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阅读教育论文

时间:2022-04-02 03:36:44

导语:在阅读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阅读教育论文

阅读教育论文:早期阅读家庭教育论文

一、早期识字和阅读相辅相成

识字对阅读肯定是有帮助。那些识字越早的孩子,他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就越早得到培养,他的自学能力也因此建立起来。早期阅读多了,即便你没有教孩子识字,他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很多的字。比如,某一天你可能突然发现孩子居然认识了自己根本就没有教过他的字。所以说,要培养孩子对识字与阅读的兴趣,阅读和识字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阅读兴趣的培养

3岁前孩子学习的方式跟成人是完全不同的,他会像海绵吸水一样,在瞬间吸收他感受到的一切,因此,他能同时感受到很多信息,并且这些信息都会同步地进入他的大脑。他可以芝麻西瓜一起捡。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一边放故事给他听,一边玩游戏,时间一长可以把里面内容都能说出来,觉得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三心二意。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孩子确实是有这种特殊的能力的,蒙台梭利提出孩子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吸收性的心智,所谓吸收性心智,说白了,就是他的大脑就像一架照相机,周围环境给他的一切刺激,他都会照单全收。有时候如果宝宝兴趣点转移,不要强迫他。坚持宝宝阅读的兴趣可能是一阵一阵的,有时候满腔热情,有时候又不感兴趣,有时候喜欢某本书,有时候又特别讨厌某本书。有时候喜欢自己阅读,有时候又特别依赖妈妈来读给他听。这都很正常。他喜欢没完没了地阅读某本书,那是他想要一再地体验这本书带给他的乐趣。他现在不喜欢某本书,并不代表他将来也不喜欢某本书。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为孩子设计一些小游戏来增加兴趣,阅读游戏可以很简单,仅仅是一些重复的动作。比如给宝宝看了小白兔的故事或者图片以后,妈妈就可以给宝宝设置一个将手指竖起来扮演小白兔蹦蹦跳的游戏。如果宝宝比较小,妈妈可以称当表演的主角,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让他觉得很有趣。

三、阅读要持之以恒

首先教会幼儿看书的方法,这时候我就教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可以猜故事,有的可以和封底连起来看《蚂蚁和西瓜》、《好饿的毛毛虫》,环衬(蝴蝶页)——大多仅仅是白纸或色纸,但都是有讲究的,它们的颜色往往与讲述的故事相吻合,环衬的图案不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其中也有许多秘密,阅读初期最容易漏看这一页。《我妈妈》、《我爸爸》扉页——告诉你谁是主任翁,扉页带给我们第二次阅读的乐趣。《母鸡螺丝去散步》里面一页,可以来进行线描话。正文——图画书的主体封底——故事结尾的延伸。《爷爷一定有办法》告诉幼儿有书名的一面是前面,看书时应由前到后,一页一页地按顺序向后翻。而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我们每天都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那么阅读就成了他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一项活动,就好像吃饭睡觉一样,他就成为了习惯,他就会沿着这种习惯一直继续下去。很多父母都会说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跟陪他一起阅读。我相信,大家都很忙,但是每天抽5、10分钟的时间坚持这一项活动,越到后面你就会看到成效。相反,如果你舍不得这几分钟,将来花更多时间去阅读,也不会达到这样的效果,越小阅读效果更好。像美国、英国、德国、新西兰等很多国家的人外出的时候都有随身带一本书的习惯,在机场等候的时候随时拿出来看看,但是中国人就很少有这样的习惯,他们可能更多的会拿出手机来发短信,玩游戏等。这可能就跟这些国家的父母都从小养成了阅读习惯。在陪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有些父母特别喜欢提问,提问有时候会打扰孩子,导致他阅读的兴趣中断。孩子都喜欢阅读,有位鉴鉴小朋友,今年4岁了,很喜欢听妈妈讲故事,时间一长,妈妈讲一遍故事后,让孩子来复数这个故事。有的家长讲完故事很喜欢提问,可是孩子不喜欢回答问题,父母强迫孩子回答或复数有关阅读内容的问题就好比在组织一场考试,会带给宝宝压力,让他觉得很无趣,降低他对图书本身的关注度,减弱他阅读的乐趣。因此,享受阅读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如果孩子喜欢你提问,那也不妨适时地给他提些问题,但是一定不要勉强。这也是我在多年幼教生涯中常常感受到的家长的困惑,于是我用心去观察孩子的早期阅读情况,越早对孩子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越能让孩子学会从书本中获得知识和快乐,让孩子爱上看书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作者:石惠芳 单位:绍兴市越秀双语幼儿园

阅读教育论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开放教育论文

一、开放教育学生在英语阅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阅读习惯不良英语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双向交际活动,是读者运用大脑创造性的加工、提炼,与作者进行积极的相互作用,重新解构文字信息的过程。现实中,不少开放教育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在英语阅读时,经常出现译读、指字读、逐字读等不良习惯,这不但延缓了英语阅读速度,而且不利于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还有一些学生在阅读时频频查字典,这种用手的动作代替了脑的思考的阅读方法,不利于读者抓住文章的要旨或主题。背景知识缺乏认知理论的逻辑表明:中、英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多的潜在差异。如果学习者不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很难读懂整篇文章。教学实践也证明,如果学生缺乏对材料中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也会造成阅读理解的障碍。当前,在开放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仍未能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一些教师在面授中忽视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知识的讲述,自然也影响了学生对句子、段落乃至全文的理解,甚至出现误解。更何况开放教育的学生没有处在英语交际环境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歧义、曲解原文、语用失误等毛病。若不引起重视,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提高开放教育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1.提供自然交际机会,培养自主阅读的意识工学矛盾是学生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为此,首先要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精讲英语背景知识和国外趣闻,运用英语优美的语音、语调去感染学生;或通过组织情景会话、讲英文笑话、唱英语歌曲等,让学生感受到英语阅读学习的乐趣,并积极参与到阅读的过程中。其次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布置不同的阅读任务或问题,要求他们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精读所学材料,并在一起学习探究,自导互补,提高主动探索、积极交流的能力。再则是体验语言交际的需求。不管是面授还是网上交流的过程,都是师生积极互动、培养技能、促进提高的过程。教师要想方设法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中去;也可组织讨论,让学生现场发挥,从中体验到真实的交际需求,懂得英语阅读的目的并不仅仅为了考试,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和技能予以重视和掌握。

2.夯实学生英语基础,扫清课外阅读的障碍英语阅读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技能,教师要正视开放教育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从夯实英语基础做起,扫清英语阅读理解的障碍。首先,要强化学生的词汇记忆,这是阅读的基础。然而英语词汇浩如烟海,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记住大量词汇的,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加以强化:如,利用词缀来猜测生词的含义;利用英语背景故事中内涵丰富的词汇,使学生清楚明了;利用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帮助学生理解词意;利用归纳法记忆单词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学会有趣记忆等。其次,要精选阅读材料,逐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工作需求,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英语阅读材料时,应注意各种文体皆备;难度适中,生词较少,篇幅适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读得轻松,增强自信心。

3.加强阅读技能指导,训练高效阅读的能力高效的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至关重要。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需要一字一句地读,要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可采取快速浏览法,即略读。此外,可直接寻找每段的主题句。主题句一般位于段落的开头部分,但也有可能位于句中或句尾,有时甚至没有主题句。根据各段的主题句或总体意思就可以很快地把文章的大意总结出来;如果想理解更深层意义,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或推理,就需要采用研读的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些信息是可以忽略不读的,可采取略读或跳读,这样能节省许多时间。为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与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如引导学生进行预测(Pre-diction):从标题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可能涉及到的词汇,或通过抓住主题句(TopicSen-tence)、关键词(KeyWords),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又如通过研读(StudyReading)寻找到某种具体的资料和信息,并对材料从表层到深层进行层层理解。或通过略读(Skimming):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和作者的观点、意图等。还可通过查读(Scanning)回答个别细节问题。也可通过上下文识别词义,对阅读内容进行猜测。总之,要教会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及目的,选择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并熟练掌握阅读理解的答题步骤。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阅读中,都必须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千万不要纠缠文章的某些细节而影响掌握全文大意。

三、了解文化背景知识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

中西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不一样,必然会导致内涵差异。英语中有许多内涵丰富的词,学生只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加以理解,往往望词生义,要不迷惑不解,要不闹出笑话,甚至会产生文化“休克”。例如:英语中的adultbooks一词,是由“成年人”和“书”组成,单从字面上理解,意为“成年人用书”。然而,它的实际意义是“色情书籍”。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果只重视字面意义,而忽视其内涵或文化社会意义,就很难真正理解,正确运用。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向学生介绍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多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习俗、政治宗教、生活经验及科普知识等,以便在阅读中排除歧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同时,要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引导学生融入到教材的文化内容中,减少因误解句意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促使学生对语言和文化学习的真正情景化、语境化。总之,英语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读者运用所掌握的语言材料、文化背景知识及逻辑思维判断进行再推测、再纠正的过程。为此,作为开放教育的英语教师,务必要正视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激发学生自觉阅读的动机,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接受开放英语教育过程中有较大的收获和进步。

作者:陈娴娴 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莆田分校

阅读教育论文:绘本阅读幼儿教育论文

1作为教育中介

绘本与幼儿教育的结合,既丰富了教育内容,也丰富了教育形式,更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借助绘本特有的文、图、声音、造型的综合艺术,使其发挥中介作用,从而促使幼儿自由、全面地发展。越来越多人的认识到,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阅读应该从绘本开始,从亲子共读和师幼共读开始。也许可以这样说,在当今时代,缺少绘本阅读的幼儿教育是不完善的。绘本是以儿童阅读为主的书籍,父母、老师与孩子的共读可以作为孩子与绘本之间的中介。因此,绘本必定有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即便是无厘头的滑稽故事,也是在通过吸引孩子,培养他们对图书的兴趣,从而达成让他们读书的教育目的。可是绘本中的教育性,并不需要老师的额外说教——只需讲读,让孩子用心感受阅读的快乐,慢慢去契合就好。绘本是教育与美育之间的桥梁,亲子共读和师幼共读也是一种交流和认知的过程,伴随着幼儿感知、联想、想象与思维等心理过程。如果父母和老师不清楚这一点,也就无法把握绘本阅读的本质,很容易将其与普通的文字阅读或者是成人化的阅读混为一谈,反而没法将共读对于幼儿的价值最大化。

