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历史论文

时间:2022-04-13 08:33:47

导语:在初中历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历史论文

初中历史论文:自主合作学习初中历史论文

一、自主合作学习理论

自主合作学习是目前国内教育界比较普遍适用的教学范式之一,让学生在教育中占的为主导位置,以人为本,让学生有过去机械性被动式接受知识变成,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自主性学习,发挥学生主动能动性,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范式应试的,师生缺乏互动,没有充分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成为为了考试的工具,成绩的奴隶,而不是为了兴趣。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引入自主合作学习。

二、自主合作学习利弊分析

(一)自主合作学习有利之处

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里,老师都是在教学范式的主导位置,学生是属于被动位置、次要位置。师生之间无法互动,严重压抑学生主动性无法提高学生历史成绩。自主合作学习的范式能够克服这一困境,有利于充分开发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

1.自主合作学习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习关键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让学生体会一个主动学习过程。历史学科教学不同于语文数学学科,是一种功能性极强的学科,具有自己的学习的规律。所以我们根据规律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在分析历史人物之时,先讲述历史人物的发生事迹,在讲述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入一些野史之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积极配合老师课堂教学成果。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课堂分组学习,让老师来指导学生学习,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说出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一个说完,让另一个去补充,最后组长做好笔记,加以总结,老师做点评。在这个学习的过程里,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兴趣。

2.自主合作学习能够突出学生在课堂上主导地位

根据新课改“以人为本”的要求,让历史老师在教学范式中逐渐改变。有学生评价历史老师就像是评书人角色一样。说的很清楚,故事性很强,但是听过很快就忘记。自主合作性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让老师的演讲才华得以实现。例如老师在讲授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让学生先收集材料,然后再课堂上让同学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第一次世界战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危害,特别是要理解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什么是战胜国最后却变为失败国一方。在这个过程里,老师只是加以引导一方却给课堂带来了生动性,老师做出最后总结性发言,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讨论才能,提高学生交流能力。

3.自主合作学习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学习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舒服、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老师与同学们加强交流。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上好历史课关键。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与同学们之间无法沟通,同学们没有学习的兴趣,有了自主合作学习这种模式,教学境况有了改变。例如老师们在教授比较乏味的历史知识的时候,例如古代政治政策与经济建设的时候,同学们往往无法不愿意去听。这时,老师们可以补充相关的历史人物如何去发展当时的如何发展,当时人们吃什么、穿什么。补充当时有趣的历史史实,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气氛。

4.自主合作学习能够加强同学实践能力

自主合作学习能够加强学生之间交流,训练他们团队意识。团队意识是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这样才能加强以后工作的竞争力。老师组织学生学习的时候,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历史知识,不仅仅是要学习历史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要知道如何去看待历史事件,去分析历史人物。例如教授学生学习明治维新,老师启迪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谈谈维新的态度。对比中国,同样是变法,日本为什么会成功,中国为什么会失败。让同学们分成两组做PPT,一组做明治维新,一组做。让同学们在团队协作中学到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二)自主合作学习的弊端

1.使得教学速度变缓,教案设计难度加大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里,老师只需要简单写一套教案,然后灌输同学们教学内容。在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范式,同学们活动成为主要的,同时占据老师们教授的时间,会导致老师们无法按时完成教学方案。如果小组讨论超过十五分钟,老师们就会压缩讲授内容甚至造成拖堂,延迟下课时间。

2.使得课堂纪律不够严肃,一些学生浑水摸鱼

一些老师虽然展开了自主合作学习范式,但是只是简单分成小组学习,让其自由讨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热烈参与讨论,有些学生默默坐在那里玩自己东西,心不在焉。这样讨论看似课堂氛围活跃,其实讨论教学效果不好。因此在教学讨论的时候需要老师加强监督。

作者:姜海英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包头市第四十六中学本科

初中历史论文:情境教学视域中初中历史论文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使用语言描绘,增强课堂气氛的活跃性

在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将要讲的知识描绘出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要求历史教师在讲课时要富有感情,形象生动,比如在讲述一些历史英雄人物时,要慷慨激昂地讲述,让学生受到感染,进而对其充满敬意。在讲到一些比较残酷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时,要在语气上体现出气愤等情绪,使学生能够与教师的情感形成共鸣。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正确的情感带领下,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2.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是比较重要的,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制作一些PPT课件,把一些重要的历史场景和事件用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影片,把学生代入当时的情境中,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历史的氛围,并认识到历史的本质。比如在讲“鸦片战争”时,可以将圆明园被烧毁之前的图片和视频与被烧毁之后的圆明园进行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事件的整个过程,达到学习的目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3.通过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共鸣

在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音乐来帮助学生体验情境,可以在讲课时将音乐声音调小一点,营造一种历史氛围,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播放一些相关的歌曲,比如:在讲述“九一八”事件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这首歌学生应该都耳熟能详,让学生试着跟音乐一起唱,增强学生对情境的体验,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效果更好

