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工程类论文

时间:2022-04-17 02:40:31

导语:在建筑工程类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工程类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建筑工程类专业能力培养论文

1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不容乐观的就业现状与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较差的就业能力,不得不让我们对现有的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方法与方式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调整与相关资料分析,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教学实训基地不完善,缺乏就业实践平台;第二,缺少经验丰富的专职师资队伍。教师是中职院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的实施者。可是我们的中职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大学毕业就直接到学校工作,都是在学校这圈子里,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创业就业的经历有限,要求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很少;第三,传统的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方法与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不够协调。

2提升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途径

2.1通过产学结合,强化与改善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

(1)校企共建,实现前厂后校,探索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当地建筑工程类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分散式”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基地,把很难操作的大量学生一起集中实训化解成“多点分散式”的实训形式,使教师与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交替开展,切实受到锻炼。

(2)开展岗位教学,营造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内部建立工种实训场及综合实训场,依据建筑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分解技能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及行业管理能力开展建设。实训环境按照建筑行业施工现场设置,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和培训,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团队,依据企业、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项目开展生产性实训。

2.2深化“2+0.5+0.5”学习与就业相结合模式

强化校外顶岗实习针对建筑行业受气候影响的季节性和建设周期较长等特点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继续深化“2+0.5+0.5”学习与相结合就业模式,即4个学期在校内学习(中间阶段开展校内外生产性实训),0.5个学期根据学生自选方向,在校内进行专业强化实训,0.5个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导师加强指导,安排专业教师分区域开展技术指导和管理。尝试校企联合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2.3实行“三阶段两能力”学用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学用递进“三阶段”内容。第一阶段———基础/工艺实践阶段,以学为主。以基础课程教学实验、材料工艺加工和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如专业概论课与参观实习、实验、上机、论文写作、金工实习、测量实习、社会调查等。第二阶段———技术/工序实践阶段,学用结合。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和单项工序过程设计能力培养为重点,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生产与管理实习、课程设计/大作业等。第三阶段———工程/项目实践阶段,应用与创新。以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和项目综合设计与组织能力、施工与管理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如科技活动周、专题研究、前沿讲座与学术报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2)课内外相结合的“两能力”内容。第一,人文社会实践能力。以思想政治系列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为主体,以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与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服务、读书活动、文艺活动、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为辅助。第二,工程技术实践能力。以课内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教育和实践教学为主体,以课内外科技立项、各种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参加教师科研和开展科技服务等为辅助。

2.4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推进建筑工程类专业“双证书制度”对中职业建筑工程类专业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将实践教学课程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三个层次。把建筑工程类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课程对接,根据职业资格认证(施工员、测量工、材料员、造价员等)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并融入各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并取得建筑工程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作者:蒋仓兰占美森吉中亮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建筑工程类论文:浅谈建筑工程的分类\组成及构造

摘要:建筑物一般是指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农业建筑和园林建筑等。建筑物按用途可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三类,这其中工业与民用建筑占了绝大部分。本文对工民建筑工程的分类、组成及构造作简要而精炼的介绍。

1工业建筑工程的分类及组成

1.1 工业建筑的分类

1.1.1 按用途分类。①主要生产车间。②辅助生产车间。③动力用建筑。④仓库。⑤技术设备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⑥全厂性建筑。

1.1.2 按层数分类。工业建筑按层数分为单层工业厂房和多层工业厂房,以及部分单层、部分多层的混合工业厂房。

1.1.3 按跨度的数量和方向分类。①单跨厂房。②多跨厂房。③纵横相交厂房。

1.1.4 按生产状况分类。①冷加工车间。②热加工车间。③恒温恒湿车间。④洁净车间。⑤其他特种状况的车间。

1.2 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

单层厂房的结构支撑方式一般分为墙承重结构和骨架承重结构两类。①墙承重结构是外墙采用砖墙、砖柱的承重结构。由于砖的强度低,只适用于跨度和高度小,吊车荷载较小或没有吊车的中、小型厂房。②骨架承重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构件组成骨架的承重结构。

1.2.1 屋盖结构。包括屋面板、屋架(或屋面梁)及天窗架、托架等。屋面板直接铺在屋架或屋面梁上,承受其上面的荷载,并传给屋架或屋面梁。屋架(屋面梁)是屋盖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屋面板上的荷载、天窗荷载都要由屋架(屋面梁)承担,屋架(屋面梁)搁置在柱子上。

1.2.2 吊车梁。吊车梁安放在柱子伸出的牛腿上,它承受吊车自重、吊车最大起重量以及吊车刹车时产生的冲切力,并将这些荷载传给柱子。

1.2.3 柱子。柱子是厂房的主要承重构件,它承受着屋盖、吊车梁、墙体上的荷载,以及山墙传来的风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基础。

1.2.4 基础。它承担作用在柱子上的全部荷载,以及基础梁上部分墙体荷载,并由基础传给地基。

1.2.5 外墙围护系统。它包括厂房四周的外墙、抗风柱、墙梁和基础梁等。这些构件所承受的荷载主要是墙体和构件的自重以及作用在墙体上的风荷载等。

1.2.6 支撑系统。支撑系统包括柱间支撑和屋盖支撑两大部分,其作用是加强厂房结构的空间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它主要传递水平风荷载以及吊车产生的冲切力。

2民用建筑工程的分类及组成

2.1 民用建筑的分类

2.1.1 按建筑物的规模与数量分类。①大量性建筑。②大型性建筑。

2.1.2按建筑物的层数和高度分类。按建筑物层数与高度分类见表1。

2.1.3 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类。①木结构。②砖木结构。③砖混结构。④钢筋混凝土结构。⑤钢结构。

2.1.4 按结构的承重方式分类。①墙承重结构。②框架结构。③半框架结构。④空间结构。

表1 按建筑层数与高度分类表

2.2 民用建筑的组成

2.2.1 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地基上。因此,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能抵御地下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蚀。

2.2.2 墙起着承重、围护和分隔作用。承重墙承受着屋顶、楼板传来的荷载,并加上自身重量再传给基础;当柱承重时,柱间的墙仅起围护和分隔作用;作为围护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与破坏;内墙起着分隔空间、组成房间、隔声作用。对墙或柱的要求是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保温、隔热、隔声、防火等能力,以及具有经济性和耐久性。

2.2.3 楼板将整个建筑物分成若干层,是建筑物的水平承重构件,承受着作用其上的荷载,并连同自重一起传递给墙和柱,同时对墙体起水平支撑作用;首层地面直接承受其上的各种使用荷载并传给地基,也起保温、隔热、防水作用。

2.2.4 屋顶是建筑物顶部的围护和承重构件,由屋面层和承重结构层两大部分组成。屋面层起着抵御自然界风、雨、雪及保温、隔热等作用,结构层承受屋顶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和柱。因此,屋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防水、保温、隔热等作用。

2.2.5 楼梯是建筑物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之用。楼梯要有足够的强度及稳定性。

2.2.6 门主要用作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门的大小和数量以及开启方向是根据通行能力、使用方便和防火要求决定的;窗的作用是采光和通风。

3总结

建筑物除由以上基本部分组成外,还有一些附属部分,如阳台、雨篷、散水、勒脚、防潮层等,有的还有特殊要求,如楼层之间还有设置电梯、自动扶梯或坡道等。

建筑工程类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施工类课程分段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对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施工类课程综合性很强,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突破企业参与教学的瓶颈,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培养适用的人才。以实证研究构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同课程“分段式”教学模式,进而对模式中的相关因素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施工类课程;分段式教学模式

一、本项目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课程改革,充分挖掘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优势,突出企业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重新构建适应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内容、实践项目、授课方法、评价体系、课程体系等内容进行全新调整和组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突破企业参与教学的瓶颈,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通过教师与企业人才的协作,使课程总体上形成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从理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实践内容的独立与延续四个维度进行拓展,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培养适用的人才。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广厦学院的品牌专业,是2009年教育厅批准的特色专业,其实训基地是2007年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本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形成鲜明的特色,按照建设品牌专业对各主要专业课程的要求,使本课程教学水准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突破企业参与教学的瓶颈,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培养适用的人才。

三、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1.通过企业专家座谈、毕业生访谈等对施工类课程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调查,并分析整理。

2.与企业专家等探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式教学的教学内容、技能项目,分段式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时间安排,并协商实践教学指导的具体安排。

3.结合校内实训场地、设备、实训教师安排等进行分段式教学实施。

4.对分段式教学的模式、实践项目、时间安排、授课方式等进行对比分析、总结。

5.根据总结完善分段式教学的相关内容。

6.把分段式教学模式向校内外相关专业进行推广。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施工类课程分段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通过聘请建筑企业领导和技术人才,结合校内专业教师师资力量、实训设备等条件,充分分析解剖施工类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施工类分段式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授课程序,结合企业人才的实际工作过程,与企业人才对接,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实训项目、授课时间分配、课程评价体系等内容。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安排如下:

五、深化驾证式考核,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1.考核方案设计的思路是依据专业岗位工作任务确定本课程需要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依此制定技能考核方案,再根据这些技能确定必须具备的知识,依此制定理论考核方案,体现理论为技能服务的思想,将本课程培养的必备素质贯穿到理论及技能考核的全过程。

2.对于学生的考核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形成以学习过程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际操作技能和社会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理论考核内容强调为技能服务;技能考核强调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建筑工程类论文:基于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建筑工程类专业问题的探究及对策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建筑工程类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以根本原因分析法为工具从典型案例的现象入手并找出影响该类合作项目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为建筑工程类合作办学项目提供改进思路与发展方向,以确保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类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高职院校 根本原因分析

