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二化学论文

时间:2022-04-12 09:54:41

导语:在高二化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二化学论文

高二化学论文:高二化学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及现实意义探寻

摘 要:自主学习就是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活动,不断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标。随着现代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自主学习愈发引起教师的重视。通过对高二化学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接受学习;实践

传统教学主要就是老师的传授式教学,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在高二化学教学中,我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地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更好地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学产生的兴趣也就是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也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探索,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同时它对老师的要求也十分高,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善于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乙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结合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酒进行教学,通过这些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也可不断对酒的文化和物理性质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认识,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研究乙醇结构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对乙醇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我国文化对酒进行诠释,通过描述酒的一些诗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学生对这些诗词进行背诵。有的学生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还有学生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这时老师也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问题,如酒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可以得出,在医院里用酒精消毒;可以作为饮料,可以作为燃料等。最后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酒的认识,就可以提出乙醇就是酒的主要成分,要求学生分析其物理性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高二化学论文:“化学原理观”在高二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渗透

我从教化学教育多年,也做了多年的学生德育工作――“班主任”,经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了“化学原理教育观”的教育和教学方法,即:利用化学原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学生思想教育融于教学中。我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立自信,自我完善,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入手,通过“平衡观”、“电离观”、“活化分子观”,阐述“化学原理观”在高二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渗透,以实现教学、教育的统一。

一、“平衡观”――自主学习

平衡移动原理告诉我们,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则平衡总是向着能够减弱(不可能抵消)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在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既要扮演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的角色,又要扮演积极参与其中成为普通一员的角色。教师应自觉树立强烈的民主意识,一言一行体现民主精神,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共同参与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引导学生通过内部动因,自主地经过注意、观察、记忆和情感主动感知客观事物,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学习潜能,使其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能,生长新知,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成效。

相反,如果对立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平衡体系”的双方,则教学中学生只会依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认为自己的角色是一种由教师控制的被动角色,认为教学的主动权完全在老师手里,即“教师不教,学生不学;教师不教,学生不会”。这样的教育教学,其结果必定是降低教育教学成效。首先,这样做使所有学生只能够在同样的时间里接受同样的内容,教学目标单一,从而抹杀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是因为,一旦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成了矛盾的对立面,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当教师提出某一具体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时,尽管大部分学生会朝着教师所要求的方向努力,但是,由于这不是学生的自主行动,学生在最后达到目标时,总是要“减弱”教学目标的一部分,跟教师预先提出的教学目标总会有一定差距,从而弱化教育教学效果。

二、“电离观”――建立自信

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分子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就达到了电离平衡状态。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一定。但是,一旦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同一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又会发生很大改变。

许多学生在学习上一碰到困难,总认为自己的脑子不如人家聪明,自信心不足,甚至单向思维得出“我不行”,从而失去前进动力。其实,作为已有弱电解质电离理论的高中学生,只要及时引导,学生是非常容易被鼓动和激发的。告诉学生,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具备的能力和水平一定,好比是某一种“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的“电离程度”是一定的,但是一旦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同一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又会发生很大改变。因为,一个人的潜能是无法估量的。为此,教师给学生更多的应该是信任和鼓励,每当学生碰到困难时,应该及时加以鼓励,激发学习兴趣,树立信心,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拥有自信才能不会向困难低头;才不会害怕暂时的不足;才不会低估自己的潜能。自信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强大内驱力,是人生奋发向上的激情之源。成功源于自信,自信使学生充满朝气和活力。

三、“活化分子观”――自我完善

一个化学反应的发生,前提是反应物分子间必须有碰撞,而且只有那些具备一定能量――活化能的反应物分子――活化分子,按照一定取向进行碰撞――有效碰撞,才会发生化学反应。

“活化分子观”类比以上理论,学生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就好比是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每个学生不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只有具备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所必需的能力和素质――“活化能”,再勇敢地参与竞争――敢于去“碰撞”,才有可能使之发生“有效碰撞”,才有可能完成人生的“化学反应”――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句话,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理想――实现理想的“有效碰撞”,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设法使自己成为“活化分子”。特别在没有结果之前,决不能放弃努力,要勇敢地参与竞争――敢于“碰撞”。所以,培养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坚韧不拔战胜困难的勇气,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然,所有理想只能成为泡影。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也如此。只有方法得当成效才会显著。合理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平衡观、电离观、活化分子观”等在高二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渗透,对高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高二化学论文:高二文科班化学“小高考”复习指导策略

摘 要: 文章主要介绍了高二文科班化学“小高考”的八点复习策略。

关键词: 文科班 化学“小高考” 复习策略

高二文理分班后,语文、数学、英语和两门选修科目是高考科目,其他4门必修科目必须通过学业水平测试方有资格参加高考,因此必修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也被称为“小高考”。化学学科是文科班学生的“小高考”科目之一,也是一门令他们比较头疼的学科。因为,首先,绝大多数学生是由于高一时因学习不得法导致理化学习比较吃力,基础差,能力弱,题目不会做,考试成绩不好,学习自信心严重不足,怀疑自己的智力,讨厌理化。相较理化学科注重抽象思维而言,政史学科注重形象思维,只需背背记记即可,稍微好学一些。他们选择文科不是真正出于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而是逼不得已为之的。再加上政史学科不像理化那样有做不完的题目,学习相对轻松一些(懒惰心理使然)。其次,“小高考”是在进入高二后的来年3月举行,只有6个月左右的时间,既要完成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的新授课学习,又要进行所考三本书《必修一、必修二和选修一》的一到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4门必修同时举行“小高考”,年底前还要举行劳动技术省级测试,如果不过关,就一样不能参加高考。关键是高考5门科目学习不会停止,每天都有大量作业)。要想一次性全部通过,并尽可能得A(一门A高考时总分加1分,4门皆A,总分加5分),化学老师的压力确实比较大。面对这样的学情和考情,如何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益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带“小高考”的体会,谈谈高二文科班化学复习策略,不当之处,敬请行家批评斧正。

一、透彻研究《考试说明》,深刻领会考试要求和命题动向,准确把握备考复习方向。

“小高考”之前,省考试院都会公布命题的指导性纲领《考试说明》,老师一定要认真研究。因为,这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考试要求和命题动向,从而增强备考复习的针对性,实现复习效益最大化。研究《考试说明》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研究“小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小高考”“命题指导思想”阐述了命题依据、主要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是“小高考”试题命制的核心。学习、研究这部分内容,要结合最近几年“小高考”试题真题和《考试说明》后提供的“典型题示例”等具体题目,考查这些题目所涉及考点和能力要求是如何体现“命题指导思想”的。

第二,研究“测试内容和要求”,关注《考试说明》的变化。《考试说明》在“测试内容和要求”中明确了“小高考”的命题考点及其考查时的相关能力层级要求,有助于备考师生增强复习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效益。研究这部分内容时,要明确“小高考”有哪些考点和能力要求?这些考点和能力要求在近几年“小高考”中是如何考查的?与以往相比,考点和能力要求有无调整与变化?如有,体现何在?这样的调整与变化说明了什么?有可能会怎么考?所有这些,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第三,研究“典型题示例”。“小高考”《考试说明》后提供的“典型题示例”所选用的题目都是近些年的“小高考”真题,是《考试说明》中的“命题指导思想”和“测试内容和要求”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强的典型性。认真研究“典型题示例”,有助于备考师生粗略感知“小高考”的深浅难易,克服恐惧心理。

二、认真研究“小高考”试题。

在透彻研究《考试说明》之后,就要研究“小高考”试题了。研究“小高考”试题,不能仅满足于将这些试题做一遍,要在此基础上,研究试题的命题意图、命题思路、命题方法,预测揣摩命题趋势。还要注意研究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发现自己教学与“小高考”在考查方式和能力要求上的差距,进一步完善教学。在具体操作时,可以从宏观上研究历年考题找共性、研究近年考题找趋势、研究相同考点找规律、研究不同考卷找特点。微观上,分析“小高考”命题双向细目表,把握命题重点、命题难点和热点,了解哪些考点会重点考、反复考,找出命题规律,明确复习方向;对比近几年的“小高考”试题,总结命题的稳定性;结合考点和能力要求揣摩命题意图,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分析并结合参考答案的答题角度、表述方式、评分细则,培养学生规范答题习惯,做到该得的分拿足拿满,不应非智力因素而无谓丢分。

三、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文科班学生在高一时因学习不得法导致化学学习比较吃力,基础知识较差,题目不会做,考试成绩差,学习信心严重不足。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告诉学生化学学习规律,从基础入手,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进行解题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收获成功喜悦,积跬致远,从而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四、“三有”“六要”贯穿复习迎考始终。

在复习迎考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始终做到“三有”、“六要”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根本保障。

五、围绕考点,夯实基础,兼顾能力,满足学生目标需求差异。

化学“小高考”的考点及其相关能力要求在《考试说明》中都予以了明确,老师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必须围绕这些考点进行复习,要求学生该记的概念和定义必须记住,该记的方程式必须会默,该记的实验现象必须清楚……要围绕这些基础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题目反复考查和训练,训练的次数多了,学生就自然记住了。基础知识过关了,通过“小高考”基本不成问题,因为“小高考”试卷的难易题比例是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占分比例约为7:2:1。对于绝大多数文科班学生而言,能够“过关”。但对于部分优秀生而言,他们是需要冲A加分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设计题目时要适当兼顾能力,所设计的题目要让想冲A的这部分学生踮起脚尖跳一跳才能“够”到,要有一定的思维考查力度,否则这些孩子就不够“吃”。

六、实行“教学案”,坚持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强化“启发式”教学,努力构建和谐课堂。

在复习课教学中,要实行“教学案”,坚持备课组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备课时,要做到“五个一”和“一个二”,即集体备课由一个人主备、主讲、主修改、主编学案和练习,备课组成员回去后结合本班学情进行二次备课,以调整充实。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启发式”教学,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要以“问题”串联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努力构建民主、平等、互动、关爱的和谐课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七、坚持“四分原则”指导下的学生主体观,关注个体差异,共同进步、提高。

鉴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复习迎考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四分原则”指导下的学生主体观――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分别要求,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档提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八、必要的题量训练,反复推敲错题。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通过做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小高考”自然也不例外。因此,适当数量的题目训练是必需的,但坚决反对“题海战术”。在做题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善于总结和反思,反复推敲错题,认真思考自己的答题思路,挖出出错根源,快速纠错。同时动笔制作错题集,在考前一两天仔细查看,避免考试时再犯同样错误。唯有如此,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高二化学论文:如何在高二化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摘要: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调动高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他们的学习热情。经过一学年的实践,笔者总结了这样几种方法:积极进行课前准备,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充分调动

关键词:高二;学习热情;激发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学生成绩分化的分水岭。如何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与学生在高二阶段的学习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高二学生的表现却是不如人意。在课堂上,有些学生趴在桌上睡觉,有些学生看小说,有些学生人在课堂,但心不在课堂等等。种种现象都表现出高二学生学习的懈怠性。而在高一和高三课堂中,这种现象出现得很少。因为高一学生有着刚进高中的新鲜感,高三学生有着面临高考的紧张感。因此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提高高二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了我们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笔者找了部分高二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访谈主要围绕"上课为什么睡觉或者开小差,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学习热情,自己对于未来有什么打算,有没有从现在开始准备"这几个问题展开。结论就是绝大多数学生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做过打算,总想等着高三的系统复习,现在就随便听一听;有些学生觉得老师对他们太凶,上课太紧张,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上课有些知识没听懂,积累多了,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就形成了思维障碍。面对这样的回答,笔者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课堂上一味地追求进度,一味地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的引导。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总结了这样几种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重视探究学习的课前预备的策略

完整的探究活动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基础及实验条件的不足等等原因制约,要使探究教学顺利进行,我们可以将探究活动的一些环节延伸至课外,在课前做充分的探究准备,保证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对核心问题的探求。