2作为游戏形式

绘本阅读可以当成一种游戏,一种文图和声音的游戏。席勒说:“从游戏出发,想象力在它追求自由的形式的尝试中,终于飞跃到审美的游戏。”绘本阅读这种游戏,凭借一种初始的审美经验去倾听和参与,在想象的游戏中将一切实体的经验与理念加以搁置,进入一种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交融的审美境界。绘本阅读时,孩子听也好,思考也好,动手或动脚参与互动,动口发言讨论,都必然是游戏。虽然有时我们会用“幼儿园绘本课程”,但我并不希望绘本阅读成为日常的一种课程。它是一种综合教育,是一种经验。这种经验是通过参与故事的讲述、图画的欣赏和自我的表达的过程获得的。大量的绘本阅读作为重要的幼教资源,可以把儿童的个体差异诱发出来,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个体差异带来的情感、心理、认知等方面的需求。绘本教育所强调的应该是自由表现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教学设计。严格地按照课程设计,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步骤作为评价绘本阅读活动的标准,乍看上去是个完美的课堂,却未必有益于儿童的个性化发展。说到这里,我想起中国足球的少年队总是强于青年队,青年队又强于国家队。这不能不让人思考:少年儿童的天性和个性是不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被一点点削弱?作为同样具有游戏属性的足球,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需要维护孩子的天赋和个性化发展的,不能靠一刀切的功利性训练。

3弥补成人的童年缺失

人们常说绘本适合0-99岁的人阅读——不仅是内容和形式,更在于教育、美育和心理层面的需要。绘本阅读,即使对于当下的成人来说,也是一种必要。我一直认为,我们当前的绘本阅读仍处于“补缺”阶段,需要“补”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和一些老师,特别是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童年阅读小人书为主的父母和老师。小人书的阅读过程基本上是独立阅读过程,几代国人在童年时都缺乏与父母共读故事的时间,当然,共读方式和内容也是缺乏的。因此,这些人对于绘本的接受度并不是很强,尤其是与以阅读漫画为主的90后相比。对他们来说,阅读绘本也是一种弥补自我成长、弥补童年缺失的一种途径。

作者:李一慢

阅读教育论文:大学生手机阅读素养教育论文

一、大学生手机阅读现状

大学生利用手机进行线上线下的阅读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的结果。目前,手机各类阅读平台也较为丰富,能够给大学生提供各种阅读内容,如手机报、电子图书、电子杂志、漫画、文献等,很多内容也都是免费的。尤其是高校,还有丰富的电子书资源。大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在线阅读,也可下载之后离线阅读。从当前的阅读情况来看,大学生对新闻类的手机报,娱乐类的小说杂志需求较多,比例分别占38%和49%,其他占13%。

二、大学生手机阅读SWTO分析

(一)优势和机会分析

大学生手机阅读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广泛搜索信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的时间都很宝贵,都希望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好时间。对大学生而言也是一样。现在的大学生不仅仅满足于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他们也积极的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通过志愿活动、社会兼职、挂职锻炼、学生社团等平台锻炼自己。对今天的90后大学生而言,完全坐在课桌前读书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他们渴望知识,也渴望能力。他们的成才愿望很强,希望及早地接触社会。因为感受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为了找准自身定位,找准将来的发展方向,他们积极去进行各种尝试。他们感觉到社会发展快,竞争激烈,时间也异常宝贵。因而,在公交车上、在等车的时间、在饭后的空闲、在课间、在睡前,这些时间节点都能成为大学生手机阅读的时间。这是大学生手机阅读的一大优势。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必需品,很多人对手机的使用已经成为了习惯。随着技术不断的推陈出新,网络平台也不断发展,微博微信网游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年轻人尤其大学生是新生事物的主力军。他们依赖手机,很乐于去尝试和体验手机上的新鲜玩意。根据调查显示,手机不在身边心里觉得不舒服不适应的比例高达到71%,觉得手机阅读能够获知各种新潮事物的比例也是高达79%。手机阅读的高度便捷性,加上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手机阅读完全有可能成为主流阅读方式,改变传统纸媒阅读的主体地位,并且扩宽阅读方式的场域,使得阅读能拥有更多形式选择。调查显示,愿意使用手机阅读而非传统纸媒阅读的比例占到52%。

(二)劣势和威胁分析

手机阅读的劣势在于阅读的内容上依然受到限制,受制于手机阅读服务的供应商。这样不管在线阅读还是下载后的离线阅读,接受信息相对而言较为被动。以杂志为例,能够在手机上阅读的内容受制于该杂志是否上传到手机客户端,而且实效性也不强,往往比纸媒慢上几期。手机阅读时间的碎片化不利于深层次的思考。根据调查,大学生手机阅读选择娱乐内容的占54%,选择获取知识的占27%,选择其他内容的总共占19%。可见现在大学生手机阅读更多是浅阅读,消费的是快餐文化。手机阅读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形式,其异化作用不能不提。波兹曼早在电视诞生之际就提出了“娱乐至死”的理论,手机阅读也完全适用这一理论。调查显示,很多人对手机形成了依赖,而且以娱乐为主的依赖,加上各种从手机阅读中获取的信息缺乏把关人的审核,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不利的。在对各种手机阅读内容的吸收过程中,大学生会越来越不愿意思考,越来越习惯于被动的接受信息,对日益严肃的话题也以娱乐的形式呈现,并延伸到现实生活当中。如今网络段子的大行其道,网络语言充斥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屌丝文化逐渐蔓延,原因就是如此。大学生的自制力不够,受挫能力差,容易选择逃避的方式处理问题,各种娱乐化的手机阅读内容,服务商从商业的角度出发几乎是不会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是手机阅读当前面临的问题。

三、媒介素养培养对大学生手机阅读的要求

(一)理想状态

学者鲁宾认为媒介素养主要有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根据郭庆光的观点,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经历三个层次,现在的媒介素养教育更加侧重的是主动使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是面对全体公民的教育,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媒介和信息的接收处理能力尤为重要。媒介素养教育要求的是大学生应当具有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具体到大学生手机阅读情况而言,媒介素养教育的理想状态应该是能够自主的选择手机阅读的内容,能够利用手机快速的找到想获取的讯息,并且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并甄别出有效信息,然后能够进行再一次有效的传播,传播正能量。

(二)现实状态

以“冰桶挑战”传播为例。“冰桶挑战”是由国外开始风靡的旨在关注“渐冻人”这一疾病的公益活动,要么接受冰桶淋身的挑战,要么为公益捐款。现在这一活动在国内也非常火爆,不论新老媒体都纷纷跟进报道。笔者在调查的过程中同时增加这一活动问题,试图调查大学生在手机阅读中的能否主动利用媒介。对问题“你是如何了解到冰桶挑战的内容?”选择在手机上网看新闻了解的占72%,主动在手机上搜索的占18%,其他途径的10%。对问题“你如何看待‘冰桶挑战’这一活动”选择公益活动有意义的占42%,选择“挺好玩的”占37%,选择“作秀,不关心”的占9%,选择“其他”的占12%。对问题“你会转发活动视频或者新闻内容吗?”选择是的占82%,选择否的占18%。对问题“你会转发渐冻人的相关消息吗?”选择是的占37%,选择否的占63%。从对问题的回答来看,大学生更多的还是被动的了解冰桶挑战的内容,主动去搜索更多相关信息的行为少;对这些信息的理解和判断还不够到位。例如随着冰桶挑战的风靡,越来越多的名人明星加入,被指作秀的声讨不绝于耳,过度娱乐的批评也频频出现,而大学生对此事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的信息层面,没有看到应该思考的更深层次的内容,比如公益活动的宗旨、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等等,而仅仅是围观看热闹,更愿意转发认为好玩的比赛,而不是传播关注“渐冻人”的信息。可见,当前大学生手机阅读的情况,不管是从使用现状,理解信息,还是利用媒介方面,都离媒介素养的要求较远。

四、大学生手机阅读的媒介素养教育策略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需要高校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开展。

(一)鼓励大学生主动接触新媒体,形成手机阅读的良好氛围

当前手机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这是手机技术发展的结果。智能手机作为今天的新媒体得到大学生的青睐,校方应该顺应趋势,鼓励大学生主动接触,接受各类新信息。学生工作部门对此事态度也应该是因势利导。宣传部门还应该主动占领舆论高地,给学生传递这样的信号。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育者的老师们首先也要主动接触媒体新技术,进而对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这并不难,可能很多时候中老年教师对这些并不太感兴趣,因而在对学生进行的教育过程中就容易限于口头说教的窘境。

(二)高校图书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校的图书馆在大学生手机阅读的氛围营造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高校的图书馆大都推出了电子书免费下载服务,但是效果还不够理想。一是宣传力度,就广西财经学院情况看,知道使用图书馆电子书下载服务的学生较少,主要是高年级经常去图书馆的学生比较熟悉。因而图书馆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让广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了解这一服务。二是提供电子书的内容和数量,当前高校的图书馆提供的电子书更多的是专业类书籍,而学生当下的手机阅读更偏向于娱乐化的内容,因而高校图书馆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充当把关人的角色,选择质量较高的寓教于乐的书籍,先培养学生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兴趣,吸引学生逐步适应,进而对图书馆专业书籍进行手机阅读。

(三)按照SWTO分析,引导学生注意扬长避短

如前所述,大学生手机阅读的优势是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符合当下生活节奏,劣势在于内容娱乐化,被动接受信息,思考问题浅层次,过度依赖手机容易被技术异化。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应该着眼于此。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使用媒介的能力,前提在于让学生深刻的意识当中的利弊。当前有的高校提倡在课堂上收手机,让学生避开干扰,这类做法有一定道理,但只是目的,终极目标还是让学生自我意识到如何使用手机,而不是被手机控制。因此,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不妨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辩论会等形式的讨论,让学生自我意识觉醒,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媒介素养的目的。

作者:马燕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阅读教育论文:起始年级阅读能力培养小学教育论文

1.词汇是小学生必须迈过去的坎

低年级阅读需要一定的识字量为基础,教师要在阅读中,做好生词生字的教学。让学生前期尽量少受词汇不足的干扰,慢慢积累词汇量。低年级阅读中生字词的教学要注意:一是不能把生字词教学取代文本分析,这种枯燥的生字教学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与感受。二生字教学要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快乐学习。三要激发学生自主发现与合作学习。

