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生态环保论文

时间:2022-04-16 05:15:51

导语:在生态环保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生态环保论文

生态环保论文:媒介环保生态的演进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追溯媒介生态系统的历史演进,发现媒介技术的变革如何影响到人类文化的平衡机制,

关键词:媒介;生态;技术

2000年,尼尔?波兹曼在《媒介生态学的人文主义》一文中解释为什么采用媒介生态一词来命名这个新的学术研究领域时说道:“我们把‘媒介’放在‘生态’的前面,就是为了说明我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媒介,还有媒介和人类之问的互动给予文化以特性的方式,也可以帮助说明文化保持象征意义的平衡。”那么,何谓“象征意义的平衡”?笔者认为,所谓“象征意义的平衡”强调的正是媒介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问的一种和谐状态,即媒介技术的变革带来人类互动方式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人类文化的平衡机制,从而实现了文明的更替。因此,“一个关于大众传播的历史的观点是必须的”,我们希望由此获知在媒介发展的历史语境中媒介技术究竟如何定义世界,定义文化。

一、媒介生态

所谓生态,通常是指在一个生物群落及其生存发展的系统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联制约所达到的相对的平衡结构。生态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首先意味着对环境的研究——它们的结构、内容及对周围各种生命的影响。当然,这并非说生态与环境是等同的。环境是自然的存在物。它包括作为影响一个生物体生长、发展和生存的外界物质条件的自然环境,以及作为影响个人和社会本质的社会文化条件的社会环境。而生态不仅指自然的存在方式,还包括人与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亲和关系,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相互依存的整体化的系统联系。当然,作为一种环境,必然会产生某种影响。媒介环境的影响不仅仅是指每种媒介对于自身信息接收者的影响,还必然包含媒介之问的竞争与影响。同时在广义上,媒介环境的影响还必然涉及到媒介技术和信息传播对自然和文化的影响。当媒介环境发生影响时,就不可避免会形成一种媒介生态。媒介生态指向一种系统的和谐结构,主要关注人与媒介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探讨如何在人的参与下维持媒介环境的健康,平衡,从而使人与媒介、媒介与媒介之间保持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并以此为前提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那么,媒介生态如何对人类的文化施加影响,从而实现自身系统的不断演进?像绝大多数的自我作用系统一样,媒介生态系统对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作用在历史中发生了相当巨大的变化。首先我们要认识的是,媒介并非单纯作为一种传播的介质而存在,当我们抽取其中的技术因子来考察其对人类和文化的影响时,就会发现:媒介存在于某种传播环境中,当它通过自身所处的传播环境与人和文化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时,必然产生某种媒介生态。因此,媒介生态必然是一种在媒介与人和文化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发生变化的动态的环境。当我们沿着历史的河流溯源,试图发现的正是媒介技术如何一面冲破了人类联通的各种阻断,利用其强烈的渗透力创造了一种全球化的社会和谐;另一方面,技术的快速更替又创造了各种各样对于传播声音的阻隔,同时,个人思想与社会制度也逐渐经历着巨大的断裂。

二、语言的实践——口语和文字

在洪堡(Humboldt)和卡西勒(Cassirer)看来,语言的功能就是表达我们关于世界的经验,并且赋予这种经验以形式。也就是说,语言是我们经验的形式化。语言始终交织在思想、活动、行为之中,语词的意义就来源于此。我们学会使用语言也就是在认识世界,语言的形成及表达都隐含着一种认识世界时树立起来的行为习惯和思想传统。

每一个人类社会都占有一种完全为其使用者而发展的语言。说话是大众传播的最为简单的上具,但也是最重要的上具;它是人类不何于其他生命的关键性标志,它也是人类出现至今唯一贯穿始终的传播工具。尽管如此,在以口头传播为传统的社会里,说话就是为了完成交流从而实现生存。说话作为语言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也是语言的唯一实践。

在口语媒介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整个人际传播促进了说话和动作,思考和感情的结合。由于声音所传递的语言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文明,这种面对面的特性也便承认了大量文化多样性的存在。同时无法记录这些赦事就使得记忆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为对自身转瞬即逝特性的补偿,口语传统在另一方面又是最稳固和保守的媒介传统。正如许多研究者所信奉的:口语和声音是社会民主最为理想的代表性媒介技术。事实上,直到电子媒介横行的今天,最具说服力的思想仍然是通过口头语言形成和表达的,因此,“这种灵活而古老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任何既定的秩序都是一个威胁”。

尽管说话一直是人类最广泛使用的符号工具,也是社会融合的最基本机制,人类仍就很难想象在一个社会中说话是语言的唯一实践。因此,在大约公元前1500年,巴勒斯垣的闪米特人发明了字母,并由腓基特人逐渐将其表意功能进行完善。如果说话是对生活中的事件、过程和事物进行符号化的话,那么文字书写就是对说话的再符号化,是有关符号的符号。也就是说,人类试图用图解式的文字符号来表现说话的声音符号。这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语言的使用。通过书写,说话所引起的声音流动就可以像照相一样被截取并保持静止。由此,人类语言就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自然局限。人类把符号粘、刻、印在几乎所有物体的表面以期能永久保存。但是,这种语言形式的变化并没有引起人们的一致赞同。在人类传播史上,一个经常出现的事实就是怀疑,焦虑和悲观总是伴随着传播技术的改变一起出现。所以,一开始人们总会抱怨新的传播媒介的入侵,总是很迫切地想要保护旧有的媒介以防御新媒介带来的竞争和变化。苏格拉底是最突出的口语文化的捍卫者。苏格拉底反对书写文字,认为它会削弱我们的记忆力,使那些属于私人的事情公开化,而且会改变教育实践。当然,个人的偏见并不会改变历史的进程。书写的发明还是在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影响。例如,书写有助于商业的发展,特别是书写材料的轻便性导致了城邦向帝国的扩张。它促进了人类在科学上的兴趣,有助于罗马法律的发展和基督教的扩展。

另一方面,在整个“非机械化”的书写阶段——从粘士写字板到手抄书,口语文字的发展仍旧很突出,不容忽视。毕竟一个社会的传播习惯属于其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不可能轻易发生改变。因此,口语表达仍然是政治指示、文学表达和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事实上,所有经典的文学作品,不管是诗歌、戏剧,还是哲学、历史都倾向于听而不是看。即使到了中世纪,谓言也还是基本的听说工具,几乎所有有组织的学习,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都是通过听说的渠道来获得。除了老师口头所说的话,没有其他的信息或是思想的来源。在口语传统占据强势的传播环境中,人们一直保持者发出声音的阅读习惯,同时记忆也成为语言和思想保存的重要手段。总之,即使面临着手抄体的竞争,口头语言仍然是传播的主要渠道,直到印刷文字的出现。

三、传递文明与思想的媒介——印刷

不可否认,强势的西方文明往往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总体进程。尽管造纸术、印刷术这些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最早出现于中国,但传播学者还是普遍接受这样一个观点,即谷登堡在1456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artificialscrtpt)。在技术上,我们可以说,印刷术最初的出现是为了适应书写文字的普及而发生的变化。由于书写文字对于书写上具的要求极高,不能满足普通民众对知识的获得,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书写技术和工具的人便成为社会的文化权贵,而书写工具也成为权力的工具。因此,印刷术的出现是为了打破对书写技术的垄断。于是印刷术的出现与政治和宗教的变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新教改革与活字印刷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期,这似乎并不是巧合。马丁?路德在1517年发表了他的文章《九十五条论纲》,捍卫圣经权威,反对教皇绝对权威,从此,印刷术总是被用来发表一些具有争论性的,甚至煽动性的宗教小册子。因此,从历史角度来说,我们现代的思想和哲学植根于印刷媒介。

同时,印刷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性投机,书籍开始以一种廉价而普及的形式获得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书籍可以使个人脱离家庭、老师和神父的强大口语影响。印刷术的出现,尤其是书籍的普及,使得个人思想能够以更快的时间,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这就使得个人思想不再局限于上流社会,也不再仅仅限于少数人的专利,而在公共的领域内获得了培养。由此,印刷术创造了一种自我和自我利益的新观念。同时,印刷术为创造本土语言的民族文学和民族自尊提供了广阔的流通需要。由此,印刷术一方面促进了个人主义,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主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印刷术改变了文明的所有形式,比书写文字具有更强的革命性。

当然,印刷术最主要的功绩还在于,它促成了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这样,所有的人都可以加入到读写的线性逻辑中来。在学校里,更多的人掌握了阅读的能力,进而培养了逻辑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培养人们的理性精神,利用理性来综合各种感官知识,从而用清晰、有序、严肃的语言来指导人类的行动。文化从口语文字向阅读的转变把教育扩展到整个欧洲,最终建立了现代西方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个人思想和逻辑思维才能成为有文化的人,也正是这种个人思想和逻辑思维才使得文字和书籍成为传统意义上文化的代名词。公务员之家

四、电子时代的文化中心:电视与网络

可以肯定的是,印刷媒介,特别是印刷书籍对我们的社会施加了强烈的影响。一旦变成了有文化的人,大多数人都会获得一种理性和情感的力量。但是,电视媒介的出现迅速压制了印刷媒介所培养起来的认识论。

电视所带来的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它成了我们文化的指挥中心。电视的出现,冲击着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促进了人类感觉器官的平衡,并对人采取包围之势,促使人深深参与其中。我们要在电视那里寻求关于政治、大众文学、宗教、新闻和经济的叙述,于是电视就几乎成了十四、五世纪的教堂。通讯卫星和其它高级媒介消灭了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使人类重新回到了部落时代。由此,建立在电磁媒介(如收音机,电视机,互联网)基础上的传播形成一种新的世界秩序的开端。因为电磁信号是以光的速度来传播的,能达到几乎无法想象的速度。这就意味着空间和时间被克服了,真实世界的社会就建立在电视所创造的拟态环境中。因此,人类的感觉被淹没了。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已经成了一个电视人。你必须蛰看电视才能成为一个社会人,因为你要和文化中所发生的一切有联系就必须受熟悉电视上的内容。于是,“看电视”几乎成了现代人的生活常态。生活被电视所律化,行为趋于一致,思想趋于扁平。

当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电视对个人思想的打击时,传播技术又一次带领着自由和民主的思想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个人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又一次使个入思想找到了存在的公共空间,因为它将大众媒介(电视)和个人媒介(书籍)的特点融合在了一起。而且,在其中个人思想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存在。还获得一个形成的过程;即个人计算机创造了个人思想在公共空间不容发中的活动。这完全是由于个人计算机的交互式文化所形成的。正是由。于这种交互性,赋予了原来的信息接受者以信息的自由权。因为,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信息的传者和受者,接触互联网的人都可以参与到信息活动中来。这样一来,新闻就不再是一种专业化的活动,而成为个人化的行为,更多地被赋予了一种故事性。网络媒体也为不同阶层的公民提供了自我表现的平台,尤其实现了草根阶层自我表达的愿望,同时也催生了不同思想的形成和表现。此外,不可否认的是;尽管网络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文字媒体的功能,但它放弃了文字表达的私密性,也打破文字表达的线性逻辑。由于网络写作和阅读的随意性,文字表达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个人思想的形成也是在一个完全公开的空间里完成的。这样,对文字的注意力随耐会被其他的网络元素(声音,图像等)打断,也就完全失去了文字表达栅阅读。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因此,网络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思想,但在网络环境中形成的思想也往往是断裂的。

当然,“人类传播的历史是传播系统的附加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由一种系统转向另一种系统”。正是传播系统的这种不断的附加过程,才形成了今天独特的信息环境。在这种附加和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人类一旦走出蒙昧的阴影,便显示出自身日益张扬的主体性,人类为了追求工业扩张和商业繁荣,以技术的不断更新作为工具。其中,媒介技术为培养人类因知识疆域的日益扩大而日益狂妄的个性立下了汗马功劳。媒介生态涉及媒介、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而生态运动有两个各自相当独立的动机:第一,保护环境。维持生命攸关的平衡;第二,按照温和技术和人人平等的主旨来改变生活方式。因此,当技术力量泛滥而强大时;媒介生态系统也必然面临丧失其平衡的危险.

生态环保论文:森林资源生态环保策略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日趋剧烈。与此同时,森林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林业不但是一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同时也是生态公益功能生产部门。林业生态公益功能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宣传上,还要做到针对森林的公益功能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林业部门对林业生态公益功能的经营管理

1.1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战略问题。我国林业部门也根据这一战略分别制定了国家及各省区的21世纪林业行动计划。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只有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

1.2林业分类经营

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商品生产行为。商品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因此,对于商品林经营不宜采取太多行政手段去管理,也不宜采用严格的计划去控制,而应由企业根据市场做出选择。生态公益林则以森林生态公益功能的发挥为主要经营目的,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协调经营行为,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林业分类经营其实质是林业经营的集约化与细分化。通过分类经营,可使经营对象整体功能发挥最佳,实现高效经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即有利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2.1提高生态认识,加强管理

(1)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2)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3)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2.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林业部门应该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全国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为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当前,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省市重点测报点的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管理制度的健全,要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

三、完善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了保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确实有利于使我国的林业发展从木材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对该项制度加以完善。

3.1尽快完成森林分类区划

由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森林分类区划标准与方法,各地按照区划标准与方法尽快完成森林分类区划工作,在将森林资源区划为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基础上,将公益林进一步区划为国家重点公益林和地方重点公益林,将商品林进一步区划为天然商品林和人工用材林。

3.2根据森林分类区划制定不同的限额采伐措施

对于重点公益林特别是国家重点公益林,实行禁伐,严格保护,只能进行抚育性采伐或者改造性采伐;对于天然商品林实行限伐措施,确保人工商品林的采伐额度。对天然商品林和人工商品林分别编制采伐限额并执行。

3.3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对公益林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给予相应的补贴;对集体及私人业主营造的林木被区划为公益林的,由国家收购,不愿意被区划为公益林的,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与集体或私人业主签订禁伐、限伐协议并给予相应的补偿;对于私人业主营造的商品林,其不愿意继续经营又不能转让给他人的,也应当由国家予以收购并给予一定的补偿;逐步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缴纳制度,要求生态公益林使用者、直接受益于生态公益林的供水、风景旅游、林地矿产开采、征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等经营单位或个人缴纳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公务员之家

3.4加强采伐限额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

应当加强对公益林、天然商品林在伐区调查设计、伐后验收、采伐更新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其次,虽然对人工商品林的采伐限额予以放宽,主要由经营者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确定,但是,人工商品林的采伐同样事关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因此,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的内容实施,林业主管部门则应当加强对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的监督检查。

四、结语

严格来说,任何森林资源都具有一定的生态公益功能,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战略问题。可持续发展与林业生态公益功能有密切联系。林业不但是一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同时也是生态公益功能生产部门。对林业生态公益功能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宣传上,我国林业部门应该配合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森林生态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公益功能。

生态环保论文:最生态环保材料竹子建筑使用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建设,与之相伴而来的是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由于竹子的自然属性,其可以作为一种生态建筑材料,本文首先介绍了竹子的世界分布、生长条件及物理特性;其次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竹子的建筑特性,介绍并分析了一座具有典型性的竹子建筑。文章旨在倡导将竹子作为生态建筑材料,促进其在我国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生态建筑材料;竹子;竹建筑