上好一堂历史课的标准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到历史知识。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精心设计课堂情境,在上课的过程中和学生积极配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拉近,在学习和表演时就会有更高的兴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历史知识是否掌握全面,只为了考试而一味地枯燥讲解,强行灌输,学生很难从中真正领悟历史,也将学生的天性扼杀了。在历史教学中加入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表演和想象,在教师设定的情境教学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独特的想象力。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设置情境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初中的学生普遍都喜欢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快乐中学习历史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将学生从传统的死气沉沉的教学气氛中解救出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地展现出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增强历史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现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

作者:孛小媛 单位:甘肃省舟曲县峰迭新区中学

初中历史论文:学生公民意识下初中历史论文

一、健全学校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是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完善的教育体制可以为各科教学提供制度和系统保障。作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为历史教学和学生意识、品质培养提供正确引导。就目前来说,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体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建立健全教师工作、学习、管理机制,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教学能力培养,将能否做好本职工作、实施素质教育列为教师考评目标之一;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工作规章制度,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德育工作,营造浓郁的校园德育氛围;颁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条例,将品质、道德、责任感培养当作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生成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机制,创新历史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学生品德、意识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历史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变静态教育为动态教育,变灌输教育为形象教育,切实发挥历史学科在学生品质、意识培养方面的优越性。

二、因材施教,分类加强学生社会认知

教师按照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和需求,是历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年龄、认识能力、心智水平加强学生意识培养和品质教育。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盲从、自觉性差等特点,开展爱国主义道理、责任感说服教育、榜样典型示范教育和道德规范约束教育。而面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辨别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合作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使用锻炼,鼓励他们通过知识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的责任认知和价值取向,进而实现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目标。

三、立足教材,深挖意识责任培养的素材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的品质并非是生而俱来的,但是有效的后天教育却可以激发个体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使之成长为一个品质优良的人。鉴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采取一切有效途径去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处于心智发展时期的初中生来说,许多人都有英雄情结和英雄崇拜心理,因此,教师可以立足历史教材,深挖教材中有利于品德和意识培养的素材,用伟大人物的思想和事迹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坚强意志。如初中历史教师可用卫青、霍去病、岳飞、戚继光等人的英勇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著史、苏武牧羊等故事鼓励学生磨炼自己的意志,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当然,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历史影视资料、电子素材搜索和整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历史情感养成和责任感培养提供有利条件。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深挖社会责任感培养素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多载体、多渠道培养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不仅不能局限于课堂和教材,还要教师有效拓展、利用各种资源、各种渠道、各种载体向学生传递更多的历史知识,为学生情感和意志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就目前来说,可以利用的历史教育资源有:历史教科书、图书馆藏、网络资源;社区和地方历史资源,如历史文化古迹、博物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时事报纸、国内外时政热点、历史影视资料等。而行之有效的历史教育、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载体有:历史教学课件、历史图文资料、校园德育文化活动、校史剧创编、校园网络、板报、宣传栏等。常用的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渠道有: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开放性作业、课外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总之,教师要对初中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能够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文化知识,鼓励其树立报效社会、报效国家的理想。

五、结语

由上述可知,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就迫切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将书本知识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知行统一、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养成的最终目标。

作者:刘红霞 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

初中历史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初中历史论文

1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1.1发挥历史学科特点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表现在要求教师对教材中的深层含义进行挖掘,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首先,可以结合历史教材中人物的生平事迹,在潜移默化中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如在学禹治水时,就可以通过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行为,教导学生学禹高度的责任感;在学习司马迁的生平时,挖掘出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价值观;学习诸葛亮的相关事迹时,可以挖掘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教师对教材中历史人物的内涵进行充分挖掘,并且由此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其次,教师通过对教材中近代史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中国的近代史就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的历史,是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中国在近代相继遭受到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等多次外国的侵略,中国人民也进行了相应的抗争,在抗争过程中涌现出无数的民族英雄和他们的英雄事迹,这些民族英雄和他们的斗争实际就是教育学生爱国最好的素材。另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还有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和辛亥革命,都没有带领中国走上新的道路。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才真正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才最终走向新时代。教师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讲解,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共产党对新中国建立的重要性,能够更加热爱我们的党和祖国。

1.2教会学生独立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要求,只有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占有主动性,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占据绝对主动的地位,只有让学生在开心快乐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才能够有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和学的过程融为一体,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下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国近代史中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来对圆明园为什么会被英法联军烧成一片废墟进行思考,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为什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以及我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学生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心中的愤怒和痛恨不言而喻。中国近代史中这一段段残酷的史实教育了学生,也将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不仅能够学到课本中的知识,也能够对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有自己的理解,学习效果比教师的一味说教要强得多。

