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城市规划论文

时间:2022-04-17 03:26:55

导语:在城市规划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宜居城市规划论文

1“宜居城市”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宜居城市”顾名思义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概念看似简单其实有着丰富的外延与内涵,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也是一个内容多样,不断丰富的概念。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理想生活与住所的积极探索与追求,中国古代强调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传统思想是宜居城市理论基础的雏形。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地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并得到了国际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

规划建设宜居城市应参照城市及自身发展的历史,按照易居、逸居、康居、安居城市发展阶段,合理设置不同时期的宜居目标,注重城市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的同时,把握宜居是永恒的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尊重城市历史的烙印,尊重后代,发展的时候能够保存和更新,最终实现宜居城市这一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宜居城市与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规划建设相比,其规划建设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和较为丰富的物质生活;

2)社会稳定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3)文化为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氛围,并为人取得自身发展提供了可能;

4)舒适的居住和怡人的景观提供给市民更多的享受空间;

5)城市设施的安全体系为生活在其中的人民提供了生命的保障;

6)物质环境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基础,人文环境是宜居城市发展的深化。

2县域“宜居城市”规划优势与条件分析

21新化概况

湖南新化是位于湘中腹地的千年古县,踞雪峰山南麓,跨资水中游两岸,属山丘盆地,西部、北部雪峰山主脉耸峙,或深丘连绵,南部为天龙山,栖凤山环绕,中部为资水及其支流河谷,且属于亚热带,本身俱备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适合居住,且属于亚热带季内气候区,气候宜人;境内交通四通八达,集公路、水路于一体,新化北抵安化,南依新邵,东接冷水江、涟源,西连溆浦、隆回,本身具备适宜建设宜居城市的自然条件。

2.2区位分析

目前,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的“两型社会”建设国家级改革试验区,正成为湖南经济腾飞与发展的极核与引擎,作为3+5城市群——娄底正处于两条经济轴的交汇处,且新化县作为湘中冷、邵、娄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前景十分乐观。

2.3交通优势

新化县域交通集公路、铁路、水路于一体,湘黔铁路、S217省道、资江纵贯县域南北,S312省道、S225省道横穿县域东西,规划中的娄怀高速、沪昆高铁也将穿过境内。新化东距娄底市98km,冷水江市15km,南距邵阳市78km,西距怀化市200km左右,由此可见,新化县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2.4资源条件

水资源丰富:新化县位于资江中游,柘溪水库上游,水资源及所蕴藏的水能资源都相当丰富,新化境内仅资水的一级支流就有15条之多。

新化县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发现矿物36种,可开发的有26种,主要有煤、铁、瓷泥、锑等。

新化县自然风景秀丽,人文根基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县城上梅古镇,依山傍水,古城遗风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城北有清代北塔,青砖铁瓦,雄伟壮观,城南有维山,蓊郁挺拔,滔滔资水,绕城北去。顺资水而下,有天子山、十指岭、七餐天桥、香炉岩等。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相得益彰。其县境北部有大熊山森林公园、群峰竞秀、物种丰富。麒麟洞内有阴河,常年流水不断,钟乳石如白玉遍布洞内,千姿百态。

2.5地域人文分析

新化梅山文化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陈天华、谭人凤、爱国将领方鼎英,教育家、社会学家成仿吾,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或有史传巨著,或有故居,留于县境,富有民族传统文化色彩的古迹,如龙潭古桥、仙如寨、桃林寺、天马山、格虎亭、西团书院、文昌阁等,亦是难得人文景观。

新化县为古梅山地区,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有着优美的自然资源,丰富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内涵,其旅游开发前景甚佳。

2.6问题与不足

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力落后,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高;第三产业不够发达,新化县的商贸流通业主要面向本县城镇和周边城镇,缺乏更大区域流通体系,很多出口商品如山茶子油、羽毛、化工原料等处于滞销状态。科技信息业发育不足,文化设施少,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缺乏高档次接待服务设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化本身具备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及资源优势,且交通便捷,未来经济发展看好,具有良好的地域历史人文特色,是规划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的理想雏形。虽然仍然存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但都可以在实践中得以解决。4规划建设县城宜居城市的思考

如何根据现有条件,实现人“诗意的栖居于大地上”的这一美好理想,需要诸多资源因素的整合,诸多部门的协调配合,诸多领域的共同推进。但是城市规划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将新化分阶段规划建设成为现代宜居城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抓住经济发展机遇,调整好产业布局,增强经济实力,为建设现代宜居城市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从新化县总体规划可知,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2000年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12.1%,到2020年达到230.1亿万,人均16275元。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按照“发展要有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要求“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具体规划如下:

1)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劳动工业化;重点发展服务业;

2)加快城镇化步伐,提高城镇品位和辐射带动功能,全方位经营城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强化中心城市和优势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

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支持保护体系;继续抓好扶贫攻坚;

4)大力推进民营化,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扶持民营经济;

5)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经济社会发展平台,建设发达的综合交通体系;建立稳定的能源保障体系;建立安全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建立功能配套的市政设施体系;建立高效、快捷的现代化信息体系;

6)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创新;

7)健全保障体系和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妥善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积极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民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8)拓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提高国际、国内竞争能力,全方位加快与国际贯例接轨;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9)坚持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2加强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完善道路交通体系

根据总规,新化县到2020年新化县城市人口30万人,居住用地960hm2,占城市总用地的31.6%,人均居住用地32m2,规划拟建多层次,不同格式的居住宅区,把新化县建成一个具有社会风气良好、环境优美、个人融入社会的生机勃勃的中等城市,见图1,具体居住区规划结构如下:

城东:规划在上梅东路以北,资江以东和青峰山以西集中开发,中档居住区,在上梅东路以南沿资江集中开发高档居住区。

城中:以旧城居住改造为主,规划在北环线以北成片开发高档居住区。

城西:采用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连措施,形成中档居住区。

此外,在工业用地规划与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方面,强调环保原则和以人原则,为宜居城市建设打下现实的基础。

3.3做好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绿色环保宜居家园

做好城市内部的绿地景观规划建设,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前提,根据新化县城滨水临江的特点,应从“水”与“绿”两处上做好规划,极力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生态滨水小城,具体规划构思如下:

1)绿化系统:主要是城区公园,路带、滨江绿化带、山地风景林等组成内部形成点--线--面立体绿地网络,具有包括狮子山公园、跑马岑公园、资江风光带等重要绿带的建设,见图2。

2)“蓝线”(水景系统)——包括资江、大洋江、望月湖、新月湖等水系,要合理分配岸线,对规划内划定保护的山体、水体,禁止任何挖山填水行为,要立法保护,为子孙后代造福。

3)“红线”(建筑系统)——规划重点控制梅苑北路、梅苑南路、上梅中路、上梅西路、上梅东路、天华北路、天华中路、天华南路、白沙洲路、大甫路等街道的各类建筑立面、高度,商店的橱窗、招牌、标志以及绿化系统等统一规划设计,形成了统一协调反映地方特色的景观大道。联通山、城、水空间,贯穿三维视线,构筑:东西向:山——城——水——城——山;南北向:山——城——山——城——山的生态城镇框架。天华南路规划平面见图3。

敞开资江岸线,开辟滨江风光带,综合游览、观光、休憩、娱乐、交通等多种功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结合园林、雕塑、建筑小品、道路建设,特别是断面设计,要创造条件给人们最大限度的接近、接触水面。使环境设计与城市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滨江路成为和谐的风景艺术长廊。

利用周边高,中间低的地势,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使丰富的城市空间和水景绿地相互渗透,形成向心的视觉景观和空间。同时,提供更多的观水视线。重点处理街道对景点,界面的空间部位,在城市绿廓和主要道路的重点部位适当地敞开部分空间,达到丰富城市空间的效果,对城市的重点节点应加以强化处理,使其成为富有特色的传统或现代化的景观节点。

在横向联系道路近江、山端头,亦应敞开空间,以满足生活在城市空间里的人们对广阔的自然空间的需求。

3.4传承历史人文,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新化县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地方文化。其历史可追逆到距今约四千年的中国上古时代。悠久的历史加上莽莽苍苍、绵延千里的梅山,孕育了古朴清纯的梅山文化,滋养着一代代新化儿女。

3.4.1新化县历史人文特点

1)梅山文化:梅山地名源于历史所说“此山古已有,因多产梅,故名梅山”。古梅山人,蔽屈原,笃信巫,经过长时期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

2)民俗风情:新化县古村,梅山十峒,瑶苗杂处,摘山射猎,民性勇武、刚烈,民俗淳厚奇特。所辖范围民族众多。主要以瑶族为主还有苗、獠畲、巴(即土家)等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并在千百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今日的梅山文化。

3)武术:新化人素以阳刚之性著世,俗有“新化蛮子”之称,武术教育更是长盛不衰,素有

“武术之乡”的美誉。

4)瓷文化:陶器在新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宋代便有生产,到了近现代更是发展迅速,品种更是多样化。

5)茶文化:新化的茶叶早在古代已名驰遐迩,所产“渠江薄叶”“以名而香著”,在明朝时为贡品。

地方文化特色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现代城市之魂,品位的竞争,最终是文化品位的竞争。

4.4.2历史人文特色与文化建设

以梅山文化、新化武术等传统文化为基础,充分发掘新化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以电子、陶瓷等传统支柱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地方产业文化。以大熊山、资江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线,精心营造新化“生态旅游文化”以新化区位优势为依托,能动联系外界的开放型文化。

近期内规划实施措施如下:

1)科学规划,确保城市有序发展,在城市中心区,兴建文化市场、文化公园、音乐厅、青少年宫、博物馆、完善娱乐中心。

2)开辟产业文化陈列馆。

3)在城东建设体育文化中心,开辟滨江风光带和休闲广场。

4)改造一批城市雕塑和主体建筑。

5)改造和保护古城路街道。使其融民族建筑和民族文化的精华,情景合一。古街让西方人看到了东方的风韵,让北方人看到了南方的景致,让现代人看到了古代的神范。

此外,加强城市居民素质教育,提高城市居民生态环保意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等城市软环境建设也需要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以满足县域城市建设宜居城市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全国各地宜居城市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但基本上是以打造单个城市的宜居为目的和重点,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笔者认为,宜居城市的建设应超越城市行政区域的限制,以形成区域性的宜居和环境特色的和谐社会的构筑,促进社会全面的发展。

摘要:现代宜居城市的构筑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城市规划设计实践,站在城市发展的高度,分析探讨了县域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并以新化县为例,从多方面对县域宜居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县域;城市规划;宜居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论文:沿边开放地区城市规划论文

一、背景考察

长期以来,我国沿边地区作为边远地区,受国际关系,方针政策等条件因素的影响,远离国家经济建设中心,其经济发展未能与全国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受“打完再建”思想民影响,投资甚省,边远成为沿边地区发展的区位劣势。而且由于交通不便、人才奇缺等使沿边地区大部分成为贫困落后地区,国家每年需提供大量的财政补帖。沿边地区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低下。

“十一界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特别是沿边各地区实施“南联北开、东进西出、全方位开放”战略方针的实施和近几年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缓和和正常化,使沿边地区成为与我国南方广东等沿海地区开放门户相对应的发展对外贸易、经济交往、国际交流的地域和口岸。使边远这一劣势转化为区位优势。使沿边地区、城市同沿海地区、开放特区一样,成为我国大陆最具开放开发潜力、发展力的区域和城市。

沿边开放地区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分析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规划目的计划的深化与继续合理布局项目,主要为生产服务――贯彻规划(贯彻规划原则与国标)与计划相辅相成既为吸引外资、经济发展服务也为创造好的人居环境服务――研究型规划(研究预测疏导综合发展问题)

规划背景影响因素单一性、封闭型复杂性、开放性

把握因素的程度确定性不确定性

对象主体政府与官员除政府官员外,新增房地产商、企业家等

城市建设投资渠首国家投资(目光向上)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还有外商投资(目光上下、内外结合)

土地利用制度主要为单纯的物质形态规划有偿使用

规划核心内容行政手段为主注重综合性的超态规划

规划措施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社会手段并重

沿边地区城市发展的动力由比较单一的戍边、开发边境资源的据点向比较多元化的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边境贸易为导向的多层次的经济技术合作、大通道的建设、跨国旅游业的发展、口岸的全方位开通、沿边开放城市的建设等方向转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沿边地区城市规划对城市规划工作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现仅就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由此可见,沿边地区的城市规划工作因沿边地区及城镇的超常规发展而面临着崭新的、前所未有的系列问题,须适时提出新对策。

