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过程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12 03:02:31

导语:在过程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过程管理论文

过程管理论文:过程质量成本管理论文

一、过程质量成本概述

1.过程质量成本管理

通过分析现有的质量成本科目,以业务链过程为导向,将质量成本分为两大类,选择影响产品质量的高关注质量成本科目,构成过程质量成本,在公司层面建立指标体系,设立相关部门的业务指标,联合工作小组定期跟踪这些科目状态并进行分析,必要时支持相关部门实施整改措施,寻找改进的机会。对于非过程质量成本,由部门自己统计和跟踪状态,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2.过程质量成本与质量成本的关系

(1)联系过程质量成本的内容都包含在质量成本报表之中,质量成本中的科目涵盖了过程质量成本中的科目,双方各自独立出报表和报告。

(2)区别关注重点不同。过程质量成本中的内容原则上为高关注度的质量损失,所以重点关注内部和外部质量成本二个方面,而质量成本覆盖预防、鉴定、内部和外部损失四个方面。跟踪机制不同。过程质量成本设立公司级的业务跟踪指标,并定期在管理层会议上汇报状态,超标需要有分析和整改措施;而质量成本科目要求相关部门自己跟踪运行状态,能识别并分析原因,适当时采取措施。

3.过程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

(1)不断提高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以适宜的质量满足用户对产品的需求,降低产品总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为评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评价质量管理效果以及进行质量考核提供依据。

(3)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健全企业质量责任制,并找出质量薄弱环节,确定质量改进方向。

二、过程质量管理的实施

1.梳理和优化过程质量成本管理流程

(1)明确各部门职责为顺利推进过程质量成本工作,明确由财务部门和质量部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决策工作。其中:财务部门负责对过程质量成本进行预测、核算、经济分析,对过程质量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包括:确定成本费用科目,收集过程质量成本数据并进行统计、核算,负责质量成本经济分析,定期提供季度和年度质量成本报告,编制并提供质量成本数据收集、统计、核算及经济分析所需报表。质量部门负责与财务部门一起先期识别过程质量成本科目,维护日常实施运行,推进相关部门改进,适当时,牵头组织专项评审。其他相关部门负责确定本区域过程质量成本改进目标,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

(2)实施和改进每月末财务部门对有关费用按照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进行分类,并编制明细表,每季度对上述质量成本明细表进行汇总,在形成质量成本季报的基础上,再从中选取过程质量成本科目进行分析、统计,形成季度过程质量成本季报。财务部门和质量部门牵头的联合工作小组定期对过程质量成本指标、构成及变动趋势进行经济分析,并推进责任部门根据经济分析数据进行原因分析和整改。联合工作小组根据过程质量成本控制的管理评审和各部门的改进情况,及时调整各部门和公司的过程质量成本管理工作重点,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甄选业务链中高关注度的质量损失,明确过程质量成本内容

(1)质量成本内容

(2)过程质量成本具体内容从表1的43项内容中,甄选出全业务链过程中高关注度的质量损失项目,构成过程质量成本具体内容,予以重点关注和跟踪。

3.完善过程质量成本科目的统计范围和方法

在将相关质量成本分解到业务链各过程(包括关联部门)的基础上,与相关部门沟通,明确每一个需监控的过程质量成本科目的统计范围和方法。

(1)细化科目统计范围为使统计的数据真正落实到责任部门,以利于为日后的质量改进指明方向,对于一些科目的统计范围进行了细化和改进。如:对于工程更改引起的损失,统计范围定义为在产品正式投产后由于工程原因引起的售后质量(包括保修期问题和经销商反馈的质量问题)改进的费用。其统计方法包括四个方面:改进前后零件成本差异、修改或重新增加模具产生的费用、供应商因新零件生产支付的开发费用、由于零件返修或零件报废或原材料报废造成的费用。

(2)原有科目统计口径梳理对于一些原来一直在跟踪状态和形成报告的成本科目,在导入过程质量成本后,需分析其前后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如:在原有的包含各生产基地的“工厂报废报告”中,是按属地确认工废,而过程质量成本中的工废科目是按成本中心确认,造成一些车间的工费是否计入不一致。梳理后统一按成本中心处理以消除差异。此外,对于供方原因造成的返工返修和料废,统一为扣除可索赔金额后的净额入账。如:进口件零件的料废和返工费用,如能索赔回来,在质量成本科目中将进行抵扣。

4.建立健全过程质量成本指标体系

过程质量成本指标有两种状态:有以往统计的数据为依据的较容易确定,而新的过程质量成本科目(包括重新明确范围和方法)指标设立需要一定的数据积累。在与各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将已识别的所有13项过程质量成本科目设定指标后加入公司业务运行指标体系进行为期半年的试行考核。在完成试运行后,联合工作小组编制了总结报告,并确定了下一年度各过程质量成本科目的指标。以后每年度的质量目标将主要按照上年度的实际表现设定,但下降幅度一般不少于5%。有时,指标制定还需要考虑国家政策和环境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如:在制定某年的物流年度目标时,下降幅度不足5%,原因是前一年风调雨顺未发生大雪封路,台风封港等天气不可控因素,所以当年实际值较低。鉴于后一年国家对环境因素的重视,可能出现限制大排量运输车辆政策,油价持续上涨也可能出现柴油供应紧张,以及气候因素不确定性等因素,责任部门和联合工作小组一起综合分析,最后科学地制定了下一年的指标。

5.优化关注科目,建立专项评审和改进机制

在过程质量成本的状态跟踪中,不断优化关注项目。如:随着业务发展,增加了出口件由于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返修费用,支持责任部门梳理和规范了公司与海外顾客的业务流程,提升了该业务的质量表现。同时,通过持续的高专注质量成本的状态跟踪,推进了各部门以成本为导向的流程和操作的优化工作,在全业务链营造了质量改进的氛围。在定期跟踪机制的基础上,对于一些重复发生的未达标过程质量科目,联合工作小组开展专项评审活动,从该过程所涉及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流程角度出发,帮助责任部门梳理和优化现有流程和操作,梳理接口,解决灰色区域问题,共同促进老大难问题的解决,系统提升了过程质量管理水平。实例1:针对零部件索赔科目未达标开展了专项评审,优化统一了“零部件供应商索赔标准及流程”,明确了索赔范围:停线索赔标准(一次停线时间和停线工时标准),返工返修索赔标准(索赔相关的工时费用、运输费用和相关零件损失价格)和保修索赔标准(零部件的质量表现超出供应商承诺部分的索赔价格),建立了索赔责任认定(包括供应商对责任的确认)流程,完善了索赔的商务处理流程,并与供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实例2:针对某零件料废超标,联合工作小组与责任部门共同分析原因,采取改进措施。由于该零件供应商单一,零件报废价值高,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必将造成料废大幅上升。在运输流转环节中,部分零件还存在着划伤、磕碰等损坏情况。此外,部分零部件还存在满足设计要求规范,但在装配或装夹时却遇到困难等情况,从而造成锁定根本原因比较困难,供应商索赔存在争议等问题。通过评审和沟通,责任部门编制了改进计划,包括:通过料废日报对料废情况进行现场监控,与供应商定期召开例会以交流料废情况,对于料废数值较高的前三名供应商建立联合走访和评审机制,组建跨部门的QC降料废改进小组等。通过半年努力,使得该料废费用大幅下降。实例3:返工返修费用超标改进。某产品有较多的海外零件,而海外件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从短期遏制到供应商的长期断点所需周期较长,导致筛选时间延长,造成返修返工费用上升。实施专项评审后,责任部门采取了对应措施:为预防运输途中发生损坏和提高工作的精细度,强化了与相关部门有效沟通机制;协调各区域统一标准以避免不必要的筛选;由责任部门牵头组建多功能小组改进多零件配合等系统性问题等。通过过程质量成本驱动,促进了现场质量改进,提升了现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通过多年过程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公司体会到通过质量经济性研究,针对问题及时改进,可以提高公司全业务链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同时,通过过程质量成本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升了全员质量意识,促进了现场质量改进活动的深入开展,为企业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做出了贡献。

作者:陆兵 单位: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过程管理论文:过程控制下的工程管理论文

一、工程造价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来看,政府是定额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制定的主体。在计取造价时,它规定各施工企业必须执行相同的“定额人工费”或“定额直接费”。但在工程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却产生了一些许多弊端,例如对工程造加上的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一直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信息传递不畅,阻碍招标工作开展

工程预算和工程设计之间信息传输不畅,导致招标工作无法进行。如今,企业的综合能力已不是招标工作考察的重点,预算员的理解能力和运气的考核成为工程预算的重要部分。然而,由于操作人员的理解差异,同样的图纸按同样的信息价计算并套用一样的定额,致使计算出的结果相差很大。使得招标工作不公平、不合理。且现行的招投标制度要求投标企业进行工程量计算,这就使企业形成重复劳动。

2、建筑工程定额相对滞后

由于我国的工程计价模式由于对定额的过分依赖,其价格不停上下波动,导致了建筑工程定额相对滞后,究其原因是劳动力和建筑材料供应的市场化引起的。在进行了调差处理的工程计价过程中,市场最新的价格消息未能及时反映,结果与实际差距较大,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受到了影响。

3、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就当前工程管理的水平来看,造价管理人员没有达到对项目工程进行准确动态估价的水平,其原因在于他们缺少与造价确定及控制的动态管理方面的知识。定额计价模式只是单纯的从会计的角度上规定了工程造价的构成,不能反映建设先后顺序、主从关系和空间的秩序、资金使用的时间,不能清晰地体现出工程造价的管理思路,容易混淆。

4、缺乏监督和过程控制,损害业主利益

由于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缺乏对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监督检查,政府部门缺乏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工程建设投资的控制度很不严谨,建筑产品优质优价原则也未能很好的体现。即使建造普通的工程比建造高质量的工程投入要小,但是过程中的超预算现象广泛存在,虽然政府做出了收取优良工程补偿费的调整,若一方不同意,就不能收回投入的所有费用。由于不好掌握这种操作方法,工程质量不能有效保证,业主对工程造价管理不满意,和施工方、管理方的矛盾显而易见。

二、工程造价过程管理的原则

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数量大、周期长的生产及消费的过程,工程建设者若没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不仅会受技术条件和科学条件的制约,也会受到客观过程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制约。因此,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工程造价控制应随工程项目建设实践的不断加深而分阶段进行。即将设计概算作为施工图设计与进行技术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将建安工程承包合同或施工图预算作为施工阶段控制建安工程造价的目标;将投资预算则作为设计方案选择与实施初步设计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总体而言,造价控制目标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前后阶段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系统。

