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0 10:45:10
导语:在交互设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影响弱势群体与产品交互的主要因素
(1)独立活动能力。人的各种活动都需要依靠肌肉和骨骼的培养来完成,弱势群体由于一些身体上的障碍不能完成常人完成的动作,各部分身体机能随着时间有很大下降,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度下降,特别是骨骼很容疏松。由于失去了身体上的不便,也就大大降低了与产品的交互能力,这个因素使一些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2)感知机能的变化。人如果脱离了社会就是一个个体,在社会中只有不断的吸收外界信息才能使自身不断成长,接收外界的信息一般使用视觉、听觉和触觉一些渠道来完成。人体的这种获取信息机能如果消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体对外界信息的利用,利用信息的质量会快速下降,使人与环境互动过程出现问题。对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来说,身体上的不便使他们降低了和外界互动的过程,身体中的多项机能不能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和产品的交互能力。
2交互设计对弱势群体产生的影响
(1)手势识别。由于弱势群体信息能力有所下降,不能很好的与产品进行交互行为,比如,一些人不能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进行正确的操作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手势可以解决他们的这些问题就更为方便。人可以通过手势对产品下达命令,通过这种交互方式来达到自身的目的,将会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
(2)触觉交互。视觉和听觉是人体获取信息最为关键的部位,随着身体机能的减退,视觉和听觉会随之减退,甚至无法发挥作用,但是触觉不会随着机能的减退而变化,所以,触觉尤为重要。我国目前有一些触觉交互产品应用在弱势群体当中,比如,一种利用触觉感应的鼠标、动感游戏控制器,遥控器能够对手部和身体的压力进行分析,并把动作时的压力转变为一种命令信号。
(3)语音识别。语言是人体获取信息最大的渠道,比较方便,如果一些身体不便的人在和产品进行交互时能够通过语言直接对其控制,能够大大简化交互过程并且实现交互目的。把命令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达出来,让产品进行识别和分析,并执行任务。这种交互过程大大降低了与其产品交互的过程,提高了产品工作效率。
3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科技发展到今天,交互设计对弱势群体在社会生存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交互设计的未来前景比较广阔,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把握住交互设计以人为本和以用户为核心的理念。弱势群体由于行动上的不便,更加渴望接触更多外界信息,设计师在交互设计时需要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从而为弱势群体创造一个情感体验比较舒适的交互设计。
作者:吴宇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一、卫浴用品的交互设计
卫浴俗称卫生间,不仅只是人们生理需求的场所,更可以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享受空间,卫浴设计主要通过水龙头、沐浴设备、洗脸盆、卫浴配件等来表现。卫生间是家中最隐秘的地方,精心对待卫浴空间,就是精心打造一个真正舒适的家居的开端。传统的卫生间设计,从顶、墙、地、上下水、照明,都要遵循并根据人体工程学的原则作详细的安排,顶部的色彩和材质,墙地砖的色彩,尺寸和空间的关系,地面防滑,防水,以及日常卫生维护,都会是一个家居设计师所要考虑到的问题。在家居设计个性化的今天,人们已从简单的卫生间概念中走出来,从盥洗、梳妆、桑拿到冲浪……卫生间的设计无疑是居家装饰的重点之一,是一个完全放空自我的空间。
卫浴间一般分为两个区域,一是前区的盥洗区域,二是后区的洗浴区域。通常盥洗区域有盥洗台,半身镜,储物柜及便池或马桶。在前区这些功能都是必须的满足的,在满足功能后,考虑形式,将单体摆放到适当位置,如盥洗台,半身镜,储物柜这些将要组合放置,先方便人们使用,再来将设计风格带入其中;后区的洗浴区域要重点满足洗浴的功能,也允许只考虑这一个功能。洗浴区域最重要的就是浴缸,浴缸多以沿墙布置考虑为主。后区的设计就是将很多盥洗用具、清洁用品等物品放在隐蔽位置但又不影响使用还显得美观。要将后区的设计做好,就必须考虑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这样就会让卫浴使用方便又美观大方。
二、交互设计与卫浴产品结合的表现形式
交互设计并结合卫浴产品在生活中比较少见,主要是在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但可以改变产品的功能和特点,减少科技的内容增加交互设计的人文精神的内涵也可以结合这两种,如人机工程学应用于产品使产品更符合我们设计的简洁和自然。如地板的材料可以选择防滑材料增加我们的安全等的发展,现代的卫浴空间的设计不仅仅只注重身体所需要的空间更注重人精神所需要的空间,比以往的注重点有很大的突破,除了设备创新和发展,使用的材料,功能,设计风格等等,也有很大大的突破,这些使设计更加灵活.
目前的卫浴设计主要注重于两点首先是选择材料:材料选择是一个各种各样的卫浴,有木材、大理石、瓷砖、等各种角色也非常讲究质地太软,容易损坏,缺口部分容易附着污秽,满足耐久性的要求,各种各样的材料,把最强硬的材质和容易维护的材料至于木制浴设备洗浴,皮肤质地将变得良好,而且有良好的绝缘和热电阻,和木头散发出自然的芳香,对人体有良好的帮助。其次是选择功能:当人们将卫浴作为娱乐、私人空间卫浴设备的机制和功能也在升华,科技水平也在提高,如浴缸的形状和功能,单一的浴缸,圆弧,按摩浴缸,淋浴柱,蒸汽设备……等,通过加强卫生设备功能,丰富的卫浴只简单干净的身体机能,和多样化的家居空间。
作者:宋华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艺术设计学院
一、网络交互设计包含的视觉元素
在网络交互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都需要以视觉元素作为载体来传递和表达设计者要表达的信息及主观意识。视觉元素是设计者与用户交流沟通的桥梁,无论是信息传递性或者操作功能性的视觉元素,其作用和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可视化的视觉元素来传递信息,交互设计者借助可视化视觉元素来表达设计意愿,可视化的视觉元素帮助用户理解和分析信息。网络交互设计主要包含的视觉元素有承载信息的图形图像、确定的文字表述、合理的颜色模式以及网页排版和视觉形式美等。
(一)图形、图像网络交互界面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图像化,以图形、图像作为网页界面的主要信息载体,目的就是提高网页界面的艺术效果和彰显独特的设计风格。图形、图像元素设计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独特性,直接给用户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其视觉体验效果,引导其完成网络交互过程。图形、图像之所以比文字更具有表达效果,主要是由于其独特的艺术特性,直观性、艺术审美性、视觉效果、动态表现以及超越地域和时空的表达都是文字表述所无法达到的。网络交互设计中的图形、图像元素主要有点、线、面的基本造型元素(图1)。
(二)文字表述文字表述虽说无法达到图形、图像所表达的效果,但其在网络交互设计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信息接收过程中,用户的阅读习惯还是偏向于文字符号,而且其所占的空间比其他视觉元素要小,能节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浏览或下载时间。网络交互视觉体验的文字表述主要应用于信息内容、标题等。文字所表达的效果有两个方面,首先其本身就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其次通过改变文字表述的规格、字体以及编排形式等也可以起到辅助表达的作用。网页界面的文字表述只要进行合理的排列,也能产生层理清晰、形象生动的视觉传达效果(图2)。
(三)合理的色彩模式网络交互界面要具有吸引人的色彩,颜色能够转移用户的注意力,产生很好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各元素之间形成巨大的色彩反差时,其表达效果会更加明显。考虑用户在感知色彩中不同的视觉结构和心理因素,避免会产生一些特异的视觉效果,需要对计算机网络交互设计的色彩模式进行充分了解。网络交互设计的色彩模式通常有三种,即RGB、CMYK和LAB,这三种模式都与色光的色相、明度以及纯度有关(图3)。
(四)版式编排在网络交互设计过程中,版式编排是动态交互中的统筹安排,编排的内容有网络的操作手段、界面的表达效果、各元素的先后顺序等。失败的版式编排会让用户迷失,不能成功理解网页所表达的信息,也不知道如何进行下一步操作,或者说是不知道网络浏览的目的,以致网络体验质量的下降、用户流失。避免此种问题的出现,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设置良好的视觉导航系统,统筹管理界面的各视觉元素。
(五)视觉形式美网络交互界面内的内容较多、信息繁杂,为给用户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需要额外注意网络界面的视觉形式美,而且视觉形式也与网络界面的版式编排有密切关联。在网络交互设计中,视觉形式美的设计要遵循“以少胜多”的原则,从整体视觉效果上合理组合安排“质”和“量”。网络交互整体视觉表现形式有栅格型和自由型,栅格型应用较多,界面布局简洁工整,有利于各功能模块的快速调动和更新交互数据,但相对机械和呆板。自由型页面与栅格型不同,更加偏重于用户情感的诉求,艺术效果很强,但页面的更新能力相对较弱,技术要求很高,操作不当甚至会引起视觉混乱。两种视觉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都要遵守秩序美法则、谐和美法则和变化美法则三种创造法则(图4)。
二、交互设计与时代科学技术的融合
网络交互设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依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信息化产品的使用方法。网络交互设计是审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互动行为,二者的结合使产品不仅具有美感还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满足了用户不断提高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追求。网络改造了交互体验的表现手段,同时还不断挖掘时代元素,给人们带来多样化的、适合时代的艺术元素和表现形式。不仅如此,网络还拓展了交互设计的思维空间和思维的深度,“以人为本”,完美体现了网络的参与性、虚拟性以及互动性,让用户主动去欣赏丰富多彩的交互艺术产品。
作者:张建淳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1响应式WEB交互常用技术
响应式WEB交互设计的目的是一个网站能够兼容多个终端,页面能够自动配适显示设备。具体的实现方式由多方面组成,包括弹性布局、CSS、网站框架等。下面我们来介绍几个常用的响应式页面常用技术。
1.1MediaQueryMediaQuery用于根据不同分辨率尺寸调整相应样式。现在市面上基于IOS系统平台和Android系统平台的移动设备占大多数,同时他们的自带浏览器内核都为webkit内核,所以我们可以使用viewport属性和MediaQuery技术实现网站的响应式交互。这种方法能够非常方便的实现基准字号font-size在不同分辨率下显示完全,不会出现阅读困难。
1.2FluidgridFluidgrid即流体布局。其作用在于将网页上一些元素的框格由固定模式调整为相对模式(如百分百或比例等)。使用Fluidgrid能够使网页根据屏幕的宽度自动调整页面宽度,进而保证页面内容显示完整,原有功能继续可用。
1.3FlexboxFlexbox是css规则总新添加的一种模型属性。它类似于APP结构,展示方式是固定头部与底部,中间部分内容的高度实现自动适应。Flexbox的出现打破了常常使用的原有的浮动布局方式,实现了垂直等高、水平均分、按比例划分。如果希望目前的网站能够以正常的网页方式编写,并且以WabApp的外观显示方式出现在用户面前,那么Flexbox是非常适合的一种方式。
2响应式交互建设流程
2.1确定内容架构根据网站定位以及用户分析,确定网站整体风格、展示结构,如页面层级、页面内容等,对网站进行整体规划,厘清脉络关系。
2.2设计移动框架移动优先理念是基于对移动设备与PC设备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而产生的,移动设备许多特性让设计更全面及强大。比如移动设备上的语音识别、基于地理位置定位、手势操作等,人们发现移动设备交互比PC拥有更多可能性。从移动设备开始让设计师更早思考如何发挥这些特性及优势。
2.3设计响应式框架我们需要基于移动端框架拓展开发出PC端及平板电脑端框架。首先确定响应模式,那么从手机端显示到平板电脑显示再到PC端显示,整个网站布局如何变化,内容如何编排,优先级如何调整等都是需要设计的部分。同时我们需要对规则继续进行细化,即为定制流体栅格系统(屏幕占比)。
2.4模块设计在确定了响应式框架的页面结构以及相应模式后,我们要开始进行模块设计的工作。在产品设计时我们采用了移动优先的理念,但在整个产品的细节设计以及开发过程中,是否采用移动优先原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在这里,PC优先可以充分暴露业务复杂度,而且项目的设计、开发和测试在PC环境下拥有更成熟的工具和流程,因此,在必要的时候采用PC优先理念也是非常合理的。同时我们应注意的是,在开发模块的时候,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这个模块在当前设备上运行无误,在其他设备下是否会发生问题?