1.3结合多种教学手段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也是素质教育中应当重视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尽量对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脑、网络等高科技技术,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通过声音、光照形式与学生互动,使学生多方面地体会教学内容,增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时互动,更直观地展现出历史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如讲解二战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投影或电脑,通过影片或历史图片,向学生们直观地演示希特勒是如何发动战争,日本如何突袭珍珠港,还有日本是如何节节溃败最终签署无条件投降协议的。这些场面真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起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丰富了感性认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加全面,对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独立性都能够进行有效培养。

1.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在课下时间,组织学生对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相比于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历史博物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参观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兴趣,就会向教师提出各种问题,教师解答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学的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下组织学生举行辩论赛,如在学习完鸦片战争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对“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清朝会灭亡么?”这一问题进行辩论,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借用网络和课外书等工具,对相关知识进行仔细研究,在辩论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充分阐述,最后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总结,说明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是由于政府的迂腐,封建社会随着历史的前行也必然会被取代。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本节知识,还在搜集素材的同时锻炼了自学能力,在辩论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结语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如何将素质教育真正结合到教学过程中,是每一位教师所重视的。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李守龙 单位:山东省平邑赛博中学

初中历史论文:问题式教学初中历史论文

一、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因发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想问、敢问才能真正实现历史课堂的问题式教学。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行动力强,对一些故事成分比较丰富的内容兴趣高,等等,这些都是他们所具有的特点,那么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具体内容恰到好处的设置问题。运用问题式教学,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现实当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中寻找根源。初中历史教材涉及的内容多,但课时少,教材编排跨度较大,甚至会出现断代现象,仅凭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补充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获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帮助消化课堂内容。教师应当将课堂讲解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不仅为课堂增添趣味,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就是问题。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要注意技巧,从全局考虑,标新立异,立足于事实,在学生理清史实了解其生产过程、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提出问题。当然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从反面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建立如何提出问题的思维模式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逐渐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二、创设问题式教学氛围

教学要真正实现高效,必须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要在形式上调动起来,还要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问题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教学氛围,促进教学发展。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教师要实施问题式教学必须首先创设氛围,只有学生敢于提问,大胆质疑,教师悉心教导,真正启迪学生,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寻找属于自身的学习规律,才能真正实现问题式教学。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式教学氛围;鼓励和表扬是教师进行教育的良好方式,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当结合当前社会现实与课本相联系,引发学生思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感,让学生对历史有一种亲近感;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教学视频联系相关时事,进行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说明他们已经在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应当进行引导,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并把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营造轻松、平等、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解答,学生和教师进行问题探讨,有利于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增加学生的探讨热情。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错误,强化自身领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而不是因为错误就退缩,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才能会越来越强。

四、有技巧地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历史问题式教学模式必须要考虑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将大问题转化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筛选,对学生给予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启动思维,从而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教师设问要善于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关键是引导学生从分析问题的条件入手。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设计好题目,又要有明确指向的引导、点拨、示范,要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质疑,开展教学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知识点。教师还要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这样就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增强了交流,同时也使学生获得知识。课堂教学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意见,围绕核心知识展开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多引导、多启发学生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学会提问。

五、结语

总之,问题式教学的发展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它是一种启发式教育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正了以往传统教学的弊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充满活力。初中历史教学运用问题式教学有助于推动历史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积极性,还能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教师在运用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采取恰当的策略,还要注意讲究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题互动,要把学生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推动问题式教学的发展。

作者:嵇华连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黄圩中学

初中历史论文:教学实践初中历史论文

一、设置相关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兴趣

历史学科是一门以探讨、研究为主,通过对历史内容的真正探讨和分析,让学生真正通过历史相关内容对历史事件和事迹的了解得到学习内容和知识。历史事件和内容是过去式,学生对于许多历史课本和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疑惑和疑问,由于历史内容的过去呈现,许多内容存在不清晰的状况,在初中历史学习课堂上,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积极的创设一系列与历史内容相关的相关场景,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教师要想真正有效的保证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需要教师真正完善对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在真正教学实践参与落实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手段,不断创设相关历史事件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教学高效手段的辅助下真正得到知识和内容。例如:在现代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设置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参与学习和实践。在讲到“商鞅变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当时的场景让学生真正有兴趣参与和学习,“商鞅变法当时场景的呈现”,“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等等,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真正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得到对学习内容的高效汲取。

