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生论文

时间:2022-04-16 02:42:30

导语:在大学生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生论文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用新媒体 抢占新阵地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突破

据调查,当前首都师范大学学生使用QQ占95.1%,使用微博占83.5%,使用微信的占83%,网络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正在对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心理意识、行为习惯等产生深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在全媒体、大数据时代,如何与时俱进探索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政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对于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抢抓机遇,谋划网络思政工作新平台

网络等新媒体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面对时展带来的新挑战,首都师范大学抢抓机遇,把新媒体作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用抢抓机遇来迎接挑战,加强顶层设计,多角度谋划建设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学校党委重新调整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委员会,形成党委书记亲自牵头,副书记分管,各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制定并了《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意见》,提出了打造网络育人平台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建设校园网络社区平台、网络宣传教育平台和打造网络引导员、评论员和管理员队伍的工作规划。学校团委专门分工负责建设网络育人平台,团委下面为此专门成立新媒体运营中心来推进工作进展。三年来,学校投入1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网络建设及新媒体应用研发,构建了以手机客户端(app)、微博、微信、手机报为主的思政工作“微阵地”,及时准确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导权,使网络和新媒体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释放正能量。

二、扎实推进,抢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一是打造“CNU情报局”手机客户端。首都师范大学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应用已经接近八成,平均一天用手机上网已经超过了传统上网的时长,手机客户端(app)无疑成为新媒体中的佼佼者。学校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协同创新的机制,与联通北京分公司联手打造了一个融信息、圈子交流、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客户端,之初学生们就被她的命名——“CNU情报局”所吸引。在开发、应用和改进过程中,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设计的主角,在专业团队的协助下,学生自主安排软件的服务导向、服务内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在2013级新生中,近1000名同学都在使用该软件,通过信息推送和分享,新生入学教育实现了无纸化、即时化。在新生军训中,“CNU情报局”成为学生最喜爱的交流工具,同学们还在圈子交流中对软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软件研发中我们坚持建设与应用统筹兼顾,在建设中不断拓展功能,在应用中不断提升建设水平,该客户端在半年内实现了从1.0到2.5的升级换代。

二是打造能够聚拢眼球的品牌微博。在打造手机专用客户端的同时,我们开设了 “学活前的白杨树”等学校品牌微博,粉丝数量达85000人次。各学院以班、团支部为单位,面向更大群体分别建立435个微博,抢占更大的网络阵地。通过微博开展以 “我与祖国共奋进”、“中国梦,我的梦”、“重温入党誓词”等为主题的微活动,参与活动近万余人次,仅一项“核心价值观”微博转发参与人数就达3000余人。在学校“万名学子共话十八大”专场报告会中,采用网络现场直播的方式,设一个主会场、两个分会场以及二十个院系分会场,第一次实现全校学生和各校区多场所的即时全覆盖,近2800间学生宿舍,400余间教室,3个图书馆,9个餐厅以及校内所有互联网机房都能实时收看和参与到本场报告会实况。通过现场开设“微博墙”更是拉近了张雪书记和学生的距离,学生在现场内外踊跃发言提问,如何发挥党代表职责、开会都忙些啥等问题都得到满意答复,张雪书记还把大会纪念品送给提问学生做礼物,让近万名学子与张雪书记面对面心贴心,形成了师生共话十八大的良好氛围。

三是打造网络骨干工作队伍。在阵地建设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发挥团干部、辅导员、学生骨干的作用,大家通过微博、微信深入到学生扎堆、聚集的网络新媒体当中,针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疑惑,通过线上线交流互动、心理疏导、就业创业等专题讨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今年3月5日“雷锋日”当天,广大团学干部带头,很多学生参与,把自己在飞信或者微博中的头像改成了经典的雷锋头像,用实际行动传播雷锋精神,传 播正能量。我们还利用新媒体课程实现师生网上交流,开展精品课程互动教学,建设“CNU百家微道”品牌活动,将学校专家学者5分钟的微讲座视频上传至微博等网络平台,通过演讲者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在最简短的时间里用凝练的语言表达自己、分享知识、引发思考、营造学习氛围。

三、注重实效,实现网络思政工作新突破

一是网络新媒体阵地建设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有效提升思政工作的覆盖率。通过三年的建设,微阵地共吸引近万名首师学子,得到了他们的喜爱和关注,在校生约万人开通微博、微信,近20__人使用app,进一步提升了思政工作的覆盖率。教务处、招就处等部处纷纷通过新媒体学业信息,帮助学生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广大学生在校生活学习获取信息、共享资源的不可或缺的途径。

二是利用网络新媒体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说服力。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宣传现实生活中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在网络中积极传播正能量,实现了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运用多种网络新媒体优势互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入心入脑的方式渠道多元、手段时尚,让思政工作更加贴近学生。

三是建立了一支了解新媒体、懂操作、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通过各级各类网络新媒体的建立和使用,扩展网络阵地,凝聚了一批了解网络特点,能够应用新媒体的思政工作者。他们深感全媒体时代到来的紧迫性,在实践中探索规律,在网络世界中与各种意识形态作进行博弈,保证了校园网络安全、健康、有序的运行,体现了他们较高的政治和理论修养,形成了一支作风过硬、政治可靠的工作队伍。

四是摸索出了一套网络新媒体管理、运行、服务的“12345”模式。围绕网络新媒体的建设和应用为核心,做好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线上和线下活动之间的统筹,在队伍、经费、制度上的保障有力,建设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app)等微阵地,把调查研究、思政学习、第一课堂、主题教育、社团活动五个方面与网络新媒体结合,形成五位一体的校园“微文化”环境。

大学生论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论文

一、树立大德育观,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1.树立大德育观。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树立大德育观念,制定并实施全面而有完善的道德规范,营造管理科学、服务优质、文明健康、氛围融洽、秩序井然、团结向上的教育氛围,以更好地实现全方位育人工作目标,为有效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2.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学校应树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全员参与意识,除了进行政治理论课教学之外,还要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去,解决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只有这样,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才能更有成效。

3.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学校还应努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指导家长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担负起校外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与相应的社会单位建立结对关系,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真切体会和感受社会实际状况,了解和适应社会,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采取有效措施,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1.统一思想认识,提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重要地位。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在高校,教学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事实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与教学工作同样重要,两者联系紧密,不能偏废。它们虽然在对学生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但其本质是一致的,均为育人。因此,我们要抓住育人本质,树立教学教书育人,行政管理育人、后勤服务育人的育人理念,通过开展各种有效工作,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当代大学生应高度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既要看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思想活跃,工作热情高,勇于实践,乐于奉献等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消极因素对青年教师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进而导致一些教师不安心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上,严重影响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进行。因此,对这部分教师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切实遵循中央倡导的“对待青年知识分子,我们既要热情关怀和大胆使用,又要严格要求,积极引导,对思想政治工作战线的教师努力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热情关心,挖掘他们的潜力,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要求,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深的文化修养,较好的心理品质和较强的敬业精神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以推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发展。

3.健全激励机制,提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校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时,应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在职称晋升、课题研究、学习深造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供宽松环境,给予优惠政策,使他们从心底感到从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干头,有奔头,有甜头,尽而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仅仅依靠个别部门,个别人是无法完成的,只有调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挥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作用,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实效,逐步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轨道。

大学生论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论文

一、微博带给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机遇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具有即时性、自由性、广泛性、便捷性及互动性等特点,成为很多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微博的发展,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人际交往等,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一)微博丰富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微博上的海量信息,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内外形势、社会热点、方针政策等,丰富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式与内容。

(二)微博的双向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

师生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可以互相收听,并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真实的交流,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掌握大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在平常生活中,大学生往往会把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对大事件的观点甚至个人的思想动态等问题到自己的微博上,以引起别人的收听和关注。教育工作者通过收听、关注甚至转发和评论等方法,与学生开展良性互动,合理引导学生,就能够有效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在微博上一些能引起大学生关注的话题,也能引起大学生的收听和关注,引起学生的讨论。这样就能把一些积极乐观的思想传输给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欢愉的气氛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微博带给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挑战

(一)不良信息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微博上,每个成员都可以信息,这样就会造成信息的泛滥,甚至污染。一些消极、腐朽的思想和文化,淫秽、色情、暴力、迷信等不良信息也夹杂其中,给大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动摇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削弱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

(二)微博对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微博这一新媒介上,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在信息获取方面的地位是一样的,甚至大学生比教育者获取的信息更新、更多。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新的形势,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质,以适应微博时代的新特点、新要求。

(三)过度依赖微博,影响和谐人际关系

当前,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登陆微博。一部分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微博上,沉湎于虚拟世界的社交,远离同学和老师,影响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与交往。

(四)影响学习,导致成绩下滑

有些大学生自制力较差,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宿舍里,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织围脖”,长期沉湎于其中,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无心学习,导致成绩后退。严重者还可能产生心理疾病。

三、微博在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应用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才能保持思想道德建设的生机和活力。随着微博时代的发展,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转变观念,把握微博的特征和规律,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微博的优势,就能有效地提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

(一)组建“班级微博群”,开展“微活动”

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组建以班为单位的“微博班级”。辅导员在“微博班级”中扮演“领头雁”角色,指好方向带好路,敏锐把握并一些社会热点、国家的大政方针等话题,让学生在微博上开展轻松活泼、健康向上的讨论,在“润物细无声”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组建“校园榜样微博群”,开展争优树先活动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掘学校资源,组建优秀学生、知名校友等先进个人的“校园榜样微博群”,发挥优秀学生、知名学友等个人微博的!榜样作用,吸引学生收听和关注榜样人物,引起情感共鸣,产生教育、鼓舞和鞭策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愿望,开展争优树先活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设置微博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微博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开展心理咨询、心理问题矫正等活动。让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辅导对象,一起交流、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心理话题,对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培养学生健全理想的人格。

(四)利用微博开展校园维稳工作

高职院校利用微博的即时性传播特点,开展维护校园稳定工作。学校利用微博及时地向大学生传递校园动态,可以在敏感时期、重大节日、遭遇突出公共事件等情况下,编发专题微博信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营造良好气氛,自觉维护校园稳定,构建和谐校园。

(五)提高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信息素质

一是教育工作者要主动进行网络理论学习,掌握微博的传播方式,能熟练地使用微博,让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更形象、更生动、更有吸引力。二是强化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自控能力和使用能力,使其合理使用微博。三是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网络行为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味抵制,要引导大学生正确上网,提高网络道德意识,培养网络道德情感,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甄选能力,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

(六)利用微博建立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通过在微博平台上设置各种不同属性的微博专栏,把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以及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

