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3 03:59:16
导语:在科研论文范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护理科研是用的方法反复地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护理科研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这个本质特征规定了科学研究工作者应具有主动性、自觉性和计划性,规定了科研工作的正常程序。护理科研的正常程序能够正确地指导研究工作顺利进行,使护理科学研究活动符合科学,取得科学的结果。护理科研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护理科研论文写作步骤指导一、选题-----即提出问题和确立研究问题
选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每项科研工作的起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研究的水平和研究成果的价值,同时也决定了最后的水平。选题应充分考虑和事先作好调查、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课题背景和研究方向等。
护理科研论文写作步骤指导二、查阅
护理科研论文写作步骤指导三、确认研究的变量
变量是指研究对象所具备的特性或属性,是研究所要解释、探讨、描述或检验的因素。因此也称为研究因素。
护理科研论文写作步骤指导四、假设形成
假设是对已确立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预期性的研究结果。根据假设确定研究对象、方法和观察指标等,获得试验结果用来验证或否定假设,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和回答。假设常由理论推测而得,所以研究假设能提供研究方向、指导研究设计。一个好的可以被操作的假设,应该提出对所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推测。因此假设的陈述应包括例如"同有关"、"比多/少"、"与不同"之类的有比较意义的词汇。例如"膀胱冲洗效果与膀胱冲洗速度有关"。
护理科研论文写作步骤指导五、科研设计
研究设计是研究工作的总体方案,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等设计。任何一个好的研究题目如果没有精心设计的研究方案,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
护理科研论文写作步骤指导六、原始资料的收集
护理科研论文写作步骤指导七、科研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护理科研论文写作步骤指导八、撰写论文
科研论文是研究工作的,也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内容包括选题背景、研究目的、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和对所的结果的整理、归纳和分析等,并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充分讨论。论文要求有一定格式,要求立意要新。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不但内容要充实,文章应做到通顺易懂,全文结构前后应连贯和相互呼应,易于达到交流目的。科研论文的文字表达要准确、精练、平实、严谨,语法修辞要合乎规范,句子长短要适度,要采用医学科技语体。文章写完后要进行多次修改。
一、文题
文题是概括文章性质和内容的重要标志,是最先提供给读者的直接信息。
文题与内容要相符,应能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读者常是以文题为主要依据来判断论文的阅读价值,故文题要概括、简练、准确、新颖:
1.概括:即用简短的文字囊括全文内容,体现全文精髓,使人一看就能对全文的含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引人入胜,便于记忆。
2.简练:就是要简短、精练,一般以不超过20个字宜,切忌冗长繁杂,用词要字斟句酌,可用可不用的字应尽量免用。如"妥拉苏林局部皮下浸润注射消除输液引起的局部肿胀的观察",共26个字,改为"妥拉苏林局部注射消除输液外渗肿胀的观察",19个字已可表达文章主题。
题目的文字一般不用简称或外文缩写,必须用时也只能选用公认和常用名称。文题尽量不用标点符号,如有必要设副标题,可用破折号与正题分开,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附150例病例分析"。
3.准确:就是要用词准确,正确反映论文的主题与内容,避免出现文题不符的情况。如"临床输注过程中的空气污染及其对策",作为文题不准确。因为1)"空气污染"并非输注过程中的";2)"对策"应该是防止或减少污染的对策,其中"及其"欠妥。如改为"静脉输注环境的空气 污染 即及其预防"则能正确反映论文的主题。
4.新颖:题目要有特色和新意,不落俗套,避免与已有文献的题目雷同。
二、作者署名和单位
题目下面要写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便于编辑、读者于作者联系或咨询,也是对文章内容负责的表现。
1.署名作者的条件:一般包括下列人员:
1)课题的提出者及设计者;
2)课题研究的主要执行者;
3)进行资料收集及统计处理的人员;
4)论文的主要撰写和修改者;
5)对论文主要内容能承担全部责任,并能给予全面解释和答辩的人员。
2.署名注意事项:
1)署名顺序按参加研究工作的多少和实际贡献大小排列,而不能以职务高低、资历长短排列。第一作者应是研究工作的构思、设计、执行和论文主要撰写者。
2)每位作者姓名之间要空一格,但不需加任何标点符号。
3)署名必须用真名,不得用化名、笔名和假名。
4)前,若参加研究者已调往其他单位,可在署名末尾右上角加注符号,在页脚注中说明。
三、摘要
即文章的内容提要,是用最扼要的文字概括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步骤与方法、主要发现及结论,着重说明研究工作的创新和发现,使读者概略了解全文内容,以决定是否有阅读全文的必要。。摘要不列图或表,不引用文献,一般在正文之前,大约200-300字为宜。摘要一般在署名之下,正文之前,书写时"摘要"二子顶格写,空两格后接摘要内容。
四、关键词
是最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目的是便于读者了解论文的主题,利于人们在检索中迅速查到文献。每篇文章可选3-5个关键词,可从文题、摘要、正文中特别是文中小标题中选择,也可参照美国"Index Medicus"及198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翻译的"医学主题词注解字顺表"和中国科技情报所及北京图书馆主编的"汉语主题词表"。关键词一般不用缩写词,在提要之下,顶格写"关键词",空两格后依次列出,之间可用分号隔开,最末一词不加标点。
五、正文
正文是文章的主题部分,一般分为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4个部分。
(一)前言
又称导言、引言或序言,主要介绍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及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等。前言不宜过长,避免作自我评价和过多引用文献,点明主题即可。
(二)材料与方法
临床研究的论文可用"临床资料"、"对象与方法"、"病例资料"等。应详细说明研究对象和采用的方法,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条件、来源及数量、抽样方法、研究步骤、观察指标、选用的仪器或研究工具、资料整理与统计学处理方法等,都要交代清楚。目的是使读者了解研究的具体内容,便于对研究进行评价和验证。
(三)结果
结果是论文的关键部分,是作者论述本研究的价值和讨论观点的依据。包括观察到的现象和收集的数据,经过科学的整理归纳和精确的统计学处理后,按照逻辑顺序,用文字、统计图或表格的形式报告出来,图和表不宜过多,能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就不必用图表,图或表能更清楚表达者,则应压缩文字。必须注意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要详细叙述新的发现和正面的、阳性的结果,也要如实叙述反面的、阴的结果,作出客观的分析与报道。
(四)讨论
讨论是论文的精华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论文的学术水平和价值。讨论是结果的逻辑延伸,对结果进行阐释、分析、论证和评价,从感性认识上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讨论部分的写法不一,一般内容可包括:本研究的原理和概念;所的结果的分析和评价;结果的含义和事物的内在联系;从结果因出的推理和结论;指出结果和结论的理论意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今后要解决的问题与展望及该项研究的不足之处或出现的误差等问题。讨论部分注意与本文的结果紧密联系,同时分析过程最好多结合理论。还可把研究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的异同处进行比较,从不同角度分析,提出新的观点和概念,以充实作者的论点。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科研论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论文最后列出本次研究工作所参考过的主要文献目录,目的在于表明论文的科学依据与历史背景;反映出作者对他人成果的尊重;为读者进一步查阅和探索有关问题,了解文献的详细内容提供线索。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1)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2)一般只限于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文摘、内部刊物、内部资料及未发表的文章均不列入参考文献中;3)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应断章取义;4)著录必须准确,著录格式应按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书写。
【摘要】 体育科学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门类,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特征,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 科学方法,体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亦有自己的特点与要求。本文仅就体育科研论文的文章结构、基本格式以及内 容与要求作一探讨。
【关键词】 科研论文;文章结构;基本格式;内容与要求
1 前言
从事体育科学研究活动,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多方面的能力和科学的方法。体育科技写作,不仅是体 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而且是必须掌握的一种具体的科研方法。因为,一切体育科学研究之成果最后 大都以科研论文这种书面表达形式,经科技信息载体传播于世的。体育科研成果如不能最后写成科技作品(论 文),公布于众,那么一切个人的科学见解和观点,一切创造和发明,都不可能得到传播和利用,产生应有的 社会效益,而只能是研究者头脑里的一些思维活动罢了,世人是无法知晓的,如然,也就失去了科学研究的意 义了。
诚然,人们衡量体育科研论文质量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其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大小,然而,论文所反映的研究 成果能否迅速的向社会传播并准确的被人们所理解则取决于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这表明,一篇高质量的体育 科研论文要求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随着体育科学的迅速发展,科技信息量与日俱增,据报道,目前全世界体育期刊已达5000余种,每年问世 的体育科技文献约25000—30000篇,平均每天有80余篇。体育科研成果的传播、贮存与利用,引起了人们的高 度重视,借助于现代科技工具——计算机对体育科技成果、信息进行贮存、检索,使之迅速地传播与利用,已 成为一种先进的传播交流手段。微机贮存与检索,要求体育科技学术期刊编排实现规范化,而期刊编排规范化 首先要求论文写作的规范化。要实现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规范化,就必须了解体育科技写作知识,掌握其写作 方法和技巧。
笔者因职业之原故,拜读体育科研论文原稿颇多,从研读原稿论文感到许多科研论文的选题和所研究的内 容颇有价值,但论文写作不符合期刊编排规范化和科研论文撰写的要求。其中最为普遍的突出的问题是文章结 构层次混乱、写作格式极不统一(尤其是理论型和实验型的“定量化”研究论文)。这不仅给编者和读者认识 和理解论文之精髓增加了难度,也直接影响了体育科研成果的传播、贮存和利用。
体育科技写作,作为一种科研方法,涉及的知识结构内容颇多,不同文体的体育科技作品有不同的写作要 求。本文仅对体育科研论文的文章结构和基本撰写格式的内容与要求作一探讨。
2 体育科研论文的文章结构
根据写作目的的不同、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差别,体育科研论文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位论文,一类是学 术论文。
学位论文,是体育院校的学生或体育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旨在取得学位而写作的论文。如学士论文、硕 士论文、博士论文。
学术论文,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在体育实践中为研究和解决某一问题而写作的论文。目前,体育科学技术、 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大部分都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体育科技学术刊物上。由于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差别,学 术论文又分为两种类型,即理论型论文和实验型论文。虽然体育科研论文的种类很多,构成的形式多样,但就 其文章的主体结构有它的基本型,即序论、本论、结论的三段式。
2.1 序论部分的写作内容与要求
序论,是论文的开头、引子,好比一出长剧的序幕,要有吸引力。通常以引言、导言、绪言、前言等小标 题冠之,也可以不冠以任何小标题。
该部分的写作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材料,前人的工作和现在的知识空白;②研究 的理由、目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③交待课题研究的范 围、任务。
这一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在整篇文章中它所占的比例要小。具体要求是背景材料的介绍要准确、具体, 紧扣课题;研究的说明要实事求是,对作用意义不可夸大和自我评价;任务的交待应具体、明确。
2.2 本论部分的写作内容与要求
本论也称正论,它是体育科研论文的主体,课题的“创造性”主要在这一部分表达出来,它反映了论文所 建立的学术理论、采用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达到的水平,简言之,本论水平决定了整个论文的水平。
本论部分写作内容与要求包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研究的对象及其选择的原因;观察到的事实、材料的收 集及其收集方法和理由;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与讨论等。本论部分的写作要素有三点:
第一,理论分析。要求对所作的假定及其合理性进行理论论证;对于分析方法和材料,哪些是已知的,哪 些是自己改进和创造的,都应加以说明,对新的观点、独立创造的东西都应论述清楚,以便读者理解。这一点 ,对于理论型论文,尤为重要。
第二,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要求对实验原理、方法准确介绍,主要是实验方法、测试装置、测试对象、 测试结果和测量精度等。实验过程的叙述力求简要,独创的实验方法可重点交待,常用的仪器和方法,用不着 详加叙述。这一点对于实验型论文要求很高。
第三,研究结果的分析比较。要求对课题的研究和实验结果应作出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说明其必然性;从 结果中引出必然和必要的结论或推论,并说明这些结论或推论的适用范围,与理论计算的结果加以比较,检验 理论分析部分的正确性。在撰写时,应尽量避免把所有的实验数据都抄在论文上,否则,会使人感到是一份实 验报告。应删除某些可有可无的数据材料,选出精确的主要的部分,绘制成图、表列入文中。做到有理、有据 、有力的精准论述。研究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是论文的“心脏”,因为一篇论文的实验和理论分析的成败均 以此来判断,一切的结论和推论均以此为依据。这一点,对理论型论文和实验型论文的写作来说都是重点,切 不可等闲视之。本论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要全力把它写好。
2.3 结论部分的写作内容与要求
结论是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的逻辑发展,是整篇论文的结局。它是与序论相关,围绕本论所作的结语。结 论,从内容上说,不是本论论点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篇论文要旨的简明扼要的提示,是更深一步的认识,是从 本论部分的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过程而得到的新的总观点。在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理论和实际问题;第二,对前人有关 本问题的研究观点作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或不一致,本文作了哪些修改、补充、发展、证 实或否定;第三,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能解决的问题,提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和今后的研究方 向;第四,结论的撰文讲究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具体,切忌模棱两可的语句。并注意与序论呼应和本论 的衔接。从论文的阅读价值上说,写好结论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读者在选读论文时,首先是看摘要,然后就 看结论,再决定是否通读全文。
以上研讨的,只是体育科研论文的一般结构形式,并非一成不变的死板公式,作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写作 目的和议论内容的需要加以变通,灵活掌握。
3 体育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
体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体育领域里许多问题仅靠单一学科知识难以回答清楚。现代体育科学的综合性 特征,要求体育科研必须借助多学科的知识,以解决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新的科技方法和手段进入体育研究领 域,体育科研中“定量化”分析的论文越来越多。这种“定量化”的研究是今后体育科研的方向,它革除了单 纯经验性总结的弊端而达到科学的定量分析的目的。
目前,这类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国内外较规范的体育科技学术期刊,按照编排规范化和论文写作的 国际化标准提出了文稿写作的基本格式要求。从论文的通篇格式看,目前多采用的是“温哥华格式”。实验型 论文已基本统一和固定于这一格式,而理论型论文则主要在正文部分与实验型论文的格式上有区别,没有“材 料”、“方法”、“结果”、“讨论”这样一些固定项目的格式要求。