1引言

钢材、水泥、玻璃、砂石、粘土砖及其它金属、化工材料,其原料都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我国在建筑材料制造过程中,约消耗近百亿t的矿物资源,造成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同时,建筑材料的制造过程,还要消耗占全国总能耗15%的能源并造成惊人的环境污染。建筑材料的全球性紧缺是十分令人担忧的问题:特别在发展中国家。木材及其它传统建筑材料的短缺及相应的价格上涨迫使人们必须去寻找一种价格低廉又能满足建造要求的建筑材料。

竹子因其属于草科植物,所以常被称作高大的“草”,与塑料、木材和石头等材料建造的房屋相比,廉价的竹子建筑不但经济,耐久性和安全性也很好。

许多竹子房屋用处理过或天然的竹材来建造,必要时辅以木材、泥浆、砖块及混凝土等其它材料,可增加耐用性并丰富造型。竹子在我国的产量非常丰富,中国人对竹子的使用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一直都局限在传统的用法上,作为生态建筑材料的巨大价值却被忽视了。本文从建筑学的角度对竹子进行分析和说明,旨在揭示我国开发竹子这种生态建筑材料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2竹子的性质

2.1分布世界上有超过l600种竹子,主要分布在亚非拉的一些国家(见图1)。欧洲没有天然分布的竹种,北美原产的竹子也只有几种。近百年来,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从亚非拉的一些产竹国家引种了大量的竹种。例如,美国从中国引种的刚竹属竹种就有35种。亚太竹区是世界最大的竹区,该区竹子约50多属,900多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有100多种。主要产竹国家有中国、印度、缅甸、泰国、孟加拉、柬埔寨、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

美洲竹区南至南纬470的阿根廷南部,北至北纬40。的美国东部,共有18个属,270多种。在北美,除大青篱竹及其2个亚种外,没有乡土竹种。在拉丁美洲,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墨西哥、危地马拉、哥斯达尼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巴西的亚马逊流是竹子分布的中心。

非洲竹区竹子分布范围较小,南起莫桑比克南部,北至苏丹东部。在非洲北部苏丹境内的尼罗河上游河谷地带和埃塞俄比亚的温带山地森林地区都有成片的竹林分布。然而非洲大陆的竹类区系很贫乏,引种的也不过十几种。

图1世界竹区分布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竹林仍处于荒芜状态,滥砍滥伐严重,经营管理水平低,产量不高。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热带、亚热带国家都重视发展竹业生产。其中,经营历史较久、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要算中国和日本。

2.2自然属性竹子是属于禾本科竹亚科(Ba,Ilbusadea)的一类植物,已知全球约有150属,l225种;竹林面积达l400万hm2。竹子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在理想的条件下,一种生长在哥伦比亚的叫Guadua的窄叶竹,直径为22~24cm左右,它的茎秆只要3~4个月就可以完全长成。竹子的产量也很惊人,在哥伦比亚,每ho土地可以产出7000~10000万株Guadua;在巴西,Guadua的一些品种每ho可以产出60000株。

我国江西的毛竹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的特点,一株毛竹从出笋到成竹只需2个月左右,当年即可砍作造纸原料,若作竹材原料,也只需3~6年的加固生长就可砍伐利用。0.067hm2(1亩)可年产竹材l500~2000kg。毛竹是多年生常绿树种,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5~20cc,年降水量为l200。1800mm。对土壤的要求高于一般树种,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

2.3物理性质竹材有一般木材所不及的优点:收缩量小,高度的割裂性、弹性和韧性,很好的顺纹抗压力和抗拉力。

竹材在外力作用下的抵抗力称为竹材的力学强度,单位为MPa。竹材的抗拉强度约为木材的2~25倍,抗压强度为木材的1.5~2倍。表l列出了竹材的各种力学强度,竹子的抗压和抗拉性能都很好。而且生长在斜坡的竹子比生长在山谷的竹子结实,在贫瘠干旱的土地上生长的竹子比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的竹子结实。这些在选用竹子时也要作为考虑因素。

2.4竹子在建筑方面的优势1)经济性:竹子建筑最重要的优点是成本低廉但不降低建筑质量,而且经久耐用,占用空间少。根据哥斯达黎加PNB的统计,竹房屋比普通材料住宅的成本便宜20%H1。

2)灵活性:竹子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更具灵活性,优点之一就是能够通过更换损坏部分得到经常性的维护。

3)低技术:竹建筑的技术要求不高。大多数竹房屋的建造基于当地的技术水平,无需高技术的指导,另外,竹建筑比较容易与先进技术结合使用。

4)安全性:由于质量轻、弹性好,竹子的抗震功能非常突出。据报道(Gutierez,1998),在哥斯达黎加的7.6级地震中,位于震中的30座竹房屋保存完好,而周边许多混凝土房屋和旅馆全部倒塌。

5)舒适性:热带农区夏季气温很高,中国云南南部地区,人们至今仍然喜欢建造竹楼来避暑,享受竹楼的凉爽。

6)耐用性:经过适当处理的竹材使用寿命可达30年之久,而且,竹材种类的精心选择、防腐处理、辅助材料的使用以及老化或损坏部分的定期更换等等都能增加竹房屋的耐用性。

7)可持续性: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当前发展领域中日益重要的问题。竹子本身所具备的特点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所有指标。竹子在2~3年即可成材,而木材至少需要25年。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只需利用当地的主要原材料和工具就足以建造简单经济的竹房屋。

3竹子的应用

3.1传统用法

1)利用其割裂性编织用具、竹帘、竹席、竹篱、伞骨、灯笼等;

2)利用其负荷力制作晒竿、担架、脚手架、梁柱、门窗、地板、竹桥、竹筏及其它家具、用具

3)利用其弹力制作弓、弩、钓竿等;

4)利用其抵抗力制作手杖、伞柄、撑竿、竹钉、竹箍等;

5)利用其中空特性制作水车、水桶、水管、烟筒及各种乐器;

6)利用其外观特性制作竹索、蔑榄、工艺品、玩具等。

3.2现代用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在传统的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外,竹子还被开发出了更多新的用途(见图4)。主要是以竹代木,将竹材制成各种建筑用板材,比如胶合板、纤维板、装饰板等代替各类木质板材。竹质人造板材质细密,不易开裂、变形,具有抗压、抗拉、抗弯等优点,各项性能指标均高于常用木材。

4竹子建筑

4.1概况竹子在食品、房屋、家具等许多领域的应用历史悠久。在许多国家,竹子以多种方式得以巧妙利用,一生都可为人类服务。竹子是房屋建造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作为品质优良的建筑材料,竹子比较便宜,且容易加工。近年来,竹子作为房屋建筑材料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在亚洲,许多低收入家庭利用竹子搭建房屋构架,即便使用其它材料,竹子也是建筑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制成房屋的屋顶桁架、檩子、椽子、柱子、地板、墙体、门窗等各种部分,有时为了隔声的需要可以结合水泥、石膏等材料。竹子建筑除了环保外,还具有造价低、便于安装的优点(见图5、6)。在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中,竹子具有重要的地位。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特点被看作是做人的重要品质,因此,竹子在建筑、家具及日用品中更多的体现其文化涵义。在东南亚,竹子几乎覆盖了泰国、印尼的乡间和很多太平洋小岛,孟加拉国90%的农村房屋都是用竹子建造的;在南美洲,本土适合建造用的竹子Guadua建成的房屋很受欢迎,在哥伦比亚的安第斯山地区,竹子被用来建造结构柱或者劈裂制成板条,用来覆盖在墙体表面、天花板和地板上,大多数的竹子还被用作脚手架或者混凝土的模板∞j。

4.2我国的传统竹子建筑我国在2000多年前,竹子就已用于民间房屋的建造,迄今南方各省仍多采用竹子建造一些半永久性或临时性的房屋、棚舍等。竹子在江南民居建筑中一般做夯土墙的骨料使用,可以使夯土墙更加坚固耐用,也可以把竹子剖成长条编成竹笆作为围墙、外墙,竹子还可以编织成窗间墙的防护网、护墙板或者做成框钉竹条用作护窗板b]。

在云南,傣家竹楼属热带雨林竹楼形式,包括德宏、景颇、西双版纳一带。傣族民居以木柱承重,四周围竹墙,为了通风和防潮,房屋整个架空。竹构架歇山顶,坡度很大,屋面覆以小平瓦或排草。湿热带的太阳眩光很强,所以墙体不能开窗,但又要保证通风。竹编的墙透光柔和,既排除了眩光又可以通风Mj。景颇族的竹楼是长脊短檐、架空低矮的干栏式建筑,竹楼的架空高度很低,一般距地面约50cm,高的也不超过lm,竹屋两侧的竹编墙体上部略向外倾,覆盖脊长而檐短的倒梯形双坡屋顶o¨。

从结构上看,景颇民居采用的是纵向承重构架。三列纵向设立的竹子可依家庭大小延长扩展,柱与柱之间无横向的联系构件。另外,承重的柱子与架空层、居住层、围护的墙体三者之间也是相互独立、自成一体的,4.3现代竹子建筑现代竹子建筑根据不同的需求,主要分为3类。

一是廉价的实用房屋,主要针对解决贫困地区的居住问题,这类住宅建筑以低造价为前提,对技术的要求低对竹材的需求量很大。如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南美的一些国家,目前仍然有大量竹制房屋。二是临时性建筑,如用于临时展览或休憩用的竹屋,这类建筑要求建造快捷、拆装方便、且造型精美。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由哥伦比亚建筑师西蒙·韦雷(Simonvelez)为汉诺威世博会主持设计的zERI厅,以及建于哥伦比亚,由Jorgsta姗设计的跨度约为45m的竹桥(见图9)。在我国的台湾南部,使用竹子也有很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把竹子灵活地应用于现代房屋中,例如竹子建造的公厕(见图10)、办公室等。三是比较奢侈的别墅、茶室等。这类建筑追求的是竹子所体现的颀长挺拔以及朴素内敛之美,建筑构件精致考究,造价较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美的更高追求,这类高品质的竹子建筑的发展空间也是很大的。典型例子是隈研吾设计的位于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隈研吾之所以选择竹子为材料,如他自己所说,“既然它在中国与日本文化中具有独特涵养,我们尽可能使用竹子”。

这充分体现了竹子在中国和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竹子排布的密度与直径,提供了各种不同的空间分割,利用这些特性,隈研吾设计了一面竹墙,就像长城一样沿着基地斜面的一层竹子,将长城的特质运用到居住行为上。这样一来房子被称作“墙”而非“房屋”(4.4竹构件的连接竹子自身具有很多优点,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它是一种便宜,生长迅速的植物,其优越的物理性能使图10外挂竹墙公厕图11隈研吾设计的竹屋之成为很好的建筑材料。但是在竹子建筑中,连接部分是竹结构的一个难点。因为竹子本身是圆筒形的,圆形的交接在节点处比较困难;另外竹纤维是纵向生长的,这样竹子很容易在纵向破裂;竹子表面很光滑而且坚硬,捆绑材料很难固定住。目前常用的一些连接竹结构的方法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1)捆绑连接法捆绑连接法是最常见的连接方法,用传统的自然植物连接,如椰子的纤维、棕榈叶、树的内皮和竹藤等。捆绑之前将藤条在水中浸泡一下,藤条在干燥后会收缩变紧,从而捆绑的更牢固。横梁末端和绑带起到了传递受力的作用,如果捆绑得不够紧,横梁很可能会在孔洞里裂开。

2)榫卯(螺栓)连接法具有次级连接元素的构件经常用于与绳索的上下连接。在这种连接方法中,作为螺栓的构件负责传递拉力与压力。在木构件中,这种连接由榫卯来完成。金属螺钉是穿孔材料,如果竹材不够新鲜,竹子就很容易被楔形的螺钉劈裂,因此要选用砍伐后不久的竹材穿孔,另外穿孔不能太靠近竹子的端部,否则竹子会很容易裂开4.5实例分析——zE砒厅1)背景哥伦比亚的建筑师西蒙·韦雷致力于竹建筑的研究已经很多年,是这方面的专家。他设计了大量优秀的竹子建筑,这些作品包括住宅、观光塔、乡村俱乐部甚至马厩。

zERI厅是西蒙·韦雷为了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而设计的,它代表了(ZemErnissionsResearch&Initiatives,zERI)的宗旨——可持续发展,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推动竹子在南美洲作为建筑材料的应用。

该建筑的建筑面积2150m!,其中地面1650m2,一层的展厅500m2(见图14~16)。

2)方案zERI厅为圆形架构建筑,主要静力结构的构成单元由2个斜柱及其支撑的2个悬臂梁组成。在这个圆形放射状平面上每个轴线上有2个支撑横梁,横梁在最高处形成1个圆环。lO对上述的基本结构单元按照圆形规律布置,构架上还有一些为了减少跨度而设置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不把荷载直接图14zElu厅外观图15框架示意图16受力示意传递到斜柱上,而是将荷载转化成柱与柱之间的相互挤压。为了避免斜柱折断,减少斜柱的长度,在整个建筑的中间高度位置加入了旋转展厅。

该建筑屋顶呈lO边形,向外悬挑7m。屋顶平面的直径为40m,屋脊处高度为14.5m,屋面排水槽处高度为7m。屋面材料为9mm厚的瓷砖贴面,由竹子加固,下铺3cm的水泥砂浆。砂浆和下面铺的金属卷材一起将屋顶的荷载传递到椽子上,椽子之间的距离较近,由它们将荷载向下传递给梁和柱(见图17、18)。

外圈的斜柱由6根圆木绑成,里圈的由4根绑成,它们是由纽纹条和扁钢连接的。不论里圈还是外圈,斜柱只有2棵圆木直接与基础接触,其它的圆木都是用来增加硬度和弹性的。里圈的斜柱下部是圆型基座,外圈的斜柱下接单个的基座,由基础梁相互连接。

3)连接方法①A型——水泥砂浆埋螺纹杆从内部打穿竖向竹子2~3个柱子节儿,插入螺纹杆,再从外注入水泥砂浆将其固定。横向竹子在垂直方向打一个穿孑L,串在螺纹杆上。螺纹杆伸出来的末端,至少要有一个螺母和圈垫拧在上面,最后在向横向竹子注入水泥砂浆。

②B型——钢条螺栓,水泥固定首先把横向放置的竹子竖向打孔,螺纹杆从这些孔中拉出来。第2根垂直放置的竹子外侧固定了钢条,钢条绕过横向竹子,拧在刚才拉出来垂直螺纹杆上。钢条像根皮带将2根竹子拉在一起。横向竹子上被钢条搭上的那节必须灌入水泥砂浆,否则钢条一紧,竹子就会被勒劈。

③2种连接方式的评估根据FMPA斯图加特(一家专门测试材料的机构)的实验,A型连接基本没有什么错位,在螺纹杆连接处连接竹子的时候,曾出现竹子破裂。最大的荷载为70kN。B型连接有1.5mm的错位,不过可以承受140kN,是上一种的2倍之多。竹子的破裂发生在给钢条凿孔和对竹子进行切割的时候。

4.6局限及解决办法1)寿命有些竹子的淀粉含量比较高,在收割后很快就会被昆虫和霉菌侵蚀,破坏了竹子的强度和联接。

在热带雨林中,没有经过防腐处理的竹子建筑的预期寿命是3.5年,很少有寿命超过15年的,因此整个建筑每隔一定时间就要重建。

解决办法:一种传统的办法是将竹子烘烤晾干后,快速的用烟熏一下,利用烟里面的木馏油在竹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这样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蛀作用。还有一种方法是在竹子外表面涂上一层熟石灰,这样可以防止湿气渗入,也可以防止霉菌的腐蚀。在印度尼西亚还有一种传统的办法就是在竹子涂上焦油后再包一层沙子,待晾干后再刷石灰。