的相关内容,到微博的不同专栏里,并呼吁学生积极参与,集中讨论。教育者工作者要长期关注这些微博专栏的动向,积极参与活动,持续更新微博,并评选优秀“微活动”,让微博教育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微博时代,高职院校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微博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提高对微博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创新教育方法,研究微博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真正把微博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村官论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农村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大学生村官作为有思想、有见识、有活力、有技能的现代人才资源,正在成为推进农村改革的重要力量。然而,要用好这支力量,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当前,笔者认为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尤为重要。

大学生村官既要流得动,为各行各业培养接班人,又要让一部分人能够留得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实持续的推动力量。在流得动问题上,要处理好一元趋向与多元导向的关系。

一要细化从大学生村官中定向招录公务员等相关政策。要坚持竞争择优、好中选优,在工作业绩和考核结果方面设置一定的门槛,加大工作业绩和考核结果所占的比重,强化实干导向。二要重点建立“扎根”机制。在关注“流得动”问题的同时,当前要把着眼点更多放在“留得下”上。要加强落后地区农村的软硬件建设,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建功立业平台。三要探讨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的横向流动。由于选聘时一般不限户籍,目前很多大学生村官是在异地工作,可以运用市场机制,实行双向选择,引导大学生村官向原籍流动,或者向社区、发达地区农村流动。流向发达地区农村的可以采取联手共建模式帮助曾任职的欠发达村,实现村官系统内的横向流动与内循环。

分类培养是大学生村官管理部门在综合大学生村官性格特质、专业特长和社会实践经历等方面的基础上,依据“适应需求,科学定位,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大学生村官划分为“基层干部型”“创业富民型”和“培养提高型”等不同类型的一种培养模式。要制定大学生村官培养规划,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县级、乡镇、村(社)要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成为骨干。

一是把那些职业感觉良好、村务工作能力强、愿意长期扎根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归入“基层干部型”。二是把市场信息灵通、经营头脑灵活、管理经验丰富、有自主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村官归类为“创业致富型”。三是把不适应农村环境、进入基层工作状态慢、有继续深造学习意向的大学生村官归类为“培养提高型”。在实行“三级帮带”指导开展工作的同时,帮助解决生活难题,鼓励其继续学习深造。

大学生村官的管理考核是大学生村官的关键环节。要坚持大学生村官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相结合,既要接受乡镇和村里的领导、指导和管理,完成镇村领导交给的事务,又要考虑群众的需求,对群众负责,搞好群众需要的服务。要处理好为村干部服务和为村民服务的关系,开始作为助理角色,既要协助书记、主任做好日常工作,又要着眼于宏观全局,为农民做实事、干好事。

大学生村官具有明显的基层导向,在考核上也应指向基层。有些地方在考核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时,采取公开述职的办法,让村民、村干部、党员全程参与,测评打分,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当然,考评应坚持省市指导、县级部署监督、乡镇组织实施,重点看工作实绩,看当地村干部、党员和村民的评价。

从目前看,调节大学生村官人才流动的市场机制相对缺位。从欠发达地区看,有必要采取行政推动的办法。而发达地区的农村,可以通过市场运作、双向选择的方式配置大学生村官资源,形成由市场因素主导的自主流动机制。

一方面,把管理重心下移,着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今后一段时间,在发达地区则可以加强农村承接大学生的载体建设,通过村两委聘任、村办企业招聘、吸引大学生建立社会服务组织等多种方式,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展与治理中的整合作用。大学生村官联系着党委政府和群众,城市和乡村,高校和农村,群众与群众,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是在国家与农村之间嵌入的一个纽带,如果自主能动性发挥得好,其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和所得到的锻炼将是非常大的。

为更好地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有必要对各地现行的大学生村官政策进行适当调整。这种调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将大学生村官选聘报名阶段从现在的大学毕业阶段向前推移到大学二、三年级,实施大学生村官双学位项目,第二学位可为涉农专业或村社管理专业。建议第二学位的学费由国家予以免除。对于参加了该项目的学生,可以增加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和培训。根据这一计划,国家只需拿出20个亿,就可以培养出20万名优秀村官。二是对选聘出来的准大学生村官,其毕业实习或设计环节可以在村官工作的村镇进行,根据农村的产业发展状况或上一任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情况开展创业项目设计或难题攻关。三是对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高校要在其继续学习深造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可以开设相关涉农或管理等专业硕士学位班,毕业后,如果想继续回到农村工作,可以为其解决事业编制留住人才,如果不想回农村工作,可以自主择业。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六要点

一.选题

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论文写作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论文写作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论文写作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

二.设计

设计是在论文写作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

三.实验与观察

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酉,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

有些护理论文写作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四.资料搜集与处理

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五.论文写作提纲

拟写论文提纲也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说从此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首先,要对学术论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并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考虑论文的构成形式。对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可以参考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对掌握的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通盘考虑众多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做到论点突出,论据可靠,论证有力,各部分内容衔接得体。第三,要考虑论文提纲的详略程度。论文提纲可分为粗纲和细纲两种,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点,不涉及材料和论文的展开。对于有经验的论文作者可以采用。但对初学论文写作者来说,最好拟一个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不但提出论文各部分要点、而且对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详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所反映,写作时即可得心应手。

六.执笔写作

执笔写作标志着科研工作已进入表达成果的阶段。在有了好的选题、丰富的材料和详细的提纲基础上,执笔写作应该是顺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内容当然要充实,但形式也不可不讲究,文字表达要精炼、确切,语法修辞要合乎规范,句子长短要适度。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定要采>:请记住我站域名/

论文写作也和其他文体写作一样,存在着思维的连续性。因此,在写作时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使思维活动连续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气呵成。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也要部分一气呵成,中途不要停顿,这样写作效果较好。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德育的论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大四德育论文

我以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开篇的时候,伟哥坐在自己的案桌上依旧用“呵呵”的神情揶揄了我几句,这样的日子再这长达到四年的日子里始终没有间断过,但是那些旧的时光现在却被拿来缅怀,当成为缅怀的回忆时我知道我们终将要别离了。

想起之前在伏在案桌上埋头于那些试卷和习题的间隙里,奋笔写下的青春,换来的这四年时光,现在却被我们耗之殆尽,而站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年纪,在命运的抉择中我们徘徊不定时,却转眼已经慢慢的融合进现实的潮流里,如此,便走向了成熟。

回想起之前的日子,当我们把诸如“梦想,奋进,幸福,爱恋,悲情和宿命“等一系列生活的姿态恰如其分的融入于自己的青春光阴里的时候,就应该明白这样的青春一开始就是不平凡的,因为它的意义从一开始就带着方向性,无论是光与影以及光影之下将阴影远抛在身后的欢欣,雾与雪以及雾雪之中孤独享受远行的风霜,书与本以及书本之间海阔天空无尽的知识,欢与笑以及欢笑之后其乐融融的调侃,这些都是我们从一开始走向的生命的轴线,而正因为这些的存在,才让我们像是一颗半生不熟的鸡蛋似的岁月以成熟的姿态展现,而这些时光慢慢的像落潮一样慢慢的退去,这怎么不让我们悲叹呢?当拖着那个灰色行李箱站在这所大学的门口时,那一瞬间我内心的为之兴奋与难过,前者是为那些伏案与课桌前在应急灯下日日夜夜做试卷有所交付的结果而欣慰,后者却是为之前那些岁月缅怀与流逝的感叹,一如我现在所做的事情一样。回想之后的那些的日子,也无非与是我和这些小伙伴一起成长的历程而已。

1.关于理想。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依稀记得在那些照明灯暗淡下去的时候,我们各自躺在床上调侃,那时候我们各自怀揣梦想,每个人的热情在骄阳似火的九月蠢蠢欲动,恨不得在这一片天空一展抱负,因而在大一的那些时光里,我们每晚都待在自习室里,时间随着笔尖与纸张沙沙的摩擦中慢慢的流逝,但是那些日子其实很充实,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目标,而现在所做的正好就是为之奋笔疾书。记得林语堂说:“梦想无论怎么样模糊,总是潜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知道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是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而当时的我们一如那种子一样,带着自己的梦想蛰伏,然后在白炽灯下埋头于习题的间隙中,在别人的欢声笑语中,慢慢的沉寂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殊不知,那时候左手是深不可测的夜,右手边是执手偕老的年华,现在都慢慢的被时光遗忘,但是我们依旧在努力,从来没有放弃过心中的梦想,只是现在羽翼还为丰满,我们想要学会的不仅仅是飞的概念,更想的是高飞的节奏。

2.关于过去

普希金说,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记得就在昨晚伟哥说其实我不想写这个论文,这将要我回忆过去的事情,与我而言,这不是一个好事态,因为有些事情不回忆最好。

写下关于过去的时候,许多事情一下子在脑好里浮现。

站在521门口和这帮傻帽打招呼,然后一个定然的相识里共渡四年时光,那些日子也无非与一起起床,上课,吃饭,玩游戏,调侃,然后在某个特殊的日子里一起出去小酌几杯,借着小小醉意大谈一下,然后在杜康清晰分析言论起步,之后在周世兴侃侃而谈的言辞里进入好的轨迹,接下是伟哥对当下的岁月和之前的时光的差别分析,而后在盼的幽默风趣的中进入高潮,最后普普也说上几句感言,那时候有争论,有赞同,然后各持自己的观点,活在小的世界里,这样的日子在以后每每出现,尽管在之后,我们再也没有听到过普普的感言,但是在那些言论中我们还是会不经意的提到他,尽管某些伤感的话题不提也罢,只是在记忆里,这些无非与是我们做过的事情,现在拿出来说,仅仅只是想起来,然后写在文字罢了。

大学,宝贵的一段时光,只是当它成为过去的时候,缅怀下也无可厚非吧。

那时候我们课堂上有过专注听课神、睡眼惺忪、快乐着的、忧郁着的各种表情,但是如今课堂已经离我们远去。那时候我们在图书馆中沉思,在自习室中苦读,在操场上疯狂的奔跑,在篮球场上挥汗,但是现在也慢慢离我们远去。那时候我们在宿舍里谈天说地,在食堂里喧闹喜语,军训时的喜悦与苦难,现在这些日子也慢慢的被耗尽了。喜与悲的结合,将是个完整的青春片段,我们将用一生去纪念。