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通篇格式也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即前文、正文、辅文。具体项目内容和写作要求分 述如下:
3.1 前文部分的内容与写作要求
(1)论文标题。即文章的题目, 它是论文主要内容和观点的高度概括,是论文精髓的集中体现。拟写论 文题目,要求主题鲜明、准确得体,便于检索分类;用词严谨无华,简短精炼,不宜过长;内容宽泛的大题目 ,可用副标题限制。
(2)作者及工作单位。论文作者的署名, 不仅是辛勤劳动的体现和应获得的荣誉,而且是对工作负责的 表现,表示对论文负责。个人的研究成果,个人署名;合作的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可按贡献大小,先后列名。署 名的先后不应以职称、资历的高低来排列。对于研究工作或论文撰写予以帮助、支持者不应署名,可在致谢中 说明。
署写作者所在工作单位既是对论文负责的表现,也是为了读者与作者联系,便于加强学术交流。
(3)摘要。它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一是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以补充文 题的不足;二是提高论文可读性,读者往往以摘要来判断论文的阅读价值,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的任务;三是 便于体育科技情报的检索和贮存。可见,写好摘要是很重要的。至于摘要应该摘取哪些内容,这应根据摘要的 性质来决定。摘要分为指示性、报道性、资料性等多种形式。目前国内外体育期刊的论文摘要多属于指示性摘 要。
(4)关键词。又称主题词,是供贮存和检索之用, 一般放在摘要后面。关键词是研究和论述所涉及的主 要对象。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关键词的提取要准确、充分反映研究成果的性质、便于检索分类 。关键词不宜过多,一般要求3—5个即可。
3.2 正文部分的项目内容与写作要求
从体育科研论文的通篇格式来说,正文部分的格式是论文格式的主体部分,理论型论文和实验型论文的正 文格式在项目设置上有所区别。理论型论文的正文写作格式没有统一的项目要求,作者可根据写作目的和议论 方式的不同,自由选定节题,逐步展开论述和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而实验型论文则有较统一固定的项目要求 。现分述如下:
(1)引言。或称前言,其写作内容与要求同序论。即提出问题,阐明研究目的、意义,交待背景材料、研 究范围及任务等。
(2)研究对象与方法。其内容包括实验研究所观察到的对象、 选用的材料和仪器,以及运用的研究或测 试方法等。一般应按实验步骤逐步列出,要求详细具体,特别是新的有创见的方法应交待清楚,便于读者能根 据说明去重复本课题的实验(如属保密规定的,另当别论)。介绍材料与方法时既要具体,又应简要,常用的 方法则不必详细说明或不作介绍。
(3)研究结果。是指实验研究所得到的情况和数据。 是研究结果的直接反映,以不加任何叙述的评论为 宜。在写作中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其中的主要情况和数据用文字、图表等形式表达出来,对实验中出现的 问题应加以说明。要忠于事实,注意数字符不能抄错。
(4)分析与讨论。这是论文的精华和核心, 是连接结果与结论的桥梁。要求紧扣实验研究结果与前人的 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加以逻辑论证、正确推理、明确立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观点,充分体现本论 文的创造性和理论性特点。写作时应注意避免离开实验结果大加发挥,以及重复结果和文献材料、隐瞒缺点、 循环推论的毛病。文字措词应协调得体,讨论的态度要正确,如果是争鸣,切忌感情用事。
(5)结论。是对实验结果经分析讨论后升华提炼出来的总观点。其写作内容与要求前面已作交待,不作赘 述。但对于实验型论文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不要根据不充分的数据得出过大的结论,也不要轻易放弃应坚 持的观点;二是不要将研究结果与结论相混淆。结论与结果不是一回事,结果是实际调研的各种信息直接反映 的全部罗列(只为记录),而结果是将实验结果经分析综合提炼后高度浓缩的主要成分(只是观点)。
3.3 辅文部分的项目内容与写作要求
辅文是体育科研论文通篇格式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理论型论文还是实验型论文都应有这部分的内容。
(1)致谢。是指对论文写作或研究工作给予主要指导、 帮助和便利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的文字表达方 式。一般放在结论之后,另起行撰写。致谢要真诚,实事求是。
(2)参考文献。这是所有论文必有的一项内容。 它反映了写作科技论文的严肃性。凡是文中引用的文章 、专著、数据、论点、材料以及方法,均应列出参考文献的出处。一般集中列在致谢栏后。
(3)外文摘要与关键词。这是扩大论文之研究成果的传播、 利用价值的手段之一。一般来说就是将中文 摘要和关键词译成外文,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建议,外文摘要以250个单词为宜,最多不超过500个单词。也有 的因用途要求,外文摘要比中文摘要详细一些,包括文题、作者、单位、研究内容等。
以上仅对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通篇格式作了探讨性介绍,虽然科研论文的写作格式,目前还没有严格的统 一的国际规定格式,但本文根据的“温哥华格式”已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可。它基本符合客观实际和人的认 识过程的规律,具有简明的特点。
4 结论
(1)本文强调体育科研论文, 无论是理论型论文还是实验型论文,文章结构的写作必须遵循“三段式” 原则,其基本型为序论、本论、结论的结构式,它们是组成论文的主体结构,缺一不可。
(2)本文认为体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格式, 应参照国际基本认可的“温哥华格式”及国家标准局颁布的《 科技学术期刊编排规则》,在文稿写作时,根据体育科研论文的不同种类,以及写作的实际需要,既坚持必需 之项目,又可灵活加以取舍。实验型论文以采用“温哥华格式”为宜。
一、系统的用途分析
1.教师角色业务流程
教师角色主要进行三项任务:论文录入、著作教材录入、科研项目申报。以科研项目申报为例,教师首先进行项目申报,分院秘书负责教师申报任务初审,若初审不通过则返回修改,若初审通过则进入下一步主管部门审核,若通过则进行科研立项,立项后教师要更新课题进展情况,结题阶段需录入成果信息,同时项目结题后将成果计入教师档案并得到相应的考核分。
2.主管部门业务流程
主管部门主要进行项目管理、论文管理、教材管理等。以项目管理为例,主管部门需对教师申报课题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意见,项目立项后要对项目进展进行监督并反馈意见,项目结题后要进行评审并反馈结果。
二、系统功能设计
1.主要功能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内容是开发适合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要求,能够适应我院科研项目过程化管理及绩效考核所面临的各类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各类部门、组织科学研究信息的统一和科研信息公开;
(2)一般职业院校涉及的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管理;
(3)建设期内各科研项目的进度管理;
(4)科研成果(如专利、论文、著作)管理;
(5)科研获奖管理;
(6)科研考评管理;
(7)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及与以上问题的适应性;
(8)具体开发相关的各类问题。
2.预期目标
根据对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要求,结合我院科研项目过程化管理及绩效考核所面临的各类问题研究,开发出一个能够适应一般职业院校科研工作管理,特别是能够适应我院今后科研管理工作要求的信息管理系统。具体指标如下:
(1)能够识别系统管理员、教师用户、教研室用户、分院用户、部门用户等五种身份的人员,并分配各类人员的职能。
(2)教师用户能够进行公告通知阅览、个人信息修改、科研项目申报、科研进度维护、科研项目结题、科研成果上传、科研获奖信息填写等功能。
(3)教研室用户能够进行公告通知阅览、本教研室科研人员添加与查询(汇总)、本教研室科研项目审核与查询(汇总)、本教研室科研进度查询、本教研室科研成果和获奖查询(汇总)、本教研室科研考核查询(汇总)。
(4)分院用户能够进行公告通知阅览、本分院科研人员添加与查询(汇总)、本分院科研项目审核与查询(汇总)、本分院科研进度查询、本分院科研成果与获奖查询(汇总)、本分院科研考核查询(汇总)。
(5)部门用户能够进行公告通知、全院科研人员查询(汇总)、全院科研项目审核与查询(汇总)、全院科研进度查询、全院科研成果与获奖查询(汇总)、全院科研考核查询(汇总)。
(6)系统管理员拥有以上所有权限并根据需求调整和优化系统结构、功能等。
3.功能结构设计
(1)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主页设计“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与科研处网站结合为一个统一平台。
(2)进入系统后选择菜单包括“个人信息、公告与通知、课题申报、科研进度、科研成果、考核结果、统计与查询”等。
(3)“课题申报”菜单下提供网上课题填表申报格式,格式具体内容按学院课题申报内容设计。“科研进度”菜单下提供项目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相关信息。“科研成果”菜单下提供论文信息、教材基本信息、获奖信息等的填写及电子稿上传功能,并需限定填写无空字段,保证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如“期刊名”为必填字段以保证该论文已正式发表)。“考核结果”由科研立项、结题或获奖情况结合学院教学管理考核指标体系自动产生,以表单呈现。“统计与查询”提供部门、分院、教研室、个人的四级分类方式。
(4)按照不同角色进行统计查询设计:为教师提供历年“个人论文、科研、著作”等信息的查询和统计功能;为教研室和分院提供本部门科研、和教材编写的汇总查询;学院科研处提供历年核心期刊查询,各分院科研课题进展情况的查询,各分院课题、论文、教材编写情况的查询,各分院科研考核情况查询等。
(5)输入模块主要输入教师科研、和教材编写的基本信息,系统为教师或其他部门职工提供本人的论文录入、科研课题的录入和教材编写(已出版)的录入信息窗口。分院秘书负责对教师录入的信息进行初步审核(课题以立项和结题为标准,论文主要检查是否非法出版刊物,教材以已出版为标准)(分院、部门不负责教师个人科研信息的录入)。科研处负责对其他部门职工科研、论文、教材编写的一次性审核,对分院初审的科研、论文和教材编写进行终审。系统提供全院每年各分院、部门的所有科研成果、出版教材和的统计功能,并自动计算考核成绩。
(6)系统提供数据备份,并可采用手动备份或定期自动备份两种方式。
三、系统实现
1.软条件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是项目实施的最根本保证。我院组成“职业院校通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课题组,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网站开发能力,所有课题组成员都来自一线,项目负责人同时兼任教务处管理人员,有2人拥有丰富的网站项目开发经验。这是本系统得以实现的“软条件”。
2.硬实现
本系统在VisualStudio2008、SQLServer环境下,使用AJAX技术、ASRNET等技术进行实现。本系统紧紧围绕使用对象进行需求分析,量身进行系统设计,紧密贴合教师和部门用户的需要,并采用B/S体系构架进行系统实现,方便各类用户使用;进行大量的系统测试,减少程序中的错误,使系统更加稳定。
作者:包靓靓 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一、提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审计质量的措施
1、建立多元化的审计机制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漏洞较多、难度较大,很多案件都涉嫌腐败违法,单靠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应该形成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合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全面监督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其中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过程进行全方面监督,从科研项目的申报直到项目结题实施实时控制和管理,及时发现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合理划分风险等级,高风险级别的要重点审计,例如科研项目预算的真实性、科研经费的预定开支等,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并督促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及时整改,对于涉嫌违纪违法的,不能瞒报,要及时向纪检部门反映情况,并积极配合纪检部门的工作。另外,由于高校经费大多来源国家财政拨款以及一些社会团体,因此要发挥社会团体和国家审计部门的作用,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反映的重大案件,进行重点审计,形成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相结合的多元化审计机制。
2、事后审计改进为全过程审计
传统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主要是事后审计,也就是项目结题后再进行审计,发现问题也无法及时修改。而科研经费财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促使经费使用的合理化和效益化,并不以惩处为主要目的。因此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将事后审计改进为全过程审计,对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状况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在项目结题后再对项目合同经费决算状况进行审计,充分体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灵活性。当然,由于高校科研项目众多、科研经费数量多,审计人员少,要想对每一个科研项目、每一笔科研经费进行审计难度很大。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制度,查找科研经费中存在的问题。这里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审计部门可以与财务部门联网,通过互联网来追踪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充分体现内审工作的灵活性,对异常情况进行重点关注,争取将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另外,还可以实行重点科研项目的年度审计制度,对科研经费多、社会影响力大的科研项目在结题前,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面审计,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素质
与其他审计项目不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有着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对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审计工作的质量。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建立轮岗制度。审计人员长期任职于一个部门,对其他岗位和专业比较陌生。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果不了解其他专业,无法有效的进行科研经费审计。因此,审计人员要定期到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等工作一段时间,来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流程以及专业特点,从而可以多视角的进行审计工作。二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目前,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不断出台,一些新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不断涌现,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科研经费审计的政策,同时也要强化自身的业务技能,高校应该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一些技能培训班,也可以引入熟悉高校科研状况的优秀会计师参与到科研经费审计中来,可以大大提高科研经费审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4、加强内部审计的目标控制
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如何既是资金提供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是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必须加强效益审计,对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确定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重点审查科研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合理性,科研项目在立项是否经过认真调查,充分论证和科学评估,结题项目是否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科研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及时转化,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的价值与科研经费投入的价值以及科研项目的预期研究价值相比较,以确定其经济效益,并提出审计建议,从而促进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
二、结语
总之,作为高级人才的聚集地,高校是我国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承担着进行科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加大审计力量,从而提高科研经费的效益,保证我国科研事业的顺利开展。
作者:宋巧姐 单位: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
一、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
