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

时间:2022-04-08 11:16:09

导语:在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论文

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本文将介绍2016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论文。

2016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论文一: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走进了吕梁,走进柳林,也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从车窗向下看去,直接就是望不到底的深谷,生与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一步之差。面对更真实的恐惧,车厢里的队员反而呈现了出奇的平静。不是透过车窗看着远山,就是直视前方,看着一个又一个必经的险坡。也许人们都再设想我们将要去的杨家凹是什么样的,抑或更具使命感的制订着自己的工作计划。可以这样说,对于将要发生的一切,我们一无所知,除了设想还是设想。

而我的思绪仍就停留在刚刚离开的贺家坡。一到贺家坡就听见孩子们用稚嫩的嗓子不断的喊着:向来访者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顷刻间涌上心头,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见到这样的场面了。走过去,只见排成方阵的孩子们穿着不合季节的运动装,手中举着彩色的花束、花环,在老师的指挥下有规律的挥动着,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淌下去,一个个神情严肃而认真。在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贺家坡小学,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的村民。领导们开了一个简单的仪式,当时接近中午,烈日当头,我们这些身着短衣短袖的大学生已经觉得炎热难耐了,可那些孩子们依然静静地,直直地站着,任凭火一般阳光毫无保留地烤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毕竟这一切是由我们造成的,况且他们怯怯而不敢直视的眼神也是我们所不愿见到的。

仪式过后,我们走到他们中间,帮他们脱去那厚重的外衣,让孩子们也凉快一下。我们的这一举动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陌生感和不该有的隔阂,气氛立刻变的轻松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种小小的欢乐渐渐在校园的上空弥漫开来

杨家凹是我们小分队进驻的第一个自然村。听司机师傅说,这还是一个交通相对便利的村子,其他邻村只能步行去,而且距离都相当的远。那里,我们是不能去的。

村民们很早就在村长家等我们了,通过一些简单而直接的交谈,我们了解了好多。这里的家长比我们想象的开通的多,他们普遍意识到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一般家庭都会尽最大力量供孩子读书。

杨家凹已经连续五年大旱了,贫瘠的土地上,本来就不宜种植粮食,而赖以生存的枣树,长势也极为可怜,当时已经接近收获季节,可每棵枣树的枝条上却不见结枣,可见今年又将是个歉收年。

这里的教育水平很落后。教师授课以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班里的尖子生的掌握状况为准,其他大部分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升学率的滞下,这个村应届生升学率为0,而经过复读的学生升学率也不过10%,况且是要去柳林一中补习的,在那儿一年下来得花费两千五百元左右,对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呀!在本地复读虽然便宜,但效果很难让人满意,据说,有的孩子读了三年也没能考上高中。

2016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论文二:

寒假的来临,使我犹豫不定:不知是外出沿海求职还是回家处理琐事。由于老家的宅基地被别人侵占了,这才使我回家的欲望更加强烈。这个寒假也让我收获颇多

回家那天,我并不是直接回老家,而是先去看望了我的妈妈,因为她生病了,我也好久没有去看望过妈妈啦,是该看看啦,在哪里待了几天,我踏上了去舅舅家的形成,自从我的家庭落魄之后,在外流浪了几年回来就寄居在舅舅家里。本来我想着到了舅舅家里,休息一天就去自己老家处理宅基地的事,又不忍心看着舅舅一个人在家累,就决定等姐姐回来了,我再去,没几天,姐姐回到了家里,她回来的第二天,我待着姐姐的相机就去了我的老家。

到了老家,感觉院子里空荡荡的,原来是有很多年轻人在外工作,不回家过年,然而我在旁边叔叔家里落脚之后,去看了下自己的宅基地和拍了一些照片,由于自己身上没有什么材料可证明,也没人帮助下,自己就去当地的政府去咨询,幸好我读初中时被村委会委托政府把我安排在敬老院,当时我的表现很好,给他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有个姓房的叔叔帮了我,我很快找到了国土局的相关负责人帮我复印了一份复印件,弄好后就直接回到老家。实践报告

到家了,找到村委会的人和院子里年长的人让他们来坐做下公证人,都到齐了,几次讨论决定:邻居以先斩后奏的方式由于我不同意,所以他提出的提条件都与以否决,我给他的定义是属于侵占他人财产,所提条件应由我提出了,不同意则以法律文书做事就是强行拆除。经过几次的讨论和争执下,同意了我所提出的条件。

通过这次的事情后,真的让我成长了很多,也稳中了很多,在也不像以前不懂事的那个我啦,同时也学会了用法律保护自己及自己的一切财产,并看清现实社会复杂变化。

不管在做什么样的事情,都要事先考虑清楚之后才能去做,决不能想什么就去做什么,还要思考做这件事情意义何在、利害关系和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思考些问题,这样,自己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别人才会与自己交流做朋友。

以前的我,什么都喜欢和别人分享,有时还爱闹情绪,但是,现在我不一样了,学会了什么事情该说,什么事情不该说;什么场合做什么,什么场合不该做什么;什么样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人不该说什么样的话等等。

不管自己什么样的地方,或是做某些事情等,都不能去触犯法律的底线,一旦触犯了,自己将会是什么样,就可想而知;当别人触犯到我的底线时且超出法律所规定的界限时,自己决不能跟着犯同样的错误,而是要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同时也要告诉他们,要遵纪守法,不要触犯法律的底线,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爱惜才是,如果你触犯了法律,受伤害的不是你一个人,它会是一个家庭,或两个家庭,或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所以我们要时刻谨记在心,这样,我们才能或得有价值意义。

现在的社会存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很难分辨出他们是属于哪一境界,所以,想要在这四种境界中立足,只有不断的吸取知识的海洋,去扩宽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找出属于自己的那一境界使自己立足于这个社会当中。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论文

一、端正教育认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和家庭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影响了小学生。通过对几所小学的调查结果来看,平时能帮助作家务活的仅有10%,课余时间帮助爸妈参加生产劳动的仅有12%,爸妈不在家时,自己做饭的仅有18%。可见,现在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非常低下。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首先是家庭,父母把孩子当小皇帝一样看待,干活怕累着,见太阳怕晒着,外出活动怕不安全,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关心有佳,周六、周日哪里也不能去,关在家里写作业。其次是与学校的办学行为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扭转现在的教育局面,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重要的环节。

二、建立活动基地

活动基地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年龄特点、一年四季不同的变化、活动的性质等来建立。我校的主要做法是:根据一、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一是建立在校内的两个大花园,在学校花木管理员刘师傅的指导下,一年四季对两个大花园进行管理,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建立在校外的红领巾街,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定时对红领巾街进行清扫整理,培养他们热爱社会、服务社会的美好品质。三是建立在敬老院,在少先大队的组织下,定期到敬老院清扫卫生,给老人们洗脸、梳头,整理衣服,既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又培养了尊老敬老的品质。三、四、五年级的活动基地,一是建立在了洛城街道蔬菜示范园的73号、74号棚。从建棚一开始,同学们就到这里活动,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和菜农一起劳动,一起对蔬菜进行管理,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培养和劳动人民的浓厚情感。二是建立在了富士板厂,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同学们定时到板厂进行参观,并整理卫生。每次到厂,厂领导都安排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解机器的性能、制做的技术、板的销路及用途,安排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使同学们感受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三是建立在了王明鉴烈士墓地,每到清明节等纪念节日,同学们就到这里缅怀革命先烈,祭奠革命英灵,以此激励同学们树立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远大志向。

三、制定活动方案

每学年开始,学校要制定各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计划。每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一般根据学校活动计划制定,但有时各班级或同学也可根据各自的活动制定,但必须上报教务处审核、备案。由于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在校外进行,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如安全、组织、上级审批等,所以每次活动都要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一般包括活动目的、组织形成、活动时间、活动过程、活动评价等五大部分。活动方案关系到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直接影响着活动质量,望慎重制定。

四、关注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整个实践活动的最关键环节,学生的收获,学生的感受,都是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活动过程应主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1.整体投入,人人参与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要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不管一个班、一个级部或两个、三个级部,同学们都要全体参加,不能因这样那样的问题留下一个或多个同学不参加。这样,会使他们失去锻炼的机会,打击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给以后的学习、活动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影响到活动的评价质量。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生是实践活动的客体,也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把他们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因活动成绩的好坏,就取决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高低。有一次,学校安排我班参加洛城蔬菜示范园基地活动,那时示范园的大棚还在建设之中。中午放学前,我和学生说:“下午,我们到示范园参加实践活动,愿意筑墙的拿锨,愿意修竹杆的拿刀,愿意和泥的拿钗,愿意拔草的拿镰刀。”下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爱好,分别拿了不同的工具,在参加劳动时,很自然的分成了四组。由于适合同学们的兴趣,在工地技术员的指导下,同学们很快进了角色,和农民工叔叔们一起生龙活虎般的干了起来。真正发挥了主体作用。第二天我看同学们的实践体会时,其中有一个同学这样写到:“这次实践活动真过隐啊,累得我一晚上没睡着觉,这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

3.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学生需要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别、场所很多,如养殖厂、敬老院、烈士陵园、花木繁育基地、革命老区、军事驻地、公园、建设工地、剪纸、跳舞、义务宣传、学校周围的农场、工厂等。需要参加哪些社会实践活动,一要根据学校的特点确定,二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身体特征,因年级、因班、因人而定,这样才能使活动取得最佳效果。如我校一、二年级实践活动基地就设在校内和学校前面的红领巾街、敬老院。他们参加这些实践活动,既培养了素质,又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三、四、五年级的活动基地设在了工厂和蔬菜示范园大棚,这也是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实践基础知识,需要和身体特征确定的。所以,参加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选择,保证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五、总结

