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4 05:00:08
导语: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 要: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朗读训练指导呢?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体会。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教学 朗读训练 朗读能力
《课程标准》在小学低段语文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低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与纯真的情感,更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然而由于认知和识字量的局限,使得他们在朗读课文时“唱读”多,感情朗读少,背诵快,情感体验少。作为一名低段的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抓住低段学生的这些特点培养朗读能力,如何调动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用朗朗书声表达童真、童趣。
一、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正确识字识词
小学低年级识字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正确地书写运用。学生在认真反复的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了字的读音,强化了识记字形,从而有效识字、识词。反复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流畅,增强语感。教学时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导范读,形成对字音的初步印象,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进一步读准字音,然后通过抽读生字、指名认读,进行适当检查并正音。
2.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准确理解语言文字,把握作者的写作感情,常常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朗读是理解的基础,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朗读,在此基础上品味、揣摩,然后教师适当点拨、讲解,学生的理解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促进记忆,才能克服学生在口语中存在的词汇贫乏、词不达意的毛病。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化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读通、读懂,沿着循文―明理―领悟的路径养成“读书内化”的习惯,在循文的过程中引起疑问,启发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诱发灵感,引起联想,实现明理和领悟,在明理和领悟中走向创新,从而逐步掌握“感知、领悟、积累、运用”这一学习规律。这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学生发展思维的过程。考虑到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教材中特意安排许多生动有趣的图画,教师要充分利用文中色彩鲜艳、画面形象逼真的插图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使得学生受到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地读
(1)正字正音。发音正确、吐字清楚是朗读的基本条件,所以每读一篇课文都要先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生词的音,再抽学生读,把学生读错的字,发音不准的字,随时加以纠正指导。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和一些变调、轻声、儿化音、语气助词“啊”的变化等都对学生一一指导,力求读准确。
(2)停顿。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文章句子都不太长,但学生不明白标点的作用,唱读、顿读现象比较多。对此,给学生专门讲解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长短时间的停顿,让学生练习、感受,尽快纠正不良习惯。
(3)语气。在语气指导方面教给学生问句、感叹句等特殊句调的读法,又告诉他们作者的话一般用叙述的口气读,速度适中,随着作者的情感变化语气,老年人的话可用缓慢、低沉的语气读;青年人的话用高昂、明快的语气读;小孩的话则要读得天真活泼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运用多种方法
对于那些刚刚进入低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低年级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要求教师将范读的作用发挥出来,因为在低年级朗读教育教学过程中,范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范读是一种现实直接性的引导,一个好的范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朗读自身的兴趣,调动小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进而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正确理解,一个好的范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实是一种心智启迪,是一种美好向往,是一种美感情操,会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在小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首先进行范读。教师必须做到全身心投入,声情并茂地朗读,不仅做到声入学生耳,还要实现情入学生心。反复诵读在潜移默化之中能使学生形成语感,进而使学生对语句情感及逻辑停顿进行准确把握,最终通过实施课文朗读,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的感悟有效表达出来。
3.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朗读质量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朗读教学,可以创设良好情境,开阔学生视野,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得直观、生动活泼,使课堂教学更具感染力。(1)配乐朗读。朗读不仅要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和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变学生的“要我读为我要读”,使学生养成自觉良好的朗读习惯。课堂上的朗读训练方式很多,针对不同课文进行不同的朗读,可以以读代讲,播放音乐指导朗读。(2)场景再现。心理学认为,形象直观的事物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生动的画面、悠扬舒缓的音乐,能给予学生无穷乐趣,配乐朗读、给动态的画面配音、听电脑里的卡通人物点评朗读效果,这些都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
4.丰富学生的朗读材料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课本,而应该帮助学生充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语文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当今信息的共享性丰富学生的朗读材料,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规定每个小组利用课外时间搜集一些有趣的知识供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在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中,我们可以自行编写一些可读性强的材料帮助学生增长课外知识,通过丰富的朗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其艺术魅力。一篇课文如果学生声情并茂、恰如其分地运用感情朗读,就说明学生对课文已经理解,不需要再做繁琐而不必要的分析,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占据重中之重的位置。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
摘 要: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识字不单单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而且是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前题和保障。所以,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都是大有益处的。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识字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也是每个低年级语文教师都能体会得到的。识字教学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汉字的读音和意义,更重要的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让学生学会识字和方法,以便于今后自己独立去识字。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一批会独立识字的人。为了提高识字教学效果,每位教师也都做了不同的探索和尝试,我也不例外。
一、多识少写,识写分开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识字太少,必然拖阅读、写作的后腿。而识字多则学生负担过重。研究表明:小学生手部的小肌肉还不够发达,写字缓慢而又吃力。如果让学生拼命地一遍又一遍地喊,一遍又一遍地写,则很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儿童识字负担重,其实只是重在“声带”上,重在“写”上,而没重在思维上。我们的新教材在编写“识字与写字”时,采用了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做法,而我们教师决不能仅把这些当成一句口号,要真正的落到实处,让孩子真正的从烦重的抄写中解放出来。《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在我们的教学中就一定要将一类字“写”的任务落实好,同时将二类字“识”的目标落实到位。不要盲目的让学生去机械的写,否则不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更容易摧毁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趣味识字法
《课标》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而汉字本身是抽象的,是枯燥的,对于这种抽象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被动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如果孩子长期被动的识字,不但识字效果不会好,还会影响孩子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厌恶的情绪。所以在起步阶段一定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推动下孩子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而且识字的效果好。而低年级孩子天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受到影响,并且持续的时间不长。根据儿童的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很多手段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1、谜语识字
低年级孩子都喜欢猜谜,如果能让儿童把某些抽象的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识字,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游戏识字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学过的字很容易忘记,而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将游戏融入到识字教学中一定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一些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游戏,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学生兴趣高昂,记忆深刻,识字效果极佳。
3、儿歌识字
