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思想品德论文

时间:2022-04-08 03:54:52

导语:在思想品德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思想品德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与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一、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意义

1.能够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面向全体的,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都处在公平竞争的地位上,这样一来,每组的学生都能够进行充分交流。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反思自己的不足,就可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有助于班级和谐,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与他人的交流之中,通过不断地观察和发现其他人的行为来形成完善的性格,这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自我中心的观念,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不断提高自身与他人交流,关心他人的心理特征,可以提高班级的和谐程度,有助于教学的实施和开展。

3.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形成性格、发展自己的思维阶段,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试着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通过与同学之间的思维矛盾,激发自己的思考,尝试着采取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为学生的完善的性格和积极的思维方式的形成提供了积极的条件和环境。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的策略

1.教师的备课和上课是关键

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必须要做到积极备课,因为在新的教学模式之中教师可能涉及的问题更加复杂,学生的情况也会更为复杂,因此,每次上课之前的积极备课就成为课堂教学和实施合作学习的关键。在课堂开始的阶段,教师应该利用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设计比较吸引人的课堂导入方式。课堂开始之后的十五分钟之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最高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的备课设置一些比较适合运用合作学习来解决的导入方式来提高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苏人版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本第二单元的“善于交往”的时候,世界各国、各个民族之中都存在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文化习俗,正是因为这样丰富的民族特征和丰富的各国文化才构成了我们世界多姿多彩的模样,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不同的习俗和文化的好奇心,通过PPT展示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的人们的风俗习惯,让学生观察以后在小组内进行搜集和整理,看自己能够搜集到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然后再根据小组的兴趣和爱好去进行相应的演示,进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适当的合作学习条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投入到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中去。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显得更加高昂,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可以让学生拥有角色扮演的快乐情绪,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内容的学习。

2.学生的质疑质理是良策

笔者在上课前,一般都要求学生先浏览一下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质疑,在上课开始让学生提出疑问,这样就可以比较准确的定位教学起点,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期待。如笔者在教九年级第十课“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时,学生就提出了他们各自父母的收入是什么,笔者在讲述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后让学是相互合作讨论了各自的问题,效果较好。学生质疑在总复习中,特别是做综合练习时,效果更好,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疑问,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解决,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果,使错题再错率有了较大程度的减少。当然,教师除了要鼓励学生质疑,还要引导学生探究质疑的一般方法如审读课题框题题目,注意关键词等。

有疑还要找到理,怎样找到理,除了查阅工具书及相关资料,更也离不开学生的互助,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有了疑问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尽量在小组解决,不能解决的在全班解决,相同疑问不要重复,能够由学生解决的尽量由学生解决,学生实在不能解决的由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笔者在教九年级第三课时,学生提出了要把第一、第三框合并教学,其实,笔者在备课时也想这么教学,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两框居然一课时就学完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他们学得开心,教师教得省心,教学效果也较好。

作者:王慧萍 单位:江苏海门市树勋初级中学

思想品德论文:良好习惯培养与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一、用规则约束的方法

有些初中学生愿意培养出良好的心惯,可是他们不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学生不了解行为习惯培养的方向,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行为习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给予学生一套规则,让学生以此规则为方向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规则可用文字语言记载,也可用非文字语言记载。

一般来说,文字语言记载应当记载一些非常重要的行为习惯,这些行为习惯与学生的生命、前途息息相关,使用文字的方式记载,是要让学生牢牢记住这些规则,不可随便轻忽。比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违反交通法规,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多媒体视频,让学生了解到轻忽生命安全、违反交通规则带来的种种悲剧;思想品德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香烟、酒精的危害,让初中生了解到一旦沾染,将是自己个人和家庭的终生悲剧;香烟的毒性虽然貌似虽然没有那样可怕,然而长期抽烟会让肺部受剧烈的伤害,从此可能染上不能治愈的疾病;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人体内酒精含量过多,控制力会下降,反应会变迟钝,很可能会造成各种悲剧等。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文字规则中的内容,才能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一部分的行为习惯是比较微小的,且应该怎样遵守这些规则可以因人而异的,这些规则就不宜用文字规则强制学生遵守,然而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到遵守这些规则将让学生终生受益。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理解到人和人之间智商的差距并不明显,而有些人能得到社会的接纳、容易获得他人的帮助、容易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成果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像有些学生在学习时,没有及时整理自己文具的习惯,他们觉得爱不爱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具是自己的事,谁也管不着,可是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到,一个人如果能够把自己收拾干净,把周围的环境收捡得整洁,会给人一种这人做事不马虎、很负责任的感觉,这样的人与人相处时就容易被人接纳,反之会导致别人内心产生不良的印象。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到自己是否被人喜欢与自己是否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关,学生就会思考自己要遵守一些无文字记载的规则。

二、用文化薰陶的方法

如果教师一味的用规则强制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有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受到了限制,他们不会愿意自觉的遵守这些行为习惯,为了让学生愿意发自内心的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用文化薰陶的方法让学生自觉的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用树立模范的薰陶方式完成文化薰陶。首先,教师要以自己为模范,自己先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上课以前要主动与学生相互问候、教师要做到遵守信用、教师要自己整理好自己的周围环境。如果教师能够自觉的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将会被教师的道德品质感染,他们会愿意以教师为模范自觉的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否则,学生会认为教师说教那么多,他们自己都不做,可见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重要。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社会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看日剧的时候,让学生看到在日本,每一个低年级的学生进入学校以后,要做打杂的工作。很多学生不乐意做这类工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让新生做打杂的工作并不是欺负新生,而是要让新生有开始学习就是要吃苦的觉悟。让新生打扫卫生只是一种教育新生的形式,新生需要意识到自己既然要开始学习,就要以吃苦的态度面对学习、以谦虚的态度面对他人。