二、设置历史问题,引导学生真正参与

高效的教育方法添加到初中历史的课堂实践中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推动的作用。在教学实践落实过程中,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存在的抽象问题有时会存在不理解现象,为了让学生真正高效的保证对学习内容的汲取和了解,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上依据教学内容和课本呈现的内容设置一些相关的历史内容小问题,设置历史问题,引导学生真正参与,保证在学习课堂上有效获取到教学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内容和知识,让学生在这些一系列内容和问题的分析和探讨,让学生真正对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入和透彻的了解和掌握,真正实现教师教学的有效落实,通过对学习内容内部设置的问题和探讨内容,使学生真正有效的参与学习和实践当中,真正保证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有效透 彻了解和掌握,实现对学生的高效培育。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历史课堂上针对教学和需要掌握知识点的问题和探讨点,让学生自由参与和探讨,得到学习内容的有效充实和落实。在讲到“昭君出塞”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此次出塞存在的原因和相关的背景,让学生欣赏和了解课本呈现的文字知识和图片信息,然后在教学课堂基础上对于学习和探讨呈现的现象提出一系列问题和观点,让学生真正在学习基础上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汲取和掌握。

三、注重学生自身,保证学生对学生内容的高效汲取

初中学校内部教学旨在通过现代学科教学内容培育有思想、有技能的优秀人才,学校最主要培养和教育的是学生自身,因此在真正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真正教学中真正有效的保证教学实践真正落实到学生自身,保证学生自身对于教学内容和知识的有效汲取和掌握,学生每个人自身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各不相同,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汲取和掌握也不一样,要想真正保证学生自身对于学习内容的真正掌握,让学生自身得到高效的参与和实践,教师需要在真正重视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自身,保证学生对学生内容的高效汲取,不断注重对学生自身学习和状态的关注和了解,使学生有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有效汲取,对于学生自身学习和能力有一定实质性的了解和掌握,真正保证教学内容在学生自身的真正落实。初中学校内部教学通过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技巧,不断加强和重视教学力度,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高效化,真正保证学生高效高质的参与和汲取学习和知识,真正实现对学生的高效培育。作为义务教育教学实践的最后阶段,其内部教学参与和实践需要真正落实到学生自身,保证学生自身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汲取和掌握,才能真正保证学生有效成长和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学校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思维高效提升和促进的场所,初中历史作为初中学校内部教学课程的一部分,内部涉及的历史事件、理论内容、历史故事、历史史实等内容的分析和呈现,真正有效的通过三段式教学方法的辅助和参与,真正有效的保证学生自身对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汲取。

作者:闫丽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六中学

初中历史论文:小组合作下初中历史论文

一、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

1.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方式逐渐走进了课堂。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了图片、音频和视频,利用丰富多彩的资料,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精彩的课堂。尤其是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且教学内容之间相互联系贯通,一节课的教学任务量很大,传统的灌输法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比较吃力。初中生的兴趣广泛,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历史课堂,学生的反映良好。一首歌曲、一张图片、一段视频都可以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很多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远比教师口述的效果要好。多媒体教学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升了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课堂教学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如在学习某个内容较为简单、知识点较繁杂的章节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配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内部共同搜集资料,准备课件展示给全班,变教师主体为主导,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角,并培养其主动学习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小组合作教学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轻松又紧张的课堂气氛中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小组之间展开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擂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减少了教师的负担,而且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这样的课堂更加生活化,充满了趣味性。

3.引入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取新知的过程和方法,非常适用于前后联系紧密、知识体系庞大的历史学科,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式教学法包括阅读指导法和讨论法。阅读指导法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准,要引导到位,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历史知识;讨论法既有师生之间的讨论,又有生生之间的讨论,随着讨论的逐步推进,学生一边听取他人的意见,一边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尤其对于历史这样一个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前后贯通的学科,还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和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

作者:熊绍安 单位:江西省丰城市丽村镇丽村中学

初中历史论文:多媒体技术初中历史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纵观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发现多媒体技术应用存在以下问题。

1.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多媒体教学容易受到课件质量和多媒体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时课堂的信息量过大,学生无法有效地消化吸收教学内容,导致教学无法达到预期作用和效果。还有些教师上课时过分依赖课件,不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课程资源匮乏。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共享的有效课程资源较少,普遍需要自己制作上课所用的课件。有的教师在进行课件的制作时,一味地追求“高科技”,却忽视了初中历史课堂中本该呈现的历史内容,把课件变成多媒体制作的技术成果展览。还有的教师怕课堂上操作出现失误,为了方便,把课件制作成顺序式,讲课时只按一个键,顺序播放课件即可。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层次较浅、应用方式单一。

大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使用的工具是PPT软件,很少应用其他软件辅助制作,导致制作出来的课件是单一的文字式,没有动画、图像与声音等元素,降低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效果。

二、完善并提高多媒体的应用

针对以上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完善并提高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提几点建议。

1.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各有优势,相互互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手段,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地创造情境、传递教学内容和信息,引导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建立新的认知框架。

2.加强教师的职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和理论水平。

除了PPT软件以外,教师还应掌握Flash等多种软件辅助制作课件,使课件效果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富有生命力。

3.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这样能够减少教师耗费在寻找教学资料上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在已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内容和目标的差异,制作出适合学生的优质课件。

