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网络教育论文

时间:2022-04-02 04:13:00

导语:在网络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网络教育论文

网络教育论文:成人网络教育论文

一、成人网络教育学习监控的必要性

1.自我监控是学习者自我认识的过程。自我监控是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利用一定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根据评价结果做出相应调整,以便达到最佳的学习目标。在网络环境中利用外界因素进行监控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学习者进行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对学习者素质要求比较高的监控方式,目前在国内应用得比较少,这是因为我国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大家都习惯了通过外界力量来进行约束和监控,而不是利用自己的自觉性进行学习,这是不利于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因此,进行成人网络教育自我监控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2.自我评价是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关键。自我评价也是学习监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的总体评价和反馈。成人在接受网络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负责,并且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评价。大多数学习者都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很少会进行自我评估。但是,最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他人评价虽然比较客观,但是无法真实深入地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从而使得网络教育的学习效果无法得到最真实的反映。因此,学习者在接受网络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地在每一个关键环节进行自我评价,以便更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并及时地做出调整和改善。

二、成人网络教育学习监控的建立

1.建立成人网络教育学习监控的方法。由于成人的知识背景、学习要求、学习能力等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成人远程教育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必须了解清楚这些人的能力和要求,建立起更加合理的远程学习监控系统。学习监控系统主要是通过知识结构图以及学生认知模型实现的。知识结构图的构建一定要周密,分类划分教学内容,根据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组织成网状的、有层次性的知识结构图。通过知识结构图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指导。学生认知模型能够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认知能力记录下来,有利于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知识结构包括课程知识点、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能力、学生存在的缺陷等,还包括学生的偏好、动机、测试成绩等。学生认知模型包含学生的姓名、年龄、班级等基本信息,学习时间、登录次数等学习情况。学习监控系统能够根据学生模型提取和分析学生的特性以及认知能力,对学生每个阶段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学习指导策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答案以及差别化的反馈信息。

2.成人网络教育学习监控的具体作用。通过对动态学生模型库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能够在远程学习环境中,让师生监控调整双方的状态及能力。首先,远程学习监控系统能够对单个学生的学习历史、学习进展、学习内容、学习成绩等信息进行评定,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同时也能让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弥补,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其次,远程学习监控系统能够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定期收集并进行模糊的计算,然后向教师提供详细的学生信息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就可以非常方便、客观、科学地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远程监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检查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成人网络教育学习监控的支持策略

1.整合丰富的学习资源。成人网络教育需要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高质量的学习内容。由于成人在接受网络教育的过程中更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所以网络教育需要整合有效的学习资源,面向现实生活,贴近实际工作,采用适合于成人的教学方法。成人的心理比较成熟,对于一些简单幼稚的学习内容没有多大兴趣,他们希望在学习中提升自己,但是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因此网络教育要注重激发成人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积极性,要根据成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

2.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成人一贯认为学习知识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能够顺利拿到文凭,对于学习的实质意义没有深刻的认识,这就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监控过程中,要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行量化统计,先利用个人基本信息库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教师再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纠正学习者错误的学习动机。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成人网络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服务内容。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学习者进行高质量的学习评价,让学习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学习状态,并及时做出调整,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计算机上完成相应的测试,再进行自动计分评估就是一种不错的评价方法。

4.加强对学习者的学习支持。学习支持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一些学习资源,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每一个学生接受的都是相同的知识,都采用相同的学习方法,这种集体教学模式虽然节省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却降低了一些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认识水平都不相同,总有个别的学习者无法适应常规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学习监控过程中要关注这些特别的学习者,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作者:丁宝君 单位:北华大学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论文:培训评估体系下干部网络教育论文

一、教育质量标准和网络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标准,就是通过全面搜集办学单位的工作情况,对办学单位是否能够贯彻办学宗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培养过程和建立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方面进行全面评判,以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促进学校的基本建设和内涵建设,整合教育资源,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变革,提升学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办学能力。网络教育如何建立和完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有关制度和与之配套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与平台,建立具有开放性、多元性、指导性的管理模式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形成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指导与评价网络服务体系,使教学管理更好的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从而保证个性化、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是网络教育管理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目前干部教育培训评估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建立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评估制度,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整体水平的关键环节。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第47条明确规定: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评估,也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从评估的主体、评估的内容以及评估的方式上看,干部教育评估有别与其他教育评估。从评估主体上看,评估可以分为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所谓的外部评估主要是指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或主管部门委托的中介机构进行的评估。而内部评估则是指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的自我评估。从评估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对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方针、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基础设施、经费保障等方面的评估。我们认为,干部教育网络培训作为非学历教育的一种,借鉴目前通用的网络教育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质量评估是一种比较成熟可靠的方法。当前,各地干部网络教育培训主要依托干部在线学习平台或干部网络学院进行,学员在平台实名注册,登陆后点击相关栏目与课程开始学习。平台能够自动记录学习时间、课程,并进行统计。在评估方面,干部网络教育培训评估的外部评估与其他干部教育培训评估方式和内容基本相同,但在内部评估的方法和内容上则是突出采用网络教育评价体系的数量化方法和统计方法,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网络教育评估科学性、便捷性和全面性三个特点。

(一)科学性

干部网络教育培训评估能够通过后台在线人员统计、登录时间次数统计、课程评价、选课人数等数据统计功能,客观真实记录和反馈出学员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对课程资源的满意度以及课程质量等评估指标。以青岛干部网络学院为例,平台能够实现学员登录次数、课程学习统计、在线人员统计、学习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学习情况、在线人数变化曲线监控等数据统计功能。这些数据能够及时全面反映干部个人及单位学习行为特征,同时也为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实现随时查询全市干部学习情况,提高和保证学习质量和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便捷性

与一般的干部教育培训评估方式相比较,网络教育培训评估能够通过网站后台数据的收集分析方式完成,这种方式可以在考核、评价教学质量、分析学生学习习惯等方面提供较强的数据支撑。现代网络技术能够实现随时收集、整理、分析这些数据的先进性,为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定期评估和随时评估带来了快捷和方便。

(三)全面性

在评价内容上,网络教育评价体系对影响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的各环节和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在全面掌握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判断,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在评价对象上,因为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从建设、管理到使用都包含众多因素,例如学员、用户(管理员、培训班管理员、联络员等),因此,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直接影响到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的质量。

三、干部网络教育培训评估实践与探索

评价作为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远程教育机构的重视。其中,评价的标准又多关注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和理念的转变。而理念的转变是远程教育界需要特别重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青岛干部网络学院为例,总结目前干部网络教育培训评估中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坚持以学员需求为中心的教育培训评估的理念

青岛干部网络学院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学员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给予学员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学院采取多模块化培训方式,不断创新培训理念和内容,形成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教育培训模式,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目前网络学院主要采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自主选学和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专题培训班这两种模式。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资源评估制度

课件资源作为影响学员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对其质量的评估工作尤为重要。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的教学主要是由网络学院向学员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件资源来实现的,因此,对干部网络教育培训教学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对课件资源质量的评价。青岛干部网络学院出台了《青岛干部网络学院资源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了课件资源审核制度,聘请学科专家为课件质量复审把关。同时,根据课程满意度评分调查和课程选学统计报表反馈的信息,定期调整、更新课件资源,并结合学习需求调研,选择学员需要的、有针对性的课件资源。

(三)设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考核评估机制

由于网络学习的特殊性,对学员的考核能够实现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目前青岛干部网络学院采取课程时长积累考核、测试、提交作业、出勤统计等相结合的学分制考核方式。青岛干部网络学院目前正在制定的学习考评制度,将学员的学习参与、变化和发展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有利于发挥学员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导向激励作用,帮助学员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网络干部学院的教育培训质量。对学员的考评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发展性原则。必须关注学员发展的要求,使评价过程成为学员主动学习、发展提高的过程;成为能促进学员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

2.全面性原则。既重视学员业务水平的发展,也重视学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提高;既要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又要重视学员的学习过程;还要尊重学员不同的工作岗位、环境和个体差异。

3.多元性原则。评价主体要多元化,突出学员学习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学院和学员、学员工作单位共同参与、多向沟通的评价机制;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以学员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标准。

4.可行性原则。既要体现评价目标的共性要求,又要考虑到学员不同工作岗位、环境和条件的差异,探索利于学员自评和他评的评价方法。

四、干部网络教育培训评估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关于干部教育培训评估方面的研究已比较深入和全面,但对基于网络的干部教育培训评估的研究却相对缺乏。随着干部在线学习的广泛开展,有必要对干部网络教育培训评估体系的建构进行专门研究。我们认为,干部网络教育培训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评估

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目标明确,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多元化信息交互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支持服务;培训的管理和监控措施健全;保证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等的开放;培训作用与效果显著。评估的观测点包括:基础设施的功能完善与应用;培训工作从规划到实施情况分析、完善和经验推广;培训管理模式的确立;培训质量保证措施的建立和质量及效果的核查;培训对党员干部的实际促进作用。

(二)学习管理的评估

对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学习管理的评估是重点。学习管理可概述为: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依据教育规律,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适应自主学习方式、提供多功能学习支持服务、对学习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的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要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实施方案并追踪实施效果。学习管理评估的观测点包括: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管理保障;教学条件保障;学员的评价。

(三)网站的建设与运行评估

网站的建设与运行评估的观测点包括:

1.安全性:网站链接无错误,数据存储、运行环境安全可靠;

2.稳定性:网站运行稳定,能够确保一定规模干部在线学习,具有一定规模的承载能力;

3.兼容性:网站能够满足目前的网络运行环境和电脑设备配置要求;

4.操作性:平台界面友好,操作便捷。

(四)网站功能评估

网站功能评估是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网站的评估重点之一,一个好的学习培训网站不仅要功能齐全,而且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不断开发和完善网站功能,搭建高效优质的网络学习环境。因此,网站要信息及时,学习、管理、统计等板块和栏目清晰,提供的网站链接准确,融权威性、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评估的观测点包括:全面性———教、学、考、评为一体,功能全面;交互性———突出远程教育的交互特色,实现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研发延续性———能够根据干部教育培训的新需要不断拓展网站功能。

(五)培训课程、课件评估

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以核心课程为重点,以持续更新的方式,建设符合政治性、时效性与科学性、体现最新成果和特色的、开放共享型的学习资源,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实用、优质的培训资源,全面实现干部学习的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评估的观测点包括:课程栏目设置科学、合理,能够突出地方特色;课程教学计划符合上级干部教育培训部门的工作要求;基于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和要求,课件内容符合政治性、时效性与科学性的要求;课件格式符合目前课件资源的普遍格式要求,画面清晰、音质优良;从课件的计划制定到课件制作(采购或征集),再到课件上传、整理,能够按照比较健全的课件管理制度进行。

(六)培训效果评估

干部网络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是评估中的难点,需要设计科学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基本点是党员干部通过系统学习政治理论和相关知识,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有显著提高。评估的观测点包括:党员干部网络学习的过程监控;科学、合理的学习考核机制;学习需求调研;学习效果反馈;学习效果跟踪(单位与社会的评价)。

五、结语

总之,干部网络教育培训作为一种新型的党员干部在职学习培训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单位或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干部网络教育培训质量保证与评估体系,对其进行监督、评估和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干部学习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保证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的健康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作者:魏峰 李爽 单位:青岛广播电视大学

网络教育论文:云架构网络教育论文

1网络教学历史

伴随着ADSL在我国的普及,2003年,网络教学平台开始出现。10多年来,网络教学平台经历了从诞生到发展,再到巅峰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接受知识的再培训和学习。可以说网络平台的运用对于提高我国网民的专业素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网络教学平台从最早的基于ASP技术实现过渡到基于WEB2.0技术、再发展到WEB3.0技术。而在2012年,美国率先开始应用云计算进行网络教学。从此拉开了基于云技术网络教学的大幕。此后,国际网络巨头谷歌也在我国开始成立基于云计算学术研讨的项目,中国的教育界从此正式开始接触云技术环境下的网络教育。

2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

虽然很多地方都将云技术应用在各种网络平台中,但是目前高校采用云技术网络教学平台还相当有限。在很多地方的调研中可以看到:云服务教学平台需要进行客户身份识别的手段还不完善;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客户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及课堂评价不高的问题在云平台环境下依然存在。不过相比这些,传统的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