2.5响应式模块设计PC端模块完成后,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已设计好的PC端模块拓展出移动设备模块。这些模块必须符合设备习惯,充分利用设备特性,为用户体验带来便捷与舒适。
2.6测试优化这一步需要在真实设备下测试网站效果,并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优化。测试优化内容包括:服务器承载测试及优化,软件性能测试及优化,用户实际体验测试及优化。
3响应式设计优化
该文之前提到过,响应式设计也存在一些自身的问题和弊端,可能会影响到用户体验。那么这些问题和弊端就必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处理。
3.1减少HTTP请求次数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移动端用户的数据使用流量是有限制的,可以说这是相较PC端的一个劣势。那么为了节省用户流量,我们可以使用Ajax异步请求来优化页面内部的一些操作。使用服务器端及前端缓存等机制保存页面内短期不会变化的一些数据,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户的数据请求量。
3.2压缩Javascript和CSS将页面内Javascript和CSS进行优化精简之后,可以有效地降低页面大小。
3.3减轻Javascript库负载目前很多响应式交互设计使用jQuery框架,事实上很多页面或许并不需要如jQuery一般强大的交互框架,我们可以用其他轻量级框架进行建设。目前针对移动端状态,有jQueryMobile、YUI、XUI等可供选择的框架。
3.4页面实现逐次加载移动终端设备由于屏幕大小有限,承载的信息量也有限,我们没有必要将全部PC端页面总内容一次性加载完成。我们可以使用逐次加载模式,当用户有继续观看的意愿,并对屏幕做出相应手势时,再继续进行加载新闻或图片。
3.5使用CND进行页面资源管理CDN是英文ContentDeliveryNetwork简写,意即内容分发网络。它的基本思路是将互联网中有可能影响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的环节避开,保证内容传输的稳定性。
3.6优化图片显示其核心思想是实现用户设备分辨率的自动区分,根据不同分辨率提供不同大小的图片以供用户加载。这样既能使不同终端用户都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同时不会浪费用户数据流量和加载速度。
4优秀的响应式WEB框架
4.1GumbyFrameworkGumbyFramework是一个灵活的响应式框架,它建立在SASS基础之上。SASS是一款CSS预处理器,它功能强大,提供很多新的工具来支持使用者快速自主开发Gumby框架。Gumby的产品更新紧跟最新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同时支持chrome、firefox、Opera、IE8-10等多种主流浏览器。如果开发者刚刚开始接触响应式交互网站,那么使用Gumby是非常适合的。它自带PSDUI工具包,能够非常方便地帮助制作者开发出一个漂亮的响应式交互布局网站,且不需要太多专业性代码。
4.2FoundationFoundation由位于加州坎贝尔的产品设计公司ZURB设计开发,是目前非常现金的响应式WEB设计框架。它拥有很多布局模板、CSS样式表以及自己开发的优秀JavaScript插件。同时,Foundation强大之处还在于其将SASS有效整合,开发者可以使用Mixins概念简化开发行为,使组件的使用更加简单便捷。
4.3SemanticSemantic优势在于提供一个共享UI以供开发人员和设计师共同协作,共同开发,提升可控范围。Semantic使用自然语言习惯来辅助开发,让开发过程更便捷,同时,Semantic还可以实时进行debug输出,提示代码作用。
4.4PureCSSPureCSS是一款轻量级响应式框架,解压缩后只有5.7KB。它基于Normalize.css框架构建,没有使用任何JavaScript,只使用了HTML和CSS技术。该框架采用模块化结构,每一个模块样式都可以单独使用。
4.5TukTukTukTuk是一个高效快速的响应式CSS3框架,以轻量级的设计和面向对象的CSS为优势,非常容易扩展。5.6KubeKube是一款灵活的CSS框架,包括网格、按钮、表、排版样式等实用功能,可对forms,grids,buttons,tables,typography等属性设置样式,同时提供LESS文件,给开发人员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
5结语
响应式交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统筹部署网站的功能性与美观性,不再是只考虑一种设备使用情况的传统网站搭建模式。这就给网站设计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称响应式交互为“设计”而不是“技术”,是因为响应式交互讲究设计先行,需要提前设计网站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依样画葫芦的把已有的前端变成响应式网站。对于页面制作者,应将单一页面设计思维转换成响应式交互设计思维。每一个网站从设计之始,就要依照响应式交互的标准进行页面设计与规划。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不断和设计、前端、后台等人员有效沟通,定制合理的响应策略,才能搭建出合理高效的适应当前及将来网络环境的响应式交互网站。
作者:刘耀阳单位: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1实践中的交互设计
1.1设计案例在设计中,不考虑人们的使用习惯设计出来的东西不仅不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还有可能通过产品的使用增加了麻烦。如图1所示,这是现在笔记本常有的一种键盘模式,在刚开始使用笔记本键盘的时候,经常会把左下角的Fn键当成Ctrl键按下去,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人们在平时使用大键盘的习惯。当然,现在可能人们因为使用的频繁已经习惯了笔记本键盘的按键分布,但是在设计之初,这一定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在节日人多的时候逛商场,经常会遇到找不到要去的地点,导购牌上的字体很小,凑近了才能看见,在人多的时候根本就派不上用场,每层导购牌上的平面也没有画出商场实际的模块分布,将明确的位置标出,让顾客搞不清楚路线。有一些导视牌在中文下面还标有英文,但是仔细一看,英文只是汉字的汉语拼音,搞出了这样的笑话,这不仅占着导视牌的位置,又没有起到给外国人导视的作用。在对交互设计的研究中,很多方面都有涉及,但是在儿童方面略有欠缺。在多媒体的交互中,有些人认为,好的交互设计就是要应用高科技来实现,其实不然,科技只是设计的一部分,对产品的设计需要将技术手段与心理、习惯相结合。所以,对于儿童低龄群体划分就有了漏洞,设计就没有发展起来。在一项研究成果中显示,关于儿童绘画的交互设计,绘画系统偏重于儿童的心理学,但是没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应用中缺少理论研究。
1.2交互设计要点对于交互设计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大致分为颜色、声音、图标、对话框、国际化等。(1)颜色的使用。界面配色方面,要注意元素的颜色、相邻界面的颜色、文本的底色等,并且要使界面变得更醒目但不刺眼。还要考虑到文化得差异,一些颜色在不同的地区表示着不同的含义,要想受众面变得更广,要注意考虑每个地区的风俗与文化。颜色固然可以使界面鲜明,但是在传播的过程中,过度使用会使用户有厌烦的心理,要做到每个颜色都有它的意义。(2)声音的使用。声音能够让人们清楚地明白界面的内容,但是过度的声音会使环境变得吵闹,要注意人们的心理,适当地用声音做提示。同时,声音不能单独出现,需要配合着通过不同的方式传播信息,避免声音的遗漏。(3)图标的使用。界面中图标的统一十分重要,大图标小图标相互转换,简单并且与原始状态相近,这样会使用户更快速地找到图标,而且,图标不能滥用,不能出现冗余的情况。(4)对话框的使用。对话框的表示要有实际的信息,但是要尽量简洁没有负担,利用空白来规划整体,将用户的平均知识水平考虑进去。(5)国际化的使用。要考虑到用户的所在地,对当地的风俗了解,可以将具有当地特色的图像、动画融合进去。在一些特殊的文字要用当地的语言描述,国际化并不一定要完全使用英语。
2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
2.1发展现状交互设计在我国的发展相对国外来说起步较晚,但是在最近几年,发展势头正猛,相关企业设置了关于交互设计的研究小组,发展研究交互设计,根据日常生活状态,将交互设计渗透到网站设计、界面设计等领域。交互设计研究机构。例如,洛可可、青蛙设计等也开始大跨步地发展。我国虽然理论研究较为落后,但是这方面的研究潜力是无限的。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将交互设计融合在一起,成为发展智能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发展趋势我们在发展交互设计的同时,还要积极地借鉴国外的发展情况。对交互设计研究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典型用户群,对典型人群做针对性的分析和科学的研究,深入探索用户需求。二是要注意环境情况,做好产品定位,设定一个大体的环境,在环境中进行设计,在环境中让测试者使用,鉴定产品交互设计的情况,进行改进和生产。
3结语
交互设计在现在看来并没有很大程度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对于使用产品的消费者来说,也只是影响着生活的一小部分,所以说,交互设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设计师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取材,设计出好看、好用的产品。
作者:刘亚明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1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设计的设计重点
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设计应注重参与性和互动性。城市公共空间不仅让人参观,还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既然城市空间的实质是以参与活动的人为主体的,所以我们应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人在环境中的活动。因此,公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在城市公共艺术作品设计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运用全新的思路和手法在新阶段更好地展现公共空间艺术这一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所重视。
20世纪开始,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交互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已经悄然发展起来,这种交互性的公共空间设计是建立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基础之上,强调人与公共艺术之间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的一种全新的公共艺术形态。交互性的公共空间设计作品能很好地让公众参与到公共设计作品中来,使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让公共艺术作品创造出无限可能。这样的交互设计更有趣味性,更能吸引人们参与到作品本身来,从而能更好地通过交互公共艺术作品传播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信息、文化、思想内涵等,并能使公众更好更快的接受。在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基础上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虽然有着诸多优势,但如何把这些优势淋漓尽致的发挥和运用,创造出深刻文化内涵,并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设计作品是一个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2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设计应用作品案例分析
在2013年4月的江南大学与荷兰TUE合作的工作坊中,学生以“文化之光泽”为主题,运用投影的技术手段,设计交互性的城市公共空间作品。中荷学生们的实验性作品展现了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设计新的思考和创意,也带给了参观者一定的启发和对未来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的一些思考。
此次的主题“文化之光泽”重点突出的是“文化”二字,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设计中文化是其灵魂,作品没有蕴含文化,也就缺少了思想内涵,而设计也就毫无价值,即便存在于城市之中,也会显得空洞无力。而“光泽”二字,意为“延续性”和“积累性”,也就是指通过人们不断参与到作品中来而创造的艺术效果不断积累的过程。“文化之光泽”的主题抽象的概括了文化内涵在交互作品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参与性和互动性在交互作品中同样不能忽视。而怎么合理地运用投影技术把“文化”以及“光泽”完美地融入城市交互设计之中是我们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此次工作坊中,一组体现社会关系的交互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作品。这组作品是希望在娱乐休闲中映射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而启发人们思考。
首先他们以当地的一个实际的广场作为方案的实施场地,进行实地调研之后以广场作为原型制作模型,方便后期测试效果。然后运用投影技术,把广场上走动的人群投影出相应不同颜色、不规则的细胞形状的气泡代替。他们把人与人之间的走路时的距离而隐射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蓝色代表孤单,所以一个人走在广场上就投射出蓝色的小气泡;橙色代表温暖、力量和友谊,一组人走在广场上就投射出橙色的气泡,气泡的大小由人的亲密度决定,在中国文化中,团结就是力量,人越紧凑,气泡则越大,反之气泡越小;最后红色代表领导,在中国领导者一般走在前方。因此,我们把前面走一个人后面跟着一群人的类型投射出红色的气泡表示。利用距离传感器等技术手段使人们在广场上行走的过程中,脚下的气泡会跟着人移动,并会随着人们之间的距离和关系产生相应的颜色、大小和形状的变化。而气泡合并与分离和颜色的变化都能简单直接地反映出人们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最后等人们走到广场的尽头进入商场,这些简单代表人际关系的气泡便会不断累积到商场的墙上。新的气泡会覆盖旧的气泡,而旧的气泡会逐渐留下很浅的痕迹,这便是“文化之光泽”的体现。
这组交互设计投射在整个广场上又不失趣味性,公众的参与性也很强,每一个人在广场上产生的痕迹都表现出一个抽象的视觉形式的社会互动。整个设计没有艺术设计者的刻意创造,而是由公众在随意走动的同时不断创造出新的图形气泡,这种随意性的创造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真实性以及中国人与外国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生活习惯的简单对比,使得这样的城市公共空间更加生动富有人性和文化内涵,在娱乐人们的同时也能启发人们对人际关系的不一样的思考。
3结语
如何创造出好的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设计作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从作品本身来看,文化内涵的意义是好的设计作品的灵魂。因此,要将互动设计作品中所要体现的内涵和意义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开去。内涵和意义虽然并不是仅仅体现在文化这一个方面,但文化绝对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部分。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创作者应该更主动地将互动媒体艺术这一新形式加入到公共空间艺术创作中去,使作品具有更明晰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创作者要经常关注不断进步的互动媒体技术,使艺术创作与技术革新同步进行。同时,要多从参与者的角度出发,创作围绕特定事物或特定人群活动的公共空间艺术作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空间艺术中运用互动媒体这一形式将逐渐得到普及和生活化,相信人们对于这类艺术作品的认识程度也会不断加深。
作者:唐亚捷单位: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
一、交互作品《中国皮影戏》的版式设计
文字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元素之一,在信息发达的网站时代,多变的字体设计带给了人们丰富的视觉效果。交互作品中最为基本的实际元素就是文字,文字能够以直观的方式把皮影元素体现在网页中。在文字的设计上应考虑到皮影戏的历史特性,要尽量避免现代风格强烈的字体,而且要尽量选择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典雅质朴的字体设计。此外,文字的排版也能够表现皮影的特色,是提高界面艺术效果的重要措施,让文字排版贴合皮影的历史性质,使页面设计流露出古典感。图形在网站中是必不可少的元素。皮影角色的脸部往往只有侧面而没有正面,一般采用的是半侧面造型。所以在图片的设计上,可选取带有皮影风格的图片或图案对页面进行装饰,使皮影风格在页面的设计中能够生动地体现出来。网页的整体风格影响到浏览者对于设计的整体感受,《中国皮影戏》交互网站考虑到皮影戏的历史特性,因此在页面的色彩风格上富有浓厚的中国古典特色以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了体现皮影的风格,页面的整体色彩设计主要以古典黄为主,不仅给人以稳重统一的感觉,还富有中国特色。
二、交互作品《中国皮影戏》的交互设计与软件实现
在这个项目中,组员共同探讨了将中国皮影戏的人物动静态表现与页面相互关联的交互设计和软件实现话题。笔者遵循交互网站页面的设计规范,页面按钮实现了交互设计,同一个页面中使用的选择按钮实现效果相同,通过指针弹起和点击时的不同效果实现页面切换命令,其中还将页面的图片进行了按钮链接,真正实现交互网站图文并茂。做交互设计时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每个页面的按钮链接。首页的链接有六个,二级页面的链接按照展示的内容制作。以首页的表演形式为例,点击首页表演形式按钮,按F9键跳出动作面板,在影片剪辑控制里面双击“onrelease”,然后在“浏览器/网络”里双击loadMovieNum,然后在括号里面英文状态下输入{“biaoyanxingshi.swf”,1},这样首页链接到表演形式的二级页面就完成了。其他的链接步骤都一样,只是输入的链接名称不一样。要注意的是,要把所有要链接的文件名以英文命名,而且要放在同一个文件夹里。在链接网页页面时候,三级页面的返回是链接到上一级页面即二级页面,二级页面返回到一级页面,首页链接也一样,都是通过一级一级的链接完成,所有的链接都是在Flash中完成的。
三、结语
一份看似轻松的作品却需要创作者全身心的投入,网站如此,其他工作亦是如此。经过长期的学习与研究,在设计的过程中,笔者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并共同经历了设计的苦与乐。
作者:曹飞飞王谨单位: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一、交互设计校企合作教学策划
1.第一阶段:研究教学此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基础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的阶段。学生通过基础学习,基本掌握了交互设计的基本方法,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此阶段的研究教学主要目的和任务是进行科研创新项目研究,让学生与企业设计部门、软件开发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业教师共同探讨概念型的产品形态,其结果不一定是直接可应用于企业生产开发的,但一定是具有行业前瞻性的,可能是未来5年或10年才能实现的产品概念的研究。此类研究成果具备国际前瞻性,能够使企业始终占据交互设计行业的前沿,逐步缩短与国际交互设计行业的差距。此阶段学生的另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是学习研究相关软件编程的内容。正如现任微软亚洲首席用户体验总监梁山鹰先生在2013中国交互设计体验周进行《双剑合璧:设计与技术》主题演讲时提出:“技术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所有人都可以触及的、非常简单、只要勤钻研多应用就可以达到效果的东西。设计师其实并不需要变成一个代码人员,但需要有了解、有掌握,可以通过设计和技术的交流得到一些非常好的创意。”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软件知识后,能够将艺术设计与技术更好地融合,创造出更具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的设计作品。