作者:张骞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浚镇中心学校

初中历史论文:历史故事运用原则下初中历史论文

一、选取历史故事的原则

1.坚持真实性原则

历史是一门科学严谨的学科,坚持真实性不仅是对历史学科的尊重,也是对学生获得知识的尊重。如果学生发现老师所讲的历史故事有悖于历史事实,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无法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更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想象和推测,才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故事内容要生动有趣,形式题材多样化

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主体的理解方式、思考方向不同,将故事生动化、有趣化、多样化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新鲜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3.立足课本,鲜明主题

选取历史故事,一定要围绕大纲要求,把握知识重点,围绕一个主题,有条不紊的展开,让学生不会感觉混乱,不会失去学习兴趣,分阶段、有层次的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使学生的史学认识和分析能力得到提高。

4.注意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变化特征

初中生主要集中在13-15岁这一年龄段,学习以感性思维为主,逻辑思维的能力不足,历史故事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了解,给学生以思考和教训,使学生理性看待问题,开发和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历史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程

在讲新课之前,不应急于直奔教学内容,已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运用历史故事导入课程。课堂中,为避免学生思维在15-20分钟后出现分散游离现象,如果能在一开始就把握住学生的听课学习兴趣,那么这个良好的开端就使整个课堂成功了大半。在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先讲些历史小故事,将课堂气氛“预热”,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将历史专业理论知识和历史故事联系起来,加深印象,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故事可以是成语故事、神话故事、战争故事、名人名事、文化故事等等,这些都可以加以利用。比如讲到中国近代不断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原因众多,但其中慈禧太后作为顽固派领袖权倾天下,把持朝政,不断阻挠进步思想和势力,固守闭关锁国,崇洋媚外,导致清庭逐步沦为列强统治的工具,加剧了中国两半社会的形成,加深了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使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所以可以列举一些慈禧太后的错误做法,如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大肆挥霍钱财,阻碍等等。通过慈禧太后这一学生们熟知的历史人物故事来反应中国近代屈辱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重振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2.在课堂中穿插讲述历史故事,并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

要想在45分钟内不让学生走神,就需要使讲课内容具有吸引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适当地穿插历史故事。如在讲到三国混战时,可以描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役的激烈场面;在讲到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孙中山的所作所为;在讲到亚里士多德的发明发现时,穿插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这些原理等等。这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上课严肃的气氛,将课堂变成一场生动有趣的“故事会”,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更好地记忆课堂上所讲的历史事件过程、人物、时间、结果影响。在历史故事之后,还应该提出一些由小故事引出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

3.在课堂结束时也应运用历史故事

在课堂结束时运用历史故事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首尾呼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历史课不再那么枯燥,促使学生更加期待下次上课。

4.注重讲课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学的主观性较强,一字之差就可能使学生产生误解。历史故事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以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其次教师的态度要客观公正,另外,还应注意语速和节奏,太快或太慢,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运用历史故事的教学方法既符合初中生感性认识占主导的思维认识方式,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合理运用历史故事,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以故事为载体,结合实际,融会贯通,以古鉴今来传授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科学教学,促进历史学科不断受到学生的重视,发挥历史学的积极作用。

作者:魏云芳 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

初中历史论文:史料视域中初中历史论文

一、掌握获取史料的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课本中的史料比旧版丰富,但仅靠课本提供的史料往往不足以满足教学所需,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好奇心,如学习八年级下册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课本用几段文字讲述了香港澳门“谈判———签约——过渡———回归”的历程,以及几组图片,目标是要学生掌握回归的基本情况、意义,并借此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只凭课本这些文图,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以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我课前让学生查阅相关史料“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以及上网下载“香港特别行政区划图”“澳门特别行政区划图”,播放“香港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精彩瞬间”(或视频)、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大大丰富了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在欢歌、笑语中体会到了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恰当地筛选史料,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历史教材涉及史料众多,重在选出最为典型的,而又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史料。课堂中切忌出现史料滥用,使学生“眼花缭乱”的情况,尤其是在复习课中恰当精选一些史料,能有效地整合教材突破重点、考点,再配以教师精心设问活跃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复习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时,我主要选取了两则材料来帮助学生复习比较。材料一:“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这一事件又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材料二:“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提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日本历史上的哪两次改革?改革者分别是谁?两次改革在性质上有何不同?两次改革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这样由浅入深的设问,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既帮助学生比较了日本两次改革的“异同”,突破了考点,又锻炼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总之,课堂中运用的史料要“精简”。

