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11:26:00
导语:在图书馆专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信息时代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
1.1掌握计算机、图书情报、外语等综合知识
成为复合型人才在信息时代,随着图书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走向,图书馆专业人员首先应当顺应时展潮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与能力,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图书馆专业人员知识结构相对较为单一,只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擅长,这尚未达到复合型人才的标准。为此,图书馆专业人员在原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要首先学习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计算机做好数据库管理以及搜集、整理与利用网络资源等工作,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网络资源。第二,图书馆专业人员还需掌握扎实的外语知识。随着地球村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图书馆专业人员要能够利用外语知识搜集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学习国外的书刊资料,因此外语专业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1.2发展创新、综合分析等多项能力
提升个人职业素质除了掌握计算机、图书情报、外语等各专业综合知识之外,图书馆专业人员还需发展多项综合能力,以提升个人的职业素质。目前信息化时代,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时代的共鸣,掌握综合能力的人才成为社会、企业的宠儿,对于图书馆专业人员来说更是如此。首先,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当具备创新能力。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创新成为个人、社会、国家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当开拓创新思维,创新工作形式,创新服务手段,从而与信息化时代相挂钩。第二,图书馆专业人员还需积极培养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图书馆专业人员以搜集、整理、开发与利用各种文献资料为工作重心,因此对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这样才能高效率地去粗取精、去伪求真,提高工作质量。
1.3培养责任、服务等思想意识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图书馆是重要的文献情报中心,是读者、研究者汲取知识、进行科研的关键场所,图书馆专业人员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掌握综合知识与发展多项能力是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必备素质,而服务意识与责任感是其开展工作的灵魂所在。首先,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当具备服务意识,表现在为读者与科研人员全心服务,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料的效率与质量水平;为图书馆其他工作人员服务,建立一支团结合作的队伍,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第二,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当树立责任高,提高自身责任意识,以图书馆的长远发展为指导,在工作中奉献小我,热情工作。图书馆专业人员高尚的思想意识不仅是其自身的宝贵财富,而且还是图书馆的潜在资源,这对工作的开展、团队的协作与图书馆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2.信息时代提高图书馆专业人员素质的有效策略
2.1建立培训制度,提高对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信息时代,知识与信息更新速度令人咋舌,固守传统的知识与经验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为此,要提升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素质,使他们在掌握综合知识、发展多项技能与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方面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建立培训制度,提高培训力度。图书馆应当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素质出发,保证培训工作的系统性、全面性与有效性。为此,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将培训工作日常化,让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成为工作的一部分;第二,积极邀请优秀专家开展讲座、做学术报告,使图书馆专业人员得以学习先进理论;第三,安排图书馆专业人员走出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与沟通,将学习经验与总结教训于一体,做到扬长避短,提高综合素质。最后要注意,对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培训要落在实处,不能流于形式,从而切实提高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素质。
2.2利用激励理论,实行奖惩制度,创设竞争与合作的良好氛围
在市场经济时代,要想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与工作动力,建立科学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图书馆应当吸收激励理论的精华,实行奖惩制度,使员工的工作情况与工资、奖金、升迁等相挂钩。竞争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动力,使他们有意识、有针对地掌握综合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竞争能够快速地增强图书馆的活力,使图书馆管理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保证图书馆各项活动有机展开。除了必要的竞争之外,图书馆还要创设合作的氛围,实行小组合作制度,使员工能够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取得共赢。竞争与合作竞相发展,使图书馆专业人员在提高自我素质的同时促进小组进步与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奖励先进与惩罚落后相结合,使图书馆专业人员鞭策自我,向先进行列发展,在精神与物质方面取得不断收获。
2.3转变传统思路,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要想真正提高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图书馆需在建立培训制度与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上发挥导向作用,做好引导、指挥、协助工作。除此之外,作为图书馆专业人员自身来说,更要重视内因的积极作用,转变传统思路,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当代社会已经进入终身学习的时代,固步自封只能落后于时代潮流,既无法满足自身发展也无法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为此,图书馆专业人员首先应当在思想意识方面转变思路,做好投入学习的准备。第二,在这种先进意识的指导之下,图书馆专业人员在实践上要及时充电,完善图书情报专业方面的知识,学习计算机、外语等知识,为成为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丰富知识的引导下,更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最后,要树立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将自己塑造为德才兼备的时代佼佼者。
3.结语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献情报中心与学习、科研场所,是知识的摇篮与最高殿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为图书馆的走向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是对图书馆专业人员的挑战。因此,图书馆专业人员要具备三大方面的职业素质:掌握计算机、图书情报、外语等综合知识;发展创新、综合分析等多项能力以及培养责任、服务等思想意识。为此,图书馆及其专业人员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培训制度,提高对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第二,利用激励理论,实行奖惩制度,创设竞争与合作的良好氛围;最后,转变传统思路,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
作者:卓莉单位: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图书馆
一、在图书馆中对专业资料进行搜集
“信息化”进行搜集工作的核心是利用计算机相关的技术,以及一些具有搜索性的书完成对专业资料的搜集工作。通常期刊还有报纸都具有发行量及自身涵盖信息量和变动性比较大的特点。但是通常这些资料都是有目录的,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查找,可以更快完成对专业资料的搜集工作。在搜集过程中,搜集的资料要是涵盖多种资料的云图及科目的内容。随着网络的普及,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对资源的搜集工作,在网上进行资料的搜集工作,也是时下比较重要的一种对资料进行搜集的方式。比如很多图书馆就借用知网还有万方及维普这样具有公开性的资源,进行等价值的交换以获取资源信息。现在期刊及报纸对资料的搜集工作,大多会利用网络资源。
二、图书馆专业资料管理工作
在图书馆中对专业资料进行保管延续了搜集工作,整理专业资料时要注意资料的实效性、专业性及对资料的分类,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为了对馆内资料实现全面管理,就要在这一过程中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将专业资料的价值发掘出来。比如马克思在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过程中就编著了《资本论》,由此可见整理工作是很重要的。
(一)对资料的建设工作对资料的建设
工作是对资料进行整理工作的基本保证,在这项工作进行过程中,要明确资料的完整性,保证其具有完整的系统。专业资料主要分为基本资料、参考资料及辅助资料。在对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地将资料进行分类,保证不同的资料分类存放,方便查阅者很快地找出需要的资料。在图书馆中对期刊及报纸进行分类的时候,要对科目进行科学的分类,将不同的专业进行分类存放。对资料进行统一整理时要对文献进行编码,使得管理工作可以更顺利地进行。
(二)加强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
对资料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是当前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工作重点。通过对信息化的工作进行管理,可以大大减少图书馆中管理者的工作量,从而保证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并且当读者通过网络进行资料查询时,先了解文献具体的排放位置,再取书,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通常专业资料都储存在高校图书馆中,现阶段很多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水平是比较低的,比如一些图书馆对社会科学、经济及法律方面的资料关注比较少,分类也不清晰,其中对学报及学术性的周刊内容的整理资料更少,不能满足专业研究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应该加强对数据库的建立。在建立过程中,对各项的标准要及时统一,比如对一些缺陷文献的添加,以及对报纸的及时更新。在保证专业资料的数量后,也要及时地加强对资料的更新。组织专家进行交流研讨,对专业资源内容进行扩充,对专题资料、文摘及目录进行编制,运用网络,进行专业资料完善工作。及时发放全年各期的报纸及期刊,保证信息实效性及共享性的优势,扩大读者阅读的范围。对期刊、报纸及图书进行分类下载,建立形式多样的数据库,比如依照专业的名称对学报及期刊进行分类,为读者提供全面服务。
三、结语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对资料进行搜集及整理是图书馆的主要工作,为一些专业的研究提供进行专业资料查阅的基础条件。但是对资料的搜集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期刊及报纸内容的变动会比较大,比如报纸就是每天都在更新,期刊也分为周刊、月刊等形式,涵盖范围比较广,因此在对专业资料进行搜集的过程中,对期刊及报纸的整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这个极具知识化及信息化的时代,期刊及报纸内容的实效性及前沿性都是进行专业研究时的重要参考,因此对这些资料的搜集及管理非常重要。
作者:李佳单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一专业文献选审制度
1工作目标“制度”明确
“在各教学单位师生和图书馆员的共同努力下,将我校的学科专业文献建成满足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所需的文献资源,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而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术资源。
2人员组成“制度”规定
文献选审小组由选书教师和学科联系人组成。其中选书教师由各专业教研室主任或副主任担任,也可由专业负责人或在教研室主任指导下的科研项目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兼职教授担任;学科联系人由具有相应专业背景的图书馆馆员担任,也包括图书馆采访岗位的专职人员和图书馆馆长。
3工作内容
首先,征订目录的收集与制作:征订目录统一由图书馆文献采访岗位的馆员提供,各学科联系人负责本专业征订目录的整理与制作,同时选书教师须熟悉和关注本专业文献资源的出版和发行信息,并向图书馆推荐所搜集的专业书目;其次,征订目录的勾选和审定;再次,选审教师还会不定期参加现采活动,积极搜集读者需求信息。
4考核办法
将学科联系人和图书馆采访岗位馆员的考核纳入图书馆的年度考核中。对选书教师的考核纳入到年度学校对各教学单位的考核内容。
5有关政策教师的选书工作量由学校按每小时2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
二专业文献选审制度实践情况
1每个专业配备“A”和“B”两名选审教师“制度”规定
选审教师由各专业教研室主任或副主任或骨干教师担任,每个专业配备A和B两名选审教师,以A为主、B为辅,保证了选审工作参与率和持续性。
2专业书目
勾选有了良好的制度保障,我馆在日常文献采购方面由资源建设部组织各书商的新书书目信息,由学科联系人根据“专业学科与图书分类映射表”对对口专业的图书目录进行初选,初选结果送至院系选审老师,再由专业选审老师确定所需专业书目,作为图书馆采购专业文献的重要依据。
3参加现采活动
除勾选新书目外,我馆每学年组织选审老师参加书商组织的大型书市活动4~5次,让选审老师及时了解本学科当前学术动态,通过直接看样书,直观而准确的把握所选择的专业文献,图书现采质量和数量往往都是比较高的。
4参与按需印刷工作
由于我馆建馆时间短,所藏图书大部分为建校以来所出版。为了弥补馆藏这一缺陷,我馆与北京朗润书店签订了图书按需印刷合同,补充专业所需经典专著,对于图书目录的把握需要极强的专业人士参与,这正是我校专业选审专家所能胜任的工作。目前我馆已经按此方式印制了两批图书,无论品相还是质量均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另外,每一学年专业期刊的订购也广泛征求专业选审老师及院系领导的意见和建议。2011—2013年专业文献选审老师的工作内容及工作量。
5考核对选审教师的考核
纳入到年度学校对各教学单位的考核内容中。根据各学院选审教师参与学科专业文献的建设情况,2012—2013学年全校7个学院中,5个学院被评为A级,2个学院被评为B级。被评为B级的院系需要院系领导结合实际情况,考虑选审教师的去留。
三专业文献选审制度执行效果
1专业文献
在馆藏总量中比重增加以我校4个重点专业涉及的5大类图书为例,分析文献选审制度实施前7年(2003-2009年)和实施后4年(2010—2013年)的馆藏情况,4个重点专业所涉及的5大类图书在前7年占馆藏总量的比重为8.5%,在后4年占馆藏比重为10.12%,专业图书在馆藏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增加。另外,前7年图书平均复本为4本,后4年图书平均复本为3本,复本数降低而百分比上升,表明品种明显增加。
2重点出版社的图书
比例上升近三年来因学校评估需要,图书馆出现了突击购买大批量图书的现象,影响了重点出版社图书在馆藏总量中的占有比例。即便如此,16家有代表性的重点出版社的图书的年平均占有率从31.8%上升到314%。
3专业文献的借阅数量上升
首先年均借书人数上升:前7年年均借书人数为4684人,后4年年均借书人数为6547人;其次,借阅量比重上升:前7年年均借阅量比重为33%,后4年年均借阅量比重为6.68%,专业图书的外借量上升。我校专业文献选审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专业文献的保障水平,为学校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训提供了较有力的支撑。我校专业文献选审制度运行机制完善,在选审教师的AB角选定、选审内容安排、学校劳务补贴政策、院系工作考核等环节中都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得到了校领导、院系领导和专业教师的大力支持,执行效果明显。
