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8 03:51:00
导语:在田间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豫东地区夏秋农作物的田间管理
我县地处豫东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无霜期较长,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农作物一般一年两茬,冬小麦第二年夏初成熟,收获后即播种夏秋作物:玉米、大豆、绿豆、谷子、芝麻等。夏秋作物生长时间短,一般只有三至四个月。在这短短的百余天时间里,田间管理非常重要。如果管理不到位,将会导致病虫害、旱、涝发生和作物贪青晚熟,最终影响作物产量。根据我县农科所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总结,我们对夏秋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提出以下若干措施,供农民朋友参考应用。
一、“压”,指播前压垄和播后镇压。播前压垄是为了促进反润提墒;播后镇压是为了防止透风,以免引起干旱。播前压垄和播后镇压,都是为了保住土壤墒情,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
二、“间”,指间苗。大豆非精量播种,密度较大的地块和成簇苗要进行人工间苗,间苗宜早不宜晚。间后的大豆苗要达到农艺规程要求的密度。即黑河18保苗要达到30~32万株/hm2,垦鉴豆25、垦鉴豆27、垦鉴豆28保苗要达到26~28万株/hm2。玉米3~4片叶时进行间苗,把弱苗、小苗、病苗拔除,按照规定密度留齐苗、留匀苗、留壮苗。对1埯2株的要留大小一致的健苗,避免大苗欺小苗。
三、“锄”,指锄地。锄地既能消灭杂草,又能松土,提高地温,是促进大田作物早熟的一种有效办法。大豆、玉米要力争多锄几遍地,特别是后期草荒严重地块要全部浅锄1遍。
四、“趟”,指趟地。多年生产实践证明,趟地具有灭草、松土、增温、促进早熟的作用。每年要力争多趟几遍地,最好趟5本文由遍以上,尤其是第1遍地很重要。因为它给以后的锄、趟打下良好的基础。趟地要结合锄地进行。锄后未趟、草荒严重的地块和低洼地块,更要抢趟1犁。
五、“松”,指垄沟深松。垄沟深松能疏松土壤,增温放寒,防止草荒,破除土壤板结,有利于根系向下深扎,促进作物快长、早熟。垄沟深松深度要达到25cm左右,并在封垄前结束。
六、“追”,指追肥。对三类苗地块和施肥量少的沙薄地块要及时追肥。大豆要结合2遍锄趟把肥追在垄帮,追尿素112.5kg/hm2左右,随追随趟地覆土,防止氮素损失。也可在大豆开花期施尿素3.75kg/hm2,兑水300kg/hm2,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喷洒叶面。玉米6~7叶追1次攻苗肥,追尿素75kg/hm2;抽雄期追1次攻穗肥,追尿素60kg/hm2,化肥追在根旁5cm左右,追肥深度7~8cm,随追随覆土。
七、“除”,指化学除草。大豆苗前除草用禾耐斯1 500ml/hm2+速收150g/hm2+灭灵750ml/hm2,要求在播完种至出苗前3~4d喷洒为宜。苗后除草用虎威1500~2000ml/hm2+高效盖草能750ml/hm2,在大豆的复叶出来时喷洒为宜。禾本科杂草多时,也可用拿扑净除草。玉米苗后4~5叶、杂草2~4叶、多年生杂草6叶以前,用4%玉农乐750~1000ml/hm2+70%赛克100g/hm2喷施,可防治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八、“灌”,指大田作物生育期间灌水。一是播后特别干旱时,为了保全苗,要灌第1遍水;二是为了保花增荚,要灌第2遍水;三是为了籽粒饱满,提高百粒重,要灌第3遍水。每次灌水都要以灌透为标准。干旱年份灌3遍水,可使大豆增产30%以上。
九、“撒”,指往玉米的心叶里撒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我市玉米螟危害率达95%以上,严重地块可达100%。玉米螟危害一般年份可减产10%以上,严重年份可减产20%以上。具体防治方法:在玉米的心叶末期,往喇叭筒里撒施颗粒剂。用青虫灵0.5kg兑细砂或炉灰渣5kg,混拌均匀,每株5g,撒在玉米心叶里。约用颗粒剂225.0~262.5kg/hm2。也可把bt乳剂制成颗粒剂施用,效果非常好。
十、“喷”,指喷三碘苯钾酸和叶面肥。多年生产实践表明,长势过旺的大豆,在盛花期喷三碘苯钾酸,有明显的壮杆、防倒、促熟、增产作用。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在徒长的豆地和长势过于繁茂地块,盛花期喷两次三碘苯钾酸,用量75g/hm2,兑水750kg/hm2,两次喷洒时间隔7d。一般大豆田要喷叶面肥。叶面肥比底肥、种肥吸收率高,而且见效快,是促进大豆快长、早熟、高产的一个好办法。具体方法:喷尿素3.75kg/hm2+磷酸二氢钾2kg/hm2+钼酸铵1g/hm2,对水30kg/hm2,在大豆花期喷洒为宜。
十一、“防”,指防治大豆灰斑病。在大豆盛花至结荚初期,用50%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0.5kg/hm2,兑水400~500kg/hm2,喷洒叶面,发病重地块每隔7d再喷1次,可在大豆结荚初期用50%的多菌灵粉剂或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750kg/hm2,发病重地块可在鼓粒期再喷1次,可减轻发病率,提高大豆品质。
十二、“治”,指用药剂防治大豆食心虫。目的是为了降低虫口,提高品质、提高等级。防治方法有4种:一是用2.5%溴氰菊酯,在成虫发生盛期前喷雾,时间约在8月5~10日,用药量405ml/hm2,兑水300kg/hm2;二是用20%杀灭菊酯乳油,在成虫发生盛期前喷雾,用药300ml/hm2,兑水300kg/hm2。二是在7月末8月初喷800~1000倍敌敌畏药液300kg/hm2;四是用80%敌敌畏乳油熏蒸,用药量1.50~2.25kg/hm2,可用33.3cm长的高梁秆或玉米秆一节去皮沾药,一节留皮均匀插在垄台上,横向每隔5垄插1趟,纵向每隔5m插1根。
十三、“掐”,指在大豆开花末期、结荚初期掐去植
株生长点。其作用是能使节间缩短,抑制生长,使植株养分集中到生殖生长中去。对晚熟的品种、高肥地块、低洼地块,特别是良种高繁的晚熟品种,一定要下决心掐去大豆植株顶尖,这样能促进大豆提前成熟5~7d,避免贪青晚熟危害。
十四、“拔”,指大豆种子田拔杂去劣。要在大豆生育期间根据本品种的叶型、花色、毛色、株高、成熟度等特征严格拔杂去劣,使种子纯度达99.9%以上,提高优良种性。
十五、“拿”,指豆地拿大草、谷地拿莠子。拿大草和莠子既能减少杂草与作物争光、争温、争肥,又能保持翌年地块干净。拿大草和莠子要早些,要在草籽未成熟之前进行,既省工省力,又减少对作物的伤根。
十六、“扒”,指玉米站秆扒皮晾晒。玉米站秆扒皮晾晒,籽粒可得到阳光的直射,促进水分蒸发,使植株穗轴的养分向籽粒输送,有利于养分的积累,可提早成熟5~7d,增产8%以上。一般在8月下旬,即玉米定浆后开始进行。就是把玉米棒子的苞叶用手或其他工具逐垄逐棵扒开,使玉米棒通风良好,得到充分透光晾晒,促使脱水快,提早成熟。
原文作者:佚名
随着新品种以及全膜双垄沟玉米套种油菜等技术示范推广以及农业部行业专项《北方旱寒区冬油菜北移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甘肃省的实施,冬油菜在甘肃省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甘肃省冬油菜种植以白菜型为主,主要分布在中东部的天水、平凉、庆阳等市以及定西、临夏两市州的部分县区,兰州、武威、酒泉等市也开始冬油菜示范推广。陇南及天水低海拔川道地区甘蓝型冬油菜面积相对较大。甘肃省冬油菜种植区冬季时间长,具有少雨干旱,温度日较差大,寒暖多变的气候特点。因此,在示范推广抗寒耐旱优良品种的基础上,越冬期加强抗旱防冻保苗是获得丰产的关键措施。
1 培育壮苗
冬前营养体的大小和体内糖分的积累状况与越冬抗寒性的强弱具有密切关系。因此,适期早播,冬前培育壮苗,最大限度降低弱苗比重,才能提高油菜越冬抗冻能力。
2 防治病虫、化学调控
冬油菜越冬前喷施敌杀死或高效氯氰菊酯,杀灭跳甲、蟓甲等主要害虫。对播栽早、长势旺、有徒长趋势的甘蓝型冬油菜田在越冬前可喷施多效唑,一般用15 %的多效唑1.5 kg兑水6 000 kg/hm2喷施,具有控旺和预防冻害的作用。
3 壅根培土
土壤封冻前,中耕培土具有疏松土壤、增温、保墒作用。中耕松土时,一定要注意培土壅根,以增加油菜抗寒力。
4 浇冬水
甘肃省冬油菜产区冬季雨量较少,要保证油菜壮苗过冬,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要及时浇冬水,浇冬水时间一般于12月中、下旬,即“小雪”至“冬至”之间进行,不宜过迟,在地冻前浇完为宜。
5 秸秆覆盖
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油菜田覆盖一层秸秆,保墒又防冻,并且秸秆腐烂后还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当气温下降到0 ℃时,还可以在油菜叶片上撒一层草木灰,以防止叶片受冻。
6 田间管护
加强田间管护,避免牲畜啃食及刷扫枯叶,使油菜生长点不裸露,以利越冬。
7 病虫害监测预报
制定科学的监测防控预案,加强油菜跳甲、蟓甲为主的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准确掌握主要病虫害越冬情况,油菜返青后及时病虫情报,为科学防控作好准备。
来源: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省高产创建油料专家指导组
原文作者:柯志强
棉花花铃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双旺,进入盛花期后,生殖生长才逐渐转为优势,棉株需肥需水达到高峰。在此生育阶段环境温度较高、日照充足,对花铃期生育是有利的,同时,也受到高温伏旱缺水、病虫害多发的不利影响。在管理上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争取早坐桃、多结桃、结大桃,力保后期早熟不早衰,从而获得棉花优质高产。
1. 重施花铃肥
花铃期棉株大量开花结铃,对养分的需要激增,重施花铃肥可满足棉株对养分的需要,促进多结铃、结大铃。但是要注意施肥不当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施肥过早、过多,可导致棉株徒长而增加蕾铃脱落;施肥过迟,则造成棉株脱力早衰。所以,一般在棉株下部坐1~2个大桃时施用花铃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每公顷可追施尿素225~300千克,而且要在棉行中间开沟或打穴深施,施后覆土。如遇天气干旱还应结合浇水,以充分发挥肥效。
2. 补施盖顶肥、叶面喷肥
施好盖顶肥可防止棉株早衰,充分利用有效生长季节,争取多结铃,提高铃重和衣分。应根据棉花长势确定盖顶肥的施用,对于花铃肥施用量大、棉株长势偏旺的田块,可少施或不施;对于前期坐桃多、易缺肥的田块,应适当早施、多施。在立秋前后,每公顷可追施尿素120~150千克,开沟条施或穴施。在棉花生育后期喷施叶面肥,可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棉叶内营养物质向棉铃输送,提高根系活力。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叶面喷施1%~2%尿素溶液及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根据棉花长势喷施1~3次,每次间隔7~10天,可与农药混喷。
3. 化控
花铃期化控可使棉株中上部节间缩短,增加棉株中下部光照,减少蕾花脱落。一般在棉株开花后,每公顷用缩节胺37.5~45克对水600~750千克喷雾。打顶后化控可防止棉株上部果枝过度伸长,抑制无效花蕾和赘芽生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在棉株打顶后7~10天,每公顷用缩节胺60~75克对水600~750千克喷施。
4. 适时打顶
棉花打顶后可消除顶端生长优势,调节棉株体内养分向蕾铃输送,塑造高产株型。打顶的原则是“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当单株有果枝20个左右时即可打顶,最迟在“立秋”前后必须打完顶。选择晴天打顶有利于伤口愈合。
5. 抗伏旱
花铃期是棉花需水最多的时期,而此期常遇7~8月份的高温伏旱。土壤缺水,影响棉花正常生理代谢活动,肥料亦难以发挥作用,易造成大量蕾铃脱落,甚至出现棉株早衰,所以在棉花花铃期要及时灌水抗旱。在田间持水量低于55%时,必须抗旱,一般采用沟灌,避免大水漫灌,以傍晚和清晨为好,不能在中午高温条件下灌水。
6. 病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三、四代棉铃虫,盲椿象、斜纹夜蛾、棉叶螨、棉蓟马、棉蚜及铃病。当百株三代棉铃虫幼虫10~15头时,选用高效氯氰菊酯或氟铃脲防治。四代棉铃虫百株低龄幼虫10头时,选用丙溴磷、甲维盐(全称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菊酯、辛硫磷等轮换使用。当棉盲椿百株虫量达10头时,可选用氟虫腈、毒死蜱、敌敌畏等药剂防治。当百株斜纹夜蛾初孵幼虫1窝时,在二龄幼虫分散前,选用虫酰肼、毒死蜱、辛硫磷等农药防治。棉叶螨有螨株率低于15%时挑治,超过15%时普治,可选用哒螨灵、炔螨特、阿维菌素及复配剂。棉蓟马、棉蚜发生重时,选用吡虫啉、啶虫脒防治。
原文作者:佚名
去年冬小麦播种播期集中,规范化播种技术落实较好,播种质量较高,土壤墒情适宜,小麦出苗整齐,苗全苗匀,群体充足,苗情是近几年来较好的一年,主要特点是:一是苗情长势好。总体看,主产区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增加,三类苗比例减少,群体充足。二是土壤墒情足。去年9月以来,主产区降雨较多,土壤墒情较好。三是旺苗比例大。由于冬前积温偏高,光照偏少,导致部分播种偏早或播量偏大的地块出现旺长现象。四是病虫草害发生重。越冬前土壤墒情较好,气温适宜偏高,利于杂草萌发及病虫害的发生。部分地区出现金针虫等苗期虫害,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生。部分地区特别是南方稻茬小麦,杂草滋生,密度较大。
小麦越冬之后相继进入返青、起身、拔节阶段,是小麦春季管理的主要时期,是促弱苗转壮、控旺苗稳健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调节小麦群体合理发展的关键阶段。针对小麦苗情特点,春季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科学分类指导,加强镇压划锄,控旺苗稳长保蘖,促弱苗长根增蘖,强化起身拔节肥水,促穗足粒多粒重,防控病虫草害,夺取小麦丰收。
西北麦区包括山西中部和北部、陕西北部、甘肃、新疆等地,旱地小麦面积较大。本区域当前的苗情特点是:秋季雨水较多,墒情适宜,10月份和11月份气温偏高,冬前苗情好,壮苗比例大;由于播种期雨水较多,播期拉长,形成部分晚播弱苗。旱地小麦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季节性干旱和土壤贫瘠,尤其是春季干旱。春季麦田管理要以保墒、提墒为重点,辅之顶凌期趁墒追肥以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确保旱地小麦稳产高产。
