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4 05:04:37
导语:在学校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学校承担着对家庭、社会的教育责任,进而形成教育网络。
面对当今的社会现状和家庭教育环境,学校为了更好地贯彻德育教学理念,首先应得到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只有让社会和家长高度认可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措施,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现在的社会形势,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变成了弱势群体,个别的教育不良现象使得很多家长对学校不再信任。更有一些极端家长动不动就将学校或者教师投诉的主管部门,一些媒体也将类似事件大肆宣传和报道。一时间仿佛学校已经成了误人子弟、无良无德的机构。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更何谈德育教学。学校应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学校在充分获得家长的支持下更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育学生守诚信的主题活动中,也应该下发告家长书,让学生成为家长的教育者,只有家长成了诚信的榜样,言传身教自己的孩子,孩子才能做到真正的诚信。社会的主流媒体更应该宣传、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网络媒体的宣传报道,传递正能量。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三重影响下,优化德育教育,才能使学生良好的形成道德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校德育教育主义德育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
1.课堂教学中发现教材中的德育思想。新课程中,有非常多的德育思想等待教师的挖掘。例如:语文学科中的名人事迹、中心思想、成长感悟等,语文教师要具备德育教学的思想,而不应该只看重知识的灌输。善于发现教材中的德育思想,给予学生思想上的熏陶和启迪。数学教师也可以做到德育教学。如祖冲之发现圆周定律、陈景润刻苦钻研等。可见,初中生的德育教学并非某些特定教师的专职工作,而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
2.班主任作为德育教学主要工作者,利用好每次事件,无时无地的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需要时刻教育。这项工作的教学,对于班主任而言尤其重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经常举办主题班会,但不能认为班会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德育教育要因时、因事、因地展开,只要能真正触动学生心灵就可以进行,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中的偶然出现的事情,往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个同学与另一个同学打架,而另一个同学上前劝架,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地表扬劝架的同学,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
3.学校适时组织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
学校作为德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应积极的组织各类活动进行德育渗透。学校德育教育的方式上,应该少些说教,重在实践。初中生已经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意识,一味地说教往往适得其反。学校更该“以人为本”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过程中独立体验,才能印象深刻,避免形式。学校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例如:学校常规的周一升国旗就是一项很好的活动,在利用升国旗的活动中融合了国旗下讲话,既做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又让学生们自己体会这个活动的精神要旨。此外,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等宣扬感恩、诚信等方面的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学生每天生活在这样的校风之中,耳濡目染,就会对最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
4.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是学生的德育导师。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触最多是教师。每个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所以教育工作者应严格坚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教育准则,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之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不一定成立,但一定有其道理。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的作用可见一斑。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更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所在。培养一名德才兼备的中学生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而学校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学校的德育教学时学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抓住新新形势下的教育环境,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才能真正树德育人。
作者:汪超群 单位:浙江省长兴县实验中学
1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
1.1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职业道德通常就是指人们在进行和职业相关活动中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它是在职业活动中对人们提出的特殊形式的道德要求,也就是说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从事本职工作时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以及职业技能教学的过程中也开设了适应当今时展的一些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其自身所产生的作用并不是非常的明显,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并不是非常的清晰,所以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适当的培训。
1.2教学手段落后,教师教学效率不高
素质教育是教育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同时它也是职业教育在发展中的一个终极目标。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所采用的教材以及给较以往有了非常大的改进,但是在师资和设备上都无法很好的保证其质量和水平,其无法很好的和现代的先进技术进行充分的融合。另外,很多学生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同时教师的实际能力也不是很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面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接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忽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因为社会职业环境等综合性的原因,很多职业院校将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了学生就业能力的哦培养上,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发展通常都被学校忽视,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体现出的是非常被动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也不是非常的明显。
1.4专业设置不完善,办学特色性不大
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中职学校取得了卓越成就,其毕业生在各岗位竞争力强,但在如今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中职学校满足于以往取得的教育教学成就,缺乏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感,未能全面考虑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重复专业过多,没有形成自身真正的特色专业。
2提高职业院校教学的途径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兴趣是促使一个学生积极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在实际的学习中就可以激发自身学习的欲望和对知识的渴求,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实践当中的。
2.2注重教师素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是要建设出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也是这一过程中不能忽视的环节,它不仅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对学校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实现学习的同时也进行操作,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更好的对其进行应用,达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效果。其次是在室内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而中等职业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教学质量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和技能。
2.3加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学生的教学目标,而此目标的设定,不仅是要符合学生情况,也要符合老师的教学要求,这样不仅能快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也符合学生自身状况,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的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实习活动,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奋斗。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可通过讲座、报告会等方式,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和生活体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2.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
很多中职学校由于资金缺乏,经费仅够维持日常教学,无法购置更高级的实践教学设备,所以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更无法让学生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很多专业由于学校的购买力有限,学生只能看教师进行演示操作,很少能真正接触到设备。所以,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多向各个实习基地输送自己学校的毕业生,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就能通过实习实践,完善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中职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购置一些价格相对便宜的模拟培训材料,做仿真操作。目前,已有很多中职学校建立了仿真实验室,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工作实践,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5制定符合社会形势的办学方针
