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4 09:28:01
导语:在群众文化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追求精神文化生活。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美术这门艺术得到了更多群众的喜爱,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美术作品的形式也从过去单一的绘画转变为泥塑、木雕、剪纸、草编、竹编等多种形式。随着生活的进步,景泰蓝等工艺品,书法、摄影、篆刻等美术作品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这些作品不仅能起到装饰生活的作用,还能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提高群众的审美品位,增加美术社会效益
当前,随着人们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美术已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必需品。各地政府为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建设富有本地特色的美术馆。这样使人们更易接触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逐渐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审美品位。通常,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会感到身心愉悦,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各不相同,对同一作品会做出不同的评价。这说明人们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大脑有独立的思维活动,表达出感情的细腻性和丰富性。而美术作为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并非是一门单一的艺术,其中包含着创作者复杂的情感与丰富的想象。观者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揣摩作品背后隐藏的真情实感,从而实现和创作者的情感沟通,进而形成“以情动情”的审美效果。在长期的艺术赏析过程中,人们的审美心理结构、艺术鉴赏能力、美学评判标准等都会有明显的提升。而上述一切的改变,也标志着个人审美品位的提高。
三、激发群众美术创作兴趣,丰富群众美术创作
伴随着群众美术的兴起,美术渐渐渗透到大众的生活当中。开展各种美术文化活动会调动大家参与美术创作的兴趣,使群众成为美术创作的主体,将生活中的智慧凝聚到美术创作当中,使美术作品更有生机。美术创作源于生活,地域性的特点也会影响到群众的日常美术爱好与创作。在这方面,已有很多成功的典型例子。如,黑龙江省海伦市的群众酷爱剪纸,纷纷参与到剪纸创作,因此该市已成为著名的“剪纸之乡”。其中,不乏群众创作的美术精品,如,徐凤琴创作的《梳妆》《持花仕女》,刘淑珍创作的《猫》《狗》《牛车》,等等。另外,在黑龙江省,很多群众还是冰雕、冰灯、雪雕的创作能手。而在鄂西地区,刺绣是一项传统的工艺,当地群众都很热爱刺绣艺术,扎花灯也属于当地的一项民间艺术,经常用于元宵灯会等节日活动。组织这些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当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与美术创作,不仅充分展现出美术活动的独特魅力,也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鉴赏水平。
四、打造群众美术艺术精品
美术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也经久不衰。长期的群众创作形成了很多闻名国内外的美术艺术精品。如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它是我国北方民间木版画的代表,开创于明朝,兴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其年画题材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神话故事、戏曲故事、胖娃娃等。年画构图讲究丰满,笔法要求匀整,色彩非常鲜艳。画中人物的头部与衣饰常采用粉、金晕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当地年画中的很多优秀作品已成为闻名世界的珍品,很多国家的博物馆与美术馆均收藏有杨柳青木版年画。另外,人们熟知的天津泥人张泥塑世代相传,其创作的很多珍品均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因此,绝不可小觑群众美术创作的力量,不少美术大家都是从群众美术创作中走出来的。在日常的群众文化活动中,要鼓励群众自主创作,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渗透到美术作品中。
五、结语
美术在群众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丰富多彩的生活为美术创作提供了各种类型的题材。作为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文化馆要高度重视群众美术活动,积极搭建群众文化美术爱好者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不断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同时,定期开办群众美术创作交流活动,并邀请一些知名的艺术家开展讲座。另外,以节假日为契机,由文化馆牵头,开办群众美术作品展览,进一步提升美术爱好者的自信,并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美术鉴赏与创作,可以营造浓厚的群众美术氛围。
作者:梁义勇 单位:辽宁宽甸县文化馆
一、近年来新余市群众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探索
(一)以文化规划为引领,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市委、市政府先后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建立十大惠民体系持续推进社会和谐的决定》等文件,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运作高效的市、县(区)、乡镇(社区)、村户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满足群众就近便捷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
(二)以设施建设为突破,搭建群众文化活动良好载体
建设丰富多样、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是群众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新余市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里的项目资金的同时,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多元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维修、改造了一批功能完善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形成了以市直城区为龙头,以县(市、区)为示范,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依托,以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中心户)为补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新余市有群众艺术馆1个,县级文化馆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3个,30个社区都设立了文化活动室。一系列大手笔、大投入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创造了好的条件。
(三)以精神创作为龙头,带动全市群众艺术的健康发展
立足新余实际,不断开拓创新,打造有新余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创作了一系列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少儿艺术文化精品。在江西省第九届少儿艺术节中,新余市夺得了全省总成绩第一,获得了五个一等奖。《快乐奶仔》《小胖胖》《俏皮奶奶》等五个少儿舞蹈荣获中国舞蹈协会“小荷风采”金奖。分宜中心幼儿园幼儿舞蹈《快乐奶仔》荣获了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快乐奶仔》也是江西省唯一入围群星奖的舞蹈节目。此外,新余市少儿小品《神奇的小夹袄》荣获全国中小学生文艺比赛一等奖。少儿舞蹈《我最棒》获得第十六届群星奖。目前新余少儿艺术已成为宣传新余市的一张文化名片。新余市创作的小品《唢呐声声》经过多轮筛选评审,被文化部选调参加北京“大地情深”——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暨第十五届“群星奖”展演。这是新余市复市以来,小戏小品第一次被文化部选调进京演出。新余市创作的小品《假审》荣获第十一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银奖。新余市摄影作品《技术能手》《望新年》分别荣获第十届上海国际影展金奖、影像亚洲第七届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胡知敏老师在文化部、中国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开展的“第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评选活动中获得“最佳创作奖”
(四)以大型文化活动为重头戏,推动全市群众文化的发展繁荣
一是大力组织举办群众性歌咏比赛。组织工厂、学校、部队、机关等单位工作人员,通过这种共讴歌、齐欢唱的方式,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工作热情。二是精心组织全市社区健身舞大赛。各社区以秧歌、太极、健身舞等不同形式展现了新余市积极向上的社区精神风貌。全市30多个社区都建立了腰鼓队或文艺表演团队,呈现出“天天有活动、月月有重点、年年有高潮”的大好格局。三是积极开展形式各样的广场群众活动。新余市每年举行30多场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晚会节目新颖,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寓教于乐,品味高雅,迎合了不同阶层不同市民的口味,向广大群众展示了民间文化、企业文化及各节假日的文化内涵,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市民整体素质,为新余市创建文明城市提供了保障。
二、新余市群众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新余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级部门逐年加大文化建设力度与市、县文化事业经费相对投入不足日益明显
近年来,国家和省里逐年加大文化项目建设扶持力度,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但市、县两级财政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相对不足。一是项目匹配资金难以到位。二是已建的文化站、农家书屋、村级活动中心及文化中心户等无运行经费保障,开展文化活动必需的水、电设施运行,书籍、报刊购置等费用开支无途解决。三是群众文化活动经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文艺创作经费等专项经费也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文化事业发展需求。
(二)群众自发开展的一些文化活动和政府组织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满足不了群众的文化需要
目前,县、区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在不断丰富,有舞狮、吹打、腰鼓等,并且日趋活跃。市文化系统组织的送文艺下乡虽然搞得很有特色,深受农民喜爱,但毕竟次数有限;乡镇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也非常有限,有教育意义的娱乐性活动很少,很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与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繁荣不相适应
市、县群艺馆、文化馆等文化单位的现有专业人员年龄大都学历偏低且都在40岁以上,不少人员已经超过50岁,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乡镇文化站文化专干是“一个人,一块牌子,一枚章子”的“三合一站”,而且大多是兼职。农村现有的文化骨干年龄普遍偏大,一些民间文化艺人已是风烛残年,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人才捉襟见肘。
三、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推动新余市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不断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努力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用健康文明而又丰富多彩的活动占领群众文化阵地,是新时期推动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阵地,消除不良文化在群众中的影响
