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6 04:10:51
导语:在民营经济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制约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根源因素分析
(一)区位特征分析1.地缘特点分析本文所阐述的东北地区是指包括我国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三个省份,土地面积7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8.2%。从自然地理区位来看,东北地区处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东邻朝鲜、北接俄罗斯,西连蒙古,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具有参与国际经济发展的地理优势[3]。但就我国国内版图来看,东北三省是远离沿海的内陆省份,交通相对闭塞,无论在地理、气候、文化、历史等方面都与我国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割裂性。东北地区远离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繁荣发展地区,受其经济辐射效应几乎为零,为其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局限性。2.自然资源特点分析东北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同时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煤炭资源。建国初期,东北地区的钢铁、纯碱、烧碱、变压器、原煤、原油、电力和水泥等产量居全国重要位置。伴随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多年来始终采取粗放型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资源的消耗和枯竭,经济发展面临停滞和不可持续性。由于长期的粗放型资源开采,东北地区资源开发的高峰期已过,自然资源严重枯竭,生态环境遭遇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正面临资源枯竭带来的一系列的后续问题。2002年国务院确定的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中,东北地区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有16个,占总数的36.4%。3.思想观念特点分析东北地区是我国最早进入计划经济体制,最晚退出的地区,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导致东北地区居民观念仍具有较强的计划经济思想惯性。人们在思想上偏重于国有经济,计划经济思想强烈,特有的“黑土地思想”导致东北地区百姓开放意识、商品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较差。同时在改革开放之初,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认识不足,对民营企业重视和支持不够,服务意识较差,政府官员的官本位意识较深,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发展。
(二)所有制结构特点分析建国初期,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工业基地”,国家不断地将一系列的重点项目建设在东北地区,“一五”“二五”期间建成大批大型国有企业,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重要支柱,是我国国有经济最集中的地区之一[4]246-271。60多年来,面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东北地区的体制性、结构性、阶段性矛盾日益显现,内生增长力量受到抑制,东北地区国有企业逐步走向衰退,但自始至终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严重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直至今日东北地区市场机制尚未充分得到发挥,延缓了市场化进程,严重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空间。2005年东北三省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171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673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15.57%,创造工业产值11911.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3.23%。受东北地区所有制结构特点影响,国有企业控制较多产业,民营经济必然会受到排挤。因此,东北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小,无论是政府扶持力度、人力资源投放还是金融投资等方面,都受到严重制约。
(三)产业结构特点分析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工业基地,“一五”、“二五”期间在国家倾斜政策和大规模投资下,形成了以汽车制造、化工、冶金为支柱的三大产业,重工业发展突出,第一、三产业发展薄弱,产业结构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东北重工业基地的第二产业已经呈现出衰退态势,但由于东北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远超过第三产业,而且第二产业多数为投入大,产出慢的行业,进入的门槛较高,因此民营经济很难进入,经济衰退态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尤其是国有经济在东北国民经济占比中明显偏大,国有企业多数集中在第二产业,挤出效应导致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只能集中在附加值较低、技术和资金门槛较低的第三产业。
二、发展东北地区民营经济的优势因素分析
(一)具备优良的基础设施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前是我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具有完整的重化工业生产和配套体系,当年国家大量投入的基础设施,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5]。与其他地区比,东北地区拥有完善和高密集的铁路网,沈阳铁路枢纽更是在铁路客、货运量上名列前茅。东北南部拥有海岸线2178公里,已经逐步形成东北亚航运中心,不仅有大连港,还有新的亿吨级大港营口港,以及具有发展潜力的锦州龙栖湾港、丹东海洋红港和葫芦岛石河港,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东北地区民营经济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二)具有优秀的人力资源东北地区具有大规模的国有企业,这些发展成熟的国企中具备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这些工人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较高,是技术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当面临国有企业改革,工人下岗,这些劳动工人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优秀的劳动力。另外,东北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较高,集中了大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目前拥有普通高校154所,占全国普通高校的11.3%,本科院校78所,占全国本科院校12.4%;专业技术人才210万,占全国技术人才10%[4]246-271。教育综合水平和科技力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国有企业改革机遇东北地区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国家曾大力扶持东北地区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国有企业拥有巨大的资本存量,并培养和聚集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和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资源配置发生改变,而东北地区国有企业转变较慢,相当一部分的国有企业资产呆滞、效率低下。当这些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退出后,所形成的产业空间、国有资产和大量的下岗人员,都必须而且只能由民营企业来承接。通过民营企业将这些生产要素重新整合,不仅为国有企业保值增值提供保障,也为民营经济的资本扩张和行业拓展提供条件[6]。
三、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一)采取外向型发展,突破区位限制东北地区的地理区位虽然远离我国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受到辐射效应几乎为零。但其东临俄罗斯、韩国、日本,是东北亚中枢地带,是我国参加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合作的前沿阵地,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区位优势,加强与俄、韩、日的合作与交流,开展多边贸易合作、参与东北亚国际经济开发,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吸引外资,加强与外资企业合资合作,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当前由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各国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垂直型经济合作与分工提供可能。因此我国东北地区利用区位优势,即可发挥优厚的加工工业基础,承接日本和韩国的产业转移,也可利用俄、蒙、朝的资源优势,加强产业加工发展[7]。1.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改变粗放生产方式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多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主要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采取粗放型生产模式,生产技术落后,产业链条短,加工度低。因此,充分利用毗邻俄、日、韩三国的地理优势,以提升生产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为出发点,通过从俄、日、韩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等方式,建立新型精细化生产模式,将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之后,再将产成品出口到国外,最终达到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市场的目的。由于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能更好地发挥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根据需要有效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大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引进外资,增强与外企合资合作东北地区大型国有企业主要从事重型机械制造和化工业,行业准入门槛高,因此一般民营企业很难进入,即使想为大型国企生产配套产品也会受到技术制约而很难完成。东北地区利用区域内生产要素和优势产业,以及为大型国企生产配套产品的契机,大力吸引外资进入,采用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合资合作的形式,提升企业综合能力,在生产和管理方面达到为大型企业配套要求,与此同时可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生产技术落后等问题。
(二)积极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东北地区是国有经济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这些国有企业大多控制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国家对其大量的资产投入使得这些国有企业拥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企业管理构架。因此积极参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是发展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深化,国有企业结构调整缓慢、部分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迫使国有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国企改革势在必行。民营企业积极把握改革机遇,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控股、收购、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借助国企改革红利,以低成本吸纳资本,迅速扩张并壮大,将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切入点,国有企业改革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机结合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目前东北民营经济发展具有规模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发展劣势,注定民营经济很难取代国有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根据不同行业中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比重确定主导企业,实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产业内和产业间的配套生产和协作,充分利用东北地区国有大型企业的优势和机遇,发展产业链和中小企业配套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三)优化产业结构建国以来,东北地区就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第一产业在东北地区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近些年来农业发展逐步走向衰退。因此,利用民营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农业发展问题和民营经济发展出路的有效路径。由于民营经济主体灵活可以采取独办、联办以及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产业结构。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在第三产业具有明显优势,除了在传统服务业具有数量优势外,在现代服务业和新型产业也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因此东北地区民营经济要由传统的第三产业向现代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物流配送、信息咨询和要素市场等为代表的现代第三产业转移。要把第三产业发展与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生产服务业。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在未来发展中,必须整合自身的特点和东北地区制造业主导因素,大力发展外包服务业,提高服务的质量,以获得更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作者:马嵩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一、当前我国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障碍
近几年来,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存在诸多发展困境,有民营经济本身的问题,也有政治层面方面的制约因素。在本身问题上,如:起步水平较低,原始积累不足,低水平重复投资较为普遍;投资盲目性较大、追求目标短期化;职业操守不强,不正当竞争、制假造假、损害环境等现象时有发生;多数民营经济发展缺乏长期战略和长远眼光,科技含量不高,人才储备不足等。本身存在的问题需要自我改进,而政治层面的制约因素则需要党和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扎实推进政治改革。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存在的对政治层面制约因素大致有:其一,政府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监管随意性大。“依权监管”的模式明显,难以过渡到“依法监管”上来。导致民营投资的管卡多、手续杂、费时长,增大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交易成本。造成在政府对民营经济的监管上不作和乱作为的现象频繁,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该管的没有管好,不该管的乱管。这需要我们明确政府的监管职权,把监管职权限制在法律的范围内,依法惩处政府在监管问题上的不作为和乱作为。其二,在“市场准入”上实质性不公平待遇。目前,许多领域对民营投资虽没有明文规定的限制,但是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与国有经济甚至外资经济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政策差异。民营经济在投资领域、能源供应、贷款支持、征用土地、人才使用等方面与国有经济、外商经济享有同等待遇的相关政策也不完善或难以落实,多数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上,缺乏制度和法律性约束。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曾对《瞭望》周刊说:“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最大的改革红利,就是政府能够给企业发展创造一个非常透明、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其三,财税政策不平等。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财税政策是不平等的也是众所周知。现在我们发现,民营经济对国家的财政税收贡献大,相反国有垄断性部门的收入上缴比例却不高,利润多办成了企业内部员工的工资福利。这与国有经济的定位是严重不符的。其四,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表达政治诉求的途径不宽泛,政府决策的影响力不够高。
二、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的政治诉求及其政治参与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民营经济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和法律上层建筑是实现经济利益的重要保证,是经济利益最为可靠的保护闪。政治参与和政治诉求无疑是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马云说:“中国企业家不懂政治,就做不好经济。”著名地产商冯仑多次说过,要与政府谈恋爱,但不能结婚。
(一)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的政治诉求。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家如梁稳根、冯仑、张瑞敏、许小年等频频发声,呼吁政府给予民营企业家更多的政治权利。如:“人大常委中为什么不能有民营企业家?”、“为什么政协常委中只能有三个民营企业家的名额?”、“希望给予民营企业家明确的政治身份”类似的言论反复出现。《中国企业家》杂志研究部在十八大之前针对“民营企业家最关心的问题”做了一次调查。按回收问卷统计,民营企业家们最关心的问题依次是:1,降低企业税收负担,41%;2,拓宽民企融资渠道,33%;3,切实保护私人产权,26%;4,打破所有制歧视,20%;5,采取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15%;6,分配改革,缩小贫富差距,15%,7,国企改革,改变“国进民退”现象,11%;8,减少政府过多干预,9%;9,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5%。十八大已经召开了2年多,很多政策也相应做了调整,但是很多体制性的障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解决得了的,很多问题到现在依然存在着。不过也有一些民营企业家表达的政治诉求与当今中国国情和政治气候不相一致,比如个别民营经济主张私有化运动、主张宪政民主等等自由化思潮,我们应该慎重对待。
(二)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实现其政治诉求和政治目标的重要手段。?政治参与的一般意义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手段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媒体发生,表达政治诉求。报刊杂志、记者专访、公开发文、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是表达政治诉求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表达的政治诉求传播快、争议大、影响深远。二是参加或组建各种非政府组织(利益集团)如协会、商会对政府决策产生政治影响。三是参加政治选举,直接和间接表达政治诉求。一部分优秀的民营企业家通过选举或者任命的方式获得一定政治职务,如工商联成员、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等,可以直接参与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但是比例和级别问题仍然当前民营企业家关心问题。
三、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的政治诉求的合理性分析及其政治改革的选择性
政治诉求是政治改革的重要参考材料。但是政治诉求不一定都是政治改革的内容,关键是看政治诉求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对今天的中国而言,就是民营经济的政治诉求是否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要求。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所载的10大关心问题和近年来一些企业家言论而言,大多数诉求的合理的,也是我们必须加大力气改革的。比如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拓宽民企融资渠道、切实保护私人产权、打破所有制歧视、采取新经济刺激政策、分配改革,缩小贫富差距、减少政府过多干预等等,这些问题不改革,势必会阻碍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但是在政治改革中我们也得慎重考虑一些政治诉求的合理性问题。因为一些言论和政治诉求与当前自由化思潮有相似之处。一是划清合理政治诉求与主张全盘私有化的界限。就民营企业家关心的“国退民进”问题而言。首先,国有经济必须控制的领域和范围要明确具体。其次,以前由国有经济控制,现在可以适当放宽让民营资本进入一些领域和行业。其三,这些行业和领域主张扩大私有化的范围会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私有化会不会造成利益格局固化,贫富差距等。二是划清合理政治诉求与主张西式民主与多党制的界限。当前一些公知打着保护私财、推行“真民主”的旗号提出很多不合时宜的政治主张,一些民营企业家也参与进来,影响较大。比如:近年来政府和房开商在土地征用和房子拆迁问题上不依法办事,屡屡酿出事端,他们打着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旗号出发提出私有化才是真正保护私有财产的有效方式;一些企业家公知不深刻了解中国的政党制度和历史文化因素,大肆渲染共产党的“实质上的”是造成中国今天诸多问题的直接原因,盲目提倡西式民主,迷惑相当一部分人。三是要仔细研究民营企业家参政的比例和级别与政权性质是否会改变的问题。民营企业家参政无疑有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这也是必须的。企业家也是人民,人民代表自然有企业家代表,这是毋庸置疑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工商联、各级人大和政协都有民营企业家比例。如何才能使民营企业家有效地参政议政,这是需要深入研究和考虑的。