二、问题审视

问题之一:城市发展方向雷同化

长期以来,边境城市建设还未能统盘考虑,诸城市之间还未有合理明确的地域分工,边境城镇的直接腹地,由市、县、国营农场、森工局林场等条块分割的体制构成,地方利益的倾向,各自为政的开发方式,使边境城镇各项事业规划和建设发展难以协同并发挥整体效应;由于边境地区开放较晚,开发层次较低,加之多年处于边防前哨为国际重镇,致使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效益差,第三产业及科技文化落后,边境城市实力较弱,一般均为小城镇。改革开放以来各城急功近利,忽视城市性质的深入研究,致使多数城镇发展方向雷同,诸如“口岸城市”、“商贸城市”、“农副产品加工”城市等。

问题之二:城市规划与发展单纯注重经济效益

当前许多边境城镇在规划与开发中单纯追求容积率和聚集效益,不是见缝插绿,而是见缝插针(房),眼前虽然利润可观,但人居环境差,城市交通对策等大城市问题提前在黑河、绥芬河等沿边开放城市(小城市)出现。

问题之三:重开发区轻老城区

尽管出于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改善投资环境等良好的愿望,不少边境城镇纷纷脱离老城区避建边境经济合作区,致使老区规划建设脱节,开发区热问题不少。

问题之四:影响规划的不定性因素太多,规划人员进退维谷

由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边境城市规划与发展在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数量与速度等方面均存在着从多的不定性,作为计划的继续和深化的城市规划的适应性已不复存在,按传统规划模式规划人员难以搞出既令地方领导满意,双能通过专家评审的规划方案。

问题之五:缺乏城市特色

近年来边境城镇的建设一哄而上,在缺乏城市设计与风貌景观总体规划控制的情况下,千楼一面众城一面的现象大有一发展不可收之势,边境城市缺乏特色的局面不利于我国树立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也不利于创造陶冶居民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

问题之六:技术落后,规划方法陈旧

由于,缺乏设备、资金、人才等因素,致使边境地区规划在理论、方法、技术仍沿用50年代以定性设计为主的状况,已远不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急待解决。

问题之七:规划缺乏民众参与

当前边境地区城市规划基本上属于领导与专家规划,以人为主题的规划思想在边境地区刚刚传播,公众参与的意识薄弱,城市规划意识差。

问题之八:忽视对应国家对应城市的研究

知已知彼能战而不殆,但由于多种原因缺乏对对方城市的必要了解,因此不利于与对方城市取长补短的发展有机联系。

问题之九:缺乏对国外边境城市规划的系统研究和引以为戒

国外边境城市的发展模式应为我国沿边开放地区城市规划所借鉴,但目前掌握资料少,难以借鉴参考。

问题之十:土地基本无偿使用与土地有偿使用的盲动性。

当前沿边开放地区城市土地基本上所处于无偿使用状态,城市用地分等定级和控详工作普遍尚未全面展开,但土地有偿出让“试点”工作却已纷纷开始,土地的有偿转让已出现很多问题。

三、对策思考

对策之一:我国边境长2万多公里,边境城镇建设发展的个性大于区性。地域性即是边境城镇得以存在、发展的个性。

如以黑龙江省边境城镇为例,强调宏观的区域分析,应着眼边境地区开放地区对内与全省、东北经济区、全国,对外与俄罗斯远东与西伯利亚地区、东北亚地区、亚太地区乃至世介经济地带之间的宏观地域关系,摸清边境城镇的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的特点与优势,如边境口岸城镇所处的经济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条件有陆路、水路之别,陆路中双有铁路、公路之分,其历史基础与现状态势、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与口岸环境等基础设施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通过对比等分析论证,才能明确口岸城镇的地域分工,邓其在不同层次地域范围中的地位及应该承担的任务,明确其吸引与辐射的腹地,为合理确定或调整口岸城镇的发展性质、规模及其总体布局提供切实的区域依据,为口岸城镇开发、建设在南联北开的全方位开放格局中能够有的放矢,因地因时制定,进而避免与诸多口岸城镇在发展项目上雷同或一哄而上,避免造成盲动的损失。

对策之二:强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妥善处理好边境城镇发展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为中心,创造市场发育的规划软环境,既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城镇基础设施,双要节约土地少占良田,还要积极控索土地及基础设施有偿使用的有效途径,从而使边境城镇规划成为边境城镇成长发育为市场经济服务的指南书和科学兰图。

其次,要为边境城镇居民和到边城从事经营活动的客商规划创造一个工作、生活、游息都方便、舒适的空间环境,以不断满足边城人民随着边境城镇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确定一个因地制宜的、点、线、条、块、面有机联系的绿化生态系统,从而使边境城镇成为能予防减少和克服环境污染、促进边境城镇和区域经济、技术、生态协同发展和良性循环的健康城。

对策之三:强调规划与发展的整体性,重视协同好老区和新区的关系

当前在新的形势下,边境城镇在老区改造和开发区(实质是新区)建设上都存在着新问题,老城区挖潜改造的潜力和步伐与新区拓展应因地制宜按着《城市规划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为准绳,切忌盲动,应以老城区改建为依托,适当开发新区,以整体性为原则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避免新的条块分割的产生,也减少土良田的占用,提高老城区土地利用率。

对策之四:突出强调弹性,适应多变性

强调弹性规划与设计,处理好影响边境城镇发展的多情景问题,是边境城镇规划适应并服务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边境城镇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变化着的不定情景,如国际环境的变化,再如双边国家价值观不同、将导致对合作与开发认识上的难以统一,开发问题单方难以确定,因此这些变化对规划无疑将产生重大影响。

强调弹性设计,是针对传统规划“只集中预测一种的倾向,缺乏弹性和灵活性”的问题而提出的,国境城镇规划在人口、用地规模的预测、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规划等方面,应充分贸有余地保持活性,尤其是在用地布局上考虑“相容性”以综合区替代功能区,以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项目难以确定,需要滚动发展,从而既能满足现实建设需要,又有为远期、远景的发展奠定规划软环境,而且能增强边境城镇在国防等方面的应变能力。另外,在边境规划期限与实施程序上,应灵活贯彻《城市规划法》及有关子法,规划不一定绝对按20年、5年、近期考虑,而是按目标体系的展开,因时制宜分期滚动实施。

对策之五:因地制宜,创造边境城市特色与风貌

着眼边境城镇所在的微观地域,处理好边境城镇的规划、发展、建设与其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文化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历史条件等的具体关系,因地制宜,挖掘文脉,继承和发扬光大已有优势;进一步创造边境城镇的特色和景观风貌。

对策之六:强调科学性、加强技术进步

加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运用现代城市和区域规划理论和定性与定景相结合的方法,是边境城镇规划科学化、合理化的有效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有了很大进展,科学技术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的手段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在信息储存、统计分析和辅助设计等方面有了新开拓边境城镇规划一方面要适应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科演技榔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为丰富我国城市规划科学技术提供实证。为此边境城镇规划,首先要在系统论、信息论、决策论、控制论等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建立边境城镇规划设计、管理、决策的信息反馈系统。

应在实践中控索和总结一套适应边境城镇发展规律的实际操作方法,丰富和完善边境城市规划工作系统,以满足边境城镇规划为市场经济发展超前服务的迫切需要,应及时的反馈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等有关因素对边境城镇自身发展的影响等相关信息,及时调整、修改、充实、完善、提高边境城镇规划的预见性和可操作性,以过程规划和跟踪规划为各级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应构造边境城镇规划的方案库,应强调多方案比较和综合平衡,以优中选优的原则适应多情景因素变化和有备无患观点。

对策之七:建立民众参与机制,创造参与环境

多创造民众参与机会并形成制度。强调民众参与强化社会民众的规划参与意识,对制定和实施边境城镇规划至关重要,世界许多城市的调查表明,若市民存在较强烈的主动参与意识,则规划实施在组织管理上将十分顺利,反之,则给规划及实施带来麻烦,甚至会拖延或阻碍规划目标的实现。

强调公共参与,发挥共众参与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体现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普遍性的需要,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提高到“公众主动参与规划,规划必须公众参与”是真正体现“人民城市人民规划、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迫切需要。因此为了适应和促进公众主动参与边境城镇规划的意识,应注重以下四个问题。首先规划决策和规划编制者应进一步扩大边境城镇社会先遣队是层及热心边城发展的海内外人士的公众参与面,采取协商对话等多种途径主动接纳公众的参与;其次,应贯彻《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要求,提高整个社会的规划透明度,形成宽松和谐的规划环境,激发公众的主动参与精神;第三,应普及城市规划科学知训,使公众自学更新观念,树立全局观念,未来观念、深化规划意识,提高规划参与的科学性。

对策之八:强调宏观与微观对接与对等,主动为开放服务

强化对接性,是适应边境城镇所处位置的特殊性要求,适应双方边境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长远需要。

首先应是宏观战略上的对接。沿海特区和城市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深圳与香港对接,珠海与澳门对接、厦门与台湾对接后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取得惹人瞩目的成绩。因此编制边境城镇规划,应首先考虑我方边境城镇和区域所面对的对方城镇和区域的发展态势和战略,如绥芬河等边境城镇所面对的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确定了建立国际自由贸易区为目标的“大海参崴规划”,因此在编制绥芬河市总体规划时,如不考虑与之对接的战略,则难以从地域综合协调的角度谋划绥芬河市的外向型经济建设与发展。

其次是微观建设上的对接。俄罗斯非常重视边境城镇的建设,黑龙江省黑河、抚远、饶河、虎林等市、镇结应的俄罗斯城镇在人口规模、城镇建设水平等方面均高于我方,这是涉及到国家形象的大问题。因此从国格心理角度出发,我方的边境规划建设水准起码与俄方边境城镇相对接、对等,可见加强边境城镇规划的微观对接研究,对提高我省边境城镇的景观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策之九:强调借鉴性,以国外边境城镇规划与发展的经验教训为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边境城镇的规划、建设和发展经历,为我国边境城镇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避免走弯路,应在充分的比较和借鉴中探索一条具有沿边地区特色的城镇规划模式。

例如,美――墨边境地区已形成一个潜在的、爆发性的国际性城市化地区。美――墨边境成对的城市中心或“孪生城市”的增长,被称为“国际化共性现象”,是典型的沿边城市的增长到一定阶段后,边境地域逐渐一体现化且已加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在此过程中边境城镇既发挥着积极作,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以便超燧指导我方边境城镇与对方边境城镇“共生”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为科学预测边境城镇的未来提供研究背景。

对策之十:树立土地经济价值观念,加强控制性规划工作

应尽快转变产品经济观念,树立商品经济观念,要考虑城市土地的区位、使用性质、进行分等定级,在控制详细规划工作中加强经济测算为广辟城市建设资金渠道,增强城市发展“造血功能”奠定科学基础。

沿边开放地区城市规划工作,是国家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经济部分,本文有关问题的探讨仅系浅议粗见,只期对增加沿边开放地区城市规划工作的有效性而有所启示,限于时间、水平,本文如有不妥之处恳请有关专家指正。

城市规划论文:小议城市规划中的旧建筑改造问题

近些年,是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与国家着重发展高科技和节能减排建设的阶段,同时也是政府与社会各界更注重室外景观艺术和城市设计规划发展的阶段。我们逐渐开始摆脱原先简单、盲目地就地重建等理念,进而转变为把更多的目光和注意力留给原有旧建筑和地段,在经过理性分析和多方论证之后,结合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建设思路,然后再对这些旧建筑和地段进行部分有效的重新设计和改动,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使其成为有效的、更理想的居住地和城市环境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城市旧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环境艺术新命题。

一、城市旧建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频繁,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生活的要求同时也就越来越高。所以,城市的建筑也在不断进步,建筑的建造形式和建筑材料都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变,旧的建筑形式已经不再适应城市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的高质量需求。中国城市中还有很多近代的厂房,这些厂房随着城市改造和发展,大批工厂迁出“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遗留下数量可观的旧厂房及工业建筑。这些厂房都不满足现代厂房大空间、大跨度、通透的要求,通风、防火也很差,这些厂房显然都无法继续以原来的身份存在。而且在充满欲望和躁动的现代大都市,商业大潮似乎不可阻挡,这些住宅和厂房都处于城市的黄金地段,巨大的商业利润促使开发商大量地进行开发,而对这些旧建筑的处理基本的方法只有一个——拆。于是,很多城市的优秀旧建筑在爆破声中、推土机下灰飞烟灭。

旧城的改造给很多人带来了很高的利润,城市也日趋向更加现代的方向发展。可人们慢慢发现,自己在这样的城市中迷失了方向。越来越多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城市的标志性越来越不明显,人们很难找到对城市的认同感。

