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语文教师论文

时间:2022-04-26 03:15:51

导语:在高中语文教师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语文教师论文

高中语文教师论文:浅谈高中语文教师素养的培养

【摘要】什么是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人们看法不一。比较有代表性的,当是人教版“实验修订本”的顾问、华东师范大学巢宗祺教授的观点。巢教授曾在由苏教版小语教材编辑部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组织召开的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总结研讨会上说:“语文素养,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这些都涵盖在语文修养的范围内。”应当说,这种提法与著名教育家华特所说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但又是对语文素养的更深层次的微观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素养

1.语文素养的认识层面

1.1什么是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人们看法不一。比较有代表性的,当是人教版"实验修订本"的顾问、华东师范大学巢宗祺教授的观点。巢教授曾在由苏教版小语教材编辑部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组织召开的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总结研讨会上说:"语文素养,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这些都涵盖在语文修养的范围内。"应当说,这种提法与著名教育家华特所说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但又是对语文素养的更深层次的微观的思考。

1.2语文素养是如何逐步被人们重视的?应当说,社会对语文素养的重视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它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语文素养"最早见于2000年版的初中、高中大纲,但是在这两大纲中只各出现一次,而且与"语文素质""人文素养""语文能力"并列使用,意义不明确,地位不突出。这应是人们所说的大纲的"过渡性"的一个体现。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的刘贞福老师说:真正在语文教学思想上起革命性变化的,是2001年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它对语文素养的认识,在初中、高中新大纲的基础上大大推进了,那就是将语文素养视为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的核心理念、第一理念。2003年颁发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再次将"语文素养"放在了重要地位,放在了瓶课程标准提到的四个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2.语文素养的操作层面

2.1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我们或许还记得小时候听到的关于"对牛弹琴"的故事。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变被动为主动,不就靠的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吗?若没有这么敏感,我们很难想像,所谓的知识会起什么作用。我觉得这种敏感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智慧。还有,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前几个题基本上都是注重对字词的考查。我倒不是说这些考试所考的就一定都是符合新大纲的精神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内容都是平日里经常见到或听到或用到的词语,可就是有些人,拿不准它。说白了,还是对语言文字不敏感所致。像现金收讫的"讫"字,到底是言字旁的,还是走之旁的?对文字敏感的人,很可能在平日的生活的中就能注意到。这些都是关于"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的例子。

2.2培养学生对生活事件的敏感。我们都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反映亲情,尤其是父子之情的美文,不就是由对父亲为我送行时给我买桔子时的背影的敏感而触发作者的写作激情的吗?还有,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和《祝福》,这些文章也都是作者对生活事件敏感而又巧于为文的结果。这些生活事件往往会成为"触发作家作意的激活点",也是我所说的关于"对生活事件的敏感"的例子。在如何培养学生对生活事件的敏感这个问题上,我主张,第一,要教育学生注意自己亲历的。注意亲历,就是关注自我。第二,要教育学生注意自己读书时看到、想到的。注意所读、所想,就是关注社会。也就是说,要注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这两个方面。

3.重视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经常听到同事们在叹息,现在的学生难教,现在的学生难管,特别是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难处理。碰到一些顽皮捣蛋的学生生,不管,教师的责任让我们责无旁贷;管,有时师生关系搞得剑拔弩张。对此,我也深有体会。我曾教过的班上,有一个非常不好教的学生,对学习吊儿郎当,对自己高考也不抱希望,课上不认真听讲,课下不完成作业。如果说得严厉了,他还会和教师对着来。我也是非常无奈,不知道要如何教育了。在我的细心观察下,我发现这个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助人为乐,热爱劳动。我也希望他能把这种思想和行动用在学习上,在课下,我有时候会主动和他聊天,谈谈他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学习上的困难等,慢慢的,他对我态度有了改观,会主动问问题,课上学习也认真了,成绩也有了提高。通过这件事情,我想到对现在学生的教育不能单凭以前的老办法,需要我们动脑筋思索一种更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假如我一开始暴跳如雷或大声训斥,可能彼此会争执,他从此可能更厌学。它使我感到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有时教师也要学会退一步,学会宽容,学会忍耐,学会一种技巧。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和学生接触最多,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之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也常常因为教师对自己的态度而对学习产生情感,正所谓是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教学中创建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不能对学生进行恶意的责骂、讽刺和体罚,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教师也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状况或者学习情况对学生区别看待,歧视那些后进生。教师要积极进行帮教,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而不是有意进行歧视。这种以退为进的教育方法不但避免了师生之间的正面冲突而且巧妙地改善了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成了我教育生涯中又一个收获。

高中语文教师论文: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摘要〕在新的课程背景,一个好的高中语文教师,除了具备较强职业道德标准,如要明确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者,而是学生群体中的“平等的首席”,是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对话者和交往者。教师要抛弃传统的话语霸权主义,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的位置上走下来,参与到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中来。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教师素质

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迅速转换角色、适应新课程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新课程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平等首席”、参与者、组织者及教学过程的分享者。一个好的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要热爱语文、有事业、有责任感外,还必须做到:

1 要有现代的语文教育理念

高中语文新课标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新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老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不仅仅在课堂宣读教参中的参考答案,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要共同参与、平等对待、加强合作。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2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

语文教师通晓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更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谙习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他既是专家,又是杂家,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游刃有余。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四层,最基层的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和普级教育知识,这类知识是一切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它是干一切工作,学习一切专业的基础,这一类知识是非专业的普通知识。社会上每个人知识无论多么渊博,多么艰深,曾垒起多么高、多么尖的知识宝塔,它都是离不开这个坚实的基础。第二层知识是熟悉社会科学和其它百科知识。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熟悉了这些知识,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灵活自如。第三层知识是和语文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它能提高人们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和指导。最后一层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金顶――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它是任何一个教师从师这个职业的最重要的知识储备。语文老师还需有一定的语文教科研能力。教师还应是研究者,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更加注重教法的研究,这要求教师由凭经验转变为凭借科学,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 语文教师要有较强教育教学的管理能力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管理。语文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工作,语文教师就是教学管理人员,语文教师的管理就是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自动化管理。语文教师在提高自己教学管理能力的过程中,要善于解剖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特长,学会倾听,学会调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平等互助的教学情境,在真正了解学生个性和特长、爱好和要求基础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比如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目标,布置不同的练习,采用不同的教法,在教法上采用启发式、自由讨论式,综合研究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4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应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策略”,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新课标将创新教育摆在了突出地位。很难想象,一个因循守旧的语文教师能培养出很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为适应课程的需要,语文教师要在教育观念上创新,要根据时代要求,除旧布新,用新的思索新的方法来从事教改活动。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均源于“疑问”可以说,质疑是开启创新的一把钥匙。面对新的挑战,语文教师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学生指导探究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5 高中语文教师还要有健康积极心理状态

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他们的责任更大,时代赋予教师的要求标准更高了。应当看到教师的生命价值,教师既是常人,又不是常人。教师不能用常人心态情感对待教学中的问题,应从教师角度去审视处理,教师要找准自我,要学会自我纠正自己的行为,要批判自我,超越自我。要学会反思,思考、反省、探索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语文教学的本质作本质的思考和探索,只有真正具备了反思的能力,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才不会随波逐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有了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在智力活动中,能使学生表现出信心十足,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让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形成正确看待问题,这样才能遇到挫折不苦恼。如果语文教师的能用健康积极的心态看待语文教学,乐观、豁达、以健康的心理教学环境影响教育学生,将会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教师论文: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媒体的广泛采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在影像方面的缺憾,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优势所在,正确利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

