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

时间:2022-04-28 03:01:40

导语:在大学综合素质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综合素质下的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素质教育分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法律素质及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有思想情感、思想认识、思想方法三方面,政治素质有政治观点、政治信念、政治立场三方面。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道德及政治观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习过程中形成和体现出的创造发明素养,以及运用所学所能将个人目标或任务付诸实践的能力。法律素质是其所具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行为的综合体现。道德素质是其做人及行为实践过程中对其自身起规范作用的心理品质。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提倡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进,但实际情况不近人意,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难入人心,。在这个价值观高度多样化的时代,学生现有的思想政治认知结构和相关课程内容差异大,施教者难以有效输入新的思想政治认知。

2.人文素质教育难以深化,现行人文素质教育只达到人文知识教授层面,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人文思想、法掌握人文方法,更无法遵循人文精神。

3.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原动力,普遍只想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工作,缺乏高层次追求。4.大学生法律和道德意识薄弱,缺乏维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道德素质存在道德评价失准、道德价值取向混乱问题。

三、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们,我们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引导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逐步形成,解决高校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其一,用皮亚杰的建构学说中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建构认知结构的方式的理论来指导思政素质教育。思政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会将施教者所教授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加强和丰富原有的结构,只是这一同化过程学生会过滤和改造施教者给予的外界刺激。也就是说,学生已有的思想政治认知结构如果和施教者所授结构不一致,那么他们就可能不接受甚至排斥。这正是目前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虽然思政教育在同化过程中受挫,但是我们可以在顺应过程中找到改变这一现状的希望。因为受教者的认知无法适应客体要求时,就会创造新的认知结构来适应环境需要,这是一个自我改造的过程。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政素质教育如果能把握好学生在同化和顺应过程的中认知结构变化的节奏、时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度,那么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就可能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建构起大学生全新的思想政治认知结构。

其二,高校若能重视和提高学生的认知驱力,那么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将实现由现目前学生仅仅是机械接受人文知识的层度到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的深层次转变。认知驱力是奥苏贝尔三大成就动机中最重要和最稳定的一项,此外还有自我增强驱力和附属驱力。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动机就是对求知的需要。人文教育无法深化的原因在于对实利的追求。而奥苏贝尔对认知驱力的重视本质是对认知和理解的价值的追求,这种追求同学生作为学习者的心理倾向契合。所以只要高校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认知驱力,就能转变大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没有现实意义的想法。

其三,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介绍给大学生,并引导学生追求较高层次的人生需求,帮助他们找到创新意识的原动力。文献显示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的人生需求模糊,甚至是缺失,尤其缺乏对自我实现需求的追求。马斯洛理论把需求由低到高层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我们可尽力引导大学生追求马斯洛理论的高层次需求,鼓励他们将自我实现作为自己的终身人生目标。

其四,高校可在法律道德教育的课程中引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以唤起大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以及对责任感的考虑。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分为六个阶段,而我们要重点引荐给学生的是第六个阶段,即普遍性伦理原则阶段。这一阶段的人确立起了一种用于社会治理的道德观,他们懂得德性的本质、以尊重人为目的而非手段为前提。执此道德观的人是推动社会道德发展的力量。具体可选用科尔伯格的“海因茨难题”这一经典道德两难问题作为课堂开放式讨论话题,了解学生的道德观和法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而后,为其讲解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基本法律知识以激发和普及大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

大学生素质的形成看似由外至内,其实也是一个内心变化引起外在行为表现变化的外化过程,是需要施教者带着潜移默化的意识耐心引导和培养的过程。因此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有效提高综合素质是顺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当然,本文的研究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所帮助。

作者:邓丽萍王昊灿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综合素质科技创新论文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1.做好导师和项目的遴选工作为保证STITP能切实有效地开展,项目指导教师一般为各专业的骨干教师,且有在研项目,学院则在科研资源的利用分配、评优、工作量等方面给予指导教师倾斜,以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项目选题主要是以学生自主选题和教师根据在研的科研项目组织选题。这些项目大部分为教师在研项目的子课题,保障了STITP项目来源的稳定性,促进师生科研学术工作良性发展。

2.确立导师负责制项目和指导教师确立后,学生要和导师签订协议,导师向学院负责,同时负责指导学生进行负责项目的立项、实施与完成。如引导学生选题,撰写项目申请书、立项书等,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团结协作和组织实施等综合能力。5.建设合理的学生科技活动梯队为保证学生科技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搭建金字塔型的学生科技活动梯队尤其重要。一年级是学生打基础的时期,可以通过开展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的科技活动来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要在广泛参与一年级学习活动的基础上,选拔、挑选部分优秀学生开始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前期工作;第二学期使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项目,并开始项目申报;三年级开始科研试验与结题,并将可继续深入的项目发展成毕业论文。

二、科技创新训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现

1.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科技创新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在科研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利用学校的各种有利条件对不同学科进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索、研究、创新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精力充沛,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富有进取和探索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能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突破,对其以后的研究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本科生科研训练可以服务校外,将社会提供的服务和课程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参加服务的活动中满足社会需求并形成社会责任感。

3.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大学生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其项目从论证、立项、实施到实验结果的分析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权衡比较,得出最优化的决策,需要与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交流协作,单靠一人力量很难完成。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关系,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4.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精神品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该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把大学塑造成创新者的精神乐园。在整个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力以及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与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

5.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就业的竞争力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拓展空间。也是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作者:陈国梁 白占涛 刘冲 孙志宏 贺晓龙 单位: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下人文精神论文

一、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

(一)理想信念与责任心的缺失

受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与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当前许多大学生的功利意识浓厚而理想信念不明确。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有效的规划,没有明确的理想信念,抱有过好每一天、享受每一天这样的思想。此外,当前许多大学生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其努力的核心与目标,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只关注个人利益而忽略了集体利益与社会利益。据调查与了解,近年来,我国“啃老族”的数量不断扩大,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正常就业,给社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隐患。

(二)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较低

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许多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差,且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很大的被动性与强制性,自学能力非常差。到了大学阶段,学校的学习环境较为宽松自由,在这种环境氛围之下,那些自制力较差且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就很容易变得消极懈怠,长此以往,他们的文化素养就会降低。此外,当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较差的问题。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推行,当前许多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从小被溺爱,以至于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当前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很容易产生迷茫、失落等不良情绪,进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较为严重

当代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个人主义问题,这与其家庭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得到了学校、家庭甚至社会的过分关心,导致其过分注重自身感受与荣辱得失而忽略了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在班级活动、学校活动与社会活动中缺乏集体意识,我行我素,无法顾及到自身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此外,据了解,许多大学生都存在着过分追求物质生活而忽略自身的精神生活的现象。例如,许多大一的新生在入学之初就要求父母为其配备笔记本电脑、新型智能手机等设备,给家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许多学生去名牌店高价购买服装或者名牌包包,不依据自身的实际支付能力来进行购买,不符合理性消费的理念;部分学生拿父母辛苦赚来的钱吃喝玩乐等。

二、音乐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音乐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育的宗旨在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大学教育不仅应当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使其懂礼仪,知廉耻。音乐人文精神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它是求真与想象的完美结合,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国家以及世界的有效途径。音乐人文精神的培育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增加大学生的人生经验和人生哲理,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其心灵得到升华,人格更加健全。

(二)音乐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构成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两个方面。将音乐人文精神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其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与科学技术相联系,可以有效缓解高科技对于人性发展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价值观方面,高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价值观的扭曲,音乐人文精神的培育,可以降低大学生对高科技的依赖,改变其价值观。

(三)音乐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良好的专业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构成必不可少的部分,音乐人文精神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明确其学习方法与学习方向,促使其治学态度更为严谨。学习方向反映了大学生的鉴别能力,学习方法反映了大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治学态度则体现了大学生的价值观,音乐人文精神从这三个方面对大学生产生影响,从而促进大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四)音乐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分化与学科扩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问普遍存在功利化的倾向,人文学科的地位越来越低,领地越来越窄。教育体制导致了科学与人文的隔绝,许多科学家都缺乏人文关怀的精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音乐人文精神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完善其人格,帮助大学生找到其理想中的精神家园,提高其审美情趣,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语

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要求,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对策,音乐人文精神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各高等院校应当注意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人文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文艺汇演、专题讲座以及板报等形式来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鲁芳 单位:唐山师范学院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综合素质就业论文

一、对工作经验的限制

目前,为了降低单位的人力资源成本,大多数企业都对求职者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求职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有效地避免企业因招聘大学生而带来的附加培训成本、风险成本以及机会成本。但由于大学生很少有接触社会的机会,工作经验更是无从谈起,导致就业时碰壁现象比较严重。

二、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相关对策

想要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公平就业的制度保护;此外,高校应该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对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生作为就业环节中的重点要素,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保证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公平就业。

(一)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决定大学生就业机会的主要因素就是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此,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是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实力的首要因素。首先,学生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是保证其获得良好学习成绩的前提。由于经过了高考,大部分学生将大学视为是一个享乐的场所,心态的适度调整是该阶段的一个难题。由于我国大学秉承着严进宽出的理念,多数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对于就业的意识还不够深刻,为此,大学生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将就业的客观压力转换为学习的动力。其次,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获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大学生需要构建一个全面合理的知识框架,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增强其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干部也要意识到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把握机会锻炼自己。最后,大学生要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由于大学的教学模式与高中有很大差异,如何做到自主学习,是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