1 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驱使下,我国建筑工程企业与国际建筑工程市场有了更频繁的互动与来往,大量具有国外建筑工程教育背景的相关人才被国际社会所需求,而受现实条件的制约导致不可能有大批人员去国外接受相应的教育。有别于本科院校的综合培养,高职高专院校致力于培养具备实操性的专业技术性人才,截至到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高职高专层次合作办学数量占整个高等教育层次合作办学总数的37.3%。 为此,为培养出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知识精、英语强并能满足国际建筑工程用工市场需求专业性人才的建筑工程类专业,在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应运而生。然而,相较于对专业知识、英语能力要求较浅的商科类合作办学项目来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筑工程类专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正如预期所说,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否能为国际建筑工程行业培养出让家庭、企业、社会、国际用工市场都满意的高品质人才还亟待考证。

综合该类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关于中外合作办学建筑工程类专业的研究数量远不及经济、管理等商科类专业领域的研究,具体情况可分为两点:其一,为数不多的此类研究多聚焦在某一层面,如:课程体系建设、英语课程对接、课程教学、合作办学项目管理、模式、品牌和沟通等研究层面上;其二,建筑工程类问题研究多集中在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上,而中英合作办学项目的案例分析多与建筑工程类无关。为填补系统性研究这一领域缺少对中英合作办学专业建筑工程类问题探究的空白,本文将以四川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中英合作办学项目为例,以根本原因分析中的why-why因果分析为工具,从现象入手,对存在问题进行层层探究并找出对策,旨在为其他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建筑工程类专业提供参考与思路。

2 运用why-why分析法以四川某高职院校中英合作办学为例

Why-why分析也被称作“五个为什么分析”,属于根本原因分析工具的一种,该方法先从现象入手并通过询问“为什么”来识别因果关系链,并通过不断提问为什么前一个问题会发生,逐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或解决办法。在组织管理领域内,根本原因分析可以帮助组织内的利益相关者发现组织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方法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把握现状,原因调查,问题纠正,通过“差错防止”过程进行预防,本文将跟随这四个部分逐一对案例进行分析 。

笔者选择该所高职院校中英合作办学项目作为案例分析原因有四:第一,该项目属于“3+0”项目,学生为双学籍注册,两校课程对接,学分互认,学生在国内学习三年顺利修满双方院校规定学分后便可获得中、英双方院校文凭,这种嫁接型模式汲取中西方优势,学生不出国门便可接收教育,真实地了解国外文化与生活,既经济,又安全,已成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常用模式,具有普遍性 ;第二,该项目目前运行已进入第五个年头,项目既不算缺乏经验的新兴项目,亦不经验丰富的老项目,有已经取得的成绩也有面临存在的系列问题,具备可研究性;第三,该项目已经送走两届毕业生,招生规模从第一届的几十人迅速扩大到几百人,是顺应当今国际建筑行业人才需求,符合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结构多元化发展需要而存在的产物,具备实时性;第四,被选取专业亦是该校建筑工程类王牌专业之一,原专业培养学生的人才质量均受到来自家长、企业、社会和同行院校的一致好评,该项目具备典型性。

(一)把握现状

经笔者粗略统计,该项目第一届毕业生中有近40%的学生没有顺利拿到英方毕业证书,第二届毕业生情况有所好转,但仍有30%以上学生无法获得英方毕业证书。因该项目为嫁接型项目,英方专业课程学分也计入到毕业总学分中,学分的相互绑定意味着如果英方专业课程挂科,学生将无法获得任何一方的毕业证。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今后就业意向是在国内,英方专业课程的不合格并不会直接影响学生国内就业能力的缺失,针对该问题,学校做出紧急处理:学生可以通过重修或重考的方式用中方相应专业课程替代英方该门课程获得学分,延迟毕业最终拿到中方毕业证,但由于英方专业课程板块的学分缺失,学生终与英方毕业证书无缘。然而,此现象已经开始影响到项目在校学生对英方专业课程的关注度与学习积极性,如任其继续发展将影响到项目整体办学水平、专业品牌和学校口碑。

(二)原因调查(“五个为什么”调查)

1.“为什么出现上述现象?”

直接原因源自挂科率较高的英方专业课程,从学生方面来讲,一方面课后与外教无足够交流机会,另一方面受英语水平的局限学业疑问无法向外教正常表述,长此以往,学生落后太多最终挂科;从外教方面来讲,英方外教在国内停留时间较短授课量大且课程安排相对集中,故平时很少有时间能与学生互动交流,增进师生情感,获得学生学习反馈,同时,教学时间较短导致学生仅有一次机会通过课程考核且各教师的评分标准又参差不齐,再者,英方院校派来授课人员不稳定,受诸多因素时常调换,学生必须不断适应各种外教教学风格,因而最终导致英方课程挂科。针对该种情况,项目做出临时性对策,与英方协商后决定给予平时出勤率达标的学生一次补考机会,并相对延长了外教停留时间。

2.“为什么英方专业课挂科率较高?”

最主要的原因是部分学生听不懂英方专业课。从学生方来讲:他们对于英方专业知识存在知识缺口,从未接触过西方教育的学生或多或少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适应期,特别是对于学习适应性较弱的学生来说存在更大挑战;从教师方来讲,外方教师人员的不稳定性为学生学习适应性增加难度,再者,不同的外教受个人性格、生活习惯和经历等影响教学随意性较大,加之,各外教国籍、学历的不同和教学能力的参差不齐也对学生学习流畅性增加阻力。

3.“为什么听不懂英方专业课?”

嫁接型合作办学项目虽在双方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匹配上进行了对接,但该校却没有在学生第一年学习安排中设置与英方专业课配套的基础英语课程,所以无法实现与第二年英方专业课程的承上启下。学生学习方面:各国建筑工程因不同的国情需要而设有不同的建筑工程标准与规范,中方没有相应专业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学习,加之学生自身英语水平有限,第一年又无相关课程可以辅助学生打好专业词汇基础。虽说中方有针对全院学生开设的《大学英语》和专门针对合作项目学生开设、由外教授课的《剑桥英语》帮助学生提升英语水平,但这两门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建筑工程相关专业词汇和了解英方相关专业理念并无太大帮助;教师教学方面:有限的英方合作院校教师资源和迅速壮大的规模让英方无法安排教师在第一学年对项目学生进行专业基础英语的教学与辅导,与此同时,现有的中方专业课教师英语水平有限,也无法实现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想法,当然,如何准确的衔接英语课程与外方专业课程的经验也正是该项目所缺少的。

(三)问题纠正

问题分析到这一步,该校也针对做出了系列改善行动:第一,英方教师利用每周三下午休息时间,开设了Office Hour(办公室时间)在办公室为学生解惑答疑,为学生和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提供固定交流平台;第二,英方教师根据项目学生学习特点编写了学习辅助工具书,相较于大量的课堂授课而言,工具书内容更加精炼,设计更加有趣,更融入了大量身边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较难的理论知识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第三,英方教师提前为每个学习单元制作了专业词汇表,并在PPt中个别重要难点词汇加入了中文解释,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 并将书面复杂施工流程描述制作成动画,用生动的图文结合形式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在学生中获得好评。

4.“为什么没有专业基础英语课程?”

该问题直接原因在于项目建立之初,学校并未考虑到理工科外方专业课程对于英文水平的要求较高,认为现有的《大学英语》和外教授课的《剑桥英语》能满足英方专业课程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从学生方面来讲: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比非合作办学同专业学生入学分数低,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项目教学方面:由于项目较新,办学方也是在摸索中不断尝试与改进。

5.“为什么办学之初没有考虑到专业特性对英文要求较高?”

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特别是四川的合作办学项目学科分布不太合理,结构较为单一,多为经济、管理此类的商科专业,无充足的建筑工程类专业项目或是交流平台供该类院校借鉴,并且该校合作初衷旨在选择王牌专业扩大影响力和办学水平,未曾更多考虑到专业课程对于英语和学习能力的要求 。

(四)“差错防止”

通过上一步原因层层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以上存在的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对于出现此类问题的高校而言,要解决以上问题,以下几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确保问题不再发生:

第一,从宏观上来讲主要是指政府层面,政府的引导辅助变得尤为重要,建议政府牵头,建立国内理工科类合作办学平台,让同类型合作院校间能通过专项渠道分享经验信息,共同有针对性地探讨理工科类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共享未来发展蓝图,同时,整合国内外同级别、同类别院校信息,搭建相互交流平台,甚至可以建立中外合作意向院校的权威评估机制,从院校办学能力上把控,让意向院校双方能更精确、有效地找到合适各自的合作方,从根本上减少盲目合作的可能性,同时也能使资源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利用。

第二,从项目操作层面来讲,合作办学项目虽无法招收到如非合作办学该专业同等水平的学生,但学校仍可在招生录取时对学生高考单科成绩(理工科如数学、英语)提出要求,毕竟提高生源质量才能更好体现合作办学的优势,树立良好口碑,打造品牌效应,也可以减少误入项目对学生、家长带来的困扰。

第三,从教师层面来讲,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基础,专业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建立一支高质量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优秀海龟人才引进,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教研室,逐渐弱化外语水平较低的专业课教师比例;鼓励中方与外方教师合作教研,联合科研立项,相互探究专业技术与教学;加大项目教师培训,扩展中方教师国际视野,当然,外籍教师的稳定性和日常管理还需要增加管理科学性 。

第四,从课程建设层面来讲,为提升项目学生学习流畅性,中外方应一同探讨设计外方专业英语基础课并放入学生第一年教学安排中,同时,合作办学项目课程还应具有针对性,需同时满足学生国内与国外就业的不同需要,既能让有意向出国深造或就业的学生深入了解中外方核心课程,做好与外方课程衔接,又能培养不出国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语言优势,提升学生同其他相同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三、结论

全方位提升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建筑工程类专业质量与内涵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试验,只有将政府层面、生源质量、师资建设、外籍教师科学管理和课程建设多方面进行有机整合,并在发现问题中寻求解决途径不断完善合作办学运作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其朝着更科学、合理、高质量的方向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王姣姣(1987-),女,英国阿伯丁大学管理、经济与国际关系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战略管理。