例如:《识字3》中,针对“木字旁”、“禾字旁”,教师通过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偏旁的本意。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像棵树。“木”古文字像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

(2)学习“木字旁”的生字。

(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株禾苗。“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

(4)学习“禾字旁”的生字。

(5)(出示图卡松柏、杨柳)这些是什么树?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出示词卡:桌椅)

(6)(出示图片与词卡: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作物叫什么呢?(庄稼)

教学结合图片,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识字的兴趣。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把文本背后的思想通过一些词语发掘出来,例如:《梅兰芳学艺》教学中,教师要抓住“神儿、料子、鱼儿”等教授儿化音的读法;通过“让学生紧盯多媒体屏幕上的一个运动的圆点”,让学生感受“注视、紧盯”等词义,体验梅兰芳勤学苦练的艰辛;通过“终于”等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理解语言内涵。这样的阅读能够把字词理解与文章思想结合起来,效果非常好。

2.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把兴趣激发作为教学的基础。例如:在《梅兰芳学艺》教学中,学生对于京剧以及梅兰芳本人都缺乏兴趣,而且这篇文章的内容缺乏趣味性,教师在上课后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贵妃醉酒》,让学生对京剧与这个表演者产生兴趣,然后理解背景,切入教学。或者通过课文文本旁边的插图,让学生研究一下这个穿着京剧服装的演员,从好奇心中激发兴趣。

学生都喜欢活动,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活动中游戏性一面非常感到兴奋。教学中要善于采取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会阅读的方法。例如在《狐狸和乌鸦》的教学中,教师这样安排: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然后再辅以多媒体课件,老师用富有感情的语气讲述故事(课文内容)。听完故事后,教师问:你听懂了些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故事的演示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氛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为阅读创造了鲜活的空间,将学生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活动的形式很多,在课堂中还可以开展比赛、讲演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

3.强调阅读中队学生个性的尊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让学生去体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低年级学生虽然知识经验少,但他们具有非常强的想象力与大胆的创造力。在教学中要提供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于学生想象中一些荒诞的成分或者一些不合理创作要抱着宽容态度,保护与激励学生把想象与创造结合到阅读中,一旦形成学生个人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阅读质量提升极有帮助。例如:在《夕阳真美》的教学中,教材把太阳拟人化为一张圆圆的脸,“它那张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可以让学生想象“太阳为什么脸红了?高兴了还是生气了?还是害羞了?”“太阳是什么性格?你能够为它遍一个小故事吗?”这样能够在文本阅读中,结合文本特点开展定向想象,同时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个性化的阅读不仅需要宽容,而且需要让学生展示。在教学中可以激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说出来,给学生展示个性与训练表达的机会,这样的交流对全体学生阅读思维的开发非常有意义。

4.要重视教师的科学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醒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告诉我们:阅读不仅是字词的把握,更是人文性的渗透。我们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发掘文本背后的人文性要素,“提高”为哲理性的思想,“下沉”为生活化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教学促进人生价值观的发展。例如:《狐假虎威》的教学中,一方面带领学生理解本课文隐含的哲理——表面的假象与真实的关系,另一方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等,这样可以把文本进行哲理及生活化的概括与延伸,做到上下通透,引领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思维的参与是阅读中非常重要的素质,而问题是思维的动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问题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思维向深度与广度发展。例如在《台湾的蝴蝶谷》中让学生阅读第三段中“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并思考问题:

①在读这一句的时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课文中什么地方带给了你这样的感受?

②你还想像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③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金光灿灿的东西呢?

④一群群的黄蝴蝶飞来了,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怎样?蝴蝶多吗?美吗?这个场面就叫做?这些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思考,而且可以辅助学生想象力的展开。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

总之,低年级的阅读一定要与兴趣结合,尊重个性的解读,加上教师对阅读过程的深入引领,就能够让学生有一个好的阅读开端,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育论文:提高阅读有效性小学教育论文

一、解决阅读困难,激发农村学生阅读积极性

在农村小学小班制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更为严重,学生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很多事情,自己想做而不敢做。而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也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一种渴望表现自己的欲望。学生语文学习的原动力来源于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遇到的问题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如那敏感度低的底片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曝光一样,存在困难的学生也需要知识之光的照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补课就能完成的;也不是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是需要对语文的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真正的将书读“进”去,才能将学习成绩提上去,才能在阅读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文中,首先是学生自由阅读,如遇到难理解与比较困难的地方多阅读几篇,知道理解其义为止,这样不仅弥补了学生之间阅读能力的优劣,也给予了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提高了阅读的质量、效率,最重要得还是学生的自我学习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之后,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片段为大家朗读,让他说说喜欢这一片段的原因,教师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语文阅读的海洋中,领略到文字的魅力,真正的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进而解决其心理上的障碍。

二、加深阅读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阅读之美

在2011最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新课标》一书中指出:独立的语文课文阅读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对课文、作品进行初步的理解与鉴赏,也能在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展示自身个性,丰富精神海洋。所以,小学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堂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应注意:利用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教学,在阅读中领悟、在朗读中体会,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1]。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更能够让农村学生产生新鲜感。

阅读首先是大致的读。这要求学生应做好课前准备,了解课本的大体意思,对自己不能理解的难点做出标记,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就是精读、细读,这点主要是由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性阅读。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课文脉络、分析课文精辟段落、找出文章生字以及理解生词意思。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北大荒的秋天》,而《北大荒的秋天》中所表达的秋天到来的景象是什么?不同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阅读理解能力,感受与体悟自然也不同。在学生明白了自己在此文中的体会时,在读到第二节时,出示各种流云的图片,让学生想象下流云会变成什么样子?读好“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农村学生的不专心尤为明显),在教学中可以选择朗读的阅读方式。朗读可以分为分段式、角色扮演、集体朗读等形式。教师在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差异和课堂发挥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朗读方法。

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李广射虎》一文,其中有一句话“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在分段的朗读中,在前一段搭箭射虎,需要学生读出李广射虎的从容。而读到射中的是石头时,需要学生读出将士们的震惊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之情。(前段的学习需要读出拔箭就射那种“斩钉截铁”的语气,后面得石中拔箭则是佩服与激动)

三、读与写作的结合,美与有效的融洽

小学的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通俗易懂切不失优美文雅的语句。针对特色段落,让学生精读、细读,再配合教师的引导读写,必定会让读写练习事半功倍。

在小学语文《西湖》一文中,在第四段中月光下的西湖又是别样的景象。从白日“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到“夜幕初垂,明月东升”从夜晚的美丽景象,再到优美的琴声、华灯的倒影,琴声与华灯溶化在月色里,其景当真美不胜收。在将学生带入夜后的情境中时,鼓励学生选择某一种事物进行阅读后的写作(如琴声、湖上泛舟)。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方法,也能更好的将这种方法融入到自身的写作中去,真正的感受到西湖这一人间天堂。

综上所述,不论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教学的结果的检验方面都能看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都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农村,虽然学生的基础相比城市要差点,但是一样是具有天性的学生,在阅读的美的引导下,他们一样能在学习的海洋中尽情

阅读教育论文:阅读教育中拿来主义的运用价值

本文作者:刘丹 单位:克拉玛依市第五中学

没有人专门教你怎样写作,但是在阅读与交流中学生会学了表达也学会了写作。而我们国家自古以来讲的就是“学而优则仕”,中国人讲的是集体主义,因而我们的教学是为了“更上一层楼”,也就是现在的考大学。你永远无法靠量化去评判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不能说诺贝尔奖除了达赖就没有中国公民获得,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失败。语文教学的根还在中国文化中,而且也必须在中国文化中。但是好的东西我们可以拿来为己所用。问题就是怎么用。

我认为,美国教师的导学案,或者说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用于我们的阅读课教学。著名特级教师程翔有一个观点,“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心中的太阳。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如果能拥有自己心中的太阳的话,他就会用自己心中的太阳去照亮别人,在精神上、思想上、心灵上不会去依赖别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拥有自己心中的太阳,在美的熏陶下成长。从语文的角度来说,最能够受到美学教育的就是“读书”,读好书,读经典。这个好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契机。

新课改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到必修五每本书后面都有两篇名作导读。让学生有机会与经典邂逅,与经典谈一场惬意的恋爱。我们刚开始的做法一般是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人生简历等,就像把学生领到文学名著的门口,然后说,“你自己进去看吧!你的美人就在面前,你们恋爱吧!”这种相亲式的导读,成功率实在有限。

或者就是复述一遍作品的情节,结果是作品原来的韵味和蕴藉消失了,语言的魅力没有了,仅仅剩下情节和故事。无异于交给学生一副骨头架,还强迫他爱上这幅架子。这样的“导读”对于普及文学名著应付考试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无法实现揭示和理解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的目的。这样导读之后我们就会安排学生寒暑假或者平时下去自己读,然后写读书心得。

可怜的学生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拿到一本厚厚的小说要如何写读书笔记,应该从何下手,应该写些什么。最后要么上百度搜,要么就只是摘抄原文凑字数。这种时候以自己为代表的老师们多半会责怪他们不认真学习,不好好读书,不尊重经典。现在想想自己是如此可笑。老师没教,学生没有范本,他们该何去何从,连葫芦都没有,怎么画瓢呢。

比如,随着时代的风云变幻,已经让今天的中学生对周树人变得冷淡。在光怪陆离的霓虹灯下,在大师泛滥的消费文化时代,在教授、学者迷失自我的所谓学术环境里……让90后如何去理解那个被教科书神化、圣化的“革命者”鲁迅?大概没有多少90后了解鲁迅能比对周杰伦更多——当然这种比较真的在亵渎鲁迅。我们多会责怪世风日下,学生不懂鲁迅,或者干脆因噎废食地把先生从教材中请走,或者就是一看到鲁迅就全身毛孔紧闭,吓出一身冷汗,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还没学就告诉学生鲁迅是很不好懂的,你们只要了解就行了。钱理群教授说鲁迅这个人要么让人爱要么让人恨,你很难对他产生中间的情感。那为什么我们不相信学生中也有喜欢鲁迅的呢。那我们为何不用“拿来”之物给学生们一片阳光。

