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0 04:16:29
导语:在期刊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中国新闻业的快速发展与结构调整,随着新闻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与政策规则的变化,随着以网络媒体兴起为代表的媒介基本技术革命性进展以及对媒介形态的影响日趋明显,随着新闻竞争向更深层次发展,随着中国新闻界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新闻舆论的竞争和斗争,新闻实践与新闻业正发生着重要的变化,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与需求也在发生重要变化,它制约、影响并要求新闻研究与新闻专业期刊相应变化,以给予理论与对策支持。能否把握其变化趋势,决定着新闻研究与新闻专业期刊能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能否满足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需要,能否不断增强影响力和指导力。
新闻研究和新闻专业期刊将发生什么样的重要变化?根据各方面的材料和迹象,研究各方面的需求,我们可以做出如下预测和判断:
1、新的变革阶段来临,不仅要求理论支持,更要求对策支持,迫切要求新闻研究由分立型向综合型发展,由概念型向对策型发展,由业务型向产品型发展,由理论型向战略型发展;微观领域将更专业化,宏观层面将更综合化。
这里的关键词是发展,发展就意味着不是代替而是并存,不是变革而是变化。不存在后者比前者更高级的问题。
过去,新闻研究相对说处于静态阶段,对已经取得的经验给予了有力的解释,但对如何应对正在变化的现实的指导力相对弱一些,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作出具有战略意义的预测与判断方面相对弱一些,对于现实的许多需要还没有作出足够的方案储备与对策支持。新的变革阶段来临,新的改革政策即将出台,这意味着规范制约新闻媒介形态与运行状况的外部规则和环境在调整。在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同时,必须着力于增强舆论影响力和实施能力,这就要以积极稳妥的改革调整措施来实现。这样的变革,不仅要求给予理论说明,更要求拿出一整套行之有效、可以直接指导实际操作的对策方案。
过去,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经营管理、新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是分立进行的,互相间的交叉协同较少,多学科相关研究较少,综合性评估研究较少。今天,形势和任务要求在分立学科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多领域、多层面、多因素、多线条的综合研究,以求在各学科面对同样问题或相关问题给出的诸多选择中评估排序,找出兼顾诸种制约因素与利益需求的可行选择,系统地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新闻研究也包括新闻专业期刊的研究模式由分立式向综合型发展。应当承认,分立型研究方式使得各学科领域间的联系较少,作为某个学科的专家可以对相关问题给出具有相当深度的解释和分析,却很少在总体层面上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对策方案。新闻生产是一个流程,涉及多个环节;新闻运作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采编系统、技术系统、经营系统等各个部分。组建新闻集团这样的系统工程,需要兼顾多个领域、多个层面。所谓新闻采编系统,看起来是应用了一个软件平台,实际上必然要求媒体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随之变化,就必须综合考虑采编、技术、经营各方面因素。如果停留在分立式研究状态,就难以就此有效率地给出适当选择。这就要向综合型发展,就要站在更高层面系统地、辩证地、综合地、多因素地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以求找出规律与解决办法。
所谓由概念型向对策型发展,是指过去的新闻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对概念的解释、阐释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上;现在,应向提供对策方案发展,必须更注意面向实际,为决策者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整套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方案。不管是报业集团还是广电集团的组建,都需要做大量的方案准备,都需要对面临形势和自身情况做系统复杂的研究,才能确定未来集团的基本架构、发展战略、基本产品。这样的需求,仅仅做概念型研究解决不了问题。所谓由业务型向产品型发展,是针对现在流行的新闻业务研究模式的缺陷的一种调整。过去,对新闻作品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研究怎样报道得更好,怎样写得更好,切入角度如何;对新闻作品和新闻实践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业务型研究,主要关注单元是新闻作品单体或某一类作品。这在今后依然是需要的。但今天,面对激烈的新闻竞争与发行市场等对报纸的选择压力,新闻媒介会要求把刊播的报道当作特殊产品来研究,从产品研究出发研究新闻作品与报道构成,看其定位如何,是否具有专有性、稀有性、不可替代性,报道构成与需求结构是否吻合,是否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并确定如何评估其受不受读者欢迎,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什么办法解决。只有从产品角度研究,才可能确切地找准报刊改版等所需要的定位依据和调整办法,才更能得出对新闻实践有指导力、影响力的结论。
所谓从理论型向战略型发展,是说新闻理论研究不能停留在静态、平面、解释型、纯学术型状态,必须和国家利益、国家战略联系起来研究舆论总体战略,研究在舆论总体战略指导下新闻媒介关注重点、实施重点、目标取向、衡量标准,新闻业向什么方向发展,在特定的时间、地点采用什么样的战略,需要什么样的战略投入,要达到什么样的战略目的。这是新闻理论研究应关注的东西。要有战略思维、战略远见,对舆论总体战略,对未来面对重大问题有一种战略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指导应用层面的研究。
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观领域即在具体学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将更多采用定量研究、相关因素分析等方法,将引入更多其他学科的成果与方法体系,将更注重学术规范、更注重科学方法、更注重研究质量、更体现专业水准。而宏观层面的更综合化,是说新闻研究应更多进行多因素评价、分析与整合研究,应能站在全局与历史发展趋势的高度认识、分析、判断问题,作出的分析、判断应更具前瞻性与战略价值。
2、人事管理模式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行,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新闻业务研究的运行机制与成果供给机制,将在相当程度上改变新闻专业期刊的形态和运行方式,改变新闻专业期刊的市场需求与评价标准,迫使新闻专业期刊进一步改革。
过去,新闻专业期刊的运行机制实际上是一种政策性供给机制,新闻从业人员为了评职称给新闻专业期刊提供论文;新闻专业期刊深为要发大量新闻论文所苦,但同时也获得了稿源和读者源,甚至可说是寻租的资源。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工程的进一步推进,中国科学院的改革进入第二阶段,重要标志之一是人事管理模式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特别是不再设职称评委会的做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如果类似做法在新闻行业广泛采用,或者不再具体规定评聘职称时必须提交发表在公开刊物上的新闻论文,新闻业务研究的运行机制就会改变。大家一旦不再为评职称而写新闻论文,新闻研究成果的供给机制也会发生变化,一些新闻专业期刊会由为发表新闻论文所苦转而为稿荒所苦,新闻专业期刊感到困惑又赖以生存的职能将不再重要,新闻专业期刊必然从等食吃到觅食吃,服从需要的新闻专业期刊的现行结构与形态就会变化,人们会按新的需求标准和评价方式去确定选择我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专业期刊。过去,能发表评职称用的新闻论文就是好新闻专业期刊;过去,一些人是为了评职称写论文面而读新闻专业期刊。将来,这些可能一去不复返,这就迫使新闻专业期刊更加体现编辑宗旨和多重定位,更加适合竞争需要。这对新闻专业期刊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3、新闻专业期刊的结构调整与市场细分化将加速,更多新闻专业期刊将因主办单位的判断与意愿,或因市场因素而转型。将出现新型新闻专业期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公开刊号的新闻专业期刊不足50家,有内部准印证的新闻专业刊物约有300家。虽然,没有什么规定说新闻专业期刊只能以这种模式办,但在复杂因素决定下,公开刊号新闻专业期刊的同质性很强,共同特征很多,特色不明显,适应市场细分化程度低,定位针对性不强。今后,随着新闻业务研究运行机制和成果供给机制的变化,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新闻专业期刊结构调整和市场细分化将加速;诸多新闻专业期刊面对细分化了的市场将更注重特色与错位竞争。这样,就会出现一些新闻专业期刊转型,也会出现更多体现国际视野与财经管理视野的新型新闻专业期刊。
4、新闻专业期刊的财政体制将由供给制向预算制转变,办刊模式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运行方式由附属型向独立型转变,职能界定由单纯办刊型向办刊研究兼职型转变。人们在继续认为兴办新闻专业期刊是公益事业的同时,将要求一部分新闻专业期刊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自我供给;人们在继续认为新闻专业期刊是媒体的同时,将要求一部分新闻专业期刊成为兼具调查、研究、评估、咨询功能的智囊机构与参谋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具有公开刊号的新闻专业期刊中只有三四家期刊盈亏平衡甚至微利,这其中,有些期刊的核算口径还没有包括全部成本。绝大多数新闻专业期刊的财政体制是供给制,即完全拨款,不做独立核算;或是预算制,即确定经费数额;或指标承包制,即承包经费或亏损指标,节余有奖。今后,预算制或指标承包制将成为主流。由之,新闻专业期刊的办刊模式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一部分新闻专业期刊被迫转型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负担自己的费用,维持基本盈亏平衡。新闻专业期刊不再是某个媒体研究机构无奈的附属物,而成为事实上的独立媒体。但这不妨碍新闻专业期刊与新闻研究机构的协同运作,或整合为一个各具职能、协同运作的有机体,或直接增加一部分调查、研究、评估、咨询功能。
[page_break]5、新闻研究所运行模式将发生明显变化,新闻研究的运行方式也将由手工作坊式向工业生产式转变,由自身需要型向市场满足型转变。
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院所的办所模式的变化值得充分注意。不管是在承担国家研究课题方面还是在从市场寻找课题方面,这些研究所已经成为竞争主体,更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新闻媒体所属的新闻研究所(室)的运行模式有很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痕迹,新闻研究运行方式也主要呈现为手工作坊式,自己寻找确定课题,自己研究,最多三五个人结合。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新闻研究所的职能和运行模式也会相应变化,必须成为竞争主体。新闻研究的运行方式也将发生明显转变。一是由手工作坊式向工业生产式转变,即流程化、程序化、规范化、规模化地进行新闻研究;会出现更多的协同研究,有些大型研究课题可能会由一方做结构设计,然后分解,由多方按所确定的结构、标准完成。二是由自身需要型向市场满足型转变,即从为满足主管单位需要或学术需要做一点研究,转而为满足市场需要和价值实现需要进行研究;市场满足型研究要考虑成果会不会被市场所接受。
6、新闻研究将更多引入、利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其它相关学科的概念体系、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新闻研究成果的体现方式将更多地呈现为非论文、非发表状态,新闻研究成果的学术、对策价值将更多地被市场发现,新闻研究成果将开始有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新闻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纠纷将出现。在这个领域,知识将进一步实现价值,智慧将催生产业。
新闻学概念体系和方法体系也是在吸收诸多学科成果基础上形成的,但面对迅速变化了的形势和任务显得不能完全满足新闻实践、新闻竞争对新闻研究的要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形态、媒介基本技术、宏观管理体制、政策规则、微观组织体系、投融资体制等方面正在发生变革,要求新闻研究能反映、解释、支持、引导、预测、规划这样的变革。这样的需求迫使新闻研究必须引入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及法律科学的概念、方法和成果,必须把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技术的规则体系纳入新闻研究资源和参照系,必须更多地以统计学等为基础。比如,资产重组、传媒集团组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调查研究和对策方案设计,就必然涉及经济学、会计学、经济法等诸多领域,不这样切入,所做的研究和对策方案就离现实太远,就不能满足使用方的现实需要,就不会被纳入决策,就不会被社会重视,也就不能产生相应的价值。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研究要涉及特定媒介的发展战略和实际运作,新闻研究成果就不再只是以为主要体现方式,而更多地呈现为非论文、非发表状态。新闻研究成果可能就是传媒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案,可能就是一个传媒经营资产的剥离方案,或是传媒经营资产的重组上市方案。这类对策方案、操作办法虽不供发表,仅供媒体或更大范围决策层参考、采用,但都是研究成果。今后,并不一定是才意味研究行为完成、研究成果形成。除去在具有公开刊号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还有第三个标准,即被决策机构采用,纳入决策或产生重大社会经济价值。《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检查、鉴定和验收实施办法(试行)》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免予鉴定:1.收到的反映足以证明项目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2.获得省级评奖一等以上奖励的;3.应用性、对策性研究成果为党政领导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吸收采纳井取得明显效益的;4.涉及到党和国家机密并获得有关部门认可的。”这些方案如果不被视为新闻研究成果,是一种眼光的狭隘和标准的偏颇。
同样因为涉及特定媒介的发展战略与实际运作,新闻研究成果的学术、对策价值将更多地被市场发现,这种发现不一定是评奖、发表,而可能是市场购买;这个市场包括媒体内部、行业内部和全社会。因为这样的方案会影响特定媒体的竞争能力与经济收益,新闻研究成果将开始有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操作方案会要求保密,一些重要的设计会有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未来五年,新闻研究知识产权纠纷可能会出现。未来五年,在新闻研究领域,从正面意义上说,知识将进一步实现价值,智慧将催生产业。
7、将有更多高知识、高方法、高能力的人才进入新闻研究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打破目前新闻研究人力资源投入主要为经验型、资深型、兴趣型的状况,新闻研究队伍将有质的改变,由此,引发新一轮的人才与研究成果争夺,多种学科背景与经历的人才将成为新闻研究机构关注、争夺焦点。
应当承认,新闻研究领域虽然不乏高知识、高方法、高能力人才,但不是各媒体人力资源投入重点,一般而言,新闻研究队伍不是媒介最强的部分。如果市场发现新闻研究成果的价值,必然促使一批高知识、高方法、高能力的人才进入新闻研究领域,这些人的知识储备、方法储备、能力储备将大大高于目前新闻研究队伍的平均水平,他们更多地充当战略决策者的智囊和参谋,更多地从事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对策性、方案性研究,他们的研究可能直接促成传媒集团的形成与重组。过去,进入新闻研究领域者往往是资深记者、有兴趣者或者因工作需要安排进入;今后,可以预测,报业集团和作为竞争主体的新闻媒介将会把更多精兵强将投入新闻研究领域。这样,新闻研究队伍就会有质的改变,就会产生争夺新闻研究人才的需要,具有战略思维和对策思维,具有很强判断能力和方案设计能力的人才更是人们争夺的重点。
8、新闻研究与新闻现实的结合方式将更为多样化,将出现更多订货式研究需要,将出现更多跨媒体、跨地区、跨实体的联合协作,将完成一批有较大社会影响的课题。
目前,新闻研究与现实的结合方式是新闻研究主动型,即主要是新闻实践者或新闻研究者自己发现研究课题、因学术兴趣提出课题或由同行提出课题,然后投入研究。随着改革任务的加重,一定会有订货式研究需要。比如,怎么组建搞跨媒体、跨地区的新闻集团,怎么确定发展战略和操作策略,新闻媒体的管理者或新闻行业的管理者会希望新闻研究机构调查研究,提供对策方案,评估这种改革、重组对媒体运行和社会运行的影响,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对实施舆论总体战略的作用。这样,新闻研究将以新的方式和现实相结合,表现之一就是出现订货式课题研究,由某需求方提出甲方要求,约定提交成果的时间、形式和标准。这样的转变发生后,将出现更多跨媒体、跨地区、跨实体的联合协作研究。目前,人们对报纸和广电是分别研究的,今后的研究会超越现有的媒介形态。现在很多传媒集团里已经分别拥有报纸、网络、杂志、出版社,有的还有了电视制作机构。如何在集团层面提高信息利用能力,改善信息复用指数,就必须开展跨媒体研究。今后,还会跨地区实施研究,因为随着宏观政策可能允许报业集团跨地区办报,必然带来跨地区开展新闻研究的需要。一些研究课题很可能会由两个以上新闻媒体的研究机构共同实施。一批有较大行业影响和社会影响的课题也会协作完成。
9、社会各界将会对新闻研究有更多关注和投入,企业因自身发展需要会提出对新闻研究成果的需求,会因此投入力量独自或与新闻研究机构共同研究,从而促使新闻研究走向社会化。
新闻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在行业内运作,人力、资金等研究资源投入也主要来源于行业内部,所以人们把新闻研究视为行业型研究。高校所做的新闻研究的影响也主要是在新闻行业内。随着社会各方面由关注新闻内容到关注新闻传播行为,进而开始关注新闻传播行业存在的机会与发展空间,必然产生对新闻研究资源与研究成果的关注,产生参与新闻研究的需要,会出现企业投入力量参与、支持新闻研究的事例,企业可能是从新闻行业内部挖人来研究,也可能是与新闻研究机构共同研究,从而促使新闻研究走向社会化。
10、继承与发展将成为理论创新的焦点。继承将更为系统化、理性化,为此,新闻思想史的梳理将成为紧迫任务;创新将体现在更多方面,将形成与国家创新体系工程基本同步的局面。新闻研究将真正成为新闻业发展与从业人员进步的动力源之一。新闻研究可能成为观念产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2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与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分不开的。理论创新在其中占有更重要的基础性的位置。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下和推动、影响下进行的。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中国要在与国际传媒集团的竞争中赢得更有利的位置,必须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创新,理论创新同样在其中占有更重要的基础性的位置。在新闻研究领域,理论创新更强烈地体现为继承与发展的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继承,从而形成与国家创新体系工程基本同步推进的局面。正是因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对策支持,新闻研究将真正成为新闻业发展与从业人员进步的动力,新闻研究成果的价值被各方面以多种方式承认,新闻研究可能以观念产业的方式运作,规模化地取得社会效益与一定的经济效益。
【内容提要】第五届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举行之时,正值《江西社会科学》杂志创刊25周年庆典。这次论坛的主题是“编辑思想的自觉与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发展”。会议围绕着“编辑思想的凸显与综合类期刊发展空间的拓展”、“综合类学术期刊在优化学术生态环境中的责任与作用”、“论坛的角色意识和引导功能”、“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办刊经营模式”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而认真的讨论,取得了圆满成功。
【摘要题】期刊工作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期刊发展/编辑思想/学术生态环境/期刊高层论坛
【正文】
2005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江西社会科学》编辑部承办的“第五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江西南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著名学术期刊的总编辑和主编们济济一堂,围绕“编辑思想的自觉与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发展”的主题,就“编辑思想的凸显与综合类期刊发展空间的拓展”、“综合类学术期刊在优化学术生态环境中的责任与作用”、“论坛的角色意识和引导功能”、“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办刊经营模式”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情况和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第五届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举行之时,正值《江西社会科学》杂志迎来创刊25周年庆典。与会代表向《江西社会科学》杂志表示热烈祝贺!
