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1 10:05:08
导语:在视觉传达设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新媒体和新技术的普及及运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这些新型材料的出现使得以往无法实现的设计创意得以实现。设计的发展受限于科技水平的高低,在以往可能是天马行空的设计创意,在今天就可以实现。早在20世纪,人们相互之间的联系还通过BP机,通信技术的大幅度提高,把BP机替换成手机,可以接听电话、收发信息,仅仅十来年的时间,今天的智能手机几乎每人都可以拥有,并且可以通过手机上网、听音乐、拍照、看视频、拍视频等等功能,有的新型手机的厚度仅仅只有几毫米。这些都是新技术新材料变革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也有很多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例如曲面造型中的丝网印刷就是一个优秀的典范,它突破了以往传统手工工艺的表现方式,更倾向与创新思维结合,是艺术与技术的再创造。另外,丝网印刷也彰显了现代设计师的个性化追求与审美。丝网印刷具备独特的优点,曲面造型能够充分地把工艺中的特效通过现代设计形式体现出来,它的承载物不限于任何材质、任何形状;丝网印刷表现是我们触觉和视觉的完美结合;并且丝网印刷制作的过程中油墨色彩的丰富变化以及在印刷中出现效果的不可复制性,创造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并且曲面丝网印刷工艺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们追求新颖、多样的个性化审美需求,是设计师丰富创造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体现了曲面丝网印刷独特的艺术魅力。除了丝网印刷,还有很多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以印刷使用的油墨为例,现代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油墨,这种油墨可以通过我们摩擦时候产生的摩擦力和温度从而产生香味,并且这种香味很持久,可以储存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还有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变色的颜料,这种油墨原本是无色的,但是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从而改变颜色,利用这种感温变色的特点,可以使用它做一些有趣的设计,例如在一副张嘴呼吸人物脸部的海报使用这种油墨印刷,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油墨会慢慢从无色变为淡蓝色,温度越高颜色越重,蓝色渐渐的从海报底部漫过人物的脸部,给人一种被海水覆盖呼吸困难的感觉,用这样的方式传递出设计师呼吁全球变暖、爱护环境的意愿,通过这种让受众直观感知的过程加深信息的传递。突破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束缚,让设计与现代科技结合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推动着视觉传达设计不断往前发展。
二、新媒体和新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影响
新媒体和新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使艺术想象变为现实,给新时代的设计师带来更广阔的创作空间。艺术设计作品呈现出缤纷的艺术效果和视觉魅力。数字印刷技术、互联网的发展、多媒体LED电子屏幕以及数字摄影摄像、丝网印刷等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视觉传达传递信息的科技水准。运用电脑操作的彩色喷绘技术、曲面造型丝网印刷等技术使设计作品的形式多样化、人性化,形象更加逼真感人。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是媒体向大众单向流动,其诉求策略和表现形式也受到限制。随着新媒体新技术新的视觉样式的呈现,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也更具渗透力,数字媒体将各种信息媒体汇总到一起,对图像、声音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全方位为受众提供双向信息系统。交互性和互动性也是新媒体和新技术传播信息较为显著的特点;数字化多媒体使原本相互独立的媒体趋向融合,从而形成一个全方位、整合各种传播媒介的整合平台。视觉传达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交叉学科,新旧媒体和技术整合替换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三、结语
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是推动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动力,在今天这个信息高速化的时代,人们期盼着视觉传达设计能在数字化媒体和新型技术的帮助下带来新思维、新视野。对于我们设计师而言,也会推动着视觉传达设计向着更加广阔的空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鲁珂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一、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是相对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它是指利用网络、数字、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卫星等传播渠道,通过手机、电脑、移动终端设备等,向受众传播各类信息的媒体形态。新媒体亦称为“数字化媒体”,它更注重文字、影音等综合信息的整合传播,力求让受众获取视、嗅、听、触、动等全感的信息获取享受或体验。此外,新媒体注重受众与传播者的互动,受众可以广泛、深入地参与信息传播全程。因此,互动性的传播方式也是新媒体最具魅力的地方所在。
二、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视域下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信息传达方式的传递效率大大降低了。为了在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让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也高效地传递,它在新媒体视域下有了如下新发展。
1.设计由平面空间转向立体空间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如书籍装帧、海报、招贴、包装的设计等,多是在二维空间内进行文字、图案、色彩等信息载体的编排。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了更高效地粘住受众,视觉传达设计采用了各种新颖的设计形式,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如在各类平面设计中加上的二维码设计,只要用智能手机扫一扫,马上就能进入有视听的三维传播了。此外,随着受众对新媒介的了解与认识,视觉传达设计还可进入四维时空的传播情境中。例如将自己的设计作品融入时间概念,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不同的风貌与意境,传播出不同的主旨宣传信息。如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期间,其市中心摆放了一个“正在融化的北极熊”,它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融化露出了骨胳,警示人类关注气候变暖。
2.视觉传达设计由静态转向动态受众若长期接受各类静态图像信息,久而久之就会对之产生视觉审美疲劳,而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在固定框架内带给受众的视觉感染力,也会大大地削弱。因此,新媒介的进入使平面设计的主体逐渐转向动态设计,增加了许多动态的视听信息,这也极大的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内涵信息及意义。如受众通过二维码能进入虚拟的动态信息中,受众在虚拟的购物沟通平台上进行二维码信息验证,实现了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
3.信息设计时单向传播向交互传播的转向新媒体环境下各类网络新技术及移动终端的出现,使受众也更加重视信息传播中的交互性体验。视觉传达设计也适应此潮流,调整了信息设计中的传播方式,迎合受众的交流需求进行了互动性的设计转向。信息的交互设计使信息传播更加高效,受众在接受和传播信息的时还能感受互动的愉悦感,这也要求设计师要更关注受众接受信息时的心理及行为特征。
4.设计超越了视觉,使信息传递走向多感体验受众接受外界的信息可通过五官六感来体验。虽然,视觉是人获取外界信息最主要的感官途径,但味觉、听觉、触觉、嗅觉也能辅助人获取各类信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的视觉每天沉浸于大量的信息中,单纯的视觉信息传递已很难迅速进驻大脑,也无法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但如果视觉传达设计中加入了其它感官体验,信息传达的效果将会大大提升。
如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场地背景设计上,就充分运用了新媒体语境下多元化的视觉传达设计模式。其设计通过悠扬的现场音乐、唯美的背景画面、动态的故事影像、雪绒花装点下盛开的奥运五球等设计元素,将在场受众置身于一个多元化、多感体验的信息场之中。
综上所述,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在新媒体视域下,实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伴随着设计艺术和信息科技化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设计形态。新媒体视域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更具时代感与互动性,有了更加多元化、综合化、虚拟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作者:赵静单位:山西旅游职业学院旅游文化与艺术系
一、新旧课程知识的整合