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室、教师、教科书为中心,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方法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严格划分。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往往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其主要任务是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传授,并反复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老师把学生视为接纳知识的容器,具体地对学生实施教学知识、发展才能、德性培养,但仍以教学知识为主。②老师为主导的应试教育方法。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这一广大群体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室中埋头学习,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一味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去听取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不移至理”,从不去举一反三、问个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提高。③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量度。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一贯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从而致使学生把成绩看得至关重要,由于机械性地接受老师所授予的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能够对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但都是对所学知识的机械性掌握,无创新可言。这种传统机械类教学模式把学生对书中概念的掌握程度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显然存在着不足,它终究会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高水平科研平台对机械类院校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实验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教学为高水平科研平台提供了科研理论知识与优质的学生。因此,教师教学与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当今高校以教学为中心,不段提高教学质量为永恒不变的重要任务。而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是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现有的国内学科水平,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丰富当下的学科内涵,发掘并培养边缘新型学术带头人。本着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态度,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经验,不少导师已经出版了具有特色的书刊、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并且,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凭借的相关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枓。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学生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加深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高水平科研平台促进优质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没有高质量的科研平台,就很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拥有优质的教育质量和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要想深入了解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就必须了解自己专业在整个国际环境的学术动态,准确地把握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将自己在高水平科研平台中获得的经验及科技新成就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近几年,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科研项目3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这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有利于优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教授29名,副教授32名,高级实验师6名。有外聘院士1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6名、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3名、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2人。
3.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大学的成长阶段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人生价值观、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都受到这一阶段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高校改革的成败,教育水平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大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因此,机械类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卓识,努力让这一措施成为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步棋。在我校本专业,本科阶段已有开设各种实习课程,如巩固与增强本科生知识的课程设计、开阔学生眼界的生产实习、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毕业设计。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除了上他们的基础课程之外,还额外地去从事导师下的一些科研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素质和学术能力。
三、如何实现科研反补教学
1.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教育方式。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优化教师教学内容并存在着可行性,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入与教学相关的高水平科研平台课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体措施如下:(1)指导教师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相关内容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设立教学评估制度。(2)尝试建立科研平台研究成果改进教材的工作机制,并将最近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案中,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3)尝试开设一些反应现代前沿科技的选修课,建立将高水平科研平台项目转化为课程的工作机制。(4)尝试通过结合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指导机械院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使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5)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内容,邀请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进入课堂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
2.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并健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
经过反复思量与探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尝试建设高水平科研开放平台,让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与科技实践,使平台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呼应。(2)尝试组织一些与高水平科研平台相关的科研活动,科研活动要求对参加活动的小组进行竞赛选拔,并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3)尝试建立辅助型的师资队伍,对于难以理解、较为深奥的课题,学校应当组织相应的老师来帮助学生。
3.建立“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的保障体系。
第一,要明文指出培养的学生拥有参与高水平科研活动的经历,并通过其经历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对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学校在给专业学生安排课程时,要保证学生的专业课时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此同时安排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三,学生可以跟随老师参与老师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以加深自己的学术见解。通过以上措施来保障“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探索建立与教师教学等价的科研活动评价制度:(1)在教师科研活动中建立与教师教学等效的评价系统,其评价结果参与教师各种评优选举等活动。(2)在建立科研活动评价制度的同时,不要忘记对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进一步优化。(3)保证教师育人质量,对于教师另一主要方面的评价来源于学生,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是对教师最直接的评价,因此,需要建立并完善学生评价老师系统,以提高教师育人的积极性。
四、结论
总之,就高校而言,要正确认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高水平科研平台既是高校独立职能之一,同时它又必须服务于教学工作,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和前提条件。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要树立正确的办学观念,教学型高校不是不要科研,而是离不开科研,要敢于坚持科研,发展科研,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要声誉。因而,充分利用高水平科研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型机械类人才。让高水平科研平台与教学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局势。
作者:苏春建 王薛滔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一、数学实验的教学状况及现存问题
1.在教学理念上,学校普遍比较重视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
而不够重视数学实验课程在拓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学校往往把数学实验课程看作是次要课程或理论课程的练习版,而忽略了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谈不上制定其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所以数学实验课程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
2.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为重点,对探究性实验、应用性实验以及拓展性实验的学习课时少
普遍强调对程序语言、程序内容、程序步骤的细节性描述,很少有程序思想、程序设计思路等内容。
3.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针对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学生普遍在教师示范下进行数学实验,或者根据教材自我练习。
学生练习过程中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往往直接传授解决办法,而缺乏引导,这样,数学实验课程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和效果就无法体现。另外,数学实验教学中缺乏教与学的自由度,过分强调教学要求的统一性,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制约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一些学生的创新设想很难实现。
二、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1.改革教学内容。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创新是学生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拓展,兴趣与创新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因此,在国家号召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的大环境下,我们在讲授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应让学生重点学习探究性实验、应用性实验以及拓展性实验,即在讲授程序语言、程序内容、程序步骤的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程序思想、程序设计思路等内容的引导。我国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自主申请的研究项目三种。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把数学实验课程与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紧密结合。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引入探究性实验,把数学建模竞赛赛题引入应用性实验,把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入拓展性实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开放、探究、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
在数学实验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兴趣和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除去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以外,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我,分组讨论,讨论对象自由结合,讨论时间自由选择,课下可以延续课堂的讨论。在课堂上,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不同类型的实验。对于应用性实验,我们结合数学建模课程,从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模型的魅力。对于探究性实验,我们结合已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师从中提出问题,学生大胆猜想,教师引导学生朝着预先设计的方向提出实验方案,预测可能的结果,然后学生进行数学实验,验证猜想,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数学、获得知识。对于拓展性实验,我们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创新研究的层次和水平。教师从科研项目中提出问题,学生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设计多个实验方案,进行数学实验,最后找出正确的实验方案或者最优的实验方案,得出结论。这种模式重点不再是获得正确的结论,而是对过程和结论的探索和创造,学生以一种发现数学问题的方式进行发现式学习。数学实验课程不但为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科研创新活动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形式的科研创新活动,感受到了它们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对科研创新活动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形成了一种科研创新与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使学生逐步成长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近两年,我校理学院每年近90%以上的二年级学生踊跃报名参加了校级数学建模竞赛,选拨出的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其中国家奖的获奖率以及总体获奖率在逐年上升并连续创历史新高。每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数量也在逐年上升,并且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获批项数也在逐年上升。另外,部分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本科生导师的科研项目研究,在更高层次上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分工合作能力等,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扩展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空间。
为了满足部分学生的实验兴趣,鼓励学生钻研实验,我们建立了开放实验室,由学习兴趣小组轮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研究,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设计,为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提供时间以及实验条件的自由度。针对数学实验课程的特殊性,我们重新全面确立课程考核体系,使课程考核从单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考核,向既考核教学过程又考核第二课堂过渡,从单纯考核知识掌握的程度,向既考核知识又考核能力的综合性考核过渡。目前,我们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笔试成绩,第二部分是实验考查与创新设计,第三部分是课外科研创新活动,此部分属于附加分值,在总成绩的基础上直接加分,即参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导师的科研课题等,根据参与程度与级别直接加分。这样强化了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奖励机制,增强了学生创新的原动力,而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另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自由选择科研创新活动的内容。实践证明,这种改革让学生不会只对书本知识进行机械记忆,而是普遍认识到数学素质、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作者:马元魁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理学院