2005年10月26日上午,第五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开幕式暨《江西社会科学》杂志创刊25周年庆典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高层论坛的全体代表和江西省期刊出版界、学术界、社科界、高校的领导与来宾130多人参加盛会。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发来贺信,副省长孙刚参加了高层论坛开幕式和刊物庆典,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总编辑秦毅研究员,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有教授,省社科院、社联党组书记、省社联主席尹世洪研究员,省社科院、社联党组副书记、省社科院院长傅修延教授,省新闻出版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池红编审参加开幕式与庆典。省社科院、社联党组成员、省社联副主席郭杰忠教授主持会议。
孙刚同志代表江西省政府向论坛的召开,向《江西社会科学》杂志创刊25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专家学者和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他指出: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自2001年起举办以来,在全国学术期刊界和学术界影响广泛,在引导学术期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的作用,促进了学术期刊自身的建设。《江西社会科学》作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展示我省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窗口。25年来,《江西社会科学》杂志坚持以“传承学术,创新理论”为己任,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好评和众多的荣誉。在创刊25周年之际,希望站在新的起点上,以强烈的使命感,谱写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辉煌的新篇章!
会上,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傅修延教授首先致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总编辑秦毅研究员、国家教育部社政司何健同志也随后致辞,对高层论坛的举办和《江西社会科学》杂志创刊25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江西社会科学》编辑部还收到全国各地大量贺信、贺词。
二、编辑思想的凸显与综合类期刊发展空间的拓展,是本届论坛最热门的话题。编辑思想是一个刊物的灵魂,它决定了刊物的总体面貌和风格,也是综合类期刊拓展发展空间的前提和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总编辑秦毅研究员在本届论坛上首先做了《努力拓展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发展空间》的主题发言。她对论坛五年来的情况,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她说: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从第一届的“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第二届的“学术期刊与学术事业”,第三届的“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第四届的“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建设”,到本届的“编辑思想的凸现与综合类学术期刊发展空间的拓展”,经历了一个论坛主题逐渐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学术期刊不仅在自身的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且因对自身角色意识的自觉而对学术活动的参与也更加积极主动。五年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论坛设立的建设性意义。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正以它更加自觉的角色意识、更加积极的参与姿态活跃在哲学社会科学舞台上,它对繁荣学术事业的推动作用已经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
如何拓展综合类学术期刊的生存空间?秦毅认为:综合类学术期刊在我国的学术期刊中占有很大比例,已经成为我国学术期刊的主要形式。就科学研究的一般需要而言,对综合类期刊的需要并不会太大,所以在其他国家综合类学术期刊比较少。但是,在我们国家,综合类期刊不仅存在,而且还日益繁荣,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这种现象很值得思考。
综合类学术期刊不容易办,这是业界人人都知道的,困难来自方方面面,从根本上说,是来自它的定位。首先是它的学科定位;其次是它的读者定位;还有它的市场定位。在有限的生存空间中,综合类学术期刊出路何在?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术期刊应该以专业化为主要方向。现有的综合类学术期刊将逐步分化,一部分将逐渐走向专业化,成为真正的专业期刊;或者依然保持综合类学术期刊的架构,内容上突出本刊的传统优势学科或专业领域,甚至某一专门问题,成为该领域的核心期刊。实际上已经有一些刊物开始向这一方向发展。另一部分或许会走向另一种专业化:专门刊登跨学科界限的综合性的研究成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类学术期刊。这是一条更具探索性的创新之路,也会是一条需要更大投入、更加艰辛的办刊之路。
当然,对于多数在目前的格局下已经取得一定学术地位,具有较大影响的综合类学术期刊,比如地方社科院、社科联主办的大部分学术期刊而言,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反而是不确定的。大局上维持现状,局部适当吸收变动的积极因素,小步调整,稳中求进应该是比较明智的选择。但是,正如本届论坛的主题所提出的,需要有明确的、差别化的编辑思想,以使我们的刊物特色更为突出,风格更为独特,以此不断拓展生存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审柯锦华认为:学术期刊功能的正常发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有高学术水准文章,二是要有选出好文章的机制。前一个问题归根到底取决于学术界的整体研究水平,第二个问题取决于相对完善的审稿制度和编辑的学术眼光。具体地说,首先,学术期刊应当严格遵循学术发展规律,反对把学术创新简单化、庸俗化。离开了学术的有效积累和批判继承,学术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学术期刊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不能迷失在那些用所谓新观点、新方法造成的假象中,不能给浮躁之风推波助澜。其次,不要把“问题意识”当作一个口号,不要以为多喊几遍口号就真的会发现问题。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重要的是将自觉的问题意识贯穿在多年如一日认真严肃冷静的思考钻研中,这样才能有一种理论敏感性,才有可能对各种学术研究成果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且在对学术发展的脉络的把握中捕捉到有价值的问题。再次,自律对于学术期刊的编辑来说尤为重要,应强化学术责任意识,自觉遵守学术规范。
关于编辑思想的凸显与综合类期刊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常务副主编马自力的思路是:以编辑思想的坚守和凸显定位刊物的风格和品位,以编辑思想的延伸和期刊界的合作壮大刊物。他阐述了五点意见:(1)编辑思想或模式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学术生产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深度介入、与作者交流互动、平等对话;或者以问题为导向,在学术层面回应重大现实问题;或者依托组织会议,通过会议主旨体现编辑思想,形成研究热点。(2)综合类学术刊物的编辑思想应以综合性为追求目标,力求在选题的思想性、当代意识、问题意识和跨学科的长时段研究上体现编辑含量,从而有别于专业刊物。这应该是综合类学术期刊立足于学术界的根本所在。(3)以编辑思想和学术品位的坚守、凸显,影响或引导学术发展,拓展学术空间,并由此形成独特的刊物风格。(4)刊物形成品牌后的效应——学术发展的风向标。以编辑思想的延伸,如组织学术论坛、专题研讨会,发挥在学界的影响,起到学术发展风向标的作用。(5)学术刊物之间存在竞争,但在目前的大背景之下,更应强调刊物之间的相互合作,要认真研究、广泛认同并积极倡导一种真正符合人文社科研究规律的学术规范,而不是去迎合、屈就那些违背人文社科研究规律的、西化的、不符合审美原则和影响论文阅读效应的某些“规范”。
对于学术期刊的编辑思想和编辑责任,《学术界》主编袁玉立认为:编辑思想中,核心是价值观,即我们揭示和解决什么样的人文社会问题才是有意义的,从而决定我们在编辑的操作层面如何去组织、选择、加工和淘汰稿件,把我们理解的最具有人文社会主义的产品呈现给读者,呈现给社会。一个具有编辑思想的称职的编辑,尤其是主编,他应当通过自己的编辑、编纂、策划和最终产品,至少要对下列四个问题做出符合事实要求和时代精神的回答:(1)学术期刊的角色、责任和使命;(2)学术与政治,学术与真理(善或美)的关系;(3)对于学术自由、学术民主的态度;(4)对于学术积累、学术创新和学术规范的理解。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诠释,推进人们对于中国人文社会问题的揭示和解决。编纂思想是对编辑的学术思想的应用。编辑责任,既是健康的编辑思想的组成,也是编辑思想演化的结果,需要引导思潮,选择原创,评价优劣,扶持新人。
《人文杂志》总编辑杨明丽研究员也就怎样开拓学术刊物的发展空间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她说:学术期刊的发展空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界定:(1)学术期刊发展的思想和知识空间。首先,要求期刊的编辑者在办刊方针上有足够的开放性。其次,学术期刊的编辑应该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理论勇气。有了真问题,才有真学问,在现有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内,最大限度地实践自由,探寻人类知识和思想的新领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和理论的指引。(2)学术期刊生存的市场空间。虽然说学术期刊是一种非营利的事业而非企业,但是,学术期刊要生存和发展,却不能离开市场。期刊面临着两个市场:学术市场和经营市场。怎样开拓刊物的经营市场,必须结合各刊自己的情况,不可能找到一个统一的模式,如果结合了刊物转型的可能性,其实有可能寻找到传媒市场的战略投资者,走一种市场化运作的道路。
“学术期刊不应忽视来自网络的竞争”,《湖北社会科学》常务副主编唐伟特别强调这一点。他说:网上论文与期刊论文相比至少具有三个明显的差异。首先是作者的写作心态不同。鉴于目前的学术考评机制,社科工作者在每年或一个时间段对都有一定的数量要求。这就使作者在给学术期刊投稿时,经常是为考评而写,很多文章无论是结论还是研究角度、论证材料,都谈不上新意,不具创新性。而网上论文的作者,从写作动机上没有或很少世俗的功利性,往往是有感而发,有话要说,因而创新性经常较杂志文章强。其次是文风不同。写作动机不同,导致网上论文与期刊论文文风大不相同。前者往往语言简单明了,直达其意,中心突出,观点明确,可读性强。后者的许多文章却囿于程式化,“八股”气息浓,可读性差。最后,作者与读者之间交流的强弱不同。网上论文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具有实时性,这是期刊不可比拟的。除了这三点之外,网络论文与期刊论文在时效性、选题自由度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必须借鉴、学习网上论文的优点,增强学术活跃程度,学术期刊才能牢固占据学术前沿地位。
大学综合类社科学报是综合性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类学报与社科院、社科联系统的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北京大学学报》副主编刘曙光结合自身的办刊情况,就编辑思想的自觉与综合类学报风格的形成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期刊风格有不可选择性方面,也有可选择性方面。期刊风格的决定性方面或不可选择性方面,包括期刊的办刊宗旨、办刊方针、学科定位、读者对象定位、市场定位,等等。这些东西是期刊风格连续性与稳定性的根本保证,也是形成一个刊物的风格的基础性东西,是不能随意更改的。而期刊风格的选择性方面或非决定性方面,即期刊的主体特征,是期刊编辑努力可以改变的方面,是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面。通过编辑的自觉追求,可以使刊物的个性(或者说特色、风格)更加鲜明。没有编辑思想的“自觉”,就谈不上刊物的风格。综合性社科学报应当贯穿主编的总体构思;立足于本校,突出地域特色、学科优势和历史传统;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整合资源,把学报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原则。
虽然对于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发展空间,大多认为处于不利地位,但也有不同意见。《甘肃社会科学》编审胡政平则就综合类学术期刊的主流地位谈了看法。他说:根据我国目前学科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综合类学术期刊应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理由有三:(1)由现行体制决定了中国学术期刊是以单位办刊为主,而不是以学术团体等机构办刊为主,单位的综合性又决定了每个单位要有一种或几种综合类学术刊物。(2)提倡学术期刊专业化不现实。试想全国高等院校的每个院系和社科院研究院所都创办专业类学术期刊,会出现诸多问题,如:期刊总体质量不能够保证;每个专业学科期刊难免有“众刊一面”现象;高质量的专业性稿源也成问题。(3)创办综合类学术期刊是社会和学界的需要。我国的学科发展和学人发展非常迅速,按现行体制下各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专业类学术期刊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相对而言,综合类学术期刊则承载了大量学术成果推出的功能。当然,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劣势还是存在的,应当树立忧患意识,正视问题,要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品位、突出办刊特色等办法逐步解决。只有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综合类学术期刊发展是大有前途的,主流地位会越来越稳固。
[page_break]三、关于“综合类学术期刊在优化学术生态环境中的责任与作用”,论坛讨论大体围绕着三个方面:一是对学术生态环境的认识;二是在优化学术生态环境中学术期刊的使命;三是如何优化学术生态环境。
《云南社会科学》副主编范祖锖认为:当前学术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按照政治家的说法,学术界还有杂音,即与主旋律、主流意识形态不协调的声音。学者们应重视政治家的警示,坚持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从这些全局性的问题来思考构建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必须减少消除那些干扰和动摇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杂音。然而,学术生态存在的问题主要还应由学术界自身做检讨,即学术界有不少违背学术发展规律的行为。这些现象的出现,与整个社会出现的弊端有关。问题的关键是学术界对这些弊端的根源、表现、危害要有深刻的认识,并采取卓有成效的对策进行治理,使中国的学术生态不断得到优化。在优化学术生态的过程中,学术期刊负有重大使命。学术期刊应在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包括政治方向、学术方向、学术旨趣。
《江西社会科学》主编余悦研究员谈了三个方面的意见。他说:第一,什么是学术生态环境?这是首先要认识清楚的。他结合自己的办刊经历,认为:当前,学术泡沫越来越多,学术腐败越演越烈,学风越来越差。现行的学术评价规范,初衷是希望学术界越来越好,但有一些规范、考核,可能和我们的目的南辕北辙,这是指整体的学术生态环境。第二,学术期刊所面对的学术生态环境。一是政治的视域。既要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又要有利于理论创新,如何把握好政治和学术这两者之间的界线?作为办刊人,思想上应该非常明确。二是经济的压力。办刊经费不足,影响着刊物的发展后劲。这是不是属于学术生态环境之一?值得大家来考虑。三是人情关系的处理。人情稿、关系稿、权势稿怎么办?这是和学术问题、学术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些都属于学术生态环境的问题。第三,学术期刊要在优化学术生态环境中承担起责任,要在,引领学术,学术传播,学术积累,培养学术人才,学术规范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某些学术生态环境当中的问题,并不是期刊自身能够解决的。如何营造适合学术期刊生存的环境,这需要我们的宪法、法律、法规,有关的管理部门和与学术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宽容的、宽松的、和谐的气氛。
《社会科学研究》常务副总编张小路编审认为:当前学术生态环境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学术自由和学术创新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又与前一个问题密切相关。许多学术期刊内容缺乏创新,学术含量不高,学术与宣传不分,刊发大量平庸之作,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学术自由缺乏充分的保障。对于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来说,应该允许学者在宪法、法律的规范内进行学术创新活动,也应该允许学术期刊在宪法、法律的规范内发表学者的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能解除对学术期刊发展的最大束缚,从根本上保障学术期刊的学术自由,使学术期刊没有后顾之忧地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学术精品。除了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外,当前对学术自由的束缚大量的还来自审批学术、规划学术和数量学术等的影响,因为这些性质的学术限制了学者选择研究对象的自由和潜心治学的自由,迫使他们穷于接课题、凑数量、多发表。同时,一些学者对学术之外各种功利指标的过于迎合甚至主动追求,则损害了学者自身对学术自由价值的自觉和守护。这些都使得学术创新失去了依托,致使大量假成果、快餐成果、低水平重复的成果得以面世。对这种现状,我们学术期刊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术期刊只有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创新的追求,严格要求编辑同仁努力从才学识诸方面不断优化自身素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推出一篇篇学术精品,才有条件担负优化学术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为了促进我国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发展,《学术研究》副主编陶原珂博士对国外社科英文学术期刊的综合类型进行了分析。他说:从随机考察的目前国外社会科学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的情况看来,其内容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如由于一个期刊涵盖多个学科,涵盖的方式可以是不同学科文章的拼合,可以是不同学科知识交叉的文章构成杂志的学科交叉综合,可以是非学科栏目拼合形成的学科模糊综合,可以是侧重于编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的论文而构成“问题综合”,也可以是围绕某些话题编发有关文章而形成的话题综合,等等。每一种类型都有自己的综合型优势、研究的侧重点、切入问题的不同方式等不同特点,以适应学界、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如何认清“论坛的角色意识和引导功能”,是本届论坛的主要议题之一。与会人员对于论坛的创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于其应有的功能进行了探讨,对于进一步办好论坛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对于论坛的角色意识和引导功能,《浙江学刊》常务副总编任宜敏研究员认为,这实质上与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学术期刊本身所承担的社会历史使命密不可分。从这样一种视角来审视,论坛的角色意识和引导功能,应该是向学术性转换,超出单纯的、狭隘的编辑业务,承担起自觉引导中国学术在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把握学术脉络的基础上,推动学术创新、尤其是学术范式创新的使命。每一期论坛,都应不断向学术研究的纵深延伸。例如,梳理、提出学术研究中迄今为止的主要问题,通过对真问题的梳理,来分析学术研究的未来走向。在此基础上,再有的放矢地讨论我们期刊应该怎样介入这些问题。
