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5 03:31:47
导语:在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新课标中,课外阅读已经作为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课外阅读对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内学过的字词和读写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多读、熟读和博览。这就要求教师除认真搞好课内的三类课文的教学以外,必须辅之以广泛的课外阅读,从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课外阅读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很大好处。许多有作为的人,都受益于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又可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能够丰富词汇,学习到写作榜样,从中可以提高写作能力。所以,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必要继续与补充。
小学儿童,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他们是我们祖国科学技术队伍的后备力量。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从小广泛地阅读科学通俗读物,这对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良风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还应看到,儿童入学后,随着年龄增加和身心发展,知识领域扩大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对科学技术的爱好与兴趣,逐渐地浓厚起来。有些儿童,喜欢种植;有些儿童,喜欢饲养;有些儿童,对航空模型、无线电、气象观察有特殊兴趣等。为了满足儿童这种爱好与兴趣,应当指导他们课外阅读这方面的书籍。这对发展儿童的才能是有很大意义的。
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儿童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因此,课外阅读本身就有教育意义。在我们的小学生中,读了一些有益的读物以后,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很深的例子是不少的。比如,有的儿童,读过了《刘胡兰小传》、《伯伯的小故事》等书以后,很有感受的说:“以前,我认为一个人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就是最大的幸福。现在,我深刻地认识到,刘胡兰同志为党、为革命无限忠诚,不惜牺牲自己,这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幸福”。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课外阅读在儿童身上,有着多么重要的教育作用。
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对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有的少年儿童节约零用钱买书,自己到书店看书。看书多了,开拓思路,增长智慧,受到教益。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读书风气,培养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广泛的课外涉猎可扩展知识的领域。
小学生知识少,经验不足,阅读能力不高,鉴别能力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读物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爱好等,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有益读物。当前的问题是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较少,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的书籍更少。这就应该引起大家极大的重视,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在选择读物时还应注意,思想内容要符合教育方针和语文教学的任务要求,思想要正确、健康;能与课文教学密切结合;题材要广泛,既有文学作品,又有科学知识文章,思想性、科学性都好,教育意义大,体裁要多样,文字优美,语言要规范。形式美观,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印刷字体大小适当。读物选好以后,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儿童实际,有计划地向儿童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再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时,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考虑到学生的爱好不同,分别加以恰当处理。
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是相辅相成的。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补充。为了巩固与发展课内教学的成果,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课外阅读必须与课内阅读、作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应该结合课文的讲读,相应地介绍有关课外读物。如读了《长城》、《桂林山水》,可以不知阅读有关游记的文章。教了常识性课文,可补充知识读物。教学实践证明,好的语文课,能引起学生阅读类似书籍的强烈愿望。比如,有的教师教学《二虎子》课文后,儿童深受课文中二虎子勇敢、机智与爱国行为的感动。教完一课之后,儿童很自然地产生了读这类故事的愿望。教师就相机地介绍了《少年儿童英雄的故事》、《东山少年》等读物给儿童看,课外阅读效果很好。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应使儿童不只是了解故事情节,也应注意学习书中的语言与表达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在作文课上指导儿童对读过的课外书籍写读后感。这样,既加深了对读物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应该有必要也有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应该做到:(1)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教给学生查字典,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2)培养学生看书能抓住要点的能力。使学生能逐渐地离开教师提示抓住要点。(3)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提出的思考题让儿童开展讨论,或写读后感等。还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为了使儿童自觉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和爱好课外阅读,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在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儿童求知欲的具体表现,进行积极地启发诱导,使儿童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把他们读书的兴趣与愿望激发起来。同时,除阅读教学向儿童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外,应该在教室图书角或学校图书馆内,经常向儿童介绍一些新书。介绍新书不应该只列举一些书名,应用表格形式列出书名、著者、内容简介等,最好附有剪贴画的插图,以便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
在培养儿童阅读的兴趣工作中,根据各年级儿童阅读的兴趣和特点,来确定阅读的要求与内容是很必要的。低年级儿童,阅读的能力较差,对书的内容是凭直观形象来理解的。因而应该选择内容浅显、生动有趣、情节鲜明简短的拼音读物或注拼音生字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指导得当,读物内容选择合适,从一年级起就可以进行课外阅读。中年级儿童,已经掌握了朗读与默读的技能,社会兴趣开始发展起来,他们不仅对动植物世界感兴趣,而且对于历史、地理的书籍,对于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人物的传记也发生兴趣,应该引导他们阅读这方面的书籍。高年级儿童,在阅读兴趣上更加广泛,求知欲更加旺盛,个人的独特兴趣也表现出来。因而应该针对这种特点引导他们阅读有关书籍。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不仅要培养儿童的阅读兴
趣,还要培养儿童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在这方面,教师应该逐步培养学生作读书笔记和写读书心得的能力,从中培养学生认真地读、刻苦地读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养成爱惜图书和注意阅读卫生的习惯等。阅读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阅读水平、阅读目的、阅读材料、阅读环境,应当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精读是按顺序一字不漏地对阅读材料仔细认读,小学生的精读不同于成人专题性研究性质的精读,主要指详细认真的阅读。精读的要旨是:熟读精思,深刻领会。熟读是精思的基础,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它告诉我们,离开了熟读,就很难谈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但是熟读,不是一遍遍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深入思考。因此,精思是精读的重要手段。熟读深思是为了“深刻领会”文章内容和形式,包括主旨、材料、结构、表达、语言等诸多要素。一般认为,不论什么文体的文章,只有从整体感知入手,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做到“深刻领会”。因此,阅读中要树立“整体阅读”的观念。
略读,又称跳读或泛读。略读的要旨是:观其大略,择要吸收。“观其大略”据说是诸葛亮读书的经验,主要指对文意与脉络的大体了解,要求阅读者不咬文嚼字,“不求甚解”,只求全局把握。所谓“择要吸收”即根据自己的需要,从内容到形式,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等各个不同的方面去选择、吸收。如果不能根据不同的文章给自己提出某些特定的要求,那么,这样的略读容易成为过眼烟云,收获是很有限的。
精读与略读是互为补充的,应在课外阅读中交叉运用,充分发挥两种阅读方法的优势。需要指出的是,过去我们的阅读重点往往落实在“写了什么”(文章的内容)上,不适当地强调了“深刻领悟”所读内容,却把语文学习的规律放在次要位置上。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毕竟有限,尤其对自身以外的社会事物更难身同感受,他们对课外阅读材料达到认知的程度已属不易。因此,教师不应过分要求他们刻骨铭心地“吃透”、“领悟”,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去体会认识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对小学生学写作文是至关重要的,而我们的阅读指导却在“写了什么”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接受主体对文体的信息接纳,并没有统一尺度,应当是一种开放性的渐成系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自然会用整个生命流程去不断“反刍”,不断消化,从而获得更新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特点,应加强其课外阅读中的朗读训练。朗读,即有声阅读,是小学生最熟悉也最易掌握的一种读书形式,因为小学生学语文就是从学说话开始的。再加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文章,大多数为文情并茂的短文,适宜朗读,易于背诵。所以,一定要摒弃课外阅读只能是无声阅读的陈见,让学生选择、朗读文章精品,“口诵心惟”,熟记成诵。俄国作家果戈理说:“像样地朗读一篇文学作品······需要同作者分享那充满他心灵的崇高感受,需要整个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会听出一种真实的内心激动。”可见,朗读其实是心声的共振,是情感的对流与共鸣。
实践证明,让学生背诵文章精品,大有好处。其一,这些文章是可以“发酵”的知识,它将成为学生以后阅读的参照,通过比较、鉴别,得以触类旁通;它还将成为学生写作的资本,通过模仿、摘抄、变通,融进构思,深入笔端,使文思泉涌。其二,这些文章提供了大量组合价值极高的知识零件。精妙的词语,优美的语句,独到的构思,甚至标点的用法,均是极好的借鉴。若孤立地学习,难见成效,只有共贮大脑,才能收到整体效应,获得迁移巧用的活力。
