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

时间:2022-04-24 09:35:31

导语: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一、专业的优势与不足

自专业设置以来,领导曾多次外出调研,组织省内专家对专业的优势、特色与不足进行评估和总结。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本专业是吉林省为数不多的水利类专业之一,目前我省只有长春工程学院开设,每年毕业生仅150人,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吉林省供不应求。(2)本专业的主要不足:实习经费存在明显的不足,校外实习场地基本缺乏,实验设备不到位,导致部分课程实验以计算或设计代替,致使实习内容以及时间大打折扣,缺乏综合的实训项目,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二、专业的发展机遇

挑战与总是机遇并存,新办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发展适逢建专业以来最好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为了配合我省提出“粮食增产百亿斤”计划,我省计划在全省开展六项水利重点工程:中部城市松花江调水工程、哈达山水利枢纽“、引嫩入白”工程、老龙口水利枢纽、大安灌区、四湖沟水利枢纽工程,从而对水利人才的需求大增。(2)我院于2011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学校增大了对各专业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力度。

三、教学和实践的改革

只有认清了专业的优势、特色与不足,才能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各个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从而力争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上新台阶、新水平。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基本知识和工程能力的有机结合,主要培养面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校的水利水电工程人才专业培养方案应以现场施工技术应用和管理等专业岗位为主,构建合理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调整现有的专业教学模式,对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把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突出以专业的核心知识为中心线,以能力锻炼和就业导向为本合理设置课程,构建实具有实用技术的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打破原来以学科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突出各项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根据水利施工企业一线的技术进步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新的课程体系模式,突出工程能力的培养,打破原有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三段式”课程结构。新的课程体系模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专业技术、专业选修及综合实训,以上五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来看,个人建议将所有的专业课程前提至第六学期来教学,第七学期主要是选修课,这样调整才能保证重要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从2011届学生的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出于毕业找工作或考研的需要,往往在第七学期几乎放弃了与自己考研或就业不相关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即使在校也是心不在焉,从而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专业课的教学时间作出适当的调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找工作或是考研复习。

(三)积极进行实验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实验设备不足或是根本无相关的设备,导致部分实验项目根本无法按时在实验室正常开出,有的即使能够开出也因为设备数量不足和实验环境的限制达不到实验预期效果。为此应结合“国家和省财政实验室专项”的大好时机,积极争取学校对实验室的建设,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对于学生全面掌握和深入融汇知识、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强化实习、实践工程能力

实习是学生对各种水利工程设施建立感性认识,并运用专业知识来对各种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再认识并深化理解、升华专业知识的重要步骤,尤其是毕业实习是水利水电工程工程专业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环节。

1实习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方面,随着近年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实习经费投入力度大大降低,致使实习地点较少,实习时间短,即使到达一个实习地点也仅仅是看与听,几乎没有让学生在实习现场动手操作,不能深入理解水利工程的特点与功用;再加上实习高水平讲解人员少,实习学生人数较多,只能所有学生一起参观、听讲,加之实习内容少,项目单一,致使实习效果不理想,没有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实习实践教学成为形式,没有完全达到预期实践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学科的实践教学往往需要与很多大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直接联系,作为教研室教师具有局限性,联系起来很不方便,从而影响了实习的顺利安排和实施。

2实习实践教学中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大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是由于教学经费的短缺引起的,所以,学校应该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保障实习顺利开展。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应尽可能体现真实的作业环境,使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施工方法。校外实训基地要根据岗位要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使学生能够到施工单位进行实际施工与管理工作,达到一毕业即可直接从事水利相关工作。(五)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针对新办专业的现状,年轻教师普遍实践能力偏低的客观实际,应从施工单位引进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本专业的部分教学工作;对于年轻教师,要安排他们到施工单位顶岗实习1~2年,或在设计院和监理公司兼职,直接参加在建工程的施工进而增加实践经验;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年轻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都能既熟悉工程实际,又能开展理论教学,有力地促进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作者:殷飞 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翻转课堂”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实证与分析

摘要:工科专业课程具有知识量大、课时少、对学生理论和实践水平要求较高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同时满足理论和实践的要求。而“翻转课堂”通过课前自学、课中强化和课后升华创新的方式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新。以“翻转课堂”在《水工钢结构》课程中的应用为实例,检验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工科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并没有大幅提高,但学生的作业和课程设计的质量有明显提高。要真正实现“翻转课堂”,需要学校、教师及学生在师生角色定位、交流讨论模式等教学模式上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关键词:翻转课堂;工科;专业课程;实证与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是中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工钢结构”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既涉及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该课程仍采用老师完全讲授、学生无条件听的灌输型教学模式,虽然在教学手段中引入了多媒体教学,但依然存在内容枯燥,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用心听讲并带有一定的厌学情绪等问题。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探索、实践和创新,使这门课的讲授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学生真正掌握“水工钢结构”课程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

“翻D课堂”(F1iDped 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是一种混合使用技术和亲自动手活动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典型的课堂讲解时间由实验和课内讨论等活动代替,而课堂讲解则以视频等其他媒介形式由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完成。国内学者对该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张跃国等认为“翻转课堂”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的一种混合学习方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田爱丽等认为“翻转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张新明等认为“翻转课堂”在课外真正进行了深入学习的同时,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与观点的相互碰撞能够深化学生的认知;刘震等人指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转变成为了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则转变成为主动研究者。上述研究表明“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方法存在根本的不同和明显的优势,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翻转课堂”的介绍和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究等方面。从问题一理论一实践角度分析探讨工科专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还较少。基于此,本文从“水工钢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出发,以2015年春季学期开展的“水工钢结构”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基础,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实践过程、方法与注意事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水工钢结构”课程教学现状

(一)知识点多,课时量少

“水工钢结构”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且对理论与实践要求较高。加上该课程涉及到《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和《钢结构焊接规范》等相关设计规范的约束性、公式的经验性和问题的多解性,也给上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普遍推行的通识教育,使得很多专业课的课时得到不同程度的压缩。“水工钢结构”课程亦不例外,国内高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课时普遍偏低,例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和四川大学等均为32学时。

(二)学生对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力学基础薄弱

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居住建筑、写字楼、商场和工业厂房中的应用比例均高于钢结构,钢结构现在还仅仅局限于应用在单层工业厂房,大跨度结构、高耸结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以及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使得学生对钢结构的认识不足,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将“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掌握好在今后的工作中就完全够用了,至于“水工钢结构”课程影响不大。同时,水工钢结构属于专业基础课,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力学基本功,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连最基础的力学基本概念都不清楚,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对“水工钢结构”课程产生畏惧感。

(三)现有的教学方法滞后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为主,单纯的讲授以及板书会使得学生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虽然在课堂中教师穿插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但基本没有师生互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现在的课堂中广泛应用,不仅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图例和工程应用,而且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课程内容信息量大、进度快,导致学生对新的知识点内容来不及思考而被动接受的问题。

二、“水工钢结构”课程的“翻转课堂”实施过程

笔者借鉴Robert Talber和卢强的研究成果,结合“水工钢结构”课程特点和大学生的学习特征,设计了包括“课前自学、课中强化、课后升华创新”三个阶段的“翻转课堂”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一)课前自学阶段

在“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由授课教师提供的教学课件来完成。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完成知识点的接受、理解。在“水工钢结构”课程实践中,首先将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共享到网络硬盘或直接发送给学生,并在前一节课结束时布置下一次课程讲授的内容。其次,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课件,对知识点产生一定理解和思考,通过课前自学,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二)课中强化阶段

在“水工钢结构”课程“翻转课堂”实践中,我们积极思考和收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在课堂中对问题、讲授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并向学生抛出一些具体的实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究或协作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最后对知识点和讨论的问题进行梳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课后升华创新阶段

通过课前自学和课中强化两个阶段,学生对课程章节知识点已基本理解并掌握,但此时的知识依然是孤立的。在“水工钢结构”课程“翻转课堂”实践中,通过设计知识拓展任务,让学生能够将在该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与所学过的知识点融合成整w,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掌握、理解所学的知识点,促使学生课后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促进知识从单一的“点”扩大到“面”并产生新的知识创新点。

三、“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学效果评价要求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评价分析,例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学媒介手段评价等。们为此,我们从教学课件及视频效果、课堂教学与交流沟通效果以及学习结果方面对“水工钢结构”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评价分析,并制作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2013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69名本科学生,发放问卷69份,收回69份,有效问卷68份,同时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一)教学课件及视频效果分析

从对“水工钢结构”课程教学课件和视频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课件、视频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的重点难点有明确的提示,能够有效辅助自身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如表1所示)。然而,学生普遍反映教学课件互动性评价较差,依然存在一定的“灌输”问题。尤其是知识点比较复杂、以纯理论和计算为主体的部分,在课件制作方面还需要多想办法,多与学生沟通,合理制作学生自学型课件,提高学生课前自学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与交流沟通效果分析

从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来看,学生认为该种教学方法较好,但调查中也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发言较少(如表2所示),造成课堂活跃度评价不是很理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能全部归咎于教师,还应考虑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固化了学生对于课堂的认识,同时学生对于课堂讨论存在畏惧心理,害怕问的问题过于简单(被同学笑话)、害怕在课堂和集体面前发言等,所以,课堂活跃程度就不是很理想。因此,要想组织好课堂讨论环节,还需要做好引导工作,营造讨论氛围,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电脑和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标准配置,要利用微信、QQ、飞信等信息交流软件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有效沟通、交流。

(三)综合学习效果分析

在教学中,以教师教学为主体的教学目的被称为教学目标,以学生学习知识为主体的教学目的被称为学习结果。无论是教师教为主体还是学生学为主体,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一门课程教学方法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为了确定“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对连续三年的考试效果进行分析(考查知识点基本相同,测试难度接近)。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并不是很大,但从批阅的学生作业情况来看,质量的完成较往年有明显提高,同时学生的“水工钢结构课程设计”的完成过程和质量也明显好于前两届学生。

四、“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思考

(一)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定位

“翻转课堂”的首要任务是师生定位实现“翻转”。“翻转课堂”不是学生毫无组织的、自由的、随意的学习活动引导下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而是在精心设计下的课堂探究活动或讨论。与传统的“教师一书本一课堂”的教学方法不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认为学生是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习者,而老师以辅导答疑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体,让教师从“灌输”“控制”的角色中摆脱出来。

(二)“翻转课堂”的课堂强化组织方式

课堂只有成为师生对话、互动与交流的场所,才能促进“意义溪流”在教师、学生之间的流动,才能实现“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与共识”。因此,教师在准备讨论问题的时候,应当至少包含以下三个类型的问题:1.事实性问题;2.释义性问题;3.评估性问题。同时,在课堂讨论交流中提出讨论问题时需要注意:(1)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有针对性和递进性;(2)问题的提出要具有层次性;(3)问题的提出要具有连贯性;(4)问题的提出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尽量从学生近期关注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导人,吸引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

“翻转课堂”不仅仅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简单“翻转”,而是教师和学生角色、课程教学结构和评价方式上的根本性转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新要求,还对教师在课件制作、案例选取和师生讨论交流内容的设置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构建都提出了新标准。因此,要想在中小学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前提下,在大学阶段完成师生角色定位、平等交流讨论等教学模式的根本改变,还需要学校、教师及学生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浅谈“卓越计划”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改革

摘 要:该文分析了目前培养模式下课程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基于“卓越计划”的课程改革内容及思路,对培养“卓越计划”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的知识储备及实践能力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卓越计划 水利水电工程 课程改革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创新型国家,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1]。

为提高工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卓越计划”创立高校与行业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要求学生在企业学习一段时间[2]。本科采用4年学制,推荐“3+1”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进行企业学习和毕业设计。

笔者学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于2013年被列入教育部“卓越计划”培养行列,学生有1年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实践,因此需要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在符合基本教学规律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压缩部分课程的学时学分,让学生能尽快地到实际工程中学习锻炼。现以《水电站建筑物》为例,浅谈在“卓越计划”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改革的问题。

1 课程介绍

《水电站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开设于第7学期。教学环节主要由课堂教学(36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课程设计(2周)、实习(2周)四部分组成。该门课程主要介绍水电站输水系统、水电站厂房两大部分设计理论,涉及水电站进水口、渠道隧洞、压力钢管、水击与调保计算、调压室以及厂房布置设计等设计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水电站建筑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方法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打下基础。