《北方论丛》常务副主编张晓校则说:论坛的功能与作用是全方位的。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平台”功能外,还不应忽视导向功能,或者说应强化导向意识。论坛汇集了国内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的“主力部队”,构成了强势群体,通过论坛交流信息、经验是必要的,但如何提升总体实力,发挥群体优势,加大对某些前沿问题的追踪力度,引导对某些重大问题的联合攻关,则应成为论坛活动的核心内容。论坛的导向促进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我们在强调论坛导向意识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应强调导向意识的具体化,体现清晰的学术研究指向,使论坛期刊成员有路可循,使期刊界一贯倡导的“问题意识”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东岳论丛》主编路士勋认为:论坛的角色是指论坛在指导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其特殊功能而起到引领方向,探讨学术前沿问题,总结经验,办好刊物的作用。论坛的角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论坛在期刊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二是指各期刊在论坛中所发挥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其引导功能主要是:及时提出在学术研究中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把论坛的议题和学术研究、期刊的发展联系起来,切实为期刊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利用论坛所提供的机会,吸引有关专家和学者,开展学术讨论,加大论坛的信息量;利用论坛这一组织形式,开展与相关组织的谈判和协作,切实保护期刊的合法权益。
对于如何进一步办好论坛,《广东社会科学》社长、总编辑刘泽生研究员认为应该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有必要进一步策划,形成一种品牌效应。办出“论坛”的特色和品位,办出“论坛”的影响和权威,将会在学术研究和期刊发展上产生良好的互动,充分发挥出它的引导功能,而不仅仅是开个会而已。而且利用自己手中的阵地,对“论坛”进行必要的自我包装和自我宣传。(2)策划好每期论坛的主题,尽快解决或者说趋向于解决一些问题,尽管其中可能会涉及其他的诸如经济利益等等的矛盾。积少成多,逐步形成影响,品牌效应就出来了,也算是“论坛”的一个贡献。(3)加强联络,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形成一种制度性的东西,有利于长期的发展。休会期间还可以策划一些与“论坛”有关的系列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起到联络、沟通、协调的作用。
《求索》杂志总编乌东峰教授认为:作为有使命意识与深刻思考的期刊人,在经营谋划上追求对推动历史与社会前行的贡献性,就会以鲜明而独特的个性价值找到自己生存与发展的蔚蓝天空。他还就办好论坛提出了三点建议:(1)关于格局问题。论坛从发轫到本期已是五届,如同企业生命周期一样,现在是到了需要创新的时候了。路径有两条可供思考:一是引进来,走出去。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改为中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邀请港澳台期刊协会与世界先进国家期刊协会来本论坛交流信息,共谋方略。引进来,就必然会被请出去,去海外或国外开上一、二届,既壮其声色,也开阔了视域。二是开扇门,搭个桥。论坛可以适度邀请作者与学术团体代表参会,做一些编撰交流、编读交流工作。(2)关于地位问题。论坛可以申报一个“中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生存与发展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以提高本论坛的分量。(3)关于论务问题。论坛不仅要讨论规范和创新期刊自身,还要讨论规范和改进外部性环境,要思考中国学术期刊人与期刊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经营环境、福利环境等问题。要把论坛的某些建议和构想提供给管理层研究,争取为期刊人与学术期刊谋划更为科学而舒展的空间。
《学习与探索》主编张云鹏提议,从下一届论坛起,我们既要关注期刊发展的理论学术问题,也应关注与期刊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现实问题。解决理论学术以及相关宏观问题的同时,解决各种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和微观问题,必定会给我们的期刊注入新的活力,其价值意义丝毫不亚于人们所关注宏观问题。
五、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近些年来,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办刊经营模式,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从长远发展来看,综合类学术期刊如何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经营模式,也成为本次论坛探讨的重要方面。
《江海学刊》常务副总编韩璞庚研究员以“市场化挑战与中国人文社科理论期刊”为题,进行了全面阐述。他认为:综合地看,人文社科期刊所遭遇的市场化挑战可以归纳为四个层面:同质化与激烈的学术市场竞争态势;市场细分的挑战;国际化的冲击;网络媒体的介入,冲击着国内纸本人文社科期刊。在市场环境下,人文社科期刊如何理性反思,应对市场化与网络化的挑战呢?第一,面对细分的市场,找准自己的定位。学术理论期刊应按照学术市场的要求,培育自己刊物独立的特色与个性,寻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第二,专题化办刊,专业化经营。突破分科文集型的编辑理念,通过开辟特色栏目或组织专题研究方式,实现专题化经营,专业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做学术市场的延伸产品。第三,应对网络化的挑战,实现纸本媒体与网络平台的结合。一方面人文社科期刊要做好自己的纸本期刊,另一方面人文社科期刊又要谋求建立自己独立的网站或其他网络媒体形式。第四,改变传统经营管理体制,实现人文社科期刊的市场化经营。国家应适当放宽管理权限,创造人文社科期刊相对市场化的氛围。人文社科期刊要创新观念,实现差异化经营,探索管理体制与运作模式的创新。第五,拓展国际市场,吸收国外学术期刊的办刊经验。国内人文社科期刊要谋求与国际期刊市场的接轨,将国内最新的社科学术成果介绍到国外同行中去,同时,注意引进外资,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实现人文社科期刊的有效扩张和保值、增值。第六,创新办刊理念,创造刊物特色。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要确立主体理念、生态理念、原创理念,以前瞻性的态势、敏锐的目光,推出富于创新的理论学术文章,成就特色刊物。
如何谋求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的长远发展,《中州学刊》社长李太淼认为必须在三个方面做出努力:(1)要增强学术期刊为社会现实服务的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强化为社会现实服务的功能。(2)要以问题研究为主,围绕实践界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做一些深层次的、理性的学术思考。(3)作为地方性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要开辟并办好既具有地域特色,又具有学科特色的研究栏目。
《社会科学战线》主编邵汉明则把自己的办刊思路和理念概括为“一、二、三、四、五”:所谓“一”,就是确立一个目标。所谓“二”,就是抓好两手,即刊物的质量和经济命脉。所谓“三”,就是突出三个字,一是求稳,二是求新,三是求变。所谓“四”,就是强化四个意识,一是敬业意识,二是责任意识,三是忧患意识,四是管理意识。所谓“五”,就是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二是学术性与应用性的关系;三是全国性与地方性的关系;四是名家与新秀的关系;五是编辑与作者的关系。这一思路和理念又可概括为:定位要准确,质量要保证,个性要鲜明,管理要科学。
“综合类学术期刊有鲜明特色就具竞争力。”怎样才能办出特色呢?《学术论坛》主编张成兴认为:第一,在栏目和学科安排上要有重点。就是说在用稿、组稿(包括稿酬支付)上向一两个学科倾斜,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在全国期刊界逐步形成优势,从而带动和提升整个期刊的水平和影响力。第二,突出学术性、理论性、思想性,其拓展的学术空间更广、更深,更富于原创性、原理性、基础性,就更有逻辑力量和长久的生命力。第三,鼓励创新和学术争鸣,为之提供平台。第四,为地方决策和三个文明建设服务,这种服务必须有效。
“培育品牌栏目,提升综合类学术期刊的质量。”这是《甘肃社会科学》主编董汉河发言的重点。他说:中国的学术类综合期刊有上千种,所设栏目绝大多数都相同或相似。特色的缺乏,导致独特品质和优势的缺乏,并因此影响了综合类学术期刊质量的提升。要改变这种状况,应该而且可以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通过重点打造品牌栏目的途径培育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并以此提升综合类学术期刊的质量。培育品牌栏目,要根据主办单位的优势和条件。首先是编辑的优势和条件。其次是地域优势,包括期刊所在地的学者优势和地域文化特色。再次,要勇于创新,通过科学地考察论证,组织创办独具优势的边缘学科栏目、问题研究栏目或带有填补空白性质的栏目。
学术期刊的选题,是与经营密不可分的重要环节。《江汉论坛》副主编陈金清说:制定选题计划是形成学术期刊风格的需要。就学术期刊而言,主要包括:方向性,学术性,超前性,系列性。此外,学术期刊制定选题计划还要注意均衡性、多维性、交错性。制定选题计划有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好的选题计划是编辑在工作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摸索,根据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制定出来,又不断根据实践的发展和现实的变化,经过反复的修改、充实、完善才形成的。
对于综合期刊的经营模式问题,《福建论坛》杂志社副总编刘义圣说:核心期刊搞经营,不能搞综合经营、多种经营,而应该是搞特色经营、优势经营。要打造金饭碗,捧着金饭碗才能讨得饭吃。不能以损害期刊的公信力为代价去追名逐利,经营要以刊为本,不能本末倒置。要通过积累刊物无形资产,用无形资产来经营搞活。化整为零的经营方式:栏目经营——经营的个性化。从经营意义上说,不要把期刊当成“百货商店”对外经营,而要把它当成商店里的“专卖柜”对外经营。
《南方论丛》副研究员刘红娟则以自身刊物为例谈了三点意见:一是学术期刊的定位。学术期刊的定位,应多出高品位、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二是树立学术精品意识。三是学术期刊要纳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要加强对学术期刊工作的领导,研究解决办刊中的重大问题。加大对学术期刊的经费和设备的投入,要作为宣传文化基金的资助重要对象,为学术期刊的良好运行和快速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有力保障。
六、关于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认识和评价,也是本届论坛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本次论坛参加者除了综合类学术期刊的人员外,还邀请了期刊评价部门和高校学报、文摘期刊的人员共同参与研讨。他们的到来,提供了大量有关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的信息。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办公室主任马晓军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教学和研究机构与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数据部姜晓辉主任说:就我国综合性学术期刊的整体来看,期刊的主办单位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学术团体。研究单位办的刊物一般以专业刊物为多,除了发表本单位的成果外,多数为外部稿件;大专院校的学报类刊物以综合类为多,以本校科研力量为依托,一般重点反映本校的优势学科和优秀成果;学术团体类的刊物,包括社科联、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团体办的各类学术期刊,往往是反映本系统或本行业科研成果,综合类和专业类并存。如果以统计数据(1999-2001年的200种综合性学术刊物)为统计样板,表明大专院校的学报类综合性期刊占多数,是论文产出的主力军;研究单位的总体影响力不及大专院校的学报类期刊,但刊均影响力要高于学报类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部主任李明霞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作为中国最大的期刊群出版单位,已走过了47年的历程,与学术期刊密切相关的《复印报刊资料》有110种,覆盖了我国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复印报刊资料》把狠抓学术质量、提升学术品牌、实现精品战略当作自己不变的宗旨。《复印报刊资料》现已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由过去的只有全文转摘和论文索引二合为一模式过渡到集年度综述、动态报道、全文转摘、论文索引和论点摘编为一体的多种形式并存于一刊的模式,扩大了刊物的信息量,增加了可读性和耐读性,更好地体现了贴近读者的原则。由单纯的复印制版改为全部重新录入排版,实现一个文本、三种载体,达到版式的整齐划一、清楚美观,同时还能校正原刊的错误,提高文字的正确率。
第五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主办单位负责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省社联党组成员、省社联副主席郭杰忠教授在论坛闭幕时作总结讲话。他说:这次论坛始终洋溢着热烈、喜气、务实、和谐、生动、活泼的气氛,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召开的时间非常好,正逢秋高气爽的丰收时节和《江西社会科学》创刊25周年庆典;二是主题非常好,“编辑思想的自觉和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发展”立意高远;三是形式非常好,既有专题发言,也有自由发言,还有交流与考察相结合。论坛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1)通过这次论坛,大家总结了经验,增进了了解。对今后期刊的发展、期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一些影响的因素,做了分析,并达成了共识。(2)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交流了思想,明确了发展方向。期刊的发展方向,那就是政治方向、学术方向,也提出了今后的目标,就是把论坛办成一个品牌。(3)探讨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大家都认为,拓展学术期刊的发展空间,优化学术期刊的发展环境,必须遵循和探索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发展规律、学术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经过申请和协商,第六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将于2006年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做东道主、《学术与探索》编辑部承办。
会议期间,高层论坛的代表还先后到南昌、吉安、井冈山、兴国、瑞金、赣州等地考察,并与井冈山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赣南师范学院进行了交流,参加了瑞金红色旅游节和红色旅游高层论坛。
一、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具有多终端、多道发行、覆盖广、影响广等特点,尤其在过刊内容的利用方面也拥有传统纸媒无法比拟的优势。现代的期刊所刊载的是目前科学研究最新的趋势及成就,对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信息资源,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图书馆期刊建设落后,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高校的需求,与学校的办学规模、学科建设、硬件设施及不断扩大的师生人数无法匹配。其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图书馆藏书存在管理不善
目前各高校都有现藏期刊破损的现象,其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欠缺,已经严重影响到师生的阅读。与此同时,由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对于期刊管理的专业程度不够,缺乏信息检索应有的能力,影响师生的阅读。
(二)现在各高校的图书馆期刊建设的结构多有不合理的现象
没有构建核心期刊保障体系。在期刊的选择上,没有完全符合各高校的教学和科研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需要改进。尤其是新型的电子期刊,还很缺乏,急需增补。
(三)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存在参差不齐
基本上没有受过专业的图书管理培训,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经验。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仅仅局限于被动的收发期刊,缺乏自主创新和发展意识,没有进一步发掘资源的能力。
二、改善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基本途径
(一)建立期刊的集中管理模式,加快期刊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是期刊各项业务活动的集合。但是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有很多的漏洞,存在制度不全、管理不集中等问题。期刊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着统一管理与分散管理的差异。近年来,分散管理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系资料室受各系领导与图书馆业务难以协调、收藏缺乏统一性的规范化,出现严重的重复性。因此,在改革中,应把握现代网络化的有利条件,建立一个适合高校发展的高效期刊管理模式。如建立期刊全文检索和存贮系统,形成以师生为中心,集信息检索功、文献提供功能能和咨询功能于一体的“一化服务”,缩短信息传递的时间,加快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二)统筹兼顾——建立合理的图书馆期刊馆藏结构及核心期刊保障体系
高校图书馆期刊的存储量决定了高校师生最直接利用期刊资源数量和质量,同时也是实现图书馆期刊资源与师生共享的基础,还是学校建立图书馆网络期刊资源的基本保障。所以,各高校在建立期刊馆藏构成体系时,必须以本校的教学和科研为主要收藏依据,结合本校性质、办学方向、专业设置等来制定期刊采集方案,以此来确定本校图书馆期刊资源的基本保障体系。