评价每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都会有很大的收获。这些收获是多方面的:一是思想品德上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培养了他们和工人、农民、解放军等之间的深厚感情,培养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顽强进取的毅力,培养了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树立了热爱祖国、为祖国富强而学习的远大志向;二是扩大了视野,锻炼了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了创新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三是通过在活动中的读、写、算、统计,对语文、数学等学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使这些收获融入同学们的脑海,所以每次活动都要及时地进行总结、评价。实践活动的评价首先要对同学们取得的成果、成绩给以肯定,对存在的问题给以说明指导,让评价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我校开展“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来,同学们在思想品德上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对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督促作用。开拓了同学们的知识面,增强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培养了创新能力,使同学们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每年我校都有近百名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种各样的知识竞赛,几十名同学获不同层次的奖励。书画比赛获全国集体二等奖,李红同学发明的肥料冲施器获省小发明二等奖,手抄报比赛获潍坊市集体一等奖;“我与父母手拉手”征文比赛获潍坊市集体二等奖;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先后荣获国家艺术教育特长先进单位、省创造教育先进单位、潍坊市规范化学校、潍坊市普通话校园语言示范校、寿光市规范化学校、寿光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寿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寿光市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寿光市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在我校设立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现代化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实验课题”,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在我校设立了“重大课题创新教育实验”和“创造教育”重点实验基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全校师生的高素质。

作者:张海霞 付成新 单位: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中心小学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环节,也是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重要形式。本文阐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意义和特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实践教学的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构建“三结合”的实践平台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对策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党和国家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入实践,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会实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发展,本文试图探讨社会实践活动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有效的形式和途径。

1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及意义

1.1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

一般而言,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从狭义上来界定,主要指高校学生走出校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入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使学生在接触社会环境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一系列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新一代大学生投身社会、参与实践,兴起社会实践的热潮。1984年5月,团中央确定了社会实践要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指导方针,此后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广泛的开展。

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步得到延伸,由原来的“百村调查”、勤工助学、参观访问、科技咨询、技术服务等拓展为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主线,引导青年理论联系实际的系列活动,主要内容包含着理论及成就宣讲、教育帮扶、医疗服务、科技支农、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等活动。

1.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意义

1.2.1 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补充。学校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是大学生受教育的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延伸,是课堂教育的必然延伸。社会实践使得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直接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是知识的转化和理解。在实践中,他们才会真正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才会感觉到平时知识学习、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才会深刻地体会到学习、实践与理论和运用之问的关系,从而推动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在实践过程中,深入到基层中,深入到群众中,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对党的方针、国家政策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科学地认识和客观地看待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1.2.2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锻炼能力

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亲眼目睹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感受价值体系的各种冲击,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社会的变革和变化,开拓自己的视野。大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结合就业创业,在社会的大熔炉中,培养吃苦精神,养成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和实践意识,认识差距,弥补不足,改变原有的娇生惯养而形成的怕吃苦思想。通过社会实践的平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1.2.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增强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体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困难。通过亲身体验,亲眼所见,了解农村和基层的现状和现实,从而使自身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忧患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

大学生社会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得到社会的认同和重视。大学生开展理论宣讲、教育帮扶、医疗服务、科技支农、社会调查等的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寓的实践活动,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高校学团组织高度重视,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形式

目前主要由团委、学生处在主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点上体现为高校团委和其他部门抓好重点实践队伍的组织、培训、指导工作;线上主要体现在以某一主题为主的多支实践队伍;而面上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个体为主的自愿的社会实践上。

2.2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强烈,参与意识增强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愿望十分强烈,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希望能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报名人数远远超过了预期数量,大量的学生表达了想参加社会实践的愿望。在组织的面试中,很多学生表现出参与意识和对社会实践的深刻认识。说明大学生开始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意识在增强,也意识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拓展自己的视野,积极面对可能遇到的困难。

2.3 社会实践的内容与社会发展和时代主题相结合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紧扣时代主题和社会发展,关注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围绕改革开放和新中国发展变化所取得的成就,开展理论及成就宣讲团,围绕新医改方案,开展医疗合作政策宣讲、流行性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等活动;围绕节能减排,开展环境保护、污染源调查、公民环境意识调查等活动;围绕农村教育落后状况,开展中小学辅导、支教活动;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学生科技支农服务活动,这些都体现了社会实践与社会发展和时代主题相结合。

2.4 社会实践组织参与的方式多样化

社会实践组织参与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4.1 社会实践由主题式向专题式转变

原来的实践形式主要是围绕某一上级部门确定的主题展开,现在的社会实践主要是针对某一个专题开展,不同的专题因为地域和实践服务的对象不同而改变。专题式社会实践强调的是专业知识为前提下的满足某个需求的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重在强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2.4.2 社会实践组队方式的多样化

社会实践组队有学生自愿报名组成的综合性实践队,有按专业组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队;有按生源地组成的生源地实践队;有按学生社团或兴趣爱好组成的社团服务队;有按项目需求设置的项目队;有按硕士、博士组成的专家服务团队等等组队形式,不同的组织形式,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的需要,有利于社会实践的开展。

大学生社会实践本身而言,应当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实践的过程,即大学生向社会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个体角色的实践过程。二是,服务的过程,即大学生对社会施加影响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角色的社会化过程。实践证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既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暴露出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保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能持续发挥实践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有必要就相关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不够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直接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是大学生,社会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在地区和单位也是受益者。但现阶段各方面对社会实践的认识都存在一定误区。大学生受就业压力的影响,过分注重文化成绩,部分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是浪费时间和财力,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认为不如把时间花在备考研究生上,所以约1/4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往往单纯考虑学校经费问题,忽视了在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同时还应努力帮助地方或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家长往往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不务正业,物质上不予支持。地方或单位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积极性难免受到影响。一些地方或单位甚至把接收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种负担,而看不到社会实践的重要社会意义,不能主动、积极地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3.2 准备不充分,不能真正锻炼大学生的能力

有的社会实践目的不明确,事前准备不充分,许多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主要安排参观,而没有真正地体验生活。目前大学生利用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的占多数,家教、勤工助学等形式次之,与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系的科技服务和知识咨询活动很少。高校有目的地组织少数大学生进行专题社会实践活动只是一种示范行为,只抓点、线,把主要精力投放在院系社会实践小分队或某一类实践活动上,而对面上的实践活动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表现为点上轰轰烈烈、面上鸦雀无声。学校应为大多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或创造活动机会。

3.3 社会实践流于形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实际锻炼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发挥自己的特长,增长才干。但少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是走过场,有的根本就没有参加社会实践,只是找关系盖上公章,交一份单位的证明,调查报告东抄西凑。同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和教学计划内实践统一,没有规定学分,使得这些提高创造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不利于规范化管理,从而流于形式。

3.4 没有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社会实践要真正锻炼大学生的能力,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但许多高校没有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一年换一个地方的社会实践不可能解决问题。由于没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四处奔波寻找实践场所,有的学生只好到父母所在单位消磨时间,开一张证明。

3.5 缺乏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一是,缺乏组织制度。如很多高校只是放假前给每个学生发一张介绍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没有介绍,如何撰写社会实践报告也缺乏指导。二是,缺乏检查制度。高校往往采取开学后递交一篇社会实践报告和单位证明的方式检验社会实践成果,对于报告一般只有字数规定,对内容则没有具体要求。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高校往往只注重选出少量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忽视对大多数参加者的评价,忽视对经验的推广,缺乏激励机制。

4 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4.1 转变观念,提高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

对高校而言,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其知名度,扩大其社会影响;对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具有个体完善社会化功能、成才的催化功能和理论的强化功能;对用人单位而言,可以通过接受大学生社会实践与高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促使产、学、研结合,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4.2 准确把握学生社会实践的个性化需求,服务学生个性化成才

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上,学校应该面向广大学生,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安排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要勇于突破已有的模式和框架,鼓励学生自主申报活动项目。在内容引导上,要把握好社会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现阶段大力倡导科技类、知识运用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导到“学以致用”上来,把服务社会与学生长远发展统一起来。

4.3 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课程化建设,加强理论研究

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计划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远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实践课程化是认识社会实践活动内在规律、创新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合理部署实践教学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要建立社会实践科学的内容体系,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科学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要制定科学的政策和制度,要把大学生实践活动纳入整体教育计划,实现运行程序的规范化。

4.4 把握时代特征,努力提升社会实践的科技含量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过程就是一个运用知识、消化知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同时,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遇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发现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形成新的认识与思考,对原有的专业知识进行消化和升华,夯实宽广的知识平台。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需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一方面要求用现代科技提高传统产业的的水平,另一方面使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这一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大背景下,提升社会实践的科技含量是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要求。

4.5 建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建立稳定、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开展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力保障。要发动多方的力量,建立稳定、多功能、多类型的实践基地。除了政府建立的实践基地外,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与地方政府共建等建立多形式的校外实践基地,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对社会实践基地的支持。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学校要充分调动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也为学校实践教学、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致力于为基地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到基地进行锻炼,建立与基地之间的长期联系与合作。

4.6 建立科学的管理评价制度

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导和管理,是提高实践活动育人效果的组织保证。首先,提高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从端正教育思想入手,真正把社会实践活动视为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领导,设立对内组织和对外联系的专门机构,统筹规划,全面安排,做到既有学校的统一管理又有教师的具体指导。再次,逐步建立起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同步进行的教学体系,把社会实践活动真正纳入教学体系,并规定学时;对不同年级规定不同的社会实践内容,建立严格的成绩考核制度,规定学分。对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要与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同等看待,成绩记入学生档案。最后,改革社会实践评价方法,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绩。鼓励学生大胆开拓,在实践形式、组织过程中创新,在具体活动中探索,奖优惩劣,并进行具体指导。对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师应制定鼓励政策,要计算工作量,将其与教学、科研活动同等看待,并与职称评定、评选先进挂钩。

