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2 04:36:04
导语:在班主任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教师德育能力的研究现状及本研究的观点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于教师德育能力结构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很大分歧。有学者把教师德育能力分为:教育者自身的思想道德认识能力与践行能力,把握德育内容的能力,掌握德育规律、灵活运用德育方法的能力,德育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了解并正确评价德育对象的能力,控制德育环境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1]。也有学者将教师德育能力分为:德育设计能力,德育实施能力和德育评价能力[2]。
尽管教师德育能力结构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一些学者仍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林海亮、王凌霞指出,社会学知识是教师德育能力的基础知识[3],林海亮[4]亦指出教师的德育能力模型应该是综合性、立体性和可变性的素质模型。
借鉴以上研究成果,结合长远的教育目标和上海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以及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和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我们按原理的知识与临床的知识,一般领域的知识与特殊领域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分类法,从三个层次构建教师学科德育能力的模型:即通用德育能力,主题德育能力和学科德育能力。其中通用德育能力是基础,属于原理性知识和一般领域的知识;主题德育能力是跨学科的,而学科德育能力是分科的。这两者属于临床实践的知识和特殊领域的知识。
二、通用德育能力的建构
第一个层次,教师的通用德育能力是以教育过程的五大要素为纵向维度,即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与教育环境;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这些基础理论为横向维度构成一个框架。
三、主题德育能力建构
德育可以围绕不同的主题的展开,而以主题为单位组织德育内容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多学科的。在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德育理论与方法学习后,再结合不同的主题,进行教育实践。在这个层次上,教师需要掌握不同主题的相关知识和相应的的德育方法。(本文来自于《教师教育论坛》杂志。《教师教育论坛》杂志简介详见.)
四、学科德育能力建构
在具备了通用德育能力和对不同主题的了解后,教师要结合自己任教的学科,恰当地、巧妙地将不同的德育主题融入学科教学。这一阶段主要需要提升教师的德育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
五、小结
本研究建构了学科教师德育能力结构及清单,明确了教师学科德育能力的基本内涵及其组成内容,这是目前相关研究中唯一从教育的要素出发,结合过程维度与理论维度提出的有系统、有层次的立体德育能力模型。该模型能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思考教师应具备的德育能力,对学科教师德育能力培养目标,设计校本培训课程与教材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峥1祝郁2工作单位:1.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
对小学教师德育素养这个问题的思考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做大学生德育工作。2006年,我来到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工作更加深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在初等教育学院工作中,我接触的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及一线小学教师,从事的是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工作。那么,今天的小学教师该具备怎样的素养呢?近日,中国教育学会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引发了我们对教师核心素养的思考。我认为,无论小学教师素养体系如何,都不能没有德育素养,德育素养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
一、小学教师德育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那么,如何理解德育素养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我们先来看看国家政策怎么说。
(一)国家教育政策对“立德树人”的要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在《纲要》的“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特别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2014年,教育部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对于教师来说,无论进行哪一个学科的教学工作,都必须体现德育,都不能不“育人”。而实施德育工作离不开德育素养,所以说德育素养是每位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在此,需要提出的是,《纲要》中用的是“渗透”一词,我们也习惯了这一用法,“渗透”的提法将德育看作独立于各学科之外的,犹如盐入汤。但我认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不是渗透进去的,而是体现出来的。“渗透”和“体现”的内涵不同,“渗透”意味着由外进入内部,“体现”则意味着各学科教学本身蕴含着德育的元素和内容。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存在已经说明了“体现”一词,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各学科本身就有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若学科教学缺乏了德育的内容或目标,则可以肯定地说,教学没有完成它真正的意义,所以赫尔巴特说“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小学教师德育素养的要求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及《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我院承担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工作。《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涉及了三个维度、十三个领域、六十条基本要求。在不同领域中都对小学教师的德育素养提出了要求,具体体现在六十条的“基本要求”中,如,第十条“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第二十条“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第三十条“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这三条基本要求分别从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小学生发展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三方面对小学教师的德育素养提出要求。由此更为清楚地意识到德育素养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可以说,缺乏德育素养的小学教师不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
二、小学教师德育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一)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的需要
从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的现实来看,非常需要我们在教师教育中培养小学教师的德育素养。目前我正在负责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在职课程标准的研制项目,我们走访了国内很多地方,听了很多节品德课,总结今天小学品德学科教师的状况,我认为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乏专业性;二是缺乏专职教师队伍;三是缺乏在职培训。为什么这么说?我以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说明。
我们观摩了一堂“尊重他人”的小学品德课。当时老师选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来告诉学生“心中要有他人,要尊重他人”。这个故事能说明尊重他人吗?显然不能,那么为什么这位教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课后我们询问了校领导有关该教师的情况。原来这位老师原先是教育技术课教师,后来因为身体状况不好,学校就让他担任品德课教师。这种情况并不是个案,目前很多小学的品德课都是由班主任、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兼上。这样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语文老师通常是带着学生读书,题目读一遍,课文读一遍,这几行读一遍,那几行读一遍;数学老师就以做题的形式来上课,如果这个课堂内容不好出题的话,就直接改成数学课。这些不仅反映出教师对德育知识内涵的把握是相当缺乏的,也反映出小学缺乏专门的德育教师队伍。其实,品德课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并非怎么上都可以,品德课教学对教师的德育素养要求更高。
(二)儿童生命健康成长的需要
不仅德育教师需要有德育素养,其实每一位教师都不能缺乏德育素养。教师职责的核心是什么?教育的意义何在?这与教师的德育素养有何关系?在此,我用三个故事说明。
1.一次作业影响一生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小学校长写的。这是我们在北京培训小学教学校长时,请他们写自己的生命叙事,一位小学校长写的自己的真实经历。故事的内容是:她上六年级时,班主任刘老师让学生每天都写日记,并且会不定期抽查。一开始,老师几乎每天都检查,可快到期中考试了,老师就停止了检查。但是,期中考试一结束,老师就让教室后排同学把日记本收上来。她是班里的一位好学生,由于忙着备考,几天都没有写日记了,看到课代表马上就走到自己身边了,心里一急就把“日记没写完怎么办”这几个字写到了日记本上,随后日记本就被同学收上去了。她的心情更为紧张了,一方面想自己是个好学生,没完成作业还算是好学生吗?另一方面想自己没完成作业,还问老师怎么办,这是什么学生呀?当然她还担心因作业没完成,老师会在全班面前批评她,让她丢面子。就这样,她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结果,等着老师找她、批评她。一天、二天,她想象的事情都没有发生,直到第三天老师将日记本发下来。一拿到日记本,她就迅速翻到那一页,急着想知道老师写什么了。只见“天塌不下来的!”几个字。
这件事对她影响很大,过去几十年了,她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她原本觉得自己的自尊、面子等都会被这件小事弄得一败涂地,但刘老师没有那样做,而是无形中教给了她如何判断事情和看待问题的态度、思维与方法,使她终生受益。这是一位多么智慧的老师呀!
2.一篇作文影响一生
第二个故事是我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位作家写她小学时经历的一件事情对她一生的影响。她说那时自己是一个内向、胆怯的孩子,课堂上英文老师从不叫她发言。有一天,英文老师让他们写一篇作文,她写了题为“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灵魂,不知道他们会飞向何方”的作文。课上,英文老师轻轻地走到她面前,小声地问她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她的作文,下课时,还把她叫住,说:“你可以坚持写日记,你将来可以从事这个方面的工作。”她说,这两点她都做到了。
什么是优秀的小学教师?站在不同角度会有多种答案,但最为重要的指标是能发现小学生的优势潜能,同时能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并能给出行动的方向与可行的方法。这位英文老师做到了。优秀的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生命样态与生命优势潜能要具有有意识的关注能力、敏锐的感受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有效的帮助能力,这是其德育素养的体现。
3.一件小事影响一生
第三个故事是我自己的,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几位令人敬仰的老师,其中,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是我初二时的班主任。他给我的影响很多、也很深。最令我难忘的一件事是,当时我在班级里做学生干部,班里有一位女同学经常会用话“挑衅”我,导致我心里很不舒服,虽不想和她对抗,但也不想事情就这样。于是,我就把这件事情婉转地向魏老师说了,说完之后,我就站在那里等待着,等待着他批评我也好,帮助我也好。但他只是看了我一眼,然后就说了一句:“嗨,大事清醒点,小事糊涂点。”说完转身就走了。当时我傻了――这算是批评我呢,还是帮助我呢?什么叫做“大事清醒点,小事糊涂点”?经过许久,我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而这句话也成为我一生的座右铭。每当我心烦、难过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这是大事还是小事呢?大事,要清醒了;小事,就糊涂点呗。这让我的人生过得很轻松。
什么样的教师德育素养高?教师高水平的德育素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显现?这个故事是一个很好的诠释。我们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当孩子带着无助的眼睛求助于我们的时候,当孩子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究竟能给予他们怎样的关怀和帮助呢?做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才是教师德育素养高的体现。
三、小学教师德育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
上述分析是否让大家认同德育素养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如果我们能真正理解教育、理解德育、理解教师职业,是会认同这一结论的。那么,如何培育小学教师的德育素养?近十年来,我院主要从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两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一)开设系列德育课程
在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课程是主渠道,小学教师德育素养的培育也离不开课程教学。我来到初等教育学院工作后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缺乏德育类课程;二是缺乏针对小学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德育教材,既有的《德育原理》类教材并不适合小学教师,因为小学教师并不是学习了德育原理就能做好德育工作,而是需要一个“桥梁”。故2006年我院在课程方案调整中增设了《小学德育实践》课程,并着手创编教材。
之后,不断地调整、加强德育课程在课程方案中的位置。我院课程结构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大类,专业课程又分为三层: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方向。2014年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将《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小学班级管理》等课程设置为专业核心课,且一比一配套,即包括两个学分的理论课和两个学分的实践课。除此之外,我们还设置了“小学德育与少先队工作”“生命教育与班主任工作”“国学经典教育”等兼教方向,各有10个学分、4-5门的必修课。开设的课程有《多视角的生命解读》《儒家经典选读》《道家经典选读》《生命教育课程与教学》《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小学品德课程与教学》《小学品德优质课评比》《儿童组织与教育》《少先队活动设计》及《少先队组织与指导》等。
(二)开发小学德育类教材
从2007年起,我组织研究生和相关老师历时五年创编了《小学德育实践》教材。这部教材立足于每一位小学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德育,提出了小学德育主要是通过环境德育、关系德育、课堂德育、学科德育、德育课程、管理德育、活动德育及教师德育等八大载体实施的。这本教材打破了“学”的框架,进入到小学教师该如何操作的层面。2014年,该教材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再有,2012-2015年我们创编了《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教材,这是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之一。这本教材围绕品德发展和道德教育两个核心词展开,其中品德发展是基础,道德教育是为了促进品德发展。在这样的关系定位之下,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建构课程框架,理论部分包括基础、规律和特点、内容和评价,实践部分为关系、课程、活动、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本书中,我们提出了小学道德教育主要内容应把握三个层次,一是永恒的根基性美德,包括爱和智慧;二是传统的经典性美德,包括诚信、勤俭和自律;三是时代凸显的美德与价值观,包括责任、尊重、规则、公正、宽容和合作。
(三)小学德育干部、教师的在职培训
自2007年起,我们陆续在北京市远郊区县和城区分别开展小学德育副校长、主任、班主任、品德课教师的培训班,培训时间为一年或半年,关注教师的德育实践、德育研究能力和德育理论的提升。如,2012年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我负责的是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的培训。全市有二分之一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参加了这个培训班,历时一年,开展主题为“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关爱生命研究”的培训。我们的一个工作体会是:改变德育状况要从改变教师状况开始,关爱学生生命要从关爱教师生命做起。教师德育素养的提升其实最先受益的是教师自己。
在这里也给大家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位责任感强、能力优秀的老师,她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处理好与女儿的关系。她想用她心目中优秀学生的形象要求自己的孩子,但这样的要求导致她与孩子的关系紧张,自己也得了“三高”。后来,她在培训过程中学会放松自己、改变自己,经历了从自我理解到儿童理解、从教育理解到教师理解的过程。一年之后,她告诉我,她的一切正常了,原先的“三高”状况也没有了。所以我们说德育不仅仅是育别人,同时也是育自己。目前这位老师所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也以新的形式开展:老师们讲故事、学生们讲故事。不仅如此,他们还把毕业学生请回来讲故事,讲他们在学校时从老师那里得到的收获。老师听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们都忘记了“现在”才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时刻。
可以看出,小学教师德育素养的培育,无论是职前的系统培养还是在职的有针对性培训,都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有信心将这一项工作更加坚定、更加踏实地做下去。
摘要 思想道德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但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误区: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手段苍白,效果甚微。改革传统的德育僵化模式已经刻不容缓。直面新课程,思考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挑战,使笔者深深感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也应在这种变革中产生新的变化。
关键词 小学德育 角色 转换
一、做学生道德成长的同行者
要做学生道德成长的同行者,首先要正确掌握德育的指导思想,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的根本认识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体能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居领先地位,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树立新的德育观和学生观,教师不再是一个道德先知者、道德完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两者只是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相比较而言,学生是最具生命力的一代,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有比成人更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这是我们不能漠视的。因此,教师应树立与学生一同道德成长的观念,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反思,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成为学生道德成长道路上的同路人。
