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2 11:12:21
导语: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目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经营风险
(一)应收账款膨胀过快,加大资金周转难度和坏账风险
企业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收益,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扩大销售量,增加经营收入,经营者就容易片面追求高收入、高利润,盲目赊账,致使应收账款膨胀过快,增加了资金占用,加大了企业资金周转难度和呆账、坏账的可能性,一旦资金链发生断裂势必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导致企业面临破产风险。
(二)应收账款粗放式管理,不重视资金成本分析
任何生产资源的获取都需要付出成本,资金也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源,股东把资金投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是要追求回报的,经营者在重视账面利润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应收账款被无偿拖欠期间的资金占用成本的测算,对应收账款仍然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阶段,客户拖欠账款长达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只要最终能收回就可以了,没有关注资金成本的分析,一单业务账面上的收益扣除客户无偿欠款占用的资金成本也有可能出现亏损情况。
(三)应收账款管理权责不清晰,考核奖惩不明确
企业没有清晰划分应收账款管理权责,销售部门认为收款应该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财务部门认为应收账款是由于销售产生的,应最终由销售部门负责,彼此之间经常出现推诿卸责的现象,没有制定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办法,没有明确具体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出现呆账坏账也无法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考核奖惩无法落到实处。
二、企业客户信用管理现状
加强客户信用管理是提升和改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重要途径,但是企业在管理客户的赊销风险时,通常面临两难选择:如果要求客户现金结算,就会大大削弱销售谈判筹码,可能面临客户流失的后果;如果同意客户赊销,则会面临款项被拖欠、甚至客户破产无力偿还的风险。因此,完善信用管理流程、建立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已迫在眉睫,但就大部份企业的信用管理现状而言,仍不容乐观。
(一)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完善,忽视对客户资信的调查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都无法满足对客户进行风险控制的需要,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相关的客户信用管理办法和信用政策,在与客户的接洽谈判前没有充分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估,无法准确把控与客户合作的程度,日后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二)无法及时跟踪调整客户信用政策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制定出信用政策后,不能及时根据市场环境和客户资信情况的变化来调整信用政策,要么企业错失市场良机,要么企业加大坏账风险,给企业长期经营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究其原因,一是经营管理人员主观上不重视,信用政策制定后就不再跟踪调查;二是经营管理人员能力所限,所掌握的客户资信情况不够真实准确,无法及时调整到位。
(三)缺乏对信用政策执行效果的监督评价
企业没有制定专门的监督评价机制,没有指定专人负责总结反馈信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使得企业经营决策层难以准确认识信用管理工作对改善应收账款管理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就无法针对性地制定相关问责及奖惩措施以持续推进信用管理工作。
三、强化客户信用管理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应用的重要举措
(一)事前审批——落实完善客户信用评估和授信审批
1.客户信用评估
企业应根据业务经营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合作状态下的所有客户进行调查与信息搜集,被授信客户信息档案中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公司全称、通信地址、注册资本、成立年限、法人代表、行业类型、公司性质、信用记录、交易规模、业务利润贡献度、回款记录等。
2.确定客户信用等级
客户信用等级是在对客户基本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模型对其信用程度作出的一种规范性判断,这种规范以一定的标准和标志表达。
3.审批客户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
信用额度是以企业愿意承担的风险和自身资金实力为重要依据,所确定的可以给予客户的最高赊销额度;信用期 限是指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及客户资信情况、合作情况、市场情况等资信进行评定后给予授信客户的最长付款时间,超过约定的信用期即为逾期,应通过合同条款或其他方式加以明确。企业可以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信用管理小组,专门负责审批客户信用政策,小组成员应包括业务部门、财务部门、运营部门、市场部门等,各部门根据客户信用评估等级和各自专业分工提出针对性审核意见,由企业主要领导最终审批信用政策,参见表3客户信用管理审批流程。
(二)事中监控——及时跟踪调整客户信用政策
企业在对客户信用期限和信用额度审批确定后,仍应给予持续的跟踪关注,客户欠款达到信用额度或者账期超过信用期限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加快资金回笼,并对该客户的资信情况重新进行评定,分析逾期原因,判断是否可以提高信用额度或延长信用期限;若该客户资信评估状况不足以提高信用额度或延长信用期限,则应要求客户提供相应的债权保障。企业应建立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对一定授信额度和期限范围内的客户实行定期拜访、外围调查等方式,了解客户市场环境、行业地位、双方交易规模及利润贡献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并对客户资信状况重新进行评估,确定信用等级,及时调整信用政策,随时把控好客户的信用风险。
(三)事后评价——总结反馈
信用政策执行效果,落实问责制度企业对于一定时期内的信用政策审批和执行效果进行总结反馈,信用管理小组成员进行授信审批是否尽职尽责,客户应收账款余额和账期是否超过信用管理小组审批的信用政策,超信用的欠款是否加强催收回笼或者采取必要的债权保障措施;企业要制定并严格执行信用管理问责制度,任何应收账款都必须有对应的责任人,对于信用管理工作中的违规事项和造成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都要及时予以问责处理。
四、结束语
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加大企业经营风险,影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对于企业改进提升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信用管理的事前审批、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强化客户信用管理流程和执行力度,确保应收账款安全、快速回收,促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得到实质性改善。
作者:许挺 单位:中国外运福建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进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应收账款做为一种信用和促销手段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了销售量,促进了利润增长,被企业广泛采用。但应收账款拖欠是目前很多企业被拖垮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应收账款产生原因出发,阐述了企业在应收账款形成之前和形成之后的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增加企业的净收益,减少企业的坏账损失。
关键字: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偿付能力坏账管理
正文: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说来是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应收账款做为企业的一种商业信用和促销手段,被企业广泛采用。
应收账款是商品流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保证流通过程的顺利实现的产物,具有不可避免性;另一方面,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会影响流通过程的顺利实现。应收账款既是流通顺利实现的保证,又是流通顺利实现的障碍。
其次,应收账款是企业市场竞争和商业信用的产物,是企业拥有的、经过一定期间才能兑现的债权,它具有资产的某些属性。其一,在应收账款的持有时间内,会丧失部分时间价值;其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可能因为债务人的破产等原因而无法收回,形成坏账,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应收账款的规模,规模越大,负面影响越大;同时也取决于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账龄越长,坏帐风险越大。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加速它的周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更好的发挥应收账款的商业信用作用。
一、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1、来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在家电行业,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如不及时将库存“消肿”,日后就有可能变得一文不值。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生产厂家除发动“价格战”争夺顾客以外,还通过降低赊销信用的标准争夺批发商和零售商。
2、内部清理欠款工作职责不清。有些企业对债权资产的风险性认识不够,认为企业只要从财务的角度实现了收入,即大功告成,以完成产值收入的多少论英雄,货币资金的回收工作与任何部门和个人均无直接利害关系,造成各部门对“清欠”工作都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3、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不强。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诉讼程序寻求债权保护的道路的确比较艰难。从起诉、受理、调查取证、开庭审理到判决、裁定与执行有一个时间过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此外,个别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作怪,作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判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许多企业缺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信心和勇气。
二、有效管理应收账款的方法
1、加大资信调查力度。从源头扼制“应收账款”的大幅度增加和坏账的形成,建立客户企业资信档案,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就是要对客户的信用资质进行评估,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防范坏账于未然。信用标准是企业评价客户等级,决定是否给予或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企业在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其一是同行业竟争对手的情况。在市场竞争中,如果对手很强,企业就必须采取相对竞争对手来说较低的信用标准,反之,信用标准可以相应严格一些。其二是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当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提高竟争力,争取客户,扩大销售,反之,应选择较高的信用标准以降低违约风险的程度。其三是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必须对客户信用等级做出判断并决定是不是给予客户优惠。
2、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销售、合作对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尽量为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为减少企业坏账损失创造条件。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就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
3、实行“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应收账款”形成的决策者和主要经办人就是回收债权的责任人。必须改变回收债权工作仅仅是财务部门职责的错误认识,应将“应收账款”的货币资金回笼情况一并纳入产值完成情况的业绩考核之中。如果责任人不能将其完成产值所形成的债权收回现金,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4、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报告制度和风险管理系统。财务人员应当按照“应收账款”形成时间的长短,定期编制《企业应收账款风险评估一览表》,以便让决策层和相关部门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欠款催收政策。
5、做好“应收账款”的定期对账和债权确认工作。“应收账款”的相关责任人应定期与债务方对账,请对方在对账清单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予以确认,其作用有两个:一是防止“清欠”人员与债务方有关人员恶意串通,故意拖欠款项的支付与收取,等到债权方将其列入坏账予以核销之后,再用现金清账予以瓜分。二是定期让债务方确认“应收账款”金额,这是最终通过法律手段寻求债权保护的起码要求。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二是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
三、做好应收账款的分析工作
应收账款的分析工作是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序进行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
(1)根据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一类客户是基于将在赊销期间的贷款看成是从企业获取的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想法而赊销,这一类客户往往会想尽办法延长付款时间,从而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成本,这类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应重点管理。二类客户是因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以资产抵押或担保赊销产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由于购销双方签订的抵押或担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当付款日期来临时,可以根据合同规定收款或拍卖抵押物以收回应收账款,因此这类应收账款安全性较好,可以划分为B类进行管理。三类客户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收款时间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是时间差造成的,属于真正的应收账款,一般情况下,客户收到货物后会很快付款,安全性很好,可以划为C类,不对它进行重点管理。
(2)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账龄越大,收回的可能性越小,而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越大。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将账龄最长,风险最大的应收账款划为A类,而将账龄最短,风险最小的应收账款划为C类,其余则划为B类。
(3)根据应收账款的比重进行分析:应将在应收账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客户划分为A类,较小的客户划分为C类,其余的为B类。
从上述分类分析可知,无论是从风险角度、账龄角度、还是比重角度,A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小,风险大,管理人员应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A类应收账款上,对其进行详尽分析,划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尽快回收:同时也不能放松对B、C类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可能缩短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加速资金周转。
四、建立健全坏账准备金制度
l、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2、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制度的建立,无论企业采取怎样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坏账损失进入管理费用。那么,坏账损失的承担是企业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3、估计坏账损失主要有四种方法:A、余额百分比法:它是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得出当期应估计的坏账损失,据此提取坏账准备金。B、账龄分析法:它是根据应收账款入帐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C、销售百分比法:它是根据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一种方法。D、个别认定法:它是对某笔账款分析确定风险后决定坏账损失金额的一种方法。
4、在确定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对己确认的坏账的应收帐款并不意味着企业放弃了追索权,一旦从新收回,应及时入账。
5、建立坏账准备金是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在每年年末,企业应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金,以备发生坏账时进行抵销,使风险降至最低点。不致于使当年利润产生大的波动。但是由于企业发生的坏账多少,以提供给客户的信用条件、对方的信用品质、提供的信用期限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各企业提取的坏账准备金的比例是有区别的,但是,比例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是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要做重大会计差错处理。公务员之家
总之,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扩大产品销售,就必然会出现赊销,而赊销是扩大销售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财务风险总是并存的,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信用政策及有效的管理方法,就能使应收账款风险降低、收益最大。
摘要: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本文从企业应收账款现状出发,分析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对策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应收账款绝对数的增长加大了管理的范围和难度。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信用观念扭曲、信用意识淡薄的现象。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是非常发达,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所以存在着一些企业之间相互故意拖欠的现象,从而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成为呆账、坏账,从而增加了管理的范围和难度。
(二)签订合同时内容不够严谨。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缺乏对合同内容全面、审慎的把握,所签的合同条款不齐备,内容不全面,为合同的履行埋下了隐患。在订立合同时,合同的一般条款欠缺,虽然不会对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效力等问题产生影响,却会对合同的履行、合同当事人经济利益的实现带来消极影响。还有就是业务人员票据知识不够,特别是支票的处理上没有知识或经验,没有预防空头支票、虚假账票等知识而开具了相关的认可收据,从而导致追索不能,造成坏账产生。
(三)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力,造成大量逾期账款
1、大部分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滞后。应收账款发生后并没有做任何管理,只是让其挂在账上,未对其收现能力进行分析,只有发现应收账款已经逾期时,才被动地催收,结果导致了应收账款越积越多,最终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给企业带来破产的威胁。
2、企业在对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长期不对账或对账不清。现实中有的企业长期不对账,有的即便对了账,但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只是口头承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或仅按账龄进行辅助管理。对应收账款的辅助管理,许多企业仅仅是在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龄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简单分类,平时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如果出现回款不畅,就不能满足管理需要,从而导致企业存在大量的逾期账款,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
二、解决对策
(一)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严格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之间职责、权限,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企业的行为有章可循;(2)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3)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
2、确立信用管理制度。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目的是要在扩大销售、增加利润与采用这种政策而承担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进行权衡,只有新增盈利大于等于要承担的三项成本时,才能实施和运用这种赊销政策。