(二)调整就业预期和就业意愿在双向选择体制下,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风险,只有打破传统的被动就业模式,树立灵活的就业观,才能更好地应对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压力。对就业的预期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就业范围,从而增加就业难度,“高也成、低也就”的就业意愿,能够帮助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加合理的调整。此外,大学生还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意识,由于部分高校存在短期就业率的思想,致使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十分慎重,担心求职人员跳槽从而增加企业成本,为此,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就业观,让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主动寻找就业机会在经济体制转轨阶段,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行业行为也不够规范,为此对就业机会选择的主动性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对简历的设计、投递以及对面试环节的充分准备都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选择就业机会的主动性。要知道,作为求职者的第一印象资料,简历的设计一定要简练、别致,此外要把握好投递简历的数量,并根据个人偏好对面试单位进行适当舍取,以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公司。

三、小结

综上所述,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近几年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的毕业人数都在呈上升趋势增长。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心的重点话题。就业似乎成了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想要解决就业问题,首先要增强大学生自身的素质,要知道,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是呈正相关的。此外,想要把握好就业机会,就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对大城市的就业预期以及对高薪行业的觊觎都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应该通过不断的完善自己来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也为营造一个和谐、公正的就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陈晨单位: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探索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论文

摘要:教师是决定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推动者。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的英语知识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是实现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的有效保障。大学英语教师不仅是英语语言的传授者,而且也是英语文化的传播者。

关键词:英语教学综合能力文化传播

在我院许多学生眼里,英语学习已经成为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甚至于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更加深远影响的科目。大学英语教育涉及的在校学生人数最多,学习周期最长。近几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英语教育的硬件设施不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古人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递者之外,还应是方法的引导者;而具体到英语教师,我们还得承担文化中介人的角色。

大学英语教师,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学历层次偏低,进修和培训机会偏少。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大学英语教育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的不同需求,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素质。

一、英语语言的教学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如英语教师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法教学还远离课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非但没有淡化应试教学的色彩,反而有朝着“考研是目标,四、六级是关键,60分是硬道理”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整体过级率不高,更是对这一方面很重视。最终导致了英语教学僵化,英语教师成了应试教学的工具。英语语言教学没能达到应用的目的;英语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为了培养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英语语言,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把握英语教学的主动性。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转变把通过各种级别的外语考试看作是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把考试通过率视为衡量英语教学的尺子的错误的观念与认识。课堂教授的内容必须从英语语言特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英语交流使用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应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者变为同时具备实际语言使用能力的指导者和使用效果的监控者。

比如在词汇的掌握方面,教师自身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足够的英语日常词汇和专业词汇,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积极词汇。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生如果要自如地使用英语语言,需要掌握《大学英语词表》中的6800个左右的单词和2600多个词组。其中的3200个左右为积极词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语言能力提高为中心;教学应在字词的基础上由句子水平转变到语段水平,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精确又重视流利和通顺。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过程中,要把握好培养英语语言认知能力和培养英语语言使用能力的互动关系。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思维,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应该通过把英文译为汉语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应该多挖掘内心深处对于英语语言的认知。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通往英语最精深的领域,去消化和吸收欧美语言的精髓,去认知和理解这种文化对我们自身的启迪作用。

2、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创新的教师。特别是面对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中学对英语就不太感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更不能墨守陈规,一成不变。而是能够挑战常规,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通过对教材的艺术处理,激发起学生心中的智慧与求知欲。现代的英语教学流行“任务型活动”,但实际上,任务是多种多样的,是可以由教师自由创造的。当然,如何活跃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都要靠教师的创新、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英语使用技能,英语交际能力等。大学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英语语言的教学把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起来,并最终把学生的英语语言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一线教师有直接接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学生的便利,他们必须能够总结归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不断通过课程建设改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做到能听,会改和善实施。

不过,课程教学的创新也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任何课堂教学的创新都是建立在授课教师能够驾驭课堂节奏和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的。如果过分的迎合学生以至于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同时应该注意的就是,生动的语言应该幽默有度,如果灌输的成分太多太频,反而有失偏颇,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这样一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勤恳度和求知欲望下降,对英语教学来说这是非常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二、英语文化的传播能力

英语语言的传授过程离不开英语文化的传播。语言是构筑文化的基础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格拉德斯通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做了精要的概括:“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和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的媒介。”英语在世界许多国家中使用,但却代表着以英美为主流的文化传统。

当前,制约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学英语教师英语文化教学方法的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英语文化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就很难有指望。大学英语教师只有自己了解了主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后才能在课堂中准确地介绍这些文化,教授好英语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使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协调发展、综合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此目的相适应。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除此之外,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英语教学既担负着英美等国语言教学的任务又具有传播英美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知识的作用,是综合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更应有扎实的语言学、文化学、文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现代大学英语教学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得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知识是教学激情,教学效果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知识面狭窄的教师,会有什么激情,在教学中也很难期望这样的教师能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那些教学效果差,学生欢迎程度低的教师往往只能照本宣科,就事论事,使原本应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枯燥乏味,令人生厌。事实上,只有知识渊博的英语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与敬佩。

虽然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师都懂得以上这些改进的积极作用,但是,能将以上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者甚少。目前我院大学英语教师队伍都由50岁左右的教师和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构成,独立院校的这支队伍中绝大多数只有大学本科学历,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一方面他们在掌握新的教学理论上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师资队伍人员不足,都是超负荷工作,缺乏时间、精力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年轻教师为了适应新的角色,还在努力掌握自己的老师在教授自己时所用的传统的代代相传的授课方法。旧时的教学方法沿用了老的教材,过时的教案,那种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就不高,死记硬背的痕迹难以消除。

三、培养英语教学的激情

我们总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很重要,重要到可以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最终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激情呢?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目标导向性的心理情绪状态。一切艺术创造都是在激情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师在传播和再现这种创造的过程中,同样必须拥有激情。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同样,一个富有激情的大学英语老师只要一拿起课本,一走进教室,就能全身心投入,走进学生心灵,架起课本和学生之间大桥梁,通过激情再现,给学生以美不胜收的语言文化的享受,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的激情是如何培养的呢?

1、激情来自教师对职业的热爱

是教师就要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一个大学英语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去热爱英语教学事业,并以此去感染自己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全身心的去关心他们。只有这种敬业和真挚的爱,才能使教师产生教学的激情。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宽容,才能以博大的胸怀去理解学生,帮助他们达到学习目的;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忍耐和信心;有了真挚的爱,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爱”是大学英语老师产生激情的源泉。

2、激情来自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修养,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应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新路子;要博采众长、虚心求教,使自己的教学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从而不断领略到英语教学的无限乐趣,不断产生英语教学应有的激情。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是英语教师产生激情的必由之路。

四、掌握其他英语教学手段

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总是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变化而不断调整,又自然贴切,生动流畅,能够紧紧把学生吸引住。除了教授学生掌握语言作为学习的工具的技能之外还要让学生能够使用非语言沟通的手段。当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后,教师还要进一步传授英语国家中非语言交流的知识,以激励学生更加完整地学习英语交流沟通的知识。许多大学生学会了不少英语词汇,也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造句。但是英语语言只是所有英语交流媒介中的一部分,相当部分的交流和沟通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来完成的。为了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能在更加广阔的英语交流空问自由翱翔,享受到有灵犀一点通”的快乐,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既是英语语言专家又是非语言交流专家。

大学英语的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完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还在于使用这些手段的英语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离不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要迅速掌握不断改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开发先进教学设备的功能,尽快发挥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卓越功效来。

五、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些长期性的深层次的问题,而大学英语教师是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中坚力量。掌握了扎实的业务知识,同时又具有爱心,具有激情等综合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中,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功效。大学英语教育的主导者是大学英语教师,最终受益的将是一代又一代能够真正掌握好英语知识的大学生。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剖析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综合素质论文

摘要:教师是决定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推动者。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的英语知识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是实现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的有效保障。大学英语教师不仅是英语语言的传授者,而且也是英语文化的传播者。

关键词:英语教学综合能力文化传播

在我院许多学生眼里,英语学习已经成为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甚至于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更加深远影响的科目。大学英语教育涉及的在校学生人数最多,学习周期最长。近几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英语教育的硬件设施不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古人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递者之外,还应是方法的引导者;而具体到英语教师,我们还得承担文化中介人的角色。

大学英语教师,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学历层次偏低,进修和培训机会偏少。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大学英语教育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的不同需求,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素质。

一、英语语言的教学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如英语教师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法教学还远离课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非但没有淡化应试教学的色彩,反而有朝着“考研是目标,四、六级是关键,60分是硬道理”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整体过级率不高,更是对这一方面很重视。最终导致了英语教学僵化,英语教师成了应试教学的工具。英语语言教学没能达到应用的目的;英语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为了培养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英语语言,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把握英语教学的主动性。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转变把通过各种级别的外语考试看作是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把考试通过率视为衡量英语教学的尺子的错误的观念与认识。课堂教授的内容必须从英语语言特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英语交流使用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应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者变为同时具备实际语言使用能力的指导者和使用效果的监控者。

比如在词汇的掌握方面,教师自身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足够的英语日常词汇和专业词汇,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积极词汇。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生如果要自如地使用英语语言,需要掌握《大学英语词表》中的6800个左右的单词和2600多个词组。其中的3200个左右为积极词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语言能力提高为中心;教学应在字词的基础上由句子水平转变到语段水平,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精确又重视流利和通顺。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过程中,要把握好培养英语语言认知能力和培养英语语言使用能力的互动关系。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思维,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应该通过把英文译为汉语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应该多挖掘内心深处对于英语语言的认知。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通往英语最精深的领域,去消化和吸收欧美语言的精髓,去认知和理解这种文化对我们自身的启迪作用。

2、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创新的教师。特别是面对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中学对英语就不太感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更不能墨守陈规,一成不变。而是能够挑战常规,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通过对教材的艺术处理,激发起学生心中的智慧与求知欲。现代的英语教学流行“任务型活动”,但实际上,任务是多种多样的,是可以由教师自由创造的。当然,如何活跃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都要靠教师的创新、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英语使用技能,英语交际能力等。大学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英语语言的教学把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起来,并最终把学生的英语语言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一线教师有直接接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学生的便利,他们必须能够总结归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不断通过课程建设改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做到能听,会改和善实施。