谢谢,过去留住了我的念想。

3.关于现在

法国小说家加缪说:对于未来真正的慷概,是一切都奉献给现在。

说起奉献的时候,之前我或许会嗤之以鼻,但是现在却再也没有那种理由了,不说奉献与否,但是重要的青春却被耗尽了。而现在未曾获得任何的关于毕业喜庆,想想走过来的岁月,大学给予我的不仅仅是那些让人缅怀的过去,更好的是教会我怎么样的活在当下,然后去承担自己该有的责任,去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苦难。而这些我都是在我入学之前的幸喜与难过中,在之后奋笔学习中,在军训应有的刚毅中,在实习的历练中,在考试前的忙碌中,在得到某种成功的喜悦中在独自一人的寂寥中,在失意的彷徨中,以及在某些念想中慢慢的学会的,它使我明白一个人活着,不仅仅只是活着,应该在活之前加个生字,因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不仅是活,还有生活,这不是一个悖论,这客观上一个命题,而想要这个命题成真,我的得亲自去辩证它,去自己求证,这便是人生的道理,现在大学教会我的仅仅是在这段路程里应该属于它的道理,而我还将要带着这些道理,走今后的路程,可是,我大学却招手已经和再见了,但是幸好的是,在属于他的日子我们学到的东西还在。

谢谢,现在留住了我的奋斗。

4.关于未来

当大学提起裤子从你身上起来,冷冷说,走吧,把青春留下!这时候你会觉得是大学上了你,而不是你上了大学。当看到这么幽默带着却带着悲情的短信的时候,我离毕业仅仅在60天,对于未来,这将是一个飘渺的字眼,因为活在现在,却想未知的未来,与我个人而言,这将不是一个好想法,未来太遥远,这个世界上未知的事情太多,我们缅怀去过去,活在当下,再去想那些未曾到来的未来,这太累,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天的往后都是未来,有自己目标,理想,活在现在去做现在该做的事情,将它做好,才是最重要的,像之前所写对于未来真正的慷概,是一切都奉献给现在。

谢谢,未来留住了我的目标。

5.青春

想了很多标题,最终还是没有想出一个好的,最后觉只有这一个词才能诠释了我们走过的这些岁月,尽管悲与喜在这日子里相加,但是想起来那也是属于我们不可再来的日子,不免有些伤感,现在看来之前的那些矫情都是理所应当,因为再往后的日子那些青春再也不可能回来了,因为没有人会用一次踏足于同一条河流,现在大学这条河已经带着我们的喜怒哀乐远远流去,我们却要站在原地带着它给予我们丰富的资源,来缅怀它,来缅怀它和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记得《致青春》里说,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青春就是用

来纪念的。只是,此时才明白,原来还有很多事情都没有做,一如,很久之前想看的那本弗洛伊德的心理书到现在还没有看完,那些课本里用红笔划下的重点依旧在课本里,之前想要独自去的旅程依旧在心底里藏着,暗恋了很久的女孩依旧还没有做出任何表白方式,之后再也没有机会了,即便有再也没有之前那种心悸了,这一刻才发现成熟原来就在一瞬间,而我们却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寻找,但是这将是必经的路程,谢谢那些陪我走过青春的人们,因为有你们我的青春才如此完整。

大学生论文:创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创业教育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们在课堂上完全服从教师的安排,所以对学生的个性是一种压抑和阻挡,没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创业教育更加深入生活实际,深入到学生内部,教育方法不再单一,而是变得多样化。创业教育理念的引入能够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实现教学结构的改善,提高学生的创业水平和能力。

二、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能性

(一)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一致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发展的个性,培养学生进行创新的思维和敢于挑战的勇气,因为大学生进行创业主要的素质便是拥有创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高度的市场敏感性和创新性。这些内容都是与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市相互融合的,能够实现两者的真正结合。

(二)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具有融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诚实品德,两者在内容上具有相似性。目前,创业难度很大,必须拥有不怕失败的心理素质和失败后坦然接受的心态。两者都趋向于培养学生的完整性格,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三)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模式上具有相互依托性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很多有效的教育方法得到了展开,并且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比如说理法、实践锻炼法、学生主导法、个体体验法等都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结果。创业教育更加需要实践方法,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可以通过个案分析、市场调查、专题讨论等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三、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创业教育理念

第一,树立正确的理念,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理念宣传,注重学生的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引导教师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认清学生的社会发展性和个体发展性。第二,要重视创业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为重点展开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第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展开相应的培养方法,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本身存在的良好品质和能力,加以提炼和培养。第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二)明确创业教育的内容

创业教育应侧重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将创业教育的内容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课堂教育应该从创新能力的培养入手,如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开展实践教育。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新理念,改变教育方法和手段,融入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体教育和创新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很多创业的创意都来自于实践当中的灵感,所以加大实践培养力度能够有效地提升创业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设企业管理课程,开设人文课程,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模拟大赛,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业实习机会,让有创业意识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从而为毕业以后的创业奠定基础。

(四)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第一,应该注意更新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在办学理念上支持创业教育。第二,大学制度文化建设需要健全的组织制度,在组织上应该支持创业教育。第三,大学物质文化建设需要具体的载体,因此学校的一些物质标志应该建立起来,让创业氛围可以充斥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第四,领导加以重视,同时教师作为教育理念的传播者要身体力行。第五,社会上应该形成一种创业热潮或者是支持创业的风气,这样,学生进行创业的过程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兴趣和激情。

四、总结

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很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培养更多的社会人才。而创业教育理念的融入能够真正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良好的创业素质。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理念上进行更新,从具体的实践入手,将创业理念真正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大学生论文:浅论大学生实习成本负担的财税政策支持论文

为了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人力资源序列中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分工细化,未来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就必须狠抓大学生实习环节。然而,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实习成本”的负担问题。

一、大学生实习成本是一笔不小的经济开支。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是为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1]。也就是说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未发生的,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的价值牺牲[2]。据此,大学生实习成本可理解为,为增强大学生未来谋生的专业技能,对其实习机会、实习过程予以投资所付出的经济价值。主要包括实习联系费、实习期间的房租、交通费、餐费、水费、电费、网费等等。

1、大学生毕业实习成本开支的整体描述。

近年来,大学生实习成本不论人均还是总和都呈攀升之势。笔者每年都注意选取上海、长沙、西宁、南宁、西安等地的部分大学的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成本数据,统计得出,2003 年五地的大学毕业生人均每月实习成本780 多元,2005 年是1100 元,2006 年是1160 元,2007 年是1300 元左右,2008 年是1500 多元,2009 年达1520 元。这仅指大学生个人承担的费用成本。

2、大学生暑假实习成本开支情况。

调查材料一:海峡导报记者詹文等人于2008年8 月对100 位在厦门实习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在厦门实习的大学生。统计发现:一是这100 名大学生,超过六成表示实习的目的是想锻炼自己;其余的实习生则是为了躲避父母约束,或觉得在家太无聊,别人都去实习了,就随大流而去实习。二是处于就业压力,近70%的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利用暑假实习。三是许多单位不愿收实习生。这100 名大学生有79%是通过熟人推荐找到实习单位,其中63%是父母出面帮忙联系,其他大多是通过朋友、老师或师兄师姐等途径介绍的,只有21%的大学生是自己联系上实习单位。四是实习成本平均1704 元/ 月,吃饭和住宿是其中最重的两块。五是大多数单位不提供实习补贴。只有个别单位,对于有合作协议的对口院系会为实习生提供几百元的生活补助[3]。

调查资料二: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系07 级一班学生对南大、东大、南财大、南工大150 位在校学生2009 年暑期实习成本做了调查。资料显示:一是联系实习单位难。这150 名大学生中有123 名(占82%)是通过熟人关系推荐到实习单位的,其中70%是由父母出面帮忙介绍的,其他则是通过校友、亲戚、老师等途径介绍。有27 位学生(约占18%)是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此外,很少有人能一次找好实习单位,约90%的大学生找实习单位超过了一次,其中60%的大学生找过3 家以上才确定下来,还有个别实习生前后花了半个月找了10 家企业才确定实习单位。二是实习期间成本开支大。实习期按45 天计算,这150 名大学实习生实习期间平均成本达2577 元。其中,有87 人(占58%)的实习成本达到了3000 元;48 人(约占32%)的实习成本在2000-3000 元之间;花费1000 元到2000 元实习成本的仅有10 人,只占6.67%,花费1000 元以下实习成本的仅有5 人,约占3.33%。

不少学生反映,实习成本比在学校的生活成本要明显高出1 倍。而吃饭、住宿、交通成为开销的三大块。据分析,实习成本超过2000 元以上的学生,主要是外地学生,不少大学校园暑期关闭宿舍,且大学校园离城中较远,为了能正常实习,外地学生必须在城里租房住。此外,多数实习单位不负责实习生吃饭,因此,实习学生每天吃饭必须自己掏钱。

加之实习单位多数身居城中,吃饭成本较高,普遍超过了20 元[4]。可以想象,暑假短期实习的成本都有这么高,那毕业实习期间的实习成本就更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二、大学生实习成本负担问题解决的必要性。

1、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成为技能型人才。

实习,特别是毕业实习的任务在于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加深对职业与行业的了解,确认喜欢或擅长的职业;让大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职场,以便毕业工作时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完成由学生向职场人士的转变;在于获取一定的实习经验,增强其就业时的竞争优势。如果大学生经济困难不能如期正常实习,或因实习成本负担过重而终止实习,就必然影响其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或实习目的的达成。

2、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坚持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

大学生未来人力资本的专用性、职业性取决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持续不断的专业学习、实习。在大多数实习生和用人单位没有形成法律上的

劳动关系,没有形成劳动合同上的劳务关系,用人单位没有义务付给实习生报酬的背景下,在国家还没有正式出台实习报酬的规定之前,我们如果没有能力解决大学生“实习成本”负担问题,实习单位如果让实习生拿不到报酬或者报酬很低,那就可以推测,平时连生活费都紧张的贫困大学生要维持半年的实习的难度,很可能放弃专业实习而改行或降低其专用性,在实习期间廉价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更不要说毕业实习期一年或两年了。 3、关系到用人单位能否持续拥有优质的人力资源。

大学生优质人力资源的形成不只是大学生个人的行为,还应该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组织和用人单位,理应为大学生实习成长提供锻炼机会,而不能因为接受实习生要增加企业成本,而拒绝或不重视大学生前来实习。企业等用人单位要在社会责任与逐利行为的平衡中找到支点,要在政府有关财税政策的引导下,积极回到社会责任履行的平台上来,给予实习生一定的薪酬设计,确保大学生人力资源前期开发有序进行而不中断。只有这样,实习单位才有可能优先获得自己所需的各类人才,社会才能储备一定数量的优质的劳动后备军供用人单位选择。