考虑到水电站建筑物课程需要大量的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为先导,又为基础课尤其是技术基础课提供应用对象,增加这些课程的活力,将其结合起来,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亦将大大节省学时,解决学时不够的问题。为此,将水电站建筑物课程划为两块,由浅入深穿插在高低年级授课,课堂讲授、课程设计、实验教学、生产实习4个环节交替进行,从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目前的培养方案中,关于水电站的课程有两门,即《水力机械及电器设备》和《水电站建筑物》。《水力机械及电器设备》为专业基础课,开设于第6学期,32学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根据水电站基本资料选择合适的水轮发电机组,确定水轮发电机组参数,进而确定水电站厂房尺寸。《水电站建筑物》为专业核心课程,两门课程各自教学内容完整,教材经多次修编,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求。

但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水力机械及电器设备》仅仅服务于《水电站建筑物》厂房布置设计的内容。《水电站建筑物》厂房的布置设计内容中,需要根据水轮发电机组的参数确定厂房尺寸。前期学习过的《水力机械及电器设备》就是为了确定水轮发电机组参数。由于《水力机械及电器设备》目的单一且明确,单独开设,当学生在第7学期学习《水电站建筑物》厂房布置设计时,水轮发电机组参数确定等内容时已基本忘完了,需要重新花时间来讲解回忆,知识学习过于零散,不便于相关知识的结合运用。为了增强系统性、可用性及实用性,将《水力机械及电器设备》整合到《水电站建筑物》中,将《水电站建筑物》归纳集中为三部分内容:水轮机、水电站输水系统及水电站厂房,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知识的整体性。

2 课程改革内容

(1)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特点,将专业核心课程资源《水力C械及电器设备》和《水电站建筑物》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编写新教材。

在强调课程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新理论、新方法的介绍,增加最新工程实例,注重水利专业培养体系的完备性及课程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将两学科(或多门相关学科)最新科研成果融进教材,使课程内容具有前瞻性、新颖性;增强这两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注重知识的相互渗透,提高课程的综合化和系统化程度。

(2)加强专业导论、水利工程概论等概论课。

《水电站建筑物》课程的一部分内容不需要许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知识,但可为某些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提供一定的工程背景。其教学方法可与认识实习结合,采用大量的现场教学及课堂讲授中穿插投影、幻灯、录像等多媒体方式授课,把水电站建筑物的概貌形象生动地授给学生,提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这部分内容可划进土木工程概论课及专业导论课,在低年级进行。因此,加强土木工程概论课及认识实习是水电站建筑物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

(3)提高水电站建筑物基本理论的授课水平。

由于将水电站建筑物课程中大量的关于“分类”“特点”“优缺点”之类泛泛叙述剔除,移入专业导论课,变为低年级的生动活泼的现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使水电站建筑物课程的理论分量增加,平淡叙述减少。同时,删除过时的和繁琐的内容,腾出学时系统讲授水电站输水系统、水电站厂房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力求讲深讲透,使本课程的授课水平得以提高。

(4)形成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大纲、教学周历等基础性教学资料,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按照“理论够用、强化实践、综合提高、全面发展”的教学思路,以改革考试内容、考核形式和考核评价体系为核心,探索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即在以往考虑实验成绩、考勤、作业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比重,增加综合性课外训练、分知识单元阶段性考核及平时课堂讨论等考核形式,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考核模式。

3 课程改革思路

(1)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沿用主流的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工程意识,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可以在讲授完一个章节后,给学生布置综合性的大作业,培养自学能力;或者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对比总结不同建筑物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2)采用高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通过收集、制作动画、图片、录像等资料,使抽象、复杂的建筑物结构、工作原理等内容形象化,进一步提高教学现代化水平。

(3)建立课程网站。

将教学大纲、教学周历、多媒体课件、课后练习共享在网站上,便于学生课后自学,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可以在网站上设立互动渠道,通过网络答疑等措施,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实践教学改革。

《水电站建筑物》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工程实践,实践教学的新鲜感、生动感是多媒体教学所不能代替的。针对目前该课程实践教学效果不良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3种措施改进。

①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每年安排1~2名教师利用暑假等空余时间到设计院、施工单位进行锻炼,丰富、补充自身的实践经验,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也可以不定期邀请设计院、企业等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专家到学校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进一步加深理解所学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②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学校每年给实验室拨发的年度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购置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加强实验教学硬件环境,增加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可操作实验设备及实验项目,从而提高实践教W的质量。

③增加经费,巩固和加强认识实习及课程实习。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建立稳定的现场教学点和生产实习基地,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低年级的认识实习以及《水电站建筑物》课程实习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4 结语

在现有“卓越计划”培养目标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改革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先导,更新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善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非英语国家留学生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

以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留学生专业课程英语教学实践为背景,通过调查和分析非英语国家留学生的学习现状,探讨了母语非英语的留学生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了教学内容,并对常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安哥拉班和厄瓜多尔班的教学实践表明,所做的教学调整切实有效,可供其他院校在非英语国家留学生类似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借鉴。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非英语国家;留学生;专业课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热点之一。中国是水利大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力发电工程和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以三峡、锦屏、南水北调等为代表的一批巨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成和运营,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勘探、设计、施工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1]。

水利水电国际化市场也随着国内的水电建设高潮退去而向外拓展,走向世界。目前,中国的水利水电建设技术输出主要面向东南亚、非洲和南美等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水电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但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人才匮乏,需求旺盛,在进入当地的中国施工企业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到中国来交流学习,特别是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一些母语非英语国家[2]。因此,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母语非英语国家留学生专业课教学的思考与总结,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形象均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大学作为百年名校,早已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2000年12月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水力发电工程系、水利工程系、水资源与河流工程系及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整合组成。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现已成为综合实力突出、享誉国内外的水利水电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目前,整个水利行业高等教育国际化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培养母语非英语国家留学生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安哥拉留学生是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委托武汉大学培养的60名留学生,由武汉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和水利水电学院联合培养。分为2009级和2010级两个年级,土木工程和电气工程两个专业。厄瓜多尔留学生班是2013年1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与水利水电学院联合举办的厄瓜多尔共和国流域和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培训班,对来自厄瓜多尔的30多名工程师进行相关专业培训,内容涵盖水文水资源规划、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等内容。

笔者从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施工课程教学多年,近5年来先后承担了两届安哥拉班、一届厄瓜多尔班和国内学有余力的学生组成的全英文班的水电和土木工程施工专业课教学,现将教学实践中的想法和认识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非英语国家留学生教育现状

(一)存在语言障碍,学生背景千差万别

目前,对学历留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普遍采用“趋同管理”的理念,即学历留学生进入各自院系,按照中国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培养[3]。虽然在相关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双语教学(英语和汉语),但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来自母语非英语国家的留学生,英语水平一般有限。来华前无汉语基础或没有接受过正规汉语教育的留学生在入系开始专业学习之前,一般进行了为期一年左右的汉语预备学习(如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招收的安哥拉留学生),目的是使留学生具备能听懂用汉语讲授的专业课、看懂相关书籍,能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理工科专业课程,尤其是土木、水利类专业,专业性强,专业术语多,表达方式也较日常汉语晦涩难懂。很多学历留学生对以汉语为教学语言的专业课学习的困难程度估计不足,在预备学习阶段,很多学生只满足于日常生活的简单交流,却没有进行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汉语知识的预备学习。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很多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好一年的预备学习时间,导致在专业课的学习中遇到诸多困难[3-7]。

部分留学生自身素质较高,学习主动,能够用英文进行学习、交流和生活[1]。但多数留学生属于被动学习,英语水平不高(汉语水平也有限),上课基本听不懂,因此出现迟到、旷课行为,自暴自弃、随波逐流,导致跟不上教学进度,形成恶性循环。

(二)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差异很大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也是留学生融入整个教学环节的一个障碍。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背景、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也存在差异,学习目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更是千差万别。2013-2014学年,笔者同时承担了学院开办的安哥拉留学生班和厄瓜多尔留学生班的专业课教学工作,对此体会颇深。留学生往往表现为课堂思维活跃,在行为方式上比较开放随意,经常在授课过程中提问,打断教师的教学思路,课堂气氛热烈,甚至混乱。留学生在学习的行为方式上比较随意,如果对所听课程没有兴趣,缺课现象很常见,或者对教师授课不满意,会随时离开教室,这是令国内教师比较尴尬的情形。按照西方大多数国家大多数人的思维,课堂表现随意热烈并不意味着对教师的不尊重[4],而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小心翼翼,不敢随意对教师发问,这种尊重在留学生看来只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吃东西,甚至传纸条等,在西方留学生看来则是有违社会公德的现象。

(三)缺乏合适的教材

全英语教学模式是国际高等教育的潮流,母语非英语国家留学生一般具备用英语进行日常沟通的能力,而汉语基础一般比较差,尽管有的学生接受了半年或一年的汉语培训,具有一定的日常汉语交流能力,但远不能达到专业学习的要求。因此,选择了全英文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和依据,适宜的英文教材是进行高质量全英语教学的重要基础。一本好的全英文或双语教材不仅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流畅自如,也使学生的预习、学习、复习有了基本依托[4]。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全英文教学的《水利工程施工》教材,现有的教材、大纲等都是汉语版,没有对应的英语教学材料。从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找到的一些资料过于零散、不成体系,代表性不够。另外,留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文化背景与中国学生差异很大,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很不一样,这些根据中国学生特点编写的教材和大纲,其体系和重难点选择上不适应外国留学生,再加上语言障碍,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因此,急需针对非英语国家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重新编写教材。

(四)缺少合格师资

对母语非英语的留学生,英语成为学生教学中师生交流的唯一工具,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留学生授课的教师除了具有本学科的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具备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及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8]。

由于中国英语教学长期处于应试模式,一些教师在这种教育下成为所谓的“哑巴英语”者,即英文阅读、写作游刃有余,但是听说能力较弱[4]。加之非英语国家留学生英语发音并不标准,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在与这些非英语国家留学生的交流中,中国教师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教师必须具有充分的语言水准,能够比较流利地进行日常的口语与专业术语表达,可以流利运用英语授课,甚至可以按照英语思维习惯理解问题。

此外,教师还应对留学生的母语的简单词汇有所了解,课堂上适当穿插,活跃气氛,使学生有亲切,拉近彼此的距离。教师还应对留学生的表达习惯和他们国家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

二、教学内容规划

(一)课堂内容宜精不宜多

受语言障碍的限制,留学生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的速度远远慢于中国学生,如果教师保持原有的教学速度,会导致教学“有数量没质量”。留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也与中国学生不一样,中国学生习惯于被动,将教师所授的内容牢记于心,最后所学大而全。虽然中国学生在应用和主动思考上稍显不足,但随着理解的深入和实践的积累,则可融会贯通;而留学生则喜欢挑战权威、提出质疑,喜欢在讨论中深入学习某个知识点,学的少而精,所以面对非英语国家留学生,教学内容宜精不宜多,应重点突出,选择专业课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

此外,授课内容也应根据不同国家或背景的留学生有所侧重和调整。如对安哥拉留学生,他们的母语是葡萄牙语,来到中国后仅进行了一年的汉语培训,日常交流尚存在较大问题,在汉语环境中学习的困难更是可想而知。对安哥拉班的学生,笔者在教学时,针对他们汉语和英语词汇量均有限的特点,课前将部分专业词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列出,上课时先解释词汇,再开始常规教学。而对厄瓜多尔留学生,虽然他们的母语为西班牙语,但英语在其国内也较为流行,且厄瓜多尔班的学生大多为工程师,有的在国内已经从事相关工作数年,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且英语水平大大优于安哥拉留学生,因此,这些学生的专业课可以讲得稍微深入。

(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留学生在来华之前的学习背景、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为了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教师需要介绍专业大背景,使他们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水电工程专业的留学生大多以工程师为培养方向,应该重点学习与应用相关的知识点,所以对于每门课程,教师应花较多的精力介绍专业背景知识,便于不同文化背景和专业背景的人理解。小处着手,即讲课的内容应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牢牢把握核心知识点。