建筑工程类论文:试论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

摘 要: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省,每年的高校毕业生近60万人,普通中专毕业生近20万人,就业压力空前,各级政府纷纷推出多项措施助毕业生就业,但学生就业现状仍然不容乐观。笔者对建筑专业的学生如何就业创业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学生;就业创业;素质

一、现代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

各种技术人员的首要职责是用自己的所学专长服务于社会,而不是单单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不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而是脚踏实地地去工作。要把图纸上的建筑作品以实体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服务于社会中的广大用户。一栋建筑物,不管大小、不论多高,对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而言,都应严格认真,一丝不苟,决不能敷衍了事。建筑物的质量问题牵涉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要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肩负起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重大责任。另外,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团队精神也是不可缺少的。那些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个人价值的思想是要不得的。事实上,建筑从设计到监理、建造、资料整理等的复杂分工,使得严密的团队协作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不断学习的态度也是时代对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只有素质全面,学习能力强的人才能在时代的激烈竞争中独占鳌头,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中职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是中职生的政治理想、信念、态度、立场等的具体表现。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政治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表现。作为建筑领域的中等技术人才肩负着工程安全的重任,因此,他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对中职学生政治素质养成来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迷失了政治方向,就可能导致人在社会生活中身败名裂,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可见,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是否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在今后的就业和创业过程中,能否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第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个人只有对国家和社会所肩负的责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才能够自觉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样才会赢得社会对他们的信任、尊重和认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从过去重学历转变为越来越看重才智和能力,看重政治思想素质。当今时代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和人才辈出的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既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高技能素质的劳动者,又要培养中职生在掌握高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2)礼仪道德素质。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懂技术、会管理、能吃苦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但这只有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才能充分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在以往的毕业生中,一些学生不是由于技术水平低不能胜任工作,而是因为礼仪道德水平低而贻误了工作。对中职生加强礼仪教育是提高他们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及社会心理承受力的重要形式。“礼仪不仅是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础,良好的礼仪规范更是赢得他人好感和尊重的一剂良药”。由于建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一般都需要在各种工地上直接接触民工,指导他们施工,所以,技术人员的形象气质、谈吐、举止等礼仪行为会给民工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有礼仪是毕业生与民工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校期间,进一步丰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礼仪知识,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养成礼仪习惯,这些已成为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利用德育课和主题班会或团日活动等时间学习学校礼仪、社交礼仪,使学生熟知礼仪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礼仪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

此外,学校还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树立“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即爱岗敬业的道德观。对此,职业道德教育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使每个受教育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思想。

(3)知识能力素质。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礼仪道德素质,还要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做好相关工作,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全面推进,城市人口将大幅增长,中国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将得到更大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未来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成为建筑师、监理师、造价师,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懂得综合性知识的建筑工程师。即要具有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管理、建筑软件应用专业知识和建筑设备、建筑企业管理等相邻学科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建筑行业技术动态与信息。更要具有工程质量检验、施工组织管理的技能。懂得如何编制技术文件以及组织中小型工程项目的施工。能够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建筑施工测量、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钢结构施工管理、建筑工程预决算等工作。

(4)心理和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就业和创业者必备的重要条件之一,它由一个人自我意识、性格、气质、情感等心理要素构成。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刚强、坚韧、果断和开朗,那么,他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而且具有理性色彩。作为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面对小的成功和胜利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碰到困难、挫折和失败时更不能灰心丧气,悲观消极,自暴自弃。建筑专业的中职生在创业过程中对所从事的工作应产生兴趣,干一行,爱一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学会乐观开朗、有热情、坚持不懈。用所学的知识实现自己的理想,挑战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适应社会的竞争,通过创业丰富发展自己的人生。同时,“要寻找市场机会,具有选择经营项目和承受挫折与打击的能力。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善于处理与领导与员工的关系。要敢冒风险,具有果断的决策力、创新精神、不畏惧困难、坚持不懈的恒心和勇气,能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一些毕业生一年当中不停地更换工作,不是老板对他们要求太严格,而是他们不是嫌单位上的伙食不好,就是因为工作失误挨了老板的批评而受不了,或者是因为其他一些小的事情和工地上的民工关系不和。有的毕业生好高骛远,刚毕业就想着拿高工资,当遇到一些挫折就灰心丧气,失去创业的信念与热情。因此,培养和练就适应不同境遇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就业与创业至关重要。

这几年来,我们学校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就业前的各种素质加强培养和锻炼,大大提高了我校学生就业竞争力,使我校建筑专业逐步形成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河南省许多建筑单位主动上门向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要人,一度出现几个用人单位争抢同一个优秀毕业生的局面。在我们河南周口的很多工地上,都能够看到我们毕业生的身影。他们已成为周口建筑行业中的主力军,有的毕业生工作不到一年就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这一切不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提高了学校在周口及周边地区的知名度,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建筑工程类论文:浅谈新时期建筑工程类企业并购的金融支持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建筑企业为了获得共赢发展,各种并购行为更加活跃,企业的并购直接导致了企业对于金融的需求持续上升。研究新时期建筑工程里企业并购的金融支持,对于一些企业的发展路线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 建筑工程 企业 金融支持 并购

从国家的宏观发展来看,我国建筑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筑产业是新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从建筑行业内部来看,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下,建筑行业的火热形势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进入市场,各种不同规模的建筑企业迅速形成并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建筑企业为了获得共赢发展,各种并购行为更加活跃,企业的并购直接导致了企业对于金融的需求持续上升。研究新时期建筑工程里企业并购的金融支持,对于一些企业的发展路线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一、新时期建筑工程类企业并购与金融支持的联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工程类企业并购市场也在逐步扩大,其面临的并购环境也日益复杂。有效的金融支持无疑是建筑工程类企业实践并购的“强心针”,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的并购行为产生,对于金融支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筑行业的并购行为日趋频繁,并购行为的实践需要大量的金融支持。通过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在近5年(2010年~2015年)的时间段内,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发生的并购案例已经超过了一百起,占到国家企业并购的比重也日益增加,涉及到的金额也越来越多。在强大的需求下,并购企业必须要通过金融支持,获取到一定的资金,才能够让并购有效的、持续的进行,最终达成企业并购的目标。

其次,建筑工程企业的并购行为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对企业内部公司的结构治理,大多数的建筑企业都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内部控制,因此,也需要一定的金融支持提供资金。并购行为作为一种经营活动,其风险无疑是巨大的。通常情况来讲,实践并购的建筑企业往往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但这并不代表企业本身已经具备足够的资本来实践并购,并且能够保证并购的有效经营。为了进一步的分散风险,企业需要更多的可用资金来进行企业结构治理活动,通过优化内部控制,来降低并购行为产生的内部风险。

最后,建筑工程企业并购的多样化发展,需要更为强大的金融支持。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建筑工程企业并购并不局限于行业内的并购,同时还具备有跨行业、跨地区以及跨国并购的现象发生。这些企业的参与将使得并购行为更趋复杂,从而需要强大的金融支持。

二、完善企业并购金融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

想要进一步强大建筑企业的并购的金融支持,并不单纯是金融机构的任务,而应该是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建筑企业本身的多方努力。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

政府对于建筑企业并购金融支持体系的主要作用在于对融资环境的营造。从供需关系上来讲,对于建筑企业并购金融支持仅仅只包含了建筑企业与金融机构两个主体,然而从金融市场运营的实际情况来讲,政府政策在其中扮演者及其重要的作用。

从政策方面来看,国务院了《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推动企业重组,而《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等法规文件则为公司并购行为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条文。总体来看,当前我国金融支持企业并购有着政策导向日趋明确、对并购行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并购资本市场日趋成熟等方面发展趋势,但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现行的政策体系仍旧对于建筑企业并购金融支持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金融支持的门槛较高,许多企业的资质难以达成。

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支持环境,为建筑企业的并购行为提供更多的机遇。一方面,国家不仅需要从宏观政策上去调控建筑工程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例如并购行为中资本市场政策、银行信贷政策的优化,提升政策实施的实践性和对应性,另一方面,还应该从微观发展来对建筑工程行业内的企业并购进行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政策,例如对于建筑行业内的科学战略发展和传统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区分性的金融支持政策。同时还应该针对并购金融政策而对相应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进行整改来进行多角度的配合,切实提升金融支持政策的可行性。

(二)创新金融市场,壮大金融支持组织

首先,国家要有选择的发展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资银行投资集团,通过制定发展规划,给予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培育发展这些专业化的企业,提高其整体竞争力,并帮助这些企业走出国门,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利用当前我国并购活动活跃的机会发展壮大自己,从而为并购市场的长期繁荣提供更好的基础。其次,要努力培育一些区域性的投资银行和投资集团,要根据我国市场的特征,培育发展一批区域性的龙头企业,从而为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并购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金融创新和风险投资体系的完善

金融创新与风险投资体系的完善是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体系的两个主要内容。金融创新需要充分利用企业的三板市场发展机遇,帮助具有一定的资质的企业进入到资本市场中,特别是对于建筑行业中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通过培植这一类型的企业上市,促进企业的自由资本价值的充分发挥。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还应该多角度的参与到建筑企业的并购行为中来,如鼓励以银团的形式参与并购,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可行的并购方案,鼓励国内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参与海外并购等。

风险投资体系的完善则需要进一步的实现建筑企业并购金融支持渠道的多元化,并且进一步的拓宽风险资本退出渠道,形成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继而分散建筑企业并购的风险,提升并购行为的可行性。

三、结束语

新时期为建筑工程类企业的并购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困境。建筑工程类企业想要通过实施并购来获取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要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只要保证政府政策、金融机构以及建筑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有效调控,才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建筑企业的并购的和谐发展。

建筑工程类论文:浅析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实验室的类型、功能及管理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职业类人才,而职业类的人才培养是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实验实训来实现的,在智育方面各民族学生一方面要通过课堂教学接受广泛、坚实的基础理论教育,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实验课教学和参加社会实践等形式,接受基本技能的培养。因此,认识各类实验室辅助功能,科学管理是办好高等职业院校的基本条件之一。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建筑 实验室 分类 管理