2.第二阶段:毕业实习教学此阶段是交互设计校企合作教学的关键阶段,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至关重要。学生在此阶段的学习研究主要围绕自己的毕业设计及论文主题,主题可以是企业现有产品的改良设计、企业正在研发产品的创意设计或未来产品的概念设计,也可以是关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活压力等社会问题的研究课题。选定主题的过程非常重要,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沟通交流,在锻炼语言表达及人际交流能力的同时,也可积累很多实际的工作经验。在创意设计实践过程中,学生应尽量采用分组形式完成,因为交互设计是综合性专业,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准确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较好地解决问题,使最终设计的产品更具有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毕业实习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相关交互设计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操作程序,积累经验,掌握技能,增长才干,为顺利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二、交互设计校企合作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2013年4月,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与西安天空数码设计有限公司进行交互设计校企合作教学。企业专家讲授了交互设计发展历史、图形用户界面设计流程、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师必须具备的特质、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产品的特点、用户体验设计的流程及特点分析、交互设计领域的新兴高科技应用案例等内容,使学生具备交互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交互设计鉴赏能力。本次教学研究课题为“我会用GoogleProjectGlass做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基于GoogleProjectGlass平台探讨具有独特性的应用艺术设计。学生探讨出很多具有一定艺术研究价值和市场潜力的创意构想,并在企业专家指导下,按照交互设计专业流程进行系统方案深化,完成交互设计原型和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等工作。教学主要分为组建设计团队讨论、分组头脑风暴、提取设计元素并确定交互设计主题、交互设计完善及成果展示评估几个阶段进行,旨在探讨利用GoogleProjectGlass平台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下对部分学生作品进行解析。
1.“快码”交互设计(图1)本设计主题为“快码”,主要针对购买商品时消费者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探讨利用GooleProjectGlass平台有效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消费者可通过GooleProjectGlass的“快码”应用设计快速扫描条形码、二维码或语音输入方式,快速而准确地查询各种产品价格及商家信息,对各卖场同类商品的价格及优惠促销信息进行对比后优选购买。“快码”应用还具备对商品的单价、数量及总价进行快速收银核算等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快捷高效的服务,让生活更简单、更美好。
2.“记忆胶囊”交互设计(图2)本设计主题为“记忆胶囊”,通过GooleProjectGlass的“记忆胶囊”的应用记录我们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使那些随时间流逝而被淡忘的当年所做的事或许下的诺言在意想不到的时刻被重新回味。学生进行深入的人物角色定位分析,设置了许多场景剧本,如,场景一:生活中值得纪念的瞬间,如向爱人求婚的时刻,可以通过指定位置提醒记录浪漫瞬间,当再次路过此处时,“记忆胶囊”指定位置将提醒用户回味美好时刻;场景二:“记忆胶囊”的提醒功能将在未来自定义的某时间内提醒用户与好友一起分享或实现当年的约定;场景三:在朋友圈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与朋友一起回味当年的喜怒哀乐,可以通过“记忆胶囊”朋友圈记录当时的瞬间,在以后某时刻与朋友一起分享;场景四:当用户希望分享记忆视频给陌生人时,可以通过随机对应视频共享功能配对陌生人,分享视频并且评论或者邀请陌生人加入朋友圈等。
三、结语
如今,交互设计已发展到全新阶段,交互设计与科学技术结合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处不在的交互设计应用使得交互设计已远远超出了学科本身所涵盖的范畴。交互设计专业教师应认真思考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交互设计教学新模式,使交互设计学科建设体现多学科融合性,以多元化视角迎接新问题、新挑战,展望充满机遇的未来。
作者:李奕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1交互设计在产品开发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1.1进行模块化教学的出发点
最近几年我们将交互设计模块化教学逐步渗透到产品设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产品设计专业基本技能与设计方法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以便更快的适应当前就业的需要。
1.2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根本
进行交互设计模块化教学改革应该坚持几个原则:一是以目前的产品设计系统化为目标,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目的搭建课程体系,首先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进而学习专业的职业规范和技术;二是将CBE能力本位模式的方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找出产品设计与交互设计的相似性与不同点。将两者在教学的课程建设上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既可以在课程横向结构之间建立一种呼应的关系,也可以在课程纵向结构之间在内容上建立逐渐深入的关系;三是课堂教学与科研项目紧密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实际项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确实运用。
1.3交互设计模块化教学的搭建方针
在构建产品开发设计课程中的交互设计体系时,我们参考了CBE模式的DACUM(DevelopingACurriculUM)课程开发模式。CBE模式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很适合以实践为主的产品设计专业本科教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交互设计相关的职业岗位分析与职业技能的分析:通过大量的取样调查,我们对交互设计所从事的工作进行类别归纳。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交互设计、界面设计、用户调研与分析、动画设计等工作。从而我们可以确定在产品开发设计课程中进行交互设计,需要从上面提到的几个就业方向进行培养。
2交互设计在产品开发设计专业的应用效果
笔者在近几年产品开发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渗入了交互设计模块化教学理念,同时还开设了《产品服务设计》的课程,从中深深感受到学生有着强烈的热情来学习交互设计。在这几年的实践教学中有值得继续发扬下去的经验,也有需要不断改进提高的地方。
2.1将共同的知识点进行揉合
我们将交互设计作为考查课程加入到产品设计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以后,如何将交互设计与产品设计的相关课程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难题。经过分析,制定了交互设计与产品设计在坚持各自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研究特色应用在对方的课程教学体系中,形成了求同存异、交叉共生、各具特色的课程结构。例如在产品设计专业本科二年级的课程体系中增开了几门与交互设计相关的课程,如《图形创意设计》《互动多媒体设计》等课程。在《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会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进行文字、图像的设计创意的技能,为后期学习界面设计做好充分的铺垫。在《互动多媒体设计》课程中会贯穿几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动画设计软件的教授,并要求学生能熟练的与平面设计软件结合起来使用,这些课程的开设都是为培养学生具有交互式原型设计的能力。设计程序与方法是交互设计与产品设计区别最大的地方,所以我们在产品设计专业三年级和四年纪的课程构架中增加了《界面视觉设计》《软产品开发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将交互设计的研究内容及其起源、发展脉络融入到产品设计的相关课程中,课程的核心观点来自于“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即在设计过程中以整体用户体验为设计决策的中心[2]。在进行用户研究的同时还会有角色建模、场景分析、任务分析、原型设计等一系列相关内容需要进行分析。“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体现在交互设计与产品设计的教学上,主要区别在于产品设计教学侧重研究人与产品在使用功能、外观形态、内部结构、包装运输等实体的内容;交互设计教学则以洞察人的需求和设计人的行为活动为内容,以数字化艺术设计或服务系统为载体来实现人的操作行为。从技术层面划分,产品设计注重工艺、材料、成型方法等客观性的因素,交互设计则侧重研究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与信息科学等主观性的因素。通过对两门专业课程目标定位的差异性来看,《界面设计》主要讲述运用点、线、面、色彩、空间等元素来设计符合视觉舒适度的画面,侧重方法的研究;《软产品开发设计》则侧重于设计流程内容的讲解。在现实中,设计方法与设计流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设计方法是贯穿在整个设计流程中的,而设计流程又通过一个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和步骤来解决一系列的设计问题。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用户研究所包含的范围很广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只能根据产品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来教授相应的教学内容来适应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如互联网、终端产品、信息产品的界面设计。在实践环节模块的课程设置中,我们把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是能力提升的媒介,也就是贯彻“知能合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我们无法预知学生毕业后会从事什么样的具体工作,行业以后会朝向哪个方向发展都是一个变化的和存在多元因素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也无法教会学生毕业后所有需要用到的知识,所以传授给学生最基本的专业设计理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分析、掌握某一种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发展需求将是学生受益终生的事情。在这种能力的前提下,他们在将来就可以做到与时俱进,从而获得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企业中的工作氛围,我在产品设计专业四年级学生的《产品设计WorkShop》课程中,挑选了5个学生组成一个工作组。并布置给该工作组一个设计大赛的任务,大赛的命题是2014年腾讯QQ空间设计大赛,以腾讯QQ空间应用开放平台的开发为题,大赛内容是体验从空间内容策划、应用技术支持、用户需求调研、设计到原型开发的全部开发过程。由于学生是新接触交互设计,对项目的实施展开有一定的困惑,所以我把工作组的任务分成了前期策划、概念初期、概念中期、概念后期以及技术支持五个阶段。前面三个阶段的任务由工作组一起来完成,5个学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在团队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并按照项目任务进度表按计划的展开工作。进行到概念后期时,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项目需要每人提交一份视觉设计报告和演示DEMO,然后对每套方案进行评价,从中挑选出一套最有创新性的方案进行开发,完成腾讯QQ空间网页设计。由于比赛都有时限性,工作组的学生们会在既定时间内按照进度表来控制每个环节的进展,整个课程结束后,学生对交互设计的方法、流程、合作方式,以及后期技术支持有了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和感受。在这种实践性的课程模式中,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项目中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并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来完成项目,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2.3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在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的进程中,由于积累的经验不足,使得交互设计在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结构设置中有发生冲突的地方。例如在某些课程教学内容上存在部分内容重复或者相近,而教师在教学中又没有知识点侧重的情况下就会给学生带来厌烦情绪,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交互设计模块化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协调每一门课程,合理规划课程结构,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交互设计更为重视的是对于用户的行为和心理等主观方面的研究,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增加设计心理学、人类行为学、人类社会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目前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列出的理论课程多半与产品的结构、技术、功能等知识有较强的关联性,在先导课程较为缺失的情况下,学生在后期的交互设计的学习上会出现知识链断点,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不利影响。
3结语
交互设计在国内的高校里还属于新兴的发展阶段,所以将交互设计引入到产品设计专业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交互设计模块化教学,是适应当前大多数高校发展趋势的一种教学改革方式。社会对交互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也在督促学校设计教育的快速发展,不断进行交互设计在产品开发设计专业中的教学研究,持续探索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规律是我们长期的任务。
作者:王艳群张丙辰李颖尹金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从社会的行业上看,目前很多公司在招聘交互设计,需求量相当大,而且从事交互设计工作的人员多数是有工业设计教育背景。有些大型企业有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他们将工业设计人员分在交互设计部门下面,这些说明了,交互设计对产品有必不可少的作用。从原理上看,工业设计的核心原理和交互设计是重合的,工业设计的很多理想理念和工作方法在交互设计中被采用,尤其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
广义上,工业设计师的责任是定义新产品,使用对象和使用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产品创造出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使生活更加方便。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是通过设计产品的形式向使用者传达产品的功能品质等信息,即为一个产品找到其恰当的表现形式,创造出适用于用户和目标市场的不同的结构外观和风格,而交互设计却刚好是以用户为中心,做体验化设计。这几方面都证明了交互设计的出现和人们对其的重视使得工业设计从明确实实在在产品本身向着虚拟的系统方式转变。随着这些转变,使得工业设计教育教学中也出现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式。
从现有的工业设计教育方法来看,主要是从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入手,研究不同人群对现有产品的需求,由工业设计师针对此需求提出多种设计设想,从这些概念中慢慢形成产品原形,制造完成结测试后投入市场成为商品。整个过程是从满足需求和工程制造的角度进行产品设计。
尽管人们使用此产品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和任务,但用户在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或者完成预期效率的高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在此系统方法中导入交互充计的思想方法。交互设计解决问题的核心思路是以产品用户为中心,对用户使用产品时所产生的行为进行研究和规划,交互设计思想的导入使工业设计系统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和完善。调整后,基于交互设计思想的工业设计系统,不仅研究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如何实现产品的功能,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出产品,更关注用户如何更加方便地使用这些产品,得到更好的体验。
交互设计思想在工业设计的领域不断深入,其应用不仅在计算机相关的产品领域,交互设计并不只是设计活动中的一个过程,也并不只是关注软件界面设计和网页设计,交互设计的思想、原则和方法应贯穿在整个工业设计过程之中。为了解决目前人与产品这间在交互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为了人与物之间的协调与和谐。基于交互设计思想的工业设计系统,优化了产品设计部门的人员构成,提出工业设计师,交互设计师与其他设计人员协作共同完成,这为工业设计研发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使产品在投入市后成功率更高,人们也相对应的得到更好的产品用户体验。同传统设计教育的重技巧、经验传授,重感性直觉与灵感产生的培养训练有所不同,现代工业设计教育更加重视知识的背景、创意过程、思维方式、运用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研究能力。
由此,交互设计教育与工业设计专业领域应该更加重视和被应运用,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在工业设计教育当中更应引用,由重视外观造型、硬件等向交互式的软件过度。
作者:谢宏钦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引言:设计有潜力成为又一个中国企业界人人谈论的能改变一切的“魔法棒”。可如果希望从设计中获益,那么在设计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流行词汇之前,至少要搞清设计究竟是什么
“设计”正成为中国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企业界的人向外寻找学习的标杆,他们发现,韩国三星通过设计改变了其低廉产品的品牌形象。时尚产业早已经把一切都称为设计,一件设计品会被标上其实际价值的几十倍甚至更离谱的价格。这样的策略也似乎可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在基本的功能需求被满足之后,中国消费者开始想要更好的产品,那些紧跟潮流的人已被像苹果iPod这样的酷产品所吸引,ALESSI这样的家居设计品也成为话题。
尽管现在还只是在很小的范围里传播,但看起来,设计有潜力成为又一个中国企业界人人谈论的能改变一切的“魔法棒”。外界的声音也在推动着这股潮流,《商业周刊》亚洲版试图在题为《中国设计(ChinaDesign)》的封面文章中回答:“中国大陆如何成为热门产品的全球中心?”菲利普·多德(PhilipDodd),英国创意机构“中国制造”(MadeinChina)的主席,则在东西方媒体上都强调着这样的观点:“现在每个人都还认为,创意工业属于西方。看着吧,用不了多久,英国人就该学会如何去适应中国创意风行全球的局面。”
以前在企业界流行过不少“魔法棒”,比如质量、技术、品牌、学习型组织、互联网、韦尔奇等等,它们都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最终我们都会发现,它们并不是神奇的魔法棒,不会立竿见影。过去的魔法棒的命运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在失去表面的作用之后就被迅速抛弃,一种是成为无所不包的东西,它可以被用来解释所有的问题,却无法发挥什么实际作用。设计的流行可能是好事,它能够把中国企业的注意力稍稍从自主创新的一个方面——技术上稍稍移开,使得它们意识到,创新除了核心技术以外,还有设计这一条支柱。但是,如果我们希望从设计中获益,那么在设计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流行词汇之前,我们不妨自问一下这样的问题,设计是什么?