(三)注重工程实例教学

合理选择工程实例,以工程实例为基础开展重要知识点的教学。例如,现有的《水利工程施工(第五版)》教材以中国广西红水河上龙滩水电站工程为例讲解大型地下厂房的开挖。按教材的编排,是先讲完本节的所有内容,再讲工程实例,以便让学生融会贯通。在留学生班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背景,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先抛出工程实例,提出相关问题,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解决问题。此方法在拆开讲解各种规模隧洞的施工方法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结合安哥拉或厄瓜多尔的工程实例介绍和讲解,或者选择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工程为背景,是减少语言障碍,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留学生们来华之前就对这些工程有过一定了解,甚至到实地参观过。这样在教学中就有了师生双方都熟知的主体,大大降低想象的难度,提高教学速度和质量。

三、教学方式改革

由于留学生群体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必须要结合留学生自身的特点,发展和创新现有的教学方式[6]。

(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应用的教学工具,它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4]。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中英文课件,使用中英文双语教学;课件尽量减少文字,多配插图和动画,如果有视频教学材料,效果尤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编写适合双语教学的教材,以供留学生预习、复习使用。

购买制作教学模型,尤其是一些特种、专业设备或建筑,如水工混凝土拌合系统、大型岩石铣挖机、大坝混凝土浇筑缆机、门机及塔机等。

(二)组织课堂讨论,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

组织课堂讨论,避免填鸭式教学。相对于中国学生,留学生思维敏捷、善于思考、表现欲较强。上课时,他们喜欢与老师互动交流,及时反馈自己的想法、困惑、感兴趣的问题等[5]。由于留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思维积极活跃,教师要因势利导,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式,鼓励留学生踊跃发言,积极与授课教师沟通,实现教与学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7]。

留学生教学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量体裁衣,根据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目前,国际上甚为流行基于解决问题作为基础的学习方式(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设计一系列问题,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9]。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将“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中获取知识”的主动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获得大量应用知识的机会。

笔者在安哥拉班及厄瓜多尔班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了该方法,组织了多次重点内容交流讨论会。对核心内容,请每个学生制作图文并茂的PPT,通过演讲与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同时,通过PPT的制作,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活学活用。通过学生的演讲,教师也理解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这对改善日后的教学大有裨益。

(三)组织实践参观,增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实践是水电工程专业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是理论联系实际,理性认识结合感性认识,从而加深知识理解的重要步骤。由于语言、教材等多种因素影响,留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及中国学生,这时实践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应当更多地组织留学生参观实验设备和实际工程,在不涉密的前提下,通过实践环节来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

四、结语

留学生教育是一个学校发展壮大、日益国际化的具体体现,其数量的逐年增长也是中国在世界舞台影响力的体现。虽然目前中国的留学生教育存在缺少高水平留学生教学师资团队、缺乏合适的教材、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等问题,尤其是非英语国家留学生,还存在较大语言障碍,但是留学生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不会改变。

因此,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顺应专业发展的趋势,结合陆续开设的安哥拉、厄瓜多尔等留学生班,一方面加大安排教师出国访学进修的力度,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启动了有针对性的教材编写工作,改革了教学方式,有效保证了留学生的教育质量,为加快中国大学教育的国家化进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摘 要: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农业和工业以及生活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当前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也逐渐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在实际的建设中对施工企业而言,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了建设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设置必要性;人才素质要求

在很多高等院校尤其是理科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都有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管理专业,它要求对学生相关专业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培养该专业学生的预算和编算的能力,还要完成相应的施工分析,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在学校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充分的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自己的工作当中。

1 水利水电造价管理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

按照教育部的相关标准和要求,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是水利专业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在教育部所设置的水利水电工程在家管理和工程造价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是在很多高等院校中,很少有学校设置这个专业,主要是在这个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培养目标要更加的明确,而且专业性也更强,在就业时也会涉及到水利的相关工作,而且在实际的工作中会涉及到很多的内容,这些工作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都非常高,就业面明显没有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面广,所以很多院校也只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学校开设了该专业,其他的高等院校都没有开设本专业。

2 设置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必要性

我国的水利部门和教育部门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制定了水利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意见,转让个文件中明确的规定了水利专业培养人才的相关要求,初步的计划是到来年,我国的水利专业毕业生能够到达15万人,在这15万人中很多人都是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但是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从事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是学习建筑或者是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学生经过转岗考核上来的一批专业性人员,但是毕竟是转岗,这些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憾,这些人员中很多人都没有在上岗之前非常系统的学习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筑工程主抓的是建筑,电力工程主抓的是电力,但是在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中主要是水利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在这些人员上岗之前只是学习了一些比较基础和浅显的知识,在水利知识上还没有深度和广度,专业性也要差很多,所以,高等院校一定要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的重视,在人才培养方面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人才的专业性,普及和开展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就能够很好的解决相关人员在这方面的欠缺,从而也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与进步。

这个专业中要涉及的知识包含了很多层面,对造价的控制也相对比较复杂,在造价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对价格机制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也能够更好的提高造价管理的质量,从而使得工程的投资方能够有较高的经济收益,所以这就需要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管理不规范、管理成本预算部准确的现象,这也对我国的造价管理工作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从而也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而且在成本管理中它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如果在一些方面出现了问题也没有及时的解决就会在实际的工作中影响工作的效果,所以为了培养更具专业性的人员,高等院校开设这一专业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学校现在只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该专业同时培养建筑工程造价、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市政工程造价多个方向,学生所学的课程多,但是每个专业造价方向又学得不够精,不能从基础到专业非常系统的进行学习,开设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之后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的专业人才可以在本专业培养,建筑工程造价在工程造价专业培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对造价专业的人才需求。因此我院设置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可以完善我院的专业设置,突出学院的水利特色,避免工程造价专业同时为水利和民建两个方向培养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培养出的学生专业面广而不精,毕业就业遇到水利类单位和建筑工程类单位都觉得培养深度不够的尴尬局面,使每个专业更有特色,同时完善水利类专业,突出水利特色,更好地服务水利事业发展。

3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人才素质培养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需要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素质,不仅懂得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知识,还需要懂得水利工程施工与组织、水工建筑物、水工建筑材料的综合素质。因此传统的工程造价专业是无法提供这些水利工程的综合素质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可以根据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从而确定有别于传统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培养出适应现代水利发展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综合素质人才。

水利水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基于高职高专以及本科水利传统院校的特点,寻求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资源来建设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建构具有校本特质的比较稳定的水利文化、学科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德育体系。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要紧跟新时代脚步,把培养动手能力强,与工程零距离接触的理念融人实训场所建设。师资的培养与引进通过课程渗透、活动体验、环境熏陶、学校管理等多种途径,发挥水利文化德育对师生价值观的导向功能,通过引进工程一线专兼职教师,补充师资力量。专业教材尽量校企合作开发,借助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为水利部示范建设专业的平台,充分发挥水利资源,校友资源,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我院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能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水利水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更好的服务社会需求。重点培养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围绕水利造价设置相关课程与教学标准;(2)以项目驱动改革教学方法;(3)以能力培养与训练为主突出教学内容和要点。

结束语

实际上,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是存在着很大区别的,二者所属的门类就有很大的差别,前者所属的是水利范围,后者所属的是建筑工程范围,所以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高等院校一定要在课程设置中做出相应的调整,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状况分析研究

摘要:通过对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毕业本科生6届845毕业生的整体调查,从就业去向、职业取向、求职指导与信息、期望薪资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一些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在这四方面的趋势和规律,并提出了相应问题的解决思路,可以作为以后此专业在招生人数、学生培养方面进行改革重要参考依据,以便更好地培养人才。

0 引言

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近六年保持了相对稳定学生就业率,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1999-2009年为我国水电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国水电工程技术人员需求远大于供给,基于此全国各大高校纷纷设立水利水电工程相关专业,培养出大批该专业学生导致该专业大学生过剩。自2009年大中型水电项目筹建和在建项目缩减,中水各工程局也逐渐将市场由原来的水电建设为主转向工民建和其他市政基础建设,华能集团、金沙江中游公司等业主单位、各大设计院、科研所招聘水利水电工程毕业生也逐年减小[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依托水电施工和设计单位为就业主体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文于2010-2015年连续6年对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本科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通过就业去向、职业取向、期望薪资等方面系统地分析研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发现问题,为今后的招生规模、学生培养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探索解决思路。

1 样本研究

在2010-2015年,课题组选取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简称昆工水电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6年共调查本科生845名。样本情况详见表1。

2 调查结果

2.1 就业去向

①工作落实率。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昆工水电毕业生毕业时的状况,本次调查将近6年的就业状况分为4类:1)已经签约;2)升学、出境;3)自主创业;4)未就业。

2010-2015年,昆工水电本科毕业生签约率呈整体下降趋势,尤其是近4年下降明显,而未就业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表2)。这说明水电行业整体处于下坡趋势对水电本科毕业生就业产生了很大、直接的影响。自主创业一直未实现“零突破”,体现出水电本科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较弱。

②已签约毕业生去向。

第一、按就业地区划分。近6年,已经签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排序为西部、东、中、北部地区,留在云贵川等西部地区工作认识毕业生的首选。纵向分析发现,到西部地区就业毕业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由2010届的97.66%下降到2015届的80.00%,而到中、东、北部地区就业毕业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分别由2010届的0.78%、1.56%、0.00%上升到2015届的4.14%、11.03%、4.83%,其中到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增幅最大,6年间增长了11.03%;在2015届到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稍微有点下降,但近6年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表3)。

第二、按就业地点划分。近6年,已经签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地点排序依次为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省会以下中小城市、乡镇、农村。到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就业仍是学生的首选,但比例呈下降趋势,由2010届的70.31%下降到2015届的47.10%;相应的到省会以下中小城市的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由2010届的25.00%上升到2015届的43.15%,增长了18.15%,增幅较大;到乡镇、农村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较低,且变化不大,尤其是到农村就业的毕业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表4)。

第三、按就业单位性质划分。国有企业、私有企业、事业单位是水电毕业本科生就业的主渠道(表5)。尽管在排序上稍有变化,到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就业的毕业生比例逐年下降,到私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另外到事业单位、升学就业的比例波动较大。

2.2 职业取向

①择业时考虑因素。通过对水电专业毕业本科生择业时考虑的因素进行调查,6届毕业生在选择个人职业时考虑最多的是“个人是否适合该职业”,“薪酬收入”,“个人今后发展”和“行业发展前景”各因素排序在近6年内是比较稳定的。6届毕业生对比,考虑“薪酬收入”和“行业发展前景”的比例是逐年增加的;考虑“专业对口”的毕业生比例逐年下降(表6)。

②理想工作单位。通过对水电专业毕业本科生择业时理想工作单位进行调查,6届毕业生理想工作单位排序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排序在近6年内是比较稳定的。6届毕业生对比,选择“外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比例是逐年增加的;选择“科研机构”的毕业生比例较为稳定(表7)。

③自主创业的意愿。通过对水电专业毕业本科生自主创业的原因进行调查,2010-2015届毕业生有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对于选择自主创业的原因,感觉“创业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工作时间自由”和“偶像崇拜心理”排前三位,其中“偶像崇拜”占有很高的比例,而且呈上升趋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被迫创业比例逐年增长(表8)。

2.3 求职指导与信息

①就业指导。根据问卷调查,从就业指导内容上看,“就业面试技巧指导”一直是毕业生最需要的,但所占比例在逐年下降,由2010届的46.09%下降到2015届的23.97%;而“行业形势发展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2015届比2010届分别高出11.86%、10.49%(表9)。

②就业信息。“学校、学院就业部门”、“老师推荐”和“招聘会、双选会”是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最主要的渠道,6年的排序比较稳定。近6年通过以上三种方式获得就业信息的毕业生占到70.00%以上,最高的一年2010届有82.82%的毕业生通过上述三种方式获得就业信息(表10)。

2.4 期望薪资

期望薪资是指求职者在应聘时预设的一个最低“工资水平”,当单位给出的工资水平低于期望薪资时,一般求职者会拒绝接受这个职位[4,5,6]。分析6年来调查问卷,本科生择业时要求的期望薪资呈上升趋势,2015届较2010届高471.19元。不同性别、不同就业地区、不同就业地点的毕业生最低期望月薪存在差异。男生期望薪资高于女生;就业到东部地区毕业生期望薪资高于中部、北部、西部地区;就业到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毕业生期望薪资高于省会以下中小城市、乡镇、农村;当期望薪资达不到个人要求时,愿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期望薪资人的比例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说明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门本科生愿意根据就业市场的要求来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表11)