案例一: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这节课的导学提纲中,我们设计了脑筋急转弯"黑笔能写出红字吗?"并给出了设计方案和装置图:把滤纸用氯化钠、酚酞的混合溶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锌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黑色的铅笔在滤纸上写字,试试看!学生都会认真阅读课本,找出理论依据,积极交流,并且在课题上也会迫不及待地纷纷动手做实验。

2.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的策略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的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实施探究式教学,为了使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相适应,能够创设一个适当的真实的问题情境,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而且要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思维状况,态度和价值观,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这是有效地组织探究式学习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情境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接近多数学生思维上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最大发展。

案例二: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一节的教学中,给学生展示航天飞机、交通工具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电池,并指明这些电池与《必修二》中的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原理相同,使学生产生好奇,并能以极大的求知欲完成教材中: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能量转化的探究。

3.注重实验探究,发挥实验的设计功能的策略

在反应原理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实验的设计功能,也就是实验的提升作用,因为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去实现理论上已知的东西,这说明他对有关的原理是达到了设计水平的。即充分发挥实验的设计功能,让学生用实验提升原理的理解水平。

案例三:在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一节中,学生通过必修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化学平衡的概念,知道条件改变,平衡会移动,但平衡怎样移动,学生是不清楚的。在教学以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设计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交流评价――获得结论这一完整的探究学习过程,是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能力。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基础上,设置驱动性问题,不断地寻找新的知识生长点,而且实际上也是同时给学生搭了一个台阶,引领他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为什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也是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其本质原因是什么等有关问题,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这样的做法比抛出一个大问题让学生自由分析更有效。这样更能体现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并且可避免探究过程产生的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的问题。而且倡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彼此促进,也平衡弥补学生能力的差异,使其共同进步。使课堂具有内驱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载体。

4. 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素材深入挖掘教材

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化学是息息相关的,很多方面的问题都涉及化学常识,教师要学会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知识不仅能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使学生主动地探索学习。

比如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识性问题:怎样除去衣服上的黄斑?怎样除掉水壶中的茶垢?怎么能够辨别金银的真假?喝醉之后为什么喝适量的食醋能够解酒?这些生活问题的解决都要运用到化学常识。在课堂上,如果老师提出这些问题,则一定会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激发他们想要探究事实原因的兴趣,然后教师通过一些化学常识解释这些现象的发生,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进行一些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老师在知识的引领下给他们提供帮助,这样不仅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使他们领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而且拓展学生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真正成功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在课堂上一味地传授知识,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慢慢不再适应于现代学生的学习,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从而不愿主动学习。因此,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传授一些基本的知识外,还要通过其他方式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高二化学课程而言,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应该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辩论、演讲、小品、快板等,把教学内容融入这些活动内容中,使学生在活动展示中,不仅放松身心,而且主动接受很多化学相关知识,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愿意主动探索和了解化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努力提高的讲课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剖析,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这一有利条件,针对高二学生这一特殊的团体,充分创设情景,让高二学生重新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逐步实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情感方面的目标。

高二化学论文:浙江新高考化学选考加试题分析及高二教学应对策略

摘 要:2015年10月浙江新高考正式开考,加试题与往年理综4大填空题相比,稳中有变,难度略有提升,注重学科思想方法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因此,在新高二的教学中总体上要整合规划,统盘安排,备课上要立足“三本”,有的放矢,教学上要把握“主干”,建构观念,作业上要层层递进,体现广度。

关键词:新高考;加试题;分析;高二教学;策略

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这是高考制度的一次巨大变革,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新高考方案中化学是“7选3”中的一门,所谓“7选3”指的是学生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中任选3门作为高考科目,也称为选考科目。对于选考科目,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和高考选考(以下简称选考)两考合一,即选考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必考题”为必修内容,分数为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加试题”考试内容为高中课程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分数为30分,时间延长30分钟。2015年10月底,新高考引来首次开考,本次考试,由于教学进度等限制,考生以参加学考为主,比如我校在此次考试中没有学生参加选考。但作为新高考下首次高考的试题却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后面30分的加试题,对负责高二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一盏启明灯。因为高二教学需要完成的是加试题部分需要掌握的三本必修加选修课程,即《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和《有机化学基础》。分析试题,把握新高考的方向,这对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高二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可以为高二的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选考30分的加试题情况,打破当前高二化学教学困局,明晰教学思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新高考化学选考加试题分析

1.新高考化学加试题题型和考点内容分析

新高考化学必考题29题,30~32题为加试题,3道加试题均为填空题,每大题10分,共30分,其中30题考查的是原理加元素化合物,31题是实验加元素化合物,32题是有机化合物。从内容上来说,与以往理综高考中化学最后的4个大题有点接近,理综4个大题分别考查的是元素化合物,原理,实验及有机化合物。可以看成是将原来的4道大题整合成3道,并相应地减少分值。

与往年理综试题比较,三道加试题与2013年和2014年浙江高考试题最为接近,2015年高考试题不做比较的原因是教学内容上差别较大,因为深化新课程改革,2015届和2016届学生没有《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两本教材,因此高考试题差别较大,可比性不强。2017届是新高考方案实施的第一届,《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又重新列入高考范围,内容上与2014届前的教学内容相仿。

从考点上具体分析,2015年10月新高考中30题考查的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原理应用、焓变、盖斯定律、平衡常数和平衡移动方向判断;这些考点除了电解原理应用,其他考点在2013年和2014年浙江高考理综26题和27题中均有体现。并且知识点考查的重现率也很高,比如新高考30题考查了通过定性定量计算推断出物质MgCO3・CaCO3,而2014年浙江高考26题考查了通过定性和定量计算推断出物质CaCO3・FeCO3。

31题考查的是实验名称、减压过滤的实验方法、实验条件选择及信息方程式书写,这道题有点类似于原高考理综26题元素化合物和28题实验题的合体。并且考点重现率也很高,比如31题第(2)小题:分离CdSe纳米颗粒不宜采用抽滤的方法,理由是 。与2013年浙江高考28题第(4)小题:Fe3O4胶体粒子能否用减压过滤法实现固液分离?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这两个问题几乎是一样的。

32题是有机推断题,考查了有机物结构简式书写,有机物性质判断,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同分异构体书写,合成路线设计。此题的考点内容分布与2013年和2014年高考的29题也相差无几。

2.新高考化学加试题考查方式和难度分析

从考查方式上来看,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新情景下反应方程式书写有3小题,比重与原来理综相比有所提升,原理综52分的填空中,反应方程式书写也就2小题,顶多3小题,而现在30分中就有3小题,体现了对元素观、物质观、转化观等化学学科核心观念等考查,并且对转化观的要求有所提升,难度也有所加大,反应的书写需要定量计算或根据前后关系推断出物质,才能准确书写。

对于原理的考查,基本沿用了2012年―2014年浙江高考中原理的考查方式,最大的特点是结合图像分析原理和根据原理自己绘制变化曲线图,比如30题考查了平衡常数和温度变化曲线,需要考生自己绘制改变温度后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图。考查的点集中在主干知识上,如焓变、盖斯定律、速率、平衡常数、平衡移动等,从难度上来说,今年关于焓变及平衡常数考查上较以往的一大区别是,综合程度更高,从而使难度加大,比如今年的焓变大小判断需要考生先根据图像判断出平衡常数和焓变关系,再根据盖斯定律定量判断焓变相对大小,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对于原理考查的另一个变化是电化学内容考查方式的改变,以往理综7+4中电化学内容都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这次加试题中以填空方式考查,这也许会成为一个改变的趋势,因为前面选择题都是必考题,而必考题对电化学要求很低,特别对电解是没有要求的,要深入考查电化学内容,只能在加试题中考。

对于实验的考查,主要是实验仪器名称,这次考的是冷凝管,这在2011年浙江高考中也考过,有仪器使用方法、实验操作等。这次考查中有一个变化是对实验条件的选择采用了图像方式考查,需要考生分析图像,并理解应用,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

对于有机化合物,考查方式基本上是2013年和2014年浙江高考题29题的翻版,难度也相仿,变化不大,唯一的变化是由于分值减少,题量由原来的6小题变为5小题,减少了关于有机物转化过程中试剂选择的小题。有机推断需要考生利用逆向思维,由最终产物倒推出前面物质,体现了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总的来说,新高考加试题注重学科思想方法和科学素养的考查,试题稳中有变,难度略有提升。

二、新高考方案对高二教学的冲击

1.高二教学任务更重、进度更紧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分析,新高考方案要求参加化学选考的学生完成三本必修教材《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以及两本选修教材《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这与2014届以前还需外加两个IB模块相比似乎任务减轻了很多,但由于考试时间发生改变,任务其实一点也没有减轻。原先到高二结束,基本只要完成5本书的教学即可,到高三高考还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复习,但现在选考学考时间改在每年的4月和10月,考生有两次机会,意味着最迟在高三第一学期的10月,即高三开学初就要参加第一次选考科目高考,也就是说到高二结束不单单要完成五本书的教学,还要留一定的时间复习,以便学生有更好的状态参加第一次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这样任务就更重了。而高一结束,大多数学校为了应对高二10月份的学考,一般都只完成学考相关内容,即《化学1》除《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两个单元,《化学2》及《化学反应原理》中学考要求的一小部分内容。即便我校在高一第二学期就进行了化学选考、学考分类走班,我们的选考班只完成了《化学1》《化学2》两本书,《化学1》中《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还遗留到了高二来上,高二需要完成《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三本书,再外加一单元内容,还要留时间复习。这样一来高二的教学压力比以往更大。

其次,从课时安排上来说,以往到高二,理科班化学一般都能安排5课时,课时相对会比较充裕,而这一次到高二,在10月底学考前的两个月,11门文化课全开,课时根本排不过来,化学选考班只有每周3课时,到11月份增1课时,也只有每周4课时,课时不够,进度紧张,这对高二教学的冲击相当大。

2.选考加试题较以往综合程度更高、难度加大

从对加试题上分析上可以看到,除了有机题与以往难度相仿外,其余两道加试题难度较以往都有所增大,而加试题难度有所增大本也在意料之中,因为新高考试题分为必考题和加试题,必考题只需学考难度,难度降低了,而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需要有一定的区分度,那就只能适当加大加试题难度了。但难度加大后,对高二教学来说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因为加试题内容主要集中在高二教学内容中,目前的情形是课时紧,任务重,难度还加大,高二教学该何去何从,这给高二教师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三、应对策略

1.总体上整合规划、统盘安排

新高考对高二教学的冲击很大,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就更需要高二教师全面研究、细致分析、广泛交流、早做准备,依据学校的整体教学安排,制订适合本校学生实情的教学计划,这个计划不单单是一个学期的,更应该是整个学段的教学计划,对于高二教师来说,应该制订到高三10月底选考科目高考前的整体规划。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我们是这样安排的,第一学期主要上《化学1》中遗留的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和《化学反应原理》,第二学期主要上《有机化学基础》,将《实验化学》教学任务分散到原理和有机中间,穿插着上。具体穿插方式为:

这样安排的目的:

(1)原理的学习一直是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最深奥、最难懂的一块内容,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穿插实验,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实验可以反过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速率观、平衡观。

(2)将《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放在《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之后,可以更好地完善含氮化合物家族,从元素观、物质观、转化观角度形成更完整的含氮化合物的体系。

