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学校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09 10:55:41

导语:在学校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校管理论文

学校管理论文:管理效能及学校管理论文

一、学校管理效能的内涵

自20世纪40、50年代以来,学校效能研究成为国际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众多国内外学者对学校效能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学者指出,学校效能包括教学效能与教师效能、学习效能与学生效能、管理效能与管理者效能三个方面。其中,管理效能是指在管理中,按照预定的目标,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有利作用,以最低的消耗,最快的速度,获得最佳效果的性质和实际状态。学校管理效能表现为在最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和最佳的组织配合,为教育提供较充分的物质条件和优化的心理环境,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一观点对我国大陆关于学校效能内容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但目前还缺乏对学校管理效能相关方面更深入的研究。我们认为,界定学校管理效能要从“效能”和“学校管理”的本质入手分析。对“效能”的分析,常常与“效率”的分析联系在一起,二者经常出现在组织管理文献中。在英语中,efficiency(效率)指的是系统中投入与有效或有用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effectiveness(效能)是effective的名词,其英文含义是“成功地产生理想的或预期的效果”(successfulinproducingadesiredorintendedresult)。从英语词源上看,效率重经济性,而效能不仅具有经济性还具有结果的效益性和正外部性,是对事物运行结果的一个良好愿望和预期。换句话来说,效能是通过一定的努力,到达一种良好愿望的预期结果。研究效能就是研究一种达到良好愿望的预期或实现最高目标的状态,在一定历史时间内,这种状态具有相对稳定性。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既是一种管理活动,也是一种教育活动,是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的统一。学校管理目标首先是确保和促进学校目标的实现,而保证和促进学校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如何通过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来实现学校目标最理想的状态呢?这是学校管理效能关注的主要问题和追求的最终目标。

首先,学校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无论是何种类型层次的学校,其根本在于人才培养,是高度关涉人的工作,人又是最为复杂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充分说明教化育人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其次,学校工作的正外部性。学校工作在于促进个人身心发展。而人的素质结构发展不仅关系个人未来的发展和生活状态,而且还关系着一个社会的总体发展状况。这正是舒尔茨有关人力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作用的体现。最后,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其运行与发展要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有不同的预期目标诉求,且层次、类型、时间长短不一。而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目标诉求,学校的“决策必须综合权衡和兼顾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能顾此失彼”。由此可见,学校管理效能潜藏着这样的一种价值观和实践旨趣:一种解决管理实际问题中提高管理有效性并促进教育有用性的实现和教育价值的追寻,以达到一种良好的教育效果和最佳的教育状态。具体来说,学校管理效能指的是在一定教育目标的指导下,通过计划、组织、协同、控制、监督等管理手段,充分调动学校组织内外输入的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要素并提高这些资源、要素组合与配置的有效性以及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程度和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是学校管理状态和水平的反映。学校管理效能高低是对学校管理活动进行全面总体的评价,不仅包括效率而且还包括效益。进一步说,学校管理效能主要是由教育目标、资源、组织结构以及利益相关者四要素构成。衡量学校管理效能高低需把握四个“度”:目标达成度、资源获取、使用和配置力度、内部管理合适度及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很显然,高效的学校领导者及其管理团队能在一定的学校目标指引下,能够从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以提高经费使用总量,并科学合理地使用、配置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能够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满足各自的需求,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样,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必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和完美的状态,从而呈现出较高的学校管理效能。当一所学校彰显出较高学校管理效能时,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学校管理效能建设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二、提升学校管理效能的策略

加强学校管理效能建设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从加强学校管理效能建设的视角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1.做好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目标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是学校在新时期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特点和条件进行的新思考和新探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指明了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国内外实践证明,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对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学校发展的抓手和关键,因此,各学校都十分注重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研讨和制定。然而,规划终究是蓝图,不是事实。要把蓝图变成事实,关键在于落实,没有好的落实,再美的蓝图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或“空中楼阁”。因此,学校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之后,关键是把规划变成具体的可测量的执行目标,逐一落实。落实效果的好坏体现出学校领导与管理者管理水平的高低。它是加强学校管理效能建设的一个关键点。当前,不是学校没有规划和目标,而是缺乏目标落实中的精细化管理和监控。所以,学校管理效能建设关键是要加强学校目标执行的精细化管理和过程控制,把责权利有效地统一起来,形成相互制衡机制,确保目标实现。

2.扩大学校多元化经费筹集渠道,夯实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

学校不仅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同时还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组织。学校各种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天,没有更好的物质保证和更好的办学设备及条件,学生很难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愉悦。有学者指出,“在今天,一所大学如果没有好的教学楼、实验室、电脑中心、语音室、图书馆;没有像样的体育场、游泳馆;没有必要的博物馆、艺术馆;没有便捷的网络系统;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娱乐空间,很难想象它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高的”。然而,我国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是大家公认的事实。而仅仅依靠政府的教育财政投入办学,在今天市场化条件下办学,显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办学理念。因此,多元化的教育经费投资渠道以及充裕的办学经费是保证学校有效运行并成功的重要方面。有学者指出,国外大学校长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教育经费的筹集者和各方利益的平衡者。

3.科学合理地使用和配置学校各种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教育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科学合理地使用和配置学校各种资源,是提高教育稀缺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当前,教育资源使用不高,浪费较为严重,其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其中由于教育制度缺失或制度执行不力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和低效常被忽视。事实上,教育资源总量短缺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而教育制度缺失或制度执行不力所引起的资源短缺应该是一个暂时的、可以改善的问题。因此,从管理的视角看,学校领导者及管理团队制定和完善各种资源管理使用制度,并科学、合理地使用、配置,能够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建立健全学校组织结构体系,形成良好的、健康的运行机制

健康、良好的组织结构能够保证学校各构成要素之间有一个最佳使用效率,呈现出机构精简、信息畅通、领导适度授权、基层管理人员业务权限清晰且责任意识强烈等方面的特征。事实上,“学校管理系统是一个由不同背景、不同知识、分别来自不同处室的人员组成,他们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更利于攻克各种复杂的技术难题,促进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因此,建立健全学校组织结构体系,形成良好的、健康的运行机制,是加强学校管理效能建设的重要保证。

5.创设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满足各学校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织部门,学校不可避免地与周围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作为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一方面,不同利益相关者为学校提供了不同的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服务、信息等等,组成了学校可持续运行的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努力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学生作为投入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消费学校教育服务的群体,他们是学校教育的顾客,也是核心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最大的利益诉求是通过系统的学校教育,获取自身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能力并能够适应社会。因此,改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育质量是对学生需求的积极回应。从教职员工的需求上看,要不断加强教职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的同时,为教职工提供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舞台和机会,积极为教职员工创设创收途径、谋求更好的福利待遇,是对教职员工的利益诉求。此外,从投资者、政府及社会的视角看,他们多是直接或间接为大学提供资金的人或组织。学校要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培养出更多更好与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相匹配的人才数量、质量与结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管理效能是学校发展的综合反映,是学校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统一。任何单一的衡量指标和实施途径,都不能全面地评价和提升学校的管理效能,需要学校管理工作齐抓共管,齐头并进,运用系统的管理理念,从“四个度”的综合评价思路出发,加强学校管理效能建设,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和最理想的教育状态,从而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刘汉霞 单位:武昌工学院

学校管理论文:柔性管理与学校管理论文

一、学校管理中柔性管理的重要性及缺失反思

1.学校管理中柔性管理的重要性

学校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克服传统刚性管理弊端的需要;当前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要求。近年,由于传统刚性管理中以奖惩和任务式管理的弊端,抹杀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个性能力,使其承受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过大,适应社会能力较差。如何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评价社会呢?这都需要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条条框框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不仅学会学习,也要学会做人,柔性管理可以很好发挥它的优势,刚柔相济,互进互补。

2.学校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反思

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单一,主要以刚性管理为主。它的核心是提高工作效率,缺乏对人性的考虑,将有血有肉的人都抽象成了高速工作的机器,将科学主义的分析、逻辑、试验规范的理论方法应用到管理当中,高度的“中央集权”,虽然改善了原始的经验式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但同时也是人文的缺失。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的丢失正是由于唯刚性管理中人本性、情感性、权变性的缺失。管理的主客体都是有情绪有思想的人,以事物为中心势必达不到人们积极自主搞好工作的目的;过于强硬、刻板的规章制度忽略了人们情感上的满足感,抹杀了发展的多样性和创造性;设定精确目标、成果、线路也限制了客体的能动把握,发展空间不大。

二、柔性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1.管理结合服务,开展民主化管理

学生时代常会出现叛逆心理,一味地打压和规制非但不能提高管理水平,还会激起学生抗拒力量,对身心不利。转换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相信学生,满足学生有一定的空间去安排自己的生活,设计学习规划,同时也支持学生自我管理生活,从而有效地实施自我控制,实现自我管理,达到自我完善。其实,柔性管理提倡学校工作中将管理与服务结合,就是在管理工作中渗透服务,把管理的过程和服务的过程相统一,从而使管理中包含服务,服务中蕴有管理。学校不再只是“为了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以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身份,和学校互换立场,通过师生交流更理解学生心态,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为管理和改善工作做好基础,产生双向互动,既深化了老师对学生的服务工作,同时也优化了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培养多方面人才的条件,提升了老师综合素质,达到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自我发展的统一效果。