2.1网络教学缺乏互动性

目前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中普遍存在教和学的互动性较差的问题。这一问题无论是在MIT、OCW这种国内教学质量很好的精品课程中,还是在大众教学平台中都存在。传统网络教学普遍的教学模式是采用文稿演讲以及课堂视频的方式向学习者进行知识性的灌输,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信息的单向输出,学习者无法将问题与教师进行同步。另外众多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也不统一,而传统网络教学平台无法满足学习者学习方式多样性的要求。

2.2对学习者的学习评价缺乏客观性

目前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置和实施过程还不能科学地对学习者的学习质量进行评测。通常来说,对学习者的测试包括正式测试、非正式测试、选择性测试。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网速和硬件的关系,大部分教学者很难观察到学习者真实的学习状况,也无法观察到学习者是否独立完成了课后测试。

2.3学习方式缺乏灵活性

随着我国移动网络的大力发展,各地的3G网络已日渐普及,这给学习者带来了随时登陆上网进行在线学习的机会。学习者可以利用移动上网终端进行学习,例如在上班、上学的路上。但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无法支持移动终端的网络教学。

3基于云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云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是利用现成的高校开放课程平台,创建一套以学习者为核心的互动网络教学平台,并利用云技术实现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移动上网设备进行课程学习。在平台开发的过程中,该文以最终实践为目的,以实际应用为导向,该平台能够实现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公共课教学以及就业辅导教学等。该系统是一个基于云服务的开放性的教学资源平台,使用者不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可以登录平台进行完全开放式教学。该平台能够同时超过2万名用户浏览,超过1000人同时进行学习的大型综合教学平台。

3.1基于云服务的系统架构

由于在设计中考虑到了云计算的安全性,因此该平台以私有形式的云服务平台来搭建。该平台分成三大层面。首先是实时服务的平台,在实施服务的平台上,用户可以完成教学内容的读取、存储、传输的操作,而且在该平台上可以访问其他互联网站。其次是内容管理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为实施服务的平台进行资源管理、课件设置等服务,主要为内容管理平台提供服务。最后是终端用户层,功能是连接不同种类的客户端,即通过网络连接终端用户层,再将客户信息递交到内容管理平台,以实现互动教学。实施服务功能模块主要包括:

1)云点播服务。

由于云平台的存储容量非常庞大,理论上可以存储超过1000T容量的教学内容。学习者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层次点击由教学老师制作的学习课件,这些学习课件分类成若干,学习者只需找到自身的学习进度课件即可。

2)云直播服务。

教学者可以事先在云平台直播信息,公开教学课程直播时间表,学习者在指定时间内即可登录平台进行在线直播教学。

3.2实时服务平台

1)互动协作平台。

该平台的操作流程是客户使用终端打开浏览器(最好是IE)即可进行登录。登录后通过网站的各栏目就可以看到教师准备的多种不同格式的教学视频、音频和作业布置。此外,客户在指定时间内还可以在线和教师进行学习互动,可以在线和教师讨论学习上的问题。该平台通过互动协作模块利用多层安全模型用于该平台的数据保护,安全模型通过128位的传输层安全性和256位的高级加密标准加密,此外,还有多种方式的安全策略可供选择。互动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多媒体的共享、高品质视频电话会议、以及在线分组讨论,还具有独特的在线上机功能,该功能相当于QQ模块的远程协助,通过在线上机功能实现用户异地操作远程计算机的要求。不仅如此,互动协作平台还支持在线聊天、多种形式的在线学习测试以及24小时在线小秘书以及新颖的注意力指示器等功能,这些功能让使用者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

2)插播互动。

这种基于云架构的网络教育平台还可以实现插播互动。即在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测试成绩以及评价的浏览、共享以及点评,就跟真实的课堂教学一样,学生做完测试可以马上跟教师沟通讨论,这种功能极大的提高了用户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在线学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插播互动的模块设计,主要由评价系统、互动公告审核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播出控制等模块组成。

4平台关键技术

4.1教学节目单管理

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学节目单的设计是整个设计中的关键一个模块,它和常规的教学平台的音频表、音频表同样都是整个教学平台中的基本要素。教学节目单不仅可以清晰的告知用户整个平台的节目预告,方便用户掌握教学时间,而且还可以利用整个平台的教学搜索引擎方便查询历史教学节目。

4.2协作平台的实现

在整个基于云技术架构的网络教学设计中,协作平台是整个设计中的核心部分,它是一整套跨平台的即时通信方案,是一种基于H.264视频标准以及网络P2P技术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由客户端以及服务器两部分组成。客户端用来实现语音、视频的交互使用;服务器端用于平台的业务层和第三方平台协作控制。该协作平台具有广泛的可扩展性,支持C++、ASP、.Net以及Delpli等语言开发。

4.3版权保护措施

由于国内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很强的同质化现象,因此为了保证本平台的独一性,因此进行了平台视频内容版权的保护措施,即进行了实时干扰以及防盗链设计来保护教学内容的版权,这样就可以避免非注册用户浏览教学视频和相关资料。此外,对于注册用户也进行了一定限制,例如仅可在线观看,不能进行下载,这样就避免了用户下载后用作其他用途。

5系统适用情景

基于云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适用于高校的选修课、讲座、职业培训、考研教学等,同时还可以进行MBA、MPA课程的学习辅导以及高校外语、政治等公共课的学习。通过本网络教学平台的开放式教学,这样用户就可以不再需要通过校内网进行登录操作,而是可以在任何一个有互联网的地方,利用电脑或者移动网络终端都可以进行在线学习。这样对于学生而言,学习途径就变的非常广泛,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多种形式的设备进行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通过该平台随时对学生的问题以及作业进行批阅,在上班路上、时间闲余、家里都可以登录该平台和学生实现互动,同时有效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基于云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还具有很好的模块扩展性,不仅可以适用于高校的教学应用,对于社会教学机构以及网络教学培训同样具有很强的适用性。通过该平台即可实现各种行业的行业培训、考试,还可以作为一种免费的网络教学学习平台资源内建大家较为感兴趣的计算机培训资料、教学等。同时,还可以成为网站嵌入的一部分,成为网站的教学栏目,可以对广大网友在线进行各种类型的直播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吸引网站流量,而且对于网站的社会效应以及社会责任感都有很大的帮助。

6云技架构网络技术平台的意义

6.1成本降低、资源共享

云计算是用一种成本相对低廉的硬件配置进行运行,这对于传统的大型服务器而言,成本降低了4/5,并且作用不仅没有降低,而且资源共享的范围和共享速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6.2提升了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

云计算利用储藏在网络空间的庞大的数据资源,为众多的师生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各种快速访问和使用,这对于提高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7结束语

基于云架构的网络在线教学平台的应用和推广,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网络教学方式。云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效、便捷的维护方式,为节省校园网络维护的人力物力提供了非常好的帮助,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用,也为高校师生的教学互动提供了便捷。不过,云计算作为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在目前的使用过程中,还有着很多局限和不足,这就需要使用者在云计算不断的运用中继续发现问题,以便让开发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升级和完善,以提升性能,从而让云技术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毛宏云 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网络教育论文:青少年与成人网络教育论文

1青少年和成人网络教育差异性比较

1.1学习目的不同

青少年网络教育,狭义而言,是指学校针对青少年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的相关教学活动。广义可以指,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如何正确合理使用网络。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青少年对于网络的趋向性已经无可避免。因此,学校在青少年网络教育承担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人学习专家马克拉斯基(McClusky,1964)指出:“问题是成人学习的自然单位。成人生活中难免有困难问题要处理,‘如何去做’常成为成人面临的两难困境。”因此,成人在选择网络教育必定是以明确的目标作为动力的。青少年网络学习以明确的科目为中心,为了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准备;而成人的网络教育则以解决问题和扩充知识为主要目的,与成人当前的需要密切联系。成人走出校园后,重新选择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充电”和“增值”的社会行为。脱离了学校,家庭在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中的作用,更加重要。青少年由于他本身的幼稚特性,如果没有家庭的引导和监管,大多数青少年是不会清晰地认识到网络使用不当的后果。由于青少年群体社会认知缺乏,心理幼稚,在庞大的网络诱惑面前,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全方位的监管和引导,还没有像成人一样主动涉猎所需的信息,主动去屏蔽负面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青少年网络教育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青少年网络教育还需要全社会的不断努力和引导,全方位培养和引导青少年群体正确使用网络,达到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的目的。

1.2心理动机的不同

心理学家们已经多方证实,成人的学习行为来自强烈的自身需要。引用行为主义心理科学的原话:“个人行为由当下的需要引起,需要是个人行为的原动力。当发现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目标时,人就会把需要转化为动机,动机推动人去行,最终达成目标。”良好的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而网络教育的环境更是如此。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网络教育环境欠佳。首先,老师的网络知识水平低,有的老师的网络储备量,还不如学生。作为青少年网络教育的主动实施者,教师的网络教育水平很重要。只有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合理正确地运用网络学习。其次,用于网络教育的校园网络不完善。丰富健康的校园网络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还能满足学生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是,现在很多学校校园网络不健全,有的甚至还没有校园网络。“只能窥一斑,不能见全貌”,青少年好奇心理使得很多人脱离学校的网络教育,试图通过其他非健康途径来满足其探索心理。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还没有完全成长,因此家长为了敦促其学习,往往会采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而成人的学习则以明确的目标为动力,例如,因为英语水平低下,导致失去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这个事情会直接导致成人进行英语再学习。

1.3运用能力的不同

由于青少年缺乏社会认知、好奇心探索心理极强,以及叛逆和盲目跟风等特点,使得这一群体很容易受到网络暴力、网络色情或者诈骗的侵袭。如果学校网络教育的安全防护系统不健全,根本无法保护学生免于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所以在学校的电脑上安装防护过滤系统,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家长指导不正确,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态度或者机械行为,直接导致青少年将学习的过程看作是一种硬性的任务和机械作业,完全失去了主动性。教育人类学家把教育看作是人类生息的一种手段。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人类社会。由于青少年尚处于成长阶段,因此很难通过家长和社会的指导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年纪和阅历的增长,才能完全成熟。成人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使得学习行为倾向于自我导向。具体表现为不需要他人的催促,成人自己就可以完成学习资源的寻找和筛选,经过漫长的主动学习过程,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成人不得不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教育,通过不断获取知识和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成人可以选择的教育资源多样化,因此,网络教育只是其中较为快速便捷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但也是维持终身学习特点的重要手段,可以不受到场所和地域的限制,不断发现需要,解决需要。在学习型的社会中,网络教育使得学习是终身性的,而非阶段性的。

2针对差异性实施不同的网络教育

2.1注重监管和引导开展青少年网络教育

由于青少年心理和年龄等因素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大力依靠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综合力量,实施“三位一体”的青少年网络教学和监管模式才能帮助和引导未成年人健康和合理地运用网络经进行学习。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社会上各类的黑网吧加强监管和取缔,特别是学校周围专门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非正当营业的网吧。同时,加强舆论的监督和引导,从小树立青少年对于网络的正确认识。同时,积极鼓励研究和开发网络监管先进的电脑软件。一方面可以提高未成年对网络的运用效率,同时,还能对网络上一些负面信息进行检测和拦截。进入21世纪,未成年人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网上一代”,因此国家要积极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不断研究和解决网络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把网络道德教育渗透到网络活动的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当代青少年成为有道德的网络公民。其次,学校应该大力推行和发展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让未成年人在网络运用中,能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组织各类网络负面案例的宣传和报道、开展健康和网络教学成果比拼等青少年心理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多媒体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生动性、趣味性等都是以往任何媒介无法比拟的,这将大大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家长对青少年要加强正确利用网络的教育,同时树立好自身的榜样,建立孩子正确的娱乐观,培养他们的网络学习的良好兴趣。同时,家长也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以便更好地监督指导孩子。比如,经常查看孩子上网记录,掌握孩子上网内容,控制他们的网上花费时间,帮助孩子认识学习和上网的关系。做到了以上基础性的监督和引导,家长要始终把适应、满足、发展青少年对网络的正当的积极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不可以从成年人的角度去武断认识孩子的立场。这样不仅能更有效地防止网络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而且能使他们充分地创造性地利用网络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2强调实用和创新推进成人网络教育

