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体育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10 09:05:09

导语:在体育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体育管理论文

体育管理论文:体育场馆物业管理论文

一、体育场馆物业管理开设的原因及必要性

(一)充实、完善体育场馆人才培养方案

河北体育学院物业管理专业于2013年已申请成功,在其培养方案方面还欠成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本项目以专业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人才培养为目标,为本校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的成熟化、系统化提供有益借鉴。

(二)满足市场需求

根据全国体育场馆的普查显示,到2003年底,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超过85万个,其中64种标准体育场地547,178个,累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914.5亿元。与1995年第四次普查数据相比,场地面积增加了11.8亿平方米。2013年末开始的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的河北省的数据中,体育场馆有6万个左右,其中非标场地1万个左右,这些场地从业人数7万人,体育场馆的专门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二、体育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探索

(一)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要求

在国家政策方针允许以及育人的条件下,强调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方向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加强理论基础,突出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业管理(体育场馆方向)实务和专业管理基本技能,有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强调就业方向为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策划、维护。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包括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政治、心理和身体素质是前提和基础,同时强调需掌握的内容,包括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方向前沿知识,并且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

(二)课程教学

物业管理专业是根据体育场馆物业管理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物业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为实现岗位从业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1.学期课程安排。按照“专业招生,分段教学,院企联合,分流培养”的基本思路,前二年(1~4)学期课程设置按照专业统一开设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第三年(5~6)开设专业课程,从第七学期开始分流,同时院企联合培养,将学生分配到与学校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学习。

2.主要课程设置。主要课程应当有针对性地设置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正常毕业会取得“管理学”学位,但同时方向为体育场馆物业管理专业方向,因此要进行两方面的合理侧重,开设财会基础、统计学、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运筹学、经济法、体育产业概论、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以及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育场馆赛事筹办、体育场馆建造、体育设施的维修与维护、体育营销、体育赞助与广告、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消费者行为学、体育商务策划与文案写作、物业管理信息系统、体育经济学等课程。为了拓宽学生就业适应面,配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而设置的选修课程。这部分的课程应当是对学生、人才市场、高校一线教师以及相关专家进行充分的调研,充分补充物业管理专业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方向的主干课程,同时满足社会对学生知识的要求而进行,还要考虑学生的需求。主要包括:体育文化、服务营销、体育公共关系、体育经济实务、体育市场调查与分析、企业伦理学、ERP原理与应用、电子商务等。

3.实践教学。河北体育学院的实践教学合作单位遍布全国各地,包括全国的主流高尔夫球俱乐部、健身俱乐部、户外拓展基地以及正在协商的体育器械公司、奥体中心等体育场馆,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本专业特点,熟悉实习单位(部门)的基本概况、工作流程等,通过顶岗实习、教师深入基地进行教学,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技能。

三、结语

通过对体育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进行具体的约束,提出切实有效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设置等,积极推进体育院校的学生教育,凸显体育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的特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体育场馆物业管理人才。

作者:蔡颖 李跃生 张建会 庞晓杰 刘晔

体育管理论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论文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进行体育管理的工作时,有一些管理者对于高校体育教学并不是十分的清楚,了解的也不全面,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甚至有的人对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都缺乏了解,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高校的体育教学,使其教学水平一直处于一整个比较低层次的状态。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高效率和高层次,显然,因为部分管理者综合素质的缺乏,影响了教学目标。一些管理者自身水平的缺失,以及体育教学的观念不足和教育理念的陈旧都会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质量造成影响。

(二)高校体育教学的传统管理方法已经与时代的发展不适应

经济管理和意向管理是高校体育教学传统管理的两种基本方式。经验管理,顾名思义,是根据长期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经验和在长期的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一套管理方式。它的本质就是从体育教学管理的长期实践中出发,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出一种理想的管理方法的一种方式。经验管理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强大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管理的过程中一直都有教学实践的陪伴。意向管理指的是根据高校体育教学所所确立的一个发展方向和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的管理手段的方式。意向管理的优势在于,其有很好的规划性和目标性,有助于任务和目标的达成。这两种管理方式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不断创新,经验管理和意象管理已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经验管理虽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是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依据。意象管理虽然具有规划性和目的性,但同时缺乏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体育教学管理评价缺乏科学性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让更多的学校都意识到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纷纷开始重视起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很多学校都只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忽略了对于教学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只注重成绩,而忽略了综合素质。

二、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的高低。因此,一定要让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科学化的管理。而要实现的前提就是,必须要有一支综合实力雄厚、高水平、高素质的高校体育教学师资队伍。想要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就要从管理者的素质入手。第一,高校的体育教师要随时补充自身的知识素养,不间断的去了解最新鲜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巩固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第二,体育教师在拥有厚实的体育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要有一定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这样才会营造一种健康正常的体育教学氛围,不会将学生引入歧途。第三,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者还要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有能够正常开展高校各项体育活动的能力。高校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培训体育教学管理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让他们能够不断的学习完成自我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科学技术,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管理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体育教学中利用高科技的现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普遍,让高校体育教学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和灵活多变,同时也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借助科学技术,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管理方式,能够很好的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比如说借助科学技术,建设体育教学管理系统,输入学生的具体信息,制定简单明了的目录,方便学生和教师进行查阅和管理。借助高科技,能够将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的简单明了化,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不过,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学校和管理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高科技的结合,不一定非要用十分顶尖的科技技术,能顾适合学校发展的才是最好的。

(三)完善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系统

完善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系统,就要从每一个环节和内容开展,做到面面俱到。在进行管理工作评价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评价,让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两种方式同时存在,能够保障评价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作者:王伟 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体育管理论文:体育教学信息管理论文

1.体育教学资源信息的管理

体育教学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体育教学常规建设、体育教研、体育教学人员情况、体育教学设施四个子系统构成,其是整个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基础,其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运行效果。

1.1体育教学常规建设信息的管理

体育教学常规建设信息主要包括教学常规文件信息、学科和专业建设信息、课程建设信息等,这三个方面的管理信息主要内容有:有关日常教学文件、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包括名称、日期和内容等要素信息。体育教学常规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系部开设专业相关的教学文件名、建设日期、内容,学科专业建设名称、日期、内容和课程建设名称、日期、内容等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数据管理,便于快速高效地查询、增减、统计与分析相关信息。

1.2体育教研信息的管理

体育教研信息主要包括体育教改与教研指南信息、体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信息和体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实施信息等。具体信息有:教改与教研过程中的相关文件名称、日期和内容,教学改革与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成果名称、建设日期和内容等。体育教学与研究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系部体育教学与研究的各类信息进行查询和管理,准确把握系部教学改革和研究发展动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系部体育教学和研究的相关动向和实施情况。

1.3体育教学人员信息的管理

体育教学人员信息主要包括教师基本信息、教师业绩考核信息、教师培训进修信息和教师工作酬金信息等。具体信息有姓名、性别、籍贯、民族、出生年月日、政治面貌、专业、学历、学位、职称、工作时间、职务、获奖统计、联系方式、业绩考核、进修培训等。体育教学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以上各种信息进行查询和管理。

1.4体育教学设施建设信息的管理

体育教学设施建设信息主要是指体育教学设施的使用和管理的相关信息,如场地设施建设、场地设施使用、场地设施管理等。体育教学设施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现有的体育教学场地设施进行有效查询和统筹管理,有效提高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教师也可以根据查询结果合理安排上课地点,有效提高课堂组织及教学的效果。

2.体育教学运行信息的管理

体育日常教学信息管理、教学文档信息管理、教学工作量信息管理、群体工作信息管理、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管理构成了体育教学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核心。

2.1体育日常教学信息的管理

体育日常教学管理信息主要包括学生选课、教师安排、教材订购、教学进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编制、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同行评议、课程考核、缓考补考、重修补修等。体育日常教学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快速有效的对以上各类信息进行查询和数据管理,合理安排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2体育教学工作量信息的管理

体育教学工作量信息指教师的教学工作人员选聘、教学工作量的核算、教学编制的确定等,如:选聘人员姓名和工作内容与要求、系部教学工作总量、教师个人教学工作量、教学编制设定和要求等。体育教学工作量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既可以方便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对以上信息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也可以方便其他相关人员对相关信息的查询。

2.3教学文档信息的管理

教学文档信息主要有系部各个专业的教学规划、教学管理制度、教改与教研、教学评估信息等。教学文档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以上各类信息进行有效查询和管理,提高系部教学文档管理规范化水平。

2.4群体工作信息的管理

群体工作信息主要是指校运动会和各类竞赛的有关信息,如活动开展的时间、项目,比赛项目的设置,比赛时间的安排,比赛成绩的登记。群体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能够方便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对以上信息进行查询和数据管理,有效保障学校各类群体活动的有序开展。

2.5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的管理

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主要包括运动队训练和竞赛方面的有关信息,如运动队名称、人员情况、训练时间、参加比赛的时间、比赛成绩等。运动队训练竞赛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可以对以上信息进行有效查询管理,为学校运动队的科学训练提供保障。

3.体育教学质量与评价信息的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分析、教学质量评价共同构成了体育教学质量与评价管理体系,是整个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关键,体育教学质量与评价信息的完善对于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3.1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的管理

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是指系部领导评教、教师之间评教、专家评教、教研室评教、学生评教等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和课程考核成绩控制信息等,主要评教主体、评教客体、评教的时间和内容、评教结果及课程考核及格情况等内容进行管理。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便可以很轻松地对以上各类信息进行查询和数据管理,为日常教学监控奠定基础。