2.注重情感凝聚,柔性关怀心理

人都是有情绪、有思想的,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老师,内心渴望得到足够的空间去发展,希望有凝聚力地一起工作,劲儿往一处用,在管理工作中展现学校最好的一面。柔性管理的核心就在于挖掘情感对行为决策的正向引导力,用情感来凝聚人心。不懂得沟通,再高明的管理手段也没办法叫人心悦诚服,没有亲和力的领导,总也害怕成为光杆司令。处在学校这个庞大管理体系中,每个人都需要融入感情,用内心去沟通,增进感情,培养亲和力,老师要“体察民情”,不能以老师还是管理者的身份压制学生,学生也不能“害怕”而拒人千里之外。在学校管理中融入柔性的人性化管理,既有助于促进学校人才的全面发展,又可以增进组织凝聚力,弘扬学校文化。

3.构建校园文化,发挥价值导向

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独特的校园文化是老师和学生发展的土壤,会促使学生活泼、稳定的自我发展,是学校的整体精神,联系和协调学生和老师之间和谐发展。学校的各个元素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承认师生不同个体价值的多样性、差异性和文化的多元性,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前提,以个体价值观为基础元素,在矛盾和碰撞中形成价值体系与目标,以此为推动力形成全新的校园氛围,才能更好发挥学校管理的价值导向功能,促进学校管理工作进行,发展文明校园。

三、结语

学校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体系,在人们民主意识越来越强的现代,发展柔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柔性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的中心,讲求软化管理,依靠尊重和民主激发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人们参与积极性使工作得以完成。而通过工作中的实践和探索,科学管理更要求刚与柔有机地契舍,以刚性管理为骨架,柔性管理为血肉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管理的涉及范围应该涵盖体系内所有的要素,综合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作者:顾苏兵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丁店小学

学校管理论文:管理团队学习视角下学校管理论文

1基本情况

1.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最大年龄51岁,最小年龄26岁,相差25岁,平均年龄39岁。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岗位年限最长的为25年,最短的为1年,占28%,平均9年。女性13名,占72%,男性5名,占28%。全部是大学本科学历。职称方面,中学高级教师5名,占28%,中学一级教师7名,占39%,中学二级教师6名,占33%。从教的学科9门,12人从事语数英主课教学,占66.7%。

1.2调查分析

管理团队平均年龄39岁,年龄梯度合理,而且正当年。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岗位年限最短为1年,占比高,都是2013年干部重新聘任时新提拔的管理者,故干部素质的培养和工作能力的历练,将是一个实在的课题。女性占比过高,体现了现实的教师队伍男女比例状况。学历全部达标,没有高学历管理者。高级职称比例过低,初级职称比例过高,既说明管理团队年轻化,又体现多数管理者今后的努力方向与专业发展。从事主课教学的管理者占比高,说明管理团队有一线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准,从政基础扎实有威信,符合学校的一般规律。

2学习评价

2.1问卷调查情况

2.1.1对管理团队学习意识

评价强17名占94%,评价一般1名;学习能力,评价强15名占83%,评价一般3名占17%;学习针对性、有效性,评价好16名占88.9%,一般2名占11.1%。

2.1.2对自己学习意识

评价强13名占72%,评价一般5名占28%;学习能力,评价强10名占55.6%,评价一般8名占44.4%;学习效果,评价好12名占66.7%,评价一般6名占33.3%。

2.2调查分析

对管理团队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学习针对性、有效性,评价强评价好占比高,说明调查对象对管理团队充分肯定,对其他管理者充满信心和信任,是一支积极向上的管理团队。对自己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评价强评价好占比明显低于对管理团队的评价,说明调查对象能客观如实地评价自己,部分管理者学习意识需提升。

3学习情况

3.1问卷调查情况

1)通过书本学习,最需要提升的是:A理论指导能力7名38.9%,B设计和策划能力7名38.9%,C组织实施能力3名16.7%,D人际沟通能力1名5.6%。2)最符合学习、阅读现状的是:A我平时没有时间去学习,总在疲于应付事务性事情2名11.1%,B我有时订了学习计划,但往往不能按计划去做6名33.3%,C我每天能抽出点时间进行学习8名44.4%,D我挺喜欢学习,有固定时间学习,学习使我每天都在增长知识,开阔眼界2名11.1%。3)应对政治学习、师德修养、业务学习等所要求完成的书写学习任务,您一般是:A认真对待,独立完成13名72%,B摘抄学习,网络参阅5名28%。4)您认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学习阅读的内容指向上,请从失缺性方面就下列选项作由多到少的排序:A教育管理思想与理论;B教育管理的技术与方法;C人文的浸润与滋养;D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E教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5)本年度,您或学校为您订阅报刊杂志:最多4本,最少2本,平均3本。具体名称:共罗列20多种报纸杂志,其中《读者》9名,《文汇报》8名,《解放日报》5名,《青年报》4名,《环球时报》4名。近一年时段中,您阅读的教育管理类的书籍有:最多5本,最少1本,平均2.6本。您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以来,撰写过的教育管理类文章有:最多10篇,最少0篇,平均3篇。

3.2调查分析

通过书本学习最需要提升理论指导能力、设计和策划能力占比并列第一,说明既需要理论能力提升,又需要实践工作能力的提升。学习阅读现状,每天能抽出点时间进行学习占比最高,说明多数管理者有自觉学习的意识,与之前对学习意识评价相吻合。应对政治学习、师德修养、业务学习等所要求完成的书写学习任务,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占比高,其次是摘抄学习,网络参阅。在学习阅读的内容指向上,从缺失性方面选项,教育管理思想与理论排在首位,教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排在末尾。说明管理者已完成角色转换,从以教育教学为主转向以行政管理为主。本年度订阅报纸杂志人均3本,属于适中。共罗列20多种报纸杂志,以报纸为主,专业性的杂志为辅。一年中阅读的教育管理类书籍人均2.6本,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以来,撰写过的教育管理类文章人均3篇,均属于中上水平。

4对策研究

学习是学校管理团队开展工作、奉献社会、成就自我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管理团队在政治、道德、人文和学术四个层面的修养,努力成为实践与理论结合、经验与思考结合的服务型管理者。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把学习作为终身的课题。针对问卷调查所反映的情况,有必要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强化措施,创新形式,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管理团队素质,推进学校科学和谐发展。

4.1加强学习意识的必要性

4.1.1强化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

管理团队要把学习作为工作生活的需要,陶冶性情的良方,攀登理想的阶梯,提高人生价值的途径;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抓紧时间,只争朝夕,认真学习。

4.1.2强化唯恐落伍的危机意识

“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开始,学习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先导”。管理团队要始终有一种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任务逼人,不学则退的思想,始终有一种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不学习就成就不了事业、不学习就不是称职的党员干部的危机意识,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1.3强化分内工作的责任意识

学习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形势所迫、事业所需、责任所系。管理团队要自觉把学习作为自己分内的工作,自觉把学习作为生活的需要,自觉把学习作为自身的职责,努力使自己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

4.1.4强化持之以恒的长远意识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必须持之以恒,坚持长久;必须一以贯之,始终如一;必须日复一日,不怕反复;必须每天坚持,持久用力,努力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的能力,开展工作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4.2加强学习意识的对策

4.2.1主题鲜明,内容具体

积极学习实践“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让每一位学生在自身层面上得到最大发展”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学校提出的“管理要规范、服务要提质、精神要提振”的三要求,以及以科研课题《学校青年教师梯度式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为载体,聚焦课堂“走进课堂,走近师生”,进行磨课磨人培养青年教师活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重点开展“创先争优引领行动”和“教学改革先锋行动”。强化学习,丰富形式,集中学习与自己学习相结合,建设学习型管理团队。

4.2.2结合中心,推进党建

学习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紧扣学校党建工作和学校新四年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2.3加强引导,针对有效

学习是时展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学习要有针对性,才会体现有效性。积极引导管理团队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既要学习理论方针政策,把握方向,提高党性修养,又要学习管理艺术,培植人文修养,提高管理能力,也要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发展个人职业生涯。

4.2.4抓住时机,明确要求

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教职员工大会、党员大会、行政会、校务会、支委会、中心组学习,学习有计划,并以学期为单位,依据时事形势和学校中心工作,提出明确的、阶段性的学习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健全班子学习制度,坚持“”制度,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根据学校安排,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要求管理团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自觉养成爱学习、勤学习的良好习惯。愉悦学习,将学习当作生活、工作的一部分,把学习当成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精神追求,在学习中感悟人生、提升境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4.2.5学以致用,学而备用

学习是一种手段,目的要让知识为我所用。有些学习内容能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虽然目前不用,但能学而备用。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学而时习之”,通过理论指导实践,使知识真正转化为工作能量,达到学而有用,学有所用,学用相长,使学习成为提高自我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和个人发展的原动力。