作者:韩玮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内生增长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
内生增长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主要研究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率的内生因素及其增长机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因对员工开展教育、培训等活动形成了人力资本,因研究与开发、创新等活动形成了知识积累与技术进步,基于此,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主要源自于内生因素。PaulRomer(1986)提出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他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是知识和技术研发,提出了以知识生产为基础的知识溢出模型。[2]RobertLucas(1988)提出将人力资本积累引入内生增长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及技术水平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3]在此基础上,Romer(1990)提出了第二个内生增长模型,经济增长需要投入包括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技术在内的四种内生因素,同时,分析了研究与开发(R&D)对经济增长的积极贡献。[4]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理论家开始在垄断竞争假设下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提出了新的内生增长模型,主要包括:产品种类增加型内生增长模型、产品质量升级型内生增长模型、专业化加深型内生增长模型,从而为内生增长理论打开了新的篇章。在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积累相互作用的方向上,HuwLloyd-EllisandJoanneRoberts(2002)建立了一个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相互作用的双引擎增长模型。[5]他们把知识分为3种不同的形式:技术部门的前沿知识(frontierknowledge)、通过教育和经验获取的内化于个人的知识(knowledgeem-bodiedinhuman),以及教育系统中的公共知识(disembodiedknowledge)。StephenKosempel(2004)提出了类似的创新与人力资本积累相结合的模型,人力资本积累都是内生决定的。[6]在技术变化方向上,DaronAcemoglu(2002)在PaulRomer(1990)和GrossmanandHelpman(1991)的产品多样化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企业的研究与开发部门能够自主选择利润最大化的技术进步方向。[7]Acemoglu(2007)进一步讨论了技术进步的方向。[8]综上所述,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是由内生因素决定的,这些内生因素包括:第一,获取新“知识”(包括创新、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等);第二,将新知识运用于生产(市场条件、产权、政治稳定以及宏观经济稳定);第三,提供运用新知识的资源(人力、资本等等)。
二、安徽民营经济内生增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一个地区经济的持续性增长最主要源自于创新、人力资本、技术、知识等内生要素,而安徽民营经济的发展在这些内生因素上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内生增长中的人力资本匮乏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安徽省许多民营企业缺乏战略眼光,专注于短期策略而忽视了长期规划,不重视对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的重视,缺少专门的业务技术培训,缺乏稳定长效的人才机制。总体来看,难以吸引到高级管理人才和尖端的技术创新人才,使得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低层次领域中,无法抓住适当的时机进行转型。1.民营企业“用工难”、“人才缺”。安徽省政府2013年重大研究课题《构建安徽中小企业发展扶持体系研究经研究》课题组调查表明,安徽中小企业中用工有困难的企业占57.26%,困难很大的企业占21.47%。38.74%的企业认为获得劳动力非常难或比较难,50.7%的企业认为管理人才获得非常难或比较难,61.27%的中小企业认为技术人才获得非常难或比较难。2013年上半年,安徽统计部门曾对469户民营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其中205户企业很难招到工人,185户企业近年来一直缺工。同时,民营企业中尤其是中小企业,人才学历层次、专业技术等级和专业技能等级较低,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缺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与转型升级的需要。安徽省委组织部与安徽省统计局联合调查显示,安徽省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中,研究生仅占0.3%,大学本科占3.2%,大学专科占10%,中专及高中的占32.7%,初中及以下的占53.9%。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仅占从业人员14.7%,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8.7%,高、中级技能人员仅占10.7%,高级管理人才、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短缺。吴宗华(2012)通过实证调研发现,安徽民营企业中最短缺人才为高级管理人才,占人才缺口总量的47.6%;其次是研发人才与技能型人才,占人才缺口总量的42.8%。[9]2.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闲置现象严重。首先,人才流失快,而且流失的往往是高素质人才,一些不胜任工作岗位的人员反而难以淘汰。调查显示,安徽省中小企业普通员工年度流动率已高达50%,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每年约有20%的流动率。许多非公企业还存在较为严重的隐性流失现象,即员工不愿或难以发挥其能力和潜力。企业人员流动频度的不断加快,使得民营企业招聘和培训成本增加,许多企业家反映企业承担了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培训成本。其次,缺乏轮岗、培训、绩效考核、激励等有效人才管理措施,安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很难做到“人岗匹配”和“人尽其才”,存在较为严重的人才淤积、浪费现象。同时,家族式企业及管理方式导致不适合企业快速发展的“皇亲国戚”占据企业重要部门和岗位,与岗位相匹配的优秀人才无法进入。以上因素都使得安徽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陷入了招聘—流失—再招聘—再流失的恶性循环之中。3.人才开发缺乏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安徽民营企业营销部门、技术部门甚至包括财务部门都配备精兵强将,并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激励。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存在编制少、职能不全、从业人员缺乏知识和经验、激励不足等现象。调查显示,安徽民营企业中,45%的企业没有独立的人力资源部门,36%的企业将人力资源工作放在企业的行政部或办公室。在许多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处于从属地位,不到5%的非公企业设立副总级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经常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只有23%。另外,5.8%的企业没有任何书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流程,76.5%的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制度和流程不全面、不完善或不能很好执行。
(二)内生增长中的技术创新不强人才匮乏导致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了安徽民营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缺少核心竞争力、产业转型困难取代等一系列问题。尽管近年来,安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提升。2013年,全省民营经济总量中,结构调整优化,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增加值为3271.7亿元,增长11.3%。同时,我省民企百强日益注重技术创新、改造、品牌建设,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市场竞争力。数据显示,77.4%的企业开展自主开发与研制,51.4%的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超过45%的企业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增加,营收百强中56家企业填报了研发费用36.77亿元,比2012年增长20.4%。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位居研发投入首位。省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2013年底,在全省1618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了297个产学研经济实体和725个产学研合作研发机构。[10]在安徽民营经济产生与发展的创始阶段,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供给的不足,在产业选择上从门槛较低的、技术含量低进入,也符合民营经济最初发展的客观条件。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竞争激烈等外部因素促使安徽民营各类企业都在谋求转型。安徽省的民营企业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业、采掘业、建筑业、餐饮住宿业等一般竞争性领域,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仅占8%,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比较弱,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安徽省中小企业协会调研发现,当问及企业是否有转型升级意愿时,所有被调查企业都希望通过转型升级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多家企业高管人员对目前企业仍然存在“粗放经营、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创新不足”等现象比较担忧,对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比较认同。但安徽省中小企业协会调研同时发现,54.55%的企业没有经历过转型升级,只有11.32%企业已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企业家害怕承担风险,存在观望态度,比如经营成本会上升、风险会增加等问题。民营企业家中流传的一句话“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很耐人寻味。24%的企业认为“转型升级风险太大,企业难于承受。”二是缺乏转型升级资金。30%的企业认为“转型升级所需投资规模大,企业难于筹措”。三是缺乏人才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很难承受高级研发人员的雇佣成本,一线高级技术工人紧缺且流动性大,企业想对工人进行培训,但又怕培训完,高级技工又跳槽了,人财两空。
三、安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增长路径选择
(一)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人力资本积累路径内生增长理论表理,获得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之一就是人力资本积累。从安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上看,重视经济主体的人力资本积累能为其带来新的跨越式的发展。在人力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民营企业与政府两大主体的共同作用。首先,民营企业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主体和主要受益者,应从企业内部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包括营造良好环境,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并落实企业内部的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等人力资源政策,积极探索引进、留住人才机制。其次,政府应利用政策杠杆在民营企业外部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提供人才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信息服务,推动人力资源的供求平衡。同时,针对安徽省制造大省的产业特点,一方面加大各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调整力度,按需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倡议民营企业内部创建安徽中小企业大学,组织开展全员培训。
(二)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技术创新提升路径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因素,既包括了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入,也包括了科研技术人员的投入。安徽民营经济从整体来看,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还较薄弱,科技投入不足阻碍了生产技术的提高,从而造成了要素质量和要素使用效率不高。借鉴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政府应利用财税政策对实现技术创新的民营企业给予相应的奖励与扶持。一是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支持中小微企业申报技术创新项目、专利、驰名(著名)商标等。二是组织实施一批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项目,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三是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组成网络化服务体系,对中小企业开放科技资源并提供技术支持。四是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技术研发战略联盟。
作者:戴春倪良新单位: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一、当代绍兴民营经济的集群化成长与资本积聚
当代绍兴民营企业的成长呈现出现代企业集群化发展的特征。绍兴形成了以纺织印染、黄酒生产、机械制造、化工原料、医药产品、厨电产品、铜加工以及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区域化民营企业产业集群。2008年全年全市38个块状经济有企业5.64万家,职工76.87万人,总资产2502.46亿元。其中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有11个,同比增加2个。其中:绍兴县的纺织业块状经济1092亿元和纺丝业块状经济105亿元,诸暨市的五金制造业块状经济455亿元、袜业块状经济331亿元、织造业块状经济261亿元、铝塑管材块状经济213亿元和珍珠业块状经济166亿元,上虞市化工块状经济140亿元,新昌县轴承业块状经济130亿元,嵊州市领带块状经济143亿元、机电块状经济109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嵊州逐步形成了领带服装、电器厨具、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企业。全市现有领带服装生产企业170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电器厨具生产企业50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机械电机企业1000多家,年销售收入90亿元。嵊州先后被命名为“21世纪国际性领带都市”“中国丝针织服装生产基地”“中国最具影响力纺织之都”“中国厨具之都”“中国电声零件之都”和“中国小功率电机生产基地”。大唐袜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历经创业、茁壮成长、迅速提升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集袜业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轻纺原料市场、劳动力市场、袜业机械及配件市场、联托运市场、袜子销售市场等五大市场于一体的发展格局,构成了纺丝、回弹、织袜、绣花和染整等前后道配套的专业分工协作、产业集聚度高的产业体系。是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浙江省21世纪最具成长性的十大国际性产业集聚区之一,举世闻名的“国际袜都”。1980年,山下湖有近400户农户大胆从外地引进技术,开始小规模人工养蚌育珠。80年代初普及到山下湖全镇95%以上的农户,年产珍珠达20多吨。1983年后,珍珠繁育、养殖、加工一条龙逐渐形成。1996年后,珍珠养殖逐步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之路。到2008年,诸暨山下湖镇淡水珍珠养殖面积突破40万亩,年产量占世界淡水珍珠总产量的70%、全国总产量的80%。
店口五金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店口铜加工产业开始兴盛发展。90年代初,随着中国南方五金城的建成,店口实现了由镇到城的跨越式发展。2008年,全镇拥有工业企业4018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企业100多家,超亿元企业21家,上市企业2家,海亮和盾安分别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和制造业500强。绍兴市是建筑大市,多年来,建筑业产值、利税和创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等指标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十一五计划以来,我市建筑企业飞速发展,高资质企业不断增加。大型骨干企业生产规模、市场份额增长较快,其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至2010年年底,绍兴全市从事建筑业的民营企业有780家,其中包括17家特级企业,113家一级企业。全市建筑业总产值3243.16亿元(含建筑企业在外地的施工产值)。据绍兴市基本单位名录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2年底,注册地在绍兴的1683家建筑业法人单位,共有从业人员127.1万人。诸暨市环保装备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2001年11月,诸暨环保装备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正式在牌头镇建立,2002年12月,被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2006年,由菲达集团牵头,浙江大学、省环保产业协会等共同参与建立省环保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基地累计有省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已基本形成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咨询服务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十一五以来绍兴民营企业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盾安集团、精功集团、卧龙集团、万丰奥特集团以技术研发为核心,以资本运作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高新制造业的升级发展。新昌制药厂与新和成作为绍兴民营制药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推动企业产能扩大与产品研发走在国内制药行业前列。在节能环保领域,作为上市公司的菲达集团也在资本市场上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绍兴第三产业发展异军突起,重点商贸项目推介会红火开展,各种节会活动规模逐年扩大,服务业迅速发展。截止2010年绍兴地区396个商品交易市场实现商品交易额1767.06亿元,其中有42个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5个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超过100亿元。中国轻纺城在2010年的交易额达438.64亿元。
二、绍兴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兴起与发展
绍兴地区民营企业上市的上市过程开端于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的改制。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改制过程当中,绍兴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其中,一些企业实现了借壳上市、借船出海。1997年,绍兴轻纺城成为全国现代企业改制的试点企业。同年绍兴著名的制药企业震元堂与黄酒名企古越龙山成功进入中国资本市场。2000年以来,绍兴民营企业特别是杨汛桥地区的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资本市场。浙江玻璃、宝业集团等实现在香港主板上市。2004年底,绍兴板块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异军突起,卧龙科技、菲达环保、浙江龙盛成功成为上市企业。深圳交易所中小板块的开设为新和成、精工科技、盾安环境、京新药业和三花股份开辟了走向资本市场的通路。2008年绍兴地区的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数目与市值在浙江省各个地级市中居首位,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二位。中国资本市场上绍兴民营企业表现活跃,并购重组活动频繁。2010年绍兴上市公司数目发展到41家,包含11家境外上市公司。2011年底,绍兴共有上市公司49家,全年上市公司融资额90.86亿元,其中新增的7家上市公司首发融资额为51.43亿元。2012年资本市场上绍兴板块上市公司达52家,绍兴成为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三的资本强市。2012年绍兴板块上市公司在绍兴规模以上企业中贡献了20%的净利润和38%的地方税收,成为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当代绍兴人经济发展经验与特征