1简析综合化学实验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陆陆续续的开设了综合化学实验课程,并依据国家的相关要求,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了合理的改进和完善,比如: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或者是材料,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优化等。其中,高校对综合化学实验进行改进的目的有三个,它们分别是:一,拓宽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范围;二,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综合能力;三,让化学实验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当代社会对科研实验成果的应用效果。然而,在目前,教学者在对学生进行综合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却还是因为实验内容的陈旧,使得教学出现了综合性不强的这一现象。因此,为了提高综合化学实验教学的综合性,教学者就应当对已有的科研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究,然后再将其合理的转化成化学综合实验,并结合国家对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为学生研发出一个更具有效力的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2探究科研实验转化成综合化学教学实验
为了更为直观的体现出科研实验转化成综合化学教学实验的这一过程,本文将以“羧酸氧钒化合物”这一科研实验为例,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1)研究“羧酸氧钒化合物”的意义。
钒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它的熔点很高,常与铌、钨、钼并称为难容金属,有延展性,质坚硬,无磁性,具有耐盐酸和硫酸的本领,且其在耐气-盐-水腐蚀的性能要比大多数不锈钢好,它在空气中不会被氧化,可溶于氢氟酸、硝酸和王水。其次,它还被作为人类的营养剂或者是药剂,可治疗糖尿病、风湿病、结核病以及贫血症等。与此同时,在经过各国科学家对其进行的多年研究之后,表明:因钒类化合物具有对人体内部器官有着比较大的刺激性等特点,所以钒类化合物成为了阻碍人们对钒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障碍。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障碍,科学家在经过多次实验与探讨之后,研发出了“羧酸氧钒化合物”,且该化合物也成为了当今社会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2)探析“羧酸氧钒化合物”实验。
该实验借助钒化合物和芳香羧酸的化学反应,来窥探它们的反应时间以及反应过程,并从中找出它们能够达到最好反应效果时所必备的条件,以满足教学者对化学实验的综合性要求。
(3)简析实验目的。
该实验的目的有如下几个:①让学生熟练掌握红外光谱的实现原理;②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到蒸发仪等实验仪器的具体操作步骤;③让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比如:过滤等;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羧酸氧钒化合物”的制作原理;⑤培养学生对化学进行综合实验的能力。
(4)探究实验原理
①对V2O5和H2C2O4进行催化处理,使它们生成VOC2O4;②让PhCOOH和Ca(OH)2酸碱中和,得到(PhCOO)2Ca;③让新生成的VOC2O4和(PhCOO)2Ca进行复分解反应,获取生成物VO(PhCOO)2和CaC2O4;④对VO(PhCOO)2和CaC2O4进行过滤和结晶等操作,获取最终产物。
(5)分析实验所必备的试剂和仪器
①试剂:草酸、氢氧化钙、无水乙醇、氢氧化钡、苯甲酸、硫酸氢钒和水杨酸。②仪器:旋转蒸发仪、玻璃棒、圆底烧瓶、锥形瓶、搅拌器和橡胶导管等。
(6)探析实验的具体步骤
①取适量V2O5置于锥形瓶中,并向锥形瓶中加入50毫升水以及22.5mmol的H2C2O4,利用玻璃棒将其搅拌均匀。待搅拌均匀之后,将锥形瓶放入微波炉,用中火对其加热十分钟。取出待凉,进行过滤,得到VOC2O4溶液。②取30mmol水杨酸以及15mmolCa(OH)2,将其装入盛有170毫升水溶液的玻璃瓶中,然后对玻璃瓶进行一小时的水浴加热,注:水浴的温度要控制在75摄氏度左右。待反应完全之后,所得溶液从原来的粉色变为无色。③把无色溶液倒入VOC2O4溶液中,搅拌时,可观察到有大量颗粒状物体析出,待凉,过滤,观察剩下的溶液,可见溶液的量比原来的减少了三分之二。④将100毫升无水乙醇加入母液中,有少量深蓝色沉淀物析出,对溶液进行过滤后,用无水乙醇对沉淀物进行清洗,然后再对沉淀物进行干燥处理。⑤把30mmol苯甲酸以及15mmol氢氧化钙融合在一起,使其在80摄氏度的水温下进行水浴回流处理,待其反应完全之后,所得溶液为无色。⑥向5中所得的无色溶液中加入VOC2O4溶液,保温搅拌四分钟,待其充分反应之后,冷却,过滤。把100毫升无水乙醇加入过滤之后的溶液当中,静置五分钟,过滤,对滤得的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清洗,最后再对沉淀物进行干燥处理。
(7)简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V=O能够在整个反应的过程当中,被完整的保存下来,且它在发生配位反应的同时,也生成了氧和钒的配位键。其次,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得出羧酸氧钒化合物的化学式为:VO(PhCOO)2,且该化合物的结构是五配位的四角锥形。
3结语
综上所述,科研实验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化学实验,它对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面对综合化学教学实验的现状,教学者就应当更为合理的把科研实验转化成综合化学教学实验。唯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综合化学实验的教学水平,并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科研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作者:宋佳隆 李喜兰 王亮 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一、军工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对科技条件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不断增加。我国军工科研院所的大部分固定资产都是国家财政拨款形成的,其管理成效直接影响着国家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军工科研院所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军工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完善内控制度、防范科研生产经营风险、减少资产损失、真实反映科研院所的资产及财务状况、提升基础管理、科学评价和规范考核科研院所经营绩效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使用,对于加快科技研发速度,合理、有效使用科研经费也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国防军工固定资产管理,保护固定资产完整无缺,挖掘固定资产潜力,不断改进固定资产利用情况,不仅可以提高固定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还有利于军工科研院所增加产品产量,扩大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而且可以节约国家基本建设资金,以有限的建设资金扩大固定资产规模。
二、军工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军工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体系主要由负责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的规划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核算的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采购及台账管理的物资部门、负责设备维修保养的机动部门及固定资产使用单位等构成。各部门各自承担其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职责,共同形成军工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多位一体”的管理格局。军工科研院所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六方面。一是根据军工科研院所目前的产品品种和科研生产规模,以及未来发展需要,经论证确定科研生产的固定资产需用量。二是严格按照军工科研院所制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流程来组织实施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三是固定资产购建完成后,及时对设备进行调试和清点,验收合格后,贴上标识铭牌,并办理结算手续。四是进行固定资产的领用、日常使用及维护保养。使用部门设立设备管理员,对其所在部门设备使用和变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精密贵重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归口管理部门还应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进行操作。固定资产进行归口管理、部门指定兼职管理人员、建立总分台账,定期进行固定资产台账与实物核对。一方面核实固定资产价值,摸清家底,了解资产的现状及现在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核对,建立相互监督机制,防止私自处理固定资产等问题的发生。对拟处置的账销案存的固定资产,尽量利用,不能利用的按规定程序做好变现处置工作。
三、军工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划分不合理,缺乏统一管理
从科研院所目前资产管理的情况看,涉及资产管理的所属部门往往超过四个。财务部门只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台账管理,规划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各自负责不同渠道固定资产的计划,物资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及实物台账管理、机动部门则负责固定资产的安装维修保养、质量部门负责设备仪器计量等。由于各单位、各部门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要求不同,管理工作存在交叉重复,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过程混乱,表面上各部门都在管理,但实际上管理却不到位,造成部分原始数据丢失、固定资产建账不全和资产流失的后果。最后,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损坏处置职责不清,出现问题相互推诿。
(二)不重视实物管理,管理方式落后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重财轻物”、重投入轻效益、重使用轻管理的思维意识还没有彻底转变,致使经费变成实物之后的管理力度迅速下降。比如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属于繁琐、复杂、强度较大的工作,但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却长期固定一个人在管理,且基本上是手工操作或简单的电子表格,管理方式相对落后,难以暴露出管理的漏洞。这就导致账面价值的统计不准确,固定资产的存量和流量管理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管理和财务价值管理脱节,家底不清,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简单的手工操作管理方式亦不能及时、动态、完整反映资产的存放、使用、定置、转移、维修等情况。虽然所有固定资产均会落实到专人保管使用,但针对人员的调动或更换,没有相应的资产收回机制,容易造成资产流失,不知去向。整个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主要依靠人员的自觉性和责任心,缺乏明确的奖惩制度,只设有设备管理奖而无相应的惩处措施。
(三)重复购置现象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设备利用率偏低
军工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一般是通过项目团队开展的,每个项目进行预算时,都会安排仪器设备的购置资金。由于管理部门重视经费的争取和使用,轻视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对同一个科研院所内部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各个项目,各自按照各自的预算安排仪器设备采购,因此就单位整体而言,同类资产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现象较为严重,而高端科研资产相反又缺乏资金的投入,存在有的设备闲置、有的设备不足的现象。另外,军工科研院所的仪器设备由于针对性和精密度较高,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使得当前的固定资产与未来类似项目所需设备存在不兼容的问题,一旦当前项目完工,该项目的固定资产就被闲置,造成许多专用仪器设备或长期闲置,或设备利用率低。
(四)重视新增固定资产,忽视对已购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维护和更新改造管理
出于需要,军工科研院所愿意花费大量精力来申请购置科研仪器设备,而在申请预算大量经费采购的同时,却很少考虑设备的日常运行和后续维护使用。设备仪器等资产购置时,仅考虑采购价格,没有关注其生命周期的运行、维护及处置等情况。军工科研院所设备一般精密度较高,而其操作或管理人大多为兼职人员,由于专业、时间、精力等因素,对设备的维护较差,往往只能依靠设备的售后服务。许多高端科研设备的使用、维护费用都相当昂贵,且一些重要部件也有一定的寿命要求,如果没有长期和固定的经费支持,常常会造成设备仪器搁置。由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缺乏经济意识,许多闲置资产长期搁置直至报废,没有及时维修或改造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四、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流程
科研院所应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调整归并各部门的职能职责,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有效、责权利分明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和制度,明确资产从购置、使用、保管、清理到处置各个环节的审批程序,确保有章可循,照章办事,责任到位,保证固定资产管理运行顺畅。将所有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和使用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调度”的原则,防止多头采购、分散管理、随意使用的现象发生。
(二)强化固定资产实物管理,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首先,通过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推行全员、全过程管理,做到职责权限明确。可配备专业人员实行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完善“三账一卡”制度。总账和一级分类明细账由军工科研院所的财务部门负责,对资产总类实行总量控制;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细分二级分类明细账并做好归类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卡由管理具体资产的专职人员负责建立,详细准确记录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财务与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及清查,保证账账、账实相符。同时,在军工科研院所的信息化建设中,把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列入实施,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管理的优势,解决手工或简单电子表格信息量不足、反映不全面、台账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现有商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已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购置、增减变动情况,目前需要加强的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网络化进程,使单位各个层次固定资产管理实现数据联网共享、信息流与实物流同步,简化保管工作量,便于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错误和漏洞,提高固定资产保管工作的准确度和效率。
(三)加强固定资产科学用量预测,做好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固定资产综合利用率
结合军工科研院所盲目、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单位在申报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科学用量预测。固定资产用量预测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家底;以现有资产现状做基础,把固定资产的扩建、革新、挖潜和更新结合在一起;以预测期内的研制、生产任务作为依据,并充分考虑生产的发展方向、相关的科研项目及生产规模等方面的因素。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将固定资产预算纳入单位年度预算编制范畴,主管部门应严把固定资产预算关,召集相关人员进行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的科学论证,尽量减少重复购置和低效购置,降低军工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率;同时改变布局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使科研仪器设备投资优化布局合理,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提高固定资产的综合利用率;加强购置项目的跟踪评价,按“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责任追究,确保投资效果。