作者:金辅国 单位:上海市川沙中学南校

学校管理论文:督导下学校管理论文

一、在“督”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修德敬业”的修业精神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修业学校秉承“修德敬业”的校训,创新师德教育载体,开展了“平凡的收获,朴实的情怀”月度人物评选活动、师德讲座,借用教师榜样的力量来激励修业人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不断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创新修业学校每年一度的“最佳形象教师”评选方式,以每一次督学来校督导检查时的电话访谈、调查问卷、学生座谈结果为依据,评出了最佳形象教师之研究型教师、学习型教师、最具协作精神教师、最受学生青睐的教师,让老师们懂得欣赏、认识自己,悦纳别人。修业学校还开展了“让办公室文化成为教师幸福生活的一部分”的办公室评选活动,将良好面貌、优秀典型进行宣传推荐,营造了教师良好的工作氛围,树立了老师们良好的工作形象,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二、在“督”下坚持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为标准,倡导制度与文化并重

1.督导下规范办学行为

修业学校坚持民主集中和职代会制度,巩固校务公开评级和党务公开试点成果,长期设立了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专栏。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制度,全面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从2011年开始在全区率先采用国有资产电子化管理,规范教学器材的管理和使用,完善借用登记,所有新添置的教学器材和图书做到及时录入,账物相符。严格规范招生和收费行为。保证本学区适龄儿童全部免试入学,学区范围内流动人员子女全部实行免费入学。从不拒收具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入学。学校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一直保持在100%。严格收费纪律,认真落实“0”收费制度,学生校服、直饮水和按规定配备的学习资料全部免费(由政府埋单)。学校对收费标准、监督电话长期公示。学校做到了多年无一例违规招生行为,更未出现过任何乱收费现象。学校在校门显眼处悬挂了全区统一的督学责任区公示牌,公布了责任区督学姓名、工作邮箱和监督举报电话;设立了全区统一督学责任区工作信箱,广泛收集家长和学生的意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这样的举措促进了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意识,保证了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让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少走弯路。督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随机督导,针对学校教育的常态管理和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如“暑期成建制补课行为”、教师落实师德规范的情况、学校落实“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情况、落实“减负提质”的情况、落实“零收费”政策情况、考察课程开设和执行情况等。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随访等形式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评价指导,落实“回头看”,督促问题整改,检查整改成效。督学深入课堂,倾听老师和学生的心声,给老师们讲自己优秀的育人经验,鼓励青年教师坚定从事教育的决心;参与学校办学特色研究,与学校管理者一起探讨学校发展方向,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困难。

2.督导下探索良好的管理模式

学校积极探索管理新模式,实施“层级管理”,每位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职有权。坚持了校务会成员每周五的例会制度、重大事情的商议制度;实施了学校日常管理巡查制度,即行政人员每天进行教学常规巡查、德育巡查,分别对教师教育教学常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天候管理。学校工作无论大小,大家全力以赴,同心同德,以最大的激情、最优的绩效、最无私的奉献精神完成工作。

3.督导下塑造良好的制度文化

学校创新和完善了学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学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通过职工大会对《修业小学教职工绩效管理考核方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严格实行教职工出勤、业绩、师德等考核机制,考勤结果一月一小结,与绩效密切挂钩,为教师评先评优、晋升职称,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绩效管理考核方案的制订,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制度上有对应的,按制度办事;制度上没有穷尽的,校务会秉公商议,并及时补充制度。

4.督导下塑造良好的特色文化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各自办出特色。”因为,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改变“万人一貌”的状况,培养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人才;只有办出学校特色,才能改变长期以来“千校一面”的单一学校模式和畸形发展。由此可见,办出学校特色与实施素质教育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办学特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修业学校是省市体操传统项目学校,体操也是学校特色立校的战略发展项目之一。督学经常与学校行政、特色教师共商特色项目的发展壮大方针策略,学校拟订了特色教育的原则:即立足普及,使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这是修业学校体操工作开展的基本做法。建立了特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学校的特色教育。实施了特色教育激励机制。对特色教师的教学、带队指导、课外指导记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每学期对在特色教育中做出贡献的,在市、区各类竞赛中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使体操教育工作成为教师的工作职责,推动了学校特色教育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修业学校积极组织队员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和活动,为孩子们搭建平台,让体操队的孩子们走出校园,充分展现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学校结合校本课程和体操特色项目,开展了“激情绽放,快乐起航”之阳光体操领操员资格测试竞赛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共选拔了52位领操员,由学校统一颁发领操员资格证书和领操员校标,并将其分成若干批次,担任学校大课间活动的领操员。2011年10月29日,修业学校百余名阳光少年参加了“长沙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大会暨展示活动”。展示活动中阳光少年激情表演、精彩纷呈,赢得现场阵阵喝彩,并获得“最佳展示活动”奖。2013年八运会上,修业学校选手更是取得了3金6银6铜的佳绩。为推动体操特色可持续性高端发展,根据课题“‘走进修业’校本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的规划和学校的项目发展情况,我们对特色项目课程的开设进行了调整:在1~3年级学生中开设体操校本课程,新开发《健美操》校本课程,作为体操校本课程的延续和发展,在4~6年级学生中开设,2011年上半年已初步实施。该课题得到了教科中心领导、全体教师、家长的重视与支持。有目的的研究,关注实效的探索,促使学校的体操特色逐步呈现“广参与”“重科学”“高水平”“出成果”的良好态势,促进了特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教育督导工作力度的加强,教育督导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股强大动力。学校要根据教育督导评估制度来开展工作,制定清晰的学校工作思路,实现校园环境建设与学校品位的和谐发展,实现学生学业水平与个性的和谐发展,实现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的和谐发展,使学校管理水平再上台阶,促进品牌学校的打造。

作者:彭常青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修业学校

学校管理论文:道德视域中学校管理论文

一、中小学校领导与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过分倚重科层化的官僚制度和规范

科层制的实施对提高学校管理效率,规范学校组织成员行为无疑起到重要作用,但当科层制度惯用的统一要求、量化的数据、指标、形式化的条文等方式开始在学校被滥用时,学校便陷入了科层化管理的误区。科层制度的特征就是强调规章制度和规范,突出的表现为中小学校的整齐划一的要求、对教师的无视个性的强制性约束、对学生的标准化加工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俨然一部机器,而教师、学生则是机器上的一个个齿轮,毫无自我个性可言,淹没了师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师生的创造性。众所周知,作为专业人员,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有较大的专业自主权。然而,在重制度讲标准的“科学管理”下,在单向的“命令—服从”的关系中,教师的工作被限定为一种近乎机械、刻板、程式化的活动,他们把自己的大脑交给了学校领导制定的规章制度,丧失了个体的主体精神。更可悲的是一些校长不是靠制度去调动人的积极性,而是作为约束人、限制人的有力工具。作为一种组织,学校必须具备健全的规范制度,以保证机构的有效运行。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专业组织,总是要给予组织成员一定程度的自主控制权。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科层取向与专业取向的冲突(也有人称其为行政与学术的冲突)。萨乔万尼曾说过:“越是强调专业化,对领导的需要就越少;越是强调领导,专业化发展程度可能就越低。”正如张新平所说:“目前,我国教育管理正处在一个十分复杂、困难和要紧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是很多必备的基本制度、法律规范尚未确立起来,另一方面制度、规则、组织等又严重地束缚了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当前的学校领导实践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对科层取向的过分强调淹没了专业取向微弱的声音。

(二)学校领导主体单一,强调人格胜于理念

在现实的学校管理活动,校长被视为当仁不让的唯一的领导主体,领导权力集于校长一身。当学校的专业化发展程度还比较低时,的确需要强有力的教学领导,指点方向、进行监督、提供反馈等,以促使教学工作恰当地开展。但是,这必然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容易忽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职工管理方面,大多数学校在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材选用等教学问题以及专业发展、学生管理等非教学问题上,很少征询或采用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造成教师主体参与意识不强、对学校的认同归属感不同的现象。在学生管理方面,重他律忽视自律,不注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最致命的问题忽略学校共同体的愿景和共同信仰和价值的领导。校长被视为单一的领导主体,实质上是一种“人治”思想,而学校是结构松散的组织,校长不可能依靠制度和个人权威去监督师生的所有活动,需要象征式的领导,即通过构建一种紧密结构的革新价值观和信念来把教师们团结在一项共同的事业中。这种理念式的愿景领导使学校领导活动获得了重要性和意义并为学校领导提供了明晰性和凝聚力。在这时,校长、教职员、学生同样依从于学校理念、价值观和承诺。

(三)重视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

目前的中小学校领导实践背后所蕴含的人性假设是“经济人”,教师被视为受经济利益驱使的经济动物,教师的教学活动旨在获得物质利益,学校领导者就是要以经济利益刺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突出的表现为教师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晋升等都与其在学校中的表现尤其是升学率挂钩。物质激励主要是外部奖赏。这使教师对工作的回应变得狭隘,越来越受奖赏控制,阻碍教师成为自我管理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师群体的疏离,是造成教师只顾自己、不愿分享教学经验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很多研究和实践均表明,对教师而言,几乎没有超过来自与学生相处和来自工作本身的奖赏激励着他们。尽管教师在学校中遭遇种种困难,诸如低收入、缺少尊重、发展状况不好、缺乏行政支持、不必要的科层要求、有限的自主权以及管理决策缺乏发言权等等,但使命召唤、职业承诺已足以支撑教师。因此,学校既要重视教师的外在物质利益,更要重视工作对教师内在激励。