当代绍兴人经济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草根型市场经济模式发展的产物。当代绍兴人经济的发展历程也是新越商创业精神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传统手工业到现代工业经济,从家庭作坊到上市公司,当代绍兴民营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资本化、开放性、跨区域与国际化的四种特征。当代绍兴人经济的发展历程当中,不断涌现的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与知名企业家为绍兴人经济的进一步整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第一,绍兴人民营经济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绍兴人民营经济具有鲜明的草根经济特征,体现了穷则思变、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以越商特有的“四千”精神开端,当代越商民营企业发展了以创新求变、适应发展为主旨的自我转型升级模式。第二,绍兴人民营经济的发展以传统的纺织印染、建筑业、机械制造为基础,具有区域化的工业经济特征。从小规模的块状经济到现代化的产业集群,绍兴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公司化企业、大型跨区域企业集团到上市公司的现代化演进历程。第三,植根于绍兴区域的民营企业经济具有资本化、开放性、跨区域与国际化的四种特征。绍兴民营企业是较早接触国内外资本市场,通过并购重组、借壳上市、IPO上市实现民营资本证券化发展的企业集团。植根于绍兴的民营企业如盾安集团、精功集团等大型企业早已将生产基地与营销网络拓展到全国范围与国际市场。以龙盛集团、三花控股、卧龙集团、万丰奥特等为代表的绍兴民营企业,已经开始通过国际资本运作进行国际化布局。第四,从资本市场的绍兴板块到国际知名的企业化集团,绍兴民营企业创立和发展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当代绍兴民营企业凭借一批响亮的著名品牌使得区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极具竞争力,也为传统工业与传统产业的整合、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绍兴建筑与绍兴制造业在国内外市场都具有较好的品牌竞争力与行业口碑。
作者:袁建伟单位: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主要做法
1.集聚要素资源,服务木材首位产业。在工业化快速推进、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实现快速发展,叶集人意识到,没有特色,就没有灵魂,就没有竞争力。试验区领导审时度势,立足于叶集木材基础较好,无论产业规模还是企业数量,在区内外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这个最大的区情,着眼于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给木材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把家具产业定位为全区首位产业,今年试验区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家居产业园建设促进家具首位产业发展的意见》,集聚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做大做强家具产业,使叶集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建筑模板之乡、人造板生产基地、中国中部家具之都”。
2.实施“两个万亩工程”。园区是承载项目的大平台。为进一步推动家具产业发展,试验区2013年规划并实施了占地2万亩的“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和占地1万亩的“木竹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两园遵循节约集约、集群集聚发展的理念,严格执行项目准入标准,实现错位发展,彰显各自特色,逐步形成了家具和人造板生产两大板块。3.推进木材产业升级,提升附加值。叶集木材产业经历了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人造板的两次转型,目前正在经历向木地板、家具制造的华丽转身,正在实现第三次大跨越大提升,实现产业蝶变。
二、借鉴叶集试验区经验,加快六安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叶集经验表明,产业集群无疑是落后地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发挥政府作用,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本土企业。围绕六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产品加工、采矿冶金、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建材、家电印刷包装等6大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引导。各县区要培育壮大1~2个产业集群,土地、税费等相关优惠政策要向具有行业示范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倾斜,以夯实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农产品加工业通过雨润集团、西商集团的带动,延伸了肉类加工产业链,当前要进一步开拓市场,消除市场分割,尽快实现设计产能;要以“六安茶谷”项目建设为载体,致力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和油茶产业,提升六安瓜片、霍山黄牙、舒城兰花在华东及全国茶叶市场的影响力、号召力。纺织行业要通过宝利嘉纺织、艾莱依服饰等企业的示范带动,进一步促进产业高端化,增强品牌带动力。采矿冶金行业通过实施铁矿深加工项目,提升产品附加值,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在建项目进展。装备制造业内抓技改,外引龙头,装备成套化率要明显提升。做大做强齿轮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带动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品牌发展战略,鼓励技术创新。企业的竞争最终要靠产品之争、质量之争和品牌之争。坚持品牌发展战略,打造品牌簇群,运用品牌效应壮大产业集群。抓紧制定并实施有效激励机制,重点扶持“迎驾”、皖西白鹅、六安瓜片等一批市场信誉好、开发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知名品牌和企业,对获得“中国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及省级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进行以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鼓励大学、科研机构进入集聚区与企业结成紧密联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的技术创新机制。
3.围绕产业链,突出特色,努力打造大别山精品旅游区。旅游业发展具有鲜明的产业链特征,包括旅行社、饭店、餐饮、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商店等。旅游产业中各企业之间不仅仅是竞争,更是合作互补,这就需要接通孤环和断环,围绕特色,培育核心企业,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一是充分利用大别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开展山水观光绿色之旅。抓住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碧波荡漾的水面这一卖点,统筹规划景观线路,让六安成为一个生态优美的大景区,吸引亲近自然的游客。二是依托红色、古色的文化魅力,开展大别山多彩文化之旅。打好大别山和八公山两大品牌。一个是革命圣山,一个是文化圣山———文化巨著《淮南子》。寿县古城及八公山旅游依托楚汉文化,在夜游上下功夫。为什么人们到延安、井冈山,就是不到大别山,红色大别山的卖点在哪?笔者认为从文化的角度看要打好“悲情”牌。我们是红四方面军的圣地,是非主流,曾经的当家人是,后来成为中国革命的叛徒。到达延安,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损失惨重。孤身回来,说,你回来就好。解放后皮定均将军飞机失事,“东南失栋梁”,张爱萍将军悲痛欲绝。悲剧比喜剧更能长久地打动人。所以要打好“悲情”牌。通过洪学智、许继慎、许世友、王明等著名将军、传奇名人,构建军事文化景区,融入现代元素,发展动漫创作、文化演艺等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三是依托知名企业的参与,加大旅游工艺品、户外服饰用品、旅游度假区、旅游住宿餐饮等领域投资开发力度,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建议与中旅集团、中青旅集团这样既有资源又有客户的企业深度合作,与全国著名演艺企业———宋城演艺集团、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六安千古情、印象大别山,实现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体验游的转变。四是依托老百姓参与,发展农家休闲游。充分利用我市处于长三角以及合肥经济圈的优势,带动农家乐、土特产品、手工艺品的热销,带活农村农业经济,吸引游客更多享受田园乐趣,感受农耕传统,让农民成为现代旅游业的参与者。
4.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为集群企业提供周到便捷服务。当前,要实行更加积极的金融扶持政策,政府扶持资金要向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倾斜;完善支持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培训体系,为企业发展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搞好专业市场建设,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步伐,大力培育物流市场主体,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节点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企业、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协调行业纠纷、保证行业公正等方面的作用。与此同时,加快发展技术咨询、信息、市场调查、会计、法律等中介服务体系,为集群企业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总之,产业集群模式是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
作者:陈兆清单位:中共六安市委党校
1.完善法律法规。
尽快研究、出台规范民营旅游企业投资行为的具体地方性法规及实施细则,对实际执行中一些不按照规定擅自开发、突破限制性政策盲目建设、投资开发强度过大造成资源不可恢复性破坏、侵蚀公有资源、使用权不明确等行为做出明确界定,并确定严厉的处罚标准,使相关部门在对民营旅游企业进行资源开发行为监管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造成投资浪费和文物、环境的破坏。
2.加强监督管理。
严格实施项目开发评估制度。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对所开发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资产评估、审批制度,科学地确定旅游景区的承载能力,运用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控制旅客超量涌入景区,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要确保项目开发在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指导下进行,坚决禁止违反规划、仅凭个人兴趣好恶乱开发等破坏资源的短期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科学推进资源保护与利用。严格民营旅游企业“进入退出”。采用公开招标等公平竞争性手段吸纳民营旅游企业进行景区开发,对中标企业进行深入调查,摸清实力底数,确保企业制度完善、有投资实力、社会责任感强的民营企业进入旅游产业。同时,要签订经营合同,约定投资数额、开发时限、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等内容,作为有效规范和制约民营旅游企业的依据,保证旅游景区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对企业开发建设进行严格的监管,要精心谋划,选择优秀施工队伍,严格施工监理,确保工程质量,注重细节,把每个项目做精,开发出独具魅力的旅游精品。经营期间,要对生态环境实行定期监测,确保生态资源的可持续保护。
3.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建设。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在对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加强对交通、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对交通、环境治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可采取政府主导、支持,企业参与、配合的方式来降低民企参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资金压力。做好社会安全、紧急救援及旅游接待辅助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服务。
4.规范民营旅游企业融资方式。
企业融资是企业成长的过程,也是企业走向规范化的过程。要引导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不断促进企业走向规范化,通过企业规范化来提升企业融资能力。一是要提高民营企业对融资的认识,要看到融资不仅仅是到银行贷款或是股权融资,还可以通过租赁、担保、合作、购并等方式来达到融资目的。二是要重视融资过程,聘请经验丰富、渠道广泛的专业融资顾问对企业融资及资本的运用进行整体的策划,充分考虑融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案。三要通过企业自身管理体制的完善来避免企业扩张过程中的经营风险,提高还本付息能力。
5.引导民营旅游企业提高组织与管理水平。
通过规范民营企业参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具体政策措施来促使民营企业从景区整体开发建设出发,既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鼓励企业走专业化、集团化道路,增强企业实力,打破多家企业分散建设、分散经营同一景区的状况。通过对整个景区的统一规划来提升企业组织与管理水平,以促进景区文化的统一、品牌效应的形成和文化旅游收入的增加,最终达到民营旅游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作者:崔冲李珊珊单位:河北省保定市雄县科协河北省经济信息中心宏观处
1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难点和问题
由于民营企业走的是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方式,所以一定会存在改革、转型的困苦。转型不利、创新不充分成为了目前民营经济发展面对的最大难点。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才可以打破僵局,成功转型。
1.1非公经济的差别对待,使得民营投资的政策服务不够完善民间投资形式的民营经济,并非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长时间以来都具有区别对待和区别政策。近几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非公经济36条”以及“新36条”,将阻碍民间投资的障碍接触。可是令民间投资造成阻碍的问题依旧存在,民营经济的经营范畴依旧具有很多限制。
1.2资源因素的内部制约,令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近几年来,由于发展阶段的不断转变,节能减排的束缚,使得民营经济的发展被水电、资金、土地、人才等因素束缚,在夹缝中求生存,而无暇顾及转型升级的问题,令产业结构调整持续缓慢,转型升级的难度不断提升[1]。通过产业方面来看,当前很多民营企业依旧无法摆脱通过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来加快增长的传统形式,欠缺核心技术以及主动知识产权,长时间处在价值链与产业链的末端。由企业的构造来看,民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所占比例较小。因为欠缺行业模范企业的领头,使得很多中小微企业在产业链的发展商不够长久、不够稳定,也令盈利的水平较低。
1.3底层经济的历史根源,令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创新动力增强很多民营企业都源自于地层经济,通过勇于拼搏才获得了当前的成就。被历史所影响,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动力不够,基础不牢固,具有小富即安的错误观念。力求生存自保,而不想要做大、做强,甘心在国内外大企业中但当配角或者加工基地的角色,只要企业实现了一定的规模,力求稳定,欠缺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再次创业的激情。由工作调研的状况可以发现,大多数民营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产值时,只有保持或降低,较难再攀上新的阶段。并且具有企业家族化现象。很多民营企业在管理形式、营销方法、产权构造、激励制度方面同当前企业制度具有一些距离,欠缺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及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束缚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不断壮大。欠缺创新理念。创新投入较大,风险较大。许多企业不敢甚至不想要进行创新,民营企业更加如此。有的民营企业欠缺技术创新需要的资金和人才。
1.4由于需求疲软的束缚,令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市场环境并不乐观民营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弱,对于市场需求以及经营成本改动十分敏感,国内外市场只要出现波动,民营企业就一定会被牵连。目前,由于宏观形势逐渐烦琐,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外界环境并不乐观[2]。从国外的环境可以看出,国际市场十分低迷、贸易摩擦加速、欧美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深入,全球经济复苏不够稳定。并且民营经济的外向依旧具有难度。由我国的环境可以发现,经济增长具有下行问题,尤其是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以及全新产业的发展中的不稳定性都会长期存在。
2持续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建议
2.1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掌握的关系(1)掌握好政府同市场的联系。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对于当地经济的重要作用可想而知,政府扩大政策,并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可是也要发现,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主体为企业,在本质上归属于市场行为。所以,政府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一定要依照经济发展的规律,清楚本身的作用,加强发挥市场机制的基本调解作用,实现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保持不要缺位,也要保持不越位、不错位,积极调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让政府效果、市场机制、企业行为构成有效的合力。(2)掌握好速度与质量的关联。如果转型升级变成社会不同舆论的一般公式。可是注重转型升级,并非只强调质量而不重视速度,二者应当共同进行,缺一不可。(3)掌握点和面之间的关联。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作为一项十分烦琐且艰难的系统工程,牵涉面极广、综合性较强,属于面上的问题。这就需要各级部门从点上给予高度配合,构成政策集中力量。(4)掌握好转型和升级的关联。对于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来讲,转型是生产模式的改革,升级是生产效率的提升。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主要在于应将转型和升级共同进行。
2.2不断发挥财务职能,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1)持续转变发展环境,加大民营企业自信。自信是转型升级的基本条件及动力,目前的状态下,优化发展环境特别关键。(2)持续完善财税政策,培养现代产业的体系。将产业优化升级作为标杆,将经济结构转换做好。不但要有效扶持当前的农业发展,还要创建人才及服务的支撑体系。持续支持工业转型升级以及节能降耗的工作,引领当前服务行业高速发展。
2.3持续对财力进行优化配置,打破重点领域的支撑财力有限可是需求却无限,有限的财力应当在政府的决策中成为重要领域,引领民营经济转型的升级,确保国家的战略方法、建设、产业集聚地等大型决策部署[3]。
2.4不断创新扶持方法,努力打破要素束缚不论是技术、资金,还是人才、土地方面的转型升级,财务部门都要持续创新机制,加强要素保障。
2.5持续加深管理的改革,保障政策的积极落实本着深化财税管理改革,财税运行为基础,加快财税法制的建立,充实制度体系,提升财税法制化水平。
3结论
将重点突出,将难点突破,将保增长以及产业提高的关系处理得当。协调是为了提高,想要真正掌握稳定和协调之间的关系,就要进行创新,通过一定的措施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将保持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层工作做到位,将经济社会发展及转变民生紧密结合,让经济能够实现平稳发展。
作者:丁敏单位: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1当前温州民营企业的优势(Strength)
1.1温州民间资本的流动越加呈现跨区域化温州民间资本总体规模庞大是个不争的事实。根据温州市金融办估计(2012年数据),温州民间资本总量超过6000亿元,而且每年以14%的速度增加。前几年大量民间资本活跃于矿产资源、房地产、农产品等能够快速收回成本的投资领域。如今一些私营企业开始试水进军国际市场,如康奈集团进军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北美、中东、南美等地区,也活跃着众多温州私营企业家。大量民间资本对外投资,形成了行业性的温州市场和跨区域的温州经济,同时也带动了温州劳动力向外不断迁移。这就给当地低劳动技能的求职者提供了对外流动的机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
1.2温州家族企业开始走向现代化管理从“地下工厂”“、前店后厂”起步的温州传统私营企业,大都采用家族式管理。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家族式管理的弊病越发突出,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只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社会责任。企业管理模式简单化和随意化。造成不少专业优秀人才的流失。人才流失致使企业销售市场发生严重萎缩,而产品的老化使得大批私企纷纷转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些民企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股份制企业或上市公司并引入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家族企业,使得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得以分离。据有关部门透露,温州市计划到2015年末在境内外上市公司的数量达到30家以上,融资超过200亿元,保持上市后备企业50家左右。从2009年至今年3月,全市有正泰电器、金龙机电、森马服饰等3家企业上市融资,有华仪电气、报喜鸟服饰两家企业再融资,共融资89.94亿元,占全市上市融资额的88.69%。一批批优质私营企业营造出温州私企“想上市、敢上市、争上市”的浓厚氛围。由于家族企业纷纷转型和提升企业生产档次吸引不少国内外优秀专业人才回流,如此又进一步加快了温州家族企业的现代化转型。