3.2体育教学质量分析信息的管理

体育教学质量分析信息主要包括专业理论课成绩的分析和实践技术课成绩的分析,如分析的时间、分析的结果等。建成的体育教学质量分析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教学管理人员查询和管理相关信息提供便利,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监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3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的管理

教学质量评价信息是指教学理念、教师队伍、教学条件、学科专业、教学常规、教学效果、教学特色、教学评价、学生学风等方面的有关信息,如培养定位信息、队伍结构信息、教学中心地位信息、评价主体信息、评价个体信息、评价内容和时间信息、发展优势和特色信息、学风建设成果信息等。建成后的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既可以为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时反馈各类教学信息提供便利,又可以为系部做出有关教学管理的正确决策提供帮助。

4.结语

众所周知,教学管理规范化是当前新建本科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当前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探索和实现体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构建新建本科高校体育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不但是高校自身生存的需要,而且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选择。

作者:刘其龙 单位:百色学院体育系

体育管理论文:体育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1.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影响因素

体育专业学生性格外向,爱沟通,加之课余时间一般都与教练进行专业训练,或者参加各种体育比赛活动,他们比一般专业的学生交际范围更广泛,在人际交往能力、沟通等方面较强。体育专业学生思想较自由与独立,对学校的管理条例和纪律存在排斥心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也加大了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工作难度。

2.新时期体育专业学生管理模式构建

2.1管理目标

体育专业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高校不仅需要提高体育专业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和思考能力。因此管理目标的确立要以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基础,围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政治观念,提升自身的约束和社会责任感,并逐渐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科研精神。另外,要在管理与教学过程中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抗挫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总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2.2管理理念

学校管理实质是将管理意识和方法逐渐转化为学生自我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学校的安全系数,提高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因此,应将管理理念贯彻到学生生活与学习中,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以学生为主的管理模式,便于学生发现关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动性地进行解决,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以往的体育专业学生管理模式多数由学校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管理体制,管理过程过于固定与死板,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针对这一传统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应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群体特征,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在制度的设置中综合学生的鲜明特征,扬长避短,主张以学生自我管理为理念的新型管理模式。

2.3遵循原则

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工作属于学校管理系统的范畴,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应首要遵循学校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原则以及体育专业管理的特色原则。在管理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体育专业管理者要从学生出发,在管理过程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切实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树立服务学生和学生自我管理的观念,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技能和实践活动中来。其次,体育专业学生管理还应严格遵守系统管理原则、动态和弹性管理等原则。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影响下,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应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管理目标和理念也是随之不断改革创新的,若既定的管理目标和模式不再适应新时代学生发展与需求时,就需要管理部门及时作出调整,对管理模式进行实施、监督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改善和调整措施。

2.4开放管理与细节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体育专业大众化的发展特点,要求体育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和社会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因此应将开放管理为主,细节为辅作为体育专业的新型管理模式。开放管理的特点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发挥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不是起决定性作用,即将教学机构靠拢到服务机构。在开放管理中需要注意几点:以生为本,全员参与管理过程;注重与学生建立理想关系,发挥人文精神;管理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细节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因材施教,帮助体育专业学生树立适合自身的目标;管理与服务相统一,提高细节处理工作;实施家庭、学校、社会的全方位管理。

作者:李庆功 单位:中州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管理论文:高校体育场馆物业管理论文

1基于物业管理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优化措施

1.1实施两权分离管理结构

物业管理中物业管理权与资源所有权相互分离,即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5]。所有者可以自主的选择管理经营者或者更换管理经营者。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也可以实行两权分离管理模式,将经营权赋予外部机构,学校拥有所有权。管理单位在获取体育场馆管理权的过程中需要与同行业竞争,这既有效地降低了高校的管理成本,同时也有助于管理单位为保持行业优势而进行有效管理。从而促进高校体育场馆的有效管理。

1.2管理主体自主经营

在物业管理过程中,物业单位通过自主经营,制定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盈利方向,从而促进公共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也可以实施管理主体自主经营,类似目前高校食堂的经营模式,将体育场馆承包给管理单位,由单位自主经营,从而通过市场的竞争性和市场的供需调节作用,使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实现合理定价和优质管理的目标。

1.3进行监督和约束

由于高校体育场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具有相对的垄断性。例如羽毛球等场内体育活动,学生要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必须要在体育场馆内进行。当学校和周边院校只具备一个羽毛球场馆时,这就形成相对垄断的局面,容易发生管理单位乱标价格的现象。这就要求学校进行相关约束和控制,例如像高校食堂管理一样,对价格进行合理区间的限制,以保障学生的利益。同时,学校也相应地拨发一笔款项进行补助,从而保证高校学生体育运动推广目标的实现。

1.4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高校中具备大量的人力资源,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像小区物业管理中充分利用小区老年资源实施管理,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员成本,还能实现管理的便捷性。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同样可以招聘一些学生兼职进行简单的体育场馆管理,一方面降低场馆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便于人员控制。例如大型比赛期间,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增多,需要添加大量人员,而比赛结束后管理人员需求也就相应减少。因此可以充分学生资源,进行场馆有效管理。

1.5管理方式结合高校情况

基于物业管理中具体管理要根据小区的结构、人员等因素具体的情况而定,高校在对体育场馆进行管理时,也要结合高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包括师生人数、学校类别、场馆数量、学生活动时间等。例如某高校羽毛球场馆开放,周一至周五白天30元,晚上50元;周末白天10元,晚上30元。由于师生活动时间大多聚集在周末或者晚上,而这样定价不仅不能有效地实现人员分流使场馆得到充分利用,还会造成周末人员集聚引发管理上的混乱。因此,体育场馆管理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定。

2结语

综上所述,物业管理模式的引进,能有效地解决现今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高校体育场馆得到有效管理。一方面保障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良好运行,保证场馆内器械等的完善;另一方面也保证了高校体育场馆的充分利用,为学生体育娱乐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通过物业管理模式的考量和学习,进行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模式,但经过长久努力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实现体育场馆优质化管理。

作者:谭苏萍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体育管理论文:数字化体育档案管理论文

1.数字化体育档案管理有效的途径

1.1提高体育数字化管理的意识

最近几年,在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体育档案管理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在发展体育事业的同时,逐渐重视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其重点就是将体育比赛中的各种重要信息记录下来。将重要信息记录下来,有助于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具有针对性,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而获取良好的成绩。但是,从当前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影响着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同时,体育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造成体育档案管理工作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使得体育档案管理秩序较为混乱,数字化技术不能充分的在体育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数字化技术之所以在体育档案管理中应用的不够充分,其中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传统的体育档案管理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体育档案的需求,造成体育档案管理工作无法获得足够的保詹宇娄底市体育中心湖南娄底417000证。因此,在此情况下,提高数字化管理的意识,重视数字化体育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体系,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促进数字化体育档案管理的发展,提高体育事业的综合竞争力。

1.2现代化技术应用于体育档案管理中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化时展中,与电子信息化相互结合,并将其应用到体育档案管理工作中,属于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体育事业包含着大量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对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相较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现代化技术管理已经成为体育档案管理的一种必经模式。数字化技术能够准确全面的记录体育赛程与运动员的训练进程,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够更方便快捷的记录相关信息,利用计算机,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提取相关的体育档案信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体育档案管理信息的利用率。

1.3形成特色的数字化体育档案库

档案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在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体育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在集成相关数字化体育档案信息资源的同时,还应当建立与数字化体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链接或者检索平台。建立该种平台的目的就是帮助用户能够更好的检索、获取和利用相关信息。依据当前体育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利用数字化体育档案管理能够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揭示、开发以及集成。根据该机构建立的实际情况,自行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数据库、或者是体育档案特色服务平台。自链接通常指的是体育档案机构在集成与揭示体育档案信息资源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整合与集成的方式在机构网站上进行公布。这样一种服务方式主要依据当前体育档案管理机构所收集的信息来建立。通过对各种资源的进行详细的分类、著录以及解释说明,通过连接的方式在档案信息主网站提供给用户。这样一种专业化的技术手段,利用特色化的服务,将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区分为揭示服务与信息集成服务。这样对深度开发与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帮助,能够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体育档案管理信息,方便期间所、获取信息。

2.结语

总之,数字化体育档案管理对体育事业长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充分表现出我国体育事业的综合实力。因此,在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同时,重视数字化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提高体育档案管理的同时,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作者:詹宇 单位:娄底市体育中心

体育管理论文: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1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分析

学生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工作机制不畅。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学生管理的组织结构与体制缺陷日益明显,首先高校体院学生管理存在着职权不分的现象,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管理权存在不同的部门,多部门对学生都具有管理权,复杂的管理权最终会影响学生的集中化管理,造成职责不分;其次学生管理的内容以及方式比较落后。目前对学生的管理主要采取传统的强制管理手段,也就是一味的强调对学生的限制与惩罚,而忽视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职能,没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学生管理工作中。

