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护理专业论文

时间:2022-04-02 10:07:18

导语:在护理专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护理专业论文

护理专业论文:人才培养模式下护理专业论文

1指导思想

1.1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行业发展为引领以区域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方向作为产学研工作开展的依据,通过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发挥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

1.2坚持协同创新

政校行院协同推进主动与政府、行业、医院对接,利用各方资源和力量,使产学研工作有平台,人员有保障,项目能落地,成果能转化。

2协同创新提升护理专业服务能力

2.1搭建合作平台,服务护理行业发展

2.1.1搭建合作平台

完善合作机制成立宁波市卫生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及院校合作理事会,促进专业与行业对接。与宁波市技术力量雄厚、行业影响力大的6家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合作组建了6家临床学院,重建教学团队,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专业调研,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及整体护理考核工作;制定临床学院示教室和实训室建设方案,开展科学研究等。

2.1.2借力合作平台

服务行业发展护理专业带头人为宁波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浙江省首家家政学院———宁波家政学院的副院长及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积极参与组建宁波市家政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联盟、浙江省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联盟宁波分中心,发挥专业对行业的指导作用。

2.2优化专业结构,服务护理专业改革

2.2.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以社会需求、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深入调研行业需求及国内外人才培养现状,在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托临床学院分析专业岗位的基准性胜任力和鉴别性胜任力,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进一步完善“校院协同、仁术融合、选择多样”人才培养模式。

2.2.2完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在5个岗位方向(临床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口腔护理、涉外护理、老年护理)基础上,增设美容护理和中医护理两个方向,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增加职业素质拓展模块,进一步保证学生个性发展与岗位的有效对接。通过设置思政与公共素质课程教育平台、职业能力素质课程教育平台,培养学生基准性岗位胜任力;增加职业素质拓展模块,开设大量选修课、课外活动等拓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鉴别性胜任力。

2.3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2.3.1加强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过程中牢牢抓住课程建设这一重要环节,与行业专家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建设,积极创建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开展课程改革,为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优质课程。

2.3.2推进双化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职场化建设。依托校院合作平台,进行护理实训中心扩建和改建,将实训中心建成高度仿真,具有人文环境、职业氛围的仿真医院,实现校内实训基地职场化。同时,借助临床学院开展校外实训基地课堂化建设。

2.3.3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1)整合院校师资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临床学院优秀护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课程与教材开发、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缓解专职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2)开展兼职教师教学化培养。为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积极性,实施“同聘用、同培养、同考核、同奖励”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兼职教师教学研讨会,选派兼职教师参加国内、外学习进修等,提升兼职教师教学水平。鼓励兼职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书、申报教师系列职称,举办专兼职教师技能大赛,开展兼职教师优秀课堂教学评选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临床骨干参与教学工作。(3)解决专职教师注册和下临床问题。专职教师均要进入临床学院学习,教师注册、临床实践均在相应临床学院完成,提升了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极大地推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3.4推进校院协同育人

(1)理论与实践并重,学校教育与医院教育并举。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临床护理过程搬到课堂上,实施项目化、情境化教学,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顶岗实习时,组建由6位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实习指导教学团队,承担150~200名学生的实习指导、实习质量监控及整体护理考核工作,提高了护生顶岗实习质量。(2)依托医院资源,开展职业发展教育。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及各临床学院特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例如,针对临终护理,与宁波市李惠利医院合作,以“仁爱”为主线,以“关注生命、发挥专长、服务社会”为宗旨,成立生命关怀志愿服务队,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生理与心理护理。

3成效

3.1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近3年学生“双证书”获取率、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均保持在95%以上;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2010—2013年在各项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荣誉17项,省级荣誉42项,市级荣誉36项;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成效显著“,临终守望:用爱心点亮生命”生命关怀实践被评为宁波市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爱心互助社被评为宁波市精品社团等。

3.2科技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近3年立项各类教科研课题64项;撰写论文124篇;获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0项;申报专利7项,其中1项已产业化。社会培训成效显著,开展多项实用技术培训,包括首次开展的国培项目———全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师资培训班,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培训项目,育婴师、养老护理员培训,临床带教教师培训班等,共培训八千人次。

3.3行业引领作用

日趋显现受相关部门及卫生机构委托,开展了宁波市养老机构规范和评价标准两个行业标准以及浙江省医学护理类专业高职单考单招考试方案和大纲的制定工作;参与了教育部委派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承办了行业技能大赛并开展专业人员、行业人员、社会在职人员实用技术培训,起到了助推行业发展的作用。

3.4校内外示范辐射作用显著

3.4.1护理专业改革得到护理同行的认可

国内有百余所院校来我院参观学习,在全国会议上多次受邀报告改革经验,供兄弟院校参考借鉴。

3.4.2改革成果

在校内全面实施“平台+岗位方向模块”课程体系在校内各专业中全面推广实施,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在2013级护理专业实施,还为校内其他专业提供相关课程、实训资源、图书等共享。

4结语

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区域产业发展密不可分,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地方产业携手共进是高职院校的特色和生命力所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与行业的密切衔接,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护理人才。我院护理专业积极创新,主动与行业合作,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取得了一定成效,为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做了有益的尝试。当然,要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还需要更深入探索校院协同的合作模式、合作机制。

作者:冯小君叶国英胡苏珍吴晓琴单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专业论文:新生护理专业论文

1对象

本次调查在新生入学4个月后进行,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共收回有效问卷558份,其中男生14人,女生544人。

2方法

自编新生入学适应情况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系统对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和交叉统计分析,了解学生入学适应情况、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法。

3结果

3.1对“你是否遇到不能适应的问题”的调查

没有遇到问题的学生有359人,占64.3%;遇到问题的有199人,占35.7%。在遇到问题的学生中,遇到“学习问题”的有153人,占76.9%;遇到“生活问题”的有119人,占59.8%;遇到“人际关系问题”的有60人,占30.2%;遇到“经济问题”的有36人,占18.1%;遇到“恋爱问题”的有12人,占6.0%。这表明有超过1/3的学生遇到问题,且集中在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3方面。

3.2对“你所遇到的学习问题”的调查

选择“缺乏合理的学习方法”的有113人,占73.9%;选择“学习氛围不浓”的有71人,占46.4%;选择“跟不上课程进度”的有58人,占37.9%;选择“缺乏学习兴趣”的有41人,占26.8%。3.3对“你所遇到的生活问题”的调查选择“学校食堂饮食不习惯”的有91人,占76.5%;选择“学校生活条件不方便”的有67人,占56.3%;选择“想家,不适应集体生活”的有55人,占46.2%。3.4对“你所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的调查选择“与同班同学及室友不融洽”的有31人,占51.7%;选择“与异性同学相处有困难”的有13人,占21.7%;选择“与父母沟通有困难”的有12人,占20.0%。3.5对“遇到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的调查回答该问题的有59人,其中将原因归结为“个人性格及适应能力”的有32人,主要包括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自卑、没有调整好心态等;原因归结为“生活环境不适应”的有10人,主要包括饮食不习惯、宿舍环境不适应等;原因归结为“学习上存在问题”的有17人,主要包括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差、对课程缺乏兴趣等。

4原因分析及建议

4.1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新生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学习、生活、人际沟通方面。而心理问题则是导致新生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

4.1.1学习问题

首先,高职新生进入新校园后,对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适应。高职学习和高中学习存在很大差别,高中阶段许多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而高职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需要课外学习、了解大量专业知识,这使得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难以适应,跟不上课程进度。其次,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目标,对课程不感兴趣,学习跟不上。因此,很多新生存在学习难以适应问题,以致学习效率、兴趣不高。

4.1.2生活问题

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其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护理专业女生占多数,部分学生第一次独自离家到异地上学,在陌生的环境中因想家而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其次,饮食方面各地差异大,学校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口味,因此有些学生会遇到饮食不习惯问题。最后,进入大学后学生有大量空闲时间用于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但许多学生无法合理有效地利用,虚度宝贵的大学时光。还有部分学生由于过分依赖父母,进入大学独立生活需要自行解决许多生活上的问题,如洗衣服、打扫宿舍等,因此感觉不适应集体生活。