3 结论

第一、水电毕业生就业率相对稳定,但下滑趋势明显。高校应主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走出行业局限、面向相关新兴行业就业。

第二、毕业生眼界不宽,扎堆严重。学生就业仍偏向于中、东部地区,省会城市以及国企,传统水电行业,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薄弱。高校因引导学生分层次、分类就业。加强职业生涯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树立学生正确就业观;做实国家“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教师”等专项工作,扎实推进学生到基层就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引导,大力扶持,鼓励和帮助毕业生自主创业。

第三、毕业生对个人待遇过于看重,个人职业取向太过功利,超前意识不够。对于高校,要合理引导,告诫学生要结合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来理性看待薪资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四、有70.00%以上的水电本科毕业生需要学校、学院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单位引导作用还应继续强化,形式也应该紧跟社会发展,更加多样化。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 专业认证对于确保工程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引导专业办学模式由重规模的外延式发展向重效果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地方高校的特色专业应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通过与用人单位共同商讨明确专业目标,制定合理培养方案,依托区位优势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可以全面提升水利水电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水平的水电工程师。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培养模式

0 概述

专业认证是指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和相关企业专家针对高校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旨在为相关技术人才进入工程界执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教育部于2006年正式启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并聘任了工程教育界和企业界的专家组。2013年6月19日,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在韩国首都首尔召开,接纳我国为《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2016年6月2日,在吉隆坡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国家重点发展和培育的本科专业。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源于1978年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1998年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水利工程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2014年被批准新设水利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进一步提升该专业工教育质量,学校于2014年决定申请专业认证,并成立了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即将迎接2017年专业认证复评。本文阐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分析专业认证前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水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建设水平及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1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必将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从业者具有广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动手能力,其核心工程能力包括:资料分析能力、简单的计算能力、绘图和报告编写能力、施工方案制定与施工组织管理能力、施工质量控制能力等。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国内外各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基层水利管理等工作。其中从事施工的毕业生包括施工员、测量员、质检员、材料员等;从事监理的毕业生就业岗位是监理员,主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质量、进度、合同、造价等进行管理;从事工程管理的毕业生就业岗位是管理科员。

2 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自设立以来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水工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人才,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行业的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强应用能力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使该专业毕业生将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是该专业在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重要且具体现实意义的课题。我国的教育教学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则被动地按着教师的安排学习,这种模式基本忽略了国高等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的初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日趋降低。因此,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这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所在。

3 专业认证背景下水工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工科中最强调学生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专业之一。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应以学生为主体,学校、教师只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这种理念下,学生要具有清晰的水工创新发展方向,进而获取创新方法、途径的能力。对于以专业为特色的院校来说,专业认证意义更为重大。专业认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领悟认证标准,扎实推进工程教育专业建设,通过专业认证,可以更加明确和细化针对工程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需整合学校教学资源并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师工程教育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促进专业的良性发展(图1)。

3.1 综合考虑各方期待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需要在培养方案中予以明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国家及社会需求、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学生发展及家长校友期望的实际情况明确专业定位。三峡大学作为水利部与湖北省共建、以湖北省为主的水电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须认真调研师资和生源情况,从而明确水工专业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增强能力为核心,以提升素质为宗旨,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科和人文社科基础,具备较强的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国内外水利及相关行业从事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建筑和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3.2 面向目标精心制定培养方案

在明确培养目标后,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工程化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准绳,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用人单位需求,对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充分听取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的意见,认真考虑企业技术领域的要求,设置具有水电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具体就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重组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增强人才培养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

3.3 依托区位优势,培养水电英才

三峡大学坐落于湖北省宜昌市,宜昌市是世界水电之都、三峡工程和葛洲坝工程所在地。学校水电特色鲜明,周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星罗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工程有长江上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清江上的水布垭、隔河岩、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黄柏河上的西北口水库等,水电总装机容量超过3 000万kW(见图2)。距离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仅2.0 km ,距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仅40 km。同时,宜昌有三峡集团公司(三峡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长江电力)、长江水利水利委员会(三峡勘测研究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宜昌设计院、清江水电开发公司、葛洲坝集团等大型水电开发的业主、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单位。因此在实践方面学校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而且学校还聘请了葛洲坝、三峡集团清江公司的具体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定期来校开设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这种举措可将水工专业的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对培养用型人才极为有利,这也是三峡大学发挥独特的区域优势、突出水电特色的体现之一。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习分为三个层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认知实习针对水工专业的大一学生,以短期定点参观形式进行,至少要参观三种不同类型的大坝,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况,获得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性质和方向的感性认识。生产实习主要针对大二、大三学生,毕业实习针对水工专业大四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后,结合实际工程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毕业后尽早熟悉工作岗位。为使学生有稳定的实习场所,学校从2005 年开始陆续与三峡集团公司、葛洲坝集团公司、清江水电开发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立了实践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在以上实习基地进行学习,接触到工程实际,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4 结束语

专业认证对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用途,学校应以专业认证的理念明确专业定位,制定合理培养方案。在学校培养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突出水电特色,加强水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而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培养高水平的水电工程师。

基金项目:三峡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J2016003)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除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在强调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今天,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特点,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水利水电工程专门人才,促进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值得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去认真思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它要求大学生能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中去,它着力于培养学生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着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很多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还较为缺乏。[1] [2] [3] [4] [5] [6]本文基于我校多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谈谈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与思考。

二、水利水电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1.实验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本上都是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工作。我校虽然已经建成了水力学、土力学、水泵及水泵站、水工建筑物模型、灌溉排水、工程水文等10个实验室,实验用房达1120m2,室验教学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实验开出率也达到了95%,室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并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学生主要依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实验内容一致,结果唯一。学生虽然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验仅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学生“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

2.实验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我校该专业的实验教学大多处于演示型实验,而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设计创新型实验较缺乏,仿真实习技术也较少,学生无法产生真实的企业运行过程的临境感受,实验教学基本上还是处于“看”实验而不是做实验阶段,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二)专业的特殊性,导致实践教学难度加大

实践教学需要理论与现场指导相结合,需要协调与校内、校外各有关单位的关系,从实验设计、准备到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的批改,以及学生衣食住行的安排都要做周密详细的安排,工作组织起来较为复杂,实践教学难度较大。

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省内的有韶山灌区、岳阳铁山水库、长沙航电枢纽等,省外的有四川和云南境内在建的大型水利枢纽、三峡枢纽和葛洲坝电站等,大多是较为偏远地方的在建或已建的水电工程,三四个老师带着上百个从没体验过施工现场的学生,不仅要经历路途遥远的巅跛,而且在那些深山僻水、飞沙走石的窄小施工现场,面对各种大型设备以及立体式的高空、地下作业,学生的交通安全、实习现场安全问题就变得尤为突出,一旦出现问题,老师无疑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无形中加大了实习组织工作的压力和难度,也使得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当好安全员和保姆,而把传授知识放之其次,这不仅限制了教师能动性的发挥,也降低了实习教学的效果。

(三)难以参与生产环节,学生对课程实践兴趣不大

我校水利水电专业的相关课程都安排有实践教学,但大多数实践特别是校外实践,由于专业操作的危险性,实习单位一般不可能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环节,仅仅是让他们做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了解,学生实践操作得不到保障。加之,我们对专业实习计划要求较为笼统,缺少专业特色,学生无法了解自己本专业的较为具体详细的实践操作,很多专业实践仅仅是走走过场,应付过关了事,这都影响到学生对课程实践的兴趣。

(四)实习基地建设不足,实习场所联系困难

我校水利水电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很少,使得学生的毕业实习必须自己去寻找实习单位,而大多单位又不愿意接待学生实习,导致有的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而为了应付学校只能开假实习证明蒙混过关,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的培养便是一纸空文。就目前而言,这是多数水利水电专业的学校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找不到实习单位,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实践操作,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这已经成为实践教学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瓶颈”。

三、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抓好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目前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使学生的工程能力得到极大的培养和锻炼。

(一)统一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作为学院各级管理部门的领导,应及时地关注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鼓励老师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到施工现场去学习当前施工工程中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要认识到,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只有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才有利于今后的就业和工作。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教学改革

面对新世纪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及社会和科技发展,我们在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要以提高本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中心,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特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采用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以“技能和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实验测试技能、工程实践初步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大体系,由“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基本实验教学、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科技活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校内工程实践”等实践教学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不同年级段,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科技创新活动三大平台,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对各模块设置了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各个阶段都能得到严格的良好实践训练,把创新型教学思想贯穿始终,使学生获得水利工程实践能力、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通过系统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加深对专业、行业、社会的认识,掌握工程测绘、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土工和水力基本参数测试等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相关工作的能力。

(三)全面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需要全方面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更新实验教学模式。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可以尝试将具备条件的课程实验从理论课程中分离出来,将课程实验改为实验课程,或者将几门相关的课程实验综合为一门实验课程。例如对灌溉排水工程学等试验学时较多的课程实行单独设课,单独记成绩,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我们进行了实验内容、方法、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改革,注意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设立了实验库,供学生进行“点菜单”式的选做,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实验库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实验。同时,实验库要不断更新内容,而老师只需要告诉学生相关实验知识、操作规程的使用即可,让学生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去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实验原理、目的、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写出实验报告。这既可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也最大限度地强化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强化了独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综合校内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搭建成专业综合实践平台,以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社会服务和学术活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研究活动,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建立起科研创新的概念;让学生积极参与科研、生产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五)加强校内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

在校内教学实践基地这方面,学院要考虑水利水电专业的教学模式及特点,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改善实验教学条件,着力搞好水利实验室、土工实验室、水泵实验室的建设,并创建坡面径流试验小区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基地、水工建筑物、实验教学实习基地。例如可以构建水利工程模型实验室,通过沙盘模型将各种典型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灌溉排水工程等反映出来,使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均可观看、思考,加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同时,要购进一些仿真实验设备,例如水力学小型自循环等,把演示实验更新为验证试验、综合实验及设计创新型实验,有利于学生今后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分析、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单项实习和综合实习。

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这方面,除了目前我国已公布的50个国家级专业实习基地(如三峡水利枢纽等)外,学院可与相关单位(如水文勘测局,水利管理局等)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共建单位,与实习基地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全方位开拓实习、实训基地,并以产、学、研结合为发展方向,以校企合作,顶岗实训等方式扩大实习范围。[7]其次,也可与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建立企业合作关系,建立随企业流动的实习基地,为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六)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水利水电专业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学院要在最大限度上为专业教师创造条件,加强对专业课老师的工程实践锻炼,要求凡无工程实践经历(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的新进老师,必须到施工单位或生产单位锻炼至少半年,提高他们的实践业务水平,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

与此同时,聘任校外专业技术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的实习基地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给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创造条件。

四、结语

总之,在强调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今天,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特点,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水利水电工程专门人才,促进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值得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去认真思考。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拱坝设计》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的指导心得

摘要:《拱坝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检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精神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为了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本文从设计任务书编制和指导方法两方面提出了指导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拱坝设计;水利水电工程;指导实践;心得

水利水电工程(简称水工)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基础扎实、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实现该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必修静力学、动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工程材料等基础课程,以及水资源规划与利用、水工建筑学等专业课程。然而,如何检验学生能否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呢?毕业设计无疑是一块重要的试金石,并且毕业设计的选题是重中之重。《拱坝设计》就经常被高等学校的水工专业选为毕业设计的课题,一方面,拱坝是一种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比较优越的坝型,我国已建或在建了一批世界前列的300m级拱坝[1];另一方面,拱坝结构复杂,在设计过程中牵涉的知识点多,能将水工专业毕业生所学课程有机结合。因此,《拱坝设计》作为水工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不仅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2]。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时间是有限的,通常为14周,要在14周的时间内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拱坝设计》,并重点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绘图和写作实践能力,就得在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和指导方法上下功夫。笔者结合《拱坝设计》指导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在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和指导方法两个方面分享一些心得体会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设计任务书的编制方面

