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2 10:12:32
导语:在初中生物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要: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季节,生理、心理都发生明显变化,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亲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融洽的亲子关系能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一时期,与父母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父母对其教育效果的好坏。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亲子教育呢?本文从教会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教会与父母沟通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渗透方法 亲子教育
一、学会理解父母
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表示自己长大了。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通过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从而改善亲子关系。生物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与学生建立较亲密的师生关系,获得学生的欣赏和信任,然后通过与孩子较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重新理解父母的言语及行为,并在这一重构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用更积极合理的方式尝试改善亲子关系。同时,课下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老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和学生做有效沟通,尽量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对生物学科教学工作会有很大帮助。如在人的个体发育这节分析青春期心理的变化时说希望父母把自己当做成年人看待,理解自己,这时我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发表想法,同时反问学生,生活中的父母,我们又理解多少呢?父母夜以继日地劳作,他们为我们流下辛酸的泪水,我们又知道多少呢?工作的压力与烦恼促使他们生活节奏随之改变了,我们又做过什么呢?通过一系列反问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会理解父母,至少尝试理解父母。在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帮助家长从不同于一般理解方式的角度分析并解读孩子的行为,使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及原因有更深入的理解,这一理解可以帮助家长重新看待并采用新的方式处理与孩子的亲子关系。那么,总体上说,这个工作至少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做。
二、教会学生感恩
教会学生感恩,教师要做感恩的典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表明了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要教会学生感恩,教师要身体力行,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热情回应每一个向你主动问好的学生,感谢他的友善和尊重;在课堂上表扬积极答问、课后认真作业的学生,感谢他们对教学工作的配合,当学生的付出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谢意,他们学会感恩老师,尊重和欣赏他人;我们还可以时常向学生表达自己对社会、学校、父母、朋友的感恩之情,当我们常怀感恩之心,做懂得感恩的人,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生物教材中“人的生殖”一节内容,可以渗透感恩父母的教育。我是这样开展的,问学生是否知道自己是如何诞生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母体内一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而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经受精作用的结果,然后播放一段受精的视频,该视频讲述了几亿精子大军,是如何历经层层障碍,激烈竞争,最后只有一个精子与卵细胞成功结合的过程。学生看完视频后,都感慨万千,有的感慨精子旅程艰辛,有的感慨生命来之不易,接着我又播放了一段人类胚胎发育到母亲分娩过程的视频,看完视频后学生很感慨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接着我追问学生:“试想一下,你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现在的个体,你们的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每个人是不是都要感谢父母呢?”同学们感人肺腑,频频点头。如此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心灵上有震撼、有共鸣,学生才能学会感恩。
三、学会与父母沟通
沟通是心与心的交流。“沟”者渠也,“通”者连也,“沟通”本身的意思是借助某种渠道使双方能够通连。沟通是双方的交换交流,单方的只是沟没有通。有效沟通指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信息,而对方的回应是我所祈望的。学生与家长在沟通上存在很大问题,轻的会产生不快心情,严重的导致离家出走,造成悲剧。关于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据调查:有40.45%的家庭出现沟通障碍。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生物教师能为此做些什么呢?思来想去觉得应该利用生物学科的特点教给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学会与父母沟通。我在“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这节这样设计的,展示班上某位学生的一家三口的照片引起学生饶有兴趣地观察。接着提问:在这张照片中,①你看到了哪些性状?②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学生会回答遗传与变异的知识,如学生发现该生的某一性状和父母一方相似,我借机对学生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与父母是一体的,平时应该经常和父母谈谈心,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告诉父母。沟通时注意自己的身份、态度、表情、口气等,一般来说,经过指导,学生都能尝到不同的成功喜悦。
四、总结
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智力和人格健全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有益于促进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通过生物教师的微薄之力帮助学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学生在融洽家庭气氛中健康成长。
作者:朱娟 单位:扬中市同德中学
一、初中生物学的法制教育目标
青少年法制教育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作,必须要充分调动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整体作用,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针对我国青少年的现状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学校教育是重要实施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生接受科学教育后具备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价值观,对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初步形成民主和法制的意识等十分重要。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因此,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结合环保、禁毒、防艾滋病、保护多样性等内容,加强以纪律、守则、规范、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法纪教育。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
二、初中生物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途径
探索法制教育是以普及法律常识,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人们维护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初中生物学的教学,这个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与法制教育相联系的内容。我国的《教师法》中关于“教师义务”部分规定,教师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宪法做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想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根据初中生物学学科特点和法制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的教育。
1.法律意识的教育。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律知识),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实践证明未成年人的坏习惯一旦养成,要通过说教法进行校正是很不容易的,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帮助未成年人在生活中就可以做到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守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能够加强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和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在生物学中可以体现为认同爱护植物、保护植被的重要性,激发植树造林、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观念,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同法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强化参与环保社会决策的意识。教学案例:在人教版七年级上的第六章的《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是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在教学环节中有一个重要部分是学生明确保护植被的最主要措施是依法保护,并积极开展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的活动,增强爱好植被的意识。对于如何依法保护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的分析,展开辩论,学生在辩论中达到“理越辩越明”的自我内化的效果。这里的案例可以是反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这里还必须指出课外的活动是课堂的重要延伸,是实践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鼓励学生从身边的爱绿、护绿入手,逐步形成自觉爱护校园,保护环境的情感与意识,也认同法律在保护植被的重要性。
2.行为准则的教育。行为准则就是个人、集体或社会的行为所服从的约束条件。行为准则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是“应该”型行为准则,二是“不能”型行为准则。行为准则具有丰富多彩的具体内容,其中有一点就是严格遵守社会规则。例如,公务员要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提高遵纪守法和执行法律、政令的自觉性,严守纪律、严守机密;依法执行公务,不得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徇私枉法。第二个重要内容是高度认同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任何人类行为都是在一定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完成的,要想使人的行为具有更高的价值效率性和目的性,更好地符合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认同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实际上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行为更好地符合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就是了为追求“真”、拒绝“假”。初中生物就指出教育的情感价值观目标之一是“认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第三节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情感目标就是确立保护生物圈意识,这可以在学习好“资料分析”中河流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地域的角度分析生物圈的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在具体的典型例子的分析中真实地理解生物圈的一个生态系统的变化会影响着其他的生态系统。同时意识到人类活动对整个生物圈的各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产生珍惜和保护地球这个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同家园的意识。从知道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到具体行动,比如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践减碳行动,这就是从意识的认同,实现指导生活中个人行为准则的践行,这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因此,课堂教师的分析引导就是让学生达到意识的认同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课堂效果的反馈检验也是重要教育途径之一,教师可以进行阶段性的调查,比如设计表格,让学生记录自己在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中个人所做出的努力,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肯定和表扬,从正面的角度给予学生学习的案例。这是对学生的行为准则的肯定,也是能让这种行为延续形成习惯的有效方法。