1、确定工程造价限额。

工程造价限额的确定是根据建设项目周期、资源消耗量的生产及消费过程由大到小分阶段设置,有略到精逐渐推进,分阶段的深入。其主要依据之一是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数,而且投资控制数一经批准作为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设计概算就不能超出投资控制数。

2、对建设周期进行造价控制。

一项建设工程大致分三个阶段: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必须有重点突出。设计阶段和投资决策对造价有非常大的影响,二者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分别为35%-75%和75%-95%,而施工阶段,依靠技术措施来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仅有5%一10%。要将设计阶段和投资决策作为要点的建设总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的造价控制。

3、实现经济与技术结合的手段。

经济与技术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为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我们要从组织、经济、信息、合同、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尽快的改良我国技术和经济分离的现状,将二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组织上,明确项目组织机构、管理职能、造价控制者分工,;经济上,经常比较造价计划值和实际值,严格审查各项费用的支出;信息方面要随时清楚的知道价格、利息等变化;合同方面要明确各方责任、合同价款以及奖罚条例;技术方面要重视设计方案的选择,严格的监督审核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技术设计,拓展开发技术领域,研究节约造价的可能性。

三、工程造价过程管理改革的建议

1、现行定额计价的管理模式进行改变

建筑市场的主体是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必须有自己定价的权力,可在目前情况下国家只允许企业在投标策略和利润上有自己的自主权,这造成了企业间竞相压价,并会采用不合法手段弥补回其所受损失,不利于施工企业的发展,因此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法才能做到企业自主报价。工程量清单报价法是指各企业在发包人统一计算工程量并且反映在报价清单内的基础上,自行制定的每个分项的综合单价。这是一种将指令性计价方法变为指导性的计价,将政府的直接管理方式改为间接调控方式,使当今工程量计算规则与国际接轨,费用上按国际通行的做法。工程量清单报价体现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有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促进、发展企业技术经济,推进建筑企业对市场发展的适应,方便工程结算,将工程的实际成本真实地反映出来,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充分的体现出来。

2、区别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工程

在统一量的消耗标准和计算规则的前提下,对政府的投资工程实行指导性价格,而对非三政府的投资工程实行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信息定期,为市场的主体服务。这即是大力实行建设工程竞争定价同时,又按照世界众多国家实行的对政府投资工程造价的做法,对非政府投资工程和政府投资工程加以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计价定价。

3、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网络

建筑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不顺畅,只有建立统一工程造价信息网络才可以做到信息顺畅,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管理及实施监督才能逐步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轨道,才能促进我国总体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升。

4、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培养

工程造价管理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降低工程成本,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开创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新局面,就必需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训,培养大量技术综合能力强、掌握国际工程造价操作理论和实务,有涉外知识、富于开拓精神、适应国际竞争,高素质外向型的复合人才。只有这样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才能同国际惯例接轨,并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

过程管理论文: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知识管理论文

1知识管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现状

机械制造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然而在实际工程制造领域中,尤其是知识密集型的机械制造过程中对于知识管理这一思想方式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应用比较少。在国内,南京理工大学的相关研究者首先提出了知识型制造企业的概念,知识型制造企业主要是通过在原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以知识资本为战略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直是以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知识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不断的发展,使得知识密集型企业越来越重视知识管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如何开展知识管理,在实际运行中缺少实践经验,对其中复杂的问题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在解决问题方面也没有深入到整个机械制造和知识管理中,使得知识管理仍停留在支持知识共享和重要的技术方面,无法满足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需求。

2知识管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使得应用

2.1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框架

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复杂性、未知性、动态性等特点,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知识进行共享,还需要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上,不断的创造出新的知识来满足实际需求。知识管理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过程、技术、企业文化。其中如何通过企业文化的改进来促进知识管理的开展,是企业管理层需要解决的问题。机械制造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知识管理过程充分利用、综合各项新技术和设备,以便促进对知识的管理。根据欧美等国家的研究建立了综合知识管理在实际开展中的框架,主要内容包括知识创新、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效果评估、知识管理策略、人与社会化的知识管理问题、知识管理过程、知识管理技术、知识管理案例分析和应用、知识共享等。

2.2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现有技术和知识管理的融合

其一,融合知识管理中的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在软件MRPI系统的基础上,以企业供需链管理为主,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辅,融合了SE、E-DI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企业每个环节的运作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对企业的整体资源进行组织、规划、指导、协调、控制等,使得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构成标准的通畅的动态反馈系统,使得企业管理向一体化、区域同步化发展。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生产的灵活性和柔性,促进业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加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其二,融合入知识管理中的SPC系统。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种借助数据统计方式进行过程控制的工具。在制造企业中,一般会采用SPC技术对产品的质量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区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并对异常进行预警处理,提醒技术人员采取异常消除处理,确保制造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SPC的操作过程需要确定被测量、描绘控制图、数据采集、过程分析等步骤进行,其中被测量的确定和过程分析需要建立在大量的知识基础上。

3结束语

笔者通过知识管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阐述,从知识管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知识管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使得知识管理能够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机械制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能够充分利用知识管理,促使制造企业与时俱进,推动企业不断的前进。

作者:周少秋 单位: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过程管理论文:基层电力全过程营销管理论文

一、全过程管理在基层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电力营销管理是保证基层电力企业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电力事业得以运行的基础。基层电力企业想要提高经济效益,应该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对电力营销进行管理,全过程管理在基层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创建先进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对电力营销进行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对促进基层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全过程管理在基层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全过程管理的电力营销管理体系。基层电力企业的全过程营销管理体系应该以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将电力的营销工作和信息化管理进行综合。电力营销管理工作实行高度信息化,电力作为一种能源商品,应该讲服务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以便捷服务客户为主要宗旨,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增强监督管理、创新服务方式,让企业的营销决策和管理得到提高,为加快电力营销的服务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提供可靠的保障。全过程管理的营销管理体系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决策支持模块,通过仔细、全面的分析客户服务模块、共组质量模块、业务模块等信息,提供可以作为管理决策辅助作用的信息,为市场的动态与预测、客户的需求信息、市场的开发和运营等提供可靠的参考;其二,质量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投诉举报管理、合同的执行管理、稽查营销业务管理以及监督和优化工作的流程管理等;其三,营销业务模块,主要包括电能计量管理、负荷管理、收费和账务管理、合同管理、电量电费管理、用电变更、新装、增容等业务的管理;其四,客户服务模块,该模块直接和电力市场连接,主要包括客户现场、呼叫中心以及营业厅等多种服务手段,该模块的主要作用是为用户提供用电技术、用电常识、用电政策、电力法规以及相关的用电信息查询等工作,尽可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2.电力营销全过程质量管理。电力营销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科学、合理的划分电力营销工作环节,并强化对各个电力营销环节的管理,尤其是把好电力营销质量的审核管理,通过层层把关,尽可能的减少甚至是避免各个营销环节出现质量问题,例如,新的集聚区对小区智能化配电网建设需求日益高涨,但是基层电力企业在抄表过程中依然存在存在的抄表日程执行不严肃、抄表日程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对此,基层电力企业应该逐渐的在农村推行城镇化建设新形式,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例如远程抄表和集中集中抄表系统,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强化对抄表工作的管理;其二,制定正确的供电方案,供电方案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为供多少电,另一个为怎样供电,供电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的运行质量以及电力营销工作中合理建立供电双方关系、合理收取电费、正确选择和安装电能计量装置、正确执行分类电价,为了电力营销的质量,应该制定合理、经济、安全的供电方案,从用户开始申请用电开始到基层电力企业向用户供电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其三,安全装表接电,接电是基层电力企业将申请用电者的受电装置接入到电网的行为,为了提高电力营销的质量管理,电能计量运行部门应该进行安全装表接电,然后根据变压器容量核对表用互感器的极性与变比,防止出现计量错误的问题,当计量用表安装完成之后,还应该和相关调度部门沟通,然后才能投入运行;其四,制定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全面的落实质量管理措施,基层电力企业应该贯彻落实质量管理的责任,做到权责分明,这样能够充分的调动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创建质量内容审批与报告制度,量化质量管理的标准,将质量管理作为业绩考核的标准之一,促使基层电力企业的所有工作人员积极的工作,各个部门之间也应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及相互制约,强化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全面的提高电力营销管理质量。

3.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管理。通常状况下,电力营销管理全过程中的电费风险相对单一,但是风险源相对较多,会给基层电力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增加了电费风险,因此,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管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电费风险分析,不同的用户造成的电费风险不同,其影响程度也不同,通过针对性的分析电费风险,例如采用ISM模型分析法、情境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风险图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对电费风险进行分析;其二,创建健全的电费风险管理制度,构建电力营销全过程的“风险防线”,做好基础防护,做好电费审计部门的风险管理、财务管理部门的风险管理、成本控制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以及其他部门的风险管理,构建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管理体系;其三,强化电费审核,电费审核工作是规避电费风险的有效途径,电费能够按照相关的规定及时、准确的回收,财务管理以及数字统计是否正确,其关键在于电费审核工作,审核工作人员应该根据《供用电规则》,对电力营销业务上转入的各项平整、传单以及票据等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登记,当发现错误时应该和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将问题解决;其四,强化电费回收管理,为了有效的解决电力营销过程中存在的电费缴纳途径狭窄的问题,基层电力企业应该逐渐的拓宽缴费渠道,通过和银行强化合作,实现银行缴费业务,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拖欠电费的风险,电力企业还应该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沟通,反应欠费问题,并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降低电费回收造成的损失;其五,推行“三规范一防范”制度,三规指的是:规范登记、规范管理、规范文书,一防范指的是执行风险。

二、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营销是基层电力企业实现利益回收的主要手段,是保证基层电力企业健康、稳定运行的前提,同时还是促进基层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基层电力企业的相关人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电力营销管理的重要性,采用全过程管理的方式实现对电力营销的管理,这样不仅能够为基层电力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电力营销业务信息,提高电力营销业务的处理能力,还能让基层电力企业及时、准确、真实的对电力营销市场的变数作出预测和反应,为基层电力企业营销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作者:吴思泉 单位:许昌供电公司

过程管理论文:电网建设全过程项目管理论文

一、电网建设项目含义及特点

(一)电网建设项目的含义

为实现远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保障电力安全,而改造和扩建的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变电项目。电网建设项目的经济性、可靠性以及坚固性直接影响各电力公司的重要指标。