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儿童诵读和记忆。顺中遛更能让孩子记忆深刻。在教学中我将一些容易混淆的汉字编成儿歌或是顺中遛,孩子记忆起来非常快,而且不容易忘。如在区分“己、已、巳”这三个字的时候我教孩子说“已半巳满不出己”孩子们一下就记住了,而且终生都不忘。
另外,我采用了讲故事,利用简笔画,或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来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找规律识字法
汉字是人类发展进程中随着人类自身、社会、周边环境的不断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它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字理”。只有发现了这个规律,并遵循这一规律才能更好学习汉字。汉字中的象形字、会意字、指示字、假借字、转注字以及最常见形声字,都是有章可循的。要抓住其字理的演变过程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之后再去记忆,一定会记得准、记得牢。
四、语境识字法
在《新课程标准》中“以生活为资源”的生活识字就是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资源。汉字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世界,抓住一切识字机会识字的习惯。如让学生认识本班同学的姓名,认识教室内物品的名称,认识常吃的水果的名字,学习用具的名称,自己吃的食品包装上的汉字。认识校内外经常接触的字,认识家庭中的日用品,装饰品,玩具等物品的包装,商标,说明书,电视节目单,课外书、挂历、街上的牌匾等。就这样,在学生自己寻找的各种语境中多次再现,经过多处寻找,多次阅读,学生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所学的生字。让学生知道语文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养成了时时,事事,处处积淀和应用汉字的好习惯,使识字和生活水乳交融。
识字教学是我们在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可是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主动自觉地识字,怎样激发孩子们在任何时候都有识字的兴趣,怎么样培养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的识字能力,怎么样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这些一切的一切都是作为一个低段语文教师所应该深思的问题更是在我们教学工作中应该加倍努力的方向。作为一个刚刚接手低段教学的教师,我深感识字的重要性与难度。有很多的事情我解决了,可是我深知我们的识字教学任重而道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迈好每一步,唱好低段教学的重头戏。
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教学行为转变的前提。目前新课程低年级课文内容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编排了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大部分课文还配有精美的插图。在进行课文的教学中,我认为“看、读、说、演、悟”五方面很关键,下面就这五方面的策略谈一点我的看法。
一、看――了解图意
“看”,就是观察图画。通过仔细、有顺序地观察,发挥插图对课文的有效作用。新课程低年级的课文教学,教师若抓课文插图进行导学,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级的儿童对文字的理解较难,而对直观的东西较敏感一些。教师可先让学生自由看图,说说图上画有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是怎么样的,再由教师和学生评议,看谁观察得细致,看谁说得有条理。在上述观察图画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看懂了有趣的图画,再去读读优美的文字,学生便很容易感受到文句的内涵,理解文章也显得简单了。
二、读――学习课文
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告诉我们要重视读。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对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的确是弊端太多,使丰富多彩、血肉丰满的语文载体变得枯燥、干瘪,教学中,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教师仍觉没讲透彻。新课程课文教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放手让学生去读。
低年级的课文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对于较难把握的字,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并及时正音。如后鼻音、轻声字、变调字、儿化音等应反复正音。当基本消除朗读障碍后,可组织学生分组赛读。赛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外,就注意词儿连续,特别要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最后为提高学生个体的朗读水平,体现个人特长,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挑战读,然后再向全班同学挑战。看谁读得有感情,读得入情入境。在挑战读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能读好赞美语气,有的同学能读好疑问句,有的同学能读好人物对话。他们读得摇头晃脑,读得眉开眼笑,读得手舞足蹈……这样放手让学生去读,可以收到以读代讲的效果。
三、说――训练表达能力
新课程教学教师应当增强说话训练意识,充分利用教材,把说话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有了前面仔细观察和情感朗读的基础,还要抓好表达训练。首先让学生自由说说读后的收获,从读中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等。教师不可提高要求,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然后让学生大胆提出对课文的一些疑问,分小组讨论解决,给每个学生一个说话的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做适当的点拨和提示,为全体学生的讨论引路导向,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做全面小结。最后教师还可根据课文的主体内容,故意设“疑”激起学生思考,然后自由表达。例如我在教《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我让小朋友们帮助乌鸦,让它喝到水,小朋友们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有的说给乌鸦找一根吸管比如稻草之类的管状东西,有的说把瓶子搬到,有的说把瓶子敲个洞……这样随课文内容自然引入一些说话训练,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进行了思维拓展。
四、演――玩乐中学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并且,建立在兴趣上的学习,注意力最集中,接受知识最容易,记忆东西最牢固,思维最活跃、最敏捷。新课程低年级教材中的课文趣味性很强。我在教此类文章时,结合儿童天真、好动的特点,只要内容适当,我就要给他们表演的机会,让他们分角色表演,在情境中学习,体验到学中有乐,其乐无穷的滋味。例如我在教《菜园里》时,在指导学生看、读、说后,我让他们拿出自己最喜欢的蔬菜在台上作介绍,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比老师拿着蔬菜――介绍生动多了。
五、悟――明白文意
一篇课文的学习,当基础知识过关,文章内容大体了解后,还要明白作者的编写意图,这是做教师的应当知晓的。比如它让学生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教育和启发等等。这就要教师因材施导,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自己想谈的,想自己所想的,真正让学生明白文章,而悟出道理来。例如我在教《胖乎乎的小手》时,最后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家里人为什么喜欢那幅画?学生回答:因为那画上画的是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我又问:家里人为什么喜欢这双胖乎乎的小手?学生这时自由说开了:因为这双小手是一双勤劳的双手,一双孝敬长辈、关心家人的双手……接着我又问:那你的小手以前做过什么事?今后又想怎样做呢?学生又纷纷发言:帮妈妈烧火,给奶奶洗衣服,为爷爷捶背,替小同学拿书包……最后我又问:当你的小手变成大手后,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学生脑袋瓜晃了晃,眼珠子转了转又嚷开了:画出美丽的画,写出漂亮的字,弹出美妙的乐曲,抓完天下的坏蛋,做一个飞行员,翱翔于蓝天。
总之,新课程教学,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朗读,勤于思考,乐于表达,自主探究,在思维不受压抑的课堂环境中去发现、去创造,去得出结论。
摘 要: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课堂教学模式逐渐从传统的“灌输式”向“探究式”过渡。而这个过渡过程是从理念到实践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更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控制好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课堂教学;有度控制
“度”是分寸,即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把握的尺寸。从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来看,学生的兴趣是基础,教师需要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通过拓展来培养学生的技能,而这些都需要控制一定的“度”。下面就结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实践,对此进行简单探究。
一、创设有度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境创设,还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或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借助情境,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新旧知识间的过渡,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而在新课改下,因对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注重情境创设而忽视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尤其是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更是唯多媒体是瞻,导致教学变得被动。
其实,问题情境应包含情境和问题两个要素。情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虚拟出的“生活再现”,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形成从生活到语文的过渡。而在情境中,教师要通过预设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促使学习过程深入下去。如:在进行“春天、布谷”等的识字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感受春天,然后展示出一幅大大的春景图,让学生们睁开眼睛看看眼前的春天,同时找找春天在哪里。相信学生一定会兴致盎然、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出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然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今天,我们还有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想跟大家交朋友呢,大家想认识他们吗?这样,就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也必然事半功倍。
二、提出有度问题,引导探究