二、原因简析

(一)科学主义对学校领导的消极影响

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关于学校领导理论是经过调查研究、实证分析以及严格的实验条件下获得的,因而具有预测性和普适性的特点,人们相信在任何领导情境中,学校领导者都可以运用这些理论,并且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学校领导中确实存在一些线性因素,但绝大部分都受非线性因素的制约,以教师激励为例,在某一时间阶段、某一情境下奖赏教师可能会提高其积极性,但是在另一时间阶段、另一情境下,同样的奖赏对教师可能会因其意义、价值不同而出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激励效果。由于科学主义学校领导观忽略和否认了学校领导实践中的非线性影响,学校领导和管理的低效便在情理之中了。

(二)对学校组织的性质的认识不全面

对学校组织性质的认识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事实上,科层组织并不是学校全部、唯一的属性。首先,作为学校的主体,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具有较强的道德自觉性、职业使命感和自我领导能力,因而学校属于专业性组织、学术性组织。其次,学校也是一种道德的共同体,包括教师、学生、学校行政领导者在内的组织成员,基于一定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分享各种教育资源并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理念,完成共同的任务。作为一种专业组织和道德共同体,学校不能仅仅通过一种事先详细制定好的规则来管理,需要通过树立目的进行领导,使人们透彻地理解学校组织的根本使命和目的。“我们必须能够为我们所做的工作赋予意义,”“要让人们知晓学校正往何处去,为什么、怎样往该处行进。”从某种意义上,学校是松散结构的,单纯的规章制度等工具性控制在很多方面是难以达到的,比如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都是难以监督的,这需要学校领导提供一种共享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进而唤醒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责任心,允许组织成员以各种有意义的方式做决定。

(三)学校领导体制固有的缺陷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校领导体制几多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委员会制,一是一长制。目前我国大多中小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学校的权力集中于校长一人。校长为了便于领导和管理学校往往会制定规章制度来规范师生的行为,当这些规章制度和规范文件无法与师生实际联系的时候,就会引起他们的不满,甚至对抗。校长负责制受校长个人素质影响比较大,容易产生遇到专断式领导,致使民主议事机构形同虚设,不利于学校内部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同时也会使学校监督机构消极疲软,易造成权力膨胀、贪污腐败等恶果。

(四)我国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形成的历史文化传统,对当代我国的学校管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使学校管理带有浓厚的伦理色彩,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伦理关系。另一方面又明显地忽视了个人价值和独立人格,压抑着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学校管理者更多的是要求人们表现出服从的行为方式,被管理者自己也被这种“沉默文化”所淹没。对人的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压抑,滋生了人的依赖意识、服从意识和奴性意识。这种对人性的压抑和对领导者个体的强调,使我国学校管理实践中形成了“集权”管理意识。这种“集权”式管理,在政府和学校的关系上表现为学校组织缺乏办学自主权,无法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进行改革创新;在学校与教职员工关系上就是,教职员工没有民主参与管理的权力,被动接受着学校领导的管理。

三、对策与建议

(一)要正确理解学校组织的使命,遵循“对学生来说是好的”的决策

对学校组织使命的正确理解,是做好学校管理与领导的前提。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在管理决策中要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在面临冲突的选择中,应当考虑学校本质上是一个育人机构,考虑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责任。学校最为重要的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致力于学生发展、身体、社会需要的一切事情,学校领导者对任何妨碍学生学习的环境,无论其缘起何物,都应被视为问题加以解决。

(二)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领导应当尽可能是“去控制”式的

教师是学校管理活动的主体。教育组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教育使命,即促进未来一代人全面成长发展的组织。但进一步说,作为一个专业组织,学校也是一个教师不断成长的地方。因此,学校领导要将学校工作目标与教师的自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工作目标的实现和教师的自我实现看得同等重要。尊重教师的需要,让他们成为学校的主人,赋予教师一定的自主决定权并唤起其参与学校领导事务的责任和义务,以实现个体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学校作为一种松散组织更具备非线性结构的特征,表现为动态的环境、多元的目标、不确定的行动后果等,应当具有相对自主权,特别要由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和文化来支持的。这就要求学校应当是由愿景、理念和专业规范来引领的,应当是去控制式的。作为专业人员,出于对学校理念的信奉、对学校愿景的追随、对教与学一系列信仰的承诺,而不是遵守规章制度、物质激励等这些外部因素,教师会全力投入工作中去的。在学校领导实践中,校长应更多关注学校理念的建设,用理念去领导教师。

(三)完善学校领导体制

校长负责制的历史功绩是社会公认的,由于责、权、利的统一,增强了校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能。但是,也存在不少弊病,比如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薄弱。此外,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有法律赋予的权力,但是对校长权力的范围并没有作具体规定。根据吴志宏等人(1999)的研究表明,校长仅在执行国家计划中对学校内部有比较大的决策权、指挥权,教师参与学校事务的机会不多,学校决策参与机会则更是微乎其微。这项研究同时指出:虽然我国的中小学校都有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但它们并没有在学校管理中起实质作用,只是起到下情上达的作用。这些都说明,必须改革和完善校长负责制。领导应是学校所有成员承担的责任,而不是某人扮演的一个角色。

(四)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

当前学校领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制度的缺陷所致,也部分归因于学校文化的方面。学校文化由师生员工共享的信仰、种种期望、价值观以及组织成员行为的规范所组成。一般而言,学校领导处于不确定的环境中,“对于不确定,不能仅仅通过规则、工作描述和一种事先的详细规定来加以组织,还必须运用诸如共享的前提、文化、坚持不懈、宗派控制、即兴创作、记忆和摹拟等方式来加以组织。”学校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校内校长、教师及学生的心理动机、努力程度、表现策略,并进而影响学校领导、教学及学习的效果。通过建构学校文化,形成一种促进教师、学生的道德人格以及组织本身的道德性不断向优秀发展的文化,让道德价值和道德追求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如果学校成员能够对学校教育目标、管理等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那么他们在日常行为中将表现出强劲的内化意识。由此,这种强势文化将对学校的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种意义上,现在的学校领导十分强调建立学校文化,进而影响学校成员的工作态度及表现。“卓越学校拥有强势文化及清晰的目标,而辅以自主权的强势文化则可提高成员对学校的承担感,令成员更热衷并忠于学校。”

作者:冯超 单位:石家庄学院教育学院

学校管理论文:倾听管理中学校管理论文

一、落实学校管理,做好倾听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素质

(1)要有谦虚的态度。

学校管理者要具备冷静、谦虚的态度,在工作中、生活中都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认为向他人请教很丢面子。管理者需要听取学生与教师的意见,多向他人请教,更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让管理者的个人人格魅力尽显,增强管理者的威信,树立校长的良好形象。

(2)要具备宽阔的胸怀。

学校高层管理者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同时,不仅需要虚心接受他人的赞赏,还要多听听他人批评和反对的声音,针对部分忠言逆耳的话语,管理者不应心生不满、打击报复。应感谢对方的热情大胆、坦诚直率,管理者只有学会倾听、多融入基层,才能够了解到更多更真实的信息,听到更多中肯的意见。

(3)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学校管理者要多听听他人意见,对于部分学生、教师、家长各说其词的情况,管理者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明辨是非,不要好心办坏事。这还应该具备独特的思维、敏锐的眼光,用事实说话,通过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处理好每件事,对于事件所涉及人员的话语仅供参考,通过实际情况来正确、科学地解决问题。

二、对学校管理中倾听管理的几点思考

(1)创设良好的倾听环境。

领导者在听的过程中应该选择一个适宜倾诉与倾听的环境,因为环境对人的心理与听觉都是有着极强影响力的,良好的环境不仅有利于管理者更好的倾听,还有利于倾述者敞开心扉的讲话,不会受到周围嘈杂声音的影响,倾述者和倾听者都不会转移注意力,以致整个双向过程不会出现信息的缺损,只有选择良好的倾听环境,倾诉者才不会有威胁与压迫感,才会敞开心扉地为倾听者讲述自己的烦恼、苦闷。

(2)在倾听中适当提问。

当领导者与学生、教师沟通时,不能仅仅让倾诉者独自在旁倾诉,还应该适时给予反应、适当提问。在提问时不要选择对方正激动的时候,待对方心情稍微平静之时,即可提问,提问时语速要适中,不宜太快或者太慢,倘若是倾诉者误解了某个问题,倾听者也应该在其情绪稍微稳定时为其解释,所解释的内容最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要因为倾诉者误解了某个问题就很激动地告诉倾诉者:“你错了,怎么能这么认为,你这么想/这么做不对……”这样反而会让倾诉者对倾听者产生不满情绪。所以,领导在倾听时也要学会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提问,提问时忌语速过快或过慢。总之,科学倾听、科学提问,能够提升倾听效果和质量。