(二)电网建设项目的特点

电力行业是直接关系到民生的重要行业,属于公用事业的范围,具有垄断性的特征。其中,电网建设项目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电网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具有复杂性。电网建设项目施工前,需要完成对项目前期的测量、计算、分析、预算等相关工作,通过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确定最终的项目方案。从而在进行下一步的招标、施工、验收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因此,电网建设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十分复杂,工作量巨大。二是电网建设项目的周期长。首先,国家十分重视电网建设,从立项到最终的决定,需要层层把关,从而增加了电网建设项目的周期。其次是由于电网建设项目工程量巨大,筹备期十分复杂,也导致了电网建设项目的长周期。三是电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数量大,技术复杂。电网建设项目施工涉及的地域广阔,施工的周期长,大约在三年左右,同时电网建设对技术的要求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四是电网建设项目涉及的部门众多。电网建设项目的建设系统十分复杂,涉及的部门众多,施工地点基本都在野外,施工的现场分散,作业点多,这就需要与许多政府部门、单位沟通、协调,确保电网建设的顺利进行。五是电网建设项目与我国的经济建设关系紧密。主要是因为电力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电网建设项目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因此需要不断适应成长中的城市,成为城市进步重要的支柱。

二、当前电网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网建设项目缺乏周密的计划

计划是保证最终目标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它必须符合实际需求,满足效率性、经济性的要求。但是为了加快电网建设的速度,缩短工程周期,降低投资成本,施工单位往往没有做好深入调研,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充足,导致缺乏周密的施工计划。从而产生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修改计划的现象,使计划缺少了应有的作用。

(二)电网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组织协调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对整个项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电网建设项目中,存在组织协调不完善的现象,具体表现:犹豫目标、利益不一致,增加了各单位之间沟通的困难;内部各部门之间有相互推诿责任、扯皮的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电网建设项目的程序不规范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损失,部分施工单位直接进入施工环节,缺少了相关工作的审核环节,易出现相关批复文件未收到的现象,增加了项目建设的困难。

三、全过程管理在电网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影响

全过程管理在任何的项目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电网建设项目中要按照计划、组织、控制、执行、监督这五步骤,有序推进电网建设项目管理的顺利开展。一是要强化计划的作用。在电网建设项目管理中,要强化计划的作用,各项工作的开展要以计划为依据。在制定总计划的基础上,逐步分解计划,尽量将计划做详细。同时,要考虑周全,将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形成有效的计划方案,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二是要完善组织协调的功能。计划完成后,电网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要把涉及到各部门的具体工作做好分工,相关的职责、权利等问题要明确,形成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各项工作都能有据可依。三是要加大控制的力度。电网建设项目的关键是对过程的控制,其具体体现主要为提出和检验目标、目标分解、合同签订、招标等环节,因此,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加大控制的力度,确保各项工作不偏离原有的轨道,能够顺利的开展,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四是要提高执行的效率和质量。良好的执行力是企业成功的根本。因此,在电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端正每个人、每个部门的工作态度,不断提升他们的执行力,使各项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率的开展。五是要不断提升监督水平。电网建设项目良好的保障最终落脚点在于监督。首先要发挥项目领导单位的监督管理权力,做好对项目全过程的监督;其次要充分利用工程监理的作用,按照相关要求,认真履行监理的义务;最后是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审计、法规、财务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职能,杜绝违规现象的出现。

结语

电网建设项目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加强对电网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的重视程度。在全过程管理中,充分发挥计划、组织、控制、执行、监督这五个职能,真真正正的把各项工作都做到实处,不断提升电网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确保电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者:唐域恒 周兰 何睿 单位: 国网四川崇州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过程管理论文:消防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论文

1消防工程概述

1.1消防工程的定义

消防工程是指为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建筑火灾预防能力、降低火灾危害程度的施工过程。消防工程建设最显著的特点是施工场合流动,分散、周期较长、交叉作业较多,总之,消防工程建设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由于消防设计、施工、竣工及后期维护这一系列流程都会影响到消防工程的质量,所以为了确保消防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施工监管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消防工程全过程质量。

1.2控制消防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于传统的建筑工程了,他们对于建筑工程的样式、性能及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建筑工程满足人们其他要求的前提必须是保证施工质量,只有保证了施工质量,工程的设计和性能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在其使用寿命、建筑成本方便仍处在相对较弱的地位,这些因素也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建筑工程涉及面广、耗时长、流程复杂,为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性能以及施工者的安全等问题,施工准备阶段就要建立完整且科学的管理规范。只有管理人员依据工程的实地情况,对施工进行全面监督控制,才能使施工过程规范化、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花费,促进建筑业的有效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和减少火灾危害程度是消防工程建筑最关注的两个方面。消防工程控制好这两个因素不仅会减少火灾带来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耗,还能加强和谐社会的建设。消防工程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甚至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消防工程全过程的质量问题必须得到严格控制。

2消防工程现状及提高质量管理措施

2.1消防工程现状分析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消防工程的设计、审核、施工和验收这些环节已有了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需要提高的地方,例如:

(1)施工过程不规范。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施工企业对消防工程的室外消防水管道内外部的防锈处理工作做得比较马虎,其中,有些室内消防给水管道采用的是镀锌钢管,并且,除闸阀之外,总出水管和竖向管之间仅使用简单点焊进行焊接。而主管和支管连接时未使用三通接头;有些施工单位甚至直接将电线铺设到混凝土当中。

(2)控制消防设施不严格。一些只有生产厂商合格证与许可证却没有受压容器许可证的消防设施生产厂家为消防工程供给水设备气压罐。这些厂家的受压容器检测方式不专业,而且这些设备是很多厂家在临时需要时才开始进行制作的,一般所选用的材质为镇静钢板,并通过降低钢板厚度来提高市场竞争力[3]。

(3)隐蔽工程的质量难以保证。在消防工程中,其中一些环节很隐蔽,进入竣工验收阶段时难以检测,只能借助检查工程设施的质量来确定。同时,当消防建筑工程出现外露部分焊接不规范时,施工人员并没有进行及时的修改。

2.2提高消防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1)重视消防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对比传统消防工程质量,现代消防工程更加注重管理者的领导工作,尤其是制定质量管理表、体系等。消防质量管理中,管理者要将先进的理论知识与科学的实践方法相结合,同时为加强对消防工程质量的系统管理,必须要将对应的高科技产品引进到消防工程质量管理中来。

(2)提高参与人员的素质。消防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对他们素质需要有一定的要求:①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国务院令第279号《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实行建筑业企业经营资质管理、市场准入制度、执业资格注册制度、作业及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同时相关作业人员必须通过消防专业考试。②消防工程涉及面广,施工企业应结合不同层次设置不同的职能部门并建立完善的用人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在施工开始之前,相关人员要进行针对性的技术交流,了解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办理对应的签字手续并归档。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结合规范要求,各司其职,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3)规范作业流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特殊作业工种包括:电工作业,压力容器操作、起重机械操作、焊接作业等,它们的危险比较大。施工企业不仅要对特殊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让其取得操作证并定期培训复审,而且要制定相应的作业规范,避免不规范作业造成人员伤残。

(4)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消防工程的效率。在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中,如果仅仅依赖会议来控制施工质量,绝对不能彻底消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只有将先进技术、新型材料结合先进科学理论知识,才能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减少工程质量隐患,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在具体施工阶段,施工企业必须坚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前提,在发展过程中,以新的施工技术与工程的施工结构相结合,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施工理念的创新,加强培训施工人员对于新技术的使用,从而全面改善消防工程全过程质量。

3消防工程各阶段的质量管理

3.1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消防工程的设计阶段,就是以建设项目的总体需求为主导,对工程内部结构和外型进行探讨,最终绘出图纸并完成设计说明书及其他相关文件的过程。在工程实体框架上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设计布局时要考虑到灭火救援工作需要的空间。由于工程实施是以设计阶段的文件作为依据,所以工程设计严密与否直接影响工程建筑的质量好坏。工程设计师设计的空间结构,使用哪种原材料、主配件和消防设备等等,都会影响到消防工程建筑的安全性。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完美的设计工作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指标。设计严密、合理才能保证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消防工程的基础安全和消防等性能的实现。

3.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就是将设计阶段的图纸付诸实施,逐渐形成最终产品。首先设计人员对施工方提出的设计改动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会对投资和工程进度带来影响的改动,则需要及时反馈并让建设方核实、签字。其次,在消防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必须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设备,并始终检验消防设备的安装规定、耐压性等,全方位检查产品及重要配件全方位检查并随时进行记录跟踪数据,形成完善的数据档案。对于消防水泵、报警控制器和防烟、排烟系统等对安全有影响的产品,必须要严格按照专业治疗验收标准进行检测,并须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最后,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尤其是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工序,必须反复进行测试并准确记录数据,甚至借助仪器来进行监测。

3.3消防工程后期质量管理

消防工程的后期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消防系统的验收和使用维修。施工单位完成消防施工工作后,应该联合相关单位对所有消防设备进行初步测试验收,然后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消防验收。然后由公安消防机关来完成消防工程的正式验收,主要包括:确定建筑的属性、各类消防设备是否复合标准、建筑物的空间结构图以及安全通道和消防车通道是否合格。在此阶段中,公安消防机关提出的验收建议,施工单位必须进行改进直到符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验收规定。而使用维修阶段服务的对象则是用户。消防工程验收成功,后期投入使用阶段,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回访制度。回访就是施工单位在建筑物交付使用的限定时间内,主动对用户进行回访,了解其使用状况。施工单位应该对用户反馈做出反应,对无法正常使用或不能满足正常消防要求的消防设备进行修复直到使用户满意并符合规范要求。

4结束语

综上,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消防工程施工质量在建筑工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消防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否全面,会影响消防系统能否正常运行,进而影响到建筑工程日后的使用。目前我国消防工程现状仍然存在不足,而且消防工程从设计阶段到竣工验收阶段全过程质量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消防管理者借鉴过去的经验教训,不断努力和创新,促使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制度体系逐渐完善,确保消防系统正常的运行下去,增强建筑物对火灾的预防能力,减少火灾损失,从而确保消防工程质量,保证人民财产生命安全。