作者:苟新东 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
1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1从历史角度看:
医院科研管理涉及了课题立项、过程管理、成果的产出及应用转化、科研评价、科研交流、科研经费等一系列科技管理活动及产学研合作问题,过程繁琐,意义重大。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单就每年科研项目、成果、获奖、经费的登记和统计工作就很费时费力,还不能完全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更不用提信息的及时更新与查询。管理工作跟不上,便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医院的科研状况,更无法跟踪、引领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前沿,对科研的管理就无法到位。现代的信息技术可以使常规的工作程序化、自动化、网络化,能够很好地解决科研管理中的信息问题。
1.2从长远角度看:
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满足医院目前对信息化的需求,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还要兼顾将来数据膨胀、网络兼容以及信息安全的问题。
1.3从技术角度看:
良好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从科研管理的内容出发,按照流程及科学规范的管理要求,将传统的科研管理工作自动化,网络化,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贮存、信息反馈及信息利用等工作,做到简化工作流程,快速、准确、高效地管理科研数据,降低科研管理成本,可以使科研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科研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阶段:以电子数据处理为代表的初级阶段,也是信息孤岛阶段,发达国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是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作为强有力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手段,得到应用。其特点主要是为提高数据处理效率而进行数据计算和存储,逐步由管理数据的信息化发展到管理过程的应用。第二阶段: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发展阶段,也是集成应用阶段,这一阶段面向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逐渐被应用于各个领域,这些系统能够提供大量信息,但由于业务覆盖能力弱,系统灵活性较差,难以及时反映业务流程变化,并且系统维护和更新费用昂贵,使其可持续发展性受到极大限制,信息化效率达不到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基于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往往彼此不能沟通,数据不能够共享,出现了信息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信息孤岛、基础信息重复建设、信息化投资得不到合理的回报等问题。如何有效地整合、分类管理和应用信息,成为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新问题,从而提出了组织管理理论变革的需求。第三阶段:以决策支持系统为代表的提高阶段,也是信息融合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快速积累,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过程管理,将企业各部分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企业信息得到更加系统的收集、充分的整合、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应用,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制定规划,实施低成本运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它的出现为构建知识管理体系积累了良好的实践经验。第四阶段:以“知识管理”为代表,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IT服务管理等信息技术应用和理念引领的全方位信息整合应用的新阶段。体现了管理思想从“资源管理”到“知识创新”的进步,管理信息化实现了资源整合、业务与技术融合和法制化管理。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从国家层面实现了网络化,建立起移动社会,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平台和数据资源得以整合应用,管理信息化日趋成熟,智能化决策支持模型得到推广。更多的管理创新概念涌现,信息化过程实际上是管理创新的过程,信息化管理成为改进管理水平,提高组织效益的有力工具,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变革成为重中之重。
3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科研管理变革的关系
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医院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的必然选择,科研管理变革是医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力量,提高医院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医院管理变革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信息化技术又推动着管理变革走向更深的层次;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需要以管理变革为前提,而管理变革推动着信息化的实施与应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①科技信息网站建设;②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③办公自动化系统;④决策支持系统。虽然很多医院都加强了信息化建设,但是都是各自为阵,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目前科研管理信息化存在以下问题:①由于技术的限制和部门条块分割的原因,造成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设计;②各医院信息资源分散、信息平台各自独立,导致医疗科研信息资源共享困难;③已有的网站和平台众多,由于管理、运行机制等的原因,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更新,使得信息的实用性、时效性差。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科研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瓶颈。解决以上问题需要科研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变革。管理是整合资源、建立秩序、激活力量、提高效率的手段。医院科研管理是按照医学科研的性质、特点,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对医学科研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充分发挥医学科研整体功能,以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活动过程。变革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能力和财富的行为。医院科研管理变革就是医院科研管理者在信息化背景下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新机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力量,创造一种全新的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使调整后的人、财、物、信息这四大资源之间的协作关系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整合作用,从而不断提升医院科研实力和综合水平。医院只有真正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才能充分发挥科研管理的全部功能,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使科研资源合理配置,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加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4信息化对医院科研管理的具体作用
4.1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减少决策失误:
医院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决策的时候需要考虑多方面信息,建立医院统一的科研信息数据库,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医院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形成项目、经费、成果以及科研人员专家库等统一的动态科研数据库,可以把握所有执行环节,动态地对医院、团队的发展情况进行掌握,为评价医院的科研水平、竞争能力提供信息和依据,进而给医院宏观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后,管理者还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详细的医疗信息、医学科研成果以及市场发展导向,以根据最新的医学发展情况掌握决策方向或制定可行的管理决策,从根本上避免决策的失误。
4.2提高医院科研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医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大大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中信息传递的速度,以前需要很长时间或者很多手续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因为有了信息系统的应用,简化了办事环节,实现无纸化、自动化办公,免除了填写各种统计报表的麻烦,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3有助于信息共享,可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大量的科研信息数字化后按照一定的规范存储到数字空间,通过网络提供数据共享,并能将信息按用户的逻辑提取出来。并向不同权限的人员进行信息,为全院提供统一服务内容并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要的信息服务。科研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第一时间了解科研资讯,各级用户之间也可以实现方便快捷的信息沟通,科研管理部门也可以,保证了信息的畅通。
4.4通过信息化平台可实现科研绩效考核的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
借助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全过程管理并进行绩效考核,主要表现在:①可以实现全过程管理,从过去事后评价为主,转变为预防和改进为主,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②从检查结果变为监督过程,从而使绩效考核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③可以实现考核互动,员工在系统中制订工作计划,并与上级共同修改、确认工作目标;上级通过系统跟踪员工的工作进度,在线完成绩效评价和结果反馈;可以将绩效管理全过程数据在系统中自动存档,并不断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关联信息,为科研绩效考核提供实施依据。④可以实现无纸化、自动化办公。考核表的发放可以由系统自动完成;考核结果可以自动汇总、计算和分析等,可优化科研绩效考核过程和提高考核效率。
5医院科研管理变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5.1加强组织协调,实现资源共享和共建:
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要整体规划,要把科技信息化的建设纳入医院信息一体化建设方案,成为医院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才不至于形成“信息孤岛”。因此,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领导支持、统筹规划,以人为本,综合建设,首先要组织有关信息技术、科研管理等人员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弄清真实的管理需求,然后在规划形成的框架指导下,采用有效的实施途径进行分步实施,保证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标准和规范,与其他各系统保持信息畅通,实现有效共享。
5.2树立全员参与意识,保证信息系统的普及:
科研管理信息化需要管理层和具体用户都要有现代化的观念,只有全员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才能真正使医院信息化建设成为网络,也是实现信息化持续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领导人员要具有一定的领导管理意识,从决策出发,利用各种方法、途径鼓励医护人员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其次,医护人员也应努力践行信息系统的建设实践,在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过程中积极配合各项工作,并通过工作中的总结和经验来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
5.3完善规章制度的建立,保证信息化下科研管理的规范:
科研管理信息化依然需要管理的规范化。首先,要对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进行管理规范,要从长远角度考虑,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其次,要对人员的行为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新的科研管理流程虽然有信息化平台的辅助,依然需要大量人员的投入,比如业务指导、业务培训、绩效反馈、绩效改进等,只是说这些过程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来进行。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各项适应信息化系统下的监督机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工作中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5.4加强医护人员素质的培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人员培训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科研管理的信息化需要对以下人员进行培训:首先,加强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培养。其次,加强信息系统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不仅要进行信息化专业的培训,还要加强对医学科研管理的专业培训,以促进信息化系统的完善。第三,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医护人员对科研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不仅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还为信息化的普及、发展做了铺垫。总之,医院要格外重视人员技能培训,并设立相应的考核监督机制,有效提升人员素质,保证信息化的实施。
5.5重视数据安全问题:
信息化后所有的数据应用都在网上,这就要求做到对信息的安全管理。一是必须保证数据的保密性,防止对数据的非授权访问;二是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使数据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不被破坏或不被未经授权恶意或偶然地修改;三是进行数据备份,防止系统突发状况而导致数据的丢失和破坏,并在系统出现异常时有必要的备份并能够快速完全地恢复,从而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
6结语
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变革已成为医院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趋势,医院应重视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平台促进医院科研管理的优化,并通过科研管理变革适应新形势发展,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提高管理能力与效率,促进医学科学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郝彦琴 孙跃忠 牛雅蓉 吴慧琴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科技处
1医院科研人才管理的三级模式
院内科研管理的目的是推动医院的科研水平,最终以科研创新能力带动医院的临床诊治能力,以科技实力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因此把握好医院现有的具有一定科研潜力的医疗工作人员,使他们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探寻新知,解决临床中遇到难题,获得各级部门的项目资助,在项目的完成中解决提出的问题,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逐步成为医院的专家,并最终成为相应领域的领跑者。医务工作者的分层次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可把这样的模式简化为三级培育模式,一级:建立全院人才库;二级:建立项目人才库;三级:建立院内专家库。通过医院网络平台入口,每位院内职工都可以登录进入系统,在个人信息录入的时点,科研管理部门就开始掌握了相应人员的科研信息,即便该工作人员科研成果为零,仍然可以成为全院人才库的一员。以全院人才库为储备,当其中某些人才获得了院外纵向或重要的横向基金资助后,可以成为科研管理部门项目管理的人员储备,对应进入到项目人才库。经过对项目人才库的培养管理,逐渐使得其中一部分人员脱颖而出,进入院内的专家库,当然这里所说的专家库是从科研管理的角度逐步成长起来的医务工作者。
2一级人才库是医院的科研人力资源,是医院的立足之本