4、关系到家庭企业社会能否和谐发展。

大学生的实习成本既具有经济成本属性,也具有机会成本、社会成本属性。一是实习成本牵涉到每个大学生家庭经济的整体开支和家庭幸福。有资料显示,四年左右的大学学费常常使一些没有多少经济收入的农村家庭和企业下岗职工家庭陷入“赤贫”境地;还有,在经济压力下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心理障碍、偷盗问题;因学费开支,一些家庭经济拮据,而不惜债台高筑,其结果又引发一系列矛盾与问题。二是实习成本制约着实习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性,影响企业利益的再分配格局。一方面,企业缺岗少位,实习生动手实践少,特别是“不被理睬”,不付实习薪酬,就会加剧实习生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损坏企业口碑形象;另一方面,若大量使用实习生,按员工标准支付薪酬就会分割正式工的利益蛋糕,加剧实习生与正式工之间的竞争。如果大学生实习成本有财税政策做引导,或作依据,那么实习生、正式工、家庭、企业的利益承担底线就可能被认为没有被破坏,反而会趋向彼此相对满意,给社会和谐带来促进与活力。

三、大学生实习成本由谁来负担。

1、大学生实习成本应该由大学生本人及其家庭负担。

此观点的依据是为了减轻各地方财政负担。据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现值和国家社会人均教育经费支出现值等重要数据显示,培养一位大学生至少要花20 万,大学每节课的成本在50 元左右。国家的教育投入远远大于家庭的教育支出。近年来,相关的教育资源配套设施建设费用主要是通过各地方财政扶持实现,可见地方财政负担不轻。

其实,这种观点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与教育投资占GDP4%的国际线相比,我国教育投资的比重还不够;教育投资的方向与结构还不合理;对教育实习成本的投资几乎还是空白。当然,在大学生实习成本负担上,大学生及其家庭还是不能回避的。如果是寒暑假短期实习,其实习成本由学生本人通过家庭帮助还是能承受的;如果是毕业实习,由于实习时间较长(一般在半年以上),其实习成本由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承担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对那些贫困学生而言,更是不可能的。

2、大学生实习成本应在企业薪酬设计中补偿。

此观点的依据是有劳有得。如果撇开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阶段性专业实习,单就毕业实习的现状来看,其基本上是顶岗实习,更多地具有岗位就业特点。同时,有部分实习生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与实习单位形成了劳动关系,甚至有部分实习生的人力资源在毕业实习的后阶段就资本化了。因此实习生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享有薪酬是理所当然的。再者,企业作为社会成员,不管实习生是否为企业创造了价值,从社会责任履行的角度也应该给予一定的薪酬补偿,以体现企业的人本情怀和特有文化。

3、大学生实习成本应由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实习生及其家庭合理分摊。

此观点的依据是大学生实习成本是一种社会成本。因为大学生的成长,不是大学生本人及其家庭,不是学校、企业等某一组织个体内生的演进过程,其获益者也不仅仅是大学生自身,而是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具有一定公共利益色彩的事情。在“外部效应”的影响下,大学生利用市场机制往往难以实现资源(如实习单位资源)的有效配置,还需要政府公共政策适当干预。具体地讲,就是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实习生及其家庭等主体在实习成本的负担上要有所为。由于学校收取的学费,一般都包括了实习期间的有关联系费、部分实习材料费、基本交通费等,因此大学生实习时(这里的“实习”仅指学校统一安排的实习,不包括学生寒暑假自主进行的实习)的这部分费用应由学校承担,而大学生也要注意维护自己的知情权、利益权。至于实习期间的房租、餐费、电话费、网费、水电费等自然应由实习生本人及其家庭部分承担,或者由企业以合理的薪酬形式予以补偿实习生的实习成本。对于这点,笔者在“大学实习生薪酬设计的依据与选择”一文中已有论述。在这里,笔者要特别强调的是,政府的财税政策要对实习生的实习成本予以特别的支持。

4、大学生实习成本负担需要财税政策支持的理由。

(1)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计划经济时代,高校实习由上级部门安排,不存在什么问题;实行市场经济后,“企业往往不愿接收实习生,怕影响到精力和金钱,珠三角大量的外资企业尤为突出”[5]。在买方市场下,不少用人单位追求短期用人成本最小化和产出效益最大化,不愿意培养实习生,增加人力物力负担;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强调工作经验,不愿意接受实习生,承担社会责任;一些企业担心实习生在实习中出现意外伤害,故尽量不使用实习生。当然,一些实习生因自身素质或其他因素,不能认真对待实习,使一些用人单位不愿意再接纳实习生。此外,实习学生专业水平的局限性和大流动性带来的不稳定性,也使用人单位顾虑“做嫁衣裳”

而不愿意接受实习生[6]。因此,需要财税政策引导和国家立法来约束。

(2)企业不提供实习补贴。有人曾对324 名法学专业学生实习时是否获得报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网上收集,统计结果发现[7],到

法院、检察院等机关实习的实习生分别有112 人和54 人,却没有一分钱报酬;到律师事务所和其他单位实习的实习生分别有67 人和91 人,虽分别有180 元和310 元报酬,但与实习生为实习单位所创造的利润相比相差甚远。目前,大学生实习中“免费打工”现象普遍,即使有一定的报酬,也与实习生劳动付出不呈正比,更不要说能补偿实习生的实习成本了。2009 年7—8 月,来广州实习的武汉某大学16 名学生,其中9人实习无报酬,而暑假实习成本花费2000—3000元[8]。此外,“倒贴实习”现象也常见。很多实习单位不仅不为实习生提供补贴和报酬,而且一些日常的费用如外出办事的交通费和餐费也要实习生自己埋单[9]。说起工资的事情,有些企业单位甚至说,既然是实习,就是一种学习,学习是要交学费的,哪有企业倒贴的道理。一些常年招收实习生的用人单位认为,不支付实习生工资是企业节省成本开支的一种方式考虑;利用大多数学生实习期间没有形成法律意义上的劳动关系这点,不付实习生工资和补贴;或者把实习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使用。 (3)实习基地建设需要财税政策支持。据专业调查机构调查显示,社会可供实习的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实习的需要。金融危机以来,能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而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吸纳75%以上从业人员的中小企业却很少对大学生开放实习机会,二级城市实习职位更少[10]。以上海市为例,2008 年上海共有毕业生14.1 万人,2009 年毕业学生15.8万人,2010 年将达16.8 万人。而可供实习的岗位供不应求,2008 年,上海只组织了3.98 万人参加实习,仅占当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四分之一;2009年由上海市教委提供的实习岗位与2008 年的岗位数大体相当[11]。可见,在企事业单位不能满足大学生实习的情况下,必须在政府主管部门主导下,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由政府出台税收优惠等各种政策,鼓励企业积极联合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与高校密切配合,共同建立和提供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

(4)学生利益维权没有取得法律政策的有力支持目前,国家还没有法律条例对实习这一概念进行定义,没有明确其适用范围;没有规定各企事业单位接收实习生的责任、义务、激励机制、补贴、评估考核办法;没有规定大学生实习劳动、安全、报酬等管理办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没有培养全社会的实习概念和意识,使之成为一种制度。因此,实习生很难用法律条例或政策为自己维权。

四、大学生实习成本负担与财税政策支持的关系。

1、从大学生实习成本负担对财税政策的影响来看。

大学生实习成本负担就是对大学生实习成本的一种投入。对实习成本负担越多就意味着为大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数量越多,实习质量的保障越高;而实习的机会越多,质量保障越高,就越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发展;而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越多就意味着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从长远来看,其上缴的“流转税”和“个人所得税”就会越多,对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就越有力。可见,大学生实习成本的投入与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呈正相关关系,而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又与税收收入呈正相关关系,故大学生实习成本的投入与税收收入也呈正相关关系。

有关数据证明,从20 世纪70 年代到90 年代中期,美国的适龄劳动群体中,接受过16 年以上教育培训人员的年薪水平远远高于教育年限较少的群体。同样,在我国各类收入群体中,接受过较好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技能型人才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速度都是较高的。

此外,“明瑟收益率”原理也能证明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明瑟收益率”是国际上教育年限收益率的通行指标[12],是利用明瑟收益函数计算的教育边际[!]收益率,它反映受教育者多受一年教育的收入变化率。随着在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不断变革,教育因素对个人收入分配的作用越来越大。可见,对实习成本的投入,能促进技能型人才发展,进而能提升高技能人才的个人收入水平和纳税能力,丰富税源结构,增强国家财政实力,构建稳固强大平衡的公共财政体系。

2、从财税政策支持对大学生实习成本的负担影响来看。

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通过财政支出投向与结构上的引导,税收负担水平的相机调整,结构性税制的区别对待等制度安排来发挥作用的。财税政策对大学生实习成本的负担主要表现在导向与扶持功能上。

从行为规范的意义上讲,就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主动调整财政分配过程和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行为方式,也就是引导微观经济主体(如企业)选择确立“道路规则”。如为适应后工业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2005 年10 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就进一步明确了财税政策扶持技能型人才发展的政策导向;为培养技能型人才,规范高等院校大学生实习,从2009 年1 月起广东省就《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见习条例(草案)》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

从政策操作层面上看,就是公共部门通过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所形成的既定社会产品分配模式,也就是凭借税收负担的差别对待、公共支出的重点投入,以体现政府鼓励抑或限制某一产业或部门发展的政策意图。如针对职业教育实训条件这一薄弱环节,2004 年,教育部和财政部专门出台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拨款1.1 亿元,共支持了50 所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2005 年,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 亿元,重点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可见,财税政策的导向与扶持功能巨大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外部效应”,市场机制自身往往难于实现资源(实习资源)的有效配置;加上一些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如接受大学生实习)方面存在“搭便车”的心理,淡化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这样,就需要政府加以适当干预,通过制定大学生实习成本合理负担的财税政策,通过财政补贴、贴息、税收减免等形式来引导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

五、构建大学生实习成本的财税政策支持路径。

1、在国家职业教育的投资现状中把握现行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为了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从1986-2001 年,16 年间全国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共计9 亿元;2004年,为改善实习条件就投资1.1 亿元;2005 年,为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就投资100 亿元。这些财政投资在促进技能型人才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涉及高级技能型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散见于各类法律法规中,政策取向缺乏系统性。使得技能型人才成长(如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的补贴与激励标准,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的相关支出,能否如实税前扣除)的相关财税政策的覆盖范围不再存在明显的真空领域。二是公共财政教育投入总量少,市