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既要善读,也要善评;既要动脑,也要动手。可以采用摘录与评析相结合的方法,做到读记合一,读写合一,方能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摘录法,指对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进行分门别类的摘录。分类方法可因人而异,鼓励创新。摘录的具体做法包括:1.摘抄,即在阅读札记上抄录原文精彩内容;2.剪贴,即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剪下来,贴到阅读札记本上,这种方法多用于无多大保留价值的报纸和期刊;3.制卡法,即根据阅读内容制成读书卡片,卡片上要写清题目、作者、类别、编号、出处及内容。这种方法难度较高,一般要求在高年级学生中进行。
评析法,指学生在阅读后,用日记、读后感、交流、演讲等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也可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或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写好评析内容要注意两点:1.评析内容中的“感点”来源于所读作品,话题宜单一明了,无需作面面俱到的分析;2.评析内容一般用第一人称表达,要尽量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切忌不加思索,人云亦云。
儿童求知欲旺盛,喜欢阅读情节曲折、形象生动的故事。但是,识别力不强,不会正确选择读物;对书中所宣传的思想意义和正面的人物形象往往不能分析评论,对反面的言论往往会不加识别予以模仿。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教育的需要选择好的读物,进行具体的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指导课,要注意介绍读物、指导读法。
在规定的语文教学时间里,可以有计划的一周或两周安排一次课外阅读指导课。怎样上这类课,要看任务,这里列举几种教学方式:
1.讲一般的阅读常识。这不能空讲,要联系儿童的实际,常看的读物加以引导。如《小朋友》、《少年文艺》、《中国少年报》等。如怎样看内容提要或目录,从中该知道这本书主要内容和安排次序。看报纸要了解每张报纸的版面,每一版面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每版有几栏,都有哪些标题等。
2.共同阅读。这要有共同的读物,在老师指导下让全班或一组共同阅读。老师可以适当介绍读物结构,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中心思想,对人物的评价,自己的感受等。必要时可让学生重点复述。
3.介绍书籍。老师介绍书籍,给学生以适当的提示、引导。也可以让读过这本书的学生介绍,最好与课内阅读结合。
4.讨论。讨论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读物理解加深,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讨论的内容可以是对某一科学概念的理解,可以是对某一人物的评价,可以是对某一事物的分析认识。讨论的结果,教师应予以引导,作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必须以学生活动为主。
5.让书籍充分发挥作用。在班级里可以设“读物指引卡片”专栏。一方面充分发挥书籍的作用,另一方面便于教师掌握课外阅读情况,有的放矢进行必要的指导。
复述课、朗读课、讨论课、读报课以及写读书笔记训练等,都是课外阅读指导经常采用的课型。
为了使儿童的课外阅读深入地、持久地开展起来,为了使儿童课外阅读收到切实的效果,教师必须组织一些读书活动和检查阅读效果。
组织儿童读书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1.组织班级图书角。教师鼓励儿童购买图书,动员儿童把自己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儿童们自己管理借阅。这个办法适用于中、高年级。2.举行故事会。这种形式适合于低年级。这对提高儿童的读书兴趣和加深巩固对读物内容的理解都很有帮助。3.举行读书会。这是一种适合中、高年级儿童的活动形式。通过集体的准备与讨论,加以教师的引导,有力地促进阅读能力的
提高。4.举行文艺晚会。根据课外读物的内容,组织科学游戏、诗歌朗诵、排演节目进行文艺表演等。检查课外阅读的效果,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结合前面谈到的读书活动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检查儿童的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来考察他们的阅读效果;还可以结合作文教学,让儿童缩写或改写等,来检查他们的阅读效果。总之,对课外阅读要大力提倡,引起重视,给予地位。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坚持有计划地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关系,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地联系起来,就能够有力地促进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实践活动,是形成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的途径。据专家研究,小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四至五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反复强调了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精神发展的重要作用。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小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关键词:熏陶 感染 兴趣 实效
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文基本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长期以来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关于阅读能力的考查越发受到重视。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小学生学语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于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语文课标极力提倡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要让学生有—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把他们引向书海,我们教师要像牧羊人一样,把他们带到最肥沃草地上,让他们尽情地享受。
一、教师率先垂范,熏陶学生
如果教师是个不爱读书的人,怎么会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来呢?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教师首先要喜欢阅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贫瘠的阅读,使教师在专业知识上无法进取。因此,教师首先要阅读教育专著,养成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其次,作为语文教师,扎实的语文功底与人文底蕴也离不开大量的阅读。这样,就能让学生从你的言谈举止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再者,教师要阅读学生爱读的书籍。了解学生所读的书,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书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他们一起阅读,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指导或推荐阅读。然后进行交流。也只有这样,在与学生交流读书感受的时候,师生才会有“共同语言”。
二、营造书香校园,感染学生
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是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每个学生的书可能很少,我们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收藏的图书存入书架中,组织学生交流借阅。《课程标准》中向我们推荐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如果让某一个学生买齐这些书恐怕不容易做到,我们可以动员学生每人买一部分,然后放在班级书架上,轮流借阅。这样每个人只花一点钱就可以看到很多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在图书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并注意结合课文内容和平时的各项教育,收集相关资料,在力求扩大阅读面的情况下,引导培养阅读兴趣。学校、年级、班级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组织读书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举行读书笔记展览,手抄报、剪贴簿展览等,既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了阅读成果,可以达到互相交流,激发兴趣,让大家对所读的的书本有共同的感受,还能各抒己见,把读与写链接起来。
三、利用故事情节,吊足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自由的阅读,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但茫茫书海,学生怎么读才最有实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不断探索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精心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才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
教师要选择故事的高潮或其它适当的时候突然停止,让学生想象故事的发展,或在讲较长的故事时,到精彩处突然停下来,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阅读,过几天再继续讲述或由读过故事的孩子续讲。另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外读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向学生推荐阅读,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故事情节生动有趣的作品,可以选择其中最精彩的情节讲给学生听;语言优美、适合积累的文章,可范读或朗诵其中的片断;而对于一些知识类的文章或书籍,则可以通过作品中学生感兴趣而又不太了解的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产生想读书的迫切心情。一位老师在推荐著名作家张天翼的经典童话《大林和小林》时,选择书中最精华部分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运用“卖关子”策略,不断设置悬念,一个悬念被聪明的孩子解除后,又自然引向另一个悬念,环环相扣。孩子们的胃口吊得足足的,兴趣激发得浓浓的,大有一读为快之势头。这样充分激发孩子们阅读的欲望。
四、选择合适的图书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
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合适他们而他们亦感兴趣的图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此,要对拟推介予学生的图书加以甄别,既不能内容较深,语句枯燥,又不能简单肤浅,令学生读之无益。总体而言,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原则:1、思想健康;2、充分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3、有趣味性;4、注意阅读的广度。
五、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
