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07 10:19:13

导语:在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摘 要: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科目,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普通话,学会阅读文章,学会口语交际等,在学生的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让小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并且识得一些基本的汉字。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阅读,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关键词: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小学教育是与幼儿教育相互衔接的教育,他们彼此联系,但也相互区别。一年级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重要阶段,所以,本文结合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对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进行分析,并提供建议。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没有定性,喜欢有趣的东西,因此,老师要把自己的语文课堂变得具有趣味性,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人教版一年级的语文教材,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识字与拼音方面,旨在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阅读并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一、教材安排

1.汉语拼音

人教版一年级的教材中,关于“汉语拼音”一共有十三个小节。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可以掌握汉语拼音,并且能够准确地区分并读出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另外,学生也要能够准确、规范地写出这些汉语拼音。

2.识字、写字

关于“识字”方面的内容,在教材中主要涉及八个小节。人教版教材会在书后附有两个生字表,第一个生字表是要求学生全部认识的汉字,第二个生字表是总结要求学生会写的汉字。整体来说,在人教版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要求学生认识四百个汉字,其中有一百个汉字学生应该会写。另外,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这些汉字的书写笔画。

3.阅读

人教版要求一年级的小学生能够使用学习的汉字与拼音,学会使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本中的文章。人教版为了增加语文教材的趣味性,在课本中加入了一些十分生动的图画,老师可以利用这些图画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口语交际

学习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这也是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每一组“识字”或者是课文后面,都会安排一个“语文园地”,这个部分的编写主要是为了训练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主要针对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教学建议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汉语拼音比较抽象,记忆这些符号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生性好动,而且善于形象思维,无法长期集中注意力等,这些儿童的特点都为学习符号增加了一定的困难。老师要深入剖析语文教材,挖掘书本中的趣味因素,并且可以制作一些教学工具,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汉语拼音。比如,老师可以利用拐杖,在拐杖朝下的时候,演示“t”,在拐杖朝上的时候,让学生看到“f”,然后再示范这两个拼音的读法以及写法。再如,在讲到b和p;d和t;g、k和h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嘴巴旁边放一张白纸,通过发音时,是否呼出气体进行区分。另外,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贪玩,注意力也比较分散,老师可以把这些汉语拼音的发音特点编成一些儿歌、口诀等帮助学生记忆。

识字、写字的教学一直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一年级的学生,如果对一个事物没有学习兴趣,他们就不会认真对待这项学习活动。要想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学好识字、好写字,就必须要激活他们识字、写字的兴趣。比如,老师可以把汉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中融入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老师可以提前准备一根青菜,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请问这是什么东西?”有的学生会回答:“青菜。”随后,老师可以出示“青”字的拼音以及书写顺序。因为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青菜,也经常吃到青菜,所以这样的教学就会让学生感觉非常亲切,也非常有趣。通过这个步骤的教学,老师就可以引出“晴”“清”等相似词语的教学。

针对阅读教学,老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步骤来进行。(1)培养小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阅读教学比较少,注意力很难集中。老师要帮助学生专心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可以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比一比等。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接力,通过比赛选出发音最准确、朗读最有感情的一队。另外,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读准生词的发音。(2)养成勤奋、善问的习惯。老师要教导学生认真阅读书本,对于课文中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教师应鼓励学生发问。(3)让小学生爱上阅读。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刚进入小学,对一切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老师要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爱上阅读,这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针对一年级的口语交际能力,老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图画,让学生了解课本中的内容,并且学生可以针对这篇课文,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这些图画,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梗概,然后鼓励学生彼此之间进行交流,以此来达到提高听、说交际能力的训练目的。另外,老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训练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自己的经历,这也可以达到提高他们交际能力的目的。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科目。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一生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以下是我对一年级组织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和做法:

1.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的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小活动等这些环节都能很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而且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小活动是最好的,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可以运用事先约定好的一些口令组织教学。同时还要要求一年级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往往让他们兴奋半天,其行为突出表现为:拍桌子、砸笔盒、大呼小叫、拍手、离开座位跳跃等,所以教师要在突发事件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给予转化或制止。具体做法是:教师说"1、2、3",学生马上作出回答"请坐端"师:"1、2"生:"安静"、"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编儿歌激发学生兴趣、组织教学。如:"上课铃声响,安静等待老师进课堂。"(教育学生不要大声喧哗);"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 "耳朵耳朵看哪里?耳朵耳朵在听讲。"课程进行一半时可以活动一下如:……"点一点,摇一摇,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对"笑一笑,哈哈哈"特别感兴趣,当说"坐会好"时,都坐得很好了。

3.老师讲课时要使用儿童化语言

一年级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里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一定得蹲下与孩子们说话。

4.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即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 "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老师这时可以抓住时机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要是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声"或"送小红花"等方法鼓励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励,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进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

【关键词】注意力 学生 课堂教学 学习环境 儿童化语言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记得快,也忘得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组织好学生,使其在教师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学习呢?以下是我对一年级组织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的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在上课前,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喜欢吗?如果今天谁上课坐的最端正,发言最积极,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老师就奖给他。比比看,今天谁能得到小红花。”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老师讲课时要使用儿童化语言。

一年级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里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一定得蹲下与孩子们说话。

三、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即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 “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老师这时可以抓住时机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要是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声”或“送小红花”等方法鼓励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励,体会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更加坚定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现针对如何提高一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谈一点体会仅供参考。

四、把好拼音教学质量关。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重点是拼音教学,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拼音的学习上,这也是很多一年级语文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拼音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学生识字的好帮手。拼音教学要让学生发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能借助图形帮助记忆。如:教学声母“a”时,可以编顺口溜:“张大嘴巴a、a、a;小女孩练唱a、a、a”,帮助学生记忆。再引导学生观察“a”的形,“a”像小女孩的头部,左半圆像头,竖右弯像小辫子。学生以各种方式练习发音,体会发音要领。如:用小镜子自检发音口形,同桌互检,“开火车”练习发音,小组比赛等。