旧建筑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历史、科学内涵,唯有建筑所记载的历史才是信史,每每比文字更为可靠。随着现代城市的旧城改造,大批城市优秀旧建筑被拆除,一个又一个古老的历史片段在我们眼前灰飞烟灭。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缺乏标志,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感觉到现实中的城市和记忆中的城市相距越来越远,似乎历史的记忆从我们脑海中渐渐消除。没有保留历史痕迹的单调和繁华都市形态给人的感觉是“失忆”;高楼大厦、宽广道路、成片绿地,固然给城市文明注入了现代气息,但是,城市建设应有其传承性,形成持久的影响力。

二、城市规划中旧建筑改造的建议

目前,城市对于旧建筑保护基本上都是对城市重点文物进行重修,保护的范围基本上都是对有着重要文物价值的建筑,而对时间不是很长,但对影响着城市文化、影响着大众生活的一些旧街区,则简单地采用“拆”来解决。城市需要历史文化的传承,但旧建筑基本都处于城市的黄金地段,在不可能所有城市都将新城和旧城分开的情况下,保护旧建筑与城市发展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旧建筑无法以其原来的身份继续存在于城市之中,所以,我们必须对旧建筑采取一些措施。

20世纪20-30年代,一批建筑师和规划师提出了许多理想的城市模式,但这些用传统的形体规划和大规模总体规划改建城市的做法,都因把城市看作了一个静态事物而告失败。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旧文化不断交融,新旧情感不断交融,新旧建筑也在不断交融。我们应该重视旧建筑的保护、改造和再利用,进行“谨慎的城市更新”。不仅针对文物建筑,而且,那些普通的旧建筑,都是构成地方特征和维系原有社会经济文化延续的载体。这些载体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张扬着城市的个性。

LOFT设计理念是近年来应用很多的一种设计方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LOFT的兴起和表面的繁荣认同为找到了旧建筑改造特别是产业建筑改造性再利用的理想模式。尽管LOFT与其他旧建筑改造一样,使历史建筑(非文保建筑)重新焕发了生机,但由于多被冠以艺术创意产业区的名义,似乎LOFT更容易被狭义地理解成是前卫艺术推广和精英思想自我陶醉的商业化标签,而非更具普遍意义的旧建筑的“再生”。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非LOFT形式的旧建筑改造,比如说上海交通大学海事历史博物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校区,以及上海外滩18号与9号等改造项目。这些都是较为成功的旧建筑改造项目,但与上述的LOFT形式都是有较多的不同和变化之处的,这里就不做详尽的介绍了,笔者只是从这些成功的旧区改造项目中总结了一些优点和可鉴之处。

原为七星华电集团名下的798、718等几个工厂的厂区,面积约22万平方米。项目由20世纪50年代前东德援建,世界上22个大厂提供技术支持,并由55位德国专家采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建筑工艺和设计理念设计建造。这种建筑风格的厂房目前仅在中、德、美等国家有极少量存留,是世界上仅存不多的、带有包豪斯建筑理念的厂房建筑群,堪称工业发展史上的文物。这种风格建筑的再度兴起源于美国人罗伯特在京城艺术圈内的推荐。目前,该区域聚居了大量的画廊、工作室、文化中心等艺术机构。厂房、烟囱、标语和各种现代艺术形式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和文化的冲突。但在这片区域今后的发展和规划上,艺术家和七星集团之间存在着冲突,引起了人们对该区域发展规划的高度重视。

建筑设计各项规范是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调整的,因此,在旧建筑的改造设计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由于前后规范条款的不一致所产生的矛盾。应该认识到强制性规范的设置,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旧建筑的改造利用,建筑的安全性是最根本的要求,不能为了保护历史价值而忽略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因此,以破坏建筑结构安全的代价来取得设计突破的方式是不能提倡的。建筑功能的重新布局和调整,是以结构安全为前提的,上海交大海事历史博物馆的改造正是严格地遵循了这一前提条件。这更需要设计师的应变能力和扎实功底。

反之,国家也需要为旧建筑的改造利用提供更适宜的政策法规。比如,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改建项目均以参照新建项目、最新规范为原则,由于受现存条件的制约,有些旧建筑的改造项目很难完全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这就需要在针对旧建筑的改造项目上有更详细、更具可操作性的政策依据,甚至是专门的规范。

(作者单位:1.深圳市中建南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2.沈阳满悦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城市规划论文:浅谈生态型城市规划的要素

【摘要】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乐园,但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城市所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而生态城市概念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本文作者围绕着生态型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些要素,主要介绍了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与价值、生态城市规划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以及当前国内城市生态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等,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生态型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生态型城市;规划;建议

引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因素,城市也是环境的组成因子,然而,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城市规划研究中考虑环境保护已势在必行。在城市规划时缺乏对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导致城市规划本身的先天不足,究其原因,不仅仅是由于体制原因,规划的法制化和管理尚待完善,更重要的是环境学已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学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学科,城市规划必须体现环境保护的有关学科研究成果,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出对环境保护探索的研究是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和编制目标的发展方向,是寻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环境的新途径。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及价值

1.1 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的、高起点的、切合实际的规划,在规划思想里导入经济、社会、生态的因素,按符合生态要求的原则进行生态规划。它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市、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20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过程中,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尤尼斯基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论和模式,即生态城市是“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为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的人类住区。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

1.2 生态城市规划的价值

具体来说,生态城市规划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培育健康文明的生产消费方式,建立健康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关系,构造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生态文明体系。

(2)有利于形成符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运作的发展模式,以利用本地资源条件为基础。

(3)有利于缓解自然资源及环境问题对城市发展的阻碍

(4)利于改造传统产业,使之生态化,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态产业结构。

(5)有利于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建立良好的人居环境,形成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

(6)有利于凸显生态经济的强势地位,保持经济发展的高速运行.

(7)有利于解决人地矛盾、污染物排放及生态破坏等重点环境问题,形成良好的生活及创业环境。

(8)有利于构建与城乡体系平衡的自然生态体系(以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为依托) 。

(9)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自然整体系统的协调,保证城市发展速度和发展的质量同时达标,既满足城市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同时也满足居民对环境的需求,达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

二、生态城市规划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2.1 生态承栽力原则

城市生态承载力原则是指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城市发展以及城市人群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强度是有极限的,即城市发展存在着生态极限 城市发展有一定的规模,自然生态环境是限定城市发展规模的最主要因素。在城市规划中,坚持城市生态承载力原则,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我们要科学地估算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并运用技术、经济、社会、生活等手段来保护、提高这种能力;2)要考虑环境的自净能力和人工净化能力,它们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生存质量与发展规模;3)要考虑城市的产业种类、数量结构与布局,这些指标对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污染的产生与净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4)要调整控制城市人口的总数、密度与构成,这是一个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2.2 城市生态位最优化原则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群落中,在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集合,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而且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间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从而决定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吸引力和离心力。从某种程度上老说,城市生态位是决定城市竞争力的根本因素。

2.3 城市的成长性原则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城市规划也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的,城市规划要为城市的未来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成长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一切自然群落和人工群落都遵循群落生长或演替的规律运行。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时,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就会导致“生态逆退”。将成长性原则运用于城市规划,就是将一个城市的文脉、历史、文化、建筑、邻里和社区的物质形式当作一种生命形式、生命体系来对待,我们要根据它的生命、历史和生态状态来维护它、保护它、发展它和更新它。

三、当前国内城市生态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急进化”问题

城市生态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城市都存在“急进化”问题。虽然近几年由于北方城市的水资源短缺,人们对大规模种植草坪的现象提出了质疑,但是很多城市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绿化的效果,仍然热衷于大规模发展草坪,尤其是公共绿地、住宅小区的建设、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中占主导地位的树木,尤其是乡土树木的种植比例较低,影响了城市绿地综合生态效益的发挥。

3.2 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崇洋化”问题

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崇洋化”问题使得我们的城市在逐步失去民族性。在我们一些城市,建设者为自己城市的所谓“辉煌建设成就”沾沾自喜时,国外某城市规划专家却说他不想看中国的任何一个现代城市,因为大多数的现代城市景观可以在欧美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个城市看到。他说中国的城市已经越来越没有文化了,这不是耸人听闻。

3.3 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造假化”问题

近几年,为了追求所谓的“异域风情”和施工管理上的简便,北方许多城市的绿化建设中出现了严重的“造假”现象。这种现象由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蔓延且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建设的进程。

3.4 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奢侈化”问题

城市景观环境的建设正在被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所左右,很多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了为了片面追求所谓的“政绩”而大兴土木 ,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城市形象的塑造上。这种被称作“城市美化运动”或“城市化妆运动”的城市景观建设行为,是一种没有远见的赶时髦现象,其结果造成了今天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特色危机”。

四、对我国生态型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些建议

4.1 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做好城市生态建设规划

这个规划必须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为目标,立足城市市域范围,综合考虑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内容应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生态建设的依据,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要把城市生态建设贯彻到城市规划设计、规划建设、规划管理的全过程中。

4.2 加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绿地建设应解放思想,加大力度,改变过去那种“见缝插绿”“三小绿地”的保守观念,应把重点放在建设大型生态绿地、环城绿地、大型交通绿地以及居住区绿地上,强调城市绿地的连通性、城郊绿地的结合性、景观与生态的共融性,在生态绿地的建设上强化科学性,在科学性和基础上追求艺术性。

4.3 保护乡土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21世纪生态建设的主题是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和新的生物生息环境的创造。在城市建设中应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要保护乡土树种及区域性稳定植物群落的组成,有节制地引种。乡土树种是构成地方性自然景观的主角,也是反映地区性自然生态特征的基调树种。

4.4 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屋顶绿化作为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的手段之一,应在我国城市生态建设中积极推广。生态型屋顶花园已经成为防止大气变暖、节省能源、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的一种综合性手段,从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来看,这种手段是我们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应该学习和发展的。

结束语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也是关心环境的世纪,城市未来将决定的越来越多的不仅是国家的未来,而且是整个星球的未来。我们必须以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变化的观点来认识城市与环境问题,以新的生态视角和时空观不断探索、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建设富有中国文化特色、能体现各地地域特点的生态市、生态镇、生态社区、生态村落,是应对新世纪的严峻挑战,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由之路。

城市规划论文:论测绘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众所周知,城市规划是各项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测绘是获取、处理、提供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信息的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先行性产业。测绘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就测绘的内容、测绘的需求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做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测绘;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

测绘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基础性、前期性和公益性的工作,它的基础性、先行性决定了它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走在前面。要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就必须首先加快基础性测绘工作,获取各种比例尺的数字线划矢量图、不同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图以及各类专题地图,建立城市GIS 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平台。重点阐述了测绘工程的主要内容以及基础测绘工作对城市规划的作用。

1 测绘是城市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的基础

如前所述,测绘最终是提交对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的成果,因而是城市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测绘资料的本质就是各等级控制点坐标和各种比例尺地图。珠海市测绘控制点等级有珠海市二等、三等、四等、五秒、二级导线、GPS- D 级和GPS- E 级平面控制点,有二等、三等和四等水准点。竖向标高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参数,它使得各项建设工程最终在竖向上达到和谐统一。平面控制点布设由高级向低级发展,并最终依据这些控制点将图纸上的建设工程规划项目在实地准确定位,控制施工按设计进行,指引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珠海市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500、1/2000、1/ 万、1/2.5万、1/5 万、1/10 万及部分卫星遥感图资料, 这些都是规划的重要基础, 有关规程明确规定: 没有确实可靠的设计基础资料不能进行设计。另外,规划设计工作常使用中小比例尺地形图,而日常管理工作则多使用中大比例尺地形图

2城市测绘的主要内容

城市、地籍以及房产测绘是城市建设中具有交叉的三大块,城市测绘数据主要是反映城市地表的自然、经济、社会诸多要素的特征、形态、位置、大小、分布、类别、名称以及其它的重要信息。城市测绘资料直观反映城市的面貌,城市规划都需要城市测绘提供基础资料,测绘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接影响和决定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城市建设的实施。城市测绘内容包括:城市现状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城市平面、高程控制网测量、地下管线的测量、建筑用地界线拔定、建筑物的施工放样、竣工测量、城市规划道路定线、大型建筑物的沉降测量等。地籍测绘内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要素调查、地籍要素测量、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地籍数据库建设、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等。地籍测量的成果包括数据集( 控制点和界址点坐标等) 、地籍图和地籍册。房产测绘的基本内容包括: 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图绘制、房产面积测算、房产权属、变更测量、成果资料检查验收、房产信息系统建设等。

