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4 04:26:44
导语:在生态建筑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生态绿色思想在建筑设计的应用
1.1整体设计
首先,设计人员应该做到让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达到和谐,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对当地环境进行综合的考察,比如地域环境以及河流植被等。设计人员应该以当地的地形、地貌为基础,如果建筑地貌十分复杂,无法不对其进行改造,但是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后果,有些植被可能改造之后,无法再生长,及时需要对其进行改造,也需要加以设计,确保影响最小。其次,尽量对现有的植被不要进行处理,从古至今,植被都是城市建筑必要的点缀物,但是大多数建筑设计人员或者建筑开发商,一般都会选择先清理植被后再种植的方式,这种方式实际上所起到的效果就是事倍功半,不仅前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后期所栽种的植被也不容易存活,所以设计人员应该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这样使得建筑更会充分野趣。
1.2结合水文特征
溪流、河道、湖泊等环境因素都具有良好的生态意义和景观价值,建筑环境设计应很好的结合水文特征,尽量减少对环境原有自然排水的干扰,努力达到节约用水、控制径、补充地下水促进水循环并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的目的。结合水文特征的基地设计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一是保护场地内湿地和水体,尽量维护其蓄水能力,改变遇水即填的简单设计方法;二是采取措施留住雨水,进行直接渗透和贮留渗透设计;三是尽可能保护场地中可渗透性土壤。
1.3保护土壤资源
在进行建筑环境的基地处理时,要发挥表层土壤资源的作用,表层土壤是经过漫长的地球生物化学过程形成的适于生命生存的表层土,是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载体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在自然状态下,经历100-400年的植被覆盖才得以形成1cm厚的表层土,建筑环境建设中的挖填土方、整平、铺装、建筑和径流侵蚀都会破坏或改变宝贵的表层土,因此,在这些过程之前应将填挖区和建筑铺装的表土剥离、贮存、在建筑建成后再清除建筑垃圾、回填优质表土,以利于地段生态环境的维护。
1.4生态建筑的能量利用
我国的建筑中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电能和热能、电能是市政线路供电,热能是采暖所需的暖气和做饭所需的煤气,天然气或石油液化气,电力来自水利或者火力,核能发电,而火力发电暖气和煤气供应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煤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就我国的能源贮藏结构而言,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大致可采年限分别为320年、16年、50年形势非常严峻。并且这些能量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粉尘悬浮物严重污染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在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应当重视新的能源利用方式从可再生能源多想办法。目前应用于生态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其中以太阳能的利用最为广泛技术也最为成熟。
1.5被动式太阳能利用的原理与方法
阳光、空气和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在修建房屋时,就知道利用太阳的光和热北方民居多设火墙、火坑、墙内设回环盘绕的烟道饮烟的烟道通过火坑然后通过空心火墙流至排烟口,把饮食余热做为采暖热源二次利用且利用得很充分。这一绿色思想及能源循环利用技术,在能源危机的今天,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窑洞这一传统民居形式,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利用黄土所特有的保温隔热性能,冬暖夏凉,是传统节能节地建筑的典范。
2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建筑设计最为比较活跃的领域,其发展有目共睹,但是伴随着发展,其产生的危害也为大家所诟病,为此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对建设开发商以及建筑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因为生态绿色思想很多方面的内容并没有落实到法律政策上,所以建筑设计人员以及建筑开发商并没有过多的积极性来应用这一理念,这是我国建筑设计行业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欢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民居生态经验及其设计理念
在我国传统的民居建筑设计中体现着极为显著的特色和设计理念,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其生态性设计,具体说来,民居生态性设计理念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首先是对于建筑选址充分的考虑了周围的环境以及其生态特性,对于周围地区的采光、通风等都进行了全面的考虑;
(2)对于传统民居的布局也体现出了浓厚的生态型特点,比如窑洞的布局就充分利用了周围的生态环境以达到提高自身舒适度的目的;
(3)在传统民居生态建筑设计中还体现在了其对于室内外环境的设计上,不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设计都充分的体现出了生态性,最终达到了减少耗能的目的,这些生态型的设计理念在当前我国现代化建筑设计中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
2民居生态经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民居生态建筑极多,几乎各个地方都存在自身独特的民居建筑,这些建筑类型在风格上各异,但是其都具备较为明显的生态属性,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核心内容,作为生态型的建筑风格,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然属性极为明显,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出了融入自然、利用自然的特点,无论是在选址还是在施工过程中都会涉及到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充分满足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以及居民自身的需求,下面我就以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为例针对民居生态经验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对于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来说,其主要的特点有以下三点:
(1)生态保护意识较强,在民居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出了极为明显的生态保护意识,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极为关注;
(2)节能意识强,江浙地区的民居建筑十分注重对于能源的节约利用,这一点在当地民居的建筑中就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3)江浙地区民居建筑的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其所用的建筑材料大部分都是当地取材,并且都是采用的无污染、节能环保的可再生材料,这种民居建筑对于居住人群的健康十分有益。基于这些特点,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2.1在选址和布局方面的应用
江浙地区民居建筑因为其所处地区独有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其在建筑过程中对于选址和布局极为关注,一般说来,该地区的民居建筑在选址过程中都离不开水,很多建筑都是依水而建,并且都是规模化的民居建筑,所有的民居几乎都是沿着河道而建,具有极为明显的南方特色;在建筑布局上,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较为紧凑,占地面积很小,人口密度很大,但是其独有的建筑布局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民居建筑中通常都是把大门和大厅作为中心,然后在两边设置了各种房间、院落和天井等,这种布局格式既能够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以及风能,还起到了美观的效果。
2.2在建筑平面设计方面的应用
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在平面设计上非常有特色,并且其类型较多,其中最为广泛的平面设计类型有以下几种:
(1)单开多进式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是建造在一些临水位置的民居建筑风格,体现出了极好的自然性;
(2)四合院式结构,四合院式的结构不仅仅存在与我国北方地区,在江浙地区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四合院风格的民居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极高;
(3)厅井式建筑结构,这种平面结构是江浙地区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于大厅和天井的设置符合我国生态建筑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其对于排水管道等相关设施的安置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自然能源,起到了良好地节能降耗目的。
2.3在主体选材方面的应用
上文中也提到,在江浙地区对于建筑主体材料的选择上大部分都是当地取材,并且大多选取一些木质或者是竹制的材料,这种材料既美观大方,又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生态型的要求,值得我们当前一些建筑学习和借鉴。
