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8 10:15:47
导语:在工业行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改进的AHP法确定指标权重
在权重系统建立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法来构造判断矩阵,而单个专家的知识结构和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有所不同,对某个指标重要性的评价存在偏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对每个专家赋予一定权值,故改进后的AHP法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1)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针对上一层次某指标,本层次与之相关的子指标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引入矩阵判断标度。
2改进的TOPSIS法
TOPSIS(TechniqueforOrderPreferencebySimilaritytoIdealSolution)离散型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其原理基于归一化后的原始数据矩阵,找出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构成一个空间,待评方案可视为空间上的一点,据此获得该点与最优方案和劣方案的距离,从而得到该方案与最优方案的接近度,改进后的TOPSIS针对一种方案进行评价,引入各指标权重系数,从而更加符合实际的综合评价需要。具体评价步骤如下:1)构造决策矩阵A。设有n个评价指标,其中定量指标的决策目标值以《烟草行业绿色工房评价标准》为依据来进行打分,定性指标的决策目标值结合专家打分法来确定数值。两者均使用9分制:满足100%得9分,满足80%得7分,满足70%得5分,满足60%得3分,满足50%以下及完全不满足得1分,8,6,4,2的打分值则对应于各级别中间取值。
3实例分析
现以延安市卷烟厂为评价对象,应用上述评价方法对其进行可持续性评价。1)案例指标层次模型应用图1所示指标体系。2)经实际调研,选取20份问卷调查表。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得到每个专家所得各指标权重及专家权重,由于篇幅问题,现只列举出两个专家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的判断矩阵及上机结果。由式(8)(9)(10)通过Excel对上机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各指标权重,结果如表5所示。3)根据延安卷烟厂实地调研并结合延安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竣工验收报告》与问卷调查法,构造决策矩阵A及确定f+和f-值。
作者:古洁于军琪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1工业设计推进橱柜行业转型的积极作用
我国的橱柜制造企业在行业发展中多为OEM型,能够拥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OSM类型企业并不多。而对于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来说,工业设计作为企业创新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生产升级,还能够从市场需求与创新资源的整合中来优化企业发展规划,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优势。橱柜业作为高利润的新兴行业,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中整体橱柜的拥有率仅为6.9%,约有30%的城市居民表示计划在3~5年内有购买整体橱柜的计划。而当前我国的橱柜企业有上万家,在品牌建设上有实力的企业500多家,面对行业需求的膨胀与行业竞争的加剧,对于橱柜企业的发展来说,如何从市场投入、技术研发与管理创新上最大化的整合资源,增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特别是在供货期限与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来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2工业设计引领橱柜行业企业创新的发展路径
(1)企业创新理论。
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动力,经济学家熊彼得将其定义为“对企业生产要素或生产手段的重新组合”,其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创新来赋予企业产品新的特性。二是通过程序来改进新的生产方法。三是通过创新来开辟新的市场;四是通过创新来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制品的供应;五是通过创新来构建新的工业组织。
(2)工业设计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探讨。
橱柜市场是建立在顾客需求基础上,特别是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对于橱柜的设计与装修风格也提出新的要求,过去做好橱柜展示已经难以满足顾客需求,而依据顾客需求,融入体验式服务,甚至“主材自购”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橱柜消费的主流。工业设计作为承载企业橱柜品牌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橱柜设计、效果及配套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无疑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手段。工业设计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是相携共生的,最初的工业设计,主要从产品的机械加工方式及美观实用等方面来优化制造过程中的各类矛盾,并从企业资源的整合与流通中来降低能耗,增强利益,以推进整个企业效益的获得。而随着工业设计理论与企业的成长,对于设计创新在推进企业转型中的积极作用来说,不再是对企业产品的“修修补补”,而是从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下,从过去以“技术”为主体的发展理念向工业“艺术造型或装饰”方向的转变,特别是融入市场化以来,工业设计逐渐担负起“支撑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使命,由此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推进工业设计战略的实施步骤。
工业设计战略理论的成熟为橱柜产业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特别是在市场竞争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对于工业设计战略来说,作为一项独特的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是促进企业资源有效整合的主导力量,更是挖掘企业自身潜力,推进企业优势业务做精、做实、做优的重要体现。因此,对于橱柜行业中的工业设计,需要从设计战略上来导入,并从橱柜企业的整个架构来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品种类型,分类定位循序渐进的渗透。一方面从企业“生产资源管理”上来整合创新,对生产全过程融入设计评价与优化机制,转变企业管理方式,借助于工业设计来实现产品的增值目标;另一方面从自身传统业务优势上,嵌入设计战略,重点从高能耗、高成本上来优化流程;再者对于橱柜企业在追求工业设计创新中,要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特别是从设计初始阶段,结合自身研发优势来融入客户需求,增强自身品牌建设。最后,对于企业设计战略的谋划,要从行业市场发展及环境竞争中,借助于从企业内部创新体系的构架,科学的建立企业产品创新与研发机制,特别是从企业自身资源的整合上把握差异性和独特性,导入企业设计战略思想与文化理念,积极从企业产品发展前景、企业产品质量与设计形象上来合理定位,积极探索整合性产品设计开发程序,推进企业设计战略的优化与管理。
3结语
工业设计是橱柜产业价值链中最具增值潜力的环节之一,通过对“工业设计”这一新鲜血液的引入与开发,将其融入橱柜企业的整体运营中,并从企业设计战略的实践中,积极从模仿抄袭走向“研发创新”,以真正推进橱柜企业的战略转型与升级。
作者:胡绍松单位:宁波欧琳厨具有限公司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东北老工业基地行业协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行业协会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根源;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行业协会建设的对策等进行讲述,包括了行业协会发展的现状、行业协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观念上的原因、立法上的原因、明确自身职能、加快行业协会立法、建立科学的自律运行机制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以行业协会为代表的社会中介组织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它能有效地协调政府和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行业协会在行业技术开发、转移政府职能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基地行业协会发展的现状入手,提出了行业协会发展的问题,接着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最后提出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建设行业协会的对策。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行业协会;管理
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的重大决策,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完成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历史性任务,必须解决组织创新与经济发展相脱离的问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地位和作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需要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创新的环境,这对行业协会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
1东北老工业基地行业协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1.1行业协会发展的现状。
东北地区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有其独特的发展经历和经济地位。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进行,为推进行业协会组织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历史性的机遇。目前,东北行业协会的发展状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1.1创新型。协会积极开展活动,活跃于社会,能不断适应环境新的变化,捕捉机会,调整自我,开拓新的领域,研究新的课题,使自身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是组织的生命,创新意味着不断打破旧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使自己拥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1.1.2维持型。维持型协会活动开展正常,但较少考虑新的发展方向,总是采取因循守旧的工作方式,这类协会往往依附于某个政府部门,行政化倾向较为明显,在转型期潜藏着被社会淘汰的危机。
1.1.3冬眠型。冬眠型协会较少开展活动,或是因长官意志应景而设,或是负责人年龄、知识结构老化,或是组织涣散,无人过问,使工作长期陷于停顿,实际上已经起不到社团应有的作用。
1.1.4问题型。问题型协会是指那些偏离了协会正确发展方向的少数协会。这类协会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很坏。
从总体上来看,行业协会的市场化水平较低,运行质量不高,行业协会的职能和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不仅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而且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要求不相适应,已经成为企业迫切需要,社会广泛关注,政府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2行业协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1协会职能定位不清,出现企业化倾向。
行业协会大都强调它们的宗旨是为会员企业“维权”、“服务”。但不少行业协会对到底如何维权、如何服务,却没有具体的办法,不清楚自己该怎么去做,来赢得会员和社会的肯定,为自己开拓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出现企业化倾向是指行业协会与企业组织形成利益集团,双方各取所需,而社团组织则从企业那里获取不正当的资金来源,寻租设租,导致社团组织的自身腐败,最终形成了“双重俘获”的恶性局面。
1.2.2与政府关系不明确,出现政府化倾向。
行业协会应是民间组织,但目前仍带有较浓的官方色彩,有的被称为“二政府”,政府希望通过行业协会部分转移政府职能,使自己对行业管理的权力得到“合法”延伸,则行业协会的管理职能实际仍由政府所把持,行业协会缺乏相应的权力。
1.2.3营利与非营利的界限不明。
目前,从事营利性活动是行业协会发展中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强行收取中介费,谋取小团体利益。二是自立项目标准乱收费,私设小金库。三是费用很少纳入正规的财务管理,有的私设小金库,有的滥发私分。四是有些行业协会利用目前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工作机制尚不规范的空子,通过所谓的“服务”,来为机构本身谋取经济利益。
2行业协会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根源
2.1观念上的原因。
行业协会功能缺失,有其观念和认识上的原因,行业协会作为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的中介,其具有服务于企业和政府的双重功能。但是行业协会服务于二者的功能不是平均分配的,其主要宗旨和职能是为企业,也就是其会员服务,其与政府之间的联系也仅仅是服务于行业并最终使构成行业的企业受益。
2.2立法上的原因。
目前,我国有关行业协会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直接影响了行业协会的发展和有序运作,关于行业协会的性质、地位、作用等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行业协会的组建、登记、运营等方面的法规、制度也不完善,而且缺乏监督,导致市场竞争无序、违规违法现象不断。目前除上海等少数地区以地方规章的形式出台的行业协会管理规范外,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具有较高效力层次的专门规范性文件。
2.3体制上的原因。
我国行业协会体制上的障碍主要涉及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的不正常关系。一是管理体制的弊端。首先,我国社团受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成立社团要经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的三次实质性审查,会员、财产、发起人及负责人、接受捐助都需要得到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客观上赋予管理部门过分大的权力,使行业协会自主性受到很大约束。其次,行业协会的划分标准通常为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保留着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
3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行业协会建设的对策
3.1明确自身职能。
行业协会明确自身的职能,首先必须明确为会员服务的宗旨。行业协会成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会员企业谋利益,满足成员的需要,为了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行业协会需要进行行业内部的价格协调,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监督会员企业履行行规、行约,会员企业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出于维护企业整体利益的需要。其次,行业协会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能,即是一定的服务职能,其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促使作为行业协会成员的企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3.2加快行业协会立法。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有关行业协会的专门法。政府和民间虽然都意识到在中国加入WTO后行业协会的特殊地位和重大现实意义。首先,立法部门和有关行政机关应加紧制定和颁布一些有利于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制度,变由政府依靠权力管理为通过法律制度来规范。
3.3建立科学的自律运行机制。
根据东北地区特点,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社会资源的创新整合中作用,突破体制性障碍,打破地域、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官、产、学、研、金相结合的科技活动体系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机制,用制度资本激活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东北改造,以此加快对社会资源的创新整合。
(一)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装备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采用机械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机械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中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基础的最大产业之一。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3651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1%;利润257亿元,税621亿元,分别占全国工业的15%;出口创汇36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0%。其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近年来,机械工业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有所增强,1997年科技人员总数达48万人,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达85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0.62%,有57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有9%的企业建立了专门技术开发机构,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技术装备和汽车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产品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尽管机械工业的综合技术水平近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主要问题在于:
1.科技进步对机械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目前仅为34%,先进国家高达70%以上。
2.产品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落后,是制约机械产品水平的主要因素。
3.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8%,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的占27%,其余产品均在80年代以前的水平线上。
从总体上看,机械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和提高国产化率上,没有上升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度。
(二)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数控机床、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轿车关键技术、环保装备五个方面作为重点,以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为手段,以高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到2001年,提供10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市场需求潜力的产品。主要产品品种的40%达到90年代初国际水平,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的重点骨干企业产品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企业标准。
(三)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1.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础机械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目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品种超过1500种。1997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已达9051台(占机床总产值20%以上),但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下降,每年仍需大量进口数控机床,进口额度大幅度增加。1996年进口达13924台(价值12.46亿美元)。
目前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产品成熟度差,可靠性不高
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在10000小时以上,国内自主开发的数控系统仅3000~5000小时;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国外达800小时以上,国内最好只有300小时。
(2)产品品种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国外数控机床品种已达到1500种,国内只有500多种,且性能水平低,高速、高效、高精度产品几乎没有。
(3)创新能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生产数控机床的企业虽达百余家,但大多数都未能形成规模生产,企业效益差,创新能力低,制造成本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4)数控机床行业的专业化零配件及部件的协作生产配套体系不健全,大多数企业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构模式。
近期我国在数控机床的发展方面,要采取跟踪高级型、发展普及型、扩大经济型,以普及型为主的策略,重点发展:
(1)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产品
经济适用的普及型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床。