1 顶凌耙耱,保墒提墒
顶凌耙耱是旱地小麦保墒的一项重要措施。“春耙麦梳头,麦苗绿油油”。顶凌耙耱能松土,切断毛细管,使地表形成干土隔离层,从而有效地保住土壤水分,特别有利于小麦返青生长。同时,耙耱还有清除枯叶、杀伤杂草的作用。各类麦田都进行顶凌耙耱蓄好墒,保住水,建立丰产苗架。
2 顶凌追肥,促弱转壮
对底肥不足、苗黄苗弱的弱苗麦田,可结合顶凌耙耱或小雨后趁墒追肥,60~75 kg/hm2尿素,或顺垄沟灌稀茅粪,促其尽快转化升级。对冬前群体过大、土壤肥力较高的旱地麦田,返青期不宜追肥,防止旺长,可在起身至拔节期借雨酌情追肥。
3 碾压提墒,预防倒伏
早春小麦返青前后碾压可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小麦自身的抗旱能力,并能抑制小麦主茎旺长。“三月里的磙子,提水的桶子”。碾压麦田可压碎土块,弥合裂缝,沉实土壤,减少蒸发,提墒保墒。对部分因播期偏早、播量偏大而生长过旺、后期有倒伏危险的麦田,于起身期碾压,是一项有效的控旺防倒措施。碾压要和划锄结合起来,一般是先镇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目的。应注意碾压的时间要在晴天中午前后,切忌在寒冷地湿的早晨进行,因此时麦苗脆弱,容易压折假茎和损伤叶片。
4 划锄松土,除草增温
小麦起身至拔节期封行前锄一遍麦田,能消灭杂草、松土保墒、提高地温。“锄头底下有水、有火、有气”。据测定,春季早锄地比晚锄地的麦田耕层土壤含水量高4.1 %,比不锄地的高5.3 %;3~5 cm地温比不中耕的提高1.5左右。划锄时要注意因地、因苗制宜。对晚播麦田、弱苗田宜浅划锄,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弱苗转壮,防止伤根和坷垃压苗;对播种过深的麦田,返青后要及时清垄和退土清棵,使分蘖节变浅,以利提温、发根、增蘖;对于旺苗麦田,应在起身期适当深锄断根,控旺长苗,减少无效分蘖,促根下扎,变旺苗为壮苗。
5 防治病虫,化学除草
要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麦蚜等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注意在返青期化学除草。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预测预报与防治,继续大力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经验,早发现,早防治。
6 护膜护苗,严防啃青
山西和甘肃地膜覆盖的面积较大,春季风大,如果地膜覆盖不严,就达不到保墒的目的。发现覆盖不严的地膜要及时压土盖严。春季畜禽啃青将严重影响小麦光合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造成减产,严防春季畜禽啃青。
原文作者:佚名
2012年甘肃省小麦生产,由于秋播前雨水较多,土壤墒情好,出苗整齐,长势良好。冬前苗情调查显示:大部分县(区)小麦冬前苗情显著好于往年,壮苗所占比例较大。但也存在部分县区因播期过早或播量过大而造成的旺长麦田,或播期过晚造成的弱苗麦田。目前,土壤墒情总体情况良好,尤其是春节前后和近期冬麦区普降中到大雪,有效缓解了春季旱情。
甘肃省90 %的冬小麦种植在旱地,春季干旱和土壤缺肥是小麦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春季管理应以保墒提墒和随雨(雪)追肥为重点,密切关注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尤其是小麦条锈病发病情况,要做好预测预报,早发现,早防治。
1 耙耱保墒
耙耱适合于各类麦田,于春季适时进行。耙耱可切断土壤毛细管,形成隔离层,有利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作用,同时还可以清除枯叶、杀伤杂草,有利于小麦生长。
2 镇压、划锄,提墒增温
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合裂缝,沉实土壤,提墒保墒。镇压结合划锄,先镇压后划锄,造成上虚下实的土壤结构,有利于提墒、保墒和增温。镇压时间最好选在晴天中午前后。划锄要注意因苗制宜,对弱苗田宜浅锄,避免伤根,增温促进弱苗转壮苗。对旺长麦田,应深锄断根,控制旺长,变旺苗为壮苗。划锄还有利于消灭杂草等。
3 适时追肥,促进苗情转化
3.1 顶凌耧施化肥
适宜于机播和条播麦田,耧施期及追施量视苗情而定,一类苗田可适当推后追施。二类苗和三类苗田宜提早追施,施肥量以产量水平和土壤肥力状况为依据,一般亩施6~10 kg尿素为宜,高产田和三类苗田宜加量,可亩施15 kg。对缺磷麦田可考虑追施一定数量磷酸二胺,但量不宜过多。
3.2 乘雨(雪)追肥
适宜于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和撒播麦田,追肥时期视苗情而定,其追施量视苗情、产量水平和土壤肥力状况灵活掌握,肥力状况好和基肥施用量足的麦田可少施或不施。
3.3 追施农家肥(土粪)
适宜于各类麦田,追施土粪或以草木灰为主的“灰粪”,可以起到保墒和补充土壤养分的作用,促进小麦生长,防止春季冻害等。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麦田撒一层土粪,一方面可以保护地膜,另一方面有利于补充养分,其效果好于追施化肥,尤其是全膜二茬和覆土较少的全膜一茬麦田。
4 中耕除草
小麦返青后及时中耕除草,增温提墒,促进根系发育和生长,避免杂草与小麦争水争肥。对杂草可采用药剂除防,但要把握好用量,以免造成药害,而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5 化控防止倒伏
对早播、密度过大的旺长麦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麦田和高秆品种麦田,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喷施20 %壮丰安,用药300~450 ml/hm2加水300~375 kg均匀喷洒,以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促进根系下扎,以防止小麦生育后期倒伏。
6 病虫害防治
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早发现早防治,尤其是陇南的小麦条锈病,要密切关注病情,当小麦条锈病普遍率达到5 %时,用15 %的粉锈宁750~1 050 g,兑水750 kg进行喷雾防治。
7 预防春季小麦冻害
春季冻害时有发生,要做好预防“倒春寒”和晚霜冻害的准备工作,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加强苗情监测。一旦遭受冻害,要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促其恢复生长。
8 严禁在麦田放牧
麦田放牧对小麦生长危害极大,尤其是山旱地,土壤比较虚,牲畜啃青,会将小麦连根带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田块,严禁人畜践踏,保护地膜,以达到一次覆膜多茬利用的目的。
摘 要:近年来,小麦冻害问题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小麦的产量产生不利影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些损失。通过对小麦冬季发生的冻害症状介绍及原因分析,提出预防冬季冻害发生的栽培技术和发生冬季冻害后的补救措施,为小麦冻害防御工作提供指导,达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
关键词:冻害; 症状; 原因; 预防与补救措施
近年来,小麦因冻受害现象频频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冻害除了与天气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与小麦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大关系。
1 小麦冻害的症状
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可分为严重冻害和一般冻害。严重冻害发生在已拔节或即将拔节的麦田,主茎和大分蘖生长点的幼穗受冻,生长点不透明,萎缩变形,失水干枯,心叶不出,逐渐死亡。因为在一株小麦中,主茎和大分蘖的发育进程比小分蘖早,先进入拔节期,所以主茎和大分蘖容易遭受冻害,而小分蘖不会受冻。在小麦遭受严重冻害后及时采取肥水促进,这些小分蘖还可以抽穗,但穗小,粒质量轻,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冻害发生在没有拔节的麦田,症状表现为叶片受冻,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分蘖没有冻死,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小。
2 发生冻害的原因
2.1 气候因素 近年来的暖冬现象使小麦在越冬初期的日均温度较常年偏高2~3℃,由于受暖冬气候的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加快,拔节期提前,抗冻性降低。而越冬期间或越冬期过后温度骤降至-10℃,随后低温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强降温及持续的低温天气使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小麦遭遇冻害。
2.2 耕作因素 部分农民相当多的农民朋友为了早点外出打工为抢墒播种,大多数地块整地粗放,造成麦苗落土较深,形成弱苗;田土坷垃大,不利于根系下扎,麦苗素质差,同时冷空气易侵入土下,冻伤根系;覆土不匀,形成露籽苗易受冻害;三沟不配套,排水不良,易发生冰冻现象,造成死苗。再之,由于急于播种,一些农民采用撒播方式,麦苗根系入土较浅,分蘖节露在地表,雨雪后,由于气温骤降,形成凌抬现象,拉断麦根,冻死分蘖,从而导致小麦冻害发生在小麦种植区,
2.3 肥力因素 部分农民在农业种植上过多依赖化肥或因图省事在小麦播种时施肥量过大且将氮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造成小麦冬前旺长,极易发生冻害。而冬前缺肥的田块,麦苗幼苗黄瘦,叶片小,生长缓慢,分蘖少,积累的糖分少,不耐冻,在气温骤降时易受冻害。
2.4 田间管理因素 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农民往往对种下地的小麦疏于管理。也有一些农民急于外出打工在刚将小麦种下地后就匆匆地远离家而去,致使小麦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缺乏管理,对于麦田受旱受涝、麦苗旺长等不能及时处理,这也给以后的小麦冻害埋下了隐患。
3 小麦冻害的防御对策
3.1 加强管理,提高播种质量
3.1.1 品种选择 选用抗寒性比较好且丰产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
3.1.2 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 首先,小麦在播种前要施有机肥60.0~67.5 t/hm2、尿素300~375 kg/hm2、磷肥600~900 kg/hm2,以上3肥配合,随耕1次垫底。遇旱浇好底墒水,做到精细整地,达到地平、土细、墒好。其次,小麦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过筛,使籽粒饱满,大小均匀;进行晒种和种子发芽试验,确保种子的发芽率要大于95.0%;进行药剂拌种、浸种等处理。最后,小麦要适时、适量、适深播种。根据小麦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冬(弱冬)性品种为9月28日至10月5日;半冬性品种为10月5-15日;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日-10月底。小麦的播种量应根据品种、地力和播期决定,小麦的播种量一般冬(弱冬)性品种为75~105 kg/hm2;半冬性品种为90~150 kg/hm2;春(弱春性)品种为120~210 kg/hm2。播种深度一般以3~4 cm为宜,深浅一致。播种过深或加大播量会导致植株细弱而加重冻害。
3.1.3 加强冬前田间管理 一是小麦播种后进行灌溉的田块,土壤出现板结时要抓紧中耕划锄,疏松土壤,破除板结,促进麦苗出土和正常生长。二是间苗、疏苗。三是疏通“三沟”,保证排水畅通。四是追施腊肥,对群体小的麦田要早施肥,对生长正常的高产麦田,追肥时期要适当后移,促进麦苗均衡生长。五是适当镇压,弥合土壤裂缝,有利于保墒,抑制麦苗旺长,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
3.2 采取措施,控制小麦的冬前旺长
3.2.1 播种过早形成的旺苗 幼苗叶片狭长且垂披,分蘖少,主茎和一部分大蘖冬前幼穗分化即进入二棱期。通过镇压可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控制徒长。镇压后及时划锄,并结合浇水施碳铵225 kg/hm2,必要时可用0.2%~0.3%矮壮素溶液喷施叶面,以抑制植株生长。
3.2.2 播量过大形成的旺苗 幼苗生长拥挤,个体发育差,分蘖少。应先及时疏苗,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促进个体发育,再结合浇水补施适量速效氮肥和磷肥,以弥补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
3.2.3 肥水过量形成的旺苗 麦苗分蘖多,叶片宽大,田间郁蔽严重。当麦苗主茎长出5片叶时,在小麦行间深锄5~7 cm,切断部分次生根,控制养分吸收,减少分蘖,以培育壮苗。
3.2.4 品种选用不当形成的旺苗 一些春性及弱冬性品种播种过早形成的旺长。
3.3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小麦防冻
3.3.1 麦田覆盖 在冬灌、施肥之后,给麦田行间盖上1层草、麦糠,有利于防风、防冻、保温、保墒,并防止来春旺长。麦秸、稻草等均可切碎覆盖,覆盖后撒土,以防大风刮走,开春后,将覆草扒出田外。
3.3.2 适时冬灌 冬灌可形成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调节耕层中的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的热容量,一般可提高地温1~3℃,同时可以弥合土缝,促进多分蘖、长大蘖、育壮苗。当气温低于4℃以下时不宜冬灌。
3.3.3 熏烟造雾 在霜冻到来时,可以将潮湿柴草在麦田周围点燃,制造烟雾,减少麦田热量向外辐射,能有效减轻冻害。
.4 小麦冻害的补救措施
3.4.1 加强肥水管理 对于叶片受冻、而幼穗未完全受冻的,即麦苗基部叶片变黄,叶尖枯黄的干旱麦田,应抢早浇水,防止幼穗脱水致死。对于主茎幼穗已受冻的,应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施尿素150 kg/hm2,并结合浇水促使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促进分蘖快长、成穗。