1.设计任务要明确且工作量合适。目前《拱坝设计》的设计要求如下[3,4]:对水库进行洪水调节计算,确定坝顶高程及溢洪道孔口尺寸;对可能的方案进行比选,确定枢纽建筑物型式、轮廓尺寸及水利枢纽布置方案;通过比较确定坝的基本剖面与轮廓尺寸,拟定地基处理方案与坝身构造,进行水力、静力计算;对拱坝进行设计:选择建筑物的型式与轮廓尺寸,确定布置方案;拟定细部构造,进行水力、静力计算;决定枢纽的施工导流方案,安排施工的控制性进度。上述可见,目前设计任务不仅包括坝体以及泄水建筑物的轮廓尺寸确定,还包括细部构造的拟定和施工导流方案的选择,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建筑物尺寸确定和细部构造的拟定部分学生们普遍做得较好,而施工导流方案部分则因为时间关系,鲜有做出细致方案者,基本流于泛泛而谈,因此,可把施工导流方案的确定和施工进度安排任务删减。这是笔者在任务书编制方面的建议之一。另外,设计坝体尺寸时,通常是先根据拱冠梁尺寸对坝体轮廓进行初步设计,然后对其进行应力和稳定验算,以便确定最终尺寸,在学生们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力验算环节有的学生采用电算方法,有的采用手算方法。电算法利用计算机程序能够快速得到计算结果,但是具体计算步骤由于学生没有一步一步操作,会造成计算原理的不甚明了;手算法是学生一步一步进行计算的过程,加深了计算过程中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但在计算机程序方面的锻炼欠缺。为了既培养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又提高其计算机语言方面的能力,笔者建议在任务书里明确需要采用电算法和手算法两种方法分别进行验算,这也是笔者在任务书编制方面的第二条建议。

2.原始资料编制要详细具体。拱坝设计通常是设计一座具有防洪、发电、灌溉、渔业等综合作用的大坝,为此需要给出相应的自然地理、工程地质、筑坝材料、库区经济等方面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流域概况、气候特性、水文特性、库区工程地质、坝址处工程地质、砂石料、库区作物种植情况等。目前这些原始资料的编制已较为详细,只是有些图(包括水位―容积关系曲线、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和设计洪水过程线图)的坐标刻度偏于稀疏,致使学生在读图时存在较大误差,从而影响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这一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在任务书所涉及的图形资料制作时可以尽量缩小刻度使得图形更加详细,以方便学生读取数据并减小误差。

二、指导方法方面

1.引导适度重在启发。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指导教师顾名思义是对学生起指导作用的教师,而具体指导时也存在“度”的问题。设计之初,如果只是给学生下发设计任务,不进行讲解,学生难免会出现“面对原始资料和设计任务,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况,这不仅会浪费时间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假如直接告诉学生采用何种方法通过哪些步骤进行设计,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不到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作用。只有循循善诱的给学生讲解设计任务和原始资料,使其对拱坝设计有清晰的认识,并激发其兴趣,才能调动学生进行设计的积极性。设计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自己思考、钻研,便起不到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相反,只是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看似解决了,但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不一定能很好地解决。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逐步给学生讲明问题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切实参与其中进行思考,并给予适时地启发,才能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更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比如,针对拱坝设计时泄洪方案的选取问题,首先和学生探讨泄洪方案有哪些,该工程坝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如何,初选的泄洪方式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发问与思考,可以初步设计为坝身泄洪方式,而细化到坝身泄洪的具体形式,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是利用表孔还是浅孔,抑或是中孔进行泄洪,这些又需要根据什么确定,使学生在思考之后能自然想到“泄洪量”这一概念,它是由调洪演算得来,用于泄洪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起着贯通前后的作用。那么,思考到这里思路就明朗了:先进行调洪演算求得设计水位下的下泄流量;根据坝址处地形地质条件初选坝身泄洪方式;利用已经求得的下泄流量设计孔口尺寸,并对表孔泄流、中空泄流等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泄洪方案。综上所述,适度引导和重点启发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还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其创新潜能。因此,笔者建议在拱坝设计时指导教师引导适度、重点启发,这种方法除了能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还能在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严格要求重在培养。《拱坝设计》涉及静力学、动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水文学、工程材料、水资源规划与利用、水工建筑学等课程知识,设计内容不仅包括枢纽建筑物的总体布置、拱坝剖面尺寸设计、泄水建筑物设计等计算内容,还包括设计说明书的编制,以及设计图纸的绘制,所以,拱坝设计是一项艰巨的毕业设计任务。但是,在实际的指导过程中发现:尽管设计任务相对较重,最终学生们还是能够圆满完成了设计任务。笔者认为这与平时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重视对学生的培养是分不开的。这里的严格要求主要包括考勤严格、计算严谨、图文规范等方面。学生的出勤率反映了其认真刻苦的程度,所谓天道酬勤,只有脚踏实地付出努力,才有可能收获胜利的果实,尤其是对于普遍认为艰苦的水利行业,艰苦耐劳是一名优秀的水利工作者应有的重要品质。水利工程的设计经常需要“经济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只顾经济性可能会导致工程存在不安全的隐患,然而太关注安全性,又有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使得所设计的工程经济性不够,只有对各种方案进行“经济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比选,才能寻找出最优方案,而这个过程离不开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计算,所以严格要求学生计算严谨也有着重要意义。在设计说明书编制时,严格要求学生采用统一、规范的格式,这也是写作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内容,而在图形绘制时更应该规范绘制,这样才能方便读者查阅。由上可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不仅在于做好《拱坝设计》本身,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将其培养成一名优秀的本科毕业生,进而为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拱坝设计》对水工专业本科生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可用于检验并提高水工专业本科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绘图写作实践能力等方面。然而,由于《拱坝设计》涉及知识点多,设计内容丰富,对于学生和指导教师而言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结合《拱坝设计》的指导经历,总结一些心得和建议,希望能为高等学校相关学科的教学指导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探析

[摘 要]作为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要求非常强的一个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细致的阐述了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问题,希望能够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工程能力,培养体系

作为工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工程能力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决定着所教育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够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加强工程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一些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1、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来说,其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勘测设计、组织、施工等各种能力,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其一必须切实加强理论教学,其二还必须开展实践教学,两者有机结合。首先,对于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来说,工程能力属于两者的明显区别,对比来说,前者的工程理论与实践水平相对较强,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与思维能力。其次,工程能力是教育改革成果的一项关键参数。这方面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理论的积累,所以,必须注重理论教育,然而,理论唯有与实践结合才可以上升为人的能力。再次,工程能力是当前企事业部门亟需的一种能力。多少企事业单位反馈,面临非常严峻的问题:缺乏足够的技能人才,同时由于相关工作条件特殊,人员技术工作起点低等,因此,需要培养工程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适应能力与操作能力。

2、培养体系的构建

2.1制定科学的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学生不但必须具备现代工程技术理论,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服务精神,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工作与管理能力。因此,具体教学时应当:首先,应当注重教学的前瞻性、连续性,不断改善课程结构,努力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积极主动的向其他做的比较好的院校学习借鉴,同时还必须广泛搜集广大师生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其次,应当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充分融合,把两者放在一样的高度;再次,应当将基础知识灌输当做培养能力的前提条件,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打造一个能够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教学体系。

2.2不断改善教师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教师是整个培养体系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理念逐渐得到改善,同时相关技术逐渐升级,因此,学校必须具备大量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这样才可以将学生打造成该领域的工程师。首先,引导教师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其次,规定他们深入到实地培训以及相关公司(例如建设单位、设计机构等)进行实践锻炼;再次,学校应当积极主动低聘请项目一线经验丰富的技术员,来学校授课,并且安排学生到现场观摩,掌握许多课堂中学不到的内容;第四,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并且严格执行,切实加强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组建专门的考核领导小组,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并与教师针对考核结果进行沟通。对表现突出的教师,适当的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激励,例如奖金、奖状等,同时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职务升迁等方面还需要与考核结果挂钩。对于表现相对较差的教师,根据严重程度,做出相应的惩处。通过这种方式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研能力;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团队。

2.3不断提升广大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能力

学生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校以及教师的付出,只要学校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同时教师以身作则,加强教研工作,才能够为学生工程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所以,应当注意做好下列几点。

首先,切实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我们知道,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其特点非常突出:工期相对较长,中间涉及到诸多工种同时施工,与此同时所处的现场环境十分繁琐等,然而,由于受到教学计划的影响,为充分确保教学秩序,课堂教学一般无法实现与实践教学的同步进行,并且学生在校一般是四年时间,但是许多工程项目的时间跨度往往是几年甚至十几年。所以,对于学校来说,非常有必要优化专业,切实加强实验室建设。为专业实验课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为学生开展一系列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提供便利,例如,学校可以选择开放实验室或者课后集中实验的运行模式,以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其次,注重专业实习或课程设计。学校应当为学生安排课程实习与设计等方面内容,适当地提高课时比例,为他们提供机会,使他们亲在参与到项目设计之中,使他们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工程意识,并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再次,创设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通过自己建立或者与公司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方式,为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提供良好的场所,把课题教学拓展至实践之中。这样,利用基地的培训与实践活动,使得广大学生可以将自己在书本中学习到的理论应用到施工之中,上升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能够使自己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然而,现实状况不容乐观,一般的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施工时间相对较长,正是上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安全,以及学校经费的制约等等因素,使得基地的实训活动始终无法取得较高的质量。因此,今后需要学校切实加强与施工企业、设计机构以及监理公司等各个相关方的合作交流,适当提高实训课时。

最后,加强毕业实习教学管理。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内容之一,毕业实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得到锻炼。通常情况下,其主要包括分散与毕业集中实习两种类型。对于前者,某校通常是在大三课程完成以前进行,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在没有老师现场指导的条件下自己到企事业部门实习,基本上通过他们自己与企事业部门联系,再就是实习过程中通过单位技术人员为他们提供指导,该模式大体上和岗前培训相当,归根结底,学生其实是在进行顶岗实习。所以,他们往往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单位与工作,为此,他们会非常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之中,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该种模式具有十分不错的效果。然而,其中仍然具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于改善,这种模式并无法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学生也无法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状况。所以,学校必须还应当将这个方式与集中实习进行结合,以进一步锻炼他们,使他们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3结语

总之,某校在构建起该培养体系以后,积极实施,严格按照相关制度与规程开展教学,在实践中取得非常不错的成效,所培养出的学生深受各界的好评。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摘 要 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本文结合专业认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两个问题,提出了提升本专业建设水平的思路及方法,一是对本专业实验教学条件进行改善,二是对教学文件进行全面整改。并对专业建设的实施内容与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文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思路对其他工科专业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专业认证 专业建设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基础,是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①②③专业建设水平又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实力。④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始于2006年5月,⑤其目的是保证与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推动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⑥⑦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或本专业)于2013年通过了有效期6年的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文根据专业认证前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以此次专业认证为契机,研究提出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思路与对策。

1 专业认证以前专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起源于1937年成立的西北工学院水利系,至今已有78年的办学历史。本专业拥有结构合理、锐意进取的优秀教学团队,以“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在水利水电及相近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截至2012年底,本专业教学实验室总面积已达6000余平方米,开设课程实验11门,其中设计性实验30余项,核心专业课程均开设有课程设计教学环节。本专业长期坚持以学生为本,顺应国家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不断努力奋斗。

专业认证以前,我们通过与兄弟院校相同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的对比分析,发现本专业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实验室陈旧老化、实验项目不够完备等。(2)教学文件与认证标准不相适应。

2 专业建设的对策与思路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于2012年申请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于2013年参加并顺利通过有效期6年的专业认证。在专业认证前后近3年时间里,我们以此次专业认证为契机,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实际,以认证标准为准绳,对本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和教学文件进行系统、全面的整改和提升,为有力促进本专业的持续改进、有效提高专业的办学水平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主要思路有:(1)为提升专业实验教学条件,积极实施专业7实验室的更新改造项目。(2)为系统提升专业教学文件的针对性和对认证标准的适应性,扎实推进专业教学文件的全面整改。

3 专业建设的实施内容与过程

针对本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专业建设的对策与思路,我们对本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和教学文件进行全面整改和提升,主要内容有:

3.1 专业认证前,积极实施专业实验室的更新改造项目

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经过充分调研和综合分析,我们研究制定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验室更新改造实施方案》;并制定了《水工实验室改造实施计划》。全部项目于专业认证前按计划圆满实施完成。

专业实验室更新改造的主要内容如下:(1)调整地下洞室结构模型实验室的整体布局,并进行恢复重建;(2)扩充土坝渗流实验室的使用面积;(3)将原压力管道非恒定流实验室进行搬迁后异地重建;(4)在原压力管道非恒定流实验室新建水电站厂房拆装实验室;(5)对水工专业教学模型室中原老旧及残损的教学模型进行全面更换;(6)对本专业全部实验室进行内外环境整治。

3.2 专业认证后,扎实推进专业教学文件的全面整改

专业认证后,针对专业教学文件与认证标准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一突出问题,从2013年底至2015年4月,我们依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4版),并针对水利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在本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查报告》中所指出的问题和不足,扎实推进了专业教学文件的全面整改。其中包括: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院级选修课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和完善,对部分教学管理文件进行补充和更新。通过上述整改,系统提升了专业教学文件的针对性和对认证标准的适应性。本次教学文件的主要整改情况如下:

(1)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相对于现行的2012版培养方案,本次培养方案的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①根据本专业发展实际,并结合认证标准要求,修订了专业培养目标;

②修订完善了专业培养要求(毕业要求),使其能实质覆盖认证通用标准的毕业要求;

③按照认证标准要求,在培养方案中补充了关于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描述(毕业生发展预期);

④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水利类专业《补充标准》关于经济、环境、法律(规)及管理等四类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对教学计划中的相关课程设置进行了如下调整:(i)将“工程经济学”由原院级选修课调整为必修专业基础课;(ii)取消原“工程合同”、“工程招投标”和“水政与水法”三门院级选修课,将其相关内容整合以后新开设“工程建设法规”课程,并将其设置为必修专业基础课;(iii)将“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管理”两门课程由原院级选修课调整为必修专业课;(iv)将“水利水能规划”课程由原院级选修课调整为必修专业课;(v)新增“特种坝工技术”院级选修课。

(2)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院级选修课教学大纲修订。按照上述新修订的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培养要求(毕业要求),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院级选修课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使这些课程的教学目的能实质覆盖相应的专业培养要求(毕业要求),并对部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更新或调整。

(3)专业教学管理文件修订。在全面总结以往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认证标准的有关要求,主要对下列教学管理文件进行了更新和完善:①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定期评价制度(试行);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持续改进的社会评价制度(试行);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兼职教师聘任管理暂行规定。

4 结语

专业建设水平可以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实力。如何提高专业建设水平,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与思路,是值得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课题。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以2013年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在专业认证前后三年时间里,通过与兄弟院校专业建设情况对比分析,对本专业实验室进行了更新改造,在提升本专业教学条件的同时,还为本专业获得6年有效的优秀认证结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客观条件,并为有效提高本专业课程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本专业教学文件的全面整改,系统提升了专业教学文件的针对性和对认证标准的适应性,进一步提升了本专业的建设水平。本文提出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思路及方法,在工科类专业建设中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陕西高等学校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研究成果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浅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前的第一次专业教育,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的职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专业认识实习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实习准备、实习计划安排、学生管理、实习反馈等多个方面加以改进,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认识实习,实践教学

1 引言

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大学生全面掌握和深入融会知识、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习,实习一般包括认识实习、地质实习、毕业实习等。其中认识实习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依托先进的典型水利水电工程,通过现场的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前党和国家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增加学生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现状、发展动态、本专业所涉及的各个领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学生通过现场实践、听取报告和实地调查,学习水利水电建设技术人员的优良品质,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献身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志向;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巩固并扩大知识面,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进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打下实践基础;激励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立志为我国社会主义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2 认识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实习基地建设困难

根据认识实习的目的和要求,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单位一般为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利枢纽管理单位。一般来说,认识实习要深入电站厂房、枢纽控制等生产和管理的重要部位,出于安全生产及管理方面的考虑,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另一方面,实习基地作为认知实习开展的场所,如何妥善解决众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问题,其实习基地的地理位置与基础条件就显得至关重要。再者若交通不便利,路况不好,学生安全问题也是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2.2 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

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实习准备工作不充分,实习效率较低,不少学生走马观花,未能深入实际认真学习;学校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于提出是否取消认识实习的问题,严重干扰和影响了教学效果。

2.3 实习经费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实习经费不足成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民办学校,其实习费用全部是学生自己承担,若收的费用过高则学生就不会进行认识实习了。由于大中型水利枢纽多位于山区,远离学校,实习交通费用占了整个实习经费的较大部分。

2.4 学生管理问题

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优先开发清洁高效能源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影响下,国内相关高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人数的增加,必然带来实习管理、安排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单位的正常生产与管理。认知实习属于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实习期间带队教师既要充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也要充当学生纪律与生活起居的管理者。由于认知实习带队老师通常由专业课教研室教师组成,对于基础班的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陌生,且人数众多,在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用必要的应对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实习学习期间的学生学习与生活安全。

3改革措施

3.1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学生认识实习需要一定的空间、场所和条件,实习基地的选择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至关重要。选择实习基地既要考虑实习单位的水工建筑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满足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又要考虑学生的吃、住、行及实习单位管理的方便。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对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效果非常有必要。近年来我校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培训中心合作,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葛洲坝水利枢纽等地方建立了实训基地。

3.2 制定认识实习教学方案

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保证。在进行认识实习前,制定好认识实习的任务书、指导书,并在进行认识实习前下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充分熟悉认识实习的相关内容。任务书包括认识实习内容、实习任务、时间安排、认识实习成果、实习成绩评定等;指导书包括认识实习目的、实习基本要求、实习具体内容、实习组织纪律、认识实习内容工程情况介绍等。

3.3 学生实习动员

实习动员是实习教学开始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向学生说明实习的具体安排、讲清实际困难。为保证认识实习的顺利进行以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让学生签订认识实习安全责任书以及承诺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认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突发性及一些风险性事件,做到事前预防,完成安全实习的目标。认真做好实习动员,可有效解决学生多带队老师少、实习环节存在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学生实习前一定要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3.4 加强各方面的管理

在认识实习的教学工作中,应严格把关,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管理。每次实践教学之前,应由本专业的领导进行总动员,安排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和负责学生管理的辅导员带队和指导,实行带队教师负责制。要求带队和指导教师认真负责,注意充分发挥党员、团员和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实习工作做好、做细。

实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事实上,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积累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学生所具备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的程度不同,其实习的收获有所不同。实习过程中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学会思考,提醒学生完成实习规定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体会等资料。

3.5 实习后反馈

实习结束后,督促学生尽快完成实习报告、实习心得体会、实习建议意见。创新考核办法,重视实习过程和效果,充分考虑实习前准备、实习中表现和实习后报告情况(如实习前的专业知识预习和准备工作;实习中的出勤、组织纪律、团队精神、吃苦耐劳、奉献精神等;实习的综合表现、报告撰写、心得体会、建议意见等),给出实习成绩和学分。召开实结会议,根据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原因,根据学生和老师对实习单位建议的汇总,可根据情况适时向实习单位反馈。

4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和“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它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前的第一次专业教育,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的职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水利水电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保障,理应受到关注和重视,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因此要进一步增强认识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Y179)的研究成果。

【摘要】教学实践基地是学生进行实习活动的重要场所,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对于培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在新的就业形势下,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情况,并提出了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实践基地 建设

随着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对施工队伍素质要求的提高,也要求培养出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宽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实用型人才。针对自身实际和发展的需要,我院提出建设培养水利水电工程一线技术人才实践基地,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配合专业理论教学,适时组织实践教学活动。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校内、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基本情况

遵循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双方“平等、互利、互信”的合作关系,不强求企业的规模和接待学生数量问题,本着只要能安排实习活动,实习质量有保证,就是我们实践基地的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紧跟时展前沿的综合性生产训练项目,体现新技术、新工艺,瞄准实际操作人才缺乏的高技术含量和新技术行业的职业岗位,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使投入具有前瞻性、持久性;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要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可以为校内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场所,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尽可能使所建设的实训基地适用性强,能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实训,相关专业尽可能通用。我们十分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经过对行业、企业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较为先进的、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现有工程制图、工程测绘、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土力学、工程地质、现场施工、工程造价等实训室。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培训。相对稳定、产学结合、合作办学以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我院先后与云南建工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公司、中国水电十四工程有限公司曲靖分公司、中国水电十四工程局路桥市政分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水利水电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达成协议,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可以满足学生实训要求。

二、充分利用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资源

充分利用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资源,为学生的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实习、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拓宽平台。每届新生入校以后,都要结合专业教育安排一次在教学实践基地进行的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使新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工科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院紧紧依靠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将学生分组安排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在专业老师和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参与具体的工作,使学生真正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及毕业实习中,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实习质量,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不同具体岗位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具体情况,允许有条件的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院上安排专门实习指导教师,对这些实习单位的教学条件、带教老师情况等进行把关,制订详细的成绩量化考评标准,提出注意事项和实习期间必须完成的工作。由学生所在的实习单位及其本人根据具体实习岗位提出详实、规范和科学的实纲。在实习过程中,定期通过网络、电话、邮件等通讯方式保持联系,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

三、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尽管已有实践基地,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工期长、施工内容多的特点,学生学习期间在工程现场实践的时间又很有限。同时由于在校学生的教学进度的有序性,实践基地工程进展和在校学生教学内容的进度往往不能同步,这样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

2、学生开放实习质量问题。开放实习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结合实际工程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是集中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有益补充。尽管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在相对时间较短的过程中和没有实际经验的情况下,这种边工作边做论文的真题真做,在时间、质量、工作上必然存在矛盾,如何有效监控其实习、论文质量,又不影响工作,还需深入研究。

3、没有充分利用好校外实践基地的资源培养年轻的骨干教师。很多年轻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同时由于专业教师少、教学工作任务重、面临学历提高和职称晋升等问题,很难有时间到实际工地锻炼,缺乏必要的实践训练环节,没有实践经验,对实际工程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四、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考

1、不断调整教学培养目标,适宜工程发展需要,尽量做到教学进度和不同实践基地工程进展相结合,真正做到学到哪里,看到哪里,用到哪里。

2、对于实践基地应统一管理,政策支持,逐年增大投资力度。组织由学院主管领导牵头、由院主管领导负责落实实习,共抓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对实习基地建设给予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保证,统一制作实习基地横匾并举行隆重的授牌仪式,定期表彰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3、应加强与实践基地的沟通和交流,合理的实现资源互补。一方面利用实践基地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硬件资源,积极展开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项目的开放,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学院应制订年轻教师的培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年轻教师到相关的教学实习基地锻炼,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以强化他们的工程意识,积累更多的生产实践经验,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双师型”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利用学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教学和科研理论水平以及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为实习基地的人员进行一些进修、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技术革新和科研合作等工作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实现校企双赢。

4、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举行形式多样的校企联谊活动,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到合作企业工作,扩大学校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针对本科专业人才为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了分析,根据工程师规格要求,构建了实现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四大教学体系。提出了通专并重,强化工程实践,以工程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建设三个专业实践平台,按三个层次,实现七个方面的专业实践能力,优化四教学体系资源分配,合理按排体系结构,以达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培养目标;工程师规格;工程实践;四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由计划经济下的精英教育发展为市场经济下的大众教育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育。工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题,目前从院校设置上看已达1 000余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其中应用性本科专业也超过50%。研究工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高等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对水利工程师的需求

水利工程有水利行政主管单位、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研、监理、勘测等部门,各部门都有各自的岗位要求。本科工程教育是完成工程师教育的重要途径。从水利行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10%左右考研究生;80%左右去生产施工单位,大部分为央企、省企的工程局、工程公司,少部分为民企的工程公司;其余10%左右为设计、行政主管部门、科研等单位。绝大部分为生产施工的第一线,从事具体的施工技术、管理、测量、检测试验、设计、工程预决算等工作。

(二)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要求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等不同层次,分别承担着各类工程师的培养任务。高职高专具有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承担着培养助理工程师的任务。研究性本科教育为培养生产施工工程师和设计工程师,应用性本科教育以培养生产施工工程师为主。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研发工程师为主,硕士研究生教育以设计工程师为主。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还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定位,以及学科专业本身的定位层次,如应用型、研究型、拔尖人才培养型等。

