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4 11:00:18
导语:在体育专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分析与讨论
运动是良药,让大学生拥有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是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目标和意义所在。有研究表明45%的男大学毕业生,10%的女大学毕业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60%的男毕业生,15%的女毕业生形成体育特长。从“不自然,有意”到“比较自然,似乎已经有了从事此种活动的欲望”,再到“不经意间做出某种行为或动作”,一旦跨入这个阶段,习惯通常会伴随一生、。
1.1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养成基本情况分析
艰苦专业大学生多为理工科,通常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习处于中上等,男女生比例不协调甚至没有女生,将来工作的环境艰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拥有很多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特别是刚入校的大学生,生活方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调查发现,艰苦专业大学生喜欢体育的程度,男生约为女生的2.5倍,喜欢体育的程度处于中间水平的男女比例基本接近,调查人数中一半以上学生表示喜欢体育,对体育没有兴趣的学生大约为调查总数的5%左右、。、态度决定一切。笔者认为,艰苦专业大学生对于体育的态度除和自身有关系外,也和学校对待体育的态度以及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影响及体育运动氛围有关。大学生的生活相对独立自由,有很大的群体性趋势。本研究结合我国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及其操作定义“每次运动30min以上,每周三次以上,每次中等强度以上”,另外规定参为体育运动习惯养成者。由表1可见,拥有体育运动习惯的比例男生明显高于女生;高年级与低年级拥有体育运动习惯的比例基本一致,原因一方面为低年级上体育课,时间也充裕,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步入社会,急于找工作等;处于动荡期的学生(即不确定是否拥有体育运动习惯)占到了调查人数的27%,这部分人群需要及时引导,环境影响,假以时日会成为体育运动习惯拥有者的成员。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存、生理、尊重、交往和自我实现五种层次,而体育可谓贯穿于每一个层次之中。大学生为完全民事行为人,参与体育的动机自然也比较明了。由图2可见,运动减肥、缓解压力、人际交往、文化环境、习惯娱乐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艰苦专业大学生家庭和就业压力比较大,人际交往也相对薄弱,大学的文化和氛围更促进了他们投身体育之中。大学生一个最奢侈的优点就是拥有大把的属于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除上课、吃饭、睡觉等完成必要事情之外的时间,我们把他叫做“余暇时间”。由图3可见,闲暇时间用来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睡觉的大学生分别占到了调查总数的64.4%、34.3%和47.3%,看书学习仅为23.1%此外谈恋爱和社交活动也占据了不少比例,明确表示余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艰苦专业大学生比例为31.1%。调查发现,时间不足,身体困乏、懒惰,天气因素是影响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度的首要原因。综上所述,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不容乐观,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高度重视。
1.2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特征研究
1.2.1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形式和场所分析大学是个小社会,大学生更愿意彰显个性,更愿意到社会中去历练。高校社团则为他们提供了平台,比如体育社团就会带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形式排在前三位的为集体社团、和社会人、个人自己,场所选择以学校和俱乐部居多。一方面说明大学具有更高的社会性和群体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学生有了独立自主的一面。尤其参与体育社团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特长。特别是艰苦专业大学生,很多来自农村,对很多城市学生习以为常的东西不太了解,积极参与社团,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增进学习,扩大交际圈,提高办事能力。
1.2.2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项目选择分析大学生具有了独立的人格,做事拥有自己的主见,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也表现出了特定的时代潮流,当然艰苦专业学生由于经济和传统观念等影响会稍有区别。由表4可见,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主要以球类(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自行车、轮滑、足球、游泳、跑步等项目为主,在俱乐部中进行力量练习的学生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每一个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其精彩吸引人的一面,艰苦专业学生切不可因为攀比或追风而选择超出自己经济允许范围内的体育项目,最终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1.2.3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稳定性分析体育运动习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稳定性。体育运动本来就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让人发现其魅力所在,当然在参与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天气、环境、搭档等诸多问题。结合“体育人口”的操作定义,发现在校学生是最容易成为体育运动习惯拥有者的人群。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时间点、次/周、时间/次、运动强度和量以及年限等方面。由表5可见,利用课下时间、周六日和体育课从事体育运动的学生占很大比例,而由于寒暑假学生忙于找工作或者打工、旅游,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艰苦专业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运动的次数以1次居多,但每次活动的时间超出1h以上的占到了调查总数的44.7%,很少有每次活动不足半小时的学生。艰苦专业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身体机能相对较好。从图5可以看出,一半以上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达到了中等强度以上水平,即身体出汗,感觉休息下后身体比较疲惫;强度较大的学生比例为24.6%。由此可见只要是参与体育运动的艰苦专业大学生,基本达到了体育锻炼的目的。运动年限是体育运动习惯稳定性最直观的体现。结合表1、表7可以得出,拥有和处于“动荡期”运动习惯的大学生,运动年限通常在半年以上;一半左右学生达到了一年以上。
1.3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中存在陋习情况分析
体育运动过程中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或现象,有些是好的,有些事坏的。大学生生活相对自由松散,自主性强,往往拥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我们暂且叫做“陋习”。文章所指陋习主要为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时存在的不好习惯,主要包括不做准备活动、穿便装,戴首饰、空腹或饭后运动、活动过量成瘾、运动后立即冲冷水澡或喝大量水等。准备活动往往最容易被大学生忽视,即使是慢跑也要适当做一下拉伸和体转等活动,毕竟让身体直接进入剧烈状态,心脏等系统是无法马上接受的。从图6看出,空腹、不做准备活动、运动后立即冲冷水澡和大量饮水的学生比例颇高;穿便装戴首饰运动的大学生时有出现;每次运动过量的学生占到了总数的一半左右。建议大学体育教师在上课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规范、合理、科学、安全的运动。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1)体育运动习惯应是个体主动积极性的需求,体现在从事体育运动的场所、形式、项目类别、稳定性四个方面。
2)艰苦专业大学生拥有体育运动习惯的现状不容乐观。
3)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形式以集体社团、社会人士、个人为主;场所以学校、俱乐部、小区及公园为主;项目类别以球类、自行车、轮滑、足球等居首,自主性较强;时间点以课下时间、周六日、体育课居多;周次数以一次居多,持续时间则较长,强度和量基本适宜。
4)艰苦专业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存在“陋习”严重。
2.2建议
艰苦专业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将来参加工作基本在偏远地区,工作环境艰苦,要求身体机能要过硬,所以一定要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期望通过体育活动提高生活质量,体育必须走入生活,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构建成为人们生活组成部分的体育活动方式,即体育生活方式。建议高校整合教育手段,以人为本,改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加体育硬件和软件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大学生运动兴趣;及时反馈评价,加强意识教育,提高艰苦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作者:王强 侯雁春 史伟娟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
一、体育改革对策
1.开发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资源
因为高职院校的专业非常多,根据同学们喜欢的课程种类,根据各个院校的办学宗旨,可以开发出多种学生自由选择的体育课程。
2.改革教学的方法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改变学生的学习地位,引领着学生积极参加每一项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位置上,更加主动,让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兴趣越来越高。
3.改革教学内容
让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学校是学生迈向社会的阶梯,学生在迈向社会之前,需要对自己所学的体育专业有所了解,让他们对自己有所准备,这样才会有信心。要丰富体育理论教学的内容,不仅仅是锻炼身体,还有在以后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怎么处理,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需要怎么自救,传输一些预防的措施,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还有自己的锻炼能力。
4.改善体育教学的测评结果
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还要重要的有意义,让学生觉得体育课不仅仅是体能好的人才能拿到好成绩,技术方面的重量可以轻一些,让学生可以感觉公平些,从而避免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感觉到心凉,从而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这样身体素质和技术方面就可以得到共同的考核和测试,让学生有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体育专业发展的途径
1.教育部门的一方面
尤其是对老师的培训,对老师的培训制度也要不断的完善,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可少的,同时理论知识的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鼓励各高等院校参与高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在职的高职教师增强学科和学科外专业知识提供各种机会。通过各种的培训班,讲座等等的方式丰富教师内在知识,让体育教师学会反思、学会研究,提升专业化水平,这是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2.教师如何成为一个专业的老师也是值得关注的
教学的改革为教师提供了机会,教师一定要树立专业意识,专业发展的意识,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做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
3.教师要改变坐、等、靠的旧工作习惯
自觉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成为一个有理性思考的人,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自己职业的发展,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总结,学会分享教育教学经验。
三、总结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体育服务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教职员工及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要知道,高职院校的体育发展是一个流动的体系,体育教学的发展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强健学生的体魄,使学生更加的自信、向上,还能够使学生的行为更加的文明和有礼貌。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必须要根据时代的需求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改进,针对不同的特色,实施相应的措施,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的体育专业水平得到不断地提升,从而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喜欢体育,最终达到提高社会地位的目的。本文主要根据对当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问题的分析、体育教师专业化、体育的改革对策以及体育专业发展的途径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但是,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因此,本文的不到之处,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作者:虞一 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
体育、艺术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要想真正对他们因材施教,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级。陈晚姑(2009)等则建议对这类特殊专业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并对分级教学的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评估及教学保障提出了具体内容。每一届新生入学后,由学校统一组织摸底考试,对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再参照高考英语成绩,把学生分成提高班、普通班、基础班三类。提高班约占总人数的15%,入学时已经掌握基本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领会掌握约1500个单词,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普通班约占总人数的70%,有一定的语音、语法知识,但不扎实,听、说、读、写能力较弱。基础班,约占总人数15%,基本语法和词汇甚至未达到基本要求,词汇量低于800。依据三类生不同的英语基础,教师要根据所教授班级的程度,对教学过程做出明确安排,科学选择教学方式。针对提高班学生,教师是引导,可以采用任务型、体验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听说及综合技能的训练,拓宽学生的阅读量、词汇量和文化视野。针对普通班学生,教师与学生并重,以精讲为主,语言训练为辅,采用激发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用英语自由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针对基础班学生应注重夯实学生基础,缩小与普通班的差距,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的学习习惯。分级教学是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即强调学习的过程。