五、加强学生的识字、写字练习。

在学生学会拼音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拼拼音的方法,使他们不再依赖教师教读,而是自己借助拼音识字。在识字教学中要,进行形式多样的识字比赛。如:同桌之间比、组与组之间比、男生与女生之间比等。还要引导学生去认识我们身边的一些学过的字,如:广告、标语等,巩固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这样学生的识字量会不断得到扩大。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写字练习,这与识字教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写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在写字教学中教师更要强调写字姿势,长期严格要求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习惯。学生的执笔姿势尤为重要,正确的执笔姿势是写好一手漂亮字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不能忽视这一环节,教师要规范学生的写字笔画、笔顺,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写字教学不只是要求学生会按书照抄,而且还要记住它们的音、形,理解它们的意思。教师要让学生经常听写,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记忆字形的方法,如:利用加偏旁、减偏旁、比较法等方法记忆字形,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的提高。

六、加强学生的朗读练习。

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通课文。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这样只会导致学生形成依赖性,使他们不能自主地去学习,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要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通课文、熟读课文,如采取同桌之间、组与组之间、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比赛朗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七、加强学生用字组词,用词说话、写话练习。

对于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词汇较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组词、说话、写话练习。在学生学会生字的基础上,让他们用生字练习组词,鼓励学生用一个字组多个词,同时,挑选出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一句话,并写下来。这样做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基础。

八、加强学生的看图说话、写话练习。

看图说话、写话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意思完整、表达清楚的一句话,并写下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了解教学大纲,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上好每一节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集中注意力,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紧凑性,要注意教师口语表达的艺术性。每上完一个单元都要对该单元进行一次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予以弥补。对学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不自觉学习转变到自觉学习上来,学生学习才能有所进步,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初中阶段一年级语文教学理念探析

摘 要:在中国,语文的学习一直贯穿于学生时代的整个过程。而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以及学习时间的延长,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在逐步增强。对于学生来说,不同的学习阶段,在学习目的、学习方法上会有一定的差异,而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有了小学时期打下的阅读基础,在该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其深层次阅读的能力以及文学素养。那么教师具体应该在什么样的理念指导下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呢?主要从为学生制订阅读计划以及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初中语文教师的理念,并且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一阶段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阅读计划;阅读能力;文学素养;文学评论

一、为学生制订阅读计划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已经接受了基本的训练,但是在阅读量上却有所差异,有的学生读过的书多,有的学生读过的书少。因此,学生升入初中后,语文水平也会参差不齐。老师应该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学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1.对于学生阅读书籍一定要保质保量,切忌只图读书的数量而忽视了对书中内容以及思想的理解

初中阶段不同于小学阶段,对于语文的学习有着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读书的目的主要在于学习文字、词句等的用法,而初中阶段则更多地倾向于对于文章的理解与把握。所以说,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大量阅读是其根本基础,但是认真体味文章同样不可或缺。

2.对于小学阶段就已经进行过大量阅读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更高层次的读物

小学阶段所能接触到的读物大多是童话、寓言故事、四大名著、历史故事以及一些简单的文学作品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美德并且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就会显得肤浅。所以,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国内经典的文学作品,如鲁迅、巴金、顾城或莫言等作家的文学名篇。此外,还要为学生的哲学启蒙打好基础,为学生推荐一些哲学类入门书籍,比如说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成名作《苏菲的世界》,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从陌生人那里收到了一封封关于哲学思想论述的来信,从而开始对整个世界、自身所处的环境产生好奇,进而引发了对于生存、死亡等的思考。这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将自身带入书中的角色,从而跟随作者或者书中的主人公一同思考这个世界,思考生存的意义等。

3.广泛阅读,拓展视野,拓宽知识面

中国的学生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因为学生通常只能一门心思地将精力都投入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知识的摄取。因此对于老师来说,趁着学生还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一定要教育学生广泛地摄取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的条条框框,要多读各种不同题材的课外书籍,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

4.教师可以推荐学生每星期认认真真读一本书,建议不超过两本

学生要根据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写出阅读感受,自己的收获包括本书带给自己的改变是什么等。不断思考,积少成多,逐渐培养读书兴趣与阅读能力。

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1.可以快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看到一篇文章,快速读一遍之后基本上就可以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内容、结构,并且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当然,这要建立在一定量阅读的基础之上。所以在日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广泛阅读之外,老师还要刻意地去训练学生对于文章主题、结构、中心思想等的掌握,让学生养成一种思维模式,即看完一篇文章首先就想到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捋顺文章的结构等,这样假以时日的训练,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2.同感的能力

所谓同感就是“感受他人的感受”,也就是说,学生在看完一篇文章后,要能够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情感,要学会去感受作者的感受,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读者与作者在思想上的共鸣。产生思想或情感共鸣,那么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更加容易、更加透彻。老师在训练学生这种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自行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仔细体会词汇的用法,揣摩句子与句子之间使用的关联词,以及文章抒情部分的描写等。抓住这些细节,便可以在整体上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等。

3.文学评论的能力

对于文学素养来说,文学评价是最高层次的能力。文学评论,简言之,即看完一篇文学作品,可以对其进行评论、赏析等。这就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够分析文章结构的利弊,支撑点的合理与否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知名学者或作家所写的文学批注,诸如毛宗岗评《水浒传》等。对于中学阶段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不必过高,只需要根据文章的结构、内容等对其表达方式、逻辑性以及价值观念做出最基本的判断或评价即可,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提出自己的观点,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能力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以及学生本身语文水平的可塑性。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要求要有所区别,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等。此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样不可忽视,这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也大有裨益,可以定期让学生对某些文学作品做赏析、评论等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论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注意

一年级的语文知识学习是整个学习生涯中最为基础的知识,语文知识中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所帮助。这一阶段的孩子大脑正处于接受知识的黄金时期,老师要把握这一有效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针对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曾经有位教育学家提到要发展学生的学习水平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足够的兴趣之后,自然就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才愿意学习。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大脑思维正处于发育阶段,我们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以后的写作培养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设计恰当的游戏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活动,只有当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下才愿意配合教学,老师要仔细设计每个环节,充分分析和利用教材可以利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节目或者适合教学的儿歌以及舞蹈,小学生特别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自然就很愿意每天都来上课。并且小孩子的胜负心理特别严重,通过游戏的设置在竞争的状态下可以激励学生学习进步。

