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11:00:08
导语:在语言艺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导游语言的基本原则
1、生动幽默原则
导游语言也应该具备生动形象的表达,这也是导游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具体体现。另外导游语言需要运用适当的幽默,因为导游人员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的幽默,会使气氛融洽讲解更加生动有趣。
2、灵活性原则
在导游讲解过程中,导游语言应该注重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灵活使用语言进行讲解,使特定的景点讲解适应文化素养,审美各不相同不同层次的游客。导游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游客灵活掌握讲解内容,使其适应每一位游客,让每一位游客能够享受导游语言艺术之美。
二、导游语言艺术的技巧
1、语音技巧
在导游讲解中,包括语调、音量、语速,要善于进行语调变化,语调平淡的导游讲解会缺乏活力,所以,语调应该有高潮也有低潮,语调的变化能使语言具有节奏感,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其各自特点,也可以赋予不同的音调,使其适当的以情发声,以声带情。导游人员的语调要自然优美,抑扬顿挫,发音清晰,语言要通俗易懂,而且导游人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声音强弱,要富有感情色彩和节奏感,在导游讲解语速上应注意节奏快慢,如果导游人员一直以同样的速度进行讲解,缺乏感情色彩,会令人乏味,缺乏兴趣。所以,导游人员要根据要讲解的内容,游客的反应控制语速,讲解语言速度的快与慢是相辅相成的,在讲解过程中通常讲快了游客跟不上或听不懂,讲的太慢,游客又失去兴趣,所以导游人员应掌握好语速,该快就快,该慢就慢,快慢结合。
2、口语化语言技巧
导游讲解过程中口语化语言是及其重要的,是导游人员必备能力之一,也是导游人员表达的方式,口语化能使导游人员和游客之间清楚明白的了解和接受对方,理解和接受是口语化的特征。当导游人员在讲解时候,游客不感兴趣,这时候导游人员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首先应运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语言,其次在讲解内容上注意技巧性,讲解语言尽量口语化,避免使用难懂词语,用口语化语言更加贴近游客,激发游客兴趣。导游语言要尽量使用大众化,浅显易懂的词语,使导游讲解贴近游客。另外,强调导游语言的口语化,但是不能忽略导游语言的规范化。
3、语言叙述方式技巧
在导游讲解中运用灵活多变,生动形象的的叙述方法,以便更好地吸引游客,在导游词讲解中如果只是按照顺序方式讲解就会显得十分平淡,没有吸引力,所以在讲解中倒叙和插叙显得尤为重要,如在讲解过程中设置悬念等方法活跃气氛,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致。在导游人员具体带团的过程中,导游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的导游方法和技巧以外还应该具备自己的特色,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才能获得比较好的导游效果。导游艺术的重要部分有导游方法和技巧。导游人员要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激发游客的兴致就必须讲究导游的讲解方法,提高导游的语言艺术。
三、导游语言艺术的作用
1、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是人与人社会交往的活动,导游人员要接待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性格、爱好、信仰的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会表现出不通过的行为、习惯、性格和语言,在此过程中要使旅游团始终保持和睦融洽的气氛,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就要求导游用灵活、幽默的导游语言打破沉闷的气氛,避免尴尬的情况,用多样的导游语言提高游客的游兴;运用导游语言艺术能够激发旅游者的积极性,提高导游人员服务质量。
2、协调增进主客关系
在不同的职业中,协调能力是必备的一种工作技能,所以对于导游行业来说也不例外,旅游者初次到达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旅游者的心理总会有一种不安全感和拘谨感,导游人员的语言艺术能够起到协调作用缩短主客之间的关系。当导游与游客之间出现隔阂的时候,艺术性的导游语言艺术能够化解双方的矛盾,是协调主客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
3、提高导游员素质
导游人员是最直接接触旅游者,导游人员的素质和好坏,服务质量的高低,严重影响旅游业和社会声誉,也关系到旅游国家和地区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在旅游过程中导游人员要以游客为中心,大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自身人格魅力感染游客,导游员带团过程中在游客心中确立威信,带好团队。语言艺术是导游语言的升华,对导游员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导游员在提升自己语言艺术的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身的综合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四、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游客和社会对于导游员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而导游的语言艺术在导游员带团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导游语言运用是否成功在导游员带团中起到极其重要,所以导游人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艺术,学好语言,掌握语言,带好旅游团。
作者:扎西卓玛 单位: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一、语言应自然朴实,化难为易
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条明线,那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一条暗线。教师只有娴熟地运用语言技巧过好渡、铺好路,才能起到“明”“暗”双收的效果。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朴实无华,犹如潺潺流水激起学生思想的朵朵浪花。例如在讲“海陆的变迁”一节时,虽然内容抽象,但是有利于科学史教育和科学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切入正题。故事一:一位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了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直接猜测:“这里过去可能是海洋吧?”教师回应:“对,这里原来就是海洋。”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在七千万年以前这里是一片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不断抬升,海水渐渐退去,海洋生物沉积形成化石。故事二:20世纪,有人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代森林遗迹,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又有学生猜测说:“这里过去可能是陆地吧?”教师回应:“对,这里原来是和大陆相连的一片陆地。”接着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在一百万年前,这里森林茂密,后来由于地壳下沉成为了海峡。不过由于板块的不断运动,台湾海峡还在缓缓抬升,据预测,一万年以后台湾海峡又将成为陆地。教师朴实的语言,自然的引导,引领学生“穿梭”于古今之间,深入浅出地体会知识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从而证实了“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在变化的”这一理论。苍海桑田是大自然的规律。教师的语言自然朴实声声入耳,将知识化难为易。
二、语言应风趣幽默,语近意远
地理教学中常常涉及较为枯燥的人文地理内容,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是再好不过的素材了。所以教师诙谐幽默、生动风趣的语言会让知识富有情趣,使课堂充满愉悦和谐的气氛,这往往比枯燥的说教更为有效。例如在讲“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正好是午后第二节课。走进教室,讲台前有些狼藉,门后的水盆水桶里满是脏水……教师笑着说:“我们经常出入这样一个狼藉的空间,目睹垃圾散落的地面,粉尘飞扬的讲台,享受这浓缩了的人工‘废水’‘废气’和‘废渣’,哎!看来今后上课要必备一样东西———大口罩,你们说怎么样?”学生们听后有的偷笑,有的面面相觑,有的恍然大悟。几个学生立即对教室进行了清理。教师通过这样的“小情景”和风趣幽默的语言,使学生懂得了保护环境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的“大道理”。信手拈来既不牵强附会,又达到了语近意远的效果。
三、语言应真实生动,饱含情感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地理课上所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都应以科学准确且饱含激情的语言,真情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自然情感,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树立热爱祖国,立志成才,报效国家的高尚情感。例如在讲“台湾”一节时,“钓鱼岛”就是再好不过的德育内容了。为此,教师在课上可以这样讲述:钓鱼岛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北大约100海里的地方,面积为43838平方千米。由钓鱼岛与其周围的赤尾屿、黄尾屿、南北小岛及附近的一些岩礁共同构成。有关钓鱼岛归属的问题一直是热点。但可以证明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确凿证据有三:第一,钓鱼岛与我国东海大陆架相连。根据《国际法》规定,海洋沿岸国家对大陆架是拥有固定的排他性主权的。从这一点来看毋庸置疑,钓鱼岛的主权属于中国。第二,早在1403年中国人杨载就首先停留在钓鱼岛,而后明朝、清朝《筹海图编》《海国记》等书中也都有关于钓鱼岛的清晰规定和标示。中国政府早在600多年前的嘉靖年间就对钓鱼岛进行了主权管理。嘉靖35年(公元1556年)总督胡宗宪奉命负责守卫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中国海防。第三,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抢占钓鱼岛。二战结束时,钓鱼岛连同日本本土同被美国占领。1971年美国为了对华冷战将其托管的钓鱼岛非法移交给日本。日本当局据此提出钓鱼岛主权归属日本。后又觉不妥,于是日本外务省又进行了无耻捏造,说钓鱼岛是日本于1895年发现的“无主地”。如果说120年前日本强占钓鱼岛是野蛮的军事入侵,那么120年后这一幕的重演,则是日本右翼势力凭借经济强势复活军国主义的重要一举。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说出“中国领土不容侵犯”,“强占钓鱼岛是痴心妄想”,“努力学习,建设强大祖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等励志话语,激起学生对日本海上扩张的无比愤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倾注情感的言语往往具有动人的魅力,具有拨动心弦的力量。正所谓“言为心声,语重心长”。
四、语言应机智巧妙,一语中的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常常会产生不解、困惑或者质疑,甚至会有反感和抵触。对于学生的种种变化教师更应明察秋毫,切不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更不可简单地呵斥,而是应该用巧妙机智的语言疏导启发,让学生心悦诚服。教师避重就轻、答非所问、婉转闪躲的语言是教学中最为忌讳的。总之,如何在德育渗透中发挥教学语言的作用,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因人而异,因情境而异,因内容而异。只有教师不断地自觉追求,不断地加强修养、提升品位、增长学识,在实践中苦心锤炼,从而形成自己娴熟的语言技巧,才能在德育渗透中更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真正地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作者:蔡学芳 单位:鹤北林业局鹤北中学
一、教师批评的语言艺术原则分析
1.教师批评要尊重学生
21世纪的学生大多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其生活的环境致使其自尊心较强,在学校尤其重视自身形象。因此,教师在进行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时,批评语要尽量减少和杜绝语言暴力。在大庭广众下进行批评的行为,不仅会伤害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怨恨情绪,也有损教师的形象。因此,新时期的批评教育,教师应该选择人少的场所和课间、午休的时间以聊天的方式和学生推心置腹,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发挥批评语言的教育实效性,从而达到以德服人的效果。
2.教师批评要公正合理