假设做了这样一份导学案,从多个层面解读鲁迅的文学作品,甚至运用多种文本批评的方法,形式主义也好,结构主义也好,还是叙事学批评也好,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比如举一篇短篇小说,《故乡》。这虽然不是大部头的经典,但仍可借鉴其解读的方法。《故乡》的文本分析,可以提示学生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分析,探讨“我”这个叙述者的角色和作用,还可以从“故乡与返乡”的故事模式来探讨。总之语文课的确不能上成政治课,但是不代表语文课就不谈社会,没有不同的社会怎来不同的文学作品。讲鲁迅,不谈政治可能吗,他的作品本来就是中国的一部人类学。所谓“回归文本,就是指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解读方法,从字里行间读出读者可能读到的内容,不去强加,不去随意敷衍。”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他面对的是多么优秀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明白它为什么比网络文学更有艺术魅力。

最后,我还想说语文教学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如果我们能将教材中的篇目进行选择和整合,回归文本,运用“拿来主义”,编写一些有效的导学案,给学生们设置一些能够触碰到语文精神的问题,这样或许学生与文学作品真的可以从陌生人变成“恋人”甚至伴随终生。而我们也可以和学生一起行走在这片荒凉的戈壁上,找寻文学的甘泉,滋润贫瘠的心田。

阅读教育论文:儿童阅读推广安全教育论文

1图书馆破局发展的需要

当问及为何不从图书馆借书时,不知道怎么用的占94.7%,认为没有适龄/感兴趣/好看图书的占87.4%,认为图书馆太偏远的占82.6%。这反映出图书馆在发展中面临着图书资源少、质量差,馆舍偏远覆盖面积小,服务观念落后,忽视用户教育等一系列困局。图书馆若要实现破局发展,势必要抓紧儿童阅读群体,转换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手段,充分利用国家新近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指导文件,重视儿童图书馆建设、普惠教育、阅读教育、安全教育的契机,大力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诚然,预防儿童伤害迄今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理应从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强化学校教育、提升家长安全意识等方面入手,使儿童能从外界得到足够的安全保障。但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阅读入手对儿童进行安全意识培育,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而锻炼并增强其防范与自我保护能力,实现预防儿童伤害由被动保护向主动防范的转变同样至关重要。

2儿童阅读推广面向安全教育的难点

2.1推广主体能力弱化

总体数量少、覆盖面积小是图书馆服务能力弱化的突出表现。截止2012年,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076个,其中县市级图书馆2683个[8],基本达到“一县一馆”的配置,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但三千多个公共馆中,专业少儿图书馆仅有99个,绝大多数儿童服务功能仍由地方公共馆承担。尽管如此,也仅能达到平均每44万人、每3201平方公里才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的覆盖面,平均服务半径约32.8公里,远超国际图联规定的4公里标准[9],这与图书馆文化、教育、信息中心的地位极不相称。经费投入低是掣肘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关键问题。据文化部统计,2009年我国有675个县级图书馆全年无购书经费,占当年县级图书馆总数的27.1%。经费不足直接导致图书馆资源保障能力低下,不少馆二、三十年来没有买过一本新书,完全失去了对读者的吸引力,只得靠出租场地,经营网吧、茶室及各类培训学校维持运转。“造城运动”导致图书馆进一步边远化。不少地区在大拆大建的“造城运动”中兴建了一批地标式图书馆建筑,看似加大了对图书馆的投入力度,但实际上这类拆建基本上都是拆除原处市中心的老馆,另在新城区修建新馆。而新城区往往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无异于将图书馆进一步边远化,造成图书馆利用率长年低迷。以南充市图书馆为例,新馆修在市政府新区,周边除了政府单位,人流量极低,从顺庆区中心乘公交到馆至少需要30分钟,若从高坪区、嘉陵区中心乘公交到馆则需1-1.5小时,以致市民戏称“乔迁新馆之日即是图书馆没落之时”。放眼全国,此种情形绝非个案。

2.2推广活动主题单调

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图书馆长期呈内向式发展状态,“等”、“靠”思想严重,缺乏主动服务社会的动力。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存在价值受到质疑的图书馆被逼朝外向化转型。由于欠缺经验,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只有摸石头过河,活动策划上偏好借鉴上世纪末政府主导的“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知识工程”等极具宏观意义的选题。这类主题宣扬“阅读改变人生”,赋予阅读过于厚重的意义,远离儿童日常生活,反倒使之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有些馆的活动年年搞,但没有认真调查儿童的阅读兴趣与实际需求,翻来覆去就是讲座、展览、朗诵会等老一套,缺乏创新,对儿童吸引力明显不足。这反映出我国儿童阅读推广目前普遍存在形式化严重、主题假大空、缺乏系统的长期规划等问题,单靠零敲碎打、浅尝辄止的嘉年华活动,很难将儿童阅读推向深入。

2.3安全主题童书稀缺

2012年,我国共有580家出版社,其中530家参与了童书出版,共出版儿童读物30966种、47823万册,占当年全国图书出版总量的7.49%。[10]从数量上讲,不能算少,但从主题上看,涉及安全内容的童书实在不多,甚至没有一本经过科学论证的全国性防性侵教材。这点可以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书目为佐证。该书目2004至2013年共推荐十批次,1000种图书。其中涉及安全主题的图书仅有5种,占总量的0.5%,分别是《青少年自我保护掌中宝》(2005)、《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招》(2006、2009、2010)、《全民应急科普丛书》(2007、2009、2011)、《你该怎么办李澍晔叔叔避险高招101》(2008)、《儿童安全自救早知道》(2013)。其中《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招》与《全民应急科普丛书》的多次入选,充分反映了出版社在选题上忽视安全主题,导致该类型图书更新缓慢的弊病。受利益驱动,童书出版的选题结构越来越畸形,某个选题一旦引爆市场,各出版社蜂拥而上。如《哈利波特》火了,跟着热销一批妖魔鬼怪;“鸡皮疙瘩”热卖,引来一群僵尸幽灵。畸形的选题结构直接影响了儿童的阅读结构,根据笔者对四川南充西华师范大学附小1-6年级340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其阅读内容主要为:动漫类占72.4%,奇幻类占69.7%,童话类占66.8%,历史类占32.6%,文学类占26.5%,军事类占18.2%,艺术类占11.2%,其他类无一谈及安全。在大环境的影响下,童书出版娱乐化、同质化、成人化等问题逐渐显现,一批如《泡妞宝鉴》、《我的美女老师》等涉嫌情色内容的图书,居然成了中小学生引以为傲的谈资。尽管等五部门于2013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少儿出版管理和市场整治的通知》,对童书市场开展了专项整顿,查处了一批违规出版社,但童书出版结构上的偏失仍将长期持续。

2.4欠缺推广合作机制

《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指出:“一个成功的公共图书馆是充满活力的机构,能够与其他机构和个人合作”,“满足本社区多样化和不断变化的需求”。但我国图书馆长期受内向式发展观念的影响,在儿童阅读推广活动中往往孤军奋战,有很强的封闭性,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图书馆只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既缺乏与系统内其他环节展开合作的主动性,又缺少借鉴其他推广活动成功经验的积极性。新世纪以来,除了政府主导的大型阅读推广活动以外,不少相关社会机构(出版商、书商)与民间团体(红泥巴村、毛毛虫上书房)或个人(梅子涵等作家)也纷纷投身儿童阅读推广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鲜有图书馆能够积极主动的与之进行合作联动,进一步扩大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力,使得推广参与主体力量分散化、零星化,直接影响了最终的社会效果。

3面向安全教育的儿童阅读推广发展策略

3.1加强政府重视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从宏观角度看,以阅读推动儿童安全教育全面深入,事关国家前途与民族发展的战略部署。国家理应将儿童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做好制度建设、经费投入上的长期规划,并推动落实。近年,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活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但“通知”、“意见”终归缺乏有效的约束与强制执行的效力,看上去更像是“逢年过节”发个例行公事的文书应个景而已,徒具形式,缺乏实际价值。对此,首先需要政府加快图书馆法的立法进程,在法律上定义图书馆的定位、角色、职责,从制度上解决图书馆发展中面临的政策、人员、资金困局,从而强化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教育功能。其次推动儿童阅读立法,将阅读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充分保障儿童阅读的基本权利。制定儿童阅读规划,设定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分步实施,在全社会营造阅读氛围,普及阅读意识与观念。再次,地方政府需要摒弃大拆大建运动式的发展模式,将拆建资金投入拓展图书馆覆盖面上来。与其耗费巨资把一个馆修得精益求精,不如加强中小馆的布点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阅读场所,全面提升图书馆的服务保障能力,更有助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美国的《ReadingExcellenceAct》、《NoChildLeftBehind》,还是日本的《儿童阅读推进法》,都证明了建章立法是推动儿童阅读发展的有效手段。美国政府每年近10亿美元、日本政府每年200亿日元的资金投入,则是法案执行的有力保障。深圳已在国内作出垂范,在“民生净福利”专款支持下,至2012年该市共有公共图书馆641个,形成了完善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服务网络,达到每1.6万人拥有1个图书馆的标准[11],成功将公共阅读资源、场所、服务推送至儿童生活圈,彰显出“图书馆之城”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

3.2改善图书馆服务

传统观念认为图书馆阅读服务无非就是开辟一块空间,摆几张桌椅,提供几本书刊这么简单。但时代在发展,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要随之变革,应当针对不同读者群体开展卓有成效的个性化服务。以儿童读者为例,怎样的环境营造才符合其审美特征,怎样的空间布局才符合其行为特点,怎样的书刊陈列才方便其阅读使用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图书馆在向儿童提供阅读服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目前,我国大多数少儿馆或少儿阅览室普遍陈设单一、氛围肃穆,忽视儿童的心理诉求,而且依据中图法对童书进行排架管理,超出了儿童的理解范围,自然无法对其产生吸引力。反观众多儿童乐园专设的阅读区,虽然图书少,而且不完全是儿童读物,但总能吸引一些孩子在此驻足翻阅。原因在于这里没有图书馆规章的禁锢,却有色彩斑斓的视觉感知、充满童趣的行为体验,这对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图书馆应该借鉴此类经验,以儿童为本,利用儿童喜欢色彩丰富事物的特点来美化环境,利用儿童喜欢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来设计相关设施,利用儿童喜动的特征来布置空间,打造动静皆宜,阅读与游戏功能互补的儿童阅读区。图书排架应按主题予以简单明了的分类,既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又方便引导儿童阅读。台湾地区的“纸风车绘本馆”就以童话情节为设定,采用艺术的设计手段,结合故事情景,营造出八个主题阅读空间,使儿童产生在故事中阅读的感受,带来了集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文化性于一体的阅读体验。这对改变儿童安全教育一味依赖枯燥说教的局面尤有帮助。