三、总结

如果学生能够受到各种文化的薰陶,他们就会意识到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他们就会愿意自主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李朝宝 单位:宿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蔡实验学校

思想品德论文: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一、通过案例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案例分析同样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案例分析在初中思品课的教学中是非常常见的,许多知识点的教学都能够很好地融入到案例中来,透过对于案例的剖析不仅能够更好地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也能够充分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大家的批判精神得到发展与提升。教师应当选取那些有针对性的案例,最好是能够层层剖析,并且带给学生意外收获的例子。这样的例子不仅能够很好地说明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也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在剖析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会逐渐得到深化。

《要“鱼”还是要“渔”》是一节很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会有意识地给大家强调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学生们对于这些的体验似乎很浅,于是,我会借助实例来加以验证。课堂上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棵树上有九只鸟,小明开枪打死一只,那么树上还有几只?学生们哄然大笑:这是个小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答案是零只嘛。我也笑了,并告诉学生:这个答案成立的前提是“其余鸟听到枪声后都飞走了”,而问题在于这并不是一个绝对成立的命题。

我继续问道:“如果有一只胆大的鸟听到枪响但没有飞走,有没有这种可能?”学生回答说有,笑声也变淡了,大家都很认真地思考起来。我又问:“既然有一只鸟没飞的可能,那么从二只到八只又有没有可能?”对于我的这些设疑大家都充满了兴趣,学生们立刻热烈讨论起来。这个案例很有意思,透过对一个学生们无比熟悉的常规案例进行逆向分析,很好地给学生展示了批判性思维的作用。这个过程不仅很好地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也让学生内心的批评精神逐渐得到发展与深化。

二、通过主题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主题辩论的模式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选取和课本知识有关的主题让大家展开辩论。这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的一种拓宽与延伸,也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教师除了要选取恰当的辩论主题外,对整个辩论过程也要进行很好的组织与平衡。要让更多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同时,也要确保辩论的质量,要让辩论中体现出更多批判性观点,这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将会很有帮助。

《敬人者人恒敬之》是一节很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它阐述了应当如何与人相处。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孩子都存在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对于宽容、理解他人的这种态度往往十分淡薄。于是我让学生们以“宽容”为题展开辩论。正方学生认为:宽容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和生存方式。宽容不同的观点,意味着对别人的观察和理解的尊重与承认,意味着彼此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反方学生则认为:宽容决不是那种“什么样都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从许多方面展开。我们可以通过热点讨论、案例分析、主题辩论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作者:丁洪艳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文峰中学

思想品德论文:小学生活化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一、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教学环境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需要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工作特点来进行,当前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开展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浓烈,教师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吸引程度不高的特点。在很多学校,小学教育只重视对于语数外的主科课程的教育工作,学校对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忽视,学校不重视小学的思想教学,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就不够高,对于学生的教学效果检验也不够突出。很多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讲课神采飞扬,而学生听课的效果却非常不好,思想品德教育无论是从内容还是理解上来讲,对于学生而言都是比较简单的,这就造成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中对这门课程的不重视,针对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些教学重点,学生和老师表现的也是漠不关心,所以,这种情况的出现,就造成了思想品德教学环境的不佳,学生对课程没有兴趣,因而也就起不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教学方法传统,也是造成教师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当前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对于教学效果的实现也是一种阻碍。思想品德教学,是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科目,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在不断提升,教育又是关系到我国未来人民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思想品德教育更是要从小学就要重视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课程知识的讲授过于刻板,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就没有兴趣。同时,思想品德教学是关系到我们生活的重要知识内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把知识和具体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要更好的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但是当前,很多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方法还是比较传统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对学生产生比较大的吸引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小,教学效果就不好。

(三)教学评价存在突出的局限性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教师过度的追求目标评价,导致了“生活教育”“人本理论”在教育中没有发挥它们的作用,忽略了学生形成性的教育评价。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方向,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即激励作用。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评价手段过于简单和僵硬,而评价过程又没有重视学生的需求,致使教学评价发挥不了其作用。

二、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分析

思想品德教学是联系实际,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我们在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发展全面,形成正确的思想,培育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就离不开对他们的生活化教育途径的实现,只有把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小学的教育。针对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在未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中,主要有以下的发展途径。

(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实现生活化

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水平。需要教师立足生活实际,深度把握教学工作的具体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备课过程中,要注重把大量的生活实例和课程内容相结合。例如,在教授《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这堂课时,教师可以和班主任进行沟通协商,集体组织一次“大扫除”的活动。具体活动如下: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块区域的清洁卫生,最后还要进行评比,看看哪个小组的卫生做的最好,打扫的最干净。在这种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传授给他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还有很多,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知识内容的具体生活化,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礼仪规范,培养他们充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在生活中,这种价值观的体现是非常充分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就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践来进行。所以,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需要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实践来体现。

(二)教学形式的生活化发展

除了具体的教学内容之外,在教学形式方面,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要尽量培养自己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生活化。思想品德教育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生活化比较强的教学内容,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中,就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剖析,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景,例如,在讲到《我们的一家人》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为学生设置一个讨论主题,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或者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他、在讲述这方面的内容的时候,给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春节期间的走基层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这种教学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可以通过《家风是什么》这个节目,向学生讲述更多的关于家风的内容。这样,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通过家风内容的讲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对更多的知识有深入了解。这是一种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也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三、结论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学生全面能力培养的重点,未来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注重生活化教学思想的培养,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水平,全面实现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拓展,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徐春华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龙山学校