3.4.2 中耕保墒,提高地温 受冻害的麦田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蓄水提温,能有效促进分蘖成穗,弥补主茎穗的损失。
3.4.3 加强中后期管理 小麦遭受冻害后,要搞好以促为主的麦田中后期管理,使冻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摘要: 介绍了番茄田间管理技术,包括搭架绑蔓、整枝打芽、施肥灌水、保花保果、防治裂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番茄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 番茄;高产;田间管理
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对于控制番茄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病害发生,产量和品质下降等有着显著效果。
1 搭架绑蔓
番茄定植成活后,应及时搭架,可选用长1.6~1.8m、食指粗的竹竿或树条,在离植株8~10cm的沟侧插牢,并联结成高“人”字架。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时,分次用布条或塑料绳绑蔓,以确保番茄植株向上正常生长。
2 整枝打芽
整枝打芽是人工调整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重要技术措施。秋季番茄一般采取双干整枝方式,即除留主干外,再留第1花序下部最壮的1个侧芽,形成结果侧枝,其他叶芽全部摘除。可视植株生长状况,适时打顶。侧芽约3.3cm长时应及时摘除,过早或过迟均不利于植株生长发育,雨天不宜摘芽,以防感染病害。
3 施肥灌水
番茄是喜肥作物,按生产75t/hm2果实所需的氮、磷、钾计算,基肥应施入以厩肥为主的有机肥45t/hm2以上、三元复合肥375~75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硫酸钾150~300kg/hm2。施肥方法可采用行间深施或穴施。有机肥施入量大时,可在厢面中间开深、宽各13~17cm的沟,撒入化肥后,再填入有机肥,盖土耙平;有机肥少而精的情况下,宜采用穴施,即按1厢2行、穴距0.4m的规格,用铁锄挖成13~17cm深的施肥穴,先撒入化肥,再施入有机肥,定植时将有机肥与土壤适当拌和后,秧苗定植于穴旁。番茄追肥以猪粪尿、复合肥、尿素等速效肥为好。追肥应视天气、苗情合理进行,干旱天气应稀肥勤施,雨后或灌水前可适当增施。还要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即坐果前轻施促苗肥,尤其要控制氮肥,膨果期和采收期应定期追肥。第1台果实核桃大时需浇水追肥,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要及时进行插架绑蔓、培土等工作。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是补充植株营养的经济有效措施,可结合喷洒杀菌剂,定期喷施绿旺一号或三号、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遇连续干旱天气时,应及时灌水防旱,灌水宜采取小水流沟浸灌的方式,切不可大水漫过厢面,晴热天应在夜间灌水,以免根部受害。灌水后要注意放风降湿,减少病害发生。
4 控温管理
在西红柿花期,适宜的气温是白天25~30℃,夜间20~15℃,低于15℃或高于35℃,均易造成落花落果或生理畸形果。因此,如果温度过高,白天就应遮阳或加大通风。温度过低,晚上应加膜覆盖。适宜的昼夜温差是12~20℃。
5 保花保果
开花坐果前以控水蹲苗为主,大棚日夜大通风,下雨天需关棚。秋季番茄开花期,多处于高温干旱气候条件下,不利于授粉受精,影响坐果。大多数品种均要求在开花的当日,喷涂0.020%~0.025%的复合防落素进行保花保果,喷涂时不要溅滴到叶面上。
6 防治裂果
番茄裂果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现象。出现裂果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失调,与品种也有较大关系。预防番茄裂果的措施:一是选择抗裂、枝叶繁茂、果皮较厚且较韧的品种。二是采用地膜覆盖或厢面稻草覆盖栽培,维持较为稳定的土壤湿度,防止忽干忽湿。三是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四是适度整枝摘心,保证植株枝叶繁茂,加强植株内多余水分的蒸腾,防止强光直射果实。五是大雨前及时采收番茄。六是在果实膨大期,用0.30%~0.40%的波尔多液喷洒植株,对防止番茄裂果有较好的效果。
7 病虫害防治
7.1早疫病
发病后叶面具同心轮纹状病斑,暗褐色,水渍状。茎和叶柄、果实等发病后也有同心轮纹病斑,潮湿时病斑上有黑色霉状物。发病前后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 1次,连喷3~4次。
7.2叶霉病
果实发病时蒂部周围有凹陷较硬的黑色病斑,叶片有不规则黄色病斑,潮湿时产生褐色霉层,使叶片枯黄、卷曲,然后脱落。设施栽培发病较重。发病前后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 喷1次,连喷3~4次。
7.3灰霉病
开花期可在蘸花药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效果很好。也可对果实喷雾,但应注意轮换用药,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还可用50%多克粉尘剂,喷粉15kg/hm2。
7.4病毒病
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高锰酸钾1 0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连喷2~3次。
7.5晚疫病
受害叶柄和主茎呈黑褐色腐烂,幼苗萎蔫倒伏,病斑从叶尖叶缘开始,潮湿时有白色霉状物,干燥时干枯,病斑由暗色转暗褐色,水渍状或云纹状,稍凹陷,病果坚硬。发病时可用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也可用粉尘法防治,即用丰收10型喷粉器喷5%百菌清复合粉剂,每次喷15kg/hm2,傍晚喷施。
7.6脐腐病
危害番茄果实。发病时可根外喷施1%过磷酸钙、0.1%氯化钙或0.1%硝酸钙等,每10d喷1次,连喷2~3次。
7.7斑枯病
叶片发病时呈水渍状,病斑近圆形,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稍凹陷,如鱼目状,后散生黑色小点,易穿孔。叶柄、茎和果实都可散生小黑点。发病初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连喷3~4次。
7.8青枯病
一般从坐果期开始发病,中午萎蔫,傍晚恢复正常,2~3d后枯死,横切病茎可流出白色菌液。可用25%dt可湿性粉剂600倍稀释液喷防,也可用200mg/l的农用链霉素灌根,每株0.5kg,7d灌1次,连灌3~4次。
7.9虫害
主要有棉铃虫和蚜虫。棉铃虫应在开花期每隔5~7d喷洒dr杀虫剂、灭铃虫皇等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
并经常更换施用;蚜虫可用抗蚜威、乐果喷雾毒杀。
原文作者:李俊发
摘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番茄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病害发生、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的出现。充分利用番茄品种自身对环境的要求,结合华宁县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近几年来番茄种植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技术经验,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番茄栽培田间管理技术,包括适时定植、搭架绑蔓、整枝打芽、施肥灌水、保花保果、防治裂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以期为番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番茄;高产栽培;田间管理
番茄是喜温作物,在一般栽培条件下,番茄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0~25 ℃,气温低于15 ℃或高于30 ℃都会影响植株正常的开花授粉;昼夜持续高温,空气湿度低于40%或高于60%,会导致番茄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易发生病害,使产量和品质下降。番茄喜光而耐阴,其光补偿点为2 000 lx,光饱和点为70 000 lx,光照不足会导致植株发育不良,落花严重。番茄是短日照植物,花芽分化期间基本要求短日照,多数品种在11~13 h的日照下开花较早,植株生长健壮,但以16 h的光照生长最好。番茄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且茎叶繁茂,蒸腾作用强,需水量较大,但也不应大量灌溉,特别是幼苗期和开花前期,水分过多会使幼苗徒长,影响结果。结果期浇水量宜充足,应将土壤含水量维持在60%~80%;如果土壤湿度过大,排水不良,会影响根系正常呼吸,严重时出现烂根死秧;另外,结果期土壤不能忽干忽湿,特别是不能在干旱后浇大水,否则易发生大量裂果和诱发脐腐病。一般番茄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50%左右,空气湿度过大不仅阻碍正常授粉,而且易使植株感染病害。
笔者充分利用番茄品种自身对环境的要求,结合华宁县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近几年来番茄种植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技术经验,总结出一套番茄栽培田间管理技术。采用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番茄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病害发生、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的出现。
1 适时定植
应根据幼苗生长状况确定何时移栽,当幼苗长出8~10片叶、第1花序刚刚显露时即可定植。定植时,要根据花序着生的位置实行定向栽苗,使花序着生部位位于操作行(宽行)一侧,因为宽行光照充足,能改善幼果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发育,可减少筋腐果的发生,并且便于以后的田间操作。
2 搭架绑蔓
番茄定植成活后应及时搭架,可选用长1.6~1.8 m、食指粗的竹竿或树条,在距离植株8~10 cm的沟侧面插牢,并联结成高“人”字架。当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时,分次用布条或塑料绳绑蔓,以确保番茄植株向上正常生长。
3 整枝打芽
整枝打芽是人工调整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重要技术措施。秋季栽培番茄一般采用双干整枝的方式,即除留主干外,再留第1花序下部最壮的1个侧芽,形成结果侧枝,其他叶芽全部摘除。可视植株生长状况适时打顶。侧芽长到约3.3 cm长时应及时摘除,过早或过迟均不利于植株生长发育,雨天不宜摘芽,以防感染病害。
4 施肥灌水
番茄是喜肥作物,按每公顷生产75 t果实所需氮、磷、钾计算,基肥应施入以厩肥为主的有机肥45 t以上、三元复合肥375~750 kg、过磷酸钙750 kg、硫酸钾150~300 kg。可采用行间深施或穴施,有机肥施入量大时,可在厢面中间开深、宽各13~17 cm的沟,撒入化肥后再填入有机肥,盖土耙平;有机肥少而精的情况下宜采用穴施,即按1厢两行、穴距40 cm的规格,用铁锄挖出13~17 cm深的施肥穴,先撒入化肥,再施入有机肥,定植时将有机肥与土壤适当拌匀,然后将秧苗定植于穴旁。番茄追肥以猪粪尿、复合肥、尿素等速效肥为好;追肥应视天气、苗情合理进行,干旱天气应稀肥勤施,雨后或灌水前可适当增施;还要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即坐果前轻施促苗肥,尤其要控制氮肥用量,膨果期和采收期应定期追肥。当番茄第1穗果实长到核桃大小时需浇水追肥,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及时进行插架绑蔓、培土等工作。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是补充植株营养的经济有效的措施,可结合喷洒杀菌剂定期喷施绿旺一号、绿旺三号、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遇到连续干旱天气时应及时灌水防旱,灌水宜采取小水沿沟浸灌的方式,切不可大水漫过厢面。晴热天气应在夜间灌水,以免根部受害。灌水后要注意放风降湿,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5 控温管理
在番茄花期,适宜的气温是白天25~30 ℃,夜间15~20 ℃,低于15 ℃或高于35 ℃均易造成落花落果或生理畸形果。因此,如果温度过高,白天就应遮阳或加大通风量;如果温度过低,晚上就应加膜覆盖。适宜的昼夜温差是12~20 ℃。
6 保花保果
番茄开花坐果前以控水蹲苗为主,大棚日夜大通风,下雨天需关棚。秋季番茄开花期多处于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不利于授粉受精,影响坐果,因此大多数品种均要求在开花当日喷涂0.02%~0.025%的复合防落素进行保花保果,注意喷涂时不要滴溅到叶面上。
7 防治裂果
番茄裂果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现象,出现裂果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失调,与品种也有较大关系。预防番茄裂果的措施包括:一是选择抗裂、枝叶繁茂、果皮较厚且较韧的品种;二是采用地膜覆盖或厢面稻草覆盖栽培,维持较为稳定的土壤湿度,防止土壤忽干忽湿;三是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四是适度整枝摘心,保证植株枝叶繁茂,加强植株体内多余水分的蒸腾,防止强光直射果实;五是在大雨前及时采收番茄;六是在果实膨大期用0.3%~0.4%的波尔多液喷洒植株,对防止番茄裂果有较好的效果。
8 病虫害防治[1-2]
8.1 病害
8.1.1 早疫病
发病后叶面具同心轮纹状病斑,暗褐色,水渍状;茎、叶柄、果实等部位发病后也有同心轮纹状病斑,潮湿时病斑上有黑色霉状物。发病前后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防治,每7 d喷 1次,连喷3~4次。
8.1.2 叶霉病