3.3创新主题活动

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探索阅读推广活动的新形式、新方法、新策略。要克服儿童阅读活动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病,务必要注重活动的实效性,而安全教育作为此前罕见涉及的活动主题,对现有体系是个有益的补充。该主题活动设计需注意三个问题:一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要提供层次化的活动内容,0-6岁幼儿以绘本故事为主,穿插各类模拟游戏,开展启迪教育;6-14岁少儿以安全常识教育为主,结合各类科普活动,让孩子动手操作或模拟体验用火、用电、溺水、坠落等意外伤害及人身侵害,深刻了解各种伤害的危害性,提升防范意识;14-18岁中学生以知识普及、生命关怀为主,通过各种案例的情景再现,让学生知晓伤害的诱发机制、合理的规避方法,遵循基本规则与规律,培养自我保护与自救能力。二是活动不能仅依靠图书馆自有场地,必须向学校、社区渗透,深入到儿童生活周边,以弥补传统活动覆盖面小、受众面窄的缺陷。温州市少儿图书馆曾于2010年在五个社区成立“毛毛虫上书房”社区阅读基地,对社区内3-12岁儿童定期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为周边家长、儿童就近参加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三是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趣味化。充分利用儿童对新鲜事物有强烈触碰感与参与感的特点,开展各类情景模拟活动。如改编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妈妈妈妈怎么办?”“小老鼠别害怕,千万不要跳下来,妈妈妈妈就来了。”“妈妈怎么还不来?老鼠弟弟要跳下来。”“老鼠弟弟太顽皮,高高的地方太危险,千万不能往下跳,要把妈妈紧紧抱,紧紧抱。”又如利用儿童对警察、消防员等公职的崇拜,可邀请他们参加《坏人来了》、《火场逃生》等情景剧表演;再如,模拟道路交通环境,向儿童传授行走、骑车规范等。此类活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儿童参与后印象深刻,更便于对安全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3.4联合社会力量

中国图书馆学会“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以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阅读为重点,探索阅读推广的合作机制。就儿童阅读推广而言,主要由三个子系统组成:一是涉及童书的创作与出版、推荐与评论、销售与购买的纵向系统;二是涉及家庭、幼儿园、学校、社区、图书馆等主要阅读空间的横向系统;三是由学术研究、媒体、政府等组成的总合系统。三个系统相互影响,只有统筹协调各系统资源,形成合力,才能解决儿童阅读推广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因此,图书馆作为横向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必须抛弃封闭、狭隘的行业观,秉持开放、包容的合作观,在充分认识自身优势所在与能力局限的基础上,科学评价系统中其他行业、机构、组织的能力与作用,关注其在儿童阅读推广中采用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实践,与之保持密切互动,取长补短,真正发挥系统合力,推动儿童阅读的发展。

作者:韩亮 郎筠

阅读教育论文:阅读教学英语教育论文

一、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1.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阅读速度

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可以主要选用课本上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首先应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使其理解文章的大体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并引导他们学会筛选出文章中的重要内容。然后从这些重要内容着手,进行推断猜测,攻破一些自己不大懂的词语或者句子,进而更加全面地掌握文章大意。再利用自己熟悉的文章内容,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如此,经过反复阅读,学生对文章越来越熟悉,在理解了文章大意之后,还能逐步掌握文中出现的特色句式、短语等,同时也对学生的语感进行了有效训练。使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遇到相同类型的句式、文章时就能够有效提高阅读速度,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大意。良好的阅读速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而且速度快了还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2.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经常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单词或句式。因此,培养学生对文章中生词、生句的揣摩理解能力,也会有效提高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更多生词和句式,这一方面可以为其以后的阅读做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来带动其英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在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练习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他们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阅读理解最为常见的一种问题就是断章取义,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尽量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做阅读理解,正确的方法一般都需要首先进行全文通读,了解文章的大体意思。在一些提示中,特别是学生经常存在问题的提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进行经验总结以及解题的方法步骤的总结,并且提醒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注意。这种阅读训练,能帮助学生掌握很多精彩的句型,可以为其写作积累更加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其写作水平。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和听力教学、写作教学等一样,是用于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准确把握基础知识教学和阅读教学的配比,使两者能够相互促进,齐头并进。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全面提高。

作者:庄明月 单位:枣庄市第十五中学

阅读教育论文: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赏识教育论文

一、赏识教育在英语阅读能力教育中运用

1.为中职生提供能激励他们的阅读材料。在教师为中职生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挑选一些能够激励他们的阅读材料。在讲解时可以将材料中的内容与学生自身的情况联系起来,让他们受到启发和激励。例如阅读材料:ThreeDaystoSee,作者是一位坚强努力的盲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学习该文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同时受到心灵的震撼。让他们明白作为一个健全人更加应该自信,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为中职生创造一个赏识的家庭环境。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谈举止都影响着孩子的品质和思想的形成。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一向是过于苛责,特别是在自己孩子学业成绩不理想时,说出打击孩子自信心的话语。为此,应该与中职学生的家长们加强联系、沟通,尽量少批评,让他们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用赏识的方法帮助孩子进步,给予他们的孩子尊重、信任、鼓励和理解。并且要善于发现中职生自己没有感觉到的优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创造一个赏识的家庭环境。

3.提高教师赏识意识,营造一个赏识的教学环境。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该以鼓励表扬为主,多看学生的长处。一句得体的赞扬会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热情,甚至对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赏识为主,批评为辅”。对于后进生不使用讽刺的言语,或是由于无意地流露出小看他们而伤害这些敏感的,渴望得到赏识的心灵。每次考试后,不公开学生的分数或是把他们的成绩贴于墙壁上以保护后进生的自尊。也不要让这个群体自我反省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进一步影响他们身心的发展。尽量用赏识的言语去浇灌这些学生的心智之苗,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能行,最终让他们达到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4.创造和睦的课堂气氛,发挥学生之间互赏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机会让中职生不但从教师那里,而且从自己的同学那里得到赏识。首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赏识,并且给出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最好的赏识是发自心底的和真诚的。中国是一个倡导谦虚的国家。谦虚被看成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当人们受到表扬时总会谦虚地说:“Oh,Iamnotsogood….”,“Therearemanymistakesthere….”,“Ithinkitisjustsoso….”。向中职生建议要坦然地接受赏识。这也是他们肯定自身价值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它使中职生感觉达到良好的状态。教师可以给他们举些赏识的句子:“Ithinkyouareverygoodat…”,“SomethingIreallylike……”,“SomethingIlikeaboutyouis……”。让同桌之间彼此写下赏识对方的地方。然后大声地以第一人称朗读出来。让他们的同桌知道这些赞扬的话是发自真心。读的时候为同桌充满自豪感。例如:“Youareveryintelligentandunique”。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赞扬的话语,有时候可以给予他们具体的例子。这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相信当学生听到别人的美好评价时,必定会唤起他们从未有过的思考并兴致高昂地去追求更大的进步和成功。起先他们对他们的同学的赞扬的话语可能会感到有一点害羞和犹豫,但是他们通常会认真地听别人对自己的赞美,学生们的反应是强烈的。能够感觉到我们的中职生是多么地渴望被赏识和承认,他们尤其需要被教师和同学赏识和承认。同学间的相互欣赏,互相感染,使同学之间逐渐形成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5.培养自我赏识意识,有效地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除了从教师和同学那里得到赏识以外,最后一个赏识渠道实际上是最重要的:自我赏识。在教学中培养中职生自我赏识,自我赏识能够真正的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当学生们听到别人的赞扬时,我们作为教师是否做些什么来进一步唤起学生的自信?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用英文写作关于自己的小作文,或是列出一张关于自己优点的单子,大声地自豪地在班级里朗读。作为教育者我们知道当学生们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感觉良好时,他们通常会有超常的表现。

二、赏识教育的原则

1.适度的期待。教师对学生认知活动的期待会影响和改变学生自身的思想体系,对于学生自信的培养有直接的影响。不断地给学生鼓励和爱,学生自然地就会产生自信,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必须是恰当的,也就是说期待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相符合。另外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期待。

2.及时的肯定。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本质:希望自己所作的努力得到肯定。教师对学生充满真诚的肯定绝对会使学生充满自信。作为一种教育方式,肯定不仅仅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也是一个消除不良因素影响的过程,可以避免批评和谴责带来的负面效应。把自信归还给学生,让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几句赞扬和肯定的话语比暴风雨般的谴责更有效。所以肯定的越及时,肯定的效果就越好。

三、小结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使用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找回中职生的自信,找到学习英语的自信,从自我感觉良好起步走向成功。让他们拥有希望,树立目标。为他们创造机会,追求成功,感受成功,进而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成功,在阅读理解中得到提高。

作者:池智玲单位:广东省清远市阳山职业技术学校

阅读教育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论文

一.实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步学习阶段,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受到新课改的影响,为了满足相关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以及阅读知识储备水平,单一的依靠语文课本教学已经远远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育则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及知识储量的必然路径。

1.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学好小学语文知识,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拓展阅读教育期间,其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课外知识补充形式,在教育时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让阅读教育变得充满活力与趣味性,从而获得小学生的喜爱与欢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量,为其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2.帮助学生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开展语文阅读教育,能够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小学生的见识,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语文阅读拓展训练,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数量,并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因此,这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

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接触课本获取相关知识的。所以学生的阅读知识获取途径受到限制,这将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另外,由于小学生好玩天性的存在,很多学生都对枯燥的教学方式、无趣的阅读课等不敢兴趣。因此,这就导致了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效果不佳。以下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谈:

1.阅读面不宽

课程改革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多数是以语文课本为教学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语文阅读空间的扩展及内容的更新,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知识的积累,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使学生的语文水平也随之受到影响。另外,这也会让学生开始厌烦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及教学效果。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成为了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的主导者,而学生恰恰缺乏这种主动阅读的能力与兴趣,在家长与教师这种鞭挞的方式下,学生自然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