1.3温州民营企业发展越发国际化发展至今,温州的一些优质私营企业逐步跨入国际市场,销售网络遍及世界各地,轻工产品如打火机、皮鞋等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主要份额,温州商人开始在海外建立鞋革、服装、工业电器、五金机电等专业市场、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如始创于1984年的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温州当地一家最为知名的民营企业代表。该公司现有员工两万多名,下辖八大专业公司、2000多家国内销售中心和特约经销处,并在国外设有50多家销售机构,正泰集团是温州民营企业走向世界的明星民营企业。它不仅为所在国提供了劳动力就业的机会,还把国内一些优秀的生产经验和管理模式也带到了国外使得我国民企和国外企业有了零距离接触。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助于解决我国与国外贸易纠纷的问题。
1.4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越加自律化在温州私营企业刚起步阶段,由于当时政府主管部门“无为而治”,导致一部分民营企业发展脱序“。假、冒、骗”曾经是温州生产的小商品“标签”。此后温州民企痛定思痛,在温州市政府“质量立市”的号召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企业的自律性组织快速发展壮大。目前共有市级行业协会(商会)80多家,其他地区的温州商会超过200家,形成了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行业自治机制。如今温州制造就是产品质量的保证,这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共识。
2温州民营企业的劣势(Weakness)
与国有企业相比,温州的民营企业无论是在资金的筹集还是在人才的引进等方面都受到各方面的掣肘。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引发老板跑路的现象在温州时有所闻。同时温州民间借贷的利率居高不下,因负债过高、资金链断裂,企业只能停产或关闭了事。自2011年4月以来,由于无力偿还巨额债务,温州市已有90多家企业老板逃跑、企业倒闭,而且关停倒闭企业从个别现象向群体蔓延,引发了所谓“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在温州,民间借贷之风盛行是与当下银根紧缩、外部经济环境趋紧以及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履维艰有关。温州传统的民间借贷一般基于一定的血缘、亲缘、情缘、地缘和业缘关系而发生,交易行为或活动没有固定的场所,但是因其交易频率高、交易主体多而呈高度分散性;民间借贷常处于合法与非法的灰色地带,交易双方通常不愿意公开而使其具有隐蔽性。往往难以追踪到交易的源头。目前温州有1000多家民间金融机构,只有46家是经主管部门审批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大量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存在,改变了温州的金融生态格局,出现了以“金融三乱”为特征的民间借贷乱象。由于不少民间借贷处于非法状态,于是各种非法集资、恶意逃债、暴力讨债事件屡有发生。一批涉足民间借贷的温州民营企业和担保公司为此扎堆倒闭,企业老板因不能偿债或潜逃或自杀,企业关门、员工失业等社会问题频发。
3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ies)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持经济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中坚作用。自金融危机以来,一些民营企业面临的资金困局,实质上是近几年大量民间资本从实体经济撤离,投入到炒房、炒矿、炒钱(放贷)等虚拟经济中,导致实体经济投资后劲乏力,实体产业空心化。在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2年初的金融工作会议上,引导经济“脱虚向实”成为一大亮点。在温州,有数据显示,在全市经济比重中,民营企业数量占99.5%、工业产值占95.5%、上缴税收占80%、外贸出口额占95%、从业人员占93%。发展民营经济、振兴实体经济是温州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做大做强民营企业,首先要实现精耕细作,不断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温州本土品牌美誉度;其次要以提升存量、发展增量为目标,全力以赴推进品牌建设和渠道经营,加速走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之路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再次要增加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转换能力和现代管理能力;最后在广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化危为机,在逆境中成长,在洗礼中蜕变,要一如既往做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成功企业。
4温州民营企业的危机(Threats)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上扬,这就意味着出口成本增加,如果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不变,成本增加则出口利润降低,这将会削弱外贸企业的竞争优势,抑制出口。而温州的民营企业随着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对其出口业务的影响首当其冲。由于大部分在温民营企业的规模不大其抗风险能力较差,一旦出口受到冲击,企业就不敢接长期订单,导致客户资源的流失,利润下降。此外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后与国外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摩擦频繁发生,涉及行业面越来越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温州民营外贸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发补贴、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方面的贸易摩擦,给这些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阻力。同时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由于民营企业工作环境较差,还经常出差和加班,工作压力又大,且员工福利不到位,导致优秀人才难以留住。企业为了留人,只能依靠加薪和增加福利等物质刺激,最终使得劳动力成本大增。另外民营企业的出口风险不断加大。由于全球经济低迷使得国外客户经营困难、资金短缺,他们寻找各种理由推迟付款甚至拒付货款。一旦企业遇到合同纠纷,就会面临外方拒付的风险,使得本来资金不厚的民营企业雪上加霜,举步维艰。
5结语
温州经济在金融风暴和民间借贷的双重冲击下已显疲态并走向式微,要切实解决温州经济问题就得考虑网络经济。通过“电商换市”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3年,温州市出台《温州市促进网络经济发展扶持办法(试行)》政策,全市12个县(市、区、开发区)全部出台相配套扶持政策,预计总扶持资金1.5亿元以上;启动培育高新区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中国鞋都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等一批电商园;启动培育中国礼品城网、浙福水产商城网等10个以上行业、专业市场、特色街区、跨境贸易电商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启动培育中国开关网、百方网等10个以上专业行业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第三方交易平台;培育国技互联、奥康集团等40家电子商务应用、诚信、配套服务等示范企业;通过与本地高校战略合作,与网络经济企业自主培训互相融合,培养一批合格的专业电商从业人员。温州市要走出经济发展的低谷就得多点开花,让在外经商的温州商人回流、海外温州商人回乡投资,同时进一步改善温州本地的投资环境,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这样的温州经济发展局面才能持久,才能焕发温州模式的新活力。
作者:季绍斌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说明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进行研究。这样既可以客观赋权,使分析更为科学,在因子分析的结果上进行聚类分析,又可以使分析结果更加直观和深入[6]。选取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5年—2012年的相关数据(因西藏自治区多个指标缺失,故未将其列入研究范围),原始数据均来自与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不能直接获取的数据是通过相关公式进行换算求得。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之前,有必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将实际值转化为评价值,包括指标的同趋势化和标准化处理。
二、实证分析
(一)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的静态分析通过运用同一年份数据资料,对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间的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以下根据2012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方法,采用SPSS软件和Arcgis软件进行分析。1.因子分析:对各变量的适度性进行检验,通过计算得到的KMO值为P0.77>0.5,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3701.008,P<0.001,高度显著,说明所选变量间的相关性强,因子分析的效度较高,满足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根据因子分析原理,建立相关系数矩阵并计算其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前4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5.564%,已能够代表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故提取这4个因子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命名,具体如下:第一公因子在每万人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每万人废水排放量、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每万人固体废物产生量等4个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了污染物排放水平和能耗水平,体现了社会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各省在减少污染排放方面的力度。可将其命名为“节能减排因子”;第二公因子在单位产值电耗、单位产值用水量、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3个指标上载荷较大,主要反映了能源的利用、资源的再循环的水平,可将其命名为“资源循环利用因子”;第三公因子在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比率、总资产贡献率增长比率等2个指标上载荷较大,主要反映了创新对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效益,可将其命名为“持续性创新因子”;第四公因子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2个指标上载荷较大,主要反映了生态化持续发展的一些基础条件,可将其命名为“生态化潜力因子”。因子命名与之前构建的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名称基本吻合,可验证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以及因子分析结果的可信度。从表1中的各公共因子上看,对于节能减排水平,民营经济结构较高级地区和资源能源较缺乏的地区排名靠前,而民营经济结构较低级、资源能源较丰富的地区排名靠后,东部地区远远优于中西部地区。对于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循环经济较发达地区排名靠前,循环经济较落后的地区排名靠后,东部地区整体优于中西部,中西部地区差距不大;对于持续性创新水平,处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地区排名靠前,民营经济扶持力度较弱的地区排名靠后,东中部地区差别不大,西部整体上落后于中东部。对于生态化潜力水平,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排名靠前,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排名靠后,东中西部地区之前的差别不大。从综合因子得分可知,位列第1的北京市领先优势十分明显,其综合得分比位列第2位的上海市和第3位的天津市高出了两倍多,而处于发达水平的8位省市的均是东部省市。处于中等水平的13位省市几乎为中部省市,而处于落后水平的省市除了山西均是西部省份。因此,可以看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生态化发展不平衡,其生态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2.聚类分析:以因子分析得到的因子综合得分作为变量,对各省市(直辖市、自治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生态化水平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组间平均连接法,以平方欧式距离为度量标准的聚类方法,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生态化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类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领先区,仅包括北京1个地区,北京市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持续性创新和生态化潜力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其因子综合得分排名第一,具有绝对优势。第二类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发达区,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持续性创新和生态化潜力上均存在一定的优势,包括上海、江苏、海南、浙江、广东、天津、山东、江西8个省市。第三类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中等区,包括辽宁、湖北、湖南、吉林、重庆、福建、四川、安徽、河南、河北、广西、陕西、内蒙古13个省市(自治区),这些省市在资源循环利用、持续性创新、节能减排和生态化潜力方面都处于中等水平。第四类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落后区,包括贵州、黑龙江、山西、云南、宁夏、甘肃、新疆、青海8个省(自治区),因子综合得分排序也处于落后地位,在资源循环利用、持续性创新、生态化潜力和节能减排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劣势。
(二)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的动态分析根据上述划分的四大类型,对进入新世纪以来这四大类型地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选取了2005年—2012年共8年的数据,对不同年份四大地区民营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以15个指标为分析变量,以所属地区的指标值平均值作为每类地区每年的各指标值,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由相关系数矩阵计算其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前四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8.399%,故提取了这四个主成分加以分析,计算出主成分综合得分。动态水平分析结果显示:自2005年以来每类地区的主成分得分呈递增趋势,这与现实也是相符合的,我国从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各地区已开始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向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文明方向努力,从而使得各地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生态化水平有所提升。从整体来看,领先区、发达区、中等区、落后区的总体格局未发生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文聚类结果的合理性。同时可以看出,在2005年—2008年间,四类地区的差距保持不变,但2008年—2012年期间,中等区的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在逐步提高,领先区和发达区在波动中上升,落后区在曲折中略有上升,且与其他地区差距越来越大。通过上述实证研究,静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差异较大但是具有聚类性,可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差异特点划分为四大类型:领先区、发达区、中等区和落后区;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在波动中逐步上升,但四大类地区之间差异在逐步扩大。四大类地区之间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的差距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从上述实证分析可得各类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基础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思路存在差距、区域要素投入和国家相关政策等为主要影响因素。
三、提升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生态化水平的路径
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应该从各大类地区的民营企业自身所处的阶段和水平出发,有侧重点地提高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生态化水平,缩小民营经济生态化发展差距,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生态化水平,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落后区地区的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民营企业入驻的能耗和环境门槛。一方面是当地政府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构建低碳化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当地的民营工业企业应积极调整其生产结构,逐步减少原煤直接使用,优化用能结构,提高其工艺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中等区地区应侧重打造资源节约、低碳排放的循环经济民营工业企业体系。中等地区几乎都是中部地区,其资源优势较大,高效利用资源,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带来收益和减轻环境污染是关键。一是要推进清洁生产,实现企业层面的集约生产。二是形成集约高效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从水资源循环利用与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及其再生利用两个方面着手。三是延伸其生产链,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发达地区应将技术创新与生态环境的持续性发展为重点。从静态分析结果可知发达地区的A类地区持续性创新发展已进入瓶颈区,技术创新的高效率运用是突破该瓶颈的关键。一是要建立相关信息网,重视以技术专利、技术秘密使用权、工艺流程等为载体的软技术的引进;二是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长期合作机制,使企业获得稳定的技术资源及产品信息;三是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建立长效的创新激励机制。而B类地区则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打造低碳产业体系。积极在民营工业企业中推进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技术、物联网等的创新与产业化以推进民营企业结构的生态化升级。领先地区现阶段应利用其优势提高其生态融资水平。通过给积极从事生态技术创新的民营企业提供更充裕的资金,同时使污染型的企业在融资上变得相对困难,可以引导企业向生态化模式转变,从而提高该地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生态化水平。一方面应加大生态专项补贴政策力度。有重点地以对生态化升级水平提升为根本目标的民营企业实施专项补贴,另一方面应支持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贷款审理,为资质较好的民营企业争取银行授信,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参与、多层次结构的担保体系,扩宽民营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作者:陈晓雪胡曾曾单位: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结构和金融服务不完善。一是间接融资比重偏大,民营企业融资过份依赖银行信贷支持。目前,三明市民营企业除少量民间融资外,90%以上融资依赖银行信贷支持,造成银行系统信贷风险过度集中。2013年全市不良贷款余额26.27亿元,比年初增加19.17亿元,增长211.57%,增幅居全省第4位;不良贷款率2.34%,比年初上升1.6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2位。两项指标大幅增长,导致了上级行收紧对三明市信贷额度的配给和贷款权限,造成该市银行投放能力明显下降,企业争取信贷和降低融资成本受到影响。在金融服务方面,信贷投放近年来虽稳定增长,2013年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达116.79亿元,但与企业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2013年全市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仅17.7%,比全省平均水平34.91%低17.21个百分点,部分企业因产业层次低、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可抵押物不足、资信等级低等原因,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获批率为81.93%,比全省平均水平88.44%低6.51个百分点;资金成本溢价率30.5%,比全省平均水平22.66%高7.84个百分点,企业资金成本上升;重点项目资金满足率低,2013年全市项目资金需求320亿元,缺口超过181亿元。二是直接融资(含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融资)比重小。近20年来,全市在境内外上市的企业仅9家,股票融资滞后。截至2013年末,全市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融资额为零,债券市场融资与全省差距较大。