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学方针是一个影响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一个学校究竟何去何从,向何种方向发展,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找到理想工作,都是中职学校应首先解决和关注的问题,否则在当代市场机制下,中职学校很难生存和发展。但是,很多中职学校在办学宗旨和方向上存在着巨大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校满足于过去的成就,未能进行改革创新,使学校在管理和发展上严重滞后;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深化改革,对人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根据国家发展需要,随时调整办学方针,制定适合自己学校和国家发展的办学宗旨和方针,使学生更有社会竞争力。
3结语
职业教育有了非常显著的发展和提升,但是在当前的发展中,职业能力也出现了非常大的下滑,学生整体的素质也无法和以前的学生相提并论,这样也对职业院校教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作者:孔凡玲单位:大庆技师学院
一当前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大需求量,由财政拨款支持各大高校增加对计算机人才的招生计划,再加上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启动,这一专业的学生正在成倍增长。但是,学生增长的同时,内部隐藏的问题也终于慢慢浮出水面。
1硬件设备不足
学校的招生计划一年一年扩招,学生的人数成倍增长,学校本应该增添硬件设备以满足增长的学生的需要。可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学生过多,电脑不够用,经常是好几个班来回换着用,一部分班级回教室去上理论课,另一部分学生还没等理论课学扎实就要急着上机操作,否则就要耽误其他的学生的顺序。这样一来,学生的理论知识没有充足的时间记在脑子里,上机操作的技能也跟不上。
2教学方式或手段单一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们所教授的学生是一群基础差的学生。教师意识不到这一点,只会自顾自的在讲台上给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加上还没来得及消化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就要上机操作,学生玩群不知所措,不知道该从何下手,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当然学到的技术也不会很强,将来的操作能力也会让人失望,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不得不脱离自己的专业找工作。
3学生整体评价体系不完善
对于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来讲,也许通过纸质的考试成绩对他们进行考核会检测出掌握的程度,但是对于类似于计算机这样注重上机操作的专业科目来讲,只凭纸质的考核不太全面,有很多学生存在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彻底,但是上机操作很熟练的现象;或者刚好相反,理论知识掌握的熟练,上机操作却很木讷。这样下去,学生们不能很好的认识到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将来会总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结果。
4实验课时设置不够合理
实验课时安排应该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门课程的知识安排肯定是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重点之处通常都是与教学目标紧扣的,现实使用频率较高的部分。那么实验课时的安排就应据此进行适当分配。但事实上,许多老师在做授课计划时总是平均分配,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该掌握的没掌握,只求一般了解,从而极大地偏离教学目标。
二改进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对策建议
1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软硬件环境
学校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增多,财政也已经拨了相应的经济扶持,这些钱应该应用到正确的地方,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一切都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前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的良好氛围,加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上机操作才能更理性的运用。让学校的教学更规范,目的性更强,学生将来的发展才更有前途,更有保障。
2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要成功运用好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任课教师就必须备好课,对教材及教材的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在适当的地方选好启发点,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够很好地跟着老师的节奏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相关问题,从而达到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的效果。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在某些现实的约束条件下,运用智力和情感,面对复杂问题作出关键性决策的能力。基于案例教学的特点,结合技校培养目标,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多准备些和实际生活贴紧的案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例子,这样对于促进他们融会贯通以及对今后实践工作的适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分组讨论法。针对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迷惑或者是尚未解决的问题,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讨论,根据讨论的结果,教师再给以指导。因此,在实施分组讨论教学之前,教师必须掌握好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实力均匀分组,从而既能达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又不会出现全组没人能发表的冷场现象。
3进一步改革教学手段,有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上加入图形并茂的信息化手段,必将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而且遗忘速度较慢,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运用中,也证明这一方法是正确的、可行的、有效的。
4改革考试方式与学生成绩评定方式,使对学生的评价进一步合理
由于计算机课程更多侧重于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期末考试的分值上可以设置为理论占30%,实际操作占70%。在总评成绩的评定方面,为了综合的、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学生的成绩分作期末和平时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可分为作业、期中考试及各章节实验操作等。其中,实验操作方面又可以根据难易程度及其重要性赋以一定的权值。
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改进实验教学
要充分根据所学专业的需求及学生未来主要从事的工作需要,合理安排相应的实验课时。实验课时的安排不仅要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外,还要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合理的组织专业的师资队伍进行分专业、分层次的指导,实验过程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检验设想的原则,由浅渐深地进行。相关教研室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编写合适的实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必要时还可设立专门的实验室,以满足如计算机网络等对计算机要求较高专业的用机需求。计算机专业作为时展的产物,应当随时代随经济的发展更有前途。学习计算机本是一个就业前景很好的技术型专业。不要让这个专业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变得人才稀少,供不应求。加强对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注重教育模式,改变古老的思维模式,改善硬件设施条件,提高师资力量,做一切可以做的,只为给社会运送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
作者:兰海军单位:黑龙江省国资技工学校
一、教学中的竞争机制
在教学中可通过各种竞争性教学活动来形成竞争机制,以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竞争机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增强教学过程的灵活性,以适应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的学生竞争机制中,要注重对学生竞争性活动的设计与准备,体现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与灵活性;活动目标应具有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学生成长的需要。比如在教学方案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提问、讨论、抢答、游戏、表演、辩论、竞赛等活动,并为这些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材料,为预定的教学目标服务,这些活动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引起竞争活动,形成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竞争机制。
二、创造性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渗透竞争机制
地老天荒、创造性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渗透竞争机制在不同的教学内部和学生群体中,竞争机制有着不同的特点。
1.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渗透竞争机制
首先要做到使学生竞争性活动的内容紧密联系社会与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与现象的亲切感。比如对电工电子类专业的学生,物理教学多侧重于电磁学内容的教学及必要的力学知识的教学,活动内容也多围绕这两方面的知识而展开。以欧姆定律的教学为例,可以提供预先准备的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现实生活中、生产实践中,科学研究中物体内产生电流的各种不同机制,将初中针对金属、电解液导电时,恒温条件下的欧姆定律扩展到温度变化、半导体导电、超导、人体导电等各种情况,将电阻这一概念由静态(描述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扩展到动态(半导体的电阻随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请各组做出讨论后的总结性的发言,并对其做出总体性评价,对各组独到的观点加以赞赏与激励。通过这样的活动,物理教学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索与挖掘的过程,在竞争中学生也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及成就感,其效果比教师单纯地进行知识灌输要强得多。
2.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渗透竞争机制