4.7 全方位动员,让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应利用各种宣传形式,让全社会关心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条件和便利,各级政府都要成立社会实践组织机构。高校要建立校、系社会实践组织机构,可以聘请基层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担任顾问,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协调和指导,将把平时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推动社会实践活动持久地开展下去。

4.8 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注重过程考核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具有“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时间紧迫”的特点,为考核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许多困难。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完善考核体制,做到既明确处罚措施,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又给予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如高校一方面可将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与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成绩和奖学金挂钩,与先进个人评选和推荐入党挂钩,甚至可与学位申请挂钩;另一方面在已经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可将社会实践与素质学分结合起来,规定凡是社会实践合格者将获得一定分值的素质学分,这类素质学分等同于非专业模块的素质学分,且能用于弥补非专业学分模块中学分的不足。

二是,完善考核方法。由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评估上既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同时又有模糊性的方面。因此,评价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形成综合评价结果;评价方法上可采取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自评、服务地测评、学校实践指导机构考评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这样既能作为社会实践评价的依据,又能体现实践的思想效果。

三是,强化过程考核。高校可在原有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过程考核的力度,增加考察内容,要求做到科学设计学生社会实践项目手册,用于佐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性,减少“形式”实践现象的产生,促进实践质量的不断提高。

(1)把社会实践纳入到学校实践教学的体系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把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成本,按照课程化管理的方式来推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要把专业教师、两课教师组织起来,加强对社会实践内容、方式、方法的培训和指导,规定学分,实施合理的考核和考查及评价机制,引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序、健康、顺利开展。全面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把“三下乡”和“四进社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拓展和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开展调查研究、参观考察、文化下乡、义务支教、科技咨询、社区援助、知识培训、科研项目攻关等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实践内容。

(2)构建“三结合”的实践平台。应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律,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社会实践与就业创业相结合的平台,实现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地方发展需求相结合;实现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学生实际相结合。社会实践要想做得扎实深入,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勤思考、善研究的专业化实践队伍。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专业教师专长,聘请他们作为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社会实践才能实现从理论学习、理论知识向实践检验和应用的转变。

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是实践教育的实质,要把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引导大学生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需要,扎实开展服务,力求通过社会实践平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让社会实践活动惠泽每一个学生

摘 要:“少儿活动中心”以其独特的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了书本知识与实践体验的有机结合,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实现了“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 全面发展

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要高度重视校外教育工作。校外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和作用。校外教育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各种类型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为孩子们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知识大门,各种类型的教育基地让孩子们获得了更多的学习生活体验,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等为孩子们插上了艺术的翅膀,让孩子们怀有科学的梦想。校外教育是很多孩子放飞理想的地方。社会实践是学生以社会成员的身份,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它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同时表现为按照一定的想法和目标改造自然和社会。社会实践的开展旨在打破教室的束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实现学生整体、和谐地发展。

一、深入挖掘区域资源优势

校外教育机构应收集本地区各方面的资料,做成图片,设立兰州人文历史陈列室,收集有关当地历史变迁和发展的影视资料等,形成《地方人文历史教育》课程,这些内容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到校外教育实践中心后,就可以观看相关视频,浏览校园网,参观校内陈列室,再说说“我心目中的家乡”的感受。通过形式的直观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所在区域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热爱兰州、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设置了感恩、报恩教育和家乡特色一餐等课程,这些内容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习渠道,让学生在各种实践体验中,提高道德品质,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真心投入,积极体验,并利用学习日志及时记录实践经验,形成关注社会、反思社会的意识与习惯。

二、密切关注学生生活本身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为此,校外办应依据《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现代社会发展、家庭教育的需要,关注儿童生活本身,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汲取生命教育的鲜活素材,构建生态课堂,规划设计并初步完成了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使校外实践中心成为我市青少年普及地震知识,进行防震减灾教育的实训基地,积极配合学校的生命教育。

除了进行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外,校外办还应与每一所学校联系,定期组织一次防震减灾、灭火逃生自救等方面的集体综合逃生演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突发的灾难来临时,有序安全疏散、逃生自救的能力。这样的内容更接近学生实际,更为学生所接受。另外,区少儿活动中正在开发的《劳动技术课程》有:电子电工,汽车模拟驾驶,陶艺,手工(钳工与木工、布艺与绢花)等。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学校与社区联系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学校必须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劳动、学会服务、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社区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丰富的社区德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的主阵地,是学生进行社会服务、公益劳动的基地。

指导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得到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在教育时间、空间上的紧密衔接,有利于学生实现社会化。社区教育委员会由社区教育专干、学校德育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团支部书记组成。社区教育委员会的成立旨在充分利用社区德育资源,开辟社会德育基地,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改善和优化育人环境,通过社区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生存能力,促进学生合理智能结构的形成,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作为校内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校外办、“少儿活动中心”为了策划好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校外办领导和科任老师们自觉深化对“两纲”的认识,深入思考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掌握每一次活动的后效,经常听取基层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意见,及时调整并完善活动课程方案。通过和学校德育相结合的国防教育、民防教育、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实践的经历,完善学习方式。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感悟是丰富而又深刻。学生在活动日记里写到:“虽然活动很累,也吃了不少苦,但是我要坚持,不做逃兵”;“我学会了逃生、自救,学会了灭火,学会了救护,学会了关心帮助他人……”等。这些稚嫩纯朴的语言,真实地表述了他们到“中心”活动的内心感受。

“少儿活动中心”以其独特的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了书本知识与实践体验的有机结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体质体能;使学生掌握了在特殊环境下走出困境求生存的本领和技巧,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懂得了互相帮助、互相信任、互相友爱、团结协作的力量;更让学生暂时放下沉重的学习包袱,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欢笑中涵养情感、培养意志,在愉悦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上,实现了“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完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略谈

生物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进行生物实验的能力的作用。因此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很有必要。但有些生物实验由于实验时间较长,不能在实验室中单独完成、需要深入社会或者农田才能完成。如: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用“样本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等。为了不让这类实验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失去实验本身的意义,笔者尝试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来完善,下面重点介绍利用社会实践调查人类常见的遗传病;

一、制定调查计划

1.调查目的

(1)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学生加深理解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和发病原理。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调查原理

(1)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2)遗传病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了解发病情况。

3.创建调查小组

创建调查小组应该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应该根据学生性别的差异,知识储备量的差异,识图能力、绘图能力、实践操作技能的差异进行分组,将他们优化配置,并且选择同学关系较好、能力较强的成员担任组长。每个小组6人,每个班级平均有9个小组。全校高二年级共16个班级,除4个文科班和1个网络班外,其余11个班级共99个调查小组。每个小组内设记录员1名,联络员1名,问题设计员1名,调查员3名。让每个成员都负一定的责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能够取长补短,便于调查任务的完成。

4.制作调查表格

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二、实施调查活动

1.人类常见的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出现的遗传特点;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的特点;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的特点。

2.人类常见的遗传病类型

3.调查过程

(1)调查应该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每个小组选择调查周围熟悉的至少5___9个家系中的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调查时最好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作为调查对象,如:红绿色盲、多指、白化、佝偻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调查探究,要加强调查方法的指导,如对多指病调查的5例患者家庭发病情况列表如下

分析得出结论;3号家庭中多指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1、2、4、5号家庭中多指病遗传的特点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矛盾。原因可能是:①父母正常却生出病孩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缘故。②此多指病可能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而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复杂遗传。

(2)培养学生的科学修养,抓住时机诱导学生思考,比如:各个小组调查的结果都比权威资料上提供的数据要高。因此有些成员说:可能我们调查的范围太小,我们只是在病例比较集中的区域展开调查活动;有些成员说:我们调查时态度可能不够谦和,直接影响到被调查的人没有说实话导致结果有误;有些成员说:可能我们调查的这个村子近亲结婚的多,发病率自然就高了。这时教师应及时指导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协调成员间的分歧。

附暑期调查表:

从表中看出;总调查人数为20689,总发病率为0.11;男发病率为0.063女为0.048,数据单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一般为1/1000 000~1/10 000;上表的人数只是学生在发病村镇的调查数据,如果加上未发病村子的人数,结果就与教材上提供的数据接近。

(3)及时通报各个小组的调查成果,激励组间相互竞争,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和积极性,最后归纳组内观点,指导完成调查报告。

三、整理分析调查资料

(1)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该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调查结果中容易找出规律的遗传病,应计算出发病率。不容易找出规律的遗传病,整理存档作为当地该病发病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比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哮喘等的调查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写出年级调查报告,在校刊发表,供全年级以及全校学习。

四、调查评价

假期调查结束,各个小组写出的小组调查报告,应该在年级内进行评优活动,对比较好的小组给予奖励,各个小组及其成员都应该给适当的评价。

五、讨论调查结果

开学后的第一节课,应该归纳出各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找出调查活动的成功点和不足,供下次调查活动参考。

总之,利用社会实践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不仅解决了实验时间较长、实验需要在野外进行的问题,又让学生掌握了怎样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怎样与人交往、合作。一方面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推广。关于其他需要在农田进行的实验,作者还撰写了《宁县农林牧特产的发展》校本教材,引进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并且在校本课程中操作,达到了所需的效果。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探究

[摘 要]随着十八大的顺利召开,提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宿迁学院二系团总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宿迁学院组织号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服务社会发展、服务学生成长为主线,创新活动方式,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暑期社会实践 活动方式创新