2提高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2.1升华学生管理理念

首先将服务理念贯穿到学生管理工作中。高等体院的学生管理部门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且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实现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其次树立民主的管理理念。高校学生管理并不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单面工作,而是需要管理者、被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一种管理体系,因此体院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以体现学生的参与权,比如学生的管理规章要在充分参考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2.2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学生管理工作需要高校管理者政策支持、辅导员的具体工作以及学生干部的执行,因此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也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高校管理者对学生管理的重视程度,成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小组,由高校的一把手或者专门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二是加强对辅导员综合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促进管理意识创新;三是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因此辅导员要把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具有良好品质的学生推荐到学生干部队伍中,同时学校的相关组织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支持,鼓励学生干部开展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事情,并且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考核力度,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2.3建立与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完善学生的管理制度是规范学生行为,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重要保障,一是改变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实施“导师制管理”即有班主任和辅导员组成学生工作的辅助体系。班主任负责学生在各个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提供学习方面的帮助,而辅导员则主要负责生活方面的帮助与管理;二是完善现有的学生管理规则制度,将服务理念融入到学生规则制度中。

2.4创新学生管理方法

一是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管理工作中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与关心学生。学生管理者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才能实现管理目标,也只有关心学生才能知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根据这些具体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二是要科学运用激励手段,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督促学生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三是要综合运用现代媒体平台。当代的大学生喜欢上网,都有自己的微博、微信等,因此学生管理者可以借助现代媒体载体,将正确的思想理念潜移默化的贯穿到学生的思维中,合理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结束语

总之,高等体院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的关键,因此高等体院一定要正视学生管理工作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提升学生管理理念、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以及创新管理方法等方面入手,提高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作者:金光珠 单位:延边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管理论文: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论文

1、研究背景

因此,合理开发利用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有利于缓解社会锻炼人群对锻炼场地需求的压力;有利于推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有利于高校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推进学校体育的开展等等。为此,合理开发、建设、利用和管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研究内容

本论文研究对象是以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和管理情况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以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场馆的场地器对象,对场馆的利用率为研究内容,调查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校图书馆查阅有关体育场馆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的文献资料,并通过网络查阅了《全面健身计划实施纲要》,对其进行阅读,并翻阅了有关科研方面的书籍,以便于本课题研究方法的实施等等。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2、调查法

本人亲自走访调查或以同学和电话拜访的形式,对有些高校的体育场馆和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公司进行了访谈和调查,对有关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对一些实际的访谈,并作了访谈笔记,以便于文章的写作。

4、结果与分析

高校体育场馆的现状分析,通过对三所高校的体育场馆进行分析,发展三所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较多而且齐全,但是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同时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有场馆功能单一,难以满足高校体育的新需求。部分新场馆投资大、利用率低不能有效的为师生所使用,同时管理难度较大。针对目前的市场需求、高校自身优势提高体育场地利用率等目的决定了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必然性。同时尝试开设体育场馆有偿使用,有偿使用有利于场地设施的发展和建设,提高场地的使用率,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5、结论和建议

5.1、结论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参差不齐,有的高校体育设施由于占地面积的影响,设施较少,设施利用率较高。有些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多而齐全,但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高校体育场馆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满足学生教学、训练和竞赛的需求。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少,主管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下属人员多半为临时工,主要从事打扫场地卫生等粗浅工作,没有掌握专业知识真正的为体育设施服务,从而场地设施缺乏管理,导致场地陈旧、日渐废弃。高校体育师资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场馆缺乏资金支持,维护、维修和设备的置换困难。

5.2、建议

针对以上高校体育场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及影响对外开放的因素,我们提出以下场馆对外开放的发展对策。

(1)有效的协调各方组织、加大开放力度、提高场馆使用效率

由于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是一个运行机制复杂的管理过程,涉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学校、校外人员、校内师生等多方利益主体。协调和分配相关利益主体的不同职责,将是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组织过程中必须面临的管理挑战。具体而言,首先是相关政府部门监管责任问题。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学校的上级主管机构,着重强调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实现和校园人身财产安全的维护。学校对外开放体育场馆旨在配合体育行政部门发展群众体育、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然而在现行问责制度下,教育行政部门显然不愿承担由于对外开放可能带来的校园安全责任。与此同时,体育行政部门也深知校园安全责任重大,不敢硬性要求学校全面对外开放体育场馆;一旦出现校园安全责任事故,体育行政部门也会以职责范围外回避事故责任。由此可以看到由于各个利益主体无法达成良好的协议因此场馆即使遵循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但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开放力度仍然不大,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而由于时间的限制及其学生上课的用度即使在向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也无法极其有效的利用。

(2)加大对无形资产的开发

各大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己学校的无形资产来进行市场运作,是体育场馆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开发。首先,就应该利用自己学校的高水平运动队所取得的成绩,来为自己的体育场地进行宣传使得更多的人来这里进行锻炼,这样一来不仅让学校的体育场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且也使得网球专业的同学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其次是利用学校现有的一些体育场地进行一些运动项目的比赛,参与群体既要包括学校的队伍也要面向社会进行招收。使得更多的人群对学校的场地进行理解,这样就会使得学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3)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之所以素质偏低、数量匮乏,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和培养机制尚未形成。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把人才培养与开发使用纳入场馆发展规划,建立人才培养基金,确保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同高校、企业等联合培养,拓展人才培养渠道;通过内掘外引方式,开发和引进经营人才;通过以上措施,形成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机制,营造人才培养市场。

(4)安全问题的对策

高效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包括校园安全、活动人员的安全以及活动秩序的安全。这是大多数学校管理者最担忧的问题,也是影响学校支持开放工作的主要原因。例如:武汉市的做法是每所开放学校都制定了《工作方案》、《市民进校健身管理办法》、《安全预案》等管理文件,并安排1名校级干部分管此项工作。所有开放学校统一悬挂由市教育局、体育局订制的开放学校匾牌,公示开放时间、内容和公安干警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市民凭健身卡或其他有效证件进校健身,同时加强对健身群众的文明进校教育。武汉市公安局配备专门人员,配合开放学校和社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上海市制定的《关于本市体育、文化、教育设施资源向社区开放指导意见》要求“要做好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和安全告示,要指导活动者自觉遵守活动项目规则,明确损坏赔偿等规定;严禁传染病患者和无行为责任能力者进入,因此本人建议,有当地政府做主导进行购买保险的方式来确保他们个人的安全同时通过购买保险解决了学校场地开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免去了当地政府和校方的后顾之忧。

(5)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制定完善的对外开放制度

社会人群的具有不同程度的体育需要,合理的收费标准。可以最大的化的满足不同人群的要求,进而是场馆的利用效率最大,达到最大的收益。管理制度是各个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在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活动中,管理者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出入人员记录、设施的检查、安全保卫制度、时间管理制度、学生和校外人员有效协调利用制度、收费完善制度、等等,明确部门职责和岗位责任,制定工作标准和办事程序,规范职工行为;要强化内部管理,创新管理方法,优化组织结构和推动组织革新,要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增强职工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增加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场馆经营开发。

6、结束语

随着大众健身需求的激增,高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具备了充分与必要条件,即不仅具有强烈的居民健身需求,而且得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从我们调查的结果分析单纯的高校体育场地的行政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且我们发现了高校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以及制约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因素,我对我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对策,其实高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为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务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经济利益,而是为了盘活闲置的高校体育场地,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以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作者:葛传华 单位:贵州省毕节市卫生学校

体育管理论文:体育工作行政管理论文

一、加强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化已经成为体育部门发展的一个方向,在行政管理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能够有效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不断扩大体育领域,增强体育实力。党的建设是保证体育产业坚持正确的方向,并为体育产品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理论支持,只有做好党的建设工作,才能防止体育产业功利化,在促进体育产品发展的同时,保证体育竞赛的公平、公开,既有利于企业经济利益的提高,也同时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双赢。

二、加强体育工作的措施

1.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认识

搞好行政管理中的体育工作,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首先要求部门管理者和员工从思想上提高对体育的认识。从局党委到普通党务工作者到所有员工,都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中加强体育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应当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和注重实效的原则,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和谐理念,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此外,要注重对马列主义、思想和三个代表等理论的学习,从思想上不断加深认识,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切实做好党的建设工作。

2.加强党风和团队作风建设

党风的好坏对团队作风有着直接的影响,好的党风能够给员工和运动员带来正能量,增加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而坏的党风则不利于部门工作的开展,对整个体育部门造成不良影响。加强党风和团队作风建设,应当从多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注重从基层抓起,并不断完善党委管理制度和体育训练比赛规章,对重大决定要倾听党员和群众的意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第二,部门党员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为其他人员树立良好的榜样,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第三,做好员工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形成遵守纪律、敢于创新的良好作风,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3.建立健全党内规章制度

在新形势下,体育工作在体育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党内严格的规章制度,这是保证行政管理有序进行的前提。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对于党内生活要严格管理,要积极开展教育活动,例如,举行党员座谈会、开展主题演讲活动等,做好党员的思想教育,提升其政治业务素质,促进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在党内人才选拔上,应选择思想素质高、党性强以及具有良好业务能力的人员。另外,要积极探索体育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科学的评选制度。

4.不断创新丰富体育工作内容

在行政管理工作要不断丰富完善体育工作内容,将体育成果与体育工作相结合,丰富体育工作内容,提升体育工作成效。作为一个体育部门,应当注重对运动员的培养和训练,确保运动员能够在大型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要确保体育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完善体育竞技机制。在创新体育工作内容时,应当坚持以人为本,要充分尊重工作人员和运动员的反映,多与他们进行思想沟通,做好思想教育以及合同、工资、稳定等监管工作。要积极做好体育工作宣传,使广大员工和运动员认识到体育工作的重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体育工作在体育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搞好党的建设工作,能够增强运动员和员工的凝聚力,更好的为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服务,取得更好的竞赛成绩。同时,能够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作者:张春英 单位:河北省体育局摔拳跆中心