学生犯错,教师以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是一种科学的教育途径。然而,在实际批评教育中,有些教师易受个人感情因素的影响,将工作与生活中的不快发泄在学生身上;有的教师还在批评学生时,依据个人对学生的固有印象进行判断,把对其错误的批评转变为对学生个人性格的责难,造成了不合理的批评行为,丧失了批评教育的公平合理性。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将客观事实与主观因素理清,公平合理地批评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二、提高教师批评的语言艺术的建议
1.保持沉默,进行“冷处理”
学生在犯错的时候,教师使用批评用语的方式提醒并引导学生改错是最为常用的教育方法。然而,部分教师却未使用亲和开导式的语言,而依靠责备的语言镇住学生,并强调其改正错误。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一旦受到教师严厉的批评时,容易产生怨恨心理,而不会去反省自己。相反,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犯了错误时,保持沉默,只需一个眼神也能足以让学生感到紧张与不安,并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保持沉默的“冷处理”方式反而会让学生反省自己的错误。这就要求素质教育实施的大背景下,各教育阶段的教师都应该尽量合理避免正面的批评教育,积极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教育学生。
2.注重批评场合,维护学生自尊心
学生在犯错的时候,教师的批评教育非常重要,然而批评的场合选择对于批评教育的成效则更加重要。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讲究场合,对于较为固执、不能及时认识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在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对于自尊心强的学生,则应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例如校园花坛、操场等,以聊天的形式使其认识到错误。以学生上课迟到为例,当学生迟到较长时间,教师可以在下课后找该学生亲切地问一句:“是家里出了事呢?还是身体不舒服?导致你上课迟到。”当学生否认这些原因后,教师可以说“那你就是路上贪玩啦?”以设问诱导的语言,缓解了学生紧张害怕的情绪,既能问清迟到的原因,也能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积极改正。
3.注重含蓄幽默,触动学生心灵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注重批评的语言艺术,较多时候都能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这里的语言艺术尤其要注重语言的含蓄与幽默,达到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目的。含蓄的批评语言能让学生在接受批评时保持自尊,幽默的批评语言则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教师应该将幽默的语言巧妙的运用在批评教育中,以此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缓解尴尬的气氛。例如,教师在检查某教室的清洁卫生工作时,当用手摸到地球仪上,发现了较多的灰尘,教师说了句“为何这里落满灰尘?原来我摸的地方正好是撒哈拉沙漠。”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以此也间接批评了当日的值日生清洁工作未落实到位。从此教室窗明几净,整洁有序。可见,批评的语言艺术是一门大学问,更是教师应该广泛学习和培养的艺术。
4.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我觉悟
教育家陶行知针对顽皮学生王友进行批评的“四块糖果”故事告诉我们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育人。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应能够心平气和地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我觉悟,这样比严厉地批评,督促其改正错误的效果更明显,最强之处还在于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教师要学习多样的批评教育方法,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必要时需要以表扬替代批评,让学生自我觉悟。例如,课间有故意使坏的学生在黑板上将教师板书的内容添加或删减文字,造成句子句意混乱,教师发现后,可以不露声色的对该学生说,“是不是以为老师弄错了,漏掉了或添加了字,所以就帮助老师完成了。”这样的话语,能让学生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自觉进行改正。
三、结语
总之,教师的批评是为学生鼓气而不是泄气,其宗旨是为了育人,批评语的运用一定要讲究语言艺术,教育者应使批评成为帮助学生克服和杜绝不良行为的高效教育方法,而不是让批评转化成挫伤和打压学生自尊心的言语武器。
作者:江艳丽 单位:湖北省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1具有情感
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是一句话,说话满面春风、语气平静和缓、柔声细语、用商量的口气,避免冷若冰霜、语气急促、高声叫嚷、将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与患者交流、沟通时要具有情感。如在工作中与患者发生误会,解释时要注意场合,不能迁怒、训斥、伤害患者,必要时可用幽默的语言消除患者的误解,解除心理负担。
2通俗易懂
护患交谈的语言艺术语言要简明清晰,必须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用词通俗易懂。与护患沟通时,语速要适中,语气要温和,患者交谈离题时要善于引导回到主题,护理操作时多用正面建议,不随意说不、不能、不行等生硬语言。
3符合伦理道德规范
护患关系是以护士为中心的关系,因此,护患交谈的语言艺术要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护士言谈举止要端庄大方,严肃、高尚,温柔中不失自尊,充分发挥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对患者解释耐心、使之感到安慰感并给以鼓励,充分调动患者本身的积极因素,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取得协同效果。
4注意保密
护患交谈应注意保密,一般情况下,应实事求是向患者解释病情,说明检查结果,但有时直言相告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对癌症患者、疾病终末期患者及一些感情脆弱患者,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护患交谈时言语要委婉、含蓄,对患者的隐私及部分病情要注意保密,这也是护士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的内涵之一。
5正确运用日常用语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日常用语也是护患交流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礼貌、介绍、安慰、迎送等语言,这也是护理工作中使用频率最多的语言,必须熟练自然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是开心的钥匙。护患交谈是护患双方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加深了解的重要渠道。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无论运用何种交谈方法与语言艺术,都不能模式化,要因人、因病、因事、因情境而异,要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交谈技巧与语言艺术。护士应始终围绕患者身心健康这一中心,根据护患双方的关系,采取启发、疏导方式,熟练掌握护患交谈技巧,用正确的语言为患者创造一个愉快、欢畅、可慰、可信的康复环境,这不仅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避免医患纠纷发生,并可促进医德医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塑“白衣天使”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6结语
随着医学模式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医患交谈的内容将更为丰富,沟通方式方法将呈现多种多样形式。医患交谈的技巧与语言艺术是医务人员经过艺术加工,使医学术语通俗化、形象化的具体体现,通过医务人员运用语音、语调、语速和面部情感来影响患者,使医患交谈语言达到声、像、情的统一。因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要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态度要热情诚恳,言谈举止要亲切和蔼,充分体现同情和关怀,使患者具有可慰可信感,同时体现医患交谈的语言艺术具有规范性、情感性、道德性和保密性,以达到护患交谈语言艺术的最佳效果。
作者:朱冬红 单位: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1.语言艺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1.1表扬语言频率较低
虽然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表扬的频率稍有增加,但是还不足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课堂评价是高中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自身上课的习惯以及课程进度的限制,所以无法在实际课堂中充分的发挥表扬评价语言赞赏和激励的作用,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表扬语言频率较低的问题。
1.2评价话语没有指向性
大部分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都比较笼统,主要体现在评价的内容方面比较笼统和评价的对象没有具体的指向性。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没有明确的指出学生到底好在哪个方面,为什么好以及学生存在的不足和存在不足的原因。目前我国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以及其他的行为表现,一般都只是“OK”或者“Good”的评价,学生很难根据教师的评价来获得具体的反馈。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问题很多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教师很少对每个学生的观点进行一一的点评,通常在这一问题讨论后,教师采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对所有学生的观点进行笼统的点评,并没有具体地指出每个学生的优点及缺点,导致学生很难判断自己回答的正确与否,是不是有意义。
2.掌握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2.1鼓励为主客观评价
教学评价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是在于激发和鼓励。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在学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时,教师应该及时地对其进行表扬,在学生回答出错误的答案时,教师应该先对学生其他环节可取的地方给予肯定,这样全体的学生都能通过教师的评价中扬其所长。然后,在对学生错误的地方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改正错误,并从中获得鼓励。
2.2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明确的评价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对课堂上可能发生或出现的情况做出最大程度的预见,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内容,并且了解学生学习的水平,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设计不同的问题,估计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准备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方式,使学生获得具有针对性具体的评价。具体的课堂评价语言可以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态度以及期望,这样才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灵活的方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评价需求