二、做德育课程的开发者
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遵循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统筹安排,各有侧重。小学,主要向学生进行“五爱”为基本内容的初步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社会常识教育。教师是课程的最直接的实施者,是教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家庭背景。新课标指出:“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材不是不可更改的静态文本,它不是师生课程活动的指挥棒,其本身就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教师要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新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者的主体意识,摆正教材作为工具的地位,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在统筹安排好德育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发现和利用好身边的教育资源,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校和教师关注的事情。把课堂扩展到了无限丰富的大自然、生活中,以至整个人类社会,让学生不仅学会书本上的知识,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地球,加强对学生思想前途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近代史和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教师要走出传统被动的课程忠实执行者的误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在的创造能力。强化纪律观念。学校应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纪律观念,勇于同违纪行为作斗争。
三、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的合作过程应是愉快的,应是对学生的一种启发过程。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对学生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心理负担,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校是育人的专门场所,是传播知识、生产知识的部门,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注意吸取来自各方面的新知识,拓展文化底蕴,了解教育要求,更多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使之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师要置身于学习活动中,通过对问题的诊断、研究和解决来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成就感。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收集学生信息,并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感性的经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成为与学生双向互动的促进者,与学生同时得到提高。总之,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能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民主、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之中。在这种关系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能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就感与价值体验,并感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和心灵成长的愉悦。注重发挥学校团队组织、教职工的德育力量,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学校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对少先队员和工会的领导,并教育党员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争当先锋模范。校长负责健全德育网络,制定德育计划,组织、指导、检查、评估德育活动。班主任协调德育力量,组织德育活动,创建优良班集体。德育课教师潜心改革教学,把德育课的重点由应试转到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轨道上来,各科教师和全体员工都把育人放在各自工作的首位,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一、师生关系现状
目前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的沟通严重不足,引发了各种学生问题的频繁发生。1、管理过程中缺乏双向交流就目前,五年制高职教学管理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年纪小的问题,每个班级中都相应的配备一名老师作为班主任,一般陪伴比较有经验的,善于和学生沟通的老师作为班主任,但是实际过程中往往有专业教师或者从事行政岗位的老师兼职。对于这些老师来说,他们本职的工作为主体,管理学生为兼职负责,故不能时刻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变化。对此建立一种师生交流机制很重要,能够做到了解学生情况,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2、对学生的定位问题对学生定位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老师对学生的定位;而是学生家长或者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够明确。在老师对学生定位过程中,会出现对学生期望过高,导致希越大失望越大,存在巨大落差,影响后续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在学生家长对孩子定位和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定位过程会出现比较强的功利性,主要表现为家长私下通过一些途径请老师帮忙照顾和提拔。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在学校的教育的正常发展。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很简单,就是传授知识,简答疑问,培养学生的形式存在,是一种最基本最朴实的人家关系。
二、现状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部分可以看出,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与老师和学生有关。1、从老师本身原因来分析,担任班主任职责在高职院校并不是受欢迎的一项工作,大多老师较排斥这项工作,所以一般担任的这项工作的往往是新来学校的年轻教师。而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在生活方面面临这交女朋友等成家立业的人生大事;在工作上,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做课题研究等,所剩的精力已经非常之少,没有精力也没有足够的耐心与学生沟通交流,不能用心去教育学生,只能偶尔了解一些班级近况,无法全身心的投出班主任教学过程中。2、对于学生自己,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充满诱惑的社会化产物吸引力远远大于学习,例如:游戏、网聊等。造成了大量的学生成迷在虚拟世界中,出现整日泡在网吧中,旷课、夜不归宿比比皆是。特别是一些学生,赋有一定的个性,在老师教育过程中,仍然我行我素,做一些过激的行为,或者经常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三、改善对策的研究
从目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存在的不好的想象和其中的原因来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的是在于沟通与交流,沟通和交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对于年轻老师来说,作为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没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多多少少的问题,关键是作为年轻老师要善于去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去请教班主任管理的方法。同时站在理解的角度去包容学生们犯的一些错误,去理解他们心里成长的过程和规律,关注他们的变化,站在高职院校老师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上去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2、善于和学生交流,学会尊重他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接手班级以后,往往存在一权独大的现象,即班主任有绝对的权威,班级中的各种事情都是班主任制定和规划,学生们只要执行的权利,不能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这就容易产生学生不理解,不能有效的执行老师的定的规则制度,造成逆反心里的同时,也让班主任感叹学生的不懂事,难教等问题。在处理这样的问题时,要从制定制度开始,让学生从份的参与进来,各抒己见,让学生即是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制度的执行者,充分的尊重他们的同时,也利用这个机会能够了解学生的基本想法,为以后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四、结论
就我国高职院校五年制高职教育现状来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矛盾日益加剧,这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了较大不良的影响,缓解和解决这类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从交流沟通方面和学生定位方面入手,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老师自身做的不足、学生面对的诱惑巨大和家长教育的缺失等。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教师从自身素养出发,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学会尊重学生,建立合理的班干部团队的策略,其中的关键就是较强沟通和交流。为五年制高职班主任教育提供借鉴。
作者:朱洁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建设分院
岁月更新,青山常绿,教育教学工作的步伐并不因岁月的变换而止步,一学期工作的结束意味的是更好、更新的的开始,停下脚步是为了反思过去,调整以往,以更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未来,面对以后的工作。为此,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关于教育需要爱这个观点,均已达成共识,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得深思下一个问题--怎能去爱?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长期受到无微不至的爱,吮奶经历竟达八年之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以至二三十岁了都还不会系鞋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昵?难道溥仪没有得到爱吗?事实恰恰相反,他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爱",本来应该溥仪自己做的一丁点儿小事都有人替他代劳。正是这无微不至的"爱",使溥仪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由此可见,爱不能越俎代庖。"溥仪现象"毕竟是历史,我们更关心的是现实。令我们痛心的是一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却正在有意或无意之中扮演着太监和侍女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优裕,对独生子女宠爱、偏爱、溺爱的风气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在生活上,有的家长对子女总是采用"抱养"的方式,代子女洗衣、叠被、穿鞋,;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一味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代学生"拾柴"、"烧火"、"做饭"、甚至于出现了代学生"品味"的怪做法。教育者将无微不至的关怀,方方面面的照顾,多种形式的包办代替视为无私的爱。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势必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浇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失去了自理能力,失掉了自立意识,丧失了自强精神。这些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社会责任感;在人格道德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皇帝"在班级工作,总以为他们太小,少不更事。于是凡是身体力行,扫帚倒了,我来扶,窗台脏了,我来擦,地上有废纸,我来捡。事实告诉我,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太差,我吸取了教训,开始对学生完全放手。活动来了,由学生策划承担;工作来了,让学生去干;有了问题,学生商量解决。由于没有做好引导工作,学生如一群无头苍蝇,找不到方向。当了一回"神仙班主任",捡了半天烂摊子,实践告诉我,也不行。于是,我开始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我所从事的工作。小学班主任的事务确实繁琐杂乱,但一旦沦为"保姆班主任",工作将失去条理和计划。放手让学生当主人的思想是对的,但如果完全放手,成为"神仙班主任",班级这艘巨轮将找不到航线。于是,我为自己提出了"扶着孩子做主人"的工作思路,两周之内进行民主选举,无记名投票。根据自己的标准选自己的干部,这是让大家产生主人翁意识的第一步。雄赳赳气昂昂的小干部们选出来了。我告诉他们,凡是有为班集体抹黑的,将一票否决无条件进入干部队伍,并提出两周考察时间。让小干部产生"忧患意识",这是走向主人翁的第二步。两周过去了,我开始给干部们进行细致的分工,我教卫生委员如何合理安排卫生;教学习委员怎样组织早读;教小组长如何收发作业本。教时手把手,干时放手干。发现漏洞,马上补,发现错误,马上改,因为分工细致,小干部任务明确,所以,他们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工作习惯,基本上能独立开展工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小干部的积极性感染着同学们,榜样的作用激励着同学们。我抓住这一契机,开展了"争做班级小主人"的主题队会,让同学们讨论了"怎样才算班级的小主人"这个问题,使大家有了深刻而具体的认识。孩子们通过讨论知道了,要当小主人,其实并不难,做任何事的时候,多想想集体,想想大家,就成了。大家还主动提出每周评选"小主人红花"的活动。当好了小主人的,进行表扬,没当好小主人的,提出批评。这一来,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高涨。下课抢擦黑板的,多了;课间疯打的,少了;满地废纸和铅笔屑,看不见了。大家你帮助我,我监督你,初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此外轮流班长制的执行也为每个孩子都提供了锻炼自己、展示自我和满足孩子某种领导欲望的机会。让他们明了,班长拥有权力,更大的是责任、义务和奉献精神。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后进生,可如何对待他们呢?首先做到不厌弃他们,然后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做好转化工作。法国教育学家卢俊在他《爱弥儿》一文中写道:"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深根,以至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
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转化工作的先决条件。要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就得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后进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坚持在了解中教育,在教育中了解。实践证明,只有全面了解后进生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对后进生要因势利导,坚持一分为二。后进生的缺点较多,也较突出,容易被大家发现。他们也有优点和长处,只不过不太明显和突出,时常被大家忽视。往往这一点就不利于调动后进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作为一个班主任就应该注意发现后进生的微小进步,坚持一分为二,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积极引导,有时创造条件让他们施展自己的长处,以自身的长处逐步克服一些短处,从中让他们看到希望,增强进步的信心。
一年级的孩子们,年龄尚小,思维有很多的稚嫩之处。告状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事无巨细、大大小小,见微卓著。笤帚倒了要告,站队早了要告,甚至谁笑一笑都要来告状。开始的时候真是不胜其烦,既然每天必须面对,慢慢在习以为常的同时意识到这未尝不是教孩子辨别是非的最佳契机,此时三言两语的和风细雨的引导较之不耐烦训斥效果长远而深厚,它在融洽师生感情,对孩子人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上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家长交朋友,听取家长意见,共商育人良策。"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班主任面对着如此众多的家长,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乏各种人才,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很有经验。这些家长与老师的精诚协作,发挥的参与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例如我们班陈怡丹、邹雅林、张昕艺、汤子贤的家长虽然来自各个工作领域,但对孩子的教育都很有心得,在养成孩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上都能持之以恒,有自己行之有效的培养孩子的独到之处。
当学生有错时应与家长取得联系,但要理解家长的难处,不能训斥家长,不能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要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对于学生的学习,不给家长增加负担,但必要的检查还是应该的。不歧视差生家长,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家长对班主任或学校工作有意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这样家长会与之同心同德育人教子。
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有很多不足不到之处,在耐心和细心上常常是虎头蛇尾。在工作方法上还不能很好的适应低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工作中还时时有简单粗糙的现象,一切的一切还待在以后的的工作反思、克制、觉悟、锤炼、提高自己。