3.法律法规的教育。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法规则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在初中生物学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法制教育的相关目标有认识我国颁布的保护植被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认识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强化依规守法的意识,初步具备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决策的意识。关注噪音、光污染、动物饲料添加激素等社会问题,强化社会公德心,主动参与社会决策意识。关注传染病流行事件,初步具备预防意识和决策意识。这些目标应该在课堂中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教育,达到预期目标。教学案例:人教版的七年级下册的第二章的“合理应该与食品安全”中的重要环节是“关注食品安全”,其实这是一个普遍和广泛的问题,也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当地食品安全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通过课外学生收集食品包装,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配料表,初步学会关注营养和健康。在理解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解读和讨论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学生意识到作为消费者,可以利用法律法规进行维权;第二,让学生知道从事食品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依据法律法规,不能从事违法经营,如违规加入食品添加剂等。知道这些法律法规是规范经营和保证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保障。
总之,针对初中生物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课堂一直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主题活动是法制教育的延伸。对于中学生这样的文化素质还比较低的人群来说,教学要尽量形式多样化,尽量采用直观性、趣味性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活动的设计要易于组织和操作,具备兴趣性,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征。意识的认同重于对于具体法律法规的学习。当然,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生观、价值观的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法制法规的教育和渗透。
作者:洪燕飞单位:福建厦门双十中学
一、深入细节,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最难掌握的是许多实验观察细节。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新陈代谢等方面的内容都是教师用语言不能清楚完整表达的。多媒体则可以最优化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化虚为实、化静为动,把抽象的文字内容化为直观生动的视听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中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目的是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在介绍该实验时首先用多媒体演示一遍,通过播放、画面停滞和回放等手段,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掌握实验过程和细节,对实验目的充分理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PPT展示课堂小结,形成知识体系
对于教学活动而言,如果学生只是依靠上课时所接收到的零散的知识点,那么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但是有些学生又不善于归纳知识体系,且随着时间流逝,储存在大脑中的短时记忆也会逐渐被遗忘。如果教师用PPT把教学内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既有助于教师理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帮助记忆。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课堂的结合,是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一大突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展现多媒体手段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吴海江 单位:四川都江堰市李冰中学
一、明确初中生物的审美教育目标
要引导学生注意区别那些关于审美比较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真正地去鉴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识别生物学美的性质、类型、程度。其次,要让孩子们能够正确地进行欣赏和鉴别生物中没有的知识内容和提供能力的重要,由此就会激发孩子们学习生物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学习。从中得到美学的修养和鉴赏,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再次,就是升华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美的创造能力和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走入实践,参与实践活动,按照美学的规律来创造生物美的能力。这种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必然能促进自身创造生物美的能力与兴趣。因此,为了实现审美教育的高级目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学习、实践和创造。
二、深刻理解审美教育的范畴
我们这里所说的生物教育的审美范畴也就是它的内容。我们只要很好地理解和把握生物知识中的审美内容,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审美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是自然美的体现。作为生物自身的特点,它具有线条、形体、色彩、声音、运动等美学要素,根据这些自然美可以形成自然的整体美。比如说,植物的叶片的色彩、线条和形状等给人带来美好的视觉感;动物的警戒色、大树与小草、红花与绿叶,都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警醒、振奋、醒目的感觉;人们更能领略动物世界中的神奇与微妙的美,等等。其次,人们可以领略到生物的科学美。人们在实验过程中,人们的每一个步骤都渗透着操作美、科学美,数字的分析,规律的探索出来,更体现着科学的价值与意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美学价值是最有说服力的了。我们还可以从文本中了解到古今中外的那些著名的生物学家们的情况,他们为了生物研究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他们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拼搏精神永远激励着成千上万的学子们,无疑在学习中学生会受到他们的高尚人格的熏陶与培养,使学生更加地爱国、爱人民,为追求真理努力奋斗,更能一定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进行审美教育的策略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研究和探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研究较好的教学方法,挖掘好文本内容,借助那些挂图、多媒体、标本和模型,把这些美好的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美感。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方法。
1.挖掘教材美的元素。虽然说生物学的美比较隐晦,不如其他艺术美那样明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可感的形象来感化学生,还有就是初中生的形象思维比重较大,这就要求我们教者要认真提炼教材中的美学因素,把这些较为抽象的升华为美的形态,营造出美的意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美。比如,执教《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一节的时候,我画一个“能量金字塔”讲授,学生即刻就感受到了生物和生物间的和谐匀称美。执教“绿色植物代谢”一节时,编制成了“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网络图表,学生能够比较清楚知识的体系,从中得到了结构美与动态美的享受。
2.注重体验感受美。学生的美感培养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通过平时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渗透,教者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辅助手段制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氛围,如一首激昂的诗,一段悦耳的音乐,都能创造出与生物内容相关的特定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如诗如画的境地,与教学内容及教者产生共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者要让学生通过课堂能真正步入其美妙意境之中,也就获得了审美快乐。我就让学生从感官上得到美的体验。通过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美进行观察欣赏,学生往往都是赞叹不已。感到世界的生物太奇妙了,真的太伟大了。我在执教“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节时,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把生态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进行着思想教育。我还经常给学生播放那些最优美的《人与自然》录像片,那些优美的解说,那些让人令人赞叹不已的动植物世界,令人陶醉,不但使学生进入一种神秘的境界,而且老师也感到一种美的享受。当然也给学生播放那些关于破坏自然生态平衡所带来的灾难,他们也感到痛心和惋惜,增强了他们保护自然环境,爱护自然环境的信心,增强了他们保护自然的意识。
总之,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珍惜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的渗透,要研究好新课标,吃透好新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审美材料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在生物课堂上得到美的教育,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品行,成为社会所需的的合格人才。
作者:张春波单位:吉林省乾安县水字镇中学
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新课程强调在生物学科的教育中更加注重人文教育,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怎样恰当地在生物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实现生物教育的人文价值,是目前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探索实践的课题。生物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教育时机,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式,熟练驾驭教材内容,寓人文教育于生物教学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人文教育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展示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为人们提供充足的文化养料,滋养人的内在的人文精神;使其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引导和限制,因此加强人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教育家的共识。生物史是生物学家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在生物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正是许多杰出的生物家从事科学活动,探索科学真理,努力创造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给人类留下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进行生物史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心。