2)连接尽管一些传统的方法,诸如榫卯和捆扎技术已经使用了上千年。但是这种固定方法的效率并不高,在一定范围内会有移动。由于竹子会随季节性的湿气变化而膨胀,膨胀率达到直径的6%,长度也会相应缩小,从而使连接处变松弛。

解决办法:西蒙-韦雷设计了一种连接法,即上面提到的螺栓水泥连接法。由于螺栓是一种力量集中型的连接构件,所以定在竹片容易引起竹子的开裂,这种方法是在螺栓节点之间填充固化水泥。有了这种连接法,可以增大竹子建筑的跨度。

3)缺乏设计指导和规范社会上存在一种普遍的观念,就是竹子是穷人的建筑材料,竹子建筑被看作是临时的避难所。这种观念导致竹子这种生态建筑材料的价值长期被忽视了。除了传统的建造方法外,现代只有极少数建筑师致力于竹子的研究和开发。因而在竹建筑的设计方面缺乏相应的指导和规范,在通常情况下,专业建筑师在选材时就很少考虑竹材。

5结语

通过以上对竹子的介绍可知,竹子在我国作为建筑材料被开发是切实可行的。目前国内发展迅速,大规模的城镇建设消耗了大量能源,也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以可持续发展为方针,针对我国国情、建设采用“就地取材”和“低技术”的理念是必要的。我国的竹类资源十分丰富,使用竹子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乐器、家具到古老的“火箭”、造纸、造船、造桥、建造房屋,竹子几乎可以涉及到各个领域。但是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以竹子为材料代表了贫穷和落后,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了对竹子的利用只停留在传统的方法上,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没有更好的挖掘竹子的价值。

要开发竹建筑项目,首先要考虑项目实施的对象。比如在开放的林区和生产石材的地区,人们可以获得足够的木材和石材,就无需关注竹材的利用。

相对来讲,竹建筑项目在比较贫困且没有资源可供选择的地区成功实施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当地人们已经使用了竹子,那么工作就更容易开展。丰富的竹资源是实施低成本的首要前提,根据竹资源清查和年采伐量限额的计算,可以预测可收获的竹材数量,并制定相应的竹子管理计划。另外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是项目成本,竹屋的成本由竹建筑的规模、竹材处理、设计、施工及其它材料的使用等因素构成。

因此,要根据使用者的支付能力来做出合理的房屋设计。

在今后,国内应该多关注竹子这种生态建筑材料的应用,应该有更多的建筑师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造出经济耐用舒适的竹建筑。当然,政府的优惠政策对竹建筑地推广也十分重要,如果得到政府住房政策的鼓励或认可,大规模的竹建筑项目就有可能顺利实施。有关为贫困人口建造住房提供补助的政策环境是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包括制定建房补助政策、对建房用地、资金及廉价建材等审批条件的放宽等。有了建筑师的努力和尝试及政府的支持,相信这种低造价、低技术、无污染的生态建筑必将在建设和应用中体现出它的优越性。

生态环保论文:村镇生态环保政策和制度改革论文

摘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保障。我国自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村镇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村镇生态环保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经历了起步阶段到停滞阶段,再到恢复和发展阶段,然后是工程化和国际化阶段,最后是快速发展阶段。村镇生态环保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环境安全保障。

关键词:村镇生态环保;政策;变革

一、引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十七大已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建设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我国自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村镇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村镇生态环保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经历了起步阶段到停滞阶段,再到恢复和发展阶段,然后是工程化和国际化阶段,最后是快速发展阶段。生态农业建设、环境保护和绿色食品生产得到了重视和加强,促使我国农业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

二、我国村镇生态环保政策和制度的变革

(一)起步阶段(1949年至“”初期)

我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有了迅速发展,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高。与此同时,国家在保护和改善村镇生态环境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虽然在法规建设方面还没有提出专门的村镇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但在国家的一些重要文献中做出了相关规定。如1957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暂行纲要》中,就包含了一些村镇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推动了村镇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设,在农村兴修水利、道路建设、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村镇居民身体健康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二)停滞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

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给村镇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在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对经济发展改变了原来稳步发展的战略,实行一种急于求成的冒进战略。如大炼钢铁,滥挖滥采矿产资源,严重破坏了村镇生态环境。尤其是一段时期,关于村镇等领域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被当作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的“管、卡、压”受到批判和否定。农业生产方面,在当时极左的思想引导下,推行“以粮为纲”、“牧民不吃亏心粮”等政策,全国各地大规模开垦荒地,大片毁林、毁草开荒造田,我国森林和草原生态状况急剧恶化,破坏了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导致了生态环境恶性循环。

以总理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主张以及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给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转折点。197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这次会议拉开了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序幕。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重点讨论、研究了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10条措施,同时,国务院制定并公布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若干规定》。随后,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食品卫生标准》等一系列条例、规定和标准。1974年,国务院及大多数省市分别成立了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环保机构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从1974-1976年,在污染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全国在工业污染防治、城市环境整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也为全国村镇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恢复和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

该时期,村镇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在这一时期出台。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修订的我国《宪法》,第一次对环境保护做出了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为今后我国环境保护和环境立法提供了宪法依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崭新时期。

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对象和任务,将农村列为法律保护的环境要素。1983年12月31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城乡建设、环境建设要同步发展,并提出到20世纪末乡村环境和城市环境一起达到清洁、优美、安静的目的。为此,国家采取了几项重要措施。1983年1月11日,国务院决定停产六六六、滴滴涕的生产和使用。针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1983年6月召开了全国县(区)环境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出选择无污染、低污染工业的工业产品结构,注意合理布局,制止污染转移和对有污染工业实行“三同时”规定等经验。根据这些经验,国务院及时做出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决定》,将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正式列入国家工作。1984年5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防止农业环境的污染和破坏”。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提出,“山区25度以上的坡耕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牧,以发挥地利优势。口粮不足的,由国家销售或赊销”。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止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溃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素”。此外,国务院还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保护村镇生态环境的法规。如《关于制止农村建房侵占耕地的紧急通知》、《村镇规划原则〔试行〕》、《农药登记规定》、《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水土保护工作条例》、《渔业法》等,村镇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有了明确的政策法规依据,我国村镇生态环保工作进入到恢复和发展阶段。公务员之家

(四)工程化和国际化阶段(20世纪末10年)

20世纪末,我国村镇生态环保进入到了工程化和国际化阶段。1991年6月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是全国八大自然资源保护法规之一,用法律形式将水土保持工作固定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后14个月,国务院颁布了《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同时,各省也先后制定并出台了配套法规,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贯彻执行进入到可操作阶段。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为我国的村镇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法律保障。

1993年国家环保局公布了《乡镇企业污染重点控制行为和重点区域名单》,将18个行业列为重点控制的污染行业,并根据污染轻重和危害大小,分为禁止从事生产的行业、严格限制的行业、重点控制的行业,437个县市区镇被列为重点污染区域,其中特重点地区有159个。1994年,农业部决定在全国4亿公顷草牧场上推广内蒙古阿鲁科乐沁旗有偿使用草场的经验,有25个省区约7200万公顷草地范围落实了不同形式的草地有偿承包责任制。

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和沙尘暴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加上由于粮食的连年丰产等因素,促使国家最终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2000年中央2号文件将退耕还林列为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要点之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工作方案》实施。其中规定2000年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14个省、区、市以及兵团进行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同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退耕工作要明确责任,完善政策,健全种苗供应机制,严格检查监督,确保质量。

这一时期,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并下发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农村经济司的《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一文,对我国农村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我国世纪优先发展项目计划也将涉及改善生态环境的项目放于首位,如特别重视工业、农业发展及能源建设中的环境无害化技术与示范项目,优先安排环境污染控制、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方面的重大项目。期间,我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村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就,如五大生态工程、灭荒工程、治沙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草地建设、小流域治理等。

(五)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我国村镇生态环保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十五”期间,先后印发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把加强村镇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自然生态恢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村镇生态保护监管与执法工作得到加强。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107个地区开展了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工作的意见》,加大了对村镇的生态监管与执法检查力度,村镇环境污染防治得到重视。国家环保总局先后印发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联合建设部颁布了《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制定了《有机食品技术规范》和《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考核管理规定(试行)》,会同商务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命名了一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力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综合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巩固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计划到2010年,基本摸清全国土壤环境污染状况,初步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重点区域农村面源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省、市、县、乡镇和村相应级别的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资源开发活动的生态保护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得到提高,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为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提供坚实的生态安全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自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村镇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村镇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我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以农村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着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生态环保论文:生态环保建设管理论文

研究大坝与生态的关系问题,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前提。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4个时期———依存、开发、掠夺、和谐。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类被动地适应自然,人和自然是一种依存的关系;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后,人类开始开发利用自然;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类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掠夺,招致了大自然的报复与惩罚;当人类认识到这种掠夺式开发的严重危害后,便开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境界。

从原始社会的“天人合一”到掠夺阶段提出“人定胜天”,再到目前我们所追求的“人天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4个时期,在哲学意义上是一种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天和谐”不同于“天人合一”,它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

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对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看待大坝与生态的关系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1水电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大坝与生态的关系问题上,水电比较有代表性。因此有必要分析一下水电的发展历程。我国水电建设从解放初期装机16.3万kW,发展到2002年底装机8607.5万kW,尽管在发展进程中曾数度遭遇困难和挫折,但是仍然顽强地发展,从弱到强,由小到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水电事业曾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约,先后经历了技术制约、投资制约、市场制约和生态制约4个发展阶段。

1.1技术制约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水电事业受建筑材料和技术等因素制约,发展速度缓慢。当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筑坝技术和现代化的建筑材料、施工机械,修建大坝主要靠人扛肩挑,机械化水平极低,制约了水电事业的发展。如今技术制约阶段早已成为过去,中国目前有能力设计、修建任何类型的大坝。

1.2投资制约阶段

筑坝技术水平逐步得到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资金的制约。在电力短缺的情况下,国家急需发展火电和水电。为加快电力建设,国家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水电发展。由于水电建设的投资相对较大,回报周期较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水电发展主要受着资金的制约。

1.3市场制约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中央水电投资的增加,极大地缓解了水电建设的资金困难。随着水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电力出现相对富余的局面,水电面临新的发展格局,同时也遇到了新的困难——市场成为影响水电发展和电力布局的主要制约因素。决定电站建与不建、电力往哪里送,市场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1.4生态制约阶段

近年来,国内外各界对生态和环境的问题日益重视起来。水电事业在走出技术、资金、市场等因素的困扰后,又面临新的问题,即如何看待水电开发对生态带来的影响。当前,社会各界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如怒江该不该开发水电,都江堰的杨柳湖电站该不该建,等等。有关三门峡大坝的争论本质也是这个问题。这些争论都是大坝与生态问题在实践层面上引发的,焦点都是生态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紧缺矛盾正在日益加剧,发展水电是解决能源短缺的重要措施。但是修建大坝带来的生态问题应如何认识并妥善解决,这已成为当前水电事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可以说,修建大坝带来的生态问题又将成为水电发展新的制约因素。只有把生态问题解决好了,我国的水电事业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今后一个时期,生态问题将成为我国水电建设乃至整个水利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综上所述,我国水电事业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技术、投资、市场、生态等方面的制约,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当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电发展中的生态问题,正确认识水电开发与生态的关系,科学评价大坝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用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现阶段遇到的问题,确保我国水电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2大坝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尽管当前关于大坝与生态问题的争论很多,但不少人对大坝导致的生态问题的认识并不全面,或者说并不准确。要正确处理大坝与生态的关系,首先必须冷静下来,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大坝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区分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是一般性问题。我认为,从普遍意义上讲,修建大坝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8个方面。

2.1移民问题

水库移民涉及众多领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人的生存权和居住权的调整,是当今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移民问题是大坝建设带来的生态影响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此,我谈3点认识:

(1)移民问题值得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修建了8万多座水库,移民人数达1500多万,这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没有的。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移民工作,千方百计采取措施解决因移民带来的各种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我国水库移民工作总体是好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其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移民至今仍未摆脱贫困,生产发展和生活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改革开放后,修建了一批大型电站,国家对移民问题更加重视。

(2)关于修库建坝中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的处置方式。大体讲,我国移民安置主要有3种方式,或者说分3个阶段:一是早期较为简单的移民安置型阶段。二是改革开放后的开发性移民安置阶段,即让移民拥有生产手段、生产资料,改消极补偿为积极创业,变生活救济为扶助发展生产。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应该走向第三阶段,走投资型移民的道路。投资性移民是库区移民以其享有的居住权和土地使用权等作为资本入股,在电站经营中享有一定的股权。也就是说,国家享有资源资产,移民拥有相应的权益资产。

(3)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我们能够妥善解决移民问题。我国的水库移民有其特殊性。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水库是山区水库,库区群众原本生活十分贫困,移民给他们带来了脱贫的机会,成为摆脱贫困的一个途径,因此移民工作得到了库区百姓的支持。世界银行、亚洲银行官员到我国的一些库区考察,了解到库区群众都愿意移民。这一点与国外不同,是中国水库移民的一大特点。因此,只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我国水库移民问题是能够妥善解决的。

2.2对泥沙和河道的影响

这是目前讨论大坝与生态问题的文章中很少提及的。事实上,泥沙对于河势、河床、河口和整个河道的影响,从生态角度讲,是修建大坝产生的最根本的影响。在河流上建坝,阻断了天然河道,导致河道的流态发生变化,进而引发整条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征发生改变,这才是建坝带来的最大生态问题,也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

2.3对大气的影响

国外舆论在谈到大坝与生态问题时,首先谈到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坝建设对大气和气候的影响。这种观点的提出是有原因的。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委内瑞拉等国,在北美洲,以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一些大型水电站的水库淹没了大片森林,水库蓄水前,又没有能力大规模砍伐清库,林木便长期浸泡在水中。树木生长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益于生态环境;但经水浸泡腐烂后便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从世界范围看,这个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国际上把对大气的影响看作建坝对生态的影响的首要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在中国并不严重。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的电站虽然很大,但多属高山狭谷型水库,与国外的水库相比,库容并不大;二是库区几乎没有大面积的森林。譬如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站,但其库容要排在三十几位以后,林木淹没很少。因此,用对大气有影响来指责中国的大坝建设,显然是对中国大坝建设问题缺乏了解。

2.4水体变化带来的影响

当河流中原本流动的水在水库里停滞后便会发生一些变化。首先是对航运的影响,譬如过船闸需要时间,对上、下行航速会带来影响;水库水温有可能升高,水质可能变差,特别是水库的沟汊中容易发生水污染,如水华现象的出现;水库蓄水后,随着水面的扩大,蒸发量的增加,水汽、水雾就会增多,等等。这些都是修坝后水体变化带来的影响。

2.5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

这里的鱼类是特指的,生物物种则泛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当前社会上极为关注的是大坝建设对洄游鱼类造成的影响。事实上,洄游鱼类由于种类不同,其生存的环境也各不相同,如鲟鱼,相当一部分是在北纬45°左右的日本北海道与我国乌苏里江、黑龙江和松花江等河、海之间洄游。而且,并不是每条河流都有洄游鱼类,有一些河道并没有洄游鱼类。世界各国在建坝中解决鱼类洄游问题通常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采取工程措施,建鱼梯、鱼道;另一种是对洄游鱼类进行人工繁殖。我国长江葛洲坝工程建设中,在解决中华鲟洄游问题时选择了人工繁殖的办法,事实证明是比较成功的。需要强调的是,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河流上建坝,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是不同的,要对具体的河流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2.6对文物和景观的影响