【摘要】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班主任起到组织的作用,也是这个班级所有工作任务的首要执行者,带领班级学生更好的生活、学习。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艺术性是班主任管理能力的一种体现,同时也直接影响了这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因此,作为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该学会做好多种角色的转换,既要做学生们的严师,也要做学生们的益友,构建平等交流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篇文章就主要围绕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艺术性展开研究,探讨其如何做好班主任教育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管理艺术性;师生关系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班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元素,班级的管理工作也正是学校教育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有效的、艺术性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班风的形成,这也对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有关键作用。班级有了良好的、积极的学风,各项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班主任在班级学风建设过程中起到直接引导作用,班主任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承担起学生的良师益友责任,以自身崇高的人格魅力吸引班级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成长。
2班主任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2.1作为学生们的良师
自古以来,老师这一角色是对学生们传道解惑的重要角色。班主任的良师角色是传统教育的一种体现,这也是学生们学到知识的一个重要保障。作为学生们的良师,班主任应该体现自身的知识内涵、道德水平等,还要通过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们的尊重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尊重。一般来说班主任这一角色扮演对于新上任的老师而言比较困难,一般新上任的老师会跟从老教师担任副班主任开始,以此为平台,多多积累工作经验。对于班主任的良师角色来说,还要注意的是把握好“严管”的力度,虽然说“严师出高徒”,但是过于苛刻的教育管理方式,可能造成学生的叛逆心理,从而得不到好的结果。此外,过于严厉的班级管理可能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战战兢兢,师生关系得不到进展,老师将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这就无法做到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此外,作为老师最重要的还是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因此老师应该有极高的权威性,同时也要重视对真理的维护。
2.2作为学生们的益友
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班主任是最亲近的一个老师,班主任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班集体里每一位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他们需要一个朋友角度的指点而不是老师角度的教导,因此说班主任也要承担起学生们益友的角色。班主任要想成为学生们的朋友,首先需要班主任向学生们敞开内心,为师生间的信任打好坚实的基础,有了信任师生关系才能得到很大的进步。当今社会学生们受到家庭、学业、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需要知心朋友的交流减轻自身压力,班主任就应该分享自身的学习、生活经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也能为学生提出更好的建议,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进步。此外,承担起学生益友这一角色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由于有些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是十分扎实,他们对权威性的理论知识兴趣较低,课堂学习效率比较差,但是朋友角色的应用,班主任将会把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活化、平近化,这样将会激发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朋友角度的课堂交流方式也将会更好的引领学生思考问题。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班主任通过益友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可以拉近和学生们的心灵距离,营造出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这样以来,班主任也将会赢得越来越多学生的尊重,师生之前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3提高班主任教育管理艺术性的具体方法
由于班主任教育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承担起这一重要职责,运用多种管理方法提高自己教育管理的艺术性,不断总结自身经验。
3.1分析所在班级学生状况
每个班集体学生的状况都不同,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有的学生是爷爷奶奶照顾、有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等等,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开始前首先就要对学生们的这些状况有所了解,因材施教,对不同状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班主任充分了解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学习状况后,才能真正起到关怀学生的作用,每一位学生也将因此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从而有利于班级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充分了解学生的状况,还可以避免学生朝不好的方向发展,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将其引领到正确的道路来发展。
3.2关爱学生
关爱都是相互的,班主任用关爱的态度教育每一位学生,学生才会反馈给他关爱。因此班主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多多接近学生、关爱学生,尤其是那些缺乏家庭温暖的学生,让学生们真正感到集体的温暖,学生才会更加乐意融入这个集体,愿意为班集体努力争光。此外,班主任还承担着老师这一重要职责,既要做好学校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又要做好传授解惑的本职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思考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班主任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班主任也应该给予及时的帮助。这样班主任将会赢得更多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3.3合理评价学生
传统教学评价仅仅以学生成绩为单一标准,新课标的实施提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应变得丰富,重视对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作出评价。对于学生们犯的一些错误,班主任也应该学会包容,每一位学生都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不怕学生犯错误。对于小错误,班主任应该从容对待,及时指出,对于大错误,则需要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来处理。对于学生的知错就改行为,班主任要作出表扬。此外,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应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重要作用,做好班干部的选择、培养工作,及时掌握班级的各种动态,这也可以很好的培养班干部自身素质和能力。
4结语
总的说来,班主任这一职责有着极其繁琐的工作任务,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关爱学生的热心,加强对每一位学生的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为学生着想,承担起学生的良师益友角色,作好和班干部的配合工作,必定将把班主任教育管理的艺术性充分展现出来。
作者:周红 单位:十一师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高级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对社会生产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高级技工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需要采用恰当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各项工作内容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在其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高级技工学校的教学管理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本文围绕新时期高级技工学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了创新管理方式方法,以充分发挥高级技工学校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艺术。
关键词:高级技工学校;班主任管理;教育艺术
社会生产建设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岗位竞争,拥有一技之长,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站稳脚跟。高级技工学校则肩负着培养技术人才的责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高级技工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平稳有序进行的前提。高级技工学校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教育水平,创新管理模式,突出教育的艺术,为学校的发展开拓全新的方向。
一、班主任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高级技工学校肩负着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能,为未升入普通高中或大学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并为其创造更好的就业机遇。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职业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以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高级技工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在高级技工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的管理与教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结合高级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班主任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技巧。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着重于引导,而不是一味地约束;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以及经历进行综合考虑,建立适合高级技工学校的规章制度;改变以往的教育和管理思路,充分发挥高级技工学校班主任的教育艺术,为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教育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要点
1.沟通
沟通能力是班主任教育艺术的重要体现,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重要的技能,同时也是增进师生之间信任的方法。班主任要了解学生,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育管理。学生也要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使教育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班主任的沟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和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班主任要与学生交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以此为参考,制订教育管理工作的计划,给学生以轻松自由的发展空间,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班主任的管理应该建立在沟通之上。与此同时,班主任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积极吸纳有价值的意见,建立民主平等的管理氛围,以教育和引导为主,积极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这对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2.规范化管理
班主任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轻松自由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高级技工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围绕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当的管理办法,尤其是在奖惩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使奖惩起到鞭策的作用。要让学生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接受批评和惩罚时能够坦然接受。如果一味地以严格的纪律约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叛逆心理,导致管理的作用适得其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因此,通过规范化的管理,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可以为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职业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是围绕着高级技工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来进行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其将来走向社会、就业求职打下良好的基础。把职业能力与实际的工作岗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体现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胜任相关的岗位,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是高级技工学校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标。班主任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则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对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
1.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班主任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为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教育拓宽了发展的路径,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有着积极的影响。班主任要不断完善和提升教育和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依托,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满足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教育的需要,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使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教育艺术得以充分的体现。灵活多样地运用管理和教育方式,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升就业求职的竞争力。除此之外,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角应该是学生,班主任的角色是为学生指引方向。让学生成为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够自我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个人能力进行准确的判断,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和合适的求职岗位。
2.以人为本
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做到以人为本,围绕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开展一系列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有足够的自信,消除负面情绪。班主任要努力转变学生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使之不再轻视高级技工学校,将其视为同高等院校一样的人才培养基地,班主任的教育艺术由此体现出来。班主任要积极鼓励学生,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使学生以良好、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和挑战,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成为社会生产建设需要的技工人才。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对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为学生带来积极、正面的心理状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科学的教育方法
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是将以人为本作为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丰富高级技工学校的教学内容,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均衡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操作,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不断得到提升,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为社会发展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对高级技工学校教育的良好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四、小结
高级技工学校应围绕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这一目标,有效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构建全新的高级技工学校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模式,以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职业教育的基本需要,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高级技工学校班主任的教育工作管理模式也需要做出适当的转变,创新班主任教育管理模式,将以人为本作为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班主任管理的教育艺术,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更好地发展。
作者:荆春萍 单位:山东省平度市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的学生管理工作实际,对职业教育中班主任如何进行学生管理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职业教育;班主任;学生管理
现在,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孩子学这学那,但揠苗助长,并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班主任和家长要认识到,学习好只是好孩子的一个方面,让孩子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才是教育的正道,职业教育尤其要培养出有才有德的学生。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在面对所谓的“后进生”时应该怎样实施教育?