思想品德论文:思想品德课中感恩教育论文

一、当前少数中学生感恩品质缺失的现状

1.对他人感恩之心不浓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中学生对父母不敬,对老师不感恩,对其他人表现得较为自私。以对父母为例,一些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叛逆期,对父母的教育反感,平时在家里也很少帮助父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面对父母必要的管教,抱有不满情绪,甚至恶语顶撞父母;对父母为自己的付出缺乏感激,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

2.对国家和社会缺乏感恩

中学生自小都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爱党教育,但仍然有少部分中学生心安理得地享受国家和社会为他们所提供的一切,对付出生命才换来这一切的革命先烈,对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共产党,对默默地关爱他们成长的社会都缺乏感恩。

3.对大自然缺乏感恩和敬畏之情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总有一些学生不爱护环境,如随地抛撒垃圾、随意践踏草坪,消费习惯差,浪费资源,这些都是不尊重、不珍惜大自然的馈赠、对大自然缺乏感恩之心的表现。

二、中学生感恩品质缺失的原因

1.中学生自我选择的非理性

在学生的感恩观形成过程中,自我认同、自我选择是根本性力量。然而,目前中学生普遍都更重视学习成绩,却忽视自身道德品质的养成。一些学生只关注自身利益,责任感以及使命感缺失,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感恩的意义的认知与践行。

2.学校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位

学校是学生感恩品质形成的主阵地,然而,受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是围绕着中考升学指挥棒转,考试分数成为中学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被重视,学校的办学资源严重向智育倾斜,德育教育方法简单,重灌输、轻启发,重老师的指挥与组织、轻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忽视学生健全人格以及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导致一些中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和人文精神。

3.家庭教育的缺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但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的感恩教育方面存在问题。一方面,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或两个孩子,父辈、祖辈容易溺爱孩子,容易助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另一方面,许多家长都把孩子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学习成绩方面,对于感恩的德育不重视,这也容易让孩子变得不懂感恩。

4.社会道德建设的负面效应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方面,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西方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道德观念涌入中国,影响中学生感恩品质的形成;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目前社会上功利主义价值观越来越有市场,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如“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无私奉献”等价值观被冲击,这些不良现象必然会对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历的中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感恩教育的对策

1.政治老师自身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老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领航人,应严格要求自己,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其教育才有说服力,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学会感恩他人、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2.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突出其情感与价值观教育价值

中学教材的内容有显性的教育内容和隐性的教育内容之分,隐性的教育内容经常被人忽视。隐性教育内容恰恰是学生态度、方法、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凭借。因此,教师要挖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资源,渗透感恩教育。如教导学生感谢父母的辛苦付出,感恩老师教授的文化知识,感恩祖国的强大与繁荣带来的光明前景,感恩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所有的资源等。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感恩教育实效

首先,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在教授如何孝敬父母时,老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满文军演唱的《懂你》,让学生通过感人的歌曲,从中感悟父母的伟大和无私,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还要尽量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如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让学生凭借其生活经验,自己感悟感恩的意义和重要性。最后重视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感恩教育的价值。感恩教育的社会实践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反思自己,提升人格境界,培养感恩意识,养成感恩习惯和感恩行为。因此,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外,要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在讲授孝敬父母的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回家给父母洗脚,教育学生回家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又如在讲授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保护地球,爱护自然的公益活动,要求学生主动种植树木花草,爱护每一片绿地,成为爱护环境的志愿者。

四、结语

总之,作为初中生感恩品质形成的主阵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对于初中生的感恩观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有责任从自身做起,并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将感恩教育渗透于日常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促使初中生正确感恩观的形成。

作者:王倩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

思想品德论文:思想品德教学中信息技术论文

一、处理好生活与教材的关系

新课改倡导生活化教学理念,提出教学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机械灌输,要将教学的视野延伸到宽广的现实生活,大力实施生活化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更是具有重要的教学优势,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能够将图文声像等各种教学信息真实而直观地再现于学生面前,这为实现教学生活化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许多教师也正是看到了信息技术的这一优势,将更为丰富的生活素材引入教学中,呈现于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学的距离,增强教学的可信度与熟悉度,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获取直观感知,进而上升为理性认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由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思维过程,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内化,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是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也就是说,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并不能简单地照搬生活,这样只能成为生活素材的简单堆砌,而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提高并无太大的作用。因此,要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就必须要解决好生活与教材的关系。教学的外延等同于生活,但并不是完全地照搬生活。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我们要以教材为中心,立足教材,利用教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来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优化与重组,开发校本教学资源,这样才能收集丰富而有效的生活素材,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寓于其中,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将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展开探究,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才是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初衷。

二、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教学说到底就是教与学的关系,二者关系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这也是我们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过程中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将教学片面地归为教,重教轻学,将学生视为接收知识的容器,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成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电灌,学生所学到的只是现成的书本知识,根本谈不上技能的提升与能力的培养,谈不上运用与创新。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对教与学的关系要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知,这样才能以此为指导思想,使得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有效。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在于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要践行生本教学观,尊重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的主体。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不能忽视,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型教学模式。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只是忙于操作计算机,以此为中心而陷入满堂电灌的误区,而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优势与特殊功能来为学生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与素材,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够以此为平台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学到知识。教师则要站在组织、指导与启发者的角色上,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来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要处理学生在学习中的偶发情况,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来对教学节奏、进程等进行全面调整,使得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围绕着学生的学有效运用,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学定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构建者。