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习惯不管是学习习惯还是行为习惯都应该从小就要开始培养,不然到了以后想改就很难了。而且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他以后的学习情况,所以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培养说话的能力,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对生活经验积累得不多,所以就导致了有些想法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老师要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借助故事书或者日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方面,首先要规范学生写字的坐姿以及握笔的手势,还要规范田字格写字和牢记字的笔画顺序,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是规范和匀称的。在培养学生读的方面,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在学习之前要对课文进行预习,课文学习完成后要进行复习,这样的学习习惯能够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在整个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老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动态并且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习惯。

三、正确把握每个孩子学习接受能力存在的不同

每个孩子因为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了每个孩子性格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学生之间学习的效果参差不齐。老师常常将学生分为优等生和差等生,这样非常不利于教学而且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这就要求老师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坚持用分层次教学,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要更加关注他们,而且要增强这些学生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处于一个最基础的阶段,我们要重视语文基础,所以就要求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基础更加牢固。

浅论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 要: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初始阶段,对于语言教育的一年级语文教学来讲,教师要重点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等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小学教育的新起点、新旅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能力;培养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创新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活动使现代的教学课堂变得异常丰富而灵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新起点和新旅程,作为教师,应该为小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为语文文化知识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关注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

小学一年级语文是语文知识的入门教学,更是小学生认识语文和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老师要将这一内容高度重视起来,加强语文听说读写等基础知识的训练。例如,语文中拼音的读与写,通过朗读或演唱诗歌加深小学生的记忆,加强拼音与汉字的写作训练,为提高小学生的写字质量奠定基础。

二、注重小学生课外知识的培养

面对全新的教学背景,培养学生博学知识要从小抓起,在小学一年级语文的课堂中,老师要加强课外知识的融合与介绍,平时还要鼓励小学生主动看一些课外读物,丰富自己的视野,有利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小学生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文化知识的教育,思想品德的培养代表着这个学生良好的品质与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或者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从而实现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四、关注小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阅读考验的是小学生掌握发音及拼音识字的能力,通过文章的阅读能够检验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关系着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的锻炼,语文知识本身就综合了语言结构中的各种模块,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塑造小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

小学一年级是小学生摆脱幼儿园教育的一个新的征程,更是小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新的起点,在满足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对小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才有利于小学生对语文知识及文化素养的整体提升。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小学语文在整个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我们应该从一年级就开始打好教育的基础。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新课标的改革,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为祖国的未来奠定好坚固的基础。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其他语言形成能力的前提保障,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就是小学一年级。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关于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从而探究相关改善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年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其关系到其他学科的正常教学和学习情况,并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生通过简单的文字组合,从浅显的字面意思到文章蕴含的深刻含义,这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这也是学校和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学生刚进入小学时,还没接受任何系统的阅读知识训练,这个时期的他们正是想象力,创造力和好奇心最为强盛的时期,因此学校可以先通过兴趣培养法将他们引进阅读的大门,让他们从阅读当中得到快乐,获取知识,从而再系统科学地加以引导和总结。通过从一年级就开始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得学生各方面综合实力也能相应地提升,从而促使整个学习生涯能够能加高效率,高质量。

一、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1.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踏进小学的大门,其从各方面都还没有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因此对于学习也是抱着一种玩闹的态度。他们在踏进小学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科学的教学,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还极为薄弱,这说明他们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他们已经接触过一定的书籍,但是大部分都是通过幼师或者家长以讲故事的形式去了解的,这对培养他们自主阅读能力是一个不好的现象。从根本上来说,一年级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上都有极强的依赖性,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这个特点去重新塑造他们的个性。

2.语文教学形式陈旧单一

传统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形式都是采取灌溉式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从拼音开始记生词,教师的主要教学重心放在识字板块上,其实这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最大的误区。教师认为学生只能先识字,才能去更好地阅读课文,其实识字和阅读应该是同等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应该同步进行。最好的识字方式不是去靠死记硬背,而是通过阅读去理解字词的含义从而深刻记忆的。同时教师在进行阅读板块的教学时,一般都是先过一遍生字词,再逐字逐句地讲解意思,将课文的意境和乐趣完全泯灭,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二、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的策略

1.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教育学者曾经说过,读书,首先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读书。小学一年级正是一张白纸的时期,这个时候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就要激发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从而形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要求不能太高,不能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根据这些要求,我在教室设立了一个“图书角”,收集一些小学生可能感兴趣同时也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放在教室的书柜里,学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借读,同时同学之间还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有一种竞争感。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周利用一节课让同学讲讲在阅读中获得的收获或者见识到的有趣的事物,通过分享让学生更有动力和兴趣去继续阅读。

2.加强阅读和思维训练的整合

阅读不仅仅是阅读文章的文字,还要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意,这也说明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紧密的联系。教师要在阅读训练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设计不同的思维训练活动,来加强阅读和思维的整合。例如在《春雨的色彩》这一课文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之前散发思维去想“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让学生畅所欲言后再让他们去阅读课文,相信他们此时会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调动课堂的气氛,摆脱传统“一堂言”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更加完善。

3.加强阅读与看图训练的整合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想象思维能力发育得要比抽象思维能力好,也就是说图片对于他们的吸引能力更大。根据这个鲜明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图片和阅读融合在一起,从而更有效地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不看课文光看图片,让他们结合题目去联想整篇课文的大致内容,同时也让他们猜猜鸭子,乌龟,白鹅,青蛙谁才是小蝌蚪的妈妈。通过这种看图说话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于图片和阅读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生动的图片调动他们对于阅读的热情,这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将图片转换成文字的能力。