一、将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的意义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学科相融,就如传统的粉笔十黑板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探讨极光发生的原理,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课文。而网络的运用,可拓宽思维空间,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唾手可得自己想要的材料。如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等,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及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更新,更是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改革,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另一方面,即信息技术作为教本的辅助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融,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传统的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虽然也会涉及到课外知识,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引导学生学的课外知识很有限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就不同了,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有如海洋般的深遂宽广,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语文。如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方面,效果尤为显著。在互联网里,有很多关于写作理论、技巧的文章和众多例文评点,作文课上。老师可以用此来指导学生写作,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眼界开阔了,积累的素材也多了,这就为写作积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创作,特别是构思、立意方面的创新。并且,学生还可在互联网中搜集更多例文和评论,广泛地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这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另外,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到论坛中,让更多的人来评点,给意见,从中得到更好的提议,来提高写作水平。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以上对多媒体技术的阐述和优势分析,在高中语文学科的应用上,一线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争取使多媒体优势最大化发挥。

(1)以情境做铺垫,以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价值观为长远考量。多媒体技术对课堂进行的情境化处理是其效用发挥的一大特点。多媒体技术在课堂进行辅助教学时通常不是简单的文字呈现和知识传达而是将其视为一个知识传播的中介。一幅图厂段音频甚至是一段视频尽管不是课本知识的重复却能够比课本更好的表达出作者和教师的意图。所以赴多媒体技术的情景塑造之功效得到充分发挥河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课堂教学的真实效果。一般来说,清景教学法的应用离不开多媒体的支持而其他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2)以共享为理念拓宽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范围。多媒体技术并不简单地等于一台电脑,一份幻灯片。一线教师应该放宽视野,以共享的理念将多媒体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的任何一个角落当中。语文学习不仅停留在课本之上,很多时候来源于生活当中的事人。以互联网为基础架构的“班班通,“家校通”成者是教师建立的个人博客网上学习园地等应该成为学生时刻学习,处处受影响的平台使多媒体的运用范围在时空上得到更大范围的延伸。

三、多媒体教学优化措施

多媒体有其优势,同时也有其误区。那么,怎样才能使多媒体教学优化其效果呢?南国农先生强调:“重视多媒体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是完全应该的、必要的。但是,如果认为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取代其他教学媒体,可以取代教师,只重视研究计算机多媒体的教育应用就行了,不必再去研究其他媒体的教育应用。如果有这种认识,那就是有问题的,不正确的。”笔者认为,要做到三适:适时、适量、适当。

(1)适时适时就是找准切入点,相机而用如课前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感画面容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一节课不同时间出示多媒体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多媒体技术用在该用的时间事半功倍,用在不应该用的时候画蛇添足事倍功半。如果学生的每一节课自始至终满堂都是图片、音乐、动画的“盛宴”,对学生视力、听觉有害很易审美疲劳,削弱了独自感悟能力、想象力、理解力,更无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益。

(2)适量多媒体的使用要做到适量,过分依赖多媒体会适得其反。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其价值应是为师生所用,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帮助。而什么时候需要这种帮助,要看是不是不用就不行。要当用则用,不用则弃,不要为“装饰”课堂而用。每一节课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出发,防止内容过多,形式过多,看而无用的现象发生,引起学生疲劳,影响学生效果。

(3)适当“适当”就是指多媒体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用在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之处。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多媒体应该用在用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解决或者不易解决的地方。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在课堂中用一张张幻灯片把课文的内容一一呈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就破坏了文学的意境美、想象美,这样的现代教育技术还是不用为好。

多媒体教学有利也有弊,应首先认清多媒体教学课的实质、精髓,努力克服它的缺点与不足,真正科学地把多媒体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起来,加快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高中语文教师论文:试论高中语文教师在加强古文素养中出现的误区及其对策

摘 要: 本文结合一线教育实际,很有针对性地列举了高中语文老师在提高古文素养方面的三大误区,并给出相应建议,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文素养 误区 对策

历年来,古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现状一直为大家所诟病。专家们普遍认为一线教师古文学养不足,不能满足高中古文教学需要。教师们认为学生古文基础薄弱,初高中衔接失当,难以取得成效;家长们认为古文学习很重要,在学校没学好,可以在课外辅导班补足。这种三方都不满的趋势愈演愈烈,矛盾焦点全部集中在一线教师的古文教学能力上。

一、高中语文老师古文素养的定义及内容

(一)什么是古文素养。

胡明德认为:“关于语文素养的定义,学界至今没有统一说法……教师素养是教师在固定期限内,在自己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及道德修养等。”古文素养就是高中语文老师为了适应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必须具备的古代文学素质和修养。

(二)古文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具体内容大致可以确定为教授高中古文必备的古代文学的语法知识、古代文学常识、基本古代文论知识和相应文化知识储备,以及新课改过程中需要的古代文学教学新方法和新设备的使用技能。

二、高中语文老师在提高古文素养方面陷入的误区

陈大维指出:“中学语文教师古文修养的缺失恐怕主要不在古代语文知识方面,即使有所不足……(而)主要是文论修养和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一)知识储备层面的误区:一头扎入浩瀚古文书海难以自拔。

黄山谷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为弥补自身古文知识不足,笔者确定如下阅读书目(节选):《中国文学发展史》、《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诗经选》、《楚辞选》、《汉魏六朝诗选》。这批书选本精良,涉及面广,博大精深。高中语文老师如能好好加以研读,假以时日,就一定能有效提高自身古文修养。

很快问题接踵而至。首先是这些优良选本大多是权威古本,一般收藏在各大名校图书馆内,市面上很难买到;其次,这些书古奥精深,若非一番艰辛仔细地研读,一时之间很难消化。看来,仅凭普通一线老师的满腔热情和一己之力是很难完成这个打牢古文素养基础的重任的。

对策:

1.以教学组为单位,设立阅读古文典籍兴趣小组,重新确立书目,动手搜集所需书籍;

2.以定期活动检查阅读进度和交流阅读经验,分享学习心得,撰写学习笔记或者论文;

3.在老中青各年龄层教师中,通过定期听课,积极促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局面的形成。

(二)技术运用层面的误区: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设备,忽视教学规律。

毋庸赘言,古文教学得益于多媒体技术的地方很多,如讲白居易的以乐抒情的千古名作《琵琶行》,不少教师都会选用音乐辅助教学。课前可选用《高山流水》调动气氛,课中选用林海的《琵琶语》创设情境,进而辅用《十面埋伏》展现琵琶乐之精妙,最后用林海的《渡红尘》揭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人类共同情感主题。这样的多媒体使用可以说和课堂教学相映成趣、浑然一体,实在是妙不可言。

一旦遇到苏轼《赤壁赋》这样的情理佳作,多媒体技术就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笔者见过有老师选用多媒体讲解这篇需要耗费三课时的重点课文,该课件共使用50张课件,数量不算多,课时安排紧凑,内容详略得当。细看多媒体使用,并没有出彩之处:除了音频朗读和图片展示(共计7张幻灯片,仅占总数的14%)利用到多媒体之外,其他部分(80%以上)多为课文知识点归纳,多媒体和课堂教学的结合使用状况极其不理想,不值得提倡。这正是很大一部分古文教学面临的困境:费时费力不讨好。笔者提出两点建议:

1.鼓励使用多媒体,绝不滥用。可以锦上添花,但绝不多多益善。

2.遵循古文教学客观规律,同时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三)理论实践层面的误区:轻视文言语法教学,偏重人文精神培养。

初中生学古文几乎不讲语法,以至于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文言文语法体系,到了高中,尤其是高一,马上要求他们能读懂浅易文言文,实际情况是很多同学连“主谓宾定状补”是什么都分不清。

广大一线教师的普遍认识就是“得语法者得天下”,教学实践中分别做出不同调整:很多教师不惜放慢教学进度,用8~10个课时疏通这些语法知识,以期学生迅速获得高中古文教学必需的语法知识;更多教师则是顺应课时安排,将语法知识零零散散地穿插在课文讲解中,以期学生能缓慢学习这类必备的语法知识,然后形成自己的体系。这种与“《考纲》精神”多少有点相悖的“灵活处理”,实属无奈。