随着我国阔步迈向全面小康,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什么样的精神产品来满足这一需求,是群众文化建设必须要关注和研究好的首要问题。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就是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阵地。一是要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领导,把开展文化活动作为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改进和创新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作为基层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二是要大力弘扬时代精神与主旋律。开放的新余,给人们带来的是不断变化的世界,同时也为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天地。我们应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通过举办群众艺术节、群众书画联展、革命歌曲大家唱等促人奋进、激人向上的文化活动,达到教育人、鼓舞人的效果。三是要对打着开展文化活动的幌子却从事封建迷信活动或非法邪教活动的组织,给予坚决的打击,摒弃低级庸俗的不良文化在群众中的影响,使农村群众文化走上健康文明的发展道路。
(二)大力继承传统的优秀民俗文化,着力培育本土艺术文化
群众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民间艺术、传说故事、伦理道德等这些看似微乎其微的文化,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起着影响人、塑造人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关系和谐融洽。要以全新的视角,着力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本土艺术,提高群众文化的质量与品位,使更多的书香之家、民间绘画之家、音乐之家、舞蹈之家以及戏剧、曲艺之家有如万紫千红的春花遍地开放,使传统的文化艺术得以继承和发展光大。
(三)不断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群众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智力支撑
我国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主要由各级公共文化事业机构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的业余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志愿者组成。文化工作者要大力转变职业理念,充分认识到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组成,加强文化队伍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免费开放这一契机,加大对基层文化队伍的培训,大力发挥基层文化工作者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充分认识到文化志愿者队伍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要有计划地吸纳、引导和鼓励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艺术院校毕业生和专业人才到基层从事文化工作,充实和更新基层文化队伍,改善现有文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农村文化骨干、业余文化队伍的管理和引导,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和传承民间文化中的作用。要充分调动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文艺创作积极性,激发创作活力,创作出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给人以鼓舞和启迪,审美层次较高,为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文艺精品,为繁荣群众文化作贡献。
(四)切实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为群众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财政资金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全市财政支出中文化事业经费支出要逐年提高,确保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扶持、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组织、文化人才培养、文化精品奖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研究工程建设、以及面向公众的文化服务采购。
四、结语
总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新余市群众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在“十二五”时期,构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每一个群文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和圣神使命,我们将义无反顾,坚定地承载起这份重大使命,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
作者:钱胡艳 单位:江西省新余市群众艺术馆
一、我国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融合的优势和特点
我国传统的戏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诸多的优势和特点,这些优势及特点方便了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活动的融合工作。这些优势和特点包括了以下几点。
(一)基础群众性特点。
我国的戏曲文化始于民间,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基础的群众性特点一直伴随着戏曲文化的发展。在新的文化环境中,虽然戏曲文化在文化工作中经常被群众所误解,但是在部分的群众中其基础群众文化的特点依然存在。
(二)独特的地方性特点。
在我国的群众文化工作中,其地方性特点极其显著。在各地方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具有地方特点的文艺活动具有很好地市场。在这一点上,我国的戏曲文化具有极大的契合性优势。我国的各个省份地区都存在地方性的戏曲,这些戏曲在出现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地方文化特点已经密不可分。所以这种戏曲文化的地方特点在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很好的发展优势,很容易和群众文化活动进行融合。
(三)非遗保护工作的推动。
在我国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中,非遗保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利用这一工作积极的推动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的融合工作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在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中,将非遗保护与群众文化活动结合的工作经常被采用,而我国的各地方戏曲文化都处在各地区的非遗保护名单中。利用这一优势,将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活动进行融合,可以收到非遗保护工作的积极推动。
二、做好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融合工作所采用的方法
在将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基层群众文化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积极开展了研究和实践工作,利用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很好地开展了这一工作。
(一)利用政策手段引导和支持融合工作
在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融合工作中,政策性的指导作用是很重要的。利用政府的政策性指导和支持,可以使戏曲文化在文化工作中更好的发展。这种引导和支持工作主要包括了以下的几项内容。一是资金投入政策。在进行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融合工作时,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这时单独依靠基层文化组织自身的资金投入是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的。在这时就需要政府在的相应的政策方面进行投入。这种投入不仅仅是指财政补贴方面的资金,还包括了利用政策吸引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戏曲和群众文化活动中来等一系列的工作方法,使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文化工作中,解决文化活动的资金问题。二是做好文化开发抢救工作。在戏曲文化中,大部分的戏曲文化出现了市场困难的情况,还有一部分的戏曲文化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断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的融合工作就会出现困难。三是做好宣传导向工作。在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融合的工作中,政府经加强积极的宣传导向作用,利用良好媒体宣传渠道,对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进行大力的宣传工作。
(二)做好传统戏曲文化的创新工作
传统的戏曲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及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下,一些传统的文化内容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的文化需求和欣赏理论。在这个问题上,戏曲文化中的一些内容正是最好的表现。这也是戏曲文化在现代社会出现萎缩状态的原因之一。但是现代的群众文化工作中,大部分的参与者都是对于传统的戏曲文化不了解的中青年人群。所以要做好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的融合工作,就必须做好传统戏曲文化的创新工作。这些创新工作包括了以下的几点。一是传统剧目的改良工作。在戏曲传统剧目的改良工作中注意在传统中求创新的原则,利用合理的方法对于传统戏剧中的不合理进行改革,但是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戏剧,要有原则性的进行改良创新工作。二是新剧目的编写工作。这种新剧目的编写工作应注意在编写过程中合理的加入社会中真实的事件和任务进行描写。
三、结束语
做好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的融合工作中,是一项既可以保证传统的戏曲文化良性发展,同时又可以保证群众文化大力开展的双赢性文化融合工作。所以现在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正在积极地开展实际而有效的工作,进行融合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这是我们在文化大背景下必须做好的。
作者:李志兰 单位: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群众文化现状分析
相比于从前,群众文化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1.1参与人数增多。
文化活动不再是文艺爱好者的专属项目,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需求。结合工作和生活的具体需求,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属文化娱乐时间。特别是傍晚时分,大多数群众在晚饭后已经不再守着电视机,而是选择进行户外锻炼,开始享受夜生活。群众文化活动就成了大家喜爱的项目,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就是广场舞。
1.2活动形式多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散步、跳舞、聊天等一般性的锻炼和娱乐的方式,开始变得越来越新颖、越来越多样化,比如说排舞、戏剧演出等。
1.3发展走上正轨。
国家政策开始指引,文化部门大力支持,加上乡镇干部观念的转变,各地乡镇文化站的场地、设施等都陆续发展配套起来,人民群众开始认可文化活动,不断有新鲜血液逐渐加入到群众文化工作中来。这样,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就开始逐步走上正轨,成为一个个正规、具有规模的项目。
1.4精品活动出现。
群众文化活动真正发展起来之后,各地区互相学习,再加上文化部门的帮助,有质量的精品活动开始出现。例如颇具知名度的丽水“瓯江大家乐”文化活动项目等。
2.乡镇文化站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良好的当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的乡镇文化站在这种情势下,又将扮演什么角色呢?