3、明确应收账款管理主体。在做出赊销决定之前,应该对各种情况有一个认真仔细的分析,灵活运用赊销手段,合理确定现金折扣与折让及比例,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快速占领市场和发展壮大自己的一项基本策略。因此,企业应认真组织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专门研究企业的营销策略,调查了解客户的资信程度,真正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科学的方法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在实践中用得较多是账龄分析与分类管理(ABC)法相结合的一种综合分析法。
4、确立应收账款管理目标。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赢利和采取信用政策预计所要担负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有当所增加的销售盈利超过运用此政策所增加的成本时,才能实施和推行使用这种信用政策。同时,应收账款管理还应包括企业未来销售前景和市场情况的预测和判断,及对应收账款安全性的调查。如果企业销售前景良好,应收账款安全性高,则可进一步放宽收款信用政策,扩大赊销额,获取更大的利润;相反,则应该执行严格的信用政策,或对不同的客户的信用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企业在获取最大收入的情况下,又使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
1、建立健全赊销申报制度。企业要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不能只从销售人员口中了解情况,应当建立健全的赊销申报制度,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可以设计预先统一编号的“四联赊销单”,载明欠款单位名称、法人代表、开户银行及账号、经手人、地址、电话、发货日期、货名、规格、数量、金额、本单位经办人和责任人,还有赊销金额、赊销期限、有无担保等内容,分别由客户、责任人、经办人和资信管理部门留存,资信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其使用情况,防止挪用和截留货款,杜绝资金的体外循环。另外,商品交割过程必须履行严格的签发制度,其中一联必须附在增值税发票记账联后面作为会计凭证附件以备今后查证。
2、强化应收账款日常管理。(1)建立客户信用档案;(2)建立企业内部应收账款的清收责任制与激励机制;(3)规范合同条款和经营操作;(4)加强企业销售人员、催款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销售人员、催款人员进行经济合同的条款、讨债的技巧以及企业销售、收款的工作程序和制度以及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公务员之家:
3、注重合同管理。企业除现金收入之外的供货业务都必须签订合同,当销售部门收到经信用部门和企业法定代表审核签字后的赊销申报单后,根据审批意见并与客户意见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签订销售合同。销售合同的要素必须齐全而且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特别是付款形式、账期和延期付款的具体违约责任都应清楚、准确,最好是能够采用统一的合同范本。另外,销售部门还要将合同影印几份,经有关部门或人员与原件核对无误后分别交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利于其对销售合同的执行、跟踪、检查起监督和预警作用。
(三)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
1、应收账款的动态跟踪管理。通过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保持与客户经常联系,提醒付款到期日,催促付款,可以发现货物质量、包装、运输、货运期以及结算上存在的问题和纠纷,以便做出相应的对策,维护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同时,也会使客户感觉到债权人施加的压力,使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推迟付款,极大地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通过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可以快速识别应收账款的逾期风险,以便选择有效的追讨手段。
2、应收账款的催收。企业管理当局对已经到期的应收账款应交由应收账款清收小组进行催讨。对于清收小组的组织管理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款项经办人、部门领导或单位负责人应为某项应收账款的当然责任人参加清收小组,在清收小组负责人的调配下参与工作;二是清收小组成员按客户分工,并分解落实清理回收目标任务;三是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将收回远期欠款和控制坏账纳入绩效考核,调动催讨人员的积极性和效果。
3、确定科学的讨债方法。一般的催讨方法有:电话催讨、信函催讨、律师催讨、诉讼催讨等。究竟选择何种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无论何种方法都应该把收款行为限定在法律范围内,决不能采用威胁的、有违法律的行动。企业除了依靠本身的力量外,还可以委托机构,但在选择机构时要慎重,要选信誉良好的公司。
(四)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保理业务是保理代付业务的简称,通俗地讲,就是企业将应收账款按一定的折扣卖给银行、获得相应的融资款,该部分融资款在一定时期内以收回的账款进行偿还。它是一种专门为赊销设计的集融资、结算、财务管理和风险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产品。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需求压力,加速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也为产品适销对路、货款回笼期较长的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结束语
应收账款有价证券化和“保理业务”是西方国家对应收账款管理所采用的比较流行的方法。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基础还比较薄弱,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备,因此我国企业很难直接照搬西方国家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我国企业只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应收账款系统化管理知识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随着我国信用知识的普及和信用体系的逐渐完备,可以结合我国国情寻找适合企业自身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
【摘要】物流企业的应收账款是为了扩大销售,提升市场占有率而采取赊销策略下的一项资金投放。文章分析了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具体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对策
物流企业为了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往往会采取先提供服务,后向客户收取款项的方式,应收账款便是企业赊销行为在财务账上的反映。
一、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和管理弊端
1、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第一,风险意识不足。物流企业近几年在大中城市大量涌现,而物流企业所服务的客户却呈现微量递减的趋势。部分物流企业的资金周转因业务量的增加反而出现困难。究其原因,物流企业财务风险意识的缺乏是根本因素。出于自身的需要或客观的原因,物流企业为了扩大或保持原有市场份额,在未事先对付款人作资信调查和未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前提下,盲目采取赊销的策略;只注重营业收入和财务账面的高利润,无视大量被客户占用拖欠的流动资金的可收回性,而进行大量赊销,导致代垫付的大批应收款项难以收回和长久拖欠。第二,管理不同步。很多物流企业只注重拓展业务,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销售与核算脱节而失去控制,财务部门未及时与业务部门定期核对,导致问题不能及时被暴露;有的物流单位甚至发生业务员贪污挪用公款事件。第三,内部激励措施不力。物流企业往往为调动业务员的积极性,而将其工资报酬与销售额挂钩,未曾考虑到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和产生坏账的可能性。第四,企业法律意识薄弱。实际业务中,业务人员很少与客户签订业务合同,财务部门又不经常与客户核对往来款项,甚至提供了劳务因尚未收款而不开发票。由此客户方缺乏有效入账凭据,极可能因业务人员的变更而忽略了物流企业款项的给付。一旦到了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时,物流企业往往在证据提供方面出现困难。
2、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第一,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由于应收账款管理不善,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第二,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第三,对企业营业周期有影响。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物流企业的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循环,造成企业现金短缺,从而影响职工工资的发放和物流业务的再开展。
二、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和思路
1、做好事前控制,加大资信调查力度。从源头扼制应收账款的大幅度增加和坏账的形成,建立客户企业资信档案,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即要对客户的信用资质进行评估,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和信用标准,据以评价客户等级,决定是否给予客户信用。首先,物流企业在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和客户的资信程度。对客户的信用标准的评定通常采用“5C”评估法,对已获资料进行分析。其次,物流企业要采用合理的信用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再次,物流企业要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
2、搞好事中管理,建立和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实行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赊销的审批以客户的信用为依据,不盲目为了销售而降低客户门槛;应收账款的记账与收款岗位严格分离,应收账款的记账会计与赊销行为的经办人一起定期与相关客户核对账目,从制度上防止人为侵占应收账款行为;对超期的应收账款要严加控制催收进度,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以维护企业的利益;对应收账款实行坏账准备金制度,定期清理应收账款,对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列作坏账损失,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同时将其造册作辅助账管理。如收回已列坏账的应收账款,则重新转入会计账套内:借记“应收账款”,贷“坏账准备”,同时再借记“银行存款”(或现金),贷记“应收账款”。
3、加强事后考核,健全企业应收账款的考核体系。针对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的特点,对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不应有量的控制,但对应收账款账龄要设指标严格控制。应收账款既要设置绝对数指标,对总量、账龄都要控制,同时设置相对数指标考核。将应收账款的考核结果与经营者及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促使全体员工关心应收款项的清收情况,把坏账损失降到最低点。在考核计算业务部门(或业务人员)的利润、奖金时,应对该业务部门(或业务人员)按其所发生的应收账款金额的大小、账龄的长短分别以不同的比例在利润、奖金中扣除再计发奖金,其扣除部分以“其他应付款”的形式挂账,待应收账款收回后冲销“其他应付款”,将奖金退回给业务部门。
4、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报告制度和风险管理系统。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对尚未收回的款项,企业管理层应该适当采用更积极的收款政策和风险转移机制,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程度分析,尽可能防范坏账损失带来的经营风险,主动化解和规避应收账款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有情况表明客户濒临破产,则应及时向法院起诉,以期在破产清算时得到部分清偿。财务人员应当按照应收账款形成时间的长短,定期编制《企业应收账款风险评估一览表》,以便让决策层和相关部门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欠款催收政策。
摘要: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却隐藏了巨大的风险,本文试图分析企业应收账款的问题根源所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有效的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从而降低企业的风险。
关键词: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措施与建议
应收账款是企业资本运转的重要环节,它是指企业因为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活动而向购货方、接受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应收取的款项,产生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是存在赊销活动。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量逐年增加,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企业之间存在拖欠货款现象,呆账和坏账比例逐渐提高,这已经成为了企业良好运转的一大弊端。这不仅对企业的资金流和资金周转带来损害,而且会加大企业的财务和运营风险,导致资金链断裂。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我国企业应该在日常资金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
一、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探讨
1.赊销现象严重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实现收益,但是收益的实现是建立在销售收入的基础上的,如何扩大销售收入就成为了企业的头等大事。现金流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资金链的断裂必将会使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如此,赊销方式应运而生,赊销不仅可以购买到所需物品,而且还可以延迟付款,一方面解决了自身生产所需的材料等,另一方面,延续了自身使用应付账款的权利,扩大了自己的资金链,使企业自身资金充裕。但是,对于销售方来说,虽然扩大了自己的销售收入,账面上的收益得到增加,但无疑将加大了收账的风险,呆账和坏账的比例。
2.企业的信用状况不甚乐观
赊销方式的诞生和生存基础就是企业的信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规范,企业的信用状况已经成为交易的前提条件之一。不过,我国的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信用制度还不健全,人们的信用习惯没有形成,信用意识比较淡薄,这使得失信的收益往往大于守信的成本。并且,我国的信用考察制度基本上建立在主观决策和判断层面上,缺乏信用的决策系统,网络信用系统也没有建设完成。这些都表明赊销方式赖以生存的基础尚不完善,面临巨大的挑战。
3.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奖惩制度
由于企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压力,往往将企业销售人员的工资与销售业绩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员工往往却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采取赊销和回扣的办法。虽然销售任务圆满完成,大大提高了销售量,但是也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是有很大关系的。再者,企业没有认真调查取证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即使制定了相关政策,却由于盲目扩大销售量没有认真落实到实处。其他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也不是很合理。比如不同付款方式下的应收账款管理,由于在交易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的时间性差异,以及票据传递、记录等都有发生误差的可能,所以债权债务双方就经济往来的未了事项应定期对账,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很多企业并未及时、不定期地对账,未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造成资金外流,给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压力。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1.严格控制赊销业务比例
赊销虽然扩大了企业的销售量,但是却无形之中加大了企业的风险,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压力。要加强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首先应从源头做起,即控制应收账款的比例。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对于赊销的业务进行特殊处理,比如说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等级的客户给予不同的赊销额度,对于以往信用状况比较好的客户提高赊销额度等等。一定要将企业的赊销额度控制在风险可控水平之内,另外为了便于日常的控制,企业要把已经确定的赊销额度记录在每个客户应收账款明细上,作为资金余额控制的警戒点。
2.确定合理的收款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客户获的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影响信用标准的基本因素包括:(1)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2)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3)客户的资信程度(通常从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和经济状况五个方面进行评估)。如果信用标准定得过高,很多企业因为达不到信用标准的最低要求而被拒之门外,这样虽然有利于企业降低坏账的比率和减少企业承担的风险,但是却不利于企业扩大销售收入和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为此,企业应在成本与收益比较原则的基础上确定适宜的信用标准。
3.制定合理应收账款的信用条件
当企业制定了合理信用标准后,对于符合标准的企业将给予客户信用优惠,这就需要考虑制定什么样的信用条件才能使企业的成本效益达到最大。企业制定信用条件目的就是为了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及时变现,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以便于对资金进行更好地运作。对待信用好的客户单位,应延长信用期限,对待新客户或者信用状况差的客户单位,则应该谨慎为好,适当降低信用期限。另外,企业在更改信用条件时,应掌握这样一条原则,即更改后的信用条件在信用后的收益应该大于更改前信用后的收益。也就是说,更改了信用条件后,使企业的资金回笼更多,风险更低。
4.改善企业管理制度,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
企业将员工的销售业绩与报酬挂钩,虽然解决了员工积极性的问题,但是却引起了应收账款的坏账总额。因此要对这种制度进行合理化的改进。比如,报酬虽然和销售业务量挂钩,但是将报酬的一部分拖后兑现,条件是实收账款的比例达到规定限度时才予以实现。这不仅增加了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保证员工在扩大销售时将应收账款的质量提高,实现一举两得。再者,内部控制制度要和应收账款的惩罚制度相结合,作为惩罚制度的基础,内部控制必须加以完善,这样才能保证应收账款的坏账比例逐渐降低。
5.建立可行的对账制度
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及时对账。企业应该根据应收账款额度的大小和时间期限等因素,对应收账款定期核对,并且有双方当事人签章,作为有效地对账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生错误报告,应该及时纠正。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本单位的明细账余额与客户单位往来账不符,这主要是由于对账环节的时间差所致。当前的任何经济业务都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而且涉及的金额相对较大,应收账款同样如此。在对账时一般是债权单位首先实施,但是却和销售部门没有完全的沟通和交流,导致信息不对称,进而形成对账效率的降低。企业应该促使各个部门之间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共享信息,这样在进行任何一项业务时都会形成较好的工作效率和结果。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赊销虽然可以扩大销售量,抢占市场,但是也会导致坏账额度增加,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现金流的周转。尽管如此,我们应该在保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加大应收账款的管理,运用合理的制度法规,将应收账款的风险降到最小。
[摘要]应收账款是各种企业拥有的一项很常见且非常重要的资产,它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可用资源、损益情况、现金流量。从企业内部管理出发,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剖析,提出了“要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必须提高产品竞争力,注重客户资信调查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力度”的观点,并对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产品竞争力;资信管理;内控制度;信用环境
企业销售产品时可以采取现销和赊销两种基本方式,虽然赊销在强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和节约存货资金占用方面有着其他结算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相对现销而言,赊销必然导致企业持有大量的应收账款,由于应计现金流入量和实际现金流入量在时间上不一致,就可以发生相应的机会成本、坏账成本以及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从而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正常经营。因此,如何对企业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论题。
一、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三角债”被许多经济学家称为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企业“三角债”问题曾在中国业界肆虐一时,拖垮了一批企业。当时,企业“赖账”成风,而且谁赖账越多,谁就受益最大,以至于在文艺界出现了“黄世仁求杨白劳还债”的小品,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信用状况。面对存在的问题,国家下大力气整治过,朱总理就曾在1996年提出了5个部门4类商品 (电力、冶金、煤炭、石油等)领域开办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目的是为了解决这些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而“三角债”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又是如何呢?
