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1 03:08:55
导语:在口腔医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现状
1.1学校对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1.1课程设置欠合理,专业课程过多,人文教育课程较少。口腔医学本科生一般为五年学制,需完成医学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口腔医学课程、医院见习与毕业临床实习。学业繁重,课程安排紧凑,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往往将绝大部分学时学分留给专业课程,将人文教育课程设为学分较少的选修课,并且课程缺乏系统性,往往只开设1~2门课程。人文学科普遍成为了医学专业课程的“陪衬”。不仅如此,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大部分医学院校开展的关于人文教育的讲座和宣讲都比较少,可想而知其中关于医德医风教育的学时数更是少之又少的。
1.1.2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实际指导意义不足。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德教育课选用教材往往内容枯燥陈旧,较为抽象,脱离实际医疗状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况且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培养起来的中国学生习惯于灌输式的思维定势,此种教学方式往往是应付考试,无法真正起到教育的目的。医德教育课程大部分由并无临床医疗经验的校内专职教师任课,因远离临床一线,往往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对现实医学问题的诠释只能是纸上谈兵。同时理论知识的灌输未充分重视与医学生医德修养的有机结合,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和约束性,使医德教育难以深入,造成学生对良好医德的理解不到位。而相对于国内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课程的不足,在国外医学院校设置的课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行为医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包括如何有效表达,加强医患沟通与互动,《卫生政策学》与齿科诊所经营学的介绍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1.2教学医院对医学生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2.1教学医院的医德教育主要针对于医务人员,而医学生有其特殊性。作为教学医院,更重要的是完成医疗任务。即使是医德医风工作常抓不懈的教学医院,进行的医德教育也主要是针对本院医务人员,而医学生与医务人员相比,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同样的教育内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2.2教学医院的口腔专业带教教师均为临床医生,有较强的局限性。带教教师作为口腔临床医生,与学校的专职教师不同,大多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理论教育,教学方法单一,思想教育工作不够专业,不讲究方式方法,往往事倍功半。而且在选拔临床带教教师时,往往更注重专业临床技术是否过硬,对医德水平的要求不高,造成个别带教教师本身医德水平不高,做不到为人师表,甚至将负面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价值取向,使其逐渐背弃医德良知,对学生良好医德的培养势必将造成不良影响。
1.3口腔专业的特殊性因素造成口腔医学生本身对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3.1口腔专业具有大门诊、小病房的特点。除了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大部分口腔科医生都工作在门诊一线上。而口腔科门诊,无论是哪个二级学科科室,每位医生都守着一张口腔综合治疗台,单打独斗,要求团体协作共同完成的工作量较少。因此,医护、医技之间的合作往往被忽视。而现代医学,特别是临床诊治工作是多学科融合与应用的整体,医务人员同心协力、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1.3.2工作内容更着重于临床操作。与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的工作内容不同,口腔科临床工作多为动手操作,而不是检查化验与开处方等,而且医生临床操作过程中患者往往是张口状态,无法沟通,也就使个别口腔科医生眼中看到的只是“牙”,而不是“人”,忽略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把自己当成了“牙匠”,而不是“牙医”。
1.3.3各分支学科间工作内容差别较大。口腔科医生各分支学科间工作强度与经济收入差别较大,如不进行正确引导,很容易影响到口腔医学生的价值取向。由于学生对实用主义片面地理解、认识与当今社会市场化的冲击,导致大部分医学生更倾向于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与技能学习从而影响学生接受医德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填报研究生志愿时不考虑个人兴趣、素质等各方面条件,只专注于收入最高的二级学科,造成各学科间发展不均衡与优秀人才的浪费。
1.3.4社会文化背景因素、人文教育的缺失。口腔医学院校大部分为独立的口腔医学院或医学专业院校下属的口腔医学系,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开展的关于人文教育的讲座和宣讲都比较少,医学生接受人文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较少。
1.4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水平考核难以量化与医务人员不同,即便是在毕业实习阶段,口腔本科医学生也是在带教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诊疗活动。通过对患者回访反馈的情况往往不够客观清晰,而每位带教教师对实习生医德医风要求的标准往往不统一,因此专门针对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水平的考核难以量化,给学生的医德教育带来了困难。
2开展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2.1口腔医学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与其他职业不同,医生所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无论有意或无意,失误的代价都是惨痛的。尤其作为口腔科医生,由于口腔科操作大部分为不可逆性损伤性操作,比起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对于一个医生更为重要。作为医学院校,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校训,对于口腔医学院校来说,这里的“性命”指的更多是不可再生的牙齿的性命,关系到患者今后的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口腔专业医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有益的。
2.2医患关系日趋正常化发展的要求随着医患冲突的日益加剧与多元化,如何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做到保护好医生自己,逐渐改善医患关系,使其趋于正常化,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一个新的课题。在我们为医患冲突中遇难的同行们痛惜,谴责个别患者的过激行为,呼吁全社会对医务人员理解信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医学生抓起,提高其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教会他们能够良好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3保障口腔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必要条件医疗质量与安全不仅取决于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水平,而且也取决于医疗服务水平,两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口腔医疗存在其特殊性,患者是否积极配合直接决定医疗质量与安全。因此只有两手一起抓,均衡发展,才能为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提供有力地保障。
3提升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教育水平的方法
3.1通过对外交流,邀请经验丰富的美方教师增设医德教育等行为医学课程国内大多口腔医学院校对于医德教育,乃至行为科学教育缺乏系统性认识,未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与教师团队,而且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以上问题。因此,我们与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拉斯维加斯牙科学院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邀请经验丰富的美方教师来校讲学。以美方的实际教学案例为基础,为教师们介绍行为科学在该校口腔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并利用夏季学期的两周时间为口腔系本科生进行集中授课,内容包括牙医与患者的角色和行为特征、医患沟通与互动、口腔保健中的社会和文化问题等内容。通过授课,我们教师明确了医德教育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通过现场听课观摩学习了行为医学课程内容的安排、授课方法与教学模式,为今后建立、培养自己的行为医学课程教师团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们了解了病人与医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沟通技巧是口腔医疗实践的核心,认识到学会尊重患者,提高自己医德水平的重要性。
3.2从学生入学初开始与学校取长补短,联合开展医德教育
3.2.1基础医学课程学习期间。个别综合性大学因高考招生制度的局限性,造成口腔专业并不是学生入学第一志愿,甚至部分学生的第一志愿非医学专业,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入学后对口腔专业懵懵懂懂,不了解,不热爱,被动接受,甚至误认为口腔医学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相比,范围窄,业务性差,仅仅是补牙、拔牙、镶牙这样的简单工作,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加大了对医德教育的困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在学生入学第一年学习基础医学课程期间,可利用周末休息日,组织同学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进入到医院内,通过导诊、维持医疗秩序等医疗二线工作,为患者提供服务,了解自己未来从事职业的重要性,产生崇高使命感,并通过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提高自己进行简单医患沟通的能力。同时通过学校与医院的紧密合作,聘请医院一线教师与学校医德教育教师共同编写口腔专业学生专用校本教材,将理论与实际案例充分有机结合,并在课后由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或近期发生的医疗差错、医疗纠纷的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提升学生的兴趣度与参与度。增加医德教育课程的学时数与所占学分,提高学生对其重视程度。考核方式可调整为多样化考核方式,不仅局限于笔试,增加平时讨论情况所占比例,改变考试前突击背题就可得高分的现状,提高学生课程学习中的参与度。
3.2.2口腔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期间。从第三学年开始,学生已经通过口腔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口腔医学有了初步了解,我们通过安排学生跟随医院的“口腔健康直通车”,深入到社区、部队、学校等场所,运用已掌握专业知识为民众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普及预防保健知识,简单答疑解惑,使学生产生崇高使命感。
3.2.3口腔专业临床课程学习期间。从第四学年开始,学生开始学习口腔专业临床课程,对于口腔专业各个二级学科有了系统的了解,但是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对口腔医生的具体工作内容知之甚少,可通过集中安排两周时间的见习,进入到医院各个学科,通过挑选优秀的见习带教教师,学生们进一步对口腔医务工作者有所了解,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不仅了解医疗工作内容,为第五学年毕业生产实习打下基础,更能近距离学习如何做好一名口腔医生。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加强教师医德教育意识,将医德教育融入到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例如有针对性地通过临床成功病例加强学生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通过失败病例加强学生职业责任心与职业道德,通过临床纠纷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医患沟通技巧与水平。
3.2.4毕业生实习期间。实习期间是实习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良好医德的重要时期。作为实习医生,既是医生,又是学生,如何兼顾好以上两个角色,是对每一位实习医生的严峻考验。尤其作为口腔科实习医生,由于口腔科操作大部分为不可逆性损伤性操作,每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对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实习生正式进入实习之前,教学医院应组织相关职能科室为实习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教育,包括为了使实习生能够做到依法行医,组织医政科进行医师法、侵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为了加强实习生职业道德观念,组织医德医风部门进行口腔医生专业思想、职业道德教育,介绍医院通过患者回访进行医疗服务质量追踪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及原因分析;为了加强实习生医患沟通技巧及纠纷应急处理能力,组织门诊办公室进行实际纠纷案例的介绍与相应处理流程。如果教学医院为口腔专科医院,那么与综合医院的口腔科相比,由于学科分支较多较细,各科室间的医德教育内容有其特有的特点,应该有针对性。在实习生进入科室后,安排科室主任与带教教师为学生进行系统、正规的技术培训的同时,针对本科室学科特点,对患者群特点、医患沟通注意事项与技巧,已发生医疗纠纷的案例等进行介绍与分析,避免同类案例发生。例如口腔修复科患者特点为老年人患者占了较大比例,往往动作慢、爱唠叨,初诊采集病史耗时较多,因此如何与老年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同时做到讲解耐心、杜绝厌倦情绪是医德教育的重点。而在儿童口腔科,应首先进行儿童心理学知识的教育,如何观察患儿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减少其对治疗的畏惧心理,尽快引导患儿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是医患沟通内容的关键。在口腔黏膜科,因多数口腔黏膜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患者往往情绪悲观低落,不利于积极配合治愈疾病,因此,在客观准确地说明病情的同时,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是实习生应该向有经验医生努力学会的沟通技能。为了解决个别性格较内向实习生初接患者时因过度紧张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与治疗的问题,除了加强同学间角色互换等情景模拟练习,可通过配备综合治疗椅用仿真模拟人,通过反复练习,带教教师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应注重学生素质修养,规范言行举止。组织实习医学生参与本科室内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医疗差错事故分析与讨论等,加强其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生动的医德素质教育。尤其在遇到纠纷时,能够端正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处理,对个别不良风气能够是非分明,正确判断。
3.3对实习生的医德医风进行三级管理与评价
3.3.1制定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规范标准与评估体系,由带教教师与科主任评估。在《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的基础上,根据口腔医学本科生的特点进行调整修改,制定医德医风规范标准与评估系统,对带教教师与科主任进行评估体系的集中培训,保证评估标准的一致性,通过质与量两方面进行量化评估。
3.3.2通过患者跟踪回访,对口腔医学实习生医德医风水平进行评估。我院医德医风部门常年通过对每位患者进行医疗质量、流程、服务等方面的跟踪回访,并及时反馈给相关医生与部门,及时整改。通过这一平台,针对实习生诊疗后患者的跟踪回访,能够及时发现每位学生在与患者在沟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个性化的带教重点调整。通过以上带教教师的评价、科主任的评价、患者跟踪回访对实习生的医德医风进行三级管理与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并且合理利用医德医风考评结果,与实习生实习成绩考评相结合。
3.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把医德关临床带教教师是医学生最先接触的临床医生,是医学生了解自己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第一窗口,因此对于医学生职业道德观的培养与确立至关重要。尤其是部分教学医院管理体制不够合理与完善,带教教师在工作辛苦、责任较重的同时待遇往往不能得到有力保障,导致教师们承担带教任务的积极性不高。而大部分教学医院在选拔临床带教教师时以临床专业技术为主,忽略其职业道德与素养。因此,医院在选拔临床带教教师时,应将职业道德放在第一位,选派出医德好、医术精、服务佳、懂得团结协作并对教学工作有热情,有激情的医师担任带教老师。同时,为了保障带教教师的利益,医院应制定相应合理的政策,在职称晋升、聘任、奖金、评先评优等方面均给予优惠,使更多德能兼备的优秀教师们愿意投入到带教工作中可以无后顾之忧,投入更多的精力于带教工作中。因此,口腔医学生应树立首先成为一名仁心的医生,然后才是一名仁术的医生的信念。只有仁心仁术两者完美结合的口腔科医生才可称之为优秀的“牙医”。纵观古今,每一位医学大家无不如此。因此,作为口腔医生摇篮的医学院校与教学医院,对学生进行全面、规范并与时俱进的医德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中的坚实基础,也是培养卓越医师的有力支撑。
作者:林欣戴艳梅杨颖郭怡熠单位:天津市口腔医院教学办公室,
1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口腔医学中如颌面部解剖、疾病病理机制及特点等部分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但由于涉及解剖名词多、结构复杂、概念抽象、偏理论化等原因,如采用传统的图片、画示意图、照本宣科等授课法,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主观意愿与效率都非常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的特点,编制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如在讲解“面深部解剖”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逐层、逐个向学生展示各解剖层次中的重要组织及其毗邻关系,从而将复杂的解剖层次清晰、直观的表现出来;在讲解“表情肌”与“咀嚼肌”时,不但运用动画逐层显示各块肌肉,而且将肌肉的收缩与其功能也做出了相匹配的动画,这种生动鲜活的视觉形象非常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同样,在讲解“平滑面龋的解剖特点”、“龋病四联因素学说”时,也可采用相同的教学手段,逐层或逐个显示并讲解平滑面龋各层的解剖特点或龋病的各致病因素,这样的讲解逐层递进、形象鲜明生动,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虽然已经非常普及,但也无法完全替代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教具运用与形体演示等)。如果设计合理、运用得当,并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学生互动相结合,可显著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安氏分类”的概念时,用硬纸板做成可左右移动的上下后牙列教具,根据不同位置的磨牙关系在教具上标注其属于几类安氏关系,在教师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利用教具自己体会安氏分类中磨牙的位置关系;在讲解“烤瓷冠桥”基本概念时,用硬纸板分别制作基牙、烤瓷冠、烤瓷桥等教具,让学生通过教具自己体会这些概念间的关系。形体演示教学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教师在讲解“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特点时,引导学生将双手放在面侧部,通过张闭口运动找到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并体会其作为左右联动关节的运动特点,又如让学生用小指指腹在外耳道前壁感受颞下颌关节的运动,体会颞下颌关节与外耳道毗邻的解剖关系,进而通过举临床实例向学生介绍关节的疾病与外耳疾病鉴别的诊断要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因此,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教具、形体教学等非语言手段,一方面补充了教学语言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可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在讲解口腔疾病的治疗时,由于操作步骤复杂、概念抽象,学生尚未接触临床,因而存在知识点难以理解等问题。学生往往只是在考试前死记硬背,考后大多遗忘,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给学生播放临床治疗操作录像,并分段讲解、归纳要点,可显著提高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形成理解性记忆。在讲解“间接盖髓术”、“根管治疗术”等操作时,给学生播放临床录像,并及时分段总结,使学生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如将瓷贴面修复前后的牙齿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该项治疗可达到的临床效果,对贴面修复操作步骤的学习兴趣十足,再对临床操作录像进行分段讲解,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口腔科学的特点决定了口腔教学中必须不断强化形象化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模型、教具、录像、实物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充分发掘教学素材,提高学生兴趣