(地)一级政府可调控的财力不足,还没有达到4%的教育投资基本底线。三是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向一般竞争性领域投资过多,形成财政供给“越位”;而对社会公共产品如社会保障、基础教育、重点事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科研等方面保障不足,形成财政供给的“缺位”。四是预算外资金收支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在预算管理上还没有单独编列技能型人才专项预算。五是还没有健全公共资金投入的绩效评价体系。 2、在深化公共预算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实习成本单独列示的预算制度。

目前,对技能型人才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存在政出多门的现象:各级教育部门的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各级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拥有的职技培训基本建设资金的二次预算分配、税务系统以税收优惠形式体现的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税式支出预算、民政部门对民间组织技能型人才培训的支出等。为此,有必要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复式预算体系中的特别预算形式加以单独列示,结合推进中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类型与模式,建立以政府财政部门为主导,以教育系统部门预算为基础,重新划分技能型人才教育与培训投入的收支分类基础,逐步推行跨越部门边界的“以实习成本投入为编制基础”的“跨部门预算制度”。

3、在设立大学生实习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健全绩效评价与追踪问责机制。

为了确保大学生实习资金使用效果,必须建立实习专项资金,并且对其使用绩效进行评估。大学生实习专项资金是指具有特定使用范围,专项用于大学生专业技能实习建设所需单独核算的资金。只有在规范上下工夫,才能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才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是预算编制力求规范、刚性,实施“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

二是对项目结余资金要加强管理,使用实习专项资金的单位要按照预算批复的要求,积极组织项目实施,加快项目执行进度,对已经执行但当年尚未完成的项目所形成的专项结余资金,要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纳入下一年度预算;对于已完成的项目形成的净结余资金,原则上应上缴财政,如需由项目单位留作自用,须报经财政部门同意,不得随意处置。三是严格专项资金的支出管理,坚持“专项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严禁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四是严禁滞留、截留专项资金,要及时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五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推进项目绩效评价以及绩效考评公开激励机制构建,逐步完善教育部门内生性的实习成本投入绩效自评机制,结合外部财政收支审汁和绩效审计的环境约束,探索建立相应的追踪问责与奖惩机制。六是要防止专项资金闲置浪费和低效率使用。

4、在推进阳光财政体系的过程中完善区域间实习资源的流动配置。

为了保证大学生在不同的区域间平等的享有实习机会,因而各地区之间必须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如果基层财政财力困窘,就必须从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补助。也就是说要通过财税杠杆构建一个相对公开公平的关于实习成本投入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

然而,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所涉及的资金,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流转过程,缺乏一种有序的运行轨道与道路规则。每年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资金转移,其测算依据与最终结果,不仅普通公众难于了解,即便是地方政府之间对彼此资金配给的详细状况也互不知晓,具有较为浓厚的“暗箱操作”色彩。为此,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核心要义不是编制预算,而是逐步实现财政管理的阳光化进程,营造一个全社会都来关注实习成本负担和技能型人才跨区域实习不受歧视的社会氛围。

5、在构建校企合作产学一体的教学模式下实现大学生实习成本补偿多元化。

在促进高级技能型人才发展问题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和谐互动的合作伙伴关系,不仅是我国人才发展的一种战略,而且也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经验。例如,在德国,政府出面干预,使产学合作制度化,使学校和企业相互支援、共同受益,已积累了相当成功的经验。一方面,企业依据曾经给予学校的财力支援比例分享教育成果;另一方面,学校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以接受企业的资金援助。同时,德国政府设立“产业合作委员会”,对企业和学校双方进行监督,对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对不接受大学生实习,或不愿意大学生来就业的企业则增加一定的税金,当然也会公布因教育水平低而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学校名单,减少或停止其财政支持,以此促进产学之间的互动合作。

6、在立法和政策制定和完善的过程中确保大学生实习有章可循。

目前,有不少地方政府出台大学生实习与见习、就业与创业的鼓励政策,如财政补贴、财政优惠、财政贴息等财税优惠政策。而且广东省率先出台了《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见习条例(草案)》。草案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应当按照在职职工的一定比例接收学生实习,具体比例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确定。除此之外的企业,政府将采取扶持和奖励的方式,鼓励接收学生实习见习。条例草案还对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见习基地等作了详细规定。这样,就为大学生实习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政策法律依据。

7、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重点建设好四个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企业大学生实习成本投入的加倍扣除制度。也就是说,企业用于大学生实习成本的投入,不仅可以如数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全额扣除,还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倍扣除,从而鼓励企业加大接受大学生实习的力度。

第二,完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捐赠投入的免税制度。这一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企业和个人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捐赠,不受现行税制捐赠支出税前扣除比例的限制,可以全额扣除。其次,就取得捐赠收入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而言,这部分收入也不作为一般经营性收入,同样享受免税待遇。

第三,运用好奖惩制度。对于实行“产学合作”,接受实习生达一定规模、实习生满意度高的企业,经有关部门审核,可以比照校办企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予以适当鼓励与扶持第四,规范好实习生专项资金制度。对实习生专项资金的预算、使用、管理必须规范。对实习单位的财政补贴(如按200 元/>文秘站:< 人)、税收优惠比例,对实训基地建设与接纳大学生实习开支情况,等等,都要单独列示,阳光操作。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一、微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微信对大学生造成的认知偏差

微信的时实对讲功能包括短小录音、表情、文字,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自由性,并且微信无需付话费,只需开通上网功能就可以通过声音传达信息,让沟通更频繁、更亲近。大学生把这种沟通看作“潮流”,在对微信产生依赖后,将会对他们心理、人格、道德、认知等方面产生影响。在虚拟世界里,大学生很容易被误导,甚至出现心理疾病。

(二)微信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影响

以往大学生接受教师传达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都是通过面对面或文件的传播模式。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更愿意接受互播模式,通过微信的沟通使他们的人际往来更为频繁,所接受的知识面更广,但无疑会产生大学生接收的信息渠道多、种类杂、层次不齐等情况,使他们的价值观念难以整合。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对自身约束力不强,很容易接受外来信息。如果学生接受的信息低级、直观且生动,会逐渐影响和改变他们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增加大学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难度。

(三)微信使大学生痴迷网络

学生通过微信不仅可以增加沟通,还可以向好友展示自己,这种一对多的朋友圈传播方式满足了大学生对自我空间的要求,同时又满足他们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拓展了他们交流的平台,但也为微信网络监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跟风”心理使微信内容产生了趋同的局面,因此,在微信内传播内容性强、激发自我意识的教育性问题,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偏激理念②。

二、应对微信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整合网络

新媒体的诞生可方便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平台,院校方面需要树立积极向上的理念,让传播的信息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价值观的建立。提高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将大学生的思想主张进行正确引导,同时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全面跟进社会进步与发展③。

(二)走进学生、拉近距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题是交流困难。为打破这种现状,教师可将所想所感通过微信形式传达给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发出各种活动,将活动尽量与校园文化相结合,通过图片、语言等丰富的表达形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此外,教师加强引导,利用微信使学生聚集网络,在网络上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关怀,提升学生思想教育的吸引力④。

(三)资源共享、共同讨论

微信的红色标注功能使每位学生在看到新信息时基本上都会点开观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功能,实现资源共享,进而让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来,使他们各抒己见。

(四)安全互动

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很多大学生喜欢“宅”在寝室,对于这样的情况,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微信语音方式进行交流,使学生消除与教师沟通中产生的紧张感与约束感。教师还可以设置群聊,使学生与教师“聚集”到一起,让他们畅所欲言,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和帮助,使他们可以在沟通中找到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法⑤。综上所述,微信推动了网络的发展,同时为人们建立了无障碍的交流方式。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基本离不开微信,教师利用微信与学生进行交流,能有效帮助他们形成良好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教师与学生开展良性互动,可以使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如下: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在选题和观点上都必须注重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注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这也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人们只有深入到实际中去,同客观事物广泛接触,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从中发现有现实意义而又适合自己研究的新课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层出不穷,需要研究的问题遍布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对现实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敏感性,善于捕捉那些生动而具有典型性的现实材料,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从中引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毕业论文的价值。当然撰写毕业论文可选择的课题十分广泛,并不只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研究专业基本理论,中西方比较研究等。但无论选择什么研究课题,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历史的研究中吸取有益于现实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对外国的研究中,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或为我国的对外政策提供某些依据。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必须认真读书,掌握理论武器。李瑞环同志指出:“强调联系实际,绝不意味着否定读书的重要,恰恰相反,更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做到真正读懂弄通。否则,没有掌握理论,怎么谈得上理论联系实际?”(《求是》杂志1989年第24期)认真读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学好专业课,具备专业基础知识。这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相应水平的知识积累,才能理解一定深度的学术问题;同时,也只有具备了某一特定的知识结构,才能对某学科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讨论学术问题之前,必须“先有具备某种程度的知识”,否则,“没有凭借作为讨论出发的根据,于是他们只能徘徊于模糊空疏以及毫无意义的情况中”。(小逻辑》第三版序言)

二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成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虽然并不直接提供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答案,但它对我们如何正确地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当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

(一)立论要科学

毕业论文的科学性是指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科学研究作用就在于揭示规律,探索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拓前进的道路。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的科学性如何。

文章的科学性首先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而详尽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其次,文章的科学性通常取决于作者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既不容许夹杂个人的偏见,又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着边际地凭空臆想,而必须从分析出发,力争做到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再次,文章是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写作毕业论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运用前人提出的科学理论去探索新的问题。因此,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论,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如果对毕业论文所涉及领域中的科学成果一无所知,那就根本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二)观点要创新

毕业论文的创新是其价值所在。文章的创新性,一般来说,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术论文之所以要有创新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认识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则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如果毫无创造性,就不成其为科学研究,因而也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虽然着眼于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但创造性仍是其着力强调的一项基本要求。

当然,对学术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创造性的具体要求应作正确的理解。它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有新的发现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3也可以表现为从一个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观点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文章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的方案,这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种新现象、新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国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的《发明奖励条例》中指出:“在科学技术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才是发明,……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就,则是发现。”条例中对“新”作了明确规定:“新”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这些规定,可作为我们衡量毕业论文创造性的重要依据。

根据《条例》所规定的原则,结合写作实践,衡量毕业论文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考虑:

(1)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看法。

(2)虽是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采取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所提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以启发。

(3)能够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虽然没有更新的见解,但能够为别人再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

(4)用较新的理论、较新的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效果。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

思路和数据等。 (5)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较好地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学科中的问题。