3测绘的社会需求

测绘工作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对于行政区域的识别划分;布设和加密城市控制网,使城市的规划建设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下有序进行;为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用户提供可靠的多比例尺的地形图,满足各行各业的使用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准确划分相应建设用地,并对用地情况的监控提供可靠的依据。社会对测绘信息的需求量很大的,其中大多数是各级政府机关,其次是企业单位。当然这其中的绝大多数资料都被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规划管理始终是城市管理工作的热点,规划管理工作程序中无不与测绘工作紧密相联,需要测绘工作有力的支持,从工程建设前的选址用地,建设工程的设计、实施以及最终的规划验收,以及规划行政执法,都离不开地形测量、综合管线测量、工程测量(建筑放线、验线) 、规划竣工验收测量等工作,这些工作贯穿在整个规划行政管理的每个环节。因此重视和促进依法测绘才能确保城市规划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4 测绘的成果体现———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地理学研究领域,是以各种测绘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为地理研究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城市规划信息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各种技术为基础,综合各种城市测绘数据,目前应用已初见成效、在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测绘机构的地理信息应用技术、基础地理数据库正在发挥着“基础设施”的巨大支撑作用。随着这些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测绘在城市建设中所占据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高,也使得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变得越来越松。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服务于城市的规划与管理工作, 如果能增加统计分析功能,计算几辅助设计结合交通规划信息,则地理信息系统完全可以获得更大的拓展,如可以应用在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等相关行业。

5 测绘是城市其它行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测绘生产的直接产品之一就是地形图, 这些图包含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城市其它行业信息化管理地理数据库的唯一来源。但不同的管理部门对地理信息详细程度的要求和对具体地理要素的侧重是不同的。比如对一片城市建筑区来讲,城市规划建设、土地管理、房产管理等部门需要精度高、信息量大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他们要了解该区域具体建筑是如何布局和土地的使用情况,甚至细到单体房屋的类型结构等,供电、供水、电信、有线电视等部门均要铺设自己相应的管线给该区域的用户,也需要比较详细的地形图。

6 各种测绘数据亟待整合以发挥更大功用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了查询、分析方便以提高管理、决策的效率、质量、水平。有了数据库,有了分析工具就可以辅助管理、辅助决策,可以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决策的主动权。在现实工作中,规划、建设管理常用的地形信息比现行的标准地形图简单,而非地形信息,如土地使用、地籍、房产、管线往往很重要,需要和地形信息结合在一起使用。

因此, 为了更好地发挥测绘保障服务水平, 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应由政府测绘主管部门牵头,规划管理、土地管理、房产管理、路政、水利、交通和市政建设等部门共同担纲,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相关政策,确定唯一的地理信息基础数据的作业要求、精度、成图质量,整合现有测绘力量,制定相应的维护、更新机制,确保地理数据的正确性和现势性,进行统一的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图提供,各部门在基于一个共享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挂接本部门的专业数据, 直接获得数字化的地形信息, 从而极大地减少重复劳动,降低全社会的信息收集与输入成本,保持空间位置的统一性和精确性。

伴随着测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 现代工程测量必将朝着测量内外作业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数字化、测量信息管理可视化、信息共享和

传播网络化的趋势发展。

城市规划论文:谈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城市规划管理作为基础重点建设项目,其性质不仅仅只是代表一座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而且对于空间布局的设计和改善居住环境以及有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非常大的重要。在现代科技不断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城市化建设也逐渐迈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划管理方面不断的涌现出新的问题,出现了很多的不合理身子违反法律等现象。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管理意义做出阐述,对当前城市规划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针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给予了一些解决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措施

【正文】: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划逐渐的不在以注重环境为主,逐渐的转向了科技和经济两个方面,这样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就造成了严重影响,在经济市场发展的群体也就逐渐的有了自私的心理,开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对于市场机制的过多依赖,就不能够根本性的实现城市空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那么,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就必须要科学合理,这样才能够对城市固化的管理和监管全面的进行加强。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功能、原则

城市规划管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将城市的美好的形象全面的展现出来。为考虑能够实现这一目的,在城市规划当中就出现了另一个一个新的目的,就是引导和存进城市的全面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之中,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显得日益激烈。城市规划除了主要目的之外还有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更好的保护公众的利益,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生态环境以及物质环境,真正的全面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得以提高。

城市规划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遵循城市规划理论和各项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原则有:可持续发展原则、法制化原则、公众参与的原则、促进发展和保护公共利益的政策原则、坚定性和灵活性的监控机制原则。

二、城镇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下,市场观念狭窄

城市市场目前在我国的社会中还是处于较低层次,而且经过长期的发展也没有得到更好的改善。城市市场在发展模式上依旧只是限于上级和下级之间的交流,没有容身到更大的环境当中,那么自然就没有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模式较单一,没有形成市场机制上的跳跃式发展。对于社会市场的动向和外部体系的机遇没有适时的把握,没有足够的主动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协同发展,反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过程之中,直接导致了风险性增加。其次还有地域文化和传统观念的约束,安于现状的行为也影响了人们的对于价值的取向。

(二)城镇规划工作滞后,规划思路和作用有待完善

一些地方在编制城镇体系规划过程中,针对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对城镇体系规划影响的重要性没有起到重视,将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和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兼顾区域城镇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只是片面的追求区域城镇体系的完整性,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更大范围的区域所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忽视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本质和规划编制的意义。另外,从全国情况看,不论是独立的省域规划,还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所作的市域和县域的规划,真正能指导城镇发展,发挥作用的不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规划指导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方式需要转变和调整。

(三)城镇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镇规划研究的范围扩大了。而且因为城镇、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更为紧密、竞争更加激烈,人口、资本、技术等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不确定因素增多,城镇的发展规模在区域中的地位很难确定,城镇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加上外来人口大量涌人,流动性增强,有的地方外来人口数量要超过本地人口数量,甚至出现了移民城镇,城镇人口预测难度增大。城镇住宅除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民的需求还要满足大量外来投资者、外地人士生活、工作、商务活动的要求。以往根据城镇人口未来发展来确定城镇用地规模的传统城镇规划方式受到挑战。

三、城市规划管理的解决措施

(一)增强群众的守法意识

首先,由政府开办并定期组织相关部门领导对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不断提高他们对贯彻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使之在城市规划等决策和处理违法建设问题时能严格依法办事,避免违法事件的发生,确保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其次,采取多种渠道向广大市民宣传规划的法律、法规,使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在自身的利益受到不法开发商侵犯时,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权,用正确的途径解决问题。

(二)完善规划法规

建立健全规划法规体系,运用法律手段,保证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的综合协调职能,城市的土地利用各项活动都纳入统一的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统一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城市合理发展和协调运转。充分运用法制管理手段,是切实搞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保证。这也就要求各级城市规划管理主管部门抓紧法制建设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效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

(三)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和管理体制

要使城市规划管理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就必须按遵循科学的审批管理程序。也就是必须依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必要的环节来进行。这样就有效地防止审批工作随意性,制止各种滥用职权行为发生。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严格的审批程序是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对于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也要以有关的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为依据,对违背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另外一个就是改革管理体制,有效发挥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作用。要改革规划行政管理体制,就要建立健全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和审批制度,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深化城市规划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机制,城市规划管理的重点由开发转向保护。

(四)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

各级城市规划部门,对于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要当成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要实施。全面做好土地建设活动审批后的各项管理工作,在城市规划中出现的各类违法活动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进行有效的督促跟进工作才可以更好的将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水平进一步的加以提高。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建立规划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将规划管理的行政责任做到具体的落实到个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出现了各种违法行为要追究具体的责任人,加强监督管理才可以更好的实施城市规划,最终能够更好的保护行政管理的法律秩序,对于国家和人民权益进行有效的保障。

【总结】:经济社会正在处于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城市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复杂性问题和矛盾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发展过程,现在针对城市规划的实施依然还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面对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不断的进行优化,对于城市的布局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完善城市所具有的功能等城市规划管理的实施,就能够更好的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使得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全面的迈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城市规划论文:中小城市规划设计的探索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对于城市建设、规划以及管理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的实现中小城市规划,提高中小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积极性以及合理性,实现城市规划上的可持续发展,该话题的研究目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中小城市;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对于城市建设、规划以及管理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城市规划而言,其规划效果不仅影响到城市本身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城市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就中小城市而言,中小城市规划所研究的对象针对的是整体城市地区的规划问题。如何更好的实现中小城市规划,提高中小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积极性以及合理性,实现城市规划上的可持续发展,该话题的研究目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在城市规划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中小城市、特别是县级城市的规划起步晚,意识淡薄。规划随着城市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加而不断调整。为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增强辐射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从而使城市人口增加,城区规模迅速扩大,一边建设一边规划、一边规划一边建设。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对城市规划的作用认识不足,城市化意识较差。

其次表现在中小城市规划科学性不强,缺乏长效地分区规划,使整个城市功能布局、用地平衡、资源配置等都处在模糊的状态。目前部分中小城市公建项目的报建审批,不是在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城市功能区建设,而是按建设单位自行协商的地点进行平面规划,出现了本末倒置的规划行为,其后果是致使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小、服务功能少、布局不均匀、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城市又缺乏设计长远、论证严密、特色鲜明、理论性强的各项专业规划。

最后,地方特色不鲜明,综合功能不配套。部分中小城市不是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实际来搞规划,而是贪大求洋、舍近求远,搞大而全、高而空的规划;不是结合自己经济能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实力和功能来搞规划,而是在出政绩、顾眼前、想局部。

二、中小城市的城市规划目标以及规划原则

(一)中小城市在规划方面所要实现的目标

1.实现中小城市产业结构上的优化。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中小城市具有一、二、三产业并存发展的产业结构特征,所以城市规划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并加以合理利用和引导。中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体现产业结构特点,使其与大城市的产业结构相区别开,走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结构道路,同时通过城市规划的作用促进城市经济的市场化发展。

2、充分发挥区域宏观决策作用。中小城市具有城乡结合的特色,所以城市规划应结合这一特殊性,协调好中小城市间的分工合作和配合问题,力求实现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中小城市规划应立足于本市的发展需求,认真研究产业布局的特征和辐射范围,对城市密集地区进行统一部署和规划,充分发挥区域宏观决策的作用。

3、保证城市合理化的规模效益。中小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城市所处于发展阶段的需求,使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增强规划的应变能力,保证城市的各项功能顺利运行。在生产生活方式上,中小城市应以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主,不能照抄照搬大城市规划设计的做法,而要保持本城市合理化的规模效益。

4、彰显城市文化底蕴。虽然中小城市规划的诸多方面均滞后于大城市的规划发展,但是由于其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文物古迹,成为了中小城市规划设计的亮点。所以,中小城市规划应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从而彰显中小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

(二)中小城市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原则

1、整合原则。中小城市规划设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经济和美学原则。中小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其次,规划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视觉污染”。

3、社会原则。所谓社会原则,就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所以规划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和要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

三、完善中小城市规划的相关策略

(一)强化城市规划意识

中小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并将整合原则有效地应用到各种关系的协调和处理当中,以达到强化城市规划意识,充分发挥城市规划作用的目的。首先,在规划过程中,应使各项建设标准、城市发展规模以及定额指标等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协调;其次,应处理好城市整体建设和局部建设的关系,运用的科学的方法合理规划城市中各个区域,借此来体现城市的整体性;再次,应充分考虑到城市近期建设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并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因经济建设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发生。

(二)健全城市规划决策机制

为确保城市规划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应构建科学的规划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城市规划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及规划委员会等机构,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同时应不断创新规划理念,并发挥组织协调能力,对空间资源进行合理的统筹布局,以此来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推进经济发展。

同时要解决好城市规划定位问题。城市规划要充分体现地理、人文和生态环境。充分考虑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优势,依据山水、园、林的实际,做到文化特色和现代化气息相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呼应,多方案、弹性型规划,具有超前性、科学性、指导性,准确把握好地域内的建设脉搏,根据自己的地理风貌、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从特色、优势等方面来搞好城市定位。

(三)城市环保规划

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中小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应重点加强环保规划。其一,降低空气污染。城市中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由汽车尾气排放以及一部分工业企业生产中排放的有害气体造成的。为此,在进行规划中可采取植被种植的方式,利用城市绿化减少空气污染。同时,还可通过限制外来车辆进入的办法,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并将位于城市中的工业企业尽可能外迁,借此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其二,控制废弃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出生活垃圾,其中以废水污染以及白色污染最为严重。对于这一情况,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活垃圾的处理,并通过增设垃圾回收站等途径,及时对生活垃圾进行清理。