我国是历史文明古国,文物古迹极多。水库库区淹没后可能对文物和景观带来影响,这一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7地质灾害

修建大坝后可能会触发地震、崩岸、滑坡、消落带等不良地质灾害。

2.8溃坝

可能造成溃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大坝运行不当,工程质量问题,或遇到超标准的负荷,也有可能是战争带来的人为破坏等。

以上归纳的大坝对生态的8个方面的影响,是普遍意义上的。对中国而言,我认为在这8个方面的影响当中,要高度重视移民问题和建坝对泥沙与河道的影响问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不同的河流、不同的河段、不同的坝址上建坝,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并不相同,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具体项目进行具体分析。一个项目带来的生态问题是什么,项目该不该上,该怎样进行控制管理,要作具体分析,而不能一提建坝就指责生态的八大问题,否定一切大坝建设。

3关于大坝与生态问题的几点认识

(1)社会舆论对大坝与生态问题的关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关注生态,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后人们思想认识的升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作为水利水电工作者,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我们应该比以往、也应该比任何人都更加重视生态和环境问题。对社会各界关于大坝和水利水电工程的不同看法,我们应持欢迎态度。但同时,对偏激的、全盘否定大坝的错误观点也决不能苟同。发展是第一位的,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发展中应牢记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新时期水利水电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水利工作着眼于江河流域的治理开发。现在我们要转换立场。作为流域机构,要站在河流的立场上,做河流的代言人;要着眼于人类发展的未来,保护生态,保护河流的生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把保护生态、保护河流的生命作为工作的制高点,而不能把开发资源作为流域机构工作的制高点。

(2)国际上对大坝建设看法不同,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客观反映。一般而言,国际上对大坝问题的看法主要有两种观点:发达国家不同意修大坝,认为大坝建设将对生态造成影响;发展中国家主张修大坝,认为不修大坝经济无法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赞成建坝,并在赞成修大坝的同时提出要十分注意生态问题。

国际上的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是有其原因的。当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率极高,有的国家甚至高达90%以上,水电资源开发已接近饱和,而发展中国家的水电资源开发水平极低,一般在10%左右,按最近水能资源普查结果看,中国水能资源开发也只达到百分之十几。另外,发达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耗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以美国为例,其人均用电量是中国的十几倍,水库拦蓄水资源量的比例,远远高于我国。因此,发展中国家要进一步发展,要解决电力能源问题,不修大坝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我国提出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据测算,届时国家需电力装机9.3亿kW,其中水电装机要在当前基础上增加1.7亿kW,达到2.5亿kW。这意味着今后平均每年要新增水电装机1000多万kW,才能满足翻两番的能源需求。更何况大坝还承担着防洪和水资源配置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在高度重视生态问题的同时积极进行大坝建设。

(3)在不同的河流、不同的河段、不同的坝址上建坝,带来的生态问题是不同的,一定要认真做好生态环境评估报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一概否定建坝。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需要增加到2.5亿kW。那时我国水电能源的开发率基本达到50%,总体开发达到50%以后,速度会慢慢下降。按世界上发达国家情况看,水电开发最终可能达到60%~70%的水平。在今后的20~25年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水电开发将迎来一个高峰。我们对水电发展的宏观形势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但在对每一条河、每一个大坝进行规划设计时,都要十分慎重地对待生态问题,认真做好生态环境评估报告。只有充分重视每一座大坝的生态问题,才能实现水电大发展的宏伟目标。

(4)修大坝要慎重,拆大坝同样要十分慎重。如果认为修建大坝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主张是沿用了“人定胜天”的思想,那么认为拆掉大坝就能恢复原来生态的观点同样也是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因为拆掉大坝也有可能破坏既成的、现实的生态系统,带来新的生态问题。因此,建大坝要慎重,拆大坝同样要慎重;建大坝有一整套严格的批准程序,拆大坝也同样需要有一整套严格的批准程序。当前应逐步建立大坝报废退出机制,完善配套法规,严格程序管理。

(5)水利水电工作者要勇于挑起大坝建设与生态保护两副重担。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水利水电工作者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建大坝,对相关的生态问题考虑得不够。应该认识到,任何水利水电工程,从本质上说都是生态工程。如果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对生态问题不能正确地对待、科学地处理,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勇于挑起水利水电建设与生态保护两副重担,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广大水利水电工作者要切实负起责任,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生态环保论文:生态环保绿色室内设计论文

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是实现室内设计环保绿色理念的基石

日新月异的科技帮助建筑师解决了许多建筑难题,不断涌现出来的新型材料有助于设计师们设计出多元化的作品。这不仅为设计新的艺术形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还为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以及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创造了可能。新科技和新材料的出现使得很多设计理念得以实现,它们还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室内环境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有利于创造出新的生态环境和艺术形式。生态环保绿色理念如果想要在室内设计行业中绽放光彩,那么就必须依靠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支持,比如利用室内构造实现通风和降温,利用材料实现降温等都是当前一些室内设计师正在尝试的新技术,这种新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降低建筑设备的运行和投资成本,还可以使室内空间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都获得较大的改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建筑技术的持续进步,加上层出不穷的新型建筑材料,设计师们就能够拥有更加广阔的设计天地。有了这种坚实的物质基础,设计师们就能够突破和创新以往的艺术形象,并且能够实现室内设计的生态环保化。

二、在室内设计中运用生态环保理念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环境材料的使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环境污染这种现象在近些年出现了愈演愈烈的趋势。当前室内中使用的很多东西都是用塑料制成的,这种塑料制品很受人们的欢迎,因为塑料具备制造简便以及成本低廉等特点。但是塑料这种制成品实质上是一种消费品,一旦被使用之后就会被丢弃,塑料在被丢弃之后很难进行自然分解,于是就变成了污染物,塑料也因此被人们评定为是“最糟糕的发明”。当前,很多人都开始针对塑料积极探索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第一,降低塑料制品的使用率。第二,用一些能够自行分解的材料代替塑料制品的使用。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利用各种措施来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量。例如,我国对超市购物的塑料袋实施收费措施,并且对生产厂家做出了相关要求,即要生产出能够被自然分解的塑料袋;意大利的都林地方政府为当地超市提供政府补贴,目的就在于鼓励消费者对家用品的包装物进行重复使用;在美国,很多大型超市出售的购物袋都是可以被重复使用的,同时还借助抽奖的方式鼓励人们在购物时自带购物袋。这些措施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塑料的使用量。那么在进行室内装修和设计上也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这种塑料制成品,生态环保的室内装修理念要求不仅不能使用带有任何危险性的材料,同时还必须对材料的分解性和可循环使用性形成重视。此外,在设计和装修室内环境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对建筑物的原有面貌加以利用,对自然环境的通风和采光条件进行充分利用,有助于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能源的消耗量。所以,在室内设计中运用生态环保理念,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环境材料的使用率,还可以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又可以节省能源。

三、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所谓的绿色设计并不是指颜色上的变化,而指的是室内设计师树立了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在进行室内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利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在这种条件下设计出来的精美绿色作品。比如,我国是生产自行车的大国之一,我国自行车的贸易量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达到世界自行车贸易总量的七八成。因为自行车的生产数量不断增加,自行车的价格也变得越来越低廉,这就导致人们通常都不会过于重视废弃自行车的处理问题,很多已经废旧的自行车被车主当成垃圾丢掉,这是一种极为浪费的行为。然而美国密歇根的家具设计行业却能够别出心裁变废为宝,将废旧的自行车设计成创意家具。这种类型的创意家具一般都是使用一些废弃的零件设计而成的。再比如,我国成都地区有一家公司推出的一款取名为水井坊的酒包装设计,这种包装设计不仅结合了传统的五行文化和现代设计,并且设计包装盒所选择的是工业纸板这种可再生材料,不仅能够节约生产成本,还有利于实现回收与循环再利用。然而最为出彩的还是酒瓶木基底座的设计,这种底座所发挥的不仅是酒瓶基座的基本作用,同时因为其造型比较优美,摆在室内还可以起到美化室内环境的作用,因此广大男性同胞也乐于将其当成烟灰缸进行重复使用。由此看来,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如果能够坚持运用生态环保绿色理念,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再利用,避免出现浪费资源的现象。

四、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绿色设计需要用到的材料除了一部分能够从大自然中选取的天然有机材料之外,很多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时候还可以使用能够代替非环保材料的绿色材料。当前,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物、新的可回收再利用或者是可循环的环保型材料都已经成为现代众多设计师的新宠。比如,曾经在丹麦有两位名叫PeterHiort—Lorenzen和JohannesFoersom的设计师就在利用树木纤维材料代替塑料材料的前提下,设计出了一把椅子,因为所使用的这种树木纤维材料具有可回收再利用或者是可循环的性质,所以,这种椅子一出现,就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目前室内设计中大部分使用的绿色材料其实都是从大自然中得来的,依靠新技术能够让旧物被重新利用在室内环境中,那么自然而然地这种再利用或者是再循环的绿色材料就会受到各行各业的欢迎。所以说在室内设计中一定要对材料的重新利用形成重视,这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还有助于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并且对于室内设计师来说,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将自身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五、美化了居民的生活

“绿”字往往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然而,这种“绿”却已经离人们实际的生活越来越远,在日常所处的生活环境中,难以看到清澈的河水与蔚蓝的天空。当前气候的变化导致人们越来越担忧未来的生活环境,人们对全球变暖等生态问题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度。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对环保问题给予了重视,他们开始追求绿色生活。低碳对于广大群众而言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态度,只需要大家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的衣食住行做起。低碳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更安全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这种低碳生活还意味着低成本。为了实现这种低碳的生态环保理念,当前有很多设计师会利用一些绿色植物作为室内装饰品,同时在进行室内装修的时候会倾向于选择一些低碳材料。绿色植物能够对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以及空气的湿度进行调节,不仅能够起到美化居民生活环境的作用,还能够改善生活环境的质量。此外,室内的家具、墙面材料、板材等的选择上都要注重低碳理念。首先是在选择板材的时候应尽量避免选择夹心板,夹心板中不仅含有较多的可挥发性有机物,同时还会释放出甲醛,假如室内必须要铺设夹心板,那么在一百平方米的范围内一定不能铺设超过30块的夹心板。其次是墙面材料,应该尽可能采用一些二次再生原料类的壁纸或者是以纯木浆为原料的壁纸作为墙面材料,这样能够有效地体现环保生态理念,当然如果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硅藻泥作为墙面材料,这种材料不仅能够发挥清除甲醛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释放远红外线和负离子,具备杀菌消毒和消除异味的功效。最后是家具的选择,人们可以选择一些藤制材料的家具,这种材料的家具会给人一种亲切感,不仅经济实惠,并且外表美观。因为这种藤制家具一般都是手工制品,所以通常不会含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果能够在进行室内设计和装修的过程中,遵循以上这些低碳环保绿色理念,那么不仅能够美化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能够保护人们免受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六、结语

总而言之,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坚持生态环保绿色理念具有较大的优越性。所以室内设计在遵循以人为本这一原则的前提下,在满足审美和功能需求的同时,还必须要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人们的思想已经渐渐从生存意识发展为环保意识,在当代社会中,无论是业主还是设计师都已经越来越重视生态绿色环保理念。每一位设计师在关注生态和保护环境方面都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基于此,相关的室内设计人员更应该要挣脱传统室内设计理念的束缚,仔细研究在室内设计中运用生态环保绿色理念的优越性,在认识其优越性之后就能够有效树立起生态环保绿色理念,从而为广大群众建造出健康、安全、美好的室内环境。

作者:高鹏 单位: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生态环保论文:高校环保社团生态文明论文

一、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定位

有学者将生态文明教育分为专业的生态文明教育和非专业的公共生态文明教育两大类。其中,专业的教育,重点使受教育者掌握生态文明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非专业的公共教育则侧重于提高受教育者对生态文明的整体认识水平,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他们树立生态文明道德观念,激发他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非专业的公共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是高校环保社团开展工作的重要着眼点。具体来讲,教育与实践辐射的对象涵盖三个层次,即同辈群体、中小学生、社会公众。大学生同辈群体因相互之间地位的平等、沟通交流中的相互启发、原有知识结构的积累等,更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但对于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化;中小学生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可塑性强,易于组织动员,但也要求教育形式的生动活泼;社会公众分布广泛,构成复杂,思想多元,生态文明教育较难开展与实施,但也因此更加考验环保社团的实践性和持续性。这些既是着力的重要平台,又充满着诸多挑战。高校环保社团如能在传播生态文明知识的同时,动员和吸引更多人参与生态文明教育行列,则能形成“滚雪球效应”,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基础。

二、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方向

(一)集约性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是集体行动和集约效应。从以往的实践来看,高校环保社团多是突出自身的特色,相互之间乃至对外联合较少,以致难以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近两年来,区域性和流域性环保组织联盟渐成气候,手挽手投身生态建设。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高校环保社团在不断摸索前进中,应主动寻求与地区专业化的环保NGO(非政府组织)和其他高校环保社团合作。一方面相互交流经验,促进工作提升;另一方面,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联合呼吁与行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地区影响力,利于推广生态环保的理念,实现工作的预期目标。

(二)专业性

高校环保社团的发起与运作,普遍都是凭着大学生的一腔热情,较少有环境相关专业的骨干成员,且多数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常常导致环保实践活动中避重就轻,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也因专业性不强、对社会热点关注不够等往往难以使人信服。事实上,高校环保社团可以探索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的专业性。例如: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尤其是农林理工类专业,定期邀请相关专业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加以指导;全媒体信息时代,大学生获取专业生态知识的渠道更加广泛、便捷且体现主体性,但这对环保社团骨干收集、甄选与组织信息的能力提出挑战;网络沟通的即时性也大大方便了高校环保社团从民间环保NGO那里得到专业的指导。

(三)社会性

高校环保社团最终要走出校园,迈入社会,才能更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突显社会价值。首先,社会性的发展方向体现在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合作上。如在一些大型生态环保项目中,高校环保社团可以发挥大学生的固有优势,在其中承担某一部分或环节的工作;还可以建立青年与地方人大、政协代表的定期联系机制,递送社团所做的生态调研报告,找到合理的呼吁表达途径,同时为社团日常工作的开展争取支持。其次,新媒体时代手机终端的普及应用,为高校环保社团面向社会公众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话语体系和更为开放的发展思路。社团自身要在微博、微信、qq空间等新媒体运营上下功夫,传播生态科普知识,准确解读环保热点,定期开展微直播、微话题等,借助新媒体扩大影响力,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与支持。

(四)持续实践性

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最终体现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能力。因此,作为生态文明教育者,高校环保社团必须从自身做起,做到身教言传,持续开展生态环保实践行动,才能最终带动社团公众的自觉参与。持续实践尤其应注意坚持两方面的行动。首先,率先践行低碳环保生活,分类处理垃圾、收旧利废、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减少塑料使用等。其次,在持续实践中传播生态文明理念,避免为了宣传而宣传。高校环保社团十分重视借助地球日、环境日、地球一小时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虽也能取得一定社会效应,但难免有些形式化,反而淡化了日常环保实践的感染力量。而被认为无技术含量的清洁环境类项目其实是最好的日常生态环保宣传,只有持续坚持实践,才能于无声处动人。