主题选取

一、结合热点问题

1、中国梦

十八的胜利召开,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大喜事,又创造性的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设想,现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投入到学习十八大精神和“中国梦”精神的大潮中。为了更好的在全社会宣传“中国梦”,二系暑期社会实践总队以此为课题,深入调查,广泛宣传,让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梦。

2、保护运河 促进申遗

2013年5月6日,大运河保护活动启动仪式在扬州市展开, “大运河申遗”也进入了倒计时。大运河流经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六省十八市,贯通了东西方 向的五大水系,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南北水上通道,同时也是灌溉防洪工程。但是今天,大运河面临的处境让人担忧:自然环境污染严重,文化遗存毁损流失惊人,社会经济功能锐减等。现在全国、全省都在积极推进大运河申遗工作的进程,全社会形成了保护大运河志愿服务活动的氛围。宿迁市作为大运河流经的18座城市之一,我们实践团队在前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下,同时开展运河宣传保护活动。

3、配合宿迁卫生文明城市创建

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综合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全面体现。宿迁市自建市以来,高度重视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要看到,宿迁市是江苏省唯一一个不是省级文明城市的省辖市,需要动员各方力量,迎头赶上。

4、关注大学生就业

据统计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较2012年相比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我系志愿者作为在校大学生提早准备,参观工厂,咨询就业情况,聆听创业讲座。

5、关注空巢老人 留守儿童

随着国内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宿迁也有越来越多的孤寡老人出现。孤寡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长期生活在孤独的环境中,导致一些老人出现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们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生活自理方面困难。与之相对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大量的儿童被留在农村成了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有隔代监护方式、单亲监护方式、亲戚监护方式、同辈监护方式和自我监护方式等,其中以单亲监护方式为主,由于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生活中存在着诸多隐患。

二、结合专业特点

今年我们系新增加了模具、机电专业,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了解工作方向,我们组织他们参观了江苏秀强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实地了解玻璃的加工程序,以及模板的制造;带领园林专业的同学参观美国秋红枫繁育基地,并且进行实地劳作;组织师范专业的同学 进行支教,宣传中国梦的相关知识。

1、活动方式创新

(1)长效机制的建立

今年我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了重要的突破创新,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完善了相关制度。今年我系暑期社会实践,在平时建立志愿服务基地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保证了我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为学校自身进行了宣传,初具品牌效应。扩大实践时间跨度,是暑期社会实践不仅局限于暑期,为学生们定期、长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机会。我系在皂河镇建立了大运河保护基地,进行大运河以及一些相关文物的保护宣传工作,促进大运河申遗等;以及在南蔡乡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基地。

(2)开展广泛合作

我系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各政府部门、地方单位、企业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力求扩大活动范围以及活动的影响力。并且充分利用地方的资源,为我系暑期社会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条件,解决活动所需的大部分物资,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我系和市交通局合作参加了交通协管的活动;与团市委合作参加了文明劝导活动。

(3)专业依托

有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志愿者选择课题都是和所学相关专业知识相关联的,通过社会实践让同学们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提升自身素养,更好地服务社会。在进行大运河保护的活动时候,我们有幸请到了大运河宿迁段申遗的专家组成员程芳银教授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为我们的行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经验支撑。

(4)准备工作扎实有效

及时的踩点准备、与有关方面进行有效的接洽、合理安排食宿。还进行了突发事件应急方案的制定,规定了对于遇到高温、暴雨时的处理方法以及重大事件,如人员走失、意外伤害等问题处理方法。

2、人员组织形式

(1)积极动员

根据省团委和校团委关于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文件的精神指示,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采用多级动员,多层并进的形式,成立了院级重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支,系级重点团队两支,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30余支以及个人社会实践。

(2)选拔培训

明确规定了辅导员老师和队长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有计划地招纳志愿者,并进行相关工作的简单的培训,使同学们真正的了解,并且能够将相关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

(3)分组合作

将大的活动化大为小,化整为零,进行分组活动,各司其职,努力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培养个人与个人之间,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更加顺利的达到实践目的。

(4)活动效果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了活动的范围,建立了3个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其中“宿迁学院二系皂河镇暑期社会实践基地”被评为省级优秀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国家级报道5篇,省级报道20余篇,达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同时,锻炼了志愿者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让我们的志愿者,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农村高中社会实践活动

一、实践活动方案

时间:2010年6月11日。

地点:桑植县官地坪镇。

参与人员:2009级高一学生,学校相关领导、科任教师。

主要内容:参观双泉水库、大棚无土烟草育苗基地、青佛山村生态循环农业。

二、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乡土地理知识的渗透

1.区位

在学生从学校驱车到官地坪镇的路途中,地理教师抛砖引玉,介绍学校的区位:桑植四中位于桑植县东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山间盆地,地势平坦;澧水上游支流酉水河绕校而过;位于桑官(桑植县――官地坪镇)公路、桑慈(桑植县――慈利县)交汇处,交通较为便利;靠近张家界风景名胜区,离故居、芙蓉龙化石、“亚洲第一洞”九天洞等著名旅游景点较近;是瑞塔铺镇的科学、教育中心等。总结归纳为描述一个地理事物的区位条件通常从自然、社会经济两个角度出发,自然条件包括具体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等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交通、科技、矿产、旅游等,有些人文地理事物,如宗教城市、军事基地、政治中心等,还要考虑其特殊的政治条件。

2.水库选址

在参观双泉水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一:双泉水库、大坝的选址考虑了当地怎样的地形?

水库应该位于山间地势低洼,地形较开阔的地带。教师适时总结:双泉水库位于湖南四水之一澧水的上游――酉水,与长江三峡水库同属拦河型水库。在卫星地图上可以看见双泉水库有如酉水河上一条狭长黑带,柔美而沉稳。身临水库,峡谷出口处拦河大堤巍然耸立,坝内水域浩瀚开阔,两岸青山环抱。一般来说,水库集水区要选择在“腹大口小”――口袋型地形的腹部,有利于扩大集水面积,提高水库库容;大坝修建在袋口的峡谷处,有利于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建设成本。

问题二:双泉水库的修建除了考虑地形之外,还需要考虑哪些其他因素?

桑植县地处亚热带湿润山区,多石灰岩分布,地下岩溶地貌发育,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岩层保水性差。双泉水库的修建还要考虑当地地质稳定状况,岩石的保水性,以及当地的居民状况,尽量少淹没耕地、农田和居民点。总之,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水库选址要考虑的两大方面。

问题三:双泉水库的修建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当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不利于农业生产。双泉水库最初修建主要起到了灌溉农田的作用。1979年以来,经过改造后,兼具发电、防洪、养殖效益。

3.农业区位因素

在参观官地坪镇大棚无土烟草育苗基地时,教师介绍:2009年,官地坪镇开始湖南省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立了大棚无土烟草育苗基地、烟草烘烤加工工厂。介绍完后,引导学生思考:官地坪镇形成烟草种植基地的区位条件有哪些?教师总结:首先,要考虑烟草生长的自然条件。烟草生长对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强。官地坪镇夏季热量、光照充足,水源适宜,利于烟草的生长。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官地坪镇成为烟草种植基地,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有当地烟草烘烤工厂稳定的市场需求,当地剩余劳动力丰富,无土栽培育苗等专业化技术,使得烟草存活率、抗病害能力大大提高,质量、产量提升,加上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使得官地坪镇的烟草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总之,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通常有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劳动力、技术、交通、市场、政策等。

4.生态循环农业

参观官地坪镇青佛山村村部,体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师介绍:青佛山村两年以前还是一个淡水短缺、交通落后、基础设施落后,靠种植玉米、烟草谋生的贫困村,如今青佛山马路宽敞,蓄水池干净,烟草种植规模化,还有规模化的木瓜、柑橘等果树的种植,形成了养猪―沼气―果木一体发展的生态循环模式。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态循环农业?有哪些措施来实现?教师总结:生态循环农业简单地说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使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措施:增种和使用如豆科植物等绿肥,使用猪、牛等牲畜粪便、沼渣等农家肥;尽量减少或者不用农药;改良耕种技术,保持水土;循环利用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

三、总结和反思

1.未能准备地图资料

在介绍区位、水库选址的过程中,未能向学生提供相关地图资料,使学生失去了理解地理的最重要工具。

2.只参观到水库的一部分

学生未能从区域宏观地形上得出双泉水库选址的条件。

3.学生参与程度不够

实践过程中虽然有学生对于地理问题的探讨和思考,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交流,然而要想让学生有更深的领悟,还需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如农业、工业等生产的过程或环节去。正如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积极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摘 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加强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是培养高职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高职生即将投身于社会建设,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将直接影响经济秩序的运行。它在服务社会及各阶层等方面促使高职生自身成长成才、促进高职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实践;高职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民族文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相当艰巨,这需要各族人民付出共同的努力才能完成。高职生承担着较高的社会期望值,社会普遍认为高职生应该比没有接受高能教育的人具有更高的素质,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也是中华民族传承与创新文化的瑰宝。在高等职业教育第二课堂中,引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教育,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高尚品德和人文素养;而且有助于高职教育实现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还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社会责任感及其作用

1.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社会个体从责任赋予者那里,接受责任之后,内化于个体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是个体履行责任行为的精神动力。

社会责任感往往通过人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对社会责任的态度及人们的个人行为表现出来。具体表现为社会公德意识;职业道德;法律观念;尊老爱幼等。社会责任感的最高境界是,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努力为祖国和民族的发展进步做贡献,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2.社会责任感的作用

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个体社会化的发展,它是现代劳动者应具备的重要素质,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

二、高职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1.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高职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展现出当代高职生积极向上,勤学奋进的时代风采。但少数高职生却缺乏社会责任感。

(1)重己轻社会 当今不少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表现出明显的个人利益倾斜的特点。他们并不否认承担社会责任,可一旦涉及到具体利益时,又往往首先考虑个人得失,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