(3)掌握倾听技巧。

①回顾自己的倾听习惯,是否有总是打断对方说话,自己在此说个不停?是否存在当倾诉者在倾诉时,自己在旁一味地责备倾诉者?②倾听者要学会适时闭嘴,不宜讲话的氛围里千万别说话,耐心、仔细地倾听讲话者所讲述的内容。③用局外人公平、公正的思想态度来倾听,消除自己对人对事的偏见。④倘若要发表言论,一定要让倾听者将想说的话语讲完,不要过早地肯定某个事情或者还未弄清倾诉者的意图就过早下结论。⑤对于倾诉者所讲述的内容,一定要学会抓重点。⑥对于倾诉者所讲述内容有疑问时,要选择正确、适宜的时机。

(4)有效倾听。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校领导者,做好学校管理,首先就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倾听者,并且在此过程中多与学生、教师谈话,学校这个读书育人的地方,最适宜的还是个性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只有全面掌握了倾诉者所讲述的信息,及时地听取他人意见,并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分析、证实、评估,作出正确的回应,掌握说话人的语气、语调、表情等,在配合倾听者的肢体动作、在倾听时态度要冷静,不可当成儿戏,要让倾诉者将自己看成朋友,将自己的不满与难处尽量诉说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倾听,才能实现学校的有效管理。

三、结语

总之,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就需要做好有效倾听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教师与学生找管理者谈话,肯定有自己的原因,管理者还需要多关心学生、教师,将学生与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积极地处理好学生、教师等生活中、学习中、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麻烦,才能信服于大众,做一个有权威、有担当、有责任的学校领导者,科学地做好学校管理工作。

作者:王小平 谢长青 单位: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第三中学

学校管理论文: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论文

1建立新形式下满足“三种需求”的教育管理理念

1.1以人为本,关注教师的需求

除了制度约束外,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会使自己的教师心甘情愿地为学校做事,这就需要管理者经常关注员工的实际需求,肯定员工的成绩,并不要吝啬对员工的适度赞扬,因为人人都有被价值认可的需求。

1.2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能力和家庭背景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教育群体,学校不仅要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成长,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之才。

1.3以“产品”质量为重点,关注企业的需求

学校生产的“产品”——学生,是要被社会各种企业所接纳,那么如何使教育产品被社会及家长认可,就需要学校管理者不断思考企业的需求,将企业需求的内容纳入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措施,才能使学校培养出企业满意的教育产品,使职业学校的发展长盛不衰。

2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的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即管理的方式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循环方式,这就意味着管理是要贯穿一个组织的全过程。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客观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1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意识

学校管理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行政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等等,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如同多米诺牌的每一张,任何一个环节的坍塌都将危机全局,所以职业学校的领导者要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员工都有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

2.2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理念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重点问题是过程管理,包括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面的内容。这就要求学校的领导者要按照PDCA循环的原则,对于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层面的工作任务都要有规范科学的计划性,有扎实肯干的执行任务牵头人,有严谨务实的检查任务管理者,有严肃认真处理问题的执行者,才能使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是有目标、有质量、能落实。同时还要认真处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问题,否则将出现各自清扫门前雪,久而久之会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

2.3建立全程性管理的方法

对于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大都采取第三年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很多学校疏忽了这一年的管理问题,使得学生既不是企业的真正员工,也没有得到学校的直接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学生很容易随心所欲,使得学校教育因为这个环节的疏忽而功亏一篑。

3将现代企业管理元素引入学校,实施企业化管理

学校管理者要实施适度的吸收企业内有特色的制度和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不仅能学到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同时也能够感受企业氛围,感知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

3.1感受企业环境

职业学校要从现代企业管理的源头引进企业文化,创建企业化、职场化的教学环境,把企业管理的有效元素恰当地运用到学校教育管理中。把企业的核心价值、安全生产禁令、HSE(安全、健康、环境)理念张贴在学校的各个楼道、墙壁等醒目位置,在实训室内建设技能教室,其内部设施安装以及管理,都要遵循企业的HSE理念,使学生在校内就能感受到企业的氛围,在课堂能体验到职场化的环境。

3.2感知企业文化

学校要构建“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这种校企合一的办学新模式。实施“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企业与产品合一”的同时,将企业文化融入其中,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感知企业文化,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职业素质、员工素质、技能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企业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3.3感悟企业精神

职业学校要按照“安全生产是天职"的企业安全管理理念打造平安校园;根据“管理出效益、从严管理出大效益、精细化管理出最大效益”的企业精神推进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根据“为企业干,就是为自己干”、“不怕吃苦、不怕吃亏"等员工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吃苦耐劳,追求上进的优良品格。

作者:刘运福 单位: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

学校管理论文:管理评价模式中学校管理论文

一、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与专业队伍

为了保证学校管理评价的常规化、制度化,首先应建设或完善学校管理评价的组织机构与专业队伍。学校管理评价工作的组织机构,可由各主管领导参与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组、后勤组等组成,主要完成评价内容指标体系的构建、相关信息的搜集、材料的分析整理、评价结果的反馈宣传等工作;学校管理评价的专业队伍,可由学校主管部门、职能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教育机构等人员组成。学校内部,要重点加强教学管理队伍、专业教师队伍、后勤服务队伍的建设,真正做到科学评价、全面评价和无缝评价,保证评价工作的科学准确性、广泛性、细致性、深刻性。

二、创建特色的评价模式

在校长聘任制的前提下,学校实行校本管理,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本校特色的学校管理评价模式,把管理层的评价与被管理人员和学生有机结合起来,保证教育评价科学、真实、公正、公平,探索出“多元—三维—组合”的评价模式。“多元”主要指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体系多元、评价方法手段多元等。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校管理评价的主体不再是“一元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即管理评价除由办学主体实施外,管理对象以及学生、家长等也参与到其中。体现“人人当家作主”的局面。管理评价除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外,可有校校互评、管理者自评、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社区社会机构评等。在学校内部,学校领导可以考查教师,教师也应当可以评价校长。通过在学校内部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即教学队伍与服务队伍双向流动、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双向流动,教学岗、服务岗竞争互转等途径来实现评价主体的互换。评价内容可包括管理人员素质评价、学校管理效果评价、学校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等。评价方法要以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体现人性化管理理念。“三维”是指从学校理念,行为、直观或环境等三个维度设计学校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理念反映学校对学生、家长、政府、教师、高一级学校、低一级学校等社会需求的关照;行为是指学校活动、工作项目和工作措施对内部需求针对性;直观或环境是指学校对促进教育对象个体发展整体环境的创设。“组合”是指建立并强化“组合式”的评价机制。即在学校管理评价中,把校长评价—分管领导评价—分管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学生评价相组合;在教师评价中,把教师个体评价—学科组或部门评价—学生评价相组合;在学生评价中,学生个体评价—小组合作评价—教师评价相组合、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组合、课堂表现与课外表现相组合等。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标准

学校管理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的思想理念、办学特色、管理制度规范、评价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水平与成果等。根据每一项评价内容,制定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赋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可参照常模标准、同类目标标准、历史资料标准等进行。如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主要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培养与提高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使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对总务后勤的评价主要从寄宿生管理、安全保卫、卫生医疗、食堂管理等方面来开展。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策略手段

学校管理评价,以促进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终极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如可采用多元回归的统计法、典型相关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多层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标准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等,体现评价的客观性、针对性。在信息的搜集中,可采用测验法、观察法、面谈法、评定法、调查法等。还可使用定量的方法直接评分、定性的方法直接评等,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等。

五、注重评价成果运用

学校管理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总结,更重要的是促进发展、是激励;学校管理评价的结果,不单纯是为了奖惩,与学校管理者、教师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更重要的是诊断、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改善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水平,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有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学校管理评价的结果只有反馈于今后学校教学的各项工作实践中,其效应才会得到真正的发挥,同时,评价结果的使用还必须注意及时、恰当、有效,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才会持续、高效。

作者:孙蕊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将台小学

学校管理论文:保障体系下学校管理论文

一、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保障体系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关键,是组织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发挥整体教育作用的第一责任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班主任,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都要做学生的表率。班主任严谨的治学作风,一定能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气;班主任规范的言行,一定是孩子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在评价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时,关键看以下三条:第一,看班级的班风和学风。班风正,大家才能凝心聚力、共同进步;学风正,同学们才能比学赶帮、你追我赶。第二,看班委会成员是否能够真正成为“领头雁”。一个能够以身作则、有凝聚力的班委,能够在班级中弘扬正气,抵制歪风。第三,看同学们日常行为规范情况。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学生的仪表服饰是否符合要求,文明用语是否规范得体,班级卫生状况等等,都是学校时刻关注的内容。班主任所从事的工作,就是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品质,规范的语言行为,高超的管理技巧,周到的人文关怀,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从而使孩子们成长为一颗颗参天大树。