目前,大部分的教师都采取集体评价的形式,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僵化,不能给学生提供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机会,很难使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去,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出现教师统一全班的不良现象。课堂上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内省和反思的方式,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性能,培养自我反思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对于开放性的题目而言,首先需要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小组间的相互评价,最后教师对小组和个人进行分别的评价。这样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且还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促进学生之间的友情,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4启发为主重视过程中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证明而是在于改进,因此,对于高中英语课堂评价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判断奖或惩,应该是从各个方面去点拨学生,启发并引导学生。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些弱,并且掌握的知识也有限,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不够全面,缺少一定的逻辑性,教师切不可急于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要学会倾听,可以利用一些教学手段,例如,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采取继续追问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时刻地关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评。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使其他不懂的学生一起体会学习的过程。
3.结束语
掌握高中英语课堂的语言艺术对于高中英语教师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主要对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评价的语言艺术,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如何掌握高中英语的语言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希望有助于高中英语教师掌握课堂评价语言。
作者:潘承生 单位:山东省邹平县魏桥中学
一、声乐语言教学的特殊性
1.教师的特殊性
声乐教学除了理论知识作为铺垫以外,更多的是领悟能力和技巧性,所以,声乐教师如果没有教学经验的话,在很大程度上会误导学生走到一个极端。有的教师能唱,但是不一定可以对学生进行声乐辅导。
2.学生的特殊性
声乐课不像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与教师配合,不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声乐,没有脚踏实地每天必练的刻苦精神,不勤奋好学,不持之以恒,不动脑筋,不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是根本学不好的。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不同,声乐学习过程中,若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则直接影响到整个学习过程。当前高校声乐课主要是采用“小课”的形式,即一人一节,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调换教师。若学生被分给一个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在第一节课时被误导,先入为主,学唱练声曲、唱歌都憋住唱,久而久之恶习一旦养成,将会导致连个完整的歌曲都唱不成。
3.声乐教学的科学性
虽然教师声乐各方面都精通,课堂上没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努力教,学生就是找不到方法。学生很容易有意无意的被教师误导,教师在教学时也觉得吃力,与此同时也发现不了自己正在误导学生。学生在学习时不知道错在哪里。
4.歌词内容上的多元化
声乐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它的一个重要的特色性表现在声乐的歌词上。各种不同风格的曲目,包括了爱情、友情等很多。我国声乐在歌词内容上主要是以爱情较多,关于爱情的歌词也是呈现多元化,依次是爱国和友情的居多,在歌词的创作上的都是以我国的国情为出发点,在歌词的思想内容上也是以我国伦理道德为出发点。和国外相比,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征,具有非常积极向上的作用,如从《送别》、《弹起我那心爱的土琵琶》到我国现代的一些音乐创作,歌词是对当时的情景最真实的写照。还有很多爱国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一条大河》等。音乐对歌词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一定要能体现出演唱者当时的心境。
二、声乐语言的基本特点与教学原则
1.准确性
声乐语言的准确性是指发音准确,也即“字正腔圆”,这也是声乐艺术表现中的基础要求。声乐演唱中歌词的每个字都是经过认真推敲的,包含着歌词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在演唱表演中,听众只有准确无误地听清楚每个字、词,才能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涵义。同时声音的感情色彩也是通过音节传达出来的,发音不准确会直接影响到听觉效果。传统的声乐艺术创作中十分重视“字正腔圆”,甚至有“一字不正如钝刀杀人”之说,因此在声乐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重视声乐语言的准确性,促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达到“字正腔圆”,从而获得更好的演唱效果。
2.形象性
形象性是声乐艺术的主要特性之一,声乐语言作为声乐艺术的组成部分,也具有形象性,听众对于声乐作品内涵的体会离不开想象,而声乐语言是为听众提供想象的基本依据。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声乐语言的形象性进行把握,根据歌词的内容,体会其中的内涵,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画面,从而将其转化为生动、鲜明的语言,进而将其呈现给听众。
3.音乐性
声乐语言作为艺术语言的一种,其本身即具有音乐性。语言和音乐从表面上来看虽然不同,但其表现都是依附于声音的,其本质上存在共性。俄国著名的戏剧家斯坦尼夫斯基曾说过:“语言就等于音乐,角色和剧本的台词就等于曲调、歌剧或交响乐。”语言和音乐是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所谓像唱歌一样说话,即是说语言的艺术表现要具有音乐性。但声乐语言具有丰富的音乐性,并不表示演唱中要装腔作势,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歌唱像说话一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地把握语言和音乐的关系,在演唱前,可通过朗诵歌词,揣摩其内在韵律,体验其轻重强弱、抑扬顿挫,进而自然地将歌词演唱出来,达到演唱的自然和谐、韵腔自如。
三、声乐语言艺术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1.教学中呼吸训练
学生在学习声乐的时候,需要由很多方面来决定,由于学生对一件事情的认知度不同,形成了各自喜欢的音乐类型,在学生学习声乐的基础阶段除了需要了解发声的结构和呼吸训练之外,教师在授课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喜好类型,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进行有重点的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最好选择一些大家都熟悉的有代表性的音乐,这样教师可以更好的进行呼吸训练,在大家内心都有共鸣,学生也很乐意分享内心的想法。正确的呼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控制好声音的平衡度,这是声乐完美演绎的重要手段。如在对贝多芬音乐进行呼吸训练时,最好是选择他的《第五交响曲》,因为大家对这一篇章都很熟悉,很容易融入到教学中去,教师要对学生发声的准确和情感的表达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和教案。在课堂上不要把放音乐的时间规划的太多,这样极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并把注意力放在享受音乐上面。一个嗓音再好的学生,如果没有按照科学的训练方法对呼吸进行训练,那么绝不可能把自己美好的嗓音发挥出来,就成不了一个歌唱家。歌唱时的呼吸是受意识进行控制的,有很大的目的性和技巧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要求学生在训练时声音在一定程度上要洪亮,还必须要有力度和气息不断的变化来达到一种效果。教师对学生进行声音中的具体训练,如,声音的高低、长短等一些因素,这些都是训练呼吸的基础训练。教师要对学生讲述这种训练的重要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赏析水平,最后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胸腹呼吸
在声乐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学生对每一首歌做好胸腹呼吸动作,不能只是为了听歌,这是赏析课最核心的部分,胸腹联合呼吸是综合运用胸腔内的各个部分来控制呼吸的一种训练方法。胸腹训练各有各的不同,因为人身体素质不同,达到的程度不同,可以肯定的是胸腹联合呼吸方法训练可以更好的发挥能力,使学生在发挥的过程中从感官上有一个更好的演绎。这种训练方法被声乐界认定为合理、科学的呼吸方法,这种方法需要训练者有很好的基础知识,如,有音乐方面的知识、历史方面的知识、社会人性方面的知识等,用评论歌曲的形式把这些平时我们见到的知识综合到一起来进行具体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胸式和腹式联合训练做出客观的评价,也可以很好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由于学生对明星很感兴趣,在教学中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曲目作为训练对象,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把握训练技巧。教学中以学生多唱、多练为主,在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部分还可以运用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的方法,让学生唱出各有千秋的歌声,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找出歌唱中呼吸训练中呼吸支点的一些不足,这对学生也有好处,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互动交流。在课程的讲解中很多时还要用到音乐心理学和音乐治疗等一些相关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对音乐的视野,增加了对音乐的魅力,使学生在声乐课上更加的投入。
3.教学中具体呼吸训练
歌唱最需要把握的是呼吸训练,最难把握的也是呼吸训练。很多歌唱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呼吸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学生在学习中,教师一定要纠正学生气息的问题,唱歌时歌词停顿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时候换气,遵循落得高,吸得高;落得低,吸得低。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两种状态。也就是基本状态和肌肉状态。基本状态,需要学生以自然姿态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肌肉状态的要求稍微一点高,提颧肌,下颚微收,挺胸、肩颈松弛,喉咙放松。所以,学生在进行呼吸训练时必须要对这两种状态进行训练。声乐作为一个情感的表达方式,必须要体现出它的美感,在表达的时候除了感情要丰富以外,吐字一定要清晰,只有咬字清晰才能把自己的情感用声乐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必须重视声乐语言教学,教师要对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把握和控制,教会学生在声乐中运用一些小技巧和思想感情的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
作者:苏祥玲 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一、教师准备
第一方面:备学生。备学生,要做到:“了解学生基础,知道他们学习的层次,”即对每一个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层次等,这样,在讲课时,我们就不会没有目的,能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学生的性格特点等,都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在具体的教学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第二方面:备预案。教师在讲课的中途,往往会遇到很多突发的不可预见的状况,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应变机智了。如果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能考虑到这些即将会出现的状况,那不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之称为:预案。这个备课是很必要的,他是维系教师在课上处理教学机智的根本,以免出现课堂上面对突变不知道如何应对是好的尴尬局面,亦可节约教学时间。自己的应对能力不仅是教学中必需的一种有效方式,事实上也是教学艺术。