体育管理论文: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论文

1.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研究现状

我国体育场馆基本上都采用了自主经营的方式,经营方式的种类略显单一,这主要是由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单位性质和其上级管理部门的行政决策等因素决定的。经营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使得体育场馆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无法自主经营的困境。此外,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权与管理权分离之后,很多体育场馆的资金运行机制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由全额预算管理向差额预算管理过渡,有些甚至直接变为自收自支。2005年1月11日第5次全国体育场馆普查办公室正式公布的统计结果表明: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我国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符合第五次全国体育场馆普查要求的各类体育场馆850080个,其中标准体育场馆547178个,非标准体育场馆302902个,占地面积为22.5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527.2万平方米,场馆面积为13.3亿平方米。历年累计投入体育场馆建设资金1914.5亿元,其中:财政拨款为667.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4.9%,单位自筹为1032.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3.9%。以2003年底全国总人口129227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馆6.58个,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为1.03平方米,人均投入体育场馆建设资金为148.15元。同第四次全国体育场馆普查(截至1995年12月31日)数据相比,全国体育场馆占地面积共增加了11.8亿平方米增长110.28%,场馆面积共增加了5.5亿平方米,增长70.51%。人均体育场馆面积增加0.38平方米,增长58.46%,年平均增长率为5.92%。人均投入体育场馆建设资金增加117.09元。每万人拥有体育场馆数增加了1.58个,增长31.6%。方萍在《关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指出,体育场馆应迈入企业化经营管理途径。他认为,应以现有人力、设备场馆空间充分得到利用,发挥最大功能,而不是单纯的以盈利为目的。通过企业化经营使体育场馆的财务,收支平衡、减少支出、增加收入来源,以达到以场馆养场馆、自给自足之目标。赵云宏在《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指出,第一,体育场馆相关的交通矛盾突出。体育比赛本身的魅力吸引大量的观众,集结人数可多达数千至近万,而且疏散时间集中。许多体育场馆出入口集中,没有人流缓冲空间,造成交通拥塞,不利于人流的疏散,也影响了正常的城市交通秩序。第二,体育场馆配套服务不健全。许多体育场馆自身没有停车场或很小,造成很多车辆不得不沿街停放。叶加宝等在《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公共体育场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矛盾;

(2)国有资产流失;

(3)场馆功能单一,使用率低;

(4)维修改造资金不足,场馆发展缺乏后劲;

(5)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6)税收缴纳较多,场馆不堪忍受。体育场馆的管理与经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体育场馆的规划布局与建设,主要指场馆建设规划布局是否合理;二是体育设施的保护管理,主要是管理和检查体育场馆设施的被侵占和被破环的现象;三是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的管理,主要指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经营的问题。经营和管理是体育场馆的重要职能,管理是以促进体育场馆的管理者积极而有效地进行工作为目标;经营是指合理并有效地用体育场馆的有限资源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王国尊的学位论文中写到,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大型体育场馆是都由政府投资兴建的主要是因为大型体育场馆多为基础性体育设施,其投资规模大、投资效益低、资金回收周期长,因此造成社会资本不愿投资这些大型体育场馆。当前我国体育场馆中国有约占75%,集体约占12%,个体约占5%,外资约占5%,其他约占3%,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国有投资。由此可见,我国体育场馆建设缺乏社会资本的参与,投资结构单一,这些都是造成后期运营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1.2外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研究现状

迈克尔•利兹、彼得•冯•阿尔门在《体育经济学》一书中指出,NBA各俱乐部的场馆经营收入主要包括:豪华包厢租金、场地使用特许权、停车费、场地广告和命名权,其他场地活动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8%左右。BernardJ.Mullin在《体育市场化》(英文名《SPORTMARKET-ING》)一书中指出,每一项体育运动都需要一定类型的场馆,它是体育产品中确定的一个部分。体育市场中的分销结构首先要关注的是场馆(它的位置、布置、通路和方便的设施),而不是市场分销渠道。许多精明的体育场馆的老板都靠出售体育场馆内的广告空间和综合利用来获得收入。李伟民在《体育营销导论》中指出:“在欧美发达国家,体育场馆管理者大多认为体育是社会公益事业,其经营是非赢利性经营,因此,大多的体育场馆其经营仅仅是为了保证维持其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保证体育场馆的经营,除了政府提供资助外,更多地是靠其自己的运作,为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他们通过租赁场馆举办活动、出售健身会员卡、办健身俱乐部等方式进行开发利用。”现在越来越多的欧美发达国家在走“运动一公园一休闲一旅游一办公”一体化的经营管理的发展之路。在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兴建起众多的体育场馆,这样就可以把运动与旅游、休闲结合起来,再通过举办各种的国际大赛,吸引世界各地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并且促使其它国家的运动员也到澳大利亚提前训练,从而促进健身娱乐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多欧美发达国家,把体育场馆和办公大厦建在一起,使在大楼里工作的人们更加方便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体育场馆的这种一体化经营,不但改善了体育场馆的外部环境,而且使运动与休闲、旅游、办公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既提高了土地和公共设施的使用率,又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因此这种—运动一公园一休闲一旅游一办公一体化的体育场馆,将是今后体育场馆经营发展的主要方向。邓凤莲在《河南省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开发对策研究》一文中认为民俗体育旅游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高参与、体验性的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作者以河南省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河南节庆中、婚俗中、民间歌舞与游艺活动中的民俗体育活动内容,共同构成河南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成为满足体验经济时代游客需求的独特资源。探讨河南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可以为河南旅游事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振兴提供参考。石岩和兰自力在《台湾民俗体育现状探析》一文中研究台湾民俗体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并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但近几十年来,台湾民俗体育因台湾社会结构急速的变迁、生活繁忙、人力缺失及人力资源费用昂贵,民众无充足精力再去参加民俗体育活动,台湾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出现瓶颈。台湾民俗体育与祖国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岸人民有着极其相似的身体运动文化习惯,缘于这种渊源,应大力促进两岸体育交流,尤其是民俗体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来激发两岸同胞的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为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做出积极贡献。

1.3湖北省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现状

据第五次场地普查的数据库统计显示,湖北省共有各类体育场馆33,123个。其中标准场馆15,773个,占总场馆数额的47.6%,非标准场馆17,350个,占总场馆数额的52.4%。平均1,812个人拥有一片体育场馆。湖北省各类体育场馆总占地面积为69,242,949m2。其中标准体育场馆的占地面积为44,736,027m2;非标准体育场馆的占地面积为24,506,922m2。人均体育场馆占地面积为1.15m2。湖北省各类体育场馆总建筑面积为3,665,583m2。其中标准体育场馆的建筑面积为3,379,261m2;非标准体育场馆的建筑面积为286,322.1m2。人均体育场馆建筑面积为0.061m2。全省各类体育场馆总场馆面积为54,040,285m2。其中标准体育场馆的场馆面积为35,183,085m2;非标准体育场馆的场馆面积为18,857,200m2。人均体育场馆场馆面积为0.9m2。截至2003年12月31日,我省历年累计投入的体育场馆建设资金为603,945.94万元,其中,财政拨款为157,943.61万元,占投资总额的26.2%;单位自筹368,411.9万元,占投资总额的61.0%;社会捐赠8,701.325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4%;体育彩票公益金15,174.41万元,占投资总额的2.7%。人均体育场馆面积0.9m2,才刚达到1984年原国家体委和建设部下发的《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额指标暂行规定》中规定的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应为0.72-1.1m2的标准。而此次普查全国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为1.03m2。湖北省人均场馆面积与全国人均面积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远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结论与建议

影响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因素有很多,场馆自身的数量、质量、分布情况、资金投入以及交通状况,还走政策、法律法规、群众的自身素质和管理者的经营理念。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应打破旧有体制,改变旧有观念,走市场化运作之路尤其是在湖北省运会后,虽然各体育场馆在资产规模!内在结构!市场定位!隶属关系和管理方式上会有很大差异,但发展方向应该是同一的,市场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同一的要搞好体育场馆的赛后管理工作,不仅要通过宏观微观形势的分析,给予自身正确的市场定位外,还应该从场馆的建设初期起,就积极创造符合市场化管理的硬件和软件等各方面的基础条件。

作者:李先达 胡巍 单位: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管理论文: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管理论文

1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与和谐教学法的定义

1.1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

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是一种真善美统一的教学境界。体育舞蹈教学在师生关系、学校、家庭、社会关系、教学过程中的诸种方法、手段的运用各要素之间都应该呈现出协调、配合和多样性的统一,从而使大学生产生愉悦、热爱,从而自觉、积极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之中。它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生动、和谐的发展,使大学生充满自信,主动投入,自主选择合适于自己的体育舞蹈学习方法,发展方向,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优化发展。

1.2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法

它是指在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力求使体育舞蹈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谐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的综合体育舞蹈教学法。实施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体育舞蹈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大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形成融洽、合作的教学氛围。

2研究方法

2.1研究方案

从××大学大学生中随机抽取100名男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班50人,对照班50人。采用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随机选取一个班为实验班,一个班为对照班,分别进行和谐教学和传统教学。教学前对所有受试对象技术基础水平进行诊断性测试,并进行差异性比较。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和谐教学法对高校体育舞蹈课产生的效果。