2.1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
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各地区乡镇文化站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特点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来满足基层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诸如各类节目演出、文体活动等。文化发展和国民经济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群众物质生活富裕之后自然需要提高精神文化,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必然带来国民经济的提升。2.2奠定乡镇文化建设的基础。乡镇文化站是群众文化服务队伍的基本保障,它的主要工作是将乡镇特色和文化发展进行结合,创造出团结合作的文化活动,为乡镇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2.3多元化构建群众文化活动。
乡镇文化站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场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按照不同年龄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举办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活动,改善原有的一些不良陋习,配合市场需要,净化群众文化的环境。
3.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几点建议
乡镇文化站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新时期如何将乡镇文化站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3.1加强领导。
上级在乡镇文化工作方面要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同时把乡镇文化工作成果列入对乡镇干部的考核和提拔考评范围。从根本上发挥乡镇干部在乡镇文化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
3.2增加投入。
文化基础设施是乡镇文化站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条件,也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支撑。财政上要对乡镇文化站增加投入,成立群众文化活动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加强硬件建设,包括活动室、图书室、影剧院等。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改造现有文化设施。真正让群众共享改革的结果。
3.3塑造高素质的工作队伍。
政府在乡镇文化工作队伍的塑造上一方面需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确保文化工作人员与其他乡镇工作人员具有相同的工资待遇和晋升渠道,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还需要有计划性地培养乡镇文化工作人才,打造专业的乡镇文化工作队伍。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要加强专业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是要积极学习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及时了解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任务与形势。二是要吸收新的营养,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三是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加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自我学习。
3.4举办各类活动。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体不限的各类文化活动,能催化群众文化建设。不但可以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还可以消除群众由于精神文化的空虚而带来的各种消极心态。一是要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让群众及时了解。二是要结合社会主义理念教育,坚决让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彻底消失,让群众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和鼓舞。三是要通过各种类型的家庭文化活动塑造科学、文明、道德的家庭文化新风尚。四是要大力挖掘民间文化,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民间文化感染广大人民群众,塑造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
4.结语
乡镇文化站是群众文化的指导和组织中心,是发展先进文化、为群众普及知识文化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提升群众的思想,还可以促进群众精神文化的建设,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作者:袁方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文化馆
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如火如荼
当今我国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如火如荼地深入开展,该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构建了农村培养群众文化的氛围,突出了群众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我国将农村群众文化提升到了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多方扶持和注入资金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于全国各地搭建无数培育农村群众文化的新地标。在这一新地标的建设中,中华民族的群众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并不断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兼收并蓄、推陈出新。
二、农村文化礼堂推动群众文化发展
1.农村文化礼堂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基石
农村文化礼堂推动群众文化深入迈进起到了基石的作用。农村群众长期居住在农村,其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统一管理和建设。文化礼堂在农村的设立就奠定了群众文化培养的契机,让广大群众有了文化交流的场所,有了提升自我文化底蕴的空间。农村文化礼堂让群众有了归属感,全方位建设农村文化礼堂能够让群众文化形成聚集,向群众传递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满足了群众文化的多方需求,陶冶了大众的情操,打造了一个又一个乡村百姓浓郁文化的乐土。
2.农村文化礼堂始终将农民群众文化作为主体
农村文化礼堂面对的农民群众,它涵盖了具有农村特色的多重文化活动方式,诸如:图书吧、表演场、书画室、棋牌室、播映场、科普讲座、养生讲座等。这些方式的实施主体是农民群众,所以农村文化礼堂始终是农民群众文化的家园,它随时为农村群众开放,以农民群众熟悉的方式,让群众对农村文化喜闻乐道。农村文化礼堂培养本土文化气息,深入挖掘农村传统文化,将地域文化活态呈现,增强了农村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因为农村文化礼堂扎根我国各个乡镇、村,村民是参与文化活动的普遍群体,文化资源的汇集也来源于群众传承与创新,所以农村文化礼堂是实现农民群众文化精神富有,打造他们共有文化家园的重要载体,在这里举行的各种文化活动是百姓叫好的免费大餐。农民群众文化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密切相关,农村文化礼堂促进多形式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吸引众多村民参与,让他们在文化活动中得到放松和精神享受。而这种以群众文化为中心的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
3.农村文化礼堂对群众文化的引导作用
文化礼堂建设是农村群众文化精神层面的需求,文化活动引领农民精神追求的方向,正确的文化引导是培育农村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导向。当今,一些通过农村文化礼堂展现的群众文化活动已经上升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在农村广泛建设文化礼堂,深度挖掘、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礼仪多重形式,实现对群众文化的熏陶,以具体化的文化活动实现推动与创造性转化、发展,势必引导农村群众文化的道德教化作用,掀起农村文化的新风潮。
4.农村文化礼堂是群众文化的有益平台
伴随农村物质生活的提高,其精神追求更为迫切,一些农村传统思想带动的空虚寄托:如信奉寺庙、宣扬迷信等现象抬头,在农村群众文化中呈现优劣并存之势,一些不良文化滋生,有益文化急需传播平台助长,以消除不良文化,倡导有益的群众文化。农村文化礼堂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一个积极向上,有益村民身心健康的平台。这个平台之上的表演者就是农民本身,群众文化中的“忠、孝、仁、礼”成为文化礼堂的主题,在农村文化礼堂展示农村村民新形象、新文化,传递新知识、新思想,让具有现代文明的有益文化在农村文化礼堂得以传播,势必让不良文化无法立足。
三、农村文化礼堂凝聚群众文化,促其长足发展
“百川入海”用来形容群众文化在农村文化礼堂的凝聚不为过,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不同形式农村群众文化的汇聚性“文化地标”。我国地方管理部门正多方联动,合力规划、建设有品位、有特色的标志性农村文化礼堂,全面设置文化礼堂传承文化的功能,加强农村文化礼堂的设施配套,严格按照“村级文化综合体”的概念打造文化礼堂,突出农村文化礼堂的整体感、集中性,促进群众文化的扩散与长足发展。农村文化礼堂的大力建设,是“提升群众文化、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兴农”建设的重要基石,是巩固群众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的重大举措。农村文化礼堂给群众文化注入了活力,让群众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道德内涵,树立了农村群众文化的全新品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逐步规范化,系统化和联合化,都能够发挥较好的推动作用,促进群众文化的内涵与特色,实现群众文化的跨区域服务联动。
作者:来妍 单位:江山市峡口镇政府
一、在非遗保护与群众文化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群众对非遗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为相关单位在一段时间,因为对在群众中进行这一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不重视,使得现在的部分群众对于相关保护工作的重要程度缺乏必要的认识。许多人认为这样的保护是一件没有意义的工作、或是认为意义不大,和自己的生活没有关系。这样的情况对于开展保护工作是没有好处的。即便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结合了非遗的保护工作,效果也不会十分的明显。
(二)群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不强
不同于其他的文化遗产类的保护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特有的文化属性,在群众中有时很难取得相应的认同感。如一些地方的小戏种、民间的小手工艺品等,在群众中被认为是普通的生活元素,有的甚至因为缺乏爱好的群体已经在生活中消失。但是这是这种群众对文化遗产重要性产生的不认同的感觉,造成了现在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断代消失。
(三)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非遗保护工作出现失真严重的现象
在群众的文化活动中,对相关的传统文化及其保护进行宣传的工作在许多的基层文化组中早已开始进行,但是在这种宣传工作中经常出现文化遗产失真的情况。这种失真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在活动中出现的商业元素造成的;二是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出现的断裂情况造成的;三是因为适应群众活动特点时场地等因素对宣传工作所造成的影响。这三种情况的出现都会对现有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产生影响。
二、针对结合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解决非遗保护与群众文化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在开展文化遗产宣传工作中,利用实际的工作方法,积极地应对产生的问题,采取了一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一)利用新的传播媒体形式,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做好非遗保护宣传工作