一、合理给“后进生”设置目标
面对“后进生”,班主任可以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设置合理的目标。笔者刚接手现在这个班级时,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有个学生贪玩,总玩手机,甚至做卫生的时候也会偷偷玩手机。笔者的做法是只要发现就严肃处理——收手机、批评教育、劳动教育、叫家长,实在不行就回家反省。最后,家长“服气”了,学生也“服气”了——回家反省之后就再不来了。由于笔者的执念,这个学生离开了学校,这不是一个成功案例。现在笔者明白了:对学生不能“一刀切”,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
二、宽容对待学生,多看学生的优点
某周一早晨,笔者去上课的时候发现笔者班级负责的楼梯的卫生还没有做,7点40分才陆续有学生拿着卫生工具开始做卫生。当时笔者就非常严厉地批评了学生们:没有时间观念,越来越散漫,做事情没有计划。可是说着说着,笔者就想起来,这些孩子,有的经常是别人还没有到而自己已经开始做卫生了,有的是自己做完了卫生还帮着其他同学做卫生;所有的学生没有谁因为任务多而跟笔者抱怨过一声。想到这些,笔者缓和下来,并赶紧把话题收回,缓和了语气对学生们说“虽然我们有这样那样的借口,但所有这些事,是可以合理安排有效利用时间的,这也是对我们的锻炼。虽然今天我们晚了,但是我们会引以为戒的,对吗?”学生看到笔者情绪缓和了才敢看笔者,并纷纷回答说“是”。这让笔者知道,带着火气做的事情和决定是不正确的。作为班主任,还是要放松心态,多看学生的优点。老师不要抱怨孩子在家没刷碗,这说明他还待在家而不是出去乱跑。同样,有做卫生晚了的学生,至少说明学生还能按时到校。无论何时,老师都不应以爱的名义去伤害任何一位学生,要让教育的爱幸福而健康,让教育的天空明媚而晴朗。一位学生对老师的感念,不只是成绩的优劣,还会因为被老师尊重过,并被温暖地对待过。温暖是催化剂,可以促使学生向积极的方面进步。
三、多理解学生
每当学生成群结队地堵在楼道的出入口、为了引起女同学注意故意大声喧哗、为了耍酷而吸烟,或是在楼道里像野马一样狂奔时,笔者常想,学生还没有丰富的内涵。这时班主任要理解学生,并帮学生建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首先要从内心接纳学生,并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经历等,在理解学生为什么会做出这些行为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内涵。
四、多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需要教育智慧的。对学生的期待是老师对学生最大的关爱。关爱学生要三分教育,七分等待。人都有这样的心理需要:希望被重视、被尊重、被人关心、受到赞赏和肯定;希望得到他人和蔼友善的态度,犯错误时有人谅解和鼓励;希望被公平对待;希望被人理解支持、安慰。班主任应该对学生常说这样的话:孩子,我理解你,我们共同来面对吧;孩子,我相信你,我们共同来改变吧;孩子,我期待你,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吧。通过充满关爱期待的话语,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关爱。2009年11月8日,河南省学生李金川在学校服毒自杀,年仅19岁就离开了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如果他的老师能多看他一眼、多关心他一点,事情或许就不会是这样的结局了。所以,要做善于关爱学生的班主任。
五、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班主任在跟学生交流时,要尽量避免用消极或否定的词语。因为消极的心理暗示,容易让学生悲观失望,而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让学生积极上进、充满希望。当学生在追跑打闹时,一般情况老师会说:“别跑了!别闹了!”这是消极的心理暗示。学生只听到了否定词后面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学生是会更快地跑远了。其实,这时老师应该说:“同学,请轻声慢步!”这是积极的心理暗示。而且这样一说,学生也知道不应追跑打闹,并且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笔者觉得,只要能真心付出,耐心沟通。随着时间的流转,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定会实现师生共赢。
作者:冯志敏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育价值观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时空观,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一种平等的、对话的、相互作用的新型关系逐步建立。这种新型关系达到师生间广泛的交流和沟通。,使双方在这种交流和沟通中获得人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表现。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性。下面,我就班主任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把微笑送给学生
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而我却相信我的每块“云彩”都会“下雨”。因为,我拥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我们班有个学生,刚开始每天的作业总是爱拖着不做,因此考试成绩总是不如人意。怎么办呢?训一通吧,不行!我试着寻找他的优点,结果发现他这个人还真有不少优点:比如,爱劳动,每次教室里的饮用水一吃完,他总是自告奋勇地去总务处把水给换来了。另外他非常懂礼貌,每次见了老师总会笑嘻嘻地打招呼。于是只要一发现他做了好事,我便在晨会课上表扬他,然后在课后再悄悄地微笑着问他:“作业好了吗?要抓紧一点哟!”他总是边红着脸边搔着头对我说:“还有一点点了。”我还是笑着对他说:“等一下我可是要来查的。”他从我的目光里读到了鼓励,久而久之,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后来还变得在课上敢于发言,在这次的毕业考试中取得了语文85分、英语82分的好成绩。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因此,我用微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我想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
二、把真情送给学生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班主任都要一视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例如,我班有名学生,母亲不知去向,独自一人居住,虽有伯父照顾,但总见他愁眉苦脸,学习上毫无动力,有时交费也总是拖拖拉拉。同学们也不太乐于与他交往。我便召集班干部开了一个会,说了他的情况,同学们便决定齐心协力帮助他,当时刚巧学校订做校服,同学们便你捐一元,我捐二元的开始捐款,我也凑了十几元,为他订做了一身校服,当我把崭新的校服交到他手里的时候,他没有说什么,但我从他含泪的眼睛里分明看到了感激和上进的决心。果不其然,他上课开始专心听讲了,还在我校的一次长跑比赛中为我们班争了光。这些小事常常会发生在你我身边,比如,学生病了,我会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把他送回家;学生病假回校,我会主动为他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我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每每读到学生们发自真心的感激之语时,我总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充盈心头。
三、把创新送给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根据这一观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质疑问难的方法,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课内课外通过为课文添枝加叶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生活上指导实践,如开展诗歌朗诵会、发表演讲、排练课本剧等等、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实践证明,“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需要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支等待被点燃的火把”。当我们的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创新意识已经苏醒,一旦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新思维的火把就被点燃,接着就是创新的熊熊火焰,教师只有不懈努力探索,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舒展双翅在知识的天空自由地飞翔!但是新世纪教育的挑战不仅是针对学生,更重要的是针对老师,因此,新世纪的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具有开拓和创新的精神。我除了积极报考本科函授外,还认真撰写工作总结与论文。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优美的,但是让我做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纵然岁月消逝了我的青春,但,我依然无悔!我高兴,我是一个班主任。
[摘要]在班主任管理中,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在所难免。近些年来,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相对溺爱,很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不少教师不敢批评学生,甚至无视学生违纪。鉴于此等现象,老师或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要注意策略。教育批评要先尊重学生,理解和信任学生;教育批评要实事求是,明确批评目的;教育批评要讲究策略;最后还要做好教育批评之后的善后工作。
[关键词]批评教育 批评艺术化 实事求是 批评策略
学生在成长中难免会犯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于过苛刻,在批评时如果讲一点点艺术,就有可能顺利地帮助学生轻轻松松地走出错误,快快乐乐地成长。可见,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心理状态和特点,将教育批评艺术化,让“忠言”不再逆耳,是多么重要。
一、教育批评要先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
中学时期,中学生无论在生理、心理,还是思想、行为上等方面都不尽成熟,特别是这些犯错误的学生,我们更应该用发展的观点,在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体谅学生的情有可原之处,承认年轻人犯错在所难免,贵在知错能改,这样才能使学生接受批评教育或指导性建议。孟子主张人性善,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善良、天天向上的观念,每一个犯错误的孩子在内心总会有一点点愧疚或不安的,其实这已足矣。关键是我们老师要把握住一个度,务必从实际出发,为了学生的发展,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改正的机会,比如让学生自己保证在某一段时间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二、批评教育应该立足学生实际,因人而异,切勿以偏概全,横加指责
如有些学生确实是故意违纪,而有些则不然,或者主观性违纪不是那么强,较易改正的这些学生如果因批评教育不当而走向对立面。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班主任一定要全面了解学生犯错误的心理动机,搞清违纪原因所在,不能一碰到违纪学生就开始横加指责,且对不同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批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此外,仍要牢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不是为了为难学生,而是应该帮学生解决问题,使其更好地发展。
三、教育批评时要真情对待学生,重视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
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及不平衡性,我们在进行教育批评时应该多采取一些策略,多讲一些艺术,让学生更心平气和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几点建议总结如下:
第一,批评时首先要表现出善意,是为了帮助其解决问题,而不是遇事就讲大道理,要质问学生的不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特别是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其心理和各种思想应是不成熟的,而且也应该是在犯错的基础上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应该是乐于待见的,碰到时应该第一反应表现出我们的善意,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解决方案或提案,而不是一开始就质问学生的不是,反之,要是其生出逆反心理,那么我们的教育再怎么良药苦口,也是无法治病救人的。
第二,批评时要搞清事实,不能感情用事,这样才是真正地去帮助学生而不是去冤枉学生,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学生出现极端心理,特别是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其心理多有些不平衡,他们更需要被信任和尊重。这些学生要是因为被冤枉,或者做出真实的解释却得不到信任和理解,这会让他们原来脆弱或无助的心理变得更加的彷徨,甚至是阴暗起来,这也违背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先进理念。
第三,批评时要尽量以平等的口吻和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可以让其先自我分析要害关系,然后老师再简明扼要点出其不足,且要点到即止,最后仍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完善的机会,相信大多数学生都会易于接受老师的批评并改正自己的不足。而对于一些屡屡犯错的学生群体,我们就更要用更多的爱心和包容心去对待他们,搞清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在今后问题的改正上和他们一起参与,如及时对其不良行为进行引导,提出积极可行的操作性方案,或者尽量多给予一些具体的帮助,使他们感觉到真正地生活在充满爱的校园里,从而进一步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
四、搞好对学生教育批评后的完善工作
一般情况下,多数学生尽管受到老师善意的批评后,在内心情感上难免会发生一些受挫感,因此我们还要多做一些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善后工作。如在课堂上可多创造一些该学生能参与回答并给予表扬的机会,或者让其参加些班级文化工作建设,并不定时地和这些学生多交流,多了解其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进而做一些完善工作使之更健康地发展。对个别行为表现仍不尽如人意的学生,我们可以和政教、家长等多方合作,找出问题的根源及策略,最终让这些学生走向快乐学习的轨道上来。
如果我们用心、用爱去批评教育,学生就会较易接受,也只有这样教育批评才会让“忠言”不再逆耳。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认真地研究学生的心理,讲究批评的艺术,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使其知错、认错、改错,不断地健康成长。
摘 要: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而多变的。本来简单的事情没有及时发现或处理,有时就会变成很复杂的事情。如何防患于未然呢,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班主任 教育管理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自我认同阶段,他们不断寻找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的统一。当他们不能实现自我同一性的时候,内心就会处于混沌、迷茫的状态。缺乏是非辨别能力。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如果班主任或家长及时发现问题,就能挽救一个花季少年。初中阶段的班主任的责任心体现为细心加爱心,细心是理解和了解,多接触,多沟通,做学生的朋友,当学生的伙伴。学生喜欢的是没有架子的、有学问、讲信用的老师。班主任的爱心是无私和尽职。公平对待班中的每一位学生。
一、提高班主任的知识水平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班主任要与时俱进,努力学习各科知识。才能与不同爱好的学生沟通,还要刻苦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学有专长。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
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
纵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或当今优秀的班主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能从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进行教育活动,讲究思想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把育人和知人相结合。“若要育人,必先知人”,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必须了解病人的病因、病情一样。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情况一定要作深入的调查和了解,而这种调查和了解不可能一次完成,一劳永逸,而是要依据形势的发展与学生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进行。
三、率先师范,为人师表
要求学生按时上课,自己就一定不能迟到;要求学生不穿奇装异服,自己就得仪表大方;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自己就得及时批改: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自己就不能言而无信;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就得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勤奋读书,自己就应该是潜心研究的学者。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班级是小家庭,同学就像兄弟姐妹,班主任就像父母,而且是智慧型、理智型的父母。班主任的影响力远超过父母,所以言传身教就显得很重要。有时候,我跟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完成一个任务,有说有笑,边说边做,比要求他们怎么做,效果更好,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之亲。
四、正面教育,积极引导
学校教育是按照国家的要求,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施加各种影响,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此,班主任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启发学生实行自我教育,并在实践中逐步培养他们,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学会在学校做班级的主人,走上社会做国家的主人,这是“百年树人”的大事。
五、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即使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学生都会觉得满足,在他们心里,这是一种力量,可能是一辈子记着的鼓励。师爱是特殊的,不像妈妈唠叨的爱,不像爸爸严肃的爱。我班的小郑,无心向学,追求新潮,头发和服饰都很奇异,行为散漫,上课顶撞科任老师。我通过多方了解获悉,他在小学时已是学校有名的捣蛋大王,久而久之,家长也没办法了。我仔细观察,发现他在桌面上涂画的线条流畅,清晰有劲,图案还算好看。
六、帮助他们改变消极角色,重新给自己定位
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心理基础。当一个学生被认为是“坏孩子”的时候,他就以“坏孩子”的角色来要求自己。改变行为偏差生消极的自我意识,是教育转化他们的有效方法。在这方面我也作过有益的尝试:我们班有个叫黄某某的同学,他在初二年级时,成绩下降很厉害,到初三后成绩还不见起色,课堂上我就找机会让他表现自己,表扬他知识掌握的快,能灵活运用,告诉他老师对他非常有信心。改变了他的自我角色定位,他也更多地表现出自己的闪光点。还在学习中给以实质性的帮助,帮助补习不会的知识,帮助他转变学习态度。正是老师的这种不放弃的精神鼓舞和支撑着使孩子自己不放弃。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经常反思我们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此类问题,在解决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面对这些特别的孩子的教育,要用心,要爱心,要得法,要耐心,要付出。面对正在成长的孩子,我们工作艰巨而又伟大,我们要用爱的火把点燃他们,照亮他们,用赤诚感化他们,用我们的坚毅赢得孩子的坚强和成长。这是必须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任重而道远!