2.2数据处理方法

将教学实验前测、后测数据(大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水平、认知水平等)输入计算机,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使实验结果得以量化,保证了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和谐教学法应用于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技评成绩的影响

3.1.1实验班与对照班大学生技评成绩的差异性比较

体育舞蹈动作技能的学习掌握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他们正处在青春期,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很强,掌握正确的体育舞蹈技能对于他们今后从事体育舞蹈运动,树立终身体育舞蹈意识很有必要。为了研究和谐教学法对大学生学习体育舞蹈动作技能的影响,在教学实验结束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大学生进行技术评定并进行了体育舞蹈教学差异性比较。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技评成绩方面都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和谐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更有利于掌握体育舞蹈技术动作。

3.1.2对不同层次大学生技评成绩的影响

实验班后测技评的标准差0.323比前侧技评的标准差0.358变小了,而且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比较明显。一般来讲,标准差的变化,反映着分数离散程度的变化,标准差变小,分数的离散程度变小,分数趋于集中。若在平均分数也提高的前提下,标准差的变小,则意味着低分的提高程度更高一些。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前测和后测技评成绩中标准差的变化,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层次大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因此,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大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体育舞蹈动作技术,并且对体育舞蹈动作技能掌握比较熟练长久。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的教学观

和谐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和谐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与素质教育的提法不谋而合。在体育舞蹈课堂学练法上采用分组协作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中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互教互学,在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并且通过与小组其他成员交换意见,使小组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了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提高,使大学生练的时间多了,更有利于了大学生的技能掌握和熟练。

(2)从教育信息理论分析

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法的特点之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大学生的学习进程采用多样的纲要信号信息交流传输手段,避免了信息的繁杂和无关信息的干扰。大学生感知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要点,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理解技术动作的结构。通过多教学图表和教学录像可以提供给大学生明确的重点信息。教学图表卡片的应用利用了大学生的多感官交替刺激,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使之大学生在上课之前处于兴奋激活状态,使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大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的信息传输状态,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体育舞蹈教学中运用形象、生动、高效率的特点可以弥补书本和教师的讲解单调、抽象的缺陷。同时运用图片和视频录像,配合文字描述使大学生了解技术动作的结构系统,形成对技术动作的正确认识。这样可以使在上课之前大学生就在头脑中形成更为明确的动作表象,更加明确在下一步学习中“做什么、怎么做”,学习的目标性更强,学习时精力更集中。在练习中,用摄像机对大学生部分的体育舞蹈技术动作进行录像,使大学生在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练习之后观看自己的体育舞蹈技术动作录像,通过分析自己的体育舞蹈技术动作,找到自己体育舞蹈动作的错误或差距,并通过小组讨论找到解决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体育舞蹈教学效果的目的。尤其对于掌握体育舞蹈技能差的大学生,马上进行暗示教学,提高它对技能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增强自信心。通过组内互评以及录像自我分析将自己所看到的同伴所完成的技术动作经过系统的分析,说出其所做技术动作的质量,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能使大学生加深了对所学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系统认识和结构分析,有利于技术动作的记忆保持量。最后,体育舞蹈动作掌握的熟练阶段并不是依靠机械的重复练习而实现的,而是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暗示自己,提高目标与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利用肯定性信息源,提高大学生的信心,促进技术的巩固。

(3)有效学习的合理评价理论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大学生与他人的比较,在对比中往往是在产生一名优生的同时,相应的产生了一名差生。大学生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心理压力较大。尤其是差生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效应。而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理论的教学效果评价主张的是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由于大学生所给自己评价的同时,也能给别人进行评价,这样大学生就不会在相互的攀比竞争中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而且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环境中,同学和老师之间气氛融洽、愉快,更有利于吸收和消化。同时班级集体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结合老师的暗示教学,每个小组内,互相帮助,提高自我内心成就感,小组之间每个人都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小组内达到目标,个人才能达到目标,获得成功体验。因此,差生不再只是为了自己而学习,更多地是为了帮助别人成功而学习。这样就加大了差生自觉转化的力度。

3.2和谐教学法应用于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达标成绩的影响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大学生的达标成绩并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都使大学生的达标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而和谐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比对大学生达标成绩提高不显著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的达标成绩的高低与其训练时间和训练水平的高低有关。而训练水平受身体素质水平、技术训练水平、战术训练水平、心理训练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并非通过一阶段的学习训练就可以有显著提高的,而是要通过长期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才有成效。

3.3和谐教学法应用于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中对大学生理论成绩的影响

体育舞蹈理论知识是大学生学习体育舞蹈掌握技术的重点。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舞蹈动作技能,更好的运用战术,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学期末体育舞蹈教学实验后对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进行了测试。教学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表明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1)先进的教学手段

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法教学调整了技术课与理论课的比例,适当的增加了理论课学内容。教师在传统的讲述、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教学媒体和多种教学方式进行体育舞蹈教学,将要学习的技术动作的系统结构图呈现给大学生,使大学生对要学习的技术动作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同时运用图表课件和录像教学手段,将体育舞蹈的标准技术动作的演示给大学生,使其建立标准动作的视觉表象。并且将在实践课中对大学生的技术动作录像放映出来,让大学生观察自己的体育舞蹈技术动作,自己分析自己技术动作中的不足,然后分组讨论,大家一起提问题,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然后在实践课的练习中加以实施。因此,有利于大学生对动作技能的深层理解和系统掌握。

(2)重视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传统教学中,大学生容易对反复的基本技战术练习内容感到枯燥,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容易忽视对体育舞蹈技术动作可以用纲要信号施加,由于大学生通过观摩、模仿后进行自主学习,初期他们还能凭着对练习方法的探究的新鲜感,对项目的自然兴趣进行练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他们没能重视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重点环节和关键技术,也没有将外部的兴趣转化为认知兴趣,对于大量的重复练习兴趣不高,练习质量也较差。通过对13位从事教学与训练工作的专家进行调查(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4人),他们普遍认为:大学生学习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关键技术或重点技术的理解程度和认知方式。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讨论,技术动作录像分析等方式,通过组内讨论以及录像自我评价将自己所看到的同伴所完成的技术动作经过系统的分析,能使大学生加深了对所学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关键技术的理解和结构分析,而且将大学生的外部兴趣转化为认知兴趣,营造了和谐向上的课堂教学气氛。因此,和谐教学方法注重了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4和谐教学法应用于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中对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影响

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法将有目的的提高大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传统教学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舞蹈技术动作作为教学的重点,却容易忽略对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来说,体育舞蹈运动技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增强,同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却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使大学生技术动作的稳定性、灵活性都提高,对于经常出现错误动作、动作间的连接不协调等问题,这时经常需要教师进行细心观察大学生的动作,指出其不规范的地方,并帮助其改正动作,在小组中,小组内的同学及时纠正对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大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理论考试中进行了测试,主要是对本学期所学体育舞蹈动作的技术重难点分析、易犯错误与纠正措施等问题的笔试。统计结果如下:纠正措施等问题的笔试。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两个班的大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差异非常显著。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1)适宜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实验前通过前测结果,根据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专项技能等情况将大学生进行分组,遵循各组间水平相当,便于组间竞争。在练习中,要求小组内的大学生相互观察,并在分组讨论时,提出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或由教师就体育舞蹈练习中出现较多、较重要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由大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大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每个大学生在其所在的小组内都可以以指导者的身份来分析同伴的体育舞蹈技术动作,使大学生提前感受“教师”角色,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大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分析讨论,对体育舞蹈技术动作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大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卡片的自学记忆理解,加之教师在每次布置练习内容之前给予大学生明确的观察目标,使大学生注意抓住重点观察,提高了大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优化的教学过程

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理论要求大学生分析并掌握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要点。不仅要明确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结构,而且要对动作环节之间的联接及核心环节进行分析,使大学生对技术动作形成深刻的理解,对于大学生提高上课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法中体育舞蹈技术动作学习的小组分析讨论环节,大学生间的相互观察指导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相互评价使自己在向对方说明自己对动作的理解和推理过程中加深了自己对所学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理解和记忆。通过组内互评以及录像评价将自己所看到的同伴所完成的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经过系统的分析,说出其所做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质量,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能使大学生加深了对所学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系统认识和结构分析,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提高。

4结论

总之,通过不同方法的教学实验对比证明:体育舞蹈的确良“和谐教学法”教学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主动的学习、有效的学习,还可以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和谐全面发展。

体育管理论文:体育场馆设施经营管理论文

1优化场馆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建设

一是要统筹规划建设,支持采取体教结合等形式,共建共享体育场馆。充分利用各个院校提供的相关资源配置,以减少资源闲置和重复建设问题。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体育发展状况、人口因素、环境因素等,综合考虑多重因素的影响,来最终确定体育场馆建设规模、类型数量。二是要完善功能配套,主要针对已经建成的体育场馆,适当改善其相关配套设施,优化场馆资源,充分挖掘场馆的更多功能,创造经营条件,提高环境指标与使用效益。三是要优化场馆的功能设计,全面考虑大型体育场馆规划设计的后续运营问题,严格遵循节能环保原则,融进会展、演出、娱乐、休闲等全方位功能设计,完备配套设施。为有效节省建设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可以在多功能设计方案中扩展利用使用空间,如用于搭建临时看台、增加活动座椅等形式。四是要严格审批论证,积极贯彻经济、适用、美观的方针,对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严格履行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认真执行建设管理的各项制度标准。对建设项目的规模、选址、功能和运营等,各地应组织体育、规划、国土资源、公安、交通、建设、环保等专业行家及城镇、社区公众代表和经营单位,给予充分考察论证,严格掌握建设标准,扎实做好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的前期工作。