设计包罗万象
提到“设计”这个词,我们会联想起什么?美、酷、新奇、让人眼前一亮,这大概是对设计的普遍期待,它常常被等同于美的外观。设计被视为塑造品牌形象的工具,是漂亮的标识、包装、场所,或者其他一些可以被用来营销的概念。设计也常常让人联想起由艺术家组成的设计团队,设计被看成艺术天才的大脑的神奇产物。设计也常常和奢华联系在一起,它通常意味着更高的价格……这一切是设计,又不是设计。改变产品、品牌的外在形象的确是设计的力量能立刻展现出来的地方。外形上的美是我们可以一下子发现的,产品是美的也逐渐像质量一样变成产品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设计不仅仅是这些。
所有人都看到了苹果和Google的设计,但是,把产品颜色变成苹果的略带透明的白色,或者把网站界面设计成类似Google那样的简洁样式就可以获得它们的设计感吗?答案很显然是“不”。在我看来,技术决定提供的顾客的功能,而设计决定如何把这些功能提供给顾客,它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外形、产品与顾客的交互界面,包括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意象,包括对提供哪些功能给顾客、而不提供哪些的决策,它涵括顾客在与产品和服务交互时的所有体验。
这正是为什么家居用品、时尚产业不是企业在试图改善设计时能找到多少借鉴的领域。虽然它们有很多非常美的产品、被认为是设计最多的地方,也有着最多的设计界明星,但是,问题在于,它们的功能本质上都非常简单,因而设计师把几乎全部力量都用在外形之上。企业界过多地向它们借鉴只会误入歧途。
交互的体验界面
在把设计视为与用户交互的界面这一层面上,以强调设计的易用性闻名的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纳德·诺曼(DonaldNorman)曾这样分析道,设计必须反映产品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可能的操作方法和反馈产品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运转状态。
对功能和外形的平衡,我们可以看看处在另一极端的例子:Google。在后台,Google的服务器收集网络上几乎所有的信息,以复杂的公式进行运算、排序,但对用户而言,我们只需要在它那个简洁的页面中输入一个或几个要搜索的词,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2002年飞利浦公司把公司围绕“simplicity”(简单)这个词重新定位,它所采用的中文广告语是“精于心,简于形”。Google首页的设计师玛丽莎·梅耶(MarissaMayer)这样阐释它的成功:“在你想要的时候,给你你所要的,而不是给你所有你可能要的,甚至在你并不需要它的时候。”
当然,Google和这两个例子所说的并不是说设计就应当是“少就是多”(LessisMore)、追求所谓极简主义,而是说设计应当与功能匹配,为顾客创造好的用户体验。Google的成功与其强大的搜索性能有关,也与其简洁的首页界面有关,它的成功更由于它强大的功能和简洁界面是匹配的。针对“少就是多”,著名设计师米尔顿·格拉塞(MiltonGlaser)曾说:“少不是多,恰恰够才是多。”但不管怎样,总的来说,对于产品界面的设计,世界知名的产品设计公司IDEO总经理汤姆·凯利(TomKelly)的一句话值得记住:我们其实都在的寻找各自的“简单明了的界面”。
在设计产品或服务与用户交互界面时,有时候还需要考虑到这样的情形:尽管用户根本不会用上很多繁复的功能和界面,但他们希望拥有感觉。比如很多人就用微软的Word软件录入文字,但他们仍希望用有着各种用不上的复杂功能的软件,尽管他们绝大部分时候用不上英特尔最新CPU的性能,但只要有可能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计算机装的是最快的CPU。按分类广告网站客奇集(Kijiji)中国总经理王建硕的说法,我们仔细分辨,用户是“喜欢有之,还是希望用之”。
如果不能满足功能需求,再美的设计也是无效的。把设计称为“新企业的灵魂”的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TomPeters)非常痛恨一些酒店的设计,虽然那些酒店有着美轮美奂的设计。彼得斯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进行商务旅行,他往往要在酒店房间坐着工作4-6个小时,但是,尽管酒店提供了舒适的睡椅和大衣橱,却没有舒适的写字台和椅子。很多星级酒店特别是针对商务人士的酒店没有意识到,它们的房间实际上是“办公室”。
功能与纽带
设计是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因而很多时候对用户需求的调查和分析被视为设计的第一步。在三星的设计中心,他们会请普通消费者将几大袋食品装进冰箱,设计师会记录下各种食品所摆放的位置,从而设计出符合消费者生活方式的产品。明基公司的设计团队有这样四个小组进行趋势研究:宏观社会趋势研究小组、研究生活和行为的微观小组、设计调研小组以及产品进入市场后观察消费者反应的市场调研小组。
这些用户调查显然是我们在改进设计时应该做的,但知名设计公司ZIBA所推崇的用户研究方法也值得关注:它不再是观察人们的一举一动,而是去挖掘他们这样做的最初动因。比如说,苹果的iPod并不只是代表音乐,用iPod听音乐的真正含义更接近于成为某一群人中的一个。对于中国人来说,轿车并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在它之上往往负载了很多别的意义。这大概是ZIBA公司总裁梭罗·凡史杰(SohrabVossoughi)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宣称“设计已死”的原因,他紧接着解释道,“我指的是那些只是美的、差异化的、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
设计除了在产品与用户之间充当实际存在的联系纽带之外,还应该是意义的纽带。在ZIBA总裁梭罗·凡史杰看来,设计伟大的产品是建立联系的过程,与人们的需求建立联系,与人们的渴望建立联系,与他们的文化和所处的世界建立联系,有的时候,帮助人们在他们的情感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这常常被视为品牌的领域,但它也是设计能够发挥效能的地方——好的产品、把产品交给客户的方式、客户每一次和企业接触的体验——这些都是设计的领地。
设计是关于界面、功能选择和意义,而不仅仅是让产品外形漂亮,这是我们要让设计发挥作用需要讨论的一面。另一面则是,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创新的设计?把设计纳入公司战略、建立自己的设计中心、设立总设计师这样的职位并让他位列最高管理层,相对而言这些是容易做到的,因为它们都是有形的。真正难做到的可能是无形的东西,比如风格突出的设计师在公司文化中是不是能被容忍存在?公司是不是能够不加考虑地用层级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管理?我们能不能找到让他们协同工作的方式?韩国三星的设计团队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它尽量消除亚洲社会中的严格等级,工作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让每个人畅所欲言,包括质疑上司。美国产品设计公司的实践表明,优秀的产品设计通常是团队的成果,而不是一个天才艺术家的杰作。
设计,初看起来像是个捷径。然后,和中国企业在创新的另一侧面——技术——上所遭遇的一样,我们很快会发现,它同样需要漫长的学习路径与时间积累。突然出现的热潮可能让设计成为关注焦点,但真正从设计中获益的将是那些意识到设计的重要并持续投入的企业。
1隐喻在设计中的产生和识别
隐喻,就其内涵而言,即以人们浅显易懂的事物来表达抽象复杂事物。人脑习惯于从事一些自发的解释工作,对于一些无法求知的事物,常常习惯用自己熟悉的事物符号去解释。[1]人们会习惯性地根据自己的既往经验去理解、消化抽象的对象,对象越是复杂难懂的时候越是如此。当代艺术心理学认为:这种形态与情感之间的隐喻性联系,是由于心理上的“张力”所引发的,当视觉形态与人的知觉组织活动以及内在情感这几个领域之间“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可能激起审美经验。对于手机交互设计来说,隐喻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设计手段和工具,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既往经验的利用和分析,找到类比对象之间的类同之处,获得隐喻的基本元素,将人们熟知或者具体的事物来与抽象的代码和功能相联系,使得用户的主观经验和感觉经验相匹配,以用户熟悉的方式来恰到好处的启示用户对产品各个抽象功能的理解,帮助用户与产品进行良好的沟通。隐喻的产生要素,隐喻成功产生的基础是具有“相似性”,能够将初始不能直观被认为其间存有相似性的两个对象灵活联系起来,让人们产生对某一抽象对象的新的认知,也就是说,隐喻和被隐喻对象之间要有雷同之处。我们可以将这种“雷同之处”分为物理雷同和心理雷同。物理雷同,即客观相似性,是对象之间在外层表面或者功能的相似性。例如,在iPhoneIOS系统设计中,无论是IOS6还是IOS7,其CLOCK应用软件均是以现实生活中闹钟的形象来传达其含义,MAIL和CAMERA等应用亦同是如此,MAIL用的图标是一个信封的图标,形象的暗喻了其功能;IOS6中CAMERA采用的是相机镜头这个显著特征来暗示其功能,IOS7中则直接使用了相机的经典形,可谓是殊途同归。心理雷同,即“主观相似性”,来自于心理感受上的相似。通俗来说就是因文化、风俗、社会道德或者其他一些心理因素而使得人们认为某些对象之间有相似之处,受个体和文化的影响,会具有不小差异。例如“,龙”这种动物,在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寓意吉祥,是王权的象征,但是在一些西方国家中,龙却被视为邪恶的化身。由此可见,不同人的认知价值对于那些仅仅依靠心理相似性的隐喻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设计运用中要好好斟酌。隐喻成功产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经验基础”。通常,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其自身出发,去体验和认识的,人们往往对于亲身经历或者感受过的事情会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具有很深刻的印象。随着阅历和经验的丰富增多,就越容易使用和理解隐喻,产生类比的行为,发现不同对象间的相似性,主观将自己的既往体验与当下抽象对象做类比。例如,在手机微信3.0版本中推出的“摇一摇”功能,其物理隐喻就做得十分成功。要说摇晃这个动作是人类最古老的神秘的手势之一毫不夸张,灵长类动物在初次玩耍未知事物的时候,最经常使用的研究手段便是“摇晃”,甚至在当今,我们人类在接触一些未知产品时,依然会不自觉地产生“摇晃”这个举动,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感知未知物体内在方式,这就是经验相关性。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以往的经验是构建概念隐喻的基础,一旦以往的经验作为概念建立起来,并且被广泛接受,那么它就会通过在生活经验中制造新的对应关系将自身结构强加于实际生活,从而得以实现,对于某一代人来说或许只是某个隐喻制造出来的新的映射关系,但是对于下一代人来说,很可能就被当作该隐喻的经验基础而被接受了。类似情况在手机的交互设计中经常出现。例如,系统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其中很多概念对于之前不怎么接触电子类产品的人来说都是十分抽象的,在这个时候,用户就可以通过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来理解产品中的那些抽象概念。
2隐喻在手机交互设计中的运用和表达
(1)基于客观存在。通常,这一类的隐喻是根据隐喻对象的“物”这个角度来架构的,囊括了现实世界中所有的物质和现象,无论是自然界原本所固有的,抑或是在后来的发展中再生形成的,皆可归于此类隐喻。譬喻拟人化、借镜自然或者认为产物等,都属于这一类。在手机的交互设计中,这类案例也是不胜枚举,例如,在一些移动应用的导航设计上,就采用这种基于客观存在的隐喻式导航,这种导航主要用于游戏,但在帮助人们组织事物(如日记、书籍等),并对其进行分类的应用中也能看到。(2)基于功能。基于功能的隐喻,意即从隐喻对象的“功能”角度出发,进行架构,包罗了所有事物的内在和潜在的功能,功能性的隐喻就是把你在某一个环境下所做的操作与你在新环境在所要做的操作联系起来,从而唤起功用上的一种类同感,或者说是架构出功能上的相近点,从而刺激你去做出类似操作行为的尝试。这种手法在手机交互设计中得以频繁使用,如多交互动作或者图标都是基于对象功能的隐喻。例如,在触屏手机的Android操作系统中,提供了删除图标的功能,其具体的操作方式就是长按你需要删除的图标,在出现垃圾桶图标之后,将图标拖如垃圾桶中,这就如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将垃圾放入垃圾桶一样,操作过程并不难以理解。再比如说Android操作系统中的滑动翻页功能,这个动作在很多系统中都有应用,功能一致,用户通过左右滑动的形式来翻页以便浏览更多内容的,这就如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页一页地翻开书本去阅读更多内容一样,这些都是非常成功的基于功能的隐喻。(3)基于事物道理。在手机交互设计中,还会有许多既不能归于客观存在也不能归于事物功能的设计,这些设计就需要基于事物道理去进行隐喻设计了。事物道理,顾名思义,就从隐喻对象运动发展中所形成的内在的结构中所包含和存的“道理”出发。例如,我们在设计导航模式的时候,无论最后选择的是跳板式、陈列馆式,抑或是仪表式等式样,都是需要根据各个功能模块的逻辑关系去进行结构设计的,而不是单纯基本美学因素。
3如何在手机交互设计中构筑合理的隐喻
(1)隐喻对象易识别,降低理解复杂系数。手机应用本是个抽象的产品,合适的使用隐喻能提高手机交互的识别性,降低用户对庞杂功能的理解难度系数。一个好的隐喻设计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隐喻对象,一个好的隐喻对象,可以向用户传达清晰明确的含义,让应用一目了然,尽可能地降低用户理解偏差系数,减少错误性的操作行为。不合适的隐喻对象容易让用户产生困惑,所以在进行隐喻设计的时候,就要尽量做到设计简洁、传达信息清晰明确,争取做到一目了然。例如,当我们在一定的距离之外来看标志的时候,有符号的标志比只有文字描述的标志更易于识别,而符号简单的标志比符号复杂的标志更易于识别。同时,在使用隐喻的时候,要注意隐喻的单一,不要使用那些容易产生歧义的隐喻,这样会容易造成用户对应用的不信任感。(2)选择能够被广泛理解的。全球共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其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各有差异,如果你的设计是要服务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那么你在使用隐喻设计的时候就必须充分考虑到是否能够被受众广泛理解,实在不能顾全的,应该适当添加辅助设计,尽量避免应用产生误解,或者让用户觉得难以理解。在设计中多使用图形,而不是文字,文字是有其局限性的。相比文字,图形的传达更直接,也更富有力量。在日趋国际化的现代信息社会中,语言障碍已经被打破,各国在通用英语的情况下,图形传播的力量仍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当面对庞杂的用户群时,更多的使用隐喻,对各个因素进行权衡,尽可能地选择能够被广泛理解和识别的,这样也会比枯燥的整页文字说明来得有效果。
4结语
设计来源于生活,隐喻作为有助于帮助用户与设计之间沟通的重要手段,也是如此。人类的记忆联系着世间万物的形态、色彩、质感和功效等,将这些既往经验转移到新的交互设计中,加以合理利用,就能得以衍生出新的意义,两件原本毫不相干的事物,在隐喻的作用下也可以产生出新的认知关系。也可以说,设计其实就是根据结构对这些记忆的整合,并且最终产生共鸣。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的大时代中,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交互的方式也越发多样化,大数据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给了设计师们更大的发挥空间,手机中的隐喻设计也有待我们去进一步开拓和研究。
作者:朱梅梅单位: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一、交互设计理论及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交互设计模型