中学生物教材史实中存在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展示了生物知识在人类历史进化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体现了生物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科学的思想和思路,高尚的人格和品格。例如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印刷、造纸、火药到“候氏制碱法”的研究成功以及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他们对科学勇于探索和献身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国家、民族的高尚情怀,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崇高理想。这些都会深深地打动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受到感染,引起共鸣,从而产生为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与毅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而这更是学生终生受用的宝贵品质。在生物教育教材中结合学科知识适当地引入一些关于生物美的内容,例如:在讲动物行为的知识时,可提前布置学生收集、观察家养动物的一些行为并记录,让有条件的学生分组观察蚂蚁和蜜蜂的社群行为,再分组总结、完成小论文并在全班或全年级交流,这些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技术,还能使学生的恒心、耐心、信心在坚持实验观察和记录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学会沟通、学会感恩、学会做人。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人文内涵,而且可以使抽象的生物知识生动起来。通过教师解释和挖掘生物潜在的审美功效并在课堂上创设美的氛围,使学生感受生物之美,体验生物之美,创造生物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每一个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从远期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到最近的淮河流域的严重污染,从挪威的海洋油轮污染事件到中国的“非典疫情”;到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南联盟战争的近百万枚贫铀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威胁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环境事件,同时,结合教学进展,贯彻绿色生物的思想,开展绿色生物、新能源开发等专题讲座、图片展览和科普活动,使学生带着生物知识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关注生存环境,倡导人文关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以人文精神驾驭生物知识,为创造山川秀美、富有诗意的家园而努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并非是对以往生物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新时期形势下生物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完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呼告诉我们:教师工作就是要从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落实教育。而现实中的教育没有真正地用一种温情去贴近每个孩子的心灵,开启潜在的人性,没有深入地思考怎么教,在怎么做上没有去下苦功夫。它应该着眼于生物教学观念的更新,着眼于将生物作为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一种工具,对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教育,着眼于生物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生物教育本体功能的育人过程着眼于用真善美塑造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感情,历练高尚、纯洁的人格。
作者:陆敏单位:贵州省遵义航天中学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初中生物教学
(一)教学方针
让每一个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能够好奇,能够参与到学习环节当中,变成课堂上的主体。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
(二)团队意识
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差异,并在知识的积累量上有所不同,针对这种差异可以让学生组成团队,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成绩来分配学生,在根本上将每个学生的成绩都能有所提升,好的学生能够巩固知识,学习不好的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并能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信息。
(三)全面性原则
初中生物教育的面向群体应该是整个课堂,不能出现出小灶情况,根据每一学生的学习成绩状况,制定出相应的课前预习、课堂流程、课后作业,让全部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无缝隙的教学任务当中。通过让学生学会批判,学会面对自己的弱点,审视自己的错误,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自己现在所处以至将来的环境,并在大环境下拥有质疑性的思维能力来一步步发展自己;学会以客观的眼光看待外界事物和面临的问题,学生要学会能够公正、理智地分析问题,并在一件事物的发展走向上得到一个客观的认识;可持续发展观所表现的特殊性是让学生能够明白,并且了解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文明都对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让学生在自身的场和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过程中,有机地将人的成长、社会进步、科学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做到全面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吸收行为;在学生拥有相应的意识的同时,还要在身上确实的落实到行为上,这不仅仅是一种策略,一种走向,更是一种精神。以上可以总结为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核心思想———真实、动态、全面、客观、和谐、行动。相信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教育的方针和走向,能够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素质型人才。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服务终身发展
生本教育的理念核心是要高度重视学生,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结合学生的天性开展教学。将这样的理念渗透到生物课堂的教学中,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作为开展教学的重点。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阅读课文,观察标本,观看视频资料等,都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比如,在执教"探索生命的方法"时,我做了这样的课堂设计:1.导入:给学生展示图片腐烂的肉中有许多蛆虫。提出问题:看到这些蛆虫,你想了解什么?2.让学生大胆猜想:蛆虫是怎么生成的?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回答。4.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教师引导:把两块等重的牛肉分别放在两个大小一致的玻璃碗内,一只碗口裸露,一只盖上纱布。5.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要想实验成功,还需要做哪些工作?这样设计关注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设计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有效促进了学生自身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充分的运用。
三、总结
教育的最佳状态就是让学生能够对现有的知识,做出观察、研究、探索、分析、好奇、求知,并能够对自己目前所知道的东西所质疑,或者与他人进行探讨,这是一种开放思维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受到知识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不会枯燥,只会让人更加充实,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意义就是真理本身。像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迫式记忆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感到厌恶反感,甚至带来其他负面情绪。这件事的根本不应该从讨伐学生找出治理办法,学生向来都是需要引导的,不是需要治理鞭策的。所以结合以上表述的教学理念将知识传授,并让学生学会探索,并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与他人交流,获得新的内容,通过质疑,得到相应的参考依据,变为新的知识。在一切教学的领域内通过好奇和质疑,有机的将初中生物乃至其他领域的科学文化知识变成一种常识形态的知识。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国内这种应试大环境下足以对付相应的考验,也能够在未来真正的意识到知识是难得可贵的财富。相信可持续发展观的真实存在意义就是为了在探索的发现的基础上延续和发展,使得国家和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并不断走上新高度。
作者:胡玲琴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萌水中学
一、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有效知识,巧妙渗透环境教育
由当前初中生物教材看,所选内容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环境知识,为环境教育的渗透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和有效的资源,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空气质量与健康》、《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等等.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挖掘环保知识,并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握生物知识,形成环保意识.譬如,教授《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时,可渗透重金属污染物随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吸收进入植物体,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的知识;学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时,可让学生探讨“生物圈二号”失败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学《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教师可以恰当地渗透水资源污染问题,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缺乏现状,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培养学生资源保护意识;讲解有关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环境污染与保护内容,可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以及预防手段,促使学生自觉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思考探究,有效加强环境教育
知识源于生活,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融入生活实例,加强环境教育,灵活渗透环保理念,提倡绿色生活,让学生从生活小事做起,为节能减排尽绵薄之力,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比如学习《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的材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人类存在哪些影响全球的破坏活动?如水资源浪费、酸雨、土壤荒漠化、沙尘暴、汽车尾气、湖泊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工厂废气的随意排放而造成温室效应;乱砍滥伐,导致森林植被破坏等.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治理?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深化巩固知识.接着,设计小活动,合作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请你观察人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小习惯可能会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请你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我为环保献一策”的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这样,通过思考、探究、合作、归纳、总结等活动,让学生明确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可以破坏生态环境,认识到保护生物圈的责任,自觉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提高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注重实践活动,强化亲身体验,全面践行环境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打破课堂教学局限,注意拓宽教学渠道,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体验,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全面践行环境教育.第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校园环境进行仔细观察,对学校受污染情况和环境绿化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调查统计,并指出其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和方案.