2丰富场馆服务内容,提高使用效率

首先,拓宽体育场馆的服务项目,支持惠民举措,分时段向公众低收费或免费开放,扩展公共服务范围,提高使用率。其次,场馆建设要注重体育功能,努力举办自主品牌赛事,有效发挥体育场馆专项功能,积极开展大众喜爱的各种形式的竞技、健身等活动,大力引进国内外体育赛事。根据场馆已有建设基础开展深层次、多方面的体育培训、健身指导等。最后,场馆建设应积极扩大服务领域,利用现有条件,延伸配套业务,拓宽服务领域,努力发展体育展览、文化休闲等业态,努力开发体育场馆的特色功能,并逐渐形成功能全面的体育服务产业群。

3加大政策支持,创造发展条件

一是要完善财政政策。国家及政府应各地根据体育场馆经营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采取坚决有效措施,支持社会力量建设比赛场馆,并向社会开放。中央与地方财政提供体育比赛场馆专项扶助建设资金,采取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后期奖励的方式,支持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大型体育场馆,给予体育场馆更优惠的政策。二是完善投融资政策,鼓励体育场馆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资本市场融资以筹集所需资金。可采取安排补助资金、使用引导资金等方式,为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经营提供资金来源,通过一些金融机构,为体育场馆的发展提供适合其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并试图让社会资本入股体育场馆建设和经营管理。三是运用政策鼓励健身,积极开展全民健身。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鼓励人们健身来推动体育场馆建设与经营管理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参加运动要用到服装鞋帽及相应的运动器具、设施、比赛场所,所以,健身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受一定的经济手段调节,税收作为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自然也可以成为调节体育场馆建设与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因此,国家应积极利用税收来帮扶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经营管理。全民健身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它可以为人民带来精神上、身体上、经济上的巨大价值,国家支持国民投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采用税收政策也是国家支持国民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税收切实解决公众体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更好的满足国民体育需求。同时,通过完善税收和投融资政策,为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这些将为向群众开放更多体育场馆提供资金支持。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对当前体育场馆规划、建设及经营管理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主要从优化场馆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建设,丰富场馆服务内容,提高使用效率,以及加大政策支持,创造发展条件三方面指出了未来体育场馆规划、建设及经营管理中的几点意见。

作者:刘磊 单位:九江学院体育学院

体育管理论文:体育教学健康管理论文

1有效的健康管理可降低医疗支出,节约社会资源

健康成为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黄帝内经》精辟指出“上医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现代科学研究表明,1元的预防投入可以节省医药费8.59元。临床经验表明,又可相应节省约100元的重症抢救费。所以说,有效的健康管理不仅节约卫生资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健康水平,减少发病率,延长健康寿命。

2体育教学与健康管理

体育,顾名思义就是身体教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提高全面素质、丰富文化生活、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本来就是为健康服务的,体育与健康是密不可分的。很早之前,体育课就改为体育与健康课。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而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因为学生的体质与很多因素有关,而体育教学影响的只是一个方面,作用是有,但不是唯一的。体育教学不单纯是传授运动技能或技术,也不等同一般的身体锻炼。它首先是教育,是培养人的健康管理的意识与能力,是培养人的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是为人的终身健康服务的。健康管理是人对其身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对个人的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以达到健康警示的作用;提出个人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指导,以达到改善健康状况,防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3如何进行健康管理

3.1树终身健康管理的理念

高职校的学生正值人生的大好年华,精力旺盛,总以为病不倒,垮不了。学习最重要,不锻炼身体也无妨。年轻人往往忽略体育锻炼,缺乏健康管理的理念。抽烟、饮洒、过劳、熬夜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大有人在。人们之所以经常出现这种危害健康的行为是因为人们对其危害性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健康管理必须贯穿人的生命的全过程。当身体出现各种微小的病变时,能及时发现、预防,预防不仅节约卫生资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健康水平,减少发病率,延长健康寿命。

3.2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与健康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健康规划

每个人的健康需求是不同的。人生的不同阶段,健康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人的一生大体可分为生长发育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由于这三个时期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学的特征不同,因此其锻炼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也不相同,生长发育期的要求是促进生长发育,成熟期的要求是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沛的体力,衰退期的要求是延缓衰老、延年益寿。高职校的学生在管理健康时,进行运动锻炼主要是张扬个性各释放压力。可从事相对激烈、对抗或强度转大的运动。豆芽菜型个体可从事健美锻炼;小胖墩型个体可从事减肥锻炼;中年时期锻炼的强度就要开始下降,主要从事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老年时期应从事更低强度的运动。

3.3掌握科学的锻炼、保养身体的知识与方法

不同的运动项目适合不同的人群。运动既不能缺乏,也不能过度。每人都应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的锻炼方式,并科学地进行健身锻炼。在运动中要学会评估合适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并注意运动损伤的预防。

3.4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人们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可理解为人们的较固定的行为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多种说法,并无定论。我们可以从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中去寻找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先天的主要是遗传的因素,后天的有环境因素、营养饮食因素、生活作息规律等等。有些因素是可控的有些因素是不可控的。我们应该对影响健康的可控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即生活习惯是需要培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这是由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接受客观世界的各种刺激,而这些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皮层,形成各种定型,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习惯。习惯形成后不需要意志努力的监督的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有三方面:合理的膳食、锻炼的习惯、良好的心态。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课上适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生活方式的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向学生灌输这方面的内容。

3.4.1合理的膳食

“民以食为天”。饮食营养是影响人体健康的最重要因素。饮食营养是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迅速的变化,部分居民膳食中肉类、油脂的消费大幅度增加,导致膳食向高脂肪、高热能、低谷类的不正确方向发展。因营养问题所致的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且此类慢性疾病已成为人们丧失劳动能力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据卫生部统计,2002年我国约有700万人死于慢性病,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所以讲究营养要讲合理营养,也就是每日由食物摄入营养物质要适度,既不能缺乏,也不能过度。体育教学中有机会要向学生讲述如何吃得营养、吃得科学、吃得有利健康。要让学生了解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等七大营养素。了解饮食营养的原则。如食物的数量应满足能量的消耗;食物多样营养平衡;合理安排进餐时间。合理的膳食要求摒弃不良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均衡。现在年青人不吃早餐大有人在。因为早上睡懒觉,没时间吃饭或错过了早餐时间。人体经过一晚的代谢,早餐是最重要的。不吃早餐因影响胆汁液的分泌还容易形成胆囊结石。不良的饮食习惯有:暴饮暴食;长期偏食;饮料当水;零食当正餐,光顾不卫生的小食摊等等。

3.4.2锻炼的习惯

体育锻炼被人们作为维护管理健康的重要手段是大量的科研数据作证明的,也已被人们熟知。科学的锻炼对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上都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手段。经常参加适合个人特点的体育锻炼是保持人体生理机能,促进健康的方法。体育锻炼能够从根本上增强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健康水平。

3.4.3良好的心态(情绪)

要管理健康必须要会管理情绪。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精神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种种迹象表明,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是管理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管理健康就要管理好心态(情绪)。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机制是长期的、持久的不良情绪会导致神经系统的机能失调。如果不良情绪经常出现,长期存在,它会引起过度的神经紧张,造成机体的病变。如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高血压等,进而导致一些器官、系统的疾病。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中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个系统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紧张的情绪刺激可通过下丘脑及其它控制分泌的激素影响免疫功能。如影响T淋巴细胞的成熟,抑制抗体反应,降低巨噬细胞的活动能力,干扰淋巴细胞的再的循环,抑制y球蛋白形成,降低抗体活性等,从而降低机体对病毒、细菌或过敏物的抵抗力而致病。同时,机体免疫力功能的抑制也是引起肿瘤的原因之一。体育与健康课上,要让学生防止不良情绪致病,就需要教会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及时化解那些强烈的、持久的不良情绪。体育与健康课上,体育教师要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1)加强修养、心胸坦荡。要让学生明白人生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一个人有了正确的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就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一个人如果能淡泊名利,就会觉得生活充满生机。反之便会自寻烦恼,早衰早丧。做人一定分有信仰,修身养性,仁智者寿。有了高尚的情操与品格,就能承受不良的刺激,把不良情绪的反应降到最小最低,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2)掌握心态和情绪的调节方法。如何调节与控制过量的情绪反应是学生的一项心理素质。方法很多,主要有调节需求(降低欲望)、知足常乐;意志控制;转化控制;冷化控制;分散刺激;放松精神;积极预防;药物控制等等。

4小结

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之后,不仅是名称的改变,在体育教学中健康知识的传授与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已经是同等的重要了。体育教师要做健康理念的传授者、传播者。要能向学生传授医学、防病、养生、健体等知识。要让学生了解健康管理的意义懂得健康管理的方法。要树立健康管理的理念。并把理念变成信念去支配行动。要让学生懂得制定健康规划。这还不够,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职校学生正处青年时期,可塑性还很大,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锻炼身体的习惯比较容易形成。体育与健康课要不失时机地注意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