(6)用新发现的材料(数据、事实、史实、观察所得等)来证明已证明过的观点。

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要求对前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而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否定那些陈旧过时的结论,这不仅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还必须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总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这种学习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剥,而是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和发展。

三、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

(一)论据要翔实

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仅有一个好的主题和观点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要有充分、翔实的论据材料作为支持。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是毕业论文有别于一般性议论文的明显特点。一般性议论文,作者要证明一个观点,有时只需对一两个论据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而毕业论文则必须以大量的论据材料作为自己观点形成的基础和确立的支柱。作者每确立一个观点,必须考虑:用什么材料做主证,什么材料做旁证;对自己的观点是否会有不同的意见或反面意见,对他人持有的异议应如何进行阐释或反驳。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切切实实是属于自己的,而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就必须有大量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

毕业论文的论据要充分,还须运用得当。一篇论文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研究工作所得,古今中外的事实事例、精辟的论述、所有的实践数据、观察结果、调查成果等全部引用进来,而是要取其必要者,舍弃可有可无者。论据为论点服务,材料的简单堆积不仅不能证明论点,强有力地阐述论点,反而给人以一种文章拖咨、杂乱无章、不得要领的感觉。因而在已收集的大量材料中如何选择必要的论据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要注意论据的新颖性、典型性、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其能否有力地阐述观点。

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篇章的点缀。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写作毕业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如果文章论证的内容,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科学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内容均是间接得来的东西的组合,很少有自己亲自动手得到的东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

(二)论证要严密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

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社会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1)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2)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3)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此外,撰写毕业论文还应注意文体式样的明确性、规范性。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普读物、可行性报告、宣传提纲等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写作方法上不能互相混同。

大学生论文:扶持大学生创业论文

以下是我们文秘站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扶持大学生创业论文供大家参阅,希望能够帮到您!

高校毕业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重要的创业主体,是未来一二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目前,国家通过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办法破解就业难题,既是扩大就业容量、缓解就业压力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税收政策是国家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肩负贯彻落实地方税收政策重任的地税部门,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作用扶持大学生创业促就业责无旁贷。

(一)税收政策做保障。近年来,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各部委相继联合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39号)、《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民政部关于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公告》(2014年第34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2015〕18号)以及《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民政部关于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补充公告》(2015年第12号)等,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政策服务。

(二)优惠力度做推手。加大减免税优惠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在3年内按最高限额标准执行每户每年9600元的税收减免,对吸纳毕业年度大学生就业的企业在3年内按最高限额标准执行每人每年5200元的税收减免。

(三)优惠享受更便利。把创业就业减免税收政策的管理方式由事前审批调整为事后备案管理,建立落实税收优惠减免管理台账,保证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遗漏。

(四)跟踪问效抓落实。根据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自治区地税局召开了专题协调会议,关礼局长对“建议建立大学生就业税收减免和小微企业税收减免专项统计”作出了重要批示。为此,全区地税系统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税收政策落实情况统计周报制度,着力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问效,要求各市逐级汇总上报《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落实情况统计表》。

(一)宣传平台。深入广西人才市场、高校,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政策专题辅导,大力宣传优惠政策,扩大影响范围。编撰发放《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指南》,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涉税QQ辅导群,及时为大学生提供税收政策咨询等在线解答服务。广泛深入园区、企业,重点宣传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吸收大学生就业。主动走进高校“双选会”、全市人才活动交流场所,提供涉税咨询服务,积极引导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条件的大学生和企业尽享优惠。

(二)流程平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让高校毕业生充分享受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由事前审批变为事后备案管理的便利和高效。落实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清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落实好“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以“减少事项、减少环节、缩短时限、精简资料、优化流程、减轻负担”为工作目标,以“前置审批环节、强化后续管控、持续扩大范围”为工作原则,开展涉税事项“先批后审、审管分离、办管分离”试点工作。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认真落实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后加强后续管理的措施和办法。适应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需要,在职责范围内全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推进“三证合一”工作。继续执行免收税务登记证和取消发票工本费政策,并免费为纳税人提供复印涉税资料服务,进一步减轻纳税人负担,优化纳税服务,支持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三

)规范平台。一是依法行政。按照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简政放权的要求,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执法环境,避免多头入户执法、重复税收检查的现象。二是征管规范。认真贯彻执行《全国税收征管规范》,对税务登记、认定管理、申报纳税、税收优惠、税额确认、税款追征、税务检查、违法处置、争议处理、凭证管理、信息披露等11类涉税业务共618项具体业务做了规范,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税收法律法规与税收征管操作实务承接起来,形成统一的规程指南,更加方便纳税人。三是纳税服务规范。全面实施《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及时制定出台《纳税服务规范(广西地税实施操作版)》,全面梳理前台业务规范,理顺后台业务衔接流程。依照纳税服务规范逐条比对自查,梳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更新表证单书,简化资料报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服务流程,确保了纳税服务规范顺利执行。(四)信息平台。依托科技手段,拓展网上申报、网上咨询、自助办税、免填单服务等业务种类,拓展网上办税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电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为基础,构建语音、邮件、QQ、微信集一体的电子综合服务平台;扩大自助办税和同城通办覆盖面,最大限度方便高校毕业生。

(五)纳税信用等级平台。与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共同建立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及分类管理工作机制;积极与有关部门共同建设“综合信用管理信息查询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推进社会信用管理建设。立足行业特点,运用税收诚信机制建设成果,积极扶持创业就业,使企业发展更顺利,就业岗位更稳定,就业报酬更有保障。

(一)税收政策受惠面偏窄。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与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适用对象的叠加,削弱了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由于2014年10月1日起,对所有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的营业税纳税人均已免征营业税,我区绝大部分持《就业创业证》从事个体工商户的人员因规模不大,属于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纳税户,以致申请享受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人减少,影响了该政策的执行效果。广西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减免税的扣除限额为每户每年9600元,与所有从事个体经营的纳税人都可以享受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的免征营业税这一普惠政策相比,扣除限额依然偏低,按广西最低的征收率4.18%来计算,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个体经营者每年可以减免的税费为15048元,远高于创业就业规定的9600元/年的扣除标准。财税〔2014〕39号文还规定“本通知所述人员不得重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加上企业必须为失业人员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才能享受税收优惠,因此,往往只有月营业额3万元以上的纳税人才有必要适用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所以实际申请享受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不多,从而导致该政策适用性不强,形式大于实用,没有真正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

(二)行业放宽、税种不放宽未能充分体现政策的导向作用。财税〔2014〕39号文取消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4号)对行业的限制,原被财税〔2010〕84号文的政策排除在外的从事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行业的个体工商户,以及吸纳就业的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等服务型企业,按新政策都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但是在扣减税费范围上,财税〔2014〕39号文仅增加了地方教育附加,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税种依旧未纳入扣减范围,税种放宽幅度不大,所以尽管财税〔2014〕39号文出台的目的是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但是只完全放开行业的限制却没有完全放宽税种限制,影响了政策导向作用的发挥。一方面,这意味着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际支出主要由地方财政来负担,对贫困落后地区的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业、制造加工、修理修配等缴纳增值税的行业也是创业就业集中的重点行业,但是政策没有将增值税列入抵减范围,必然会削弱税收政策对创业就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而且随着“营改增”试点行业的不断扩围,越来越多的行业将纳入增值税的范围,将会进一步削弱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办理涉税减免手续较为复杂且跨部门较多。比如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自主创业的个体工商户不需办理申请即可享受免征营业税的优惠,但要享受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减免,还要持《就业创业证》、个体工商户登记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等材料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而在企业单位吸纳就业方面,企业不仅要提交《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证书》、与新招用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社保缴费记录等材料,还要催促新招用人员办理、提交《就业创业证》。整个涉税减免过程要经过人社、教育、民政、税务等多个部门,纳税人需要在多个部门间来回跑,所以相对于减免手续更简单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大部分纳税人不愿再花时间和人力物力去申请享受减免程序相对复杂的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四)落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合力尚未形成。部分地市和有关部门关于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方面的信息共享不够及时,协调配合不够顺畅,导致效率不高,影响了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及时贯彻落实到位。目前,人社部门只负责发放《就业创业证》,工商部门只负责工商登记,而作为税务部门在落实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工作中,往往受制于《就业创业证》(身份认定)和工商登记(经济性质认定),这些前置认定的分散设置不利于规范税收管理,不利于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全面准确落实。

(五)落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实行定期减免形式,而且财税〔2014〕39号文规定审批期限为2014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年31日,仍然规定3年的审批优惠时限,而不是一个长期稳定的扶持政策。这种形式的优点是直接、明显,它的弊端在于容易使企业为了获得实惠而发生短期行为,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投资规模小、经营期限短的项目有利,而对于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企业、农业等投资项目的鼓励作用不大。

(一)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严格执行中央和自治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创业就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效应评估机制,指导全区各级地税机关加强政策执行反馈。

(二)积极从以下几方面扩大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各项税

收优惠政策。1、建议国家进一步扩大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税种范围,从仅营业税单一流转税优惠为主向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多种流转税优惠并重转变。目前,对吸纳就业企业的优惠政策仅是减免营业税及其附加,以及企业所得税,一方面这对以增值税、消费税为主体税种的企业没有激励效应,另一方面,对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必须要以盈利为前提,所以政策对一时难以取得利润或利润微薄的企业的扶持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2、建议调高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减免税的扣除限额。针对2014年10月1日起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的免征营业税的普惠政策实施后,享受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减少这一实际情况,建议国家应及时适当调高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减免税扣除限额,以体现国家出台该政策初衷和效应,增强优惠政策的可操作性。加大扶持力度,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失业人员和大学生,在不超过3万元免征营业税这一普惠政策的基础上,考虑给予叠加使用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3、建议扩大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的适用范围。建议将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扩大到所有的小微企业,进一步激发小微企业吸纳更多的创业就业人员。同时建议国家放开西部地区在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类型的限定,综合考虑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将主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的企业纳入税收优惠政策对象,进一步提高企业吸纳失业人员积极性。