根据当代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试验以及实训之需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先后组建了“工程力学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建筑声学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建筑装饰专业综合实训室、数字建筑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视觉艺术实验室、建筑模型实验室、建筑构造实验室,视听实验室、热工测试实验室、建筑节能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建筑结构实验室、新型材料和设备展示室、建筑环境综合模拟测试室、道桥模型室”等专业实验室。但是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以及资金投入等诸多原因,只组建部分与教学、实验、实训工作需要相关的一些实验室,其他实验室建设较为滞后,学校、社会、企业、师生、家长对其在教学、实验和实训的功能与作用认识模糊、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实验以及实训等工作,使得职业院校培养“德、才、能“全面发展成为了一句空话。下面就建筑工程专业实验室的类型、功能、作用以及管理做初步的剖析:

工程力学实验室是一个专业基础类实验室,主要承担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工程力学》和《建筑力学》的实验教学任务。现开设6个实验项目,以满足实验实训教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创新实验等多方面的需求,工程力学室现有各类型的万能试验机、扭转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台等仪器设备。工程力学室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对外或为科研项目提供金属及其它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和检验等方面的服务。

材料力学实验室是土木工程学院主要的学科基础课实验室之一,包括机测和电测两个实验分室,材料力学实验室可开设基础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索研究性等具有不同层次的实验。其中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主要有拉伸、压缩破坏实验,扭转破坏实验,材料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u的测定,材料切变模量G的测定,条件屈服强度的测定,弯曲实验,压杆稳定实验,等强度梁实验等。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索研究性实验主要包括:偏心拉伸实验,弯扭联合作用下薄壁圆管应力与内力的测量实验,组合梁弯曲实验,应变电测和应变片粘贴实习以及应变片灵敏系数的测定等。材料力学实验室每年可满足建筑工程系近400名学生提供完备的材料力学课程的中专、大专教学实验。

建筑声学实验室是用于模拟各种理想声场条件,进行各项参数测量的专用实验室,用以研究声波传播的规律和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部件的吸声、隔声和消声性能。主要用于模拟扩散声场、自由声场和声波在管道中的传播等,因此还配备混响室、消声室、隔声室等辅助设施。

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热工温度与热流自动测试系统除了能够满足建筑温度和热流的教学实验外,还能够进行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相关的节能检验。建筑声学测试系统由AWA6290A多通道噪声振动分析仪、建筑声学软件包、多媒体计算机、声功率放大器、12面体声源、声级校准器等组成。安装在计算机中的建筑声学软件包能够进行信号发生、接收,进行频谱分析,隔声测量、混响测量,整个测量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功能强大。

建筑装饰综合实训室是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实验实验室,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专业知识教学操作技能实训、强化专业应用技能、提高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出从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和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建筑装饰专业综合实训室为例,探索建筑装饰实训室如何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能培训,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实训情境,实现课堂教学与未来工作岗位的“短距离对接”。

在国家、自治区、奎屯、乌苏等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目前我院建筑工程实验室已经具备一定的设备能力和规模,组建了实验室管理部门,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实验导师和管理人员,增强了实验室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实验实训中心大刀阔斧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从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人手。通过广泛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改革设想,即根据专业基础教学需要,适当设置基础实验,结合验证性实验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结合设计课程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采用方案设计、实验和计算机虚拟等多种方法结合的教学模式,拓宽各族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们掌握最新的设计手段。随着实验设备逐步完善补充,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内容已经形成。实验实训中心陆续编制完成实验操作规程、实验教学规范、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使用基本规则及学生实验守则、建筑物理实验指导书、建筑物理学生实验报告书、室内环境技术及设备实验讲义,《城市物理环境》课程和实验大纲等。

作者简介

阿哈提・阿吾扎力别克、男、哈萨克族、系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实习实训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材料力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区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十多篇学术论文,参加中国石油出版社出版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

建筑工程类论文:建筑工程类专业实习实训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 要:就高职院校来讲,我国教育一直推崇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就教学改革过程来讲,教学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对于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教学内容的关键,也是对于学生学习的肯定。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就评价体系的构建也要有所改变,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类专业实习实训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实习实训;评价体系;构建

0 前言

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实习实训形式也与以往有了一定的改变,这也是整体教学改变中的一部分。学生的实习实训形式的改变,也就意味着相应的评价体系要发生一定的变化,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符合学生实习实训内容和成果,对于学生要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树立学生健康的理念以及和谐的身心发展。

1 建筑工程类专业实习实训评价的现状

就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形式来讲,有学校合作的集中型在企业定岗实习的情况,也有学生自己联系单位的,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是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加以锻炼,从而要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就目前评价体系来讲,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部分院校会在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给予评价标准,但是并不完善完整,不能够使企业全面系统的对学生进行评价,由于企业的不同,给出的评价也不一样,有些企业的评价过于简单,并不能够突出学生实习实训时的特点和优点。对于学校来讲,不能够全程陪同学生,因此,要通过评价来掌握学生真实的实训实习情况,不能流于形式,给予评价。

2 建筑工程类专业实习实训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建筑工程类专业实习实训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2.1.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评价体系的构建时要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特点,符合高职院校实训企业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培养特点,依据科学,客观的尺度,既要符合高职院校的现状,又要有前瞻性。

2.1.2 导向性原则

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评价体系是根据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际教学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所制定的评价体系必须根据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科学的制定。专业教师必须不断研究和探索,创新学生实习的管理办法,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

2.1.3 可操作性原则

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评价指标的数据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和使用评价工具,实现评价过程实施简便、易操作。

2.1.4 系统性原则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过程来讲,通常是从计划开始,到实习过程的实施,再到顶岗实结评价过程三个部分。学生实习实训过程较长,管理强度难度较大,我们必须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综合性评价。平时表现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总体要把握客观性和真实性。

2.1.5 多元性与时效性相结合

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的评价过程,不仅有学校的参与,也有企业的参与,因此,要考虑到学校和企业对于学生评价方面的侧重点不同,给予不同方面的意见。企业主要看中的是学生从事职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同时,建立评价体系的时候,要注意到不能多于复杂,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体系的指标要真实并容易收集。

2.2 建筑工程类专业实习实训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

2.2.1 具体实习岗位职责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具体的岗位上,并能够掌握其中的要领,现有的学生实习实训岗位考核评价指标中应该考虑到学生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的问题。能够保证学生所学基本在岗位中体现出来。同时,还有掌握学生在实训实习岗位中从事的工作层次与类别。如果是校企合作的模式,应该能够保证学生在实习中所处的岗位是否符合专业。

2.2.2 职业素养

我国提出教育改革以来,对于职业教育加大了重视程度,教育部长在会议上也明确表示,职业院校教育学生要注意丰富学生的实习内容,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品质,敬业精神以及岗位责任意识,综合提高人文素养。因此,在制定人才的评价体系中,要注意不仅要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重要的是,要体现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全体考察,包括其敬业程度,团队合作以及沟通能力。

2.2.3 职业技能

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是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核心目的。不同专业的岗位之间差异较大,而不同岗位又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要求,因此,职业技能主要可以从胜任岗位工作、工作质量符合要求两方面进行评价。

2.2.4 实习报告

所有的学生进行实习实训过后,都会以文字的形式呈现,这也就是学生的实习报告。学生要在实习过程中按要求填写实习日志和实结。就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来讲,实习日志与实结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院校可以根据学生填写的实习日志与实习报告中的信息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学生总体评价提供了依据。

2.2.5 毕业顶岗实习答辩

现在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设置和体系的不同,对于学生实习要求也不同,有些院校组织学生进行实习答辩,而有些学校没有组织。对于这点,各个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发法不同可以自行设置。但是,对于校企合作的实习学生来说,没有必要进行实习答辩,因为企业和学校都会掌握学生情况。而对于学生单独进行实习的单位来说,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了解,掌握学生实习期间进行的具体工作岗位和内容。这样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实习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从而,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体系在学生整体教学过程中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作用的,必须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企业需求来制定和构建客观公正并实用性强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学生,从事的职业相对具体,而且操作性强,在构建人才评价体系时,要充分根据学生从事专业的实际特点,能够有效地进行评价,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建筑工程类论文:浅谈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摘 要: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应在现有课程考核体系中予以凸显,并以学分制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为保障,最终实现既定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学分制;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的、面向生产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业技术、管理和服务人才。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要以适应经济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全面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重点应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等职教办学特色;树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

根据现有的教学体系和各自实训条件,各个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都会根据本专业开设课程所对应的岗位能力目标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用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然而,并不是每个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考核都落到了实处。有相当一部分都将实践教学最终培养目标未能完全实现,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流于形式,致使学生岗位技能培养目标不能实现。

当然,这样的现状并不是说明各高职院校要求不够严格,也不是说某位教师责任性不强,究其根源,主要是没有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管理考核制度。要培养与施工一线技术岗位能力需求零距离对接的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技能,则必须根据现有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实际情况以及现有高职院校教学体系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现有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多数以男生为主。这些学生,被高职院校录取时,高考成绩一般都只是高出各高职学院录取分数线10分到30分。因此,他们的理论学习基础以及理论学习方法都不是十分出色,并且,学习自觉性和自律能力均相对较弱。相反,这样的学生,其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却十分浓厚。这样的学生,在实践教学期间,如果没有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及标准,他们则会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或作业为目标,对于个人技能的熟练掌握就会放松,更有甚者在实践教学期间放松自我约束,逃课、抄袭等现象屡见不鲜。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采用“技能层进”的教学模式代替“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专业课往往按知识体系来组织教学,先学基础的知识,然后逐步深入提高。但在以技能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单项技能的初级阶段,越是基础的知识越“没用”,只有随着技能的层进和模块组合的时候,才有可能逐渐的接近基础知识。因此,在模块化教学中,知识体系将呈现出一种“倒挂”或者“断层”的状态,学生是在一个接一个的“为什么”中去获取他们所需要的足够的知识。如在讲授《建筑结构》时,对各类结构构件只介绍基本理论,而对构件的构造要求、规范要求等基础知识先不做讲授,等讲到课程设计、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时再结合构造要求、规范要求进行详细介绍,从而使学生觉得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二)采用“项目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教学中,所有课程均围绕我们一个真实的项目作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讲授。在实训环节中,如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计量计价实训,模拟招投标中均围绕这个共同的项目展开训练。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机会把课堂搬到工地上,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我们的教学过程采用工地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训教学、一体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工地现场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实度高,对知识的理解客观、深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案例教学,真题真做,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零对接。