二、教学语言对于教学语言,要讲究修辞,从以下几点说明:
1.想象要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教案中的内容,如果我们只是向学生读了一遍,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被激发。一个教师用“没有感情的叙述、平淡的说和教、麻木呆板的表情”给学生讲课,学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的教学氛围要活跃,对课文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去描绘、渲染。读者对作品的意义也达到了更好地理解、深入、内化。
2.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大家都知道,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度,这是语文教师的亲身感悟。一个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生动而形象,丰富而有文采,更要说到做到。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可以用语言来绘声绘色的讲述经典小故事,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优美的诗句,还可以用语言来歌颂伟大的祖国的繁华。这些丰富的知识,都会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对于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达到词、句的升华完美,情真意切,才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心中的情感才能被点燃,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再加上完美的肢体语言,更是让学生记忆深刻,一辈子可能都忘不了呢。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这将促进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学习,努力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知识的种子。
三、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注意课堂语言艺术
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放任而不乱,管理灵活。从以下几点分析:
1.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放开学生,任由思维跳跃
在我们老师中,一些老师习惯于师道,遵循于尊严;习惯于训斥的口吻讲课,这样的课堂就会受到好的效果。其实不然,孩子们是不喜欢这样的课堂的,这势必会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最后甚至厌学。作为老师,应该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路,要开放自由,联想丰富。但是,我们也要管,即三“管”,第一、管住自己,不随心所欲,不损害学生自尊心。
2.管课堂纪律,不能听之任之,让学生任意喧哗吵闹
课堂自由,并不是说,将课堂乱成一团。而是要让学生在自由有序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讨论。这个过程是有序发展的。由老师作为主导的。
3.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课堂语言要生动、有趣,那么,对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会变得生动、有趣。课上45分钟,在前15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这时候,教师要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讲得差不多为好,中间的那20分钟,学生已经对枯燥的听课有所迷糊了,此时,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法,改讲为提问,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探讨。这样,学生的情绪一定会被激发,探讨25分钟后,最后由小组长进行总结发言。学生这一节课下来,就会学有所成。
4.采用简短句式
对于小学生,对于语句的理解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在讲课的时候,要注意不能采用不适合孩子们理解范畴的句子,尽量说一些浅显易懂的句子。学生能听明白,就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
5.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循循善诱
教学语言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追求,而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启发式的教学,才能引导孩子们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说一些带有启发性的语言,诱导学生去沿着路线去思考,这样,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从而能够很好的去理解知识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对于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提问的方法上,具有渗透性和启发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讲课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学生才会喜欢听。一个语调的讲课,只能让学生感觉到困乏。根本无心听课,只是在催眠。这样的教学语言是不行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节奏感,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激发性、感染力;学生的内心情感被激发,主动开始学习,参与课堂,积极性被调动。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语文世界。
作者:罗凤岚 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第一小学
一、语言艺术在时事评论把控公众情绪上的作用
1、意见领袖个性化表达完善了受众节目评价
对于时事评论,主持人、评论员充分利用意见领袖个性化表达对于节目推广和受众情绪塑成的作用。一方面,借助“生产性受众”与“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有机结合,为节目推广提供了成本更低、到达率更高的优势。这种正向的节目传播路径在发挥文化的解码功能、促进节目转化等领域的作用可想而知。另一方面,专业精英因为自身知识的专业化而成为相关领域的重要支撑,这种影响也促进了圈子中个性化表达群体的崛起和巩固,将两者结合起来,即可实现节目品质与价值评价的有机统一。实际上,时事评论类节目与新兴传播方式的联姻也在推进节目发展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这提示我们,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利用新型媒体的优势不仅能开拓时事评论类节目的渠道,也能够将两者有机融合为节目受众提供所需的重要触发点。
2、引导节目实现人际传播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一是节目制播的过程中,主持人、评论员通过自身最为直接的表达将电视节目的风格贴上了自身的情绪特征,实际上是在受众与节目之间搭建了人际交流情境,使得受众能够突破传统意义上媒体对于受众情绪的隔离。节目也因此有了人情味,受众也感受到了主持人的魅力,进而体验到沟通的快乐。换言之,节目的个性化传播让主持人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同时赋予受众平等交流的可能性,极大提升了节目传播的正效应。二是引导受众情感便于展示个人人格魅力。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的情感流露是经过理性思考并进行相应地提炼和升华之后的情感表达,其中深深融入了作者的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在主持人通过节目对观众的情绪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上述情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示,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也得以最大程度的展现。
二、电视时事评论把控公众情绪的路径选择
1、强化节目内容个性体验,完成受众情绪转换
感情是语言的基石,对于节目主持人而言尤甚。在电视时事评论过程中,主持人、评论员通过对于自身语调、音色与语气的把控,实现对于自身情感因素的展示,使之能够发挥出最佳的水平,以情感人,在主持人营造的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实现对于受众情绪的引导和梳理。不同的节目内容和节目进行到不同的阶段,主持人应当通过声音的变化来控制自己的感情基调,进而感染到受众的情绪,提升受众的感情,更加有利于交际活动顺利进入到情感层面,让节目流程自然进入下一个环节。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是基于日常生活的经验,当我们被告知某个信息时,信息的发出者会随着内容的输出在表情上发生诸多细微的变化。对于身体语言较为丰富的主持人而言,这种内容传递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和表情的变化更为显著。由此,主持人应该在充分理解信息内容的基础上,积极调动个人的功能器官促成受众注意力的固化,进而实现信息和情绪的有效传达。二是在主持人、评论员情感中的喜怒哀乐都通过节目内容的展开而得以表达的时候,受众必然会受到影响。通过主持人的巧妙组合和拼接,将节目内容有机地串联或者并联,既体现出节目的匠心独具,也能够激发观众的参与兴趣。在对于时事节目的巧妙组合中,主持人或者深情或者调侃的演绎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于观众情绪的把控。
2、用真情营造谈话场,唤醒受众情绪
电视时事评论节目制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观众负面情绪被唤醒的时段,这种情绪出现对于节目整体效果有极大的破坏作用。这个时候,往往需要主持人能够因势利导,用坦率真诚的情感和语言来调动起观众的情绪,促成节目的顺利进行。在我们看来,扭转负面或不利情绪的关键就在于充分理解观众的反馈信息。在节目主持过程中,主持人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公众着想,控制场上的气氛而不是被节目牵着走。值得注意的是,情绪控制涉及到谈话场的营造。谈话场指的是正常的谈话氛围。在谈话场的营造过程中,主持人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真诚来感染观众,实现对于其正面情绪的唤醒。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情绪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体验。情绪唤醒是生理或者心理上被外部事件引发的反应,是公众参与节目活动时的生理反应,对于完善我们对于外部事件判定以及公众节目参与情绪养成具有重要信息价值。新媒体社会传播性质让负面信息传播呈现病毒式传播的模式,公众节目参与的情绪经由上述模式能够导致其内心不安和焦虑,引起对于自我能力的怀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节目效能度。以社交网络关注度较大的郭美美事件的电视访谈为例。自郭美美2011年微博炫富到2014年郭美美涉嫌聚众赌博被捕的整个过程中,新媒体平台由“审丑”变为“逐丑”,公众的情绪也由负面转变为被引导出了正能量。因此,在培养受众的情绪过程中,要使公众对负面情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学会控制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样才能提高其参与节目的水平,从而获取较高的节目参与情绪。
3、重视受众替代经验,健全经验转化机制
受众对于时事评论节目参与度的感知,通过其参与的既往经验得来。受众成功的节目参与经验能够提高节目参与情绪,而失败的节目参与经验则对其节目参与情绪的养成起到消极作用。由此,通过建立节目参与机制,健全受众节目参与途径,不断提高其节目参与信度与有效度,是完善青年公民节目参与情绪的重要路径之一,以某访谈节目中涉及微博网络问政节目为例。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在其微博上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活动。在其微博中,博主上传了七十多个乞讨儿童的照片,粉丝们立刻积极响应,当天粉丝即达到七千人。两天后,其微博又收到来自北京、广州、上海、石家庄、深圳、哈尔滨、厦门等十多个城市和地区的三十多名热心网友拍摄的三十多幅乞讨儿童照片。随着每一张照片和每一条微博关注度与转发量屡创新高,“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掀起了群体性的转发热潮,不少社会知名人士、慈善基金组织也加入到活动中去。据统计,参加上述活动的人群中,普通受众占到一半以上的比例。他们或者走上街头拍摄并上传照片,或者联系媒体或所在地警方,并积极转发微博,保障了活动开展的动力和社会基础。而关注到这一活动的电视主持人在节目进行过程中,也明确表态支持上述活动,号召公众动手打开自己的手机、拿起自己的摄像机,想法设法解决并妥善安置乞讨儿童。受众在参与微博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的正向反馈,也为其节目参与情绪的确立提供了条件。另外,公众节目参与情绪也来自于替代经验。替代经验指公众通过观察知识、能力相仿的他人活动及其水平获得经验。比如众所周知的校车事故、地沟油等事件的过程中,就是通过节目的传播与发酵,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在此过程中,主持人鼓励受众经由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公众意识到参与到节目中能取得进步,使节目的参与情绪得以提升。