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艺术从媒介载体到艺术形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视觉表现从静态转变为动态,媒体从单一转向多元,空间从二维转向三维进而转向虚拟,互联网成为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舞台。学科的本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超越了其原有的设计范畴,而这必然引发专业课程内容的增减和重组。大部分设计院校都增设了计算机技术课程,将电脑软件设计作为新的表现工具和技巧,并增设网页设计、多媒体设计等,将视觉传达课程改革为信息技术与传统课程叠加的产物,以此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学科转型。固有的课程结构模式局限于从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简单的事实,或运用简单的思维方法处理问题。然而,后现代课程观告诉我们,“世界不再是一个孤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现象的网络”。③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数字化时代以及视觉传达设计学科新的知识要素,并采取整体的、网络的视野搭建新旧要素之间的复杂关联。这不是技术与艺术的简单相加,而是新旧知识融合中学科结构的重新建构。如,日本武藏野大学视觉传达学科以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全面介入的新空间为依据,将视觉传达课程分为“以平面为中心的‘书写空间设计’;与时间、运动、界面相关的‘信息设计’;以三维空间、环境为中心的‘环境设计’”,重新建构了视觉传达设计应对数字化时代人与环境、人与空间、人与信息传播之间的新的变化关系。
二、课程之间纵横关联的整合
后现代课程观告诉我们,知识的消化、吸收必须根植于脉络化的情境,建立课程内容与学习主体的关联、知识与问题的关联、问题与当下社会情境的关联。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科技、艺术、人文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如果课程体系没有一个丰富的整合、关联结构,则很难应对专业领域所涉及的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教育者必须整合知识,建立课程间更紧密的联系。这里的紧密联系和整合是相对于固有课程结构而言的,固有的课程之间只有从基础到专业的渐进式联系,而每门课程是散点状的,彼此割裂、各自为营,以致学生上基础课认为只是纯粹技法、思维的练习,并不知其对日后专业学习的意义;专业课间的壁垒,使学生很难将碎片式的知识连贯起来应对复杂综合的问题。在课程整合上,国内一些专业美院做了先行探索。如,中央美院将一些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整合,如“材料课+摄影课+招贴课”,把材料课实验创作的作品作为摄影课拍摄的主题,进而在招贴课中分析这些元素,运用创意法则完成招贴设计;还将一些课程设置为动态的课题设计,以问题为引导,串联不同的专业基础知识,知识之间有重合也有侧重。再如,广州美院编写的《品牌标识设计》《印刷媒介与书籍设计》等教材,都进行了课程纵横关联的探索,为教育者提供了较好的实践经验。
三、项目式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变革对设计教育的影响还体现为各学科的合并及跨学科的交叉合作。如,日本的千叶大学将工艺意匠学科、建筑学科、画像工学科合并为设计工学科,以增强各专业之间的联系。数字化时代的视觉传达也经常面对来自技术、艺术、人文、哲学等不同领域的问题,单靠个人力量几乎不可能解决。只有形成跨学科的团队协作,发挥集体的力量才可能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因此,在课程设置中整合项目式课程是促成协作的最佳途径。项目式课程是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需要将具有内在关联的学科知识点整合进课程,使问题置于复杂而真实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协同合作分析、探讨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项目课程能够使以往学习中割裂的知识产生有机联系,并让传统课程的固定模式和结果变得动态化、开放化。每位学生在项目中担任不同的角色,解决某个方向的问题,最终在合作探索中形成对问题深层次的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结果的不确定性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愿望。作为课程内容的整合,项目的选择和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不同项目的侧重点,保证项目的规划能涵盖专业必要的知识点,并确保真实项目和课程项目之间的协调关系。
综上所述,数字化时代的艺术更多的以一种整合力的方式出现,以艺术带动科技、人文,实现信息的视觉化传播。数字化时代呼唤具有广博知识、系统思维、开拓精神、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设计教育必须把握时代特征。文章提出整合式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既立足当下,也面向未来,通过课程间多维的关联启动系统思维教学,以一个创新、开放的系统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文章提出改革不是为了建立一个完美、精准的课程模式,而是作为笔者在思考这些问题过程中的点滴收获与同仁分享,希望为艺术设计教学找到更理想的未来道路。
作者:林海燕单位: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一、新媒体语言艺术混杂性下的视觉传达趋势
新媒体的使用在现今使用的频率大大增加。由新媒体的符号和中英文结合表达出,独有的语言给丰富人们的情感表达。有用纯数字表达文字含义的,如“512”利用谐音表达“我爱你”的意思;有用中英;文混杂的方式来传递信息的,如“卡拉OK”(唱歌的场所);也有用数字和字母搭配来表达特定含义的,如“3Q”利用声音相似来表达“谢谢”的意思等等。
二、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的视觉传达特点分析
新媒体为当今社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影响,它影响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视觉传达这一领域。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呈现了如下特点:
1.创作虚拟现实化。新媒体相对于传统的媒体而言有着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将虚拟的创作进行事实化。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视觉传新媒体达艺术上。新媒体技术能够使得视觉表达对象有着直观的感受,通过文字、符号图片等新媒体语言为基础,有力的将所表达的信息立体化、形象化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但是在实际运用的时候,有时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先进的技术使得事实的内容被更加真切的立体表现出来,最新的信息以最快速度反馈给观众。增加受众的兴趣。因此,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具有了创作虚拟现实化的特点。
2.新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新媒体这种新兴的艺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媒体下的视觉传达艺术具有传统的视觉传达艺术所没有的特点。颠覆了以往的观念和思维定式。
3.交互性。更好的促进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是新媒体艺术的重要的主旨。新媒体的艺术语言更加倾向于人际的交流与表达。最经些年,视觉传达设计在交互性方面有了更多的表现。例如,在欢乐中国行的节目中,主持人常常在介绍完当地特色食品、风俗或活动后,邀请观众上台体验或比赛,极大地体现了视觉传达的交互性特点。
4.设计多元化、综合化。新媒新媒体艺术在满足年轻人各项需求的同时,更要适应快节奏的现代人们对于不同信息的需求。新媒体下的视觉传达应该打破原有的思维固有模式,向着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为适应新媒体,吸引现代人、青年人,只能改变原有的设计理念与思维方式,打破原有传统艺术的局限,将多种艺术、技术门类融合,变得愈来愈多元、综合并且自成体系。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趋向多元化、综合化。
三、结语
视觉传达和新媒体是不可以单独分开来讲的。视觉传达设计与传统视觉传达不同,它实现了创作的虚拟现实化,它颠覆了原有单一途径的思维方法,变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进行艺术创作。更加的注意交互性的表达。在这种视觉传达中,新媒体艺术语言的体系更加成熟,新媒体艺术语言走向更加形象、更加直观与立体的道路。
作者:吴哲谦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伴随电影、电视、电子广告牌等传播媒体的加入,“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术语开始流行(始于1960年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并逐渐取代“平面设计”,其主要涉及领域包括: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影像设计等。我们现在研究的视觉传达设计当然是立足于这一概念的内涵。但这一概念从起源、发展及其恒定不变的核心要素看,它显然保留着远古“阿尔塔米拉山洞的野牛、半坡人面鱼纹”这些早期人类代表性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几乎全部的基因——制作者、制作者主体意向的视觉造型表达、图像构成、作用于接受者的图形所产生的效果。其中处于关键环节的是图像构成,而图像构成最基本的要素正是线条,这正是本文讨论的主题。一般认为视觉传达设计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文字、图形、色彩。其中文字、图形是可以传达明确意向的符号,是可以单独构成视觉传达图像的,构成它们最基本的要素是线条;相对来说,色彩的意向则是多向度的,一般很难传达明确的意向,常常是辅助、烘托、强化某种由文字、图形构成的意向。所以,我们可以说线条是视觉传达设计最基本的语言要素。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几乎全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强调手绘线条?上文所说的“野牛”“人面鱼纹”不是绘画吗?绘画与设计早已分属不同的领域,我们现在讨论视觉传达设计中手绘线条的意义这一主题,不是混淆了二者的区别吗?固然,绘画与设计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从功能上看,前者侧重于情感诉求,后者侧重于实用信息传达;从意向传达上看,前者模糊、多义,给接受者充分的自己解读和再创造的空间,后者表意明晰、确定,不希望也不会给接受者歧义解读的空间。但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从学科划分上看,二者都属于“艺术”门类,所以“视觉传达设计”又常常被称为“艺术设计”。既然是艺术,我们就应该意识到,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情感传达。