三、处理好与其他手段的关系

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手段,在推动教学改革进程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同时也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是完美的,它的优势与劣势共存,只有在特定的场景下才能发挥其作用。它只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而非全部,在某些时代它也不可能代替其他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认清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手段的关系,是互相统一,而非排斥。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来灵活选择、科学运用。如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形象性,能够将那些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寓于直观而形象的生活事物与场景之中,帮助学生获取直观感知。但这样所获取的并不是学生直接感知的,具有相对的局限性,它并不能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为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在教材与生活之间搭建桥梁,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带领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我们除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直观地展现新闻媒体上所报道的相关案例,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去进行调查与收集。学生在亲身调查实践中所获取的更为直接、更为感性,学生更容易理解,更能够将所学充分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从而让学生运用所学更好地生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利于学生道德与情感的全面提升。

作者:杜茹茹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文通中学

思想品德论文: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论文

一、对学生进行树立远大理想的思想素质教育

要培养学生树立为祖国而学好英语的远大理想。如今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华民族要想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首先必须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更应该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比我们更发达一些国家的科学技术、文化的精髓,以提高我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我们民族的智力,发展我们民族的潜能。这就要求学生从小开始就必须学习和使用外语这门工具。眼下城乡信息化,互联网大力普及推广,大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利用、处理、交流信息的方式、方法和速度,使科技和社会研究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逐渐拓宽了知识领域的范畴,而在网络的使用上,英文信息就占了97%。因此,学习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言,掌握英语这一强而有力的语言工具,对于中国迈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用盼望祖国早日富强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生动的贴近生活的事实,去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以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要学好英语为国增光的远大理想。

二、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品德素质教育

社会公德是指调节行为的良好的风尚和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的涵义很丰富,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乐于助人、讲文明礼貌等。我国人民有着光荣的传统美德。

1.文明礼貌教育。

在英语课本中,交际用语中的礼貌用语随处可见,像一些问候、感谢等用语,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认读,还要让他们自觉地在生活中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2.爱心教育。

在授课中充分利用课文内容,特别是有关热爱祖国,关心帮助他人,不畏艰险,追求真知等方面的内容来启迪学生的智慧,净化他们的心灵,武装他们的思想。

三、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其受到破坏和污染,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大问题,是全体公民的共同任务。新编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课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如教“Pollutioncausestoomanyproblems.”(污染产生了太多的问题)时,让学生明白我们地球上原来的自然环境较为宜人,自然灾害也没有现在多,而今大气污染十分严重,全球气温变暖,世界性的自然灾害增多,从而激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欲望。教“Wouldyouliketobeagreenerper-son?”(你想成为一个绿色使者吗?)时,问学生我国为什么要造如此浩大的绿色长城,造绿色长城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明白森林若被毁坏,就会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成灾,良田变成沙漠。如1998年长江的特大洪水就是因为长江上游两岸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造成的;我国土地沙漠化现象日趋严重,有些地方整个村庄都被风沙淹没。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引发了这样严重的后果,真是令人触目惊心。用这样的事实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四、对学生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

人类从环境中获得资源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人口增长过快就会在住房、就业等许多方面造成困难。要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教“Whichcountryhasthelargestpopulation?”(哪个国家人口最多?)时,对学生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世界人口迅猛增长,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大的问题。每分钟就有约174个婴儿诞生,每小时就有10440个婴儿降生,以此类推,一天里就有250,000个婴儿需要人们供给食物和生存的空间,那么这就意味着多年之后,地球上的人只有立足之地。通过这样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的道理。这样,他们就会在亲人之间进行宣传和教育,使他们自觉地遵守计划生育政策。

五、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

丰富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是自然而然生成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通过人类用双手勤劳地创造出来的,这个过程是长期而且艰苦的,所以劳动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是人的道德、思想、观念以及情感的来源。就个人而言,他的劳动态度如何,可以影响到他的整个人生态度。因此,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是必要的。在教“Wouldyouliketocookwithus?(你想和我们一起做饭吗?)”时,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树立爱科学,用科学,讲科学的新风,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虽然学生的主要劳动是学习,学好真本领,将来好为祖国建设做贡献,但一定量的体力劳动是必要的,劳动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劳动习惯和劳动热情;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劳动可以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劳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他们的体魄,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六、结语

因此,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次洗礼,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为成才打下了基础。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教育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事例,抓住课堂教学契机,因势利导地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使他们既学好了英语,又提高了素质,达到了我们教学和培养的目的。

作者:詹祥迎 单位:福建省尤溪县梅仙中学

思想品德论文: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论文

一、情形一

在《珍爱我们的生命》一课中,要求学生知道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该珍爱他人的生命是本课的主旨之一。于是。针对我校学生常有不吃早餐来上学,造成挨饿上课,肚子不舒服:课间学生在教室追逐撞伤、擦伤手脚等现象。在教学活动中,我特意设计了一次救生活动,让学生在创设手部、脚部等肢体受伤甚至他人生命遭遇困境等多种情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每一次演示完后,我都让表演者说说当时的“心里感受和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让其他“观众”谈谈看法和评价,最后我也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形成共识。在这次救生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去帮助和救护他人,培养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生命的观念。