1.应收账款净额居高不下,企业缺乏管理力度。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显示,企业间的“三角债”规模在2000年年末已累积至1.2万多亿元,其中超过3个月的拖欠已达0.8万亿元;截止到2002年6月末,企业应收账款净额1.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5%,增幅比5月份提高了0.3个百分点。另外,国内一些企业日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只限于数量方面,而对其账龄、应收账款成本、客户信用等级等资料不予计算分析,使得账龄超过3、4年的应收账款大有所在。在其他国家看来早可作为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而我国的一些企业却一直是放在“应收账款”项目下而不是“坏账”项目下,因为这样一来就不会影响企业领导的业绩,并使之有一种“企业经营不错啊,坏账也不太多”的自欺欺人的想法,下任领导也不追讨,也怕损害自己的业绩,于是坏账越来越多,账龄也越来越长,最终企业垮了。如此种种,就是“三角债”仍然作祟的直接反映,同时也表明中国市场仍不成熟而且有关机制有待完善。
2.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差距较大。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是5%~10%,账款拖欠期平均是90多天,而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平均坏账率是0.25%-0.5%,账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相差10多倍。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高达90%以上,而我国只有20%,如此大的差距,要想竞争,尤其是要在国际市场参与竞争,能行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时代已经过去,谁不学会赊销,谁就会被淘汰,因此我们国家的企业必须学会赊销、学好赊销,争取在赢得客户的同时又能将应收账款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合理的范围内,以迎接国际国内市场的挑战。
二、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及产品的竞争力不足
不论是高科技产品还是一般工业品,当前几乎都是买方市场,而一些企业在规模、技术、成本的某一方面不具备优势,失去了与其它企业抗衡的能力,导致其市场占有份额很小,而其生产能力却大于其生产份额,这样就产生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造成产品积压。为了解决产品积压问题,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又不得不作出了相应的让步,如产品试用期久一些、货款回款期长一些等等,使产品的应收账款从量上和时间上都增加了,随之企业应收账款多、回收不顺畅、资金短缺等等问题就接踵而来。
(二)忽视信用管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在我国长达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上只有一种信用,那就是国家信用。工厂生产什么、销售什么、往来资金如何结算等事项都是由中央计划者统一安排,交易双方都是属国家所有,企业根本不需要担心大量应收账款是否能及时收回以及账款囤积造成的后果。然而,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和开放,我国已基本步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市场经济,“信用为本”,但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法制基础也比较薄弱,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泛滥,使得我国信用短缺现象大量存在,如企业间的资金拖欠、三角债、坑蒙拐骗、呆账坏账等层出不穷,就连被称为“经济警察”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失信和造假,而企业经营者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信用短缺现象孰视无睹,在销售上仍存在着侥幸心理,未对客户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就急于想和对方成交,这样做虽然账面上的销售额有所攀升,但企业反而不会多赚钱,为什么?因为企业忽视了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所带来的风险。试想想,假设一个企业平均税前利润是5%,如果他有10万元的货款因为管理不善等原因而成为了坏账的话,为了弥补损失,需增加多少销售额才能弥补亏损呢?答案是200万元。在利润率较低的今天,别说是坏账这个无底洞,就连货款拖延造成的资金成本,也同样能吞噬掉企业几个月的利润。例如去年北京中关村仪科慧光公司倒闭案就很能够说明问题。仪科慧光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糟糕,一直是负债经营,而且为了营业额看好不惜高价进货,低价销售,窟窿越来越大。从信用管理角度来看,这是一家“高风险”公司,不能与其做生意,更不能赊销了,可是包括联想、方正、紫光等上百家公司把货物赊销给仪科慧光公司,竟然没有一家公司认真、定期考核他的信用状况。结果,仪科慧光公司倒闭了,拖欠货款三千多万元,使这上百家公司蒙受巨大损失。
(三)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1.基础工作不健全。合同之所以成为控制经营风险的手段之一,就在于它依照合同法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正因为如此,对合同的管理就应该更加慎重、更加完善,但往往在每笔逾期应收账款的后面就缺少了完善有效的合同协议,更有甚者,竟信奉口头上所谓的“君子协定”、“一诺值千金”,一旦因账款收不回而对簿公堂的时候,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哑巴吃黄莲”。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上半年,我国合同违法案件共有5338起,涉案金额达到16.3亿元。
2.考核制度不合理,约束机制不健全。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实行销售人员工资总额与销售额挂钩的做法,在业绩考核当中,企业只注重销售额,片面追求账面上的高利润额;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对于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既未要求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又未明确规定监督账款回收的部门,从而造成高销售额、低经济效益的局面。
3.内部会计控制不严。《企业财务准则》中明确规定:各种应收账款应当及时清算、催收,定期与对方对账核实。经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已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冲减坏账准备金;未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作为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在实际工作当中,并非都严格按照准则办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发生的应收账款不及时清算,形成账外债权。有些国有企业的账外债权竟然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这类问题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又不易被发现,当人事发生调动时,很容易造成资产流失,同时也为经济犯罪提供方便。(2)应收账款催收工作不力。相关人员态度消极,一些企业甚至连催收部门都没有明确,使得应收账款被拖欠时期超长,收回可能性减小。(3)长期不对账。(4)不按规定确定坏账损失。某些企业为满足一时间的业绩漂亮,将应收账款长期挂在账上,不愿将无望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这种现象在上市公司的报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st重机的2000年度亏损,其主要原因是天津造船厂所欠货款5022万元因破产无法归还,形成坏账损失,造成管理费用高达10790.34万元。早已明知天津造船厂欠款难以收回的st重机,并没有在1999年年报和2000年中报中作相应披露,最终令他的投资者感到失望,从而对自身企业的信誉造成不利影响。
三、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要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笔者认为,提高产品竞争力、注重客户资信调查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力度是关键。
(一)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首先必须加强市场调研,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发挥自身优势,生产适销对路、科学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一改往日在销售中的被动地位,变被动为主动,企业可以有目的地选择订单,也就是选择客户,以减少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占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做好资信调查,制定合理信用政策
1.设置独立的资信管理部门
在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中,有的已设立了清欠办公室,对已产生的拖欠进行追讨,不过这是一种被动的、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防患于未然才是更有效、更主动的一种措施。在发达国家,一般企业均设有信用管理部,或者设有信用管理经理一职。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我们国家的企业也需要设置相对独立的资信管理部门或配备自己专职的信用管理人员。由于信用管理这门知识对信用管理人员要求非常高,须掌握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而我国在信用管理方面的人才相当溃乏,所以企业要想尽快建立自己的资信管理制度和部门,就必须借助于外力,在这一点上可以完全借鉴西方企业的发展模式。当时西方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时候,通行的做法是聘请一家专业信用管理机构来对企业进行全面指导或帮助企业做一些实际工作,这样企业既省时省力,又不会走弯路走错路,同时又节约了成本。
根据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的规定,作为资信管理部门,应成为企业中一个独立于销售部门、在总经理或董事长直接领导下的中级管理部门,该部门或人员的主要职能是对客户的信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管理,具体体现在:赊销前考察客户的资信情况,确定是否赊销以及赊销额度的多少、期限的长短;赊销后对应收账款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日常的管理,协助并监督销售人员的催收工作;对逾期的应收账款分清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力求达到销售最优化和将坏账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
2.未雨绸缪,对客户资信进行调查,作出赊销决策
企业在赊销前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就是要解决几个问题;(1)能否和该客户进行商品交易;(2)做多大量,每次信用额控制在多少为宜;(3)采用什么样的交易方式、付款期限和保障措施。
一般说来,客户的资信程度通常取决于5个方面,即客户的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和条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c”系统,这五个方面的信用资料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取得:
①财务报表。这是信用分析最理想的信息来源之一,但需注意报表的真实性,最好是取得近期经过审计后的财务报表。通过计算一些比率,特别是对资产的流动性和准时付款能力的比率进行分析,来评价企业能力、资本、条件的好坏,以利于企业提高应收账款投资的决策效果。
②信用评级报告或向有关国家机构核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或社会媒体定时都会向社会公布一些客户的信用等级资料,可以从相关报刊资料中进行搜集,也可向客户所在地的工商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开户银行的信用部门咨询,了解该企业的资金注册情况、生产经营的历史、现状与趋势、销货与盈利能力、税金缴纳情况等,看有无不良历史记录来评价企业的品德等。
③商业交往信息。企业的每一客户都会同时拥有多个供货单位,所以企业可以通过与同一客户有关的各供货企业交换信用资料,如往来时期的长短、提供的信用条件以及客户支付货款的及时程度。
对上述信息进行信用综合分析后,企业就可以对客户的信用情况作出判断,并建立客户档案,除客户的基本资料如姓名、电话、住址等以外,还需着重记录客户的财务状况、资本实力以及历史往来记录等,并对每一客户确定相应的信用等级。等级可分为a、b、c三等,a级为规模较大、历史往来记录较好或盈利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较好的企业;b级为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一般,有一定资产作抵押,在以往交易中经催收能结清货款的企业;c为信誉差、财务状况差、又无资产抵押的企业。但需注意的是,信用等级并非一成不变,最好能每年作一次全面审核,以便于能与客户的最新变化保持一致。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企业在销售时就要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及结算方式,a、b类客户都可采取赊销方式,只不过是在赊销额和期限上有所区别,赊销额度的确定可根据收益与风险对等原则、客户营运资本净额的一定比例或客户清算价值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在信用期限的确定上,企业可根据行业惯例进行,或者是采用边际收益法和净现值流量法来确定合理的信用期限,但一定要以增加的收入大于相应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成本为标准。对于c类客户,一律采用现款交易或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方式进行货款结算,决不能为了单纯地提高销售额而去迁就客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一般地,企业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往往会附有现金折扣条件,即客户若在规定期限内付款的话,可享受一定的折扣优惠,无非是希望客户能尽早支付货款,但要注意把握好度,即提供折扣应以取得的收益大于现金折扣的成本为宜。
(三)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管理
1.建立赊销申报制度。企业财务部门或信用部门要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不能只从销售人员口中了解情况,应当建立健全赊销申报制度,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如客户要求延期付款时,销售部门经办人员就须填制赊销申报单(一式多联)报信用部门审核,在申报单上除了要列明对方单位名称、地址、开户银行及账号等基本内容外,须重点标明要求赊销金额、赊销期限、有无担保等,信用部门在对客户资信情况调查后,作出赊销决策,在赊销申报单上签署意见,并报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后方可列账。应收账款列账后,申报部门的负责人及经办人员就成了该笔款项的责任人,并在信用部门的配合、监督下对款项的回收负全责。
2.注重合同管理。企业除现金收入之外的供货业务都必须签订合同,当销售部门收到经信用部门和企业法定代表审核签字后的赊销申报单后,根据审批意见并与客户意见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签订销售合同。销售合同的要素必须齐全而且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特别是付款形式、账期和延期付款的具体违约责任都应清楚、准确,最好是能够采用统一的合同范本。另外,销售部门还要将合同影印几份,经有关部门或人员与原件核对无误后分别交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利于其对销售合同的执行、跟踪、检查起监督和预警作用。
3.建立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企业要针对应收账款管理中经常出现的状况,以制度的形式将债权责任明确下来,以规范有关人员的行为。主要内容应包括:(1)明确划分责任范围,对公司全部的客户的欠款尽可能地落实到个人;(2)明确规定在应收账款未完全收回之前,责任人不得调离企业;(3)明确规定各人的职权范围,对超限额赊销或未经审批赊销的应予以处罚,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后果;(4)明确规定隐瞒、变更应收账款事项应负的各种责任;(5)明确规定由于信用部门人员徇私舞弊,调查不实而产生坏账应负的责任;(6)明确规定责任的监督部门,防止责任管理流于形式。当然,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来说,责、权、利是不可分的,应收账款的清收与责任人的经济利益要挂钩,目标要具体、奖罚要有力,要制订严格的资金回笼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赊销申报人的考核目标,这样就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
4.做好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加强催收力度。首先,企业财务部门应按赊销客户名称进行明细核算,定期统计客户的赊销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信用部门也要经常计算账款回收期、账龄结构、逾期账款率、坏账率等指标,并将结果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为评估、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信用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了解赊销总情况。其次,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向客户寄送对账单,对账单应由双方供销当事人和财务人员确认无误并签章,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如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对于逾期拖欠的应收账款应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账龄分析,并加紧催收,因为账款最忌讳不及时追讨,据美国收账者协会统计,超过半年的账款回收成功率为57.8%,超过1年的账款回收成功率为26.6%,超过2年的账款只有13.6%可以收回。最后,信用管理部门在账龄分析表的基础上,经过追踪、核查,进一步将逾期应收账款按风险程度分为a,b、c三类。把属于客户有能力偿还,但恶意拖欠不还的划分为a类;因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不善等临时性经营困难,但产品有前景而不能及时偿还的划为b类;因天灾人祸、政策调整等不可抗力而导致经营极度困难且扭亏为盈无望的划归为c类。对于不同类别的应收账款应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催收。对于a类拖欠,应及时采取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策略,如借助有权威的第三者进行调解,由仲裁机关仲裁解决等;对于b类拖欠,可以采取物资串换、以物抵债、债转股或要求客户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如重新签订协议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但须加收一定的逾期补偿等,协助客户渡过难关;对于c类拖欠,是延期还是让利给对方,宁可少收一点而尽早回笼资金,了结该笔欠款,须经有关部门或主管领导权衡再作处理。在催收账款过程中,还需注意收账技巧,切勿因急功近利而丧失一批好的客户。
5.严格按会计制度办事,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财务人员应严格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要求对应收账款进行及时清算、对账等工作,工作岗位设置中也要注意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如记录主营业务收入账簿和应收账款账簿的人员不得开具发票、经手现金,以形成内部牵制,达到控制的目的。对于发票,也要定期与销售部门的销货清单和有关科目的金额进行核对,以防账外债权的出现。当然,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或其它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金。
四、对于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的一点想法
有人说,“三角债”是一种在某些企业间所形成的“多米诺骨牌”,如果每个企业都能在交易中恪守信用的话,还会有这种现象的出现吗+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必具要素,有着真金白银殷的经济价值。因此,必须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用以规范和监督企业的行为。