不过,课程教学的创新也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任何课堂教学的创新都是建立在授课教师能够驾驭课堂节奏和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的。如果过分的迎合学生以至于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同时应该注意的就是,生动的语言应该幽默有度,如果灌输的成分太多太频,反而有失偏颇,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这样一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勤恳度和求知欲望下降,对英语教学来说这是非常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二、英语文化的传播能力

英语语言的传授过程离不开英语文化的传播。语言是构筑文化的基础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格拉德斯通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做了精要的概括:“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和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的媒介。”英语在世界许多国家中使用,但却代表着以英美为主流的文化传统。

当前,制约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学英语教师英语文化教学方法的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英语文化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就很难有指望。大学英语教师只有自己了解了主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后才能在课堂中准确地介绍这些文化,教授好英语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使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协调发展、综合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此目的相适应。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除此之外,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英语教学既担负着英美等国语言教学的任务又具有传播英美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知识的作用,是综合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更应有扎实的语言学、文化学、文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现代大学英语教学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得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知识是教学激情,教学效果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知识面狭窄的教师,会有什么激情,在教学中也很难期望这样的教师能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那些教学效果差,学生欢迎程度低的教师往往只能照本宣科,就事论事,使原本应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枯燥乏味,令人生厌。事实上,只有知识渊博的英语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与敬佩。

虽然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师都懂得以上这些改进的积极作用,但是,能将以上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者甚少。目前我院大学英语教师队伍都由50岁左右的教师和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构成,独立院校的这支队伍中绝大多数只有大学本科学历,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一方面他们在掌握新的教学理论上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师资队伍人员不足,都是超负荷工作,缺乏时间、精力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年轻教师为了适应新的角色,还在努力掌握自己的老师在教授自己时所用的传统的代代相传的授课方法。旧时的教学方法沿用了老的教材,过时的教案,那种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就不高,死记硬背的痕迹难以消除。

三、培养英语教学的激情

我们总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很重要,重要到可以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最终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激情呢?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目标导向性的心理情绪状态。一切艺术创造都是在激情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师在传播和再现这种创造的过程中,同样必须拥有激情。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同样,一个富有激情的大学英语老师只要一拿起课本,一走进教室,就能全身心投入,走进学生心灵,架起课本和学生之间大桥梁,通过激情再现,给学生以美不胜收的语言文化的享受,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的激情是如何培养的呢?

1、激情来自教师对职业的热爱

是教师就要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一个大学英语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去热爱英语教学事业,并以此去感染自己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全身心的去关心他们。只有这种敬业和真挚的爱,才能使教师产生教学的激情。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宽容,才能以博大的胸怀去理解学生,帮助他们达到学习目的;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忍耐和信心;有了真挚的爱,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爱”是大学英语老师产生激情的源泉。

2、激情来自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修养,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应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新路子;要博采众长、虚心求教,使自己的教学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从而不断领略到英语教学的无限乐趣,不断产生英语教学应有的激情。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是英语教师产生激情的必由之路。

四、掌握其他英语教学手段

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总是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变化而不断调整,又自然贴切,生动流畅,能够紧紧把学生吸引住。除了教授学生掌握语言作为学习的工具的技能之外还要让学生能够使用非语言沟通的手段。当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后,教师还要进一步传授英语国家中非语言交流的知识,以激励学生更加完整地学习英语交流沟通的知识。许多大学生学会了不少英语词汇,也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造句。但是英语语言只是所有英语交流媒介中的一部分,相当部分的交流和沟通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来完成的。为了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能在更加广阔的英语交流空问自由翱翔,享受到有灵犀一点通”的快乐,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既是英语语言专家又是非语言交流专家。

大学英语的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完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还在于使用这些手段的英语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离不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要迅速掌握不断改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开发先进教学设备的功能,尽快发挥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卓越功效来。

五、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些长期性的深层次的问题,而大学英语教师是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中坚力量。掌握了扎实的业务知识,同时又具有爱心,具有激情等综合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中,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功效。大学英语教育的主导者是大学英语教师,最终受益的将是一代又一代能够真正掌握好英语知识的大学生。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论文

摘要:加强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结合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在培养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文科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新的管理理念、工作方式和人才选拔机制为支撑的新型企事业单位对高校文科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由于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学生的就业心态不够理性以及专业技术的切入点较低等原因导致文科大学生就业面相对理工科大学生较窄,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结合文科大学生在综合素质形成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应该如何加大对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对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合格大学生提高文科大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文科大学生的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需要各个高校针对专业特点、学科设置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全过程地对文科类大学生加以教育与引导。从目前各个高校在实际工作中所接触到的情况和用人单位对文科类毕业生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文科类的学生群体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值得大家共同关注与思考如何切实有效地去解决。

1、某些文科大学生尤其是90后的一代由于长期处于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以及“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应试教育背景下缺乏文科生理应具有的较高的人文素养,其道德水平不高缺乏基本的礼貌和感恩之心。有些学生甚至将自己和学校的关系视为简单的“买卖关系”。对于学校的教育存在抵触心理,很多问题的理解未能从全局、大局考虑而是从利己、狭隘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很多的学生在优越的物质环境和肤浅的流行文化抚育下成长,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高等教育应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由于文科生长期受到感性教育居多,心理承受能力较脆弱,对于一些事情比较敏感。在一些实际问题的处理上,通常是消极的态度去面对,缺乏必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教师的言语行为喜欢从细节上去揣摩,很多教师“不以为然”的话语可能对文科生的负面影响较大。高等教育要引导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人际关系、个人情感等问题上应该如何去面对,有哪些处理压力的技巧可供参考。要特别关注专业满意度低、家庭成员关系异常、性格抑郁内向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成长。

3、对于课程的学习,由于受到外部就业形势的影响往往偏好于与“考证考级”相关科目的学习。有的文科生对于中外名著知之甚少、对于中华文化的鉴赏品味低、对于优美的古汉语诗词的学习更是提不起精神认为没有多大实际用处。这些现象的出现令人担忧也促使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优化教育方式方法,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接受专业教育。

4、很多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不高,对于诸如“高等数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普通物理”等理工科课程的学习存在“畏难”和“抵触”情绪。由于文科学生的理工科学习基础较弱加上自身的学习热情不高,这对高校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文理交融的复合型人才是十分不利的。由于理工科专业的工作其技术切入点较高、技术壁垒较厚,加上理科生在逻辑思维、动手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很多理科生在毕业后从事文科类的工作反而更有优势。但很少有文科生具备以后从事理工类工作的能力,这也使得很多文科类工作被理科生“侵占”更增加了文科生的就业压力。由于文科生很多从事记者、教师、行政机关等工作,所以具备较高科学素养的文科生对于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

二、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思路探寻

文科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与价值、塑造时代精神、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运转提供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他们的素质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希望,其作用不容忽视。所以教育工作者如何以研究的态度去拓宽思路换位思考帮助我们的文科大学生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以笔者之见,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去解决这一实际问题1、在理工类高校中文科专业的建设发展往往与学校的主流发展方向融合的并不是十分紧密,这也造成文科专业在这类学校的发展空间狭窄,学院间学术水平、综合实力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也直接影响到这类学校文科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培养。教育公平这一基本教育原则要求我们要防止出现专业教育上的马太效应,要做到专业发展的均衡协调发展使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一流的教育资源。

结合各高校的发展特色尤其是行业特色高校,要将其他非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主动融入到特色专业的发展中。要将包括文科专业的建设采用一种宽口径、强基础、重实践的办学思路真正贯彻下去,在特色专业和非特色专业中找到结合点使得学科间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建设发展、促进学生“T型”综合能力体系的培育,增强文科生综合素质使得其在与特色专业相关的行业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扩大就业渠道。

2、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社会的多元化也引起了大学生在价值观念取向和标准上呈现出多样化,部分带有消极的堕落思潮。处于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线的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积极开拓有效途径,做好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文科学生以女生居多,其面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对于外界支持的依赖性也较大。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互尊互信的师生关系能够良性循环下去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促进学生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标准是十分有利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业务水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对于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人文情感的渗透。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要与时俱进,应该改变昔日的教条式说教和空洞式灌输,要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传承与发展、理性与感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位学生注入教师新鲜的情感血液。

3、提高文科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迫在眉睫。科学素养是现代人的一项必备的素养,但作为国家发展中坚力量的文科生的科学素养状况经相关的调查发现是不容乐观的。这其中有学生个体的原因当然也有我国教育体制上存在的问题,这里就不在赘述。高校对文科生进行科学教育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一件大事也是增加文科生就业“砝码”的重要举措。高校教学体系和学生社会实践创新体系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社会热点问题调研、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让文科生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训练文科生的科研能力使之自发地接受科学思想的熏陶有助于文科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的融会贯通对于任何专业的学生都是终生受用。另外在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研究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一种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这对于文科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尤为重要。高校要注重建设适合文科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实践基地体系要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和应用性,能够激发文科生的创新热情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与所从事的工作零距离对接。各高校要加大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资金投入、智力支持,建立健全学生社会实践的激励机制。

4、加强文科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真、善、美各个方面的追求起到精神上的助推作用。人文教育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要将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品格修养、精神面貌与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人文教育要将知识的传播、文化的熏陶以及社会实践的锻炼内化为学生做人的基本态度与做事的创新源泉,要做到知、情、意并重。高校要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开设各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人文知识的传播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整体性地考虑和处理科学与社会问题,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提供条件。作为人文教育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有益的适合自身发展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举行各类形式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塑造学生良好的个人品格,开阔学生的视野和胸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公关能力等。在群体活动中学会做人与做事。