三、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况且近年中考试题中都有相关的材料分析题,考查学生运用史料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史料教学,就是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将史料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与整理,从繁杂的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如讲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洋务运动》,评价洋务运动时,可引用李鸿章:“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提问:材料反映的是李鸿章在什么事件后的自我反省?“我办了一辈子的事”具体指什么事情?纸糊的老虎……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又说明了什么?这样层层设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提取材料中的中心意思,就使学生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如何评价洋务运动有了一个客观和科学的认识。有些史料生僻、难懂,初中学生有时难以从材料表面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可以引导学生把握其中的关键词,如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材料二:“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提问:这两首诗提到了我国历史上一位威名赫赫的皇帝是谁?材料一赞颂了“秦王”的什么功绩?材料二讥讽了这位统治者的哪一项统治措施?这一措施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材料二的“山东乱”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爆发于何地?人物关键词“秦王”,地域关键词“坑灰”“山东”等,这样就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焚书坑儒、大泽乡起义等这些有效信息提取了出来。

四、结语

总之,历史课涉及的史料丰富多彩,每节课的内容又很多,课堂上能展示的史料就很有限,重在结合教材的重难点、考点精心筛选,科学有效地加以运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掌握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双赢”甚至“多赢”应成为我们历史教学永恒的主题。

作者:牛春玲 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第六中学

初中历史论文:高效课堂视域下初中历史论文

一、自主能动,让历史课堂精彩如花

1.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只是领导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师生之间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不可忽视学生的自我思考。新课标指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是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所以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

2.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学设施不断发展前进,所以教师应当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授自主学习的技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大多数是要教给他们方法而不是单纯地告诉他们答案,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让历史课堂更具活力。

二、注重评价,活跃历史课堂

1.评价讲究实效性。

课堂的有效评价是构建初中历史课堂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的评价要恰到好处,不能太早,也不可过晚。评价要抓住时机,这是做出评价的关键点,适当地做出课堂评价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评价讲究真实性。

真实的评价才能让学生重视,教师要先从人格上让学生尊重,才能对学生有信服力,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相信老师,只有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才会更认真地听从教师的评价。

3.灵活运用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法尤为重要,教师仅知道要评价还不够,还应当充分了解为什么要评价,该以怎样的方法评价。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不仅可以用言语表达,还可以用肢体语言,用眼神交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判断应该给学生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

三、注重提问技巧,讲究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在提问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一种交流,更是让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达到有效的共鸣。课堂提问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仍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注重问题类型,保证问题质量。

很多教师虽然一直很重视提问的重要性,但是忽略提问质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不同的问题类型,必须很好地区分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2.全面撒网,重点捕鱼。

教师要保证提问对象的平等性,很多教师只是提问一些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但是往往很容易忽略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甚至认为对成绩较差学生的提问很大程度上浪费课堂时间。教师一定要转变这种不公平的观念,往往活跃课堂气氛的正是那些“待优生”,虽然他们的答案并不是最准确的,但是只要学习态度认真就应当受到鼓励,也有权利被提问。

3.给学生鼓励,让学生有动力。

学生在完成问题回答之后,教师往往要对答案做出自己的一定见解,教师应当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找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有它的可取之处,教师不可全盘否定。对于初中生来讲,在历史课堂上做出自己的见解而且受到教师的鼓励,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四、巧用现代科技,引进多媒体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学方式的变革速度大大加快,尤其是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在很多初中学校普及起来。巧用现代的科技技术就是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的教学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传统的“黑板式”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仔细,内容更清晰,但是课堂效率是很低的,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能够从根上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历史教学内容里有很多的图片需要解释,而且为了更有效地了解一个时期的历史发展状况,很多时候可以放相关的时代性视频给学生看,这些图片和视频用板书和教师自己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只有通过多媒体才能更清晰地表现出来。屏幕上的内容能够直接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这样的有效利用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五、有效发挥小组机制的带头作用

课上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团结才有力量,学生在一种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思维火花的碰撞使得学生更愿意融入课堂,并且不会觉得历史课堂乏味。课堂上可以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彼此讨论学习,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小组式的学习能够使优秀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历史老师在分组的时候要注意很多问题,包括小组成员的分配,只有适当地分配才会起到真正作用。

六、结语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问题,更是对智慧的崇尚,为学生创造高效课堂,更新教学方法,积极地进行有效的探索才是历史教学的关键。

作者:于翔 单位:南京市营防中学

初中历史论文:合作学习教学法初中历史论文

一、用任务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任务式教学法是指教师给学生一个目的明确的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时需要自主地吸收历史知识。这种学习方法开放性强、自主性强、灵活性强。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有时会遇到困难,如果学生不能克服困难,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挫折。如果使用合作式的任务教学法,就可以以取长补短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学习,让任务式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灿烂的宋元文化》时,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研究课题为《从宋朝的服饰看当时社会的阶级性》。该任务课题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初中学生很难独自完成该课题。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层次与性格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习小组的成员各自研究一块领域。其中一个学习小组将该课题分为:皇帝的服饰、后宫女子的服饰、官员的服饰、命妇的服饰、平民男性的服饰、平民女性的服饰等。学生先精研自己要完成的学习领域,在拼合学习成果时,发现有不够系统或者出现研究错失的问题,学生们就共同研讨,直到找到标准的历史答案。任务式合作学习法把学习自主性交给学生,学生因此得到研究的乐趣。同时学生在学习时与其他的学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他们就能够多角度地看待历史,对历史课程有更深入的见解。