果实发病时蒂部周围有凹陷、较硬的黑色病斑,叶片有不规则的黄色病斑,潮湿时产生褐色霉层,使叶片枯黄、卷曲,然后脱落,设施栽培发病较重。发病前后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 d 喷1次,连喷3~4次。
8.1.3 灰霉病
开花期可在蘸花药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很好;也可对果实喷雾防治,但应注意轮换用药,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每公顷还可用50%多克粉尘剂15 kg喷粉防治。
8.1.4 病毒病
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
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高锰酸钾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 d喷1次,连喷2~3次。
8.1.5 晚疫病
受害叶柄和主茎呈黑褐色腐烂,导致幼苗萎蔫倒伏,病斑从叶尖叶缘开始,潮湿时有白色霉状物,干燥时干枯,病斑由暗绿色转为暗褐色,水渍状或云纹状,稍凹陷,病果坚硬。发病时可用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喷雾防治,每7 d喷1次;也可用粉尘法防治,每公顷每次用丰收-10型喷粉器喷5%百菌清粉剂15 kg,于傍晚喷施。
8.1.6 脐腐病
为害番茄果实。发病时可根外喷施1%的过磷酸钙、或0.1%的氯化钙、或0.1%的硝酸钙等,每10 d喷1次,连喷2~3次。
8.1.7 斑枯病
叶片发病时呈水渍状,病斑近圆形,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稍凹陷,如鱼目状,后散生黑色小点,易穿孔;叶柄、茎和果实都可散生小黑点。发病初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7 d喷1次,连喷3~4次。
8.1.8 青枯病
一般从坐果期开始发病,植株中午萎蔫,傍晚恢复正常,2~3 d后枯死,横切病茎流出白色菌液。可用25% dt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200 mg/l的农用链霉素灌根,每株灌药量为0.5 kg,每7 d灌1次,连灌3~4次。
8.2 虫害
番茄主要虫害为棉铃虫和蚜虫。棉铃虫应在开花期用灭铃皇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喷雾防治,每隔5~7 d喷1次,并经常更换药剂;蚜虫可用抗蚜威、乐果喷雾防治。
摘要 早春的低气温对水稻生长十分不利,为提高水稻产量,总结铁岭地区低温条件下水稻本田、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以指导水稻生产。
关键词 水稻;田间管理;早春;低温;铁岭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040-02
1 本田基本管理
1.1 移栽后管理
(1)查田补苗。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应在1周内及时检查补苗,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
(2)看苗灌水。大苗移栽后可以适当灌深水,两三天后,落浅到3.33 cm左右。小苗移栽,以灌寸水为宜。
(3)施返青肥。当新根长出6.67 cm左右时,可追施返青肥,以促进新叶出生快,分蘖早。追肥时保持3.33 cm水层,追施硫铵30 kg/hm2。
(4)防治潜叶蝇危害。为防止潜叶蝇从秧田转移到大田,可喷施杀虫剂,效果很好。另外,可采取浅水灌溉,避免深水淹苗,减少潜叶蝇落卵量,发生严重的地块可排水晒田。
1.2 分蘖期管理
(1)早施分蘖肥。在分蘖始期,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叶、长分蘖的需要,施用尿素37.5 kg/hm2为宜,最多不超过75 kg/hm2。施肥不可过晚,否则易引起徒长倒伏[1]。
(2)浅水勤灌,适当晒田。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一般灌寸水,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时期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生长过旺时,可结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防止倒伏。
(3)防除杂草和病虫害。除草普遍应用除草剂,分蘖期要防治的病害主要有叶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虫害主要有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稻水象甲等[2]。应及时检查防治。
1.3 孕穗期管理
(1)巧施拔节孕穗肥。凡是拔节后叶片黄的田块,应巧施穗肥,对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有显著效果。一般施用尿素37.5~75.0 kg/hm2。孕穗期一般不再追肥,如孕穗末期茎叶发黄,呈早衰状态,可在出穗前15~18 d巧施粒肥。一般施尿素15~30 kg/hm2。
(2)灌好孕穗水,适时落干晒田。幼穗分化期是水稻全生育期生长很快和需水最多的时期,是耐旱、耐寒力最弱的时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响,不但影响花粉粒正常发育,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容易造成穗短、粒数少、空壳多,因此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3]。此时正值盛夏,日照强,温度高,适当加深水层,可以控制水温。一般保持水层深3.33~6.67 cm。
(3)防治病虫害。拔节后,病虫害流行,纹枯病、白叶枯病、叶稻瘟以及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常在这一时期危害,要注意及时防治。
1.4 结实期管理
(1)合理灌溉,适时排水。在出穗扬花期间,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调节水温,提高空气湿度,以利于开花授粉。到灌浆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即灌1次水后,自然落干1~2 d,再灌1次水。这样可以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的目的,有利于促进灌浆,防止早衰。进入蜡熟期,要采取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灌1次水后自然落干3~4 d,再行灌水。后期,收割前7~10 d把水放干。
(2)适时收获。收获一般在蜡熟后期至完熟初期进行。此时谷粒变黄,茎、叶、穗变黄,应及时收割,以确保丰产丰收。
2 中后期田间管理
2.1 坚持浅水灌溉,以水调温
当水稻进入分蘖盛期以后,稻田水层管理应以浅为主,每次灌水水层达2 cm左右即可,待蒸发渗漏后,由浅变湿、变干后,再灌第2次水,如此反复。浅、湿、干间歇灌溉,能达到增温、受光、供氧作用,促进分蘖生长和提高根系活力。抽穗开花期保持2 cm以下浅水层,促进开花受精,提高结实率[4]。
另外,鉴于生育期即将推迟的现状,要以水调温,防止低温冷害。如遇17 ℃以下低温,要保持灌水层8~10 cm,防止障碍性冷害发生。在井灌区应采取设晒水池、延长灌水渠等井水增温技术,实行浅、湿、干间歇灌溉,避免井水直接进田,延迟水稻生育。
2.2 巧施穗肥,保穗增粒
从幼穗分化至抽穗结束,水稻吸收氮素量较大,施穗肥能够促进枝梗和颖花数增多,达到穗大粒多的效果。但是基肥和蘖肥是否充足,水稻前期生长基础差异和地域及品种的不同,施穗肥的时间和数量要有所不同,应分类进行。在辽宁稻区,提倡穗肥2次施入,一次在抽穗前20
d左右,一次在抽穗前10 d左右,2次合计用氮量不超过总氮量的30%。前期生长量不足、分蘖数欠缺的田块首次氮肥施用量应占总氮量的15%~20%,同时施入占总钾量50%的钾肥,第2次氮肥施用量占总氮量的5%~10%;前期生长过快,封行过严的田块在抽穗前10 d左右施用,施用氮肥量占总氮量的15%左右,钾肥量占总钾量的50%。
2.3 慎施粒肥,保粒增重
施用粒肥可提高光合速率,加快灌浆速度,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但必须是在出现缺肥现象时施用。粒肥施用要坚持看天、看地、看水稻长势,因地制宜施用,以避免穗茎瘟发生。叶浓绿、长势过旺的稻田追施粒肥容易引起贪青晚熟和引发穗茎稻瘟病。因此,一定要考虑土壤条件、水稻长势和气候因素,慎重施用粒肥。粒肥一般掌握在抽穗前5 d左右,按总氮量的5%~10%施用。
2.4 综合防治病虫害,重点预防稻瘟病
(1)穗茎瘟。要保证喷施2次预防药剂,一次在水稻孕穗未破口期,一次在齐穗扬花期,间隔10 d左右,用20%三环唑1 500 g/hm2,或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 500 ml/hm2或,克温散1 500 ml/hm2,对水750~900 kg/hm2于16:00喷雾。
(2)二化螟。8月初在二化螟2代卵孵化高峰期,用18%杀虫双水剂3 kg/hm2,或90%杀虫单750 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或对水1 500 kg/hm2泼浇。
(3)稻水象甲。8月初防治新生代成虫,用稻丰乐750 ml/hm2或地虫克星750 ml/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2.5 及时喷施促早熟叶面肥
为了确保实现水稻增产增收的目标,必须要加强水稻田间管理工作。科学管水,水稻灌浆后期对水分表现不敏感,可实行浅、湿间歇灌溉,提高土壤通透性,做到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促粒重,提高光合作用。针对部分田块生育期滞后,特别是8月15日以后齐穗的田块,应及时喷施促早熟叶面肥,提高结实率、千粒重,促进正常成熟。清除田间杂草,及时割除田间及上下水沟杂草,增强通风透光能力,为水稻正常早熟创造条件。
一、切实加强春季田间管理。
各地要迅速掀起春季田间管理的热潮,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针对苗情特点,因地因田因苗制宜,加强各项田管措施的落实。一是抓好粮油作物肥水管理。要加强对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抓好追肥、除草、治虫防病等田管措施,确保双夏作物丰产丰收。要突出抓好油菜菌核病、小麦条锈病、纹枯病的科学测报和防治,力求早发现、早防治,达到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效果。同时,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制订防灾减灾预案。二是抓好柑橘假植基地管理。要抓好柑桔假植苗催芽肥,同时进行整形修剪,确保“一干三枝”;做好清园消毒、病虫防治、清沟排渍和除草。除草必须采用人工方式,严禁使用除草剂。三是抓好茶园桑园管理。茶树要施催芽肥,促发春芽整齐一致,新植茶苗做好定型修剪。对桑树进行整枝剪枝,病虫防治,并提前搞好蚕室蚕具消毒工作。
二、抓紧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一是抓好政策宣传。今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明确继续实施水稻、小麦、玉米、长江流域油菜良种补贴全覆盖,继续提高水稻、小麦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油菜籽、玉米、大豆等临时收储政策。各地要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了解政策,得到实惠,充分调动农民搞好春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抓好面积落实。各地要把落实面积作为春耕备耕的首要任务,确保各种作物种植面积落实到村组、落实到农户、落实到田块。要挖掘耕地潜力,优化耕作模式,大力发展间作套种复种,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三是抓好农资供应。抓紧做好种子、化肥、农膜、农药等农资的储备和调剂调运,满足生产需要。同时,要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开展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坑农害农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农民买上放心种、放心肥和放心药。尤其要注意的是今年两系杂交稻种子存在质量隐患和风险,农业部门要加强种子质量检测检疫,正确引导广大农民购买质量合格的水稻种子。
三、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一是搞好技术服务。农业部门要组成技术服务小组,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全方位地为春季农作物田管和春耕备耕搞好各项技术服务。二是搞好信息服务。要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站、农信通、电视广播等服务平台,强化信息的收集、整理,及时生产信息、气象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等,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三是搞好技术培训。围绕春季田间管理、种植业结构调整等主要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及基层干部进行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秧、抛秧、秸秆综合利用、免耕栽培、多熟间套种植、病虫综防等实用增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各项技术措施的到位率,努力使农民真正掌握实用技术。四是创办示范样板。大力开展各项高产创建活动,办好水稻、油菜高产示范片、柑橘示范区、茶叶示范园和香菇产业园,创办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示范样板。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把抓好春季田间管理、春耕备耕工作作为当前农业生产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早安排、早动员、早落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驻村干部采取包村蹲点等形式,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及早下田,及早落实关键技术。二是强化检查督导。要搞好调查研究,进行工作督导,及时解决春季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三是搞好统筹安排。统筹做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