3结语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面对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加强对于其中珍贵文化内涵的汲取,使其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点对于建筑行业发展来说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对于建筑设计特色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如果能够把传统的建筑特色融入到当代建筑设计中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代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其中民居生态经验的合理融入更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和完善。
作者:周文洁 单位:广西华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建筑经济的构成以及生态经济的相关理论
生态经济的相关理论介绍。生态经济是生态学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同时也被称作环境经济,主要就是指政府或者国家在制定发展规划的时候,在考虑纯粹的经济问题时,还应该要全面综合的思考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生态经济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国家和地区的进步和发展能够最大限度的和周围的环境处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在生态经济领域中看,人们的可持续经济行为能够被当成是,实现所处区域的环境价值,并将其同社会经济和价值进行整合的方式,对于现代建筑行业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作用。可持续性建筑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是追求保护环境,更多的是从根本上将环境的价值以及经济衡量标准结合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看,可持续性建筑的发展和成功都是实现自然资本生态主义的过程,比如现代建筑中所采用的自然排水系统,这种方式能够通过人工设计和创造有效降低建筑成本,还能够实现自然环境的价值。在建筑中采用的多元化节能措施能够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得自然的资本更好地转变成现实的经济价值。
二、在生态经济的背景下,分析建筑经济的特征
1.在生态经济的背景下更加重视优化和智能
智能化能够有效的实现建筑物的节能目标。在生态经济的背景下,建筑经济更多的表现就是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帮助下实现优化功能以及控制成本。这个时候,现代化的建筑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智能化的系统。
2.在生态经济的背景下更加的重视环保以及生态
在设计现代建筑的时候,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环境生态保护,对于可再生材料以及自然应该要最大程度的去利用,对美化自然环境以及绿化人居环境比较的重视。不管是建筑的外墙或者内墙,都应该要尽量的使用木材,在选择墙体的保温材料时,也应该要尽可能的选择那些可再生的木材,在室内和客厅内,基本上都是使用的木地板,有的甚至是使用的旧建筑当中拆除的旧木地板,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让水泥的使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除此之外,在很多建筑物的外墙上,基本上都不使用油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
3.在生态经济的背景下更加的重视自然和节能
在生态经济的背景下,现代建筑应该要对能源的有效使用更加重视。而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目的,首先就应该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对于能源的使用量应该要尽量的节约。比如在节约水资源方面,要对整体的预制卫生间进行合理的规划,而卫生间内部的设施应该要选用那些节水型的产品。在条件允许或者是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回收雨水等,然后在将回收的水经过处理之后进行合理的利用。
三、可持续发展使建筑经济和生态经济能够实现良性互动
在生态经济与建筑经济理念互动性机制的一大重要体现就是绿色生态住宅区。绿色生态住宅区关注并研究了生物方面的关系,比如各条食物链上面实现的能量流动以及物质循环等,还有非生物方面的比如土壤、水体以及空气流动等方面的状态。这些多元化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对生态环境起着重大的影响。在可持续建筑的设计中,所参考和收集的信息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无论是住宅区的环境治理保护还是到具体户型的设计规划,无论是政府的各个部门还是一套房的业务,都是在经济条件和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制定出适合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目标。
1.构建起生态经济和绿色建筑的指标体系
建筑经济和生态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其实就是看现代建筑和生态经济之间的最终结合程度。所以就需要制定出一套比较科学和合理的体系,主要的目的就是对现代建筑的现状进行反映,同时还能够对现代建筑的生态发展规划意图进行相关的指导。另外,在对现代建筑物规划进行制定的时候,目标应该要确定可定量化以及明确,比如交通网络以及综合土地的使用,对于汽车的使用频率以及使用量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限制,对于多样化的本土能源供应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建设应该要尽量的去落实。
2.对于可持续性建筑的要求和内涵应该要比较明确
为了让建筑经济和生态经济能够有效的实现良性互动,那么就需要把建筑经济和生态经济放在目标相同的系统当中,而对可持续性建筑的要求和内涵进行明确就是其中比较直接的行动。
3.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
建筑经济和生态经济的整合,给现代建筑行业的设计带来了深远的改革意义。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在工程项目的最初阶段保证可持续性的规划,制定出最高效的计划和角色,可持续性建筑研究并不是对于建筑风格或者造型的追求,而是将建筑当成是能够实现多种价值的有机系统。生态建筑经济并不代表需要更高的经济成本投入,也不是比一般的建筑更为复杂和繁琐,自是对于建筑的各个部分进行整合性设计来实现建筑的成本和效益之间的最佳关系,目的在于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有效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况。生态经济要实现环境与经济的互动,首先要将经济、生物和人类的各个系统统一为一个整体,要创设一种“做好事轻而易举,工作和生活中自然的日常行为理所当然而不是有意识地利他”的新体制,据此需要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设立一系列目标,根据这一系列的经济发展目标,首先应把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目标明确为:
1)仍然以有利于减少能量与资源消耗的技术策略为基础,尽量减少建筑的资源消耗量与废弃物的排放量;
2)通过各种途径想方设法降低可持续性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各阶段成本;
3)提高可持续性建筑设计中的经济分析与环境影响分析的整合程度,从提高经济-环境复合价值出发,科学计算可持续性建筑节省的生态成本与其长远社会经济效益间的关系,使由建筑活动所带来的“入”与“出”一目了然;
4)通过建筑的建造行为策略性地向自然资本投资,促进自然资本价值的实现,使可持续性建筑在环境与经济评价中都表现出比普通建筑更多的优越性。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和经济、生态和经济以及建筑和生态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的紧密。大家在不断追求建筑空间利用率的时候,也开始正确和积极的认识到建筑物所产生的综合危害。现在对于建筑的健康性能以及节能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就需要在生态经济的背景下,重新确认建筑经济,找出生态经济和建筑经济之间的结合点,从而来推动绿色建筑的不断发展。
作者:周奇峰 单位: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1绿色建筑理念下生态校园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特征分析
生态校园建筑是绿色建筑理念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时,首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人景共生。生态校园建筑环境设计应该满足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需求,同时还要满足师生对自然景观的生理和审美需求。其次,生态校园建筑还应该具备技术先进、环保低碳的特征。在进行生态校园建筑设计时,教室和宿舍可以设计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来进行能源供给。建筑设计应该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和遮阴,以节约能源的利用。建筑设计可以采取多种绿化方式并举的方式,这样有助于改善小气候。另外,在进行设计时,还要注意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等问题的解决。生态校园建筑设计的第三个特征是合理规划、和谐统一。生态校园建筑设计应该充分吸收我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和西方园林的简洁美,从而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组合空间,构建形式多样的园林化校园生态环境。