4.加强阅读与说话训练的整合

如果说“阅读和思考”是我们大脑的内存,那么“说话”就是信息的输出和释放了,因此说话和阅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调查结果显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其实是从小学课堂开始的,一般交际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在课堂上都非常活跃,所以教师必须重视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在《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文中,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以及妈妈安慰小壁虎的对话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小壁虎的可爱,那么教师就可以安排小组进行表演,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来表达出小壁虎的情感。通过集体表演和讨论的形式,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身的勇气和胆量,还可以训练自我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抓住了课文的情感和含义。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一年期语文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教学内容之一,其不仅关系到学生对于语言能力的学习情况,还关系到学生对于思维能力,图文转换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训,只有将教育的基础打好,才能成为未来的栋梁。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探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语文学科的教育地位大幅度提高。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语言理解与应用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年级,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开启时期。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其它语言能力形成的重要保障。开发丰富的阅读能力培养方法,会让小学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一年级 阅读能力 现状 培养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通过阅读学习,小学生可以理解文字的字面意思,发现文字背后的情感,对学习内容有更为深入地理解。加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具有自主获取语言信息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实力的提高。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做好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反思教学问题,开发教学策略。

1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1.1小学生缺少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校门,学校的一切学习活动对于他们都是陌生的。在走进学校之前,大多数小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学习习惯还完全养成。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爱打、爱闹、爱玩的阶段,就其自我控制能力来讲,他们很难自觉地安静下来去读书。大部分一年级小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也没有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这就使得许多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零,给教师的阅读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

1.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形式单一

要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开发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仍然青睐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在课堂中引导小学生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逐字逐句地对文章进行讲解。落后的阅读教学模式抹杀了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也限制了小学生的阅读思维,不利于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养成与提高。阅读教学方法单一,对于一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来说是一道障碍,更不利于小学生阅读学习观的建立。

2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2.1培养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的小学生,需要从拼音开始学习,从拼音地掌握到汉字的识记,还需要一个过程。在一年级的学习阶段,他们刚刚开始正式接触汉字,接触文章。在这个时候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做好读书选择,是促进他们阅读能力形成的第一步。书籍,是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物质保障,促进书籍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小学生阅读的量,更要关注他们头脑中的收获。组织小学生在学校图书馆或者书店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通过自主高效阅读去扩展阅读面,有利于小学生阅读之旅的开启。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不能要求太高。引导小学生精心选择喜爱的书籍,鼓励他们坚持读完,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或者观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为小学生推荐一些童话故事书或者基础的科普类书目,促进小学生爱上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自主阅读行为中去提高阅读能力。

2.2加强阅读与思维训练整合

阅读行为,不仅仅是看完文章中的文字,而是要与文字进行互动,针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阅读行为往往与思考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做思维运动,会让小学生逐渐摸索出正确的阅读方式,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思维训练活动,加强阅读学习行为与思维运动行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在讲解《小松鼠找花生》的时候,教师可以一改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阅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引导小学生去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课文的讲解,而不是让学生在自己的讲解中对文章进行阅读。以学生的阅读代替自己的讲解,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去启发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思考,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流畅度,也会让课堂更加生动。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先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去思考小松树一心要找的花生身在何处。在朗读过后,让学生一起讨论,自由发言,促进课堂氛围的热烈,也让学生积极思考。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小学生阅读时的思维是活跃的,阅读是为了解决问题,发现信息,而不只是阅读。将阅读教学活动与思维训练进行结合,会让小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提高,也会让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质量提升。

2.3加强阅读与看图训练的整合

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要远远好过于抽象思维能力。与文字相比,图片对于他们有更大的吸引力,在二者之间,他们对于图片的理解力更强。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发挥图片在教学中的作用。将阅读教学与看图训练结合起来,有利于阅读教学过程的形象化,也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去了解文字的大概内容。在阅读前,让小学生针对图片内容进行讨论,有利于调动其好奇心。

比如在讲解《夏夜多美》的时候,教师先引导小学生文章的插图,让他们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进行描述。图片的形象性以及小学生正处于夏季,他们的描述会十分真实,想象力也能得到发挥。这时,教师再引导小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有利于他们将图片中的信息转化为文字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快速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尽可能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去开发小学生的阅读潜能。引导小学生将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享受于阅读活动中,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真正提高。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一年级语文教学在实际操作中的整合

新课标里有这么一句话:“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开放式教育中,有这么一个主旨:“打破学科界限。”在开放式教学的理念中认为信息技术促成了开放式学习行为。信息技术与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资源,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就我在实践过程中的所得、所困惑进行一些探讨。

一、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一年级的学生中,这点尤为明显。学生感兴趣与否会表现得相当明显,感兴趣的课,他们就会充满激情,快乐地度过一节课。相反,他们可能会在课堂中走神、趴桌子。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大概维持在15分钟左右,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授课相当重要的环节。教师再激情四射的讲解,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而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在执教拼音时,结合音乐、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通过动画把拼音宝宝带出来,他们就会兴趣盎然,而在故事中出现的拼音宝宝的读音和字形也会在一年级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2.有助于将间接经验通过更直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课堂,开始面临识字、写字等压力,有些孩子可能会无所适从,而信息技术的运用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比如,一年级上册《小小竹排画中游》,如果仅仅只是读课文、读生字词,学生可能觉得困惑,甚至很难理解,竹排怎么能在画中游。但通过现代化媒体,适时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课文内容通过课件的方式制作出来,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恍然大悟,并且从而更快速地体会文章的美,在这里信息技术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中,我们总在强调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见想象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多么重要。这个世界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学习经验都太少,而想象需要依赖表象来生成,但低年级孩子思维的局限性又更小,正是开发想象力非常好的时机。比如在学习《四季》时,深圳的四季是不分明的,而课文中所呈现出来的是分明的四季,于是学生在理解上都有困难,更别提想象空间了。于是,我在教学中通过出示各个季节的一些图片、视频,让学生理解每个季节的景色分别是怎么样的。在学生理解之后,顺势让他们再展开想象,每一个季节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景色,最后启发学生也写写作文。学生最后的呈现,即仿写课文是令我吃惊的,他们已经开始懂得把四季景色运用到文章中,并且自成一格,形成美的文字呈现出来。信息技术就像是一双充满魔力的双手,打开学生想象空间的盒子,从而涌现许多的好文好句。比如,桃花红红,他对燕子说:“我是春天。”能形成这样的句子,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令人惊喜的。

二、信息技术与一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整合

多媒体精彩的画面固然重要,但我们只能称其为技术,而不能称其为老师,于是它也就无法代替老师精彩的阐释。老师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在一起,也就值得我们深思。