要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力的实际,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突出竞争活动的趣味性,体现学生本位观念,努力挖掘学生的主体作用。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总体来看入学成绩下降,学习能力不足,尤其是理科、工科类课程的学习更感觉困难。物理学科作为学习工科类专业课的预备与过渡,同时由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都使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体现由浅入深,激发兴趣,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物理教学中,设计一些趣味性强,难度较低,适合于绝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竞争性活动,则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克服畏难心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比如在弹性势能的教学中,课前分组要求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寻找能够说明弹性势能的器物,看哪一组找的最多。为完成这一任务,学生首先要翻阅课本,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然后会参照书上的举例在生活中发现新的例证。甚至学生会想到自己利用弹性形变来制作需要的器物。若更进一步要求学生制作弹弓、弓箭,比试看看谁的射程更远(当然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则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实际上进行了自学,积累感性经验,动手操作与创造,积极参与竞争等活动,再加上教师的理论性概括与提高,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3.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渗透竞争机制
要体现物理思想与方法论教育,通过思辩性竞争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力与运动的关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辩论双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展开辩论,教师既作裁判员,又就辩论中典型的各种正、误观点加以明确化而竖起辩争的靶子,起到引导“破”、“立”的作用。在最终的总结性评判中,教师再就力与运动的关系做出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并对辩论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或团体予以充分的肯定与表扬。通过这样的辩论赛,在学生的头脑中激起物理思想碰撞的火花,体会物理方法的精巧与奥妙,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探寻真理,学会思考,形成正确的物理观点和物理分析方法,在增强理性的基础上发展竞争能力,这比单纯由教师讲授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4.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渗透竞争机制
要起到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作用。比如在课后布置拓展性的思考题,在考试中出一定难度的附加题,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适当的研究性小课题,限定研究期限,并予以跟踪指导。在学期结束时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给出恰当的评价,并计入平时成绩,以此激励全体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创造性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性竞争素质。
5.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渗透竞争机制
要加强竞争环境与氛围的建设。可以定期地组织物理知识与技能竞赛、知识抢答赛、物理实验操作技能竞赛等竞赛活动。可以是全校范围内的比赛,也可以是班级内的比赛。通过这些活动,提供学生参与竞争的机会,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在竞争中成长,以实验培养学生竞争能力的目的。
三、总结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以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许多方面的做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但是从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体现学生本位的教育观念来看,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渗透竞争机制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在其它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实践中渗透竞争机制,无疑也是一个正确的方向,相信会有更多的教师与教育研究工作者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中来,推动我们的教育改革向着更加纵深的方向发展。
作者:胡正俊单位: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计算机技术虽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其发展速度是极其迅猛的,已经逐渐跟上了国际发展步伐。相较于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中职学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却是远远的落后的。
(一)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老师计算机的教学没有一个好的老师是很难学好的。然而在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并没有受到重视,再加上学校可能会为了减少在教师聘请方面的开支,就会选择一些可能专业技能不高的老师来上课,有的时候可能请一些仍然在校的大学生来担任老师一职,也就是说这些老师要么缺乏计算机能力,要么缺乏教学经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下,学生怎么能够真的学好计算机这门技术呢?
(二)计算机教学过程缺乏实践性学习计算机的学习过程必须要有实践的过程,通过在电脑上进行实时的操作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内容,所以计算机的教学如果缺乏实践过程是很难能够掌握住相关理论知识的。然而在我国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论上的教学,容易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他们只知道相关知识,却不会运用电脑,而且理论知识的遗忘性也是非常强的,这就相当于没有学习过计算机技术,自然就无法提升我国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水平。
(三)缺乏设备的支持计算机的学习是一定要用计算机来作为辅助工具的,如果没有计算机设备的支持,学生是很难能够学会相关技术的。这也正是我们中职学校在计算机教学中所面临的一大现状,缺乏设备的支持,而且计算机系统也过于老旧,无法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整体的计算机教学水平较低。那么,有的学校为了能够完善自身的硬件设施,就会提高学费来实施设备的购买,但是这样的做法同时提升了我们学生的经济压力,对于学生来讲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策略
面对我国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能够做好相应的改善工作,完善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为我们中职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改善硬件设施环境硬件设施的配备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尤其实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因为计算机教学是一项实践性的学习,是需要很强的实践环境的,所以计算机的配备对于相应教学课程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那么,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加大相应资金的投入来为我们的学生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那么既能够为学校的硬件设备提供资金,又能够不增加学生经济负担的方法,就是加大政府给相应教学机构的资金投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为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做好保障工作。
(二)更新教学内容,跟上时代步伐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步伐是非常快的,一项技术的生成可能在短短几个月甚至是几个星期内就会被更新和取代,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要能够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的教学。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能够不断地跟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掌握到最新出现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教授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掌握到良好的计算机技术,促进我们的计算机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运用绩效方式激励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在学生时代,计算机课程一直不怎么被重视,很多学生仅仅是把这样一堂课程当做是娱乐课程,在课堂上只顾玩一些游戏或者是逛逛网页,然而这并不是计算机课程的目的。所以,在中职学校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我们要能够运用一定的方式来让学生重视这门课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进行成绩的考核,运用绩效方式来激励他们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那么这就要求我们要能够改变这门课程的考核制度,运用学分制度来提升学生的重视,例如理论分数和实践分数进行总评,然后依据评价的高低进行一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推动我们学生主动参与到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当中,对于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三、总结
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能力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在工作招聘中的一大指标,所以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对于我国人才培养具有一定意义,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对于技术的掌握要更加深入。所以,我们要做好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徐博单位:平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形成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旗教研室在2006年就提出创建实效课堂。之后,我们多次接受专家的教育教学改革前沿理论指导,参加了专家教授的讲座:2009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韩立福作的有效教学专题讲座;2011年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敏勤教授关于“教师怎样熟悉课标、研究教材、细化备课”理论指导和利用“知识树”进行“三说一看”的系统指导讲座。其次,我们多次赴先进地区和学校学习考察听课交流,积累了教育教学经验。我们在“有效教学”、“实效课堂”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际,经多次探讨、研究,制定了“指导自学,高效多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模式的目标此课堂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知识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达到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目的。
(三)模式的依据本教学模式根据旗教体局制定的“先学后导,合作学习,当堂达标”模式结合我们实际情况制定。
(四)模式的流程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2.展示目标,指导自学。3.合作交流,高效多练。4.回授目标,小结归纳。5.达标检测,导学评价。*根据需要流程4和5可以调换使用。