2绿色建筑理念下的不同生态校园的分区设计
在进行校园建筑的设计和规划时,我国普遍将校园用地从功能上划分为教学文化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生态休闲区、行政办公区以及教职工住宅区等六部分,在不同的功能分区内,生态校园建筑设计所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重点对教学文化区、学生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的建筑设计做出了阐述。
2.1教学文化区
教学文化区是学校建筑设计的主体区域,这一部分的建筑设计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训楼等。教学区是校区的核心区域,应该以中轴线形态设计成庄严宏伟的风格,以突显整个学校的风貌。在设计时还应该注意主轴线上的空间层次感和组织序列性。主轴线两边的建筑设计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变化性。从而使整个教学区的建筑设计庄重而灵活,严谨而又富于变化。河南工业大学的建筑就是这样呈对称分布的。学校正对门是中心广场,极具标志性的图书馆位于广场之后,左右分别为理科、文科教学团组以及各学院专业实验室。建筑物之间空间较大,搭配草地、花卉、树木,这样的布局既给人以庄严之感,又显得开阔、幽静,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
2.2学生生活区
在绿色建筑理念指导下建筑设计的生态校园中,学生生活区是由宿舍楼、后勤管理中心、学校医院和服务性建筑组成的。在进行生活区内的设计时,可以开辟林间空地用来供学生休息,在空地中设计绿地、花坛、走廊、座椅等。选择生活区的花草树木时,应该选择具有不同季相、色相变化的植物,丰富生活区内的景观。为了体现设计的舒适化和人性化,要在生活区内设立活动场所。学生宿舍应该设立单独卫生间,宿舍楼内设立自习室、阅览室、接待室、洗衣房等。该区域的建筑设计应该采用智能楼宇管理系统,以方便学生的日常生活。另外,为了体现绿色建筑理念,所有的宿舍楼应该在每一间宿舍的屋面铺设多晶硅光伏板,通过这样的手段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太阳能的利用,从而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2.3体育运动区
体育运动区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生态校园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现阶段国家大力倡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背景下,体育运动区的重要性更是被凸显出来。为此,在进行体育运动区的设计时,应该保证有较大的土地使用面积,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设立篮球馆、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文体中心等职能区域,在该区周围可以栽种高大乔木,同时将喜阴性的灌木和花卉栽种在乔木下层,以形成一定规模的绿化带。这样的绿化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遮阳、挡风,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噪音的扩散。体育运动区在设计中应该对照明灯管职能控制系统、观众导览系统、应急广播系统等进行有选择的使用,同时还要强化硬件建设。使体育运动区既具有现代化的气息,同时又能满足师生的审美需求。
3结束语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恶化,人类的生活环境质量也不随之下降,因此,也加速了人们的环保意识的觉醒。在我国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生态校园是为保护环境做出的重大贡献。在绿色建筑理念下,进行生态校园建筑设计就是要本着降低环境负荷,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的宗旨,在校园中实现低能耗、低排放、少污染。要想实现生态校园建筑设计,就应该根据学校中不同功能区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改善小气候的目的。
作者:王宵阳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1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建筑设计形态
生态文明视域下绿色建筑的设计形态非常多样,几种最为典型的形态如下:
1)节能节地建筑。这种建筑的设计思想的出发点是力争节约能量和物质资源,实现一定程度的物质材料的循环。
2)生土建筑。它的特点是利用覆土来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生土建筑具有诸多优点,如节能节地、防震防尘、防风防暴、防噪声、可减轻或防止放射性污染及大气污染的侵害,并且洁净、安全等,在环境上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及保存原有自然风景。
3)新陈代谢建筑。该设计强调复苏现代建筑中被丢失或被忽略的一些要素,如历史传统、地方风格,提倡过去、现在两种不同文化的建筑的共生等。新陈代谢建筑积极地接受、吸收和保留过去建筑中有价值的成就,并在试图表现时代文化和识别性的同时也积极采用现代技术和材料。
4)少费多用建筑。这种设计形态是使用较少的物质和能量创造更加出色的建筑作品。该设计具有这样的特点:可大量建造,且费用低廉;由住宅工厂预制,能量自给自足,并可以灵活迁移;统一装配,符合模数;住宅有自洁功能,居住舒适。
5)高技术建筑。可以说这是一种智能建筑,它的特点是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使固定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成为可以跟随气候自我调整的围合结构,成为建筑的“皮肤0,可以进行自由呼吸,控制建筑系统与外界生态系统、环境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增强建筑适应可持续发展变化的外部生态系统环境的能力,并达到节能的目的。
2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2.1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技术是一门涵盖多学科、多理论的综合技术,这项技术中不仅会利用到能量流转规律、气候变换规律、物种循环规律以及建筑内外部的环境热湿交换规律等,这种建筑技术也具备一些非常显著的优势。首先,绿色建筑技术非常注重建筑的节能降耗,会让这一设计理念贯穿与整个设计的始终,因此,能够很好的降低建筑物能耗,并且提供更为舒适的内在环境。其次,该技术在采用时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会很严格,新型材料往往能够更好的满足绿色建筑的设计需求,例如,越来越多的传统砖石已经被各种更轻便的墙体和结构取代,各种高强度合金钢、高强度混凝土以及高强度玻璃等也越来越广泛的被使用。
2.2自然生态能源的利用技术
自然生态能源的利用很好的为绿色建筑技术提供了基石,各类原生自然能源也成为绿色建筑的首选。首先,太阳能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于绿色建筑中,利用太阳能不仅能够进行室内采暖、降温以及干燥,还能够很好的降低整个建筑物的能耗。其次,丰富的地热能源也可以成为绿色建筑的一项重要资源,地热不仅储量丰富,而且污染小,非常符合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此外,循环利用也是绿色建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无论是对于材质的循环还是对能源的循环,这些都能够很好的降低建筑成本,节省能耗,并且非常环保。
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建筑设计路径
3.1建筑设计的人性化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建筑设计有一些非常典型的路径选择,首先,人性化的建筑设计便是一个重要典范,在建筑中凸显“人本理念”无疑是生态文明视域下对于绿色建筑的一种非常好的诠释。一方面,建筑设计的一些传统规律应当勇于突破创新,随着人们对于个性化的居住空间与居住环境越来越看重,设计中应当对这一点有充分的考虑,这才能够更符合当下人们的消费行为与消费理念。另一方面,建筑设计中应当逐渐融入更多的艺术原素,这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一种需求与体现,这也能够让整个建筑的附加价值得到提升。
3.2建筑设计的生态化
随着全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原生态居住环境的日趋向往,这也可以很好的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方向。生态化的建筑设计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居住空间,在这样的理念下打造的产品也能够更好的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进而实现建筑物与环境间的良好融合。生态化建筑既可以体现在设计概念上,也可以体现在设计中的用材上。值得一提的是生态化建筑在打造时要充分而全面的考量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设计时要充分和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周边的综合环境相融合,这才是生态化的建筑设计中应当凸显的标准与理念。
3.3建筑设计的一体化
建筑设计的一体化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可以体现在两个层面。从横向来看建筑设计应当充分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一体化,建筑设计不应当一味的改造环境,而是应当融入特定的环境中。从纵向来看建筑设计应当实现当下与未来的一体化,这也是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种秉承。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应当既满足人们目前的居住需求,长远上也不会损害建筑物周边的生态环境,能够良好的与环境和谐共处才是生态文明视域下优质的绿色建筑。
4结语
绿色建筑理念不仅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打造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优质绿色建筑,这个问题也很值得研究。绿色建筑应当在满足人们日趋演变的居住要求的同时,也能够很好的与自然环境间实现良好融合,这样的建筑才是真正符合生态文明视域的优质建筑。