(2)重享受轻义务 即意志薄弱、承挫能力差,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部分人群正越来越多,对自己尚且缺乏应有的自我责任感,更谈不到承担对集体和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3)重洋轻传统 即受到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改变,并且抛弃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文化传统,却片面地认为只有西方的民主、平等、独立观念才是正确的。

(4)重功利轻社会理想 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追求利润(利益)的最大化为前提来选择调整个人行为。

2.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原因

高职生中出现了如此多的社会责任感缺乏问题,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许多,有外部客观环境方面的,也有高职生自身主观方面的。

(1)社会多元化发展 社会整体利益多元化发展,使人们很难对社会整体利益有一致的认同,于是,人们更不愿意去承担社会责任

(2)西方思潮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渗透冲击,过分注重自我,彰显个性,这种片面的追求个人的自由,往往导致他们忽视了与社会的内在联系,造成了自己社会责任感的遗失。

(3)教育内容及方法的影响 当代高职生都是八十年代后的人群,独生子女多,经济水平高,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较为普遍,使孩子重享受和索取而轻回报,学校灌输式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较少地参与,忽略个人奋斗与社会发展,社会贡献的关系的教育方式。致使一些学生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显著降低。

(4)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出现了不良的社会现象,如贪污腐败、极端个人主义、权钱交易等都对思想尚未成熟的高职生产生消极影响,在缺乏理性认识的前提下往往会形成一些片面的社会认识,从而更加失去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5)自身因素的影响 目前,高职生的生活经历都比较单纯,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的全面认识与了解,而且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的能力,认识局限。

三、推进高职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

1、高职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专业特色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各项能力,是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从职业发展角度来看,社会实践与专业相结合,可以提高高职生社会实践的技术含量,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进一步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2、高职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面向社会需求

面向社会需求,一方面,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是社会实践的本质。因此,应把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引导广大青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和智慧。另一反面,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

3、高职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提高社会实效性,一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学生认同它的内容、形式以及作用,从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内心的认同感,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验职业道德,反思学习不足,以加倍的努力积极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这就要把社会实践作为学生专业学习的延伸,避免实践活动中的形式化、表面化现象。

四、社会实践活动对推进高职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重要意义

我们要创新活动的形式,增强吸引力和时效性,突出活动重点,构建长效机制,坚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完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高职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1)有利于高职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现代高职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则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口。

(2)有利于高职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

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

(3)有利于高职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职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接受方式,这对高职生来说非常重要,但这些理论知识并不代表高职生的实际技能,往往难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社会实践使高职生接近社会和自然,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同时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增强高职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使高职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5)有利于发展高职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

社会实践活动没有课堂教学太多的束缚和校园生活的限制,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兴趣高涨,思维也空前的活跃起来,往往会产生一些创造性火花,在实践中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6)有利于提高高职生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

社会实践活动现场是考验高职生修养品性的好环境。在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民群众面前,高职生养成的“娇、骄”二气会得到克服;在实践的困难和危险面前,要求高职生们具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品质。这种实践活动多了,并且能深入下去,高职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养成坚韧、顽强的优良品性,养成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初中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模式研究

【摘 要】荆楚文化是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从断代的静态角度看,主要是指当今以湖北地区为主体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从发展的动态角度看,它不仅包括古代的历史文化,还包括从古到今乃至未来湖北地区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指青少年参加的一切实践活动;而狭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仅指学生参加的各种具有教育价值的,面向社会、接触群众、联系实际的校内外活动,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了解社会实际,提高思想觉悟;通过社会实践掌握生活技能;参加实践锻炼增强适应和创造力;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本文所采用的社会实践活动定义是狭义的。

【关键词】初中生 社会实践 荆楚文化 项目运营

一、创业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精神上的享受。而旅游成了人们放松心情和精神享受的主要方式,旅游业无疑将会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潜力最大和势头最猛的产业之一。荆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将这种优势与初中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不仅可以使学生放松身心,更重要的是通过旅游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在快乐中了解荆楚的文化,使得文化精神得到传承。

二、项目简介

公司名称:荆州**文化旅游公司

目标人群:针对荆州所有中学的学生

项目特点:以荆州的各旅游景点为契机,重在培养初中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达到对荆楚文化的全面认识和更好的传承的目的。

盈利模式:和旅游公司合作,为其提供生源,从中收取中介费。做大之后,可以自己开旅游公司。

产品:创设旅游公司运营模式。

三、市场分析

(一)社会需求: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精神上的享受,而文化的熏陶可谓是一举两得。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且可以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提到文化不得不说到历史悠久的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是荆楚人民在特定历史时空中创制出来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它是中原文化与南方民族文化的融汇与复合。但许久荆楚文化好像被遗忘在某一角落,因为大多的人涌入大城市或者国外,但如果你想让你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那么荆楚之地就是最佳选择,它会带给你独特的精神享受。同时文化的传承和开发也是社会的需要。其次,经济的发展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就必须有多方面的能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这样一批人。他们从小没有参加过任何的社会实践活动,长大了发现很难适应社会和群体生活。虽然学历高,但是情商很低。为此,国家十分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体系中。因此,将初中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荆楚文化的传承与开发联系起来,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而这又要与旅游各古迹联系起来,要与旅游公司合作。

(二)市场需求: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旅游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对旅游需求增长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国家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方略和加快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将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将为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和世界舞台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而且,随着对现行休假制度的完善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将形成巨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部分。而荆楚文化的特色就是有很多的旅游景点,譬如荆州古城、张居正故居、荆州博物馆、三国公园、熊家冢古墓 等。荆楚文化旅游区的开发,可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为此,作为初中生更应该有使命感,积极参与其中。保护好我们荆楚特有的旅游区,通过参加与此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来传承和共同开发荆楚文化旅游区。其次,手工艺品也体现出一个地区的文化,而荆楚的特色有刺绣、剪纸、陶瓷等。而这些有文化韵味的东西在市场是最有价值的。初中生虽不能做到将其拿到市场上出售,但是对其以后的发展以及身心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日积月累,时间的沉淀会给他们打开市场的大门。因为认知的提高是无形的市场,是一个人潜在的最具有爆发力的市场。

(三)教育需求: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了《关于联合相关部委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通知》。 提出了开展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而且我国教育目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作为加强劳方面的社会实践当然肩负重任,它是我们教育所需要的。其次,现在大多学校都坚持“唯分数”论,更多的老师采用灌输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小学有开劳动课,但在初中很少有学校开劳动课。学生更多的精力放在语、数、外上,成绩成了学生唯一追求的目标。这对学生产生了误导,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不利。所以从学校出发应该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体系,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让学生付诸实践。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即危险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需要某种介质来使其自我同一性达到统一。而社会实践活动则很好的充当了这一介质。虽然有的学生参加过素质拓展,但只是对其心理品质的锻炼。这太过狭隘,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受网络的影响,更多的学生沉溺于网络开始远离社会。脱离群体,失去了同理心。而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初中生丢失的这些东西慢慢找回来。同时,社会实践也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在社会实践中,学生能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也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无形之中给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支撑。通过开展与传承荆楚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了解了荆楚的文化,更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人文知识.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达到真正的统一。

四、项目实施内容及实施方案

根据中学生身心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大体来讲,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分为五类,包括:劳动技能类,如学农、学军、学工等;志愿者服务类,如扶贫帮困、护绿保洁、助残敬老、维护交通等社会公益性活动;社会考察类,如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的各种类型的参观、考察活动和以各类人群为对象的社会调查活动;创造发明类,如各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活动;其他类,如假期打工、见习工作等。生产劳动处理社会关系和科学实验以外,还有生活实践、教育实践、社会服务、文艺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中学生对荆楚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目标和任务的“九个一”的目标,即培养一种习惯(劳动习惯);一种能力(动手能力);一种感情(热爱劳动和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一定技能(劳动基本技能);一种精神(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种责任(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的责任);一种方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一种认识(国情、市情的了解认识);一种观念(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完成项目所具备的条件

(一)硬件条件:

1.高校创业项目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扶持项目,相关政策的支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初中生社会实践”这个项目。

2.在荆楚文化的教育理论研究方面,教育科学系是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师资力量雄厚,而且大多老师来自荆州本地,对于荆楚文化的内涵及精神有着独到的见解,能够给予专业的指导,且拥有与之进行合作的实验学校,可以提供实验基地。

3.荆州本身文化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荆州博物馆、荆州图书馆、古城墙、张居正故居等特色文化景点进行文化传承及弘扬,激发初中生对荆楚大好河山和悠久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软件条件:

1.我们有关于教育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学过《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等重要课程,对初中生的认知及身心发展有一定了解,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开展学习活动。

2.对于荆楚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愿意为之奋斗。了解荆楚文化的八大特色,并且有条件切身体会。

3.我们小组成员专业学习成绩优秀,思维敏捷,能够很好地把所学的教育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对荆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不仅对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和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以及了解古迹的历史并形成主动保护国家文物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对荆楚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竞争形式, 通过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和质朴人地域文化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地区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建设就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打造传统地域文化的品牌, 铸造和提升民族地域文化精神。我们通过参与荆州**文化旅游公司经营将初中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荆楚文化联系起来。从而让两者之能过旅游的形式作为桥梁。提高同学们对荆楚文化的全面认识,因此,创建并完善一套关于类似与此的公司运营模式是非常有市场前景的。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近30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沿革与思考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同一学校的不同发展阶段体现不同特点;在不同高校之间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改善职业倦怠,增强职业自信与履职自觉,有密切联系。但是对此进行系统研究是否有意义?因此,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起点和重点,通过“解剖麻雀”和比较研究等方式,对此问题提供一些实证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职业自信