二、水利工程师岗位的要求

具有从事水利相关岗位所需的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及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水利专业工程基础知识、工程技术和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技术规范、新材料和本专业的发展趋势,熟悉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等;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工程项目的设计和生产运行、施工中的设计、运行、管理、维护的能力、工程组织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信息获取、计算机应用、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思维方法、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健康的身体心理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

三、以水利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

(一)理论教学体系

1.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通识教育是非专业性、非职业性教育。它的教学课程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前者为基本的通识教育要求课程。包括政治思想、外语、军体、数学、物理、计算机类等。后者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课程,如工程概论、统计原理、工程与法律、工程与美学、工程与环境、工程与安全、工程理论、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等类课程。

2.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育是专业性、职业性的教育,其宗旨是培养学生具有在水利学科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专业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分为专业理论基础类课程和本专业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基础类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建筑材料、工程地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水力学、钢筋混凝土、工程经济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规划。选修课程以个性发展、兴趣爱好、拓宽学科专业、就业方向等设置选修课程模块,设置工程设计类,施工技术管理类、研究类、特色类等。

(二)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由通识实践和专业实践构成。通识实践是培养一般能力素养的重要环节、是专业实践的基础。包括所有通识课程的实验、上机、军体训练、两课实践等。专业实践可从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三个层次来设立三个实践平台:单项实践平台、综合实践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单项实践平台:以单项工程项目的要求为目标,安排各课程的实验、实习。如土力学、水力学、建筑材料、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制图上机实践。综合实践平台:以工程项目的综合性为目标,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依托,打破以单项课程为依托的课程设计或实习的做法,转变为按工程的综合性技术应用来建立综合实践内容。安排以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为题目,包括3门以上课程内容训练的3种类型:水工综合设计、认识与生产综合实习、毕业设计。创新研究实践平台:以实验课项目研究和自主实验项目研究为主、结合包括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基金、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项目等。

(三)素质教育体系

以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载体,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业创新教育相融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分为必修和选修,根据个人特长、兴趣、爱好、发展选修某些活动。必修主要为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及自主学习。选修主要为文体活动、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工作等。

(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它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课程教育学和实践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课程教学包括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如创业创新基础、工程创新、职业生涯等,实践教学包括通识类实践和专业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学分和实践教学学分纳入教学计划中。

四、优化教学体系结构

(一)优化四体系资源分配,实现教学系统化

对四教学体系间的比例关系进行安排。四年的课程总学时不宜超过2 400~2 600学时,周学时不宜超过24~26学时,理论课程教学每18~20学时为1.0学分,实践教学每周为1.0学分,实践教学周数不低于35~40周。实践教学所占总教学周数、总学时或总学分的比例不宜低于25~30%。四教学体系间的比例大致如下;理论教学占60%左右。其中通识教学课占30%左右,专业教学课占30%左右。实践教学占30%左右,素质教育占5%左右,创业创新教育占5%左右。必修课占70~80%左右,选修课占20~30%左右。

(二)以工程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工程实践

改变原老三段各自独立的教学进程模式,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互为融合,互为补充、渗透、衔接,使工程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学环节和课程中。从入学开始就进入工程的教育,以工程为大背景,从感知认知入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工程概论课、工程认识实习、专业教育等对学生进行工程启蒙、工程认识、工程意识的教育。接着配合通识类课程的学习进行工程师工程素质的教育,开设通识类选修课和工程师素质能力系列知识讲座贯穿始终。在专业基础类课程和单项实践教学平台中,以工程为背景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工程教育;同时工程教育与实践训练结合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践和训练;建筑材料的实验技能、工程质量控制技能,工程地形测量、工程施工测量技能,工程地质勘查和地质报告评价技能,工程绘图识图、计算机制图的技能,计算机制图贯穿于实践教学3个平台训练中。在专业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践平台教学结合中,按典型工程组织教学和实践训练,顶岗参加工程施工过程,各分项分部工程,工种、工序、实际测量、检测质量控制、施工组织管理等综合性实践训练。水工综合设计,毕业设计、创业创新实践与生产综合实习有机配合,都以实际工程为载体,按实际工程的要求为标准进行。

要使得工程实践在时间、内容、措施、考核、指导、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加以保证,使其强化得以落实。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结合地域优势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实习改革

摘 要 工程实践教学是达成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高等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企业体制及高校培养规模变化等问题导致目前我国水利水电专业高等教育工程实践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难以达到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在总结现阶段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工程实习教学环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出了结合学校地域优势的工程实习改革及具体实施方案,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工程实习 改革

0 概述

在2009年底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做出庄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非化石能源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①水电作为目前可再生和非化石能源中资源最丰富、技术最成熟、最经济、电网吸纳最现实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在改善电力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②③通过30年大规模的建设,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南盘江、红水河、澜沧江、黄河上游的水电开发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全国水电总装机已突破2亿kW,2015年水电装机容量计划达到3亿kW。尽管如此,水电在整个能源中所占的比重目前仅为14%,因此在可预期的未来,水电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黄金期。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规模和目标才能顺应我国水电发展的要求。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提高人才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形势的核心培养目标,因此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及经济体制改革等原因造成了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实习教学存在认识实习“走马观花”、生产实践实习“雾里看花”、毕业实习“难上加难”等问题。④⑤⑥

1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实习现状

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这样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工学学科,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单位是否能够实现无缝对接,直接胜任实际生产和工作任务。然而近些年国内高校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上却出现了与培养目标相差甚远的问题,国内众多教育学者,针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⑦⑧⑨总结起来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以使学生建立对水利工程的感性认识,增强工程概念为目的;生产实习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基础;毕业实习是使学生能结合已学专业知识和毕业设计任务,将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习受实习场地、生产安全及相关管理制度等制约,无论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还是毕业实习都只流于形式,实践性和创新性不强。(2)实习经费不足、时间不足、指导不足,影响实习质量。由于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加之大中型水利枢纽多位于山区,远离学校,实习成本偏高,导致实习经费不足成为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习教学项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3)实习场所联系困难,实习基地建设不足。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模式下,企业不再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支持大学办学的传统义务,出于经济利益、安全生产及管理方面的考虑,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造成实习单位联系困难。(4)安全责任制,影响了实习项目的开展和实地单位的能动性。按照学校要求,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不仅负责联系协调,而且还要负责安全。在学生人数多,指导老师少的局面下,安全责任全部落在指导老师身上,使得指导老师的任务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当好安全员、协调员和保姆。这种要求的错位,不仅是教师负不起的责任,而且限制了教师能动性的发挥和实习内容的拓展,降低了实习教学效果。针对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展开对该专业工程实习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 结合地域优势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实习改革

结合地域优势水利水电专业工程实习改革是针对该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的不同要求和目标,结合学校周边水利水电工程相关单位进行整体和局部,参观和参与,动眼和动手相结合的实习模式。

2.1 认识实习改革

认识实习是让学生通过实习,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专业内容、发展动态、所涉及的工程领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认识实习的目标,认识实习中学生主要是以动眼和动脑为主,教学的重点主要是促进学生对于专业内容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认识实习主要以水利水电工程参观及网络媒体资料收集形式进行。参观的水利水电工程主要选择学校周边典型水利工程,这样不但可以大大缩减实习成本,也便于实习过程中安全管理。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并在实习过程中与实际工程做对比分析,充分调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以三峡大学为例,由于学校位于水利水电工程丰富的湖北省宜昌市,其周边既有诸如三峡、葛洲坝这类巨型水利水电工程,也有如西北口、香客岩等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结合三峡大学的地域优势,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主要选定不同特点的典型工程进行,例如三峡-葛洲坝大型梯级水电工程,渔洋河流域不同坝型和水电站类型的水电工程。由于认识实习以拓宽眼界为主,因此参观的工程较多,如果学生全部集中进行,势必会造成实习管理困难、安全责任大、实习效果差等问题。因此,认识实习将学生按工程一次容纳量进行分组,然后在各实习工程之间以循环的形式进行(图1)。实习的内容主要是以学生了解水利工程的任务、主要类型、组成建筑物及各个组成建筑物的作用。学生在实习前通过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收集相关工程资料并整理实习提纲,同时签署安全承诺书。教师在指导认识实习时主要以介绍、讲解和启发为主。实习成果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习经历完成实习报告,并以5~6人组成实习小组,进行实习成果整理的汇报展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相互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更好地达到认识实习的效果。

2.2 生产实习改革

图2 生产实习流程图

水利水工程生产实习是使学生结合已学专业知识对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关键环节及步骤有清晰的概念和理解。鉴于目前生产实习安全责任大,实习单位管理困难而造成生产实习难于顺利开展的原因,拟对水利水电工程生产实习进行如下改革:(1)生产实习采用“总了解”―“详任务”的模式在学校周边水利水电设计院或施工单位进行,也即首先由老师统一带队进入设计院和施工单位进行工程设计流程及施工流程的了解,主要以视频讲解、实地参观及工程师现场讲解的形式进行;其次对学生以10人左右的规模进行分组,建立实习小组与实习单位具体科室的联系,实习科室给学生分配安全风险较低且学生易于完成具体任务,例如图纸绘制、简单计算、工程设计等,并限期完成;学生接受实习单位的实习任务后,可将任务带回学校完成,并定期相实习单位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及问题交流。(2)生产实习过程实行校内校外共同指导制度,每个小组分别由校外实习单位一名工程师和校内一名专业教师共同指导,校外导师负责实习任务的分配和成果的评定,并给出成果成绩;校内导师负责任务的完成及其完成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并给出实习过程成绩。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明确的责权关系,更有助于生产实习完成的质量。(3)生产实习成绩评定由实习过程成绩和实习成果成绩两部分组成,并分别由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分别给定。(4)实习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为载体,进行与工程现场和实习单位的实时沟通和联络,掌握设计或者施工工程的最新动态,有利于实习任务的有效完成。生产实习流程图见图2。

2.3 毕业实习改革

毕业实习是使学生能结合已学专业知识和毕业设计任务,将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普遍存在参与少、讨论少、接触少、实践性不强等问题,建议毕业实习采用分散实习的模式就近在学校周边的水利水电企业单位进行。首先学校与相关实习单位建立稳定的企校联合实习基地,明确学校与实习单位对应的责权利,进行制度化和常态化管理;其次学校将学生分散到不同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再将学生分配到各生产单位及责任人。毕业实习前学生签署安全承诺书,确保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实习单位的管理。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导师给出实习鉴定及实习成绩,实习鉴定作为重要毕业条件归入学生档案,同时学生返校后以答辩的形式进行毕业实习成果汇报。实习单位可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选定优秀者在实习单位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学校为实习单位实习导师计算工作量,提供指导经费。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调动了工程单位实习导师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实习是提高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客观要求。目前由于教学管理体制、企业管理体制等原因造成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高等教育中的工程实习环节较为薄弱,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所在地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域优势,本文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可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摘要: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结合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发展需求和专业特点,从实验条件、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队伍及管理质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优化,研究提出一种实验教学创新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实验教学;模式;水利水电工程;改革和优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高校的招生人数突飞猛进。高校扩招的同时,高校教育资源特别是价格高昂的实验设备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导致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设备质量、数量存在较大缺口,受实验时间、空间、条件等限制,有些实验无法进行,高校教学中实践环节的缺乏已成为突出问题,而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这种形势,结合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发展需求和专业特点,研究提出一种实验教学创新模式,对实验教学活动中的计划、大纲、教材、教师、学生、仪器设备、场地、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优化设计和组合,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组织结构及程序和方法的有效教学形式,具体包括实验条件、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队伍和实验教学质量管理等内容。

一、整合资源,改善实验条件

1.硬件环境改善。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在水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的基础上,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建有水工模型实验室、工程水文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水工模型实验室有典型水利枢纽模型、水电站模型等,能够模拟实际的水电工程运行过程,有利于学生建立工程的总体概念,已经成为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水文实验室主要为学生观测水文要素提供条件。工程测量实验室通过建立水电工程测量实习场地,更新补充测量设备,可以满足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工程测量实验。通过近几年的实验室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可增加学生的实验项目,但是创新性实验项目开设条件仍需加强。