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利用新的传播媒体形式进行全面的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可以切实的提高群众对这一项重要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些新的传播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公交地铁的移动传媒、微信类的手机移动媒体等。如在实际工作中,文化保护部门可以制作非遗保护工作的宣传短片、动画片,在网络媒体上进行播放宣传,利用网络媒体受众面广的特点,扩大非遗保护工作宣传的受众面,吸引更多的群众深入的了解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的意识。这些新的传播媒体可以使更多的群众了解非遗保护的意义,并参与到非遗保护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来,为保护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做好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工作,提高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
在进行群众文化活动策划时,活动的策划者应首先对进行宣传的特色文化遗产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这些工作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艺术、文化等因素意义的挖掘,对文化遗产现状的了解及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在活动策划中,应注意抓住群众对艺术和文化的欣赏心理需求,在活动设计上充分使群众可以直接参与到传统文化中来,感受到传统艺术和文化的魅力,认识到自己身边曾经不被重视的民间艺术和工艺品实际上是具有历史、艺术、文化底蕴的不可复制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提高群众对身边存在的文化遗产的认同感。
(三)在实际工作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原工作,防止失真的情况出现
为防止群众文化活动中,文化遗产出现失真的情况,因此,在文化遗产宣传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对文化遗产进行介绍和展示工作时,首先应尽量避免商业元素对文化遗产自身的影响,因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才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商业元素只是活动的附加元素。同时活动还应做好文化遗产历史研究和民间调研工作,尽量还原文化遗产的原始状态,利用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和民间调研的成果,尽可能的消除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的断裂现象,还原出其本来的最具欣赏性的原始美感。最后要注意在展示活动中尽量为文化遗产的展示充足的空间,对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展示。如果实在无法全面展示的,一定要做好介绍说明工作,使参加活动的群众对文化遗产有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做好以上的三点工作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在非遗保护宣传工作中出现失真的情况。
三、结语
做好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工作是基层文化组织的一项重要使命。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基层文化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便利优势,增强群众对非遗保护的重视程度,加强群众对身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新的形势下,利用创新性的工作方法,积极开展非遗保护和群众文化活动的结合工作,形成双赢的局面是最好的工作方法。
作者:叶凌燕 单位:衢州市常山县非遗保护中心
一、转变机制,注重实效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群众文化事业运转机制,需要我们从市场经济大环境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问题。在计划体制下群众文化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是按照计划行事,处在一种被动执行上级指令的状态中,这种状态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计划体制时代过去了,符合市场体制的群众文化运转机制却没有形成。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处在一种所谓过渡时期,然而这个过渡时期似乎显得太漫长了。纵观各地区群众艺术馆的运作状况,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无所适从的状况。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领导部门的指导思想需要到位,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群众艺术馆究竟应当遵循怎样一种模式运转,怎样才能切合实际地发挥群众文化事业的社会功能,按科学发展观和群众文化工作的客观规律办事,以实现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这是需要不断进行观察思考和决策的事情。正确的政策和方针确定之后,就要让具体的业务部门放手去干。另一方面,群众艺术馆作为一支群众文化工作的骨干队伍,其整体的队伍素质是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的根本保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还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要彻底转变过去上面指一指才动一动,让做什么才做什么的被动局面。群众艺术馆应当清醒地看到自己在本地区文化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去规划设计安排自己的短期活动项目和长期发展措施,那种在过渡时期缺少适应大环境下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的思维方式必须有所改变了。
二、整顿队伍,有的放矢
过渡时期的被动状态造成了群众文化工作队伍中很多不适应时代要求的状况,如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干与不干、干好干不好都一样的计划体制弊病仍然严重存在。每一个地区都有一个群艺馆和若干个文化馆、文化站,其人员素质和所处的环境都是各不相同的。这个地方需要做什么?我们这支队伍能做什么?其中有多大距离,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说白了,就是我们应当有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应当去实现和完成什么样的工作目标,这是我们过去经常被忽略但却是一个最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群众文化工作队伍是为群众文化工作目标而设立的,因此,队伍建设也要以工作需要为准,即所谓有的放矢。当前,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时期,与城市化建设密切相关的市场化、知识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是这个时期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和主流。因此,城镇社区及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重要攻坚方向。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支持之下,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解决各族各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需要,推动群众文化事业与整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是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面临的当务之急。紧密联系实际需要来加强和打造群众艺术馆的工作队伍,使各工作门类,各种专业人才,各类工作项目对口配套,各得其所,充分发挥其专业职能和对于各旗区文化馆,站的导向示范指导带动等作用。
三、科学管理、赏罚严明
有一位企业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要让职工像农民种自留地一样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其实科学管理并不是一摞摞的管理规章,而是很简单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在计划体制下,中国几十年来解决不了的吃饭问题,一个生产承包责任制就解决了,为什么?因为的大田全都成了自留地。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道理也一样,没有工作目标,就等于农民没有地种,那当然就什么也谈不上。有了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工作目标任务,但干的与不干的,能干的与不能干的,干好的与干不好的全都一个样,天长日久,自然就又成了的大田,在大锅饭里吃个饱,到地头去睡大觉,事业不受损失那才是怪事,这就是赏罚分明的重要性。当然赏罚分明要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方向错误,方法越是对头,距离工作目标越远。因此,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一种严格的工作监督机制。职工工作效率好坏不能一样对待。一个单位,一个项目,甚至一项事业的成败优劣更不能让考核缺席。群众文化事业是整个文化乃至整个社会机制的组成部分。群众艺术馆更是当地群众文化事业的一支中间力量。建立卓有成效的上下协调配合的科学管理体系,是完成新时期工作目标任务的必须条件。鄂尔多斯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对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和很多可借鉴的经验。鄂尔多斯经济能够实现快速腾飞,鄂尔多斯群众文化事业也一定能快速跟进。而在这项事业的整体发展中,群众艺术馆起着承上启下、以点带面、协调推进的重要使命。群众文化事业和其他事业一样,大有可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前景。这就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开拓视野、解放思想、贴近实际、明确方向,充分发挥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智慧才能和创造积极性,用扎实地工作业绩,开创鄂尔多斯群众文化工作的崭新局面,迎接鄂尔多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的到来。
作者:翠荣 单位:鄂尔多斯市群艺馆
1当前我国群众文化活动的具体表现价值
1.1群众文化活动的价值,可以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加强,目前,我国经济市场的灵活性非常的大,人员流动性增强,这种情况的出现使管理人员的管理难度增大。但是,各种群众文化没有强制性这一说法,人民群众喜欢就可以参与到其中,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参与,可以随意选择参加文化活动的形式,其具有非常高的灵活性。人民群众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同时,人民群众在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可以和社会各个成员进行合理的交流和沟通,可以高效地推动当前社会的发展。目前,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人们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中,可以充分缓解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使人们的工作热情逐渐提高,可以使人民群众更加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且可以在其工作岗位中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有助于经济稳健发展。
1.2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有助于开展社会管理基础工作
当前社会管理基础工作和群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同点,广大人民群众是他们共同的主体,同时,这两者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常来说,一旦广大群众的管理范围加大,不利于社会管理工作的进行,也就是说社会管理工作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大力开展群众社会管理基础工作的期间,管理人员要善于把积极高尚的工作方法融入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运用高效的途径把社会管理基础工作做到位。同时,还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提高其社会服务能力,进而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逐渐高涨,积极自主地参与到群众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用以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全面发展。