(四)改革考核方法

改革考试形式和方法,转变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方法,考核学生学习效果除了笔试外,在实践操作较多的课程中可以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如答辩、现场测试、现场操作等,实现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着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如《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等课程需要大胆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采用“笔试”与“考工”分别进行的方式,课程成绩按理论笔试的成绩与实验课成绩相结合评定。

(五)开发教学网站

开发教学网站不仅可以实现网络教学,而且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极大方便。教师可以把教学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挂在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站答疑、下载课件、提交作业等,实现交互式教学。目前已开发《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学网站。

三、总结

实践证明,高等职业教育要突出和加强实践教学是势在必行。必须从实际出发,对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实行开放办学,走出校门,走进企业,走向市场,面向社会,依靠社会,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及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从而真正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作者简介:欧伦源,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城建学部土木工程11级土木7班。

建筑工程类论文:高职建筑工程类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与实践

摘 要:职业教育关系到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关系着我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该文针对高职建筑工程类实训基地建设的构思与实践做了探讨和介绍。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关系到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关系着我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1]”的历史重任。而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要真正开展工学结合,离不开实践性教学,尤其是生产性实训,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与实训,才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1]本文结合实训其地建设情况对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类实训基地建设的构思与实践进行探讨与介绍。

一、建筑工程类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实训基地营造了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成为既是教学与生产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鉴定站,又是企业员工培训、科技研发服务的平台,更是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窗口。[3]校内实训基地能有效弥补校外实习实训受生产制约大、轮岗机会少、岗位内容单一等缺陷,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扎实掌握综合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 “率先崛起、建设滨海大城市”的总体要求,营口市强力推进“东扩、西改、南进、北转”的工作部署,随着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北海新区电机产业集群、仙人岛石化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建设的进行,迫切需要大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营口市现有工程从业人员比例为:本科7.2%,专科30.4%,中专及以下学历者62.4%,大量从事建筑业的工人及农民工,基本上都是无学历人员,既没有受过培训,又无职业资格。因此,营口地区急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急需开展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营口市惟一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城市建设培养了大批行业骨干和技术能手,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承担起培养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人才的重任。尽管学院已建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建筑工程类校外实习基地和合作联建单位,但是仅仅依赖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性教学是不现实的。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专业群的发展、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对外服务项目的增加,以及行业技术的发展、材料检测设备的不断更新,基地原有的面积、仪器设备数量及实验检测手段都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了保证教学需要,提高实训效果,满足对外培训服务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对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和软、硬件进行投资建设。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现有基础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建筑工程类专业,在校生846人,累计毕业3400多人,近三年年均为社会培训825人次。

2009年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11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获“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群)”项目资金支持;2012年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建筑工程类校内实训基地286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10个,设备357台套,价值200万元。初步建成了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职业资格鉴定、科研、生产为一体多功能实训基地。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视发挥现有职业教育资源的作用,要努力实现区域内中、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对实训基地的共享。[1]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筑工程类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1.各实验实训室的角色定位与学科课程设计、构建问题;

2.师资培养问题;

3.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问题;

4.建设经费的筹集,产权归属,管理与运用等问题。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统筹使用中央财政、省财政及学院自筹等项资金,适应专业群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设备配置水平,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保证设施建设和设备使用的高效性。

(一)设计思路

坚持“低级到高级、模拟仿真到真实操作”的原则,建成兼具检测、测量、施工和管理功能,集教学、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

(二)建设思路

硬件投入与软件建设并重,设施、设备、产品更新与升级并举。

1.改造标准厂房,建成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训基地;

2.购置模拟仿真设备和软件,改造升级现有设备功能,仿真实训教学全面展开;

3.加强师资培养,打造专兼聘结合,多元化、成梯次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四、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应整合现有的10个实验实训室,组建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建筑工程测量中心、建筑工程施工技能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仿真实训中心、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实训中心等5个实训中心。通过新建、扩建,将基地建成集检测、测量、施工和管理为一体,设备完善、技术领先、软硬件配套齐全,具备真实或仿真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技术服务等基本功能,兼有区域性的行业、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技术应用与开发功能的共享型、生产型建筑工程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可完成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可开展研发和技术服务,覆盖面可由本校扩大至其他院校、省内其他城市,实现教学与社会服务双赢。项目建成后,建筑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具有实习实训工位200个,可同时进行200人的技能实训、实习。

实训基地建设举措:

1.根据学科发展,统筹规划、严谨设计、合理配置实践教学仪器、设备,确保实训基地建设各项指标达到标准;

2.多方筹措资金,保证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资金需要。一是保证学院自筹资金的投入,二是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三是与社会、行业和企业合作建立共享型、生产型、开放型的实训基地;

3.科学配置实验实训设备,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和利用率。在满足实验实训教学需要的基础上,设备达到技术较先进、品种功能较齐全、台套数充足的要求;

4.采用“送、下、带、引、聘”多种形式相结合模式,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选送一批骨干教师进修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鼓励教师下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考取专业执业资格证书,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以老带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从企业引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积极从相关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建立一支满足教学、生产、科研、培训和对外技术服务需求、结构合理、技术精良的,“多元化”、“成梯次”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5.加快实验室、实训基地管理体制改革,在实现实验实训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对外开放,提高实验室实训基地的设备利用效率。

建筑工程类论文:高职土建类《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化教学探究

【摘 要】随着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材内容、测绘技术、测绘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提高,必须对不适应现阶段建设工程特点的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本文从整体课程设计、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建设、完善实训基地等五个方面浅谈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 项目化教学 改革 探索

0 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技能型课程,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既要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在工程建设中实际应用的能力。在建设工程的每个阶段中实际从事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有大量的高职高专毕业的学生,因此在高职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对不适应现阶段建设工程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

1 整体课程设计

对于整体课程设计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实训项目为载体。因此,编制出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才能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课程标准的制定必须要突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对学生工程测量实际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锻炼。实训项目是实践教学内容的主体,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仪器不断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岗位对人才的需要、密切测量技能与工程的联系,必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内容的培养。基于这种思想,本人对课程整体设计共分为测量的基本知识及仪器操作技能、地形测绘与应用、建筑施工测量、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建筑工程测量技能大比试五个项目。

2.改进教学方法

建筑工程测量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理论课程的讲授和实训项目的实践,本人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究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

2.1理论课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理论课程应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方式。采用讲练结合和讨论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路的引导和启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采用分组教学法。根据已有仪器的数量,合理分组,一般每组3-4人。

(2)充分利用实训指导书。教师将测量实训中的操作细节、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

解。使学生明确实训目的、实训内容;熟练掌握实训器具,熟知实训步骤,重点掌握注

意事项,并及时上交实训成果和实训报告,使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并能结合测量教学的实际积极运用。比如可把仪器构造、实训操

作步骤等制成幻灯片和课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直观,

也使死记硬背仪器部件及实训步骤的现象大大减少,提高教学效果。

2.2实践课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外借仪器,安置仪器等占用时间比较长,为能按时完成实训项目并且不耽误其他课程的学习,需要提前准备交还仪器,建议测量课程四节连上。

(1)基本技能实训,为综合实训打下基础。技能实训围绕课堂授课一般安排在讲授完特定的章节后进行,它包括测定的三项基本工作和测设的三项基本工作等实训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授课内容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务,熟悉仪器的使用,掌握有关的观测方法。通过这一阶段实训,学生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为测量综合实训打下坚实基础。

(2)组织综合实训,将测量的理论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要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测量综合

实训:首先,选择一个地貌特征明显的场地作为实训基地至关重要。但由于受财力所

限。其次,实训教师必须深入实训现场,确保实训教学质量。再次,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份综合实训报告,报告中要提出经验教训、设想和反馈意见,以便提高实训效果。

(3)加强实践教学的考核,督促学生重视实践。在操作能力的考核过程中,不仅要考核学生对测量仪器构造的了解、测量仪器的操作能力以及测量观测方法掌握的程度等,而且在考核中提出一些测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问题,对整个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考核项目分为理论测试成绩、基本实训成绩、核心技能集训成绩、仪器操作考核成绩,面试成绩五个,成绩权重分别为20%、20%、30%、20%、10%,最终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通过这样的考核大大激发了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测量工作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测量数据和

成果必须保持真实、客观和原始性,这在工程建设中尤为重要,因此在平时的实践教学

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测量工

作的性质决定了测量工作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必须和其他人一起协作完成,这就

要求在平时的实践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

的基础。

3.加强师资培养,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丰富专业实践经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测量对象已由地面扩展到空间、由静态发展到动态测量仪器也日趋电子化和自动化。特别是技术的推广应用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所了解。目前许多学校的测量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无太多的实践经也从未接触过现代高科技的测量设备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学校要有意识地组织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考察或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鼓励其参与工程实践,这样既积累了自身的实践经验又可使测量知识及时更新了解社会的需要。

4 建立完善实习实训基地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课程实验以及测量大实习,对实践教学体系、测量实验室、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进行研究,以寻求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的新思路。因此,应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摸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5 结语

高职业教育的总体方针是以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通过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改革,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水平,强化学生参与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及责任心,使学生参加工作后,对一般工程的测量放线、验收等工作均能独立承担,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建筑工程类论文:建筑工程类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类院校加强对专业学生人数的扩招,建筑工程专业成为各大院校的主要专业之一,这也促进了建筑工程专业的发展,在专业发展的进程中,建筑工程专业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上。因此,本文就这对建筑工程类学生就业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类;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引言