三、高校环保社团的项目化运作

明确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为高校环保社团提供了努力的目标,落实到具体实践中还需要从自身组织建设做起。目前,高校环保社团的组织架构大体相似,会长为第一负责人,下设秘书处、财务部、宣传部、项目部、外联部等部门,组织分工与管理难以满足会员参与生态环保事业的期待与兴趣,组织目标随负责人的换届呈现不稳定性,社团缺乏有效传承。基于现状,尝试探索社团的项目化运作是一条可行的路径。项目化运作“将工作任务和目标变成一个个项目,而后通过项目管理的思路来进行运作”,使社团的工作构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态环保实践,为高校环保社团的组织建设和工作创新进一步开阔了思路。

(一)项目化运作丰富工作内容

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然而,很多高校环保社团的工作内容却较局限,未能突破单一的捡垃圾、种树、废物回收等工作形式,跟不上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究其原因,高校环保社团现有组织架构很难充分激发会员的创造力,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导致活动缺乏新意。而围绕各类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主题,鼓励会员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开发特色项目,则能打开工作思路。例如:围绕生态文明宣教开展绿色公益讲堂、组织青少年绿色环教、定期发起绿色微话题;围绕践行低碳生活开展光盘行动、倡导低碳出行;围绕爱绿护绿开展绿植领养、倡导公益植树;围绕清洁环境普及垃圾分类常识、推动政府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建立等。单个项目因专门团队的负责能够推动进一步深化开展,而对于整个社团则因实施项目的丰富性和创新性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二)项目化运作保障社团传承

高校环保社团的传承容易受负责人个人特质的影响,新任负责人尚未很好地领会社团的宗旨与特色,就急于打开新的工作局面,造成组织发展的不稳定性,难以形成持续坚持的品牌。出现这一突出问题的原因在于社团注重了组织机构的传承,而非内在精神与品牌特色的传承。项目化运作能有效避免这种“因人而异”带来的社团断层发展问题。高校环保社团在探索项目化发展过程中,通过结合自身特色,开发可为领域,主动寻求专业的指导,可逐步沉淀社团发展的品牌项目。如北京大学的“林歌”项目、山东师范大学“星星之火,‘纸’有行动”项目、南京师范大学“乐活LOHAS”项目等。社团若能在组织传承的基础上重视项目的传承,以项目为主体选任新的社团骨干,因事任人,则可有效促进社团品牌项目的持续发展,从而保障社团精神的有序传承。

(三)项目化运作稳定人员队伍

“会员流失率高”是高校环保社团普遍遭遇的尴尬。一年级新生刚加入社团时有较高的热情,也希望在参与生态环保行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因而对社团活动抱有较高的期望;但加入社团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实际情况与自我期待差距较大,社团活动中也找不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到最后选择离开。部门设置未能很好地与生态环保工作有效结合是重要的原因。而项目化运作更多地体现了“事业留人”的理念。会员根据个人的兴趣和专长选择适合的品牌项目,参与到相应的团队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愿意留下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更多的锻炼,也为项目的深化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智力支持,实现了个人与集体目标的双赢。

(四)项目化运作争取经费支持

目前,高校环保社团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会员自筹、学校团委资助、商业赞助、环保项目小额资助几种渠道。资金匮乏是社团发展面临的硬性挑战。项目化运作可以从两方面为社团争取一定经费。一方面是公益组织小额项目资助,如中华环保基金会发起的大学生环保公益活动小额资助项目、团中央发起的保护母亲河行动小额项目资助等。这就要求所提交项目要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能够聚焦问题,有相对专业的设计和严谨的可行性论证,并对项目组织者提出较高要求。如果社团一直坚持项目化运作的模式,必然积累了较为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也能产生严谨切题的优势项目,这样成功申报的几率较高。另一方面是企业专项资助。如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百胜餐饮集团必胜客品牌在全国17个城市发起的“必胜客绿色小超人”项目,用于支持高校环保社团通过游戏的方式针对小学生开展环境教育。除争取此类子项目之外,高校环保社团还须积极通过项目化的方式争取地方企业的支持,完成项目目标的同时推动企业的形象宣传。

作者:王慧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生态环保论文:效益型林业生态环保论文

1建设生态环保效益型林业试验区的优势

桃山林场地处坝上北侧,总面积28万hm2,山地地形占96%,森林植被覆盖率为234%,年降水量在956mm,无霜期100d,海拔在380~2200m之间。林区包括了落叶松、油松、蒙古栎等在内的众多乔木,有大量灌木和苔藓、地衣等蕨类植物,整个林区成三层立体分布。同时还有众多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该林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得该区承担着生产、科研的重任。从交通条件来说,该区附近有我国重要的铁路线路,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在林区内缺乏重要的交通线路,目前有在建的公路线路。

2建设生态环保效益型林业试验区的相关指标

2.1生态指标建设生态环保效益型林业试验区,首先是要实现整个林区生态的平衡,为此要达到的指标:一是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在林区一些植被覆盖率不高的地区通过人为植入的方式补充林木资源,对一些珍稀树种进行重点保护[2]。二是恢复物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比研究林区几十年来的物种资料,将一些珍惜物种进行保护,恢复物种多样性。三是恢复食物链,食物链是保持一个地区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适当增加食物链顶层物种的数量和利用天敌的属性,对某些物种进行克制。

2.2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反应林区各个方面相关指数的标准,如土地肥沃度、地下水状况等,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林区内的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林区就是要在指标上达到以下标准:一是土地肥沃度能够满足三层植被的生长需要,土壤腐殖质发育状况良好,土壤湿度、硬度适中。二是地下水方面,地下水位要长期保持较高水平,满足林区内河流供水和人畜饮水,严禁污染和过度开采地下水。

2.3效益指标效益指标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经济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林区内的经济产品实现林区创收,而可以选择的经济产品除了木材之外还有林区特产等;环境效益主要是通过改善林区的环境,减少对林区的破坏,重点保护林区的土地、地下水等资源;生态效益主要是实现林区植被覆盖、物种多样性、生物链的全面恢复,最终将林区变为独立的生态系统。

3建设生态环保效益型林业试验区的举措

3.1以生态效益为核心生态环境是整个林区保持其完整性和稳定性的保障,在林区建设中,首要因素就是建立生态型林区,注重林区的经济效益。首先是保护林区的植被,植被有着固土、防沙、蓄水的作用,是林区生态环境的中心。因此,要制定相关法规禁止原始森林进行采伐,建立人工采伐区域,行采育相结合的策略,保证整个林区的植被覆盖。其次是保护林区的生物多样性,作为林区的重要构成,生物多样性不仅有利于林区生态系统的循环,还有利于林区的自我恢复,同时,一些动植物的出现又增加了林区的科研价值。因此在林区建设过程中,严禁伤害林区的动植物,保护林区的河流,对于一些林区内较少的物种要适当的引进;对于鼠患等可以采取在林区放养无毒性的蛇来遏制,尽量减少人为的破坏。

3.2以环境效益为导向环境是林区取得长远发展的基础,保护林区环境主要是保护林区的土地、地下水等资源。首先是严禁林区的土地垦殖,合理规划林区的土地,将保护区与生活区进行分离,在特定区域种植,减少土地破坏。二是严禁开采地下水,将林区内的居民进行合理安置,统一供水,减少地下水的破坏。

3.3以经济效益为重点经济效益是进行林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环境中,重视林区的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一定要做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的结合,以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反过来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在林区经济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点:一是建设速生林,满足木材需求,通过速生林减少林区内原生林木的砍伐;二是适当种植经济作物,可以在林区适当种植一些果树等作物,增加林区的经济产能;三是发展林区土特产品加工,通过与周边企业合作,定时供应土特产品,增加经济效益,而不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3.4发展林区旅游业林区山清水秀,一年四季风景不同,都有可游览的风光。春天,林区内多种灌木和乔木抽枝发芽,繁花似锦,且景色具有层次性,同时,林中还有一些特产在春天出现,能够吸引游人踏青。夏天,树林茂密成荫,林区中的溪流落差较大,可以发展夏季漂流,成为人们的避暑胜地。秋季,秋风为林区染上了一层红色和黄色,一些山果挂满枝头,可以满足人们赏景、采摘之需求。冬季,山体被积雪覆盖,有着滑雪的天然优势。同时,林区还有一些地区有待进一步开发。

作者:于长江单位: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桃山林场

生态环保论文:高铁建设生态环保论文

1高铁建设生态环保目标规划与监测方法

1.1生态环保目标规划体系构建在对高铁建设生态环保进行目标规划前,首先应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生态本底和退化程度进行分析,如果规划值未超过相应的阀值规范,将规划值作为目标值;如果超过,将阀值规范作为目标值。准确制定拟建工程环保目标,必须根据所获取历史数据的数量确定规划方法。(1)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优势度变化值、适时绿化率目标规划。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也称为误差反向传播算法,是在转移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训练,当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在合理范围之内得出预测函数,进而进行预测[7-9]。一般情况下,施工期间容易获得较多的优势度变化值和适时绿化率数据。因此,可以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目标规划。首先对大量高铁项目建设期间环保的有关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影响高铁环保目标规划的工程特征类目及量化值,如表1所示。然后,采用3层BP网络模型,选择Sigmoid函数为节点输出函数,模型的输入单元为8个,分别用I1~I8表示;输出单元为2个,即优势度变化值和适时绿化率,分别用O1和O2表示。隐层单元为17个;初始权值为(-1,1)之间的随机数。最后,根据大量数据进行训练,当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在设定范围内时,确定出预测函数,进行预测。(2)基于灰色时间序列和类比法的水土流失量目标规划。灰色时间序列模型对一系列具有一定时间间隔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预测模型,从而对未来时间数据进行预测和对目标进行合理规划。一般情况下,收集的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的数据量较少,采用灰色系统的GM(1,1)预测模型[10]结合类比法对水土流失量进行目标规划。(3)基于德尔菲法的动植物保护度目标规划。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评分法,是一种定性描述定量化方法。一般情况下,在规划动植物保护度时,由于该指标受到的人为因素影响大,数据收集困难,可以采用德尔菲法。综上所述,当有大量历史数据时,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当有少量数据时,采用灰色时间序列模型和类比法相结合;当无历史数据时,采用德尔菲法预测。

1.2监测方法体系构建(1)生态目标进行规划后,应选用科学的监测方法对监测指标进行监测,验证目标规划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优势度变化值采用“3S”(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s,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s,GPS))技术法和资料分析法获得;适时绿化率采用实地测量法和调查监测法获得;水土流失量采用桩钉法、侵蚀量法、调查监测法和资料分析法获得;动植物保护度采用抽样调查的地面观测法和资料分析法。(2)PDCA循环。PDCA循环,也称戴明环,即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落实(Action),该原理意味着任何的工作或事情都要经过上述4个阶段的不停循环,在循环中不断解决问题,使分目标实现,最终使总目标得以实现[11]。对高铁建设的环保指标进行监测时,应根据各个指标的情况制定监测周期,将总目标按照相应的监测周期进行分解,在每个监测周期内按照PDCA循环进行监测,检验分目标能否实现。如果未完成分目标,则应找出出现问题的环节,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于下一次循环中加以解决。此外,还可以适当对分目标进行调整,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2研究案例

以某高速铁路(以下简称G高铁)为期5个月(2014年3月31日—8月31日)的目标规划与监测数据为例验证预测的准确性。监测期内,工程建设主要集中在CK64+500—CK85+750,拟监测段为CK64+500—CK72+750,无环境敏感区,占地类型主要为非农业用地、土石方利用率为35.27%。

2.1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生态环保目标规划根据收集的已建高铁项目的历史数据,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对优势度变化值、适时绿化率2个指标进行规划。由表1中特征量化指标可知,该工程的输入项I1至I8分别为6,3.5,3,2,4,3,2,3。将收集的样本基础数据(1~24)作为训练样本,后2个样本作为输出样本,训练1000次,基础数据及预测数据(序号25)如表2所示。误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知,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5%,该模型能够满足预测的精度要求。应用该模型得出输出项O1和O2分别为3.814,87.60(见表2),即优势度变化值为3.814%,适时绿化率为87.60%。

2.2基于灰色时间序列和类比法的生态环保目标规划模型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上述重点监测区域进行抽样,选取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的主体工程区的路基挖方边坡、取土场的挖方边坡、6#弃渣场的弃方边坡、施工便道的挖方边坡及施工营地的挖方边坡为此次水土流失的监测点。(1)基于灰色时间序列GM(1,1)的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预测。根据当地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收集1983—1989年相关分区的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采用灰色时间序列对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预测,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弃土(渣)场、施工营地、施工便道的预测值分别为329530,486570,548220,421920,520700t/(km2•a)。(2)基于类比法的水土流失量目标规划。通过对拟建高铁所处的地域环境、气候、水文、土壤、降雨、原生态的地貌环境等进行综合考察及分析,选择与拟建铁路相近的已建铁路石长铁路为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的类比调查对象,其扰动后各分区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6000,20000,18000,15000,6500t/(km2•a),此时即得公式⑷中的Mi2。由上述数据、公式⑷和各分区面积计算工程建设可能造成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1094.244t。其中各分区施工期分别为2,1.5,1.5,3,3年;监测区面积分别为23.36hm2、3.89hm2、19.36hm2、18.34hm2、3.21hm2。

2.3基于德尔菲法的环保目标规划模型在G高铁动植物保护度目标规划阶段,首先邀请15位专家预测监测期内施工路段动植物保护度,将专家的打分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可知,动植物保护度均值E=1.4145,方差δ2=0.032503。收敛性检验参数C=0.46%<0.50%。方差较小,说明专家意见相对比较集中,分歧较小。

2.4基于PDCA循环的水土流失量指标监测以高铁建设期间水土流失量的监测为例,对其施工中PDCA过程进行重点阐述,该工程5个月的监测周期为:主体工程区、弃土(渣)场、取土场占地面积广,均会破坏原有的土石平衡,对原地表面积扰动大,对该区域的监测应自施工准备开始进行,每月进行1次;施工便道、施工营地所引起的水土流失主要处于便道修建阶段,而且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因而在施工阶段初期要求每月监测1次,待修建完毕后,可以每季度监测1次;此外,若施工期间遇到暴雨,应在暴雨过后加测1次;遇到汛期,须在汛期前后各加测1次。2014年7月31日该施工地区有暴雨,因而在暴雨过后加测1次。水土流失量的PDCA循环目标值和相应的实际监测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5次的PDCA循环中,因监测周期初期环保措施实施不够完善,第1、3次循环的分目标未达到;进一步完善环保措施后,水土流失量有了明显的减少。此外,因环保措施的完善,暴雨对水土流失量的影响很小。5次PDCA循环后,监测区域水土流失量的总目标得以实现。

2.5其他生态指标监测结果分析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对现有植被、耕地、农田等造成破坏,对动物的生活区域造成影响,而这些方面的地貌恢复、动物繁衍缓慢。短期内优势度变化值、适时绿化率、动植物保护度等指标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而且工程的绿化恢复工作一般在工程后期才会取得明显效果。因此,这些指标的监测周期一般较长,可以设为1个季度1次。为此,监测人员对这些指标分别于监测初期和末期各监测1次,并将该5个月作为1个PDCA循环,已经针对这5个月采用相应的模型规划出其目标值。其他生态指标监测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得,项目区其他生态监测指标依据PDCA循环原理,在循环过程中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均能达到目标值。

3结束语

通过对高铁建设生态环保目标规划与监测方法研究,根据生态环保目标规划,构建了包括优势度变化率、适时绿化率、水土流失量和动植物保护度等生态环保监测指标体系;根据收集数据量,提出分别运用BP神经网络、灰色时间序列结合类比法、德尔菲法进行生态环保目标规划的方法。其次,基于传统监测方法结合PDCA循环原理和监测指标的不同情况,确定出相应的监测周期,提出监测方法和控制措施,从而保证总目标的实现。最后,通过对某高铁的实证分析,将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预测结果的合理性。

作者:段晓晨倪艳霞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生态环保论文:生态养殖生态环保论文

1改革养殖模式,发展生态养殖

邢晓红是原衡水市种鸡场负责人,有多年的种鸡饲养经验。面对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他深深地体会到做好鸡舍的环境控制、降低死淘率、减少环境污染、节约生产成本是养殖业成败的关键。2009年初,他经过多方参观考察投资80多万元围绕地下养种鸡、地上种植温室大棚进行了科技攻关。万事开头难,由于缺乏技术支撑,邢晓红结合当地的土质、水层,反复动脑筋,自己进行鸡舍的图纸设计,吃住在建设工地。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建成了66米长、6米宽、2.8米高的地下鸡舍四栋,地上温室大棚一栋。目前存栏种鸡达到了2.2万只。邢晓红开创的生态环保立体种养新模式,经过一年多的运转,证明成功可行。地下建鸡舍饲养种鸡,地上建日光温室种植蔬菜,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种植养殖效益。地下鸡舍与地上蔬菜日光温室相通,鸡舍排出的二氧化碳经气体循环通道给日光温室供气增温,通过日光温室中植物的吸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达到废气、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的目的。

2创新关键技术,提升生态养殖管理水平

要使鸡群高产、稳产,除了给予优质的饲料外,必须给它们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良好的通风。邢晓红开创的地下养鸡在这些方面与地上养鸡有哪些不同呢?