(2)高速、高效和专用、成套数控机床
高速、高效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高效数控锻压成套装备,其中包括,可自动换头冲压机床、复合式柔性冲压中心、四边折弯机等;大型精密模具数控成套装备,其中包括数控仿型铣床及龙门式数控铣床、智能化电加工机床等。
(3)数控机床专业化配套系统
新一代数控及伺服系统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主轴、电主轴电机系列产品;数控机床机械手、刀库及动力刀架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及辅件系列产品;其中包括,高速滚珠丝杆、高速陶瓷轴承、高速防护装置等系列产品。
发展目标:
(1)扶植重点企业开发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数控机床并形成批量生产,使这些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成为名牌产品;
(2)发展数十种高速、高效、专用、成套数控机床系列新品种,以满足汽车、农机、航空、模具等行业的需求;
(3)数控机床关键配套产品:数控系统,满足国内数控机床50%的配套需求;高速主轴及电主轴年产达千套;机械手、刀库、动力刀架及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辅件系列产品满足国内50%的配套需求。
2.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集微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是节能节材的最佳技术之一。目前,国外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发展到以IGBT为代表的第三代,并向智能电力电子时展,我国现在仍处于以晶闸管为代表的第二代。国内电力电子市场品种满足率仅35%,新产品市场基本上被国外产品占领。
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自动化仪表系统,已成为世界范围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是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标志。我国仍处于由模拟式仪表系统向数字式仪表系统过渡的模数混合式仪表系统阶段,水平落后10~15年,因此在低技术产品市场上还占有80%左右份额,但在高技术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不到60%,新产品市场几乎全为国外产品占领。
因此,抓住当前时机在2~3年内以IGBT,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自动测试系统为突破,攻克重点技术和产品,并实现产业化。这一领域重点发展:
(1)IGBT器件及其装置,大功率晶闸管及其装置
研制新一代双极晶体管IGBT、高品质大电流IGBT等大功率晶闸管制造技术,并开发变频调速装置、逆变开关电源、大容量整滤源等的工程应用。
(2)现场总线智能仪表
研制开发变送、执行、配套等类现场总线仪表。产品产业化技术开发、并开展示范工程的应用研究。
(3)自动测仪系统和设备
开发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的基础产品,形成适度规模,同时建立用于机电产品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典型自动测试系统,做好示范和推广应用。
3.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
(1)农业机械
工业发达国家农机产品在不断采用新技术的基础上,正向高效、节能、保护农业环境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能生产14大类、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但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国外70年代水平。主要问题在于:
1)产品水平不高,品种不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落后,可靠性差,寿命短。以拖拉机为例,MTBF值国外可以达到330小时以上,而我国仅100余小时。品种上:大型缺,小型杂,不成系列。
2)产品生产达到经济规模的少,重复生产、小规模生产,难以保证质量。
农机领域重点发展:
1)促进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拖拉机平均无故障时间从110小时提高到300小时以上;
2)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可靠性系数从0.5~0.7提高到0.9以上;
3)主要农产品加工机械(含烘干仓储机械)农村产业化和中西部地区脱贫致富需要的农产品深加工机械;
4)节水灌溉设备喷、滴灌设备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由大水漫灌的40%提高到80%以上。
农机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及寿命指标普遍提高一倍以上,主要产品的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2)施工机械
施工机械是国民经济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必须的关键设备。我国已初步具备16个大类,3100多个品种规格产品的生产能力,部分产品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差距还是很大。一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产品的质量、寿命、可靠性、安全舒适性等指标以及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产品结构性短缺,成套服务能力差,远不能满足需要,如路面施工机械基本上还要靠进口;三是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制约着行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施工机械重点发展:
1)推土机、液压挖掘机、轮式装载机;
2)汽车起重机、大型叉车;
3)摊铺机、压路机;
4)无开挖式管道铺设机;
5)江河湖库清淤设备。
发展目标:
大型工程机械可靠性指标达到400小时,寿命指标达到10000小时。
4.轿车关键技术
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以卡车为主要产品,改革开放以后,轿车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轿车产量达到52万辆。
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复建设严重,造成无序竞争,难以集中形成实力,发挥规模效益。
(2)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九五”期间仍偏重于对生产环节进行改造,包括多数中外合资的零部件企业对产品开发能力建设几乎没有投入。目前,国内对轿车产品尚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零部件产品还必须引进技术。
近期轿车重点发展:
(1)经济型轿车
以轿车车身为突破口,利用技贸结合、与国外公司合作等方式,先抓车身联合研制,并建立经济型轿车的公用设计数据库,与CAS、CAD、CAE、CAM等技术结合,形成我国汽车工业在经济型轿车方面的自主开发能力。
(2)轿车动力总成
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与国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联合开发,在国产汽油机上普及电控燃油喷射技术(EMS),并研究开发缸内直喷(GDI)技术,开发应用电控机械变速器(AMT)技术。
(3)轿车关键零部件
以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部件为突破口,从引进技术、合资入手,在保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生产的同时,要集中力量抓紧下一代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应用,重点是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安全气囊(AirBag)、高效稳定的汽车尾气三元催化转换器,并达到与整车同步或超前发展。
(4)高附加值专用汽车和客车
重点开发各类高性能专用底盘。对专用汽车以低底盘车辆和沙漠越野车辆为主;客车以低地板城市客车为主,要求具有良好的动力性、操纵性、舒适性和低污染。
5.环保装备
环保产业是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柱产业。全世界环保机械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集中于美国、欧州、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我国环保机械行业基础弱、起步晚,年产值仅100多亿人民币。随着各方面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环保机械将成为机械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保机械行业主要差距在于:
(1)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少
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具有当代水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少,急需的大型成套设备不能满足现实市场需求。在目前3000多种环保机械产品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产品由于性能、可靠性、适用性、结构设计等原因,应该限制生产或限期淘汰。大型烟气脱硫、脱氮成套设备、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成套设备、大型城市垃圾处理厂成套设备目前主要依赖进口,高浓度有机废水、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
技术及设备发展缓慢。
(2)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20年
相当多的产品没有行业或国家标准,产品规格型号、基本性能参数不统一,质量检测无依据。
(3)生产企业规模小、开发能力薄弱
规模小、装备条件差、检测手段不全的中小企业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78%。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占全行业的3.2%,并且主要集中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少数几种产品生产领域。
近期环保机械重点发展:
(1)烟气脱硫设备
循环流化床锅炉及炉内脱硫脱硝技术(CFPBC、PFBC技术)、大型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及装备(IGCC技术)。
(2)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移动曝气法为主体的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以日处理10~25万吨污水处理厂为目标,提供污水处理成套设备、污泥利用和处置成套设备、控制和监测系统。
(3)城市固体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装备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焚烧、堆肥技术及装备,以日处理100吨、300吨处理厂为目标,提供垃圾处理成套装备。
(4)环境监测仪器
便携式多功能多参数水质监测仪、12种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监测仪、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仪器和系统以及水处理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等。提高产品档次、水平、可靠性和精度。
主要目标:
(1)大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一般工程项目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
(2)一般环保机械60%以上的产品达到90年代初水平,5%~10%的产品达到当代国际水平。
(3)发展新产品品种,开发新产品200种以上。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珠江三角洲工业企业竞争力优势正在受到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强有力的挑战。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工业企业37个行业的22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给出珠江三角洲各行业因子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排名,从而对珠江三角洲各行业发展现状和潜力进行科学评价,对制定科学的工业发展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行业竞争力;创新能力;行业规模;经济效益;因子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主体。2004年,珠三角地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合计13394亿元,实现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931.96亿元,人均GDP达4.63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679.98亿元,成为全国较为富裕的地区之一。作为全国区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之一,珠江三角洲在整体经济实力和产业发展上都有诸多优势,例如区位优势、劳动力优势、产业优势、开放度优势、市场化优势等等。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呈现全面开放的格局,珠江三角洲原先拥有的政策和区位优势逐渐减弱,经济转型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加大、外贸出口面临国内外“一高一低”双重夹击、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推进工业化的制约作用不断加强等因素都使得珠三角经济发展尤其是其工业竞争优势面临挑战。近年来,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崛起,显示出强大的吸引力、辐射力,形成了与珠三角竞争、合作并存的格局。面对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激烈竞争,珠三角在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腹地、工资成本等方面都呈现出劣势。因此,对作为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的工业企业的行业竞争力进行科学的测度和研究,可以使我们更为直观清晰的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企业行业竞争力的现状,为今后行业竞争力提升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把珠江三角洲工业企业划分为37个行业并对其竞争力进行定量的比较研究,对珠三角各工业行业的发展现状、优势、不足和发展潜力进行科学评价,对制定科学的工业发展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一、指标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一)指标选择工业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实际上就是工业企业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以此获取利润的能力。从理论上来研究,对工业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及其评价要素的分析,可以从该产业的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科技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对其加以框定。根据系统、稳定、可操作的原则,本文选择珠江三角洲工业企业中37个行业的22个具体指标构建指标体系。
(二)评价方法。本文选择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作为行业竞争力多层次综合性评价的方法,运用SPSS软件给予实现。因为SPSS软件不能直接进行主成分分析,因此我们借助该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来完成。我们运用的多层次因子分析法是通过在多个变量指标中寻找主因子,用主因子来充分反映原始变量信息,同时通过对整个指标体系中各层指标进行逐层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结果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对影响最终结果的各个因素进行评估,使我们对客观经济现象做出更为全面的把握。
二、数据处理
文中总量指标数据均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5)和《广东统计年鉴》(2005)。另外,为了统一单位和便于计算,涉及到货币单位的指标统一以人民币为表示单位。由于行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存在着方向、数量级的不同等问题,为使各指标在整个系统中具有可比性,应该将定性指标进行定量化处理。具体来说,反映行业竞争力的指标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正向指标(越大越好)和反向指标(越小越好),我们必须将它们量化为[0,1]上的指标属性值。这里,我们利用功效系数法对其进行标准化和同趋化处理。
(一)当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时候,功效系数计算公式为:
Yj=(Xjmax-Xj)/(Xjmax-Xjmin)
Yj表示第j个指标的功效系数,X1表示第j个指标的数据值,Xjmin表示第j个指标取值区间上的最小值,Xjmax表示第j个指标取值区间上的最大值,以下相同。
(二)当指标数值越大越好时,功效系数计算公式为:
Yj=(Xj-Xjmin)/(Xjmax-Xjmin)
三、因子分析结果
运用SPSS12.0对经过功效系数法标准化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得到结果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到,当我们提取三个特征值(分别为10.530、8.437和1.646)时,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3.691%,这说明提取3个因子已经能够集中反映珠江三角洲工业企业行业竞争力指标的主要信息。我们对22个指标进行正交旋转,可以得到相应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
根据表2,我们可以把各主因子分别命名为创新能力因子、行业规模因子和经济效益因子。
主因子1(创新能力因子):在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科技活动经费、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上载荷显著,均在0.85以上,方差贡献率为47.862%,集中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总体情况。
主因子2(行业规模因子):在企业单位数、产成品、工业总产值、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产品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亏损企业数量等指标上载荷显著,均在0.65以上,方差贡献率为38.349%,反映了行业经济规模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
主因子3(经济效益因子):在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本年应交增值税、利税总额、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等指标上载荷显著,均在0.8以上,方差贡献率为7.480%,反映了行业的经济效益状况。
四、结果评价
根据(1)式,将各主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到各行业竞争力的主因子得分如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到,在创新能力因子项目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竞争力列前五位,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优势最为明显。实际上,这五大产业均为珠江三角洲的支柱产业,其中前四项是新兴支柱产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是传统支柱产业,这表明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在保持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更新的同时,加大了新兴支柱产业的研究与开发,这些支柱产业在创新能力方面的明显优势将是今后珠江三角洲经济长足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行业规模因子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列前五位。需要注意的是,在行业规模这一因子下,珠江三角洲仅有11个行业竞争力得分为正值(竞争力在平均水平之上),其余行业得分均为负值,这突出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工业行业布点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生产能力过剩、企业规模偏小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经济效益因子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列前五位。这表明新兴行业的经济效益明显优于传统行业。有趣的是,在这一因子的得分中,所有行业均为正值,这表明珠江三角洲工业行业的经济效益方面的竞争力处于平均水平之上,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珠江三角洲实施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良好成效。
利用(2)式,我们可以得到珠江三角洲工业企业各个行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如表4。
五、结论及建议
从综合得分可以看到,珠江三角洲工业企业竞争力最强的五个行业分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得出:
第一,行业规模仍然是行业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行业规模因子中排名前五的行业与综合得分排名前五的行业恰好一致,这说明行业规模因子是工业企业行业竞争力测度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行业规模越大,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越强。第二,创新能力因子对行业竞争力排名具有重要影响。创新能力因子得分排名前三位的行业与综合竞争力得分前三位的行业相一致。可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行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强的创新能力将为工业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提升各个行业的竞争力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经济效益对工业企业行业竞争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企业发展的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提升,行业亦然。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业的发展前景。