(3)将不能很好地穿插在新课中的实验化学内容,放最后与必修1的复习整合在一起,或者在复习过程中穿插实验,使枯燥的复习增添新鲜感,提高复习效率。

(4)这样安排可以使教学节奏更加紧凑,减轻课时紧带来的压力。

2.备课上立足“三本”,有的放矢

这里所说的“三本”,一是指课本,即教材,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二是指《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考试标准对学考和选考的考试范围、内容即要求作了明确的要求;三是《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学科指导意见是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我省的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在国内外高中化学教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照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制定的,是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学业评价及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依据。教师立足于这“三本”,结合新高考加试题,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考什么,怎么考,为什么考才能在教学中减少盲目性,避免做无用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教学上把握“主干”,建构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能更准确地把握主干知识,理清重点、难点、易混点,明确知识体系,学会用不同方法帮助学生建构化学核心观念。化学新高考加试题综合能力的考查归根结底是对考生化学学科素养和核心观念的考查,比如转化观、平衡观等等,也就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知识的重组和推理能力、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以观念建构为目的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针对《化学反应原理》教学,速率观和平衡观是需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的重要观念,这些观念建构不是一节课就能建立起来的,但教师运用观念建构思想设计的课堂,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体验其中蕴含的学科思想方法,促进其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是精简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比如化学平衡学习中平衡观基本建立后,学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就会轻松很多,同时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学习又能进一步强化平衡观的形成。

4.作业上层层递进,体现广度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有梯度,尽管新高考试题难度略有提升,但思维训练毕竟不可能一蹴而就,知识点的掌握和能力提升都需要有个过程,作业设计时可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首先还是需要夯实基础,不可过难,新高考改革的目的是要减轻学生负担,所以在平时作业设计时要避免面面俱到,障碍重重,可以大胆删减一些难题、偏题、怪题、有争议的题等,避免题海战术。但可以在每次作业最后设置一道能力提升题,体现作业的广度。“广度”是指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前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即体现综合性。那么,究竟应该怎么设计呢?笔者认为,既然以“观念建构”设计课堂,那也应该用“观念建构”设计作业,以考试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习题为参照,以观念建构为目标,设计配套作业,这样的作业针对性更强,对帮助学生建构化学核心观念也是非常有益的,同时还能减轻高二的教学压力。如果平时教学和作业中都能注重核心观念建构,注重学生思维培养,再回过头来看高考综合题也就能从容应对了。

总之,分析新高考加试题,帮助理顺了高二教学思路,使教学更具有前瞻性,不至于走一步看一步,同时寻找到了以核心观念建构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使教学更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提高了教学效率,找到了破解高二课时紧任务重的基本策略,能更好地指导教学。

高二化学论文:高二化学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策略

摘 要: 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二的学习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是学生成绩分化的一个分水岭。因此在高二化学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高二化学学习能够顺利进行。本文针对学生化学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深入探讨如何正确有效地提高高二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关键词: 高二化学 学习热情 提高策略

高二作为一个中间阶段,学生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很容易产生懈怠和懒惰心理,在课堂上表现为睡觉、看小说、走神等,这些都严重导致学生成绩下降,从而给高三的升学率埋下隐患。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在化学课堂教育方面,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热情。总的来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式和内容

1.把风趣生动的语言融入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更愿意听语言幽默风趣、课堂氛围轻松的老师授课,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风趣幽默的语言会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听课的热情和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语言是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授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语言的使用,采用不同的语言方式,塑造出独特风趣的语言风格,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学内容。

比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背诵元素周期表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内容给学生翻译成不同版本的顺口溜,易于学生背诵和掌握,在讲述乙醇的性质的时候,老师可以用一些丰富的词汇形容,把它的燃烧过程说成“轰轰烈烈”地氧化了,把灼烧的铜条插入乙醇氧化成醛的过程说成是“附有代价”的氧化,在总结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由原来总结的浮、熔、游、响、红这五个字转变成一句诙谐讽刺又不失幽默的话,即“芙蓉姐姐又想红”,这样一来,学生立即就能记住实验结果,不仅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而且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语言的魅力,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特色,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把语言艺术和课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素材深入挖掘教材

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化学是息息相关的,很多方面的问题都涉及化学常识,教师要学会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知识不仅能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使学生主动地探索学习。

比如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识性问题:怎样除去衣服上的黄斑?怎样除掉水壶中的茶垢?怎么能够辨别金银的真假?喝醉之后为什么喝适量的食醋能够解酒?这些生活问题的解决都要运用到化学常识。在课堂上,如果老师提出这些问题,则一定会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激发他们想要探究事实原因的兴趣,然后教师通过一些化学常识解释这些现象的发生,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进行一些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老师在知识的引领下给他们提供帮助,这样不仅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使他们领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而且拓展学生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利用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化学课堂而言,化学实验非常重要。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大多都源于奇妙的化学演示,学生会对这些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产生很强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化学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且能够使他们愿意主动探索其中奥妙。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所呈现出来各种各样的化学仪器和层出不穷的实验结果,使学生想要动手,投入到实验中一探究竟。在化学实验中,观察火焰的颜色变化,或者有沉淀现象时,要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观看,或者用明显的背景加以衬托,以便让学生能够更清楚地感知实验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涉及比较危险性的化学实验时,老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如有毒的气体应该在通风橱中进行,防止气体扩散,避免危害学生安全。在操作过程中,还可以主动地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操作演示,同时让下面的学生仔细观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疑问,在实验结束的时候,教师再根据实验过程对实验进行总结和补充,教师也可以在课下安排分组的实验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更深入地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为高二枯燥疲乏的学习生活增添一点小小的乐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生活。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很重要。课前预习使学生在上课前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老师教学的时候很容易就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接受这些知识,每课的知识都是连贯的,如果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则有可能导致其对老师讲课内容感到陌生,与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联系不上,从而降低继续学习的兴趣。课后复习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使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充分消化和吸收于大脑中,如果没有进行课后复习,则很可能导致学习过的内容很快就忘记,或者学过的知识很难消化和理解,长时间的积压下,会有越来越多不懂的知识,最后造成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成绩严重下滑。因此,老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课前预习时间和课后温习时间,使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发表个人见解

现代课堂教育应该抛弃原来那些旧的固定模式,不再只是老师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学生坐在下面被动地接受所有知识,而应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老师应充当一个引导教育角色,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发表个人见解或者疑惑,以便老师能清晰地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改善的方向。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进行分析,学生之间可以分组讨论交流,互相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可以举手发言或者是走向讲台发言,发表自己分析的结果和相关看法,之后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表扬或者意见更正。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主动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3.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真正成功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在课堂上一味地传授知识,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慢慢不再适应于现代学生的学习,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从而不愿主动学习。因此,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传授一些基本的知识外,还要通过其他方式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高二化学课程而言,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应该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辩论、演讲、小品、快板等,把教学内容融入这些活动内容中,使学生在活动展示中,不仅放松身心,而且主动接受很多化学相关知识,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愿意主动探索和了解化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总之,高二的课程学习在高中阶段非常重要,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实际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以进一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高二化学论文:探究如何提高二轮化学复习的实效性

摘 要: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知识能力的高低,要看他们是在多大程度进行理解性的学习。本文希望通过对高考电化学知识的复习设计的探究,提高二轮复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实效性 改编 反思 质疑能力

二轮复习是指在一轮全面复习后针对学生高考应考出现的问题而开展的复习。二轮复习是备考非常重要的时期,复习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

一、目前大多数学校高三化学复习的现状及从教中的困惑

大多数学校常规的策略是专题复习,把《大纲》与高考试题、教材、练习相结合,施展题海战术,以期在教学中以最短的时间呈现最大的信息量、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二轮时间太短,学生在高强度复习情况下感到很疲劳,加之化学高考综合程度高,题海式的常规专题复习收效甚微。

以其中一个热点知识电化学为例,笔者通过分析近三年高考化学卷发现,新课程高考电化学试题所占分值虽然不大,但是内容多样,难度颇大,考查综合化程度很大。学生练习了很多高考真题,还是普遍感觉电化学比较难掌握。

如何提高二轮复习的实效性?这是所有高三教师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反思复习”策略

“反思复习”是指以典型的改编过的例题为切入点,将高考重要考点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重组在案例中开展复习,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反思自己不能掌握的根本原因。

在《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的指南》一书中,研究者对“学生是如何学习科学的”这一问题得出的结论是:有效学习需要学生自我掌控学习过程;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即能否进行知识迁移,要看他们在多大程度是在理解性学习。也就是说,要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成主动发问,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创设环境让学生自行构建知识网络。

三、以对电化学部分的复习为例进行设计

1.以点带面,精心选题,认真改编。在二轮复习中,笔者对原题进行了适当改编、变形。原题考查的只是一部分知识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有些连续几年高考都没考查到,但并不等于这些知识点不重要。这就需要跳出题海,组合几年相关类似考点,精讲并讲透,给学生这个类型的解法思路。

例:(2014・广东理综化学卷,T11,改编)某同学组装了图4所示的电化学装置,试回答:

(1)I、II电极板分别选用______材料。

(2)盐桥是在U型管中装满用饱和KCl溶液和琼胶作成的冻胶的一个装置。盐桥中______离子______向铝盐方向移动,______离子向铜盐方向移动,使Al盐和Cu盐溶液一直保持电中性,从而使电子不断从______极流向______极。

(3)当III、IV电极板材料都为铜时,其两极板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4)当III、IV电极板材料都为碳时,其两极板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5)若想用该装置完成铜的精炼,则粗铜应该放在______极,纯铜放在______极。

完成以上问题后,引入12年福建第9题的图,让学生对比上下两个装置。(2012・福建)9.右图所示实验装置:

(6)福建12年题中的滤纸上的a、b相当于图4装置中哪些极板?

通过对该题的改编重新设问,笔者想达到的目的是:①建立盐桥的概念、反应原理,弄清楚盐桥其实就是电源的开关。②变换III、IV电极板材料,复习各种池的概念,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③通过14年和12年同类型的对比,提醒学生在复习的时候要多注意整合归纳,题目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是关键。

2.转换角色,换位发问,引发反思。提问、反思的内容可以是各个方面的,如:“这样设计题的考查点是什么”“题目这样设计的巧妙处和陷阱在哪里”“此题的关键点、信息点注意到了吗”“该题目规律如何,是否可推广成一类题型”“你做题过程中暴露了哪些弱点”“改变设问角度,还可以变成什么样的题目”……

3.鼓励质疑,团队协作,兼顾差异。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不能仅仅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在学习小组中集众人之智慧,相互商榷,寻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倡善意的学习较量,增强群体学习的热情。

总而言之,教师要设计好二轮复习中的每一节化学课,编好每一道复习题,做好指导工作,使学生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力争弥补学生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增强应试信心。

高二化学论文:如何在高二化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摘要: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调动高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他们的学习热情。经过一学年的实践,笔者总结了这样几种方法:积极进行课前准备,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高二;学习热情;激发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学生成绩分化的分水岭。如何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与学生在高二阶段的学习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高二学生的表现却是不如人意。在课堂上,有些学生趴在桌上睡觉,有些学生看小说,有些学生人在课堂,但心不在课堂等等。种种现象都表现出高二学生学习的懈怠性。而在高一和高三课堂中,这种现象出现得很少。因为高一学生有着刚进高中的新鲜感,高三学生有着面临高考的紧张感。因此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提高高二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了我们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笔者找了部分高二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访谈主要围绕“上课为什么睡觉或者开小差,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学习热情,自己对于未来有什么打算,有没有从现在开始准备”这几个问题展开。结论就是绝大多数学生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做过打算,总想等着高三的系统复习,现在就随便听一听;有些学生觉得老师对他们太凶,上课太紧张,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上课有些知识没听懂,积累多了,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就形成了思维障碍。面对这样的回答,笔者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课堂上一味地追求进度,一味地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的引导。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总结了这样几种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积极进行课前准备,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1.微笑面对学生,让幽默风趣充满你的课堂