综上所述,中小城市作为城市化建设的主力军,对我国整体上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方面都有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小城市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全局眼光,需要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的社会文化、经济能力、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然后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和统一规划,从而依靠中小城市的发展来带动整个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论文:浅析城市规划科学化

摘要:城市规划科学化,主要是针对在城市的规划领域还有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而提出来的命题,是规划工作面临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挑战。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科学化进行分析给予了详细的阐述,使得规划工作能够更加的科学合理符合实际要求,为实现城市规划科学化的思路和要求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城市规划;科学化;城市设计

【正文】: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针对城市发展规划带来了更高更全面的具体要求。城市规划科学化,是新时代要求下体现出来的具体形式,展现出了城市规划中与时俱进的精神,新时代中的新规划城市规划诚然已经成为了主旋律,这样对城市规划工作者也迎来全新的挑战。

一、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内涵

(一)城市规划的科学属性

有部分观点认为城市规划并不是科学,将城市规划看成是一种工作,是一个政策体系,有些观点认为城市规划并不是科学,认为城市规划是一种工作,是一个政策体系,是宏观调控的工具或者是一种艺术。但是它所体现出来的科学含义有以下三个方是其他学科不具备:①城市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城市规划的蓝图是最终要付诸实施的,直接指导实践运用于实践并且要经实践的检验,城市规划本身要具备很强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②城市规划是一门社会属性很强的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城市规划是社会各方利益冲突的聚焦点,规划做好了可以协调各方利益,解决社会矛盾,若考虑不足就会引发矛盾;③城市规划是一门政治属性很强的科学。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城市规划是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是宏观调控实现大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具备政府考虑和安排城市长远发展的这一职能。

(二)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内涵

城市规划科学化是针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许多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着不完善、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而提出的。城市规划科学化是要使城市规划在编制、审批和监督等工作中的主观认识及其活动符合客观实际和科学合理。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定义也并非绝对的。城市发展的背景和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预见性的城市规划也需要不断发展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变化着的实际情况。例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修编,总规实施几年后要进行评估,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制度也要随城市经济发展而适时修改和完善,这些都体现了城市规划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

城市规划科学性的理论本质是在某时间段社会经济条件下的目标预设与过程执导的规律和知识的总和。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实质是要引人一种科学精神,即求真、理性、务实、批判的人文精神。规划师通过专业技术,识别和协调涉及空间利用的不同利益集团需求。规划是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艺术,规划的科学化也是以科学精神进行协调的过程。

二、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必要性

(一)规划编制的质量制约规划水平的提高

目前,总规一般做得偏深偏细,难以适应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控规的问题是:①规划的指标确定往往缺乏科学的依据,没有很充分的城市设计研究作为基础,不少是凭经验确定,随意性较大;②控规编制过程中对于土地权属关系及边界调研不深不细,地块划分随便,在实施时缺乏可操作性;③规划地块性质确定得过于绝对,刚性过强而弹性不足,缺乏开发时所需要的合理灵活性。所有这些问题造成了规划修改与调整过于频繁,给人以城市规划不够严谨和随意性大的印象。

(二)城市设计的质量影响城市空间环境的品质

在空间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城市设计品质偏低的问题,其中主要存在粗放性和放任性。理想简单的城市规划通常都存在忽视具体现实条件。从宏观角度讲,对于科学性的规划结构都缺少深入的研究,总体规划布局差强人意;针对微观角度而言,规划设计多属于粗糙不够细致,没有重要性的细节太多,程序太过于繁琐,这样对于环境品质就大大的有所降低。

(三)城市规划管理的水平决定着规划实施的效率和公平

规划管理是实现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的重要保障,规划管理有如下进一步改进的方面:①规划管理在目前依法行政和管理环节较为复杂的现状下,要减少环节和简化审批的科学机制,以提高行政效率和降低社会成本,建立良好的服务型政府形象;②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中应对日趋复杂的社会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协调,建立起公示、听证等公众参与的利益协调的机制,最大限度地保证规划的社会公平,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③建立和完善城市违法建设行为及时发现和制止机制,彻底根治违法建设,还城市以良好的生存环境。

三、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实现途径与实践探索

(一)牢固树立发展的观点

全面实现城市规划科学化,首先要时刻谨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发展的观点,具体有两点:其一是规划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规划工作要紧密围绕发展大局来开展,而不能过分强调规划不顾实际的理想化;其二是由于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要发展、政策形势需变化,城市规划要主动调整、完善、优化,以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时俱进才是城市规划科学化的严谨态度。

(二)针对现实勇于自我否定

城市规划要以客观实际作为基础,在规划工作中要不断的汲取新时代和背景给予的新条件,规划工作人员要敢于否定自我,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要不断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于面对现实和矛盾,规划工作不能脱离实际。自我否定并不是将之前的工作完全的进行推翻,这种否定程度是建立在以前和现代相关条件改变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于以前规划工作共尚且没有考虑到的方面和细节,有针对性的进行重新整理,对于以前的规划工作进行及时的校正的更新。

(三)勇于突破大胆创新

在现实社会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过去的规划设计和编制理论以及标准规范都无法在适应今天的规划发展需求,现代社会索面的新情况需要在原先的规划基础上进一步的革新,所以,我们的规划工作人员需要具有敢于突破和不断创新的精神,突破传统进行大胆创新,针对传统基础进行行之有效的创新追求全面适应新规划新发展的依据,这是实现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关键要求。

(四)大力加强规划研究

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要有全面详细的了解,要做好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规划研究,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做好规划工作,其主要研究课题需要:①结合城市发展定位,时事政策和当地重要方针纲领;②要学习国内外先进城市城市规划管理经验,规划理念和规划思路;③要结合实际工作,在提高理论高度的同时注重可操作性。

(五)高度重视理论与知识的学习更新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在不断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就需要全面要求规划人员具有先进的专业规划知识,其中包括:①从规划的狭义角度讲,现代社会新理论和新理念以及新经验层出不穷,每天都有着新的变化,所以工作人员就需要适时的更新和充实;②由于规划本身的综合性和内涵的广泛性,需要规划工作者广泛充实的多学科的广博知识;③在学习时要善于开动脑筋,不能够照搬照旧,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牢固的知识体系中要做到灵活变通,不可一层不变的模仿。

【总结】:城市规划这门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科,在城市规划的工作中必须要具有求真务实和理性批判的人文主义精神,将规划工作更好的做到符合实际科学,在今后城市规划工作过程中,规划工作人员必须要保持先进性和科学性。

城市规划论文:试论低碳城市化视域下的城市规划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进步,城市化的进程也相应的加快了脚步,然而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关注的环境问题。现在许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已经相应的采取了节能减排等措施,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从而很好的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现代城市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布局,交通枢纽也是在不断的完善,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本文就城市建设和道路交通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并且探讨了低碳城市化视域下的城市规划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城市化; 城市规划; 节能减排; 二氧化碳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增长,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相应的加快了前进的步伐。至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不断的加快工业化的进程,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的问题。现在最热门的一个话题就是温室效应,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多,温室效应也随之越来越严重,这就导致全球变暖带来了许多自然灾害,人们也对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灾难开始不断的重视。因此,为了有效的应对现在全球变暖这个问题,不断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已经成为了低碳城市化视域下城市规划分析和研究的重点话题。低碳技术涉及的方面很多,例如:冶金、交通、化工、电力、建筑以及石化等很多部门以及在煤层气和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的埋存与捕获、资源的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等很多个领域。只有这些领域能够科学合理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能够有效的避免温室效应对我们人类造成的威胁,很好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城市规划理念的转变

现在社会的进步导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合理规划已经成为当下一个热门话题。城市的规划离不开相应的规划师和设计师,要想能够实现附有现代化、低碳化、文化和实用相结合的城市,规划师就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一些城市规划的传统理念,不断的更新规划的方法和理论,将环境保护中的低碳生活融入到我们的城市建设之中,要注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碳氧平衡,将低碳导向的规划模式和规划策略很好的引入到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发展目标、交通系统以及产业发展策略当中,逐步的更新现有城市的规划指标体系和技术规范,从而有效的达到城市化低碳的要求。

城市的空间布局是规划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因此,有效的减少采光能耗和通风能耗,减少城市交通系统的碳排放,不断的优化城市空间的使用模式,这些都是现代城市规划师必须和重点考虑的问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传统意义上的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交通系统的紧密要比现代大面积绿化的空间模式碳排放高很多,由此可见,与时俱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对于有效的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建筑

建筑环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低层建筑已经逐步推出了历史舞台,转而出现了很多的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也相应的带来一些问题,室内外环境污染的日益严峻严重的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因此,必须要求相应的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借签发达国家的做法有效的解决建筑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的加快,经济技术不断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也是加快了前进的步伐,但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建筑物的环境影响问题,发达国家在建筑风格上不断的革新和改变,他们对于改建或者新建的住宅小区和城市街区的建筑环境问题都制定了专门的法规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为了从根本上有效的消除不良因素对环境的影响,规划师应当在进行居住区规划方案的时候,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避免出现类似于穿堂风、街道风给广场、街道以及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对于已经建设好的建筑而造成的不良环境污染,应当有效的采取大量的植被绿化来增加风通过的难度,或者按照一些先进的技术方法来不断的进行完善来很好的确保行车安全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洁净。

建筑朝向

建筑的朝向也是影响到冬季太阳辐射的热量和夏季的通风降温等问题。在通常的情况下,板式多层的住宅建筑的传热耗热能量东西要高于南北走向的5%左右,这样就能很大程度的增加遮阳的成本和空调消耗的能量。在新的建筑当中,建筑标准都是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要求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和设计应当有利于夏季的自然通风和冬季的日光照射,建筑物应当采用南北朝向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夏季太热冬季太冷而增加空调能量的消耗。

建筑材料

在建筑建造的时候,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技术的好坏对于节约能源是非常关键的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低碳环保的不断重视,这个字眼已经相应的融入到了各个方面,不光是在建筑规划中,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视低碳环保的。现在我国已经有很多的创新型建筑材料供建筑使用。这些新型建筑材料都是有着很好的环保节能功能的,例如:建筑物使用的空心砖、粘土砖等等都是很好的运用了低碳这个字眼而创新出来的新型建筑材料。另外,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能够很好的做好节能耗能工作。我们在建造房子的时候应当根据具体的环境来进行房屋的建设,由于北方气候较冷的原因,建筑师在建筑房子的时候往往会把保温墙做的较厚。如果是在南方,保温墙相应的就要做的薄一些这样就是因地而异,很好的做到降低能量的消耗。总之,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运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对于有效的降低能源的消耗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城市中的道路交通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人们对于出行的方式选择也是多种多样。随着现代私家车的不断增加也给城市的交通系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另外,汽车排放的尾气已经严重的对大气造成了污染,并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我国未来的城市交通系统中应当有效的实现低碳交通,人们出行的时候应当尽量选择低碳环保的方式,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汽车的尾气排放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我们的健康。

四、城市用地

1.用地规模

现代社会已经大量的在开发新的用地来扩大城市的建设面积。。控制合理的城市规模,实现紧凑发展,从而减少居民出行距离以及城市绿化面积,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进而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目标。

2.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是城市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尤其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更是城市空间拓展的后备资源, 且具有不可复原性。为节约土地、节省能源及材料,科学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城市建设时除常规工程配套设备和市政管线建于地下外,应加强地下人防、地下交通、地下公共空间及地下仓储物流建设。特别是一些常见的地上建筑物, 如购物中心、娱乐场所、汽车库、变电站、人防设备、仓库等, 也可于地下建设。

五、总结

综上所述,低碳城市化视域下的城市规划就相应的要求规划师必须做好城市建筑、城市交通系统、城市用地三个主要的问题。我国的城市我国城市实现低碳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合理的建筑布局、规范的交通体系及科学的用地规划为基础, 提倡节能、节地、节材的城市建设及自行车出行或步行的交通方式。

城市规划论文:浅谈住房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也逐渐在提高,尤其是住房方面,那么住房建设规划也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建设规划目前还处在不断摸索前进的阶段,要使其与城市规划做好衔接,必须要清楚衔接的目的。本文分析了住房规划建设的内容和意义,然后分析了住房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接下来陈述了二者衔接的目标。

关键词:住房建设规划,城市规划 , 衔接

一、住房建设规划的概述

1、内容

住房建设规划作为我国2006年新兴起的住房规划,还没有明确的规划制度或者概念。但是从理论上来说,住房建设规划是指国家站在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条件下,以及在各地房地产市场稳定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各个阶层领域的住房需求,进行综合的规划和安排。主要的规划内容包括:国内外住房建设对比分析、城市住房建设发展现状及总体设想、住房建设所占用面积、住房建设周围布局的环境分析及保护、住房建设的基础设施、住房建设的编制方法等等。