3.教学模式单调乏味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多采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且对阅读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没有做好日常的阅读训练。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采用机械分析法,仅仅在课堂上讲解课本内容,基本不与学生互动;或者仅仅对部分重点段落进行讲解,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不断降低,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4.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过于死板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问题评价标准的把握中,往往单纯的以课后标准答案为基础,对学生自身从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及感悟基本忽略不见,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面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若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提升、知识储备量的增加等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作用。因此,相关问题的存在必须制定有效的对策进行处理。

1.拓展语文教育内容

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拓展阅读内容,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要讲解书本内容外,还要讲解课外、生活中的阅读知识。例如,可以合理将一些吸引小学生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纳入阅读内容。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阅读,并认真撰写观后感或心得体会,并在此过程中鼓舞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体会的交流与分享,从而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制造悬念、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索欲望。同时还可以鼓舞学生大胆的将阅读知识实践运用在生活中,并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著名的成语故事、神话典故等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然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月活动,为学生制造课外阅读开放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中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并通过读后感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所感悟到的知识与乐趣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此期间将学生所获得阅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加以利用。比如,在阅读“四大名著”之后,让学生总结出在其中学到的成语和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诗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就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教学,由于是学生自身搜集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学习。

3.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开展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训练的时候,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拓展阅读的灵活性及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的融入学生,和学生共同探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做好阅读文章的通篇讲解与分析。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情境再现教学,让学生办成阅读内容中的人物进行故事再现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利用阅读比赛的形式调动

学生给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同学虽然表现的非常的积极,但是依旧有一些同学不喜欢参与课外阅读拓展环节,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参与阅读过程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举办阅读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参与的兴致。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成语故事》这本书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读物,然后分阶段的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比赛或者是成语接龙、故事接龙比赛,然后通过给予优胜者奖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和参与性。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增加课外语文阅读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改善阅读的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进步。5.改善阅读评价语文教师应摒弃以答案轮结果的评价模式,教师应优化语文拓展阅读评价体系,把学生阅读后的感受与情感收获等放入评价模式当中。比如,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评价的过程中就可以鼓舞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引导。

四.结束语

总之,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育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改善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所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育时,应完善教育手段,积极地处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优化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阅读能力。

作者:林敬琦 单位:福建省诏安县霞葛镇中心小学

阅读教育论文: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论文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积累更多的语言词汇,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写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化,创新阅读教育方式成为小学语文的教学的重心,本文从创新阅读方式、创新阅读教育等方面对阅读创新教学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倡导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的步伐创新阅读教育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词汇量积累有限,在开展阅读教育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创新教育方式,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为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本文从阅读方式、阅读教学等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绘本中的“新”阅读方式

为了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很多语文教师给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籍时选择了经典的绘本故事作为阅读材料,绘本故事凭借其优美的画面和短小精悍的文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绘本阅读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通过画面与文字的结合加深他们阅读的印象。例如,很多的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小黄和小篮》《逃家小兔》《我只爱你》《爱心树》等优秀的绘本故事,从故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比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就描述了兔子母子之间怎样比较谁比谁爱的更多一点的故事,通过比较谁跳得远、站得高、伸得长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浓浓的亲情溢满每一位小学生的心间,这是最好的亲情阅读教育。学生通过故事的阅读,就会模仿故事中的行为和语言,从而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增加词汇量,为他们之后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二、无字阅读中,培养学生阅读想象力思维

有的绘本书籍只有画面,没有一个字,目的是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读出画面里蕴含的深层含义,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领悟能力。例如,阅读绘本《在远处-房子》《影子》等书籍时,书中只有颜色丰富的画面,没有文字的描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在《影子》中,学生可以得出每一种事物在光线下都有自己的倒影,而且是对称的,一模一样的。同时在阅读中,学生还会发现有的事物并没有倒影,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对倒影的理解,将漏掉的部分补上去,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此外,对于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也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层次,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阅读目标的梳理。

三、组织课外实践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很多语文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而促进他们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例如,在教授《荷叶圆圆》这篇文章时,教师就组织学生到公园的荷花池旁边进行教学,使学生把文章的内容与自己所见到的荷花进行比较,从而体会课文对荷花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在对荷叶进行观察的同时,要让他们描述荷叶的颜色、形状,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荷花的整体结构,进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阅读氛围的营造,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自然的阅读氛围,并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提升阅读理解的层次。例如,在教授《夏夜多美》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舒缓的音乐,以此为背景进行课文的朗读,使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会夏夜的美,产生广阔的想象力,对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也提升自己的词汇积累。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仿照文章描述一处自己喜爱的景色,锻炼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为以后的作文奠定基础。综上所述,阅读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还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还能促进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与时俱进,改变阅读教学方式,增强语文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从内心爱上阅读、喜欢阅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作者:苏凤芬 单位:福建省平和县坂仔中心小学

阅读教育论文:亲子阅读中幼儿道德教育论文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我们在广州市辖的四个区各抽取1间幼儿园、共4间幼儿园进行调查,在每间幼儿园选取大、中、小3个班做问卷调查,共向200位家长派发问卷,在200位家长中收回有效问卷171份,回收率达到85.5%,另外,我们在其中的1间幼儿园对班主任推介的大、中、小三个班的12位经常同孩子一起阅读的家长做深度访谈,对其孩子也进行了访谈,并观察这12名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言语及行为。本研究主要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并以访谈法和观察法辅助研究。研究方法实施的顺序为:文献收集与分析、编制问卷、派发问卷、第一次访谈家长、第二次访谈家长、访谈幼儿、观察记录。笔者使用SPSS13.0处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对所获材料进行归纳、比较。以Cronbachα系数检验,得出调查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18,显示该问卷有很好的信度。

二、亲子阅读的基本状况

1.亲子阅读的频率和时长

调查表明,每周亲子阅读3~4次的家庭最多,每周1次的排第二,结果见表2。访谈还了解到,部分幼儿在全托幼儿园,每周只有两天时间与家长在一起,所以家长希望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的愿望没法实现。调查还发现,多数家庭每次阅读的时间能持续20分钟以上,其中超过25%的家庭达到30~60分钟,说明家长有兴趣有耐心与孩子一起阅读,孩子也乐于同家长一起阅读。对不同家庭亲子阅读时间的百分比进行统计,我们对每次阅读的平均时间为10~20分钟的部分家长进行访谈,发现这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保持较短,阅读过程中经常被其他事物吸引而转移兴趣,这些家长迁就了孩子的兴趣,未强迫其继续阅读。

2.亲子阅读材料的获取方式和材料内容

从调查看,根据孩子自身特点和阅读兴趣选取阅读材料比例最高,根据家长的兴趣或孩子兴趣和要求,家长根据故事的教育价值或内容、情节来选的人分别占40%和30%,还有一些是根据幼儿园老师建议、媒体宣传或朋友介绍来选择的。总体上看,多数家长考虑到了孩子的需求。据调查统计,在阅读内容上选择图画书或绘本的最多,近68%,其次是自然科学类的图书,再次是选择童话书、民间故事或神话故事的,人数差不多,也有家长选择以文字为主的诗词书,通过访谈,了解了家长选取阅读材料的原因,选用图画书,即绘本的最多,这是因为它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为幼儿叙述故事,即使幼儿还不能阅读文字,仅看图画也能明白故事的内容,而且故事内容贴近孩子生活,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不少家长和孩子的首选。有关自然科学的书刊以描述科学趣闻为主,适合好奇心旺盛、喜欢探索的孩子阅读,也是家长选择的重要内容。

3.家长的亲子阅读活动目标和情绪体验

调查发现,家长的亲子阅读活动目标以教育孩子为目的的最多,达到了82.5%,其次是认知占63.7%和情感占52.6%,对家长在与孩子共读时的情感体验调查显示,22%的家长明确表示非常愉快,33%的家长感到比较愉快,39%的家长表示“有时愉快,有时麻烦”,这其中有部分家长本来不愿意与孩子共读,是孩子有要求后才陪着阅读的。

三、幼儿道德教育的基本状况

1.家长对幼儿道德教育概念和责任的认识

从对家长的访谈可知,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良好的品德习惯应该从小培养。那么,家长心中的幼儿道德教育概念是什么呢?统计数据显示,77.8%的家长认为幼儿道德教育是在家庭内成年人对孩子道德、习惯、规范形成的教育,但17%的家长认为幼儿道德教育是像中小学及成人的思想品德教育那样,应当是老师在幼儿园讲授道德规范的教育,既然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道德教育是家庭内成人对孩子的教育,那么道德教育主要由家庭来负责吗?调查显示,高达97.7%的家长认为幼儿道德教育应该由家庭和幼儿园共同负责,只有2.3%的家长认为道德教育应该由家庭负责。

2.家长对幼儿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

我们列出14种德目,“您觉得以下选项哪些属于幼儿道德教育的内容?(可多选)”,结果家长选择善良的占91%,爱心的占84%,诚实的占83%,责任感的占80%,勇敢、友谊、勤劳、宽恕的也在60%以上。笔者在访谈家长过程中,现场拿出包含道德教育具体内容的图画书请家长指认,结果家长选择的图画书作为德育内容的频数与问卷所答基本一致。

3.家长对幼儿道德教育途径和方式的认识

调查发现,67.3%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和家庭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孩子施加教育,开展“家园共育”;26.2%的家长认为是针对孩子日常生活,家长有意识地进行教育孩子。

四、亲子阅读对幼儿道德认知的促进作用

1.在亲子阅读中发挥道德教育作用的频率调查发现,84.8%的家长是通过利用日常生活事件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意识地利用亲子阅读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人只有12.3%,

还有近3%的家长利用看动画的机会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主要是日常教育,主要利用生活事件对孩子进行教育,而较少家长会利用亲子阅读进行德育。说明尚未意识到亲子阅读中的德育价值。

2.亲子阅读后幼儿道德行为的变化

“您与孩子一起阅读后,您孩子的言行举止有没有改变?”97.7%的家长表示在其言行举止均往好的方向发展,孩子逐渐养成好习惯,但也有2.3%的孩子没有任何改变,往坏的方向改变的孩子为零,笔者在访谈中向家长了解怎样确定这种变化是亲子阅读带来的?有家长举例说道:“自从与孩子一起阅读了《小蛇散步》这本绘本以后,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会学着小蛇说‘这点小事难不倒我’,自己克服困难。以前没觉得效果那么明显,现在可能因为孩子阅读多了,也有意识了,效果也明显了。”