有一位学生跟我说过:她喜欢哪个老师,她就会充满兴趣,从而那门功课就会突飞猛进。虽然这句话缺乏科学性。但是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教师是否具有亲和力也是学生学好这门功课的因素之一。从心理上来讲,教师课堂上的态度随和,学生的排斥感减少,自然能使他们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学生犯了错误,不能在课堂中严厉批评,因为你的严词很可能会造成后半节课的低效率。教师应该尽可能采用一些其他的手段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幽默风趣,知识是乏味的,但是教师是位神奇的创造家,可以将这些知识变成跳动的文字,激起学生学习的火花。如讲乙醇性质时教师常把燃烧形容为“轰轰烈烈”的氧化;灼烧的铜条反复插入乙醇,氧化成醛说成是”附有代价”的氧化;果酒久陈变质称之为“悄悄地”氧化通过这些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能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2.精心设计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要记忆的知识比较零碎,而且容易混淆。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素材,积极做好课堂准备,帮助学生更快地接受知识。如,学生对生、熟石灰的化学式常张冠李戴,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根据硫酸钙分子前面的系数,用俗语“一回生,两回熟”来记忆。

或者教学中,教师如能选用一些引起学生熟悉、富有情趣的事例作比喻,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例如,讲述苯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时,教师可打这样一个比喻:苯就像似驴非驴、似马非马的骡子一样,既有牛高马大的身材,又有长耳细尾的驴征,苯中碳碳键就是单、双键“杂交”产生。所以,苯既具有烷烃的某些性质,也具有烯烃的某些性质。如此深入浅出的描述,必然会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轻松地汲取知识。

对于一些有规律的知识,教师可以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进行记忆。同时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当然,用表格或图示也可以进行归纳、整理,使看似零散的知识结成网络。例如对于众多种类的有机物,将其总结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会使学生学起来更加系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相关内容,对学生更有启发性。

3.精心准备实验,让学生的好奇和感叹充满课堂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也是化学知识的基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姿百态的化学仪器,层出不穷的实验现象等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美感,充满诱惑力,同时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探索欲望。美国有一句著名的谚语:“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做,我才懂得。”可见实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教师课前应预做,若现象不明显的可加辅助手段,如溶液、沉淀、火焰的颜色可衬以背景观察,现象细微的用投影仪,要让所有同学都能感知一切。注意安全,如有毒气体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或用药品吸收,若弥漫在空气中,不仅损害师生健康,还会使学生对搞化学研究产生畏惧心理,将求知欲、理想扼杀在萌芽状态。而对无高难度操作的演示实验,可让学生自动请缨上台演示,台上的做得小心谨慎,力求规范,台下学生带着挑剔的目光,看得认真仔细,效果会更好。不过无高难度的实验尽量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从实验中学化学,从实验中记忆操作、注意点等。高二学生学习已经呈现一种麻木心理,实验或许可以调节他们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当然中间也会有一些偶发事件,因此在组织化学实验教学时,需要老师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在寓教于乐的化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1.课前充分预习,课后认真复习

课前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预习,课后认真复习。这是学生顺利接收新内容的保证。因为知识之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前几节课的内容没有掌握好或者学生对课堂中所讲内容一无所知,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就会遇到一定的障碍,自然在学生中会产生畏难情绪,无法调动自己的学习热情。例如,在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每节课都要充分预习以及复习,因为每学一种物质,其中有着千丝万缕的练习。物质之间的转化,物质的相关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没有这些知识做铺垫,学生学习就会比较困难。

2.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人意识

课堂应该交给学生,应该改变让教师主导课堂的模式。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做了这样的示范,一道有机推断题,我让一位学生到讲台前讲出整个反应流程,台下的学生也饶有兴趣,一则是觉得好奇,一则又有点挑剔。最后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可能是学生之间的语言比较接近。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多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就单纯做一个引导者。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进来。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努力提高的讲课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剖析,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这一有利条件,针对高二学生这一特殊的团体,充分创设情景,让高二学生重新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逐步实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情感方面的目标。

高二化学论文:高二文科生化学认知策略应用情况的探查

摘要:通过问卷测试和发声思维等方法,对高二文科生的化学认知策略应用情况进行了探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复述策略以意义复述为主;对信息的精加工以“扩展与引申”和“概括”策略为主;学生以列提纲法为主要组织策略。

关键词:高二文科生;认知策略;测验分析

高二文科学生大多物理和化学学习不够理想,对科学课程的兴趣不大,但他们大多数仍要学习“化学与生活”模块的知识(针对江苏省而言)并要通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该模块内容覆盖面较广,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注重实践应用性。而当前,针对文科生化学学习的认知策略研究相对较少。为此,笔者以“化学与生活”模块知识为载体,通过测验和发声思维等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以了解文科生认知策略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1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1 理论基础

加涅(R. M. Gagne,1977)认为,认知主要是指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如对信息的编码、转换、储存。认知策略则是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内部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其功能在于使学习者不断反省自己的认知活动,是一种处理内部事物的能力[1]。

温斯坦等(Weinstein, et al.,1983)将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复述策略(rehearsal strategy)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2]。对于某些简单任务,直接进行几次口头重复即可,这是机械复述方法。而对于某些复杂任务,往往需要采用关键词复述、位置复述、联系复述、理解复述和组块复述等意义复述方法[3]。

精加工策略(elaborative strategy)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是对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是在意义理解基础上的信息加工策略[4]。根据已有研究,精加工策略主要包括概括法、类比法、比较法、质疑、扩展与引申和先行组织者等。施米克和格罗夫(R. Schmeck,E. Groue)的研究表明,成功的大学生比不成功大学生更常常回答出一些精加工的事例,如“我能说出两者的异同”,“新概念通常使我想到类似的概念”[5]。

组织策略(organizational strategy)是学习者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通常有列提纲、画网络图(或概念图示)等方法[6]。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相对于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更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

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认知策略的实际应用并不是割裂的,而往往是联合使用,从而达到对学习材料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处理。

1.2 测验设计

结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化学)》,参考了高峰《高中生化学反应原理知识认知策略的研究》等,编制了“高二文科生化学认知策略应用情况测验卷”。测验卷分为四部分(见表1)。

主试在进行认知策略介绍时,主要通过举例说明相关策略类型。对于复述策略的介绍,以对某些内容作下划线、记住关键词、与生活实际联系等方法来加深记忆为例进行说明。对于精加工策略,主试先告知学生有类比法、比较法、质疑、扩展与引申等策略并简单阐述概念,随后以扩展与引申策略为例,主试从“疏松剂如小苏打,能使食品酥脆、疏松”出发,扩展到“疏松剂可以受热分解产生气体”,“气体可以使食品内部形成均匀致密的海绵状多孔组织”,从而引申出“疏松剂受热分解产生气体而使食品酥脆、疏松”这一扩展与引申就加深了我们对“疏松剂”的理解,把“知其然”深化为“知其所以然”。对于组织策略,主试先告知学生组织策略的概念及列提纲、画网络图等具体策略,并以北美五大湖为例,包括Huron(休伦湖)、Ontario(安大略湖)、Michigan(密歇根湖)、Erie(伊利湖)、Superior(苏必利尔湖),采用提纲式(或金字塔式)取其第一个字母组合为“HOMES”来完成材料的组织,完成对五大湖名称的记忆[7]。

1.3 调查实施

进行大范围测验前,先做了小样本测验,并根据测验结果对试题的数量、表达形式和提问方式等进行修正。然后采用了整体抽样的方法,选择了江苏省四所高中的高二文科学生作为测验对象,这些学生的教学进度和教材相同。共发放测验卷206份,回收有效测验卷202份。

1.4 测验分析与数据处理

试卷回收后,批阅与复述策略和精加工策略相关的试题,实行采点计分,即学生根据试卷所给阅读材料,能正确复述或分析出一点,计1分。对两类试题分别计分,并根据认知策略类型对学生所回答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对于组织策略应用的试题,则根据学生对试题材料所采用的不同组织方式进行分类统计,测试结果均采用SPSS 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随后,根据统计结果选取部分典型个案(涵盖不同选科类型,男女生各20名)进行发声思维,以探查学生应用认知策略的思考过程。例如,对阅读材料“工业碳酸钠法脱硫技术”进行发声思维时学生进行精加工的思维行为图(见图1),笔者用“[1]”表示题给信息,用“(1)”表示学生从认知结构中提取的信息,用“①”表示加工后的信息。

从图1可以看出,该学生首先从材料中获得信息“减少煤燃烧时向空气中排放SO2”、“专题1中讲到‘石灰石法脱硫’”,推断出“脱硫的目的是防止SO2污染环境”、“可以用多种方法对煤进行脱硫处理”,再结合材料中信息“碳酸钠法脱硫的反应原理”,同时从已有认知结构中提取“石灰石脱硫的反应原理及反应产物”、“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等知识,进而推断出“石灰石脱硫是将硫元素氧化为石膏”、“碳酸钠法脱硫考虑吸收剂的循环使用”和“要综合考虑工业成本和经济效益”等。

2 探查的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的复述策略以意义复述为主

心理学家谢切诺夫曾说,“记忆是心理发展的奠基石……如果人类没有记忆,那么感知就不能留下痕迹,人将永远处于新生儿状态”。复述是记忆的初始环节,成功的记忆必须是在正确理解、掌握并善于运用识记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

艾宾浩斯(H. Ebbinghaus)和肯斯雷(Kingsley)的研究也恰恰揭示了意义复述在记忆的数量上、精确性上以及时间的节省上都大大优于机械识记。根据意义律提高记忆效果,要促使新知识与旧知识取得联系,促使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进行联系。一方面,只有当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的系统与网络中,新知识才真正被理解;另一方面,新知识也只有固定在旧知识的“桩”上,才不会成为孤立的、零星的、易被遗忘的知识点[8]。

但是在测试中,也发现学生在复述策略应用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他们没有自觉地采用组块策略。所谓组块策略,就是将零散的构件组成有意义的单元。例如,可以通过两种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对缓冲溶液构成进行初步组块——都是两种互不反应的分别呈现弱酸性和弱碱性的溶液混合,从而完成对缓冲溶液概念的深化记忆,但学生仅是以两种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来复述而已。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组块是人对信息进行组织或再编码。可以说,要想增加阅读的容量,提高阅读教学的材料加工效率,组块策略的应用很关键[9]。

2.2 对信息的精加工以“概括”和“扩展与引申”策略为主

以“工业碳酸钠法脱硫技术”为测验材料,分类统计学生的信息精加工结果。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在信息处理过程中进行了精加工处理,仅约5%的信息未经加工。在此基础上,笔者对部分学生进行发声思维,以了解学生进行精加工的思维过程和具体策略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学生首先会采用画线法和笔记法对材料进行初步加工,对自认为重要的信息进行画线,如在“石灰石法脱硫”、“碳酸钠法脱硫技术”下画线,在空白处进行某些注释,如写出石灰石法脱硫的化学方程式,等等。在对材料的精加工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概括法、类比法、比较法和扩展与引申等精加工策略(见表3)。概括法是在思维上对某些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从中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并能推广到具有这些属性的其他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认识。比较法则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区别的相关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精加工方法,通过对易混淆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分析,不仅能揭示不同事物的关键特征和差异,而且能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的内涵[10]。

扩展与引申策略又分为求同引申和求异引申两类,如“两种脱硫方法均能够在脱硫的同时讲究工业经济效益”是求同引申策略,而“石灰石法是气-固相反应,物质易于分离;而碳酸钠法是气-液相反应,需要其他相应操作进行物质分离”则是求异引申策略。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进行扩展与引申是深化学习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思考程度增加,获得更丰富的信息与外延,也更易与已有认知结构建立连接。

随后,笔者根据结果对部分学生进行发声思维,结果显示85%的学生能较为清晰地根据提纲对所给材料信息进行重现(重述信息达到约70%以上),有15%的学生存在较多疏漏。可见,高二文科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能较好地应用组织策略来分析材料的结构,使材料变得更有系统性、组织性、形象性,结构更加明确,使材料的内容简化、精炼化,从而更好地把握材料,形成知识的结构网络,提高认知结构的清晰度和可利用性。

温斯坦和梅耶(C. E. Wainstein, J. Mayer,1996)就提出了两种有用的组织策略:列提纲(outlining)和画地图(mapping),认为科学应用组织策略将新的、零散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整合组织构建一个意义结构,能显著帮助学习者进行复杂知识的学习,也可以让教育者和学习者本人了解知识的掌握情况[12]。