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口粮之一,加强水稻田间管理是农业科技高度发达的表现,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见证,因此这项工作一直被农业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基于此,详细介绍水稻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稻;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农业是国之根本,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稻是农业种植的重要类型,分布范围广,产量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稻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少。为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水稻田间管理,促进水稻正常生长发育。
1水稻种植田间管理
1.1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水稻品质的基础。在前期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土壤进行有效选择,因为土壤是水稻生长的基础条件,不仅要分析土壤的松紧度、湿度及温度等,还要对土壤中含有的肥力进行检测,保证土壤的相关因素能够满足水稻的种植需求;同时,选择优质的种子。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土壤条件以及种子适合生长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种子的相关标准进行选择。
1.2苗期管理水稻出苗前,务必搞好保温工作。未出苗前的水稻,如果苗床温度在36℃以上,就要搞好通风和降温工作,或者通过遮光降温,防止苗床温度过高烧伤种芽。水稻从出苗到齐苗,控制苗床温度在30℃左右。另外,幼苗形成一心一叶后,这时苗床温度要维持在25℃左右。如果苗床温度超过15℃,要为苗床通风,同时做好苗床夜间的保温工作,让所有的苗床都得到覆盖,如此可减少寒潮和霜冻对幼苗的伤害,栽种期如果遭遇霜冻天气,种植户如果有条件,可通过步道沟灌水保护秧苗免受损害,天气放晴后及时清沟排水。当秧苗有2叶出现时,苗床温度要维持在20℃左右,还要考虑秧苗的生长,有效控制通风位和通风量。对秧苗通风时,可根据计划需要,降低苗床温度。解开苗床的前7d,通风要彻底,如果遭遇下雨天气,应及时关好通风口,做到白天揭开、夜晚盖上,直至不再需要遮盖,晚霜后不再使用农用薄膜。
1.3分蘖期管理分蘖期的秧苗在根、茎和叶的生长上都达到了最高峰,对温度、养料和水分的要求较为苛刻。秧苗分蘖在32~34℃时获得最高穗量,利于插秧。如果缺少光照,秧苗分蘖变缓,严重时秧苗出现死亡。同时,水分要适宜,水分太多,秧苗会由于缺氧抑制分蘖;水分太少,秧苗会干枯,直至死亡。此外,分蘖期管理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①分蘖期进行深水浇灌会阻碍育苗生长,因此要以浅水进行灌溉,将常规浇水高度控制在3.3cm左右,这是由于这个高度的水会促使地表温度上升,无论对养料分解还是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都是有利的;②做好防草工作,因杂草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稻的健康生长,所以水稻分蘖期杂草管理很关键。可将杂草于生长前期拔除,减少后续拔草的劳动强度[1]。
1.4结实期管理水稻田间管理一定要注意避免水稻早衰,养根及保根,降低小麦空壳率。首先,水稻结实期要搞好灌排水工作,改善周围空气的湿度,有助于授粉。通常以灌溉的方式进行调节,按照干湿效果的原理,不单单是灌溉,深层目的是为了保湿。每次灌溉结束后,间隔一段时间,让其自然落干,有益于实现养根的效果,控制湿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根。当水稻进入完熟期后,要做好收获管理工作,以便收获成熟水稻,确保收获的时效性,防止水稻发黄。1.5肥料管理对水稻进行田间管理期间,要加强对肥料的管理,因为肥料是水稻生长的核心物质,要注重肥料的选择及配比等。在选择肥料时,要选择正规的生产厂家,从而提高化肥使用的质量。特别是在肥料运输期间,不仅要保持干燥、通风,还要避免阳光的直射。肥料在使用过程中,插秧前要利用有机肥,耕田期间要将有机肥与磷肥合理搭配使用。
2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
2.1病害防治
2.1.1纹枯病防治。一是选用抗病丰产品种。二是清除菌源,移栽前打捞稻田的飘浮物,减少菌源。三是加强栽培管理,并高效利用肥效,施足底肥,早施追肥,采用配方施肥,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合理灌溉,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适时晒田,增强植株抗性。四是适时药剂防治,抓住防治适期,在水稻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15%,或拔节到孕穗期丛发病率达20%的田块,用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2250g/hm2,兑水750L/hm2喷雾或6000L/hm2泼浇,或用25%粉锈宁1500g/hm2兑水1125L/hm2在孕穗始期和末期各防1次,效果显著[2]。2.1.2稻瘟病防治。稻瘟病主要有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防治措施是早抓叶瘟,狠治穗瘟。一是选择对病菌有较强抗性的品种,能明显降低发病率。二是处理病稻草和种子处理,消灭菌源。三是科学肥水管理,按水稻的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氮、磷、钾配合施用。前期保水后以浅水灌溉,后期做到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力。四是抓住关键,适时用药。前期发生叶瘟应及时防治,若是发病初期,可以采用20%三环唑渊克瘟唑冤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水稻叶面进行喷洒,间隔7~10d喷一次,喷洒两三次;或是采用40%克瘟散乳剂10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在孕穗期渊破肚期冤和齐穗期进行重点防治。
2.2虫害防治2.2.1稻螟虫防治。稻螟虫指的是能够危害水稻的螟虫,主要是三化螟、二化螟及大螟。防治稻螟虫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各种药剂。在螟虫盛孵期可以使用杀螟松、巴丹等进行防治,敌百虫等农药则适合在成虫期使用。2.2.2二化螟。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防治措施如下。一是农业防治。即清除稻田中的杂草,稻秆焚烧或是堆沤制作肥料,在秋季将稻桩翻犁埋入泥土内,消灭越冬螟虫,减少越冬虫源;未翻耕的稻田,在春季越冬代螟虫盛蛹期,可以在稻田中灌深水淹没稻桩,保持稻田深水2~3d,此方法可以有效淹死大部分蛹。二是药剂防治。在分蘖期枯鞘率达8%或有枯鞘团600个/hm2以上,就达到防治指标;在孕穗、抽穗期,螟卵孵化高峰5~7d,枯鞘率5%~8%,就开始药剂防治。防治二化螟最佳时期是幼虫期,选用低毒、低害、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尽量减少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3结语
在水稻种植管理中,要明确水稻的生长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做好田间管理,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保证粮食的产量,实现粮食安全。此外,水稻返青分蘖时期主要管理任务是促进水稻发育,尽快返青,早分羹、促壮羹,避免出现僵苗,主要通过水肥控制、及时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手段来实现。
作者:王运佳 单位:达州市凤鸣乡农业技术服务站
一、加强组织领导。今年入春以来,我县境内降水严重不足,加上农作物播种期间耕地严重失墒,给农作物正常出苗造成一定影响。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我县在近期没有较大降雨过程,干旱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各乡镇要成立专门的农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将当前农作物田间管理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及时召开乡、村、社三级干部大会和群众大会,讲清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的重大意义和现实需要,讲清县上投入大量的农资支持农业生产的信心和决心,动员群众开展农业生产田间管理。每村确定专人进行农业生产指导,定任务、定目标,将抓好当前农业生产的田间管理,将任务落实到人头、落实到田间地块,确保今年大量的农业投入发挥最大效益。
二、落实管理措施。各乡镇、县直各包抓单位要尽快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出苗情况和长势,制定详细的管理措施,适时组织群众开展田间管理。大田作物上,要查看农作物出苗情况,分析当前旱情,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兴修灌渠,开展浇水、施肥和中耕除草,对出苗不齐的要进行营养钵育苗补苗,对出苗太差的地块适时翻种、补种其它适宜农作物,确保耕地不闲置;地膜覆盖作物上,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群众适时放苗,对出苗较缓的要采取膜下浇水等措施,使其尽快出苗,对确不能出苗的,要选择适宜品种进行补苗,确保地膜的有效利用,对既不能补苗,也不能翻种的,要在膜间点种蔬菜等其它作物;蔬菜塑料大棚上,由于近期气温较高,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蔬菜塑料大棚现场,指导群众适时加强温湿度管理,适时开棚通风和闭棚保温,切实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确保大棚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三、加强技术指导。各乡镇、县直各有关单位要加强技术指导力量,严格按照《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年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的通知》(县委办发〔〕53号)和《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年蔬菜生产示范点建设方案的通知》(县委办发〔〕42号)文件精神,乡镇抓点领导、技术责任单位和技术人员要各自落实责任。5月18日前,所有包抓单位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要深入各自的示范点建设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工作,重点帮助群众适时放苗、补苗,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控制,指导群众开展浇水灌溉、中耕除草、施肥等后续管理工作。
四、严肃工作纪律。抓好当前农作物地膜覆盖等农业生产田间管理工作,是关系农民增收致富的民生工作,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件大事,更是县委、县政府对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硬要求、硬任务。各乡镇、县直各有关单位要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将派出工作组深入现场进行督促检查,对由于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重视程度不够、领导组织不力,造成严重损失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包抓单位和技术员按时不到岗或到岗不干事的人员上报有关部门启动问责制度,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并将检查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职务晋升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全膜玉米田间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全膜玉米生长已进入嗽叭口期。切实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需肥需水的高峰期。对于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巩固扩大种植面积意义重大。各乡镇要充分认识抓好全膜玉米田间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存在突出问题,紧急行动起来,认真扎实地做好以追肥和病虫害防治为重点的田间管理工作。
二、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全膜玉米田间管理各项措施
一)科学合理施肥。深入田间地头。解掌握土壤水肥状况,各乡镇、县农技中心要尽快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查看全膜玉米生长态势。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不同的密度和肥力状况,掌握好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合理确定追肥时期、次数和数量,指导农民科学追肥,满足全膜玉米生长期养分需要。