1.3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有助于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有助于丰富人民的闲暇生活,同时,还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使人民群众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群众文化活动有助于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对当前社会文化有很好的引领和传递的作用。群众文化明显的特点是地域文化,所以,某一个地区风俗习惯以及精神特点能够通过群众文化具体的反映出来,也就是说,群众文化的非物质财富是十分丰富的。群众文化的开展形式和当地的地域风貌有十分紧要的关系,所以,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时,可以受到当地文化的渲染,进而提升对当地风情的全面认识。
2当前我国群众文化活动管理途径的创新
2.1积极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创新
当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以及经济条件都有巨大改善,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丰富业余生活上,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不二之选,群众文化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人民群众的具体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各不相同,主要的文化活动需求也就大不相同,所以,群众文化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传统的文化活动表现形式仅仅有那么几种,所以,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相关需求,基于这种情况,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遵循党的领导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文化活动的创新,用来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的需求。具体的活动形式要新颖、创新、富于个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2.2群众文化要体现当前时代的特色
正确思想的引导,有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是群众文化大力开展的基本前提。文化活动的参与人数是非常多的群体活动,所以,要积极保持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充分和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适当的对当前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以及文化内容进行创新,增强其民族性和科学性,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要体现时代特色,顺应时代潮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3积极改善文化活动管理的创新
想要把群众文化活动完善好,一定要大力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各种精神以及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理论,同时,在实际的操作中,科学合理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基础管理期间,相关的管理者要及时更新传统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式,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在具体分析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外国的管办法,使其充分的在基础管理中得以应用,进而提高广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水平。
2.4改善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有形活动。二是,无形活动。有形活动的开展具体需要一定的设备进行组织活动。无形活动具体是指思想方面。有关部门想要改善当前文化活动形式的创新,一定要重视对文化活动的设备进行维护。所以,政府职能非常重要,在开展城乡文化建设时要及时融入文化事业,充分地把二者进行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3结束语
群众文化在当前的群众文化事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助于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给群众文化活动的大力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契机,对全面实现群众文化活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怎样实现当前文化活动的形式的创新,是我国现阶段一直关注的问题,所以,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开展文化活动的同时,要积极体现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积极对当前文化活动的基础管理途径进行创新,积极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大力开展,从而为当前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杜成筑 单位: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科教文化服务中心
一、农民群众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1.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在政策方面对农村的大力扶持,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然而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相对落后,无法适应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娱乐消费普遍较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一,同时农民群众的文化品位也相对较低,一些农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方式仍然为传统的串门闲聊、走亲访友等方式,一些农村甚至流行封建迷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
2.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比较落后。
目前,相比于我国城市文化建设速度,我国农村文化建设速度较为缓慢,同时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使得农村群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通常被忽略,导致农村与城市在文化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我国西部一些偏远山区,农村群众文化相对匮乏。同时,我国东都一些农村地区,其农村群众文化与城乡文化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一些农村的计算机普及率明显较低,使得农民群众在文化领域的消费相对较低,远不及城市。一些农村地方政府虽然加大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力度,然而在农村群众文化产品创造时未能结合农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特点,一味仿造城市文化建设,缺乏农民群众真正喜欢的文化产品,使得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效果不明显。
3.政府对农村群众文化重视度不够。
近年来,政府较为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各地的经济水平,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目前,一些农村尽管加大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也组织和开展了一系列农村文化活动,然而这也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区域,使得一些经济落后农村的农民群众无法享受现代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一些乡镇将精力放在当地的经济建设方面,缺乏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方面的经费投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
二、实现群众文化与农民群众的紧密结合有效途径
(一)拓宽群众文化发展空间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群众文化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对持,在开展群众文化与农民群众的紧密结合时,应当拓宽群众文化发展空间。近年来,海州区注重文化发展空间的拓宽,加大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海州区积极开展广场舞大赛、文化周以及文艺汇演等活动,促进群众文化在艺术形式和内容方面的丰富和完善,有效实现群众文化与农民群众的紧密结合,提升农民群众的道德素质。
(二)加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有效实现群众文化与农民群众的紧密结合,加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海州区加大了群众文化基础建设力度,使得我区各项群众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6月22日,海州区浦南镇历史民俗馆建成并开放,成为全区首家乡镇历史民俗馆。同时,农民艺术馆、农民健身馆、彦涵纪念馆以及连云港市图书馆海州分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相继对民众开放,为群众开展活动提供了基础保障。其中,农民艺术馆建筑面积约1800㎡,分为上下两层,设置了6个功能区,主体建筑整体风格为灰白色基调,内部装修简约,空间开阔。农民健身馆建筑面积约1500㎡,设置了台球馆、乒乓球馆、健身房、动感单车俱乐部、拳击馆、舞蹈房以及壁球馆7个功能区。民俗馆布展面积100㎡,由浦南之源、浦南之兴、浦南之子以及浦南之风四大板块组成,以图片、实物的形式展现浦南传统加工业、手工业以及民间文艺等内容,为实现群众文化与农民群众的紧密结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注重农民群众主体地位
为了进一步实现群众文化与农民群众的紧密结合,在开展农民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农民群体的主体地位。浦南镇以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为平台,注重农民群众主体地位,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走在浦南农村,随处可见文化的新风,文化墙面绘有各种清雅的水墨画、绚丽的农民画、流畅的书法以及引人深思的名言警句。同时,不少农民的书画作品也在这些文化墙上大显身手,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农村文化风景线,有效实现群众文化与农民群众的紧密结合。不久前,由海州区文化体育旅游局、浦南镇共同举办的“中国梦•浦南印象”农民摄影展在浦南农民艺术馆拉开帷幕,当地一批农民摄影家用镜头记录和见证了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和文教事业全面进步。同时首届“舞到村头、舞动浦南”广场舞大赛在浦南火辣启幕,近千名农妇积极参与到大赛中,掀起了我区全民健身的热潮,实现群众文化与农民群众的紧密结合。
三、结语
目前,我国农民群众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比较落后以及政府对农村群众文化重视度不够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群众文化与农民群众的紧密结合。对此,应当拓宽群众文化发展空间,同时加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注重农民群众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实现群众文化与农民群众的紧密结合,促进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作者:王蓓 单位:连云港市海州文化馆
一、做好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要落实发展和创新群众文化的工作,才能为社会的进步注入动力。文化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将群众文化进行发展与创新,也有利于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在世界大舞台上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
二、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难点