在美国,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其中一种方式是定期邀请著名职业体育明星到学校与学生一起阅读有益的书籍,较好地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去提高其阅读兴趣。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模式,另一方面,可通过在学校组织针对阅读的集体活动,如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也可以采取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的方式,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并能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六、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乌申斯基说过:“人的好行为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而林语堂先生在谈读书时说,“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应受读书的乐趣”。这里的“自然”应该就是喜爱读书的习惯。因此,从孩子入学开始,教师就应培养孩子喜欢读课外书的习惯。而习惯的培养,要从阅读学生喜爱的童书的习惯开始。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在未经引导的情况下,很多刚入学的孩子只喜爱诸如《奥特曼》、《红猫蓝兔七侠传》等卡通图书。他们看书都是有什么看什么,很少有目的地选择书目,因此不能盲目让他们读书。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书,极其重要。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类型多样的读物,包括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
总之,“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书籍走进每个孩子的生活。
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低于140万字,还分段提出了课外阅读的目标任务。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切实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地指导,这对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来讲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
第一,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连系。因此教师要定期举办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写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展评、读书沙龙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
第二,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学习《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鲸》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科学有关的普及读物等。
同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防止阅读过程中的“误食”、“偏食”。
第三,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第四,想方设法优化阅读环境。广泛阅读,先要了解书籍来源问题。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为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学校要注意学校环境的布置,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要布置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新书推介栏等,利用宣传栏、广播站积极宣传课外读物的益处和有关阅读的一些好做法;教室内除了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外,还应设立班级图书角,号召学生踊跃捐献图书,培养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
第五,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 、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就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质量是学校领导考核每一位教职工的“法宝”,所以,现在的考核机制中的“末位淘汰制”让农村教师时时为自己的“饭碗”担心,一厘之差往往就决定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高与低。教师为了提高分数点,牢牢地“捆绑”着学生的双手,一切可占用的时间都被占用了,早晨朗朗的读书声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授课声,中午的休息时间里也常见学生“川流不息”地接受教师的“训话”,即使下午的大课间活动,校园里也不见学生活泼的身影,校园里安静如正常上课时间。学生疲惫地奔命于题海之中,哪有时间读书?
[策略一]切实减轻负担,保证阅读时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增加阅读范围,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可见,教学质量并非与耗费时间成正比。而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立足点,“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师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从题海中走出来,取消机械重复的作业,把阅读作为作业,并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即使教学任务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阅读的时间。给学生读书的自由,让他们遨游于书的海洋中,自由探索,自由享受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为将来打一点“精神底子”。
[心态二]家庭无阅读氛围,网络电脑代替阅读
现在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孩子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只管孩子吃好穿好,对孩子读不读书是不闻不问。现在社会经济条件提高了,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小洋房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为孩子准备一间书房,没有为孩子准备一个书柜;家用电器件件高档,可孩子没有一部经典书籍。一些家长认为读书代替不了经济活动,鄙薄阅读,却把电视等新媒体当成孩子的保姆。所以,农村孩子愿意看两个小时的电视,也不愿读20分钟书。这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策略二]营造家庭书香,激发阅读兴趣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读书活动不仅能增长孩子的知识,更是沟通感情的重要途径。在家中,家长应给孩子准备一张读书专用的桌子,给孩子提供一两本经典名著,给孩子准备一个实用的书柜,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读点书。同时利用闲暇时间带孩子逛逛书店,帮助孩子选择一些适合的读物,并对孩子作业正确地评价和积极地鼓励。让孩子在与父母共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阅读的乐趣。这样,孩子才有兴趣读书,学生才会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才会明白阅读是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教师在班级也要创造书香班级,老师向学生借书看,学生向老师抢书看,学生向学生夺书看,这应是班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心态三]读书随意性,交差应付式阅读
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认识不深刻,对学生的阅读缺乏有效的指导。所以,学生在阅读时不择内容,往往沉湎于时尚的文化快餐,读故事,看小说,只追求惊奇的情节,走马观花式的阅读,读后则如过眼烟云。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在各种阅读活动中,迎合老师,应付老师。摘抄一些课本中的好词好句,抄写一些作文选中的优秀作文;参加“读书沙龙”的往往也只是班上的尖子生,真正走进读书活动的学生少之又少。
[策略三]克服功利心态,培养阅读习惯
英国作家汤玛斯说:“书籍超越了时间的篱,它可以把我们从狭窄的目前延伸到过去和未来。”对一个孩子来说,需要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他们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所以,农村孩子阅读应从“文化快餐”的怪圈中走出来,去亲近名家经典,让自己的浮躁之心在经典中平静下来,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自己,获得自己,提升自己。只有认识达到这样的高度,才能去平心静气地阅读;教师要在学生读书习惯上下工夫。一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心理结构、个性差异,制定包括数量、书目、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等的学期计划及个案计划,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布置各种阅读作业,开展各项阅读活动,督促、引导、评价学生阅读;三是让课堂成为阅读习惯的沃土。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佳原则,常来源于对所学的内容发生了强烈的兴趣,不宜过多重视奖励或评比之类的外在刺激。”这就是说,促进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是内在动机。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同时充分挖掘教师的内在魅力。如:苏教版小语教材的编者们在每一册教材中都精心安排了“习惯篇”。其中,与阅读习惯有关的有“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勤于朗读、背诵”“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等十项内容。从五年级上册起,教材还专门编排了《读书莫教“拦路虎”》《精读和略读》《读书要有选择》等课文,利用课堂就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探索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心态四]瞄准考试,阅读范围狭窄
许多农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孩子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横加指责,强迫子女“一心只读教科书”,教师“一心只教圣贤书”,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即使是扩展性阅读,往往内容只锁定于文学,很少涉足科普科幻读物和社会历史文化类读物。再者就是学校给予阅读时间,配给指导老师,但学生也往往处于放任自流式的阅读。随手拿起一本书读,随手拿起一份报纸看。读后即忘,未留痕迹。这也是农村学生阅读最为普遍的现象。
[策略四]遍观各类书籍,加强阅读指导
“要积累就必须多读、熟读,读文学、读历史、读天文、读经典名著、读诸子百科、读报纸杂志、读词典文献。”(王崧舟《诗意语文》)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进程,得之于教师课堂上讲的有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有多少。我想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学校每周要开设一两节阅读指导课,指导教师要根据阅读目标制订好计划,以构建阅读共同体和阅读方法、指导为重点,培养学生读书意识。阅读共同体的构建对学生博览群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共同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创建班级读书会。“班级读书会通常采取群体成员(同伴、师生)共同阅读、交流同一本书的方式进行。成员共同阅读并慎重择定符合最大多数成员趣味的书籍,等于是在建设一个该群体的话语新系统,也就为成员间的交流讨论提供了一个共有平台。”(周益民《班级读书会——自由欢愉的精神家园》)让阅读共同体在这个平台上激情趣、会互动、有深度、懂分享。同时,教师结合阅读课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泛读、选读、精读、批注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应根据阅读内容而选。其次在阅读中积累,结合行之有效的活动来使方法变成技能。如“赏读成诵会”“读书笔记展览”“编赏与评析比赛”……同时,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重激励,少甄别,重赏读,少分析。让学生真正会读书,提升语文素养!