笔者认为,“文”“言”之争在初高中教学中实在是大可不必的,应该回归到“言”为“文”之基础,“文”为“言”之升华的轨道上,这才是高中生学好高中文言文的不二法门。

对策:

1.高一教师讲授古文之前,务必统一安排学生学习文言文相关专题语法知识;

2.授课内容、课时和相关练习由高一教研组研究统一部署,以期达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与笔者有共识的广大普通高中教师在提高自身古文修养时,一定要极力避免上述三种误区,从知识储备、技术运用和理论实践三个层面上参照建议执行,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语文教师论文: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对待课改

一、高中语文课改改什么,怎么改

高中语文课改的内容和丰富,例如课程的改革,将语文学科与外语学科并入语言领域,再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设1、2、3、4、5,选修又分规定选修和自由选修,还鼓励教师更具自身特长开设校本选修课程,例如有些老师开设了影视文学欣赏、书法、诗词研究、李白杜甫诗歌探究等等,就比较受学生的欢迎。课改还要改变原有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式,换句话说 ,就是如何给学生打分。

课改很重要的是一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的目的是要整体提高人的素养,语文教学就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爱写作、会写作,成为一个能说一口较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工整漂亮的字,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人。二是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有机的结合教学内容多运用多媒体手段、在直观性、大容量性上面下功夫;还要特别讲究讲究讲练结合,突出语文教学的训练性,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按照叶圣陶先生所讲的“要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二、课改了,教师怎么办

实施课改,谁最辛苦?自然是奋战在第一线广大的教师。作为教师来说就要很善于将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升学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既要快速度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要快速度的提高升学率,按照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教授张建新的说法是“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满足方方面面的要求,简直是个无解之题。”。但是,解这种“无解之题”的责任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落到了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身上了。

三、教师如何对待课改呢?我认为

(一)要用平常心来对待

现在许多文章都在大谈教师要不断的给自己加压,有压力才有动力。这话本来是很对的,但是不断加压的结果,就是心理负担越来越重,佼佼者易污, ii者易折,心理疾病也就愈容易产生。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不少被检测的教师自卑、嫉妒、焦虑等负性情绪的水平偏高。中国人民大学启动的“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则显示,82.2%的被调查者对工作不满意,逾60%表示有跳槽意向。有不少课改理论的新说法往往表述很很晦涩,让人难以读懂,把本来就很简单的东西特意地复杂化,人为的划定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鸿沟,让人水中看月,雾中看花,很大程度上人为的增加了课改的神秘性,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实际上,我认为,课改的目的是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提高教育质量。它包括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环境的改善、教育评价制度的改进、课程结构的改革、教材的改革以及教育教学手段方法的改革等等,它有政府的责任,有专家学者的责任,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有学校领导的责任,有教师的责任。作为普通的中小学教师,完全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责任通通一肩挑。作为教师的责任就是像农民一样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精心的做好播种、施肥和田间管理工作,确保在正常的年景下有个较好的收成。当然,在耕种中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手段,以取得更好的收成。因此,教师要打破课改神秘的心理压力,鼓起信心,不要被太多的新名词、新概念搞糊涂、搞害怕,用正常的心理去学习课改的新理念,掌握课改最本质的精神,认真的加以实践。

(二)是要吸取我国传统教育有益部分的精髓

中国是一个富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教育观念、教育成就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光辉灿烂的。不同的国度自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教育观念的表述也不尽相同,这就有点类似中医与西医的不同,很难讲清孰优孰劣。我们不能因某些要人的论述,就人为的将我国传统教育和以前的教育通通划入应试教育的范畴之内,将国外的教育列入素质教育之内。作为教师当然要不断进取,不断的接受新的理念、新的事物,但是,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教师更要弄懂本国传统的精华与糟粕,不要把本来精华的东西抛弃掉,而去接受一些未经长期实践证实的所谓新理念,这不就有点像丢了西瓜拣了芝麻了吗?

(三)是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究,变“教书匠”为“学者型”的教师

时代在向前发展,新事物、新观念、新手段、新方法不断出现,作为教师也不能墨守成规,抱残守缺,也要与时俱进,但学习的目的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人为我用,而不是为了点缀自己,不是使自己成为当年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作为教师,既要学习新的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和大纲、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手段,更要花大工夫研究活生生的学生。21世纪的中学生接受的信息量特别大,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已经和上世纪的中学生大不一样,对他们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对他们的教育内容、手段、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作为教师来说,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之间的差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较大的进步。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课改本来就是摸着石子过河,没有太多现实的经验可供借鉴,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回头看,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因此要特别注重写好课后反思,写好学生教育追踪记录,做好个案分析,在大量的个案分析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上升成理论,再用这个理论指导自己的课改工作,这也就是哲学上所讲的“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反复的过程。

高中语文教师论文: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利用教材

善于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进行随笔、读书笔记等自由式写作训练,能够深化学生对教材的解读,又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一举两得,事半而功倍。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挖掘教材中感人的瞬间,引导学生想象,训练学生描写

教材中有不少感人的瞬间,因为不是教学的重点,往往一带而过,未免遗珠之憾。如果老师心细一点,有意识关注这些感人瞬间,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来阐释,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有一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说牵牛星和织女星天河阻隔,遥遥相望,欲语不能,其中“盈盈一水间”写出了织女明亮的眼睛和哀怨的眼神。”“脉脉不得语”写出两人见面时有话要说却又无话可说的尴尬,蕴含了无限的哀怨与撕心裂肺的思念,既有激动人心的场景,又有哀怨动人的情感,还暗含熟悉而陌生人物形象,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来思考:

“牛郎站在岸边,等着织女归来,盼啊盼啊,织女终于出现了,他内心无比激动,好像有千言万语要跟她说。可是织女真的站在牛郎跟前,两人都愣住了,四目相望,眼神中尽是惆怅、迷惘与哀怨,更没有那种预想中激情相拥。为什么呢,你能想象他们此刻的心情吗?毕竟是沧桑巨变,情随事迁啊。她在想,眼前这个人就是朝思暮想的牛郎吗?”。

这样点拨,学生容易进入了情境,能够激起写作的兴趣。

二、把相关的内容联起来,引发学生思考,表达出来

把相关的内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来辩证地思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如阿Q、闰土、祥林嫂、吴妈虽然都是农民,却有着不同之处,可以引导学生从家庭出身、外貌特征、经济基础、思想意识、性格特点等方面来思考,找出异同点。如就有学生将“祥林嫂与吴妈”联系起来,着重谈他们俩的婚姻观,并由此推及古代女子的婚姻悲剧,写道:

“这些女人头顶上好像有一把无形的剑,看不见却又时时存在,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者在芳心萌动的季节,悄悄地落下来,扎进他们灵魂的深处,于是,我们看到他们羞红的脸,低下的头颅,看到他们扭曲的表情,也看到他们羞愧而不自信的眼神。”

当然,把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提炼素材,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联系不好,没有新意,写作中就缺少了挑战性,也少了成就感。因此,作为老师还得有应付这种挑战的智慧。如,学习了《琵琶行》后,我要求学生围绕着琵琶女写一些东西,结果发现多数文章是通篇叙述琵琶女的身世,等于将诗歌变成散文,对自由写作帮助不大。怎么帮呢?深入思考以后,我决定从琵琶女和商人的婚姻入手,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思考“琵琶女和商人的婚姻”:

一是商人和琵琶女文化上有没有差异?他们在一起有“共同语言”吗?

二是商人外出经商为什么不带琵琶女?

三是商人为什么不带琵琶女回到老家呢?琵琶女回到商人老家,家里人会接纳她呢?