1.交互设计理论及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分析交互设计的任务之一,是设计一个合理的程序,让人顺利地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其目标,包括用户体验和可用性。可用性,主要包括产品的有用性、易用性及人机交互的效率等三大属性,具体可以细分为:可行性、高效性、安全性、通用性、易学性和易记性,等等。用户体验,是指用户与系统在交互过程中的情绪体验[10]4。在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即垃圾分类终端产品,使居民在操作上,具有方便性、易识别性;使居民在执行分类投放任务时,具有便捷性、准确性。交互设计中的构成要素,包括人、行为、技术、场景,即PACT,外加产品要素[11]。在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交互系统中,也包含这些基本要素。其设计要素主要有:垃圾分类用户、分类行为、分类环境、技术、系统终端。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垃圾分类回收交互设计系统(见图1)。系统的行为目的,是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2.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交互设计要素在垃圾分类回收交互系统中,各构成要素具有其独特属性,对垃圾分类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就对各要素进行具体的解析。(1)垃圾分类行为分析。垃圾分类交互行为,对于居民而言,具有即时性、重复性、随意性、易出错性等特性,动作过程简单,随意性较强,没有太多限制。居民主要行为动作如垃圾分类投放、垃圾袋搬运和垃圾袋分类投放等,容易受到行为意向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居民在行为意向多样化以及外部条件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行为意向容易被干扰,导致其行为结果会不一样。而对于环卫人员来说,其行为动作具有重复性和专业性等特点,受过专业训练,受行为规范约束,行为意向明确。环卫人员的主要行为动作,包括垃圾桶分类搬运、堆放、清洁、装车,等等。(2)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终端。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终端,主要是指垃圾分类、投放、运送的各种工具产品。主要包括:垃圾桶,垃圾袋,垃圾投放设施、垃圾房、垃圾清运车和其他环卫设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终端产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使用性和指示性两个方面。首先,作为环卫工具,产品的好与坏,可用性和易用性是其首要的衡量标准。好的环卫工具产品,会更有利于使用人员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减少障碍。其次,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终端产品,需要准确、有效地传达垃圾分类的相关信息,规范和引导用户的分类行为。因此,环卫工具产品的系统化、标准化、一致性、易学习和易识别等特性,就至关重要。(3)垃圾分类人员。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用户,主要包括社区居民、环卫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其中,社区居民的差异性较大,其在年龄、文化、学历、文化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具体来说,社区居民在分类行为上,具有多样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可以说,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目前还不受机制约束。因此,社区居民主要是凭借个人意识来实施垃圾分类行为,行为意向相对不明确,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较大。环卫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行为特点,则主要表现为:专业性、长期性、统一性和标准化。由于环卫人员和管理人员受到过专业化训练,又有制度约束,因此其行为意向明确。(4)环境要素。垃圾分类交互行为所处的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其中,非物质环境,包括居民垃圾分类规范制度、法制环境、宣传教育,等等。物质环境,则主要是垃圾分类交互行为发生的周边空间物质环境,如家庭室内环境、社区垃圾站、宣传告示区,等等。根据国内学者曲英的研究结论,环境因素对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意向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好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意向,引导居民实施垃圾分类[5]。目前,一些居民小区的垃圾投放环境,对居民垃圾分类具有操作指示和信息传达的功能,对分类行为具有直接影响。(5)技术要素。所谓技术要素,主要是指垃圾分类终端系统中,所采用的实现垃圾分类、回收、搬运、指示、宣传等相关的技术手段。在传统垃圾回收终端系统中,其技术含量偏低,但随着现代信息化、自动化、多媒体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技术因素对垃圾分类的影响越来越大,新技术的充分应用,有助于垃圾分类回收更容易实现。
二、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交互设计任务流程调研与分析
1.垃圾分类回收人机交互系统模型根据人机交互理论,在人机系统模型中,包括人、机和环境3个组成部分。人与机器之间,主要通过用户界面进行交互,人通过行为的输出,实现对机器的操作,机器接收相应操作,并输出操作结果信息,然后信息输入到人,用户界面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人机关系的合理性[10]122。垃圾分类回收人机交互系统(见图2),其原理也与此相似。系统模型的构成要素包括:人、垃圾分类行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终端、技术、信息和垃圾分类环境等。人和系统终端,是交互系统的主体与客体,其他要素对其具有调节作用。垃圾分类回收人机交互系统,包含信息和操作的输入与输出。首先,用户通过接受外部环境和系统终端的信息,结合自身知识经验,形成行为意向。然后,用户通过相应的行为,对系统终端进行操作,系统终端将操作结果信息反馈给人。至此,完成人机交互的一个过程。要使垃圾分类回收人机交互顺畅进行,必须保证信息和操作的输入、输出的顺畅。根据曲英的研究结论显示,垃圾分类行为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外部条件和用户行为意向两个因素[5]。外部条件包括系统终端、环境、技术和信息,系统终端受环境和技术因素的影响,技术决定了系统终端的功能和特性,环境影响系统终端的空间分布和功能实现。用户行为意向,则取决于用户的知识经验和所能获取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环境和系统终端作为媒介,而用户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经验,主要来源于诸如社区宣传、公共媒体广告等渠道。由此可见,模型中系统终端、环境、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对人及其垃圾分类行为的实施,都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下面需要进一步剖析目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各变量要素的现状究竟如何,理清其特性和弊端,以此来从中探寻解决的策略。
2.垃圾分类回收任务过程及其要素调研与分析在垃圾分类回收整个任务流程中,各环节差异性较大,因此需要对各个环节展开剖析。本研究运用观察法、任务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就垃圾分类回收交互系统及其相关要素展开调研。一方面,本研究抽样调查了杭州市11个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终端设施和环境状况。另一方面,根据文献研究和相关专家、居民的访谈,在对研究变量进行选取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针对居民和环卫工作人员的问卷样本。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对杭州市各城区小区居民和环卫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并对统计结果予以分析。其中,针对居民共发放问卷样本318份,收回292份,针对环卫工作人员发放问卷样本68份,收回65份。调研统计中,居民的年龄结构为:18岁以下者有9.5%,18~25岁者有14.2%,25~35岁者有18.9%,35~55岁者有33.6%,55岁以上者有23.8%。性别比中,男∶女为28.5%∶71.5%。接受调研的人员分布情况,与社会人口统计变量中的家庭结构、从事家务人员的情况,是相吻合的,表明问卷样本的分布,可以代表总体分布情况。(1)任务流程。通过抽样调查分析,本文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一般任务流程,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垃圾袋搬运与分类投放;垃圾桶分类搬运;垃圾分类清运与处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一般任务流程中,其每个环节,都涉及到4个变量要素:人的要素、技术要素、系统终端产品要素和环境要素。前两个环节,主要涉及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及投放。而环境空间、系统终端产品配置、人员构成都复杂多变,是最难控制的环节,对垃圾分类具有决定性意义。后两个环节,主要涉及环卫人员的垃圾分类搬运与处理,可控性更高。因此,前两个环节是垃圾分类的关键。(2)系统终端设施。系统终端设施,主要包括家用垃圾桶、垃圾袋、投放点垃圾桶、辅助设施和垃圾清运车,等等。根据问卷统计表(见表1)可知,有60%以上的居民认为,现有家用垃圾袋和垃圾桶不好用,不方便分类,这些工具对信息提示也不明显,让人难以分辨;有72.5%的居民认为,现有的垃圾投放点及垃圾桶分类提示不清晰,并需要更清楚一些;有76.3%的环卫人员觉得,垃圾桶不方便使用和搬运,垃圾桶类工具好用与否对分类搬运有影响。另据调研发现,家用垃圾袋、垃圾桶大部分为居民自购,与其他环节终端产品关联性小,分类信息标识不清晰或没有。由此可见,目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终端,对垃圾分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目前各环节的系统终端,如垃圾桶,在设计上仍较为传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居民对其可用性、易用性和用户体验的要求。垃圾袋、垃圾桶在使用上的不便,直接导致垃圾分类失败。比如,垃圾桶缺乏对分类行为的有效引导和对错误行为的限制。其二,垃圾袋、垃圾桶在形状、大小、色彩和分类标识的设计上,缺乏规范性和一致性,易造成用户信息认知方面的混乱。(3)分类环境。据调研结果显示,有83.4%的居民,觉得垃圾投放点环境较差;有62.1%的居民,认为环境因素对垃圾分类有影响;有78.7%的环卫人员,认为垃圾投放点环境不够好,且对垃圾分类工作有影响。从调研结果中,我们发现,家庭室内环境功能空间布局多变,垃圾桶分布各异,同一功能区域,有时只放置一类垃圾桶,易对垃圾分类投放造成不便。至于室外垃圾投放点,一般位于居民楼旁,周边环境差异大,大部分处于露天状态,部分没有分类信息宣传栏。其对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环境对人及系统终端具有直接的影响,空间环境是垃圾桶类系统终端分布位置、数量和种类的决定因素之一。其二,是环境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具有操作指示和信息传达的作用,而环境对居民的操作指示和信息提示不足,也是垃圾分类失败的原因之一。(4)技术。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发现,大部分系统终端,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技术、结构和形式。传统的人机交互形式,使居民在复杂的垃圾分类过程中不知所措。而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使垃圾分类方式变得简单,简化任务流程,将会成为解决垃圾分类的重要手段之一。(5)分类人员。垃圾分类人员中,居民处于基础端。抽样调研结果显示,有57.8%的家庭,其垃圾袋投放处理没有固定家庭成员;有21.9%的家庭,主要由家里的老人投放。不同家庭及同一家庭不同成员的行为意向和行为特点差异较大,容易出现分类行为多样化的现象,影响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垃圾桶的搬运和垃圾的清运工作,以环卫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为主。他们受过一定的专门训练,了解垃圾的基本分类要求,但是他们的工作任务较重。而且,垃圾桶类系统终端、工作环境和管理制度,对环卫工人的分类行为影响较大。因此,用户的复杂性,是垃圾分类系统及终端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6)信息要素。垃圾分类相关信息,包括分类指示类信息和状态信息。分类指示性信息,包括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而状态信息,主要是行为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发现,分类指示性信息和状态信息,都是通过系统终端和环境设施来传达。目前,状态信息的传达,缺乏即时性和连续性。而指示性信息的传达,也不够清晰,还缺乏一致性。由此可见,系统终端及环境的信息传达功能,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以上对垃圾分类交互系统及各要素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一般任务流程中,其每个环节,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说,这也是目前垃圾分类效果不理想的直接原因。
三、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及终端设计策略探析
根据垃圾分类回收人机交互系统模型可知,要使垃圾分类人机交互顺利进行,必须保证信息和操作的输入与输出的顺畅,为此必须优化系统及其要素,针对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及其要素,在设计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系统终端遵循人性化设计策略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终端是人机交互的客体,其设计合理性,直接影响垃圾分类的效果。作为人机交互系统主体的社区居民,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因此不适合一味强调要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来解决垃圾分类问题。反之,应该通过优化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终端产品的设计,提升其可用性、易用性,着重用户体验,从而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其主要方式包括:一是通过优化系统终端的组合关系,减少垃圾分类环节,简化分类行为流程,降低复杂性。例如,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使分类方式智能化、自动化。二是加强系统终端如垃圾桶对人的分类行为的引导,增加对错误行为的限制性设计。
2.系统终端标准化、系列化、差异化设计策略信息传达,可谓贯穿于垃圾分类回收的各个环节。由于其参与人员复杂,系统终端产品多样化,空间环境复杂多变,所以为提升系统终端的易识别性和易记忆性,信息传达需具有一致性。为此,各环节的垃圾桶、垃圾袋等系统终端产品,在颜色、形状、规格、组合关系、图标等方面的设计,可以采用统一的设计规范。运用系列化方式,使同系列产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不同系列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除此之外,垃圾投放点的环境设施、空间设计、垃圾清运车等配套设施,在形状、色彩等方面,也要与系列产品保持一致性,确保信息传达的一致性。
3.信息即时反馈和多通道传达策略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结果正确与否、效果好坏,需及时了解,所以需要建立垃圾分类结果的即时反馈机制,促使居民及时获取垃圾分类投放的结果,及时改进错误行为。因此,可以通过设置信息传达与反馈机制,来确保信息传达及时。为使信息传达更加有效,可以充分采用各种传播媒介及其传播方式,通过多通道传播垃圾分类的相关信息[12]。在传播方式上,可以充分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方式。在传播媒介上,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垃圾袋、垃圾桶、清运车等系统终端产品为载体,进行垃圾分类信息传播,提升信息反馈的即时性。其次,主要运用社区宣传告示栏类传统宣传媒介,对分类信息进行反馈,对分类知识进行普及告知。最后,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端APP等现代传播工具,进行信息反馈与。这样多管齐下,可以确保垃圾分类信息传达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4.环境与系统终端匹配策略如前所述,环境要素对系统及其终端具有重要影响,对居民垃圾分类,具有调节作用和指示作用。通过改善环境,将有助于用户行为意向转化为正确的垃圾分类行为。因此,其一,我们需要优化垃圾分类环境,改善卫生状况,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其二,我们需要强化环境与系统终端之间的匹配性,强化两者之间在空间布置、形状、色彩、功能等方面的关联性,在功能和信息传达方面,使环境设施成为系统终端的重要补充。