与好书为友,与阅读为伴,在阅读中提升能力,感受快乐。让农村的孩子的人生因读书而精彩。
论文关键词:农村小学 课外阅读 现状 必要性
论文摘 要:现阶段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农村,语文的课外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因此,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实在是提高小学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一条必由之路。息如浪潮般涌向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是否拥有从小培养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是决定把握信息与否的关键。但现阶段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很让人担忧,不容乐观。
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有多种多样。从客观分析,农村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因素都对学生的阅读条限制作用,从根本原因来说,主客观因素影响都有,主要表现在:
一、阅读时间少
普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对改善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中学的教育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功不可没。小学有两类学生是比较典型的:一是基础差,学业跟不上,这类学生连正常的学习都无法完成,就更谈外阅读了;一是成绩较好,学校、老师、家长都寄予厚望,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进行课外阅读。另外也发现,学生对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书难看”,而宁可把时间用在无聊的“随便玩”上。
二、阅读氛围差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氛围主要指阅读的客观条件、环境。当今众多的农村小学校园里,存在着诸多妨碍小学生课的因素:其一、校园文化建设薄弱。广大的农村小学,办学历史不长,学校办学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法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其二、农村语文教师自身的课外阅读状况也不足于承担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部分学生反映语文老师从来没有指导过他们课外阅读,也没有要求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其三、学科之渗透意识,自然科学学科教师不支持学生课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家长不支持
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当放任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为闲书,有的家长认为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做些习题,也有的家长是在老师要求下才会让孩子书,但一般都坚持不下去,不能让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其实孩子大多数的课外阅读都应该是在家的。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正确理解和支持,那么课外阅读无法进行。
四、自己不重视
不少学生因为年龄小,玩心重,自我约束的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时侯,即使在老师或家长的监督不坐下来手捧书报杂志,但也是“眼在书本心在玩”,这样是很难谈得上有阅读效果的。前人曾说过: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因此,让小学生们能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不断地获得相关认识自己的知断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作文及语文能力,增长各种知识,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是要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指导学生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让他们把阅读看成是一种娱乐活动。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应该连接各种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书籍的阳光照亮他们的生活,用书籍的翅膀带动他们,以书籍的浓厚底蕴塑造他们人文素养,陪伴其一生。
【摘 要】通过教学中的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班级和学校的各种趣味活动促成学生们的阅读的兴趣向长久的习惯转化。同时,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沟通、配合,使学生们的阅读习惯得到全方位的加强,成为其陪伴一生的好习惯。
【关键词】阅读兴趣 习惯 活动 家长配合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以精辟的概论阐述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面对信息如浪潮般涌向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是否拥有从小培养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是决定把握信息的准确与否的关键。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一 抛砖引玉,融趣于教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对象认知倾向。好奇心是学习兴趣的根源,求知欲是学习兴趣的主要表现,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阅读兴趣是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渐进的诱导,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1.以好奇心调动求知欲
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结合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具有范围小、程度浅、深度低等特点,使小学生更易产生对周围自己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为好问、好动。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好奇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习惯的培养。如在教学中,我发现配以一些与故事相关实物、图画或者小物品作为导线和奖励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性。记得我在教学完《海底世界》总结时展示出五个颜色不一的贝壳,向充满好奇的学生说:“明天要是谁能讲出与课文不一样的海底世界或是有趣的海底故事,谁就能获得一个美丽的贝壳奖品!”第二天,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有关海底世界神奇奥妙的知识,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找到的海底的动物生活习性与陆地的动物生活习性截然不同之处,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网上看到的有趣的海底故事,还有的学生展示出自己在网上查找到的海底图片并向大家解说等等。通过这种合理的诱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课外知识而寻找答案,获得成就感并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同时,老师应该积极地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以达到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寻找相关书籍为导向,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和知识视角。同时应该避免只是停留在学生问问题、老师给予回答的阶段,否则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因其随生随灭,持续时间短暂而失去其对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价值。
2.阅读兴趣的层次性定位
当学生拥有了探索新知识、阅读新书籍的欲望,它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多,阅读面窄,同时缺乏辨别书本好坏的能力,常常对书本“来者不拒”,使一些不适宜书籍乘隙而入的情况不胜枚举;或者,有的学生往往会对某方面如绘画和《故事会》等书籍有浓厚的兴趣。此时,老师要因材施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年级和兴趣爱好给予不同的定位指导,推荐一些较好的相关图书给他们。一般而言,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具有配图的小故事或者动画片的配图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图文版的《三字经》、《海尔兄弟》、《安徒生童话》等;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看带有小故事性的文章,可让他们看《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喜欢读一些世界名著等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有助于他们对于故事情节的构造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当然,同一年级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如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有意地将同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并在班级建立的图书角贴上小组喜欢看的书籍名称,并写上推荐理由。以此吸引不同小组的注意,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事实证明,好奇心在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和人员间的变换很频繁。这样,不仅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积极促进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
二 纵横交错,行读相成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阅读兴趣的培养还要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获得的成就感,充分挖掘他们的积极性,达到以阅读丰富活动,以活动促进阅读的效果。
1.运用周边环境,进行写作训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巨大作用,同样,写作也可以促进阅读的深入。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会遇到很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积累,并让他们进行模仿性写作。如在我所教小学旁边就有居民栽培桃树等农作物,春季学期开学后,我带着学生去观看春天来时桃花开的美景,并让他们就此写一些词句,题目不限,可写春天的景象、可写花的、树的等等;我和学生现场一起评比看谁写得好,关键要进行鼓励性的评语,以增强学生的信心,然后要求他们回去查找以前阅读过积累的相似的语句,进行对比,最后要求学生根据优美的句子合作绘制出一张手抄报,要求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动手编排合作,尔后由学生相互评比,并给优胜组以奖励。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积累、模仿、自我创作、团结合作中学以致用,同时获取乐趣和认同感,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
2.开展故事演讲比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学校可定期地开展故事演讲比赛,促进各个年级间的互动。老师也可在班级里开展兴趣小组的演讲比赛,如根据学生兴趣小组推荐的书籍进行故事演讲比赛,更能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故事的演讲,并把每期的演讲记录下来,在下期开始前进行表扬性总结。在故事演讲比赛中,学生不仅仅是把故事内容简单地复述,相反,学生往往为了表现得更形象,会配上肢体语言等以达到惟妙惟肖的效果。而且,在自我创作的故事中,学生往往会几个人配合进行故事情节的塑造,不仅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也展现了很强的创新能力,这样就能够从综合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3.开展故事绘画活动,发挥学生想象空间
在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班级可开展故事绘画活动,让学生从自己一段时间内阅读的故事中挑出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进行绘画。如,我的学生曾经就以自己的形象画了“毛遂自荐”的历史故事,贴在图书角鼓励了很多学生创作自己的漫画等作品。后来又出现了“申奥故事”、“柯烂斧锈”、“囊萤”等好的绘画作品。