4.1.3人际关系问题

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出现人际关系问题是个人性格原因所致。如有些学生性格孤僻内向,对新环境存有冷漠、自我封闭心理,或者没有合适的沟通交流方法,从而缺乏主动性交流;还有部分学生出身农村,家庭条件不好或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因而自卑,不愿与人交流;有些学生则自我认识过高,容易在交往中无视他人、好出风头,造成人际关系不良。

4.1.4心理问题

西南师范大学黄希庭教授在2004年出版的专著《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教育》中指出,无法适应环境、自我发展不适应、人际关系障碍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自卑、内向、情绪化、害羞、多疑、孤独等不良心理会使新生认知能力下降,引发适应性问题。现在独生子女较多,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忽视,使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在新环境中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因此难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行为上的适应。

4.2建议

4.2.1高度重视

新生入学教育,加强引导入学教育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能帮助新生以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方式、最好的效果适应大学生活。首先,把握高职教育特点,教会学生学习,指导新生掌握学习方法。其次,选择年轻的辅导员,他们的年龄、知识背景及生活经历与高职生相似,更容易接近学生。此外,要选择优秀班干部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利用从众心理引导新生,培养高职新生良好的学风。调查中对“最希望了解的信息”这一问题,有90.1%的学生选择了“就业状况及专业相关信息”。因此,学校有必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新生确立职业目标、培养职业素养、制订行动计划,使其对自己未来职业有具体认识和规划。最后,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教育学生在与不同性格、特点的人交往时,要多倾听、少抱怨,多沟通、少猜疑。尤其护理专业女生较多,女生心思细腻、敏感,应教育学生要宽容、相互信任,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自己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4.2.2重视心理教育

新生刚入学时很容易对新环境产生抵触情绪,心理问题是学生管理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首先,对于部分由于考上高职院校而失意低落的学生,引导其接受现实,树立正确的前途观,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其次,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和心理拓展活动,传授健康、科学的心理知识,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引导其正确认识自我、积极进行自我暗示和鼓励,提高自我评价,消除不良心理,尽快融入到新环境中。

4.2.3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改善高职新生人际环境能极大地提高其适应性。高校社团是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建立的组织,社团是大学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能增强自信心,找到认同感;参加健康有益的课余活动,能丰富学生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文艺创作、科技创新、竞赛等发展性活动,拓展素质,增强自信心,从而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作者:徐会党潘红宁吴争鸣单位: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专业论文:案例教学法护理专业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12级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学生110人,共2个班级,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学生58人,对照组学生52人。110例学生中男生9人,女生101人。观察组中男4人,女生54人;对照组中男生5人,女生47人。观察组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0.9±2.1)岁;对照组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0.6±2.4)岁。2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相同的外科护理学教材(教材主编、出版社、出版日期等均相同),本文选择普外科护理内容为本次实验的教学示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以课堂讲授内容为主,学生在课堂中被动学习,即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法:①根据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外科护理的教学大纲,确定普通外科护理为本次教学的教学内容;②根据选定的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的案例,设计问题,并把选定的案例内容在实验前1周发给学生。③学生根据老师给的案例,及提出的相关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查阅选定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问题。④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对案例做出分析。⑤小组学生代表就本组对选定案例进行讲解分析。⑥最后,老师对上述学生分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1.3教学效果评价

①考核学生成绩情况。成绩考核包括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训操作成绩(均为百分制)。理论试题采用题库中抽题,选定老师集体评卷。实训成绩根据实训操作大纲制定考核标准,由实训中心老师监考并评分。②采用自行设计的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提高学习兴趣、是否促进自主学习、是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是否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否有助于理解记忆、是否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是否有助于知识融会贯通、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学生考试成绩和实训操作成绩结果比较

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训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能提高学习兴趣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促进自主学习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助于理解记忆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助于知识融会贯通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案例教学法中扮演的是设计者和鼓励者的角色。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讨论分析,最后教师对本次案例讨论进行综合、分析等。在案例教学法中,以案例为主线展开,选择案例、设计问题、查找资料、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分析为主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带着问题去思考,能够全面地认识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中,观察组实施了案例教学法(以普通外科护理为本次教学内容),观察组理论成绩和实训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能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助于理解记忆、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知识融会贯通及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说明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对外科护理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也就是在教与学中,教会了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学习,如何去掌握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和难点。再者,案例教学法更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在本文中,观察组实施案例教学法后,学生普遍认为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所占比例为93.1%),高于对照组(44.2%),进一步说明了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4总结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值得借鉴。但本文选择的学生例数有限,是根据我校情况而实施的实验观察,如果在教学中进行推广,的确还存着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配套教材的开发、教师培训及评价体系建设等。

作者:郑佳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护理专业论文:护理专业伦理学论文

一重审护理伦理学教学的现实意义

首先,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史韦泽强调人应该敬畏生命,护理是维系人类生命健康的神圣职业,由于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就要求我们的护理从业者应该树立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守护生命的理念,这是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理念,也是始终贯彻我们教学的一条主线,这是前提和基础。通过护理伦理学的理论教学要让学生明白选择护理专业,就是选择了对生命的敬畏和责任。其次,增强护理专业医学生的道德素养。从事护理专业的主体应该是一个道德素养较高的人,古人讲“医乃仁术”,学医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技,更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护理伦理学教学就是要培养道德素养较高的护理人员。在护理伦理学教学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把握处理各种医疗人际关系的准则,增强医德情感,进而转化为医德信念和医德意志。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提升医学生道德素养的又一个着力点。最后,提升护理专业医学生职业良心。妇产科专家林巧稚说:没有同情心的医务人员是不合格的。护理学生职业良心的形成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病人的爱和同情心。2011年刚走上护理岗位不到半年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网络爆料“希望患者在自己下班之后再死,免得自己麻烦”等一系列紧张的护患纠纷事件,引起社会一片唏嘘之声,究其原因不是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技能,而是护理人员缺乏对患者的同情、怜悯之心。护理伦理学教学塑造护理医学生道德人格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良心。

二医学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改善的途径

(1)更新护理伦理学课程的知识体系

护理新技术、仪器设备的应用和新理念的出现,都对临床护理实践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我们的教科书对临床的护理实践活动的伦理指导还仅仅停留在基本的护理活动中,并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再加之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自我意识的增强,社会不信任危机的出现,都使得护理实践活动中出现很多之前从未出现过的人际关系问题,如患者知情权的实现与护理人员保密义务之间的矛盾,护理人员在遵守医院制度与维护患者利益之间的矛盾等等。我们现在的教科书也仅限于告知我们在护患关系,护际关系中应该怎么做,并没有针对特殊的实际问题给出伦理学的解决方案。尤其在很多护患矛盾问题的解决中当法律没有涉足的时候,伦理上最多也是点到为止,没有具体的指导方法。中南大学护理学院的杨丽教师在其护理伦理学教学调查结果中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护理伦理学讲授涉及面太广,但是具体内容不叫局限,欠缺目前我国临床护理急需的有关伦理决策问题,未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突出反映了护理伦理教学内容构成上的问题。所以,作为实践性很强的护理伦理学,在知识体系的设置上,要着眼于护理的实践活动本身,给出一些具体的指导方案,让学生能够了解面对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2)提高护理伦理学课程在护理教学中的地位

从2009年、2013年全国两次医务人员从业调查结果来看,从业者自身的职业素养对医疗矛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合格医护人员的核心场所,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正如吴阶平先生所说,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首先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医护人员高尚医德的培养,首先就要来自医护学生护理伦理学课程的学习,从而把一种外在的他律性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医学生一种内在的自律性的道德良心。因此在医学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护理伦理学课程应该具有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实实在在地赋予护理伦理学一定的地位,从根本的教育制度上改善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条件。

(3)增强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伦理学学科重要性的认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学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护理教学研究的热点。而仅有的护理学专业知识不足以满足这一实际的社会需求,简单的护理伦理学理论也无法胜任,只有通过强化考试或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这一手段作为提升学生对护理伦理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4)改善护理伦理学课程的的教学方法