医院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宝贵的科研人力资源,可以为医院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作为科研管理部门,有责任尽自己的能力做好相应的科研服务,提升一级人才库人员发现、提出、解决科研问题的实际能力。具体服务体现在两级管理,见图2,初级管理包括:(1)全院人员个人信息录入:包括常规个人信息,学业经历和工作经历等;(2)问卷调查:根据录入人员的背景进行不同层级的问卷设计,调查相应人群的科研需求,比如可以分别调查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的科研需求;可以分别调查护士人员和医生系列的科研需求;(3)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组织不同类型、不同深度的科研培训,满足不同人员对科研知识的需求。次级管理是对一级科研人才库人员的科研能力提升,包括:(1)科研方法培训:根据人员科研背景的差异,选择性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通过学习,了解自身的医务工作中哪些是值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哪些是可以转化为科学问题通过不同的科研方法获得结论的,通过必要的科学研究,医院整体的诊疗水平可以逐步提高;(2)科研能力培训:科研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医务工作人员信心百倍地参与科研项目的申请,对临床科研问题的提出也更科学和可行,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人,才有能力认为哪些方法是可行,哪些是难以实施。科研管理部门可以定期不定期的安排不同批次、有潜力的一级库的人员外出进修科研或访问,回医院后通过讲座交流自己的见闻、经验和学习的感受。这样的投资对医院来讲,定会获益匪浅;(3)院内资助:医院设立基金(比如现在具有的院青年基金),资助有想法,并且想法可行性较好的科研项目得以初步实施,获得一定的科研基础,为今后申请各类项目打好基础,我们医院不仅仅是青年医生,同样一些中青年骨干医生,专家医生在申报科研项目时,苦于没有前期工作,一些好的想法无法获得纵向资助。因此,通过设立不同级别的院内科研基金,资助经过论证可行性较好的项目,使得院内整体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3二级人才库是医院培养、选拔学科骨干的有效候选基地
具备院外基金支持的人员自动进入二级科研人才库。二级库中的医务工作者是科研活力和创造潜力巨大的院内人群,需要医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培养,二级人才库是从一级库中孕育出来的,其中有一部人才可逐渐发展成医院相关学科的学科骨干。对这部分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帮助他们的成长:(1)纵向科研项目的管理:科研管理部门会积极帮助他们进行各种科研课题的申报,从项目通知到申报辅导,再到科研立项,课题的进行、完成和结题各个方面予以合理的管理;(2)创建科技平台:帮助有需求的人员获得科研技术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科研方面的困境和难题;(3)提升二级人才库教育背景:鼓励部分人员继续深造读研,获得较高的教育学历背景;(4)提升科研背景:鼓励部分人才出国访问交流学习,参加相关的专项科研培训,努力提升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能力;(5)积极支持创新:鼓励这部分人才的创新技术,在纵向项目无法满足创新技术完成的情况下,医院通过讨论评审,对有前景的创新技术积极投入资金支持;(6)注重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项目不分大小,科研管理部门关注每一项目的成果。帮助课题负责人发现结题项目的可转化性,帮助相应项目积极申报专利,并尽快转化相应成果,使之最终能够服务于临床,提升临床的诊治水平和诊治能力。
4三级人才库是医院学科带头人的孕育之地,是医院的发展之源
具备一定教育背景和科研背景,获得较好项目资助的人员,达到一定的职级,可以逐步进入医院的三级人才库,三级人才库中的人员是在前两级库的培养和努力之下慢慢成长起来的,可以称得上是医院内的专家成员,可以从中逐步孕育重点学科的带头人,带领整个科室乃至全院的发展。三级人才库可形成专家团队,参与以下几方面的医院建设工作:(1)医院学科建设的领头人;(2)学科带头人的孕育基地;(3)组成项目申报辅导院内专家组成员;(4)青年学科骨干的带领导师;(5)院内外同行交流评审专家;(6)各种基金评审委员的推荐专家等。为了使院内专家逐步形成国内外知名专家,增加医院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从科研管理的角度,需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1)鼓励支持院内专家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对有前途的项目进行前期工作资助;(2)鼓励院内专家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获得最新学术动向,提升对本学科发展的把握度;(3)建立科研秘书制度。为帮助院内重点科室的专家尽快成长,减少较多的繁杂事物,使其能够专心从事临床科研研究,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建议设立相应的科研秘书,采取合理的薪酬分配,让科研秘书能够专心为相应科室专家工作;(4)建立1~2年一次评审制度,从低一级人才库中选拔合适的人选进入高一级人才库,促成人才的院内流通,配以合理的薪酬或奖金制度产生促进效应。
5结语
总之,从科研人才的角度来看,一个良性发展的综合医院三级人才库是动态均衡的,从一级人才库的培育开始,经历二级人才库的历练,到达三级人才库,形成院内的专家组成员,这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专家具有督促、帮助一级人才库成员成长的使命,经过多次循环以后,可能每一个库的基准就会有所增高。比如新流入的一级人才库成员的学历学位背景也会相应提高,解决临床难题的科研意识就会逐渐渗入到整个医院。随着临床难题解决的增多,那么医院整体医疗水平自然会提高。
作者:霍丽蓉 罗雯 钟勤 刘群 郑姗姗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科研处
1医院科研人才管理的三级模式
院内科研管理的目的是推动医院的科研水平,最终以科研创新能力带动医院的临床诊治能力,以科技实力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因此把握好医院现有的具有一定科研潜力的医疗工作人员,使他们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探寻新知,解决临床中遇到难题,获得各级部门的项目资助,在项目的完成中解决提出的问题,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逐步成为医院的专家,并最终成为相应领域的领跑者。医务工作者的分层次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可把这样的模式简化为三级培育模式,一级:建立全院人才库;二级:建立项目人才库;三级:建立院内专家库。通过医院网络平台入口,每位院内职工都可以登录进入系统,在个人信息录入的时点,科研管理部门就开始掌握了相应人员的科研信息,即便该工作人员科研成果为零,仍然可以成为全院人才库的一员。以全院人才库为储备,当其中某些人才获得了院外纵向或重要的横向基金资助后,可以成为科研管理部门项目管理的人员储备,对应进入到项目人才库。经过对项目人才库的培养管理,逐渐使得其中一部分人员脱颖而出,进入院内的专家库,当然这里所说的专家库是从科研管理的角度逐步成长起来的医务工作者。
2一级人才库是医院的科研人力资源,是医院的立足之本
医院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宝贵的科研人力资源,可以为医院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作为科研管理部门,有责任尽自己的能力做好相应的科研服务,提升一级人才库人员发现、提出、解决科研问题的实际能力。具体服务体现在两级管理,初级管理包括:(1)全院人员个人信息录入:包括常规个人信息,学业经历和工作经历等;(2)问卷调查:根据录入人员的背景进行不同层级的问卷设计,调查相应人群的科研需求,比如可以分别调查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的科研需求;可以分别调查护士人员和医生系列的科研需求;(3)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组织不同类型、不同深度的科研培训,满足不同人员对科研知识的需求。次级管理是对一级科研人才库人员的科研能力提升,包括:(1)科研方法培训:根据人员科研背景的差异,选择性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通过学习,了解自身的医务工作中哪些是值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哪些是可以转化为科学问题通过不同的科研方法获得结论的,通过必要的科学研究,医院整体的诊疗水平可以逐步提高;(2)科研能力培训:科研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医务工作人员信心百倍地参与科研项目的申请,对临床科研问题的提出也更科学和可行,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人,才有能力认为哪些方法是可行,哪些是难以实施。科研管理部门可以定期不定期的安排不同批次、有潜力的一级库的人员外出进修科研或访问,回医院后通过讲座交流自己的见闻、经验和学习的感受。这样的投资对医院来讲,定会获益匪浅;(3)院内资助:医院设立基金(比如现在具有的院青年基金),资助有想法,并且想法可行性较好的科研项目得以初步实施,获得一定的科研基础,为今后申请各类项目打好基础,我们医院不仅仅是青年医生,同样一些中青年骨干医生,专家医生在申报科研项目时,苦于没有前期工作,一些好的想法无法获得纵向资助。因此,通过设立不同级别的院内科研基金,资助经过论证可行性较好的项目,使得院内整体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3二级人才库是医院培养、选拔学科骨干的有效候选基地
具备院外基金支持的人员自动进入二级科研人才库。二级库中的医务工作者是科研活力和创造潜力巨大的院内人群,需要医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培养,二级人才库是从一级库中孕育出来的,其中有一部人才可逐渐发展成医院相关学科的学科骨干。对这部分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帮助他们的成长:(1)纵向科研项目的管理:科研管理部门会积极帮助他们进行各种科研课题的申报,从项目通知到申报辅导,再到科研立项,课题的进行、完成和结题各个方面予以合理的管理;(2)创建科技平台:帮助有需求的人员获得科研技术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科研方面的困境和难题;(3)提升二级人才库教育背景:鼓励部分人员继续深造读研,获得较高的教育学历背景;(4)提升科研背景:鼓励部分人才出国访问交流学习,参加相关的专项科研培训,努力提升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能力;(5)积极支持创新:鼓励这部分人才的创新技术,在纵向项目无法满足创新技术完成的情况下,医院通过讨论评审,对有前景的创新技术积极投入资金支持;(6)注重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项目不分大小,科研管理部门关注每一项目的成果。帮助课题负责人发现结题项目的可转化性,帮助相应项目积极申报专利,并尽快转化相应成果,使之最终能够服务于临床,提升临床的诊治水平和诊治能力。
4三级人才库是医院学科带头人的孕育之地,是医院的发展之源
具备一定教育背景和科研背景,获得较好项目资助的人员,达到一定的职级,可以逐步进入医院的三级人才库,三级人才库中的人员是在前两级库的培养和努力之下慢慢成长起来的,可以称得上是医院内的专家成员,可以从中逐步孕育重点学科的带头人,带领整个科室乃至全院的发展。三级人才库可形成专家团队,参与以下几方面的医院建设工作:(1)医院学科建设的领头人;(2)学科带头人的孕育基地;(3)组成项目申报辅导院内专家组成员;(4)青年学科骨干的带领导师;(5)院内外同行交流评审专家;(6)各种基金评审委员的推荐专家等。为了使院内专家逐步形成国内外知名专家,增加医院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从科研管理的角度,需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1)鼓励支持院内专家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对有前途的项目进行前期工作资助;(2)鼓励院内专家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获得最新学术动向,提升对本学科发展的把握度;(3)建立科研秘书制度。为帮助院内重点科室的专家尽快成长,减少较多的繁杂事物,使其能够专心从事临床科研研究,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建议设立相应的科研秘书,采取合理的薪酬分配,让科研秘书能够专心为相应科室专家工作;(4)建立1~2年一次评审制度,从低一级人才库中选拔合适的人选进入高一级人才库,促成人才的院内流通,配以合理的薪酬或奖金制度产生促进效应。
5结语
总之,从科研人才的角度来看,一个良性发展的综合医院三级人才库是动态均衡的,从一级人才库的培育开始,经历二级人才库的历练,到达三级人才库,形成院内的专家组成员,这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专家具有督促、帮助一级人才库成员成长的使命,经过多次循环以后,可能每一个库的基准就会有所增高。比如新流入的一级人才库成员的学历学位背景也会相应提高,解决临床难题的科研意识就会逐渐渗入到整个医院。随着临床难题解决的增多,那么医院整体医疗水平自然会提高。
作者:霍丽蓉 罗雯 钟勤 刘群 郑姗姗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科研处
1创新物理实验体系建设的基础
长春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2年,依托自身的优势,已经开设了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等实验课程。这些实验课程多以大纲内要求的基础验证性实验为主,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仪器说明、误差处理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创新物理实验体系作为原有传统实验的有益补充,在形式上灵活机动,在内容上实用性强,既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创造力有利,又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和实践的天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新物理实验体系的建设
为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并结合就业市场,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重新对原有实验体系整合优化,削减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充分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方向紧密结合。第一类实验是基础验证性实验。这类实验多属于大纲要求范围。考核内容以某些原理定理的验证和基本实验技能或方法的练习为主。这类实验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并规范仪器的使用。第二类实验是应用综合性实验。这类实验涉及的知识不止局限于某一门课程,而是多个物理原理或概念的综合。对学生所使用的实验方法也没有过多的限定,只要能够达到实验目的即可。第三类实验是科学研究性实验。这类实验与科学前沿紧密结合。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大学生创新项目或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创新物理实验体系的实施
创新物理实验体系的实施保障主要从政策制定、硬件改造、师资配备三方面开展。首先,在拔尖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指导下,对物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实验大纲重新修订,确定三类实验的具体实验内容。在内容选定上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充分体现实验教学和科学前沿的紧密结合。编写与创新物理实验体系相适应的指导教材、制作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购买或开发实验选课系统以保障体系的顺利实施。其次,充分利用吉林省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对现有的实验室及仪器进行改造更新。一方面改造实验室的实验环境。针对某些实验对避光、防尘、防潮、排风有较高要求的,单独实施改造。另一方面对实验仪器进行更新。特别是大型仪器如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等的购买要谨慎对待,购买之前要对国内外厂家的参数和价格进行详细对比调研,并进行论证投标。最后,在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学时及课程安排,并对第三类实验实施导师制。教师针对自己的科研项目选定适合的实验题目为学生开设,并将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创新项目与实验紧密结合,达到科研与教学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创新物理实验体系的成果
创新物理实验体系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增强,促使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刻。实验体系实施近一年来,本科生独立完成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就达到了8项,参与的省级科研课题达到4项,并有5篇学术。有近10%的学生被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仪器研究所等单位录取为研究生。创新物理实验体系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断涌现出具有创新意识、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创新能力的培养依然任重而道远,所涉及的问题除了资金上的支持还涉及到相关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大力配合。另外,除了实验课程,在理论课程中也应该逐渐渗透相关的创新改革机制,使实验和理论体系改革同步一体化。
作者:齐海燕 陈敬艳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一、提升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保证科研经费健康使用