七、班主任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我们在处理差生的错误时常常处在情绪失控状态。情绪失控完全无助于教育学生,只能造成师生对立,引发学生更大的行为失控。教师情绪失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己倾注了大量精力,但是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进而产生的失望和愤懑。这是由于教师对于行为偏差生的教育转化规律缺乏应有的认识。行为偏差生一般已经形成不良行为习惯,或者已经形成一套错误的处世方式,他们既有思想认识问题,也有行为习惯问题,或许还伴有心理问题,他们一般意志力薄弱。所以,教育转化行为偏差生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因此,教育转化行为偏差生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要有平和宽容的心态,切忌期望过高和操之过急。
总之,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大,在良好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其人格发展会逐渐健全,为下一阶段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教学和管理单位,作为班级负责人的班主任,他的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今后的成长。本文力图从班主任如何开展工作探讨一下我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
作为班集体的具体组织、领导和教育者,班主任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思想教育以及日常管理的责任。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因为面对大都是6-12岁的儿童,开展的是启蒙教育,因而他的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人生的萌芽阶段及今后的成长。小学班主任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亲近学生,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
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二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四、拟定集体与个人的远、近期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和小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然后,要对每一个学生拟定切实的个人远、近期目标,将集体的动力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帮助和鼓励每一个人进步,使每个人都在明显而又易于承受的压力下自觉要求自己。
目标的制定不是目的,如何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才是目的。因此,鉴于小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有两点需注意:一是近期目标较之远期目标更有激励作用;二是目标的制定必须切实,要让孩子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不能好高骛远,以免丧失孩子信心。
五、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及其途径。
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必须强调,这是互助、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敌视和保守的竞争,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
1.激发与外班学生的竞争意识:
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留给老师的印象以及个人获将情况等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的与外班的竞争意识。这也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2.设立定期评价制度:
以《评价手册》和月评表等相对固定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各种表现定期评价,使每个学生和小组明确近期优缺点何在,在班上居何位置,从而增强警惕性和进取心。
3.建立互助组:
以互助小组、小组(一一对应的优生帮助差生形式)、小组帮助组员等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奋斗的目标。⒋奖励和批评:奖励与批评的方式各种各样,目的都是鼓励先进、指出缺点、激励所有学生争取更大的成绩。奖励比批评的教育效果更明显。
六、重视主题班会与主题队会的开展。
要注重每次活动的实效性,使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得到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留下深刻印象并指导自己以后的言行。其主题可以根据社会影响、学生思想动向以及偶发事件拟定。比如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的班会《我和小萝卜头》,教育学生正确对待金钱的班会《金钱是什么》以及宏扬红岩精神的队会《热血热泪洒热土》等等,主题都非常优秀。
七、协调与科任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建立丰富的信息网络。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他必须力争本班科任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确保会议质量,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会上可以请个别优秀家长介绍成功教育孩子的经验,可以谈教改的方向,谈本期教学内容及要求,谈本期整体情况,进行作业展览或者谈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建议均可。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轻松。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通过班主任教育工作实际,从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及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就小学班主任如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
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力量,必须从新形势、新任务对班主任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要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积极探索在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特别是要对当前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特点、小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创新,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及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一)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特点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力量,对于加强班级管理、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因而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笔者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认为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不同于普通教师,必须按照《小学生守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加强对小学生的日常规范和管理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特别是在教育工作方法上必须将宏观把握与微观指导紧密结合志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心理调节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家长”般的人文情怀,既要严格要求小学生又要与小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
(二)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和学习知识阶段,更是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逐步形成的阶段,因而小学生具有比较显著的心理特点,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心理十分简单但又十分矛盾。一是基本上都有美好的愿望,很多小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不够努力,特别是对现实荣誉十分看重。二是基本上都缺乏理智,感性往往往都会“战胜”理性,很多时候都非常感情用事,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因而其自我意识更强。三是基本上都具有较强的进取心,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较强,但很多时候都停留在“口头上”,付诸行动的时候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一些困难普遍都有畏难情绪。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有针对性的解决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情绪不稳、学习困难、缺乏毅力以及抗打击、抗挫折能力不强等问题,能够使小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小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适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能够改变小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团队精神不足的问题,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班主任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加强“学情”分析,特别是要通过与小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让小学生愿意与班主任交流,深入了解每一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心理教育更要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二)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特别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与小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因而必须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把创造“和谐班级”作为重中重,鼓励、支持、引导小学生树立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注重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生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谅解,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小学生感性思维都比较强,因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必须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常常会表现为外在的变化。比如有的小学生会莫名的出现不爱说话,有的小学生也会莫名的出现脾气暴躁,还有的小学生会莫名的出现成绩下降,等等。这些都需要班主任细心的去观察,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四)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积极应用于教学中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各方面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教学工作、班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有效载体,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推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论
在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改”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必须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学班主任应切实担负起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从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融入班级管理、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四个方面狠下功夫,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摘要:学生作为一个优缺点并存的独立个体,作为班主任的我们经常是“爱”其优点,又严“修”其缺点。但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又很难拿捏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问题。
关键词:班主任;严格;关爱
常言道:"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没有严格的学校教育和道德修养,就不能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合格人才。班主任对学生成功的教育,都是严爱相生,刚柔相济的。偏执任何一面,教育的总方向都必然走向偏斜。严,即班主任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放松,不迁就;爱,是对学生真诚宽容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失去了爱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作为班主任既要在思想、学习、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和真情的关心,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严"和"爱"结合起来。
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问题。下面我就班主任如何管理学生谈谈我的看法:
1.严格教育与严格教育艺术
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 。再者,再优秀的学生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为了使学生的行为品格符合学校及社会规范,班主任要对学生严加管教。然而,“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班主任在严格要求学生时,要讲究“严”的艺术。
1.1严与理并行。严格要求并不是表面的严厉,而是合情合理。班主任对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严要求、高标准并不是个人专断,老师说了算,而是教育原则之下的言之有理、行而有据,尤其是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对武断、态度强硬、偏执的老师起逆反心理。因此,老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宜多从道理上入手,在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当中,帮助学生明白道理,树立正确观念。
1.2严与情并行。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一般来说,教师在处理个人事务之时,常从各种情感角度出发。但在对待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一些过严的教师往往出现不留情,甚至不讲情理的时候。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对学生来说他们通常会敬而远之,或者表现出表面上是服从,但实际上心里有抵触或逆反的情绪和老师“对着干”。因此在“严格”的主旋律之中,教师必须有必要的“情”来作为“协奏”。
1.3严与序并行
一个成功的集体,要建立起良好的管理秩序和积极的学习氛围。如果是混乱无序的,整个班级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所以要从无序逐步走向有序,需要班主任严格抓日常工作,多管齐下,要力争使自己的班级管理呈现比较稳定的有序状态。比如:1、各项工作的检查督促。在管理上要严字当头,依靠规章制度力求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2、深入班级及时发现问题,让班规校规落到实。3、做好激励工作。4、抓好班干部常规管理,充分发挥学生主管能动性。总之,班主任严格抓好日常管理,采取多种方法,使班级在有序的管理秩序下良性发展。
2.爱的教育。正如鲁迅说:“教育根植于爱。”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责任感,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该有更广泛的爱、无私的爱、真诚的爱。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爱心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心心相通,心灵交融,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做好班级工作。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爱是班主任教书育人的动力基础,实践证明,贯穿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便是“爱的教育”。
2.1爱要有度。“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像慈母一样:耐心给予学习上的帮助,教给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其学习进步;细心给予生活中的关怀。但爱要有度,学生毕竟年龄小,自控力差,有时难免控制不住自己而违纪。对于违纪的同学不能听之任之。否则,条约、规范、守则、制度都将成为一纸空文,甚至还会助长违纪的风气而影响班级稳定。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则会导致好心办坏事。
2.2爱要公正。教育是人类的公共财富,是每个人发展的基本前提。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不歧视,放弃每一个学生,应该成为教育的基本原则。再者,教育对象不可能素质能力都一样,同样来校接受教育,不应当受到歧视和忽略。
2.3密切与学生的交往是师爱的突出表现。世界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当教师使一个学生认识到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的人的时候……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希望得到师爱的滋润。一般说来,感受到了师爱的学生,均会激发出对教师之爱。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会产生神奇的教育实效,它能使学生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努力学习,甚至于因对其教师有好感而发展到对该教师所教课程感兴趣,确实体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3.严与爱的辩证统一
要做好一个班主任,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所有的严格都是基于对学生的爱。爱心是伟大的,但也绝对不是万能的,对学生付出的爱应该是门艺术,如何付出,什么时候付出,如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用心,这都需要班主任的仔细考量。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严”和“爱”将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永恒的主题。
李玉龙(1982年10月),女 ,壮族 ,广西凭祥人 ,凭祥市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初级教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充满艺术的创造性劳动。高二年级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就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接这个班级近俩年,任凭我在班会上不止一次的苦口婆心教导:卫生习惯很重要,利于身心发展,教室卫生贵在保持,不要随地丢弃垃圾……但几乎每天到班级巡视的时候,都能或多或少的发现散落在地面的垃圾。这一直困惑着我,总想寻找一个教育的突破口。终于机会到了。
有一次,教师集体教研结束后,和往常一样,我到教室随意转转。发现教室后黑板下方垃圾筐周围,一只大大的汇源果汁饮料盒,几片云南白药膏外包装,横躺在地上,显得格外刺目,走进一看,里面垃圾筐却是空的。一开始,我很生气,真想借此机会狠狠批评一顿班里如此做卫生的学生,但片刻之后,还是忍住了。
接下来我的做法:我将饮料盒子连同那片云南白药外包装轻轻捡起来,准备从这两样东西作为突破口,开一次班会。我将捡来的垃圾轻轻地端放在讲桌之上,同学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起将目光集中在那只盒子上,一脸的迷惑,也向我投来惊奇的目光。
“同学们,这次班会课,老师要送给大家两样礼物,汇源果汁饮料,云南白药膏外包装,喜欢吗?”