作者:王艳 单位:江苏铭城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1绿色生态建筑暖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1.1对于暖通设计的相关规范、标准理解不全面
当前我国建筑进行暖通设计主要遵循的规范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等,从而保证暖通设计具有可行性、科学性。但是,在实际的建筑暖通设计过程中,由于暖通设计工作人员并不能深入的理解规范中的相关内容,导致其在进行暖通设计的具体细节时设计失误,导致最终的暖通设计方案不合理,从而严重影响暖通设计施工的质量,降低了居民居住的舒适性、满意度。比如在进行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阀设置设计时,往往出现在风管穿越防火墙时未设计防火阀等问题,与规范中所要求的“在必须穿过防火墙时需要设置防火阀”相违背,并且埋下了安全隐患。
1.2暖通设计存在诸多不合理情况
当前我国在进行建筑暖通设计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多不合理情况。首先,在进行暖通设计时,设置的暖通结构数目过多,无形中增加了暖通的连接点。这不仅给暖通施工过程带来很多困难,也不利于调节室内空间。在一些建筑暖通设计过程中,采用了暖通通道双侧链接的方法,一般为一侧链接室内房间,另一侧连接楼梯,一端作为散热器,另一端作为换热器。这样不仅违反了暖通设计规范,也十分危险。一旦发生故障,其他暖通设备也将受到影响,导致暖通散热器发生故障。再次,在进行暖通设计过程中,由于各建筑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其对暖通的要求也存在差异。但是当前我国建筑暖通设计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暖通的适应性,没有对所处地区气候变化规律进行认真分析,不能因地制宜进行设计暖通,导致其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在设计过程中对于经济性问题也考虑不清,导致在实际暖通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浪费现象。
1.3暖通设计过程系统性缺乏
建筑暖通设计往往牵涉方面众多,在设计过程中如果不能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暖通设计过程中不够系统。暖通设计过程中往往牵涉到排烟系统、采暖系统、排风系统等,在设计过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引起重大的隐患。比如当涉及采暖系统时,在其环路上阀门考虑不清楚或者不设置阀门,便会给整个暖通系统的运行、调节、管理、维修带来很大不便,从而导致整个暖通设计不合理,进而影响了暖通正常功能的使用。在进行供水系统设计时,如果忽略了在管道上侧排气装置的设置,便容易发生集气现象,严重的话将会影响整个暖通系统的正常使用。因此在进行暖通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个因素,以免出现不合理现象,导致暖通施工质量和后期运行不利,降低建筑的实用功能。
2绿色生态建筑暖通设计对策
2.1提高对暖通设计规范标准的认识
作为建筑暖通工程的设计人员,应该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加深对相关规范、标准的理解。在进行建筑暖通工程设计时,要严格根据相关设计规范的条文要求进行设计,并要深刻理解其含义,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同时,也要具备超强的阅读设计图纸能力,做到根据设计图纸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容易出现设计问题的地方加以注意,在设计过程中发现不合理地地方要敢于质疑,积极发现暖通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并认真探讨,提出更加优化的方案,从而保证建筑暖通工程的顺利开展。
2.2合理设计暖通工程
在进行暖通工程设计时,必须要合理规范进行设计。首先在设置暖通供暖入口时,不能随意增加供暖入口。充分认识建筑布置图,在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安全性、经济型、可行性的原则进行设计供暖入口,合理布局,避免出现暖通供暖口与楼梯的设计出现矛盾冲突的情况。在楼梯口处的暖通设计要充分考虑施工的便利性、施工后居民的方便舒适性及安全性问题,合理布设。在进行楼梯间、冻结危险处安置散热器时,要严格遵循相关设计规范,合理设置,以免出现不便,合理设置供暖入口,合理与其他管线进行衔接。其次,在进行暖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可操作性、整体性和经济型。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特征进行详尽分析,以便最大化发挥暖通工程的功效,也有利于降低后期的管理费用。
2.3系统全面的进行设计暖通工程
在进行暖通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影响设计的各个因素,对于容易引起暖通设计失误的因素应该更加谨慎,系统考虑暖通设计过程中的排烟设计、采暖设计和排烟设计等因素,全面优化设计。比如在进行采暖设计时,考虑到后期暖通系统的运行与维修,应该在管道各个支路设置一定数量阀门,保证暖通工程的正常运行。在进行供水设计时,要系统考虑供水过程集气的问题,应该在管道上方设置一些排气装置,既可以保证暖通系统的正常运行,也避免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暖通工程的实用性,降低了暖通工程后期运行出现故障的可能,从而提高了建筑的实用性。
3结语
提高暖通设计对建筑充分发挥功效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在进行绿色生态建筑暖通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对暖通设计的规范标准理解不深入、暖通设计过程不合理以及设计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针对我国建筑暖通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应该不断提高设计人员对于暖通设计相关规范标准的认识,充分考虑暖通设计过程中各个影响因素,充分、合理、系统、全面的进行设计暖通工程。
作者:刘辉军 单位:东莞市柏诚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面对景观设计这个名词,水体、绿色植被、建筑、小品铺装等巧妙融合在一起的景色就会隐射在我的脑海中,想象着自己设计的别墅摇曳在大自然这片硕大的绿叶上,徜徉在清澈的空气中,蔚蓝的天空中,或者漫无边际的深邃海洋中,一阵阵原生态的微风拂过,一股凉爽沁人心脾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不禁深吸一口气,沉浸其中。节能是我设计该建筑的重点,而景观就是我的左膀右臂。随着时代与科技的不断进步,立体绿化这个辛欣的词语已经逐渐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并且正在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都知道绿色植物是天然的光合作用过的植物,为我们吸进二氧化碳排出有益的氧气,对我们居住的局部气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有效地节约了我们建筑的能效损耗。对建筑而言,若从节能的角度考虑最重要的就是太阳照射带来的建筑室内外温度差过大的问题,而恰恰景观绿化在这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当对立体绿化的构建树立起高度的重视,并不断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节能,更加健康。综上所述,面对我所设计的这幢节能建筑,我会将立体绿化景观完全的运用进来。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墙面的绿化,墙面就像是别墅的外衣,如果外衣不透气或者温度很高,相信内部也会闷热不堪。而墙面绿化就是一种很现代的绿化模式通常被称为垂直绿化,这种垂直绿化我们最常见的就是爬山虎了,他不仅美观了空洞的建筑外表面,最重要的是做到了环保的效果,改善了居住环境的生态效果。面对别墅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我通过根据不同朝向、风向等微气候环境可适当的选择不同的植物来种植。该别墅的南面和东面的阳光照射比较充足,我可以选择喜欢阳光温暖湿润的植物例如爬山虎或者凌霄等,这样可以在冬季吸收较多的太阳光照增加建筑外表面的温度。而北面和西面的阳光照射比较弱,我选择忌阳光照射好阴处生长的常春藤或者扶芳藤,这样可以在夏季反射较多太阳光的照射从而减轻建筑物外表面的温度。所以说墙面的绿化固然重要,但同时也需要考虑不同朝向墙面的材料,需要因地制宜的进行选择,这样才能达到节能的效果。据相关数据显示,建筑物外墙有绿色植物的包裹其表面昼夜的平均温度会由35.1度降到30.7度,此处相差了4.4度。而墙体内部的温度会由30度降到29度,此处相处1度。
绿色植物外墙的室内温度比无绿色外墙的室内温度要低3—5度。这表明墙面绿化在环保、节能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及其显著的,绿植墙体不占用地面空间的同时还突出绿色环保,保温隔热且降噪除尘,这些已取代了高技派建筑通过高科技的方式来降低温度得节能效果,更通俗地说取代了空调等设备夜间工作所消耗的能量,而且做到了低成本,高能效的双重目标。其次屋顶绿化也对建筑节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我的别墅来说它也是一项很好地节能措施。屋顶上面的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有效地在夏季为我的建筑降低由阳光照射所引起的过高的温度,减少室内的热量从而降低室内温度。在冬季,由于绿色植物的土壤层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降低建筑的热能耗。这就是通过绿色植物的景观设计来达到节能的效果,这对城市环境的改善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上述是墙面绿化和屋顶绿化对节能建筑的研究,然而面对墙体绿化和屋顶绿化的综合体立体绿化,也同样对其做了详细的研究与测量,在夏季,裸建筑的外表温度在32℃—49.5℃度之间变化,但是立体化的建筑外表温度在28.8—33度之间变化。
通过这些数据强有力的证明了立体绿化的景观设计温度方面及能量消耗的综合效果方面都非常有优势。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要求越来越高,节能的意识也不断注入我们的思想中。本篇通过列举高技派的建筑节能与低技派的建筑节能的知识了解,从而铺垫出立体化景观设计对我们日常住宅的节能效果的重要性,它遮阳、降温保湿、隔噪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最重要的是造价低符合我们百姓的需求,通过景观设计来打造我们节能、健康、舒适的环境的确物美价廉,值得期待与更好的发展!