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沟通方式。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围绕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分析并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的构建。在从传统教学向新课程转变的过程中,很容易走入“满堂问”的极端地步,甚至在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还没有等学生回答自己就做出了回答,导致问题的无效性。因此,如何保证问题的有效性就成了课堂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低段的阅读教学为例,在《快乐的节日》第一小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写了哪些景物?(小鸟、风、花园、草地、红领巾、衣裳。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老师指着板书说:在小鸟的带领下,在微风的吹拂中,少年儿童来到了什么地方?(花园,草地)这里景色非常优美,少年儿童们的打扮是什么样的?(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美丽的衣裳)老师板书:鲜艳、美丽。让学生说这两个词的意思。接着问:少年儿童像什么?(一朵朵美丽的鲜花)齐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这一小节作者是通过什么写出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的?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创设情境,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逐层地分析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了文章内容,有度而有效。
三、课后有度拓展,培养技能
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目的。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识字教学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教育的重点。新课改提倡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又容易走入唯人文性是从的极端地步,而忽视语文工具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应立足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在此基础上培养人文性。
1.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拓展
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了相应的生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回家路上认认广告牌,也可以在看电视的过程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字,也可以在阅读中写出认识的字。这样,多样化的拓展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生字。再如:在口语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成语故事,让学生回家后讲给父母听并让父母写下来。
2.要在基础知识的构建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于低段的学生而言,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渗透人文素养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任务去引导学生完成,在完成过程中提升其人文素养。如:在《的扁担》的学习后,让学生收集关于的故事就有助于学生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收集红军的相关故事,了解红军生活,体会今天美好的生活。
总之,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突出学生主体性,通过有度的情境创设、问题、课后拓展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兴趣尤为重要,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玩的天性,在学习中,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低段语文的教学来讲,教师就要重视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学习低段语文当中了解更多的知识。针对培养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一些方法策略。
关键词:低段语文;学习兴趣;方法策略
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段语文的学习相比音乐、美术等学科来说较为枯燥,那么,教师就该探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浓厚兴趣的指引下爱上小学低段语文的学习。就此,笔者提出了几点方法策略:
一、增加课堂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只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多开展课堂实践活动,使小学生能够多多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学习更多的知识。比如,在学习《小马过河》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一起来排练《小马过河》的话剧,请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表演,相信学生对此会有很大的兴趣,利用话剧的形式开展教学不仅结合了学生爱玩的天性,极大地吸引了他们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深
刻体会到小马过河时的心情,对学习本篇文章也有极大的促进
作用。
二、运用设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提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低段语文课本中的《会走路的树》,教师导入课文时可这样提问:“孩子们,你们见到的树是什么样的呢?会走路的树,你们听过吗?想不想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呢?”相信在这样提问下,学生就会有很大的兴趣想要看看课文中说的“会走路的树”到底是什么树了。这种设疑式的、有启发式的问题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在低段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兴趣在低段语文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静下心来投入到学习中,因此,语文教师可多增加课堂实践活动、运用设疑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第三小学)
摘 要:小学低段语文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可以学会更多的汉字、拼音,学会组织句子以及如何讲话的技巧。因此,语文教师在教授低段语文的过程中就要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低段语文;创新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方法策略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主动探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运用多种新颖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策略,来使小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对语文学习中,以此来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一、创新低段语文课堂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实行的今天,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注意改变,
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师专讲、学生专听”的教学方法,教师可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学习“组词”内容的时候,教师教给学生“组词”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自己进行组词,在学生自己进行组词练习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自己易出现的错误,会对组词有更加系统的认识。在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过程中也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低段语文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天真纯洁的孩子,在他们身上依旧有爱玩的性格,因此,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低段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拼音”的时候,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拼音的儿歌;向学生展示图画:张大嘴巴啊啊啊的时候发的是“a”这个拼音;在课下还可向学生播放一些视频供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出来,这将促进学生对低段语文知识的学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努力探讨新的教学方法策略。在低段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性格特点和年龄特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要创新低段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注意开展多种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学设施,使学生能够在浓厚兴趣的支撑下爱上对低段语文的学习。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第三小学)
【摘要】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语文的教学质量,还关系到小学低段学生语文整体的素质与能力。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必须要先认识到课堂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充分分析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后,提出相应的结局方案和措施,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低段语文的课堂阅读能力。
【关键词】低端语文教学;课堂阅读能力;培养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许多教师一味追求学生的书面成绩,只关心升学率,重心都放在识字教学方面上,而忽略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代表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能力,阅读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还与相关教学能否顺利教学有关。因此,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学校对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低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还将为高年级的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重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学校应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为出发点,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的效果。小学语文整体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小学低段语文课堂阅读能力有关,因此教师应意识到学生语文课堂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小学低段抓起。本文将针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方法方面做出简要分析。
一、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培养小学低段课堂阅读能力的价值与意义