所谓信用,它是一种买卖双方之间不须立即付款或财产担保而进行经济价值交换的制度,也有人将其进一步解释为是—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不用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得资金、物资和服务的能力;而征信指的是对他人的信用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估,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征信业对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发达国家征信制度过程看,征信制度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欧洲为代表的以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导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其信用信息服务机构是被作为中央银行的一个部门建立,而不是由私人部门发起设立,而且各商业银行需要依法向信用信息局提供相关信用信息,中央银行承担主要的监管职能;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完全依靠市场经济的法则和运作机制,靠行业的自我管理形成具体的运作细则,政府仅负责提供立法支持和监管信用管理体系的运转,在这种运作模式中,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美国的信用中介机构都是由私人部门所有。笔者认为,要在我国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必须以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力量为主,民间组织力量为辅,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商业化的手段,借助于先进的技术信息,逐步收集处理分散在工商、税务、银行、质监等不同部门的企业经营行为的记录,建立覆盖全国的网络化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数据库。因为现在许多信息相对封闭和分散于各个机构中,使信用信息缺乏透明度,而我国是一个中央高度集权的国家,只有以政府的权力作基础,只有政府出面,才能进行跨部门的协调和征集工作。目前,中央银行和中国质量技术监督局已联网对企业的开户情况进行管理,对于每个开户企业都设置了唯一的企业识别码 ,申请编码的时候需有税务登记证等其他证件-,我想可以此为基础,再通过国家通过行政手段综合其他部门的有关信息,达到各部门资源共享的目的。对于这个企业信用管理数据库,任何企业都可以付费在网上查询,使得企业在进行客户资信调查的时候,可以方便、快捷地取得所需的信息。一旦企业有什么失信行为,可以在网上进行投诉,经有关部门查实予以公布,并根据情节严重性给予“判刑”,即将企业名称及不良行为记录锁定在“黑名单”中,同时限制企业诸如投资、股权变更等行为,等到达一定年限后才予以解除限制,但有过的失信行为将永久保存,让这些失信企业在商业圈中寸步难行,同时也要给予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以褒奖,例如可以给予他们在发行股票、债券上的优先权利或较为优惠的贷款利率等,但是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法律的保护,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规,规范有关政府部门、银行、工商的行为,对故意造成信息不实的行为作出相应的处罚,保证企业信用信息库的真实性、严肃性,从而逐步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种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应收账款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商品交易的润滑剂。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安全持续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有许多企业因未对应收账款采取有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导致企业的资金紧张,甚至陷入财务危机。为此,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研究已迫在眉睫。文章将从国内外应收账款的研究状况、应收账款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意义以及应收账款的管理办法等方面对应收账款加以阐述。
一、国内外应收账款的研究状况
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外赊销产品、材料、劳务等项目而形成的应向对方收取相应款项的一种外置资产。该资产被对方经营,对方可以任意调度使用,本企业却无法控制,形成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虚拟资产”,只有变现为现金流入企业后,才能参与到本企业再生产过程中,为企业创造新的收益。而这一过程的长短,对企业经营效果来说影响较大,历来令企业管理者感到棘手,难于操作。应收账款的管理与社会的信用基础和信用体系的完备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西方,企业信用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作为一门研究学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国外,西方国家比较流行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是应收账款有价证券化和保理业务。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基础还比较薄弱,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备,信用管理体系尚在探索和建立之中,有关政策法规尚未出台。同时我国大部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意识比较淡漠,管理方式比较单一,绝大多数企业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因此,我国还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模式。今后,随着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市场经济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和进一步完善。
二、应收账款管理形成的原因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归纳:
1.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是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赊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竞争手段。另一方面是很多企业故意拖欠账款,社会普遍缺乏诚信。
2.企业自身的问题。从主观上我国企业管理者普遍只重销售而忽视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而客观上他们对于应收账款管理无论是经验还是理论都十分缺乏。
3.信用销售前资信评估薄弱,缺乏规范程序。信用销售是坏账形成的起因,企业在进行信用销售前首先应该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资信程度,而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信用销售前根本不进行详细的信用调查。企业大量的信用销售往往取决于行政干预或少数人、领导者的主观喜好,结果导致大量应收账款的出现。
4.商业竞争。这是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广告等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相同条件下,赊销产品的销售量将大于现金销售产品的销售量。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招揽顾客,由此引起的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5.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这也导致了应收账款。就一般批发和大型生产企业来讲,发货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往往不同,因为货款结算需要时间。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时间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
三、应收账款管理方法
应收账款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正确运用赊销,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应收账款管理应从应收账款防范机制的建立和逾期债权的处理两方面入手。企业应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并与销售、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进行监控、跟踪服务和反馈分析,并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对于存在的逾期应收账款,企业应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催讨,并积极寻找债务重组、出售债权的可能,争取及时收回债权。
应收账款管理首先应从源头控制,防患于未然,因而防范机制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
1.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对赊销进行管理。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一般以财务部门担当信用管理的主要角色进行赊销管理,这已不能适应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需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企业对赊销的信用管理需要专业人员大量的调查、分析和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设立企业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在我国企业中一般采取两种方式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一种是财务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另一种是销售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适应于不同的企业管理体制。信用管理部门要取得财务和销售部门支持,并在赊销管理中起到主导作用。
2.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管理系统。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必须对客户进行风险管理,其目的是防患于未然。动态监督客户尤其是核心客户,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给客户建立资信档案并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这就是客户的动态资源管理。如果企业对这项工作没有足够的人力也可委托社会征信公司完成,或在其指导下完成。调查的渠道一般包括:销售部门业务员掌握的客户资料、管理人员的实地考察、客户的其他供应商调查的情况、网络数据和其他公开的信息渠道。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5c”系统),客户与企业往来的历史记录,客户的规模、财务状况、发展前景、行业的风险程度等等。
3.建立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应包括赊销的发生、收账、逾期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
(1)赊销发生监控。一般销售业务要经过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信用、按销售单供货、按销售单装运货物、向顾客开具账单、记录销售、收回资金这样一个业务流程。赊销监控主要发生在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信用、记录销售和收回资金流程。在接受顾客订单流程,顾客的订单只有在符合企业内部的授权标准时才能被接受,销售管理部门应根据信用部门客户动态管理系统提供的情况决定是否批准销售。在批准赊销阶段,信用管理部门的职员在收到销售单后,将销售单与该顾客已被授权的赊销信用额度以及至今尚欠的账款余额加以比较。并对每个新顾客进行信用调查,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系统。根据调查的客户资信状况和其他相关信息,信用部门决定是否批准该客户的赊销,并在销售单签署明确的意见。在记录销售和收回资金流程,财务部门应将销售数据和资金收回数据及时反馈给信用管理部门,更新客户动态资源系统。
(2)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分析管理。财务部门应定期对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账龄等情况进行分析,而不能将所有责任都交给主要负责确定赊销授信额度和资信调查的信用管理部门,这是内控制度的重要环节。财务部门应编制一定期间的赊销客户的销售、赊销、收账、账龄分析表及分析资料交管理当局。在分析中应利用比率、比较、趋势、结构等分析方法,分析逾期债权的坏账风险及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以便确定坏账处理、当前赊销策略。
(3)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进行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从赊销过程一开始,到应收账款到期日前,对客户进行跟踪、监督,从而确保客户正常支付货款,最大限度地降低逾期账款的发生率。在工作中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要互相配合,分清各自在跟踪服务中的职责,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促进企业销售的目的。
(4)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监控体系,改善内控制度;二是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有无异常应收账款现象,有无重大差错、玩忽职守、内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在我国内部审计大部分还停留在经营效益审计等方面,而对于企业内控制度设计、遵守,揭示企业员工舞弊、贪污等工作进行得远远不够。内部审计对应收账款审计主要应在销货和收款流程,在销货流程应核查销售业务适当的职责分离、正确的授权审批、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凭证的预先编号、按月寄出对账单等方面。在收款流程主要应检查收款记录的合理性、核对应收账款、分析账款账龄、向债务人函证等方面。
四、结论
随着我国信用知识的普及和信用体系的逐渐完备,我国企业可借鉴西方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结合我国国情从应收账款的源头开始采取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尽可能降低应收账款对企业发展带来的风险。
论文关键词:应收账款问题 改善及建议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应收账款产生大量呆账、坏账问题,提出具体的改善对策及建议,以降低企业财务及经营风险。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有资产的某些属性,其一,在应收账款的持有时间内,会丧失部分时间价值;其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可能因为债务人的破产等原因而无法收回,形成坏账,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应收账款的规模,规模越大,负面影响越大;同时也取决于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账龄越长,坏帐损失产生的风险越大。大量呆帐、坏帐的产生,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经营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占用企业生产经营资金,降低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应收账款代表企业的债权,未实现现金的流入,属于应收而未收的资产,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使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减慢,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致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短缺,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2、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1)应收账款的发生意味着企业销售收入的成立。流转税是以销售收入为计算依据,按期以现金方式缴纳。(2)应收账款使企业利润增加,企业盈利后需缴纳企业所得税。(3)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即信用调查费用、信用收集费用、账簿记录费用、收账费用等)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
3、形成坏账损失,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坏账是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企业对发生的坏账依法处理后,作为企业的一项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会冲减企业利润。
虽然应收账款的存在将产生种种潜在的财务及经营风险,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一种商业信用和促销手段,仍被企业广泛采用。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面临“销售难、收款更难”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取客户订单,企业提供几近苛刻的优惠条件,利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客户拖欠账款,销售人员催收不力,产生大量呆帐、坏帐,使本已微薄的利润更被严重侵蚀,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应收账款产生的各种风险不可低估,但应收账款在每个企业普遍存在,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
1、来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在家电行业,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生产厂家除发动“价格战”争夺顾客以外,还通过降低赊销信用的标准争夺批发商和零售商,从而导致大量应收账款的产生。
2、企业内部管理不力。过分强调市场开拓,忽略了市场的复杂性和对风险的防范;过分强调和追求产值和账面利润,放松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对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进行资信调查的环节在某些企业没有制度化,业务过程中随意性大等,都是造成大量应收账款的一个重要原因。
3、忽视对客户信用的调查和管理。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往往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跟踪三道基本程序,对客户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客户的偿债能力等,缺乏必要的科学分析和评估,对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不予重视,更不能针对不同的往来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所有的这些都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延长,资金占用数额增加,坏账损失率增大。
4、企业风险意识不强。有的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往往只注重账面上的销售额,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的风险及财务成本的增加。企业盲目追求指标,有的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为获得政绩,只注重销售指标的完成,而忽略企业流动资金被客户长期占用;有的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为了争得某一客户或抢占某一块市场份额,常采取赊销等营销策略来达到目的,使企业面临极大的经营风险。
5、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不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从起诉、受理、调查取证、开庭审理到判决、裁定与执行有一个时间过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导致很多企业放弃了通过诉讼程序寻求债权保护的合法权利,使本来可以收回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变成呆成、坏账。
企业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保证企业效益最大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利润为王”、“现金为王”的目标,结合笔者所在单位在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所取得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减少坏账损失的发生:
一、加强销售合同的管理
1、按照新《合同法》的规定,制定、修改、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机构及职责。在经济往来中,除能即时结清者外,都要签订书面合同。在签订合同时,应尽量使用规范文本,如果使用自拟文本,内容一定要详细、具体、完备,尤其是对方提供的文本,一定要弄清每一款内容的含义。实行严格的合同审批程序,层层把关,对标的额较大、内容重要的合同,要请法律顾问审查把关,由公司领导班子研究决定。
2、要建立、完善合同台账制度,建立各部门及公司台账。注意收集、记录、整理、保存各类凭证,特别是在变更、解除合同时,一定要及时向对方索取书面凭证,做好法律防范的基础工作。由于订立合同把关不严或因证据不足无法追讨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要视情况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加强基础工作建设, 合同之所以成为控制经营风险的手段之一,就在于它依照合同法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对合同的管理就应该更加慎重。
二、划分赊销制度,审批权限,分别确定责任人的权限范围
赊销业务经有关领导严格审查和同意,根据赊销业务量,确定不同的审批权限,在严格赊销审批基础上,加强赊销的管理以便于及时了解、掌握和控制应收账款。实行专门负责制。可以成立专门财务管理或指定专人负责对应收账款的核算和监督,并及时准确地反馈给企业负责人,便于企业领导人掌握情况,适当适时地采取对应措施。
三、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和健全的内部约束机制