立足于核心期刊,保障期刊载体形式的多样化。保障核心期刊收藏的连续性、完整性,着重突出期刊馆藏的特色。电子期刊以其容量大、增长快、出版周期短、直观性强、检索点多,同时还可以存贮文字、图像、声音,实现资源共享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目前,就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而言,应有计划地调整电子期刊与印刷型期刊的收藏比例,既要征订电子期刊又要重视印刷型的核心期刊,合理配置。使电子期刊与印刷型期刊长期共存、相互补充,建立具有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的核心保障体系。
(三)创新服务——做好期刊的宣传,营造网络时代的服务环境
高校图书馆期刊的宣传介绍在期刊管理中还是一个未知环节。建设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宣传的力量,可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手段,使高校师生能够及时的了解期刊资源的情况。在进行期刊宣传时,可以采用期刊通报、新刊展示以及设置专门的阅读栏等,向广大师生介绍图书馆的期刊情况,使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迅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期刊资料。总之,在信息时代,师生在图书馆期刊专栏里得到更多的物质需要和一个宽松的、开放的阅读环境。
(四)活化期刊资源,实现图书馆期刊资源网络化
网络的兴起和普及,期刊网络化是期刊在互联网时代中发展的必然模式,期刊网络化使学校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将通过局域网络传输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使师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期刊资料。图书馆期刊资源网络化是以其大量的、不断更新的、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交流平台等一系列现代化条件吸引了更多的师生目光,扩大了期刊的影响范围。建立期刊资源共享平台之后,师生就可在这个共享平台中,通过局域网络搜索到所需的期刊资源,同时也可通过网络下载自己所需的期刊资料。
(五)更新观念,努力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现在期刊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期刊的称出不穷,期刊的内容也是日新月异。同时高校师生对图书馆期刊的阅读量剧增,使得高校的期刊管理形式、手段、内容等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所以,各高校图书馆必须强化自身的期刊管理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适应高校师生要求的团队。因此,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就显得迫在眉睫。
1、强化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高校期刊管理工作就是为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科研服务,如果不能满足高校师生的要求,那么图书馆的工作就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各高校在完善图书馆的建设同时,也应该注重培训其工作人员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牢固树立服务至上、师生第一的理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服务方式,以发挥高校图书馆期刊最大化的效益。
2、努力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图书馆工作人员除了要掌握其管理专业的知识以外,还应该熟悉图书馆所有期刊的管理知识,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熟悉图书馆的各种期刊的知识,并且要工作人员自学各种新的管理知识和理念,组建自己的专业数据库,此来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3、集中培训工作人员的电脑知识
电脑在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领域的已经广泛使用,现代图书馆建设时应加强工作人员的电脑基础知识的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工作中必要的电脑知识。由于现在高校的图书馆期刊管理都使用自动化管理,期刊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电脑自动化管理,极大的提高了期刊管理的效率。因此,工作人员学习电脑知识对于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
4、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网络知识
在信息日趋全球化、数字化的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长期目标,为此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资力度。因此必须加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网络知识,使之能够知道信息的分类编目等图书馆学知识,熟悉本学校的专业设置及科研的基本情况。
(六)以读者服务为中心
高校图书馆应以学校学科发展和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师生服务时应做到态度和善,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应使老师和学生花最少时间和精力,能得到最大的服务。
在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期刊的格局,如:开放式服务,此举措将成为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熟悉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师生的需求,了解师生的阅读倾向、阅规律、阅读类型和需求。让师生真切地感受到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重新有效认识图书馆的期刊服务,为以后充分利用期刊资源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高校图书馆要做好期刊的服务工作,就要从源头抓起,做好期刊的资源建设,形成本校合理的特色馆藏,创新管理服务新措施,全面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搞好优质服务,进一步提高期刊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作为社会信息主要的来源之一,期刊承载了非常多的重要信息。它具有内容广泛、思想新颖、出版速度快、信息量大以及学术价值高等优点,成为了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服务。但是,从我国图书馆期刊的实际利用情况来看,还存在管理方式落后、利用率低以及服务水平不达标等问题。所以,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来建设馆藏期刊,提升图书馆期刊利用率,应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1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刊征订以及管理结构不合理,严重浪费资源
期刊订阅是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期刊工作环节,订阅好坏直接关系着期刊资源的利用率。但是现阶段,高校期刊的资源配置普遍的比较不合理,传统的期刊文献以及电子文献分配的比例非常不协调。而且很多高校师生订刊是相对独立的,重复预订现象比较的严重,有时候图书馆老师在整理书籍的时候不能将同一个专业以及同一主题的书籍放在一起,严重的影响了文献的查准率以及查全率,不仅加重了管理的负担,也不满足文献资源需共享的原则。具体的期刊征订以及管理的不足如下:虽然期刊选择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需从整体出发,但是高校图书馆为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科研,高校教学人员和学生是其主要的服务对象,这就要求我们定期订阅计划应该以教学以及科研作为服务中心,尤其是一些先进的科学杂志提供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科研成果,有着很强的学术性。但在图书馆订阅管理的实际过程是相对独立的,同学校各个院系不能充分沟通信息,并且采购人员知识面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学科专业知识都可以理解,造成他们在学术期刊上会出现单一的判断,简单的分类,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电子期刊具有传播速度快、存储量大、存取方便、通信灵活等优点。另外,它们还具有体积小、检索方便等优点。目前,刊物板块、网络版、光盘版形成了三足鼎立局面,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群,方便他们了解最新的信息以及全面的知识领域。其中电子期刊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出现的,其联机输入输出信息的操作是计算机中心图书馆形成杂志的基本途径,是一种在网上广泛传播的数字出版物,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多向互动、检索方便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网络电子期刊的合理配置不仅能够扩大读者获取知识的方式,还有助于读者用最快速的途径来了解更多的知识。我们都知道,资金短缺是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的。而高校图书馆期刊按照学校的特点、服务目标和读者结构决定着期刊的结构。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各系科的设置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资金缺乏,期刊的采购和订单就会跟不上学校的发展,专业期刊等不能满足各系科的需求,造成了期刊结构不合理和期刊文献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同时,在高校期刊订购中,由于分支机构、分阅览室等原因,会出现重复订购纸质图书和订阅一些不够先进,质量不高的期刊,严重的浪费有限了的资金。
注重藏刊,轻视利用,服务意识淡薄
图书馆质量评价的关键在于馆藏材料能否充分发挥其效益,能否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很多图书馆虽然从理论上认识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率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当中,仍然存在重“藏”轻“用”的管理方式,没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期刊借用系统繁琐,使读者感到不方便,通造成大量的期刊没有人利用。
传统的管理模式需要改进
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是让期刊部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即期刊在从订货到阅览再到上架的工作全部由期刊部负责,这种管理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优势。但是运用以藏为主,以管理为中心的模式,在期刊杂志量急剧增加,载体多样化以及读者需求广泛的情况下,未能满足期刊工作需要,而是应把读者作为中心,把服务作为为重点的方式,实现服务与阅读一体化,管理系统化。所以,在新的形势下,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重构期刊工作,是图书馆走出现状的唯一出路。
期刊工作者知识单一
期刊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专业面狭窄,信息意识和信息服务能力不强,只能够从事盖章等服务水平较低的工作,很难从事比如说专题研究,检索咨询等更深入的服务工作,缺乏高层次的服务。有时候对于读者所提出的一些学术性问题,工作人员往往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作答。严重的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形象以及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造成期刊资源不能很好地被挖掘,大量的资源被浪费。
2改善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策略
期刊信息资源订购协调化与制度化
①采购时要明确采购期刊需要注重思想性、专业性、教育性与层次性,注意重点期刊和核心期刊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同时,订购期刊要“与时俱进”,需要了解现阶段电子期刊和网络期刊以其快捷、方便、灵活等特点深受用户欢迎。②期刊订阅的意见需要广泛咨询。为了使期刊更具价值,必须要充分的掌握读者需求信息,减少订阅的盲目性。③实时的优化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数字资源建设以及网上虚拟资源的建设,将虚拟资源与实体资源相结合,形成统一的馆藏系统,实现资源的共享,加强馆际互借与交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期刊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最便利的条件。
转变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提高期刊利用率
多加强学习提升期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在电子期刊数量迅速增加和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也对现代化的期刊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期刊管理方面,馆员的工作不仅是整理书籍,看守阅览室,更是要成为师生的信息导航员。另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具备现代化的技术、操作能力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本领。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满足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利用专业素质体现出整体的优势,成为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为用户提供高质量且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满足现代科技期刊工作的发展需要。随着大量网上数据库的出现、传统的馆藏数字化改造以及电子出版物出版,电子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内容应该逐步从传统馆藏向电子化、多样化、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方向发展。因此,期刊的管理工作者应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机械的传统服务模式,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建设期刊资源信息库和期刊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并且应该积极的参与学校教学科研的活动,极配合科研人员积,开展专题检索服务,使期刊文献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配备具有高素质的期刊服务人员。图书馆是整个大学的知识仓库,它需要一个具有不同学科和专业知识的服务团队,各种人才共同合作。但是很多大学虽然注重高校图书馆在教学与科研的服务功能,却不重视图书馆专业人才的需求,导致图书馆人员优化不重视,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理睬,有些高校把大学图书馆当作内部就业的基地,往往会雇佣一些根本不懂图书管理的人员,而以各种理由把真正了解图书管理的人才拒之门外,因此高校需要改变这种情况,多多引进具有图书管理专业知识的人员。
优化管理,提高期刊管理系统
期刊能否充分利用,与期刊管理体制的健全和管理方法的完善息息相关。为了保证工作质量,维护良好服务秩序,非常有必要制定好图书馆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比如:期刊资源订购的协调与制度化;服务措施的标准化;阅览室管理的规范化等。所以,只有采用合理的制度规范才能够为师生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方便的阅读环境,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
目前,图书馆期刊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图书馆管理的重点之一。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各种各样读者的需求,图书馆的期刊管理者要合理使用期刊经费,有选择的订购期刊,优化图书馆的期刊结构;要加大期刊的宣传力度,使读者对期刊有更全面的了解,提高期刊的利用率;最后,要加强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使其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期刊咨询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陆续出现了读者需求多样化、期刊服务手段网络化等特点,也给当前期刊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工作,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教育保障与科研的信息工作,是值得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思考的一个问题。
1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的特点
1.1期刊种类繁多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中的数据可以了解到,2014年国内的期刊出版种类已经达到了9966种。规模较大的高校每年期刊的保持数在1000多种,规模较小的高校每年期刊的保持数也有500多种。期刊的类型与总数量的增多,对高校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各环节形成了新的挑战。
1.2期刊趋于数字化与虚拟化
随着科学技术在期刊领域的拓延,计算机、通信领域和信息数字化及虚拟存储技术的共同发展催化了电子期刊。电子期刊具有信息传播快捷、检索功能强大、节省馆藏空间等优势[1],这些优势将人们传统的资源获取观念打破了,与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更为贴近,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代高校学生对信息获取、传递的现代化需求。
1.3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并存
目前整体而言,高校图书馆的期刊在管理中除纸质期刊以外,另一种电子期刊也呈现出巨大价值。电子期刊是纸质期刊的数字化、电子化,与传统纸质期刊相比,电子期刊具有方便的数据存储、丰富的检索手段、便捷的传播途径等使用新特质。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之间是并存互补而非对立分化的关系,各有不能替代的优缺点,应注重优化两种期刊资源的结合式管理。
2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路
2.1加快期刊管理工作信息化进程
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集合了期刊各项业务活动,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的漏洞,比如制度不健全、管理不集中等情况。高校期刊在管理体制上存在有相对统一与相对分散的差别管理模式。图书馆期刊业务工作与其他部门需具有期刊收藏规范、管理高度协调的统一性,迫切要求实现集中管理模式,推进期刊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因此,高校应充分把握现代网络化的有利条件,建立起一个与高校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高校期刊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期刊的全文数据检索与存储系统,形成以广大师生使用数据为核心参考并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咨询于一体的管理模式,逐步有序地减少信息传递的流程步骤,以加快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2.2科学采购高校的馆藏期刊资源