四是假如商人不爱琵琶女,又为什么要娶她呢?

这些问题学生始料不及,一时间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为了将思考引向深入,我结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告诉学生“我觉得,琵琶女的丈夫是个商人,会不会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孙富一样?琵琶女的结局和杜十娘一样吗?”

这些推断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很快激发出学生表达的欲望,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再来写琵琶女就有许多话可写可说了。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为什么不能灵活一点,异想天开一点呢?我觉得,只要学有所得,何必拘泥于教材!如在讲述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之后,我将纳兰性德和《红楼梦》贾宝玉联系起来,指出纳兰性德和贾宝玉有许多相似地方:如尊贵的家庭身世、厌恶世俗生活,向往山林隐居,尊重女性也颇为相似,并且指出在红学界就有一种声音“贾宝玉的原型就是纳兰性德”,不少学生受到启发课后寻根探源,学思不已。

三、设计专题,引导学生做纵向的探索,训练表达能力

研究型专题可能是一个人物,也可能是一件事情,还有可能是某种表现技巧,扣住这个专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再深入下去,学生一定有启发,会从中提炼出更多的写作素材。如,不少同学喜欢李清照的词,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专题《从李清照的词看作品中的李清照形象》,这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难度比较大,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与写作训练,为降低难度,向学生推荐了李清照前后期作品若干篇,要求学生阅读探究,形成自己的认识。阅读之后,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不仅像一般千金小姐一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而且饱读了父亲的所有藏书,不断的修炼着自己的艺术修养。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随意自如,而那种胸藏大志,气如长虹的气概更令人惊叹。请看下面这首词《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雾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个天真无邪的花季少女,怀着情窦初开的羞涩,对自然和生活的无限热爱,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使常常情不自禁的歌唱一番。然而,她不知道,她的美好人生才刚刚起步。”

“渐入暮年的李清照,面对着国家的支离破碎,社会的漂泊不定,孤苦无依,情无所托,心无所栖,只能把满腹情怀与一腔悲愤寓于回忆之中,身心凄凉的她把这一切浓缩成了这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二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翠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啊,国愁,家愁,情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累了,人世的凄凉难耐已使她疲惫不堪,她渐渐的、渐渐的随风而去了。

感悟李清照,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她承受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她忍受了。这便是她,那个一生追求真、善、美的神话一般的李清照。”

高中语文教师论文:高中语文教师在学生情感教育中的作用

学生接受的教育一般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生从进幼儿园起一直到大学毕业,待在学校的时间非常多,他们直接受到教师和身边同学的影响,所以说学校教育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是很大的。高中阶段又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过程,我认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学生由于生理发育的逐渐成熟,大脑发育的渐趋健全,知识经验的日益增长,尤其在他们面临升学、就业等生活道路的选择时,他们的心理迅速发展。特别是现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沉重,几乎整天困在书本作业里,心理负担也非常重,需要老师或家长与其进行情感交流,减轻压力。这时期他们的情感发展有以下特点: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情感越来越富有稳定性,也越来越能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高级的社会情感逐步发展起来。

学校,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我们作为教师,不仅应该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健康的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由于自身学科的这种特性,更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载体。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教学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期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

语文教师作为情感教育的执行者,应该充分运用语文学科中丰富的教育语言和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加大情感因素的渗入,由此带动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师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和诵读,会使学生进入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师尤其要善于运用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开头要充满激情,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尾要善于总结拓展,给学生留下回味与深思的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教师不是“圣人”,也有七情六欲,难免不遇上心情不好的时候,但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应在进入教室前调整好心态,酝酿好感情,抛弃一切“俗世杂念”,进入教室的一瞬间就要进入一个“演员”的状态,并要尽力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情绪饱满。这是教师能否进入“角色”,调动学生情感,“演出”成功的前提。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情绪不高,自己讲的无趣,学生也会听的如同嚼蜡;有的教师常在课堂上发牢骚,说些不负责任的话,结果把错误的情感倾向和情绪表达方式教给了学生,影响了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有着一定的矛盾性,体现如下:政治上具有探求性,观点上带有偏激性;思想上具有进取性,认识上带有片面性、目标上具有时代性,需求上带有享乐性;思维上具有求异性,心理上带有逆反性;意识上具有自主性,处事上带有自私性;行为上具有独立性,生活上带有依赖性;性格上具有开放性,意志上带有脆弱性;交往上具有广泛性,情感上带有冲动性。这些特性都是高中学生在成长中必经的阶段,教师应该积极帮助他们,教师要多一分宽容与耐心,多给予学生正能量,耐心引导帮助学生,让其能够正确的克服这些矛盾,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对学生有好处,对教学也将产生积极的效果。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如果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就能明白老师不是学生的敌人,学校不是“囚禁”他们的“监狱”。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正确理解课文中传达的情感。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把握住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去感染学生。教师的情感越浓烈,其感人的力量就愈深。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无疑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辅助手段。当教师面带微笑,精神十足地走进教室,学生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

作者单位:河北宣化县第一中学。

高中语文教师论文: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组织开放型的阅读教学

开放型课堂教学必将成为课改后较长的一段时期的教学主旋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呢?这是现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一)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二)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教师本身更要知道,拿别人的见解强加于别人,在开放型的教学中是吃不香的。

(三)培养人文批判精神。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成人文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四)练就语言表达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的密切关系,从而加强训练,达到总目标第八条“文从字顺”和第九条“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才行。现在的教育市场中有了这种环境了吗?有了。在哪里呢?

(一)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同时,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二)考试形式创新。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评价标准多元。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的观念,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现在,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这就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关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现在的任务就是实践。如何实践?

(一)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二)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交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其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三)克服抽象的“理论性”的阅读教学,开创具体的“实践性”的阅读教学,充分挖掘语文学习潜能。的确,语言文字文学的分析设及到很多理论性的东西。因此,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理论系统的介绍。教者充充实实地在学生脑袋里塞进系统的理论知识。殊不知,考试时,学生却不能灵活运用,教和学都是事倍功半。我们应该着手开创一种新的方法:追求“实践性”的阅读过程。以教者创设问题和学生发现问题相结合为前提,以学生在阅读中寻答案、在答案中求理论、在理论中见能力中心,生动活泼的组织教学。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才得到开发,他们的语言文字功底才逐步深厚。厚积薄发,考试时,学生自然地有料可用,自由发挥。

开放型阅读教学的模式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应该说对素质教育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高中语文教师论文:论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新举措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措施及做法。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是能增加其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着重分析了加强语文教师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师;加强教学;措施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即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自20世纪末开始,从考试、课程、教材到教学模式改革,不仅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索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可以一展才华,而且为人类发展和时代所需要多方面人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1.构建轻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进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具体来说,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尝试逐渐摒弃传统的枯燥教学形式,根据学生个性成长特征以及教学实际的需求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进程中注重轻松氛围的创设,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更多的活力。比如在学习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所包含的意义进行讨论和思考,教师在同学们的讨论中要注意情感以及思想走向的引导,让同学们在感悟文章内涵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意义所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也更加懂得珍惜亲情的重要性。在这种宽松和谐的课堂讨论中,学生不仅逐渐加深了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和记忆,而且在更加深层次的探,究中培养和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为综合素质的提高作好了强而有力的铺垫。还有,教师要经常性地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新课改的最新要求来不断地补足和完善教学内容,争取将课堂更多的时间交由学生来掌握,使得学生在主人翁意识的引导下主动地去学习、去领悟,为综合素质的提升打好基础,也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更宽广的发展平台。

2.阅读与体验相结合

抓好"名著导读"的指导,阅读需要带入学生的个人体验,包括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借助体验,学生能更好地感悟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进而把握主题。并提高审美能力。