二、以学科教研组长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组织,教研组长又是这个组织的核心,是该学科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教研组长要切实组织好备课组的各项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必须扎实有效,不能流于形式,不能把集体备课变成集体聊天;如果发现这种现象,学校要当做教学事故来处理。二次备课要充分加入教师个人的理解,要凸显个人特色,不能直接拿着集体备课走进课堂。本组内的听课活动必须按时举行,不能随意增减;评课时要优点缺点一起说,不能只唱赞歌,不讲缺点……教研组长是本组内教学能力的佼佼者,但“一枝独放不是春”,只有全组内所有同志都能认真钻研教材,致力于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学讲工程”,精心撰写教学论文,才能“百花齐放春满园”。鉴于此,教研组长应致力于创设浓厚的教研氛围,引领本组的所有教师沉浸其中,做研究型教师。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教研组是小家。教研组长要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情况,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只有每个小家和谐了、进步了,整个大家庭才能和谐进步,学校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以年级主任为核心的单元管理保障体系

年级管理部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部门,年级部主任由学校聘任,负责该年级的综合事务。年级部副主任两名,一名主抓德育工作,一名主抓教学工作,由年级部主任选任,任期为一学年。年级部的工作十分繁琐:每个年级部都要直面近一千名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常规的作业检查、卫生检查、统计各班缺席人数等等,面广量大;每个年级部都要管理五十多名教师,事假的课务安排、讲学稿的印发、教案检查、推门听课……所以学校要求,只要有学生在校,年级部一定至少有两位同志值班。如果把学校工作看作为面上的若干点,那么年级部主任就好像穿连点点滴滴的一根线;如果把学校比喻成一部机器,那么年级部主任就是机器上的转动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以处室主任为核心的指导督查保障体系

校办、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总务处等各处室应各司其责,随时指导督查各自分管的校务,不得相互推诿扯皮。学校每个处室都有三至五人,大家戮力同心,指导督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决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其中,各处室“一把手”又是关键中的关键,他们直接对校长负责,确保各项政令的执行畅通无阻。在我们的各项督促检查工作中,要始终讲效率、重效果、求质量,要事事抓具体,不论大事小情,一经安排布置,就要指导督查,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评价,真正形成“议而决、决而行、行必果”的高效运行机制。当然,在指导督察时要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原则性问题要明察秋毫,“一点面子都不讲”,严格依法依规办事;非原则性问题则应该灵活机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五、以学校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为核心的考核奖惩保障体系

目前,多数学校都对教师实施了考核奖惩,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流于形式、平均主义、敷衍了事、考核的激励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考核奖惩措施形同虚设。因此,如何有效地对教师进行考核奖惩是学校管理中面临的一个大课题。校长应该是学校改革领导小组的第一责任人,大到各项考核奖惩措施的出台、各个处室的指导督察情况、每个年级部的管理状况,小至每个备课组、每个班级的情况,都要了然于心。惟有如此,客观、公正的奖惩标准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标,才能使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另外,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公平公正,必须从全局着眼,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制定各类奖惩制度的时候,应该本着激励多数、惩罚个别的原则,应当激发所有员工努力争先、奋勇向前的正能量。反之,便是人为的把领导和群众摆在了对立的位置上,我们只能在管理的旧路上挣扎,在制度的泥淖中爬行,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地推进将会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建立学校管理中的保障体系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学校要把它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要当作一个全新课题加以研究、探索。惟有建立健全了学校管理中的保障体系,才能提升整体执行力,各项工作的开展才能“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学校管理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作者:王飞 单位:江苏省沛县湖西中学

学校管理论文:科层制学校管理论文

一、科层制在学校管理中的弊端

1.在效率为主的前提下,经过学校教育的学生丧失了个性。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一直都将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如此一来,每个学校都把升学率放在首位,学校成为了教育机器,只要能提高升学率,就不顾一切地给学生施加压力,各种作业、课外辅导班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学生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这个阶段的学生只要成绩好就一切都好,成绩好就能得到家长的奖励、老师的照顾、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哪怕是学习好的“书呆子”。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学生都成了教育机器生产出来的标准“产品”。到了大学阶段,学生有时间了,但已经形成了习惯,所有的棱角都已经被磨平了,况且大学都有自己的培养模式,在培养模式这种标准下又培养出来一批标准的“产品”,学生还是没有自己的特长,丧失了个性。

2.在严格的层级制下,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思考教学。

在学校的科层组织中,分为校长、副校长、各处处长、各科科长、各二级学院院长、教师、学生等等职位。每一个职位有相应的合格人员,人员一旦任职,就有绝对的本职位上的权威。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职员工的关系完全建立在职位关系上,服从命令就行,校长让你暂时放下教学工作,暂时来管理评估的相关事情,你不会拒绝校长,只能暂时由其他老师来代课,而中途更换上课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却没有人去考虑。另外,教师的工资调整或职称评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导致教师会花费更多的心思考虑如何跟领导搞好关系,而不是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科层制导致了行政和学术不分。

行政本身包含了学术。有些学术也是为了政治服务。学术领域也有自己的科层制。如同高校里的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这些职称是分等级的,不同的职称有不同的待遇。这是科层制的深层影响。再如博士生导师、博士、硕士,就可以看成是上下级的关系。下级要服从上级的领导。有时会注意到好多政府部门的领导就读硕士、博士,同等条件下他们就读起来比普通人员更容易。政界人士在镀金后,对职位的升迁有很大的帮助,其实具体学到了多少知识只有自己清楚。

二、针对科层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1.从小学开始,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成绩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但不能全部看成绩,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素质的培养、个性的发展。建议在考试成绩中加入德育成绩、综合能力的考察等。大学阶段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减少课堂教学的时间,增加学生操作技能的安排,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边学边练。

2.采取校本管理。在组织结构上,学校应把决策权交给教师、学生。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如果教师和学生没有任何权力,只能服从指挥,那么他们的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在学校内部,减少层级制,充分发挥教学主体和管理主体的作用,以教学为中心,其他行政事务由行政人员来做。学校可以成立教师委员会和学生委员会。委员会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带头人由选举来定。教师委员会负责与校长沟通教学中的问题及教师对学校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学校发展等方面的建议;学生委员会主要负责反映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学校的学生管理、后勤保障,如食堂饭菜、卫生、宿舍、图书馆、课程安排等方面的问题。

3.在职称的聘任上,不严格按照职称证书来聘任,但不否认证书的作用

在职称证书的基础上进行聘任,聘任的标准是讲课的好坏、学生的评价、学生素质的提升、学生能力的提升等。比如:新进的副教授,第一年的课时费按照副教授的标准支付,从第二年开始进行学校内部的职称评聘,可以是低职高聘,也可以是高职低聘,主要看教学效果和科研成绩。评定完成后,就按学校的评聘结果聘任,并且支付课时费。学校内部的职称评聘每年评定一次,以此促进教师教学。

三、结语

另外,对从政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国家和学校都应该有相应的政策,国家应该严格考察从政人员的能力,学历不应该作为职位晋升的主要考核指标。学校应该将政界人员与普通人员平等对待,只要上学,就严格按照程序来,该上课的上课,该写论文的写论文,不能为了利益而抛弃一切。

作者:董彦霞 赵燕 闫贺平 单位: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学校管理论文:农村校长学校管理论文

一、中层干部的沟通

中层领导干部是学校的一支中坚力量,在校内的教学和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中层领导干部,在学校里的教学水平、管理能力上,都超过其它普通教职工,受到教师们的公认和肯定,所以他们是值得信任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

1.权力要放手。

记得我在下乡调研时,听一位校长说他在跟中层干部布置工作时,从不以校长的身份来说话,从不具体地说明工作内容,只是给他要点,留给中层领导很大的工作空间,既让中层领导工作时极致地发挥和锻炼自己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给中层领导以极大的自信心,同时增加了工作热情,工作效律大大提高。

2.沟通要平等。

作为农村校长,在与中层领导沟通时,在心态上一定要放下一把手的架子,让自己能够平等地与中层领导对话。其实,农村学校的中层领导是在夹缝中工作,每天回家要忙活自家的园子,上班要听校长的指示,教师的唠叨与不满,从中要耐心做疏导工作,如果沟通不好,就成了上不讨巧下不讨好的状态,如果校长此时拿出以上对下的严厉,就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削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对于中层领导要有平等的对话方式,保护好他们的自尊,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这才是校长的管理之道。

二、教师的沟通

在农村学校里教师的类型不同,作为农村校长在管理工作中要因人而异,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跟教师们交流,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起到事倍功半的效率。职业倦怠型:这类教师一般是工作时间10年以上,而且在农村教师中占有大部分,因为这类教师周而复始的上课、下课,并且教同一类科目,他们闭上眼睛都知道讲什么内容,农村生活单调,一年三季的农田劳作,时间长了,工作就会产生倦怠。对待这样的教师,校长要重新点燃他们的工作热情,工作中给他设立一些小插曲,让他们感觉有难度,有兴趣,有突破感和成就感,帮助他们设立工作目标,这类教师很快会重新振作起来。无所需求型:产生无需求的原因有很多,内部原因比如农村教师低动机水平,家里有地,一四季自给自足,自己有薪水,除掉儿女教育产生的费用,农村几乎不产生其它的消费,生活还有结余。外部原因如激励过量或激励不足,都可能导致无需求。在农村学校层面就是要规范校长自身的激励行为,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勤奋低效率型:工作认真负责,循规蹈矩。这类人,多称赞他的工作精神,可以分配一些烦琐但又无关紧要的工作给他们。他们的优点是易于管理,虽然没有什么创见,但一般不会发生原则性的错误。当然还有其它类型的教师,因为人的性格各方面是不一样的,所以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农村校长利用好沟通这个金钥匙,去打开每一位教师的心菲,做一个深度的沟通,打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