四小结
1保证执行力
独立学院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关键在于学科建设,学科专业文献建设必须保持与学校学科和专业发展协调一致。要保证“制度”的执行力,首先,要明确学科专业文献资源建设是全校的工作之一,而非图书馆内部事务;其次,“制度”的颁发要以学校红头文件的形式;再次,制度内容的传达自上而下,需要得到院系主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2调动积极性
在用户参与的学科专业文献建设过程中,学科联系人发挥了重要的纽带桥梁作用,连接着用户与图书馆两端。在制度上,将对选审教师的考核纳入到年度学校对各教学单位的考核内容;在情感上,学科联系人与对口选审教师建立良好的朋友式合作关系,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薪酬上,建立明确的薪酬制度,对选审教师的付出予以肯定。
3拓宽建设面
目前,高校教师和学生利用电子文献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各高校借助校内图书馆购买的各类型数据库提高文献资源的满足率。但同时也存在盲目跟风采购,导致利用率不高的现象。用户参与学科专业文献资源建设,可逐步由参与纸质文献资源建设拓宽到电子文献资源建设。
4完善考核机制
完善的考核机制是保证用户参与学科专业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对学科联系人和采访人员的考核,包括专业书目信息的收集、整理;选审教师所选图书到馆率的统计及反馈等。对选审教师的考核,包括书目勾选次数、种册数;参加现采次数;对专业文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作者:杜少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图书馆
一、努力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将会越来越复杂,21世纪是自动化、网络化的时代,这就要求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目前,图书馆普遍采用了ILAS系统,网络各子系统熟练的使用,以及整个系统的维护都需要过硬的计算机技术。因此图书馆重点要培养工作人员的网络服务能力,要会利用网络进行采访和编目工作,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倾向和出版动态,及时了解出版信息。工作人员除了要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外,还应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利用网络知识,帮助读者从多种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每个工作人员还应具有熟练的系统管理技术水平。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具备随时解决新问题的技术能力。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
伴随着网络化的到来,大量的信息,特别是各种科研课题立项、科研成果鉴定等咨询活动都以外文的形式出现。如果图书馆员不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不能读懂信息内容,就不能及时获得和收集国外的信息,从而就不能准确地为读者提供国际间的信息交流服务。
三、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图书馆工作一直以来被公认为是一个铁饭碗,没有太多的压力,也不具备太大的挑战性。这种意识致使图书馆员工在思想上产生了一定的懈怠,觉得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只要不出大错就可以,没有工作进取心。因此图书馆要根据本单位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竞争激励机制,合理安排岗位。可以实行技术岗位双向选择制,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使图书馆工作人员时刻有一种紧迫感、责任感、危机感,从而激发竞争意识,促进其主动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无形之中提高了服务质量,提升了图书馆员的自身素质。
四、抓好在职培训,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在学中干,干中学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可以鼓励工作人员全脱产学习进修图书情报的相关专业,使他们在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下,更系统地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适应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本单位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办馆特点,有针对性的邀请馆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将一些先进的办馆理念和经验引进来,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图书馆也可以定期组织业务研讨会,让大家积极撰写业务论文,或者各抒己见发表一些自己在业务上总结出的好的经验,必要时还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科研课题,鼓励大家集体研究,这样不但达到了激发工作人员的业务研究的工作热情,而且还达到了提高了本馆的整体业务水平的目的。同时还要组织专业人员参观学习,力争每一个同志都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鄢丽丽单位:廊坊市图书馆
一、发展中的图书馆学专业与图书馆职业需求
传统的图书馆专业是包含与图书文献的采购、分编、收藏、保管、开发、利用等各个工作环节密切相关的学科。如图书采访、图书编目、图书分类、图书典藏、图书保护、文献检索、读者服务等。我国传统的图书馆学专业是建立在图书馆职业需求的基础之上,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在上世纪的90年代前,图书馆职业教育基本上是按着传统的图书馆学专业来进行的。这一教育的特点,是围绕知识的载体——图书文献的外部形态的相关知识来确定图书馆学专业的范畴。随着实践的发展,图书馆学专业开始逐步吸纳与之密切相关的学科和专业,如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课题服务、信息服务有关的信息学、情报学、文献描述学,与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与图书文献的管理、数据库、多媒体文献、数字图书馆有关的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建筑、图书馆设备、图书馆内部设计等有关的建筑学、环境学、美学,与图书馆图书文献的典藏、保管等有关的物理学、化学、力学,甚至气象学等,学科内容不断拓展。时代越发展,图书馆学专业本身越深入,图书馆学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和专业也就越多。这种发展趋势是和人类所有的学科发展越来越深、各学科知识门类越分越细、各知识门类学科专业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一总的发展趋势一致的。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深化传统图书馆学专业的前提下逐步吸纳了与之相关、相近的其他专业学科。与此同时,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出现了由单纯对知识载体的依赖——书的管理对“书”的内容知识本身的研究、梳理发展的态势。所有这些都是由图书馆职业的内在需求所决定的。
二、图书馆学专业与图书馆职业需求的延伸
从我国现代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从传统的以纸质文献为主的图书馆逐步转变为多媒体视听的当代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的这些变化改变了读者的阅读形态,从看纸质文献到看缩微胶片、电子屏幕等,减小了知识贮藏的体积;从书架典藏到光盘、数据存储等,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从普通阅读到多感官的虚拟阅读等,读者对知识信息的搜集更加便捷,从检索卡片目录到计算机搜索、网络搜索等。所有这些变化,扩大了图书馆学的内涵,图书馆学专业成为一个涉及各门学科专业的“广博”专业,没有哪一个专业能够比得上图书馆学所具有的巨大包容性,也决定了服务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从图书馆的职业需要来看,不仅需要传统的图书馆学专业的专家,更需要熟悉其他某一知识领域的专家。因为图书馆是“管书”的,“书”的内容是包罗万象,图书馆人的任务不仅对书的外部载体形态(包括书皮、书名、编者、版式、提要等)的管理,更重要的将是对书的具体内容——知识的本身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提纯、加工和完善。给读者提供的就不仅仅是目录、索引或是某本特定的图书、某些相关的文献,而是给读者提供更多书中的内容——知识。与此同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现实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资料,而且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主体,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需要有一批具有不同知识门类、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这样,图书馆人对社会的贡献就会与日俱增。因此,培养造就更多的图书馆学专家,不仅是当代图书馆职业的迫切需求,也是当代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来看,应该发展成包含各学科、各专业、各种人才相互融合的图书馆。一是在服务内容方面,图书馆的知识要涵盖一切,尤其是要具有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关注的热点难点内容,才能满足各层次、各类型读者的知识需求。二是在人才方面,图书馆的某一具体的工作岗位,既需要复合型人才,又需要对某一知识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型人才。有了这样既“博”又“专”的人才结构,才能为建设现代化图书馆,满足各层次、各类型、各种读者需求奠定牢固的人才保障。三是在服务方式方面,图书馆要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不仅要搞好馆内服务,还要主动走出去,深入社会、深入基层,为广大读者服务,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四是在管理方面,要强化机制建设,调动图书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图书馆的价值不仅仅是把图书馆中“死”的书挖掘出来为社会所用,还在于把图书馆馆藏书中的内容——人类创造的“活”的知识挖掘出来为社会所用。这就需要把管理书的人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发挥图书馆人的所长,进一步解放图书馆的生产力。因此,图书馆面对社会各层次、各类型读者的广泛需求,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和办法,加快图书馆学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素质,适应新形势,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日益扩大的知识需要。
三、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的作用与图书馆职业需求
在现实的图书馆中,存在着许多学过或从事过其他学科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这部分人的作用。在市级、县级的许多公共图书馆中,就有很多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他们被调入或被招聘到图书馆中来。在他们中间很多是非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由于不是“专业对口”的“科班出身”,想要从头做起,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如何发挥这部分人在图书馆中的作用,如何把他们已经具备的专业所长利用起来,应该成为当前图书馆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可以说,对“图书馆专业与图书馆职业需求”的理念,必须赋予新的内涵,才能促进图书馆学理论不断的发展。这就需要加强这样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对非图书馆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鼓励熟悉各学科专业的人员,把各自熟悉的专业技能与图书馆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并对他们取得的工作成果或达到的相应水准予以承认,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中打破图书馆专业与其他专业的界限,调动非图书馆专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建立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无论学哪一专业,都能“行行出状元”,对任何专业的钻研和学习都应该是理直气壮。无论哪一专业,只要工作业绩突出,都要得到尊重和重用。在图书馆,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非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相辅相成,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起着同样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加强图书馆与社会的联系。在图书馆的图书处理的工作流程与服务读者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如图书文献报刊的采购、分编与读者服务、课题咨询等工作环节,除依靠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外,也要注意随时征询对所涉及的相应学科熟悉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意见,这就需要图书馆征求被服务的单位和广大读者的建议。图书馆要经常与设有图书馆专业的高等院校和图书馆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联系,把对读者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向培养人才的学校和培训单位进行反馈,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使得培养的图书馆人才更具专业型,以满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行之有效的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促进图书馆学理论完善,为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崔玮单位:吉林市图书馆
【论文关键词】专业特色;数据库;图书馆
【论文摘要】本文就高校建设专业特色数据库的方案、内容、服务以及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原有高教体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专业单一、低水平重复办学的弊端被逐渐打破。通过高校间的合并、重组,各高校都相应调整了专业结构,加强了重点学科建设,增强了自身竞争和办学优势,突出了办学特色,相互之间形成了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局面。而各高校图书馆为适应和配合学校的这一系列转变,必然相应地加大对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文献资料的收藏和开发力度,这也使高校图书馆之间形成了各有所重、各有所长、各有特色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当前各高校的网络化程度已相当高,校园网、教科网、因特网已相继开通使用,而且部分省市已经准备在本地区高校图书馆之间架设光纤,把各馆相互连通,用于馆际文献传输。如何更好地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使那些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馆藏文献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做到馆文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巫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图书馆专业特色馆藏数据库的建设,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
1建库的方案及原则
1.1建库的方案