涂鸦手绘为所有儿童所喜爱,也是人类保留至今的原始本能冲动。当这种手绘出于集体或部族的某种仪式需要,包括线条、色彩以及所有视觉造型元素的整个图像都被赋予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并且这种力量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反而会在历史的演进中层层积淀,形成具有厚重的文化象征。在视觉传达设计造型中保留手绘元素不仅是对厚重的文化积淀的尊重,同时也赋予了图像以历史的、民族的精神力量。既然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制作的目的指向是接受者的接受效果,我们便不能忽视这种精神和情感的力量。我们不否认设计中以机械制图方式所形成的陌生化在“吸引眼球”上的效果,但也不能否认,真正的心理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的力量,包括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在内的任何文化创造,只有密切保持与历史文化的亲缘性才能真正获得长效的、可持续的发展。
差异性原则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所提倡的。“差异”不是完全不同,也不是颠覆,而是避免同类设计同质化的主要手段,它可以使自己鹤立鸡群从而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手绘线条正是这种最具个性化的视觉造型基本手段——线条的起始、收尾方式,线条中段制作时使用工具的不同、刻画运行的快慢、按压的轻重、笔触的不同角度等等因素都会因设计者不同的审美选择、不同的习惯,甚至不同的心境而呈现出独一无二的个性,再加上承载图像的材质对线条的某些特点或强化或弱化,从而使需要传达的信息得以凸现。而且,手绘是人类最原始的、至今仍然保留着的本能冲动,手绘线条使接受者心里所感受到的亲切感和互动冲动是其他线条所无法比拟的。
所以,作为视觉传达设计图像造型最基本的要素——线条,以手绘的方式呈现不仅仅是设计者个人爱好或习惯,更是个性风格的展现,是对传统的回归,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手绘,可以赋予图像以精神力量,拉近与接受者的距离,在增强与文化亲缘的同时,也给接受者更多的亲切感。当然,我们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提倡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返祖”。计算机强大的表现力是促使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风格得以快速演变的保障,这都是传统手绘所无法比拟的。我们所说的“手绘方式”完全可以计算机模拟。但我们要想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走得更远,尚需要真正的手绘体验。因为只有真正的手绘实践体验,才能对手绘线条的表现魅力有更多的理解,计算机才能更好地完成模拟。
值得一提的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国内外共同的趋向主要是侧重于图像构成和色彩传达,而更富有内涵、更能体现中国式的东方造型特征的手绘线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下,手绘线条不仅作为中国画表现的主要手段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与情趣,还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是书法式手绘线条,甚至对书法作品的直接借用,如:我们熟悉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都是这一创作方式的典型案例,这些都充分地显示了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民族化趋向。
作者:张任晨单位: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1校企合作的共建内容
校企合作的开发项目是在三门核心课程中的项目教学运用。比如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各类广告制作项目;《包装设计》课程中各类包装制作项目;《CI与导视系统设计》课程中各类CIS制作项目。
第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外基地和校内基地。校外基地是指由企业提供实践基地并配备现场指导技术干部。校内基地是指建立视觉传达设计新技术教学展示厅;建立开放性结构试验室,配备可供学生自主设计钢结构试验、混凝土结构试验的必要设备。企业方对展示厅和实验室的建设提供设计建议,并在实施中予以协助。
第二,教学团队建设。共同制定校方教师到企业方参加短期工程实践的计划,企业方对到现场实习的教师提供技术指导,邀请校方教师参加工程中施工方案的讨论。校方邀请企业方委派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在工地为实习学生讲课、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到学校为学生开设技术讲座或担负授课任务,由校方按照本校标准支付课酬。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立项开展科学研究。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定期举行学术研讨活动。
2考核大纲
经3年建设,各项共建内容实施情况按以下方面进行考核。
3组织协调
为了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校企共建工作有效落实,应该采取如下组织措施:
第一,学校成立由主管教学校长牵头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与企业合作共建工作。
第二,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校企共建联络和指导机构,由校方牵头,企业方派代表参加。该机构负责学校和企业在共建专业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和行动协调。
第三,学校通过校企共建联络和指导机构邀请和协调企业各方,共同研讨实施专业共建中的重大问题,主要是:人才培养定位、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教学团队建设。
第四,学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11年级选拔学生组成1个班,从该届学生二年级第2学期(2013年3月)起开始执行新的教学计划,2005年7月毕业。学生班整个执行期为5个学期。
校企合作对于独立学院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我们要立足实际不断探索有效地校企合作模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宋华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艺术设计学院
一、摄影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在探讨应该如何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安排摄影教学的内容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视觉传达专业的特性和学生学习的目标。根据目前公认的定义来说,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学习如何以某种目的为先导,通过可视的艺术形式传达一些特定的信息到被传达对象,并且对被传达对象产生影响的专业。著名的图像研究者W.J.T米歇尔曾这样归纳过两种摄影语言的表现方法,“摄影与语言的关系可以有两种基本描述。第一种强调摄影不同于语言,它以“没有代码的信息”为特色,是视觉现实的纯客观的艺术再现。第二种把摄影转变为语言,或强调在实际应用中它被语言的兼并。”虽然摄影区别于其他艺术创作手法的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客观记录性,但在实际运用中,无论拍摄者如何努力地想站在完全中立的视角上,在利用镜头选取目标图像的过程中,已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的主观愿望和思想。而在视觉传达专业的摄影学习中,应凸显摄影图像传递信息的这项功能,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将摄影作品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媒介来到对待,而不仅是一种在无意识情况下对客观现实随意捕捉的产物。在这里,摄影作品不但是视觉传达设计创作中的一种辅助元素,也可以成为主要的创作手段。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首先从新闻纪实类摄影入手,让学生通过学习优秀作品,学会如何调动画面元素,让照片充满信息量,能够“开口说话”和“讲故事”。获取一张具有美感、故事感和情绪感的照片,不仅需要理性的分析和调动,还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动用全身的感官,努力地捕捉周围的事物。而对题材和拍摄对象的选择,能够同时引发学生对于他人与周边世界的关怀及思考。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个立志成为优秀设计师的视觉传达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通过纪实类摄影的分析和学习,培养以上的诸多能力外,激发学生的创意也非常重要。通过对创意摄影和观念摄影作品的学习,可以使视觉传达其他课程内容与摄影相交叉,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场景搭建、情节设计等手法进行创作。但这部分内容,因为涉及较多技术层面的问题,教师应以启发为主,对学生作品的完成度不应做太高的要求。在摄影学习的初级阶段,有许多人认为只有拥有昂贵的摄影器材才能拍出优秀的照片。诚然,器材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但抱着这种唯器材论的看法,往往会使学习者们忽略了美学素养的提高和瞬间捕捉的能力。因此课程的初始阶段,就应该让学生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好的构图能力、巧妙的光线利用能力、富有创造力的思维能力和敏锐的洞察能力才是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最重要的保障。因此在面对已经学习了若干年基础绘画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仍旧需要强调构图、色彩和光线等元素。在课程初期阶段的实践内容中,安排学生利用差异较小的手机拍摄功能创作作品,同时比大师级的手机摄影作品,则更能起到启发和对比学习的效果。