首先,供需合理一致。当前各高校都有独具特色的龙头学科与专业,而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知识宝库与传播地,也需要与各校的特色相符合。具体而言,图书馆期刊采购人员应与学校各院系各部门广泛而积极地做好期刊征订要求,召开公开的采购会议或进行个别访谈进行期刊目录意见的征求。征求意见应通过校园网以及其他网络媒介途径广泛传播,实时、全面、系统地汲取全校师生的宝贵建议。利用课余时间向科研、教学成果丰富的教职员工征求期刊采购的专业补充意见。由各院系的师生读者共同参评当年图书馆征订刊物的满意度,以详细的反馈和具体意见完善采购期刊的工作,及时地进行刊物后续的增订、改订,从而确保做到期刊管理的连续性、合理性和一致性。其次,要避免期刊重复浪费。加大对各种所需期刊的指向性与核心内容的熟悉度,图书馆与其他各部门加强沟通,避免重复订阅或极多订阅同一个方向、内容相似的期刊。此外,从学校的发展状况出发,应兼顾其他利于高校师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期刊,对于非校内专业课程相关期刊和课外趣味性期刊,可“根据期刊的性质、读者对象以及本校经费实力来综合确定订购的品种类型及其相互比例[2]”,适当进行其他类型期刊的订阅以丰富馆内期刊种类。
2.3优化服务以提升期刊管理的质量
期刊管理是高校图书馆众多工作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高校期刊工作以收藏为主,是为读者造访查询资源的被动式服务,这种管理方式有着单一性的服务弊端。高校图书馆应主动开展多样化创新服务,就新时期读者借阅的新需求进行综合评估,从流通、咨询、工作态度等环节着手,以最大限度地契合读者的借阅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借阅服务,在流通借阅工作中要规范各学科教学、科研工作所需的学术性、技术性及资料性期刊的借阅过程,对于各类流通的期刊资料应避免漏订、拖期借还情况的出现,以健全高质量的期刊服务管理体系。同时,在服务过程中要适当采取措施,妥当配置开架借阅、延长图书馆面向读者的开放时间、合理布局馆藏资源空间架构、开展期刊导引课程。以上措施可促进读者与期刊资源的互动,提高期刊文献的利用率。馆员应及时将期刊按期限下架,保证期刊架上存有及时更新的期刊,确保读者能够最方便地阅览到最新期刊。在借阅过程中,面对读者没有按原位归还期刊而导致期刊再查询困难的情况,馆员应经常整理期刊架并进行清洁,使期刊的陈列干净有序,为读者提供舒适和谐的借阅环境。此外,馆员可结合图书馆信息化网络平台向读者推荐特色期刊导读内容,节省读者的资源查询时间,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期刊整体的查阅与利用效率。
2.4合理健全高校的期刊保障体系
高校图书馆的期刊体系应立足且不局限于核心期刊。从学校的办学方向、专业的设置、科研课题的定向等情况来确定图书馆的核心期刊,确保核心期刊收藏、流通的完整连续的管理价值,以突出图书馆期刊存储与使用的特色。同时兼顾一些能启发思维、开拓视野具有启迪性、现实性、实用性与娱乐性的一般期刊,确保期刊载体形式的多样化。电子期刊以其庞大的资源量、快速的更新频率、直观可读性强、迅捷的资源共享等要素而愈加受到使用者的热爱。就高校图书馆期刊体系而言,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二者在图书馆中将作为长期共存,互相补充的关系存在[3]”。对于核心期刊,以适当比例调整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在图书馆中的资源分布尤为重要,核心期刊视需要不断及时调整和分配在馆的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对于其他学术研究所需的更新周期频率相对快的非核心类期刊,可适当以电子版期刊为主。
3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期刊部门必须结合高校长远发展做好期刊管理工作,打破以往传统图书馆期刊分散的管理模式,加快期刊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馆藏期刊资源的利用率,合理地健全期刊保障体系,优化期刊管理综合质量,以开拓创新的思维促进期刊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1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现状
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遵循“一条龙”的管理模式。所谓“一条龙”模式,就是根据文献资料的特点进行整理加工。在加工的过程中,使用的流程是把期刊从采购、编目、阅览到流通、咨询等所有步骤都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来进行,为其设置专门的部门。很明显,这是一种很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图书馆事业不是很发达的时候,在供应环节,人们手工操作,期刊主要以印刷型文件为主;在需求环节,读者的需求也比较单一,现有的文献资源基本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期刊文献的供应和读者的需求矛盾并不是很突出,此种模式便显示出合理性和优越性。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和缺陷便逐渐显示出来,而且纸质期刊自身的劣势也制约了它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期刊信息资源的建设具有盲目性。为了满足本校师生的需求,有的高校耗费大量资金购进期刊丰富自己的期刊阅览室。不可否认,这种做法能够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但也应该看到,在手机阅读兴起的时代,书本阅读在读者的选择中占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而且酷爱读书的一代人已经老去,功利化阅读代替了理想化阅读,很多高校大学生已经进入“不读书阶段”。西安工程大学金花校区,社会科学期刊阅览室周一到周日开放时间为早上8:00到晚上22:00,周六、周日的开放时间为早上9:00到下午17:00;自然科学期刊阅览室周一到周五开放时间为早上8:00到到下午18:00。西安工程大学金花校区某周2个纸质期刊阅览室人数的统计情况见表1、表2。西安工程大学金花校区社会科学期刊阅览室每周开放时间86h,本周所有阅览人数134人,平均阅览人数不超过2人/h;自然科学期刊阅览室每周开放时间50h,本周总共阅览人数71人,平均阅览人数也不超过2人/h。且此数字还不包括各时间段重复统计的人数,例如某个学生9:00—13:00的时间段内都在阅览室,那么我们就多统计了2次该学生。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西安工程大学金花校区期刊阅览室的利用率较低,资源空置现象严重。相信我国很多高校也存在这一状况。学校为了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购置了丰富的期刊资源,但结果却是如此浪费。对于这一现象,学校和师生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2)期刊文献的供求矛盾。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校图书馆面临转型,期刊管理工作也出现了显著变化。一是期刊文献的数量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期刊文献的数量剧增,且增长速度极快;期刊文献的形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印刷型之外,还出现了大量的电子型和网络型。二是读者需求的多样化。不但需求科目的广度增加,对文史类和理工类都有需求,对期刊的深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之前的以“刊”为单元,到现在具体到“篇”“主题”,甚至字句,对于学校来说,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持,但很多学校由于资金力量不雄厚,无法购置满足读者需求的期刊。两者综合起来,集中体现了期刊文献日益加深的供求矛盾,也就是教育工作者日益增长的对期刊数量与质量的需求和图书馆期刊资源不足以及落后的期刊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3)纸质期刊自身的缺陷制约了它的发展。纸质期刊内容丰富,发行周期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和电子期刊相比,劣势也非常明显。纸质期刊易损坏,需要人力进行修补,并且平时的过刊下架、合订等工作,都需要专门人员进行处理,花费成本较高。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读者来说,电子期刊查阅方便,搜索便捷,使用方式灵活,能使用户快速集中地找到所需要的各类信息。纸质期刊在这一方面远远不及电子期刊。
2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2.1观念的改变和更新
观念的转变对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只要观念上发生改变,实际行动就能更加符合新时期对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要求。观念的改变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藏书观念的改变。要从过去的以“藏”为主,转变为以“用”为主。期刊存在的最终价值就是为人所用,将其束之高阁,只会使明珠蒙尘,期刊的作用无法得到发挥,“藏”也就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是管理观念的转变。要从“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读者为主”。管理期刊的目的不是为了将期刊更好地收藏,而是为了将它提供给读者,使期刊的作用和价值发挥到最大。未来图书馆期刊的管理人员必将要在观念上发生改变,以更好地适应读者的需求。
2.2管理趋向系统化
系统化的管理无论何时都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实行系统化管理,才能使期刊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且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成效。表现在高校的期刊管理工作上,就是将期刊的采集、分编、整理、加工等藏书建设工作和文献传递、流通利用等读者工作两大部分按工作性质的不同,并入图书馆类似或相同的工作之中,形成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将藏书工作和读者工作结合起来,系统化管理,是未来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
2.3服务模式趋向多样化
在读者需求多样化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会逐渐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服务模式多样化,是指在充分借鉴各地区、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前提下,根据本校图书馆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的适应本校图书馆管理要求的服务模式。网络信息环境下,该模式将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加大期刊文献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3做好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策略
3.1加大各地区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力度
各个学校历史不同、校情不同、发展程度不同,相应的对图书馆期刊的采购工作、管理工作也不一样。因此,加大各地区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力度,能够使各高校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行改进,并以其他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不足为戒,防止自身出现类似的问题。
3.2科学导读并做好管理
各高校图书馆要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规定,按照学科内容,对期刊进行有效划分,使同一类型的期刊集中排列于一处,以便于读者在较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相关的知识。在此,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为读者提供专业化的引导。
3.3对现刊和过刊细致管理
对现刊的管理体现在要随时注意整理刊架,让读者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期刊;对破损的期刊及时进行修补,缺少的及时登记,新到的尽快提供给读者。对下架的过刊,则应按类整理合订,做好标记,方便读者查阅。
3.4提高期刊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期刊管理工作人员对读者起着引导作用,提高自身的素养十分重要。首先,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社会发展对自身提出的要求,要从旧有思想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转换观念,多加学习,接触新思想,使自己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其次,要加强自己专业素养的培养。具体来讲,就是要业务娴熟,要掌握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对期刊的收、编、订以及分类、整理、推荐、装帧、收藏、保管等很熟悉,要有很强的计算机、复印机等操作能力、文献查阅能力、资料编辑整理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和语言沟通能力等,努力做好期刊管理工作。
3.5整合期刊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
长期以来,各个高校都是将纸质期刊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分开管理。电子阅览室和纸质期刊阅览室其实并不存在谁更胜谁一筹的冲突,相反,两者可以互相补充。纸质期刊能够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理论,读者通过纸质期刊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学术动态。不过读者不可能在纸质期刊中一次性获取大量的信息,简而言之就是必须一本一本慢慢地查找。而更新速度相对滞后但查询方便、查询速度快的电子期刊弥补了这一缺陷。电子期刊可以对读者进行更加丰富的信息补充,使读者快速方便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因此,整合纸质期刊和电子阅览室对高校来说是一项利大于弊且效果立竿见影的做法。
4结语
在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共存的背景下,如何提高纸质期刊的利用率,实现两者的合作共赢是各高校图书馆共同面临的问题。各高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期刊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实现新时期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新跨越。
作者:李梅珍 单位: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一、知识管理与图书馆期刊管理概述
就目前来看,电子型期刊会成为信息的主要来源,电子型期刊具有检索效率高、信息存储量大、预览方便、检索方式多、形式多样化、便于资源共享等一系列优点,因此读者对于电子型期刊知识资源的重视程度并不低于印刷型期刊;针对这一实际状况,应当加强电子型期刊的开发与各类网络资源的采集。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提高期刊知识资源采集、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每一个期刊阅览室中,都应当安排相应的参考咨询人员,随时解答读者提出来的问题,利用隐藏知识将无序显性知识介绍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感觉到参考咨询人员对他们起到的引导作用。参考咨询人员还要将读者们的阅读热点向期刊采访人员进行反馈,为期刊采访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信息,还要对图书馆期刊管理中的每一环节进行合理的调整,提升图书馆期刊知识管理的水平。另外,参考咨询人员还要引导读者对现有期刊知识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定期的举行读者座谈会、讲座,了解读者在期刊阅览方面的需求。现期期刊馆藏目录,能够有效地揭示期刊知识资源,引导读者完成检索,它是读者与期刊之间进行连接的重要途径,所以应当完善现期期刊馆藏目录中存在的缺陷。就目前来看,现代化图书馆中的自动化系统能够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地完成检索。但是,传统资本目录在期刊知识资源检索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分类编目,能够使读者有效地了解某一方面的期刊,进一步掌握馆藏,对馆藏进行充分的利用,按照期刊的名称进行编制,能够便于读者进行检索。期刊知识管理的实施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实质上就是指期刊管理知识、文化以及队伍结构体系等;外部环境,实质上就是指图书馆期刊知识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图书馆领导应当给予支持,全体人员都要积极地参与到管理中去。知识管理中,非常重视人的作用,将信息作为基础,将人作为中心,将创新知识作为总体目标,通过技术对知识进行分享,并且将技术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工具。
二、知识管理中的人力资源建设
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人力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建设,主要将实现图书馆期刊知识产业的平稳发展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出发点,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地积累内在知识,以此来达到知识创新的目标。所以,图书馆期刊管理过程中,每一位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都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知识推送能力与知识组织能力。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应当了解图书馆学知识,掌握图书馆网络信息分布与馆藏,能够应用各种现代图书管理工具,及时、正确地回答读者提出来的问题,将复杂的期刊知识资源从隐性知识中开发出来,并且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将加工处理之后的知识精品提供给读者进行阅览,合理引导读者享用期刊知识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改进与创新图书馆期刊知识资源的组织管理工作。2、协调能力与语言交往能力。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至少需要掌握一门外语知识,尤其是英语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参与重点科研项目。在于大多数国外期刊中,主要以英语为主,而且网络上的信息也以英语形式为主,如果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在外语知识方面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那么就无法在深层知识挖掘中进行服务,也无法为读者翻译相关的外国期刊以及引导读者获得外国网上期刊中的信息数据。同时,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还要具备现代思想观念,能够正确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与挫折,处理好上级与下属之间的管理,与同事保持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3、网络技术应变能力与网络认知能力。图书馆期刊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都需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例如:知识源存储、开发、检索、加工以及传输等,尤其是电子期刊阅览室的管理中,不能缺少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因此,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了解各类计算机网络的作用与性质,熟练计算机的操作方式与流程以及计算机技术应变能力。