5、我国的文科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对待文科生综合素质提高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仍然要以研究的态度去对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系统地制定出更加有利于文科生成长的教育模式。当然育人的过程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系统工程,也呼吁我们的社会对于我们的文科生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文科生在迅猛发展的社会大舞台上找到自己应有的角色。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摘要:加强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结合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在培养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文科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新的管理理念、工作方式和人才选拔机制为支撑的新型企事业单位对高校文科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由于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学生的就业心态不够理性以及专业技术的切入点较低等原因导致文科大学生就业面相对理工科大学生较窄,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结合文科大学生在综合素质形成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应该如何加大对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对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合格大学生提高文科大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文科大学生的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需要各个高校针对专业特点、学科设置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全过程地对文科类大学生加以教育与引导。从目前各个高校在实际工作中所接触到的情况和用人单位对文科类毕业生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文科类的学生群体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值得大家共同关注与思考如何切实有效地去解决。

1、某些文科大学生尤其是90后的一代由于长期处于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以及“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应试教育背景下缺乏文科生理应具有的较高的人文素养,其道德水平不高缺乏基本的礼貌和感恩之心。有些学生甚至将自己和学校的关系视为简单的“买卖关系”。对于学校的教育存在抵触心理,很多问题的理解未能从全局、大局考虑而是从利己、狭隘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很多的学生在优越的物质环境和肤浅的流行文化抚育下成长,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高等教育应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由于文科生长期受到感性教育居多,心理承受能力较脆弱,对于一些事情比较敏感。在一些实际问题的处理上,通常是消极的态度去面对,缺乏必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教师的言语行为喜欢从细节上去揣摩,很多教师“不以为然”的话语可能对文科生的负面影响较大。高等教育要引导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人际关系、个人情感等问题上应该如何去面对,有哪些处理压力的技巧可供参考。要特别关注专业满意度低、家庭成员关系异常、性格抑郁内向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成长。

3、对于课程的学习,由于受到外部就业形势的影响往往偏好于与“考证考级”相关科目的学习。有的文科生对于中外名著知之甚少、对于中华文化的鉴赏品味低、对于优美的古汉语诗词的学习更是提不起精神认为没有多大实际用处。这些现象的出现令人担忧也促使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优化教育方式方法,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接受专业教育。

4、很多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不高,对于诸如“高等数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普通物理”等理工科课程的学习存在“畏难”和“抵触”情绪。由于文科学生的理工科学习基础较弱加上自身的学习热情不高,这对高校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文理交融的复合型人才是十分不利的。由于理工科专业的工作其技术切入点较高、技术壁垒较厚,加上理科生在逻辑思维、动手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很多理科生在毕业后从事文科类的工作反而更有优势。但很少有文科生具备以后从事理工类工作的能力,这也使得很多文科类工作被理科生“侵占”更增加了文科生的就业压力。由于文科生很多从事记者、教师、行政机关等工作,所以具备较高科学素养的文科生对于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

二、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思路探寻

文科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与价值、塑造时代精神、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运转提供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他们的素质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希望,其作用不容忽视。所以教育工作者如何以研究的态度去拓宽思路换位思考帮助我们的文科大学生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以笔者之见,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去解决这一实际问题1、在理工类高校中文科专业的建设发展往往与学校的主流发展方向融合的并不是十分紧密,这也造成文科专业在这类学校的发展空间狭窄,学院间学术水平、综合实力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也直接影响到这类学校文科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培养。教育公平这一基本教育原则要求我们要防止出现专业教育上的马太效应,要做到专业发展的均衡协调发展使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一流的教育资源。

结合各高校的发展特色尤其是行业特色高校,要将其他非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主动融入到特色专业的发展中。要将包括文科专业的建设采用一种宽口径、强基础、重实践的办学思路真正贯彻下去,在特色专业和非特色专业中找到结合点使得学科间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建设发展、促进学生“T型”综合能力体系的培育,增强文科生综合素质使得其在与特色专业相关的行业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扩大就业渠道。

2、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社会的多元化也引起了大学生在价值观念取向和标准上呈现出多样化,部分带有消极的堕落思潮。处于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线的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积极开拓有效途径,做好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文科学生以女生居多,其面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对于外界支持的依赖性也较大。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互尊互信的师生关系能够良性循环下去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促进学生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标准是十分有利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业务水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对于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人文情感的渗透。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要与时俱进,应该改变昔日的教条式说教和空洞式灌输,要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传承与发展、理性与感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位学生注入教师新鲜的情感血液。

3、提高文科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迫在眉睫。科学素养是现代人的一项必备的素养,但作为国家发展中坚力量的文科生的科学素养状况经相关的调查发现是不容乐观的。这其中有学生个体的原因当然也有我国教育体制上存在的问题,这里就不在赘述。高校对文科生进行科学教育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一件大事也是增加文科生就业“砝码”的重要举措。高校教学体系和学生社会实践创新体系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社会热点问题调研、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让文科生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训练文科生的科研能力使之自发地接受科学思想的熏陶有助于文科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的融会贯通对于任何专业的学生都是终生受用。另外在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研究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一种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这对于文科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尤为重要。高校要注重建设适合文科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实践基地体系要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和应用性,能够激发文科生的创新热情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与所从事的工作零距离对接。各高校要加大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资金投入、智力支持,建立健全学生社会实践的激励机制。

4、加强文科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真、善、美各个方面的追求起到精神上的助推作用。人文教育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要将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品格修养、精神面貌与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人文教育要将知识的传播、文化的熏陶以及社会实践的锻炼内化为学生做人的基本态度与做事的创新源泉,要做到知、情、意并重。高校要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开设各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人文知识的传播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整体性地考虑和处理科学与社会问题,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提供条件。作为人文教育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有益的适合自身发展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举行各类形式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塑造学生良好的个人品格,开阔学生的视野和胸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公关能力等。在群体活动中学会做人与做事。

5、我国的文科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对待文科生综合素质提高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仍然要以研究的态度去对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系统地制定出更加有利于文科生成长的教育模式。当然育人的过程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系统工程,也呼吁我们的社会对于我们的文科生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文科生在迅猛发展的社会大舞台上找到自己应有的角色。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综合素质

(一)、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无不体现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荣辱观发生倒置性变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在这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下使部分青年学生走上了躬行践履的道路。

(二)、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三)、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久而久之,尊敬师长、敬老爱幼观念淡薄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养成了。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

(四)、大学生道德心里的不成熟。不少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甚至我们从中还可以观察到某些儿童时心里的残留,如有意试探纪律的边界,明令禁止的却偏要去做,不处分到头不作罢。另外,在当前形势下,许多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有时尚不能加以正确选择,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已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的内容及途径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中国传统文化是包括哲学、教育、史学、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一个跨越人类生存时空的概念,具有超越历史阶段的绵延特性。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深刻的蕴涵、高远的意境、恢弘的气慨,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伟大的精神风貌和气质,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展现出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质和人文价值。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这些优秀的道德理论和文化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锻炼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责任。

(二)、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青年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的偏低。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社会公德是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秩序顺利进行所必须的,它是一种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这种不文明行为也影响了大学生公德意识总体水平的提高。鉴于此,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为当前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要提高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因此,高校必须意识到,公德教育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人才的问题,而人才的素质又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为此,许多国家对学生的价值观及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视。英国教育部颁发的道德教育大纲中明确规定: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授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信用、尊重别人权利、爱惜他人财物的良好品质。日本则以其良好的国人素质,让世人看到了道德教育之成效。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是会做人。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德教育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并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其次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育人,而优良的育人环境,优良的校风校纪的形成,一方面要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必须有一定的管理措施作保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是养成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容易流于空对空,文明习惯、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不容易养成。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在行动上却又往往不去做;只有管理措施而不强调养成教育,就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行为,学生虽然知道必须这样做,但在内心里并不自愿,甚至往往形成抵触、逆反心里,只有把养成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风尚和文明习惯。在日常管理服务中,我们要强调环境对育人成才的影响,在大力加强养成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管理。好的文明行为将得到巩固,强调管理也是教育,并不是片面强调管理,而是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教育管理,尤其是注重加强“养成”教育。教育是为了提高自觉性,而管理则是使这种自觉性形成习惯,使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只有形成文明的习惯,社会公德才能形成。实践证明,公德教育就应以社会礼仪常规教育为起点,进行养成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这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做人最基本的条件,决定着大学生能否以一个文明人的姿态步入社会。

再次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包括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校园精神、校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设施等。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提高教师素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

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惑、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正确、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教师还要注重渗透教育,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里素质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教师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把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为人处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更要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所具有的道德品格要更具有完美性。主要包括:宽厚大度、无私正直、作风严谨、仪表端庄、谈吐高雅、处事周密、乐于助人、好学上进、敬老爱幼,尊师重教等方面。千百年来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只有首先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里磁力,才会吸引他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做为高校,应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多形式、多渠道对教师进行正规化培训,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信心和信念。教师应自觉提高自己的师德意识和育人能力,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知识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综合素质改革分析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外语教师的全面素质;改进课堂教学法;丰富语言环境等进行分析和阐述。包括了转变思想观念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先导、外语教学要改革,要跃上新台阶,教师是关键、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过程,如何使课堂教学效果富有成效、外语教学法专家布莱尔曾把外语教学的新方法归纳为丰富语音习得环境和语言学习环境两大类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摘要:剖析了大学英语教学滞后的现状及原因,强调了英语教改的必要性并就如何进行教改提出初步设想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外语能力;综合素质;活化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经济信息时代,是我国逐步与世界接轨,深入改革的时代,这就需要更多的既懂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与外商谈判、交流的外语人才.虽然各所外语院校培养了大批大学生,但很多外语专业的学生不道得其它专业知识,如电子、机械、化工、纺织等专业知识,直接制约着工作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国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的现状越来越不适应21世纪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所以,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李岚清副总理说:“我国的普通外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大学二年级,花那么长的时间,从一个普通大学毕业出来,既不能看,又不能听,更不能讲,再不研究这个问题能行吗?”的确,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毕业生虽然拿到了英语四、六级证书,到了用人单位听、说、写、译的能力一样都不行,更不要说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或与外商谈判。单位领导只能将他们重新送入大学“回炉”。因此,我国外语教学必须“上台阶”。