护理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在课程的讲授中,过分地压缩理论部分,就会使得没有伦理学理论背景的医学生,在分析和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时出现困难。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理论教学占据核心地位,其中护理伦理学基本理论部分讲解起来,如果只看理论本身,的确是相当枯燥。但是这些理论本身来源于社会实践和护理实践活动本身,结合临床护理案例讲解,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生动化。同时,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得如何,对临床实践中遇到学要解决的问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伦理学的三大理论应该给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很多相关的文章都认为应该将理论讲授的课时压缩,多讲临床和生命科学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恰当。其次,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能够起到理论生动化的效果。案例教学法古已有之。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涉及护理伦理学的实际案例冗繁复杂,如何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进行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最后,情景教学在护理伦理课程中可以适度使用。选取教材中可以展开教学的内容,教师组织,学生编排。如护理伦理学理论中对于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尤其是“坏消息”告知原则的讲解;护患交往过程中,护患沟通部分。多样的教学方法只有被恰当地组合,被恰当地利用,才会产生最好的效果,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医学院校的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增强对护理伦理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使得护理伦理学这一关系合格护理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培养的课程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作者:温春峰单位:西安医学院思政部

护理专业论文:基层医院就业意愿护理专业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我校护理专业2010级本科毕业生82人、2011级专科毕业生127人作为调查对象,共209人。

1.2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自编调查问卷,内容包括3部分:(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2)基层就业意愿情况;(3)对国家基层就业相关政策的了解情况。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209份,回收率100.00%。数据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

2分析与讨论

2.1毕业生对国家基层就业相关政策缺乏了解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虽然我校近年加强了就业指导工作,但调查显示,有41.46%的本科生和40.16%的专科生对国家基层就业相关政策不完全了解,本科生和专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就业指导作为连接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的桥梁,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有效手段,完善其工作体系,开展全程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至关重要。要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宣传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成果及医疗卫生工作良好前景,让毕业生真正了解就业形势。学校要鼓励护理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去锻炼,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2不同学历护理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意愿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我校不同学历护理专业毕业生基层医院就业意愿不高,本科生和专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有45.12%的本科生和44.09%的专科生愿意去基层医院就业,但仍有54.88%的本科生和55.91%的专科生不愿意去基层,可能与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对基层医院认识不够、没有基层医院工作环境的体会、个人期望过高、没有认识到基层医院是锻炼自己的重要途径、对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认识不清等因素有关。近几年,乌鲁木齐等城市大型综合医院由于工作条件好、福利待遇优厚、专业发展更广阔,吸引了大批护理专业毕业生。但如果毕业生都不愿意去基层就业,会导致大型综合医院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陈晨等研究发现,护理人才集中涌向大型医院,导致中小型医院护理人才缺乏,不利于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通过调查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我校课程设置没有较好反映农村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较少到基层和农村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护理专业毕业生对农村医疗状况了解不够,缺乏服务农村意识;(2)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差是影响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乡镇卫生院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建设,不断改善医疗环境,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医生待遇;(3)学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多安排相关讲座介绍国家政策,开展针对性就业指导,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

2.3不同学历护理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医院就业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我校不同学历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医院就业的原因,主要是不利于个人发展和家里不同意,本科生和专科生分别占40.00%、37.78%和26.76%、25.35%;其次是福利待遇低、生活条件差等因素,本科生和专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很重视今后的个人发展,说明他们认识到今后社会需要大批高层次护理人才。大部分学生就业时考虑父母意见,说明他们自主性不强,内在社会环境认识、父母及家人的意见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这与梁辉、吴彩霞等的调查结果一致。为此,学校应对毕业生开展基层医院认知教育,开设相关专题讲座,深入宣传《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等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帮助其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同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加大引导和鼓励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宣传力度,帮助其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使毕业生就业期望趋于理性,避免人才浪费。

3.总结

综上所述,我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个人发展空间、家庭意见以及待遇等因素使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医院工作。因此,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我校要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促进我校毕业生到基层医院就业,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热比古丽·热合曼吾热古丽·托合提麦麦提古丽皮亚·木哈塔尔单位: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护理专业论文:微课教学法护理专业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共10个班,随机选取5个班为实验组,另5个班为对照组。两组均为女生,年龄16~18岁,人数均为300人,入校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授课教师为同一教师,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讲授、演示、练习等,辅以微课教学法。(1)微课教学内容准备:授课内容选择基础护理技术重点、难点章节,比如无菌技术、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患者的特殊饮食护理、给药护理、静脉输液输血以及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等临床常用且学生普遍反映较难掌握的内容。通过查阅资料制作若干个微课视频。视频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流程、评分标准以及操作方法演示等。时间一般在20分钟以内,视频内容通俗易懂,多媒体课件简单生动。(2)建立微课平台:任课教师在实验组班级建立QQ群,将制作的微课视频上传至QQ群,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观看。教师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将学生集中到多媒体教室进行观看。教师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通过QQ群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微课视频的看法,不断对视频进行完善,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2.2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组织教学、对上次课教学内容进行复习提问,然后导入新课,再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讲授新课,最后对本次课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

1.3评价方法

(1)期末考试成绩及微课授课相关章节成绩:两组实行统一考试,基础护理技术试卷满分100分,其中使用微课授课的相关章节共占50分。(2)微课授课相关章节护理操作技能成绩:选取5项护理操作技能作为考核项目,要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是临床常用的。分别是徒手心肺复苏术、青霉素过敏试验法、无菌技术、静脉输液以及鼻饲法。

2结果

2.1两组期末考试成绩及微课授课相关章节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及微课授课相关章节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3.1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法的优点

3.1.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

高职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差、理解能力弱、自控能力不强等特点。传统教学法相对枯燥,信息量大,学生难以掌握;而微课教学法主要以视频为手段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学生更容易接受,且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观看。尤其是课后学生自学时,可以观看该内容的相关视频,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3.1.2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

微课是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内容进行的讲解,使用微课教学,学生每次只接受少量知识点,并可以反复对该知识点进行学习,对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

3.1.3有助于师生间互动交流

微课教学主要是学生通过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来学习,不需要与教师面对面接触,通过QQ群学生可以进行听课、测试、提问、建议等活动,在QQ群里师生可以畅所欲言,甚至谈论与教学无关的话题,学生与教师之间是朋友关系,通过良好的双向沟通,增进情感交流。

3.2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法的局限性

3.2.1教师工作量加大

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法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教学负担。因为,首先教师需要查阅大量资料然后根据学生特点制作视频,这个过程会花费教师大量时间。其次,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能够很好地把握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花大量时间阅读教材。另外,课余时间教师需要通过QQ群与学生互动,这也是对教师责任心与耐心的考验。

3.2.2对学生自控力要求较高

微课教学法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习时间与质量。另外,学生不可以在课堂上观看教学视频,以免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学生的学习。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控力。

4结论

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法虽然具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魏影单位:阜阳卫生学校

护理专业论文:高等职业承诺评分护理专业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2014年在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共发放问卷610份,回收有效问卷561份。其中男29名,女532名;年龄17~24岁;一年级学生234名,二年级学生275名,三年级学生52名;来自农村的学生462名,来自城市的学生99名;独生子女140名,非独生子女421名;来自留守家庭18名,非留守家庭543名;单亲家庭25名,离异家庭4名,再婚家庭2名,父母婚姻未变化的530名。

1.2方法

调查问卷以台湾学者吕桂云编制的《大学生承诺量表》为模板,共设计相关条目34项,每项最高得分为4分,最低为1分。量表所涉及的题目包括4个因子,分别为努力意愿、生涯步入、正向评价、价值认同。本调查通过在教室和宿舍发放问卷,以匿名的方式填报。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不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评分比较

承诺评分从高至低依次为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且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努力意愿、生涯步入、正向评价、价值认同和总承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学生专业承诺评分比较

护理专业女生的专业承诺评分显著高于男生,护理专业是第一志愿的学生专业承诺评分显著高于非第一志愿学生,不同性别及志愿批次学生的各因子及总承诺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于农村地区学生的专业承诺评分显著高于来自于城市的学生,非独生子女的专业承诺评分高于独子女,来源于非留守家庭学生的专业承诺评分高于留守家庭,除价值认同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及总承诺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原配家庭学生的专业承诺显著高于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和再婚家庭的,家庭年均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学生专业承诺要高于家庭收入低于10万元的学生,除价值认同和总承诺外,其余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护理专业学生不同因子评分比较