目前,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建设或准备建设各自的全文数据库。在建设过程中大都缺乏组织机构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分工,数据库的建设停留在各自为政、自建自用的状况。这种各自为政的状况以及各馆在技术、资金、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投资、重复开发,不仅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严重,而且使数据库普遍存在结构单一、标准不统一、涵盖面窄、内容重复、共享度低、通用性差的问题,这对图书馆网络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及文献资源共享的实现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我们在建库时,首先要考虑到建库的方案问题,是各馆独立开发还是联合协作开发?本人认为专业特色数据库的建库方案可以参考目前各地区在建设的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的方案,走联合开发的道路,采取地区网络联合数据库的方案。首先,建立本地区的组织协调机构,实行“统一目标、统一规则、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模式。在对各院校学科特色和馆藏特色进行调查研究后,对其数据库开发进行统一指导和协调。具体操作中可把学科门类分为几大块,如理工、财经、医药、农林等等,然后再由几个同类型院校共同承担该学科数据库的建设.当然,其中还需相互分工,各有所重。其次,各馆应打破原有的封闭现象,改变以往各自为政、孤军作战、小而散的建设方式,在组织机构的指导下相互联合、有计划、有分工地共同开展建库工作,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可持续的开发。各馆在建设各自所承担的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则可按照分工要求自行开发,进行建库的设计、源文献的收集整理、文献的数字化处理、提供应用服务的方式。当然,在联合建库的形式上还可参考国外的一些联合建库模式。
1.2建库的原则
1.2.1实用性原则
专业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要考虑其是否具有实用价值、需求有多大、投人和产出是否相宜,即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能盲目上马。因为特色数据库的建立从其目的来说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和特色优势,使之产生良好的效益,充分体现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因此,专业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要在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1.2.2趋势性原则
建立专业特色数据库要顺应专业学科和数据库本身的发展潮流,包括国内与国际的发展趋势。如:规模、形式、多媒体化、网络化等。把握这一原则可以让我们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寻找到适合我们自身特点的位置,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1.2.3共建共享原则
即联合开发、资源共享。
2专业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内容
各高校馆丰富的特色馆藏是专业特色数据库的主要信息源。经过长期的学科建设,各校在自己的重点学科领域已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各馆同时也收录了大量相关文献,并且重点收藏、重点建设、优先投人那些专业性、学术性、权威性的文献资料,使之尽可能的丰富、系统、完整,形成各馆的特色馆藏。
2.1专业文献资料
内容包括本专业的国内外核心期刊、科技期刊会议录、其他报刊和内部报刊中有学术价值的本专业文献,以及经过加工整理后的网上文献资料。
2.2法规、专利、标准
主要包括国际上各行业及国际组织颁布的最新标准,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索引,国家颁布的各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及国内外的专利文献。
2.3专家科研成果
本学科著名专家教授的研究方向、研究状况、研究成果和特色。主要应收录其发表在核心报刊中的论文、研究交流报告、学术演讲报告等文献群体。
2.4学位论文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对于相关学科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它的分布较为分散,读者难以查找,故应予重点收录。
2.5学科综合信息
系统全面地反映学科信息,展示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和科研成果.如: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市重大攻关项目、工程应用和设计项目,目前最新的具有影响的各种科技产品、近年来有关学科已完成的成果及获国家和省市的科技奖的科研项目等。
在对数据库文献源的收录过程中还要注意它的时效性与过期可获得性,要对文献源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严格的收集、加工和筛选,为读者提供更新更多、更准更全的文献数据。
3良好的服务功能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不仅仅是简单地把传统纸质和其鸽载体形式的文献数字化,而且有其最本质的特征,即智能化的检索。相对于传统的特色文献来说,特色文献数据库与其最大区别就是强化了其信息服务功能,在其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数字化是相对传统文献而言的信息形式上的改变,最本质的改变仍在服务质量上,而这也正是读者和用户最为关心和希望得到的。因此,数据库必须实现智能化检索,为读者用户提供快捷、全面、准确的检索工具,真正做到以读者为中心。
3.1检索界面
检索界面应该简洁、清晰,没有繁杂的检索步骤,可操作性强。帮助功能应具有实际指示作用,并提供留言功能。
3.2检索方式
数据库系统应提供关键词、主题词、题名、著者、出版机构等多种检索途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单项检索、组配检索、模糊检索,并可使用截断符、接近符、省略符、替代符指明词间关系或扩大、缩小检素范围,也可增加一些限制功能,如:限制时间、馆藏地点等。
3.3检索选项
3.3.1跨库检索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一个或多个数据库,实现一个检索命令跨多个数据库自动检索,以获得交叉学科、相关学科的信息。
3.3.2多年检索
应可以同时检索最新文献和过期文献,使用户在二者之间方便进行切换。
3.3.3检索历史
让用户可以保存、查看自己的检索历史,在当前检索区可以利用和修改以前的检索。工作人员则可利用它跟踪用户的需求或将其加工成某些动态信息。
3.3.4主题词表
数据库应提供主题词表检索功能,即利用主题词表进行检索词的规范选择,并根据主题词的上下位关系、相关关系和替代关系调整、确定检索词,然后直接启动检索。还可根据需要修改主题词表,或通过对用户检索词的统计扩充主题词表。
3.4检索结果
检索结果的实现包括排序、显示浏览、聚类、套录、打印、E-mail发送等。
4建库过程中需注意的一些事项
4.1要注重全文数据库的一些技术特征
包含内容的原始性、信息检索的彻底性、所用检索语言的自然性、数据相对的稳定性、检索结果的准确性、数据结构的非结构性。
4.2数据准备
要注重对文献源数据的收集、整理、筛选、归类。
4.3文本预处理
要做到统一著录标准,规范格式和标引。
4.4数据维护
要定期对数据内容进行更新追加和清理修正以及对所用词表、存储空间的利用统计和调整。
4.5统计功能
提供各种统计数据和用户信息,量化各项指标,使之成为决策依据。
4.6做数据库的宣传工作,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
5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其素质包括:对某学科及其分支有充分研究,对某专题领域的相关信息源有丰富的使用经验和了解,熟练掌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的获取技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应变能力。
摘要:根据目前许多图书馆馆员并非是学图书馆学专业的,馆员们写论文不知道从何下手的现状,介绍了馆员们写论文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需要学的一些东西,以及怎样组织语言,去完成一篇好的论文。
关键词:图书馆学;学习;论文
图书馆学,看似简单,但是,它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我们查百度百科,得出这样的结论: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是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那么,怎样就是具备了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呢?这就谈到了图书馆学的培养目标了。图书馆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系统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有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能在图书情报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图书馆高级专门人才。从以上这些内容看,图书馆学专业是博大精深的。她的历史也是很悠久的,古巴比伦时代人们就从石板上记载图书了。
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图书馆的馆员并非学的图书馆学专业,他们可能学的机械,材料,建筑,中文,历史等等专业,他们的工作仅限于基础性的工作,比如登刊,正架,读者服务,图书借还等,很少涉及专业方面。而这些人也是有写论文的需求的,然而却不知从何下手。心中有各种各样的见解,想法,确是难以下笔。久而久之,有些馆员会惧怕写论文。其实只要从各方面充实自己,多学习专业知识,我们也可以写出优秀的论文。那么,非图书馆专业毕业的馆员怎样写好图书馆专业的论文呢?要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1 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无论是论文,散文,记叙文,其本质上是文章。写一篇优秀的论文,首要是要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写到这里。大家可能要见笑了,这仿佛是一个小孩子的问题。实际上,事实却是如此。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水平,才能去组织语言,才能去运用文字,才能清楚地,有条理地去论证一些问题。我们工作在图书馆,走在一排排书架中,闻着浓浓的书香,不觉得这样很好吗?我们可以偶尔取下一本书看看,久而久之我们的语文水平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有多少作家是从图书馆里诞生出来的。我觉得,工作在这里,耳闻目染,久而久之,语文水平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2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了解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既然我们学的不是图书馆学专业,那末,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开始学习了,当然是自学。否则我们的论文水平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很难涉及图书馆学一些专业性的东西。图书馆学专业可学的东西是很多的,需要学的专业书籍主要包括《目录学概论》、《图书馆学概论》、《图书分类与编目》、《文献检索》。遇到不懂的,一定要虚心的去问。图书馆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档案学,情报学,文献学,目录学都有一定的联系。单看图书馆这个名字可能觉得简单,实际上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内容是很值得研究的。
3 注意平常工作中的点滴
图书馆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如果我们注意观察的话,我们日常工作中会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数据。就拿科技期刊来说吧。科技类的期刊有很多种,包括科普类、农业类、建筑类、工业类、农业类、市里水电类……如果我们工作中只是去整架,接待读者,登刊,上刊,那就很难发现有用的材料。比如说,我们可以留意一下,在这些期刊中哪些类占的比重较大,哪些刊占的比重较小,为什麽要这样呢?我们还可以留意一下,哪些期刊读者比较喜欢看,哪些期刊读者参考的比较多,我们还可以统计一下我们每天接待读者的人数,本科生有多少,研究生有多少,教师有多少,然后画出一个曲线图,这些都是有用的数据,写论文都用的上。图书借阅方面也一样,我们可以统计一下哪些书读者喜欢看,计算机系的喜欢看那些书,建筑系的又喜欢看那些书,学校里各个专业的学生又比较喜欢看本专业的那些书。日常工作中,只要我们留意,观察,注意积累,就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数据。有了这些数据,写论文就不愁没东西可写了。
4 学习图书馆的专业期刊上的文章
就连古人也知道,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图书馆学专业的期刊有许多种,其中比较有名的有《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等等几十种。这些期刊上刊登的论文大部分都是各个图书馆的馆员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得出来的一些宝贵的经验,总结出的一些有用的数据,这些东西,对我们的日常工作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这些论文,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教材,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到很多,比如说怎样去组织语言,怎样去分布奏,怎样去挖掘,从而达到有明确的主题,讲出来的道理也很透彻。我是这样认为的,只要我们能长时间地,连续地阅读一些图书馆学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在写论文时,对于有些问题,一定会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一定会有一些好的论证方法。这些都是很有用的。
5 选择合适的题目
写论文,选题很重要。图书馆学方面的论文,可选的题目很多很广泛。然而,怎样才能做到选题精当呢?初学的馆员写论文首先要选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题目,这样比较容易下手。千万不要选一些自己不熟悉的去写。也不要去追赶潮流,勉强地找一些当前的热门话题,看别人写了些啥,自己也去写,这样很难写出自己的,有特色的论文。除了这些,选题还应该注意要新。哪些题目是别人没有写过的,哪些题目是有特色的,那些题目可以吸引出读者的眼球。一个好的题目可以对读者起到好的引导作用。
6 列出一个大致的提纲
好的,现在我们选了一个题目了,那么怎样才能去论证它呢。这就需要列出一个大致的提纲。一个有条有理的提纲是论文的骨架。也可以说是支架。通过提纲,我们知道要先写那一部分,后写那一部分,那一部分要着重去写,那一部分比较难理解,需要详细的去写。列提纲要理清条理,分清主次。一个有条有理的提纲仿佛是论文的骨架,有了结实的骨架,这篇论文才能经的起推敲。
7 组织材料
好的,现在我们列好提纲了,我们的论文有了大致的结构了。要论证这些提纲,会需要一些数据、一些材料。这就需要我们去查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得到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前面提到,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注意总结,经常观察,我们可以总结出许多有用的数据。是的,在这里,我们总结出的一些数据可能就会有用处了。
8 写成文章
提纲有了,参考资料有了,数据也有了,就剩下组织语言了,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根据这些材料,依据列出的提纲,用自己的语言,开始组织一篇内容丰富的论文吧。一篇好的论文,要经过反复修改、反复论证、反复斟酌,才能成型。经过反复推敲,我们的论文就写好了,大功告成了。
1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图书分类、文献检索、计算机编目等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经过多次的实践操作才能系统掌握课程精髓。但在现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因课时少或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等原因,过分强调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环节重视不够,这就大大削弱了教学效果,使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
1.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因生源不足、经费紧缺等原因,图书馆学专业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严重缺乏。目前,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主要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前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二是“”后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知识、年龄结构都不尽合理。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师知识往往是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学到的知识,对新技术缺乏了解,年轻教师缺乏图书馆实际工作经验,无法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近些年来,虽有其他一些专业的同志加入教师队伍,但因缺乏对图书情报工作的深入了解,也无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对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2.1加强教师的思想品德修养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知识、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培养出的学生是优秀品、合格品,还是危险品、次品。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只有努力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用先进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坚定立场,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保证服务的社会主义方向。同时,我们应加强个人修养建设,诚信为人,真诚做事,以个人魅力服务和打动读者。