成人网络教育是现代教育重要的成果,也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网络时代来临,21世纪的教育势必也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成人教育的使命也不再是以学历教育为主,而是借助着便捷的网络途径逐步转移到成人继续教育的层面。因此,成人网络教育应该更加注重教育内容的实用和教育理念的创新。首先,观念与时俱进,将网络教育的功能发挥到最大。过去的成人教育往往是以扫盲、文凭和培训等为主要目的。如今的社会变化如此之快,而成人教育越来越走向继续教育的层面,因此,成人网络教育机构从办学定位到课程的制定,都应该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使网络教学内容从实用性、时代性和动态性等方面不断创新,紧跟社会需求脚步。其次,进一步明确成人网络教育的质量目标。成人网络教育是成人走向实践终身教育和终身教育和学习的重要途径。不但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还能处处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人们可以经过青少年网络教育之后,步入成人网络教育,继而走向终身教育。在人生每一个阶段都能提高知识技能水平,与时俱进,增强社会综合竞争力。因此,成人网络教育机构必须配备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要高于80%;在网络教学设计上要涵盖本科、专科、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项目等,保证成人网络学习和教育的教学质量。最后,国家政策给与成人网络教育的支持。近几年,我国政府已经对网络教育建设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未来几年,中央也将对此加大投入资金和人才。只要能够切实落地执行好,一定会对我国成人网络教育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尝试采取股份制形式走联合办学的路子,筹建由教育部控制的国家远程教育传输中心,吸收各方资金,发挥中央和地方以及社会的各方优势。优化资源,提高效率。另外,还需要加强网络基础投入,建立高速的数据传输系统。一方面可以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同时还能为成人学员节省学习时间。网络运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可以在同样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应该给予重视。

作者:冯莉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网络教育论文:Ⅱ型糖尿病网络教育论文

1研究方法

1.1建立网络教育平台

在该院糖尿病专科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根据2013版糖尿病防治指南及糖尿病专家的意见,制定了详细的糖尿病结构化教育的模板,并且将其制作成PPT,网络连环画,教育同伴讲故事。内容包括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危险因素,以及个体化的糖尿病防治指南。

1.2纳入病人

将4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纳入到糖尿病专科管理平台上,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糖尿病调查问卷,问卷主要采用国际通用的糖尿病调查问卷。有3个维度,分别为糖尿病家庭成员对糖尿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糖尿病相关知识。共22道问题,采用赋分值法,满分100分。

1.3糖尿病教育

(1)在开始干预之前,由该院糖尿病专业管理团队组织召开动员大会,每一个家庭至少有一名成员参加,并且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主要讲解该院糖尿病专业管理平台的操作步奏,以及怎样在平台上获取糖尿病专科知识,如何与自己的专科医师联系并在网络平台上解决自己相关的问题。(2)动员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每天只需要花费10~20min的时间打开专业管理的教育平台,学习相关的糖尿病知识,有疑惑或者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与自己的专科医师联系,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留言。

1.4质量控制

由两名该院糖尿病专科护士每天定时给指定的家庭成员发送提醒短信,并且不定时地与其进行互动。沟通其家庭成员糖尿病知识阅览的情况,解决在浏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5统计分析

把试验实施过程中所有收集的资料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整理后的调查数据用配对资料的方差分析在SPSS13.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受试者的满意度

4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都接受了为期4周的糖尿病结构化教育,干预结束后通过问卷对平台的可操作性,知识的全面性,解决问题的及时性,以及自己在阅览平台过程中的获益程度进行调查。除了可操作性满意度小于80%以下外,其余的项目满意度均在85%以上。可能是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网络平台的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2.2对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与干预前相比Ⅱ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对糖尿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均明显提高,糖尿病知识水平较前相比明显提高,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其伴有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Ⅱ型糖尿病的家庭成员由于长期与患者生活在一起,并且使用相同的生活方式,使它们成为发展为Ⅱ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已有充分的证据显示,Ⅱ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管理Ⅱ型糖尿病,不仅要做好患者的管理工作,而且更要做好家族人群的管理工作,早期预防其发展成为Ⅱ型糖尿病。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医院接受专业人员面对面的咨询,怎样做既节省时间又节省精力,还能够得到糖尿病专业人员比较全面的糖尿病教育,是目前全体医疗界以及糖尿病专科管理团队都在努力探索的目标。本论述只是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能否将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用于Ⅱ型糖尿病的管理。

3.1方便、快捷、节省时间

从实验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人们对于这种通过现代化通讯技术建立起来的教育平台非常认可,它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既节省了人们去医院咨询的时间,又节省了医疗成本。并且可以获得比面对面教育更多的知识内容。因为面对面教育,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次只能讲授部分的内容。再加上内容形式多样,能够调动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主动接收知识的积极性。

3.2实现信息共享

通过网络教育平台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员、糖尿病健康管理团队能够通过平台实现上下联动,各级人员能够相互检索、调阅需要的信息,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掌握家族人群健康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体现管理的优越性。

3.3达到理想的效果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以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与干预前相比明显的改善,P<0.05。这说明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同样可达到糖尿病教育的目的,糖尿病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解决糖尿病的教育问题。有显著的证据已经证明,糖尿病教育在降低体重、戒烟、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4结论

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可以给Ⅱ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提供更多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同时又能给糖尿病专业管理团队提供动态变化的信息,随时掌握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在网络平台上还可以实现患者、家庭成员、专业管理团队的互动。使患者的社会支持满足感得到提高。

作者:刘金萍 岳海红 丁红英 王家秀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护理学院 兰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兰州市中医院

网络教育论文: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网络教育论文

一、国际贸易网络教育资源形式

1、电子书籍。

电子书籍与各类纸质版同步,但使用费用要便宜许多,支持PC、触屏手机、平板电脑多种设备在线与离线阅读,如当当网、亚马逊网均有丰富的类似资源。

2、电子期刊。

主要包括电子报纸(如中国贸易报电子版等),电子杂志与期刊(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上的期刊),电子新闻和信息服务三种类型。

3、教育网站。

国家级教学资源网站,如MOOC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各类培训机构开发的教育培训网站,如环球外贸培训网站、百度外贸培训实战班;网络媒体机构开发的网络课程,如网易公开课等。

4、国家部门或行业网站。

如商务部网站、海关总署网站等网站;专门从事网络贸易的企业网站,如阿里巴巴网站、环球资源网等外贸平台,可以直接让学生来操作,这些是非常重要的网络教育资源。

5、各类论坛。

如福步外贸论坛,福布斯外贸论坛、阿里巴巴外贸圈等,这些论坛上的跟帖也是网络教育资源之一。

二、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与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实践

1、教师教学过程与网络教育资源整合

教学中通过网络教育资源将最新政策变化或行业动态信息融入课程;将网络上大量涉及国际贸易工作情景的图片或视频等素材融入教学,将某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学习电子商务运作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利用阿里巴巴的免费外贸平台-速卖通,以组为单位创建免费的网店,可在真实情境下开展店铺装修、产品图片、国外客户联络、对外报价等一系列的实践性教学。

2、学生学习过程与网络教育资源整合

网络多媒体的迅速发展,给学生创设了广阔自由的学习环境。教师在世界大学城上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将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学生可随时随地多次开展各种探究性学习。学生也可根据教师提供的国际贸易部门官网主动登录学习,成为新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学生还可根据教师提供的网络精品课程及学习计划开展自主学习,可以体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如爱课网上与国际贸易精品共享课现共有8门,推荐北京师范大学赵春明教授的《国际贸易》学习理论方面的知识,推荐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陈科鹤教授的《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学习国际贸易操作方面的技能。

3、教学考核测评与网络教育资源整合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测评学生,最重要的已不再是知识的拥有量,而是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因此学生测评学生不能仅凭一次考试成绩定结论,而应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指定一些与国际贸易相关网络教育资源,安排指导性的学习计划,通过网络定期设计相应的检测试题,指定测试时间,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即可快速地反映出来,通过类似的多次的网络测试,结合其学习的态度、学习笔记,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4、交流互动与网络教育资源整合

网络时代,网络成为了一个大课堂,超越了时空、身份、地位的障碍,交流更加顺畅和自由。如学生可以外贸福步论坛上学习外贸同行们的交流跟帖,也可以就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发贴提问,让来自外贸工作一线的人员帮忙解答。教师也可在世界大学城这类公共教育平台上建立自己的网络课程,专门开辟了课程讨论区,教师定期讨论题,学生们在后跟贴自由发表看法与观点,开展讨论。

三、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对高职国际贸易教学的作用

1、教与学的形式更多样化

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后,教师则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翻转课堂教学法用于对于国际贸易中抽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教学;讨论式教学法用于对国际贸易中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体验式教学运用于操作性的技能学习;ISAS教学法则针对一些专题学习。多样化教学形式交叉并用,使理论性强的课程变得生动形象,不再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更高了。

2、拓展了课程教学的时空

整合了网络教育资源后,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学地点不再局限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教学时间也不再只有那课堂上的45分钟,只要有网络连接的地方,随时都可以学习,随处都是课堂。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中,师生可以突破传统的师生身份,充分交流,相互启发与学习,教学相长。

3、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在整合了网络教育资源后,克服了传统教材内容更新慢的缺点,借助网络将最新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发展、动态、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及时融入课程教学,从而使学生能要第一时间接受最新知识的学习与技能,能保持教学的现实性与时代性。

四、结束语

在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当前网络教育资源比较分散,没有部门来统一归口管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被网络上跳出的其他窗口或其他内容干扰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贺映辉 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网络教育论文:现代教育中网络教育论文

一、网络教育的含义

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目前尚无统一定论,主要是指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教育过程中个要素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网络教育强调基于网络进行教育,既包含在局域网(如校园网)上开展的教学,也包含校园以外,经过广域网的远距离网络教育,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受教育者能够自由、灵活、自主的进行学习,是一种教育的新形式。

二、网络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网络教育与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是教与学在物理时空上的分离,运用在现代教育中优势明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了教育教学规模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是网络教育模式发展的基础。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及互联网的接入,大大改变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加工和处理的方式。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多数具有共享性、开放性的特点,其资源的共享是超越时空的,只要是有计算机网络的地方,只要是联网的计算机终端,都属于网络教育的区域;人们不受性别、年龄、职业、职务的限制,只要具备上网条件,都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满足任何人的学习欲望。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办学模式,成为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最适宜的教育形式。同时,互联网的无线接入,大大方便了师生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有效提高了教学规模,降低了教育成本。

(二)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

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时代,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以课本、书籍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有了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教材。在Internet出现之前,学习者只能在有限的区域内借阅或查看数量非常有限的学习资料,而网络教育情况不同,网上信息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网络教育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运用现代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使计算机网络存储、传输丰富多样的远程教育、教学需要的信息资源。它提供开放的教育资源,并将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使学生能方便地获取,教育资源得到无限拓展和增殖。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有利于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的已有资源,随时随地调看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学习者可以在线学习、离线学习,也可以在网上信息、获取信息,自主学习逐步成为可能。

(三)创新了教育教学模式

网络教育在网络空间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教师通过计算机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探讨学习问题,学生可以大胆向教师咨询,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不会担心因回答不了问题而遭遇的尴尬,不会因为教师的差评价而担心被同学伤害学习者的自尊心,可以有效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里隔阂,拉近彼此的心里距离。同时,人们为了实现更多的讨论学习模式还创造出了E-mail、BBS、在线论坛等网上交互方式。网络教学环境的虚拟性、交互性和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自主性,使得网络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网络教育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既可以由教师控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控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来教学,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来查阅知识。网络教学最大的优势是能打破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自由安排学习计划,可以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自由选择教师,在网络上视频名校、名师的网络教学,开拓视野和发散思维。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广泛的学习空间,这是传统教学所远不能及的教学优势。

(四)改革了教育教学材料。

网络教育需要的教学材料已不再是印刷材料,所使用的资源有很大一部分是多媒体素材,和能够在计算机网络上存储、传输、制作、修改、运行并便于下载的网络版多媒体课件。在网络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材的使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多媒体网络课件用直观的具有声像的文字、图表、生动有趣的动画及交互式的界面,用真实的声音和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多角度去影响去刺激学生的感官与学习欲望,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求知兴趣、创新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理论、新观点、新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思考和掌握。网络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还能为学生提供录音、影像等多媒体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信息使用量上,网络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反复使用,也可以使用视频播放教学课件,使教学更加具备时代性的特点,能将抽象的事物再现真实场景,使教学的效果更加形象、生动,将抽象的东西赋予形象化,可以有效地发挥资源优势,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