(二)企业现代管理理念仍需提高。一是经营理念与企业规模的匹配性有待增强。部分民营企业仍然沿袭家族式管理、作坊式生产的模式。二是对宏观经济政策不了解。调研发现,部分企业不了解金融政策和金融产品,加上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人员素质低,无法满足银行贷款要求,存在企业与银行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三是未形成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民营企业间因缺乏合作,在竞争中不能优势互补、组团发展,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带动辐射力不强。四是经营管理存在“四个盲目”,即盲目扩张,未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和自身实力;盲目跨领域投资,资金使用不规范;盲目担保,被其他关联企业拖累;盲目参与社会高息融资活动,产生严重的潜在风险,导致部分企业无力还债、甚至逃废债务等现象频发。据统计,目前该市公安机关立案案值千万元以上的有12件,比上年增加10件;法院受理企业融资债务纠纷817件,比上年增加220件。
二、加大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一要改革审批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由于民营企业办证涉及政府不同管理部门、审批手续繁杂、环节多、办证时间长、效率低,许多与部门法规如环保、消防、规划、土地矿管、房产、药监等法规中规定的审批内容息息相关。因此要真正简“政”放权,就必须先简“法”放权,建议全国人大加快修改现有法规中规定的前置审批内容,实现从简“法”放权到简“政”放权,再到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要疏通民营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渠道,抓好政策落实。要建立由各级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民营企业联系制度,经常走访企业、与民营企业负责人沟通,及时掌握不同行业企业近况,通过梳理整合有关政策,组织召开企业培训班、座谈会、上门宣传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政策信息宣传解读,及时传递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等信息,便于民营企业及时了解掌握有关政策。三要加强监督与问责制度建设。各级纪委监察局要设立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公开投诉电话,规范各类收费行为,认真受理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法投诉,对实名举报做到件件有回复、有落实,并经常性主动开展职能部门服务情况调查。四要政企合作,认真解决民营企业招工和职工子女入学问题。政府劳动保障与就业部门要与企业挂钩,加强对企业用工和农村劳动力的调查、登记、汇总工作,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企业用工输送和对接就业机制。要重视劳力培训,对民营企业职工取得中、高级技术职务资格的,应给予一定的补贴。民营企业要逐步提高职工待遇,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为职工办理各项保险,使职工安心工作。同时,要加强与职业教育院校、培训机构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民营企业职工购买保障性住房、医疗保、子女入学等有关办法。五要淡化所有制界限,在地方税收和电价等方面,应保证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二)要着力解决转型升级遇到的困难。一要提高民营企业产业和规模档次,解决企业转型升级无力的问题。有关部门要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积极用好技改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等扶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引导民营企业由传统制造业和传统商贸业领域向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延伸,鼓励民营企业积极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申请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扶持本地优势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民营龙头企业,对产业带动影响大、集群集约度高的龙头项目、环保型项目和新兴高科技项目,要在人才、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二要制定出台帮扶民营企业的新政策,解决目前转型升级缺乏资金等问题。如建立贷款风险补偿金,解决企业贷款担保链断裂问题;建立融资租赁服务平台,解决企业购买设备等资金短缺问题;适当减免税款、加大出口退税额等,解决企业转型升级资金问题。三要解决民营企业优秀人才短缺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要落实好人才引进政策,以良好的政策环境帮助企业引进各类科技与管理人才。指导企业与相关院校成立联合研发机构,对民营企业引进中高级人才并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还可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成立专管会,帮助民营企业协调解决人才问题。
(三)完善融资结构和金融服务。一要淡化信贷规模计划,重视社会融资总量,鼓励通过股票、债券、票据、信托等途径扩大社会融资总量,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二要对不同民营企业,采取不同的融资途径。对成长型和高成长型民营企业来说,直接融资是解决资金缺乏的重要渠道;对于承担就业任务的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来说,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重在提高其贷款的覆盖率和满足率,要构建新型银政企互动平台,促进银企合作促进优势资源共享,改善金融产品的创新融资环境;对于个体小微企业,则重在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典当等各类准金融机构作用,拓宽抵质押范围。三要推动股票融资的发展。要发挥“新三板”、海峡股权交易中心门槛低、审核快、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积极引导暂时不具备上主板、但符合上三板市场条件的民营企业,到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全国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市场)挂牌交易,待条件成熟后,再转板到主板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本地特色的股权交易运营中心,降低保荐人等中介机构的保荐费用,促进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四要推动债券融资的发展。省、市财政每年要预算安排一定数额的引导资金,专项用于民营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工作的补助和奖励,包括担保增信费补助和建立专项风险缓释基金。对民营企业成功发债的,由省、市政府给予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奖励,对承销规模较大的主承销商也可进行适当奖励。
(四)提高企业现代管理理念。一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引导,坚持管理体制创新。政府有关部门要帮助民营企业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通过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实现企业主制向规范化公司转变。要加强股份制改造,引导有条件的个体、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向现代创新型公司发展。二要主动与金融机构沟通、对接,让企业及时了解金融政策、金融产品及申贷条件、审批流程,解决企业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民营企业要针对自身的问题,加强规范管理,多策划生成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的大项目、好项目,来争取银行的信贷支持。三要推动民营企业向专业化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民营企业与大企业建立协作关系,支持民营企业抱团发展、相互参股、收购兼并和外资嫁接,积极为民营企业与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合作搭建平台。四要引导民营企业主练好内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民营企业主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提高企业主的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坚持做到“四个不要”,即不要参与民间高息融资活动,已经介入的,要尽快清退社会资金;不要向金融机构隐瞒真实的财务状况,做到信息透明,只有做到银企信息对称,才能达到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不要“跑路”,对出现资金链问题的企业,要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不要一跑了之。不要盲目担保,避免被资信不良的企业连带,波及自身正常的生产经营。
作者:胡东生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三明市中心支行
一、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评价方法
(一)评价依据
大多数学者把民营经济界定为非国有、国营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总和,认为民营经济等于非国有、国营经济,他们对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评价主要从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融资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但是考虑到民营经济发展受制于区域综合环境的影响和约束,任何单一角度的研究都不可能全面评价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情况。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根据深入企业、机构调研得来的数据,各类官方年鉴数据和先期已有的相关数据,选择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严格依据科学性、完备性、可量性、区域性和规范性等评价原则,从宏微观和内外部视角对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二)评价思路
对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评价需注意研究视角的选择,宏微观视角下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评价注重的是总量和结构问题,而内外部视角下强调的则是时间动态条件下环境的变异情况。本文同时选取宏微观和内外部视角,从经济总量和结构、市场需求、政府行为、产业政策、企业权益保护、环境规制力度、金融总量与结构、人力资源禀赋、技术与投资水平等方面选取指标,采用PCA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最终得出客观真实的评价结果。
(三)评价方法
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评价具有属性多样、结构复杂的特性,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就需要建立多指标、多层次的评价系统。对结构复杂层次系统的研究经常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然而层次分析法在赋予各层次因子权重时常带有较大的主观性。相比之下,PCA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层次分析法的缺陷。PCA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把错综复杂且彼此之间有机联系的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主要因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采用定性信息定量化的途径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明朗。本文采用PCA主成分分析法将数个评价指标综合,构建多因素综合模型,试图更为全面地评价民营经济发展环境。PCA主成分分析法的思想是,对观测变量分类,将相关性较高的变量分在同一类,而不同类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则较低。那么,每一类的变量实际上就代表了一个本质因子,或一个基本结构,而PCA主成分分析法就是寻找这种类型的结构。按照PCA主成分分析法原理,建立便于使用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评价模型。
二、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评价及实证过程———以南昌市为例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对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研究有宏观和微观视角,也有内部和外部视角。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更注重总量和结构的问题,总量和结构划分通常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基于一系列综合因素的考虑,两者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结构决定总量,总量也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结构的变化。因此,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着眼于宏观视角,可选择包括经济总量结构、政府行为、产业政策、环境规制力度、金融总量结构等方面的指标;着眼于微观视角,可从市场需求、企业权益保护、人力资源禀赋、技术与投资水平等方面选取。而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评价则需要结合时间因素动态地加以考察,针对同一指标不同时间的变化趋势,结合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可以分析发展环境的变异程度和稳定程度。本文鉴于此,在总结前人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总量和结构、内部和外部视角,结合数据的可得性,构造包括因素层和指标层两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变量相关性检验
选取南昌2007—2012年连续6个年份的数据,对选取变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SPSS17软件计算标准化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R。经统计,68%以上的相关系数绝对值都在0.7以上,说明指标之间存在大量的信息重叠,比较适合做PCA主成分分析。
(三)利用相关矩阵进行主成分提取
使用SPSS17软件求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如表2所示。按照特征值大于1和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一般原则提取主成分。通过累计贡献率判断所提取的主成分是否可以最大程度地表达原始数据信息。(四)构造综合主成分得分及排名在因子旋转的基础上,回归估计出各主成分得分,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汇总,计算出综合主成分得分。
三、实证研究结论与分析
(一)融资难问题并非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恶化的原因归结为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以为资金链的断裂是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从图5可以看出,居民储蓄、金融的民营化率、资金实力等方面的指标虽然进入到第Ⅰ指标梯队和第Ⅱ指标梯队,但就民营经济发展总体实际情况而言,民营企业还不至于匮乏到形成根本动摇或制约融资需求基础的程度。也就是说,尽管现实中也确实存在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但融资环境的改善和融资需求的满足,原则上只是操作层面和技术层面的问题,包括股权融资,民间借贷合法化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大力发展在内的金融业民营化率上升,是可以缓解甚至根本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所以融资难问题并非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二)环境规制对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向好作用重大
波特假说认为,合适的环境规制能激发“创新补偿”效应,从而不仅能弥补企业的“遵循成本”,还能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竞争力。从污染排放因子、环保投入和经济成效等方面的指标来看,南昌民营经济发展中产生的负外部性是存在的。能耗指标作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来看,指标值越大,说明经济发展引起的外部不经济性更强,也意味着企业发展的自然环境的恶化,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其规模小,以研发投入、专利开发、技术创新的消化吸收等能力为代表的经济基础薄弱。因此,在市场化的供需矛盾中,形成有效供给的能力也相对薄弱,这会对民营经济整体发展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图5中可以看到,单位GDP耗能比(X11)和污染治理投入(X13)进入第Ⅰ指标梯队,正是对这一情况的印证。
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改善经济运行质量
从实证的结果来看,良好的经济运行质量是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向好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而经济运行质量的因子载荷主要来自于环境规制、企业权益保护、人力资源禀赋及经济总量结构等4个因素层因子的贡献。因此,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应主要从这四个方向着力:一是提高环境规制力度,加大污染治理投资,通过技术革新等方式降低单位GDP能耗,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认真贯彻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营造有利于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国家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四是优化从业人员结构,通过加强行业人员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二三产业人员素质,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政府的扶持和引导
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扶持和引导方面,良好的政策应该能够促进市场的开拓、保证人才的引进和引导资本的流向。优化民营经济,应注重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平等性,减少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竞争中的政策性障碍;同时引导民营企业合理分配税后利润,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投资进行扩大再生产,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另外加强民营企业跟踪服务,竭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增强民间资本投资能力
地区投资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民营经济,应依托现有外来投资企业和驻赣科研院所资源优势,盘活存量资产,重点以政策引导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社会福利、保障性住房等领域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投资商贸流通产业,拉动并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从而有效提升地区投资水平,增强地区吸引民间投资的能力。
(四)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民营经济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要有序发展和创新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功能,着力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使其更好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一方面要强化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和信用担保体系,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郭建斌单位:南昌社会科学院
一、民营经济融资现状