3.亲子阅读后幼儿道德认知的提高

笔者让被访谈的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有关勇敢、爱心、诚实的图书,约两周后,笔者观察孩子在园的言行,并与两周前家长的反馈作对比,发现孩子确实有所改变,对常接触事物表达的相关道德言语和行为明显增多。笔者在观察幼儿行为的同时,对孩子进行访谈,询问孩子对勇敢、爱心、诚实三种品质的概念的理解,发现孩子对三者的理解达到了等级Ⅳ的水平,即回答出词语所含的基本要义,回答基本完整接近本质的定义或作具体的解释。

作者:骆风罗舒薇单位:广州大学

阅读教育论文:语文阅读审美教育论文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设置情境,创造出美的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能够唤起学生情感。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设置合理的情境,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比如,美读是学生对教材进行感知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在作品中获取美感的一个基本途径。它能够将文字转化成为有声语言,将用来储存信息的各个符号载体转换成为作者的真情实感,使学生直接感受作品的思想。比如,对《琵琶行》进行美读,大弦下面的四句必须急读,情调比较轻快,间关两句要放慢速度,一定要流畅,冰泉下面四句是为了高潮进行的蓄势,一定要读小声,银瓶下面四句主要是对乐曲高潮与终止进行描写,一定要紧张热烈,直到裂帛而止。在美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入到角色中,使得读者在想象的过程中聆听琵琶的乐音。美读能够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得到审美感受。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审美感知进行培养

第一,可以利用音乐创设出美的氛围。音乐可以调动学生对于审美客体良好的审美情感,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使学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使客体与主体之间在感情上引起共鸣,使欣赏者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到艺术形象之中,感受作品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审美体验。比如,教师在对《荷塘月色》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春江花月夜》这一古筝名曲,在上课之后播放,乐曲旋律优美,之后将其当作背景音乐,将课文之中比较优美的句段选择出来,由教师和学生不断进行诵读和体会,在音乐和课文一起融合的审美氛围之中,对课文能够深入理解与认识。第二,可以利用影像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播放录像,能够让学生对作品中的意蕴美有直观的感受。比如,《壶口瀑布》这一课,教师可以播放录像,使学生对壶口瀑布的气势以及壮美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带领学生走进作品之中,借助影像的作用,使学生对作品有良好的领悟。

三、对课文内涵进行深入挖掘

在新修订好的语文课本中蕴含着大量审美信息,审美价值很高。但是这些名篇佳作中的语言并不是对生活进行直述,它们对如画的景物进行描绘,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表现出深邃的思想对人进行感染,进行教育。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能够对语言文字有良好的理解,从而认识美并对美进行鉴赏。在课文中,蕴含了很多自然美以及人性美和艺术美。比如,要对课文中的自然美进行挖掘。自然美是各种美的基础,它能够对文化知识加以丰富,同时还能陶冶情操,对人格进行美化。在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很多自然美。比如,《壶口瀑布》以及《荷塘月色》等,都是客观自然美和主观情感美之间的统一,所以,能够产生美感,领悟美的精神。这些作品展现出来的自然美其实都是作者自己审美意识的一个反映,能够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比较典型的美景,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启发以及引导与点拨,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进行感知,在大脑中形成形神兼备画面,最终对作者情感进行感悟。四、拓展阅读,对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进行培养语文阅读教学并不只是对于课文的阅读,同时还是对于各种文学文本进行的阅读。被选入到课本中的作品数量是一定的,还有很多比较好的作品没有在课本中进行呈现。因此,教师不能让学生审美眼光只局限在课本阅读之中,一定要从课内向课外进行延伸,从而使学生眼界得到拓展,对学生阅读审美进行丰富,积累审美经验。第一,教师一定要利用各种途径对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具体状况进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第二,教师一定要常常推荐一些比较好的文学作品,从而使学生不断阅读,对自身审美素质进行积累。另外,教师还要经常进行课外活动,使学生的审美眼光不只是局限在书本中,要将其引到社会生活之中。作品之中的美的形象都是来自生活。学生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的时候不断发现美,还要在社会生活中养成这样的习惯,不断发现自己生活中的美,使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

综上所述,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审美教育,一定要对文本中的审美要素进行挖掘,将学生的灵感调动起来,创设出美的情境,并深入到文本中品味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文本中的文字在教师的艺术点拨之下能够还原形象,这样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能认识美,并对其进行感知以及鉴赏和创造。

作者:徐杰单位:甘肃省甘南师范学校

阅读教育论文:后现代主义英语阅读远程教育论文

一、后现代主义理论

现代主义是以工业革命为基础并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自21世纪7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成为西方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它以批判现代性、现代世界观为特征。

1.“现代”主义。运用现代主义理论建设的课程具有确定性和序列性,知识呈线性排列,围绕预期的内容由教师展开讲解,教师变成知识的代言人。现代主义特性为:

(1)对科学和技术的压倒一切的信仰和信任;

(2)推崇技术的正面效果;

(3)认为发展是必然的,是现代思维所希望的。

2.“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理论的反思和批判。后现代主义否认绝对权威性与客观真理性,批判严格控制的模式化的教学,反对教师的权威作用。后现代主义特性为:

(1)提倡非中心性、多元性;

(2)审视技术的负面;

(3)重视平等、推崇创造。

3.“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在后现代主义理论指引下,人们形成了一定的“后现代”主义教育观。

(1)重视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课程设计应多样,尊重学生的创意思考,突出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的潜能。

(2)尊重多元化。容许异议、拒绝专断,让各类学生都能受个性教育而得到自我发展,并尊重多元价值观。

(3)注重批判能力。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理性批判思考能力的学生。教育应破除教育权威化、普遍化、刻板化的理念,着力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批判现实的能力,使其具有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判断力而不是盲目跟从。强调人性化。科学知识应与人文素质紧密结合,培养高素质全面型人才。

二、远程教育下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长久以来,英语阅读教学遵循着以篇章结构理论为指导的阅读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从阅读材料的段落结构来剖析文本,从分析语言知识点着手来归纳材料所提供的内容与相关的语法知识。这种方法不强调培养学生对阅读信息语境处理的能力,只让学生关注最后的答案是否正确。

2.教学内容的制约。远程教育下由于学生的背景、职业、年龄等差异,对于阅读材料的偏爱也不尽相同。此外,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课文内容陈旧或抽象,教师很容易把阅读课变成词句、语法分析课,那么阅读课与综合英语课就几乎难以区分。

3.学生的错误自我定位。远程教育中,很多学生由于受到长此以往的学习经历的影响,总是将自己的学习角色定义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积极的知识构建者。在阅读课程中很多学生受到以往传授课程的影响,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倾向于被动接受信息知识,根本不使用阅读策略,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去思考和辨析阅读内容。在阅读完材料,做完题目,学生的脑海里便不会留下过多的痕迹。

4.教学资源的“泛滥”。远程教育中学生容易遇到海量资源,但对这些资源缺乏应有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往往容易陷入“迷航”中,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更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于是面对海量信息,学生心理有很大的压力,很多学生往往难以坚持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

三、后现代主义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1.文本本位转向个体人性本位。后现代主义反对理性中心主义,认为理性和非理性都是人性,尊重人性就必须尊重人的非理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与求知欲望,使得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2.显性知识转向隐性知识。阅读材料中不仅包涵表述出来的显性知识,也包含有不能表述或不清楚的隐性知识。因此,英语阅读课应改变以前只注重学生显性知识获得的取向,而应注重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发展,使学生能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的意思,从而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3.封闭的线性结构转向开放的网络结构。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提倡开放的、非线性的知识构成方式,今天技术的日新月异为开放的、非线性的知识组织方式提供了实现的条件和可能。在网络阅读中,学生面对的不再是线性的教材,而是一个开放的、非线性的、动态的阅读环境。教学内容不再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而成为一个知识资源库和数据库。

四、后现代主义理论在远程教育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在后现代主义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下,笔者在教学中除了知识的传递外,更注重对学生在人文、情感的培养。下面结合课程中的文章为例进行讲解:

1.凸显人文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将科学精神、人文关怀充分结合起来。教学的实施不应只是一种单纯传授理性知识和发展理性能力的过程,也要充分重视人性中非理性的因素。在《新思维英语阅读》第1单元中,文章主要介绍了一本杂志。教师在处理文字阅读材料时,注意从教材中二次挖掘材料。通过杂志封页,教师主要分析了英文杂志的封面、语言、颜色等方面特点,既扩充了书本知识,又使学生觉得课程讲解有深度;同时展示了英美国家的主流杂志,介绍其发展历史和各自特点,并精心挑选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杂志话题,拉近学生和杂志的距离,培养、激励学生阅读课外杂志的兴趣和动力。这样的教学既基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让学生觉得有更大的收获。

2.注重隐性知识的传播。学生的知识背景与阅读能力息息相关。在《新思维英语阅读》课本的一段阅读材料中出现了“TheBigApple”这样的专有名词,教师对其进行了深加工。详细介绍了TheBigApple与NewYork之间的联系,并借此介绍了NewYork的几个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NewYork。遇到“TheConcorde协和飞机”,教师也对其历史和当时制造的背景进行了系统介绍,让学生了解其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文章要传递的隐性信息,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文章内涵。

3.注重文字材料的组合。以《高级英语阅读》为例,课文中的阅读技巧和策略都是分散在课文阅读材料中的,没有进行集中讲解。教师把这种按线性结构排列的阅读材料进行二次开发,把阅读技巧部分提炼出来进行讲解,辅之练习,并把阅读技巧再穿插到课文中讲解。这样处理材料,把单一的线性材料变成开放的排列结构,体现了教学材料的开放和整体性。

4.着重培养辩证思维。后现代主义重视培养个人的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在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这些意识的培养。如在《英语阅读》中有关性别差异一文中,教师针对该主题挑选了与课文文章中观点相反的一篇文章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总结和反思。这样的阅读安排,让学生认识到,通过阅读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判断,学会批判辩证地看待问题。

五、结语

在远程教育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后现代主义理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还可以改变学生做人做事的方法。通过这种理念的教学,学生逐渐意识到他们所阅读的某一文本只基于某一作者的某一方面的观点,而不是事物的全部面貌。阅读后自己可以对文章材料进行自己的综合、思辨、质疑,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当然,后现代主义理论也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有利于教学的情况下,可以跳跃性进行文章的编排,变单一的线性排列为开放的排列,有利于知识框架的建构。后现代主义理论有其混沌、非科学和非理性的一面,我们在运用后现代主义理论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学习和运用后现代主义理论,努力塑造出一个远程教育英语阅读教学新模式。

作者:吴昊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阅读教育论文:物理阅读材料素质教育论文

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都积极投入了这场改革.我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感到: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教材.若把“阅读材料”的内容与教学过程融合起来,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谈谈我在使用“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的做法和想法.