点评

教学内容也就是德育的内容,这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应该从学生现实生活中来。卢梭主张从直接经验中学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著名思想,更是强调各种感兴趣并且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从课堂向生活的世界回归,在这些活动中获得各种各样的直接经验。基于此,德育内容的制定应该根据德育的对象。如七年级的德育内容要求学生认识自己,学会关爱、自尊、自强,学会做生活的主人,珍惜初中生活等。要想提高实效,首先必须从我们自己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如年龄、生活阅历、行为习惯等,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切不可过于成人化,过于抽象,脱离学生实际,要求要尽量低一点,明确一点,具体一点。

二、情形二

在《身边的诱惑》这一课里,我特意加入关于上网的诱惑作为讨论活动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和经历,小组讨论交流上网的利与弊,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上网的诱惑。我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和其中他们的疑惑进行引导、分析归纳,让学生认同并达成共识。

点评

思想品德课要实事求是,摒弃假、大、空,尽量讲真话。如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现在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速度迅猛。各种思想文化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要教他们明辨是非,有道德选择能力,并且要把一些新观念加人德育范畴,尽量贴近学生。例如,现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无法拒绝网络的诱惑。我们的学生今天已经接触到网络了,相信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将离不开网络。那么,如何学会正确与合理上网。在网络信息的海洋里筛选健康的有用的信息,便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一课如果上好了,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巨大的德育实效。

三、情形三

在《感悟青春》一课时,我安排了一个小辩论,题目是“男女同学之间要不要交往?”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辩得不可开交。有的同学还特意找出手上掌握的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辩得有理有据。通过辩论,同学们自然也明白了男女之间要正常交往,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道理。

点评

在思想品德课上,应该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到教育。但是,往往由于该课的生动有趣,能够吸引爱玩、好动、爱表现的学生。他们每一次都踊跃参与。甚至过分积极,影响其他同学思考和扰乱课堂秩序,使得其他学生机会减少。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做好及时调控。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注意把个人解读引上讲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实践证明,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大胆而又自由地发表见解,他们就会学得快乐,学得有效,也更能拉近与学生的心距。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因此,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以《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为例,我在教学之前,首先让学生做了一个社会调查:让学生去调查社会上或身边经常上网的人,调查他们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上网,上网的后果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调查采访的资料,写一篇《我们如何正确上网》的调查报告。学生通过实际调查采访,使他们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更清醒地认识了上网的利与弊,从而也明确自己今后该如何去上网,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自己所用。这样处理教材。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现实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往往不能简单套用书上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只停留在分析别人的水平上是不够的,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上的认识。

四、结语

思想品德课属于德育课,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次活动课,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都应注意: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活动,允许每一位学生展现个性、真诚接受教育,从而提高德育实效性。这样思想品德课也就既有形式又有内容了。诚然,德育应该是养成教育,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以上所谈的,都是教师教学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才是德育的真正主体,德育是一个内化和外化的过程,必须要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能“时时受教育,事事受教育”,才能取得最强的德育实效性。要做到这点就必须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

思想品德论文:小学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论文

一、案例教学的意义

1.在思想品德课上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相对于教师只以课本理论知识作为讲解内容的课堂来说,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大大改善了学生对于死知识不理解而导致记住了也容易忘的状况。案例教学法的一个好处就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得学生易于接受。

2.当教师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会随着案例的思路一起思考讨论,这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理性分析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评价剖析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描述能力,更重要是的这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极有好处的。

3.实际教学中,总是会出现学校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的现象,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正是一种减小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案例是社会问题的具体体现,它可以将课堂与现实接轨,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思考,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4.如果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而且很难调动起其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就不同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5.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尤其是案例教学法中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往往不设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分析得有道理,即使与原方案相违背,也应该予以肯定。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约束得过死,教师成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教材、参考书及标准答案成了学术权威而不可怀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不敢也没有信心和意识对教师的讲解和教材中的问题提出质疑,就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有关研究表明,要想真正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在教育过程中就必须采用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完全可以说是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法

1.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要使用的案例要经过仔细的筛选,这些案例一定是与当堂所学的知识是相对应、相联系的较为典型的案例,因为这些案例是为了教学目标而选定的。

2.教师在上课时候,要用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这些案例,运用正确的方式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对于事件的关注,这样所要学的知识才可以融会贯通被学生吸收而达到教学目的。

3.当学生对案例产生兴趣后,一定会进行深层次的思索,一旦他们遇到无法理解的问题,其第一反应会是找寻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解惑。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条理的列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接受与思考,如果还是无法理解,教师就可以进行进一步讲解。这是理论知识最好的导入时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会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产生抵触情绪。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再将疑问反馈给老师进行解决。

4.在案例教学法的实际运用当中,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或是预习得到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这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当讨论过程中出现状况时候教师要以正确及时的方式解决问题,使得讨论活动顺利进行。

5.在利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的课堂上,最后教师一定要对所讲内容进行总结。教师对讨论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收集,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剖析,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要运用广阔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得知识内化。

三、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案例教学法也是一样的,我们利用案例法进行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的思路和理念,教师要掌握案例教学法的精髓,根据具体的班级学情和教学内容具体设计教学程序和实施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完善,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

作者:冷玲玲 单位:贵州省思南县塘头镇穿硐小学

思想品德论文:思想品德教学理论论文

1.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思想品德教育应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教学中要做到知识、情感、能力相统一;课堂设计要做到基础性、拓展性、选择性相统一;设计的活动要做到认知、探究、实践相统一。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让学生自主感知、领悟和实践,将学生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解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目标的设定和方法的选择,例如在云南昆明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时,教师要教育学生搞好民族团结,追求真善美,把爱洒满人间,通过合作学习,学会用自我提高的办法和手段来提升自己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平。教师通过科学的理论,有原则的教育和德育管理的方法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遵从学生认知的规律,增强学生思想提高的效果,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让学生组织演讲、主题班会、图片展等活动。