二、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以通过四级为目标,对《要求》所规定的分类多样化要求则较少重视。这一现象已引起部分高校和学者的重视,且已经就体育、艺术大学生英语教学展开相应研究和实践,并已取得部分理论成果。如王严,田慧(2011)等则提出了体育专业学生教学的目标、重点及相关措施,探讨了大学英语大班课的主要弊端并提出一些对策;我们利用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并提出其对三级后英语教学有关师资、课程设置及教材等问题的观点;建立科学的、有新意的大学英语课评价体系,是推动学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工作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大学教学评价必须是全面的,实事求是的,着眼于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学生是否达掌握知识、了解文化、是否提高人文素养。因此,在教学评价上,要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三级成绩、四级成绩为标准,以检测、考试、竞赛为方式的局限性评价。建立以大学英语基础知识、技能、、人文素质、课堂表现、考勤等综合评价的标准,形成教学过程、成绩测试、竞赛和学生自评、互评同步进行的综合性和形成性评价体系。
三、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由于体育、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遍比较活跃,采取“满堂灌”方式是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须进行大学教学方法改革。他们在英语课上集中精力的时间往往比较短,所以在45分钟的课堂中不能一味地讲授课本上的英语内容,需要适时穿插一些与所教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并且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教师应加强学习策略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很多老师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吃透教材,备好教材,把教材上的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下,其结果往往是费时低效,英语水平很难提高的。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而美术系的学生,对于画面比较敏感,可以选择些名画或者画面比较优美的电影,让学生用英语来评析这些东西。对于音乐系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表演天赋和欲望都比较强,所以上课的时候可以给他们提供些这样的机会,比如表演英语歌曲,英语戏剧等等再次,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呈现更多视觉上的刺激。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比较好动,所以英语课堂上尽量在他们失去耐性之前,讲些和他们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像奥运会比赛项目英语或者可以让他们课后查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的资料,上课用英语和同学们交流。
四、结语
按照普通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整体改革的基本思路,长江大学进行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索,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一是坚定不移地实行体育、艺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真正实现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二是改变过去那种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结构和气氛,使学生乐中求学,寓教于乐。改变过去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研究性教法与发现式的学法。三是普通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应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构建符合体育、艺术课程教学体系。加快考试制度改革,以形成性评价为考核基础,充分考核学生平时的综合表现,而不是“一考定终身。”总之,艺体生英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体育、艺术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着许多尚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路与做法,以此希望体育、艺术大学英语教学能够融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流。坚定不移地实行分级教学,改革考试制度和改进教学方法都是大学英语的教学必须遵循的改革思路。同时,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规律,仔细研究体育、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精细化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推进大学英语改革向纵深发展,从而提高体育、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体育、艺术人才。
作者:卫晓旭 单位:长江大学
1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出发点分析
传统的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使其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继承体育文化。但是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是不够的,所以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力,使体育专业教育摆脱单一的指向性,发展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实现综合能力的方面成长。总之,21世纪需要的体育人才要符合社会的现实需求,不仅懂得体育知识、技能,也要懂得体育市场经济,懂管理、懂经营,才能促进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2面向社会需求构建多元化的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1明晰教学思想,指导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活动
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现实需求,明晰了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思想,即促进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相互联系,加强人才需求与培养衔接,力求从根本上转变体育教学只重视运动技能训练的思维定势,形成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创造力及经营管理等综合能力的教学思想,推进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2.2确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体育市场急需的两大类体育人才,高校体育专业应确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使培养目标呈多元化,同时还要消除过去体育人才培养指向性太强的弊端。在高校体育专业设置中,有体育教育、民族体育、社会体育等类别之分,所以即使确立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也要有主次之分,而如何界定主次,则因专业不同而不同。例如,体育教育专业以培养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人为主,民族体育专业以培养从事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人为主,社会体育专业则以培养从事社会体育事业工作的人为主,并着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环境及市场竞争的应对与适应能力。
2.3优化课程设置,在专业设置与用人单位需求上实现有效衔接
在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要由单科向多课转变,跨学科设置选修课,合理配置各学科课时比例,力求全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拓宽整合现有的专业,打破各专业间的壁垒,拓展学生知识面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之,绝大部分高校开设的体育专业,其课程设置素来局限于基础理论和竞技运动项目的范畴内,很少涉及民间体育、新兴的体育项目。对此,应将传统的基础理论教学、运动训练与人文社会学等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增设新的体育项目,既保持了体育专业的专业性,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了人文教育,拓展了教学范围,这对培养复合型的体育人才是十分有益的。总的来看,优化课程设置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上将理论知识讲授与育人、育德相结合;第二,教学结构上将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第三,在课程比例上增加选修课,适当减少专业课;第四,在能力培养上要专业技能与其它能力相适宜,不可忽视实践能力、创造力的培养。
2.4强化师资力量建设,保障人才培养策略顺利实施
高校要定期组织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了解体育教育的最前沿信息。与此同时,教师本身要具有积极学习的精神,以及高度风险的精神,能主动的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手段,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此外,教师要办教学与教研结合起来,用教学推进教研,用教研带动教学,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当然,除了内部培养、教师本身自学之外,还要强化外引的力度。比如:聘请客座教授、兼职教师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最大程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校方可在教师评级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教师尽心尽力的做好本职工作。
2.5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搭建体育理论教学与体育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平台
为培养实践能力好、综合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体育人才,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平台的构建,为学生提供将体育理论“内化”为技能的途径。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分为课堂训练、课外见习等部分,形成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全过程的实践中夯实体育理论,以及对各项运动项目的运用能力。与此同时,让学生参与教研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课题的探究能力与分析能力,全力发展学生运动能力以外的其它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3结语
21世纪,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高校必须正视21世纪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立足于实际构建多元化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加强教学实践等途径形成一个目标明确的、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方案。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模式,它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所以要不断调整与完善它,才能满足时刻变化着的人才需求环境。因而,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与时俱进,无论何时都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体育人才。
作者:叶蓁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对近年来发表的体育专业教学理论、体育统计教学、SPSS实践课教学、SPSS电子教学课件开发等文献资料进行了查阅,并了解了关于体育专业和SPSS统计软件等相关领域的最新信息动态和一些基础理论资料。
1.2问卷调查法
为了对SPSS电子教学课件的效果进行评价,本次研究对某体育院校2011级的本科体育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
1.3数理统计法
采用了Excel2003数据分析软件和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并通过假设、统计和描述等方法进行检验。
1.4专家咨询法
走访咨询了著名的统计学转接和软件课件制作专家,获得了SPSS统计软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并确定了体育专业SPSS电子教学课件的主要内容。
2SPSS电子教学课件的设计
2.1设计SPSS电子教学课件的目的
设计SPSS电子教学课件的目是为了简化SPSS和Excel统计分析软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理解学习起来更加容易,而且既能直接在网上使用,也可以单机进行操作。设计SPSS电子教学课件,便于人们应用SPSS统计软件的的功能,是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在处理信息、储存信息、展示信息方面的优势,通过人机互动的形式来实现体育教学的课程最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体育专业SPSS电子教学课件的适用对象是体育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体育专业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图1是SPSS电子教学课件的整体框架:
2.2设计SPSS电子教学课件的依据
从体育专业SPSS教学的目的着手,对体育统计和SPSS教材进行研究,通过把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过程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教学单元,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单元需要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流程,将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难以理解的定义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2.3SPSS电子教学课件的总体结构SPSS电子教学课件的总体结构大体上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上机操作这两个模块。基础理论知识模块是对SPSS的基本原理、操作和统计方法等进行介绍,包括了体育统计的教学重点和SPSS教材的重点章节,其设计以让学生对SPSS实验课的内容形成整体的认识为主,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力的水平。另外,基础理论知识模块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复习素材;实际上机操作模块以上机操作和同步语音讲解为主,在每个SPSS电子演示模块中,每个操作步骤都设计有语音讲解,通过控制模块的教学掩饰,配合语音讲解对学生实际的操作指导,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SPSS电子教学课件的制作
3.1素材制作