由于受到国家四、六级考试的束缚,大学英语教师不得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向学生直接灌物知识.在课堂七教师占了大部分的时间讲解语法规则、语言知识、词汇的运用,学生很少有机会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长期使用非交际教学法,学生始终不能在语言环境中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他们从课堂中获得了相当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而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译)却得不到相应的发展,这就造成了英语教学中的高分低能。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而社会大批需要的就是具有较强运用英语能力的各种专业人才,而不是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知识的人才。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公共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

1转变思想观念

转变思想观念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先导。它涉及到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学生、家长都应认识到四、六级考试只是,一种考试形式,不能用它作为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在各种场合的应变能力。我们应围绕着这个目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改革,逐步克服高分低能的不合理状态,使英语教学从应付考试的“应试型”教学转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型”教学的正确轨道上来。

2提高外语教师的全面素质

外语教学要改革,要跃上新台阶,教师是关键。外语教师的素质不仅包括外语水平、实际的教学能力,而且还包括良好的品质和令人偷快的个性特征。如果不注意外语教师全面素质的培养,外语教学改革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外语教师应博览群书,拓宽视野,创造一切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的机会,如参加进修或出国深造。同时还要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外语教学法和心理学等,用各种理论来指导我们具体实践。俗话说: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此外还要注重培养个性特征,例如,良好的个人形象,健康的心理,开朗的性格,幽默的谈吐。正如威尔金斯(filikir)所说,“教师教学成功与否并不全是业务培训水平的问题,教师本人的某些重要特征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学习机会。”显然,教师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关键性的影响。

3改进课堂教学法

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过程,如何使课堂教学效果富有成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种方法使学生处于语言实践活动的中心地位,即学生充当“演员”的角色,教师退出主宰一切的地位,即充当“导演”的角色。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结对进行对话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讨论、辩论等活动。例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三单元“ThePresent”和第七单元“TheSampler”这二篇课文故事简单,语言生动,情节感人。在教学过程中,便设计了角色扮演活动。同学们情绪高昂,踊跃参与。有的小组重现课文内容,有的小组还在情节上作了些修改,把课文中主人翁的心理活动,外表特征表演得淋漓尽致。又如在进行第一册第二单元“SailingAroundtheWorld”的教学时,在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述后.立即请几位同学对照FrancisChichester航行路线图复述课文,他们正确的发音、流利的语言、大方的神情,赢得了同学们钦佩的目光。再如,对第三册第八单元“Daydreamalittle”教学时.由于人们对白日做梦有较深的偏见,因此就展开了小组讨论“what’syourattitudetowardsdaydreaming?”大部分同学认为daydream是逃避责任和现实的空想。学完课文,同学对daydream有了新的认识,于是进一步讨论“what’syourattitudetowardsdaydreamingnow?”使同学充分认识到daydream确实有很多益处。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情景中生动地表现和发展自己运用外语的能力,并通过教师和同学的反馈信息得到检验。这种方法克服了学生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增强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的参与,他们的思维和交际能力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同时又促进了写作能力,从而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效果。显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将打破根深蒂固的传统的“填鸭式”被动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效果。

4丰富语言环境

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布莱尔曾把外语教学的新方法归纳为丰富语音习得环境和语言学习环境两大类。我国外语教育学学者张正东也强调环境是制约和影响外语教学的主要因素。这些都说明外语学习必须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这一点己在外语界达成共识。所以,丰富语言环境是现代外语教师共同奋斗的目标。除了上面所述的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我们可以从下面二个方面进行尝试。

建立“英语活动中心”“英语活动中心”是一个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的课外活动场所,是对有限的课内实践活动的补充.因为该中心能提供真实的语言实践环境和外国文化氛围,学生处于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中,他们所闻、所讲、所思都是用英语,没有一点母语的干扰,在长期反复的耳濡目染和亲身实践中,高效率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在英语活动中心,我们可设置语音室、影视厅、阅览室、娱乐室等等.里面的摆设、装饰的格调一律外国化,以营造出一个地道的外国文化氛围。进入本中心的所有教师、学生以及工作人员一律只准用英语交际,谁违反规则(即用汉语交谈)就要给予一定的处罚。本中心由外籍教师和英语教师、学生有计划地组织、安排活动,如英语专题讲座、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晚会、英语电影、录像、各种游戏、自由活动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自由选择参加活动,轻松、愉快地投入英语环境中去,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通过大量反复的语言实践,逐步增强外语语感,形成英语思维,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可以预言,这个设想一旦付诸于实践,必将给英语教改产生深刻的影响。

运用多媒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积极性,使教学双方始终处于“活化”状态,我们可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把图形、文字、声音、影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它能把学生带进情景交融、图文并茂的外语世界,以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尤其是虚拟实景(virtualReality)功能,把学生置身于虚拟的自然环境中,在跨文化的国际气氛中学习和交流。在虚拟实景中,学生可以在美国的商店购物,与营业员讨价还价。这种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且还锻炼了非语言交际能力(表情、动作、手势等身势语)。可见,多媒体计算机为丰富语言环境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

21世纪对外语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这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所以,对公共英语进行教学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笔者仅就目前我国公共英语教学现状提出了一些初步改革的设想,鱼盼外语界的学长、同仁指教,为把我国的公共英语教学跃上新台阶而努力。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探讨

摘要:

当今,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各行业对于人才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与一般高校所不同,独立学院不论是在教育资源,还是学院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独立学院必须转变教育模式,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多重需求。本文以某独立院校为例,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独立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新模式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引起相关工作者的深思。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模式

独立学院,是民间办学力量与一些公立老牌本科大学共同开办的院校。它依托于高等院校的教学特色、教育资源,既满足了广大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渴望,又缓解了高校办学的经济短缺情况。对于进入独立学院学习的学生来说,其整体的素质仍与高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缓解就业竞争压力,是独立学院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因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尽管高校已经扩大了招生规模,每年大学生的毕业数量也是逐年递增,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大学生的就业率并没有得到提高。甚至于很多大学生一经毕业,就要面临着失业的危险。探究其根本原因,并不仅仅是由于用人单位提高了用人标准,本质原因还是在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无法达到人才市场的要求。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妥善处理好高校学生的素质和教育问题。人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往往取决于人的素质如何,而素质又是通过受教育不断提高的。对于刚迈入校园的大学生来说,其正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在这种宽松又独立的校园氛围中,由于其心智尚未成熟,必须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其慢慢独立成长起来。因此,对独立学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强化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缺失的表现

(一)未来规划不足

当前很多大学生都缺乏对未来的长远规划,缺乏远大理想,反而看中眼前的蝇头小利,做事持久性不足,社会责任感缺乏,急功近利。所以在进入就业岗位以后,前进动力差,很难坚持做好一件事。

(二)专业基础薄弱

部分学生并不重视对专业课的学习,导致其专业基础十分薄弱。再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能力不足,不能以积极主动地姿态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转而被动应付。这也就导致学生在日后的职场生涯中不能占据有利地位,在处理相关工作时能力不足。

(三)抗压能力薄弱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一部分学生身体状况不佳,所以使其内心十分敏感,一旦遭遇一些问题就会走入心理上的误区;其二,很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内心敏感、多疑,容易对号入座,不能积极勇敢地面对挫折。

(四)沟通能力差

从一定角度上来说,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大原因取决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在这种教育背景下,父母对孩子给予了很大的期盼,学习和提高分数成为孩子生活的全部,限制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造成学生表达能力较差。尤其是在进入大学校园以后,依旧束缚于传统的思维定式。再一个,部分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地沟通。因此,在进入社会以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发展,个人能力无法被快速的展现出来,所以很容易被用人单位淘汰。

(五)缺乏团队意识

由于地域不同,所以导致学生在文化背景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一些学生也由于家庭背景因素,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集体意识或是团体意识薄弱,无法有效融入团体活动中,而这一点也是企业十分看中的。

三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教书和育人是学校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教学环节来说,学校必须转变教育模式,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其次,育人也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校园文化不仅是学院的办学特色,作风和理想追求,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因此,独立院校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校园文化,将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作为发展的大方向,弘扬校园精神文明,鼓舞师生员工共同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而努力。比如,增加人文社科图书,积极开展一些人文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重视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学生能否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它是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统称。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那么很难继续深造。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培养专业素质的关键,它应该以政治和思想道德为约束,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前进的动力。我们通常用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素质水平。当一个人的专业素质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那么他的个人能力就会非常突出,在日常工作中就会游刃有余,反之亦然,企业也是非常看重大学生这一点能力。而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知识。

(三)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除了看中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十分关注个人的抗打击能力以及在团队合作中的优势。但是据相关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存在心理问题,这就表明他们的抗打击能力较差,不能与他人进行有效地沟通,当走入到工作岗位中时,也就无法适应高强度的作业压力和复杂的人际交往。因此,独立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一方面,学校必须增设心理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疏导方向;其次,可以成立心理协会,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必须也要学会进行自我教育,正视挫折,勇于打开心扉,不断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在团队合作中充分发挥个人价值。