从目前来看,我校的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如教育部、教委、规划办和部属委办局等下拨的科研经费;第二,学校与社会企业合作,进行科技咨询或科研成果转让所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第三,学校财政拨款的配套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来源渠道越来越多元化,给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科研经费的提供部门对经费的使用要求缺乏一个统一而明确的规定,这势必带来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以及核算方面的特殊性和差别性。高校科研经费所涉及的部门较多,沟通协调较困难,加大了精细化管理的难度,由此造成的科研经费管理势必难上加难,而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割裂使得各部门间缺乏系统的配合、沟通和协调,科研信息也未能在各部门之间做到全面共享,造成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混乱。在这方面北京工商大学科研处对各学院进行深入调研后,处里领导又走访了其他市属高校,结合我校自身实际情况,修订了《北京工商大学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北京工商大学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北京工商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资助暂行办法》、《北京工商大学学术出版资助审查管理办法》、《北京工商大学学术交流基金资助管理办法》等。这些科研经费制度的修订,一方面督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对于科研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执行上级相关的项目管理办法,特别是在审批和支付环节中实行分类分级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审批权限。在制度制定和修订的过程中,针对各院系在科研经费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调研和论证,联系财务管理部门,协同资产管理部门、审计和监察部门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过程中最大化发挥作用,按要求执行科研经费批复预算,杜绝滥用行政权力干预经费使用方向和具体用途,杜绝项目负责人超范围报销、超标准报销的行为,杜绝科研管理部门截留科研经费为本部门使用的行为,故意拖延经费拨款等行为。我校针对不同的科研计划项目、科研基地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建立的一批规章制度,覆盖了项目立项、经费使用与绩效评价全过程,有力保证了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绩效。
二、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精细化,提升管理水平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精细化是指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为防止出现项目失败,保证高校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研究过程、经费使用、成果产出等一系列进程顺利完成而颁布和实施的各种管理措施进行监督和管理。目前,考评国内各高校的科研实力往往都以申请到多少科研项目、每年到位多少科研经费作为主要考核指标,逐渐形成了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重申请、轻管理,重考核、轻监督,重执行、轻创新等现象。目前,各高校往往十分重视项目的前期工作,如项目的申报、审批,将重心偏向于国家级的高层次的立项,如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而忽略了科研项目的中后期管理,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产生高质量、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各级各类项目数量日益增加,而科研管理人员没有增长,导致科研部门压力增大,对个别项目管理监管力度不够,使项目延期结题或不结题问题日益突出。北京工商大学科技处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力求实现精细化管理,在其管理的过程当中,重点体现在科研项目管理。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北京工商大学科研管理项目立项与资助办法》、《北京工商大学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北京工商大学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北京工商大学限额申报科研项目及奖项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基地建设与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管理办法》等,从科研项目的立项,到项目实施过程,再到项目的结题验收、最终形成科研成果等方面构成科研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针对市属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模式,我校在对纵向科研项目从申报指导、经费审核、过程监督、结项验收、成果管理及成果应用五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特别在组织项目负责人做好结题验收工作方面,认真审核验收材料,防止个别教师在执行项目的进程中敷衍了事,保证按期完成结项验收工作,避免重申报、轻结项的弊病。特别是对纵向项目结项方面,要防止同一科研成果在不同项目的验收过程中重复使用,提高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声誉和项目资助率。
三、精细化科研制度管理,增强科研管理能力
科研制度管理精细化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难点问题,作为科研管理者须具备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和观念,更要在制度创新方面走出一条新思路。制度管理精细化的要求十分苛刻,科研制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有相应的精细化的制度来考核和约束。实施精细化管理最为核心、最为细致和最大的难点所在的就是精细化的制度管理,这是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北京工商大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既符合学校发展又具有激励机制的科研管理制度,如《北京工商大学科研业绩评价与考核办法》、《北京工商大学国家科技专项经费绩效支出发放暂行办法》、《北京工商大学科学研究成果奖励暂行办法》、《北京工商大学教职工学术道德规范》、《北京工商大学出版资助审查管理办法》、《北京工商大学科研机构管理办法》等十六项科研管理制度,这一系列相应的细节制度的建立充分发挥了其评价导向作用,极大程度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因此,目前北京工商大学的各项科研管理制度基本保证了科研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了科研工作效率,为我校的科研事业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提供了健康有序、公正公平的优良环境,全面提高我校的科研水平。
四、促进科研管理系统精细化,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
伴随着高校在科研工作中承担越来越多的项目类别和数量,使得在科研活动中所产生的知识产权、论文论著、获奖等科研成果的总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导致传统单机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如:科研项目录入效率低下、信息更新速度滞后、科研统计分析方法落后等。这种利用单机软件进行科研工作管理早已不能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更不能满足高校科技快速发展的需求,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为了加强我校科研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北京工商大学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科研管理系统,科研管理人员可以实时对科研信息进行收集、录入、存储、共享和使用,方便对各种信息要素进行快速有效的查找和汇总,进行数据的检索、汇总和分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从科研管理系统上查询自己的项目审批情况、经费到帐和使用情况等。科研管理系统的建立及时为学校的管理层提供了各类的科研情况,为学校的管理者制定或修改科研工作规章和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为了不断促进高校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必然要依托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专业化一体的综合性高校科研管理系统,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更可以利用科研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利用的最大化,为高校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实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管理。
五、结语
总之,精细化管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应用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被各行各业所重视和认可。高校科研管理要将每一个环节都做得精心,每一个步骤都做得精致,每一个项目都做成精品的思想意识,才能做好科研管理工作,更大程度地发挥出高校的科研资源的优势,打造出一个健康和谐的科学研究环境,促进高等学校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曹卉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科学技术处
一、国内高校科研管理现状
近年来,很多高校不仅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担,也担负起科研服务社会的责任。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中的生力军,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高校科技工作正在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对科技的投入呈现多渠道、多方向的增长趋势,地方政府对学校科技的投入力度也逐年递增,高校的科研规模不断扩大,科研活动越来越多,高校科技处一级管理结构体系已完全不能满足需求,普遍采用校院二级管理体系,即在学校科技处领导下,各个院系设置科研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科研管理。这种二级管理体系有效地解决了科研管理与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矛盾,但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教学科研单位,倘若采取相同的管理方式则不能充分体现基层单位的办学特点,也不利于科学研究的发展。因此,很多高校针对教学型、教学和科研任务并重型以及科研型基层单位,采取了分类考核制度,从而引导分类管理。
二、教学科研并重型单位科研管理特点
1.教学与科研并重,工作重心不分伯仲,科研管理
工作需要创新性。教学和科研任务并重型单位不同于教学型和科研型单位,顾名思义,前者强调教学、科研任务二者兼顾,不分伯仲;后者是教学、科研二中选一,具有倾向性,其与传统的大学和科学研究院功能相近,其管理模式有相似、相通之处。单位工作重心不同,其管理方式必然具有差异,因此教学和科研任务并重型单位的科研管理工作不能沿袭教学型或者是科研型单位的管理模式,需要与时俱进,具有创新性特点。
2.教学与科研并重,科学研究时间减半,科研管理
工作需要全面性。单位功能直接影响高校教师的定位,教学和科研任务并重型单位既要求保证教学质量还要追求科研成绩,这不仅是单位考核目标,也是相应教师职业发展的考核指标。因此,教师在工作时间安排上均采用五五对分,较之科研型单位的科研时间减少一半,这就要求基层科研管理工作必须具有全面性,细致周到,促使教师方便、快捷地完成科研工作。
3.教学与科研并重,研究工作略有侧重,科研管理
工作需要有目标性。教学和科研任务并重型单位的工作重心决定了工作时间的安排,为能更便捷、更有效地进行科学研究,科研管理工作需要有目的性,做到有的放矢,这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要在科研管理对象上具有针对性,如依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提供不同的科研通知通告,针对性的提供科研信息;其二要在科研管理方式上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人员,采用不同的交流沟通方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自然科学类教师比较理性,可以采取单刀直入、简洁明了的交流方式,而社会科学类教师比较感性且逻辑性很强,需要更加严谨和缜密。
三、教学科研并重型单位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工作,教学和科研任务并重型单位的科研管理工作存在以下不足。
1.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
由于教学科研并重型属于新兴的一个名词,相应地考核、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落实到基层,基层单位不具备系统的管理规范和管理制度,这不仅使教师不能准确理解、定位、践行,也容易造成基层科研管理工作无章可循,致使工作不具规范性。
2.管理理念不够先进,工作方式缺乏创造性。
首先,教学科研并重型基层单位的教师由于既要教学又要科研,因此不能按照科学研究院的管理模式管理,因为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也不能按照教学型的管理方式,这会耽误此类教师的职业发展,影响整个单位的发展,促使这一改革的失败。但目前部分院校仍然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工作理念,没有较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没有凸显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很好地激发科研人员参与课题项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实,科研管理的目的是促使科研人员更方便、快乐地发挥自身作用,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最终兴国兴民,如此方能创造更合适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达到预期工作目标。
3.管理模式不够多元,高效工作缺乏稳定性。
高校的科研工作并非是单纯性的科学研究,总会遇到如学科建设、学科评估、领导调研等类似的工作,有时候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科研项目、成果信息等统计工作,这对于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不堪其扰,部分教师也不乐意积极配合,致使科研管理工作效率降低,长此以往,可能形成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认为学院教师不积极的负面印象,甚至会影响学科建设发展和学院科学研究实力提升的速度。倘若管理模式多元,具有较好的反馈机制,管理主体与客体相互配合,科研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则不会出现低谷。
四、提高教学科研并重型单位科研管理工作成效的措施
1.建立、健全科研管理机制,促使规范化科研管理。
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如针对纵向、横向以及基层单位科研管理费支持的科研项目运行相应的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项目申请、项目立项、协议(合同)签订、经费使用、年度(中期)检查、项目结题(验收)和成果推广转化等一系列从项目申请到项目结题验收整个过程中的规范性操作,这既有利于基层科研管理单位对整体科研情况的把握,也能按照时间节点有效地从事管理工作,促使整个过程规范化。
2.加强、提升科研管理理念,促进创造性工作方式。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国家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工作强调创新,同样科技管理也需要创新,尤其是科技管理工作理念。虽然基层管理工作者更多时间发挥着“上传下达”桥梁枢纽的作用,但并非仅仅做一个“传话筒”,而应依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发挥积极的能动性,以“服务”为核心,摸索出科学化的工作方式,尽可能地减少教师除去科学研究专业方面的其他科研相关辅助性工作,实现高速、高质、高效服务,促进教学科研并重型单位科研实力的快速提升。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利用每周例会,将上周的科研通知按照材料截止时间由近及远排列,科研技术人员可以非常直观地从例会工作内容查找到通知内容、时间、材料截止时间,并且可以根据截止时间合理安排工作。科研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此表格内容,掌握科研管理工作的进度,做到不漏项。
3.构想、创建多元化管理模式,保持高效性工作状态。
基层科研管理人员连接着科研人员和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从工作角色上说,基层科研管理者是各类科研信息的传递者,是学校与科研人员之间的沟通者,是学校科研政策的执行者和各学科具体科研动态的知情者。无论哪一种角色,都是强调科研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可否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激发科研人员主动参与到科研管理中,让科研教师成为科研活动的行为主动者。如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时积极参与或者当教师发表文章获得奖项等成果时,能够主动告知以便基层科研管理人员及时记录,这虽然是当事教师的举手之劳,却造就了后续工作的无限方便。
五、结语
高校基层科研管理工作是一件繁复的事情,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摸索探究。本文根据当前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和主要内容,尤其针对教学科研并重基层单位的科技管理工作,分析此类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建议改变工作作风,强化重服务、轻管理的工作理念,不仅仅做到“上传下达”的桥梁工作,全心全意为学院、学校科学研究人员服务,为民务实,更应该创造性地思考,发挥积极能动性,创造性工作,思考如何使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实现高速、高质、高效服务。
作者:姜玮 王军 苟静平 单位: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
一、学科与平台相互关系
高等院校的科研平台往往依托于学校的重点学科、特色优势学科而建设,没有一流的学科,也不会有一流的科研平台。而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又需要科研平台作为支柱,提供优化的运行环境和基础保障。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将促进所支撑的学科快速发展,为平台内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创有利条件,为学科建设创建平台,提供有利资源,大力推动高层次学术队伍的建设、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和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学科和平台在各自的发展中交叉、融合,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关系。