护理专业学生各因子每题平均分从高至低依次为正向评价、价值认同、努力意愿和生涯步入,且各因子及各因子每题平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调查发现,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随入学时间增长而降低,年级越高的学生其专业承诺越低,其主要特征为:女生、第一志愿、来源于农村、非独生子女、来自非留守家庭、原配家庭、家庭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学生专业承诺较男生、非第一志愿、来源于城市、独生子女、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再婚家庭、家庭收入在10万元以下学生高而稳定。由于学生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时更加用功,对其专业的评价也更为正面,所以总体得分也较高;男性护理专业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得分都要低于女生,可以看出他们更不安于在这个专业,将这一专业作为终生职业的想法比例也较低;非第一志愿学生专业承诺低,可能是因为他们考试的成绩或是其他的原因而不得不选择护理专业,所以这个专业并非是他们的第一选择,未有明确的打算在护理专业做出较多投入和贡献;那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似乎更乐于从事护理专业,因为对他们来说能够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已经比较令人满意,所以有较高的专业承诺;独生子女在工作选择方面具有更高的主动性,对职业的要求也更高,所以造成了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不安于现状,导致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更低的专业承诺;对于留守的家庭来说,由于父母双方或是一方长期在外打工,子女得不到良好的监督,所以在学业上可能出现懈怠的情况,造成专业承诺低;父辈可能因为婚姻的变故而使得家庭中具有更多的负面情绪,也具有更多可能的冲突点,这样会导致学生心理状况等方面的不稳定,影响他们的专业承诺。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家庭,由于其能够为正在求学的学生提供足够的经济保障,能够使学生安心就读,所以来自于这类家庭的学生,他们的专业承诺要高于那些家庭收入低于10万元,经济较为拮据的学生。Coomber等调查348名护士及其所护理的患者后发现,护士专业承诺水平越高,其护理服务就越好,患者的康复效果也越好。Güleryüz等调查了114名护理人员的专业承诺水平,发现专业承诺水平低者从事职业的医院是因为其考虑所在医院的发展,工作的舒适程度以及收入情况。Baron等研究了离职与护理专业承诺水平的关系,发现护理人员的离职趋势与其对护理专业的承诺水平、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预期呈负相关。国内学者连榕等提出专业承诺的概念,温晓燕等发现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的专业承诺通常是指他们对自己专业的肯定以及愿意为该专业付出的态度。既往对于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研究主要按照年级划分或学历划分,而本文除此之外还按照其入学时间长短、性别、第一志愿情况、出身情况等进行了分类,获得了对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相关因素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探索,有助于相关人员或机构有针对性地采取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措施。

4总结

本文调查进一步证实,高等职业院校护理学生基于性别、志愿次序、家庭出身等因素而造成了其专业承诺的不同。然而由于本研究只限于陕西省个别护理院校的调查,可能存在调查对象代表性不充分的问题,尚待进一步扩大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大学乃至全国范围,例如对比经济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的差异性以及对产生原因展开调查,以深入探索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护理专业承诺的教育策略和实用措施提供科学建议。

作者:席卫娟郭雄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专业论文: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Delphi法的样本估计方法,即样本含量为护理专家20~50人为宜,考虑到样本回收中的遗失和无效问卷及专家分布平衡性,于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和临床医疗4个领域各选取12人,即共选取专家48人。专家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咨询。入选标准:护理教育专家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硕士生导师,从事护理硕士教育3年以上;护理管理专家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担任科护士长及以上职务,从事护理管理工作5年以上;临床护理专家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科护士,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0年以上,临床带教5年以上;临床医疗专家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硕士生导师,副高以上职称,于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10年以上,从事硕士教育3年以上。

1.2方法

1.2.1专家咨询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包括护理教育专家、护理管理专家各1人,临床护理专家及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各2人。课题研究小组共同总结、分析,初步构建我国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框架;并根据该框架设计出包括9项一级条目及28项二级条目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专家咨询问卷。为保证问卷各条目表述清晰、合理,选取护理教育专家、管理专家及临床护理专家各2名对该问卷进行预试验,并根据专家意见增加、删除、合并部分条目,修改部分条目表述方式,最终形成包括8项一级条目、27项二级条目、70项三级条目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专家咨询问卷。本次咨询问卷共分为3个模块,第1部分为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第2部分为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咨询表,第3部分为专家对本次研究内容的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调查表。问卷采用结构式问卷,条目内容的重要程度用Likert5级评分法描述,具体分为“5=很重要,4=重要,3=一般,2=不重要,1=很不重要”5个等级。采用发送电子邮件、现场发放的方法发放和回收咨询问卷,问卷回收后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在发放下一轮问卷时反馈上一轮情况,以便专家作出准确的判断。每个条目只能选择一个分值,并根据条目内容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1.2.2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双人平行录入Epida-ta3.1,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各指标评价结果的均数、标准差、权重系数、变异系数,以及咨询专家的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系数、专家协调系数。专家积极程度由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系数(Cr)由专家对问题的判断依据(Ca)、专家对问卷内容的熟悉程度(Cs)共同决定,Cr=(Ca+Cs)/2;专家协调系数由肯德尔和谐系数表示。

2结果

2.1专家积极系数

本研究共发放两轮问卷,第1轮发放问卷48份,第2轮45份,分别回收45、43份,两轮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75%和95.56%。

2.2专家权威程度

本研究第1轮专家咨询中Ca=0.80,Cs=0.83,Cr=0.82;第2轮专家咨询中Ca=0.90,Cs=0.83,Cr=0.87,两轮专家权威程度均较高。

2.3专家协调程度

一、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8、0.21(均P<0.01),专家意见协调性好,结果可取。

2.4咨询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为包含8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的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讨论

3.1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在德尔菲专家咨询过程中,研究者使用调查问卷对特定主题进行两轮咨询以征求专家意见,经过反复多次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修正,直至专家组成员意见逐渐趋于一致。专家的选择是利用Delphi法进行研究成败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选择的专家包括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和临床医疗4个领域,既有来自于培养单位的专家,又有来自用人单位的专家,所有专家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大部分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包含了在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所有领域,说明专家不仅具有良好的学科代表性,且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次两轮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75%和95.56%,且每轮均有多名专家对各条目提出建设性意见,说明专家对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一般认为权威系数≥0.70为可接受;权威系数>0.80则说明专家对咨询内容具有较高把握。本研究两轮专家咨询中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及0.87,表明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各指标评价结果的变异系数、肯德尔系数(Kendall′s,W)表示。变异系数越小说明专家的意见越趋于一致;肯德尔系数介于0~1,肯德尔系数越大,表示专家一致性程度越高,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若P<0.05,则可认为协调系数经检验后有显著性,说明专家对指标的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结果可取。本研究一、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8、0.21(均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专家对指标体系的认同程度已趋于一致,且结果可信。

3.2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护理专业的持续性发展与时代要求

临床实践能力在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平均期望值及权重值在一级指标中均位于最高,这一结果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一致。同时,美国学者Hamrice等认为高级实践护士应具备直接提供临床护理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伦理决策能力、专家指导能力、临床科研能力、提供咨询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7种核心能力,且反复强调“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是其最重要的部分。在荷兰,临床护理能力亦是护理高级实践者的首要核心能力。随着医学分科的细化和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全球临床护理呈护理专科化发展趋势,对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要求同时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作为护理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级护理实践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要胜任护理岗位,临床实践能力是其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这亦是其他能力的基础。此外,护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践是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临床实践能力是保证护理教学、科研和管理顺利进行的前提。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不断出现各种护理新技术和新知识,护理科研者、护理教育者、护理管理者都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以保证护理科研、教学、管理不与临床脱节。由此可见,无论是“科研型”或是“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均为其首要能力,这不仅是专业本身的要求,更是进一步进行护理科研、管理、教育的前提条件。本研究中评判性思维能力权重值仅次于临床实践能力。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评判性思维能力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及护理科研中的意义更加凸显,其不仅是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亦是护理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近年来国内外护理教育专家非常重视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而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临床护理、护理科研、教育、管理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渠道,对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本研究中专家对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符合实际情况。本研究结果中护理科研能力位居第三,与国内以往研究有所不同。早在1990年,美国护理学院协会(AACN)指出,科研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护理协会(ANA)在1994年亦提出,护理专业硕士毕业生应能够起到临床护理专家的作用,能够协助科研工作者完成科研项目设计、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工作。国外学者认为科研能力应是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尤其对于“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护理科研能力应是其必备的第一核心能力。在我国以往研究中,护理科研能力并未得足够的重视。