SPSS电子教学课件的素材包括了文本文件、图形图像、和语音视频这三个模块:文本文件模块的制作有两种方式,一是先在word文件中输入文字,再通过复制粘贴到电子课件中,二是在编辑合成课件的时候直接在Authorware中输入文字,再进行相应的整改和修饰;图形图像模块是事先利用Firework软件进行加工绘制的,在合成电子课件的时候再通过导入工具将图形和图像导入到Authorware当中;SPSS电子教学课件当中语音和视频模块当中的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可以直接使用屏幕录像等软件来录制,并在学生实际上机操作的时候进行播放演示,用以取代教师的讲解。另外,为了提高电子课件的整体效果,还在一些相应的模块和位置当中添加了背景音乐,使课件展示更加丰富有气氛。背景音乐使用的是mp3格式音频文件,可以通过midiloop函数来控制音乐的播放或者是停止,便于使用课件的人进行操作。
3.2功能模块
本次设计的体育专业SPSS电子教学课件的内容一共有六大功能模块:3.2.1SPSS统计方法模块SPSS统计方法模块包括了SPSS统计软件的基本统计方法和中级统计方法等,统计方法的内容涵盖了统计方法的定义、统计所使用的计算公式、公式的适用条件以及统计结果的意义等。3.2.2Excel数据分析模块主要包括了Excel数据分析软件所运营的分析工序、分析函数和分析术语等。3.2.3体育应用实例模块此模块所展示的内容为SPSS统计软件和Excel数据分析软件在体育专业方面的实际应用实例,SPSS统计软件在体育专业方面的应用实例主要有描述统计、x2检验、假设检验、反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而Excel数据分析软件爱你在体育专业方面的实例应用主要有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假设检验等。3.2.4综合统计软件模块SPSS、SAS、BMDP等统计软件的综合介绍与应用。3.2.5使用软件过程当中要注意的问题在使用统计软件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显著性水平、试验对照组之间的关系、样本的含量等问题。3.2.6外语模块外语模块主要是介绍了英语日语等一些常见语言的SPSS统计软件电子教程,方便一些具有外语能力的学习者学习和使用。
4结语
SPSS电子教学课件既能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也能供学生在实验课上或者在课后的空余时间进行自学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设计的体育专业SPSS电子教学课件具有丰富的功能及合理的总体结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方便操作,通过在某体育院校两届研究生中的实践证明,本体课件可以很好地满足体育教学工作者和体育专业在校专科生、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学习SPSS课程的需要,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美利 单位:榆林学院
作者:王云杰 王耀文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体育系
武术教研室层面,采用观摩、交流、“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手段,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武术教师的武术技能、武术理论知识,并着重探讨通过何种方式和手段、教授什么内容才能满足学生对武术的需求及其就业需求,尝试着对武术普修课进行教学改革。武术教师自身层面,要用“师德”“武德”约束自身,在武术专业技能上,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并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将武术理论知识和现代社会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武术素养体育教育专业之所以不同于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主要在于它的师范性。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骨干,其在校期间的武术素养,尤其是在武术普修课中所培养的武术素养(武术专项的学生除外),决定了其武术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武术普修课上提高学生的武术素养至关重要。本研究认为,学生的武术素养首先要明确“武德”的内涵,“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明确并遵守武术的相关礼仪;其次,掌握标准的武术基本手型、步型和腿法,以在今后的健身、教学中做出标准的动作;第三,看武术图解进行自学的能力,这是“渔”即打鱼的方法;第四,武术健身能力,即懂得什么样的武术动作能够起到什么样的健身作用,并能够使用它进行自我的健身;第五,欣赏武术、评判武术的能力,否则学完武术以后还不知道什么样的武术是美的,什么样的武术是应该得高分的。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师在武术普修课规定学时内,完成基本套路教学的基础上,要重视这五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武术素养,以使其成为合格甚至是优秀的武术传播者。充分了解传播对象的需求,并对之进行正确引导本研究中的传播对象包括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和中小学生,他们对武术有着不同的需求。在相关的武术教学改革研究中,多数学者都有这样的看法,由于学生对攻防格斗类内容感兴趣而不太喜欢套路类,因此就削减套路教学时数增加了散打时数。
但笔者认为,学生喜欢格斗类项目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武术需求并不明确,加之现代传媒对武术的片面宣传,而且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体教专业的学生对武术的需求,除了有看似“防身”的需求(实则是为了满足自己对攻防格斗的好奇心),还有终身体育的需求,以及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就业的需求。在对自己的武术需求方面,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武术相关知识,不了解武术的分类情况,不清楚武术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更不知道自己要为今后的武术教学准备什么。在法制制度日益健全的当今社会,仅仅关注学生对攻防格斗项目的兴趣,显然缩小了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功能。因此,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途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武术观,让学生自觉自发地想学、愿练、肯钻,为终身体育和武术教学打下基础。以“受众”的“使用与满足”为准,适当调整传播内容要确保较好的传播效果,受众的需求很重要。根据上文分析的体教专业学生对武术的需求,在原有的武术普修课教学时数内,要对现行的武术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第一,适当增加武术理论讲授和交流的时间(而不是仅限于增加教学时数),并增加武术欣赏的相关内容;第二,强调“武德”,并明确传统的武德思想与现代法制教育的关系;第三,可以考虑用武术段位制中的套路代替现行的基本套路,因为段位制内容既可以单练,又可以对练,还可以拆招,还能够考取段位,可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第四,适当增加武术健身类项目,如健身气功,并使学生了解其健身原理;第五,适当增加女子防身术及擒拿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动作;第六,增加武术健身操的内容,以适应就业的需要;第七,强调学生看图自学环节和模拟授课环节,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以及武术教学能力。中小学学生对武术的需求,除了有对攻防格斗的好奇心,更有健身的需求,以及由学习武术之后的成就感需求。研究表明,“武术健身操在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培养礼仪、增强武术认识和激发学习武术热情等功能上得到了大多数师生的肯定。武术健身操可以作为武术文化的标志符号,在中小学推广和普及。”[8]所以中小学体育课上的武术内容,要大力推广武术健身操,也可以进行武术段位制内容的教学,如小学进行段前趣味武术、中学进行一到三段,既满足学生对武术中攻防的好奇心,学习以后还可以进行考段位,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另外,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女子防身术的相关内容。拓宽传播渠道,改革教学方式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的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课堂授课为主,而且以技术教学为主,武术理论的教学时数相对较少,而且真正落实的理论课时数更少。[9]为了确保武术普修课的传播效果,要拓宽传播渠道。武术基本技术的教学以课堂授课为主,课下复习为辅;理论教学以学生课下查阅自学为主,在技术课上随堂讨论、专门理论课讲授为辅;武术健身操的教学以学生自学、互学为主,教师进行指导;看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课下自学与课堂教师的精讲相结合;武术教学基本功的学习要采用指定内容、自主备课、模拟教学实践的方式来进行。[10]与此同时,要多借助多媒体、网络、手机、MP5等现代科技手段,协助完成教学任务。
武术教育系统的完善、武术事业的繁荣,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各系统、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是武术教育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国内武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抓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的教学,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武术的传播和推广,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因此希望各相关部门认识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应的改革制度,以推动武术的普及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1课程体系缺乏整体构建
1.1“术科”课程理念滞后
1.1.1教材与课程内容缺乏先进性课程内容陈旧,缺乏更新,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无论是在具体课时安排上还是重视程度上,都处于从属的位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着“术科”的教学质量,而“术科”课程的自身魅力也吸引着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1.1.2课程评价缺少多样化从评价形式看,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重视群体甄别不重视个体提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而忽视过程性评价。从评价主体看,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自评和互评。
1.2缺少政策扶持
1.2.1对“术科”精品课程建设重视不够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高校体育院系对精品课程建设也加大投入力度,然而对“术科”精品课程建设重视不够,精品课程建设不够重视,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特别是需要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从现有的国家级、省级、校级“术科”精品课程建设情况也反映出对“术科”精品课程建设重视不够。1.2.2经费投入不足虽然有些高校制定有精品课程配套奖励政策和建设补助支持经费,但迟迟不能到位或不能按比例兑现。比如,有些高校虽然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的精品课程制定有1:1配套建设经费的政策,但是落实不能到位,影响了精品课程的维护和更新,影响了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1.2.3缺乏合理的用人政策精品课程建设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人员的合理配置,不仅包括教师的构成,也包括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的参与。如何组成结构合理的课程建设团队需要政策的支持。然而,由于缺少用人政策无法选用合适的人才组建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影响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比如,课程负责人在调配人员、使用人员上没有自主权。因此,制定相关的用人政策对“术科”课程建设也十分重要。
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策略
2.1明确指导思想,树立先进理念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未来社会的变化需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必要从社会进步、学科的发展、行业的需求及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虑。创建具有体育教育专业特色的“术科”精品课程。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术科”课程的改革、创新和整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强化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树立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开拓创新,适应社会的现代教育理念;努力达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的目的。
2.2创新课程体系,实施整体改革
课程体系是体育教育专业“术科”建设的核心,只有创新课程体系,突出课程特色,才有可能成为优秀课程。只有通过研究国内先进的“术科”精品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充实先进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评价模式,从整体构建,才能达到促进“术科”课程建设。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目标设定不能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主要目标,更不能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应当从学科中心的课程观向整体教育观转变。密切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和全民健身活动创编教材。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一是中小学体育教师,课程内容直接影响到将来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人才的知识结构。
2.3提高综合素质,锻造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制约“术科”精品课程建设的瓶颈,通过自身培养、人才引进以及合作共享教师资源是加强师资力量的有力办法。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培育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培养教学名师担任“术科”精品课程建设的负责人,整合教师资源,配置合理的年龄、知识结构和数量的人员,组成教学团队。通过引进人才、特聘教授等措施,提高师资队伍力量,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2.4加强政策扶持,推动课程建设
“术科”精品课程建设不仅需要一流的教学团队,更需要教学管理人员的参与和教辅人员的协助。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合理的调配人员,促进教学管理人员大力支持和教辅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对“术科”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制定合理的课程建设政策,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合理调配人员,构建包括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课程建设团队,明确权利、责任和义务,发挥教师、管理者各方人才优势,积极参与“术科”课程建设,才能促进“术科”课程出精品、上档次。总之,在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中,应当明确指导思想,树立先进的理念,以一流的教学团队对课程体系的各要素进行系统性的整体建设。加强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重视网络建设,拓展建设途径,推动精品课程优质资源的辐射共享,保持“术科”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石永艳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1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足球裁判员培养的必要性