住房建设规划是为了满足各工薪阶层的住房需要,进行相应部署的规划,相当于专项部署。

2、背景

住房建设规划是我国经济发展与住房制度改革的结果,它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相联系的,住房建设规划的政策是一项不断发展与演变的政策。

我国的住房建设过程如下:

我国的住房制度一直以福利分房为主,直到1998年住房体系改革之后,才有了市场经济住房制度。那时的住房体系是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

2000年和2001年国家计委依次了《关于下达2001年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和信贷指导计划的通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体系在不断向前发展的现象。

2006年3月5日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提出了城市房产投资过大及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后于5月下旬,九部委联合发文提出需要编制住房建设规划的要求。

通过上述背景讲述可以看出,我国的住房建设计划在逐步走向市场化,我国的住房体系正在逐步完善,走向一个新阶段。

3、深度

为了满足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住房供应需求,我国的住房建设规划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必须要与社会的发展规划相衔接。根据住房建设的操作性特征,一般情况下规定住房建设规划的年限为5年。为了保证住房建设规划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相一致,必须要保证住房建设规划的深度。根据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需求,城市规划已成为经济规划中的重要部分,而住房规划又是城市规划中不可分割的,所以住房建设规划的深度必须要明确且透彻,与城市建设的目标相一致。然而,由于城市在不断发展,不能详细的制定住房建设计划,由于它具有变动性,所以要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规划,住房建设规划的深度要以分区规划深度为主,要注意与它的相互协调。

4、意义

(1)有效协调城市住房建设的发展

住房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相协调,能够促进城市建设的进程,并且使得住房建设发展能够健康有序的进行。

(2)有利于市场预期的稳定

住房建设规划的制定可以使得广大民众认识到住房需求计划的重要性,而且能够了解到目前城市内住房的需求,进而量身定制为自己购买合适的住房。住房建设规划能够对市场的短期需求进行预测,通过合理的预期数据,正确引导市民的消费观念,从而保证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发展。

(3)体现建设法制社会的要求

城市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的主体均是当地的政府,政府要行使其行政手段,才能保证计划的可靠性,并且做到有法可依,跟随法制社会建设的要求,从而实现我国各城市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指导城市建设。

二、住房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住房建设规划的工作内容是住房建设,城市规划的内容是城市建设,二者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交集,关系可谓是极其密切。住房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1、政策目标和手段

自2006以来,我国将住房建设规划加入经济发展方向建设的计划之一。由于城市的近期建设能够影响到城市建设规划的原因,政府目标也逐渐投放到住房建设规划上面。

住房建设规划主要包括住房的建设总量及比例、空间布局、时间安排等方面内容,这些又都与城市建设用地计划息息相关;另外政府进行城市建设是也需要考虑当时的经济环境与社会发展趋势,合理的进行土地开发与利用、空间布局、时间安排及其他方面的部署,因此住房建设的目标政策必须要与城市建设规划的目标政策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够逐步实现住房建设规划。从另一方面来讲,住房建设规划的方式方法、实施技术都要与城市建设相吻合,或者以城市建设技术手段为基础。

2、专项规划与综合规划

城市建设规划具有很广的规划范围,包括居住、教育、商业、交通、医疗等等方面的规划,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将这些内容融合为一起,相互协调,从而实现综合规划的目的,对能够促进城市发展的所有因素进行全方位统筹。住房建设规划是城市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如今各城市政府将此部分拿出,形成一个独有的规划体系,拥有自己的发展目标,这便是一种专项规划。因此,便可以看出,城市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规划的关系也可以是专项与综合的关系。全面做好城市建设规划,有利于住房建设规划的实施。

3、规划实施与衔接手段

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在规划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别。总体规划是从长远目标进行规划的,主要是规划的实施方法、以及城市用地的计划;详细规划主要是城市的近期规划,包括对时间、空间、人员安排都作出详细的分析和计划、其提出实施措施。

城市规划需要有其他项目规划进行推动,二者相衔接,通过对一种规划市场的分析,便能够使得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相贯通。而从国家的经济和技术角度考虑,目前只有住房建设规划符合与城市规划衔接的条件。比如可以通过对住房建设实施的落实和规划,推动城市规划的速度。

三、住房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研究

根据住房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关系特点,包括政策手段、规划、实施等,住房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目标衔接

2006年我国颁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内容规定:“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而住房建设规划的目标是在住房的总量、空间、时间、地区上进行合理规划,二者的目标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住房政策上,是二者目标衔接的关键。

城市总体规划是为城市的短期和长期建设目标作出提前规划,从而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住房建设规划也必须要与城市规划的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住房市场的建设与发展。

2、指标衔接

2006年37号文件,指出住房建设规划重点发展普通商品房,规定商品房面积90%的占市场的比例必须达到70%以上。这样的规划就是详细的控制规划。通知国家的强制性指标,发展房地产市场的需求量。我国的住房建设目标由住房建设面积和投入资金转到住宅建筑密度等指标上,进而延伸到城市规划的指标中。所以控制详细总体规划对于城市规划与住房建设规划的衔接起到了推动作用。

3、时序衔接

2006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将住房规划建设纳入到我国“十一五”规划中,这就要求住房建设规划必须与城市的近远期规划保持相一致。在进行衔接的时候,必须要注重时序的安排,才能保证住房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

四、结论

我国的住房建设规划体系仍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是最终目标都是为人民服务,保证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和最大利益,从而加快城市发展的进程。但是在规划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在研究时必须要注意问题的规避和解决,使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的运行。

城市规划论文:浅析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摘要:城市的规划应该从总体出发,设计其独特的城市理念,本文介绍了现代城市的几个发展趋向,即:生态,人性化、地城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等,从而使得设计者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把握合适的设计理念,做出独特的方案。

关键词:规划 ,城市

1 生态型的城市

生态城市的规划主要包括提高经济总量和发展生态经济、城市人口的分布、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等。编制生态城市的规划,必须建立一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在编制城市生态规划的过程中,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按照上述指标科学规划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生态活动,合理的确定城市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生态资源配置规模和布局,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

同时,必须考虑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生态化的目标,并且要体现城市特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要用生态建筑原理科学的规划设计居住区的布局,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物质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城市居住区设计必须坚持以下原则:首先是要合理布局;然后是坚持节能低耗无污染;最后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

绝大多数城市都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就是保护和提升。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从实践经验看,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是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的可行之路。

2 人性化的城市

城市是由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产生的人口相对集中的生活空间。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都是在城市当中进行的,所以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现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是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城市作为人口集中的人类生活空间同样需要一个安全、舒适和文明的环境。因此,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括环境,使城市环境适应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便是人性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改造环境,享受自然。在规划与设计城市总体布局时,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求无论规模大小、无论位于何地,都要在基本设施与布局上均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从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出发,人性化设计理念要求对周围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其在为人类服务时更加完善、更加有利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产物,在规划与设计总体布局时,首先应该体现对他们的关怀。在交通、建筑及公共设施等方面特别体现城市对弱势群体的扶持与帮助是现代城市对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 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

地域特色是指相当规模地理区域内所拥有与其它地方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特征,是高度复合文化地图的表征。其中,自然环境的特色包括与众不同的日照、温度、湿度、风向、风力、雨量、地形、地貌、土质及生物等自然现象;社会文化特征包括与众不同的社会体系、人口结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人文现象。不同的自然环境是塑造不同的社会文化特征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特征也是改造与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依托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特性,寻求地域特色,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之一。本文以泉州为例说明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如何进行规划。茶文化是泉州文化特色的代表。泉州的茶文化,也是一面反应寻常百姓生活方式的镜子。茶文化是应交往需要而产生的活动,喝茶活动几乎渗透到泉州人民生括的各个空间:家庭、办公室、酒店、茶室等等,已经成为泉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茶艺居”的设置与布局成为泉州市的规划与设计其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考

虑的重点。规划以组团为单元,在组团中心结合住宅底层设置茶艺居,使之成为大合院的公共会客厅。结合住宅单体以及户外空间,形成多层次规模不等的交往场所。城市会因为创造者的差别而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如何利用城市现有的自身条件优势来发展个性,是对规划与设计者在对城市进行总体布局时提出的要求。科学分析的城市的历史、规模、经济、地理等条件,区分优劣,取长补短。

因此,博采众长,重点发展与自身优势条件相适应的特色城市是参与竞争的出路,也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出路。在城市规划与设计总体布局时寻找城市自身的优势,发展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4 历史文化古城

城市是一个活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让它活得更加和谐,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又不伤害原来的脉络和空间肌理构成。我国有很多历史文化古城。对于历史文化古城的规划和设计的重点就在于古城内部旅游产业的选择与协同发展模式,处理好古城文化遗址保护与旧城改造、环境整治绿化与古城文脉复兴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古城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必须落实古城保护的具体内容,对历史街区、自然风景区、重点文物、风貌控制区、文化景观敏感区等要进行规划控制并落实具体的保护措施。其次,是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应该在整个城市范围内,非常明确的指出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区域、古城整体保护方案、历史街区或历史保护区、文物古迹的分布范围以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及管理。最后,协调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三者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古城的策略:

第一,科学规划,在保护中寻求发展。规划是着眼全局,在整体范围内进行部署和安排,在空上和时间上对整体进行协调,以期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在旧城改造过程中,由于其内容的复杂性、涉及对象的多样性、目的的综合性,必须设计一个全局性、综合性的规划。要想协调好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间的关系,合理解决拆与留的矛盾,一个具体详细的旧城改造规划显得非常必要。

第二,以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为主要依据。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综合部署与具体安排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基本依据,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旧城改造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必须符合城市的规划和设计的目标,以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作为建设的主要依据,以城市定位与发展为目标,结合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

第三,规划要留有余地。任何一座历史文化古城都经历了丰富的历史积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沉淀。但城市建设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有时也可能是断断续续的,城市

的规划和设计很难也不可能做到一步就位。因此,任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时应该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要给子孙后代留下选择余地。

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发展中生态规划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生态规划已经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在城市建设中发展生态规划是社会发展中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要求日提高的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实施的体现,在城市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建设的加快,生态规划必然得到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规划,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生态规划就是在城市规划中为达到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的目的,调控人与环境的关系,运用城市生态学的原理作为指导,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舒适、清洁、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是在上位区域生态规划指导下开展的市域生态系统发展规划,包括城市生态概念规划(自然和人类生态因子、生态关系、生态功能和生态网络的发展战略规划)、城市生态工程规划(水、能源、景观、交通和建筑等生态工程建设规划)以及城市生态管理规划(生态资产、生态服务、生态代谢、生态体制和生态文明的管理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发展生态规划不但是城市建设中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一、城市规划发展中生态规划的重要性

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城市生活工作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城市进行科学的规划就是满足于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环境需求,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建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环境,使城市建设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在规划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称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如何达到生态系统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成为了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点课题。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空间布局上的一种有效手段,生态环境规划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发展生态规划就是依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规划原理,对城市的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与建设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对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做出合理调控,在城市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生态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对“人本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所得到的结果,城市生态学是其核心的理论基础。

第二,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建设,就是实现城市发展中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它强调了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就是使人与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共生共荣得到实现,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第三,城市生态规划是对区域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度统一的实现。在一定区域内,以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为依据,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将该区域内对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生态建设的合理利用、生态破坏的恢复和该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的实施过程,建造出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生态景观,开发整体、谐同、自生、开放的生态文明,发展经济高效、环境和谐、社会适用的生态产业,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社区得以建立。

第四,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工作环境是城市生态规划的目的。城市规划发展中生态规划是将城市的经济、社会系统统统纳入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把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发展看成一个整体,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城市规划发展中生态规划的发展趋势

1、对自然形态进行维护和恢复

近年来,自然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乃至城市的生态规划都是为了更好保护自然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的。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在其城市规划进程中可以发现对于自然环境,比如草木、植被、河流等,都做了相当大的维护和恢复工作,可以看出,在今后的生态规划中,对自然形态的维护、恢复将是城市规划中不可忽略的一环。

2、对地方性乡土文化的尊重和适应

我国一个传承悠久的历史大国,其地域特色特别突出,在新时期的城市建设规划中,要尊重其独特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其生态环境是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并依靠其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能源、药物等;乡土物种不仅是当地最适宜生长的物种,其管理和维护成本也最低,所以在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就显得相当重要,对城市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合理良好的规划,是对地方性乡土文化的尊重适应,在城市建设的步伐中,保留了珍贵的传承文化。