2.软件环境改善。软件环境包括专业实验教学素材库和虚拟的数字化实验平台。专业实验教学素材库中有收集整理的水利水电工程现场图片、影像资料、实验教学资料等,可为实验教学提供资料,同时可为理论教学提供丰富的支撑。水工虚拟实验平台主要是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创建虚拟的数字化实验平台。将水利工程枢纽中的典型建筑物制作成系列化的数字模型,将水利枢纽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数字化,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数字化实验平台可以开展演示性、验证性和设计性实验,带给学生和教师以全新的视角认识和感知水利水电工程,同时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完善过程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很好的实践机会,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

1.优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环节包括课带实验和独立实验,实验类别设有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目的是变革和系统化实验内容,从实用化和工程系统化的视角,将实验内容分层次,强调不同实验项目之间的传承与联系,强调对学生实践兴趣、实验方法与技能的引导。采取“431”研究方法,即通过调查分析影响人才培养模式的“四类对象”(高校、用人单位、生源和毕业生),研究与探索“三类问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与平台建设和实验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提出“一个”适应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和水电能源开发利用状况且凸显我校办学特色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2.优化实验课程内容。遵循“科学性、发展性、创新性”原则,改造传统项目,更新内容,适当增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层次化和系列化,使其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与生产和工程技术实际相衔接。①实验课程内容包括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1)通过基础实验教学,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的基本技能,包括工程测绘、计算机CAD制图和基本编程、地质基本勘察、工程力学(土力学、水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等)等基本实验操作和参数测试。(2)通过专业实验教学,掌握较为全面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技能,包含工程规划、水工建筑物和水电站设计、工程概预算、工程施工设计和管理等。(3)通过创新型和产学研结合的实验教学,了解水电工程建设的前沿动态,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和相关科研项目研究等,培养学生一定的工程实践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按学科相近和实验内容的内在联系综合优化实验课,重新设计和编制实验教学大纲,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如考虑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规划课程的相关性和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在这两门课程结束之后开设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便于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水文计算和水利计算内容,理解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甚至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地位。

三、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1.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仿真技术、计算机网络教学等手段。开设水工模拟实验、水库调度实验、水利工程施工模拟实验等,学生的实验热情广泛提高,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2.转变实验教学思路。①在实验教学中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转变。针对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内容,实验室提供设备、场景,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实验项目中探索知识的运用效果,体会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②按照“引企入校、专业进企、双向嵌入”的模式,逐步建立“合作育人、人才共享、技术共享、成果共享”的实验实践教学合作机制,组织并指导学生广泛参与水利水电工程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改革实验教学方式。通过设置问题和引导,充实和延伸课堂内容,提高学生能力。通过开设多个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要求。

四、提高实验教学队伍及管理质量

1.实验教学队伍。①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4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3人。依托“水利水电工程校级特色专业”、校级精品课程和校级重点课程,成立3个课程小组,打造多种能力兼备的实验实践教学团队。同时积极为教师进企业学习,开展各类科研项目等创造条件。②注重人才引进。吸引高学历、高职称、有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改革和教学工作。③外聘本科生指导教师。毕业设计采取双导师制,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相结合,部分学生直接到单位实习,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2.实验教学质量管理。①实验教学资料的管理。实验教学资料包括实验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实验运行记录、实验设备借用登记册、实验报告、实验成绩等,注意实验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将其纳入日常教学管理。②多元化的实验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学习态度、实验报告质量、实验结果分析等,综合评价,评定实验成绩,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③实验教学质量考核。实验教学考核项目包括实践教学的准备、授课、实验实践纪律、教学文件完整度等,加强实验实践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监督和控制。

理论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实验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优秀的实践教学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后续专业的学习建立基础。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就是合理优化实践环节,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探索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付成华(1978-),女,湖北襄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成绩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相对落后,与当代工程实际需求结合不足,实践教学成绩评价方法单一。为适应当代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专业教学与实践特色,探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成绩评价新方法及实习基地建设等重要内容,并以合肥工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建设为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成绩评价;实习基地

水利建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立足于培养基础扎实、适应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不断创新的多层次的复合应用型高级技术专门人才,使毕业生具有从事相关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的能力以及初步的项目规划、研究开发的能力。[1]实践教学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增加感性认识,培养实践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综合训练环节,是反映工科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2,3]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具有系统性强、专业性高的特点,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直接参与实际工程,所以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水利水电工程人才,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及相应成绩评价方法等重要内容进行研究探讨。

一、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普遍重视实践,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尽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有许多实践性课程,但由于受知识传授型固有教育观念的束缚,使得在实践环节、实践时段和实践内容等设计方面,存在与工程实际脱节,或者缺少启发性和创新性的现象。[4]具体表现有:

第一,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偏少,学生往往只需按照实验指导书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实验,谈不上较深入的数据处理、实验分析,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5]

第二,实习流于形式。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实习人数激增,联系实习单位和教师指导的难度越来越高等诸多原因,常出现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地质实习和毕业实习空泛化,演变为参观实习。

第三,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内容陈旧,与实际生产科研相脱节。一些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内容多年不变,知识陈旧,与实际生产科研相脱节,不能及时追踪生产、科研的最新动向及成果,也难以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实践环节成绩考核通常是根据学生的考勤、报告、规定动作完成情况等评定。由于各类实践环节的性质、目的、内容及要求不同,这种考核方法偏于单一,容易流于形式。学生实践活动没有明确的目标性、成就感和价值感,难以激发学生进行实践的主动性和持久性,更多表现为被动性。

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出现的以上问题,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应以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为根本,统筹规划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体系,建立实践性与设计性强、突出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创新教育与活动、毕业设计等。

(1)建立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创新性的实验教学内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验内容主要可分为三大类(见图1)。而各类实验教学资源和管理应形成统一平台。通过实验平台,除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素质,还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开放性和自主设计的系列实验,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和综合实践能力。[6]例如,随着建筑材料新技术的提高,实验的对象和内容可以有所扩展、革新,鼓励学生自己拟订实验目的、方法、步骤、要求,经批准后在实验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工程专业教学注重结合工程,同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关联系统,[7]所以各实验之间应注意引导学生承前启后。例如在水工建筑物实验中,指导学生应用之前学习的力学基础、水工建材基础,注重系统性实践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综合思考、综合创新的兴趣,不停留在本课程的简单演示、验证实验层面上。

(2)加强实习教学环节建设。加强实习教学环节建设,形成丰富、完整、系统的实习教学内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习主要包括测量实习、地质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等,有些学校还根据具体情况开设其他实习内容,例如合肥工业大学设置有计算机拆装实习。目前教学改革正将毕业实习和生产实习合并,这更要求要充分安排好生产实习内容。

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结合具体课程的实习,应注意让学生将课程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与专业应用相结合。例如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地质实习的地点、内容中应尽量结合实际水利工程,而测量实习则强化水利工程现场测量特色,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实际水利工程的能力。

(3)以更新化、系统化思想开展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设计如图2所示。课程设计题目和内容应从实际工程中选取,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工程设计活动,接受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与实践。在课程设计中要以系统的观点来统一协调课程设计体系,改变零散的单科各自为政的课程设计现状,加强各课程设计之间的关联性。因此,课程设计不仅要针对本门课程的要求进行,还要考虑整个课程设计体系的统一性和相关技能的训练。同时,要摒弃一成不变的课程设计内容,使课程设计的内容不断更新、结合实际、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学科动向,具有丰富的理论水平,还要具有实践技能和较强的指导能力,使学生真正受到系统的综合训练,培养专业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课题应具有多样性,向多方向综合发展,并紧密结合水利行业的发展状况不断更新。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制定严格的征题审查,题目应来自高水平的科研活动或实际工程项目,从而为学生提供实战训练机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能力及今后的就业方向,选择不同类型的设计课题。根据课题需要可以有选择地聘请校外科研、设计、管理机构的专家参与学生毕业设计指导,同时可以推荐学生到这些单位进行毕业设计。

(4)创建学生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创新活动。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创建水利水电专业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引导学生参加本专业教师的课题研究,以教师科研实践促进学生实践创新;开展学术讲座,将科技前沿动态、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拓展学生视野;开放实验室,普及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高级别大学生创新、创意设计等赛事。

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结合学校水利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每年都引导学生以创新项目、毕业设计等形式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增加学生实践研究的机会,增强实践研究的能力;近年来邀请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安徽省水利厅等单位的一批水利专家给学生做专业报告,拓展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毕业设计中,为到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聘请校外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2.完善实践教学成绩评价体系

学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对其实践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至关重要。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实用和具有可操作性,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之大。在改变被动式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情况下,简单评定成绩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成绩评价方法应由单一评分标准向多元评价体系发展,并形成可定量操作的评价办法,以此突出实践参与能动性、创新性等考察指标,实现对实践环节的合理、综合考核,更有利于肯定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以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历时长,综合性强,为做好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合肥工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毕业设计教学内容应包括选题论证、文献检索、技术调查、设计或实验、结果分析、写作、绘图、答辩等多个环节,过程中实时掌握毕业设计进程和质量。因此在考核时,可以考虑将这些环节提炼成对应的评价指标,也就是模糊评判中的评判因素集:U=,ui为第i个评判因素,m是同一层次上单个评判因素的个数。其中各指标根据题目、方向、环节的不同可以调整,可以设计为:U={选题正确与创新,文献学习及技术调查,设计过程(含实验),成果正确与创新,写作及绘图,答辩},共六个评价指标。其中文献学习与技术调查由于关联性很强,作为一个因素指标评价;写作与绘图在不同类型毕业设计中所占比例相差会较大,且都是毕设工作的表达形式,所以可列为同一评价指标,当然根据各学校具体情况也可以作为单独指标对待,注意和后文的权值要对应符合。

从数学角度看,这些实际是一个多指标的评判系统。在模糊评判中,是需要确定评判集,计算评判因素ui相对于各评判等级Vj的隶属度,在初期实践教学评价探讨中建议先简化,借用熟悉的百分制方式,由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上述指标分别给出评价成绩,例如,对应以上六个评价指标的成绩为:{}。根据本专业具体情况,例如各指标难度和所需时间等因素,制定各指标在最终评价中的重要性,也就是综合评判中的权,形成的权矩阵为:,wi为第i个评判指标在评判中的权重,要求,。然后计算最终得分:。对于上文制定的六个评价指标,则其中。

如果是按百分制给成绩,D就是最终成绩。因为毕业设计通常给出等级制成绩,所以应事先确定最终成绩的评判集V=,vj为第j个评判等级,n为评判等级的数目,五级评分制即为:V={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学校或专业制定百分制下什么分数范围为优、什么范围为良等。例如最常用的是分数低于60划分为不及格。按上文算出的分数D属于哪个范围,则判定该学生的成绩为对应的等级。

从以上过程可见,相比单一的、最后笼统给一个成绩而言,该方法具备以下优点:增强了对不同环节、不同实践教学内容的考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权值,鼓励学生创新、主动学习、勇于实践;各环节或指标给出定量评分,这是最终成绩的依据,避免过于笼统、主观,增强成绩评定的公平和权威。

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在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中,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实践教学与实际工程的结合、兼职教师作用的发挥、学生直接参与的程度等方面,很大程度上都与实习基地建设有密切关系。[8]

实习基地不仅要“建”,更重要的是要“用”,即要实际使用、发挥作用,不能简单停留在形式上。合肥工业大学结合自身情况,为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工程意识培养,重视加强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生通过校内各类水利工程模型和校外大型水利工程实习基地的认识实习、生产工地的生产实习,以及结合现场调研的毕业实习等环节,得到了有效的工程训练。近五年来,组织学生赴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国家大学生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安徽省佛子岭水库管理处、巢湖地质实习基地及安徽省蚌埠闸工程管理处等单位及现场进行实习;在毕业设计阶段,选派部分学生到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等单位,结合单位具体在建项目进行毕业设计。教学实施情况表明,结合实际工程的实习、实践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实际专业工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参加工作后更好、更快地融入到水利建设中。

四、结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所学基本知识,进行工程设计、加强动手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的开发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效果如何,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利水电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此,必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促进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探讨了一些符合实践教学要求的改革途径,并提出了综合评价实践教学成绩的方法,有助于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符合社会需要的水利水电工程高级专业人才。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