(五)模式的实施第一阶段:准备2012年8月~2013年1月,学校设立研究和指导课堂教学模式领导小组,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讨论和研究,确定了符合我们实际的“指导自学,高效多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步骤和要求,保证了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第二阶段:实施2013年3月~2014年6月,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学习与训练。由七、八年级蒙语文、数学、汉语学科老师开始实验。在此过程中,有关领导及教学管理人员,以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讨论交流的方式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提高了他们对此模式的认识,为下一阶段的全面实施打下基础。第三阶段:深入和发展2014年9月——2015年7月,我们准备所有年级全部学科及全体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此模式。第四阶段:总结与完善2015年9月~12月,进一步总结“指导自学,高效多练”实验的成功与不足,不断完善。
(六)模式的初步收获我们实施“指导自学、高效多练”模式已经完成两个实验阶段,在此过程中,学科教学成绩有明显提高,凸显师生在“合作、高效”方面的发展,体现在以下方面:1.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能够使用模式,积极利用学案达到交流的目的。2.大部分教师能按课改的要求备课作课,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进行学习。3.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4.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终身学习,与时俱进,转变观念。5.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鼓励性评价提供了空间。
(七)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指导自学、高效多练”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加以解决。1.部分教师意识不到位,理念落后。独立备课和互相研究,教学反思与课程开发意识薄弱、方法欠缺。2.小组合作不灵活,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合作交流流于形式,责任不清、分工不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意义并非具备真正的认识。3.部分学生努力思考不足、自我展示不主动,预习不够。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很多,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也难免会有误区与不足。但我们充满信心,一定会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二、创建民族特色学校
我们学校始建于1969年,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大家共同努力下,已初步发展成为“民主、和谐、积极、进取”的民族特色学校。
(一)狠抓班子建设,机构健全,结构合理,成员综合素质较高,能够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决议决定,能够顾全大局,自觉为群众服务,有团结,有凝聚力,这是我们创建民族特色学校的关键。
(二)完善管理制度,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各种考核办法。执行层次化管理机制,以教导处为核心,利用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机制和年级组的师生管理制度,促进全校的教育教学和教学教研工作,这是我们创建民族特色学校的保障。(三)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政治和业务为中心,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学校的党务、团委和政教工作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党员、年轻教师带头示范作用,带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带头遵纪守法和为人师表,带头参加新的课程改革,带头搞教科研,带头钻研教材和课标,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干部,为将来的领导班子接替提供力量,这是我们创建民族特色学校的基础。
(四)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师德师风制度,努力提高广大教师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加快教师职业化、专业化进程。构建教师学习型团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长远发展规划,全员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全员提升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与水平提高的过程相结合,多渠道搭建教师成长的展示平台,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拓宽培训途径,改进培训形式,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将来的师资需要做储备,这是我们创建民族特色学校的中心。
(五)民族教育的发展急需民族特色学校的创建,我们从母语开始,从说到读,从写到编,必须做到说话准确、朗读准确、书写准确和编写准确,培养热爱民族和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加强母语的应用,从唱民族歌曲到跳传统民族舞蹈,传承发扬民族传统项目(如蒙古摔跤、骑马和射箭、饮食文化、特色服饰……),从语言到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一代代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创建民族特色学校的内容。
总之,我们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创建民族特色学校的实践中,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要不断更新学校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子,继承发展,改革创新,为共创民族学校辉煌明天而努力。
作者:才吉夫单位:通辽市奈曼旗黄花塔拉蒙古族中学
一、计算机教学以优化教学环境为基础
计算机教学环境包含了学校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等。教学环境是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也可将其分成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从物质上讲,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应致力于优化基础教材,使其能够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另外,还应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施性能的提高作为教学手段。对学校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多媒体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致力于提高计算机的应用实践功能,实现学校计算机资源的最优利用。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并针对计算机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进度以及方式等做出相应的改革。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热情,使其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二、构建科学的考核制度
受传统的计算机教学的影响,我国职业计算机教学中依然以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考核为主。而忽视了对其实践能力的考察。针对这一现状,计算机教学必须认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将实践与教学理论相结合,这样才能使计算机考核制度更加合理,具体操作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计算机思维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安排不同难度、不同方式的计算机考核。给予学生的正确的评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科学的考核制度有助于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得以提高。
三、计算机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法是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于职业教育学生来说,其能力、兴趣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目前,职业教育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也为了自身的稳定发展,已经开始重视计算机方法的创新。形象教学法、实践操作法等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形象教学法的应用形象教学法目前在职业教学中应用较多,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这是由于职业学生多数未参加过高考,基础水平较差,对学生存在抵触心理,因此提高其兴趣十分重要,通过形象教学法,将计算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图像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并且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实际上职业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反而较多,只是其将大部分时间应用于电脑游戏上,这是其对计算机存在的唯一兴趣。学校应抓住这一特点,在计算机课程设置时为其安排娱乐性质的教学方式和内容,给赋予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计算机学习的乐趣。并且通过一些趣味的计算机内容使学生降低对计算机游戏的沉迷程度。同时培养学生对更高的计算机知识探索欲望,提高职业教育学生计算机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
(二)操作实践法的应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职业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应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尊重学生思想的前提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应获得更多的操作机会。基于此,校方应增加计算机基础设备投资,为每个学生提供计算机上机操作机会。减少枯燥的理论讲解,教师将基础理论形象的讲解给学生,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实践证明,将教师演示与学生演练分开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三)提高职业教育计算机师资力量教师综合水平的提高也是计算机效率提高的关键。针对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师的水平,应对其进行适当的培训,可通过在职培训或者为其提供国外留学的机会。使教师了解职业计算机教育的专业分布特点,了解学科特点,从而树立正确的计算机教学理念,提高对计算机教学实践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学手段选择上都能做出合理的分析。使职业计算机教学的效率得以提高。另外,在计算机教师招聘上,应致力于选择综合素质较高或者具有潜力的计算机教学人员,提高计算机师资整体水平。
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提高,同时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几率增大,这也是其在就业时面临巨大的压力。只有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才能够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实践的操作是学生生存之本,因此对于职业教育学校来说,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致力于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刘梅清单位:江西崇仁职业教育中心