3、对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系统进行保护

众所周知,自然系统中包容的生物极其丰富多样。在生态规划设计就要尊重和维护自然系统的多样性。这不仅是对人类自我生存的要求,也是现代设计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的要求。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其根本也就是使乡土动植物种群的数量得到有效保持,对多种演替阶段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实施保护,对各种生态过程和自然的干扰给予肯定。未来的生态规划,其追求的是利用生态设计,建造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的园林绿地系统。

4、将生态的自然过程融入大众

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在传统设计中被当成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这使得人们对于环境的现状和未来无从谈起,更说不上通过对生态环境的关心而对日常的行为有所节制。所以,要显露自然过程,让人人都参与搭配环境的设计中,去关怀环境。城市规划设计师不仅要去考虑规划的形式和功能,他们更需要对自然现象给予重视,将其特征突出显现,对人们的视野和运动有所引导,让人们去体验自然过程。

5、对城市绿化系统的开放完善规划

目前,在生态规划方面,提出了“溶解城市”的概念,其可以理解为将城市里所有封闭的东西都开放,并且将他们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造出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在这个生态环境下对城市规划进行深入的探索,其保持了生态规划的完整性,这也是以后生态规划将要实现的规划特色。

6、“现代化城市”向“生态化城市”发展

从城市规划发展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转变来看,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说构建“生态城市”,可以认为其就是生态健康型城市或者是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作为一种新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的进步,生态城市这在不断地得到充实,也正在开始逐步实现,这必然是以后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发展的目标。

总结: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必然是人类社会越来越重视的话题,我国的生态规划建设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使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规划、建设进行生态规划,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达到和谐的必要措施,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生态规划不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还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城市生态规划进行城市规划将是今后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生态城市的建设也将是今后城市发展的必然之路。

城市规划论文:市政园林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剖析

摘要:伴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市政园林与城市规划也在逐步创新,本文主要阐述市政园林与城市规划中的园林绿化、旅游资源、精神文明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市政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并进行剖析。

关键词:市政园林;旅游资源;城市规划

近年来,城市的高层建筑开始增多,如何规划市政园林,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市政园林建设应该不断地创新、发现新的问题,注入新的思想。因此,我们必须要有系统的管理方法,保证市政园林建设健康的发展。

一、园林绿化

1.城市面貌

一个城市的绿化做得好,代表了一个城市的面貌,也是人们对城市自然美与人文美的追求与享受。每个城市的地貌不同,对园林的设计也就不相同,城市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根据自身具有的地貌,利用周围的自然景观,改造成为令人们赏心悦目的视觉景观。

2.开展园林绿化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运用美学理论指导园林绿化工作,这样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准不断的提高,这就对园林绿化部门有了更高的要求。

3.园林的设计方法繁多

每个城市对园林绿化设计的方法都不同,有的看上去比较简单,有的比较复杂多样,其目的都是在打造城市的视觉美。

4.园林中种植花卉

我们都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当我们在这个季节去公园散步时,会发现各种各样的花非常漂亮,颜色多样的花成了公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使人们心情舒畅,花卉的栽种,丰富了城市的色彩。

二、旅游资源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1.一个城市的内涵

一个城市的园林规划是否有内涵,就要有城市所象征的景致,利用当地的生态美和已有的自然景观开发成旅游景点,人们可以通过旅游,发现城市的美。

城市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自然美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追求也是人们旅游的主要动机,人们通过旅游活动,来增加生活的美感,以及调节工作压力、激发生活的热情,并且能够开拓眼界,增长生活阅历。

2.自然景观的艺术美

作为城市的一些旅游景点,如何满足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要有引人入胜的艺术美,自然风景区要有自然美,不同的景点,通过建筑,改造、布置都要有内涵,因为这是象征一个城市的自然清新美和精神面貌,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

3.园林的构思与建筑手法多样化。

一些城市在园林的构思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手法,有的简洁明快,新颖,独特,富有情趣,让人们投入其中触景生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同时,还有一些古典园林的构思与构筑,有山,有水,有花,有草,里面寄托了园林设计者的思想和感情。构思手法的多样性,让园林景致完美,例如:有的象征一个城市的古典美,有的在诉说着有关城市的久远历史,这种方法能够让旅游爱好者明知现代城市的艺术美,又不乏缺少古典美。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提高全民素质,打造文明城

一个城市在绿化和生态建设上,离不开人们的共同努力,然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不仅仅是环保部门一再强调的问题,同时也是关乎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做到有利环保的事情很多,例如:减少使用一次塑料袋的次数,避免产生白色垃圾。节约用水,有效合理利用资源等,提高全民素质,从自身做起,给绿化工作在添加一份美丽。

2.服务热情周到

打造文明城,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规划目标,同时它也是整个地球环境健康发展的方向。一个城市的市政园林管理处应该以创造文明城市为基本目的,要加强对园林设施的管理,其中,要注重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培养至关重要,热情周到的服务能够体现管理理念,塑造城市园林管理处的好形象,也能使人们在出行旅游时心情愉悦。

四、市政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1.管理混乱

现阶段,大多数城市的绿化施工监督管理处没有指定明确的管理方案,导致一些城市对园林规划盲目,相关的政府部门不知道如何把握绿化项目,致使一些地方的绿化环境陷入无人管理的境地。有的施工者不懂栽种植物的生长规律,还有植物的生活习性,这样没有目的栽种,浪费了大量的资源,然而,市政园林建设者的专业程度低,真正懂技术的人员少,管理人员的素质很低,造成了施工混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2.没有专业的监管机构

为了确保城市绿化施工工作正常运行,这就要求市政园林监督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城市绿化工程施工的管理规范,履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解决。例如:在栽种一些植物的时候,避免会遇到因土壤不好,施肥效果差,阻碍了植物的不良生长,这就给以后再重新栽种增加了难度,可能会使重新栽种生长起来的植物速度慢,看起来不美观,与周围景致不搭调,所以,一个专业的对园林建设进行监督的机构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整体美和文化内涵,因此,强化城市绿化园林的监管工作刻不容缓。

3.对园林的设计理念单一

城市的绿化与建筑工程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简单的把树种在一个居民小区内就可以了,种树谁都会,只是要更重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律。其中有很强的技术性,比如说,种树的面积多大,根据这个面积能够种多少树,树与树之间的距离是不是一样,施多少肥才算合理,浇多少水才算够用,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有一定的方法,具有严谨性。所以,园林的设计理念不能太单一,应该遵循城市园林建设的规划理念出发,一个具有创意的设计,更需要设计者和施工者共同来完成。

总结:

伴随着我国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开始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在努力寻求一条创新的路,然而,提升一个城市的绿化品味十分重要,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如何体现出来,需要园林绿化施工者们注重挖掘城市文化与人文关怀,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论文:遥感信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展望

摘要:城市遥感信息是城市的资源之一,本文介绍遥感信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已经获得实际成果的应用途径和现状,分析了应用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展望了遥感信息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遥感;城市规划;应用

1 引言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是一建立在空间科学、电子技术、光学、计算机技术、信息论等新的技术科学以及地球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技术,为现代前沿科学技术之一,具有宏观、动态、综合、快速、多层次、多时相的优势。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遥感技术伴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提高与完善,服务领域因之而不断扩展,受到普遍重视,显示出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生命力。

城市遥感是遥感技术的一个具体应用。城市遥感信息是城市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有:快速实现城市范围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多层次、全方位综合调查;系统地研究城市资源与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按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编制系列基础图件,客观、真实、系统地反映城市的建设成就和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遥感技术在在城市中的应用,为制定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规划以及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2 遥感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地感知。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就具有这样的能力。遥感平台是用来固定和运载传感器的物体,如卫星、火箭、航天飞机、热气球等。传感器就是安装在遥感平台上探测物体电磁波的仪器,针对不同的应用和波段范围,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物体在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范围内的电磁辐射。遥感就是利用传感器把这些电磁辐射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原始图像。原始图像被地面站接收后,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才能提供给不同的用户使用。

例如,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发生的时候,由于着火的树木温度比没有着火的树木温度高,它们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没有着火的树木更多的能量,这样,当消防指挥官面对着熊熊烈火担心不已的时候,如果这时候正好有一个载着热红外波段传感器的卫星经过大兴安岭上空,传感器拍摄到大兴安岭周围方圆上万平方公里的影像,因为着火的森林在热红外波段比没着火的森林辐射更多的电磁能量,在影像着火的森林就会显示出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更亮的浅色调。当影像经过处理,交到消防指挥官手里时,指挥官一看,图像上发亮的范围这么大,而消防队员只是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地点上,说明火情逼人,必须马上调遣更多的消防员到不同的地点参加灭火战斗。

3 遥感资料的应用

3.1 遥感资料的制图应用

当前,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法国SPOT 5和美国IKONOS、QUICKBIRD卫星影像的地面分辨率分别达到2.5m、1m、0.61m,在未来两年内,更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将进入商业运行。这就使得卫星遥感技术突破了仅能进行定性分析的局限,而跨入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新境界 。

遥感影像通过正射处理、辐射增强和均衡后,可作为挂图使用,亦可作为工作底图供土地更新调查、城市规划等使用。与传统成图方式比较具有节省人力、物力、成图时间快等特点。

3.1.1 航天遥感制图

所谓航天遥感是指以航天器为传感器承载平台的遥感技术。航天遥感实践中,针对具体应用需求,选择不同的传感器如:成像雷达、多光谱扫描仪等,通过卫星地面站获取合适的覆盖范围的最新的图像数据,利用遥感图像专业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辐射校正、增强、融合、镶嵌等处理,同时,借助应用区域现有较大比例尺的地形数据,对影像数据进行投影变换和几何精纠正,并从地形图上获得境界、城市、居民点、山脉、河流、湖泊以及铁路、公路等典型地貌地物信息和相应地名信息,进行相应的标注和整饰,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

特别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的使用,使得航天遥感制图的应用也更加活跃,展示出非常好的前景,不仅在国土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监测、城市规划监测、重点风景名胜区监测中有了典型应用,而且,国家863计划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主题重大课题还开展了利用分辨率为0.61m的QUICKBIRD卫星影像进行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更新研究。此外,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还可提供立体像对,可用于直接生成DEM数据,甚至可以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获取与更新测绘。

3.1.2 航空遥感制图

所谓航空遥感是指以航空器如飞机、飞艇、热气球等为传感器承载平台的遥感技术。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选用不同的传感器:如:航空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热红外扫描仪、CCD像机等,获取所需资料包括:航摄像片和扫描数据。其制图应用一般包括两大方面:

(1)摄影测量制图

在测绘领域中,摄影测量学已经是一门从理论到实践都非常成熟的学科。在我国应用摄影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测绘地形图有相当长的历史。目前,1:5000及其以下小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基本上都采用摄影测量方法施测。在城市测量方面,由于要求成图比例尺较大,过去由于航测仪器及作业水平的局限一直徘徊于有关实验,主要原因是,对于平面精度,只要工序控制完善尚能满足要求,但高程精度难以满足《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而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摄影测量制图带来了新的发展和变化,不仅在内业测图仪器上实现由测绘线划图到直接测绘数字地形图的转化,而且诞生了抛开了传统的摄影测量仪器设备,以软件实现地形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这无疑是摄影测量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数字测绘成果既可以通过硬拷贝输出获得线划图件,又可以借助相关的编码技术及格式转换接口,直接为GIS提供基础数据。

在我国测绘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水平站在了世界先进的行列,这是中国测绘人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与国外相关产品相比,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VirtuoZo NT和JX-4两大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性价比更为出色,近几年迅速占领国内城市测绘的制高点,展示了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应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更新,已经非常普遍,很多城市测绘部门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

实践表明,应用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城市大范围大比例尺空间基础信息的获取与更新,平面精度完全可以满足规范要求,在高程精度方面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如铺面水准实测)。与常规地面测量相比,其主要的优势在于周期短、成本低。

(2)正射影像图制作

正射影像图是一种既具有地物注记、图面可量测性等常规地形图的特性又具有丰富直观的影像信息的一种图件,是将航摄像片的中心投影经过机械式的或数字式的纠正转变为正射投影形式而生成的影像图件。在正射影像图上叠加某些地形信息,如道路信息、房屋信息等,制作复合式正射影像地形图,信息更为丰富,表现力更强,其在城市规划与管理方面的应用更具直观性。

正射影像图分为“常规正射影像图”和“数字正射影像图”两大类,前者是通过影像拷贝和正射投影仪纠正工艺,以纸基或胶片基承载的平面型影像图件。后者则是应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和工艺制作的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影像图件,可以方便地输出成纸基或胶片基图件。