二)加强病虫害监测控制。易发生各类病虫害。认真搞好定点定时田间检测工作,全膜玉米密度较大。各乡镇要把切实做好病虫害防治作为确保全膜玉米丰产丰收的一项重点工作。县农技中心要组织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时上报,并组织人力物力迅速防治。特别要注意做好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粘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指导农户合理选用农药,适时喷洒,严防病虫害蔓延,减少病虫害危害。
三)及时清除杂草。群体密度大。透光性弱,全膜玉米与露地和半膜玉米相比。水热条件好。杂草与作物争光争水肥,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各乡镇要及时组织群众拔除膜下杂草,避免杂草与玉米争水争肥。拔除杂草时,要尽量保护好地膜,力争达到一膜两年使用,提高地膜使用效益,降低农民生产成本。
三、加强领导。确保全膜玉米田间管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严格落实责任,各乡镇要把切实做好全膜玉米田间管理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分管领导要全力抓好落实。要以全膜玉米千亩示范点为重点。明确工作职责,强化督查考核,确保田间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县农技中心要通过印发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全膜玉米田间管理技术,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认真做好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为明年扩大种植面积奠定基础。
摘要:小麦田间管理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针对淮北地区小麦的苗期、中期和后期阶段存在的病虫草害及其他问题提出相关管理技术措施。
关键词:小麦;高产;田间管理;苗期;中期;后期;淮北地区
小麦是我省沿淮淮北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00余万公顷。由于小麦生长周期长,播种期正处中晚秋,病虫草害发生种类多,为害时间长。因此进行小麦田间管理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关键。
1苗期管理
在此阶段要保证小麦全苗、匀苗,力争早扎根、早分蘖,冬前达到壮苗标准。壮苗标准:半冬性品种越冬时主茎叶片数要求6叶1心,单株分蘖3~4个,次生根6~8根,群体茎蘖数1200万根/hm2左右。
1.1查苗补缺
出苗后要根据基本苗的要求及早进行基本苗调查,三叶期前苗数不足,可催芽补种,三叶期后可移稠补稀。
1.2因苗管理
1.2.1弱苗管理。因土壤肥力和墒情不足引起的弱苗,要先追肥后浇水,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生长,变弱苗为壮苗。因晚播引起的弱苗,除缺墒严重外,一般不宜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应浅锄松土保墒增温,促进麦苗生长。
1.2.2旺苗管理。旺苗一般是由于播种过早或品种播期不对,加上施肥不当、气温偏暖、雨水较多等造成麦苗旺长。对苗期旺长麦田,可通过深耕、镇压、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等办法阻止主茎和大分蘖生长,压制分蘖发生,控旺转壮。
1.2.3壮苗管理。对底肥足、墒情好、适时播种的壮苗,一般不再施肥,但要松土保墒。
1.3中耕划锄
冬前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疏松表土,以利于提高地温,通气保墒。一般第1次中耕在开始分蘖时进行,第2次在分蘖盛期进行。
2中期管理
中期也就是小麦器官建成阶段的管理,一般指从起身到抽穗前的阶段,是小麦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本阶段主要是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协调地上部与地下部、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和光合利用率,培育壮秆大穗。
2.1追施拔节肥或孕穗肥
拔节肥追施是小麦高产栽培上的一个重要措施。拔节肥可以提高中期功能叶的光合强度,积累较多的光合物质供幼穗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穗粒数。拔节肥一般应掌握在群体苗色褪淡、分蘖高峰已下降、第一节间定长时施肥(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追肥量一般可占整个氮肥施用量的40%,即折合尿素150.0~187.5kg/hm2。追施孕穗肥可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能够保花增粒、提高粒重。追施孕穗肥一般在剑叶露出时施用,施尿素60kg/hm2为宜,用量不宜过大。
2.2春灌与防渍
拔节至抽穗阶段是小麦一生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此期干旱会使植株上部功能叶片变小,小穗、小花增多,穗粒数减少。所以发生春旱时要进行春灌,尤其是施用拔节肥应结合灌水。如果这期间降水偏多,要及时清沟沥水,以防小麦根系早衰甚至烂根和加重病害。
2.3防倒伏
预防措施:①选用高产、耐肥、抗倒伏品种;②科学施肥,防止氮肥过量,严格掌握追肥时间;③合理密植,防止群体过大;④对高秆品种应用化控技术,在苗起身前喷洒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助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磷钾肥液等,用量300mL/hm2。
3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也就是籽粒形成阶段的管理。小麦抽穗后根、茎、叶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以籽粒形成为中心的开花、受精结实、籽粒灌浆、养分运输和产量形成阶段,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本阶段要保根护叶,防早衰或贪青晚熟,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保证叶片正常落黄,预防旱、涝、冰雹、病虫、倒伏等自然灾害,达到籽粒饱满、增加粒重的目的。
3.1叶面喷肥
小麦生育后期根系进入衰老阶段,吸收能力减弱,叶面喷肥,植株吸收快,肥料利用率高。一般要用1%~2%的尿素溶液750~1500kg/hm2进行叶面喷洒,以补充植株氮素营养不足,缺磷麦田可喷洒0.2%~0.3%的磷酸二氢钾,对提高粒重有明显作用。
3.2一喷三防
小麦生育后期,病虫害、干热风、倒伏时有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大。后期进行“一喷三防”可有效防止这些危害。“一喷三防”就是把农药、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按适当比例混合复配在一起,喷洒在小麦田里,达到防病虫、防倒伏、防干热风的目的。
3.3后期灌溉和排涝
小麦从抽穗到成熟约需降水150mm左右,这段时间淮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90~100mm。因此,此期小麦生理需水与自然降水有一段差距,除多雨年份外,干旱年份和贫水年季节都需要补充灌溉。
3.4适时收获
在正常成熟的情况下,小麦粒重以蜡熟期至完整期为最高,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也最高。因此,蜡熟末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应根据劳力、机械、天气等情况及时抢收、避免损失。
4小麦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
(1)返青至拔节期防治小麦纹枯病,用5%井冈霉素3000mL/hm2对水900kg/hm2,喷施小麦茎基部。
(2)3月底至4月初,防治麦粘虫麦叶蜂、麦蚜、麦蜘蛛、吸浆虫,使用高效低毒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
(3)4月下旬至5月上旬防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和穗蚜。白粉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粉450g/hm2,对水750kg/hm2防治;赤粉病可用80%的多菌灵1500g/hm2或33%纹霉净可湿粉750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穗蚜可用40%蚜虱净150~300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于穗部。
(4)开展化学除草分2次进行,11月中旬和2月底至3月初,根据田间草项,可供选用药剂有:麦喜、巨星、快灭灵等,年前选快灭灵效果较好,喷施时温度不得低于5℃,小麦拔节后严禁化除。
(5)根据田间鼠密度和鼠情预报,适时施药防治。
摘要:详细阐述了蒙城县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合理轮作、选用良种、精细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收获与储藏等内容,为夺取大豆高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大豆;轮作;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安徽蒙城
1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是大豆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大豆最忌连作,连作大豆,一是病虫蔓延,如孢囊线虫病、大豆食心虫等危害加重;二是使土壤中磷钾元素过分消耗,因而使大豆营养比例失调,发育不良;三是大豆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对其本身根系生长有毒害作用,因而连作大豆根系发育不良,根瘤数减少,固氮能力下降。应尽量做到大豆与大豆隔2茬以上轮作为好。
2选用良种
选用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上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我县夏大豆可选用和推广早熟、高产大豆良种,生育期为90~100d为宜,目前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有中黄13、徐豆9号、徐豆12等品种。同时要剔除杂种子,并做好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达到85%以上才能做种子用。
3精细播种
温度是决定播期的主导因素。一般温度稳定在15℃以上即可播种,我县一般在4月中下旬,夏大豆在6月上中旬,一般不能迟过夏至,否则将严重影响大豆产量。播种有条播、穴播、点播3种方法。目前采用最多、效果最好的是机械条播,一般行距在20cm左右。
4合理密植
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籽粒大小、发芽率高低、留苗密度、播种期早晚、土壤肥力高低及土壤墒情来确定。夏大豆合理种植的幅度在18.0~37.5万株/hm2。一般原则是分枝多的品种播稀些,反之密些;早熟品种密些,晚熟播稀些;高肥力地块稀些,瘠薄地块密些。
5合理施肥
据试验,每生产100kg的大豆籽粒,需纯氮5.3kg,有效磷1kg,氧化钾1.3kg,还需要一定量的钙及微量元素硼、锰、钼、锌等。大豆除了根瘤菌提供所需30%~50%的氮外,主要从土壤中吸收。磷肥对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效果更明显,施磷可以使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枝繁叶茂。苗期施钾可以加速营养生长,鼓粒成熟期施钾能促进干物质转移到籽粒中,有利于增产。
(1)重施基肥。大豆要重施基肥,由于大豆抢时早播,往往来不及施有机肥,所以前茬要重施农家肥作基肥,以保证大豆高产稳产。大豆喜磷好钾,施用磷钾肥除为大豆提供磷钾营养外,还能促进根瘤菌固氮,增强植株抗病、抗旱和抗倒伏能力,而且对后茬作物也有增产作用。一般施磷肥375kg/hm2、钾肥105~120kg/hm2,与有机肥混合同时施入作底肥。在播种前施尿素150kg/hm2作基肥。
(2)巧追肥。大豆宜在花荚期追肥,此期追肥对增花保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一般结合中耕除草追尿素60~75kg/hm2,于大豆侧根5cm处开沟施入,氮磷钾配合效果更佳。也可遇雨撒施。如土壤肥力较高又施足底肥,种肥也可不施,以免造成徒长引起倒伏。
(3)根外追肥。花荚期叶面喷施尿素及微量元素钼、锌、硼等有显著增产效果。在大豆生长后期(一般在花荚期)用尿素3.75kg/hm2,磷酸二氢钾1.5kg/hm2,硼砂375g/hm2对水750kg,喷施叶面。根外追肥宜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后进行,隔7d后再喷施1次,遇雨需重喷。在生产上,根外喷肥一般与防治病虫害结合进行。
6田间管理
大豆是生育期较短的作物,又处在较高的温度下生长,生长速度快,因此加强大豆田间管理,有利于大豆高产。
(1)破除板结。大豆播种后如遇大雨,表土形成了板结层,会使子叶出土困难,轻者缺苗断垄,重者毁掉重种,若及时破除板结大豆仍可正常出苗。破除板结的时间要在雨后表土泛白时进行,太干太湿都不好;破除板结的方法一是耧耙,二是用耙破除。
(2)查苗补缺。大豆出苗后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缺苗断垄,为保证全苗应及时检查,采取补苗和补种措施。主要是移稠补稀或育苗移栽。一般在2片叶时补苗为宜,可结合间苗进行补栽。缺苗严重的地块采取补种或育苗移栽进行补种。
(3)间苗定苗。间苗是保证苗匀、苗壮实现合理密植的有效措施。间苗时间宜早不宜晚,从子叶展开至对生叶片出现进行间苗为宜,间苗、定苗最好一次完成。
(4)中耕除草。中耕不仅能消灭杂草,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也能保墒防旱,增产效果明显。一般中耕2~3次,间苗后进行第1次中耕,苗高15~17cm时进行第2次中耕,开花前进行第3次中耕,深度以浅-深-浅为原则,最后一次中耕结合培土进行,有利于保护豆苗、防止倒伏和清除杂草。另外,也可用除草剂进行化除。
(5)灌溉。大豆的一生有4个时期需要灌水,即幼苗水、分枝水、花荚水和鼓粒水。具体要求是苗水要轻,分枝水要小,花荚水要足,鼓荚水要巧。大豆苗期一般不需灌水,而应蹲苗。花荚期需水最多,要勤浇细灌,对防止大量落花落荚、增粒增重极为重要。