杂志:王清强 单位: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管理论文:体育部学生团队现代管理论文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开放、竞争、合作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每个学生团队的管理工作者都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学生团队管理工作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部门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的体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学生团队管理工作出现了诸多变化,对体育部学生团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指导体育部学生团队管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一、体育部学生团队学生的特点

1.好的方面

(1)敏感好动、反应迅速,遇事积极,容易兴奋。(2)活泼热情、精力旺盛,给人一种干练洒脱的感觉。(3)曲线优美,潇洒英俊,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活力。(4)以自我为中心,好自我表现,希望得到认可与赞许。(5)心胸开阔,为人仗义,遇事果断,敢说敢为。(6)性格开朗,为人豪爽,乐于助人,正义感强。(7)单纯大方,对人坦诚。

2.不足方面

(1)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绪变化快。(2)脾气急躁,容易冲动,比较鲁莽。(3)文化素质相对不高,说话、做事比较直接,不考虑别人的身心感受。(4)生活中行为比较散漫,缺乏“三思而后行”的习惯。(5)做事马虎,不能持之以恒。(6)不善于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处事不计后果。

二、体育部学生团队管理工作的现状

1.管理人员更换频繁,能力参差不齐,导致效率不高

近年来,体育部学生团队管理人员更换较为频繁,各位管理人员都是刚进入工作岗位就接手学生团队的管理,没有经验,文化修养、知识体系各不相同,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也不一样,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也有待提高,再加上管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难以得到较好的培训和进修,从而跟不上现代大学教育的节拍,有的还与学生存在代沟。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学生团队管理不成熟、工作开展较为被动。

2.管理者未能充分针对学生团队的特点开展工作,学生团队管理效果欠佳

体育部管理者基本了解目前学生团队的特点,但是不能够完全针对学生团队的特点开展工作。例如:管理者明知体育部学生有脾气急躁、容易冲动、遇事不够理智、不善于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特点,但未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机制,只是事后说教,往往为时已晚。管理者也知道学64生有自尊心强,好表现自我,渴望得到承认与激励等特点,但未建立以激发学生斗志为主的激励机制,只是一味的抱怨批评,往往适得其反。

3.学生团队管理理念更新不够

体育部人数有限,工作量大,而管理者任务较重,整天忙于日常事务,没有时间去参加学生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和学习,对学生管理工作缺少科学的论证和分析,难以加强学生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无法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虽然教研室管理者在学生管理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学生团队的管理工作还是不尽如人意,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者没有有效的运用现代管理理念,不能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激励机制和互动机制相结合、市场需求导向与更新就业理念相结合、创新与以人为本相结合。

三、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指导体育部学生团队管理工作建议

长期以来,人们对管理效率的不懈研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管理理念,特别是现在,管理效率受到了高度关注和重视。一些管理者提出了“和谐管理”、“整体管理”、“创新管理”和“变化管理”等管理理念,对当今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有些研究者提出的“时空自由环境”、“个性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等管理原则,也引起管理工作者的思考。鉴于此种情况,管理者在不断摸索自己管理理念的同时,必须结合管理环境、管理目标、学生团队的特点,以科学的、发展的和系统的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为指导,形成管理双方所理解的、动态的管理理念。

1.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

随着社会经济市场化的发展,社会和市场需求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部应根据社会需要在培养学生团队管理和组织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团队的文化理论素质。针对体育部学生团队部分学生对文化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管理者应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文化知识的习惯,也可以举办一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等。还可以积极开展团队素质拓展培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团队的课余文化生活,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团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他们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体育部学生团队的管理工作者,只是起着“引导”和“辅导”的作用,而不是“主宰者”。学生本身才是主体,其素质的养成最终要通过自身来实现,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以人为本”为原则的教育背景下,要以与时俱进的发展眼光来看待当今的大学生,不能以“一届不如一届”的观点进行评判,而应该借用“三人行必有我师”、“英雄出少年”、“有志者不在年高”等格言来勉励。每一个学生步入大学,即使他们的表现形式和最终的发展结果都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目标都是积极向上的,因此,管理者不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应该主观上将团队中的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使优秀学生迅速成长起来,同时下大力气培养各方面表现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使先进带动落后,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的效果。特别要抓住学生团队积极向上和不服输的心理特征,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以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以发展的观点去看待每个学生,引导他们去克服自身的不足,使学生在团队中都能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温馨的家的归宿感,使他们的个性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下得到自由的发展。在管理的过程中,坚持运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管理理念,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行为,达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标,对学生个体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激励机制和互动机制相结合

激励机制是管理者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激发被管理者产生管理者所需要的特定动机,并鼓励进一步转化为特定行为,形成推动被管理者的动力,去完成组织目标的机制,是一种充分发挥被管理者主观能动性的机制。体育部主要是对学生团队的工作纪律和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学生团队工作被限制在“应该这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等条框内,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效果,但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长此以往,在管理中会形成学生和教师的两个对立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团队管理者天天疲于面对烦琐的日常事务,而不能去实现管理工作中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管理者应根据学生的自尊心强、好表现自我、渴望得到承认与激励、心胸开阔、为人仗义、遇事果断、敢说敢为、性格开朗、为人豪爽、乐于助人、正义感强等特点建立激励机制和互动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奖励制度。如:设立团队奖励基金,用以表扬做的好的团队,奖励对团队有较大贡献的同学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为班级、为同学服务的热情。(2)建立高效的纽带桥梁体系,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对反映学生团队情况的学生进行表彰或表扬。可在团队内设置“直谏官”,设置教师信箱。(3)每周至少与学生交流一次,亲自了解团队学生的情况,可以避免学生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赌钱、上网包夜、夜不归宿等。(4)学生团队中的干部要进行合理配置,并加强培训,学生干部不仅在管理工作中起着桥梁作用,同时其管理组织能力也快速成长。在地位上,学生干部并不比其他的学生高,只是组织管理能力相对较强;在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可在关键位置上固定,其余的在团队中可以实行轮班值班,并对他们进行评定。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对学生管理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体育部学生团队工作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增强团队凝聚力。

3.创新与学生团队自主管理相结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学生团队管理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教育。体育部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价值、尊严、人格,不断的发现学生的优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挥他们的主体创造性和作用,尊重他们的主体精神,使他们作为主角实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人,其个体的独立人格、尊严、个体的独立性、差异性都是大学生的基本权利,应受到广大教职工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团队自主管理是指针对学生团队这一群体在合理合规的条件下给予学生团队更多的发展空间,以激发学生团队自身的潜力,使团队学生达到最佳成长状态。提升学生团队自主管理能力的对策有:(1)在学生团队管理上给予团队充足的空间。对学生团队的管理上,要营造宽松的环境,给学生团队搭建自主管理和个性发展的舞台,营造有利于沟通的环境,启发其自觉、自主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团队管理的大方向上给予指导,在过程中进行监督、总结和调整。(2)要强化学生团队独立自主的意识。加强学生团队主体地位,除了要求管理者放权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团队要有自主管理意识,依靠学生团队自身力量推进工作。学生团队必须积极主动去学习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如何共处,培养他们的自主生活和自主管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3)建立规章制度保障,依章进行团队自主管理。建立和健全学生团队作为体育部工作主体的规章制度,使得在学生团队与学生团队之间、学生团队与老师之间、学生团队与体育部之间都可以找到规章制度所适用的调整内容和范围,将学生团队自主管理作为规章确定下来,充分尊重学生团队权力的表达和制度化维护与运作。

作者:张之海 单位: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体育管理论文:中国体育行政管理论文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体育行政管理与体制的不断调整、改革和发展,经历了平衡发展、局部优先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动态发展阶段,其机制运行经历了由“计划发展”到“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过程。这种动态演进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改革开放前,在接受和改造旧体育的基础上,社会主义体育体制得以初步确立,体育行政管理体制表现出高度集中统一、平衡发展的特征。改革开放后,体育行政管理体制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开启了对发展路径及运行秩序的全新探索,初步完成了竞技体育“适度超前”到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战略设计。[1]165-169这种发展和转变,可以清晰地从新中国体育行政管理发展的历史脉络中看到。

一、新中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的历史意义

当我们全面回顾总结新中国体育行政管理发展历程的时候,不能不重视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体育行政管理体系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所产生的历史性作用。

(一)确立党对体育事业的领导地位,使体育事业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体育事业逐步形成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体育体系。作为社会主义体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行政管理体系,始终坚持党对体育事业的领导,建立、健全了从国家到地方的体育行政管理体系,党的领导贯穿于整个体育行政管理体系之中,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根本性质,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历史必然性。

(二)确立了自上而下的体育行政管理组织系统

新中国诞生后,我国体育行政管理实践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初步形成了纵向结构的体育行政管理系统,即中央和省(市、自治区)、地(市)、县、乡(镇)体育行政管理垂直系统。同时,也形成了由非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体育行政组织系统管理行业内的体育工作的格局。初步构成了政府部门体育专门行政管理机构和非专门行政管理机构分工管理体育工作的多元化的管理格局。基本建立了自上而下的体育行政管理组织系统以及各种管理制度。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体育行政管理组织系统,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而逐步完善,并在此后的不同时期具有新的特征。