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在2010年左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工业发展是关键。在新的世纪里,珠三角的发展应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推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软件、超高速网络系统、新一代移动通讯装备和数字电视系统等核心信息技术,重点建设广州、深圳、珠海和南海等软件园,把珠三角建成全国最大的信息产业基地。同时,应当大力整合工业企业行业内部资源,通过并购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以及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另外,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不断提升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素质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又快又好的道路。
(一)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装备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采用机械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机械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中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基础的最大产业之一。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3651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1%;利润257亿元,税621亿元,分别占全国工业的15%;出口创汇36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0%。其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近年来,机械工业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有所增强,1997年科技人员总数达48万人,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达85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0.62%,有57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有9%的企业建立了专门技术开发机构,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技术装备和汽车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产品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尽管机械工业的综合技术水平近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主要问题在于:
1.科技进步对机械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目前仅为34%,先进国家高达70%以上。
2.产品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落后,是制约机械产品水平的主要因素。
3.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8%,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的占27%,其余产品均在80年代以前的水平线上。
从总体上看,机械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和提高国产化率上,没有上升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度。
(二)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数控机床、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轿车关键技术、环保装备五个方面作为重点,以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为手段,以高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到2001年,提供10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市场需求潜力的产品。主要产品品种的40%达到90年代初国际水平,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的重点骨干企业产品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企业标准。
(三)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1.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础机械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目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品种超过1500种。1997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已达9051台(占机床总产值20%以上),但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下降,每年仍需大量进口数控机床,进口额度大幅度增加。1996年进口达13924台(价值12.46亿美元)。
目前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产品成熟度差,可靠性不高
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在10000小时以上,国内自主开发的数控系统仅3000~5000小时;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国外达800小时以上,国内最好只有300小时。
(2)产品品种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国外数控机床品种已达到1500种,国内只有500多种,且性能水平低,高速、高效、高精度产品几乎没有。
(3)创新能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生产数控机床的企业虽达百余家,但大多数都未能形成规模生产,企业效益差,创新能力低,制造成本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4)数控机床行业的专业化零配件及部件的协作生产配套体系不健全,大多数企业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构模式。
近期我国在数控机床的发展方面,要采取跟踪高级型、发展普及型、扩大经济型,以普及型为主的策略,重点发展:
(1)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产品
经济适用的普及型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床。
(2)高速、高效和专用、成套数控机床
高速、高效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高效数控锻压成套装备,其中包括,可自动换头冲压机床、复合式柔性冲压中心、四边折弯机等;大型精密模具数控成套装备,其中包括数控仿型铣床及龙门式数控铣床、智能化电加工机床等。
(3)数控机床专业化配套系统
新一代数控及伺服系统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主轴、电主轴电机系列产品;数控机床机械手、刀库及动力刀架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及辅件系列产品;其中包括,高速滚珠丝杆、高速陶瓷轴承、高速防护装置等系列产品。
发展目标:
(1)扶植重点企业开发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数控机床并形成批量生产,使这些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成为名牌产品;
(2)发展数十种高速、高效、专用、成套数控机床系列新品种,以满足汽车、农机、航空、模具等行业的需求;
(3)数控机床关键配套产品:数控系统,满足国内数控机床50%的配套需求;高速主轴及电主轴年产达千套;机械手、刀库、动力刀架及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辅件系列产品满足国内50%的配套需求。
2.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集微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是节能节材的最佳技术之一。目前,国外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发展到以IGBT为代表的第三代,并向智能电力电子时展,我国现在仍处于以晶闸管为代表的第二代。国内电力电子市场品种满足率仅35%,新产品市场基本上被国外产品占领。
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自动化仪表系统,已成为世界范围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是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标志。我国仍处于由模拟式仪表系统向数字式仪表系统过渡的模数混合式仪表系统阶段,水平落后10~15年,因此在低技术产品市场上还占有80%左右份额,但在高技术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不到60%,新产品市场几乎全为国外产品占领。
因此,抓住当前时机在2~3年内以IGBT,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自动测试系统为突破,攻克重点技术和产品,并实现产业化。这一领域重点发展:
(1)IGBT器件及其装置,大功率晶闸管及其装置
研制新一代双极晶体管IGBT、高品质大电流IGBT等大功率晶闸管制造技术,并开发变频调速装置、逆变开关电源、大容量整滤源等的工程应用。
(2)现场总线智能仪表
研制开发变送、执行、配套等类现场总线仪表。产品产业化技术开发、并开展示范工程的应用研究。
(3)自动测仪系统和设备
开发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的基础产品,形成适度规模,同时建立用于机电产品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典型自动测试系统,做好示范和推广应用。
3.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
(1)农业机械
工业发达国家农机产品在不断采用新技术的基础上,正向高效、节能、保护农业环境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能生产14大类、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但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国外70年代水平。主要问题在于:
1)产品水平不高,品种不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落后,可靠性差,寿命短。以拖拉机为例,MTBF值国外可以达到330小时以上,而我国仅100余小时。品种上:大型缺,小型杂,不成系列。
2)产品生产达到经济规模的少,重复生产、小规模生产,难以保证质量。
农机领域重点发展:
1)促进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拖拉机平均无故障时间从110小时提高到300小时以上;
2)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可靠性系数从0.5~0.7提高到0.9以上;
3)主要农产品加工机械(含烘干仓储机械)农村产业化和中西部地区脱贫致富需要的农产品深加工机械;
4)节水灌溉设备喷、滴灌设备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由大水漫灌的40%提高到80%以上。
农机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及寿命指标普遍提高一倍以上,主要产品的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2)施工机械
施工机械是国民经济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必须的关键设备。我国已初步具备16个大类,3100多个品种规格产品的生产能力,部分产品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差距还是很大。一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产品的质量、寿命、可靠性、安全舒适性等指标以及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产品结构性短缺,成套服务能力差,远不能满足需要,如路面施工机械基本上还要靠进口;三是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制约着行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施工机械重点发展:
1)推土机、液压挖掘机、轮式装载机;
2)汽车起重机、大型叉车;
3)摊铺机、压路机;
4)无开挖式管道铺设机;
5)江河湖库清淤设备。
发展目标:
大型工程机械可靠性指标达到400小时,寿命指标达到10000小时。
4.轿车关键技术
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以卡车为主要产品,改革开放以后,轿车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轿车产量达到52万辆。
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复建设严重,造成无序竞争,难以集中形成实力,发挥规模效益。
(2)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九五”期间仍偏重于对生产环节进行改造,包括多数中外合资的零部件企业对产品开发能力建设几乎没有投入。目前,国内对轿车产品尚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零部件产品还必须引进技术。
近期轿车重点发展:
(1)经济型轿车
以轿车车身为突破口,利用技贸结合、与国外公司合作等方式,先抓车身联合研制,并建立经济型轿车的公用设计数据库,与CAS、CAD、CAE、CAM等技术结合,形成我国汽车工业在经济型轿车方面的自主开发能力。
(2)轿车动力总成
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与国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联合开发,在国产汽油机上普及电控燃油喷射技术(EMS),并研究开发缸内直喷(GDI)技术,开发应用电控机械变速器(AMT)技术。
(3)轿车关键零部件
以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部件为突破口,从引进技术、合资入手,在保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生产的同时,要集中力量抓紧下一代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应用,重点是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安全气囊(AirBag)、高效稳定的汽车尾气三元催化转换器,并达到与整车同步或超前发展。
(4)高附加值专用汽车和客车
重点开发各类高性能专用底盘。对专用汽车以低底盘车辆和沙漠越野车辆为主;客车以低地板城市客车为主,要求具有良好的动力性、操纵性、舒适性和低污染。
5.环保装备
环保产业是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柱产业。全世界环保机械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集中于美国、欧州、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我国环保机械行业基础弱、起步晚,年产值仅100多亿人民币。随着各方面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环保机械将成为机械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保机械行业主要差距在于:
(1)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少
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具有当代水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少,急需的大型成套设备不能满足现实市场需求。在目前3000多种环保机械产品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产品由于性能、可靠性、适用性、结构设计等原因,应该限制生产或限期淘汰。大型烟气脱硫、脱氮成套设备、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成套设备、大型城市垃圾处理厂成套设备目前主要依赖进口,高浓度有机废水、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
技术及设备发展缓慢。
(2)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20年
相当多的产品没有行业或国家标准,产品规格型号、基本性能参数不统一,质量检测无依据。
(3)生产企业规模小、开发能力薄弱
规模小、装备条件差、检测手段不全的中小企业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78%。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占全行业的3.2%,并且主要集中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少数几种产品生产领域。
近期环保机械重点发展:
(1)烟气脱硫设备
循环流化床锅炉及炉内脱硫脱硝技术(CFPBC、PFBC技术)、大型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及装备(IGCC技术)。
(2)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移动曝气法为主体的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以日处理10~25万吨污水处理厂为目标,提供污水处理成套设备、污泥利用和处置成套设备、控制和监测系统。
(3)城市固体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装备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焚烧、堆肥技术及装备,以日处理100吨、300吨处理厂为目标,提供垃圾处理成套装备。
(4)环境监测仪器
便携式多功能多参数水质监测仪、12种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监测仪、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仪器和系统以及水处理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等。提高产品档次、水平、可靠性和精度。
主要目标:
(1)大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一般工程项目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
(2)一般环保机械60%以上的产品达到90年代初水平,5%~10%的产品达到当代国际水平。
(3)发展新产品品种,开发新产品200种以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钢铁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对此,钢铁企业要想推动自身获得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加强对行业的管理,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自身的转型与升级。
【关键词】行业管理 产能过剩 钢铁工业 转型升级
一、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
(一)钢铁产能产量不断增长
我国钢铁主要产地有京津唐和长三角地区,遍布我国众多的钢铁基地。由于钢铁是道路桥梁建设和房屋建设的主要构成材料,在建国初时,需要大量的钢铁,使得这些钢铁基地的产能一直在扩大,想要降低产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其中最大的钢铁产量基地要属河北省,主要表现在唐山这个城市,钢铁产能产量依旧呈现增长趋势。
(二)钢铁市场供应关系紧张
影响钢铁市场环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国际宏观上来看,许多发达国家的国情主要是经济复苏态势不明显,如巴西等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对钢材的需求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来自国内宏观上,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已经从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建设逐渐转为对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那些具有高附加值的经济模式,对钢材的需求也越来越小。
(三)钢铁领域单位附加值低
在我国的钢铁行业中,主要的营销模式是薄利多销,单位产值较低,企业主要是靠量来获得经济效益,而结合上述现状,对钢材的需求量不断下降,使得钢铁行业出现严重亏损现象。特别是一些老重工业基地,国家甚至不惜人力财力物力来支撑这些大型钢材企业,以此来降低社会失业率,达到维持社会稳定的目的。在工业行业领域里,重点的钢铁企业在财务上出现巨额亏损,出现经营困难,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策略有很多,包括基于行业管理,增强其他企业合作;基于行业管理,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基于行业管理,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基于行业管理,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等等。
(一)基于行业管理,增强其他企业合作
促进钢铁产品的升级,需要钢铁企业与下游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创立出合作机制,主要是由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下游用钢行业龙头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组成,创建出一个将钢铁工业与建筑,装备制造,交通和能源等行业与高性能材料相结合的生产合作机制;其次就是根据各行业要求建设钢铁材料应用平台,以便更好的与下游用钢企业建立密切联系,从事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再次是促进钢铁行业自身开展出高性能的钢铁材料,依靠新兴产业和各项专业技术不断开发新性能钢铁材料,特别是政府的资金支持,保证研发活动的正常开展;最后,确定好钢铁产品的标准从而升级钢铁产业,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钢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钢铁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钢铁工业转型升级。
(二)基于行业管理,国家出台相应政策
促进钢铁产业转型和升级,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政策上的支持。一是国家可以出台相应的补偿和奖励办法,不仅可以促进钢铁产能下降,还可以减少一些淘汰的钢铁产品,适当给予补偿和奖励。如财政补贴,财政返还和税收减免等,降低地方负担,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国家出台一些高技术科研成果,吸引本地产能过剩行业进行集中转型和升级,特别是对国内外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帮助更多钢铁过剩行业应用科研成果;三是国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京津产业往河北方向转移,为优化产业结构做好准备。
(三)基于行业管理,提高行业的竞争力