在目前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在发展和创新群众文化的时候,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人们群众对于群众文化的了解不全面。还有很多人没有明白群众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群众文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人民群众在文化的创造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文化水平的不高导致了人民群众在参与的时候是消极被动的,而且也不知道该如何提高自己在文化方面的素养,当然也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文化活动了。其次,经济支持力量不够。尽管每年国家都会下发文化建设资金,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却少之又少,某些文化站的经费不足百元,很难支撑一次文化活动,基础设施等设备也无法购买或租赁。没有经济力量的支撑,群众文化发展道路一片黯淡。再次,文化建设没有落实。某些地方在创建各种文化设施的时候,并没有切实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没有为人民办实事。很多面子工程不能给予人们群众真正的文化体验,也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而且,创建的文化如果类型不够多样、内容不够丰富,吸引的群众就只是有限的。
三、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建设
1.立足于各个地方在资源方面的优势,制定发展和创新群众文化的目标
各个地方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不同的地方在文化资源方面有着不同的优势,在建设群众文化的时候,要学会立足于各个地方在资源方面的优势,制定发展和创新群众文化的目标。发展和创新群众文化,首先要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并且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具有当代特色的群众文化。其次是要合理地整合地方资源,将人民群众的需要与当地文化资源相结合,正确把握群众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从而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
2.立足社会发展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其社会性,有很多社会组织立足于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从而使自己的形象得到改善。立足于社会发展和创新群众文化,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进行创新,使群众文化富有时代特色。在一些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难以保障,文化生活更是贫乏,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步伐。但是,文化工作者应理性看待,不能片面追求文化氛围,在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同时,不可忽略群众的需求、影响群众的日常生活。所以,在建设群众文化时,要立足于人民的需要。
3.示范带动,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文化建设要走群众路线,要依靠人民大众的智慧,提高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建立专门的文化队伍,自行编排文化节目,如小品、广场舞、文艺汇演、文体活动等,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同时群众构造一个文化活动的公共平台,给更多的群众提供参与的机会,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可以以社区乡镇为单位举办艺术节,开展歌会、灯会等大范围活动或劳动技能等比赛,营造风味浓厚的文化风情。
4.提前做好建设群众文化的计划书,保证活动顺利展开
发展和创新群众文化,必须脚踏实地地做好相关计划,因为文化活动具有组织性的特点,必须经过科学的方法做好计划才能发展和创新群众文化。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没有好的计划,那么在实践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样就不能很好发展和创新群众文化了。同时,在方案的落实当中如果没有认真对待,也不利于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5.发挥文化馆的作用
每个地区都设有专门的文化发展机构,以文化站为例,文化站的作用是进行宣传活动,为大众普及基础文化知识,辅导地方文化活动开展的事业单位。文化战既然建立起来了,就应该物尽其用,精心研究文化创作,积极组织各类文化节目,隔期为群众带来文化表演盛宴。文化机构作为政府与群众连接的通道,应该在大体上把握社会、政治、经济三者的关系。除此之外,地方如果有艺术遗产,文化机构应该着重保护,细心维护,如果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积极鼓励该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培养接班人。
四、结语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做好文化方面的工作对于我国各领域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和谐社会中,做好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将有利于人们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这些文化活动也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在世界大舞台上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在群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方面,不仅是国家应该给予很高的重视,而且各地政府也要为人民办实事,此外,广大人民群众也要积极融入其中,这样才可以事半功倍。
作者:王燕 单位:东胜区文化馆
一、开展群众文化的深远意义
1.开展群众文化是构建基层和谐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
在当代社会中,群众文化已成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环节。所以,想要构建和谐文化,首要解决的是,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的社会文化,究竟意义何在?很简单,它能够引导广大群众的主流文化方向,以道德教育为例,群众文化能够以特有的方式渗透进广大群众的思想中,它的教育价值是任何方式都无法比较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群众文化活动对社会道德建设的作用非常关键,它的社会价值对全民道德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群众文化的突出亮点: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结合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从文化建设工作角度来观察,基层和谐文化的独特作用:第一,它为精神文明活动的广泛宣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第二,它为团结友爱、充满生气的社会氛围提供了有力的原动力;第三,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序推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的积极推行。
二、群众文化中的广场文化
广场,指的是户外开阔的活动空间,是城乡较大的平整场地。文化活动,指的是以艺术文化为主开展的活动。广场文化活动,顾名思义,以广场为阵地开展的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符合广大群众的需求,这为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而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结合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推进了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这种群众文化的蓬勃兴起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进而使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向前迈了一大步。作为群众文化之一的广场文化,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不失为城市文化中的一道吸引眼球的风景。搭建什么样的文化活动的新型舞台?又该如何促进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精神文明的建设?近几年来,伴随着政府广泛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渐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这种情况也正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良好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迎合了广大群众的需求,这为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依托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断打造广告文化品牌,使得群众文化中的广告文化走上一条繁昌盛的道路。历史告诉我们,广场文化的非凡意义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文化发展水平的落后,这一时期内,人民群众的广场文化形式比较简单,主要以集会、庆典等形式的表现出来,真切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的特征。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之相追随的是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快速增长。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在群众中出现了广场文化,而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伴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党和国家对精神文明的建设的加深,广场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耀眼夺目的光彩。总而言之,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告文化为之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文化平台,这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1.广场文化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广场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中,使它以民间文化的形式出现,并在不同文化中得到广泛的交流与融合。根据我的工作经验,发现广场文化会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拥有着不同的特色。民族文化特色也通过广场文化这个载体,得到充分的展现,并得以发扬光大。根据有关传统文化遗产的研究表明,广场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广场文化不仅为不同特色的民间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宣传和保护平台,而且使得不同的民间文化得以交流与融合,进而进一步提高。
2.广场文化有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
党和国家要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旋律,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特色文化结合到一起,使得不同性质的文化得到交流与融合,从而,体现出广场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包容性。在民间广泛的文化主题活动中,广场文化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它不仅能够容纳不同形式的艺术与表演,而且还囊括了不同理念的文化活动主题。这样,它能够吸引到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趣味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最终,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3.广场文化创造出丰富的文化财富。
纵观中外,广场文化创造出不可小觑的文化财富,同时,它也以独特的方式创造出丰富的人才。众所周知,广场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因而,在这样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下,使得广场文化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据统计,在广场文化的活动中,参与者涵盖了牙牙学语的幼儿到年近古稀的老人,而说到广场文化的形式,有现今流行的广场舞,有演奏现代乐器的,有展示民间艺术的,形式之多,内容之丰,难以想象。这样的文化组织形式影响空前,意义非凡。它实现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示自我,同时使得不同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和进步。
四、小结