3 结语

笔者的研究表明,高二文科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能较好地应用意义复述、概括、扩展与引申、列提纲等认知策略,同时还存在一定问题,如组块策略、知识网络图等策略还有待提高。目前,学术界已普遍认为认知策略作为一种内隐的认知技能是具有可教性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研究方法加以揭示,并形成可供传授的知识体系进行教学的[13]。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学习心理、学习动机的积极影响和特定的策略训练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策略的掌握和应用水平。

高二化学论文:对高二化学新教材的认识

高二新教材的使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遵循“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拓宽和拔高。在启迪创新思维、开拓视野、提高学生化学素质方面独具特色。

一、注重编排和整体性

高二新教材的选修内容是在必修课(化学1)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加深和提高,而不同于旧教材的选修,把原本必备的知识体系分割开来,造成知识逻辑性差,系统性不强,让文科生感到遗憾,理科生觉得难学。新教材在必修章节顺序不变的情况下,部分知识点合同延伸和拔高,选修内容水到渠成。

旧教材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强、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和溶液PH值、盐类水解,中和滴定和原电池等)糖类、蛋白质列为选修,将合成材料列为选学。导致学生在高一、高二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缺乏理论指导,对很多化学事实和实验现象不能解释,如泡沫灭火器的原理、FeCl3溶液的配制等。

新教材把原来的选修内容也列为了必修,现在的选修中是必修(化学1)中部分知识点延伸和提高,如氮族元素中学了氮、随后选修介绍了磷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平衡一章中必修介绍了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选修中提高到用活化分子,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的观点进行解释,引进了化学平衡常数,用来解释影响平衡的因素,选学了化学反应的方向,介绍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几种重要的金属一章中,必修学了铝之后,选修中介绍了镁的物性和化性,铁的重要化合物及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最大变化是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安排在金属这章,烃的衍生物中选修了溴乙烷、卤代烃的性质,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糖类中介绍了食品添加剂,增补了肥皂和洗涤剂,酶的性质,合成材料中介绍了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

二、注重方法和可读性

随着学生学习的需要,新教材适时推出相关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学便能回答相关问题,能紧扣学生的心,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如在高一学生感到方程或难于配平,教材在氮族一章中式的配平,如把过量计算和多步反应计算独自成一节进行了规范的系统的讲解,并且过量的判断方法和多步反应关系式的建立介绍了多种方法,同时专门介绍了有机物分子式的推导和结构式的确定。对事物认识生动形象能做到深入浅出,如用活化分子,有效碰撞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用投篮作比方,让学生一看便懂。对事物认识更加定量化,逻辑化。如用化学平衡常自寻数解释影响平衡的因素,并用电离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知识面广,时代性强,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中介绍了干电池、蓄电池及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源。糖类、油脂、蛋白质安排在一起,介绍了食品添加剂、肥皂、洗涤剂和酶等知识。将高分子化合物安排在一起进行比较性学习,教材最后还介绍了新型的合成材料。

三、注重贴近生活和环保性

注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之间的联系,内容贴近实际生活是化学的重要功能。新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氮和磷一节中介绍了光化学烟雾的成因及危害,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条件中介绍了冰箱中食品保鲜,在石油和煤中介绍了煤的气化和液化技术,在卤代烃中介绍了氟氯烃破坏臭氧层,在合成洗涤剂中介绍了水体污染问题,合成材料中介绍了“白色污染”,在封面设计同样体现了环保思想,如可降解塑料的分解。

四、以注重以人为本和安全性

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新教材都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思想。如氨的灼伤处理,硝酸的腐蚀性处理,苯的硝化、溴代实验也删去了。

新教材的使用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新型的师生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就要求我们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大胆探索教学方法和不断更新教学手段,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有以下体会:

1、吃透大纲,深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高度。

调整后《大钢》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了大幅度的处理,特别是基本概念和原理升高了一个档次,原来文科生不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胶体、糖类、蛋白质、而现在却是必修内容。有关电离度的计算删除,但理科生对速率和平衡的认识,提升到了有效碰撞和平衡常数的高度,却又没有提出活化能及平衡常数的计算。虽选学中提到了化学反应的方向性,可并没有点破自由能、焓、熵的问题。在今后教学中,如何把握“标高”,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这就要求一定要吃透大纲,认真钻研新教材的教参,准确把握教材内容高度和广度,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2、积极组织好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好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等方面大有好处,同时,这方面的考查在高考中也已有体现,如2005年“3+理综”中化学实验题关于氨的喷泉实验的改进设计。如果教师平时对实验原理多侧面、多层次加以指导、并组织同学加以设计研究,而不要局限在传统的实验装置上,这方面的考题将会迎刃而解。

3、切实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一个称职的化学教师、不但要有系统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有驾轻就熟的实验技能,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更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氨遇氯化氢产生白烟,氮的喷泉实验的改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条件中在烧杯底上画“+”号等,让学生耳目一新,思维豁然开朗。

4、教学中注意科学性,严密和规范性

在平常教学中,化学用语、符号、数字的书写和解题步骤一定要规范到位。如原子量、系数、式量、化学反应速度等不再使用。在数的书写上,已采用国际书写原则,即整数以个位往前每三位数字紧排,小数点后每三位数字紧排,数值与单位符号之间留一空隙,如0.123mol/L而不再写成0.123mol/L。

总之,新教材比旧教材更贴近化学的特点,更贴近生活。作为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引发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二化学论文:高二学生化学不良学习心理的研究

摘要:高二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是否能继续深造,本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高二学生学习化学的不良心理,为师生提出提升学生化学成绩、提高化学学科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以更好的促进高二阶段的化学教育教学水平发展。

关键词:高二化学;心理研究;学生

一、研究背景 基础知识

高二化学是继初三及高一化学教育阶段后的高一层次的教育。高二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是否能继续深造,本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高二学生学习化学的不良心理,为师生提出提升学生化学成绩、提高化学学科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以更好的促进高二阶段的化学教育教学水平发展。

二、研究对象

普通高中的高二年级共60名学生。

三、研究内容

不良学习心理包括受社会偏见的影响,和老师、同学沟通不良,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不够,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学习疲劳、焦虑、厌学,耐挫力低。

四、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分析影响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诸多因素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掌握第一手材料,为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五、调查问卷

本次测试只作为一项调查活动,答案无所谓好坏、对错之分,调查结果只作团体性分析,不做任何个别呈现,不记名,不会对你产生任何影响,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并在括弧内选择你认为符合的选项,谢谢你对本次调查活动的支持!

1.新高考方式是否造成你更重视语数外,而不能足够重视化学学科?

A.是 B.不是

2.你对化学学科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吗?

A.是 B.不是

3.你遇到不喜欢的化学老师会影响你学习化学的热情吗?

A.是 B.不是

4.基础差是不是会导致你不想学化学,甚至完全放弃?

A.是 B.不是

5.你自信自己具有学好化学的能力吗?

A.是 B.不是

6.虽然你付出了努力,化学成绩还是没有提高,你会因此感到备受挫折继而泄气吗?

A.是 B.不是

7.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你会因为害怕而很少亲自动手吗?

A.是 B.不是

8.当同学成绩比你好时,你会嫉妒吗?

A.能 B.不能

9.你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化学问题吗?

A.是 B.不是

10.作业量多又难做,这时候你会坚持完成吗?

A.是 B.不是

六、调查结果

(一)成因分析

1.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不够,相比语数外科目重视程度太低。

2.由于对化学学科的重视不够,因此大部分学生没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3.高二化学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在学习时觉得枯涩难懂,更多的知识点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4.教师的教法使学生难以适应,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交流,导致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够。

5.高中的新鲜劲已过,高三又似乎还远,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6.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对本科目的理解不够,未能平衡处理解题与实验的关系。

7.对化学学科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训练。

8.作业量增多,学生疲于应付,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学生与学生之间较少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流探讨。

9.现行对化学学科的考察方式及课程设置存在局限性。

(二)解决措施

1.强调化学学科重要性,制定必要的强化练习。学校和学生把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统称四小门,而且化学又是四小门中的老小。甚至有语文、数学老师说我的作文分数就是60分,数学的一道题就接近你化学总分的三分之一。语文、数学一周都是6节课,而化学一周只有3节课。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基础差的学生不学化学,就是成绩好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也仅在课堂上,课下基本很少有重视的。高二化学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学习不好,就可能给高三的复习造成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经常与班主任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确保课时数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训练。

2.勇于面对学习现状,树立学习信心。高中化学学习任务繁重,理论知识“听着懂,做着错”,学生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成绩下降。这些学生由于成绩差而怕别人嘲笑他们,既羡慕成绩好的同学,又不敢接近,怕伤害到自己的自尊心。

(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

学习的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这些困难是不容易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要到他们,让他们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不至于掉到学习的队伍之外。

(四)消除学习中的依赖性、变被动为主动

有些同学在不能立即解决学习问题时,希望教师或同学将现有结果告之于他们,省得他们动脑。他们不思考、不总结,似乎总在等待,观望甚至空想。

总之,帮助学生矫正不良学习心理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帮助他们,直到成为一个自信成功的学习者。

高二化学论文:浅谈高二文科班化学教学

【摘要】高中二年级是高中学生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文科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准备在来年的4月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进入文科班的同学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的确对文科非常感兴趣的同学,这部分学生要求考“A”;一类就是从高一就开始上课走神,对化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化学基础很差(有的甚至对“化学”一片空白),不得已而选择文科,这部分占了绝大多数。以上实际情况,使得文科生在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同时也给会考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关键词】文科生 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基础 化学教学

一、学生坚决不“跑神”,老师坚决要“换位”

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的“差生”是上课跑神造成的。“跑神”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玩手机的、有瞎想其他事情的、有看窗外的、有打量同学、观察老师的、有打瞌睡的,有看课外书的、有与别人说闲话的……如此等等。特别是打瞌睡,简直可以说是“严重的听课事故”,是退步的导火线!是学习进入“恶性循环”的开始,是“不会学习”或“狂妄自大”的重要表现!只要你跑神,你就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没法抢答,只能成为被动的听讲者,无法成为课堂教学中主动的参与者。 因此,只有杜绝上课跑神,你才能进步,才能走出“差生”的阴影,做一个快乐而轻松的学生。 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一切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绝对的服从。但现在,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方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指导效果。

二、学生上课多表达,老师上课巧组织

一直以来,面对高二级文科班的学生,化学课堂上教师多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讲教材讲道理,而学生仿佛象一群“沉默的羔羊”正襟危坐,被当作容器灌输,这样的课堂几乎是教师一人独唱到下课。其实文科班的学生也很希望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也希望能激烈讨论,唇枪舌剑地潇洒讲一回。因此,迫切需要教师发挥课堂指导作用,创造机会为学生提供开放自由活泼的课堂,组织学生“百家争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教材内容的见解和主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经常进行对话式教学,这是一种进步,也是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将作为化学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学生的潮流,让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气氛中进行,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生活化,课堂收效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对此教师要转变思想,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考方案对化学学科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怕吃苦、怕动脑”,大多数选择了逃

新课标下高二化学探究教学的组织策略研究

摘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方式,注重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高二化学;探究教学;组织策略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和全球化,教育也正面临着全球经济开放、多元文化汇合、高新科技发展和国际人才竞争的严峻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 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围绕着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变学习方式,注重探究性学习成了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高二化学探究教学组织策略的原有状况

高二化学的《化学反应原理》是课程标准规定的选修模块之一,也是高考必考内容,该基础理论模块与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相衔接。涉及的概念原理多,往往抽象难懂;在实际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方式,教师们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掰开揉碎地讲,还唯恐学生不懂,二是尽管采用探究教学,但存在如下的误区:自主探究缺乏正确的指导成了"放任自流,课堂成了"乐园",忽视了知识的掌握;课堂时间短,探究教学不能顺利完成。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因此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会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推测问题,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的难度,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懂,不愿意学,也严重地影响和制约新课程的有效实施,而化学反应原理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规律,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促进学生的化学反应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我们开展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找出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的有效的探究教学法。