笔者所在单位很长一段时间都实行销售人员工资总额与销售挂钩的做法,在业绩考核当中,只注重销售额,片面追求账面上的高利润额。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往往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对于这部分应收账款,既未要求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又未明确规定监督账款回收的部门,从而造成高销售额、低经济效益的局面。自2007年以来,逐步健全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改变只将销售人员工资、报酬与销售指标挂钩的错误做法,建立内部考核责任制不但要与工资、报酬与销售指标直接挂钩,而且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将应收账款余额与相关人员的工作业绩挂钩,并对形成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催款力度加大,应收账款大幅降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建立严格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
1、企业发生的各种应收账款应当及时清算、催收,定期与对方对账核实。经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已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冲减坏账准备金;未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作为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2、明确划分企业销售部门和财会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职责。必须彻底改变回收应收账款的工作仅仅是财会部门的职责的错误认识,明确划定销售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安全和及时回笼负有直接责任,应收账款形成的决策者和主要经办人员,就是回收债权的责任人,财会部门应按应收账款形成的时间长短,及时定期编制企业应收账款账龄分析一览表,将债务人名称、债权形成时间、应收账款余额、超过信用时间、债务人经营状况、应收账款总额占流动资产比重等内容在表上详细反映,以便于决策层和相关部门准确、及时、全面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欠款催缴政策。
五、制定切实可行的信用政策,选择对企业有利的结算方式
1、信用政策是在综合考虑了利益、成本、风险之后,对应收账款管理所做出的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企业可以通过评估机构、往来银行、其他企业、主管部门、客户的会计报表等多种渠道取得可利用的分析资料,对客户的品质、支付货款的能力、财务状况等信用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分析,以此为基础判断客户的信用等级,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减少信用风险带来的坏帐损失。
2、企业为防范各种风险,防止不法侵害事件发生,应充分认识每种结算方法的特点,选择对企业有利的结算方式。选择货款结算方式时,尽量采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支票等,慎用商业汇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说明结算方式的选择:如果本企业的产品处于卖方市场,属于紧销商品,对于新客户和已知信用度不高的客户,采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转帐支票和汇兑结算;如果本企业产品属于买方市场,同时在对方不同意先付款的情况下,为了不丧失销售机会,又能保证货款回笼,首选银行承兑汇票;对于资信情况好的企业,选择托收承付或商业承兑汇票结算。
六、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加大追索债务的力度 要求企业业务人员,强化法律意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清理欠款,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财务部门定期对逾期的货款列出详细清单,由业务部门逐笔提出处理意见,交领导分析研究,以便采取措施。凡债务人没有明确的还款计划或有效承诺的逾期货款,公司应立足于诉诸法律进行追讨;对那些由于追缴不力,错过法律有效诉讼期造成损失的,要视情节和后果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提高法律意识,利用诉讼程序,是目前解决债务纠纷,减少坏账损失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总之,应收账款是企业与企业在产品交易中经常发生的、不可回避的客观现象。为此,企业必须建立严密、有效、可操作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依法维护应收账款的安全、完整,加速资金回笼,保证企业效益最大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相关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关键词】应收账款; 销售; 赊销。
在发生销售行为时大多数企业都希望现金销售而不愿赊销,但有时面对竞争,为了稳定自己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路、减少存货、增加收入,不得不向客户提供信用业务。赊销、赊购已成为当代经济的基本特征。由于赊销的普遍存在直接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所谓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应向购货方、接受劳务的单位或个人应收取的款项。
因此,企业必须认清形成应收账款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现状及形成原因。
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 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20% 的水平; 逾期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 6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10% 的水平,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究其原因,发生应收账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应对商业竞争而采取的商业信用政策。这是形成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广告等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相同条件下,赊销产品的销售量将大于现金销售产品的销售量。出于扩大销售追求利润的竞争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招揽顾客,由此引起的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2、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这也导致了应收账款。就一般批发和大型生产企业来讲,发货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往往不同,因为货款结算需要时间。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时间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由于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而造成的应收账款,不属于商业信用,也不是应收账款的主要内容,在这里我们只讨论属于商业信用的应收账款的管理。。
二、加强应收账款的清理,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一旦形成,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这样,赊销企业就有必要在收款之前,对该项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重点要放在赊销商品的变现方面。企业要对赊购者的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客户现金的持有量与调剂程度能否满足兑现的需要。应将那些挂账金额大、信用品质差的客户的欠款作为考察的重点,以防患于未然。所以我们制定以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合理信用政策十分必要。
1、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企业给予客户最低的信用条件,一般用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企业确定信用标准要力争在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与降低违约风险、收账费用这二者之间做出一个双赢选择,协调应收账款的风险、收益与成本的对称性关系,应着重考虑 3 个基本因素: 一是同行业竞争对手情况。面对市场竞争,企业要知己知彼,根据对手实力状况,相应采取宽或严的信用标准,以在竞争中把握主动,争取优势地位。二是企业承担失信违约风险的能力。
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强弱也可影响信用标准高低的选择。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强,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争取客户,扩大业务。
反之,如果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薄弱,就只能执行严格的信用标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违约风险。三是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要在对市场用户资信程度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判定客户的信用等级,然后以此决定是否给予信用优惠。
企业通过设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利用既有或潜在客户的报表数据,计算各自的指标值,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详尽地对客户的拒付风险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利企业提高应收账款投资决策的效果。
2、采取具体的信用条件。
信用标准是决定给予或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使用条件。企业在接收客户信用订单时,要向其明白提出付款时间及其他相关要求,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方面的约定。
企业允许客户购货款赊欠一定时间,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增加毛利。但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会引起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收账费用的增加,也许还会造成坏账损失。因此,企业必须要求因信用期限的延长带来边际收入的新增量大于边际成本的上升数。
企业在延长信用期限的同时,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及时收回货款、减少坏账损失,对在规定期限内提前偿付货款的客户可以按销售收入的适当比率给予折扣。至于给予客户现金折扣优惠的期限和程度应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在信用成本前后收益比较基础上,择定一个期量结合的最佳数据方案。
3、制定收账政策。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使企业蒙受损失,这些措施包括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对坏账损失的事先准备和制定适当的收账政策。
企业对各种不同过期应收账款的催收方式,即收账政策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客户逾期拖欠货款时间越长,货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企业必须要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出现的变化。
催收账款要发生费用,某些催款发生的费用还会很高( 如诉讼费) 。一般来说,收账的花费越大,收账措施越有力,可收回的账款应越多,坏账损失也就越小。因此制定收账政策,要在收账费用和所减少坏账损失之间做出权衡。制定有效、得当的收账政策很大程度上靠有关人员的经验;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讲,也有一些数量化的方法可予参照。根据收账政策的优劣在于应收账款总成本的最小化,可以通过列表比较各收账方案成本的大小对其加以选择 。
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制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应收账款可以计提坏账准备金。企业要按照期末应收账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补偿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已无法收回的坏账损失。
【论文摘要】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往往会利用应收账款来扩大销售,但由此造成的呆账、坏账大大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甚至带来资金链断裂造成了企业破产,因此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势在必行。
【论文关键词】应收账款;赊销; 措施
一、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为了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营销手段层出不穷,除利用产品质量、价格、品牌、售后服务等手段之外,赊售商品也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相应产生应收账款也不断增加。合理的应收账款能扩大企业销售,提升市场占有率有,降低库存开支从而使得企业的营业利润增加。但是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的组成部分,过多的应收账款会使企业的资金流逐渐枯竭,同时过高收账费用和坏账率更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纵观中国企业的发展史,即便是首屈一指行业巨头都面临过应收账款造成的危机,2011年上市公司中期报告显示,上半年上市企业应收账款总计14939.79,同比增长34.38%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低于6%,如此巨额的应收账款,能不能盘活变现,将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
二、应收账款存在问题的原因
企业应收账款之所以高居不下,笔者认为应从内、外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内部原因分析
1.企业重销售轻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早已转变为买方市场,“酒香还怕巷子深”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了扩大企业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在规模、技术、成本等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又不得不作出相应的让步,如采取先发货后付款的方式,在给予现金折扣的同时还延长信用期,使产品的应收账款从数量和时间都增加了,不仅收账费用增加,而且坏账也增加,虽然从短期来看利润增加了,但是长远而言利润水平不增反减,更不用说其营利的质量。
2.企业内部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不明确,考核不到位。企业对于销售部门工作职能的界定仅限于市场,想法设法提高市场占有率,但是并未建立应收账款的催收制度,货款不能及时回笼。同时对销售部门的考核主要是当期销售量和销售收入,这使得营销部门缺乏销售与回款相应的约束机制。再加上财务部门对各客户的欠款信息不及时反馈,使销售回款指标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由此造成各部门的责任不明确,周而复始,应收账款数额也就居高不下。
3.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存在漏洞。企业对往来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估是从源头上扼制应收账款增加和形成坏账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往往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常常忽视应收账款的“事前”与“事中”控制,不建立客户资信调查档案,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制定存在漏洞,且得不到及时修正,所有的这些都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延长,资金占用数额增加,坏账损失率增大。
(二)外部原因分析
1.购买方未及时付款。应收账款到期后,购买方未付款的情形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没有能力付款。没有能力付款又具体分为:(1)购买方临时资金周转困难暂时不能付款,但是其以后的经营财务状况表明企业有能力还款;(2)购买方企业经营不善,濒临破产、清算。第二种购买方有款不付。购买方缺乏信用,故意拖欠货款。购买方可以免费利用这部分资金进行投资再投资,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收入,而得到的惩罚仅仅是信用名声不好。
2.社会信用机制尚未完善。整个社会的信用问题,追究其原因,有其历史的一方面,但主要原因是由于“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短,经济立法不健全”,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可乘之机恶意诈骗货款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执法上,受地方保护、关系网及执法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惩罚力度不够,这也是造成应收账款存在的原因。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具体措施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要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共同努力。
(一)从企业自身的角度
1.企业应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企业利用应收账款是为了减少库存、扩大销售,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从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就能在应收账款管理上化被动为主动。首先企业必须加强市场衔接,及时开发研制新产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其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产品成本。企业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从工艺设计、产品性能、产品寿命、服务等各方面,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扩大了产品的销售量。市场地位变了,企业在业务往来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客户的选择上,有目的的选择那些信用品质好,赖账可能性极小的客户,同时,做到应收尽收,加速资金的周转,降低了资金的机会成本,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2.完善赊销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
完善赊销制度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内部业务的制约制度,销售业务按照其业务流程可以分为授权、主办、核准、执行、记录和复核等六个操作环节,不同环节的职权进行分离,从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减少不良销售的产生。其次要建立严格的赊销审核制度,杜绝人情赊销。再次对业务人员的赊销权实行限额管理。明确限定业务人员的每次最高赊销额、年度赊销总额等。最后,建立赊销责任制。主管部门根据企业计划期的经营目标,制定应收账款限额和坏账损失限额,并分解下达到各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对应收账款承担终身责任制,每笔应收账款都应有明确的责任人。
在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上,首先应建立客户信用评价机制,即要对客户的信用资质进行评估,据以评价客户等级,决定是否给予赊销及其相应的额度。对客户的信用标准的评定通常采用“5c”评估法,具体可结合对客户商业信誉、偿债能力、财务状况、资信状况、担保等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评判。其次,企业要采用合理的信用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信用期过短,不足以吸引顾客,在竞争中会使销售额下降;信用期过长,对销售额增加固然有利,但只顾及销售增长而盲目放宽信用期,所得的收益有时会被增长的费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润减少。因此,企业必须慎重研究,确定出恰当的信用期。
3.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核算
应收账款发生以后首先要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具体而言,首先必须正确记录每一笔赊销业务,并且建立应收账款台账,详细记录应收账款的客户名称、信用情况并予以跟踪。其次要做好日常清点工作, 认真审查核对明细余额及内容,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再次可以建立应收账款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进行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监督, 使企业赊销管理部门能够随时掌握各种信息。最后,企业的财会部门应按赊销客户区域进行应收账款明细核算,并定期统计应收账款各客户的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对应收账款实行动态管理,对客户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和销售部门,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能了解赊销总情况,从而把赊销风险降到最低。