2.1设置通风消毒道

通风是影响鸡产蛋的重要因素。如果通风不畅,鸡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鸡粪分解释放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会在鸡舍内大量聚集,直接影响鸡的生长和产蛋。地下鸡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两边没有窗户,所以邢晓红采用的是纵向负压通风方式。为了不让风直接吹进鸡舍,在两个鸡舍之间设计了一条通风道,风道呈一个倒下的U字型,分上下两层,风从上面的进风口进来,再从下面返回来,然后再进入两边的鸡舍。如果鸡舍的长度是60米,那么整个风道的长度就是120米,120米的狭长风道对外来的空气起到了一个缓冲的作用,减少了对鸡的应激。同时,在通风道内安装了12支紫外线灯管和1台臭氧离子发生器,这样外面的空气进来以后,经过这120米的杀菌消毒,病原微生物得到了一定的净化,安全系数大大地提高。一条U型的通风道,使风过冷、过热、直吹和空气净化消毒的问题全都解决了。据中国农业大学宁中华教授介绍,空气经过风道的过程中,被紫外线进行了杀毒。所以,进入鸡舍的空气是经消毒的新鲜空气,对鸡的健康方面都好,这些是在地上养鸡不容易做到的。另外,夏天的热空气经过地温的冷却,冬天的冷空气经过地温的加热,这样进入鸡舍的空气,既新鲜,温度又比较合适。

2.2安装微电脑温度控制器

鸡舍由于建在了地下,风刮不着,雨淋不到,日晒不到。冬天尽管外面很寒冷,地层的温度加上鸡体自身的散热,可使鸡舍内的温度达到18℃左右。在炎热的夏季,由于避免了太阳的照射,舍内温度一般维持在27℃~28℃左右。即便是室外气温达到40℃以上时,舍内温度最高也就能达到30.5℃。同时,为及时调整鸡舍内的温度,鸡舍内安装了微电脑温度控制器。并在通风口安装了降温水帘,出风口安装了换气扇。这样能够自动调节舍内温度,使鸡舍内温度始终保持在18℃~24℃。

2.3补充人工光照

光照是影响鸡生长、产蛋的一个重要因素。产蛋期的鸡,光照一般维持在16个小时。对于地上开放性鸡舍来讲,自然光达不到16个小时,都要利用灯泡进行人工补光。地下鸡舍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封闭式鸡舍,完全可以靠人工补光来满足蛋鸡对光照的需求。根据鸡的不同日龄,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既满足了鸡的生长需要,又克服了自然光照过强导致鸡出现啄癖,造成鸡的伤亡。

2.4建设地上蔬菜大棚

在鸡舍上面建设60米×6.5米蔬菜大棚一栋。同时在大棚的墙壁上开设60厘米×60厘米的通气孔一个,直接与鸡舍的通风道连接,在大棚的顶端安装直径为20厘米的排气管6根。这样鸡舍的气体直接排入大棚,然后经排气管进入大气中。经过这样一个循环,鸡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需要;氨气遇到水以后能形成氨水,氨水可以作为氮肥直接供给植物需要。鸡舍内的废气一部分供给大棚内的植物生长,减少了向空气中排放,达到了减排的目的。同时鸡舍内的热量通过土壤的传导作用,使鸡舍上面的土壤温度比周围土壤的温度高,蔬菜就可以提前出苗。再加上二氧化碳、氨气的再利用,可以提高大棚的经济效益,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2.5安装饮用水净化器

为保证鸡只饮水安全,安装了一台饮用水净化器,每小时生产净化水2吨直接供鸡饮用。地下水经过净化器后,可以有效地去除氯、杂质、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减少了疾病经饮水传播的机会。

3实行立体养殖,增加经济效益

地下养鸡、地上种菜的立体养殖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适宜的舍内环境,有利于发挥鸡的产蛋性能,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减少了饲料的消耗。和地面上的开放式鸡舍相比,在一个产蛋周期,一只鸡就能省6元钱的饲料成本。据邢晓红介绍,与地上普通鸡舍相比5000只鸡规模地下鸡舍按390平方米计算,每栋每年可节省饲料等总投入5.94万元,产蛋收入可增加2万元,建筑成本可节省1.17万元,投入产出总收益可高出7.94万元。

3.2减少应激,控制疾病发生

地下鸡舍为鸡只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生产环境,减少了温度、湿度、通风、噪音等外界应激因素的影响。空气和饮水经过消毒和净化,有效地排除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同时地下养鸡杜绝了与其他畜禽的接触机会,为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建立起了一道自然屏障。地下养鸡运行以来,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3.3环保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鸡舍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等气体直接排入蔬菜大棚,一部分被植物所利用,其他经排气管进入大气中,降低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减少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起到了减排的目的,实现了绿色养殖、生态养殖。

3.4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立体养殖模式直接解决了养殖用地和农业用地的矛盾。一般的地上鸡舍每栋的间隔距离是两个鸡舍的距离,而地下鸡舍可以不用间隔,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土地。另外地上种植蔬菜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作者:刘博沈桂英曹玲芝盖柏舜何佳单位:衡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衡水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衡水市滨湖新区管委会

生态环保论文:生态环保问题的休闲农业发展论文

1休闲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中国国家农业部在《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休闲农业要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成为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缓解资源约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由于资源主要来源于乡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等,休闲农业属于自然生态的休闲旅游事业,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有效方式。

1.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休闲农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就是农村独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民风和农耕文化等城市所不具备的要素。休闲农业的体验活动也必须根据农业资源的季节性、地域性、生长性、活动性等特征来设计。例如云南省某地根据生态性、民族性、地域性的差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当地农村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打造出多种休闲农业模式。四川省某地充分利用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因势利导,创造性地提出“五朵金花”的休闲农业模式,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民就地市民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典范。休闲农业多是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人文生态景观丰富的地区发展起来的,没有清新和美的田园风光、自然和谐的奇山秀水、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等,休闲农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2休闲农业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一是促进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休闲农业不仅涉及农业体验活动,还涉及无污染、无公害、无化学物质的生态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生态农产品的种植不但可以减少土地浪费,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还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同时,由于休闲农业发展的构成要素中资源型要素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实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方政府和农民也会加大对旅游环境的打造和资源的整合,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提高资源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二是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休闲农业的消费对象主要以城市居民为主,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城乡居民之间的交流,吸引城市信息向农村流动,使农民可以就地接受城市的现代文明观念及先进的经济、科技、文化信息等,从而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转变生存和生态保护观念,推动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总体来看,休闲农业的经营发展,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休闲、体验及旅游的需求,还能促进农村地区生态文化建设、打造生态景观、维护生态平衡、促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从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农村生活空间。

2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1缺乏相应发展规划的指导目前,中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大多为当地村民或民营资本自发策划、发展、经营,缺乏相应的科学规划引导,对城市消费者的休闲娱乐需求认识不足,大多数停留在农家乐阶段。特别是缺乏整体规划和具有特色的项目设计,模仿现象较为突出。缺乏与区域内其他景点和各种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整体开发,难以形成集聚效应,阻碍了休闲产品的规模化开发和产业化实施。在已有的一些规划中,短视现象严重,缺乏对地区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生态环境、科普教育等的综合分析,缺乏对地区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很少有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和具体措施。

2.2设施的过度开发影响生态景观一些地方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无序无规划,急功近利现象严重。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材料往往是就地取材、乱采滥伐,导致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一些工程建设产生的碎砖、石块、炉渣、石灰及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附近的土坡、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此外,一些低劣的人造景观也对自然生态景观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一些地区为了打造人造景观,挖湖堆山甚至模仿城市园林绿地的造景手法,对原有的地形、地貌及植被、物种等大肆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景观破坏严重。

2.3农村生态环境承载力受到挑战城市居民的出行、旅游、休闲、度假主要集中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大量的城市游客在特定时段集中涌入农村地区的休闲区域,造成农村地区,特别是休闲农场的客流量骤增,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严重。许多游客产生的食品袋、用品袋、一次性餐具、易拉罐、啤酒瓶、废纸、瓜皮果核、食物残渣、骨头、宠物粪便等的随意丢弃,对水体、土壤、植被等产生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农村的生态景观环境。此外,由于目前中国针对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技术水平所限,休闲农场的垃圾分类排放、及时清扫外运和就地处理处置均面临很大压力。

2.4农村传统生态文化受到冲击消费者在休闲消费时,往往容易忽视休闲农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特别是一些人群的低素质行为,以及过度消费的做法等,影响着当地居民的消费观,对农村原有的传统生态文化带来冲击。例如,在云南等地,随着休闲农业的开发,大批消费者的涌入对当地传统生态文化带来的冲击较大,导致许多年轻农民不安于农村生活,使原本保留较好的传统民族生态文化面临传承压力,农村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挑战,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2.5生态型农业经济发展滞后在许多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尤其是山区,土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较差,农民脱贫致富愿望强烈,面对蜂拥而至的城市消费者,出现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现象,更多人的生态环保意识让位于发展经济、快速脱贫致富的心理,加上生态农业的发展成本相对较高,导致生态型农业发展滞后,休闲农业所需的生态农产品难以得到农民的高度关注。同时由于休闲农业资源面、活动面、目的面、经营面涉及因素较多,发展的分散性突出,在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薄弱、人才与资金匮乏、生态经济建设的支撑条件较差的一些农村地区,难以形成具有生态竞争力的休闲农业产业链。

3以休闲农业促进农村生态环保的对策

3.1注重休闲农业的生态规划休闲农业的项目策划必须同步考虑生态环境系统保护的规划,以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一是要对休闲农业的资源基础(如生态农业资源基础、自然景观、乡村民俗文化等)进行充分分析和评估,从优化布局、因地制宜、保护生态三个方面,做好总体规划和项目策划。二是发挥生态规划保护环境的事前预防功能,预评估休闲农业待开发区域的环境质量及生态承载力,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休闲农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性开发。三是休闲农业规划应与当地的旅游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规划、村庄环境建设规划等相衔接,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主导产业的发展,保障休闲农业的生态化发展。

3.2推动休闲农业的生态制度建设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下,加大对休闲农业的开发管理,建立休闲农业生态准入制度,防止破坏性的开发。一是要制定休闲农业准入标准,严格审核休闲农业经营场地的开发、经营活动是否对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在休闲农业开发前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二是要严格休闲农业建设的生态标准,休闲农业服务设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建设,且环境污染的配套处理设施必须同步建设,且要达到一定的处理标准。三是要建立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环境教育培训制度,强调从业人员的环保素质,对休闲农业经营者进行必要的环保素质培训及审查,提升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生产、生活行为的生态约束,为发展生态型经济建立生态制度保障。四是要建立生态环境破坏处罚制度,对于休闲农业项目开发中的生态环境破坏行为,按破坏程度给予经济处罚、限期整治、取消开发资格等处罚。

3.3坚持休闲农业的绿色经营与发展发展休闲农业应充分利用好当地的景观与生态资源,在维护自然生境、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同时,以挖掘和传承自然生态为纽带,通过恢复性建设来完善农村生态景观建设。一是经营者作为农村生态环保的维护者,应树立并不断提升环保意识,树立环保经营理念,做到不乱排放废物。同时,还要引导和监督消费者保护生态环境。二是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考虑到休闲农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承受能力,密切关注协调客流量,使客流量处于休闲农场的环境承载力允许范围之内,为消费者提供生态、环保、绿色的放松空间与环境,实现休闲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培养消费者养成“生态保护、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意识,在休闲消费过程中,遵守农村生态文明旅游规范,杜绝乱扔垃圾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3.4推进休闲农业的生态文化建设从休闲农业本身提供的功能来看,休闲农业的核心价值在于体验不同于城市生活的农村文化,生态因素、文化因素是休闲得以兴起的根基。因此在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时,要充分注重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实现农业生产、休闲、生态、科教、文化等全面价值最大化。一是将生态文化与休闲农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坚定地走与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道路。二是在进行乡土文化、人文景观的挖掘和塑造过程中,将“天人合一”等传统生态文化融入其中,使消费者不仅得到自然景观和人文的双重体验,也切实感受到传统的环保理念,丰富乡村生态旅游文化内涵,推进“乡村—生态—文化”发展模式。三是还可以与学校生态教育相结合,为中小学生提供各种可供学习的资源,配合自然生态科学学习的需要创设教材园,通过环境资源、农场实地考察以及现场咨询等方式,使学生们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做起,推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3.5积极推动生态型农业发展一是在休闲农业景区应以“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为原则,积极推动农村地区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实现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以达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目的。二是应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建设一批效益好、技术含量和组织化程度高、农业环境质量较优的农产品基地。三是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展农业功能,延长休闲产业链,实现生态型农业经济发展。