教师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从原始阅读体验出发,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使学生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甚至扩展自己思维理解他人的思想,学生能够充分感受讨论成员的观点,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并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主导阅读教学活动的局面应逐渐转向以学生为阅读理解的主动建构者的形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课堂阅读能力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阅读能力需要靠长期的读书实践逐步培养,并非是一种天生的能力或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形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同知识的积累,都是由简到难,从低级逐渐转向高级的过程。因此,阅读能力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顺利完成有关课堂阅读的活动。课堂阅读能力关系着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是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和生活上所需的一种能力,还是学习各种学科的良好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应成为教师在进行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课堂阅读的能力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扩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并为其他学科奠定基础。
(三)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也属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审美能力经过多种方式的审美教育才能培养出来。开展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现实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美好事物。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能够将从书面上的信息符号转化为具有一定意义的感知、理解。因此,语文教学除了使学生在阅读各种读物时吸取知识,开发思维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感知美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都与阅读能力有关。
二、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一)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缺乏实际有效的指导
处于学习低段语文的小学生,在语文课堂阅读过程中能力有限,他们还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或者是在阅读后无法将自己得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应用。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对于看过一遍的东西并没有记住重点,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给予小学生合理的引导,向其传授合适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二)小学生缺乏广泛阅读兴趣,积极性不高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只是靠课堂教学讲授的课文内容来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最理想的状态是,通过教师的阅读教学和合理引导,学生们能够对阅读产生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丰富的课外书不仅能帮助学生储存许多课外知识,还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有些学生甚至能够将在课外书上看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课堂中。因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小学低段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
一顿美餐能够让人垂涎三尺,一篇好的文章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以给阅读文章加上一段好的导语,从而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和关键,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创造阅读情境
教师可以为小学低段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优化学生的阅读心境。良好的阅读环境对阅读起着调节作用,能够有效形成阅读活动。阅读教学要注重心境和情境的统一,因为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渴望。总之,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心境都影响着学生能否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三)加强阅读指导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提出合理的阅读要求,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处于小学低段的小学生看的书籍越丰富,知识积累的也就越多,如果教师能够给予定期及时的指导总结,学生的阅读水平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随着学生的阅读质量逐渐提高,学生在阅读中涉猎的方面也就更为广泛。
四、总结
总之,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语文的教学质量,还关系到小学低段学生语文整体的素质与能力。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必须要先认识到课堂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充分分析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低段语文的课堂阅读能力。只有在研究清楚小学低段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之后,小学语文教学才能取得一定的进步。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并探索、研究新的方法让小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语文,提高课堂阅读能力,从而提高自身修养并全面发展,以便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 要】根据对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分析,其一般情况下对于鲜艳的图画、动听的音乐以及生动的故事都表现浓烈的兴趣与激情。信息技术化的发展为我国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低年级小学语文的信息技术化教学模式了带来的好处进行了分析及阐述,同时针对其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点进行了说明并提出其合理化使用的途径。旨在为低年级小学语文的现代化教学通过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低段语文;信息技术;探究;教学
时代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不断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的发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成为我国教育界面临的共同挑战。该教学手段首先走进的是高校课堂,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度,教育部对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提出了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自此,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初高中及小学的课程教学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这种集图像、声效、动态于一体的教学模式为课程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及效果,但同时,由于教学的使用及学生的习惯在短时间需要发生骤变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在实践中出现多种不利于课程教学的因素。面对信息技术化教学手段,新时期的老师都要对教学科技的准备技巧、其利弊关系、如何进行合理化使用等方面进行思考,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低年级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在于对学生识字、说话、阅读及理解等方面。在其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加上合理有效的信息化技术的辅助来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不断探索的焦点课题。
1 信息技术与语段阅读的有效整合
1.1 丰富课程内容
小学生对于外界事物都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仅在于对课本知识的展现及呈现,其关键还在于对教学主体的有效确定和延伸。通过对课程教学的延伸,打破局限的教学困境,从而形成相对轻松的教学场面。信息技术平台强化教学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储备,是课堂延伸的重要途径之一。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信息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适应小学生爱问、爱动的特点,满足学生放眼看世界的需求,把学生“行马天空”的想法通过信息量进行具体化呈现。
如:《四季的脚步》这一课程中,课本内容仅局限于用“绿水”和“鲜花”、“金蝉”、“落叶”、“北风”和“雪花”这些特征性的文字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但事实上对于四季更替的季节变化中,其特征性的标志绝对不局限于这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入春天,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树木开始发芽,人们换上春装,农民伯伯开始耕地插秧;夏天,雷雨交加,树木繁茂,人们穿上短裤及短裙,农民伯伯收割小麦;秋天,秋雨阵阵凉,树叶变黄,红红的柿子挂满枝头,农民伯伯收割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冬天,树叶脱落,人们换上羽绒服、外出带上手套围巾等保暖衣物,梅花绽放等。通过人类活动,动物活动,植物的周期性更替生活等元素,让学生们对四季进行扩散性思维,拓展知识层面。
1.2 诱发学生情感共鸣
低年级小学生的情感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语文课程中与日常生活相贴近的课文的理解有助于形成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在教学实验中,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以及动作演示等方式,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从对渲染和衬托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及思维器官,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对课文中描述的情景能够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描绘庐山瀑布壮丽景观,展现诗人传奇创造力及想象力的古诗,其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感悟诗词意境。“日照香炉生紫烟”展现阳光照射之下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美丽画面;“遥看瀑布挂前川”,隐隐约约的青山之间,挂着一条瀑布;如此美景,不由的让人想去靠近,由瀑布的镜头放大图加上瀑布的飞流生效引出“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展开想象,体验心中有画,画中有人的祖国壮丽河山。
1.3 形象直观,化难为易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中需要一个中介作为形象对抽象之间的桥梁。多媒体以直观、生动、形象的优势在词句训练中有着传统教学不能替代的作用[3]。