1.1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的需要
足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其心理素质。足球运动在无形之中培养了他们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心理和智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随着高校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师生积极参与到足球这一传统项目。这需要在体育专业课中培养出一批具有足球裁判能力的学生裁判员来完成足球竞赛裁判工作。
1.2社会的需要
全民健身运动使体育活动进入千家万户,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进入高校、社区、企事业单位,也是一个快速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捷径。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足球裁判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组织竞赛的各项规则,他们在才能够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张显足球的魅力。快速提高所在单位和周围人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从而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2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足球裁判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鉴于上述需求,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加强学生足球裁判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足球裁判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高校有专业的定向老师,学习材料较为齐全,观看比赛和裁判实践的机会较多,并且有自己实践的场地。所以,培养体育教育学生的足球裁判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2.1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培养
高校的体育教师大都是由体育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或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留校组成。他们都经过了多年的系统学习,也经过体育的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理论的学习。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他们在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了一定的教学规律,并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的能力。高校的体育老师还有很多的机会参与各个级别的足球比赛的组织工作。在担任裁判员的过程中,有丰富的临场执法经验和技巧,很强的实践执法能力。这些都为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现代足球裁判知识打下了基础。2.1.1加强对足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理论教授充实的足球理论知识是做好足球裁判工作的重要前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熟知理论,并把掌握的理论渗透到实际操作中。在面对规则(理论)知识不断更新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教授因此而显得更加重要。教师通过讲授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消化吸收规则的速度。从而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足球裁判规则。在实际操作当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授。首先,在足球普修课一开始就应使每个学生明确认识到裁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让学生真正地对足球规则和裁判法重视起来。调动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学生对枯燥理论的排斥情绪等困难。其次,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分清相关概念。概念的梳理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规则和裁判法;也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种规则和裁判法。再次,强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多变性和灵活性。随着足球运动技战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规则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要求同学们随时掌握规则的动态,最快的接受新的规则并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准确的判断,遇到困难时才能从容不迫地解决。2.1.2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足球裁判专门的技术、技巧辅导足球裁判员在执法过程中有很多必须掌握的技术和技巧。如哨音、手势、跑位、视野范围、判罚尺度、执法心态。教师在这些细节上应多加指导。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三组,两组进行比赛,一组进行裁判工作,定时交换角色,让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及时发现其自身的不足,积极进行总结。同时,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裁判工作,并给予现场指导。赛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列举比赛中的一些正误判例作为典型,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强调经常练习及熟练掌握的重要性,以使学生在执法比赛中表现出裁判员应有的气质,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强调哨音的响亮与哨音的节奏感,其次要规范裁判的基本手势,再次,要把握好特定的跑动路线,第四,要让学生多多实践,积累起丰富的经验,第五,要教授一些心理学知识,辅助学生对技能、技巧的掌握。利于学生排除焦躁、慌张、迟疑、涣散等消极的心理现象。培养学生“稳定的、恒常的心理品质。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这几个要素,才能培养一个执法能力出众的裁判员2.1.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在裁判工作中勤于实践,及时总结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习足球裁判,但实际上每个人参与裁判工作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所以,同学们必须在掌握一定的基本功后,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实际锻炼。不能因为害怕失误或判罚不够准确,而不敢吹哨。其实这是一个每一个裁判员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只要通过多次练习来慢慢克服自身的缺陷,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裁判员。其次交流和总结是足球裁判员提高执法水平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尤其是在赛前,同学们要注意集中进行针对性学习,再熟悉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统一比赛的判罚尺度,大家讨论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然后讨论处理意见。大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鉴别能力,可以通过老师的教学和电视的观摩,自己找出不足,几位同学之间就可以组成互纠小组,互相指出各自的不足,互相鼓励、学习,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2.2高校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积极创造外部条件
高等师范院校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也要积极的创造机会与外部条件来为培养高水平足球裁判创造条件2.2.1定期举办培训班、讲习课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平时有繁重的课业负担,老师也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光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所以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举办培训班、讲习课。在培训期间,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要讲练结合,然后给学生自主练习。学生们在组织临场裁判实习时,以哨音、手势、移动等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逐渐掌握判罚的准确性及尺度的合理性。“同时,可以邀请资深裁判前来讲课,传授经验。使学生一开始就接受足球裁判员的正规训练。并且在培训班结束时,可以通过足球裁判等级考核,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个大致了解。2.2.2定期进行观摩,老师讲解,学生体会定期进行电视观摩,有条件的可以外出观摩,提供良好的经济保障,并安排一些省、市级的比赛现场观摩,让学生走出去,留心观察并记录印象最深的正误判例,讲解临场裁判执法尺度,这既增加了学生们的经验,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还要利用电化教学,加强直观性。“走出去”在促进交流的同时,也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充分的锻炼自己。同学们参与各种不同级别的比赛,担任不同的裁判工作,可以积累丰富的执法经验,从中找出不足,循序渐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裁判能力。2.2.3建立裁判员组织高校可以组织成立足球裁判协会或成立足球协会,在足球协会下开设一个裁判部。由专门的体育教师负责,定期指导;由协会承办赛事,学生组织比赛的编排工作,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吸收对足球裁判工作有兴趣的学生,使足球裁判员的队伍发展壮大。
3结论
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足球裁判能力的培养,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完整的计划,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裁判能力,必须有一个理论到实践完整系统的教学过程。高校教师应该在课上培养学生高尚的足球裁判员职业道德,教授足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进行专门的技术、技巧辅导,并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课下在加强体能储备的同时,也应在组织比赛的进行中获得执法实践及心得总结。高校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讲习课,来进行观摩,以建立足球裁判员组织的方式积极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切实的学习条件。这一教学行为的实施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足球裁判员的培养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大力的普及足球知识,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足球裁判员,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的足球运动,为我国足球能够走向世界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作者:王海涛鲁志庆单位: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一、体育生在会计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困境表现
(一)大学体育生个性特征本文认为:大学体育生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个性因素存在着明显有别于其他大学生的特性:有恒性是衡量一个人从事一项活动的持久性和耐力。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常年进行艰苦的运动训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较其他专业的学生表现得更冷静、谨慎,做事有始有终。敢为性代表了冒险敢为、少有顾虑和畏缩退惧、缺乏自信心两个极端状态。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改变人的内向性格,革除沉静孤独的活动特点。尤其对于经常参加竞技对抗性运动的人来讲,更能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和勇敢、自制、果断、顽强和纪律性等性格特征。这些特点都决定了体育生事实上更具备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潜质。
(二)会计课程学习中个性特征与能力自我评价的冲突在会计学课堂上,在有恒性方面具备较强优势的体育生表现出了两极分化的状态。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明确,课堂上认真听讲,有始有终,另一部分学生则表现出虎头蛇尾的学习表征。与他们在个性特征方面表现出的强有恒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会计课程学习中,体育生的敢为性优势也几乎丧失殆尽。实际情况表明,体育班的学生经常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处于劣势,学习上的忧虑及紧张程度明显增强,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丧失信心,进而在学习中走向敢为性的另一个极端———缺乏自信、畏缩退惧,最终表现为失去学习兴趣。在实验性方面,针对会计实验课程中涉及更多的实践操作,有相当部分同学曾经提出希望从整体上了解企业的资金的运作流程,以便更清晰地理解会计核算的理论,并且他们在会计实验课程中与授课教师的互动良好,较容易接受教师安排的课程内容,这反映了体育生在实验性方面表现良好。
二、适合体育生个性特征的会计学教学方式探索
(一)倡导个性化的小班授课体育生的个性特征整体表现为擅长交流、开朗、自信心强,但是由于常年进行体育训练,知识基础普遍薄弱。因此,如果在低年级就将他们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上课,会损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鉴于此,提倡小班授课,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特点,调整授课内容和课程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的授课。
(二)营造相对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考虑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降低学生学习的忧虑性和紧张情绪,延长他们主动学习的时间。另外,可以适当地根据当前教学内容,回顾之前的教学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启动慢速学习进程。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学生能够理解会计理论的精髓,增强学习效果。
(三)适时给予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肯定本人在会计教学课堂上能够深切地体会到体育生较其他专业的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在其学习能力方面的认可,他们在这方面具有更明显的倾向性。事实上,这种渴望得到学习能力方面的认可完全可以战胜他们对学习的忧虑和恐惧。由于对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不高,担心教师的批评和责备,因此,体育生对教师在学习方面给予的回应更敏感。