虽然在摄影中器材不是万能的,但摄影作为一门离不开技术与器材的艺术呈现方式,离开技术只谈美学,是非常不可取的。教会学生了解快门、光圈、景深、曝光、ISO、白平衡等概念,以及灯光、滤镜、脚架等配件的应用,能够大大拓展创作的可能性和多变性。技术熟练和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因此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应穿插在整个教学阶段展开,同时督促学生不断练习,从而达到熟练掌握。
二、总结
摄影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作为一种视觉呈现手段,摄影不仅拓展了学生在进行创作时的视觉表现形式的多元化,提高了作品的完成度,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的视觉与传播的核心概念,并从多方位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对美感的感知。因此,摄影教学应该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来对待。但仅仅几周的学习,无论如何是不够的。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程结束以后,继续保持摄影的爱好和习惯,不断自我学习进步,就需要任课教师根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作者:董莹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一、非视觉感知设计语言所具备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信息成为了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后,设计的目的也在朝着更有效传递信息的方向转变。这个转变进程中,视觉传达设计的作为信息传达的重要表现形式自然扮演着转变的重要角色。非视觉感知语言的运用就为视觉传达设计的转变提供了契机,成为视觉传达转变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计手段。
1.社会价值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非视觉感知语言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
2.艺术价值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信息传递艺术,也是一种大众化的信息传播形态。视觉传达是人与人之间利用“看”的形式所进行的交流,是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表达传播的方式。而非视觉感知语言的介入视觉传达设计则是利用身体的各种感官去传达信息,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
二、非视觉感知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1.被动与主动的转换主动与被动的转换更有利于信息的循环。视觉传达设计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主要对话形式,其实质是一种信息的对话,是信息的传播与接受的循环过程。设计与纯艺术活动不同,设计不是设计者一厢情愿式的游戏,而是一个信息形成、信息流动、信息接受直至信息反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往返流动是必要的。通过刺激信息接受者的感官,引起信息接收者的情感共鸣来传达信息,则是基于人类生活经历及社会环境的体验同构和发出内心深处的理解和共鸣,是人的自然属性的升华,是对现实事物所表现出的态度和情绪。置身于这种情绪下,受众会主动对设计作品深刻理解,并产生的深深的感动或思考,使其透过艺术形象与设计师保持情绪和感受的契合一致,物我同一。
2.感官与信息的同构设计作品是向受众传达信息的载体,信息、知识和情感都是其具体形式。人们对设计作品的体验要求的提升,要求被传达的体验越拉越贴近受众的亲身经历,以获得最佳的传达效果。而原先的表达方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时,就会要求出现新的表达方式。这时非视觉感知语言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就填补了这个空缺。这种表达方法满足了信息受众的多感官需求,让其游走在感觉和信息之间,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并与之互动。在信息传达过程中,信息接受者受到各种感官刺激,并将其转化为感觉,这些感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组合形成感官与信息的同构关系。美国的《HAIR’SHOW》的广告设计(图1)是由格瑞设计公司设计的,他们在创意中尝试对纸进行立体化,选择了朋克、火焰、尖发、卷发、束发五种发型,然后用裁切的杂志内页逐个造型。纸发和杂志封面完美的结合起来,带给读者新鲜的感官体验。图1格瑞设计公司,《HAIR’SHOW》的广告设计,2008.
3.通感传译达芬奇曾经说过:“玫瑰如果不取!玫瑰"这个名字的话,或许闻起来就不那么香。”想来的确如此,如果将玫瑰命名为石头,也许我们就联想不到美丽华贵的鲜花和艳丽浪漫的感情了。玫瑰这个名字听起来就给人一种芳香的美感,这种美感来自于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通感。在文学上有一种修辞叫“通感”,通俗的解释就是将难以言传的情状以另一种可比的形式陈述清楚。这种“通感”现象同样存在于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与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息息相关。通感是一种把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的感觉共鸣现象。它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诸如不同的色彩在人的心里会产生冷暖、远近、轻重、大小感。简单来说,通感其实是,将自己的内心难以表述的感受转化成别人易于理解的感觉形式的转换描述,即将人的一种感觉通过交感与人的另一种感觉联系起来,互相转移感染,得到共鸣,形成沟通和理解。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要带给人们的多种感官的综合需要和满足,就需要将各种设计元素间的相互转化,直接或间接地表现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刺激,这也就是“通感传译”。“通感传译”正是这样一种将不同感觉的结果在内心中转换、沟通的桥梁。意大利著名设计师奥马尔•瓦尔皮纳里(OmarVulpinari)设计的烟草包装,(图2)用真实的嘴巴和牙齿图片,警示吸烟的危害。成功的利用视觉引发痛觉,使信息与受众产生积极的互动与交流。
4.跨界线的传播信息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与全球化的进程相伴而生并随着传播手段(主要是大众传播手段)的成熟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既是全球化或信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又是将这一过程不断推向前进的强大动因。非视觉感知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使视觉传达设计在所传达信息跨国界、跨文化方面有新的突破。
三、结论与展望
非视觉感知语言介入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是一种设计进步的体现。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的生存方式引入新的观念。在思维的引导和情感的表达方面,以往贯穿于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的法则正逐渐被打破。非视觉感知辅助视觉感知进行设计为设计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现手段,使其能够实现更多的创意,也给大众带来了更新鲜的感官体验与更为富于趣味性的信息互动过程。利用各种感官刺激人类的整个身体感觉以整合的方式认知世界将会是未来视觉传达设计的大方向。感官时代所特有的特征使视觉传达朝着多维化、人性化、趣味化、参与性等方面发展,非视觉感知语言的介入形成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传达的过程,各种设计形式表现手法的相互结合形成了新的信息传播模式。
作者:陈晓莞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
一、信息设计和视觉设计并存发展
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都非常迅速,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信息的传播速度也非常迅速。但是传统的传播媒介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仍然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所以并不能够摒弃传统传播媒介。而将传统传播媒介与现代传播媒介相结合就会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并更好的达到视觉传达设计的效果。