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知教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让他们对一节课感兴趣,开头的几分钟就会特别注意看这节课有没有吸引他们的地方。于是,教师通过精彩的导入后,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语文课本中的文字与鲜明的视听形象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感官作用于大脑,从而使学生充分感知材料。比如一年级的课文《影子》这一课,由于这篇课文有个难点,是让学生利用太阳来区分东西南北,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课件,让学生明白影子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影子与阳光的方向是相对的,而早晨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东,继而边播放课文录音,边结合课件让他们初步感知教材。

2.在精读课文时,通过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

认识未知的世界或者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感知到事物时,声音图画的呈现往往显得比教师精彩的演讲有用。比如,在《静夜思》中,学生对“月光”与“霜”的关系很费解,一来他们不懂霜是什么,二来他们更不懂月光与霜又有什么关系。而这首诗中,把月光比作地上霜,更有效烘托了诗人思乡的意境,但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于是,我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先让他们明白霜是什么样的,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而月光又是怎么样的,他们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的图片,就明白了诗人为何会将月光比作霜,从而对他们进一步加深理解诗意和意境有了促进作用。

3.在课文结束时,点燃想象的火花,激发写作热情

《开放式阅读教学》中提倡“以读促写”,认为阅读最终要落实到写上,而学校认为,一年级最后需要能呈现出百字文。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面临的并不是认字、写字的问题,因为这些都可以用拼音来形成;也不是素材的缺少,因为在我们身边不缺乏这些形成文字的素材。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想象空间的局限,于是信息技术就起到了帮助学生点燃想象火花的作用。比如,如果仅仅是让学生每天记一篇日记,大多数孩子就会留下一句“今天没什么事发生。”或“今天我出去玩了。我很开心。”等诸如此类一些毫无意义的句子。我在教《在家里》这一课时,在课的最后,出示了几幅图片,都是孩子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的图片,同时还出示了一个半成句“我回到家后……”,以回到家后你做些什么来写写句子,而图片的播放让一年级的学生有了方向,知道句子应该怎么完成。从最后完成的句子来看,大多数学生完成了不止一个句子。

信息技术就像是一座桥梁,也像是粘合剂,又像是助推剂,让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充满了乐趣,也让学生更加“乐学”,并且学有所得。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初探

在刚接触一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中,笔者常常能碰到这样的状况:在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后,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可很多学生回答起来却词不达意。学生明明知道答案却无从说起,一个字或一个词都重复了好几遍,怎么也说不出重点。如何才能使学生对答如流呢?这就要得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说话)下功夫。

1 培养孩子说话能力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说话能力。

2 一年级语文课堂实施方法

苏教版语文第一册分为汉语拼音,认一认,识字,练习,课文五个部分。下面笔者就这几部分着重谈一谈。

2.1“汉语拼音”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初入学的儿童,虽然没有经过对语言文字的规范、系统的学习,但他们在生活环境的熏陶下,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受和表达的基础。入学后,他们接触最广、使用最多的便是汉语拼音,大量地学习字母发音,书写记忆字母字形,拼读音节,繁琐单调而枯燥,极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目前苏教版教材中每一课都有意境优美的情景图,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请教了几位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们给了我很好的建议:在拼音教学中尤其要利用情境图,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如教学声母“t”与单韵母“i” 组成的音节时,可根据四声练习说话:tī――梯 楼梯我每天回家都要爬楼梯;tí――提 提醒 妈妈常常提醒我做作业要认真,细心;tǐ――体 体育 我最喜爱上体育课;tì――剃 剃头 星期天早上我陪爷爷去剃头。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巩固了音节,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既巩固了拼音,又拓宽了思维,还活跃了课堂。

2.2“认一认、识字”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刚刚接触到汉字的学习,虽然只要求学生会读,会认(去除拼音后),但是汉字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很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字,不能用实物来示范,讲解。这时若能在活动中学习汉字,并渗透说话训练,会怎么样呢?

笔者是这样做的:在教学“认一认4”时,笔者把五位的学生请到讲台上安位置站好,先引导学生观察说话:谁站在谁的左边?谁站在谁的右边?谁站在谁的前面?谁站在谁的后面?学生的说话欲被激起来了,小手举得高高的。然后又让几个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站起来一边比画一边练习说话:某某坐在我的左边,某某坐在我的右边。最后小结:大家刚才说“左边”的“左”、“右边”的“右”,“前面”的“前”,“后面”的“后”。然后出示“前、后、左、右”进行学习。笔者发现在活动中利用学生表达欲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学习汉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又练习了说话能力。

2.3“练习”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在练习中主要是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进行说话训练。如教学笫一册语文练习5中的“口语交际”――我们来讨论:看书上四幅图,引导学生动脑筋说图意,让同学之间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你应该提醒他们怎么做才是对的?让学生们知道交通常识,同时引导他们遵守交通规则,然后请学生做一下评价,谁讲得最好,最生动,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在生活中如何交际。

这些形式是一个系统的说话训练项目,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做准备,课堂上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说,都愿意说,都会说。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练习说话,学会交际。

2.4“课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运用课文插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能帮助学生丰富词汇,提高口语的规范性,促使口头语言的进一步发展。

观察插图时,先让学生,按一定顺序,一项内容,一项内容说出来,然后让学生连起来说。笔者先让学生按图的顺序逐一观察,大体说出图意,再让学生连起来,然后图文结合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插图的,自己哪些内容没有说好,应该怎样说。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逐渐把话说得具体起来。如教学《我叫“神舟号”》时,在学生口述图意后,笔者再让他们认真读课文,弄清“神舟号是怎么认识嫦娥姐姐的?神州号去太空干什么的?嫦娥姐姐为什么想回家?”等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看图说话。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延续课文内容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注意安排这一练习。如学了《大海睡了》一文后,让学生延续课文说一段话。笔者先创设情境:“第二天清晨,大海醒来了,那醒来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呢?”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合理安排情节,让学生接着说下去。通过学生自己练,同桌互练后,再指名说。有个学生说:“大海醒了,风儿追逐着浪花,浪花尽情地奔跑,它们闹着,笑着……”学生真是说得太好了。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说话的内容就有了条理性、具体性、逻辑性。

只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反复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仅仅承载着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技能,还应该是德育的主渠道,担负着育人的基本功能。