加快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科技创新,提高转型进度。一是通过科技创新努力提高钢铁行业的质量与效益,只有科技的投入才能增强钢铁行业的经济效益;二是通过科技创新进而掌握更先进的技术,在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增强钢铁单位附加值,确保钢铁行业的稳定收入,保障更多人的就业问题;三是通过科技创新推进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钢铁行业的污染物较多,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指数占很大比重,想要保护环境,营造绿色家园就必须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四是通过开展各种转型活动促进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比如钢铁企业的技术人员多多参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环保活动,普及环保达标指数,净化钢铁行业排出的污染物标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环保局公布的标准进行排放。
(四)基于行业管理,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
在当代经济发展大环境下,走规模经济的发展道路是钢铁行业的必经之路,通过多个企业之间的兼并成立集团公司,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扩大企业规模的基础上来增加钢铁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真正推动钢铁产品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政府需要支持更多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和重组等方式进行战略经营,真正打造出规模钢铁生产基地,对那些跟不上时展的落伍公司要及时淘汰,提高资源利用率。在重组合并之后的钢铁企业,要不断增强技术更新,提高产品的科技水平和生产出单位产值更高的产品,以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改变传统钢铁行业手工作业模式为生产专业化协作化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对于传统的钢铁企业,我们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水平,真正实现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在保证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提高钢铁产品的单位附加值,增强钢铁行业竞争力以及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当然,在钢铁行业转型和升级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克服遇到的困难,真正实现钢铁工业转型成功。
作者简介:薄春梅,(1976.9-),女,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唐坊镇人,唐山市丰润区小张各庄镇政府,本科,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方面研究。
摘要:采用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非参数方法,从节能低碳的视角测算了我国2007―2013年36个工业行业的效率,并分析了效率的时序特性和行业异质性。研究发现,除2008年略低外,各年工业行业效率均值大致相同,后5年略有上升,但不明显;能耗较高的行业效率值与能耗较低的行业效率值有明显差异,但碳排放量大的行业与碳排放量小的行业效率差异不明显;大部分行业效率水平不高,尤其高能耗行业,节能降碳潜力较大。
关键词:节能低碳;工业结构;效率;方向距离函数
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经历了产值的强劲增长和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这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工业的高能耗、高碳排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金融危机后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步攀升、气候变暖等因素使得形势更加严峻。如何处理好资源节约、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和效率提高促进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此背景下,从节能低碳视角对我国工业行业的效率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文献综述
效率分析分为单要素和全要素两种,且以包含多个投入要素的全要素分析为主。而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参数和非参数两类,经典的参数方法有索洛余值、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非参数法则以数据包络分析(DEA)和指数法为代表。其中数据包络分析凭其无须预先设定投入产出函数形式的特点,自1978年Cooper等提出CCR模型以来,得到了广泛应用。[1]
我国以DEA方法为基础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从对国家层面的能源效率研究来看,从节能减排视角(减排指减少污染物排放)或从节能、减排、低碳综合视角的研究很多[2],专门从节能低碳视角下的效率研究很少,且以省际间分析居多[3],工业分行业的则相对较少,基于全行业数据的研究更是鲜有见到。原因可能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且行业分类标准发生了变化。
李斌(2013)[4]基于2001―2010年我国36个工业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从节能减排低碳视角测算了我国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何小钢和张耀辉(2012)用投入导向的DEA和Malmquist指数对能源与碳排放约束下的我国2009年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周五七和聂鸣(2012)[5]用SBM模型分析了节能低碳视角下的我国工业行业1998―2010年的技术效率。郝珍珍等(2014)以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DEA方法分析了我国1990―2010年节能低碳视角下的环境效率。这些文献在测算效率时大都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6],并未将口径调整到全行业,这样的测算不足以刻画工业行业效率的全貌。在构建生产前沿面时,为解决动态分析时的技术退步问题多采用窗口DEA方法,但这可能会导致新的问题――产生非可行解。
基于以上,本文基于我国2007―2013年工业分行业的全行业数据,采用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全局DEA方法测算节能低碳视角下的效率,并用非参数检验方法从横向和纵向对效率进行分析。
二、工业分行业效率的测算方法
不等式约束(4)、(5)表示期望产出和投入是强可自由处置的,等式(6)表示非期望产出的弱可自由处置性,即其减少需要耗用一定的资源,等式(7)则表示产出集为凸集,且决策单元的规模报酬可变。此时的β*反映低碳视角下的效率,用1/(1+β*)表示效率值,则当β*=0时,即决策单元位于生产前沿面上,效率值为1;β*>0时,决策单元位于非前沿面的生产可能集内。β*值越小,表示离前沿面越近,效率值越接近于1,反之同理。
生产前沿面的构建方法主要有当期DEA、窗口DEA、序列DEA和全局DEA四种[8]。当期DEA利用当期截面数据构建生产前沿,用于动态分析时容易得出技术退步的错误结论。窗口或序列DEA可以避免此问题,但在求解多期方向距离函数的最优值β*时可能遭遇非可行解,产生测算偏差。全局DEA则以决策单元的所有时期投入产出数据构造经验生产可能集,这样可以避免非可行解问题。[9]因此,本文选择全局DEA构建生产前沿面。
三、指标与数据
考虑数据的获得性和可比性,选取2007―2013年的36个两位数工业行业作为研究的决策单元。参考被广泛运用的KLEM模型(Jorgenson,1987),将劳动、资本和能源消耗量作为投入指标,将工业总产值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作为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指标,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详细如下:
(一)劳动人员。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中国经济普查年鉴》)提供了2004年和2008年分行业所有工业企业的经济指标数据,包括了本研究用到的各项基础数据,参考陈诗一(2009)的方法,以2004年和2008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所有企业的比例,利用线性插值法将历年的从业人员数量调整到全行业。
(二)资本存量。现有研究中多用Goldsmith(1951)的永续盘存法估算物质资本存量,具体参考陈诗一(2009)的方法计算并将数据调整到全行业,初始资本量选用其对2005年的计算结果。
(三)能源消耗量。数据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按行业分能源消费量。[10]
(四)工业总产值。调整口径后,以分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011年起改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得到以1990年为基年的全行业的可比价工业总产值。
(五)二氧化碳排放量。采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提供的公式(公式(8))计算。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天然气的低位发热量数据来源于2014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其他燃料的低位发热量数据来源于《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7)。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发改办气候[2014]1041号)。
其中i表示原煤、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Ei、NCVi、CEFi和COFi分别表示第i种能源的消费量、净发热值、碳含量和碳氧化因子,44/12表示二氧化碳与碳的分子量比率。
根据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强度的不同,根据2013年数据将各行业分为四个组(每组18个)。从投入看,高能耗组和高碳排组的各项投入均明显高于另两组,且高能耗组对能源消耗的行业间差异很大,标准差高达14591;从产出来看,高能耗组和高碳排组的工业总产值和碳排放量均明显高于另两组,但这两组的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标准差都很大。[11]
四、实证分析
(一)效率测算结果
用lingo软件测算得到节能低碳视角下各行业2007―2013年的效率值。由上述效率定义可知,值越大,表示距离生产前沿面越近,值为1,表示该工业行业位于生产前沿面上,达到了投入一定时产出的最优,即工业总产值的最大,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小;值越小,表示该行业的改进空间很大。整体上看,全行业各年的效率均值为0.6552,说明还有较大绩效改进空间,在工业总产值增长的同时,仍可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从分年度测算结果来看:(1)2008年的效率略低于其他年份,这可能与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有关;(2)整体上,2007―2013年的效率均值大致相同,且后五年逐年略有升高,这一趋势可能与“十二五”工业规划和减排目标的设置有关;(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少数几个行业个别年份有效率与其他年份相比有所不同,大部分行业效率值无太大变化。
从分行业的测算结果看:(1)前11个行业的效率值高于效率均值,其中烟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共7个行业的效率值各年均为最高,达到了1。根据分组,这些行业多属于低能耗或低碳排行业。(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的效率值处于效率均值以下的较低水平。根据分组,这些行业多属于高能耗或高碳排行业。《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中提到的六大高能耗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均在此列。(3)所有高能耗行业的各年效率均值为0.5882,低于所有低能耗行业的各年效率均值0.7221。(4)所有高碳排行业的各年效率均值为0.6080,低于所有低碳排行业的各年效率均值0.6973。
(二)非参数检验
产业政策的执行进度和各行业企业的动态决策可能导致行业效率值的时间差异,且我国工业行业的发展不均衡,不同能耗和不同碳排放行业的效率值也可能不同。根据测算结果和分析,针对效率值的时间序列特性和行业异质性,提出以下三个假设并进行检验。
假设1:节能低碳视角下,两个不同能耗的行业组群的效率没有明显差异。
假设2:节能低碳视角下,两个不同碳排放量的行业组群的效率没有明显差异。
假设3:节能低碳视角下的行业效率在不同年份间没有显著变化。
由于无法确定不同行业和不同年份效率值的总体分布,故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这一非参数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置信水平为0.05时,三个假设的p值依次为0.000、0.081和0.983。因此,我们应拒绝假设1,但无法拒绝假设2和假设3。因此,可以得到:
(1)节能低碳视角下,高能耗组和低能耗组的效率存在明显不同,且高能耗组的效率均值(0.5882)低于低能耗行业效率均值(0.7221)。
(2)尽管效率测算结果显示高碳排组(0.6080)的效率均值低于低碳排组(0.6973),但高碳排组和低碳排组的效率差异不显著。
(3)2007年到2013年间的效率值差异不明显,即效率测算结果中提到的“后五年逐年略有升高”这一趋势并不明显。
五、结论与启示
基于我国2007―2013年36个工业全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DEA这一非参数方法测算了节能低碳视角的工业行业效率,并分析了时序特征和行业异质性,主要结论和启示如下:
(一)与2007年相比,2008年我国工业行业效率均值有所下降,之后的5年略有回升,但这一趋势不够明显。这可能是各工业行业的企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及政府“十二五”工业规划、节能减排目标等政策因素综合影响下动态决策的结果。因此,为更好促进后危机时代的节能降碳,要继续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有效激励、鼓励和约束各行业企业提升各投入要素尤其是能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工业行业效率。[12]
(二)工业行业的效率具有一定的行业异质性,高能耗行业效率值明显低于低能耗行业,但高碳排行业与低碳排行业的效率差异不明显,且大多数工业行业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因此,优化工业结构、促进节能降碳需要考虑行业的异质性。首先,要根据测算的行业效率值、能耗、碳排放等数据,制定分行业的碳排放标准和节能减排目标,优化现有工业行业的资源配置。其次,加速发展低能耗低碳排产业,限制发展某些高能耗行业,合理布局新增项目。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分行业的核算方法,为准确测度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奠定基础,进而为刻画工业行业效率的全貌、制定行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坚强支撑。
一、工业电气分销行业简介
现今,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已经进入高度市场化的阶段,市场主体主要由软硬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产品分销商等组成。
工业电气产品分销是专业分销的一种。专业分销是指由独立第三方进行的从制造商到终端用户的整个商品传递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活动,是区别于制造商的销售公司。从工业电气产品的销售模式和下游客户群来看,目前高压电气和中低压电气有着明显区别。其中,高压、超高压、特高压电气产品的下游客户是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各地方电力局为主体,其采购方式基本采用招投标模式,因为这块市场基本不存在专业渠道分销环节的需求。
中低压电气,主要包含了中压元件和开关成套(电压等级10~35kv为主)、低压电器(1000v以下)和工控产品(含中低压变频器、PLC、伺服系统等)三大类,整体市场容量在数千亿规模。从最终客户行业分布来看,包括电力主配套-电网公司(主要针对中压集中采购)和发电企业、房地产、市政工程(含城市基础设施如轨道交通等)、各大工业客户(钢铁、冶金、化工、煤炭等)。而中低压电气产品的下游应用几乎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客户有着不同个性化需求,工业电气产品也呈现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所以中低压电气产业采用专业分销商是广为采用的模式,尤其在低压电器和工控领域。一级分销商除直接对接各行业的最终端客户外,也会通过二级分销商的间接方式,或先将元器件先销售给OEM机械设备制造商(工控类的主要下游厂商)、系统集成商、成套制造商,然后由它们生产制造出电气成套系统抵达最终客户。
二、工业电气分销行业概况
(一)全球工业电气分销行业概况。
近年来,全球的工业电气分销行业随着工业电气产品需求的增加而稳定增长。由于工业电气产品使用领域和范围的日益拓展,工业电气产品使用技术不断更新,针对下游需求不断开发出新的服务项目,市场潜力巨大。从全球市场角度来看,工业电气产品的分销市场的集中度不高。据统计,全球大约四分之一的低压电气分销收入集中于蓝格赛等七大分销商,其中,全球销售额第一的蓝格赛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左右。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工业电气分销商日益注重其行业地位及网络建设,开始由区域型企业向全球化企业发展,加速扩大分销网络。
(二)我国工业电气分销行业概况
我国工业电气产品分销行业现已形成以中低压输配电产品和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为主要分销产品的市场格局。目前,我国主要从事工业电气分销业务的企业主要有斯达电气、众业达、海得控制、福大自动化、索能达(中国)、蓝格赛(中国)等公司。
根据施耐德提供的数据,其在我国通过分销商销售的产品比例占全部销售的85%以上,从细分产品来看,低压电气产品、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采取分销模式的比例更占到90%以上。根据ABB、西门子、常熟开关、人民电气等制造商的资料,低压电气产品、工业自动化产品基本通过分销渠道流通,中压电气产品分销模式和直销模式并存。而工控产品中,对于规模上千亿的中低压电气大产业,目前渠道经销商(分销商)的规模相比之下仍较小,总的来看,国内中低压电气分销行业市场集中度低,主要以中小型、区域性业务居多,具备全国性网络覆盖的大型分销商数量较少。
工业电气分销商上市公司仅有众业达与海得控制,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工业电气渠道商(分销商)的下游行业分布、客户群数量通常比设备商更为广泛,相对不容易受到单一行业需求、景气度波动以及单一下游客户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2)工业电气渠道商(分销商)相对于设备类厂商更容易扩展异地业务,设备类厂商更易受当地基建进程、地方投资力度影响,而渠道商通过铺设销售渠道网络进行异地扩张相对较为容易。以上这两点决定了工业电气分销商的增长模式相对稳健,并且增速的可持续性更强。
三、我国工业电气需求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带动了工业电气设备领域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共实现销售收入5.33万亿元,同比增长7.42%;实现产品销售利润5,994.94亿元,同比增长13.18%。
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我国工业电气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加。一是近年来,国家对基础建设投资得快速增长扩大对工业电气产品需求。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导致工业电气消费需求大幅增长,工业电气分销行业随之增长。二是电力行业需求稳步增长促进了工业电气分销行业的发展。大量高速列车、轻轨运输、地铁的安全运行需要以工业电气产品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各种综合自动化系统、运动系统、低压变电系统、照明系统、给水系统等,铁路电气化的发展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建设将加速工业电气产品分销行业的发展。三是智能电网、特高压、新能源的建设扩大中低压输配电行业的市场容量。受电网投资、铁路建设、新能源行业的持续拉动,我国中低输配电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中压输配电行业。“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优化电力结构,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电力设备的市场需求将迅速增加。2014~2020年,我国低压电器市场需求将逐年增加,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年复合增长率达8%以上。预计到2020年,我国低压电器市场规模将达1510.70亿元。
四、我国工业电气分销行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尽管我国输配电行业的高压产品增长速度较快,但由于中低压产品量大面广,未来仍将占据主导地位。我国输配电行业近年来增长快速,未来5年内处于黄金时期、发展潜力巨大,2015年规模将接近3200亿元,达到历史高点。
(一)电气分销行业进入充分竞争时期,市场集中度逐渐提升
未来工业电气分销行业处于充分市场化的竞争态势。一方面,我国拥有数量庞大、以中小规模为主的区域性民营企业从事工业电气分销;另一方面,自2000年之后,如法国的蓝格赛和索能达、美国的西科国际、日本的菱电商事等国外企业也开始积极拓展我国市场,构建并扩张期分销渠道,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竞争也改变了竞争格局。虽然国内工业电气分销市场的参与者数量众多,但市场集中度不高,成几十亿规模的分销商数量较少,绝大多数的分销商或对单个供应商依赖度很高,或销售呈明显区域特征或其能提供的服务局限于整个分销服务价值链的某一或几个环节。因而,对中低压电气产品制造商而言,虽然存在诸多的下游分销商,但能为其提供专业、全面的渠道进而对接到终端客户的分销商也仅有少数。
(二)电气分销行业步入稳步发展时期,配电自动化率缓慢提升
国家电网2013年印发的《关于加强配电网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配电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发展相协调,与电网整体规划和远景目标相衔接”。相较于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配电投资比例,国内配网投资比例相对处于较低的水平,未来我国对配电电气设备需求将有进一步的提升。
(三)电气分销行业迈入结构调整时期,工控产品比重相对增大
根据工控网数据,2013年我国低压变频器行业触底反弹,市场规模超过180亿元,预计2014至2017年我国低压变频器行业的年均增速达7%。继上一个电子信息化3.0之后,全球正日益融入网络化的时代,其中网络互联在工业制造领域的渗透,正加速新一代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工业自动化技术的革新。工业4.0即是德国政府于2011年提出的一项高科技战略工程,其核心为提升制造业的计算机化水平。
(作者单位为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建筑业得到长足发展。同时给家装市场带来了良好的契机,然而传统家装工艺作业手段的原始性、生产过程的含糊、产品形成的非标性等缺点,显然不在适宜大规模的市场化经营。家装工业化势在必行。实现装配施工方式具有几方面优势:提高建筑装饰加工质量水平和生产高精度产品。提高建筑装饰施工效率,减少建筑装饰施工环境污染,减少建筑装饰施工成本。实现住宅装修工业化,要依靠科技、市场、政府、民众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迎接家装工业化时代。