4.完善跟踪、催收制度
应收账款一旦形成,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首先应当完善应收账款的跟踪制度,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做足分析,按照不同的账龄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一般而言拖欠账款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对这一部分应收账款应计提相应较高的坏账准备,从而正确反应企业的损益情况。同时对于过期对方又无力偿还的账款,企业应将其纳入管理的重点,研究调整新的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对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也不能放松监督,以防发生新的拖欠。
应收账款到期后,不能被动的等待回款,要完善催收制度,首先从催收手段上,可视拖欠时间的长短、收账费用的高低采用电话、传真、上门催收、诉诸法律等手段催讨账款。其次催收时不能一刀切。根据跟踪信息分析客户的经济状况,若客户遇到暂时困难,企业应尽量帮助客户渡过难关,如修改信用条件、延长付款期、转债权为股权等;若客户濒临破产,再努力也无济于事,应及时向法院起诉,以便在破产清算时获得部分清偿。
(二)从社会的角度看
1.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我国是一个人情信用历史悠久的国家,但是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因此需要政府来主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建立对失信者的惩罚机制,这是克服信用不足,建立信用监督体系的核心。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就不守信的企业,要予以严惩,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人人守信用减少坏账的出现。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可建立激励机制,在经济活动中要开辟 “绿色通道”给予优先和优惠。
2.要加大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制度普及教育的力度。要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舆论环境,大力倡导“明礼诚信”,增强全社会遵守信用规则的自觉性。
3.扩宽应收账款变现渠道。建立应收账款转让市场,企业可将应收账款有条件的转让给银行或者企业,以此转移应收账款,变现回收部分应收账款。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许多企业已经从混沌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始初创阶段进入到了学习知识和规范管理的觉醒阶段。他们逐渐的知道了原来企业管理也是门科学,而在企业中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也逐渐规范化。
【关键词】企业 应收账款 问题分析
一、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一)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是扩大市场分额的需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赊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竞争手段。另一方面是很多企业故意拖欠账款也是社会普遍缺乏诚信的表现。
(二)企业自身的问题
从主观上讲,我国企业管理者普遍重视销售而忽视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而客观上他们对于应收账款管理无论是经验还是理论都是十分缺乏。
为了强占市场,扩大销售,一些企业在进入当地市场之初,为了尽快地打开销售局面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做深入的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采取与客户签订短期的一定赊销额度的销售合同来吸引顾客,扩大其市场份额,于是产生了较高的账目利润,忽视可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流动资金不能及时收回的问题。因此形成可一部分具有周转性客户应收账款。有些企业由于资产结构不合理或由于注册资本偏小或是经营不善,自身积累不够造成企业经营流动资金短缺,因此在系统内常常是先货后代,相互拖欠,也形成了部分应收账款。
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缺乏规章制度或是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及时对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账龄老化却无人问津。
逾期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直接体现在坏账风险上,据统计逾期应收账款在一年以上的其追账的成功率在50%以下,二年以上的债权成功率就更低了,而我国相当多的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已达到三年以上,收回更无望了。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实际已成坏账但未做坏账处理的情况也普遍存在。有的企业因为收入回笼不畅而无法购买生产用料,导致企业破产。所以企业全年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占全年平均销售收入较高的比例,必然会对个别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发生不良影响。
二、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的防范机制
(一)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制
对赊销进行管理传统的企业组织机构,一般以财务部门担当信用管理的主要角色,进行赊销管理这已不能适应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需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须有固有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企业对赊销的信用管理需要专业人员有调查,分析和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设立企业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在我国企业中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一种是财务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另一种是销售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两方面各有利弊,适用于不同的企业管理体制。信用管理部门要取得财务和销售部门支持并在赊销管理中起主导作用。根据统计采取财务总监负责下的信用管理成功率在30%。目前我国约有2%的国有企业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而外资企业的这一比率在10%以上。
(二)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管理
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必须对客户进行风险管理,其目的是防范于未然。动态监督客户尤其是核心客户,了解客户的资源情况。给客户建立资欣党案并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这就是客户的动态资源管理,如果企业对这项工作没有足够得人力也可以委托社会征信公司完成或是在其指导下完成。调查的渠道一般包括: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客户与企业的往来的历史记录客户的规模,财务状况,发展前景,行业的风险程度等等。
(三)在业务流程中进行控制
一般销售业务要经过接受顾客定单,批准赊销信用,按销售供货,向顾客开具账单,记录销售,收回资金这样一个业务流程。赊销监控主要发生在接受顾客定单,批准销售信用,记录销售和收回资金流程过程。在接受顾客订单流程,顾客的订单只有在符合管理当局的授权标准时才能被接受,销售单管理部门应根据信用部门的客户动态管理系统提供的情况决定是否批准销售。在批准赊销阶段,信用管理部门的职员在收到销售单后,将销售单与该顾客已被授权的赊销信用额度以及至今尚欠的账款余额加以比较。并对每个新顾客进行信用调查,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系统。根据调查的客户资信状况和其他相关信息,信用部门决定是否批准该客户的赊销,并在销售单签署明确的意见。在记录销售和收回资金流程,财务部门应将销售数据和资金收回数据及时反馈给信用管理部门,更新客户动态资源系统。上诉监控体系适用于工业和商品流通企业正常销售业务,不同的业务其处理流程不同。对于通过投标签订合同后产生制造,并在较长的生产周期中逐步取得销售收入这样的建造业务,赊销发生监控是不同的。建造业务的赊销发生监控应主要包括:首先是投标前由信用部门和市场开发部门调查业主资信状况,项目审批手续,资金来源渠道等,选择诚信,合法,有实力的业主参与投标。第二是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做好中期计量支付工作,对业主的延期支付问题积极相信用管理部门反映,以确定正确的处理方法。第三在竣工阶段要加快竣工决算工作,为项目尾款,投标保证金,质量保证金的收回做好准备。最后,在完工后积极做好项目善后工作和产品使用情况回访工作,搜集业主资金状况的信息,以加强各种款项的回收并快速识别坏账风险。
(四)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监督体系,改善内控制度,二是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有无异常应收账款现象,有无重大差错,玩物职守,内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在我国内部审计大部分还停留在经营效益审计等方面,而对于企业内控制度设计,遵守,揭示企业员工舞弊,贪污等工作进行的远远不够。内部审计对应收账款审计主要应在销货和收款流程,在销货流程应核查销售业务适当的职责分离,正确的授权审批,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凭证的预先编号,按月寄出对账单等方面。在收款流程主要应检查收款记录的合理性,核对应收账款,分析账款账龄,向债务人函证等方面。
【摘要】物流企业的应收账款是为了扩大销售,提升市场占有率而采取赊销策略下的一项资金投放。文章分析了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具体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物流企业 应收账款 管理 对策
物流企业为了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往往会采取先提供服务,后向客户收取款项的方式,应收账款便是企业赊销行为在财务账上的反映。
一、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和管理弊端
1、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第一,风险意识不足。物流企业近几年在大中城市大量涌现,而物流企业所服务的客户却呈现微量递减的趋势。部分物流企业的资金周转因业务量的增加反而出现困难。究其原因,物流企业财务风险意识的缺乏是根本因素。出于自身的需要或客观的原因,物流企业为了扩大或保持原有市场份额,在未事先对付款人作资信调查和未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前提下,盲目采取赊销的策略;只注重营业收入和财务账面的高利润,无视大量被客户占用拖欠的流动资金的可收回性,而进行大量赊销,导致代垫付的大批应收款项难以收回和长久拖欠。第二,管理不同步。很多物流企业只注重拓展业务,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销售与核算脱节而失去控制,财务部门未及时与业务部门定期核对,导致问题不能及时被暴露;有的物流单位甚至发生业务员贪污挪用公款事件。第三,内部激励措施不力。物流企业往往为调动业务员的积极性,而将其工资报酬与销售额挂钩,未曾考虑到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和产生坏账的可能性。第四,企业法律意识薄弱。实际业务中,业务人员很少与客户签订业务合同,财务部门又不经常与客户核对往来款项,甚至提供了劳务因尚未收款而不开发票。由此客户方缺乏有效入账凭据,极可能因业务人员的变更而忽略了物流企业款项的给付。一旦到了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时,物流企业往往在证据提供方面出现困难。
2、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第一,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由于应收账款管理不善,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第二,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第三,对企业营业周期有影响。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物流企业的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循环,造成企业现金短缺,从而影响职工工资的发放和物流业务的再开展。
二、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和思路
1、做好事前控制,加大资信调查力度。从源头扼制应收账款的大幅度增加和坏账的形成,建立客户企业资信档案,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即要对客户的信用资质进行评估,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和信用标准,据以评价客户等级,决定是否给予客户信用。首先,物流企业在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和客户的资信程度。对客户的信用标准的评定通常采用“5c”评估法,对已获资料进行分析。其次,物流企业要采用合理的信用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再次,物流企业要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
2、搞好事中管理,建立和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实行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赊销的审批以客户的信用为依据,不盲目为了销售而降低客户门槛;应收账款的记账与收款岗位严格分离,应收账款的记账会计与赊销行为的经办人一起定期与相关客户核对账目,从制度上防止人为侵占应收账款行为;对超期的应收账款要严加控制催收进度,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以维护企业的利益;对应收账款实行坏账准备金制度,定期清理应收账款,对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列作坏账损失,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同时将其造册作辅助账管理。如收回已列坏账的应收账款,则重新转入会计账套内:借记“应收账款”,贷“坏账准备”,同时再借记“银行存款”(或现金),贷记“应收账款”。
3、加强事后考核,健全企业应收账款的考核体系。针对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的特点,对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不应有量的控制,但对应收账款账龄要设指标严格控制。应收账款既要设置绝对数指标,对总量、账龄都要控制,同时设置相对数指标考核。将应收账款的考核结果与经营者及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促使全体员工关心应收款项的清收情况,把坏账损失降到最低点。在考核计算业务部门(或业务人员)的利润、奖金时,应对该业务部门(或业务人员)按其所发生的应收账款金额的大小、账龄的长短分别以不同的比例在利润、奖金中扣除再计发奖金,其扣除部分以“其他应付款”的形式挂账,待应收账款收回后冲销“其他应付款”,将奖金退回给业务部门。
4、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报告制度和风险管理系统。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对尚未收回的款项,企业管理层应该适当采用更积极的收款政策和风险转移机制,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程度分析,尽可能防范坏账损失带来的经营风险,主动化解和规避应收账款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有情况表明客户濒临破产,则应及时向法院起诉,以期在破产清算时得到部分清偿。财务人员应当按照应收账款形成时间的长短,定期编制《企业应收账款风险评估一览表》,以便让决策层和相关部门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欠款催收政策。
【摘要】企业应收账款是因赊销而形成的债权,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之一。应收账款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买方市场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而出现的,其规模或在流动资产中的比重会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而越来越大。应收账款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争取竞争主动性的强有力的措施。但是,在我国信用体系和法制建设尚不完善的背景下,应收账款的风险也是很大的。因此,企业如何管理好、运用好应收账款政策,对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风险 “买方市场”
一、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按照会计理论对应收账款的定义:应收账款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服务而形成的债权,包括应向客户收取的货款和代垫的运杂费。应收账款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是企业资本循环中的重要一环,其回收情况(包括能否收回、如数收回、收回所用时间等)如何,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和流动性,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安全。企业应收账款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买方市场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而出现的,具体原因如下:
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地球村”已经形成,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得世界经济已经融合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并制定新的营销策略。赊销政策应运而生,为企业开拓市场、扩大销售提供了重要保障。
2.目前大部分工业产品均是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买方市场已成规模化。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高效率,产品供过于求是必然趋势,这不仅加剧了市场竞争,更重要的是产生了买方市场,即买方在市场交易中有话语权。这也间接导致了企业为了迎合买方(客户)的需求,制定出一系列的营销策略,以达到吸引顾客,扩大产品销售,挖掘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增加产品市场份额的目标。
3.应收账款产生可以视为企业多元化投资的结果,即将应收账款视为企业为扩大销售额、增加盈利和发展机会的一项投资。企业因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形成的机会成本和因账款无法收回形成的坏账损失作为这项投资的成本(代价)。从这个角度看,应收账款的存在是合理的。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措施——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应收账款管理主要是应收账款风险的管理,即针对应收账款风险,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应加强管理,以期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这种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盈利和采用这种政策预计要担负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以确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下面就一项完整的赊销业务进行全程管理的过程进行讨论。
1.事前管理阶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事前管理适用于所有赊销业务。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切实可行的信用评价制度;对新客户或者老客户的一笔新业务应及时修改和更新信用档案数据库;建立一整套的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及成立由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相关的资产管理机构,这里注意的是,相关应收账款管理机构应当是独立于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和销售部门的,防止企业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舞弊现象的发生,单位负责人直接向公司的总经理或董事长负责。
2.事中控制阶段。事中控制阶段是应收账款管理难度最大的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在事中控制阶段,应当根据客户的信用资料及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制定针对客户的信用政策。企业需要制订合理的信用政策以保证由于赊销而增加的利润大于所增加的成本,从而给企业带来盈利。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通常用(2/10,1/20,n/30)表示,其含义为:分子表示现金折扣率,分母表示信用期间。