"名著导读"写进教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体现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教师应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且有计划性。教师应抓好读前指导、读中指导、读后指导三个环节。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提高阅读名著的能力。让阅读与体验融合。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与记忆中丰厚积淀知识,提升素养。知识视野越开阔,应用能力越强,应试才能考高分。完全为了应试,放不开,知识面窄,成绩也不会上去。

3.积累学习与语文发展

语文学习要实现发展的目标,离不开积累。积累的形式是多样的,传统的积累重点是训练学习字词句方面,但在新课标背景下,特别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积累,教师就要大胆摸索、尝试、探究。要引导学生调动生活和阅读积累解读文本。语文课堂教学形成积累-运用积累-发展积累的"积累-发展"模式,积累的内涵自然就会加深。

4.写作教学与个性展示

学生的写作,应该写自己的思想、情感、见闻、感悟。写作就是展示个性、展示特长。教材每册都作了写作训练安排。必修1"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必修2"写景要抓住特征";必修3"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必修4"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学习纵向展开议论、学习反驳、学习辩证分析";必修5"学习写得深刻、学习写得充实、学习写得有文采、学习写得新颖"。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训练点。此外指导和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多写生活见闻与感悟。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增加阅读积累,多作阅读思考,多写阅读札记。教师也可以写一些下水文,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仿写训练也十分重要。

5.留足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美

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为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文人写文,讲究含蓄,"夫隐之为体,义生之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目的是让读者从有尽文字中体会无尽之意,教师讲授也应如此,在细针密线,鞭辟入里的讲授中,还要给学生一点回味思考的余地,课不要"讲完""讲尽"这是教学中美的升华,这种空白给了学生消化,吮吸发现,驰骋的广阔天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高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既具备了发展探究能力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就其蕴含的深厚文化智慧和人文精神,更应当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多留出一些空白,只重视学生思维的激话,只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将空白留给学生,将给答案变为给问题,进而将给问题变为学生自己找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布白中体味语言情境,琢磨学习别人的语言,推敲自己的语言,积极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去,逐步掌握探究的意识和兴趣。

6.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

从整体上看,无论国内或者国外,注重人文性的发展趋势日趋显著。目前,在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评价的改革应当与语文课程的改革同步进行,应包括机制、内容、形式及招生、考试的改革。与此同时,教学评价的改革既要服务于教学改革,以实现其改进的教学功能,又对教学改革起着监督与监测的作用。语文教学的评价机制应跟其他学科有所区别,其更应注重学生对语言、生活的一种感受及在长久沉淀下来的一种文学气质和对我国语言的一种领悟。因此,在评价时应将这些考虑进去。

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人文性的语文学科责无旁贷。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老师必须具有"美化"语文的才华,艺术地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在美的熏陶中培养高尚的情操,使他们用语文,拓宽视野,砥砺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发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因此,美化语文,课尽趣尚浓。

高中语文教师论文:高考深化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 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等战略举措,全面深化高考改革。教育部及部分省市开始探索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对高考语文学科考试的分值做出重大的调整,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将得到凸显,对语文教师来说,责任将越来越重,语文教师将面临新的挑战,并由此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对高中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形成原因、辅导措施进行探索,以便消除高中语文教师的心理障碍,促进语文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高考改革高中语文教师心理健康策略一、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等等战略举措,全面深化高考改革。教育部及部分省市开始探索新的高考改革方案,特别是将对高考语文学科考试的分值做出重大调整,如有的省市开始探索高考语文总分由150分增加到180分的高考方案。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在高考中将得到显著提高,语文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生活、工作和继续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提高与语文教师关系至巨。”“任教教师之提高,实为真正致效的主要途径。”叶老的这些话表明,语文教师肩负的责任是极其重大的。责任将赋予语文教师爱心、进取心,同时,也赋予语文教师以压力和动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特别是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在高考转型期责任更加重大,工作将会更繁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与其它学科相比较而言,语文教师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再加上有的还担当班主任,要管理好一百多名学生,还有学校各项活动以及突击任务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去做。因此,探索高中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形成原因、辅导策略有助于语文教师了解相关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消除语文教师的心理障碍,构建平和而健康的心态,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师生活质量,促进语文教师心理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二、调查对象

笔者以四川省名山中学、雅安市汉源县第二中学等学校的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级抽样法,随机抽取,调查问卷由40项有关心理健康问题组成,分出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等基本因子进行测试分析。以团体测验的形式进行,包括性别、年龄、测验日期、文化程度、任教年级、班主任与非班主任、高学历与低学历、教龄和婚姻状况等项目对高中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作问卷测试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加以探讨。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问卷75份,有效问卷73份,回收率92.8%。

三、调查结果

(一)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语文教师经常或有时感到自己的状态非常差和不健康的比例达到了23.61%;对任务的完成感到不满意经常和有时的比例占到了22.36。“感到自己是一个没什么价值的人”“感到对生活失望”“有不想活下去的念头”“发觉自己因为精神太差而无法做事情”,这几个方面都不存在经常性的状况,反映出语文教师心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不积极的。极少部分语文教师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敌对、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生理状况差、心理失调。高中语文教师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现为:抑郁、急躁、焦虑等,这种心理状态外化在身体上的症状主要为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痛等。甚至有部分语文教师开始失去自信和控制感,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产生了内疚感或开始抱怨、自责。有些语文教师则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教学上的失败归于学生、家长或领导,变得易激动,好发脾气,对外界持敌视、抱怨的态度。通常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都是交叠在一起的,而且不断地发生变化,如有些语文教师时而感到愧疚,有的时而愤怒,时而超然脱尘,还有极个别的老师有“家暴”行为。

(2)人际关系敏感、敌对。语文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身心症状在人际关系网络中主要表现为与家人、朋友、同事、学生的关系不和谐,往往或因为言语过激而导致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或因为隐逸遁世而与人群疏离。语文教师不仅因为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重容易产生焦虑、愤怒、敌对、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且由于角色的多重性(语文教师既是学生的教师,又是一家之长,子女的家庭教师、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也使语文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作出种种心理调节。因此,语文教师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适应不良。如与他人交流时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没有耐心听他人的劝告或建议;冲家人发脾气、打骂孩子、出口伤人、在网上发贴子抱怨等。

(3)在语文教育中的负面影响。语文教师心理健康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使学生受益非浅,相反语文教师如果出现不健康心理行为,将使学生心理受到负面影响。语文教师不健康心理在语文教育中的副面影响主要有: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教育教学中缺乏民主和公平意识,使部分学生边缘化,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与活力,家长作风严重,并过多运用权力(主要是奖、惩的方式)来影响学生,情感与理智失衡。处理问题扩大化、严重化,方法简单粗暴,情绪化严重,甚至采用体罚等手段教育学生。

(二)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1.教师职业特点的影响

语文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语文教育工作目标的高要求,决定了教师心理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之中;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师工作的示范性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自我修养和师表形象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知识广博,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凡此种种都说明,教师职业本身就承载了相应的心理负荷,客观上造成了高中语文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比一般人群严重的状况。