一年级的学生道德认知水平低,怎样在语文教学一点一滴的育德,作为一名启蒙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一、 插图、多媒体中的德育

“语文教材思想内容丰富,插图及电教配套设施直观新颖,符合儿童观察特点,对儿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学校,他们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需要老师引导孩子去填补绚丽的色彩。在教学《入学教育》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结合自己上学的情景说出画面的内容;再创设情景进行对话。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使学生在情景中明白: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见到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回家或离家要主动向家人问好等。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老师好!同学好!再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既明白了自己是小学生的身份,又对孩子进行了德育的教育。又如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上课时,汇报课前搜集的信息,学生兴趣盎然,接着让学生当北京风光小导游,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很快就把课文读流利了。在理解“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一句,我播放了升旗仪式的录像。学生有了图片、录像等一些直观的感受,自己也真的很想去北京看看。有了发自内心的感受,学生读得很带劲,很有感情。

二、文本对话中育德

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时间,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空间,与文本发生碰撞,感悟文本的内涵,走进人物情感世界,师生与作者、读者与文中人物的思想交流与情感沟通,达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如教学《平平搭积木》时,当一名学生读到“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时,他把“很多很多”和“大家”读得特别突出。于是让他说说为什么这样读。他说:“很多很多”和“大家”可以看出平平心中有他人。对话的平台一旦搭建起来,学生的个性美就展现无遗:“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到街上流浪的人住进了平平的家。”“我觉的寒冷的冬天不冷了。”……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将文字转化为有声的、鲜活的语言,明白了我们不光只想到自己,更应该想到身边的人。

三、课堂生成中的精彩

课堂教学的预设,是教师对教材与学生的一个主观把握。是教师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与学术水平而形成的教学策略。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会由于课堂的动态变化而产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因此,可能生成流光溢彩的智慧,也可能造成略显尴尬的遗憾。需要教师准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预设与生成在课堂上展现生命的色彩。拼音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是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和交流的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还要注重情感的教育。让学生在健康积极的氛围中,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记得在教学“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时,正准备归纳,一个孩子站起来说“小ü见到j、q、x、y,挖掉眼睛还念ü。”当时,我并没有急于否定,而是根据这一课堂生成,引导孩子:“你喜欢小鱼吗?”“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多可爱呀!你忍心挖去它的眼睛吗?”孩子们纷纷举手,“不愿意、不愿意。”这样残忍了。于是和学生一起修改了拼读规则: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y就脱帽。孩子不仅掌握了拼读的规则,也让孩子懂得爱护小动物、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四、阅读中的熏陶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一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所以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注音读物《英才男孩》、《少年先锋报》等等。一方面引导学生去读,另一方面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勾画法、摘抄法等),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识字能力,而且还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意志。

总之,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我们教师要有教书育人的理念,我们只有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学识,才能做思想教育的有心人。使娇艳的花儿更艳,使残缺的花儿,也能绽放光彩。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场所。在有限的时空里,如何激发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与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改革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

一、感知整合的意义

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意义?所谓信息技术与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不是知识简单地、孤立地拼凑或叠加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整合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非常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探寻整合的足迹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力。”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提高教学效率?我深知,与其说是一种机遇,不如说是一种挑战。因此,我在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引进自己的语文课堂,使信息技术与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1.信息技术与汉语拼音教学的整合。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石。汉语拼音字母作为表音符号,学起来比较抽象。电教媒体在拼音教学中的妙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

(1)善用媒体资源,突破学习难点。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字母的发音和书写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搬掉学习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在字母发音和书写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把同学们带进美妙的动画王国之中。如在学习声母j时,我把网络共享资源课件“在线flash学拼音”引入了课堂。在动听的音乐中,随着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同学们耳朵听着老师的讲解,眼睛看着j的flash动画,小嘴巴忍不住地小声读着。和着那好玩的动画笔在四线格中的移动,同学们的手儿也不由自主地书起空来,大大降低了j的发音和书写难度。同学们的注意力有了空前的提高,你看,连班里最好动的小明也瞪大眼睛跟着学习呢!

(2)活用多媒体,辅助拼音复习。“温故而知新”,巩固既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基础,又是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必要条件。我在汉语拼音的巩固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样既能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又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如在复习声母的时候,我借助投影仪让学生用小棒和棉线在实物投影仪上摆字母。你听,摆出字母的同学多高兴呀!“我用棉线摆出了s!”“我用棉线摆出了w!”“我用棉线摆出了z!”“我用小棒摆出了x!”“我用棉线和小棒摆出了b、p、d、p!”“我用棉线和小棒摆出了t、k!”许多学生忍不住跑到讲台上,兴奋地把自己的杰作投影出来,与同学共享。同学们在欢乐的创作和展示中,既复习了拼音字母,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2.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识字是阅读、习作的基础,也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如何把枯燥的生字教学变为学生的乐学,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可谓是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1)巧用电教媒体,为识字教学增效。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那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提高了生字的学习效率。如在学习“年”字时,我发现该字的笔顺笔划学生不易掌握,于是,我就制作了一个写有“年”字的动画课件。然后,播放课件,把字的笔顺、笔画一笔笔慢慢地表现出来,并配之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感知。因此,学生看了动画,对所学生字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又如一些易写错的字,我会利用课件,重点闪动笔画或偏旁,突出重点、难点,加强刺激记忆。这样,真是乐在其中。

(2)共享媒体资源,拓展识字空间。多媒体网络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料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生字时,为了拓展学生思维,我集思广益,把网上的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活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进行生字教学的拓展延伸,并用电脑及时反馈。比如在做“补笔画”这个游戏时,我把学生最爱写错、最容易遗忘的笔画、笔顺等部件空出来,让学生做“填补”游戏、做错时,电脑小精灵会及时提醒孩子们:“做错啦!做错啦!”做对了,电脑小精灵又会马上表扬鼓励:“你真棒!你真棒!”多媒体与课程的有机结合,使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加深了印象,强化了记忆,调动了热情,提高了参与。

三、享受整合的快乐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中,我根据教学需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信息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促进了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在孩子们成长的同时,我的教学教研水平也有了不小的提高,根据课堂教学实践写的论文多次获奖和发表,也让我饱尝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甜蜜和快乐。