三、结语

高质量的沟通必然产生高质量的信任,高质量的和谐必然造成高质量的教育。学校管理,其实质就是一种思想、观念、情感和灵魂的沟通。沟通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形式和方法。

作者:李晓红 单位:吉林省东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学校管理论文:我国人文关怀下的学校管理论文

一、学校的教学理念

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尤其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承,同时也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观念管理学校。充满干劲活力的老师,还有学校爱心动力的一直给予支持。甘马挽港口小学港口华小的一大特色是校方与家长的合作无间,在这里有许多身体力行的爱心家长以实际行动不求回报地协助尽责的校方完善校园内的软硬体建设,并通过各种具有启发性的课外活动,发掘孩子的多项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该小学的管理理念就是不放弃每一位孩子,每个孩子在学校都能够得以很好的成长,学生始终向着做一只可爱的“小蜜蜂”,这也是华小孩子们的性格标志,像蜜蜂一样勤劳、合群、有礼貌、健康活泼且守纪律。小蜜蜂的性格标志非常形象,充分考虑到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

二、学校的管理方式

甘马挽华小学校的管理方式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方式当中,学校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教育孩子、进行管理,简单有成效。

(一)服务育人

首先,学校始终坚持着对教育要热忱,对每个孩子都要热忱,这样孩子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另外,学校举办了很多校园活动,让孩子从中体会帮助他人、服务他人的职责。亲子活动,亲子大扫除,学生与家长一同清扫校园,美化校园的环境,在相互的合作当中,进一步增强学生、家长、学校之间的和谐关系。探访安老院,让孩子们去拜访老人院、孤儿院,在与老人的相处当中,懂得关爱老人、孝顺老人,为孤儿院举办爱心义演筹集善款。进行生命的教育,组织学生清理海龟培育中心并进行小海龟的放生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学会与更多的人交流,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感。生活营,在生活营中不再有家人的陪伴,学生之间独立相处,当妈妈不在身边时,激发他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也是塑造了他们自信心。爱心义跑,为港口华小筹集善款的激励活动,再有户外激励营、亲子越野赛,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运动中和集体的活动中,培养他们责任心与善心。

(二)环境育人

港口华小的校园中的每一面墙,都不是白色的,而是画着一幅幅可爱、色彩缤纷的的图画。这些绘画是由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完成的。校园中每一面墙都没有人为的污渍,校长解释到,给学生机会来完成一幅壁画,当绘制结束,学生会有很强的成就感与责任感,因为那是他们努力的结果,这样他们就舍不得去弄脏每一面墙,舍不得破坏他们的劳动成果。校园美好多彩的环境,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学习与生活。水耕菜园,种植蔬菜水果。鱼菜共生园,用养鱼的废水进行蔬菜的浇灌。

(三)教学育人

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学校课堂外的教育就体现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能够多参加课外活动、课外学习,补充知识。例如电脑学习营,旨在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交通安全讲座会、反运动讲座会、心理医生的讲座、儿童安全讲座、国防部队讲座会、县卫生局讲座会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健康安全知识,保证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举办晨读会,读书分享会,弟子规讲座会,华语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等,旨在让学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是继承宣扬了中华文化。

(四)文化育人

学校开展文化活动,学生在这些文化活动中尽情的发挥聪明才智,丰富了课余生活。学校有扯铃队,24节令鼓营,这些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学生参加社区活动,才艺展示。新年装扮校园,探春和吹梅活动,传承中华文化,欢庆农历新年。学校有“好孩子推介礼”,学生、教师、家长共同评测出品学兼优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就会有一件印有“小蜜蜂”的文化衫,这也是对孩子们的鼓励,拿到衣服的孩子就可以在每周四不用穿校服,穿着“小蜜蜂”文化衫来学校学习。

(五)爱心妈妈

甘马挽港口华小办学的一大特色是学校有一群善良可爱的“爱心妈妈”始终支持校方的每项决策。爱心妈妈组织,成立于2009年,其宗旨是协助校方推行各项计划,促进家长与校方之前的感情,给予学生爱心和关怀,训练学生独立自主。爱心妈妈的任务是义务为学生准备爱心早点和午餐,义务教导学生舞蹈,歌咏,打鼓,义务指导学生园艺、美化校园、手工等,义务协助老师教导球类活动。目前,学校爱心妈妈共有10人,妈妈们分小组轮流到学校服务,准备孩子们和老师们下课茶点和午餐,每天新鲜食材由爱心爸爸从附近镇上买回来,食材费用由班主任每月向家长征收,白米则由善心人士赞助。孩子们必须自备餐具并自己清洗,食堂的整洁由学生轮流负责。这样具有爱心的食堂提供健康新鲜的食品,可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可以节约不浪费食物,光盘行动,同时,食堂的膳食盈利足以支付学校每年的建设费用。

(六)有特色的办学模式

由于甘马挽港口小学独特新颖有爱的教育理念有效贯彻,学校由之前的濒临破产逐渐走上正规、且取得现在的诸多成功。甘马挽港口华小学校开放门户,不论大活动、小活动,不管跟学校有关或无关的人物,都欢迎到学校,而且让访客每一次的到来,都有意外的惊喜、意想不到的发现。在办学上,港口华小走的是爱心路线,而且秉持着一个都不能放弃的理念,再差的孩子,来到这里都有用,都有任务,都能干。没有刻板的大蓝图、没有大计划、没有大理念,而是很随性的抓紧每一个带给孩子快乐学习的机会。

(七)强有力的支持

学校董家协常年大会,家长出席率85%,一年级100%、二年级92.3%、三年级76.9%、四年级95.8%、五年级75%、六年级80%,总计86.66%。(2012322)提升教师及家长讲座会,教师家长交流会,家长树立榜样,成为孩子前进路上的标杆。爱心人士与善心团体的支持,政府政策的支持。

三、值得借鉴的经验

马来西亚甘马挽港口华小很科学有效的教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对我国学校的改革有着很好的借鉴经验。但我国学生人数众多的情况,因此在借鉴经验的时候要有所选择、有所调整。

(一)道德教育、爱心教育

我国的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应该是从始至终,培养学生的德行。同时,学校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更多以学生的角度来管理学校,这样形成良好的学生、教师的关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育活动中融入爱的教育,有爱心、有善心。

(二)灵活课堂教育

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学科的授课内容,以及授课对象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改变传统、刻板的授课模式。

(三)传统文化的知识教育

近年来,随着升学率的加压,学校更多地是关注学生的考分,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存在很大的缺失。应当在学生小学期间,适当选择学习《弟子规》、《论语》等传统经典,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是传承国学的一个重要措施。

(四)树立学校的品牌特色

学校要能够树立自己的品牌,办学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可以有很突出的学习活动、文体活动,让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也能够多方面的发掘自己的潜力,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五)家长的支持,加强联系

家长的支持尤为重要,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不能只是空泛的形式联系,而是应该取得家长的信任,教师定期与家长沟通,这样才能更好地跟进学生的学校生活这一方面。学校、学生与家长形成良好的交流沟通关系,有利于校方活动的开展,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作者:张雪贤 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学校管理论文:乡镇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一、合理分配管理任务

要想做好校园管理,首先就要合理分配管理任务,让在校教师明确学校当前的师资情况,从实际出发进行校园管理,对于年龄较大的教师尽量提出宽松的管理要求,使其在管理过程中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对于年轻的教师则要加强管理培养力度,打造活力型校园,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进行合理规范,在校园倡导文明之风,让教师带动学生进行文明用语的学习,改善学校风貌。对于优秀骨干教师则要发挥其典范作用,让其作为教师团队的领头人,带领在校教师努力为校园管理以及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让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动员学生参与到校园建设中来,带动学校进步。

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不少教师常年生活在乡镇,其生活圈也是自身生活的各个乡村,而一些教师的家中可能不止一位教师在乡镇小学教书,有的甚至父辈、亲戚都在同一所学校进行教学,这就导致了教师在分配教学教育管理任务时的混乱。除此之外,乡镇学校的学生自小生长的环境较为贴近大自然,其综合素质水平具有差异化特征,不少学生由于天性使然,在学习方面可能缺乏信心和兴趣,而在校园管理中对于校园综合素质水平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每一所学校都有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在校园内的所有师生都必须平等接受制度的约束,才能让管理有章可循,得以顺利的开展。所以,要想管理好乡镇小学校园,除了要做好教师管理能力水平提高工作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合理分配教师管理,在管理校园时做到全方面考虑,既要将教师安排在合理的位置上,还要重视起乡镇教师关系中的乡情和亲情,充分发挥情感作用来配合规章制度,要求教师做好自身职责工作,调动教师教育的积极性进行校园管理,配合学校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重视校园管理工作,抓好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锻炼,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教师基础教学工作中,制定相关教育责任制,激发教师教育责任心,积极参与到校园管理中来。