第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向课外,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在实践体验中切实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组织学生开展公园、社区植树造林和水资源短缺、害虫鼠的危害、环境污染等情况实践调查活动,并撰写相关调查报告,以展示学习成果.第三,可以借助某些特殊日子,诸如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12日“植树节”,3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2“世界水日”、4月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10月4日“世界动物日”等,开展环境保护相关专题讲座,通过手抄报、演示文稿、校报、墙报、板报、网络论坛、贴吧等形式加大环境教育知识宣传度,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或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生活”的主题班会或者辩论会,组织“变废为宝”的环保创意制作比赛、“低碳生活科普知识”竞赛、“环境保护,从自我做起”演讲比赛等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环保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共建绿色生活环境,提倡健康有机生活.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环境教育,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有效知识,巧妙渗透环境教育;注意联系生活,引导思考探究,有效加强环境教育;注重实践活动,强化亲身体验,全面践行环境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形成正确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叶树梅 单位:江西省赣州第二中学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美国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就兴起一种教育运动,叫有效教育学校,但它是以教育科学研究为基础,探索如何提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儿童的学习成绩、提高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质量。“有效教育”(MS—EEPO)理论最先由是由云南师大教育学院书记、副院长孟照彬教授创建的孟照彬教授提出与创建。该理论立足与国家视野和国际视野,做大众教育。
二、有效教育概念的界定
(一)什么是有效教育
有效教育就是把西方擅长的个性、创造性与东方擅长的知识性有机的整合起来,并使之大众化的教育。即是将西方教育的优势和中国传统教育的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的第六种教学方式。其核心理念是“教育要讲效率,过程要讲优化”。
(二)有效教育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所蕴含的教学思想主要反映在认识观、知识观、学习环境观、教师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
三、有效教育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的案例研究
(一)有效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有效教育是一个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三维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其系统操作性、实用性强。这完全符合新课改下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二)备课方式的案例研究
要素组合方式的基本概念:要素组合是EEPO方式最基本的课型方式,也是EEPO方式中最简明也最易掌握的课型,掌握要素组合这种课型,就能为学习其他课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案例分析
第二节《种子植物》(第1课时)教学目标:①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②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重点:①通过解剖观察的科学方法识别菜豆、玉米种子的结构和功能;②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与不同难点:观察胚的结构。课型方式:要素组合
1.导入
①实物导入:展示茁壮成长的豆芽。[引言]同学们喜欢吃豆芽吗?豆芽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种子]种子能萌发长成幼苗的奥秘在哪?与什么有关?[种子的结构]②出示学习目标。
2.观察菜豆玉米种子结构
①分发各种不同的种子(每组至少3~4种)。领取解剖针、培养皿等实验器材;②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做中学+动中学);③师讲解和示范科学观察菜豆种子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④4人小组:参考实验步骤观察菜豆种子实验,并填写学习卡;⑤小组汇报呈现种子各部分结构及名称,师加与讲评、检测。(中测);⑥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做中学+动中学);⑦师讲解和示范科学观察玉米种子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⑧4人小组:参考实验步骤观察菜豆种子实验,并填写学习卡;⑨小组汇报呈现种子各部分结构及名称,师加与讲评、检测。(中测)。
3.种子的功能、产生种子的意义:
(1)4人小组:对比大豆种子,观察豆芽的结构,并讨论:①种子的各部分发育后变成了幼苗的哪一部分。②种皮和子叶有什么作用?③玉米胚乳遇碘变蓝说明了说明?(看+想+做+说+听+小动组合)。(2)小组发言,师加以讲评和检测(中测)。(3)师生共同归纳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4.小结、练习
(1)学生对实验和内容进行归纳小结。(2)课堂巩固练习(想+做)。(3)教学评价方式的案例研究(经典性评价)。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完全符合教材的要求,本节课则对这两个内容进行了整合,体现对教学素材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在本节课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对此现象产生疑惑,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解剖并观察菜豆和玉米的种子结构,这是生生互动,教师加以评讲是师生互动。
四、有效教育实施效果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是随机调查玉州区的部分初中学校的一线教师6人。学生则是随机抽取城北初中的4个班级的学生192人。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通过调查,教师在对“EEPO的态度”的态度方面,有大部分的教师持支持的态度,只有少部分人不支持也不反对。88%的教师都得到了相应有关EEPO的培训,并且运用EEPO的方法来进行备课,实施EEPO教学后,课堂气氛中有87%的教师认为课堂气氛比之前的火热,师生关系融洽,能与学生友好的相处,能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但对教学目标与计划的完成只有50%,说明实施EE⁃PO的课堂的某些环节耗时太多,教师不好把握,但由于评价方式的改变,使得有50%的教学认为自己的生物课堂有自己的特色,对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五、结语
EEPO有效教育的核心是“有效”,怎样好好运用EEPO来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的要点,然而,中考仍然是初中学校不可回避的现实,升学率仍然是教师们必须面对的瓶颈,如何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结合起来,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我相信EEPO是一个解决难题的好方法,但愿同行们能再接再厉,把EEPO实验快速推进,加速新课程实施的进程,使教学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作者:黄东群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城北初级中学
一、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生物教学内容编排与生活联系
初中生物课程比较多元化,与高中不同的是,初中生物讲究深入浅出,让学生对生物这一课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要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应用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指导,开发初中生物课程资源,首先应该将生物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例如,首次学习生物课程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喜爱生物吗?能举例说出生物和人类的关系吗?”接着联系学生的答案,指出: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现在的生物学正飞速发展,涉及到的行业越来越多,对人类的影响也与日俱增。学生可以举例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生物学的研究事例,并对现在我们生存环境中面临的危机畅所欲言,比如说:环境问题、资源匮乏、森林破坏、转基因食品安全等问题。由此可见,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比较丰富,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发现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课程资源,能否与学生缩短师生距离。
(二)生物教学情境创设与生活接轨
对于初中生物而言,多数学生并没有抱着非常专业的态度去学习,仅仅是作为辅助科目去了解,而且初中生物也不会影响学生的升学考试和一些重要的课程学习。为此,教师尽量不要通过硬性灌输来进行教学。按照生活教育理论的要求,要想开发出更多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就必须在教学情境创设上与日常生活接轨。第一,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不要采取古板的教学方法。而是要与学生多沟通,多列举一些自身的生活感触和生物案例,鼓励学生去联想他们的生物案例和生活方式,找出其中的差异,提高生物学习的互动性。例如,在《人体的激素调节》一节的教学中,讲到激素调节作用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列举事例等方式让学生分析各激素的作用。教师再结合学校要求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在8—9小时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白:生长激素在青春期有一个分泌高峰,一天中晚上分泌的生长激素比较多。如果睡眠受到干扰,除了影响第二天的学习之外,由于生长激素分泌减少,身高的增长也有可能受到影响。因此,睡眠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作用很大。第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才是整个课堂的掌控者,不要让学生有束缚感,更加不要让学生过于亢奋,应利用生活语言和生活动作行为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兴趣学习。例如在开展《人的生殖》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母亲怀孕辛苦时,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一些道具来演绎母亲怀孕时的各个不方便动作,促使学生感受到母亲怀孕的艰辛。第三,生物教学情境创设,可以适当的邀请家长前来听课,提高教师、学生、家长三方沟通,为教学添彩。
二、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实践
(一)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
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全新的理论,应用该理论指导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实践,其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多个方面的细节。第一,必须保证联系生活实际。很多教师的确列举了生活实际,但与学生的距离较短,炒饭、做菜这一类的生物原理,家长几乎不会让学生去实践,因此该类课程资源仍属于理论。第二,应广泛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课外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了解生物资源。例如,教师可以举办生物知识讲座,以拓展和延伸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饲养家蚕、果蝇等;观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在学校的空地上种植当季的蔬菜,可以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认识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情况以及播种条件等等。此外,生物教师还可以将探究活动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并开展讨论。
(二)结合生物探究课题开发校本课程
生物课程资源的实践,还应该结合生物探究课题,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通过开发全新的研究领域和课程,可推动初中生物教学的全面进步,为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水平的进步,提供更大的保障。本文认为,结合生物探究课题开发校本课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展开:第一,研究与社会贴近的课程,包括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等,这些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第二,校本课程在实践前,需经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不可直接投入,避免对学生固有的知识体系造成影响。第三,校本课程仍然要遵循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超出指导范围的课程可做研究,但暂时不要投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否则会与当下的教学构成冲突,不利于教学工作发展。