三、知识管理下,图书馆期刊的管理模式分析
随着知识信息的大量增加,期刊知识资源能否得到有效的开发与管理,直接关系着知识创新与科学研究的总体效率与质量。所以,图书馆应当根据实际状况,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充分重视图书馆期刊知识管理,明确管理任务、目标以及方针,确定图书馆期刊管理的组织原则与体制,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图书馆期刊知识管理的开展。1、知识重组与知识融合。在知识管理的环境下,图书馆期刊管理中的知识管理,初期主要是对知识资源的收集,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对知识管理系统中的所有有利因素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对于读者而言十分有用的知识资源,并且对这些知识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从中提炼出对于读者个人发展或者某一个科研课题发展有价值的内容。同时,还要不断积累数据库中的知识资源,对知识资源进行重组与融合,将期刊知识资源进行编目,明确内容,方便查询与检索。2、知识开发挖掘服务。在知识管理的环境下,图书馆期刊知识开发挖掘服务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图书馆期刊资源知识平台与图书馆外部知识网络的构建,实现图书馆内部知识与外部知识之间的互动,最终将图书馆外部知识转化为内部知识;另一种为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不仅能够对期刊知识资源进行控制、收集以及组织,还能够提炼、筛选以及鉴别期刊传递的知识,可以发现前沿领域。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通过智能化管理活动,简化复杂的知识与分散集中化的知识以及使隐性知识呈现显性,提供读者相关的期刊知识服务,以促进知识的创新。3、知识链条与知识单元的形成。知识单元,实质上就是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收集的一些对于读者非常有用的知识资源,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将这些知识资源融入期刊管理中,将知识资源的分解、开发、传递、鉴别以及共享等一系列事项构成知识链,然后对知识链进行合理的管理,使每一个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都能够在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经验以及知识的作用。
四、结语
图书馆期刊管理,引发了图书馆期刊管理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深入分析与研究知识管理与图书馆期刊管理的变革,对于我国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文玲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图书馆
摘要: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影响到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开展,也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因此,这就需要图书馆能够充分的结合时展的特点,采取相关的应对对策,合理地对出现的各种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问题进行改进。
关键词:
网络信息时代;期刊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图书馆期刊工作出现了较大地转变,传统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地适应这种转变,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重藏轻用的观念依然存在,服务意识淡薄在对图书馆进行等级评价的时候,通常都是依据图书馆资料的丰富程度以及资料的利用率等,却忽视了图书馆期刊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在对期刊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优劣进行评价的时候,主要依据的是期刊的收藏情况,而忽视了对期刊的利用问题。这样就使得服务功能逐渐被忽视。同时,我国目前的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还不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所采用的服务模式还是严重的传统模式,服务方式单一,借阅制度不合理,在借阅上,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借阅归还模式,没有确立主动服务项目,无法高效地满足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对图书馆期刊实现个性化管理的要求。由于目前网络上各种期刊资源逐渐丰富,并且方便阅读,在受到网络期刊冲击下,图书馆期刊反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冷遇。
2忽视期刊资源特色化建设,馆际间共建共享困难我国的图书馆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只是单纯地追求全面管理,而忽视了特色化的管理。这对于实现馆际间的工件共享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得资源出现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建设成本也相对较为紧张。我国目前图书馆均是按照计划经济时期的发展特点来进行的设计和区域划分。由于附属单位的不同,使得经费也相对较为独立,即使两个图书馆之间相邻很近,也没有过多的合作,资源整合更不可能实现。目前的图书馆在系统体制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特色化的期刊资源,也没有实现馆际间的共建和共享,从而无法满足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图书馆期刊工作的服务水平也相对较低。
3期刊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现阶段,我国图书馆聘用的期刊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整体不高,其中文化程度在本科以上的专业管理人员数量屈指可数。其他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均较差,而且年龄偏小,为刚毕业无任何经验的大学生,另外的一些管理人员则年龄过大,对于新知识的掌握能力不足,很容易出现老化以及专业面狭窄的问题,对于网络信息的掌握不足。这就使得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图书管理期刊管理工作无法满足这一时展的需求,采用的期刊借阅方式还是传统借还的方式,这就使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出现了服务水平较低以及期刊管理效果不理想的局面。
二、网络信息时代改进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对策
1实行管理创新,改进服务方式深层次地对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对管理进行有效地创新,使得重藏轻用的问题可以得到良好地解决。所谓的宏观管理创新就是针对图书馆目前既有的管理运行体制进行有效转变,使管理工作能够独立出来,使其能够依据经营管理的观念来进行开展,并通过政府来进行等级评估,依据评估的结果来进行资金的配发。而所谓的微观管理创新就是指合理地对图书馆内部实施创新,在借贷管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网络信息时代的特色,针对图书馆期刊管理制度以及方法等进行合理创新,使图书馆的期刊部门之间可以形成良性竞争,依据竞争来激发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得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可以得到增强,更好地为期刊利用者提供服务。
2合理配置期刊资源,建立特色期刊数据库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应该继续出版印刷期刊,并合理地出版电子期刊和网络期刊,合理地对用户的需求进行了解,设置符合用户需求的特色期刊,在追求正确的馆藏定位的基础上,将科学作为主要手段,针对期刊特点有效地进行馆藏期刊数据库的建设。依据当地的特色来进行数据库的建立,使数据库中能够融合各种特色的资源。要针对原有的期刊资源进行特色延伸,不断补充数据库中的内容,保障期刊资源能够更加完整。图书馆在对期刊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一定要建设特色的期刊资源,并为用户提供优质化的服务,使得图书馆树立品牌优势。
3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期刊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学习培训,成为提高期刊工作人员素质必须之举。要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对期刊工作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全面更新期刊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要鼓励期刊工作人员自学钻研,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只有不断优化期刊专业队伍的人员结构,提升人员素质,才能适应网络信息时代期刊工作的需要。
4加强馆际写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馆际协作,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图书馆期刊数据库的开发和建设。针对目前各图书馆各自为阵的情况,可以成立全国性的图书馆系统的行业协会协助政府管理和指导各级图书馆,在图书馆系统内部进行统一的期刊馆藏分工,形成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
三、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目前我国的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难题,由于我国的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还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得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均暴露出来,严重影响到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就需要在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特色的基础上,合理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解决,构建良好的网络信息平台,合理地进行管理的创新,从而可以使得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能够迈入一个新的台阶,进而可以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萍 单位:通化市二道区图书馆
1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现状
1.1期刊的种类不够丰富在期刊发展多样化的形势下,电子期刊将在所藏期刊数目上占去越来越大的比例。目前国内美术类院校中有名的八大美院图书馆期刊服务工作仍大多以纸质期刊为核心开展。从表1中我们不难发现八大美院对综合性电子期刊资源购买重复率较高,几乎都购买了CNKI中国学术期刊,部分购买了大成老旧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报刊数据库。而艺术类电子期刊由于价格较为昂贵,订购数量很少,种类较为单一。
1.2期刊的服务方式单一相比国内3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院校图书馆,八大美院图书馆期刊服务发展落后,由表2可以发现大多数美术院校图书馆期刊服务仅为陈列、整理、阅览、复印等传统方式,仅中国美术学院可外借馆内期刊;嵌入式学科服务环节薄弱,仅提供留言板、QQ咨询、联系邮箱等一些基础的方式来解决日常简单的读者咨询,学科服务没有开展,少有微信图书馆、馆际互借、原文传递等服务,服务层次不够深化、不够与时俱进,不适应日益发展的读者需求。就服务方式而言,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走在八大美院的前列,目前已开展了原文传递、馆际互借等服务,读者反映良好。以本馆为例,纸质期刊服务多以展示、提供阅览为主,缺乏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电子期刊则死板地陈列在图书馆主页上,缺乏宣传与指导,利用率不高;学科服务还尚未开展。
1.3馆员的服务效率低由于历史的原因,美术类院校图书馆员中工勤类人员比例较大。以本馆为例,图书馆学专业人员仅为4人,专业结构极不合理,馆员整体素质不高,信息能力薄弱,缺乏复合型的馆员,因而直接影响期刊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同时,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影响了期刊网络服务的有效开展。
1.4读者的文化信息素养亟待加强国家重视文化的发展,艺术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美术人才不仅需要一定的艺术素质,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美术类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的训练而忽略文化知识的积累,造成学生综合文化信息素养偏低;同时,美术类师生多半从事创造性活动,对文献需求较小,阅读需求少,获取灵感的途径多样化,对图书馆的利用率较低。
2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的措施
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正经受着新时代的考验,面对期刊类型多样化、期刊管理自动化、期刊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读者需求深化的挑战,笔者提出如下提高期刊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建议。
2.1改革期刊管理体制,实现期刊管理综合化期刊从签收、上架、整架、打捆装订到再次上架,离不开整个图书馆各部门馆员的协同合作。期刊管理一条龙体制在手工检索、印刷型文献作为载体和自给自足的保障体系占统治地位的环境中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优点。但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读者需求的深化,其已经影响采访、编目、网络技术、参考咨询工作的整体性、科学性、连续性,已经不能适应期刊工作的需要,为了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重点,提高“采、编、阅”的工作质量,精简机构,节约经费开支,减少重复劳动,便于开展图书馆学科服务,应该实行综合性期刊管理模式。例如:采编部门负责导入、套录MARC数据、采购期刊;阅览部负责整理、验收、登到期刊;网络技术部负责电子期刊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及其他技术型问题;参考咨询部则负责面对读者,及时答疑,引导读者,方便解决他们对期刊信息的各种需求。如果期刊实行外借服务,流通部也应参与期刊管理工作。
2.2简化期刊工作流程,加快期刊管理数字化计算机取代传统手工方式对期刊资源进行管理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期刊的加工、MARC数据采集、装订属于重复性、机械性工作,应外包给期刊供应商,减轻馆员工作负担,从而更多地投入到期刊“采、编、藏”等业务的现代化管理,整合期刊信息资源、建立特色期刊数据库、提供嵌入式学科服务等。
2.3丰富期刊服务方式,加快学科服务进程网络时代,我们需要转变观念,采取新的服务方式,强化期刊特色服务。应从方便读者利用和最大限度发挥期刊馆藏资源作用的角度出发,实行部分期刊外借服务,拓宽读者服务领域。在原有的信息参考咨询部基础上,馆员应针对读者需求在社会网络大平台上,深度挖掘期刊文献信息,对信息资源及时进行二三次加工整合,形成知识单元,通过微信、微博、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推送最新的期刊信息;开展文艺类文献查新服务、定题跟踪服务、专题期刊文献展览、专题读书会等服务或活动。图书馆还可以与各院系合作,利用图书馆硬件设施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补充扩展,将图书馆服务主动融入到师生的研究、学习过程中,方便读者,提高效率,实现艺术文献的学科特色服务。
2.4科学组织期刊信息资源,加快特色资源建设期刊信息的组织由期刊征订、特色数据库建设、期刊分类排架3方面组成。美术类院校有别于普通文史理工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更偏重于戏剧、美术、文史、设计等门类,所涵盖的内容与其他院校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图书馆在购置期刊资源时,应以本校专业设置和科研特点为前提,根据师生信息需求有重点地购置期刊文献,并合理配置中外文电子期刊,减少冗余,避免资源重复与浪费,与纸质期刊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电子期刊采购可通过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联合区域美术院校或者全国八大美院图书馆联合的方式,采购美术类的电子期刊资源,特别是针对价格很高的国外电子期刊资源;还可通过网络补充学校电子资源,比如ELF⁃WOOD、麻省理工学院的开发网站等。在此基础之上,加快本院校特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完成对图书馆美术类专业期刊文献资源的补充,为资源共享打下基础。分类排架方面,针对本馆读者及馆员的信息素质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设置期刊排架号。例如:使用分类号+著者号为索书号,对每一类现刊进行分编,并按索书号排架,并将索书号所代表意义及排列次序以简图的方式展现给读者,过刊则可采取年代+分类排架号排架。
2.5实施期刊评估,科学续订期刊目前,这一流程被国内许多图书馆忽视。在实践上,期刊的选择和订购需要采访人员、专业学科馆员、学科专家的参与,针对期刊的学术性特点、价格变化、期刊影响因子的研究分析,结合读者满意度调查,定性和定量地使用统计数据来续订期刊。其中,读者参与评估计划及数据库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研究分析由信息咨询部门承担。
2.6提高期刊管理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普遍缺乏专业人员。期刊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期刊信息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期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期刊文献类型的多样化、期刊文献信息服务的深层次化要求期刊管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以美术类为主的多学科文化素质,并能够对网络美术类期刊信息进行有效重组、浓缩和深层次加工,进一步开发新的信息产品,使用户获得信息精品。图书馆应按照期刊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适合图书馆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7建立二级分馆,加强与读者的联系以本馆为例,二级学院资料室虽然在隶属关系、经费划拨以及职能上已经成为图书馆的二级分馆,但在管理上仍为传统的资料室服务模式。应打破传统,充分利用其教学科研人员集中、专业期刊使用频繁的特点,将专业性较强、读者面专一的学术期刊提供给二级分馆,并号召成立相应的学科专家小组,选派富有学科背景的馆员或者培养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或者研究生至二级分馆进行嵌入式学科服务,同时也利于搜集读者反馈及建议等,不断改善期刊服务。