(四)理论知识通俗化及相关知识的预构建1.会计课程培养目标的差异化策略。相对于会计学专业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培养目标而言,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尤其对于财经管理类学生而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能够运用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和决策的能力。基于培养目标的差异,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存在明显的差别。2.相关知识的预购建。在会计学课程授课前,授课教师应将会计学与经济管理类其他学科的关系作一必要的梳理,明确会计学在该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让学生们充分了解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重要性,明了会计并非是枯燥的数字和烦琐的记账,而是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必须要掌握的商业语言,要树立会计信息观念,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们在学习会计课程之前应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过程,对企业生产、销售过程的税收等方面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另外,经济学也是学生们在学习会计课程之前要修读的重要课程。大多数学校都将会计学与经济学放在同一学期修读,这样的设置淡化了经济学作为基础课程的地位。3.会计课程理论知识通俗化教学。会计学是一门专业化较强的课程,具有独特的抽象概念和术语,对于刚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这些概念和术语的经济含义。授课教师可以适当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工业革命、股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讲授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通过对股份经济和资本市场特征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会计信息的作用和审计的必要性。授课教师除了在概念和术语方面的教学中体现通俗化以外,在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方面也应该体现通俗易懂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初向学生们展示一张会计核算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会计学的相关核算过程。在上图中虚线框内的部分是会计工作三大主要内容: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所有的会计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三项内容进行的。但是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记账簿是有相关原则和方法的,编制会计报表也是有国家规定的编制方法的。因此,在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记账簿之前要确定会计核算科目和复式记账原则。在确定了会计核算科目和复式记账原则后,就可开始填制会计凭证,依据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了。为了保证账簿上面反映的企业财产状况与实际相吻合,还要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工作。期末根据登记好的账簿上各个会计科目项下的金额编制会计报表。在将会计课程的学习内容简化为上述三大主要内容之后,学生们就会对会计课程有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便于尽快地让学生们熟悉这门课程。
通过上图这样通俗化的概述之后,授课教师可以分别对会计科目的设置、借贷记账法、账户设置、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成本核算、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了。那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的是,授课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的检验,让学生通晓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通过会计实践课程加深学生对相关会计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会计管理理念和信息管理能力的培养,注重内部会计控制思维的培养,注重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综上所述,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对于会计课程的教学,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要区别对待。体育生作为我国非会计专业中的特殊群体,其会计课程的教学中更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困境,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姚芊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全民健身口号的提出,人们的健身意识逐渐增强,健身市场也得以快速发展,尤以社会体育最为突出。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开展体育运动。在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的学习时,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市场需求情况,以及当前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培养出面对该专业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市场;社会体育;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必须具备管理性、服务性和应用性,由此可看出,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非常的高,而我国体育事业的现状是缺乏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造成了一定的矛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可以缓解这一现状,通过该专业的实践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还可以进行学习方向的定位,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1.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
1.1社会体育专业
社会体育作为体育学类的专业学科,学制设置为四年,完成学业后要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结合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学生的体育素质,丰厚的知识面,独到的创新意识是高素质人才需要具备的条件,通过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健身指导、体育指导、体育管理及科研领域的人才[1]。
1.2实践教学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教学,不但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提高能力,使其符合实践活动的各种条件是实践教学的目的。而实践教学的本质则是通过学生在特定环境中亲身体验,消化和吸收知识。实践教学在人文领域、社会知识、自然知识方面的表现是不同的,在特定情形之下的精神层次方面的内容是其在人文领域的表现。分析关于社会事件发生、结果、影响的效果和价值层次是属于其在社会知识方面的表现。判断已得到验证的事实的正确与否,则是实践教学在自然知识方面的表现[2]。
2.市场所需要的社会体育人才
2.1对体育人才的要求增加
全民健身口号的提出给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社会体育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在短时间内,成立了大量的健身俱乐部,市场的竞争力日趋激烈。这种状况也就对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益蓬勃的社会体育市场环境下,职业能力强的高素质体育人才的缺乏,降低了市场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的发展[3]。结合目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体育人才大都存在适应能力差、专业能力不强、对本专业认识不足等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培养社会体育人才时,要着重加强学生对于该专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只有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2具备完善的工作能力
[4]完善的工作能力包括:组织策划、商业营销、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健身技能的社会体育人才,才能尽快的高质量的就业,并且在工作中能够更加迅速的进入状态。
2.3具有职业资格证
职业资格证是国家统一授予的从业资格证明,它的获取条件就是要通过理论和技能的考试[5]。该证书由于是国家统一颁发,所以比较具有权威性。该证书的存在是学生在相关行业的理论和技能达到从业水准的一种证明。在实际的市场中的认可度达到90%,因此,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也是一块敲门砖,在就业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3.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3.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招生和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自办学来就存在的一大问题,教育部在2015年公布的十大就业难名单中,部分省市的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榜上有名,在当前社会,就业问题不但没得到解决,反而更加突出[6]。体育人才的供给和市场的需求形成了一定的矛盾。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培养的社会体育人才也越来越多,但是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还是不多。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华南、华东等地区能够给社会体育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就目前的人才流向状况分析,大部分社会体育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在毕业后,要么选择转行,例如考公务员、考编制等,要么流向经济发达地区[7]。总之,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的就业问题严重,就业质量不高,是阻碍该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3.2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3.2.1不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除了部分专业的体育院校,像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外,大都是由地方高校和师范院校开设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由于这些学校对于体育的重视度不够,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在一些课程的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由于没有提前进行市场调研,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现象,导致培养的体育人才能力不高,水平缺乏,因此,合理、科学、有特色的社会体育课程体系的设立,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社会所需人才。3.2.2不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体育项目繁杂,种类繁多,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不同的培养方向需要不同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全才的培养是不可能的[8]。但是,根据现实情况来看,国内大多数的地方院校和师范院校在开设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时,设置的培养目标不清晰,盲目追求大而全的培养模式,这样的培养目标与薄弱的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让培养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体育人才成为了很难实现的目标。3.2.3专业认识不足由于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仅有20年的时间,宣传度和影响力不够,导致很多学生对该专业根本不知道或不了解。实际的调研发现,参加高考的体育生对于该专业不了解的程度达到了57%,仅仅有5.1%的学生了解该专业,而选择第一志愿报考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的学生仅占67%,相较于体育教育专业而言,该专业不得不降低分数线[9]。
3.3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在实践环节中的问题
3.3.1实践教学与社会脱节在课程安排上,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大多是以理论讲解为主的,实践课程较少,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课程的缺乏往往会让学生进入一种“闭门造车”的模式,逐渐与社会脱节,不了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方向,最终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增加学生的就业难题。3.3.2实践教学的内容质量不高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进行更新,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且缺乏特色,不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会降低教学的质量。3.3.3重视不足,形式单一目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比重差距是很大的,以四年本科教学为例,大都是前三年半都在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只在大四下半年进行相关的专业实习,往往这个时间段还面临着毕业论文的撰写。严重缩水的实践时间和单一的实践形式往往不能产生好的效果。这些问题的形成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校对于实践的重视力度不够,太过偏重于理论教学,没对实践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指导。3.3.4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对策①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当今市场的需求情况,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重新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做到学以致用。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师资队伍建设,因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其本身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直接关系着该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专业特色,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首先,在选聘相关教师时,要多采用一些具有社会体育专业相关工作经验的老师。然后,要组织优秀的教师进行正规的资格认证和职业培训考核。