口腔医学中的基本概念繁多、抽象,通过类比向学生讲解,可显著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并增加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全口义齿固位原理”时,通过将两个玻璃板用水粘在一起的简单事例,引导学生体会大气压力在全口义齿固位中的作用,并通过请学生自己将粘在黑板上的真空吸盘取下的实例,让学生自行总结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因素;在讲解龋齿的基本特点时,以1个中间腐烂的苹果为例,让学生体会龋齿病损色、形、质变化的病理特点。这些事例简单,易于理解,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疾病的临床表现是口腔医学生学习的重点,但由于涉及知识点多,死记硬背很容易遗漏要点,如果能以临床上患者的主诉症状为例,引导学生自己归纳临床表现,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讲解“急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时,以教师在急诊中处理的一位患者的症状为例,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急性牙髓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在讲解“颌面部肿胀”时,首先以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的电影桥段中周星驰因吃错食物面部肿胀的形象,使学生对面部肿胀临床表现有个整体认识,再进一步借助网络上网友自拍药物过敏面部肿胀全过程的图片,逐段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面部肿胀的临床表现。由于临床表现是学生自己归纳出来的,脑海中又有形象的图片辅助记忆,因此这样的授课手段较传统的“讲授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在传统口腔医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学生只是一台被动的接收机和存储器,老师偶有提问,也只是为了验证既定的结论或是为了活跃一下课堂的气氛,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了学习效率。自主性学习是指培养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内容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如在讲解急性根尖周炎与急性牙髓炎、牙周脓肿等疾病的鉴别诊断时,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方面去鉴别,然后让学生结合每个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分组讨论并归纳鉴别要点,再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归纳点的问题;在正畸方案的制定讲授中,先将临床方案设计的整体原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分组根据具体临床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自己总结出治疗方案要点,通过课堂讨论,启发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解决问题。根据大家的讨论内容,由教员总结要点,以此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自主学习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通过过程体验和感悟,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次授课观摩过程中,笔者体会是灵活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把重点放在学生怎样学上,在调动学生的主观因素上下工夫,努力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讨论-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增长能力”的良性循环。
4总结
总之,口腔医学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同时还要将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多种教学手段合理安排,巧妙结合,使其互相加强,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值得进一步的总结和探讨。
作者:牛丽娜焦凯沈丽娟陈吉华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一、加强口腔医学新生的专业社会实践
口腔医学生刚入学时由于对口腔知识尤其是实践知识的兴趣非常浓厚,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及提升他们的这种兴趣。经过我们口腔系教师的一致决定,在《口腔医学导论》这门课程的教师安排上,从口腔的各个专业及医学基础方面选择了7名教师分别教授这门课程,以期对口腔医学新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普及,加深他们对口腔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了解所选择专业的概况,这是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能力阶段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学生结合口腔医学专业学好基础与临床课程,有助于扩大口腔临床能力的知识面,这是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探索点。由于第一学年的学生教学计划中没有口腔医学的专业课程,为了避免学生学习专业能力的兴趣降低,也为了从学生一入校就培养口腔临床技能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医生荣誉感,我们采用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包括每一年的“爱牙日”活动,在每年的9月20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零距离的接触口腔病患者,并从口腔预防保健和口腔检查的方面对前来的咨询者进行服务,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医生荣誉感,为其进一步加大专业学习提供了动力。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社区、企业和学校进行龋齿危险因素调查、社区牙齿保健等活动,所有的调查表及活动的安排由学生自主决定,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口腔病患者,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本院举办的全国口腔涎腺病学术会议及口腔医学会成立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交流能力和社区工作能力,进一步推动了口腔医学的教育改革。
二、专业课学习阶段的临床技能培训
口腔专科的学生在第二学年起就开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这一阶段,我们对口腔医学的临床能力教学模式做了少许的修改,主要加强了口腔临床实践的教学内容,这其中包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整合了口腔临床医学主干课程中实际操作内容较多的专业课程,考虑到牙体牙髓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临床诊疗技能较多,而且是口腔医学的核心学科,因此把这三门课程组成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群,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腔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达到培养能胜任基层的口腔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口腔全科医生。我们根据调整后的口腔教学计划和口腔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开设各项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数字化教学设备,将数字化教学引入口腔医学教育中,加大对口腔临床操作的视频文件的播放及讲解,现场提供牙齿、模型等实物来引导学生对临床实践的理解,实践证明这样能提高口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口腔实验室中的教学,我院口腔实验室利用教育部的专项资金购买了14套口腔仿真头模临床模拟教学系统模型,大大提升了本院口腔实验室临床教学的效果,目前可以开展离体牙标本模型和高度仿真头颅进行牙体牙髓病的临床各类洞型的仿真制备、口腔修复学的备牙操作、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手术操作及牙周病等操作为主的临床实验技能培训与考核,充分利用各种实验条件,调动学生学习口腔临床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良好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培训
我院每一年都对实习生进行为期一天的岗前培训。安排资深医师就医德、医风进行专题讲座,使同学们加强医德、医风的培养,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医务、质控、院感等科室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医疗安全、医疗纠纷防范、病历书写规范、院内感染知识等内容,为实习同学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口腔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由基础及临床理论教学转入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的全面系统的学习阶段,是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口腔医学生的实习教学中,各科室按照口腔实纲要求制定各种口腔疾病的详细的要求,在保证临床操作质量的同时,制定量化考核标准。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和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知识,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学会处理危重和疑难疾病,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临床知识、操作技能的口腔医师。我们对各科的实习要求进一步细化:
(1)口腔内科学:通过实习能初步掌握牙体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对发病率低的疾病有大致了解。
(2)口腔颌面外科学:通过对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做出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对一些稍复杂的症状和体征能够做出较合适的解释,实习结束后能完成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的日常工作。
(3)口腔修复学:通过实习能掌握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修复治疗,了解修复学涉及的其他知识和范畴。
(4)口腔正畸学: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分类及治疗手段,对发病率低、分类较复杂的错畸形有大致了解。实习期间的教学内容既有口腔临床诊断治疗技能的训练,也有病例跟踪报告、专题讨论、读书报告等。每一轮实习结束后,由科教科和口腔科统一组织出科考试,考核内容包括:口腔基本检查占10%、病历采集书写占20%、病例分析占20%、口腔基本操作技术占50%。
四、新型口腔临床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我们连续五年对这种新型的口腔临床技能进行教学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的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体系教学改革系统,口腔医学专科教学新模式逐渐趋于成熟,通过学生第一年的社区实践作为临床实践的早期教育、入学第二年的口腔临床技能的专业培训和入学第三年的系统且直接的接触患者学习口腔临床技能,逐步引导学生对标本模型、仿真头颅、动物实体、实际病人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临床模拟环境下进行各种口腔临床医学技能训练,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也提高了。比如学生在实习的一个月后,经过我们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反馈回的信息可知,学生基本上对口腔科常见病能独立做出诊断和基础的治疗;半年后,对较复杂病例,如后牙管治疗、烤瓷冠修复的牙齿预备、全口义齿的关系测定也大体能够较好地独立完成。在全科的质控检查中,口腔医学生所做的后牙根管治疗X片评价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我们对五届实习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患者对实习医生的满意率逐年提高。在口腔医学生的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中,我们摈弃以往的考核方法,通过检测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侧重知识的综合与运用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在临床技能实践考核中重视能力测试,严格进行临床实习的出科考核和毕业综合考核,采用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形式(三站式考试)全面考核学生的临床技能。
(1)考核的方法包括:①毕业临床技能考核采取二站式方法考核。②考生在指定考核地点,随机分别抽取各站考核试题,分别完成各站考核;考核过程中由考生互相检查。
(2)考核的内容包括:①第一站:口腔检查5项,其中一般检查4项,特殊检查1项,口腔检查记录表一份,病例分析包括诊断、鉴别诊断及其依据和治疗设计,测试病种20个,由考生随机抽取一个,包括浅龋、中龋、深龋、猖獗龋、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边缘性龈炎、坏死性龈炎、成人牙周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白斑、感染性口炎、牙齿外伤、智齿冠周炎、下颌骨骨髓炎、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等。②第二站:口腔临床诊疗技能及基本急救技术,包括无菌操作测试项目2项:洗手、戴手套、口腔粘膜消毒,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口腔临床诊疗技能包括测试项目4项:开髓术(离体前磨牙或磨牙),龈上洁治术(一区段),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项进行测试,其中龈上洁治术和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开髓术由考生在离体牙上操作;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由考生在下颌骨或颅骨模型上操作。基本急救技术:测试项目4项,包括血压、吸氧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项进行测试,含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和考生对模拟人操作,通过这些临床技能的培训及考核,发现学生的临床技能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用人单位的反馈良好。
五、总结
总之,在我们数年的口腔临床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出了一大批合格的口腔医学人才,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在临床实践中临床教学讲座较少、临床实习考核制度不严谨、现有的实习基地不足和实验室的临床教学系统数量较少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坚信可以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又顺应口腔医学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之路。
作者:李伟胡红梅陈彩芬单位:井冈山大学
1美国的口腔颌面外科教育
美国的口腔颌面外科教育属于住院医师培训(resident),是在完成口腔医学教育(4年)之后的培训,主要在公立医院完成,分为2种:单纯的口腔颌面外科培训,以及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医学MD培训。单纯的口腔颌面外科培训为4年,联合临床医学MD的培训为6年,其中2年在医学院完成。美国的口腔颌面外科培训基地有100多个,要求每年的门诊患者达到至少3000人以上。通过match招收专科培训医师,每中心每年招收2~4人,以临床技能和理论知识培训为主,要求在公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技能的培训时间不少于30个月,记录在案的主刀手术至少完成175例,包括至少20例下列主要手术:创伤中的各类骨折复位、病理(上颌窦、颞下颌关节、感染、涎腺疾病、良恶性肿瘤和囊肿等)、正颌以及美容重建外科。其他轮转包括麻醉(至少5个月)、内科(至少2个月)、普外科(至少4个月)以及其他选择科室(例如耳鼻喉科等)。理论学习要求每周科室有临床和生物医学科学的相关讲座,要求培训中心提供讲座安排和轮转医师签到出席情况。有关口腔医学的基础研究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口腔生物学或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完成,他们不参与临床工作。美国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的培训目标是可以完全独立地诊治专业疾病,具备相关的手术技能,而无需再向中国一样需要通过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的进级而完成更高难度的手术。虽然这并不意味着获得资质的专科医师就具备了完成复杂手术的能力,但是其行医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可以向年资更高医师请教,但是高年资医师不能干预其诊治,当然对其诊治效果也无需负责。因此,专科医师都非常珍惜培训机会,为保证教育质量,培训基地也对各种临床技能规定了必须完成的工作量,并作为考核指标。为促进人才流动,避免近亲繁殖,美国的口腔颌面外科主任要求专业培训必须来自其他培训基地或者在其他单位的口腔颌面外科任职过。美国的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培训中心曾有多位国际知名专家任职并培养了许多国际著名专家,如创伤专家RobertWalker、EdwardEllis,正颌专家WilliamBell,以及正颌和关节外科专家LarryWolford等。以该培训基地的6年专科医师培训为例,培训医师要完成1000h以上的临床技能培训和轮转,包括麻醉、普通外科、内科、病理、耳鼻喉科、其他选择性科室,以及口腔颌面外科[5]。培训的最后两年主要从事口腔颌面外科技能培训,包括门诊的牙槽外科、种植学习,和病房的外伤及正颌外科手术。培训的最后一年担任住院总医师(chiefresident),在培训中心主任(programdirector)和其他主治医师(attending)的指导下主刀和第一助手完成一定量的手术,要求记录每例手术的患者姓名和手术类型,为毕业考核用。培训期间每周一次讲座和培训医师的ppt病例汇报,由每位培训医师汇报治疗病例和体会,还会聘请其他科室或者来访者进行专题讲座。每个月进行一次文献回顾(Journalclub),由每位培训医师选择月刊JournalofOralandMaxillofacialSurgery上的文章进行回顾和点评,以提高科研能力。培训最后一年的住院总医师要求投稿参加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年会,并进行发言和比赛,以提高科研能力。纵观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医师的培训可以看出,培训注重临床技能和理论学习,专科医师毕业后有较强的理论知识、独立诊治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可以独立担当一定的口腔颌面外科工作。
