废和丢失的固定资产,如果村报账员没有申报,处置不经过镇核算中心,镇级会计人员无从知晓,就无法进行账务处理,从而造成有账无物,有物无账。
(三)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镇村对固定资产的监管职能没有很好发挥
第一,从村级移交到镇核算中心的账务,往往形式重于实质,由于镇级管理账务范围广,对象多,在账务移交时,由于固定资产在村级,只要移交方确认情况真实,就很少去现场查勘,这是造成账实不符的一个原因;第二,大部分村虽有村民理财小组,但民主法制意识淡薄、维权和民主监督意识不高,绝大多数农民除非涉及到个人和家庭利益,否则对集体事务基本不关心,使《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所规定的的各项村民监督成为空谈,村理财小组职能没有很好发挥;第三,没有建立清查制度,年终不进行财物的实地盘点,导致账物分离,账物是否相符不得而知;有时虽然进行实地盘点但却未根据盈亏进行账务调整,二者失去一致性,从而失去了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作用。
三、关于加强村财镇管模式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村级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对村干部的业务培训,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二是建立严格的村财镇管模式下的村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清查制度,使村账镇管和村民自治相协调统一。对固定资产的新建、购置、接受捐赠、处置、报废等环节,规定严格的管理程序,明确镇村两级的管理责任,落实专人负责,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至少每年年终进行一次全面盘点,确保村级资产的真实完整。三是在彻底清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簿,建立台账,规范核算方法,及时准确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并经常核对,实现账账、账表、账证、账物一致。四是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按年或按季、按月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真实反映村集体的资产状况。
(二)建立健全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村集体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村集体财务是村政务的核心,村级资产公开是村民进行监督的主要途径,应加大村级固定资产公开力度,解决当前重资金收支公开,轻资产尤其固定资产公开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公开制度,完善公开内容,对固定资产的现有情况、处置变卖情况等要详细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切实保障群众对集体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以及其他资产情况的知情权。强化内部监督的同时,要发挥财政、审计、经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强化政府监督,加强对农村固定资产的审计监督,定期对诸如固定资产出租、变卖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组织专项审计,建立健全村干部“离任”审计、村干部离任移交监督等制度,公开审计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不断加以纠正和完善。
(三)加强对重大固定资产的监管
对集体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项目、购置大型或大批设备等固定资产应在镇相关部门监督下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如未按规定程序导致决策失误或造成经济损失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固定资产变卖处置、对外发包、租赁、报废核销等重大事项,应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再报镇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执行。以防止由少数村干部暗箱操作,从中谋取私利,同时便于镇管理部门及时掌握资产变动情况。
四、总结
总之,要完善和加强村级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状况进行全面清查,理顺关系,健全账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组织网络化、操作程序化、运作阳光化、监督多元化、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作者:杨蓬勃 单位:西安市户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委员会办公室
一、对当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也不规范,如有些医院在购买固定资产时的实际发生的支出,如运输、装卸和安装过程中的费用并没有记录到固定资产中;医院自建、新建的一些项目在竣工之后也没有及时的办理相应的竣工结算手续,导致没有在医院固定资产的账户上登记,这些因素使得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操作并不规范。
(二)医院固定资产报废程序太随意
有的医院在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上,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往往没有较合理的流程,没有经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也没有经过相应的资产评估就随意地处置固定资产,也存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不坚持原则,根据领导意见进行随意处理。如医院的有些房屋基础设施已经拆除,但医院并没有及时地进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理手续,医院的固定资产账目中仍然包含应报废资产的金额,使得现存的固定资产价值大于了医院实际的固定资产值,因此也就夸大了医院总固定资产的规模和医院经营的业绩。
二、对存在原因的分析
医院固定资产在管理和核算上存在不规范、固定资产报废太随意以及对固定资产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医院的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重视。医院的固定资产具有品种多、分布广以及数量多的特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存在管理脱节、账目不清、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不规范等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并没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就让其上岗,使得管理效率不高,在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也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没有对资产管理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医院的领导没有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
第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有制度无执行现象。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规范,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岗位分离制度、资产处理制度以及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之间的权限没有进行严格地划分,存在执行不到位现象,固定资产的损坏和固定资产的流失较为严重。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策略
(一)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医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实现归口管理、分级管理以及把管理责任落实要个人,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相关的负责部门要定期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对医院的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查和核对,并把盘查的情况及时的上报,以便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时地更新固定资产的相关账目,做到固定资产的账、卡以及物相符合。
(二)运用科学合理的核算办法