三、加强校内外管理教育

在学生步入学校进行学习之前,对其成长与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往往来自于家庭。特别是对于生活在乡镇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家庭环境往往较为复杂,有的家庭因为普遍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孩子也未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进入学校后就很难跟上教学进度,导致其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也阻碍了学校校园管理工作的进行。一般来说,学生所接触的层面越广,其所受到的影响就越大,这种影响一旦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规范,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人生之路出现偏差。因此,在进行校园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引导学生在文明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培养学生文明礼貌意识,从一言一行中影响孩子的行为。在加强学校管理工作时,学校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建议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做好孩子行为规范工作,注重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带动孩子养成一个健康开朗、积极生活的品质。学校通过家庭的影响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由抗拒学习变为热爱学习,配合教师完成工作,从而使师生关系达到和谐状态,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进行,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四、总结

总之,要做好乡镇小学管理工作是一项漫长而巨大的工程,特别是对于乡镇教学管理工作者而言,要想改善乡镇小学教学管理现状,除了要贯彻实施党的基本教育方针和和路线,还要抓好乡镇小学师资力量的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让乡镇小学学校管理真正为校园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韦荣喜 单位: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中心小学

学校管理论文:大数据时代学校管理论文

一、大数据时代学校管理环境的变化

以前学校用到的数据多是随机样本,随着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海量的数据源源不断产生,数据不仅更多,而且更为复杂,使学校管理的内外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给学校的管理决策等带来了极大影响。学校管理模式面临挑战。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学校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学校掌握的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活,数据的价值日益凸显。如何采集数据,并从学校办学行为数据中提取具有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信息,进行科学决策,减少决策行为的盲目性?如何用数据来说话,让“隐秘”的数据回应教育规律和学校文化?如何利用大数据为师生服务,维护师生的隐私,保证各种数据资源的安全?……这些都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些变化催生了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的转移。

大数据作为信息技术变革的一次重生,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此前,不少学校把教育信息化的重点放在信息化系统和教育装备建设上,忽视数据的挖掘、分析与整合。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使数据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头戏。如校园网络系统的运行、教学教务管理支持、面向特定学生的分析等等,都需要面对数据的采集、处理及其分析的集成问题。关注数据建设,开发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新一代教育平台,这将对学校的发展与未来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竞争要素的调整。此前,设计教育环境、布置教育实验场景、洞察师意学情、采集教育信息、进行教育决策等等,往往依靠决策者拍脑袋或者办学者凭借经验来决定。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办学理念再好,办学经验再丰富,也不一定能在教育竞争中获得优势,数据开始决定学校之间竞争的胜负。数据的数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的能力、数据主导的决策,将成为获得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以数据为灵魂来主导学校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旗帜。

二、大数据时代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不会量化就无法管理。”大数据时代的学校管理更加强调数据依赖、数字化管理。大数据为学校管理者提升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管理的数据观念大大强化。发展是学校的主旋律,科学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大数据没有否定这一原则,而是强化了科学管理的数据观念。数据是学校发展的基石,也是学校决策的基础。数据忠实地记录着学校的办学行为,并通过网络传输到“云”中。学校办学理念的提炼、发展规划的制定、办学模式的形成、教育评价的完善等,都源于各种数据的挖掘、积累与整合,并以数据可视化形式加以体现。数据资源成为提高学校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的生命基因。如果缺乏对学校管理数据资源的挖掘、掌握和利用,就谈不上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更不用说要赢得未来的竞争。学校管理内容的拓展。

大数据时代,数据化管理首先表现为数据采集。学校拥有大量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数据,为数据分析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基础。进一步加强学校数据采集工作,是构建完备的信息系统,释放数据应用潜力的保证。其次是数据分析。这是数据管理的关键,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开发数据信息的功能,发挥数据信息的作用,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有效掌控。例如,教师不必囿于主观认知和学养,只需通过数据关注学生的微观表现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便可掌握学生的学情,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再次是数据安全。大数据把学校教学、行政、科研、财务等各个要素整合在一个系统。维护师生员工的隐私,有效存储并安全保护各种数据资源,是大数据时代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管理方法的创新。大数据的本质就是教会人们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面对问题时从数据里面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过去,不少学校数据的完整性与系统连贯性缺失,数据分析不力,刻板的原则和单纯的主观判断常常左右教育决策。大数据技术和应用不断推陈出新,推动学校向以数据为基础的教育管理模式转型。大数据反映了客观现实,不仅带来学校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的革新,还带来管理方法的创新。

大数据时代,学校师生员工几乎“透明”地生存,每个人在数据空间中都会留下痕迹,折射其兴趣爱好、需求意愿、性格特征等内心世界。管理者只需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便可以洞悉和预判现实中师生员工的未来行为,准确定位师生的需求,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重塑学校管理职能。大数据时代,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数据都可能被广泛获取,在学校组织内有序传播,被合理解读,学校组织内部的透明度和沟通效率大幅度提升;同时管理层级进一步扁平化。这些特征使学校的管理流程和决策机制乃至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数据成为改善学校管理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学校管理决策将基于众多数据及其分析而得出,而非单一的直觉和经验。学校管理的重心将转移到围绕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教育数据资源的采集、组织和管理,数据资源价值的挖掘以及核心数据资源、紧密相关的数据资源的利用等职能上来。

三、大数据时代学校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大数据的出现是社会进步、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大数据对于学校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直面还是逃避?这是学校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增强大数据意识

大数据承载着师生的需求,反映了师意学情。大数据意味着学校管理的重生,大数据正在颠覆传统的教育发展模式。学校管理者应抢抓这一机遇,树立大数据思维方式,善于透过忠实记录现实教育教学活动的数据,发现背后内在的教育规律,以数据管理推动科学决策,推动学校各项改革与发展。

2.推进大数据发展战略

第一,从学校发展战略上理解大数据的价值,更加注重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与建设,重视教育信息技术的创新,重视数据采集环境建设及其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分析与整合。第二,从数据资源的质量层面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学校已经具备大数据的基础条件,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整合不深入、数据利用率低等。许多学校的数据分析、利用仍停留在初级水平,数据很难被发掘利用也反映了在系统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数据不准确、不精确、不一致等诸多质量问题。因此,改进数据建设质量成为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第三,在数据资源应用上应加强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使更多的数据可视化,降低数据的复杂性,助推数据资源共享,满足公众对数据的需求,重构并优化学校与公众、学校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提升学校形象,增进学校的美誉度。

3.创建大数据实现机制,提高从数据到决策的能力

首先,科学的教育决策既需要创新思维,又需要大数据的支撑。加强数据资源库建设,优化、整合现有的学校信息管理系统,是建构大数据实现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大数据时代,教育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数据被大量产生、汇集,快速地流动更新、存储。大数据的核心不在于拥有数据,而是拿数据去做什么。为适应这一变化,学校管理者必须掌握数据分析与数据处理的技能,创新数据处理技术,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数据分析专家的作用,建设高效的数据治理机制,充分挖掘大数据带来的新价值。再次,以建设数据开放机制为契机,用数据说话,重塑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评价体系,以评促建,以数据纠偏,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作者:李忆华 阳小华 单位:湖南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南华大学校办

学校管理论文: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论文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困难重重,但是九年一贯制的教育,在学生培养、课程整合、评价一贯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经过多年探索,学校积淀了一些九年一贯制的管理经验,有效地发挥九年一贯制“1+1>2”的作用。

1.建立“三中心+三级部”管理体制

建立校务委员管理下的“三中心+三级部”管理体制。校务委员由校长、副校长组成。“三中心”分别是校长办公中心、研究发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肩负筹划指导功能。“三中心”的规划范围涵盖德育、教学、教育科研、人事、宣传、后勤等所有学校工作内容。“三级部”分别是一至三年级的儿童部、四至六年级的少年部、七至九年级的青年部,承担“三中心”制订的方案的执行。各级部下设各学科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负责本级部本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的组织开展,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德育及班级建设的组织开展。

2.完善一体化的学生管理策略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学校实行分级部管理,精确了学生管理的边界。确定了“三级部”的“五统一”:作息时间、学生用餐、大课间操、佩戴校卡、校服统一。强化班级管理,使各班级之间、学生之间形成竞争求上进的良好氛围,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活动。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交叉教育网络,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组织开展特色课,学校团委组织多个社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建立了校园广播站。组建了学校田径特长队、泥塑工作室、摄影俱乐部。

3.坚持民主和规范化管理

学校管理坚持“面临重大决策开教代会”,“遇到难题让教师讨论着解决”,从而让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效化。教师绩效考核实行自评、级部评、再学校评,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并及时公开。优化教师组合,让不同年级的教师实现循环、流动、全程教育,提高了教师跨年段教育的能力。

4.总结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模式在一些地方重新起步。积极地转化单点办学的思路和意识,改变与“一贯制”的办学实际相悖的管理体系,一定能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和育人目的的有效实现。

作者:张保江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浙涪友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