2中国的口腔颌面外科教育
与美国的口腔颌面外科教育相比,中国的口腔领面外科培训起步较晚,但是培训的业务内容要广一些,除传统的口腔外科内容——牙及牙槽外科、修复前外科、颞下颌关节病、颌面创伤、唾液腺疾病等外,还包括了颌面修复重建外科、显微外科、头颈肿瘤外科、颅颌面外科等。2004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制定了“中国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和教育指南”[2],规定接受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者,必须首先获得口腔医学或临床医学学士学位,然后通过口腔颌面外科临床研究生培养或住院医师培养2种形式获得。培训时间为6年,课程内容以临床实践为主,辅以有相关专家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和临床研讨会。受培训医师要接受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相关医疗科室的轮训,以提高围术期准备和处理的能力。轮训科室以普外科、麻醉科为必修,此外尚可选择心内科、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和放射科等。但是并没有相关的专科医师培训考核和毕业证书。通过考取口腔颌面外科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而获得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教育和培训的优点是培养的人才是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但是不论是3年硕士还是5~6年的博士培养,研究生都必须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并撰写和才能拿到学位,特别是科研型研究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里,这样就造成了临床技能训练时间明显不足[6],毕业只能达到初级住院医师水平,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训练才能达到主治医师水平。通过住院医师培训教育的优点在于临床培训时间充裕,但是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较欠缺。为此,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专科医师准入制度,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口腔颌面外科医师队伍的整体水平[7]。为全面提高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的培养质量和专业素质,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建立完整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委员会于2014年10月制定了“上海市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3],对上海市已经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进行为期3~4年的专科培训,培训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高级模块两部分,各18个月,其中基础模块为必修内容,包括牙槽外科、头颈肿瘤、唇腭裂、颌面部创伤、畸形整复和颞下颌关节疾病。高级模块包括颞下颌关节疾病与感染、涎腺神经疾病、颌面部创伤、牙颌面畸形、头颈肿瘤、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肿瘤放化疗、数字化外科和种植外科。高级模块为自选项目,可以根据医师自己的专业方向申请1~2个。培训有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其中理论学习课程包括了病例讨论和文献阅读;临床技能培训给出了具体的工作量要求。同时还注重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求在SCI或核心期刊上1篇。该培训模式还有待于实施、并建立考核和资格认证系统,最终的效果评价反馈也将为中国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医师的培养提供参考。总之,美国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教育体制为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尽快确立培训基地,建立和规范统一的培训和考核标准以及资格认证,保证充足的临床实践时间和业务水平的先进性是培养合格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的关键。
作者:何冬梅 杨驰 沈国芳 房笑 郑丽萍
1校企合作是培养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开展真实项目实训。我院将校企双方的优势人力资源、物质环境及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充分发挥义齿加工企业的实践功能和高职的教学优势,既解决学院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具体临床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又解决企业生产中碰到的人才缺乏问题。现已初步探索出一种校企双向参与、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良性互动、合作双赢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实践,学生真正掌握了口腔医学技术,了解了企业的技术需求,企业也在合作中发现了人才,对学校而言,校企合作还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实践表明,校企合作不仅能较快地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具备职业素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经费、设施不足,条件简陋,学生就业及师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4]。
2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学科的认识和定位
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了双方在专业领域的信息交流。学校通过设立由行业、企业人员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把专家请进校园,讲解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和发展规划,介绍生产、科研成果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以后工作中不仅要会制作义齿,还要掌握经营管理等社会学知识,提高了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学科的认识,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条件。这样培养的人才能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工作。
3校企合作促进了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改革
(1)我院围绕一线岗位对职业能力的实际需要,对课程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开设了市场营销学、口腔工艺技术概论、素描等课程,使得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2)专业课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实行课程综合化。为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根据口腔技师的职业要求,授课教师按照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与合作企业的专家商讨确定教学提纲与教学内容,共同设置以任务为驱动、以工序为载体的课程内容。另外,我们还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按照学生能力情况重组教材,如固定义齿修复技术课程,以各类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流程为主线,设计4个典型工作任务,即铸造金属嵌体制作、铸造金属桩核制作、烤瓷熔附金属冠制作以及后牙金属烤瓷固定桥制作,分别按模型制作、熔模制作、包埋与铸造、研磨抛光等工序组织教学。根据工序化教学需要来编写实训教材,将典型工作任务、企业流程与标准教给学生,让学生在熟练掌握企业技能的同时,形成质量意识与效益意识。学生通过完成工序来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相关知识,在做中学,使学与做融为一体,实现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了适应岗位需求的目的。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实训(如口腔固定义齿修复技术课程的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达到1∶5)和顶岗实习。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加强实训、顶岗实习的过程性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3)改革传统的两段式教学模式,采用工序化教学模式。即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安排相应课时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一入校就开始接触专业知识。聘请企业专家进行职业教育,带领学生参观义齿加工厂,使学生尽早树立未来口腔专业技师的角色观念。将企业的实际生产工序完整地引入教学中,将基于教材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序化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拆分为实现工作中的任务和工序,把每一道工序的完成程度作为评判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标准。在实际操作时,挑选与此工作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使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一致,强化学生技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4)改革教学方法,实现一体化教学。在口腔医学技术教学中,为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将现代教育思想和课程具体内容相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每一堂课均精心设计,先引入案例让学生思考,然后利用多媒体讲解,再利用模型示教,甚至带学生直接上生产线观摩,之后再让学生自行操作练习,最后教师按照企业标准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纠正及讲解,倡导“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念。同时按照企业要求,加强牙体雕刻技能培训,以义齿为载体、以义齿制作流程为模块,利用临床病例模型积极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项目,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校企合作对口腔医学技术教学考评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确保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大了实践技能考核的权重,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结合口腔修复工职业考试标准制订考核标准,除了理论考核外,还增加了操作过程考核及参加顶岗实习表现考核。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实践考核,项目包括随机提问理论知识、操作手法以及对实验作品分步骤评分等。以上这些措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技能的提高。
5校企合作对口腔医学技术教学师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让口腔技师跟上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步伐,需要建立合理的口腔医学技术继续教育体系,使之通过继续教育完成知识的更新。完整的口腔医学技术教育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所需的知识结构,还要具备合格的专业技能。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和资源,培养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新一代口腔医学技术教师[5]。通过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了到企业进修、上生产线学习的机会,有效提高了其教学水平。
作者:葛嫄丰 桂勤 廖府明 林雨 单位: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惠州鲲鹏义齿有限公司
1对于课程的总体评价良好,但仍反映出课程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口腔正畸工艺技术课程总体评价良好,但对于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较为集中的意见。近1/3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不能满足实训操作的实际需要,理实分开授课的现状不利于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与理解。口腔正畸工艺技术历来是口腔医学技术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因此,我们调整了理论与实验课时的比例,将原来的3∶1调整为1∶1.3,但教学组织形式未做调整,此次问卷调查结果也反映出该类问题。
2理论与实验课程的衔接不当是一个比较凸显的问题
学生给予口腔正畸工艺技术课程高度的学习热情及关注,能够清醒认识到行业企业对于口腔正畸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对于课程的学习较为认真、踏实。但本次调查显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部分的掌握程度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本课程采用传统理实分开授课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难度较大,理论授课结束后开展实训时,存在理论知识部分遗忘的现象。理论与实验教学衔接不当[2]是一个急需通过教学模式调整及课程教学改革解决的问题。
3课程地位随行业发展而变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口腔健康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无病”,而更多着眼于美观与功能良好,这使得口腔正畸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使得口腔正畸技术得以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口腔正畸治疗。与此同时,口腔正畸技术的发展也带动着口腔正畸修复专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变革,使得行业企业对于口腔正畸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口腔正畸修复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日益明显,这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口腔正畸工艺技术课程无形中从一门普通的专业课程变成一门直接关系毕业生就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口腔正畸工艺技术也成为越来越多相关企业希望毕业生熟练掌握的专业技能。
4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就口腔正畸工艺技术课程来看,其发展相对于其他专业核心课程慢,授课方式依旧沿用传统的理论实验分开教授的教学模式,弊端显而易见。为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对口腔正畸工艺技术专业人才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4]在其他专业核心课程中教学效果良好,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由于每门课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特殊性,把其他课程适合的教学模式照搬过来并不一定适合。因此,需要分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其他核心课程中开展的情况,依据行业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探索有口腔正畸工艺技术课程特色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理论与实验教学脱离的教学组织形式,这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至关重要。
5结语
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对于口腔正畸工艺技术课程相关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口腔正畸工艺技术课程在授课组织形式及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可供借鉴的课程改革思路,同时将其付诸于实践,探索出适合于口腔正畸工艺技术课程教学的新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口腔正畸工艺技术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竞争力。
作者:徐晶心 陈凤贞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
一、培养模式定位不明确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晚,各高校受师资力量、培养条件等制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差异较大,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其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应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差别仍不够突出[3]。学术学位研究生更强调其科研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侧重临床素质培养,包括专业知识、临床分析能力、临床诊疗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
二、培养质量监督与考核体系不完善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与考核体系尚需完善,缺乏系统全面的质量监督与评估机制,课程考核多采用课程论文形式,并不能有效地对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评价,其教育模式尚未摆脱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传统,侧重科学研究,论文选题也与临床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依靠导师培养和严格的过程管理,还需规范的评估机制及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证[4]。
三、提高培养质量对策
培养质量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加强质量监督与评估可以使研究生的培养步入规范化的轨道,重视过程管理,规范培养过程,保证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注入全程培养观念,即从研究生导师遴选到招生选拔,从制定培养方案到实施并进行考核评估及论文答辩的整个过程中,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从而使培养质量得到保证。
1.不断壮大高水准的导师队伍,提高师资力量。在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师资队伍方面,可通过以下方式解决:(1)通过“内培外引”等方式,努力构建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2)注重导师遴选,应重点考察其知识结构,尤其对本学科发展趋势和临床前沿的了解;(3)加强对现有学术型导师的实践性培训和考察,促进师资转型;(4)增加专业学位导师的进一步深造和培训机会,注重导师对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的学习与交流,促进导师队伍建设。