4.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建立学生自信心
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就要设立一个平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和阅读后自己所创作的手抄报、好词好句摘抄、自己写作集、绘画作品等。可以以周为时间单位,在班级的空置处设立展示台,每周让学生们自己推荐几个学生进行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向自己的同学们介绍自己一些作品的构思等等,让学生在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分享的快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学校还可通过小广播站播放精美的散文朗读或者学生阅读推荐的一些文章等,通过这些活动就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于无形中将阅读习惯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中,从而间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种类型的图书,进而其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也就全面上升了。
三 家校配合,“悦”读无穷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在学校里常常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类书籍,然而,到了家里,容易受到电视、游戏等影响导致课外阅读的连续性和时间效率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所以,老师应该寻求与家长配合共同建立一个学校加家庭的阅读氛围机制。鼓励家长们配合,在家里规划建立一个阅读的小空间,这个小空间由学生和家长自己商量设计布置,如包括书柜、花卉、贴图等等;鼓励家长参与自己孩子的阅读计划,每天用半小时左右时间进行相互的听读,讲见闻,欣赏优美散文,分享阅读心得。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典范,这样,学生感觉的“孤独、枯燥无味”的阅读也会变得津津有味、乐趣无穷了。而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也会在交流中得到加深、得到升华。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应该连接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书籍的阳光照亮他们的生活,用书籍的翅膀带动他们的智慧,以书籍的浓厚底蕴塑造他们人文素养,陪伴其一生。
【摘要】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平时要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让学生有书读;让学生有兴趣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教师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关键词】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能力;策略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小学生的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明示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养成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仅靠四十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在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但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
1.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
1.1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往往积满了灰土。
1.2没有时间读;这是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1.3没有书读;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2.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面对这些现象学校、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呢?
2.1让学生有书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挑选图书室较好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一次,供学生借阅。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2.2让学生有兴趣读;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 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2.2.1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课堂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爱。
2.2.2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2.3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问老师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动物之谜》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2.2.4给予机会,展示阅读成果。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摘录名人名言,举办名人名言展,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自己的童话、故事;举行童话故事讲、续写比赛;给童话添上插图。
每学期期末举行“我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通过领略成功的喜悦以巩固学生的兴趣。
2.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还要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
2.3.1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2.3.2介绍行之有效的课外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2.3.3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论文关键词:农村小学 课外阅读 现状 必要性
论文摘 要:现阶段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农村,语文的课外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因此,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实在是提高小学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一条必由之路。息如浪潮般涌向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是否拥有从小培养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是决定把握信息与否的关键。但现阶段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很让人担忧,不容乐观。
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有多种多样。从客观分析,农村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因素都对学生的阅读条限制作用,从根本原因来说,主客观因素影响都有,主要表现在:
一、阅读时间少
普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对改善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中学的教育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功不可没。小学有两类学生是比较典型的:一是基础差,学业跟不上,这类学生连正常的学习都无法完成,就更谈外阅读了;一是成绩较好,学校、老师、家长都寄予厚望,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进行课外阅读。另外也发现,学生对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书难看”,而宁可把时间用在无聊的“随便玩”上。
二、阅读氛围差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氛围主要指阅读的客观条件、环境。当今众多的农村小学校园里,存在着诸多妨碍小学生课的因素:其一、校园文化建设薄弱。广大的农村小学,办学历史不长,学校办学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法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其二、农村语文教师自身的课外阅读状况也不足于承担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部分学生反映语文老师从来没有指导过他们课外阅读,也没有要求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其三、学科之渗透意识,自然科学学科教师不支持学生课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家长不支持
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当放任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为闲书,有的家长认为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做些习题,也有的家长是在老师要求下才会让孩子书,但一般都坚持不下去,不能让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其实孩子大多数的课外阅读都应该是在家的。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正确理解和支持,那么课外阅读无法进行。
四、自己不重视
不少学生因为年龄小,玩心重,自我约束的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时侯,即使在老师或家长的监督不坐下来手捧书报杂志,但也是“眼在书本心在玩”,这样是很难谈得上有阅读效果的。前人曾说过: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因此,让小学生们能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不断地获得相关认识自己的知断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作文及语文能力,增长各种知识,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是要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指导学生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让他们把阅读看成是一种娱乐活动。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应该连接各种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书籍的阳光照亮他们的生活,用书籍的翅膀带动他们,以书籍的浓厚底蕴塑造他们人文素养,陪伴其一生。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课外活动。”本文从当今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出发,结合本校开展的《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课题,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做法:一、制定课外阅读训练序列(包括目标序列和内容序列);二、确立各学段训练重点及训练方法(第一学段——着重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第二学段,着重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第三学段,着重培养阅读能力,让学生享受阅读;);三、建构多种课外阅读指导课型;四、建立课外阅读多元保障机制。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课外阅读课堂 课外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能力