2.8加快全国美术类院校图书馆联盟的建立据笔者了解,目前尚未成立以美术类院校为主的图书馆联盟,目前国内更多地建立了一些以片区为主的高校图书馆联盟,比如首都图书馆联盟、重庆图书馆联盟、陕西公共图书馆联盟等。美术类资源价格较为昂贵,由于图书馆购书经费的限制,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应该建立国内美术类院校图书馆联盟。联盟成员受协议和合同制约,相互提供定题服务、馆际互借、原文传递、通借通还、代查代检等服务,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9培养读者的“主人翁”意识,成立图书管理委员会合格的美术类专业学生不仅应包含专业技能,自身文化信息素养也相当重要,他们更需要文化知识的沉淀,并在此基础上获取灵感进行高质量的艺术创作。图书馆是美术院校学生的主要信息源。美术院校学生除了使用图书馆内的艺术书籍外,还使用了期刊、视听资源、报纸、儿童图书、参考资料以及其他特藏。图书馆还应借助丰富的馆藏资源结合读者的专业特性,组织开展信息素质培养教育、美术类信息资源开发等主题相关的活动;利用美术类院校专业优势,征集师生创意,建设更为舒适的、适合读者阅读的图书馆环境,并从软硬件设施上不断完善。除此以外,鉴于师生的信息素质参差不齐,图书馆应选拔出信息素质较高的读者成立图书管理委员会,作为普通师生和图书馆之间的联系纽带,激发师生建立与图书馆的深厚感情,方便读者的管理与图书馆业务的顺利开展。
3结语
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期刊管理人员与多方合作,与时俱进,不断开创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以有效地提高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服务质量。
作者:马毓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
一、中医药高职高专图书馆期刊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中医药期刊订购质量有待提高期刊的订购工作是期刊开展阅读服务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科学合理的期刊征订有利于优化馆藏资源。目前期刊的种类繁多,期刊的订购随意性较大,期刊的订购质量有待提高。据统计数据表明,一般图书馆的年更换率是10%,期刊的订购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应与时俱进作调整,在订购前要可征求中医药各专业教师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2.中医药电子期刊利用率不高近些年来,各大院校尤其是中医药高职高专学校图书馆的设备都比较陈旧,多数读者只查阅纸质期刊,中医药电子期刊虽然少但也未能发挥其服务功能,造成大量电子期刊闲置或利用率低的现状。
3.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缺乏深层次开发利用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只局限于期刊整理、分编、上架、借还、装订等繁琐而简单的业务,由于专业知识有限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和加工无能为力,图书馆的期刊信息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期刊功能未能完全发挥。
二、优化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的对策
信息时代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期刊服务要改变传统期刊服务理念,图书管理员要探索与时俱进的新的管理模式,提高期刊服务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吸引并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图书馆工作注入活力。
1.提高中医药期刊订购质量期刊的订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期刊订购工作是图书馆优质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在订购期刊时,应由图书资料专业知识扎实、知识面宽、热爱阅读、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来担任期刊订购工作,一定要深入各专业系部进行调查。图书馆可以做一些更细致的工作:(1)征求专业教师与学生意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注意收集各种需求信息,比如,图书馆可以举办一些图书推荐活动,选订中医药各专业师、生喜欢阅读的刊物。(2)图书馆管理员要到公共图书馆走动,株洲市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等大型公共图书馆引领着图书馆行业的发展,作为一名读者翻阅馆内大量丰富的期刊,可以了解发现哪些是好的刊物,对图书馆科学、合理地增删期刊才能做到心中有数。(3)根据中医药院校的办学特色,重点精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期刊。比如中医药大学(学院)的校报、中医学报、中医药教育学刊、针灸推拿杂志、中药学杂志等。(4)重视与中医药业内图书馆员互动联系,比如积极加入图书馆QQ群、微信群,可以加入市、省内学校图书馆员群,通过网络加强业务联系,随时进行咨询与互动学习、经验交流。
2.引导利用中医药电子期刊资源由于经费紧张,图书馆订阅纸质期刊一般是一种期刊一本,现刊(当年期刊)是不外借的,只能在馆内阅读,这样争相阅读的期刊总不能让读者在第一时间阅读,比如《中医杂志》,《中国针灸》等,不少师生追着看,甚至有的老师要求借回去看。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读者的需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图书馆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满足不断增长的读者文献信息需求,开展读者阅读服务工作。
3.国内中医药电子期刊资源丰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可以实现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提供无限的服务。目前国内的文献资源共享联盟分收费和免费两种,中国知网、万方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等国内比较权威的专业资料查询数据库、数字期刊资源,这些商用数据库基本覆盖了国内出版的期刊,需要用户注册和交费,可以从篇目、期刊名称、作者、关键词等多个途径进行检索,资料的查阅方便快捷,但学校每年拨给图书馆的经费非常有限,对于经费有限的中医药院校图书馆来说,购进昂贵的电子期刊资源和数据库使用权是不现实的。
4.做好中医药期刊参考咨询工作网络环境下信息浩如烟海、繁杂无序,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点是参考咨询工作,期刊管理工作要从期刊订购、验收、上架、简单的借借还还工作转向信息服务和参考咨询工作,使期刊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与教学科研工作,图书馆人要结合学校的科研课题以及学科教师的教研教改、学生研究性与创新性学习需要,开展定人定题的参考咨询服务,针对选题的需求,搜集、整理并提供课题组所需的有参考价值的资料,直到把课题完成,为师生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5.加强中医药期刊人才队伍建设学校里教师绝大部分是中医药等医学专业人才,而图书馆员大部分为非医学专业,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专业人才缺乏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还没实现期刊自动化管理,当前期刊管理水平不高与专业人才欠缺有关,要更好地发挥期刊的作用,图书馆一方面要重视引进优秀的图书馆专业人才到期刊工作中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与知识培训,除了系统地掌握图书情报信息专业知识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使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期刊工作做得更出色。
三、结语
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网络信息时代下期刊是图书馆最活跃的文献之一,高质量的期刊可以拓宽读者的知识视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知识导航员的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为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
作者:肖宇峰单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一、营造良好环境,创新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员首先要树立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在以服务为本的理念下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创新服务的模式,只有这样期刊管理员才能做好各项工作。图书馆管理员要将自己定位为服务员,服务的群体是全校的师生,在互联网时代,要从单一的服务转变为多元的服务,从被动式的服务转变为主动性的服务,从封闭式的服务转变为开放性的服务,努力增强服务意识,迅速更新服务理念。做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员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期刊管理员要对期刊室的刊物定期进行整理、归档和分类,方便读者进行查找和阅读;期刊管理员要对期刊室经常进行打扫和收拾,环境优雅和窗户明净能吸引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前来阅读;高校期刊管理员要将期刊的目录和新刊的导读,放在重要而显著的位置,方便读者进行阅览;高校期刊管理员要提供完善的检索工具和文献的情报系统,总之,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阅读环境,让广大师生爱上阅览室,学在阅览室。传统模式的期刊管理员是单一的文献信息服务管理员,但是新时代的期刊管理员更多是知识服务的管理员,因而期刊管理员要创新服务模式,不但要满足用户的表层需要,更要满足用户的深层信息服务,不但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分散的服务,更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服务。总之,期刊管理员要努力创新服务模式,主动联系和配合专业的科研人员,开展专题检索,提供命题服务,使得期刊文献在互联网的条件下能够充分的得到利用。
二、重视宣传作用,改变宣传方式
高校期刊的管理员不但是一个重要的“服务员”,也是一个重要的“宣传员”,他要将图书馆的期刊信息及时迅速的推荐给广大的师生,让广大的师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期刊的信息和内容,从而使广大师生关注期刊,热爱期刊,让广大师生在兴趣和好奇心的驱动下走进图书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期刊的利用率,因而,要重视宣传的作用,改变宣传的方式。在传统的期刊管理工作中,期刊管理员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宣传意识和主动意识,认为广大读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期刊和来期刊室进行阅读,因而在日常的期刊管理工作中根本就不注重宣传,更忽略了宣传在期刊管理的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广大师生可以选择的阅读书籍和阅读方式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元,因而期刊管理员,要积极探索和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利用各种方式跟广大师生交流和沟通,要利用微博、微信以及学校内网等方式积极探索师生的需求,要明确知道他们当前的阅读喜好和阅读兴趣,及时地反馈给期刊采编人员,及时更新期刊的内容和期刊的种类。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前进,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期刊管理员要努力改变宣传方式,创新宣传方式,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留住更多的读者。高校图书馆要成立专门的宣传小组,以板报的形式及时向广大师生介绍新入库的各种期刊和杂志。高校图书管理员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在图书馆自己的网站上及时公布新到的刊物,并将新到的刊物的征订目录以及简单内容予以介绍。高校图书管理员要充分的利用检索工具,让广大师生真正的学会检索工具和利用检索工具,从而在浩瀚的信息资源中准确、及时和快速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期刊和书籍,图书馆的网页是最好的宣传形式,要定期地进行维护和更新,总之,要通过各种宣传,实现资源与用户的无缝对接。
三、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与读者互动
高校期刊管理员有很多角色,他们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与广大读者息息相关,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书籍浩如烟海,网络资源更是难以计算,因而很多读者面对巨大的知识量,不知所措,不知所踪,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牺牲了很多的机会,因而这就要求高校期刊的管理员善于当一个导航员,帮助读者提高阅读书籍的能力和文献检索的能力。高校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期刊的管理员的自身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服务的质量和阅读的环境。在网络信息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期刊管理员的作用越来越大,是信息资源和广大读者的纽带和桥梁,期刊管理员要有着专业的知识和道德的修养,期刊管理员要通晓各种知识,要学习和掌握图书情报学、外语、计算机和文献检索等相关知识,要掌握各种技术发展的状态,要充分的利用图书馆的设备和技术,要具备组织、分析和收集信息的各种能力。与广大师生进行互动,不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能力的重要体现,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广大师生,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广大师生,因而高校图书管理员要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更好地与广大师生沟通、交流和互动,要了解他们的动态和心态,要探索他们的需求和要求,争取在服务模式和服务领域上有所创新,在互动中将一些优秀的期刊推荐给广大师生,要根据期刊的内容和性质举办一些活动,比如书展、书评以及讲座等。
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员在日常的图书管理和期刊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员要进行合适和准确的定位,确实要当好服务员、宣传员和导航员。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广,电子期刊大量涌现,网络技术在带给期刊管理工作新技术支持的同时,也给期刊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网络环境下,创新期刊管理服务使之适应新时代要求主要措施是:增加电子期刊的订阅,完善网络服务;加强馆际合作,完善馆际互借系统;加强馆员的知识学习,提升服务水平;科学调查,合理采购期刊。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期刊管理;创新
期刊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图书馆的重要信息资源。期刊信息量大、知识新颖、出版速度快、时效性强、参考价值高,具有知识性和学术性,反映了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前沿动态。是现代社会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是图书馆馆藏的重要部分,是科研活动的重要文献,在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为图书馆期刊管理带来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为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平台,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和完善期刊管理工作。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管理的新特点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更快捷,给经济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也使图书馆期刊管理呈现出了新特点。
1.电子期刊的发展
在网络时代,电子化期刊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数量和种类在不断地增长,很多传统的纸质期刊也有了相应的电子版期刊。电子化期刊大致分为二种;第一种是光盘等出版的电子期刊;第二种是网络化的期刊通过购买权限来在网上阅读。电子期刊具有纸质期刊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一是体积小、存储量大、移动方便。纸质期刊占用空间大,而电子期刊只需要一张光盘便可以收录诸多文献,可以依托服务器建立起庞大的数据库;二是共享性好,纸质期刊只能供一人阅读,大多没有副本,而电子期刊可以多人同时在网上阅读;三是易于检索,纸质期刊要搜索到某年的某篇文章需要翻阅卡片,去地下书库翻找,支持不了模糊查询。而电子期刊有数字化全文检索技术,可以通过标题、内容、关键词等轻松的定位检索,能根据需要组合检索条件,不用借助人工查找。四是信息传播速度快,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只要借助一定的设备和一定的借阅检索规则,可以在任何地方共享网络期刊资源。五是交互性强,读者可以在网上完成借还打印参考咨询等,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网络与读者互动。电子化期刊是智能化的期刊,随着网路技术的发展,电子期刊功能越来越强大,汇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基于这些优点,电子期刊对纸质期刊构成了不小的冲击,目前图书馆呈现电子期刊和纸质期刊并存的局面。
2.文献信息的馆际共享
传统的图书馆各自为政,只能借阅本馆的馆藏。而新时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形成了各馆馆际的网络互借系统。读者可以依据一定的借阅规则,从馆际互借系统中检索到所需的馆藏文献资料。实现了馆际的文献资源共享。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管理现存的问题
1.期刊管理网络化进程迟缓
由于受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现在图书馆网络化进程缓慢。纸质期刊占据绝大部分。很多图书馆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对电子期刊的了解还不够,图书馆购买电子期刊少,未能实现图书馆期刊的网络化管理和馆际互借。数据库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重复率高,信息滞后,不能适应网络化时代对图书馆期刊管理的新要求。
2.期刊管理工作人员知识和水平有限
由于很多图书馆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工作人员的工作习惯于纸质期刊的管理,还是传统的上架、下架、排架等,而对电子期刊不是很熟悉,电子期刊的管理环节和纸质期刊有很大的不同。工作人员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低,不能适应网络化时代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期刊管理水平的新要求。
3.期刊征订只图全,忽视利用率