关键词:工业化;假装;行业;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筑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也给建筑装饰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据统计,内地已有装饰企业4万家、从业人员300万人,装饰工程量每年以24.6%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公共建筑装饰工程总产值可以达到6600亿元。住宅商品化以后,家装市场更是异军突起,逐步成为装饰市场的新生力量。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家装行业一直处于粗放型发展,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资源紧张等问题依然存在。而其中的很多问题都与装修行业的生产方式有关。尽管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但是建筑装饰业施工手段,依然是锯、刨、钻、涂、刮、磨、喷这套工艺仍然主导着我们施工过程的20多年,建筑市场是最早进入市场的,那么目前看来,还是不是很尽人意,虽然每年以36%的速度递增,建筑装饰企业自己生产的零部件来施工的,占全国建筑装饰企业总数6%、7%,这个数字很低,与专业厂生产,就是到厂家合作,或者是购买零部件建筑装饰企业占全国企业的总数30%至40%,这两个数字清楚地表明了我们的现状,其中一个信息化指导我们设计施工的全过程,我们信息化、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的新技术,在装饰行业里面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家装施工目前的状态是,大部分企业处于小包工队的手工作业状态。装修问题更为突出,家家户户自行装修不仅浪费资源,而且造成质量隐患、环境污染等。
主要表现在:
一、作业手段的原始性。虽然使用了一些小型电动工具。但就整体操作实质而言,仍然是手工作业性质。
二、生产过程的含糊性。构配件加工和安装不分开,混杂地由一组人自原材料开始制作至安装到位最终完成;就现场操作空间而言,构件加工与安装过程混杂在“混合车间――装饰施工现场”,不可能按不同工作内容不同技术难度和技术等级不同进行专业分工。
三、产品形成的非标性。大多数仍然采用一张桌凳、几件小型工具,按照现场已有条件,以“量身裁衣”作坊模式加工和安装产品。由于现场手工作业缺少系列标准和协调能力,很难通过调节设计数据、调动原材料供应商等手段,使具有个性的装饰产品达到技术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生产批量化的工业化观念。
显然,这种施工方式遏制了劳动生产率和质量标准提高的可能。在建筑装饰工地,由于技术工人需要在构配件加工和安装之间不断转换,势必在场所、工具、技能和空间上反复作适应转换,相应制约了他们的效率和速度发挥。即便是最熟练的技术工人,与一般的工人在速度、功效上差别很少。更何况,作为一个社会的人,随时受到环境、健康、情绪等等因素影响,他的技能、效率、速度、不能保证恒定发挥。装饰工程质量很讲究精度,但在各个不同技术水平工人操作的影响下,其精度水平必定参差不齐。即便同一工人操作,其不同环境和不同时间的精度也是难于保持同一水准,更别说手工制品的精度无法与专业机械加工产品精度放在同一档次评价。
早在10多年前,有关部门就提出了“一次性装修”的概念;原建设部也在2002年出台了《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导则》,进行具体指导,但是住宅全装修似乎并没有取得长足进步;2008年,新成立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装饰装修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提倡推广全装修房。
同时,不少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也纷纷提出全装修战略,各地也都在进行一些探索,特别是在一些住宅产业发展较快较好的城市。深圳更是提出要100%消灭毛坯房,据了解,目前该城市商品住房基本实现了全装修交房入住的目标。这表明家居装修实现工业化势在必行,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发展节能省地型为契机,不断研究和制定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技术、经济政策措施,大力推广全装修住宅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将会不断完善。这也给家装行业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我认为,实现装配施工方式,推动家居装饰施工走向工业化,至少有下列优点:
一、大幅度提高建筑装饰加工质量水平,生产高精度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装饰要求。
二、大幅度提高建筑装饰施工效率,告别手工作业,减少现场作业,减少因施工占用,建筑物无法投入使用影响。
三、大幅度减少建筑装饰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提高对噪音、废气、废液的控制和回收,以及边角料回收利用。
四、大幅度减少建筑装饰施工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但是,归根结底,我认为,推广住宅全装修的根本途径是――住宅工业化。只有依托住宅工业化的发展,才能实现住宅装修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建筑装修业的工业化水平和建筑装修产品的综合品质。同时,还要加强行业管理,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
工业化的基本原则是:专业社会化、加工机械化、生产批量化、出厂标准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
丰富面材的选择,让空间设计不受局限,在尽显传统装饰效果的同时,其人性化的多种功能,又将装饰的设计注入了更多的人性需求元素。工业化装饰产品的优势正解决了目前家居环境的问题,提升了家居环境质素。全部面材均由工厂按严格的工艺流程进行生产,质量可靠受控。面料包括强力波音板系列、玻璃系列(玻璃的材质及各种不同的装饰品种及内藏百页等)、金属板材、蜂窝铝为基材复合面材,天然及人造石材面料等,可谓应有尽有、变化万千。给人无限的可选空间。可根据客户要求可提供特种功能隔墙设计,例如隔音、消声、防电磁幅射、防电磁信息泄漏和防静电等。可为客户配套提供极具个性化的室内设计,例如特殊技术指标的空调及室内空气质量设计等。将室内外装修的产品,以工厂机械标准化生产,现场只做组装。规格制式的产品、环保的材质选择,简单快速的组装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家居装修概念。装饰业实现工业化的基础,是建材商品和构件大多实现了标准化与系列化。
归根结底,实现住宅装修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要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建筑装修业的工业化水平和建筑装修产品的综合品质。同时,还要加强行业管理,培育装修作业施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挺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只有这样,其实,政府房地产主管部门也认识到家装工业化的必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进展得不够顺利,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比较主要的我认为还是我们的技术水平比较低,装修出来的质量也没有统一的验收标准,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对房地产企业的信任度不够,大家各行其是,不能形成大规模批量装修。要想解决这些矛盾,政府部门应该加快推进住房一次性装修的实施力度,健全住房装修验收合格标准,加强政府对房产企业的监管。同时也要向消费者宣传集中装修的好处,对装修材料的生产环节也要进行质量监督。多方面下手,我认为真正迎来家装工时代将为时不远了。(作者单位:天津司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是甘肃省确定的4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属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四高一低”地区,通过银行业支持天祝藏区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减少和消除贫困,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金融扶贫;天祝县;工业园区
近年来,天祝藏族自治县为发展地方经济,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产业集群,构建特色更特、优势更优、竞争力更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辖内规划设立了多个特色工业园区。
一、天祝县金强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
(一)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工业强县
天祝县金强工业集中区位于天祝县金强川长廊,辖宽沟工业园、城东工业园、水泉上滩工业园、打柴沟工业园四个功能区,规划面积13000亩。集中区规划建成以新兴碳材(碳化硅冶炼和精深加工)、特种合金为主,原材料工业、精细化工、农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工业集聚区,现已入驻企业50户,吸引就业人口6300余人。截止2014年12月末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97亿元,园区工业增加值15.02亿元,增速45%,园区工业上缴税金1.23亿元,增速1.62%。
(二)创新服务机制,构建发展平台
一是园区出台诸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入驻企业可以通过无偿划拨、有偿出让等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政府积极为入驻企业争取民族地区增值税返还和优惠电价政策;对园区内的企业,按实际入库税收,采取先征后补的办法,实行财政补助;分行业对部分企业税收实施减免和缓征政策;入驻企业缩短登记注册时间,放宽登记条件,降低注册门槛,免除部分行政性费用。二是政府引导、签约带动,政府前期投入资金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供优惠政策、免收行政性收费、提供统一化管理,由工业区管理机构统一帮助入驻企业定时、定员、定责办理各种证照、许可文件等。三是搭建资金支持平台,大力促进银企对接。搭建融资平台,让城建、经投等投资公司参与园区大型产业项目的投融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项目投资,为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城市功能提供投融资服务。天祝县政府投入4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实现了路、电、水、通讯等“五通”以及道路的绿化等,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银行贷款、招商引资、企业自筹资金等。
二、存在的问题
(一)投入不足,园区对产业转移和项目建设的承载力不强
一是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狭窄,内部融资动力不足,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的4亿建设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仅有4000万元来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资金到位缓慢,严重影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二是单一的融资手段、有限的担保能力、多变的金融政策、尚未形成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带来较大制约,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仍不能满足企业和项目入驻的需要。
(二)企业信贷需求旺盛与银行放贷意愿不高的矛盾并存
工业园区处在建设的初期阶段,入驻的企业大多都是中小企业,大部分项目投资规模小,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少,产业后续链条短,关联度不高,市场前景难以预料,更缺少足够的不动产作为信贷抵押,也很难找到有实力的大企业作担保人,完全符合贷款条件的不多。加之大型商业银行信贷战略取向趋同,园区内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商业银行贷款投放的重点在“三大一优”即“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优势行业”,对园区内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贷运作机制,而有贷款决策权的农村信用社主要承担着对辖内“三农”的支持,发放企业贷款数额有限。2014年工业园区重点工业项目56项,本年计划投资46亿元,资金主要来源于招商引资和企业自筹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参与度不高,除天祝县农发行投入的4000万元贷款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外,其余各家银行机构共计向9家企业发放贷款8330万元,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金融服务滞后,园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金融创新发展缓慢,园区企业缺乏多层次的融资渠道。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目前园区内的企业除了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外,很少通过其它方式获得资金,融资渠道非常单一,难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求。二是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服务缺乏创新。天祝县属于藏区高寒贫困地区,金融产品引进多,自主创新少,负债类产品创新多,资产类产品创新少;其次,信用担保等中介机构规模小,无力承担大额借款的担保。三是银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工业园开发区尚未制定专门的金融支持措施,这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园开发区建设起步晚、入园企业较少,金融大规模介入的时机还不成熟,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商业银行的战略趋向,决定了其经营模式。
(四)融资模式单一,信贷管理体制高度集中,阻碍工业园区经济发展
一方面,天祝藏区工业园区建设的主体是政府,财政资金、土地基金、银行贷款等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融资模式过于单一。甚至一些园区的组织机构都不完备,缺乏实体化运作机制,导致融资功能丧失。另一方面,银行虽然对部分贷款业务实行转授权,但信贷管理权限却被上收,由上级银行下达信贷计划,更加重视考核抵押资产及担保物等的质量,导致银行信贷产品单一,很难满足天祝藏区工业园区内不同项目、不同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三、几点建议
(一)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承接产业转入
经营理念、思想意识的落后,是资金投入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借助产业转移这一外力“催化剂”来改造劳动力的素质,提升本地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冲击经营管理理念,才能高效、速度的发展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注重成本和效益。因此,当地政府依托兴建工业园区这个平台,以优惠的政策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承接外地厂商的入驻。同时,对本地依靠资源优势的企业,鼓励其加强与外部企业合资、控股等多种经营方式,吸引更多的外部企业,入驻本地发展经济,促进和带动整体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
(二)创新金融政策,建立补偿机制,促进藏区工业发展
一是创新金融政策。针对民族地区工业发展难的特点,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信贷政策适当降低准入门槛,贷款审批条件适当放宽,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增加授权授信的额度,改进有关考核办法和奖罚制度,制定适合藏区工业发展的贷款经营管理模式,确保藏区工业信贷投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二是建立补偿机制。中央、省、市、县对藏区工业发展给予一定的利差补贴。同时,国家商业银行在针对藏区工业发展上,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不能以盈利为唯一目的,只求信贷资金的安全和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适当降低贷款利率,扶持弱势的藏区工业以及藏区经济的发展。
(三)做大、做强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是促进藏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解决藏区企业担保难问题,需要中央、省、市、县财政出资,藏区企业参与建立担保基金,并从每年的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定的资金充实担保基金,由藏区专门成立的担保机构具体运作。可靠的保障机制,解除了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而政府只付出了少量的担保资金,却引导了放大数倍的资金支持藏区工业企业的发展。
(四)进一步利用资本市场,有效拓宽融资渠道
实践表明,银行间接融资的比例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慢慢下降,而在资本市场占据直接融资的比例会逐渐变大,这是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所以甘肃武威银行业应加大资本市场支撑天祝藏区工业园区发展经济的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多层资本市场对工业园区内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进行融资鼓励和扶持,积极创造条件、坚持分类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利用壳资源把部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买壳或借壳上市。二是构建债券融资辅导体制,大力引进贷款担保机构,充分利用武威银行业的债券市场积极指导、遴选、培育工业园区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等工具进行融资,从而帮助企业改变融资结构。武威银行业应进一步建立完善的担保体系,鼓励各种资本参与到担保公司的投资中,从而在天祝藏区工业园区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信用担保体系,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担保难的问题,为企业融资提供纽带。三是武威银行业应为企业有效拓展海外资本市场提供绿色通道,建立海外操作平台,帮助企业系统解决海外上市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天祝藏区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提供资金交易场所,从而降低企业在海外上市需付出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的可靠性、安全性。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摘 要:工业支柱行业是一个地区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是我国经济转型的主战场。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衡阳地区工业行业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明晰衡阳工业经济的支柱行业的现状、特点、变化及问题,并对其工业支柱行业的发展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衡阳市;规模工业;支柱行业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国民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衡阳市都将处于“四期”阶段,即工业化中期、经济转型期、前期宏观政策消化期、高速发展向中高速发展过渡期,传统体制下积累的各种问题都将困扰着衡阳工业发展,也困扰着衡阳工业支柱行业的发展[1~3]。在衡阳37个工业行业种类中,能带来高产出份额、高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效益、高就业的支柱行业不多。然而从近五年衡阳的工业发展成就来看,工业产值翻了一番多,上缴利税翻了两番多,从业人员也翻了近一番,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支柱行业对工业经济的综合贡献。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模型分析了近五年衡阳工业支柱行业的现状、特点、变化及问题,对支柱行业发展路径选择提出浅见。
一、评价体系构建及支柱行业选择标准
主成分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是统计学上常用的一种方便、快捷、准确的量化评价功能的新方法,在经济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4~5]。本文按照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针对衡阳市工业大类行业,选取了工业总产值、企业数、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利税总额、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7个主要经济指标构建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对2008―2013年衡阳市工业企业统计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单个大类行业的综合得分(见表1)。以综合得分为核心,总产值为重点,结合7个经济指标的匹配度,按得分高低排序,判断行业对衡阳工业经济综合贡献能力的大小。本文选取综合得分超过5分的行业作为衡阳工业的支柱行业。
二、衡阳市工业行业综合得分及支柱行业特点
(一)综合得分前十行业特点
1.电子信息业迅速崛起,是近五年综合贡献能力提升幅度最大的行业。2011年,富士康入驻衡阳,强有力地拉动了电子信息业的发展,使衡阳成为华南地区大屏幕电视制造基地和湖南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计算机通信业因为富士康的拉动,其综合排名从2008年的第二十六位前进至第五位,迅速跻身支柱行业,成为近五年衡阳发展最快的行业。
2.传统行业引领衡阳工业经济。从上页表1看出,列表中的行业除计算机通信业之外,都属于传统行业。主要原因:一是传统行业基础深厚。2013年传统产业产值占全市全部产值八成以上。二是政策引导明确。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都明确要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优化矿产开发及加工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
3.钢铁、煤炭行业综合得分后移趋势明显。从综合排名看,四个行业排名后移,其中以黑色金属加工、煤炭两个行业下降趋势最为明显。黑色金属加工综合排名从2008年的第二位下降至第九位,煤炭行业也从顶峰期的第一位下降至第四位。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宏观政策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推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等过剩产能,对于衡阳钢铁、煤炭行业冲击较大。二是市场影响。从价格方面看,煤炭市场价格由2011年700元左右1吨降到2013年400元左右1吨,下降幅度高达75%;钢铁也由于国际出口减少,国内竞争加剧,价格也一直低迷。从需求方面看,大量国外煤炭涌入国内市场,对国内煤炭需求持续减少;钢铁行业持续产能过剩,没有强有力的需求拉动,市场仍处于“寒冬”,行情不容乐观。
(二)支柱行业的特点(见表2)