三、结语
总之,新媒体背景下,公众参与电视时事评论节目行为呈现出负面情绪唤醒的特征,公众对于节目信息的感知,通过情绪力量塑成特色鲜明的内容。我们认为,主持人应该通过强化节目内容个性体验、用真情营造谈话场、重视受众替代经验,实现节目把控和公众情绪的引导。
作者:赵红霞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社科部
一、教学语言的生动化
教学课堂语言不仅需要严谨简洁,还要幽默风趣,有感染力。教学语言生动化,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刺激性以及对学生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借助语言的感染功能,加强情感的交流,以情激情,借助语言的情景性特征,创设新的情境,以境激情,借助语言的强化和动力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化,也就是在教授思想政治基本的概念和原理的同时对概念、原理、原则、要领、观点等进行解释或论证时,将其代入到具体的例子和相应的情节中去,让枯燥单调的概念更加生动化,使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更加浅显易懂,便于学生的知识的记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学生爱上学习。枯燥乏味的教学语言就好像一盘菜你忘了加调料,即使它的营养价值有多高,它总是会影响人的食欲,不会有多吸引人。思想政治教师还可以巧妙的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达到幽默生动的效果,让教学更加有趣生动。通夸张生动的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当然,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夸张生动,并不是牵强附会,一定要恰如其分,讲究一个度。教学语言的幽默生动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笑声,最主要的是为了让教学更加吸引学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二、教学语言的科学化
教学语言的科学化,体现在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精炼和逻辑性、系统性上。这就要求教学语言的语法上用词恰当、简洁明快、干净利索。思想政治教师要做到语言的科学化,首先是语言的本身要准确,不能含糊其辞,要让学生们清楚教师所要讲的是什么,教师所讲的政治知识内容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定义;其次是语言链条要清晰明白,不能前言不搭后语,造成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情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的语言要精炼、干净利落、不说废话、不带语病、言简意赅、恰到好处。概念的阐述不模糊,判断推理不模棱两可。用最简炼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最后还要求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语言要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在教授思想政治知识时要抓住课程内容的精华所在,突显出知识的重点,而不是挂一漏万,以点代面。科学化的语言往往具有征服人的力量,而思想政治教师的语言则更需要严谨科学,要准确的反应政治方面的定义、概念、原理等,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以误导学生,造成学生困恼。语言的科学化,需要教师的发音要符合标准,吐字要清楚,让学生能够听明白教师在讲什么,所以思想政治教师要讲好普通话,选词造句要讲究语法,叙述事物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序列,一步一步地展开,使人听起来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所讲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有根据的,不能宣扬一些不实的内容。
三、总结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使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晰,词句规范,富有内涵,还要使自己的语言情感化、生动化、科学化。教学语言艺术是各种教学艺术的基础,它几乎贯穿了教师整个教学过程。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在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素养的同时,也不能停止对语言素养的培养,只有将教学语言艺术合理的运用到自己的课程中,再结合其他的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把教学语言艺术和教学体态语言结合在一起,这能使课堂得氛围更好。教师积极、稳定、饱满的情感,可以带动学生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个好的情感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去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运用好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创设良好的思政课课堂氛围是达到和完成教学目的与任务的重要条件。
作者:孙艳 单位:山东省邹平县长山中学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教学语言包括声音语言、形体语言和口哨语言等形式,并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启发性、鼓励性、赞美性、趣味性等特点。有的教师讲授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很快掌握动作的技巧;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却并没有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絮絮叨叨,拉杂冗长,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健身意识,这需要体育教师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其中就包括体育教师的语言艺术。有些人认为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技术动作,实践证明:现在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的示范动作准确、清晰,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和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1规范的形体语言能引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学除了要有规范的口令、体育术语外,还有特殊规范的形体语言。其中包括眼神、表情、姿态、手势、教师动作示范等。体育课堂上无时不在的形体语言,是体育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的鲜明区别。教师犀利的眼神、丰富的表情、雄健的姿态,漂亮潇洒的示范动作,能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大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在运用时应选择好合理的时机,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趣味性语言能引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师的语言有时需要有很强的趣味性。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使学生有新鲜感,而新鲜的东西又易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注意,从而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例如:体育课中鱼跃前滚翻练习,用起身像飞燕,滚动一条线,“团身象个球”,同时,幽默风趣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用于正面教育胜过枯燥的说教,还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3激励性语言能引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由于体育教学具有的竞争性和挑战性,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时教师需用激励性语言激励学生敢于面对竞争和挑战,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如:田径教学中的跳远,在强调一只脚踏板起跳后,只要不踩线尝试任何方法都可以。教师的语言可用:如“别怕,你能行!”“再试一次,你会跳得更好!”“再拼一次,相信自己!”等。又如“你们能甘拜下风吗?要不要再比一次?”“人生能有几回搏,我要看看谁是这节课的英雄。”“其他的小组,你们想得第一吗?”等。因此激励性语言被广泛应用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成功体念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当学生鱼跃前滚翻动作完成得很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做得很漂亮”、“动作质量很高”等。当学生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你再努力些”、“我已经看到你的进步”、“我相信你做得更好”等词语赞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4启发性语言能引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学过程中,涉及一些探究性体育活动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用启发性语言说“你不试一试,那知行不行”?“试一试,以前不行的说不定现在行”?让他们跃跃欲试,体验成功,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教学效果就事半功倍了。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去练习,体验自主学习,这样让学生不仅可以完成技术动作,还可以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提高了。
5准确精练的语言能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师的讲解一般而言不宜长篇论述,讲解语言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用词要确切、语气要肯定、重点要突出,比喻贴切、表达要形象生动,语言应爽朗干脆、亲切感人、充满活力、铿锵有力。以最短的时间收到最大的讲解效果。使学生感到既有趣又有益,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如在做跳山羊练习腾空时用“身轻如燕”,落地时用“稳如泰山”等语言来激发学生对动作质量的追求,效果就非常好。在讲解中往往会遇到体育术语,而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难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把术语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口语,化难为易。讲解繁琐,说不到点子上,学生听不明白,更记不住,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教后滚翻时,如果把“团身紧,后倒快速及时……依次滚动”变成通俗的词语如“团身如刺猬,后滚像皮球”。学生易于接受,掌握动作快,而且课堂充满快乐气氛。如果语言不生动形象,即使是有趣的内容,也会讲得干巴巴、索然无味。
6艺术的口令能引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教师的口令要刚健宏亮,疏密相同,张驰适宜,力度浑然。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起到迅速指挥调动队伍和组织教学。教师语言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调变速,把重要内容的表达速度放慢或有意重复,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被无意注意分散时,可骤然提高音量或略作停顿,以排除外来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再“牵”回来。因此,预令和动令要开合有度,比例适当,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楚,节拍要鲜明,抑扬顿挫、语调要协调、余味无穷。这样体育教师在应用口令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沉着应变。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击发出来。