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程中有着这样的句子――“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对于刚刚走入学校开始接触生活及学习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讲,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及联想还不成熟,甚至对事物之间的联系之一概念没有任何的感知。因此,面对“小鸡”和“竹叶”, “小狗”和“梅花”, 等抽象性词汇的具体形象展现,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课程的展开。
首先,在上课伊始,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在下雪生效的配乐下,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让学生们感受下雪的情景。之后在雪景的良好课堂氛围中,呈现不同动物在下雪天的生活习惯。白茫茫的雪地中,进行活动的动物们留下的脚印与具体的实物相对比,以及实物与动物脚印覆盖的动画效果,通过学生们的观察,将“小鸡”和“竹叶”, “小狗”和“梅花”,“小鸭”和“枫叶”,“小马”和“月牙”进行联系,加深对“小画家们”的记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4 促进学生品德教育
孩子们的品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从他们刚刚出生伊始,各种社会生活条件对其品德的发展都会产生影响。同时受学校教育的影响,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的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品德教育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们感知美德,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有好处的。
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中,通过“雷锋叔叔”冒雨抱着迷路小孩回家,不顾荆棘背送年迈的大娘这些具有爱心的画面,让学生对爱心品德有一个具体的认知和感悟。当然,在其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品德的延伸,展现红领巾为年迈的老人让座,帮生病的同学补习功课,乃至解放军抗洪救灾等场面,让学生们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爱心活动,加深爱心品德教育的形成及实践。
2 低年级小学语文信息化技术教学注意事项
2.1 当用则用,找准切入点
语文教师在选择是否应用信息技术化教学手段时一定要考究文章表达的中心含义,在课件制作上一定要慎重合理。要知道,真正吸引学生是课文内容,而不是课件。信息技术化只是一种教育技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老师是否能够把握和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并设计出优秀的课件,恰当的跟学生理解语言形成最佳结合,并在恰当的时机向学生进行展现及呈现,是应用多媒体的技术关键。
2.2 注重实效及设计的科学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绝不是简单地将现代媒体进入学校或教室,还应该引导和控制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效果。教育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机会。教师不仅要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技巧,也要有相关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两者缺一不可。实际教学中必须采用教学思想理念,注重实际效果。
2.3 切忌大肆使用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得到提升。语文老师都想依托信息化技术来完成这个壮举,却不知道其弊端最具体的表现就是有点限制学生的思维,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更多是将自己的所想通过课件快速地呈现给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学生确实接受了很多的教学信息。这样的课堂教学好像是效率挺高的,可是作为学生的收获则是教师“嚼碎的面包”,仅此而已。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又怎能得到培养?学生的个性又怎能得到张扬?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情感共鸣,但切忌喧宾夺主。
3 小结
21世纪的现代化经济社会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主流之一。当代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及信息的推动。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势必会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同时,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就对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认清信息技术化教学模式的实质、精髓,努力克服它的缺点与不足,真正科学地把多媒体技术与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起来,既不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滥用,也不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拒之门外。只有合理运用,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也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同时,加快实现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进程。
【摘 要】小学时期,是孩子大量接收知识、开始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孩子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也大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因此,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亲子阅读”模式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了分析。
【关键词】亲子阅读;小学;低段;语文教学
一、亲子阅读和小学低段语文教学
1.目前的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有以下几点不足
(1)重识字而轻阅读。“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要求本阶段应识字约1800个,其中会写的要占1200个,识字量要占小学阶段的60%。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把大量时间用在了识字教学上,而忽略了阅读教学。特别是在农村,学生几乎全部的学习任务都在学校完成,又没有家庭辅导,再加上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而缺少相应的设施,教师很有可能把低年级的课文课教成“识字课”。
(2)教材选取的文章篇幅过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任务繁重,课本的课文篇目较多,且篇幅较长,阻碍了多样性阅读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也加大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难度,不利于阅读贯穿整个课堂的实现。
(3)教学模式的落后。虽然新课改进行了还长时间,但还有个别地方仍沿用旧的教学制度,课堂氛围不活泼,讲课模式单一枯燥,小学生应该是朝气蓬勃、比较活跃的,而旧的教学模式与其不相符。
2.亲子阅读
近些年李,国民素质整体上得到了普遍提高,而现在的家长也逐渐认识到阅读在孩子的成长甚至一生中的重要性。阅读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不断锻炼,而幼儿到小学这段时间,正适合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此时,由于孩子刚开始认识世界,好奇心较重,不易安静,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培训,亲子阅读模式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连接线,让孩子和家长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有着重要影响,利用共读的机会,大人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学习,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总之,亲子阅读很适用于这一阶段,能让孩子充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1)拉近父母和孩子间的情感交流,对孩子的内心做及时的了解,给予正确的引导。亲子阅读有利于孩子更深刻地感悟父爱和母爱,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白天家长忙着上班,孩子要上学,没时间交流,如果每天晚上父母能抽出几十分钟陪孩子阅读,不仅能使其感受到爱的暖意,还能增长孩子的知识,日久天长,孩子会在这种良好的氛围内茁壮成长。
(2)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提升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这个阶段,孩子的求知欲和新鲜感比较强,容易受外界打扰,如果家长能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其注意力,并长时间保持,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孩子的倾听能力必会得到提升,同时,也能锻炼其思考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因为在注意力高度保持的时间里,孩子融入到故事中,会发现新问题并希望得到解答,正好培养了其独立思考的习惯。
(3)相比之下,喜爱阅读的孩子一般语言能力也较强,因为广泛的阅读能够锻炼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领会书中复杂的意念。小学时期是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从小就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日后必定大有裨益。另外,此时孩子正处于接受知识的时期,想象力较丰富,与书中世界比较一致,大量阅读可以拓展视野、增长见识,还能积累语言素材,提高写作能力。不少同学在写作时,总会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这就是缺乏平日的积累所造成的。
(4)亲子阅读有助于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在父母的陪伴中阅读,首先会对未来有个正确的方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父母会对孩子的兴趣、性格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这对其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不断传授知识的同时,受父母影响,孩子也会从小就心怀远大理想。阅读还可以增加孩子的文化内涵,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而家长也会时不时地传授一些人生经验,这便使得孩子视野高远,心胸广阔,既吸取了书中智慧,也间接增长了社会经验,这要比课堂上的说教受益许多。
三、注意事项
(1)提前备课。在给孩子读书或讲故事之前,父母有必要先“备课”,只有自身从中发现了乐趣,才能在阅读中把这份乐趣传给孩子。甚至可以提前表演一番,选用最适合的阅读方式,家长应清楚地认识到,给孩子读书不能敷衍,必须认真对待。
(2)固定阅读时间。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亲子阅读,并尽可能地不要频繁改变,每次时间的长短不必苛求一致,视具体情况而定。
(3)声情并茂地朗读。在孩子面前朗读时,保持平缓的语速,最好摆脱大人的严厉,扮演一种较夸张的表情,随情节变化而变化,这样能够全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在当期这个复杂多变的快节奏时代,亲子阅读的方式不仅保证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还能提高他们的修养素质,增长知识,从小就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争取长大后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语文老师们都觉得有些辣手,这是因为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任务大,学生学起来难度大,教师无论是从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是师生情感态度上,都需要有一个适应与磨合的过程。我们通常说,语文教学要抓好双基训练,即抓好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抓好双基训练呢?