作者:苏会人 杜娇阳
一、“自维持住宅”理论中的“生态建筑”观与“建筑节能”观
自维持住宅的设计研究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太阳、风和雨水维持自身运作的住宅,这种住宅自身独立处置各种自身产生的废弃物,甚至能独立自给食物,是一种除了接受邻近自然环境的物质与能量输入以外,完全能够独立维持自身运行的住宅。“自维持住宅”思想与富勒的“少费多用”理念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但在设计思想上与其他“技术决定论”者有着一定的区别,这种差别主要有两点:(一)认识到地球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寻求一种满足人类生活基本需求的标准和方式;(二)认识到技术本身存在着一种矫枉过正的倾向。因此,在对于技术的追求上,应该以“足够”满足人体的熟识度就可以了,无需追求过度的、更多的舒适要求。“自维持住宅”思想在生态建筑的发展上提出了两个目标:(一)在能源的利用上,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直接源于太阳的可再生初级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和一些二级能源(沼气等);住宅自身产生的废弃物也是维持建筑运作阶段所需的重要能源和物质材料,也要给以充分的利用;(二)要选择适当的技术,技术层次不要太高,要便于住宅的使用者个人进行维护。“自维持住宅”的研究成果精华所在在于完美地体现了“少费多用”设计思想,推动了生态技术的革新以及这些技术在实际建筑设计和营建、使用、维护中的实用化实现。在“自维持住宅”的研究成果指导下,1994年德国建筑师特多.特霍斯设计出一种基于向日葵原理的自维持住宅,住宅放置在一个可以转动的基座上,始终向着太阳,从而实现对于太阳能的充分利用,太阳落山后,住宅便反向转动回到初始位置。这种设计使得住宅能获得较普通住宅2倍左右的太阳能。
二、高技术特征下的“生态建筑”观与“建筑节能”观
高技派建筑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从早期以蓬皮杜艺术中心式的英雄形象和不合作形象开始转向对于人本身的关怀,并开始走向对于历史文脉、场所精神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而随着绿色运动的发展和生态主义的兴起,以及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高技派建筑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改善建筑的使用方式和存在形式,从而实现建筑与周边环境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交流上的高效与节约;实现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物质资料来满足人体的生物舒适和要求,进而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少费多用”的设计思想也成为了高技派建筑发展的重要设计指导原则。借助计算机技术、被动式或主动式能量利用技术,改变建筑的外维护结构,实现建筑表皮对于气候变化的自我调整和呼吸功能,达到建筑系统与外界生态环境系统的能量、物质材料交流成为了今天典型的高技术建筑设计的设计策略。
三、结语
在对于节能建筑的指导上,“技术决定论”理念支持者主张如何使用较少的物质和能量追求最大的效益,注重对有限的物质资源进行最为充分的和最为适宜的设计与利用;同时“技术决定论”理念支持者也意识到地球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寻求一种新的、能满足人类生活基本需求的生活理念、标准和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能源的高效、节约使用,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实际的实践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研究价值。
作者:王国胜 单位: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1绿色建筑与生态建材
随着绿色建筑的国际化,绿色建筑的理念已经在我国受到了重视。在建筑市场上,有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迎合消费者向往“绿色建筑”的心理,在商品住宅小区中加建一点园林、造几处水景,打出“绿色"、“康居”旗号增加楼盘的卖点,这样住宅建筑未能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这表明了人们追求绿色、生态、健康的同时,容易使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引入误区,因此我国的绿色建筑体系迫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完善。我国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正式实施,该《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尽管“绿色”、“生态”建筑都存在美观的问题,但因地制宜,环保建材,节能降耗是首要的。我国对fe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的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的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⑴这样,绿色生态建筑首先要有合理的选址和规划,尽量保护原来的生态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而生态建筑的内、外墙体是必不可少,而且选材应是选低碳的建材,这些建筑材料在性能上要满足坚固、耐用、隔热、保温、不燃、防火、隔声、耐水、耐潮、抗冻性良好、不发霉、不怕虫蛀鼠咬。
生态建材的墙体除满足轻质、高强、保温、防火、隔声、耐水等性能外,还需要放射性安全,遇火不产生烟毒,应用施工过程对环境影响最小,在拆除后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环境友好,可重复利用。为配合绿色建筑六大指标中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需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正沿着生态建材的墙体方向发展。
2生态建材墙体产品的示例
无石棉纤维增强硅酸韩/水泥平板的性能是可以满足上述生态建材要求的,这类板是以二氧化硅、氧化钙、纤维素纤维釆用制板工艺成材,在高温185°C和IMpa压力下水化反应,合成以托贝莫来石结晶为主要成份的板状材料,张幅大:长3050mm宽1220mm,厚度由6mm至25tnm。以产品的检测结果和应用技术设计为例:无石棉硅酸钙板有低、中、高密度,可分别用于内、外墙体,低密度板(彡lg/cm3)用于4小时耐火时间的防火墙,中密度板(彡1.2g/cm3)用于内墙的隔断和吊顶,耐火时间可达2小时,高密度板(^1.4g/cm3)可用于夕卜墙。内墙用板其抗折强度达彡lOMpa,以C型100轻钢龙骨安装两面厚12mm的中密度板,其间填充入容重100kg/m3的岩棉,隔声量可达国家民用建筑的特级50db的要求,墙的总厚为186mm,比其他材料砌筑的墙厚240mm省54mm?每20m长的墙体可增加使用地面面积约lm2符合节地要求。此内墙结构向外>50mm留作空气层,以钢型材构架配装高密度板作为外墙,墙体的传热系数仅约为0.5ff/m2.k,并可满足沿海和内陆地区的风荷载要求。其结构已通过正压5000P负压4500P的测试,此类外墙板含矿物颜料呈不同色泽,也可预涂装各种色.彩的氟碳涂层,与内墙结合而成为外墙外保温装饰体系;应用于冬暖夏热和冬冷夏热地区的建巩。
无石棉纤维增强硅酸钙/水泥平板施工过程是干作业,速度快,每人每工日平均可完工8m2墙体,其墙腔内可预装入各种管线,每张板都可以拆卸维修,墙体可用涂料、墙纸、石材、陶瓷片、金属片等做装饰。无石棉纤维增强硅酸钙板/7欠泥板通过-3(TC+2(TC的冻融25次循环,质量完好,放射性检测属安全的A级其应用不受限制。这些板材的浸出液通过动物口服无毒的测试。可在住宅中使用-这类板的材质决定其使用寿命与水泥混凝土相近,板材在拆卸后可集中由生产单位回收粉碎后重新作为原材料循环再利用。
此类板材经中国建筑材料规划研究院有关研究其成果显示:属于低碳建材。与采用脱硫石膏生产的纸面石膏板的耗能;i近。生产过程无废水排放,干湿边料均可循环再用,符合可1持续发展的需求。
此类板材物理性能详见JC/T564.1-2008《无石棉硅酸钙板》和JC/T412.1-2006《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国家建材标准。其应用详见:国家标准GB50574-2010《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也可向企业索取应用技术手册。
3生态建材墙体产品的应用实例
如用于防火墙(3h、4h耐火时间)则选用低密度板。用于外墙外保温的面板可选髙密度的板,这些板由于其耐候性良好,强度高(抗折强度彡20Mpa)还用于外墙帷幕板,清水墙板如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馆的外墙低密度板还可应用于隧道防火系统,这些板使混凝土结构和隧道的水、电等管线得到保护(耐火时间》2.5h)。在广州新电视塔,低密度板构筑了排烟风管系统和防火吊顶(该工程内装饰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
中密度板材在工厂生产时表面压制木纹凹凸图案成为披迭板,用于住宅外墙起到保护建筑物的内墙和取得隔声、隔热、保温、装饰效果。无石棉硅酸钙/水泥板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型墙体材料,其应用范围除公共建筑、民用建筑使用外,也在工业建筑上得到应用;如窑炉隔热、防火墙构筑。在核电工业和造船业相应的构件也在应用中。
4结束语
我国订立生态建材产品标准和应用规范的素材,我们认为以生态建材支撑生态绿色建筑是非常需要的。但我国仍未有以生态要求的建筑材料产品标准和应用技术规范,例如板材的耐候性规范测试、应用现场修改板材对环境影响的规定、板材终止应用和拆除终止应用和拆除回收的运作规定等,另外,此类板材在整个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认定和考核,都应引起我国建设行政部门、硅酸盐学会,建筑、建材、科研、设计研究、物流部门和各级行业协会的关注。
5后记
本文应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大珠三角(粤、港、澳)绿色建筑与绿色运维会议组委会主任、华南理工大学节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闫军威专函邀请向大会宣读。该会议分别由广东省、香港、澳门相关学会轮流主办。旨在推动我国,尤其是大珠三角地区各类建筑设施的研究、设计、运行和维护水平的提高,交流探讨我国绿色建筑和绿色运维的新思路、新理论和实践成果。
作者:伍国瑞 单位:广东新元素板业有限公司
一、生态建筑设计理论需遵守的原则
1、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建筑设计中,要求设计者将自然环境因素充分考虑到其中。只有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才能在和谐中发展。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收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生态建筑设计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和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大自然的朋友,建筑工程不能对自然产生破坏。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自然同建筑的完美结合
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这种充分的利用并不是说去对自然资源进行一味的索取。指的是在具体的建筑工程的设计中,要对建筑场地内的空间资源等因素进行有效利用,可以将其作为建筑的一个部分。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要进行一定的规划和设计,在此过程中就要对地上资源和地下资源都有所考虑,将自然合理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同时设计师要对建筑的节能减排功能做到一定的认识,以便在施工中有所注意,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到建筑和自然地完美结合。
3、认真考虑相应生态环境地域特点