二、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区别点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存在着自身的基本特征,而且还有较大的区别,下面将进行详述。
1、视觉设计的基本特征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就是视觉设计,并通过视觉表现所带来的冲击力来达到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从而来达到信息有效传播的效果[4]。视觉设计在商品包装的过程中有较多的运用,而且在视觉设计中对特定信息的创意化表达会增加特定信息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图形语言并不是非常准确的,因为其所指出的信息较为模糊,没有一定的准确性,而且视觉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所代表的是信息的传达,而没有将信息准确的表现出来。
2、信息设计的基本特征信息设计就是将特定的信息精确的呈现出来,通过信息设计人们可以看到详细的信息,而不是模糊的信息,因此人们对于信息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信息设计主要是在信息公告以及软件界面中体现出来。信息设计中的视觉化设计更加注重信息传达的清晰,然后便于用户体验,人们对于信息资源更加清楚,然后才可能产生相应的消费。
3、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的区别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的主要区别点首先是在信息载体上的区别,视觉设计中主要以图形作为信息载体,而信息设计主要是以图表和文字作为信息载体,这是两者显著的区别。视觉设计更多考虑的是视觉冲击力以及吸引力,视觉设计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的传达,但是其传达过程中有一定的模糊性。信息设计主要是将信息准备有效的表达出来,信息设计主要是准确的传达信息。其次是检验标准的区别,视觉设计的检验标准是很难量化的,在检验视觉设计有效性的过程中是非常模糊的。而信息设计的检验是非常严格的,是需要调查用户的满意程度的。
三、视觉设计中与信息设计的联系
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都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在一定设计内容方面与方法上有相似地方,但是在某些方面有许多异同点,那么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就要有效的结合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通过两者有效的结合就可以使得视觉传达设计更加符合要求,用户的视觉体验感也更加强烈。那么这个产品所要达到的宣传效果就可以明显的表达出来,首先用户能够在视觉设计中被产品所吸引,然后用户可以在信息设计中对这个产品有一个更加详细的了解。两者的结合必然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的,信息设计与视觉设计都为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两者在不同的方面都有较好的作用,通过两者有效的结合必然会使得视觉传达设计更加具有实用性,同时人们也会受到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获得较好的视觉信息,相应所需要传播的信息也得到了较好的流传。
视觉传达设计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在新技术新时代的引领下视觉传达设计必然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让信息得以更好更快的传播,并且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作者:肖枢鉴单位: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犀埔校区艺术与传播学院
1大众审美与“自动主义”
众所周知,时尚和大众流行是不同的,时尚永远是新锐,是高端,是少部分人所能持有的,当时尚被大部分人所跟进时,便沦为大众。而大众则具有盲从性的,这不仅仅是由于其自身的审美观决定,更多的是由当下流行趋势决定的据统计,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仍停留在中小学水平,高学历人口比例很低,国民平均受教育水平、文化素养整体偏低,大众审美的层级较为低下。设计为人民服务,设计师的作品若想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就必须满足于受众的需求。然而,在当代中国人民文化整体素质偏低的情境下,设计师要做出让审美受众喜爱的作品就必须同受众审美趋同一致,但在一定程度上,最终作品代表了大众审美这个较为低层次的审美观,驱生了设计的消极自动观。当下,消费文化正在成为大众文化的主流,视觉艺术产品生产和消费的非审美动机占据了主导地位,满足娱乐性的感官需要动机首当其冲,娱乐化的视觉传媒产品数不胜数。在消费主义全球化的洪流中,视觉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表征,价值取向渐渐异化,难以遏制的拜物主义潮流导致文化价值取向的偏离和扭曲、人文精神的缺失。视觉传达设计运用多种手法公然表现人性的直观欲望,满足人欲望宣泄的心理,这同超现实主义画派的“自动主义”异曲同工。
2视觉传达设计的社会责任与“自动主义”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大众文化的载体和引导消费的工具,拥有的强大的信息传播技术优势和引导社会文化消费观念的能动作用而不容忽视。如今,人们已经习惯于通过各种视觉媒介来了解世界,传媒产品潜移默化地让受众接纳隐含于商品背后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人的文化价值追求反映了从主体方面的需要与利益角度出发,向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要求。作为文化价值主体,人的文化修养及其自我价值体系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环境及其所接受的人文教育的品质。视觉传达设计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和载体,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应更多地传达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构建社会积极的“自动主义”审美观,优化人的品质,树立具有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意义的文化理想。多年前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那则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感人至深,小孩子端着一盆水要给妈妈洗脚,他端水走来时的跌跌撞撞,一幕朴实的场景,一句简单的话语“不累,烫烫脚对您身体有好处”……一种孝心和欣慰,呼唤出大众被世俗打磨的迟钝了的人性和爱心,这则广告正是传达正确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典范,是积极“自动主义”的表彰。
3设计师与“自动主义”
视觉传达设计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要素之一,为了更好地担负起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文化定位是关键,正确的文化定位能够促成积极“自动主义”。从视觉艺术的本体价值出发,其责任之一就是坚决抵制消极的“自动主义”,反对迎合人性的低级趣味,并从根本上阻止视觉文化艺术全盘沦为资本主义的附庸。视觉传达的过程,其实就是设计师的创意创作被理解和被接受的过程,任何作品的意义只有在受众阅读过程中才能够实现。以受众为主导,是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发展到现阶段的大趋势所在。设计师应以田野工作者的人类学家为典范,驻足于人民大众,以敏锐的态度洞察社会,真正了解大众的需求,坚持优秀文化传统的价值取向,杜绝迎合人性的低级趣味。坚决抵制消极“自动主义”。
4结论
视觉传达设计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要素之一,肩负了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倡导积极的审美观,抵制消极的“自动主义”审美,反对迎合人性的低级趣味,并从根本上阻止视觉文化艺术沦为资本主义的附庸。作为设计师而言,以田野人类学家的态度,洞察大众的真实需求,以超功利的胸怀和眼光来维护视觉传达艺术的本体价值。
作者:王雪雪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一、包装设计与色彩
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商城里的商品多得数不胜数,使人无法抉择。哪怕是某一种固定的物品都有许许多多的牌子以及规格,让人更加无法立马选择心仪的商品。而此时,对于人们会选择哪一种,其中最最重要的一般情况下都取决于这一种物品的外表设计的颜色成效。所以,我们如果想要让人一眼就看出这种商品的特点,就得设计一个独具特色而又给人以无限吸引力的标志借以达到商品宣传的目的。
(一)包装设计与色彩的表现一件商品的外壳的颜色采取必须得和该物品的特点相吻合,我们在在设计的时候就得结合该商品的所有属性来设计,要考虑到这样的设计可以让购买的人看到外包装就想到该商品的属性。换句话来说,就是不管哪一种色彩,都必须符合该商品的属性,这样的设计才是合理而又完美的。当购物者见到外壳上的色彩,立马就可以想象到包裹在里面的产品,比如说透明的就是矿泉水或者白酒,绿色的像蔬菜等等。
(二)包装设计与色彩应用我们在把颜色组合到一起时,应该怎样表现物品的色彩特点尤其重要。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应该注意不要使用过于繁多的颜色,许许多多的颜色的组合极有可能得不到大家的热爱,甚至在某些时候还会使大家觉得太过花哨难看,合理地选取简单的颜色,方可从根本上发挥颜色的潜能。只有这样彻底地理解颜色的特点,才能够把色彩合理完美地运用到商品的外壳制作上,让购买者产生购买此商品的欲望。外壳颜色设计乃公司的商品竞争最尖端的竞争力,所以,当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选择既有外壳设计的属性又独具特色的方法,借以迎合众多购买者的心理,进一步使得自家公司在如今竞争力极为强劲的市场里获得更好的赞誉。