一、前期研究成果综述

在国家大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得到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力度也随之加大,其中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也随着思政课教材、教学体系的日益完备,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但这一领域的实践虽已广泛开展,理论的研究与总结却尚未同步。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国家各部委下发的系列文件中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的指导性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政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要求不断探索和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中第12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活动。各地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了解世界,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特别是《高等学校思政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教社科[2011]1号)以来,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活动朝向常规化、制度化迈进。《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中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活动,统筹安排教师参加学生社会实践等,着力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育人水平。

第二,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研究。如陈红认为,社会实践活动使高校思政课教师走出书斋,拓宽了教学思路,有助于思政课教师坚定信念,紧跟形势。姜相志认为,实践活动增强了教师的真情实感,易于教师将实践中升华的思想带入课堂,从而能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第三,高校思政课教师经验总结。如姜相志认为,认识到位、加大投入是开展好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关键。向群英提出,参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也是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使思政课教师贴近了学生、贴近了社会、贴近了同行。

第四,从高校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角度对教师的社会实践作了侧面论述。如余永清提到,在建立稳定适用的实践基地、进行学生实践教学评价等环节中,都涉及思政课教师自身的实践。河北科技大学课题组围绕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指出应该重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实实践内容,认为高校师生到基层挂职是社会实践的一种突破。

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提出了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的指导性意见,对于具体的操作并未做具体规定,就该方面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对近几年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的新动向、新问题研究较少。从近年实践方式来看,参观考察虽仍为主流,但亦出现许多新方式。如思政课教师到基层单位挂职锻炼;依托课题到相关单位进行专题调研;指导并参与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主要形式为发表考察报告、文集为主。

其二对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与其职业认同的相关度未进行研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关键在于发挥思政课教师主体性。因此相关研究涉及以下范畴:教师职业倦怠、职业认同、职业压力、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等。近年来,大量博士和博士后的高学历人员充实到思政课教师行列,队伍“学院化”趋势明显,有理论研究与实践、体验教学相脱离的倾向。此外部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缺乏教师职业自觉与自信。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二、改革开放30年以来教师社会实践的历史沿革及其阶段特点

回顾改革开放30年多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与社会实践的情况,大体可以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探索期和活跃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校集中充实了一大批青年教师,仅在1984年,就招进40多人。学校党委关注教师队伍建设,特别重视发挥思想政治教师的作用,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教师的地位和政治待遇高。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马列课部门负责人,担任学校党委委员、列席学校常委会;要求马列课教师(不定期)参与旁听和讨论学校重大事项;挑选骨干教师精心准备时事形势报告,首先通过常委会集体审议并学习,然后分层次地组织二级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组织师生员工和大学生分别在小会议室和大礼堂讨论和听取报告。青年骨干教师由此得到考验和锻炼,迅速成长起来。我校的政治学习制度在创新的基础上也不断得以完善。

在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方面,校党委也给予特殊政策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以教研室为单位,教师积极参与,在北京市较早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费方面,社科部根据需要打报告向校党委申请,批准后实报实销。方式上主要有:一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进行考察和调研。20世纪80年代中期,组织去特区深圳、蛇口等地市政府和企业调研,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80年代中后期,组织去天津大邱庄、北京窦店村、韩村河和首钢等地实地考察,进行充分的访谈和调研;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带领授课年级学生赴首钢和韩村河等定点基地进行社会实践;三是利用每年假期,组织教师参加北京市的二级学会,如“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会”等主办的社会实践活动。通常由学会组队,各校思政教师报名,通过旅行社或自行联系,去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进行实地考察,南到深圳、厦门,北到黑河、绥芬河等。

此阶段的特点是:北京高教学会重视、学校领导支持、教师积极性强参与度高,社会实践效果显著:一是教师授课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国家和社会发生重大事件时,教师和学生能进行有效对话,帮助学校进行疏导、解困;二是通过校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增强了对于学科与专业的认识,吸取了同行许多有益的经验;三是我校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大大增强,职业自觉性空前提高。

第二阶段:1995――2004年,相对停滞时期

对于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学校没有专项经费,普通教师参加实践的机会有限、形式单一,主要是参加学术会议和暑期备课会,基本没有实地考察和调研。特别是自2003年,学校对社科部进行了机构调整,撤独立单位并入专业学院,降为三级单位,管理环节增多,部门开展各项活动受到掣肘。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社会考察得不到鼓励,对外交流与合作锐减,学科发展停滞不前,学术成果较少,教师积极性受到影响,职业倦怠明显。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少归属感,一部分教师职业自信明显下降。加之高校扩招,师资短缺问题严重,工作压力大。

第三阶段:2005――2008年,集中培训和考察为主渠道

出现转机的是,2005年开始,教育部举办规模较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我校思政课教师通过这一途径基本上都陆续接受培训,时间长达近一个月,期间还有将近一周时间到外地实训,与全国各地思政课教师交流增多。

第四阶段:2009年至今,多渠道和逐渐常规化时期

从2009年开始,乘教育部要求高校必须把思政课作为独立的二级机构独立建制的东风,以及之后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与学生的实践都提到议事日程。各高校党委的更加重视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社会实践朝向制度化迈进。如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机制;加强党委直接领导,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等导等。《建设标准》出台以后,建设经费与课题申报的渠道增多。从教育部到北京市组织高校文科教师,进行社会考察增多。

2009年开始学校按照生均20元拨付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经费,专款专用。从参与面上来说,思政课教师每年都能外出调研参观至少一次。从实施内容上来看,2009年随会议去了西北的青海西宁,2010年随会议去上海参观了世博会。近两年,2011年参观小岗村和华西村,暑假还第一次组织了走出国门(朝鲜);2012年,河南南街村、红旗渠和西柏坡。2013年5月,大寨村。在考察成果的总结和考核方面,要求每位教师参加的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都必须撰写调查报告,而不是单纯地“走过路过”。2012年,我们第一次结集刊出18万字的教师考察报告文集,汇集了三年来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他山之石

由于历史原因,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其发展进程中,全国各类高校之间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呈现着一定的差异性特点。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不是给其的一种福利,而是实际工作的需要,进一步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完善教师社会实践制度的意义。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学校不断加大专项基金的投入,自2005年学校平均每年投入的经费达到50万元,并初步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使教学工作有的放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对外经贸大学,自2011年建立独立部门起,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每年100万的经费投入,为教师的科研和调研奠定了基础,推进其科研成果加速形成。

一是从实践方式来看,参观考察形式最为普遍,深入观察和体验的少。借助会议机会和跟着旅行社走,走马观花,疲于转战。也有一些高校的教师是作为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身份跟随学生一起实践。此外,还有鼓励教师到实践基地、校内相关部门挂职锻炼;专题调研方式;与学生实践结合的途径和方式;社会兼职实践途径与社会咨询服务实践途径等。在实践经验交流方面,交流扩散的随意性比较普遍,有规律性的专题交流和系统总结还不够。

二是在教师实践的效果和评价上,一般硬指标要通过发表考察报告、交流文集为主,但对于实践方法和效果的量化指标很少提及。

三是从经费来源看,主要来源于“专项经费”,即教育部文件规定的生均20元。其他也有通过课题经费和课程建设经费等资助进行调研考察的。

四是从教师实践的地点和内容来看,有以下几类:红色路线保险,容易被批准;历史文化路线可靠,容易实施;国外考察限制性比较强,社会主义国家容易去,发达国家难成行,主要还不是经费缺,更多地是一些管理限制,使考察难以成行。

以上现象说明,在具体实施层面,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受限性。在不同类型学校中,呈现明显的管理和实施的差异性。有些,是各自特色使然;有些,则是落实不到位使然。

总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目标化与多样性相结合。在中央、和教育部的文件指导与统一部署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进行,方向明确,目标坚定,相互配合,发展快速。同时,各地区和各高校结合实际,在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安排等方面各自有所侧重,探索了多种途径与方式,并逐步展现各自的特色与优势。

第二,规范性与持续化相统一。在中央、和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将教师社会实践的规范讲得很具体、明确,为具体实施提供了政策和措施的基本保证,其中有的措施和政策已经制度化,有的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而经费和考核标准明确的规范,也为持续性发展、进而形成长效机制提供了保证。

第三,教师社会实践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参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这是目前达成共识的结论。总的趋势是各高校都在积极摸索结合的模式,以期收到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四、思考与展望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有其内在的科学性

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补充,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存在特有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依据。从哲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的指导思想。从教育学角度看:一个人良好的道德素质不仅是一种知识活动素质,更是一种实际活动素质。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更是能力的培养。从心理学角度看:实践活动在人的素质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刺激决定反应,环境决定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自信来自于理论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关系。因此,从多个视角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自觉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分析整理各类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实践的模式,梳理教师社会实践的规律性,是十分必要的。

(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效果的关键要素

第一,科学有效的教师实践设计和制度安排。通过“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的角色互换和主体所处社会空间的转移变换,产生双向互动的实践行为和效果。

第二,创新思维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活动应更加有计划性,减少随意性,增强科学性,体现时效性和加强实效性。因此,在教师社会实践活动中,有计划地整体推进与局部的持续创新,是不可偏颇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第三,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基地,能够为实践教学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使实践教学能够长期坚持。

第四,理论建设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否参与社会实践,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同时也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效果。应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过程与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紧密联系起来。

(三)我们的设想与探索

教师的社会知识、素质和人格的完整,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直接渗透于教学实践和学校的其他工作实践。按照十八大文件精神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找准、善于抓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因此今后除了传统的参观考察活动,适时考虑进行各种专题和主题深度实践的可能性,例如,与大学生的实践结合、并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实践的模式;与大学文化及专业特点结合的方式:“中医文化历史之旅”;与马克思、列宁、、邓小平等领袖经历结合的“经典之旅”;与中国革命历史结合的“红色之旅”;与改革开放的现实实践结合的企业(中医药行业)、新农村、城镇化之旅;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学术考察之旅;与研究课题结合的专题调研考察之旅,与学生心理辅导和思想疏导相结合的校内实践,等等。