一、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当今社会中计算机已经得到广泛普及,但是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仍然无法普及计算技术,这些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技术仍然很陌生。如果高校对学生使用统一的计算机教学内容,有些学生就会不适应计算机教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没有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出现逃课现象。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很多内容和操作方法不理解,失去学习兴趣,同样不爱学习。这样的教学进度不能按照原本的教学计划进行,更加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兴趣是影响计算机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从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课程来说,学校主要开设计算机软硬件课程,这些知识以理论为主,比较枯燥,让原本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更加失去学习兴趣,计算机课程就变成一个难度较高的课程。这些枯燥的理论课程和网络游戏相比必然逊色很多,因此很多学生对计算机教学产生了厌学情绪,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能力都没有提高。
3.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此外,有些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有些陈腐,课堂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等等,都是当前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内容。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外加近几年院校扩招,知识计算机教师无法依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因材施教,导致教师要花费大量精神为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恶补”,学生没有充分时间进行上机操作。
4.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队伍逐渐成年轻化趋势发展。很多计算机教师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尽管这些学生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但是这些教师没有教学经验,又过于年轻的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是不合理的。年轻教师虽然可以为计算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但是这样的年轻队伍没有成熟的教学经验,教学方式过于理论化,将自己在校园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带入教学当中。因此,教师忽略了高职院校的学生个性差异,降低教学效率。
二、加强计算机教学改革
1.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才是教学主体,只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整体实现计算机教学改革。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计算机的理论知识非常抽象,如果无法让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兴趣,就无法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切实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师资力量始终是教学的薄弱环节,这要求高职院校应当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培养“双师型”师资团队成为高校培养教师的首要目标。目前学校教师招聘情况来看,非常注重招聘高学历人才,但是,他们忽略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本质,应该培养具有高水平实践能力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在招聘和培养教师的时候,应该注重选择“双师型”人才,确保这些新鲜的血液能够驾驭高职院校学生的课堂,同时具有高水准的“实战能力”,做好教师技能培训工作,从而更好的摆脱“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3.淡化理论考试,增加上机考试考试形式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操作性较强的试题采取单人单机的形式,并按一定的比例计入期末成绩。单人单机时由学生抽题取几个题目,然后选择一个进行操作,从学生的操作中教师能了解到学生上机的熟练程度也能了解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工作量大,但实际效果很好。
计算机教学的意义深远,如何整体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兼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计算机人才,还需要计算机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所以说,计算机教学改革是持久而深刻的工作。作为计算机教学工作者,一定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坚持与时俱进,将计算机教学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作者:张靖万诚单位: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我国中职类院校在德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一)多元化的发展导致德育教育力度增大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人类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排出了时空的障碍,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节奏以及对于世界的看法。同时这种巨大的变化也使得人们对于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方式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价值观念不断被更新,多元化的思想观念日益凸显,从而使得中职类院校中的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等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不仅受到了来自多元化文化积极的影响,同时由于受到西方主义思潮的冲击也产生了不利于青少年思想健康发展的因素。而大部分中职类院校对于这种功利主义思想为主的不良因素没有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导致了学生在三观的塑造过程中产生偏差,不利于后期人生的发展。
(二)德育教育理论上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笔者发现,当前由于中职类院校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德育教学课程设置上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主要表现在:德育教学课程的教材选取上相对滞后,内容同当前时展的实际不相符合,对于当前社会国际所发生的时事热点与重大社会问题更是很少涉及,并且并未给予正确科学的解答。同时在相关理论性问题的阐述上也缺乏说服力,理论水平相对肤浅,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于原则性的问题无法做到准确掌握,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更是可想而知。
(三)德育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课堂的组织者与执行者。笔者发现,大部分中职类院校在德育教学课程的授课方式上多采用传统的说教式的方式,教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注重单方向的知识灌输,学生则明显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样就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难以做到全面了解,不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四)德育教育队伍建设落后且缺乏必要保障机制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执行者,是保证教学任务高效完成的主力军,因此充足优秀的教师队伍必然是各大院校进行德育教学教学的关键性因素。但是中职类院校中普遍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德育教学授课教师是由兼职教师所担任的,并且这些兼职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繁重,其主要的教学精力集中于专业课程上,而对于德育这种公共课程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从而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另外,中职类院校在教学设施的配备上同普通高校是无法比拟的,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相对滞后,且存在教学设备不够健全的弊端,从而无法满足正常教学的需求,影响了教学效果。再次,中职类院校在德育教育的运行机制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分工上不够明确,教学部门同教学人员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沟通,工作思路相对单一,这些都对于中职类院校开展正常的教学具有不利的影响。
二、完善我国中职类院校德育教育教学的对策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领导思想,同时也是实现中职类院校德育教学完善的重要指导方针。因此,广大中职类院校要想提高德育教学教学水平就必须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科学发展观中其基本的原则就是注重社会与学生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教学理论知识同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理论性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将学生塑造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丰富德育教学内容中职类院校的德育教学应当切实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从而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教学内容能够突出时展的特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予以解决。同时,在中职类院校的德育教学工作中,还应当不断加强教材建设,使教材内容能够充分反映社会生活实际,能够充分反映时代经济发展的现状。将先进知识理论成果,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充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从而不断丰富中职类院校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注重中职类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职类院校应当重视德育专业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一方面中职类院校在相关人才的聘任与培育上应当格外重视并进行崭新的尝试与探索,这也是要同本校的教学实际需求相联系的。在德育教学教师的招聘方面应当明确招聘制度与工作职责,重视招聘选拔过程中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对于那些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应当予以聘任,避免招聘过程的不公平竞争,从而切实保障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对于新招聘的优秀教师应当定期予以培训,根据学校发展的现状与学生学习的需求明确培训目标,采取优秀骨干教师携带新任教师的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新任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者:谢金华单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学校
1中职学校德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思想意识落后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个别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对思政教育不重视,认为中职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只要中职毕业生实现了顺利就业即可,而德育教学的作用不大,甚至是可有可无,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没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如果在德育教学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则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精力,结果往往得不偿失,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资源没有向德育教学集中的问题。