二、用竞争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竞争的方式是指给予学生一个目标和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将学生依层次与性格不同分成数个学习小组,任何一个小组首先达到了评估标准即算完成学习目的。使用竞争式的学习方法能够给学习小组外在的压力,加强学习小组内部的凝聚力,它能提升学习小组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以教师教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章节为例,这个章节如果仅仅学习课本中的概念和历史事件,学生将难以从历史中吸收更多知识。在这个章节的教学中,学生依旧要从课本以外寻求知识理解。有些学生认为明朝的社会制度更先进,清朝走上了使人类历史倒退的路;另一些学生则认为清朝的繁荣有它自身的原因,否定清朝统治是拒绝满人统治中原才故意扭曲事实。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的学习小组。先将明朝学习小组分为研究经济、军事、文化、制度等数个学习小组,再将清朝也如此。两个辩论小组互相争锋,谁提出的见解有理有据,能驳倒对方的观点即获得胜利。竞争式的教学方法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学生们会为了获得胜利自主吸收大量历史知识。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必须紧密配合,团结合作。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既享受到竞争的快感,又享受到合作的乐趣,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同时在竞争中他们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历史知识。

三、以调查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时,如果一味让学生学习历史课本中的知识,学生可能会觉得历史和自己的生活毫无挂钩,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调查法学习历史,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与自己生活紧密关联,只有学好历史知识,才能以史为鉴把握现在的生活。学生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就会有学习历史知识的动力。教师使用调查法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时,由于调查资料的多样繁琐,学生自己一个人无法完成。如果教师将学生分成历史小组让他们分工合作,分别调查,学生就能够在短期内得到全面的调查资料。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这一课,学生单纯阅读历史资料无法对当时的历史有全面了解。如果学生能够亲自实地走访,调查人们的生活,学生就能感受到在数十年的历史中,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多大的变迁。以该次教学为例,教师将学生分成数个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依照调查目的自己分工。学生将小组成员划分为“50—60年代”、“70—80年代”、“90—2000年代”、“2000年代后”几个阶段,每个调查成员依照收入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分别调查走访,详细的了解他们的职业、工作方式、收入水平、生活方式等。通过纵向的比较了解人们的生活变迁。调查法能够让学生从实践中了解历史知识就是来源于生活,了解过去的历史是为了纠正各类历史错误让人类缓慢向前进步,最终过上更好的生活。在这种学习方法中让学生使用合作方式,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的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差距,在获得乐趣的同时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初中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需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思考历史问题,总结历史规律。只有完成三个学习步骤,学生才能称得上学好了历史。小组合作教学法能使教师达到该教学目的,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可以应用该种教学方法。

作者:管燕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初中历史论文:影响影视资源的初中历史论文

一、强化影视资源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1)影视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以板书或讲述的方式将枯燥琐碎的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历史的热情,影响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新时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各种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可以通过刺激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神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主观学习历史的动机逐渐增强,最终促进了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提升。

2)影视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相关研究表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劣势,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到很多较为抽象的知识,这些内容如果不能被学生及时消化理解,最终将会成为阻碍学生历史成绩提升的影响因素。而将具体的知识通过鲜活的画面演绎出来,可以使学生在融入剧情的过程中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初二上学期第五单元的内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其中便包含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即辽海、淞沪和徐州战役),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将三大战役发生的时间、具体的地点、领导人、历史意义等发生混淆,因而教学中我便为学生播放《三大战役》的电影视频,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影响下加深对各个历史的知识的记忆。

3)影视资源是培养学生情感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下将培养学生的情感与认知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而中国古代史与近现代史的教学中恰好为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而影视资源的融入便进一步将这种情感的培养具体化。例如,初一的历史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史,通过给学生具体的展示四羊方尊、唐三彩、造纸术、印刷术等古明,有利于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而在初二讲授到屈辱的近现代史时,通过《甲午大海战》、《八国联军》等影片的播放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

二、影视资源的高效利用

当然,说影视资料可以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并不是强调其会成为教学的主导方式,真正的教学方式仍以各种具体的教学模式为主,影视资源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如何实现对影视资源的高效利用已经成为历史教师教学实践中逐渐深化研究的问题,科学合理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消化。

(一)影视资源利用原则

1)严谨性。

历史教材中涉及的每个细节的知识点都是经过无数次的验证才得出来的教学内容,但有的影视资料中为强化某种效果而对真实的历史进行了一定的改编,因而利用影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经过反复的验证,在确定所选用的影视资料与历史真实情况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进行播放,以免不正确的历史影视资料对学生的认知观念造成误导。