2.2进一步提高专业外语教学水平
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外文尤其是英文占绝大多数,中文信息资料很少,而不论是学习还是研究,都需要跟踪了解其他国家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外语知识。另外,据有关专家统计,我国外文图书的利用率低于20%,外文期刊的利用率也仅为40%。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外语水平欠佳,无法有效地分析利用信息。数字信息时代,图书馆既是一个服务机构,更是一个研究机构,图书馆员既是服务人员,更是研究人员,善于从浩繁复杂的数字信息中搜集、整理、利用有用信息是图书馆员必备的素质。因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毕业后才能很好地胜任图书馆员的工作。
2.3扩大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内容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有言:“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国际语言化技术的突破,正在把传统的、分离割裂的图书馆推向全球一体化和网络化的新境地。”可见,网络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硬件。图书的采购、分类、编目、借阅,信息的搜集、整序、传递、利用,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都对馆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为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光盘技术、通讯技术、文献处理技术、缩印技术、软件技术、信息转换与压缩技术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知识。
2.4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息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然而,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不少专业人员无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出现了“信息爆炸”与“知识饥渴”的矛盾。图书馆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决定了在不久的将来,参考咨询将成为图书馆向社会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另据统计,纽约皇后区公共图书馆系统1997年度解答各类读者咨询达39”万人次,美国公共图书馆每年要解答3.42亿件咨询问题。显然,图书馆员作为“咨询员”、“网络导航员”,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很好满足用户多学科多层次的信息需求。因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必须了解社会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传播学、心理学、数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2.4.1培养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图书馆是人文精神的家园,人文关怀贯穿于图书馆工作的全过程。在图书馆工作,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是相当重要的。通过沟通,馆员可以了解读者需求,读者也能理解馆员工作,从而形成一种融洽的工作氛围。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平时注意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的培养,定能给自己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提供方便。
2.4.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到位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过硬的文字表达功夫。图书馆是社会服务的窗口,馆员是这个窗日的核心,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定位决定了语言仍占图书馆工作主题部分。馆员只有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效地与读者沟通交流,撰写专题调研报告、课题综述、工作总结、研究论文,担任用户教育工作,代译有关文献等。因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首先也是最基本的是要纠正自己的方言,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同时勤练笔,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保证文字表达简洁流畅。
2.4.3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面对数字信息时代的挑战和广大读者对信息传递快、精、准的要求,图书馆的许多环节都面临着变革,尚待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必须彻底摆脱思想上的懒惰,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出新思路,发表新见解,探索新领域,形成自己独特的与社会体制相吻合的工作作风。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只要把握好大学时的有利学习时机,热情饱满地学习、实践和创造,时刻以优秀图书馆员的标准来要求和鞭策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便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赢得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3结语
由于目前图书馆界普遍存在图书馆员薪水少,社会地位低等问题,不少学生认为在图书馆工作没有前途,不能体现自身价值。对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对新环境下的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作用应有重新再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淡化金钱观念,增强服务观念,淡化专业意识,增强职业意识,把个人发展同图书馆形象提升紧紧联系在一起,发奋图强,拿出成绩,以自身努力赢得社会尊重。另外,图书馆工作,社会压力相对较小,容易使图书馆员失去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对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应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所履行的大部分职能可能被新的信息服务机构所取代,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要有一种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尤其要有充分的就业竞争意识。从图书馆内部来说,图书馆法立法进程的加速,“职业资格管理制”和“聘用合同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的改革,对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整个社会大氛围来说,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要找一份专业对口,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难度很大。
作者:张盛良单位:嘉兴学院图书馆
1图书馆学专业论坛简述
图书馆学专业论坛的意义重要体现三个方面:
(1)推动了学术交流。图书馆学专业出版期刊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且发行量很少,涉及面有限,研究成果只是给界内享用;
(2)扩大国内外同行间的交流。专业论坛排除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阻碍,是国内及至国外同行相互相互了解、交流的极为灵活的最佳经济平台;
(3)推动学界批评风尚的构成。论坛是畅所欲言的地方,网民之间不仅可以互动,而且能够自由地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2我国图书馆学专业论坛的现状
2.1图书馆学专业论坛简介
相对于别的学术论坛来讲,我国的图书馆学专业论坛出现的比较晚,当前发展得比较突出好的五个论坛为:
(1)上网,即上海图书馆论坛,又称上图论坛;
(2)学网,即《大学图书馆学报》的读者群;
(3)问网,即网络图苑;
(4)书网,即E线图情之E线论坛;
(5)寒网,即中国图书馆学者联盟,简称寒网。
2.2图书馆学专业论坛的比较与分析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上述五个图书馆学专业论坛,以促进今后我国图书馆学专业论坛的发展,结合内容设置、形式、检索模式等方面的调查对这五个图书馆学专业论坛实行比较分析。可从如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从图书馆学理论方面就论坛版块建构、帖子内容及讨论区主题等来分析,该讨论内容基本关联到图书馆学科的相关话题。可是理论内容的含量均不同,有着一定的差别,文章、帖子质量也不统一,有的属于学术论文;有的则只是一个标题或者一句话。从图书馆新技术应用方面来分析,在五大论坛上均能够发现有关图书馆新技术运用,例如数字图书馆技术、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论坛中的(特色内容、栏目的设置、管理方式、版面设计、检索方式等)。总体来讲,当前我国图书馆学专业论坛仍处在起步阶段,存有许多的不足。具体体现于如下几个方面:
(1)对论坛有所熟悉掌握的人比较有限,自然参与者比较少,讨论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均达不到一定程度;
(2)论坛的风格与定位不够鲜明,强化不断发展还需有一定的时间及过程;(3)论坛的版面功能构架还需进一步完善。
3图书馆学专业论坛的展望
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规模会不断扩大。BBS的本身优势,将引起愈来愈多的人关注重和参与进来,用户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且相信必有更加多的图书馆学专业从业或爱好的人以及经营论坛的人建构更加多样的图书馆学专业论坛。所以,图书馆学专业论坛不管从参与者数量上看,或是从论坛的数量上看,其规模均会进一步扩大;
(2)服务模式会多样化。当前,论坛主要是用户自发地展开问题讨论、自己的看法建议,服务模式不是太多。此外,以E-mail为发帖手段亦是论坛的一种有益补充,其可以回避论坛“灌水”现象的发生,并有利于高质量、高水准言论的凸现;
(3)用户整个素质同论坛水平都会有所提升。网民为图书馆学专业论坛开展活动的主体,其会积极地参与到论坛的讨论中来,并且会逐步养成善于独自思索的习惯,及至会出现有思想深度的学术评论者;
(4)讨论区会不断多元、细分化。不同的用户有不相同的要求,不一样层次的用户对学术水平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为了适宜此需要,图书馆学专业论坛会不断对讨论区的主题实施细分,促使每个用户都可以找到自己热衷的话题领域。
4结语
加强图书馆学专业论坛建设,关系到我国民众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变成现实。21世纪会是一个具有信息化的时代,这无疑会为图书馆学专业论坛建设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应当自觉接受时代的挑战,进一步加大对图书馆学专业学科的研究力度,不断注入新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以圆满地完成时代交给我们的使命。、
作者:王孝琼单位:昭通学院图书馆
摘要高校图书馆资源是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管理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该类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拟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工程类资源的通识课程资源、专业课程资源、科研类资源和电子资源四个方面的资源管理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其管理方法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以便于对高校图书馆工程类资源管理方法进行完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创新能力;工程类专业;资源管理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已居世界第一,2013年普通本专科工程类在校生数为870万人,招生252万人,毕业228万人。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对工程类人才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加强工程类人才的培养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其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②如何培养人才,资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图书馆作为知识数据库的作用就更加明显。因此,高校图书馆工程类资源管理就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笔者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工程类资源的通识课程资源、专业课程资源、科研类资源和电子资源四个方面,对资源管理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发现管理方法中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为改善高校图书馆管理方法提供一些参考。
1高校图书馆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根据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搜集、整理和提供各种知识情报载体的服务部门,它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被誉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是陶冶学生情操、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确立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人生观的阵地。③高校图书馆资源管理方法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学生培养质量和教师等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
2高校图书馆资源对工程类专业影响
对于工程类专业来说,本科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是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的基本要素,是培养出符合标准的工程人才的关键。④因此,要求高校图书馆工科类资源首先要满足基本的教学内容参考需要。同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⑤从“纲要”要求的内容可以看出,专业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重要,包括加深专业认识与理解、加强创新能力和提高科研水平,这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高校教师同样重要,要求高校图书馆资源除了满足教学要求以外还应具有大量的科研资源。工科类专业对各类图书资源的要求较高,教材、参考资料、教学视频、电子课件、电子图纸等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工程设计原理与方法;学术期刊杂志、专家论著、国际前沿专家讲座视频等为科研人员提供重要的国内外专业研究现状。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资源对工程类专业人员培养具有很大的作用。
3高校图书馆工程类专业资源管理
3.1通识课程资源管理
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程序语言、大学英语等课程。这类课程主要用到的是高校图书馆资源中的各类的教材和参考资料。首先来分析一下教材资源,高校图书馆中教材占据了工程类资源的很大比例,各种版本、多个出版社的教材,基本上市场中能购买到的均有收藏,但是由于图书管理人员专业不对口,教材质量参差不齐,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甚至会造成误导,因此,在引进该类教材过程中,应结合通识课程任课教师来选择高质量的教材。其次是参考资料,主要是各类习题解析图书和知识拓展读本等,这类资源量相对较少,但是对学生通识课程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对于习题解析图书,由于编者解题思路不同,会出现较多版本,由于只是参考资料,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即可,不会有很大影响。知识拓展读本的作用是加深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通识课程的作用,为以后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铺垫,因此该类图书重要性更高。但是,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图书馆中该类图书资源种类很少且没有起到上述作用,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该类图书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向学生和教师征集相关信息,使得该类图书资源逐渐丰富起来并形成体系,起到应有的作用。