丰富而有序的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必然内化为教师实践素质、拓宽教师眼界和活动空间,提高教师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水平,使得“三个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同职业自信,真正统一起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更深入更有效方向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浅谈高职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摘要: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增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结合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2011.2012年组织高职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讨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三下乡”社会实践;高职生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在自治区委的领导下,积极响应团中央的有关号召,2011.2012年组织高职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两次实践活动发现大学生“三下乡”还存在薄弱环节。

(一)思想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

当前,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整体来看,由高校团委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规模比较小,大多高校也不怎么重视,学校拨给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经费较少,高校教师参与指导的规模和水平都不高,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指导。部分学生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看作学校布置的额外作业,随便找个乡镇呆几天,应付了事;部分农村把“三下乡”社会实践看作麻烦事,不愿意配合,群众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家长出于学生安全问题,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采取不支持态度。

(二)缺乏有效组织,创新性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三下乡”活动没有建立有效的组织体系,一直以来都是共青团在搞单边行动;“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组织侧重点、方法、手段存在问题,抓精英学生多、顾普通学生少,对活动内容指挥多、指导少, “三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古板。尽管团中央每年根据不同形势,突出重点确定了不同的主题,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在结合的过程中,很多高校都认为“三下乡”活动应该是个别行为,因而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操作模式,除有一部分由高校团委组织进行社会实践外,其余的都是由个人自行实施,实践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许多高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主要安排的是实地考察、参观,而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去体验生活。所以,这样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效果不是很理想,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严重违背了社会实践的初衷。

(三)高职生学知识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从高职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宗旨来讲,就是要通过“三下乡”,把课堂和社会联系起来,力求从实践中验证书面的知识,也通过社会实践更多的了解社会,更好的服务社会,使自己的情商、智商得到提升。而现实状况是,部分工科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很多同学不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经济管理类专业,按照特点来讲,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队员应该围绕当地的经济和管理开展实践和服务,才能将所学知识利用发挥,但在实践过程中村里没有太多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条件供他们去实践。

(四)考评机制不科学,成果参差不齐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三下乡”社会实践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方法,凭“社会实践登记表”打分,有单位公章和实践报告、心得体会者即为合格,这仅仅是团组织对团员的团内评价。至于活动的实践过程和质量等,则显得考评不足。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考评体系,注重前期发动,不注重后期总结;注重总结成绩,忽视错漏考评;注重少数先进的评选,忽略对多数参加者的评价;注重对先进的表彰,忽视对其经验的推广;考评方法单一,缺乏激励性与公正性,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考评机制的不科学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实践成果参差不齐。多数高校对那些优秀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多数只是一个备案而已,没有对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不大。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三下乡”社会实践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方法,凭“社会实践登记表”打分,有单位公章和实践报告、心得体会者即为合格,这仅仅是团组织对团员的团内评价。至于活动的实践过程和质量等,则显得考评不足。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考评体系,注重前期发动,不注重后期总结;注重总结成绩,忽视错漏考评;注重少数先进的评选,忽略对多数参加者的评价;注重对先进的表彰,忽视对其经验的推广;考评方法单一,缺乏激励性与公正性,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考评机制的不科学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实践成果参差不齐。多数高校对那些优秀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多数只是一个备案而已,没有对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不大。

问题的解决办法

进一步加强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让党政干部、团干、辅导员和班主任、专业教师参加指导高职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把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知识、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始终坚持“提高自我,服务农村”的宗旨,既要认真开展以理论联系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活动,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广开渠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 高职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还必须解决考评问题,必须从本学校情况出发分类进行评估。从而使评估更合实际,具有针对性,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

【摘要】《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要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我探究,让学生在参与和感性中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达到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品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强调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思品课必须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相结合。

一、社会实践活动在思品课中的重要性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传统的思品课堂教学是教师按照"封闭式"的旧教学方式进行照本宣科,忽视了学生积极道德态度、道德能力和道德人格的培养和指导。有些学生把思品课只是作为"学习任务",甚至为应付考试而学。就这样,担负着从正面向学生"灌输"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想政治课并未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单靠课堂上的认知性思想品德教育,而忽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体验与参与,这样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同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思想品德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只有把思品课教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把知识传授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才会达到思品课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实现社会课的教育功能。现在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思品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思品课中,道德内化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德育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实践出真知",教育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思品课中的社会实践较之其他学科的活动课有着更深刻的教育功能。它有利于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有利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思品课提出的要求,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思品课的内容都是以我们的现实生活为例的,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有教育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进行思品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增加社会实践内容。

二、思品教学中实施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就当前思品课的实践活动的开展状况看,发现在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一方面,全面开展活动的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农村学校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开展活动的次数、范围、效果等各方面都存在大量的问题。另一方面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无法结合起来,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在活动中感悟,从而使情感无法得到升华。那么怎样才能使社会实践活动在思品教学中达到其实效性呢?

首先,在思品课教学中实施社会实践要有明确的目标性。我们经常发现由于教师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开展的活动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实践活动的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在课堂内可以采用讲故事、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交流心得体会等形式,课外我们可以组织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实践劳动,举办演讲比赛、辩论会,写小论文等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让学生事先了解周围熟悉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生存环境,为《珍爱生命》的教学奠定基础,让他们了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课后又通过让学生调查一中生物的生存状态,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这就是对《珍爱生命》的延伸。"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这些实践活动,都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的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是在强化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塑造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行为实践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再次,我们在思品课的实践活动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的表象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他们正处于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时期,自主观念增强,独立意识强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性、探索性、实践性的学习模式,解决一些"德育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程度。同时在实施整个活动中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着眼于学生的人格、人生态度的养成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提升自身素质。

最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当相应地提供活动建议,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争论。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协调好任务分配,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还应及时做出总结和评价。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既不能放任学生自流,也不能代替学生完成活动。教师必须是适当地引导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才能体现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即是小社会,社会才是大课堂"。我们应该把思想品德教学从课堂延伸到社会中,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符合实践性教学原则,才会使思想品德教学更加充满激情与活力,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在规定性,离开了学生的内心感悟和亲身体验,思想品德教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让学生充分投身于社会,在各种活动中参悟思品课的知识内涵,发挥自己的机智,展现自己的才能,才能引领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会分清是非善恶,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并且为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思想基础。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如何在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德育实效性

摘要:提升德育的实效性,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永恒主题。我们要始终把德育工作当成事关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来抓。社会实践是学生接受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沟通校内校外、学校与社会的桥梁,积极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中职;德育;实效性;社会实践活动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由此可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组织学生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广大青少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增加才干的有效载体。显然社会实践是学生接受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沟通校内校外、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它能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投入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亲身感受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但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活动单一,只重讲授和理性理解,出现低效德育或无效德育是常有之事,原来形成的一些德育手段在学生面前逐渐失去了效果,许多德育活动是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但实效性却让人怀疑。那么如何在中职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笔者从多年的学校实践活动中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做法。

一、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加强素质教育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以“奉献、友爱、团结、互助”为宗旨,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奉献个人力量,是新时期青年人参与社会实践、锻炼个人综合品质和道德品格的良好载体活动。

中职学校若能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有机会为社会贡献自身的才学、能力,并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优势,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不单为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弘扬了新风气、新风尚,而且人生的价值也在志愿活动当中得到体现,从中学会自觉的奉献精神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责任感,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一直以来,我校结合实际,积极落实素质教育,注重开展校外的社区实践活动,将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则是我校开展社区实践活动的方式和内容的深化。多年来,我校以学校团委为组织者,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发挥专业和个人特长,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弘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企事业单位、社会和弱势群体服务,并以此带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如在红三月、红五月、九月敬老月等举办的“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活动中,我校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精心组织家电维修、电脑知识咨询、义诊等活动,足迹遍及各镇、街、管理区。在活动中,我们每年共为群众成功义务维修电器约300多件,所到之处,深受群众的欢迎。通过活动,一方面使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得到加强,所学的专业技术得到应用和提高,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公民意识。另一方面,也方便了社区的居民,受到社区居民的高度赞扬,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二、依托社区,开展体验教育活动

体验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并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养成热爱生活、勤奋学习、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等优良品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体验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有着重要的、积极的意义,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实践的平台,有力地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道德结构的完善和健全个性的形成;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学生“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的尴尬局面。

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体验中明理,体验中成长,我校开展了“让体验伴随我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创建“体验教育”德育特色学校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校体验”“家庭体验”“社会体验”“自然体验”教育活动。如在开展“星期六体验”教育活动中。我校团委充分发挥团组织积极、开拓、自立、创新的作用。以“体验教育”为载体,以全面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及思想道德品质为宗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活动,组建了一个个志愿者假日小队。每逢双休日,假日小队的队员们带着水桶、抹布上街清洗“牛皮癣”;队员们拿着塑料袋到公园拾拉圾……总之,依托社区,能使广大学生更深入地融入社会,体验生活,领悟生活的真谛。这种德育社区化工作的开展,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反过来又促使学校端正办学思想,使德育工作力度加强了,使德育渠道拓宽了,使学生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提高了。

三、重视实习、实训课程,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即是说,中职学生最后一年要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这是一种使中职学生能够顺利融入社会适应职业要求的实践活动,也是国家对后备劳动力资源的一种开发与规划。这意味着社会实践活动是中职学生就读三年必不可少的环节。