(四)重视求职技巧的培训

就独立学院来说,虽然其依托于部分声誉良好的高校,但是不容置否的是二者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也就导致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选择时不愿意选择独立院校的学生。为此,其必须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学生的求职技巧。像书面沟通技巧、策划技巧以及软硬件的运用技巧等都是求职技巧中包括的内容。学生在面对企业招聘时,只有借助一定的求职技巧,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企业展现出最大的个人能力。独立院校应该趁早对学生进行求职技巧类的培养,使其做好求职准备工作,妥善处理好各种突发状况。对于大学生来说,必须要重视求职技巧,这不仅关乎着择业成功的关键,也是个人职业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必须要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努力完善自身不足,提高就业成功的概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现阶段独立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并不乐观,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群众广泛关注的问题。为此,独立院校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必须作为一个长久的任务,积极转变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专业基础等,使其在抗压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方面有所突破,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提高就业几率,使学生以积极主动地姿态迎接职场竞争的挑战,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作者:张宣 单位: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浅议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平台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究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科技创新 综合素质 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全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详尽阐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并提出依托科技创新基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举措,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1世纪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技创新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对高校来说,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

一、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认知能力欠缺

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金钱至上、待遇第一的观念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很多大学生把能获得多少经济收入作为选择单位的首要标准,片面地认为只要工资水平高、社会福利待遇好就是找到了好的工作。大部分毕业生对于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和将来在哪些领域中发展还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不能冷静地分析自身所到之处的环境是否与自身的条件相适应,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把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只顾眼前利益,不求将来发展。

2.动手能力低下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很多毕业生都有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等各种各样的荣誉证书,优秀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也都很好,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的动手能力太差,高分低能现象十分明显。

3.合作和交际能力偏弱

受当今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个性更加鲜明,我行我素,做事、说话都不太注意别人的感受。这些人往往不懂得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不知道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自以为是,往往喜欢贬低别人而抬高自己。在交际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束缚了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加之近年来兴起的考研热潮,更是将即将毕业的学生卷入到茫茫书海,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毕业生往往难以应付日常生活的各种交际,更缺乏灵活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4.表达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部分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有的甚至不能用语言或文字表述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很多大学生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各种心理情绪,遇事不沉着、处事不稳重。此外,部分大学毕业生职业道德意识不强,缺乏自信,不诚实,做事不扎实,作风不踏实,也是不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原因。

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

实践表明,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拓宽和完善知识结构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才有动力,基础才牢固。科研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学习,需要大量运用基础课的知识,需要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获得成功。而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并不高。参加课外科技活动需要完成特定的任务,可通过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分析、对比、讨论,实验后撰写相应的报告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便由被动变为主动,有助于拓宽和完善其知识结构。

2.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始终突出“以学生为主”可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可为他们提供展现聪明才智、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机会。学生会把参赛作为锻炼能力和扩大知识面的自觉行为,把所学知识真正消化吸收,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3.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外科技活动过程中,学生对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能促使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来逐步解决问题,对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

4.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有助于专业知识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在活动过程中对于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引导、鼓励学生参加一些重要的专业学科竞赛。2004年和2006年连续两届的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学校选拔了最优秀的学生参赛,由大赛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带队指导,最终程玉胜老师指导的作品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的佳绩。近几年,各类学科竞赛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学生参赛热情高涨。2006年至2009年连续四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学校代表队在安徽赛区乃至全国均获得了优异战绩,由苏本跃老师指导的团队在2009年取得了安徽赛区一等奖和本科组全国一等奖的骄人成绩。参赛学生载誉归来,谈的最多的感受便是通过参加此类专业竞赛使得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完善,更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的合作+个体创新是他们制胜的法宝。

三、依托科技创新基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举措

近年来,我国大学广泛开展了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大学生搭起了一个参与科技活动的舞台,同时也有效地激发起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

1.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平台

近年,安庆师范学院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心,以“让学生成长、成功、成才”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建立了有效的活动组织、考核、评价机制。程序设计大赛、课程案例设计、网页设计、flash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比赛是该科创中心的常年活动项目。

2.建立、依托科技创新基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表明,依托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在计算机、信管及通信专业开展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案例设计竞赛活动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启发教学改革思路,更体现了竞赛对学生主动实践的有效激励与引导作用,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大有益处。具体举措如下:

(1)突出“以学生为主”,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案例设计竞赛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主动实践注入了一支强有力的兴奋剂,为他们提供了展现聪明才智、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机会。学生把参赛作为锻炼能力和扩大知识面的自觉行为,把能在参赛中获得奖励作为一个新的目标,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竞赛活动。

(2)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水平。学生在进行案例设计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与追踪社会热点问题,力求设计作品具有新颖性、典型性、启发性。这要求学生查阅一定的文献资料,获取相关信息,从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引导学生形成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协同力和领导力。以团队形式进行参赛,一是要求这个团队要有一个合格的领导人,这就使具有较强能力的学生得到了领导力的锻炼。二是团队成员必须统一协调,密切沟通,有助于培养小组成员的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

(4)搭建实践创新的平台,把学生社团纳入素质教育体系。在开展案例设计竞赛活动中,通过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能力和获取知识的平台。在案例设计竞赛中,教师处于引导和启发的地位,学生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创新与实践潜力得到有效地激活和发挥,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得到增强,容易产生创造性的火花和行动。

综上所述,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广泛开展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计算机仿真大赛、网页设计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等赛事,通过自主选题与命题相结合、专业命题与非专业趣味命题相结合,在内容上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在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激发广大学生的科研兴趣,使大学生能得到全方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真正成为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摘要】当今社会,国内国外形式急剧变化,当今大学生做为一个承载着社会、家长希望的群体,如何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审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共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审美教育、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不容被忽视的。本文着重从公共艺术课程的概念在我国高校发展的现状,做以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类课程;审美教育;综合素质

一、公共艺术课程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发展,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提高,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美育,对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途径,是促进高校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可以让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认识更加丰富,可以避免语言交流的不便,直接进行交流。对人们的思想,心灵进行艺术的洗礼,公共艺术教育包括很多方面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建筑都是我们认识的艺术载体。结合本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本文仅探讨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课程的研究,所指的公共艺术教育也都仅指音乐类教育。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祖先就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因此提出“不学诗,无以言。”他非常重视礼乐教育的作用,将“诗教、礼教、乐教”合而为一,他认为礼乐教育可以造就完善的人格,能够激发审美主体的人生态度,在精神上构建自我、完善自我,追求更高的理想和价值。因此自古以来,公共艺术教育就是对人的人格健全和培养审美的途径。席勒曾说过“一个审美的人是一个既超越感性欲望限制又超越理性法则限制的自由的人,只有在审美境界才能实现最崇高的人性艺术教育,可以将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操,道德与理性完美的启发出来,从而感染审美主体,是审美主体不断提高审美素质和完善人格。公共艺术教育本质就是以提高人的审美素质为目的,重心不在于对能力的提高,而是形成一种精神理念,从而完善人格。20世纪的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审美教育理念的构建就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个人的自由与社会的愿望协调发展,使个人的感性认识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不断的提升自我道德标准,对于大学生来说,艺术教育能使学生的自我专业与艺术进行调整合并,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获得更加综合的学科知识,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通过艺术活动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引发大学生学习的动机,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二、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等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重技忘艺,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等,造成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当前的艺术教育模式不恰当,教学与育人理念需要进行改善,要始终以艺术素质教育为目标,使广大师生投入到艺术教育的思想境界中去,对公共艺术教育软件观念及硬件课程水平加以提升,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文化艺术环境,更加促进校园艺术氛围的建设。由于各高校在教学力量、师资方面的情况各不相同,但还是承现了许多共同的特点,具体如下:

1、公共艺术教育设置主观性太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科学性

目前,我国对于如何具体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没有统一的要求,各普通高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开设公共艺术课。有艺术专业的学校,多是艺术系老师担当此门课程,但这样的老师大多对公共艺术课程的了解不够,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音乐教育,多半都是为了完成课时所致。没有艺术专业的学校,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多是为了完成这么课的任务,临时挑选对此门课程有兴趣或有艺术特长的老师担任,这样势必无法具备上好课的条件,这样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又怎能达到起初预想的效果呢?因此,课程主观随意性较大,艺术类选修课程因人而设,缺乏连续性。由于受到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的限制,课程结构布局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缺乏系统性。

2、公共艺术课程经费投入不足,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

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此类课程的经费投入不足,对于设有艺术专业的学校更多的投入到专业艺术教育发展,而忽略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对于没有艺术专业院系的高校,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基础教学设施不具备,很多课程就无法开展。例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我校设有音乐系,但尽管如此,至今没有专业音乐厅,很多实践活动无法进行,很多艺术实践活动只能在大教室展开,基础设施很是缺乏,钢琴,音响,话筒,灯光等硬件不到位,师生的热情被挫伤。公共艺术课程,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耳濡目染的实践,比如对于音乐首先要有欣赏音乐的机会,师生能现场听一场音乐会在课堂中进行交流,那这样取得的效果是跟传统的干巴巴的讲知识完全不同的。学生不仅能够欣赏音乐,若还能有机会亲身体验乐器,感受合作的魅力,不是单纯的以训练技能为目的,而是感受音乐享受音乐,这才是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通过音乐的力量,对学生的人生进行启发,这样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3、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由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大多数高校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这样对教学活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无法实行,从而导致公共艺术课程不规范现象频出,缺乏制度上的保障,会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实施增加障碍,其作用也得不到发挥,失去了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意义。

三、笔者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改善。重视公共艺术课程,充分利用本学校的资源,发挥好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全发展方面的作用,运用自己在音乐学院学习的专业知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制定好公共艺术课程计划,使课程尽可能科学化、系统化。在执行上,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在思想上,行动上认识到公共艺术课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发挥好公共艺术课的作用。最后,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做好坚强的制度保障。当然,我们相信,随着大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投入的精力和经费得以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公共艺术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未来。