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客户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客户的付款期限。信用期过短不足以吸引客户,在竞争中会使销售额下降;过长对销售额增加虽然有利,但如果只顾及销售增长而盲目放宽信用期,所得收益有时会被增长的费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润的减少。因此,企业需根据各个客户的信用情况确定恰当的信用期间。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交易信用的条件。如果客户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企业在设定某一客户的信用标准时,可以沿用西方国家的“5c标准”即需要从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五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合理确定客户的信用标准。这里,品质即客户的信誉;能力即客户偿债能力;资本即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抵押即客户拒付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条件即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现金折扣政策是企业对客户在商品价格上给予的扣减优惠。目的是为了吸引客户为享受这种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加快收回资金。采用什么程度的现金折扣,企业应当结合信用期间充分考虑折扣所能带来的收益与成本,确定合理的折扣政策企业为了严格执行制订的信用政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信用授权审批制度。企业信用授权部门要建立客户信用体系,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信用部门有关人员对客户信用的调查评估需要提出书面意见,通过信用部门的审批,防止过度赊销超过客户实际支付能力而使企业遭受损失。
3.事后管理阶段。这个阶段是应收账款回笼后的总结阶段,即企业根据该笔应收账款的一个循环,从中提取出与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等方面的信息或者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有关的反馈信息,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的过程。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首先,严格执行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度。即将应收账款催收工作责任化到个人,将应收账款回收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对造成未收回账款的项目负责人予以警示,而对完成收款任务的个人予以奖励。
其次,更新企业有关客户的资信档案,以便进行下一轮的赊销业务。企业相关信用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本轮应收账款发生情况,及时更新客户资信档案,以便再与其进行赊销业务往来时,提高信用决策的效率和效果。
最后,对逾期的应收账款,应加强催收力度,必要时可以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或债务重组方式进行回收,增强流动性。针对恶意欠款的企业或者个人,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诉讼程序,最大限度的收回货款。这里一定要注意诉讼时效问题,因为案件一旦超出了诉讼时效,诉权丧失,企业就很难要回货款。
三、结束语
以上对应收账款的成因以及应收账款各个阶段的管理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应收账款产生的必要性,其“双刃剑”的特征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在确保单位经营成果的同时,尽量避免蒙受坏账损失,增强单位经营能力,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打下基础。
【摘要】物流企业的应收账款是为了扩大销售,提升市场占有率而采取赊销策略下的一项资金投放。文章分析了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具体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物流企业 应收账款 管理 对策
物流企业为了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往往会采取先提供服务,后向客户收取款项的方式,应收账款便是企业赊销行为在财务账上的反映。
一、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和管理弊端
1、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第一,风险意识不足。物流企业近几年在大中城市大量涌现,而物流企业所服务的客户却呈现微量递减的趋势。部分物流企业的资金周转因业务量的增加反而出现困难。究其原因,物流企业财务风险意识的缺乏是根本因素。出于自身的需要或客观的原因,物流企业为了扩大或保持原有市场份额,在未事先对付款人作资信调查和未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前提下,盲目采取赊销的策略;只注重营业收入和财务账面的高利润,无视大量被客户占用拖欠的流动资金的可收回性,而进行大量赊销,导致代垫付的大批应收款项难以收回和长久拖欠。第二,管理不同步。很多物流企业只注重拓展业务,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销售与核算脱节而失去控制,财务部门未及时与业务部门定期核对,导致问题不能及时被暴露;有的物流单位甚至发生业务员贪污挪用公款事件。第三,内部激励措施不力。物流企业往往为调动业务员的积极性,而将其工资报酬与销售额挂钩,未曾考虑到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和产生坏账的可能性。第四,企业法律意识薄弱。实际业务中,业务人员很少与客户签订业务合同,财务部门又不经常与客户核对往来款项,甚至提供了劳务因尚未收款而不开发票。由此客户方缺乏有效入账凭据,极可能因业务人员的变更而忽略了物流企业款项的给付。一旦到了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时,物流企业往往在证据提供方面出现困难。
2、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第一,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由于应收账款管理不善,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第二,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第三,对企业营业周期有影响。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物流企业的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循环,造成企业现金短缺,从而影响职工工资的发放和物流业务的再开展。
二、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和思路
1、做好事前控制,加大资信调查力度。从源头扼制应收账款的大幅度增加和坏账的形成,建立客户企业资信档案,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即要对客户的信用资质进行评估,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和信用标准,据以评价客户等级,决定是否给予客户信用。首先,物流企业在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和客户的资信程度。对客户的信用标准的评定通常采用“5c”评估法,对已获资料进行分析。其次,物流企业要采用合理的信用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再次,物流企业要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
2、搞好事中管理,建立和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实行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赊销的审批以客户的信用为依据,不盲目为了销售而降低客户门槛;应收账款的记账与收款岗位严格分离,应收账款的记账会计与赊销行为的经办人一起定期与相关客户核对账目,从制度上防止人为侵占应收账款行为;对超期的应收账款要严加控制催收进度,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以维护企业的利益;对应收账款实行坏账准备金制度,定期清理应收账款,对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列作坏账损失,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同时将其造册作辅助账管理。如收回已列坏账的应收账款,则重新转入会计账套内:借记“应收账款”,贷“坏账准备”,同时再借记“银行存款”(或现金),贷记“应收账款”。
3、加强事后考核,健全企业应收账款的考核体系。针对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的特点,对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不应有量的控制,但对应收账款账龄要设指标严格控制。应收账款既要设置绝对数指标,对总量、账龄都要控制,同时设置相对数指标考核。将应收账款的考核结果与经营者及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促使全体员工关心应收款项的清收情况,把坏账损失降到最低点。在考核计算业务部门(或业务人员)的利润、奖金时,应对该业务部门(或业务人员)按其所发生的应收账款金额的大小、账龄的长短分别以不同的比例在利润、奖金中扣除再计发奖金,其扣除部分以“其他应付款”的形式挂账,待应收账款收回后冲销“其他应付款”,将奖金退回给业务部门。
4、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报告制度和风险管理系统。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对尚未收回的款项,企业管理层应该适当采用更积极的收款政策和风险转移机制,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程度分析,尽可能防范坏账损失带来的经营风险,主动化解和规避应收账款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有情况表明客户濒临破产,则应及时向法院起诉,以期在破产清算时得到部分清偿。财务人员应当按照应收账款形成时间的长短,定期编制《企业应收账款风险评估一览表》,以便让决策层和相关部门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欠款催收政策。
论文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对策
论文提要: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本文从企业应收账款现状出发,分析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应收账款绝对数的增长加大了管理的范围和难度。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信用观念扭曲、信用意识淡薄的现象。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是非常发达,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所以存在着一些企业之间相互故意拖欠的现象,从而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成为呆账、坏账,从而增加了管理的范围和难度。
(二)签订合同时内容不够严谨。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缺乏对合同内容全面、审慎的把握,所签的合同条款不齐备,内容不全面,为合同的履行埋下了隐患。在订立合同时,合同的一般条款欠缺,虽然不会对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效力等问题产生影响,却会对合同的履行、合同当事人经济利益的实现带来消极影响。还有就是业务人员票据知识不够,特别是支票的处理上没有知识或经验,没有预防空头支票、虚假账票等知识而开具了相关的认可收据,从而导致追索不能,造成坏账产生。
(三)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力,造成大量逾期账款
1、大部分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滞后。应收账款发生后并没有做任何管理,只是让其挂在账上,未对其收现能力进行分析,只有发现应收账款已经逾期时,才被动地催收,结果导致了应收账款越积越多,最终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给企业带来破产的威胁。
2、企业在对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长期不对账或对账不清。现实中有的企业长期不对账,有的即便对了账,但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只是口头承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或仅按账龄进行辅助管理。对应收账款的辅助管理,许多企业仅仅是在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龄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简单分类,平时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如果出现回款不畅,就不能满足管理需要,从而导致企业存在大量的逾期账款,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
二、解决对策
(一)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严格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之间职责、权限,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企业的行为有章可循;(2)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3)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
2、确立信用管理制度。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目的是要在扩大销售、增加利润与采用这种政策而承担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进行权衡,只有新增盈利大于等于要承担的三项成本时,才能实施和运用这种赊销政策。
3、明确应收账款管理主体。在做出赊销决定之前,应该对各种情况有一个认真仔细的分析,灵活运用赊销手段,合理确定现金折扣与折让及比例,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快速占领市场和发展壮大自己的一项基本策略。因此,企业应认真组织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专门研究企业的营销策略,调查了解客户的资信程度,真正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科学的方法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在实践中用得较多是账龄分析与分类管理(abc)法相结合的一种综合分析法。
4、确立应收账款管理目标。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赢利和采取信用政策预计所要担负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有当所增加的销售盈利超过运用此政策所增加的成本时,才能实施和推行使用这种信用政策。同时,应收账款管理还应包括企业未来销售前景和市场情况的预测和判断,及对应收账款安全性的调查。如果企业销售前景良好,应收账款安全性高,则可进一步放宽收款信用政策,扩大赊销额,获取更大的利润;相反,则应该执行严格的信用政策,或对不同的客户的信用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企业在获取最大收入的情况下,又使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
1、建立健全赊销申报制度。企业要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不能只从销售人员口中了解情况,应当建立健全的赊销申报制度,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可以设计预先统一编号的“四联赊销单”,载明欠款单位名称、法人代表、开户银行及账号、经手人、地址、电话、发货日期、货名、规格、数量、金额、本单位经办人和责任人,还有赊销金额、赊销期限、有无担保等内容,分别由客户、责任人、经办人和资信管理部门留存,资信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其使用情况,防止挪用和截留货款,杜绝资金的体外循环。另外,商品交割过程必须履行严格的签发制度,其中一联必须附在增值税发票记账联后面作为会计凭证附件以备今后查证。
2、强化应收账款日常管理。(1)建立客户信用档案;(2)建立企业内部应收账款的清收责任制与激励机制;(3)规范合同条款和经营操作;(4)加强企业销售人员、催款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销售人员、催款人员进行经济合同的条款、讨债的技巧以及企业销售、收款的工作程序和制度以及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
3、注重合同管理。企业除现金收入之外的供货业务都必须签订合同,当销售部门收到经信用部门和企业法定代表审核签字后的赊销申报单后,根据审批意见并与客户意见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签订销售合同。销售合同的要素必须齐全而且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特别是付款形式、账期和延期付款的具体违约责任都应清楚、准确,最好是能够采用统一的合同范本。另外,销售部门还要将合同影印几份,经有关部门或人员与原件核对无误后分别交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利于其对销售合同的执行、跟踪、检查起监督和预警作用。
(三)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
1、应收账款的动态跟踪管理。通过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保持与客户经常联系,提醒付款到期日,催促付款,可以发现货物质量、包装、运输、货运期以及结算上存在的问题和纠纷,以便做出相应的对策,维护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同时,也会使客户感觉到债权人施加的压力,使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推迟付款,极大地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通过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可以快速识别应收账款的逾期风险,以便选择有效的追讨手段。
2、应收账款的催收。企业管理当局对已经到期的应收账款应交由应收账款清收小组进行催讨。对于清收小组的组织管理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款项经办人、部门领导或单位负责人应为某项应收账款的当然责任人参加清收小组,在清收小组负责人的调配下参与工作;二是清收小组成员按客户分工,并分解落实清理回收目标任务;三是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将收回远期欠款和控制坏账纳入绩效考核,调动催讨人员的积极性和效果。
3、确定科学的讨债方法。一般的催讨方法有:电话催讨、信函催讨、律师催讨、诉讼催讨等。究竟选择何种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无论何种方法都应该把收款行为限定在法律范围内,决不能采用威胁的、有违法律的行动。企业除了依靠本身的力量外,还可以委托机构,但在选择机构时要慎重,要选信誉良好的公司。
(四)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保理业务是保理代付业务的简称,通俗地讲,就是企业将应收账款按一定的折扣卖给银行、获得相应的融资款,该部分融资款在一定时期内以收回的账款进行偿还。它是一种专门为赊销设计的集融资、结算、财务管理和风险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产品。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需求压力,加速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也为产品适销对路、货款回笼期较长的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结束语
应收账款有价证券化和“保理业务”是西方国家对应收账款管理所采用的比较流行的方法。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基础还比较薄弱,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备,因此我国企业很难直接照搬西方国家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我国企业只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应收账款系统化管理知识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随着我国信用知识的普及和信用体系的逐渐完备,可以结合我国国情寻找适合企业自身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
【摘要】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扩张,将会产生更多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越多,发生坏账损失的机会越大,企业承担的风险也将越大。因此,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与管理,加速企业资金周转。航运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与管理应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企业扩大运输业务量的基础上,力争将应收账款安全及时收回。本文根据航运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探讨其应收账款的控制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航运企业 应收账款 信用政策
一、航运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