3.2专业课程资源管理
工程类专业课程的开设和各个专业方向有很大关系,也是本科阶段学习的一个分水岭。其中力学、电工电子、测量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是大多数工程类专业都要开设的,这些课程资源管理情况和通识课程资源比较类似,即教材资源充足,质量高低不平;参考资料能满足学生课后习题解答需求;专业知识拓展读本数量和质量较低,需要大力引进。重点来分析一下各个工程类专业课程资源情况,该类课程是本科生重点学习的内容,除了影响其找工作的选择方向,还对以后硕士、博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工程类专业种类较多,不一一进行详细列举分析,现就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教材资源种类和数量更加繁多,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借阅的主要是任课教师所选择的一到两种教材,而大量的资源被闲置,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引进图书的过程中,通过实地调查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教材选用情况,同时加强阅读推广工作,让学生了解到其它教材的特点与优势,增加资源的利用效率。参考资料资源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比起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更加重要,包括工程设计实例、工程行业设计手册、工程行业设计规范、工程制图标准图集、毕业设计指导和注册师考试资料等资源,该类资源中工程行业设计手册、设计规范、标准图集变化不大,一般几年更新一次即可,但对设计规范的更新一定要多查阅国家标准规范网及时引进,不然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会由于参数选择不合理导致设计错误;对于工程设计实例、毕业设计指导和注册师考试资料等资源,更新速率较快,管理难度大,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求高,往往容易出现资源过于陈旧、参考价值低等情况,这就要求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进行调整,除了要向工程类专业教师和学生调查意见外,最好是聘请校外工程类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技术指导,保证该类资源的实用性和与时俱进。
3.3科研资源管理
工程类专业科研资源对教师、博士、硕士的科研工作和学习有很大影响,同时对本科生的科研创新启发作用也很明显,这类资源主要有学术期刊杂志(纸质版)、学术论著、发明专利撰写与申请介绍、各类基金范本等。学术期刊杂志(纸质版)种类繁多,包括普通的CN期刊、中文核心期刊、EI收录期刊和SCI收录期刊等,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作量大、筛选困难,一般是让读者自我选择判断,对科研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影响不大,但对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的硕、博士和本科生科在选择科研课题方向时就会困难很多,因此建议图书馆聘请校内外科研专家对该类资源目录进行详细的分类,形成一个阶梯式体系,在以后的管理过程中,只需要对该体系不断完善,减少管理人员工作量的同时还能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3.4电子资源管理
工程类专业电子资源包括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电子图纸设计案例、国内外检索数据库、知名行业专家讲座视频等内容。由于理论学时的减少,使得任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每节课信息量增多,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电子课件、教学视频资源对现在以PPT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帮助作用。多数高校图书馆对该类资源的管理主要是引进校外现有的数据库资源,虽然内容大致雷同,由于教材和任课教师不同,平时学习的课程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高校图书馆除了引进校外高水平电子课件和教学名师教学视频外,还应建立校内电子课件资源库和工程类专业教师教学视频资源库,建立一个共享平台,方便任课教师对课件和教学视频的上传和学生的下载。电子图纸设计案例资源主要是帮助工程类专业学生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过程中,能够更加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制图,因为该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就是施工、设计方面的工作,只有制图能力提高了才能在毕业以后更好的与工作接轨,该类资源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和施工、设计企业合作,收集整理近几年设计案例的电子图纸资源。国内外检索数据库、知名行业专家讲座视频等资源主要是方便科研人员了解专业国内外研究前沿,在学术论文写作、专利和基金申请等科研活动中提供信息引导。如今,各个高校图书馆中国内外检索数据库资源建设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是对知名行业专家视频资源的管理仍存在着一些困难,首先就是资源量少,收集困难。其次是读者偏爱现场听专家讲座,视频资源吸引力小。因此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加大收集知名行业专家视频资源的同时还要加强新媒体阅读推广,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方便读者阅读的同时还能够对该类资源提出意见与建议,以便于管理人员对该类资源管理方法进行调整。
4结论
综上所述,通识课程资源、专业课程资源、科研资源、电子资源等高校图书馆资源对工程类专业的影响很大,对本科生的学习、创新创业和毕业发展方向选择上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对工程类专业资源管理方法制定的过程中,多听取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选择教材、参考资料和电子课件等资源,与工程类施工和设计企业合作建立工程设计案例资源数据库,与国内外工程类专家合作及时更新学术论著和知名行业专家,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加强新媒体阅读推广工作。只有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法,才能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效率,为培养出高质量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周媛媛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提要:
图书馆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公共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身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当今,在信息数字化、网络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以新的理念加强公共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对于倡导全民阅读,提高国民素质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继续教育 管理观念
在知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今天,公共图书馆继续教育工作是培养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强化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人格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共图书馆科学化管理的途径和公共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主要标志。因此,公共图书馆若要跟上时展的步伐,适应时展的需要,就必须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对强化专业继续教育引起足够重视。
一、关于现代管理观念的教育
现代管理观念教育是继续教育的基础。当今社会正由生产科学化向社会科学化转变,科学的理念与思维模式,正改变着人们的基本活动规律。人们必须适应科技文明的发展,更新不能适应时展需要的传统思想定势。公共图书管理专业是一种围绕信息收集、组织、分析和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管理活动。过去的传统管理观,制约着管理程序的动态性和管理结果的时效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图书看成一种精神财富,一种文明的象征,而没有意识到图书是一种信息资源。因而管理的观念,就没有建立在以信息科学为逻辑起点的科学管理界面上;二是在管理目标上注重收藏,忽略动态。封闭的、狭隘的和静态的内敛型管理思维是传统管理的基础,必然影响到具体的管理行为,最终妨碍了信息的社会效用。英国著名管理学家霍金森曾说过:管理角色像罗马神话中具有两副面孔的门科一样,向外,它观察着环境,向内,它观察着内部的秩序,它的基本功能在于消除紧张状态,从而达到目的。这就告诉我们,管理者不仅要注意到管理系统内部的动作效率,而且要注意到社会对管理系统价值的需求。图书馆管理必须是面向社会的信息管理,应重视社会的需求表现。需要形成发散型思维和倡导超前意识的管理氛围,建立动态的和创新的开放型管理模式。换句话说:每个图书馆都是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信息管理和利用要满足社会对信息资源的要求。现代人管理观念教育需要在上述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全新的科学管理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建构基础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开放意识。
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开放性与高效率是确保本行业的位置和地位所必不可少的。开放内容、范围和信息转输等具体活动的标准制订都需要以此为依据。
2.系统意识。
作为社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从系统的整体性、目标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着眼,以系统完善、功能增强为中心,组织各自的活动与管理,促进系统在服务于用户的过程中,随时产生增值效应。
3.超前意识。
当代世界的超高速发展,要求科学管理的思维基础不能以解决当前问题为目标定位,资源建设、人才培养、设备更新等都应追踪世界先进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向,及时汲取新理论、新方法、预测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以符合或领先于时代的管理水平为目标。开放与超前意识的结合就成为创新的基础,创新的思维态势,将使得管理人员具备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系统中对人的管理是关键,而人的观念转变是成功的基础。为此,专业继续教育首先应解决人员观念的转化,以现代科学管理观念武装图书馆工作者。
二、关于完整的专业继续教育
职业素质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心。从人格建构理论看,从事一定的职业,首先必须建立能满足职业需要的人格,而职业人格来源于对本专业的理论与业务知识的熟练掌握,或称为专业智慧。著名学者克雷奇曾说过:“智力,有人把它定义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另一种认为它是学习能力,还有其他人认为它是处理复杂和抽象事物的能力”。不论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还是“处理复杂和抽象事物的能力”,这都与接受专业的新理论有关,都与应用专业的新知识相联。因此,专业继续教育需要建构专业的理论、知识、技能完整体系。强化公共图书馆专业继续教育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专业理论知识。
图书馆专业理论的核心知识覆盖着文献采集、资源组织、信息检索、用户服务等活动的全部。在以图书馆和信息资源为一方,以读者和用户需求为另一方的格局中,管理活动表现为知识信息与读者之间的协调,在这一过程中,馆员必须具有充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使静态的馆藏信息资源,迅速及时地转化为动态的用户需要服务。要实现这一点,科学的专业理论指导是不可缺少的。
2.专业辅助知识。
专业辅助知识是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外围支撑,也是支持专业人员的知识与能力进一步深化或提高的基础条件。补充的辅助知识主要包括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当代科学动态或最新进展。从本专业的特点考虑,辅助知识分三个板块,一是围绕文献及其载体的信息学、多媒体知识;二是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观念确立而需要的社会、人事科学知识。它是专业技术人员良好职业道德与信念的基础,也是提高服务水平的理论准备;三是以当代技术进展为中心的管理哲学、系统论、控制论等理性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网络系统应用的技术知识,以及外语工具等知识。专业辅助知识是提高图书馆员有效运用专业知识水平的助理,在专业知识运用的过程中,专业辅助知识起着“催化剂”作用。这一层面知识结构的优劣,对图书馆员管理实践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按照库思科学发展的观点,我国原先图书馆专业理论处于常规科学阶段,原有的结构相对稳固,自身孕育变革和发展可能性不大。而近年来多科学领域的最新成就“撞击”图书馆学理论板块后,信息理论、系统工程与控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造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裂变式”发展。当前,图书馆员的现代化进程正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走向深入,而大部分图书馆专业人员对外部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极其有限的。为此,需要把这一层面的知识纳入专业继续教育的日程。
3.科学基础知识。
这一层面的知识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学科。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基础知识,而是作为知识宝库的管理者对各种学科文献内涵要有一般的了解。在蕴藏着各门科学文献知识库中的管理人员,面对的是各类读者和多样的信息需求,必须有效地把馆藏资源与用户需求相互联系起来,将信息及时地提供给读者或用户。否则就不是一名称职的图书馆专业人员。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无法面面俱到,但必须从不同专业岗位的需要出发,最低限度要保证每一个在岗的图书馆员,都具有与岗位有关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于以往偏重于本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而言,这无疑是需要重新认识的一个领域。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专业辅助知识是应用当代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推动图书馆员的最具有潜在力、最富动态性的知识,专业继续教育的重点应落实在专业辅助知识领域,改变限于本专业知识的常规教育规范,建构图书馆专业继续教育的新规范。
作者:拉毛才让 单位:青海省海南州图书馆
一、开源节流,搞好特色馆藏建设
随着书刊价格逐年大幅上涨,各种电子文献和印刷文献不断增多,图书经费紧缺日渐突然,严重地影响到学校图书馆的书刊入藏量,藏书建设陷于困境,藏书发展困难和读者不断增大的文献以及信息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愈加尖锐,处于这样一个信息交错纵横的时代藏书建设怎样找到一个好的出路?笔者认为,资料工作者只能在开源节流方面努力,才能够做好特色馆藏建设。想要开源,首先应该努力的进行经费来源的争取,其次,支配经费时保证其合理性。节流则是采购书刊时合理进行,避免出现经费浪费的情况。
(一)开阔思路,拓宽经费来源
图书馆不可能把全部书刊收集齐全,更何况每年书刊平均上涨20%以上,导致图书经费短缺。在这严峻时刻,一方面要争取多拨款或者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可利用过刊资料室自身创收以补充经费,发挥资料室文献资源方面的优势,学校图书馆也应该根据需要面向社会开放,进行有偿服务,服务项目可以包含特色数据库的代找和代查以及文献检索咨询等等;对于不外借的图书和现刊资料,为读者提供复印件;还可以提供长期、短期或者临时的借书服务,根据需要进行服务费的收取。结合书刊剔旧,可以折价转让、出售一部分剔除的复本、破损的书刊,这样也可以静心资金的回收,将资金更好的运用到新书刊采购中去,更重要的一方面应精打细算,强化计划管理,制定适合本馆特点的书刊订购原则,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最急需的地方,确保采集文献资料能满足或基本满足本校的需要。