1.化学原料制造业、有色金属加工业是衡阳工业经济的稳固的支柱行业。近五年,化学原料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加工业综合得分均在5分以上,且排名均在前三名以内。不过,有色金属加工业综合贡献能力逐步下降,有退出支柱行业的趋势;化学原料制造业综合贡献能力增强,2012年、2013年连续二年居首位。
2.黑色金属加工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煤炭开采业分别于2009年、2010年、2013年退出支柱行业序列。以钢铁为主的黑色金属加工业和煤炭开采业,因为市场不景气均呈下滑的趋势;电气机械制造业因为没有强大的支撑及发展转型缓慢,仅在2009年进入支柱行业,未能保持排名。
3.非金属制品业在2013年首次进入支柱行业。2008―2013年,非金属制品业均呈上升趋势,发展前景较好。
4.支柱行业中综合得分最高、最低分值之差距呈缩小态势,行业发展均衡化。
三、衡阳市支柱行业发展现状
(一)支柱行业综合贡献能力较强,但运行质量还需优化
从上页表3中支柱行业的单个指标看,表现良好,排名靠前,形成了较强综合潜力的产业,是支撑衡阳工业经济的主要力量。但在运行质量上还有不足,如化学原料制造业在提升工业经济效益、吸纳就业能力等方面表现不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在扩大企业规模、扩大税收还有一定空间;有色金属行业在提质增效、提升企业利润方面,还有潜力。
(二)支柱行业底子厚、运行稳,但行业属于“两高”行业
化学原料制造、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加工业历来是衡阳的传统工业行业,有着雄厚的行业沉淀,2013年,这三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达882.81亿元,占全市的26.5%。而且建滔化工、新澧化工、水口山等在国内同行业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这三个行业属于环保部明令排查的高污染行业(即化工、水泥、有色金属冶炼),从环评限制到国家政策管控,层层“紧箍咒”已缩窄了行业发展壮大空间。
(三)电子信息业受产业集群度不高影响,未进入支柱行业序列
从计算机通信业各指标看,产值、收入两个核心指标连续二年排名都居首位,说明该行业正处于强劲上升期,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但上页表3也显示出,该行业的同行业单位少,电子信息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影响了综合得分。
四、衡阳市工业支柱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实际意义上的龙头行业
与株洲的铁路运输业、常德的烟草制品业相比,衡阳缺乏真正的龙头行业。株洲、衡阳、常德三个市州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相近,但是2013年,株洲的铁路运输业已超过规模工业总量的20%,常德的烟草制品业已超过规模工业总量50%,而衡阳市总量最大的电子信息业仅占总量的11.7%,与株洲、常德相比,差距不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电子信息业起步较晚,作为新兴行业,发展时间不长,没有形成雄厚的行业沉淀,在产业集群整合方面,表现不佳,行业综合实力还不强。所以,电子信息业要成为实际意义上的龙头行业,还需要较长的发展时间。
(二)煤炭、钢铁行业难再成为支柱行业
煤炭行业:近几年来,国际煤炭涌入国内市场,对国内煤炭市场冲击较大,导致对国内煤炭需求下降,价格也始终处于震荡下行的态势,价格难以复苏。尽管耒阳煤炭行业逐渐整合完毕,陆续复工复产,但受市场低迷的影响,很多煤炭企业持观望态度,不愿低价出售,宁可主动停产或半停产。
钢铁行业:从全国来看,钢铁产能扩张还有待进一步遏制,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局面还将继续。从企业来看,钢铁企业“高成本、低盈利”的局面难在短时期内改变,整体经营效益提升有困难。从发展来看,稳步推进“城镇化”将提升下游需求,释放一部分钢铁产能,短期缓解产能过剩矛盾,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钢铁行业面临的成本刚性和产能过剩问题。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在环保政策加码的背景下,国内钢铁行业也将面临更大的难关,衡阳钢铁行业也将承受同样的考验。
(三)支柱行业后备力量不足,有待加大培育力度
从2013年衡阳工业行业综合得分来看,有可能成长为支柱行业的分别是计算机通信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四个行业,但综合得分分别距离标准分(5分)低1.61分、1.73分、1.92分、2.46分。计算机通信业发展势头强劲,必然成为支柱行业;农副食品、电气机械、通用设备制造业既非淘汰产能的行业,又非高耗能行业,且在衡阳又有较坚实的行业基础,环评要求较“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低,可持续发展空间较宽松,如能在招商引资方面、生产要素配置方面,加以政策性鼓励和引导,可以成为衡阳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
五、对工业支柱行业发展路径选择和对策思考
2011年以来,为调整工业生产力空间布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衡阳提出了要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这一目标,衡阳工业支柱行业就必须强化自主创新,优化行业结构。
(一)路径选择
1.进一步产品规模化、研发自主化。推动传统行业产品规模升级,对可规模化生产的产品,在园区或集群内,统一产品标准,规模化生产,实现产品规模升级。以现有的支柱行业为基础和依托,通过不断技术引进、吸收、改造、创新,提升竞争软实力,推动行业向上游研发设计环节、下游营销服务环节发展,抢占市场高端。
2.进一步优化结构、配套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培育装备制造、汽车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生物医疗、新材料、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促其尽快成长为支柱行业,以优化支柱行业结构。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电子商务、金融、环保、科技等,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对策思考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大企业带动大行业。招商引资中,要着眼新兴产业,有重点有方向地抓大项目、好项目,尤其是处于产业链高端、带动力强的世界500强优质企业,由大企业带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富士康对衡阳电子信息业的带动就是一个成功的事例。以优质企业为支撑,带动一个行业的迅速崛起,再辐射到其他相关联企业,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成熟壮大,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发展模式,时间短、见效快,有利于改善衡阳工业结构。
2.加大资源型企业治理力度,以短期调整换长远发展。六大耗能行业中除石油加工行业外,都是衡阳工业支柱行业序列中。治理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资源型企业,既是衡阳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又是一项民心工程。因此,一方面,要降低节能减排,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大技改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减少能源的消耗,加大节能降耗的技改力度;另一方面,要以提高工业附加值为突破口,转变发展模式,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过度消耗资源的粗放发展向注重效率、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同时,对于新引进企业,要提高进入门槛,不允许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进入。对于部分落后产能企业,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加快推进落后产能企业的搬迁、关停工作,遏制部分产能落后行业盲目发展,为先进产能发展腾出空间。
3.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稳定国民经济基础行业。煤炭和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是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稳定这两个行业的发展,就要加大引导力度。
煤炭行业要实现集团化、创新化、洁净化。实行规模效应,有序开采,拉长、构建以煤炭为依托的产业链,多元化发展。在行业内部推行技术创新,培养高技术人员,减本增效。大力发展和推广洁净煤技术,加大煤炭转化力度,提高煤炭利用率,保障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钢铁行业要创新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创新经营理念,拓宽终端市场。建议将经营的重点放在终端用户上,主攻国内重大工程项目,为其提供工程项目所用的钢材,并按照工程需要的钢材进行加工、组合,形成的全方位服务。既为客户提供了增值服务,又提升了企业自身价值。创新经营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全市范围内,构造以华菱衡钢为核心的生产服务供应链业务体系,鼓励本地能源、原材料企业向华菱衡钢提供重点原料,带动本地能源、原材料销售;同时,鼓励下游需求企业向华菱衡钢购买钢材,购销互动,形成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4.加大后备支柱行业培育力度,提高重点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围绕计算机通信、农副食品加工、电气机械、通用机械等行业的优势产品,巩固老企业,培育新企业。企业和政府必须紧密合作,通过基础设施技术改造和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提高产品的市场认知,激活潜在的市场消费需求,同时,提升产品服务水平,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政府还必须重视中小微企业的重要作用,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可以向重点企业提供种类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摘 要:“绿色建材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基础,绿色建筑必将围绕绿色建材的使用而全面展开,新型绿色建材的出现势必引发整个建筑工业的革命。”4月2日,在“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及室内环境优化论坛”上,中城科绿色建材研究院副院长李建功如是说。
“绿色建材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基础,绿色建筑必将围绕绿色建材的使用而全面展开,新型绿色建材的出现势必引发整个建筑工业的革命。”4月2日,在“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及室内环境优化论坛”上,中城科绿色建材研究院副院长李建功如是说。
就消费者需求和绿色建筑客观要求而言,绿色建材无疑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势必引起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及大型建材企业的高度重视。
但问题是,在楼市宏观调控依旧从严、房企资金链吃紧的现实背景下,使用绿色建材必然会增加成本。因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房地产开发商明确表示,对绿色建材的使用和选择会慎之又慎。
显然,建材工业迎来“绿色革命”的同时,如何能够占领主流市场仍是待解难题。
建材工业“绿化”加速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官方网站的消息称,前不久,工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专门组成联合调研组,赴天津金隅混凝土有限公司和振兴水泥有限公司,就促进混凝土和水泥产品结构调整、加快绿色建材发展等开展现场调研。
调研组认为,发展绿色建材既有利于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又可推动建筑节能,并使住宅更加环保和安全延寿。在这样的统一认识和思想下,两部门决定:一是优先面向绿色建筑所需、量大面广的建材,加快研究制定其绿色认证标准和认证办法;二是逐步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引导绿色建材发展、支撑绿色建筑建设;三是形成生产与使用环节联动,加快修订不利于绿色产品推广的既有标准和规范,以先进标准规范激励绿色建材技术进步。
为此,工信部目前已全面启动制定绿色建材标准和认证办法,同时也正在展开绿色建材产品目录编制工作,两项工作分别预计在6月、9月底完成。
与此同时,建材工业的绿色命题也已引起相关科研院所、大型建材企业的高度重视。
据了解,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以往属地方性质的“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已经正式更名为全国性的“中国新型建材设计研究院”,以加强对绿色环保建材的研发,形成产学研体系。
近日,中国建材美国光电材料研究中心也正式宣告成立。据介绍,该中心成立后,将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增强中国绿色建材的创新能力。
目前已建成现代化绿色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和国际化标准生产线的卓达集团,在拥有22项国家专利并已形成标准化设计、预制化生产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还与中城科绿色建材研究院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联合挂牌成立了卓达蓝岛新型材料公司,作为绿色建材的研发、设计、生产基地。
卓达集团常务副总裁张建平在论坛上透露,卓达蓝岛新型材料公司近期在中城科绿色建材研究院的指导下,对工农业及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有了重大突破。“接下来,我们还将整合国际一流的专家团队,继续做好绿色建材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建材研发和生产基地的规模,以推进国际国内绿色建材、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
绿色建材市场瓶颈待解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建材工业每年消耗原材料50亿吨,消耗煤炭2.3亿吨,约占全国能源总消耗的15.8%,废气排放量1.096亿立方米。水泥、石灰与传统墙体材料等排放一氧化碳约为6.6亿吨,占全国工业一氧化碳排放量的40%左右。
“若继续按照之前粗放型的模式发展,建材工业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根据规划,未来3年内我国将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显然,绿色建材将成为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建筑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李建功对记者说。
据相关业内人士介绍,绿色建材仅在德国的潜在市场容量就达4000亿欧元,而美国预测2015年绿色建筑材料市场将达到710亿美元。
尽管如此,当前,我国绿色建材行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阻碍。一位早想投入绿色新型建材研发但又担心市场的建材企业负责人对记者坦言,绿色建材行业亟须顶层设计,目前出台政策较少,有些还停留在倡导层面。另外,当前绿色建材还不是建材行业中的主流产品。“绿色建材在实际运用中,其主要客户绝大多数为高端消费者,普通消费者不了解绿色建材的好处,过分担心绿色建材价格过高。”
与此同时,多位房地产开发商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他们并非不想采用新型绿色建材开发绿色建筑,国家也有相应的补贴标准,但在楼市宏观调控继续从紧的情况下,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是最重要的。加上原材料价格及人力成本的普遍上涨,在使用绿色建材或者实施建筑绿色改造工程之前,都会首先做预算成本统计和回收期估计,之后才决定运用何种节能技术或绿色建材。
“绿色建材固然市场潜力很大,但进军绿色建材的企业不能盲目冲动,最好拥有相关技术支撑,这样才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同时一定要坚持不断创新。”张建平表示。
“对老百姓和市场而言,价格一直都是最重要的。以卓达蓝岛新型材料公司为例,建材企业要充分运用自有知识产权,充分利用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和建筑垃圾,生产出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环保无污染的绿色建材,这样既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可以降低成本和价格。”李建功最后说。
【摘要】 近年来,以可再生能源和新型网络为驱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已成为学术界和经济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文章简要阐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银行业的潜在影响,并着重从业务创新、组织创新、风险创新以及运营创新四方面提出中国银行业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第三次工业革命 金融创新
一、第三次工业革命新构想
1、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
目前,国际上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表述,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即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基于新能源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保罗.麦基里提出的基于智能制造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认为,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里程碑,其动力可以概括为能源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共振引发的重大经济转型。18世纪60年代起,以煤炭为能源的蒸汽机的使用,与报刊、杂志等通信手段的结合,带来了拔地而起的工厂、密集的城市,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电话、无线电和电视等通信技术,与石油、内燃机的结合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石油经济和汽车时代,催生了城郊大片房地产业以及工业区的繁荣。21世纪,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将使全球产生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迅速过渡到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制和工业模式,并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必由之路。
英国经济学家保罗・麦基里2012年4月在《经济学人》杂志发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中则指出,工业革命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的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8世纪后期制造业的“机械化”催生的“工厂制”,机器生产取代了家庭作坊式的手工制作。第二次工业革命是20世纪初制造业的“自动化”所创造的“福特制”,流水生产线开创了规模化生产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制造业的“数字化”,“大规模定制”将成为未来的主流生产方式。综合里夫金和麦基里的定义,可将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演变归纳为表1。
2、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
综上所述,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就是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为代表,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总体来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具有五大特征。
第一,能源生产与使用变革。人类经济社会长期依赖的煤炭、石油等石化资源逐步进入枯竭期,需要在理念、技术、资源配置和消费习惯等诸多方面转型,以开发和生产可替代的再生性能源。
第二,生产力变革。生产系统将全面趋向数字化和智能化,以快速成型或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新型生产设备,将颠覆“铸造毛坯、切削加工、组装成品”等一系列传统的、循序渐进的生产流程,通过数字化叠加的方式,在制造流程中将最终产品快速成型并以“打印”的方式生产。
第三,生产方式变革。现有的生产方式是大规模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方式,新的生产方式是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化、个性化生产方式。
第四,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目前的生产组织方式以“集中生产、全球分销”为主要特征,运输成本高,信息搜寻与交易成本较大。而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分散生产、就地销售”将成为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主要特征。
第五,生活方式变革。消费的同时就是生产,边生产、边消费的体验式消费和富有个性化的自给自足将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将给世界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同时也必将在市场环境、金融生态环境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巨大冲击,进而引发进一步的金融变革和创新。
1、对市场环境的影响
首先,第三次工业革命依托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能源绿色化和高效使用,将推动传统产业向以可再生能源和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调整。银行在对公司客户融资方面,将更加注重对产业政策、行业发展前景及产业风险等因素的研究与分析,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型产业、小微企业将得到更多的关注。
其次,个人客户能通过互联网更为方便和灵活地获取诸如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信息数据,对于资金价格的偏好也更为敏感,资金转移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和快捷,这使得传统银行资金“蓄水池”作用将受到一定的影响,银行将可能面临存款不足、个贷减少等问题。
最后,新能源的广泛使用将使传统的石油、煤炭生产国实力渐衰,能源生产、供应和利用的地缘重心将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将向那些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率先取得突破的国家和地区发生倾斜。这些将会给银行融资业务的区域、国家政策带来变化和调整。
2、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
首先,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得金融领域的参与者不仅仅是传统的银行、金融监管机构等,电商、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汽车金融公司等构成的生态环境使得原来以银行为中心的生态金融模式变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生态金融模式,客户成为整个金融生态系统参与者的核心。