航运企业是一类特殊的服务类企业,其在信用销售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首先,航运由于其运输工具的限制使得服务周期较长,在当今市场变化很快的情况下,这是造成信用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航运业的客户有相当数量是贸易公司,而贸易公司的贸易额度一般较大,并被迫从事与自己资产状况不符的交易且受市场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在信用管理中一般认为专业贸易公司是大风险的企业;而航运公司的主要客户大多数是贸易公司,这种风险是航运公司不可避免的,也是航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最大的风险因素。第三,航运企业要与很多外国公司进行交易,由于地域、信息传递等因素使得大多数航运公司不能对国外公司的资信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这也是造成信用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从这几点可以看出,航运企业在信用销售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但由于我国航运市场已变成买方市场,航运企业为了在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中取胜,又必须对一些大客户或企业的核心客户采用协议付费这种信用销售方式,因此,航运企业的应收账款控制实际是企业的信用管理。
首先,对航运企业来说,良好的客户资信档案和授信制度,是航运企业证明客户资信状况、确立信用标准、规避潜在财务风险、提高企业交易安全性的保证。航运企业应建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和客户数据库,完善客户信息,并让客户信息在业务、商务、财务部门共享。对老客户支付运费的历史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新客户的开发,应通过多种渠道(如职业信用评级师、金融机构、分析客户财务报表等)完整和准确地了解客户信息,并以此对客户进行资信评级。在资信评级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客户授信制度和合同审批制度,对不同客户适用不同的信用标准,对不同信用标准的合同适用相应的授权审批制度。另外,客户资信管理和授信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航运企业应及时对客户资信状况和授信制度进行动态维护。通过客户信用管理,将风险控制和管理工作向前移,达到签约前控制运费回收风险的目的。
其次,航运企业应采用合理的应收账款控制方法。应收账款控制的方法分为账龄分析法和信用评估法。(1)账龄分析法。即根据各欠款单位的应收账款拖欠期限的长短和金额划分若干区段,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并实施严密的监督,随时掌握收款情况,确保应收账款发生的期限。对不同拖欠时间的账款及不同信用的客户,宜制定不同的收账政策和方案。(2)客户信用评估法。根据企业制定客户信用的标准和编制基础,信用分析又可分为信用类别分析法和信用等级分析法两种。信用类别分析法,是根据企业应收账款控制与管理的目标,以及“应收账款单位往来明细表”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对应收账款的来龙去脉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依照各单位欠款金额?欠款期限,以及欠款比重,将欠款客户划分为“abcd”四类,编制“应收账款信用类别表”,区分重点客户和一般性客户,采取不同的催收款策略。企业应根据经营策略采取不同的收款方式和应收账款管理。
二、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1、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在订立运输合同时,揽货人员应树立风险意识,订立对运费回收有利的条款,尽量避免签订“货物装船后xx天支付运费”或“船舶开航后xx天支付运费”条款;避免在收到运费前签发“运费已支付”的清洁提单;避免签发倒签提单和预借提单。对于资信状况不良的客户,运费支付时间尽量约定在预付运费提单签发之时或之前。在付费人未付预付运费的情况下,可以签发运费预付但对其进行批注不清洁提单,影响付费人的结汇,从而达到督促托运人付清运费的目的。
在租船合同中,应将租船的责任终止及货物留置条款明确地并入提单中,在债务人不支付运费时,对资信状况不良的客户可通过留置货物,保证收取运费的权利。另外,为规避到付运费及预付运费尾数的海上不可抗力风险,可以通过保险对到付运费投保,以保证收取运费的权利。
2、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航运企业应当建立与其经营相适应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业务部门负责业务台账的设置和应收账款的催收,财会部门负责应收账款的登记?结算,并督促销售部门加紧催收。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台账是对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并反映收款情况的业务统计表。业务部门应设置主管内勤工作的业务人员,专门负责企业业务台账登记和管理工作,具体记录每一客户每一业务发生的全过程,并及时登记收款情况以及和财务部门的交接情况;月末将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的台账复印件交财务部门,并与之核对收款情况。同时,建立市场调查研究制度,市场业务部门经常性走访客户,收集和整理客户信用资料,并定期编制“客户信用等级表”和“应收账款信用类别表”,检查和分析客户信用状况以及客户信用额度使用情况;对长期往来客户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及时进行更新。财务部门应经常检查和清理“应收账款”,并按月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会同业务部门及相关主管领导,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随时掌握应收账款的收款情况。
总之,航运企业必须依靠信用调查和严格的信用审批制度,根据客户信用等级和信用类别采用不同的收款方式,确保运费回收的安全性。对于国外公司,一般应寻求国际知名度比较高?国际信誉良好的企业合作。条件允许的话,应经常派人随船去了解当地情况,或在所在地设立办事处,专门负责与的沟通和联络工作,收集整理资料,加强双方的了解,保障货物和账款安全。
3、应收账款的收款管理
确立应收账款的收款原则和方针。收款的具体原则是:谁负责的业务谁收款;对长期重点客户,可建立企业高层领导互访制度,保持经常联系和沟通。收款负责人随时和客户核对往来收款情况,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对未收回的款项要查明原因,及时催收,做到每周一清,每月一结;对于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应当报告有关决策机构,由其进行审查,确定是否为坏账。
当航运企业发生运费欠收后,不应消极地等待对方付款,应对应收运费进行动态跟踪与分析,并定期统计应收费各客户的余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为评估、调整客户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企业还应建立定期就未达运费与客户函证制度,核实未达运费的真实性、完整性并确保诉讼的时效性,防止应收运费体外循环及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对已形成的欠收运费,要加大清欠力度,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催收政策。对远期、近期运费清理回收缓慢或清理陈账未动的客户,应拒绝再次交易并加大催收力度;对有偿债能力却不履行偿债义务、人为发生赖账的情况应在诉讼有效期内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以避免丧失诉讼权造成损失;对欠款方确实无力支付的,可采取物资抵款。
4、应收账款的收款指标考核
企业按责任部门、责任人员,下达账款回笼指标,按月考核;在制定收款计划的同时,根据收款目标和进度,确定应收账款收款考核标准,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达到收款标准的,企业给予具体责任人奖励;不能完成收款任务的,企业按规定给予责任人经济上的处罚。
5、坏账准备与坏账处理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企业应按“应收账款”月末余额及“坏账准备”账面余额,提取坏账准备,使其保持一定比例的坏账准备数额;同时,对账龄超过2年的应收账款再增加提取0.1%坏账准备,以减少企业的坏账风险。企业每月月末或者每年年末,对应收账款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并合理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对于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于因债务人破产或单位撤销而依法无法追回的,或者因债务人死亡既无遗产清偿又无承担人,或者因债务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两年、经查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按照企业管理权限分级上报,经企业决策层或董事会批准后作为坏账损失处理,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
三、应收账款的其他控制制度
航运企业还应建立对收款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这是应收账款控制与管理制度得以实现的保证。企业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应当通过实施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检查收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各项规定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首先,航运企业应建立揽货业务预算与报告制度。航运企业在对揽货人员的要求方面应有所变化,较为理想的方式是以揽货人员所收回的运费为评定其业绩的标准,要求揽货人员要对其揽货量进行预算并上报公司备案,同时揽货人员不但要注意所揽到货物的数量,还要注意对方的付款能力。
其次,还要建立客户信用申请制度。一些大货主是航运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因此,为了与稳定的大客户保持长期的合作,就必须给予这些客户一定的信用上的优惠条件,只能采用协议付费这种信用销售方式。一般的客户应向公司申请客户信用额度,由信用管理部门进行客户的资信评估,再确定是否给予信用销售的方式。
最后,实行信用限额审核制度。在信用管理工作中,对客户制定信用限额是一个主要的管理工具,企业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字,就可以将过去较为复杂的管理问题简单化、效率化。长期以来航运企业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做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往往是重权力而不重职能,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又相互推卸责任。针对以上情况,航运企业应根据信用数据库中的资料,结合历史数据,由信用管理部门确定客户的信用限额,并报上级进行审核,确定其信用限额。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 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 财务 管理
论文摘要: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应收账款对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不被淘汰,保持竞争能力,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通过分析目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管理政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是我国 经济 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它不仅对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对民生问题也意义重大,是我们应该始终关注的经济增长动力。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小、结构简单、适应性强,但其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思想落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风险 预防 意识弱,这使得中小企业在 财务管理 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呆坏账数额大,造成现金流量不足、周转不灵,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具体来说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是防范风险,提高企业整体效率的有力的保证。企业应该严格按照信用标准和信用政策的规定,控制企业赊销业务的发生。发生的应收账款应当及时记账、清理、催收,并定期与对方对账核实。经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及时处理。在实际工作当中,许多中小企业在进行信用销售前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并不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资信程度进行严格的审查,信用销售往往取决于 行政 干预或领导者的主观爱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2.资信等级评定方法落后
许多中小企业盲目、被动地采取传统的“5c”法,即通过品格(character)、资本(capital)、偿付能力(capacity)、抵押品(collateral)、周期形势(cycle condition)五方面评定客户资信,而忽略5c法对中小企业的适应性。还有很多中小企业为了占领 市场 ,不加选择地将产品赊销给客户,对客户的信誉程度、付款能力、财务状况等缺乏必要的科学分析和评估,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延长、资金占用数额增大、坏账比率增大、资金流转不畅,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目标定位不准确导致盲目赊销
中小企业通常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并把它作为考核企业领导绩效的重要指标。这就容易造成一种误导,销售人员易为了提高业绩,盲目抢占市场,扩大商业信用,大量业务采取赊销方式,追求高收入、高利润,忽视长远利益,最终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不灵。而且迫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往往出现“买人情跑销售”的现象,赊销业务只增难减,企业现金流量困境越来越严重。
4.催讨账款困难重重
一是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正常流动资金被大量的应收账款所挤占。又没有强有力收款措施,企业坏账比率大幅上升,已经超过企业所能承受的坏账率。二是目前缺少政府对中小企业完备的 法律 支持体系,且司法程序烦琐,对中小企业法律咨询服务也跟不上,中小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在企业遭遇恶意拖欠账款时,因为法律诉讼的 成本 费用高、裁定执行效果不好,难以用法律手段捍卫权利。无奈之下或者求助于民间的“讨债机构”通过一些不合法的方式强行要债,或者转而靠拖欠其他企业账款弥补漏洞,形成恶性循环,企业的问题解决不了,还给 社会 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合来看,造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率比较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收集能力低
应收账款管理的效率高低与否,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对客户资信等级的评价的正确性。而中小企业的这种客户信息的搜集能力往往达不到正确判断的要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小企业人才缺乏,未构建自己的信息机构,且相关业务人员素质不高。再加上能承担的成本相当有限,其自身获得信息能力非常弱;另一方面,是企业外部原因导致的。政府缺乏专门负责中小企业信息 统计 的机构,缺少对企业基本信息,诸如生产规模、财力状况、资信信息等的了解,以至中小企业缺乏从外部了解合作企业的渠道。
2.日常管理不规范,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总额居高不下,坏账比率不断上升,主要是企业内部各项制度不健全,风险意识弱。有的企业未建立应收账款管理责任制度。财会部门与销售部门责任不明确,缺乏沟通,销售和财务信息不连贯,出现问题后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另外考核制度不合理。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实行销售人员工资总额与销售额挂钩的做法。这促使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忽略之后的收款工作,而这部分销售额成为坏账的风险极大。应收账款日常实际管理工作也不规范,未建立客户 档案 或档案不全、未按实际情况制定信用标准、平时不进行账龄分析等许多管理缺陷都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效率低下。
3.激烈的 市场 竞争压力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为了避免被淘汰的厄运,必须寻找自己的竞争优势,尽可能地扩大市场份额。但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小,品牌信用低等因素,销路拓展能力有限,企业往往希望借助赊销业务来扩大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出于低 成本 生产的考虑,产品研发少,技术含量低,质量不稳定,买方单位出于谨慎起见,倾向于采用“试用”的购货方式,即没有问题再付款,这种方式毫无疑问增加了企业的赊销业务,造成了企业赊销业务只增不减的困境。
4. 法律 维权意识薄弱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运用法律手段解决 债务 纠纷的意识不强的问题。既有客观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来说,从起诉、受理、 调查 、取证、开庭审理到判决、裁定与执行有一个时间过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 人力 、物力与财力。主观方面,个别地区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使许多企业缺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信心和勇气,遇到不合理、不合法的呆坏账只能“忍气吞声”。总起来说,中小企业通过诉讼程序寻求债权保护的道路比较艰难。
三、加强应收账款 管理 的政策建议
1.强化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比较小,限于成本的约束,一般情况下不可能设立专人或专门部门管理应收账款,但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可作为与 财务 、销售等平级的独立内容来认识和对待。对应收账款实行责任制管理,各个企业根据所在行业的特点制定计划,详细地做成计划表单,下发到相关负责人,明确权与责,加强销售业务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落实收款责任。还要严格应收账款核销制度,对每笔应收账款都做到清晰明确,进行准确的账龄分析,对因质量、数量、交货时间、 合同 纠纷等没有得到处理的应收账款单独设账管理,并计提坏账准备,强化内部控制,为应收账款的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2.保证信息沟通顺畅,优化资信评定手段
企业只有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才能降低企业因赊销而产生的经营风险,最大程度地保证 经济 利益的实现。评估客户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虽然在中小企业适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基本思路是可以借鉴的。首先应该保证企业内部销售和财务人员的信息沟通顺畅,按时记账,及时反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企业自己专门的信息机构,提高相关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改进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对企业信息质量的要求。同时,还要学会巧妙寻求 社会 和政府的保护,为企业应收账款的实现增厚缓冲垫。
3.正确定位企业发展目标,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中小企业应该改变只看到眼前利益忽略长远利益,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思想意识,也应该注重企业价值最大化。要充分认识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认识其危害性,不能只是为了获得市场份额而盲目扩大赊销量。应该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确定正确的信用标准和信用条件,在赊销形成应收账款时,一定要谨慎,降低经营风险,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加强应收账款事后管理
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率之所以高居不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应收账款事后控制不严格,所以,为了保证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应该加强事后管理。首先制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催收账款的程序一般为:信函通知、电报或电话传真催收、派人面谈、诉诸法律。但不同的客户信誉度不同,在具体的催账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做出恰当选择。对已经到期的应收账款,企业应专门成立应收账款催收小组进行催讨。其次确定合理的讨债方法,兼顾人情与法理,权衡收账费用与回收效益,在双方利益都得到最大保证、商业关系得到最恰当处理的前提下,选择最适合每个客户的处理方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要在竞争中不被淘汰,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结合新 会计 制度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制定良好的销售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