建筑工程必将对一定的土地资源进行一定的利用,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等因素进行有效的掌握,对其能源分布和文化特点进行调查。在具体的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对这些因素产生破坏,才能在总体上实现建筑和环境的完美统一。
二、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
1、通过科技手段解决生态问题
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找出影响生态平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在通常情况下,一些先进的技术会被广泛的应用。一般来说,对于建筑材料技术和物理技术方面来说,可以将自然界的风能和太阳能等无污染的能源资源进行有效地转化,成为人们常用的资源。同时还要将新能源和施工技术和施工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达到生态建筑理论的要求目标。
2、进行因地制宜的建筑设计
上文已经介绍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是生态建筑理论的要求。在传统的建筑标准中,如果建筑作品与自然能够融为一体,那么,这样的设计应该是设计中的巅峰之作。优秀的建筑在保持自己独立的基础上还要可以和自然协调一致。在生态建筑理念的作用下,所有的建筑设计都要与自然相融,具体说来就是建筑风格和设计都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符合,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建筑的本身就可以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的体现,因地制宜的建筑设计方法可以将地方的独特韵味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三、总结
近年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重视,要求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的因素。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要求在具体的工程建筑中应该做到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将生态因素充分考虑到建筑工程之中。只有这样,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才能更优秀,建筑设计才能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1基于生态文明进行建筑设计的意义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采伐和对生态环境的干扰也越来越多,因而使得地球上越来越多的生态系统逐渐开始发生退化,譬如环境污染、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土地退化等等。面对着这些愈发严峻的环境与资源问题,人们渐渐开始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出深刻思考。对于建筑而言,由于其在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废弃垃圾、污染气体以及噪声等,同时建筑物本身也是一种能耗非常高的事物,其中所必要的照明系统、供暖空调系统、动力系统以及生活或办公设备系统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若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当代建筑设计者在进行建筑设计之时,必须要考虑到生态文明这方面问题,要学会充分利用自然、发展自然、让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即是发展绿色建筑。这既是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是人们对建筑品质的更高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才能够让人们享受到更加健康和舒适的建筑环境。因此可以说,基于生态文明进行建筑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基于生态文明的建筑设计类型
1)生土建筑。生土建筑的最主要优点是能够利用覆土来充分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从而令建筑更加节约能耗。同时,生土建筑还有许多其他优点,如防尘、防震、防风暴、防噪声、防放射性污染以及防大气污染等,以及其非常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生态化绿色建筑。
2)节能节地型建筑。节能节地型建筑的设计出发点是力求节约更多的能源与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能源与资源的可循环利用,譬如将建筑物中的一些生活废弃物进行再利用等。节能节地型建筑的设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它需要建筑设计者不断利用新的建筑理念和建筑技术来充分开发与利用自然中安全和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从而取代传统的不可再生资源,以为人们创造出一个个更加健康与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空间。
3)生物建筑。生物建筑的设计出发点是从整体角度来看待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它将建筑物视为一个生物般的有机体,并对其中的种种建筑学问题进行深刻研究。比较有名的生物建筑设计概念如“蜻蜓农场塔”,它的设计理念和特点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a.对种种传统和自然材料的建造方法进行了重新审视与研究,在采暖与通风等方面采取的并非机械设备,而是自然技术;b.无论是在建筑的总体布局方面还是在其室内的细节设计方面,都深刻体现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使建筑物显得非常温和;c.利用科学与合理的方法来确定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注重人们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对建筑环境的影响,而非只注重建筑技术方面的问题。
4)自维持建筑。自维持建筑是一种基本可以完全独立维持全部运作的建筑,它一般只需要接受来自外界的自然环境输入。自维持建筑并不与煤气、水、电等市政管网相连,它是利用太阳能、风能、雨水等自然资源来为自身运作提供必需能源,并同时能够处理自身所产生的废弃物。如果用生态系统观对自维持建筑进行描述的话,它可以被称之为一种近乎封闭的生态系统,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调节的功能。
3基于生态文明的建筑设计要点
1)注重建筑的总体布局。基于生态文明进行建筑设计之时,应当要将建筑的整体布局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一般的生态化绿色建筑要具有较大面积的绿化带和景观带,并且还要对人们的生活区、娱乐区与商业区等进行科学划分。如北京市碧桂园生态小区就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化绿色建筑群,它在设计之时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把人与自然紧密相连,既凸显出了时代感,又充满传统文化气息。北京市碧桂园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科学合理,它主要分为中轴景观带、宅间绿地景观、滨河景观带以及东面休闲运动区四大分区,每个分区既独立又相连,充分体现出了“生态化”理念。
(2)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基于生态文明进行建筑设计之时应当要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即舒适化原则、运用自然原则和自我调节原则。舒适化原则就是要求建筑设计者在进行建筑设计之时要尽量将其设计得更加舒适、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令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更加优质、温湿度环境更加适宜、视线环境更加广阔、光环境更加充足以及声环境更加安静等;运用自然原则就是要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风能、雨水等自然资源来代替传统的不可再生资源,从而减少建筑的能耗,并为人们创造出一个更加健康的建筑环境;自我调节原则就是要让建筑本身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节功能,使其能够对通风、采光、温湿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以及能够进行自我净化、减少污物和噪声排放。
(3)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基于生态文明进行建筑设计之时应当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雨水等。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它在建筑当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如利用太阳能热水器进行烧水可以大大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使用,同时还能够减少污染或有毒气体的排放;其次,利用太阳能光电技术发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某些用电高峰时节的建筑用电问题,方便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再者,利用太阳能蓄热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冬天采暖,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能源消耗。风能和太阳能一样,也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利用小型或者微型风力发电机发电能够为建筑提供绿色电能,以及合理利用风能还能够为建筑室内提供优质的空气质量,从而改善室内环境。雨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资源,在建筑当中合理利用雨水系统能够节约很多能源,如在一些高层建筑当中,就可以利用屋顶花园雨水储存与利用系统来进行水资源的储存与循环利用,这在北方水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建筑设计当中尤其值得推广。
4结语
基于生态文明的建筑设计应当要遵循舒适化原则、运用自然原则和自我调节原则,并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雨水等自然资源,以及注重整体布局的合理。
作者:韩瑞燕 单位: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作用
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资源的同时,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较少,此外,地球上生态系统退化,例如: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匮乏、沙漠化和石漠化严重等,可持续发展战略受阻,面对如此现状,要求我们节约资源,尤其是在建筑领域,消耗大量的物财,在加上,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生态视域下的建筑设计有利于住户身心健康发展。现如今有很多建筑秉承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体现生态文明。