2.控制生源质量。注重口腔医学研究生生源质量,严格控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入学标准。除研究生招生所必备初试、复试的严格考核和把关外,专业学位研究生还需强调其临床操作基础,应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具有独立诊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和较强的临床操作能力。
3.确立培养目标及培养计划。专业学位研究生所需的“临床、科研”协同培育以能力和思维培养为中心,需因材施教、严格要求,同时,还要保障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实施,制定全面的培养流程[4]。(1)研究课题应与临床紧密联系,主要研究疾病诊断、治疗与服务等临床实际问题;(2)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使研究生培养根据课题选题、研究条件等有序进行;(3)科室应成立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带教老师为指导小组,全面开展临床指导工作;(4)根据研究生培养要求提供相应的临床病例和实践操作机会,应用新技术,提高治疗水平。
4.监督与评估培养环节。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估是保证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5]。学位授予单位通过常态性的自我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管理职能,确保培养质量。(1)理论课程:组织成立专家委员会,采取随堂听课,问卷调查,抽查考核等方式,对部分学位课程教学成效等进行督导,对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举措;(2)培养环节:完善临床训练、中期考核相关机制,成立督导与考核小组,对研究生临床训练、中期考核等环节进行评估,口腔医学临床训练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严格轮转制度,建立培养档案,确保培养质量[6]。
5.规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培养的总结性成果,反映研究生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的程度,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7]。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临床科研工作训练不可或缺,应重视研究生课题选择,科研课题需结合临床实际,在临床实践中寻找课题,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与技术为研究目标,解决临床中实际问题。论文答辩环节,严格申请条件,实行论文“双盲”抽检制度,提高研究生和导师对论文的重视程度。对学位论文匿名外送评审,从制度上杜绝论文评阅的“人情分”现象,进一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保证学位授予的公正性与严肃性。质量是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以严格的训练,考核和科学管理为基础,通过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制,建立和实施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培养体系,为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孙海涛 钟靓 陶谦 单位: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1调查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和调查者自填问卷的方式,统一发放问卷,现场填写并当场收回,在收回时检查所有的选项是否有遗漏或未填者,及时补充填好,以保证问卷的合格率。应用FoxPro6.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分析。按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分两组,采用皮尔逊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描述,P值小于0.05认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关于“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认识”,94.3%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很重要,24.1%的学生认为其所在学校不够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有18.9%的学生认为人文科学更重要,对人的发展和影响更深远,意义更重大。对于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最重要的因素,本科生更倾向于个人,研究生则更倾向于社会,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为本科生目前接触的生活环境比较单一,加之社会活动较少,而研究生则相反。结果见表1。在评价人文素质课程的作用中,选择最多的三个选项是“有助于改善和处理医患关系”,“丰富自己的专业内涵”和“有助于职业规划”,且三个选项中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人数相当。其中,选择“对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帮助”、“能够训练思维方式”和“能够激发进一步学习兴趣”的研究生明显多于本科生,这是由于研究生的学习经历和人生阅历较本科生丰富,接触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机会和时间更久,因此对于研究生来说,在上述三个方面较本科生的体会更深。结果见表2.关于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看法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上过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其中本科生多于研究生,这可能会受到研究生来自不同院校的影响。在对人文素质教师教学效果的调查中,46.5%的学生认为教师并不能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学生更关注人文素质教师的教学方法、人格魅力和教学态度。在对人文素质课程安排的调查中,62.7%的学生不满意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和活动,认为人文素质课程占总体的比例需要提高。在对课程考核方式的调查中,学生更倾向于人文素质课程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实践、论文和课堂表现,基本不认可考试考核的方式。结果见表3。在不选择学习人文素质课程原因的调查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专业课和基础课过于繁重,其次是学校没有给予过多重视和课程内容枯燥。结果见表4。除了医学生必修的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等主要医学人文素质课程外,医学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卫生政策与法规、医疗服务管理学是学生最希望学到的人文素质课程。结果见表5。这与口腔医生就业的特殊性有关,由于目前口腔诊所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其政策的支持,口腔医学生的就职范围更广,这也对口腔医学生的管理能力、政策法规和职业规划等软实力有更多的要求,因此,相对于其他专业,对口腔医学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向需要有更大的转变才能满足未来的社会需求。
3讨论
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本次调查结果与相关文献相符[2]。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医学院校口腔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出现的主要问题有:(1)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较少,内容单一,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比例需要增加,除了必修的人文素质课程外,还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相应的人文素质课程。对于本科生课业繁重的情况,可以以讲座、素质拓展活动和读书报告的形式,在不增加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丰富其人文内涵;对于研究生则可以增加相应短期课程学习、讲座、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2)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口腔医学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杜德娇等[3]的研究显示,在医学专业课中,52.5%的医学生认为教师没有把人文精神渗透其中,与本次研究的相关结果相似,说明教师亟需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并应用于教学中。此外,在加强口腔医学生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3)教学模式需要改变,由于医学院校课程比较单一,课业相对繁重,而现今大多数医学院校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少主动思考,创新的思维,教学与应用相脱离,大大降低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此,在人文素质教学上可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师生的双向互动,探索构建既能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育模式[1]。医学是直接面对人的科学,医学比其他科学更强调人文关怀[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需求逐年增加,对于“牙病”的传统观念和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在口腔诊疗中由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要求不同,使整个过程更具个性化。此外,口腔医生还需要更多的沟通时间,也要考虑美观等因素。如今口腔诊所日趋完善,口腔医生也需要具有优秀的管理能力和法律知识。因此,优秀的口腔医生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人文素质也日趋重要。
作者:王舒妍 李刚 张思佳 常士平 杨舒捷 李新森 郭静
一、口腔医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及内容
(一)口腔材料美学教育
以往选择口腔材料时,只是考虑材料的机械强度与相容性是否达标,但是,近些年,口腔材料是否符合美学标准已经成为了选择材料时必需考虑的因素,这是口腔美学的一大进步。过去常用的金属冠桥已经被树脂和陶瓷材料所取代,原因在于较强的金属色泽在口腔中过于突兀,远不如陶瓷材料美观,而且陶瓷、树脂的性能优于金属材料。
(二)口腔色彩美学教育
由于计算机光电测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口腔色彩美学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调色、配色,将色彩数值化,消除了人眼误差,提高了配色技术。另外,利用计算机测色,可研究出各种影响因素对口腔材料色泽的影响。
(三)颜面美学教育
正畸治疗是改善面部软组织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是以往的治疗只是注重矫正错咬合,却少有人关注对面部容貌的影响。目前,研究人员对正畸治疗的作用进行改观,不仅要矫正牙列,还应矫正面部异常。
(四)牙周病审美治疗
我国对牙周病的审美治疗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牙周病包括牙龈增生、牙龈暴露过多、高笑线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容貌,可通过切除牙龈、修复生理冠等手术治疗牙周病,从而有效改善面部美观程度。对于青年人的牙周炎,可配合正畸治疗、咬合调整,进行牙周手术,进而解决牙列不齐、咬合紊乱等问题,提高口腔美观性,同时治愈疾病。对于成年人的牙周炎,可配合牙周夹板进行常规治疗,从而固定牙齿,恢复牙列。
二、提高口腔医学生审美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充实教育内容
在进行课堂教育时,应选择丰富、优秀的教材,并以此为载体,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程,使教师有所教,学生有所学。
(二)提高教师审美素质
教师在审美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素质,才能提高口腔医学的审美教育。这就对进行审美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应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以及审美经验。将口腔学与美学相融合,提高自身的口腔审美素质,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
(三)加强学生审美兴趣
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前,首先应激发学生对口腔美学的学习产生兴趣,然后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使用美学理念去看待专业知识。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应融合入美学知识,并同时讲解医学与美学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外,还应培训学生的审美技能,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发现、创造美的能力。
三、小结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空间把握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口腔美学在我国的口腔教育中得到了发展与重视,学校应改善教材、丰富内容,并且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进而加强口腔医学生的审美教育。
作者:金慧 单位: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分院
一、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1.教学资源。建立一整套与国际及国内知名高校接轨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及网络资源,解决原有教学体系资源陈“旧”的弊端;加强实验课教学基地建设,为学生实习提供更强大的硬件保障。
2.体系结构。通过组建PBL教学团队,建立实验课科研训练体系,使PBL教学与临床实践互为交融,充分调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理论与科研,科研与实践融为一体,从而解决原有教学体系过分“单一”,不利培养科研与临床复合型人才的弊端。
3.实践形式。引进了CLINSIM牙科教学仿头模操作评估系统,同时拓宽实践技能培训渠道,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学校训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形式。如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开展一年一度的临床实践技能大赛;以临床志愿者形式使学生尽早尽快接触临床等,以解决学生实践机会“少”的弊端。
二、体系构建的具体方案
1.实验课教学团队的建设。在进行教学体系构建之初,教研室经过充分酝酿,确定了6位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及一位经验丰富的实验技师组成了实验课教学团队,在教研室主任直接领导下开展实验课教学。
2.与CLINSIM牙科教学培训系统相配套的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团队利用将近两年的时间,系统编撰了口腔修复学实验课教学大纲、实验课教程、考核评价体系。现已将上述文本材料集结成册,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以口腔修复学实验课教程为蓝本,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对部分实验课内容进行了影音视频课件的制作;进行了网络课程建设,学生可以全天候24小时浏览学习。
3.口腔修复学实验课理论与思辨技能体系的建设。为了在实验课教学中巩固学生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等科研能力,他们建立了PBL教学病案库,并根据每个病案建立了相应的教案和讲稿,使PBL教学更规范化、系统化。
4.口腔修复学多元化实践技能体系的建立。(1)临床实习。临床实战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因此作为带教老师务必重视这一环节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治病救人,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名“大医仁者”,使患者在身体上、心理上得到全方位的体恤和治疗[3]。(2)CLINSIM牙科教学培训系统操作。为了修正学生在实际临床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克服临床实际动手机会少的弊端,定于每周三、周五下午为仿头模实习日,学生在真实模拟患者体位及口腔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反复演练,直至达到能够独立完成临床操作为止。(3)临床实践技能大赛建设。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每年举办一次“临床技能大赛”。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加入实践训练中,在赛后专家会给每位学生的坐姿、操作体位、操作过程、预备效果进行点评,学生通过点评知道了自己的不足。(4)暑期社会实践完善与建设。学院每年暑期会组织1-3名临床教师带领学生到吉林省内边远贫困地区进行医疗义诊,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弥补了由于医患关系紧张而缺少实际操作机会的弊端。
5.实验课教学基地的建设(硬件建设)。(1)仿头模实验室。该实验室可以同时满足30人进行操作训练,可以对教师、学员的操作体态进行实时跟踪与评价、对牙体制备样本进行客观、量化、准确的评价。(2)吉林省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目前省内设备配备最齐全、功能最完善的口腔生物医学实验室,该实验室全天候为学生提供科研服务,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3)口腔理工实验教学平台。该实验室具有先进的口腔修复工艺教学实验设备40余件,先进的口腔理工学教学实验平台的构建,使我院口腔修复教学的实验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更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4)OSCE多站考核评估系统。该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使学生操作技能的评定及考核更加客观准确,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操作更加规范、极大地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和考核评价水平,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该教学体系在两年4轮次教学实践中得到学生高度认可,教学满意率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显著提高,科研素质大幅提升(表现为高质量研究论文的发表),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上升。口腔修复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医学门类,实验课程体系建设能否顺应学科发展形式,符合现阶段培养规律,积极主动地与人才市场需求相衔接,是教育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4]。真切地希望本文能够对从事口腔修复学教育的同行们有所裨益。
作者:王景云 刘志辉 郭晓东 张鸣雷 王敏 孙琦 柳康 单位:吉林大学口腔医院
1稳定性
稳定性是QTT能够用于临床或科研的先决条件。研究证实QTT具有很高的可重复性,无论是时间上还是检查者间的重复性研究都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但对于口内检测部位来说,痛觉阈值的可信度较感觉阈值好[6]。德国神经疼痛研究网络(GermanResearchNetworkonNeuropathicPain,DFNS)的研究结果也显示QST的温度觉与其他12项的一致性均较好[7]。中国人面部CPT、HPT的重复性较CDT、WDT要好[8]。至今,QTT的可信度尚未建立,Molo-ney等[9]系统性地检索了21篇文章,结果表明:QTT可靠性检验结果差异较大,但整体上冷热感觉(CDT、WDT)的可信度为合格至优秀,热痛、冷痛觉(CPT、HPT)一致性检验结果为良好至优秀。
2正常人群的研究