1、科研平台人才团队的源泉来自学科梯队的建设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的基础是师资队伍,要创建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学科;要想有一流的学科,必须要有良好的师资队伍。科研平台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聚集的主要载体,人才的源头来自于学科,平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和凝聚学科人才。只有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能力较强、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科梯队,才能支撑起各级科研平台的建设。
2、科研平台建设成效反映了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学科建设中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创造出优秀的科研成果,推动理论和技术的创新。科研平台建设是以科研工作作为基础条件的,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将推动平台建设的长足发展,科研平台的建设成效最终必然反映在学科建设的水平上,成为学科建设的有力支撑。
3、平台建设为学科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各级科研平台是学科开展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科建设的主要载体,是改善教学和科研环境的重要手段,它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平台建设,能够组织优秀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设备资源,在短期内发挥最大效能,极大地改善相关学科的软硬件条件,不仅促进科研基地本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绩效,多出成果,出大成果,较好地推动学科的发展。同时,在各级重点学科及学位点等的申报过程中,科研平台的辅助和保障功能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1、正确定位,坚持优势特色
科研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研究方向是平台建设的首要问题和关键环节,是建设的航标,具有引领标识的重要作用,它规定或带动着平台其他工作的开展,是平台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既要满足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人才培养的需要,又要有长远的建设规划。因此,平台建设要依托学科的优势和特色,进行合理布局和定位。大多数科研平台是建立在几个有优势有特色的学科基础上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一个学科的研究工作如果面面俱到本学科的所有内容,无异于大海捞针。有些科研平台研究方向比较分散,特色不明显,重点不突出,大多数研究人员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有效合力,体现团队优势,不利于平台的健康持续发展,这无疑也将影响学科建设工作,阻碍学科优势和特色的形成,更无法做到优势互补。高校重点实验室在建设之初,要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为主要目标,根据学科前沿的发展态势,结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具有稳定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主要研究方向作为突破口,确定相对稳定、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制订建设和发展方案。当科研平台的研究领域处于学科发展前沿,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科发展。高校要树立大学科的思想和跨学科的观念,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不求其全,但求其特。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已确定的研究方向,深入持久地开展科研工作,在已有的优势中与时俱进,提高科研水平。科研水平提升了,就会找到新的学科增长点,实验和教学水平也相应得到发展,平台建设氛围也会不断保持新鲜的动力,从而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2、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人才团队建设是平台发展的基础。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教学、研究环境是科研平台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支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是关系到平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科研团队中,高层次领军人才是关键。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具有创新思想和科学管理能力的领军人才是平台建设的核心,需要能把握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的战略科学家,不仅要科研水平高,更要有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以前瞻性、先进性和应用性的原则牢牢把握科研平台建设和发展的方向。而青年学术骨干,应当实施“引进与培养并重”的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选才当用,用其所长。让他们承担重要科研岗位,整合资源、疏通渠道,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人文环境。科研平台也是高校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能带来互动性,通过对外开放,从而实现科研活动的互动、科技信息的互动、科技人员的互动以及学术思想的互动。这种互动过程,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技思想和实验技术,整合社会科技资源,促进平台自身发展,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在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又为高校培养了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的青年学术骨干,为学科梯队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科技创新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的象征,是国力的体现,更是学科发展、平台建设的第一推动力。在科研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要结合自身所支撑学科的优势特色,将科研工作的重点定位在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在科研选题上,既要关注具有直接应用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内容,更要从本学科建设的长远出发,注重和强调原始性创新的研究工作,选择有利于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课题,协调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比例,夯实学科基础。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增加学科之间的学术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增强创新意识。要依托科研平台的研究队伍,不断探求新的学科增长点,力争在基础理论和高技术研究方面有新的突破,积极申报和承担各级重大重点项目,努力使具有原始性创新的基础研究和高水平的技术创新研究得到同步发展,稳步提高平台整体科研实力,带动学科全面发展。
三、结语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跨学科、学科交叉的特性,使科研平台成为学科发展的良好载体和成长基地;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重视优质资源建设,把科研平台建设作为学科发展的推动力,通过平台建设的显著成效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做到科研平台建设与学科建设互相促进,相融发展。
作者:张玉安 曲宏 单位:苏州大学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
一、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
1.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
档案室工作人员在对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的存储装订之后,电子存档是保证档案数字化的基础,对存入的每一份材料都要认真核实,制作详细的目录表格,把材料的各项信息填写清楚。做好这些前期工作,是档案数字化的前提与基础。在数字化基础之上,科研档案的借阅与查找才能不断提高效率,才能做到“有查立阅、有借立取”,更加方便科研人员对档案的需求。
2.减轻了历史档案的损伤
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起步较早,农业科研档案的保存工作也同时起步,因此档案室内的部分科研档案具有一定的存储历史,有的档案储存时间已有50~60a,纸张的质量与字迹都已经发生了改变,每一次翻阅都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但是又不能一味追求保存而不参与借阅,致使档案失去存档价值。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历史档案的损伤,将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既提高了查阅速度,又避免了对非目标文件的翻阅,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档案。
3.防止丢失与排放混乱
档案管理工作自档案材料交接到档案工作者手中的时候就正式形成了,并在规定程序下对档案进行移交、存档,每一份档案都有自己所在位置与范围,错放、丢失都会影响档案管理工作。因此,档案一经存档,就要确保其所在编目位置,尽量避免错放,以减少混乱现象发生;在对档案进行录入后,只有成为目标文件时才会被查阅,减少查阅该文件时与其他相似文件混淆。而利用计算机系统直接对电子档案进行查档,检索系统直接生成文件内容,可以有效防止档案的混乱排放,减少丢失现象的发生。
二、提高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农业科研单位在遵照国家相应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制度。一方面,使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统计、借阅、利用以及安全、保密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力地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方便档案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另一方面,提高档案管理的保密力度。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保密工作无小事”的观念,在实际执行中,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农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2.加大投入力度,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
传统档案基本上是以纸质或照片的形式存在,需要通过录入、扫描等工作进行数字化处理,才能生成数据库资源进行储备,最终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因此,现代化硬件设施、电子设备等资源是档案数字化的基础。要及时配备档案管理所需的设备,并对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换,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而对档案管理的投入程度,直接反映出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这就需要农业单位的重视,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来抓。
作者:王丽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一、建立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的措施
我国财务制度规定,科研项目经费无论来源如何,都纳入高校资金的统一预算,统一管理。高校作为科研项目主体,科研管理部门主要对科研项目进行统一管理,从科研项目立项、签约、预算、项目实施到结题,包括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科研项目报销制度、科研项目固定资产及实验材料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票据管理、结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高校财务部门做为科研经费会计核算部门,将科研经费纳入学校资金统一管理,对科研经费使用全程核算和审核监督。为此,高校必须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措施加以管理:
1.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
我国高校现阶段科研项目多采用项目负责人制度,以负责人为科研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高校单位为科研项目主体。科研项目负责人应当自觉遵守主体部门的财务制度规定,并接受监督,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2.各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制度
科研项目的管理涉及到高校不同部门,不同阶段的共同管理,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科研信息平台,将科研项目从立项开始直到结题的全过程予以公开,相关各部门能够信息共享,及时双向沟通。信息化的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今后工作的趋势。
3.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科研项目数量、经费规模是各高校质量标准之一,但科研项目社会效益化程度尚未提出来,其实社会效益化才是科研项目发展的动力,而现阶段垃圾科研项目滥竽充数,浪费着科研项目宝贵的资金。随着高校科研的健康发展,绩效评价制度化可以起到控制作用,从成本与效益角度考核科研项目,建立评估机制,全方位考核科研项目的技术含量与经济支出是否配比。
4.科研项目预算制度
目前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引入了预算编制制度,这是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环节,确保经费专款专用。在科研项目立项后同时报送科研预算编制,为科研项目经费开支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对科研经费进行严格审核的依据。高校财务部门、科研部门要协助项目负责人、在研科研人员学习相关财务制度、预算编制方法、科研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等等,使科研项目预算制度更好执行并发挥控制作用。
5.科研项目结题审计制度
科研项目在结题上报前都由项目负责人编制经费决算表,经科技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后再由审计部门进行经费结题审计,不经结题审计的项目不予以安排结题。目前多数高校尚无法做到科研项目的结题审计,只能由科研管理部门按项目时间表统一结题,经费全部结转。结题审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科研项目经费的合规性及结余资金的处理。
6.科研项目资产统一采购制度化
科研经费实行统一预算,统一管理,科研项目采购的材料、固定资产也同样作为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采用公开招标制度,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改变科研项目材料及资产无法监控的混乱局面。
二、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控制点设计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根据国家相关科研规定,以经费管理为中心,制定完整的经费管理体系,从内部控制关键点入手,贯穿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全方面管理。
1.立项阶段控制
关键控制点:预算编制。科研项目立项阶段,重点加强项目合同签订的合法性,预算编制合理性。高校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科学合理、有利于科研项目顺利完成,保证专款专用。可以组织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共同对预算进行必要性审核。目前各高校采用的经费项目比例预算法,比如经费项目中劳务费占15%,材料费35%,交通费等等公用经费25%,会议费15%,其它费5%,管理费5%。各高校项目比例可能不尽相同,但大致相仿。这样的预算模式在现阶段虽然减少了工作量,但与项目实际开支有较大差异,造成预算与实际开支不符,变成一纸空文。怎样编制合理的预算,是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难点之一。
2.项目实施阶段控制
关键控制点:成本支出和资产管理、预算执行动态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管理重点在财务部门,资产采购及管理在国资部门。首先制定相应的科研项目报账流程及制度,有章可循,并对科研项目负责人、科研项目相关人员进行财务制度及报账流程的培训,宣传财务知识、税法知识、国家有关科研经费规定,保证科研经费报账顺利进行;其次项目执行过程中进行财务控制及预算执行进度控制,达到按预算控制各项目费用支出。目前各学校采用未引入权责发生制,无法严格区分部分直接费用、间接费用,部分科研间接费用仍占用教学经费,科研经费完全成本核算还有待时日。
3.项目结题阶段控制
关键控制点:结题审计、绩效考核。科研项目结题阶段,各高校应及时组织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进行结题验收工作,包括验收科研项目材料、设备、科研成果、财务验收结算工作。对于通过项目验收的项目,根据验收报告,限期完成财务和后续经费开支及结余上缴工作,并对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考核评价,包括科研项目技术水平、技术含量、科研经费开支的合理性;对于未能通过验收的项目,要加强监管,分析研究项目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支持,推进后续工作的完成。
作者:孙萍 单位:成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