4、建议进一步简化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减免税手续。建议政府成立促进创业就业联合办公机构,加强对《就业创业证》的发放、收缴以及免税程序的审核、年检等工作;同时加快健全政府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劳动就业信息交换和协查制度,实现相关信息共享,健全联合执法服务工作机制,实现“集中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切实解决纳税人“重复报送涉税资料”、“多头找、来回跑”等问题。另外,建议人社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以方便各级税务、财政、民政部门查询就业创业信息。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如下: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在选题和观点上都必须注重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注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这也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人们只有深入到实际中去,同客观事物广泛接触,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从中发现有现实意义而又适合自己研究的新课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层出不穷,需要研究的问题遍布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对现实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敏感性,善于捕捉那些生动而具有典型性的现实材料,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从中引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毕业论文的价值。当然撰写毕业论文可选择的课题十分广泛,并不只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研究专业基本理论,中西方比较研究等。但无论选择什么研究课题,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历史的研究中吸取有益于现实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对外国的研究中,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或为我国的对外政策提供某些依据。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必须认真读书,掌握理论武器。李瑞环同志指出:“强调联系实际,绝不意味着否定读书的重要,恰恰相反,更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做到真正读懂弄通。否则,没有掌握理论,怎么谈得上理论联系实际?”(《求是》杂志1989年第24期)认真读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学好专业课,具备专业基础知识。这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相应水平的知识积累,才能理解一定深度的学术问题;同时,也只有具备了某一特定的知识结构,才能对某学科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讨论学术问题之前,必须“先有具备某种程度的知识”,否则,“没有凭借作为讨论出发的根据,于是他们只能徘徊于模糊空疏以及毫无意义的情况中”。(小逻辑》第三版序言)

二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成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虽然并不直接提供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答案,但它对我们如何正确地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当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

(一)立论要科学

毕业论文的科学性是指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科学研究作用就在于揭示规律,探索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拓前进的道路。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的科学性如何。

文章的科学性首先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而详尽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其次,文章的科学性通常取决于作者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既不容许夹杂个人的偏见,又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着边际地凭空臆想,而必须从分析出发,力争做到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再次,文章是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写作毕业论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运用前人提出的科学理论去探索新的问题。因此,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论,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如果对毕业论文所涉及领域中的科学成果一无所知,那就根本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二)观点要创新

毕业论文的创新是其价值所在。文章的创新性,一般来说,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术论文之所以要有创新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认识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则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如果毫无创造性,就不成其为科学研究,因而也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虽然着眼于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但创造性仍是其着力强调的一项基本要求。

当然,对学术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创造性的具体要求应作正确的理解。它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有新的发现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3也可以表现为从一个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观点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文章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的方案,这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种新现象、新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国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的《发明奖励条例》中指出:“在科学技术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才是发明,……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就,则是发现。”条例中对“新”作了明确规定:“新”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这些规定,可作为我们衡量毕业论文创造性的重要依据。

根据《条例》所规定的原则,结合写作实践,衡量毕业论文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考虑:

(1)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看法。

(2)虽是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采取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所提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以启发。

(3)能够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虽然没有更新的见解,但能够为别人再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

(4)用较新的理论、较新的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效果。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

思路和数据等。 (5)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较好地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学科中的问题。

(6)用新发现的材料(数据、事实、史实、观察所得等)来证明已证明过的观点。

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要求对前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而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否定那些陈旧过时的结论,这不仅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还必须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总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这种学习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剥,而是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和发展。

三、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

(一)论据要翔实

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仅有一个好的主题和观点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要有充分、翔实的论据材料作为支持。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是毕业论文有别于一般性议论文的明显特点。一般性议论文,作者要证明一个观点,有时只需对一两个论据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而毕业论文则必须以大量的论据材料作为自己观点形成的基础和确立的支柱。作者每确立一个观点,必须考虑:用什么材料做主证,什么材料做旁证;对自己的观点是否会有不同的意见或反面意见,对他人持有的异议应如何进行阐释或反驳。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切切实实是属于自己的,而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就必须有大量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

毕业论文的论据要充分,还须运用得当。一篇论文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研究工作所得,古今中外的事实事例、精辟的论述、所有的实践数据、观察结果、调查成果等全部引用进来,而是要取其必要者,舍弃可有可无者。论据为论点服务,材料的简单堆积不仅不能证明论点,强有力地阐述论点,反而给人以一种文章拖咨、杂乱无章、不得要领的感觉。因而在已收集的大量材料中如何选择必要的论据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要注意论据的新颖性、典型性、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其能否有力地阐述观点。

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篇章的点缀。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写作毕业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如果文章论证的内容,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科学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内容均是间接得来的东西的组合,很少有自己亲自动手得到的东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

(二)论证要严密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

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社会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1)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2)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3)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此外,撰写毕业论文还应注意文体式样的明确性、规范性。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普读物、可行性报告、宣传提纲等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写作方法上不能互相混同。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一、生命观的教育意义

生命观,是人对于生命总的观点和看法,分为广义的生命观和狭义的生命观。广义的生命观包括对生命本体的认识和对生命价值的看法、观点,狭义的生命观则是指对生命本体(自然生命)的认识、看法。总而言之,生命观是指人对生命存在、价值及意义的认识、理解以及基本观点。从生命的本质上来看,生命属性包含社会性、精神性与价值性,生命观不仅是人们单纯对生命的看法,也包含了对人和社会的共同认识。社会属性突出的特点决定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对人生命观取向的影响,同时决定了生命发展的价值抉择,同时,人的生命观也同样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个人而言,生命观也是人的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个体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传统生命观思想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历史传承性,另一方面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遗传性。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领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在新时期表现出一定的变异性,但仍时刻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生命观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它运用生命教育理论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本身,树立正确的生命态度,承担生命的社会责任,理解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提升大学生生命的质量,培养人文关怀精神和信仰体系,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追求美好的人生。“历史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是在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上产生的,生命观的创造也是如此”。我们都沐浴在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中,每一位中国人身上都刻着民族文化的烙印,并在新时期的实践中推陈出新。因此,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中生命智慧与现代生命观教育理念的契合,发掘并揭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实践途径,对于指导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

二、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提炼出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并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结构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总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命哲学观点与生命观思想,其中以儒、道、佛三家对国人影响至深,他们所宣扬的一些观点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深深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

(一)儒家“以人为本、以孝为先、内圣外王”的生命立场

“人”在儒家理论中具有崇高地位,是天地万物的重心。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圣治章》)儒家思想中的“贵生”就是很好的生命教育。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即立足人类生活,其提倡作为自然界的灵长,人必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儒家把“孝”上升到很高的理论高度,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倡孝道。《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可见儒家注重“保身”为先,身体不仅是自己的,也是父母给的,不能擅自毁伤。儒家理论教育人们珍惜生命,反对任何轻生自伤的行为,更极力反对自杀行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的生命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人既从血缘亲情生命方面与亲人保持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从人际交往中与他人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命并不单纯地属于个人,它还属于我们的父母、亲人、朋友甚至是国家和社会。儒家文化生命观所表现出来的热爱生命,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生命取向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讲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但对于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言,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甚至是错误观点,主要表现为:第一,排斥人的个性发展。内敛谦虚的民族性格失去了张扬个性的时代特征,个体原本应有的自我意识及独立人格没有被发掘并予以强化,过度强调“大一统”导致人们对个性自由独立的品质失去了应有的思考和追求,也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第二,过度强调“取义”淡化了生命价值本身的追求。个体生命和社会道德相冲突时,牺牲自我保全尊严,孔子追求“成仁取义”,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舍生取义会得到理解和褒扬。第三,男尊女卑的道德传统使女性丧失了独立的人格。男尊女卑、歧视女性的道德观念迫使女性成为家庭和男性的依附,丧失了自我,造成了女性的不自由、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第四,避讳死亡,缺少对死亡的一种科学态度和认知。海德格尔说“死亡”是“此在”最本己的可能性,即“死亡”是人的所有可能性中最有可能的可能性,无法回避。如果没有死亡,如果认识不到死亡,就无法把握生命的本质,人也就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

(二)道家“重生轻物、达生养生、自然无为”的生命取向

道家以“道”为核心思想范畴,其代表人物是老庄,其理论宣扬“道”创造了世间万物包括人的生命,并赋予人自然、质朴的生命本质。道家认为,在自然界中最高贵的存在是人的生命,而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等都是过眼云烟,微不足道。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老子》第四十四章)老子以名利财富和人的生命对比,教人自重、自爱,不要贪图虚荣和名利,珍惜自身的价值与尊严,不可自贱其身。老子还告诫世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追求外界的名利财富要适可而止,知足常乐,这样可以避免遇到危险。反之,为名利奋不顾身,争名逐利,则必然会落得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正所谓“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第四十六章)。杨朱认为,自己的生命是天下最珍贵的,一切对自己身体和精神有所损伤的行为都不可取。“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足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吕氏春秋•重己》)。也就是说,即使贵为天子的王位也不能和生命的珍贵相比。道家同时注重养生达生、长生久视之方,希望通过清心寡欲、自然无为、炼丹修道达到永生。老庄生命观强调“自然无为”,人的肉体生命的存在自然而成,合自然是其衡量一切事物价值的唯一标准,“自然”是老庄对人的生命本质终极意义上的理性总结。生命境界的追求,表现为主体对现实环境的独立和对“自然”的追求,以独立的人格超然于一切的生命境界。这种生命境界试图突破现实有限性肉体生命存在,而实现一种无限性自由与解脱的精神生命永恒的存在。道家思想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思考和生命关怀,重视生命价值,主张生命的个性和自由,崇尚“自然和谐”。但是,他们的这些理想缺乏现实的社会条件,过度的“崇尚自然”而“绝圣弃智”显然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难免令人产生消极避世、悲观隐世的负面影响,这也是老庄思想长期“不得志”的主要原因。老庄强调生命绝对的自由与平等,从本质上来讲无可厚非,但这种对绝对自由与平等的追求缺乏社会现实基础,只能停留在思想理论层面,“小国寡民”心态使人视域狭窄,缺乏开拓精神,进而固步自封,失去了对理想和信念的坚持和对生命价值的积极追求。