二、广告设计与色彩
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广告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冒了出来,广告设计当之无愧地成了最棒的最直接地表现一个公司以及一种商品的属性的最佳方法,选取颜色来把广告设计地完美,不但可以使得大家对于该公司产生一种深刻的印象,还能够使得该公司的产品大卖,起到一种极为不错的营销作用。
(一)广告设计与色彩的表现当我们在设计广告的时候,如果想要让颜色发挥它最佳的成效,比较不容易。所以,在制作广告时对于颜色的鉴别采取在甚至于整个设计里都极为的要紧。如果我们在某种广告里加入了过于繁杂的颜色,事实上起到的效果微乎甚微。如果我们要使我们的广告产生一定的宣传效果,那么在选择颜色时就要多加考量,慎而慎之。颜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告宣传里有着它独有的特殊效果,早就成了商家为了让大家知道并且购买自己的产品的工具,比如说,在大卖场里,红、红橙、橙等颜色的货架上,安置的大部分为食物,而绿,蓝绿,蓝,蓝紫这些颜色的货架上,安置的大部分为清洁用品……对于那些经常购买东西的人来说,他只需要知道该商品的色调,马上就能够明白它属于哪一类产品的标志。
(二)广告设计与色彩应用颜色与广告设计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形象地比作人及其肌肉,颜色乃赋予广告无限动力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进行广告设计时,对于颜色的合理采取极其重要,若是运用不当就无法起到原本应该发挥的作用。
作者:郎慧红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
一、商业选择
中国当下的“现代文化”其实是受西方影响较深的,所以大多数的产品在设计与营销上都采用了比较西式的方法来运作,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想要走出自己的风格,还是要从民族文化中来汲取经验,从本土资源的魅力中深入学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使用民族文化符号,能极大的激发本族人民的民族情绪,产生对商品的认同感,使其以一种熟悉又具有亲和力的姿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从而在市场中形成一定的竞争力。从另一方面来讲,对民族文化符号的使用也应该克制、理性一些,要选择与之内涵相近的商品进行匹配,不要让“民族文化”成为一种廉价、低质的表现,对国民的信心及民族整体的映象大打折扣。
二、民族文化对视觉传达发展趋势的影响
(一)公众力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符号”的形式是多样的,它包括图片、电影、电视、建筑造型、各类设计产品等多种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而视觉传达设计也因其广泛性的传播功能而对社会文化价值取向有着一定的向导作用。视觉传达设计不再只是生产一种可以销售的产品或精美平面艺术造型那么简单,它与公众的大范围接触使其必然会成为引导正确思潮的力量。这种力量正是民族文化要对视觉传达设计精神方面的增进。如同我们以前练字要用到田字格,而当我们形成习惯以后,即使在白纸中我们也能不自觉的按照之前的框架来写字,这就是一种内在的改变。而民族文化正是赋予视觉传达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视觉符号”传递给公众,成为公众教育的一部分。而好的设计师不是将一个作品完全的解剖给大众看,而是以特别的形式带领其目光来观察,以无形的方式感染给对方。如台湾台南捷运车站用几米的插画来做装饰墙,将几米漫画里的人生哲理与精美细腻的画风通过图形、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迎合了台湾浪漫的“紫色文化”氛围,也让居住于此的人得到了视觉的享受,丰富了公众文化。
(二)时代性设计的人性化是现代设计师一直强调的重点,作为一种致力于给人提供更好服务的设计艺术来说,利用科技的进步力量,合理改良使用工具及途径来完成艺术表达,是现代艺术设计应该具备的与时俱进的觉悟。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媒介是一直跟随着时代的步伐在更替的,从教学与创作中我们不难看出。不仅需要掌握对图形与文字在平面中的构图的搭配,也让学会利用摄像、多媒体等新科技技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从图片发展成糅杂了戏剧、舞蹈、电影等艺术为一体的多途径。这无疑促使了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将作品的内涵与功能全方位的表现出来。而在这一过程中,民族文化符号就是支撑物质形态的精神内涵,在世界文化集合、碰撞的现代艺术中,专注于本民族文化的作品是极具吸引力。如农夫山泉在推出其茶类新饮品时,一改之前同类商品外包装的现代化,只是以简单的“东方树叶”作为推广创意,吸塑包装让瓶身显得十分透明,彰显其品质的健康,与其打造的0卡路里的健康茶交相呼应。而这一种包装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抓住了国人的视线。“东方”二字呼唤起国人对民族茶文化的认同感,“树叶”又表现其纯正质朴的口感。中国是饮茶大国,有浓厚的饮茶文化,但市面上所推广的茶饮品因其添加剂的多样一直得不到广泛的认同,而这样一种朴素简单的包装带来茶叶的原汁原味。
三、视觉传达中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
(一)传统色彩的使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是视觉信息传达的首要步骤。人们在对周遭事物认知的长久过程中,往往会形成色彩的惯性记忆,并不由自主的对不同颜色及相互搭配产生出独特的联想和心理反应,如看到蓝色会想到大海和蓝天,看到绿色会想到植物,看到白色竖条纹与黑色竖条纹并列会想到斑马,看到黄色条纹与黑色条纹相交的图案则会想到蜜蜂,就是说的这一种色彩印象。正如抽象主义的奠基人康定斯基所说的:“色彩宛如琴键,眼睛好比音锤,心灵犹如绷着许多根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只要接触一个个琴键,就会引起心灵的颤动。”而将民族文化独特的色彩符号渗透到视觉传达设计中来,则可以使其作品在展现其自身魅力的同时也向大众输出了一定的文化符号。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比德”色彩选择方案的应用特别带有中国古代德行的象征意义。它就是将人的德行比作不同颜色,如红色象征着忠诚、朝气、勇敢,所以在各类中式的产品设计中都有红色的参与,国际上更是赋予“中国红”的含义。据《论语》一书中记载:“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孔夫子将其观点与爱憎情感注入了色彩之中。从红墙到朱门,从红木到红烛,中国人对红色的应用是情有独钟的,甚至把繁华、热闹的地方都称作“红尘”。人的视觉在投向某样商品时有一个7秒钟考虑时间是否会购买此物,而这短短的时间里,就有近百分之七十的几率是由颜色来决定的,所以一个醒目的主色是抓住眼球的关键。除了红色以外,使用青花蓝、水墨黑、贵族黄等等色彩都带有浓重的中国韵味,让人一眼便识。
(二)传统寓意民族文化符号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有美的规律运行其中。在远古时候,人们将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当做神明的指示,并将其以各种可视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成为代表某种神秘力量的图腾,以此将信息传达给同类知晓。而相较于文字而言,图形更具有说明性,有直观、易区分、表现丰富、感染力强、易读、易记的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地区对于文字和语言的理解阻碍,在另一方面,图形的色彩、线条、造型的搭配也代表了某种审美理念,在视觉传达方式中更加利于信息的交流传递。视觉传达设计中民族图形符号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如我们新年时所贴的“福”字,且不说其极具中国风味的造型,就单是将其倒起来贴以求客人一句“福到了”的吉祥话,就是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春节。而如果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不考虑其寓意,则会造成很大误会,就像立邦漆涂料的广告创意中使用“龙”的形象,以“龙”滑到不能爬上柱子作为创意,来体现其产品的质量,却没有考虑到国内大众对“龙”文化的崇尚,部分网友纷纷表示龙是中国的象征,不能如此戏弄,不认同这个造型。这就是没有沟通好创意与民族文化符号寓意的不良后果。
四、结语
民族文化符号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渗透已经是很深了,不管是造型、用色,还是创意与精神文化,都带给后者无限的惊喜与巨大的推动。在这个国际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设计时代里,民族文化符号能帮助视觉传达设计走向更广阔、内容更丰富且独具个性的领域,也能将文化以这种可视的方式传承下去,在未来世界的舞台上衍生出更多的“国产名牌”。
作者:周萌单位: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一、数字网页设计中视觉元素的体现
1.文字的编排设计文字是最普遍使用的视觉符号元素。文字的编排设计有字体的选择、创造以及运用等。在网页页面设计中,与其他视觉元素相比文字更具有辨识性。所以说,只要对文字进行编排设计,浏览者就更加容易接受所传达的信息。在处理文字造型时要适应文字的形态构成、空间布局、色彩搭配。通过设计与编排,文字提高了信息的准确度和可读性,从而达到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
2.图形图像元素图形图像是网页中最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易于浏览者理解和接受。图形图像的有效应用使网页更加美观、生动,这有利于信息的传达。图形图像在网页设计中有着传达性、装饰性、表现性、趣味性、超越性等重要功能。网页页面主要是向浏览者传达信息。图形图像是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对图形图像采用夸张、象征、比喻的手法来体现视觉效果,可以让浏览者更快、更准确地了解信息。个性化的网页设计,新颖的图形语言,人性化的组合方式,往往会更加引人注目,给浏览者独特的视觉体验。图形图像使得“艺术无国界”,它用特殊的语言来传达信息。网页作为全球性的媒介,当浏览者在网页上找不到自己熟悉的语言版本时,图形图像大致了解了他们的信息需求,拉近了信息的传达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距离,消除其陌生感。