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近几年大学生毕业人数逐渐增加,就业问题是现在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建筑工程类大学生就业存在专业对口、就业集中、选择灵活、供求不等、观念滞后、非正规就业等特点,可以看出,建筑工程类大学生进行就业选择时,不同于一般的专业的学生具有明确的职业选择。地区建筑工程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因而西建筑工程类学生的就业更为困难。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往往会选择那些经济发达而又环境较好的发达地区,另一方面,缺少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同时地区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抉择存在很大困难。地区大学生人才的外流,对于地区经济来说是一种流失,但是对于全国来说,更好的就业方向和趋势,也是一种经济流入。

一、建筑工程类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培养目标落后

我国目前有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建筑院校越来越多,这些院校大多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对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过于单一,建筑工程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教练员与体育的管理人员,毕业后去有相关建筑学校等部门工作。而由于建筑工程专业是非师专业,学生毕业后没有教师资格证,很难进入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要想从事教学工作,就必须考取教师资格证,而对建筑工程专业学生来说,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非常困难,这也限制了学生的就业方向,影响到了培养目标的制定。如何针对建筑工程专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是当前建筑院校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学生综合素质差

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难题就是学生综合素质差,综合能力不强。由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来源于运动队和中学,学生普遍能够吃苦,学生的专业技能强,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学生文化水平不高,知识面比较窄,人文素质较低。而建筑工程专业在教学时又以学生的技能培养为主,缺乏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与人文关怀,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应对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感觉到很吃力,在应聘过程中发挥不出自己的优势,影响到了学生的就业。

(三)就业观念不明确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普遍还是想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或者是到建筑的管理部门工作,去工地进行学习、工作。但是现在的学生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大都想留在大城市工作,对去工地工作考虑较少,学生的这种就业观念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就业范围。学生缺乏主观能力性,过分的依赖家里的社会关系,自己主动找工作的较少,都想一步到位,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学生的这种就业观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就业前景。

(四)高就业率无法保证专业人才结构稳定

家住从业人员总量不足,人才数量滞后于市场需求,建筑专业的专科生就业往往比本科生更具优势,主要原因是其定位较低,愿意从基层做起,例如,专科毕业生就会想着自己学历不高,去工地工作可以接受,但是,本科生就不一样了,他们有那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所以,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服务质量,也影响到区域建筑业的平稳发展。

二、提高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了应对就业的压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综合能力不足是困扰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一个普遍问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含学生的基本技术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的教学能力、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只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与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教学的学生进行竞争,进而增加自己就业的砝码。因此,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要从方方面面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平时多学、多练,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运动训练教学过程中也要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去完成。

(二)重视知识构建,提升能力

在求职之前,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应对求职问题的基本要求。高校建筑类大学生要重视自身“知识、能力、素质”这三者的整体优化,并且学校方面也应该朝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向努力,不仅仅需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构建、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要不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为了弥补国家政策中扩招对能力要求低的漏洞,在高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实践环节的落实和加强,既重视学生知识储备,又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努力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如校内的专业技能考核、各类比赛、社团活动、观摩展演等,校外的各类比赛、演出或展览、社区活动等,使得建筑类学生利用一切机会提升实践技能。

(三)满足企业需要,突破障碍

分析当前地区建筑类大学生就业形势,今后建筑类大学生的就业趋势将以私营的中小企业为主,针对这一情况,应该加强艺术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性,在两者之间找到切合点。政府、学校应该为毕业生搭建与企业沟通的平台,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地区政府还应该大力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吸收大学毕业生就业。比如,可以搭建实习平台,企业对人才的使用、培养和吸纳经过地方主管部门的严格考核,给予企业相应的经费补助,这就解决了对学生培养和企业纳才的双重成本,从而也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做了铺垫,更加促进了大学生的就业。

(四)加强工学结合,提高职业准入认证

建立工学结合的校企互动机制和运行机制,依据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把职业资格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多方向就业定位,使学生在获得多证的情况下,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采取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全面提高旅游专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伊春市旅游行业人才建设工程规划(2012―2020)具体目标为到2020年,旅行社中高级管理人员持证率达到99%以上,报批旅行社,其管理人员必须先持证后上岗。同时,政府引导、积极推举著名企业参与职业准入认证,增强企业认可度。例如,规定行业大赛作为职业证书的初准入,通过行业大赛,与用人单位共同历练新人、发现人才,建立企业发现和认可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平台。

(五)确立科学化的转化思路

对于建筑类的大学生,应当切实从实际的就业指导入手,在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方面确立一种系统化的、阶段化的转化思维与转化思路。具体的方式主要是在就业与创业指导方面上要坚持一种共性指导与单一个性化指导有机结合,根据学生自我的人生规划进行相应的指导。同时我们要看到,社会上对于创业有着一定的需求,根据这种需求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就业指导基础上,加强相应的创业指导,创业的内容要紧贴学生自我的特质。

(六)制定切合实际的转化措施

首先,根据建筑工程学生的学习的具体情况,在建筑课程指导中加入相应的创业指导课,让创业的思维贯穿于大学的整体学习过程。坚持创业与艺术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并予以一种创业的大环境,切实的加强学生对于创业的认知理念与创业基本知识的理解。具体来讲,学校可以切实的请一些在创业上卓有成就的成功人士,亲自来到校园对学生做一场专业性的创业指导课。之后,应当设置一些专业的创业机构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指导。对于指导者也应该辅以较为有效的培训,从而更好的提高创业指导者自身的实际能力,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创业帮助。要想切实的实现就业指导转向创业指导,学校还要更加广泛的开展与创业有关的实践实习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创业的专业技能。

结束语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于建筑类学生的需求水平不断上升,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由此造成了建筑类学生就业形势的紧张与复杂。由此可见,对于建筑类院校来讲,应当切实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符合时展的实际需求,结合新经济的发展趋势,与个人能力实践的具体情况,综合的完善就业与创业的指导。而且,我们要不断更新思想,与时俱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目标的调整,不断优化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性,使运动训练专业可持续的发展下去,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

建筑工程类论文:建筑工程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摘 要】本课题以商丘工学院建筑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建设的衔接问题。通过对建筑专业学生及用人单位的调研分析,形成“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专业学生英语知识需求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的选用及编写、教师的选拔及培养以及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深度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需求分析;教学改革

现阶段应用型高校在全国700 多所本科院校中有600 多所,在校生规模占据全国高校本科生规模的大多数。然而专门针对此类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却十分稀少,针对此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建设的衔接研究更是一片空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本地区现代化建设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大学以应用为指导,课程体系设计强调学科和应用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科教育和应用教育两种教学理念结合起来,构建应用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强调其应用价值,加强学生语言产出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孤立于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单独存在,进行大学英语与专业建设的衔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以商丘工学院建筑工程专业为例,探讨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建设的衔接问题。

一、建筑类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分析

本论题研究期间,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谈话等方式详细调查了建筑类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随机抽调了商丘工学院2012级建筑专业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

表1 2012级建筑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调查

该调查结果显示,有50%以上的学生对目前学校开设的英语课程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满,认为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教法、课程设置及教师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表2 2012级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知识需求调查

通过上面表格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除了需要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9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需要与行业知识相关的英语词汇学习及英语技能培训。并且在是否应该开设专业双语课这个问题上,95%的学生答案是应该。该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开展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建设的衔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迫在眉睫的。

二、建筑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要想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建设的有效衔接,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大学英语改革就必须要走语言文化教学、技能教学与专业课双语教学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教学道路。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将语言知识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并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教材的改革创新等途径来实现学生语言知识的增长,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专业素养的提高。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类大学英语改革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大学英语专业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基础、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使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进行输入输出语言文化和行业专业知识的能力。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要参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更要重视工程类专业正在实施的CDIO教学大纲对毕业生在行业跨文化基础和英语能力方面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课程体系专业化建设也就不仅仅是英语基础课和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课的模式,更应当是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课程与一些专业双语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传统的综合英语应作为分级教学中基础较差学生的英语基础课,而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应直接在1-4学期开设更能够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及与学生专业知识基础相关的英语英语应用型课程,以及能够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文化欣赏课程。3-6学期开设一些双语建筑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同时开设实用性较强的建筑行业实用英语写作课程、建筑专业英语口语交际课程、建筑行业知识文化英语阅读等选修课。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中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输入输出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发展了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

(二)实施教师的学科专业化建设

大学英语与学科建设的衔接需要师资队伍专业化。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指教师要具备与学生需求相一致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内容、活动要与学生的专业需求相一致,打破学生英语知识和专业方向之间的知识壁垒、学科鸿沟,让英语成为学生的信息载体、促进专业学习和行业发展的工具。

大学英语专业化建设必须以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为前提。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不仅仅要求教师在英语知识和技能以及教学能力方面的提高,还要求教师要积极的学习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以我校的建筑工程专业为例,目前,我校的专业英语课程主要由高学历的英语较好的专业教师承担。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英语语言素养,英语较好的专业课教师所讲授的专业英语课常常让学生不知所云。这种专业英语课教学不仅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加剧了学生对英语的反感。 而如果由英语教师去学习那些专业信息和技能要求不是太高的建筑理论和实践课程,外语教师是完全可以学会的。目前,我校教师的学科专业化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现有大学英语教师的学科专业化建设。学校组织教学业务能力较强的中青年英语教师通过自学、跟班学或攻读第二学位等方式学习一些专业课程,同时还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行业进行业务实践。第二阶段是专业教师队伍的长远建设。为了完善大学英语师资的专业化结构,我校根据建筑专业英语教师的需求计划,从英语较好的专业学生或专业技能较强的英语学生中选拔人才,派送到其他高校进行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研修,从而量身打造该学科的专业英语老师。尽快实施教师的学科专业化建设不仅是大学英语改革形势所逼,也是实现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