四、结论
运用交互设计理论,剖析垃圾分类回收问题,将系统构成要素分解为人、人的行为、系统终端、环境、技术等,结合垃圾分类回收人机交互系统模型,分析人与系统终端之间的人机交互关系,能够准确找到系统各要素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居民、环卫人员、系统终端、环境、任务过程等方面展开调研统计分析,明确系统各环节和要素的现状与问题所在。据此,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设计策略,最终通过对系统、系统终端和环境等的优化设计,来提高垃圾分类回收的效率。
作者:张祥泉叶丹周仕参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情感计算研究方向细分
凭借对情感分析的理解,我们将情感计算的主要研究方向分解成八项:信息的获取,计算模式的认知,情感计算的端口,情感传递的途径,等等。以用户情感的交流认知为入口,情感计算可以粗略分割成四块:
(一)借助传感器进行高效的人机交互从而达到用户信息的获取和认知。
(二)将交互信息进行模型建立分析和数字化处理。
(三)将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对比学习从而达到正确的理解。
(四)将计算机所获取和转化的信息通过有效的方式呈现在用户面前,从而完成人机情感交互的全过程。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总结出,情感计算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部分:用户信号的提取,用户信号的识别和转化,机器将理解到的东西反馈给用户。针对用户信号的获取,现代科技主要通过传感器进行设备输入的采集,例如面部神态的获取,手势变换的动作,此类动作在科学上被称作特征提取。除此以外人体的各方面指标诸如脉搏、血压、瞳孔大小等都被机器进行情感化的记录识别和理解。用户信号的识别和转化的具体工作就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从而达到易于算法测算的要求。情感信号的表达就是将上述理解的内容再次反馈给用户,进行人机交互。在这四个方面的研究中情感的识别和转化是目前的关键部分,也是当今情感计算的瓶颈和难点所在。
二、情感模型的描述语言
智能型计算特性大多采用普遍的分布式计算模型,这一特性直接导致其环境数据的来源广泛,而通过系统推导所得出的情感模块,也应通过联网技术将其转化到其他感兴趣的板块。所以,通过怎样的方法建造出外显的情感模型描述语言,并借助适当的网络技术把用户的个性情感完整高效地传递,是情感计算的重点所在。以当下的技术能力,大多数情感语言都成为虚拟用户描述语言的一分子,下面通过集中包含情感标记的人体描述语言例子作一个进一步的阐述。AML(AvatarMarkupLanguage)是一种基于XML的多形式脚本语言,此脚本的可贵之处在于易于解读,也易于接触软件生成。AML语言可通过算法的整合将面部表情动画和手势动画并存于一个附加的同步化表达式中。以MPEG4标准为例,将面部和人体的动画参数进行了新方向的识别。然而却未对用户的更深层次交互控制技巧进行进一步挖掘。当系统处于此环境时,也正是体现中介层价值观的时候。PAR(参数化行为表示)参数化行为表示认同这样一个观点:要表述一个行为,必须要先知道其行为所构成的要素。行为要素是一个行为的基础构成,理解了行为要素的特征就能很好地表述一个行为的认知度和操作性,从而能理解行为更为本质的特征。同时也给出了行为的主要语义组成和行为的时间信息,从而既能够凭借语义对行为分类,也为行为推理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便捷。
三、情感计算在人机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一)交互界面设计对情感计算的研究成果也有对人机界面的整合优化有不小的帮助,使界面更具有人性化且更加实用有效。而实现有效交流与沟通这些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理学和对用户情感的认知所决定的,对心理和智能情感研究能推动情感交互的实现。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搞清我们与周围环境进行感知的途径:即用户产生情感的源头以及目的是什么。用户究竟会对什么样的行为作出什么样的反应,从而帮助计算机正确认知环境,理解人类不同情感的想法,并给出合理的反馈。由此可以看出,人机界面的关键在于其智能化是较高的认知思维能力和较高的情绪思维能力的结合。兼顾好这两点便能很好地解决人机交互中对用户情感认知的难题,使用户的情感意图更容易被计算机所理解接受。以语音端口为例,将语速调整为易于用户识别的相关信号时,能很好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这对用户的阅读和人机交互是有极为明显的帮助的。而相对缓和的环境,语速恰如其分的更换也能很好地帮助用户自然而然地进入计算机营造的舒缓安静的情感状态。
(二)人机接口设计心理学分支上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主要分为语言、神态、肢体语言等。就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将人类情感进行准确地辨别分类仍然不是易事。机器往往在两个相似表达方法之中会丧失自主选择性,分辨率大致保持在75%上下。针对这一情况,建立多重模型进行分辨率的多层次解读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然而,情感测算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为有效地了解用户对于环境做出认知和反应的意向。因此能否进行情感的辨别分类也不是最必要的流程,最主要的流程在于要根据算法的特征,检测出使用情形的感情状态,并将此情感状态进行人机对接植入一比一的相应程序中,这也是目前科学界普遍采用并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做法。比如可以设置一种“情感鼠标”,该鼠标能够有效测试使用者的脉搏,想要实现这一功能,可以通过应用红外线侦测技术。同时还能够有效检测使用者的体温,这一功能可以通过热感应芯片量取来实现,通过对使用者的皮肤流电变化进行量取,从而有效了解用户的情绪变化。鼠标可识别六种状态情绪,包括生气、害怕、悲伤、厌烦、高兴、惊奇等。鼠标通过对这些情绪进行有效的感测,然后将相应的信息反馈给系统,为系统做出判断提供必要的依据。另外,该鼠标还能够对接触了鼠标的使用者的心跳频率、手部的温度、皮肤的导电性等生理信息进行感测。同时使用者的使用行为的不同也能够表达出不同的信息,此时鼠标就可以处理不同的信息,如鼠标的移动、点按键的频率、手指的姿势信息等,都能够应用在智能型情感界面上,进而提出有效的表达方式,提高使用者的学习兴趣。
(三)人机界面设计情感计算能够被有效应用到一般的人机界面的设计上,从而极大地提升其应用效果。而想要达到和谐的智能化人机界面,就需要对其沟通能力进行研究,要了解其特征,主要包括有自然沟通、主动沟通和有效沟通,而想要有效实现这些特征,就需要充分地利用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的信息,然后同计算机科学加以整合。在这种背景下,人机界面想要实现智能化,一方面需要有非常高的认知智力,一方面也应该要有非常高的情绪智力,这样才能非常有效地解决人机交互中的情境感知问题、情感与意图的产生与理解问题,以及反应应对问题。在设计人机交互界面时,计算机需要对需要的信息进行快速捕捉,能够有效发觉人的情感变化,并且形成有效的预期且进行必要的调整,进而有效做出反应。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建模,建模对象为不同类型的用户,可以对操作方式、表情特点、态度喜好、认知风格、知识背景等内容进行建模,在此背景下能够很好地识别用户的情感状态。同时在有效应用线索的前提下,选择适合用户要求的模型,比如可以有效建立用户模型来提供有效的信息预期,然后可以利用有效的类型用户呈现出相应的信息(例如呈现方式、操作方式以及与知识背景有关的决策支持等)。不仅如此,在对当前的操作做出即时反馈的同时,还需要形成新的预期,预期的对象为情感变化背后的意图,且需要有效激活相应的数据库,及时主动地提供用户需要的新信息。从而有效地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人机交互。
(四)智能人智能型教学想法的提出,有效地帮助使用者更好地与普通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学习状况的交互,从而生成更为有效的表达模式,提升用户的学习热情。根据模块细分,人可分为沟通者、分析者和教学者。沟通者的主要任务便是对问题的特征进行盘查、询问、诊断和记录。再往下细分,沟通者也能通过对人的询问、诊断和记录进行数据的获得,由此取得与学习者交互的方式及画面。分析者分为数据查核人、评价检查人及学习检查人,经询问、诊断及记录人取得的数据,由分析者进行分析。分析后,分别将结果储存于学生模块基本数据库、学习成就数据库及学习数据库。
四、情感计算的延伸应用
情感计算及其相关研究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有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实践表明,图片的差异能引起人类不同的情感认知。例如:老虎、蟑螂、子弹之类的图像较容易引起用户的恐惧心理,而印有大量人民币的图片则会让人类产生十分强烈的欲望反应。将此特征应用到电子商务的模式中,比如在大型线上购物网站上充分地考虑这些因素所带来的人类情感认知变化,能很好地控制用户流量,某种程度甚至能影响用户的操作,起到一个统筹全局的作用。在现代化电器和智能设备的设计中,若也能恰如其分地加入人类情绪状态这一因素,能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对设备的使用。信息检索方面,通过对情感的概念分析,能够有效提高信息检索的准确度和效率。针对时下十分流行的远程教育平台,情感计算能很好地帮助用户解决情感流失问题,吸引学习者的眼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各种方式的情感交互技巧,帮助用户构建更加贴近生活的场景和智能空间。除此之外,情感计算也可深入机械设计、智能玩具、网络游戏等众多领域,为更加人性的服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总结
总的来说,情感计算还是作为一个多方向多层次的新交互领域。要进行此项目的研究就要涉及诸如物理传感、哲学、心理学、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传播媒介等技术。但最终目的仍然只有一个——让计算机能够更加智能化的读懂人类的情感语言,并对相应的语言做出反馈以调节人的情感方向。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的,很多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仍是绊脚石。换个角度说,智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人类对人机交互情感智能化的研究,而这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大方向大趋势。情感作为人们心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人类无法认知。但唯一可以确定的便是,通过情感计算从而延伸开来的科研成果必然将对人类日后的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
作者:管悦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1研究方法
(1)观测法借助一定的仪器和工具对调查的对象进行状态的观察,包括:数据的动态测量、采集和记录等。在对冰雪景观环境、人的行为和实时户外气温变化及整体景观活动过程的观测中,观测法能够对多种外部因素影响下人体机能各种状态的动态变化进行数字化记录和数据积累[3]。同时,借助观测工具还能够科学地采集到各种行为的持续时间。这种方法已经被用于各种与人体机能相关的人工环境和产品的设计研究中。(2)访谈法在对游人的行为和机能进行观测的基础上,通过与寒地冰雪景观主题公园中的游人进行交谈和问询,了解景观使用者真实的心理感受和知觉体验,亦能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客观、真实的参考。这一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的研究中,由于室外环境较为寒冷,因此访谈法是最为直接、便捷和可操作的主观感受调查方法之一。(3)调查分析法除观测法和访谈询问法外,本研究还借用问卷调查分析的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景观使用者的需求和愿望,并通过统计学软件将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本次研究提供科学、客观的原始的资料[4]。并且,通过对结果的综合分析,为设计服务,还是促进公众参与交互设计和设计创新的有效手段之一[5]。
2研究调查和结果分析
2.1研究调查哈尔滨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自然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每年都要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尽管基址不变,但每年一次的调查周期,即每年1月至3月,也为研究增加了难度。在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只针对某一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游人进行调查可能出现的随机误差和气候特例,研究者将调查的时间以3个自然年为3个调查周期,即2012年至2014年,将具体的调研时间确定为北京时间晚上18时至21时。将被调查者限定在调查时间内出现在调查区域内游憩的游客,共发放问卷2040份。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对参与此次调查的被调查的年龄和性别进行了限定,其中被调查者的年龄限定在表达能力相对稳定的15至55岁的人群,以每10岁为一个年龄区间,将每个年龄区间的被调查者设定为510人。其中,男性255人,女性255人。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932份,有效率为94.7%,符合数据统计分析的标准,能够进入深入的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2.2结果分析通过对1932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到游客人数与驻留时间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1932份有效问卷中,在园内驻留时间为1.5小时以下的为332人;1.5-2小时的为1355人;驻留时间为2小时以上的仅为245人。但是,根据调研,针对对占地面积达75万平方米的大型冰雪主题公园,全部参与、游览完整体园区仅2小时是不能实现的。因而,其中1687人的行为是:不足2小时就出园离开一定存在迫使其离开的原因。对问卷中这一问题的统计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影响游客驻留时间排名前7位的因素。根据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是以冰雪为特色的主题公园,但寒冷的气温依旧是影响人们能否全面进行景观参与活动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发现:其中,无论是直接表述天气寒冷的因素,还是表述排队、迷路等原因导致的游览时间延迟因素,均反映出这些原因造成了游客抗寒能力消耗的加剧。在与调查同时进行的访谈中还发现:大多数游客表示如果身体还能抵抗寒冷的气温,他们仍然希望能够和愿意继续驻留景区游玩。因此能够判定上述影响因素是造成游览不充分的重要原因。从上述调研得到的结果发现:排除无法预期的自然气候条件因素影响,其中6方面的因素均与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内的人工冰雪景观规划和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关。因此,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内的娱乐性景观及其对游客抗寒能力的消耗和补充问题进行访谈和调查发现:①设计者在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不仅考虑到冰雪文化和冰雪运动的传承,亦对游客抗寒能力的消耗和补充问题有所思考;②主题公园内单体娱乐性景观能够增加游客(主要指参与到娱乐性景观活动项目中的游客)的运动量,因而具有增强或补充游客抗寒能力的功能;③参与娱乐性景观活动的游客的抗寒能力增强和补充的效果并不显著。对调查结果分析后发现,主要的问题集中在3个主要的方面,如图2所示。
3讨论