许多学者都运用QTT对正常人群进行测量,得出了各自的正常值,以及其与性别、部位、年龄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关于性别因素的大部分研究报道女性较男性对温度刺激敏感,以健康中国人为样本的QTT研究则提示,仅对于CPT、HPT存在性别差异[8]。有学者称青春迸发期前生长发育的变化会影响疼痛的感知,性别在儿童期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但目前尚不清楚什么原因造成成年男女对疼痛感知的明显不同[10]。CDT和HPT在面部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手部,眶下孔处温度感觉较颏孔和舌部更敏感,双侧同一部位的温度觉一般无统计学差异[8,11-12],因此,在临床研究中我们常选取症状区域对侧的部位作为参照点。年龄越大,温度阈值参数变得越不敏感,年龄是影响温度阈值的最主要因素,并且年龄可以影响其他一切因素[13]。正常人群口内、口周的温度阈值与部位有极大的相关性,与温度探头大小和时间无关[14]。运用辣椒素、薄荷和生理盐水在正常人口腔黏膜建立疼痛模型,产生中等程度刺激的辣椒素使口腔黏膜热觉阈值较之前显著减小,造成轻度疼痛刺激的薄荷则使冷热觉的敏感性均提高,同时,生理盐水的使用使得口腔粘膜的机械觉敏感性增高[15-16]。同时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作为评价疼痛程度的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对辣椒素痛觉更明显[17],这可能和被激活的C纤维与辣椒素在女性产生的血管收缩反应更加明显有关。正常值的测量有助于建立正常人群标准的QTT数据库,同时正常人群疼痛模型的建立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状态下机体对疼痛的调控。
3口腔医学应用
3.1在口颌面慢性疼痛方面的研究
口颌面部慢性疼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临床医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许多疾病仍缺乏诊断标准和病因学的研究。最近发展的QST和其他用于检查三叉神经感觉系统的神经生理学方法为口颌面疼痛诊断学和病因学的研究提供了多种工具。多中心研究表明:一方面,相同的临床诊断可以反映不同的病理生理学状态及疼痛的机制;另一方面,不同水平神经轴的病理生理学状态和远处神经性的机制可以在口颌面区域产生相似的临床症状[18]。口腔医学领域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相关的QTT研究常见以下几种。
3.1.1灼口综合征
灼口综合征(burningmouthsyndrome,BMS)是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及组织病理变化的一组综合征。其病因至今不明,发病因素较多[19]。早期研究已经显示该类患者相比正常人在躯体感觉功能方面有所改变,特别在舌尖部位的热痛耐受值明显低于正常人[20]。随后的研究显示舌尖部的温度疼痛觉迟钝[21-22]和敏感[23-25]的现象都有出现。使用氩激光刺激,灼口病人表现出显著增高的感觉和疼痛觉阈值[26]。关于原发性灼口综合征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指出,感觉迟钝主要是由于上皮组织中小直径神经纤维的丢失[27]。现有的多项研究为灼口综合征神经源性的病因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3.1.2非典型牙疼
关于非典型牙疼(atypicalod-ontalgia,AO)患病率的调查比较少。有报道称:牙髓手术治疗后非牙源性疼痛的发生率为3.4%,但AO的纳入标准中需要发病达6个月,所以非典型牙痛的患病率应远不止这个数[28]。83%的AO病人称他们第一次发生此类疼痛多于近期行牙科侵入性或手术治疗,因此AO属于神经性疼痛的范畴[29-31]。确实,根管治疗、拔牙等口腔治疗,会损伤三叉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动物实验也证实,去除牙髓的操作会使牙周神经变得杂乱无章,形成轴突出芽或神经瘤的表现[32]。约87.3%的AO病人会出现感觉异常,其中最常见的为对冷痛觉和机械痛觉敏感性增加,而对冷感觉和机械感觉则表现为感觉缺失[33]。另外,AO病人热痛觉的敏感性显著增加也有报道[34]。对于运用辣椒素引起的疼痛,无论是疼痛还是非疼痛部位,AO患者的口内疼痛敏感性相较于正常对照组都有所提高,特别是热痛觉[35],与Baad[36]运用VAS作为检测手段的研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这一结果提示AO病人存在中枢敏化作用(伤害性刺激的输入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传递神经元的反应)。定量和定性感觉测试在AO病人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所以认为QTT更加适合于怀疑为神经性因素疾病检查前的初筛。
3.1.3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常发生于55~60岁患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张昆林等[37]对17例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3例患者温度阈值异常,其中12例表现为温度阈值异常升高,1例热痛阈值明显降低,表明三叉神经温度感觉、痛觉纤维受损,提示感觉神经的功能障碍在TN的发生机制中起一定作用。Ichida等[38]针对特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trigeminalneuralgia,ITN)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ITN患者热阈值敏感性提高,对针刺反应的敏感也有提高,说明此类患者的大、小神经纤维均受到影响,支持了ITN神经性的本质。目前认为TN的病变往往位于三叉神经根脑桥进入区,此部位的神经血管交错致神经生理学紊乱而出现疼痛[39]。
3.1.4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jointdisorder,TMD)是指累及颞下颌关节和(或)咀嚼肌系统,具有相关临床症状(如疼痛、弹响、开口受限等)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其病因复杂,至今尚未阐明。Maixner等[40-41]对TMD患者和正常健康人面部和前臂热痛敏感性的研究显示:TMD患者对C纤维介导的热觉冲动的疼痛感知时间总和显著高于对照,热痛阈值和热痛忍耐阈值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并且在面部和前臂疼痛程度的报告也要显著高于正常人。由此可以看出TMD患者对伤害性刺激反应更敏感,该研究表明TMD的发病与调节情感、生理、神经内分泌反应的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有关,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TMD的发病存在心理生理学的因素。随后,有学者[42]运用QTT进行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结果显示TMD患者的高敏感性不仅体现在热痛和机械疼痛感觉上,在压痛阈值(pressurepainthreshold,PPT)上体现的更加突出,且除面部以外的区域也变得敏感,进一步说明TMD肌肉疼痛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上调。比较正常人和有咬肌筋膜痛的患者咬肌和颞肌的前、中、后份的PPT值,结果发现患者的PPT值明显低于正常人,并且肌肉的PPT值从咬肌、颞肌前份到颞肌中份、后份依次降低[43]。运用条件疼痛调节(conditionedpainmodulation,CPM)对TMD患者进行评价,证实TMD患者的内部疼痛抑制能力较正常人减弱[44]。
3.2感觉神经损伤的检测、评价与预后
由于解剖学的因素,临床操作如拔除阻生第三磨牙、种植体植入术、正颌手术等都有可能发生神经损伤,长期的神经损伤有时会引起神经性疼痛。双颌手术后神经性疼痛的发生率约为5%,急性疼痛却很少发生[45]。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三叉神经敏感性增加,这提示口面部的一些小手术可能会导致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敏感性增高,这在易感个体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转换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6]。因此对于手术后病人神经恢复的定量评估就变得异常重要。相比于其他检测小纤维神经的神经生理学的测试如瞬目反射、神经传导,CDT、WDT在术后全程的随访时间点上具备更高的敏感性[47]。无论是主诉疼痛还是无明显不适的正颌手术术后病人,都以温度觉迟钝、非感受伤害的机械感觉参数迟钝、感受伤害的机械感觉敏感为特征,同时增高的振动觉也是三叉神经受到冲击的一个潜在提示[48]。Yekta等[49]运用QST对口面部手术后主诉感觉异常的病人进行检查发现:冷、热、机械感觉及冷、热、机械痛觉与正常人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CDT、WDT在术后7周已恢复正常,CPT、HPT的恢复相对滞后,在全部研究阶段(10周内)均未恢复正常。Yek-ta等[12]同时又对一例医源性双侧下牙槽神经损伤的病人进行了温度阈值的定量检测,该病人在下颌种植体植入术后12天主诉感觉缺失,术后61天,QST检查示左侧颏神经痛觉迟钝,右侧颏神经仍无任何感觉,术后102天右侧颏神经仍无明显好转。因此,右侧下牙槽神经的重建术在种植体植入术后153天施行,然后,在重建术后300天双侧颏神经的温度觉阈值达到正常值范围。同种疾病采取同样治疗方式的效果却不尽相同,因此,治疗前确定患者对特定治疗的反应非常重要。Edwards等[50]将治疗前(基准)症状区域对侧的热痛阈值作为预测因子,评价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对可待因治疗的反应。结果显示基准热痛阈值高的患者可待因治疗后疼痛减轻更明显,因此推测此类病人对可待因的治疗效果更好,痛觉过敏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要比痛觉迟钝的预后好,可能是因为感觉过敏患者处于疾病的早期,因此可以尝试以此作为一个评价标准[37]。另有多位学者运用QTT进行药物的效果预测,通过对热痛觉或感觉热刺激疼痛的时间总和等多种因素的测量进一步证实了药物的镇静和镇痛效果,表明QTT的动静态参数都可以在此方面发挥作用[51-52]。合理地运用QTT不仅可以评估预后,更可以指导临床,为下一步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但是目前QTT预测和反映治疗效果的研究缺乏,尤其是对于口颌面疼痛疾病仍需要在这些方面多开展研究工作。
4影响因素和局限性
QTT是一种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它的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采用的方法(极限法、水平法),刺激设定的特征(刺激间隔、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的变化率、刺激次数)以及受试者的精神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可靠性。美国电诊断协会(AAEM)指出:如果QTT间隔数天或者数周检查,其结果就具有相当高的可重复性,但如果是检测需要花费数月或数年时间的药物试验,则必须对安慰剂组的可重复性进行研究[53]。诚然,QTT在神经性疼痛疾病机制研究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与受试者的主观因素有极大的影响,研究表明QTT无法区分虚假的与神经病变引起的感觉障碍[54]。其次,QTT无法确定病变部位,即其结果的异常不能将功能障碍定位于周围或者中枢神经系统。最后,目前还不能确定QTT对何种类型疼痛疾病的研究最具临床意义。尽管有关QTT多种标准数据已有报道,但是由于方法论、年龄因素、数据图片形式等因素使得这些数据难以应用于临床。另外,测试仪器体积大、价格高,完成测试需要时间长等因素,都是其在口腔医学领域普及的障碍。
作者:沈慧婕 邵胜 吕冬 陈文静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
1实验准备
为了验证阶梯重复法的教学效果,将我院13级专科口腔医学技术班学生83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42人,一组41人,两组学生随机分配,男女比例相同,技能成绩均等。将口腔解剖学中的“左上颌中切牙”“、右上颌第一前磨牙”“、右上颌第一磨牙”“、左下颌第一磨牙”四个滴蜡塑形实训项目首先各自分成5个步骤,为每位学生准备5组石膏模型(分别编号1~5号)及铸造蜡等相应的实验耗材。
2实验设计
一组同学为实验组,按照阶梯重复法教学,具体为教师在示教模型做第1步滴蜡形成牙尖核(切角核),学生参考示教在1号模型完成第1步;第二步教师接着滴蜡形成颌面(切缘)轮廓外形,学生在2号模型上从第1步做至第2步;第三步教师继续示教轴面塑造成型,学生另取3号模型完成1、2、3步;以此类推,在教师示教第四步颌面窝沟形态塑性及第五部精修,学生则在4、5号模型上完成1~4步和1~5步,至此学生练习了5个做到不同步骤的蜡冠。最后倒序在4、3、2、1号模型上叠加补齐所剩余的步骤,最终完成所有五个蜡冠的滴塑。另一组为对照组,按常规示教操作,即教师一次示教,学生参考示教内容,在教师个别指导下重复练习完成5个蜡冠,最后考核学生的操作,记录两组的技能成绩。两个项目后,实验组和验证组角色互换,同样方法教学验证后,记录技能成绩。
3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见表1、2、3、4。实训项目的两组考核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四个实训项目两组间合格人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阶梯重复法相较于常规示教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
4教学讨论
根据遗忘曲线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马上发生,如果不及时复习,识记的内容将很快消失,但若及时复习,识记就变成长时记忆,在大脑中保持很长时间[2]。阶梯重复法法就是在遗忘曲线规律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及时复习,层层重叠练习的实训方法。它可以避免在一些复杂的、技能要求高的实验教学中,学生无从下手,难以在短期内熟练掌握技能操作的弊端[3],尤其在滴蜡塑形这种对动手操作技能要求特别高的实训项目更是如此。而阶梯重复法,把内容分割成小片段,将复杂流程简单化,让学生可以轻松上手,从而喜欢学习,并且在练习时逐渐加量,一次次从头开始,及时回溯了先前步骤,强化了操作练习。最后在补齐之前步骤时,还可以前后对比,发现先前所做步骤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可以避免常规示教法学生掌握流程差,熟练练习耗时长,消耗材料多,并且学生的学习进度不一的缺点。所以阶梯重复法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实践方法,提高技能水平。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在采用阶梯重复法后,大部分学生认为操作起来很轻松,不再厌倦能主动学习,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基本可以保证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实验效率增加,能耗比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实习打下坚强的技能基础。
作者:孟琨 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超声是指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以上的声波,具有机械效应、化学效应、空化效应及热效应等已被应用于口腔医学各领域。本文就近年来超声在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应用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1超声在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颌面外科利用超声各效应的应用主要包括超声骨刀、超声介入以及超声热疗。
1.1超声骨刀的应用
目前在口腔临床上常用的超声骨刀为压电超声骨刀。超声骨刀选择性对硬组织切割,切割时无震动,多形状、多角度手术刀使切割不受解剖部位限制,因此,超声骨刀在口腔临床中应用广泛。由于超声骨刀的选择性切割硬组织的特性,使得手术损伤到神经的风险降低,传统的下牙槽神经游离术得以推广应用[1];此外,超声骨刀在正颌外科中已被广泛应用,尽管超声骨刀的切割效率低于旋转器械,总的手术时间会有所增加,但其大大降低传统手术离断骨组织可能带来的软组织并发症[2];和传统涡轮机微创拔除第三磨牙相比,使用超声骨刀术后患者的水肿程度及疼痛感更轻[3]。
1.2超声介入
超声介入是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损伤少,痛苦小、操作简单、相对安全等优点。在二维图像引导监视下,可进行精确的局部麻醉药物注射,以利于颌面部手术的开展[4];也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化学药物注射或微粒植入治疗颌下腺流涎症[5]、颌面部血管瘤[6]或血管畸形[7]等病变。
1.3超声热疗
热疗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超声热效应具有安全、可控的优点,易于达到肿瘤组织均匀加热,使瘤体温度升高,可促进热敏感药物的定向聚集、瘤体内广泛分布及激活药物的生物活性[8-9]。在口腔颌面部的肿瘤的研究结果表明,超声热疗能显著提高化疗的有效率,二者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10]。
2超声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超声影像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超声可以有效无损检测金瓷修复体表面或内部的缺陷的深度和尺寸,临床戴牙前使用该技术可以甄别缺陷金瓷冠,预防金瓷冠崩瓷。超声测量牙釉质厚度[11-12]可被用于指导贴面修复时的牙釉质预备量,以减少不必要的牙本质暴露。超声影像可无创、多次重复检测髁突位置,以评价颌位记录的重复性和准确性[13],无论用于临床还是教学,都有着独特的优势。超声的机械效应可应用于牙体制备中的颈部肩台修整,以形成连续、宽窄一致、表面光滑的肩台。超声制备的肩台显示出更清晰的内线角和更光滑的肩台平面,粗糙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超声制备的表面粗糙度仅为传统旋转车针制备表面的一半[14],超声制备离体牙表面的粘接强度与传统旋转器械制备的表面一致[15]。超声的机械效应可以直接应用于拆除修复体。传统的修复体拆除方法可能会引起牙根折裂,而超声波振动能有效崩解粘结剂,大大降低固位力,有利于桩、冠的非破坏性拆除[16]。超声还可被用于清洁可摘局部义齿或者全口义齿。利用超声波的高频震动及空化效应,义齿表面食物残渣及生物膜等可被去除[17]。
3超声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超声影像技术对颌骨形态及大小测量的准确性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其准确性和锥形束CT相似,由于超声检测无痛、无吸收放射线等优点,可于种植术前、术中及术后各个时段提供必要的影像支持[18-19]。种植临床中使用超声骨刀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其在上颌窦内提升或外提升的应用时,降低了窦底黏膜穿孔风险[20],避免常规敲击内提升可能造成的良性突发性位置觉眩晕症[21];在自体骨移植术中的应用,应用超声骨刀取骨,降低术中伤及其他软组织的风险。超声波具有引导骨生成及骨再生的功能[22-23]。目前,动物实验证实,低频超声具有促进种植体骨结合的作用[24-25],而如何选择合适的超声发射设备及工作头以及如何量化使用低频超声能量来促进临床种植体骨整合,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
4超声在正畸中的应用
动物实验表明,低频超声刺激通过改变降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与骨保护素的比值,减轻正畸过程中牙根的吸收[26-27],同样的结果也在临床实验中得到证实[28]。低强度脉冲超声刺激促进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及成骨细胞的生长,增强牙周支持组织,降低正畸后的牙列畸形的复发概率[29]。
5超声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牙医师都是通过使用手工洁刮治器械对牙周病进行治疗。而应用超声洁治明显省时、省力。根据超声波发生方式不同,超声波洁牙机主要分为压电陶瓷式和磁伸缩式两种,研究表明,前者能降低病人洁牙过程中酸痛不适感[30],目前已将超声应用于牙周病的龈下刮治,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已能达到和龈下喷砂抛光一样表面光滑的刮治效果[31]。
6超声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应用
超声雾化疗法主要是应用超声雾化器将电能转化为同频率的声能并产生张力波,以水为介质,使药液在气相中分散为细微的雾化颗粒,随气雾直接作用于病损局部。超声雾化疗法用药均匀,作用面积大,易进入黏膜上皮细胞,能及时减轻黏膜损伤,促进口腔黏膜溃疡[32-33]及扁平苔藓[34]等黏膜病的修复愈合。
7超声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超声在根管预备和根管荡洗方面都很有效,可帮助一次完成根管治疗。由于超声根管器械是通过振动摩擦,同时具有冲洗功能,可有效地清除根管内碎屑,特别是在弯曲、狭小、分支多的侧副根管处[35]。有研究结果表明,沿工作尖长轴方向振动效果较垂直于工作尖清除效率更高[36]。超声法取出根管内堵塞物,如折断的根管扩大针、扩大锉、根管充填器械等[37],或根管再治疗病例中去除已充填的牙胶[38],效果良好。
8展望
尽管超声在口腔医学中应用广泛,但在骨切割或牙体制备时的工作效率较低,尚需进一步的提高;以及在促进软硬组织愈合中的应用其确切原理也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使超声生物学效应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应用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侯永福 单位:合肥市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