作者:次旺格桑 单位:拉萨市消防支队

过程管理论文:英语课过程化教学管理论文

1.系统架构设计

任何在系统使用中,用户需求肯定会发生变化。为了实现高度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本系统采用MVC架构的B/S结构设计。所有逻辑都在服务器端完成,这样版本更新时可节省客户端升级维护成本。系统采用作为服务器端开发语言,SQLServer2008作为数据库管理引擎,IIS作为Web服务器。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其中,View层用于构建系统界面,搜集输入输出程序运行结果,实现与用户的交互。BLL层用于封装所有的系统功能,调度View层的显示。DAL层用于对数据库和配置文件进行读写,负责数据交互。Model层,用于描述实体数据往来于各层之间。

2.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一直以BC范式为规范,既避免数据冗余,又避免数据间的函数依赖。每个数据表都采用自动增长的整数作为主键,既可避免实体重复,又可方便建立索引提高检索速度。

3.系统实现

(1)DAL层和Model实现

LINQ是VisualStudio2008和.NETFramework3.5版本中一项突破性的创新,它通过将面向对象编程的准则应用于关系数据,简化了面向对象编程与关系数据之间的交互。LINQtoSQL层:LINQ可以快速创建基于数据库表结构的对象,并根据表之间的关系,创建对象之间的联系。它实现了对数据库表的操作和表与对象之间的映射。通过LINQToSQL类可以快速构建DAL层和Model层,构建完成后,能够以面向对象的方法来调用数据实体,以类SQL语法来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LINQToSQL类为构建DAL层和Model层提供了一种快速方法。

(2)BLL层实现

BLL层是基于DAL层和Model层的构建,构建原则是,为每一个数据表建一个类,专门处理和数据表的各种操作,包括数据增、删、改、查和系统逻辑功能,类的方法对应一种操作。系统新增功能时,只需在添加类或者方法,就可以在不影响现有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新功能。

(3)View层实现

View层的实现采开发Web应用程序,通过各种WebServer端控件实现用户的输入和结果的输出。由于BLL层实现了系统的所有商业逻辑,View层的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系统界面的美化和用户体验的改善。

4.结束语

系统实现过程中利用LINQToSQL类生成DAL层和Model层的方法,极大简化了开发工作缩短了开发周期。采用过程化教学来管理学生上好英语课程,对学生提高英语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本系统简化了教师在进行过程化教学管理时工作。因此,本系统对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学生英语能力有着双重意义。

作者:张翼 赵一飞 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过程管理论文:工作过程仓储管理论文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含义

工作过程导向,是指为达到工作目标而采用的行为逻辑结构的一种管理学思想。“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就是将“工作过程导向”运用于教学中。“工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仓储管理教学探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蒋沁燕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与原有的学科式教学有本质的区别,学科式教学强调的是理论的系统性而不重视企业实际,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实际的工作岗位要求,站在企业角度,以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本点,学习的内容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主,其目标是培养企业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模拟企业的实践过程。“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研究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实训中构建工作情境,教师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学生以实施工作任务为学习过程,学生在实施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二、工作过程导向在仓储管理课程的构建步骤

(一)进行市场调研,获取专业岗位群

在构建仓储管理课程之前,应该先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的途径以走访企业、毕业实习学生跟踪调查为主,兼有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借鉴同行院校等形式。在对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近几届的实习生、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后,结合企业访谈及与同行院校进行交流,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物流管理岗位,其中有不少学生在从事仓储管理的相关岗位。

(二)分析企业岗位,找出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也称职业行动领域,它是用完整的、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描述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它是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反映,具有结构完整和综合性等特点。典型工作任务来自企业实践,但不一定是在实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岗位工作任务,它是要求较高的综合性任务。在确定学生的就业岗位之后,针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从必要性、可行性、应用性、时效性等方面进行逐项分析,找出典型工作任务。

(三)归纳行动领域

在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后,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排序,即归纳行动领域。归纳好行动领域后,我们对仓储管理的核心技能进行分析,确定仓储管理的核心技能。

(四)设计学习情境,构建工作环境

明确仓储管理的核心技能后,针对核心技能设计出对应的学习情境,构建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构建包括两方面:一是包括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硬件设备、实训工具、相关资料等在内的硬件环境构建;二是包括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工作流程组织、教师的指导、师生遵循的规则、学生完成任务(学习)流程等软件环境构建。要在学校实训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工作环境,尽量让教学环境与实际的工作环境一致。此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或是将企业引入到学校以构建一个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

(五)典型工作任务实施及评价

典型工作任务实施是“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实施工作任务的过程。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要考虑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制度、团队合作,教师要及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典型工作任务的评价可以通过预设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指标体系包括工作任务准备、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三个主要方面,给每个指标一定权重,根据学生完成该任务的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的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等方式结合,这样就能基本保证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三、工作过程导向在仓储管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学习情境

我们以某商业连锁企业的仓储业务外包为背景,将一个班30多位学生分为6个教学小组,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物流企业,教师作为商业企业,进行仓储业务的外包招标工作。6个物流企业分别制作投标书进行投标,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审各组投标书,最终决定将选择1-2家合适的物流企业作为合作伙伴。6个小组是竞争与协作的关系,每个小组设置经理1名,是企业的负责人和管理者,每个学生对应一个工作岗位,负责投标书中该岗位工作方案的制定及具体实施。教师作为商业企业,提出仓储业务外包服务需求,外包的业务主要是为所处的城市及周边县区的超市提供仓储、分拣、流通加工、配送等方面的服务。主要货品是家电产品、袋装食品、日化用品、生鲜蔬菜。服务需求主要包括产品的仓储保管、分拣配货、流通加工、配送、货品的跟踪查询等服务。1.能力目标设计(1)能成立模拟的物流企业、具备仓库的选址及规划布局能力;(2)具备配置、管理及使用仓储设备的能力;(3)熟练掌握仓储业务流程的实施及管理能力;(4)能进行仓储商品的保管与养护工作;(5)具备库存控制能力;(6)能对仓储活动进行成本与绩效管理;(7)具备商务管理能力;(8)具备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能进行方案的制作。2.知识目标设计(1)仓储管理的相关概念;(2)仓储业务内涵及流程描述,各流程环节的含义及注意事项;(3)商品保管养护的含义及商品知识;(4)库存控制的概念及方法;(5)仓储成本、绩效的含义及管理方法;(6)商务管理的含义及内容;(7)投标的概念、投标书的内容及制作要求。3.情境设计(1)仓储企业的组建;(2)仓库选址与布局规划;(3)仓库设备;(4)仓库作业流程;(5)库存控制;(6)仓储经营管理。

(二)教学过程设计

以物资验收为例,物资验收是仓库作业流程情境中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1.第一阶段:任务描述仓库采购的一批物资已送到,首先需要对该批物资进行验收,以便入库。物资验收是入库作业中的一个基本流程,它是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通过核对凭证、对物资数量和质量检验的一项仓储作业过程。物资验收的任务是保证入库物资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满足储存保管要求。所有到库物资在入仓前必须进行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入仓。2.第二阶段:知识学习以物流实训室为教学平台,教师利用实训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将要验收物资的商品知识,验收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验收单证有哪些,如何核对,验收的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形,如何进行实物验收。3.第三阶段:布置工作任务首先了解将要验收物资的基本情况,包括物资名称、数量、重量、规格型号、供应商情况。掌握要入库物资的基本信息后,要进行验收的准备工作,包括货位、验收设备和工具及人员的准备。接着进行验收工作,包括核对验收单证、确定抽验比例、进行实物验收、填写验收表单。最后在验收中如果发现问题,还要进行问题的处理。4.第四阶段:学生操作与问题讨论根据给定工作任务,各小组讨论选择合适的验收方法、验收效率与精确性的提高途径等问题,以便制定科学的验收方案。各小组根据制定的方案进行实施。5.第五阶段:分组展示成果及学生互评每小组派一名成员讲解验收方案的内容和合理性,展示验收结果——验收表单。其他各组对其成果进行相互评定。6.第六阶段:教师点评及小结对每个小组的成果做出评定,强调验收的注意事项,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三)课程改革效果

与传统的项目教学相比,“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更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项目往往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情况相脱节。学用脱离,学而不用,导致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下降,缺乏兴趣。通过工作过程导向在仓储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明确每节课的任务,在任务中完成学习,教师在学生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用到的一些知识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好奇心和任务来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注意力更加集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总之,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使得传统的教、学、做分离向教、学、做一体化方向靠近,把单一的、分散的教学内容整合为多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在工作环境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获取并积累实践经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能够节约企业对毕业学生的上岗培训时间,学生也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为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

作者:蒋沁燕 单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过程管理论文:基于过程控制的生产管理论文

1方法与思路

立足于对生产过程精细化管控的需要,结合生产制造体系的管理要素,识别出“生产计划、管理策略,标准体系,管控能力”四个职能战略要素,并提炼出“生产指挥合理,过程控制精准,管理运行高效,标准执行到位,绩效评价科学”的过程管控评判准则。通过对数据、过程和行为的耦合,建设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分析网络,识别异常情况,刚性推动管理流程,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运行状态、管理行为的实施结果通过数据或图形实时展现。基于对公司过程管控体系的完善、优化,设立适宜的指标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状态的实时分析和评价,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实现过程和结果“两手抓,两手硬”。

1.1围绕职能战略要素,搭建管控平台“贵烟上水平”是贵州中烟落实企业核心价值,赢得未来竞争的首要任务,过程管控能力的提升是奠定“贵烟上水平”重大保证和基石。在卷烟制造体系中,以“作业体系精细化、监管到位及时化、管理提升精准化”的策略导向,引导生产制造体系“作业指挥、生产管理、工艺控制”三大业务活动的开展。牢牢抓住“工序”这个计划的最小单位,对具体的工序开始、结束时间,生产资源准备和配送等环节实施监控,以生产计划执行率的精准性来体现计划管理的目标离散度。通过香糖料、烟丝等核心物料的配置比照和精准分析,计划与实际执行结果的比对,反映生产计划的预测能力。针对岗位,以管理流程为依托,以物料的流转为载体,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结果的相互印证,及时识别、整改隐患,推动过程管控能力的提升。“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标准体系是企业判定的标准,是企业运行的准则,是企业行为的规范,生产过程管控就是刚性推动标准体系在生产运行过程的落地,通过对异常情况和隐患的控制,保持过程持续提高的自我驱动能力。持续改进是企业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策略要使其成为一种正常的工作方法和自然的工作习惯。PDCA循环控制法是推动企业持续改进的有效管理方法,其核心内容是促进PDCA管理环有效运转,要求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应参与到持续改进的活动中来,提升生产运行效率,改善生产运行结果。围绕职能战略要素,建立体现不同层级持续改进对象和改进路径的管理平台模型。根据管理环运行的层面,分为“业务管理闭环”和“决策管理闭环”两个层级,树立“业务管理闭环”支撑“决策管理闭环”,“决策管理闭环”引导“业务管理闭环”的PDCA循环管理思路。