二、高二化学探究教学组织策略的具体做法

(一)依据文献,获取理论指导。

首先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获得了 一些关于探究式学习的概念,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知识,对探究式学教能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为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打下一个铺垫。

(二)重视探究学习的课前预备的策略

完整的探究活动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基础及实验条件的不足等等原因制约,要使探究教学顺利进行,我们可以将探究活动的一些环节延伸至课外,在课前做充分的探究准备,保证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对核心问题的探求。

案例一: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这节课的导学提纲中,我们设计了脑筋急转弯“黑笔能写出红字吗?”并给出了设计方案和装置图:把滤纸用氯化钠、酚酞的混合溶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锌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黑色的铅笔在滤纸上写字,试试看!学生都会认真阅读课本,找出理论依据,积极交流,并且在课题上也会迫不及待地纷纷动手做实验。

(三)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的策略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的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实施探究式教学,为了使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相适应,能够创设一个适当的真实的问题情境,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而且要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思维状况,态度和价值观,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这是有效地组织探究式学习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情境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接近多数学生思维上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最大发展。

案例二: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一节的教学中,给学生展示航天飞机、交通工具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电池,并指明这些电池与《必修二》中的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原理相同,使学生产生好奇,并能以极大的求知欲完成教材中: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能量转化的探究。

(四)注重实验探究,发挥实验的设计功能的策略

在反应原理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实验的设计功能,也就是实验的提升作用,因为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去实现理论上已知的东西,这说明他对有关的原理是达到了设计水平的。即充分发挥实验的设计功能,让学生用实验提升原理的理解水平。

案例三:在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一节中,学生通过必修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化学平衡的概念,知道条件改变,平衡会移动,但平衡怎样移动,学生是不清楚的。在教学以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设计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交流评价——获得结论这一完整的探究学习过程,是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能力。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基础上,设置驱动性问题,不断地寻找新的知识生长点,而且实际上也是同时给学生搭了一个台阶,引领他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为什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也是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其本质原因是什么等有关问题,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这样的做法比抛出一个大问题让学生自由分析更有效。这样更能体现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并且可避免探究过程产生的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的问题。而且倡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彼此促进,也平衡弥补学生能力的差异,使其共同进步。使课堂具有内驱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载体。

(五)通过陈述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比较,及时修改和完善总结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案例四: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节中,由化学老师选择了15、16班两个水平相近的班级,在两个教学班采取不同的教学处理,并通过讨论实用电池以及原电池腐蚀和防腐,应用原电池模型,对两种方法进行评价。在是围绕“电流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盐桥”模型,从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入手对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电极反应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在探究过程中认识电极反应,构建起原电池模型;在对比班,是围绕“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的,从电极材料、电解质的种类入手分析问题,构建起原电池模型,主要是教师陈述渗透。实验班注重的是探究过程及对探究结果的分析,而对比班采取的是“表层”渗透处理方式。

三、高二化学探究教学策略取得的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我们得出了在概念原理中有效的探究教学策略,即:合理设计导学提纲,通过阅读教材和教辅资料首先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有充分的自学准备,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 以缩短、减少学习难度,并避免了课堂容量大、时间紧使教学不能顺利进行的问题。创设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带着问题去读,去想,去听,去做,投入到问题解决之中,由于情景的引入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接近多数学生思维上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最大发展。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创新能力及小组合作精神。

(一)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化学的感受明显改观,问题意识、思考意识都有较大的变化,产生了研究的欲望与兴趣,对化学概念与原理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合作品质,合作技能也初步形成。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在小组讨论中能够认真听取其他人意见的人数增多,并能礼貌的提出不同意见。学生在化学学习成绩大面积提高的基础上,得到了全面发展。从我们的课堂录像和学生学习档案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课堂气氛有较大的差别,实验班同学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热烈,师生对话较多,学生普遍喜欢上化学课;而对照班则较为沉闷,部分学生特别是“一般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下降。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从传统的“重视传授学科的知识体系”向“重视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思维与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方向转变。教学评价已经从“重视学生学习结果”向“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方向转变。在实施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实行民主教学,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合作意识,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和发展的机会,引导他们去揭开知识发生的过程,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多种解释,使学生拥有自主发展的主动权。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二化学论文:2011再谈高二选修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和建议

通过几年的新教材的教学,我注意到:原来的化学尖子生,到了高二却成了化学学习的困难生,还有很多学生反映高二化学难学、跟不上。经过调查、了解到有以下几种原因,并简单地提出几点建议:

一、选修课程知识量、难度突增是学生感到化学难的重要原因

高一化学课程,教材内容理论性不强,要求不高,还比较富有趣味性,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较为轻松,而高二只有化学学习较为突出的才选修化学学科,所以化学班就集中了化学学科的尖子,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强碰强,尖碰尖”。原来的优势一下子没有了,心理上就有了很大负担。在加上选修化学的教学要求、知识层次明显加深,深广度也有较大拓展,知识体系也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明显增加,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大幅度提高,化学语言的抽象程度剧增。但是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得到必要的训练,一时还不能适应。这就使得不少学生产生化学难学的想法,进而影响到学习化学兴趣,再加上主动性差,最终成为化学难学的“导火索”。鉴于这种原因,我认为只有认真学习新课标的指导精神,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恰当的处理教材,把握好教材的深广度和难易度,力避“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预习提高、探究讨论、归纳对比、实验演示、实践训练等,通过化学模型、实物教学、图表以及声像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扬化学学科之长,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以解决选修化学知识点多、内容难的问题。

二、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误导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化学

个别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及指导思想领悟不到位,认为高考只考语、数、外三科,化学仅仅是过关考试,同时受高考考生人数以及学校利益的驱动,大力宣传语、数、外三科的重要性,甚至增多语、数、外三科的课时,减少选修课时,误导学生,从而使一部分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语、数、外三门的学科上,放松对选修学科的学习。同时,由于学校甚至上级主管部门的不重视,只重视高三的高考,高二化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重,许多教师是既教选修,又带必修,教学精力分散,准备不充分,又没有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疲于应付课程教学,无法充分发挥化学学科教学的特长,更无法体现自己的个性教学,形成:“教师教法呆板、学生学习不在状态”的不良局面,课本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新课改精神,认识到新课改的意义、方针和指导思想,深化素质教育,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育改革精神和改革方案,开足选修课时,调配师资,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从思想上重视化学学习,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若能做到这些,那么,化学学习困难问题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三、实验设施不完善,也导致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一个原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实验,所以新教材插入很多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以及一些物质的生产流程,新课程标准强调实验对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但是,很多学校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开展实验教学,甚至连演示实验也不能做好,更不用说学生实验了。久而久之,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敷衍了事,这样一来,感到化学难学也是理所当然了。所以我们行政部门不能光空喊重视教育,还应加大教育投资力度,重视化学实验的开设和运转,并建立专门的指导和监督机构,进行督管和指导。同时我们也要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尽量做好每一个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过程。在一些环节中巧设悬念,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体验化学的魅力;在实验研讨中提升兴趣,进而强化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的那样:“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化学学习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四、教师观念陈旧、学生学习方法不灵活是化学学习困难的又一重要原因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的教学方式。所以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很累,也很精彩,而学生只是个被动的“观众”,“你讲什么,我听什么”。充其量学生只是个能喝彩的“文明观众”,盛装知识的“容器”。这显然是与新课程“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理念是有差距的。学生纯粹是知识的容器,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不到张扬和发展。相反,如果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发现、探究、思考、研究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会将学生的“我学会”转化为“我会学”。在思考、讨论、归纳、探究、交流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

总之,我们只有在教学中注意观察,不断发现问题,想法设法克服困难,吃透新课改精神,所谓的“化学学习困难”问题将不是一个问题。我们只要不放弃思考和研究,不断丰富我们的教育思想,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我们化学学科将是一门最受欢迎的学科。

高二化学论文:如何备战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

摘 要: 自省教育厅公布了江苏省200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方案以来,高二化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业水平测试取得优异成绩。作者研究《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策略》这一课题,认为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认真研读考纲,历年试卷,复习有计划性、有针对性。(二)立足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三)紧抓课堂主阵地,提高教学效率。(四)在复习教学中,必须从严要求,把好审题关。

关键词: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 复习策略 教学方法

自省教育厅公布了江苏省200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方案以来,高二化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业水平测试取得优异成绩。经过两年的准备和研究,我在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策略的研究中收获了许多教学方法和经验。

一、认真研读考纲,历年试卷,复习有计划性、有针对性。

根据学校的总体计划,制订了相应的工作计划,将复习备考的各项工作细化到每一周,具体到每一个教师。各学科组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学科复习教学计划,将教学与训练的安排细化到每一个课时,具体到每一个知识点,对每一个知识点教师应该怎么教、学生应该怎么练、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进等,都进行了全面的预设。

(1)备课组认真研读《江苏省化学必修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制订复习计划。

(2)内容要求:以教材为本、以基础为核心、以《江苏省化学必修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为指导,不拓展、不加深,既注重基础的夯实又不忽视能力的提高。既要保证优秀率,更要为将来的高考打好基础。

二、立足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

学业水平考试无论是考试的功能要求、命题的指导思想,还是命题的难度系数,与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相比,都有显著不同。“立足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就是应对学业水平考试的根本策略。在具体的备考工作中,立足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合理确定教学标高,选择教学方式和策略,安排训练难度、密度和强度。

一是针对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业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对优秀生和学困生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与管理策略。对学困生,主要以培养学习兴趣、力求考试合格为目标,教学上降低教学标高和训练难度,管理上采取“人盯人”的策略,通过个别辅导、成立学习“互助组”等方式,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与强化训练,并对他们进行跟踪统计。对优秀生,主要以应对高考、力求考试优秀为目标,教学上提高教学标高与训练难度,管理上采取“教师引导,自主发展”的策略,通过学习目标分层要求、训练材料梯度呈现等方式,满足优等生的学习需求。

部分后进生薄弱知识点统计表

部分后进生历次成绩对比

二是不同组合班级学各有其特点。物地班的学生很活络,上课的气氛较为活跃,化学的基础相对较好,但部分学生学习不踏实,具体表现为:做作业态度不认真,对待自己做错的习题而且是老师讲过的都置之不理。史政班的学生则大大不同,但做作业的态度很认真,而且把自己做错的题目及老师重点讲解的题目用红笔醒目地标注出来,并注明了思维过程。不同的性格使他们在不同知识上的学习程度也不同。

各组合学生对各内容的整体掌握情况

所以,接手高二必修教学的老师首先要对本班的学生学习情况有大体了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分层对待,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找准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最近发展区”给每个层次的学生设一个“有效目标”,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获得“跳一跳,摘到苹果”的成功和喜悦。另外,对待基础特别差的学生,要面对面地辅导,并不时地进行鼓励,使之不断进步。针对不同组合学生在非高考科目上的学习实际,调整这些科目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主要依据“注重基础,点面结合”的原则,采取“以考点训练带动知识建构”的教学方式。

三、紧抓课堂主阵地,提高教学效率。

复习备考的主战场仍是课堂。基于这一认识,高二年级应克服“多讲,少练,死灌”的弊端;讲究训练高效,要求训练由点及面,形成系列,重视学生练后的反思;讲究考试高效,重在指导学生按照“这是什么问题”“我为什么错”“应该怎样做”的类别分别收集错例,试卷讲评注意引导思考、点拨规律、总结方法。他们在复习课、试卷讲评课、训练反思课等课型中做到了集体备课和高效课堂。如在不同学习内容教学时可采用不同的策略,如在元素化合物复习中运用分类思想复习,在课堂教学中多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科学实验活动中,如:“维生素C的还原性”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致力于化学学科的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和决心。