1.2教学内容滞后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的内容滞后,很多内容还停留在应试教育时期,这些内容枯燥,乏味,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不够。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不光要看应聘者是否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更要看应聘者能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能够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学生的个人思想意识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外部的信息和思想意识纷繁复杂,中职德育教学如何发挥主渠道作用也值得探讨。
1.3教学方式陈旧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的教学方式陈旧,很多教师还是将注意力放在课堂教学上,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没有被充分重视,造成了学生厌学、逃避思想政治教学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德育教学作用的发挥。
1.4教师素质不高当前,中职德育教学工作者的素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教师对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的热情不高,知识结构陈旧,创新教学方式的主动性不强,习惯于照本宣科,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接受现状。同时,由于激励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们干好干坏的差别不大,尤其缺乏进行积极教学革新的动力和积极性。而且,很多学校对德育教学不重视,教师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不多,知识更新也很慢。
2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创新路径
2.1提高重视程度各级中职院校的管理者一定要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客观公正地看待德育教学工作,要真正从思想意识上重视,在教学资源配置上,资金投入上下大力气。要充分理解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要突破眼前利益的束缚,从学校综合竞争力提升的角度出发,在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中凸显对德育教学的重视。
2.2革新教学内容要大力革新德育教学的教学内容。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化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要合理选用教材,将教学内容跟业务课程有机结合,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真正理解到德育教学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精神等引入到中职德育教学中来,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学生,引领学生,实现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
2.3改进教学方式要改变落后呆板的教学方式,要多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沟通,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营造宽容、自由、高效、和谐的课堂环境。要努力更新教学设施,引入多媒体等高新技术手段,丰富教学的方式,通过高新技术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效果的实现。
2.4进行心理疏导中职在校生一般处于个人成长的青春期,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正处在萌芽状态,对外部事物的分辨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遇到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挫折和问题,很难正确面对和化解,极易产生各种偏激的想法,甚至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因此,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心理疏导,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进行及时的了解,对严重的要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制定针对性措施,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5形成教育合力中职德育教学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形式来宣传德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们了解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增强接受德育教学的主动性。要加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丰富德育教学的载体和平台,在校园内进一步营造“拼搏向上,自强不息”的道德风尚,形成德育教学的强大合力,为中职德育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作者:谢金华单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学校
一、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落后,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较少
中职课堂教学长期以来教学方法也很单调,没有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突出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没有下大力气去研究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最佳教学方法。教师是以全班学生为对象,把全班学生看成一个整体去施教的,没有考虑学生之间各方面的差别。而且教师教学基本都只集中在课堂上,课下和学生交流太少,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无法因材施教。再加上使用专业实训室进行教学活动,很少直接在生产现场进行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软件开发而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活动的更少,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陈旧,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1、教材建设总比生产发展落后。我们编写出版的教材,要在教学实际中使用若干年,在这期间,科学研究有了新成果,生产技术有了新发展,不能及时补充到教材中去。
2、学校与企业及科研单位联系不密切。学校与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的联系只能靠学校主动沟通,科研单位并没有明确的社会责任向中等职业学校介绍新技术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企业虽有社会责任但目前没有形成像许多发达国家那样向职业学校提供经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实际行动。学校本身受经费短缺的制约,不能及时购入新的设备和设施。
3、学校和教师还没有广泛地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学校和教师参与区域经济建设的程度深刻地影响着教学内容。调研表明,凡是在区域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学校,总有一批教师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重要技术作用,其教学内涵就能紧跟生产实际,追踪着生产技术发展的前沿,否则,教学内容总是落后于生产实际。
(三)教学管理缺乏弹性
在当前的教学管理模式下,主要存在课程和教学时数固定、授课时间和地点不变、考试考核方式不变的现象,实际上这是将普通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移植于职业教育,这种教学管理使得任课教师不需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更不利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技能的掌握,但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学生之间千差万别,学习的目的各不相同,在这种固定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对所学课程、任课教师、教师的教学方法、学习时间以及学习的任务量是没有选择余地的,不能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不能发挥其主体作用,其结果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围着教师转,这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实训条件落后,不能满足技能培养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的主战场依然是依赖课堂教学,教师一支粉笔,学生一本笔记,教学设施和实验设施不够完善,与生产实际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许多先进的生产和检测设备学校还不具备,使得相当一部分实验、实习项目靠教师演示,学生实际动手锻炼的少。校内基地建设不够,使得许多技能操作项目不能在生产现场教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不足,使得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二、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一)建立教师科学发展机制,推进教师定期进修培训
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河南省在进入新世纪之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11”人才工程,即从中等职业学校中,评选出20名职业教育教学专家,100名学科带头人,1000名骨干教师。通过10年的努力,基本上实现了这一目标;2008年10月河南省又制定了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评选教授级高级教师的决定;2010年3月河南省又在全国率先作出由省人才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评选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的决定,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河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基本办学条件建设,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资金的缺乏,使得相当大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水平方面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需求,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要对各个学校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设施、校内外实习基地等主要方面进行规范,以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要求,还要建立办学条件评估体系,设立评估标准,使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达标,并趋于科学合理。
(三)构建实践能力体系,强化实践技能培养
实践技能是通用模块、专门化方向模块和选修模块中所教授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教学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有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并从整体上规划每个实践环节。这种实践能力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还能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要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技能考核在毕业前进行,既便于学生牢固掌握各项技能,也便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考核评价。