三、总结
本研究对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实践展开讨论。从目前取得的成果来看,很多学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都获得了一定的提升,教学工作不再枯燥、乏味,课堂积极、有趣,所有的教学都在朝着良性循环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健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深入挖掘初中生物课程资源,为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顾小钰 单位:如东实验中学
一、珍惜生命的可贵———生命教育的深入
初中生物学习的是新课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精神。而通过实验、实践活动来开展生命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的精神。在八年级上册课本中有这样一个活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我们如何才能观察到鱼鳍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只要把哪个鱼鳍剪掉,再观察鱼在水中行为的改变,不是很简单快捷吗?而这个时候,老师适时将生命教育话题引入,剪掉鱼鳍也许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实验数据,而这种通过残杀动物生命取得实验结果的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想一想,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既不伤害鱼的生命,又可以顺利地完成实验呢?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在懂得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更懂得了爱惜其他动物的生命。同理,在做完蚯蚓的探究实践后,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将蚯蚓放归大自然。通过教育,让学生有了爱护生命的意识,认识到动物的生命同样是需要我们去尊重和爱护的。
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生命教育的延伸
每一个生命都有着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们之间也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人类想要保护自己,就应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所以,在生物课上开展生命教育不单单是珍爱和尊重人或动物的生命,应该扩大到整个自然界中的所有生命。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在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教学中,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和领会。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导致了人类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肆意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然而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对于农业、医药、工业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三、生命教育的反思及应注意的问题
1.生命教育应保证连续性和实效性。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要时刻谨记在教学过程中渗入生命教育,让学生从小就对生命意义和本质产生正确认识。初中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不可能一两堂课就能够清醒地认识的生命的真谛,因此要长期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确保生命教育的连续性,使得生命教育真正获得应有的效果。
2.生命教育应注意跨学科的综合交流。生物课是中学生所学众多科目中的一门课,进行生命教育不应当只是简单地局限在生物教学当中,要注重多学科的相互交流。例如,生命教育中可以引入思想品德科目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通过不同科目之间的相互学习,能够更深入地让学生认识生命。
3.生命教育应结合家庭教育展开。生命教育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学生自身要重视,学校要重视,家庭更要重视。小孩从小就受到父母言行举止的影响,家长对小孩的教育至关重要。学校应当加强和家庭的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让生命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作者:路桥 单位:江苏省沭阳梦溪中学
一、生命教育的开始———生命的孕育
通过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和《生物体的组成》这两章的教学与解读,可以帮助学生从本质上认知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并对其进行正确区分;还可以从生物体发育与繁衍的角度,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能够繁衍生息,就在于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例如人类,只有经历十月怀胎才能降临于世,每位家长都在孕育、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付出了无数艰辛,不仅人类如此,所有的动植物等生命体都在孕育后代的过程中历尽艰辛,最终开花结果。所以说每一种生命都来之不易,要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学会自爱。
二、生命教育的过程———生命的成长
每个生命体都要经历不断的变化与发展过程,而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磨难。生命只有一次,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以后的人生,生命中的一切理想都将无法实现。为了让学生懂得生命的顽强与脆弱,教师可以将汶川大地震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我们看到,从废墟中扒出来的母亲,用自己的躯体保护孩子,用自己的鲜血喂养婴儿;人民解放军强忍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努力奋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直到昏厥过去。例如,在教学《动物行为》这一节时,野牛在遭遇虎豹侵袭时,体格强健的公牛会围成一圈,将老弱病残围在里面,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以此来教育学生学会保护弱者,勇敢地与不法势力做斗争。
又如,在教学《生命进化》这一部分时,要让学生了解生物为了生存所进行的各种斗争,只有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能做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样,生物物种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教学《青春期的性发育》时,要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种自然的变化与发育过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不要对自己身体的变化而产生恐慌意识。同时,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社会调查、小组讨论、论文答辩、主题辩论等方式,促使学生参与研究和讨论,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现自我的舞台,将各种教学信息资源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生命教育的拓展———生命价值的弘扬
生命并不是完整的、完美的,也会有残缺的时候,不管你是一个身体健康、四肢健全的人,还是有生理残疾或心理残疾的人,生命就是生命,是独一无二的,不会有第二次重复的机会,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但是前提是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人生在世,不仅仅是要在世界上走一遭,还要活的有价值、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生命的价值所指的不仅仅是人类的生命价值,而是所有生命的价值。人类只是大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命物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离不开其他生命体系的。
所以,作为人类,一定要意识到所有生命物种的重要意义,对其他生命的不尊重,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网络上经常爆出虐猫事件和虐狗事件,当事人竟然是名牌大学的大学生,甚至有的大学生杀人犯罪、吸毒贩毒、跳楼自杀等,此类事件频频爆出、有增无减,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我们的教育体制,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学生。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正如臧克家先生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例如,在教学《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这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明白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其他生物,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生存的唯一的家园。更要让学生懂得对社会和人类有所贡献的人,虽然死了,但是他们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延伸。
四、总结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反思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使课堂成为学生提高生命价值的重要场所。
作者:严娟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八一中学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走出青春期教育的误区,积极学习国内外的成熟的青春期教育方法,认真、科学地上好《人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课。本文从当前农村初中青春期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如何转变教育观念,走出青春期教育的误区。
关键词:生物教学;青春期教育;现状;方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青春期教育的现状
1.成长的烦恼。
青春期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是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确立、形成的关键时期。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似乎被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尽管他们兼具儿童和成年人的某些特点,但他们既不是儿童,也不是成人,而是经历着人生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性都走向全面成熟的重要阶段。伴随男女两性身体形态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青少年的独立意识、性意识和对异性的情感开始萌发,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希望了解青春期的各种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因为得不到科学的指导而陷于迷惑、焦虑或冲动之中。
2.缺乏青春期知识的教育和社会信息的泛滥。
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学校仍不能全面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的生理、心理、道德等方面的综合教育,表现为更多地加强了道德、心理教育,而轻视、敷衍或回避青春期卫生的教育,造成青春期教育的人为的“禁区”,导致青春期教育如同“不教育”。但社会上的各种媒体却给农村初中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广泛的“教育”。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更对他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网络上的两性知识,影视片中拥抱接吻,床上戏都有;屡禁不止的淫秽光盘、性病小广告。这给传统的社会和家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给辨别能力差的初中生带来了困惑,让他们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3.农村初中生的青春期家庭教育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由于农村许多家长自己知识的局限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根本不会主动与自己的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方面的对话。因此,许多初中生的正当需求在家庭依然得不到满足,成长中的困扰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这一切都极大地阻碍了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很多悲剧的发生。
二、转变教育观念,走出青春期教育的误区的方法