四、在复习教学中,必须从严要求,把好审题关。

要从平时的练习做起,培养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要求学生审题时选准切入点,注意关键词,不断通过专项审题训练来提高审题能力,包括提高审题的速度、审题的准确性。复习教学还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包括两层含义:(1)注重知识与技能复习的过程与方法,以提高复习效率;(2)注重解题的过程与方法,以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性。特别是注重解题的过程与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解题效率、思维效率,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解题思路。教学时课堂上应增加板演,教师规范书写,并适当让学生板演,对课后作业有针对地讲解和纠错。复习中要把概念的掌握与解题过程结合起来,通过解题前的思考,解题中的科学推理,解题后的认真反思,认真体会解题的过程与方法,逐步内化成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

在这次研究过程中,参与的老师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成绩,而且科研能力获得了很大提高,这种研究对教学和教师的成长都大有益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高二化学论文:浅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高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在课堂教学方面,也贡献了越来越多的力量。由于化学教学的特殊性,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老师通常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向学生讲解清楚。而现在,利用计算机丰富的表现形式,能够将图形、影像、声音等结合到一起,并通过合理的程序设定,将原本抽象的内容,直观的表现在学生眼前,极大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本文通过计算机在高二化学课堂上的实际运用,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对我们的化学老师,起到一些正面的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高二化学;应用策略

关于化学的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也从原来的单纯应试,转变到重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拓展的能力上来了。教学重心也随之改变原本是老师的“独角戏”,现在变成了学生的“大合唱”。所以,为了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老师必须将化学学习与计算机结合到一处,帮助学生进行更为细致的理解。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多元化。

一、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高二,可以说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大都适应了高中学习生活,也养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而老师对于自己所教授的内容,也有很长时间的积累了。这两点综合起来,可以说对高二的化学课堂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负面。老师在教授过程中,很可能会使课堂的教授形式教条化,而学生的学习也固定化。这样对于化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知识,不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内容一知半解。所以,在高二化学课堂上运用计算机技术,一方面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简明,另一方面,还能活跃老师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老师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高二的“结构化学”这一章节的学习中,由于结构化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所以,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想要把它们直观的表现在学生面前,怕是不太容易;而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用微观结构的观点来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所以,老师借助计算机来进行动画的演示,可以将那些化学分子、原子,以及更小的结构,直观的表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加细致的了解那些物质的结构特点。还有,对于高二的化学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计算难度较高的问题,这个时候,借助计算机,可以有效的帮助老师进行课堂的讲解。

二、通过虚拟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多数学校不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内容,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的短缺。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以后在化学学习上的发展。所以,老师不妨借助计算机,来帮助学生进行虚拟实验,通过虚拟软件对现实环境中的真实实验进行模拟操作,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这样既可以改善当前学生实验课程短缺的现状;还能帮助老师节约教学资源,减少教学开支。同时,虚拟实验对于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小觑的。

例如像用氢气来还原氧化铜,由于氢气可燃性较强,容易发生爆炸,所以、让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大规模的操作,很可能会导致意外的发生。老师不妨利用计算机上的虚拟实验的模仿软件,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这样不仅能够规避风险,还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计算机对于步骤的检测,要比人为的观察更加敏锐。在虚拟实验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先停掉氢气,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那么系统就会自动判定失败的警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刚刚的操作了问题,应该“先灭灯再停掉氢气”。通过计算机来进行虚拟实验,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实验手法,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

三、方便进行课后的总结

高二化学的知识点,有着承前启后的左右,对前后的内容都有所串联。所以,老师在进行教授时,不能忽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总结与归纳,这关系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有没有进行自己的思维加工。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老师在课上讲授的知识点较多,加上例子、题型等内容的参与,所以想要引导学生进行精准的总结,也并非易事。但是有了计算机的介入,老师就能够将本堂课的重点,在开讲前进行一个大致的归类,然后在讲课的过程中,用所讲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到了课后总结的时候,老师利用计算机制作PPT,或者别的手段,来快速的帮助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例如,老师在课尾对本堂内容进行总结的时候,不妨结合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让他们反映自己在那个问题上有疑惑,或者对于哪个概念有别的看法,老师一方面可以借助计算进行快速的查找,将学生有问题的内容及时抽调出来;同时,利用计算机还可以统计学生对于这个章节中存有疑惑的内容进行统计,帮助老师意识到自己在讲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及时进行改正。这样一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课后总结时,不光光是学生进行巩固,对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也有促进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高二化学中的应用,将会极大的提高化学教学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帮助老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当然,对待这一先进的教学技术,老师要抱有清醒的态度,既不能盲目拒绝,也不能过度沉迷,只有合理合适的将它运用进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化学的学习能力。

高二化学论文:高二文科班化学“小高考”的复习指导方法之我见

【摘 要】会考是教育行政机关主持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也被普遍称作为“小高考”,考试对象为普通高中高二年级的学生,考试成绩将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本文围绕着高二文科班化学“小高考”的复习指导这一话题,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高二文科班化学“小高考”的复习指导方法,以提高文科班学生的化学复习效率,帮助学生在“小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化学会考;小高考;高二文科班;复习指导方法

化学学科是文科班学生的会考科目之一,也是一门令他们比较头疼的学科。一方面,化学知识点琐碎、知识繁杂,文科班学生分科后,化学课堂学习时间减少,对这些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另一方面,化学科目每个章节的知识和关系多而复杂,文科学生难以找到化学知识的内在关系,对化学知识缺乏系统的掌握。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高中化学教学经验,并查阅先关文献资料,对高二文科班化学“小高考”的复习指导方法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以期帮助文科班学生快速掌握高中化学会考知识,提高文科班学生的化学复习效率。

一、明确会考要求,研究命题范围和历年会考题目

会考之前教育部门会组织专家、教授和中学高级教师编写高中各科会考大纲,称作《会考说明》。《会考说明》对考试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试卷结构及考试形式、题型示例和样题做了明确的规定,以使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备考时有所遵循。同时,也作为统一命制会考试题的依据。

高中化学教师要认真研读《会考说明》,明确高中化学的会考要求和命题范围,了解化学会考的知识层次要求和对各个知识点的难度系数要求,以便在指导文科班学生复习时,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复习掌握。高中化学教师还需要分析近几年化学会考试题,研究化学会考试题的试卷结构、题型比例、试卷难度比例、内容比例等,让学生对化学会考试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提供类似会考结构的化学题目训练,让学生通过做题巩固化学知识,熟悉化学答题方法,总结化学会考思路。

二、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课程中讲授的知识多而碎,并且知识点复杂,很多文科班学生提起化学很头大,不知道该如何梳理汇总。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缺乏系统的把握,没有找到化学知识的内在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通过直观形象的树桩结构来呈现思维过程,帮助文科班学生构建高中化学知识网络。

例如,以《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笔纸,引导学生思考: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先分为哪几类?学生通过查看课本和思考,便能在纸上写出来:纯净物、混合物。然后教师再引导:纯净物又分为哪些大类呢?学生会在纯净物的结构下写上:单质、化合物。教师继续让学生思考:在化合物中,又分为哪些呢?学生会在化合物的后面列举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按照这种树桩结构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先绘制出大的结构,然后再在每个结构下面细分思考,绘制出详细的知识结构导图。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同时,边想边画,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章节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区分和关联,在脑海中形成体系化、系统化的化学知识体系。

三、巧用记忆技巧,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要点

高中化学课程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不容易理解,或者混淆概念。这时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记忆,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教师需要借助记忆技巧,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要点。

例如,在复习CO2与SO2的异同点时,教师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用图表列出它们的特点。比如先比较它们物理性质的异同点,CO2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无毒性,但是过量则产生温室效应,而SO2也是无色气体、密度也比空气大、比CO2易溶于水、有毒,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然后再列出它们化学性质的异同点,这里不再赘述。学生采用图表对比的方法,可以详细地列举出CO2与SO2的异同点,通过对比,加深对两个的区分和记忆。

另外,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谐音或者顺口溜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记忆。谐音记忆法是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比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顺口溜记忆法是将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编成押韵句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比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可编如下歌诀:“加热催化氨氧化、一氨化氮水加热;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呈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要制硝酸就出来”。这些有趣的记忆技巧,不仅提高了学生复习化学的乐趣,而且也让学生在乐趣中记住化学知识。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师要结合文科班学生的实际,明确会考要求,研究命题范围和历年会考要求,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巧用记忆技巧,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要点。通过多种举措,帮助文科班学生快速掌握高中化学会考知识,提高文科班学生的化学复习效率。

高二化学论文:对新课程标准实施中高二化学实验的反思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推动了国家教育体制的转变,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较大帮助。从客观角度来分析,高中阶段的教学,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化学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科目,对于理科学生而言,是一项很有影响力的内容。特别是在高二阶段,化学开始进入实验教学当中,通过大量的实验反应,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更加深刻,为后续复习提供较多的保障。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中高二化学实验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高二;实验;化学

目前,我国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体上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可从近几年的教学来看,部分教师的方法表现为灌输式模式,基本上很少考虑学生的想法,直接通过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来强加灌输,最终的教学成绩并不理想,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出一定的矛盾状态,整体上未达到预期的成就。高二化学实验过程中,一定是要以学生为主,各个方面的教学都不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缺失,否则将直接导致学生的能力下降、学习效果不突出。

一、实验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增强趣味性、体验性

从教学本身来分析,高二化学实验所占有的比重较大,基本上每一节课程,都需要通过相应的实验来完成,可是考虑到教学资源的限制,仅仅能够在部分课程上进行实验教学。所以,教师对实验本身应高度重视,不能单纯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开展。建议在今后的高二化学实验当中,必须积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同时在多个方面增强趣味性和体验性,要让学生了解到教与学的互动。

1.教师在选择实验的时候,应该对学生的心理预期进行分析,包括是否可以接受实验的内容、是否可以完成动手操作的标准、是否能够积极地配合等。高二化学实验的知识点特别多,学生容易产生心理上的较大压力。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将实验趣味性、体验性,保证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从而使思路更加清晰,提高学习成绩。

2.在开展高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良好体验,要切实了解知识的挖掘过程,而不是直接将实验与理论成果进行套用。当下的教学工作,非常讲究灵活性,如果学生仅仅是在机械性地重复实验操作,并不能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设定差异化的目的,让学生从一个知识点挖掘到另一个知识点,并且紧密结合实验来分析,消除死记硬背产生的不良影响。

二、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占有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教师处于客体地位,从而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足够的主动性,避免教师过多的干预。高二化学实验过程中,新课标的要求非常突出,学生自身不仅要对书本知识充分了解,同时还必须在创新能力上加以巩固,要持续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性。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设定多元化的实验目的。现如今,书本上的知识并不多,虽然在公式定理方面仍然体系健全,可是内容的删减比较突出。此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的方法,更好地进行探究,而不是直接拥有“现成的知识”。在化学实验的操作方面,教师加以适当的指导,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自主寻找正确的实验方法、仪器安装等等,教师密切地观察、发现问题并及时批评指正,保证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学习。

2.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充分思考,不同的化学反应物、化学条件被改变和替代以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该如何替代。由此,可以引出更多的知识点,保证学生的学习日趋深入。

三、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绿色化学是当前化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遵循的是绿色化学的十二条准则。也就是在试验中尽可能减少有害物的产生或者彻底消除有害物。高二化学实验的实施,已经涉及很多的化工基础生产内容、日常化工内容。为此,在教育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时,应该积极地渗透绿色化学的思想,消除各种不足和缺失,保证学生的化学实验方法正确无误。化学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实验现象明显直观、操作简便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微型微量实验、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等问题,使学生在实验中自觉感受到化学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自觉形成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