2011年护理学被列入国务院学位办新修订学科目录,成为一级学科,使护理学在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方面迎来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护理学学科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护理科研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不断地进行护理科研,并将护理科研成果应用推广于临床实践中,护理学才能进一步发展。而护理硕士研究生作为高级护理人才有必要亦有责任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带领护理同仁进行护理科研,并将所得出的结果应用、推广于临床实践中。因此,专家均认为临床科研能力是护理硕士研究生必备的核心能力,并对其做出了更高要求。另外,与以往不同的是,专家认为“获取信息能力”及“科研选题能力”更为重要,信息的准确获取是进行临床科研的基础,而科学的科研选题则是整个科研探索的起点,选题决定了科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目的,更决定了科学研究的结果和价值。本研究中护理管理能力的期望值及权重值在一级指标中均位于最低。这一研究结果与部分国内学者研究结果以及国外对护理高级实践者的核心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现代管理理论认为领导者需要经过努力学习、工作锻炼、专业培训而逐步成长,管理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本人身心机能条件和社会实践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需要管理者经过一定管理实践的锻炼而形成的特有基本素质。因此,为了培养护理管理领域人才,国外较早开展了护理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其已经发展为成熟的教育体系和培训方式。但国内护理管理能力的培训暂未形成体系,存在培训内容不统一、培训机构层次不一等问题。且护理管理培训对象多为护理部主任和护士长两个层次,未见针对培养或提高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管理能力的培训。而护理硕士研究生大多临床经验欠缺,管理经验相对不足,对护理硕士研究生或是刚毕业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来说其主要职能仍旧为临床实践者,同时肩负着临床科研、教育咨询的任务,故对其管理能力要求较低。因此,二级指标中“领导能力”的平均期望值亦较低。但随着经验的积累,护理硕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护理人才,计划、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亦将成为其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护理管理能力是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之一,但相较于其他核心能力其权重较低。

4小结

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可促进专科护理发展,提升护理专业形象,体现护理专业独特价值,使专科护理向纵深领域、更高的层次进行实践和研究。随着护理专科化渐成全球临床护理发展策略和方向,对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要求亦相应发生改变,更加强调对其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应从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改变教学方法等途径进行探索,不断提升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高要求。

作者:陈语李梦婷李国宏单位:东南大学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护理部

护理专业论文:高职护理专业素质教育论文

一、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

为深入了解高职护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提供客观依据,课题组采用自编“高职护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从护理职业的认同度、人文精神的理解度、人文课程开设满意度、社会实践参与度等四个方面对山东省内不同区域的三所高职学院校的36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回问卷354份,有效问卷351份。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有33.2%,职业认同度不高;护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度较高,有67.3%的学生认为应在护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护生对学校人文课程开设的满意度普遍较低,仅有29.1%的学生表示满意,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人文素质课程的学生占81%;护生对教师教学中人文素质的满意度较低,仅有47.4%的学生对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教学能力很满意;有95%的同学愿意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护理专业的社会实践,参与度高。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

针对高职护理人文素质的现状,课题组教师经过在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1345”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即一个目标、三大课堂、四项任务、五大平台。就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发挥好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社会课堂的作用,完成把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职业人”“社会人”“文化人”和“生命人”四大任务,全力打造课程平台、师资平台、管理平台、基地平台、考核评价平台的建设。

(一)转变观念,准确定位高职护生的培养

目标近年来,医疗服务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不断升级,不仅对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护理人文关怀更加重视。为此,课程组通过对护理岗位第一线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确定我院护理专业培养的是服务鲁南地区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就业岗位主要有:临床护理岗位(群)、社区护理岗位(群)和康复保健护理岗位(群)。

(二)把握三大课堂,改革教学方法和途径

为了促进学生实现从“听”到“信”到“行”的转变,护理人文课题组在两年内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初步形成了“一、二、三课堂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第一课堂即常规的课堂教学,帮助护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护理人文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除必要的理论讲授之外,灵活运用小组合作、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师生互动、情境模拟等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绎、领悟、贯通、实践。同时各课程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课程内容体系有机整合,有力扩充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教学过程不断形象化、生动化、完善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第二课堂即学生的人文实践课,实践活动覆盖面广,由校内到校外、从学习到工作,让学生通过活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震撼和行动上的改变。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流的“第三课堂”。根据学生的这一实际需求,课题组以护理人文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联合课程网站为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学习环境和网络互动空间,通过网络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一步增强了护理人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整合优化,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护理专业与人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注重的是关爱和照顾,这是与其他专业所不同的。影响病人身体康复进程的,除了娴熟的护理技术,还有人文关怀。而当前的护理教学更多的重视技术的训练,忽略了护理人文素质的培养。为此,课程组深入到护理岗位第一线,认真调研了鲁南地区医疗服务单位对护理人员的岗位素质和能力需求,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并与护理行业专家、骨干共同交流,多方面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实际情况。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护理心理学等拓展学习领域的知识所占比例低,使得许多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时力不从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优秀的护理工作者,课程组从护理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实践育人为切入点,打造“忠诚的理想信念、优秀的道德品质、融洽的沟通交流、良好的气质形象、健康的心态表现==和谐护理职业人”的全新课程理念。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主体,以《护理心理》、《护理礼仪》、《护理人际沟通》为三翼,建立护理人文课程体系。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作为解决学生思想的总开关,通过整合优化课程内容,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提供了支撑,为学生从护生过渡到职业护理人奠定了坚实的人文素养基础,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递进式培养。

(四)加强培训,建设专业和人文两栖的师资队伍

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对专业教师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培训,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并能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人文社科教师与辅导员的教育背景较复杂,包括历史、哲学、医学、生物等十几个专业。除部分人员接受过继续教育外,绝大多数缺乏医文渗透的知识结构,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得并不彻底,因此,学校应为这支队伍创造条件,投入专项经费,让他们学习相关的医学、人文社科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五)主导联动,探索常态下人文素质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课题组实施建设以来,建立了系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教务科、护理教研室、公共课教研室、系学生科为主导,院、系其他部门配合的管理模式,经过两年多的顺畅运行,说明这种主导联动式管理模式,是符合我院实际的,为我院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构建了一个良性的运行机制。

(六)构建“三元合作、四维贯通”实践

基地平台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构建“三元合作、四维贯通”实践基地平台,充分地依托了学校、医院和社会三个载体,把课堂实践、课外活动、医院实践、社会服务有机结合,学生科按照申请书-计划书-通知书-活动过程指导书-实践成果的报告书的流程,定期举办人文系列讲座,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更加高效,促进了学生服务底蕴、服务认知、服务道德、服务规范、服务水平和服务创新等职业素质提升。高职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原因的影响,任重而道远,课题组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只是一个粗浅的探索,希望能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一点启示。

作者:杨光云单位: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护理专业论文:显微镜护理专业论文

1核心技能一: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使用,总学时为6学时,其中包含2学时考核。实验要求护理专业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正确辨认切片。学生既要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又要仔细观察正确辨认正常组织切片,还要对几种肌组织进行比较,明确组织器官的结构决定其功能的意义。考核的具体操作要求“一口清、一手精”,边说边做,人人达标。考核分数为5分,分值分布为课前整理0.5分,操作方法及步骤(放片、移片、调试、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2分,切片识别(通过低倍镜、高倍镜观察辨认切片组织)2分,课后整理(取片、关闭电源、显微镜保养、套镜套)0.5分。