1.2识别关键流程节点,强化过程控制生产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波动都会影响最终的产品质量。因此,一套严密的管控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保障措施。课题组认为,严密的过程管控要从过程数据入手,即建立严密的数据采集网络,设计严密的数据分析模型,制定严密的数据评价规则,从而推动过程管控体系严密的运行。针对具体业务流程,以数据为对象,以行为为目的,识别关键工序、关键指标,以指标体现管理内容,以权重体现管理导向。基于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和评价规范的前提下,依据标准体系,结合工序特性,以数据为输入,建立指标、指标与指标之间、指标与标准之间的数学分析模型,通过模型中预先设计的判定条件,以图表结合的方式直观体现生产过程运行状态,将过程异常波动因素精确识别到工序、批次、指标等过程基础单元。通过对问题的整改,最终达到对行为规范的目的。强化过程控制,首先是强化关键岗位人员所对应的关键流程,对其履职情况进行写实,将岗位责任的结果性指标落实到作业现场、落实到关键环节,将“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落实到位。其次是强化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识别梳理、深入分析,督促责任单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加以整改。最后以过程最小单元为对象,充分利用生产运行过程中收集和整理的各种信息,运用整合、比对、分析等手段,实时客观地反映生产过程控制状态。以评价激励体系为推手,不断推动标准及其执行流程进行优化,形成持续提高的自我驱动能力,逐步提高生产控制精度和工艺管理水平。

1.3管控结果日清日结,消除过程隐患细节决定成败。生产管控重在对管控结果的日清日结,从而及时发现、消除过程隐患。管控结果的日清日结,就是要工序、班组、车间、工厂各层级,对生产现场每天的生产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整理、分析和总结,通过数据的规范管理,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让生产、工艺、质量管理人员可以实时跟踪生产运行状态、掌握指标变化趋势等信息,同时可清晰生产过程数据的追溯路径,确认责任人履职情况。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管控结果的日清日结。对于日常隐患识别排查,通过建立的分析模型,实现丰富的数据校验和预警功能,实时展示生产过程运行趋势,为过程的预防管控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于识别出的问题会在第一时间给予提示,相关人员根据提示信息,可及时发现过程隐患,进而触发整改流程,积极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1.4确立过程评判准则,实现持续提高过程评判准则,应从具体的事、物和流程着手,对生产过程运行结果进行评判,判断要素落实是否到位,识别过程控制短板,寻求系统的改进方向,推动过程的持续提高。在管理模型的指导下,从管理、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对生产过程管控水平进行量化评价,直观体现生产过程管控水平,发现和识别生产过程控制短板。以绩效管理、评优活动等手段,触发公司与工厂、工厂与工厂之间对标工作的互动,分层次、多维度的为生产经营决策管理提供信息支撑,为科学、合理地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诊断依据,使生产经营的管理决策更切合实际,有的放矢。信息化是实现流程固定化、工作规范化、过程痕迹化、分析精准化、考核数据化、决策科学化的必然手段,是全面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驱动“PD-CA”管理环的高效运转,追踪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通过对问题的整改,使生产过程获取持续提高的驱动能力,降低问题发生的概率,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速控制方法的优化,推动工作效率的提高,促进组织执行力的提升,实现标准体系及其流程的有效落地。

2结语

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应以基础管理上水平为着眼点,以生产过程管控为主线,结合目标管理、对标管理等工作,建设过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异常情况识别、问题整改、生产过程评价等核心功能的管理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分析的标准化管理,过程控制、问题整改的痕迹化管理,生产过程评价的量化管理。生产过程管控应围绕“管什么、控什么”这一核心问题,建立适合企业生产运行的管控模型,通过各环节共同推动管控模型的有效运转,会让生产过程控制更精细、更精准、更及时,一定会让生产经营决策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

作者:周磊单位: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公司技术中心

过程管理论文:电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论文

1严格的控制电厂施工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一般来说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要从材料的采购、进场、存放、施工等阶段进行,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施工材料合格,施工质量也才能得到保障。在施工材料的采购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采购适量的材料,以免造成材料浪费或耽误工期的情况发生;另外,由于目前建材市场中存在“回扣”等不良现象,所以采购人员的素质也关系着材料的质量,一定要选用爱岗敬业、诚实机灵的采购人员负责施工材料的采购工作,这样不但能够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还能确保材料的质量。在施工材料进场时,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要确保施工材料具有质量合格证书等,对一部分建筑材料还应该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过关方可进场。对于那些“三无”材料以及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时的进行更换等操作,严禁其进场。进场后的材料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存放,并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避免材料在存放过程中质量遭到破坏。

2对电厂施工中试验项目与设备的质量管理

对于电厂施工过程中的试验项目以及设备,必须由专人负责,对试验项目的监督管理质量管理人员可以采用抽检、委托、见证试验等手段。对施工阶段使用的设备,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实施跟踪管理,对出现问题的设备要及时的找出问题原因,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处理,避免具有缺陷的设备应用到电厂施工中。

3加强对电厂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

建设单位要有限选择技术过硬的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在上岗前要有相应的岗前培训。在电厂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记录每一个过程时间,环境等数据,明确每一个岗位的施工职责。电厂施工过程中,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值班,以防止突发情况的发生。对于每一道施工工序都必须有专业人员进行看管,一旦发现有问题发生,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并及时的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

4加强对电厂施工过程中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

在接到承包商提交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报验资料后,质监站对其报验的资料进行审查,并组织对分项、分部工程、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验收,组织对单位工程进行竣工预验收和验收。质量管理工程师对在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验收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督促承包商立即进行整改,并要求其在整改完成后重新报验。验收完成后,质量管理工程师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进行质量评定,组织对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监理工程师必须加以重视,事先制定质量风险控制措施,更重视对缺陷的处理,避免缺陷进一步扩大和恶化。

5定期召开质量探讨会

在电厂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就需要对工程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召开电厂施工质量探讨会。参与探讨会的主要包括施工建设方、承包商、监理方、技术人员、施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等,通过质量探讨会,就能够掌握电力施工质量情况以及进度,以便能够对工程后续施工提供有力的依据,也方便对现阶段工程施工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并形成书面形式的报告。施工方能够根据这些报告不断的完善施工技术,制定质量预防措施等。

6采用先进的质量控制体系

目前国际通用ISO质量保证体系。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在过程控制,关键是质量问题有可追溯性,措施是施工纪录。我国大多数企业进行的是ISO9000体系认证,也有少部分的企事业单位引用了ISO14000认证体系。其执行的关键是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纪录,只有做到了每件事都有人写、做、记、查、改,那么ISO的质量管理对工程质量就能够保证,有记录可查,使得每一项工作的责任都能够落实到个人,工作人员在工作是就会有压迫感,这种良性的压迫感会大大提高其工作的认真程度,保障建设工程的质量。

7总结

电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也是确保电厂施工质量的主要手段。在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的控制电厂施工工序,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加强对施工过程中试验项目以及设备的质量控制,并引用先进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召开施工质量探讨会,确保电厂施工质量。

作者:曹培嵩单位: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过程管理论文:事故过程控制的煤矿安全管理论文

1煤矿危险源的特点

(1)煤矿安全投入需求大。

煤矿安全项目需要数额巨大的投资,如施工一条巷道的费用、煤矿系统改造费用、配备煤矿六大系统设备费用等都需要千万以上的资金。

(2)有些危险源是技术层面难以消除风险的。

从目前来看,有相当一些煤矿危险源是很难依靠现有技术条件来克服、消除的,如煤层瓦斯突出、井下空间受限等问题。

(3)煤矿分布广、数量多。

煤矿环境条件复杂、设备多、人员多,这些都直接决定了危险源数量多,这些危险源会存在于很多地方,如尚未揭露的采区、采空区、现有的井下空间和井下场所、井田周边、上下岩层,甚至还有一些是隐含不见的。

(4)煤矿控制技术要求高。

由于井下环境条件局限和煤矿井下空间受限,煤矿危险源的安全技术条件相对苛刻,如煤矿设备保护动作要求、顶板支护设备的性能要求和结构、电气的防爆要求等都要远远高于常规工业企业的要求。

2煤矿事故致因理论

2.1煤矿事故机理分析

事故的发生必须要同时满足三要素——“受体、致害物、起因物”。受体是指受到致害物作用、且暴露于致害物的人员、物体和环境;致害物是直接作用于受体,让受体中毒或者遭到伤害的物质或物体;起因物是促成致害物失效、且创造事故条件的物质基础。事故三要素基于危险源辨识角度来看,本质上都是危险源,其中受体是自身的危险源,受体的危险源是致害物,受体和致害物的危险源是起因物,事故三要素顺序作用下就会产生煤矿事故其机理为“起因物致害物受体”。对煤矿事故三要素进行严格区分会对煤矿安全技术应用和选择起到直接地影响,极为重要。例如煤矿瓦斯事故,通风稀释和减少是主要控制矿井瓦斯的技术,瓦斯抽排放是主要控制起因物煤层瓦斯的技术。

2.2煤矿事故致因理论模型

对于国内外诸多的煤矿事故特点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煤矿事故总是与煤矿技术管理水平、煤矿管理体制、所在地域、煤矿所有制形式、生产管理水平、建设起点、地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煤矿安全都间接或者直接造成影响。

3煤矿安全管理事故的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的灵魂就是:在工作期间,监督人员应该时刻监督着井下每个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监督施工环境,杜绝违章作业,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未萌芽状态,从源头上控制事故和伤亡,“安全才生产、不安全不生产”是煤矿安全管理事故过程控制的根本原则。

(1)现场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应该由专人负责。

质安员应该在每个采煤班组里面专职设置,他主要负责施工期间该班组的各种安全监督工作,包括监督违章作业、环境安全等,对矿领导负责,由矿领导直接指挥,代替矿领导来直接在班组里面行使安全生产权利。通过这种方式来确保能够在“矿安全标准”的杠杆下顺利作业。

(2)制订安全效益工资制度。

工人工资结算时应该将施工中的安全系数列进去。工资核算计算公式:工人工资=安全系数×安全工资+70%×进尺工资。其中,安全系数包括环境安全、违章作业等,是多个方面的总和。