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课内阅读老师们训练有素,但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大多只是布置了事,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和检查, 因而课外阅读停留在无序状态,学生们的阅读表现为:在阅读兴趣上:阅读显得比较被动、消极,或者仅从猎奇出发,或者是为了应付交差。阅读中随意性较大;在阅读内容上:一般用来读各种图像类的报刊图书,最多的是卡通画与时尚类画报,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读了一些作文、小说、散文等。在阅读时间上:许多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老师要求读才读。在阅读能力上:阅读速度较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概括段意以及文章主要内容、领悟文章中心、表达自己感受、质疑问难的能力较差。在阅读的环境氛围上: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们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种种这些,都制约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何对他们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我校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课题实验,现已初见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制定课外阅读训练序列
我们把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学段(按低中高年级划分),三个学段同时进行实验。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依据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结构,制订出课外阅读目标序列、内容序列。课外阅读目标主要由学段总目标、年集子目标组成。内容序列包括与各年级教材配套的自读课本,以及我们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提供的阅读推荐书目。
以第二学段四年级为例,该学段总目标是: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达到每分钟有效读速200-250字;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正确处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能归纳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中心思想;能提出疑难问题;笔记以提要、札记式为主,每次笔记200字左右;三年级的子目标是:阅读速度达到200字/每分钟,背诵优秀诗文2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万字;运用工具书理解生词;逐步学会精读课文,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年级的子目标是: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250字,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5万字;学会快速默读文章,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中心思想;读后有一定的感受和体会,写出多种形式的读书笔记。
根据学段总目标和年级子目标,制定四年级课外阅读训练次数及训练内容。第一次,运用工具书理解生词;第二次,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第三次,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每一个训练内容练习时间为两周。 课外阅读推荐篇目有:小说《宝葫芦的秘密》,科幻作品《儿童科幻小说选》,浅显的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古诗《唐诗三百首》中三十首(不包括语文教材中提供的),供学生课外诵读。
二、确立各学段训练重点及训练方法
第一学段——着重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 ,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第一条为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确,“教会孩子渴望阅读 比教他怎样阅读更重要”, 因为有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阅读,有兴趣才能坚持不懈地阅读,有兴趣才可能形成阅读习惯。
1、创设班级阅读环境,催生阅读兴趣。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如在教室建立图书角,在教室的黑板报上,专门为读书开辟专栏,内容为 “我喜爱的名人名言”、“本周推荐书目”、“我喜欢的词句”等,这些内容不定期地更换,源源不断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参考和引领。
2、发挥课内阅读作用,指导选择读物。要选择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好,文质优美、内容精彩有意思的读物才能吸引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可以和课内阅读联系起来。如学习了《只拣儿童多处行》就可以向学生介绍冰心的《再寄小读者》,学完《小抄写员》后,学生被深深的父子之情所打动,此时可推荐阅读《爱的教育》,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书中篇目和故事梗概,吊学生胃口,激励他们课后主动阅读。
3、开展阅读活动,交流阅读成果。有检查才会有落实,有测评才会有促进。定期测评可采用“讲”“展”“赛”的形式。“讲”即讲述,采用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多种形式。 “展”即展评,就是展评读书笔记、手抄报、采蜜集等。“赛”即竞赛、辩论赛、百科知识竞赛等。这些测评形式,既能有效的检查阅读情况,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4、参加各种比赛,体验成功喜悦。学生学得或了解的知识多或少,他们或许不知道。那么,有意识地带他们去参加一些语文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应用语文知识,另外,也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地多去课外阅读。因为有比才明白自己的差距,就会有一种多读多积累的欲望,就会更加主动地去从事课外阅读
第二学段,着重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对一篇文章,粗读时,了解概要,理清层意;细读文章时善于圈圈画画,如对好词佳句打上特殊记号,对疑难之处画上问号。
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形成以下阅读习惯:a、阅读要明确目的b、阅读要注重过程。c.阅读要勤于思考要质疑。d.阅读要勤动笔墨。e、阅读要善于查阅资料。
在阅读方法指导中,着重教会学生写阅读笔记。阅读笔记的常见类型有下列一些:a做摘记b写提要c写心得d写书评、专题评论等。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写好阅读笔记,并经常予以督促、检查,使他们养成习惯,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第三学段,着重培养阅读能力,让学生享受阅读;
根据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培养下列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会a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能甄别阅读内容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对自己有帮助的读物来阅读;,b、自我确定阅读目标。能根据自己阅读水平,确定阅读目标,并能使自己得到发展。c、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能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喜爱的阅读方式。d、自由抒发感受。谈感想,读片段,演情节,做动作,不拘一格,只要能表达出自己内在的感受就行。在阅读效果上,实现:a有较强的认读能力:对词句的认识能力和按语言结构正确读出的能力。b.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对词句、文章内容及中心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文章结构的能力。c.有较强的记诵能力:对文章内容和语言、写作方法的储存、吸收和重新提取的能力。d.有较强的鉴赏能力:欣赏文章的语言、表现手法。体会思想感情,提出独立见解和质疑的能力
三、建构多种课外阅读指导课型
1、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3、读后叙述课。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交流评论课。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5、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四、建立课外阅读的保障机制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由“教师教”变为“学生学”,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其自身的纵向发展,多鼓励表扬。让每一位学生有所收获,都充满希望。
(二)完善家校沟通机制。利用家长会,倡导亲子阅读,建立家庭学习角。创造机会,邀请家长走进课堂或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让家长切身感受亲子阅读的种种优越性,让更多的家庭走到亲子阅读的行列中来,年终发一封感谢信感谢他们的参与及对学校的贡献。
(三)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我们把周一至周五下午2点到2:20作为固定的集体阅读时间,2:20至2:30命名为信息交流会,让学生把从报纸、书刊上收集的信息,上讲台交流。每周开设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得到保障。
以上措施将课内阅读方法指导与激发课外自主阅读结合在一起,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开辟了课外阅读新课堂,把学生们从无序、散漫地阅读引导到有序规范地阅读中,学生们对阅读感兴趣,能辨别什么是好书,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有意义的读物进行阅读,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市区作文、阅读竞赛中获奖面大。
课外阅读指导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贵在积累。我们相信,有了课外阅读这个新课堂,它一定会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一定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也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当新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我有几点浅见。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的做法如下: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 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和教育需要 ,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种种不良影响。
四、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总之,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摘要: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平时要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让学生有书读;让学生有兴趣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教师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关键词: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能力;策略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小学生的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明示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养成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仅靠四十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在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但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
1.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
1.1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往往积满了灰土。
1.2没有时间读;这是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1.3没有书读;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2.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面对这些现象学校、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呢?