例如:英国BRE的环境楼,为今“绿色”办公建筑提供样板。该设计坚持创新和可持续理念,大量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由于该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年温差和日温差变化较小,降水量集结分配均匀,全年最高温在8月,最低温在2月,因此,设计者根据当地气候特征,设计密封性强,热绝缘的楼体,采用大量的玻璃,与此同时,窗户由内充氩气的双层玻璃组成,氩气是惰性气体,比空气密度大,则其传导性比空气差,当密封双层玻璃充氩气后,中空部的对流大大减弱,使窗户的隔热效果更好,做到最热月降温作用。另外,在楼体南侧采用活动式百叶窗,百叶窗又陶瓷构建,有利于阻挡直射光,控制进入光量。在冬季保温方面,采用低温地板辐射,在最冷月时,地板下加热管道和散热器共同作用,实现保温效果。此外,楼内照明采用T5照明灯,此灯与普通灯相比,管径小,采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发光材料,提高照明效果,实现高效、节能、安全的生态设计。因此,在建筑领域采用生态设计能够减少资源的利用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推动我国甚至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建筑设计在生态文明的体现
(一)节地建筑
节地建筑,就是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建筑行业采用高层建筑增加更多的住户,减缓土地压力,减缓对地表的破坏。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绝大部分的建筑采用高层设计。
(二)开源节能建筑
在建筑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做到“开源”,例如: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水,潮汐能等。风能和水能可以发电,减少住户电能的消耗,太阳能可以转化成热能,减少煤炭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减少大气污染,在海湾和河口建立大坝,可以利用潮汐能,将潮汐能转化成电能,又能够建立海产养鱼业。“节能”,例如:在建筑过程中,注意建筑余料的回收,做好基坑抽水,回收利用雨水,使用无污染的涂料等一系列节能措施。
(三)少费多用于建筑
少费多用于建筑就是使用较少的物资和能源,建设更多体现生态文明的建筑物。该建筑特点:灵活搬迁,大规模建造,经济使用,循环利用物资,且环境适宜,形成独立生态环境。这就要求我们使用原生自然能源,例如:利用地热资源,在北方冬季较为寒冷,传统的供暖系统被地暖设备取代,这样减少煤炭和天然气的使用,减少人力和物力,降低成本实现少费多用于建筑。
(四)先进的节能技术
使用已有的节能技术。例如:再生砖、骨料代替混凝土,在水泥拌合料中添加细状高炉矿砂等,这样有助于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此外,统一采用电池管理系统,可以控制通风系统、锅炉供暖系统、照明系统等,这样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也可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再如:墙体在外围结构占有较大比例,所以它会消耗大量能源,则墙体应采用保温效果良好的材料,这样既能够减小室内温度差,又能够降低能源消耗。
(五)设计更加人性化
以往设计注重实用型,利用较小的空间设计出更大的利用空间,而如今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住户对建筑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重视实用价值更加强调审美效果。设计者在设计时要综合环境氛围,经济效益,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因素,结合住户的对设计的要求和地域的文化特征,以人为本,设计出展示住户个性特点,展现文化风貌的建筑。
三、总结
资源属于千秋万代,我们应该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战略。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要体现生态文明。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规律,创新建筑设计,最大限度使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可再生能源取代不可再生能源的理想,构建现代建筑设计,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成 单位:宿迁市恒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创新建筑形式,将生态元素和建筑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协调处理。生态建筑设计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整体质量,促进和谐环境的有效建立。就目前我国生态建筑形式来看,未来建筑将不断走向生态化设计,实现建筑设计生态化,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和谐社会建设。
生态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筑要凸出生态化特色,实现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在实现建筑设计的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建筑设计要注重建筑应用过程中的舒适程度。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人们对建筑居住的舒适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满足健康、舒适的基本特征。同时要保证生态建筑设计符合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居住习惯,即保证建筑具有创新性,同时保证建筑具有适用性。生态建筑,要突出其生态性、无污染,促进居住人群更加健康。设计过程中也要实现“再利用”功能。我国工业、制造业发展迅猛,使能源应用越来越紧张。为真正实现生态建筑设计,要与创新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资源再利用,降低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实现节能减排。
生态建筑设计中有着具体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要求一:实现节能减排。将太阳能装置进行创新改造,提高装置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a:根据太阳轨迹实现线性追踪,使太阳光追踪定位更加准确,增强太阳光的接受率。b:实行主动追踪,主要依靠时钟机械式方式,促进太阳能装置运行效果的提升,同时实现使用寿命的延长。c:扩展太阳能光板面积,既能够降低太阳直射地面的影响,同时也能提高太阳能接受效率,实现太阳能装置与太阳运用轨迹相吻合。
②要求二:垂束导光装置。该技术装置的应用是采集光源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采光器、追光器以及反射管等装置。该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清洁功能。通过延长光线,提升光强度,增强阴暗区域亮度,减少该区域的光电需求,促进费用节约。
③要求三:光气源热泵。在冬季实行制热,有效的将室外光能与空气进行组合,实现热源应用,促进循环系统的设计引用。该建筑设计要求能够促进水的加热速度加快,提高加热效率。同时实现不受季节限制的热水循环供应。
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
就目前生态建筑设计形势来看,在未来的建筑中将进一步实现建筑设计生态化。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
1.建筑材料的节约
建筑材料的节约主要是指在建筑中采用的结构材料、建筑修饰材料以及水电暖气材料几个方面进行材料的节约。通过材料的节约而实现建筑结构建设,能够实现更轻型的材料构架,既有效节约了材料应用,同时也减轻了建筑负重,促进建筑设计稳定性的提升。例如,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膜结构,节省建筑材料,充分拓宽了建筑空间。
2.实现能源的节约
能源节约主要体现在光能节约上,应用能源技术处理,使光能充分应用与建筑设计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采光器等先进技术设备的研究应用,促进了光能与建筑的有机融合。利用先进技术促进能源应用效率的提升,无论是光能还是热能。通过扩大采光范围,实现能源再利用,节约有限资源,进一步推进建筑设计生态化。能源的充分利用也使建筑设计中的水电等建筑材料得到节约。
3.建筑的重复利用
在建筑的设计上,设计师只是片面地注重建筑的美观和独特性,从而忽视了建筑的广泛适用性,导致许多建筑在建设之后,出于某些原因对建筑进行拆迁重建,降低了建筑的利用率,同时还导致建筑资源的大量流失,增加了费用的压力。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更是大规模地拆迁重建,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降低了建筑生态化趋势。因此,建筑设计要从区域环镜、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出发,因地制宜,考虑建筑的广泛适用性,提高建筑的再利用。通过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整个自然环境形成有机整体,提高建筑的适用性、经济性和寿命周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设计已成为建筑领域的必然发展趋势,能够为居住者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生活整体质量的提升。就目前我国的生态建筑设计来讲,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实践应用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实现技术上的创新,进一步推进生态建筑完善。在设计应用中要不断引进创新理念,加大科研力度,旨在进一步提升人们的居住质量,推进我国生态建筑更好发展。
作者:朱磊 单位: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作为挽救人类栖息地的中坚力量,生态建筑以新的姿态重登历史舞台。自然环境是生态建筑以人为本的限制因素,生态建筑人本观蕴涵着人与环境和谐的生态观思想,范式中已包含了更广的伦理价值。生态建筑中生态观是人本观的基础,人本观是生态观的意义,生态观的实现有赖人本观的变革,人本观的智慧来自生态观的养分,两者互相依存于生态建筑中,旨归相同,都是探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未来、谋求人类的美好生活。
一、“持续生存”、“诗意栖居”是生态建筑人本观的宗旨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呈现出未来的不确定性,更糟糕的是人类已退守于种种生存危机,生态建筑的历史使命,当然是先要确保人类的“持续生存”这一初级人本宗旨,也正是“持续生存”重塑了生态建筑,使其焕发生态时代的活力,使生态建筑成为实现“持续生存”的载体。生态建筑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建筑承载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能健康安全地生存在地球上,有了生存才能谈发展,这是一切可能事业的前提。所以“持续生存”并不否认人、建筑、社会的进化,生态观念也不是要回到庇护所,“持续生存”若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全面自由发展,生态建筑便只能沦为乌托邦的空想,“诗意栖居”这一更高宗旨也可束之高阁。建筑之于人的作用对自然的态度起关键作用,在一个接近于零消费和零影响的、自给自足的系统中,均衡、净化的发展是必须的。发展是为了进一步保护我们的生境,是为了人类这一种群更好的生存,它们实则是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生态建筑以人为本的高级宗旨——“诗意栖居”也是生态建筑的崇高理想。而生态建筑也是通往“诗意栖居”的最佳途径,正如海德格尔所说:“我们通过什么达于安居之处呢?通过建筑(building),那让我们安居的诗的创造,就是一种建筑。”[1]“栖居”并不限于居所,超出了建筑的领域,“栖居”不仅是支配一切筑造的目的,筑造本身就是一种“栖居”。朴素、归返自然的“栖居”的本质已不是隔离自然,把自然当作生存的困境,而是纯然地把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融入自然,是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的形象哲思。现代建筑观甚嚣尘上导致建筑空间、生活世界和自然环境疏离,脱离了传统而又没有找到新的场所精神,使人丧失了精神家园,人有着超越有限生命和趋向神明的赋性,而将思想重心转向纯化的精神领域。“诗意”则是生态建筑将“有限”持存于“无限”的方式,展开生命的本真,使居住成为栖居。人的情感得以归宿,从而走出了现代建筑的困境,彰显生态时代新的场所精神。“诗意栖居”是生态文明社会里最高境界的生活方式,它是一种归返本真的生命情感体验,追求人类生活的本质、世间万物的亲密关系。生态建筑作为“诗意栖居”的实践载体,应是充满诗情画意和自然情趣的生活家园,建筑的根基深植大地,在天空背景里聚集四周的风景,不只是简单地联接人和环境,质朴的存在贯穿此间,情感精神融入天地世间自由游弋,纳万物于空灵之心扉,自由的本真性情在自然之中栖息,建筑集聚世界与人类存在的和谐交流之整体,揭示存在的真理,以本真的方式呈现人的生活方式,这或许就是生态建筑场所精神的生动描绘。生态建筑的崇高理想就是要促使人类学会融合自然,主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享受与蓝天共呼吸、与大地共生息、与生灵共繁荣、与万物共命运,自然和谐的永续生活方式——“诗意栖居”。