(3)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①不安全行为控制规定目的主要在于对人的风险进行控制和消除,重点规定煤矿人员行为控制、医疗健康保护、知识培训、人员意识、选择招聘等。②运行控制规定目的主要在于对环和机的风险进行控制和消除,重点规定煤矿井下环境因素和典型生产系统(如“采、掘、机、运、通”等)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控制要求。③风险管理流程是煤矿实施风险过程控制的重要前提,重点规定煤矿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策划、风险评估、危险源辨识的要求、方法和流程。④绩效评价与改进的主要在于能够为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提供依据,重点规定煤矿达到现场安全条件改进的程度、完成目标指标、务必要按时开展安全管理绩效监测。⑤三级监督机制主要目的在于对煤矿风险管理策略的应用进行深化,对管理体系进行持续完善,重点规定煤矿管理评审、体系审核、安全检查的要求。⑥安全方针规定煤矿安全管理的宗旨和方向,明确煤矿安全管理愿景和战略,以及持续改进的愿望,统领煤矿安全管理的价值观。

4结语

总之,煤矿安全管理一直以来都是较为严峻,也较为重要的事宜,危险源管控难度相对较大,煤矿事故致因相对复杂,会受到内外客观条件严重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作者:冯霄剑单位:太原煤气化公司安监局

过程管理论文:航空企业过程管理论文

1对过程管理的认识

过程管理(ProcessManagement)是国际航空企业的重要基础管理体系和方法,过程体系是除职能制组织架构外的另一大基础架构。传统上对企业架构的认识一般以组织划分为视角,而过程或流程则被局限在具体工作方法层面,往往未被上升到企业全范围架构,这也是国内制造业目前相对普遍的情况。企业层级的过程管理体系缺失也将极大影响到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精益管理、持续提升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对过程管理的认识需要突破“工作流程标准化、规范化”的局限,而将其上升到企业整体架构体系的高度看待。它是开展好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以及日趋重要的精益管理、持续提升等工作的基础性前提,也是打通部门界限,界面清晰权责清楚地开展跨部门项目及运营工作的制度性保障。如同在新技术研发中通过技术成熟度水平(TRL)来评价技术成熟的程度,过程管理体系采用“过程成熟度”这一刻度标杆来评价企业过程管理的实施水平及其每一个具体过程,来“激励”企业一步一脚印不断完善过程架构和每一项工作过程。过程管理应自上而下从企业顶层开始构架,进而采用子过程的方式层层往下分解,先搭建整体框架再添加和完善细节。

2航空企业的过程体系

航空工业企业整体的过程架构可以基于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开发的航空航天防务企业业务流程框架,运用波音、空客公司及一级供应商为主开发的SSCAM能力模型或CMMI能力模型,并结合AS9100符合性来进行搭建。由于有可视化、架构化的需求,可以借助一定的商业BPMS(业务流程管理系统)软件。

3过程架构的建立

从具体过程的角度来看,实现过程管理需要经过“定义过程”、“管理过程”和“通过过程来管理”三个阶段。过程的建立不能是大致的语言描述,必须进行可视化绘制、描述,并采纳“内部顾客”思想。某一工作过程的“所有人”输出其过程结果给下一个过程所有人,下一个过程所有人即是前一位过程所有人在企业内部的“顾客”,而对“顾客”customer及其“需求”requirement的满足和保证方法在航空管理和研制体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是量化质量管理和当今系统工程思想的核心内容。定义过程并明确了顾客后,下一步即应为这一过程建立定量绩效衡量指标。按照波音公司的实践,采取质量、按时、成本效益、过程周期等四个维度(视情调整)来对过程绩效进行衡量,建立目标值,同时通过对指标结果的分析考虑对所衡量过程的优化完善。建立的“过程”必须伴以“衡量”,衡量指标必须全面,这也是过程管理能否真正起到作用的关键一步。以质量维度为例,往往容易局限在制造过程,而没有扩展到设计等范畴。而从质量管理要求来看,无论ISO9000、AS9100体系还是六西格玛法,都是明确建立在过程方法之上的。

4过程管理的效用

国内航空工业企业架构体系多以职能制为基础,突出了专业人员与专业知识聚集的优势,而单一职能制短板在于职能部门间的界面接口定义,容易存在职能划分重叠或空白的情况。而一家大型航空工业企业内部各项工作流程高度复杂,大量工作流程会衔接到不同职能环节,在项目中能通过跨职能项目团队解决一些部门壁垒的个例,但基础层面上需要通过实施过程管理能来解决各业务部门工作环节的有效衔接,并促进从整体层面制度性地去构建现代航空企业全部业务过程和每一具体工作流程的网络架构,避免盲点空白。从项目管理角度看,项目的开展建立在Team团队、Resource资源、Process流程三者基础之上,民机项目除WBS工作分解结构外还必须对应过程分解结构,过程管理对于项目工作的扎实推进同样不可或缺。此外,西方工业界认为一项工作只要能衡量,就有办法提高,过程与衡量也是欧美航空制造业目前广泛开展的各种业务提升方法的前提和基础,不论是针对整体的CMMI、SSCAM、AS9100模型,还是以精益-六西格玛为核心的细节性持续改善优化,抑或是针对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具体环节的能力提升方法都基于过程管理的理念,它们现在都已成为欧美航空企业正在大力实践并产生巨大质量、成本和时间效益的良方。因此,接受、认可并建立全企业范围的过程管理体系是开展好管理提升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作者:丁朱寅 单位: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过程管理论文: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论文

1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

1.1影响的方面

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工程项目方案的规划与设计、工程资源的消耗、原材料的价格、项目的周期以及项目的质量等等。在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资源的消耗数量和价格方面的因素在计算方式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革,改变了原来定额计价模式下,工程量按人为因素计价的方式。

1.2影响的阶段

所建项目的过程有多个阶段组合而成,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总设计图纸、工程总方案设计规划、初级设计、工程施工图纸、工程招标设计方案、招标的文案制作、合同的文案制作及确定以及最后的工程结算等等。其中,在工程招投标和工程实施阶段,清单计价模式给予的影响最大。招标阶段涉及到清单的报价、招标的分析以及合同的签订等非常重要的阶段;工程实施更加重要,主要在工程的变动调整及索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1.3风险的承担

过去的造价管理中,承包商要承担工程量的风险,但在清单计价模式下,这一风险因单价合同的签订而转移到发包者身上,同时承包商承担了价格变动的风险,所以说,这是在工程全过程阶段,对投资的控制提高了要求。

2清单计价模式的特点

2.1有利于与国际惯例接轨

在工程造价的实施控制方面,国际上通用的方法便是选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所以,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这一模式,有利于我国的工程造价控制即时向国际惯例接轨,以更加规范,且更具有竞争力。

2.2可使招投标工作节约时间,减少重复劳动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投标工作,大大地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极大地节省了成本。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实现“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包括了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这规则是由造价管理协会制定的,并且承包商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自主报价,有利于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场的竞争机制,也有助于施工方管理水平的提高。

2.3可以减少投标单位的报价风险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量清单以外的额外费用可按照一定的程序重新计价,而不用在报价之内。这给与了投标单位实施了一定的标准,可防止施工方的偷工减料行为,也防止了价格高估。同时有利于工程的具体工程量款项结算。通过先测量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后确定支付工程款;或者在工程的变更或索赔时,可根据单价来确定,有效的缩短结算的时间。

3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涵义及作用

3.1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涵义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涵义,指的是“由建设产品的买方和卖方在建设市场上根据供求情况、信息状况进行自由竞价,从而最终能够签订工程合同价格的一种市场定价方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其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工程计算方法,而且在于它提供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计价模式。

3.2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作用

1)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有利于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计价管理方式,它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的自由竞争机制,使得对于工程的投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得以优化,克服了传统计价模式下低效率、呆板的弊端,所以有效的提高了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2)有利于实现“逐步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的改革目标。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区别于传统计价模式,能够把价格的决定权交给施工单位和建筑市场,通过市场来调配资源,最后决定工程的价格,所以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符合“逐步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的改革目标。3)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有利于将工程的质与量紧密结合起来。工程质量、项目工期和工程造价三者在整个工程项目的确立与实施阶段,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的因素。在进行工程报价中,必需充分考虑到项目工期及项目质量这两个因素,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能够有效的把这三者科学的联系起来。4)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企业被迫提高人工和机械的劳动生产率,并使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各阶段的造价控制

4.1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决定投资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项目投资决策是具有重要的价值,直接关系到价格的高低以及投资效果的好坏。所以,必须重视项目的投资决策,以确保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保证工程的高质量。

4.2施工阶段的计量与控制

施工阶段的造价工作最繁多、容易出现突发情况,因此,应该严格按照工程项目提前确立的图纸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提出变更。要确保设计图纸的完备,以防在工程施工时因设计图纸不完备而更改价格,造成额外的损耗。在施工时应准确计量,加强考核,确保手机完整的数据资料,有效控制整体施工进程。1)加强施工组织。施工组织设计对于保证工程的完整、顺利、确保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价值。其基本内容包括项目施工的方案、项目施工的进度规划以及对于各种资源的协调配合等等。2)加强工程的变更与索赔。在工程具体实施的阶段,会出现各种问题、突发情况,使得局部设计、工程材料、工艺方法甚至工程周期等都要更改,也同时引起了工程造价的变动。所以,应该健全工程的变更审批,使得变更款项能够使用的合理有效。工程变更的内容主要包括尺寸、规格、材料、周期等等,必须予以全方位的严格控制。常见的索赔有以下几种类型:自然条件改变引起的、人为因素引起的、工期改变引起的、设计图纸改变引起的等等多种方式。对于索赔加强管理能够提高工程质量,规范合同的管理,维护正常的秩序,不至于出现意外情况时,变得局部混乱而带来损失。

4.3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竣工结算是指“施工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验收质量合格,并符合合同要求后,向发包单位进行的最终工程价款结算”。工程的竣工结算是整个项目工程的最后环节,也是工程造价最重要的环节。在以前,竣工结算一直超出工程造价的预算,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竣工结算工程款=预算或合同价款+预算或合同价款调整额-预付及已结算工程价款。工程竣工结算审查是核定工程造价的依据。

5结语

基于清单模式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实行,改变了传统的工程造价计价制度,更好地利用了市场的调配作用,规范了建筑市场的资源配置,推动了建筑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在清单模式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确立了公平竞争的机制,与国际通行的惯例相接轨,能够极大地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能力,提高造价管理的国际水平,形成建筑市场有序竞争的新机制。