2核心技能二:ABO血型的鉴定

ABO血型的鉴定是机能实验学的一个重要实验项目,是培养学生无菌操作意识的第一个医学基础实验内容。在设计这一实验时针对无菌操作理念的形成做了重要铺垫,并结合护理程序,注重人文关怀。紧密贴近护理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充分锻炼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操作过程与结果的记录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使学生通过实验深刻理解ABO血型的鉴定的原理,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考核的具体要求“一口清、一手精”,边说边做,人人达标。机能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要完成验证理论的目的,还承担着使学生初步掌握动物实验设计的方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掌握核心技能等任务,并且要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工作的严肃态度以及缜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完成上述使命就必须对既有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既有实验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充分发挥优化整合后的实验资源的优势,建立医学基础课程机能实验学体系,做到既克服既有实验教学的不足,且内容新颖实用,符合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郑澎涛范业宏高琳樊蓉单位: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专业论文:成人护理专业论文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昆明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3级成人护理专业12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118人(92.91%),男生9人(7.09%)。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法研究,问卷为医学教育环境评估量表: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undeeReadyEducationEnvironmentMeasure,DREEM量表)由英国Dundee大学研究开发,中国医科大学翻译修订而成。分别为学生对学习的知觉、学生对教师的知觉、学生对学术自我知觉、学生对环境的知觉、学生对社交自我知觉5个维度,共50个项目;所有项目均采用Likert5分制,从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以0~4分表示,满分200分;DREEM量表是尤其适用于改革变化中的医学院校教育环境测量的世界性测量工具,于课程结束后采取无记名方式作答,集中发放并当场收回。共发放127份DREEM量表,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为99.21%。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研究

结果显示,DREEM量表的5个下位量表中学生对学习的知觉得分率最高,该项得分为(39.69±4.14)分,得分率82.69%。教育环境子领域内得分最低,3项分别是我感到太疲倦而无法用心学习课程,得分仅为(2.14±1.24)分,得分率53.50%;教学过于以教师为中心,得分为(2.62±1.14)分,得分率65.50%;教学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得分为(2.77±1.02)分,得分率69.25%。教育环境子领域中得分最高项依次是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表安排教学,得分为(3.67±0.49)分,得分率91.75%;教学重点明确,得分为(3.65±0.56)分,得分率91.25%。

3讨论

纵观本研究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本校成人护理专业教学呈现以下特点:学生求知欲高;学习时间明显不足;学生对教师要求高。成人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由其教育对象决定的。成人学生以往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同时又具备工作经验,他们具有强烈的“充电”意识和提升愿望,因此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学习时间不足一直是困扰成人教育师生的棘手问题。这种时间短缺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绝对性时间不足,身兼数职的成人学生往往是有心无力地学习。与此同时,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成人学生对教师和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更应关注“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和应用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以及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有利于实现有效学习。

(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教师和学生在这种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境中更容易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课的形式可以使学习者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从而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对成人学生来说更加重要。

(4)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具有半结构化框架的开放性优点,可以随教学需求和应用环境变化而不断地生长和充实,进行动态更新。总之,微课是新时代的新型教育资源,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和拓展。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满足成人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而且也给专业教师成长提供契机。因此,微课在成人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边燕刘静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护理专业论文:护理专业学科建设论文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9年开始与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自愿报名,医院面试选拔,组建驻点教学班。从学院的2007-2012级高护专业学生中,每年组建一个驻点教学班,每班学生24-31人,年龄18-22岁。医院具备承担临床护理教学能力,开放床位1020张,有内、外、妇、儿等30多个业务科室,具备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条件。

2.方法

(1)通过双向选择,组建驻点教学班:学院在高职护理专业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学生中进行宣传发动,医院再到学院向学生作医院情况介绍,学生与医院进行双向选择,组建医院驻点教学班。

(2)选拔授课老师,组建教学班子:医院理论教学老师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热心教学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护理老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或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医疗老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热爱带教工作,工作责任心强,大专学历且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或以上职称,为临床护理骨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每个科室选拔2-4人,负责学生在第二学年理论期间本科室的临床见习和第三学年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

(3)教学方法:第一学年,学生在学院完成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计算机等)、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药理、病理、病原生物及免疫、健康评估等)学习。第二学年,医院根据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医院完成护理学临床专业课程的教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危重症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护理管理学、临床营养、护患沟通、护理伦理等的学习。授课老师将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紧密联系,内、外、妇、儿科护理学一个系统的理论课授完,由授课老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床边教学。同时授课老师将该病例作为科内护理人员个案护理查房的病例准备,再组织学生和科内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学生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到临床患者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制订基础护理操作临床见习计划表,将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根据各专科特点分解到各科室进行临床见习带教。第三学年,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根据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计划、实纲的要求,在医院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学生在各科室实习期间由具备带教资格的老师进行带教。带教老师与实习学生每日进行问答互动,出科时进行双向评价。同时,在整个实习轮转期间医院安排带教老师一对一全程跟踪带教,关心指导学生在各科室的实习情况。

3.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我院36位老师参与教学自我评价,在院校合作办学与护理学科建设结合后,教学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责任意识、沟通交流能力、为人师表意识、课件制作能力、理论知识水平、教学重点的把握、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示范能力、教学活动能力、授课互动能力均明显提高。实施驻点办班后,护理人员考试合格率及护理质量提高,与驻点办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1.参与教学后老师的自我评价较高

教师在理论授课前须进行备课、制作课件,备课阶段需要全面掌握教学大纲的设置,熟知教材内容及相关知识体系;还须掌握最新的护理理念和专业知识,才有能力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教学评比活动,邀请学院的专职教授参与现场点评,学院老师来院上公开课,使老师们的授课技巧也得到了提高。通过办班,培养了一批护理骨干,使她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知识水平等得到了提高。在医院每年新招护理人员进临床后必须纳入规范化培训,驻点班老师是护士规范化培训各阶段中进行理论教学与操作培训的骨干成员,他们的授课技巧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为医院培养护理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护理学科发展

得到了提升举办驻点教学班后,在医院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护理人员不断总结临床护理经验,书写护理论文;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操作示范演示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年轻护士也承担了驻点班学生临床见习的带教老师,通过不断训练,强化了年轻护士的操作技能,进一步规范了临床护理操作。各系统各专科疾病的案例查房,通过分析其临床表现、体征、阳性实验室检查的病理生理基础,找出护理问题,拟定护理计划。既为学生和年轻护士复习了理论知识,又指导了临床实践,也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参与程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教学意识潜移默化到日常护理工作中,促进了教学相长。驻点班学生有一半毕业后通过双向选择留在医院,进院后很快能融入到医院的文化氛围中来,缩短了带教周期,为医院的护理队伍建设打下了基础。

作者:方英英居福美单位:江苏建康职业学院附属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护理部

护理专业论文:英语阅读护理专业论文

1涉外护理专业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现状

1.1背景知识

每个人的背景知识深刻影响其语言信息的加工,影响着人们思想的相互传递。背景知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常识,也就是一般读者具有的普通知识;另一种是对一些具体事物和事情的熟悉程度。阅读时需要利用这两种知识,如果对阅读内容不是很熟悉或者根本不知道,就会给阅读带来困难,导致无法理解所读内容。

1.2词汇学生的词汇量

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关键作用。词汇量大的学生,阅读能力一般都比较强。与词汇量相关的是词汇技能,是指一个人在词汇运用方面的能力(例如识别单词意思和在具体情境中对合适单词的选择),也指在语境中猜测单词具体意思的能力。因此,词汇量以及词汇技能对阅读理解都有着极大影响。

1.3阅读策略

中职英语教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英语的学习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阅读策略也是英语泛读教学的重要技能目标。大部分英语教师在对学生开展阅读策略培训时,多停留在介绍阅读策略以及如何应用阅读策略的示范上,忽视了阅读策略的使用效果,不了解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理解情况,不清楚学生不理解的原因。所以,将检测阅读理解的结果作为引导阅读活动的重要依据,在提高学生阅读技能方面并不能发挥良好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熟练掌握阅读材料以便提高课堂讲解水平,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其阅读活动所需时间,精心设计阅读活动,以满足学生需求;同时要严格掌控阅读材料的选择。

2英语泛读教学的必要性

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逐步发现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仅仅依靠传统的精读教学,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以及涉外英语课程基本要求的。一方面,教材中的阅读素材更新比较缓慢,阅读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传统课堂精读教学主要以讲解词汇及操练语法为主要环节,相关知识的输入有限,导致学生阅读速度提不起来,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掌握阅读技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的提高,致使学生不能适应对口的专业英语应用需要,不能满足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在涉外英语课堂教学中,逐步引入泛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技能。