一、利用“阅读材料”树科学家形象,学科学家精神

当前中学生中不少人属“追星族”成员,他们把影星、歌星的名字可以说出一大串,每天嘴上谈的是“星”的趣闻轶事,身上着装模仿的是“星”的装束.但对于科学家,他们却说不出几个名字,对科学家的方方面面,更是一无所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是:电视、电影、杂志、画刊中频频露脸的都是这些影星、歌星,而极少向这些天真的学生介绍科学家.所以他们没有机会了解科学家,科学家的形象在他们心目中树立不起来.

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介绍了牛顿、安培、法拉第……等众多科学家的生平和事迹.我把这些材料与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精神、道德、意志等方面的教育.

例如,当讲电磁感应现象时,介绍法拉第的生平,介绍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介绍他一生对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还指出,法拉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重视实验,他的许多重要发现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等.法拉第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又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人们的爱戴和称颂.通过介绍,同学们既了解了法拉第,也从中学到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我还针对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怕吃苦、不勤奋,又想取得好成绩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有目的地介绍科学家的有关事例.如:爱迪生为找做灯丝的最好材料,先后实验了1600多种材料;法拉第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才找到了磁生电的方法;现在看到的欧姆定律公式那么简单,但是欧姆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经历了多次失败,花费了十年心血,把数学和物理结合起来,最终才把电学中的三个量U、I、R之间的关系用一个完美的形式表达出来,即I=UR.

学生从科学家的身上理解了“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阅读材料”有些是以故事形式出现的,风趣生动,很适合初中生年龄及生理特征,学生很喜欢听.每当我介绍科学家后,总有一些学生进一步追问,想知道更多的情况.

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学到的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正在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利用“阅读材料”学物理史实,受辩证法教育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大多数教师注重让学生掌握的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使得学生对物理学发展的曲折历史知道得很少.学生不了解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了解.教科书在“阅读材料”中对这方面内容做了一些弥补.

如在热学部分,“阅读材料”介绍了历史上对“热的本质的认识过程”.学生学习后知道了历史上对“热”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把热看成是一种特殊物质,即“热质说”;另一种认为热是物质的某种运动形式.“热质说”这种违背事实的观点,曾一度被人们所承认,后来科学家们通过对一些热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反复的大量实验,证明了“热”不是一种物质,从而否定了“热质说”,为分子运动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为能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把历史上不同学派间的争论展示给学生,可以打破传统的逻辑教学给学生留下的科学发展是直线前进的印象,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发展史是一部理论与实践交叉、失败与成功并存的发展史.回顾历史,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进一步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探索、开拓精神方面的教育.

不同内容的历史,可以使学生得到不同方面的教育.例如利用“热机发展史”可以向学生阐述这样一个道理:各种机器的发明,是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先进机械设备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工业革命的发展又带动了机器设备的不断改进.社会要前进,科学发展永无止境.物理学史实中包含有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介绍物理学的某段历史,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领会并接受辨证唯物主义.

三、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各种能力

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学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物理教学在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技术等方面做的还不够.造成学生知识面窄,知识学的死,影响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阅读材料”广泛收集了物理学联系实际的事实.大到世界各国重视的能源问题,小到家用电器;上到无线电波,下到海洋开发;远到日本银行大楼的日光镜,近到常看的电影片.它们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把学生眼中用概念、公式堆积起来的物理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活生生的物理.

在介绍“阅读材料”中的“电冰箱”时,我特意把冰箱里里外外做了仔细的观察,弄清了冰箱各个部分的位置、形状、作用,还查阅了有关资料.课堂上我既结合汽化、液化讲清了冰箱的原理,又给学生讲了使用冰箱时节电的关键是,缩短开机时间,延长停机时间.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应注意尽量少开启冰箱门,减少冰箱内外的热交换.还要注意冷凝器的通风和清洁,以保证良好的散热.我在讲“海市蜃楼”时,把光的折射规律结合进去;在讲“不是老天爷显灵,是建筑师的杰作”时,把回声知识融进去.从“阅读材料”中,学生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阅读材料”中讲的物理知识并不深奥,但使学生感到了知识的价值;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物理实践活动.在学校,老师课堂上做的演示实验,学生总要利用课外时间,三三两两在教室、到办公室重新操作,仔细观察.在家中,学生找日用品作材料,亲自动手做课本上、习题中介绍的小实验.如:把缝衣服的钢针磁化后做成指南针;用铅笔芯做滑动变阻器,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和电阻的关系;利用音乐生日卡上的闪光二极管做单向导电实验;还有制作潜望镜、小天平…….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中,我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讲授.有的穿插在教材中进行,有的单独讲,有的内容要详讲,有的则略讲,还有的让学生自己阅读.

总之,重视对“阅读材料”的适当讲解,定会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阅读教育论文:物理阅读素质教育论文

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都积极投入了这场改革.我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感到: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教材.若把“阅读材料”的内容与教学过程融合起来,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谈谈我在使用“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的做法和想法.

一、利用“阅读材料”树科学家形象,学科学家精神

当前中学生中不少人属“追星族”成员,他们把影星、歌星的名字可以说出一大串,每天嘴上谈的是“星”的趣闻轶事,身上着装模仿的是“星”的装束.但对于科学家,他们却说不出几个名字,对科学家的方方面面,更是一无所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是:电视、电影、杂志、画刊中频频露脸的都是这些影星、歌星,而极少向这些天真的学生介绍科学家.所以他们没有机会了解科学家,科学家的形象在他们心目中树立不起来.

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介绍了牛顿、安培、法拉第……等众多科学家的生平和事迹.我把这些材料与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精神、道德、意志等方面的教育.

例如,当讲电磁感应现象时,介绍法拉第的生平,介绍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介绍他一生对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还指出,法拉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重视实验,他的许多重要发现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等.法拉第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又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人们的爱戴和称颂.通过介绍,同学们既了解了法拉第,也从中学到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我还针对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怕吃苦、不勤奋,又想取得好成绩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有目的地介绍科学家的有关事例.如:爱迪生为找做灯丝的最好材料,先后实验了1600多种材料;法拉第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才找到了磁生电的方法;现在看到的欧姆定律公式那么简单,但是欧姆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经历了多次失败,花费了十年心血,把数学和物理结合起来,最终才把电学中的三个量U、I、R之间的关系用一个完美的形式表达出来,即I=UR.

学生从科学家的身上理解了“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阅读材料”有些是以故事形式出现的,风趣生动,很适合初中生年龄及生理特征,学生很喜欢听.每当我介绍科学家后,总有一些学生进一步追问,想知道更多的情况.

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学到的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正在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利用“阅读材料”学物理史实,受辩证法教育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大多数教师注重让学生掌握的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使得学生对物理学发展的曲折历史知道得很少.学生不了解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了解.教科书在“阅读材料”中对这方面内容做了一些弥补.

如在热学部分,“阅读材料”介绍了历史上对“热的本质的认识过程”.学生学习后知道了历史上对“热”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把热看成是一种特殊物质,即“热质说”;另一种认为热是物质的某种运动形式.“热质说”这种违背事实的观点,曾一度被人们所承认,后来科学家们通过对一些热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反复的大量实验,证明了“热”不是一种物质,从而否定了“热质说”,为分子运动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为能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把历史上不同学派间的争论展示给学生,可以打破传统的逻辑教学给学生留下的科学发展是直线前进的印象,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发展史是一部理论与实践交叉、失败与成功并存的发展史.回顾历史,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进一步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探索、开拓精神方面的教育.

不同内容的历史,可以使学生得到不同方面的教育.例如利用“热机发展史”可以向学生阐述这样一个道理:各种机器的发明,是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先进机械设备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工业革命的发展又带动了机器设备的不断改进.社会要前进,科学发展永无止境.物理学史实中包含有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介绍物理学的某段历史,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领会并接受辨证唯物主义.

三、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各种能力

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学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物理教学在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技术等方面做的还不够.造成学生知识面窄,知识学的死,影响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阅读材料”广泛收集了物理学联系实际的事实.大到世界各国重视的能源问题,小到家用电器;上到无线电波,下到海洋开发;远到日本银行大楼的日光镜,近到常看的电影片.它们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把学生眼中用概念、公式堆积起来的物理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活生生的物理.

在介绍“阅读材料”中的“电冰箱”时,我特意把冰箱里里外外做了仔细的观察,弄清了冰箱各个部分的位置、形状、作用,还查阅了有关资料.课堂上我既结合汽化、液化讲清了冰箱的原理,又给学生讲了使用冰箱时节电的关键是,缩短开机时间,延长停机时间.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应注意尽量少开启冰箱门,减少冰箱内外的热交换.还要注意冷凝器的通风和清洁,以保证良好的散热.我在讲“海市蜃楼”时,把光的折射规律结合进去;在讲“不是老天爷显灵,是建筑师的杰作”时,把回声知识融进去.从“阅读材料”中,学生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阅读材料”中讲的物理知识并不深奥,但使学生感到了知识的价值;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物理实践活动.在学校,老师课堂上做的演示实验,学生总要利用课外时间,三三两两在教室、到办公室重新操作,仔细观察.在家中,学生找日用品作材料,亲自动手做课本上、习题中介绍的小实验.如:把缝衣服的钢针磁化后做成指南针;用铅笔芯做滑动变阻器,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和电阻的关系;利用音乐生日卡上的闪光二极管做单向导电实验;还有制作潜望镜、小天平…….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中,我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讲授.有的穿插在教材中进行,有的单独讲,有的内容要详讲,有的则略讲,还有的让学生自己阅读.

总之,重视对“阅读材料”的适当讲解,定会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