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尚不健全,民营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我国股票市场目前仍以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为主,难以有效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并且仍主要面向国有企业,一些低效率的国有企业能够不断在股票市场上融资,而一些绩效好、结构规范的民营企业却难以获取资金。另一方面,我国债券市场总体规模相对较小,发行人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主,公司债券比重明显偏低,而企业债券发行也由国有大企业主导。我国的银行贷款结构不均衡,难以满足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以国有经济为服务对象,不适应具有贷款频率高、数量少、时间紧等融资特点的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较大、贷款额度较小,导致银行需要支付更高贷款成本,但银行没有贷款定价自主权又不能提高贷款价格,所以商业银行缺少对民营企业放贷的积极性。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金融机构的金融市场参与规模较小,很难满足广大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其他融资渠道缺少有效引导。与正规金融对应的是民间金融,它是指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从事资金融通活动的组织,主要包括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地下钱庄等。民间金融具有手续简便、资金充沛、放贷效率较高等优势,在支持和满足中小企业、农村地区的资金需求以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正规金融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对经济发展也有很大负面影响。民间金融的存在会削弱政府的货币政策效果,以人际信任为基础的民间金融也存在较高的风险性。民营企业正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我国金融发展水平与这一趋势并不相符,民营经济部门在融资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大量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促进作用,金融发展越好,民营经济越发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强烈。为了进一步考察金融发展对民营经济的影响,本文利用1999-2007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检验二者关系,并依据实证结果进行分析。
二、金融市场化程度和民营经济发展
(一)中国金融市场化情况
本文利用樊纲等(2011)计算的我国金融业市场化指数代表金融发展水平,这个指数包含对金融业竞争和信贷资金分配市场化两方面的考察。其中,金融业竞争程度用民营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占全部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比例表示,信贷资金分配市场化程度用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中所占份额来近似反映。1999-2007年中国平均金融市场化指数的变化趋势,这一时段内,中国金融市场化水平一直不断提高。东部地区的平均金融市场化程度要高于中、西部省份,中部地区平均金融市场化程度要高于西部地区(邓伟,2011)。2007年金融市场化指数前五名依次是:浙江、上海、广东、辽宁、江苏,均为东部省份。
(二)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参照司政等(2010)的方法计算民营经济发展指标,将民营经济部门占国民经济总体的工业产值比重、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和就业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该指标,三者权重依次为0.288、0.377、0.335(樊纲、王小鲁,2003)。图3为民营经济发展指标的总体变化趋势,东中西部的指标差异。在民营经济增长过程中,东部地区始终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而自2001年后,西部与中东部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渐拉大。
三、实证模型构建与分析
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估计,结果列示在表1第一列。该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化指数越高(体现为民营金融机构吸收存款比重越大,和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份额越高),即金融市场发展越好,民营经济就越发达。两者的弹性系数为0.0483—金融市场化指数每增加1%,民营经济发展指数就会增加0.0483%。这是符合现实情况的。国有商业银行很多情况下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它们为了完成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行政任务,普遍存在“惜贷”现象,在发放贷款方面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对中小及民营企业存在歧视,这种情况导致国有银行的资金配置效率较低,对经济增长不利。而民营金融机构和偏向民营企业业务的金融机构更加市场化,它们主要依据企业的盈利能力等因素发放贷款,这些机构吸收的存款越多,效率越高、盈利多的民营企业就越可能获得较多贷款从事生产经营,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以东部地区为参照组,中部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其弹性系数比东部地区大0.229,而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大0.206。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中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低于东部地区,所以与东部相比,中西部的发展潜力更大,同等程度的金融市场化指数提高在中西部地区会更多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另外,分析显示东部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对民营经济发展影响是负的,这可能是因为东部地区民间金融发展较快,融资不畅的民营企业更多依赖于民间融资机构和渠道,这导致本文基于正规金融的金融市场化指数对于东部地区来说不是一个完整的代表指标。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化程度与民营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民营经济就越发达。当前,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升高,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转型和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参与者。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民营经济部门的信贷融资约束不仅阻碍了广大民营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逐步制定和实施一些保障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应该是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从银行体系方面来说,一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通过明晰产权引导国有银行的经营目标转变为利润最大化,从而促使国有银行支持效益好的民营企业;二是可以自上而下地建立一家针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国有政策性银行,这是解决民营部门资金匮乏的最直接方式,是改革过渡时期的较好选择。从其他金融机构方面来说,应该大力发展和规范民间金融机构,它们对地方民营企业情况更加熟悉,而且将这些现有的民间或地下机构纳入管理,不仅能够为我国金融体制补台,也有助于防范地下金融风险。从企业自身来说,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中小民营企业风险大而贷款规模小,有悖于银行的利润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征信和信用评级工作,提供真实全面的企业信息,是民营企业获得金融市场支持,实现长期发展的基础。
作者:雷潇雨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为正在迅速成长的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基础。实践证明,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肌体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一个亮点,已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希望之路。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具体问题,不可避免的制约了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产权关系不明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首要障碍
许多民企在初创时,为了得到政策上的优惠,自寻婆家,找一些国有企业作挂靠单位。在企业向深层次发展过程中,由于产权不清而产生的多头管理、行政干涉等种种弊病日益显现。例如,小霸王企业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母公司任意抽调小霸王的流动资金使得企业在资金上捉襟见肘,生产设备改造、技术创新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最终导致了一个明星企业的坠落。可见民营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已经成为企业扩容提质的拦路虎,产权缍ㄒ渤闪说蔽裰薄?o:gt;
(二)企业的家族式管理严重影响了企业素质的提高
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的经营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把选人、用人限制在了家庭、近亲这个小圈子里,因而往往会出现人力资源短缺,兵多将少无帅才的现象,在解决问题时,也就难免因孤陋寡闻而导致决策质量低下。所以当企业需要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产品向"精、特、优"方向发展时,就明显暴露出家族式管理的弊端。连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市90%的私营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经营管理上,与建立真正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还有很大差距。
(三)企业决策者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民企的初期发展,主要靠手工或简单机械操作,客观上对企业主要决策者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定水平后,就要求决策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业务素质。如果企业主要决策者不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那么民企不是裹足不前,就是不断出现失误,最终被市场淘汰。
(四)融资难是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瓶颈
虽然民营经济这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产出也已占到经济总量的60%左右,但与其对应的金融服务却严重滞后,民营经济从银行得到的贷款不到其发展资金的15%,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被经营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所困扰。甚至出现了一方面民营经济扩大投资、进行设备、产品更新换代、技术升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国有银行资金或者贷不出去,或者贷给某些有问题的国企后难以收回的现象,造成资金整体使用效率低下,金融资源严重浪费。传统体制的不利影响、民营企业的自身缺陷和金融体系的外在制约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三大主要原因。
(五)政策不公平是民营企业扩容提质的绊脚石
我国《宪法》修正案中,虽然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例如银行、铁路、电信、批发网、高速公路等30个行业却禁止、限制民营企业的进入。另外在贷款、融资、上市、市场准入、征地、进出口等诸多方面,民营企业相较于国有企业也要困难得多。有资料显示,在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法律制度、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良好的政府服务等环境因素中,民营企业家将是否有公平的竞争环境作为第一位要考虑的因素。
(六)企业制度的形同虚设是民营企业的又一大弊端
在众多的民营企业中,由于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或者有了管理制度也形同虚设,造成处理问题的时候总是“人治”化成分居多,使得该承担的责任没有人承担,该负责的事情没有人负责,有了成绩没有适当的奖励措施,有了问题无法找到责任人进行处罚,企业里的管理完全处于一种随意、松散的状态。可以说,企业本身的制度化管理层次,将决定团队文化与价值取向,并将影响到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约有10%的民企没有任何文字章程。有相当一部分民企有章程也有令不行,执法不严,奖惩制度不执行,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理顺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还民营企业的本来面目
要积极慎重地清理有名无实的假企业,严格把好注册登记关;对挂靠双方在产权问题上有异议的企业,要在认真评估资产的基础上明晰产权,既要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又要防止对民营企业财产的侵占;对经营亏损的民营企业,要明确产权关系,采取租赁、拍卖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有条件的要大力推行和规范股份合作制经济。另外,对于国有改制成民营的企业,要加快国企民营化的步伐,尽快划清资产产权关系,优化配置有效资源。
(二)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民企的社会化管理。
首先要求业主转变观念,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走出任人唯亲的圈子。要逐步推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经营者与生产员工的积极性,把企业经营目标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和努力方向,从而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目标的早日实现。其次,要引进竞争机制,大胆聘用能人,把实行“能人战略”作
(三)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素质,使企业的市场决策更科学、更合理
决策者,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最高层,可以是一个群体,也可以是一个个体,还可以分出高中低很多层次。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不管他处于哪个层次,都掌握着这个企业的发展方向,控制着这个企业的经济命脉,操纵着这个企业所有人的经济利益和前途,在企业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民企的决策者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时调整知识结构,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提高自己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的决策能力,使企业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广开融资渠道,加大金融财税扶持力度
首先要大力发展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其次要建立和规范民营企业基本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积极组建民营企业投资担保公司。三是要降低民营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门槛,使其以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进入资本市场,使民营企业享有“国民待遇”。四是要努力激活民间资本投资。据统计,目前我国民间储蓄已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但大部分都没有进入投资领域。如何激活这笔巨额的民间资本,并最终转化为内需,正成为扩大内需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五)加强政策修订和环境优化,给予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平等地创业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凡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允许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凡允许外商经营的,都向民营开放;凡有审批权的部门,都要为民营经济创造条件。各部门要打破行业垄断,打破所有制界限,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保障本部门、本系统、本地区之外的各类投资主体,平等参与投资经营。要尽快取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歧视性规定;降低民间投资的产业门槛,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制止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在税收、土地使用、企业开办、进出口等方面,取消一切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限制。
(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民营企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按照《公司法》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善于经营、敢于决策的领导班子,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确立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规范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奖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治理机构创新,使民营企业管理走向社会、走向成熟,走向科学。从而改变困扰企业发展的传统的、保守的、封闭的管理模式,推动管理上台阶、上档次,加速民企的技术创新力度,推动民企由“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含量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换,把民企发展从整体上推向一个更新的档次。
镇是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安徽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和滁州市经济强镇,地处苏皖两省、三市(天长、仪征、高邮)交界处。全镇国土面积10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人口4.2万,另有外来务工人员1.8万人。20__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1.2亿元,财政收入1038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50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按照“以产业兴城镇,以城镇促发展”的思路,依托小城镇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强力开展招商引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优化生产力和人口布局,逐步探索出一条“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了以电子、光伏、光电和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为代表的四大特色主导产业,民营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全民创业氛围浓厚。目前全镇共拥有各类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234家,平均每6户就有一个小老板,被誉为“安徽的温州模式”,从事电子等产业的工业企业和加工制造个体工商户852家,其中产值超500万元以上的180家,超1000万元的72家,超5000万的12家,超亿元的11家,超5亿元的2家,拥有10家省级集团企业。全镇有3家企业进入全省私企百强企业,3家企业进入全省私企出口创汇50强,88家企业通过iso9000论证,42家企业通过美国ul和欧盟ce、fcc、vbe认证,67家企业通过rosh环保认证,企业注册的商标超过300件以上。农民人均收入的80%以上来自个私企业打工收入。
二是产业发展特色鲜明。__的工业主要有电子、光伏、光电、汽车摩托车零配件以及长毛绒玩具等十大门类,但以电子产业发展的规模大、水平高,其产值、税收、从业人数都占到全镇工业的85%以上。目前,全镇高压包、遥控器组装企业共有400家,但配套企业就达800多家,使__形成一个大工厂,街道就是流水线,你的车间就是我的仓库,我的仓库就是你的车间,相互配套,相互协作,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力。目前,高压包和遥控器年生产量分别达到1.5亿和4.5亿只以上,正因为如此,省信息产业厅把__的电子产业集群列为全省四大电子产业集群之一。
三是经济外向水平较高。全镇有60%以上的规模企业从事对外出口生产经营业务,其中68家企业获得了进出口自营权,出口产品涉及到5大类8000多个品种,远销欧美、中东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__年出口供货值达22.4亿元。20__年直接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成为安徽省首家以乡镇为区域出口突破1亿美元的乡镇,并连续10年出口创汇名列全省乡镇第一。其中,电子产品占全部出口额的84%,被省商务厅授予安徽省电子产品出口创汇基地。电子产业驰名海内外,__谚云:“高压包包揽天下,遥控器遥控东西”,__的遥控器,国内外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高压包三分天下有其二。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近年来,__电子企业针对自身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纷纷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部分企业已与中国科技大、合肥三十八研究所等30多所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由他们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研发和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兴业、华宇、天富等企业还兴办了研究所,进行产品研发,先后开发生产出多功能遥控器、烧录遥控器、可视门铃、微型变压器等新产品。目前,__民营企业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滁州市民营科技企业35家,各类科技人员1000多人,专利38项。20__年以来,电子企业新上和利用原有设备转产电动自行车充电器、控制器的企业已达34家;有17家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和内外资合作的形式,联合投资进入光伏产业,主要涉及多晶硅、单晶硅、破方、电池片和组件等生产环节,产业链条已比较完整,20__年,被省发改委授予“安徽天长光伏产业基地”。
在推进全民创业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五个方面工作:
第一,营造氛围,激发创业热情。多年来,我们把营造创业氛围,扶持引导全民创业作为产业兴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致力于扶持能人当老板,引导企业上规模,培育产业成气候。一是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深入宣传国家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不断激活民间投资,引导全民创业;二是正面引导,大张旗鼓地表彰成功创业典型,激发群众创业的光荣感和积极性,把群众的注意力和创造力集中到创业致富上来;三是对个体私营业主做到“服务零距离,服务零收费,服务零缺陷”,着力在全社会树立“自主创业光荣、服务创业为荣”的良好风气,营造“只要想创业就能做老板,只要是能人就能成老板”的浓厚创业氛围。近几年来,__镇每年新增民营企业数量都保持在200户以上。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本镇80%的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农民收入约80%的来源,还吸纳了外地农民工2万余人,每年从__带走打工收入2.5亿元以上,全镇形成了“人人有事做,家家无闲人,天天能赚钱”的喜人景象。
第二,打造平台,推进产业集聚。一是建设产业发展平台。我们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
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举全镇之力抓好省级__经济开发区的扩容建设,每年投入的路网、供排水、供电、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在5000万元以上,目前,开发区规模已扩大到5.8平方公里,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亿元,申请入园企业已达191家,其中146家建成投产,45家正在建设,企业总投资超30亿元。此外,我们今年还在开发区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启动了中小企业创业促进中心建设,建设标准化厂房和服务设施8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了开发区的承载能力。二是建设人口集聚平台。产业的集聚需要人口的集聚作支撑,针对__用工紧张的瓶颈,我们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另一方面按照城镇规划,加快面积为0.8平方公里的省级农民小康住宅示范村建设,现已基本完成了道路、电力、供排水以及路灯、通讯、绿化等配套工程建设。目前,示范村已入住居民1200户,并且每年都保持400户以上的农民洗脚进镇。示范村建成后可安置农民3千户,新增集镇劳动力1万人。三是建设行业自律平台。我们在成立__电子商会的基础上,通过支持商会开展活动,加强同质化企业用工、价格自律来提高商会的影响力,目前已发展会员企业180多家。企业竞争由恶性竞争转变为合作竞争。四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我们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对公共服务的需求,积极争取和协调相关部门,先后成立了示范区管委会、中介信息服务、法律服务、物流服务、rohs指令检测中心、融资服务、会计服务等公共服务机构,基本满足了现阶段企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第三,破除瓶颈,化解创业难题。与其他地方一样,__在全民创业中,也遇到了融资难、用电难、招工难、人才缺乏等发展瓶颈问题。为打破瓶颈制约,我们在融资方面已连续十年争取到省农行对__企业直接授信,累计授信额度超过15亿元,另外通过担保公司等平台,每年为出口企业融资1.5亿以上。在电力保障方面,通过争取,电力部门在__建设两座35千伏变电所,其中一座今年将升级为110千伏变电所。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我们每年都聘请专家对企业老板、中层干部分别培训两次以上,我们还与南京大学合作举办“高级工商管理emba”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家队伍素质。此外,我们还通过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帮助成长型以上企业招聘素质相对较高的办公室主任,建立企业办公室,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招工方面,我们支持电子商会成立了“天长市英才劳务输入服务中心”专门服务企业招工,同时,每年春节前后,我们都专门派人与外地劳动部门接洽,在媒体上做宣传,介绍__产业发展状况、工资待遇等方面情况,帮助企业招工。
第四,诚信服务,优化创业环境。推进全民创业和招商引资,发展环境尤其重要,良好发展环境的营造,比的就是服务和诚信,同时,切实兑现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取信于投资者。我们在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上可概括为三句话:“厂门内的事由企业负责,厂门外的事由政府服务”、“在服务中管理,在发展中规范”、“企业办事,政府买单”。服务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对承诺的践行。如近年来我镇新兴的光伏产业,就是由江苏友邻镇的一家企业率先来__投资而形成的,在这家企业的带动下,先后有4家江苏企业来__投资,在外资企业的影响下,又有10多家本地电子企业转型进入光伏领域。目前,17家光伏企业已投入固定资产近15亿元,年产能达50亿元。江苏友邻镇的领导到该企业调查其来__投资的原因时,企业老总说,你们优化环境仅停留在口头上,__优化发展环境是付诸在行动上,把理念变成了实践,其次他们承诺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能如数兑现,这就是我们来__发展的原因。
第五,培植引导,提升发展质态。工业化不仅需要星罗棋布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更需要有大企业、大集团的强大依托。近几年来,我们紧密联系__的产业基础和其它方面的优势,认真抓好产业规划的制定工作,力图通过规划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引导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20__年,我们请国家发改委小城镇中心做了“__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0__年又请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做了“__镇电子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安徽光伏产业(天长)基地发展规划”。同时,针对__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实际,我们组织实施了扶优扶强的“2310”工程,即从20__年开始,选择一批优势企业,从项目用地、电力保障、企业融资、信息服务等方面支持其快速做强做大,实现每年增加2家亿元企业、3家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目前,__民营企业已基本形成金字塔形的梯次发展格局。
近年来,虽然我们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推进全民创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省、市领导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致富欲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大重点,构建三大机制,推进四个集中”,即始终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一主线;突出把工业突破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动力,把城镇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这两大重点;构建以工促农、以镇带村、城乡和谐发展这三大机制;加快推进企业向园区、人口向城镇、居住向社区、土地向大户这四个集中,努力把__建设成为安徽知名的电子名镇、经济强镇、文明示范镇。
(一)
新中国已经走过50个年头的历程了。总结50年的历史经验,必须得出一个看法,我们再不能搞以往那种单一的公有制了,而必须实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特别要重视以民为主体的经济的发展。(1)所有制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所有制形式和所有制结构如何,不仅关系到什么样的经济制度,而且与经济体制有直接关联,还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2)所有制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所有制形式和所有制性质;二是所有制结构,即一个社会究竟由些什么样的所有制构成,它们之间的比重如何,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3)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是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国有经济处于领导地位。这种所有制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这五种经济成分曾明白无误地写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中,它们是:国有经济,合作社经济,劳动者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从1953年起,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党的总路线变了,要搞“一化三改”。“一化”是工业化。“三改”则是要消灭私有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1955年10月讲,要使“帝国主义绝种,封建主义绝种,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这后两个绝种运动在1956年就完成了。接着就搞“趁热打铁”,搞高级社,“一平二调”,剥夺农民,化。然后是不断的“斗私批修”,割资本主义尾巴,“”。判断的标准是“一大二公”,即公有制规模越大越好,公有化程度越公越好。结果,不但出现了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而且最终把国民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
(5)所以,对50年代的“三大改造”,完全可以重新认识。对“三年困难”也可以重新认识。我认为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我们现在还没有公布究竟饿死了多少人。我看少说也有两三千万。说“三大改造”仅仅是搞得过急、过粗、过快,形式过于单一,是十分不够的。说现在允许私有经济发展是对的,那时消灭私有制也是对的,是一种缺乏逻辑的思维。我认为用生产力标准来判断,只能说搞错了。中国如果不采取那样的步骤,不搞极左路线,让多种经济共同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肯定比现在要好。其实,在1945年就说过,“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这话符合马克思主义,是绝对正确的。可惜他后来没有这样做。
(6)直到改革开放,贯彻邓小平理论,实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才使中国经济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的最大特点,一是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二是由单一的公有制走向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办法:一是对原来的公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国有制和“二国营”式的集体所有制进行改革,这种改革现在还没有到位;一是在公有制的旁边,在它们的缝隙中发展非公有制,民营经济,这种改革和调整到现在已取得明显的成绩和效果,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占到了四分之一以上。(7)现在大家都在学习邓小平理论,我以为学习邓小平理论同样要把握其精神实质,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有人把邓小平理论概括为“一块石头(摸着石头过河,实事求是)、两只猫(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三条鱼(三个有利于,即生产力标准)、四只鸡(四项基本原则)”,有道理。
(8)我们现在的结论,就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所讲的,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把包括私有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是认识上的提高,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因为马克思确实说过,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我们现在是把私有制也包涵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中了。当然是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我的看法,即使初级阶段结束以后,也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中国绝不能再搞以往那种公有制的一统天下了。当然,任何所有制形式都是历史的,多种所有制的内涵会有变化。但多种所有制是一个互补的关系,这一条不会变。
(二)
民营经济就是以民为主体的经济,老百姓办的经济。民营不是所有制概念,但这个概念是科学的。
(1)民营是相对于国有国营说的,因此,凡不是国有国营,就是民营,不是官办,就是民办。民营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2)民营不等于非公有。民营也不等同于私营。民营比私营还要宽。民营大体上相当非国有国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实中只有三块: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民营在现实中包括七块:个体、私营作为一块,乡镇企业一块,民营科技企业一块,股份合作制企业一块,这四大块中有交叉,但又独立存在,此外就是股份制企业中国家不控股的企业,“三资”企业中国家不控股的企业(“三资”企业中也有公有制成分,所以准确的说法是外资经济),国有民营、公有私营企业。
现在许多私营企业家愿意用民营,不愿意用私营,这可以理解,是长期“斗私批修”造成的。但用民营并不错。这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其实,私营也没有什么不好。(3)近些年来有人指责民营,不让用民营,是错误的,没有道理的。民营有什么不好?我看好得很。它突出了民间、民主、以民为本、以民为主体等含义,突出了经营,淡化了一点所有制概念,有什么不可!
民营也不是我们的独创。中国早在30年代初就有学者用民营的概念。在1942年也使用过这个概念,他把民营经济就看成是老百姓的经济嘛,包括合作社。国外也有这个概念。
老实说,中国几千年来都是民营,民营经济为主。国营、官营只占一小部分。没有民营,老百姓就吃不上饭,就活不下去。
(三)
民营经济应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我国经济的活力源。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
(1)发展民营经济决不是权宜之计。它在我国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必要性,不让它存在它也要存在,谁反对也反对不了。为什么?因为它能发展生产力,它有群众基础,受到群众的拥护,只有它才能解决群众改善 生活的愿望。温州、台州、汕头、清河、海城、顺德等就是一个个的证明。这些年来这些地方经济发展快的原因就在于民营经济发展。
(2)从战略的观点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我形成四句话,四个意思。这就是:一是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保证;二是民营经济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三是民营经济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内容;四是民营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只要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就不能没有民营经济。(四)
民营经济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依托,是藏富于民的必然选择。
(1)发展民营经济是改变地方面貌,增强地方实力,改善地方财政状况的主要途径。因为地方经济的发展,靠国家投资是不现实的,只能依靠民间的投资,民间的力量,民间的积极性。
(2)现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确有差距,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而差距的原因就在于市场发育程度的差距和民营经济发展上有差距。(3)民私营经济的优越性在于它们:产权关系清晰,灵活经营,面向市场,动力机制特别强,有自我约束力,没有“大锅饭”、“铁饭碗”等弊端,效率高,效益好。有人推算,前些年国有企业的利润率为3,私营企业的利润率为15。
私营经济是真正的能人经济。凡搞得好的,都能成长和集聚一些能人。能人效益非常明显。我的看法,中国真正的企业家、经营者队伍,只能由民私营经济中产生。国有经济中基本上是政府官员。
民营经济中也有产权不清晰的,有的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是管理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4)中国不是民私营经济多了,而是发展还很不够。总起来说,中国民私营经济是在夹缝中发展起来的。它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引起社会和人们的关注。它的健康发展,还要做大量的工作,不是想发展就能发展起来的。
(五)
今后民营经济的发展,既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素质。许多民营企业面临二次创业的形势。
(1)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已经没有民营经济了,现在的民营经济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重新发展起来的,总的说它们还比较嫩、弱。
(2)现在私营经济的数量,已经大大地超过了对资改造前。发展迅速、积累规模迅速。但由于时间短等,素质普遍不高。多数还是作坊性质。但它代表了一种向上的力量,活力很强。
私营也好,民营也罢,素质不高的表现是:技术设备落后,经营规模偏小,产品有待开发更新,技术含量有待提高,管理普遍为家族式的。
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有半数左右的业主看不懂财务报表,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文化程度偏低。
(3)有鉴于此,广东早几年提出了“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口号。也有的民营企业提出了“二次创业”的目标。
(4)对于家族式管理,现在有不同看法。我认为,家族式企业与家庭式管理是两个有联系的概念。家族式管理不能否定,特别是小企业,初办的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成本低,没有磨擦,内部信得过,有它的必然性。兄弟姐妹、老婆孩子、七姑八姨当家。家族式管理也有搞得好的。但家族式管理终究是一种落后的管理方式。企业大了,最好实行两权分离,过渡到科学管理。业主不妨只当董事长、资本家,掌握大权;而把经理、厂长的职能职务让渡给经营者、企业家来行使。
(5)为了提高民营企业的素质,经营者、业主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理论,学习政治,学习管理,学习文化知识。
(六)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既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又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WTO有三项职能:制定规则,主要是贸易规则;开放市场,即互相开放市场,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冲突、纠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意味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WTO有了平等的发言权,而且意味着中国要进一步改革开放,意味着中国要参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无疑地要遵守承诺,进一步开放市场,如汽车、电讯、保险业等等,要逐步降低关税。这样,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必然会大量地涌入,但是也有助于我们在平等的条件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在许多方面同国际接轨,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提高我们的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总起来说,加入世贸组织必然会给我国带来巨大的利益,但这种利益不是马上可以见效的,我们要从战略的观点,国家的长远观点来看这个问题。但是,随着外国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业的进入,也势必给国内一些行业和企业带来挑战和冲击。在基本失去高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的情况下,我国部分行业和企业将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市场上短兵相接。这是要承认和看到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中国民私营经济的发展,无疑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首先是挑战,这是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的。因为中国民私营企业起步不久,总起来说,人员素质低,科技含量不高,管理水平相对落后,面对外国的那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我们确实是难以硬拼的,无疑地不是一个重量级,很难竞争得过人家。但是,我看中国民私营企业是决不会自甘落后的。要看到,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它可以进来,我还可以出去。我们可以在竞争中增强实力,学习先进,逐步提高。比如刚开放时,我们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电行业,根本竞争不过人家,但是通过十几年的努力,现在岂不是大大提高,具有国际竞争能力了吗?所以,关键是要勇敢地接受挑战。最近几年,我接触过一些民营企业,象广东生产微波炉的格兰仕集团,浙江温州的正泰电器集团,湖南长沙的“远大”中央空调企业等等,它们都有一股迎接挑战,增强实力,不断创新,硬是要取胜的紧迫感。特别是广东的格兰仕,可以说是迎接挑战、壮大自己的一个典型。它们面对的竞争压力非常之大,但是它们总是想各种办法,稳定地占领市场,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所以我认为中国民私营企业是会勇敢地接受挑战的,它们的竞争力会大大提高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一些素质差、不思进取的企业垮下来。这也是正常的,优胜劣汰嘛,没有什么可怕。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资进来,中国经济将面临大的产业结构调整。民私营企业自然会遇到这个问题,但只要增强预见性,就可以使我们付出的代价和时间更少。
其次谈发展的大好机遇。我认为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中国民私营经济的发展确实是大好的机遇。
机遇表现在哪里?