(6)防治病虫害。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重点做好病虫测报。掌握防治适期。认真做好食心虫、豆荚螟及蚜虫的防治,可选用毒死蜱、阿维菌素、吡虫啉、Bt等药剂进行防治。
7收获与储藏
(1)适期收获。大豆鼓粒后期植株逐渐变黄,叶片脱落2/3,豆荚变褐或黑色,就进入了黄熟期;之后茎杆逐渐变褐,叶柄全部脱落,摇动豆杆发出响声,此时大豆进入完熟期。大豆收获适期应在黄熟末期至完熟初期。为使大豆干燥失水,以带荚曝晒为宜。如将豆粒直接曝晒,种皮易破裂,降低商品价值。
(2)安全储藏。大豆种子脱粒后晒干,扬净,种子含水量降到12%以下便可入库收藏。若能将含水量降到11%则更加安全可靠。人工鉴别,用手抓紧种子感到光滑,质感强,用牙可将种子咬成3~4瓣即可储藏,此种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一、小麦管理
(一)冬小麦管理
1.划锄保墒、趁墒追肥
雨雪过后,地表基本落干后(地表呈花白斑状时),适时划锄3~5厘米,视苗期和墒情结合划锄进行追肥,促苗早发。一般亩追施尿素7~10公斤。基肥未施磷肥或磷肥使用不足的地块,可亩追纯氮和五氧化二磷各3~5公斤。对墒情较差的地块,是否追肥应酌情考虑。在今年暖冬和干旱的特殊情况下,趁墒促苗早发可能较有利。追肥可在刚返青时立即进行。基肥使用不足的弱苗田、个别旺苗脱肥田应强调早春趁墒追肥。早春追肥应进行深施,除结合划锄进行追肥外,也可采取耧施,有的地区用播种机深施化肥效果良好。
2.镇压提墒
镇压与否应该严格按照土壤状况和苗情而定。
(1)一般经冬季反复冻消后,表土层较为松软,如果土层松软悬浮、吊根严重、应该在划锄追肥后,及时用轻型石磙等镇压,可减少土壤中气态水的丢失,并起到保温和提墒的作用。通过镇压使得表墒和下层湿墒接通。播前旋耕未镇压麦田、旋耕加秸秆还田麦田,0~20厘米耕层过于疏松,应特别强调镇压提墒、促苗早发转壮;如果土层踏实,可不镇压。对尚未返青的麦田,应该先镇压提墒,待开始返青时,再划锄追肥。此外,对无条件进行镇压的地块,进行耙耱也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2)对于无明显越冬期或者返青较早冬麦田,过松的土壤镇压后有断根等危险,应视情况而定。一般如果群体适度或偏大,表墒和底墒未接通,预计镇压断根影响较小,还是应该强调镇压。
3.加强病虫害防治
去年我省冬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病程度是近年来比较重的年份,越冬菌源量大于常年,再加上今年暖冬明显,预计今年我省小麦条锈病将可能早发,在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的区域可能且偏重发生,局部阴湿晚熟麦区可能将大流行,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因此要加强小麦条锈病的监测预报,春季早准备、早防治。同时由于干旱,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发生几率增加,也应尽早预防。
(二)春小麦播前准备
我省一般3月15日后,各地将陆续进入春播期。小麦春播准备应重点做好保墒提墒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1.趁墒早播雨雪过后地表落干时,各地应适期早播、趁墒出苗。今年气温回升较早而快,可较往年正常播种期提前5天左右播种。高寒二阴旱作区离播种期仍尚早(3月20号~4月中下旬播种),可考虑采取先覆膜保墒,后地膜栽培。春季覆膜越早越好。
2.划锄和镇压对此次降水不多、土壤疏松、0~10厘米表墒仍较差、不能覆膜种植的地块,应立即及早进行耙耱保墒划锄保墒,在播前一周左右再镇压提墒,力争将种子播到湿土上。
3.选用抗旱品种各地一定要选择种植适合当地种植的抗旱、丰产品种。我省有许多地方农民乱引乱种,在旱地常采用一些水地类型品种,在大旱之年极有可能绝收。
4.抗旱播种如果表墒太差,预计正常播种难以出苗,可考虑采取深种浅盖,深种到湿土上后,不耙不耱,保留播种沟,利用豁开土的自然回落覆土3~5厘米。在播种技术上要确保覆土不能超过5厘米,否则出苗困难。有些地方可适当推迟播期(推迟10天左右),等雨播种。
5.适当降低播种量底墒和表墒都较差的地块,应适当稀植,减轻土壤水分负荷,可在常年播量基础上下调1.5公斤/亩左右。
二、冬油菜管理
3月10~15日我省出现普遍降雨雪天气,其中东部地区降雪量较大,对缓解当前旱情十分有利。这次降雪后油菜生长开始进入返青抽薹期,为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夺取油菜高产,应加强田间管理。
(一)中耕松土。中耕松土能破除降雨后土壤板结,利于返青后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环境条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进根部通气,增强根系活力,加速新根生长,而且可以壅实根部起到保温防倒春寒的作用。施足底肥:亩用渣肥1500斤,过磷酸钙50斤(根肿病发病区用钙镁磷肥),碳铵30斤,粪水30挑。
(二)看苗追施返青肥。由于持续干旱,我省油菜长势普遍偏弱,结合这次降雨,返青后及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免耕直播田要视苗情增施尿素。若田间墒情仍然较差,应采取人工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硼砂混合液2~3次,隔5~7天一次,从而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三)间苗、定苗。返青后适时进行间苗、定苗拔除多余苗、杂苗和病弱苗,防止形成高脚苗、弱苗,提高油菜抗逆能力,达到高产。匀苗定苗,喷施多效唑:一叶一心匀苗,匀密补稀;二叶一心定苗,每平方尺留10苗;定苗后每分苗床地用15%多效唑5克兑水15斤均匀喷雾,不能重复喷。
(四)早施、稳施薹肥。根据天气、苗情、土壤情况合理施用薹肥。返青至抽薹期温度高、雨水充足、地力肥沃、油菜长势强,宜少施薹肥;气温低、土壤肥力差、油菜长势弱,特别是薹茎呈紫红色且有早衰趋势的,要早施重施薹肥,防止脱肥早衰。
(五)病虫防治:亩用50%多菌灵2两或70%托布津1.5两或70%的乙锰2两兑水100斤喷雾防治霜霉病、白锈病和猝倒病;亩用40%全杀毙40~60毫升或5%锐劲特乳油20~30毫升兑水100斤喷雾防治菜青虫、蚜虫、跳甲虫、猿叶虫和小菜蛾。双低油菜出苗期易受蟋蟀危害,应尽量避免在花生地和红苕地育苗,作厢时施用辛硫磷杀灭地下害虫,出苗期用全杀毙等喷雾防治。
摘要:提高播种质量是绿豆高产的基础,加强田间管理则是高产的保障。只有精细管理,才能充分发挥绿豆的生产潜能,确保高产优质。绿豆从发芽出苗至成熟收获经历55~90d,短的仅55~60d。根据绿豆生长发育特点,绿豆一生分为幼苗期、分枝期、蕾期、花荚期和豉粒成熟期等5个生育阶段。为了管理方便,生产上又将绿豆生产分为3个阶段管理,即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关键词:绿豆;管理
绿豆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耐荫蔽,生育期短,播种适期长,并有根瘤固氮、培肥土壤的能力,是补种、填闲和救荒的优良作物。绿豆常被作为开荒先锋作物种植于丘陵、岗坡、田边地角、沟边渠沿、房前屋后的闲散地,在其他作物不能正常生长的情况下,种植绿豆仍能获得一定产量。它不仅能单作,也可与禾谷类、烟草等作物间作套种,或种植于林、果行间。实践证明,绿豆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可构成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绿豆茎叶生长快,封垄早,能控制杂草生长,保存土壤水分,且有大量残根、落叶来丰富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根还能吸收土壤中一些难以被其他作物吸收利用的磷、钾、钙元素,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在不影响主栽作物产量的情况下,1hm2可多收绿豆750~2250kg,其经济价值基本上能解决主栽作物的生产投资,对抵御自然灾害,发展高效农业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前期管理
前期管理是指从出苗到现蕾这一阶段。包括幼苗期和分枝期。
生育特点前期主要以长根、茎、叶、分优质高产绿豆枝等营养器官为主,其中幼苗期以根为生长中心;分枝期则以长分枝和发棵为主,同时又是由营养生长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转折时期。
主攻目标在全苗、匀苗的基础上,促根生长,培育壮苗,促进发棵长分枝,促进早现蕾。
管理措施①视情镇压。在我国绿豆多为填闲种植,常常抢时播种,一般播种质量较差。对播种时墒情较差、坷垃较多和土壤砂性较大的地块,要及时镇压,随种随压,碾碎坷垃,减少土壤空隙,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增加表层水分,促进种子发芽和发育。②及时查苗补苗。一定的群体是提高绿豆产量的关键,在绿豆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如发现缺苗断垄现象,应在7d补种或移栽完毕。③适时间苗定苗。为使幼苗分布均匀,个体发育良好,应在第1片复叶展开后间苗,在第2片复叶展开后定苗。按既定的密度要求,去弱苗、病苗、小苗及杂草,留大苗和壮苗。实行留单株苗,以利于根系及植株健壮生长。一般单株苗比双苗或丛集苗产量高。把好间苗定苗关是简便易行的增产措施。④及时中耕除草。绿豆是喜温作物,多在温暖、多雨的夏季播种,在绿豆生长初期,行、株间易生杂草,如不及时清除会造成草荒。杂草与绿豆争肥、争水、争光,使绿豆严重减产。另外,绿豆播种后遇雨造成地面板结,影响出苗和幼苗生长,因此绿豆在苗期应及时中耕除草。中耕不仅能消灭杂草,还可破除板结,疏松土壤,减少蒸发,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植株和根瘤活动,是绿豆增产的有效措施。一般在绿豆开花封垄前应中耕3次,在第1片复叶展开后结合间苗进行第1次浅锄;在第2片复叶展开后,开始定苗,并进行第2次中耕;到分枝期进行第3次深中耕,并进行培土。中耕应掌握根际浅、行间深的原则,以防切根、伤根,保证根系良好发育。绿豆开花后枝叶茂盛可以封垄覆盖杂草,无须再中耕除草。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除草剂,一般常用的除草剂有豆科威、甲草胺、草不绿、杜耳、草耐胺等。⑤追施苗肥。绿豆幼苗期,尚未形成根瘤,而幼苗从土壤中获取营养的能力又弱,因此,应追施苗肥。一般1hm2可追尿素30~45kg。如果底肥未施磷肥,还要1hm2施过磷酸钙375~450kg。追肥应结合浇水或趁降雨土壤有墒时进行。
2中期管理
中期管理是指从现蕾到鼓粒期,包括蕾期、花荚期和鼓粒期。
中期生育特点。中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根、茎、叶生长旺盛,均达高峰,大量花荚出现,并进入鼓粒灌浆期。此期是个体及器官对养分、水分和光照争夺最激烈的时期。
主攻目标以增花保荚为心,促控结合,使茎、叶稳长,植株健壮,争取花多、荚多、荚大、粒饱。
管理措施①适当培土。绿豆枝叶茂盛,地上部分比重较大,尤其是到了花荚期,荚果都集中在植株顶部,头重脚轻,易发生倒伏。绿豆倒伏后根系受损,植株荫蔽,通风透光不良,引起大量花荚脱落,下部荚果霉烂或遭鼠、虫等危害,严重影响绿豆产量和品质。培土后不仅可以护根防倒,还能促进根系生长。培土工作应在封垄前进行,可用犁在绿豆行间冲沟或用锄头、铁锹在行间开沟,将土翻向两边绿豆根旁。培土不宜过高,以10cm左右为宜。另外,绿豆怕涝,培土后有利于将田间多余的水分排出。②适时灌水。绿豆耐旱主要表现在苗期,三叶期以后需水量逐渐增加,现蕾期为绿豆的需水临界期,花荚期达到需水高峰。实践证明,当土壤最大持水量为30%时,开花期浇水可增产32.7%,若推迟到结荚期浇水仅18.9%,如开花和结荚两期都浇水,比不浇水增产62.3%。当土壤持水量在20%时,开花期灌水可增产59.8%,推迟到结荚期灌水仅增产36.6%,若两期都灌水比不灌水的增产106.1%。因此在绿豆生长期,如遇干旱应适当灌水,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开花前灌1次,以促单株荚及单荚粒数;在结荚期再灌水1次,以增加粒重并延长开花时间。在水源紧张时,应集中在盛花期灌水1次。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调节播种期,使绿豆花荚期赶在雨季。③及时排水防涝。绿豆不耐涝、怕水淹。如苗期水分过多,会使根病加重,引起烂根死苗,造成缺苗断垄,或发生徒长导致后期倒伏。
后期遇涝,根系及植株生长不良,出现早衰,花荚脱落,产量下降。地面积水2~3d,会导致植株死亡。另外,土壤过湿,根瘤菌活动差,固氮能力减弱。对根瘤菌最适宜的土壤水分是最大田间持水量的50%~60%。因此,绿豆的排水除渍工作很重要。在一些多雨、潮湿地区流传有"只要开好沟,绿豆年年收"的农谚,是有一定道理的。采用深沟高畦沟厢种植是绿豆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夏播时因时间紧迫,往往来不及做畦,可在三叶期或封垄前用,在绿豆行间冲沟或用锄头、铁锹开沟培土,使明水能排暗水能泄,不仅防旱防涝,还能减轻根腐病的发生。
3后期管理
后期是指从第一批熟荚收摘至收获完毕。
生育特点。后期纯属生殖生长阶段。根、茎、叶逐渐衰退,表现为下部叶片逐渐变黄、脱落,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光合产物不断向生殖器官运转。
主攻目标管理上应着重保护根、茎、叶,防止早衰,延长开花结荚时间,即保叶、增花、增荚、增粒重。
管理措施①保护功能叶片。绿豆花梗的近位叶是制造和输送营养的主要叶片,称之为功能叶。功能叶旺盛是荚多、荚大、粒多、粒重的前提。这些功能叶片对于花芽分化、开花、鼓粒灌浆、增粒重和提高品质起决定作用。所以,在收摘熟荚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功能叶片。②保护花原基。花原基是着生在花梗节瘤轴两侧的潜伏花芽突起,是现蕾、开花、结荚的部位。只要施肥适当,灌水及时,熟荚收摘后,花原基突起就能萌生新芽,重新现蕾、结荚。所以,在收摘熟荚时,严禁将花原基连荚揪掉,以保养花芽,萌生新荚,减少花荚脱落率。③遇旱浇水。土壤缺水会影响绿豆灌浆,降低粒重,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所以,干旱情况下,应进行灌溉。④叶面喷施药肥。后期缺肥的情况下,一般不宜土壤施肥。进行叶面喷肥,不仅吸收速度快,且利用率高。喷肥时可加入适当农药,兼治虫害,保护叶片。使用方法同中期管理。
论文关键词油菜;早春管理;防治
论文摘要介绍了油菜早春田间管理中的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来安县新安镇属于皖东丘陵地区。近几年来,该镇主要种植皖油18号、陕油10号、秦优7号等“双低”油菜品种。开春后,油菜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双旺”期,这段时期油菜需肥量大,病虫害多,加强早春管理,促使油菜春发,稳长,搭好丰产架子,是夺取油菜丰收的关键。
1稳施薹肥