7赞美性语言能引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时,教师应用赞美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兴趣,在练习时,尤其是最初练习的同学,一般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敢站出来,这时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勇气可嘉,能够自己站出来做,就说明已成功了一半,所以赞美要放在首位。做得好的同学要给予肯定和赞赏,如“很好,verygood!”“你真棒!”“太让人高兴了,你成功了!”“再加一把油,‘体操王子’,别让人超过你!”等等。若是失败要鼓励学生努力再试,亲切地鼓励,使学生充满信心,并帮助其动脑分析,想一想动作要领等等。做得还不够的同学要多给以笑脸和鼓励,使学生真正感到教师的亲切与真诚,这样更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总之,体育教师在使用教学语言时,一定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语言规律,加强语言艺术修养,认真准确地运用好体育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内涵,,改善体育教学存在的单调乏味的感觉,把体育课上得健康、活泼、有趣,不仅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的发展。
作者:吴良华 单位:江西省丰城一中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最主要手段。教师语言艺术的高低,反映着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上课时的脑力劳动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十分重视掌握高超的语言艺术。毕竟,教师语言艺术是教师言传身教、做好教育工作的工具,是教师“过河”的船和桥,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能力,并形成健全人格。如何才能拥有很好的语言修养并充分发挥教学语言艺术的教育功能呢?
一、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言为心声。”要想语言美,基础在于心灵、人格美。因此,教师能否很好地运用语言艺术,首先在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教师只有热爱,才能教会学生热爱;只有善良,才能教会学生善良;只有诚信,才能教会学生诚信;只有感恩,才能教会学生感恩;只有奉献,才能教会学生奉献……古语说:“什么样的先生教什么样的学生。”只有当教师在心底擦亮真、善、美的火花时,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总之,教师只有拥有了最美的人格,才能拥有美好的语言艺术,才能拥有美好的课堂。而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发挥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格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品位和素质。
二、要有积极的情感投入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捷克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如果语文教师都缺乏情感,缺乏情感投入的言语传递,他又如何去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去感染、征服受教育者的心灵?他又如何去激励、唤醒、鼓舞受教育者?
三、要有相应的语言风格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格”指特定的教学任务、体裁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等,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语言风格。语文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对不同内容、不同情感、不同时段的课文教学,导以相应风格的言语。或感情奔放,或深情款款,或直抒胸臆,或委腕含蓄,或华丽典雅,或朴实无华。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趣,导之以法。另外,还应注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调变速,对重要内容的表达有意重复,以引起学生注意;当学生被无意注意分散时,音量可骤然提高或略作停顿,用以排除外界干扰,还可借用具体的言语,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而不是一味斥责。
四、要有机智的临场发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尤其是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教师可灵活机智地调动语言要素,完成教学步骤的牵引、过渡。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术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地做出相应的变化。”在学习文言文单元时,老师点一学生答题,学生半天不吐一字儿,老师责备道:“嗯?可不能这样沉默不语呀。”有学生冷不丁冒出一句:“沉默是金!”教室里立时炸开了锅。批评学生吗?效果不一定好。老师灵机一动,用他们学过的《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句子予以反击:“可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呀!”一言既出,学生笑,顷刻又被震住,不得不佩服老师的机敏谐趣。且这句话一经化用,不仅缓解了课堂气氛,而且避免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委腕地指出了不积极答题的弊处。
五、要有恰当的教学态势
除了以声音作媒介的教学言语外,还有一教学语言工具:态势语。态势语是辅助教学语言进行有效表达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语言的必要深化和充实,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课堂上,教师或颔首,或锁眉,或顿足,学生就会在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中强化对课文的理解,领略文章的音美、境美、意美。可以说,恰当地运用态势语,不仅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关系,而且具有表达思想、润饰语言、表露感情和调整行为等功能。教学语言艺术是一盘棋,而教师是棋手。要下好这盘棋,需要语文教师注重加强自身人格、学识方面的修养,并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住各种契机,运用语言艺术,使语文课堂变得活泼、严谨、有序、高效,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智力,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出真正适应时代、国家需要的杰出人才。
作者:王清华 单位:江西省上犹中学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而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信息传递的工具和媒体,科学加艺术的教学语言能够有效地保证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果。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而在农村乡镇高中,教学条件有限,还有学生语言素质的先天性(本地话居多),科学理解的现象也不多,因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化学教学,而化学教师语言的正确表达尤为重要。通过这些年的教学,笔者深深地感觉到化学教学语言的重要性,下面通过以下几点来谈谈农村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一、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表达一定要严谨、科学、准确
物质在世界上是客观存在的,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结构、性质,也存在自己的变化规律,因而严谨、科学、正确地表达出物质的性质规律是优秀化学教师的基本功。化学有自己专门的语言,就像英语、汉语一样,我们叫化学用语。它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而准确地表达书写它们是化学教师必备的,如元素符号Co是钴,而不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应写为CO;“HCl”如果是液体我们读为“盐酸”,而气体时则为“氯化氢”,读时如果是酸也可以读为“氢氯酸”;还有“58.5g的NaCl中含有NA个氯化钠分子”,这句话也是错的,因为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对于化学概念更应该讲究严谨科学了,如高考考纲中提到的“四同”: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位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概念的精确则先要强调是同一种元素,而元素中是中子数不同;同素异形体依照概念则强调首先是物质,是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准确、简明、清晰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表达一定要精练、总结、好记
化学知识内容多而杂,而要把内容在课堂上仅有的45分钟内教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啰嗦,应该语言精练,把所要教的知识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不仅好记而且好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方法来总结知识要点。如,在高一物质的学习中“钠和水的反应”现象我们就可以总结为:浮、溶、游、响、红;还有在氧化还原的规律中,总结八个字:失、升、氧、还;得、降、还、氧。其实它包含了十四个概念,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对应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还”则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四个字有7个概念的理解,另外四个也是,这样学生记起来和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运用此知识解题的不会乱。还比如:制取氧气操作过程可概括为“查、装、定、热、集、移、熄”七字;将过滤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因此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多留心观察、多总结、多对语言进行提炼,做到对知识点的讲解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当然这需要一定的功底。
三、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表达一定要抑扬有度、幽默风趣
化学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多,教学方法手段当然也很多,比如实验、视频等,既形象生动又易于学生理解。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单一平和的语言,那么再生动的课学生也会感到疲劳。如何才能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呢?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做到几点:
1.教师授课声音要抑扬有度、声声入耳。
试想一位教师语言干瘪、乏味,学生刚开始听注意力还行,如果时间久了呢?肯定会觉得无味、昏昏欲睡,那还怎么学到知识呢?笔者觉得一个优秀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应该是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该语气重的时候重,该轻的时候轻,做到抑扬有度、节奏分明、声声入耳,有如高山流水,温和轻柔;急如疾风,痛快淋漓,就像唱歌一样把握上课的节奏,这样学生听起来自然声声入耳,印象深刻。但是这种节奏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所以在讲到重难点时要适当地重复,语气要加重强调,比如化学课中的原理、公式、计算等,也好让学生及时记下;而引用过去学过的,且是学生很熟悉的知识则应加快讲解节奏。如,讲氧化物的概念后举出种种实例便可如线断珠落般倾出,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回顾回答;而在讲解例题、解题技巧时,第一遍宜慢、细、重,如讲元素守恒时,例如0.6mol的CO2通入1mol的NaOH中,得到的物质有哪些,它们的比值为多少?此时教师讲解时应慢且细。而技巧守恒应该重点讲,不但重点讲而且语气也要加重,抑扬有度。当学生理解掌握方法后,老师便可引申、拓展、再举例,再举例时就可急讲,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信息量。可见,教师授课语气的重轻可以体现知识的重要性,快慢则可以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2.教师的授课语言要适当地大胆夸张、形象比喻、语气幽默风趣。