(四)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实行模块化课程开发
将课程划分为文化课、专业通用模块、专门化方向模块、选修模块和综合实习几个方面。文化课应突出外语和计算机的教学活动,为职后继续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打好基础;专业通用模块是专业各专门化方向都必须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形成职业行为能力的基础;专门化方向模块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可替换的课程,是培养职业能力和突出职业特色的知识与技能;综合实习要保证安排一个学期的时间,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为其就业做准备;选修课模块可补充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使学生的选择和爱好得到满足,逐渐形成一种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五)推进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
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是提高单位课时的教学容量、演示介绍复杂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给学生建立直观生动形象的重要方式,应在专业教学中大量制作和采用电脑课件、电脑软件和其他音像制品等电子教材,利用多媒体设备授课,将教师和学生从“黑板、文字教材、粉笔”三大件中解放出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做好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才能加快教学改革,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深入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进而提高中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六)建立技能竞赛机制,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教育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各种技能竞赛活动对主渠道的教育效果有着补充、扩展和巩固作用。“十一五”期间从国家、省、市三级开展多种技能竞赛活动,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的技能活动较少,应开展一些学生能够单独操作完成的项目。第二课堂活动应该制度化,定期举办专业技术小组、兴趣小组、各种文体社团的相关活动,从而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又丰富学生在校生活内容的目的。
作者:陈功义 郝振芳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一、多媒体教学在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程中使用不当容易陷入的误区
1.教学过分追求课件的技术性,颠倒了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在机械专业课应用多媒体教学中,不少多媒体课件只是将一堂课的内容照搬到了屏幕上,甚至课件内容就是大段教材文字内容的翻版,只有形式没有精华的内容。在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由于多媒体的信息量大,这样常常使得教学速度加快,学生的学习记录与理解消化的时间减少,由于思维跟不上,反而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过分追求技术性,追求内容的“大”与“全”,画面音响的“美”与“真”,课件界面过于华丽使得授课内容重点不突出,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
2.多媒体教学缺少必要的师生互动性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多媒体课件集中了大量的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基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看得多,学生仿佛处于“看电影”之中,思考和动手的时间少了。教学过程显得机械、呆板,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情绪、认知、思维反应的观察和了解,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学生的思维容易产生疲倦而处于休眠状态,学习效果不佳。
二、多媒体教学在机械专业课程中的正确运用,发挥最佳教学效果
1.机械专业课要融合多媒体教学技术,创立多种形式互补的教学方式
黑板教学对逻辑分析强、有大量计算的内容具有操作灵活的优点;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原理转为直观的动画表述;机械模型室通过实物与模型展现机械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实习场地通过机械设备的拆装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如,讲授“塑料模具结构设计”时,使用各种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具的同时,可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视频动画的方式把模具各种机件的内部结构、组合关系、工作运动原理生动的显现出来,教学效果可以大大改善。也应该到模型室或实习车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模具进行必要的拆装训练,完成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整个过程,实习、实训是掌握技能的主要方式,是多媒体教学无法替代的。
2.机械专业课要正确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采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此,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必要使用课件,要注意选取那些没有演示实验或不易进行演示的教学内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没必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开发课件。多媒体课件也不必局限于一个教学课时内容,毕竟多媒体教学要依附电脑、投影仪等设备,教学受设备局限。课件的制作可考虑“合适的内容、综合的框架”。如,本人在制作冷冲模的《拉伸模》一章的课件时,主要选取了介绍拉伸模的模具结构为课件的主体内容,而拉伸模设计内容放在传统教学中,在课件中的复习环节将设计的重点体现出来。在课件里展示了多种拉伸模具的结构和拉伸模拟动画,弥补了模具模型不足的缺陷。
3.机械专业课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的课堂互动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在机械专业课多媒体教学中,一般由于信息量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状况,缺少传统黑板教学时的互动性,这样的课堂会比较沉闷,效果不佳。因此,多媒体教学应该要注意师生的互动,结合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泼起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总之,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多媒体教学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正确合理使用与不当使用之别。只有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合理利用、优势互补,才能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提升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陈明耀 单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置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
中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直接途径,也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但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内容时,应当从大多数学生的角度出发,尽量使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教学内容并学会实际运用,同时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基本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例如,教师在开展打字练习的教学内容时,可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设置不同的练习任务:基础较好的学生首先进行简码、词语及段落输入练习并限制完成时间,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则教师可换成中英文夹杂的段落给予学生练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主要完成字根、简码及词语输入练习,在其练习过程中,教师可教授学生简便、有效的词根记忆方法,纠正学生错误的输入指法,进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打字技巧。
二、合理实施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属于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实施教学评价不仅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而且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进行强化练习。由于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存在差异,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对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教学评价。具体表现在:教师可以应用对比分析、交流讨论的方法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正面肯定基础较差学生作品中的亮点,及时鼓励基础较好学生作品中的创新点,进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及探究学习的精神。例如,用Word文档制作个人简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自主设计,然后再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教师一方面要肯定正确的设计方法,另一方面要指出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安排表现较好的学生对其作品进行讲解。该方式一方面能够使其他学生了解学习要点,另一方面又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课程是中职生的必修科目。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互动式分层教学法,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而且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有助于促使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获得共同进步,从而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
作者:陈冬冬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一、制订可行的导学计划
(一)设计出发点
选择合理的主题是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从古至今,由中到外,科学家的故事层出不穷,许多故事不仅充满智慧,而且非常有趣。比如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不仅能让学生感到有趣,而且能够从中获得知识,感觉到发现的过程也是充满乐趣的过程。科学家都是一些实干家,他们使用系统化的活动来发现新知识。如英国的牛顿,美国的爱因斯坦和中国的“水稻之父”袁隆平等。师生通过探讨确定相关研究课题,学生主动去收集相关材料,然后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在课堂上讨论交流,最终获得“科学家的主要成就来源于生活”的重要结论。现代教育教师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的创新精神。