(三)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即为以学生工作、生活所需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发展为中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实现这个目标,改革教学法和改革教学内容以及师资的专业化建设同等重要。尽管在教学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呼声喝高,但教学实践中真正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并不多。究其原因,很多教师没能抛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不能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来思考、设计、组织教学。此外,广大教师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还村存在很多认识局限。简单地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让学生实施主要教学活动,实际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更加深层次的含义应该是“以学生工作、生活所需能力及素质的综合发展为中心”我们的大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提高交际语言的使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综合发展英语语言和行业专业知识,最终在英语技能的帮助下掌握和运用行业内外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应遵循 “读写为先”的外语学习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实施并维持一个主要由学生实施的、包含学生读写译听说技能和多种素质共同训练的、主题式和内容式学习研究相结合的综合学习体系。教师应根据课程设计出相关的单元主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读写相关的语言、文化、技能基础知识以及行业专业知识。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一次次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实用的教学内容、课堂中合理的个人与集体活动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个人和集体学习研究过程掌握语言、文化或行业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业务基础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研究能力,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学生通过研究不同学习任务,参与不同目的和意义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感受进步、提高修养,并且可以逐渐消除被动学习惰性,提高学习兴趣。

(四)建设实用教材体系,完善教学资源数据库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另外一歌重要任务就是建设既符合校内外同专业学生实际需求,又有助于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又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材体系。

为了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发展的有效衔接,我校教材体系建设初期教师借鉴市面上与学生专业需求关联度较高的中英文课本、专著或文章。但由于这些教学材料在实践教学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要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就要求大学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去积极发展并开发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所需要的英语教材及专业双语教材,努力编写出能够适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课本。

这种新的教材不再只是罗列知识项或操作步骤或者技能训练所需要的材料,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和集体的各种活动学习研究英语语言知识及行业专业知识,发展英语知识和专业技能。

教材的整体设计以及各单元主题任务与活动的设计应遵循有利于建立起“研创式”综合培养过程的原则,并确保“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得到有效实施,让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自然活动中掌握知识进而培养多种能力和素质。在教材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应努力构建一个尽可能涵盖建筑类相关知识的开放式教学资源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里应该包括各种中英文文字材料、视频资料、相关网络资源,甚至学生的作品等。高校不仅要不断完善数据库,而且还可以将数据库的使用频率和效果与学生的评价联系起来,使之真正的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五)改革课程考核体系

改变原有的终结性评价模式,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同时升级学生考核评价标准,在原来只考查学生的英语基本能力测评标准之上,同时增设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效果的测评标准,把考察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以教学课程改革为基础,专业性教学升级为依托,双考核测评为保障,体系化专业化完成英语教学改革。

三、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正视学生的知识需求,清醒地意识到现有的纯粹的语言知识型教学模式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悖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旨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这一中心目标。因此,开展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发展的衔接研究迫在眉睫。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英语作为媒介或工具的本质,把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高效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教材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评价体系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和目的,实现外语教学改革最广泛的社会价值。

建筑工程类论文: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测量能力的培养

【摘 要】“以就业为指导,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则要求必须具备测量能力、识图能力、钢筋算量能力、绘图能力,其中测量能力为施工企业最看重的能力,所以对测量能力的培养应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重点进行的内容。

【关键词】就业;建筑工程技术;测量能力培养

2004年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以就业为指导,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要求各个院校组织实施,其中高职院校则是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他们在培养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就业好,首先必须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工作能力,能适应岗位的需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来说测量能力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测量能力的培养。

1 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具备测量能力的重要性

测量能力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据调查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80%的人会选择在施工单位工作,施工单位需要的基本上都是施工员,也就是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施工放线的能力,甚至现在一些施工单位在招聘时都明确要求学生会测量,把测量的能力作为决定是否录用的标准。另外还有15%左右的学生会在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工作,虽然这些单位对测量能力的要求没有施工单位高,但也同样要求学生能够熟悉相关的测量工作。所以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测量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他们的就业。

2 测量能力的现状

虽然测量能力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很重要,但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很多临近毕业的学生连基本的仪器都不会操作,更别提去用仪器解决问题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通常情况是安排在第二学期,等到毕业时已经隔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时间太长,中间又没有进行适当的练习,所以很多学生就忘了测量仪器的操作、基本测量工作的一些测量方法,理论计算及数据的处理。

(2)《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模式太过陈旧。现今很多高职院校该门课程的教学还停留在理论上,还采用的是黑板板书的形式。有的学校甚至连仪器都没有配置,更不谈测量的实训了。对于这样一门操作型、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仅停留在理论上不仅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3)实训的内容和实际脱节。有些院校虽然有一些仪器,甚至还配备了一些比较先进的仪器,但实训的内容安排不当,注重测绘,许多学校的测量实训最后都是要求学生测绘建筑物的平面图,把重点都放在测定上,但现实是施工单位需要的人员做的大多是测设的工作,这就导致学和用脱节,学生到工作的时候觉得用不到学的东西,最终测量能力无法真正提高。

3 具体做法

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测量能力欠缺的现状,我院结合实际采取如下措施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

(1)为了真正了解施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院设计了岗位能力情况调查表,该调查表主要以选择的题型出现,里面列出了参与调查的企业名称、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的下一步的用人需求、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开设的所有课程的看法。另外表里还列出了本专业所涉及到的一些专业技能,如测量能力、绘图能力、识图能力、算量能力、材料检测能力、施工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技能、施工组织的编写能力、企业管理及生产组织能力、测量放线能力等。了解用人企业认为本专业毕业生对这些专业技能应具备的程度。然后将这些表发放到100家的施工企业进行调研,最后得出统一的结论,所有的施工企业都看重的能力有测量能力、绘图能力、钢筋算量能力、识图能力,但都把测量能力作为第一选择,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就是建筑施工企业。

(2)针对调查表反映的施工企业在多项专业技能方面更注重测量能力的情况,我院先从准毕业班中随机抽取了20人,对这20人进行专业的测量能力的培养。然后看其就业情况,最后追踪施工企业,看实际的效果。

(3)编写测量能力的培养方案并进行实施。该方案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职业素质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素质的培养即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爱岗敬业、责任心强、严谨求是、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主要通过邀请施工企业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进行讲解,同时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典型案例如发生过的一些安全事故来让学生加深理解。

专业技能的培养则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训来完成。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让他们对施工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测量仪器有一个认识,然后具体讲解各种仪器的用途、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每种仪器设计几个小任务让学生进行实地的操作,如水准仪就安排测一个闭合的水准路线和高程的测设,对闭合水准路线,给一个起始点,让学生进行外业的观测,测完后再对测量所得数据进行内业计算,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可以通过内业计算知道测量精度的高低。而高程的测设则是施工过程中常遇到的抄平、测设坡度等的基础,直接和施工测量相联系,让学生在心理上觉得学有所用。对于经纬仪则安排其进行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观测,而水平角的观测也会为导线测量奠定基础。全站仪主要安排任务为导线测量和坐标放样,其中导线测量将要求学生对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都非常熟悉,同时也需要掌握坐标计算及直线定向的相关内容,同样内业的计算也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测量精度的高低,对误差比较大的结果能分析原因。当然,为了让学生真正明白做这些的意义,学院也组织他们到工地现场进行学习。

职业能力的培养。本专业应该具有的职业能力包括计算机绘图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小地区控制测量能力及施工测量能力。该项能力的培养主要穿插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中进行。

(4)追踪用人企业的反映。本院进行的第一批参加测量能力培养的20位学生与今年的3月份结束,经过追踪了解现都已落实工作,其中不乏进入了中南集团、通州建总、苏州三建等具有特一级、一级资质的大型的施工企业,通过对这些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满意度达到100%,他们一致认为经过测量能力培养的学生比没有经过培养的学生在工作的时候更自信,上手也更快,同时他们也要求学校能对多一些的准毕业生进行测量能力的培养,以缩小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综上所述,对高职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顺利找到工作,做好工作,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切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测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即就业,做到社会、学校、学生三赢。

建筑工程类论文: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聚类的建筑工程评标系统设计与开发

摘要目前的评标系统大多基于单项评议法、综合评议法、两阶段评议法等传统方法,评标方法简单但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本文探讨了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聚类的建筑工程评标系统的理论基础、算法实现、系统流程及系统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使得评标更具客观性,希望能为众多评标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层次分析 模糊聚类 评标

1 引言

我国的项目招标投标已成为工程建设市场的首选和主要的交易方式,网上电子招投标评标系统也就应运而生。但大部分招标评标系统评标办法还是采用传统的单项评议法、综合评议法、低标价法、复合标底法、两阶段评议法等,目前运用最多的是定量综合评议法(也称打分法、百分法)。由评标专家依据评价标准对各个投标人就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然后对各位专家给出的分值进行平均或加权平均处理,计算出各个投标人的得分,以此确定中标者。这种方法评标打分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对各种类型问题的决策分析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已在国内外社会、经济、及工程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使用该分析法进行评估存在其不足之处,不同的专家给出评价矩阵的权值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在层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模糊聚类分析,可以将各专家对项目评估的结果进行聚类分析, 得出最后的评价结果,使得最后的决策更有说服力。

本文主要讨论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聚类分析法相结合的建筑工程招投标评标系统模型的构建,更好地满足项目评估时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

2 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聚类相结合的建筑工程评标方法

2.1 确定目标和多层次递阶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法评价体系一般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组成。建筑工程的评标,一般要综合考虑各投标单位的工程报价,工程工期,三材用量,工程质量,施工技术,安全保障,企业信誉,关系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察、评比,确定各投标单位的综合竞争力排序。下面对构成决策问题的各要素建立多层次递阶结构模型(见图1)。

2.2 构造判断矩阵

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以后,上下层次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接下来对每一层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判断,即本层各元素对上层某元素进行重要性程度的两两二元比较,给予合适的标值,构成若干判断矩阵。需建立第二层各因素(评价角度B)对目标层的判断矩阵 ,其元素bij取第i个评价角度对第 j个评价角度的相对重要性(按1: 9标度进行相对重要性程度赋值);第三层(各影响因素 Ci)相对于第二层(评价角度)的7个重要性判断矩阵Bi(i=2,3,4,…,8);之后,对各承包商之间对第三层同一影响因素建立评判矩阵,每个因素均需建立一个评判矩阵,记为Di(i=0,1,2,…,17),其中矩阵中各元素值是承包商对承包商在该因素上的相对优势记为dij,其取值是i个承包商在该因素上相对于第j个承包商的相对优越性(按1: 9标度进行相对重要性程度赋值)。