2.学校教学、社会压力的影响

调查发现,高中语文教师们感觉教学压力特别大。第一,严重超标的工作量使语文教师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心理。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是所有学科中教学任务最繁重的学科,在同样课时量的前提下,语文教师每周要多三节早读课(加上集体备课,语文教师每周课时大多都是34~35节),几乎每天都要早起,睡眠严重不足,而且排课不科学,主要是排课不集中,早读加上第一节、第六节、第九节,加上晚自习的情况较为普遍。语文教师最辛苦的工作任务是作文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写作文,然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如果学生作文写得不好,又要重新进行指导,重新批改。特别是有的重点高中一个班上的学生人数大多都是七八十人,仅这个工作量就让语文教师够累的。其次,教学考试双入围率低使语文教师职业价值感丧失。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建立长效的教学机制,语文成绩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况且,学生总成绩排在前面的学生语文成绩却未必就好,而总成绩差的学生语文成绩却有可能较好,再加上其他数理学科的严重冲击,语文科被严重边缘化,可是,学校考查语文教师却要求学生总成绩和语文成绩双优。因此,语文考试成绩双入围率往往是最低的,甚至有部分班级达不到学校考核的指标,语文教师花大力气却收效甚微,这种情况严重挫伤了语文教师的积极性,使大部分语文教师失去了职业认同感,产生了极不平衡的心理。再次,来自学生、家长、社区、家庭的压力。当前,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被凸显了出来,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语文成绩和心理健康特别关注,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期望值也在增加,他们希望学生的语文成绩能像小学语文成绩或数理化那样上高分段,可是他们却不明白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和高中阶段语文得分的难度很大。因此,对语文教师有些不满意,使语文教师在家长和学生心中的被边缘化,这给语文教师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心理压力。

3.语文教师心理素质缺失或不健全

语文教师心理素质是指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决定其语文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价值观的形成有显著影响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它是一个行为和结果相统一的系统,其主要构成元素有行为、知识、能力、观念、人格等成分。一个拥有完整的理素质系统结构的语文教师在教育活动或日常生活中能良好地适应环境,其潜能才能得到正常发挥。因此,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语文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本次调查发现,在学习压力、考试压力过大时,部分语文教师过分专注自我的无价值感而产生忧郁,在教育改革、岗位竞争激烈时产生恐慌心态,甚至产生对抗情绪。有些语文教师注意力只放在学生成绩、班级升学率、岗位聘用和工资奖金上,甚至还有极少数语文教师出现强迫症症状,一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思想念头和行为反复在个体身上出现,长期压抑导致心理障碍。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农村重点高中语文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内部原因。

4.经济压力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收入倒挂,使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增加。教师长期的、普遍的贫困现状与商人的富有反差强烈。教师的工作超负荷,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可是教师工资收入极其微薄。语文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常常是一家之长和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可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绩效考评机制中存在不顾学科特殊性的一刀切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造成了在某种程度上的教学效果与绩效收入倒挂极为严重的现象,语文教师是学科教师中收入较少的。据调查,名山中学2013年高二期末统考理科语文名列雅安市第二名,并且与全市第一名差距很小,文科语文名列全市第一名,数学文理科都名列全市第二名,可是,语文教师拿到的最高教学奖却只有数学教师最高教学奖的一半。并且数学教师普遍比语文教师所得教学奖都要高得多,这样,使语文教师心理严重失衡。并且,语文教师不能像其他教师能利用业余时间挣得课外辅导费。可是,对于家庭,他们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和普通父母一样,教师也是望子成龙心切,许多语文教师想把子女送到一线城市就读,让子女受更好的教育,可是每年得花费很大一笔费用,并且还要承受巨大的房贷压力。因此,对有的高中的语文教师而言,只好把子女留在身边,自己又必须承担起家庭教师的角色,心理极为不平。

5.人际关系不和谐

教师人际交往的单一封闭,加上教师的角色心理冲突,会影响教师的人际关系,在心理失衡和角色冲突下,人往往会发生认知偏差,容易对他人做出消极反应,如个别语文教师未得到领导重视、教学成绩不达标,心情压抑、牢骚话多,对待学生,怒其不争,迁怒于学生,有可能对学生产生过激行为,长此以往,会导致人际关系冷漠,甚至造成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家庭关系紧张。

四、辅导措施

1.减轻工作压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适度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创造潜力,过度紧张,对人的潜能的释放都不利。从学校行政管理层面来讲,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但也应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从某种层度来讲,也应该以教师为本,应适当减轻语文教师的工作量。排课应科学,应考虑语文教师几乎每天都要早起,睡眠严重不足,课时安排应相对集中,要让他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不搞疲劳战,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

2.改善评价机制,提高经济待遇

由于语文早读辅导课严重影响语文教师的睡眠,许多语文教师来不及吃早餐,对语文教师的身体造成较大影响,而辅导费又极低。因此,学校应提高早读辅导津贴,并给教师提供早餐,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经济压力,消除教师的不平衡心理。此外,教师评价应关注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语文考试双入围率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对语文教学的考核,必须建立相对公平的长效机制。比如,可采取工作量与教学效果兼顾的全面考核标准,学科年级总体成绩考核与班级单科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机制。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学科考试奖倒挂的现象,既可以增加语文教师的经济收入,消除语文教师的不平衡心理,又可以提高语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提高语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3.学会自我缓解压力

高中语文教师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诸如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失眠、焦虑、不平衡等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行政的人文关怀、合理的考核机制对缓解语文教师的心理压力,培育健康的语文教师心理有一定的作用,但从矛盾理论来讲,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要解决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学会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维护自身心理健康。语文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第一,充分了解语文教师的职业特点。

语文教师要从根本上缓解心理压力,必须正确认识语文教师的职业特点。一方面,要认清语文教师的职业功能。当今语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格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不仅是师长,更多的是学生的同伴、朋友。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尤其是在有的农村高中的学生大多数虽然不是独生子女,但是上初中以前很多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弟弟或妹妹与他们年龄相差很大,因此,在个性方面存在着如自私、任性、依赖、孤僻、缺乏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意志薄弱等独生子女的特点,并且很多是留守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得到祖辈的溺爱较多,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教师必须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

态度决定高度。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自身能力、水平,不能过高估计自己。语文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人格,为自己设置合适的目标,淡泊名利,要不失时机地向社会宣传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观及教师劳动的特点等,争取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以缓解社会压力。

第三,调节情绪,减轻压力。

放松情绪,有助于缓解压力。可以通过肌肉、骨骼关节和呼吸的放松以及神经放松等基本动作来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如,可以进行适当的颈部放松动作,下蹲运动,使得紧张的情绪状态失去激发的物质(神经能量)基础,进而降低情绪的紧张性。有意识地变换活动方式从而转移注意,使意识离开引起人们紧张情绪的刺激情境,暂时脱离长期关注的事物,如经常进行长袍运动、骑游、登山、适当从事体力劳动、练瑜伽、丰富业余生活等,这样可以使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人的情绪状态就得到相应的转换。此外,应主动经常与人交谈,可以使内心的消极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泄,把怨气及时释放出来,可以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缓解心理压力,紧张情绪得以消除。

高中语文教师论文:高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在新课改要求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 要: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日益显露,各教育教学组织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开展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向着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能力的目标奋力前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主要表现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文学品性及人文气息。以新课改为论述背景,分析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

什么是有效性教学呢?顾名思义,它要求教师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成果。设置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里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一节课下来使人人各有所获。传统教学模式过分注重“教”的成果,对学生进行的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活动,虽然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不少的文学素材,但却不利于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这些都是新课改所突出强调的问题。以下,笔者就具体谈谈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有效性教学的策略和实践方法。

一、转变观念,探索创新

1.教师要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因为教学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它在教育工作中起到了指导思想和规范行为的作用。比如,在教学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荷塘月色》时,我设置的教学目标为:(1)多次反复阅读课文,通过熟读逐渐感知文章韵味和作者写作意图。(2)掌握情景交融的特点,通过课外阅读搜集资料,从认识文字美的层次上升到领略作品意境美的境界。(3)通过独立阅读、教师解析等多元的解读方式之后,明白作者思想矛盾的原因,赞扬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好情怀,让学生慢慢地关注到社会,为自己的人生做打算。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目标,可以使课堂更有序地进行,学生也可以听得更清晰、更透彻。

2.教学模式不论怎样创新都无法脱离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

教师一定要将素质教育的新课改目标贯穿于创新课堂的始终,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教学方案还需符合学生年龄、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特征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实施有层次的因材施教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喜欢上语文学习,建立起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丰富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有效性