现阶段,传统的只注重临床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远不能满足现代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工作中更多的需要具有临床和科研能力的全方位人才。随着研究生规范化培训的进一步实施,我国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已经得到了很大提升[1]。然而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一直是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的短板。我国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往往是通过研究生参与导师相关课题的实施,来训练和提高其科研能力。这种方法容易造成研究生过分依赖导师,缺乏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局面。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我院口腔修复科引进学习国外医学期刊联谊会(Journalclub)模式,组织口腔修复学研究生定期进行“文献讨论讲座”,督促研究生定期进行科技查新,鼓励学生探讨学科前沿问题,帮助研究生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和综述、论文的撰写,既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新性,更有利于培养具有临床、科研能力的综合素质口腔人才。
1“文献讨论讲座”的由来
“文献讨论讲座”是以国外医学期刊联谊会(Jour-nalclub)为雏形,结合具体实情组织的集合研究生定期探讨前沿期刊和文献的讨论讲座。医学期刊联谊会(Journalclub)最早是由一群医学工作者发起的定期聚会,其目的是严苛评论最新发表的有关基础研究或临床应用的科学论文。后来英国外科医生威廉·奥斯勒爵士以“给那些订阅不起的读者购买并传布医学期刊”[2]为宗旨于1875年在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建立了第一个正式的“期刊联谊会”。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期刊联谊会”被定义为一种教育性质的研讨会,即由一特定人群定期在一起组织讨论近期发表的文献。其通常是围绕一个与临床或基础试验研究相关的特定主题,主要目标是促进某个特定领域的回顾性研究或讨论当前的研究工作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在可能性[3]。现代医学教育中,这种方法又被改进应用于研究生教育中,是欧美大学常用的一种学术交流和教育手段。
2“文献讨论讲座”的组织结构及运行流程
“文献讨论讲座”是以研究生为中心,其目的主要是发掘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培养其语言表达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活动的核心是充分挖掘参与者的学习潜能,提高其对相关研究的兴趣并加深了解。讲座一般两周举行一次,由所有口腔修复科导师及研究生参加,也可有本科生、临床医师、主要研究者和实验技术人员参加。每期轮流由不同的研究生作为主题或文献报告人,报告由教学秘书整理记录,导师或课题组负责人最后评价并总结。主讲研究生首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或科研兴趣选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以PPT形式与大家分享讨论,以期达到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讲座应尽量安排在人员均可以参加的时间段和地点,时间一般是40-80分钟;主讲研究生应将提前一周准备的讨论文献资料发放给参与人员,以确保会议时每个参加人员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并同时鼓励研究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下面即是讲座的基本流程:第一,主讲人介绍(5-10分钟):由主讲人简单的自我介绍,宣布本次的讨论主题,并概要地简述所涉主题的基本内容;第二,主讲人宣讲(20-30分钟):报告人首先对本次讨论主题的研究意义和角度进行阐述,然后按照文献内容,依次陈述文献相关背景,讲解研究设计、实验方法,结果及结论等;第三,发表观点、参与讨论(20-30分钟):待主讲人陈述完相关内容后,一般组织参与者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①文献的前言或问题陈述是否清晰?所选题材是否与临床密切相关?②文献所研究问题或假说是否清楚?文献回顾是否全面且具说服力?是否支持研究目的和问题?③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的方式方法?研究的样本量大小和样本的特征?所用的统计方法是否合理?④所得结果否真实可靠,讨论是否全面?所得结论能否应用于各种情况或人群?当然,参与者可对文献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评价,也可对主讲人的陈述方式方法提出个人意见,主讲人可同时进行解释和补充。第四,总结(5-10分钟):由导师或科室年资较高的医师对主讲人的报告和参与者的发言进行补充、评价和总结,同时对本次讨论文献的知识点、关键点及疑难点作简要陈述与引导;并对报告人的逻辑思维、语言组织和PPT制作等进行全面总结。
3“文献讨论讲座”的必要性
定期组织、带领科内研究生进行“文献讨论讲座”的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对口腔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口腔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学生尽快熟悉新的学科领域。同时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讨论技巧、批判性评价技巧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4-5]。就宏观方面说,医学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高层次的精英教育,其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医疗人才和发展学科技术的双重任务。随着口腔医学的飞速发展,对高层次、高质量口腔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体制以适应口腔基础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的发展。现行的医学教育体制导致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脱节。基础实验的研究不能及时应用于临床,甚至是对临床无意义的研究,或者只是一味的照搬国外的科研思维,毫无创新意识。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现行的教育模式,搭建临床与基础的桥梁,真正实现基础为临床服务,临床为基础导航。现阶段大多数研究生都觉得事基础研究枯燥乏味,不愿从事基础课题的研究,更不用说发现和创造新的科研思维了。而“文献讨论讲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相关课题的兴趣,督促学生对该学科邻域进行科技查新,通过讨论不同的参与者进行对话与交流,使不同的经验与思想交叉传递,常形成更深层次上的认识,从而达到科技创新的目的。就微观方面说,通过“文献讨论讲座”的锻炼,参与者可通过对话和辩论,接纳吸收不同的观点,提炼适合自己的信息,完善自己的观点,同时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构建对自己有意义的、新的认知体系,以达到共同进步,这都符合了现代口腔医学发展和教育的要求。与此同时,研究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这就锻炼了学生的统筹和机变能力。在讲座中,学生互相讨论,向老师请教,体现了团队交流合作、团结互助的精神。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育教学方式,注重对普遍的客观知识灌输,强调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使学习结论具有同步性和同一性,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很可能局限学习者的知识范围和研究热情,还可能阻碍医学科技的进步与创新[6];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意识,使越来越多的医学生缺乏开拓和创新的精神,导致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而“文献讨论讲座”的教学方式对于扩大研究生知识范围、活跃其思维方式、培养其创新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为研究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锻炼的平台,从而为其以后撰写类似学术报告和主持会议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这种讲座讨论的形式,更加有助于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全面认识,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有助于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科研思路能力的提高,对整个课题小组科研水平的提高也具有促进作用。
4讨论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口腔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所以提高口腔研究生教育质量,严格控制研究生毕业门槛,培养全方面的口腔医学人才,对现代口腔医学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献阅读讲座”能够为研究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专业能力培养机会,使学生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和不足,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帮助其主动地、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并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实现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文献阅读讲座”可以很好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为研究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培养实践能力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讲座使研究生能够身处科研情景之中,在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独立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研究生在校教育三年中,培养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过程,应远重于对研究生在某方面研究成果的重视。“文献阅读讲座”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其创新性思维,为其将来独立、主动负责地承担一个课题提供有利条件。“文献阅读讲座”以开放性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以研究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变授成导、变训为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索、推理和分析。不但提高了研究生参与的主动性,而且在讲座的准备、报告和回答过程中,研究生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逻辑和科研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此同时,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循证医学观念和科研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识背景,看待问题的观点、选择信息和信息加工的方式都可能不尽相同;在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某一个人不可能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正确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将不同人的不同看法放在一起分享、讨论,去粗取精,最终达到提高研究生科研思维和基础联系临床的目的。不可否认,无论在科研水平还是研究生培养方面,口腔医学的发展比临床医学落后了很多。但只要我们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抓住机遇、着眼未来,从人才培养入手,就一定能在未来的口腔医学研究和实践中有所作为。我们的实践经验对临床医学发展也会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
作者:迪丽努尔·阿吉 刘佳怡 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
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证明,双黄连制剂具有抗病毒、抗解脲衣原体、增强免疫力等药理作用;临床多用于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口腔疾病、皮肤科疾病、眼科疾病等疾病的治疗,疗效确切[1]。双黄连制剂在口腔医学的应用较为广泛,贾静以“双黄连口服液”、“临床应用”为检索词,按主题检索,检索1996~2012年万方数据库,共检索30篇文献,共2010例病例,其中治疗口腔炎、口腔溃疡的有四篇文献,占13.3%[2]。本文就双黄连制剂对口腔常见的龋病、牙周病和黏膜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抗菌、抗病毒及作用机制作以下综述。
1双黄连制剂在口腔疾病的临床应用
1.1腮腺炎
双黄连制剂治疗急性腮腺炎常见报道。袁雪梅对50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静滴双黄连,5~7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而利巴韦林对照组为7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3]。唐鹏、高金星使用干扰素配合双黄连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睾丸炎,可缩短患者急性期症状时间,如发热、阴囊肿胀及睾丸触痛等[4]。
1.2口腔黏膜疾病
李清对单纯性口腔溃疡患者分别采用双黄连口服液、雷尼替丁涂敷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1%和97.7%,高于维生素治疗对照组的47.8%。说明应用雷尼替丁或双黄连口服液外敷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此方法既简单有效,不会造成显著的口腔异味,不良反应少[5]。周华萍对44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外用双黄连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4%,而常规维生素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8%,两组比较有比较显著差异(P﹤0.05)[6]。头颈部癌放疗极易引起病人的口腔溃疡,徐超等用双黄连粉针剂滴注的病例口腔粘膜出现白膜反应及溃疡的发生率较单纯放疗组明显降低(P﹤0.01)[7]。徐汉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口腔炎,1次20ml,1日3次,有效率为92.48%,而洗必泰含漱液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有比较显著差异(P﹤0.05),且临床研究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8]。疱疹性口腔炎是小儿常见的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口腔黏膜感染,传染性较强,可单独发病,也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宋金玲等采用更昔洛韦与双黄连口服液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止痛总有效率为100.0%,优于予α-干扰素对照组的80.0%,体温及口腔疱疹、牙龈红肿减轻改善情况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9]。
1.3牙槽炎
牙槽炎又称干槽症,中医称齿窟症,是拔牙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牙槽炎的发病率达10%~30%[10]。翁春辉等将双黄连粉和西瓜霜粉剂按1:1比例制成混合,用明胶海绵粘取混合粉,置于拔牙创内,其镇痛效果和治疗效果都明显优于采用碘仿纱条的对照组(P﹤0.05)[11]。姚嫣用双黄连粉与甲硝唑粉按1:1比例混合用于预防干槽症,取得了良好效果[12]。
1.4牙龈炎
牙龈组织的急慢性炎症称为牙龈炎,其发病率高达70%~90%,表现为牙龈出血,红肿,胀痛,继续发展侵犯硬组织,产生牙周炎,包括牙龈组织的炎症及全身疾病在牙龈的表现。刘小青等采用双黄连牙膏治疗单纯性牙龈炎,10天后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仅为16.7%,用前药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3]。
2双黄连制剂抗口腔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双黄连制剂由金银花、黄芩和连翘组成,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连翘酯苷A、黄芩苷、绿原酸和连翘苷等。药理实验证明,双黄连制剂对口腔病原微生物有较强的杀灭和抑制作用。
2.1抗菌作用
孙萌等对双黄连气雾剂抗口腔厌氧菌及致龋齿常见菌影响的研究表明,双黄连气雾剂对微小消化链球菌、小韦荣代球菌、产墨素拟杆菌、牙龈拟杆菌、乳酸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14]。陈百泉等通过观察双黄连含片的抗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双黄连含片对金葡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5]。田乐等对黄连口服液中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不同组合,观察各活性成分组合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茵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4种主要活性成分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权重依次为:黄芩苷﹥连翘酯苷A﹥绿原酸﹥连翘苷;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权重依次为:连翘酯苷A﹥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对真菌代表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权重依次为:黄芩苷﹥连翘酯苷A﹥绿原酸﹥连翘苷[16]。
2.2抗病毒作用
陈百泉等对双黄连含片在体外抗病毒研究,药物浓度在50mg/ml时可完全抑制包括流行性腮腺炎病毒(MEV)、单纯泡疹病毒Ⅱ型(HSV-Ⅱ)在内的5种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表明双黄连含片在体外感染实验中有较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双黄连含片的抗病毒作用与双黄连颗粒相同,优于阳性对照药盐酸吗琳呱片[17]。易世红等证实双黄连粉针剂具有明显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Ⅱ型、单纯疱疹病毒Ⅰ及Ⅱ型的作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水泡性口炎病毒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8]。
3双黄连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机制
3.1抗菌、抗炎机制
丛凤英证实,双黄连粉针剂可以提高血清溶菌酶的含量,提示双黄连可能激活了单核细胞的分泌功能,使溶菌酶大量释放,从而水解细菌细胞壁中的黏多肽使其死亡或裂解,起到抗感染作用,这可能是其抗感染的作用机制之一[19]。牙周病原菌的内毒素及其脂多糖(LPS)是G-菌所独有的致病因子,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牙周病的发生与发展[20]。姜庆城等用鲎试荆法测定双黄连注射液所致大鼠和人体血浆内毒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双黄连注射液可明显降低动物和人体血浆内毒素含量,延长内毒素休克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对内毒素所致大鼠的肝、肺、肾等损害具有保护作用[21]。刘巧等建立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生物膜(BBF)的模型,并考察注射用双黄连对BBF形成的影响及抑制作用。在特定的条件、方法下分别对细菌单独培养和细菌与提取物共同培养,通过酶标仪测量其OD值来考察BBF的生长能力。结果证明注射用双黄连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BBF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22]。
3.2抗病毒机制
李薇等研究表明,双黄连注射液对HSV-I型脑炎模型的病变有明显抑制作用,HSV-I的DNA拷贝数及肌酸激酶定量明显降低,说明双黄连可通过减少病毒DNA的复制,对HSV-I型脑炎模型的病变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23]。姜光域等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标准剂量10%的双黄连口服液可明显抑制HSV-IgD基因mRNA的转录,选择性抑制HSV-IDNA的合成。双黄连口服液抗HSV-I作用的机制有3种可能:抑制病毒向细胞吸附;选择性抑制感染细胞中的HSV-IgD基因的复制,抑制感染细胞中的HSV-IgD基因的转录及HSV-I病毒蛋白的翻译;具有PTKs抑制剂的作用,从而使宿主细胞抵御病毒感染[24]。
4结语