作者:周广礼王军单位: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

生态环保论文:含氟活性染料的生态环保论文

1含氟活性染料的生态环保问题

含氟嘧啶活性染料价格昂贵,用量很少。Ciba公司(现Huntsman公司)的含氟活性染料主要是一氟均三嗪与其他活性基复合成双或三活性基染料。其比含一氯均三嗪活性染料固色率高,染色温度低,符合节能减排要求,染料利用率高,废水色度低。但是含氟均三嗪活性染料的原料三聚氟氰毒性大,沸点为73~74℃,蒸气压大,容易逸出反应设备。很少量氟蒸气吸入后,就会引起呼吸不畅,严重时会导致肺水肿。生产中要求设备与管道密封。而含氯均三嗪染料的原料三聚氰氯虽然也有毒,因沸点高(190℃),蒸气压低,对设备和生产要求没有含氟活性染料高,且三聚氟氰的价格比三聚氯氰高出4倍。因此,含氟三嗪活性染料比含氯三嗪活性染料贵很多。其次是含氟三嗪的离基为氟离子,在碱性介质中生成氟化钠;而含氯三嗪活性染料的离基为氯离子,在碱性介质中生成氯化钠。两者生成物的毒性大相径庭,氟化钠的急性毒性老鼠口服半致死量LD50为180mg/kg,而氯化钠的急性毒性老鼠口服半致死量LD50为3750mg/kg。氟化钠是神经性沙林毒气的主要原料,足见其毒性之大。含氟三嗪活性染料在碱性介质中与纤维素纤维羟基阴离子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形成酯键共价键,离基F-必然生成氟化钠。而氟化钠对人的毒性如摄入量1g以下,将出现恶心、呕吐、下腹疼痛,甚至昏迷,身体衰弱,同时肌肉萎缩断裂,呼吸困难,致心衰直至死亡。若摄入量5~10g将很快致死。其常见的症状是牙齿珐琅质表面脱落。氟化钠和氯化钠水溶性差异很大。氯化钠水溶性为34.79%(25℃),氟化钠水溶性只有4.3%(25℃),比重为2.79。这给废水处理带来困难。

通常,活性染料合成完毕,采用盐析法使染料析出。为了提高染料水溶性,都需进行脱盐。膜分离技术以其高效脱盐提纯的优异特点得到广泛使用。膜分离分为超滤、纳滤、微滤和反渗透滤4种。纳滤是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一种压力驱动型膜滤分离过程,可以截留绝大部分活性染料,有效分离去除氯化钠和小分子有机物质。合成结束后,含盐等染料水溶液经膜分离,使氯化钠水溶液通过膜排放,被截留的染料浓缩物喷雾干燥得到粉状较纯染料。但是,由于氟化钠水溶性太低,有可能与染料一起被截留,致使染料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氟化钠。而作为染料应用的下游企业则更为麻烦。废水中含有大量氟化钠,且其比重大而沉积于废水处理沉淀池底,如何处理氯化钠,迄今未见相关较好方法的资料报道。

2含氟三嗪活性染料是否为AOX

AOX(可吸附有机卤化物)值成为衡量纺织染整和纺织化学品行业加工废水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最早在1987年,德国联邦废水法(FederalEffluentLaw)规定AOX的直接排放标准为100mg/L,间接排放标准为0.5mg/L。1992年,英国废水管理系统规定禁止排放含AOX的物质。欧洲的其他一些国家,如瑞典、芬兰、比利时、荷兰、挪威,以及澳大利亚相继通过了AOX相关法令和排放标准。欧盟于2002年5月15日的有关EcoLabel决定的2002/371/EC,对纺织品废水排放设置了具体标准。20世纪70年代,德国首先建立了分析AOX的方法,1979年美国EPA在此基础上作了修改。1985年,AOX分析方法在德国标准化,即DIN38409(AOX测定)第14节,而后又于1996年出现了欧洲标准(水的质量—AOX的测定)及ISO11480—1997(AOX分析)等。以上分析方法重现性高,实用性强,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其检测方法为痕量法,即以硝酸银检测已预处理过的AgX含量来确定排放废水中卤离子是否符合标准,其理论基础是溶度积。AgCl、AgBr和AgI的溶度积非常小,是难溶解化合物,唯独AgF的溶解度和溶度积比其他AgX大若干数量级,无法检测到含氟AOX,因此作为含氟三嗪活性染料的优点进行宣传。(1)DIN38409H14的AOX测试步骤大致如下:①将水样酸化至pH值为2,加入高档活性炭振荡1h;②过滤后用硝酸盐清洗置换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无机卤化物;③将吸附有机卤化物的活性炭置于石英容器内,通入氧气,在950℃高温裂解;④将裂解生成的卤化物通入微库仑滴定池内,用银离子(硝酸银)进行定量滴定。如前所述,该银量法定量分析系采用溶度积原理,通过判断难溶物生成沉淀是否进行完全,采用质量法测定卤素含量。溶度积常数Ksp(简称溶度积)表示难溶解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组成沉淀的有关离子浓度乘积在一定温度下是个常数,反映了难溶化合物的溶解能力。AOX限量法测定是通过Ag+与卤化物X-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AgX,指示剂能与Ag+生成有色物,其溶解度稍高于被测的AgX。滴定初期,先后生成AgI、AgBr和AgCl,它们的沉淀颜色分别为黄色六角体、浅黄结晶和白色结晶。指示剂K2CrO4生成的Ag2CrO4为红色六角体,其溶解度为43mg/L,稍高于AgCl的30mg/L,即为滴定终点。由于生成的AgF溶解度为1800000mg/L,是其他AgX的几何级数倍,为可溶物,所以没有溶度积常数Ksp。因为测不到F-的浓度,所以认定含氟三嗪活性染料不属AOX物质,卤化银的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见表1。然而,因AgF溶解度太大,没有Ksp,因而断定含氟三嗪活性染料不属AOX物质是不科学的。(2)离子色谱法检测AOX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GB4287—201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一个强制性污水处理标准,其中增加了总氮(原NH3-N2),总磷(原TP)和AOX,并推荐使用离子色谱检测AOX。离子色谱是一种新的检测仪器。1975年,H.Small等人提出离子色谱这一概念。在分离柱后连接抑制柱,用抑制法来提高灵敏度,并于同年商品化。1979年,Fyitz等人提出了非抑制离子色谱,采用低用量柱应用低背景电导的弱酸及其盐为淋洗液,可在10min内定量分析F-、Cl-、Br-、NO2-、NO3-、PO43-和SO42-等7种常见阴离子和Li+、Na+、NH4+、K+、Mg2+和Ca2+等6种常见阳离子。目前,最新型的快速柱可在5min内完成上述7种阴离子的分析,灵敏度高,离子色谱可分析浓度范围从微克每升到毫克每升,F-离子检测限小于1mg/L。分析不同的离子,有多种不同色谱柱可供选择,一次进样,通过梯度淋洗可以同时分析多种离子。离子色谱的原理是采用泵输送淋洗液,通过离子交换分离柱后连接抑制器来降低背景电导,提高灵敏度。一台离子色谱仪由6个系统组成:淋洗液输送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抑制和衍生系统、检测系统、仪器控制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在离子色谱检测之前,仍要按DIN38409H14预处理后再进样,因为离子色谱对F-特别灵敏,含氟三嗪活性染料除非不被活性炭吸附,否则难逃离子色谱检测。包括PFOS,PFOA及其同系物及含氟表面活性剂在内的PFCs,以及京都定义书于1997年提出的三种氟化温室气体如全氟碳化合物、六氟化硫和氢碳氟化物,经离子色谱检测后,也可能成为AOX物质。

作者:陈荣圻单位:教授

生态环保论文:河流域生态环保论文

一、伊犁河流域生态环保综合治理取得的主要成绩

坚持流域生态环境以法治理,率先制定了《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一是坚持科学立法,有法可依,加大伊犁河流域生态环保地方立法力度。为了贯彻依法治国基本国策和生态立州战略方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使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正式走上了法治轨道。为使重点行业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条例》对水电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城镇乡村建设、交通设施建设、旅游设施建设等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作出了专门规定,明确了水电开发企业是水电工程影响区域内生态环保和治理的责任主体,实施生态环境修复保证金制度;明确了禁止进行采矿活动的范围,规定矿产资源开发单位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得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或者设备;交通设施建设应当修建野生动物通道等防护措施,减少对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影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内的道路设计方案应当经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审核等严格条款。二是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加大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为进一步加强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12年4月13日,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了由州长担任主任,分管副州长和驻州各单位主要领导为副主任和成员的“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面负责伊犁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及生态环境保护专家评审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指导组、联合执法监察组负责《条例》的贯彻和落实。担负行政指导、行政协议、信息共享、利益引导、合作共建、协商洽谈、责任追究制和任期目标管理制;负责生态修复项目初步验收、依法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纠正各类违法生产及开发活动等职能。2年来,在州党委、州政府和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的领导下,通过《条例》的严格执行,取得了显著的执法成果。伊犁州直属县市累计关闭污染企业11家,淘汰产能落后企业139家,在伊犁河上游停建了已经规划和建设的39家小水电站,对已经建成的小水电站,要求先做好植被修复工作,停止了部分破坏草原植被生态的工矿业开发项目。伊犁州党委、政府按照“环境优先,生态立州”战略要求,重新制定了州直县市绩效考核办法,对昭苏、特克斯、尼勒克、新源、巩留五县生态环境指标重于经济指标,重点考核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产业发展等。三是立法机构与执法机构相结合,确立了伊犁河流域生态治理基本法律框架。在伊犁州党委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伊犁州人大常委会和伊犁州人民政府针对伊犁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情况,先后制定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渔业资源保护条例》(2004.08.03)、《伊犁河流域土地开发管理条例》(2006.09.29)、《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11.2.19)3部地方性法规;制定了《自治州政府关于切实做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工作的通知》(2011.01.05)、《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伊犁州直“新疆天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2012.04.01)、自治州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关于批准伊犁州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2013-2024)的决议》(2013.12.19)等17部地方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实施,有效构建起伊犁州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框架体系。

二、伊犁河流域生态环保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中目前存在如下问题:1.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一是水土流失现象依然严重;二是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对水域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三是水资源时空地域分布不均,水环境容量四季差异较大;四是土地荒漠化问题尚未得到根治;五是林地面积呈缩小趋势,草地退化仍然严重;六是冰雪线不断上升,固体水资源持续减少;七是生态多样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八是伊犁河流水容量和湿地面积日趋减少;九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自然灾害频发。2.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污染需要通过法治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二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给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三是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影响了农牧区农牧民的水源和生活区的环境质量;四是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五是影视服务业的污染问题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健康;六是白色污染成为农田、草场和水域新的污染源;七是工业布局不合理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八是电磁辐射成为环境污染的一个新问题;九是旅游开发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十是矿产资源开发造成了许多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分析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中存在问题,其成因在于:一是部分政府部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决策和协调不到位。二是生态环保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进展不平衡。三是环保管理保障措施不力,造成生态环境建设效益差。四是环保宣传力度不到位,尚未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五是社会各界对环保工作参与不到位。六是单纯追求增长速度仍然是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出现矛盾的根本原因。七是缺乏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是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伊犁河流域生态环保与改善民生互动法治建设的基本方略

(一)实施以人为本的环保优先,生态立州方略。环保优先,生态立州方略,是指在伊犁州长期发展中把环境保护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自治州立州之本的发展方略。其具体涵义是:以人与自然资源、人与人、人与伊犁社会发展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自治州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和谐的各民族人际关系的科学发展战略。生态立州方略倡导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伊犁社会放在自治州新型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力争比较少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撑,实现自治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实现生态建设可持续,资源开发可持续,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快速发展的目标。

(二)实施伊犁河流域县市生态环保责任制方略。州直各县市直接担负着流域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义务和具体责任,伊犁州人民政府要明确规定州直各县市担负伊犁河在本县市境内河段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区域范围、组织机构、人员经费和考核办法等,并列入各县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与年终县市工作和领导班子考核一同进行,保证各县市认真履行在本县市境内伊犁河河段生态环保治理责任和目标任务的落实。

(三)实施伊犁河流域生态民生联动长效机制方略。流域生态环保既是生态文明工程,也是民生改善工程,各级政府要坚持民生为本价值取向,从民生改善工程的高度,统筹建设生态民生联动战略机制。要从提高河岸植被覆盖率与防治水土流失、河水资源环保与人畜饮水安全、洪水灾害生态综合治理与保障流域群众住房和生命财产安全等多方面构建防治体系,建立流域生态民生联动战略的长效机制。在流域“三农”建设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中,要以改善民生为本,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及法治规范;注重突出重点、综合施策,针对流域牧区、林区分布广、面积较大的特点,振兴牧业经济和提高林业发展水平,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水平,解决增收致富奔小康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地方立法和执法建设任务,以法治的形式对牧区、林区生态环保与牧民和林业工人民生改善互动发展实行刚性约束。

(四)实施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国家主体方略。建议将《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提升为国家法规。伊犁河是一条国际河流,不仅对中国新疆范围有影响,就是对哈萨克斯坦乃至中亚国家也有重大影响。建议伊犁州人大常委会和伊犁州人民政府组成一个立法专家组,在对《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国家和国际层面提出修改意见,通过自治州、自治区人大、人民政府报请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将伊犁州制定的《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上升为由国务院制定实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国家法规,体现国家意志,以国家为主体在更大范围产生更强有力的法律约束。

作者:王峻蓉王友文单位: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生态环保论文:基于污水处理的生态环保论文

一、污水致力传统技术与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简介

污水处理技术有传统的方法和生态处理技术。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就是利用物理、化学等原理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物理方法就是利用物理特性将有害物质进行吸收,化学方法就是利用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将有害物质反映或是转化为无害物质。而这两种方法都不易实现,因为物资消耗非常大,而且在技术维护方面难度也比较大,成本比较高,难以进行有力的推广。这也是很多企业冒着违规的风险将污水直接排出的原因。生态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就是利用生物原理将污水有目的、有控制性的投入到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利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多种资源的符合作用,将污水中的超标物质和有害物质进行利用吸收,使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最后达标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可以用循环再生来形容。生态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处理污水的最大好处就是操作简单、投资较小、无副污染物出现,同时还可以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二、污水生态处理技术遵循的原理

1.循环再生原理

生物学中的循环再生原理,指的就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将非生物成分合成新物质,然后又降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生成和降解的循环,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在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方面,也是利用循环再生的原理,将污水排入特定的生态系统,使污水中的非生物组分参与到这个循环再生的过程,加大了循环再生过程的进程和速度。

2.和谐共存原理

和谐共存原理指的是在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最稳定状态就是和谐共存,如果做不到和谐共存,那么其中一方就会被一方毁坏,直到达到平衡为止。所以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污水引入到一个特定系统中,引起系统的不平衡,这个系统里面的生物就会将污水里面的非生物稀释或是降解,最后达到平衡状态,做到和谐共存。

3.整体优化原理

使用生态学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是在这个处理过程中,包括很多环节,譬如说污水源控制、修复生态系统的选择、污水布水公艺选择、再生水的利用等等,这些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污水处理整个过程来说非常重要,不能单独的进行考虑。所以,应该将这些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对这个整体进行优化,最后达到使用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处理污水的同时又对污水中的资源加以利用,变废为宝,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4.区域分异原理

在进行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上,必须要考虑到地区差异。因为每个地区的生态系统都会因为当地的特殊环境而不一样,所以在考虑应用这种那个方法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不能盲目的进行,导致污水生态学处理技术作用不明显。考虑到地区差异,就必须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修复植物、布水公艺、管理方法等进行管理和运用。并且在开始利用使用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时候,应先进行小范围的实验,在取得成功后,在开始大规模的使用这种方法。这样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成功率才会比较高。

三、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主要方法

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应用生态系统天然的资源,来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转移或是转化为其他物质,达到消除或是降低水中污染物中的作用。这种方法费用低还能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目前,我国主要采取土地处理系统、蚯蚓滤池处理系统、生态塘处理系统三种方法来进行污水处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土地污水处理系统