3.色彩设计在网页设计中色彩的主体色调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网页让浏览者产生心理共鸣。运用色彩传达信息,增强了网页的可理解性和易识别性。色彩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使得页面更加生动。色彩设计是页面设计的语言,是网页页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色彩在网页设计中有视觉区域的划分、重点主题的突出、视线的吸引。只有利用色彩的力量,不断设计出各式各样的优秀页面,在网页页面设计中,色彩的应用或含蓄优雅,或端庄大方,或单纯简洁等,但无论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引起浏览者的关注,增强网页视觉信息的传递。
4.版式设计版式在网页页面设计中有着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网页版式设计的实用功能就是人机交互。在网页设计时要了解网站的目的及想传达的信息,不同的网站都有不同的特色、重点。网页中设计的导航栏和空间划分组合的版式编排,及清晰合理的设计元素要符合整体风格,版式合理有序的排列使得信息有效传达。网页版式中的审美功能是为了满足浏览者的心理需求,浏览者在浏览网页的同时,版式设计使他获得了快乐与舒心的体验。网页版式各视觉要素要进行平衡与调整,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保持布局设计的独特风格,可以提高网页界面的视觉表达和感染力度。
二、数字网页设计中的媒体视觉传达
1.网页主题及整体风格的视觉传达网页设计首先要明确主题的设计和建立网站的目的,要及时进行市场调查,了解网站受众的情况,确立网页的整体风格,使网站的全部信息按照主题来设计。网页设计做到鲜明突出、要点明确,以简单的页面传达不简单的信息。网页的表现形式要与内容统一,而整体风格要与主题前后一致。同时,信息要及时更新,使网页页面中所掌握的信息一定是即时最新的,这样才能增加网页的访问量,有利于信息的传达。
2.网页设计的受众及情感传达网页设计需要对受众定位,不同受众主要体现在人的性别、年龄、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从年龄上看,不同阶段年龄的受众所关注的事物各不相同,因此在网页设计时可以把握这种特点,使得网页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人们在接受和理解信息时受态度、愿望、需求和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所以会对信息有选择性,这种需求心理的差异决定了网页上的视觉信息应当尽可能的丰富,才能为更多的受众所用。
3.网页设计在视觉传达中应注意的问题首先,网页的版面设计。在页面上,图片和文字同时展示给用户,将所有产品都放在一个网页上,不分主次,这样导致浏览者找不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其次,文字设计影响到网页的质量。为了突出字体内容,会将字体加大,加下划线和使用艺术字体。将字体和段落有序组织,才不缺乏视觉美感。再次,色彩的运用和搭配也极为重要。色彩搭配要合理、适度,主体风格要统一,才能够给浏览者一种美的享受。为了网页有视觉冲击力,将风格不同、颜色各异的图片、文字等放在页面上,却适得其反。最后,图片的不合理导入。现在很多网页设计中图片的选用不合理,编排不得当,使得页面零乱、空洞,极大影响了网页视觉传媒的质量。
三、结语
在数字网页快速发展的时代,网页设计的媒体视觉传达相应的也有利弊。数字网页设计已经是平面设计在网络时代的一种延伸,或者是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数字网页设计的好坏直觉决定页面信息能否有效传达。如何将网页设计在媒体视觉领域中有效传达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问题。本文主要从网页中的视觉信息入手,运用关于视觉元素的许多领域和学科的相关知识,不仅对视觉审美方面的形式进行研究,也从人的生理结构出发,结合心理机制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网页设计实例的调查和分析,对网页设计提供了自己的一点认识,希望为日后进行网页设计方面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资料,能够更进一步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使得网页设计更加合理,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作者:赵百祥单位:天水师范学院
一、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信息的三个层次
语义信息层:语义信息层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内容的作品信息,它是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和题材相关的表达对象的内容。这是相同的信息和技术,具有固定性,其中包括图形、颜色、文本、质地和组合物,如冷凝结算符号,意义,等等,它还包括的情感信息的基本或低的水平。语义水平会导致观众即使长时间存储区域的存储区域中,短期记忆,即在一定程度上脑的处理后,将给予观众保存的更短或更长的时间的记忆的程度的时间长度的,在合理的时间取决于使用的语义信息的程度。审美信息层:信息层的审美内容与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来表达物理解释相关的,是精神情感信息的高度,设计师在上面传达的审美个性的表达,那设计师审美观念,情绪有趣的设计特点,甚至个人风格。美学设计作品信息层是一个有用的工具,长期记忆与存储区的观众,这样的信息往往包含的设计作品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让他感受到了浓浓的快感,这个时候,他的大脑处理信息非常活跃和令人兴奋的,因此,为了保持观众的记忆给了较长的一段时间。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信息有效传播的策略
通过原型启发,创建一个新的视觉形象。原型是指启发创作的东西创作活动的新形象的过程。在创建一个新的视觉形象的过程中,有很多成功的设计是由原有事物的诞生灵感。例如,在美国制药公司强生公司头盔平面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一顶帽子和口罩,但他的眼睛裸头医生更像是一对挡风玻璃刷的事情,他的眼睛似乎意味着缺乏保护屏障,然后与文本辅助:“保护是完美的,不包括唯一”在一个很清晰的点出了帽子和嘴保护的缺陷,同时突出公司可脸部完全防护头盔的优点,有效地传达该信息。出现在一个以上的主治大夫风挡平面广告刷的这个新形象的诞生是汽车的原型启发挡风玻璃刷前的对象。形象要传达的共同创作的一个新的视觉身份信息。这个组合是基于包含在创造性地合理利用和组合信息的基础上,该材料的设计者的充分理解创建了一个新的图像。这种新的形象,由于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传达信息,这可以有效地帮助信息受众的感知。
三、从信息构成层次出发
一幅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可以看作是大量的信息的集合,依靠颜色信息,文本,图形和视觉传达设计模式,等等。这些符号,这些信息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技术信息;第二层是语义信息;三个层次的审美信息。技术信息化水平,主要是在视觉信息的形式;语义层次是一个符号或意其它信息,如消息文本本身表达,有图形和彩色除了给予外形式美携带附加信息的含义;信息审美水平的设计师的理解和所产生的信息被注入到设计工作及其他个人情感信息的主观信息。从设计战略意义的信息构成背离是合理使用或突出显示的信息在一定水平,实现信息传播的目的。在光与暗的颜色,强弱等信息技术层次与美感产生,文字的形状处理的视觉冲击所产生的强烈的责任感,让观众感觉新奇形状的兴奋水平是所有技术资料的作用反映。这是当视觉传达设计活动的具体应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效果。
四、注意视觉设计受众差异性
全场观众的差异作为个体差异。在观众的形成,人类是有意义个体差异的集合。具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中来,就在观众视觉上的差异表现这组差异传达设计工作为特定受众和一般意义上的。设计师应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应努力在这种差异的编制发现的设计过程中提出,运用到设计活动。当设计师把差异这种意识来指导具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也有帮助传递信息的针对性和实效。例如,当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出现在大众面前时,成人和孩子的理解是有差异的。儿童的色彩感比大人更强,他们对明亮鲜艳的色彩感兴趣。设计者应该利用这种差异,在设计运用这个生理习惯可以设计出更受孩子喜欢的作品。
五、结语
设计者应考虑包含在视觉传达设计工作的资料,视觉传达设计导向的媒体受众和视觉传达设计用途可能带来,并制定设计战略,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传播。
作者:张胜利单位: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
1.在课程承接中的应用
近年来,高校教育发展迅速,高校专业的开展也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作为很多高校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对课程教学的专业性非常重视。但是,由于固有教学方式过度注重课程教材内容的分解教学,使得一些本有联系的知识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影响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效率。而应用模块式教学可以将几门课程连在一起,构建一个承接的关系,不仅便于学生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思维也有一定的作用。