2)时间性。

影视资料有很强的时间性,每年我国影视行业出产的同一类型的作品会有很多,因而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选取最为新颖的作品,以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利用的影视作品的年份过老,其中没有一个人是学生所认识的,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观看热情,因而教师应尽量选取较为新颖的影视作品。例如,在讲到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与共产党进行和谈时便可以引入《建国大业》这部汇聚了众多一线明星的巨制,在积极调动学生欣赏兴趣的同时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引领学生走进那个时代。

(二)影视资源利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1)严格影视资源的选取条件。

教师在引进历史影视资源时一定要结合影片与历史的真实性、教学的重点、对学生的积极作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对影片进行筛选。例如,现代电视上很火的《甄嬛传》等历史剧、《雪豹》等战争剧都与历史史实大相径庭,因而虽然这些作品更有利于激起学生的观赏兴趣,也不能使这些作品走入课堂。而在讲到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史实时可以结合《十二生肖》这样的足够吸引学生兴趣的且与历史有一定关联性的影视作品,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影片中的兽首具体阐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抢夺中国文物等历史恶行,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强化影视资源的整合与思考。

为强化影视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积极作用的发挥,教师有必要在播放影片前对其进行整合与思考,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融入到相应的历史知识学习。教师首先需要对选取的影片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从而能将历史知识与影片进行有效地融合。例如,我在选定一部影片后会综合分析其具体细节,并结合相关知识总结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独立判断等能力,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框架,对其长远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三、总结

将影视资源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去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声音与图像于一体的影视资源能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值得更多的历史教师进行实践探索。

作者:蒋恭境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德化第六中学

初中历史论文: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论文

一、提高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

在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的作用,反而更强调教师的辅导作用,要求教师做好引导工作,以帮助学生开展正确而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探寻的兴趣和动力,也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历史事件,主动地投入到历史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举例说明社会的影响,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叙述春秋时代的社会故事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社会情感,并且使其能够牢记相关史实。除此之外,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抗日战争内容的时候,教师在授课之前就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等,并且做好整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所体现出的情感,使其在学习此内容的时候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去思考抗日战争产生的原因,从各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自己去探讨,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采用鉴赏教学方法

在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影音、动画等形式来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教师在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片片段,让学生观看相关图文资料,以此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残酷和那个时期的屈辱,使其产生继续研讨和探究的兴趣,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状况,并且能够牢固的掌握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另外,教师应当采用鉴赏教学方法,以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综合使用教学方法,将历史教材当做是一个作品来欣赏和研究,避免历史课堂教学气氛过于沉闷,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朝代为基础来讲述不同朝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优化学生的历史知识结构,让学生对历史进程的认识更为明朗。通过有效的鉴赏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点,扩展学生的历史学习范围,把握历史主要线路,对历史有一定层次的理解,以此提高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水平。

(三)做好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反馈工作

为了保障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效率,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做好教学反馈工作。在课堂上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给予学生自主讨论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教师要积极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以活动的方式来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自己去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从而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

二、结束语

开展有效的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新时期下的要求,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个性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实施有效的历史探究性教学活动,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转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升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水平,从而推动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加强对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作者:李绍春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靖安镇初级中学

初中历史论文:探究性思维教学初中历史论文

1.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必要性

初中历史学科是学生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必须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转变学习方式,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适合探索性思维发展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有效对策

2.1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探索性思维的情境

启发式教学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将教学内容转化成教学问题,相比单纯的介绍内容,从问题引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红军长征一课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如“红军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是什么?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领导人是谁?”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利于探索性思维的培养和知识点的记忆。另一方面营造情境同样是培养探究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例如影音视频、电视题材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再现历史情境,深刻感受当时的情景[2]。

2.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历史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通过三方面进行:首先,提出科学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多角度探讨。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例如“论唐玄宗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类问题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发表看法,有利于探索性思维的培养。其次,提出假设,让学生大胆的去思考[3]。例如“有人说如果商朝没有妲己,就不会灭亡,你对此怎么看?”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也深入掌握了历史知识。最后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这对于学习历史也非常重要,想象能够让学生独立创造出事物,创造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加深学生的记忆。适时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阐述自己的感受,描述对于历史的印象能够增强想象能力,提高学习历史的探索性思维能力。

2.3充分发挥史料在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中的作用

史料是考证历史、新编历史的重要资料,正确的史料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南京大屠杀这一课,给学生观看视频,图片等相关资料,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侵略者的痛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引发学生的思考,“侵略者为何会如此惨无人道?侵略者在战争中还有哪些罪行?……”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以及对于历史的深入了解和探讨,能够深刻掌握历史知识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打开思路,有利于探索性思维的培养。不同史料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评判是不同的,学生在阅读了大量的史料之后,会对评判内容形成自己的思考,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有偏颇的,从而形成自己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认识,这相较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法,更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性思维,对于掌握历史知识非常重要。

作者:官财林 单位:福建省永春下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