3英语泛读材料选取以及教师指导

3.1材料选取

科学选材是泛读教学成功的前提。对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而言,泛读材料应是简易读物,符合其认知水平,并且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泛读内容要广泛,涵盖各种文体及题材。应根据泛读材料选择原则以及英文报纸优势,从最新的报纸杂志以及英文网站寻找泛读材料,使泛读材料难度略低于精读教材,扩大泛读量,内容应选择学生喜欢的逸闻趣事和热点人物。

3.2教师指导

首先,泛读教学前,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泛读目标。只有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成为流利的阅读者。其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熟练使用不同阅读策略开展快速阅读。在第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在基本阅读技巧方面的引导,使学生熟练掌握某一项或几项阅读技能,例如略读跳读和寻读。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课下阅读。因为泛读课每周只有两课时,课堂时间有限,大量阅读需要学生课下完成。所以,为拓宽学生视野,教师应指定阅读范围,给其布置阅读任务;同时监督学生阅读进展并核查其阅读效果,使得课外阅读真正有效。

4教学阶段划分及技能训练

4.1第一阶段:加强阅读技巧及技能训练

4.1.1推测上下文中词义

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猜词义主要是利用上下文同义和反义关系,对词义进行猜测,对整个句子意思进行猜测,需要利用积累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知识。

4.1.2找主题句

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首尾和段落中有内在的逻辑关系。通常情况下,一个段落表达一个主题,不同段落表达不同段落主题。段落明显位置出现主题句,剩余部分则围绕该主题进行说明。整篇文章的主题,主要是通过这些主题句表现出来。所以,各段的首、尾句是了解文章意图的重点。

4.2第二阶段

提高全文意识,加快阅读速度本阶段中,教师给予学生更多指导,教会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词句意思以及字面意义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增强语篇意识,扩大词汇量是这时期教学的重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快速限时阅读,注意泛读的方法。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第二阶段对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要求更加多样化,需要训练推断、预测、跳读等多种技巧。

4.3第三阶段

限时阅读和强化提升阅读理解率高、理解速度快,是判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指标。要达到这个指标,必要的方法指导不可或缺。常用的解题步骤为:首先,用最快的速度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其次,先看问题的考查方向,判断试题的不同类型;最后,认真阅读全文。对于需要依照各种信息做出推断才可以找到答案的题目,必须努力寻找隐含的信息词和关键句。根据信息词来综合全文主旨和作者态度,反复辨析,最终得出答案。

5结语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阅读教学,只有在大量的语言输入背景下,才能实现阅读能力的厚积薄发。教师除进行科学的选材和精心准备外,还要注意分阶段对学生泛读能力进行培养,从基本的阅读技巧入手,提高其阅读信息的提取速度和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从英语课堂泛读教学入手,提高中职卫生学校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英语阅读水平。

作者:才红艳单位:鞍山师范学院附属卫生学校

护理专业论文:质量评价护理专业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校临床带教教师110人以及高职护理专业实习学生110人。教学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具备丰富的实习带教及管理经验。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实习质量调查问卷(临床带教问卷)”以及“实习质量调查问卷(实习学生问卷)”。临床带教用表内容:(1)临床带教教师基本情况(年龄、学历、技术职称、从事工作方向及时间、带教工作年限及所在科室等)。(2)调查问卷(临床带教情况、带教学生实习情况及实习考评情况等)。每个问题下设2~10个答案,由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和意愿填写个人情况或在适合的选项上打“√”。实习学生用表包括实习目的性、个人实习情况及能力提高、影响实习相关因素3方面。每个问题下设2~19个答案,由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合的选项上打“√”。问卷调查以不记名形式进行,并保证所填内容保密。向110名临床带教教师及实习学生各发放问卷110份,回收率100.0%,其中临床带教问卷有效率为100.0%,实习学生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0.9%。

1.2.2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均输入计算机“临床带教问卷”及“实习学生问卷”数据库,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临床带教

教师一般情况(调查显示,临床带教教师护龄在10年以内者占73.6%,初级职称者占69.1%,本科学历者占57.3%,其中带教时间5年及以下者占67.3%。

2.2学生临床实习现状

2.2.1实习概况

在对实习学生的调查中,有78.0%的学生认为实习是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打基础,实习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实习的学生占78.0%,但仅有47.0%的学生关心实习质量。调查显示,多数情况下临床带教是一对一形式。33.0%的学生认为实习医院的病种及病例数量完全满足实习需求,54.0%的学生认为大致满足;45.0%的学生认为动手机会很多,带教教师能给予充分指导;31.0%的学生每周会有一次参与病例讨论或听讲座的机会,56.0%的学生至少每月有一次这样的学习机会。但是,67.0%的学生并不清楚实习期间应该如何学习,82.0%的学生不会使用实纲指导自己实习。

2.2.2实习项目

当问到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负担来源时,44.0%的学生认为负担来自病人,40.0%的学生认为负担来自个人适应能力,41.0%的学生认为临床工作给自己带来负担。同时学生认为实习中最大问题是病人配合程度。大多数病人愿意让学生为其做无创性操作和生活护理,有32.0%的学生认为病人并不愿意自己为其做有创性操作。在对临床带教及实习学生的调查中显示,教师愿意让学生做的以及学生在实习中做的最多的事情依次是:测生命体征、输液、晨间护理、注射、巡视病房、发药、送标本化验、采集标本、配合抢救、书写记录。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46.0%的学生在实习期间没有书写过护理病历。笔者选取吸氧、导尿、下胃管、采动脉血、头皮静脉穿刺、留置针等几项操作,以了解学生实习期间操作次数情况,

2.2.3能力提高

当问到通过实习感觉自己哪方面提高最快时,有44.0%的学生认为临床综合能力提高最快,41.0%的学生认为临床操作技能提高最快。84.0%的学生认为自己和周围同学关系很好,并且能一起讨论学习。当遇到不懂问题时获得答案的方法依次为:请教带教教师(94.0%)、与同学讨论(53.0%)、查找相关书籍(34.0%)、利用搜索引擎(28.0%)、查阅文献期刊(4.0%)、检索数据库(3.0%)。带教教师及实习学生对学生信息采集、计算机应用、医疗文件书写、医患沟通、动手操作5方面能力的评价情况。

2.3学生临床实习评价现状

2.3.1评价时间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临床带教教师认为每月对实习学生进行一次考核更合理,并且在实际中70.9%2.3.2评价内容调查显示,基护、内护、外护、妇护、儿护以及健康评估等科目中,对基础护理学内容的考核占了重要部分。但有58.2%的临床带教教师认为实习评价内容应涵盖基护、内护、外护、妇护、儿护这几科内容。

2.3.3评价形式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带教教师认为采用理论+技能的考核形式有利于学生实习。

2.3.4评价依据

调查显示,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临床带教教师大多依据自己的主观认识,参考学生自评、实习小组其他成员评价以及病人评价的比例较少。此外,调查显示95.5%的临床带教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没有统一评价工具。

3讨论

调查显示,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带教教师较少参考实习小组其他成员、病人以及学生自己的评价。而病人作为学生直接接触的服务对象,其评价往往更客观。同时,Susanne等认为在临床实习中同行评价与自我评价比教师评价更有效。由此可见,评价主体多样化才能使学生评价更加客观有效。目前各教学医院对实习质量评价的内容没有统一,仍以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为主。关于护理操作技能方面有较客观、全面且量化、细化评价标准,而关于学生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伦理和法律意识方面的评价标准还不够全面、具体。调查显示,目前在临床一线工作并从事实习带教任务人员工作年限及带教年限相对较短,其自身还处在学习锻炼阶段,大多缺乏临床及带教经验。此外,多数带教教师对学生评价时没有统一的评价工具作指导,这使得其对学生的评价过于主观且缺乏规范性。同时调查显示,虽然有44.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临床综合能力在实习中提高最快,但大多数人认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幅度不大、医疗文件书写水平一般、获取信息的途径相对单一,而这些能力却是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实习过程中,虽有45.0%的学生认为自己动手机会很多,但实际操作最多的还是测量生命体征、晨间护理这样的无创性操作和生活护理,而像导尿、下胃管、采动脉血这样的有创性操作几乎很少有机会动手,医疗文件也很少书写。该结果的出现和现行实纲没有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实习项目有关,也和学生不会使用实纲、实习较盲目、临床带教缺乏规范性有一定关系。综上所述,研究、建立一套标准量化、操作性强、科学有效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的护理临床实习质量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学生自我发展和提高的方向,是带教教师实施临床教学活动的标杆,是学校对学生实习质量考核评价的工具。在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应用质量评价体系,能使整个临床护理教学活动有效地控制在实习目标范围之内,避免学生实习的盲目性和带教工作的随意性,实现学校对学生实习的监控和引导,保证实习教学质量。