作者:边静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音乐系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浅析如何让高校舞蹈教育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

论文关键词:高校 舞蹈教育 综合素质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需要大学生有丰富的知识,更需要他们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舞蹈教育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品德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人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感特征和理智特征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文化的同时,通过一些措施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很有必要的。

素质教育重视人才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才个性的发展,重视人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而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教育对培养高等院校综合型人才的素质教育能起重要作用,它能真正开启人的身体和灵魂,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一、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舞蹈艺术是以人体为媒介、用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象、直观的艺术形式。而舞蹈是一种人体美的无声语言,通过美的动作、美的姿态、美的造型来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能使人在欣赏美、享受美的同时,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使人们在美的熏陶中感情得到提升。同时,在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过程中,人们可以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舞蹈在使学生在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美的概念、美的标准,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且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之拥有矫健的形体、高尚的心灵、非凡的气质。舞蹈艺术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等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通过舞蹈教育所带来的身体律动教育、美学教育、表演意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情感和灵魂,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气质、审美修养以及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此外,由于人们在学习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需要身、心、脑全方位的配合,如肢体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对艺术形象的反映,对空间意识适应等外化现象,使肢体动作语言化、情感化,人脑在这种运动中会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对于大学生来说,当他们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互渗透时,可以深入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二、如何使舞蹈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1.转变教学观念

如今,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大多普通高校没有开设针对普通大学生的舞蹈教育。因此,必须首先转变教师与学生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在校大学生通过艺术教育和艺术实践,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和审美鉴赏能力,扩大知识面,深化人文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本专业课较重,教师要让他们认识到,对他们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其艺术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其人文修养和对文化的思考能力,让大学各个系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掌握美化自身形体的舞蹈方法和学会正确欣赏中外不同舞蹈作品,了解不同舞蹈形态特征,了解不同民族舞蹈形式的生态环境,进而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能力。

2.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

舞蹈课程的设置应以科学性、生动性、趣味性相结合为方针,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目的,并尽量做到边教、边学、边实践。舞蹈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教法,比如利用电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电视教材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这种教学方式可重复再现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随意做几拍动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动觉,乃至全身心的投入。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舞蹈意识来加以美化,分析动作节奏的几种可行性,进行常规动作与反常规动作的体验,打破一般的思维定势,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型。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舞蹈比赛、舞蹈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多地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其知识结构,如:“怎样欣赏舞蹈”“民间舞蹈发展历史”等。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发创办舞蹈社团,由他们自身去推广舞蹈,自己组织进行舞蹈成品或舞蹈片段的排演,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或组织到社区表演,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舞蹈的作用和意义。这些活动既能推动校园文化的开展,又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3.开设舞蹈鉴赏课

对于非专业性的大学生而言,教师设置的舞蹈课应偏重于赏析,即欣赏大量的舞蹈艺术作品,在学生欣赏与老师讲解的情况下对舞蹈艺术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通过对中外舞蹈作品的欣赏和讲解,使学生在舞蹈的动作和情感中,产生一种“内模仿”,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情绪的带动下去尝试舞蹈带来的身心愉悦,让学生体会到舞蹈艺术的特殊表达方式,舞蹈真实、率真及油然而生的情感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使学生产生共鸣和心灵的颤动。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结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大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使舞蹈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

4.重视形体训练

气质是指一个人表现在心理活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受个体生物组织制约,具有稳定性,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气质是可以经过教育而加以塑造的。在进行舞蹈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一定的形体塑造训练,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驼背、佝胸等),塑造学生昂首挺胸、充满自信、朝气挺拔的健康形象,通过舞蹈使学生的身形更加挺拔,身体的各个部分更加协调地发展。

结语

舞蹈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集体能、艺能、智能、气质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高等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知识教育、智力教育和创造力教育,它更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因此,普通高等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艺术教育,使舞蹈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其应有的认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浅议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培育 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综合素质

[论文关键词] 自我管理 综合素质 大学生 民族地区

[论文摘要] 由于诸多原因,民族地区大学生存在明显的缺点。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培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民族地区高校的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民族地区大学生有鲜明的特点:老实本分,比较能吃苦,有强烈的发展愿望;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烈,接受新鲜事物快;思想和价值观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多地转向实用实惠,心理相对浮躁,功利性强等。从目前来看,民族地区高校中大部分是本地生源。众所周知,民族地区多在边远山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经济欠发达,贫困学生相当多,故民族地区大学生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往往缺乏健康的自我意识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缺乏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具备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综合素质整体偏低和社会适应能力差[1]。此外,部分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缺乏和子女交流,更谈不上教育子女,子女易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2]。可见,民族地区大学生需要各种帮助以完成学业。所以,在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如何针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特点,实施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1.民族地区高校当前的学生管理模式和弊端

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仍采用以管理为主、教育为辅,指挥为主、服务为辅,灌输为主、引领为辅[3]的模式,这种教育管理模式是“精英教育”时代的产物,已经不能适应现今教育大众化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加适应不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具备了自我管理的条件,高校本应该顺应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从管理上“营造一种导向,创造一种氛围,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在学习中教育自我,在实践中管理自我,在生活中服务自我。然而,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比如:将学生管理得过死,学生没有主动性;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生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就业竞争力弱、实际工作能力不突出等。所以,改革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加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培育,提高综合素质,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非常重要。

2.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对民族地区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

2.1 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培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弊端是将学生管理得过死,学生没有主动性。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教育体制也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以人为本,注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成为高校新形势下的教育目标。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民族的希望,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且还要学会自我管理。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独立地处理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很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之中。从这点意义上说,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今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4]。

2.2 自我管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自我管理模式就是让大学生作自己的主人,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事务,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更全面的锻炼。大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还能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坚强的意志和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他们理性地面对现实、冷静地分析问题,不断地激发出自身的潜能,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对问题的心理素质。可见,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能促进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5]。

2.3 自我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在校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量的激增,高校学生管理队伍数量相对不足,被迫把主要精力放在应付日常事务中,造成管理质量低下,新招聘的辅导员没有管理经验,管理能力和管理艺术亟待提升。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够使每个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活动中,在不增加辅导员的情况下就能把学生教育好,学生工作者就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服务职能和自身的学习提高,为大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创造更佳的环境。因此,采用自我管理方法,使民族地区大学生具备在学习中教育自我、在实践中管理自我、在生活中服务自我的基本能力,对于高校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目标要求

3.1 学会管理目标

理想是个人不断追求进步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人们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大学生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具备终身学习、有效交流、科学研究能力”的职业人。要实现这个理想就要学会管理目标,对目标任务进行有效分解,具体安排到年、月、日,然后每天做好计划内的事情,逐步去实现既定目标。

3.2 学会管理学习

学会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学习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大学生的未来发展空间,大学生自我管理应该从学习开始。在学习当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课外活动与学习相冲突,交友和学业相抵触,需要同学们科学制定作息时间,在管理好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促进全面发展。管理学习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明确每个学期课程修读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其次要制定学习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然后选择好学习工具,充分利用教科书、图书资料、网络课程等。还要定期检查学习效果,找些综合练习题、网络课程试题、职业资格考试题来练习,发现薄弱环节要注意加强复习,巩固提高。

3.3 学会管理情绪和社交

情绪的好坏不仅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往往还会决定事情的成败。我们共同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需要每个成员都学会管理情绪,才能保持家庭和睦。同学之间有矛盾要讲究化解策略,不要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吵大闹,甚至打击报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大家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善于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另外,良师益友会深远的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事业的成功离不开良师的指导和益友的帮助,我们要严格选择良师和益友,保持密切来往,不断吸收良师益友的先进思想、成功经验,转化成自己追求完善和超越自我的内在动力。

3.4 学会管理财物

财物是开展事业不可缺少的,没有财物的支撑就不能顺利开展各项活动,事业很难获得成功。大学生在校花费主要靠父母供给,基本上没有理财观念。另外,民族地区大学生中贫困生占相当大的比例,如何解决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是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因此学会合理消费与理财,对于民族地区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制定每月支出计划,避免“今朝有酒今朝醉”;争取校内勤工助学岗位;适当社会兼职;尝试做低风险的小生意等。

4.创造条件促进民族地区大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习惯形成后能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因此要改变旧的不良习惯,创造条件建立自我管理的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4.1 建设自我管理的校园文化

4.1.1 教师和管理者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任课教师要传授自我管理的基本知识,针对不同大学生进行个性化自我管理的指导,积极开展讨论式教学与合作式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管理者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职能要从管理训导向咨询服务转变,积极为大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创造条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

4.1.2 大学生要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

大学生既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又是实施自我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自我管理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成败。由于民族地区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管理意识薄弱等缺陷,并且在学习与生活上有较大的依赖性,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不高,这些影响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实施。因此要加强自我管理的校园文化建设,使整个学校形成注重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并使自我管理的理念扎根于学生的内心深处。

4.2 放手让大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实践活动

日常生活与学习是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的主阵地。由于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上,因此要充分发挥出日常学习与生活管理的主阵地作用,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管理。从一日之计在于晨到晚上的枕边三思,从学习、生活、工作到人际关系以及感情的建立,均要实行全天候的自我管理。通过日常管理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积极而自信的人生观。

“学长制”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益补充。学长制是一种在国际上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普遍推行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选择工作责任感强、工作能力突出、学习成绩优秀、专业技能扎实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学长,以寝室为单位对口帮扶、指导新生,使新生及时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帮助他们规划奋斗目标。这种“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能起到 “导学、导管、导助”的作用,对学校管理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学生团体是学校管理系统的重要单元,也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训练的重要基地。班级是学校管理最基本的单位,要将管理重心下移至班级,以班级委员会的自治化管理为核心,以寝室长为成员,形成班级事务委员会,对自然班级日常事务进行自治,做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学生党团组织和各种协会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广大学子的踊跃参加,基本能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学生不论是在团体的选择上,还是完成某项活动任务方面,都离不开自我管理,是大学生锻炼自我管理能力的大好平台。