2.坚持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应借助各种形式、方法和途径,让人们接受崇高理想和信念。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教师要重视要以生活中的材料作情境,引出问题,开展探究活动,然后再学习正文。做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手法创新。教学应准确把握本课程的综合性,以学生在成长中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和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教师教学要形成让学生自主发展和自主运行的机制,而不是主宰课堂。例如,上课时,要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成立测评小组,评定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平时成绩,评价学生自我发展的成绩等。满足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当思想品德背诵组长或学。实行创新的带领机制和纪律制度,让学生干部规范、稳定地管理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评价学生,激励学生,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心学生中的热点话题和难点问题,开启学生的心智。

在政治观念、思想提升、道德约束、文化熏陶等方面,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讲出来、教别人”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开展案例分析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背景下思考和规划人生,在联系自身实际、思考人生的过程中关注社会和世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坚持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师生互动

要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落实学生的自主地位。教师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并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让学生通过同伴互助的“做、讲、练、教”方式,达到强化所学知识,发展自身素质的目的。教师要注重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设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根据学习基础,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根据课程目标和学情,深加工教材,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有实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义。

4.结束语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创新教法和学法,追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推进“学讲方式”应用,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时效性,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发挥学校在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促进社会的进步。

作者:王峰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合沟中学

思想品德论文: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论文

一、充分备课,挖掘教材中法制教育的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都有规律。教师要遵循其规律、根据其特点,把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充分挖掘、开发出来,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整合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得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吃透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课前认真备课。

在每一节课上,教师要知道所授课内容中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有哪些,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如何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体验的过程来理解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尊重他人隐私”这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情景并设置了以下问题:(1)请你谈谈自己的隐私是否被侵犯过?如果有的话,请说说侵犯你隐私的具体行为。(2)当隐私被侵犯时,自己感受如何?(3)怎样才能让我们的隐私少受伤害或不受伤害?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要尊重他人隐私,在体验中反思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法律觉悟。

在引导学生学习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我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让学生领悟和辨别市场上商品促销中的打折、降价行为。教育引导学生在活跃的商品经济中,如何做一个有“慧眼”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若遇到吃亏、受骗上当时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但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而且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知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内容,树立自觉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由此可见,思想品德教材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法制教育素材,教师只有整合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渗透,才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多渠道拓展法制教育课堂,让法制教育无处不在

渗透法制教育的课堂不仅仅指教室,法制课堂无处不在,要提高对学生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认为多渠道拓展法制教育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可以利用升旗或集会、集队时间讲述一些违法犯罪案例,让法制教育警钟长鸣;可以利用“校园之声”广播时间,选择一些法律法规条款进行播讲,让法律知识牢记学生心间;可以请司法部门的人员来学校作法制教育专题讲座。

在社区,可以组织学生到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去参观;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亲临庭审现场去看、听、悟,开展一些触动心灵的法制教育,感受法律的威严。

在家中,教师或家长可以有意识有计划适时安排学生收看法制电视栏目,如收看教育影片《少年犯》,收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法律讲堂》、《庭审现场》等等。通过多渠道拓展法制教育课堂,让青少年学生认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要知法、懂法,没有法律知识会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作为当代中学生,只有懂得更多的法律知识,才不会成为法盲,去做可悲的犯罪事情。

三、总结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把在教学中充分渗透法制教育视为自己的法定责任,并积极与家庭、学校、社会携起手来,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不懈努力。

作者:蔡春发 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六中学

思想品德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美育与德育,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结合的,德育是晓之以理,美育是动之以情。古人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者,通伦理也。”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审美素质的同时,还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么,音乐教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歌词内容和歌曲的艺术形象,将思想教育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学中,进而使学生受到审美的熏陶,这是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挖掘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二年级教唱《卖报歌》一课时,我首先介绍这首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挂图、配合音响,讲述旧社会上海报童饥寒交迫的生活,揭露了旧社会民不聊生,腐败黑暗,广大人民对光明中国的向往,通过这首歌的学习,激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强烈的爱和对反动、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的恨。在学唱《只怕不抵抗》一课时,首先向学生刻画了“手拿小刀枪,冲锋到战场”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儿童的形象,揭示了歌曲的主题:“不怕年纪小,只怕不抵抗”。为了突出这一主题,出示图片,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批驳卖国投降的不抵抗政策,赞扬了爱国儿童的抗日精神,学生在演唱时活泼中带着刚强、天真中显露严肃,在学生的心灵中激发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在欣赏《抗敌歌》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谱写的这首歌,是我国最早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合唱作品,把“几万万同胞”作为“中华锦绣河山”的“主人”加以歌颂,并把挽救祖国危亡的希望寄托在全体同胞的“奋起”和“团结”上,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表达了中华儿女抗战必胜的信心,使学生懂得我们今天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强盛。

二、情景渲染,激励儿童的民族自豪感

在欣赏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民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优美动人的民族音乐旋律,使学生充分了解存在我们民族音乐宝库中大量的音乐财富,强烈的民族自豪将会油然而生。《国歌》是一首雄壮、高昂、激人奋进的歌曲,教学中,通过教师讲述这首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结合周一升旗仪式,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手捧奖杯、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激动人心的场面,激起学生的满腔热情,点燃孩子们心灵中热爱祖国之火,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播种理想,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