翻阅小学语文教材,小学低段的识字与写字任务是:一册要求会认400字,会写100字;三册要求会认450字,会写350字。小学低段的阅读任务是:一册课内阅读课文28篇,另有6个语文园地;三册课内阅读课文34篇,课外阅读课文8篇,另有8个语文园地。而周课时就只有那么7、8节。应该说,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仍然是时间紧,任务重。
在有限的时间里,怎样才能做到既要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值得每位小学低段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探索,本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提高小学低段的教育教学质量,贵在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为什么说在教学小学低段语文的过程中,抓好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很必要,很重要,很关键呢?其见解有如下五点:
一是教学目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我们把它称之为三维目标。其中之一的“知识与技能”就要求我们要加强训练,且把它放在首位。
因为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而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则又要靠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训练。
二是语文教材本身的要求。小学低段语文教材的编排本身就突出了知识性、基础性、以及趣味性;为了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打基础,安排的认字与写字量大,阅读量也大。要正确认读与书写生字、词,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加强其训练才能达到。在短短的一学期里,要完成那么多的识字和写字任务,还要结累和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如果不通过反复地训练,那是不可能的。
三是学生年龄特点的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大多数年龄还不到十岁。他们天真活泼,爱贪玩耍;记性好,忘性大;自我约束能力低,自觉性差。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更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基础训练,必要时,还要进行反复训练。因为知识的巩固需要及时复习与多次复习,技能的形成主要靠反复练习。事实证明,一题多练,一题多作,收效是很好的。
四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调整很重要。教学策略可分为方法型(讲授性、发现性)、内容型(直线式、平行式、循环式、综合式)、方式型(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任务型(讲解性、练习性、问题定向性、综合能力性)策略等四种类。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与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其不同类型的和有特色的教学策略。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无论是识字与写字课,还是阅读课,最主要的应选用任务型的教学策略。其中的练习性策略尤为重要。练习性策略,主要反映智力技能方面的学习目标,完成使学习者学会如何运用知识的教学任务。实施这种策略要求在学习者的活动与教师的检查督促之间建立经常联系,因而存在两种密切联系的活动。第一,学习者如何将知识应用于以前未曾遇到的情境之中;第二,教师要认真检查督促学生的练习或操作情况,防止和纠正应用知识方面可能出现的错误。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练习,教师再一边检查与纠正,学生就能不断地获取并运用好知识。
五是素质教育终结检测评估的要求。在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努力使每个学生成为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努力创新、善于实践的有用之才。目前,我国对素质教育的评估机制还不够完善。我们在每期期末检测评估学校素质教育质量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时,除了看学生的思想道德、遵守纪律、学习态度与习惯等表现外,主要还是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如何。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如何,也能直接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如何。一个思想品德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也好的学生,绝不可能出现学习成绩低下的情况。因此,我们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还是要认真抓好学生智力的培养,扎实抓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当然,在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时,仍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练习目的的明确。每次练习,教师要做到胸中有数,应让学生明确练习目的与要求,以便增强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我们反对那种盲目的无要求无重点的练习。
2、注意习题数量的把握。练习时,习题量不宜过大,切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反对搞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
3、注意练习次数的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重点字词抄写3至5遍,反复2至3次即可,第3次可间隔一段时间以后进行。
4、注意练习时间的安排。练习时间尽可能安排在课堂内,书面练习一般在12分钟左右;可布置少量的家庭书面作业。
5、注意练习内容的拓展。练习内容一般是读读认认、读读写写、读读记记、读读背背等,重点是字、词、句。在练习字、词时,应注意内容的拓展,譬如,由生字到组词,又由形近字的区别到组词,再由组词到仿照造句等。
6、注意练习形式的变换。练习形式应多样化,书面练习不能机械地单一地抄写生字生词,必要时可练习加、减偏旁识字与组词,可编写一些识字歌等,以调动学生练习的兴趣。
7、注意练习作业的按期检查与辅导。无论是读背课文,还是其他书面作业,一定要按期检查;光布置不检查是不行的。在检查中,发现如有不按时完成的,要及时督促完成,如有不能完成的,要及时给予辅导帮助。
8、注意非智力因素(需要、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时,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很重要。只有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才有后劲,收效才更好。
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趣,注意讲练结合,主要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切实加强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 要:文章的题目可谓课文的眼睛,课文的灵魂,具有高度的指向性,它们或介绍了文章的主人公,或体现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是课文学习的突破口。因此,从课题入手无疑是课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低段语文;文题;切入;有效性
一、运用“文题”引导学生提问
1.把握课题关系引导提问,即把握课题中角色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提问。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北风和小鱼》中,课文紧紧围绕着北风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大,不把小鱼放在眼里。勇敢的小鱼在这个寒冷的季节,躲在水底捉迷藏,快乐地生活着。课文讽刺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教学时,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对学生做出了引导,你认为“北风”和“小鱼”之间会发生什么事?问题刚提出,学生热情回答:“北风来了,小鱼在干吗?”“小鱼害怕北风吗?”“北风会欺负小鱼吗?”……一个个精彩扣题的质疑就在把握课题角色关系中诞生了,既引入了课文学习,开课又精彩。这种引导既帮助学生把握了课题中角色间的关系,又轻轻松松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兴趣。
2.抓住课题关键词联想提问,即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提问,如:一年级下册《草原的早晨》中,“草原”对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既陌生又向往,所以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你认为课题中的哪个词语吸引你?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是‘草原’,因为草原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是‘早晨’,因为早晨空气清新”“我还想到了草原有许多牛羊”……丰富的想象让课堂热闹起来,发挥学生的想象,精彩问题自然而生,心里轻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文题”进行语言训练
1.补充填空,进行词语搭配训练,即运用文题让学生补充内容,培养学生词语搭配能力。如在学习《有趣的发现》《美丽的丹顶鹤》《闪光的金子》《欢乐的泼水节》等课文时,我让学生以课题为中心,填写“( )的发现”“( )丹顶鹤”“( )金子”,或者“有趣的( )”“欢乐的( )”等等。各种补充搭配让课题与课文内容更贴近了,让学生的语言也丰富了。由此,在反复的训练中培养学生间词语搭配能力,从中也感悟到语言的丰富多彩,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这些词语,运用这些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拓展思维想象,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即运用课题,让学生拓展思维想象说话,从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荷叶圆圆》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思考还有什么东西是圆圆的,学生七嘴八舌:“天上的月亮圆圆”“桌子上的盘子圆圆”“我的皮球圆圆”……从天上到地上、从吃的到玩的……学生们认真倾听,认真想象,在彼此的回答中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灵感,从回忆中搜索着生活中相似的东西,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训练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更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会。像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如果我们坚持用拓展思维的方法加以口头表达训练,对学生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运用“文题”激励学生,调动课堂气氛