二、“自然”、“和谐”是生态建筑人本观的精神内核
实现生态建筑人本观的宗旨,必须从生态观实质出发,聚集天、地、人、万物于一体,体现人与自然的天缘关系、“人道”与“天道”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以“自然”、“和谐”为生态建筑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自然”的精神内核即自然而然、返璞归真、宛若天成,指人和天地万物的天然、本真的状态。海德格尔说“诗是一种度测(measuring)”,“‘人在神明面前度测自己’,……人只有当他以这种方式接受他的安居的尺规,才配得上人之为人的本质。”[2]。海德格尔认为人在其根基上有着趋向于神明的禀赋,人本质上是在不断寻源自己的天然本真,即便是在这个不思的时代。人能意识到并承受死亡,而使死亡成其为死亡,就是人追寻“自然”本质的结果。海德格尔认为“诗意栖居”发生为对天、地、人、神这“四重整体”(dasGeviert)的保护,也即在自然世界中对生命万物的保护。所以正是将这种回归“自然”的禀赋注入生态建筑的人本观念中,展开生命与万物的度量和建筑活动,显露人和天地万物的天然、本真的“自然”状态,使我们能持续地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作为保护的栖居把四重整体保藏在终有一死者所逗留的东西中,也即在物(Dingen)中”,“栖居”保护这种“聚集”(Versammelung),并通过这种“聚集”“四重整体”之本质于物中而保护着“四重整体”,显露和保护万物的本真,其中体现着保护万物本质的纯一性,人与自然共融的和谐思想,终极本真状态的“物”是作为对“四重整体”的“聚集”而存在,本真的状态必然是“四重整体”“聚集”于“物”。[3]只有持守着“四重整体”聚集于生态建筑这一物,万物之本真保藏其中,体现人沉浸于世界之中的真理,联系自然和人类生活,使人的生活环境达到将天、地、人、万物的“和谐”,人类社会与自然协同、共生、共进化,浑然一体,才使人持续地诗意地栖居真正发生。所以“和谐”的精神内核即万物同境、和合之道、共同繁荣,包括人、自然生态、社会环境等相互和谐。“自然”与“和谐”是“持续生存”的意识产物,也成为“持续生存”和“诗意栖居”的思想基础和源泉。此二者是“诗意栖居”中的人的一种情绪展露及精神状态,是生态建筑人本内涵的高度概括。
三、结语
融汇自然智慧的生态建筑虽然是新生事物,以人为本的观念显然已有不同以往的内涵,其核心思想是对人和自然价值的双重肯定。生态建筑俨然是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上的最重要节点之一,已成为人与自然万物对话的生态构建,承建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互利双赢的关系,生态建筑以其独特的生态思维实现着它的人本观念。随着社会水平发展和环境变化,生态建筑的建造技术和评价指标体系都会更新和变化,但人本主题不会变,“自然”、“和谐”的人本精神内核会在生态建筑中日益深化,新的场所精神将全然呈现,“凝固的乐章”随大自然的节拍翩翩律动,使人类在“持续生存”的实现中,企及生活演化和心灵升华合二为一的境地,迈向“诗意栖居”的未来,彰显人之超然洒脱境界。
作者:高云庭 黄华明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工业发展步伐也在加快。然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工业也给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土地、空气、水等自然资源接二连三的受到破坏,不断恶化的环境大大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因此,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社会、政府部门和人类共同研究的课题和焦点之一。
一、生态建筑设计的概述
1.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涵义
生态建筑设计,顾名思义,就是一门具有多工种、多学科的综合性工程,得到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与参与。从根本上来说,这就是一门采用生态的理念来进行建筑设计的指导,促进建筑与自身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保持相对平衡,从而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生态建筑设计是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参与的,由于生态建筑是连接人与自然、建筑三方面的疏通纽带,因此不是一朝一夕或是单凭几位设计师就能够完成的,这就要求人类要更好的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2.生态建筑设计的几种建筑类型
在目前的生态建筑设计中,常见的建筑类型有以下几个方面:采用环保材料的生态建筑、采用绿色植物覆盖的生态屋顶生态建筑、采用建筑节能的生物气候生态建筑和回归大自然式的生态建筑。这些生态建筑类型,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充分使用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自身资源,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建筑的建设施工。采用天然的原材料,使建筑达到环保、美观,从而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浪费和消耗,为人类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舒适度。
3.生态建筑设计的主要设计要点
在进行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将生态的理念深入到生态建筑住宅的实际运用中去,将建筑住宅打造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浓缩体,使人工环境学、建筑技术科学、当代建筑美学等综合运用起来,为居住者建造和提供一个环保、美观、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建筑设计师们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要由始至终的将生态观念贯彻其中。从设计、选材、施工等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环境绿化与能源消耗两方面的和谐。要紧紧地围绕生态这个理念,保障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二、生态建筑设计所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
1.地方色彩
要在生态建筑设计中体现以自然环境为根本,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无论是在任何的一个地方,建设过程都要遵循这一原则。要将当地的民族风情、文化特色、地理、气候等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充分的体现出来,彰显其地方独特的色彩。
2.强而有效的利用
可再生能源资源在现今的城市建设当中,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这也让城市里的土地资源在能用于建筑建设的方面逐渐减少。要尽可能的开发利用,让城市里的土地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被开发,就要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设备与技术要求大大提高,这也使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逐步扩大。为了要尽可能的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与浪费,在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恰到好处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尽量避免不可再生能源的浪费,从而促使生态建筑的发展。
3.和谐统一发展自然与建筑建设
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们要明确清楚知道建筑是属于自然环境中的其中一部分。在进行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关注和留意大自然的保护。每一个建筑工程师都要有生态的观念,要充分意识到自然环境与建筑是整体为一的。所以,要和谐统一的发展自然与建筑建设,坚持自然与建筑的相结合。
三、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发展趋势
1.节约能源,采用可再生能源,促进建筑设计的生态化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其逐渐从生物进化开始迈向知识技术进化的过程中。因此,在这个过59程中,就要求建筑设计师们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采用生态技术,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和使用,增加建筑的使用空间与立体空间,充分利用和大大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尽可能采用例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恒久性、不枯竭的可再生能源,尽量避免由于电风扇或空调所带来的有害气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便给人类的生活提供最大的便利。节约能源,采用可再生能源,不仅减少了能源的消耗与浪费,还降低了建筑的建设成本,充分提高了建筑原材料的利用率。
2.寻找合理生态原型,发展新型生态建筑
建筑从一开始的设计到施工,其实就包含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也就是所谓的生态原型,即原生生态。在原生生态建筑的作用下,其自身周围的天气气候、自然环境、采光模式等,使人们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采用其当地所具有的技术和原材料。从原生态建筑中,就能直接将天气、温差变化等体现出来,其都是直接与自然环境进行联系的。但是对于目前的生活和生产来说,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开始变得间接起来。人们通常都是在日益复杂的人为系统与自然环境之间取得能源和物质交换的,从而使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和体验逐渐减少。因此,建筑设计师们要寻找出合理的生态原型,从而发展出新型的生态建筑。
四、结语
对于消耗能源较高的建筑行业来说,在建筑过程中进行节能是一直以来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今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关注到建筑节能的问题。不断的提高要求,高度重视在建筑设计中关于生态方面的问题。但是根据目前的建筑设计来看,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发展趋势是大势所趋,是促使人类社会与现代建筑设计水平和谐发展的趋势,其发展潜力与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作者:祁冬平 单位:连云港市建 筑设计 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