本文是我根据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通过积累、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当下群众文化活动中,最受大众喜爱的广场文化,就这个现象,我展开的一些探索和思考。全文大体上涵盖了三点内容:开展群众文化的深远意义、群众文化中的广场文化、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由于我的知识面比较窄,所以未能面面俱到,但是我希望能够引起广大社会实践工作者和热爱身边文化的朋友们的注意。
作者:王小丹 单位:连云港市文化馆
一、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
1.搜集散落民间的历史文化资源。
搜集资料是基础。虽然国家管理着丰富的群众文化艺术资源,但也有很多散落在民间。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渐趋丰富。民间的收藏市场十分活跃,收藏爱好者与日俱增。对于收藏爱好者手中的珍贵艺术资料,相关文化部门应当给予相当大的关注,可以采取收购或者征购的方法,然后给予捐赠者物质奖励及精神奖励。搜集工作不能仅仅限于国内。近年来不少研究资料表明,我国很多的文化艺术都流传在海外。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来对散落在国外的文化艺术资源进行搜集和整合,或者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动身去国外进行“海外寻宝”。
2.把文化艺术档案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要进行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管理,首先要把它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才能对其足够的重视。由于部分县市经济不很发达,可能在建设文化艺术档案时缺少资金,这样就使得档案管理人员身兼多职。进行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先要为其配备几名业务能力好,责任心强的专职管理人员,这样才能使这项工作专业化,不至于被其他工作影响。而且要让管理人员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让管理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在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时候,要上档次,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另外,专职管理人员要有足够的文化艺术知识,在收录的过程中,要对材料进行鉴定,要取完整,真实和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要用辩证的观点去考证,去伪存真,科学划分各种档案,提高文化艺术档案室的质量。
3.政府拨款。
经济是开展活动的基础。没有物质保障,建设文化艺术档案只能成为一个口号,一个美好的愿望。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可以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建设文化艺术档案,需要国家的经济支持。政府要对其进行专门的拨款来为其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相关部门可以利用这部分专门款项来进行档案室的搭建,使艺术资料得到妥善的保管,还可以购进一些先进的设备,要求专业人员把相关文化资源以图像,文字,影像等方式记录下来。
4.联合社会力量。
群众的力量不可小觑。其一,政府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展览等形式,为文化艺术进行宣传,提高群众的关注度,激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兴趣,使群众自发把自己所藏有的档案或文化艺术资料捐赠出来。即便不方便捐赠出来的,也可以使他们积极配合,为他们手中的文化艺术资料做个备份,把这份遗产保留下来,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增添一抹色彩,为更多人了解这一文化艺术形式做宣传。其二,联合社会力量,成立文化艺术档案征集基金。基金的捐赠可以是团体,也可以是个人,这样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也使得群众更有参加的积极性。
二、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利用
管理与利用是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两项重要内容,管理是前提,利用才是根本目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搞好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开发,挖掘出其内在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
1.为领导决策服务。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中包含了很多对群众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有业务指导作用的资料,那是许许多多的人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从档案中选择出有价值的材料,给馆内领导提供科学、正确的理论依据,为馆内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服务。同时,将这种材料整理出来上交上级领导,使各个职位的领导们都可以作为决策的参考。
2.为文化艺术研究提供材料。
群众文化档案中含有五十年代至今多年来编写人员汇合整理的素材,后经过不断的补充,收集,整理,完善,详细的记录了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过去和现在,见证了文化艺术事业的兴衰,饱含了几代人的心血。这样用几代人的光阴谱写的档案,内容极为丰富,为后世研究文化艺术提供了强有力的历史资料。
3.丰富群众文化艺术生活。
群众文化艺术是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自然也要“回归”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群众文化艺术整理成档后不能被束之高阁,仅仅成为尘封起来的记忆,而是要使它们更好的为群众的文化艺术生活服务。为了让更多的群众更好的了解文化艺术,文化馆内的专业干部,业余作者开办讲座,对部分作品评论,鉴赏和讨论,使群众畅所欲言,带动群众对于文化艺术的积极性;发挥现有影像资料的作用,复制文艺资料,在中小学,单位,企业中广泛宣传,帮助基层搞好群众文化活动;举办类似写作,摄影,摄像的比赛,将比赛过程以及重要人才的简况录制下来,在重大活动中进行展览,让群众看到文化建设的成果;将死档案变成活灵活现的艺术形式,例如可以将其改编成话剧,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中记载了各门类人才的文化艺术成就,它所涉及的一系列专业技术成果都历历在目。档案中所提供的资料可以有效地证明各门类人才的业绩,有利于认定和核实。既防止了个人因年代久远而造成的疏漏,又有利于调动艺术人才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的创作出群众文化。
4.宣扬中国群众艺术文化。
对于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建立,不仅要把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保存下来,还要发扬出去。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可以同国外相关单位联合举办,这样,有利于将中国群众文化发扬出去,在海外传播开来。有利于文化之间的传播和交流,更可以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来发展中国群众文化,使群众文化的艺术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传播到国外,也有利于中国文化与海外文化融合,求同存异,共同为文化的多样性做贡献。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涉及面广,所包含的内容丰富,专业性强,利用率高,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比较高,另外,从我国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建立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刻不容缓。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有专业过硬的能力。而且,不仅要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建立起来,更要会管理和利用,这同样是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内容。
作者:陈慧蓉 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档案局
1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概述
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是由人民群众组织开展的,可以说他们是群众文化得以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其他类型的文化相比较而言,群众文化活动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群众性。从实际情况来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并且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和发展,这也是群众文化能够得到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群众文化的建设不仅可以协助其他文化形态的发展,同时也是构建公共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时群众文化可以将人民大众和社会文化有效地联合起来,对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帮助。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广泛的参与到活动中,宣传我国的主流文化,发展文化事业,从而实现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领域非常广泛,如广场、社区、学校、企业等都可以作为开展活动的场所。此外,群众文化有着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常见的形式包括文化会演、演讲比赛等。不同的活动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2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
2.1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明显的,市场经济的灵活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员的流动愈加频繁,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是由群众自行组织开展的,他们可以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文化活动。随着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人们在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得以释放。同时增加了群众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将会有很大的提高,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
2.2有助于提升社会管理的水平
从实质上来说,群众文化活动和社会管理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他们所面对的对象都是人民群众。近几年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管理工作的难度。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群众的凝聚力,因而可以借助群众文化活动来开展社会管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从而提高社会管理工作的水平。2.3有助于社会文化的传播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不同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有着其自身的特点,透过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体现出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现阶段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范围十分广泛,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群众文化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可以对当地的文化有着全面的认识,地区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3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管理创新的有效对策