正射影像图制作的优势在于,生产周期短、成本低。

3.2 遥感影像资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是城市规划设计、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图种,由于数字正射影像图具有地形图的坐标读取、长度、面积量测的特点,又具有丰富直观的影像信息,其特点正在被城市规划行业认同并在应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掘。数字正射影像图作为规划设计的工作底图得到大量应用。

近些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正射影像图生产技术的发展,数字正射影像图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日趋活跃,其特点正在被城市规划行业认同并在应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掘,生产市场也日益扩大,城市在进行以基础信息获取与更新为目的的航摄时,一般都要求开展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

在用地审批业务上,利用影像数据解译,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四邻关系、相关地貌地物类型。结合近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工作,利用遥感数据结合历年的用地审批数据以及全市的道路红线,提供了一个比较精确和详细的数据,可以给审查者一个很清晰的总体情况。

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中,为了更真实、直观地了解城市的地形地貌及环境状况,对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景观模型等数据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利用遥感信息进行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景观模型的生产,在技术上已经日臻完善。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应用航空遥感信息进行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所需要平面坐标(X,Y)及高程(Z)的数据集的采集,比地面测绘或其它方式更为经济和快速。作为模型化的城市现状的表现形式,城市景观模型对于总体规划设计思想的形成以及把握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城市景观模型是以纸板或其它材料制作的非数字式模型,要想做得逼真,费时费钱。应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所具有的制作城市景观数字模型的功能,在计算机上非常逼真地再现城市现状,并可以多视角浏览,以辅助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参与者及决策者开展相关工作,毫无疑问,其基础资料来源于各类遥感信息。

除此之外,近景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遥感特征也应被正视,它们面向城市的现实目标体进行信息的获取,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信息支持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如文物保护测绘、城市标志性建筑和街区的三维建模等。

3.3 专题遥感调查与研究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包括城市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与城市的历史、人文、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建设紧密相关,因此,通过对一些可能影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专门课题的调查与研究,获得指导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决策的信息,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等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3.1城市交通道路的遥感调查

城市道路网是城市的骨架,又是城市的命脉。城市道路网一旦形成,就决定了城市发展的轮廓。城市道路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是否经济、合理。因此,利用遥感进行交通道路的调查,对挖掘城市现有道路的潜力和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应用遥感数据调查城区内现有各种道路分布、长度、宽度、密度现状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市域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及与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治理,使道路交通更好地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服务。

3.3.2 城市绿地的遥感调查

由于绿色植物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地物的光谱特征,因此,在一定的分辨率范围内,利用遥感技术不仅能够较为准确地判定和量测绿地覆盖情况,而且对判别绿地的类型、结构乃至植物的种类都是十分有效的。遥感数据以分辨率高、覆盖范围大,光谱信息丰富。它在绿地调查中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宏观上监测整个城区绿地的分布结构,评价布局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微观上分析和研究城市绿地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植被的种类。

3.3.3 水域的遥感调查

随着城市的发展,愈来愈多的工业及生活污水排入城市周围的水体中,使这些水体的水质逐年恶化。由于水质的变化往往引起水的温度、密度、色度、透明度等物理性质的变化,进而导致水体反射波谱能量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些可以通过遥感手段监测到,这就是水环境污染遥感监测的物理基础。

一般情况下,水体越深,色调越深,水体越浅,色调越浅;水体含沙量越大,反射率整体提高,色调越浅;水体受污染程度越重,色调越深;静止的水体较深,湍流的河流色调相对较浅。其中河流呈现亮的白色调和灰色调,而公园的人工湖、老城区部分河段以及城郊养殖水塘表现为深色调。

受污染的水域 水库水面

城区河流 鱼塘

3.3.4 城中村的遥感调查

由于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杂乱无章的城中村、危旧房和一些手续没有办全的地块或者违法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各个方面,利用遥感影像可以快速地获取他们的点位、范围等重要情况。

3.3.5 土地动态监测的遥感调查

进行土地动态监测的遥感调查可以为复核土地变更调查、提供准确的土地利用变化图斑数据;为配合土地执法检查提供技术支持;为监测土地利用规模发展的状况提供资料;为决策部门提供现势性的基础信息。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开展很多专题的调查研究,如:1)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城市历史变迁动态研究;3)城市水系调查;4)城市污染源分布调查;5)城市垃圾调查;6)城市热岛效应调查;7)城市在建工地调查;8)城市旧城改造调查;9)城市防汛设施分布调查;10)城市违章建筑现状调查等等。

3.4 遥感信息的GIS应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一个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支持下对空间信息进行预处理、输入、存储、查询检索、处理、分析、显示和应用的技术体系,是一个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智能化系统。从80年代初开始的二十年间,GIS在我国由探索到实际应用,经历了一个成绩辉煌的发展时期,在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GIS研究和应用是以遥感为先导的,而且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同被列为数字时代的高新技术和核心技术。城市遥感信息是城市空间信息的一部分,也是城市GIS的研究对象。与矢量信息相比较,遥感信息的综合、多层次、多时相、形象直观的优点,可使GIS的分析、显示和决策应用功能能够得到更为生动的表达,其成果使多种层次的使用者如身临其境。有学者预测,随着城市信息化的推进,大量的城市GIS的建设与应用,对城市空间信息的需求将越来越多,人们将面临巨大的信息获取与更新的压力。从技术、经济等角度考虑,遥感技术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优的和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

4 结语

目前,“数字地球”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战略制高点,世界各国政府和有识之士正在付出巨大的关注和行动。作为对应策略,我国的“数字中国”规划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而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数字城市”的建设必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城市遥感信息是“数字城市”的多源信息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与城市的其它信息相比,有其特点和应用优势。遥感技术也是“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遥感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高速发展,人们对遥感信息内在规律的了解也愈加深入,因此,遥感信息在城市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必将推动“数字城市”乃至“数字中国”和“数字地球”的建设,对于提高城市建设的决策、规划和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建设的环境、经济、社会等的综合效益,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

摘要:城市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资源, 而且还在给予人类物质关怀的同时潜移默化了人类的思想。 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因素,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城市也是环境的组成因子。然而,在当代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环境保护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城市规划;问题;环境保护;实施

早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世界人类环境会议上,我国代表团就提出环境保护工作的32 字方针,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城市污染也正以与其相同或更快的速度扩展,城市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与研究的重点,但遗憾的是,从城市规划和规划管理的角度考虑却很少。许多城市的规划对环境的关注,还是仅限于总体规划层次,并停留在各个污染点源治理的描述上,“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环境进一步的恶化固然与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有关,但也与规划部门没有推出有效的理论和控制手段;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有关。因此,进一步研究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理论、手段和方法,完善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内容和条例,保证我国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已是刻不容缓。

1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1.1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 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条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 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

1.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 309微克 /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 83微克 /立方米。而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业严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宜宾、长沙等城市酸雨出现频率大于 90%,长沙降雨的平均 PH值已达到 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1.3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 6.6 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 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 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1.4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 51.5-65.8d B(A), 其中洛阳、大同、开封、海口和兰州五座城市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超过60d B(A);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 68.0-76.3d B(A)。

2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2.2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2.3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2.4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环境目标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处置指标体系并制定最终治理对策。推行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政策,按照循环经济的思路来加强废物管理。重点通过以气代煤工程,控制一次性物品使用,简化商品包装,实现工业生产固体废物,商业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的源头消减,并强化回收利用。

3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措施

进人新世纪在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中注重“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规划编制应将整体环境“区域化”及“节点化”。 区域化就是将城市的环境放到整体的区域中进行思考, 用体系和城市群的概念来分析城市环境。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整体的城市,用辨证的思维来思考城市环境。 节点化就是将环境具体化,用相应的尺度来将环境形成特定的可计量模型, 为新科技手段的介入提供相应的条件,通过具体的实验结果来进行城市的节点性刻画。

城市规划编制中环境问题思考的途径: 在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结合上, 根据我国实际,并以现时的技术手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将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结合得更深入一步:

3.1在城市总体规划或次区域规划层次上, 确立环境限制是城市或区域发展限制性因素之一的观念, 并通过对主要的环境限制因素及潜在的污染源的分析,合理界定城市的规模,选择适合的用地和人口分布交通运输方案。

3.2在改造和城区重整规划中,尽一切可能改善环境质量,包括完成基础设施的配套,降低太高的容积率和人口、居住密度,增加城市空间和绿地,消除用地布局不当如工业与居住相邻引起的环境干扰。

3.3在郊区发展中,通过对非建设性用地的功能区划,确定生态保护区和敏感区、景观敏感区,保护其不受城市化的不利影响。

3.4在市政详规层次上,将污水管网的设计、污水厂与环境影响评估结合起来。

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的问题归结起来都是相关于“人”的问题,对于人类自身的思考是这些问题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在城市规划中研究环境保护问题,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为人类自身聚落环境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路线口。

城市规划论文:浅谈当前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投资环境的影响

摘要:针对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新趋向,从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如何迎接这一挑战,以及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重大影响方面阐述了城市规划管理应有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面临挑战;投资环境;影响

一、正确认识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

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二是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三是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四是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干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五是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

归结起来就是,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还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多种经济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2.如何迎接这一挑战

首先,要树立规划的资源意识。城市规划不仅是一种重要资源,而且是一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主要通过有偿出让、转让。土地出让转让的关键是土地价值问题。尽管影响土地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具体某一块用地来说,它的价值往往由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情况和城市规划确定的开发条件来决定。《城乡规划法》要求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服从城市规划,明确了城市开发用地的性质、功能和容积率等开发要求由城市规划来确定,这些开发要求直接左右着开发效益。因此,通过城市规划的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开发商与城市政府收益分配比例,可以为政府筹集大量的建设资金。具体地说,城市建设中容积率的提高、原有建筑的加层、“破墙开店”等用地性质功能的改变都可以产生很高的级差收益,但这不是项目开发本身产生的,而是政府长期基础设施投入的结果。这些收益不能全部纳入开发商的口袋,而要通过规划的手段,使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产生的收益回流到政府的口袋中,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规划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

其次、要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规划,规划管理要靠“两手”。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方式按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力要素流动和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对形成城市土地市场和带动城市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在这种运行机制下,如果城市规划不利用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就无法对城市建设实施有效的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商追求的是最高最大的利润,这种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往往会造成对公众利益的侵害。市场土地供给的有限性与价格的上涨趋势也往往会导致土地投机活动。市场调节的结果也往往只使直接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吸引了很多投资者,而维护城市正常功能的绿地、道路交通设施等公益事业仍然难以吸引投资,只能依靠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城市规划的调控来加以解决。如不加以控制和引导,市场机制很容易导致城市建设的盲目性和城市功能失调。

二、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影响

城市规划管理因其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周期性、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 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引导通常通过公共政策制定、规划的编制和规划信息的管理来实现。通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对城市的自然资源进行配置,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提出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作出安排、对城市功能进行布局、对城市土地的开发方式(序列、时间、开发强度等)作出规定。

2、调控 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对经济实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一方面,城市规划管理可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如政府与投资者、投资者与投资者、投资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城市规划管理可以控制投资开发火向、结构、空间、速度、节奏,它对投资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规划编制、规划政策和规划项目的审批来实现。例如、以商住楼为主体的房地产投资过猛时,可以通过严格限制其它用地性质改为商住楼用地性质、严格控制商住楼用地的开发强度、严格要求商住楼规划设计质量、严格履行审批程序等措施对其抑制。

3、规范 投资行为是一个市场行为,而没有规范的市场行为只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投资的失败。规范的市场才能使投资者(尤其是中长期投资者、境外投资考)有安全感。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行为的规范作用是通过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考察管理来实现的,它告诉投资考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如果投资者犯规,则将受到纠正。

4、保障 投资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来自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风险来识于他人对投资者利益的侵犯和损害。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障作用通过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监察管理来实现。例如,当投资者已获得了一块土地开发的合法权力时,他人在该块土地上违法进行建设,导致投资者在资金、机会、土地等方面的损失,这时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就是对投资考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对违法者的惩罚。

5、服务 投资需要服务,这种服务来自各方面。规划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它对投资者的服务主要通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服务来体现。规划局机构设置和运转效率、规划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优劣、规划局形象好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和投资效果。例如,规划管理人员的腐败会直接增大投资者的成本,增加投资风险;反之,良好的服务会增加投资成功的机会,减少投资失败的可能。

结束语

规划管理应具有前瞻性,应能预测城市经济发展动向,并及时调整策略与手段,对投资环境的改善应该更多起引导作用,而少使用制约手段。规划管理与投资环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开放系统。如何把握好城市规划与投资环境的关系,充分了解和努力发挥城市规划对投资环境的作用,以营造最佳投资环境,是城市规划管理者应该认真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