我觉得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到你的课堂上,让学生在形象比喻、风趣幽默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理解掌握知识,特别是在农村,由于教学条件和学生素质的限制,在讲一些基本知识的理解时,更应该注重打比方。例如,在讲到同位素概念的时候,笔者就以班集体当作一种元素,如大家都是高一(2)班的同学,而每位同学都是一种核素,大家不同的是座位号,也就是说中子数不同,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位素的关系,这样学生就很形象地理解了同位素和核素的概念。又如,在讲到氧化还原概念时,原因是原子核内质子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笔者就以古人讲的“山高皇帝远”引导,古代国家的疆土越大则对边远地方的管辖就越忽略来比喻,也就是说原子半径越大则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就越小,就越易失电子,则还原性就越强,反之,国家小的则越好打理疆土,并且越想向外扩张,也就是说半径越小就想变大,那么就越易得电子,氧化性就越强,这样大胆夸张的比喻更加形象,学生也更易于理解,当然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去总结归纳,使化学教学不再那么枯燥无味。当然化学教师还有最重要的语言功底就是,教学语言还要幽默风趣,如果都是平铺直叙的讲话教学,那么学生上课时就会注意力分散,特别是在农村高中,学生喜欢的教师是风趣幽默的,偶尔还会在课堂上和学生开点玩笑,其实这是课堂调节,如,笔者在讲到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NaNO3+KCl=NaCl+KNO3正确与否时,笔者写完后反问:“这个反应能发生吗?”有人回答“不能。“”为什么呢?”本人接着又问。“没有沉淀呀。”又有人回答,笔者说“:这个好办,我就让它有沉淀。”说完,在NaCl后面添上一个沉淀符号。这时,有人发愣,有人发笑,有人还会忙于说:“老师,错了,错了。”于是笔者就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有些同学就是不顾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不管生成物是不是气体、沉淀,觉得加上气体、沉淀标记反应就能进行反应了,因此,你们告诉我化学知识是不是要记住一些常见的物质的物理化学知识呀,要记些规律呀。”
3.充分运用教师的肢体语言大胆地表演
课堂其实是个舞台,教师不仅是导演,更重要的还是演员,而教师肢体语言的表达也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丰富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比如,在讲氧化剂还原剂时,我在给学生“失、升、氧、还”时,就用手夸张地向上指,口里说“:上升,上升。”夸张的表演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加强教师的亲和力,上课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四、结语
总之,教师为了上好一节课,可以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当然教学语言是对教学手段很好的解释,在农村化学教学课堂上由于生源素质的限制,在教学上更丰富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语言的配合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作者:詹龙昌 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学
一、掌握好的发声方法
演唱是语言音乐化的形式,是对语言的一种艺术的阐述。在声乐表演中,作词、演唱等都和语言的表达、情感等密切相关。因此应注意语言的发生方法,避免因发声不正确而降低声乐表演的效果。不同地区的学生应根据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规律和特点来练习吐字行腔,熟练掌握发声技巧后,还应注意发挥语言传情达意的作用。在进行声乐语言艺术教学时,为了能充分发挥语言表达情感的作用,首先应让学生掌握咬字的技巧,并学会和呼吸相互配合,保证语言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并且在演唱中应学会灵活运用口腔的发音部分,保证将字的声母和韵母正确清楚地读出,充分应用唇、舌等部位,将字的头、腹、尾清晰地送出,将字的读音完整地发出。使得音乐化语言能够达到高度的准确性及鲜明的形象性。掌握好发声必须进行呼吸训练,学生在学习声乐初级阶段,需要详细了解发声的结构和呼吸技巧。教师在教学时选择的教学内容应是学生喜欢的,选择一些学生熟悉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音乐,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在进行呼吸训练时能够主动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在进行贝多芬音乐的呼吸训练时,可以选择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这一篇章,学生都比较熟悉,学习时很容易掌握。声乐表演中的呼吸控制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目的性。教师在教学时应合理控制放音乐的时间,让学生既能通过倾听音乐充分感受,又能得到充分地练习。并且在训练时应要求学生的声音洪亮,并注意把握呼吸的力度及气息的变化,从而达到自身的最佳状态。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地指导。同时还应做好胸腹的训练,使胸腹联合呼吸法能够在声乐表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历史知识及社会人性方面的知识,并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教师在训练时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曲目进行练习,教师适时进行相关技巧的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多唱多练,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师生一起唱的方法来进行解决。
二、将情感充分融合到语言中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不尽相同,声乐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中国的语言单字一般为一音一义的形式,而西方国家的语言单字很多都是由多个音节组成。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当地语言的特点及文化因素,并结合情感表达的需要,找到语言和情感相互协调的规律,并抓住需要加重语气的地方,将有特别意义的字凸显出来,使得声乐语言能够和演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地表达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语言艺术教学时应加强培养学生在发声时充分传达情感的能力,让学生在声乐表演中能够做到声情并茂,将情感通过声乐语言充分地传达给听众,感染听众,丰富声乐语言的音乐性,增强声乐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充分掌握声乐语言发声技巧
声乐语言的表达是语言的一种美化形式,需要进行科学的歌唱训练,通过圆润、清晰地声音将语义和情感传达给观众。并且声乐教学的基础要求是依字行腔,并且声乐语言艺术教学要求学生经过科学的训练做到字正腔圆。需要表演者将字清晰准确地唱出来,很好地诠释声乐语言艺术,促进声乐语言艺术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语言艺术教学时,应让学生掌握声乐技术,保证学生具备熟练的发音技巧,保证学生在进行声乐表演时能够做到字正腔圆,保证声乐语言艺术的教学质量。
四、将台词充分地表达出来
声、台、形、表是音乐教学中必修的基础课,台词教学主要是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为声乐语言艺术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台词和语言都属于语言艺术的范围,并且互相补充。因此,在声乐语言艺术教学中,台词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部分,教师必须采用科学的台词训练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使歌唱内容丰富起来,增强声乐表演的感染力。并且台词能够以叙事等方式进行情节的展开及人物的刻画,学生还可以在声乐表演中利用台词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并通过语言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作者:王大禹 单位:银川高级中学
1.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具体特征
1.1学生生活的再现
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语言表达要想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但要在讲述中注重语气和节奏,而且还要更加生动形象。特教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富有韵律的词组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语言的特性,才能更好地再现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快乐。比方说,在给学生讲述《父亲》文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自己的父母,特教教师可以让学生细细回忆生活当中父母给他们的爱,教师可以带着饱满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性。
1.2注重话题的运用
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循序渐进,善于利用学生喜欢的话题等形式引导他们,但是不能一味的给学生讲述知识,应当考虑到特殊学生的接受能力。他们不同于正常的学生,也许一句简单的话也需要整整一节课才能帮助他们理解,因此特教教师要保持耐心,并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但是应当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只有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特教教师运用的语言表达应当言简意赅,最大限度帮助特殊需求的学生理解,当然他们的身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但是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给学生给予鼓励,通过这样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同时特教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幽默风趣的话语可以增强感染力,引发学生的思考。
2.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采用形式丰富的语言表达
2.1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中的表现
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这就必须要在课堂设计环节中,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在进行“谈活动感受”课程中,利用下午休息时间,组织学生对校园内的杂草进行清除,并且,通过两个小时的劳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或者是可以通过各种课堂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服务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逐渐增强,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升特教课程的教学效果。
2.2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的节奏
在课堂教学当中,特教教师运用的教学语言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设计,采用具有韵律感的语言不仅体现语言的魅力,高低起伏的语言节奏会给吸引学生,跌宕起伏的语气更能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而苍白的教学语言不仅不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减少对学习的积极性。特教教师在讲授优美的文章的过程中,充分调整语气,进而促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解读文章。
2.3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投入丰富的情感
喜怒哀乐是人们的一种正常情绪,对于不同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那么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情感相协
调,饱满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的心情,并且还会引人入胜。这样一来,让学生产生共鸣,真正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