老版的会计制度下,医院的会计报表中所体现出的固定资产常常为其初始价值,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固定资产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生损耗从而引发其价值的减损。而在老版的会计制度下,会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在彻底被放弃使用前都不会发生价值的改变,而这一价值很明显并不是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水平。由于会计核算使用方法的不恰当,报表的整体水平也跟着下滑,其中失真的会计信息根本无法为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而医院在没有会计依据的情况更是难以对其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核算制度,医院通过对医院固定资产正确的计算,及时的反映出医院固定资产的规模、以及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财务部门对与医院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以及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的情况要准确地核算,以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三)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
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的员工,医院要招聘人员的时候,要做好人才的把关工作,选择具有相关资格证书和具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来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在招聘人员以后要对新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培训,明确员工的职责和职能,强化员工的责任心;同时,对于已有的工作人员,医院也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水平。从而,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更好的为医院服务。
四、总结
总而言之,进一步加强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有利于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有利于医院取得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作者:范莉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妇幼保健院
一、我国企业资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企业资产管理中缺少监督与管理
在我国,大型国企的产权主要归政府部门所有,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但是我国政府并没有单独设立一个部门进行企业的资产管理,所以就会造成资产无专人管理,每个部门都会插手管理的情况。但是这样的管理模式是不专业不健全的资产管理模式,不会带来有良好效果的企业资产管理。
2.企业资产使用率低
在我国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资产使用率过低的情况。大部分企业缺少企业资产管理的意识,没有很好的开展企业资产管理的工作,设备的重复购买与使用,大量设备维修与保养费用的支出都制约着企业资金的流动,导致企业资产利用率过低,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严重,阻碍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主要措施
1.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意识
当前,许多企业在资产方面对于资产的管理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没有树立正确的企业资产管理意识。企业只是单方面的关注企业资产的使用环节,对于资产的转化迁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资产管理时,企业注重大型固定资产的计算,然而对于资产的流动与迁移都有所忽略。在企业中往往将资产与固定资产相混淆,没有明确的企业资产管理意识。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的经营模式已经日趋多元化。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首先应当设立专门的企业资产管理部门,培养企业资产管理的相关人才,建立科学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对企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利用企业资产管理为企业提高企业盈利,推动企业发展。
2.完善企业资产管理监管机制
在企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求政府多部门配合监管,在完善的监管机制中为企业资产管理保驾护航。首先,企业中的财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企业的财政报表进行审核,通过对财政报表的审核,将企业资产的自身流失降低到最少。其次,政府税务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企业的纳税进行定期审核,避免企业产生偷税漏税的情况,导致企业资产流入少部分人囊中。最后,工商部门应当对企业的出资情况进行定期的审核。政府与企业相配合,多部门间相配合,将责任划分清晰,各司其职,在完善的企业资产管理机制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3.规范企业改革改制行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许多企业进行着大规模的改革改制。在企业改革改制的过程中,应当规范企业的改革改制行为,提高对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要求企业对于固定资产总量进行好核算工作,在企业内部设立专业的资产管理部门,与各部门互相配合,对企业的资产活动进行详细的监管与管控,在企业的改革改制过程中,对企业的资产做好管理工作,保证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将企业的资产流失程度降到最低。
4.做好设备的跟踪与管理
当企业采购完设备后,应当安排专人对设备进行好跟踪与管理。首先应当对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维修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有做到对设备的全面了解,才能更好的避免因使用错误或保养错误产生的意外资产流失。对设备的具体信息了解清楚后应当对设备的具体位置进行标记,将设备详细信息入档进行管理,保证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找到解决措施。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对于设备的及时维护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保证设备的高回报率,同时也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率。在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应当将任务责任细化到个人,根据设备类型、维护时间、维护需要各种不同因素进行管理人员的编排,对设备进行高效率的管理,加强企业资产的管理水平。
三、企业资产管理的具体案例
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资产管理系统,对企业资产的流向没有良好的管控,导致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日益下降。公司及时引入了美国的Datastream资产管理系统。企业领导下定决心进行企业资产管理改造,利用先进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将企业资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对应的每个部门,同时成立专门的企业资产管理部门,对整个的企业资产管理过程进行监控与调节,保证各个部门间的信息流通顺畅,使每个部门的任务更加清晰明确,使部门之间的配合更加有秩序有默契。在企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不惜牺牲一小部分人的个人利益,以大局为重,保证企业的资产的保值与增值,通过该系统的引入与组织领导的改革决心,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逐渐走向成熟,并日趋与国际接轨,成熟稳定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四、总结
企业的资产管理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企业应当对资产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企业的良好发展铺平道路。
作者:陆爱林 单位: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