1.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为目标,强调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不仅理论知识丰富,而且实际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效利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学生自主、小组协作或者班级探究等方式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比如,在教学《小狗包弟》一课时,课堂讨论可以根据教材课文后研讨练习题设置讨论中心问题:(1)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态度前后变化如何?(2)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3)作者经历磨难之后仍然摆脱不了“煎熬”,你怎样评价?这些问题较深入,适合讨论,旨在培养学生以事观人的能力,即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去了解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无疑会得到提升。

2.合作学习法

近年来,大家为什么都在倡导创设一个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呢?因为它可以让学生在心情愉悦之际提高语文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该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因为讨论可以使学生之间产生思维上的碰撞,在不同的意见中反思自己的思索结论,激发求知欲,渴望通过更深层次的学习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幻灯片,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诗歌所蕴藏的情感,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朗读,体会并分析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再设置问题:“读完这首诗,大家有什么感受呢?你是从诗中哪部分感受出来的?”,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最后商定结果。之后我要求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全文朗读,我来做最后的点评,通过指出学生朗读中的优缺点,提出建议,让他们从中得到提高。

3.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信息时代给教师最大的赠礼,它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平台,让学生在狭小的教室里看到了广阔的世界,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教材再好,它都无法将文字演活,插图再真,它都是静止且无声的。比如,在教学《雷雨》这课时,我先准备话剧结尾部分的视频。引出课题,让学生在话剧的表演构成中熟悉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情感变化,体会那雷雨夜中的三个爱恨交织,本来未来美好的年轻人一起走向了生命的不归途,启发学生将情感波动原因转化到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周朴园身上。接着我又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与周朴园有关的图片,请学生说说自己在看完话剧后对周朴园的印象,与学生共同探讨周朴园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另外,我还用多媒体向学生阐明了曹禺在序幕中所明确的人物关系表:(1)周朴园――煤矿公司董事长,55岁。(2)周繁漪――周朴园妻,35岁。(3)周萍――周朴园前妻鲁侍萍生子,28岁。(4)鲁四凤――鲁贵和鲁侍萍之女,18岁。(5)鲁侍萍――周朴园前妻,某校女佣,47岁。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人物定位,在此基础上明确文章脉络,理解课文。

总之,新课改表达了社会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训,重视其思维能力的提升。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摆脱长期以来应试心理的束缚,借助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道具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

高中语文教师论文:高中语文教师语言素养的培养策略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

语文教师 语言素养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高水平的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不但可以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那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呢?

一、语文教学过程中各类教学语言的要求

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语言按其功能分,可以分为:

组织语:一堂完整的课需要用适当的教学语言来进行组织,我们称这样的语言为课堂组织语。它包括导入语、过渡语和总结语。

导入语:有研究者指出:“教师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导入,不仅可以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诱发思维,强化求知欲,借此还可以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直入正题,背景介绍,联系比较,复习回顾,标题分析,等等。

过渡语:教学是由各种不同环节构成的,一堂课可以有多个阶段组成,在这些阶段与阶段之间需要教师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过渡。对于课堂过渡语的一般要求是顺畅、简洁。

总结语:总结语专指一堂课或者一个课时结束时教师对课堂内容所做的归纳总结,而把一个教学环节结束时所用的结语称为“小结语”,因为它与整个提问过程密切联系,所以放在问题语中研讨。总结语的要求是简洁、明确、准确而重点突出。由于总结还具有引发思考和拓展的功能,因此,总结语也还可以具有抒情性和思辨性等特征。

阐释语:语文课的阐释语用来解释名词、概念,分析文章内容,讲授课文思想内涵等。按语言的表达方式,我们将其分为叙述语、分析语、抒情语。

叙述语:用叙述的方法讲述故事、现象的经过过程的语言。说明功用、性质等的说明性语言也可以包括在内。这种语言的要求是清楚明白、富有条理。

分析语:分析文章结构,阐释文章中心思想的议论性语言。课堂上教师发表个人见解的语言也属此类。分析语的要求是清晰、透彻、深入、准确、有理有据。

抒情语:教师在课堂上用来抒发个人情感的语言。抒情语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能够起到感染学生情绪、有效营造课堂气氛的作用。这类语言的要求是真诚、适时、克制,不可偏激。

问题语:语文课堂一般总是由问题来构成的。一般是教师或者学生提问,然后进行探讨回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引导,问题解决时,教师还应当进行总结,以使明确是非,加强学生的对信息的印象。对于教师而言,这类语言可以分为:提问语、引导语、小结语。

提问语: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加强记忆,帮助理解和启发思考。提问语关键是清晰、简洁、到位。它必须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切忌过大、过难、过泛。

引导语:学生的思维陷入困境,或者学生的回答不够到位准确时,教师进行引导所用的语言。这类语言的要求是要起到诱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因而具有启发性,且要有一定的暗示内容。切忌急躁粗暴和语带讥刺。

小结语: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所进行的归纳和小结。在教学的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提供信息反馈,以使得学生能够把握重点信息。在问题的探讨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小结,明确答案的重点要点,对学生的回答做适当的评价。小结语的要求是简洁、明确;同时又要能够具有启发下一个教学环节的作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时要以鼓励和激励为主,适当给予指正和点拨。

二、高中语文教师语言素养的培养策略

1、要广泛地学习和阅读,加强知识修养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倍增、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极快的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过去掌握的知识已经陈旧,必须用新知识来填充自己的问题。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也是这样。作为一名教师,知识更新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更新知识,就不可能教好学生。就语言能力的培养来说,不更新知识,就“无话可说”。因此,每一位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更要关心本学科研究的新动态、新成果,掌握本学科研究的前沿信息。同时,教师还应广泛地阅读相关学科的书籍,在广泛阅读中吸取知识,开阔眼界,使自己“有话可说”,而且要争取“把话说好”。

2、教师语言要生动活泼,具有亲和力,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作为语文教师,课堂上,要让学生喜欢听自己的课,教师就得在教学语言上下一番功夫。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富于亲和力而不显得呆板枯燥的课堂语言,学生是乐意接受的。富于情感,亲和平等的语言,才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学生才容易接受。而那种板起面孔,师道尊严,而又只会一惯照本宣科说教式的课堂教学,不要说学生听着累,自己讲起来可能也是一件痛苦的事吧。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喜欢的是日新月异;学生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不喜欢长篇大论;学生的思维是丰富的,不喜欢一成不变;学生又是情感丰富的,严肃生硬的而缺少人情味的教学语言,学生很难喜欢。只有那些紧扣教学,话语简洁,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知识性与趣味性同在,能跟随课堂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强烈亲和力,富于感染力的课堂教学语言,才会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教学情景,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3、要多练口语表达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把四十五分钟占得满满的,学生却在下面开小差、搞小动作。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讲得太多了,没有给学生一点消化所学知识的机会。因此,教师的课堂应主要用来阐释重点、答疑、解惑、总结和引导、启发学生如何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到这一步,主要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质量和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果教师的语言贫乏,辞不达意,准确性不高,语言不流畅,或者存在过多的不必要的口号,就会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平时应多练口语表达能力,以便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应用简洁扼要的语言,使学生及时解疑、记忆和巩固。

高中语文教师论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角色转变

随着课改的深入,新课程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它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诸多发展的机遇,可以说,新课程在很多方面促使着我们发生变化,而教师角色也发生着重大变革。