作为教师,激励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出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育人氛围。
运用文题语言表扬学生,激励自信,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绩,我们都应给予恰当的激励,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正确的表扬会使愚者变为天才,错误的批评会使天才变为笨蛋。”如,课文《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抓住学生在读、写中的进步,我们可以亲切地夸夸学生:“你读得真棒,得的红圈圈最多”“你写得多认真呀,得的红圈圈最多。”每一位学生,不论个性如何,成绩如何,无一例外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课题语言鼓励学生,使学生更自信,学习也更主动了,学习的气氛也就更浓。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一校)
摘 要:小学低段是学生接受语言教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培养小学生综合的语言能力包括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三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小学低段 语文教学 语言能力
当前的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应试教育的痕迹。不少语文教师注重学生的语文基础训练,却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能只注重字、词方面的培养,应该注重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等全方面的语言能力培养。
一、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口语交际不是以往单纯的听说训练,而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通过口语交际的训练,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乐于表达的愿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应变能力。
1.课前准备
教师要在上课前一两天或更早的时间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使上课时有足够材料做话题进行交际训练。课前准备的内容可因课而异,同时有些口语课的前期准备需要学亲自动手操作。
2.创设情境
人的情感在对物的认识、体察中产生,而人的情感又会触发语言表达的动机,促进词语的选择。想要让学生有话可说,畅所欲言,就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场景的创设来源于生活,生活给我们的课堂提供了生动的资源。孩子们在生活化的情景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行交际,不仅可以锻炼交际能力,还可以充分发展创新思维。
3.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只有听说双方的互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二、着重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小学低段语文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基础,倡导学生大量的阅读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笔者以为,正确的阅读教学应该做到:
1.营造阅读氛围,开启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培养听话习惯;边听边思,掌握听话方法;听说结合,提高听说能力。还特别注重班级书香氛围的营造。
2.营造快乐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是实现阅读习惯培养计划的关键所在。然而学生的兴趣是最容易改变的,引导其兴趣的发展与深化对形成习惯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不断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跳起来摘着桃子的机会。
总之,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需要长期的训练培养。这些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相互分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全面的角度寻求培养小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途径。
作者单位:攀枝花市第十一小学
【摘要】小学低段是学生接受语言教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小学低段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或适时提问以及对孩子进行巧妙的暗示,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自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内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小学生;教学;快乐学习;语言能力
小学低段是学生接受语言教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小学低段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或适时提问以及对孩子进行巧妙的暗示,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自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内快乐地学习。
1 小学低段学生的基本特点以及低段语文教学的目标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更具模仿性,具有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利用图片和插图等实物进行辅助教学。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而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确保学生在整堂语文课上能够精力集中。小学生的记忆力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所以低年级的生字教学就是一大难题。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薄弱,意志力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常需要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自觉的行动。低年级的课堂上,组织教学开展得怎样,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目标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足以可见兴趣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源泉。当一个学生对某种问题产生兴趣时,他总是会积极思考,而且学到的东西往往记忆深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在适宜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快乐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学的轻松和主动,其主动性得到了积极的发挥。如在教学《小白兔运南瓜》一课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只小白兔,然后问学生:你们认识它吗?在让学生记忆以写些小白兔的儿歌,通过背一背,一下子把学生引入到认识认识小白兔的情景之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又如在教学《秋天里》这篇课文时,教师先播放精心制作的秋天景色的课件,把学生带入秋天的景色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秋天的特点,这样学生就会在具体的情景中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情景之中深入理解体会所学的内容,并积累丰富的语言。
3 扮演角色,增加学习趣味性
课堂上学生扮演角色,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形象展现,同时还能理解课文。扮演的越真,就越感到亲切、愉快和轻松。比如《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是一篇要求分角色朗读的课文。上好这节课,教师可以做一些头饰,在黑板上画一棵小树作为背景,让朗读的孩子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同学们又高兴,又激动,人人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读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这快乐的教学气氛中,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缩小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恰当地在教学中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智力水平,使学生乐于学习。
4 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成效
针对小学低段学生喜欢新鲜有趣事物的特点,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必须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并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生动,语调优美,表情丰富等来引起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关注,以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比如拼音教学比较单调,缺少真实的言语活动,教学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为此,教师可以尝试进行整体性的拼音教学改革: (1)教学强调对学生已有语文基础的利用,从一开始就把设计针对词汇丰富、言语能力提高、阅读量扩展等较高层次的教学要求上来;(2)把拼音教学巧妙融人师生的言语活动中,通过整体的语文、故事语境来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以此让学生认识学习、掌握拼音的目的性、重要性,巩固拼音,提高拼读能力; (3)在课堂上让学生开展挑战性的注音活动,这种游戏、竞赛性的课堂活动可大大激发学生兴趣,并紧密结合语境。这样掌握的拼音对学生而言是很有成效的,学生学习起来也觉得很快乐。