“喜欢”,学生仰起脸,齐声答道。“不过,这已经被某一位享用过啦,”稍一顿,我补充道,“只把盒子留给了我们。”学生中传来一阵笑声。“果汁饮料好喝吗?”“好喝!”“但如果信手将饮料盒丢在教室而不是垃圾筐里,大家认为如何?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们发言很踊跃,纷纷站起来,发表见解,一致的结论是:饮料味很美,乱扔实不该!我真切的看到后面的一个男同学脸通红,慢慢低下了头,我没有理会他。我又问“不过,我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只被随手丢在垃圾筐旁边的饮料盒,谁在课间看到过?”我先请班干部同学回答。班干部们从班长到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到卫生委员都摇头,说没有发现,他们低下了头。
然后,我问全班同学“请没有看到这乱丢的垃圾的举手?”在我的继续追问下,这时候,除了后面两排的几个同学外,其它人纷纷举手,他们的样子像是明确的告诉老师,他们的确没看到这地上的垃圾。我清点了举手同学的人数,接着说:“班干部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其它大部分同学也没有发现,为什么老师却发现并捡起了地上的垃圾?请大家思考并回答这第二个问题。”
“老师很欣慰,毕竟还有几位同学很细心,能随时发现教室里散落的垃圾”,我把目光投向那几个没举手的学生,“不过,老师有个问题想单独问你们几个同学,我多么希望捡起垃圾的不是老师,而是你们几个中的一位啊!”这时候,所有同学都低下了头,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写反思。
第二天,部分学生的反思交了上来。一个学生写道:老师,真不好意思,昨天的果汁盒是我不注意扔到的,向您和全体同学说: sorry!我知道向您承认这样的错误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但昨天的班会课教会了我“真诚”。另一个学生这样写:一个被扔掉的饮料盒,一节班会课,带给我进入这个学校和班级后的最大震撼。我想,学习生活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做好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小事,最终会成就不平凡的人生。作为班级的一员,我们每个人真应该用自己的行动,为班级做点什么。用我们的点滴付出,共同呵护我们的学习、生活的环境。
接下来几周时间里,每天我还是一如平常到教室里转转,发现教室里始终打扫得干净整洁,再没有发现随手丢弃的垃圾。这件小事带给我很多感悟:
一是找寻教育契机。抓住教育学生的“时机”,就是要求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时间”这个客观条件,当教育学生的“时机”未到时,要善于等待;当“时机”来临时,要立即抓。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班级管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产生良好的“时机效应”。
二是增强亲和能力。班主任的亲和力,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关键,那班主任的亲和力源在哪里?首先,要语言美,语言是教师传输信息的主要载体,直接影响亲和力的强弱,对学生讲话,要亲切,一句机智幽默的话语,有时会化干戈为玉帛;优美的语言,使学生感到格外的舒畅、亲近,可谓声声入耳、润心,句句有用、育人。其次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来说,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是最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影射力,更是做班主任最难能可贵的,必然让学生无限敬仰,进而产生感召力。
三是体验教育智慧。大事小事莫放过。班里时时刻刻管不完的事,作为班主任对待班里的事应该抓主要矛盾,抓牵一动万的事情,抓小放大。一个被随意丢弃的饮料盒,反映学生的卫生习惯、行为习惯,这样的小事不管,终成大事,小事管好了,大事就办了。所以,班主任工作的重心就应该抓班级小事,借小事做大文章,对学生具有极强的警示作用。如何才能及时捕捉发生在班级里,对学生有指导教育意义的小事情,这当然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在平时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观察能力、识别能力和谈话能力。
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面的路依然漫长而艰辛,要做好事,要学的东西很多,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及班主任是我始终不变的志向,我会坚持下去,用我的努力和辛勤汗水去耕耘好班级。
【摘 要】小学作为每个人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我们一生所起的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小学班主任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德育 惩罚
一、教师――从我做起
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也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
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己犯错误也能勇敢的承认。记得由于新学期换教室,班级只有我有一套钥匙,开学第一天,我便让学生吃了闭门羹,当我急匆匆的来到教室的时候,已经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在门口等着了,我有些歉疚,犹豫了好几分钟,我在班会时间在全班同学面前道歉,同学们对我的行为都非常惊讶,尴尬了几秒钟之后,从同学的表情中,我读到了大家对我的谅解,我想收获不仅于此吧。
二、德育――时时处处
所有的学科都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比如,在学习“I’m sorry!”一句话的时候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平时一定要使用礼貌用语,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体育课中,我们可以学习奥运健儿刻苦训练,忍着伤痛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集体活动中让学生体味集体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
在小学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而且这种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为使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品质,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同时也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所以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反馈信息,和家长及时联系,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三、惩罚――责任教育
知心姐姐卢琴教授在书中写到的对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的培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对我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应让学生意识到作为学生,学习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应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刚刚在我们班级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课堂上,由于一名同学身在课堂心却不在,以至于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三遍之后他才回过神来,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与老师顶撞起来。听了这个消息我非常惊讶,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决定第二天找他谈,先给他一天的时间去冷静。第二天一早,当我找到他时,他很快向我承认了错误,但我告诉他,事情并没有发生在我们两个人身上,你要向当事老师道歉,他拒绝了。虽然我很生气,还是很平静的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你要有胆量承担自己的错误,这样才是个好孩子。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过错都没有勇气面对,还能干什么?老师知道你是一时冲动,你的本质很好,我相信你能处理得很好。老师只能帮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靠你自己。也许正是我对他的信任,和他自己意识到的责任他主动找那位老师道歉了,事后我们只有一个会心的微笑。
如果我把对他行为的惩罚变成当着全班同学面批评他,对于他可能永远都是一个阴影,更失去了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我们应该宽容同学们错误,允许他们犯错,但也要让他们学会对自己过错承担起责任。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个不完整的教育,但也有些书中写道,我们要摈弃惩罚,惩罚会对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其实,既然新课程改革要我们提升教学理念,我们可不可以把惩罚升华成责任教育呢?还是让我们在实践中去得真知吧。
首先,班主任高尚的人格形象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他的言行举止都会引起学生心灵的回响,那些注意校风、校貌、道德水准高的班主任,所带班级整体道德水准高,综合素质也高。而那些举止随便,不注意仪表,语言不文明,道德水准差的班主任其班风不正,学风不良,学生会养成崇尚流行的庸俗言行,精神颓废,人格低下。
其次,班主任高尚的人格形象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学生对班主任领头作用的认可有一个过程,而认可过程正是班主任将其品格、情调和道德水准曝光给学生的过程。无论是语言的还是行动的,都得经过学生的检测,无论是情感的还是理智的,都得经过学生的审视。一个事实求是、表里如一爱护学生的班主任,会形成强大的诱导磁场,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对友谊的渴望。高尚的人格仿佛是一面旗帜,感召和凝聚学生团结向上,互帮互助,勇于进取。
第三,班主任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人格形象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勤奋好学、责任心强的班主任能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刺激的方法,使学生对求知产生极大的兴趣,进而形式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引发一股浓厚的学习气氛。
总而言之,班主任高尚的人格形象是一种潜在的长效教育因素,应该引起班主任的重视,在实践中运用好这一因素,会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爆炸化致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广泛,但伴随而来的不仅是学生知识面的增强,更多的是学生对社会现象认识的迷茫,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不健全,不能客观的看待社会负面现象,反而认为既然存在就是有市场的;而另一方面学校的相关教育脱离生活和时代特征,基本属于说教阶段,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惑。故结合当前所提倡的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及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实践,我们觉得对学生违纪心理的研究并帮助其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日益重要和紧迫了。
【关键词】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法制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未成年人的边缘,身心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有着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他们拥有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但在面对矛盾、处理纠纷时,却不能全面客观的解决争端,往往将原本并不起眼的小事件演变成波及面广的大冲突,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暴力事件。面对如此种种现象,我们不仅要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的?更应该分析其深层原因,寻求其解决对策。
一、学生频频违纪违规的根源
(一)社会历史根源
中国拥有相当长时间的“人治”历史,认为“人情大过天”,再加上目前社会上的一些负面现象,使得部分学生认为权力至上、专制特权,从而对法律制度不屑一顾,认为那是约束“笨蛋”的条款,自己是可以逃避法律制约的;同时在学生中还有一种观点即“法不责众”,认为只要是大家都做的事,你就没有可以处罚我的理由了,故对法律规定视而不见。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尚未完成的法律体系,从而造成学生对自己的违纪违规行为毫无内疚感,就更不用说去敬畏法律了。
(二)学校的法制教育方式致使学生法律认知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
大多数职业学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法律课程,只是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添加了一部分法律知识,但课时又少,这些法律知识根本没有办法和学生进行系统的介绍,同时讲授这些课程的又都是德育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活动,所以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更多的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没有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使得学生对于法律的概念仍旧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意识到其深刻的内涵,更不要说用法律的观念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了。
(三)教师在进行法律教育过程中片面化
目前在法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重于强调学生们要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这使得部分的高职生认为守法只是履行法律义务而已,而并没有明白守法的同时我们还享有行使权利等内容。这样以来就很容易让学生认为法只是约束人,如此就会严重的损害高职生守法的积极性,与之相反,一旦学生明白了守法的内容不仅仅涵括了履行义务,且还包括了怎样行使权利,就会化被动为主动,进而法制意识更强,更加积极地去守法。
(四)班主任在对待违纪违规学生的态度强硬化
部分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方法粗暴单一,只注重最后的结果,而不在意学生在心里上究竟有没有接受老师的教育,造成了学生对班主任教育的反感,认为“说的与做的”不一致,从而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重视了。
作为班主任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要比其他的任课教师多得多,甚至比其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还要多。当面对学生屡屡违纪违规之时,也正是锻炼班主任工作的时候,在长期的教育工作实践中,有了如下的几点想法:
二、班主任管理中的法制教育观
(一)法制教育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首先,将学生素质提升到一定层次。职业学校学生自身素质较差,这是不容置疑的现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克服职业教育的 “低层次”教育的观点,把教育和社会市场经济挂钩,不是把职高生单纯的作为劳动力来培养,而是在教书的同时注意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职高生的道德知识不会在脑中自然形成,只有班主任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方式灌输给学生,和学生交朋友,以平等的心态帮助学生处理问题,既要有制度去管理,又要用情理去感化他们。对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要不断纠正他们的行为,帮助学生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认清自己在学校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引导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将法制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最基本的系统工程,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是办好职业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加强德育工作,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班主任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德育工作之中,适时的将法制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俗话说:“为人师表”,这就说明教师必须处处起到表率作用,给学生以正面和积极的影响。
(二)践行学校校训“力行”
剧不完全统计,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校训是“力行”,这是从《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指出的,就是要倡导学生:努力实践,竭力而行;在创建中力行,在力行中成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从校训出发结合“四自”(自信、自强、自爱、自立)、“5S”(整洁、安全、节约、技能、素养)管理要求学生规范自我的言行举止,争做最好的自己。
(三)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注意依法实施
首先,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之时,身为班主任并不一定要立即冲上去解决,可以透过其他学生作为中间调解,来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这一方面有助于问题的更好更快的解决,另一方面也能够保住职高生在这一年龄段中强烈的自尊心。当然在事后班主任还要注意对此事保持持续的观察,确定再无后续事件才可。如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纠纷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时,班主任应当迅速的介入,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并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清楚学生的想法,最后给学生一个合理合法的解决方案,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避免后患。
其次,当学生已经违反相关规定之时,可以让学生先冷静一会,而不要立即去处理学生,这是由于职高的学生普遍具有做事冲动、不经大脑的现象,如果在事发的当口就去批评学生,不但得不到教育所要达成的目标,反而可能使事件进一步爆发所以让学生有一个缓冲的时间,思考一下自己行为的过错指出,再与其进行交流沟通,效果可能会更好,对于之后的处罚学生也不会有太大的反感,反而能以此为鉴、铭记于心,在日后注意提醒自己遵守法律规范。当然给予学生考虑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能在学生心中形成违纪违规无关痛痒的情况。
(四)注重班会课的法制教育
首先,在班会课向学生自习剖析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由学生自主的制定班级管理中使用的“学生自律守则”。由于这是结合了学生自己的意愿,因而在遵守方面学生没有太多的异议;同时当学生有违反了相关的内容的行为时,有着其他同学的共同监督,学生在自己被处罚这方面也更容易接受,这样据从班级层面上让学生学会了控制自我的行为。
其次,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注意开展法制宣传的教育活动。例如通过“学生法庭”这个活动,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明确相关的民事、刑事法律规则,懂得一旦自己的行为越过了法律的界限就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的。同时还注意推动班级的社团活动“快乐说法”的开展,在这个活动中将目前社会中的一些法律事件说给学生听,将其中涉及到的法律制度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做到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守法。