三、网络教育在现代教育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教育虽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局限性,要使网络教育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网络教育发展的基础,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严重束缚了网络教育的发展,社会上对网络教育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大力促进教师自身教育思想、观念和理论的更新,本着教育的原则,将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目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总结规律和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现代教育实践,树立通过网络教育更好地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质

有人说“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现代化的水平。教师必须更新现代教育理念,尽快熟悉和掌握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并将其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完美地相结合,才可以更好地运用新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才有能力深入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研究和实践,才能胜任信息时代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网络教育也是推动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推动力。

(三)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网络是信息时代的新生事物,大多数学生都爱上网。作为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学生知识面拓宽、能力不断增长的同时,逐渐引入网络教育。充分利用网络对传统教育的辅助功能,让学生学会利用共享的信息与设备,训练自学能力,学会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升华和能力的提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由于网上资源丰富,形形色色的信息部有,对于自律性不强的学生,教师还要加强引导,端正学生对网络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行为控制能力;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情感教育,对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网络学习和生活空间。

(四)提高网络教育资源质量

由于媒体内容是网络教育发展的核心,所以在网络教育中学校要认真分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设置网络教育专业,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开办优势的特色专业,搞好课程建设。在增加专业、增设课程的同时,向国外一些国家学习,加强与社会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各项资源,重视网络教材、网络资源的开发,提高教学软件、媒介的质量。网络教育还可以充分利用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加快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通过网络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传播到四面八方。网络教育的出现使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向以学生为主体发生改变。网络教学模式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现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变化,网络教学在学校中的推广和应用,大大改变了现行的教学观念。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离不开先进的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网络教育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离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距离。我国在未来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网络教育的巨大优势,必将得到更加充分的普及.

作者:罗萍 单位: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网络教育论文:初中科学课程中网络教育论文

一、网络环境有利于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

网络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使教育资源共享和终身教育的原则得以实现。教师依据教材,在共享资源中寻找有利于帮助实现教学目的的资料,使用网络资源中的材料,对本节课的教学环境进行创设;同时,教师还要就教学结构进行优化,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主题性、序列性。例如:在教授《太阳系》一课时,课前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一些有关太阳系的内容;在上课时,可以先请学生将自己所找到的资料或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与同学们分享,随后老师利用多媒体将太阳系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提出相关问题,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使学生进行相互间的交流。接着,老师以“你们想飞向宇宙吗?你们向往神秘的外太空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番吧”将本课内容引出。与此同时,将各种太阳系中的模拟情景展示在学生眼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可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网络资源利用好,能够使模糊变得清晰,将枯燥变得生动,将复杂转为简单,同时将重难点明确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网络环境有利于教师正确的评价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评价的实施理念:“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网络课堂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学校或班级建立学习交流的平台,学生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交流平台中提出来由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回答,或者将自己不同的见解说出来,大家展开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提问与不同见解对学生的学习及思想动态有一个及时正确的了解,从而给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例如,在初二下册中关于《惯性》的一课,在课堂上老师面对的是三四十个学生,只能采用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对个别学生则不可能照顾的十分周到。在解释惯性定义,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不依外界(作用力)条件而改变,它始终伴随物体而存在的时候老师所采用的解释方法可能有的同学并不能及时接受,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无法通过有效地途径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接受状况,无法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评价。在现今的网络教学时代只需要建立一个互动交流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学校的BBS论坛也可以是老师与同学建立的自己的网站,教师要鼓励同学们在这个平台上积极交流沟通,将自己模糊的、不懂的、有不同意见的地方大胆的说出来,由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同时,教师将课堂中讲授的内容上传到论坛或网站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享受享受资源库中资源,资源库对访问者及其访问内容进行记录,有老师统一管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评价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及到访资源库的情况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点拨指导学生使之得到提高。整个教学过程中,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小组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也不再是仅仅面对一个学生的评价,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诊断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优化、优化教学管理、评价学习效果、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等。

三、网络教学的资源共享,有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计算机辅助教学首先改变了几百年来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它以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能替代一些传统教学的手段,而且能达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同的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枯燥的讲述获得一定范围的知识,而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老师讲授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学习共享资源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得到更多的课外拓展,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的需求,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在初二上册《大气层》一课教师课堂教授的内容只是局限于大气层的重要性、大气温度、大气垂直分布特点及规律等一些基础知识,对于应对考试知识量是足够的,但是学生的好奇心往往比较强烈,希望教师多讲一些内容,而教师则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这一欲望。这很可能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天分埋没,而影响学生的一生。同时,在素质教育也要求教师放弃传统教学的填鸭方式,而采取自主探究的研究型学习方式。因此,网络教学的应用与发展正是适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对渴望学习知识的学生来说庞大的网络共享资源是其能够在其中翱翔的知识海洋。同样,教师应组织建立BBS论坛或是建立本学科的专门网站,不仅将课堂知识上传到本论坛或网站,而且建立各种知识链接以拓宽本论坛网站的知识面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兴趣需求;还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知道的知识与同学老师进行分享。在建立学习网站的基础上,将学生分编为不同的小组,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让学生自主预习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或本组的预习成果。通过这种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长足发展。

四、网络教学有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及时反馈

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比,网络学习更加便利、有针对性,并通过与教师的互动,迅速得到学习结果的反馈。例如,在以《电流》为主题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点击进入“主题学习网站”会出现几个学习模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的难度和容量,通过相互提学习网站上的超链接进入有关电流、欧姆定律等相关的网页,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可以在BBS论坛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实践的体会和困惑。接着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相应的随堂测试题,完成随堂测试题后上传,教师通过网上即时批阅并反馈信息,使每位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确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网络教育论文:高职教育中网络教育论文

一、概念界定

学分互认的定义也有多种不同的表述:第一种:学分互认通常是指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学分可在合作学校(机构)之间实现相互认可与换算。它表明合作学校(机构)间的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学习本校的课程来获得相应学分,也可以通过联合办学或协议中的其他院校提供的相关课程来获得所需学分。只要所修课程成绩合格,学生所取得的学分(或课程等)可在合作院校间被认可。第二种:所谓学校(机构)学分互换,是指学生除了学习本校课程之外,还可以学习其他院校的相关课程,所修得学分可以转换作本校学分,同时本校学分也为其他院校所承认。学分的顺利互换可使学生在校与校之间的“身体流动”(即转学)成为可能。根据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它们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还是一致的。所以可以这样定义学分互认: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学分可在合作学校(机构)之间实现相互认可与换算,也即已经获得的由国家统一认可的各级各类学校给予的学分,如何科学地转换为当前学习的学分。学分互认的主要类型:一是大学内部的学分互认,主要是指学生在同一所大学改变入学时的记录,而另外选择其他院系或专业时的学分互认;二是大学之间的学分互认,主要指要进行学分互认的大学通过签订学分互认协议,来相互认定对方的学分;三是地区性学分互认,指在同一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所修习的学分可以相互承认;四是扩充及高等教育间的学分互认,主要指通过认可课程及衔接课程,认可课程由扩充教育机构设计课程,由高等教育机构评定价值而取得高等教育的合适资格,衔接课程由高等教育机构设计课程,而在扩充教育机构实施;五是国际的学分互认:本国学生到其他国家留学,继续学习都需要用到国际的学分互认。欧洲学分互换与累积系统就是国际学分互认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本文所涉及的学校(机构)学分互换的活动范围主要是指高职教育和网络教育间的学分互换,学分互换活动的对象主要是指在读的大学专科阶段的学生。

二、两种教育形式学分互认的可行性

高职教育和网络教育虽然同属大职业教育范畴,但作为不同教育形式,它们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和互补性。首先,共性方面。在培养层次方面,主体均为大专层次;在培养目标上,都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宗旨;在专业设置上,都以社会需求为原则,紧跟产业转型升级,设置社会需求的专业。其次,个性方面。高职教育在教学方式上主要是传统的班级教学基础上的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面授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在学生自主选择性上,学生对课程选择和教材使用没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没有太多的自主决定权;在入学方式上,高职教育的学生都是参加国家统一或自主招生考试达到一定的分数线才能入学。网络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采用面授辅导与自主远程网络学习相结合;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远程教学;在学生自主选择性上,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入学方式上,网络教育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凡有志向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的,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均可以申请入学。再次,互补性方面。高职教育强调专业对应岗位群或技术领域,课程突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学训结合,同时,职业院校具有完善的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实习所需的设施和装备条件完善。网络教育则可利用其学训结合的教学资源以及实践性教学的设施和装备,弥补课程内容偏重知识性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薄弱的不足。网络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数字化通信网,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平台,通过教育资源开发、调度、管理、共享平台开展交互式教学的教育方式,能够使教育资源的利用最优化。高职教育可借鉴其灵活的学习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设施等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延伸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综上分析,高职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个性、共性和互补性,决定了两者可以相互沟通合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同时,这也为两者之间开展学分互认奠定了可行性基础。

三、两种教育形式学分互认的制约性

高职教育与网络教育之间虽然具有学分互认的可行性,但是在当前历史条件下,两者之间的学分互换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一是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不统一。两种教育形式间同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不统一,会出现课程同名不同内容、同名不同课时、同名不同教材;专业毕业学分、总学时差异太大,课程不同名、内容交叉等。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不统一,就使得学习内容、学习量的比较换算,不在统一的标准之下,学校间实现课程比较和学分互认有一定困难。二是学分认定标准不同。国内学分的认定无统一的标准,各院校课程安排不同,学分设置上有差异,进行学分认定时,缺乏统一的学分转换标准体系。学分认定过程中,存在着课程名称不同、课程名称相同但学时学分不同,同一课程包含的实践环节不同,几门课程涵盖某一门课程的相同内容等诸多情况,造成学分认定时的困难。三是教学制度有差异。教学制度的差异导致学生毕业所需的总学分不同。其中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各占比例不同;学生留级、重修、重考、重读手续不同;学生提前毕业或者延缓毕业,所需具备条件不同;学分收费标准不同;学分折算的原则和标准不同。四是教学模式不同。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与网络教育远程自主学习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学分制下的学分认定与换算的复杂程度提高,而学分互换互认制的实施跨越多个学校,更增加了学分互认的难度。五是政策配套不够。学分互认在我国是一项需政府主导并提供相关配套政策的具综合性和复杂性的项目,是对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育观念的冲击。目前,政府层面还没有配套政策和专门机构指导高职教育和网络教育进行学分互认的实施实践。

四、两种教育形式学分互认的原则性

高职教育与网络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既有可行性,也有其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它们之间暂时还不可能进行完全的可以自由获取对方学历文凭的学分互认,而只能是不完全的,局限于部分课程的学分互认。同时,因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不统一,哪些课程可以互认,哪些不可以,就需要制定一定的原则,这是本文要探讨的核心内容。经过研究,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与网络教育之间这种不完全的学分互认必须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同位性原则。所谓同位性,就是学分互认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具有相同的课程地位,比如公共基础课,两种教育形式间,都会设置政治理论课程、素质课程,这些课程的学时学分可能不同,但教学内容一致性较强,可以实现学分互换。二是同质性原则。所谓同质,就是学分互认课程具有相同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相似度高。同质可以保证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在培养目标下符合知识结构或能力结构要求。学生申请用以学分互换的课程,只要在课程内容相似度高,在课程内容相同部分的学分可以互换。三是有效性原则。学分互认通常表现为“课程对课程”,而课程不仅是知识点、技能点的组合,还包含了对于各个知识点、技能点掌握程度的要求。因此,只有学生取得了某一课程的学分,才具备学分互认的条件。四是主体性原则。学分互认以取得某一学校的学历文凭为目的,其学习成果(学分)必须归属于文凭主体院校的专业规则。