3.1人体抗寒能力与潜能激发通常情况下,低温环境中人体为了维持体热平衡、防止身体温度急速下降、保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正常,往往会使自身的热能代谢活动大为增加[6]。因为,对普通人来讲,抗寒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多产热,二是少散失。因此,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人们夜间前往平均气温达到-30℃以下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普遍都会因感到寒冷而引起不适的情况下,增加进食和进行运动是提高产热率、补充抗寒能力的主要方式。其中,增加运动是提高游客抗寒能力和潜能激发的首要条件,而运动产热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热能代谢在寒冷环境中进行活动的情况下,机体的能量代谢有一小部分转化为外部的功,其他大量的功则以热能的形式保留在体内,以维持机体的热平衡。运动起来的机体除了增加肌肉的代谢产热外,还通过内分泌系统增加了内脏和组织的代谢功能。(2)减少寒战在触寒冷时,人体为了减少体热的大量散失,往往通过神经反射,或是汗腺闭塞、皮肤血管收缩、肌肉紧张度增加,不断地出现寒战[7]。然而,在运动时,通过生理调节,使内脏代谢活动增强来增加产热,不必通过寒战的途径去产热,就可以维持机体的热平衡。因而,通过运用尽量使寒战减少或推迟,机体感到寒冷的程度也会减轻,人体的抗寒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具体的运动和寒战出现时间的关系,如表2所示。(3)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受到寒冷刺激后,人体突出的表现是皮肤血管强烈收缩、血液流动显著减慢、皮肤温度急剧下降。这种情况如果不得到及时改善,就会发生冻伤。运动后,这种情况不仅将会被避免,还可以使皮肤血管的功能得以改善,使血管的收缩程度得以减轻,更重要的是局部血液循环能够保持在正常水平,使冷痛感减轻或消失,从而提高抗寒能力。具体的运动前后,人体各部分感到寒冷的时间为如表3所示。由此得到:在进行冰雪景观主题公园的设计时,人体抗寒潜能的激发能够通过交互设计的方式,尽量使游客全身得以充分运用来实现。在具体的规划和设计表现为:在设计和建设的阶段就尽量多地设置游客能够进行互动的节目和活动,增强游客游览过程中的参与性[8],使游客尽量多地运动起来。在体验运动的乐趣中,不知不觉地增加激发体能,产生对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零度以下的沸腾”的体验。
3.2完善规划合理布局冰雪景观主题公园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往往需要交互设计先行,即需在确定园区的主题后,将人因功效学的理念融入总体规划设计之中[9]。然而,在整体布局的规划过程中,引起游客对景区产生浓厚的兴趣亦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注重人体机能和行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布局,积极调动游客主观参与冰雪景观的热情,也是激发人体抗寒潜能,补充体能的有效途径,而交互设计是最好的实践方法。以游览路径为例,游览路径的优化对于减少游客人体机能的消耗来说尤为重要,其不仅能够缩短游客寻找目的地的时间,还能够使游客的参与活动充满猎奇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合理的游览路径,能够避免游客由于经由重复的路线,而产生不必要的体能消耗。对于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来说,合理布局和完善的规划还肩负着使游客更大限度地参与互动、完整观赏的责任。
3.3设施设置安全体验通常情况下,游览设施是游玩活动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保障,良好的游览设施不仅能够保障游览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还能够提高游客的满意程度。根据调查发现,游客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提供的游览服务及设施评价相对较低。并且,通过对3个自然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园内的导引系统尚无系统完善的设计,且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游客对冰雪景观主题公园的观赏和游览。在调查中,部分游客反映由于入园后看不到明确的参观路线指引,因而无法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特别是当游览了一段时间后,身体已经感到寒冷,想通过运动来缓解寒冷的时候。由于无法很快找到目的地,部分游客由于在寒冷的环境中身体愈发难以抵抗寒冷的侵袭,只好被迫出园。此外,还有一部分游览者在无明确导引系统帮助的情况下,无法控制对某一景点的游玩时间,因而在寒冷和时间的制约下,亦只好被迫出园,当其查询后往往遗憾地发现很多“好景、好玩”的区域还没有游览,因而感到非常地遗憾。此外,部分娱乐性冰雪景观项目,如240m的速降大滑梯,虽然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喜爱,但由于在高峰期排队等待的时间过长,在调查过程中最长的等待时间达2个小时,因而人无谓地消耗了大量的体能。诚然,比起玩普通冰滑梯一瞬间的刺激和兴奋,漫长的等待往往更增加了人们对它的好奇和渴望。但是,在-30℃以下的寒冷环境中,仅仅是排队就要用上快2个小时,对人体机能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挑战,而且是毫无意义的消耗。经过调查后的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完全是可以通过改善园区内的设施设置来解决的。完善的设施系统使游客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体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游览路线。同时,通过对户外冰雪运动的参与,调整自己的体能储备,以最好的状态、最多地游玩到自己喜欢的游玩项目,如通过电子显示系统,规避一些娱乐项目排队的高峰期,使人流合理疏散和分配,避免人为地造成游客人体机能的消耗与浪费。此时,游客能够在良好的体能状态下进行有效、安全的冰雪体验,在寒冷的环境中最尽兴地游览。
4结论
寒冷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是无法改变的,但是通过对人体机能的研究,建立冰雪景观主题公园交互设计的模式能够使外部影响因素作用于人体内部机能,使人体机能的消耗得以合理利用和补充,本文在研究中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对调查区域总体布局进行分析,计算游人在园区内游览需要的总时间,同时借助对人体机能的观测发现:游客入园后1.5-1.8小时需要增加能量,有效的途径是以高热量的餐饮实时补充人体需求的卡路里;游客入园后0.75-1小时即需要参与交互运动进行自我体能恢复,因而冰雪景观的设计要尽量设置互动性强的项目,以激发人体自身的抗寒潜能。(2)根据调查结果,研究得出:人体能够通过与冰雪景观互动的方式来产生热量,运动所产生的热能能够为人体抵御寒冷。此外,在寒冷的游览环境中,通过研究景观设施与游览者之间的互动,得到的运动前后机体各部分感知寒冷的时间,能够指导相应运动设施的设置及游客运动方式的合理设计。(3)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的规划研究,包括:全方位的园区视觉流程设计,以醒目的视觉传达展现园区整体布局;准确地制订行程与参与活动的路线,实现游客活动时间的全程自我控制;主动地调整自我体能的状态,从而激发游客自身的抗寒潜能等。此三方面的规划是力图通过在冰雪景观与人之间建立有效的互动来充分论证开发人体机能是最终实现游客以最佳状态,更全面、更深入地体验宏大而壮观的冰雪美景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伟明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随境游戏理念下儿童玩具的场景研究
(一)体验性质的任务场景普通的儿童玩具儿童一般在玩一阵子就会感觉到厌烦就会丢弃在一边。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些网络游戏就会让玩家深陷其中,欲罢不能,原因在于这些游戏都是带有任务性质的,玩家需要不断地闯关,吸引玩家去接受挑战。我们可以看出有任务性的场景会更吸引人,让人更好的进入场景中。“学雷锋”游戏机,它的场景在步行街,儿童指挥玩具中的一个虚拟的小孩,在场景中会遇到各种人物,例如闯红灯的儿童,乱扔垃圾的老人等等,如果帮助他们纠正就会得到相应的加分,激励儿童去完成人物并且让在游戏中享受助人为乐的乐趣。
(二)实践的共同体“实践的共同体”这个概念是由Lave&Wenger在1989年提出的,它强调的是互动是通过参与有目的的模仿活动而实现的。在虚拟场景的设计中要让儿童积极地参与进来,让儿童从观察者转变成为参与者,这样才能使实践的个体参与场景中的互动,从而熟悉所要扮演的角色。
二、随境游戏理念下儿童玩具的互动研究
儿童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就是互动,随境游戏理念下的互动相比传统的互动而言更具有情感性。例如全世界风靡的芭比娃娃就是注重了和儿童情感上的交流,让玩具不再是冰冷的物体而让儿童在其中找到了归属感。情感的加入体现了随境理念中的人文关怀,但是如果互动的过程过于繁琐和复杂会让儿童产生挫败感就会放弃,不利于儿童与玩具互动性激情的激发。在儿童与玩具的互动性设计上我们要注意几点:
(一)玩具的互动要符合儿童的行为特点玩具的作用就是让儿童去玩,能够激发儿童玩的玩具就要符合儿童的行为特点,我们在儿童玩具的设计就要以儿童的视角出发,过于成年人的交互不利于儿童的理解。比如儿童一般比较喜欢用手指去捏,摸,抠物体,根据这一个行为特征设计师设计出了一款手指互动游戏机TuttukiBako。儿童可以将手指伸进玩具左侧小孔,屏幕上就会出现虚拟的手指图像,随着你的手指的动作,虚拟的熊猫会做出相应的反映,比如你的手指轻轻抚一下“熊猫”就会“亲”你一下。
(二)玩具的交互要考虑到情境交互设计的情境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为物质情境和非物质情境两大类。儿童在成长很容易受到挫折,进而一蹶不振,我们就要在情境中多加入非物质情境,多一些人文关怀,鼓励儿童去尝试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三、随境游戏理念下儿童玩具的体验研究
随境游戏流行的原因在于它能够给玩家其他方式无法给予的体验方式,这种体验方式也是随境游戏的独特之处。比如利用高科技虚拟的高尔夫场景,就可以让人们在室内进行高尔夫运动,虚拟的高尔夫球会根据你的动作的方向和幅度大小在虚拟的场地运动,让人身临其境。体验设计就是要让人与产品互动的过程中增加情感。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于社会中存在的,势必会与周围的事物产生互动。随境游戏理念下的儿童玩具的设计就是让儿童以我们设定场景的某种角色参与进来,去体验新的互动方式,让产品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具有情感的实物。
在儿童玩具的设计中我们要融入体验,让儿童用体验的方式去认知世界。胡伊青加说过:“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这是一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在儿童的体验研究可以从以下研究。体验感觉是人对周围事物做出的反应,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就是通过体验来感知世界。情感体验具有三个层级,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儿童的体验还处在物质和情感这两个方面。针对儿童体验我们将从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本能层次人对环境的做出的反应大多来自本能,首先通过视觉听觉等刺激大脑,然后运动器官再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在学习中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刺激,从而产生了好奇心,进而让儿童做出相应的刺激反应。
(二)行为层次儿童在与玩具交流过程中就会产生行为,这种层次体现在产品结构和使用方法上。
(三)反思层次反思层次最终决定体验是否成功,从图2-2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的基础是本能层和行为层。随境理念的最终的“境”就是来源于本层,让人产生触景生情的作用。
作者:张冬松郑月婵单位: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1交互设计在人机界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人机界面的设计是隶属于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的,只有完整的人机交互界面才是最终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在人机界面的设计中,交互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人机界面而没有交互功能的设计是不切实际的,也根本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人机界面功能的实现是需要依托交互才能完成的,因此,在人机界面的设计中,需要将交互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起来,才能满足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需求,也能达到既满足用户视觉上的需求、又满足他们操作功能方面的需求的良好效果。
2如何将交互设计有效地运用在人机界面的设计中
通过对交互设计与人机界面设计的简要分析,我们已经明确了交互设计对人机界面设计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将交互设计有效地运用到人机界面的设计中也成为IT人的工作任务,以下就该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2.1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在人机界面的设计中,我们要让整个设计都围绕着用户,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对所设计界面的满意程度。一方面,在设计人机界面时,我们要结合使用该产品的用户群体,了解他们的普遍需求,再分析不同用户群体的个体差异性,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行为活动等,然后把所获取的信息结合到界面的设计中,才能有效地完善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例如:对于儿童用户,他们的思维模式还比较单纯、调皮、天真,我们设计的界面要通俗、易懂,色彩要鲜艳、亮丽、有生机,而且贴近孩子的生活(如:动画片),符合他们的天性,在实现交互时操作要简单,这样才能吸引他们使用所设计的产品,提高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对用户的独特的需求进行耐心地解读,与用户积极地沟通,让用户适当地参与到设计环节中,以便于能够及时明确用户需要的交互功能、人机界面,也能让他们真实地体会到自己的需求在逐渐被满足。当然,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把交互的理念融入到人机界面的设计中,这也能有效提高用户对所设计产品的满意度。所以,在人机界面的设计中,以用户为中心、融入交互理念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结合完善的交互功能,以及具有美感的人机界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最好地实现人机交互。
2.2科学合理地将情感因素融入界面设计中所有用户在使用设计的产品时,都会融入个人的情感,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不仅要实现界面上的视觉美感,还要实现交互过程中的美感,给用户创造更加舒适的使用环境,才能激发他们使用该产品的兴趣。例如:用户使用所设计的产品时,肯定需要事先下载,我们除了设计出一个很美观、布局合适的下载界面,还需要设计部分交互的功能,免去用户在下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枯燥的等待,从而为设计的产品加分。当然,对于某些交互式的按钮,我们也可以采用漂亮的图标等显示,增强用户舒适的情感因素。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将用户的情感因素融入进来,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3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要满足更广大用户的需求,交互设计与人机界面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相关的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地研究,将交互设计科学合理地应用于人机界面的设计中,从而有效地完善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促进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断发展。同时,我们需要尽快地将其应用策略落实到人机界面的设计实践中,不仅满足用户视觉上的享受需求,也能帮助他们最快地将自己的操作指令传给计算机,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也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贡献,让我国的经济水平更上一层楼,也能有效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丽娟单位:保定哈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互联网支持部
1现有教学模式分析