综上所述,法制教育是净化人们心灵的最基本的系统工程,作为维持国泰民安的最基本的保证,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是素质教育最前沿的实施者,学校管理学生的工作都需要班主任点点滴滴的去贯彻和完成,特别是素质教育。而在素质教育中法制教育又是重中之重,面对现在很多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现象,如何将法制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学生意识中、如何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将 “法制教育”主题纳入职业教育,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已经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所以切实有效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而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在这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交流沟通,让学生树立起较高的法律规范意识,从而能以法律的准绳的要求自己,做一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好公民。
作者简介:江晓敏(1977- ),女,江苏镇江人,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法学教育。
摘要:学生作为一个优缺点并存的独立个体,作为班主任的我们经常是“爱”其优点,又严“修”其缺点。但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又很难拿捏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问题。
关键词:班主任;严格;关爱
常言道:"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没有严格的学校教育和道德修养,就不能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合格人才。班主任对学生成功的教育,都是严爱相生,刚柔相济的。偏执任何一面,教育的总方向都必然走向偏斜。严,即班主任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放松,不迁就;爱,是对学生真诚宽容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失去了爱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作为班主任既要在思想、学习、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和真情的关心,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严"和"爱"结合起来。
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问题。下面我就班主任如何管理学生谈谈我的看法:
1.严格教育与严格教育艺术
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 。再者,再优秀的学生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为了使学生的行为品格符合学校及社会规范,班主任要对学生严加管教。然而,“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班主任在严格要求学生时,要讲究“严”的艺术。
1.1严与理并行。严格要求并不是表面的严厉,而是合情合理。班主任对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严要求、高标准并不是个人专断,老师说了算,而是教育原则之下的言之有理、行而有据,尤其是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对武断、态度强硬、偏执的老师起逆反心理。因此,老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宜多从道理上入手,在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当中,帮助学生明白道理,树立正确观念。
1.2严与情并行。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一般来说,教师在处理个人事务之时,常从各种情感角度出发。但在对待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一些过严的教师往往出现不留情,甚至不讲情理的时候。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对学生来说他们通常会敬而远之,或者表现出表面上是服从,但实际上心里有抵触或逆反的情绪和老师“对着干”。因此在“严格”的主旋律之中,教师必须有必要的“情”来作为“协奏”。
1.3严与序并行
一个成功的集体,要建立起良好的管理秩序和积极的学习氛围。如果是混乱无序的,整个班级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所以要从无序逐步走向有序,需要班主任严格抓日常工作,多管齐下,要力争使自己的班级管理呈现比较稳定的有序状态。比如:1、各项工作的检查督促。在管理上要严字当头,依靠规章制度力求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2、深入班级及时发现问题,让班规校规落到实。3、做好激励工作。4、抓好班干部常规管理,充分发挥学生主管能动性。总之,班主任严格抓好日常管理,采取多种方法,使班级在有序的管理秩序下良性发展。
2.爱的教育。正如鲁迅说:“教育根植于爱。”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责任感,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该有更广泛的爱、无私的爱、真诚的爱。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爱心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心心相通,心灵交融,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做好班级工作。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爱是班主任教书育人的动力基础,实践证明,贯穿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便是“爱的教育”。
2.1爱要有度。“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像慈母一样:耐心给予学习上的帮助,教给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其学习进步;细心给予生活中的关怀。但爱要有度,学生毕竟年龄小,自控力差,有时难免控制不住自己而违纪。对于违纪的同学不能听之任之。否则,条约、规范、守则、制度都将成为一纸空文,甚至还会助长违纪的风气而影响班级稳定。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则会导致好心办坏事。
2.2爱要公正。教育是人类的公共财富,是每个人发展的基本前提。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不歧视,放弃每一个学生,应该成为教育的基本原则。再者,教育对象不可能素质能力都一样,同样来校接受教育,不应当受到歧视和忽略。
2.3密切与学生的交往是师爱的突出表现。世界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当教师使一个学生认识到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的人的时候……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希望得到师爱的滋润。一般说来,感受到了师爱的学生,均会激发出对教师之爱。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会产生神奇的教育实效,它能使学生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努力学习,甚至于因对其教师有好感而发展到对该教师所教课程感兴趣,确实体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3.严与爱的辩证统一
要做好一个班主任,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所有的严格都是基于对学生的爱。爱心是伟大的,但也绝对不是万能的,对学生付出的爱应该是门艺术,如何付出,什么时候付出,如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用心,这都需要班主任的仔细考量。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严”和“爱”将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永恒的主题。
李玉龙(1982年10月),女 ,壮族 ,广西凭祥人 ,凭祥市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初级教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摘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工作重点。而师生有效沟通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本论文从沟通的基础、方式、技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给读者一点启发。
【关键词】沟通 基础 方式 技巧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自尊心的学生。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对班集体的影响最为直接,影响力最强。所以,师生建立和谐关系,可以将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和目的,通过教师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动力。而沟通,则是班主任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的有效方法。作为班主任,都想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但很多时候并不能得到好的效果,原因很简单,因为班主任好的语言思想,没有找到好的表达方式。你的语言不能引起他的心灵震动,从而在心里产生抵触情绪,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不投机的话,多说半句都是多余的,更何况你唠叨上没完没了,唠叨不但不起作用,甚至是适得其反。那么如何做到用“恰当语言”来表达“好的想法”呢?要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顺利沟通的基础
1.真诚
第一、树立让学生信赖的人格形象。
第二、对学的生批评要诚恳。
第三、班主任要守口如瓶。
2.了解学生
师生之间良好感情的交流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好情绪。为此班主任要尽可能抽出时间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可以采用直接了解法或间接了解法,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兴趣特长、学习情况、理想志愿、思想动向和存在问题等,掌握第一手材料,真正做到知微见著。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为顺利开展工作准备,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
3.关心学生
“爱是理解的别名”,要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教师的爱是智慧与心灵的交融,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的爱能使学生产生更强的信任感、亲近感。当老师让学生有信任感、亲近感,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这时师生的沟通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理解学生
唯有理解学生,才能与学生沟通。理解是懂得学生心里所想,相信学生,明白学生。作为班主任,应用宽容的胸怀去接纳理解后进生成长中的错误,并且不懈地指导学生改正错误,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二、师生有效沟通的方式
1.家访
家访,是老师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家访不仅是对学生表现的交流,还是老师与家长情感交流,是构筑学校与家庭友谊的桥梁。家访要注意几点:第一,家访并非告帐;第二,家访要婉言不足,表扬进步;第三,家访前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第四,家访时要让学生在场,给学生说话的权力;第五,谈话要恰中要害,不要面面俱到。
2.谈话沟通
如个别谈话式沟通具有私密性,能更好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容易接受。比如早上和学生见面,说一句“你今天看起来真不错”,学生会觉得你可亲;路上遇见时,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学生会觉得老师时时在关注自己……班主任可以利用各种间隙时间,化零为整,多与学生亲切交谈,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3.性格偏激、超级叛逆者选择QQ、微信
QQ、微信已成为现代人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特别是学生,差不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QQ号、微信,由于QQ、微信不用面对面交流,因此说起话来更方便,所以通过QQ、微信聊天可以更真实的了解学生的想法。
三、师生和谐沟通的技巧
处理好各种关系的最大因素是沟通。沟通是否畅通,能否起到预期的效果,还取决于沟通的技巧。“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师生沟通,是双向交流。所以老师要尽可能地运用沟通技巧来促进师生的关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校园里如沐春风,自己也就能体会到“教并快乐着”的美妙感受。
1.适度
适度那就是与学生沟通时要适时、适事、适性。
适时,就是把握时机,是对时间的把握。师生沟通,要注意时间与火候的把握。适事,既沟通与否,要根据事情的实际情况而定,该放则放。适性,就是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软硬结合。
2.语言幽默。学生做了一些错事,老师一味地批评,并不是好的方法。有时几句幽默风趣的话,学生理解话中之意,这样既解决问题,又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岂不更好。和学生谈话,不能一味地批评,尤其对脾气僵的学生,谈话时语气要柔和一点,把话说得委婉一点,学生容易接受。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
3.学会倾听。倾听是师生沟通的重要技巧,是了解学生的第一步。倾听时,要倾听学生的内心,要发现学生的欲望和需求,发觉学生的情感,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听学生的表达等于尊重他、欣赏他给他信心和勇气。学生会在老师的倾听中获得信心和力量。
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要经常站在学生的位置上 ,用学生的情感去理解周围事物 ,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架起师生间感情的桥梁,实现理想沟通。
摘 要:中职院校的学生难管,难教,对学习缺乏兴趣,很多学生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特点,更为现实的就是一些学生家长已经对这些学生束手无策。作为班主任,应该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全方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家长、职业素养老师、任课老师,学保四个方面形成合力入手探讨了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关键词:中职 班主任 学生 教育 管理 对接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相信很多班主任都和我有同样的感受,一方面是很想把学生带好;另一方面是学生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特点(和企业的要求差距很大),更为现实的就是一些学生家长也对这些学生束手无策、无计可施,无可奈何,对教育没有信心,等等。面对如此多的难题,我和很多班主任一样,曾经也非常苦恼,然而内心那种不服输的精神,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那种寻求对于任何事情都力求找到最好处理办法的精神,又使我积极地去寻找一些好的教育方法。
“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有才是正品。”正是基于这种目标,带着近两年对如何教育好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我对如何教育好学生有了更深刻、更明确的认识,在此我将从班主任如何处理好和学生家长、职业素养老师、任课老师、学保之间的四个对接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班主任如何处理好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对接
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和社会不相符的行为和家长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家长的主导或配合作用。因此,我在新生报名的第一天就和每一位家长说,教育是家庭、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的工作。希望我和家长朋友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学生要么成人,要么成才,要么成人成才,要求每一个家庭中可以“管住”学生。同时,我在开学的第一个月,我就在全班埋下我教育的种子,同时把班上那些有“个性”的学生加以关注,第一时间和家长取得良好的沟通,让家长恢复信心,并且一直坚持着这么做。
埋下教育种子,我是这样做的:新生入学的第一周我每天满面笑容,每天充满激情,根据我们学生的现状给学生讲《苏东坡和法印的故事》,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我们每一位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要心存善意,用善意的目光看待同学、老师,同时阐明在老师心中,我们的学生无论以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今天到这里来,老师会认为每一名学生都是好学生,同时阐明人性的恶善,善恶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善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师希望用自己的爱,让每一位学生少一些仇恨,多一些对生命的热爱。在此期间我问我们班学生,老师是什么,他们有很多回答,有的说老师是保姆,有的说老师是警察,有的说老师是法官,……,我说老师就是火炬,是太阳,希望我的火焰,我的光芒能够融化冰山,能够点亮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等等一些以故事为主题的班会。同时在班上开展“说你行,你就行!说我行,我能行,我是最棒的”的主题班会。同时特别调强一个真正优秀的班级不在于多开除几名学生,而在于通过我们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去感化,去转化几名学生,这样的话,我们团队中每名成员都会从中感悟不一样人生,体会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如何成长自己,体会在让别人幸福的过程中也让自己收获幸福
对于班上那些有“个性”的学生加以关注,第一时间和家长取得良好的沟通。新生入学第一周我们班A、B、C两天出去上通宵网。当时给B的家长电话,B的母亲开口就说她管不了他的小孩,当时我就火了,说你管不了,现在就把你的孩子领回家,一下子就把家长给震住了,后来我又说了孩子在学校还是有优点的,说孩子的这些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家长配合学校的管理,孩子是可以变好的。这时B的母亲对学校,对我,对孩子的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给A奶奶电话,奶奶说会好好说一下,从谈话中我感觉孩子的奶奶根本管不了学生。C的妈还不错,很配合我的。这样三个有“个性”学生的家长我一下子和两名家长取得了有效的沟通。在军训期间, 9月9日A从军训基地逃跑回家,这时我和孩子的奶奶说,军训逃兵按照校规是要开除的,要求A爷爷,奶奶,爸爸,妈妈15日全部到基地谈孩子的去留问题。15日那天A的爷爷、奶奶、妈妈来了,A在来的前一天晚上还出去玩了一个通宵,在家长和我沟通的过程中A一直处于混睡状态,我给家长讲了我教育的理念,表明我会尽力挽救孩子,会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给学生不同的要求,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发动全班学生去感化他。看能不能把这个对父母,对社会,对老师仇恨的学生转化过来。
经过大半年的教育,这三个名学生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比以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和家长还有很多事要做,让孩子的明天更好!