1.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共同进行青春期教育。
家庭教育是关键,要大力发展家长学校,努力提高家长文化素养。在农村,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学校。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作为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其影响带有奠基特征,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学校可组织家长班、开办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班,使家长和学校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搞好青春期教育。由于家长和子女的关系比较亲密、自然,对他们进行青春期教育更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随意性,效果也更直接一些。学校是主体,要重视青春期教育的实效性,学校是青春期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农村中学必须把青春期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正规教育的轨道:一是要有专门的正规的教材;二是要有专门的教师;三是要有固定的课时。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学校应多开展有利于初中生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如通过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力,因材施教,使他们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社会是基础,要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2.认真、科学地上好《人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课。
青春期教育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和其他为人类社会服务的知识一样,是一门科学。要改变传统的学校教育中的“遮遮掩掩”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教学中省略“人的生殖和发育”一章不讲解的现象,采用男、女生分开授课,进行必要的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指导,加强性文明行为的教育,使学生摆脱因自身变化而产生的焦虑和苦恼,形成正确的观念,打破对异性的神秘感,让初中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认识异性,了解异性,坦率、完整地将青春期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讲述教材时,也要像讲述其他教材一样,以科学严肃而又积极的态度对待这一部分教材,用科学来消除愚昧与神秘。
3.要着重培养初中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青春期教育是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需要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进行以性教育为主线,以建立科学的自我认识,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塑造健全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它对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农村,青春期教育一定要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当代国情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青春期教育一定不要忘记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国情,在今天,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正在发生激烈的碰撞,我们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针对我国的特殊传统,现阶段学校进行青春期教育,除了必须依据“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外,还应从初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出发,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方法,让优秀的东方文化发扬光大,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注重农村初中生的身心发育中出现的心理不平衡现象,进行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特别是受挫能力的培养。
4.举办“青少年自我保护”的专题讲座。
目前,社会信息传播媒介复杂、多元,非法淫秽书刊、影碟、黄色网络的泛滥,拐卖妇女、、性骚扰、性伤害现象以及青少年中的性犯罪时有发生。但从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到,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这种严峻的社会现实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和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对诱惑不能抗拒,对突发的性骚扰等非常事件,无言以对,无力还击,屈服压力,听其摆布,少数人甚至误入歧途。面对青少年的现实情况,必须增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和自我保护教育,使他们有能力运用有关的法律知识,合法手段保护自己免受各种侵害和腐蚀。当然,青春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靠一两堂生物课就能完成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协调起来,从各方面对青少年施以良好的影响。家长对孩子要作生活的表率,给孩子以正确的指导;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校内外生活;社会也要多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作者:汪全福 单位:南京市江宁区陆郎中学
随着新课改工作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生物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生物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对生物知识形成正确的知识,对学生顺利走入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幸福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幸福,这对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幸福教育。
一、教师实施幸福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学习水平。作为知识内容的散播者,教师传授何种知识直接决定着学生接受知识的质量。在幸福教育实施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正确的幸福施教,学生就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幸福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幸福教育的实施。教师这个群体是最伟大、默默无闻的人群,他们对社会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选择教师这个角色,会使教师从这个角色中得到幸福的感受。教师幸福教育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薪资待遇、个人健康状况、学生学习水平、家长态度、领导重视程度以及自然因素等等。所以,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幸福教育,应该从教师幸福出发。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生物“生物体的组成”教学的时候,生物体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可以实施幸福教育。可以由学校组织学习交流队伍,观察生物体形成过程,并探讨生物体形成的奥秘,使教师可以领略到生物体形成的神奇,从而体会到生物教学内容本身的幸福感。再由领导对教师的学习情况和生物学水平进行评价,并进行及时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例如,每学期由学生对生物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再加上领导或骨干教师对生物教师的评价,对表现比较突出的教师可以奖励休假,以这种方式使教师从教学中获得幸福的感受。教师幸福感与自身的教学水平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注意组织生物教师进行学习,主要是因为生物知识非常神奇,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会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使教师主动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使教师从生物教学中得到幸福的感受,也可以为初中生物幸福教育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以生物教学内容作为幸福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物学蕴含着生命起源的奥秘,生物的形成非常神秘,通过对生物学知识的不断探索,就可以发现大自然和生命的奥秘,这个探索过程可以使人得到幸福的感受。因此,在初中生物幸福教育的时候,可以以生物教学内容为重点。使学生在教学内容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在解开生物奥秘的过程中获得愉快、幸福的感受,从而为实现初中生物幸福教育提供充分的保障。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生物“珍爱生命”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以教学内容作为重点,使学生从教学内容学习中认识到幸福生活。本章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章为远离烟酒,第二章为拒绝,第三章为关注健康,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珍爱生命”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人们生存、发展重点关注的话题,学生对烟酒和对生命的损害有一定的认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分析除这些因素外,其他影响生命安全的因素。这一单元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具有直接的关系,可以使学生从自身的经验中得出结论,再由教师进一步对学生形成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再从教学内容中总结出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结论,就可以使学生从课堂学习过程中真正得到幸福的享受,这会对初中生物幸福教育的实施提供充分的保障,也可以使幸福教育在生物教学中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
三、生物教学中创造幸福
除了教师幸福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和教学内容学习中产生的幸福感受,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幸福教育,还需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创造幸福。这主要是因为人们一般是在实践中获取幸福,课堂理论知识教学过程,对学生幸福感的刺激不大,要真正使幸福教育发挥出最大化的效应,就需要根据学生的感官特征创造幸福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为初中生物幸福教育提供充分的保障。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生物“绿色植物的一生”教学的时候,为了使学生从感官感受中得到幸福的体验,可以让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将同一种植物的种子分发给学生,由学生自行种植,并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到了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学生对植物的生长保持关注,对植物认真照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真实的体验,这对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幸福教育,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体验幸福的机会,通过这个机会,可以使学生真正获得幸福的感受。
作者:张志青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马沟初级中学
一、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分析