各种实践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自我管理锻炼的机会,也给大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广泛参与。这是认识社会、走入社会的重要形式,更是实现“成长成人成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实践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基本途径[6]。

纵观世界,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将是高校学生管理发展的主流趋势。自我管理是解决民族地区大学生当前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各高校应有序地推进大学生自我管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管理育人作用做出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浅论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论文摘要:教师是决定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推动者。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的英语知识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是实现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的有效保障。大学英语教师不仅是英语语言的传授者,而且也是英语文化的传播者。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 综合能力 文化传播

在我院许多学生眼里,英语学习已经成为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甚至于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更加深远影响的科目。大学英语教育涉及的在校学生人数最多,学习周期最长。近几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英语教育的硬件设施不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古人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递者之外,还应是方法的引导者;而具体到英语教师,我们还得承担文化中介人的角色。

大学英语教师,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学历层次偏低,进修和培训机会偏少。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大学英语教育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的不同需求,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素质。

一、英语语言的教学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如英语教师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法教学还远离课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非但没有淡化应试教学的色彩,反而有朝着“考研是目标,四、六级是关键,60分是硬道理”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整体过级率不高,更是对这一方面很重视。最终导致了英语教学僵化,英语教师成了应试教学的工具。英语语言教学没能达到应用的目的;英语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为了培养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英语语言,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把握英语教学的主动性。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转变把通过各种级别的外语考试看作是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把考试通过率视为衡量英语教学的尺子的错误的观念与认识。课堂教授的内容必须从英语语言特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英语交流使用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应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者变为同时具备实际语言使用能力的指导者和使用效果的监控者。

比如在词汇的掌握方面,教师自身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足够的英语日常词汇和专业词汇,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积极词汇。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生如果要自如地使用英语语言,需要掌握《大学英语词表》中的6800个左右的单词和2600多个词组。其中的3200个左右为积极词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语言能力提高为中心;教学应在字词的基础上由句子水平转变到语段水平,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精确又重视流利和通顺。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过程中,要把握好培养英语语言认知能力和培养英语语言使用能力的互动关系。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思维,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应该通过把英文译为汉语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应该多挖掘内心深处对于英语语言的认知。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通往英语最精深的领域,去消化和吸收欧美语言的精髓,去认知和理解这种文化对我们自身的启迪作用。

2、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创新的教师。特别是面对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中学对英语就不太感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更不能墨守陈规,一成不变。而是能够挑战常规,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通过对教材的艺术处理,激发起学生心中的智慧与求知欲。现代的英语教学流行“任务型活动”,但实际上,任务是多种多样的,是可以由教师自由创造的。当然,如何活跃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都要靠教师的创新、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英语使用技能,英语交际能力等。大学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英语语言的教学把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起来,并最终把学生的英语语言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一线教师有直接接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学生的便利,他们必须能够总结归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不断通过课程建设改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做到能听,会改和善实施。

不过,课程教学的创新也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任何课堂教学的创新都是建立在授课教师能够驾驭课堂节奏和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的。如果过分的迎合学生以至于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同时应该注意的就是,生动的语言应该幽默有度,如果灌输的成分太多太频,反而有失偏颇,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这样一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勤恳度和求知欲望下降,对英语教学来说这是非常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二、英语文化的传播能力

英语语言的传授过程离不开英语文化的传播。语言是构筑文化的基础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格拉德斯通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做了精要的概括:“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和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的媒介。”英语在世界许多国家中使用,但却代表着以英美为主流的文化传统。

当前,制约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学英语教师英语文化教学方法的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英语文化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就很难有指望。大学英语教师只有自己了解了主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后才能在课堂中准确地介绍这些文化,教授好英语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使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协调发展、综合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此目的相适应。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除此之外,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英语教学既担负着英美等国语言教学的任务又具有传播英美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知识的作用,是综合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更应有扎实的语言学、文化学、文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现代大学英语教学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得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知识是教学激情,教学效果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知识面狭窄的教师,会有什么激情,在教学中也很难期望这样的教师能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那些教学效果差,学生欢迎程度低的教师往往只能照本宣科,就事论事,使原本应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枯燥乏味,令人生厌。事实上,只有知识渊博的英语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与敬佩。

虽然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师都懂得以上这些改进的积极作用,但是,能将以上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者甚少。目前我院大学英语教师队伍都由50岁左右的教师和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构成,独立院校的这支队伍中绝大多数只有大学本科学历,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一方面他们在掌握新的教学理论上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师资队伍人员不足,都是超负荷工作,缺乏时间、精力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年轻教师为了适应新的角色,还在努力掌握自己的老师在教授自己时所用的传统的代代相传的授课方法。旧时的教学方法沿用了老的教材,过时的教案,那种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就不高,死记硬背的痕迹难以消除。

三、培养英语教学的激情

我们总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很重要,重要到可以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最终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激情呢?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目标导向性的心理情绪状态。一切艺术创造都是在激情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师在传播和再现这种创造的过程中,同样必须拥有激情。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同样,一个富有激情的大学英语老师只要一拿起课本,一走进教室,就能全身心投入,走进学生心灵,架起课本和学生之间大桥梁,通过激情再现,给学生以美不胜收的语言文化的享受,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的激情是如何培养的呢?

1、激情来自教师对职业的热爱

是教师就要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一个大学英语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去热爱英语教学事业,并以此去感染自己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全身心的去关心他们。只有这种敬业和真挚的爱,才能使教师产生教学的激情。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宽容,才能以博大的胸怀去理解学生,帮助他们达到学习目的;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忍耐和信心;有了真挚的爱,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爱”是大学英语老师产生激情的源泉。

2、激情来自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修养,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应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新路子;要博采众长、虚心求教,使自己的教学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从而不断领略到英语教学的无限乐趣,不断产生英语教学应有的激情。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是英语教师产生激情的必由之路。

四、掌握其他英语教学手段

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总是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变化而不断调整,又自然贴切,生动流畅,能够紧紧把学生吸引住。除了教授学生掌握语言作为学习的工具的技能之外还要让学生能够使用非语言沟通的手段。当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后,教师还要进一步传授英语国家中非语言交流的知识,以激励学生更加完整地学习英语交流沟通的知识。许多大学生学会了不少英语词汇,也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造句。但是英语语言只是所有英语交流媒介中的一部分,相当部分的交流和沟通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来完成的。为了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能在更加广阔的英语交流空问自由翱翔,享受到有灵犀一点通”的快乐,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既是英语语言专家又是非语言交流专家。

大学英语的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完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还在于使用这些手段的英语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离不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要迅速掌握不断改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开发先进教学设备的功能,尽快发挥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卓越功效来。

五、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些长期性的深层次的问题,而大学英语教师是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中坚力量。掌握了扎实的业务知识,同时又具有爱心,具有激情等综合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中,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功效。大学英语教育的主导者是大学英语教师,最终受益的将是一代又一代能够真正掌握好英语知识的大学生。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浅谈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分析及评价研究策略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状况 评价研究策略

【论文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提出了几点大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善的措施。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严重的偏离

在大学,同学们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与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打交道,另外人与人之间的个性相差比较大。在处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大学生一般都比较注重的是自己的想法。在计提利益面前,更加看中的是个人的利益。特别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的世界,认为在网络里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被网络上的攀比、暴力等行为严重的抹杀了,有些学生利用网络欺骗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做损害他人的利益的事儿,在与人交往的时候缺少真诚,具有不正确的动机,使大学的学风受到严重的损坏。

(二)学生的健康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

处于大学中的学生,年龄一般都是在二十岁左右,应该充满朝气,积极乐观,勇敢坚强,能够坦然的接受各种挑战以及失败的打击,但是很多大学生的思想往往比较的纠结,比较的矛盾,面临着新旧思想的不断冲击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的矛盾,使他们的心理严重的不平衡,不能客观的理智的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这些心理上的变化会对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有负面的作用。

(三)重视知识的输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里,学生获得知识的第一途径就是大学课堂,但是很多大学里,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呆板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占据着非常被动的地位,会大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很好的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的教育,没有及时的将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另外没有很好的与学生交流,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讲完课就走了,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没有办法及时的请教。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效率非常的低,甚至很多学生逃课。在课后学生也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能也不够好。

(四)没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择业观

大学的管理一般比较宽松,大学生一般有很多自由的时间,但是很多大学生利用自由的时间打游戏、看泡沫电视剧。另外大学生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有很多学生严重的熬夜,身体素质很差,平时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很少的体育课,学生们普遍没有引起重视,很少去上,或者敷衍了事。在择业方面,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认为只要考取的证书越多对工作越有帮助,却不知道什么工作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没有明确的目标,盲目随众对于自己在学校学习的道路和以后的职业道路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

(一)优化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大学里的学生一般已经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对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一定的认识。政治思想素质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政治态度和道德水准,是一个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应该抓住这一点,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在大学校园里,应该培养严谨踏实的优良学风和文明进取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踏实做人。广大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得到提高

每个学校和家长的责任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学生也有责任努力地树立正确的观念。大学生处于社会和学校的分界点,很容易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开展心理咨询课,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思想比较另类,或者是性格比较腼腆的学生,教师要主动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世界,及时地纠正他们消极的观念,解开他们心理上的矛盾,使他们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面对生活,不断的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三)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和能力素质以及文化素养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能力素质和文化素养,能够熟练的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使用的技巧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去,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不断的创新,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积累经验,发现做事和学习的规律。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

总结

大学学校发展的要求就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都高的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不断地锻炼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时地发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且因材施教,积极地帮助学生改善综合素质方面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有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