如,在版式设计课程中,如果以固有方式教学,整堂课程会充斥着版式设计知识,但是,版式设计的由来以及继续发展的知识将会出现空缺或断层现象。而通过模块式教学方式,可以在上完版式设计课程之后,引入一些标志设计的内容,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在此之后再进行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将两课内容有效连接在一起,学生在懂得了设计概念之后就学习用什么方式进行设计,这时再引入VI设计课程,将这三门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模块,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学生在学习某门课程知识时,也会联想到与之有联系的其他课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2.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固有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听,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掩盖,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而模块式教学方式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边学边做。视觉传达设计本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师通过模块式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实践的时间,并遵循尊重学生差异性、追求个性的原则,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作用。而且,让学生在没有约束和压力的环境下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作用。
如,在设计色彩的课程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教师将设计色彩的形式以及设计方法教授给学生,并给学生示范相应的案例,学生缺乏实践的能力,有一种“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学习较为被动。应用模块式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打破以往的规范化教学,给学生出几个课题,让学生结合自身对色彩的认识,自己动手设计色彩。在实践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或是与同学的交流探讨完成相关的课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仅如此,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被调动起来,这对提高学习效率有极大的作用。
3.结语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高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但是,还有一些院校采用固有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通过对模块式教学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对模块式教学的认识,主要从模块式教学在课程承接中的应用、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对提高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效率以及促进高校的快速发展给予一定的帮助。
作者:周潇郑冠宇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摘要:在设计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性化设计”已经成为当前的设计潮流为人们熟知。本文主要就人性化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体现,即色彩的人性化设计,编排设计的人性化设计,以及文化内涵的人性化设计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要从为人设计的角度出发,把人的感觉,心理,情感放在首位,用爱心去关注人和人性,从而使视觉传达设计更加完善的结论。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视觉传达;色彩;编排;文化内涵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人性化设计”一词就开始为人们所熟悉,并逐渐成为设计界引人注目的亮点,从而形成一股设计的新潮流。这一潮流到现在已经成为了设计的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设计相对发达的今天,受众对某个产品的设计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其功能的层面上了,而是更多的要求其满足感官上的享受,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在这种情形下诞生的人性化设计不仅满足了产品的功能性,也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人性化的产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人文本,为人而设计,人是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性化产品是人与物完美结合的设计。也就是说人性化设计是更高一个层次的设计,不仅仅是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还反映了人文关怀,民族传统,宗教文化等层面。人性化设计表现为:追求产品的趣味性、娱乐性,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追求更适合人体结构的造型形式,同时强化对残疾人用品的关怀。
在设视觉传达设计中,人性化设计也可谓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主要谈色彩的人性化设计,编排的人性化设计,文化内涵的人性化设计。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的人性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艺术理论家约翰内斯·伊顿说:“在眼睛和头脑里开始的光学、电磁学和化学作用,常常是同心理学领域的作用平行并进的。色彩经验的这种反响可传达到最深处的神经中枢,因而影响到精神和感情体验的主要领域。”由此可见,色彩的设计直接与受众的审美心理相联系,色彩作为事物的表象在人脑中由于人的心理作用和文化因素产生出某种深层次上的审美意义。基于人们对色彩的情感体验、色彩联想和象征的色彩设计,即为色彩的人性化设计。色彩设计的人性化是基于设计心理学理论,以品牌认知为目标,通过对消费者色彩心理及情感体验的研究来制定相关产品的色彩策略。要使色彩设计人性化,就要增加视觉传达作品在感官上的刺激。简单地说,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就是用来赏心悦目的,色彩的设计与搭配就是为了制造强大的视觉的冲击力,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销售产品,实现产品的经济价值。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在购买商品时,视觉因素是最主要的,消费者往往会因为一个产品的色彩而产生购买欲望。
编排的人性化设计主要就是指着进行视觉传达过程中,各个视觉要素的安排要符合人的视觉流程,从而引导受众更有效地去接受产品,以建立品牌认知。著名心理学家阿因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曾指出:人在看一款艺术作品的时候往往有一定视觉流程,这个流程一般是从左至右的从上至下的,最后视觉中心会停留在画面中上的三分之一处。所以要想做到人性化的编排设计就要在设计中遵从这一视觉流程的规律,将各个视觉符号编排到符合人的视觉心理的位置上,这样既能够更有效地传达视觉信息,又符合设计心理学的规律。
文化内涵的人性化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内涵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文化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文化冲突。例如有些国家或民族有他们忌讳的颜色或动植物,所以在做标志设计,招贴设计,吉祥物的设计及包装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运用这些视觉要素,从而能使信息的传达更加畅通。此外,为了更好的对某个国家或某民族的人传达信息,可以针对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设计具有相应文化元素的设计,以提高视觉传达作品的亲和力,使宣传的主题更为受众所接受,从而促进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
设计人性化即在保持设计的科学结构和合理功能的同时,在设计中注入包括情感的、心理的、伦理道德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因素的人性化。它给人以想像的余地和韵味,引发人的心灵感动、震撼和回味,从而使设计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同时,能给人带来或轻松愉快或亲切温馨或幽默有趣或其他意想不到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使冷冰冰设计富于生命感和人情味。设计的人性化内涵,即是在现实的物质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最优化设计的物质功能,使设计符合和充分适应人的生理结构和行为方式的习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界面;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的外在需求;同时关注人们的自然情怀和人文需求,在设计中表现人们的人文趋向,使人们的内在需求得到最大、最有效的尊重。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更要从为人设计的角度出发,把人的感觉,心理,情感放在首位,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协调和平衡情感,既满足人们的心理感受,从而使设计作品更快更好更有效地传达信息,使设计在功能完备的前提下实现其艺术价值,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在这样的要求下,设计师必须用爱心去关注人和人性,只有这样才能以蕴涵人道主义精神的设计去打动人真正做到周到、细腻,使更多的使用者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