(二)相关的教学准备
确定了教学主题之后,做好知识的准备。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保障。
1.学校开放图书馆资源
安排图书馆工作人员配合,可以安排中午午休时段向学生开放学校的图书馆。
2.充分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
一般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所以教师可以事先同信息技术课的指导教师协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或者闲暇时段允许学生进入学校机房,搜索网络,获取信息资料,也可安排学生在家中完成检索任务。
二、具体实践
(一)营造情境
首先对话题“热身”,进行提问,比如,“谁发现了万有引力?”切入话题以后,让大家列举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以及对人类的贡献,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这些教学内容很有趣,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当加以引导,这样学生很容易融入话题讨论的问题情境中。为了营造情境,可以“情景再现”。结合学过的科学家的故事,给学生设置任务,让他们模仿故事的情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既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发扬团结合作精神。然后教师进行提问:“你觉得科学家的最基本的品质是什么?”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回答。教师再进一步进行启发,比如让学生分别说出具有同类品质的科学家的名字、研究领域、主要贡献等等,学习描述人物的句型。
(二)布置自主学习任务
在和学生一起选定了研究课题之后,学生基本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标和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改变为“诱导式教学”,多给学生时间、机会,让他们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思考来感悟和体验文中所介绍的科学家的精神,加深学习印象,提升学习效果。针对“科学家”这一主题,我采取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给学生布置安排了两项自我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培养学生查询新知识的能力。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病毒,可以上网,或去图书馆,或去医院找医生咨询;了解病人感染病毒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以及如何产生抗体。此项任务比较难,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学习的同时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学习任务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多媒体运用能力。让学生从网上下载相关的科学家的故事材料和多媒体图片,做出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要求图文并茂,用简洁的英语概述其事迹。按序进行展示,大家讲述结束后,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和研讨,然后进一步完善其准备的材料。
(三)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
可以开展的教学活动很多,比如有关过去分词做定语、表语(语法教学)的练习。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形式与效果的结合,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形式是做游戏,这样可以避免学习过程中枯燥无味引起的厌恶感。我们可以进行句子或者单词接力赛。按序每人说一句带分词作定语或表语的句子或者有相关涵义的单词,依次传下去,一直到全部完成或中断为止,看看哪组完成得最快最好。
三、对实践活动及时进行总结提高
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计划和学习之后,学生自己和从其他同学以及教师方面获得了各种所需的基本资料,这个时候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研究思考,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我们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把所感所想用相关词汇写成一篇英语作文。通过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考试成绩对比分析,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这样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激发了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尤其活跃,人人都是参与者,个个都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关系无比融洽。相比传统教学,趣味性增加,学习效果显著提升。但与此同时,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会遇到一些来源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困难和阻力,比如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学时间编排难以调整,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经验不足,个体学生的学习素质、实践能力不同,这些不利因素最终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作者:钱晓梅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
一、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学校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第一,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中等职业学校依然侧重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导致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习没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对思想政治学习没有兴趣。第二,中等职业学校对于思想教育专业教师不重视,未能配备齐全专业的思想政治任课教师,也不重视思想政治专业教师的素养提升与发展,导致这些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很大一部分都不是专职教师。而且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专业技能课时,对思想政治课时进行压缩,而且让教师以大班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知识吸收。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手段的有效更新。
(二)教师对于教学未能与时俱进地
改善第一,教师教学理念不能及时更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各种社会思潮,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都对人们产生着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些思想政治教师思想波动,逐渐偏离了爱岗敬业精神,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学观念的更新。有些思想政治教师依然固守传统教育理念,只把教学任务的完成当成己任,缺乏教学研究和创新精神,对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根本无暇顾及。还有些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素质差,而且工作态度不积极,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中不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这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第二,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教学内容不丰富。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依然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格式化,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很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严重制约着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虽然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思想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的要求,其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设定的,是科学合理的,但是其具体内容具有滞后性,还有待于不断补充和丰富。
二、相应解决对策
(一)学校应给予足够重视
第一,中等职业学校要对思想政治教学给予高度重视,将思想政治教学与学生的专业课教学同等对待,以此来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第二,学校要对思想政治专业教师给予充分的重视,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师的培训,努力培养出优良的思想政治专业教学队伍。第三,学校要加大对于思想政治教学方面的投资力度,以保障教学手段的有效更新。
(二)教师要从各方面完善教学
第一,更新教学理念。信息时代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要拜托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结合时代要求创新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感染力。教师要在教学改革的要求下,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使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产生兴趣,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第二,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要逐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逐步落实从“理论—生活—理论”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并重。另一方面,教师要以现有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为基础和依据,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时代要求,对教学内容加以丰富,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素质。一是针对学生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及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可以对现有的教材结构和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尽量增加感性材料,让事实说话,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二是要关注现实,跟上时代步伐。教师除了传授教育部规定的教学课程、教学内容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增添学生关注的社会现象及其具体事例,自发主动地增加新内容。第三,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化。一是教学要理论和实践并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二是教学过程要具有引导性,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三是教学评价要系统而且科学,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三、总结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学,思想政治教师要以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孟娜 单位:河南省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