《病毒》一节是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是需要提前学习细胞及其构成之后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要突出病毒的特殊结构,在本节内容中需要重点掌握病毒的结构及其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以发现病毒为主线,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病毒特点,并以换位思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立足于病毒、科学家的角度考虑问题,获得对相关问题的深层理解。其中,在实际生活中,病毒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而又很远,如禽流感、SARS等,然而学生对病毒特征及其作用过程是懵懂的,所以笔者建议教师在授课前,可以安排学生利用相关平台查询病毒知识,对病毒形成初步认知,引起学生对病毒知识学习欲望。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病毒》一节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指学生能够区别各类病毒,准确描述病毒的结构和特点,知道病毒就是一种生物;能力目标是指通过利用互联网、书籍等平台查询相关病毒资料信息,利用现有资源平台查询所需资料;在辩证看待问题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类和病毒的关系;通过科学技术加强对人类和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价值观目标是指利用病毒和生物圈的关系,利用病毒为人类谋福利。《病毒》一节教学重难点为:理解病毒特点,掌握病毒的结构,了解病毒生活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在教学内容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社会热点问题———病毒事件进行阐述,如教师以教学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回顾非典事件,并向学生提出问题:非典事件的元凶是什么?由此,将学生引入本节的教学主题,什么是病毒?结合课件内容,向学生演示现实生活中,很多疾病都是由于病毒所致,并设问:除去非典事件中的SARS病毒,大家还知道什么病毒吗?引起了什么疾病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思考,并就教师的提问给出相应的例子。这一环节,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病毒》内容的兴趣。
第二,介绍学生作品环节,教师邀请制作课件的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学生也可以在讲台将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演示,这一环节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
第三,病毒发现环节,教师可以按照人类对病毒认知的规律向学生展示病毒的发现史;并利用电子显微镜等现代技术教具帮助学生观察细菌和病毒,区分二者的不同,在对病毒进行介绍的同时,也可以达到卫生教育目的;最后教师可以设问学生,如果将来可以继续研究病毒,想要研究的领域和方向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积极思考教学问题,掌握病毒的不同形态,展开问题讨论,回答问题。这一环节中,可以帮助学生对病毒的发现史有初步认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态度。
第四,病毒的结构环节,教师可以先以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复习为内容,然后再引出病毒是否有细胞的思考问题;然后向学生展示三种病毒不同的结构图,激励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病毒的结构特点,找出病毒结构图的共同点;最后,教师向学生提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怎么还是生物呢?学生在回忆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基础上,仔细观察病毒结构图,发现病毒只有蛋白质外壳以及遗传物质,并没有细胞结构;随后联想病毒之所以是生物原因在于可以繁殖和生活。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对病毒图片的观察学习,对病毒有直观认识,利于培养学生图形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第五,在病毒繁殖和生活环节,教师假设提问,如果大家是病毒,在面临简单身体结构的问题下,怎样来维持生命?然后,在以动画课件形式,向学生演示病毒繁殖和生活的过程。学生可以联想生活中病毒以寄生的方式生存,并在观看动画课件时,了解病毒繁殖生活的过程。这一环节中,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图文分析能力,利于培养学生语言描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第六,病毒种类环节,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给病毒进行分类?病毒生活方式是怎样的?然后,向学生介绍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等知识。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设问,对病毒的种类进行观察讨论,加强对病毒种类的认识。这一环节中,学生掌握了分类的科学方法。
第七,总结环节,这一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后,总结病毒凶残和灿烂的双面性,并提出如何认识病毒是生物这一问题?学生在阅读全文后,经过仔细思考,回答病毒是生物的认知问题。这一环节中,学生是对所学知识的有效整合过程,培养学生辩证思考能力。笔者通过对《病毒》一节教学内容的案例设计,展示在教学中如何实践应用现代技术,将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七大环节,在每一环节中,都实现了生物教学和现代技术教育的有效整合。通过本文的实践研究,利于广大教职工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有效应用现代技术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孙晓燕 朱永军 单位:潍坊市昌邑市柳疃初中 潍坊市昌邑市教研室
青春性教育在学生们的初中阶段是不可避免的教育,初中生的心理在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定的迷茫期,特别是对性知识的了解,他们会倾向于感兴趣,但在感兴趣中又会表现出腼腆,这种想要了解却又有点害羞的心态很容易使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们走向青春期性的误区。所以,教师要注重初中生物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性知识。
一、正确的青春性观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养成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期,在这个阶段,学生们的生理上得到一定成长,其心理也有所成长,但心理上成长的速度却不及生理上的成长,这时,跟不上生理发展速度的心理上就会对生理上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困惑,这些困惑他们非懂非不懂,这就会让初中生们陷入更大的迷茫,他们想要了解清楚,可又找不到信息资源,且又碍于颜面羞于开口咨询,一旦不当,很容易导致初中生们走上青春性歧途。在初中的生物教学上,有些年长的教师坚持他们惯有的封建思想,因而觉得这些知识不应直面于课堂上去教授,因此忽略了初中生们在青春性知识上的解疑。再有一些年轻的教师,虽然比部分年长教师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碍于年轻,也不大好意思对一群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初中生们讲授这些青春性话题,而且,有些胆汁质的初中生们在该话题上比较感兴趣,在教师讲授时会不断提出话题之外的问题,这也让年轻的教师在讲授中倍感尴尬。这些等等现象最终就导致了生物教学上对青春性知识传授的忽视。因此,教师要先正确对待青春性知识的教学,尊重初中生物课本的编排,将青春性知识通过初中的生物课进行讲解给学生,以避免学生对青春性概念上理解的偏差,应让学生们真正了解青春性知识,有一个正确的青春性观念,做到不回避,也不刻意。
二、青春性生理知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了解
当学生们进入初中后,身体在成长过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发育,该发育不仅仅是身高的增长,比如女生在这时就会有经期的现象,男生的遗精也是一种青春成长的标志。每个人在第一次遇到情况时,如果生理知识的了解不够充足,则会出现不正确的处理。比如,女生在经期间吃过多辛辣食品,或进行大量的剧烈运动,这些很容易致使女生经期间的痛经现象。当男生在性生理知识缺乏的基础上出现第一次遗精时,则会误认为是种病象。初中生们如果缺乏了这些性生理上的知识,那么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不仅不利于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他们的学习成长,所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加强好青春性知识的教学。在苏教版初中二年级的生物课本中,其第八单元讲授的就是“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的知识。在该课中,教师在讲授时可借助教学上的生物画卷,将其展现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来认识人类的各大器官,和青春期发育的器官的变化,这样一起教学的方式也避免了学生们在私下窃窃私语的现象,让大家丢开羞涩,一起学习青春成长上的知识。
三、青春性心理知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了解
初中生们的成长开始卸去了小学生们的稚气可爱,当他们还是小学生时,那时,他们放学还是男女生手拉手的,现如今,再看这群初中生们,又会出现哪个男生的手随便牵了哪个女生的手,一个稍稍不经意的共鸣,则会引起整个班级的轰动,面对如此敏感的话题,男生走在活跃前沿,女生则低调的守着自己的小秘密。在其身体的发育上,有一部分学生也会因发育过早而产生焦虑,他们羞于自己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成长进度,而刻意掩饰,这在心理上也很容易导致扭曲。也是在这样的初中阶段,我们不乏总会听到某某喜欢某某的传言。教师面对这些问题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理上去处理,其最终的根本,还是不能脱离生物课的教学。让学生们通过生物课不仅明白生殖、发育与遗传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成长,也在此观念上减少学生们的好奇心。
四、青春性道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养成
初中的生物教学不仅只是青春性知识的教学,同时也通过青春性知识的教育来提高学生们的性道德教育。初中生们在青春期期间很容易出现青春叛逆的心理,这就会出现很多初中生开始走特立独行的路线,他们有的开始身着奇装异服,有的偷偷阅读淫秽书籍,有的已经开始出现早恋,有的女生选择走男生路线等等。这些现象均与初中生们的青春性心理有关,如果不对此行为进行良好改正教育,那么这些部分不良学生必定会走向道德的边缘,因此,就此现象,教师不仅要予以重视,还需给出一定的指导,更正不良学生的心态,引导学生学会自尊自爱,特别是女生,要额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避免出现不恰当时期的早孕现象。教师也需教会学生慎重交友,初中生该有一个学生的姿态,不要与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有过多的往来,否则不仅毁坏了自己的终身,也对学校、社会和家庭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懂得青春性道德教育。青春期是一个美好的时期,同时青春期也是一个懵懂的时期。初中生们要正确对待青春期中生理上的变化,不掩饰不回避。初中生们还要理性对待青春期中心理上的变化,不焦虑不困惑。教师须通过生物教学让学生们正确理解青春性概念,用一个积极的性观念来看待青春期的成长。此外,教师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传授必要的性道德教育,以免让学生误入青春歧途。
作者:刘彦平 单位:长春市一零四中学
1居家生活安全
1.1预防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从而导致人体呼吸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尤其对大脑皮质的毒性最强。轻可使人乏力、恶心、呼吸困难、意识模糊,重则使人昏迷、痉挛、脑水肿、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甚至死亡。城市居民使用的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炭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以及在狭小空间长时间使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都会产生一氧化碳。为防煤气中毒,一定要经常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泄漏;冬天取暖如用煤炉,一定要装上烟筒,并经常检查炉子和烟筒是否漏气或阻塞。同时,保持室内通风,以免一氧化碳大量存留。室内使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洗澡,要注意通风,且洗澡时间勿过长。对于轻度煤气中毒者,应尽快移至空气流通处,以充分吸入氧气;对于重度中毒者,应立即移至空气流通处,解开衣扣使之呼吸流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抢救。
1.2预防由二氧化碳引起的缺氧窒息
当外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通过呼吸进入人体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弥散到血液造成呼吸性酸中毒,由此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中枢麻痹,使机体缺氧窒息。长时间处于低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中可引起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而突然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中时,则会使脑缺氧,引起反射性呼吸骤停而突发死亡。在人多的室内,由于人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须保持良好的通风,以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同理,在储藏蔬菜、水果和谷物等密闭地窖和仓库内因蔬菜水果等细胞的呼吸作用,极易使人窒息,在进入前应检验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当发生二氧化碳窒息时,应迅速使窒息者脱离现场,纠正缺氧状态,使机体机能迅速恢复。严重时,应送医院救治。当有人因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中而发生窒息时,如果没有供氧设备,切忌盲目施救。
1.3预防宠物带来的伤害