2.1让学生有书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挑选图书室较好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一次,供学生借阅。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 2.2让学生有兴趣读;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 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2.2.1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课堂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爱。
2.2.2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2.3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问老师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动物之谜》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2.2.4给予机会,展示阅读成果。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摘录名人名言,举办名人名言展,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自己的童话、故事;举行童话故事讲、续写比赛;给童话添上插图。
每学期期末举行“我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通过领略成功的喜悦以巩固学生的兴趣。
2.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还要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
2.3.1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2.3.2介绍行之有效的课外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2.3.3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
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论文网在线: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改革顺应时代要求,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基本特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下面,就如何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借助课堂教学,培养阅读兴趣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与丰富。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步,教师必须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有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有一篇文章叫《丑小鸭》。在教授这一课前后,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个童话选自《安徒生童话》,同时告诉学生《安徒生童话》中有许多非常好看的童话,希望学生有机会看一看。这样就会有很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阅这本书。如果老师给学生留下“每人讲一个好听的童话故事”的家庭作业,相信学生肯定会阅读更多的童话书籍。此外,在进行诗词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古诗文的阅读量。
二、加强方法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只有学会阅读的技巧,学以致用,才能提高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
首先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在阅读时做笔记,有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积累材料,有利于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其次是要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既然是课外阅读,那就要很好地利用课余时间。
最好是确定一个时间段,可以是30分钟,也可以是1个小时。每天坚持阅读,时间虽短,但只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必然能够收到益处。
第三是将精读和略读有效结合起来。精读可以提高对文章的认识深度,略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二者缺一不可。
三、精选有益读物,提高阅读广度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好书,能够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读一本好书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的。一本坏书,对于小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课外阅读质量就会不高。因此,在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必须指导学生多读一些具有教育性、趣味性的书籍。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实际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诸如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科学幻想、历史人物故事等书籍,引导学生阅读。
如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具有配图的小故事或者动画片的配图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图文版的《三字经》、《海尔兄弟》;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看带有故事性的文章,可让他们看《一千零一夜》、《寓言故事》;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喜欢读一些世界名著等作品,如《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
四、丰富交流活动,巩固阅读效益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会滋生出一种表达读书收
获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认可与赞许。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从而发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读书交流会、故事会、智力竞赛、猜谜语等;也可预先让学生根据某一主题自主选择课外读物,然后组织交流;可以定期在学生中间开展以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为主要内容的评比活动,让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课外阅读效益的进一步巩固。
五、尊重学生人格,发展阅读个性
学生是课外阅读的主体,阅读活动效益必须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因此在加强课外阅读时,必须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理解,要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声音,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为。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学会蹲下身子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作交流,让学生饱尝个性思想被肯定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他们个性化的创造潜能,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总之,一本书就是一艘船,可以将学生带到老师和家长无法领达的地方。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读书兴趣,教会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给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
《科学咨询杂志》2014年第十一期
一、可供阅读的图书甚少
学校图书室的藏书陈旧落后,真正适合儿童阅读的读物为数寥寥。农村家庭几乎没有藏书,班级自筹的图书也屈指可数,孩子进县城买书或是到图书馆借书,机会更少。因此,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从何而来,是一个难题。争对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笔者认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其主阵地在学校,阅读开展的情况与取得的效果,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依赖于语文教师的指导。
二、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而课外阅读又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课外,只有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也能自主阅读,会自主的收集、选择、整理信息,语文学习的目的才算真正到达了。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小学阶段,特别需要关注兴趣、方法及习惯三个关键要素。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快乐。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有兴趣,能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是促使学生持续阅读的不竭动力,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具体的阅读要求中,也体现出对阅读兴趣的关注,“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心理学中,兴趣被定义为个体因与活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这一积极心理状态如何才能产生呢?首先,阅读材料的选择要契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如绘本,语言简炼,画面温馨,富有哲理,以特有的方式为儿童带来最丰富的体验,也最能激发低段孩子的阅读兴趣。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连环画”则是最受欢迎的课外读物。这些阅读材料,完整的故事会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得以拓展,好奇心得到满足,想象力也得以释放。因此,老师应把经典的绘本与连环画分层次、分类型推介给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其次,阅读材料的呈现方式要能够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比如,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母语学习的情境,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如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采用以篇章带名著的编排方式,引领学生亲近名著,阅读名著。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采用选取几个片段组成课文的编排形式,带给学生的依然是多本名著。再有,我们还可以补充与单元主题一致的课文,或由课内一篇课文的阅读带动多篇课文的阅读等。如群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延伸环节都是可以适时呈现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的。再次,要开展多样性活动,为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创造条件。我们可以借助传统节日开展读书征文比赛、经典诵读展示、故事会、猜谜活动;根据课文单元主题设计专题读书活动,如走进童话世界、动物知识探秘等。每天课前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平日里完善“我的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每期共建班级图书角,学校评选读书之星、优秀图书管理员,课外阅读竞赛等活动。还可以适时组织或推荐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电影、颁奖典礼、大型文艺节目等。这些活动,创造了展示与交流的机会,促进了学生互相交流阅读体验,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从而更激发了阅读的兴趣。这些活动,加强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营造出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支持。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方法包括精读、略读、浏览,朗读、诵读、默读等。精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很多课文文辞优美,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音,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通过摘抄、写体会,让读听说写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能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视野。在信息社会,浏览是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也是一种阅读能力。浏览阅读方法可用在以下情况: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时,或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回顾时,或是从课文中提取简单的信息时。在教学中,略读方法的渗透要落到实处,常用方法有:从题目入手,理清线索式的把握文章大意的方法;抓住中心,扫描式阅读;巧用过渡,勾连式阅读等。学生掌握了一定方法之后的略读才能做到抓大放小,有所侧重。其阅读能力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3.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使之终身受益。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的带有为稳定特点的自动化的思维或行动方式。习惯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就十分困难。因此,教师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养成每天阅读、带工具阅读、摘抄批注、边读边思考等好习惯,还要教育学生爱护图书,注意用眼卫生、阅读姿势等。叶圣陶先生说:“只有熟练地成了习惯,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阅读真正成为他们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受益一生。
(二)做个散发书香气息的语文人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教师自身的读书品味和习惯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所以,语文老师要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要有好的阅读习惯,要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气息。教师应经常和学生交流读书信息,营造读书氛围,以教师自身的感受形成读书的“场效应”。同时,课外阅读内容的开发、阅读效果的取得是以教师自身的大量阅读储备为基础的。只有教师脑海里有书,需要时才能信手拈来,也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作者:张小会单位:重庆市武隆县黄莺乡中心小学校
摘 要 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缺乏与底下,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最薄弱的问题。根据对我校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本文立足于从阅读的目标、阅读的策略、阅读的评价方面,对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做出针对性的分析,以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 有效提升 课外阅读 探索