其次,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及金融市场信息的互联互通,将使得银行的定价机制更为透明,价格竞争也更为激烈。银行客户能通过公开的金融市场信息对不同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价格和服务进行比较和选择,这一方面促使银行提供更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迫使银行从分析客户需求和风险变化的行为规律入手,建立一套适应竞争市场需求的灵活定价机制。
最后,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引发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机构的职能将被重新定位,诸如银保、银证、银基等合作模式创新将不断涌现,各类金融业务之间甚至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边界也将逐渐模糊,市场风险也随之加大。
3、银行经营管理的冲击
一是客户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传统的电子客服只能记录客户的基本信息,处理结构化数据。而现在,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银行综合运用客户的文本、视频、图片、日志、地理位置信息等各种结构和非结构性数据,精准洞察客户的需求,从而使得银行在提供服务和定价等方面更有主动性,并能更有效地发现潜在客户或者对客户流失做出预警。此外,借助于互联网技术,银行不仅可以亲自为客户定制金融解决方案,还可以通过开放应用程序接口,允许客户自己或者第三方机构提供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二是产品创新能力的迫切需求。一方面,移动支付诸如银联快捷支付或支付宝打破了传统支付业务的时间、空间限制,需尽快对传统银行的支付方式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债券融资及股权融资这些互联网融资新模式在原来银行不太关注的领域,例如小微企业、个人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传统的银行产品将带来不小的影响。
三是风险控制能力的严重冲击。一方面,网络的共享性、开放性使得网络黑客和犯罪分子更加活跃,银行网络的攻击者更多,攻击范围增大。网络金融中的核心数据,需要更有力的风险保障;另一方面,网络金融产品和网络金融交易技术都仍在探索过程中,缺乏必要充足的法律规范和约束,产品和技术的稳定性、适用性和安全性等也缺乏足够的保障。
四、银行业的应对思考与建议
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冲击,银行业一方面要密切跟踪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动态和趋势,加强前瞻性研究和战略规划,并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另一方面则要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探索建立金融创新模式,推动我国在新一代产业革命中占据主动。
1、加快助推业务创新
一是在新能源、网络技术等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加大力度支持行业内领军企业发展,并培育扶持一批技术领先、成长性强、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二是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创新定制化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通过对标准化产品的灵活组合和拆分,创造出能够适应不同客户、不同时间、不同渠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要构建“社交型”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整合内外部、多格式、多粒度、跨渠道的客户数据,实现对客户信息、交易行为、消费偏好等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精准识别客户需求和行为方式,提升客户服务的前瞻性、精确性和针对性。三是加快推动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络理财等业务产品创新。在网络支付方面,创新虚拟支付、授权支付、信用支付等多种支付模式;在网络融资方面,逐步建立互联网融资融券流程服务平台;在网络理财方面,在电子渠道加载理财、债券、外汇、基金等产品线,打造线上综合财富管理平台。
2、主动增强组织创新
一是主动应变,以竞合思维寻求与电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电信运营商等的跨界合作,加快在移动金融、社交网络、网络融资平台等领域的战略布局,成为新的金融生态系统中协作共赢的一份子。二是要打破自下而上的银行层级管理架构,构建开放的、扁平化的创新平台,使基层员工的创新和创意能够直接到达总部或分行的研发中心,并可以通过适当的筛选和孵化机制,转化成现实的产品投向市场。三是发掘和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在员工招聘和培养上要加强对金融专业人才的科技知识培训以及科技专业人才的金融业务培训。
3、充分重视风险创新
一是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全面看待当前网络技术进步带来的金融风险问题及诱因,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责任;二是选择先进的网络技术,不断提高金融网络的技术性能,构筑完整的风险防范机制,同时强化金融网络系统的风险评估,安全策略实施,运行控制、事后监督等功能,构筑全方位、立体式的风险防控体系。三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的特征、嗜好、行为方式、状态等进行量化分析,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精准性,进一步提升风险预警和防范水平。
4、努力寻求运营创新
一是要搭建网络渠道与物理网点协同发展的多渠道营销体系,一方面重新定位物理网点服务功能,并精细区分物理网点服务功能于三种类型,即基础金融服务、客户体验中心、高端服务中心;另一方面在提升网络渠道交易占比的同时,推动网络渠道从交易渠道向营销渠道转型,整合门户网站、网上银行、移动终端等网络渠道,发挥电子渠道和物理网点协同营销效应。二是打造柔性运营服务体系,通过进一步挖掘云计算的潜力,实现前、中、后台有效分离,使得前台专注于客户关系管理,中台集中进行数据挖掘和客户行为分析,后台运营集中处理,兼顾前台灵活性和后台稳定性。三是加快银行运营管理系统的开发,进一步完善运营管理IT架构的整合。
[9] 郭全中: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七大影响[N].中国经济时报,2013-04-22.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我国手机行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
本报讯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获悉,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了关于加快我国手机行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手机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产业链相关个股将集体受益。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品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战略资源,是企业产品定义和设计能力、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产业链整合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的综合体现。我国手机产销量均居全球首位,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备。自主品牌手机企业快速成长,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多家企业产销量跻身全球前列。但品牌影响力不强、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制约着我国手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提升产品品牌形象和价值正在成为行业的新追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应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手机行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手机品牌建设工作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拉动居民信息消费的重要措施和长期任务抓好抓实。
文中指出,手机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企业主体、政策引导、多方参与、协调联动的手机品牌建设体系,形成有利于优势品牌成长、特色品牌发展的政策环境。手机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市场表现进一步提升,在高端市场实现突破。手机企业品牌意识、产品定义和设计能力、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产业链整合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显著增强,逐步形成品牌影响力和盈利能力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的手机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做好品牌建设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加强协调配合,推进品牌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指导意见的有利于国产手机行业的加速发展,更加促使国产手机在4G时代迎来弯道超车的机遇。上下游产业链也将受益,包括天线、芯片等领域的企业。(王沛霖)
天津年内完善十个物联网实验基地
本报讯 天津市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区域实验工程,今年内将完善10个实验基地建设,并筛选建设新一批实验基地。
农业物联网是指在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传感设备,采集农业生产信息,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远程控制。天津市作为全国三个“农业物联网区域实验工程”实验区之一,已先后启动5个蔬菜基地、3个水产养殖基地和一个畜牧养殖基地建设。今后,天津将搭建一个农业物联网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围绕蔬菜、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实施农业物联网工程建设,重点提升农业物联网平台在病虫害防治、农机调度、奶牛养殖等方面的应用效益。(卜娜)
美国消费电子制造领域投资激增
本报讯2013 年,美国风投向消费电子制造领域注资 8.48 亿美元,2012 年这一数字是 4.42 亿美元。2013 年,美国风投资本对消费电子制造领域的投资,有 31 笔交易达成。这是一个破纪录的数字,此前的最高纪录发生在 1999 年,当年消费电子领域投资达成交易 29 笔。
2013年得到风投的消费电子公司包括:生产便携智能设备的 Jawbone,生产无线音频设备、运动追踪手环和机顶盒的 Roku,相机创业公司 Lytro等。Google 32 亿美元收购了智能温控公司 Nest Labs,可穿戴相机制造商 GoPro 提交了 IPO 申请,计划上市融资 4 亿美元。(卜娜)
“打击网络盗号”专项研讨会在京举办
本报讯 近日,“打击网络盗号,保护网民财产”网络安全专项研讨会在京举办。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互联网协会、腾讯公司、金山公司,以及相关法律专家在内的嘉宾就“联合响应打击网络盗号”达成共识。
“互联网已经融入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却也遭受了来自钓鱼盗号利益集团的安全威胁。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每年由网络盗号、钓鱼诈骗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表示,打击钓鱼盗号是全球性的重要课题,而当前中国互联网安全形势并不乐观。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74.1%的网民在过去半年内遇到过信息安全问题,总人数达 4.38 亿。根据腾讯统计,仅在2013年,腾讯电脑管家就为用户清除2.4亿次盗号木马,拦截了121亿次恶意网站,其中与盗号相关的就有18.15亿次,配合各地网监成功捣毁网络诈骗团伙150余个,总涉案金额超过千万元。
公安部部署开展集中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多警种合作,跨地域联动,先后查破涉网违法犯罪案件41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700余名,打掉犯罪团伙210余个,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5亿元。尽管如此,网络钓鱼盗号活动依然猖獗。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腾讯拿出1000万元设立了扫黑奖励基金。腾讯安全实验室负责人马劲松分享了腾讯公司在打击网络钓鱼盗号方面的经验,并提出了“技术开放、资源共享、强强联合”的安全理念,获得与会专家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王沛霖)
3D打印或将迎来发展高潮
3D打印是一项富有争议的技术,有人称它将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人则认为3D打印的能量被夸大了。《连线》杂志的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就是3D打印技术的拥趸,他2012年底放弃工作了12年杂志的主编职位,转而投身3D打印产业,担任他在2009年参与创办的3D打印制造公司3D Robotics的CEO。安德森称“3D打印是一件比互联网更重大的事情”。而制造业大佬、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则认为3D打印只是噱头,“如果真的是有用,那我的‘郭’字倒过来写”。
笔者认为,虽然3D打印无法替代传统的工业批量生产,但它在航空航天、汽车、教育、珠宝、医疗和娱乐等垂直行业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以航空航天领域为例,中航工业自控所正在用3D打印生产导航产品零件。这大大缩短了零件加工周期,总体工作量仅为传统方式的1/5。
近几年,3D打印技术成为调研机构的新宠。IDC最新的研究显示,从 2012 年到 2017 年,全球 3D 打印机市场将出现出货量和销售额的巨大增长,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分别达到 59% 和 29%。IDC 成像、打印和文档解决方案研究副总裁 Keith Kmetz说:“3D打印正在向实物打印转变,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前,传统打印技术日臻成熟,预测显示从2012年到2017年,全球3D打印机市场的出货量将增长 10 倍, 而2012年到2013年全球3D打印机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了两倍多。”报告称,越来越多的传统打印机厂商将 3D 打印视为商机,并积极投身于此。惠普公司计划于 2014 年6月进入 3D 打印市场,而柯尼卡美能达即将签订的一份协议将使其能在美国销售领军厂商的3D打印机。其他打印机厂商也对在不久的将来进入这一有利可图的领域跃跃欲试。
目前,各种3D打印机的现场演示已经成为相关展览中的热点。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和各产业园区对3D打印产业的关注甚至一度刺激了国内3D打印企业股价节节攀升。
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预计,未来3~5年将是3D打印技术最为关键的发展机遇期。2013年我国3D打印产值接近20亿元,如果推进顺利,2014年翻一番肯定没问题,2015年则有望达到80亿~100亿元,到2016年产值将达百亿元。
当前,各领域对3D打印技术星星点点的应用正向我们昭示其前景。但它是否能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有待观察。所有新生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一样的,新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过程一定不会一帆风顺。就像当初人们看不到互联网能有今天的作为一样,当3D打印成为下一个“互联网”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感受到技术的力量。(王娟)
摘 要:为推动“十二五”新一轮创业,正确认识和比较工业的优势行业,实现延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从区位优势、贡献优势、集聚优势和带动优势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选择出延平工业行业中综合优势比较明显行业,作为延平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并提出发展建议,供有关各方决策参考。
关键词:行业发展;科技创新;研究
一、区位优势分析
本文选择主营业务收入指标构造区位商模型如下:
区位商(LQ)=某地区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比较地区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当LQ>1,表明某产业在该地区专业化程度超过比较地区平均水平,具有区位优势,LQ>1.5时,优势明显, LQ=1时,表明该地区某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与比较地区相当,
根据2012年延平制造业数据对大类行业LQ值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具有区位优势的行业依次有:木材加工及竹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二、贡献优势分析
运用行业贡献率计算公式为G=LQ×F,式中:G为行业贡献率,LQ,F分别为该行业的区位商和产值构成百分比。
根据2011年延平制造业数据对大类行业G值进行测算。结果显示:
贡献率:G>10的行业有6个,按位次由高到低依次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竹制品业,贡献率:1
三、集聚优势分析
运用行业集聚指数理论构造的模型为:A=S/Q ,其中,S为考察期内某行业产值(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Q为比较区域对应产业产值(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集聚指数:A>1,表明该行业的发展超过考察区域的水平,A=1,表明该行业的发展与考察区域的水平相当,A
根据2012年制造业数据对大类行业A值进行测算,结果显示:
A>1的行业有5个,依次是: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6
四、带动优势分析
根据投入产出模型可得到计算公式为:DJ=∑bij×YJ,式中,DJ表示第j个工业行业对其他工业行业的总带动力,∑bij表示第j个工业行业对其他工业行业的消耗系数,YJ表示第j个工业行业当年的总产出。
根据2012年延平制造业产值数据对大类行业DJ值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带动力列前十位的大类行业其生产规模也同处在行业的前十位,这十大行业中属于传统产业的有五大行业,如:木材加工及竹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因此,从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看,目前延平传统工业的强势特征比较突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等对其他工业行业的带动作用也比较明显。
五、整体优势行业选择
经过综合分析,延平区制造业有六大行业整体优势明显(见表1)。
表1 延平2012年制造业整体优势行业
从表中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以上12大制造业行业中,有的区位优势、影响带动力优势和社会贡献优势比较明显,有的在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因此可以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延平工业的优势行业。
2.这些行业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类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传统加工业。这类行业有五个,即木材加工及竹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第二类是以矿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业,这类行业有三个,即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第三类是基础原料和基础产品加工业。即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第四类是装备制造业,即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六、做强延平工业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传统产业的发展。传统行业,如木竹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行业在延平有着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优势,多年来也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传统行业之所以能稳定发展到现在规模,说明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从分析中看到:这些传统行业大部分行业的区位商在1以上,集聚指数在0.6以上,贡献率在10%以上,带动值在20亿元以上,有明显的行业优势,因此对传统行业地位要有足够认识,要努力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传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挥传统产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二)关注重点产业壮大。通过行业优势分析可以看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三个装备制造业的区位商分别为2.58、1.35、0.67,贡献优势和带动优势明显,有较大的成长空间,且对于我区的工业化进程有较大影响,应当得到必要的关注;木竹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具有其资源优势,且其总体优势也较高,应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充分考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空间,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加快产业集聚,形成整体规模竞争优势;服装鞋帽制造业,虽然有衰退迹象,但具有就业弹性大等特点,对缓解就业压力有促进作用,应予以扶持;塑料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尚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应做强做大,以提升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三)推进工业科技创新。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是21世纪企业技术进步的方向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同时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我区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区位商=0.38)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区位商=0.23)处于弱势地位。所以,要紧紧抓住国家海西发展战略的实施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信息产业的优先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将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作为推动工业经济新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实现各优势行业的持续发展。