2.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通过层次单排序,面我们得到的是一组元素对其上一层中某元素的权重向量。下面通过层次总排序最终得到各元素,特别是最底层中各方案对于目标的排序权重,从而进行方案的选择。

上一层次(A层)包含共m个因素,它们的层次总排序权重分别为 。又设其后的下一层(B层)包含n个因素 ,它们关于Aj的层次单排序权重分别为 (当Bi与Aj无关联时,bij=0)。现求B层中各因素关于总目标的权重,即求B层各因素的层次总排序权重 ,计算按表2所示方式进行,即。

对层次总排序也需作一致性检验,检验仍像层次总排序那样由高层到低层进行。这是因为虽然各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各判断矩阵都已具有较为满意的一致性。但当综合考察时,各层次的非一致性仍有可能积累起来,引起最终分析结果较为严重的非一致性。

设B层中与Aj相关的因素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在单排序中经一致性检验,求得单排序一致性指标 ,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j)[CI(j)、RI(j)已在层次单排序时求得],则B层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为:

2.5 评价结果进行模糊聚类

不同专家在建立判断矩阵时,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权重的选择会有所不同,因而影响最终结果,在不同专家进行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投标单位综合竞争力排序向量后,对结果进行模糊聚类,同时考虑不同专家的权威性,不同专家赋予不同的权重。下面利用模糊聚类方法将承包商进行分类,给出各承包商评价等级,为定标提供参考和依据。

2.5.1 数据预处理

首先建立数据矩阵,令 表示n个承包商的集合,每个承包商又有不同专家对其评价情况,即层次分析阶段层次总排序后得到的权值,记为:

于是,得到评价数据矩阵为:

其中xij表示第i个承包商由第j个专家给出的评价。

数据已经是标准化的,可略过该步骤。

根据专家权威性,可给专家的评价进行加权,记第j个专家权重为wj,则第项目i的第j个专家评价加权标准化为:

2.5.2 构造初始模糊矩阵

最大最小法构造初始模糊相似矩阵。

(式2.5.1)

其中,为取大运算符,为取小运算符。

然后,求相似关系矩阵R的传递闭包R*。一般采用平方自乘法。求得的传递闭包作为初始模糊分类矩阵R(0)。

2.5.3 模糊聚类

其中为第k个样本与第i类的距离,rik为第k个样本属于第i类的权重。找使得J达到最小值的rik, Vi,即既考虑距离,又考虑属于某一类的权重。前面的和号则表示第k个样本属于某一类的加权和。

聚类准则:求出适当的模糊分类矩阵R与聚类中心向量V,使得目标函数达到极小值。用数学方法已经证明当q≥1,xk≠Vi 时,可通过迭代求最优解,且证明运算过程是收敛的,q=2分类效果好,计算起来更简便一些。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模块设计

该系统由标书录入模块、专家选择模块、评价指标维护模块等组成,主要模块如图2所示。

各模块主要功能如下:

指标维护模块:根据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考虑的主要指标不同,可以在该模块进行指标的添加、删除工作,并可预设指标间的相对权重;

专家选择模块:实现专家信息的维护,设置参与评标的专家数目,指定参与评标的专家;

企业信息管理模块:实现对参与投标的企业基本信息维护;

标书管理模块:允许用户进行投标,完成对标书的审核工作;

评标管理模块:专家设置权重信息,并进行层次分析;所有专家评标完成后,对评判结果进行聚类分析;

报告打印:标书、评标报告打印。

在专家选择模块中,专家可以参照评价指标模块,根据已选择的两个指标,然后选出这两个指标相对于上一层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

3.2 评标系统实现

系统采用C++ Builder6.0开发前台界面,后台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2000,能够完成投标、专家评判及综合评标功能。评标界面如图4所示。

4 结束语

基于层次分析与聚类相结合的建筑工程招投标评标系统,能够增强评标的客观性,大大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经实践验证,该系统能够满足建筑工程评标需求。

作者简介

陈必科(1992-),男,江苏省连云港人,徐州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11级学生。

刘风华(1976-),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数据挖掘技术。

作者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008

建筑工程类论文:关于土木工程专业房屋建筑工程的类型

摘要:土木工程是一个内涵广、门类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是建造工程的总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实践的增多,土木工程建设不断的自我改进、自我完善。本文主要就土木工程的内容、特性、发展前景以及其重要组成部分房屋建筑进行主要论述。

关键字: 土木工程房屋建筑发展前景 特性

引言:建筑工程的内容包括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及竣工后的管理五个部分,其目的是为人类生产与活动提供场所,使房屋达到经济、适用和美观的目的。典型的建筑工程是指房屋工程,即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筑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1]本文就土木工程专业房屋建设工程的类型问题作初步探讨。房屋建设的工程类别有多种分法,可以按照房屋的使用性质分类,可以按照房屋结构采用的材料分类,也可以按照房屋主体结构的形式和受力系统(也称结构系统)分类,建筑师习惯于第一种,结构工程师和施工工程师则习惯于后两种,尤其是第三种分法。

一、土木工程包涵的内容

土木工程既指一些技术活动又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它是综合各类工程设施的一门学科,是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其中技术活动包括勘测、施工、设计方案、对建造设施的保养和维修等。工程分支更是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体系,主要包括: 房屋建造工程、道路建造工程、铁路修建工程、桥梁建设工程、给排水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港口建造工程、城市供热供然气工程等等。

二、土木工程所具有的特性

1 社会性

土木工程建造的工程设施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生活场所、生息场所、水利设施、交通运输到做为信息传输的手段。因此土木工程的成长与人类生存发展的过程息息相关。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以及技术的不断加深与拓展,土木工程也不断转型和发展。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风俗文化、科学技术都在土木工程建造设施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土木工程作为人类历史的见证者必然具有着典型的社会性。

2实践性

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发展壮大主要是通过工程实践,不断地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实践中的失败教训。在土木工程的壮大过程中,工程实践往往是先于理论,工程问题的解决仍然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对工程实践的研究,同时工程事故的发生可以显示出一些理论研究的问题,激发对新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土木工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工程施工的客观情况很复杂,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都很难开展。例如,地基基础、隧道等地下工程的变形和受力的状态,以及随时需要参考工程实践的经验进行的分析。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工程实践才能发现理论研究中的新问题,才能验证理论的科学性。例如,在建造高层建筑和大跨桥梁的过程中,对建筑抗震性能的认识和研究也不断深入。

三、施工进度上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施工进度是所有施工企业和业主最为关注的管理项目,施工进度是否按计划完成关系到房屋工程的造价高低,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其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的进行调整进度计划和保证方案,这些调整都不能与整个工期计划相偏离,而且要经过上报审批后,才能实施。在施工现场,还要定期进行施工进度检查,发现进度问题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尽快将问题解决。施工进度管理控制必须在确保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遵循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动态地调整和控制工程进度,不能盲目赶工,以降低质量,甚至以安全为代价。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要建立控制制度,实现月检制度,每月月底进行施工单位的实际进度情况巡查,填表确认。所有检查结果将作为房屋建筑工程进度计划落实情况的评价,并季度汇总直到工程交付,进行总体评价,作为工程进度是否合格的依据。

1、施工质量上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最为重要的标准,是衡量施工单位施工能力的重要依据,直接反应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的房屋的质量,这也迫使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才能给人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质量管理是要以业主为中心,以管理者为方向,以全员为动力、以过程为对象,以管理为手段,以改进为目标,以决策为基础,以互利为宗旨,遵循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实行现场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责任制度,明确责、权、利,并对其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资格审定。质量管理中,要对房屋建筑工程所用到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等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近年来,房屋渗漏问题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加强屋面和墙体的防水质量控制,选择技术过硬、信誉良好的防水施工队伍尤为重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材料的差异、施工技术的差异、环境的差异、机械磨损差异对房屋质量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从人员岗位培训到管理、考评、考核、检测、监督、整改 ,层层把关,对影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人员、施工工艺、机械工具、材料和环境进行严格控制,全员参与,将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提高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施工现场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集地,也是建筑业最终形成的场所。只有加强项目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明确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重点,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确立事前、事中和事后质量控制,将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才能建设高质量的房屋建筑。

2、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在施工成本上控制

房屋建筑工程造价是指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它包括施工成本。也就是说,在施工成本上加强管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屋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能够为业主节源开流。施工成本包括施工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施工机械相关成本、施工技术成本等众多方面,因此,在成本控制上加强管理,就要对这些施工成本组成上下功夫。施工材料采取限额领用制度,提倡节约用料,在施工人员的工作量上,要严格按照施工量清单进行施工,不得随意增加工作量或擅自改动施工图纸而增加劳动量,造成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施工机械要有专人负责,从保养、检修到操作都要有专人管理。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施工,建立审核考评制度和奖罚制度,对于故意造成浪费、故意增加劳动量的人员给予处罚,对于节约的行为给予鼓励。从意识到行动上加强施工成本管理与监督,努力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3、狠抓施工安全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施工安全是“民生”工程的重要体现,是房屋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一切建筑工程都要以安全为第一要素。因此,无论是在地基处理、主体结构还是在门窗装饰等工程施工,无论是地上作业还是高空作业都要以安全管理为重点。

4 监理目标责任制

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需要确定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管理负责人,建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检查和工序管理两个主要部分。质量检验包括对原材料、半成品、工序、设备的检查和竣工单位的质量检查。工序管理主要是建立质量管理点,进行工艺分析、消化工艺的设计等。

【结束语】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土木工程的施工涉及国计民生。所以土木工程的发展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加深,为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