作者:白乐志 单位:甘肃方圆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工司

过程管理论文:工程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论文

1什么是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1.1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够全面,缺乏全局性。目前,不少企业的预算编制部门和工程项目实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企业在编制工程项目预算时,未能全面考虑各个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因此编制出来的预算不准确,致使某些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成本、预算失控的现象。

(2)预算执行过程缺乏监控,不同工程项目之间有混用预算的现象。工程项目在实施前都进行了严格的可研论证、立项审批、概算批复。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管理单位、监理单位的监管不到位,同时施工单位缺乏相应的预算意识、对建筑标准的把握,投资额度的控制和设计深度的复查也不严格,造成了施工过程中随意变更项目要求和内容。而这个过程中缺乏对预算的监控,因此对由于变更产生的额外费用并没有有效的监督。同时也就出现了为避免调整预算而在不同工程项目之间混用预算的现象。

(3)预算控制不严格,未进行分项控制。工程项目由于投资金额较大、实施内容较多,我们在编制概预算时是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项预算。但目前还有不少项目的预算控制只实现了预算总额的控制,对于分项并没有严格按照预算来实施。这样一来,经过科学合理测算的项目预算就形同虚设了。

(4)预算执行结果考核不严。很多企业只要项目顺利完成竣工验收就认为项目已经完结,缺乏对预算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这实际就是对预算管理的不重视。财务人员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其工作往往被认为是收款、报销,对预算管理存在错误认识;业务部门只负责技术、施工等,缺少预算管理意识,甚至认为预算管理约束了他们;还有些项目部门的领导对预算不重视,在执行过程中敷衍了事。这种种情况使得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浮于表面,落不到实处。

1.2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

(1)实施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改进预算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项目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控、预算完成评价、预算绩效管理,改变“重工程轻预算”的状况。更加合理的评估项目所需资金,使资源的配置达到效益最大化。

(2)实施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建立起一批高效率、负责任的项目管理团队。预算绩效评价将会使项目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对项目预算高度重视,进而更加用心的跟进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每一步。而这种以项目预算为导向、以项目建设目标为中心的管理团队必将是强大高效的团队。

(3)实施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提高项目投入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从项目的立项、审批、建设、入账支付,到最后的项目竣工、决算进行全过程的预算执行对比。凡是非预算内的资金使用将会及时被发现、反馈和禁止。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就大大提高了。

(4)实施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是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内在要求。

2如何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1)编制科学有效、覆盖全局的项目绩效预算。将绩效管理理念引入预算编制,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的绩效管理。项目发展计划部门在立项审批时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资金预算,并做好项目事前预期绩效审核评定工作,确定项目需达到的预期绩效。绩效目标必须具体、科学、可量化。项目预算的编制要围绕项目绩效,以实现最优绩效为目标,使有限的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在预算具体编制当中必须明确项目每一阶段的绩效信息及相关的评价措施。

(2)取行之有效的全过程监控手段。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要真正达到全过程的管理控制就必须实现预算执行有监控。首先要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控制制度,用以规范项目预算执行和监督;其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手段,开展全过程预算管理信息化工作。对项目预算编制、执行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网络信息化管理。采用预算编报软件、预算审核软件、预算管理软件、预算绩效评价软件等信息化手段,形成预算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预算超支预警、预算控制、预算绩效评分等管理分析文件。落实贯彻“目标控制,分级实施,细化到月”;“权责明确,严格管理”的预算管理基本原则。通过这些手段来全面监控项目预算的执行和绩效完成情况。

(3)建立全过程的绩效报告制度。各项目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向财务管理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提交预算绩效报告,说明项目预算绩效的完成进度、存在问题、纠正措施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使企业领导层能及时了解项目实施进度、目标完成情况;如果出现偏差也能及时得到更正。

(4)完善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根据项目实施进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绩效评价分为阶段评价和完工评价。阶段评价是针对跨年实施项目,即需要2年及以上才能完成的项目。在年度结束时,对项目在这一年内完成的情况做出评价。完工评价是对项目已完工,项目预算已不再使用的项目做出的整体评价。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包括效果指标、产出指标、效率指标、成本效益指标、使用对象满意度指标等。重点考察绩效目标是否实现、资金预算使用是否合理合规。绩效评价结果得出后,财务管理部门要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以后项目支出的方向和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项目主管部门要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项目实施的改进计划并督促落实。

(5)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对于项目绩效评价得分高的项目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由于故意或者过失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未达标,以致企业资金配置和企业目标未能实现的,以及出现项目预算严重偏差的,需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绩效问责。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来约束项目管理人,从而减少项目预算执行的问题。

作者:李佳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过程管理论文:建筑工程项目过程成本管理论文

1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成本概述

1.1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成本基本概念

建筑企业一旦接下某个建筑工程的任务,开始进行施工计划和具体的安排,就以为这建筑工程项目开始,直至整个工程完工并通过质量检验,交付工程之后,建筑工程项目才算结束。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指的是建筑开始到结束的各个环节的整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都应该计算到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成本当中,对过程成本进行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建筑工程的整体成本进行管理。

1.2探讨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成本中包含了项目的直接成本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费用,还包括间接成本,即施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这一系列成本费用的使用效率决定了建筑过程的完整性和顺畅性,也决定了施工的效率和管理效力,因此,成本管理除了发挥帮助建筑企业盈利的作用之外,还能够使项目管理本身得到优化。探讨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2目前建筑工程项目过程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

2.1成本管理出发点模糊

对建筑项目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是大多数建筑企业一直在追求的扩大企业利润的方式,但是,成本控制始终都拘泥于节约人工费用、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或者对施工材料进行核对等方面,所提出的成本管理措施在理论上看起来十分科学,但却难以进行实践。成本控制的出发点是成本的构成而不是实际建筑过程中的成本应用,这使得项目过程成本控制行为本身的有效性受到质疑,成本控制行为究竟能为企业节约多少资金,产生多少效益,也没有具体的评估原则。

2.2成本管理方式刻板

建筑企业通常按照项目过程成本的结构选择管理方式,对不同的成本内容应用不同的管理策略。以施工人工成本管理为例,广东省聚集大量外来的农民工,这些人施工技术熟练但对施工管理和劳动法规并不熟悉,为了规避使用农民工造成的赔付成本风险和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企业通常以签订合同或者将管理委以工长负责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法最为简便,也能够节约成本,但是很容易受到人工流动性的影响,一旦某一施工小队出现管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项目进程。可见,传统的、刻板的管理方法并不能满足项目过程成本管理的要求。

2.3成本管理对风险规避的能动性较弱

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常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因素导致项目局部设计变更、材料变更、施工工艺变更等等,这些变更或多或少都会给项目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来自于施工设计和施工工艺的变革通常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出的,施工方必须严格审批需变更项目,一旦确定变更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就必须想办进行控制。另外,建筑企业还需要正确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索赔事件,要对一些索赔因素做出预测,同时应该争取工程保险来加强索赔风险的分散或转移。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建筑企业都拥有这样的能力对过程成本的变动风险进行规避,这也影响了成本管理的效力。

3对建筑工程项目过程成本管理的建议

3.1关注成本管理的指向性问题

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成本进行结构分析并制定管理策略是比较妥善的方式,但是成本管理的指向性被局限在成本结构之内,而且不能体现到各部分成本管理之间的联系性。本公司在进行客天下旅游产业园叠院一、二期的建筑时,从施工目标入手进行成本管理,明确各部分成本与施工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采取相应的成本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客天下旅游产业园叠院一、二期的建筑的工程质量目标是确保一次交验合格;施工工期目标是在2010年9月完成;安全目标是实现安全生产“五无”;文明施工目标是达到文明工地验收标准。要完成这些施工目标,就必须保证项目成本施工能够对施工目标起到控制的作用。我们对项目成本进行了重新划分,将其分为施工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验收成本和施工资源成本四项,对单项成本进行了清单形式的处理,例如规定施工资源成本中每日的用水量和用电量;在人工成本中使用全面绩效评估方法,将安全管理与工资挂钩,以此减少安全管理成本并保证安全施工目标的达成。

3.2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建筑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刻板的管理不适用于目前的管理要求,有许多企业也采用了动态成本管理方式,然而,动态性的成本管理需要造价工作人员长期在工地驻守,同时需要各施工小队和阶段性施工负责人对成本变化进行系统梳理。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施工小队的小队长和负责人都对资金和材料的使用特别敏感,因此,传统的动态成本管理也可能会出现差错,导致管理失效。建议建筑施工企业使用精细化管理方式,将施工中的责任划分到每个施工人员身上,以责任的承担和工作责任的变化来观察和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动态变化。由于施工责任与施工强度直接相关,因此,工地实际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会对施工内容的变化极为敏感,他们的反馈比造价员和施工管理者更为准确和全面,也能够促进动态成本管理的精确性。

3.3通过合同制度保证成本管理的效力

建筑项目过程成本管理中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施工计划的变化和人工变化,这种变化通常需要建筑企业预先垫付相应的款项,从而增加了施工企业的成本花销,有时候这部分成本花销很难进行清单计算,加大了企业成本管理的难度。施工合同的签订能够帮助我们充分规避施工中的风险,保证成本管理的效力。建筑企业应该与建筑的甲方签订完整的施工合同,在签订合同时候就应该对合同中所包含的的内容进行严格的规定,体现出施工进程、施工质量与造价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单独列出与施工计划临时变动有关的条款,为建筑企业争取成本控制的主动性;另外,建筑企业还应该与临时的建筑施工小队和建筑机械员工签订合同,按照国家劳动法和企业施工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双方的责权和义务,使这部分成本责任由双方公平分担,以避免额外的成本花销。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过程成本的结构比较复杂,因此,成本管理的出发点、方法和管理效力的发挥都应以项目过程的特征和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基础,只有这样,项目过程的成本管理才是高效的,才能够发挥帮助企业盈利并促进施工管理整体效力提高的作用。

作者:曹稳志 单位:梅州市鸿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过程管理论文:课堂过程教学管理论文

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学生素质的核心是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要使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必须有创造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培养学习的创新意识,最有效的方法应是使学生实践数学学习中的“再发现、再创造”。

所谓“再发现、再创造”就是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操作和积极思考,根据自己的体验,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理策略,重新发现创造有关数学知识。布鲁纳曾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的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有新发现的自信感。”数学课本中的全部定理、公式、习题都早已被发现,但这些结论对学生来说还是未知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再发现,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做到“我要学”和“我会学”。