最后,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同时让教师通过深入健身第一线来了解现在市场在体育人才方面的需求,制度符合市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③教学内容改革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实践经验,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在进行相关教学时,必须要安排出一定的社会实践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相互印证、相互促进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成为应用型人才。④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实现是由一定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的,而基础设施的建立则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和支持。没有足够的教学条件则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改善教学条件,加大教学投入。学生是课程实施的对象,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就要加强教学管理。相较于其他专业,体育专业的学生普遍素质较低,文化理论基础差、比较好玩、好动。为了提高整体的教学风气,必须严肃学风、学纪,进行严格管理。⑤建设实践基地实践基地的建立能够保障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学生通过在固定的实习场所进行实践,快速的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能够达到教学的实际效果。实践基地的选择比较广泛,既可以与校外的健身房、体育公司等进行合作,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建立校内实践基地。以下主要对校内实践基地进行分析。校内实践基地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场所,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共同进步,既锻炼了基本技术能力,有提高了综合运用能力。首先,校办企业。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评价标准是能否创造出社会价值和培养出市场所需人才。学校通过创办企业,为实践基地的创建提供资金保障,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其次,课余健身俱乐部。在一些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由于学生对实践需求的增加,给健身俱乐部的建立提供了大量的市场。学生不仅可以在健身俱乐部中进行实践,提高自身能力,同时还可以舒缓压力,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后,利用校内的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来进行实践。现在的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在学校中普遍存在,它可以帮助教师完成理论受教、专业实践、教学实验等工作。一个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生理测评知识和解剖知识,因此,生理实验室的作用最为重要,作为必不可少的一个学习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体的特征和解剖的相关知识,测评人体的体征指数,从而让学生在训练时更加有目的性。
4.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素质的复合型社会体育人才成为社会体育培养的目标。结合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对于体育人才的培养现状可知,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要加强社会指导和管理专业体育实践,就要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师资力量,建立实践基地。通过实践的增加,让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作者:罗跃平 单位:邵阳学院
一、体育教育专业理论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的体育教育上从上个世纪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很多的优秀的体育教学人才的出现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跟很多的行业一样,都存在很多的不足,目前在体育教育专业中的学生,由于综合素质比较低,所以很难达到体育教育的目标,不能成为合格的体育教育人才,这也是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现状。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需要具备理论和技术多方面的能力,掌握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都是一个优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质和条件。
二、体育教育专业理论教学的模式
策略指导。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讲,与普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体育专业的学生中,在神经系统的分布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特比是在灵活性及兴奋性上占据着比较高的比例,而在其他类型中占据的比重则比较低。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了解自己专业的特点后,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能力,保证自己上升到高一个阶段,在此同时也不要放弃对文化课程的学习,要保证充分的劳逸结合,是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进步提高。开拓知识面。学生的知识面窄,统一造成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匮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专业知识课程的更新换代较慢,课程种类比较单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要做出积极的改进措施,要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引导和互动,能够为学生指出正确的方法和理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到达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要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不要将教学的重点单纯的停在理论知识的教育阶段,也要提高对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并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实践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三、加强体育教育专业理论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创新教育理念
根据目前我国在体育教育中的现状分析,改变目前在体育专业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目前不合理的课程结构,同时改变现在的教育理念。要从整体的课程出发,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按照大课程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工作与多媒体及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学生的教学要注重在主要的知识点的讲解,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解、掌握并在实际中熟练运用。
(二)制定策略引导
制定策略引导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性格,制定不同的教学引导策略。在体育专业的学生与其他普通专业的学生相比,一定要保证学生可以有足够的营养摄入,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这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本条件及必备因素,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生理特点制定合适的强度训练。
(三)实行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工作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导对于目前的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不但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在教学工作中更形象的进行教学工作。在体育专业的教学工作中,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体育教学而言,不但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也要保证教学手段的改进,要做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同时也可以多多的鼓励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多从网络中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结语
在我国的体育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是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同时在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着不足,这种不足已经严重的影响了目前我国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我国的体育专业教育工作中,对专业学生的要求不仅要掌握较强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健康的体魄。这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来讲是一个新的目标要求。
作者:赵合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
1.前言
航海专业招生对象是男生,在体育锻炼上会有别于女生,本文主要对航海专业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与行为的进行调查研究,为丰富航海课程内容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航海技术系航海专业2012级、2013级、2014级学生。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和维普网搜索了相关体育锻炼动机的论文,查阅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书籍,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研究现状。2.2.2问卷调查法2012级、2013级、2014级各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290份,其中有效问卷268份,有效率达89.3%。2.2.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和收集的有关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由表1可看出,该校喜欢和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占71.6%,可见航海专业的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着极大地热情,表现出极大地兴趣。3.2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时数的调查3.2.1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该校学生每周练习的频次不是很高,从一周体育锻炼次数上看,有26.1%的学生一周锻炼3-5次,仅有2.6%的学生一周锻炼8次以上,而有一大半以上的同学一周锻炼的次数在两次以下。在锻炼时数上学生中有17.2%每次锻炼46-60分钟,有11.9%每次锻炼在一小时以上。说明学生体育锻炼的时数太少,缺乏主动性,不能达到每天体育锻炼60min的要求。3.3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学习动机调查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学习的动机是多方面的,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增强体质与健康;调节大脑,提高学习效率;塑造良好体型。其中为了应付的动机在体育锻炼中排在后两位,说明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正确。但我们不能忽视部分学生是为了达标而参加体育锻炼的错误思想。这可能是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的内容比较单调枯燥,使得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没有激情与活力,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为了达标而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学校应该重视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化、趣味化,同时应该改革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的因素分析,采用帕累托分析法(Paretoanalysis)。帕累托分析法使用了帕累托法则,关于做20%的事可以产生整个工作80%的效果的法则。这种排列图把累积百分数在0~80%之间那些称为A类因素,是主要因素;累积百分数在80%~90%之间的因素被称为B类因素,是次要因素;累积百分数在90%~100%之间的因素为C类因素,在这一区域内的因素是最次要因素。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的帕累托分析图可以看出:体育可以很好的锻炼身体、校园体育气氛好、受同学与朋友的影响、受到体育运动传媒的影响、提高自身体育技术、受到体育老师的影响、缓解学习的压力、展现个性和才能、体育娱乐性强这九个方面来是学生参与体育的主要因素。而具体的影响因素可从生理、心理和外部因素进行分析。从生理方面来看,主要是出于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从心理方面来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加强注意力,锻炼意志力,使性格开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外部因素:1.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和体育设施。2.有关体育运动的书刊、电影、电视节目等媒体宣传。3.教师的表扬及专业素质、同学之间的互相肯定、体育学习分数、奖励。3.5航海专业学生体育活动行为调查3.5.1航海专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和时间的选择航海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有41.8%的同学选择个人锻炼,33.6%的同学选择和同学好友一起锻炼。个人锻炼,一般比较枯燥,容易中断,但比较自由,而与同学好友一起锻炼,便于增进同学间的交流,达到娱乐、健身的目的。航海专业的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有一半(51.5%)的同学选择在傍晚锻炼,是因为这个时间段学生都没课,时间比较充裕。早上和晚上锻炼的时间分别是12.7%和21.6%。早上锻炼的人数比较少的原因是学生业余时间比较丰富,睡的比较晚,第二天起不来,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学校没有出早操和课间操的规定,所以学生没有早上锻炼的习惯。3.5.2航海专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由表8可见,航海专业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排在前三位的是:游泳、篮球、武术。这跟其专业特点有着密切关系,航海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游泳这项基本技能,因此在平时的锻炼中会加强训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也深受学生的喜爱。3.6影响航海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航海专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表9可以看出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是影响航海专业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现代航运发展需要的航海人才应具备很多证书,学生学习任务重,功课紧,只好放弃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技术指导也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又一个因素,会导致学生盲目的进行锻炼甚至无从下手,不利于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缺乏场地器材是影响航海专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根本因素,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无法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运动累、身体健康无需锻炼则是内在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药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