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缺乏与底下,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最薄弱的问题。而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中又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已成为当下我校教师所面临的紧迫性任务。而时下我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本人通过对本校5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都是选择玩耍而不是读书,15%的小学生一年所看的课外书总量不超过2本。不仅如此,课外阅读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无明确目的和方向。在“你最喜欢的书籍是哪些?”的调查中,真正有意识地把一些文学名著作为主要读物的小学生几乎没有。二是对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没有清醒的认识。在问及“课外阅读对你有帮助吗?”竟然有一些小学生觉得“会耽误学习”。同时在小学生中,还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家长买回家的书不少,但真正进行阅读或阅读完的却少之又少。
根据上面的调查来看,本校小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情况着实让人担忧,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小学生未把进行课外阅读作为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事情来对待:二是教师没有把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内容来安排。因此,在弄清问题之后,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有效指导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做的探索。
一、分段阅读不同书目,根据实际确立不同发展目标
我们把小学生在课堂及课本以外的阅读行为,统称为“课外阅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考虑到他们的认知与心理结构,因此把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分为三类:低年级的小学生以注音童话、寓言故事为主;中年级的小学生则增加儿童小说、浅显的科幻作品;高年级学生因为阅读能力已形成,就适当增加文学名著、现代作品及科普读物等。
为了更好地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做好,就必须首先对这项工作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我们目标就是通过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能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小学生视野、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他们的个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造就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优化策略和方法
在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尝试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把握一定的策略和方法,这将对工作的效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确立课外阅读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在配合课内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做到延伸课外。让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水平,因此,进行课外阅读,就一定要配合好小学生的课内语文学习,针对他的弱点进行阅读,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要有计划地进行阅读。在阅读中,要充分认识到:初级的阅读是基础,不可忽视;教学要注意由低到高提高阅读要求。应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把任务进行分解,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进行。
2.激发兴趣并培养良好习惯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小学生在兴趣的召唤下,由不读到想读、爱读。为此,作为老师要向学生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书籍,从而调动他们读书的兴趣。
3.注意实施过程中方法的使用
(1)做好推荐工作。教师在向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格把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从小学生的求知欲入手。二是从小学生的爱好入手。三是与课内学习相联系。在向小学生推荐的一些书目中,可以与他们所要学的或学过的课文相配合工。
(2)开展具体的方法和形式的指导。阅读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进行过目,而是进行多方面地学习。如果在具备了一些阅读方法后,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就必须让小学生进行一些阅读方法的学习。①学习浏览和精读。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要让小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阅读要求及个人习惯而选取不同的阅读方法。②学会个人思考。教师在教会学生成为读者的同时,还要让他学会边读边思考。③尝试讨论和欣赏。在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后,教师适时地组织他们开展讨论。这样,既有助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④练习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一是为了让小学生注意在阅读生活中的积累,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记录下有感触的东西。它可以根据阅读的目的要求,做好各种类型的笔记。
三、运用多种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开展课外阅读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信息的反馈,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同时改善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发展。
(1)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小学生进行评价,不能只看重最后的结果,应注重了解他在阅读的过程中,他真的热爱阅读吗,他是否已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以及他在阅读中是否有了长足的进步。
(2)注重定性评价。在评价时,是要对小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一定的统计,但不能只看数量而忽略了质量。
(3)注重积极评价。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各种评价时,应防止采取消极评价,让小学生在激励的感召和鼓舞下,有向前发展的动力。
四、成效
经过我个人和本校许多教师的集体的尝试和努力,现在我校学生已经对课外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他们每天在早读课的时间,都进行一些古诗文的诵读,学生诵读古诗的范围也不断地扩大,他们的文化积淀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厚重。同时,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他们也更愿意进行交流,课堂上激烈地讨论,课后经常参加一些读书比赛,演讲比赛,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但是进行课外阅读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就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我的意见: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期待结局之际,教师告诉学生: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故事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些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学生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们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有的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生使用。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中断。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语文的素养就会从整体上提高了,因此,我们要在课外阅读的生活领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并首次把 “丰富语言的积累” 写进了教学目的, 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 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 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 因此,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 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 “点缀” , 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 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我在班级开展了 “我喜欢, 我阅读” 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 并注重在以下五个环节都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有所收获。
一、 多管齐下, 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
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 召开家长会, 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 取得家长的帮助, 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 课外阅读有监督。有条件的家庭, 提倡亲子阅读, 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 布置班级读书角, 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 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 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读书小屋” 每周推荐一本好书, 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 特级教师支玉恒说: “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 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二、 帮助学生选择健康、 适合的课外读物
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 有的喜欢名家名著; 有的喜爱科普作品; 有的迷于军事知识; 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 我们放低要求, 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选择健康、 有价值的书。 课外阅读益处很多, 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论文格式, 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 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尤其孩子, 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 心灵会日渐纯净, 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 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三、 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1.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 记录阅读的篇目、 时间、 字数、 摘录好词佳句、 展示心得体会, 学会积累, 学会与文本对话, 学会做读书笔记; 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 会续写、 扩写、 缩写、 改写等) 。以保证阅读数量, 提高阅读质量。
2.集中指导, 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 便于教师指导。但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 并不是一件易事。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 “课外书屋” , 介绍了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漫画 “好看的圣诞书” ,它的幽默、 温情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我顺势引导阅读漫画集 《父与子》 , 它由一组组生动幽默的画面组成, 幽默、 温馨, 流露出纯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 感人至深。我请孩子们谈体会, 谈各人发笑的角度, 从而理解 “各人笑各人的所笑” 正是漫画集所独具的魅力。并根据本单元课文均体现父母之爱的特点, 重点推荐漫画 “寻找出逃的儿子”等, 分组学习, 小组交流, 填写读书卡。
四、 有机整合, 减轻课业负担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 人人时时学语文、 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 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 特殊的节日, 特殊的事件, 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如学了 《草船借箭》,引导阅读 《三国演义》 有关章节;学了 《十里长街送总理》 后, 推荐阅读 《大地的儿子》 ;学了《少年闰土》,推出鲁迅小说 《故乡》。3月5日, 读 《雷锋的故事》 ;父亲节,看朱自清的 《背影》 ……学生手中的 《同步阅读》 教材, 文章不但精彩,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应充分利用。
2.保证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囫囵吞枣地应付课外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 要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书面作业, 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周的周记也可改为阅读、 与家长交流、 填写读书卡等。假期作文改为出一期读书专题小报等等, 让语文作业变得有趣起来。
五、 搭建展示平台, 提高读书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积极性, 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增强阅读实效, 我思考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如: “我喜爱的名言” 交流会, 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进行评说、 欣赏。 “名人故事会” , 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 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 对书的渴望, 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自办班级 “课外阅读报” , 刊载论文格式美文佳作, 选登优秀读书笔记……孩子们一有空闲便忙于搜集资料, 采稿、 写稿, 乐此不疲, 热情高涨, 读写能力得以增强; 参加 “读书知识竞赛” “红色经典诵读” “ 《弟子规》 精读” 等各种读书活动, 有效促进了学生读书、 交流、 展示的积极性。根据学生表现, 每个月组织评选一次 “书香少年” ,评选一次 “明星家长” , 在班级墙报上给予表扬, 并颁发奖状, 鼓励先进, 树立榜样, 激发学生的争优热情。由于在阅读的每一环节, 我都关注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大多数同学踊跃阅读, 积极参加各类征文活动, 作品也开始见诸报端, 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真正做到 “我喜欢, 我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