3.1实现活动组织形式的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是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但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工作环境,他们对于文化活动的要求有着一定的区别,为了满足不同人群对文化生活的要求,就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组织形式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比较传统的。因而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当地的特色实现活动组织形式的创新,采用新颖的组织形式来吸引人民群众的注意力,提升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使得群众文化活动取得更为广泛的发展。
3.2实现活动内容的创新
活动内容的选择是保证群众文化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是非常多的,因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及时对文化活动内容进行调整,使其在符合群众需要的基础上,发挥其文化传播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群众文化还将与世界接轨,因而需要更加重视活动内容的创新,坚持与时俱进,使得我国的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
3.3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有助于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全面发展。目前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较为分散,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理念相较而言比较落后,使得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有效地发挥群众文化的作用,首先需要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学习国外一些国家先进的文化管理理念,根据我国文化发展的特点将其应用到文化管理工作中。其次,对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管理中的缺陷进行分析,逐步完善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体制。最后则是为文化活动的开展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使得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韩永斌 单位:秦皇岛市群众艺术馆
一、我国群众文化政治思想教育功能
(一)宣传和管教
因为群众文化具有群众基础性,使群众文化成了非常重要的资源传播的载体。群众文化传播的特点是具有方便交流、资源丰富、传播效率快、宣传范围广的特点,所以,以前都是用来进行传播的工具。以《荷马史诗》为例。特洛伊战争结束之后,流传着非常多的歌谣关于在整个战争中存在的英雄的歌谣。在其传播过程中,又把英雄传说和神话故事连接在一起,被人们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群众文化的管教作用存在于潜移默化的过程,属于隐性政治思想教育。
(二)凝聚和团结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是某种过程以及是某种意义的重要表达,群众文化是社会性活动的表达方式,对各种动作以及政策法规进行了相关要求,主要表现有:生活生产方式、各种经营方式以及社交方式,例如,在给老人进行祝寿时,要求老人要吃面条并且不能把面条夹断,其文化的寓意是祝福老人长命百岁。
(三)审美和娱乐
当前,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是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共融和谐的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共融关系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所以,要充分团结一切人民,收集其积极的作用,使之成为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四)传承和普及知识
群众文化活动通过自身的娱乐性特点使人们感到轻松愉悦,对人们的精神进行补偿,保证每个人都有旺盛的精力深入到工作和生活中,进而使人们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二、积极开展群众文化的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效措施
(一)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群众文化建设的升华
当前,众多的传统群众文化是世界独有,各自成一个体系,是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以及政治思想的源泉。群众文化建设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以及民主性,要想全面发展和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一定要对这种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不管是继承还是进行科学创新,一定要大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指导,不支持指导思想的多层次化。
(二)要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开展我国群众文化的建设
群众文化建设是建立公众文化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的主要手段,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开展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我国要想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一定要建立一支具有强业务、政治作风过硬的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科学合理的群众文化要以高质量的人才为基础。所以,要建立健全鼓励机制,注意培养群众文化人才。
(三)充分运用艺术的特性,把群众文化和政治思想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
充分利用艺术的特性,把群众文化以及政治思想教育进行高效的结合。当前文化成为整个民族凝聚力以及创造力的源泉,同时,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当前人们的热切需求。积极向上的、特色独立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群众文化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
(四)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用以提高群众文化的影响力度
当前,群众文化的魅力所在是人们群众的积极参与,我国人民群众汗水和智慧的沉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当地群众文化。想要积极发挥群众文化的重要魅力,提高群众文化的影响力,最大限度的提高政治思想的教育功能,要积极树立品牌意识,用品牌拉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结束语
最初,人们参与到文化活动中,都是为了消遣、娱乐,但是,一旦上升到群众文化后,就会受其中的法律法规、道德以及文化的影响,从而使群众文化的管教功能得以实现。所以,在具体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教育功能不是具体体现其主管目的,而是,体现主体的客观效果。要想提高群众文化的魅力,一定要注重积极发展当地地区的艺术特色,擅于挖掘当地地域的文化优势,最大限度使之和当前时代有机融合。
作者:杜成筑 单位: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科教文化服务中心
1、群众文化与专业艺术概述
1.1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活动样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保护挖掘民间艺术以及组织群众参加各种类型的艺术比赛等。群众文化在社会上受到普遍欢迎,其性质是非职业性的,亦不掺杂商业利益。通常,参与群众文化的主体是为了通过欣赏一些民间艺术,如歌舞、杂技、戏曲、古诗词等,陶冶情操,满足自我精神层面的需求。此外,举办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好处诸多。一方面能够促进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更够丰富当地群众的业余生活,为其提供多元化的精神食粮,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鼓励广大群众参与文化艺术活动,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艺术成果带给人们的乐趣。
1.2专业艺术
艺术是对社会形态的高度的艺术浓缩,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并以一种夸张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此外,艺术的创造过程,不仅是创新,更是一种审美。目前对艺术的分类,由于出发的角度、依据的标准有所不同,导致其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以美学原则对艺术进行分类,可将整个艺术体系分为实用艺术、文学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以及表情艺术五个类别。实用艺术主要包括工业、建筑以及园林等;文学艺术主要包括小说、诗歌以及散文等;造型艺术主要包括摄影、绘画以及雕塑等;综合艺术主要包括影视、戏剧以及曲艺等;表情艺术主要包括舞蹈、音乐等。此外,群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专业艺术的很大影响,专业艺术的发展亦带动了群众艺术水平的提高。
2、群众文化和专业艺术的关系
艺术发源于群众文化生活,二者相互渗透,共同发展,但是文化艺术需要得到社会的普遍理解。而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从群众文化中不断的汲取营养、精华,所以又比群众文化高一个层次。同时,群众文化要将其艺术提高到另一个层次,需要借助于艺术,得到艺术的引导,而群众文化亦会对专业艺术的发展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在物质生活日益充裕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同时其文化艺术品味亦在逐年提高。因此在二者的发展过程中,要使其和谐的发展,不仅要将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同时还应提高群众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是隐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之中,要使大众接受艺术,就要让群众文化与其衔接起来,并促使人们逐渐理解艺术。另外,在艺术汲取群众文化的过程之中,群众文化也要逐渐的趋近于艺术的境界,从而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水平与质量。当前,中国正进入了一个文化建设的新时期,强化艺术的创新,从群众文化中挖掘创新、新奇点,加强对群众文化和艺术联系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
3、群众文化与专业艺术的共同发展
群众文化和专业艺术是相互传承、共存的,且处在一个共同发展的轨道之上。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注入更多的内涵,并与专业艺术相结合,将群众文化艺术事业推向一个全面繁荣的景象之中。另外在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不断加快的今天,为了促使群众文化和专业艺术的发展,应加大对其的投入机制。首先是资金方面的投入,构建足够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动群众的积极性,鼓励群众参与文化生活。创建多个非盈利组织机构,带动群众积极投身文化事业,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对社会力量加以利用,鼓励企业举办各种公益活动,使群众文化从点到面,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使文化艺术产业形成一个市场体系,使艺术生活能够与群众的生活更贴近。其次,在人才方面的投入。由于群众文化艺术是面向多数群体的,其内容需要得到升华,且更加丰富,必须与艺术相结合,并融合起来。群众文化的兴起,必须注入更多的新生力量,即需要对文艺骨干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培养,加深对专业艺术的学习。从而才能产生更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此外,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多接地气,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为大众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并积极鼓励人们追求文化艺术。同时,民俗文化之中也蕴含了丰富的素材,能为专业艺术提供丰富的养料,推动艺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将“高雅”与“民俗”的文化生活相结合,交相辉映,能够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群众文化和专业艺术的有效结合不仅促进了二者的共同发展,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一条独具特色的群众化的路线。为了使艺术和群众文化能够实现更有效的结合,可采用艺术文化的高雅以及群众文化的淳朴作为一个融合切面进行相互渗透融合,让群众文化永葆生机,让专业艺术在群众文化的基础之上将其审美境界不断地提高。
作者:兰君 单位:江西鹰潭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