2.4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精炼
特殊需要的学生接受能力本来就是不强,复杂的教学语言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因此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重点,为了帮助特殊学生理解和学习,他们应当采用简洁的话语,将教学重点给学生进行讲解。同时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准确的词语,没有逻辑错误,运用标准的普通话才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
2.5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也会更加乐意去学,这比任何的教学方法都好,但是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教教师应当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比方说,学生基本上都比较喜欢动画,那么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动漫,激发学生的热情。与此同时,特教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启发性较强的教学语言,逐渐带领学生走入学习的海洋,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学生促使对学习知识产生好奇心。
3.结语
针对于这些在身心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的特殊人群,人们应当给予相应的照顾,给他们提供和正常学生学习的环境,因此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采用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状态的教学语言,既要言简意赅而且还要字字珠玑,尽最大能力让他们理解教学内容,促进特教教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只有通过这样才能进一步促使他们学会相关的知识。
作者:王薪惠 单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报纸新闻语言的特点
报纸新闻语言随着多年来的发展,加之多种语言形式的融合,现已逐渐形成自己的实践体系。常说的新闻语言是指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最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作为报纸新闻报道工作的基础传递媒介,新闻语言的运用方法和表达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报纸新闻的信息传达效果。报纸新闻语言的特点之一是,它充分将文学语言、生活化语言和科学语言三者结合在一起,结合三者的突出特点,经过逐步的发展,进而演变成了一种可以独立于任何一种语言表达形式的综合性语言体系。报纸新闻语言具有语言质朴、简洁实用的形态特点,在表现形式上较为生动、醒目,可以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
二、报纸新闻修辞的作用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增加报纸新闻语言的表达效果。利用比喻、引用、夸张、假设等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是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并强化其真实感和画面感的有效表达途径,好的新闻语言表达效果甚至可以帮助读者塑造事发的真实场景,让人体会身临其境的立体感觉。另一方面,新闻修辞的表达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修辞的着手点可以围绕语法层次,包括音韵学、形态学等,也可以围绕句法层次,在语句表达上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修辞手法。
(1)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修辞手法的具体形式,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成功将读者带入新闻发生的真实场景中来,生动的将复杂、抽象的事情报道得简单、具体化。例如,某新闻关于“恋爱结婚和企业合作”的报道描述中,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达成战略合作比喻成两者联姻,把企业间战略合作的进程比喻成两者恋爱的进程表,编辑者成功将复杂、枯燥的企业战略过程形象化,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比拟。比拟是通过抓住表达对象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点,将物人化或人物化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和耐人寻味是这种修辞手法的优点,并能够成功给读者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例如,某新闻报道中提到,“住建部正酝酿新一轮刺激楼市刚需政策的传闻,使得市场对房地产调控政策或将放松的猜测不绝于耳,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有关房地产救市的猜测只是房企的‘单相思’而已”。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深化了主题,还通过将没有情感的“一厢情愿的猜测”比拟成是具有情感的人的“单相思”,让报纸阅读者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编辑者所要阐述的思想内涵。
(3)反问。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已经肯定了或否定了的思想观点和强烈感情的一种修辞方式。反问修辞通过抓住人们好奇的心理,充分体现了新闻的核心内容,它能够在作者的构思方式上,通过制造悬念的方式来吸引读者的眼球。问句的形式可以帮助读者自己来思考并体会到文中所要表达的含义。
三、报纸新闻语言的表达要点
对报纸新闻的用词、用句、用法特点反复推敲才能形成好的语言表达效果,与此同时,要想从根本上增加语言表达的魅力,突出它的“魂”,需要新闻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水平。新闻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的表达方式,这体现在报纸新闻语言具有高度概括性,新闻编辑者通过对事实的全面分析,对事件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逐步分析,充分还原事实的真实面貌,真正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扎实工作水平。为了真正做到上述的新闻报道思想内容准确无偏差、形式生动有内涵、语句简明篇幅短、形象生动吸引人,需要新闻工作者具有多方面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首先,新闻工作者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定的理解,了解辩证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逐步在新闻工作中形成具有新闻报道特色的思维能力。其次,新闻工作者要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加强自身的语言文字能力,懂得用各种表达方式来叙说,避免单调和乏味的新闻报道。换言之,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需要新闻工作者从学好语言入手,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来获取灵感,培养优秀的语言表达技巧,并将学习到的方法和技巧应用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再反思自己的不足。
四、结语
新闻语言的表达重点是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所以它在表达方式上具有比喻生动、形象性强、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报纸新闻语言的目标是通过提高语言的亲和力来拉近与读者间的距离,这就要求新闻语言在生动表达的同时,要言之有物、明白易懂,避免华丽辞藻的堆砌。虽然在当今社会下,信息量不断朝着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趋势变化,为了适应这种潮流,新闻语言的艺术魅力更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孙晓岩 单位:《松原日报》社
1语言应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即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堂前备课是语文教师的必修功课。教师首先要充分理解文学作品的深意,才可能在课堂上通过具有吸引力的序言逐步引导学生去学习。这就涉及到了更多的艺术,一堂课的开讲导入就好比歌唱家开口歌唱前的定调,第一个音调准了,第一句唱好了,就为一首歌唱定了基调。导入设计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后面的教学也就会很顺利,而在课堂教学任务结束之前,安排一个令人激奋的结束语,会令学生欲罢不能、回味无穷,这类语句应是富于深情,蕴含哲理,情真意切。教师应充分运用自己的综合能力,挖掘和提炼课文精华,用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达到以情育人的效果。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1.1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要随时随地开放自己的感官,让学生思想、品德、知识、爱好、生理特征、心理特征、人际关系等等各种信息进入自己的脑中,分别储存起来。要锻炼自己的眼力,要有敏锐的目光,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特点、长处,哪怕是思想、言行偏差较多的学生,他们也有成长向上的闪光点,窥见他们心中的那“一角”,肯定,激励,引导,讲课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发性的语言,通过渲染环境,让学生进入文章所营造的氛围,通过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师要堂前备课,设计好问题和思路,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探索。在讲课时,教师需要运用合适的语言和提问方式因势利导,从浅显易懂的开始启迪学生的思维,然后逐步深入,引导其自主钻研,寻找答案,最终将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人素养。此外,教师分析课文时要用自己的语言在学生和作品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形象的语言,能将刻板枯燥的理论性内容转变成灵活生动的“活”知识;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引人入胜,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听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1.2语言要具有激励性
在讲课时,教师必须有察言观色的本领,就是能够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获知其心理活动,并且批评或表扬学生时懂得讲究语言方式。讲课时要善于发掘和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即便是不妥之处,也应该在合适的场合以合适的方式加以疏导,切忌一味的严厉批评,以免伤其自尊。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往往激情高涨,思维也相当活跃,对知识能够快速领悟,教学效果比较好。
1.3语言要具有艺术性
课堂导入语是学生能否集中注意力,进入听课状态的关键。导入的方法有故事导入,歌曲导入,情景导入等几种形式,但要注意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任务结束之前,安排一个令人激奋的结束语,会令人欲罢不能、回味无穷。这类语句应富于深情,蕴含哲理,情真意切,可以用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达到以情育人的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在讲学时,即便是同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师一般会有不同的见解,讲课方式也各有特点。但是无论运用何种讲学方式,都必须给学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2结语
教师如果在讲课时,能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参考课本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语言,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渐入佳境,同时能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导其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真真切切的讲好一堂课,就必须训练自己的语言能力,善用语言艺术和说话技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刁晓丹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