4.结论
4.1航海专业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比较积极,对体育运动有着极大地热情,表现出极大地兴趣。但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数、次数上航海专业的学生每周练习的频次不是很高,说明学生体育锻炼的时数太少,缺乏主动性。4.2航海专业的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与健康,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是正确的,能够全面的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与功能。4.3影响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因素:从生理方面来看,主要是出于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从心理方面来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加强注意力,锻炼意志力,使性格开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外部因素:首先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和体育设施。其次有关体育运动的书刊、电影、电视节目等媒体宣传。最后教师的表扬及专业素质、同学之间的互相肯定、体育学习分数、奖励。4.4航海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形式主要是个人锻炼、与同学好友一起锻炼。体育锻炼的时间上超半数的学生选择在傍晚锻炼。他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排在前三位的是:游泳、篮球、武术。这跟其专业特点有着密切关系,航海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游泳这项基本技能。而影响航海专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主要因素是学习压力大没时间、场地太少,缺乏技术指导。
5.建议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多鼓励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体育的目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多组织开展一些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同时开展一些有关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讲座,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体育锻炼的健身方法与手段。学校领导也应该重视加大体育场馆与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与设施,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便利。
作者:王姗姗 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体育教研部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树立为专业而教体育的指导思想
教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将体育专业标准嬗变成要求其他专业的学生标准,而如何指导护生明了体育课与护理专业的关系,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使护生认识、体验、领会其重要性,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训练行为,为护生其后的学习、实训和护理工作打下基础,涉及少之又少。故造成许多护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不清,而产生厌烦的情绪和厌学的态度。特别是医药卫生学院更具备这种特色,因女生占医药卫生学院总人数的90%以上,怕苦、怕累的思想严重,总是千方百计找各种理由来逃避体育课的训练,体育课没起到对专业技能、身体体质和职业素质打基础的服务目的。教师没有按照高职教学的新要求来更新观念,那么,就不会在体育教学中设计出针对护理专业要求的合理训练项目和措施要求,学生不理解体育课的意义,无法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和积极性,护生就更不可能获得对专业有较大价值的训练成果。实验证明:只有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牢牢抓住为专业服务这条主线索来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才能取得有实效的教学改革成果。
二、改进不利于体育教师为专业服务的体制结构
1.体育教师所属部门和体现的缺点。体育教师在总院的体制中,属于公共基础部,有集中管理的优点,但也有实际教学中的缺点,特别是教改上的难点,教师要承担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体育课,故制订的教学计划与传统计划没有本质区别,还是以竞技和球类为主的通用计划,这就不符合高职特点的教学要求,也很难达到体育为专业服务的教改目的。
2.改革体育教师存在的问题和方法。体育教师确定了教学任务后,行政体制还是隶属公共基础部,但教学上的各项工作要下放到各个教学院,有利于体育教师针对不同教学院和不同的专业特点制订与专业关联性强的教学计划,有利于体育教师针对专业特点而进行教改上的探索、研究和发展。
3.针对不同专业成立不同的体育教学团队。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明确后,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回归担任教学任务的学院,在虚心请教不同专业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研究和探讨不同专业与体育的关联性,来制订出符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体育教学计划和符合专业实际工作需求的体育训练项目、目标要求。
(1)根据护理和针灸两专业的工作性质来设置不同要求的手指功能训练项目。①护生增开手指功能训练项目,侧重点是训练护生手指的轻柔度和精确度。因护士的基本功是“一针见血”。打破教材和大纲的束缚,根据专业需求,增开十字绣、剪纸,练习撕纸等训练项目。其一是每次上课时,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练习。其二是要求学生课后常练习,课前检查,有进步的学生除表扬外,另体育成绩可适当加分。其三是在班主任协同配合下,定期举办此项练习的竞赛,获得名次的学生不仅院系表扬,颁发荣誉证书,还要在院系中或全学院中展览作品,体育成绩还要适当加高分。也就是要通过各项措施,将有益于学生的训练项目落实到位,提高学生认识,使学生明白练习手、眼与脑的协同作用,它对手指精细功能的形成是非常有益,为护生今后熟练并准确打好输液针做好扎实的手指精细功能训练。②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也增开锻炼手指功能的项目,但它则注重手指的力度和准确度(柔中带刚)。因给病人推拿和按摩时,主要体现的是刚(力度),否则就达不到医疗效果。所以,增设手指悬空抓沙袋,武术中锻炼手指力度等项目。每次练习后,要用握力器检查学生手指的力度的练习效果,逐渐达到专业要求。
(2)根据护理和针灸两专业体能要求来设置不同的耐力训练项目。①护士在执行医护过程中,工作强度并不很大,但烦琐事较多,来回穿梭,消耗体能较大,所以需要良好的体质和身体素质作为支撑,保持原800米项目,但要求发生改变。现不强求速度,而注重耐力,跑下来要求不气喘吁吁,体态平稳,意识要清晰,自控力要强。故每次练习后,教师要设置一些小项目,来检查学生达标的程度。如师生进行口头交流,观察和考核此状态下学生反应、态度、注意力和意志力等。②针炙推拿专业,要在较长的时间内给一个病人或长时间连续给多个病人进行高消耗体力的按摩和推拿医疗。同时,按摩和推拿手指的力度还需要手臂、腰和腿协调配合。
三、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将专业急需项目放在首要地位进行训练
根据护理专业的需求和专业的发展趋势,医药卫生学院的体育教学团队在课程结构作了一定的改革调整,将形体训练、手指精细功能训练和体能中耐力训练放在首位,并融合相关的职业素质训练。三年来与体育教师一起多次参与医药卫生学院举办的招聘会,发现用人单位,现场目测学生的体型,身高、外貌,气质放在首位,而且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趋势。根据用人单位这一实际情况,将形体选修课及时调整为护生必修课,同时抓住这个有利的教改突破口为后期体育项目训练打基础。因为,护生大多为女生,爱美是女生的天性,较容易,并乐于接受形体训练,每天7~8节课和9~10节课,学院的操场上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400~500名护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在体育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形体训练,抓住了突破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点,提高学生认识体育对护生的现实意义后,再引入其他相关训练项目和强度较大的训练项目时,学生才会有积极性,并能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四、紧密联系医学实际,做好“问题”教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体育教师此方面做得不够,现充分利用体育特点来加强人文素质教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近几年全国发生的医疗事故的视频,从网络上截取下来,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视频,以一个体育教师的角度来指导学生观看、讨论和分析事故的原因,为什么责任事故多发生在下班前15~30分钟内,其原因之一是临近下班时,医务人员的体力下降、思想松懈,工作重心发生转移,想家事和其他事情,此时,患者和其家属要求医疗服务,医务工作者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与其交流的语言、肢体语言、语气和态度不佳,两者在这个微妙时间段达不到有效沟通,最易发生恶性突发事件。所以,围绕并牢牢抓住护理工作的特点,75%~90%都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体育教师改革了传统教学中提前10分钟下课的习惯,使学生明白体育教师利用这10分钟作意志力训练的意义。增加并充分设计好这10分钟内有针对性训练项目,即经过二节课的体育训练,临近下课前学生的身体体力下降和精神比较疲倦,体育教师一改以往形成的提前10分钟下课的习惯,设计一些考查和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游戏。其方法可是教师抽查,其他学生观摩的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体验方式;也可以是教师与班干部组成多个团队与学生团队的训练;偶尔也可组织学生一对一的训练方式,来检验和考核学生在此情境下的语言、态度和体力的状况等,培养学生在关键时间段的耐受力、注意力和意志力。通过此项的教学改革,教育学生树立今天吃苦是对自己负责,今后是对病人负责的责任心。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教改的需求,也弥补了以往传统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弱项,这样的训练有益于学生今后的实际护理工作。
总之,体育教师要在树立体育为专业服务的基础上,来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要求和方法。增加与护生学习、操作技术、身体体质和实际护理工作有关的细化的体育训练项目、措施和要求,同时在项目训练中有机融入职业素质教育、态度教育和责任心教育,达到综合训练护生和提高护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只有开拓创新,才可获得教改的丰硕成果。
作者:肖强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300名大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查阅有关的书籍、期刊论文,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1.2.2问卷调查法
依据本文研究内容,遵循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中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调查表》。共发放问卷300份(男、女各150份),回收296份,回收率为97%,有效问卷为286份,有效率为97%。
1.2.3统计分析法
依据本文研究需要,对定量资料进行常规统计处理;对定性的资料做逻辑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从研究结果分析,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均有明确的认识,希望通过参加锻炼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但是能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人数却不多;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不足和运动方式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自身原因和学校体育设施及器材不充足而出现想做而无法实现的现状。在调查中还发现男、女同学在选择运动项目、时间、强度、频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2.1.1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认识由表1可以看出,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认为课余体育锻炼很重要的占47.6%,认为重要的占33.6%,认为一般的占16.1%,还有2.7%的学生认为课余体育锻炼不重要。说明学校应加强体育锻炼重要意义方面的引导。2.1.2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从表2中可以看出,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选择在早上锻炼的占40.1%,下午锻炼的占28.7%,晚上占总人数的16.8%,不确定时间和双休日锻炼的分别占8.7%和5.7%,说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较集中。从表3可以看出,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锻炼时间的选择多在30-60分钟,占总人数的54.5%,其次是30分钟以下占43.4%,60分钟以上的只有2.2%。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锻炼时间上是符合休闲运动健身的要求。2.1.3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从表4中可以看出,每周锻炼一次的为49.7%,每周两次的33.6%,还有12.2%的人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有4.5%的人不参与锻炼,这说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锻炼频度上还存在着不合理的认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2.1.4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更喜欢结伴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占总人数的51.7%,独自一人锻炼的有37.1%,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锻炼的有7.7%,其他的有3.5%,(表5)。说明在这方面应多做工作,使每位同学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余体育锻炼,以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2.1.5对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从表6可以看出,学生对场地、器材表示满意的占44.1%,不满意和一般满意的分别占37.8%和18.1%,说明学生对场地、器材的满意程度不太高,学生有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愿望,但由于场地、设施缺乏而不能参加锻炼人比较多。2.1.6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主要有跑步、散步、健美操、武术、球类、舞蹈、网球等,所占比例分别为28.0%、8.4%、12.2%、6.3%、28.3%、3.5%、7.0%、6.3%。此数据表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大多选择场地和技术要求较低的跑步、球类等运动项目,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体育设施、场地不充足。2.1.7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原因从表8中可以看出,学生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意志力薄弱,占总人数的39.2%,学习压力大占22.7%,无人指导占15%,无锻炼场所、器材及无闲暇时间分别占11.2%、7.0%、4.9%。制约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学校如果能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特别是开展课余体育锻炼,不但能够达到健身的效果,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2.2影响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分析