本文对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高二化学实验展开讨论,从已经获得的教学成果来看,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掌握较为熟练,多数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整体上符合预期效果。今后,应该对高二化学实验教学开展深入讨论,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完善,为学生的成绩提升以及能力巩固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二化学论文:高二文科班化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初探

一、高二文科班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文科班学生的构成

与大多数学校一样,我校高中学生在懵懂的高一年级结束后就进行了文理分班。一部分对理科很感兴趣并且基础比较扎实的同学如愿进入了理科班;而很大的另一部分同学则进入了文科班。就我校实际而言,进入文科班的同学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类:一类是的确对文科非常感兴趣并且有能力和信心把它学好的同学,这部分学生不到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一类是在文科和理科之间摇摆不定,最后觉得学理科平时要演算大量的习题很辛苦,怕最后坚持不下来的同学,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最后一类就是从高一就开始上课走神,没有花多少精力在学习上的同学,学习基础很差,不得已而选择文科,这部分占了绝大多数。

(二)高二文科生在化学课堂上的主要表现

(1)学习目标很低。由于选择了文科,化学不在文科高考科目之列,绝大多数学生都把学习的目标定得很低―只要高二会考时能过关(达到C等)就行。他们把绝大多数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文科的学习中,化学科的正常学习环节初步放弃,完全处于一种应付的学习状态,整个班学习化学的气氛非常淡薄。

(2)缺乏自信。由于学习文科的同学大多数是在高一时化学成绩不好的同学,所以整个班级中的佼佼者屈指可数,大多数同学自己打心眼里都把自己看得很低,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自暴自弃。尤其体现在理科上面,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学都考不及格。

(3)学习上很懒惰。主要有上课听讲不认真,走神,只喜欢听自己感兴趣的;不爱动手,连一些比较有趣的化学实验都不愿意动手操作,而是喜欢操着手看别人“表演”;对作业抱有完成任务的态度,就连老师评讲过的课后习题的答案都不愿意动笔写在书上;课后不注意复习巩固;不爱发言,对知识不求甚解,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4)缺乏吃苦精神,抗拒挫折的能力差。现在城市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正是这种优越的条件,造成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及劳动中,有一种“避难就易,拈轻怕重,试图以极小的代价获得丰硕的成果”的思想。岂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这些愿望破灭后,就心灰意冷,意志消沉。平时对他们的言语非得仔细斟酌后再出口,哪怕是他们考试一塌糊涂,还不能打击,要鼓励,否则就会让全班的微妙的自信心都跌回谷底。

(5)纪律较为涣散,虽无剧烈程度的违纪,但轻微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上课迟到,课堂上看课外书,做其他科的作业,与其他同学说话,乱接嘴,哗众取宠等等。

二、高二文科班化学教学的对策

针对文科班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实际,想要让他们像理科班的学生那样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知识并达到较高的水准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如何让文科学生在化学课堂上获得尽可能多的化学知识,恐怕是我们文科班化学教师主要应研究的问题。根据我从事文科班化学教学的一些体会,我认为上高二文科生的化学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第一、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本质,培养学生学习责任感,提高认知动机,从而确立较高的学习目标。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这些动机对学习化学的推动作用强弱顺序为:认知动机>崇高理想动机>自我实现动机>义务动机>受迫动机>依附动机。认知动机是造成学生学习化学效果差异的主要动机因素,所以在重视培养学生崇高理想动机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培养、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认知动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当代的教育理念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根据当代的学习观,学生有责任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发生改变,学生应当是自我指导、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的学习者。因此,教师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过程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去。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花一定时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并不只是为了应付会考,而是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科学素质,况且有些重点大学在录取时也会参考各科的会考成绩等,所以一定要把学习的目标定得高一些,才会有更大的学习动力,学习效果也才会更好。

第二,善于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增强自信心。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有一种想自我实现,在某一件事情上都有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在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相反,如果经多次努力仍然失败,就会产生为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因此,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些成功机会,不但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学生成功学习的心理愿望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要及时抓住其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实行激励性评价,激起成功欲望,品尝成功的喜悦,唤起自信,主动学习。

第三,狠抓学习这个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习带全局。在学习上,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听课,整理笔记,学会适应老师教法及巩固复习。要让学生感觉学得很轻松,但是很有效果。比如我在讲第二章《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这一知识点时,由于涉及到化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很枯燥很抽象,也比较难,连理科生都很头疼。为了让他们有兴趣听,我把工业上合成氨这一本是理科生学的内容也放在课堂上讲给他们听,让他们通过我的讲解明白这一知识点在生产实际上的巨大作用。中间还特别添加了勒夏特列和能斯特与合成氨工艺遗憾地擦肩而过的故事以及历史上曾有人企图用增加高炉高度的方法来减少高炉气中CO含量的错误做法。并且结合他们所感兴趣的 “一战”、“二战”等历史问题介绍了哈伯的生平。这样一来,大家就觉得化学还是那么的有趣,而且还可以与历史社会相联系。在下一次我进课堂的时候,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大家还是比较喜欢上化学课的,甚至对上课还有一些期待。

第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科情感。文科班的学生因为基础差,化学成绩不好,有自卑心理,一般不会主动与老师交流,因此教师必须主动和他们交知心朋友,密切与文科班学生的联系。通过经常性的个别谈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战胜自我。针对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就应帮助他们仔细分析,找出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认识自己的潜力,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在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后,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情感,学生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在学习中就会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自觉、主动地学习。

第五,上课要情绪饱满,幽默风趣,尽量地少发脾气。教师的情绪是要影响学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带着愉悦的心情授课,很容易学生感染。用风趣的语言艺术,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使教师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仰,从而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趣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达到“爱屋及乌”的效果。对于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小动作,只要是影响不是太坏,都要尽量去包容,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及时提醒、制止。

第六,必要的严格要求。比如说课堂纪律一定要比较良好,绝不允许在课堂上太随意;一定要有学习效果;该完成的作业必须得完成,考试的时候认真对待等等。

以上是我在文科班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一点体会。总结一下就是,教师不能放弃文科学生的化学学习,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学到一些知识。

高二化学论文:高二化学实验教学思考

现阶段,学校对学生的化学实验教学,多以老师的教学经验入手,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想法,致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针对新课标下的高二阶段的实验化学,学生的化学实验的学习占据的比例比较大,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老师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加上老师只以灌输的思想进行高二学生的化学实验教学,这就导致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降低,进而使师生矛盾增多。

一、新课程下高二化学实验教学呈现的特点

(一)趣味性实验教学。高二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能掌握化学的知识,而化学实验就是一个创造快乐氛围的开始,那些充满未知的化学实验所引发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只有趣味性的实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强烈关注,从而拥有一堂印象深刻的化学实验课堂。例如,对氧化还原,苯与溴反应的实验教学,其中苯与溴反应,所产生一种红棕色气体,导致烧杯内的水颜色发生改变,成为橙色的液体,这在视觉上对学生的实验教学产生刺激,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关注。(二)互补性实验教学。在新课标下,对于高二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注重化学实验上的整体性规划,采用不同的模块功能进行化学教学定位,达到高二化学实验内容与化学知识的通用,这就需要加强对高二学生化学实验教学的关注,而不是在老师的经验下,一味对化学实验进行探究和理论上的学习,这不利于实验操作得到科学合理的践行。新课标下,需要对高二化学实验教学理论和实验达到有机统一,才能促进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有效学习,进而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有效依据。(三)探究性实验教学。新课程下的高二学生的实验教学,学生应该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实践,这样可以形成积极的探究态度,有利于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进而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铝热反应点燃方法的改进,通过对实验材料镁条的观察,采用由上往下的点燃,是不利于实验成功的,其中的硫化氢由于自身强腐蚀性,对它使用分量的把握,老师都会引起恐惧的心态,那么学生在进行探究的时候,可以通过创新性的改进,达到一样的实验教学目的。(四)安全性实验教学。化学元素改变世界,对于高二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学生对化学元素周期表进行合理的使用,注意化学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如果操作不合理就会引发一定的安全问题,进而危害到学生的安全。因此,对于高二学生的实验教学,应该选择危险系数比较低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强调那些反应强烈的化学品,这样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让学生安全快乐地完成实验分析,从而体会到化学实验的魅力。

二、新课程下高二化学实验教学思考

新课标下,对高二化学实验的教学,需要老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配合,老师在专业不断强化的基础下,对高二学生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化学实验过程的探究性形势下,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这样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欲望。(一)采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化学实验。高二化学实验课程占据的比例大,基本上每堂课的化学课都需要借助实验完成教学,由于学校教学资源的限制,这对学生的化学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那些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化学实验,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乐趣,进而让师生在教与学之中,产生良好的互动。1.关注心理预期。针对高二化学实验课,从教学而言,老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实验,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易于接受,可以有效根据实验的内容,采用科学的操作方法,完成此次的实验目的。由于高二化学知识比较多,学生在学习中难免心理上会有压力,老师在进行知识讲述的时候,应该将化学知识理论和实验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处于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里,进而建立属于自己的化学学习体系,从而促使自己的学习效率的提升,2.关注实验探究过程。对于高二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注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良好体验,在了解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后进行实验教学,而不是直接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套用式学习。新时期的化学教学,需要讲究化学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不是让学生长期呆在实验室中进行机械式的实验操作步骤,这样不利于教学效果的达成。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根据一个知识点挖掘下一个知识点,通过和实验相结合,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告别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二)加强化学实验过程的探究性,培养学会创新能力。新课标下,在高二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意识越来越明显。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应该是主动性的,老师不应该过多地干预,学生在对知识进行了解之后,还要会用创新的意识,对化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运用,从而持续强化了化学实验的探究性道路。1.多元化实验目的。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不是对一个实验目的进行学习,而是多元化的实验目的。对于新课标下高二的化学知识,公式定理比较健全,在内容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删减,这就需要学生借助化学实验,探究化学知识的运用。对化学的学习,课本知识只是一个实验依据,学生需要在实验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验。老师需要加以辅导,在实验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找到实验的方法,借助实验器材,探究自己的化学问题,老师在此过程中正确的引导和适时的纠正,保证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例如,在“铜的反应循环”实验中,要求将铜单质与水的混合物进行基本的分离,采用的最简单的操作方法蒸发,但是就是这样简单的方法,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不注意,让学生在蒸发之后,得到的铜单质几乎呈现的都是黑色,这样的现象学生不明白,老师通过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在蒸发皿中只有少量水的时候,要停止加热,让蒸发皿的余热进行混合物的蒸发,通过最终的观察,学生才明白其中的道理。2.强化老师实验教学的反思。化学元素改变世界,我们的生活当中充满了化学。对高二的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它不同于语文、数学,它自身实践性比较强,不同的化学产品或产生不同的化学现象,同样,不同的化学条件会改变不同的化学物质。老师应该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对化学现象有清晰的认知,了解什么样的化学物品可以相互替代,还是相同的实验目的。因此,老师对化学的实验教学,应该经常地反思,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加的深入。例如,老师可以根据考题的特点,对实验选题进行优化,从而使学生的实验更加贴近高考命题。

三、提倡绿色化学观念

所谓绿色化学,就是减少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的产生,甚至是消除之中有害物质的出现。对于绿色化学的观念,这是目前化学实验研究的主要方面,针对高二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已经有很多是关于化学生产和日用化工的内容,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积极参入绿色化学的观念,进而消除化学实验中不必要的损失和各种不足,保证化学方法操作步骤的准确无误。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在实验现象较明显、简单便捷的方式下,考虑有害物质的排放量,甚至对那些出现的有害气体进行二次处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化学和环境的关系。针对高二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掌握比较熟练,很多学生都能够有效地进行实验操作,在教学效果上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预期效果,对于以后学生的化学实验教学,应倡导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从多个研究角度完善化学实验操作,进而提升自己的化学实验知识和操作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新课标下高二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有利于老师采用科学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化学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通过化学知识理论和操作步骤实验的结合,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探究性,进而巩固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作者:陈昌如 单位:福建省尤溪县文公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