目前,口腔疾病预防或治疗所用药品种类较少,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地显现其不足,对口腔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且毒副作用较低的单味、中药复方制剂、中药有效成分或部位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众多研究资料表明,双黄连是预防和治疗细菌、病毒感染较好的制剂,特别对于某些抗生素治疗无效以及对青霉素过敏者,是一种较有前途的抗感染制剂。但是,双黄连制剂在口腔医学的专门应用和研究较少,并且有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双黄连制剂由金银花、黄芩和连翘组成,成分复杂,发挥其各种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还不够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深入研究双黄连的化学成分,在口腔疾病中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可以为减少菌斑、防治口腔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或保健品研发提供基础实验依据,为口腔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周祉延 牛凤菊 单位: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
一、口腔实验教学的改进
为了能够改变这些以往在实验教学中出现的严峻问题,有效提升高职口腔实验教学水平,我院口腔教研室各位同仁在深入思考高职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特点及学生学习特点的前提下,在口腔各临床专业课实验实训中实施了多项实验教学改进的重要举措,有效的提高和保证了口腔医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受到了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现将我院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几项突出的教学改进措施及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贴近真人的面部及口腔仿真实验的应用
贴近临床实际在仿真环境中模拟口腔操作流程是我院实验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口腔仿真头模用于实践教学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仿真头颅模型系统包括连接在操作台上的仿真头颅模型、面颊部软组织、可替代人造牙的上下颌以及高低速手机、三用枪等配套设备,能够很好地模拟临床真实环境。这些设备的使用避免了实际操作而产生的紧张和恐惧,克服了不规范的临床操作习惯;通过实验结果与实验过程相互结合的综合评价,对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反复的演练和强化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使用口腔器械的熟练度和方法实施的正确性;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也能够通过规范和准确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示教,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临床操作习惯,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实验教学能力,从而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2.口腔医学试题库建设与口腔试验考核相结合
近年来我院口腔教研室在深入分析口腔助理及执业医师实践考核大纲的基础上,建立了我院口腔医学试题资源库。教师在学生平常的实践操作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各类实验教学中随机进行理论测试,测试过程贴近临床执业医师考核过程,采取分站过关式考核,每站的试题均由本人随机抽取,杜绝泄题漏题及主观性偏强的不利影响,真正考核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意识和能力,使近年来我院毕业生执业资格考核过关率有了普遍的提升。
3.教学做一体化在口腔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口腔实验教学能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是实验课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为此我院近年来聘请我市优秀的口腔科医生来我校担任多门口腔主干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通过在实验教学中以临床任务为导向,已解决临床问题为实验教学的突破口,贯彻了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典型病案的情境中加深了临床操作要点的认识理解,并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马上印证自己的理论实践结合的能力,教师更能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当场进行纠正,现场解决学生的多种疑问。
4.通过实训积极参加口腔技能大赛和临床实习前准备
针对患者和用人单位对实习生和毕业生临床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的实际情况,对我院口腔专业在校二年级学生开展了口腔技能大赛。学生们抓紧宝贵的实践操作机会,在实验室里相互切磋技艺,通过交流体会共同提高。例如学生在完成一种修复体后,先让学生自评,自评时简要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成功及失败的经验,这样不仅可以对实训成果进行巩固,教师还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找出实训中出现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对于实训方案进行改进,从而促进学生实训技能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口腔实训室还利用假期对即将参加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学校聘请各医院的口腔科临床医生对实习前存在的多种问题给予指点,并且对于临床常规操作流程和要点予以辅导和复习,使学生在临床实习前能初步具备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满足各医院临床工作的要求。口腔教研室还选派多位年轻教师至临床一线顶岗实习,通过高职国培项目到兄弟院校学习实验教学的新方法、新思维,不断提高实践操作水平,以利于今后更好的开展实验教学。
二、口腔实验教学今后的努力方向和规划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慕课等多种现代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孕育而生,如何合理使用各种信息(文字、图像图形、视屏及动画)整合,建立口腔实验教学资源库,从而增强实验教学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如何有效实施口腔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建设进而更好的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是今后工作需要改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紧抓实验教学改革这条主线,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寻找新方法、新思路,口腔实验教学一定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作者:潘霞 庞乐 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1方法
1.1调查对象
在2014年3月~2014年5月期间,对某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生168人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66份,有效率98.81%。其中男生72人,占42.85%;女生96人,占57.15%。平均年龄(20.47±2.05)岁。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于1975年编制。该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情绪、思维、感觉直至人际关系、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均有所涉及。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很轻: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没有:自觉并无该项问题(症状)。该表用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诊断,也可以做精神病学的研究。本研究中,自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11。
1.2.2症状自评量表质量控制和统计学分析方法。症状自评量表是科学化的标准问卷。问卷调查人员都经过专业心理培训,给被调查者发放问卷前首先向被调查者讲明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调查使用了无记名方式进行,并在规定时间内当场回收了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是将全部统计数据输入计算机中,利用现有的SPSS13.0统计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1.3结果
口腔专业医学生与国内青少年组常模比较,躯体化因子、焦虑因子、恐惧因子、偏执因子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P<0.01),如表1所示。
2讨论
口腔科医生是一个特殊医学职业,要求从业者责任心强,工作风险性大,这些都要求口腔科医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医学专业具有专业性强、学制长、内容繁多、学习任务重以及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等特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经历3次角色转变:(1)新生入学后由被动学习的中学生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大学生;(2)由普通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转变为素质全面的口腔科医学生;(3)通过临床实践由高素质的口腔科医学生转变为合格的口腔科临床医生。在这些转变过程中,如果存在所学知识不牢固,临床实践动手能力差时,很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与国内青少年组常模比较,躯体化、焦虑、恐惧、偏执均显著高于国内青少年组常模,说明在这些方面,口腔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注意。
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整体教育相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当做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许多课程都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和《神学》等,这些都是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条件,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考虑到他们专业的特殊性,这样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医学生的特点来安排,在低年级医学生中可以进行社会交往和适应性的心理教育,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择业心理和挫折方面的教育活动。课程目的是使医学专业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坚忍不拔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加强承受失败的能力和在社会交往中的适应能力,使医学生有健康的身心和心理。
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分段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新入学的口腔医学专业新生首要任务是尽快进入大学生的角色,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尽快从陌生到熟悉、适应,为大学阶段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这个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激励、自我加压、广交朋友,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辅导让他们了解“毕业就失业”重压,要早日对职涯进行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各种抉择时游刃有余。引导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特长和潜能对自身条件等作出客观评价,培养克服各种挫折与困难的能力,实现人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高年级的口腔专业医学生以解决情感问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如何体现自我价值等问题为主。很多案例都表明医学生因恋爱引发的情感危机会诱发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有个别学生会因此走向极端,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在临床实习期的口腔专业医学生而言择业心态的调整至关重要。在临床实习时期有必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防止实习期医学生走入心理误区、达到自我价值与社会需求的统一。口腔专业医学生在就业阶段的心理健康状态主要表现是他们注重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但普遍缺乏埋头苦干、甘于寂寞的心理准备,有较强的自我价值观念但把控的能力较弱,有为人民解除病痛的理想却对实现中医患关系问题无从下手。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毕业生释放压力,转变就业观念。
其次,面向医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和讲座。在高校开设心理学课程和讲座,有利于医学生全面、广泛地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使医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处理,而不是盲从或者从众,这些对医学生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建立咨询机构。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从80年代开始,陆续开展了高校心理咨询活动,为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咨询机构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推广,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督促学校加强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比较有效的措施是建立固定的心理咨询单位并以它为中心,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信息系统,全面指导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医学院校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可以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是优化医学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途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部分。心理咨询组织机构的主要任务是:(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2)组织进行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提高医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3)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及时发现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咨询者有时并不能直接帮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医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是与有心理问题的医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途径,通过不断的互动使有心理问题的医学生自我认识问题并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解决问题,最终目的是授之以“渔”,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影响不断扩大。
建立医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既可以使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据可查,也有利于心理辅导老师更好地掌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倾向,有利于辅导老师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了解,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要求。医学专业学生是医药卫生事业的生力军,他们的医疗能力、创新精神、心理健康水平关系到医学的发展。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和广大医务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帮助医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实现自我管理、处理好恋爱、交友和工作的关系,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从事医疗卫生工作,能够团结协作,处理好医患关系,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服务于广大患者,不断提高疾病的诊疗水平,满足当代医学要求。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服务行业整体素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医学院校德育得以整合与实现的关键。通过在校期间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调节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还可以为培养口腔医学生成为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曹钰 夏登胜 万领 牛莉丽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综合科 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口腔科实习的本科生、大专生和参加住院医师培训的住院医师共68人。其中男性22人,女性46人,平均年龄(22.8±2.5)岁。
1.2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
本课程教学形式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录像观摩及现场实践。
案例分析:教师在课前将事先准备好的医患纠纷案例交给学生,同时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如该案例为何出现医患纠纷患者有何心理状态、医师有无失误、该矛盾应该如何沟通解决等问题,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开动脑筋,寻找解决该纠纷的方法。上课时抽取学生讲述自己的准备的答案,并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最后由老师分析总结。
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医患沟通技巧,设定好实际的医疗场景,学生分别扮演医师、患者、患者家属等角色。体验各方在医患矛盾中不同的心理历程,体会医师在医患沟通中使用的语言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否得当。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思维训练。
录像观摩:请学生观看实际临床实践中,自己和病人医患交流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病史采集中技巧应用、如何有效建立医患关系、如何向患者解释病情和诊断、协商治疗的技巧等。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现场实践:组织学生到分诊台、门诊办公室等实践观摩,观察医患矛盾的处理实例,提高医患沟通的实践能力。
2结果
2.1教学效果评估