二、如何处理好班主任和职业素养老师之间的对接
2013年12月份,学校C校长带领学校老师到广州学习。这次学生我的感受非常深刻,我们感觉是广州把学生的基础教育抓得很好,把学生的养成教育做得很好。在广州东莞电子科技学校,要求所有的班主任必须和学生一起上职业素养课程,班主任上完职业素养课后,以职业素养课为主题开一个主题班会。同时我们在和他们的职业素养老师和校领导谈职业素养时,他们一致认为职业素养的12门课是学生养成教育的一张网,它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适应社会能力、审美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等都有着深入的研究,每一名班主任要了解这12门课程,按照这12门课程的精神去教育学生,去影响学生会取到非常好的效果,会让我们的学生由轻浮、烦躁趋向成熟、稳重。同时班主任和职业素养老师的对接能让职业素养老师更好了解班级学生的现状,形成合力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
三、如何处理好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的对接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基地,是学校教育的堡垒。然而学生逃课时有发生,学生在课堂上不愿与教师互动,甚至有时会因为老师管理过严而导致冲突。这种局面无疑会给老师和学生造成双面的伤害,如何改进这一现状,我认为班主任老师必须要和任课老师之间做好对接。在开学的第一周我会热情地把任课老师请到我们班,褒奖任课老师的优点,介绍我们班学生的现状,介绍班主任对于课堂纪律的要求,给任课老师留我的联系方式,要求任课老师在恰当的时候把班级的情况反映给我,如实填写班务日志,我会根据班务日志反映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身体教育,同时我会通过家校通平台把学生上课的纪律,听课情况发家校通让家长知道,在我和家长的共同参与中,我们班的课堂教学量化考核分数由刚开学的倒数上升到前几名,学生在课堂上也没有顶撞老师的现象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了。
四、如何处理好班主任与学保之间的对接
在一个家庭里有父亲、母亲,在家庭管教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角色扮演的好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样一个班级也是一个温暖的家,从我开始,尊重每一位学生,爱护班级的一切公物,亲力亲为为学生做好榜样,对于“火气”比较大的学生,我在班上通常“以柔克刚”,让自己充当“妈妈”的角色,学保部门充当“爸爸”的角色。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我对于学生偏重于感恩、情感教育,哪怕学生犯错我也不会送学保(因为我们的很多学生很讨厌一有事就送学保,更有学生根本不怕被开除,因为以前就被开除过,或者是有些学生本来就是家长逼来上学的,本来就是不想读了,所以有意搞一些事出来借此找到一个不上学的理由)。经过一段时间的“情感教育”,我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增进了,等学生认可我这个“妈妈”后,我再有策略地让学保发挥“爸爸”的作用或是借助学校教官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体能教育。
总之,班主任对于学生的管理,要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职业素养老师,任课老师,学保之间形成合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更好地教育好学生,让学生对学校满意,更让学生家长对学校满意。
一、调查目的及调查对象
心理咨询技能是班主任必备的重要技能之一,尤其在新课程理念中,心理技能在对学生的管理层面所起的作用日益重要。为了探究心理学技能对班主任工作的作用,我课题组就甘肃省酒泉市的四所学校――酒泉市第一中学、酒泉市第二中学、酒泉市第六中学、酒泉市工贸中专学校(其中三所为初级中学,一所为中专类学校)进行了题为《班主任工作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的问卷抽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1060份,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人数1057人,收回问卷调查表1057份。
二、调查问题汇总以及现状分析
该调查表设置问题14题,我调查分析人员将14个问题按照问题的内涵、外延进行分类汇总,然后进行分析,最后呈现为4组数据参数及其参数分析。
第一组问题调查显示:有80.79%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和班主任倾诉自己的困惑、烦恼(比如说早恋等),只有19.21%的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56.01%的学生表示自己在被班主任误解后会主动和班主任进行私下交流,而43.99%的学生则不愿意。
学生不信任班主任的心理,就学生而言,叛逆期的学生自我保护欲望处于一生中最强烈的时期,他们青春期的孤独感促使其渴望人与人之间的走近、沟通,而强烈的保护欲望又拒绝他人走近自己,尤其拒绝处在管理自己层面的班主任的走近。就班主任方面而言,折射出班主任在工作中的不足以及班主任工作中技术运用能力的缺陷,所以不能让自己的学生相信自己、走进自己。这两方面的原因造就以上数据的成立。
第二组调查数据显示:有88.74%的学生喜欢时刻面带微笑的班主任,
11.2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85.62%的学生喜欢如朋友一样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的班主任,14.3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有60.26%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利用书信、聊天、博客等形式和班主任进行私下交流,而39.74%的学生则不希望。
以上数据说明学生对班主任有所期待:学生喜欢经常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并且能够走近自己、能像朋友般和自己平等相处的班主任;而且,学生也想走近、了解自己的班主任。
第三组调查数据显示:86.09%的学生希望拥有一个懂得青少年心理学知识并有研究专长的班主任,只有13.91%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有88.93%的学生希望班主任将班会课的厉声训斥教育变为机智地讲述心理小故事、心理疏导游戏的形式,只有11.07%的学生表示无所谓;87.80%的学生希望班主任在面对特别调皮捣蛋、不思学习的“双困生”时多一些关注与耐心。
这组数据中学生对班主任的期待也说明了班主任在研究青少年心理特征并对症下药方面的缺漏,当前班主任的工作还是沿用传统方式的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式教育,忽视了新形势下作为教育主导位置的学生的需求,忽视了学生是作为“人”这一层面的存在,于是站在与学生对立的立场说教、要求、限制。教师的疏漏势必导致学生在情感上与班主任的远离。
第四组调查数据显示:76.82%的学生认为学校很有必要配备心理咨询疏导室并会主动前往心理咨询疏导室求助咨询,23.18%的学生认为无所谓;61.49%的学生希望在班级管理中新设班委――心理服务委员,38.5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74.17%的学生认为学校很有必要设置中学生心理疏导专栏,25.83%的学生觉得无所谓。
这组数据说明很大一部分学生希望班主任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有心理咨询与疏导,既反映出当前学生期望得到老师对自我心灵、情感的关注,也反映出我们当前班主任的工作是违背学生心理的、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三、应对措施
(1)全面推进心理学教育理念,促使学校重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学校设置与心理疏导有关的设施并进行相关活动(比如设置心理咨询室、开辟校园心理教育专栏等)。
(3)提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能力,并将心理教育学理念渗透其中,将班主任必须掌握教育心理学知识纳入班主任常规技能水平评比中,促使其重视对学生心理行为的关注与疏导。
(4)加大有关关注青少年心理行为的宣传,在教育学生时学校、家庭、社会多维参与。
一份调查表,从调查数据中学生表层行为里分析其潜在心理行为原因,我们才可以在教育学生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才是用“心”工作,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才会心心相印,我们的教育、管理才会达到预期目标。
摘 要: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要对学校负责、言传身教,关心学生,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教学出色,还要有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因为班主任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就要始终保持一颗关爱的心,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制定适当的班级管理策略,才能让班风与学风更加端正。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策略一:学会正确关爱,营造温馨班级
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这份真爱来自人性,更来自心灵。这份教育来自责任,更来自天职。它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它是成功教育的基石,爱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爱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础。所以在班级教育管理中,班主任要做到:
1.“偏爱”后进生:在班级管理中,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要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大胆吸收这些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
2、严爱优等生: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但他们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所以班主任要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优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心胸要广,心理要健康。成天被人赞誉的学生,只能在理智深沉的爱之中,严格要求,警钟常敲,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扬起风帆前进。
3、博爱中等生: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是班级体的一面镜子,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爱他们。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爱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爱是学生和生活的动力。爱就是理解,爱就是关怀,爱就是尊重,爱就是责任。作为一位班主任是班级之魂,只有用心做,才能为学生营造和谐发展的空间。都说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要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爱。
策略二:建立一支得力的班级骨干队伍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能干的班干队伍。班级管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依靠班干部和学生来实施班级管理。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的机会。
1.建立值日班长制:按学号轮流来当值日班长,班中的事由值日班长全权负责,常务班长协助工作。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组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团结。
2、民主改选班干部:采取干部定期轮换制的方法,班干部从同学中间选举产生。由学生自我推荐作竞选演讲,再由学生民主选举,这样既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干部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策略三:加强管理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要有创新意识,创设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培养。班主任所面对的是有思想、自我表现欲较强的学生群体,因此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扬创新精神,使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利用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来满足社会和国家的需要,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努力。
总之,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运用科学的管理策略,把班主任工作落实到实处。并且要做好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爱学生,建立班级学生干部管理机构,大胆创新。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并且为教育事业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