宠物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能带来伤害,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传染狂犬病。该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100%。病毒由伤口进入人体,沿神经入侵至大脑、小脑、脊髓等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衰竭,引起恐惧、狂躁、恐水、怕风、怕光、怕声响等症状,并逐渐出现咽喉肌痉挛、流涎、瘫痪、呼吸和循环麻痹,最终循环衰竭而死亡。除通过皮肤和黏膜的创伤感染外,病毒还可通过消化道摄入、呼吸道吸入、狗舔肛门或溃疡面等途径感染。此外,被猫抓伤还可能会得“猫抓病”,即良性非细菌性淋巴结炎,造成许多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引起发热、乏力、精神萎靡等。如果被狗猫咬伤或抓伤,应立即用20%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除去狗涎,挤出污血,之后在伤口处涂碘酒或酒精消毒。同时,尽量使伤口外露,并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而患有猫癣的猫则会通过与人的密切接触将癣传染给人。宠物身上脱落的毛、皮屑等通过人的呼吸进入鼻、支气管时会使过敏体质者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导致鼻、咽部发痒、流涕、咳嗽、打喷嚏等黏膜过敏症状,甚至呼吸衰竭。宠物粪便则可能带有钩虫、蛔虫卵,极易将钩虫、蛔虫病传染给人类。因此,养宠物一定要注意卫生,不能与之同吃同睡,避免直接接触宠物的排泄物并及时清理;和宠物玩耍及清理宠物粪便之后一定要洗手。
2户外活动安全
2.1预防溺水
溺水是由于人淹没于水中因缺氧而被迫深呼吸,致使大量水由呼吸道进入肺并经肺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造成气体交换受阻,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导致心跳停止。“善游者溺”多是由下水前准备活动不足、水温偏冷或过于疲劳等引起的手足抽筋所致。为避免溺水,下水前须活动身体、适应水温;游泳时,如感到身体不适,要立即上岸休息。当发生抽筋时,要冷静并立即呼救,同时设法按摩、伸展、拉长、放松抽筋处肌肉,以缓解肌肉痉挛性收缩。在他人出现溺水时,应立即呼救或报警并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而未成年不得下水救人。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注意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16~18次。在反复进行4~5次人工呼吸后,如果溺水者还没有脉搏,则必须同时进行心脏按摩(每分钟60~80次)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2.2预防运动过程中发生出血、拉伤或骨折及脱臼
运动过程中遇到摔倒、碰撞、剐蹭等易造成外伤出血,不及时处理会造成严重后果。出血有毛细血管出血、动脉出血和静脉出血三种。其中毛细血管出血,血色呈红色,渗出慢,血量少,一般会由血液凝固而自然止血,处理时可先对伤口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动脉出血的血色鲜红,特别是大动脉出血,血流猛烈,呈喷射状,可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急救;静脉出血的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一般是将受伤静脉的远心端压住而止血。应尽快将经过初步护理的动脉或静脉出血者送医院治疗。准备活动不足就剧烈运动会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仍较低,对较大的刺激反应迟钝而导致身体协调性差,同时由于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差和关节灵活性差,极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突然过猛扭转关节部位,如果波及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会导致扭伤。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用局部冷敷处理,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大约48h后再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会使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造成脱臼,此时切不可让已受伤的关节再活动,以免加重伤势,而应立即请专业人员将关节复位。骨受到猛烈撞击,易发生骨折。骨折以后有疼痛感,且运动功能丧失。为了避免伤势加重,对骨折病人要进行急救:先对伤口消毒包扎,再用夹板将骨折两端的关节固定(夹板要长过断骨上下两端的关节,夹板与肢体之间要垫棉花或纱布;给夹板缠绷带时,松紧要适度以保证血液循环畅通),立即送往医院治疗。因骨膜与骨折后的修复有关,要注意保护好骨膜。
2.3预防野生动物的伤害
一般情况下,动物不会主动伤人。动物伤人是因被人类侵扰而激发了它们的防御行为。处于发情期、哺乳期、孵卵期、育雏期的动物对外界侵扰的反应尤为强烈,必须与它们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万一被啄伤或咬伤,对伤口的处理与对猫狗咬伤处理方法类似,但应包扎伤口。一般有毒的动物如胡峰、毒蛇、毒蛙、毒毛毛虫等其体表往往具有鲜艳醒目的警戒色,遇到它们时最好尽量远离。如被毒蛇咬伤,应保持安静并及时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结扎伤肢,以阻断毒素由静脉回流至心脏;擦去蛇毒,并用碘酒消毒,必要时切开伤口,排出毒液,立即送往医院。如果不幸被蜂蛰伤,应先挑出蜂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然后用氨水、苏打水甚至尿液涂抹伤处,以中和毒性。对那些个体较小的动物同样不可掉以轻心。它们活动隐蔽,毒性较大,还会传播疾病。如蜱虫,常在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等处叮咬,除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外,还可传染无形体病。其唾液中的神经毒素可致人的运动性纤维传导障碍,引发呼吸衰竭,甚至死亡。被蜱虫叮咬,不可强行拔除或将其捏碎,可用酒精、煤油、松节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使其“麻醉”而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夏季进入草地、树林时最好穿防护服并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则涂擦驱避剂以防蜱虫。再如恙虫,常在人的发际、颈项、腋下至胸乳部、腹股沟、四肢等处叮咬,其幼虫体内携带的病原体进入人体血液后,会引起立克次体血症和毒血症症状,导致高热、眼红、皮肤红肿、四肢麻痹,恶心嗜睡等。所以,在进入草丛灌木中活动时,应扎紧袖口、裤管口,衬衣应塞入裤腰内,并使用驱避剂。野外活动后,及时拍打衣物,以减少恙螨的附着。
3社交安全
3.1性安全
青春期少女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抵制诱惑的能力有限,很容易偷食禁果,导致意外怀孕而承受堕胎带来的伤害。由于少女子宫、阴道等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堕胎极易造成急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若在短期内反复流产,会使子宫壁变薄,内膜受损,输卵管堵塞,甚至子宫穿孔而危及生命。而如果被社会人员引诱性侵,还可能感染性病甚至艾滋病。需要指出的是,男生被某些性取向异常男性引诱性侵而感染性病甚至艾滋病的概率非常高,尤其要注意防范。
3.2认识新型的危害
新型是指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而言,由人工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如冰毒、摇头丸、、止咳水、鼻吸剂等。新型毒性强,会直接对大脑神经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使吸食者出现幻觉、极度兴奋、抑郁等各种急慢性精神病症状,甚至导致行为失控,引发暴力犯罪;也可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严重者可产生惊厥、脑出血和猝死。此外,由吸食新型激发性欲而导致的集体不安全性行为极易增加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的风险。滥用新型多发生在舞厅、酒吧、KTV等娱乐场所,致使许多青少年认为其是无害的“娱乐消遣品”,在出于好奇、交友不慎、追求刺激或解脱的情况下吸食。所以应该告诫学生要慎重交友,切不可轻易涉足各种公共娱乐休闲场所。
作者:朱建军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矮陂中学
一、创新教育指导下的教学实践
创新教育强调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生物教学中有其多方面的内涵,既注重创新教育中的层次性,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创新教育内容和途径,使每一个学生均能受到最合适的教育;又注重生物的实际,特别是初二两个学期研究的人体及生理,更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以自己为第一“标本”的观念,拉近生物教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有研究自己的冲动与兴趣,成为学习的原动力.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思想.下面从两个方面介绍实验班的生物教学具体作法和体会.
1.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提出了“学堂•主人•训练•提高”的课堂教学思想.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生物教学往往是教师从头到尾地讲解,学生上课盲目抄笔记.即“课堂”就是教师的“讲堂”,学生只是教学中的“听众”.其结果是上课听,下课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考试背笔记,考完试所有知识又交还老师.在实验班生物教学将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讲堂”改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堂”,将处于“听众”位置的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教学中扮演主讲的“教师”变为以学生学习训练为主的指导“教练”,因为只有将学堂、主人、训练三方面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由于现实环境中生物课所处的偏移地位,应该强化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不能过多依赖学生课余的巩固学习,通过教学实验的不断摸索,逐渐形成了系统化教学的构想.
2.复习部分
教学计划的实施.课堂教学的反馈.理论课中的“复习部分”约5分钟,采用提问、记分的方式.让学生在一定的压力下,快速记忆,这样可激活他们的思维,使知识前后连贯,又可使学生逐渐学会掌握学习的重点,这一步骤在开始实施时,显得尤为困难,提问成绩往往很低,但坚持下来,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教学计划的实施”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又可分成两部分:
(1)课堂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与不学生物课的关键.在备课时,可寻找让学生感到亲切的切入点,例如让学生先调查班上近视眼的比例,在家中观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读书看报时的特点,这样在学习《感觉器官》“眼与视觉”这节课时,学生就蕴积了大量的热情,头脑中已提出了许多的疑问和假设,为知识的导入作了充分的准备.
(2)教学程序的安排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教案中除反映完整的教学过程外,还要设计好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这种设计应是立体的,多层次的,针对学生的差异,预备多种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该堂课的切入点、提高点.更要求在课堂实际中适时调整学生的情绪,敏锐捕捉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把握时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灵活驾驭课堂,但始终注意是以学生学为主,教师起训练、辅导作用.例如:在“人体及生理”的第一课“人的身体”这一部分,为了消除同学中的畏惧心理,体会研究“人”自己的乐趣,我留了近15分钟的时间,让两位学生上讲台“表演”.一位学生当人体“模型”,一位学生指出“模型”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学生由开始的害羞、腼腆,到后来的极力争取机会参与,当学生情绪活跃时,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在“表演”中的漏洞.如名词缺乏科学性,解说员讲解上、下、前、后混乱等,学生马上在书上寻找正确答案,后上台的同学一个比一个说得更好.“教学反馈”主要是把课外作业在课上完成,对共同提出的问题(说明是该堂课的弱点)及时补充讲解.这样,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可及时检验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分为实验课教学和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两部分.
①“实验课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动起手来,现代城市学生家长包办代替多,动手能力差,与自然界疏远,害怕触摸生物.传统的“手把手式”的实验方法,易造成学生的依赖性,缺乏创新意识,无法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和协作精神,在实验班,我们把实验课分成三块:①学生设计实验步骤(约5~10分钟);②自己动手实际操作;③总结.“学生设计实验”是不可替代的一环,以往的教师讲述实验过程,学生盲从,缺乏创造性,而让学生预习之后,提出自己的方案,使学生产生自己作主的自豪感,实验目的明确效果较好,教师在备课中则需预计容易出现的错误、危险,及时补充说明.“实际操作”则完全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总结”并非是教师单方面的汇总,而是请做得成功和失败的小组分别分析原理,大家讨论,取长补短.
②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利用每周一次的活动时间,采集、制作标本或参观校内、外的标本展示,开阔眼界,亲近自然,进一步提高动手的能力和兴趣,例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叶脉书签,作为小礼品送给老师与同学,由于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在同学的心中格外珍视这次活动的开展.
二、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的教学实践,体现了创新教育思想强调的准确把握学科思想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途径、多渠道的做法,拓宽了生物教学的空间,就创新教学模式作了有益的尝试,阶段性总结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恳请有关领导和专家给予指导,将实验更加完善.
作者:吴荣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