信息技术与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有效地改革了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提高了我的课堂教学效果。在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一路走来,我探寻着,实践着,成长着,快乐着……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与思考

摘要:体态语言是一门传递信息的教学艺术,它在课堂教学服务中有着不可缺少的辅助作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眼神、动作、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发出的信息。尤其在低段语文课中体态语言的功能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基于体态语言的特点,教师必须要把握好体态语言的“度”,发挥体态语言的积极功能。

关键词:体态语言 教学 运用 消极 积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99-01

身教重于言教。体态语言是一种运用动作、姿态、表情等传递信息的教学艺术。它使学生得到诸如提示、赞许、警告等信息,增强教学效果,调节课堂气氛,构建和谐课堂。笔者在执教过程中认识到它对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低段语文课中体态语言的功能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在审视低段语文教师课堂中的体态语言,发现了不良的体态语言的负面影响。

1 低段语文教学体态语言的消极表现

1.1动作过于频繁,打消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有些教师自我表现强,把课堂当作表演的舞台,讲解时连续无意识地重复某一个动作或手势,刚一开始低段的学生劲头十足,能吸引孩子的眼球,但教师动作过于频繁单一枯燥,学生很快反感。毋庸置疑,这类体态语言起到了反面影响,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打消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1.2表情过于呆板,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

所谓表情是心灵的屏幕。教师的表情一直僵化,学生不仅不喜欢你,还远远地躲着你,使你们之间越来越陌生,可想而知,你的课堂孩子也深感厌恶。

作为刚入学的低段学生,活泼好动,天真可爱,对小学生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调查证明,孩子都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温柔似水的老师。而往往我们有些教师因孩子的无知,随心所欲等表现,认为要让孩子规规矩矩地专心地听课,就得整天板着脸教学,唉,课堂是安静了……你们试想过嘛?整堂课没有一点生气,学生没有一点学习的积极性,授课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活动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危害。

当前,在新课改的潮流中教师必须要把握好体态语言的“度”,以便在教学中克服消极体态语言,发挥体态语言的积极功能。

2 低段语文教学中体态语言的积极作用

2.1依托榜样的力量,规范学生学习姿势

对刚从幼稚园毕业的孩子来说,很多方面都处于松弛状态(坐姿东倒西歪、站姿随心所欲等等)。孩子上课的第一天的姿势千姿百态,至今历历在目。从那一刻起,笔者就借助课文的“入学教育”对孩子进行坐姿教育,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为今后的写字、读书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的作用,下载一些由于坐姿不正确而导致驼背、斜肩等后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导致其后果的原因。紧接着我做出学生第一天上课的各种坐姿:趴在桌子上、斜着身子歪坐着、一个脚架起半跪着的……在同时,笔者还一边配上解说。让学生立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笔者让学生打开课本的第二页,模仿上面的小朋友坐一坐:头、肩、手、脚都应该怎样做才叫规范。笔者就立即在讲桌前表演,故意让某一部位有点“瑕疵”,学生观察笔者的姿体语言后,评得头头是道。最后树立典型的力量,笔者与孩子们一起进行坐姿比赛,看看谁做得最端正,评出优秀的同学。于是用相机拍出他们的坐姿和笔者的,放大洗印出来张贴在教室的正前方。榜样的力量无穷,笔者以身作则,时时提醒,刻刻关心,短短几个星期孩子的坐姿习惯基本养成。

2.2传达儿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理念下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儿歌音韵和谐、内容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学生读得有意思,学得有趣味。为了传达儿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进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经常运用形象直观的动作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去感悟、识记和品读语言,寓知识教学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如教学《轻轻的》这则儿歌,笔者在范读时声调抑扬顿挫,表情丰富自然,在辅于以恰当的手势、身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高涨,大部分学生都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跟着笔者边诵边做动作。不爱表现的男孩子也蠢蠢欲动。笔者没有过度地剖析讲解,深挖微言大义,而是让孩子用自己天真稚气的嗓音加上优美的动作直接感受。

2.3渲染情感的交流,有效组织学生学习

教师从容、自信而富有变化的体态语言不仅帮助学生领会教学内容,在很多时候还能巧妙驾驭课堂纪律,调节课堂气氛,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朗读、回答、写字等方面表现不错的时候,教师带头鼓掌,并面带微笑鼓励:某某同学的朗读把老师迷住了,被表扬的孩子沾沾自喜,其他孩子的积极性也因这鼓励而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会活跃欢快许多。有时课中会遇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开小差,这时笔者没有停止讲解,点名训斥,给“开小差者”递一个提醒的眼神,打一个手势或轻轻走到他身边停住等细微的动作,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朗读《四季》一文的第一小节:草芽尖尖,它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这一节语言简单、直白,没有任何提示语。在处理好语气和重音的基础上,笔者读时面带微笑,头适当昂起,目光自信,辅之以伸出手臂的动作,小草那份愉悦自豪都鲜明地呈现出来了,学生稍一琢磨便心领神会,哪里还要教师去进行相对平淡的分析讲解呢?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自觉地控制自己不利于教学的体态语言,克服它的消极不利影响,以亲切的、自信的、大方的体态语言来传达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学校为实施“卓越课堂”计划,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我正好接到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活动中,我常常能碰到这样的状况:在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后,学生跃跃欲试,可很多学生回答起来却语无伦次。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对答如流呢?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课堂怎样才能向卓越迈步?我想还是得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下功夫。

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教学要求降低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说话中练习说话。初入学的儿童虽然没有经过对语言文字的规范、系统的学习,但他们在生活环境的熏陶下,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受和表达的基础。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有关拼音的插图,意在提供学习字母的情景,用以指导学生观察、说话,并相机出示所要学习的字母。这些“情景图”和“语境儿歌”是激发兴趣、帮助识记的辅助手段,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可利用它们进行说话练习。因此,我在拼音教学中利用语境图、情境歌,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巩固了音节,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既巩固了拼音,又拓宽了思维,还活跃了课堂。

二、“识字”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刚刚接触到汉字的学习,虽然只要求学生会读、会认,但是汉字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字,不能用实物来示范、讲解。这时若能在活动中学习汉字,并渗透说话训练,会怎么样呢?