5 把握时机,给予暗示或适时提问
小学低段学生好动,注意力时间往往不持久,这对于学习而言,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观察到孩子们在做小动作、说笑话或漫不经心时,说明其注意力分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要去点名批评或训斥,既伤孩子自尊,有影响教学秩序。这时老师可以选择给学生以巧妙的暗示,或用眼神、手势,或者走到孩子面前轻轻抚摸他的头、拍他的肩。这样既有亲切感,又使该学生按照老师的暗示,自觉调整注意力。此外,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教师还可以把握时间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促使他们转移注意对象,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在提问时,教师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比如:我们看哪位小朋友是最聪明的、最勇敢的,能回答这个问题?谁是最可爱的孩子,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小问题?我们让最专心的孩子来发言等等。当学生回答不是很理想的时候,教师也不要急于批评或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最好是循循善诱,稍加点拨,真诚地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认为他们是最棒的孩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小学低段教师要提高教学成功,不仅要拥有专业的技能知识,还必须开拓思路,创新方法,构建一个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面对小学地段学生,要有充分的耐心和包容心,对孩子进行正确亲切的引导,从而促进孩子健康积极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最初的兴趣是从“涂鸦”开始的,而涂鸦也是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某种天性,也是儿童最早感兴趣的主要活动。据说,科学家在记忆信息编码研究中发现,儿童对记忆材料的编码主要以图形图像为主,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更喜欢用色彩缤纷的图画,生动直观的想象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世界。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景芝在《美术教育与儿童创造思维发展》一文中指出:用绘画启蒙儿童的智力发展,是十分有效的教育手段,每个孩子都应该在早期及时接受绘画教育。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绘画教学非常适用。绘画能帮助学生加深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我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将绘画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反复尝试,已初见成效。
一、绘画识字,易学难忘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简单机械的重复识记汉字,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容易遗忘。识字教学中,绘画能将抽象的文字,演变为生动直观的艺术形象,进而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和兴趣,是一种高效的快乐识字方法。
比如教学生认识汉字“雷”时,可以画这样一幅图:雨点滴在了田地上。请学生猜一个汉字。认识“刃”字时,可以先画一把菜刀,“这把刀生锈了,有缺口了。”然后把菜刀画成缺了口的菜刀,告诉学生,刀缺了一个口,就变成“刃”字。学生轻松地记住了“刀”和“刃”这对形近字。在教一些形象的汉字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笔给字配画。又如学“羊”字时,学生会画一只可爱的小羊,学“明”字时,学生会画上太阳和月亮。很多学生很容易将“乌和鸟”混淆,老师们如果能把简笔画运用到教学中,效果更佳。学习《乌鸦喝水》第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新课导入的:先在黑板上画一只小鸟。马上就有学生发现:“老师,小鸟的眼睛您忘记画了。”我故作惊讶地问:“小鸟没有了眼睛,就变成了什么字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乌鸦的乌字。”“你们说的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乌鸦喝水》。”
通过绘画迁移到汉字,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让学生对这堂课记忆深刻。经过多次有意识的训练,许多学生积极踊跃地走到黑板前绘画,请大家猜汉字,课堂上学生们识字兴趣特别浓厚。一个个汉字,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绘画学文,深化理解
低年级阅读教学,课文选材很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朴实,内容浅显,学生很喜欢,但往往理解不深入,一知半解。教师单纯讲解,学生品味不足,如果灵活运用绘画教学,则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上二年级课文《画风》,为了让学生对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有更深刻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孩子们,课文中的小朋友画出了风,你们能不能也拿起画笔,画一画风呢?看谁画得最有创意。”课堂上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在空中飘荡,有画小女孩裙角飞扬,有画孩子在公园放飞风筝,有画妈妈骑自行车头发飘扬,还有的画大风吹倒房屋……孩子用手中的画笔告诉我“风来了,风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孩子们细致的观察力和大胆的创作能力令人惊讶。孩子们画的每一幅画都是有鲜活生命力的艺术品。同样的方法还可以运用到《四季》《画家乡》《雪地里的小画家》等课文的教学中。
三、借“画”学诗,创设意境
小学低段的古诗词教学,很久以来一直是困惑教师们的一大难题:语言精炼、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但由于学生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欠缺,即便他们能够熟练背诵和默写,往往也很难真正理解诗词的意义,总是处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状态。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不多,如何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特点,教学中注意有感情的范读,配合诗意绘画实施教学。
在教学一年级古诗《一去二三里》时,我先让学生认真地诵读古诗,请他们说一说在读古诗的过程中,看到一幅什么画面,并把看到的美丽景色介绍给大家。学生们说,他们仿佛看到了村庄,美丽的亭子,鲜艳的花朵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在古诗中写出的乡村美景,我及时出示了一副充满诗情画意的水墨画,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有的学生说:“乡村的房子升起了炊烟,也许是农民忙完了一天的农活,回家做饭呢!”还有的学生说:“这个村庄很美丽,远处有古色古香的亭子,里面有过路的行人在休息谈天。”还有的学生观察到,画上有牧童悠闲地骑在牛背上,不禁感叹到:“这里的人们,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地方,真幸福呀,我真想到这个地方玩一玩,看一看。”接下来我顺势引导学生背诵古诗,“看到这幅美丽的乡村风景图,你们能不能尝试这古诗背下来呢?”“能!”学生们胸有成竹地回答。学生们轻松熟练地背诵了古诗,愉快地体会了这首古诗表现的乡村美景。古诗学习,通过精美的图画,教师深情的诵读,学生的感悟,能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四、绘画拓展,激发灵感
所谓“写话”就是写一两句话或一段话。《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写话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和感想。”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应该建立在“说话”的基础上。
在教授一年级语文《荷叶圆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句子,为学生续编儿歌做好铺垫。我精心设计了一幅画满绿色荷叶的池塘,当学生们读出“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就把蜻蜓的画片贴在荷叶上。当学生又读出“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教师可以将几条生动有趣的“小鱼儿”贴在“荷叶”下……教师鼓励读一读儿歌中描写它的句子。”让学生带上这些动物的头饰,一组组去讲台上朗读表演儿歌,学生们既神气,又认真,儿歌读的特别有感情。接着,让学生当一名小诗人,学着创编儿歌。孩子们说:“荷叶是鸭子的太阳帽,鸭子在荷叶下睡着了;荷叶是鱼虾的被子,它怕鱼虾着凉了;荷叶是小朋友的扇子,夏天就用它扇风乘凉……”说的多妙呀,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不正是一个个小诗人么?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让学生进行这样的口头说话练习,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绘图写话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明显地促进作用。运用绘图写话让学生在自己观察体验中找到写话的灵感,孩子们在绘图写话中,展示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经常在学生们的作业中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开展绘图写话展览,一定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挖掘课堂教学的有利因素。恰当地指导学生绘画,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真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