(三)佛教“众生平等、善待万物、反对杀生”的生命关怀

佛教以“缘起论”作为生命观的基础,以十二“缘生法”作为流转过程的诠释。缘起论的真谛,即在于它的平等性。大乘法说“众生皆有佛性”,众生与佛平等,一切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性。由此法观之,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人类在对待自己以外的一切生命时,并没有任何的优越感,人类没有权力为满足自己的生活,任意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命,人类只有慈爱一切生命,才能有益于自己的生命。佛教非常重视生命的作用,要求人要重视生命的目的,珍惜此身,修学善法、求证解脱。佛陀曾将人生的珍贵比做:“盲龟浮木,虽复差违,或复相得;愚痴凡夫漂流五趣,暂复人身,甚难于彼。”在没有求得解脱、真正出离之时,绝不可自暴自弃,甚至自残生命,尽管当前因种种原因而处于痛苦之中,但没有哪一种苦比得不到生命而流转生死更苦。这也是对于那些消极厌世、自暴自弃者的警示。“慈悲”和“不杀”是佛教生命观的核心价值理念,佛教经典里以杀人之罪为最重,佛教认为,人命无常,人身难得易失,生命短暂脆弱,应当珍惜宝贵生命,这是佛教对于生命的关怀。佛教以缘起思想为核心的生命观,表达了珍爱生命、众生平等和积极进化的理念,对当前社会流行的“物本”生命观所导致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潮是一剂清洗良方,对于当前盛行的自杀、犯罪现象也提出了明确的忠告,充分展示了佛教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但是,佛教因果轮回、善恶报应、十二因缘论的长期影响造成了国人逆来顺受、严己宽人、顺从命运的封闭性格,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相悖。佛教宣扬“苦”是人生的本质,其消极性容易使人放弃现实世界的努力奋斗,转而追求彼岸世界的幸福,否定了现实人生的意义,丧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对于当下具有火热青春的大学生而言更不可取。

三、对传统文化中生命观的思考

基于对传统文化生命观的总结评述,可以从四个维度对生命观内涵进行思考。一是生命认识。一方面,生命是平等的、一维性的,老子和庄子对于生死都持一种超然的态度,认为“死生,命也”,“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范缜在《神灭论》中指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又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另一方面,追求人格完善与持守节操对知识分子而言尤为重要,所谓“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的正是君子的人格与道德操守。二是生命态度。颜真卿在《劝学》中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诫世人要尊重生命,珍惜时光,奋发有为;庄子主张“不知说生,不知恶死”,顺时顺势而为,让生命活得有价值,正确的处理社会关系,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和谐发展。三是生命质量。注重生命的宽度和高度,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进一步发挥其观点“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也”。四是生命责任。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的生活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北宋大儒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也是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所追求的最高人生理想。传统文化视阈下对生命观的研究,丰富了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维度,拓展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在学习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自省反思,也扩充了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范围。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开展生命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增强抵御各种挫折、困难及悲观、厌生情绪影响的能力,提高生命质量,把握生命真谛,提升人生价值。

作者:袁峰 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传统文化论文

1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目标的重要支撑,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我国深化经济结构转型、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的环境背景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大学生践行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持,需要依靠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学生作为高端知识的掌握者,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与大学生自我价值相结合,进而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目标后续有人;其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对各种思想形态的主要手段。在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和追求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西方的享乐主义、奢华主义等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此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价值取向,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就业能力。另外大学生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解决亟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践行,通过正确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来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2014年五四青年节之际,在北师大师生座谈会上又明确提出了青年学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2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共中央总书记主席在2014年举办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中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要建立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中,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优秀中华文化的体现,因此在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要吸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内涵。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在于对外讲究“和”,对内讲究“修”。《中庸》的“和”理论与《论语》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准确的说明了这种千百年来的和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自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儒家经典《大学》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同时儒家也提倡“慎独”、“吾日三省吾身”。这种自我约束、自我修养在当前社会对于每个人的成长仍然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除了儒家的传统思想之外,法家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所体现的“公正”、“变革”思想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公正”、“法治”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优秀传统文化也必然包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年代所形成的“红色精神”,如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这些红色精神同其优秀传统文化一道为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内涵。

3用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与途径探索

如何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来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3.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凝聚学生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英雄辈出,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无数仁人志士为国为民激起一腔豪情。远有苏武、岳飞、郑成功,近有革命建设年代的先烈英模。他们的赤子情怀、拳拳爱国、爱民之心被人唱诵。我们应效法先贤,通过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只有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才能对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伟大实践理解更为深切,才能把青年学生的理想凝聚到投身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

3.2以感恩教育为重点塑造学生

当代大学生多种问题多发的重要原因即是感恩情怀的缺乏。不能感恩社会、父母、教师、朋友就不能处理好自己与外界的关系,不懂得珍惜机会、和谐相处;不能感恩自己、善待自己就不懂得努力奋斗不负青春。所以在大学生中大力倡导感恩教育尤为必要。以二十四孝为代表的中华孝道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提倡孝道、感恩父母并不是说“愚孝”,而是真切体会到父母养育我们的不容易,用自己的努力成长来回报父母。懂得感恩父母必然会懂得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所以在大学生中间开展以弘扬孝道为主的感恩教育,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3.3以经典阅读为载体涵养学生

读书是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经典阅读的意义是其他活动不能取代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大学生“微阅读”、“碎片阅读”、“移动终端阅读”已成为普遍现象。这种“微阅读”、“碎片阅读”有其高效便捷的优势,但是却不利于大学生涵养情操、提升情趣。在大学生中间开展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活动,不仅有利于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理解、文化传承的意识,而且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内涵和综合素质。

作者:冯志根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论文

[摘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心理健康系统,在此基础上要认真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努力为高校学生解疑答惑,积极发挥其重要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心灵成长。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教育管理;角色

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们的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5%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关注心理健康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然而,大学时期是人的心理与生理发展趋向于成熟的重要阶段,在如此关键的时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与健康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高校的教育理念是将大学生培养成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的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在大学生群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表现

随着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而就大学阶段来看,大学生们主要面临着学习、生活、就业这三方面的压力。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环境变迁。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刚进校的大一新生上。生活环境的变化,让他们对陌生的城市产生消极、害怕的情绪,要适应周围的变化则需要花费一段的时间,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人际关系的变化也让许多大学生难以适应,面对来自各地风格各异、特点各异的新同学,如何建立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成为了让他们的头疼的问题,人际关系的交往对大学生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然这其中还包括对新的学习生活的适应,大学生的学习不同于初高中,初高中的学习多依赖于教师,而大学生的学习则主要表现在自主学习上面,这一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许多学生难以适应。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如何适应外部环境问题,这些都是高校对大学新生所进行的第一课教育。面对这些问题,许多高校都进行了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及相关的团体辅导培训。以宿迁学院为例,在新生军训期间,心理健康中心会以“和谐班级,你我共创”为主题进行团体辅导培训,这一活动使班级学生意识到班级群体是一个“家”,同学之间是彼此互帮互助的家人,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得到放松,同时,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逐渐打开心扉,让同学们和谐良好的相处。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为最终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群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人际关系。大二学生逐渐开始适应大学生活,在此基础上,诸多问题层出不穷,而其中最为明显的则是人际交往问题。随着自己的个性特征逐步显露出来,对于朋友的选择,有了自己的取向,面对宿舍里、班级上性格各异的同学,同学们开始变得不适应或者不习惯,冲突会更加明显,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面对这一问题,高校会举办心理情景剧。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来看,心理情景剧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一种治疗方法,让来访者把自己的焦虑或者困惑用情景剧的方式表现出来,心理咨询师在一旁进行点评,并借此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治疗,来访者在咨询师指导以后继续表演情景剧,直到最终对自己的问题解决有所帮助。而高校中举办的心理情景剧,团体成员扮演日常生活问题情境中的角色,让成员把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解脱,同时,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及获得处理问题的灵感并加以练习。同学们通过举办心理情景剧,把生活中的事情搬上舞台,敞开心扉,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这样,心理情景剧为同学们的个性释放提供平台,台上台下可以进行互动、一起解决,使更多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同时团体辅导以及户外拓展训练,促进同学们能够相互分担、互相扶持,从而共同成长。再次,认识自我。大三阶段的学生,已经强烈意识到“自我”,也注意到了自我的脆弱,因此产生出强烈的充实自我、发展自我的需求。有的同学在追求发展自我中顾此失彼,没能达到期望的目标,产生了不良心理反应;有的同学在发展自我过程中,放大了自我弱势、忽略了自我优势,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而采取防御机制,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甚至产生了烦恼与恐惧不安等严重问题。由于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学生会选择采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学院一般会选择开展心理课堂、心理咨询热线又或是心理沙龙,让同学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对于学生的问题,心理健康教师也会相应地给予咨询与治疗,运用合理健康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最后,职业规划。怎样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困难的,往往无从下手。职业规划对于大四学生而言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职业规划对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世界观、人生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这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开设选修课,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将职业规划作为一门课程提供给学生选择,甚至在大二就提前开设此类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为职业规划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份优秀的职业规划不仅需要有正确的认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与评价。在这个问题上,高校要定期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能够建设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体系,让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更加完善,同时也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服务,通过系统、完善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自我,走向成功。

三、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在大学教育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通过前文的描述,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每一个年级段的大学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因而,高校的心理健康系统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高校众多的学生组织与学生社团,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它以自己专业的理念参与着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所以,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在大学教育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我认为应当分为以下几种:

(一)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主要以教师和学生干部为主。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困惑,我们往往会采取团体辅导和咨询的方式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并对高校的心理工作制度、基本的咨询方式有具体的了解。对于全国开展的“5•25”心理健康节,教师和学生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心理健康系统承担着本校的心理健康的重任,教师和学校则是主要的领导者,要善于利用各种主题日的活动来帮助学生们解疑答惑。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并没有深度的认识甚至不了解,这就提醒我们,要多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来,主动咨询,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学会帮助自己,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扮演朋友者的角色

高校的运行离不开各个学生组织之间的配合,如果说学生会是以行政工作为主,学生社团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为基本目标,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则是以建设学生心灵工作为宗旨,同样是他们学习生涯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心理健康建设,可以让学生快速适应学校,在大学这个平台上提高自己、发展自己,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基础。所以,在这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要学会将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让他们能够相信心理健康机构,信任心理健康的教师,从而让学生们学会倾诉、学会倾听、学会减压、学会交往,这些都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帮助。因此,想让学生能够健康地发展自己、学会规划职业生涯,那么我们就需要将每一个来寻求帮助的人当作是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人一样呵护,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合理的建议。

(三)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扮演管理者的角色

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作为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也是其中的工作项目之一。例如开学的新生讲座、毕业生的职业规划等活动,其中都有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身影。因此,在这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要充分发挥好管理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积极举办相关活动,引领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成长生涯中的关键作用。以宿迁学院为例,在开学之初,我校会让学生做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大一新生对于新生活的适应程度如何,这一做法能够充分地帮助辅导员认识、了解自己的学生,为教师了解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辅导员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己的学生会有哪些困惑、哪些难题,这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优秀的管理方式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涯,更好地树立自己的目标,确立自己的地位,这些认识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学校管理工作中关键的一个环节,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可以帮助学生的成长,让学生生活在和谐健康的氛围中。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必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正确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希望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与生活品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促使他们日后成为一个具备高素质与好心态的人才,这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作者:张剑宇 华夏 刘翠英 单位:宿迁学院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