4对建立高职护理专业

临床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国内外关于实习学生临床表现的评价一直备受关注,研究出了多种评价方法。国际上以美国的护理教育评价系统最具代表性。然而,由于国外护理教育体制、文化、风俗习惯、语言等方面的差异,未必适合我国国情。我国对护生实习质量评价的研究,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际工作方面都较为滞后,不同学历层次护生实习评价标准不健全,且相关研究较少。现就本次调查结果,对建立高职护理专业临床实习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建议。

4.1多主体综合评价

构建指标体系时应进行多主体评价,以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2依据护理专业

培养目标、岗位需求、核心能力确定评价标准国内外多是依据高等护理教育培养目标和标准,结合教育理念及现实情况来制定学生实习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丰富但不尽相同。近年来,重视能力培养和考评,从职业角度对学生能力进行测评已经成为国外护理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4.3建立科学、实用的实习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了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就有了方向、内容、标准,评价结果才有意义。所以,应建立一套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科学、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4.4选用合理的评价工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为获得更高信度,应从评价内容、评价时间、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做到立体评价。同时,要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校外评价与校内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临床带教教师也应根据考核内容及标准灵活使用多种评价方法,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质量评价,提高临床实习质量,进而培养出高质量护理专业毕业生。

作者:陈利颖尚艳芳单位: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专业论文:课程教学护理专业论文

1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为核心

1.1行业标准分析

通过走访相关行政部门(如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了解行业颁布的专业准入标准;教师到临床一线进行行业调研,了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护理人才标准和内容要求。通过调研、分析得出护理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计划,优化专业知识结构,使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行业需要。

1.2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分析

分析近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点,得出本门课程在从业中所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再结合行业标准,围绕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2课程教学围绕核心,从“五个面”与岗位工作相结合

2.1课程目标设置护理学

基础课程目标设置贴近护理岗位需要,按岗位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最新进展,掌握护理基本技能,了解临床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具备从事基础护理的能力,为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从事护理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2教学内容构建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相对接

教学内容构建紧扣课程目标,按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在内容选择上体现实用、能用、够用、贴近岗位的特点。课程教学不是机械的“教教材”,应按实际的岗位工作任务,通过增、融、改、组等方式重构教材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能够满足实践教学和未来从事岗位工作的需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2.2.1临床新技术和经验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运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教师需通过临床调研、阅读相关资料、外出进修学习等方式获取新信息,并将之融入教学中。如近5年在我国迅速发展的PORT(静脉输液港)技术,该项技术对于需长期静脉用药的病人来说具有避免反复穿刺和减少药物外渗的优点,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一项正在推广的新技术。将此内容融入教学中,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此外,在各项护理操作中,都会积累一些临床经验,传授给学生可减少由于反复操作或操作失误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和痛苦。如教材上插胃管的方法是在胃管插入到咽喉部时,嘱清醒病人做吞咽动作。而在临床上如病人病情许可,可在插胃管前1分钟,给病人口含VC片。由于酸的刺激作用可促进唾液腺的唾液分泌,通过病人的主动吞咽动作能使胃管较顺利地通过咽喉部插入食道进入胃内。临床上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有些方法值得借鉴:如针对贫血、消瘦、恶液质病人,扎止血带后,让病人握拳、松拳20次,使静脉充盈,这样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2.2.2实践操作释义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具有指导作用,但教材中部分操作的描述模糊且缺乏细节,需要教师通过操作演示进行释义。如做皮试时教材中描述为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刺入皮内;静脉输液完毕拔针时,用干棉签或小纱布轻压在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后按压片刻至无出血。在该项内容讲授时,笔者对学生疑惑之处边讲解边用操作进行释义。例如如何绷紧注射部位皮肤,有的学生横向绷紧皮肤,有的学生纵向绷紧皮肤,通过实践,强调将皮肤横、纵向绷紧最有利于进针;而在输液完毕拔针时,按压部位为皮肤针眼及上方2cm处(不仅按压了皮肤穿刺点,而且按压了血管壁上的穿刺点),按压时间≥5min,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通过教师释义、学生实践,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操作手法,达到与临床工作的接轨。

2.2.3及时将行业颁布的新标准、新规范反映在教学内容中

2.2.4学校与医院合作开发校本教材

按岗位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为将来从事护理岗位工作做好知识和技能准备。

2.3教学实施方式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将教学过程与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以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真实工作环境为教学场所,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项目都是护理专业学生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事项),以“教、学、做一体化”为途径,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实操过程中,学习与掌握整个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自2012年起,我们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进行项目化管理,即改变以往实习手册中对各科室有总体要求而无具体和量化指标的现象,按各临床学科实际工作任务将实习内容项目化(如学生在外科临床实习时被要求掌握术前病人常规护理、胃肠减压法、T形管引流法等项目操作),临床带教教师按项目进行带教,学生按项目进行学习,双方目的明确,学生实习成绩按项目完成情况评分,具有客观性。

2.4职业防护教育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实习和临床工作中将面临多种职业危害。对我校2004级高护1、2、9班及中职班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实习期间被锐器刺伤(主要是针头)的人数占87.5%;刺伤后未进行规范处理的占93.7%(护生一般处理为碘酊+乙醇消毒或碘伏消毒);刺伤后未进行任何处理的占1.1%;在配制化疗药物时,无配套防护的占50.0%;为污染伤口换药时防护不规范的占35.7%。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体系尚未开设系统的职业防护课程,自2009年起,我们结合护理学基础中的各项护理操作,加入职业性防护知识,加强学生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减少学生今后的职业暴露,保障学生职业安全。如在学习各种注射技术时,传授锐器伤防护:在用手掰安瓿时应垫纱布;注射器用后不可将针头套回针帽,污染的针头向下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手不可接触针头,不取下针头,减少被锐器刺伤的机会。在学习配药技术时,传授配制化疗药物的防护知识。结合操作传授防护知识和技能,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为其在今后工作岗位中自觉运用职业防护措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打下基础。

2.5行为举止训练

护理工作是为人群健康服务的工作,需要具备较高人文素养。护士在为病人进行护理过程中,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病人的身心健康。护士除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外,还要有训练有素的行为举止和良好的人文关怀品质。在工作中,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搀扶的动作都体现出护士对病人的关爱之情。结合护理学基础实操训练,将护理职业礼仪要求与之有机融合,不仅要求学生按护理程序完成操作,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姿态、言谈举止,学会与病人交流,体现人文关怀,体现自身良好职业素质,避免操作时只顾“埋头苦干”,忽略病人的身心需要和感受。操作与行为举止的综合训练,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岗位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也为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打下基础。

3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接轨

学生经过8个月的临床实习,在毕业前(每年5月份)可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在课程教学中,结合该考试的内容,分析考点、突出重点、讲透难点。课程考试包括笔试和实操。笔试内容、形式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实操以设计的案例来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如脑溢血昏迷病人的护理:心电监护、静脉输液、鼻饲等操作)。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掌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该课程部分的知识、能力考点,提高考试通过率。我院近3年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在92.0%以上。职业教育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为宗旨,其课程体系无论在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和课程实施方面都必须紧密追踪时代步伐。我院护理专业课程教学通过“1+5+1”岗课对接,能将职业岗位所需素质、知识和技能融入课程教学中,体现教与学两方面的实用性,突出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缩短学生岗位适应期,达到与岗位的零距离。近3年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均在97.0%以上,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岗位适应能力强,毕业即可就业。

作者:陈晓斌单位:安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