薹肥是油菜抽薹前或刚开始抽薹时施用,供薹期吸收利用的一次追肥。施好薹肥,有利于油菜植株营养和生殖器官旺盛稳健生长,促进大分枝上花序的分化,减少花蕾脱落,提高结籽率,达到枝多,蕾多,角多,产量高的目的。一般于2月中下旬,薹高10cm左右时追施。对于生长强壮的高产田块,由于前期生长量大,肥料消耗多,提早施薹肥可以预防早衰,夯实高产基础。薹肥以氮肥为主,一般施尿素150~180kg/hm2,利用阴雨天气施于油菜行间。对苗小、苗弱,全株呈紫色严重脱肥的田块以及年前抽薹开花的田块更应早施、重施薹肥,并在年后浇施粪水促进生长。在施用薹肥的同时需配施氯化钾75~112.5kg/hm2,有利于油脂的形成和促进氮肥的吸收,增强植株抗倒、抗寒、抗病能力。根据春后气候多变的特点,薹肥还要分批使用,留有余地,这样既能防贪青,又可防早春冻害,从而促进油菜稳健生长。
2巧施硼肥
油菜缺硼就会出现“花儿不实”,导致油菜严重减产。来安县新安镇土壤有效硼含量均低于缺硼临界值(0.5mg/kg),属于严重缺硼地区。近几年由于多种因素造成补硼不到位,油菜缺硼减产十分普遍,因此,应在油菜薹高15~30cm时,喷0.2%硼砂水溶液750kg/hm2,在晴天傍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施,喷后遇雨应重喷。
3中耕培土
立春后,抓住封行前的有利时机,进行中耕培土,可以清除杂草,提高地温,增强抗倒伏能力。还能减轻菌核病危害,促进油菜生长。对移栽迟,根系活力差,冬发基础差,单株绿叶小而少的弱苗,在做好清沟排水的同时,还应抢晴及早进行中耕松土、培土,雍根增温,促进新根生长,防止根茎早春冻害,同时看苗补施早春肥,促使生长,一般施碳铵300kg/hm2左右,加磷钾肥75kg/hm2左右。
4清沟沥水
春季一般雨水较多,尤其稻茬油菜地下水位偏高,不利于根系活动,易造成早衰,还容易造成病菌蔓延,加剧菌核病的危害,从而影响油菜的高产稳产。应清理和开通田间沟渠,保持“三沟”(腰沟、圩沟、墒沟)畅通,排水降温,保证雨停田干无积水。
5防治病虫害
春季是油菜病虫害大发生时期,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对症采取措施。
5.1预防油菜霜霉病油菜霜霉病主要危害油菜的叶、茎、花果,流行年份或地区发病率在10%~50%,严重导致油菜减产。其症状是在被害叶片正面初生淡黄色不明显的病斑,呈多角形,叶背病部上长出白色的霜状霉(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故称霜霉病。以后病斑变褐,病叶枯死早落。在茎枝上,病斑初为水渍状,后为不定形的黑色病斑,长出白色的霜状霉,常引致茎、枝弯曲肿胀。在油菜开花期喷下列任何一种药剂进行防治。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连喷2次,相隔7~10d,多雨时应抢晴喷药,并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5.2预防油菜菌核病菌核病是早春时期油菜的主要病害,一般可使油菜产量损失20%~30%,病情严重的产量将损失60%~70%。此病主要为害茎秆,亦为害叶片、花和荚果。可摘除黄叶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源。在初花期,可选用25%多菌灵250倍液,40%纹枯利或菌核利1000倍液;65%代森锌400~600倍液;40%菌核净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一般要连续防治2次。5.3预防蚜虫为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3种,萝卜蚜和桃蚜在我国各省(区)普遍发生。这3种蚜虫在油菜上常混合发生,成、若虫聚集在植物的叶片和嫩茎或嫩枝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卷曲绉缩、变黄,植株矮小至萎缩而死,同时传播病毒。可用10%的蚜虱净300g/hm2对水750kg/hm2;或选用40%巨雷乳油1000~12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1000~1500倍液。同时对迟栽油菜在转青长叶期也要进行药剂预防,可选用大功臣、一遍净或灭蚜净,药剂防治后可控制蚜虫30d内不发生。
关键词:绿豆;管理
绿豆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耐荫蔽,生育期短,播种适期长,并有根瘤固氮、培肥土壤的能力,是补种、填闲和救荒的优良作物。绿豆常被作为开荒先锋作物种植于丘陵、岗坡、田边地角、沟边渠沿、房前屋后的闲散地,在其他作物不能正常生长的情况下,种植绿豆仍能获得一定产量。它不仅能单作,也可与禾谷类、烟草等作物间作套种,或种植于林、果行间。实践证明,绿豆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可构成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绿豆茎叶生长快,封垄早,能控制杂草生长,保存土壤水分,且有大量残根、落叶来丰富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根还能吸收土壤中一些难以被其他作物吸收利用的磷、钾、钙元素,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在不影响主栽作物产量的情况下,1hm2可多收绿豆750~2250kg,其经济价值基本上能解决主栽作物的生产投资,对抵御自然灾害,发展高效农业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前期管理
前期管理是指从出苗到现蕾这一阶段。包括幼苗期和分枝期。
生育特点前期主要以长根、茎、叶、分优质高产绿豆枝等营养器官为主,其中幼苗期以根为生长中心;分枝期则以长分枝和发棵为主,同时又是由营养生长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转折时期。
主攻目标在全苗、匀苗的基础上,促根生长,培育壮苗,促进发棵长分枝,促进早现蕾。
管理措施①视情镇压。在我国绿豆多为填闲种植,常常抢时播种,一般播种质量较差。对播种时墒情较差、坷垃较多和土壤砂性较大的地块,要及时镇压,随种随压,碾碎坷垃,减少土壤空隙,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增加表层水分,促进种子发芽和发育。②及时查苗补苗。一定的群体是提高绿豆产量的关键,在绿豆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如发现缺苗断垄现象,应在7d补种或移栽完毕。③适时间苗定苗。为使幼苗分布均匀,个体发育良好,应在第1片复叶展开后间苗,在第2片复叶展开后定苗。按既定的密度要求,去弱苗、病苗、小苗及杂草,留大苗和壮苗。实行留单株苗,以利于根系及植株健壮生长。一般单株苗比双苗或丛集苗产量高。把好间苗定苗关是简便易行的增产措施。④及时中耕除草。绿豆是喜温作物,多在温暖、多雨的夏季播种,在绿豆生长初期,行、株间易生杂草,如不及时清除会造成草荒。杂草与绿豆争肥、争水、争光,使绿豆严重减产。另外,绿豆播种后遇雨造成地面板结,影响出苗和幼苗生长,因此绿豆在苗期应及时中耕除草。中耕不仅能消灭杂草,还可破除板结,疏松土壤,减少蒸发,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植株和根瘤活动,是绿豆增产的有效措施。一般在绿豆开花封垄前应中耕3次,在第1片复叶展开后结合间苗进行第1次浅锄;在第2片复叶展开后,开始定苗,并进行第2次中耕;到分枝期进行第3次深中耕,并进行培土。中耕应掌握根际浅、行间深的原则,以防切根、伤根,保证根系良好发育。绿豆开花后枝叶茂盛可以封垄覆盖杂草,无须再中耕除草。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除草剂,一般常用的除草剂有豆科威、甲草胺、草不绿、杜耳、草耐胺等。⑤追施苗肥。绿豆幼苗期,尚未形成根瘤,而幼苗从土壤中获取营养的能力又弱,因此,应追施苗肥。一般1hm2可追尿素30~45kg。如果底肥未施磷肥,还要1hm2施过磷酸钙375~450kg。追肥应结合浇水或趁降雨土壤有墒时进行。
2中期管理
中期管理是指从现蕾到鼓粒期,包括蕾期、花荚期和鼓粒期。
中期生育特点。中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根、茎、叶生长旺盛,均达高峰,大量花荚出现,并进入鼓粒灌浆期。此期是个体及器官对养分、水分和光照争夺最激烈的时期。
主攻目标以增花保荚为心,促控结合,使茎、叶稳长,植株健壮,争取花多、荚多、荚大、粒饱。
管理措施①适当培土。绿豆枝叶茂盛,地上部分比重较大,尤其是到了花荚期,荚果都集中在植株顶部,头重脚轻,易发生倒伏。绿豆倒伏后根系受损,植株荫蔽,通风透光不良,引起大量花荚脱落,下部荚果霉烂或遭鼠、虫等危害,严重影响绿豆产量和品质。培土后不仅可以护根防倒,还能促进根系生长。培土工作应在封垄前进行,可用犁在绿豆行间冲沟或用锄头、铁锹在行间开沟,将土翻向两边绿豆根旁。培土不宜过高,以10cm左右为宜。另外,绿豆怕涝,培土后有利于将田间多余的水分排出。②适时灌水。绿豆耐旱主要表现在苗期,三叶期以后需水量逐渐增加,现蕾期为绿豆的需水临界期,花荚期达到需水高峰。实践证明,当土壤最大持水量为30%时,开花期浇水可增产32.7%,若推迟到结荚期浇水仅18.9%,如开花和结荚两期都浇水,比不浇水增产62.3%。当土壤持水量在20%时,开花期灌水可增产59.8%,推迟到结荚期灌水仅增产36.6%,若两期都灌水比不灌水的增产106.1%。因此在绿豆生长期,如遇干旱应适当灌水,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开花前灌1次,以促单株荚及单荚粒数;在结荚期再灌水1次,以增加粒重并延长开花时间。在水源紧张时,应集中在盛花期灌水1次。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调节播种期,使绿豆花荚期赶在雨季。③及时排水防涝。绿豆不耐涝、怕水淹。如苗期水分过多,会使根病加重,引起烂根死苗,造成缺苗断垄,或发生徒长导致后期倒伏。
后期遇涝,根系及植株生长不良,出现早衰,花荚脱落,产量下降。地面积水2~3d,会导致植株死亡。另外,土壤过湿,根瘤菌活动差,固氮能力减弱。对根瘤菌最适宜的土壤水分是最大田间持水量的50%~60%。因此,绿豆的排水除渍工作很重要。在一些多雨、潮湿地区流传有"只要开好沟,绿豆年年收"的农谚,是有一定道理的。采用深沟高畦沟厢种植是绿豆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夏播时因时间紧迫,往往来不及做畦,可在三叶期或封垄前用,在绿豆行间冲沟或用锄头、铁锹开沟培土,使明水能排暗水能泄,不仅防旱防涝,还能减轻根腐病的发生。
3后期管理
后期是指从第一批熟荚收摘至收获完毕。
生育特点。后期纯属生殖生长阶段。根、茎、叶逐渐衰退,表现为下部叶片逐渐变黄、脱落,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光合产物不断向生殖器官运转。
主攻目标管理上应着重保护根、茎、叶,防止早衰,延长开花结荚时间,即保叶、增花、增荚、增粒重。
管理措施①保护功能叶片。绿豆花梗的近位叶是制造和输送营养的主要叶片,称之为功能叶。功能叶旺盛是荚多、荚大、粒多、粒重的前提。这些功能叶片对于花芽分化、开花、鼓粒灌浆、增粒重和提高品质起决定作用。所以,在收摘熟荚的过程中,要注意保
护功能叶片。②保护花原基。花原基是着生在花梗节瘤轴两侧的潜伏花芽突起,是现蕾、开花、结荚的部位。只要施肥适当,灌水及时,熟荚收摘后,花原基突起就能萌生新芽,重新现蕾、结荚。所以,在收摘熟荚时,严禁将花原基连荚揪掉,以保养花芽,萌生新荚,减少花荚脱落率。③遇旱浇水。土壤缺水会影响绿豆灌浆,降低粒重,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所以,干旱情况下,应进行灌溉。④叶面喷施药肥。后期缺肥的情况下,一般不宜土壤施肥。进行叶面喷肥,不仅吸收速度快,且利用率高。喷肥时可加入适当农药,兼治虫害,保护叶片。使用方法同中期管理。
春季是玉米苗期的关键季节,田间管理尤为关键,尤其在大面积越区种植高产晚熟品种玉米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玉米苗期的田间管理,从而获得大面积丰收。
一、查田补种,移苗补栽
由于玉米种子质量和土壤墒情等方面的原因,会造成已播种的玉米出现不同程度缺苗、断条,这将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所以出苗后要经常到田间查苗,发现缺苗应及时进行补种或移栽。如缺苗较多,可用浸种催芽的种子予以坐水补种。如缺苗较少,则可移苗栽。移栽要在阴雨天或晴天下午进行,如有条件的最好带上移栽。栽后要及时浇水,缩短缓苗时间,保证成活,达到苗全。
二、适时间苗、定苗
早间苗、匀留苗,适时合理定苗是实现合理密植的关键措施。间苗宜早,应选择在幼苗将要扎根之前,一般在幼苗3~4片叶进行。间苗原则是去弱苗,留壮苗;去杂苗,留齐苗和颜色一致的苗;去病菌,留健苗。如间苗过晚,植株过份拥挤,互争水分和养分,会使初生根系生长不良,从而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当幼苗长到4~5片叶时,按品种、地力不同适当定苗。如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方和地块,要适当延迟定苗时间。但最迟不宜超过6片叶。间、定苗时一定要注意连根拔掉。避免长出二茬苗。间、定苗可结合铲地进行。
三、蹲苗促壮
这种方法能使玉米根系向纵深伸长,扩大根系吸水、吸肥范围,并使幼苗墩实粗壮,增强后期抗旱和抗倒伏的能力,为丰产打下良好基础。蹲苗时间一般以出苗后开始至拔节前结束。当玉米长出4~5片叶时,结合定苗把周围的土扒开3厘米左右,使地下茎外露,晒根7~15天,晒后结合追肥封土,这样可提高地温l℃左右。扒上晒根时,严禁伤根。一般苗壮、地力肥或墒情好的地块要蹲苗;苗弱、地力薄或墒情差的地块不用苗。
四、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增加有效养分,有利于防旱保墒和清除田间杂草等。一般应进行三次,第一次在定苗之前,幼苗4~5片叶时进行,深度3~4.5厘米;第二次在定苗后,幼苗1尺高时;第三次在拔节前进行,深9~12厘米。铲地要净,特别要铲尽“护脖草”。蹚地要注意深度和培上量,头遍地要拿住犁底,达到最深,为了蹚深,又不压苗、伤苗,可用小犁,应遵循“头遍地不培土,二遍地少培土,三遍地拿起大垄”的原则。
五、适量追肥
由于玉米面积大,一般的农户注重施入大量的基肥,所以要根据苗情,有针对性地补肥追肥。对底肥不足的应及时追肥以满足玉米苗期生长的需要,做到以肥调水,为后期高产打下基础。如苗期出现“花白苗”,可用0.2%的硫酸锌叶面喷洒。也可在根部追施硫酸锌,每株0.5克,每亩地施1~1.5公斤。如苗期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矮瘦,淡黄绿色,是缺氮的症状,可用0.2~0.3%尿素叶面喷施。
六、防治地下害虫
苗期对玉米危害严重的地下害虫有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一旦发生,要对症施药,及时消灭。防治方法:一是浇灌药液,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对水750公斤顺垄浇灌。二是撒毒土,用2%甲基本异硫磷粉,每亩2公斤,对细上40公斤,拌均匀后顺垄撒施。三是撒毒谷,用1公斤谷子及谷秕子炒熟后拌5%西维因粉0.2公斤,或用5公斤麦麸子炒香后加入40%甲基异硫磷对水拌匀,于傍晚撤在田间,每亩l~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