五、两种教育形式学分互认的技术路线

1.实施学分互认的学校要签订学分互认协议

学分互认协议是两个学校之间进行学分互认的依据和基础,协议双方允许学生互选课程,明确学分互认的专业、课程,共同制定、执行学分互认的规则。

2.组建专家队伍,研究制定学分互认的相关规则、标准以及管理办法等

学分互认的学校间,通过共同组建专家队伍,制定学分互认的规则,分析专业及课程,采集双方教学计划中相似或相近的教学内容,确定比对要素及互认标准,制定工作流程、管理办法,确定专门受理机构。比对要素一般为课程类别、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文字教材和考核方式,这六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每个要素的互认标准应考虑:一是课程类别,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处地位相当;二是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内容在广度与深度上相同或部分相同;三是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运用专业知识于实践的能力等方面目标指向一致;四是教学实施,教学过程基本吻合;五是文字教材,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基本一致;六是考核方式:考核要求学生识记、理解、应用3个层次的内容、难易程度,命题原则、知识覆盖面等基本一致。学分互认的规则一般为:一是等量互换,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各个要素比对均一致,则这两门课程在两种教育形式之间可以相互替代,采取学分等量互换。二是当量互换,A课程只涵盖了B课程的部分内容,A、B两门课程存在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则可以采取当量互换。在A课程互换B课程学分时,学分须乘以一定的比例系数。A课程与B课程如果部分内容相互重合,但并不存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则可以采取相互当量转换,互换学分均乘以一定的比例系数。(A课程与B课程如果内容完全重合,实质上则成为等量互换,其系数为1)三是打包互换,某种教育形式下的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合并才与另一种教育形式下的一门课程相当,则这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打包后才能互换另一门课程的学分。

3.公布学分互认课程信息

通过专门平台或由老师向学生公布可供选择的学分互认课程,告知学生这些课程的学分互认规则及申请途径和方法。

4.学生提出申请

根据要求填写相关申请表格,报专门机构审批备案,审批备案后方可跨校选课学习。

5.建立学生学习成果档案

学生跨校选择课程后,提供课程资源校要建立该生的学习成绩档案。当学生结束学习取得相应学习成果后,提供课程校要将学生成绩记录单发送到学生的母校,母校负责为学生进行学分认证与转换。

6.确定互认的学习成果

学生修完能够进行学分互认的课程后,根据学分互认规则和标准,以学分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

作者:王国川 单位: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网络教育论文:经济学视角下网络教育论文

一、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传统教育问题分析

传统教育多数是以学校教育的方式出现的,即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传统教育中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是如此,一般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构成,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的讲授和教学演示的辅助,将教学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如果从经济学视角来审视传统教育,我们会发现传统教育存在这样一些局限:

(一)传统教育的资源稀缺性

人类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定要与特定的资源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离开了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无从谈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源之所以宝贵,就是由于其具有稀缺性。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则是无限的。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世界上的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资源无法满足人们需要或希望拥有的一切。由于资源稀缺的特性,社会资源的管理和合理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经济学这个学科所要研究的,恰恰是社会如何管理和合理配置自己的稀缺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在大多数社会中,资源并不是由一个全权的独裁者来配置,而是通过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共同行动来配置的。在众多教学资源中,教学场所、教学设备、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是传统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资源本身的稀缺性决定了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1.教学场所的稀缺性

因为学校必须具备校园、教室、操场、办公场所、宿舍、食堂等一系列场所性条件,所以校舍本身就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没有正常的教学场所或者无法达到正常教学的要求,校舍基本的条件不具备;或者即使具备正常教学场所的学校,由于其本身规模的限制,所容纳的学生人数也是有限的。

2.教学资源的稀缺性

传统教育中的学校教育除了具备基本的场所要求之外,还需要维持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具备充足的教学资源,例如:桌椅板凳、多媒体、教具、水、电、教辅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机构等等,这些都是具有稀缺性的教学资源。

3.教师资源的稀缺性

学校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师,学校的正常教学需要数量上足够和质量上合格的师资力量,但由于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上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的培养数量比社会实际需求量要少,所以,教师资源也是一种稀缺资源。

(二)传统教育的行为成本局限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出的每个选择都是有经济成本的,这个成本就是我们在已经做出一个选择时必然要放弃的其他选择,以及放弃可能拥有其它想要的东西的机会,也就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中包含了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其中,显性成本就是用货币支付的一种显在的支出成本;而隐性成本就是使用某种生产要素但又没有直接用货币支付所消耗的资源成本,例如时间和空间成本。经济学把社会中的人都假设为“理性人”,理性人在作为日常决策的主体时都是充满理智的,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盲从。他们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是理性的。在理性人绝大多数的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目标是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取最大的利益。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而改变的成本,是已经发生且不可收回的支出或者消耗。当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或继续做某一件事时,除了考量该事件对自己是否有利,还要看自己是否曾经已经在该事件上有过投入。由于学习时间和地点、甚至是学习内容的限制,受教者选择在接受传统教育时,必须同时做出放弃掉对其他事情的选择。传统的学校教育意味着人们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去接受教育,同样的,教师也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去传授知识。因此,除去学习费用等货币成本之外,人们还要付出时间成本、跨越地域等众多行为成本,此时基于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如果行为成本过高,则选择接受教育的人数便会相应减少;同时,由于教师的教授知识的行为也要受到行为成本的限制,因此教师只能局限于一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从事教学工作。

二、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网络教育特性分析

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是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是指借助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向受教者传授知识内容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有别于传统教育中需要在校舍安坐于课室的教学模式。我国的网络教育兴起于成人教育,与自学考试、成人高考中的函授、夜大、广播电视大学等共同构成成人教育学历中的教育模式。自1999年以来,教育部已经批准了67所普通高等学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允许上述共68所试点高校在校内开展网络教学工作,即通过现代通信网络,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200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三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联合办学”项目达成合作协议,探索新型的网络教育联合办学模式。2003年9月“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正式启动。教师网联计划是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其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实现全国教师教育网络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2〕从经济学视角来看,相对于传统教育,网络教育具有一些明显的特性。

(一)网络教育有助于弥补教育资源的稀缺性

从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来看,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教育资源的稀缺性。网络教育的这种特性表现在:第一,从教学场所来看,受教者和教授者都不需要在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时间上课,这同时意味着任何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用户都不需要受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却可以正常地接受和学习相关的知识信息。第二,从教学资源来说,网络教育不再需要专设的桌椅板凳、教具等有关于授课所必需的教学设备、设施。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教学所需要的成本,相对节约了一部分教学资源。第三,从教师资源来分析,一方面,受教者能够通过网络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教师资源的授课,另一方面,是针对教授者而言的,在开放的网络教育平台上,他们能够面对更多的学生,其中不乏大量的外籍学生。因而,在借助现有的网络交互平台的前提下,教授更多的学生不但利于教授者吸收更多元、更高效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也有益于国际文化之间的良性交流。

(二)网络教育有助于降低教育活动的行为成本

网络教育摒弃了传统的以学校为学习单位的教学模式,把受教者从固定的教学地点和规定的上课时间转移到灵活、机动的网络教育中。让受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自由支配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使教育双方跨区域移动,减少了时间和空间所带来的隐性成本。在内容的选择上,网络资源容纳量相对较大,信息更新的速度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这就决定了网络教育能够使受教者接触到的知识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以及相关外延的知识,网络教育为受教者能够获取更为有兴趣的知识信息开辟了新的路径,更丰富、更详细的知识内容被提供出来供受教者进行自主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受教者的知识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购买知识信息所需要的显性(货币)成本。从节约时间成本和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的角度来说,网络教育所提供的资源没有限制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受教者可以对网络教育的内容进行反复学习,也可以随时中断和恢复学习进度。此时,受教者的选择不必因为过多的限制条件而增加学习所带来的沉没成本,这有利于受教者自由支配时间,有效节约时间成本,有效减少受教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沉没成本。

(三)网络教育自身的局限性

应该看到,网络教育也有一些自身的局限,主要表现在:第一,现存的网络教育和受教者都没有更好地利用网络优势。网络资源丰富却冗杂,如何高效地利用网络,如何从中筛选出对受教者自身有用的资源,这些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网络其自身所具备的交互性、自主性等优势在网络教育领域并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受教者依旧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而对于受教者本身而言,其自身也缺乏网络学习、获取自身所需资源的能力。网络资源十分丰富,但如何使用有效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第二,反馈信息不及时。受教者在对所获取的知识信息抱有疑问时,无法及时地通过询问教授者来达到答疑解惑的目的。同样的,教授者也无法在课堂上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无法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来随时变更教学内容。第三,教育理论与网络技术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网络教育要求教学内容、教师能力与受教者的需求相匹配。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教育理论与网络技术开发与应用得不到更好融合。比如,从事网络技术开发的专业人员很难从教育理论的角度出发,没有互相及时进行信息的有效沟通,造成教育理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网络技术开发出来的程序之间无法形成统一。第四,缺乏监督管理网络教学质量的体系。网络视野相对开放,网络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受教者缺乏辨识的能力,而网络教育又缺乏一定监管体系。第五,一些课程难以通过网络教育达到教学目的。比如以增强身体素质为目标的体育课和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的实验课等,这些课程都需要学生切身体验式的学习,这是在网络教育中无法进行的学习。这些局限的克服,则需要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整合。在教育整体环境中需要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并存,取其优势,更优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三、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整合问题

网络教育虽然兴起于成人教育,但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简单地利用网络教育来辅助传统教育,而是要把二者进行高效整合,这样就能把教育资源变得可复制、可共享,把教育功能变得多元化、宽领域。我们要把网络教育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教育阶段全面展开并广泛应用,使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有益于受教者和教育本身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不同层级的教育分析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整合问题。

(一)初等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整合问题

初等教育是最为基础的教育阶段,也是打下文化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多数国家都把初等教育阶段设定为实施义务教育或普及教育的目标。所以在这一阶段中,受教者接受信息知识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网络教育可以弥补优质教师分布不均的问题,把优质的教学资源引入校园,让学生能够接触了解到更全面更完善的知识体系,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等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整合问题

中等教育又可以分为中等普通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普通中学承担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生以及为国家建设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而中等专业教育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员的任务。除了需要具备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以外,中等教育还处在受教者树立三观和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对此,网络教育能够以更为多样化、多视角的教育方式来指导中等教育的受教者,对其身心健康成长都是极为有利的。

(三)高等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整合问题

高等教育在与网络教育的整合方面,独具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整合就是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高校基本具备良好的网络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在高校推行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整合的教育模式可能更具备可行性和一定的优势。高校教师具有一定的公信力。网络教育资源固然充足,但知识信息更新快、数量大,这对于希望从网络中获取知识的群体来说,如何快速筛选有效、可靠的信息并没有那么容易。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高校资源结合,既能保证师资的公信力,又能保证知识来源的相对可靠。把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可能性降至最低,确保信息获取的源头可靠性。高校拥有着最全面、最集中、最先进的教育资源。但教育资源又具有无法避免的稀缺性,所以,在保证同样质量的教育成果的前提下,如何消耗最少的教育资源,或是在消耗同样的教育资源的前提下,能尽可能地取得最大的教育成果就成了一个难题。传统教育中高校入学门槛较高,不但要求学习者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一定的知识储备量,还要求受教育者的先前学历需要达到入学标准。网络教育不受先前学历的限制,让任何受众都有机会接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信息。把高校教师的授课进行录制,共享为网络教育的公共资源,提高了高校教师资源的利用效率,也节约了教师的时间成本,把教育过程变得可以复制。高校中的优质师资力量培养起来是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把高校优质的师资力量利用起来,把有限的师资力量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就能解决优质师资的稀缺。在这里,我们以美国的“Coursera”网站为例。Coursera网站是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其宗旨是同世界顶尖的大学合作,在线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其包括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全球众多高等学府,北大、清华等众多亚洲名校也被囊括其中。与此同时,在2013年初,Coursera宣布给按时完成课程并成绩合格的学生提供收费的课程资格认证。2013年10月,Coursera进驻中国,设立中文版网页https://www.coursera.org/。在Coursera逾500万的学习者中,中国用户的比例正在迅速上升。开设公开课项目旨在加速信息流动,使得国外、国内优质公开课走入中国互联网的趋势规模化、系统化。对于受教者来说,也增加了一个自我学习的途径和选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网络教育不再局限于成人教育的概念范畴内,开始向宽领域、多视角、多层面及多元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教育资源被有偿或无偿地上传至互联网,共享给全球的受众群体。同时,受教者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体系,还包括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和团队集体协作的学习。而在网络教育中,由于受教者独处在网络环境中,面对的二维空间难以提供学习人文精神的氛围和条件,所以,在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中寻求一种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孙一粟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网络教育论文:慢性肝病患者网络教育论文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肝病中心接受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男84例,女36例,年龄(56±22.9)岁,病程(50.9±20.0)月。文化程度:大学14例,中学60例,小学32例,文盲14例。随机分为采用网络教育的试验组(60例)和常规医务人员宣教的对照组(6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方法