如,教学识字《人体器官》时,我先后指着自己的手、足、口、耳、目等人体部位,引导学生观察说话,这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作用。然后我又让同桌学生相互指认练习说话,怎样爱护自己的手足口耳和眼睛。这样在活动中利用学生表达欲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学习汉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又练习了说话能力。

三、“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流,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

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材中“口语交际”版块则是对话交流的平台。我们好好利用,可让学生说话得到较好的训练。如,教学第二册语文第二单元中的“口语交际”――春天来了。我以“在你们眼中,春天是什么样的”引出谈话主题。让他们说说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来了,我们周围的事物有什么变化。在美丽的春天里,想去做什么。这是他们自己能感受到的,所以说起来就比较容易。通过这样的训练,我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课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运用课文插图进行说话训练,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

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能帮助学生丰富词汇,提高口语的规范性,促使口头语言的进一步发展。

如,第二册《夏天的夜晚》一课,我先让学生想想自己看到的夏天的夜晚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图画理解课文,学完课文,再借助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样借着图画,任由学生想象,任由学生无拘无束地说,学生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延续课文内容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注意安排这一练习。如,学了《风》一文后,让学生模仿课文说话。在一部分学生试着说一说的基础上,运用点拨指导、称赞等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他们都乐于模仿课文的形式说话,有个学生说:“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你和我了,但是公园里花儿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当我让他们把自己的小诗写一写时,他们也觉得容易多了。这样,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不仅训练了说话,还与写融合了。

五、在“续编课文”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续编课文内容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在教学中,根据课文所讲的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把故事继续讲下去。如,学了《小鸭子的问号》一文后,让学生延续课文说一说:小鸭子嘎嘎地叫着向伙伴们跑去干什么?通过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练后,再指名说,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学生说话这种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

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从学生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和训练,以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的目的。同时,让我们的课堂能更加有效,并逐步走向卓越。

(作者单位 重庆市北碚区三圣教管中心)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儿歌的运用

新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天真活泼,纯洁无瑕,令人喜爱。如何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美丽的图画,让这些可爱的孩子能尽快的溶入到一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这可是一个难题。

在我的实践教学中,针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认知特点,我自编并借鉴了一些儿歌,顺口溜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兴趣。

一、儿歌――学习字母的好朋友

一年级的孩子对于单调的字符识记缺乏兴趣。根据这个特点,我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读图能力,首先给孩子们一个感性认识。新学一个声母或韵母,我都引导孩子们仔细读图,在读图的基础上,根据字母的特点和图画的内容,编创或借鉴他人的儿歌帮助孩子们记忆。如:“a――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p――出门秋游去爬坡,红旗迎风p-p-p;d――六一六一真快乐,小鼓鼓槌d-d-d”等。光动口,不动手是不够的,我还让孩子们在念诵儿歌时,配以手的动作――划出字母的形状。多种感观刺激,强化孩子记忆!这样双管齐下,极大的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儿歌――四声调的克星

在教材中,为帮助孩子们识记四声调,特别配以了汽车行驶在不同路段的彩图。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这些彩图的作用,每一幅图都配上一句儿歌――“汽车走平路,顺利通行第一声音;汽车爬上坡,一鼓作气第二声;汽车要拐弯,小心前进第三声音;汽车开下坡,平安到家第四声”。利用箭头图,示意汽车的一个行驶过程。帮孩子们定位汽车行驶的方向,其实也就是帮孩子们准确的把握四声调的发音特点和书写规则。在识记时,我让孩子们“眼、耳、口、手、脑”总动员――眼看简图,口念儿歌,手划声调,耳朵听老师的指挥,脑子记忆四声调的发音要点。因为找准了参照,学生把四声调从认知到空间感知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学生对四声调的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特别是对二声和四声的区分,尤显出此方法的绝妙之处。

三、儿歌――标调迎刃而解

1.i的标调有些特别,孩子们容易受思维惯式的影响,直接把声调标在的i的头上,进而出现标调错误。对于这个特殊的标调规则,我也请出儿歌来做孩子们的小帮手――“小i懂礼貌,标调就摘帽”。为更好的掌握这一标调规则,我又教给孩子们另一个知识――西方人爱戴帽子。在与熟人,朋友相见时,总是先摘下帽子,深深的鞠上一躬,再互相问好。在了解了这一知识之后,我指名让两个孩子上台表演小i见到客人摘帽鞠躬的样子,其他孩子给他们的表演配以儿歌和手势。热闹的气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内涵。

2.在学习复韵母时,到底应在哪一个字母上标调,学生总是犯迷糊。怎么解答这个难题呢?我让孩子动起来,拍手唱起标调儿歌――“有a标a上,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短短的一句话,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一张张笑脸告诉我,他们学得很快乐!

四.儿歌――解决形近字字音的利剑

新教材从一年起,学生就要识记大量的汉字。形近字的字音识记就成了孩子们学习汉字的拦路虎。怎样披荆斩棘,得有一把利剑。在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们尽量找出识记这些字的规则,和孩子们一起根据这些字的字形特点,编创出琅琅上口的儿歌,帮助孩子们加强对形近字字音的区分和识记,初学“那”和“哪”,孩子们就是子们找出他们的异同――后一个比前一个字多了一个“口字旁”;再创编儿歌――“张口请问往哪走,nǎ-nǎ-nǎ”,让孩子们记住“哪”字比“那”字多出的那个“口”,就是“哪”的声调――第三声音(“口”就是一个第三声的字)。由于找准了切入点,同学们在阅读中自由畅游;在期末测试中,我班学生让“哪”“那”的声调轻松的到了妈妈。再比如“堆”和“谁”,我让孩子们诵读儿歌――“推土机推土一堆堆,话语出口‘你是谁’”。这样在亦玩亦笑中,轻松的将“堆”和“谁”区分开了。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不断的实践和推行这样的方法,每次的付出,我和孩子们都能捧回累累的硕果。

儿歌的魅力真不小,其它学科知识的铺垫同样功不可没,让我和孩子们笑着聆听到了新年的钟声。儿歌在我的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功不可没,它引领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