(三)将体育事业纳入有计划发展的轨道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随着计划范围的不断扩大,体育事业的发展也纳入计划范围。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明确指出,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必须转变,从无计划到有计划,从盲目发展到计划建设。因此,“国民体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在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建设上,全国高等体育院校按照国家建设计划需要实行统一招生。招生数作为国家经济计划中文教项目的主要指标列入计划,大学毕业生和优秀运动员都实行有计划的分配和有计划的政策性安置。[3]16-17体育的计划体制,对建立社会主义体育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体育工作的高度集中管理,限制了各级政府体育行政机构人员的工作活力,脱离了中国地域广大、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对之后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新中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有关问题

沿着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调整、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看出,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各项体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体育体制改革的方向上形成了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完整的思路。但是,在体育体制改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关于体育事业协调发展问题

根据1956年制定的《体育运动委员会组织简则》而形成的国家、部门和单位共同管理体育事务的制度安排,与当时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相适应。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我国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开始受到冲击。究其原因:一是政策调节的导向性发挥了作用,表现为竞技体育“适度超前发展”政策,导致竞技体育发展迅速,群众体育发展滞后;二是对体育资金的投入差距明显加大,表现为国家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大,对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投入少;三是体育行政管理的绩效出现反差,表现为国家金牌数量不断增加,学生体质出现下降。尽管社区体育管理理论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矛盾,但总体来看,体育事业发展不协调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关于中央和地方体育管理职能、管理权限和管理责任问题

关于中央和地方管理权限问题,早在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了关于“管理权力下放问题的规定”,强调“必须改革过去条条为主的管理体制,根据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地方性的领导管理”[4]。按照要求,国家体委也将有关竞赛、训练、群众体育活动等的管理权限下放给了各省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这一规定所确立的管理体制,是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格局。它对加强国家对体育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了积极作用。1979年9月中共中央重新颁发这一规定。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指出: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省级人民政府发展和管理本地区事务的权力和责任。在体育事业协调发展上积极发挥省级政府部门、社会体育组织在管理中的作用;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积极发挥体育行业协会和体育中介机构的作用。政府的职能进一步转变为在宏观层面发挥协调空间结构,提供政策支持,进行执法监督和评估等作用。完善地方性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运营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关于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体育行政体制改革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改革开放前进行的“修补性”的调整时期,主要是为适应计划经济发展需要构建政府体制而进行的“修补式”的调整;二是改革开放后进行的“体制性”的转变时期,主要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转变政府职能而进行的“体制性”转变。纵观我国体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脉络,尽管曲折多变,但总体来看,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朝着由“政府主导型”向“政府服务型”的方向发展。今后我国体育行政体制改革将朝着建立和完善体育公共行政体制方向发展。其基本方向有以下三点:一是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体育行政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5]在推进体育行政体制改革中,逐步理顺改革发展中制度建设、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体育行政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必须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的核心就是政府职能定位问题,也就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向前推进,体育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问题。把政府该管的事管起来,管到位;把市场和社会可以管理的事交给市场和社会组织;国家宏观管控,采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完善体育行政管理体系,更多地关注、保障和改善国民体质。改善民众对体育的多元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对体育最实际和最直接的利益诉求。三是坚持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综合实力的提高,这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和发展适应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四)关于体育行政机构改革与发展问题

随着体育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体育行政机构改革作为其中重要的内容而受到重视。我国体育行政机构的建设与发展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一是体育行政机构的设立存在单一性和综合性的选择。我国体育行政机构由“协会”变“部委”,再由“部委”变“总局”,表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国家体育行政机构的性质和功能有着不同的认识和需求。国家在体育行政机构的设立上,其初衷主要是加强体育行政机构的综合协调职能,并以此强化其相关职能;尽管这种设想科学与否以及其后的实践效果都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体育行政机构性质及职能单一和综合是两种不同的取向,世界各国政府对此也有不同的认识和选择,新中国体育行政机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此做出不同的判断和探索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二是在国家对体育事业统一管理和分块管理两种模式之间的选择。即,国家体育行政机构对各个层次、各个类别的体育事业进行集中的统一管理,还是分设不同的部门对体育事业划块管理。另外,其他部门所设体育行政机构在发展管理体育事业过程中如何确定其职责和权限,如何界定这些部门和国家体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关系也是这一问题的另一表现形式。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很难对某一模式进行绝对的肯定或否定。我们的基本评判标准就是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兴办体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对体育事业的科学管理,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在体育行政机构职责权限的划分上集权和分权的平衡与协调。集权和分权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集权有利于体育事业发展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分权有利于体育事业发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认识和实践上的最大误区是将两者绝对地对立起来,从而做出极端化的选择。科学的态度应该是根据体育事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客观需求,对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在集权和分权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的优势,限制其弊端。四是体育行政机构的建设必须与体育事业自身发展相适应。体育行政机构是各级政府管理体育事业的行政机构,理所当然地不同于管理其他事务的政府行政机构,应当反映体育事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应当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趋势和重点的要求。自新中国建立新的体育行政机构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体育行政机构内设机构与职能的几度变化,反映了这一客观规定性。五是体育行政机构建设法治化问题。体育行政机构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权限的确定都必须法治化,消除主观随意性,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形成的共识。在这一问题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逐步深入,体育法治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可以说,目前我国体育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相关的职责权限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法律依据。党的十五大在总结多年历史和学习了解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系,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政府各个部门的职能必须法定化,这一思想和目标的提出,为体育行政机构建设的法治化提供了最权威的政策依据。可以预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将是我国体育行政机构建设的必然趋势。六是重视社会中介组织或机构在体育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这里所说的社会中介组织或机构主要是由政府官员、业务专家和社会各界代表所组成的咨询、评议和服务机构。此类机构一般可以适当分解体育行政部门的某些业务性较强的管理职能,为相关问题的决策提供一种更为民主和专业化的机制。就国际范围来看,此类中介组织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其作用和效果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肯定。在我国,虽然这类中介组织建立的时间不长,相关体系也不甚完备,但是已经在体育事业规划、运动竞赛策划、体育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有理由相信,作为体育行政机构的有效支持和补充系统,各种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广阔,其在体育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

(五)关于体育行政职能问题

体育行政职能是政府行使管理体育事务权力的行政职能之一,是政府对体育事业的维持与发展所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应发挥的功能,是体育事业能够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而维持、发展和改革的必需条件之一。由于各个国家政府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这一职能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方面是相同的,包括制定体育发展规划、制定体育规章和体育标准、进行体育行政执法、进行体育监督和体育评估等。作为体育行政职能的体育规划,它既是一种管理活动,又是一个管理过程。由于它承担着确定体育事业目标的任务,因而是体育行政诸项职能中最基本、最为重要的职能,是其他职能得以有效行使的基础和前提。我国的体育规划分为国家体育规划和地方体育规划,分别由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和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制定。国家体育行政部门要编制有关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划,研究确定体育事业的发展重点、规模速度和方法步骤,指导、协调和监督体育规划和计划的实施。地方体育行政部门也同样行使地方体育规划的相应职能。但是,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在此领域里发挥的效用并不明显,其地方体育规划职能的主体地位也不显著。另外,在体育行政执法过程中,现行体育法律规范中,涉及体育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规范不多,即使有,内容也大多不明确、含糊不清。如对体育行政执法主体的规定,不少法律采用“有关部门”的提法,这种不确定的规定不利于法律、法规的执行。“有关部门”意识不到自身的体育行政执法职责,造成了无部门负责或者无关部门负责的局面。为此,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必须制定和完善体育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规范,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这是保证体育行政执法正确、及时、合法的重要环节。

(六)关于体育行政专项管理问题

体育行政专项管理主要指对体育领域所涉及的各项内容的宏观管理。也就是说各级政府机关和体育主管部门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出发对体育事业发展所涉及的各项内容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达到体育整体性发展。体育行政专项管理包括体育人事,财政、设施、信息等。体育行政专项管理是整个体育行政管理的基础性工程,搞好体育行政专项管理对于保持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体育系统内部的生机和活力,保证体育系统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体育财政管理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财政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体育财政管理仍然是一个紧迫的课题。应该看到当前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和体育经费使用效率不高,仍然是制约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强体育经费管理,提高体育经费的使用效率,让有限的体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是我国体育财政管理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为此,我国体育财政管理工作还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第一,进一步加强经费投入的监督力度,确保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体育投资,按《体育法》所规定的具体事项,逐步达到目标要求。第二,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体育经费的使用效率,让有限的体育资源真正运用到国家“两个计划纲要”中去。第三,进一步加强体育财政管理的法制化建设,让我国体育财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第四,完善预算管理,促进财政收支规范透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使财政预算真正做到为全民健身活动发展服务。在体育设施管理方面,虽然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局面在一定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二是民间资本和外资对体育场地设施投融资的比例还需进一步提高。在体育信息管理方面,目前,我国高校和体育研究机构存在科研与经济发展脱节,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等问题,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高成本运行和低程度利用等问题。

(七)关于我国体育法制建设问题

体育法制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相联系,它是指按照依法治理原则和严格依法办事的方式,来管理规范各种体育活动的法律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它不仅包括体育法律制度,而且包括体育法律制度的运行,即体育立法、体育普法、体育行政执法、体育司法、体育法制监督、体育法律的遵守以及体育法学研究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体育法制工作不断加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保障和推动了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我国体育法制化建设中,也存在一定问题,这既有国情决定的各种客观制约因素,也有现实体育体制缺陷的影响。法律滞后于社会现实是不可避免的。因而,我们既要正视体育法治在法制建设的不断探索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又要在规范法制建设的行为中实现体育法治的终极目标。

作者:刘献国 韩勤英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