(一)分组

对照组按随机传统健康教育方法。除做好入院宣教、出院健康指导,并在社区开展医疗护理服务及充实疾病康复知识。试验组利用网上资源建立“慢性肝病”专题学习网站”,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制作成本低,速度快,更改灵活,受大众关注度高、范围广、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积极开展慢性肝病的教育。

(二)评价

(1)慢性肝病患者教育依从性调查问卷表,采用自行设计的依从性问卷调查表,该问卷经过肝病诊疗中心的专家指导和认可,调查内容为定期复查、药物治疗、规律运动、戒酒督导、饮食控制等10项指标。(2)慢性肝病患者检查、药物治疗费用调查表。用于记录慢性肝病药物治疗的药物种类和费用。所有数据均为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3年的费用累计。

二、讨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HBV感染者1亿多人,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0万人。中国现有的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80%以上都是由乙型肝炎发展而来。专家提出,“预防”不限于感染之前,也须贯彻到感染后不同的疾病阶段,防治得当仍能保健康。慢性肝病患者所处的不同阶段都要有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HBV携带者应长期观察、定期随访、按时复查,注意病变进展;乙肝肝类患者应及时予治疗,防止病变向肝硬化发展,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应定期全面复查。因此利用网络广泛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慢性肝病医疗康复知识可增加患者的肝病相关知识,改变其生活方式,对有效控制肝病和降低并发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网络开展疾病宣传教育与传统媒体相比有明显优势:网络不仅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它还涉及面大,内容广,作用之大使报纸、广播和电视不得不刮目相看。网络既汲取了前三大媒体的优势,又弥补了其中的不足。网络上设有文字、图片、还有视频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从而使更多的人愿意去看,使有关肝病各种信息更广泛更直观得呈现在人们面前,这样关注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有利于肝病知识的宣传工作。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由于遵医嘱定期检查,因此检查费用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费用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由于接受检查次数减少,医患双方对其疾病均缺乏沟通和了解,使病情得不到调整和控制,经过2-6年,各种并发症相继发生,所以,其并发症和住院的次数及费用明显增加,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依从性一词,在卫生保健领域,有研究将依从性(compliance)定义为一个人的行为与医疗、指导的一致程度,这些行为包括服药、进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2]。对肝病患者来讲,依从性对肝病的控制有着很大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揭示了网络教育依从程度与医疗费用的相关性。因此,提高慢性肝病患者网络教育依从性是本研究所引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作者:柏利 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钢医院内四科

网络教育论文:传统教育中网络教育论文

一、网络教育的定义

网络教育是我国网络技术发展的成果,是将现代的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网络教育的招生没有学历和年龄的限制,因此能够为更多想获得学历提升的人以进修的机会。截止到今年,我国共成立了68所网络远程试点高校,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考生可以通过“高校网络教育阳光招生平台”,“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等教育部承认的网站查询各高校招生简章,从而制定自己的报考计划。在这些专业和正规的网站上,有意向的考生可以查找关于:入学条件、学习形式、修业年限、学历证书、注册信息、收费标准等政策。我国的网络教育包括:幼儿网络教育、中小学网络教育、高等网络教育、企业E—learning等内容。我国的网络教育采取各高校自主招生、自主命题的形式,高校根据自己的招生计划和培养计划制定招生简章,并且在高校的网站和网络教育网站上进行公布。我国的网络教育以水平考试为基准,主要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因此考生只要符合了相关的入学标准,满足了基本的学习条件,取得入学的资格并不难,很多高校采取的是“宽进严出”的策略。

二、网络教育的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个环节,我国学者对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都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我国的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对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进行研究,一是侧重对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二是对关注二者的整合、互补。在差异性分析方面,田溪、邓凡(2009)的《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研究》一文通过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方式、教育观点上的比较,得出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特点,以及这两种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处,他们认为网络教育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形式的,二者是共存并且相互促进的关系。庞天祥(2007)《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是对立还是统一》运用了教育学的基本思想,从实施方式的角度对二者的差异进行了讨论,并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的是互补性,二者在各自的方向上逐步靠近并且统一。朱书强、刘明祥(2001)的《共存与互补: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中指出:网络教育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和教学的方式,网络教育以其优越性,对传统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冲击,他们对网络教育将使学校、图书馆、书籍成为历史这个观点进行了驳斥,但同时也指出了网络教育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与其他学者一样,朱书强等学者也认为在当前的国情下,网路教育是不能取代传统教育的,但是可以对传统教育产生一个很好的促进和补充的作用。在这个观点的贯彻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将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刘胜强(2005)《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互动与共存》中指出,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其文从网络教育的特点,传统教育的优势以及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互补和共存发展等方面加以阐释,指出了二者都有优势和不足,不能够相互取代,应该彼此相互补充以达成和谐的发展与进步。倪政林(2012)《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一文在阐明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策略之后又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二者的优势互补是可行有效的策略。杨建军;杨改学(2005)《保证质量,实现网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文首先肯定了网络教育的作用和功能,网络教育具有使优秀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共享,在新技术的辅助下扩大教育范围,适应了教育大众化和教育终身化的需求,因此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指出了生源质量、教育质量、学习标准、评价标准在网络教育中是四个重要的指标。应该时刻受到重视。程艳林(2004)《网络教育的利弊分析及对策探讨》一文从网络教育的概念、特点、本质等基础性的信息角度出发,对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进行了分析,二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的时空性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该文对两种教育方式的利弊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认为网络教育能促使教育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实现创造性的学习。洪彬彬(2002)《展望网络教育》一文对网络教育会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这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网络教育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性,网络教育要与传统教育相融合,从而实现虚拟学校与现实学校的一体化发展。总结起来,学者对于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即二者有各自的优缺点,并且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将网络教育的优点应用于传统教育,是传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网络教育发展的立足点。网络教育的互动性、自动性、个性化、开放性等特点都是超越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教育层次、教育对象、教学领域和教学目的上各有分工,在网络时代,更应该把握好网络教育的主动权,让网络教育成为发展传统教育的重要渠道。

三、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存在差别

网路教育提倡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采取自学性的方式,自动自觉的接受新知识,因为网络教育的课程存在于服务器中,这就需要考生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制定学习计划,定期的进行自我测评等,通过学生的自学加强构建知识的能力。而传统教育是以教师教授的方式进行辅导,无论从学习计划到学习内容都是由教师进行安排,这就减少了学生学习时的自主性,从这一角度看,传统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得学生对学校和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网络教育提倡采用网络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手段,网络课程的内容是及其丰富的,网络平台中的多媒体信息都可以被学生所利用,例如:文本、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实时的交流与互动等都是网络教育中所独有的。这些优点是网络技术所赋予的,现今的传统教育中也借鉴了网络教育的这一优越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包括录音、视频、电影、电视剧、网络评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教育,开启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起枯燥单一的“课本教育”,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教育依托于网络数据库为基础,对每个学员的个人信息资料、个性提点、学习流程、薄弱环节、阶段状况等信息都能进行实时记录与跟进,同时系统能够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制定目标和计划,指导学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这些繁琐的工作由计算机来完成,无疑省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传统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记录工作、学习特点、薄弱环节和学习阶段等信息的记录工作全部是由教师完成,这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不利于教师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工作。

四、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别

网络教育采取的是试听、距离、交流三个平面相结合的方式,虽然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师生是分离的,但是视听效果和实时交流弥补了这个缺陷,网络教育利用视频会议进行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在各个终端上课的学生,而同时在各个终端上课的同学也可以在视频里看见教师的形象,教师上课所呈现的文本、音频和完整的授课流程,教师可以与学生随时进行交流和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见,网络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模仿中而改进的,传统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面对面的讲授传授知识,但是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受到人数的限制,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既有试听结合的良好效果,又能达到现场交互的良好效果,并且在时间和地点上都没有限制,与传统教育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传统教育自形成以来,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教学方式,首先,传统教育以班级授课为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集中在一起的,教学过程的实施需要一定面积的教学场地即学校、教室、课桌、实验室、教学器具、器材等,大部分学校采取全日制的教学形式,因此要有相应的后勤服务,学校应该配备相关的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其次,传统教育的班级在师资配备上是统一的,也就是说某一部分特定的班级是由特定的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学生在年龄上相仿,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甚至智力发展水平上都不相上下,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小,缺乏对于学生个性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三是教学工作由教师进行主导,由教师制定教学计划、衡量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考试是评价学生发展水平的重要且几乎唯一的标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教育确实有着一定的优越性,在我国,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的年龄基本上是在6岁到21岁之间,在这个期间,学生们通过传统教育完成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级中学的九年义务教育,一部分学生继续进行了4年或者5年的大学本科教育。可以看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仅需要基础知识的学习,也需要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一阶段的传统教育使得他们认识了世界,认知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相对封闭的学校环境中,学生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学习集中且效果更好。通过与班级同学的接触,初步的培养了自己的集体意识,养成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着最强的接受和吸收的能力,对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信息能够进行由易到难的有层次的掌握和理解,总结来讲,传统教育更加适合思想意识都尚未成熟的6岁———21岁人群。因此,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育对象是不同的,传统教育主要面向青少年、具有相仿的年龄与知识积累,而网络教育的受众在年龄和知识积累上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要求网络教育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变通性,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传统学校教育多以“应试”为目的,网络教育除了对基础知识的加强,由于选择这种教育方式的受众往往目的性比较强,且具有自主自动的特点,因此会更加自觉的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最后,传统的学校教育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即在有限的学制能完成全部的学习计划,并且通过了相应的考核,就能够获得学历证书,而远程教育在获取了学历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关注如何将所学转化为专业的技能,所学的内容能否快速的应用到实践中来。因此远程教育往往是结合社会所需制定学习内容和计划。

五、结语

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校园教育虽然在方式、方法、理念上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但是从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初衷来看是相同的,从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做着不同领域的努力,网络作为一种技术影响着教育的过程,也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着人们的关联性,网络教育对传统的师生观带来了变革性的启示,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概念,师生关系在网络教育中更加自由和民主,二者也成为了亦师亦友,相互汲取的关系。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远程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历史阶段,远程教育是适应我国的国情的,在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我国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被人们重视并且应用起来,从而铸造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辉煌一页。

作者:肖贺飞 单位:吉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论文:校园教学中数字电视网络教育论文

一、校园数字电视网络概述

数字校园电视网络是通过校园局域网络和校园闭路电视等方式传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在线视频、在线通话、即时文字图片消息的形式与校园电视台的网络平台进行实时沟通,把校园新闻、校内各类活动、校园生活、教学实践多媒体课件、科研活动等等制作成为共享资源,用网络进行传播的集成系统。

二、当前我国校园数字电视网络存在着的问题

(一)营运数字电视网络的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不够过硬

目前各大高校中的数字电视网络的大多都不设置专职人员,而是以学生兼职的方式来运营,电视网络的正常运转依赖学生群体也是校园电视网络的一个很大特点。从各个角度讲,吸收学生参与都是应该的、必须的。但是由于学生在知识、阅历、经验、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相对不足,不能使新闻的质和量得到有效保证。特别是学生的流动性,使媒体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二)校园数字电视网络存在着硬件设施跟不上科技发展步伐的困境

校园电视的优势在于视觉感染力强,易留下深刻印象,但很多学校是每周播出一次节目,时效性比较差。许多高校的校园电视台硬件和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一些高校的教室、学生宿舍没有电视设施。电视台受到资金投入限制,导致设备不完善,诺大的演播室可用设备少得可怜,而且由于设备趋于老化,更新换代慢,经常导致节目制作的仓促,影响了节目的质量和实效性。有的高校采用校园网络的方式播放校园数字电视节目,但是园囿于网络速度等问题,很多学生并不能收看到节目。还有的高校虽然有一套数字电视采集的设备,但是年老不经修,已经不能实现快速采播节目的能力,或者是有些高校采用的是线性编辑系统,而不是快速采集新闻的非编系统,采集回来的新闻事件不能很快地传达出去。