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被看做是“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的蜡烛”,“辛勤的园丁”,地位看似崇高,却忽略了教师真正在课堂中的作用。要做一名称职的现代语文教师,首先要求教师本人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强化不断获取知识的本领,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一名出色的教师,还应教会学生思考、学习、批判的本领,培养学生开拓新领域、分析新情况、迎接新挑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那么,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作为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师,在自身的定位上就必须体现出明显的学科特色和语文教师所特有的知识层面及全面素养。在教学活动中,在具体处理教材的操作中,语文教师不可能再去充当园丁或是知识传声筒的角色,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和自己一样具有认知和实践能力的人,不小看学生,不轻视学生,把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优先权、主动权交与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看成是教学活动的主持者和教学方向的引导者,不居高临下,不目中无人,把服务学生的职责和义务留给自己。

一、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

当教师从知识的圣坛步入与学生的平等行列之中,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乃至于荡然无存的时候,教师征服学生的唯一法宝便是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的敬业精神、知识储备、审美情趣、思想品味、生活态度、感悟层次、交流能力,都可能成为教师个人魅力的展现形式,甚至唱一首好歌,写一手好字都会让你赢得学生的爱戴。教师只有创设出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和教学环境,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和完美,才能让学生“信其道”,与此同时,教师的个性特征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尤其是教师的宽容度和亲和力,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特别是语文教师对文本教材的独特感悟和对教学过程的独特呈现方式,以及对学生多元反映的独特处理方法,都应该而且必须带有独特的个性印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个性风格,呈现个性魅力。

语文教师更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杂家,不但要“渊”,而且要“博”,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政治、历史、音乐、社会,甚至于美学等以及理科的一般性知识,要晓天文、通地理,这样才有可能在新课标、新角色面前站稳脚跟,游刃有余。语文教师要有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对未来独到的见解与感悟,对纷纭的世界有自己敏锐的态度与信念,更要有属于自己,也属于学生的全面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学习《李清照词两首》时,教师不但要具备很高的鉴赏能力,还要能抓住学生心理,投其所好,吸引学生注意,所以教学时我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一生的遭遇,以及她和赵明诚那段深挚而美好的感情,当我看到学生专注的眼神时,我就知道我已成功大半。

二、建立新型的语文学习方式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偏重于学生单向对知识的接受,价值重心置于客体的学科知识体系上;新课程注重的是对语文知识有意义、积极的自主性和发现性学习,其价值重心落在作为学习主体的“人”之上。具有重要价值导向的新学习方式的确立,标志着语文学习主体的崛起,并将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耀眼的亮点。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独特兴趣和潜智潜能的前提下还其选择的权利,还其听说读写思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这样,以“生本文化”为表征的教学就归正为一种顺应学生身心和谐成长的促进力量,一种使学生心智进发、思维开放、心境澄明、视界敞亮的发展性力量。把传统教学中师高于生的关系转变为师生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增进学习伙伴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变原来的你讲我听,庄重严肃,不苟言笑的关系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让每个学习个体在欢愉、明朗、轻松的集体氛围中获得正常的同步成长。

在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学习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教师要关注学生、肯定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实现发展,给课堂营造一个个高潮。

三、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共同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够也不应该去左右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要充分保障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表现欲望,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得以解决,教师决不能居高临下地对学生指手画脚,更不能对学生的认识做这样或那样的否定和贬损,要具有平等与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能左右的仅仅是节奏和方法而已。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必须是真诚与信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潜力,要与学生彼此都敞开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

新的课程标准决定了教师新的角色定位,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从传授者的圣坛上走入师生平等的行列,是一个进步。那么,能否适应这种角色的变换,能否让学生重新燃起对语文学科的热情,我们必须加倍努力,用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用语文教师的博学多才,用师生互动的轻松愉悦,去开创语文课堂的一片生机。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

高中语文教师论文:新课改环境下对高中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

摘 要: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面临多重压力和挑战,教师要在现有的教学岗位上适应改革,就要不断提高素养,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适应当前的变化。本文根据新课改环境和教学现状,论述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素养,主要从教学理念、自身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高中语文 教师素养

语文这门课程是高中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在新课改环境下,对于语文这门最常见的学科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不仅仅追求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但是现实状况是某些学校和老师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这就要求老师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达到新课改的目的。

1.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

新课改要求教师抛弃旧观念,不能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不断放低姿态融入到学生中,不断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教师才能更亲近学生,才能不断适应环境和学生思想的改变,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在新课程下,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目标,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在教导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好理论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只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不断进步。

2.高中语文教师要具备扎实的语文教学专业知识

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是语文教师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掌握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整个教学的开展。语文教师要熟悉语文这门学科的整个布局,将各部分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联系起来,并且在整体上把握语文学科与现代社会发展和整个思想学风的最新动态。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功底,而且要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白话文讲给学生听,因为如果是太专业化的语言学生不易接受,教学就会很死板,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老师可以将一些文言文中不易懂的字句与现代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联系起来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整体教学质量。这样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学生会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综合素质。

3.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力

新课改比较重视教师的创新能力,无论是课程教学上的创新还是思想上的创新,教师都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陈旧的教学思想,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可以从开展教学的形式上和学生进行互动的形式上入手,采用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教与学的互换,或者是以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书面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拓展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成为拥有全面能力的人才。

4.高中语文教师要提高整体管理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进行识字阅读的单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有很大的影响。高中阶段是价值观不断完善的过程,语文教学承载着引导学生价值观的责任。因此,语文教学是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管理过程。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倾听学生的心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的掌握水平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都接受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5.高中语文教师要做全才,全面掌握知识

语文这门学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语文知识中会穿插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可以说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对其他学科知识有深入的了解,比如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

6.结语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师有更广阔的发挥自身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空间,同时也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高中语文教师面临极大的挑战,这需要高中语文教师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掌握渊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在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高中语文教师论文: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利用好教材

摘 要:教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如何使用好教材,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利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问题: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读课本教材;语文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规划教材内容;语文教师应采取科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以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为基础,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利用好教材”这一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本教材;教学规划;教学手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相关规定:课文课堂要融合典范性、文质兼美、内容丰富多样性等特征于一体,富有文化内涵与人文气息。语文课堂要以教材为基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的,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开拓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好教材

1.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读课本教材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乃为善教也。”其意思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应该明白,现在开展教学活动,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适当地对学生加以指导,让学生自主研读课本教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当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不理解之处,此时教师就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学习技巧。

2.语文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规划教材内容

合理地安排与规划教学程序,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倘若教学规划缺乏科学、有效性,则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针对同一本教案展开的教学活动,如果授课顺序不一致,那么最后的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地规划教材内容。例如,教师在讲授鲁迅的小说――《药》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先去掉描述康大叔的动作、语言的内容,组织学生填写,然后进行分析与对比,学生在参与填写与对比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鲁迅语言中的精彩部分。如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

3.语文教师应采取科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

倘若高中语文教师能够对写作课程进行科学化的设计,引导学生形成写作意识,那么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近些年来,我国很多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开始致力于作文教学有序化研究工作,并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例如,在开展写作技能训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定一个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展开技能训练活动。此类训练活动,要想取得不错的效果,需要持之以恒,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加写作训练活动,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减少教师评价,增加学生议论的环节

语文教育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人文性特征。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学生看成是富有情感的人,而不能将他们视为获取科学知识的机器。很多高中语文教师深受传统应试教学的影响,将所谓的标准答案强行灌输给学生,这不仅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会使学生丧失对语文的兴趣,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在新形势面前,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

2.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增强课本内容的趣味性

教师应该减少评价环节,增加学生议论的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降低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教师只需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仍然需要发挥指导作用。对此,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增强课本内容的趣味性,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

3.教材与教辅读本相结合

教材是教师可利用的主要资源,但有限的教材内容无法满足时展对语文学习活动提出的新要求。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有效利用教辅读本,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例如,教师在讲授曹禺《雷雨》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辅读本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总之,教材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首先应该意识到利用好教材对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其次,要采取各种措施,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合理规划教学步骤,组织学生展开科学的写作训练,同时借助教材与教辅读本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材在提高教学活动效果中的作用,从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