在临床实习或住院医师培训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判定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强弱及获得实践课程设置的反馈。学生普遍能够积极参与医患沟通的实践课程,完成课前的案例准备。在教学中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学生全部参与调查问卷的填写,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2问卷调查结果
(1)对自身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估: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研究对象中,住院医师的得分略高于临床实习的本科生或大专生,但差异无显著性。85.3%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了用语言和患者沟通的能力,73.5%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控制问诊时间,58.8%的学生认为自己受情绪多变的患者影响较小。最有把握的沟通内容包括:用礼貌用语问候患者,询问就诊的原因,向患者交代治疗后可能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2)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收获:79.4%的学生认为医患沟通实践课程提高了临床沟通意识,77.9%的学生认为掌握了医患沟通的技巧,52.9%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对患者的理解和关爱,41.2%的学生认为促进了专业的学习。(3)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形式:当问及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形式时,95.6%的学生选择多种形式相结合,69.1%的学生选择角色扮演,64.7%的学生选择录像观摩,55.9%的学生选择案例分析,42.6%的学生选择现场实践。(4)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性质:对于本课程性质的看法,52.9%的学生希望是必修课程,42.6%的学生希望是选修课程,4.4%的学生表示均可以。(5)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授课时间。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3.2%的学生认为医患沟通实践课程应安排在生产实习阶段。36.8%的学生认为应贯穿生产实习至住院医培训的整个阶段。
3讨论
3.1开设医患沟通技巧课程的必要性
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是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需要,是医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开设医患沟通技巧课程,顺应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了医学生人文知识的教育。真诚、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也可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同理论课相比,医患沟通技巧的实践课程更有针对性,能使学生体验真实的医疗场景。通过具体的案例、扮演的角色或医疗现场真实的事件,增强医疗实践中和患者的沟通技巧,帮助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3.2医患沟通技巧实践课程的授课形式
本研究借鉴了89所院校采用的基本交流技能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开设医患沟通技巧实践课程,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录像观摩及现场实践。从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多倾向于多种形式结合,其中角色扮演、录像观摩最受学生欢迎。91.2%的学生认为录像观摩有助于帮助发现被忽视的沟通细节问题。
3.3医患沟通技巧实践课程的考核形式
本研究中,对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估主要依靠自己填写的调查问卷。虽然获得了一些有效的信息,但主观性较大。将来,建议增加客观性的评价。如李娟等翻译和引入国际上的SEGUE量表,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进行评估,增加了结果的客观性。还可考虑采用过程性评价(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态度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录像纠错等)相结合的方式等。
4小结
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师职业生涯中必备的能力,需要医学生及低年住院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应用,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医患沟通技巧及结果。医患沟通还可以从病案记录中得到表达。例如手术前的沟通可以用手术知情同意书表达;麻醉前的沟通可以用麻醉知情同意书表达;抢救的沟通,可以用抢救告知记录表达。因此,病历记录的质量也是医患沟通教学中的重要项目。这样可促进“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及其医疗模式的形成。
作者:周璿 周源 王左敏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
1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院是医、教、研结合的专科医院,学院没有设置专职的带教教师,目前实习生带教工作均由临床医生承担,除教学和临床任务外,每年还需要完成一定量的科研任务,临床和科研的压力对带教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一方面,繁重的临床和科研任务可能会造成带教教师精力的分散,临床带教工作费时费力责任大,但带教的教学效果却没有被纳入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而像科研能力却成为考核的主要标准,这使得一些教师产生了敷衍和应付的工作态度,把带教视为一个简单任务,不认真备课和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操作病例,并最终导致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不够。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考研”占据了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一些学生认为考取研究生比实习要重要,临床操作只要出科考试合格就行,在临床实习中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极大的影响了临床实习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患者的法律意识逐年增强,这也给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患者会不满甚至拒绝实习生为其诊疗,这也间接造成了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培养不够、看得多动得少的局面。
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培养质量的具体措施
2.1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是临床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素质临床医生的基本保证,随着我院的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每年都有新的年轻教师承担理论和临床的教学任务,为了更好适应从临床医生到临床教师身份的转变,适应从自我学习到教书育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转变,承担临床和理论的教学任务,我院也在逐年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临床操作的独立性较高,口腔医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综合医疗、器械、技工、审美等多方面的实践能力,院系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任务,先由各个科室推荐授课教师,然后经院系对所推荐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和资质的审查,审查合格后方能确定。我院挑选的临床带教老师一般要求从事临床工作2~3年的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者优先,同时还应有较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医风医德高尚,责任心强,富有敬业精神。带教教师在授课前严格执行试讲制度,试讲过程中学院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进行指导点评,试讲通过后方可进行授课活动。各教研室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在每个实习周期开始前首先由科室或教研室组织有经验的高年资教师进行临床带教的示教,对青年教师进行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传、帮、带,同时学院定期组织有临床经验的医生开展院内学术讲座,传授临床经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为保证临床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另外,教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与学的能动性,教学相长,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带教工作,具有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为人师表的工作态度,而且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应注重病史采集、口腔颌面部检查及各临床各学科基本功的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由易到难的为学生挑选合适的临床病例进行操作练习。另外,带教老师还应能把教学与实践结合,活学活用,把各学科的前沿知识、新技术、新观点带入实习教学中。实践表明,带教老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是做好临床带教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我院正逐年强化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和范围,逐步纠正部分临床教师重医疗、轻教学、重科研的思想倾向,并把临床教学工作纳入优秀教师的评比范围。
2.2严格临床实践纪律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教育的最后阶段,是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树立医风医德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日后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实习阶段,学生既要巩固理论知识,又要不断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同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4]。学院要求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应学习医院有关医风医德的培训知识和医院各科室的规章制度,学习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和典型医疗纠纷案例,实习期间严格执行考勤和请假审批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现在学生中的“就业热”和“考研热”等客观存在的问题,教育学生摆正实习与就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等问题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树立优良学风;教育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劳动纪律,科教办定期抽查学生的出勤率,了解实习情况,注意对实习学生的引导和管理,及时与学生沟通,尽力帮助解决实习期间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减少对临床实习质量的影响。
2.3明确教学实践目标和任务在我校近日印发的《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实践教学管理规定》中明确了我校临床实践教学总体目标要求、主要环节工作任务、学生考核评价办法,首次提出开展“早期接触临床”、“实习前临床技能综合培训”、“毕业回归综合训练”等环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完善了课程见习、毕业实习等教学过程管理措施。还引入了迷你临床评估(Mini-CEX)、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客观结构化考核(OSCE)等方式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加强医学生“三基三严”培养训练,构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外,学校今年组织各学院师资力量重新对各学科教学大纲进行制定,口腔医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对各主要临床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大纲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修订和完善,以新的教学大纲指导规范临床实践教学。
2.4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对临床实践教学考核的评价包括对带教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学生完成实践教学目标的评价这两方面。其中,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促进教师达到教师基本素质和教师职责的必要手段,其内容主要包括考核教师的思想政治表现、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和教学工作量等。而在学生实习期内,则由各教研室定期组织实习学生进行典型病例讨论,科室轮转之前进行出科考试,由带教老师和科室主任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进行点评;实习期满后再由学院统一组织综合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并计入总成绩。通过各级考核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总结自己的收获,发现自己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5加强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学院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配齐必备的设备设施,补充教具模型、购置仿真头模、更新教学耗材,在课程教学中认真开展临床技能仿真教学训练,并将其贯穿于临床实践教学各环节。目前我院已建立了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口腔临床实验室。实验室配备的治疗系统中的电气系统、快慢手机、光源、喷水冷却等均完全模拟临床,学生可以在此进行多种临床操作的训练。另外本实验室的临床技能仿真教学系统,既有牙齿模型、治疗系统模型,还有先进的仿真头模系统,可真实的模拟患者的颌面部、头颈部及开闭颌运动,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真实的操作感受。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我院在实验课授课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PBL教学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之,加强临床实践教学的管理,提高带教质量,注重实习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适应口腔临床医学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对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作者:孙晓瑜徐燕江崇英李为何昕张雷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安徽省口腔疾病研究中心实验室
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介绍及课程设置
各大院校主要采取“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的形式,实施三段式(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教学体系。第一学年学习基础模块;第二学年主要学习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如牙体雕刻技术、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等。第三学年在义齿加工中心进行实习。总体来说口腔医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一定的相关性,口腔医学技术以口腔医学作为专业基础,同时口腔医学主要侧重在口腔医学基本理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重点主要在修复制作技术层面。
2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对象数量和质量
2.1两个专业教育对象的数量对比据权威资料显示口腔医学以及口腔医学技术作为当今社会炙手可热的两个专业,在教育对象的数量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我国的口腔医学事业发展,以及产生新知识和促进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2两个专业教育对象的质量对比从教育对象质量上来看,两专业招收学员均为高中起点,并无明显区别。但是由于口腔医学专业报考人数超出计划招生,存在一定的择优录取。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由于未达到计划招生数量,部分学校为了达到计划招生数量,存在降低录取分数线而扩大招生。
3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就业情势
3.1口腔医学专业的就业情势根据我国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表显示,目前我国儿童(5岁)乳牙龋病患病率为76.55%,学生(12岁)恒牙龋病患病率45.81%,学生(12岁)牙龈出血检查率为38.04%,成年人(35~44岁)牙结石检出率为94.15%,累计牙病患者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几乎没有人终身不患牙病,治疗牙病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根据可靠调查显示,我国中老年人人均牙齿缺失数目为2.6颗,老年人人均牙齿缺失为11颗,6.8%的老人是无牙颌。然而在我国,口腔科医生的任务是艰巨的,面临的工作强度是巨大的,口腔科医生与人口的比例是1:40000,国际公认的合适的口腔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比例应为1:2000。我国现有口腔医生2.5万人左右,与此同时却有25亿颗牙齿待充填,6亿颗错颌畸形待矫正,10亿牙周病患者有待治疗[2]。面对如此大的市场缺口,口腔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是容易的。
3.2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就业情势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调查显示,全国35~44岁年龄段人群牙齿缺失率为37.0%,义齿修复率仅为11.6%;全国65~74岁老年人牙齿缺失率为86.1%,义齿修复率仅为42.6%。据专业人士分析,口腔修复医师与口腔技师比例应达到1:2才能保证修复体质量[3]。但据调查,从业人员大多未经正规专业教育,缺乏系统的口腔修复理论和技能专业培训,业务素质较差,严重影响了义齿制作质量,因此,从满足口腔医疗市场不断发展的角度来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是非常容易的,社会的发展需要这样的高素质人才[4]。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的选择上也是多元化的。技师——可以在大医院口腔科或口腔专科医院技工部从事义齿加工工作,也可去义齿企业加工中心,从事义齿的制作。据可靠资料显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约90%左右在大城市工作[5]。
综上所述,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都是当今社会炙手可热的热门专业。无论从教育模式,教育对象的质量以及就业的情势上都是非常相似的。但是由于在招生数量以及群众对两个专业认识的偏差,民众普遍认为口腔医生是光鲜的职业社会地位高,口腔修复工是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低,导致大部分学生报考口腔医学专业,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导致口腔医生过剩,而修复工短缺的局面出现。
作者:邵建民杨旭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