土地污水处理系统就是利用土地—植物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及生物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从而改善污水的水质,在处理污水的同时植物和土地可以吸收污水中的富营养和水分,从而土地更加肥沃,植物生产的更快,更好。这样在进行污水处理的同时也能带来植物的更好发展,一举两得,实现废水最大化的利用,变废为宝。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有很多种类型,常见的包括慢速渗透处理系统,还有与之相对的快速渗透系统,地表漫流处理系统以及地下渗透处理系统。使用土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这几种方法来净化污水,其使用的原理是沉淀、过滤、挥发、生物氧化、土壤吸附、光解等,这几种都是最原始的处理污水的原理,包括物理原理和化学原理。这几种处理方法都可以使污水处理到达标水平,可以直接灌溉或是作为景观水使用。

2.蚯蚓滤池处理系统

蚯蚓滤池处理是人工制造的生态系统,就是将蚯蚓引入常规的滤池内构成。蚯蚓滤池处理系统是利用蚯蚓的消化分解作用以及过滤作用而达到处理污水的目的,所以蚯蚓滤池一般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蚯蚓分解层,这一层就是利用蚯蚓的消化分解以及上下钻动的特性来达到分解污水中污染物的过程。这一作用原理就是蚯蚓吃食污染物,和体内的细菌进行反应,排除,蚯蚓粪便的细菌进入环境中后使得有机物的数量增多,杀死微生物,达到处理污染物的效果。第二层是补充层,第三层是承托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最主要作用是过滤作用,使得蚯蚓处理过的污水进一步的过滤。污水从蚯蚓滤池的上部进入,经过处理后的水从下部排出。蚯蚓滤池的整个处理污水的过程操作简单、成本比较低,污水处理效果好,可以方便推广使用。

3.生态塘处理系统

生态塘污水处理系统也是应用较多的生态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原理就是将污水引入人工制造的一个生态系统中,这个生态系统包括水产和水禽类生物。生态池塘通过太阳能的光合作用以及各种食物链原理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或是转化,然后再通过食物链作用将物质一层一层的转移,使用这种方式将污水净化。这个方法之所以使用较多并且效果不错就是因为采用这种方法,污水得到净化的同时,水生植物和生物等也得到了食物,可以进行回收。这种污水处理方法不仅维护方便、成本低,更大的好处是可以获得经济效益。

作者:聂安平单位:广西华都环境投资有限公司

生态环保论文:幼儿教学中的生态环保论文

一、给幼儿观看环保的多媒体

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幼儿对那些憨态可掬的小动物特别有兴趣,可是《动物世界》上说,那些动物可以居住的森林越来越少,动物因为没有生存的空间所以濒临死亡,有一些动物甚至已经绝种,人们再也看不到。幼儿的感情被多媒体技术激发,他们喜欢那些小动物,同情小动物的遭遇,他们流着热泪说那些小动物实在太可怜,教师此时可以向幼儿说明环保的道理。幼儿为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内心开始树立环保的理念。

二、让幼儿过关于环保的节日

随着环保理念被人重视,国外已经确立环保节日,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过环保节让幼儿树立环保的概念。比如国际上9月16日为保护臭氧层国际日,教师可以在这个日子给幼儿讲保护臭氧层的原因。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太阳如果直接照射在人体上会对人体有害,臭氧层是给地球穿的一层“保护衣”,然而因为人类不注意环保,我们的臭氧层已经越来越薄。比如现在气温年年升高,就是因为臭氧层已经越来越薄,如果再不注意环保,未来我们就挡不住毒辣太阳的照射啦。幼儿通过过环保节日不仅能学到环保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树立环保的理念。

三、教授幼儿初步的环保知识

幼儿虽然年龄小,比较复杂的环保原理他们不懂,然而教师可以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让幼儿内心树立环保理念。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塑料袋一般在土地中埋很久也不会腐烂,而且塑料袋中的化学产品会给土地带来污染。我们如果没有可以种田的土地未来就会饿肚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办,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用布袋。幼儿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环保饭盒与泡沫饭盒的区别,让幼儿具有白色污染的常识。幼儿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废旧电池会带来污染,让幼儿了解到将垃圾分类的科学原理。

四、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

幼儿如果仅仅只是听教师说、看多媒体中的故事,可能会对环保现状感觉不够真切,他们未必能真正树立环保的理念,然而如果幼儿了解到环保的危机就在自己身边,它将影响自己的生活时,幼儿内心就会真正树立环保的理念。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观察自己身边的生活,让幼儿了解到环保现状。比如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自己去看从学校到家里这条路上,到底能看到多少绿色植物,幼儿会发现与高楼大厦相比,他们一路上看到的绿色植物少得可怜,幼儿内心就会理解目前环保的危机。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每天有多少汽车排出尾气?那些黑烟造成什么后果,幼儿了解到环保就是自己切切实实需要重视的事情,他们就会萌生环保的理念。

五、带领幼儿加强环保实践

实践是给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通过各种实践不仅能学到大量的知识,而且劳动能力会得到培养。同时,实践会给幼儿内心强烈的满足感,幼儿教师在给予幼儿环保理念时不能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比如植树节那天,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幼儿园附近植树,让幼儿理解虽然目前只是种下一棵树,如果每人种下一棵,那么未来我们就能种出一片茂密的树林。幼儿在进行植树的过程中,能理解到种下一棵树多么不容易、要让一棵树成活更加不容易,然而一棵树死掉却非常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就会更加重视用一点一滴的实践保护环保成果。实践活动能让幼儿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完成一件环保的事情,他们就能感觉到自己的劳动能真正带来环保的结果,心中就会种下环保的意识。

六、结语

环保意识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引导幼儿成长时,不仅要给予幼儿知识,还要给幼儿人文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以上渠道让幼儿具有初步的环保理念,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作者:周颖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幼儿园

生态环保论文:三峡库区生态环保论文

一、坚守量传主题,提升服务能力

把量传始终作为主业来抓,增强我们的看家本领。宜昌作为“两坝一峡”所在地,为确保生态环保仪器量传的准确可靠,维护计量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保证仪器就地就近、经济合理进行检定等,宜昌市质监局解决本地区相关计量器具量值溯源和公正计量的难题,建立了多项计量标准,并向湖北省质监局成功申请建立了三峡库区生态环保计量器具检测中心。长江三峡流动污染源三峡监测站是专门从事流动污染源的监测机构,其所使用的红外测油仪是关键设备,我们在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依法对其进行了检定,也促使他们的计量意识有更大提高。

二、坚持各部门协作,维护生态环境质量

1.强化能源计量工作,推动生态环保计量,促进地方经济转型战略

我国能源匮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宜昌市的经济支柱是生物、医药和化工行业,能源环保尤为重要。开展能源计量工作,利用《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宣贯之机,增强政府的社会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和部门的职能责任。参与对能源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参与企业节能评价,开展不定期的耗能管理考核,促进水、电、气、煤、油计量器具的检定,提高生产效率。

2.加强生态环保类检测机构仪器的检定

保证重点领域检测、监测数据结果的溯源性;加强在线环保监测系统的检定,扩大环境保护的覆盖范围,促进合格排放。我们加强与市发改委、环保及统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对所有污水处理厂及国控环保企业在线监测系统进行强制检定,确保数据准确与科学公正,推进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积极参与环保与生态保护的规划制定,有效推动校准工作的深入开展。

3.加强自然灾害有效防御等领域的量传溯源,确保数据准确

宜昌市现有国土部502地矿所、中南冶金地质测试中心、鄂西地质工程勘察院岩土试验室、宜昌市岩崩滑坡研究所等实验室,都是地质勘察机构,他们的勘测数据是进行自然灾害防御的依据,我们对其仪器设备加大了监控与检定力度。关注矿山安全计量现状,建立横向联合、上下联动机制。宜昌是半山区地势,煤矿较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宜昌市质监局为了让矿工无忧,在计量所的基础上组建了湖北省矿用计量器具检定中心,加强与安监局、国土局和经信委的协调,在市县两级质监与安监部门的联合联动下推动该项工作有序进行。

作者:陈玉任光春唐博单位;湖北省宜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生态环保论文:生态住宅环保论文

一、保护大自然低碳生活

一心一意缔造和谐环保家居空间。让我们共同来营造环保、健康的室内居住环境,是一个很让人关注的话题。我认为节能环保“生态住宅”将成未来家居主流。

二、为搞好好看、好装、健康、环保的室内居住环境

共同来营造环保、健康的室内居住环境,全国各地政府机关和社会组织历来高度重视绿色健康低碳环保“生态住宅”的建设设计服务及推广工作。历年来举办了不少绿色家装建材联宜展销会。建设殷实文明和谐幸福美好家园的礼仪之邦、才子之乡家乡抚州,今年也举办家装建材联宜展销会。为营造美好环保人居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家乡各主流好家居装修建材联公司都参与展销会。春满人间,把森林氧吧带回家。家乡主流新闻媒体都尽心尽力对活动进行精心监督策划。将让好家居装修公司认真轻松友善和谐地搞好“生态住宅”装修工作。我们装潢行业是家居的美容室,装潢的魔术师。“生态住宅”将成未来家居主流。企业该如何为营造绿色环保人居环境提供服务。让我们共同来营造环保、健康的绿色室内居住环境,是一个很让人关注的话题。“共同营造我们健康的室内居住环境,这也是我们家装建材公司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三、引领未来健康新空间

我们装潢行业美容师,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群策群力、群防群控。我们装潢当中要采用各类的装饰建材,包括装饰产品。在整个施工设计采购和最后装潢售后服务当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污染源。(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相关统计数字显示,我们现在每年大概要装修的量是达到2千亿元,但由于设计和施工的失误,造成的浪费现象非常的严重,统计的数字是达到了300亿元浪费量)面临这么严峻的形势,作为中国顶级企业家俱乐部成员,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些富有社会责任感企业家他们也是中国公益环保的先锋力量。远离家装建材暴利,规范市场从我做起,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节水、节电、节材、节资,推广应用绿色健康环保型建材,以有效避免家装引起的两次污染。加强污染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为更多的人造更多的好房子,建设“节能、节材和生态环保”住宅。祖国各地社会利益高于经济效益的真善美高科家装建材公司您们应承诺可以做到:

第一要学习国标从严要求。因为国家了很多的有关的文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的污染控制规范,以及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限量的有关标准。我们要从严的进行要求。

第二我们要模范的贯标,我必先行。

第三规范市场从我做起。

第四共同来创建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您们应多邀请生态环保科研学者跟您们出最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科研管理尤其是节能环保生态住宅装修设计方案,以有效避免家装引起的两次污染。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为国为民,科技、哲理学术高人他们可轻而易举跟家乡有高社会道德风尚的家居装修公司出最节能环保型住宅经管方案及其它经营管理方针政策。幸福中国梦!志同则道合,道合则事成。同心同德心齐力更和前程最辽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远离家装建材暴利。共同创建健康的生活环境,最大限度避免家装引起的两次污染。您们多邀请生态环保科研学者参与您们公司企业的节能环保生态住宅装修设计、经营管理。将让富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企业家您们节能环保生态住宅装修人人喜爱,家乡同仁、亲朋好友有新住宅需装修设计,都将尽请真善美的你们参与。众手浇开幸福花。今后您们的商业活动更具有竞争力与活力,您们将产销两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尊重专家学者、教授所付出的劳动。

你们产销两旺,给这些帮你们搞好节能环保生态住宅装修设计、经营管理的德才兼备专家效益奖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有为者有味。这些德高望重节能环保生态住宅装修设计大师今后将更乐于热心地为富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企业家您们提供节能环保生态住宅装修设计、经营管理的高科服务。一个好汉三个帮,团结就是力量。富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您们将轻松自在搞好生态住宅装修工作,又好又易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作者:王雯媛单位:抚州市林业局

生态环保论文:生态环保理念的幼儿教学论文

一、给幼儿观看环保的多媒体

幼儿具有感情丰富的特点,他们容易被一些具有感情的事物感染,幼儿教师可以把多媒体的技术引进到日常活动中,将多媒体的效果与幼儿的多情善感结合起来,用多媒体技术向幼儿宣传环保理念。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幼儿对那些憨态可掬的小动物特别有兴趣,可是《动物世界》上说,那些动物可以居住的森林越来越少,动物因为没有生存的空间所以濒临死亡,有一些动物甚至已经绝种,人们再也看不到。幼儿的感情被多媒体技术激发,他们喜欢那些小动物,同情小动物的遭遇,他们流着热泪说那些小动物实在太可怜,教师此时可以向幼儿说明环保的道理。幼儿为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内心开始树立环保的理念。

二、让幼儿过关于环保的节日

随着环保理念被人重视,国外已经确立环保节日,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过环保节让幼儿树立环保的概念。比如国际上9月16日为保护臭氧层国际日,教师可以在这个日子给幼儿讲保护臭氧层的原因。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太阳如果直接照射在人体上会对人体有害,臭氧层是给地球穿的一层“保护衣”,然而因为人类不注意环保,我们的臭氧层已经越来越薄。比如现在气温年年升高,就是因为臭氧层已经越来越薄,如果再不注意环保,未来我们就挡不住毒辣太阳的照射啦。幼儿通过过环保节日不仅能学到环保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树立环保的理念。

三、教授幼儿初步的环保知识

幼儿虽然年龄小,比较复杂的环保原理他们不懂,然而教师可以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让幼儿内心树立环保理念。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塑料袋一般在土地中埋很久也不会腐烂,而且塑料袋中的化学产品会给土地带来污染。我们如果没有可以种田的土地未来就会饿肚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办,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用布袋。幼儿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环保饭盒与泡沫饭盒的区别,让幼儿具有白色污染的常识。幼儿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废旧电池会带来污染,让幼儿了解到将垃圾分类的科学原理。

四、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

幼儿如果仅仅只是听教师说、看多媒体中的故事,可能会对环保现状感觉不够真切,他们未必能真正树立环保的理念,然而如果幼儿了解到环保的危机就在自己身边,它将影响自己的生活时,幼儿内心就会真正树立环保的理念。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观察自己身边的生活,让幼儿了解到环保现状。比如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自己去看从学校到家里这条路上,到底能看到多少绿色植物,幼儿会发现与高楼大厦相比,他们一路上看到的绿色植物少得可怜,幼儿内心就会理解目前环保的危机。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每天有多少汽车排出尾气?那些黑烟造成什么后果,幼儿了解到环保就是自己切切实实需要重视的事情,他们就会萌生环保的理念。

五、带领幼儿加强环保实践

实践是给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通过各种实践不仅能学到大量的知识,而且劳动能力会得到培养。同时,实践会给幼儿内心强烈的满足感,幼儿教师在给予幼儿环保理念时不能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比如植树节那天,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幼儿园附近植树,让幼儿理解虽然目前只是种下一棵树,如果每人种下一棵,那么未来我们就能种出一片茂密的树林。幼儿在进行植树的过程中,能理解到种下一棵树多么不容易、要让一棵树成活更加不容易,然而一棵树死掉却非常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就会更加重视用一点一滴的实践保护环保成果。实践活动能让幼儿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完成一件环保的事情,他们就能感觉到自己的劳动能真正带来环保的结果,心中就会种下环保的意识。

六、结语

环保意识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引导幼儿成长时,不仅要给予幼儿知识,还要给幼儿人文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以上渠道让幼儿具有初步的环保理念,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作者:周颖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