(三)校园数字电视网络播放的节目过于单一,内容不丰富

目前大多数的校园数字电视网络播放的大都是学校各大会议,传达某些政策及会议的精神之类的内容,对学生日常生活、教学实践、校园新闻等关注度不够,脱离教学科研、学生生活的实际,缺少来自基层学生的内容。还有些高校尽管学生采写了校内新闻,但是普通学生却不能很方便地查看到最近的新闻。有的高校校园网络电视纯粹就是一个国内各大媒体的转播台,就是播放其他媒体的新闻来充版面。播放的内容单一不能很好地反应校园生活、校园新闻、学生生活、日常教学等情况。

三、完善校园数字电视网络运营更好地服务校园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将校园数字电视网络运用于日常教学中来

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利用校园数字电视网络走向课堂教学的模式,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科教学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更是创立了一种立体的、全方位的教书育人的新天地。

(二)改进校园数字电视网络的硬件设施,对校园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校园网络的传输质量

针对校园网络技术、设备等存在的各种问题,出现的网络速度较慢不能较快实施网络教学出现的困境,需要不断完善校园网络技术,对校园网络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校园网络系统。采用三层C/S与Browse/Server相互结合的网络架构:采取直播现场的直播工作站作为第一层,主要是用于音视频及电子信息的采集;服务器集群作为第二层,主要是用于音视频信息与电子文档信息的同步;第三层是用户层,主要是用于学生、教师浏览。三层分工合作,将网络平台建设得更合乎校园的实际情况。同时,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校园电视对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校中心工作和对外宣传扩大学校影响力的重要性,统筹协调,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加大对校园电视建设的投入力度,为校园数字电视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保障。在每个教室配置一台电视,让教学实践中能随时随地享受到数字电视带来的丰富信息与资源;在每个饭堂配置几台电视,在转播国内各大媒体的电视节目的同时,播放校园内的新闻,让学生能在休闲时间也感知到校园内发生的新闻;在学校网络中连接校园数字电视的内容,通过网络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可以观看的校园电视节目。

(三)丰富校园数字电视节目的播放内容

通过对校园内发生的新闻、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教学科研、教学实践的采访;通过对先进的大学生典型事迹的报道,比如身残志坚的生活强者、志愿服务边疆的优秀毕业生、在大学生科技创业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楷模等进行宣传报道,将他们的事迹制作成专题片,来影响和鞭策其他学生;通过盲目消费、破坏环境、虚度光阴等不良现象适度曝光,发挥校园电视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使学生加强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尽量减少类似行为的发生。同时,还通过对《新闻联播》、《新闻三十分》、《焦点访谈》等栏目的转播让大学生及时了解国情,了解国际、国内的政治局势,引导他们关注社会人生,形成是非观念,提升评价能力。校园电视的教育作用与教师课堂教育的作用有很大差异。校园电视通过对信息的选择与编排,进行客观的分析,形成正面信息传递给接受者,并对其进行教育,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四)加强与当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合作

校园数字电视网络采取与当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合作的方式,采取积极走出去的战略,通过校园网络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一起搭建的平台,将利用有线数字电视具有交互性、节目内容丰富等的特点,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资源、教学资料、数据及丰富的各类素材,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合作,还可以将学校的各种新闻信息机各类教学材料等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传输出去,达到互助合作共赢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合理利用校园数字电视网络,采用现代教育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电视资源进行整合,从教育专题、教育内容、科研内容,制作出板块性、系列性的多媒体电视教育资源,可以为日常教学活动提供丰富在资源与信息,让教育更加有实效,更加紧跟时代步伐,学生能更快地接触到日新月异的新知识。

网络教育论文:我国青少年网络教育论文

一、青少年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青少年自身因素

1、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

青少年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得到满足。网络的便捷性、内容丰富性,正好迎合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理需求。同时,网络上有很多色情的内容,网络群体的匿名及缺乏统一性,削弱了社会规范及约束,也促进了网上无拘无束的色情活动。许多青少年不会利用合理的渠道获得科学的性知识,而是在黄色网站上寻找感官刺激,满足性的欲望,但因缺少抵制诱惑和分辨能力,在黄色网络中不可自拔。

2、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沟通和交友心理

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相对的“心理断乳期”,他们渴望摆脱父母和家庭转而向家庭外寻找情感的寄托,有时他们甚至认为父母的关爱已经成为一种羁绊。他们有心事喜欢向朋友倾诉,而伴随着计划生育的普及,独生子女们都难以找到现实中的同龄人作为沟通和交流的对象。而网络这一虚拟世界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课余时间三五成群对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津津乐道,眉飞色舞,如若不谈网络、不懂网络,则会让人觉得不合群,显得落伍,为了合群必须上网。

3、青少年具有强烈的“观众效应”心理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生理正迅速发育,他们会很留意自己的外表,注意别人的评价,潜意识里会觉得别人都在关注自己,进而渴望表现自我、乐于被人赞赏甚至崇拜。这种心理就是“观众效应”思维模式。同时,青少年时期叛逆心理也表现得最为强烈,他们会与父母、老师等发生较多的对抗行为。网络成为了青少年展现自我的平台,充分满足了对自我的认定和因为叛逆而带来的快乐体验,使青少年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4、青少年具有潜在的逃避心理

由于受教育观念的影响,现在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所关注更多是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并把它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必然造成一些后进生,总是受到学校和家长的责备,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即使是优秀的学生,面对家长的高期盼,也会产生压力。同时,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还会遇到各种冲突,如与恋人分手、与朋友吵架、遇见其他困境等,这些压力都会使他们产生一种逃避心理,而沉迷于轻松无压的网络世界。

(二)外部因素

1、政府对网络监管的力度还不够大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1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这几年,我国已经建立了网络管理法律的初步框架。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了对网络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对网上行为的规范和保护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和实际的网络问题相比,这些法规还存在覆盖不全,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还没有出台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的专项法规,对青少年网络法制教育的力度还不够大。

1.2行政管理还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模式

目前,网吧管理主要由文化、工商、公安、通信管理四部门协同进行,部门的执法权限出现了交叉重叠,对最为重要的业务管理—网吧的服务对象及经营时间的监管,各部门缺少统一有效的合作协调模式,造成对黑网吧的打击不力,违规经营的黑网吧屡禁不止。虽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对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有明确规定,但从现实情况看,大量的未成年人正是在网吧染上网瘾而不能自拔的。

1.3文化稽查力量薄弱

黑网吧隐蔽性强,大多隐蔽在居民楼中、城乡结合部、都市村庄或农村庭院中,检查难度大。他们“关门”营业,以接纳未成年人为主。这些以家庭式经营为主的黑网吧通常大门紧锁,经营者通过锁孔看到熟悉孩子的面孔才开门。所以检查人员很难进入,非常难查,有时网吧业主听到风声便把机器藏起来或挪作他用以逃避检查。政府部门虽然也对黑网吧进行查封和清理,进行集中的整顿和打击,但清理整顿不久又会死灰复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政府执法部门和人员,与黑网吧暗中勾结、串通一气,把黑网吧当成本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的“财源”,甘愿充当保护伞。出现了风声紧、上级查得严的时候,黑网吧就销声匿迹了,查也查不出来;风声松、上级查得不严的时候,黑网吧又悄悄登场,逐步兴旺起来。

2、学校的传统教育方式跟不上时展

传统的德育工作是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教育者对教育环境、内容、手段、效果等起到控制作用,德育效果由教育者随时监控。学生对外界的接触,除了自己极其有限的生活环境,就是受到严格控制的极其有限的媒体。学校只对学生进行所谓的正面教育,负面的东西,只要老师不说,学生也就不得而知。虽然明知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巨大落差,但至少学生在学校期间还是单纯而可爱的,学校也聊以自慰,并没有及时跟上时展。但随着全方位开放的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封闭的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提出挑战。

2.1网络打破了信息垄断,使传统教育受到挑战

目前学校还广泛采用“面对面”教育形式,这在信息相对封闭的时代,学校、教师和德育工作者是教育主体,掌握着信息的主导权,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主要通过教育主体的引导,教育内容容易被教育对象所接受。但在以互动性、开放性、快捷性、多元性为基本特征的网络时代,教育对象平等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容量大、渠道广,有时教师没有知道的事情,学生已经先知道了,德育工作的说理性在应对这些问题上,有时变得苍白无力。

2.2网络空间拓宽了思维空间,对传统的教育方法形成强烈冲击

随着青少年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强,更加青睐于交流式、谈心式等教育方法,在平等交流中求得思想共鸣和道理认同。传统的德育工作仍然是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以说教、灌输和强迫执行为主,缺少灵活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不能很好地将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密切结合。

2.3网络提供了多元的价值取向,对正面的理论灌输带来挑战

网络就像一条未被过滤的河流,良莠并存。青少年在尽情享受网络带给他们充足信息资源的同时,大量的文化垃圾也在吞噬着青少年的思想阵地,一些“黄、赌、毒”等有害信息和电子出版物防不胜防,聊天室里尽情宣泄低俗的情感,游戏软件让人在虚拟世界里流连忘返,电子信箱传递的有害信息,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拉拢诱惑青少年,等等。面对这种现实,传统的德育工作如何把握主动、积极应对,真正把握青少年价值观念形成的主导权,实施正面疏导,带来严峻挑战。

3、家庭对子女教育缺乏感情沟通

3.1独生子女缺少固定玩伴,导致青少年选择网上娱乐

当前青少年中大多是80后独生子女。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特别是在城市中,很少有家庭有两个以上孩子。只有一个孩子在家中,那么要么自娱自乐要么出去找伙伴玩,但是出去找伙伴玩也不是经常能找到的。现代生活中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青少年在现实中找到比较固定的玩伴不是那么容易。而网络则为参与个体不必面对面、不必相识而共同娱乐创造了条件。再加上电脑渐渐普及,电脑网络方面的知识也不断普及,至少在城市中的中小学已经开始普及计算机课程。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很容易就会选择网上娱乐。

3.2家长期望值高、青少年多重压力不堪重负

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释放情感网络游戏互动,为青少年释放情感和心理压力,实现成功扮演社会角色提供重要舞台。在网络游戏中,青少年在网络游戏提供的近乎完美的虚拟世界中,当从现实的疲惫中走进另一个虚拟、刺激的战斗场景时,往往会变得异常兴奋和激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体验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快感,通过角色转移和身份转嫁等来获得自我身份认同和心理满足,收获和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刺激以宣泄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郁闷、暴躁等情感和心理压力。即使失败了,也可以重新再来,直至成功,而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成功的概率是远远高于现实生活中的。

3.3家长计算机水平不高,导致对孩子上网缺乏指导和帮助

青少年的家长处于中年时期,大多数人在他们完成学业的阶段内,对电脑、对网络还很陌生,有的还根本没有接触过,既不会到互联网上去浏览信息,也不想在互联网上获取资料。有些家长把电脑搬回了家,自己却对电脑知之甚少,没有能力指导和监督孩子的上网情况,全凭孩子自主学习和操作。孩子打电脑、玩游戏时,家长只能成为旁观者,既缺乏与孩子交流的兴趣点,也失去了与孩子沟通的共同语言。

二、对青少年网络教育的建议

(一)树立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家庭教育观

1、树立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家庭教育观

家庭教育观是父母教育素质的核心,对家庭教育的目标、方向以及父母的教育行为起制约和指导作用,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观主要包括儿童展观、人才观和亲子观。

(1)树立全面发展观,着眼子女综合素质的提高

面对网络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家庭教育中的子女发展观、成才观日益落后凸显。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围绕着子女的分数和考试做文章,只重他们的分数和考试成绩,忽视品德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重视高压、灌输和说教,忽视他们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家庭教育必须改变这一狭隘落后的观念,培养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2)树立平等和谐亲子观,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网络传媒的广‘泛影响,使得子代能够从父母、学校、老师、课堂的书本以外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在与父母的互动中获得了“话语权力”,提高了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同时,也开阔了父母的眼界,提高了其社会适应性。因此,网络时代的亲子关系应从“听话”转变到“对话”模式,从单向转变到双向互动模式。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权利、爱护他们的积极性,树立两代人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新理念。

2、掌握现代网络知识,构建学习型家庭

(1)家长要提高白身网络素养

现代父母必须了解网络文化,赢得家庭教育的主动权,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资格讨论如何影响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指导孩子。家长网络素养的提高有多种途径,例如,积极参加各种信息技术的培训,尤其是学校举办的家长培训;虚心向孩子请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实践中提高。