(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要构筑区域投资环境,在软环境上,要建立包括资本、人才、项目进入区域投资保障机制,形成要素统一市场;在硬环境上,要大力推进工业园区以及通讯、信息网络技术设施建设。二要加强区域协作,以乡镇为原料生产基地,作为上游企业,充分发挥老工业企业的技术、人才、资金优势,不断开发出具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的新产品,协调生产力发展布局,同时把传统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配套工业和优势行业作为区域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
摘要:衡量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的指标众多,除了考察其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不同指标及指标组合对综合效率的贡献。此外,研究不同工业行业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分布特征,对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工业行业长远发展的科技促进措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以济南市工业行业为例,运用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其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全面评价,并通过层次聚类分析,掌握了DEA 技术效率在不同工业行业中分布特征,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DEA模型;科技投入产出;工业行业;层次聚类分析
一、引言
关于科技的投入产出效率,国内外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各种评价方法中,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目前主流的研究分析方法。我国已经有许多学者使用DEA方法研究全国或者各省市地区的科技投入相对效率问题,如孙善侠等[1]利用我国科技投入产出数据,采用DEA方法对我国从事科技研发的三大主要部门的科技投入产出状况进行分析,获得各部门使用科技投入的总体效率和规模收益情况的相关数据,并对各部门提高科技投入使用效率的途径提出建议。张前荣[2]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各省域2004-2006年科技投入的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收益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的DEA模型对各省域的效率进行排序,可以为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以促进各地区经济持续、均衡和协调发展。
在国外研究中,Bonaccorsi等[3]深入讨论了己经应用于R&D系统效率评价的生产函数方法与生产前沿面方法,并介绍了基于二者无参数改进方法。Wei Meng等[4]利用DEA分析了我国基础研究的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得到中国1991-1996年基础研究效率有明显的提高,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Abramo等[5]利用基于DEA的无参数定量分析方法对意大利高校的研究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
针对山东省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研究中,代富强等[6]使用DEA方法分析了2002年山东省17 地市的R&D 投入产出效率;刘爱琴等[7]利用同样方法分析了2007年山东省17 地市的科技投入相对效率,但基本也是只使用了R&D科技投入指标。等[8]是通过分析若干省市的数据,间接分析了山东省科技投入效率。
总之,DEA分析法是众多学者认可的一种方法,它能有效地评价研究主体的科研效率。但是,针对山东省的相关分析并没有构建完整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评价体系,且无关于济南市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方面的研究。因此,我们将采用此方法,对2011年济南市21个工业行业的科技投入产出相对效率进行实证研究。
二、研究方法――DEA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 (DEA) 方法是一种线性规划模型,通过使用DEA模型可得到相应的生产前沿,以评价具有多输入和多产出的决策单元(DMU,Decision making units)之间的相对有效性。第一个DEA模型,即CCR模型由Charnes, Cooper和Rhodes(1978)提出,后来Banker, Charnes和Cooper(1984)将CCR模型中规模收益不变(CRS,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的假定,改为规模收益可变(VRS,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从而得出了BCC模型。
此外,DEA模型均有投入导向(Input-oriented)和产出导向(Output-oriented)两种形式, 产出导向DEA模型指给定一定量的投入要素,求产出值最大; 投入导向DEA模型则表示在给定产出水平下使投入成本最小,两个模型是对偶关系。
假设对第j个企业而言,存在N×I的投入矩阵X和M×I的产出矩阵Y包含其所有投入产出数据。对应DEA模型,j表示决策单元,Xi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第i个投入,Yr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第r个产出,λ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的非负权重。根据Farrell(1957),获得的θ值就是第j个企业的绩效,满足θ≤1。如果值为1,就是说明该点位于前沿面上,即为技术有效企业,针对每个企业都需要求解一次,最后获得各个企业的θ值。
从公式(2)和公式(1)的区别可以看出,CRS的线性规划问题可以很容易地被修改成适应VRS的问题,只需在公式(1)中加入一个凸集限制,即II×1λ=1。
此外,BCC模型引进了Shephard(1970)距离函数的概念,把综合技术效率(TE,Technology Efficiency)分解成纯技术效率(Pure technology efficiency:PTE)和规模效率(Scale efficiency:SE),三者之间的关系是:TE=PTE×SE 。BCC模型主要考察纯技术效率(PTE),纯技术效率反映生产中现有技术利用的有效程度,即在给定投入的情况下单个决策单元获取最大产出的能力。规模效率(SE)反映了生产规模的有效程度,即反映了各决策单元是否是在最合适的投资环境下进行经营。
综合上述分析,并考虑现实中,科技产出并不可控,因此,我们将研究目标设定为:在产出既定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调整科技投入,达到相对有效。既我们选取了产出导向型的BCC模型,拟应用STATA10.0计量软件中关于DEA模型的运算程序,来分析2011年济南市21个工业行业的科技投入产出的DEA技术效率。
三、济南市科技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济南市统计年鉴》中关于“科技”项目的相关描述,选取人力投入、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作为投入指标,并在产出指标中又细分为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指标(见表1)。人力投入指标采用科技人员构成中博士、硕士和本科学历的人员数。资金投入指标根据数据完整性和其性质划分为资金筹集、资金使用1和资金使用2,其中资金筹集采用政府和企业资金来源数额;资金使用1采用R&D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按照活动类型划分出来的实验与发展经费支出与“实验与发展经费支出”对应的是“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但后者对应各工业行业的数值基本为0,因此没有采用。以及按照活动性质划分的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资金使用2采用了研究发展经费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物质投入指标采用的是仪器和设备支出的数据。
产出指标中,直接产出包含了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申请数、拥有注册商标数和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间接产出仅包含新产品产值一个指标。表1济南市科技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投入
指标人力投入博士硕士本科资金投入资金筹集政府企业资金使用1实验发展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资产性支出资金使用2研究与发展经费新产品开发经费技术改造经费物质投入仪器和设备产出
指标直接产出专利申请数合计发明专利申请数拥有注册商标数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间接产出新产品产值四、济南市工业行业科技投入产出DEA技术效率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了21个工业行业的科技数据进行分析。由于可选的科技投入和产出指标较多,使得不同组合的DEA模型结果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为9种不同的DEA模型,并计算出不同模型下对应21个工业行业的DEA技术效率(见雷达图)。并对不同模型中DEA技术效率进行聚类分析,以此探究不同工业行业的科技投入产出技术效率的分布特征。
3.不同效率模型的比较
综合图1和图2的所有分析结果,可发现两个主要特征:
第一,科技指标分布特征。对所有21个工业行业而言,其科技产出三个指标中,商标和标准产出效率最好,专利产出效率较差,新产品产出效率最差;其科技投入四个指标中,资金使用效率较高,资金筹集效率其次,人力投入效率排第三,物资投入效率最差。主要原因:首先,科技产出效率的排序可以反映出,一项专利或发明专利的申请要比一项商标或标准的申请更为困难,或者说技术含量更高,因此,专利产出效率要比商标和标准产出效率差。而新产品投入生产并产生较高的产出效率需要更长时间的检验。因此,在短时间分析中,新产品产出效率最差。其次,由于我们只分析了某一年度的截面数据,没有考查时间因素的影响。而在短时间内,资金投入对提升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作用最明显,人力投入和物质投入可能要依赖于更长时间的检验。
第二,行业分布特征。一般情况下,科技产出模型低效的行业,其科技投入模型也低效,如食品、印刷、有色金属、仪器仪表和电气机械等5个行业。比较特殊的两个行业是:电力、热力行业科技产出模型都无效,但科技投入模型中仅物质投入模型无效,其余4个投入模型都有效;电力、燃气和水行业电力、热力行业和电力、燃气和水行业的分类采用自《济南市统计年鉴》中相关描述。根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描述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的分类标准理解,这里的电力、燃气和水行业应该为燃气和水行业。科技产出模型都有效,但科技投入模型中仅物质投入模型有效,其余4个投入模型都无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首先,这两个行业都属于垄断性行业,电力、热力行业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研发投入,但短时间内科技产出效率较低;而电力、燃气和水行业,基础设施投入一定,只涉及每年的维护费用的支出,因此,相对而言,虽然该行业的科技产出短期有效,但科技投入明显不足,不利于长期发展。
(二)DEA技术效率的聚类分析
(1)科技投入有效、科技产出无效型。这个类型仅包含了电力、热力一个行业。其特征是在所有组合的科技投入指标中DEA技术效率都有效,但是在所有组合的科技产出指标中DEA技术效率都无效。
(2)科技投入无效、科技产出有效型。这个类型仅包含了电力、燃力和水一个行业。其特征是在所有组合的科技产出指标中DEA技术效率都较突出,但是在所有组合的科技投入指标中DEA技术效率表现欠佳。
(3)科技投入无效、科技产出低效型。这个类型仅包含了农副食品一个行业。其特征是在所有组合的科技投入指标中DEA技术效率都无效,在所有组合的科技产出指标中DEA技术效率都较差。
(4)科技投入低效、科技产出低效型。这个类型包含了食品、仪器仪表、印刷业、有色金属和电气机械等5个行业。其特征是在所有组合的科技投入和产出指标中DEA技术效率都较差。
(5)科技投入和产出都有效型。这个类型包含了剩余的13个行业。其特征是在所有组合的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指标中DEA技术效率都有效。
综上,我们发现,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前面DEA技术效率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
表3DEA技术效率的聚类结果行业科技投入有效、科技产出无效电力、热力科技投入无效、科技产出有效电力、燃气和水科技投入无效、科技产出低效农副食品科技投入低效、科技产出低效食品、印刷业、仪器仪表、
有色金属和电气机械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都有效其余13个行业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济南市21个工业行业DEA技术效率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
在不同产出指标组合的模型中,大部分行业的商标和标准产出效率较高,但是专利和发明的产出效率较低,新产品的产出效率最低。这一方面与DEA模型只能分析截面数据有关,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大部分行业的在科技活动中仍存在急功近利,只关注短期成果的行为,这对科技活动的长期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的长远规划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制定鼓励和保障企业的长期科研投入的措施,关注科技成果的原始创新和成果的后期转化,比如,减免相关科研活动的税费;协调相关科技项目的信贷支持;帮助相关科研人员的引进和安置;奖励相关科技成果,以及考核和监管相关科技活动过程的等等。
在不同投入指标组合的模型中,大部分行业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效率较高,但科研人员的投入效率较低,物质投入的效率最低。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创建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制定各种人才资助政策,也可以在高校设立与科技产业相关的专业学科,实现订单培养;调整工业企业科研人员的结构,提高新产品开发"设计人员的比例;结合人才计划的实施,以工业科研项目带动工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此外,由于行业自身特征决定了其科技活动的特殊性,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因地制宜,制定适合行业发展的科技促进措施。具体而言:
第一,针对垄断性行业如电力、热力及电力、燃气和水两个行业,要根据其生产周期长和高耗能高污染的特征,制定合适的科技衡量指标,有必要将有关环保和节能降耗的研发投入产出纳入考核体系。
第二,针对科技投入或科技产出效率都较低的行业,如农副食品、食品、仪器仪表、印刷业、有色金属和电气机械等6个行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要注重调整其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的搭配比例,优化科研资金支出比例,优化科研人员的组成比例,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第三,针对科技投入或产出效率都较高的行业,应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更加关注科技投入更快更多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形成科技产业化。
摘要:本文就湖北省近两年的机械行业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中亚、东欧主要国家在该行业的发展情况、市场容量、准入门槛以及技术壁垒等,提出加快我省初械工业向西”走出去”的政策建议。
1 我省机械工业发展情况
(1)生产经营整体保持平稳增长
2013年,全省机械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13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15.82亿元,居全国机械行业第八位,同比增长24.43%;实现利润总额588.89亿元,居全国第九位,同比增长19.37%;实现利税总额912.21亿元,居全国第九位,同比增长26.58%。根据一系列数据显示,我省机械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作为机械行业龙头企业的东风汽车公司产销超过年初预期,超过历史最好水平,超过全国汽车平均水平。2013年,东风汽车公司销售汽车353.5万辆,继续稳居行业第二,同比增长14.8%,综合市场占有率16%。其中,在湖北产销汽车157.7万辆和160.1万辆,约占全省汽车产销量的95%以上,分别增长9.6%和12.1%。
(2)专用汽车发展情况
湖北作为我国三大传统汽车产业基地(上海、吉林、湖北)之一,在我国汽车工业特别是在商用车载货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随州市作为湖北省汽车工业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2007年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专用汽车发展前景广阔。同时,我省的专用汽车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失、行业标准不成熟等诸多问题。
(3)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2013年,全省机械设备出口44.08亿美元,同比增长7.8%,占机电出口总额的43.0%,占比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出口额净增长3.2亿美元:机械设备出口额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19.3%,占比同比下降了1.8个百分点,在全省主要出口商品中位居第一。
(4)企业向西发展的意愿
湖北机械行业企业向西发展的意愿并不十分强烈,主要原因是:一是我省机械行业出口主要以零部件为主,生产规模普遍不大,产品竞争力有限,向外扩展能力有限;二是缺乏对中亚、俄罗斯及东欧市场以及投资环境等情况的了解;三是目前我国新疆等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生产要素供给能力有限,劳务成本较高,将极大地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5)机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省机械行业仍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能普遍过剩、利润率不高、成本控制乏力、技术创新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资金紧张等问题。
在向西开拓海外市场方面,机械企业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首先,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业内企业的理念还是较为滞后。大部分出口企业没有明确的,或者说系统的出口规划。基本上都是以定单为指向的,哪里有定单,哪里就有市场,把市场当成实验场。出口以后,企业也缺乏对市场的跟踪调查,产品也很少会有适应性改进。其次,产品的同质化导致同行业间产生不同程度的恶性竞争,互相打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下降。第三,营销体系还是不完善,经过我们调查,只有极少数企业在一些主要市场有一些销售中心,或者服务网点,95%以上的企业或者95%以上的网点是通过当地商的网络进行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很难为当地消费者提供到位的服务,也不利于企业及时掌握当地市场的反馈信息。
面对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我省应抢抓国家大力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机遇期,积极开拓向西市场,提升我省机械产品在中亚、俄罗斯及东欧等国的市场占有率;加大境外投资力度,加强技术合作,转移过剩产能,实现机械行业的科学发展。
2.“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对我国机械行业的市场需求分析
(1)中亚
中亚各国的机电、汽车市场缺口很大,需求较旺盛。中亚国家的机电产品严重落后,需要更新换代。由于多数中亚国家机械制造、电子产品基本上是空白,价廉物美的机电产品在此供不应求。不过,对机械产品的品种,中亚5国有其各自的需求特点。在汽车品种方面,哈萨克斯坦对自卸车需求大,因为当地的基础建设多。吉尔吉斯斯坦主要对载货车和油罐车有需求。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对厢式货车的需求较多,它们将车辆做成标准的集装箱车辆,在中国和本国之间从事运输。另外,农用机械在中亚国家的需求量很大,现在他们农耕使用的农用汽车、联合收获机、割晒机等工具,很多都是严重老化超期使用,不但噪音大并且耗油量惊人,更重要的是很多配件已经采购不到了,机器一旦出问题就基本报废了。此外,与很多中国用户有一分钱花一分钱的习惯不同,中亚国家的用户更倾向于贷款,这也是金融危机后当地政府限制贷款导致用户购买力骤降、出口下跌的重要原因。
(3)俄罗斯
俄罗斯对汽车行业的需求不断上升,但其需求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获取银行贷款日益便捷,俄居民消费需求重心向高档化转移,形成了对高价位车的稳定需求。其次,俄罗斯对汽车的技术质量认证越来越严苛,比如商用车出口俄罗斯须达到55项质量标准认证。随着中国出口俄罗斯的汽车数量剧增,俄罗斯汽车质量认证中心对中国汽车的认证要求越来越高,获取认证将越来越困难,其费用也将会攀升。第三,由于俄罗斯独特的道路条件及严寒的气候特点,对汽车所使用的材料都有特殊要求。第四,俄罗斯人的体形普遍高大,对汽车的外观设计也有不同的要求。
(4)东欧诸国
中东欧国家自身有基础雄厚的汽车产业,中东欧市场在汽车认证和法规方面的门槛很高,中国车企产品在技术上难以达标,导致我国整车的出口国主要集中在北非和中东地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基本没有出口。目前,东欧消费者对机械产品的需求特点主要有:稳定的质量及良好的维修服务体系、比同质量本土产品更低廉的价格、时尚的外观等等。最近,山东的农业机械在东欧市场反应较好,这也从侧面告诉我们,农用机械在中东欧有一定市场。
3.对我省机械行业向西拓展的建议
推进我省机械类企业向西发展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将产品出口政策由贸易导向转向投资导向转变,鼓励企业将市场发展理念由单一产品出口转变为产品、技术、资本相结合;第二,引导企业从单纯进出口产品,向营销型企业转变,在出口产品的同时,配合好各项服务及品牌推广;第三,售后服务主题机构从依赖进口商营销网络,逐渐向自建服务体系转变。
1、探索西进发展的战略路径
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机械行业整体西进发展的战略规划,对行业整体西进进行统一、有效的协调和规范指引。
2、引导企业做好向西市场的基础研究
重点引导企业了解向西市场产品的技术标准、制定核心市场的目标规划、进入步骤,将转移过剩产能与开拓向西市场相结合,做好出口产品结构、海外营销服务网络及售后服务等的提前布局。
3、加快公共服务的平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出口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4、加强省内冶金企业的交流合作,加强国外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企业之间的沟通,促进信息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