在教唱歌曲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如你的理想是什么?长大以后干什么?你的理想怎样才能实现?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同学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解放军战士,保卫祖国。”有的同学说:“我的理想是像妈妈一样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树立远大的理想,牵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胸怀大志、具有远大理想的孩子们,将会踏入美好的未来。

四、艺术活动,进行集体凝聚力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美好品德的重要途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借助这一特征,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可以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在校内组织小合唱队、舞蹈队等,通过合唱使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积极协作,才能唱出统一和谐的音调、整齐的节奏和均衡的音量。另外,可以组织舞蹈队排练一些以反映儿童思想、学习生活为内容的多种表演形式的小节目,让学生在排练过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舞蹈、表演唱、儿歌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排练和演出中,小演员们由情入境,情真意切,能引起极大共鸣。通过这一支支动听的歌曲,一声声由衷的赞叹,民族自豪感、爱国之情、共产主义人生观、集体主义思想已悄悄渗入同学们的心田,启迪思想,熔铸品德,陶冶情操。作为音乐教师,要善于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将思想品德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启迪儿童情感,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

作者:包永兴 单位:前郭县吉拉吐乡七家子蒙小

思想品德论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1明确规则,积极教育引导

在学生日常学习和与他人交往中,要讲清良好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并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予以批评和纠正,对好的品行要加以表扬和弘扬。这样,经常教育引导,及时纠正能使学生明白道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孩子,好学生。另外,不断强化《中学生守则》及其它规章制度,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要从细处着手,做到详细了解观察细、量化考核制度细、分工到位落实细,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且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守纪意识。

2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

良好的品德不是直接教会的,而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因此良好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学生道德成长的主要因素是就是能够起到道德表率作用的行为。古人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当教师要求学生时,学生也在衡量教师,孩子们常以身边的老师做为道德榜样。这就要求执教者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他的一言一行会无声的影响着身边的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熏陶。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德服人,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形象,成为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可以说学校、班级德育教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和行为表现,没有教师的身教就没有真正的品德教育。

3开展活动,强化品德意识

要做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摒弃抽象的空洞的说教,一定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地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的充实、哲理的启迪和做人的道理,大量的实践表明,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己参与、亲身投入、内心体验,好的品德才能成为学生内在的信念,才能启发他们向好的道德标准发出内在的动力。为此,我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注重优化班级德育环境和实践活动,并且开展的所有活动都指定专人记录,并在每周末的班会中进行公布,然后加以评比,以唤起学生对良好品德向往和追求的意识。

4融洽沟通,力做良师益友

青少年阶段是汲取各种知识和锻炼各种能力的黄金时期,也是身心发展不稳定时期。为了使学生能健康、全面地发展,我们必须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明确目标和方向,加强思想灌输和情感沟通。平时,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捕捉学生思想中的不良火花,使这些不良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我们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真正懂得人生的真谛和价值。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等,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努力进取,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人生的价值。又如教育孩子不自卑、不气馁:“失败乃成功之母”,“不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应该感到欣慰和快乐,因为我们毕竟付出过拼搏的汗水,向成功又迈出了一步。”……就这样,我经常与学生在一起谈学习,论理想,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后进,鞭笞先进,提高学生的挫折耐力,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充分发挥了学校的教育功能。

5榜样激励,培养良好品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在教育学生时除了讲古今中外优秀人物的故事激励学生外,还要把本校工作突出、成绩优秀的老师、学生树为榜样,充分利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学生,鼓励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工作勤奋、刻苦钻研、遵守纪律、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这些人和事都是在学生身边的,都是活生生的事实,学生学起来学得真切,学得实在自然,就更能激励学生。如,在“树立远大目标,实现美好理想”的主题班会上,我以近几年我校考进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为榜样,用他们刻苦耐劳、积极、上进的先进事迹进行教育,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奋发学习,艰苦拼搏的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扫除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6家校合力,共创育人环境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不仅需要教师在学校付出辛勤的劳动,而且也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只有将学校、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人在成长的复杂环境中得到改变和提升,从而形成完整高尚的品德。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要定期沟通,共同关注,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育者在把握规律的同时,还要具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智慧,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对他们加以科学引导,不断探索和增进教育实效性。

作者:高伟 单位:吉林市博达中学

思想品德论文: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一、在拼音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一、二年级学生情绪不稳定,可视化想象主导着思维,因此,直观具体的事物和活泼的形式,可以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良好的情感,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巧编故事,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是拼音教学渗透德育最常用的方法。如:教学音节“yu”时,编这样一个故事:今天是小鱼的生日,,但却没有一个朋友对他说生日快乐。晚上,小鱼终于忍不住悲伤,哭着跑回了家。一进家门,小伙伴们却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给他唱生日快乐歌曲,还给他准备了特别的礼物———一件漂亮的新衣服!穿着新衣服的小鱼,开心的笑了。在这个故事中,孩子们不仅知道了“y”与“ǖ”相遇时“ǖ”上两点要去掉,还感受到在同学或朋友过生日、节日之际送上我们的美好祝福,是相互关爱的表现,别人快乐了,自己也就快乐了。

二、字、词、句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知道汉字不仅外形美观大方,且音韵和谐、富有表现力,以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汉字,增强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紧迫感和荣誉感。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包含在语句之间的,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那些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和句子,仔细加以品味,体会其内涵,从而达到教育学生,激发情感的目的。如:《船长》一文,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忠于职守”、“做人之道”,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启发他们联系上文弄清哈尔威船长面对死亡是如何做的?使学生体会到哈尔威船长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舍己为人的精神。