(二)打破常规,拓宽资源建设渠道
传统的藏书采集时,仅仅是通过邮局订购进行,收集文献的渠道较为单一,采集时,对象仅仅包含了公开出版的一些常规文献。现在书刊价格都有了明显的上涨,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订购量有了明显降低,图书馆藏入的文献数量也有了明显的下降。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文献传递服务得到普及,广大读者也意识到了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图书工作者打破以往的常规,重视视野的开阔,将目光转移到订购以及公开出版物中去,还可能会发现一些文献搜集的渠道并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
1.收集本校教师所获得的会议资料,减少购书经费的支出
将本校教师参加学术会的会议资料收集或复印一份保存起来,并按专业内容分类装订,以供其他教师参阅,即节省了文献购置费,又满足了教师教学科研的需要。
2.增加赠书品种和数量,扩大本馆馆藏
凡是本校教师编著的图书,都与其联系,希望出版者惠赠若干册给图书馆,个别有困难的,由馆里购买。这样做即能得到教师的响应,又能增加图书馆的馆藏。接受教师主动赠书,也可以动员教师和学生捐赠一些有价值的图书,在图书分编的“获得方式”中注明“×××教师(学生)赠”字样,即丰富了馆藏,又反映了教师(学生)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关心与支持。
3.减少复本,增加品种
由于购书经费一定,复本过多,就会影响到有价值文献的入藏,使藏书结构比例失调,藏书质量下降。以书价平均价格计算,每减少一册复本,就可多购一册新种图书,例:2000年,我校图书平均复本率为5册,若年入藏图书近一千种,2010年,在书价上涨,经费持平的情况下,复本率减少至3册,较贵的工具书一册,仍保持一千种图书入藏。采取这种方法,虽入藏图书复本减少,但却能保持一定的文献信息量,使藏书结构趋于合理,相对地增加了馆藏量。
二、突出中专卫生学校的特色藏书,保证馆藏质量
藏书建设要讲“质”的提高,不只要看“量”的增加。根据美国耶鲁大学的图书馆调查可以发现,百分之九十五的读者需要的书都在百分之五的藏书中,由此可以发现,最重要的不是藏书量而是保证藏书的精良。所以,图书馆进行特色馆藏建设时应该做到“少而精”上多下功夫,把钱花在“刀刃”上。在讲求实用的前提下保证特色馆藏的系统性、连续性。
(一)合理采选,科学入藏
为确保特色馆藏的藏书质量,馆长要亲自抓采访,需要建设包含了采购员、采访部主任以及主管副馆长的采选小组成立,并且还可以在各个学科或者学院中聘请一些兼职选书员。在选书时应该制定长远的采购计划,保证采购员的稳定性,确保其在了解藏书情况的前提下,专业素质和责任感出色,采购员平时应该深入到各个专业中去,进行调查,了解专业所需书刊的情况,形成与重点专业、学科、重点科研相配套的藏书体系,形成自己独特的馆藏体系,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卫校图书馆面向教师和学生,必须坚持以医学教研为重点的收藏方针,对体现医学专业特色的图书要重点收藏,并尽量保持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同时要兼顾科研及相关学科、边缘学科、横向学科的资源。
(三)建立藏书剔旧制度,提高馆藏质量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搞好藏书剔除工作。对于那些即没有收藏价值,又失去使用价值的图书,在藏书结构中比例过大的复本,应适时地将其剔除出去,将藏书剔除之后,虽然数量有一定减少,但是藏书的质量有了明显的增加,能够很好的将学科特点以及专业特色体现出来,形成的特色馆藏也会真正的做到“专”而“精”。
三、调整藏书结构,满足读者需求
一般情况下,专业图书馆中,专业书刊的比例是70%,其他书刊占30%。相关的负责人认识也较为片面,认为专业书刊数量越多越好,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专业的性质和教学特点,经过笔者多年的实践,可以发现在卫校图书馆中,这种比例不合理,中等卫生学校图书馆必须也有自己的藏书特点。
(一)体现卫校专业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中专卫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目标较为明确,那便是进行实用性较强的中级卫生技术人才培养。但是,在重视专业素质提高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学校教育的目的使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重视个性才能的提高。应该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要求我们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创造才能和献身精神出色的中级卫生技术事业者和接班人。作为中专卫校图书馆馆藏,笔者认为既应有专业特色,同时又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应适当增加人文学科藏书量。
(二)加大最受欢迎的文学、心理学、科普知识和综合图书应占有的比例
中专卫校需要学习的知识专业性较强、科目较多,学制较短,比如护士专业,在两年的时间中,学生要学习30多门课程,专业课数量较多,学生任务繁重,通过课本的阅读学生便能够学习到专业知识,学生在课余时更喜欢阅读一些人文书刊和其他专业方面的书刊,以能增长知识、吸取营养、扩大知识面。这边要求图书馆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藏书结构的调整,否则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导致很多书刊无人借阅,浪费大量的经费。
(三)入藏专业书专业性不宜太强,范围不宜太广
在中专学校中,教师数量较少,课时多,教学任务较重,很多教师的重心都是教学,没有时间来进行科研。学生由于受到专业水平和文化程度方面的限制,除了学习专业课的相关内容,无法顾及到内容更加专业精深的书刊,即便是图书馆中有这些书刊,学生和老师借阅也较少。因此,在选购图书时一定要以书刊的利用率作为衡量书刊质量的标准,不要搞“小而全”或“大而全”,不订购充当门面的书刊,要讲求书刊的订购实效性。
四、推行网络管理与服务,实行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以及“特色馆藏”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若是特色馆藏不存在,那么资源共享也很难做到有效;若是不能够做到“资源共享”,那么很难做好特色馆藏的建设。
(一)馆际协作,资源共享
为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掌握教育动态,传递教育信息,交流教学经验,有必要建设中专卫校图书馆的横向联系,广泛开展“馆际协作,资源共享”,从而推动中专卫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图书馆应以本馆特色馆藏为依托,重点开发建设某些专题数据库,并将本校教职工论文、专著建成文摘或全文数据库等利用网络开展电子邮件、网上文献传输等服务,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专题全文数据库。通过网上文献传输以及电子邮件的手段,来将网络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不断的对特色服务进行深化。
(二)拓宽馆藏来源,加强文献交换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资源,这些资源不属我有,胜似我有。我们尽可以方便使用,以充实自己的特色馆藏,这不仅使图书馆有了可靠的文献资源保障。而且也节约了经费。也可以通过交换来扩大文献来源,解决读者所需,尤其是要交换学术价值较高的非卖品(包括学报、会议文献、论文集、研究报告和专业期刊等文献)。既获得所需资料,而且也节约了经费。
(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藏书范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必不少的教学环节。在新世纪,图书馆员应该具备检索、获取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其最基本的技能,也是进行特色馆藏建设必须掌握的技能。这就要求每位图书管理员除了掌握图书管理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信息技术,能够进行文献的翻检、存储和获取,给特色文献馆藏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奠定良好基础。总之,一个图书馆的特色馆藏结构建设需要时间较长,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这便需要图书馆组织文献时有目的有规划,并根据高校发展情况进行一定调整,积极拓宽书刊购置费来源,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特色馆藏的建设,大力开展特色服务,就有可能摆脱目前的困境,走上振兴之路。
作者:崔荣兰 单位: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图书馆
一、图书馆专门组织和专业刊物的出现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教育界人士对于图书馆的重视,各省市、学校图书馆越来越多的出现,图书馆逐步从一种新鲜事物发展成为一种社会专门事业,并负有教育救国的重要社会功能。1中华教育改进社与图书馆事业专业化1921年12月23日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于北京,它是一个以留美归国知识分子为主体、文教界各方面有识之士广泛参与的教育社团。改进社是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专门组织,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图书馆事业的专业化发展,与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开展有密切关系。它促成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以及全国性图书馆学专业刊物《图书馆学季刊》的创办,并首先向教育部提案申请开设图书馆学专科教育。中华教育改进社下设立了图书馆教育委员会,专门注重图书馆教育的各项事宜,积极推动图书馆教育的开办。1922年7月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在济南举行,图书馆教育组的决议案共有8条,包括在师范学校应增设图书馆管理科等,1923年在北京清华学校举行的第二届年会上,提议美国将要退还的庚子赔款的三分之一作为扩充中国图书馆,并组织各地方设立图书馆协会。2中华图书馆协会图书馆教育委员会的成立1924年3月,首个图书馆协会———北京图书馆协会成立,由中华教育改进社敦请戴志骞发起,并被推举为会长。1924年7月,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在东南大学举行,提案刊行图书馆学季报,并转请教育部及各省教育厅,于留学科内添设图书馆教育科。1925年4月,中华图书馆协会在上海成立,事务所在北京松坡图书馆,协会6月在北京举行成立仪式,创办了《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并开始筹备《图书馆学季刊》的编辑发行。随着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中华协会会报第1卷第1期于1925年6月30日发行,协会的宗旨是:“本会以研究图书馆学术,发展图书馆事业,并谋图书馆之协助为宗旨。”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对图书馆事业专业化程度以及专业教育的展开是一种直接的推动。当时教育界和学术文化界的众多名人都是图书馆协会的会员,包括陶行知、梁启超、胡适、顾颉刚、赵元任、林语堂等。协会认为当时的现实情况是,我国图书馆虽然普遍建立,能够以专业方法进行管理和运行的却很少,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成为亟待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图书馆协会委员会下设立了图书馆教育委员会,以洪有丰为主任,胡庆生为副主任,东南大学图书馆朱家治为书记,委员包括李小缘、刘国钧、施廷镛、杜定友、沈祖荣、韦棣华等。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是近代图书馆事业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进程之一。由于设立了专门的图书馆教育委员会,图书馆学教育开始了正式的筹备和规划。3图书馆学专业刊物的发行与职业教育的开展1926年3月,由中华图书馆协会编辑的《图书馆学季刊》创刊发行。这是第一次将图书馆专业以“图书馆学”来命名的期刊,意在形成中国本土特色的图书馆专门学术。在《图书馆学季刊》发刊词中,这样写道:“学问天下公器,原不以国为界,但各国因其国情不同,有所特别研究贡献……图书馆学之原理原则,虽各国所从同,然中国以文字自有特色故,以学术发展之方向有特殊情形故,书籍之种类及编辑方法,皆不能悉与他国从同。”在“本刊宗旨及范围”中,明确提出刊物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中国本土特色的图书馆专门学术:“本新图书馆运动之原则,一方稽考我先民对于斯学之贡献,一方参酌欧美之成规,以期形成一种合于中国国情之图书馆学。”这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专业化程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图书馆学季刊》成为中国图书馆学发生发展的学术阵地,更为中国本土图书馆学教育的开展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形成一种学术支持。在图书馆专业组织和专业刊物相继诞生的同时,早期的图书馆专业教育活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除了1920年,在武昌成立的文华大学图书科外,大部分的早期图书馆教育是以培训班的形式开办的。1923年,金陵大学的毕业生洪有丰从美国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毕业归来,首先开办了“暑期图书馆学讲习科”。该科为期一个月,每天讲课二小时,学员80余人,讲义自编。以后在1924、1925和1926年中,曾经连续4年开班。其中1925年7月15日~8月15日开的班,面向全国,规模最大,是由中华图书馆协会、国立东南大学、中华职业教育社、江苏省教育会合办,系“全国第一次图书馆学暑期讲习班”,“学员30余人”,杜定友应邀前来讲学,李小缘、刘国钧等都曾登上讲台授课。暑期图书馆学讲习科(班)是我国开办时间最早、影响最广泛的职业教育,为全国各地培养和储备了大批图书馆业务骨干,对于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发展是一种推动和补充。1927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图书馆学回国的李小缘在金陵大学文科设立图书馆学系,由他本人担任系主任。在李小缘1929年的《金陵大学图书馆概况》中对图书馆学系作了简要介绍: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创办于1927年秋,属于文理科,注重自编教材,当年开设15门课程……全校学生均可辅修。据1931年底发行的《中国图书馆协会会报》第7卷第3期“图书馆界”报道:“金陵大学图书馆学,在今日图书馆界中,颇占相当地位;在中国各大学中,除文华专科外,设立图书馆学系,可称仅见。”20世纪20年代前后,我国图书馆专门组织成立,专业学术思想初步成型,职业教育热烈展开,这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各种图书馆专业教育几乎都是在教会大学中首先展开,而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者们也都是教会大学毕业后留学归国的学生。
二、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教会大学的重要关联
1913年美国人克乃文在金陵大学文理科开设了图书馆学课程,这是我国最早在高等学校开设图书馆学课程的记载,当时曾经在金陵大学学习的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先驱们包括洪有丰、李小缘和刘国钧等,毕业后正是受到克乃文的指导和推荐,纷纷前往美国学习图书馆学,归国后在国内开创图书馆学专业教育。1871年文华大学初创,这是另一所美国在中国武昌的教会大学,传教士即教师韦棣华成为在中国开办图书馆学教育的宗师。1910年,韦棣华女士创设“公书林”,将文华大学的中西文图书采用开架的形式,公开陈列,“凡武汉三镇各机关、各界人士皆可应用,自由阅览”。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先驱沈祖荣先生当时正在文华大学学习,出任公书林助理,他跟随韦女士学习美国图书馆的相关知识,并经过韦棣华的推荐,于1914年留学美国,专攻图书馆学。1920年由韦棣华和留学归国的沈祖荣、胡庆生等人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图书馆专科学校———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把“研究图书馆学术,服务社会”确定为文华图专的宗旨。学校仿造杜威创办的美国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的制度,学制两年,招收大学肄业2年以上的学生。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是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开端,随着它的成立和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专业化的进程从此展开,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也因此有了先例和范本,逐步在教育界和学术界的推动下发展起来。我国最早开创图书馆学教育的文华大学和金陵大学同是教会大学。教会大学的师资和财力,是图书馆学教育在中国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发端的过程中,教会大学不仅是发源地,更是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启蒙,从事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先驱,无论是金陵大学的李小缘,洪有丰等,还是武昌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沈祖荣都是教会大学的学生,都曾赴美学习图书馆学课程。在东学西渐的浪潮中,教会大学一方面是西方学术在中国传播的桥梁,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学术文化研究有积极的发扬和促进。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最前沿,教会大学的影响波及到我国各个专业学科和相应的专门事业,西方学术思想和图书馆技术方法在教会大学得到直接传播,产生了与美国接轨的图书馆学教育,这可以说是教会大学对于中国学术文化事业的开创性贡献之一。我国早期的图书馆学教育发端于教会大学,可以说是具有不可否认的美源性,但与此同时,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关键时期出现的图书馆学又是我国学者在中西交融的历史背景下,对国学的整理和反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结语