要在数学课堂上达到这一目标,主要是实施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作事物的过程来教学”,这与培养学生再发现和再创造是共同促进、共同配合,两方面形成一体化。所以在课堂上必须两个方面结合,运用过程教学,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探索空间,通过独立思考、讨论探索,提取新的知识形成学生的再创造、再发现,从而让新的知识据为学生己有,解决新的问题。

实施过程教学,发展学生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能力的整修课堂流程如下:

一、设疑

设疑实质就是创设讨论探索的情景,提出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指出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知识方向。

在这一环节,设疑的实际问题要坚持探索性的原则,为学生创设探索情景,提出探索性的问题,既要有智力挑战性,又要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与成功,同时又要体现本节课要求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和方向。这就必须要求学生寻找本节知识的重点和切入点,设计适当的实际问题,既可引起学生的思考,又能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处于情绪激发的状态。设疑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以教材为素材,联系数学史有关内容创设能引起主体探索欲望的情景,或以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疑问而形成教学情景(如在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更可围绕教学环节的衔接、转折、延伸,创设教学情景(如由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过渡到三元一次方程,由几何定理到推论等)等。

总之,在此环节中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情绪和探索情绪,为下一步作好准备。

二、讨论、探索过程及知识形成过程

这一过程是学生带着问题去独立思考、共同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再创造、再发现”知识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探索、并动手操作,让教室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空间。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的过程必须含有直接创造的侧面,即从学生观点看是创造,通过再创造获得知识与能力,要比被动方式获得的理解更好,更容易保持。”所以这一过程是关键的过程,是学生运用以往的知识或通过独创知识去“创造”、去“发现”新的知识,让学生去亲身体验,让学生去争辩、去创造,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知识库”中一项新的“贮存文件”,随时提取、随时修改、随时补充。

也许,学生的讨论和探索会出现脱轨和探索结论的错误,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以点拔的方式或让学生对探索过程和探索结论进行讨论的形式,对讨论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引导和修改,使学生能形成正确和必要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可利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对话讨论等形式进行,这可按具体情况确定。总之,任何一切可交给学生的都交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形成“再创造、再发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意识。

三、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实际就是“再创造、再发现”知识的应用。

1、解决设疑问题:

在这里,实质学生已通过讨论、探索中得到解决,只不过学生得出后,教师应作出归纳的解释,将设疑问题呈现给学生。

2、由学生或教师提出实际问题,用学生创造和发现的知识去解决。

这是设疑问题的延伸和延续。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在这过程中,也应由学生对知识和设疑问题的认识对再创造、再发现的知识提出问题,或对其适应条件,或对其新知识的质疑,或提出新的实际问题。无论学生在这里提出什么问题,都应由学生自己运用“再创造、再发现”的知识去独立或讨论解决。通过这一步骤,有笪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对知识的反思,思考其知识的作用,思考知识的条件与限制,思考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令到学生对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将知识推广到生活中的各方面,激发学生对现实的思考,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

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或许不够全面,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必要的问题,这是对学生的补充,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四、反思

这是整节课的小结,是对知识的回顾,是一个巩固过程。

反思是一个人对已有的事物回复思考,也是对已过的事情在脑中重现。完成以上几个步骤,要求学生反思是必要的。可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作出一个归纳或要求学生发表自己对整体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将其作为课外作业,写一篇短文,发表自己的感觉。

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要将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结合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过程管理论文:阅读教学过程设计管理论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什么是探究性阅读呢?探究性阅读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论理论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应该大力倡导探究性阅读教学法。

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上我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我把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流程:

一.自由朗读,自由感知。

读了一篇文章之后,首先要求学生谈谈自己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以往,我们在学生朗读或默读前总布置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这种方法固然有它的优点,但它有时却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剥夺了学生自由感知的权利,再说学生平时课外阅读时,难道有人给他们布置整体感知的问题?阅读教学有时应该返朴归真,追求本色的东西。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之间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参与后,则是学生、教师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二.欣赏品味,合作探究。

全班分若干个四人学习小组,四人小组可以品味课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第二流程的问题可以这样设计:这篇文章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你认为这篇文章在写作上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认为作品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你怎么评价某个人物?对文中的哪些观点你赞成或不赞成,为什么?学生也可以不按上述问题思考,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欣赏角度。这个流程很注重开掘学生独特的个人(小组)体验,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以往的教学是“传授—接受”式,即使有启发,但大多数情况都是教师设计一个又一个圈套给学生钻,得出的结论也是大同小异,学生很少有自己的感悟,学生的思想是教师给的,这等于剥夺了学生对课文独特感受的权利。此外,教师要大力倡导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这种差异本身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因此,不仅要教会学生从书本中学习,从大自然中学习,还要从他人那里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呢?对不同的年级的学生、不同特点的文章,引导探究的角度是不同的。以下是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常用的几种方法:

1.对于关键词句的探究。作家都善锤炼语言,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作家锤炼语言时多在三类词:形容词、动词、副词上下功夫。这三类词是语言中最富表现力的。古典诗歌中的佳句就多是挂在这三类词上,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的“破”、“弄”二字,皆是不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现代作品里也是如此,如朱自清《背影》中的:“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拣定”一词表明,父亲在为儿子安排座位时,是细心斟酌了一番,最后才选择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为什么要选这张椅子呢?因为儿子带的行李多,又是一个人。父亲的细心、父爱的深厚通过“拣定”一词表现了出来。这样步步推进,层层深究,学生能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对主题的多元思考和深化延伸。对文章的主题,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探究文章的主题时,不但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而且有的文章还可以作深化延伸的探究。比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这首词充分表达了苏东坡徘徊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间,既想出世又想入世;既积极进取,又退让无为。因此,我引导学生去探究:中国古代文人不仅苏东坡,像李白、欧阳修、范仲淹等等都具有这样的人格两重性,造成这种人格的根源是什么?学生在课外查资料,写探究性小论文,有一部分学生在小论文中提到,中国古代文人很明显受到两种思想的影响,一是儒家思想,二是道家思想,人生仕途得意时,儒家进取思想处于支配地位,失意时,道家思想使他们自我麻醉,中国古代的文人很多都是这样的。这种见解很有见地。

3.对课文的大胆质疑。作家的见解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他们的思想提出质疑。注意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对课文进行再评诂分析,这种探究活动则可以培养了学生的怀疑精神。比如学了《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有学生提出愚公的做法真的可行吗?有的学生认为搬家会更好,还有学生提出既不必挖山也不必搬家,而应该对太行、王屋二山进行开发利用,让它们造福于子孙后代。我想这些问题肯定会引爆学生思维的火花。

4.在比较阅读中探究。学习了同一类课文,我常常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如学习了《白杨礼赞》和《松树的风格》后,我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对这两篇课文进行比较探究。学生通过这种比较阅读的探究,不仅深入地认识了这两篇文章的特点,而且学会了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还可以将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如初中阶段学习了鲁迅的《社戏》、《故乡》、《孔乙己》等小说,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鲁迅的作品,去探究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作品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在独自品味探究后,教师请每位学生在小组内宣讲自己的观点,其他三名学生听后可以修改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的观点,然后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发言,阐述自己或本小组对课文探究的结果。对学生的发言教师首先鼓励其他同学修正他人的观点。如果有的学生的观点是明显错误的,那么教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要予以纠正;有的思想是表面的、肤浅的、幼稚的,教师要适时点拨,诱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如果学生没有触及课文的重难点,这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四.总结评价,补充深化。

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用精当的语言,对学生的探究与宣讲过程作总结性、指导性评价,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做出点评。对所研究的问题中学生应涉及而未涉及的地方作提示补充,从而深化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升华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有时候还可归纳出一些方法性的东西,供学生以后运用;对有些争议较大的问题,教师可提供研究背景而不做出结论,留下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研究之热情。这一环节有时也可完全由学生来完成,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以上几个流程始终遵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原则。

相信随着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习惯的养成,随着学生自主探究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他们能够自主探究出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学生们的阅读会逐渐走向深刻与成熟。而这正是学生最大的收获,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过程管理论文:德育过程发展管理论文

我校从1979年在全国第一家制订并实施《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提纲》,进行德育实验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成为全国德育先进校。1992年,我们又制订了《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德育实验方案》,回顾和反思十多年来学伎德育的历程,我们察觉和悟出当前学校德育之所以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实,落后于当今学生的实际,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比如,在德育内容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常常把某一时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内容进行灌输,在德育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要促进入的社会化,被片面地理解为对社会的顺应,而很少强调把人培养成改造社会的主体。

再如,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认。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不注重积极疏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其结果,我们所培养的人常常表现为处在被人支配的地位,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爱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常常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害怕困难和回避矛盾,缺少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表现出盲目从众,不善于独立思考,追求循规蹈矩,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大业,现在的小学生再过几年、十几年将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21世纪将要求人的主体性能进一步弘扬;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认为研究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既具有主体意识,又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研究其方法问题是我校德育改革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将我们采用的办法举例如下:

一、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学生到了三年级,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老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

目前全班46人,都分别担任过班级的小组长、少先队的小队长等以上的干部职务,而且个个干得都很出色。同学发起并组织了一个故事团,他主动与各班联系,利用饭后、活动课时间带领10名团员到各班讲故事,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实践证明,在德育过程中,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实验班的老师在德育过程中坚持以情为中轴,通过组织学生读我校自编的五爱情感“四字书”,背五爱情感名家格言,讲五爱情感故事等,进而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经常带在身上,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制订一个实现自己一定理想信念的行动计划,并公布于众,在大家指导、帮助和监督下落实。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了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

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比如实验班老师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就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①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②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③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④当个人受到委屈时,不要用哭、吵、闹等方式来发泄,而是采用受小委屈时可以“瞪一眼”;受大委屈后可以大喊一声“我讨厌你”;受一般委屈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再如,在指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实验老师不仅向学生提出了字少、句短、易记的行为规范要求,进行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而且注重抓住社会实践锻炼,组织开展“徒步夏收”、“负重远足”、“待命行军”、“山区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艰苦条件下通过磨练增强意志,提高自制力。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教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如在活动中我们一直坚持以下几点:

一是自愿选择。教师把选择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指导但不指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可以多项多次选择,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目前,三年级90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36%的学生初步形成了稳定的兴趣爱好,二年级80%的学生也有固定的活动内容和阵地。

二是独立自主。教师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包办。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于。

三是实践锻炼。教师要为学生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代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爱好形成个性特长。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才干得以提高。

总之,在德育改革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早放手才能早独创,只有早当家才能早成熟,只有在当家做主的实践中才能促使学生主体性发展,锻炼未来的“当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