三、在听读训练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一些语言文字优美、但内容含蓄不易懂的散文,教师可通过听读训练,运用视听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如:《草原》中的一段描写草原美景的文字:“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教学这部分时,先让学生边朗诵边听配乐,再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如诗画般草原的喜爱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四、在分析典型人物形象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教材中,侧重写人物的文章偏多,这些人物本身就具有善良的人格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这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内容。如:《詹天佑》这课,可以指导学生抓住詹天佑的言行,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他对工作的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态度,以及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从詹天佑临危受命、不怕阻挠这一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詹天佑的崇高品德扎根于学生的头脑。

五、在主题思想的分析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文章总是反映一定道理和思想内容的。在教学中把这些道理作适当的引导,对文章所反映出来的思想作深入地分析,便会从中受到启迪。如: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时,着重启发学生想象身患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的霍金是如何与病魔作抗争,顽强地活下来的。然后引导学生理解霍金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惊人成就的伟大壮举,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在科学的大道上,要有顽强的意志力和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六、在作业辅导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作业辅导,在一定意义上对思想品德教育起到延伸作用。课外思考题都是围绕文章中心思想设计的。有些题目需要根据课文内容进一步升华。而且社会性、空间时间性很强,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生命的林子》课后第二个问题是:“联系上下文,说说‘水深龙多、鹤立鸡群’这两个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回答:“水深龙多”就是水深了,龙便多了。“鹤立鸡群”就是指那三两棵松树在灌木中就像鹤立于鸡群中一样显得特别高大。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课文中蕴含着的意思就不知道了。所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理解,逐渐地理解到“水深龙多”指法门寺名满天下,寺内高僧众多,而且还理解到是指在具备了充分的环境条件和物质条件,就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同时理解到“鹤立鸡群”是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一群人里显得很出众。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从而得出:“一个想要成才的人离不开社会,就像一棵树离不开森林。”的结论。这就通过作业辅导,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如同教书与育人一样,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语文学科的德育不应该是教师空洞的口头说教,而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溶化在学生的血液里。只要老师选好切入点,并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思想品德教育从课内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才能真正的水乳交融、齐头并进。

作者:周玲 单位:重庆市北碚区灯塔小学

思想品德论文:体育教学下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是学生上好各门功课、学好各类文化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学校无大事,处处皆教育。”任何一位学科教师只重知识、轻教育或是认为学科中没有教育的成分或时机都是不对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及时把握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机,积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与教育相长的目的。体育课和其它文化课还有所不同,它的特点是以实践活动为主。因此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把教育融于实践活动中,同时利用教材的特殊性,把握学生的特点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具体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我浅谈如下四点。

一、改变落后观念,使学生明确体育的价值

落后的观点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有不少教师认为体育课没有多大实用价值,无非是玩玩而已,想怎么上就怎么上,甚至可以不上。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不重视上体育课,这给体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要搞好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转变这种观念,使学生在思想上对体育课有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每一项内容都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二、善于利用教材,有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材大都具有思想品德的教育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抓住这些因素,认真和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各个田径运动项目都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等良好品质及拼搏向上和竞争的意识,而且各田径项目由于有严格的规则和练习要求,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在中长跑的教学训练过程中,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完不成的。在训练中,我时常鼓励大家要树立顽强的意志品质,并举出一些成功人士是通过怎样的艰苦奋斗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的事例。用这些事实来激励学生的训练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思想与成绩双丰收的效果。在篮球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篮球运动无论是竞技比赛还是一般活动中都可进行组织纪律、集体主义的教育;进行勇猛顽强、果断坚毅、自信自强、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教育;进行事业心、责任感和胜不骄败不馁、尊重同伴、尊重对方、尊重裁判和观众的体育道德作风教育。篮球运动能发展多种功能的特点,对于在教学全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是一个有力的保证。思想品德教育在队列队形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尤其在职专一年级的教学中更为突出,所以要单独划分出来。每年职专新生入学,队列队形都要作为重要课程来学习。初中队列队形训练很少,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也很难做到规范。学生的体操意识几乎没有,而且年纪小,好动。为了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在上课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学生的思想工作。我首先提出队列队形在职专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观看军队大阅兵的录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教学组织形式,积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好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法,对学生具有广泛的教育作用。例如:在分组教学中男女同学练习的项目不一样而且器材摆放不到一处。在训练中要求:老师辅导时,服从老师的安排;组长负责时,要服从组长的安排。在轮换时要由组长组织好队伍,整齐地带到下一个训练地点。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在布置场地和领取、使用、归还器材时要求同学们树立劳动观念,热爱劳动。在领取归还时要轻拿轻放,在使用当中要注意保护,不故意损坏器材,从而养成爱护公物的优秀品质。游戏和打比赛是同学们体现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观念的最好方法。在比赛当中同组的同学相互鼓励、加油表现出的团结是其它场合少有的。在球类活动中只有场上队员齐心协力才能赛出好成绩。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妥善的教法和灵活的组织形式既有利于完成思想品德教育任务,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四、抓住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运动技术和运动项目的改变或者由于运动负荷的加强及天气缘故,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也反映出一些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例如,一次上双杠课,有一个同学有恐高症,不敢上杠进行练习。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用语言鼓励他并且发动学生帮助他、保护他,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鼓励和帮助,这个学生终于克服了胆怯心理。不但敢于上杠而且动作也做得很规范。这个例子体现了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有针对性地采取严格要求或鼓励、支持等手段进行教育,使学生不存在任何顾虑和问题,各方面的主动性也就增强了。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多渠道、多方面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我国教改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会更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也就能促进我国的体育事业更加腾飞起来。

作者:丁洪勇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