现在图书馆不论大小,一律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却忽视了期刊的利用率。缺乏市场调查和读者反馈,没有了解究竟读者都需要什么样的期刊文献。造成大量期刊闲置,还有大量读者借阅不到所需要的期刊。期刊订阅没有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平台,订阅的大部分为纸质期刊,电子期刊订阅的少,不能适应网络化时代的要求。其中外文期刊文献资源匮乏。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管理创新的思考
1.增加电子期刊的订阅,完善网络服务
现在越来越多的期刊开始出版电子期刊,很多杂志既有纸质期刊,也有电子期刊。有些电子期刊是随光盘出版,有些是网络化出版,购买相应的权限,就可以登录计算机终端进行阅读。随着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的进步,网络电子期刊、多媒体服务器数据库已经成为期刊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图书馆要增加电子期刊的订阅数量,加大电子期刊的扩充力度。完善电子化期刊数据库建设,建立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联机编目馆藏期刊数据库,对电子网络期刊进行搜集整理、分类索引、开发和深加工。构建合理的期刊馆藏结构。这需要硬件和软件投入相结合,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推广学习。现在图书馆的电子期刊基本上是在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有权限阅读检索,未来将打破传统的等读者上门的服务。网络时代是开放式服务,通过新技术实现远程联机服务,打破图书馆原来单一封闭的管理模式,由单一服务向多元化服务转变。在图书馆网站上建立期刊专业网页。根据一定的借阅规则,让读者在家中电脑,登录到图书馆网站也能检索到需要的期刊文献,并且逐步扩展到能在网络上完成借还、查阅、下载打印、信息参考咨询等,图书馆工作人员也通过网上交互方式与读者交流。实现图书馆服务时间和空间的跨越式发展。由传统的文献服务向信息服务转变。
2.加强馆际合作,完善馆际互借系统
新时期要打破过去的各图书馆各自为政,任何一个单一的图书馆都满足不了读者的全部借阅要求,要加强合作,取长补短。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馆际互借提供了技术保障。不断完善馆际互借系统,让读者通过馆际互借系统能检索到需要的文献资料。充分利用各自馆藏特色,实现资源互补。统一标准规范,建立区域性电子期刊信息目录。让读者在统一编目中检索出馆藏期刊信息。
3.加强馆员的知识学习,提升服务水平
网络化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要求有专业的技术队伍。期刊工作人员不仅要搞好纸质期刊管理工作,还要尽快适应电子期刊管理工作。图书馆应多组织馆员学习计算机知识技术和网络技术,让馆员掌握一定的信息检索和文献编辑水平,能加工书目文献编目,完成各种数据库的信息加工。熟悉各种导航工具和电子数据库。掌握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要加强馆员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学习,让馆员能更好的掌握期刊信息文献的管理和开发利用。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提升事业心和责任感,本着“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通过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4.科学调查,合理采购期刊
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和特色,考虑经费,合理有效的选购期刊。要结合实际,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图书馆管理应当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要了解读者的需求,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选购期刊。新时期要通过网络建立起读者反馈机制和系统,借助现代网络信息平台,将读者的需求有效结合起来,了解读者所需,更科学的采购期刊,把力量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以有限的资金和人力发挥最大的作用。有必要增加外文期刊的订阅。建设有鲜明特点的期刊资源收藏库。并且通过信息系统将馆藏数据库和相应软件统一到信息管理平台上,形成专业数据库,充分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另外,图书馆要根据性质和职能确定期刊采购重点,结合图书馆馆藏特色,加强特色化馆藏建设,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馆藏体系。围绕图书馆馆藏建设发展目标,确定期刊的收藏范围。随着网络化进程加快,电子期刊的大量使用,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通过创新管理,树立馆藏和服务新理念,使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逐步网络化、数字化,为建成网络时代的数字化图书馆而努力。
作者:刘枫 单位:黑龙江省图书馆
摘要期刊阅览室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期刊管理与利用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好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是图书馆需要面对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文章从信息时代的期刊管理和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两个方面出发就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好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做了简要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期刊管理 信息化 过刊
在现代信息社会里,期刊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因具有信息量大、新颖、内容广泛、传递信息快等特点,而被视为十大信息源之首,也是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重要平台之一,所以越来越受到高校师生的青睐。
由于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查新检索、馆际互借等工作皆以期刊作为重要信息源和工作对象,因而图书馆期刊管理与利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因此,期刊管理与服务如何创新,怎样有效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质量及效率,成为本世纪高校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
1 信息时代的期刊管理
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期刊工作不仅要保持传统的服务方式,而且要实现由传统服务向网络信息服务的转变,这就需要开发各种网络期刊信息资源,提供网络期刊信息服务。信息时代的期刊服务工作面临变革,新型的期刊工作模式亟待建立。①
1.1 期刊征订工作的重要性
期刊征订工作是期刊管理的先决条件。我校已建立了30多个研究所,标志着学校已从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各个学科的研究型教师群已经形成,他们以学科研究性期刊为主要需求。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要选好科技期刊。精品科技期刊应具有:⑴在本学科或相关领域拥有广泛的读者和作者群体,备受同行专家关注和喜爱,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等多项综合期刊评价指标居本学科和相关领域之首;⑵能集中反映某一领域或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从而引领学术潮流,导航学术发展方向;⑶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做好科技期刊征订工作的同时,休闲娱乐性期刊的选择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选好这类期刊可以说是提高读者到馆率的一个关键因素,从健康的角度出发选购一些适合青年学生阅读的一些娱乐性期刊,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期刊利用率,而且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此外,我们还要注重电子期刊的采购,电子型期刊因具有信息储存量大、检索途径多、界面友好和便于上网以实现资源共享等优点,已在馆藏期刊结构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免费或收费的网络电子期刊,并将其视为“虚拟馆藏”,在充实馆藏资源的同时,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效率。②
1.2 提高期刊的深层次开发和信息化服务
期刊信息开发是期刊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初次文献的开发是基本的环节,它可以给读者最直观的印象,使读者尽快初步了解期刊的大致信息。二次文献的开发是初次文献加工整理后,使其走向有序化和规范化的状态,是一种多功能的文献开发。综合整理形成三次文献,它是在专题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期刊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对文献本质特征进行实质性的揭示,将分散在大量期刊文献中隐含的有用信息进行加工,形成综述评论资料。
2 树立服务至上的观念
2.1 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优质服务的保障
从期刊管理中很容易发现服务的影子,所以高校图书馆期刊的管理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对期刊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和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③提高期刊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一是加强期刊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处处以身作则,忠于职守,进取奉献,不断开拓创新,在自己的本质工作上做出自己的贡献。二是对期刊管理人员进行在岗培训,不断提高期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实施继续教育,鼓励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从各个方面丰富自己,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三是采用引进和送出去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技术骨干可以送出去进行业务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总之,通过多方面培养,使期刊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知识在整体上体现出一专多能的优势,以使其能全面负责图书馆期刊工作,以适应网络时代期刊工作的新需要、新要求。
2.2 专业基础知识是提高优质服务的重点
现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期刊服务方式也随之改变,这就对期刊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④期刊服务人员应该不断学习,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这有这样在可以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适应期刊工作的新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另外,高校图书馆的期刊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具备较好的业务素质和能力。⑤期刊管理人员必须要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牢牢树立“读者第一,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用自己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⑥相关的期刊部门只有不断提高期刊的质量及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改进创新服务方式,才能发挥期刊最大的优势争取好的效应。⑦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全球化,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人员的职能重心逐步由文献传递者向信息导航者过渡,面对新的时代形势和特点,期刊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勤于实践,才能提高期刊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开创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新局面。
摘要:期刊是图书馆资料的一种形式,它是图书馆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院图书馆期刊管理,首先要构建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馆藏期刊结构,其次是加强期刊管理,努力提高期刊管理工作者素质,充分发挥期刊的在教学、教研、实训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学院图书馆;期刊管理;馆藏
现在,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办学思路日益明确,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对图书资料信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高职学院自身专业发展和增加的要求,高职学院图书馆的藏书资料越来越多,图书资料的形式不断增加,为读者服务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期刊是图书馆资料形式一种,它是图书馆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期刊资料的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高职学院图书馆管理中的期刊管理工作。
一、构建适合高职学院特色的馆藏期刊结构
图书馆是一个借还书的地方,但这并不是一个科学的、全面地定义。在《图书馆学》(吴慰慈1985年版)中:“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随着文献信息的形态的变化,图书馆的形态也在随之发生变化,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虚拟图书馆的出现,吴慰慈在2002年修订版《图书馆学》中,对图书馆的概念做了补充,认为: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
要发挥图书馆期刊的作用,就要建立一个适合高职学院图书馆藏期刊结构,广泛存在的多科类型的期刊,既是期刊工作的基础,也是期刊工作的对象,对期刊类型的分析是期刊信息检索和利用的主要环节。
(一)期刊的类型
所谓期刊,即为定期出版的刊物,例如周刊、月刊、季刊等。在我们工作中,通常接触的期刊从载体上分,有印刷型期刊和电子期刊;在这里要谈的重点就是印刷型期刊的管理。从期刊的文字区分,有中文期刊和外文期刊;从期刊的内容区分,有专业期刊和综合期刊;从期刊的出版时间区分,有现期刊和过期期刊。在图书馆期刊管理中通常称为“现刊”和“过刊”。所谓“现刊”,一般是指当期期刊,通常保留在阅览架上。近期期刊,通常称“过刊”,置于阅览架下,以备查阅。通常,阅览室每过3~6个月将过刊下架,转送至过刊库进行装订、加工、流通、阅览。
(二)期刊的订购
1.期刊的订购原则:图书馆期刊订购,应先以高职学院图书馆的性质、任务为导向,其次,以“为师生服务”的原则为前提,以学院的教学、教研、实训为中心,以学院分配给图书馆的期刊经费作为物质基础,在保证学院各专业的教学、教研、实训所需的基础上,照顾一般读者的阅读需要来订购期刊。
2.期刊的订购流程:(1)严格按照期刊的订购原则进行预订;(2)开展期刊的预订宣传:采用通过校园网、校内办公系统(OA)、图书馆工作系统、电话等等方式,通知及征订预告,通知师生图书馆已经开始预订下年度报刊;(3)订购方式:订购方式分为集中订购与零星订购两种。集中订购,通常集中在每年的10~11月份,将征订目录交由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教研、实训的真实情况标注需要订购的种类,确保专业所需;零星订购主要用于各专业所需,却又没有参加集中订购的各种少量期刊;(4)期刊的订购统计:对师生申请订购的期刊征订目录表进行回收统计。统计师生选定的预订期刊种类(包含:序号、期刊代码、期刊名称、金额等)并制作总统计表。根据订购原则确定期刊的种类,上报馆长、主管院长、院长审批后送至学校指定的发行单位订购。
二、加强期刊的管理、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1.期刊验收:期刊管理人员根据期刊订购统计表,制作各类期刊验收记录,对每种期刊到馆情况作好记录并分类上架。
2.对现期期刊和过期期刊的摆放位置及时替换。对于过期的期刊应按时转送过刊库,由过刊库按照要求进行装订、分类、上架流通。
3.期刊管理人员要加强期刊宣传,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服务模式,转向主动服务,有“为读者找资料”转向既“为读者找资料”也“为资料找读者”。
4.期刊阅览环境要求:(1)期刊上架摆放排列整齐,每件期刊按照排架顺序摆放到指定位置以方便读阅览;(2)期刊目录置于阅览室的显著位置,方便读者查询、检索;(3)阅览室的卫生保持,地面无痰迹、无灰尘;窗户明亮、桌椅清洁、环境安静;(4)保证阅览室开放时间:早8:00~晚8:00。
三、努力提高期刊管理人员的素质
要干好期刊管理工作,首先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只有具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提供优质服务,期刊工作质量的高低,管理人员的素质占有重要的成分。因此期刊管理人员要努力学习业务,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其次,要有敬业爱岗的精神,要有读者至上服务态度。要有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各尽其职的团队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为读者服好务。
现在期刊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现象是,期刊的检索目录及阅读期刊的导向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其原因主要是,期刊岗位人员少;期刊管理人员多数没有经过图书馆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没有主动编制索引和阅读导向的服务意识,印刷型期刊的文献检索信息还没有完全采用计算来检索信息,这些现象都直接影响期刊资料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在今后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应抓的工作重点。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期刊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是在于要充分发挥期刊的作用。想要使图书馆期刊资料发挥出最大作用,那么在期刊管理工作中,既要总结工作经验,又要找出不足之处,并不断向外馆学习,吸取别人管理的先进经验、方式方法,进而建立和完善高职学院的期刊管理工作原则与工作流程,从而做好期刊管理工作。
总之,要做好高职学院的期刊管理工作,首先要领导重视,设定好期刊管理工作岗位的人员编制,制定好一个图书馆期刊管理的规章制度。其次,期刊管理工作者要严格遵照规章制度工作,把期刊资料系统建设成为适合学院特长的藏书体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为提高职学院期刊的充分利用而不断努力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