(1)专业基础课程多为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且课程间相互独立,没有经过充分地衔接和整合,影响了学生专业知识整体贯穿的能力,表现为学生每门课程都了解,但在本门课程进行整体界面设计的时候,学生无处入手,不知道该用哪些专业基础知识去进行设计。
(2)由于专业扩招,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教师无法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引导及融合,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出现断层。
(3)由于数字媒体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学生所学知识偏向工科类型,对美术类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导致在整个课程教学期间,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接受专业知识,制作作品,丧失了大学生最可贵的主动创新的能力,以及对作品甚至于本课程的兴趣。
2改革措施
以上就是在课程教学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课程教学措施方面针对学生这样的情况作了一些教学改革,其主旨在于通过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思考方式、设计素养及制作。
2.1采用小组方式教学通过进行笔试面试等程序,将学生组合成若干小组团队,小组各个成员的专业知识各有所长,作品由各小组成员合力完成,通过相互间的取长补短和沟通,增强学生快速适应项目和完成项目的能力,并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不同的学生,关注的角度和创作细节会不尽相同,这样的碰撞会为团队的作品带来新的生机。
2.2以项目方式教学传统的课程式教学,授课范围广,对于学生纵向知识的深入理解是不利的。就本门课程而言,不是培养通材的教育,而是在学生身上发现他在这门课程的“闪光点”。采用项目方式进行教学,能够认学生深入到每个具体项目,完整地体验整个项目创作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定位、构思、制作、用户体验、市场推广等。教师在整个流程中全程进行跟踪,目的是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提炼出学生的优势能力并告知学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短长所在。
2.3引进多学科课程、讲座选修制本课程涉及到的学科领域众多,在发掘出学生的特长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进行其它学科课程或讲座的选修,这对学生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成都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学生通过选修,使自己的特色更加凸现,同时也可以改善自身的短板,让自己的有机能动性得到完全发挥。
2.4做好课程数据库工作课程开设的具体项目或案例,将之划分类别并进行整理,可以得到严谨、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库。这个工作为教学资料作了重要的积累,会大大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当然,数据库需要随着课程的进行而不断更新、修改。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性的运用数据库的数据,而不是机械式的从数据库进行复制。
2.5考核方式改变本门课程考核方式由以前传统的出试卷进行笔试改为项目或案例全程评审,最终得到课程成绩的方式,这样的改变更为切合课程的本来特征,也更为真实地反映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作者:梁华单位:成都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我国交互设计人才的培养现状
现今,纵观我国大多数艺术院校或高校的设计学院并未建立专门的交互设计专业,但在工业设计专业中有人机工程学的课程会涉及到相关内容。但由于其课程的课时有限,并不属于学科重点课程,且校内教师与行业最新动态接触较少,人机工程学课程对交互设计的内容研究并不深入。同时,交互设计主要作为研究方向在高校的硕士生研究课题中出现。如广东工业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设有交互设计实验室供其研究生使用,并承接企业的实题项目作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香港理工大学也有专门的交互设计硕士课程。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以及华南地区的几所高校也先后设立交互设计专业。从中可以看出,国内的高校开始重视交互设计但其教学体系并未十分成熟,我们需要参考社会各界的需求和国外高校的办学经验对此行业的教育进行完善。
二、对交互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以培养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交互设计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它与工业设计一样具有多学科的综合背景,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科学,并充分体现了交叉学科的特点,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心理学、统计学、人类行为学和设计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兼顾了软硬件的技术开发。在许多专业理论书籍中它的用户研究与设计方法和手段也未能从根本上与工业设计专业严格地区分开来。所以我们可以参考工业设计的培养模式,并在其基础上发展交互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交互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在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中把用户研究作为交互设计及其它设计研究方向的公共基础课。同时建议在高校的课程中合理开设设计心理学、人类行为学、产品开发设计、产品系统设计、传播学概论、市场营销学、专业英语、设计表达、设计管理学以及文字性训练课程,构建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设计能力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由于交互设计的应用领域范围非常广,所以有了专业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特定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掌握与使用设计工具的能力。设计是一门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交互设计也不例外,除了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外,它还有一定的商业目的。例如在计算机与互联网行业,交互设计师需要掌握特定文化背景的人类行为和心理特征,并把自己的设计通过思维导图、流程图和线框图等表达工具呈现出来。这就需要交互设计师掌握快速原形工具、画流程图和线框图的软件。如业内多用AxureRPPro或Silverlight去画线框图,用于画思维导图的工具有MindManager、FreeMind等,用于画流程图的软件有MicrosoftOfficeVisio、Word等,用于界面设计软件有AdobePhotoshop、AdobeIllustrator等,此外还需要掌握HTML和CSS等软件的应用。在传统产品行业,交互设计师除需掌握上述所说的原型设计工具外,还需掌握平面设计工具如AdobePhotoshop、AdobeIllustrator等、适当掌握三维设计工具Rhino、Pro/E、Solidworks等,以及渲染工具Vray、Keyshot等。此外,除了上述的硬性技能条件外,交互设计师还必须掌握诸如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书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等软性条件。因为交互设计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领域,一个完整的交互设计活动通常需要由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共同完成,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沟通协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三)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文化修养与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师的生活态度与文化修养非常重要。这里的设计师不仅仅指交互设计师,而是所有对人类文明做贡献的人,是广义的设计师。设计师们应该懂得如何关心人、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然而,对于这方面的培养在高校教育中还较为欠缺,但这不能仅仅依靠高校教育,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每位学生的文化教育背景与经历都不一样,很多时候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之余很少有精力再对每位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生活态度与个人修养还是得靠学生自己努力。但高校还是可以尽量提供条件,譬如可开设设计鉴赏课程,在课程中评讲部分设计优良、对人类生活有重大贡献的产品,从而引导学生的设计思维,开拓学生眼界。还需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网络与书籍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现今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很多时候交互设计行业的最新动态也绝非在教学课本中出现,而是通过互联网或各种交流峰会来,如腾讯、淘宝、搜狐、阿里巴巴等都有专业团队在博客上发表交互设计界的最新研究动态,还有部分专业网站如“蓝色理想”“、互联网的一些事”等也会与交互设计及UED相关的信息。在我国,每年都会举行交互设计体验日,它是由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高校和业界共同参与的,是交互设计行业里的重要活动。为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懂得利用各种途径与手段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信息。
(四)增强校企合作,鼓励自主创新交互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但同时也与商业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创造产、学、研配套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与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不同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在产学研结合中,企业是主体,也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把企业的实题项目带到课堂上,不仅可以利用企业的设备与资源,也为教学提供了来自行业前沿的资讯。同时高校也可与企业挂钩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将学生中优秀的创意与作品通过企业的资源和平台得以实现,把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带到企业的产品开发项目中。设计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此前,有90后大学生创造了一款名为“超级课程表”的手机软件,马上在短时间风靡各高校,两年间已拥有学生用户600多万人,并获得逾千万元的融资。这是一个自主创新的成功例子。创新的方式多种多样,学校所做的就是多鼓励并尽量提供自主创新的平台和条件,最重要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三、结语
交互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人才培养模式还在不断摸索与改革中。而评价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在于毕业生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甚至走到行业的前沿。交互设计的专业教育也要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与创新能力两手抓。注重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与时俱进,了解行业的最新知识和动态,与前沿知识和技术接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交互设计师的培养不仅出现在硕士教育,也可在本科教育中自成一专业学科,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交互设计人才。
作者:何晓云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一、观察研究
(一)生命起源“生命起源”即自然博物馆,这个展馆特别针对小学班级而开设。通过祥宝的文字,图片和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标本,揭示生命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博物馆后,鼓励学生用文字描述和草图、绘画来记录他们的发现,并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通过观察发现,这一活动直观地为孩子们展示了考古的过程,他们了解到了一件展品是如何被发现并挖掘的,而且意识到这中间经历了多么繁琐的程序。从学生和老师的评价及活动期间学生明显增强的参与性来看,自然博物馆具有简单,紧凑并易于理解的特点,是非常成功的教育活动。
(二)历史博物馆灿烂的赣文化,展出文物、文献500余件,以鲜明的主题,利用大量文物、文献、图片、景观、字画等比较传统平实的陈列展示,再现赣文化的数万年的辉煌。参观者如何理解博物馆及其通过文物传达的信息资源则尤为关键,这一观点已得到普遍认可。
二、稳固:传统的展示形式仍是博物馆展示的重点
革命历史博物馆中传统的陈列展示是面向大众化传递信息的主要平台。王宏钧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对陈列的论述为“: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一定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采取场景还原法是在“五万人群众大会”这个事件的设计中,当时的场景再现是由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蜡像组成了,并结合了模拟以及绘画。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场地的约束,在灯光和声音的处理上稍欠细节,不够精致。而在场景还原中,灯光的重要是毋庸置疑的,对气氛的塑造和空间的架构的作用很重要。
三、互动:加强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互动性建设
博物馆展览互动项目的表现形式是借助游戏、情景模拟等手段,让参观者感受到展览的参与性、趣味性。例如在德国馆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表演,参与者正是参观的游客,与之互动的是一个巨大的“金属球”,它的变化来自于观众。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集体行为,观众感到互动是如此具有魅力。互动体验可以体现在触摸、扮演、游戏等一系列方式中。“功能主义没有考虑到建筑设计对游戏活动,交往类型的可能性等诸多方面潜在的影响,完全是一种着眼于功利和物质的规划思想。”杨.盖尔教授《交往与空间》一书被著名建筑师拉尔夫.尼斯金称之为“有特殊重要性的著作”。大家接触较多的是游戏这一项,其他方面则投资力度不大,建设较弱,博物馆可设立专门的小舞台,长期保持特定的剧目或经常更新,让感兴趣的观众过一把演员的瘾,穿上战争年代的衣服,用一用当时的仿真物件,这样来过博物馆的群众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对滞后,特别是民族精神文化教育和社会革命历史教育等较少。如何使新媒体艺术与传统的元素结合起来,构建革命历史博物馆对大众的吸引力,真正发挥它应有的教育和社会作用,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刘俞兵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