实习、实训,既是职业学校专业实习训练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养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实践表明,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统一,摒弃“坐而论道”,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不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去深刻感受、体会和认真锻炼,才能逐渐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因此,我校积极与多个企业联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在企业,工作在企业,吃住在企业”,这种亲身的经历和感受,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

另外,学校重视实践环节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聘请有经验的企业生产管理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开发制定专业技能实训课程,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训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让学生有机会提前熟悉并体验到企事业的生产管理模式。还把企业的生产项目及技术管理人员引进学校,让学生在教师及工厂技术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共同完成企业的生产项目,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意识、协作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积极的工作态度等等,从而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职业道德观念。

(作者单位:江门市新会冈州职业技术学校)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理工科大学生对寒暑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知度和关注点

摘 要 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然而当代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低,跟不上变化多端、越来越复杂的当代社会发展。随着我国跨世纪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本文主要从理工科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关注点、参加实践的原因分析、对策和建议这三个方面深入了解理工科大学生对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认知度和关注点。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 社会实践活动 专业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大学生寒暑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之一,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亟需重视的有效教学形式。

本次研究以问卷调查方式,随机调研了南京工业大学2000名在校大学生,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初步掌握了“理工科大学生对寒暑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知度和关注点”,为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社会实践的认知度和关注点

一年级学生倾向于参与义务支教类、社会调查类,文化宣传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结合研究成果,围绕大学生的认知度和关注点,通过课堂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核心价值观引导

在青年群体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有助于青年大学生传播正能量。

1.2形势政策分析引导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社会社会实践的作用,只有不断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工作。

1.3实践类课程作业引导

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加强理论知识尤其是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性认识。

2参加实践的原因分析

2.1社会实践有助于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理工科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是空洞的,必须要经过实践活动的消化、理解,专业技能和头脑中的影像结合,专业原理才能够融会贯通,并且找到专业知识的不足之处,促进专业知识的创新。

2.2社会实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感兴趣的盲目学习是没有办法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的,同时还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如果将课程和实践结合一起,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教学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2.3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生存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学识丰富,知识结构新颖,理解和接受能力都很强,但是他们大都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跟别人合作,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很重要)。大学生朝气蓬勃可塑性很强,但是他们对社会以及人生的认识都尚不明确,思想还不是很成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参加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必要性。

3对策和建议

大部分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还不足,在参加社会实践时缺乏主动性,态度含糊,有些学生甚至有反抗心理,还有些学生对社会实践目的的理解偏离开展社会实践的初衷。就学生而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为自身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条件:

3.1正确认识社会实践的意义

社会实践有利于让大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消化并升华;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了解社会需求;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身,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并改正。这些都是大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不到的。

3.2为参加社会实践做准备

参加社会实践前必须要做好参加社会实践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同时做好心理准备,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参加社会实践岗位的艰苦性,在社会实践中接受磨练,增长才干。

3.3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如今的大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差,如果在大学时候还不参与实践的话,那么将来进入社会,就很难能够适应社会,并且又要度过一段提高动手能力的过度段。因此,大学生必须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来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

4小结

21世纪是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竞争激烈的时期。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从现实情况来看,理工科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高校、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大学生自身、大学教师还是学校、用人单位乃至社会都有许多工作要做,大学生作为社会、国家未来的推动者和接班人,这也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需要肩负的重担。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社会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渗透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身在教育前线的乡村教师,有着得天独厚教学资源,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把小学数学在每一节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大显身手呢?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再通过简单易行的方式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运用;身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把小学数学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得到整融,使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活动中消化好,运用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中的“五心”教育。

一、社会实践活动与小学数学息息相关、相互联系

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与小学数学的教学互相制约、不可分割。就像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藤。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数学之美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然后这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更好的领会和掌握,运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要这样说呢?这充分说明数学,是一些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学生难以感受到它美的存在,而美的事物源于生活。

三、在社会实践中,数学语言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四、将数学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还原于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弘扬节庆文化,有效促进家园社会实践活动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互碰撞也日益明显,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我们传统的节庆文化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因此,人们期待既富有传统文化底蕴又突现现代文明特征的节庆新文化,让传统节日注入时代的内涵,散发出新的魅力。

关键词:节庆文化;家园;社会实践

新幼儿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几年来,胜中社区科技幼儿园积极开展家园互动方面的课题研究,以节庆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园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实效。通过一系列的家园活动,不仅让幼儿亲近自然,接触社会,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性情,促进了人格、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而且也将家园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共育双赢的目的。

一、挖掘本土节日资源,开展节庆和社会实践活动

《纲要》指出:“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悠久,传统的节日文化丰富多彩,尤其是节日中各种民俗民风文化,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组织策划节庆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是让我们的孩子对中华节庆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吸收节庆文化、民俗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首先,依据教育目标,我们对重要传统节庆文化的内涵进行提炼,将节日进行分类,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划为文化类节日,重阳节等为爱心类节日,清明节为纪念类节日,元旦、春节等为庆祝类节日。

其次,根据节日的不同特点开展不同的德育教育。如每年秋季开学没多久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为弘扬民族文化,幼儿园设计搭建活动平台,关注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让孩子真真正正成为活动的主角。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孩子深入了解中秋节的内涵:听故事和讲传说,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蕴涵;和家人一起制作月饼,让孩子亲身感受团圆的意义;吃月饼,让孩子品尝感受月饼的香甜;念古诗,让孩子体味思念亲人、盼团圆的情感;画中秋,寄托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孩子们从中进一步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吃月饼的习俗和团圆的意义,也懂得了孝敬父母、爱自己的家庭,体会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家”文化。

尊老爱老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了解重阳节的孩子并不多,对于它的各种习俗更是知之甚少。为此,在策划这一主题活动时,教师通过设计远足登高、赏菊、亲子互换礼物等内容让孩子表达对长辈的祝福,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尊老爱老、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二、拓展节庆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空间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也是活动的践行者。在幼儿园开展传统的节庆活动时,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满足幼儿的需要,活动内容体现开放性和延伸性,注重活动的空间拓展和幼儿的实践体验。组织策划活动内容时,要有机地整合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不仅在园内、班级内开展活动,还向幼儿园以外的社区、家庭延伸,争取给幼儿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更多的体验机会。

例如元宵节,邀请家长来到幼儿园,和幼儿一起包汤圆,吃汤圆,并组织幼儿走进超市,深入了解汤圆的种类、质量等;走进社区,与家人、小区居民一起制作花灯,赏花灯,猜灯谜等。在一片欢庆和谐的氛围中,幼儿不仅学会了包汤圆的民俗传统技能,丰富了民俗知识,还体验了中华节庆的祥和与欢乐。成功地体验激发了幼儿对制作美食的兴趣,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每年的春、秋季组织生态亲子游,如游览花博会、蔬博会、西宋桃花节、龙居桑椹街,等等。活动范围的扩大,开拓了孩子的视野,家长和孩子一同徜徉在大自然中,走走看看祖国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好不惬意。这种生态亲子游使孩子感受祖国自然风光的秀美壮丽,民情民俗文化的多彩,不仅体味了节庆文化的精髓,而且更密切了亲子之间的关系。

每年的国庆节活动,教师引导孩子在美工区制作国旗,在语言区让孩子做小小导游员,介绍中国的名胜古迹,建构使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营造节日氛围,优化活动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创设适宜的环境在节庆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创设与节日相适应的物质环境,可以让幼儿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切身感受不同节日的特点及其传递出来的文化魅力。在环境创设上以满足幼儿情感和活动需要、能够操作体验为原则,让环境成为活动的有力辅助因素,使教师与幼儿良好的互动。例如,端午节活动中,插播背景音乐和儿歌,在班级中悬挂成串的彩粽作为装饰,墙面上张贴孩子们画的各种各样的粽子和赛龙舟等活动的图片。在物质创设上,充分利用声音、色彩,对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产生冲击,大大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活动热情。

环境的创设不仅强调物质方面的准备,而且特别关注人文方面的创设。因为在整个活动中,孩子处于主体地位,环境创设要就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孩子的眼光为衡量标准。在了解孩子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提供相应的情境和活动材料,让孩子多方感知节日的特点。

此外,教师还十分注重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愉悦的心理环境,如教师的微笑、肢体上的抚摸、语言上的鼓励等,都是有效的手段。幼儿只有在这种氛围中,精神上得到愉悦,才能充满好奇心,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活动,能大胆、真实、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在活动中,孩子学会合作分享,体会活动的乐趣,自然、快乐地成长。

四、挖掘家长资源,让家长成为活动的助推器

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通过问卷形式对幼儿家长进行了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长对开展节庆社会实践活动的看法、建议、是否愿意参加等几方面。从调查结果来看,90%的家长是很愿意参与活动的,对开展节庆实践活动是认同的,对确立这一课题研究给与了支持和理解,认为从小对幼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活动教育是十分有意义和必要的。家长对我们的认可和鼓励,对今后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基于家长对活动的支持,我们采取的活动策略是让家长参与对孩子的教育,真正成为活动的助推器。以往幼儿园里开展的一些活动,事先都是教师设计好活动内容,家长被动参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不理想。鉴于这种情况,教师积极转变思路,在每个班级成立了家委会,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各项策划工作。在设计一些节庆和实践活动时,教师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合理采纳建议,善活动内容和方案。

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家长资源,重视和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参与性,更加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比如,在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活动中,家长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分担了各种工作,家委会的代表积极协助班级教师布置环境,有的邀请家中的长辈来园教授孩子学习制作月饼、包粽子,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爸爸妈妈从网络上下载相关活动内容的视频……由于他们的积极配合,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整个活动中,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极大地促进了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由于家长的积极参与不仅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使得家园互动氛围浓厚,家园关系更加民主、和谐。

总之,节庆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