金陵大学和文华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创办和发展的历史,是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开端的重要实践,给当代图书馆学教育提供了经验。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依然存在学科定位的问题,值得我们细细反思。图书馆学教育是否属于专业教育,图书馆学是否适于作为一个系设置在高校的系科中间?专业的模式和套路是否会忽略了图书馆学的学术价值和学术之宗的视野?对于图书馆职业性与专业性的思考,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先驱沈祖荣指出过:“图书馆是研究学术,沟通文化,辅佐教育的机关,讲求图书馆专业教育,如果以学术、文化、教育的观点去考究它,……图书馆专门训练是一种专业教育。但因它本身成为这项专门学术事业,乃是与一切学术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不可以须臾离的,是息息相关,脉脉相承的,直接可以说,它全然是学术文化事业和教育之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这项图书馆专业教育,也同时是注意学问、思想等等的教育。”从图书馆专业教育的产生背景之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图书馆学教育应该根植于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图书馆专业人才,但与此同时,在西学东渐浪潮中出现的图书馆学教育应该特别注重中西文化之贯通,对我国传统学术文化负有整理与发扬的重任;图书馆作为新式教育机构,代表着自由,公平的教育理念,应注重学术道德培养和公益精神的传播。
作者:曾果果单位:泸州医学院
一、艺术专业文献信息发展存在的问题
艺术专业文献是艺术类院校图书情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院校图书馆工作面向专业学科领域的补充和延伸。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近几年的高等艺术学院扩招,使得一些有地方特色的艺术院校被忽视。在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渐普及和广泛应用以及在院校图书情报机构改革与重组的冲击下,一些地方艺术院校图书馆传统的专业文献建设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 文献类型单一
多年来由于不够重视,投入经费的限制,大部分地方艺术院校的藏书以纸质印刷型图书文献为主,而在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进步的时代。艺术专业文献,只有纸质印刷型载体是远远不够的。像音乐、舞蹈、戏剧等,都是需要大量的图、文、音、像声情并茂的全面多媒体数字文献来满足读者的需要。
2.忽视了地方文献的收集
大部分艺术院校都认为,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工作,普通院校图书馆主要承担文化普及工作,没有地方文献建设任务,也缺乏人力、物力。有的就认为收集地方文献工作就是收集家族谱等艰深晦涩的专题研究工作。
大部分的地方艺术院校,都有着当地民间特色的专业。如:各种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工艺等等。地方文献的收集不但可以让本校的读者在专业上得到借鉴和提高,更使学生了解和热爱本乡本土传统艺术文化。
二、加强艺术院校图书馆专业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
图书馆的专业信息资源是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地方艺术院校在加强专业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要以教学、科研服务为中心,针对专业设置,结合馆藏实际积极采集、收藏各类型的艺术文献资料和信息源,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构建本馆特色。
1、专业文献的采集:
根据艺术院校学科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采集,不断完善馆藏资源体系。专业文献的采集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不可弥补性。在采 集时应尽快将更新的专业文献在最早时收齐,保持其系统性,确保文献的参考价值。
2、提高专业性
专业文献收集范围与图书馆其他综合类文献库相比,专业文献采集范围除了必备的专业书刊文献,另外把主要精力放在非正式出版物和数字文献上。根据艺术专业发展动向,重点收集本校艺术专业成果和相关国内外艺术专业成果的文献;根据教学、教研需要,采集一些内部文献,如:教学参考、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专业讲义、声器乐曲谱、音乐总谱、原创艺术作品、表演类专业演出、设计类作品集、艺术介绍等;收藏学生论文和教职工的科研成果,如:学生的各种毕业设计或论文、演出汇报、摄影摄像作品及各种创作,尤其是优秀的作品;本校教职工的科研成果(包括专著、教材、论文、音像出版物、艺术编排创作作品等);收集其他院校内部出版赠送的刊物,如:学术动态、论文集等,这些非正式出版的文献一般都有一定的质量,很有参考价值。
3、增加现代化科学管理建设,加强图书馆人文建设
科技现代化信息时代讲究效益。应该加强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配备与之相适应的设备和服务。如:帮助老师或学生复印、打印所需的文献;扫描所需的照片、图纸等文献;数字化原创文献信息;上传或下载多媒体信息等等服务。
4、专业文献建设方向
地方艺术院校的文献信息具有艺术专业性和针对性,与当地文化息息相关,在建设具有地方文献特色的数据库方面,有其他图书馆所没有的优势。在收集各种地方文献资源的普查、征集、保护、利用的同时,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采集具有本校专业特点地方特色文献入藏,并保证文献的品种和数量,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效益。现在艺术文化的形式多样化。年轻一代就爱看电影听流行音乐、上网,对地方民间艺术了解甚少。在此背景下,社会上的人对一些从事传统艺术工作者就存在着误解,认为这是“没钱途”,没出息的行业。如: 传统戏曲的表演工作者。导致了大量传统民间艺术生存空间开始呈现日渐萎缩之势。
地方民间艺术是宝贝,不一定要所有人都要去参与,但一定要所有的人知道、了解。校图书馆应该组织人员进行记录、整理,尽快用录像、录音、文字、照片等方式,把民间艺术的资料留存下来。通过各种途径向不同年龄、层次、专业的读者宣传,促进各种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与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进一步提高广大民众对抢救和保护民间艺术的认识,增强全民保护民间艺术的自觉性,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支持、保护民间传统艺术的良好氛围。有了观众(读者),就有了市场。自然就使一些濒临绝迹的地方民间艺术,在市场上得到可发展的空间。
因此,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建设特色化数据库也是艺术院校专业建设工作的重要目标。
[摘要][目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大学图书馆利用与专业硕士研究生群体教育培养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有针对性地改进图书馆资源、空间设施、馆员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事实依据。[方法/过程]通过文献梳理、访谈、问卷调查量表、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为基础理论对调研进行了信度指标和效度指标分析,拟合度检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基于图书馆利用的纸质资源、电子资源、服务、空间设备以及馆员的业务能力等均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间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研究还揭示了图书馆利用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存在互生共进的关系,图书馆利用为专业硕士教育提供资源和服务支撑,同时专业研究生教育又对图书馆工作改进起到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关键词]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服务;大学图书馆;教育培养质量;结构方程模型
近年来,随着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模的不断扩大,专、世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是以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从专业硕士教育培养的特点来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关键维度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学业维度;二是学术科研维度;三是实践能力维度,影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维度的问题涉及物质、信息资源条件支撑,教育教学指导,学校等的多方面因素。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而每一个环节又都有图书馆的身影存在,由此可见大学图书馆利用是影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和知识传播与交流中心,承担着为专业硕士教育的输出提供教育教学、情报、物质条件支撑,同时也肩负着培养人才、教育人才和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任务;图书馆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学生读者成长发展的过程。每一个读者,特别是研究生群体在学业、学术、实践能力培养等过程中都会利用到图书馆,如何在图书馆利用这一关键性因素上把好质量关,是研究中值得广泛深入思考的问题。大学图书馆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是检验大学图书馆利用效能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从图书馆利用的角度出发,以影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5个关键点为维度,尝试探讨大学图书馆利用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间的关系,希望能为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和图书馆资源利用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查阅发现,国内外已有少部分学者研究了图书馆对学生学业、科研等方面影响的问题。在国外,Reeves,Floyd W.以及Russell于1931年指出,学生应该把图书馆作为自己的教科书来使用。Brazier,Hugh与Conroy,Ranan M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业成绩与图书馆资源利用情况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John DaleJH Park和WK Chang则通过分析OECD PISA 2009数据发现学生学业成绩受图书馆的影响很大,而Dawson,Dorotha等则从知识、服务、环境、设施、管理育人等方面对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进行了全面阐释。在国内部分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赵瑾等针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用户群体图书馆利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就怎样开展深层次服务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乔慧君等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学习的状态是决定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但迄今尚无学者就图书馆利用对号业硕上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相关的案例比较单一,研究仍旧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本研究尝试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大学图书馆利用的各主要职能要素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以专业硕士生作为评价主体,研究生教育质量作为目标结果,通过实证研究与统计调查分析,探讨专业硕士研究生群体对于图书馆利用与其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专业硕士生教育培养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有针对性地改进图书馆资源、空间设施、馆员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有效的依据。
2研究模型的构建体系及理论假设
2.1研究模型的构建体系方法和步骤
本文研究拟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价大学图书馆利用情景下图书馆资源、服务、空间环境、馆员业务能力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学业质量、学术质量、实践能力)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作为一种实证分析模型,其主要由测量和结构两种基本模型构成,测量模型主要由潜变量和观变量组成,反映了隐变量和显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结构模型则是表明潜在的因果关系,仅包含潜在变量。模型需要理论引导来构建假设,如发现存在问题,还需要提出加以修正。
1)测量模型:根据显与隐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测量方程可写成如下表达式:
方程式中,Y和X指内生和外生显变量,η和ξ内生和外生隐变量,强弱程度的系数矩阵,可以解释为相关系数或因素分析中的因子载荷。
2)结构模型:根据隐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结构方程可写成以下表达式:
上述3个方程式即可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方程模型,如果只有测量模型而没有结构模型,就将其视为是验证性因子分析,如果只有结构模型却没有测量模型,即为路径分析(Path Analysis)。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构建的指标体系非常重视过程。整个建构过程大致为以下几个步骤,具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
1)概念的澄清与界定。
2)发展测量指标,形成不同的指标体系:首先将所有可能的维度一一列出,再建立测量指标体系。
3)形成预测试问卷:将指标按提问方式(或量表)列出,制成预试问卷。
4)预试问卷检验与修改:采集小样本,剔除不合适的题项,形成最终的正式问卷。
5)数据采集。
6)模型拟合与评价指的是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修改,并评估找出研究所要的最优模型。
7)权重分配。
本文考察大学图书馆利用情景下的纸质资源、电子资源、服务、空间环境、馆员业务能力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以及已有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提出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2.2量表设计及理论假设
不同学者对基于图书馆利用层面要素影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有不同的认识,比如,有学者认为影响要素主要包括图书、电子资源、环境等;也有的学者认为影响要素由资源、服务、环境3个基本要素构成,资源要素(包括图书和电子资源)等环节。严格意义上说,大学图书馆利用的每一个方面对教育培养问题质量都存在一定影响。概括地讲,教育培养质量最终体现为三方面的维度,一是学业维度;二是学术科研维度;三是实践能力维度。本文研究围绕这三方面,综合参考国内外研究相关文献,将图书馆利用影响专业硕士教育培养的因素分为纸质资源、电子资源、服务、空间设备以及馆员的业务能力几点,作为影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主要要素。其中,各个要素均有学者相关的研究成果,例如,图书馆的资源是研究生学业、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完善的服务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馆员的业务能力是教育质量提高的有力支撑。以上五大因素相互制约,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了图书馆利用的程度。由于本文研究涉及的变量较多,其中不乏有很多指标难以量化测定处理,所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采取了专家访谈和文献调查的方式,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采用李克特5(Likert5级)量表设计了“大学图书馆利用情况专业硕士研究生调查问卷量表”,量表除个人基本信息问题外还设计了图书馆利用5大要素所涉及的19项观测变量和教育培养质量的相关的3个观测变量共组成了22个题项,潜变量与观测变量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本研究基于上述理论探讨与汇编分析,建立相应的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并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假设,整理如表2所示:
3数据来源与数据分析
3.1数据来源
论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图书馆利用对专业硕士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目标选取浙江农林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为具体调研对象。被调研对象要求对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的资源概况、服务、空间环境等有一定了解,以保证研究结论的真实和有效。为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研究实施的可操作性,调研工作从2016年3月开始,到2016年5月底结束,为期两个月时间,调研方式采用现场发放和QQ群发放相结合的方式,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有效回收率达93.67%,以此作为本文的数据分析样本。
3.2调研对象描述性统计分析
调研对象中,按性别作统计其中男性占53.1%,共149人,女性占46.90%,共132人,男女生比例相当。按调研对象的身份属性统计:在读研一学生有107人,占38.1%,在读研二学生有121人,占43.1%,在读研三学生有53人,占18.90%。研一、研二数量比较多,符合本研究初定的调研对象条件,并且都是来自浙江农林大学,无论是对图书馆资源(纸质、电子)、服务、空间设备等的了解还是对自身学业、科研等都有较好的帮助。按调研对象的学科领域作统计,其中自然科学有183人,占调查总量的65.20%,社会科学有66人,占23.5%,人文科学有32人,占11.4%,按图书馆利用做统计,其中1~2年占12.1%,2~3年占28.5%,3年以上的占59.5%。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
3.3信度与效度分析
在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时,往往需要对问卷调查的信效度进行校验,问卷调查的指标信效度是研究结果成立的基础条件。如果指标的信度和效度良好,则说明问卷是可信、可靠的,后续研究对问卷获得的数据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才是有效的。如果指标的效度、信度条件不能满足的话,即使方程结果成立也是不能接受的。
3.3.1信度分析
验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与分析我们采用统计软件IBM SPSS22.0软件工具完成。对样本数据进行内在信度分析检验,主要是检验待测量题项的内在因素一致性程度。为此,研究选择目前学术界和学者常采用的经典的Cronbach’s α值在结构模型拟合前来校验数据可靠性。一般来说Cronbach’s α系数在0.65以上是属于比较可信的范围,具体α取值范围归纳如表4所示。
本文针对研究获取的281份有效问卷样本数据进行了信度分析,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可知潜变量的信度系数均大于Cmnbach’s α系数取值设定的0.65,因此信度检验有效。
通过问卷样本的信度指标校验可知,样本量表的α参量结果值均大于0.7,由此可知,研究问卷的信度是比较可信的。
3.3.2效度分析
因子分析法是检验构建效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义研究首先对调查样本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若两个检验合格,则表明样本数据适合做因素分析学者Kaiser指出,KMO值大于0.7做因素分析比较好,而BARTIE3T球形检验的X2值Sig的显著性P值
3.4模型的评判
3.4.1拟合度检验
由前述可知问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的校验结果良好,验证了SEM模型具有的内部因子一致性和区分程度。为检验模型拟合度的优劣,我们选择λ2/DF、RMSEA、RMR、GIF、IFI和CFI等指标完成模型与现有样本信息的拟合。
根据标准可知,卡方的自由程度λ2/DF的值在l和3中间时模型适配程度比较科学,本文的λ2/DF结果值为2.764,校验结果显示研究的模型适配程度很好。标准显示RMSEA(相近的误差均方根值),当其值低于0.08时,则模式匹配程度较好;而本文中的RMSEA结果为0.053,模型的拟合适配程度较好。RMR表述类似误差均方根结果,其结果在0.05附近达到最优。从表7中的拟合标准、参照指标结果和模型拟合结果对比可知,本文调查的实验结果拟合度标准均满足了校验指标,其适配程度满足预期结果,模型的拟合情况绝大多数为很好。
3.4.2模型因素路径分析
模型因素的路椒治觯即完成观测变量之间的关联采用模型化的模式完成解析的方法。本文选用AMOS22.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建模和相关运算,完成路径参量估测。对结构方程模型(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进行路径分析后,研究得到模型的有效性和拟合优度指标等有用数据。从研究计算得到的假设情况可以看出,5个假设验证全部得到了支持。具体假设结果如表8所示。
模型路径系数如图3所示。图示中研究数值均为标准化路径系数。
4结论与启示
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从浙江农林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看,基于图书馆利用的纸质资源、电子资源、服务、空间设备以及馆员的业务能力均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这说明加强图书馆利用的宣传和使用力度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质量。对比完全标准化路径系数的值,可以发现,电子资源(0.86)对促进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的作用最大,其次为服务(0.74),再次为馆员的业务能力(0.65)和纸质资源(0.42),最后为空间设备(0.32)。由此上述结果可见,图书馆要想更好的支持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必须从电子资源、自身服务、馆员业务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特别是要加强对电子资源采购和推广力度。电子资源是提升研究生学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提高科研质量的重要因素。
图书馆的服务和馆员的业务能力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在专业硕士看来,图书馆的服务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业和学术成长起到很大作用,特别是服务选项中的科研支持、、写作与投稿几项服务与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质量有很大的相关性,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研究生的学术科研等活动需要图书馆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这给我们的服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因此,如何提高图书馆的对科研、论文写作等的支持能力,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如何提升馆员的业务能力,如何促进对接研究生的实际信息需求,都是值得我们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研究表明学业质量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路径值是0.63表明受到重视,反而实践能力0.49重视程度较弱,这可能与我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学制较短,需在短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课业和学位论文有关系,为此在今后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研究同时也指出图书馆应该在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加大资源投入和提高馆员的专业指导力的。
此外通过研究发现,纸质资源和空间设备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是很显著,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读者对传统纸媒的需求在下降的原因。研究也给我们资源采购时的侧重点指明了方向。研究还揭示了图书馆利用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存在互生共进的关系,图书馆利用为专业硕士教育提供资源和服务支撑,反过来专业研究生教育促进图书馆工作改进。
本研究对基于大学图书馆利用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对于今后的研究还需在多渠道,大样本数据的情境下进行分析验证,同时问卷调查的设计、结构模型的修正等现实问题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文章摘要】
前几年,国家启动并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支持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建设院校,由此可见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以及对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视。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智力支撑,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信息资源保障。示范院校图书馆应该更好地为示范性专业建设服务,并起到示范作用,形成自身特有的信息资源体系。
【关键词】
图书馆;示范性专业;特色库
在迎接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争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过程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尽管在规模、馆藏资源、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还依然存在管理模式滞后、馆藏资源质量不高、办馆特色不明显和人才队伍专业素质不高等不足。本文从专业馆藏分析、示范性专业建设、建设高度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三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示范专业建设与图书馆特色建设的路径。
1 专业馆藏分析
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做好为示范性专业提信息资源服务,把现有的信息资源如何规范化,并为各位用户提供资源共享,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谈谈图书馆如何配合示范性专业建设。
以某一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为例,这所学院开设的示范性专业有:石油化工、会计师、酒店管理、磨具设计与制造。下面笔者通过一组数据进行分析各专业资源馆藏。
从此表可以反映出这所学院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紧随着示范专业建设,不管是在纸质图书还是电子图书、专业库方面都是从不同角度去查找资源的。
2 示范性专业建设
示范专业方向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近几年,普通高校的扩招导致大量大学毕业生短时间内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工种,2014年高校毕业生72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由于专业的不合理设置,导致目前这种结构性失业问题非常突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性的趋势,作为高职院校,要找准自己培养人才的定位,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不是培养学术人才,只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实现学校和社会的良好对接。在专业设置上,每所学校都应该和同类院校相同专业建设情况进行比较调研,以便为本校在该专业的特色建设上提供借鉴。在专业建设上,要和其他院校相同专业保持一定的差异性,必须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同时还要对筹建特色专业的校内校外可用教学资源现状进行调研,以便在专业特色建设中扬长避短,把握好适合本校专业发展的特色方向。
在确定方向时,应该采取客观务实的态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全面分析。现以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此专业是培养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知识,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城市轨道专业技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生产、经营与服务工作的高等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与管理、行车调度指挥和客运服务等工作。所以在专业建设进行项目背景分析时,至少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和定位:交通运营管理人才需求分析;专业建设优势和特点分析;专业带动专业群或专业群构成分析。特色定位才是示范性专业建设的必要环节。特色定位必须要建立在对专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教学资源条件充分调查并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高职院校的品牌是依靠重点专业、专业特色来体现的,所以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全力实施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与地方(区域)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订单式培养为特色的专业,以特色专业的发展带动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 建设高度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凸显开放性要求确定资源结合方式,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基本途径。作为重点专业,特别是作为专业群建设,必须建设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其资源共享作用。
建设思路:发挥龙头专业和群内各专业的技术及资源优势,整合专业与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以及技术、行业发展的相关信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对外向合作企业甚至全社会开放。
建设措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资源库建设包括硬件、应用软件和资源库两个部分。硬件环境是信息资源系统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由学校统一建设;应用软件平台,主要包括资源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加盟学校管理,用户管理,后台管理)、自主学习型课程系统、网上实训室(链接到可以远程登录的、开放的专业实训室)、网上考核系统(包括理论和实操考核)等;专业资源库将集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群优秀的教学资源、铁路企业的各类技术标准、核心知识、关键技术、最新观点、典型案例等,以多媒体网络为载体,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学、研资源服务体系,是整个专业资源库中的核心部分。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示范性建设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图书馆的特色建设又为示范性院校的建设添砖加瓦,在人才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要身体力行,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技术打造读者求知的天堂,吸引读者在这里交流信息和分享知识,使图书馆成为学术馆、文化馆,通过这个媒介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新的文化关系,基于新媒体的信息服务网络打造读者多渠道、多媒体的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的服务,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校园文化绿洲和师生们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