一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科学管理,象 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等等,提高我们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是有助于我们在企业制度方面与国际接轨,如股权结构的改善,治理结构的完善等等,这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是有长远意义的。
三是了解国外市场的变化,信息,动向,了解外面的需求,这对我们自己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特别是有利于外向型企业的发展。四是有利于我们平等地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发挥我们的优势,走向世界,增强实力。
毫无疑问,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非常有利于中国民私营经济提高自己的素质,在发展中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民私营企业面对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机遇和挑战,我想只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
一是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增强竞争的勇气、毅力,为国争光,为民族经济争气,这很重要。
二是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增强后劲,把精力用在技术进步上。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注意开发新产品。要创名牌、保名牌。要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尽快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加强企业管理,挖掘潜力,很好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四是研究市场,重视营销。
五是要重视联合。
(七)
继续创造一个宽松的投资环境,加强宏观管理,真正落实公有、私有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的政策,完善法规,非常重要。
(1)总的来说,在修改宪法后,发展民私营经济的环境条件越来越好。但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和特殊的历史背景,加上我们还处在转轨时期,改善环境条件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2)好的投资环境条件,包括硬件,更包括软件。
好的软环境条件,包括舆论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如融资贷款)、政策环境,特别是市场意识环境,民俗民风。
(3)我总认为,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应当写在宪法中。因为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不写在宪法中,投资者就会有顾虑。现在个体、私营业主中,不少人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不敢大干,不敢继续投资,扩大经营规模,就是怕共产党的政策变,甚至怕戴资本家的帽子。再就是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非常严重。不明确保护私有财产,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4)改善投资环境,既是社会各界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
解放思想,主要是理论界和领导人。
对干部,主要应克服“恐资病”、“恐私病”,对群众来说,主要应克服“红眼病”,平均主义的流毒。一看见人家富了,就眼红,不是你富我也富,比赛富,而是想“打土豪,分田地”,改变政策。现在农村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看见承包者经营荒山、果园有收获了,或办企业有效益了,就要反悔合同,甚至破坏生产,就是一种不讲信用的表现。这样的软环境,人家敢再投资吗?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甚至是道德经济。官比法大,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能建设起市场经济吗?
浅析制约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营经济尚处于发展初期,也是关系到以后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笔者就目前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进入了关键时期
__市作为__省东南部的资源性城市,经济发展滞后,属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已经从过去少量零散的小业主形成了目前对全市经济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主体经济。截止20__年末全市民营经济业户发展到____家,同比增加6%;从业人员____x万人,同比增加14%;注册资金__亿元,同比增长4.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__亿元,同比增长17.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2.6%;民营经济吸收就业占全社会新增就业人数的86.5%;民营经济实现销售产值__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
二、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融资难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__市民营经济同发达地区相比,不仅投资规模小,而且资金主要来自于个人和家庭的原始积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资金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单纯依靠内部积累已经很难满足企业扩大投资规模的需求,急需来自外部资金的支持。而目前企业外部资金来源只有两条途径——银行贷款和民间融资。
从银行贷款的来源看:近年来金融机构普遍加强了风险防范,贷款授权授信上收,对于信用偏低的企业不予以贷款,所以基层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已明显弱化,我市金融机构现有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已经达到一定上限,一般条件的民营企业目前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新的较大额度的资金支持。
从民间融资的来源看:全市对民营企业投资热情明显不高。一方面,有创业意愿的人因资金不足、融资难等因素而阻碍了其创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一些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手中有一定闲钱的人又不敢投资,不知道投到哪里去。目前,投资较为集中的零售贸易、餐饮服务等领域的民营经济利润空间缩小,新的投资热点又没有形成,因此,难以产生对民营经济的自主投资欲望。
2、政、企、银三方的协调与合作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影响民营经济的关键问题。关于政、企、银的合作问题已经倡导了多年,各部门都在喊提高认识、积极合作,但实际上是政府的“平台”只搭不修、银行贷款“吝啬”依旧、企业信用继续缺失,根本没有形成真正的有效运行机制。
3、民营企业自身缺陷难以根治。虽然__市民营企业中不乏经营管理先进、市场适应能力强的好企业,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受到社会环境、所分布行业和地域等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民营经济整体基础依然薄弱。一是民营企业信用难以保证。在__市现有的__x户贷款民营企业中,不良贷款企业有__x户,占78.2%,现有或正在成长中的民营企业,在短时间内依然难以扭转自己的信誉状况。二是民营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民营企业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设备陈旧、工艺落后、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开发缓慢等原因,其产品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由于企业规模小、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低、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等问题。导致企业盲目生产,经营行为短期化,部分民营企业频繁解体。三是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多数企业是在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上维持经营,有些甚至国家限制的产业和项目。四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抵押物不足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影响了银行贷款的适时支持。
4、民营经济“外向度”低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日趋明显。目前白山市大多数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仍以“内向型”经济为主,生产经营主要面向本地的市场,投入与产出以“圈内循环”为主,这就决定了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要受到“圈内”消费人口、收入水平、购买能力、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我市消费人口总量少,加之农民及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比较低,因而造成个体私营经济投资周转慢,循环周期长,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对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建议
1、加强政、企、银三方的沟通与合作。政、企、银各方应充分认识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各自利益的相关性。银行要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争取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企业要讲信誉、开发好的项目、生产好的产品;政府要及时搭建和修补“平台”、疏通银企关系,全市形成上下一盘棋,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合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2、引导社会转变投资观念。民营投资将日益成为我市投资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和民营投资的增长,将有利于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增加对民营经济的投资,以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状况。
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健全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以民营投资为主要服务对象,加大投放力度;另一方面要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建立民营企业风险担保基金,运用企业互保联保等担保手段,建立和完善担保机制,实行手续简便和方式灵活的专项小额贷款。
浅论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措施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民营经济利益直接,经营自主,机制灵活,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一时代主体,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坚持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和多元化发展的方针,努力培植民营经济生长点,民营经济呈现出了规模壮大、质量提高、发展较快的局面。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民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总量快速膨胀,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据统计资料反映,199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仅为17.8亿元,只占当年gdp的19.8%,20__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达到53.7亿元,占gdp的34.3%,比重比1996年提高14.5个百分点,比全省水平高1.7个百分点。由于起点较低,民营经济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1998至20__五年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2%,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13.0个百分点,高于公有制经济17.4个百分点。
(一)、民营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从近几年的统计数字看,我市个体私营户发展较快,每年保持在1000户左右,进入稳步发展状态。
(二)从业人员遍布一、二、三产业,且科技型、创汇型民营企业逐年增加。近几年来,民营经济一改主要在商业流通领域发展的单一格局,逐步向一、二产业发展,已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遍布工商运建等各个行业。
(三)有限责任公司异军突起,发展迅速。1998年以来,我市新发展的有限责任公司29家,是近几年发展总和的1.6倍,增长速度较以往明显加快,这是由于有限责任公司责任大、名声大,自然成为民营经济提高整体规模的向主要方向。
(四)专业村、专业户发展已成为民营营经济数量增加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繁荣城乡市场、方便群众生活、扩大劳动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公有制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二、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促进了整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民营经济的比重逐步增大,发展速度也大大高于公有经济,表明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在gdp20__年比1998年67.7%的增长率中,民营经济拉动31.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33.0%。
(二)、对解决就业的作用。民营经济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安置了大批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1998至20__五年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从业人员均呈下降趋势,而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增长了61.3%,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现在个体和私营经济中的从业人员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个体和私营经济的从业人员多为城镇待业、社会闭散人员和农民。近年来,离退休干部、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以及企事业单位富余人员、科技人员、高级知识分子也纷纷“下海”。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进入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将成为解决再就业的重要途径。
(三)、对增加国家税收的作用。民营经济上缴税收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市财政的重要来源。
(四)、对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国有企业改革中要争取的各种自主权,民营企业都已具备,国有企业难以割舍的各种待遇,民营企业根本不存在。近几年,民营企业面向市场的灵活机动的经营方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逐步创造出了高的成长率和效益。民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行业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动力,促进了国有、集体经济的资产重组和机制转换。民营企业通过收购、承包、租赁、参股、兼并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使一些濒临破产倒闭的国有企业摆脱了经营困境,重新焕发出生机。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初步形成了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兼收并蓄,相互配置的改革与发展的互动格局。
此外,民营企业和个体户在文化教育、城乡建设、社会公益等方面给予社会了较大的投入与支持,并不断改变着自身形象和人们的传统观念。
三、发展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及经营者素质偏低、管理滞后
管理是民企的薄弱环节。目前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决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民营企业管理者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重业务轻管理的普遍现象与其规模扩大的要求还不适应。在管理方式上,目前还有不少民营企业仍沿用传统的家庭式管理方式,一些民营企业,即使是一些上规模、上档次的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也很不完善。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的高度集中,影响了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民营业主是产权的所有者,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很多企业大小事都由总
经理一个拍板做主。此外,占据财务、采购、营销等关键职位的也是业主的家属或近亲,生产、技术、管理等诸多环节都掌握在业主的家族成员手上,严重影响了部分民营企业的决策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另外,有些个体、私营经济自身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有不少个体私营企业还存在经营上的违章违法行为,无照经营,不公平交易,强买强卖,缺斤少两,偷税漏税,有的个体私营经济中工人生产条件差,缺乏安全保障等。因此,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市场营销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培养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都是民营经济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社会负担重
“三乱”现象依然程度不同的存在。在很多地方,民营企业和个体户都承担着较重的社会负担。少数部门受利益驱动,对民营企业和个体户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一些不法人员对私营个体户敲诈勒索、吃拿卡要,破坏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民营企业还要应付多个部门的检查、管理,要上交各种名目的税费,一些小有名气的民营企业,接待任务也很重。这些问题也将妨碍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创新乏力、科技投入力度不足
尽管不少民营企业已经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但总体上看,我市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偏低,私营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部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还不到1%。从工业的行业分布看,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一些传统行业,高科技企业较少,与新技术不能很好的衔接。由于很多私营企业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不求进取,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投入明显不足,影响了企业长远的竞争能力。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目标比较单一,主要是在市场需求及同行业竞争的驱动下,才实施产品质量的改进和开发新产品。由于缺乏技术上的创新,导致很多民营企业产品生产周期过长,更新速度较慢,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四、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措施
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是维系我市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且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当前民营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运行趋势,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环境。贯彻落实好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营造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社会环境。
(1)在市场准入方面,要进一步放宽对民营经济的限制领域。
(2)规范政府管理职能,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工商行政管理,简化办照、办证手续,定期征集消费者意见,奖励合法经营、优质服务,惩罚欺行霸市、假冒伪劣。增强税费征管的透明度,执行收费许可证制度,实行亮证收费,并公开收费标准接受群众监督。严禁任何部门对民营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一是有效地提供新的技术服务,鼓励国有科研单位与民营企业有机结合;二是提供信息支持,快速、准确地提供信息给民营企业,在投资决策中降低风险;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产业导向,鼓励其发展高科技产业、环境产业,鼓励其投资于中小型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三是提供财政金融支持,财政金融部门要在汇兑结算、存取现金等方面提供便利,允许其以财产作抵押办理贷款;四是将民营经济中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纳入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在立项审批、股份制改造、户籍管理、法律保护、社会保障、科技专利申请、无形资产评估、科技信息沟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等方面,给予切实有力的支持,提供切实有效地服务。鼓励它们向资产社会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加大国有企业的改制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构建国企改制与发展民营经济良性互动的政策平台。一方面,积极丰富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改制形式,支持一批多年以来经营不善、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尽快退出该领域;另一方面,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租赁、托管等形式,实现低成本扩张,通过市场对资源的重新配置,不但充实和壮大民营经济的实力,而且解决国企改制的历史遗留问题,安置下岗人员,让更多的闲置资源发挥效率。
(三)、鼓励民营企业进行合理的资产重组
目前我市的民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且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对那些同行业、同产品的,或者具有生产互补性的企业要鼓励其利用联营、兼并等形式进行合并,实行优化组合,壮大实力,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提高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为了应对“入世”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业主应尽快摒弃家庭经营、小富即安的旧思想。由于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普遍偏低,政府要选取一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尽快做大做强,努力打造一批民营企业“小巨人”。一是技术创新。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已起步的民营科技企业,要以科技为先导,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同时,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在开发创新上下功夫,努力发展高、精、深产品,创优良品牌。要逐步建立起有利于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向私营企业合理流动的激励机制。鼓励民营科技企业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追求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和高市场占有率,并推动更多的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型企业。二是体制创新。随着发展速度加快、比重加大和市场竞争加剧,民营经济发展在体制、机制、制度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再创新。比如,民营大户单靠独资投入已很难大发展,需要建立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民营企业的产品要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分配制度改革,通过股票期权、技术入股等分配形式建立稳定的经营管理队伍。
(五)、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继续鼓励外商投资,引导外资向我们需要的产业方向投资。鼓励外商投资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工业,兴办综合利用资源和再生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的新技术、新产品项目。同时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依法管理,强化对合同履约的监管,严格税收征管、纳税检查和会计决算检查,保护各方的权益,维
护劳动者正当权益。通过管理,把利用外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另外,要坚持“市外就是外”,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市外国内的民营企业大户来安康投资办企业。(六)、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构建民营经济发展的载体。比如,造建工业园区就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聚集资本、技术、人力资源,是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和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要继续加快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功能,美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打造坚实的平台。
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一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创造大发展的浓厚氛围。根据目前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新闻媒介应开辟专栏,宣传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解决民营经济低人一等的观念,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二是放活政策,真心扶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政策灵活、环境宽松是实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先决条件。要用足用活政策,做好“活”的文章,先生孩子后起名,在政策运用上,要做到以法为界,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能活则活,能宽则宽,只要不违法,有利于发展经济,就支持,开绿灯。三是规范经济秩序,加强监督管理。民营经济要加快,健康发展,必须有一个规范的秩序、安定的环境作保证。首先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杜绝乱收费、乱罚款等现象;其次要加强综合治安管理,切实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第三要加强教育引导,要对个体民营企业加强爱国、敬业、守法的教育,自觉缴纳规定的税费,自觉接受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不法行为,做到讲信誉、讲文明、守信用、守法规,努力形成守法经营光荣、劳动致富有功的良好氛围。
总之,发展民营经济一靠认识、二靠政策、三靠管理,只要解放了思想,抓住了机遇,大胆地创,大胆地试,我市民营经济在近三、五年间必将会有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