(2)构建学习型家庭

台湾嘉义大学廖永静教授在《建构学习型家庭》一文中,将学习型家庭归纳为两大要素,即学习的家庭与家庭的学习。学习的家庭是指有助于学习的硬件环境,例如电脑、书报等;家庭的学习是指家庭成员的学习活动,包括上网、读书看报等个人自主的学习,参加进修、研讨会等团体学习以及参观、游览等生活中的学习口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关键是父母应首先带头学习,成为家庭学习的主体。

3、掌握有效的指导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和监护能力

互联网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对青少年学生造成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家长对子女的上网行为负有很重要的监管和引导责任,父母的积极干预和引导,可以有效利用家庭网络教育资源,在抵消网络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上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对此,家长需要做到:

(1)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要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青少年价值观还未形成,缺乏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对网络环境的影响缺乏抵抗力,他们的个性和心理尚未成熟,自立性、控制力差,喜欢模仿,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伤害,容易引发“不良网络行为”。发起“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的陶宏开教授强调,家长要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引导孩子,多和孩子进行精神上的交流,更多地理解关爱孩子,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敬。

(2)加强网德教育

家长在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相关的网络法律知识,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倡导网络文明。要帮助子女正确认识网络,教育子女学会选择,认识网络中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区别,提高自控能力。

(3)指导孩子有效利用网络

家长要同孩子一起制定上网条约,对网做出规划,包括每周、每天上网的时间以及上网的目的和内容,养成孩子守信用、重承的品质。在制定条约乃至执行条约时,一定要采用协商的方法。通过协商,父母容易达到们的目的,并满足孩子符合情理的要求,同时,协商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尊,掌握沟通巧,为其日后进入社会做好准备。上网的频度和花费的时间要适合孩子的学习要求和身心发育情况,不能过于频繁,用时太多。每天上网平均不要超过1.5小时,对于预防网络不良行为有积极作用。家长应该要求孩子在学校或家里上网,上网电脑不要放置在孩子的卧室,以防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发生不良网络行为。

(4)使用绿色上网软件,屏蔽不良网站及信息内容

绿色上网软件可以有效识别色情图片、色情文字等不良信息,并对之进行拦截屏蔽,同时具有控制上网时间、管理聊天交友、管理电脑游戏等辅助功能。

(5)养成健全人格,加强闲暇指导

父母应与青少年增强沟通,帮助他们掌握在现实社会中的交往技巧。再者家长要引导孩子逐步树立起科学的闲暇意识,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闲暇活动,并通过闲暇活动促进其思想品质的提高,培养良好的个人业余爱好和兴趣。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校要适当调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加大实践环节,加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参与评价,进行自评和互评,在此过程中渗透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加强学生元认知的培养

学校对学生要进行元认知的介绍,网络课程设计也要注意加强对网络学习各阶段进行元认知指导,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对网络元认知学习的白觉性和能动性。另外,教师要鼓励学习者经常参与网上学习讨论,因为讨论可以达到互教的效果,可以帮助学习者用心思考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细节,从而对课程内容作更深入地加工,运用和反思恰当的学习策略,产生良好的元认知体验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者元认知能力。

3、完善网络学习的外部监控机制

网络学习的内在因素固然重要,但由于其过程全部开放,还必须加强外部监督机制。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从学习者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开始,到退出网络教学平台结束,这一完整的过程中都可以实施监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控:建立学习日志;进行测试与评价;参与讨论情况;教师与学习者进行交流。

(三)发挥社会功能,清除网络资源的不良因素

1、加强网络立法与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政府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立法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同时兼顾与其他领域的关系。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检查、监督和管理力度,对违反相关法律者要坚决依法制裁;此外要发挥整个社会的力量,尤其是依靠广人网民的力量,进行必要的舆论宣传,坚决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清除文化垃圾,规范网上行为,为青少年学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

2、加强网络安全使用教育,规范和保护青少年的网上行为

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倡导网络文明。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教育学生学会选择,认识网络中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区别,提高白控能力。引导他们遵守《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真正做到: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诚实友好地交往,不侮辱欺诈他人: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努力做到不抛信息垃圾,不传播黄色下流的图片,不要在网上有恶作剧的举动,不乱放电子炸弹,上网聊大时语言要文明,自重自律,严格遵守网络秩序,形成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消极上网转移到积极的学习活动中来,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把用于上网聊大、游戏的时间用来从网上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

3、加快青少年的网络资源建设,占领网上的教育阵地

要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组织编制出符合中学生教育要求,应用于教育过程的资源课件。组织建设各学科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包括资源库、课件库、优秀教案库、案例库、信息交流、专家论坛、教师论坛、网上观摩课、网上模拟图书馆、教师答疑、学生复习指导等,以便学生利用家庭网络资源在课外学习。

网络教育论文: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教育论文

一、网络教育叙事与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一)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戴炜栋、王雪梅(2011)提出,现代信息化环境赋予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新的内涵,包括教师信息与通信素养、网络元评价能力以及网络教育叙事研究能力。从宏观来看,教师信息与通信素养(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和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了新内涵和高要求。就微观而言,网络教育叙事研究能力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随着微博、微信、微课、慕课(MOOC)等网络新名词的出现,学习者似乎不用中规中矩地坐在教室就可以听课,可以获得知识,于是学习习惯趋于碎片化、泛在化,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平板等便携上网设备,短暂的时间内就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文秋芳教授称这种泛在化的学习方式为4A学习(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在颠覆传统的学习模式变革之下,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更应该借助网络,利用叙事研究方法,通过描述和记录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超脱故事本身,获得隐含在故事中的教育规律和价值,最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可行性和优势

首先,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相对年轻,因专业特点经常接受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熏陶,多有出国接受教育或进修的经历,因此网络媒介素养较高,网络媒体使用频繁,多媒体操作能力强,更易于借用网络媒介帮助教学和科研,这是他们的自身优势,也为他们进修网络叙事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wifi等的快速普及,使得网络教育叙事较之传统的教育叙事有其独特的优势。传统的教育叙事研究往往是教师通过纸和笔记录下有关的校园生活和教育教学事件及其反思,花费时间较长,易受时空限制,局限在个人经验中难以共享和互评,且随着量的增多,难以管理和查阅。而高校外语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已非常繁重,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反映每周平均课时可达16节,忙碌的工作生活往往会让他们疲于奔命,很难有时间静下来专门撰写教育故事,等到终于抽出空来,留在脑海中的教学问题和冲突细节又寻不到踪迹,而有了网络,教师则可以摆脱时空限制,及时记录(或录制)现场文本,即时,即时更新,具有强大的云存储功能,可以时间为轴自动归档,便于查阅,更容易交流和分享,相互促进。

(三)提倡基于微视频的网络教育叙事研究

目前,网络教育叙事研究主要通过文字方式进行记录。张仙、黎加厚(2004)总结了基于网络博客教育叙事的特点:开放型、共享型、动态型、发展型、展示型。笔者认为,教师研究者们可以借助影音方式来记录,通过微视频等方式直接录制现场“文本”。在高像素手机等便捷设备普及之下,微视频相比文字记录而言,更加快捷、直观、真实且生动地反映当时当地的教学细节、思维变化等过程。学术界对叙事当中的教育故事虚实问题有过很多讨论,例如刘良华(2007)认为,叙事研究并不拒绝虚构的叙事,也没有必要否认虚构的叙事。而鲍道宏(2007)则强调教育叙事研究不宜虚构教育之事。笔者以为,文学叙事适用的虚构手法不能否认教育叙事研究“求真”的态度,所以视频录制的方式避免了叙述者在文字符号转码过程中偏离了研究对象的第一本意,主观歪曲也好,客观误解也罢,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一定的“失真”,而视频录制则尽最大可能避免这种不必要的“失真”。因此,微视频应该作为一种更为有效的网络教育叙事手段被研究者们广泛使用。好莱坞生化大片里经常有这样一幕:一位生物学家用视频录制自己试验进程,汇报试验数据、重大调整、研究突破等,这个过程就是客观、理性的记录和分析,以备后续跟踪研究。只是在网络教育叙事研究环境中,镜头里的叙事者不是生物学家,而是描述教育故事、试图掌握教育价值和规律的教师科研者,研究对象不是某种新型药物对大猩猩智力提升的影响,而是通过对教育问题和冲突的描述、分析和解释,得出对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成果的促进效果。视频录制的客观性、真实性、科学性对一门系统且严谨的科学研究而言,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有助于构建生态化的教学研究网络环境

教师叙事研究对象可以是教师自己本人,也可以是其他教师,还可以是你的学生。例如某教师对一位年轻教师或者教学经验丰富老教师教学行为的叙事研究,抑或是对某一种类型学生学习特点的叙事研究,抑或是针对新入职青年教师在科研意识觉醒、科研理论和方法掌握、科研成长和进步质变过程的研究。简言之,一切与教师教育、教学、科研、专业成长有关的故事、反思、评价都可以作为网络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而教师、学生、同行、教与学、教学与科研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复杂的共同体。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网络教育叙事平台,试图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授课、信息共享、经验交流、网络叙事教学反思、师生互评、同行互评与指导的生态网络环境。包括教学科研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教学科研专业领域创新平台、教学科研专业成长交流平台。

(五)局限性

首先,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教育理论储备不足。高校青年教师立足于高等学校教育环境中,而高等教育学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不同于普通教育学,研究方法和范式还需要教育学者们的不断探索,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更要注意弥补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用于指导教学和科研实践。其次,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应系统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理论。从发现教学问题、检索前人教学研究成果、设计研究方案、执行和调整方案、收集分析数据到撰写叙事研究报告,这是一个教师本人亲身参与的完整过程。虽然叙事研究注重个人经验和参与,但绝不等于日常教学活动的流水账,需要系统严谨的理论指导。苗洪霞、徐瑞(2007)指出,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厚重的,研究视野是宽阔的。后现代哲学、现象学、解释学、文学叙事理论、现代知识论、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理论为叙事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近年来,高校教师招聘往往注重高学历,而忽略了教育教学和科研理论方面的储备,青年外语教师往往学历较高,语言专业知识基础牢固,但是教育教学科研理论不足,需要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主动培养和加强教育叙事研究方面的理论素养和指导。例如补充年代学方法和理论,因为叙事的基本因素就是以时间为线索追踪丰满的教育故事,这必然涉及年代学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又如学习多种叙事结构,掌握如何对原始故事(现场文本)进行编码和转录,使其再现(retell-ing)。关于叙事结构,可以借鉴目前比较权威的基本叙事结构,一种是Creswell(2002)提出的组织故事元素成为问题解决的叙事结构,将故事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分解为:背景、人物、活动、问题和解答五个方面;另一种是Clandinin与Connelly(2003)提出的三维空间叙事结构:相互作用、连续性和情境。限于篇幅,笔者不在此赘述。另外,要特别注意教育叙事和教育叙事研究的区别。既是研究,就要体现其科学性。目前教育叙事研究的困境在于,教师(研究者们)由于缺乏叙事研究理论指导,容易将叙事流于形式,变成了单纯的记流水账,这不是叙事研究,仅止于叙事而已。教育叙事研究固然离不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但是在叙事过程中更应该记录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思维变化过程,并对这些过程做出分析、解释和评价,企图找到理论依据,发现教育规律和价值。卜玉华(2003)在纵观西方教育学领域的叙事研究之后指出,“在叙事研究中,研究者必须以对话者、倾听者的身份同时与三种声音(至少)进行交流:叙事者的声音(包括录音带或文本作者的声音)、理论框架(为解释提供概念和思考的工具)以及对解释与阅读的反思性批判(即对材料所作结论的自我评价与反思)”,笔者以为这是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要求。所以教育叙事的本质是教师的反思,没有反思、没有总结和评价,即使视频制作再精彩,教育故事描述得再丰满,也很难从根本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结语

本文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叙事研究等理论,阐述了在信息化时代要求下,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借助网络教育叙事研究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局限性。重点提倡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借助网络视频手段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发挥自身网络媒介素养高等优势,弥补高等教育学和叙事研究理论不足的劣势,缩短从“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撰此文,以共勉。

作者:窦岩 李丹云 单位:海南医学院外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