2.2.1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从表9中可以看出,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很低,主要用于网络、服装上,体育列最后,体育消费意识淡薄。2.2.2大学生课余生活方式情况由表10可以看出,非体育专业学生选择体育作为课余生活的人数最少,大多数学生把时间用于作业、聊天和网络,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方面的引导。2.2.3大学生的健身环境体育场地及设施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也是构成大学校园体育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江西中医药大学的体育场馆设施勉强能够满足学生上课需要,能够提供学生从事课余体育锻炼的较少。从表11得出:49%的学生对当前的健身环境不满意,30%的学生比较满意,仅有21%的学生能够对健身环境满意。健身环境的满意度不高,影响了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也影响了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能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其中男生参加程度比女生高,约有12%的学生每周锻炼三次以上,相比较而言,女生的运动量明显不足。3.1.2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场地主要集中于校内田径场、篮球场及空地;锻炼方式更倾向于结伴锻炼;球类运动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其次是跑步、散步及健美操。3.1.3课余体育锻炼是课余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但是由于学校场地、设施的缺乏以及学习压力大等因素制约着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热情。
3.2建议
3.2.1体育教师在教学、课外辅导等日常工作的中,应注意对学生体育意识的传授,建立“健康第一”,“以生为本”的理念,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2.2优化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立健全学校体育俱乐部、协会与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通过体育俱乐部、协会、讲座等形式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体育动机,余暇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终生体育的思想。3.2.3学校要重视体育设施的建设,体育设施的布局应通盘考虑,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建议学校延长体育馆的开放时间,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3.2.4对体育没兴趣或是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主动加入到课余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
作者:陈世华黄佩蓓谢微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一、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状况存在的问题
1.过于求成的心理状态。体育专业大学生不仅富有激情、充满活力,还具有开拓精神、活跃的思想。尤其是对于世界的发展、国家的形势和社会的变化等相关信息非常关注。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此时的思想价值观还尚未定型,但是他们却渴望自己能够成功,并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希望自己能够马上得到社会认可。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由于这种太过于强调成功的心态,使得他们往往只知道一味地去追逐功利而忽视了自身贡献,存在着严重的本位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
2.思想结构单一、遇事容易冲动。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处理事情上,思想易受干扰,容易冲动,以至于出现“我行我素”的现象。但是,他们也有优秀的一面,其思想文化素质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并且思维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坚韧的意志与不服输的精神。只是由于长时间参与运动训练及投入学习精力的不足,使得他们的思想结构单一。如一旦在奋斗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与失败或功利取舍时,体育人特有的耿直个性会使他们很容易丧失判断是非的能力。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状况形成的原因
1.社会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中国社会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社会观念认识、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如媒体报道的运动员退役之后得不到良好的安置、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等,在无形中给他们带来了就业压力,容易使体育专业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其健全人格和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
2.教育因素。长期以来,思想文化素质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很多高校也成立了专门的思想教育工作部门,还配备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从课内到课外对大学生实施了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但实际这只是一些表面工作而已,从外表上看是重视,实际上却是轻视,如仍然采用一些传统的思想教育案例,内容不科学。这种跟不上时展形势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效果。
3.自身因素。由于体育专业大学生还没有涉足社会,导致他们的社会阅历欠缺。虽然他们都已经到了成年的年龄,但是还并不具备选择或判断人生之路,以及支配自己思想行为的能力。如果他们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思想观点,做事任由自己的性子来,那将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极为不利。因此,高校应采用科学、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目标与内容分析
高校体育教育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与探索。要把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做得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应积极端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要肩负的社会责任,承担起振兴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重任。
1.加强做人教育。只有学会了怎么做人,才能将事情和学问做好,如果一个人不会做人的话,就谈不上做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情。体育专业大学生不仅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敬业精神,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足球、篮球等团体运动中善于与人共事的团队组织能力。体育专业大学生不仅要了解最基本的体育专业知识、运动技能等,也应具备科学的体育态度和主动创新的意识。
2.加强智育教育。智育教育就是指当人们对客观事物有了认识以后,能运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实施智育教育,首先,要以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条件、开学导向、考试测评等方面为入口,为智育开发积极创造条件。其次,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最后,还要让体育专业大学生树立始终服务于祖国、服务于人民的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理念。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今天与未来。“而社会创新,主要还是要依靠教育,需要学校肩负起培养未来建设者创新能力的重任。”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学校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通过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来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四、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策略分析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当前的体育教育还面临着诸多问题。要想获得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效果,就必须紧紧围绕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的教育目标与内容,制定出一套适合体育专业大学生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将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1.构建协调联动的思想文化体育教育组织机构。学院各级领导与教师,要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放在体育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并健全党委宣传部与体育社团工作。各体育教育部门也要层层负责,积极协调好体育教育工作,并且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计划。如可以结合国际、国内体育形势变化以及体育专业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来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统筹安排体育教学计划,实行学年考核制度,以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对思想文化类课程的重视,为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和思想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2.营造“校园、社会、家庭”教育“三体合一”的思想文化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是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的内部环境,在奠定知识基础的同时可以使体育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社会、家庭教育及其他因素则是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的外部环境。社会教育是学生发育成长、成才的基本空间,而家庭教育也同属于社会教育组织的一部分。要想真正做好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就必须内外结合,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有机结合,从而让体育专业大学生接受良好、文明、健康的教育熏陶,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3.建立体现体育元素的思想文化教育模式。在理论上有研究,在教育观念上有更新,才能在实践中有突破,收到实效。面对21世纪个性张扬的体育专业大学生,高校体育教育必须要针对性强、计划措施得当、实施目的明确,体育教育内容与方法要切合实际,考核标准要体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性。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进行学习与创新,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社会知识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学习等,还应积极研究受教育者的性格特点,研究当前国内外的体育发展形势,研究社会体育人才需求标准,研究体育热点与难点问题以及社会体育的新思潮等,制定出一套具有体育特色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新模式。
4.实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想文化体育教育手段。“养成”教育就是指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通过严格的规范来要求自己,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各个方面的行为习惯。如学生通过每天坚持体育锻炼、课后追忆笔记、整理寝室卫生等活动形式,可以养成良好的锻炼行为与生活习惯。但这种良好体育锻炼行为与生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分阶段有重点地对他们进行引导,耐心地教育,才能让体育专业大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弟子规》中的“圣与贤,可驯至”。
5.强化社会实践的思想文化教育活动。学校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体育专业大学生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如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研究体育文化开发、体育活动推广或社会公共体育服务工作等。对于利用假期时间主动参与到城乡支农或支教,以及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体验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们进行表扬。学校在进行教学总体规划时,也应该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并通过设立社会实践学分,来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使其建立正确的思想文化价值观。
五、结语
高校肩负的是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与民族振兴者的重任。尤其是为国家培育出诸多优秀运动员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其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与价值取向更加关系着我国民族发展的未来走向。将每一位体育专业大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当前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新形势下,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才能制定出一套符合现代教育气息,适合体育专业大学生特性的思想文化教育方案。
作者:康建敏周静刘振忠单位:河北经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